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3132
筆 文章
-
-
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4790例 莊人祥:較上周下降11.8%
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本土個案2萬4790例、境外移入個案281例;另增37例死亡,為5月17日以來新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較上周減少兩千例,下降11.8%,雖有下降趨勢但較緩一些。今日新增本土病例,1萬1769例男性,1萬3011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939例),台中市(3,120例),高雄市(2,584例),台北市(2,523例),桃園市(2,211例),台南市(2,047例),彰化縣(1,265例),屏東縣(870例),雲林縣(756例),苗栗縣(725例),宜蘭縣(651例),新竹縣(583例),嘉義縣(551例),花蓮縣(544例),新竹市(492例),南投縣(465例),基隆市(374例),嘉義市(357例),台東縣(314例),金門縣(256例),澎湖縣(149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5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8日至7月23日。今日新增28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58例男性,12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英國及越南(各12例)、新加坡(11例)、美國及德國(各6例)、西班牙(5例)、印度、泰國及柬埔寨(各4例)、荷蘭及印尼(各3例)、土耳其、瑞士、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各2例)、義大利、阿曼、愛爾蘭、中國、韓國及日本(各1例),另19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2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47萬2755例確診,分別為1萬8950例境外移入,445萬37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686例死亡病例,其中8,67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42例、台北市1,009例、台中市843例、高雄市785例、台南市672例、桃園市648例、彰化縣510例、屏東縣358例、雲林縣256例、南投縣248例、基隆市205例、苗栗縣188例、嘉義縣186例、宜蘭縣173例、花蓮縣146例、嘉義市139例、新竹縣134例、台東縣117例、新竹市83例、澎湖縣18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車禍送醫檢出染新冠無症狀 婦斷7根肋骨隔離痛不欲生
彰化縣54歲王姓婦人今年6月發生車禍,撞斷左7根左肋骨和鎖骨,被送到醫院開刀前作PCR採檢竟是陽性,直接轉進COVID-19專責病房,等待陽轉陰的期間內肋骨斷裂疼痛不堪,必須服用類嗎啡止痛藥才睡得著,幸好7天後如願採樣呈陰性,接受微創肋骨手術解除疼痛。「從來沒有這樣希望趕快進開刀房。」王姓婦人說,等待開刀那幾天,肋骨無時無刻不痛,稍微大口呼吸、舉手拉伸身體都會痛,疼痛感比她兩次生產還痛,真有度日如年的痛苦感。王姓婦人上個月騎機車上班,途中被轎車追撞,身體往左側倒地下;她說,撞到路面時她聽見體內發出「喀、喀、喀」好像骨頭斷裂的聲音,當下感覺應該是肋骨斷裂,後來消防分隊員趕到,用救護車送她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進醫院開刀房之前,醫護人員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先作COVID-19採檢,居然呈陽性反應。王姓婦人表示,聽到PCR採檢結果,她的腦門如轟了一聲完全空白,如果沒發生車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無症狀COVID-19感染者,因為被感染必須隔離而無法立即手術,真是禍不單行。王姓婦人住新冠肺炎專責病房7天,疼痛加上染感COVID-19讓她產生負面想法,幸好彰化醫院醫師全程監控並每天鼓勵她,只要PCR陽轉陰之後接受手術,一切都會好起來,醫師也開給類嗎啡的止痛藥減輕王婦的疼痛,很幸運的7天後PCR呈陰性反應,手術後斷裂的肋骨很快不痛,現在她每周3天回醫院復健,胸腔功能已慢慢恢復。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表示,經過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王婦的左胸肋骨斷7根、左肩胛骨及鎖骨斷裂,但沒立即性的生命危險,因此7天後結合電腦斷層3D影像、超音波影像、胸腔內視鏡和高科技鈦合金肋骨固定系統,進行微創肋骨手術,精準定位接合,矯正創傷造成的變形胸廓,傷口只有9公分,比起傳統手術的30公分傷口,不但傷口小、復原快,術後5天即可出院。林聿騰說,肋骨斷裂若沒手術,骨頭也會慢慢癒合,但斷裂3根以上及錯位嚴重、胸壁穩定性受影響者,可能需要半年時間癒合而且可能癒合不良,自行癒合期間要忍受劇痛,所以還是建議手術早日找回健康。
-
2022-07-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另一波BA.5疫情海嘯將至?學者估:大約在8月中下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南部一名船廠工作人員衍生家庭與職場群聚,共有12人陽性,很可能為台灣本土首次出現BA.5變異株的群聚。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今表示,台灣疫情面臨另外一波海嘯,最新消息顯示,南部社區可能有BA.5群聚感染大約12人,這是一個星星之火,如何讓他不要燎原,希望能夠集思廣益。台大醫院今召開記者會,邀請學者探討新型亞變種BA.4、BA.5威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根據國際疫情推估,變異株佔比從20到40%,大約需要26天,40到60%需要11天,加起來大約就是37天,按此推估,台灣可能在8月中到8月底,BA.4、BA.5變異株才會達到影響比較顯著的流行規模。陳秀熙指出,要是變異株沒有流行,8月中或許可降低到單日1萬例以下,但如果流行起來,單日可能仍有1到2萬例,至多約3萬左右,但要強調的是,仍以無症狀和輕症佔絕大多數。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經築起,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已經達到7成,只要繼續於致力於「疫情減害+幸福生活」雙軌防疫即可。陳秀熙強調,BA.4、BA.5很容易可以檢測出來,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和輕症,雖然Omicron家族的變異株傳播方式多元,擁有1傳12的高傳播力,BA.4、BA.5傳播力也強,但是嚴重度沒有改變。至於境外解封,陳秀熙表示,台灣身為少數還沒有BA.5本土疫情的國家,一向採取高規格邊境防疫,本土疫情的發生,勢必會影響到邊境解封的腳步。不過,根據各國經驗,變異株佔比至少要到50%才會有顯著的影響。各國BA.4、BA.5都已高達7成以上的情況下,民眾大量感染後,大部分國家都有自然保護力,台灣也可以跟上腳步,與國際接軌。陳秀熙說,台灣邊境從3+4改成0+7的時程,應搭配著新常態生活的腳步,其中醫療量能的釋出是一大重要因素。另外,也需要搭配疫苗護照、幼兒接種疫苗和高風險群持續施打追加劑,善用抗病毒藥物除了預防重症,也能減少傳播。「醫療量能要恢復正常,不容易」陳秀熙分析,如果能把法定傳染病類別從第五類改為第四類,可帶動民眾端和醫療供給端,朝常態化方向前進。改列第四類之後,改以定點的哨兵式監測,取代現有的全面監測,這將幫助現在仍因疫情而有諱疾忌醫心理的民眾,漸漸回到醫療院所照顧好自己的慢性病和癌症。至於醫療供給端,陳秀熙說,按照目前法定的隔離措施,醫療院所很容易面臨人力短缺的衝擊,「知道執政者一直有在調節,但可能要更有效率一些。」高嘉宏表示,醫院立場就是全力配合傳染病相關規定,雖然目前中央要求的專責病房開設比例已經降低到5%,但台大醫院收治確診者的數量還是遠超過這比例。還好醫護人員疫苗接種比例高、自我防護做得好,目前沒有醫護人員因為照顧確診者而染疫。醫護人員都期待幾個月後可能問世的次世代疫苗,幫助正常醫療服務推動,減少超額死亡。
-
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高燒腦炎 3歲女童3天亡
昨新增一萬六九二一例本土個案,為四月卅日以來最低。另增八十一例中重症、五十三例死亡,其中一名身體健康的三歲女童於發病三天後死亡,死因為腦炎合併心肺衰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名三歲女童無慢性病史,七月廿一日高燒、快篩確診,廿二日持續高燒至四十一點一度,急診搶救時,女童意識改變,電腦斷層發現疑似腦炎,接著又有呼吸窘迫症狀,緊急插管,住進加護病房,廿三日搶救不治。中重症個案新增一例「兒童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羅一鈞說,個案為四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六月十三日確診,七月十六日出現發燒、喉嚨痛、食欲下降,住院期間出現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梢紅腫、血壓偏低,為典型MIS-C症狀,仍住院觀察。近來幼兒疫苗打氣不佳,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已請地方多安排夜間、假日等時段接種;另針對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或五十五歲以上原住民,提供五百元施打獎勵措施,該獎勵到月底不再延長。
