2023-10-30 失智.大腦健康
搜尋
藥膳
共找到
153
筆 文章
-
-
2023-10-24 養生.抗老養生
霜降來臨後,楓葉會紅遍山頭?霜降養身從這「兩原則」挑,順利度秋過冬!
2023年10月24日是傳統節氣的「霜降」,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了,中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由於白天與晚上的溫差變大,稍一不慎就容易感冒,應注意添衣,而在保養方面可選擇滋陰潤燥與行氣活血的藥材,可保健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為什麼霜降時楓葉會紅遍山頭?霜降本意是天氣漸冷,本來寒冷的露水遇到更冷的空氣凝結成霜。入秋以後,楓樹輸送養分能力減弱,葡萄糖容易停留在葉片中,經陽光作用後,葉黃素會轉變生成花青素。等到深秋,差不多霜降時,葉綠素不斷減少,而花青素不斷增加,葉中紅色幾乎取代綠色,最終成為鮮紅的樹葉了。霜降已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接下來要轉入冬季。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區域,跟流行中國的節氣有些許出入,天氣並不會如此寒冷,不會出現降霜的情景。霜降養生原則:「滋陰潤燥」、「行氣活血」傳統中醫認為秋在五行屬金,帶有肅殺之意,而且隨著接近冬季,日照時間會愈來愈短,白天與晚上的溫差可達7~8度以上,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霜降即將要進入立冬之際,中醫師建議霜降不必像立冬或冬至開始進補,民眾可選擇具有「滋陰潤燥」效果的食材,例如:含有膠質的豬皮、海蜇皮和雞腳凍等,以及經過燉煮後會產生滑潤黏液的食材如山藥、木耳、川七和地瓜葉等,都是不錯的潤燥良品。為了迎接冬天而作準備,可選用「行氣活血」的食材,幫助人體提升自我免疫力,對抗冬天的疾病。可挑選紅筋的九層塔或芙蓉頭燉排骨或雞肉,就是一道不錯的藥膳,具有溫補和行血的功效,幫助氣血通暢。九層塔有兩種,坊間鹽酥雞常用的九層塔,屬於青筋的九層塔,增加食物香味,燉補所用的九層塔則屬紅筋,民眾可到青草店詢問購買。台灣與霜降相關的農諺1️.二期到霜降,冬稻不受三朝降:台灣此時的二期稻作已至收割期,表示水稻完熟收穫應在霜降完成。2️.霜降風颱跑去藏:表示颱風不會再發生,但台灣地區一直到十一月,仍有颱風侵襲的紀錄,不可掉以輕心。3️.霜降豆,寒露麥:霜降時適宜種花生。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霜降 元氣網:霜降早晚溫差大易感冒 多吃這類食物滋陰潤燥
-
2023-09-13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枸杞子能吃!整株枸杞全是寶:營養價值及料理方式一次看
枸杞是藥膳料理中常見的食材,但你知道枸杞不是只有「子」能吃嗎?事實上,甜湯及藥膳料理常見的枸杞,可分為「採果型」及「葉用型」兩種,而台灣多以葉用型為主要栽培種類。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指出,葉用枸杞富含綠原酸、芸香苷等酚類化合物、甜菜鹼、硒及胡蘿蔔類化合物等營養,而其根部、枝條、嫩梢皆可採收利用。換言之,整株都能食用,料理方式包括:.嫩梢:新鮮的枸杞嫩梢,可直接作為葉菜烹煮,或炒蛋、拌麵線。.枝條:莖葉枝條乾燥後,可用於燉煮雞湯、加工製成茶包、藥膳包或枸杞葉粉。.根部:枸杞根則為中醫藥材裡常見的地骨皮,可用於入藥或泡酒,也是消暑傳統飲品「地骨露」的主要原料。目前枸杞子主要仰賴進口,農糧署表示果用枸杞多生長在1、2千公尺以上乾冷高山,台灣不易種植,數量稀少。「農業部」臉書粉專曾指出,儘管葉用枸杞也能生產枸杞子,但因採摘成本較高,不符經濟效益,所以栽培上仍以莖、葉使用為主。枸杞葉及枸杞子藥用價值枸杞葉又稱天精草,可清上焦心肺客熱,代茶可止消渴,除煩益志。此外,枸杞之葉與苗亦具滋補作用,兩者以止渴、消煩及解毒見長。枸杞子則有補益肝腎、強腰膝、益精明目等功效,可治腎虛精血不足,腰脊酸痛、視力減退、頭暈目眩等症。中西醫師劉禮維曾在臉書粉專曾發文指出,枸杞整體上算是偏寒涼用於清熱的藥物。所以枸杞葉或根會被用來治療熱性的疾病,例如葉子處理上焦(呼吸系統、皮膚、上半身),根皮處理下焦及虛熱。而枸杞子性味甘寒,涼補肝腎,有滋補的效果。不過也因為枸杞帶的寒涼之性,本身虛寒的人吃了可能會有腹瀉的問題。【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枸杞之成分與醫藥價值.農業知識入口網:枸杞之知識(再續)
-
2023-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在超級食物榜中名列前茅 專家揭苺果類水果營養價值及其益處
「食用莓果的人似乎能夠活得稍微更長一些」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埃里克·瑞姆(Eric Rimm)曾經這樣表示,瑞姆教授長期研究莓果,所以他特別建議每天可以食用一杯份的莓果以獲得多種健康益處。而以健康聞名的北歐飲食法,其中的特色也是加入許多莓果於飲食中。莓果可以說是水果中特別營養的一群,所以眾多莓果被列入超級食物可說是當之無愧,莓果通常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豐富的植化素,連莓果種子裡都含有珍貴的植物性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除此之外還有紫蘇籽油),所以莓果可說是對人體的多種系統有全面性的幫助,特別能夠幫助降低幾種的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然而,由於莓類水果很難保存,台灣種植不易,所以價格通常較高,但是莓果的多種健康益處絕對是物有所值。莓果的特色莓果通常是灌木長出的小型果實,小小一顆卻充滿了所有為了孕育下一代所必需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說是營養的濃縮體。莓果具有以下特色,所以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極高,熱量又較低,營養密度很高。所以在超級食物的榜單上,許多莓果都是名列前茅。豐富的植化素莓果外觀上通常帶有鮮豔的色彩,這些色彩來自於位於表皮的天然色素,如賦予藍色、紅色、紫色的花青素、或是紅橙色的類胡蘿蔔素、以及多樣顏色的多酚類,這些天然色素除了給予莓果鮮豔的顏色,也是保護莓果不受細菌等侵害的保護物質,因此這些都是對人體具有多樣機能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幫助血液循環等功效。像是2013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每週食用富含花青素的藍莓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在一項於2016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中,追蹤了長達24年的受試者,發現經常食用富含花青素的食物(主要是藍莓和草莓)的人體重增加較少,相較於食用頻率較低的人。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莓果貯藏了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說是營養的銀行,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群以及鉀、鎂、鈣、鐵等。有益腸道菌相的纖維莓果相對來說比較不甜,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所以對腸道菌相有益。而莓果豐富的多酚也算是一種益生質,研究指出多酚在腸道可以被代謝為許多具有活性的機能成分。所以莓果也常被視為減重降脂的好菌飲食法的一環。莓果種子含有omega -3 脂肪酸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珍貴的營養,像亞麻籽中的ALA 也是一種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一種必需脂肪酸,而且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功效,所以對於人體的心血管健康、對抗過敏、健全免疫、預防老人失智都有幫助。魚油是大眾最孰悉的omega -3 脂肪酸來源,植物性的omega -3脂肪酸來源較少,莓果的種子裡含有許多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像其他植物油普遍含有omega -6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以莓果籽油近年來也成為新興的食物油。台灣推薦的莓果台灣傳統上生產的莓果較少,所以食用莓果的機會不多,拜近日冷藏運輸的發達以及台灣本地農業技術的改進,不管是進口或是本地生產的莓果種類越來愈多,價格也越來越親民,所以吃莓果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推薦一些台灣消費者也可以吃到的營養莓果推薦:藍莓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根據研究,花青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E強50倍,比維生素C強20倍。豐富的花青素使藍莓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發炎能力,因此藍莓曾被美國糖尿病協會譽為「對抗糖尿病的超級水果」,而近年來還有很多研究更指出,藍莓對預防老人失智深具潛力。花青素對事裡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此一說,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夜間擊落入侵的德軍戰鬥機的戰績非常優異,讓德軍聞之喪膽,打聽之下,才知道是英軍在空軍的日常飲食中,特別有配發藍莓(另有一說是歐洲藍莓-山桑子)給飛行員吃。本來藍莓原產自北美洲,屬於溫帶植物,台灣不太適合種,所以多半是仰賴進口,而2023年1月山丘藍農場與台大團隊宣布在阿里山腳下大規模種出藍莓,現在已經鋪貨到許多超市,所以台灣也可以吃到新鮮藍莓了。蔓越莓蔓越莓富含前花青素、多酚、維生素(C、E、K、B群)、纖維、有機酸、鉀、磷、鈣、鐵等多種機能成分,因此對人體有多種益處,包含最為人熟知的對女性私密處保健、預防泌尿道感染(UTI)有幫助之外,還能抗氧化、抗發炎、因此可以預防三高、幫助消化、甚至可以預防蛀牙等等,所以被美稱為「美洲的紅寶石」。蔓越莓最特別的是它含有豐富「前花青素」,尤其是A型的前花青素。前花青素特別能抑制細菌附著在泌尿道的黏膜細胞上,這是蔓越莓特別能預防泌尿道感染(UTI)的原因。蔓越莓常被冷凍或做成果醬、果汁,所以應用廣泛,讓台灣也能輕鬆享用到蔓越莓。草莓草莓含有特別高的維生素C,讓草莓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波士頓塔夫茨大學Jean Mayer USDA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芭芭拉·舒基特-哈爾(Barbara Shukitt-Hale)表示,根據哈佛大學對70歲及以上婦女進行的20年研究,每週至少食用一次藍莓或每週至少食用兩次草莓,可以將認知老化的延遲時間延長至多兩年半。而在舒基特-哈爾的研究中,每天食用相當於一杯新鮮藍莓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學習和記憶測試中表現比接受安慰劑的人更好。持續進行的研究表明,草莓和覆盆子可能也具有類似的益處。草莓台灣就有種植,在產季採草莓也是很有趣的食農教育活動。草莓嚴格來說其實不算莓果,我們吃的草莓果肉其實是花托生長而成的,草莓真正的果實是表面像芝麻粒的小點點,但這不改草莓具有的營養價值。桑葚桑葚是台灣本地可以生產的莓果,也是西方最近很熱門的一種超級食物。桑葚不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還含有較其他莓果都更高的鐵,所以難怪傳統被認為可以補血。此外,桑葚也被研究出含有一種特別的植化素1-deoxynojirimycin (DNJ),可以抑制澱粉酵素的活性,因此對於血糖控制、對抗糖尿病展現很大的潛力。枸杞枸杞西方稱為Goji berry,也是近年來很熱門的一種莓果。枸杞對於台灣人來說是很常見的藥膳食材,傳統說法可以養腎潤肺、補肝明目。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枸杞富含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玉米黃素,確實是對護眼很有幫助的營養成分。這些成分也聚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對於保護心血管與大腦也都很有幫助。台灣枸杞種植數量雖然很少,多半都是以進口的乾貨為主,但是這仍不太減損枸杞的營養價值。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服用降血壓藥增中暑風險 專家曝4類藥物恐影響排汗和散熱功能
今年夏天特別炎熱,最近中暑案例頻傳,部分案例和用藥有關。醫師和藥師均提醒,民眾若有在服用抑制汗腺分泌藥物、促進身體產熱藥物、三環抗憂鬱藥、降血壓藥物時,身體恐加速水分流失,中暑風險大增,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外出務必做好防曬。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指出,服用三高相關慢性病藥物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尤其降血壓藥中會用到β-blocker(乙型阻斷劑),主要是心血管用藥,會讓心跳變慢、血流變慢、心血管擴張,但由於表皮血管不會因此擴張,產生散熱不易,一旦熱氣蓄積在體內太多,就會導致中暑。黃世勳說,三環抗憂鬱藥、抗組織胺等藥物,則會產生「抗膽鹼作用」,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影響散熱;而血管收縮劑,會讓血管收縮不會壓迫到神經,可治療頭痛症狀,但同時也讓表皮的血管收縮,不利於人體散熱。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劑也會導致中暑風險增加。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黃儀絜說,利尿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排出速度,熱天會導致脫水風險增加;甲狀腺補充劑則會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能產生,都可能會導致中暑狀況發生。民眾若有在使用這些藥品時,應盡量避免外出曬太陽。常見增加中暑風險藥物1.影響排汗藥物:如感冒抑制流鼻水鼻塞藥物、腸胃炎抑制腸胃蠕動藥物,某些精神病藥物等。2.促進身體產熱藥物: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某些治療過動藥物,含麻黃素的減肥藥、甲狀腺補充劑等。3.增加缺水風險藥物:如利尿劑、緩瀉劑及治療憂鬱症的鋰鹽,含咖啡因的能量飲、咖啡、茶等4.降血壓藥物:可能減少心輸出量,減低皮膚血液循環,影響汗腺排汗速率。夏日使用中藥材也要特別注意,黃世勳提醒,溫熱性中藥材應避開服用,像常見的補藥人參、何首烏等,會促進血液循環產生高熱,因此服用藥膳時應注意;三伏貼中會使用白芥子,會讓局部血管擴張,可能引起充血、灼痛等類發炎情況,飲食、進補調養上都要特別斟酌。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曾接獲兩起中暑病例,一位中年人烈日下騎車昏倒被送至急診室,肛溫40.5度,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前一晚吸食安非他命,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及新陳代謝增加產熱,因在烈日下劇烈運動,所以導致中暑。另一位長者服用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及甲狀腺補充劑患者,房間未開冷氣,日前昏倒在浴室而被送醫急診,肛溫42.7度,根據病史診斷為中暑,血液檢驗顯示有橫紋肌溶解及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家屬發現長者住院前三天,就出現食欲不振、精神差、反應變慢,病人本人覺得整天都不想動,站著兩腿發軟,整天只想躺著,住院當天早上,家屬即發現病人昏倒在浴室叫不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8 醫聲.Podcast
