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熬夜
共找到
901
筆 文章
-
-
2023-10-04 醫療.婦產科
研究指更年期女性「這時間」熱潮紅 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
熱潮紅是許多更年期女性會出現的症狀,但根據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女性在睡眠期間的熱潮紅越多,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大。更年期熱潮紅 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女性大約在45至55歲之間開始進入更年期,隨著卵巢功能退化,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容易出現緊張、易怒、憂鬱等情緒,生理方面則會有失眠、盜汗、心悸、熱潮紅等症狀,統稱「更年期症候群」症狀。而根據在費城舉行的更年期協會近期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初步結果,熱潮紅、盜汗可能不僅僅是更年期女性的煩惱症狀,在睡眠期間頻繁的熱潮紅,可能影響澱粉樣蛋白β比率,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類型。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不過研究作者、匹茲堡大學女性生物行為健康實驗室主任Rebecca Thurston仍指出,女性應將夜間熱潮紅視為警訊,致力改善可能讓自己致病的危險因子。阿茲海默症6個風險因子1.年齡(65歲以上風險漸高)2.睡眠不佳3.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4.不健康的節食5.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膽固醇6.遺傳因素6個良好生活型態預防阿茲海默症大家都怕得到這種什麼都忘了的病,更怕造成家人及社會莫大的照顧負擔,又偏偏阿茲海默症只能症狀治療,至今仍無藥物可根治。想要預防阿茲海默症,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專家並建議愈早開始愈好:1.多動腦:大腦用進廢退,動腦的時間愈多,腦的活動力愈高,則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效果愈好。2.規律運動:培養一種喜愛且適合自己的運動,並持之以恆。3.多活動:積極參與社團,多與親朋好友互動,不孤立,不憂鬱。4.睡好覺:每日盡量睡足7小時,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睡眠品質。5-1:地中海式飲食:多吃蔬果、豆科植物、五穀雜糧、堅果與橄欖油,適量吃魚、乳製品、紅酒和少量肉製品。咖啡、綠茶、紅茶、咖哩和黑巧克力也有加分。5-2:有助維持大腦精神敏銳度食物:芝麻葉、藍莓、蛋黃、橄欖油、鮭魚、核桃6.如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要好好控制治療。【關於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而退化性就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看詳細疾病百科【資料來源】.《MedicalNewsToday》Menopause hot flashes may be an early indicator of Alzheimer's risk.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01 醫療.骨科.復健
張嘴喀喀響、頭痛肩頸痛,當心顳顎關節在作怪!自我檢查量表及改善關鍵一次看
顳顎關節有問題若未就醫、未改善,遲早會慢慢地造成關節退化或衍生其他問題。有二成多的顳顎關節退化沒有明顯的徵兆,有些年輕人咬不太動食物,連細軟的麵條都可能咬不斷。有時以為是熬夜或運動過度,導致身體太疲累出現各種不適,等到無法張嘴吃東西或下巴反覆脫臼,才驚覺顳顎問題已經拖延太久,就醫時診斷為組織嚴重沾黏,此時張口說話也會變得很辛苦。自我檢測顳顎障礙你是否常這邊痛、那邊痛,但是不清楚到底是骨頭關節出問題,還是肌肉痠痛或神經被壓到,不妨使用量表自我檢測。量表|你的顳顎關節有問題嗎?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顳顎關節的問題,可以從以下10個問題來檢查。● 嘴巴張不太開。● 下顎不能順暢的往左右兩邊移動。● 咀嚼時會疼痛或容易疲累。● 經常頭痛或是偏頭痛。● 自覺肩膀、頸部僵硬。● 顳顎關節附近或是耳朵會痛。● 嘴巴打開會有「喀喀」聲音。● 有半夜磨牙的習慣。● 牙齒上下或前後的咬合不正。● 容易緊張,嘴巴咬合難放鬆。評分方式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評分有=10分沒有=0分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5分總分與顳顎關節問題之關聯性0~15分 無風險20~40分 輕度風險45~60分 中度風險70~100分 高度風險附註:1. 此量表僅為風險預測,低風險不代表不會發生、高風險不代表一定會發生。2. 顳顎關節的問題很多,可以被診斷出來的疾病也很多,如果已經有不適徵狀,建議自我評估後,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協助改善。顳顎關節障礙是如何發生的?肌肉為何會緊繃?常常多數是因為飲食時的嘴巴開闔使用不當。其次是意外,例如吃東西時,突然在軟嫩的食物中咬到一小塊硬骨頭,嘴巴咬合突然「喀喀」一聲,下巴出現錯位。還有許多是受到外力撞擊,導致關節、肌肉受傷,嘴巴合不起來。顳顎關節的開闔有一定的角度、範圍,若遇意外、撞擊超出它的負荷,則易造成損傷。另外還有些是因為拉肚子口服「下火神器」黃連素,或是因為噁心嘔吐,口服了一種很常見的胃腸道動力藥普瑞博思(西沙比利)引起錐體外系反應,急性肌張力障礙,導致了顳顎關節脫位。以下是常見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原因:● 牙齒咬合不良、吃東西時是否都只用一側咀嚼。● 緊張、焦慮、自我要求高者。● 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者。● 作息不正常、睡眠品質差、飲食習慣不佳者。● 有白天或夜間磨牙習慣者。● 平時習慣牙齒緊咬。● 喜歡咀嚼較硬的食物、咬筆桿、咬指甲、嚼口香糖。● 長期頭頸部姿勢不良、托下巴、噘嘴、咬嘴唇。● 臉部或下顎關節曾受外力撞擊導致外傷或骨折。● 張口或持續說話時間過長、持續張口呼吸。● 一些藥物的影響。上述幾種顳顎關節障礙處理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在進行治療改善時都會掌握兩大原則:1.相對位置的結構要回到正常位置。2.過緊和受傷的部位要如何復位和修復。顳顎關節的症狀●肌肉痠痛當肌肉在長時間使用後,可能因為超過了肌肉原本的肌肉力量或是肌肉耐力的負荷,而會導致些許的痠痛。就如同比較少走路的朋友,一時心血來潮參加了馬拉松比賽,在比賽的過程,就可能因為身體負荷過大而痠痛到難以完成。臉部雙頰附近的肌肉也是這樣,有時候突然一時嘴饞,吃了一些很有嚼勁的食品,或是突然因為接了某個重要的職務而壓力山大,短時間內肩膀、脖子、後背、腰部就開始緊繃起來了。過了幾天,怎麼發現眼睛也痠了;再過二天,才察覺到怎麼吃東西的時候,臉頰部分的咀嚼肌也變得痠痛起來。●「喀喀」響嘴巴有卡住的感覺關節有響聲也分成不同的類型,有些患者張開嘴時會有「喀喀」的聲音,有些患者則是張開有、合起來沒聲音,或在開闔的過程中有聲音,像這種有聲音但不疼痛的情形,可能會持續10到20年,這是一種初步的類型。有些患者在開闔時,嘴巴會歪斜放不正,咬合好像有些卡卡的,比較緊繃的患者甚至可能會合併一些痠痛。口腔張開的幅度,通常約可張到自己手指指幅的三指半到四指,當張開嘴巴的幅度小於二指幅時,往往會伴隨疼痛,即使沒有動作也會。因每個人體型比例不同,所以測量方法是以自己的手指四指併攏、垂直置於上下排牙齒間,如果嘴巴不能張開到三指幅寬,就會使口部活動範圍逐漸變小。● 顏面歪斜或大小臉「我的左臉拍照比較好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顏面不對稱,主要是因為咀嚼習慣,常使用左邊或右邊臼齒咬磨食物,有一側的腮幫子特別大。偏好側睡某邊、習慣托一邊臉頰也會影響對稱發育,不過若嘴巴咬合、肌肉施力不均,長期下來也會引發顳顎關節炎。顳顎關節相關問題跟五十肩形成的原理類似,是屬於長期缺乏活動所造成的,肌肉、關節的逐漸緊繃、僵硬,慢慢就會產生活動困難現象。如果自覺嘴巴打不開、張口有疼痛感,心想乾脆改將食物改成以調理機榨汁成流質來飲用,久了就會越來越張不開嘴巴。顳顎關節的問題很多,可以被診斷出來的疾病也很多,如果已經有不適徵狀,建議自我評估後,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協助改善。
-
2023-09-28 醫療.皮膚
每天洗頭掉一堆頭髮正常嗎?失眠、高油鹽飲食都可能掉髮 補充5類營養素預防脫髮
其實掉髮是件很正常的生理反應。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掉落的頭髮數量維持在50至100根左右,是所謂的生理性掉髮。不過有很多人在洗頭髮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堆頭髮堵住排水孔,吹完頭髮後滿地盡是頭髮,很擔心落下的頭髮一去不回來,那要先想想為什麼會一直掉頭髮呢?掉髮可能5原因可能是以下這7種情況:1.營養失衡2.壓力大3.熬夜4.失眠5.孕婦或是哺乳媽媽壓力大、失眠、熬夜等造成的落髮,需要改善的是生活型態。而孕婦與哺乳媽媽因為體內荷爾蒙改變,影響的層面很廣泛。而營養失衡是攸關於飲食型態與飲食習慣。6.對於身材很講究的族群,會過度節食或是使用極端的減重方式,使製造頭髮主要原料的蛋白質嚴重不足。7.長期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內容也可能是落髮的原因之一。營養素比例不平衡,免疫力也會比較低,將會導致掉髮情況加劇,甚至讓頭髮長不出來。因此攝取好的營養素是毛髮健康的關鍵。補充5類營養素預防脫髮.維生素B群、鐵、銅、鋅:未精製穀物、深綠色蔬菜、蛋黃、雞胸肉、海鮮、牡蠣、雞蛋、豆腐、豆漿、啤酒酵母等。.富含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等。.攝食高品質的蛋白質:雞胸肉、海鮮、牡蠣、雞蛋、豆腐、豆漿、牛奶等。.必需脂肪酸:小麥胚芽、亞麻仁油、魚油、南瓜籽、芝麻、核果類等。.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綠花椰菜、菠菜、紅蘿蔔等。以上這些食物中含有能幫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營養素,是可以預防脫髮的原型食物哦。日常保養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米蕈多醣體等等,來提升自我保護力,以提高營養素利用,幫助頭髮更加健康。最後小提醒,記得要梳頭髮,用梳子從頭頂慢慢梳下來,好好地按摩頭皮,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將營養物質帶給毛囊,維持毛囊的健康。千萬不要因為掉頭髮而不梳頭髮哦!(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1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補肺、防秋燥多吃3種白色食物 按這些穴位提升免疫力