-
2022-07-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首爆社區群聚 匡出12確診
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5入侵社區。一名五十多歲高雄某船廠人員於今年五月確診,七月又出現症狀,PCR採檢報告陽性,屬重複感染,病毒基因定序為BA.5;兩同住家人陽性、十名同事陽性,累積家庭及職場共十二名接觸者陽性,正等待序列結果。此為國內首次Omicron亞型變異株社區群聚事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說,目前單日確診數下降速度遲緩,研判BA.5變異株已在社區內傳散開來,可預期的是仍會陸續出現BA.5群聚。預估到八月中旬、九月,BA.2疫情下降或疫苗保護力漸弱,屆時BA.5就會成為主要病毒株,掀起另波流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新增二例BA.5本土個案,一人與接機有關,較單純;另例為不明感染源個案,船廠男性員工曾接種三劑疫苗,五月十八日確診,七月十三日又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快篩陽性,進一步採檢Ct值為十七,為重複感染。該個案有三名家人,兩人陽性,Ct值皆為廿左右。職場匡列一一八人,十人為陽性,八人為新確診個案,其中七人Ct值小於卅;另兩人屬重複染疫,Ct值則介於卅至卅七。羅一鈞說,這十二名陽性個案正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初步研判以職場群聚可能性較高。高雄衛生局說,為落實監測社區BA.4、BA.5風險,主動針對重複感染個案採檢送中央定序,發現此例為本土BA.5案;衍生相關確診個案均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照護中。高雄市長陳其邁要求加強落實登輪防護措施,並提醒港埠工作者盡速接種第四劑。高雄港務分公司說,進出管制站仍須出示快篩陰性證明,且需掃碼登錄。外界質疑BA.5爆社區感染與邊境開放速度太快有關,指揮官王必勝說,將再觀察國際BA.4、BA.5等疫情發展,以及國內幼兒疫苗覆蓋率需至一定程度,才會考慮進一步開放邊境。黃立民認為,現在防疫重點為次世代疫苗盡速到貨,且備妥足夠的抗病毒藥物、新變異株快篩,若疫苗、藥物均整備完成,而重症、致死率持續下降,「開放邊境,不是問題。」
-
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要來了? 指揮中心曝最新進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BA.4、BA.5變異株疫情來勢洶洶,台灣本土也出現疑似首波BA.5社區群聚事件。根據外國研究,現有的疫苗對BA.4、BA.5保護力降低,需次世代疫苗才能更有效抵禦。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莫德納、BNT次世代疫苗的採購進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先前就已簽約,今年預計到貨的2000萬劑,合約內就有要求,如果次世代疫苗生產出來、可以供應,只要取得我國食藥署許可就可以很快進來。BNT次世代疫苗部分,周志浩說明,BNT公司還沒有提交審查到任何國家,指揮中心會密切注意進度,會依照試驗結果的施打族群、人數、間隔再行決定要進口多少疫苗。幼兒疫苗部分,指揮官王必勝則說,幼兒BNT指揮中心正在積極採購引進,但目前幼兒莫德納已經準備好,鼓勵先行施打,施打間隔4到8周,只需兩劑,最快1個月就能得到完整防護;BNT要施打三劑才有完整保護力,第1、2要間隔3周,第2、3劑則要間隔8周,要快3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王必勝表示,兒童確診個案中,小於6歲的嬰幼兒重症比例佔超過6成,又預期BA.5變異株可能會再起一波疫情,因此建議現在施打期間,家長可以盡快帶小孩去施打站或醫療院所施打,以加強幼兒保護力。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又見BA.5社區感染國內威脅大? 王必勝:持續監測
國內又增一例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5的社區感染個案,且疑似為社區傳播事件。對於社區造成的威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也還需要接觸者病毒定序才能知道進入社區的狀況,目前仍以監測為主。至於邊境開放速度,還要等幼兒疫苗接種有一定的覆蓋率才會進一步開放今天新增一例南部船廠人員,檢出BA.5,個案家庭接觸者兩人陽性、職場接觸者118人中有10人陽性,除兩人為先前確診過的個案,8例為新通報確診。由於目前台灣社區疫情還在流行,因此還需要進行定序,不排除家庭和職場群聚感染。對於變異株對於社區威脅性,王必勝說,會針對PCR陽性者進行定序,看變異株進入社區的狀況。而口罩等防疫措施,室外當然傳播風險較小,但若有近距離接觸或長時間拿下口罩聊天或是擁擠處,仍有感染風險,還是要戴好口罩。至於邊境是否開放太快,王必勝說,專家意見都會參考,不過要先觀察國際BA.4、BA.5的疫情發展,以及幼兒疫苗覆蓋率,才會進一步開放。王必勝也表示,若有新一波變異株疫情,雖然有重複感染機率但較少,因此未曾感染過的民眾被感染機率較大。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家長太忙幼兒莫德納打氣不佳 指揮中心:安排夜間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今年7月21日起,開放6個月以上、5歲以下嬰幼童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但打氣似乎不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於嬰幼兒要由爸媽帶去接種,不像成年人可以直接到接種站排隊,因此,希望各縣市衛生局安排夜間、假日接種,錯開上班時間。莊人祥表示,幼兒莫德納疫苗在周末累計接種了4萬4894人次,佔5.6%,比開打首日來得多,主要是因為嬰幼兒要由父母帶去接種,跟一般成年人可以直接到接種站排隊不一樣。莊人祥建議,各縣市衛生局可進行安排,讓有醫療院所可以提供夜間、假日接種,目前全台有13縣市提供服務,請家長多加利用。指揮官王必勝則說,目前監測施打情形,發現各縣市都有不錯的安排,施打站也都很舒適,鼓勵家長多多利用。至於幼兒疫苗覆蓋率需達多少,才能進一步鬆綁?王必勝表示,因為是新的施打群,所以沒有設定一定目標,指揮中心會先觀察施打狀況,疫苗絕對夠,施打流程、場地也順暢,會再觀察幾天,看情況評估。
-
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只剩6天到7月31日! 打疫苗領500元政策不再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為鼓勵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提供500元額度的獎勵措施,給尚未打滿疫苗的65歲以上民眾或55歲以上原住民,政策先前延長至7月31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宣佈,考量疫苗覆蓋率第一劑已達9成,快篩也充足,因此政策不再延長,民眾可把握最後6天儘速前往施打。為持續鼓勵長者接種,指揮中心幾度延長打疫苗送500元衛教品,及每人2劑快篩試劑政策,讓各地方政府提供給尚未打滿疫苗的65歲以上民眾或55歲以上原住民,目前延長實施至7月31日為止。莊人祥今日防疫記者會上宣佈,原本指揮中心提供65歲以上民眾,施打任何劑次都有500元衛教品和2劑快篩,現在確定實施到7月31日為止,不會再延長。莊人祥說明,因為符合施打間隔民眾都已經接種差不多,覆蓋率達9成,快篩存量也充足,因此決定不再延長;也提醒想要領取500元跟快篩的符合資格民眾,距離政策結束還有6天時間,可儘快把握機會,透過CDC網頁到疫苗接種資訊橫幅,就可以在covid-19疫苗一網通查詢到各縣市接種院所,可以看到各類疫苗有哪些醫院診所可以施打。指揮中心也公布最新疫苗施打狀況,莊人祥說明,周末2天有8.1萬疫苗接種人次,第一劑覆蓋率來到91.7%、第二劑85.7%、第三劑71.2%,第四劑則打到6%。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再增2例本土 南部船廠疑出現社區傳播
