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膝蓋痛
共找到
130
筆 文章
-
-
2022-12-23 醫療.骨科.復健
運動膝蓋卡卡 2招強化股四頭肌
疫情趨緩,很多三、四十歲青壯族開始戶外運動,竟發現膝蓋「卡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劉東桓建議,可透過強化股四頭肌肌耐力訓練,練好肌力,膝蓋的疼痛可由下而上用力按壓小腿骨內側約2至5次止痛。劉東桓說,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症狀,當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開始疼痛,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女性。膝關節的保養,劉東桓指出,應避免體重過重(BMI>24)及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研究顯示,膝關節約從25歲開始退化,40歲後肌肉量以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每十年減少15%,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研究發現,染疫康復者中,86%股四頭肌肌力僅剩正常預測值的54%。劉東桓建議,青壯族預防或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及疼痛,宜強化股四頭肌肌耐力(阻力)訓練,並做核心肌群運動。自我檢視肌少症7徵兆:舉起並攜帶5公斤重物有困難;走路每秒速度不到1公尺;從椅或床起身困難;爬10階樓梯困難;1年內連跌倒4次以上;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沒有刻意減重,但半年內體重下降5%。股四頭肌肌耐力訓練1.靠牆深蹲背靠牆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做到大腿有微痠微痛,大小腿夾角呈現九十度以上,深蹲時避免膝蓋超過腳尖,每次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15至30分鐘。2.雙膝夾球(可用枕頭替代)坐椅上夾球,可配合縮肛以強化大腿內收肌群的肌力。每次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用力夾球的時間,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15至30分鐘。
-
2022-12-22 醫療.骨科.復健
口罩令鬆綁戶外運動膝蓋卡卡的?醫:這2招練好肌力
疫情趨緩,口罩令本月起鬆綁,戶外可脫口罩,很多三、四十歲青壯族開始戶外運動才發現膝蓋「卡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醫師劉東桓建議,可透過強化股四頭肌肌耐力(阻力)訓練先練好肌力;膝蓋疼痛可按壓穴道止痛,由下而上用力按壓小腿骨內側(脛骨內側)約2至5次循環舒緩。劉東桓說,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當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女性。他指出,膝關節保養,應避免體重過重(BMI>24)及加強股四頭肌肌力。近期韓國停經後婦女的研究顯示,補充女性荷爾蒙治療一年以上,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疼痛沒顯著幫助,主要還是要靠減重及強化股四頭肌肌力。他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膝關節約從25歲開始退化;40歲後肌肉量以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每十年減少15%,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外研究發現染疫康復者中,86%股四頭肌肌力僅剩正常預測值的54%。他建議,青壯族預防或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及疼痛,宜強化股四頭肌肌耐力(阻力)訓練,甚至進一步做核心肌群運動。如何得知下肢肌力不足?自我檢視肌少症七徵兆:一、舉起並攜帶五公斤重物有困難;二、走路每秒速度不到1公尺;三、從椅或床起身困難;四、爬10階樓梯困難;五、1年內連跌倒4次以上;六、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或以雙手母指及食指在自己小腿最粗處圍圈空隙;七、沒有刻意減重,但半年內體重下降5%。強化股四頭肌肌耐力(阻力)訓練:靠牆深蹲背靠牆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做到大腿有微酸微痛,大小腿夾角呈現九十度以上(角度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深蹲時避免膝蓋超過腳尖以免造成膝關節損害及酸痛(可以自行調整腳後跟及牆面的距離來調整訓練的強度),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共15至30分鐘。雙膝夾球(可用其他軟、有彈性替代,如枕頭)坐椅上夾球,可配合縮肛以強化大腿內收肌群的肌力。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用力夾球的時間,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共15至30分鐘。
-
2022-12-0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爬個樓梯氣喘如牛、雙腳無力?來做階梯有氧運動鍛鍊大腿肌力!
久坐下肢肌力退化?爬個樓梯上氣不接下氣、雙腿抖不停還會膝蓋痛?再放任不管讓大腿肌力持續虛弱,將會大大影響到身體下半身的靈活度,甚至老化得快!趕快跟著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利用階梯運動,幫助你鍛鍊出大腿腿力,還兼顧訓練心肺有氧,馬上點開影片來瞧瞧!這組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利用家中或公司大樓的階梯來鍛鍊,總共七個動作,能夠訓練到包括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大腿內側肌群。對足踝與小腿肌力也有幫助。不僅練大腿腿力,還能練平衡。過程非常溫和容易操作,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0秒,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若能常練爬樓梯就不容易累,也比較不會膝蓋痛。若動作都做熟悉了還能加快節拍速度,幫助鍛鍊心肺。倘若兩隻腳的肌肉力量相差太大,也能調整動作先做單腳肌力強化,接著再練習雙腳一起的動作,讓兩腿的肌力趨向平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階梯運動好處多,常練腳步不拍拖!原始影片照護線上YT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髖部肌力退化?每天十分鐘開髖拉筋、舒暢骨盆蹲多深才剛剛好?4步驟教你蹲得更深更穩「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1-23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怨「日本蜜月」婆婆也要跟! 網見反酸:娘家媽媽就可去?
最近疫情管制放寬,隨著出國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趁著這個機會來個國外旅行。不過日前有媳婦抱怨,她和老公打算到日本補過蜜月,娘家媽媽自費跟著參加,但膝蓋不好的婆婆卻要求同去且「老公全額付旅費」,讓她氣炸喊「我媽要去就算了,巫婆也要跟是怎樣?」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她今年中就已經跟老公說要去「日本跨年」,也說好當作兩人的秘密,結果後來婆婆吵著說要同去,讓她直呼「我媽要去就算了,巫婆也要跟是怎樣?」原PO表示「我媽是說要自己出錢,我才答應她的,但婆婆要老公全出她的旅費,我們才剛新婚不到一年,正在存錢買房子,婆婆是想拖累誰?而且婆婆常常喊膝蓋不舒服,到國外我還要照顧她,這樣要怎麼盡情玩?」不過貼文一出,馬上引發網友批評「自己媽媽就是媽,婆婆永遠就是婆婆,最好妳都不會老,妳兒子和妳未來媳婦這樣對妳的話,妳怎麼想?膝蓋痛妳怎麼不說先帶她去治療,還在那罵,最看不起妳這種人」、「媳婦不是聖人,婆婆也不是聖人,為什麼老是挑剔婆婆的作為,而不回頭看看自己的作為。不要被網路上那些洗腦成婆婆就是萬惡的人似的,家庭很多的事情都是要將心比心,才會彼此圓融,否則只會讓問題走向更深的一步」、「妳媽要去,老公的媽媽當然也可以去。妳這為人兒媳婦的,一定跟婆婆處的不好。而且妳目前還是住在婆家吧,妳要補蜜月之旅,就可以帶上自己的媽?別人的媽就不行?」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恢復往昔肌力?醫:一周沒運動流失的肌力要一個月才補得回來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兩年,10月13日起國門重啟,近期旅外人潮湧現,國人開始到處趴趴走,戶外運動也跟著活躍。過去因疫關在家中,減少運動頻率,開始運動後,不少人發現「膝蓋卡卡」或「雙腳無力」。醫師提醒,過去若有運動習慣,又開始重新回歸運動時,第一步應將停訓期間流失的肌肉補足;第二步是攝取足夠的營養,像是蛋白質等;第三步為初期運動不過度,避免傷害膝蓋,導致後續又得休息無法運動。一周沒運動肌力流失,要花一個月才補得回來。重新開始運動,最常見過度運動引發的運動傷害,包含肌肉拉傷、膝蓋不適等。根據研究顯示,一周完全不運動,肌肉量減少約3%,肌力表現下降約10%,想重新透過訓練恢復往昔的肌力,大約需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重新運動時,必須格外注意身體反應與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主任邱致皓表示,膝蓋常見的不適症狀為僵硬、紅腫、疼痛等,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膝蓋不穩定和膝蓋疼痛。邱致皓表示,造成膝蓋不穩定的原因,與膝蓋結構有關,膝蓋的組成包含硬骨與軟骨,不穩定多屬「軟骨異常」導致,十字軟骨、外內側韌帶受傷等。快速下樓梯,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就是警訊。過度地踢、跑、起立蹲下等動作,或是不正確的姿勢,都容易導致膝蓋軟組織受傷,若韌帶曾受傷斷裂,再次做「抬」的動作時,很容易感覺到「鬆脫」或「分離」。膝蓋不穩定在走路時,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要快速下樓梯或是快速使用關節的動作時,患者容易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這就是警訊。膝蓋疼痛則是膝蓋發炎引起,除了痛的症狀以外,同時會有紅腫、發熱等情形,主要是膝蓋周邊肌力不足,即使運動過程不劇烈,但也可能讓膝蓋過度負荷,進而導致發炎,反覆發炎也會讓軟組織變得脆弱。急性期紅腫熱痛,可冰敷緩解,並迅速就醫。運動傷害發生後,邱致皓表示,膝蓋不穩定與膝蓋疼痛可能會合併發生,通常不建議自己找原因,應盡快就醫,確定是軟組織受傷,還是已經磨損到膝蓋。運動傷害發生的當下,緊急的處理措施可以透過熱敷或是冰敷,以及服用消炎止痛藥改善。邱致皓表示,急性期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其表現方式就是「紅腫熱痛」。如果看見運動傷害的部位已經腫大,第一步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塊,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採取溫度治療時,不要接觸太久,每10到15分鐘休息一下,冰敷的作用在於「止痛」,其次在於降低發炎。如果冰敷後仍感受不適,可以先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續則盡速就醫,查明問題。運動傷害如果出現局部的出血,或是感到痠痛,則建議採取「熱敷」,熱敷的溫度約在攝氏40度到45度之間,高於體溫一些,溫度不用拉得過高,免得皮膚灼傷。熱敷與冰敷相同,不宜敷過久,每10到15分鐘後休息一下,獲得局部舒緩後,就無須再熱敷。當疼痛逐漸緩解,可漸進恢復「非負重訓練」。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周文毅表示,運動傷害仍在急性期,或是仍處於嚴重疼痛時期時,不建議維持任何運動,但是當疼痛感已經屬於中度或是輕度時,建議開始做「非負重訓練」,如游泳、水中走路、坐著使用彈力繩等,一天可以做一到二組,一組10下,依照自己的感受度,彈性調整組數。周文毅表示,如果以骨科手術來說,腳踝手術後,患者於休養期間,小腿肌肉會開始萎縮;膝蓋手術後,患者則是大腿會開始萎縮。平均一到二周沒有運動,肌肉就會萎縮10%到20%甚至更多,如果能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下,進行一定的肌力訓練,也許無法增加肌肉量,但能減緩肌肉萎縮的比率,也有助於後續維持動作。預防變天關節痛● 衣物保暖:穿著長袖衣物、鞋襪手套,幫關節保暖。● 曬曬太陽: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10到20分鐘。● 熱敷關節:用暖暖包或熱水袋隔著毛巾或衣物進行熱敷,每天1到3次,每次約10分鐘。但感覺異常者如中風或糖尿病友等,務必隨時注意避免燙傷。● 調整室內溫濕度:室內溫度可設定在19到24度,不高於室外5度,避免引起頭暈,相對濕度則控制在40%到60%為宜。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若要增加肌力優先練下半身 簡單3招練回雙腿肌力避免肌少症