🎧|中醫師詹永兆:清冠一號主角魚腥草 融入藥膳助抗外邪入侵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許多民眾平常忙於工作、家庭生活,根本沒時間、沒本錢生病,面對環境中許多病毒、細菌的夾攻,有時只能聽天由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建議,民眾平常可藉由「魚腥草燉排骨」、「四君子湯」(四君子:人參、白朮、甘草與茯苓)或「四神湯」等藥膳,搭配穴道按摩,幫助提升整體防護力,一旦病毒、細菌伺機而動,身體更能產生堅強防護。新冠感染後應調理,避免反覆確診、更能抵抗外邪。每當出現新冠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疫情,有些族群特別容易受感染,對於容易傷害人體的外界事物,中醫稱「外邪」。詹永兆分析,外邪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因素,稱為「六淫」,像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熱風暴」,熱風暴是指身體發炎、上火,除了會消耗身體元氣,引起發燒、頭痛,也會帶來風、寒、濕入侵,特別是脾肺氣虛、正氣不足者,更容易受到侵擾。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也常引起氣陰兩虛,病患常感覺疲倦、口乾舌燥,若沒有好好調養,往後體質就容易氣不足,且易產生「陰虛火旺」,病患也易反覆確診,而出現長新冠、疲倦感、腦霧的機率也會上升。「當氣不足,就要補氣!」詹永兆建議,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後,即使看似康復,也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體質兩到四周,讓身體元氣更充足,之後也更能抵禦外來威脅。感染期間多吃滋潤型食物,黑白木耳、瓜果類消火氣。在感染一些常見病毒,且出現熱風暴期間,詹永兆表示,此時病患可以吃些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這些都是滋潤型食物,可幫助滋陰,避免身體持續上火。同時也可吃些西瓜等水果,透過其中水分滋潤喉嚨,體內火氣也可稍微消退。不只如此,補充足夠水分也可幫助退火,當身體逐漸退火,咳嗽、喉嚨乾癢等不適症狀也會明顯改善,尤其要留意的是,這段時間避免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易上火料理,以免火上加油,身體會更不舒服。魚腥草與黃耆燉排骨或雞湯,提高身體防護力。過去兩年來,研究證實可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清冠一號」一炮而紅,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有魚腥草、板藍根與黃耆,這些中藥材皆可清熱解毒。在病毒不斷演化之際,不少學者、中醫師透過研究、臨床經驗發現,魚腥草、板藍根似乎可針對多種外來威脅提升身體防護力。若想讓身體更有本錢對抗病毒與各式外來威脅,可拿魚腥草一兩、黃耆五錢,再加點紅棗,然後以這些中藥材燉排骨,便是「魚腥草燉排骨」,或做成「魚腥草燉雞湯」,口感都非常美味,由於魚腥草是清冠一號重要主角,黃耆則可以補氣,共同入菜,可發揮養生、保健效果。花草茶飲可平穩情緒,穴道按摩強化脾胃、呼吸道。除了上述養生藥膳,像洋參加黃耆,泡成茶飲,稱為「參耆茶」,或黃耆加上紅棗,都可幫助健脾胃,或像四神湯,或前述四君子湯加點黃耆,也都可以強化脾胃,對整體健康很有好處。若是肝鬱氣滯型體質,晚上也常輾轉難眠,則可以泡些菊花茶、玫瑰花茶、佛手柑等茶飲,飲用後,心情就會比較愉快、平靜,當情緒趨於穩定,睡眠品質也會明顯提升。詹永兆指出,在提升身體防護力、養生保健方面,每天針對三陰交、足三里等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幫助,兩個穴位「一個健脾、一個健胃」,不僅可增強脾胃能力,也可增加防護力,如果按摩合谷、曲尺,則可幫助強化氣管、呼吸道。購買清冠一號 務必找合格中醫院所如果民眾確診,需要服用清冠一號,詹永兆提醒,只要到合格中醫診所、中醫院所看診,醫師就會視情況開清冠一號處方箋,且這些清冠一號都是合法藥品,不太可能有山寨或仿冒品。若是網路販售的清冠一號,品質可能良莠不齊,除了可能是山寨品,其中成分也可能濫竽充數,或許不是真正清冠一號藥方。民眾務必找合法中醫診所、院所看診、領取藥物,藥物品質較有保障,治療才會更符合所需。詹永兆小檔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碩士現職: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經歷: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9、10屆常務理事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醫師前衛生署台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邱書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3-07-22 醫療.中醫
2023「大暑」養生4指南!中醫師教你清熱祛濕:飲食清淡少辛辣,健脾袪濕忌生冷
明天(23日)是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也是炎熱酷夏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腸胃、泌尿道感染等疾病。中醫師教你大暑的養生4指南,一起來看看怎麼在酷熱的天氣裡清熱祛濕。炙熱的陽光,悶熱的空氣,屢破新高的氣溫,面對節節上升的溫度,伴隨高溫接踵而至的中暑、腸胃、皮膚問題,是否也讓你淹沒在夏季熱浪的不適中呢?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的氣候特徵是以「濕」和「熱」為代表,包括了6.7月的多雨悶熱潮濕,以及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因「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適合夏季的飲食調養1.飲食清淡少辛辣夏季因為受高溫的影響,易讓人食慾降低,飲食上宜選擇口味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在料理時會利用些許辛味食物(如蔥、薑、蒜等)以增進食慾,但切勿過食辛辣,以免損傷脾胃或引發體內燥熱症狀。2.健脾袪濕忌生冷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若因為過食辛辣後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很容易讓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會造成水濕停滯,內外濕邪引動,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濕邪引發的症狀。可多選擇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材,例如薏仁、茯苓、白扁豆、大麥、蕎麥、燕麥、玉米鬚具有健脾或燥濕的作用;山楂、神麴、雞內金、白蘿蔔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常用藥材如陳皮、白朮、藿香、蒼朮、茵陳、石菖蒲等也可以沖泡做為茶飲飲用。3.益氣生津調營衛夏季因高熱使人體容易出汗,但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常見的不適有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脈細無力而稍數等症。可選用益氣生津的食材如蓮藕、銀耳、蜂蜜、烏梅加上黨參、太子參、五味子、麥門冬、黃耆等藥材,並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高溫陽光下曝曬過久。4.增辛減苦養心氣夏季對應的臟腑是「心」,「養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點,由於暑熱逼人,容易令人煩躁傷心,心火過為旺盛時易出現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又心與小腸相表裡,若心火重而導致小腸積熱,則易出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名醫孫思邈曾提出:「夏宜增辛減苦」。認為夏季心火當令,苦味可入心,如果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以降火,可選擇蓮子、麥門冬、綠豆、百合等清心火、寧心的食材,但不可過量,否則會損傷肺氣,因為「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所以搭配吃點辛味的食物,如蘿蔔、蔥白、薑、蒜等,可有助於補益肺氣,防止火旺克金傷肺。另外,中醫理論中「汗為心之液」,出汗雖有利於養心,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汗出過多會耗傷心陰、心氣,出現心悸,短氣,自汗出,胸悶,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因此夏季運動不可過量,儘量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可適當食用酸味食物以防止耗散心氣,如烏梅、葡萄、山楂、五味子,它們的酸味能斂汗且能生津解渴。夏季推薦藥膳和茶飲蓮子豬肚湯:.功效: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益胃的效果。.食材:取豬肚1個,蓮子50克,香油、酒、鹽、生薑、蔥、蒜各適量。.製作方法:1.豬肚內外翻洗乾淨,從邊緣切開十公分,用1湯匙粗鹽、1湯匙醋將豬肚搓揉至無黏液,然後用水沖洗淨,放入滾水內煮3分鐘取出,用刀刮去白色污垢,洗淨後切片。2.蓮子用水泡軟,去皮後將之和100克水放入鍋中,煮15分鐘。3.加入切片豬肚、酒、薑片和500克水,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加鹽、蔥蒜、香油調味即可。仙楂紫蘇茶:.功效:具有健脾去濕、消食導滯的效果.食材:紫蘇4g、藿香4g、仙楂6g .製作方法:將上三味藥分別搗碎布包後,放入杯中,加入800cc熱水,悶蓋15分鐘,每日一劑,可代茶飲。※本文由
-
2023-07-11 焦點.健康知識+
便秘按肚子、胃痛按手腳!中醫師教你按「14個護腸胃穴道」緩解不適、改善脾胃功能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規律,常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在胃痛發作時,胃乳及胃藥是多數人緩解疼痛的第一選擇,除了藥物緩解之外,中醫方面穴道按壓也有助於緩解疼痛。本篇由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 黃千瑞中醫師帶您了解腸胃穴道及日常養生術。文末加碼教你1招瑜珈及揉腸運動,改善便秘、提升消化機能。腸胃出狀況 穴道助緩解1.便秘、腸道蠕動不佳,按壓「八髎穴」、「下脘穴」、「天樞穴」、「關元穴」「八髎穴」位於尾骶骨,八個穴位包含「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一對。「上髎穴」可預防及緩解婦科與腰部疾病;「次髎穴」可改善生殖、泌尿系統及減輕婦科疾病;「中髎穴」故常用於緩解腰骶痛、大小便不順暢及婦科問題;「下髎穴」有助改善痛經之效果。除了八髎穴,黃千瑞中醫師也建議,以順時針輕按下脘穴(位在肚臍上方2寸)、天樞穴(位在肚臍兩側2寸)、關元穴(位在肚臍下方3寸)等肚臍周圍穴位,有助改善排便問題。2.胃痛、胃痙攣等急性胃痛,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內關穴有助緩解胃痛、噁心想吐,有健腸胃、安心神之效,還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改善失眠等效用;足三里穴可緩解胃痛,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濕等作用。內關穴位於手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約三指處),以食指及中指,兩指輕按揉內關穴,每次二至三分鐘;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凹陷處,往下約4指併攏寬,以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五到十分鐘。3.胃食道逆流,腹脹、火燒心等,按壓「內關穴」內關穴除了有助改善胃痛,也可用於改善胸部、上腹部氣機與臟腑功能。如胸脅苦滿脹痛、胃酸上逆的心悸或火燒心、或胃氣上衝的噁心嘔吐感等,都可按壓內關穴改善。4.腹瀉時,按壓「上巨虛穴(大腸下合穴)」止瀉黃千瑞中醫師表示,六腑下合穴,當疾病所屬內腑的不同,而取其相應的下合穴治療。六腑下合穴中的「上巨虛(大腸下合穴)」可通調大腸腑氣,改善清濁不分,調理腸腑而止瀉。