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9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癲癇
共找到
442
筆 文章
-
-
2023-07-14 焦點.元氣新聞
秀傳50周年/黃明和總裁視病猶親引進超音波 從診斷到治療的突破性發展
「超音波被視為醫師的第三隻眼睛也被稱為視診器」秀傳醫療體系成立50周年,7月8日秀傳醫療體系與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行學術研討會。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執行長、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表示,秀傳50周年與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辦研討會,與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是最早引進超音波器材的先驅有關,從引進超音波運用診斷肝內結石,再到引進內視鏡超音波、氣管內超音波、對比劑超音波,並發展使用超音波海扶刀、醫薩刀,幫助患者在傷害最小的狀況下,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心疼肝內結石患者 黃明和當起引進超音波領頭羊黃明和總裁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外科接受訓練,一路到開業的過程中,他看見台灣許多民眾飽受肝病之苦,特別是肝內結石的患者。肝內結石是亞洲人特有的疾病,不只難以診斷也難處理,長期不理會將演變成膽管癌,治療後又容易復發,反覆難以根治,成為許多醫師心目中的疑難雜症。黃明和總裁為了要醫治這些難治的肝內結石患者,即使當時是一位資金不足的開業醫師,也花大錢引進超音波器材,後來也成為國內最早引進腹部超音波、膽道內視鏡利用免開刀的方式治療膽結石。在現代,超音波診斷運用廣泛,是醫界一步步摸索研究出的結果,所有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腸、大腸等現在都能透過超音波觀察,再從消化道一路到膽管、肝臟、胰臟、氣管、肺臟、心臟、乳房等非消化道系統也都能被仔細觀察。超音波儀器大多都是大型需要安裝在醫院內,黃明和總裁當年積極照顧偏鄉弱勢族群,引進手提式超音波,可以讓醫師可隨身攜帶,前往偏鄉替患者診斷治療。早期的手提超音波多被利用於軍陣醫學,也因為方便且比較不受空間限制,讓醫界接受度愈來愈高,引進的醫療院所也跟著增加,幫助更多運送不便的患者,同樣也能獲得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超音波不只是診斷利器 也是手術治療新生代工具超音波發展快速,現在已分為診斷型超音波、治療型超音波。秀傳醫療體系也是最早開始使用「治療型超音波」,如醫薩刀,於2017年引進台灣。醫薩刀又名「超音波消蝕手術」,利用超音波聚焦時會具有能量,可針對病灶產生熱能,該手術方式最大的優勢是不像一般手術,皮膚會出現傷口,而是直接透過超音波聚焦,讓患者少去開刀後,傷口復原的時間。超音波產生不同的熱能治療不同的癌種,有不同的名稱,如治療子宮肌瘤被稱為「海扶刀」、運用在攝護腺癌則稱為「海福刀」、運用在巴金森氏症改善手抖症狀等,則被稱為「醫薩刀」。目前秀傳醫院在醫薩刀治療腦部神經領域愈來愈廣,不只有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中也證實對癲癇、舞蹈症具有幫助,目前也正參與跨國性的臨床試驗,讓適應症可以更廣,造福更多患者。秀傳醫院近年再引進對比劑超音波,這是一種在血管內注射含微小氣泡顯影劑,再透過超音波觀察病灶內血管供應型態的一種追蹤檢查疾病的方式。對比劑超音波對肝臟、胰臟的檢查或身體各部位腫瘤都利於找到非常細緻的病變,對比劑可以讓血管的偵測更為明顯,不只沒有輻射性且安全,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接受檢查。對比劑超音波也被利用於心臟功能和心肌血管灌注的評估。秀傳醫院也曾經最早引進對比劑並免費供各大醫院做早期臨床試驗使用。推廣超音波認證 讓超音波使用更廣泛陳建華表示,黃明和總裁不只是為了秀傳醫療體系,引進超音波醫療器材,是為了全台灣人的健康,他在擔任超音波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將超音波運用更為廣泛,推廣超音波使用更視為是他的責任。黃明和總裁現在也相當重視超音波的教育,不僅限於醫師,而希望擴及到護理同仁,連打針、氣管內管插管或各部位體液引流都可以運用超音波輔助,患者也能減少被傷害的風險。目前醫師已經有「超音波認證」,但希望未來透過秀傳醫療體系的努力,可以讓超音波使用的認證,推廣到更多的族群,讓超音波使用更為廣闊。陳建華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院區醫療執行長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秀傳紀念醫院院長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消化系內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超音波檢查室主任前台中榮總內科專科醫師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視鏡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及治療一般胃腸肝膽科疾病
-
2023-07-13 醫聲.疫苗世代
5件獲最高600萬救濟金 統統與AZ疫苗有關/疫苗救濟3
根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金額範圍」規範,給付最高上限為600萬元,新冠疫苗開打至今,總共有5例獲得600萬元救濟金,皆是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中明定死亡給付中,若與疫苗相關,給付50萬至600萬元,無法確定則是30萬至350萬元。若是極重度身心障礙,且與疫苗相關亦是給付50萬至600萬元。首兩例獲得600萬元救濟金的個案為台北市50多歲游姓女子及桃園市劉姓個案。兩名個案本身無慢性病病史,也沒有無任何潛在疾病史足以引起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而「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造成腦部梗塞並導致腦壓升高,併發後續腦出血致死,故其死亡亦與接種AZ相關。第三名為接種AZ疫苗的嘉義市30多歲李姓男子,根據病理解剖報告,個案全身臟器血管中出現許多微小血栓, 因此研判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此外,由於有經過病理解剖,另外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第四例為新北市50多歲馬姓女子在接種疫苗12天後出現頭痛及頸部酸痛,19天後又因頭痛、嘔吐就醫,屬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臨床表現。該個案在住院治療期間死亡,同樣與疫苗接種相關、核予救濟金600萬元。第五例為新北市40多歲蘇姓女子,接種AZ疫苗7天後,因出現頭痛症狀就醫,21天突發癲癇、失去意識,就醫檢查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臨床表現,後續因併發多重感染死亡,死因與AZ疫苗相關。
-
2023-07-05 焦點.健康知識+
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
老化雖是自然現象,但日積月累的「生活模式」與「飲食態度」都可以直接影響老化速度的急緩。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大約30%的老化速度是由基因所決定,這代表還有70%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長期的不良飲食會損害健康,過度攝取精製糖、白麵粉以及乳製品,都容易在人體內造成炎症,從而加速老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抽菸、酗酒等更是導致慢性疾病的主因,所以慢性疾病不完全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生活中加速老化的因素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加速老化,例如壓力、攝取過多的糖、毒素和炎症過程中釋放被稱為自由基的化學物質……都會加速老化過程。內在的老化不外乎是由炎症引發的各種慢性疾病,例如關節炎、某些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外表的老化現象則會直接反映在皮膚上,是身體最明顯的老化徵兆。▶加速外表(皮膚)老化的7個因素1.睡眠不足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延緩老化和維持健康極為重要的一環。尤其深度睡眠階段,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參與各種身體組織包括皮膚組織的修復,並更新在白天受損的細胞。因此,沒有良好的深度睡眠,皮膚無法獲得所需的修復,顯而易見地就表現在皮膚的光澤和顏色。2.過度曝露在陽光下適度照射陽光,皮膚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這對健康極為重要;但長期反覆曝露於陽光的紫外線(UV輻射線)下,是造成皮膚過早老化的主因之一。不當且持續的紫外線照射,會使皮膚失去自我修復能力,不斷累積損傷,甚至出現皮膚癌的問題。膠原蛋白1的數量和質量主導皮膚外觀的呈現。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會相對增加,40歲時身體產生膠原蛋白的能力下降25%,60歲時減少50%以上。若再加上反覆曝露在紫外線下,破壞膠原蛋白,損害新膠原蛋白的合成,會加速皮膚鬆弛、產生皺紋和皮革狀。高海拔地區的太陽紫外線較高,在高山環境下皮膚更容易被陽光灼傷,經常搭飛機旅行也會使皮膚曝露在較多的紫外線中。在飛行途中除了使用含有SPF的保溼霜之外,應避免食用含酒精和含鹽量高的食物,並在飛行過程中飲用足量的水。如果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儘可能拉下窗戶遮蔽。3.氧化作用自由基或稱氧化劑是高反應產生的小分子,會破壞體內細胞,例如人體最大器官—皮膚的重要細胞結構,在皮下組織、真皮和表皮的每一層中造成破壞。身體雖具有製造抗氧化劑(能減緩細胞氧化的化學物質)的能力,但不足以保護皮膚免於不可逆轉的破壞,因此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是保健重點之一。4.炎症皮膚是抵禦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防線,當皮膚受損,白血球聚集,會引發炎症反應,這是免疫系統幫助身體癒合的保護措施。炎症也能夠減低日常化學物質和汙染物對細胞的損害。儘管炎症是身體的保護措施,短期內不完全有害,但長期、反覆發生的慢性發炎是皮膚早期老化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其微小的跡象包括皮膚敏感、紅腫和紅疹。5.過量糖與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取大量高度加工或含糖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急劇震盪,這類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會迅速轉化為血糖,從而引發慢性低度炎症,這種隱藏的炎症反過來可以透過糖化(糖與蛋白質或脂質結合)的過程加速身體老化。葡萄糖(來自碳水化合物和糖)進入血液,並與膠原蛋白(為皮膚提供結構)的蛋白質分子結合,會形成名為高級糖化終產物(AGEs)的新分子。這種蛋白質會降解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一種賦予皮膚彈性的蛋白質)。糖化發生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會變得僵硬,缺乏彈性並降低再生能力,導致皮膚下垂、鬆弛、產生皺紋和變薄。6.憂鬱憂鬱症與血液中皮質醇(cortisol)濃度上升有關,皮質醇濃度升高會削弱膠原蛋白,並導致生長激素合成減少,從而抑制皮膚在夜間自我修復的能力。當處於憂鬱狀態時,通常無法規律的進食、睡眠、運動或進行各種自我照顧,使得自律神經、內分泌失調,皮膚新陳代謝變差。因此憂鬱的狀態不僅顯現於性格,也會顯現在臉部皮膚、肌肉中。7.某些藥物哮喘、關節炎或其他疾病的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含非類固醇的局部外用藥物(例如痠痛藥膏或貼布),會減少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使皮膚變薄、血管容易破裂,從而導致毛細血管破裂。此外某些抗生素,用於控制高血壓的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抑制劑),和利尿劑以及抗癲癇藥,也會使皮膚對陽光照射更為敏感,更容易因照射陽光而產生皺紋和色素沉澱。高血壓患者不能停止服用藥物,所以外出時需注意避免中午太陽直射。▶讓你老化的地雷食物1.精製碳水化合物延緩老化,務必要盡量減少簡單或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麵條、麵包和烘焙食品等各種白麵粉製品的攝取量。碳水化合物依構造分為單醣、雙醣、多醣。精製碳水化合物很容易轉化成單醣(葡萄糖、果糖等),醣的構造越簡單身體越容易吸收,使得血糖快速上升,這已被證明這是導致細胞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反,複雜碳水化合物食物,例如來自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穀類麩皮、全穀、各種豆類等,消化系統需要費一番工夫才能將其轉換成人體可吸收的葡萄糖,因此對血糖的影響較緩和。2.高果糖玉米糖漿市售甜點與含糖飲料、可樂等,普遍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用酸或酵素將玉米澱粉分解所製成的人工糖,在構造上是由55%的果糖和45%的葡萄糖所構成。果糖和葡萄糖都是單醣,可以很快被人體吸收,造成血糖波動,此外攝取過多的糖也是導致肥胖與心臟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可樂的主要成分除了高果糖玉米糖漿之外,另一個成分是磷酸,也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例如心臟和腎臟功能障礙、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等問題都與磷酸有關。3.反式脂肪為了增加口感,許多糕餅、烘焙甜點、油炸食物等加工食品會添加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來源有兩種,一種來自天然食物,另一種是液態植物油經由食品加工技術加上氫,使其呈現固態,這個加工技術被稱為氫化。經由氫化而成的「不完全氫化反式脂肪」,包括人造奶油,被認為是對健康傷害最大的油脂,它會造成體內發炎,加速老化,必須避免。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種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失智後的金錢焦慮:「我這麼老了,身上還沒錢,不是很悲哀嗎?」.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2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醫師如何發現少見疾病?