避免體重過重(BMI>24)及加強股四頭肌肌力,是保養膝關節很重要的課題。國外研究顯示,下肢肌力不足或肌少症病患,易導致膝關節疼痛;體重過重會加劇膝關節退化,故肥胖型肌少症患者不只膝關節易退化,也容易有膝關節疼痛現象。根據衛福部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若要增加肌力,一周需做2至3天中等強度訓練,以大肌群為主的下半身肌力為優先,包括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等部位,有助降低跌倒風險。伸展運動則可提升柔軟度,避免骨骼肌肉受傷;步行也能提升下肢及背部肌力,增強平衡能力,防止摔倒意外。分齡練肌力╱老年人在家利用彈力帶、椅子、牆面等,進行安全的肌力訓練1.扶牆深蹲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底平放地上,將重心放在雙腳上,腳尖微微往外,雙手扶於牆面,慢慢降低,然後再向上回到原本的位置。重複8至12次。2.貝殼式抬腿身體左側躺,兩腳交疊。大腿跟身體呈現彎曲,同時膝蓋也要彎曲到90度,利用左手肘支撐著上半身,接著把右膝蓋抬至最高,同時左腳緊貼地面,左右腳掌不能分離。每側重複8至10次。可將彈力帶綁於雙膝上增加強度。3.雙膝夾球坐在椅子上夾球,可配合縮肛以強化大腿內收肌群的肌力。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用力夾球的時間,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共15至30分鐘。球可用其他柔軟、有彈性物品替代,如枕頭。分齡練肌力╱中壯年肌力開始流失的族群,建議分腿蹲、彈力帶螃蟹走減緩肌肉流失速度。1.分腿蹲雙腳一前一後站姿,很像弓步姿勢,將重心移到前腳,前腳掌平均受力於地面,保持身體挺直,慢慢降低,直到後膝蓋幾乎接觸地板,然後再向上回到原本的位置。單腳重複8至12次。2.彈力帶螃蟹走彈力帶套在雙腳膝蓋上方,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身體微彎微蹲,此時臀部與膝蓋微微彎曲,以這個姿勢往側邊邁開一步。每邊各重複8至10步,之後可以增加到15至20步。3.靠牆深蹲背靠牆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大小腿夾角呈現九十度以上(角度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深蹲時避免膝蓋超過腳尖,以免造成膝關節損害及痠痛(可以自行調整腳後跟及牆面的距離,調整訓練的強度),每次可從15至30秒逐漸增加,每次中間休息10至20秒,間斷訓練至少共15至30分鐘。自我檢視肌少症7徵兆1.力量變差上肢肌力不足,舉起並攜帶五公斤重物有困難;其他如提不動水壺倒水、罐頭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等。要注意若上肢肌力不足時,可能下肢肌力也開始變差了。2.行走變慢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一公尺,或走過一個房間的距離有困難。3.行動不便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有困難,因大腿肌肉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必須依靠別人攙扶,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4.登階困難爬10階樓梯有困難,無法上下樓梯,因為單腳無法支撐。5.容易跌倒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而且是無法控制的,一年內連續跌倒四次以上。到這個階段,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會很高。6.小腿圍不足男性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天氣濕冷疼痛症狀就加劇 醫揭4種NG姿勢可能讓膝蓋提早報廢
國門重啟,許多民眾蓄勢待發;天氣轉涼,戶外活動開始活躍。一爬山,卻發現膝蓋卡卡;上下車,覺得雙腳無力。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行動力退化的大危機。哪些症狀是膝蓋、肌力退化的徵兆?為什麼天氣轉涼,更容易發生這些狀況?入冬之前趁早保養,趕快補強照顧雙腿的知識。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張世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會有疼痛、關節角度卡住或是僵硬的感覺,甚至伴隨著肌肉無力與生活品質的下降。常見的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原發性退化大多是因為肥胖或是老化造成軟骨磨損,甚至底下的骨頭也跟著變形;次發性退化則常發生在受傷過後的創傷性膝關節。天氣濕冷疼痛就惡化,低氣壓、冷空氣造成疼痛敏感。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以女性居多。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常常形容自己的膝蓋如同「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有關溫濕度與症狀惡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定論,但機轉大致上為氣壓變化與血管收縮。濕冷的天氣通常伴隨著低氣壓,而氣壓降低會讓組織些許膨脹,進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另外,冷空氣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降低神經的血液供給,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上升。彎曲角度過大、彎曲動作太快、體重過重,都是危險因子。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骨骼與軟骨之間形成的軌道間彎曲、承受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以及腳底與地面接觸造成的作用力。換言之,如果膝蓋的彎曲角度過大、彎曲速度過快、體重過重,或是地面造成的衝擊過大,都會造成膝蓋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損傷。張世杰提醒,盡量避免以下會加重膝關節磨損的不良姿勢:長時間坐矮板凳或半蹲坐在矮板凳上或半蹲種菜、洗衣,是年長者常見的生活作息。這樣的姿勢會讓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甚至會因肌肉施力不當而讓關節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使膝關節承受高達體重八倍的重量,進而造成軟骨磨損。張世杰建議民眾盡量避免半蹲,如需在矮板凳上久坐,盡可能將雙腿伸直、減低關節壓力,並自然地向外打開,以同步舒緩腰部壓力。要在矮凳上坐下或起立時,先讓髖關節動作,再讓膝關節動作,可降低膝蓋的壓力。長時間翹腳或盤腿盤腿或是翹腳的姿勢會讓膝關節扭轉,導致髕骨外翻與位移,進而磨損膝關節軟骨。另外,這種姿勢會讓腰椎跟骨盆低於膝蓋,使腰椎彎曲承受過大壓力,導致下方膝關節周邊肌肉群緊繃,給關節帶來過多壓力。張世杰建議日常生活盡量避免翹腳,如果需要盤腿坐,建議定時將雙膝輪流打直,減低膝部壓力,並可搭配腳踝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跪著做家事跪姿不但使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的狀態,還讓膝蓋前面的髕骨直接向後壓迫,造成膝關節損傷。如無法避免使用跪姿做家務,張醫師建議可以在膝蓋下方墊軟墊,並將家務分段完成,要起身前先將雙腿伸直,活動關節後再站起。高處跳躍跳躍落下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5倍體重的重量,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另外,體型肥胖的人因體內發炎物質與內分泌的關係,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減重與減少高處跳躍可以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最後,要讓膝蓋維持健康,除了避免上面的狀況外,也需要維持足夠的肌肉量與活動量。足夠的肌肉量可以增加關節的強度,幫助關節承載重量。所謂足夠的活動量,像是運動完讓肌肉感到稍微痠跟累,但不到疼痛的程度,可以維持膝蓋軟骨健康,並代謝廢物。避開磨損狀況,促進強化動作,就能讓日常生活品質得到大幅度進展。
-
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核心?臀肌訓練比你想像的更重要,教練帶你有效訓練
復健科門診當中,常常看到病人抱怨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經過專業醫師的專業評估,除了常見的腰椎、膝蓋關節軟骨退化之外,醫師常常會加上一句「你的核心力量太弱了!臀部跟腹部力量都不夠!」明明是下背痛、膝蓋痛!為什麼醫師卻要我練習核心,尤其是臀部的力量。臀對人體的重要性臀部絕對是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想要跳得高,舉得重,跑得更快,千萬不能忽視臀肌的訓練。即使年紀大,要告別腰酸背痛、膝關節退化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訓練的肌群。臀肌分為臀中、臀小以及臀大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生基因不好,練不出好看有力的臀,或是覺得年紀大,鬆垮的臀部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其實,在健身房指導許多個案訓練的結論告訴我們,任何年紀開始的努力,以及正確訓練動作的安排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臀肌的主要發力動作為「髖關節後展、外展」其中包含臀大肌及臀中肌…等等。臀部訓練可以改善整體身體的結構線(alignment),改善姿勢,預防疼痛,增加運動能力以及體態。主動肌群包括了「臀大(中)肌,腿後肌群三條(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和內收大肌」,軀幹穩定肌為「豎棘肌以及腹內外斜肌、腹橫肌」。用錯力當心膝蓋及腰部疼痛有力的臀部能有效的讓軀幹及核心更穩定!你時常會有膝蓋及腰部疼痛的問題嗎?可以探討看看自己是否日常中,常錯用了過多腰部及膝關節的受力,而總是沒能有效運用髖關節及骨盆呢?骨盆是人體受力最大,也應該是最有效益的關節。然而很多人因為日常生活中習慣的錯誤姿勢或是久坐,導致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受限。髖關節太緊、臀肌肌力太弱,其他肌群代償的機會相對一定提高。「腿後肌群或是股四頭肌及腰部」是最常見的代罪羔羊!門診中,常常聽病人描述,打球打到一半或是瞬間衝刺導致大腿後側拉傷,或是一彎腰上提物品,就扭到腰。其實就常是臀肌等核心力量不夠,只好用其他的肌肉代償幫忙而受傷!一般民眾最常聽到自己有「骨盆前傾與後傾」的問題,其實兩者對於脊椎以及核心穩定性都有顯著的影響。髖屈肌太緊繃, 相對腰部的肌肉無法放鬆而緊繃,進一步腹部核心和臀肌也使不出力量,難以達到訓練增強的效果(圖一), 導致腰痠背痛。 貼藥膏、局部按摩都不能真的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實際快快釐清是否是髖關節出現失能的問題喔! 如何有效訓練臀肌、強化髖部?一對有力的蜜桃不只外型誘人,更能讓你軀幹更穩定,核心也能更鞏固,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訓練臀肌呢?以正常情況來說,髖屈曲(將屁股想像向後退)可以有效的拉長腿後側以及臀肌, 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 對於隨後的臀肌發力影響甚鉅(圖二)! 髖伸展( 想像夾屁股,把髖關節前側打開)則是利用屁股的力量將髖部推回(如造橋運動)。但是很多人髖部前側太緊推不出去,代償膝蓋鎖死或是髖關節受限至某個角度而利用下背短弧做為一個代償前頂(圖三),那我們要怎麼樣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先看看髖屈肌是否有卡住的現象,如有我們可以針對緊繃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進行按壓或是放鬆( 按摩球或是滾筒按摩是一個好方式)。活動度稍微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練習骨盆的前後傾動作,可以將姆指及食指放在骨盆的前後平面,利用姆指將骨盆前側引導向前推(圖四),之後再利用後側的食指頭將骨盆向後推(圖五),練習一個骨盆前後傾的活動,先打開前後髖關節角度。再來進到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橋式」。 這個動作任何才是正確?先平躺於地面上,雙手放置在身體兩側,保持上半身放輕鬆,這時我們會雙腳屈膝踩地,以髖關節,膝蓋跟腳踝連線略小於90度為基準(圖六),後腳跟不能太遠離屁股,否則會影響臀肌的感受。 接著臀肌使力、臀部腰部抬起, 讓膝蓋、髖關節外側、肩關節側面維持在同一直線上為目標(圖七)。除了髖屈曲跟伸展動作之外,還有髖外展與內收,髖外展會刺激到臀中肌而髖內收則會針對腿內收肌的強化, 兩者對於骨盆的穩定度都很重要。 推薦一個不錯的臀中肌髖外展訓練~(圖八、九),側躺核心鎖穩,整隻腿先抬到跟身體等高的位置, 接著把腳上抬30到45度, 固定6秒,效果尤佳,可以重複 10-15次。除了髖關節的伸展與前屈, 還有很重要的是「梨狀肌」 它是穩定髖關節的重要外轉肌肉, 強而有力的梨狀肌也可以減少膝關節的錯誤動作及受力。 側躺的蚌殼運動可以強化梨狀肌~我們側躺在地上後雙腿併攏,髖關節彎曲大約30~60度,膝關節彎曲大約90度左右,接下來動作過程中請保持核心及軀幹穩定,過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吐氣,打開上方的膝蓋至高點感受梨狀肌的收縮(圖十、十一)。如果動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想用身體或是有骨盆過度旋轉的問題(圖十二),則無法有效的去啟動梨狀肌,而大大的減少臀肌的活化程度喔!強而有力的臀肌、正常的髖關節功能、核心的穩定,是告別腰酸背痛及膝蓋疼痛的不二法門! 下次如果醫師、運動教練再告訴你,「核心,包括臀肌的訓練很重要哦!請立刻開始,不用再猶豫了!