上巨虛穴位於小腿前外側,正坐屈膝,在外膝眼下6寸之處,或上述提及之足三里穴直下3寸之處,以手指腹揉約二至三分鐘,小腿兩側輪流按揉。5.食慾不佳,按壓「豐隆穴(胃經絡穴)」夏季炎熱,不少人都有食慾不佳、吃不下等狀況,刺激豐隆穴可改善慢性腸胃病,消除胃脹感,有緩解胃脹、打嗝及改善食慾不佳之作用。黃千瑞中醫師解釋,絡穴為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的聯絡點,可用於治療互為表裡經的臟腑與經脈的共同病症。夏天濕熱,按摩豐隆穴,有助利濕和胃,減緩體內濕氣堆積進而影響脾胃功能。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前,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之處,以大拇指或食指指節重按約三分鐘。.腸胃道症狀:便秘、腸道蠕動不佳→緩解穴位:八髎穴、下脘穴、天樞穴、關元穴.腸胃道症狀:急性胃痛、胃痙攣等→緩解穴位:內關穴、足三里穴.腸胃道症狀:腹瀉→緩解穴位:上巨虛穴(大腸下合穴).腸胃道症狀:食慾不佳→緩解穴位:豐隆穴(胃經絡穴).腸胃道症狀:胃食道逆流,腹脹、火燒心等→緩解穴位:內關穴按壓「太衝穴」情緒調解 改善胃痙攣、腸躁症壓力大、情緒緊張,有可能引起胃痙攣、腸躁症等症狀。黃千瑞中醫師解釋,「太衝穴」為肝經穴位。肝主疏泄,中醫的肝包含情緒調解,當壓力過大,引起胃痙攣或腸躁症,即為肝氣犯胃引發的狀況,按摩太衝穴有助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也常用於緩解高血壓、失眠及糖尿病。太衝穴位於腳背上,第一和第二趾縫往上約1寸交叉、凹陷處,以手指或鈍圓形按摩器材,點按左右腳的太衝穴,按摩後喝溫一杯開水,以利氣血循環。除了以穴道改善腸胃道症狀之外,對於虛寒型腹瀉或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因為脾胃運化陽氣不足、脾胃虛弱,平常容易有四肢不溫、完穀不化或遇到生冷食物便胃痛軟便等情形,中醫也常以「三伏貼」熱藥物的外敷法,來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溫陽祛寒及改善腸胃功能。日常養生 調理腸胃飲食西化、作息不規律,引發腸胃道疾病,如腹脹、腹瀉、便秘幾乎是不少人的日常困擾。想改善腸胃道問題,除了調整飲食,黃千瑞中醫師也提供日常腸胃保健相關建議:1. 按壓4穴道,保健腸胃.中脘穴(胃的募穴).天樞穴(大腸的募穴).胃俞穴.大腸俞穴2.四神湯四神湯(含山藥、茯苓、芡實、蓮子),四神湯為平補藥膳,適合脾虛濕盛者,不論虛寒或燥熱體質都可以適量服用。黃千瑞中醫師提醒,購買現成四神湯時,須留意是否以薏苡仁代替芡實,雖然兩味藥同有利水滲濕的效果,但薏苡仁性微寒,不利於素體虛寒者服用。3.洛神荷葉茶洛神花具有豐富果酸,可去油解膩;《本通玄》記載荷葉「開胃消食」;烏梅生津止渴。材料:洛神花2錢、荷葉1.5錢、烏梅2顆。作法:將所有材料洗淨瀝乾後,置於鍋中加入800毫升的水煮沸。燜泡10分鐘濾渣後,即可飲用。瑜珈「TTK三式」 改善便秘、提升消化機能壓力大也會間接影響腸胃的健康,而瑜珈是很好的舒壓方式,規律練習可以明顯改善因壓力所造成的消化道問題。印度瑜珈冠軍Sujit老師教你「TTK三式」:站立、伸展、扭轉,還能解便秘:第一式 Tadasana站姿山式伸展與雕塑腹部側邊肌肉群、燃燒內臟多餘脂肪和腹部贅肉,練習步驟:1.站姿,雙腳併攏或微開站立。脊椎挺直向上延伸,肩胛骨放鬆,腹部內收。十指互扣,手掌往外,手臂向前伸直,不要過度伸展手指。2.吸氣,雙手往上高舉。3.腳跟向上,感覺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口、脊椎、上背及雙手都在一直線上。此時,只有腳尖碰觸地面,保持平衡,停留五至十個呼吸。4.腳跟放回地面,再慢慢放下雙手,休息幾個呼吸後,重複五至七回。站姿山式(Tadasana)第二式 TiryakTadasana風吹樹式伸展與雕塑軀幹側邊的肌肉,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練習步驟:1.雙腳併攏或微微打開,膝蓋打直,手臂貼在身體兩側,脊椎向上延伸。2.吸氣,左手放在腰部,右手往天花板高舉。3.吐氣,身體往左彎。感覺右側身體往上延伸,膝蓋保持打直,上下身體保持端正,停留五至十個呼吸,上半身回正,再換邊練習。4.左右邊重複練習五至七回。5.熟練後,也可將放在腰部的左手往上舉起,與右手互扣,雙手朝天花板伸展。第三式 Kati Chakrasana站姿扭轉扭轉伸展上半身、溫和按摩腹腔消化系統。練習步驟:1.站姿,雙腳併攏,膝蓋打直。雙手置於身體兩側,脊椎打直,挺胸。2.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向兩側抬高至肩膀高度。3.吐氣,上半身向右旋轉。左手抓右肩膀,右手繞過背部,扣住左邊腰部。頭盡可能向右後方轉,背部打直,停留五至十個呼吸。感覺腰部與腹部肌肉的伸展。4.吸氣,雙手放鬆,回到站姿。休息幾個呼吸後,換邊練習。5.左右邊重複練習五至七回。揉腸運動 促進腸蠕動腸胃不健康,不僅會影響肌膚乾燥,也會累積身心壓力,造成免疫力下降。日本美腸協會代表董事小野咲推薦「揉腸」,洗完澡後、放鬆時做揉腸運動效果更加倍,嚴重便秘時,試著睡前躺在床上試做此運動,使積累的宿便更容易排出:基本的揉腸運動:促進腸蠕動:(1)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用,揉壓腸上的肌膚。(2)揉側腹時,力道約為第一指節陷入的程度。小腸穴道這樣按:治便祕和拉肚子(1)肚臍左右約2跟手指頭處的穴道,用左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一邊吐氣一邊按。(2)肚臍上下的穴道,用左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按壓。脹氣的揉腸運動:解決腸胃蠕動不順暢(1)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順時鐘輕敲肚臍的周圍。(2)順時鐘輕敲肚臍周圍,慢慢擴大至整個肚子都敲到。有規律地敲擊給予刺激,持續10分鐘以上就會出現效果。腸胃穴道衛教資料提供: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 黃千瑞中醫師延伸閱讀:.台灣「一地區」大腸癌盛行率第1名!高敏敏曝「8種罹癌食物」.胃食道逆流、腸躁症...7種「常見腸胃道問題NG食物」大公開!.「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冷氣吹到頭痛!中醫授3穴位按摩改善,多吃生薑、冬瓜補陽氣
隨著夏至到來,戶外氣溫飆高,現代人為了消暑,常常人手一杯手搖飲,或是直接躲到冷氣房吹冷氣,不過,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冰涼飲品雖然喝起來很舒服,但當我們喝下冰飲時,脾胃也會瞬間變冰冷,影響其功能運行,因此夏至養生,重點在於溫化脾胃的陽氣,平時大家可適時吃點生薑藥膳補充陽氣,溫暖脾胃。冰飲下肚脾胃受寒!濕氣破壞免疫系統 「日長之至,故約夏至。」周宗翰指出,夏至是一整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也是自然界陽氣到達頂峰的日子,但過了今天之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素問.經脈別論篇》:「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周宗翰說明,在正常的情況下,民眾飲用至體內的食物及水都需要藉由消化系統,也就是中醫講的脾胃進行處理,而脾胃需要溫度來進行消化作用,產生的精微物質才可被身體所利用。周宗翰透露,一旦脾胃受到寒氣影響,陽氣受損,飲用至體內的食物及水就無法被身體使用,還會產生濕氣,進而破壞人體的五臟六腑,最後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的失衡,所以夏至時節適時吃點生薑藥膳補充陽氣,溫暖脾胃,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免疫力自然也會提升。生薑驅寒、冬瓜養胃!中醫讚最適合夏至養生食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生薑功效為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周宗翰指出,因為薑的味道辛辣,性味辛溫,發散力量強,所以在毛孔收縮時可增加人體的血流量,將熱量帶到體表,以驅散寒氣,因此民眾如感到身體發冷、頭痛、鼻塞流鼻水時,來碗生薑紅糖水能驅散寒邪。而關於生薑紅糖水的做法,大家只要準備3片新鮮嫩薑及10g紅糖,加水煮沸後熱熱喝,能緩解輕微感冒症狀,但若是重感冒還是建議就醫喔!周宗翰提到,雖然生薑對人體的好處多多,但也不是每一種體質的人都適合,由於生薑性味屬於辛溫,對於熱性體質的人,或身體有發炎狀況,像是腸胃炎、喉嚨乾痛、嘴巴破等上火現象時就不適合吃生薑,至於每個人是哪種體質,建議還是要諮詢您的中醫師瞭解。除了生薑外,夏至養生也適合食用冬瓜,周宗翰解釋,冬瓜性甘平清熱、養胃生津,是夏天極好的蔬菜!根據「名醫別錄」記載:「冬瓜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此外,還有消暑解毒、去心火、除煩躁、化痰積、止喘咳、消痔瘡、化痘疹的作用,並能清神解酒醉、解食物中毒,不過因冬瓜屬寒涼之性,在烹調時建議可以加入一些生薑,有中和祛寒的功效。冷氣吹到頭痛!中醫授穴位按摩 改善症狀 養身除了飲食外,周宗翰也建議民眾,平時可以按摩「列缺穴、足三里穴、內關穴」3個穴道,按摩列缺穴可解表祛風;足三里穴能調理脾胃;內關穴有減緩胃病症狀之效果,至於如何找到穴位,民眾可依照下述的說法去做:1.列缺穴:▸位置:列缺穴位於腕橫紋上1.5寸處,屬手太陰肺經。▸取穴方法:握拳,掌心向內,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後橈側有一高骨凸起,在該高凸的上方用力握拳時可看到一凹陷,即是列缺穴。▸功效:列缺穴可治感冒、頭痛、咳嗽等感冒症狀,尤其是夏天吹到冷氣後頭痛效果更顯著。古人有「頭像尋列缺」的諺語。2.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向下摸取脛骨粗隆之處,在下緣一寸處即是足三里穴。▸功效:足三里穴可調和氣血,具有補虛強壯的功能,凡是脾胃有不適症狀像是胃脹、腹瀉、胃絞痛等,都可以按壓足三里來緩解。常按足三里穴也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功能。3.內關穴:▸位置: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方法:握拳後腕橫紋上兩寸,兩條筋的中間▸功效:內關穴可治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吃飯吃太飽胃脹時可按摩內關穴緩解胃部不適。延伸閱讀:.吹冷氣消暑當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教你消暑怎麼吃才不會傷身.夏天來刮痧降暑氣!1張圖看懂痧色代表的意義,看你的病有多嚴重.喝水該喝冰水還熱水好?好處壞處和「最佳飲水溫度」一次看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9 養生.抗老養生
濕氣累積堆積易疲倦、代謝慢、肥胖!中醫師推薦2道健脾養胃排濕料理
端午過後,臺灣正式進入悶熱潮濕的夏日氣候,人體體內也有各種濕氣累積,導致身心疲勞、皮膚濕疹、代謝變慢等,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身體的「濕氣」,同時也來試試具有排濕功能的中醫食療、藥膳料理吧~濕氣是甚麼「濕」這個字,左邊是水,右上方是日,也就是太陽,右下方是絲,也就是絹絲,指高級的織物。所以濕的原意,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依現今地理學描述,應該是指目前已經乾涸,黃河的支流「漯水」。我們可以發現,「濕」字與「漯」字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同樣指的是水,甚至在清代顧藹吉於《字鑑》一書曰:「濕漯本是同一字」。可見濕在人體,就好像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漯水,不需要對於濕避之唯恐不及。我們仔細觀察「濕」字,對於濕的含義也就更加清楚,被水浸濕的絲織品,掛在太陽底下,水分蒸發到空氣中,形成煙霧迷漫氤氳的樣子,就形成了濕。講到這裡,我們對於「濕」,要先下個定義。雖然它是人體之間細微的氤氳之氣,為無形之物,由水而來,但這樣還是不夠明確。人體之中,與水意思相關的,均稱為「津液」。「津」泛指比較清稀,流動快速的液體,通常分布於肌膚之間,作用是提供皮膚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溫潤肌膚;「液」則是指比較黏稠,主要分布在關節、腦髓及各個孔竅之間的物質。當然,津與液之間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津液的來源,從飲食而來,我們透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中醫稱:精微物質)經由胃、脾、肺、三焦等臟腑的作用後,所轉化生成的物質,稱為津液。存在於經脈血管裡的津液,是構成血液的成分,存在經脈外,儲存於組織間液之間的,是構成間質液的成分。濕重是現代人的通病正常的濕氣,其實是自然界中萬物生長的必要因素,也是人體內正常水分的總稱。濕氣「內外有別」「外濕」:指的是自然界的水分及濕氣,包括天上的雲霧、夏日的雷雨、秋天的晨露、冬天的冰雪、山裡的泉水、涓涓的溪流、江流匯入的大海等,都是中醫稱的「濕氣」。「內濕」:指的人體內正常的津液及水分,也就是體液、組織間液等水濕代謝相關的物質。如果濕氣太過,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便成為「濕邪」,而濕邪造成的問題,有內外之分。「外濕」引起的疾病,指太多的濕邪透過口鼻或皮膚毛孔,入侵體內,比如在梅雨季節、久居濕地、經常淋雨出汗未擦乾身體等情況下,都有可能遭受濕邪。「內濕」引起的疾病,指體內運化濕氣相關的臟腑功能受損,導致濕氣排泄代謝不佳的情況,比如脾胃功能失調 、#肺氣受阻 、腎氣不足等等,體內的濕氣無法透過發汗排出,無法透過尿液排出,水濕累積在體內,變成容易誘發疾病的一種因素。美味又健康的排濕料理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身體的脾是體內津液代謝的總開關 ,如果脾虛失去運化,原本應該轉化為營養的精微物質,反而會轉變為濕氣及痰飲,導致痰濕堆積體內,導致肥胖,容易感覺疲倦乏力、頭痛腳輕、甚至皮膚黯淡。常常有人說:「我食慾非常好,甚麼都吃,應該沒有脾胃虛弱的問題。」其實脾主運化的功能,就好像我們對於胃所提供的消化能量來源。大家如果看過古時候升柴火的灶,在燒火時,必須不間斷的添加木材,才能維持一定的火勢。如果太過心急,一下子把所有的木材都堆滿了灶口,連一點點縫隙也不留,其實整個爐灶只會一直冒煙,連火都點不起來。有經驗的一定會在灶口留點空間,讓柴火擁有充分的空氣對流,也才能讓柴火升的又旺又穩呢!所以,炎炎夏季,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幾道可以幫助身體健脾養胃的排濕料理吧✍🏻四神湯材料:淮山40克、蓮子40克、芡實10克、 茯苓10克、 薏仁40克、當歸10克、瘦排骨600克、鹽 (後下)適量、水1000cc作法:1、排骨洗淨後切塊,再川燙去血水。