時序進入初秋,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出現「秋燥」現象。秋天燥氣易傷肺,免疫力下降,進而引起皮膚乾癢、喉嚨癢、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誘發鼻過敏、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此順應節氣變化以食療、穴位按壓適時調理,可以「潤肺補氣」,防秋燥上身。2種「秋燥」都會有「乾」的症狀秋季氣候乾燥,燥氣當令,人體容易感受到燥氣,也易陰虛。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表示,「秋燥」是燥邪,又分「溫燥」與「涼燥」,在初秋時,人體常會感受到燥熱邪氣,即為溫燥;到了深秋,人體易感受到寒涼邪氣,則為涼燥。不論是溫燥或涼燥,都會有「乾」的症狀。林巧梅指出,人體感受到燥邪主要是從口鼻進來,容易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像鼻腔乾、咽喉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若乾燥嚴重的話,鼻子乾會揉鼻子、甚至流鼻血,或是肺部弱者可能會咳嗽、乾咳。溫燥會多一些熱象,例如舌頭偏紅、身體煩熱感很重、睡不好、體溫偏高或發燒、喉嚨乾、乾黏的燥痰等症狀,尤其可能是黃痰很容易卡在呼吸道或喉嚨出不來;若是涼燥,會有怕風、怕冷、惡寒的症狀,常見頭痛、鼻塞、流鼻水等症狀出現。秋天氣候日夜溫差很大,不小心就會感受到涼燥,林巧梅提醒,老人家的人體機能會衰退,體溫調節、免疫力逐漸下降,因此務必要做好防護,尤其老人家的氣管很敏感,睡覺時可以圍絲巾或圍脖保護一下,深秋早起出門運動容易著涼,建議應在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運動。秋天的氣候燥邪偏乾,林巧梅強調,飲食起居都要注意,避免增加火氣、不要更乾燥,作息要規律,建議要早睡,熬夜只會更乾更燥更易上火,因此情緒要平穩,更要有適當的運動,讓全身氣血循環好一點。「白色食物」有助潤肺潤燥入秋之後,飲食要防秋燥、養肺,適合吃「潤肺潤燥」食物,林巧梅表示,「肺主皮毛」,潤肺對於皮膚滋潤也有幫助。常見「冰糖燉雪梨」食療,因水梨偏涼有「潤」的效果,適合剛入秋有溫燥現象燥咳、發熱、心煩、不好睡的人食用,但涼燥者、痰多咳嗽者並不適合吃。秋補肺,林巧梅指出,白色食物可入肺,川貝、杏仁、百合、白木耳等白色食物,具潤肺補氣作用。秋天要潤燥,除了要多喝水,可多吃含膠質的愛玉、秋葵、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可以補陰潤燥。桑葉也可多食用,適合溫燥者清熱。秋天日夜溫差大,容易感冒著涼,林巧梅建議,體虛的人可以吃點西洋參,增強免疫力、護陰生津補氣,對抗氣候的變化。也推薦溫燥的人,適合飲用杏仁茶、桑葉菊花茶、百合麥門冬枸杞茶飲。秋補肺,多吃3種白色食物● 川貝:屬性溫和,性味微涼,具潤肺止咳化痰效果,溫燥、涼燥都適合食用,也適合民眾保養用。● 杏仁:分南杏北杏,一般杏仁粉是南杏有潤肺潤腸效果,屬性溫和,性味平和,氣管保養可食用。北杏有點毒性只做藥用,止咳平喘的力道較強,需醫師處方。● 百合:有潤肺、安神作用,睡不好的人可食用。秋天穴位保養 合谷穴、足三里穴提升免疫力秋天也適合穴位按壓調理保養,林巧梅說,穴位以肺經為主,包括手大拇指外側的少商穴、魚際穴,手腕的太淵穴、列缺穴、尺澤穴等,具溫補肺臟效果,可以增強呼吸道的功能,預防減少過敏、感冒的發生。合谷穴、足三里穴則是常用提升免疫力的穴位,而風邪常從後頸部進來可按壓風池穴,感冒了都可以按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7 醫療.中醫
夏天私密處搔癢難耐,該避免吃什麼?中醫推7種食物加強保養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夏天悶熱女性常因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在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私密處容易搔癢,可從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來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今(2023)年夏天、真的超級熱的,女性病患因為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的,也比往年多,該如何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阿利博士跟大家分享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什麼樣的飲食或生活會造成容易私密處容易搔癢?常見的有9種因素: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私密處保養食物有哪些?以下7種食物建議多吃1、無糖優格優格含有乳酸菌,可以維持陰道的正常菌群平衡,這些益生菌有助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進而預防陰道感染,無糖或低糖的優格都相當不錯。2、蔓越莓市面上有許多蔓越莓的保養私密處健康食品,是因為蔓越莓可以維持女生尿道健康,原理是內含的「前花青素」、可以使細菌不容易附著在私密處。阿利建議、可以平時多食用新鮮的蔓越莓或喝蔓越莓汁,就可獲得健康。3、大蒜大蒜雖然味道很重,但是超強的抗菌食物,可以抑制壞菌在陰道內繁殖,如果擔心味道太重、建議可以用黑蒜頭。4、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多吃高纖維食物、就能有助身體健康、減少私密處感染,好的高纖維食物,阿利推薦胡蘿蔔、蘆筍、菠菜、南瓜等。5、堅果堅果有豐富微量元素與維生素E、不僅可以增加私密處健康,還可以預防陰道乾澀,阿利最推薦胡桃與南瓜子。6、益生菌市面保健品常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與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原理就是利用好菌趕走陰道壞菌的概念,含有這種益生菌的保健食品、不妨先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應該有一定的幫助的。7、高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鳳梨與奇異果,其中有高含量維生素C可以提升黏膜的防護力,減少發炎、維持私密處的健康。影響私密處健康 這5種食物建議少吃1、糖分過多的食物糖分過多、會導致陰道內細菌失衡,增加感染風險。2、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鹽、糖和反式脂肪,攝取過多、會降低私密處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3、咖啡和茶過多的咖啡因、會利尿、導致體内水分丢失、使私密部位過度乾燥與搔癢。4、酒精過多酒精、會減低免疫功能、使私密部位容易感染。5、辛辣食物燒烤炸辣、容易上火、刺激私密部位的黏膜,導致搔癢。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注意?1、私密處要保持乾淨保持私密處清爽、最重要。除了每日清潔務必做好,上完大號時也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細菌跑到陰道造成感染。分泌物本身會有淡淡的味道,不要使用香水、精油等芳香產品,若是生理期間應頻繁更換衛生棉。2、衣褲穿著要寬鬆舒適不要穿過緊的褲子,以免私密處過於悶熱,在家時、可以不穿內褲,穿睡裙或睡袍即可。內褲、選擇純棉是最好的選擇,穿過的內褲也建議使用專用洗滌劑手洗,內褲也應每3~6個月就淘汰換新。3、規律生活習慣維持規律作息、每日睡眠充足,不要太過勞累以免降低免疫力。4、管理壓力學會應對壓力和情绪,別把工作壓力、帶回家。5、多做下列運動多做骨盆腔肌肉鍛鍊(例如凱格爾運動),多騎自行車、多做瑜伽與游泳。中醫可如何改善私密處搔癢?正規治療、是必須根據病人的體質而「辨證論治」,一般常見搔癢類型有下列四種:1、第一型:白帶量多、顏色黃、有臭味、舌苔黃膩、月經量增多或延長,這是屬於「肝火」體質,可以用龍膽草、山藥、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來改善。2、第二型:病患白帶量多、色白如蛋清、無味道,兼有全身容易怕冷、頻尿,這種「脾虛」型的白帶可以用蒼朮、白朮、山藥、人參、柴胡、車前子等中藥來改善。3、第三型:白帶量多、顏色黃稠,甚至夾有血絲,味道臭甚,大便秘結,有時兼有發燒、小腹疼痛,可以用當歸、白芍、生地、阿膠、丹皮、黃柏、香附等中藥來改善這種「濕熱」的體質。4、第四型:病患長時期白帶,量多、色白清冷如水,兼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這種「腎虛」型的白帶則需要山茱萸、熟地、杜仲、沙苑蒺藜、芡實等補腎的中藥來改善。中醫也有外用治療?坐浴能快速減緩搔癢感中醫也常用坐浴方式來改善搔癢,常用中藥:明礬、貫眾、蛇床子、苦參根、百部、土茯苓、黃柏。1、將藥材裝於棉袋中,用3000c.c.水煮30分鐘,放涼約40℃倒入水盆。2、於洗完澡後坐浴約10~15分鐘,坐浴後直接擦乾不用再沖洗,持續5至7天。透過中藥坐浴的方式,能夠較快速緩解陰部搔癢困擾,因為藥液直接浸入陰道,使藥液較長時間作用於感染發炎部位,並借助熱力,促使皮膚粘膜吸收,能輔助改變陰道環境、舒緩私密部位異味、搔癢等不適反應。蔓越莓、益生菌與甘露糖也可保護私密處!夏天熱、私密處保養其實也不難,只要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就能有不錯的保健效果,另外,市面上有些保健食品,如果含有蔓越莓、益生菌或甘露糖的,不妨先諮詢一下您的醫師,應該也會有不錯的幫助的。延伸閱讀▶蔓越莓為何被譽為「美洲的紅寶石」?除了預防泌尿道感染 它還有這4大功效!▶紅茶菇,你哪位?康普茶自古由日本引進、曾為女性時尚收藏物▶女性保健聖品「蔓越莓」 不僅可預防尿道炎、還能活化腸道益菌?(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2 醫療.消化系統
什麼情況下需要照胃鏡?體重莫名減輕別開心⋯醫揭「6症狀」就要做胃鏡檢查