-
2022-10-20 醫療.骨科.復健
網傳深蹲傷膝蓋 醫:正確蹲有助養骨骼、肌肉,但一種人不適合
近期深蹲受到關注,不少網友討論認為深蹲傷膝蓋不好,對此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史考特(王思恒)醫師表示,正確良好的深蹲並不會傷膝蓋,即便姿勢不良,影響也不會大到形成損傷。而若能作出良好的訓練,對身體有不少好處。 網傳深蹲傷膝蓋?醫:並不會。正確助養骨骼、肌肉,好處多! 史考特醫師表示,深蹲對人體的好處,主要可增加肌肉量、肌肉力量、骨骼密度等。視鍛鍊方式不同,若為徒手伸蹲可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臀部至大腿肌肉。若為負重、手持壺鈴等,則可同時訓練核心肌群、背部肌肉。而肌肉、骨骼提升,也會間接對免疫功能、新陳代謝、骨骼健康、血管健康等帶來正面影響。當然對於心血管健康主要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如競走、慢跑等,若能搭配輪流進行更佳。 不過說到深蹲,不少人認為是個容易傷膝蓋的運動,對此史考特醫師則表示,其實並不然,就像有人80歲可跑馬拉松,但也有人坐輪椅,關鍵在於身體是否健康。一般而言,適度且正確的深蹲並不會對膝關節帶來損害,反而可以間接保養膝蓋,膝蓋健康的族群,即便上了年紀也可以進行。反之,若是膝蓋本就有問題,自然就不適和,更不用說錯誤或過量的不良訓練方式。 深蹲怎麼蹲?不是蹲下去就好!醫指關鍵:想像屁股往後坐。 史考特醫師指出,正確的深蹲方式,主要需注意姿勢,並非半蹲或單純的往下蹲,其有如屁股往後坐尋找椅子一般,身體前傾,膝蓋順勢彎取、腳尖平行、可微幅超過腳尖。 初學常見的NG姿勢就包括了如被罰半蹲一般的姿勢、膝蓋超過腳尖太多、膝蓋向內併攏、或膝蓋向外打開過多。錯誤的深蹲雖然一般不會對身體帶來損害,但也是會對膝關節造成負擔,且訓練的也不到位,恐怕白忙一場。 史考特醫師也從初學階段開始建議,可先找個椅子以起立坐下的方式開始訓練、習慣深蹲的正確姿勢。頻率如舉啞鈴一般一上一下,而非刻意維持在同個出力的姿勢。可作個三組,一組十下。等身體習慣後可漸漸增加組數、次數、或拿開椅子、負重、舉壺鈴等,作更進一步的訓練。 深蹲膝蓋有問題不要作,作前先給醫生檢查更佳! 也再三提醒,深蹲雖然是個親民的運動,但未必人人都可以進行。史考特醫師建議,民眾在初學之前,可以先至復健科、骨科檢查,了解自己膝關節、骨骼健康狀況是否能夠執行深蹲。確認健康無虞後,可先至健身房、尋找有執照的健身教練等進行相關學習,作更進一步的訓練學習。平時訓練時,除了留意上述提到的要點,也可以透過手機錄影的方式拍下鍛鍊過程,有利後續與健身教練討論,更有助確實進行深蹲訓練、達到增強肌力、骨密度等好處。 《延伸閱讀》 .保養膝蓋樓梯爬不爬?醫:養膝蓋「動」、「吃」都是關鍵。 .膝蓋痛、卡卡、喀喀響?醫教簡單一個動作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9-12 醫療.骨科.復健
天生O型腿膝蓋痛到要吃止痛藥 截骨矯正解她痛苦又增高
1名51歲婦人有天生雙腳O型腿,從來不敢穿短裙,近年走路時膝蓋都痛到舉步維艱,只能靠吃止痛藥緩解。後來接受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後,不但雙腳都挺直,還增高了兩公分,這才穿起短裙,快樂工作。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醫師王稚暉說,婦人因天生雙腳嚴重膝內翻O型腿,且工作又得長時間走路與站立,身體重心由膝蓋「內側」承受,久而久之因膝蓋受力不平均,造成膝蓋內側磨損發炎,受疼痛困擾多年,最怕下樓梯,最近更嚴重到連走平地都困難。他說,患者接受過復健治療、關節內玻尿酸注射等,都未有明顯效果,但X光檢查發現膝關節外側是健康的,於是建議她接受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無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她才鼓起勇氣接受此新技術的手術治療。王稚暉說,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首先透過電腦斷層,模擬患者膝蓋上下肢的真實樣貌,經由最新電腦技術計算,精準量測出需要矯正的角度,再藉由3D列印技術,把校準的模板打印出來,於手術中透過模板精準切割,透過力線的改變,把下肢承重重心轉移至健康側。在骨頭缺損處,填上人工骨及骨頭生長因子,最後再用鋼板做支撐。他說,天生膝內翻或膝外翻,因為走路姿態的長期影響,很有可能到中年時會造成膝蓋的磨損,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嚴重時恐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所幸目前已醫術已發展到可進行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對患者來說,可保留下完整的膝蓋。尤其,對年紀較輕又是雙膝關節內翻的患者,並不建議太早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這位婦人在接受保膝矯正手術後,經減重、復健一段時間後回診,她刻意穿著短裙走進診間,在診間來回走了幾次,秀出她挺直的雙腳,看起來完全沒有O型腿情形。
-
2022-09-02 醫療.腦部.神經
每天在公園健走會較健康? 醫:快走、有氧和這幾種運動,提升心肺和認知功能
許多年紀大的長者,看起來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臨床上觀察,如果符合以下條件的三項就屬於衰弱症(Frailty):身體活動量少、自覺疲乏、走路速度緩慢、體重減輕,以及握力低落。每天在公園健走或跳舞的老人,真的比較健康嗎?清早或傍晚出門時,經常會看到很多年長的老人繞著公園健走,或是聚集在公園裡跳舞、打太極拳。每個人都想要有個快樂健康的老年生活,但究竟要運動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可以對身體產生正面影響呢?每天在公園健走或跳舞的老人,真的比較健康嗎?打太極拳是老年人常見的運動,即使運動時間較短或是經過改良的太極拳動作,都可以提高肌力與柔軟度,改善平衡狀態,避免跌倒造成的傷害。國外一些研究發現,打太極拳能降低血液中「C-反應蛋白」,也就是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此外,太極拳是一種冥想練習,能大大減少焦慮和壓力,甚至降低血液中的皮質醇(也稱為壓力荷爾蒙)。上了年紀的人較不容易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所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像是快走、跳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美國克羅拉多大學的學者曾做過一項失智症有關的有氧運動研究,共有一百八十人參加了臨床試驗。這項研究用腦影像解釋了低強度有氧運動對大腦健康的幫助 [Mendez Colmenares, 2-21]。氧氣是透過我們的心、肺、血管,協力運送到各個細胞組織。心肺適能就是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CRF),耐力越好,運動較久,較不容易疲倦。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強化心肺耐力。研究顯示,進行有氧運動來強化心肺適能,是改善衰老和大腦健康的方法之一,讓血液循環更順暢,可以順利攜帶養分供給腦細胞,並清理腦內的有毒物質。腦白質的健全與否是認知功能老化的指標,上頂醫學影像科技的團隊從先前長期觀察健康老人的研究中發現,只要六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從腦影像中觀察到腦白質如何產生改變。平常活動量很少的老人,增加快走的習慣後,能夠改善腦白質的健康程度。長者運動時的注意事項許多年紀大的長者,體力不佳,也影響到外出活動的意願。培養運動習慣,可以幫助他們維持身體基本機能,進而拓展身心健康。但是,在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與專業人士討論許多老年人有背痛、膝蓋痛、心臟或肺部等疾病,是令他們抗拒運動的原因。剛開始建議不妨從低強度訓練開始,並且跟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不僅能減輕疼痛,同時達到運動效果。2.適時使用輔具一開始太過強烈的運動可能造成反效果。為了避免運動傷害,可以慢慢展開鍛鍊計畫。藉由合適的設備或輔具裝置,加上專業人員在旁監督協助,不僅能安心運動,還能建立自信。3.找尋運動夥伴有些老年人獨自運動會感到不安,如果邀約伴侶、鄰居、朋友一起參與運動,互相激勵練習,讓運動變得更有趣。或是聘請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建立可實現的運動目標,保持持續訓練的動力。有氧運動能改善腦部認知功能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進行了一項臨床試驗,研究人員招募了一百八十位60到79歲日常活動度低的老人進行以下列測試,包括:電話認知功能問卷測試、磁振造影掃描,以及利用跑步機壓力測試來衡量心肺耐力。受試者分為四組,由專業老師指導,進行不同運動,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時。第一組是以靜態瑜伽為主的伸展與穩定性訓練,第二組是快走訓練組,前六周以50%最大心率快走二十到三十分鐘,接著提升到75%最大心率快走四十分鐘,維持十八周;第三組是跳舞組,受試者會被帶領著練習各種舞蹈。經過半年的訓練,這些受試者再次進行認知功能問卷測驗、MRI磁振造影掃描,以及跑步機的心肺耐力測試。從腦影像結果發現,與靜態瑜伽組相比,跳舞組和快走訓練組腦白質影像訊號(T1或T2加權影像)提升,表示腦白質中的神經纖維束完整性更高。其中快走訓練組的訊號提升得比跳舞組稍多,表示快走訓練對於腦神經健康幫助更大。除此之外,在問卷評估認知功能上,快走訓練組的事件記憶網絡分數與腦白質訊號相關性明顯高於其他兩組,表示對於認知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透過這項研究,我們知道健走、跳舞這些有氧運動確實可以讓大腦更健康。但必須注意的是,快走需要達到75% 最大心跳率,感覺到肌肉輕微痠痛、呼吸輕鬆,同時適量出汗的程度,才能有如此成效。速度過慢的散步,可能無法達到目標的運動強度唷!從現在開始,進行每周三次、每次四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快走訓練,將幫助你強健大腦,活力滿滿!此外,游泳、慢跑、跳繩、騎自行車及各式各樣的球類運動,都是對大腦有益的選項。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
2022-08-31 養生.聰明飲食
有片|遠離婦科疾病、平衡女性荷爾蒙兩類食物搞定!