變異株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個案與接機有關,但另一例為不明感染源的社區感染個案,為南部船廠人員,接觸者另有10人新確診,疑為社區傳播事件。目前國內Omicron亞型變異株累計檢出9例,皆為BA.5,其中7例與接機有關、2例為社區感染。羅一鈞表示,上周定序174例,包括120個本土、54境外。新增兩例BA.5本土個案,其中一例為50多歲男性,為南部船廠人員,曾接種三劑疫苗。5月18日曾經確診新冠,7月13日再度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快篩陽性,Ct值為17,研判為重複感染。個案三名家人,一人陰性、兩人陽性,Ct值皆為20左右。個案職場匡列118人,一人在國外、一人無法採檢,其餘116人,106陰性、10人陽性;其中8人為新確診,其中Ct值小於30共7例,尚待定序,其餘二人曾在五月及七月確診,Ct值超過30。初步研判為家庭及職場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已請國際港埠主管機關要求相關業者加強落實登輪等作業防護清消,並積極催種相關人員第二次追加劑疫苗接種。另一例本土個案為60多歲男性,7月5日至機場接送兩名德國入境家人,其中一人機場採檢陽性確診。個案列接觸者PCR採檢陰性,採「〇加七」隔離措施;後因家人定序為BA.5,因此個案與另一名入境家人再次採檢為陽性,兩人定序也都為BA.5。目前三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個案接觸者共12人,二人陽性,但Ct值大於35,且於五、六月確診過,研判暫無社區傳播情形。至於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八例Omicron BA.4及38例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2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9日至7月16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德國及印度各2例,泰國、日本、英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德國及泰國各5例,美國、日本及韓國各4例,越南、法國及荷蘭各3例,新加坡及英國各2例、菲律賓、義大利及巴西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境外偵測情形87%為亞型變異株,顯示國際流行持續攀升有完全取代BA.2的趨勢,來源國以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英國為主,BA.5則多來自於德國、泰國。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41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62例及BA.5為354例;另累計9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目前重複感染完成定序共245例,其中2例為BA.5,其餘243例均為BA.2。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增兒童腦炎死亡個案 3歲女童發病三天後亡
新冠肺炎今天新增81例中重症、53例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三歲女童,發病三天後死亡,死因為腦炎合併心肺衰竭。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小於五歲至90多歲,48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30人超過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2萬271例,其中7796例死亡。羅一鈞表示,新增一名兒童腦炎死亡個案,為三歲女童,無慢性病史。7月21日發高燒、快篩確診,22日持續高燒至41.1度緊急送醫。個案出現意識改變,經電腦斷層發現疑似腦炎,後來又出現呼吸窘迫症狀,緊急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給予降腦壓、類固醇等藥物治療,23日病況惡化搶救不治,死因為腦炎合併心肺衰竭。另外,中重症包括36例中症、45例重症。其中包括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四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13日曾確診新冠,7月16日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且食慾下降;7月19日至急診,醫師懷疑為MIS-C收住加護病房。住院期間出現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梢紅腫、血壓偏低等症狀,7月20日起給予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症狀好轉,持續住院觀察。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累計為118例,包含腦炎25例、肺炎19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心肌炎1例、MIS-C53例、共病3例,到院前死亡6例;死亡個案維持25例。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1萬6921本土個案 確診數再度降兩萬例以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趨緩,本土個案再探兩萬例以下。今天新增本土個案1萬6921例,是4月30日以來最低;另增境外個案206例、死亡個案53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呼應國際疫情上升的趨勢。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7981例男性,8931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955例),台中市(2,051例),桃園市(1,847例),高雄市(1,767例),台北市(1,727例),台南市(1,380例),彰化縣(830例),新竹縣(479例),苗栗縣(478例),屏東縣(452例),雲林縣(439例),宜蘭縣(361例),嘉義縣(337例),新竹市(336例),南投縣(324例),花蓮縣(309例),基隆市(237例),嘉義市(182例),台東縣(171例),金門縣(125例),澎湖縣(118例),連江縣(16例)。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9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8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6月1日至7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8日至7月23日。今日新增20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11例男性,9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越南(5例)、泰國(3例)、美國(2例)、澳大利亞及菲律賓(各1例),另19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4日至7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44萬7707例確診,分別為1萬8667例境外移入,442萬898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649例死亡病例,其中86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36例、台北市1,008例、台中市840例、高雄市784例、台南市664例、桃園市647例、彰化縣508例、屏東縣355例、雲林縣255例、南投縣248例、基隆市204例、苗栗縣188例、嘉義縣182例、宜蘭縣172例、花蓮縣146例、嘉義市137例、新竹縣132例、台東縣116例、新竹市83例、澎湖縣18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總統拜登打了疫苗仍確診 「接種2劑疫苗的人免疫力比未接種的人低」可信嗎?
我在六天前(2022-7-18)發表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讀者Yaoho昨天在回應欄留言:「教授你好:請問教授,最近一些反疫苗人士拿著這篇研究表明接種2劑疫苗的人在8個月後免疫力會比未接種的人來的低,這有可能嗎?」讀者Yaoho說的沒錯,這篇論文是被反疫苗人士大量引用和轉傳。例如福斯新聞的名嘴Tucker Carlson 三天前(2022-7-21)就引用它來嘲諷拜登總統(因為他打了四劑疫苗還確診),請看Biden’s COVID-19 positive test steps on vaccine message(拜登的新冠確診踐踏疫苗信息)(註:有關Tucker Carlson,請看我發表的紅光睾丸療法,名嘴推薦)這篇論文是2022-6-5發表在Virology Journal(病毒學期刊),標題是Adverse effects of COVID-19 vaccin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m(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和預防措施)。但是,其實它不能算是論文,因為它只是日本醫生Kenji Yamamoto寫給編輯的一封信。也就是說,它就只是一篇抒發個人意見的通訊文章。不幸的是,這位醫生的意見是與科學背道而馳。這封信在一開頭就說:「最近,《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了一項關於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免疫力隨時間減弱的研究。研究表明,接種兩劑新冠疫苗8個月後,接種者的免疫功能低於未接種者。這些發現在老年人和已有疾病的個體中更為明顯。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的建議,頻繁的新冠疫苗加強注射可能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可能對預防新冠肺炎不可行。」這封信在結尾說:「作為一項安全措施,應停止進一步加強劑疫苗接種。」有關歐洲藥品管理局的建議,這封信引用的是該局在2021-9-1發表的Interim public health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additional COVID-19 vaccine doses(提供額外 新冠疫苗劑量的臨時公共衛生考慮)。