你也常常胃溢酸、胃食道逆流,甚至曾嚴重到胃潰瘍送急診嗎?現代人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容易導致腸胃不舒服,長期下來更可能產生消化道疾病,甚至癌變風險!腸胃科醫師指出,如民眾出現持續胃不舒服、上消化道出血,或無緣無故體重減輕等6種情況,就應需進一步做胃鏡檢查,及早揪出疾病原因。 鴻林耳鼻喉科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於臉書粉絲頁表示,近日收治一位50多歲個案張先生,因這幾個月來經常感覺胸口有灼熱感和胃痛,但吃了許多市售的胃藥和止痛藥後,症狀皆無改善,因此才到診所就醫。 鄭泓志指出,在問診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為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他進行胃鏡檢查,起初張先生有些害怕,但經過詳細解釋其必要性及檢查過程後,病患同意接受胃鏡檢查。透過胃鏡檢查發現,病患除了胃食道逆流之外,胃中更有幾處潰瘍,後續醫師便開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胃鏡檢查哪些地方? 鄭泓志說明,胃鏡檢查全名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一種用來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內部狀態的檢查。醫師會透過口腔插入一根細長且有彈性的管子,這根管子稱為「內視鏡」。 內視鏡會從口腔進入、經由食道至胃,再到幽門及十二指腸,之後回到胃部,將胃的上半部(胃底部)也檢查清楚,在離開胃之前,會抽掉胃內多餘的空氣,最後退出時再次檢查食道,待胃鏡抽出即完成檢查。有6大症狀需要照胃鏡 什麼情況下需要照胃鏡?鄭泓志指出,若有以下症狀發生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需要做胃鏡檢查:1、持續的胃部不適:長時間受到胃痛、胃酸逆流、食慾不振或體重下降等問題困擾,並找不出原因。 2、上消化道出血:有黑便、帶血的嘔吐物或是出現貧血等症狀。 3、無法解釋的消瘦或體重下降:體重無緣無故地下降,或者明顯消瘦。 4、懷疑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炎症、息肉或癌症的跡象:應進一步進行胃鏡檢查,以確認診斷。 5、監控和評估某些胃腸道疾病的治療效果:如胃炎或胃潰瘍。胃鏡檢查可幫助醫師了解疾病的改善狀況。 6、50歲以上且有胃癌風險因素(如飲食習慣、家族病史等)者:這些族群可能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作為癌症的早期檢測。 鄭泓志表示,別忽視身體發出求救的信號,胃鏡檢查是一個有效的診斷工具,能幫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建議民眾發現自己若有上述症狀情況,可尋求專業腸胃科醫師,進一步照胃鏡診斷治療。【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513.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8 醫療.中醫
如何預防高血壓?中醫師傳授降血壓3穴位,多吃木耳、芹菜護好心
對於血壓偏高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大家平日要均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紅色或高鉀低鈉的蔬果例如木耳、荸薺、芹菜等來降壓護好心。如何預防高血壓搭配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運動(如快走、游泳),放鬆緊張情緒,減少吸菸、限制飲酒。平時搭配穴位按摩,例如頭頂的百會、腳背上的太衝穴及耳後的降壓溝也能輔助降血壓。此外,搭配降壓茶飲,例如天麻杜仲茶,也有助控制血壓。高血壓證型.陰虛陽亢患者平日壓力大,常熬夜、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腎陰液,虛火上亢,導致血壓偏高。→治療方向:滋陰降火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合併六味地黃丸。.痰濕阻逆這一類患者常有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影響濕氣代謝,久了形成痰濕阻滯氣機,使氣血無法正常循環,引起血壓升高。→治療方向:健脾和胃,化痰利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二陳湯等。.氣滯血瘀患者飲食失調,常攝食較多高糖高油食物,導致血脂肪太高,形成血管經絡阻礙,血壓升高。→治療方向:活血化瘀為主。常用藥方為血府逐瘀湯加減等降壓茶飲-天麻杜仲茶【天麻】能夠疏肝潛陽,疏通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具有降血壓作用。【杜仲】溫補肝腎,其中所含的生物鹼也能調節血壓、消炎。兩者搭配煮成茶飲,幫助降血壓。→做法:2錢的天麻和3錢的杜仲,以600cc的水煮開後滾15-20分鐘,一天分三次飲用。孕婦及特異體質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降血壓3穴位.百會穴可用雙手指腹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兩耳尖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能平肝熄風、安神止痛,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高血壓。.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次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的凹陷處, 按壓時多有痠脹感)、能平肝熄風,引氣下行,調節血壓的效果。.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也就是耳背溝,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以雙手食指和中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溝。 ※以上穴位可輪流按摩,1天2-3次,每次按壓3-5分鐘,來輔助降血壓。盧醫師小叮嚀: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助遠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1 醫療.中醫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 4種情況盡早檢查,做好日常保養護毛髮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不少民眾有掉髮的問題,且年齡層有愈來愈輕的趨勢。澄品中醫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可檢視掉髮量,必要時可尋中醫治療。 我正在掉頭髮嗎?中醫教看掉髮,4情況早檢查!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每日的掉髮量約30-100根左右,若發現自身掉髮量遠大於這個數字稱為「禿髮」。檢視掉髮除了看髮量外,也可做頭髮拉扯試驗,輕拉一小搓頭髮,若有6根以上被拉掉,亦表示頭髮出現了問題。另外也可觀察,髮質是否變得脆弱、變細、變軟,髮際線是否後退。這些都是異常落髮的警訊。 我好好的為什麼會掉頭髮?中醫指常見異常落髮原因。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異常落髮常見原因可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重大手術後、產後或更年期等荷爾蒙的變化,或是因熬夜、失眠、情緒出現的壓力過大,以及服用藥物、癌症化療,或是過度壓迫頭皮等。 中醫觀點:頭髮營養源於血。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異常落髮與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氣滯血瘀、風熱血燥等因素有關。頭髮的營養來源於血。 各類影響氣血原因:先天不足平素體弱,毛孔疏鬆,風邪乘虛侵入,日久化熱化燥,血熱生風,頭髮失滋養榮潤而脫髮。另外,情志失調,氣機紊亂,氣滯血瘀,阻塞脈絡,亦會導致髮失血養而脫髮。 白髮與腎氣有關:至於黑髮與白髮,與腎的精氣盛衰有關,若腎氣不足,腎精虧損則頭髮枯落;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頭髮光澤。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醫指4證型,早治療救毛髮! 陳詩潔中醫師也指出落髮常見證型與治則,各類型症狀及伴隨症狀不盡相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頭頂、兩額掉髮、頭暈等】肝腎虧損、陰血不足,此類型的落髮通常病程較久,好發於頭頂或兩額角,由於肝腎虧損,常伴隨頭暈耳鳴,目眩,失眠,腰膝痠軟等症狀。治療:用七寶美髯丹補益肝腎,搭配女貞子、旱蓮草加強滋補肝腎之力。 【突然掉髮、圓形、搔癢感】血虛生風、風熱血燥,通常為突然性落髮,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頭皮光亮無自覺症狀或不同程度癢感。治療:以涼血清熱消風為法,方選神應養真丹,酌加生地、丹皮等清熱涼血藥。 【圓形禿、煩躁、易怒】情志失調、肝氣鬱滯,往往最近有造成壓力的事件發生,情緒起伏變化大。落髮型態為圓形禿,可能造成一個或多個圓禿區域,俗稱「鬼剃頭」,常伴隨煩躁易怒,失眠。治療:可用加味逍遙散。 【髮質細軟、疲倦無力】氣血兩虛,此類型患者的頭髮偏細軟,乾燥無光澤,頭髮呈現均勻脫落,漸成稀疏,常伴隨疲倦無力,面色蒼白。治療:可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丸。 毛髮健康和日常日常相關,中醫籲良好生活有助護髮! 適當的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也是擺脫落髮不可或缺的一環。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在飲食方面遠離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甜膩等食物,多攝取蛋白質以幫助頭髮生成,且須補充足夠水分,因水分能幫助排毒,將不好的代謝物排出,亦能減緩掉髮。 調整作息、避免熬夜,睡前盡量不要想東想西,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才能維持好的入睡狀態。適當抒發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例如運動、聽音樂、唱歌來排解壓力,讓心情愉悅,使鬱結的氣機打開,自然能減少壓力型落髮的反覆發生。 《延伸閱讀》 .頭髮掉不停?毛囊萎縮還有救,醫籲趁早治療,死了救不回! .掉髮常見雄性禿,男女都會!症狀、期數、治療、改善一次了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2 養生.抗老養生
健康身心靈關鍵 簡文仁教如何提升「五力」