所有中藥材洗淨,備用。2、起一鍋,放入排骨及所有食材,加入1000 CC 的冷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40分鐘,悶40分鐘。3、起鍋前下鹽調味,即可食用。保健作用:四神湯是傳統台灣小吃,可以利濕氣、健脾胃、固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原本四神湯只有淮山、茯苓、蓮子、芡實四味藥材,為了增添香氣,加入了當歸,為了增強利濕的作用,加入了薏仁,排骨本身也提供很好的蛋白質,此道湯品溫補脾胃,營養又健康。荷葉糯米雞材料:乾荷葉六片、糯米兩杯、雞胸肉一片、乾香菇六朵、栗子六顆、蝦皮少許、醬油、蠔油、胡椒粉、油適量做法:1、 乾燥荷葉泡水3小時軟化,之後放入熱水中川燙備用。2、 乾香菇泡水1小時候軟化,切塊備用。3、 雞胸肉川燙後,切塊備用。4、 起鍋先乾煎香菇,再加稍許油炒香蝦皮,之後放入雞胸肉拌炒至半熟,同時放入糯米續炒至香氣出現後熄火,加入醬油、蠔油、胡椒粉等調味。5、 取適量內餡至荷葉中央,再放上一顆栗子,同時把荷葉下方往上折,左右互折後,再捲起收口即可。6、準備蒸籠,以大火蒸40分鐘,即可食用。保健作用:荷葉被廣泛用於中醫中,被認為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它可以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口渴、小便不利及水腫等問題。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荷葉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也能促進消化系統、緩解胃脹及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還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幫助舒緩焦慮、煩躁和失眠的情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7 焦點.用藥停看聽
中西藥混用掌握3觀念 三高患者常見3種藥NG使用行為
台灣就醫方便,醫院、診所、藥妝店、中藥材行,都是民眾容易取得藥物或保健食品的地方,卻也造就許多用藥危機。中醫師和藥師都提醒,很多人都誤以為中藥是「吃保養的」,擅自和西藥一起吃、看心情挑著吃,結果面臨爆肝、大出血等更嚴重的後果。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病人吃藥都期待有效,有些人以為中藥、西藥一起吃,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因為中藥、西藥都是藥,一定會有交互作用。如果中、西藥作用機轉相同,加上中藥後,西藥又沒有減量,可能會因劑量過高而中毒;如果中、西藥合併服用後,加速西藥的代謝,反而會影響藥效。三高病人常用3種藥,混用中藥有可能產生風險■1.抗凝血劑用藥對象:裝心臟支架或有心血管疾病史者NG用藥行為:已服用抗凝血劑,又想用中藥加強「保養血管、通血路」,併服活血化瘀中藥,例如丹參、川七、紅花等。結果:抗凝血效果太強,可能導致傷口不易止血、不明原因瘀青、腸胃道出血等。■2.降血脂藥用藥對象:高血脂、三高患者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脂藥,認為血脂愈低愈好,再加上含紅麴成分的中藥或保健食品混著吃。結果:肝臟負擔過大,排毒功能受損,易引起黃疸,甚至導致猛爆性肝炎。■3.降血壓藥用藥對象:高血壓患者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壓藥,但覺得中藥很溫和,常買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藥材回家燉藥膳補身。結果:出現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等血壓過高或血壓不穩症狀。把正在吃的西藥提供中醫師釐清用藥或保健食品「我會要求病人把正在吃的西藥全部帶來。」彭溫雅表示,很多病人拿了藥回去,服用時又自行改變劑量、挑著吃,所以她都會請病人把正在吃的藥都帶來,如此才能根據病人正在服用的藥物、身體狀況、希望達成的目的,決定最適當的中藥處方,同時也要幫助病人釐清哪些保健食品可以繼續吃、哪些則必須先停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藥事管理部組長、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陳玉瑩說,一般民眾認為中藥是用於保養,西藥是用於治病,可以雙管齊下,但是專業人員都知道,中藥藥效也是很強的,並不能當作保養用。長庚醫院成立中醫部門超過20年,為了避免中、西藥交互作用,已經在院內電腦系統建立自動警示系統,提醒醫師開立處方藥前注意,領藥窗口旁也有獨立空間的藥物諮詢室,可以提供病人充足而且正確的用藥資訊。治療中使用的各種中藥材 需經專業人員評估交互作用不過,在健保的雲端藥歷上,只查得到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民眾在外面買的濃縮中藥、中藥材、水藥是查不到的,有些中藥材甚至來路不明、成分不清。陳玉瑩表示,如果病人不說,誰都不知道,通常等到身體吃出問題、住院了,病人才會誠實回答。過去看到不少病人肝腎出問題,住院時才承認長期混服來路不明的中藥材,還得請他的家人把東西帶來醫院化驗,才能確定他到底吃了什麼。陳玉瑩指出,中藥、西藥、維生素,沒有絕對可以或不可以一起吃,但重點是要讓專業人員看過、確認它們之間會不會有交互作用,才能確保病人達成治療目標,同時兼顧用藥安全。彭溫雅表示,如果確認中藥、西藥可以吃,兩者的服用時間要間隔一小時,讓兩種藥品比較能夠分別吸收,避免彼此產生交互作用。聰明使用中、西藥,必知3個正確觀念1.中藥藥效不輸西藥,不能當作保養用。2.原本在吃的成藥、處方藥、中藥材、保健食品,讓中、西醫師都知道,最簡單就是帶去給醫師看。3.經專業確認可併服的中藥和西藥,服用時間建議間隔一小時。資料來源/彭溫雅、陳玉瑩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怎麼打?清冠一號和防疫茶飲怎麼喝?
【本文重點】台灣繼續推廣新冠疫苗接種,尤其針對未完成基礎劑或未接種過疫苗的民眾。目前,全國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未打疫苗的長者,疾管署推出「疫苗加一」活動,希望至少讓這些民眾接種一劑。疫苗接種可減少中重症和死亡風險,但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民眾仍須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未來可能每年需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疫苗一樣。--by ChatGPT新冠疫苗還要打嗎?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生活更自由,但每個人都可能無意間接觸到有傳染力的確診者,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做好防護,其中最重要就是接種疫苗。還有多少人沒打過新冠疫苗?打過疫苗或確診過的人,下一劑該怎麼打?打疫苗的效果在哪?除了新冠疫苗之外,還有哪些疫苗該考慮?本篇提供公衛專家、感染症專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第一手建議。「疫苗加一」哪些人符合標準?疾管署疫苗接種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中旬,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長者一劑疫苗都沒打,其中最鐵齒的是50到64歲,52.4萬人沒打過疫苗,其次是65到74歲(27.5萬人)、75歲以上(25.9萬人)。疾管署為了催打新冠疫苗,3月6日起推動「疫苗加一」活動,全國各縣市政府都祭出好康給下列三種人,希望這些人今年至少要挽袖打個一劑,才能跟上全國的解封腳步。「疫苗加一」重點對象的基本條件:●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6歲以上,且今年1月1日起還沒接種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截至三月中旬,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還有174萬劑,BNT疫苗各劑型加總約237萬劑,Novavax也還有15萬劑。決定接種間隔的基本原則:●如果曾經確診,下一劑疫苗的接種時間,必須要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如果已打過至少2劑疫苗,今年要打追加劑,接種疫苗時間也要和前一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今年才要打基礎劑的疫苗選項:●莫德納╱滿6個月至未滿6歲、滿6歲至未滿12歲。●BNT╱滿6個月至未滿5歲、滿5歲至未滿12歲、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NOVAVAX╱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基礎劑的接種間隔:●青少年2劑接種間隔是12周以上。●幼兒、兒童、成年人2劑間隔4周以上。●BNT幼兒劑型比較複雜,基礎劑要打3劑,前2劑間隔4周以上,最後一劑間隔8周以上。新冠疫苗打不停,有什麼效果?新冠疫苗一劑接著一劑打,到底有什麼效果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本土資料分析,發現不論流行哪一個Omicron變異株,發生中重症或致死的機率都差不多,接種疫苗都能降低六到七成的中重症和死亡風險;有其他共病的人接種疫苗,也可以降低共病伴隨新冠造成的死亡。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容易發生重症或死亡的年長者、多重慢性病等族群,必須加強宣導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種疫苗也能減少感染,只是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還是要靠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陳秀熙提醒,在不同風險族群,也要強調不同的解封策略。針對未施打疫苗的高風險群、免疫脆弱的中風險群,例如年長者、免疫低下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患者,應盡速施打雙價疫苗;其餘民眾是低風險群,則應做好自主防疫。未來新冠疫苗 一年要打幾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目前初步規畫未來每年要打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那樣,但是否能如規畫進行,還要視病毒變異情況而定。未來若成功研發出新冠、流感的二合一疫苗,每年就能少打一針。疾管署建議,流感疫苗每年要打一次,是因為流感病毒極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株都稍有不同,即使病毒沒變,接種4到6個月後保護效果也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所以每年10月流感季之初,就是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機,公費對象與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非常類似,不在公費範圍內的人也可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中醫防疫怎麼喝?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政策上路,但仍有許多民眾染疫後症狀不適或擔心出現後遺症,求助於中醫看診,甚至透過管道自行購買中藥,如「清冠一號」或是其替代藥方服用。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不論是清冠一號或是其他替代藥方,都必須由中醫師看診評估後再服用,出現後遺症也不可自行找中藥來吃,否則可能反吃出病來。清冠一號非人人適用,用錯小心「輕症掛急診」。陳麒方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疫病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流行與轉變不同,就算是新冠肺炎,在每個人的身上也會不同的表現,因此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服用清冠一號。他以自己臨床診療為例,一對分別為40多歲和30多歲的兄弟染疫,透過管道拿到清冠一號服用;沒想到弟弟吃完症狀減輕,哥哥不但吃了沒好,症狀拖了一個多禮拜,還容易喘。還有些病患吃了清冠一號不停腹瀉,輕症到最後變成掛急診。防疫茶飲藥效不如清冠一號強、寒,症狀輕微可試試。而除了「清冠一號」外,許多研究單位、醫院也都推出防疫茶,例如花蓮慈濟醫院的「淨斯本草飲」、北市聯醫和陽交大合作的「淨冠方」和長庚醫院的「長庚益氣飲」,民眾以為未染疫者想增強免疫,或是出現新冠後遺症就可以拿這些藥方當茶飲。陳麒方表示,未染疫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先以非藥物性介入的公衛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來預防。如果覺得稍有點症狀,確實可以服用淨冠方或是靜斯本草飲等藥物,試著舒緩上呼吸道症狀。這些藥物和清冠一號的差別在於部分藥方的變化,「藥性沒有那麼強、也沒那麼寒」,因此可以治療輕微的病況。但他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前提,都是出現熱性發炎者才可服用,且這些藥方和清冠一號可以想像成是「處方藥」和「成藥」;成藥可以備著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救急,不代表沒病就可以當作茶飲或是一般保健品食用。未染疫者想補氣,可飲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勿超過三錢。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主任、長庚醫院主任級主治醫師楊賢鴻表示,長庚推出的「長庚益氣飲」,不建議民眾隨意購買,最好經醫師處方。沒有染疫但自覺免疫力差的人,如果真的想要服用茶飲,可以喝補氣、溫補脾胃的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不超過三錢,以開水煮開當茶喝。但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的情形,不要天天喝且應降低劑量;若已有感冒或慢性炎症就不可再喝。新冠肺炎後遺症最常見的是持續咳嗽和出現白色黏稠的痰液。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感染新冠肺炎後啟動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支氣管分泌增多;二是新冠肺炎不論中西醫治療時的藥物都屬苦寒藥,容易傷到脾胃,因此後續出現輕微胃食道逆流,容易卡痰、喉嚨有異物感。這時候比較適合給予健脾益氣的溫藥,如小青龍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出現新冠後遺症,先看醫師處理病灶,別急著「吃補」。楊賢鴻說,如果出現後遺症最好先看醫師,如果病灶未處理妥善就「吃補」,反而會更不舒服。因此不一定要吃藥膳,只要三餐補充均衡營養,就是最好的處置。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吳建東也表示,不論是染疫當下或是出現後遺症,中醫講求「適症、適方」,一定要透過把脈,脈證相符才可開立藥方,沒症狀不要隨便用藥。他表示,染疫後要切記四點,「冰的別吃、甜的別吃、多喝水、多運動」。另外,「八段錦」被稱為「無藥之藥」也可多練習,例如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可強健肺部;無症狀患者可練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強健體力作為日常保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高雄美食散策