可是,這份文件裡卻完全沒有「頻繁的新冠疫苗加強注射可能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不利影響,並且可能對預防新冠肺炎不可行」這樣的說法。事實上,它的重點摘要裡有一條是「需要清楚地概述和比較可能的加強劑量的益處和風險:好處可能包括增加對嚴重疾病、輕度至中度疾病、新冠後疾病(通常稱為“長期 新冠”)、新冠病毒感染和病毒傳播的保護。 風險包括可能的安全問題和公共衛生影響(例如對疫苗信心和接納的影響、疫苗的全球供應)。」至於《柳葉刀》發表的研究,這封信引用的是2022-2-26發表的Risk of infection,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up to 9 months after a second dose of COVID-19 vaccine: a retrospective, tot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in Sweden(第二劑新冠疫苗後長達 9 個月的感染、住院和死亡風險:瑞典的一項回顧性總人群隊列研究)。這篇論文的三位作者是瑞典Umea大學的兩位教授(Peter Nordstrom和Anna Nordstrom)以及他們的博士班研究生Marcel Ballin。他們研究結果的重點是:⚫在 108 天的中位隨訪期間,27 918 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的6147 人是接種過疫苗 ,而另外21 771 人則未接種過疫苗。⚫在 124 天的中位隨訪期間,接種過疫苗的那一組人裡面有 277 例新冠肺炎住院或死亡,未接種過疫苗的那一組人裡面則有 825 例。這篇論文的結論是:這些結果加強了以證據為基礎的理由來施打作為加強劑的第三劑疫苗。這個瑞典的研究團隊又在2022-7-13在《柳葉刀》發表Effectiveness of a fourth dose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against all-cause mortality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y residents and in the oldest old: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Sweden(第四劑 mRNA 新冠疫苗對長期護理機構居民和最年長老人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瑞典的一項全國性回顧性隊列研究)。它的結論是:「與第三劑相比,在 Omicron 時代接種的第四劑 mRNA 新冠疫苗與長期護理機構居民和最年長老人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這些發現表明,即使在 Omicron 變體出現之後,第四劑疫苗也可以防止最年長和最虛弱的人過早死亡。」由此可見,那位日本醫生雖然引用了歐洲藥品管理局的建議以及《柳葉刀》發表的研究,但是他的詮釋卻是與原文完全背道而馳。反對疫苗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來宣導個人理念/企圖改變他人理念,則是可恥。原文:接種2劑疫苗的人免疫力比未接種的人低?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新增21460例 中重症增2例兒少
昨新冠肺炎新增二萬一四六○例本土個案,另新增中重症一三六例、六十五人死亡,疫情持續趨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增兩名兒少中重症個案,皆為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分別為二歲男童、十六歲青少女,後者為國內年紀最大的MIS-C疑似個案。至於昨新增二七七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地入境,入境日期介於今年四月十九日至七月廿三日。雖然境外移入個案持續增加,但我國自今起,開放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實習、國際交流、度假打工等六類外籍人士入境,每周入境總量則維持四萬人次不變。羅一鈞說,昨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六十三例具慢性病史、四十七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中重症包含五十八例重症、七十八例中症。羅一鈞說,兩例兒少重症個案皆為MIS-C,其中十六歲少女無慢性病史,去年曾接種兩劑疫苗,五月卅日確診,七月十七日出現發燒、腹痛、食欲活力下降,廿一日急診,研判為急性腸胃炎,懷疑為MIS-C轉至醫學中心,但無其他症狀,未完全符合MIS-C診斷條件,目前仍暫列MIS-C統計,若確認就是國內年紀最大個案。
-
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被指「改標」BNT保存期限 食藥署否認:是效期展延
網傳批號2A087A的BNT成人劑型新冠疫苗已將屆效,卻持續提供民眾施打,食藥署對此特意發布新聞稿澄清。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許家銓表示,今年1月食藥署已審核通過,BNT有效期限由6個月展延為9個月,共有4批疫苗適用,其中包含網傳有疑義疫苗,全數展延至10月4日才屆效,在廠商同意下,貼上新的粉色效期貼紙。許家銓說,BNT公司先前送檢新的安定性試驗技術資料給食藥署,並於111年1月22日通過審核,同意該疫苗於冷凍儲存下有效期限由6個月展延為9個月,並在廠商同意下執行專案貼標作業,因此才會在外盒黏貼更新後冷凍儲存效期的粉紅色新標籤,以利識別。針對網傳批號2A087A的BNT成人新冠肺炎疫苗效期疑義,許家銓說,經查該批疫苗冷凍儲存有效期限原為111年7月4日,後經食藥署同意展延至111年10月4日,且外盒已黏貼更新後冷凍儲存效期粉紅色新標籤及冷藏保存期限白色標籤,皆符合相關規定。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說,BNT效期展延的4批疫苗中,目前只剩下10月屆效的批號2A087A疫苗29萬劑,其餘批號的效期展延BNT皆已在3月底施打完畢。
-
2022-07-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36、死亡+65 中重症增2兒少個案 皆為MIS-C
新冠肺炎國內疫情今天新增136例中重症、65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增兩名兒少個案,皆為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分別為2歲男童及16歲青少女;其中2歲男童已出院。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為42例男性、23例女性,63例具慢性病史、4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2日至7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7月21日。今年以來中重症累2萬190例,其中7743例死亡。新增兩例兒少中重症,皆為MIS-C。一例為兩歲男童,無慢性病史。5月22日確診新冠,7月13日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結膜炎、食慾活力下降,7月17日至急診就醫,疑似為MIS-C,收治於一般病房,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已於7月23日出院。另一例為16歲青少女,無慢性病史,去年曾接種兩劑疫苗。5月30日曾確診新冠肺炎,7月17日出現發燒、腹痛、食慾活力下降,7月21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7月22日症狀持續懷疑為MIS-C而轉至醫學中心,但後續檢查僅有腹痛無其他症狀,因此未完全診斷為MIS-C個案,仍屬於疑似個案,無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未取消通報,而列入統計。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16例,包含腦炎24例、肺炎19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心肌炎1例、MIS-C52例、共病3例,到院前死亡6例;死亡個案維持24例。13-18歲青少年重症累計11例,包含心肌炎1例、肺炎7例、、MIS-C2例、共病1例;死亡維持4例。
-
2022-07-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2萬1460例本土個案 羅一鈞:確診數較昨日下降4%