健康包括身心靈,讓自己各方面更好,是一種健康賦能,也就是健康要靠自己。我主張提升「五力」,分別是免疫力、調適力、自癒力、修復力、代償力,有助促進健康。健康身心靈關鍵:五力免疫力免疫力可以讓人變成「無敵鐵金剛」,中醫講外邪進不了身,免疫力強,可防範病毒、細菌入侵,就算細菌、病毒入侵,也很難在體內複製、成長、繁殖、存活;若要提升副交感神經優勢,讓白血球品質提升,可以透過紓壓、溫和運動、曬太陽、聽音樂,增強免疫力。調適力無法阻敵於境外,就要靠調適力,調整各方面功能、機能、系統、組織適應。調適力比適應力進一步更主動,適應力是「你來,我順應你」,調適力是「主動調整自己」。調適力可分為體適能和心適能,體適能是身體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心適能是心理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自癒力人是有機體,人體無法調適時,有能力偵測自己那兒有問題,進而改善,例如累積性運動傷害,運動時肌肉收縮,收縮時肌肉纖維可能斷裂,破損,但休息一陣子,就會痊癒緩解;感冒或拉肚子,我們常說感冒有時不用吃藥,適度休息,大概五天到七天就好了,就是靠自癒力。修復力有時自癒不容易,就要靠修復力。例如運動肌肉纖維拉傷,如果拉傷嚴重、範圍較大, 可能沒辦法完全恢復如初,此時靠修復力,維持其正常功能,處於堪用狀態。一般來說,上了年紀,修復力也變得比較差。代償力若連修復力都幫助不了,怎麼辦?就要利用代償力。透過外來的幫助,例如無法走路,可以坐輪椅,使用拐杖、護膝等輔具,就是代償工具,現在輔具發達,有助提升生活與行動功能。如何提升五力?免疫力可預防外來各種入侵,平常生活再怎麼忙碌,一定要撥一點時間讓身心平靜,有助提升免疫力。可以透過靜坐,減壓,呼吸吐納等,讓自己有愉悅、舒坦的感受,包括好好睡一覺,尤其熬夜後會發現整個身體都亂掉了,不只身體,心理也受影響。另外,笑臉迎人,有助社會性健康。我們有時可能對某人不認同,但如果想到他有自己立場或受到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影響,很多因素造成他現在的言行、舉止,便可能盡量尊重,包容。雖然不認同,我們可以設法引導,若不能引導,我們就轉身,避免衝突。調適力是指心的調適,是認命知性,隨緣,不要太斤斤計較,大步走,少發火。但少發火並不容易,需要慢慢練習。我們尊重、包容對方,就可以減少發火的機會;每天笑容滿面,也比較不容易起衝突,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自癒力要給身體時間,但也要智慧判斷,必要時要去看醫師。人體會產生修復力,此時需要靠充分的營養,提供補給,有助修復。代償力便是善用輔具,包括拐杖、輪椅、眼鏡等,必要時透過外物幫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08 焦點.健康知識+
愛吃肉、常加班…男性10大危險生活型態曝光 3大部位最不健康
父親節祝爸爸父親節快樂,更要注重爸爸的健康。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的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抽菸、喝酒、愛吃肉、不愛吃蔬果、重口味飲食、喝咖啡加奶精,還有常熬夜與應酬、常加班又工作壓力大,有吃宵夜習慣,加上水份攝取不足2000c.c、不愛運動,皆不利於健康。男性十大健康異常 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最不理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顯示,男性健康問題以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表現最不理想,尤其男性普遍存在「體重過重」,困擾男性問題前三名分別是腸胃、痠痛及壓力。父親節將至,身為子女,除了給辛勞的爸爸一個熱情擁抱,也應該好好檢視一下爸爸的健康狀況,在亮起紅燈前及時找出問題,進而改善及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聯安健診數據中發現,男性在衝刺事業,健康狀況卻逐漸下滑。健診報告中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 12 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近八至九成,且多數受檢者都有腸道息肉,雖然多為良性,但仍顯示出腸道健康普遍不理想,因此目前台灣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 多為泌尿系統困擾針對 50 歲以上的熟齡爸爸,泌尿系統是另一個健康困擾。依據聯安男性受檢者統計發現,超過四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現象,滴滴答答的頻尿困擾,造成生活的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又因為攝護腺肥大解尿不順,尿液在膀胱長年濃縮結晶形成尿路結石, 一旦發作,疼痛感更讓許多熟齡爸爸不禁皺起眉頭。男性心血管、肝膽腸胃及泌尿系統的健康問題,其實可從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中找出致病根源。綜合整理出影響爸爸健康的「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及可能引發的疾病,一旦爸爸符合危險生活型態,就應多給予關注,時時提醒爸爸,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全家人的幸福,從改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開始,並定期安排完整的健康檢查,審視健康狀態。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與可能引發的疾病:抽菸:肺癌、胃炎、胃潰瘍、胃道流、大腸癌、胰臟癌喝酒:胃炎、胃漬瘍、胃食道流、脂肪肝、胰臟癌愛吃肉、不愛吃蔬果: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腸息肉、腸癌重口味飲食: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息肉、腸癌、胃炎、胃漬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喝咖啡加奶精:心血管疾病、尿路結石、脂肪肝常熬夜、應酬:胃漬瘍、肝功能異常、脂肪肝常加班、工作壓力大:胃漬瘍、痠痛問題、腎上腺皮脂分泌失衡有吃宵夜習慣: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水分攝取不足2000c.c:尿酸偏高、尿路結石、便秘、痔瘡不愛運動: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體能下降、便秘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爸爸的健康不能等!營養師告訴你最能照顧爸爸健康的「3種營養素」
父親節即將來臨,許多人會選擇在父親節當天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也有人會選擇帶爸爸去高檔的餐廳,吃頓好吃的料理來感謝爸爸對家庭的辛勞與付出。不過相信還有一些人仍然在煩惱著父親節該準備些什麼來送給爸爸,【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也來幫大家出個小小的建議,向大家推薦3個對爸爸最有益處的營養素來照顧爸爸的健康,一家人的幸福就是最好的禮物! 最適合爸爸的3個營養素相信有許多家庭裡的爸爸都是辛勤的上班族,究竟該補充哪些營養才能讓爸爸活力滿分且思緒清晰不當機呢?以下就讓Sean來一一為大家介紹3個超有效的營養素吧!一、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數種水溶性維他命的總稱,它們在人體內負責多種重要的代謝反應。例如:維他命B1、B2、B3能幫助人體產生能量,是每天充滿活力、消除疲勞感的關鍵;維他命B6、B9、B12具有幫助紅血球的生成、構建腦中神經傳導物、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它們可以為人體帶來紅潤的氣色以及思緒清晰的頭腦。由此可知,維他命B群就像一顆有著超高能量的電池,提供爸爸們一整天的奮鬥能量!另外,有許多業務性質的工作性質常需要交際應酬,Sean要在這裡提醒這類族群,酒精會加快維他命B群的消耗速度,所以更要記得多補充喔!飲食中如糙米、牛奶、納豆、酪梨…等食物,都含有維他命B群。二、維他命C維他命C的功能,除了媽媽們最熟知的幫助合成膠原蛋白、打造緊緻肌膚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抗氧化。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氧化,例如:呼吸、運動…等很多行為,都會產生氧化。尤其當有作息不正常、熬夜、吸菸、喝酒等行為,更會使氧化加劇,當體內的氧化壓力增大時,就會破壞身體中的細胞,產生皮膚老化出現皺紋、發炎、免疫力低下等現象。所以要讓爸爸們能夠常保青春、健康活力永駐,就需要維他命C來幫忙對付身體中大大小小的氧化反應。而維他命C較常出現在蔬果當中,例如甜椒、花椰菜、紅心芭樂…等。 三、Omega-3脂肪酸Omega-3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下簡稱Omega-3),其中又以EPA、DHA兩種脂肪酸最為知名。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EPA也能維護免疫系統、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避免過激反應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對於常常需要陪客戶吃飯喝酒應酬的爸爸們來說,Omega-3是保養身體絕佳的營養素。至於DHA的功能可以幫助維護視網膜健康、減少細胞受損。同時DHA也是大腦皮質、神經突觸的重要組成,具有幫助腦部發育、提升認知能力、專注力與記憶力等功效,所以對於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銀幕寫程式,需大量用腦的工程師爸爸們特別有幫助。而鯖魚、奇亞籽、核桃都含有Omega-3。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 保健食品聰明吃,一家健康營養全除了靠飲食方面獲取營養外,也可以透過選擇信賴的保健食品來為爸爸補充喔!但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眾多,要如何找到優質的產品就成了關鍵,接下來讓Sean來告訴大家上述的三種營養素該怎麼去挑選相對應的保健食品吧!一、維他命B群選購原則:建議可以選擇優質天然來源所製成的維他命B群,除了對身體有良好的吸收利用率外,成分也較為溫和、不刺激,且不會有人工合成維他命的刺鼻氣味。二、維他命C選購原則:與維他命B群類似,選購上一樣建議選擇天然來源萃取製成的維他命C,而常被用來萃取維他命C的天然食物來源有西印度櫻桃、余甘子…等。選擇這些天然來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攝取許多對身體有益的植化素。三、Omega-3選購原則:目前市面上以補充Omega-3為訴求的保健食品非魚油莫屬了!但市面上魚油產品眾多,選購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Sean會建議大家用以下這四點原則來挑選:1.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魚油 2. 選擇好吸收的rTG形式魚油 3.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及淨化技術的魚油 4.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 看完今天的文章後,如果還沒想好要準備什麼父親節禮物來送給爸爸,選擇一款安全、放心、有效的保健食品送給父親也是非常有誠意的喔!【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祝福全天下的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4 養生.家庭婚姻
老公當爸爸後,為什麼喜歡待廁所、還換了腦袋!6個巨大變化你家隊友中了幾個?