日前參加病例討論會,48歲的陳女士兩星期來覺得全身倦怠、胃口不佳,且偶而會看到雙影而住院。她看過眼科醫師,檢查正常,也沒有發燒、頭痛、高血壓或糖尿病。陳女士的身體、神經檢查與認知功能都正常。血液的常規、肝腎功能、維他命B12濃度、免疫檢驗和腫瘤指數均無異樣,也沒有乙醯膽鹼接受體抗體,排除了重症肌無力症的可能性。但腰椎穿刺顯示其腦脊髓液的白血球稍微增加(11/cumm),其中98%為淋巴球,蛋白質偏高(68mg/dl),葡萄糖值正常,因此當天先以病毒性腦炎治療。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一天後,陳女士排到了腦部與脊髓的磁振造影檢查,放射線科醫師立刻告知是「自體免疫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腦膜腦脊髓炎」(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簡稱autoimmune GFAP astrocytopahty)。後續的血液GFAP抗體檢測也呈陽性。主治醫師立刻替陳女士靜脈注射類固醇,才打了兩天,她覺得精神變好,胃口較佳,也不再複視,後來改為口服類固醇,出院後在門診追蹤,持續進步中。自體免疫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腦膜腦脊髓炎是2016年美國梅約診所的醫療團隊發現的疾病。之後,義大利、中國、日本、法國等也都有病例報告,但仍少見,推估每10萬人口有0.6位。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以44-50歲為最多,無性別或種族差異。膠質纖維酸性蛋白是腦部星狀膠質細胞的主要纖維蛋白。星狀膠質細胞不僅維持腦血管屏障的完整,也是腦部的主要支持細胞,在神經元受損時,星狀膠質細胞就會變大並增生以填補受損部位。當受到抗體攻擊時,從視神經到大腦、小腦、腦幹以及脊髓都會受創,造成腦膜炎、腦炎與脊髓炎(meningoencephalomyelitis)。每位患者的症狀與輕重差異甚大,包括發燒、頭痛、譫妄、癲癇發作、手抖、走路不穩、焦慮、手腳發麻、無力等,但並不是每個症狀都會出現,因此臨床上很難判斷,罹病人數也可能被低估。確定診斷需靠腦脊髓液或血液中的GFAP抗體檢測為陽性,以及注射顯影劑的腦磁振造影的典型表現:多條輻射狀、細線樣的顯影病變,出現在腦室周圍、腦白質、基底核與腦膜,或脊髓內的多節線狀顯影。其致病原因目前不清楚,約一半病患在發病前出現感冒症狀。以類固醇治療效果良好,但約20%的病症會復發。當天與會的醫師們大都沒聽過這個疾病,因此發問很踴躍。例如這位高明的放射線科醫師怎會下這個診斷?那是因為她讀過相關論文,剛好看到影像時就福至心靈,真是讀萬卷書,用在一時。又如病人症狀輕微,怎會想到收住院?主治醫師說,病人的主訴只有倦怠、胃口差與偶而複視,症狀不具特異性,且神經檢查正常,一般都會在門診處理,甚至懷疑是否有心理因素,但家屬說病人一向開朗,這些症狀明顯影響她的生活與工作,可見家人的細心觀察與醫師的直覺、思考與判斷等臨床經驗都是重要關鍵。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
-
2023-06-12 焦點.元氣新聞
止咳藥、腸胃藥可能含有「巴比妥」?醫界:兒童藥水內從來沒有,市面感冒藥也不可能有
新北私幼餵藥案檢調持續偵辦中,不過目前幼童體內的「巴比妥」來源依舊不明。藥師表示,巴比妥類藥物不管是第三級或第四級管制,進出貨紀錄都要上傳到「管制藥品申報系統」。毒物醫師則說,苯巴比妥屬於巴比妥中的一種分類,大致有四種「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複方藥物中也可能有苯巴比妥,但感冒藥中幾乎不可能。巴比妥鹽類分4大類 苯巴比妥屬「長效型」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巴比妥鹽類是所有巴比妥藥物的大分類名稱,為「中樞神經抑制劑」,當中有許多不同的類別,大致上分成四種「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的藥物,而苯巴比妥屬於「長效型」,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藥物,是傳統老藥,新藥問世後就已相當少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不論是任何種類的巴比妥藥物,都屬於「管制藥物」,同時也一定是處方藥品,必須持有醫師處方箋才能領藥;藥局端在進出貨時也必定載明流向。取得巴比妥藥物需處方箋王明媛說,要拿到巴比妥,民眾需要先就醫,取得醫師處方,才能到藥局領藥;而藥局進貨時,也得取得巴比妥的進貨憑證,收到貨品也得驗收,並上傳食藥署的「管制藥品申報系統」,出貨時也得登記領用人姓名。兒童藥水內從來沒有巴比妥鹽類 市面感冒藥也不可能有「兒童藥水內從來都沒有巴比妥鹽類。」王明媛指出,感冒藥水內幾乎找不到巴比妥,兒童藥水內若含有巴比妥,一定是另外加進去的,若有人是透過醫師處方箋取得,則必定是非法管道;就醫紀錄中也會載明相關紀錄,都可以追蹤。顏宗海指出,超短效性的巴比妥由於脂溶性很高,很快的分佈到大腦及其他組織內,通常用在麻醉上,長效類如「苯巴比妥」則因為結構分佈穩定,常用於治療癲癇,只要6到10公克(血液濃度60ug/ml)就足以致死,併用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致死劑量更低。顏宗海也說,複方藥物中確實部分含有苯巴比妥,例如「"阿德比"腸可朗錠」、「"華興"惠諾助寧錠」、「"黃氏"腸衛錠」等腸胃藥中,確實都有苯巴比妥成分,以及一些呼吸道用藥中也會有。「不論是否為管制藥品,都得要有醫師處方。」顏宗海表示,市面上的感冒藥已不可能有巴比妥成分,即使複方的腸胃藥品不是管制藥品,但要使用到仍需要醫師處方箋,不可能隨意讓民眾購得。認識巴比妥「中樞神經抑制劑」巴比妥鹽類是所有巴比妥藥物的大分類名稱,分4大類:「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苯巴比妥屬於「長效型」,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藥物。.短期副作用:感覺頭暈、昏昏欲睡和不穩定、言語不清、低血壓.長期副作用:噁心、嘔吐或便秘,感覺勞累了,煩躁易怒,心情抑鬱,注意力不集中,肝功能的暫時性變化,身體軟組織發生變化 (症狀包括關節疼痛或手掌或底部等區域增厚的腳)。 .戒斷症狀:苯巴比妥屬於可以上癮的藥品。 隨著身體依賴,如果藥品突然停止或服用量急劇減少,會出現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可能包括:焦慮,心率加快,出汗,困惑,譫妄、抽搐,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旅美藥學人龔麗蘋和曾滄濱藥師、疾管署專家:「巴比妥」檢驗數值低 可能有偽陽性【記者沈能元、李成蔭/連線報導】苯巴比妥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癲癇病友血液中「巴比妥」濃度在十到四十微克間為正常治療劑量濃度,濃度過高就須立即啟動治療或洗腎;為盡快釐清事件真相讓幼童家長安心,北榮著手研發毛髮檢驗方法,預估最快三個月,最慢不超過六個月就可得到精準數據。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闕宗熙也指出,就目前驗出的微量殘留來看,不會對孩童造成傷害;血液物質太多,數值低時的判讀要很小心,不是測到就代表有藥物反應,需臨床醫師詢問,讓家長小孩都描述,較能積極判定,再來追蹤。他說,藥物停留在血液的時間比尿液久,檢測也較全面,但驗血、驗尿數據只能判讀檢測當下及後續會不會有傷害,不能判定有沒有被下藥,推測整個用藥情況還是要檢測毛髮才能判定,但毛髮檢測因長度有極限,洗髮、剪髮都可能影響,沒那麼普遍,難度也更高。(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8 焦點.元氣新聞
幼童被餵食安眠藥!顏宗海:「巴比妥」屬處方藥也是3級毒品 恐成癮、危及生命
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遭爆餵食幼童安眠藥,家長帶受害幼童自行檢驗,卻驗出有「巴比妥(Barbiturates)」及「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等藥物殘留。目前該幼兒園已被新北市教育局以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裁定6月12日起廢止私立幼兒園的設立許可,裁處最高罰鍰15萬元。而由於該幼兒園屬於吉的堡教育集團加盟體系,吉的堡也已聲明表示與該園停止合作。板橋私托餵藥案 醫:「巴比妥」恐成癮、危及生命【中央社】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疑發生教保員餵幼童藥案,已有17名家長報案,幼兒檢驗報告含「巴比妥」藥物,醫師表示,這是醫院處方藥,同時是3級毒品,恐成癮,過量使用會危及生命。3名家長5月14日前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報案,指就讀板橋某幼兒園子女自今年2月至4月間,有情緒易怒及自殘等行為,並稱遭老師餵食不明藥物及遭到不當體罰等,5月15日接獲教保人員疑有餵食管制藥品事件,就立即啟動「重大兒虐案件司法早期介入機制」。民進黨籍立委張宏陸日前表示,這次受害幼兒檢驗報告含有「巴比妥」藥物。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今天中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巴比妥」有雙重身分,是醫院處方藥,也是法務部歸類3級毒品,屬中樞神經抑制劑,醫院早期作為抗癲癇藥物,但因副作用,再加上已有更新、更好藥物,如今臨床很少使用。※有巴比妥的藥品》藥品資料庫※有苯二氮平類的藥品》藥品資料庫顏宗海說,現階段僅剩下治療嚴重癲癇或開刀房麻醉會使用,「巴比妥」是管制藥物,一般民眾理論上是拿不到,若將成人藥物給孩童食用,就會過量,可能出現嗜睡,甚至抑制呼吸,釀生命危險。長期服用會成癮,甚至因耐受性越用越多,突然不再服用,將出現戒斷症、坐立不安。顏宗海表示,「巴比妥」在成人身上代謝,一般來說,血液偵測3天內都有用,驗髮最長3個月內可在偵測到。以現有資料看,受害孩子不需要藥物治療,不要再讓孩子接觸藥物後,未來幾個月都需要在兒科門診追蹤,以利觀察孩子是否有後遺症。巴比妥、苯二氮平類,會成癮嗎巴比妥(Barbiturates)此類藥物因會抑制中樞神經,造成意識障礙,偶爾有欣快感。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依賴性及出現嗜睡、步履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判斷力減退等症狀。服用過量會造成嗜睡、意識不清、昏迷、眼球顫動、運動失調、低血壓、呼吸抑制等嚴重症狀,甚至致死。(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施用後之副作用包括嗜睡、噁心、嘔吐、記憶力障礙、反彈性失眠(rebound Insomnia)、精神恍惚、運動失調、呼吸抑制等。使用過量患者,大都呈現肌肉過度鬆弛及深度睡眠狀態,較少造成死亡,惟若與酒精或其它中樞神經抑制劑併用,則危險性大為提高,亦有許多濫用者因精神恍惚造成意外或因吸入嘔吐物而致死。(資料來源/法務部)新北幼兒園餵藥巴比妥 部立台北醫院單一窗口免費處理【聯合報/李青縈、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新北市板橋私立吉的堡加盟店某幼兒園傳出餵藥事件,已在幼童身上驗出「巴比妥」的藥物反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8日在指出,已經規劃單一窗口並且責成部立台北醫院負責兒童檢驗、追蹤醫療等費用,由部立醫院負擔費用,家長不用負擔。王必勝表示,該事件爆發後,家長們一定非常擔心孩子後續的狀況,包含孩子是否會出現行為的異常等,衛福部今天決定成立專線處理 (02)22765566轉2536,並委由部立台北醫院協助治療,其餘還有替孩子做檢驗檢查,了解孩子是否還有其他異狀等,如果家長有其他需求,該專線也會協助引薦,如心理諮商師、相關的兒童醫學等。癲癇用藥「巴比妥」屬於管制藥品,該幼兒園如何取得該藥物,王必勝表示,檢調正在調查中,衛福部將會配合檢調調查。他說,家長們一定非常擔心,他自己也非常心疼孩子們。王必勝說,檢驗、治療等費用會由部立醫院負擔;而衛福部若是有幼兒名冊會主動聯繫家長,若無法聯繫則希望家長透過專線主動聯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7 焦點.健康知識+
「狂牛症」和庫賈氏症一樣嗎?會不會人傳人?避免吃牛「這些部位」能降風險
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1986年首度爆發於英國,起因是當時部份受感染的羊骨被磨成粉製成牛飼料,爆發了流行的狂牛症;1996年,英國首次發現新類型的庫賈氏症可能與狂牛症有關後,陸續引發各國對歐洲牛肉安全的重視。曾經發生狂牛症的國家以歐洲地區為主要,如英國、法國、瑞士、葡萄牙、荷蘭等。台灣則是在2003年禁止疫區國家輸入牛肉,業者若要進口疫區牛肉需申請,進行系統性查核、書面資料審查、風險評估、專家會議。什麼是「狂牛症」?會有什麼症狀?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的學名為「牛之海綿樣腦病變」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因牛隻發病時興奮且具攻擊性而命名。感染狂牛症的牛隻會有情緒不安、敏感、有攻擊性、磨牙、動作失調、後肢無力、躺臥死亡等症狀,因而有「狂牛」之稱,死亡後病理解剖會發現,其腦部組織出現空洞,呈現海綿狀病變。狂牛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Prion取意於傳染性蛋白粒子(Protie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此病原體會導致腦部組織迅速被大量破壞形成空洞,引發腦海綿狀病變,主要為侵犯神經系統的一種疾病。狂牛症潛伏期可長達2~10年,故不易被發現與診斷,其傳染原分佈於腎、肝、腦、眼、脊髓液等,侵犯年齡在英國平均只有27.5歲。此病在病發初期,以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及步態不穩等類似痴呆症狀為主。隨著病程進展,除了上述症狀會逐漸惡化外,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之抽動(肌躍症),此外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也可能發生;末期則以嚴重痴呆為主,最後甚至死於呼吸道或全身感染,病人通常於發病後約1年內死亡。目前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正確診斷出狂牛症,只能於病理切片的診斷確知,當腦波顯示兩側大腦半球的PLEDs(Periodic Lateralizing Epileptiform Disease),約有90%的病人會出現。治療方法並沒有特效藥,但以病患需求提供症狀處理為主。狂牛症原因?目前科學界認為變性細胞蛋白質-普立昂蛋白(Prion protein)可能是導致牛隻產生海綿狀腦病變的原因,由於普立昂蛋白不是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因此以防治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之方法無法預防此一病原體的感染,且此類病源蛋白粒子具有耐熱性、抗化學性,及不易用蛋白酵素分解的特性。雖然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人類感染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與食用感染狂牛症的牛肉產品有相關連,不過仍未發現直接的致病基機轉。但由於罹病者均吃過牛肉或牛內臟,科學家才推測吃病牛牛肉或病牛內臟,可能會引起狂牛症。此外,狂牛症也可能來自基因突變,造成自發性的普立昂蛋白變性,進而引發牛海綿狀腦病,但這種案例極少,屬「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狂牛症不會透過空氣傳播,也不會因牛與牛之間的直接或間接接觸(經口、鼻、交配)而平行感染。當世界各地開始禁止餵食「肉骨粉飼料」後,狂牛症病例便急速下降,現在全球病例數已降至零星個案。「狂牛症」和「庫賈氏症」有什麼不一樣?2023年5月,有「質子治療之父」之稱的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洪志宏因「庫賈氏症」病逝,讓庫賈氏症引起不少關注,而也有人會問,「狂牛症」和「庫賈氏症」有什麼不一樣?庫賈氏症可分為「散發型」、「遺傳型」、「醫源型」和「新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JD,vCJD)四種模式,前三種模式通稱為「傳統型庫賈氏病」(CJD),主要是散發個案或因基因突變和醫療感染所引起,和狂牛症無關。而新型庫賈氏症(狂牛症)於1996年在英國首次發現確認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此病與食用感染狂牛症的牛肉產品有高度相關。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與傳統型(散發型)庫賈氏症的一項不同之處在於,新型庫賈氏症好發於較年輕的族群(平均死亡年齡為 29 歲,分布在 15~73 歲),且在臨床上的病程較長(新型庫賈氏病平均 14 個月;傳統型庫賈氏病則為平均 7個月)。但散發型庫賈氏症的進程相當迅速,患者通常於發病後3~12個月內死亡(統計值:中位數為 4 個月、平均值為 7 個月)。台灣過去曾有狂牛症案例嗎?台灣過去雖曾因國外牛肉進口事件引起爭議,但至今國內尚無發現有人罹患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截至目前為止,曾經發生狂牛症的國家有英國、愛爾蘭、法國、瑞士、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列支敦斯基、丹麥、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捷克、希臘、日本、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芬蘭、奧地利、波蘭、以色列、加拿大與美國。其中,以英國地區的罹病牛隻數為最多,佔全球狂牛症例數的96.85%。近年來,已調查出狂牛症的發生原因,各國嚴格執行飼養與防疫規定,並透過疾病監測計畫找出疑似罹病的牛隻,因此現在狂牛症病例已大幅下降。如何降低狂牛症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確認,狂牛症病原「變異性普力昂蛋白」不會存在於肌肉組織,只存在於特定部位,主要為神經組織。這些部位被稱為「特定風險物質(Specified Risk Materials, SRMs)」,OIE規定「特定風險物質」不可以貿易。依OIE的定義,「特定風險物質」是指狂牛症風險已控制國家與風險未明國家所有年齡牛隻的扁桃腺和迴腸末端,狂牛症風險已控制國家的30月齡以上牛隻之腦、眼睛、脊髓、頭骨、脊柱,以及狂牛症風險未明國家的12月齡以上牛隻之腦、眼睛、脊髓、頭骨、脊柱。只要去除這些部位,就可以確保牛肉是安全可食用的。至於牛乳,由於當中不存有造成變異性普立昂蛋白,因此,喝牛奶或食用乳製品並不會有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參考資料台中榮總網站衛教資訊狂牛症及牛肉進口Q&A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衛福部疾管署庫賈氏病vs狂牛症衛教資料行政院農委會-認識狂牛病與變性庫賈氏病 衛教資料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3-05-3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教授詳解抗焦慮藥的功效和副作用