妳常為經痛、經期不規律所苦?醫生老是開止痛藥也無效?如果長期忽略,隨著年齡漸長,小心婦科疾病找上門!在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乳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而從相關醫學研究中已證實是與體內雌性激素,亦即女性荷爾蒙失衡有關。根據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博士的臨床發現,許多婦科女性患者檢測出來都有荷爾蒙失衡的狀態,在含量過高之下導致細胞被荷爾蒙過度刺激而長出腫瘤。因此如何代謝掉過多的荷爾蒙,即所謂的解毒,林侑融博士教大家必吃兩類食物,從根本解決體質問題,才能擺脫婦科疾病,趕快點開影片觀看!這兩樣食物便是纖維質和有解毒功能的食物。研究指出高纖飲食可以降低體內過多的游離性雌激素,但統計顯示許多人一天是吃不到5克的纖維質。林侑融博士建議大家最好確實做到衛福部公布的健康五蔬果,如果有特殊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或慢性病等急需調整體質的需求,更可以一天吃7~9份蔬果,將體質逆轉回來。林侑融博士說明從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患者是從20多歲有經痛,但沒有徹底從體質結構性上去解決,直到30~40歲後開始子宮、子宮頸、卵巢先後出問題,40~50歲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得了婦癌。因此,她強調無論哪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應該要重視婦科體質的觀念。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健康五蔬果,婦人病散去!原始影片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博士YT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博士FB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博士IG延伸閱讀午睡太久會變笨?做對兩件事越睡越健康!走路膝蓋痛?床上運動七分鐘鍛鍊大腿肌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25 養生.聰明飲食
有片|喝咖啡還是黴菌水?中醫師為你破解咖啡因迷思
咖啡是上班族手上必備的飲品,每天早上都會來杯咖啡提神醒腦。但有些人喝咖啡會心悸、胃痛或頭痛等症狀,許多研究也顯示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對身體會有負面影響。學貫中西醫的阿銘師想告訴大家,如果你喝咖啡會胃痛或身體有不舒服的現象,不見得是咖啡因造成的,而是有可能因為喝到壞品質的咖啡了,怎麼回事?快點開影片看看。適量的咖啡因其實對提振人體的代謝是有幫助的,例如健身圈或減肥的人常會利用黑咖啡去水腫。但喝咖啡會令人不舒服的因素,阿銘師說其中緣由是來自於麴毒素,亦即咖啡發霉了,被一種叫做咖啡果小蠹的昆蟲侵蝕而產生毒素,導致味道走樣、苦澀,喝了自然胃不舒服、睡不著或心悸。像這樣品質不佳的豆子大多會被以兩種方式來處理,一是烘焙重些,一是加糖加奶掩蓋不好的口感。其實品質優良的咖啡豆裏面所含的綠原酸,會幫助抗氧化、抗自由基、放鬆神經使心情愉快,反能促進睡眠。因此選擇對的、好品質的咖啡才能享受美味又對健康沒有負擔。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再忙也要喝一杯好咖啡!原始影片[中西醫師黃獻銘]臉書粉專阿銘師的IG延伸閱讀午睡太久會變笨?做對兩件事越睡越健康!走路膝蓋痛?床上運動七分鐘鍛鍊大腿肌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走路膝蓋痛?床上運動七分鐘鍛鍊大腿肌力!
常常走路、爬樓梯時膝蓋痛嗎?多多練習大腿肌力吧!腿部肌肉是人的身體最大面積的肌肉群,如果能做好下肢肌力訓練,不僅能改善膝蓋疼痛問題,還能有效提高代謝率、守護肌肉量、維持柔軟度。但如果擔心站著練或跪著練膝蓋會痛,照護線上的白映俞醫師建議大家不妨先躺著練習,讓肌肉更有力且穩定,再進階做更多的訓練。這組訓練不用出門可以在家的床上進行,只要點開影片跟著白映俞醫師的動作以及配合背景的節奏即可喔!這組大腿操的動作包括有剪刀腳、單腳畫圓、側躺下腳上提、側躺下腳畫圓、側躺上腳外展、側躺上腳畫圓等。每個動作只做30秒,整組做完只需花費大約7分鐘,運動強度輕量級,做完不會汗流浹背也不會氣喘吁吁。腿力好走路輕鬆,人也會顯得更年輕有活力,趕快動起來吧!想了解更多健身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每天7分鐘,走路有風!原始影片照護線上網站照護線上FB延伸閱讀久坐不動髖部疼痛?利用簡單的馬克操減緩不適感羨慕別人的川字腹肌?學會熊爬加上兩大關鍵就能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8-15 醫療.指甲.足部
肩膀痠、偏頭痛⋯竟是因「拇趾外翻」造成?醫教1招自我檢測
30多歲的小慧從小就有拇趾外翻的問題,因工作所需,得長時間穿高跟鞋,使症狀加劇,經常舉步維艱,令她相當困擾。另有一名50多歲男子,10年來每個月至少跑一次全馬,但最近一走路就痛到不良於行,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的腳板特別寬,又愛穿狹長型運動鞋,腳在長期擠壓下,造成拇趾外翻惹禍。為什麼會拇趾外翻? 郭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振琨表示,「拇趾」為足部大拇趾,「外翻」是拇趾呈現異常的起角,並歪向第2趾。拇趾外翻的定義,是指外觀上大腳趾往第2腳趾的方向偏移超過15度,使大腳趾重疊到第2腳趾,造成第2腳趾異位。他也指出,造成拇趾外翻的原因,多與家族基因遺傳有關,但也會因長期摩擦而產生發炎、位移。主要有以下5種成因:.性別:女性患上拇趾外翻較男性高15倍。 .家族史:58~88% 的患者有拇趾外翻家族史。 .鞋子不合腳:長時間穿高跟鞋、楦頭太小的鞋子。 .扁平足:因內側足弓缺乏支撐,導致拇指下方無法支撐體重而外翻。 .發炎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神經肌肉病變者。拇趾外翻常見症狀 陳振琨說明,拇趾外翻患者有一明顯徵兆,通常在穿鞋時會感到摩擦不舒服,赤足時也會發現大腳趾根部的骨頭突出,且紅腫發痛。常見併發症狀如下:.疼痛、腳掌不穩定 .可能造成全身骨骼和關節歪斜 .出現O型腿 .膝蓋痛 肩.膀痠痛 .腰痛 .偏頭痛 .自律神經失調拇趾外翻如何治療? 保守治療: 陳振琨表示,初期治療拇趾外翻可使用消炎止痛藥,並建議改善穿鞋習慣,尤其女性盡量不要穿高度超過1吋的鞋子,楦頭寬度要能讓腳趾舒服活動等。另外,也可使用足部輔具,如五指分開襪、大拇指分隔墊等,減少大腳趾內側摩擦,減緩足部承重不均的壓力。 但當接受保守治療一段時間,拇趾外翻的症狀仍遲遲無法緩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拇指外翻超過40度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拇趾外翻矯正手術相當多元,超過200種以上,主要以「軟組織修補」和「切骨矯正」為主,前者是將拇指外翻緊繃的韌帶放鬆、內側鬆弛的韌帶拉緊;後者是將內翻的大腳趾矯正到理想角度,併搭配適合的內固定器。 近來亦有專為拇趾外翻手術而研發的矯正微創骨板植入物,具備減少軟組織破壞、客製化矯正、手術時間短、穩定性高、無異物感等多重優點,可供患者做選擇,術後3個月,即可經由X光追蹤復原狀況,骨頭癒合即可開始運動,如游泳、腳踏車、跑跳等。拇趾外翻預防方法? 因拇指外翻會隨時間角度變大,且嚴重的拇指外翻無法自行恢復,但陳振琨也建議,日常習慣中有一些預防方法: .改掉不良的穿鞋習慣,如太高或楦頭太小的鞋子,避免長時間久站或走動 .需多活動腳趾、矯正扁平足,以預防勝於治療 .長期穿鞋墊或五指襪保護足部健康 .維持適當體重【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468.html】
-
2022-07-30 焦點.科普好健康
坐不住、站不久,恐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醫:手術可繁可簡,選對病症最適當方式治療
不少脊椎疼痛問題經由核磁共振檢查(MRI),診斷為脊椎病變造成疼痛,隨之而來的是,病人可能面臨到底該選擇常規的減壓融合手術,或微創神經減壓手術治療?醫師又應如何為病人指出一個安全、有效且減少後遺症的治療方法?年紀漸增長 椎間盤突出人體脊椎支撐身體、保護神經,還讓人得以活動,隨著年紀增長,脊椎工作久了,難免出現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疏鬆、脊椎變形,甚至脊椎感染、腫瘤等病症,然而,正確診斷與治療都是大考驗。門診上,常有病人主訴有頭痛、背痛、手痛、腰痛、膝蓋痛、臀部痛等問題,甚至坐不住也站不久,但核磁共振是躺著做檢查,這姿勢並不會壓到神經,因此必須從影像去推敲站起來時可能哪裡出問題,以及仰賴更多不同姿勢與角度的X光檢查、神經阻斷等去推敲與診斷。傳統減壓術 易有後遺症一位70歲女性,一年來因為腰背痛、無法久站而就醫,她曾因腰椎第一節骨折做骨水泥灌注,腰椎第四、五節滑脫則做減壓融合手術,但都沒有維持太久。我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的腰椎第一節骨折處癒合不良,出現結構不穩及神經壓迫狀況,便進行固定與減壓手術,疼痛很快就緩解。未料,一年後,她曾手術的第四、五節腰椎也出現問題,因為椎孔狹窄,讓她從腰一路痛到腿和鼠蹊部,再度就醫的她希望盡快動手術,只是情況並不單純。如果為病人再動一次傳統減壓融合術,確實能透過將脊椎直接打開為神經減壓,再將脊椎牢牢地固定而改善疼痛,但付出的代價卻很高。術中在減壓後,會將鬆散的脊椎固定、種上骨頭,半年後變成一整塊使脊椎的活動度變小。但人彎腰是靠第六節腰椎,若五、六節動彈不得,就必須往上依靠第二到四節活動,幾年後易引發脊椎鄰近節的病,只能再動手術固定鬆脫的脊椎,變成惡性循環。微創內視鏡 第二天下床為病人分析她的症狀及未來生活品質,決定繞道而行,運用微創內視鏡減壓術來避免破壞重要結構。手術是在背部開約一公分多的小口,再以光纖內視鏡清楚地掌握壓迫神經的骨刺並加以清除,保留健康的組織,術後傷口小、恢復快,椎管空間在大幅改善後,神經根不再受到壓迫。尤其避免傳統融合手術過度為神經減壓以致破壞脊椎結構,與未來的後遺症。病人在術後第二天即能下床開始復健。減壓過與不及 影響預後其實,脊椎的手術可繁可簡,最重要的是選擇對病症最適當的解決方式。但微創內視鏡減壓術並不適合脊椎弓體不良的病人,而神經減壓太多與不足都會影響預後,需要豐富的經驗與技術。
-