別說你沒變,當爸爸後真的身心大不同!其實,爸爸的轉變,媽媽是最大助力,畢竟爸爸們不像是媽媽有既定的形象,被賦予家中溫柔的角色,其實爸爸的形象可是變化性極大的,跟孩子的相處可以是慈祥關華,也可以活潑開放的!尤其「當爸爸」這件事特別容易受到媽媽的影響呢,一旦媽媽太過於把育兒這件事攬到自己的身上,則無形中就會減少爸爸跟孩子互動交流的機會;相反地,若媽媽能夠給予爸爸更多支持與鼓勵,這樣一來,則會讓父子關係更為融洽呢。老公當爸爸後的6變化只不過,當爸爸後老公真的變了,你家那位到底中幾個!?轉變1:換了一個大腦男人變成爸爸後大腦可是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讓他做父親更加稱職,因為大腦在專注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會更加活絡。尤其成為爸爸,本能地總是處在一種警戒狀態下,如果和寶寶一起出門,走在路上會隨時注意車輛。除了隨時警惕危險之外,當爸爸也讓男人更敏感,同時間看到別的寶寶,也會產生移情作用。轉變2:身材大不如前男人無法懷孕,產子或哺乳,所以男人當爸爸後發生的生理變化,其實並不容易察覺。以前我們總是認為只有女人,會在懷孕和生孩子的過程中經歷生理變化,事實上,男人也會有類似的生理變化,雖然沒有像身為媽媽們身材變化那麼顯而易見,但是爸爸們的幸福肥卻變成他們最甘之如飴的甜蜜的負擔。轉變3:喜歡待在廁所不少老婆或許已經發現,當爸爸後去廁所的時間跟頻率,真的讓人不注意都難啊!從洗澡的時間變長之外,媽媽們心照不宣的事情,老公當爸爸後,有人甚至一天可以洗兩次澡,而且每次上廁所的時間,一次比一次久!或許開始育兒生活後,爸爸們也想要有自己的時間,也想要暫時逃離育兒的壓力與老婆的囉唆,甚或原因很簡單,只是想放空而已。轉變4:體力明顯變差從老公變成爸爸後體力明顯變差,可能年紀逐漸變大、經濟負擔加重、工作壓力變大,或是照顧小孩無法自由調配時間等因素。想想過去,還沒當爸爸前,玩通宵、狂熬夜,日夜顛倒都沒問題,但一旦變身爸爸後,每天都要跟嫩嬰拚體力比耐性,除了疲累感也覺得永遠睡不飽,彷彿瞬間與世界脫離。轉變5:變成孩子的大玩偶成為爸爸後,「爸爸牌沙發」不只成為孩子的最愛,與孩子相處時,爸爸們彷彿也回到男孩的童年時刻,變得更輕鬆更自在!可以發現,身材壯碩的爸爸,就算面對孩子也是彎下身子,說起話來更是輕柔許多;甚至陪玩陪瘋,這些恐怕都是媽媽們辦不到的啊!轉變6:一切以嫩嬰為重平常超Man的爸爸們,當爸前出門只拿錢包、手機,就算下雨都可以不撐傘,但是當爸後情況可不同了,身兼司機、苦力或是快遞完全沒問題,每次出門娃娃車、媽媽包一肩扛起完全也可以!甚至戒掉喜歡的事物,包括抽菸、衛生習慣,只要是危及嫩嬰身體健康或是生長問題的壞習慣,一改過自新重新出發,真的是為了孩子,爸爸再犧牲都是值得的啊!延伸閱讀:.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的10點相處攻略※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8-02 醫療.泌尿腎臟
你爸爸有這些症狀嗎?體力變差、愛生氣、健檢都紅字,當心進入更年期!1表格測驗看看
本文摘自485期40歲過後,你是否力不從心、體力大不如前、動不動就生氣?身材日漸發福,性慾也缺缺?甚至健康檢查一堆紅字,血壓、血糖、膽固醇都超標,積極節食、運動卻又久久不見成效,小心可能已經進入了「男性更年期」。中醫看男性更年期,年過40腎氣衰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以中醫觀點來說,男性更年期可歸屬到「腎虛」範疇,對於人體生理變化,中醫有許多論述,女子每7歲為一周期,男子每8歲為一周期。《黃帝內經》提到,「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即進入青春期,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開始進入更年期,精少;八八,則齒髮去」。吳宛容表示,現存最早的傳統醫學典籍,明確提出「腎氣」的盛衰,對年齡過了40歲之後,陽氣衰、肝氣衰、腎氣逐漸衰退,精血日趨不足而出現肝陰血虧,腎之陰陽失調,形成男子更年期的生理基礎;多數男性通過臟腑之間的調節,能夠順利度過這階段而進入老年期。而部分男性由於體質、疾病、生活、社會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不能自身調節,而出現一系列功能紊亂徵候,即是「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男性更年期6大症狀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統計,40~80歲的男性中,有1/3都有男性荷爾蒙低下的症狀。吳宛容指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主要由男性睪丸及腎上腺製造,分泌的高峰期為15~35歲,過了40歲濃度逐漸下降,當男性體內的睪固酮過低,容易引發許多身心障礙,影響層面從皮膚、骨骼、肌肉、血管、肝臟、腎臟、心臟、性器官,到脂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及性功能等,即是所謂的「男性更年期」,主要引起的不適症狀如下所述:❶心理方面焦慮、煩躁、失眠、恐慌、暴躁、心情低落、情緒起伏大、缺乏自信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現象。❷神經血管方面最明顯的症狀是熱潮紅,身體突然感覺一股燥熱往臉部、頸部、胸部直衝上來,幾秒鐘就消退,且伴隨有心悸、盜汗等症狀。❸皮膚方面皮下組織及水分減少,皮膚容易乾燥、搔癢、失去光澤及皺紋增加。❹性功能方面睪丸變小、性慾減退、晨間勃起次數減少、勃起功能障礙、硬度不足、持久度不夠,或是早洩、射精障礙等問題。❺心血管疾病方面男性進入更年期後,血中膽固醇開始緩慢增加,使血管彈性變差,開始浮現代謝症候群,以及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問題,導致動脈發生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❻其他症狀體重增加、肥胖、肌肉骨骼酸痛、骨質流失、全身疲倦、體力衰退、夜間失眠等。中醫辨證論治,改善男性更年期一般來說,男性更年期症狀大多持續3~5年內會消失,但有些患者的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吳宛容表示,西醫治療以補充男性荷爾蒙藥物為主,中醫治療會針對個人的體質及症狀給予適合的藥方,再另外搭配針灸、食療、穴位按摩等方法,全方位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吳宛容說明,中醫認為「補腎」,是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方法。男性更年期主要原因為「腎精虧虛」,影響身體陰陽氣血平衡而有許多對應症狀,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中醫有「肝腎同源」的理論,是指肝血之旺賴腎精以化;中醫的「肝」包含氣血的疏泄功能、精神情志的活動,「調肝」的重點就是調氣血的疏泄,可以穩定現代人生活中的緊張壓力。吳宛容進一步說明,對於調理中醫的「脾胃」,金元著名醫家李東垣所著的《脾胃論》提到,「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是指調理好脾胃之氣後,就可以透過飲食「後天之氣」來補養「先天元氣」,使人體能恢復正常運作。另外,中醫也透過通調氣血、運動強身、食餌補益、修身養性及固養精氣,各方面配合來有效養生、延年益壽;治療上,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給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藥方,大多能緩解男性更年期等諸多不適。男性更年期4證型中醫依男性更年期症狀,大致分成以下4種證型,大多證型會合併出現:1.肝腎陰虛:性功能變差,潮熱、盜汗、咽乾口躁、失眠。2.肝火旺:失眠出汗多、煩躁焦慮,伴隨口苦、心悸、血壓高。3.氣血不足:性功能變差,兼面色萎黃、疲倦健忘、吹風受寒則畏寒及筋骨不利。4.脾腎陽虛:性功能變差,倦怠無力、食慾差、腹瀉、水腫及怕冷。按摩5養腎穴位,調理更年期不適吳宛容表示,透過按摩養腎穴位,可以緩解更年期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等不適症狀,建議每天按摩各穴位2~3回合,每回合30下,並於每日睡前溫水泡腳10~15分鐘,可以更好入睡。.太溪穴位置: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三陰交穴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四根手指寬,脛骨內側緣後方的凹陷處。.太衝穴位置:足背第1~2趾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神門穴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與無名指及小指縫連線的交會點。.足三里穴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四根手指寬,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生活5建議,安然度過更年期吳宛容指出,男性荷爾蒙低下引起的身心不適程度因人而異,中醫主張「陰陽平衡」,使用中藥或針灸可縮短適應期,可以讓身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再者,透過日常生活及飲食調理,也可舒服自在度過更年期不適。❶適當紓壓壓力是造成更年期不舒服的主因,建議找到合適的紓壓方式,轉移注意力,比較不會胡思亂想,像是聽音樂、看書等。❷養成運動習慣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可以保持適當體重,能延緩男性荷爾蒙減少,並能鍛練肌力,預防骨質流失。建議補充富含鈣質食物,以防骨質疏鬆,例如:牛奶、起司、優格、黑芝麻、小魚乾、深色蔬菜等。❸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讓五臟六腑正常運作,幫助恢復身體原有的平衡。❹均衡清淡飲食日常飲食以「均衡、清淡飲食」最佳,避免燒烤、油炸的烹調料理,以及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以及花生、榴槤、桂圓、荔枝等熱性食物,盡量避免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以免加重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建議多吃些含膠質或黏液的山藥、黑白木耳,以及黃豆、黑豆、魚類等,可以調節體內的荷爾蒙,幫助改善更年期不適。