我在2019-1-7發表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讀者Jerry在2023-5-7留言:「實際上,我母親目前正服用一種抗焦慮的藥物 (Sepirone) 作為對抗失智的藥物組合之一;假使我沒記錯,當初醫生說該藥物主要是用來對抗癲癇,但我母親之前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脾氣變得較為暴躁,所以醫生才增開此藥,期望可以降低我母親發生暴躁的機率此藥物似乎並沒有含有Benzo……」在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以及安眠藥會導致老人癡呆嗎這兩篇文章裡我有說,常用的抗焦慮藥和安眠藥是屬於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簡稱Benzo),而這類藥物是有可能會造成失智。讀者Jerry提到的Sepirone,是藥物的商品名(在台灣叫做「怡必隆」),而裡面的成分是Buspirone(丁螺環酮)。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我就用「丁螺環酮」這個成分名。丁螺環酮是在 1968 年首次合成,1975 年獲得專利,1986年上市。它原本是被開發為抗精神病藥,但後來發現無效,才轉而開發成為抗焦慮藥。丁螺環酮最近重新受到青睞,而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副作用比其他抗焦慮藥來得少。丁螺環酮被FDA 批准的適應症是「焦慮症的管理或焦慮症狀的短期緩解」,而主要是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 」。但是,因為它的臨床效果通常需要 2 到 4 週才能達到,所以作為急性抗焦慮藥幾乎沒有療效。這是跟Benzo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Benzo的療效是非常快(30分鐘)。丁螺環酮似乎也可用於治療其他各種神經和精神疾病。 例子包括減輕帕金森病治療的副作用、共濟失調、抑鬱症、社交恐懼症、腦損傷後的行為障礙,以及伴隨阿茲海默症、失智和注意力缺陷障礙的副作用。儘管在使用丁螺環酮治療上述疾病之前需要進行額外的有效性研究。有關讀者Jerry所說的「Sepirone作為對抗失智的藥物組合之一」,請看下面這兩篇論文:2015年:Buspirone: Back to the Future(丁螺環酮:回到未來)。丁螺環酮是一種藥理上獨特的阿扎匹隆類(azapirone)藥物。它對治療廣泛性焦慮症有效,但對其他焦慮症無效。丁螺環酮單獨或與抗抑鬱藥一起治療抑鬱症和治療不良性反應也有效。丁螺環酮可被視為一種可以治療老年失智症患者易激惹和攻擊性行為的選擇,但還需要進行額外的有效性研究。丁螺環酮和褪黑激素可以協同促進神經生成,支持這種組合用於治療憂鬱症和認知障礙的潛在用途。2017年:Buspir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with behavioral disturbance(丁螺環酮治療失智伴隨行為騷亂)。行為騷亂是失智症患者常見但嚴重的症狀。目前,沒有 FDA 批准用於此目的的藥物。 已有使用丁螺環酮的病例報告和小型病例係列。在這項回顧性研究中,我們回顧了 179 名處方丁螺環酮治療失智症行為騷亂的患者,以更好地描述療效和潛在副作用。審查了老年精神病學外展計劃中因失智症導致的行為騷亂而處方丁螺環酮的所有患者。……丁螺環酮似乎可有效治療失智症的行為騷亂。頭暈是丁螺環酮最常見的副作用,發生在超過 10% 的患者。根據 FDA 產品標籤,以下不良事件報告發生在 1% 至 10% 的患者中。中樞神經系統:夢境異常、共濟失調、意識模糊、頭暈、嗜睡、興奮、頭痛、緊張、麻木、暴怒、感覺異常眼科:視力模糊耳部:耳鳴心血管:胸痛呼吸系統:鼻塞皮膚科:出汗、皮疹胃腸道:腹瀉、噁心、喉嚨痛神經肌肉和骨骼:肌肉骨骼疼痛、震顫、無力肝臟:無黃疸的血清酶升高的個別病例此外,請看一篇今年發表的論文:Worsening 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s of buspirone and concerns for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A case report(與丁螺環酮給藥相關的精神病惡化和對鼻內給藥的擔憂:病例報告)。丁螺環酮通常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與其他抗焦慮藥相比,其副作用較少。丁螺環酮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神經精神不良反應並不常見。有罕見的臨床病例報告表明丁螺環酮誘發精神病。我們在此介紹一個丁螺環酮惡化精神病的案例。患者初步診斷為分裂情感障礙,在住院期間接受了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在兩次不同的情況下服用丁螺環酮後,他的症狀惡化了。在第一次丁螺環酮試驗期間,患者表現出攻擊性增加、行為古怪和偏執等特徵。在患者承認將藥片藏起來以後通過鼻腔攝入後,丁螺環酮停用了。第二項試驗導致與食物相關的偏執狂症狀反復加重,並且口服攝入量大幅減少。原文:抗焦慮藥怡必隆:功效和副作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31 醫療.精神.身心
睡覺突然抖一下,正常嗎?醫提醒4種情況盡早檢查
睡覺時突然抖一下,是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情況,不過這情況有時干擾睡眠,有時在公司或學校出現這情況也讓人有些尷尬,更要注意的是,若有不尋常的抽動恐怕是疾病所致。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指出入睡抽動常見原因,並提醒出現異常症狀盡早檢查。 為什麼睡覺會突然抖一下?有哪些族群會更容易出現? 當身體出現下墜感:洪暐傑醫師表示,入睡抽動相當常見,原因主要和「下墜感受」有關,是一種人體在睡眠狀態中出現下墜感時會出現的防衛機制,許多研究認為是出自於人類演化所遺留下來。 大腦曲解下墜:出現下墜感的原因,除了夢境以外,也包括了身體肌肉在睡眠狀態處於極度放鬆時,大腦為避免身體過度放鬆,發送信號至身體各處肌肉,此時就會像突然發車而出現「短暫拋錨」的情況,而此情況所帶來的影響也讓身體曲解為下墜感,因此抽動而醒。 容易誘發下墜感的原因:也有不少睡眠相關研究認為,容易出現下墜感的原因,大多和姿勢、位置、睡眠品質等有關。睡眠姿勢若趨向於捲曲狀會有較高的機率出現抽動,例如趴睡。而睡覺位置若不平穩,例如趴在書上,也會有較高的機率出現不平衡,引起下墜感。至於睡眠品質則如受到環境、咖啡因、劇烈活動、心理壓力,使得睡眠品質不佳或處於淺眠、易醒的狀態。 睡覺抖一下也可能是生病?醫指4情況提醒留意健康! 即便入睡抽動人人都可能發生、相當常見,不過洪暐傑醫師也提醒,除了有可能是疾病所引起之外,也需檢視睡眠狀態是否不佳。 入睡抽動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背後原因,也有可能和營養流失或缺乏等影響有關,例如鉀、鎂、鐵、鈣缺乏就會較容易抽動。而睡覺時常會覺得不舒服、覺得癢的不寧腿也有可能。而連續抽動很有可能是癲癇正在發生。 若睡眠時常被中斷也難讓睡眠狀態進入深層睡眠,深層睡眠是大腦修復的重要時刻,若時常被中斷也意味著大腦容易欠缺修復,久了也容易使得身體出現慢性發炎、容易生病。 睡覺突然抖一下,正常嗎?醫提醒4種情況盡早檢查。 洪暐傑醫師表示,入睡抽動通常都是一次性的,不會一直發生。因此若是已覺得入睡抽動干擾倒睡眠,或是抽動在短時間內、一次睡覺中出現不只一次,或是在短期內、一周出現好幾次,又或者出現時是連續抽動數次,這些都需要特別留意盡早檢查。 出現入睡抽動雖不必緊張,不過也得留意「正常的入睡抽動」為何,出現不尋常的抽動時還是得有所警覺,盡早檢查為佳,以免正出現不尋常抽動卻誤認是正常的,反倒忽略了身體正發出的警訊。 《延伸閱讀》 .夢到掉牙、墜落、被追,10大常見夢境代表什麼?心理師1招解夢! .趴睡也會對身體帶來影響?物理治療師教4撇步,睡得更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5-22 焦點.元氣新聞
「質子治療之父」洪志宏63歲庫賈氏症病逝!庫賈氏症是什麼病?
畢生致力推動台灣第一座質子治療中心的「質子治療之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洪志宏,3年前被診斷罹患罕病,5月8日於家中逝世,享壽63歲。遺孀李心馨表示,洪志宏的病情發展迅速,並且在3年後辭世,醫界對此表示不捨,感念洪志宏在質子治療上的勇敢先行,永遠感謝他的貢獻。洪志宏推動全台第一間質子中心成立籌備了20年、耗資逾50億,2015年11日全台第一間質子中心在洪志宏的努力下於林口長庚醫院啟用。當時洪志宏說,台灣是繼日、韓、大陸後的第四個亞洲質子治療國家。2014年9月起進行臨床試驗6位患者,分別是腦瘤、攝護腺癌、舌癌及口腔癌各1人,肝癌2人,治療狀況不錯,均未引發嚴重副作用。洪志宏2020年診斷罹患罕病庫賈氏症,今年5月8日於家中離世,今舉行告別式,醫界對於洪志宏離世,表示不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洪志宏對於長庚醫院質子中心成立的貢獻不可磨滅,是質子治療的先行者,「我們永遠懷念、感謝他的貢獻。」;也因為長庚質子中心推動得早,許多臨床案例對世界的醫療都有所貢獻。回想洪志宏推動質子中心的種種,程文俊說,「洪副的團隊相當有企圖心。」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質子治療的標準化、指引建立完善,對後來國家設立質子中心也有所助益;4年前高雄長庚醫院也成立台灣第二間質子中心。前長庚決策委員主委張昭雄表示,洪志宏是台灣放射領域「開創性泰斗」,讓台灣放射治療領域站上國際最前端的地位;對於放射治療的基礎研究、深入探討都相當嚴謹,對於團隊內的醫師、護理師、治療師都無私地傳授訓練。張昭雄說,台灣從引進質子治療機、硬體建置、人員培訓,到大量治療病患,不可忽視洪志宏統御領導管理長才,更以是病如親的風範感染整個團隊。長庚決策委員會名譽主委陳昱瑞說,洪志宏領導的放射腫瘤科,不僅提升癌症治療的研究及服務,也能夠支援鄰近醫院,率團至美國、日本的質子中心參訪,進而促成台灣首座的質子中心;創辦人王永慶也時常讚賞洪志宏的報告。子女感傷:爸爸生病後才有時間與我們相處洪志宏女兒洪于婷表示,在製作爸爸告別式的文集時相當匆促,但收到的照片、文字遠比想像中多,很驚訝爸爸的生命影響那麼多人;小時候爸爸都忙於工作,相處時間不多,直到生病前一兩年,爸爸開始把重心放到家庭上,也才有機會不是因為工作與爸爸出國旅遊,但幸福的日子好快就結束了,如今,這三年眾人與爸爸已經打完這一仗了,相當感謝大家。洪志宏兒子洪偉哲則說,成長過程中,爸爸因為工作煩忙,往往很晚才回到家,跟爸爸最多相處的時間,是在電視機前面吃著媽媽做的麵,一起看政論節目;偶爾爸爸會與他單獨去吃生魚片丼飯,或挖掘新的無菜單料理餐廳,那是爸爸愛的語言,也是與爸爸獨享的回憶,至今依然清晰。妻:丈夫生病三年是在默默陪伴我李心馨緬懷當時,一開始只以為洪志宏是普通感冒後的體虛,但後續診斷出庫賈氏症,病情又發展迅速,快到沒有時間思考,短短兩周時間內,連每天通勤上班經過的圓山飯店也認不得;本來最長一年的存活時間,後來卻能夠相伴1000多個日子,照護過程中也相當痛心疾首,一度想要跟著一起走。後來突然明白,這三年是洪志宏再度默默陪伴她成長,等她準備好了才離去。認識庫賈氏症庫賈氏症為疾管署公告之第四類傳染病。這是由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蛋白質(普利昂蛋白,prion)快速增加,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最初在1920年代被發現,是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全球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依發生病因分為四種:1、散發型2、遺傳型3、醫源型4、新型庫賈氏病 (new variant CJD,v-CJD) ,其中新型庫賈氏病與牛海綿樣腦症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即俗稱狂牛症)有高度相關。庫賈氏病發病初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等類似失智症狀及步態不穩。隨著病程進展,除了上述症狀會逐漸惡化,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抽動、發生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等。末期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痴呆;且此病在病發後,病程發展快速,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內死亡,而不像老年失智症可以存活數年。(資料來源/疾管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女健身選手眼發黃、腹痛,竟是「麩醯胺酸」引發肝毒性
本文重點:正如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 雜誌 2020 年發表的一項案例研究報告的那樣,服用「麩醯胺酸」(Glutamine)補充劑,一種在癌症患者和健身愛好者中流行的保健品,卻導致肝毒性。一位35歲的健身愛好者每天攝入麩醯胺酸後,三週出現腹痛、眼睛發黃、厭食、噁心、嘔吐、發燒和皮膚發黃等症狀。停止補充劑兩週後症狀消失。麩醯胺酸是一種支持免疫系統、蛋白質合成和腸道功能等的胺基酸。--by ChatGPT在癌友、健身圈很夯的保健食品「麩醯胺酸」(Glutamine),攝取過量竟會引發肝毒性!國外一名年約35歲的女性健身選手有一日因連續三天腹痛、眼白發黃就醫,醫師追問發現,這名健身選手已服用「麩醯胺酸」粉狀保健食品三周,肝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檢查都顯示,這名選手的肝臟功能已受破壞,眼白發黃則是黃疸引起,而這可能是麩醯胺酸所引發的肝毒性反應。2020年〈從臨床到實驗室腸胃病學與肝臟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首度刊登一名使用麩醯胺酸導致肝損傷個案,一名女選手聽從健身教練建議,每天服用10公克含麩醯胺酸保健食品,等於一天服用170毫克純麩醯胺酸,結果出現腹痛,眼白發黃、嗜睡、厭食、噁心、嘔吐、發燒、畏寒、膚色轉黃、尿液變黑等症狀在食用麩醯胺酸這段時間,她沒有服用任何其他保健食品,也沒有特殊飲食計畫,過去也沒有其他疾病病史。這名女選手在症狀出現8天後就診,在停止服用麩醯胺酸兩周,經過密切追蹤,症狀終於好轉,這是首次病例研究報告顯示大量「麩醯胺酸」可能引發肝毒性,對肝臟健康造成傷害。「麩醯胺酸」是甚麼?有哪些好處?「麩醯胺酸」是胺基酸家族成員,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會製造麩醯胺酸,在血液中,含量非常豐富。麩醯胺酸主要作用如下:‧幫助體內蛋白質製造。‧支持腸道系統的運作。‧支持免疫系統的運作。‧為白血球等提供養分。‧保護口腔、食道黏膜。在2023年聯合報癌症高峰論壇中,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指出,根據2019國際癌症支持性照護學會暨口腔腫瘤國際協會(MASCC/ISOO)所出版的臨床治療指引,頭頸癌病患若接受化療、放療,適量攝取麩醯胺酸或用麩醯胺酸漱口,可幫助保護口腔黏膜,即使出現口腔黏膜炎,也可減少疾病嚴重程度,這對接受化療、放療的癌症病友,是一大福音。基礎研究也發現,乳癌或其他正接受Paclitaxel(俗稱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病友,若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或可幫助預防神經受損。這些天然食物 都含有麩醯胺酸許多天然食物,像牛肉、豬肉、雞肉、鴨肉、牛奶、優格、起司等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或生芹菜、高麗菜等蔬菜,都含有麩醯胺酸。癌友、民眾吃太多麩醯胺酸,會不會有危險?科學家很早以前發現,麩醯胺酸會滋養癌細胞生長,過去研究顯示,當麩醯胺酸、麩醯胺酸合成酶的濃度偏高,可能增加肝細胞癌的轉移機率、復發率。一旦癌友攝取太多麩醯胺酸,或不管有沒有症狀都持續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時間一長,不僅可能引發血尿、膚色改變、下背痛等副作用,還可能引發其他癌症復發疑慮。除了癌友 還有哪些族群要留意?‧肝臟、腎臟疾病病友,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讓症狀加重。‧罕見疾病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病友,也不宜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有些年長者的腎功能正衰退,服用劑量可能需要減少。‧患精神疾病,或有癲癇病史族群要留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讓情況惡化,使用需特別謹慎。哪些藥物、食品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國外學者提醒,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時,可能增加體內氨濃度,這時服用滲透性瀉藥「乳果糖」(Lactulose),乳果糖的效果就會有所打折。如果是大腸癌病友,又正接受化療藥物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Methotrexate (滅殺除癌錠)或5-fluorouracil(5-Fu)的治療,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可能增強化療效果,而化療藥物副作用則可能減輕。服用劑量、時機建議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癌友普遍聽聞麩醯胺酸可修復口腔黏膜,但例行補充麩醯胺酸與血液腫瘤再發疑慮有關。建議使用劑量以0.5克/公斤/天為限,可多次漱口後食用緩解症狀,但僅有症狀短期使用,不宜例行補充。重要叮嚀:癌症病友在服用麩醯胺酸保健食品前,一定要詢問醫師,特別是正在接受化療的病友,千萬不可以在未諮詢醫師的情況下擅自服用麩醯胺酸,以免干擾療程、產生負面影響。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5-05 焦點.生死議題
癲癇兒沒去過動物園…北榮「Oba」陪走最後一哩路 母了心願放手拔管!