2022-07-05 醫療.骨科.復健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做「抬腳操」可強化大腿肌力,即膝蓋伸直、慢慢抬腳十公分目前已知透過運動療法鍛鍊股四頭肌,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效果很好,而且幾乎等於或超過服用止痛藥的效果。儘管如此,卻不需要進行激烈困難的訓練,只要每天持續做我設計的「抬腳操」,即可輕鬆鍛鍊股四頭肌,還可能改善膝蓋痛,請務必一試。我在四十多年前就設計出緩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一分鐘護膝操」,而「抬腳操」便是其中的代表性運動。護膝操是以骨科所做的直膝抬腳測試(仰躺狀態下,將腿抬高的診斷法)為基礎,特別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另行設計的運動療法。抬腳操有「坐姿抬腳」及「仰躺抬腳」兩種進行方式。兩種都是非常簡單的體操,先將單腳的膝蓋伸直,然後將腳跟慢慢抬高,離地大腿肌力弱的人必讀!約十公分左右,靜止五秒鐘以後,再把腳慢慢放回地上,休息一到兩秒。由於兩種的預期效果幾乎相同,因此請先試過一遍,判斷椅子式跟仰躺式哪個比較適合自己,再選擇比較容易的方式進行。做抬腳操可強化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髂腰肌(連接腰椎與股骨的肌肉群)、腹肌等肌肉。其中,鍛鍊具有支撐膝蓋功能的股四頭肌,對於治療膝蓋痛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及重要性。股四頭肌是很容易隨著老化或運動不足,逐漸衰退的肌肉。股四頭肌一旦衰退,支撐膝關節的力量就會減弱,進而造成軟骨磨損,膝蓋愈來愈疼痛。如何有效強化股四頭肌等肌肉,重點就在於盡可能緩慢地進行上下抬腳的動作。一般可能認為快速運動比較有效,但其實緩慢地運動,反而較能強化股四頭肌。抬腳操椅子式1、坐在椅子的前緣,身體稍微前傾,左腳向前伸直。左膝蓋盡量伸直,腳跟放在地上。2、保持左膝蓋伸直(腳踝維持直角),慢慢將左腳抬高到離地約10 公分的位置,靜止約5 秒鐘,再慢慢將左腳放回動作1的位置,休息1 ∼2 秒鐘。3、重複10 次1、2的步驟。右腳也重複同樣的動作(從左腳或右腳開始皆可)。進階動作:可輕鬆完成十次抬腳操的動作後,即可增加負重帶。重量先從500公克左右開始,習慣以後再挑戰1 公斤(但嚴禁勉強進行)。※ 本文摘自《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作者:黑澤尚, 池內昌彥, 渡邊淳也, 巽一郎譯者:劉格安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09
-
2022-06-24 醫療.指甲.足部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鞋底磨損在所難免,不過其實磨損的鞋底中也藏有健康的線索,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鞋底磨損的位置不同,代表著足部出力點不同,若時常有下肢痠痛的問題,建議也可以檢視穿鞋的習慣。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常腳痛、腿痛、屁股痛要注意!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正常的走路方式,鞋底磨損最多的位置會是在後外側,前側則稍有磨損。若是前側磨損多,通常代表著腳後跟較緊,平時走路時有重心前傾的情況,此族群容易有足部後側緊繃的問題,包括腳跟、後小腿、後大腿,甚至到臀部、也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建議可多作弓箭步、抬腿等動作伸展。 若是外側兩邊磨損多的族群,建議檢視是否走路有「外八足」的情況,又或者是可能有「高足弓」,兩者皆會使得鞋底兩側不斷耗損。外八足多以側躺抬腿等方式訓練臀大肌,藉此調整回腳部。高足弓建議可使用兼具彈力及硬度的按摩球按摩腳底筋膜,並鞋子是否足弓不夠需要更換。 內側磨損多通常和「內八足」及「扁平足」有關,內八足常見原因為大腿內側較緊繃,建議內八足族群可多按摩放鬆大腿內側筋膜,藉此調整回足部。而扁平足則建議可多作如快走等簡易的足底訓練、訓練足弓肌肉,並可增添鞋墊減少足底不適。 鞋子要多久換一次比較好?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了! 不少民眾避免浪費,鞋子常會穿到真的不能再穿,或是嚴重破損了才更換,這時間往往是好幾年,侯鐘堡醫師建議,鞋子是否該換可從幾點觀察。 醫師表示,耗損嚴重、變形自然就該換了,一般建議民眾通常約一年左右就該換鞋,磨損即便是在正常的位置,不斷的磨損下鞋子也會傾斜,使得足底也越來越往該處傾斜。而若像是跑者有紀錄里程數的習慣,以里程數來看約400-800公里就該換鞋。 值得注意的是,鞋子該不該換未必能從外觀看得出來,若是腳底容易長繭、大拇趾長雞眼等,也代表著鞋腳不合出現不當的摩擦。另外,人在走路時最後的出力點會是在大拇趾,若是鞋子大拇趾的位置已凹陷,代表著鞋子已經失去彈性。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點,當發現自己常常腳痛、臀痛、膝蓋痛,特別是在走路時、走路後,這就代表該換鞋了。 避免新鞋釀足底筋膜炎,醫教買鞋、穿鞋6大要點! 換鞋、買鞋,很多人會選擇軟又舒服的鞋款,對此侯鐘堡醫師表示非常不建議,這有如踩在海綿上,腳得不斷的不當出力,自然容易引起腳痛,診間就不乏原本腳沒事,換新鞋之後出現足底筋膜炎的情況,大多就是出自於鞋底太軟,此時就算是新鞋也得換鞋。 醫師建議,買鞋時應注意幾點,首先合腳,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除了穿進去後約留有一個大拇指的空間外,腳寬也不能太緊或太鬆。而合腳也包括足弓要正確,各種鞋款足弓都有所不同,應選擇符合自己足弓的鞋子。鞋底和鞋子上方的鞋面也要有一定的硬度,讓腳在抬起、著地時都能有良好的支撐,運動鞋等膠料鞋款就會比帆布鞋等布料鞋款來得佳。平時行走時也應綁好鞋帶,並也避免老是穿同一雙,鞋子也需要休息恢復應有的彈力。 日常也有很多人腳痛、腿痛、屁股痛找不到原因,建議在前往檢查時,也可以帶著或穿著平常較常穿的、或是穿完腳就會痛的鞋子請醫師協助評估,看是否鞋款有問題。良好的穿鞋習慣及挑鞋方式,更有助足底健康! 《延伸閱讀》 .挑鞋不是越舒服越好!5觀念更助足健康、防足底筋膜炎。 .6招改善足底筋膜炎!醫:室內拖鞋支撐力也要夠。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21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會導致軟骨磨損得更快我從距今四十多年前開始,就在倡導運動療法的有效性,並大幅推翻許多治療膝蓋痛的常識。在那之前,膝蓋痛的患者都被建議要「靜養」,用止痛藥緩和疼痛並休息,避免造成膝蓋負擔,並仰賴自然恢復的能力,等待痊癒。不過如果整天休息靜養,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連接骨頭與骨頭的強韌纖維組織)就會逐漸衰退(即所謂的廢用症候群),而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一旦衰退,就會對軟骨造成額外的負荷,使磨損愈來愈嚴重。此外,在靜養之餘使用止痛藥,儘管能夠治好膝蓋痛,但若故態復萌地使用膝蓋,在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衰退的情況下,膝蓋痛就會再度發作。若採用以往的治療法,很容易陷入不斷發炎的惡性循環中。相對於此,若採用我所推薦的運動療法,大約二至三週疼痛就會減輕,開始可以輕鬆地走路。如此一來,隨著日常生活的活動力增加,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自然會得到鍛鍊,有助於抑制關節軟骨的磨損。最後,膝關節將不再那麼容易發炎,疼痛也會日益減輕。疼痛減輕以後,患者的行動會更活躍,進一步強化膝關節的穩定度,擺脫膝蓋痛的糾纏。唯有透過這種良性循環,才能夠真正告別膝蓋痛。▌高達九成的膝蓋痛都不需動手術,「運動療法」效果更勝藥物當膝蓋出現疼痛或不適等症狀時,一般會先前往骨科接受診療。做完檢查後,一旦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多數情況下應該會採取藥物療法、運動療法、裝具療法、溫熱療法、注射療法,或復健等非侵入性治療。在症狀較輕微的情況下,很多案例會先使用藥布或藥膏,暫時觀察病情,但一旦症狀惡化,也有可能改採內服止痛藥,或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治療。假如膝蓋連屈伸都很困難,已經嚴重到出現步行障礙時,也可能要考慮動手術。然而,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而必須動手術的患者,其實非常少數。請參閱左圖,這是膝蓋痛嚴重程度與患者人數分布的金字塔圖。圖的面積代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愈往上代表程度愈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推估約為兩千四百萬人,其中需要動手術的只有頂端部分約七萬人而已。換句話說,九九%以上的患者,都是經由非侵入性治療而改善。在非侵入性治療當中,運動療法尤其重要。運動不僅可以抑制發炎、改善膝蓋痛,還有助於強化衰退的肌肉或韌帶, 預防復發。因此,運動療法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效果,可以說是勝過藥物治療。※ 本文摘自《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作者:黑澤尚, 池內昌彥, 渡邊淳也, 巽一郎譯者:劉格安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09
-