本土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1460例、境外277例,死亡65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較昨天下降4%。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9897例男性、1萬1554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747例),台中市(2,632例),桃園市(2,270例),台北市(2,204例),高雄市(2,147例),台南市(1,771例),彰化縣(1,020例),屏東縣(627例),新竹縣(624例),宜蘭縣(575例),苗栗縣(554例),新竹市(526例),雲林縣(525例),嘉義縣(435例),花蓮縣(353例),南投縣(342例),基隆市(327例),嘉義市(249例),台東縣(222例),金門縣(188例),澎湖縣(102例),連江縣(20例)。今日新增6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2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3例具慢性病史、47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7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7月21日。今日新增27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5例男性、1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及新加坡(各6例),泰國及越南(各4例),日本、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及德國(各2例),印度、柬埔寨、韓國、西班牙、香港、印尼及中國(各1例)移入,另24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4月19日至7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43萬583例確診,分別為1萬8464例境外移入、441萬206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96例死亡病例,其中8,5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33例、台北市1,006例、台中市835例、高雄市776例、台南市658例、桃園市643例、彰化縣505例、屏東縣354例、雲林縣253例、南投縣246例、基隆市204例、嘉義縣180例、苗栗縣178例、宜蘭縣172例、花蓮縣146例、嘉義市137例、新竹縣130例、台東縣116例、新竹市80例、澎湖縣18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24 焦點.元氣新聞
環境‧長照‧食安 高齡社會的幸福關鍵字
新冠肺炎襲捲全球,健康不再是「顧好自己」就能維護,決定權在「環境」。台灣正面臨超高齡化社與環境汙染等問題,在地深耕超過38年的台灣房屋,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以及社會趨勢,推動植樹造林、友善農場;因應超高齡化社會需求,開發「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台灣房屋秉持兼顧「環境、長照、食安」三大面向,重新打造幸福三部曲,創造幸福的全新定義。打造富齡新生活,從幸福三部曲開始。「你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幸福並不只是幫助客戶買到一間屬意的房子,或買到一片有增值機會的土地,幸福應該是以更寬廣的格局,善待環境、推動食安、提供高齡者住在舒適的居住空間中,時間堆疊帶來的是各種富有,讓國人能「富齡」也是台灣房屋努力打造幸福的目標,「利他共贏」四個字更是他始終如一的信念。彭培業表示,台灣房仲產業已臻成熟,法令完備,實價登錄制度也提供消費者公開透明資訊。房仲業已不能僅停留在「訊息產業」,需回饋大眾,且ESG也不該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社會面臨各種變化,包含氣候暖化導致的環境危機、高齡化帶來的老年照顧問題,兩者交會的關鍵字即是「健康」。台灣房屋提出的幸福三部曲,分別為「植樹造林計畫」、「善待員工回饋社會」、「樂齡建築園區」。首部曲▼植樹造林計畫● 都市綠化面積應達整體10%,才能改善都市熱島效應。彭培業表示,首部曲「植樹造林計畫」,初期起心動念是因「2010年國道三號崩塌事故」而起,20餘萬噸的土石崩落在高速公路上,造成三車四人不幸罹難。這起走山意外令人震撼,也讓他萌生「植樹造林」的使命。彭培業發現,依照都市計畫法,都市綠化面積應達到整體的10%,才能有效改善都市熱島效應,以台北市為例,即使有計畫地規畫綠地,如大安森林公園等,整體綠化面積也只占5%。但令他驚訝的是,新加坡綠化面積竟達60%,且做到城市綠化的極致,不僅讓植物攀上垂直牆面、佔據大樓屋頂,並充分實踐了垂直綠化及摩天綠化,因而有「花園城市」美譽。● 啟動十年種樹計畫,累計種植超過一萬五千棵樹。彭培業認為,既然新加坡有辦法做到,台灣一定也可以,企業不能只自顧解決眼前問題,也得提出跨世代的解決方案,他深信「植樹」是最可以維護生態的方法之一,「如果一個人很難達成,就讓企業來做」。因此,台灣房屋於2015年啟動「十年種樹」計畫,於占地25公頃的苗栗大湖林場種植一萬棵樹,多年來細心養護、補種樹苗,每五年還得再疏伐五百棵樹。除了在苗栗大湖,後續更陸續在新北市瑞芳、桃園市中壢、新竹縣關西等開闢林場,累計種植超過一萬五千棵樹,每年可以為台灣減少二千五百公噸的二氧化碳量。同時,台灣房屋在新竹沙湖壢成立一處「漣漪書屋」,創造二手書更大的價值,今年書屋舉辦「綠化森活」植樹活動,一周內發出三千株小樹苗給民眾,盼能在民眾心中投下一顆小石子,形成漣漪,形成良善的循環。二部曲▼善待員工回饋社會● 「解憂隨身聽」服務,分擔員工的煩惱。彭培業表示,房仲業挫折多、壓力大,若員工不健康,企業就無法運轉,台灣房屋不僅在乎他們的身體健康,更在乎他們的心理健康。2021年,台灣房屋推出「解憂隨身聽」服務,當員工出現人際、工作、情感等煩惱,可以透過LINE與心理諮商師諮商,理解自身心理不適,協助找尋改善方法。於台灣房屋的職涯中,提供各式訓練課程,且台灣房屋斥資一億打造「智慧型訓練中心」,結合AI人工智慧實境擴充互動訓練,讓新進員工可以身歷其境,學習檢測屋況或是面對客戶等情境等,強化員工能力。台灣房屋亦是業界中的「幸福企業」,像是疫情期間,全員普篩檢測,給予公衛知識教育訓練、防疫照顧假、疫苗接種假、隔離檢疫給予雙倍薪資,注射一劑新冠疫苗即享有一萬元的注射津貼。同仁即使離職,台灣房屋設有「離職復職服務中心」,免費輔導轉職、法律諮商,若希望復職,也能透過服務中心安排,為業界首創。三部曲▼建立「樂齡建築園區」● 養老之前先養生,整合銀髮族舒適生活所需。彭培業觀察,全球都邁向高齡化時代,長照也成了全球社會的趨勢,但因應戰後嬰兒潮,台灣人老得太快,導致政策福利跟不上老化速度,台灣雖然醫療品質良好,但「不健康餘命」卻長達7.6年。他認為,最好的長照應該是「沒有長照」,養老之前一定要先養生。彭培業表示,有長照需求的民眾,在台灣的選擇有限。台灣雖然有許多護理之家、長照中心,但品質良莠不齊。於是,「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在這需求中應運而生,整合土地開發、營造工程、休閒娛樂、醫療護理等產業,打造台灣首座「環境、溫泉、餐飲、醫學、護理」五合一的頂級渡假式莊園。● 離塵不離城,居住環境與大自然共生。從2011年起,彭培業便走訪日本、加拿大、歐美各國,向當地的照護機構取經。他發現,銀髮族真正需要的是「舒適生活」,溫暖日照、新鮮空氣、健康餐飲、智慧醫療,遠比在鬧區裡逛街購物更重要。於是,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座落於新竹關西,而不是繁華的台北。彭培業表示,關西氣候宜人、陽光充足、空氣品質良好,園區周圍坐擁山巒疊翠,園區闢有頂級純淨的碳酸氫鈉溫泉,住在此處「離塵、不離城」,每天沐浴在森林中,盡情與大自然共生,享受屬於自己的退休時光。彭培業表示,園區除了有飯店等級的居住空間,園區全面綠化,一年四季都有繁花盛開,人均綠地可高達六坪以上,且園區內全時段播放音樂,提供溫暖的溫泉設施,舒緩壓力、活絡筋骨、預防疾病,幫助延緩失智失能。● 注重營養、智慧醫療,過有尊嚴的老後生活。「環境健康,人就會健康。」彭培業如此說。園區未來亦整合資源,將中壢的二十座溫室植栽蔬果,每天由專屬營養師調配時令菜單,提供營養健康的餐點;專業門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有護理團隊負責照顧及復健,讓長者安心養病,享受有尊嚴的老後生活。彭培業表示,「把服務做到極致,就是一種藝術。」他不只是一位房仲業經營者,更是一位充滿善念、幹勁十足的創意家,為客戶服務、為員工著想,更關注社會脈動,期望與環境結下善緣,為下一代創造美好未來。彭培業認為,只要心中懷有追求幸福的信念,你我都能成為一顆顆種子,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傳遞幸福,讓更多人溫暖相愛、共同成長,在永續的道路上攜手前進。
-
2022-07-24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重建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台灣的新冠肺炎防疫政策,自今年四月中旬大轉向,從清零轉向共存,無非希望早日與世界接軌,恢復正常生活。所謂的正常生活,其實是建立新常態(new normal),包括適應科技加速介入食衣住行育樂的數位生活。 只不過,網路世界「一指搞定」與「放諸四海」的便利,尚不能保證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幼,一律雨露均霑;也無法完全取代人與人面對面建立的連結。2020年初,為了對抗病毒傳播,各國政府紛紛推行「社交距離」政策。人們為了活命,拚命拉開彼此距離。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社交活動,無論是上館子、聊天、打牌、唱卡拉OK等一律暫停;就連陪伴、探視在長照機構裡生活的親人,也變得遙遙無期。然而,對護理之家的老人、教養院的院生來說,即使成功阻擋病毒,硬生生斬斷與親人連結造成的後果,恐怕也是難以估計的健康損失。至於社區裡原本健康的老人,經過這波疫情,也會付出不少代價。過去兩年半,我在小小的診間,就遇到數以百計的老人,他們除了社交生活「急凍」,連養成多年的運動習慣都放棄了,而良好的人際互動與適度運動,不正是「成功老化」的秘密?我相信公衛學者將來會次第以數據告訴人們,這一代人因疫情改變生活習慣的代價。更遺憾的是,由於數位落差,不少長輩始終是「網路國度」化外之民,連預約打疫苗都困難重重,再度加深內心被時代遺棄的挫折、失落、甚至憤怒。無論有沒有染疫,孤獨死是最後、最沉痛的一擊。因此,神經科學家開始強調,要盡可能地恢復社交活動,扭轉孤立的生活型態造成不利於大腦健康的衝擊,因為我們的大腦經過漫長的演化,可說是為了處理大量因社交生活而產生的訊息而生,且透過處理過程,持續不斷型塑腦神經元間的連結。若與外界有越多好的互動與連結,會讓你的大腦與身體越健康,大大降低發生憂鬱甚至失智的風險。在此,我想借用疫情之初擔任美國衛生署長(surgeon general)的維偉克‧莫西(Vivek H.Murthy)醫師在《當我們一起》書中建議,每個人開始嘗試:1.每天花至少15分鐘陪伴你愛的人;2.把焦點放在彼此身上,盡可能做到眼神交流與傾聽;3.擁抱獨處時間,因為了解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是與他人建立連結的第一步,唯有透過獨處,有助於我們做到;4.幫助他人並接受幫助,不論是給予或接受,都能強化社交聯繫。當政府不斷強調,我們正走在COVID-19疫情的最後一哩路,並擘劃百工百業復甦可期的願景,人們需要更溫柔地以目光直視,有一群原本就深受人際孤立之苦,或因為疫情陷落孤獨深淵的人們,並竭盡所能向他們迅速伸出雙手,建立有溫度的、直接的連結,才算真正走出疫情,迎向未來。【延伸閱讀】維偉克‧莫西(Vivek H.Murthy):當我們一起天下雜誌出版╱2020