台北榮總於護師節前夕,舉辦「Our Nurses,Our Future 有護理師、才有未來」活動,讓護理師分享服務的故事及感動。護理師劉曉菁說,大德病房於105年7月,引進導盲犬轉職為輔助治療犬「Oba」成為全台第一隻駐點在安寧病房的輔助治療犬,陪伴、療癒無數病人及家屬。護理部主任明金蓮呼籲,護理師是應該被尊重,受保護,社會大眾應投資護理,讓護理持續創造無限的價值。107年10月,經過3個月訓練,護理師劉曉菁、副護理長楊婉伶正式成為輔助治療犬Oba的合格寄養家庭,108年2月開始,Oba正式開始工作,由兩位護理師輪流每天帶著Oba一起上班,參與團隊運作及服務,增加陪伴病人及家屬的時間與機動性。Oba陪伴案例一副護理長楊婉伶說,在一次安寧共照的過程中,接觸一名嚴重癲癇的小朋友,接了呼吸器不久於人世,但媽媽遺憾孩子出生後,沒有去過一次動物園,沒有聞過動物的味道,卻已不適合搭救護車前往動物園,最後讓Oba陪伴小朋友,舉辦了生前告別式,護理團隊最後完成了媽媽的心願,見到Oba的隔天媽媽就決定撤管,不再讓孩子痛苦。Oba陪伴案例二劉曉菁說,還有一名頭頸部癌症病人於生命末期時,體重已不到28公斤,甚至比Oba體重29.8公斤還輕,病人一直希望讓Oba能在病床上陪伴,在一次機會下,讓Oba陪伴病人睡了2個多小時,完成病人的心願。她說,每當大德病房中若有人離世,團隊成員為病人鞠躬送行,Oba也會低頭跟著一起鞠躬,撫慰陪伴病人與家屬。劉曉菁於假日或放假,帶著Oba到各地演講教學,跑遍全國多家醫院及長照機構、安寧居家、社區據點及學校,漸漸民眾開始對於服務於安寧團隊的輔助治療犬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疫情解封後,包括宜蘭陽大附醫、羅東聖母醫院開始與台灣導盲犬協會合作,培訓團隊成員成為合格寄養家庭。認識「動物輔助治療」動物性輔助性治療在國外行之多年,國內動物輔助性治療則以狗兒為主,應用領域包括護理之家、安寧病房,長照機構等。常針對老年人的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及中風病史住民;中壯年為腦傷病患,兒童以亞斯伯格症、自閉症及腦性麻痺進行輔助性治療。而無論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動物輔助性治療對患者產生互助的效益。輔助治療犬「Oba」小檔案導盲幼犬O胎橘老二 男生2015年6月23日出生父親:Nasa 母親:Zona臉書粉絲專頁:Guide dog Oba(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8 醫聲.Podcast
🎧|媽咪,您辛苦了!孕媽咪靠「五招」 才能閃躲子癲症襲擊
每到母親節,就會讓人想起母親的辛苦付出,事實上,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孕媽咪已開始為孩子「負重前行」,只求小孩出生歲月靜好,只是懷孕、生產,終究有風險,特別是子癲癇症,更讓許多醫師憂心,並常提醒孕婦留意、小心。「我看過一位孕媽咪當場在診間失去意識…」談到子癲前症、子癲症的可怕之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產科主任、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感觸很深。他說,這位孕媽咪正苦惱於噁心、嘔吐等不舒服症狀,沒想到看診到一半,這位孕媽咪突然抽筋、失去意識,舌頭也吐了出來,為了擔心咬到舌頭,蕭醫師馬上用壓舌板壓住孕媽咪舌頭,然後馬上送去急診,進行插管治療,並緊急剖腹,讓孩子提早出生,這樣才能挽救媽咪生命,千鈞一髮的畫面,令蕭勝文醫師記憶深刻。🎧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蕭勝文醫師指出,現在懷孕女性的年齡呈現M型化趨勢,高齡孕婦日漸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會變差,懷孕出現高血壓、生產前後血管栓塞、深層靜脈曲張的機率就會上升,也容易產生姙娠糖尿病,而子癲前症也是常見情況,對母親、胎兒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孕產婦死亡率資訊,近五年來,孕產婦死亡率比過去高升,在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16,代表每十萬活產嬰兒中,有16位新生小寶寶出生不久就失去了母親,這數字創下23年新高,在2021、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則在萬分之14、13間起伏。「目前台灣孕產婦死亡原因,第一名是產後大出血,第二名是羊水栓塞,第三名就是子癲!」蕭勝文醫師分析,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子癲症、子癲前症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發現,因此母胎醫學會一直努力推廣子癲前症篩檢的重要性,目前子癲前症篩檢也已納入常規檢查。子癲前症很可怕,母胎生命受威脅「子癲前症」中,「癲」這個字就是指癲癇,也就是抽搐、抽筋,在抽筋、癲癇尚未出現前,稱為子癲前症,這是懷孕引起,出現於懷孕20週之後,病患會血壓上升,有時會噁心、嘔吐、頭很痛,或喘不過氣、小便明顯變少,也可能全身水腫或下肢水腫,一星期內,體重可能增加2、3公斤,持續惡化,一出現抽筋、癲前,便演變成子癲症,情況更危及、更致命。子癲前症危險的地方在於,這種疾病會造成胎死腹中、胎盤早期剝離,有的媽咪生產前血壓太高,因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影響肝、腎功能,也有人因為眼壓太高,引發視網膜剝離,這時候,眼睛就會視力模糊、看不到,由此可知,子癲前症的影響遍及全身,放任不管,後果不堪設想。盡早預防、治療,才能避免悲劇「子癲前症、子癲症是懷孕引起,所以一出現危急症狀,就要立刻把小朋友生出來,通常是緊急剖腹…」蕭勝文醫師指出,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早期篩檢」、「規律量測血壓」、「飲食少油、少鹽」、「規律運動」就非常重要,另外,一發現「有子癲前症警訊,必須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血壓藥」,當五個環節都照顧到,就能減少子癲前症、子癲症傷害。對於子癲前症的篩檢,國際一項多國、多中心研究顯示,由於亞洲女性比歐美女性瘦小,胎盤也相對較小,因此篩檢子癲前症的平台基準需要校正,若與歐美一樣,很容易產生誤差。蕭勝文醫師研究發現,篩檢子癲前症時,除了傳統生化指數,若將媽媽體內特定「微核醣核酸」(miRNA)也納入觀察指標,搭配身高、體重等數據,便可建立一套新評估標準,且從第一孕期即可預測疾病風險高低,子癲前症的防治就能及早進行。蕭勝文醫師再次提醒,子癲前症的篩檢很重要,當孕媽咪發現血壓居高不下,一定要盡快用藥控制,才能有效保護母胎健康。蕭勝文小檔案現職: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台北長庚婦產部教授級主治醫師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胎兒醫學博士經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滾宬瑋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4-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失眠就吃安眠藥?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及副作用一次看
失眠、睡不好,許多人會使用安眠藥,不過安眠藥屬於第三、第四級管制藥品,需經醫師處方,若服用他人藥物恐帶來其他風險,且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大樹藥局馬尚榮藥師指出常見副作用及相關風險,呼籲如有需求應循正規管道,先經由醫師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各不同!2大類安眠藥:馬尚榮藥師指出,安眠藥主要成分可分苯二氮平、非苯二氮平兩大類,苯二氮平類藥品可如triazolam、diazepam、estazolam、flu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藥品則如zaleplon、zoppicano、zolpidem等。各類藥品皆有各自的副作用,不過大致而言普遍常見協調功能喪失、記憶影響或受損、神經質受損、思想混亂、行為異常、易怒、憂鬱、成癮等。輔助入睡藥物:也有一種是在各大藥局可買到的抗組織胺類型藥物,此成分也常見於感冒藥,因此民眾吃抗組織胺感冒藥時會感到嗜睡,高劑量的抗組織胺藥物也可作為輔助入睡藥物。副作用常見為口乾舌燥、頭痛等。褪黑激素:另外褪黑激素雖不被歸類在安眠藥,但也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對於需要調整者也有幫助入睡的效果。但在台灣目前非保健食品、也非合法藥物,呼籲若從國外也應由正規管道取得,以避免傷錢傷身。安眠藥副作用影響廣泛,藥師籲4族群盡量避免!基於安眠藥副作用的影響,馬尚榮藥師也指出部分特別不建議使用的族群,包括孕婦易影響母體及胎兒。以及未成年者、年輕人,容易成癮,成年後更難戒斷。而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族群,這類族群身體已有發炎狀況,更容易受安眠藥負面影響,因此也不建議,特別是這類型也多有多重藥物使用,安眠藥易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此族群如需使用,也更應先討論並依照醫囑服用。另外,使用安眠藥切記不可飲酒,易增強藥劑作用、情緒不穩、呼吸抑制等。咖啡、茶雖然在睡前較少人會喝,但也提醒不可搭配,以免交互作用。也不可與含抗組織胺類型藥物一起服用,除了效果增強,也易增加攝護腺肥大、青光眼風險。安眠藥長期易影響健康!藥師籲先檢查別亂吃。馬尚榮藥師提醒,安眠藥雖然可幫助入睡,但由於副作用也會影響情緒,使自律神經難以放鬆,間接影響心腦血管健康、身體易漸漸慢性發炎。據美國研究,若每個月吃30次以上安眠藥,死亡率會比一般未使用者高出25%。若每個月僅吃幾次,也會提升10-15%。另外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可能心悸、手抖、血壓上升、腸胃不適、焦慮、癲癇發作、記憶喪失等,不可想戒就戒,要有醫師、藥師等專業的外力介入、配套措施。建議如有失眠、睡眠障礙者,可循身心科、睡眠醫療中心等先進行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改善原因,以利幫助睡眠。《延伸閱讀》 .淺眠、失眠、夢多怎麼辦?醫教10招:培養儀式感助入睡! .失眠、睡不好吃褪黑激素有用?哪些食物吃得到?醫:先了解作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12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不治療真的會猝死?必知4種惡性心律不整及預防5方法
【本文重點】心律不整是心跳過快或過慢的情況,分為良性及惡性,惡性心律不整尤其容易引發猝死風險。每年台灣心律不整猝死人數近萬,因此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三高慢性病患、心肌梗塞放置血管支架患者,需提高警覺。此外,適時紓壓、遠離三高、規律運動、睡眠充足、長期出現心臟不適應就醫等也能預防心律不整。--by ChatGPT國內心律不整人數超過600萬人,其中約50萬人為惡性心律不整,一旦未及時治療,恐將引發猝死。據統計,台灣每年心律不整猝死人數近萬人。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過快或過慢,分為良性及惡性,而惡性心律不整又分為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搏過緩等四種,若不治療,引發猝死風險高。台北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許百豐指出,心律不整患者以良性居多,勿過度擔心,但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史者應提高警覺,當心臟不適時,建議由心律不整專科醫師鑑別診斷,若確定罹患心律不整,應積極治療、追蹤。郭志東說,心絞痛患者,或有心肌梗塞、心衰竭病史者,或服用心律不整、促進腸胃蠕動、抗癲癇、抗生素等藥物引發心肌缺氧患者,容易導致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室頻脈》每分鐘心跳超過150下心室頻脈發作時,每分鐘心跳可能超過150下,且出現頭暈、胸痛、喘、呼吸困難等症狀。若患者發作後仍有生命徵象,可採藥物治療;若症狀反覆發生,或心電圖檢查時,心室頻脈出現6次以上,或每次出現時間超過30秒,屬於惡性心室頻脈,將改用電燒異常心肌進行治療,若患者突然昏倒、休克,就要電擊急救。心室顫動》必失去心跳如果是心室顫動患者發病時,一定會失去心跳,必須電擊救命,但也有患者來不及急救而猝死,此類患者猝死機率高於一般人5倍以上。心房顫動》每分鐘心跳超過130下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可能超過130下,合併頭暈症狀,發作時往往眼前突然黑一片,屬於慢性的心律不整。郭志東指出,心房顫動發生原因,多因老化或三高造成心房纖維化,好發族群為75歲以上長者,或心肌梗塞、心衰竭病史者,或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會高於一般人2倍以上,郭志東說,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心房顫動,此類的心律不整可說是「隱形殺手」,當心臟不適時,應就醫以24小時心電圖進行檢查。針對心房顫動的治療,可用藥物或電擊調整心跳節律,同時須服用抗凝血劑,降低血栓生成,遠離腦中風。郭志東強調,若心房顫動不治療,除增加中風機會,還可能形成永久性心房顫動,「那就救不回來了」。心搏過緩》每分鐘心跳30至40下心搏過緩的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僅30至40下,出現頭暈、手腳無力症狀,常因為老化、心肌梗塞、心衰竭等,也可能是服用心律不整等藥物,造成心跳過慢,甚至是心律不整電燒治療時,不慎讓房室結失去功能所致。治療時需植入心臟節律器,讓心跳加速至60下。許百豐表示,心律不整大多是良性,有時是自然老化的現象,有時咖啡喝多了,引起心悸、頭暈,平時多注意生活飲食習慣即可,不用過度擔心。「嚴重心律不整沒有及時救治,有可能猝死。」許百豐說,年長者、三高慢性病患、心肌梗塞放置血管支架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隨著科技進步,民眾可利用穿戴式裝置記錄心跳,部分裝置還有簡易心電圖,可供醫師診斷時很好的參考依據。預防心律不整5方法1.遠離三高,從飲食、運動調整改善,維持血管品質,避免心肌血流量降低,失去氧氣及養分。2.適時紓壓,保持心情平靜。3.不要常感冒、胃痛,以免增加心臟負擔。4.每天睡眠7至8小時,充分休息。5.一天2至3次、持續一周3天出現頭昏、胸痛、喘等症狀,應速就醫。資料來源/郭志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療效不如原廠藥?破除學名藥迷思
部分原廠藥短缺,日前衛福部長薛瑞元喊話以學名藥替代,卻引來學名藥品質、療效不如原廠藥的質疑與論戰。討論學名藥品質,絕不能在法規科學的主軸上迷失,一再提出療效問題,國家藥品政策透過GMP與生物相等性試驗等,監測與管理學名藥品的品質,對於部分人士提出以偏概全、違背國際規範的論點,令人感慨。治療疾病藥品通常由國際大藥廠投入資源,耗費7至10年研發。一旦獲得政府藥政單位通過上市,在專利期間獨占市場,享有高價;專利期滿,其他藥廠可製造同成分藥品,稱為學名藥品(generics)。學名藥進入市場,透過競爭機制,價格降低,性價比(CP值)提高,可讓更多病人使用,也能節省健保經費,用於新藥支付。台灣國產藥廠以生產學名藥品為主,民國71年起,藥政單位推動GMP,逐步引導符合國際標準,而得以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PIC/S)」多邊組織。至於產品品質,除依照藥典的物理、化學規格檢驗,也要與原開發廠產品規格比對,加以驗證。隨著國際規範演進,出現「生物相等性(bio-equivalence,BE)」臨床試驗的要求。考慮藥廠使用賦形劑的差異可能影響人體吸收,因此透過健康人的臨床試驗確認,通過後認定學名藥與原廠藥療效相等。藥品由原廠導入市場到專利期滿,已使用至少5至7年,且藥品除專利保護時間,較一般商品多出5年,而資料專屬權(data exclusivity)等保護措施導入,更延長該成分藥品使用經驗。美國FDA最早制定BE試驗規範,台灣於民國76年跟進,甚至追溯已上市的心臟藥品、癲癇藥品等符合要求,這些策略和其他先進國家一致。縱然臨床上,醫師使用學名藥或有主觀感覺或客觀發現療效不佳情事,藥政單位除監測已上市藥品品質,也於98年建立「療效不等」通報機制,透過資料蒐集與分析,有系統處理相關問題。作為藥政老兵與持續從事藥品法規探討工作者,很遺憾發現,最近不論學名藥、生物相似性藥品,甚至再生醫療製劑等議題,許多醫師對50年來,藥政法規單位在藥品審查與管理上的改革精進,毫無知悉,包括設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已進用30位醫師,70位各領域專業博士,也於107年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得以與各國藥政法規單位工作者共同討論,制訂新科技產品規範。值此關鍵時刻,衛福部務必邀請醫藥及病人團體充分溝通,盡速制訂完善的國家藥品政策,尤其學名藥品政策,並積極宣導,推動相關策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7 醫療.腦部.神經