2022-04-2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導致排便不順,甚至形成便秘,只好求助偏方或乾脆使用軟便劑。但營養師提醒,解決排便不順問題,最健康的方法還是從飲食著手,可攝取4大類幫助「順暢」的食物。 便秘已是現代文明病,久坐、壓力大、熬夜、偏食及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長期酗酒或不當用藥,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另外如老年人、孕婦或腸胃蠕動不好的小孩,也是便秘好發的族群。 有人為了每天順暢「解放」尋求偏方,更有人一天沒排便就求助「軟便劑」,但長期依賴軟便劑反而可能讓腸道失去「自己蠕動」的功能性。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營養師廖欣儀提醒,最健康的方式還是要從飲食下手,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多攝取4大類食物,讓排便更順暢。 1、高纖食物 如木耳、海帶、紫菜、香菇、蘋果、番茄、燕麥,這些食物中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軟化糞便,並且幫助腸道蠕動,有效預防便秘。 2、高鎂食物 如香蕉、腰果、杏仁、核桃、花生、糙米,研究指出鎂有輕瀉、軟便的作用,適當攝取可以幫助排便順暢。 3、發酵食物 包括泡菜、納豆、味噌、優酪乳等,這類食物有乳酸菌,可以調整腸道中細菌的數量,幫助腸道消化作用,但這類食物通常鹽分或糖份較高,要適量食用。如果是外食者,沒辦法吃足含好菌的食物,也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 4、含寡糖食物 如洋蔥、大蒜、蘆筍、大豆、麥類、蜂蜜,寡糖可提供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幫助人體提升免疫力,維持腸道健康,寡糖也具有類似水溶性纖維的作用,幫助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5 養生.聰明飲食
40後吃出穩定血壓!營養師教「5+5法則」降高血壓,這種肉別吃
國民健康署調查,4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38.3%,高血壓已不再是老人病,2022年起台灣高血壓學會也將「高血壓」定義標準降低至130/80 mmHg。不過除了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之外,營養師也提醒飲食方面可以謹記「得舒飲食法則」,輕鬆維持血壓穩定。 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大,許多高血壓患者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營養師雷小玲建議,飲食上可以考慮「得舒飲食」原則,利用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及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搭配多種營養素促進身體健康,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一、澱粉 每餐可選取「全穀雜糧類」食物,像是地瓜、五穀飯。 二、蔬菜水果 採取「5+5法則」,可以採用蔬菜5份、水果5份,也就是一天大概有2碗半的蔬菜份量,盡量食用「多顏色」,加上2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適當補充蔬果,就能有效控制血壓。 三、肉類 減少紅肉,盡量食用「植物性蛋白和白肉」,像是雞肉、魚肉、海鮮可以取代豬肉、牛肉等。 四、乳製品 建議1天兩杯低脂牛奶,也可以選擇優酪乳、鮮乳等乳製品,其中的「鈣質」成份對血壓控制有幫助。 五、油脂 攝取原則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為優先,像是橄欖油或苦茶油,堅果也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含「鎂」較高的食物來吃,幫助血壓放鬆,也別忘了補充維他命D,可以透過曬太陽或食用香菇、黑木耳。 另外像「精氨酸」此類胺基酸,在研究報告中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流量、幫助血管放鬆,適當攝取亦有助於降低血壓。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斷更新/花蓮慈濟傳院內感染!奧斯卡餐廳群聚燒進台南 19張海量足跡曝光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國內今(10)天新增431例本土個案、144例境外移入個案,8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本土個案以新北市新增143例最多,台北市新增67例其次。《聯合新聞網》為您不斷更新整理全台確診足跡,所在縣市哪有足跡一看就知。【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台東縣】基隆市基隆市今天新增28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並公布17名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地點包括郵局、銀行、髮廊、居酒屋等地,涵蓋範圍和業別相當廣泛。台北市北市今新增例67本土病例,衛生局曝光6張足跡,涉及場域包含M男模會館、萬豪會館、星聚點KTV、桂公子酒館、金昌酒店&金聰酒店、優美飯店。新北市新北今日新增143例,其中有30例新增足跡相關採檢陽性、83例居隔採檢陽性、30例居隔陰轉陽。衛生局也公布確診足跡,曾去過海底撈、好樂迪、樹林秀泰影城、新莊體育館等地。新竹縣新竹縣今天新增13例陽性個案,經疫調確診足跡分布在6鄉鎮市,其中竹北、湖口、新豐占多數,不過令人憂心的是其中1例確診女高中生,曾連續7天早起辛苦打工停留在早餐店。新竹市新竹市今天新增7名確診個案,包含外縣市確診個案足跡重疊延伸與關東國小延伸案。苗栗縣苗栗縣政府今天公布新增案27504、案27505確診,另有台中市、台北市確診者涉及苗栗縣公共場域足跡,其中更包括熱門景點苗栗市功維敘隧道步道。台中市台中市今天新增8例,其中,東勢區一間老人養護中心1名實習生第27114昨天確診,養護中心接獲通知立即全面清消,工作人員、實習生和住民共89人,經快篩及PCR結果皆為陰性。彰化縣彰化縣今新增1例確診病例,是新竹關西營區確診阿兵哥返鄉在彰化快炒店群聚案例之一,而今天新公布的7處確診者足跡多是清明連假期間從外縣市到彰化旅遊或返鄉祭祖者。南投縣本島唯一淨土「南投縣」淪陷,今出現2名確診夫妻(案27290、案27375),3月底因與新竹市確診個案(案24474)有接觸染疫。雲林縣嘉義市嘉義市今天新增6例確診,有嘉北國小4例,為2個家庭的共3名學生案27377、27378、27379,其中1名學生家的友人案27116;另,台南個案25431的接觸者,也增加2名嘉市的親友確診。台南市高雄市高雄今天新增26例確診個案,娛樂場所衍伸的個案有12例,經判斷部分是金芭黎傳播鏈,有些是客人與家人的傳播鏈,已進入第三波傳播。另有5例陰轉陽個案,其中有一起家庭群聚新增5人,並有花東旅遊史,不排除在外縣市染疫。花蓮縣花蓮今天新增13名確診,有9名是奧斯卡餐廳延伸染疫,2名為外縣市匡列確診、1名慈濟醫院護理師、1名社區民眾感染。另傳出慈濟醫院有6名病患確診,還沒有案號。台東縣台東縣今日新增本土確診1例,個案為60多歲女性、長濱人,8日因自覺感冒且腰痛、膝蓋痛,9日出現呼吸微快且發燒,下午至醫院急診就醫,經PCR採檢確診,Ct值17.4,已施打2劑高端疫苗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東確診+1公布足跡 長濱快篩站明啟用
台東縣今日新增本土確診1例,個案為60多歲女性、長濱人,8日因自覺感冒且腰痛、膝蓋痛,9日出現呼吸微快且發燒,下午至醫院急診就醫,經PCR採檢確診,Ct值17.4,已施打2劑高端疫苗,縣衛生局安排18人採檢,明早即刻啟動長濱快篩站。縣府衛生局表示,個案8日出現症狀,依據中央CDC規定,可傳染期為4月至9日,近期個案無外縣市旅遊及確診個案接觸史,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8人陸續安排採檢,並持續疫調釐清。已知3人陰性其餘採檢中,相關足跡已請環保局進行清潔消毒。縣府衛生局疫調,婦人近期都在長濱鄉長濱村,曾經到過附近的魚店、香舗、早餐店、小吃、齒模店,因個案傳染源待釐清,縣府決定明早8點30起於舊長濱衛生所啟動快篩服務,請有需要的鄉親可前往篩檢。因全國疫情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像是勤洗手、監測體溫及出入店家各自掃實聯制,衛生單位才可確實通知。
-
2022-04-09 醫療.自體免疫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入春氣溫劇烈變化,氣候晴雨不定,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常因嚴重搔癢感讓人抓不停,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到出血。萬芳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林鼎智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可從日常調整做起,包括飲食、保濕、衣物與居家生活等,就能大幅提升療效。 少吃禁忌食物,降低過敏可能性 輕度病人應避免罐頭、零食等加工食品,原型食物則視過去病史決定,如果曾經吃過後數小時內發生明確過敏,才需要限制食用。 中重度患者若經藥物治療仍有搔癢感等症狀,除了加工食品以外,還需考慮避開以下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 1、醃漬類食物:泡菜、醬瓜等2、煙燻類:火腿、香腸等3、發酵類:酒、醋、乳酪等4、帶殼海鮮5、堅果類6、微波食品7、小麥製品 最怕搔癢感刺激,冷敷可止癢救急 林鼎智解釋,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因皮膚保濕因子缺失,導致屏障受損,所以外來刺激物、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等容易入侵,大幅提高皮膚發炎的機率。 也因屏障功能缺損,導致更嚴重的發炎,讓「癢」的感覺更強烈,加深患者想「抓」的慾望,一抓之下,又導致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積極止癢對病人特別重要,除了依照醫囑擦藥,醫師也會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癢藥物。如果搔癢感發生,可用乾淨濕毛巾冷敷止癢,取代搔抓。 浴後5分鐘內擦乳液,維持皮膚鎖水量 另外研究顯示,每天擦乳液、乳霜或油膏等保濕劑兩次以上,也能顯著提升皮膚鎖水量,加強皮膚屏障。 尤其在洗澡之後5分鐘之內擦上乳液,更能幫助皮膚維持最高含水量,有效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不過即便皮膚情況已經好轉,仍需勤擦保濕,預防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溫度敏感,過度乾冷與濕熱都不好,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2-24度之間;濕度則維持在50-60 %。 穿棉質衣物避化學品,流汗隨時按乾 日常衣著方面,建議穿棉質,避免毛衣或合成衣物;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清潔劑、香料、化學物品,且避免使用羊脂膏、綿羊油。 另外,游泳池的氯水也會刺激皮膚,每次游泳完一定要馬上用清水淋浴,沖去身上的氯水。汗水則是最常見的刺激物,夏天外出時,建議攜帶濕毛巾隨時按乾汗水,禁用濕紙巾。 林鼎智說,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是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事實上新一代類固醇藥膏問世,藥物只有極微量會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不容易造成副作用。 而且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對於病人會精準選藥並調整劑量,用最少的暴露量來達到最大的療效。所以遵照醫囑,不自行改藥、停藥,就能恢復皮膚健康、擺脫搔抓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上路/門診最高付1300元,一表幫你試算變貴多少.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說到做到!絕不輕易把自己交給不好的人,也不允許被不珍惜對待