-
2022-07-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個案 今年累計破2萬例
本土昨新增二萬二三四七例確診案例、境外移入二四八例,中重症一七一例,死亡五十三例。今年累計至七月廿二日,本土案例達四三五萬三六九七例,中重症個案突破兩萬人,為二萬○○五四例,七六七八例死亡。兒童重症昨一口氣增加五例,皆是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案例,年齡介於一到十歲。其中二人已出院、二人在一般病房治療中,另一名二歲女童插管治療。國內兒童重症累計一一五例,包括腦炎廿四例、肺炎十九例、心肌炎一例、敗血症三例、哮吼八例、家中死亡六例、MIS─C五十一例、共病三例,其中廿四例死亡。兒童染疫及重症情形,也催出幼兒接種疫苗人數,廿一日開放接種六個月大到五歲以下幼童,截至廿二日為止已超過一點五萬兒童接種。英國研究顯示,約有六成二的確診者會出現長新冠症狀;健保署去年底設立「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住院整合醫療計畫」截至七月十九日,累計二六六九人,僅占染疫人數的百分之零點零六。求診年齡以卅一歲到五十歲為大宗,後遺症則以支氣管炎、咳嗽為主。國內疫情持續趨緩,但後續可能迎來新冠後遺症。據健保署統計,計畫收案人數於六月暴增,五月收案人數為四四九人,六月增至一三六三人,七月至十九日收治七四二人。健保署醫管組科長呂姿曄表示,推估七月人數應與六月相差不遠,後續人數會慢慢下降,不過並非每位長新冠患者都會被收案在內,民眾沒有在參與計畫的一○六家醫院就診,因此未被收案。健保署分析五○一位已上傳健保申報單的收案患者診斷,成人常見的後遺症多為支氣管炎、咳嗽、肺炎;兒童則是呼吸衰竭、肺炎、咳嗽等。呂姿曄表示,目前可分析的人數較少,難以明確凸顯台灣長新冠主要症狀。北醫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染疫之後最困擾患者的症狀,仍以咳嗽為主,有患者四月底染疫,至今都還在咳,嚴重影響生活。周百謙表示,成人的後遺症通常不會只有一種,除了咳嗽之外,也會表達有倦怠、腦霧或是焦慮等症狀。
-
2022-07-24 醫療.感染科
世衛宣布 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猴痘病例激增,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23日宣布,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這是世衛最高等級公衛警報。世衛22日發表聲明說,譚德塞將在格林威治時間23日下午1時(台灣晚間9時)舉行視訊記者會並發表談話。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20日發布的統計,全球已有72國通報超過1萬5800個猴痘病例。猴痘長年在西非和中非傳播,5月初以來,這兩個地區之外的猴痘病例激增。世衛6月23日召開緊急委員會議,決定是否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世衛最高等級公衛警報。當時多數委員向譚德塞建議,情況未達發布最高等級警報的標準。由於猴痘病例進一步增加,第二次緊急委員會議本月21日舉行,長達6個多小時,譚德塞在會中表示他很擔心,他說,「我需要你們的建議,來應對短期和中期的公衛影響」。緊急委員會負責向譚德塞提供建議,最終由譚德塞拍板決定。路透報導,以往譚德塞都會依照委員會的建議,不過消息人士指出,這次儘管多數委員認為無須發布最高警戒,譚德塞仍因情勢迫切,認真考慮要發布最高警戒。目前「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僅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和消除小兒麻痺計畫。委員會專家目前對於是否為猴痘發布最高警戒意見分歧,一派認為發布最高警戒能讓全球加緊防堵疫情擴散,另一派認為猴痘尚未擴散到新的群體,致死率也不高,不符合發布最高警戒的標準。2019年12月起,中國大陸湖北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疫情初期個案多與武漢華南海鮮城活動史有關,大陸官方於2020年1月9日公布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此疫情隨後迅速在其他省市與世界各地擴散,並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世衛於2020年1月30日宣布此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2022-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即起放寬防疫管制 醫院、住宿型機構已可陪探病
疫情趨緩,高雄市長陳其邁宣布,即日起放寬高市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各類醫事人員防疫管制措施,陪病、探病及探視管理均比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規範,並取消門診陪探病管制。即起50歲以上市民開放施打第4劑疫苗。高雄市今天新增2287例,18例由境外移入,盛行率達18.53%,負壓及專責病房降載至1053床,空床率56.8%,量能充足。2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社區接種站今天一個上午共1137名小朋友完成接種,高市衛生局表示,疫情穩定趨緩,經高雄市專家會議討論,指揮官陳其邁宣布即日起放寬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各類醫事人員防疫管制。6個月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疫苗昨起在醫療院所開打,高市105間醫療院所202診次,共接種1541名嬰幼兒。今天社區疫苗接種站則提供2-5歲幼兒接種,為安撫小朋友情緒,安排折氣球表演,打完針的小朋友還可領1支兒童牙刷,今天5處社區接種站共1137名幼兒完成接種,還沒施打的可上「高雄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https://vaccine.kcg.gov.tw 預約。衛生局表示,24日社區嬰幼兒疫苗接種站尚有名額,2歲以下幼兒可到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無法上網預約者,也可打電話向住家附近的幼兒疫苗合約診所預約,若幼兒曾感染過,應間隔滿3個月後再行接種。5歲以下幼兒打mRNA疫苗如發生不良反應,家長可盡速帶小朋友前往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民醫院、市立小港醫院、市立聯合醫院、義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高市65歲以上長輩疫苗接種率29.1%,7月31日前完成第3或第4劑疫苗接種的長輩,可領取700元禮券及2支快篩試劑。衛生局也提醒,境外移入BA.4、BA.5變異株風險持續,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先行快篩或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快篩。
-
2022-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夫妻幾乎每周攀北大武 妻昨才打4劑今突癱軟倒下
北大武山今天傳出意外事故,一對幾乎每周同攀的中年夫妻,上午走到舊登山口附近,妻子突然全身癱軟倒地,因狀況危急,屏東消防局獲報急派7隊人員趕往救援,經過急救患者不適狀況緩解,夫妻已在警消護送下撤途中,檜谷山莊山屋管理員吳德發說,後來詢問發現,妻子昨天才打完新冠疫苗第4劑,可能是身體不適主因。吳德發說,這對夫妻幾乎每周上北大武,先生還有單攻實力,兩人體能腳力都不差。上午獲報發現是老山友出狀況也覺得很意外,兩人以往會上到檜谷山莊,最近都走到水源處泡茶,但上午才走到舊登山口,太太突然在廁所旁倒下,因為全身癱軟動彈不得,以兩人體能來看非常不尋常,緊急報案求援。消防局獲報急派第二大隊等7隊人員趕往,經過緊急施救,患者不適狀況緩解,目前已在下撤途中。患者還對救援警消透露,昨天才剛打完第4劑疫苗。今天正逢24節氣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周末,吳德發說,山上今天溫度也較高,確實比較熱,但兩夫妻是北大武常客,應該很能適應天候變化,初步研判應該還是剛打完疫苗未充分休息就上山,才造成身體不適。他坦言,自己打完第1劑疫苗也有點輕忽,一打完就上山,隔天也是很不舒服,建議山友上山前務必要仔細評估,若才打完疫苗或感冒剛好,寧可抱持敬山畏山心情謹慎保守,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身經百戰就冒然出發,以確保安全。