研究指高鎂攝取降失智症風險!預防失智遠離6大危險因子、多吃「這些」高含鎂食物
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飲食中攝取較高的「鎂」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尤其是女性。日常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堅果種子、黑巧克力等,都有助於「鎂」的攝取。高鎂攝取與較低失智症風險有關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其臉書分享,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篇研究指出,攝取高鎂飲食的人擁有較大的腦容量和較小的白質病變(WML),這兩者都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相關。研究顯示,每天攝取550毫克鎂比起平均攝取量350毫克,到55歲時,大腦年齡可較年輕一歲,尤其對女性更為顯著。研究結果指飲食中鎂的攝入量可能有助於在衰老過程的早期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預防作用可能在40多歲甚至更早時就開始了。而如果想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鎂,該吃哪些食物呢?日常含高鎂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高含鎂食物.綠葉蔬菜:菠菜、甜菜葉、甘藍.堅果種子:南瓜籽、太陽花籽、杏仁、核桃、巴西堅果.全穀類:燕麥、糙米、全麥麵包.豆類:黑豆、大豆、扁豆.魚類:鮭魚、鯡魚、鯖魚.黑巧克力.水果類:火龍果、奇異果、香蕉、酪梨鎂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礦物質,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現任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耀泰曾受訪指出,人體若缺鎂導致低鎂血症,早期症狀有乏力、食慾不振、疲倦、噁心和嘔吐,重者則有肌肉痙孿、麻痺、刺痛、人格改變、阿茲海默症、偏頭痛、冠狀動脈痙孿、心律異常和癲癇等,甚至因無機鹽平衡系統的被破壞,導致低血鈣和低血鉀。鎂離子缺乏者也常見血壓較高的情況,補充鎂同時有助於控制血壓,鎂也可以減少鈉的再吸收,降低心臟輸出,也能減少血管鈣化和硬化,降低血管末梢阻力,此二者可促使血壓下降。如在輕度和無併發症的高血壓患者,鎂的治療能恢復正常血壓。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30萬人罹失智症台灣失智人口逐年攀升,根據去年8月底聯合報失智專題報導,依健保就醫數據與失智人口盛行率推估,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30萬人罹失智症。失智所耗費的醫療資源及照顧成本,對誰來說都是沉重負擔。要預防失智,專家呼籲應遠離以下6大危險因子。遠離失智6大危險因子1.三高2.菸酒3.中年頭部外傷4.憂鬱5.聽力障礙6.空氣汙染【參考資料】.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is related to larger brain volumes and lower white matter lesions with notable sex differences.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醫師提醒低鎂血症危害 這些食物富含鎂多吃可活得更美.預防方法/遠離6大危險因子 1/3的失智症可預防.失智時鐘快轉6-1:近六年健保失智就醫人數成長近二成【填問卷抽好禮】❤️邀你一起填寫「你居住的城市失智友善嗎?」調查問卷,填問卷有驚喜,憶起讓失智友善+1❤️
-
2023-04-03 養生.健康瘦身
阿妹演唱會瘦成筆芯腿!「無碳水」激瘦食譜曝光 營養師喊:不可能
【本文重點】歌手阿妹最近的減肥歸因於一種嚴格的飲食,據報僅包括蔬菜和少量海鮮和肉類。然而,一位營養師警告說,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心臟、腎臟和肺部問題。該營養師還指出,這種極端的飲食只在醫院條件下進行,最長持續兩週,僅用於某些病情,如兒童的癲癇或肥胖。--by ChatGPT張惠妹(阿妹)上周在高雄巨蛋展開「ASMR」世界巡演,只見之前被「嫌胖」的她瘦成筆芯腿,穿著黑色短洋裝隨音樂盡情搖擺。阿妹的團隊透露演唱會食譜是一碗燙青菜、一碗蛤蠣和四片涮牛肉,且要每天下午三時前吃完。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真是不知者無畏」,這樣的菜單容易產生大量酮體,造成酸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更可能影響腎臟、心臟功能。趙強聽聞阿妹的演唱會菜單,直接反問「那其他時間吃什麼?」,他表示,不確定阿妹依照這樣的菜單吃多久,依據阿妹之前的體態,「如果只用這種吃法,不可能瘦成這樣」。趙強說,這份菜單只有蛋白質和青菜,幾乎沒有碳水化合物;且蛤蜊除非去殼,否則蛋白質的量也不多。這份菜單是以「極低熱量」,透過糖質新生作用,分解脂肪、蛋白質來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一旦糖類攝取不足,身體不停分解脂肪、蛋白質,最後可能去找其他的器官、組織「下手」,造成肌肉流失,甚至影響神經系統、大腦和運送紅血球等運作。趙強說,臨床上只有針對癲癇、腦部異常放電者和胖小孩等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幫助瘦身,一是腦部異常放電者是為了故意產生酮體調整,胖小孩則就像「手槍上膛」要盡快瘦下來以免後續變成糖尿病。但這樣的病人都要住院、每天抽血監控其生理指標,通常兩週左右就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就得停止此飲食法,回歸一般的減重;也就是找出真正的肥胖原因,以運動、均衡飲食方式減重。因此以阿妹這次10場演唱會,橫跨3月31日到4月15日來看,若維持這樣的菜單,身體很容易出問題。趙強也表示,就算阿妹團隊有醫師監控,也不建議以這種飲食法減肥,因為「就連醫院都是住院才敢執行、門診都不太敢執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30 醫療.泌尿腎臟
中草藥天然不怕吃壞身體?吃超過兩週就算長期用藥?吃藥到底會不會傷腎
「腎臟」是人體中相當重要的器官,受到傷害時對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而「藥物」也是 醫生用於恢復健康的工具。然而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吃藥傷腎」這種說法。那麼為何用來幫助健康的藥品,卻會對自己腎臟有不好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來好好解析這個問題讓大家瞭解如何安全用藥不傷腎。這篇文章除了會分別介紹傳統臨床上會影響腎臟功能的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中草藥、鋰鹽、顯影劑等,另外還會更新最新的癌症免疫療法所致的急性腎衰竭副作用,以提醒大家安全的用藥。1.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止痛藥會越吃越上癮嗎?一般而言,NSAIDs應用於短期止痛,如頭痛、牙痛、經痛較嚴重的女性等。但連續服用超過兩週以上,就應視為長期使用。在骨科的長期關節炎以及許多慢性疼痛的病患中也相當常見此類藥物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使用NSAIDs的病患,有得到急性間質性腎炎的風險。當產生水腫、頻尿、倦怠感等症狀時,就要小心是否是藥物的副作用出現了。除了立即停藥之外,也可能需要更多控制症狀的治療。坊間有若干不肖業者或是電台廣告中銷售號稱「神奇的補藥」,誇大吃了藥會覺得「身體變爽快」等不實的治療效果。實際檢驗成分其實很多都是摻雜有類固醇與止痛藥在其中,使用上須明辨慎思!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來治療肌肉骨骼疼痛,有常見副作用,如:可能造成血壓的升高,影響降血壓藥物的療效,也會造成體內水分無法排出,使得腎功能惡化。避免開立NSAIDs給高血壓、心衰竭、及腎功能不佳病人,如果病人本身有高血壓、心衰竭、及腎功能不佳的話,開立NSAIDs可能會使上述病況惡化。因此對於此類病人,建議給予短期的止痛藥,例如Acetaminophen,Tramadol,或是嗎啡類藥物,可能相對地比較安全。[1]此外《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指出,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比未使用者,多了3倍發生急性腎衰竭風險,建議謹慎使用、減少劑量並縮短使用時間。[2]在此提醒止痛藥安全用藥的五不要點:・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相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的藥・不買遊覽車/地下電台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另外止痛藥的使用時機也很重要:止痛藥應該要在開始發痛的時候吃,才會在最痛的時候發揮它最好的效果。但有些人會選擇痛到無法忍受時才吃,當止痛藥的效果未完全發揮時,卻誤認為是藥量吃得不夠,只好再吃一個劑量,因而成為過度使用的開端的原因之一。過度使用止痛藥會進一步引起身體的「耐藥性」,即使相同程度的痛,這些人也會比其他人需要更大劑量的藥物才能壓制住,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止痛藥與不同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容小覷,若民眾對自己使用的藥物沒有正確的認知,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加重腎臟的負擔。2.中草藥尚天然,吃多不怕? 特定的中草藥成分具有腎毒性。舉例來說,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和天仙藤等中草藥的成分,都含有已證實會傷害腎臟,並增加泌尿道癌症機率的「馬兜鈴酸」;因此台灣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於2003年已明令公告禁用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五種含馬兜鈴酸之中藥材,以減少此類傷害。另外,像是硃砂裡含有汞、雄黃內含有砷等重金屬,如果持續在身體內堆積,也會對腎臟及其他器官造成傷害。國內對中藥材在重金屬的管理上都有嚴謹規範,於九十三年二月一日曾公告明列特定藥物的限量標準為:鎘(Cd)2 ppm以下、鉛(Pb)30 ppm以下、汞(Hg)2 ppm以下。相關藥材也都有明確進出口及存量管制規範。這裡並非反對中草藥可能帶來的療效,而是要提醒大家,自行購買並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容易產生的風險。如果真的生病不舒服,應該要尋求合格的中醫師協助,而非聽信偏方隨意購藥。找到合格的中醫師之後,也務必說清楚病情,並聽明白醫師的囑咐。有時候,生活習慣的調整才是最好的良藥。若逼不得已,真的要自己買藥,也一定要選擇有衛生福利部核可許可證字號的中藥藥品,才不會傷害到身體得不償失。其餘尚有一些標榜天然草本的食品:如牧草汁、或是日本進口的極之青汁等健康食品,其成分都富含草酸及鉀離子。腎功能正常者大部分在服用後都可在體內自行代謝無負擔。然而腎功能不全的病患若在沒有警覺心的狀況下持續服用,進而造成急性腎衰竭或高血鉀需要透析治療的狀況也是屢見不鮮。3.精神病要吃藥卻越吃越糟?鋰鹽是常用於治療癲癇及雙極性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的藥物,藉由調節神經傳導物質,以減輕患者的症狀。由於鋰鹽是經由腎臟代謝排泄, 毒性常影響腎功能,使用上須監測藥物濃度(鋰鹽治療濃度範圍為0.6-1.2 meq/L)。若有在使用鋰鹽,應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並於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時儘速就醫,以免顧此失彼,精神症狀得到改善,卻傷了腎臟。鋰鹽中毒的症狀包括:腹瀉、嘔吐、運動遲緩、異常虛弱或困倦、口齒不清、心率不整、心搏徐緩、癲癇或昏迷。若有疑似情形,最直接的處置是停用鋰鹽,並且針對腎臟的症狀進行治療。急性鋰鹽中毒死亡率高達 25%。鋰鹽對腎臟的影響,包括腎源性尿崩症、慢性間質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小管酸中毒等。急性中毒時,若有神經學的症狀出現,可以使用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治療。[4]4.無色無味 篩檢常用卻可能傷人於無形的「顯影劑」舉凡電腦斷層、心導管攝影、血管攝影等皆有使用到顯影劑,可謂是疾病診療上的利器。顯影劑雖然可以輔助醫師用影像診斷疾病,但其藉由腎臟代謝的特性也會使腎臟功能受到損傷。以前的顯影劑屬於高滲透壓物質,進入體內時會對腎臟組織造成損傷,並嚴重影響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即使現在多半醫院已經改用等滲透壓成分,相對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傷害,還是建議各位若有接受顯影劑相關檢查時,可以詢問成分,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產生急慢性腎損傷之症狀。尤其對於已經有慢性腎臟病,或是已知對顯影劑過敏的民眾,若沒有向醫師告知病史,在不知情的情形下暴露於顯影劑,都可能引發顯影劑腎病變,不可不慎。一般顯影劑所致腎病變多在接觸顯影劑後的24 到48小時內開始有肌酸酐上升的變化,急性腎衰竭病程會持續3-5天至高峰約到7-10天達到緩解期。另外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MRI所用的顯影劑,其所含的成分釓 (gadolinium)在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患身上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腎因性全身纖維化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此病之表徵主要為類硬皮症的皮膚纖維化,可能同時合併心、肺、肝、肌肉等內臟器官的纖維化。當腎絲球濾過率小於 30 ml/min/1.73m2時得小心使用,洗腎患者則建議於檢查後安排連續透析,以清除體內殘留的顯影劑。[5]5.免疫查核點抑制劑 治癌神器卻可能致急性腎損傷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免疫查核點抑制劑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因其驚人的療效,在癌症治療上已經引起了新的革命。因為藥物會影響非腫瘤細胞的免疫恆定,導致免疫相關不良反應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副作用,這與細胞毒性藥物及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不一樣,醫療人員對於這類算是時代進步所產生的irAEs 可能比較不熟悉[6]。在大型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中,報告ICI-AKI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的發生率為 2%~5%, AKI 的時間約為ICI 啟動後14-16 週左右[7]。ICI- AKI病理變化主要為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ATIN),若伴隨使用已知會導致 ATIN 的藥物如質子泵抑製劑 (PPIs)等,會提高發生的機會。後續治療須謹慎使用類固醇,待其腎功能恢復。6.藥到底吃不吃?前面的段落介紹了許多種類的藥物,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正在吃、或正要開始使用或接觸的藥品,是否會造成腎功能受損。但不管是什麼藥物,有一些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包含就診取藥時明確告知用藥史、取藥之後確實遵守醫囑及處方用藥、以及得知自己服用之藥物具腎毒性,或代謝時間(半衰期)較長時,能特別留意身體狀況之變化。其他如慢性病處方常見的血壓藥、血糖藥、利尿劑或是感染症所需的抗生素等,其實在腎功能不全患者身上也是要有所調整。舉例而言,如血糖藥Metformin在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就要慎用,避免MALA(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的產生。另外若有尿液異常,如血尿、泡泡尿等,或腎臟相關症狀時,除了多補充水分及必要電解質之外,也應該儘速回診說明病況、進行尿液檢查,根據醫師的處方調整用藥頻率與劑量。最後,即使產生以上提到之症狀,還是有可逆的機會,腎功能有可能停藥之後就會恢復,其實並不需要過於慌張,反而若因為恐懼而延遲就醫,才真的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最好找腎臟專科醫師諮詢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維持穩定且持續的慢性病用藥,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尿酸,這樣才能照顧好腎臟的健康,避免掉入洗腎的階段。參考資料: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2.林承叡,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苗栗:國家衛生研究院;2022。AccessedMar. 2023.3.中藥用藥安全五撇步 正確使用養生又樂活、買藥切記「五不」原則4.劉文治,蔡敦仁。鋰鹽中毒的處置。內科學誌。2002;12(5):12-27. 5.Shah AH, Olivero JJ. Gadolinium-Induced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Methodist Debakey Cardiovasc J. 2017;13(3):172-173. doi:10.14797/mdcj-13-3-1726.許育瑋,蔡佩芬。免疫療法的絆腳石:irAEs 。藥學雜誌。2020;36(1):18-24.7.Shaikh A. Immunotherapies and renal injury. Current Opinion in Toxicology. 2022;31:100362. doi.org/10.1016/j.cotox.2022.100362【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楊洵醫師】安全用藥不傷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3 焦點.元氣新聞