在高雄,年輕人喜歡去人擠人的瑞豐夜市,但我更偏愛在地人愛去的人文夜市—自強夜市,也有人稱作苓雅夜市,以老客人居多,很有人情味 。從早吃到晚,高雄老司機的「小吃7-11」。這裡從早熱鬧到晚,早上是市場,晚上轉身為夜市。早上有很多煎餃等小點心,都是銅板價格、親民小吃,中午到晚上也有很多美食、老字號小吃,可以想像這裡是高雄老司機的「小吃7-11」,一整天不消停都可以尋覓到美食。自強夜市在規畫上不像六合夜市整條街封路,或像瑞豐專門用一塊空地來做,自強夜市的攤位是沿著馬路兩旁店家延伸,人車都在同一條馬路上。就是一個將店面和攤販散亂在街上,充滿違規亂象的典型夜市,很像30年前的台北舊圓環到重慶北路一帶,宛如不夜城,三五成群喝啤酒配煮炒的打邊爐文化。有許多老攤店面,也有路邊的海產攤,在馬路上辦起桌來的畫面很有情味。街邊小食閒嗑牙,消磨時間的好地方。除了眾所皆知的南明魯肉飯、老牌白糖糕、阿亮雞排、台灣第一家鹹酥雞、大腸包小腸等大同小異的小吃之外,還有非常多的手作料理。把日式屋台結合居酒屋,隨著季節變化的旬味料理,都是傳承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台式日料」,以古法製作的口味冷筍沙拉、魚蛋沙拉、煎魚肚、豆醬炒箭筍、鱔魚意麵、花枝炒麵,料豐味美,考驗老師傅炒功的梅納反應。「度小月切仔担」的功夫小菜、三杯田雞或蒜蒸田雞,是喜歡喝兩杯的長者消磨時間的好地方;超過六十年的「老螃蟹海產」,是老行家尋找舊味的新天堂樂園;還有很久沒看過的60塊錢海產粥,虱目魚皮加生蠔,下料一點都沒在客氣。其中有一家賣蚵仔煎的店,點了一份綜合煎,看外觀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撕開外皮,底下包著滿滿的料,包括花枝、蝦仁和蚵仔,還加了豆芽和白菜兩種青菜,一份70元雖然不便宜,但卻有錢花在刀口上的價值感。愛吃粽子的,這裡有傳承三代、超過76年的「菜粽李粽店」,榮登高雄必比登美食代表。如果在白天造訪,別錯過幸福早餐「洪記煎餅果子」,使用綠豆、小米製成的麵糊,現點製作麵皮,還加入了土雞蛋,搭配手工薄脆餅、芝麻、香菜、蔥、辣椒及祕製甜麵醬,口味正宗是大陸北方人的粗糧早餐。記得一定要加特製辣醬,提味不嗆辣。南北老味道在此傳承,猶如小吃界的清明上河圖。除了中式、台式美食,這裡也有越南新娘奉獻給寶島的異國風情。「阿蓮河粉」是高雄很早開發的越南料理專賣店,河粉的內容可以客製化,酸辣海鮮搭配牛雜,看起來相當澎派。喜歡藥膳口味的人,也有美味的當歸鴨麵線,無限量主動到桌服務免費續湯,很適合愛喝湯的湯王。飯後想來個甜點,媲美銅鑼燒的萬丹紅豆餅,滿滿的豆沙內餡傳遞溫暖的在地人情味,一個才十元實在佛心。高雄這麼熱的天氣,一定也要來杯涼的搭配!「四季逗木瓜牛奶」專做果汁和水果冰沙,堅持選擇以綠色無添加在夜市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是靠口碑行銷30年的鮮果Bar,無論木瓜牛奶或是酪梨牛奶布丁,都是人氣招牌飲品。有感台灣小吃越來越講究速成,越來越走鐘,在自強夜市看見很多南北老味道能被記住、傳承到現在,令人驚喜感動,這裡堪稱是台灣小吃界的清明上河圖。如果逛完夜市,想感受不同的風情,不妨逛逛鳳山文山特區一帶,有點像在東京的澀谷鬧區。這裡的美食走低調奢華路線,咖啡、餐廳、火鍋、日式料理都有。「貓頭鷹鍋物」就位在文安街公園對面,店家提供黑羽雞飼養熟成的老母雞原湯,完全不加味精,還有正宗北海道日高頂級昆布特熬的上湯湯底,後疫情時代來臨,大家都知道吃出健康的重要性。店裡陳列滿滿的「貓頭鷹」,日本人認為貓頭鷹具有祈福、福氣等象徵,走進店內,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的福氣與安康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25 養生.聰明飲食
以形補形不是樣樣行 醫曝吃豬心補心、雞佛壯陽對健康反不利
過年年菜,魚是不可或缺的食物,很多人因為「以形補形」的觀念,會吃魚眼睛;或以核桃當零食,以其外形與人體大腦類似,來補大腦。中醫師陳潮宗表示,「以形補形、以臟補臟」是指吃形狀或功能相似的食物,就能補人體相對應的器官和功能,但藥膳、食療進補,仍應依據「寒者溫之,熱者涼之」的基本原則才行。「以形補形」的理論,在「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篇」有所記載。陳潮宗說,像核桃仁形狀似腦,故補腦;豆類的形狀似腎與睾丸,故補腎;杏仁形似心臟,故補心;百合形似肺,故補肺;芡實(雞頭米)形似乳房,故對婦女有補益作用。以形補形/核桃仁利腦有根據現代研究發現,核桃和芝麻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可提供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提升腦功能;核桃中的卵磷脂對鬆弛腦神經緊張,消除大腦疲勞的效果也很好,因此可以看出中醫說的「以形補形」理論有其科學依據。但是,像魚眼睛,白白硬硬的部分是水晶體,當中的蛋白質被煮熟後養分所剩不多,反倒應該吃旁邊「軟軟爛爛」的部分,補充膠原蛋白和Omega-3。因此,就算根據「以形補形」理論,也要補對地方。除了年菜外,坊間也有「吃豬心補心」、「吃腰子補腎」的說法,或是很多民眾認為吃動物的生殖器官可以壯陽,因此很多夜市攤位或是麻油雞店都有賣雞佛(雞睪丸)、腰子(腎臟)等。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雞或豬睪丸含蛋白質和睪固酮雄性激素與鋅,是很好的營養補充品,其中睪固酮對於性功能勃起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雞睪丸膽固醇與油脂更高,通常吃到「壯陽」的劑量時,體內膽固醇就已經爆表。而對男性性功能有助益的「鋅」,普遍存在於蝦蟹等海鮮食物或動物肉類裡,因此不一定要吃「形狀相似」的動物睪丸才行。以形補形/豬心膽固醇含量高陳潮宗表示,豬心膽固醇含量過高,吃心補心已無益處,較不適宜採用。吃動物腎臟也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腎臟,相反的,像尿毒症患者等腎功能不全者,需要限制部分營養素攝取,是不可以吃腰子補腎的。中醫所謂吃腰子補腎,陳潮宗解釋,補的是生殖系統,「腎在五行主水,和膀胱、生殖系統、骨、耳、頭髮、體液平衡相關」,因此針對特定對象才會有這類食補的傳統方。例如坐月子的婦女常吃腰子、杜仲補腎,連帶補骨、生殖系統。陳潮宗說,藥膳進補,應該依「寒者溫之,熱者涼之」的基本原則進行。有虛、寒現象的人,才需要用溫暖食材或溫性藥材溫補。所謂虛寒現象者,像舌邊有齒痕、容易疲倦、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說話有氣無力,多屬於氣虛體質;起身容易頭暈、臉色萎黃、偶爾心悸、經血稀薄而量少,則多屬於血虛體質,或是剛小產或生產完需要坐月子的婦女。至於平常容易口乾舌燥、便祕、失眠的人,多屬於實熱或陰虛燥熱體質,若是再吃溫補的藥膳,無異是火上澆油,反而應該採清熱或平補涼補。因此民眾不必一味追求「以形補形」或是「溫補」,最好還是請教中醫師為宜。
-
2023-01-20 醫療.中醫
洗腎病友年節如何健康飲食?醫:吃原型食物、控制水分攝取
過年團圓期間難免吃得多,作息也不正常,但洗腎病友與家人歡聚時,若是因忌口而處處受限,真是殺風景。其實,只要能掌握適當的飲食規則,加上適當中藥調理,就可以安心度過年節。洗腎病友需忌口的食物類型洗腎病友比較需要忌口的食物類型,包括燒烤、油炸、多調味料的食物。但家裡通常會準備開心果、瓜子等堅果類,還有軟糖、餅乾等零食,這些東西都屬於高油脂、高糖、高鹽食物,對血管影響很大,進而影響腎功能,如果真的嘴饞,建議吃很少的量,淺嘗即止。盡量吃食物的原型,減少過多複雜的烹調方式,也要控制水分的攝取,並避免大量攝取果汁、茶葉或酒類。除了過年的應景食物,一般建議可以再搭配食用以下藥膳:1.四神湯:包含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等中藥材,這組藥膳具健脾利濕,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身體腸胃促進消化,有利水消腫效果。2.消脹茶:吃得比較豐盛或油膩後,可以搭配山楂、荷葉、神麴、陳皮煮茶飲,協助消脹去油膩。3.黃耆枸杞茶:如果覺得身體比較容易累,可用黃耆1錢、枸杞1錢、100cc水泡茶飲用,有益氣生津、補足元氣功效,也可達到養陰解渴效果,但腎臟病友須留意水分控制。春節氣候日夜溫差大,洗腎患者抵抗力比較弱,如果不注重衣服的穿著,容易感冒,感冒後的症狀也會拖得比較久,需要早點就醫治療。若抽筋、手腳冰冷可按壓穴道、泡腳如果平時有抽筋問題,因天氣變化而加重,建議可按壓足三里、三陰交,能改善腿部的氣血,減緩抽筋的不舒服。每天晚上可多泡腳,以溫水改善腳底末梢的血液循環,也可以加入桂枝、乾薑、艾葉、紅花等,可改善手腳冰冷狀況。過年雖然開心,但是建議宜盡量生活規律,飲食習慣如常,才能減緩不舒服。同時要先準備好平時服用的中西藥,按時服用。身體上如有不舒服,要跟醫師聯絡,即時處理身體的問題,避免拖著,衍生不必要的問題。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冬日進補如何吃?中醫授平補、涼補方法,點名3大冬天美食: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
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冬天寒冷,民眾聚餐時常會選擇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因肉品脂肪豐富,過度攝取恐吃下太多飽和脂肪,影響膽固醇,且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體質的人,不太適合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燥熱氣虛體質者吃溫補食物 竟容易上火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現代人因工作關係,長期熬夜或多飲咖啡,常感覺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大便較不易解或較硬,這類人屬燥熱體質。又因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在辦公室吹冷氣時間太久,缺乏運動,造成身體循環功能變差,容易疲勞,甚至太累時出現手腳冰冷等現象,符合者屬於氣虛體質。賴睿昕透露,燥熱加上氣虛體質即是所謂「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型的體質,這樣的人在小寒時節並不適合純粹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屬虛實夾雜,驟然用補,容易使病況加重。冬日進補如何吃? 中醫親授平補、涼補方法民眾冬天若想進補該如何吃?賴睿昕說,大家常吃的羊肉爐、薑母鴨都是溫補的食材,而麻油雞則因為麻油加熱的關係,屬於偏熱補食物,因此通常建議以「平補、涼補」較適宜,一般藥膳中常用的米酒與麻油都很燥熱,本身是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時節做藥膳時可以減量使用或不用。▸羊肉爐:因為羊肉較為溫熱,較不適合給燥熱體質的人吃,因此能改用性較寒的排骨來燉煮,可以加入沙參、玉竹等滋陰藥材調和。▸薑母鴨:薑母鴨因為使用大量薑片,可以暖胃、促進血液循環,並讓身體有溫暖感的作用。當改成涼補時,薑、米酒與麻油的份量要減少,涼補具有甘涼補陰作用,讓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節氣吃完薑母鴨後,不會出現燥熱、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而且具有清熱、涼血助睡眠的作用。▸麻油雞:其實麻油不熱,只是人們常將麻油與薑同煮,薑本性溫,故錯認麻油也熱。以中醫來看,麻油屬性味甘、平之物,功效潤燥滑腸,滋養肝腎,可使老人通便的功能,可用於病後虛弱、眩暈乏力等狀況。曾有古籍《本草從新》說:「麻油『涼血解毒,服之令人滑腸……』」,所以,麻油不熱,不用擔心上火,涼補可以把老薑改嫩薑。習俗要吃臘八粥 建議:可添入四神湯材料滋補古諺:「小寒大寒,準備過年。」在凜冽的寒風中,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小寒往往相伴臘八節,習俗要吃臘八粥,就是在米中添加各種穀物、果子,如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以微火燉煮,透過吃熱粥來取暖禦寒,賴睿昕建議,也可將四神湯的材料帶入,來個養生四神臘八粥。【四神臘八粥的做法】▸材料:蓬萊米80克,糯米80克,小米30克,薏仁30克,茯苓20 克,芡實20 克,蓮子40 克,山藥20 克,薏仁40 克(也可請中藥行直接包一份量)紅豆、綠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葡萄乾各適量 調味料:鹽(適量)、米酒(適量)。▸作法:1.將上述穀物以清水淘洗乾淨,除小米之外的其他穀物用水泡,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將各類穀物一同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3.將各類乾果輔料倒入鍋中,改文火邊攪動邊熬煮30分鐘待粥稠糯香時即可。補充穀物與堅果 可促進血管健康賴睿昕指出,小寒節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化,體重普遍超標,且今年冬天特別寒冷,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常成為民眾晚上聚餐的首選,鍋內帶皮羊肉、豬肉及雞肉脂肪豐富,過量食用可能會吃下太多飽和脂肪,難以控制血脂中的膽固醇,易使高血脂找上門,賴睿昕提到,高血脂為健康的隱形殺手,民眾就算罹患,平常也不會有很明顯的不適症狀,但它卻是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的致病因子。而臘八粥中添加許多穀物及堅果,多補充可增進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19 醫療.新陳代謝