-
2022-07-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中重症破2萬例 今中重症+171 死亡+53 增5童MIS-C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71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115例,重症56例,另新增死亡53例。國內今年至7月22日,全國累計435萬3697例本土個案,包括2萬54例中重症個案,其中7678例死亡。今日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本身無慢性疾病史,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該案於家中死亡,並未送醫,後續由診所醫師進行行政相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另新增5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皆沒有慢性疾病,包括2男3女,年齡介於1至10歲。一歲男童,6月16日快篩陽性確診,7月11日起發燒,7月13日手腳出疹,活力食慾下降到急診,疑似MIS-C住院,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7月16日症狀持續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7月22日出院。兩歲女童,5月16日PCR陽性確診,7月14日發燒到診所就醫,7月16日發燒到醫院門診,當日入住兒童病房,後4天皆有發燒情形,出現尿量減少,凝血功能異常,發炎指數升高,給予類固醇、升壓劑治療,7月19日因持續昏睡、低血壓,轉至醫學中心兒童加護病房,目前仍持續插管接呼吸器治療。四歲女童,5月3日PCR陽性確診,6月4日起發燒,6月6日全身紅疹,6月7日紅眼、食慾下降,6月8日就醫疑似MIS-C轉急診,因血壓偏低,收住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已出院。五歲女童,6月22日快篩陽性確診,7月13日起發燒,7月14日嘔吐、活力下降到急診,疑似MIS-C住院,住院後發燒持續,出現結膜炎、皮疹、草莓舌等症狀,7月16日因血壓不穩定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病況改善,7月18日轉一般病房,目前仍在一般病房觀察。十歲男童,5月23日確診,7月14日起發燒,7月15日食慾下降、腹痛、腹脹、乾咳,7月17日到急診,檢查發現有草莓舌、全身皮疹、凝血功能異常,疑似MIS-C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莊人祥表示,截至今日國內兒童重症共115例,包括腦炎24例,肺炎19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死亡6例,MIS-C共51例,共病3例,其中24例死亡。
-
2022-07-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2347 境外+248 死亡+53 新北破3千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259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2347例本土個案及2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較昨天少約1500例,下降6.2%;比上周六少2900例,下降11.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2,347例本土病例,為10,230例男性、12,108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688例)、台中市(2,878例)、桃園市(2,303例)、高雄市(2,288例)、台北市(2,202例)、台南市(1,705例)、彰化縣(1,088例)、屏東縣(724例)、新竹縣(637例)、宜蘭縣(600例)、雲林縣(587例)、苗栗縣(587例)、新竹市(549例)、花蓮縣(478例)、嘉義縣(433例)、南投縣(417例)、基隆市(337例)、嘉義市(292例)、台東縣(261例)、金門縣(136例)、澎湖縣(130例)、連江縣(27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9例具慢性病史、34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7月20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4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3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南韓、中國、德國、新加坡及日本(各2例)、葡萄牙、義大利、印尼、奧地利(各1例)移入,另22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3日至7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495,80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080,499例排除),其中4,408,857例確診,分別為18,186例境外移入、4,390,61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53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51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928例、台北市1,001例、台中市824例、高雄市773例、台南市648例、桃園市641例、彰化縣493例、屏東縣351例、雲林縣248例、南投縣241例、基隆市203例、嘉義縣179例、苗栗縣177例、宜蘭縣171例、花蓮縣146例、嘉義市137例、新竹縣130例、台東縣116例、新竹市80例、澎湖縣18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23 醫療.精神.身心
有「疫情憂鬱症」怎麼辦? 李旻珊:好好睡一覺,別讓雜念占據大腦
這二年多來受新冠肺炎影響,對於感染的恐懼、工作上的擔憂,出現了「疫情憂鬱症」。在混沌生活中該如何安頓身心靈呢?練習放鬆、冥想呼吸,睡個好覺才能真正紓壓。你有算過每天平均睡幾個小時?每天都一樣規律嗎?睡眠時間占了一天的1/3,若睡不夠、睡不好或作息紊亂,連帶影響身體產生負能量。身心專科醫師李旻珊說,「好好睡覺」聽起來簡單,但是當工作與生活失衡時,直接反映在睡眠品質的好壞。李旻珊觀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求診身心科的民眾多了二成。年輕人煩惱找不到工作、中年人擔心中斷工作、高齡族群害怕染疫,生活壓力引起焦慮性失眠。找出失眠問題 放鬆平衡情緒李旻珊分享,曾有一位49歲、停經前期的婦女,常常得躺超過一個小時才能入睡,每天都睡不飽,容易疲累、生氣,但抽血檢查都無異狀。後來提早上床就寢,戒掉滑手機的習慣,改成播放適合睡前聽的Podcast,並執行放鬆身體的睡眠儀式,形成睡眠制約,就像幫寶寶建立睡眠習慣,過了一個月,很順利地縮短入眠時間,當時間到了,身體自然會告訴自己:該睡了!另一位患者,覺得身體很累但腦袋卻不累,每天睡不到4小時,最後消化功能、睡眠都出了問題,經過儀器檢測後,發現是自律神經失調,就像大腦關不了機,即使躺在床上也無法停止思考。高壓、緊張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衡的主因,李旻珊說,放慢腳步改變生活方式,能讓身體、大腦獲得緩解,過度起伏的情緒也能得到平衡。失眠數據調查 夜醒、太早起…1/4成人失眠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資料顯示,國內有高達1/4的成人有失眠問題,約1/10的民眾為慢性失眠所苦。近年來,因為疫情因素,擔心染疫的恐慌以及遠距辦公、線上授課的改變,求診身心科的民眾多了二成。失眠的診斷標準是什麼,李旻珊醫師說,有下列症狀就要注意。●入睡困難: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容易夜醒:半夜醒來的時間長達30分鐘以上,不易再入睡。●過早清醒:凌晨3點或早上5點醒來,比預計起床時間超出許多。●每周3天或3天以上出現入睡困難、容易夜醒或過早清醒。固定時間睡覺 別將睡眠分段「想太多」是現代人的通病,利用藥物以外的方法治療睡眠很重要,李旻珊強調睡前放空思緒就能重置身心,冥想、正念呼吸是很好的放鬆方法。想要徹底擺脫失眠困擾,一定要保持規律作息,讓身體養成固定的生理循環。「要真正實踐規律作息並不容易!」李旻珊說,不論平假日,時間到了就該上床睡覺,熬夜傷身,別以為隔天多睡一些就補回來了,被打亂的生理時鐘反而透支體力。保持在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睡覺,千萬別為了貪圖追劇、滑手機,影響褪黑激素的荷爾蒙分泌。也別將睡眠拆開來睡,一段段的短期睡眠模式容易導致反應遲鈍、記憶力降低,一次睡足6到9個小時才能獲得最佳休息狀態。飲食配合運動 激發快樂祕方莎士比亞曾說:「舒服的睡眠,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睡眠和陽光、空氣、水一樣重要,除了養成規律生理時鐘,飲食和運動也可以幫助好好入睡。李旻珊強調,適度的運動有紓壓、緩解疲勞的作用,尤其是激發分泌腦內啡,能產生通體舒暢的「快樂祕方」,使大腦更健康!每周應保持總長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例如單車、慢跑或健走,睡前再加上簡單的伸展操,有利於啟動睡眠機制。多攝取正確的營養素,也能夠助眠。李旻珊推薦魚油、芝麻、南瓜籽等抗發炎的食物,能同時減少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發生的機率。在眾多礦物質中,鈣和鎂能安定神經、鬆弛肌肉;許多人以為「補鈣」只跟骨質健康有關,其實鈣質能穩定神經傳導、調節內分泌。鎂也是天然的鎮靜劑,能輔助鈣和鉀的吸收,多食用深綠色蔬菜、堅果、黑豆、糙米、香蕉,吃對食物一覺好眠。規律作息建議 泡澡、冥想…不在假日補眠1.規律時間就寢、起床,不在假日賴床補眠,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2.睡前利用15-20分鐘呼吸、伸展四肢;善用正念冥想APP,有各種課程及音樂。3.泡澡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關掉心中雜念,放鬆身心不再想白天發生的事。4.徹底分離工作和睡眠環境,讓大腦意識到:這是專屬的神聖「睡眠場域」。5.不在床上做其他的事,例如看電視、滑手機,避免刺激腦內助眠激素的平衡。6.進行睡前儀式,簡單的臉部保養、身體護膚,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睡了。7.房內保持適當溫度與光線,盡量不要開燈睡覺,黑暗環境有利分泌褪黑激素。