遇狒狒獼猴逛大街怎麼辦?被咬傷可能傳染3疾病,3步驟優先處理保命
【本文重點】桃園平鎮出現凶猛的狒狒,引起居民擔憂。這篇文章提醒人們,當與野生動物接觸時,應該保持距離,不要挑釁或餵食。如果被咬傷,可能會感染疾病,如狂犬病和疱疹B病毒。如果不幸遇到野生動物,應該立即就醫,並接受相應的治療。--by Notion AI桃園平鎮驚傳有凶猛、可能具攻擊性的狒狒出沒,六福村第一時間否認是園內脫逃動物。這隻狒狒究竟是從哪逃出來的,目前還無法確認,但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如果你遇到牠時,你該怎麼辦?以及,如果被野生動物咬傷可能會產生什麼疾病,如何處理?遇見野生動物該怎麼辦?桃園平鎮狒狒出沒讓居民相當緊張,不過由於人類與動物棲息地愈來愈近,動物闖入人類居住範圍時有所聞。而不管是在市區或效外,哪天如果你不小心與他們碰到了,切記不要挑釁、不要餵食,盡量保持距離,找機會默默離開為上策。據聯合報訪問特生中心張仕緯指出,狒狒並非台灣原生種動物,但同為哺乳類動物,習性與逃逸獼猴差不多,都要小心避免接觸餵食,若是成年雄性狒狒,牠的犬齒猶如利刃,很有殺傷力。《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粉絲專頁也發文提醒,如果遇到狒狒,一定要避免做以下4件事,以免激怒狒狒!遇狒狒避免4件事1.不要與牠眼神對視2.不要露齒微笑(露齒對狒狒來說是威嚇)3.不要尖叫4.不要轉過身奔跑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長年來高雄中山大學及柴山附近也飽受猴群困擾,中山大學學生及去柴山爬山的民眾,經常會遇猴群搶食及攻擊。中山大學校方因而不斷向學生宣導,該如何防範獼猴攻擊:遇獼猴安全宣導一、不外露食物(塑膠袋)二、不餵食三、不接觸四、不攻擊*如獼猴表現攻擊性(眨眼、露齒、吼叫...)請勿與其眼神接觸,並慢慢走開。被動物咬傷可能傳染的疾病而如果你就是不幸遇到野生動物,因野生動物身上帶有許多病毒,若人被咬傷,就極有可能被傳染疾病。1.狂犬病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神經性疾病,通常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或抓咬傷口而感染。初期症狀會有發熱、頭痛、或抓咬傷部位的異樣感。持續數天後會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看詳細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曾提醒民眾,在遭動物咬傷後應及時就醫,並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以有效阻斷發病。2.疱疹B病毒多年前,玉山的台灣獼猴被驗出有「疱疹B病毒」。根據疾管署法定傳染病的宣導資料,此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南亞及東南亞的猴類動物,如台灣獼猴、恆河猴、馬來獼猴等。猴子感染到疱疹B病毒會引發類似人類感染單純疱疹的症狀,不會致死。但人類一旦感染此種病毒,其致死率超過70%。》看詳細疾管署提醒,被猴子抓咬傷後,應立刻使用肥皂或優碘澈底消毒傷口,然後以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至20分鐘,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給予疱疹B病毒預防性投藥,及其他與動物抓咬傷相關疾病(例如:破傷風、細菌感染及狂犬病等)的處置。3.破傷風被猴類抓傷還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桿菌在人體產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症狀患者先是大量冒汗,咀嚼肌抽搐麻痺引發牙關緊閉,之後肌肉痙攣的現象開始慢慢往下,至頸項、背部、腹部、四肢等多處引起癲癇。而最特別的癥狀是因肌痙攣或強烈抽搐而呈現「角弓反張」,即頭與腳跟後屈、身體前弓的狀態;還有因臉部肌肉緊縮,使臉部呈現「痙笑」表情。》看詳細被動物咬傷,3步驟處理保命疾管署提醒,若不幸遭野生動物咬傷,應謹記以下3個處理步驟:1.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2.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3.儘速就醫打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治療或其他預防性投藥。【資料來源】.《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粉絲專頁.中山大學網站.狒狒犬齒猶如利刃很有殺傷力 特生動物專家籲保持距離.登山郊遊被野生動物咬 牢記3步驟保命.狂犬病初期 發熱頭痛呼吸困難…
-
2023-03-23 養生.家庭婚姻
北醫院長傳婚外情!性需求?沒話題?另一半出軌8大理由,最真實原因曝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被媒體爆出與相差14歲的義守大學教授楊智惠疑似婚外情。聯合報報導,緋聞曝光後,邱仲峯初步回應與女方吃飯是業務往來,也火速請辭院長一職,邱仲峯日前也已對院內同事與長官發布請辭說明簡訊。邱仲峯請辭全文各位主任好,非常抱歉地告訴各位,我今天請辭,由張君照副院長代理院長職務!由於緋聞的媒體事件,今天造成很大的困擾,我應該勇於承擔責任,即使過程與細節有很多的疑問,但是恐怕多做解釋不會有幫助! 加上我自己的身體因素需要保養。我會繼續的在院內跟各位一起打拼,沒有把任期走完,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不應該說再見,因為我們還在同一條船上!仲峯 敬上王必勝緋聞 妻高EQ回應獲支持醫界屢傳婚外情,在此之前不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的緋聞也鬧得沸沸揚揚,而當時王必勝妻子、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曾受訪指出,「現代女人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正宮的位置,委屈求全,夫妻關係是平等的,沒有誰隸屬於誰。」高度情商(EQ)回應獲得了外界支持。其實,還有很多的是風頭過了觀眾就遺忘的新聞,又或者在檯面下根本沒爆出的數不清的緋聞。只是,要說社會上婚外情出軌事件也從來不少見,但有錢有地位的醫師,可能比一般人來得多一些,又或者說,只是被爆出的案例較多。聯合報資深醫藥記者李樹人多年前就曾撰文分析過,為何醫界桃色風暴總是特別吸睛:「搖錢樹」長桃花 醫院高層「看不到」【聯合晚報/李樹人】每回寫醫師養小三、醫界桃色風暴,點閱率總比一般正經新聞來得高,這則「醫界後宮甄環傳、小三還有排行榜」當然也不例外,令人有一點小悲傷。為何醫師婚姻容易不保?問過許多醫界人士,有人回答得直接「外面誘惑這麼多,男醫師很少能忍住、不偷吃吧」,還分析醫師外遇原因,不外乎是:錢多到花不完、壓力沈重、醫院環境封閉、夫妻長期疏離等,但果真如此嗎?就有網友回應,「這現象不光只發生在醫界,各行各業都有小三小王」,確實沒錯,但醫界緋聞、不倫戀的比率似乎更高,只是許多都藏在檯面下,成為醫護人員私下聊天談八卦的題材。例如,不少主任級大醫師不只享有齊人之福,除了正宮,還有好幾個小三,但院內高層卻睜一眼閉一隻眼,因為醫師可是醫院的搖錢樹,開刀技術好、病人多,只要沒惹出桃色糾紛,誰管他左擁右抱。網友認為「大醫師的權威與薪水,是吸引小護士的原因;大醫生決定進藥多寡,是吸引女業代的原因;不管男人女人,最終還是離不開錢與權呀!!!」。至於醫師跟病人的感情糾葛,則來自於患者對醫師的英雄崇拜,儘管違背醫學倫理,但仍有醫師中箭落馬,無法抗拒條件不錯的女病患主動誘惑,國內就有權威名醫為了病患與妻子離異。為何我會被出軌?此外,許多人被出軌後,會一直想著為何另一半會外遇?是我不夠好嗎?還是我哪裡有問題?歸納網友及我們身旁所見眾多案例所述,出軌原因大多不出以下幾個:出軌8大理由1.就是性需求2.真愛來的太遲!?3.另一半將全部重心放孩子身上4.缺少共同話題5.交際應酬6.尋找新鮮感刺激感;永遠想找更年輕的7.工作壓力或生活壓力8.小三比較懂得欣賞我優點但事實上,愛其實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外遇出軌也是。當愛上了,任何原因都不是問題;當不愛了,任何原因也都可以是理由。
-
2023-03-21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7/罕見血液病TTP治療不即時恐要人命 醫師呼籲應增加治療武器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種發生率百萬分之一、可能多次復發的罕見血液疾病,一旦患者病發,需在短時間內給予治療,但常因診斷不易而陷入危險中,加上目前國內能用的藥物有限,國外有些新開發的藥物也尚未被引進核准,增加臨床治療的困難。因此醫師建議,須加強民眾、醫療人員對TTP的認識,國內也應盡快納入新治療武器。【關心TTP病友,請加入「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藉由TTP衛教資訊平台 盼縮短患者診斷時間 爭取搶救時機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發生率極其微小,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一年平均只有1、2人,過去累積至今30餘例個案;而目前推估全台一年新診斷患者僅10餘位,十分罕見。有鑒於TTP在內的罕見血液病發生率不高,國人普遍對其缺乏認識及了解,以致常發生延遲診斷,臺中榮民總醫院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邀請同儕一起成立台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並出任理事長,加強民眾及專業人員的醫療知識。他表示,過去醫師即使懷疑患者罹患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但也沒有診斷的方法或管道,患者可能在診斷、治療過程中飽受煎熬,甚至死亡。王建得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提供懷疑的患者、醫療人員TTP相關的資訊,因此協會除了持續建置TTP衛教內容,也將邀請患者、醫師分享實際經驗,提高社會認知度之餘,同樣期盼引起大家一同關切,注入更多診斷、治療的資源。TTP是什麼?中文名稱是什麼?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5%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患者是先天基因突變所致,其餘為後天免疫型。若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缺乏或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將無法切斷凝血蛋白溫韋伯氏因子(vWF, 亦稱類血友病因子),導致其變得太長,功能也會過強,造成血小板過度活化,並於全身各處微小血管中形成血栓,使紅血球通過血栓處破裂,發生血管內溶血現象及貧血;同時血小板也因為過度活化而大量消耗、數量嚴重低下,出現出血,皮膚紫斑等症狀。因此當出現以下5大症狀就要懷疑:1.血管內溶血 2. 血小板低下 3. 發燒4.神經學症狀如意識模糊、昏迷、癲癇等 5.腎功能異常其後三者不一定要出現,但都是全身多處微小血管阻塞所引發的症狀。在鬼門關前搶救TTP患者 台灣目前治療武器卻有限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患者通常在發病時被送往急診,但症狀多元,又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ITP)、伊凡斯症候群(Evans syndrome)、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HUS)相似,若醫師經驗不足,恐錯失救治機會。周聖傑也指出,雖然TTP臨床診斷上是以抽血有無ADAMTS13酵素為確診標準,不過檢驗耗時,且TTP治療常常分秒必爭。醫師若有懷疑,就會先處以血漿置換術,合併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待血小板恢復才停止。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血漿置換後,血小板恢復正常,但ADAMTS13依然偏低,代表抗體仍在,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等來抑制抗體。即使利妥昔單抗已被國際列入TTP治療指引,不過對於TTP為適應症外使用,患者須自行負擔數萬元費用。而現在國外有一種新型以拮抗vWF來治療TTP的抗體藥物,可阻擋vWF與血小板結合,大幅減緩TTP的症狀,但尚未被引進國內,「TTP最好能同時進行血漿置換、免疫抑制藥物及這個新藥共三種治療,可有效增加救治的機會。」周聖傑補充。TTP患者治療一次定生死 或終生抗戰對於誘發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因素,周聖傑表示,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難以預防,ㄧ旦發病,恐會要人命,如有位患者病程惡化極快,即使施予血漿置換、免疫抑制劑,患者仍陷入昏迷、出現癲癇,最終離世。所幸大約6、7成TTP患者第一次發病且治癒後,未再復發,如曾有一名病患發作當下昏倒送醫,經過緊急救治後已無大礙;少數患者則會反覆復發,徘徊在生死關頭。周聖傑建議,發病後幾個月須密切抽血追蹤,若是確診為更少見的先天型TTP患者,因為天生缺乏ADAMTS13,不需要免疫抑制藥物,但必須每二至三周補充一次冷凍血漿,終生皆須如此,以防復發。
-
2023-03-19 醫療.腦部.神經
別等發作才止痛!治療偏頭痛藥物有哪些?減緩頭痛穴位一次看