-
2022-04-08 養生.人生智慧
鞋子穿30年、用10年前Nokia…他一年只花28萬,「減法生活」在51歲存到2千萬提早退休
儲備足夠的退休金是不少人的煩惱,但在不投資的情況下,一個平凡上班族如何在51歲之前,輕鬆還完近千萬公寓房貸、並累積2千萬存款提早退休? 日本一位上班族坂口一真靠著「減法生活」存下1億日圓(約2381萬台幣),並在過程中把位在神奈川的4千萬(約952萬台幣)公寓房貸還完,51歲提早退休。坂口一真並在2016年出書《存到1億元,所以我辭職了》,分享77個存錢技與快樂存錢的理念。 他接受綜藝節目採訪時表示,自己的理財之道全靠簡單的「減法生活」,不刻意「省錢」,而是單純執行「能用就繼續用」的佛系哲學。包括衣服、鞋子一穿就是20~30年,手機也是10年前的按鍵式Nokia;勉強稱得上的省錢訣竅,就是限定自己每個月生活費不能超過10萬日圓(約2.38萬台幣)。 坂口一真高中畢業後就進入一家技術公司上班,從工讀生爬到主任職位,但年薪僅約450萬日圓(約107萬台幣),相較日本男性平均年薪為540萬日圓(約128萬台幣),他的收入只能稱得上一般。 減少不必要支出,東西能用就繼續用 既然收入不算多,也沒進行任何投資,他又是如何存到1億日圓,並償還4千萬房貸? 坂口一真分享,他只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能用的東西就繼續用,譬如一件衣服穿20年、一雙鞋子穿30年,「只是因為喜歡,就繼續穿著。」 手機則是用了10年的Nokia,可以簡單上網就滿足現在生活,就連每次理髮也是選擇平價理髮店,一次只要1千日圓,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不想被高檔美髮店推銷騷擾,不認為是虧待自己。 遠離職場壓力,存款達標就退休 至於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是秉持「不浪費」原則,譬如冰箱常空空如也,只有必要時才選購,他唯一的「省錢方法」,也只有規定每月生活費不超過10萬日圓。 以全年生活費僅120萬日圓(約28.57萬台幣)估算,他退休前每年可存下330萬日圓(約78.5萬台幣),加上退休金與定存,30多年職涯存到上億日圓綽綽有餘。 坂口一真說,自己雖擔任主任級職位,但手下員工沒幾個,工作能力也不算出色,不想再為了不安的未來奮鬥,於是存到1億日圓之後,便在51歲提早退休。 不過他秉持佛系生活,太太似乎並不買單,在他56歲時決定離婚,加上兩人沒有生小孩,不用負擔相關花費,所以能提早退休。但他對獨居生活不以為意,反而認為:「一個人再自由不過了。」過著自在旅行、當志工的愜意生活。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98歲豐興林文貴辭世》365天只休息2天、天天騎車巡廠!堅信「別人教我兒子,比我教得好」
-
2022-03-17 該看哪科.中醫
久站、搬重物害膝關節退化 中醫緩解
台灣約15%的人罹患膝關節退化,彰化縣員生醫院中醫部醫師黃威倫說,有些人因工作長期久站、蹲下搬重物,若沒常做放鬆肌肉運動、熱敷等保健,經年累月會加重膝蓋負擔,造成膝關節退化加速,甚至連走路都痛。60多歲楊女士在市場工作,常久站及上下搬貨,年輕時很拚命,搬魚貨時,手腳常泡在冰水裡,最近退休卻發現早上起床要下床時膝蓋卡卡,愛好戶外活動的她,想和親友去爬山,但膝蓋卻是站著、走路、爬樓梯都會痛,根本別想去走登山步道。黃威倫指出,膝蓋疼痛有時是因膝蓋退化,關節處軟骨退化、骨贅生成、滑膜發炎及關節變形等原因,導致關節出現腫脹、發炎性疼痛等症狀。臨床上常見到患者症狀無法久站、膝蓋僵硬、疼痛,嚴重時甚至膝蓋變形成O型腿。除了年齡增長的退化,膝蓋曾受過外傷、肥胖、長時間彎曲膝蓋等,都增高退化風險,黃威倫說,中醫稱為「痹症」,麻痹的痹,意思是關節、肢體等處出現痠、痛、麻、重及屈伸活動不利等症狀。黃威倫表示,除了以針灸、中藥熏洗、科學中藥治療楊女士,並使用龜鹿二仙膠治療,12周後她的膝關節疼痛明顯改善,肌肉強度也進步。不過,黃威倫也提醒,並非所有的膝蓋痛都可以吃龜鹿二仙膠,此藥屬於滋補藥材,如果處於急性發炎期的膝蓋疼痛、高血壓或腎臟功能不佳的人,並不適合使用。平常好好保養,適時放鬆肌肉,也可減少關節壓力,延緩老化和傷害。黃威倫說,不能因為關節痛而不動,反而難以改善症狀,建議應養成每天散步習慣,也可在游泳池裡慢走,靠在椅子或躺著做抬腿運動,溫和的瑜伽伸展、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運動,並可按摩膝蓋周邊穴位包括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穴等,讓膝蓋周邊氣血循環,達到緩解疼痛。
-
2022-03-16 該看哪科.中醫
市場工作搬重物膝關節退化 退休想爬山夢難圓
「資料顯示台灣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罹患膝關節退化」彰化縣員生醫院中醫部醫師黃威倫說,有些病患因工作長期需久站、蹲下搬重物,若又沒常做放鬆肌肉、熱敷等日常保健,經年累月都會加重膝蓋負擔,造成膝關節加快退化,甚至連走路都痛,退休後要好好休閒運動都成奢侈願望。一名60多歲楊姓婦人因在市場工作,常要久站及上下搬貨,年輕時又很拚,搬魚貨時,手腳也常泡在冰水,最近終於退休,卻發現早上起床要下床時膝蓋常卡卡,尤其是年輕時即愛好戶外活動的她想要開始享受和親友去爬山休閒的退休生活,但後來不管是站著、走路、連爬樓梯都會痛,根本別想要去走登山步道了。黃威倫說,膝蓋疼痛有時是因為膝蓋退化,關節處軟骨退化、骨贅生成、滑膜發炎以及關節變形等,導致關節腫脹以及發炎性疼痛等症狀。臨床上常見到患者症狀無法久站、膝蓋僵硬、疼痛、嚴重時甚至膝蓋變形成O型腿。除了年齡增長的退化,膝蓋曾受過外傷、肥胖、長時間彎曲膝蓋等,都增高退化風險,黃威倫說,中醫稱為「痹症」,麻痹的痹,意思是關節、肢體等處出現酸、痛、麻、重及屈伸活動不利等症狀。黃威倫說,除了以針灸、中藥熏洗、科學中藥治療楊姓病患,她的症狀也符合健保給付使用龜鹿二仙膠治療,治療12週後,楊婦發現膝關節疼痛明顯改善,肌肉強度也進步。不過黃威倫也提醒,但並非所有的膝蓋痛都可以吃龜鹿二仙膠,因為龜鹿二仙膠屬於滋補藥材,如果處於急性發炎期的膝蓋疼痛、高血壓或腎臟功能不佳的人,並不適合使用。平常好好保養,適時放鬆肌肉,也可減少關節壓力,延緩老化和傷害,黃威倫說,不能因為關節痛而不動,反而難以改善症狀,可養成每天散步習慣,也可以在游泳池裡慢走,靠在椅子或躺著做抬腿運動,溫和的瑜伽伸展、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運動,並可按摩膝蓋周邊穴位包括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穴等,讓膝蓋周邊氣血循環,達到緩解疼痛。
-
2022-03-14 養生.運動健身
「健走」很健康,為何專家卻說無法鍛鍊雙腳?日本國家級體能訓練師解析「腳衰退」的原因
為什麼腳會衰退為什麼腳的肌肉量比手臂軀幹等部位更容易掉呢?原因在於下半身匯集了強而有力的必要大肌群,以便在移動時支撐自己的體重。「既然是強而有力的大肌群,應該不容易衰退吧?」想必讀者們會有這樣的疑問。接下來將為各位進一步說明。為了使肌肉變強壯,必須施加一定以上的負荷。這在專業上稱作超負荷原則,也就是需要相應的大負荷才能鍛鍊出強壯的大肌肉。肌力基本上與肌肉的截面積成正比,不過大腿顯然比手臂強壯,要維持肌肉量勢必得施加大負荷。讓我們試著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您平常對腳施加了多少負荷呢?首先是通勤。想必不少居住在外縣市的人都是開車通勤吧。當然,開車對腳幾乎造成不了任何負荷。住在車站附近搭電車通勤,卻在車廂內盡量找位子坐,這種人的腳也沒承受多少負荷。最近公司企業紛紛鼓勵居家上班,想必有些人只在特定的日子才外出通勤吧。居家上班當然無法為腳帶來負荷。工作又如何呢?以居家上班為主,或是以開車為業的人,工作時雙腳不太可能承受必要的負荷。在「前言」中也提到過,現今社會十分便利。不僅可以在網路上購物,掃地也能交給掃地機器人處理。以前的人看了,或許會覺得這簡直是夢幻般的生活,不過相對來說,為腳帶來負荷的機會也減少了。過著仰賴便利性的生活時,運動量到底有多低呢?我請二十多歲的男性友人計算一週的行走步數。他從事製造業,獨自住在東京都內的套房。沒有運動經驗,興趣是打電玩。一週後看了數據,我嚇了一跳。每天的平均步數才區區兩百步。於是我向他進一步詢問,了解如何走這麼少步過活。由於職業類型可以居家上班,平日他都是在家工作。下床走到工作桌只有一步的距離。去廁所是四步。耗費最多步數的是用餐時間。而且三餐都是叫外送,走到玄關只要十幾步。週末則是埋首於電玩之中,購物都在網路上解決,甚至不用去提款機領錢。所以他幾乎不用外出也能過活。雖然他還年輕,平時卻經常抱怨肩膀僵硬,腰痛膝蓋痛。如果是這種運動量就可以理解了。學生時代還有體育課和通學確保最低限度的活動量,一旦少了這最低限度的活動量,肌肉量自然會急速減少。這絕不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活在便利的社會中,極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導致身體衰退。尤其是腳,若是不特意抽空訓練,很容易就衰退了。光靠健走是沒辦法練腳的健走是對身體十分有益的運動。2020年外出自肅期間也是普遍鼓勵到屋外健走或跑步,由此可見健走的好處。只是單純走路的話,不用專家教也能做。除非患有骨科方面的疾病,不然長時間持續下去也沒問題。而且負荷不像跑步那麼重,是適合沒有運動經驗或長年疏於運動者的入門運動。加上無須呼朋引伴,又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輕鬆融入生活之中。這些都是健走的魅力所在。以略喘的速度健走還具有燃燒脂肪的效果。