❺提升性功能適度性行為能促進男性荷爾蒙分泌,同時能促進氣血周流,防止早衰、有助於延年益壽,多吃蝦蟹、蚌殼類等海鮮,以及羊肉、牛肉、韭菜、核桃等食物,具有加強性功能、強筋骨、益精血的作用。3道滋補肝腎飲品,改善男性更年期◎百合銀耳蓮子湯材料:百合10克、白木耳20克、蓮子30克、枸杞10克、紅棗8~10顆,冰糖少許、水1000c.c.。作法:百合、木耳、蓮子、紅棗、枸杞洗淨後,加水泡發,將木耳、蓮子放入鍋中煮20分鐘後,加入百合、紅棗、枸杞,再以小火煮約20分鐘至濃稠即可。功效:清心安神、明目健脾。百合、白木耳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蓮子益腎固精、養心補脾;紅棗健脾補氣,枸杞補肝腎、明目。適用於男性更年期眼睛、皮膚乾澀,有失眠、口乾舌燥症狀者。◎黑豆山藥排骨湯材料:排骨300克、黑豆30克、山藥30克、鹽少許、水2500c.c.。作法:黑豆洗淨後浸泡一小時;將排骨、山藥、黑豆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沸後,小火繼續燉煮一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功效:健脾養腎、益氣補血,可壯陽補虛、益氣強志,適用於男性更年期脾腎陽虛氣弱而致氣短乏力、精神萎靡等。◎仙靈脾茶材料:仙靈脾3克、紅棗5克、枸杞5克。作法:將上述藥材以熱水500c.c.沖泡,當作茶飲,一日一次。功效:仙靈脾為滋補腎陽用藥,性味平和不溫不燥,可補養肝腎、明目補氣;紅棗健脾補氣;枸杞補養肝腎、明目,適合男性更年期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無力、性機能減退者食用。禁忌:有外感及體質屬陰虛火旺者忌服。男性更年期自我評估最近一個月內,在下述問題中,如果第1或7題回答「是」,或是其他8題有任3題回答「是」者,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男性荷爾蒙低下。①是否有性慾降低的現象?②是否覺得比較沒有活力?③是否有體力變差或耐受力下降的現象?④身高是否有變矮?⑤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比較沒樂趣?⑥是否覺得悲傷或沮喪?⑦勃起功能是否較不堅挺?⑧是否覺得運動能力變差?⑨是否在晚餐後會打瞌睡?⑩是否有工作表現不佳的現象?延伸閱讀:.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飲食8大原則」改善不適感.男性也有更年期?醫:身體出現3大症狀恐是「男性更年期」惹的禍.男人35歲,沮喪、鮪魚肚...就開始初老!醫曝「男性更年期」症狀有這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9 醫療.心臟血管
預防高血壓怎麼吃?哪些人是高危險群?「6飲食原則+5大類食物」遠離心血管疾病
「沉默殺手」高血壓,指的是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腦血管疾病(第二名)、心臟病(第三名)及腎臟病(排名六至八名)密切相關。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更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愈高產生併發症的機率愈大,對民眾健康將造成威脅。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壓?高血壓並非老人專利,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引發的成因包括,情緒壓力、體重過重、遺傳、攝取過多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運動、環境因素等,都可能使體內血壓增高,引起原發性高血壓。而三十歲以前發病者,半數與家族遺傳有關。1.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高血壓病史者,受遺傳而發病的機率極高。2.體質對鈉較敏感,或交感神經較敏感的人。3.體重嚴重超重者,尤指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三十的人。4.個性過於急躁、完美主義、不服輸等內心壓力大的人。5.習慣吃外食或速食,攝取過多鹽分、味精的人。6.本身患有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7.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的人。8.經常抽菸或過度飲酒的人。9.老年族群或血管嚴重老化的人。10.五十歲以前,發生率男性高於女性,50歲以後,女性高於男性,可能與女性更年期有關。高血壓的6種飲食原則高血壓的飲食原則為低鈉搭配得舒飲食,減少鈉的攝取,可以減少水份的蓄積,降低心臟的工作負擔,得舒飲食則是透過增加鉀、鎂、鈣及膳食纖維,同時降低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有助於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1.飲食攝取要均衡。2.避免吃入過多的調味料。例如:減少食用湯汁;外食者可準備開水沖淡食物裡的調味料。可要求餐廳不加鹽、味精或含鹽的調味料;避免選擇醃、燻、醬、滷、漬等烹調方式的食物。3.限制含鹽調味料的使用,含鈉量高的調味品必須按飲食計畫使用,如:鹽、醬油、味精等。4.減少加工產品及烘培食品的攝取,如:各類罐頭、麵線、油麵、麵包、糕餅、餅乾、魚肉加工製品、醃製蔬菜、蜜餞等。5.多利用營養標示了解食物的含鈉量。6.食用市售的低鈉調味品如低鈉鹽及低鈉醬油時,需按營養師指示使用。且因其鉀含量甚高,不適於腎臟病患者。 預防高血壓多吃5大類食物想預防高血壓,平日可多吃富含5大類營養素的天然食物:1.富含鉀的食物現代人飲食習慣重口味,很容易吃下過量的鈉,會使血管張力增加而血壓升高,而鉀是細胞內含量最高的礦物質,有排鈉離子的作用,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與水分排出及使血管平滑肌放鬆,有利於降低血壓,多吃高鉀蔬菜跟高鉀水果皆能幫助攝取足夠鉀。根據國健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指示,每日應攝取鉀達2500~2800豪克。→建議食物:蕃茄、山藥、菠菜、地瓜葉、香蕉、奇異果、桃子、香瓜等。2.富含鎂的食物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有助於防治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多吃深色綠葉蔬菜、豆類、全穀類,適量進食果仁和瘦肉等皆能幫助攝取足夠的鎂。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天應攝取320~380毫克的鎂。→建議食物:深綠色蔬菜、米與麥類、南瓜、豆類、堅果、種子、魚類、肉類等。3.富含鈣質的食物鈣能使血管周圍的平滑肌鬆弛,當缺乏鈣質,會引起全身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強,加大血管阻力。另外,血液鈣離子的變化還可能對動脈硬化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這些因素都可能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乳酪、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及深綠色蔬菜和豆製品,是平常最易取得的高鈣食物。依據國健署建議,我們每日應攝取的鈣質應達1000毫克。→建議食物:脫脂奶或低脂奶類、豆乾、黑芝麻、深綠色蔬菜、海菜類、帶骨的小魚、高麗菜等。4.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能幫助膽固醇、鈉的排除,延緩醣類在腸道的吸收,調節血液中胰島素的濃度在正常範圍,避免高血糖與高血膽固醇造成血管提前硬化,降低血管發生粥狀硬化的風險。蔬果當中的大量纖維素與多醣體是最常見的膳食纖維來源,國健署建議每天應攝取膳食纖維量達25-35公克。→建議食物: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像是燕麥、黑木耳、白蘿蔔、地瓜等。5.富含不飽和脂肪優質油脂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血壓、幫助身體對抗發炎,能降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保持血管暢通。建議多攝取堅果類食物(每日10g)、各種植物油,日常烹煮以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葵花油等植物油為主要烹調用油,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建議食物:種子堅果跟植物油,像是芝麻、杏仁、松子、葵花油、橄欖油等。看完以上高血壓的飲食原則及建議食物,知道該怎麼吃才可以預防高血壓及護心了嗎。若你符合上列舉的高血壓高危險群,平日的飲食務必多加注意,才不會被「沉默殺手」悄悄找上門!延伸閱讀:.高血壓可喝咖啡?喝咖啡血壓會升高?6關鍵問題了解血壓與咖啡關連.糖尿病不能喝含糖飲料!盤點「8種糖友能喝飲料」,有助血糖控制.高血壓可以健身嗎?高血壓患者運動時出現哪些症狀應留意?參考資料:.元氣網-高血壓疾病百科.國泰綜合醫院-高血壓飲食.國民健康署-高血壓相關疾病為我國重大死因.嘉義基督教醫院-高血壓飲食原則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得舒飲食教你輕鬆對抗三高
-
2023-07-27 醫聲.疫苗世代
新冠不是流感化!台大醫:打疫苗仍是關鍵