天冷易餓,狂吃澱粉和高油脂恐誘發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提醒冬日飲食6原則控血糖
最近這幾天特別的寒冷,糖尿病或是血糖有問題的族群除了要記得保暖之外,生活和飲食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避免誘發心血管疾病或是其他併發症的產生。我記得之前在看糖尿病門診的時候,印象深刻,有一位五十出頭歲的女病人,因為工作和家庭繁忙,加上長期血糖的問題一直困擾她,她在忙碌下也沒有特別注意自己的血糖變化。生活中常常飲食不正常,忙到忘記吃飯,或是餓到大吃一頓!!在一次運動後腳部大拇指受傷而不自覺,結果那年冬天特別寒冷在自家浴缸泡澡溫度過高,腳上的傷口更為嚴重,最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截掉腳部大拇指……。其實糖尿病人在冬天因為天氣寒冷容易飢餓,更容易吃到「過量的澱粉」和「高油脂」的食物,我們知道醣類對血糖的影響性最為顯著,加上過多的油脂會降低腸胃排空的速度,使得餐後血糖值下降的速度變慢,不利血糖的控制。所以建議糖尿病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注意幾個生活飲食原則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糖尿病人冬天飲食生活注意原則1.增加蔬菜量:可以煮一鍋溫熱蔬菜湯,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和植化素,可以增加飽足感和下降身體的發炎反應2.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冬天火鍋或是各類型的藥膳鍋容易造成紅肉比例增加,豬肉、牛肉、羊肉不要過量之外,建議選擇瘦肉的部分並且搭配綠色蔬菜一起食用,降低油脂的攝取。也可選擇較健康的植物油,例如:苦茶油、橄欖油、芝麻油等,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對醣類食物的渴望。3.調整吃飯順序:先吃一大碗溫熱蔬菜,喝湯、再吃優質蛋白質例如:魚肉、雞肉、豆類、蛋等,最後澱粉類食物再和其他配菜一起吃,可以有幫助的降低餐中對大量澱粉的渴望。4.點心零食要節制:天氣冷時,三不五時就想要吃個點心零食來解解饞,糖尿病人建議可以選擇篇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來做點心的來源,例如:堅果優格、低脂牛奶、茶葉蛋、豆花、滷豆干等,也可以適度的食用營養均衡配方飲品等。5.水分要足夠:冬天水分容易不足,糖尿病人易產生泌尿道感染,所以要提醒每天至少2000ml以上的水分。6.高、低血糖其實都可能造成飢餓感增加,最好確認的方法是在飢餓時,建議立刻檢查血糖值。 其實糖尿病人因為血管病變產生大小血管病變的問題,所以飲食習慣要建立,在冬天更要在生活上要提醒他們,注意早上起床要注重保暖,出門記得圍條圍巾,泡澡注意溫度預防燙傷、運動要穿雙好鞋保護雙腳降低受傷機會等等的生活習慣。
-
2022-12-08 養生.聰明飲食
降溫吃火鍋!「4大雷點」讓你不知不覺胖 營養師認證「1動作」爽吃還是瘦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火鍋業者已開始備戰,從傳統老滋味到愈來愈多新口味的加入,鍋鍋看起來令人垂涎欲滴。其實火鍋在外食中算是較為均衡的一餐,有主食、各種肉類及多樣蔬菜可以選擇,究竟要如何滿足嗑鍋口慾又能兼顧健康呢?天冷吃火鍋 把握健康4秘訣國泰健康管理台南中心營養師陳淑娟分享「四招」天冷嗑鍋吃出健康秘訣:一、選湯底:清澈優先.昆布湯、蔬菜湯、菌菇湯把握一原則,愈清澈的湯底,含油量及熱量會較少一些,此類湯底可以優先選擇。.豚骨湯、牛奶鍋大骨湯或是骨粉熬煮之湯底,顏色看起來更為濃郁一些,通常含油量也不低;而看似健康的牛奶鍋、其實也需要留意,有時為了增加牛奶鍋湯頭的濃郁度、會額外加入奶油增添香氣,不知不覺中也增加了不少熱量。.麻辣鍋麻辣鍋通常是使用藥膳加上辣油熬煮,其含鈉量及熱量容易爆表,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吃完麻辣鍋的隔日,容易水腫的原因。 二、挑食材:天然優先.主食類除米飯外,現在很多店家也提供多樣麵條給予選擇,也有些人會選擇熱量較低的冬粉,但卻忽略了麵條、冬粉會吸附湯汁,容易將湯汁油脂吸附一起吃下肚,建議主食可以選擇南瓜、芋頭、玉米等非精製主食,其膳食纖維更勝一籌;若真的很想吃麵條,建議一開始尚未煮其他食材前就先煮,可以減少油脂吸附。.蔬菜類火鍋店的蔬菜種類選擇性豐富,若能選用清淡湯底搭配多樣不同種類、顏色的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肉類建議以豆腐、魚、海鮮、雞肉等低脂瘦肉類為優先選擇,油脂含量較牛、豬、羊肉來的低且不選用加工火鍋料(如:貢丸、魚丸、餃類、炸豆皮)。若只喜愛牛、豬、羊肉這類的人,建議也可以試試選用拼盤組合,有海鮮、魚、豆腐、各種肉等一起享用,營養素攝取更全面外、同時也減少脂肪的攝取。 三、調醬料:清爽優先吃鍋物免不了搭配沾醬,現在的醬料選擇也更多元,可以選擇天然食材及辛香料搭配,如蔥、薑、蒜、辣椒,蘿蔔泥、醬油、醋等,替代高油的沙茶醬、辣椒油。不只熱量更低,口味也更加清爽。四、記順序:蔬菜優先食材入鍋的烹煮順序會影響湯底清澈度,湯裡的熱量、油量也大不同。如果喜歡喝湯,建議一開始就先餚一碗湯過過癮,開始烹煮後就不建議再喝。食材烹煮順序建議依序為蔬菜、豆腐、海鮮、肉類,從蔬菜開始,不僅僅是避免後煮吸附過多油脂外,一開始墊墊胃,也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進食份量。延伸閱讀: ·天冷吃鍋抗寒!牙醫示警「4個常見習慣」恐害牙齒壞 愛吃辣、配冰飲慘中 ·火鍋湯頭超過「1時間」喝恐致癌! 醫曝:煮久、葉菜藏風險
-
2022-12-07 養生.抗老養生
「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約在每年12/6-12/8之間。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1-2成,所以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特別是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冬季飲食偏好重鹹重辣,如麻辣鍋、薑母鴨等,加上身體活動度下降,會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三高的患者應每日監控血壓、血糖,並按時服藥,出外運動、泡溫泉時應避免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冬季養身秘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我們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又在《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一方面養足精神,更可以避開夜晚及清晨最寒冷的時段。冬季保暖首重頭腳,以中醫觀點來看:「頭為諸陽會,寒從腳下生。」除了多添加衣物之外,出門多戴頂毛帽、穿雙厚襪子,更能防止風寒入侵體內,晚上以溫熱水泡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中醫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中醫稱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在這邊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子宮)的功用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冬令進補停看聽,你的體質適合嗎?冬天的街道總是充滿著撲鼻的中藥香,也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常見的藥膳如薑母鴨、當歸羊肉湯、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等,民眾常會有以下疑慮:「哪種藥膳適合我? 我的體質適合吃補嗎?」以下幫大家簡單的分成兩類:1.不適宜進補的體質: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口瘡、便祕、臉頰冒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發炎性疾病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若屬於此類的民眾抗拒不了美食的誘惑,建議可在藥膳裡多加點蔬菜及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2.適宜進補的體質: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此類患者進補時也不宜過度食用,適性適量即可,中醫有所謂「虛不受補」之說,意即不是身體虛就可以不忌口的亂吃補,小心導致上火及體內痰熱、濕熱堆積,造成脾胃運化的問題。現代人普遍營養均衡、甚至過剩,建議進補時機可以選在寒流報到時,以一星期不超過3天為度,適當的進補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的原則。提醒您,若對於藥膳飲食或體質上有疑慮,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來替您辯證論治,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食補藥膳。
-
2022-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薑母鴨用什麼鴨才對?教你「這樣煮」最好吃!加碼禁忌、功效一次看
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冬季必吃的藥膳進補鍋物,先考考你對薑母鴨的瞭解夠多嗎?薑母鴨該怎麼煮?要用什麼鴨煮才對?到底薑跟鴨怎麼挑最好吃?配料要準備哪些?又有哪些人不適合吃呢?為您整理秋冬食補「薑母鴨7大QA」美味一次看。鴨肉的營養價值? 鴨肉不僅熱量較低、脂肪少,蛋白質含量更是完全不輸給豬、雞、牛等肉品,亦富含維生素A、B群;與等重的雞、豬肉相比,鴨肉的維生素A含量幾乎多了1倍。 且鴨肉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高達5%。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涼,除了平常就容易腹瀉的人,要少吃外,非常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食用。薑母鴨怎麼煮? 薑母鴨中的薑母,其實指的就是老薑。老薑性溫熱,剛好可以搭配性偏涼的鴨肉,達到中和溫補的功效。只要跟著以下食譜6步驟,就能自己在家煮出一鍋美味的薑母鴨! 材料:鴨1隻、米酒、麻油、薑母(老薑)、冰糖、黨參、當歸、川芎、黃耆、桂枝、枸杞作法步驟:先將鴨川燙至半熟,再剁成塊狀 用麻油將薑母爆香 放入剁好的鴨,大火炒至鴨肉表面些許焦,放入電鍋 再將中藥材、冰糖、米酒、水放入電鍋中,燉熟 食用時依個人喜好放入新鮮食材,如高麗菜、金針菇、豆皮、米血等 沾醬可用辣豆瓣或是辣豆腐乳薑母鴨的熱量有多少? 其實薑母鴨所搭配的藥膳,幾乎沒有熱量,但薑母鴨每吃一次,要當心的是火鍋料如豆皮、丸類等加工食品,也會一起吃下肚,熱量通常都會超過1,000大卡,建議一個月吃1次為佳。此外也要特別注意鈉含量恐超標,以國民健康署建議1天可攝取的鈉含量為2,400毫克,但薑母鴨有可能吃一次鈉含量就高達10公克,因此吃完薑母鴨後幾天一定要多喝水,幫助代謝排除鈉含量。薑母鴨該使用什麼鴨? 煮薑母鴨時所使用的鴨,其實就是一般最常聽到的紅面番鴨。而薑母鴨的命名,指的是「薑母」跟「鴨」的綜稱,而非是指「薑」跟「母鴨」;也因為公鴨肉質較硬、纖維粗,肉較耐煮不爛,所以薑母鴨其實較常使用公鴨烹煮,母鴨則當成一般肉鴨食用。薑母鴨功效和好處? 薑母鴨最適合寒流來時,食用以滋補身體,不僅可以祛寒,常見所搭配的中藥也可達成相得益彰的功效,對身體的好處如下:薑母爆炒,可以達到驅寒暖身的作用,因為薑母可發表散寒、宣肺氣 黨參性味甘平,主要作用為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微溫,能助胃氣、固脾表、補中氣、升清氣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活血、為血中的氣藥 當歸性溫味甘辛、微苦,與川芎合用具有補血行氣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38.html】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補冬做不好反惡化 中醫師:疫後千萬別亂補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天的開始。在台灣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許多人迫不急待今晚就要去大啖麻油雞、薑母鴨。但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提醒,出現嘴乾、嘴破、喉嚨痛的「虛火」者不適合補之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疫後者也千萬別亂吃,小心補過頭。陳麒方表示,以中醫學理來說,雖然最冷的時間點落在冬至前後,但一年當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是季節交替的日子。而在四立前一兩天是「四絕日」,天氣的乾濕冷熱和溫差變化大,尤其次立夏、立冬更是寒熱轉換時間點。過去民間習俗會在立冬進補,作為一年辛勞給身體的犒賞,以恢復元氣。陳麒方說,因為過去農業社會,立冬是需要儲備能量的時候,因此有此補養的習慣。但現代人生活型態不大一樣,不需要特別儲備能量,也不需要特別進補。他說,除非是精神體力不佳、胃口不好、怎麼睡都睡不飽,或是腸胃不佳,如容易便秘或拉肚子對天氣變化較敏感、「體虛」的人,才需要適度滋補。可在食材中加入薑、當歸、茴香等溫熱的藥材,並用米酒烹煮,讓藥力更容易發揮。但是陳麒方提醒,有些民眾雖然身體疲憊,但有嘴乾、嘴破、喉嚨痛等症狀,表示體內正在發炎,屬於「虛火」的狀況,反而不可吃溫熱的藥膳進補。另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流行,還有許多人染疫。他也提醒,疫後也千萬不要因為立冬而跟著去「補冬」。陳麒方說,不論是《傷寒論》的「差後勞復」或是孫思邈《千金方》談食禁的篇章中都提到類似的論述,外感要治療、清餘邪,就需要「引邪外出」。像是新冠肺炎一類的外感,染疫後還使用溫熱的藥材補身,反而封住外出的路,讓餘邪留體內,造成病情惡化。他說,這些人可食用添加茯苓、芡實等平性藥材、較平緩的四神湯,或是不加藥材的雞湯、滴雞精等,補充營養,又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不是每個人都可補!中醫師:3種體質的人當心反效果