起初只有五分鐘、十分鐘也無所謂。只要開始健走,便能實際體驗活動身體的暢快。不僅身體慢慢變得越來越靈活,體力也會隨之提升。那麼健走能否充分鍛鍊雙腳呢?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如同前述,屁股大腿等下半身的肌肉十分強壯,需要高強度的負荷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肌肉量嚴重衰退的人,剛開始是有可能長些肌肉,然而健走的負荷並不足以有效增加下半身的肌肉量。要增加某個部位的肌肉量,最少需施加該部位感到稍微吃力的負荷,可輕鬆完成的運動是不夠的。例如有人每天帶著裝有兩公斤物品的手提包通勤,這種人拿著五百克的啞鈴訓練就幾乎沒有效果。若您已經養成健走習慣,請務必繼續保持下去,同時也要記得光靠健走並不能增加腳的肌肉量。如果想讓健走達成鍛鍊的效果,最好在健走路線中加入天橋等有階梯的地方。書籍介紹書名:一輩子受用的腳部健護指南:打造抗老勇腳,幾歲開始都來得及!預防糖尿病、失智症、腰痛、免疫失調,下半身鍛鍊才是關鍵!作者:中野.詹姆士.修一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03/01作者簡介/中野.詹姆士.修一(Nakano James Shuichi)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運動生理碩士(ACSM/EP-C),PTI認證專業體能訓練師,運動動機CLUB100最高技術負責人。1971年生於日本長野縣的他,是國家級的知名體能訓練師,透過加強選手體能來提高運動成績,同時也幫助預防受傷,並應對運動障礙症候群及與生活習慣病。包括桌球國手福原愛和2012倫敦奧運羽球女雙亞軍藤垣組合在內,都曾是他的指導對象。延伸閱讀: 多喝水不會軟化大便、多運動不會讓便祕改善...關於便祕你一直搞錯的幾件事
-
2022-03-11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痛」分前後內外側 5個保養方法改善和預防膝蓋痛
上樓梯時覺得沒力、下樓梯時膝蓋更痛,蹲下去又站不太起來⋯⋯膝蓋痛並不是年紀大才容易發生,臨床上的膝蓋痛出現在各年齡層,原因也非常多樣複雜。而最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40歲以上就是高危險群,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無法走久或久站;早上起來覺得關節僵硬,膝關節活動時會出現聲音,可能還會引起骨刺、韌帶失能或半月板受損等等,所以有時膝蓋痛也不完全只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膝蓋痛」原因有哪些?從五種位置分辨膝關節主要是由大腿(股)骨下端、小腿(脛)骨上端和前方的臏骨三部分組成。根據膝蓋痛在前側、內側、外側、下方、後側這五大類位置,可初步找出可能的原因,但還是建議要由醫師判斷比較準確。1.膝蓋前側 股四頭肌肌腱炎:髕骨上緣有腫脹或疼痛感,上樓梯或站起來時會痛,因股四頭肌強力收縮,造成肌腱與髕骨連結處承受過度的壓力導致微小撕裂傷。大多起因於從事激烈跑跳運動,好發於年輕族群。 髕骨肌腱炎(跳躍膝):用手指按壓膝蓋骨的下緣和韌帶交界處會感到痠痛,嚴重時連坐著不動都會痛。常見於必須久站、勞動量過大或需要反覆跳躍練習的運動員。 髕前滑囊炎:膝蓋前方出現腫脹及疼痛,尤其在膝關節彎曲或下樓梯時更明顯,嚴重者可能會有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的急性發炎症狀,影響行走及活動能力。通常是因為膝蓋過度使用、直接受到撞擊、或是反覆從事膝關節彎曲及長時間跪姿的動作,慢性摩擦而造成發炎。 前十字韌帶損傷:屬於膝關節受傷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發生在打球或跑步時腳沒踩穩,膝蓋成內八,有時會聽到「啪」一聲,接著一兩個小時後膝關節疼痛腫脹、腳發軟。臨床上有些患者並不一定會感覺疼痛,而以膝蓋無力為表現,或是綜合輕微無力和疼痛。 膝關節積水:會覺得膝蓋脹脹的,不一定會痛,症狀有無法蹲跪,上下樓梯等行動困難;膝窩或膝後部腫脹,觸壓痠痛;膝蓋紅腫發熱等發炎現象。不分年齡都常發生,常伴隨膝蓋內韌帶、軟骨受傷的後遺症。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和感染性關節炎等也有膝前痛的症狀,會有腫脹和摸起來溫熱的發炎現象,也會影響到膝蓋的彎曲,通常會因為膝蓋輕微彎曲時減輕關節內壓力而覺得比較舒適。2.膝蓋內側 內側皺襞症候群:內側皺襞位於髕骨內下方與內側韌帶間,常見於長時間彎曲和伸直膝蓋例如蹲、跪等姿勢,內側皺襞和股骨內踝摩擦造成損傷,膝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響。患者通常主訴是「一跪就超不舒服、一蹲就超級痛超級痠」,好發中年長輩,屬於退化性的膝關節疾病。 鵝掌肌腱炎:由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這三條肌腱形成,在內側關節偏下方一點點,約佔膝蓋內側痛的 20-30%,常與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運動前暖身拉筋不足、過度跑步、下山、久坐久蹲後、盤坐、跪坐或翹腳後,大腿肌肉沒有放鬆都可能造成,患者站起來瞬間會產生疼痛,通常上樓梯比下樓梯更痛,跑步踢球或騎腳踏車時更明顯。 膝內側副韌帶炎:內側膝關節偏下方腫脹劇痛,無法完全伸直和彎曲,數天可能出現皮下瘀血。除了退化常發作外,跟受到從後外側的撞擊外傷及扭傷拉傷有關。3.膝蓋外側 髂脛束症候群(跑者膝):跑者膝的痛包含1. 周邊韌帶發炎2. 髕骨軟骨磨損3. 肌肉受力不均常發生在跑到一半時感到膝外側或大腿外側疼痛,或運動後膝蓋有灼熱刺痛痠痛感,有時髕骨周圍一圈都可能有痛感。除了跑者(尤其初階者尚未適應訓練強度很容易發生),女性因天生骨盆較寬也是高危險群,但重訓、騎飛輪也可能造成。另外,久坐導致臀肌失能、擴筋膜張肌過度緊繃,也是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的跑者膝病因之一。因為容易復發,不可以再過度練習和硬撐,必須妥當治療。 膝外側韌帶炎: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韌帶上方痛或膝關節無力,患者會覺得膝蓋外側凹洞裡面很痠,但又摸不到痛點。常與打球、爬山扭傷膝蓋造成有關,約佔膝蓋外側痛的 15%。4.膝蓋下方 髕骨下脂肪墊炎:膝關節遭受外力直接撞擊,造成髕骨下脂肪墊於髕骨與股骨之間受到夾擠造成劇烈疼痛,痛感會因為長時間站立而加重。除了髕骨下緣處腫脹,按壓局部髕骨肌腱下方可能有痛感,膝關節伸直時會更痛。 脛骨粗隆骨骺炎(奧斯古謝拉德症):因膝蓋臏骨和脛骨間的肌腱拉扯生長板造成損傷和發炎,膝蓋下方的脛骨結節會有硬塊隆起、腫大和壓痛,常見於活動力強的青少年和運動員。5.膝蓋後側 貝克氏囊腫:因膝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在膝蓋後方形成囊腫,可能是凸起一小顆像乒乓球或腫起一片,並感到痠痛,嚴重則下肢無力無法上下樓梯等等。多數患者合併有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囊破孔或是半月板損傷等根源問題。 膕肌炎:膝窩橫紋下方的「膕窩」幫助後十字韌帶穩定膝關節,協助膝關節伸曲,當跑步和下坡、下山時使用這塊肌肉的頻率增加,就可能導致後膝疼痛,嚴重時小腿無法完全伸直,股四頭肌過度勞損和過度足內翻也是原因之一。若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膕窩一不小心就可能拉傷、發炎,所以醫師建議運動後確實拉筋伸展可預防膕肌炎發生。 後十字韌帶損傷:常見於機車車禍,因小腿受到撞擊使脛骨過度後移導致韌帶撕裂或斷裂,但受傷時症狀未必很明顯,診斷較不易。初期會有輕微的關節腫脹或積水,當膝關節半彎曲時(例如下樓梯)會引起劇痛。深蹲、跑步後膝蓋痛?專家點出關鍵運動傷害治療專長的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強調,在正確的運動下,不論跑步或重訓,各種活動並不會導致關節退化,反而對關節有長期保護作用,關節退化或積水經過治療後也還是可以繼續運動。骨科醫師方啟榮補充,目前的研究無法證實跑步、馬拉松會直接加速關節的退化,體重過重、先前關節損傷或運動相關傷害包括韌帶、半月軟骨等等損傷,才是傷膝的原因。至於深蹲的最常見困擾——膝蓋痛,健身名人筋肉媽媽在其著作《用阻力,遇見更棒的自己》提到,這除了來自不知怎麼靠臀部出力,將力量放在腿部前側也導致膝關節壓力過大(將力量放在股四頭肌不是錯誤方式,但對膝蓋壓力較大);尤其是肌力不足,不自覺膝蓋内夾造成膝關節產生扭轉,長期下來的確會造成膝蓋損傷。她提醒,深蹲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很多,應先找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評估,再靠運動增加肌肉、補強肌力,矯正失衡的體態與動作,才是最治本的方法。總之,運動務必適量、循序漸進並量力而為,才能避免運動傷害並達到強化膝蓋的效果,受傷後也要循序漸進的休息復健,才能讓膝蓋陪伴久久。預防和改善膝蓋痛,醫師教你日常保養的五個方法關節軟骨的損耗是不可逆的,保護膝關節首重減少磨損並加強修復。所以發生膝蓋痛時,除了就醫找到原因,骨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也建議平常就能做的五個「護膝」方法:1. 控制體重、避免過度負重:減少膝蓋負擔就是真正有效的預防方法。2. 增加肌力:特別是股四頭肌和大腿後側肌群的肌力強化,可增加關節穩定度。像是透過「抬腿運動」慢慢把膝蓋伸直,保持腳踝用力往上翹起,接著保持不動20秒再慢慢放下,一天至少做50~100次才能達到訓練效果。3. 拉筋伸展:因膝關節退化也常造成膝蓋周邊肌腱緊繃,適時伸展讓大腿後側肌群柔軟有彈性,可以減少膝蓋壓力,同時維持關節活動度。4. 低衝擊有氧運動:配合游泳或水中快走、太極、快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可減少對膝蓋的衝擊並增加血液循環。5. 避免不良姿勢:因為易使骨盆傾斜,膝關節髕骨外翻或位移造成軟骨磨損,或是造成膝蓋壓力和壓迫血液循環,都很傷膝。不良姿勢包括:.翹二郎腿、翹腳.站三七步.蹲、跪、盤腿過久.坐過矮的板凳資料來源:膝蓋痛不等於關節炎Dr. SKY 膝關節痛導航地圖 12種膝關節病因一次看懂《膝蓋退化 該怎麼辦》治療膝蓋痛,找對方法最有用!膝蓋痛的原因是什麼?堡醫師教你-怎麼自己當醫生!男兒膝下有黃金: 認識前膝疼痛-髕前滑囊炎《護膝運動》 圖解簡單動作,預防膝蓋疼痛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推薦免費保健課程給您|▽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