國境、口罩解封,炎熱的暑期脫下悶了三年多的防疫心情,豈料一個不注意,中了新冠病毒的陷阱。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古世基疾呼,「不要再說新冠肺炎流感化!」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異口同聲,新冠病毒會傳染力高、治療困難,且可能長時間存在人體,都與流感不能相比,兩人強調,仍有必要施打疫苗,針對高危險族群,出現症狀就要持續快篩,確診後立即投以抗病毒藥,避免演變到重症、死亡。新冠非流感!等待免疫下降 病毒潛藏體內準備伺機而動各大醫院病床數滿載不是恐嚇標語,是前線醫護人員見到的事實。身為胸腔科醫師的古世基說,目前加護病房內的新冠重症患者,大多有共病、免疫力低下、癌症等情況,更有病人病況不佳已裝上葉克膜,這些人肺部狀況惡化很快,「現在狀況彷彿回到疫情初始,病毒才剛從中國大陸擴散時。」眼下確實為隱形的第四波疫情。「原本慢性疾病、該生病的人需求還是在,沒有消失。」古世基說,新冠肺炎患者勢必造成病床排擠效應,以往病床占床率依季節有淡旺季,現在卻一直呈現滿載。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暨感染科主任的陳宜君也說,流感已經回來,外加常態流行的新冠肺炎,兩者加成或同時感染,患者症狀在臨床上難以區分,導致治療更為複雜。陳宜君認為,國際氛圍驅使,讓民眾對新冠肺炎卸下心防。但臨床數據顯示,新冠可能重複感染,而且重症、死亡人數依舊居高不下。尤其新冠病毒能長時間埋伏於人體,待免疫力低下時伺機而動,國外有許多死亡案例解剖證實新冠病毒仍然存在其組織,「這個病毒挑戰我們對病毒的了解,急性可以重症、死亡,但是也可以拖拉、持續存在。」古世基也說,新冠病毒可以持續存在人體好幾個月,特別針對免疫力差、癌症、慢性疾病等患者,一旦染疫恐釀成重症,曾有患者住在加護病房一個多月,甚至投以好幾輪的抗病毒藥,身體的抵抗力始終無法清除病毒,「不要一概將新冠肺炎病程簡化成流感化!」疫苗、抗病毒藥都在卻不用?專家籲:快篩陽就要行動新冠肺炎進入社區流行,古世基說,公衛政策及醫療資源不應該偏重重症清零而是減災,民眾要有病識感,留意自身症狀,及早快篩,若確診,在治療黃金期內服用抗病毒藥。呼籲往往和臨床有段落差。陳宜君說,醫界常見一些長者、癌症患者輕忽剛開始的病症,拖延到了重症才來就診「這很可惜,疫苗、快篩、抗病毒藥都在那,卻都不使用。」特別是公費新冠抗病毒藥物,符合65歲以上或癌症、免疫不全、心血管慢性病等條件,只要快篩陽性就能開立服用。古世基提醒,剛感染時病毒量不高較難以檢測,建議多驗幾天;切記快篩測陽就要立即就醫,曾有一位高風險者患者在五、六月時檢測陽性,拖到近期才來看診,自覺在家休息就好,聽完捏了把冷汗,呼籲高風險族群確診有症狀就前來就醫,千萬不要用生命去賭重症的機率。勿心存僥倖 生病就休息硬撐傷身體陳宜君也說,家用快篩試劑敏感度雖然沒有PCR好,尤其有些民眾仍然不太熟悉如何自己採檢,不過當出現症狀,可以很方便地幫助自己釐清是否有新冠病毒。當然,的確也有發生一些特殊情況,像是同事持續數天身體不適,快篩都驗不出,直到做了PCR證明為新冠,徹底休息幾天後症狀才完全消退,恢復健康,否則誤以為是小感冒而撐著上班,對健康是一大打擊。另外,針對公費藥物是否下修年齡層等調整使用的對象,陳宜君認為,藥物給付決策過程,一開始是依據臨床試驗涵蓋的病人群,經過相關單位審查後,才能通過符合的適應症。其次,考慮藥品供應及取得。再者,藥物採購經費來自國家公務預算,牽涉到各國的健康保險制度等,各國政策難以相互比較。現在台灣應該關切的是,如何因應新冠病毒常態流行,為維護民眾健康,需積極先期規劃相關預算。回歸到染疫民眾本身之所以會輕忽症狀或缺乏動力導致延遲就醫,除了警覺性及重視度下降以外,兩人認為,藥物等醫療可近性也可能有關,疫情嚴重時,政府規劃並動員,民眾只要透過基層診所或醫院的視訊看診,便能開立抗病毒藥,幾乎都可以在黃金時間內投藥,近期許多民眾及基層醫療,回復疫情前的習慣,當做一般感冒服用症狀治療應急,到了嚴重再去醫院就醫做詳細的評估及治療。過度解讀免疫逃脫!避免重症 打疫苗就對了面對新冠病毒株的不斷變異,免疫逃脫時有所聞,不過,陳宜君強調,免疫逃脫不能過度解讀而不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以增強抵抗力,包括細胞保護力,證明持續存在以減少重症及死亡,但並非百毒不侵,仍可能被感染,所以仍然要搭配好的健康習慣。除了保護自己,透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到大多數民眾皆有保護力達到群體免疫,才能進一步保護身邊免疫力脆弱的高風險族群,並且避免病毒不斷變異。她說,國際專家紛紛強調,期待病毒變種「馴化」以降低致病力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像是靠運氣,「運氣不好說不定病毒變異翻臉不認人,免疫逃脫之餘還多了抗藥性,或者再度高致病力、高致死率!」然而,今年春季疫苗接種率格外冷清。陳宜君苦口婆心提醒尚未完成基礎接種、加強劑的民眾趕緊接種,國家尚存有疫苗也沒有設限接種年齡,如果不去接種,政府針對疫苗採購的預算便會下修,倘若下一波疫情再起,加上全球疫苗產能是有限的,且必需提早採購,若國家編列的預算不足以因應瞬間增加的需求,屆時「就算批評政府,沒有疫苗就是沒有疫苗。」針對頻繁往返各國的青壯年民眾,陳宜君提醒,新興傳染病崛起的間隔越來越短,全球散播越來越快。除了暑期出國旅遊,許多民眾因公務出差,常會熬夜準備,加上旅途勞累及時差,可能影響免疫力。最擔心的是,一旦感染新冠,又因為要務在身而硬撐,極有可能在異地倒下。所以,接種疫苗再出國是保護自己的關鍵。新冠死因高?台灣全人照護 要看數字背後意義新冠疫情一路走來進入第四年,去年的十大死因,新冠竄到第三名,外界質疑台灣新冠死亡率高於他國。陳宜君說明,由於台灣的積極防疫,加上全民健保、全人照護,高齡、癌末等民眾住院,去年仍積極採檢新冠病毒,死亡診斷書也會註記,因此數據較高。「不是醫護人員照顧不好,要看數字背後意義。」古世基說,歐美國家染疫的病患,多半選擇居家安寧,死因自然不會註記。甫參加國際論壇返國的陳宜君分享,各國感動於台灣民眾仍自發性的配戴口罩,也盛讚台灣防疫做的很好,她說,民眾有防疫知識並齊心與醫護努力的成果。但是在戶外通風良好處,她也說,可以脫下口罩享受空氣,到了密閉、人潮擁擠處,或者有些感冒症狀,記得戴上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也尊重他人。
-
2023-07-26 醫療.中醫
濕疹的飲食生活禁忌有哪些?中醫師告訴你4類食物不能吃,4種常見湯品助改善
濕疹到了悶熱的夏季,皮膚就搔癢難耐;有些從未發過濕疹的人,也容易在這樣的天氣、氣候下發作。其實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產生,並可能出現其他影響。澄觀中醫副院長闕麗容中醫師指出飲食禁忌、生活習慣、食療方法,也提醒遲未改善的患者盡早就醫檢查。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急性、慢性症狀不盡相同!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主要是由風、濕、熱所引起,急性濕疹的皮膚紅潮、出現疹子、水泡、有些濕黏;轉成慢性濕疹後,皮膚會比較乾燥、粗糙、破裂、脫皮、有鱗屑等變化。症狀也容易出現在患者四肢關節處、皮膚皺摺處、衣物摩擦處。 嚴重濕疹的體質多半處在濕熱的情況,身體容易水腫且感到疲倦,大便溏黏,舌苔厚膩。因此門診治療上,以清利濕熱、祛風止癢的中藥為主,用方如消風散、麻杏石甘湯、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等,但要預防濕疹的反覆發作,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壓力與熬夜,飲食上也應有所節制,從生活飲食與體質的根本調整才是解決之王道。 濕疹要注意生活及飲食禁忌,避免加重濕熱、炎症、過敏! 闕麗容中醫師指出,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加重濕熱、或甚至加重炎症反應。 忌致敏、發濕、動血、動氣食物:如蛋、牛奶、魚、蝦、蟹、羊肉、鴨、鵝、花粉、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濕疹患者體質容易過敏,避免這類食物以免引起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 忌辛辣刺激食物、補品:如麻油雞、十全大補湯、人參等,燥熱性質食物如胡椒、薑、蔥、蒜、洋蔥,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等。因這類物質都會加重體內的熱與濕結合,更加重炎症反應。 忌冰涼飲品、過甜、過油:如巧克力、乳酪、起司、泡菜、牛排、香腸、花生,因為這些食物皆會影響脾胃運化,久了則容易生濕。 避免過敏原、外界刺激:在日常生活預防,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洗潔精、橡膠、化學合成洗劑等。外界刺激則如過度曝曬陽光、用過燙熱水洗澡、用力搔抓等。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濕疹喝綠豆薏仁湯助改善!中醫指常見4湯都有幫助。 闕麗容中醫師也建議,濕疹患者日常可透過簡單的食療方式改善,例如冬瓜排骨湯、四神湯、綠豆薏仁湯、紅豆薏仁湯等。薏仁、茯苓有助祛濕,山藥補腎健脾。但切記千萬別喝冰的,一定要退冰,否則冰品會把熱悶在身體裡,反而影響氣血運行不利於脾胃排濕的動作。 《延伸閱讀》 .洗個澡或一緊張就皮膚癢?中醫指3種「熱過敏」,改善方式各不同! .衣架、曬衣夾也要定期清潔!醫指6影響,不明發癢多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7-22 醫療.皮膚
青春痘長大就會好?長痘痘出現年輕化、老年化 與4因素有關
青春痘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夏天氣候悶熱、皮膚出油量大,恐讓青春痘更容易找上身。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表示,近年青春痘好發年齡出現「年輕化、老年化」兩趨勢,9歲的女童也深受青春痘困擾,民眾千萬不要忽視青春痘的影響,及早治療也能降低痘疤的殘留。痘痘長久了,更容易長痘痘「皮膚痘痘長久了,將更容易長痘痘。」邱品齊表示,目前青春痘的治療相當多元,口服、外用,甚至保養品都能夠有所幫助,若屬於易長痘痘的體質,更要做好「藥物預防」,與皮膚科醫師討論處方合適藥品,避免痘痘不斷復發。「青春痘長大就會好了是錯誤觀念。」邱品齊指出,即使痘痘隨著時間消退,沒有調整體質,長大後仍會為痘痘問題所困;臨床上觀察也發現,青春痘開始出現年輕化、老年化的趨勢,整體好發期延長到30年以上,除飲食油膩、大量攝取精緻甜食或奶製品等導致營養過剩外,其他如空氣汙染、壓力累積等等,也都是可能元兇之一。長青春痘4元兇.飲食油膩.大量攝取精緻甜食或奶製品等導致營養過剩.空氣汙染.壓力累積每個人都可能長痘痘 「1不2要3守護」邱品齊分享,診間內遇過最小的青春痘患者是9歲的女童,才國小3年級就已粉刺長滿全臉,乍看之下很「操老」,誤以為是國中生。邱提醒,很多爸爸、媽媽帶孩子來看診,一出口便是責備「誰叫你喜歡吃炸雞、晚上不睡覺划手機、亂吃糖果,才會滿臉青春痘」,這會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加難受,產生排拒情緒,建議以同理心看待,共同面對青春痘,與其責備,不如教導正確應對,「因為每個人都可能長痘痘」。邱品齊呼籲長痘痘的親朋好友,謹守「1不2要3守護」口訣,共同瞭解青春痘預防、治療、追蹤。「1不2要」:不責備、要同理、要就醫「3方守護網」:家庭、老師、同儕邱品齊提醒,民眾若已長痘痘,應儘早前往皮膚科求醫,愈早治療,留下痘疤的機率愈低,治療也要多點耐心,療程通常在數周到數月,切勿自行停藥或放棄回診追蹤,藥物如果產生副作用,應要主動跟主治醫師反應,讓醫師能適時評估與調整用藥。對付青春痘 個人化治療、對症下藥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王芳穎指出,青春痘的成因多且型態複雜,是需要「個人化治療、對症下藥」,主要有口服、外用藥膏、局部治療、光電治療4類療法,最常用口服藥、外用藥膏2大類,藥膏則分為外用A酸、杜鵑花酸、外用抗生素、過氧化苯(BPO)藥膏等。王芳穎說明,外用A酸可代謝角質、粉刺、抗發炎與預防痘疤;而過氧化苯則是可透過釋放活性氧化物達到殺菌、消炎的效果,市面上也有複方的A酸藥物,供民眾自費使用。「女性使用A酸務必要謹慎。」王芳穎提醒,A酸有「具致畸胎性」,可能導致孕婦產下畸形胎,女性使用口服A酸前必須先驗孕,備孕女性則必須停藥一個月後才能受孕,若服藥期間有懷孕可能,每月皆需驗孕,臨床使用上非常嚴格;外用A酸雖是局部藥物,僅透過皮膚吸收到體內,量雖小,但臨床上仍不不建議有孕、備孕婦女使用。青春痘如何預防.做好正確的臉部清潔:使用適合自己膚質狀況的洗面乳及溫冷水洗臉,勿用力搓揉,若為油性膚質,建議可於兩次洗臉中間使用清水清洗。.使用一些富含水分的保濕產品,可以和皮脂腺的分泌物達到油水平衡,盡量少選用含油性成分者,以免造成皮脂腺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生活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影響生理健康,每晚睡足八小時好讓肌膚有充分休息的時間。.保持愉快的心情,減少心理壓力。.注意飲食:少吃高熱量、辛辣、油炸或刺激性的食物,攝取足夠的水分及新鮮的蔬菜水果。.適度運動: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促使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也使皮膚在不斷的出汗過程中保持毛孔通暢,但運動後的清潔也不可忽略。》看完整疾病百科/青春痘(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0 醫療.婦產科