立冬補冬的由來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而民間也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就是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養精蓄銳為年後做準備。可是現今已非傳統農業社會,需要依靠大量勞力,滿街的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讓人隨時食指大動,卻又時常聽到民眾吃補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青少年吃補結果冒痘痘,青壯年吃補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銀髮族吃補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皆是提醒民眾補錯了更傷身,失去了進補養生的初衷。到底該怎麼進補才是正確的呢?如何正確進補1.了解自身體質與藥膳種類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依素體體質區分:「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我們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 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 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但提醒民眾,體質偏寒或偏熱性,主要是由身體表現而論,但實際狀況還是需要由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定。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例如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或米酒,食物屬性也有可能改變。2.哪些情況要小心進補提醒民眾如果處於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例如①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③燥熱體質(陰虛內熱)等,則需要避免進補或詢問醫師調整食材種類,以免造成身體不適。進補吃過頭,腸胃不適怎麼辦面對美食佳餚,一不小心吃多引發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這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和搭配茶飲來改善症狀。1.按摩腹部穴位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可以找肚臍上下左右附近穴位為按壓點,局部點按輕柔,或是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按摩腹部也行。① 天樞:肚臍左右2寸(三指幅)② 大橫:肚臍左右左右4寸③ 水份:肚臍上方1寸(拇指寬)④ 下脘:肚臍上方上方2寸⑤ 中脘:肚臍上方上方4寸⑥ 氣海:肚臍下方1.5寸⑦ 關元:肚臍下方下方3寸2.按摩肢體穴位能助消化解不適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① 合谷穴: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當拇指、食指兩指併合時,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② 內關穴:位於腕關節內側,腕橫紋上量三指寬(2寸),兩筋之間。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噁心嘔吐。③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向下3大約四指寬處。3.茶飲將所有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進茶壺中。第1泡,先用少量的水沖洗藥材倒出;第2泡,用600毫升的溫熱水,悶泡10~15分鐘,藥材可重覆加水回沖,直到沒有味道為止。① 山楂陳皮茶山楂健脾開胃、陳皮理氣燥濕化痰化痰、甘草調和藥性。② 玫瑰花茶玫瑰花芳香疏泄,有疏肝解鬱、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之功。當有胸脅脘腹脹痛或嘔噁食少症狀,可以使用泡茶消除不適。民眾雖可嘗試以上茶飲來緩解腸胃不適症狀,不過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建議還是由您的中醫師為您把關最安心。
-
2022-10-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人參放久顏色變紅?不能和蘿蔔一起吃?中藥專家拆解藥食同源常見迷思
「人參放久顏色變紅、變深,可以吃嗎?」、「聽說人參不能和蘿蔔一起食用?」天氣開始轉涼,很多人開始吃人參雞等滋補藥膳。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教授張永勳接受元氣網專訪時針對上述民眾常見疑惑進行說明,張永勳指出,人參本身含有糖分,放置一段時間,由於糖分轉變等因素,顏色會變得比較紅、比較深,這是正常現象,只要保存環境適當,民眾可以安心食用。此外,對於「人參不能和蘿蔔一起食用」一說,張永勳也提出解釋,他說,雖然有些中醫觀點認為,人參與蘿蔔不能一起食用,但在餐桌上吃人參雞等藥膳,重點在享受這些中藥所帶來的美味、香氣,保養效果是其次,如果為了追求膳食多元、營養多樣化,人參是可以與蘿蔔一起食用,民眾可輕鬆享用這些藥膳美食,不需有太多顧忌。爬山口含人參 更能幫助提神張永勳參加台灣食品保護協會所舉辦的2022年「藥食同源論壇」時表示,人參的食用方式包括磨粉、泡茶、燉雞、泡酒等。舉例來說,在爬山的時候,有些人喜歡隨身攜帶人參片,有時含在嘴裡,幫助提神,或者也有上班族習慣喝點人參茶,讓精神好一點,食用方式可隨個人需求、喜好調整,方便即可,而選購人參產品時,則建議找有信譽的商家、品牌,品質較有保障。在2022年「藥食同源論壇」中,不只張永勳,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特聘教授張恒鴻與講座教授吳永昌、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學科教授賴基銘、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徐麗芬與教授蕭培文、東吳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朱正忠,以及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沈立言等專家、學者皆針對「跨領域結合照顧廣大的亞健康族群」主題進行專題演講。根據維基百科定義,「亞健康是指人處於健康和疾病的一種臨界狀態」。此時,人的心理、生理雖然處於混亂,但還沒出現明顯病理特徵。這項概念較常出現於中國大陸媒體,近年來,在台灣,也有一些人開始注意、討論這樣的現象。食療 對亞健康族群好處多多台大生農學院副院長蔡明哲在致詞時分享森林、樹木對健康所帶來的種種好處。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認為,若要鼓勵運用食療等方式照顧亞健康族群健康,需要更具體、完整的規劃,才能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沈立言則表示,無論在東方、西方,自古皆存在「醫食同源、藥食同源」觀點,《黃帝內經》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因此建議政府多投注資源,像食療的健康效益等,應納入健康促進政策,並提供足夠推廣資源,以維護廣大亞健康族群整體健康。
-
2022-08-21 養生.聰明飲食
「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營養師提醒:飲食需量化 不能靠感覺
多數老人體型偏瘦,如何讓他們增加或維持食量,除了掌握營養需求的大原則,如何讓老人願意吃、吃足量,也需要費心安排三餐。輔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常勝表示,營養不均衡會導致長者的活力、力氣跟免疫力降低。不但要吃得均衡,更要在口味上做出變化,讓長輩願意、喜歡吃。獨居長者備餐不易,常覺得「有吃就好」。郭常勝舉例,如果是獨居長者,或是僅兩老在家,沒有其他同住家人,往往覺得備餐麻煩,不講究吃的內容,認為有吃就好,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最主要來源,郭常勝說,每個長輩的需求不同,要由營養師評估,考量有無飲食上的禁忌,設定所需的營養比例。曾有長輩反映「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飲食是否足量,不能依照長輩主觀意識認定,要客觀量測才準確。味蕾退化導致吃重鹹,可靠其他調味變化菜色。除了吃的量要足夠,更重要是長輩的口味喜好。郭常勝指出,菜單設計要符合每位長輩的標準與喜好,才會吃得多。食物的選擇跟適口性、質地等也很重要,牙口不好的長輩,在選擇、準備食材上要講究型態,才能提升食欲。而且味蕾會隨著年紀退化,尤其是鹹味,因此許多長輩喜歡吃重鹹,才覺得有味道,但有高血壓的長輩不適合口味重的菜品,菜色變化可以靠調味品添加做變化。郭常勝表示,增加食欲也跟長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有關,如果食欲不好,影響用餐狀況、營養攝取不足,短時間內可用保健食品或特殊營養品補充。除了營養補充足夠,還要有適度活動,不要讓長輩每天躺著、坐著,肌肉流失會讓活動力和體力更差,造成惡性循環。鈣質缺乏嚴重,含鈣食物入菜,再補充維生素D。有些長輩因為手術或生病導致變瘦,隨後可能因吸收不良或是食欲不佳,想長肉也難。郭常勝表示,如果是因生病接受治療,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需要有計畫設計菜單,讓長輩攝取足夠熱量,也要注意缺什麼營養,抽血可檢測確認哪些營養不足,例如缺鐵或是維生素B3等造成貧血,在菜單設計上就要重視富含相關營養的食材。常見長輩因鈣質缺乏導致骨質疏鬆,郭常勝說,骨質疏鬆是很重要的議題,骨折臥床,又加劇肌肉流失。他建議,除了將含鈣的食材入菜,也要搭配攝取維生素D,增強鈣質吸收。七、八成的老人缺維生素D,尤其是女性。適度迎合長輩嗜好,「東西要好吃,才有進食意願。」掌握營養補充的大原則後,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者吃得下,「東西要好吃,長輩才有進食意願。」可嘗試用藥膳、香料等烹調改變味道,引起食欲。郭常勝以慢性病患為例,患有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的長輩,除了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尤其鹽分要妥善控制,但一時要長輩改變重鹹口味有難度,建議可用蔥、薑、蒜等調味品增加味道,並引導長輩改變觀念,接受健康的飲食。郭常勝說,口味如果一成不變也會吃膩,可讓長輩對食物有更多認識,了解哪一類食物可以互相取代,例如蛋白質食物包含肉、奶類、雞蛋跟豆製品,不一定要餐餐吃肉,可以用食物代換,例如一兩肉是30克,可換成1顆雞蛋60克或是豆腐100克,吃素者也可用豆製品取代。另外,魚肉比較好消化,可鼓勵長輩多攝取,並依照身體狀況跟需求評估,食物選擇性比較多,不要限制只能吃哪些。郭常勝認為,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長輩如果想吃點心,不要選含糖點心,可以選擇水果,品嘗自然的甜分。如果長輩有慢性病,需提醒某些食物要適量,但不要用一味禁止的態度,影響長輩的心情與食欲。
-
2022-08-18 養生.抗老養生
秋燥傷肺!善用中藥材「貝母」入菜 止咳化痰
時序進入立秋,即將進入秋高氣爽的秋天,台灣的秋天通常氣溫變化劇烈且較為燥熱,許多民眾經常出現「秋燥傷肺」病症前往中醫門診求治;台中榮總灣橋分院中醫師唐佑任表示,近來許多長新冠症候群的患者因立秋之後天氣轉換,出現頻繁咳嗽的症狀,可使用白色中藥材「貝母」入菜加以改善。醫師唐佑任表示,民眾平時可透過五行學說「金為肺、木為肝、水為腎、火為心、土為脾」的原則,從立秋開始加強食用白色原型食物,例如白木耳、豆漿、白蘿蔔、茯苓、白芝麻、山藥、白合等來養生。而對於長新冠患者,建議可使用「貝母」入菜改善。唐佑任表示,「貝母」屬於百合科,為多種植物的乾燥鱗莖,味苦性寒,為傳統醫學臨床上常用的呼吸道中藥材。例如常有呼吸道不適症狀的民眾,或許多確診康復者常出現疲倦乏力、口乾舌燥、咽喉乾涸、皮膚乾癢等症狀,都可以利用「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和散結消腫,且對於因痰熱咳嗽、痰中帶血和潰瘍腫毒等疾病也有療效。唐佑任表示,依據產地不同,貝母種類達8種之多,功效和使用時機也大不相同,其中「川貝母」性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咽乾口渴;而「浙貝母」瀉火消炎的功效較強,適應咳嗽胸痛、惡寒發熱、有腥臭膿痰、大便乾燥、舌紅口乾的患者,是治療肺膿瘍及後期肺結核的良藥。唐佑任建議民眾,在立秋之際,可利用貝母及水梨兩種白色食物搭配,製成健康天然的小甜點「貝母梨藥膳」,材料相當簡單,僅需準備梨1個,川貝母10克,黑糖1小湯匙,將梨洗淨削皮後,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下部份把梨核挖去,將川貝母搗碎成粉末狀,放入梨中間,並在貝母粉上撒上黑糖,蓋上梨蓋後,把整個貝母梨放入電鍋,以3杯半的水蒸1小時後取出,梨汁連同果實一起食用,可以起到潤肺、化痰、止咳、降火、清心,保護嗓子的作用。唐佑任提醒,貝母雖然是治療咳嗽氣喘的良藥,但因藥性偏寒,適合高熱型肺炎,或呼吸道感染後誘發的氣喘症狀,如果是外感風寒後的患者服用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建議有明顯症狀的病患,應諮詢中醫師評估後再使用,才能對症下藥。
-
2022-06-26 養生.聰明飲食
鴻時代/用廚房取代藥房 抗疫與美味的關係