【本文重點】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適當的紓壓方式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於預防偏頭痛發作。--by ChatGPT偏頭痛治療不想偏頭痛頻繁發作,預防性用藥很重要。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部科主任楊富吉教授表示,若每周至少偏頭痛一天以上,可考慮以四大類預防性藥物來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包括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劑等。四大類預防藥物,多使用三至六個月,改善後可減量停藥。楊富吉說,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常需每天服用,若使用一種預防性用藥後,頭痛發作頻率改善有限,醫師會考慮合併使用第二種或第三種預防用藥。這些預防性藥物可改善偏頭痛的發作頻率,但也可能會產生頭暈、嗜睡、記憶變差、心跳變慢、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因此須由醫師謹慎做藥物的選擇及劑量的調整。醫師開藥時也常需做足衛教宣導,尤其預防性用藥不像高血壓、糖尿病藥物,患者要吃一輩子,偏頭痛預防性用藥多半使用三至六個月,會逐量減藥或停藥。治療的目標為頭痛發作頻率降為一周不超過1天,一個月不超過4天。症狀出現「越早止痛越好」,但不建議長期依賴止痛藥。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威宏表示,偏頭痛發作依據頻繁度、嚴重程度進行分層治療,如果急性發作的偏頭痛不是太嚴重,可使用一般止痛藥,但不建議長期依賴使用,否則恐出現成癮性,甚至使用過度造成頭痛加劇;目前也有針對急性偏頭痛的藥物,但為處方藥需醫師開立。針對急性偏頭痛發作,楊富吉表示,坊間民眾熟悉的止痛藥,像是普拿疼(乙醯氨酚)、布洛芬或日本EVE止痛藥等,建議當偏頭痛症狀出現時「越早服用效果越好」。但若坊間止痛藥效果不佳,可就醫診治,由醫師評估開立翠普登類藥物(如英明格、羅莎疼)等處方藥物,減緩急性發作的不適。部分女性月經周期相關的偏頭痛,亦可使用英明格來做預防性治療用藥。寫頭痛日記,了解發作頻率與時間,有利診斷用藥。楊富吉說,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建議患者需記錄「頭痛日記」以了解自身頭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是否有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女性患者也可記錄月經周期,評估月經期間是否頭痛頻率增加。每次回診時,醫師也可藉由患者的「頭痛日記」,來檢視處方預防性用藥、急性用藥的治療效果。找出頭痛原因,「預防」優於「止痛」。陳威宏表示,偏頭痛其實不應等到發作才吃止痛藥,「偏頭痛預防」更為重要,需提早找出頭痛加重因素,像是壓力、睡眠不足、情緒影響等,確認真正的頭痛原因。現代人壓力過大,建議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以及維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等,若頭痛頻繁,應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依賴止痛藥情況,不建議病人長期服用坊間自購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藥物過度使用,反而使頭痛加劇頻繁。偏頭痛治療新選擇注射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 須符合健保規範才給付近年注射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成為治療慢性偏頭痛的新選擇。楊富吉表示,偏頭痛的發生與三叉神經血管系統過度活化有關,而CGRP是與三叉神經血管系統活化有高度相關的血液生物標記。過去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血液中CGRP濃度明顯較高,而使用CGRP單株抗體或CGRP拮抗劑等,皆可助於降低CGRP濃度,進而改善患者的頭痛。除了CGRP單株抗體的針劑治療外,未來口服的CGRP拮抗劑也會引進台灣。慢性偏頭痛診斷要件,為一個月超過15天頭痛發作,且連續超過3個月以上。陳威宏醫師說,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可用於預防,但因價格不菲,肉毒桿菌約每3個月打一次,單次約1.5至2萬元,而CGRP單株抗體每個月皆要施打,單次約1至1.3萬元,施打時間至少要半年左右,若要健保給付需符合規定,包括曾使用過三種以上偏頭痛預防性藥物,因治療無效或無法忍受副作用等。若不符合健保規範條件,民眾需自費。中醫治偏頭痛碰上偏頭痛,再堅強的人可能也會暗自叫苦。看西醫吃止痛藥能緩解,中醫師則建議針灸「阿是穴(又稱壓痛點)」。頭部、後頸上方疼痛,也可自行按壓「風池穴」;若是因情緒波動引發頭痛,則可按壓「太衝穴」,對緩解偏頭痛都有幫助。找出可能的誘發因子,再施以藥物及針灸治療。在小學教書的馬老師,血壓偏高,需要服藥控制。3個月前出現陣發性的頭痛,有時單側疼痛,有時雙側都痛,且會有搏動脹痛的感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問診後,得知患者多在上班日有症狀,假日很少發生,認為是教學和行政業務繁忙導致,施以藥物及針灸治療獲得改善。陳致舜說,部分人在偏頭痛發作前,會有視覺或觸覺等神經感覺異常的預兆,但也有人無預兆,突然發作。偏頭痛發作後,痛感可以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或伴隨噁心、嘔吐、對光線及聲音敏感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如何改善偏頭痛患者的生活品質,是醫界重要課題。西醫對於偏頭痛的成因尚無定論,但有幾項誘發因子是已知的,包含有荷爾蒙變化、咖啡及酒類、情緒壓力、感官刺激、睡眠異常、甚至天氣變化等,均會增加偏頭痛發作的機率。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區分實證頭痛或虛證頭痛。陳致舜表示,中醫將偏頭痛歸入一般頭痛的系統中進行辨治,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有關。若因情緒波動,肝陽上亢,易有實證頭痛。若有肝血虧虛、脾氣或腎精不足等情況,則是虛證頭痛。因其虛實不同,需要不同的處方調治。除了藥物處方,有些穴位對偏頭痛有減緩作用。最常用的穴位是風池穴,位於後頭部的兩側,枕骨之下及斜方肌之外的凹陷處,以手指按壓深處會有痠感的部位就對了。陳致舜說,用力按壓風池穴,對發生在頭部側邊的頭痛效果較好,後頸上方的後頭部頭痛也適用。另一個常用的穴位則是太衝穴,位於腳背大腳趾和第二趾間,兩趾關節上約兩公分的凹陷處,以手指按壓會有痠感的部位。按壓此處對於與情緒波動相關,或者脹痛明顯的偏頭痛較有幫助。以針灸治療痛點「阿是穴」為首選,也要調整生活步調。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說,西醫止痛藥可緩解偏頭痛,中醫也有藥方,但以針灸治療痛點「阿是穴」為首選,針灸也會讓疼痛減緩許多。後續用藥要看引發偏頭痛的原因是睡不好、緊張還是其他原因,分別給予活血化瘀、驅風濕的藥。中醫治療偏頭痛除了針灸用藥,張子瑜也會建議患者調整生活和工作步調。平常也可按摩頭部穴位保健,或是頸部熱敷,睡眠充足也會讓偏頭痛發生比率下降。利用瑜伽、打坐、冥想訓練專注力,也有助神經平衡,防止偏頭痛。陳致舜推薦食療茶飲避免偏頭痛發作,可選用菊花、百合及甘草以熱水沖泡服用。菊花有平抑肝風、清熱明目及降壓的效果;百合寧心安神;甘草調和氣血、緩急止痛,適合因工作壓力或失眠導致偏頭痛的人飲用。燒烤、油炸、辛辣食物和咖啡、酒類,則是會誘發疼痛發生。荷爾蒙變化也會影響偏頭痛防經期偏頭痛 從調理月經下手除了受情緒影響,偏頭痛發作也跟荷爾蒙變化有關,女性在生理期偏頭痛好發風險也提高。陳致舜說,女性在經期前後好發的頭痛,要由調理月經出發,養血活血、滋陰活絡,讓月經來得順暢,就能減輕負擔。張子瑜表示,女性在懷孕前、經期來臨前後都會有偏頭痛,就中醫觀點來看,會配合婦科的經期周期療法調整,搭配一些止痛的中藥。如果是有規律的經期疼痛,可以事前就給藥物,類似預防。經期來的前一周,可自行頸椎熱敷、頭皮按摩,睡眠充足,都有助減緩經期偏頭痛的問題。
-
2023-03-19 醫療.腦部.神經
怎麼區別頭痛和偏頭痛?快速檢測3症狀: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
【本文重點】偏頭痛是發作時噁心、頭痛、怕光、怕吵等症狀的夢魘,國內有超過200萬人因此困擾。偏頭痛的治療以單株抗體等新藥物為主,在健保申請條件下使用可改善生活品質。若發現3項以上症狀,便有高達九成機率為偏頭痛,須至神經內科就醫診治。頭痛的腦部檢查多以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來判定,但有其他症狀則需進一步做續發性腦部的鑑別診斷。--by ChatGPT認識偏頭痛症狀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可能忍一忍就過去,或吃個止痛藥就緩解。但對偏頭痛患者來說,頭痛是可怕的夢魘,有時一發作就是大半天,還會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偏頭痛能靠吃藥根治嗎?還是得一輩子和它和平共處?值此季節交替溫差大的時刻,偏頭痛患者更要學會如何預防頭痛發作。偏頭痛發作起來要人命!一名40多歲英文老師,長年飽受偏頭痛之苦,每次發作就會噁心、嘔吐,導致無法上課必須請假,嚴重影響工作。過去她曾使用口服預防性藥物,但出現心跳慢、血壓低、嗜睡、頭暈等副作用,甚至自覺影響記憶力。近年單株抗體等藥物逐步運用於治療偏頭痛,因符合健保申請條件,患者使用後偏頭痛頻率大幅下降,也減緩不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國內超過200萬人為偏頭痛所苦,影響生活需就醫。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部科主任楊富吉教授表示,根據過去台灣本土研究,台灣15歲以上民眾偏頭痛的盛行率接近10%,相當於超過200萬名國人為此困擾。偏頭痛好發於18至50歲的民眾,男女患者比為1:3。多數偏頭痛患者屬於低頻率,平均一個月內痛1至2天,不致影響生活;但若是高頻率偏頭痛,例如一個禮拜至少痛1-2天以上,導致無法工作、上學、做家事等,影響生活功能,應至神經內科就醫診治。楊富吉指出,偏頭痛與緊縮型頭痛皆屬於原發性頭痛。偏頭痛的常見症狀包括搏動性的抽痛、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疼痛程度屬於中度至重度,容易造成患者失能,為門診中最常見的頭痛類型。而在社區中盛行率最高的是緊縮型頭痛,患者症狀較不常合併搏動性的抽痛、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或失能,疼痛程度屬於輕度至中度。七成與遺傳相關,一成為預兆型偏頭痛,多在青少年期就發生。楊富吉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偏頭痛病人約七成與遺傳相關,若父母其中一人患有偏頭痛,其子女約46%會有偏頭痛;若父母皆有偏頭痛,子女約66%會有偏頭痛,具有高度遺傳相關性。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威宏表示,有偏頭痛體質的患者不一定會時常發作,但若一個月痛超過一次,建議就醫檢查。偏頭痛分為預兆偏頭痛、無預兆偏頭痛。楊富吉說,在國外,預兆偏頭痛的比率較高,約二至三成,而台灣的預兆偏頭痛約占一至二成,其餘為無預兆偏頭痛。常見的預兆類型為視覺預兆,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前閃光、鋸齒狀亮點等。台灣本土研究發現,預兆偏頭痛的患者,許多從青少年開始就有偏頭痛,與遺傳基因高度相關。一般頭痛休息會緩解,偏頭痛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急性偏頭痛發作若不予以藥物治療,恐要痛上至少4小時才有機會緩解。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偏頭痛的診斷可依照「54321」口訣進行判別:「5」為出現過類似頭痛至少「5」次以上;「4」為頭痛若不予以藥物治療,至少持續「4」小時,但很少持續疼痛超過「3」天;「2」為偏頭痛特徵符合「2」項以上,包括單側頭痛、搏動性抽痛、中等至重度疼痛、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如走路或爬樓梯);「1」為頭痛時伴隨噁心或嘔吐、怕光及怕吵之其中「1」項症狀。楊富吉表示,一般民眾可利用簡易3項條件來快速篩檢自身的頭痛是否為偏頭痛,包括「頭痛發作時是否需要休息」,例如無法上班、上課、做家事;「頭痛發作時是否會合併噁心」;「頭痛時是否會怕光(對光線感到刺眼)」,若上述3項條件中滿足2項以上,則為偏頭痛的機率高達九成。原發性頭痛不須做腦部檢查,多依診斷標準判定。至於頭痛的腦部檢查,楊富吉表示,偏頭痛、緊縮型頭痛等,屬於原發性頭痛,一般無需額外進行腦部影像檢查,多以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來判定。但若頭痛以外,合併有其他症狀,如發燒、肢體無力、癲癇發作等局部神經學症狀,或50歲以上才開始頭痛、雷擊式頭痛、姿勢性頭痛;咳嗽、蹲踞、運動、從事性行為等增加腹內壓行為時,頭痛會加劇等情形時,則需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來做續發性腦部的鑑別診斷,以排除腦部結構性或血管性的病灶。預防偏頭痛偏頭痛是現代人的通病,可能會有畏光、怕噪音、噁心嘔吐,嚴重者掛急診求醫。醫師表示,偏頭痛與個人體質有關,會因季節交替或是心理壓力增加偏頭痛發生機率;部分人對「酪胺酸」過敏,建議避免吃巧克力、起士與柑橘類俗稱的「3C食物」,也不要常喝酒,以免腦血管收縮膨脹造成偏頭痛。嚴重發作時,藥物緩不濟急,不少患者跑急診。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指出,偏頭痛患者到急診室就醫的人不少,其中以年輕女性居多,常出現嘔吐,也會畏光、怕吵等,都是典型的偏頭痛症狀。患者或許在家有準備藥物,但頭痛得厲害的時候,藥物緩不濟急,甚至吃藥後不適吐掉,這時就可能到急診室報到。鄧學儒說,患者到急診室來,第一個會先評估確認腦部有沒有病變,排除患者是否有顱內出血,或腦部有腫瘤等。若狀況排除,只是單純的偏頭痛,急診醫師會開止痛藥物、止吐藥物等,合併使用通常會有改善的效果。減少飲酒避免血管膨脹收縮,注視3C螢幕勿過久。針對常見誘發偏頭痛的因子,鄧學儒表示,偏頭痛跟每個人的體質有關係,有時因為季節交換,或是心理壓力,甚至食物會影響偏頭痛發作的頻率。一般建議病患盡量避免喝紅酒、吃起司類食物,裡面的成分可能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又膨脹,進而造成頭部疼痛。另外,現代人手一機,滑手機滑太久或是盯著電腦螢幕過久,鄧學儒認為也是造成偏頭痛的原因之一,應盡量避免聲光比較強烈的環境,或不要看螢幕看太久,以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機會。對酪胺酸過敏者,少吃巧克力、起司、柑橘類。至於網路上盛傳所謂3C食品,是指巧克力(chocolate)、起司(cheese)及柑橘類(citrus)等常見食物,是誘發偏頭痛的食物地雷,多吃可能加劇症狀。不過3C食物主要是針對對酪胺酸過敏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這3種食物,而是要適量食用。有營養師建議,平時可多吃含有「鎂」的食物,幫助安定神經,包括香蕉、綠花椰菜及菠菜等,也可多攝取富含B群食物,如全穀類、新鮮肉類及雞蛋等;多喝牛奶、豆漿等富含色胺酸食品,可以幫助睡眠。另體內Omega-3和Omega-6不平衡也會造成頭痛,每周可攝取二至三次深海魚類,或是亞麻仁籽,也可以在煮菜時用芥花油、葵花油等。有氧運動、心理治療、排除壓力,都有助預防。有氧運動可以預防偏頭痛,包括游泳、跳舞、騎腳踏車、慢跑與快走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保持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有機會改善偏頭痛發作機會。門諾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宣安指出,生活中的情緒、緊張與勞累,或是身心疾患等,都可能引發身體的壓力反應,雖然可幫助抵抗遇到的危機事件,然而持續暴露在壓力下,容易引起身心不適,偏頭痛就是其中症狀之一。若經過檢查已排除生理器官的因素,民眾不妨尋求心理治療,緩解偏頭痛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偏頭痛的心理治療偏頭痛除了能用藥物治療外,透過心理治療,包含認知行為治療法、生理回饋治療法、正念減壓治療法,都可有效促進民眾對壓力的覺察與因應。認知行為治療協助民眾了解自身的適應表現,分析並找出誘發、維持或是惡化偏頭痛的行為或思考模式,協助民眾辨識或尋求更具適應的替代行為,減少壓力與偏頭痛的惡性循環。生理回饋治療法會運用相關儀器,讓民眾由螢幕中看見與壓力有關的生理指標,包含手指溫度、心跳或呼吸等,加上臨床心理師的專業指導,促進民眾了解並進一步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達到症狀減輕與舒緩壓力的效果。正念減壓療法協助民眾專注在當下的身心感受,透過不同的引導練習,了解自己與偏頭痛的關係,學習與不適的感受共處並接納自我,緩解對於偏頭痛的預期性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3 醫療.腦部.神經
以物理調節救失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讓大腦電流不斷線