-
2022-07-23 焦點.元氣新聞
首例熱中暑確診死亡 醫曝1高危險群容易被忽略
連日高溫,國內出現首例確診新冠肺炎且熱中暑的死亡個案,40多歲男性曾施打3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在家中熱昏迷,送醫後體溫高達44度,不幸因新冠病毒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專家提醒,除了老人家、幼兒以外,認知障礙患者更是中暑高危險群。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對於熱傷害高危險群,多數人關注老年人、小孩、肥胖、慢性病者及戶外工作者等,但其實「認知障礙患者」更是一群容易被忽視的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常見失智症、智能不足、部分精神疾病引起認知功能不佳者。朱柏齡說,認知障礙患者因3項原因容易熱中暑,包括:一、認知功能差,無法避免處於炎熱環境;二、天氣炎熱時,不會主動補充水分;三、即便出現中暑症狀,也不清楚自己已中暑,仍持續處於高溫環境。三總曾收治多名失智症長者熱中暑個案,朱柏齡指出,曾有一名失智症個案,上午獨自出門卻走失,正當家屬焦急如焚,才接到通知原來長輩在路上昏倒,送醫時不僅昏迷,體溫還超過40度,且炎熱夏天還身穿夾克在大太陽下走動,相當危險。朱柏齡說,另一名智能障礙患者,平時多在家休養,某一天趁家人不注意溜出門,結果在戶外迷路,經過5、6個小時後,被路人發現昏倒在路邊,送醫時體溫高達42度,到院後緊急降溫,住加護病房數天後才脫離險境。也遇過從精神科醫院走失的患者,在酷熱天氣行走數小時。朱柏齡表示,熱中暑致死是因溫度過高、高溫持續時間過久,一般人若遇到天氣過熱會想辦法躲太陽,但認知功能異常的患者如失智症、精神疾病者,當下無法判斷,也不會找陰涼處遮陽或補充水分,他提醒,民眾家中若有認知功能異常的家人,暑假期間避免讓家人獨自外出。國內疫情雖趨緩,但每日仍有破萬人確診,朱柏齡提醒,確診新冠肺炎前幾天身體虛弱,血液循環、散熱能力變差,若處在悶熱環境,很有可能中暑,建議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若有發燒務必開冷氣降溫,避免室內成為高溫環境,引發熱中暑危機。
-
2022-07-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首例熱中暑+確診死亡 醫:體溫逾40度再發燒加成更恐怖
國內近日出現逾40度高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也公布一名死亡個案,40多歲男性曾施打3劑疫苗,卻因「熱中暑」加上新冠病毒感染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敗血性休克等,不幸過世。專家表示,熱中暑體溫超過40度,若確診新冠也可能引起發燒,兩者相加恐造成嚴重影響。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曾接種3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於在家照顧,7月18日被發現在家中有昏迷情形,緊急致電救護人員,送往醫院期間,個案體溫高達44度。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家中密不透風、沒有空調,屬於悶熱環境,懷疑是熱中暑,當時救護人員緊急做初步降溫,到醫院急診檢查,同時發現新冠陽性,也有肺炎變化,隔日7月19日因熱中暑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肺炎及敗血性休克死亡。該個案是首例中暑染疫死亡個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科醫師高偉峰表示,熱中暑是指體溫超過40度以上,造成人體中樞神經異常,出現神智不清等症狀,死亡率約30%以上,而新冠病毒感染後,個案也會出現發燒症狀,若兩者相加,症狀有可能變得更嚴重。高偉峰表示,感染新冠病毒若出現鼻塞、流鼻水症狀,會使用抗組織胺,此類藥品會抑制排汗,但排汗是散熱重要機轉,以1克的水升溫到100度,需要100卡熱能,若1克水從液態蒸發成氣態,會帶走540卡熱能,是相當有效的散熱方式。當排汗異常影響散熱,確實更容易中暑。高偉峰指出,以目前美國運動醫學會、美國心臟醫學會、美國野外醫學會治療建議,若患者體溫40度以上且神智不清,可讓患者身體浸泡冷水,頭部露出水面,是最有效降溫方式;但若無法執行,可改用身上灑水、皮膚打濕、吹電扇等方式降溫。他強調,優先降溫比送醫更重要。高偉峰說,酷暑曝曬下,置放戶外的車輛若車窗全關,可能在半小時內從30度飆到60度高溫,此外公寓頂樓、一樓平房也可能出現短時間飆高溫的情形,建議民眾應注意,多補充水分、吹電扇或冷氣降溫、或於身上灑水,國外夏季時會於騎樓放置噴灑霧水設備,也有降溫作用。
-
2022-07-22 焦點.健康知識+
首例熱中暑併新冠肺炎死亡!無法流汗、頭暈、嘔吐…出現這些症狀已是熱傷害警訊
氣象專家前天才示警,台灣恐迎來連續多日的「類熱浪」,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情死亡案例,一名40多歲男性,曾施打3劑疫苗,本身有精神疾病,死因為熱中暑併多重器官衰竭、肺炎併敗血性休克,該例也是目前首例熱中暑併新冠肺炎染疫死亡個案。國健署提醒大家不要忽視熱傷害,如出現以下熱傷害的警訊,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情況不佳更要以最快速度就醫。預防熱傷害三要訣 中央氣象局預估今日起至24日左右都是高溫炎熱天氣,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熟記「熱傷害三要訣」,尤其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更應小心謹慎面對。為避免熱傷害,切記掌握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一、保持涼爽:(一)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二)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三)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四)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車內。(五)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二、補充水分:(一)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建議成人每天飲用6-8杯水(240ml/杯)的白開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限制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並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的白開水較為適宜。(二)每日攝取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三)避免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三、提高警覺:(一)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二)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三) 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並宣導預防熱傷害以及重新調整分配工作,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或依勞工身體狀況安排適度休息。此外,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以強化預防熱傷害的發生。如出現以下熱傷害的警訊,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疾病百科/熱傷害熱傷害又可分為四個主要類型,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及熱中暑。每年進入夏季,氣溫升高,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因體溫過高、散熱不良而發生不適,甚至死亡。其中熱中暑死亡率高,可達80%。>>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