前年9月開始回到母校明新科大教書,重回校園生活,除了和學弟妹分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生活態度,就是跟著社區媽媽一起學習新菜色。鄰近學校後門的「快樂小吃」店,宛如學校附設的「保姆餐廳」,在同學推薦下前往,我觀察到老闆娘陳惠妙經常使用中藥材或藥膳食材入菜。在疫情當下,我特別開了一堂「抗疫食堂」課程,邀請妙妙阿姨示範養生料理,希望推廣「用廚房取代藥房」的概念。魚腥草燉雞湯,當紅草本植物,來自老祖宗的智慧。在東南亞工作期間,我常問大馬朋友「肉骨茶」的由來,有人認為是從「十全大補」變成「十不全」;也有人認為這是祖傳的配方,眾說紛紜但每一個都有道理。後來我在快樂小吃店找到「正解」,有一回晚餐到訪,妙妙阿姨準備了藥膳雞湯,上了一天課、說了一天話的我,正是需要滋潤提神的時候,管它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全部都下肚,好喝極了。沒想到這不是一般的藥膳,是用魚腥草曬乾後熬煮出來的,原色就像客家人的藍染技術,直接滲透到雞腿肉塊上。魚腥草客家人叫「狗貼耳」,一般用狗貼耳來煲涼茶,把曬乾的魚腥草加水煮茶來喝,也可以跟雞肉一起燉雞湯。「魚腥草燉雞湯」湯鮮味美、入口回甘,不靠任何調味料就鮮甜美味,這道色澤「暗黑」的料理,是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早就懂得用天然藥膳來照顧身體。從文獻資料得知,魚腥草含有槲皮甙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魚腥草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氣管炎、慢性宮頸炎、百日咳等均有療效;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增加白血球吞噬能力。近期在防疫上立大功的「清冠1號」,魚腥草就是成分之一。至於雞肉,是把從小去勢的閹雞、經過足夠時間熟成,肉質特別彈牙、吮指有味,不是一般靠顏值的小鮮肉可以等量齊觀,只有在純樸鄉鎮比較有機會吃到這種農業技術,是一百零一分媽媽的味道。抗氧化的黑豆、紅麴,也能做出中西合璧、美味兼具的料理。妙妙阿姨的防疫態度,是運用老祖先的智慧,達到現代預防醫學的效果,從養生食療下功夫。她常用的養生食材,還有富含花青素、可以抗氧化的黑豆,可以煮茶喝,也可以燉豬腳黑豆養生湯,是很滋補美味的一道料理。而福州人、客家人傳統飲食習慣入菜的紅麴,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及抗氧化的保健功效,拿來拌青菜或炒飯可以增色、增香。妙妙阿姨信手拈來,把滷豆干再多用一道紅麴滷的程序,做出獨特的養生滋味。我則在課堂上示範兩道紅麴料理,用新竹在地自製紅麴醬,以中西合璧手法,做出「紅麴歐姆蛋漢堡」和「紅麴起司鮭魚炒飯」兩樣簡單的養生料理, 材料取得容易,製作也快速方便,鼓勵學生在家裡自己動手做,吃得健康自然能增強免疫力。以食養的方式,滿足口腹之欲、照顧五臟六腑。雖然對抗病株的疫苗已普遍在全球量產,期待早日解封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思考,坊間這麼多要價不菲的健康食品,是否真的對人體有幫助,還是花錢買安心?如今證實有效防疫的「清冠1號」,成分都是來自草本,而研發西藥發展最久的德國人,有專業的調茶師,就像中醫師的科學中藥一樣,根據各種草本的特性、黃金配比,研發出針對性解決身體不同問題的茶飲,秉持嚴謹的控管,將「食用的保養品」融入生活。經歷了一場全球性的疫情,看見東西方都致力於如何正本清源,用廚房取代藥房,以食養的方式,除了滿足口腹之欲,還可以照顧到五臟六腑、增強免疫一舉兩得。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臟腑之間傳遞著相輔相成的機能性,人類藉由食養文化,用在地的食材獲得生命密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造物者的神奇,抑或是人類智慧了不起?我們先要學會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從眼耳鼻舌身五感喚醒對食物特性的敏銳,你會發現,最好的醫師就是自己。
-
2022-06-23 養生.健康瘦身
薏仁、洋甘菊茶助排濕消腫!調整飲食、多運動…4招讓水腫退散
「我的腿肉肉的很難看,可不可以讓它快點消風?」夏日到來,換穿清涼舒適的短褲短裙和涼鞋,又擔心水腫令人尷尬,希望腿部曲線更好看(今年氣溫提前飆升,女性恐慌思維的對話也提前展開...)面對大眾需求,陳柏太醫師把經過證實有效的方法給大家參考,一起瘦身瘦腿、消水腫吧~消腫技巧1:調整飲食•適量喝水:喝水越喝越腫?剛好相反!適量地補充白開水反而有助於代謝,千萬別怕水腫就少喝水哦,增加罹患三高和尿道發炎的風險。•減少「生冷飲食」妨礙身體代謝,包含:手搖飲、冰品、寒性瓜果、生魚片…等,此外,易生濕氣的糕點、牛奶、啤酒、油炸類也要盡量避開。把握適量即止的原則,一周至多食用1~2次是可負擔的。我們也可以攝取幫助排濕氣的食物,如薏仁、玉米鬚茶;酌量的生薑、辛香料能升發陽氣、排寒濕(應在上午食用);而玫瑰、洋甘菊、百合等泡茶,則可以消"氣腫";另外台灣人常吃的四神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同樣有調理脾胃、排濕氣的效果,且性質溫和,適合作為藥膳。消腫技巧2:腿部按摩是保養的重點先以質地輕盈的體霜(或精油),均勻塗抹在腿部,接著用指腹或滾輪、按摩板,貼著肌膚,從大腿根部開始,由上往下做單一方向順推(先推大腿內側再推外側),每天睡前按摩五分鐘,就能達到助眠、雕塑曲線的效果。通常1~2個月後有感,肌膚變得相當白皙細緻。消腫技巧3:多運動、留意作息起居•多運動:水腫不是病,"沒時間運動"才是。不論是散步、慢跑、還是有氧舞蹈、瑜珈,濕氣隨著汗水排出,當你專注在運動和呼吸,會完全忘掉煩惱,身心變得更強壯,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少熬夜:熬夜傷心腎、循環差易生濕氣,應盡早就寢、少熬夜。•留意環境濕度:另外也要留意,減少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這是常被低估的。消腫技巧4:醒醒吧,生病了趕緊看醫生「為什麼別人做有效,我做就沒效?」很多人忽略,水腫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問題,可能來自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或是過敏。最近在治療水腫有蠻多好消息的,治療隔天水腫退去,肌膚彈性也增加了,且外觀不易有皺紋。請尋求家庭中醫師,了解自己適合的方法,對證下藥。你可以回到自己喜愛的樣子,並且單純享受對別人好的自己。
-
2022-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康復了,頭腦常當機、健忘恐為腦霧上身!中醫師教你2招可改善
有1位專責病房護理師確診康復後重回熟悉的工作崗位,面臨需要照顧多位確診患者的龐大壓力下,他發現記憶及處理繁複工作的能力大減,非常容易精神不集中,工作壓力也讓他難以接收大量訊息,在工作時頻頻出錯,讓他萌生辭意。後來前往中醫診所門診求助,接受2周頭皮針與耳針的治療,注意力不集中症狀明顯改善,但是因為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疲勞感一直揮之不去,醫師建議他真的該好好休息。新冠康復者出現「腦霧」後遺症 可能原因有兩方向「腦霧」是新冠康復者常見的後遺症,門診已陸續出現感染新冠肺炎後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容易疲勞的患者。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腦霧」是一種長時間不退的精神模糊,患者可以表現為記憶力衰退、集中力減弱、語言溝通能力下降等,但這個症狀其實不只是康復後才有,在發病期間亦可見患者出現「腦霧」問題。研究期刊認為引起「腦霧」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冠病毒會損害腦神經細胞,另一方面是免疫系統在抵禦感染時會釋出激素,而這些激素有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中醫治療以補腎髓與強心氣為優先 常見藥材有這些《黃帝內經.素問》有云:「心者,君王之官,神明出焉。」《黃帝內經.靈樞》也提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心為一身的君主,臟腑百骸均遵從其號令,人的聰明智慧也是從心而出,心藏神,中醫的心包含現代醫學大腦的範疇,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診斷多有心氣虛與肺氣虛的表徵,出現疲倦、胸悶自覺有石頭壓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呼吸短淺,健忘等情況與「腦霧」的表現也不謀而合。所以中醫在治療上以補腎髓與強心氣為優先,中醫方劑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四逆湯、桂枝湯加附子湯、孔聖枕中丹中包含龜板、龍骨、遠志、石菖蒲,在現代醫學認為可以鎮靜,調整神經活動功能對於腦霧的治療有大的助益。許多中藥材對於腦霧也有療效,例如天麻,主要活性成分中的天麻素,可以增加腎上腺荷爾蒙的分泌,並進而活化腦部功能,改善學習記憶,許多研究發現天麻具有保護腦神經及延緩退化的效果。改善腦霧食補 中醫建議「天麻烏骨雞湯」藥膳方「天麻」具有補腦益智、鎮靜安眠的功效,而烏骨雞有補腎增強免疫力的功效,這道天麻燉雞湯,可當腦霧的治療藥膳方。▸材料:土雞1隻、新鮮香菇10朵、枸杞適量、紅棗10 顆,天麻5錢,鹽適量 切塊土雞洗淨,汆燙後撈出備用。新鮮香菇洗淨,切片。枸杞、紅棗(可去核)、天麻,先稍為泡水清洗。▸作法:煮一鍋水,放入雞肉、紅棗,煮沸後稍滾5分鐘,轉小火燉30分鐘左右,再放入枸杞、香菇煮熟,再放入天麻小火悶煮個20分鐘左右,加點鹽調味即可。▸小叮嚀:天麻切片可以到中藥店購買,天麻可先清洗浸水30分鐘,等到天麻的質地變得柔軟,再加入湯中。他特別提醒,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不宜久煮,以免得不到效果。注意力不集中時 按壓這幾個穴位有助提神醒腦周宗翰建議,民眾平時如果有自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濟等狀況除了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也可按摩頭皮的骨縫,用指腹按壓頭皮各個地方,先從髮際線慢慢到頭頂及後腦勺,力道由輕到重,頭皮若有疼痛感,可針對痛點稍微用力,持續揉按到舒緩為止。以拳頭側面揉壓,以螺旋狀從頭皮顳區旋轉移動按摩,通常按摩會有酸脹感。也可加強按揉頭頂的「百會穴」與頸後的「大椎穴」。「百會穴」在耳尖直上的頭頂處,是陽氣於頭部集結處,能幫助治療頭部各種疾患;「大椎穴」位在頸部後正中線上,可以鎮靜安神,放鬆頸部肌肉,幫助增加腦部血液流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Omicron害腦霧!腦霧有哪些症狀?會好嗎? 專家揭「4大警訊、改善方法」 。新冠病毒後遺症最易留在「這群人」身上! 揭曉常見7大症狀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性投藥將擾亂免疫系統 中醫:沒確診服用清冠一號就像把五臟六腑放進冰箱
中藥在這場新冠疫情中,發揮關鍵效用,除了當紅的「清冠一號」作為確診治療,中醫也推薦各種防疫茶飲當日常保養。但個人體質不同,中醫師提醒「清冠一號」切勿當成日常保健飲用,以免抗疫不成反傷身。Q:無症狀的確診者,能自行服用清冠一號嗎?● 個人體質不同,需請醫師視訊診斷體質後再喝。彰化秀傳醫院中醫師連亭瑄說,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清冠一號有阻斷COVID-19病毒繁殖、降低疾病傳染的療效,無症狀患者可以吃,但每個人體質不同,要吃之前應該先透過視訊問診,請教中醫師正確服用方法。疫情期間中醫師改用視訊問診,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認為即使不能切(把脈),仍可根據視訊看到(望)病人的氣色、(聞)病人的聲音、問病人的症狀;他表示,若染疫卻無症狀,中醫師不見得開給清冠一號,可依病人體質開給其他藥物,例如服用藿香正氣散調理腸胃,腸胃吸收力好能促進恢復健康。Q:清冠一號可以作為日常保養嗎?● 未染疫把清冠一號當保健,就像「身體長期放進冰箱」,五臟六腑都受寒。有些人未經診斷確診,透過管道購買清冠一號自行服用,買不到科學中藥清冠一號的,改拿方子到中藥房抓藥,導致各憑本事防疫和保健的亂象叢生。彭德桂說,現代稱COVID-19是新興傳染疾病,古代稱作瘟疫,有發燒、咳嗽、腹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等多種不舒服症狀,屬於「熱病」也就是熱邪,在中醫的診治方式是「扶正(正氣)袪邪」,增強正氣(免疫力)即有抵抗力對抗熱邪,所以清冠一號是寒藥,不可當作日常保健藥品。彭德桂形容,沒染疫民眾服用清冠一號保健,「好像身體長期放進冰箱冷藏」,五臟六腑長期受寒健康受損,免疫力反而容易下降。連秀瑄不建議到中藥房抓藥自煎清冠一號服用,就像沒事或偶有小病痛吃普拿疼,一時之間改善症狀,卻不能作為日常保養用藥,清冠一號是中藥,不是藥膳,沒事不必吃。Q:清冠一號可以作為高風險族群的預防性投藥嗎?● 高風險病人免疫力較差,自行投藥風險高。彭德桂表示,三高及心肺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看似罹患相同疾病,卻因個人體質差異,一定要個別調配清冠一號成分,否則可能造成很大副作用。彭德桂指出,高血壓病人的體質大多偏熱,也有一些人是「冷底」;罹患高血糖病人的肌肉通常「軟軟的」,是體質偏濕的表徵,有人濕熱,有人虛冷;高血脂患者的體質一般較偏濕性,濕冷或濕熱因人而異,綜合來講高風險族群的免疫系統較差,更需要辨證論治,絕不能為了預防染疫服用清冠一號。如同明天要開刀,今天遵照醫囑吃抗生素;而不知道何時要開刀,卻每天吃抗生素,一定會出問題。同樣的,自作聰明「預防性投藥」服用清冠一號,將擾亂免疫系統,很可能加重慢性疾病的病情。Q:服用清冠一號的期間,跟西藥(止痛、退燒、抗病毒等藥物)會不會有衝突?● 臨床已有確診患者合併使用中西藥,但須間隔一小時。員生中醫部中醫師黃威倫認為,清冠一號作用既是減少病毒在體內的感染傳播,可以和西藥的止痛、退燒、抗病毒等藥物搭配使用,二者並無衝突,臨床上已有確診患者合併使用中西藥。不過同時使用中、西藥的時間至少間隔一個小時,例如飯前吃西藥,飯後吃中藥。● 安全起見不要混吃,待症狀減輕再經中醫診斷。彭德桂有不同看法。他指出,COVID-19是以侵犯肺部為主的新興傳染病,衛福部的中西藥交叉作用研究顯示,治療COVID-19的西藥和中藥在血液中交互作用的藥理目前還不清楚,為了安全起見,不要嘗試混吃,重症患者要等症狀減輕後,經中醫師診斷可服用清冠一號時再吃。醫師推薦防疫茶配方成分: 黃耆3錢、防風2錢、白朮2錢、甘草3錢、黨參2錢、薄荷2錢、桑葉3錢、菊花2錢、紫蘇葉3錢、生薑3錢、紅棗5枚作法: 用清水稍微淘洗,加入2000~3000cc冷水,浸泡20分鐘後,煮成茶。配方提供/員生中醫部中醫師黃威倫成分: 黃耆1錢,防風、炒白朮、連翹、魚腥草、北沙參、黃岑、天花粉、荊芥、桑葉、薄荷、厚朴、生甘草、藿香各0.3錢作法: 加入500cc冷水煮沸後轉小火多煮5分鐘,之後熄火悶著到適合飲用的溫度時再喝。配方提供/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