【本文重點】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部調節方式,透過電磁感應產生磁場,誘發相對應的內部電流,影響腦部功能。治療憂鬱症、手腳不靈活、講話不清等問題,對失智症改善也有助益。此方法不需藥物,安全且普及化,適合人口老化社會使用。透過此方法,腦部神經網路不會斷線,可提升腦部功能。--by ChatGPT腦部是靠電流傳導在傳遞訊息,一些基本的生活都是靠電流來傳導訊號。那麼引用外面的電流來影響我們腦部的電流,可行嗎?1940年代義大利的醫師發明用電流來誘發癲癇治療嚴重的精神病患,這是直接將電接在身體上,有一種觸電的感覺。後來有更人道的做法,是經由電磁感應將外部電流以非侵入性無痛的方式,在腦部產生相對應的內部電流,就是經顱磁刺激。如果我們用重複的頻率來刺激腦袋,即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電磁感應是經顱磁刺激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有電就可以產生磁場,有磁場就可以誘發電流,像風力發電的原理一樣,只要在腦袋外面夠靠近的地方用電流環繞,就可以產生夠強的磁場,然後導入腦袋誘導出相對應的電流,就可以影響腦袋。腦部掌管我們看東西、手腳活動、吃飯、喝飲料、情緒管理、講話,如果腦袋改變,這些行為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說情緒出問題,會得到憂鬱症,即可藉由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這也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的適應症,目前這種治療方式已經非常普遍。還有,中風之後手腳不靈活或是講話不靈光,也可以藉由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來改變手腳卡卡或是嘴巴含滷蛋的狀況。台灣已經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最近很多研究發現,這種物理調節方式對失智症改善有助益,大家如果發現自己的能力稍微下降,就可以接受這種物理調理,以防失智症之後造成子女的負擔。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也是藥物以外的改變方法。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不需服用藥物且相對安全的物理調節方式,可說是腦部功能失調病人的福音。當腦外的電流接上腦內部的電流,腦袋的神經網路就不會「秀逗」斷線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9 醫療.腦部.神經
「殯葬天王」龍巖集團李世聰神經膠質細胞瘤逝!醫:幾乎是惡性,8症狀要懷疑腦瘤可能
聯合報報導,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天(8日)驚傳病逝,享壽65歲。龍巖集團已證實此訊息,並表示相關治喪事宜籌備中。【相關新聞】·「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辭世 享壽65歲·名嘴陳立宏也是腦腫癌逝 醫:病程兇存活期短其實早在2021年即傳出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GBM)第4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腦瘤大致可分「原發性」及「轉移性/續發性」。原發性亦即腫瘤於腦中自然生成,最常見的類型為膠質細胞瘤,依照發生的位置以及細胞特性,可再細分為「髓母細胞瘤」、「腦膜瘤」、「腦下垂體腫瘤」、「神經鞘瘤」等。轉移性則是由其他部位之癌症細胞轉移而來,臨床上多由肺癌與乳癌轉移而來。【延伸資訊】·疾病百科/腦瘤另根據國泰綜合醫院醫訊謝政達醫師、張志儒醫師撰文指出,所有腦瘤中神經膠質細胞瘤占一半以上,幾乎都是惡性的,且惡性程度還特別高。當有下列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1. 視力逐漸模糊,視野逐漸狹窄:這是因為腦瘤造成腦壓增高,壓迫視神經,引致視力模糊,看東西迷濛而不真實。至於視野的缺損,則多在兩側,好像有布簾遮住般。少數視力差的老年病患,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並未獲得改善,也是因為長腦瘤之故。2. 眼睛外觀變形:包括眼皮下垂、眼球外突、眼睛無法往外看等,這是因為負責眼球運動的腦神經受損,問題在腦部而不在眼睛。3. 單側聽力變差:先是平衡及聽神經(第八腦神經)受壓,有陣發性的耳鳴、聽力逐漸變差、有可能伴隨著同側臉麻,接著腦幹處負責顏面感覺的三叉神經(第五腦神經)以及負責吞嚥的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腦幹受壓迫,造成吞嚥困難、步態不穩、甚至視力模糊,這是典型聽神經瘤引起的症狀。4. 吞嚥困難以及步態不穩:吞嚥食物(尤其是流質)時常會嗆到,聲音沙啞,無法大聲,下肢緊繃,無法大步邁開,容易摔倒。這些是後顱窩腫瘤壓迫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以及腦幹所引起的症狀。5. 單側肢體麻木或者無力:類似中風的症狀,但不及中風來得急遽,而是漸進性的。這是因腦中負責運動功能的錐體束系統,受到壓迫所造成。6. 人格的改變:大腦的額葉或者顳葉受到侵犯時,會有記憶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答非所問等異常的症狀。7. 荷爾蒙的異常:年輕婦女無故停經及乳汁過度分泌;手腳、鼻子、下巴慢慢變大,鞋子逐漸穿不下;月亮臉、水牛肩、身軀肥大、四肢瘦小,這些都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腺瘤不正常的分泌荷爾蒙所致。8. 癲癇的發作:也有部分腦瘤是以癲癇形態表現:嘴角抽搐、手腳痙攣、然後全身性發作。以上是腦瘤可能產生的特殊症狀,至於一般常見的頭痛、頭昏、失眠、記憶衰退等,為功能性障礙,不代表有腦瘤的存在。而針對腦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加強或輔助之。
-
2023-03-02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次發性骨質疏鬆症」是元兇,4原則治療改善
一位42歲男性,熱愛釣魚及運動,有一次從船上下船時,踩地瞬間不慎滑倒,屁股硬生生跌坐在地上,痛到難以站起,一移動就哀叫不已,送醫時發現是第4節腰椎壓迫性骨折,緊急送醫灌完骨水泥後,大部分症狀改善。然而一年後,他在PU跑道上跑步時突然「咚」的一聲,再度地滑倒造成第3節腰椎壓迫性骨折。幫他治療的醫師覺得事有蹊蹺,中年男性不該這麼輕易有壓迫性骨折,於是安排骨密度檢查,一看之下不得了,他的骨密度Z值下降至-2.5,於是將他轉診至新陳代謝科,經過詳細檢查和抽血檢驗後才發現是副甲狀腺出問題造成的骨質疏鬆,在經過適度營養素補充及用藥後,骨質密度才逐漸回升。骨質疏鬆定義、檢查停看聽骨質疏鬆症(簡稱骨鬆)是一種因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和骨骼品質)減弱而導致個人骨折危險性增加的疾病。而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簡稱次發性骨鬆)是「特定原因」造成骨密度和骨骼品質改變,進而導致低創傷性骨折的疾病。要診斷骨鬆,世界衛生組織唯一認可的骨密度診斷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分成T值和Z值兩種數字(圖一)。T值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而Z值用來輔助診斷。當病人在非好發骨鬆的年齡被檢測出Z值下降(≤-2.0),或是有低創傷性骨折病史,都應考慮是否有次發性原因存在。骨頭營養不能少,維他命D和鈣缺一不可維生素D和鈣質是維持骨頭健康不可少的營養素,維生素D能增加鈣質的吸收。在2022年《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中建議,在缺乏日照及足夠飲食鈣的情況下,0-50歲國人至少每天攝取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50歲以上則提高至每天600 IU。到了65歲,其維生素D製造能力只剩下20-30歲者的1/5左右,對於維生素D的攝取不可不慎。從骨質疏鬆的觀點來看,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鈣質1200毫克和維生素D 800至1000 IU。次發性骨質疏鬆的整合性治療:4「I」原則次發性骨鬆的治療方針依循4大主軸:1.調查(Investigate)和治療原因:次發性骨鬆的原因不勝枚舉,下列為範例。(1)內分泌類 : 如糖尿病、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性腺機能低下……等。(2)藥物:如類固醇、某些抗癲癇藥……等。(3)營養、腸胃道類:如維生素D缺乏、慢性肝病……等。(4)其他:如長期不動(immobilization)、慢性腎病……等。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其他各種狀況會導致次發性骨鬆,因此診斷骨鬆的患者建議要做一般篩檢;停經前女性和小於50歲男性、沒有典型危險因子的較老患者,還有Z值≤−2的病患則需要更詳細的篩檢。若沒有及時檢出,發現時身體骨折可能已產生或是骨質明顯下降,因此篩檢的重要性不亞於治療。根據牛津大學《內分泌回顧》2022年的回顧文獻指出,在診斷出骨鬆的人當中,超過五成停經前女性、三成停經後女性,以及高達五至八成男性可能有次發性原因,這結論更顯示出篩檢的重要性。次發性和原發性骨鬆治療上最大的差別在於必須找出次發性原因並除惡務盡(或穩定控制),不然骨質不易回復。例如要找出次發性副甲狀腺亢進原因,需檢驗副甲狀腺素、維生素D中間產物以及血鈣、磷、鎂,若判讀後確認維生素D缺乏為主因,補充維生素D就是關鍵——而這正是上述案例發生次發性骨鬆的主因;未滿40歲女性提前出現停經症候群及骨鬆,若診斷為早發性卵巢衰竭(性腺機能低下),雌激素治療的立即介入就是處置重要的一環。換句話說,次發性骨鬆更注重對症下藥。2.開始(Initiate)骨鬆藥物治療:除了找出上述原因,還需共同使用骨鬆藥物。依機轉可分成抗骨質流失類、促骨質生成類,以及混合型三類藥物。不論任何藥物,治療至少一年,持續三年治療更理想,才能看見降低骨折的成效。3.改善(Improve)生活型態: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適當運動、戒煙戒酒,和預防跌倒,減少危險因子才能降低骨折的機率。運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已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且進入慢性期的患者應以多元性運動做訓練,亦即阻力訓練及平衡訓練並進。研究指出,12週的阻力和平衡訓練不僅可改善肌力、促進平衡能力,更能降低跌倒風險。以下是運動示範:動作1:橋式(臀肌、核心肌群)1.首先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膝彎曲角度略小於90度,雙腳與肩同寬,核心微微收緊2.抬起臀部,讓骨盆慢慢向上方挺起,抬至膝-大腿-腹部呈一直線,注意不要過度上抬讓膝-大腿-腹部變成圓弧形3.抬至一直線時,感受臀肌及核心出力收緊,在此姿勢停留兩秒後臀部再回至起始位4.重複此動作,一週三天,一天三組,一組12下動作2:平衡墊訓練(身體平衡)1.首先握住椅子,再站至平衡墊上,一腳大腳趾側邊靠攏至另一站立腳足弓旁2.之後將手從椅子上放開,並在此姿勢上維持平衡3.重複此動作,一週四天,一天做五組,兩腳分別在前做一次為1組,一次1分鐘4.若要加強強度,可將一腳腳趾移至另一隻腳的腳跟後增加難度5.做此訓練時,一定要有治療師或教練在旁以避免跌倒4.解讀(Interpret)治療反應:接受充分的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就要評估治療是否有效,再依據治療反應做出適當的調整。骨質疏鬆症之所以稱為「無聲的殺手」就是因為骨折發生了才知道自己的骨質出問題,若存在次發性原因更是雪上加霜。正因如此,對該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症狀影響生活前介入,才能有效阻斷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衝擊,活出「昂首挺立」的快活人生。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 本文作者:胡翔越醫師(永和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兼任主治醫師、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證照(ACSM-CPT)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20 醫療.精神.身心
易被忽略的老人精神疾病!譫妄與失智、老年憂鬱如何分別?
● 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常出現混亂、幻覺、妄想症狀● 老年人因疾病、藥物和社交孤立,易增譫妄風險● 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比較高一位80歲女性患者,因情緒不穩定,出現妄想和幻覺等症狀,被送入急診室,經評估診斷,患者在幾天前進行了大腸癌手術,住院期間使用大量的止痛劑和鎮靜劑,再加上重症病房的環境,引發術後譫妄現象。譫妄類似精神病症狀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大腦的認知和反應出現了混亂、混淆、幻覺、妄想等症狀,最常見的現象是突然胡言亂語、認不得人、激躁不安、忘東忘西、失去定向感和時間感等,甚至有患者表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家屬以為是中邪帶去收驚。發生譫妄6原因為什麼會發生譫妄現象?楊聰財表示,主要是因為大腦發生瀰漫性代謝障礙,進而可能有6原因導致譫妄:1.生理狀態:某些疾病或身體損傷,例如感染、中風、腦外傷、癲癇等。2.精神狀態:情緒不穩、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等心理狀態。3.缺乏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可能導致譫妄現象。4.身體失調:長期飢餓、脫水、高燒、低血糖等身體失調。5.藥物或毒品使用:某些藥物或毒品也會導致譫妄現象,例如酒精、安眠藥、抗精神病藥、迷幻藥等。6.環境改變:最常發生在醫院,因住院產生身心壓力,大腦意識狀態突然改變。楊聰財提醒,當出現譫妄現象時,應儘早尋求醫療幫助,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治療方式,只要把發生原因控制好,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恢復。譫妄易與失智、老年憂鬱搞混譫妄無特定年齡層,但是常見於老年人身上,研究統計顯示,與慢性疾病、藥物使用和社交孤立等因素相關,增加了發作風險。譫妄症狀與失智、老年憂鬱相似,容易被搞混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楊聰財強調,譫妄通常包括混亂、幻覺、妄想;老年憂鬱則是情緒低落、失眠、自我否定、體重減輕等;失智症狀屬於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當長輩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思維能力下降,就要多加注意。另一個觀察重點是時間,譫妄通常是暫時性,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緩解,而失智是一種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病程長達多年。要特別注意的是,容易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也較高;譫妄跟失智可能並存,若失智長輩突然陷入譫妄,患者的認知功能會惡化得更快。區分這些疾病的關鍵是詳細醫學及心理評估,逐項檢查身體狀況、腦部功能,並評估情感和認知功能等,及時診斷及早治療。預防譫妄4方法1.警惕藥物副作用:使用藥物應注意是否會出現相關副作用。2.維持健康生活方式:足夠的睡眠、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減少壓力和情緒波動。3.保持社交活動:社交活動可以減少社交孤立和抑鬱等情況的發生。4.預防感染:感染是譫妄常見原因之一,要注意預防感染,勤洗手、打疫苗等。
-
2023-02-16 醫療.腦部.神經
上廁所太用力造成失憶? 醫:52歲男子膀胱太用力,短暫失憶3小時!
「為什麼我在這裡?」員林市52歲劉姓男子喪失記憶力,被送醫檢查都沒問題,留院觀察兩小時才回神,但完全想不起來家三小時重複問「今天是幾號?」、「我吃飯了嗎?」的狀況,醫師研判是少見的「暫時全盤性失憶症」。劉男日前中午上完廁所,兩眼無神的問妻子「今天是幾號?」、「我吃飯了嗎?」家人一再回答,他無法記憶仍問個不停,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家人擔心中風阻塞腦血管導致「腦袋秀逗」,趕緊送衛福部彰化醫院,到急診室劉男還一直問「我在哪裡?」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室副主任郭書顯今天表示,劉姓病人到院時清醒,電腦斷層及抽血等相關檢查結果都很正常,留院觀察後,病人思緒慢慢恢復,但對於自己身處醫院感到奇怪,也就是說病人不記得被送到醫院,約3小時的記憶空白,進一步由神經內科檢查也沒問題,轉由門診追蹤。上廁所時膀胱用力 引起腦部短暫缺血彰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連宮瑩說,短暫失憶可能是癲癇,但通常只有短暫幾秒鐘,如果中風通常會有血管阻塞或出血點,會伴隨語言及肢體障礙,如果是重大事故引發,通常也不會短時間就恢復,劉姓病人在生理檢查都正常的情況下,排除這些可能,研判是暫時全盤性失憶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臨床上並不多見,通常不會有多大後遺症。連宮瑩說,發生暫時全盤性失憶症的原因迄今不明確,可能起因於腦部短暫缺血或缺氧,當血流及氧氣供給穩定後就會恢復;臨床上,心理壓力大及身心焦慮者比較容易發生,劉姓病人可能是患者上廁所時膀胱用力,迷走神經反射使血壓下降,引起腦部短暫缺血。延伸閱讀:‧「嗯嗯」太用力造成失憶?神經內科醫師:是真的‧忘記剛發生的事是失憶嗎?一心多用是記憶力小偷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