和家馨子宮肌瘤,每兩周一次大失血如「活死人」!經血量多可能是這5種疾病 子宮肌瘤危險7因子
淡出演藝圈的藝人和家馨近日復出,透露自己因子宮肌瘤導致月經大量出血,血紅素嚴重不足,甚至整天只能躺在床上,沒力氣做任何事,何豪傑形容愛妻的狀況有如「活死人」。和家馨4年前就被診斷出子宮肌瘤,當時醫生就建議她摘除子宮,但和家馨和老公何豪傑都覺得先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後來和家馨的月事每兩周就來一次,一次就持續7天、出血量又大,導致貧血,最後還是忍痛決定摘除子宮。女性月經周期及經血量,一向是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來跟不來都困擾。量大可能子宮長了什麼肌瘤,量少又是其他不同問題。而這幾乎要陪伴女生大半輩子的事物,卻有許多人對它有很多迷思,如經血量愈來愈少是沒有排乾淨嗎?還有人擔心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元氣網》帶你認識你一生的「好朋友」。正常月經指標周期:平均28天一次,21天至35天內都算正常。持續時間:約3~5天。超過7天為過多。經血量:約35至50cc,10到80cc都算正常。衛生棉使用量:每天約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事實上,經血變化會受到很多環境因素影響,如有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血流量就會比較多;服用凝血劑,經血量就會變少。只要經過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夠,經血量只有一到兩次有出現變化,其實不用太過緊張。相對於經血量,其實經期變化更需要被注意,女性的月經周期大約是28天,每個人的周期不盡相同,若是原本的經期是28天來一次,突然變成26天來一次,就得持續追蹤幾個月,若一直都是則可能為卵巢早衰的徵兆。經血量多,可能是什麼疾病?女性生理期的時候出血量到底要多少才合理?正常女性生理期經血量平均約33cc,但會愈來愈少,如果經期流血天數超過7天,或每月生理期流量大於80cc,就應懷疑有經血過多的問題。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每次周期使用超過20片衛生棉,就算是經血量過多。而導致經血量過多,最常見的可能疾病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瘜肉等。長期經血過多又會導致貧血問題出現。以和家馨罹患的子宮肌瘤而言,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曾受訪指出,女生2、30歲時肌瘤可能沒那麼盛行,但隨著月經週期次數增加,發生頻率會漸增,肌瘤也慢慢長大,因此4、50歲後的女性,大概一半以上都有肌瘤。子宮肌瘤好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項:7因素容易罹患子宮肌瘤.個人體質.遺傳.環境因素:如環境荷爾蒙.不良飲食習慣:嗜吃油炸、燒烤食物。吃過期食品。.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肥胖.抽菸》疾病百科/子宮肌瘤經血量愈來愈少代表沒有排乾淨?月經來潮每次經血量約在30到90c.c.之間,大約每天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狀態,經血量少不代表沒有流乾淨,每次經期都一定會把剝落的經血排完。月經若是規則來潮,經血僅有幾次有出現變化,飲食上不需要忌口;若是經血量大,需要額外補氣;經血量少則需要增加血液循環的食補,若是自己調理都沒辦法解決,就得盡速就醫。經血量少主要五原因第一:月經來潮前有熬夜、吃油炸、生活作息紊亂等,經血量就可能不足。第二:年紀漸增,卵巢功能衰退。第三:有巧克力囊腫或是經血逆流的症狀。第四:服用藥物,例如避孕藥。第五:過度運動所致。經血量愈來愈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女性平均在50歲前後進入更年期,根據統計,初經年齡平均為12歲,停經年齡為50歲。但並非沒有月經才算更年期,通常沒有月經一年以上為停經。更年期前,月經周期與經期會變得不規則,從有正常的月經過度到完全停經,大約會出現在45歲到55歲之間,可長可短,有人拖上好幾年才真正結束。月經不規則可能的情況是,有時候量多,有時量少,因此不一定量變少就是要進入更年期,反而也可能變得比較多。還有人的月經周期拉長到兩個月,也有可能突然一整年不來,後來又恢復;也有人一、兩個月不正常之後,又恢復正常,這些都是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現象。【資訊來源】.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張仲鈺《聯合報》受訪資料.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明《聯合報》受訪資料.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聯合晚報》受訪資料.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健康照護網
-
2023-07-19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引發失能危機不分族群「這」黃金治療期不可錯過
衛福部統計,全國每年腦中風、失智症等腦神經疾病就醫患者高達445萬人,腦神經疾病更與失能息息相關。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林永煬表示,腦中風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6至8成病人於發生後一個月內生活仍無法自理,半年後也有五成病人存在失能風險,失能造成無法繼續工作、長期臥病及照護問題為當前國家社會危機之一,呼籲中風患者應於中風後六個月內積極復健,有助改善失能狀況。>>【延伸閱讀】腦中風有症狀嗎?三招教你辨識腦中風:「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林永煬指出,依衛福部2021年統計,全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能人口達120萬人,其中高達62.8%為後天疾病所致。這些後天疾病中,以腦神經疾病為大宗,包括高齡者常見的失智症、帕金森氏症,以及腦中風、腦外傷、癲癇及免疫性腦神經疾病,均可能引發失能,影響肢體、語言、心智、感官,以及情緒管理等能力喪失。台北榮總腦中風加護主任腦中風鍾芷萍說,腦中風好發季節於冬季,主因是天氣冷引起血管收縮,血壓變動大,增加腦出血、腦梗塞的中風機會。鍾芷萍說,腦中風於夏天也不應輕忽,原因是天氣太熱,導致身體脫水,如果這時又有心血管阻塞、動脈硬化問題,也容易出現腦梗塞中風,建議一天喝水2000CC,適時補充水份。>>【延伸閱讀】冬天才會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提醒應適當補充水分鍾芷萍說,腦中風患者應透過積極主動的運動及完善的職能治療評估,於腦中風六個月內的黃金復健期間內加以刺激、練習,九成以上病友皆可達到最佳的神經功能恢復狀態,更好是於中風後三個月內進行復健治療。當失能患者屬於坐輪椅、臥床的中重度族群,經完善復健治療,可以恢復至拿拐杖行走,甚至不需要使用拐杖。鍾芷萍說,「失能者不需要太悲觀」,只要好好復健治療,往後可以恢復生活自理。近年生活型態改變,腦神經疾病中的腦中風也出現年輕化趨勢,失能危機更不再是老年人專屬。林永煬說,就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年齡分析,18至64歲族群占比高達50.5%,其中以50至59歲、30至44歲比例最高,當務之急是建立民眾疾病防治及病後復健的衛教觀念。>>【延伸閱讀】年輕人熬夜、工作壓力大,小心中風找上門!鍾芷萍說,腦中風好發高風險族群,除本身有三高問題外,吸菸更是高危險因子,因此是四高問題,近年青壯年中風時有耳聞,並多與吸菸有關,應多加注意。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職能治療師許庭嘉與李昀珊一同表示,中風患者常以為復健是訓練肢體的力量,但事實是同時刺激大腦神經迴路及練習大腦與肢體間的連結度。只要透過積極主動的運動及完善的職能治療評估,於腦中風6個月內黃金復健期間內加以刺激、練習,9成以上病友皆可達到最佳的神經功能恢復狀態,輕度失能者更有望縮短至2個月,鼓勵病友應以積極心態接受治療。台灣神經學學會秘書長尤香玉說,腦是人體內數一數二的精密器官,其中神經構造複雜,民眾大多不了解腦部損傷後,對生活帶來的影響程度,盼大眾關懷腦神經疾病致失能的病友權益,鼓勵患者透過完善復健治療,回歸職能人生。適逢7月22日世界腦健康日,世界神經學聯盟今年訂定主題為「人人同等重要、照顧社會失能者 (Leave no one behind)」主題,並與世界神經復健聯盟合作、提出五大倡議,特別關注腦神經疾病造成失能者的福祉,以保障人人享有大腦健康。五大倡議:認知(Awareness):提升全球對於腦健康的關注可減少腦神經疾病及可能的失能情形。預防(Prevention):腦神經疾病造成失能的情形可被預防、治療與復健而復原。倡議(Advocacy):大腦健康是全球人民享有的人權。教育(Education):教育可弭平因腦神經疾病而致失能的病友與一般人的資源落差。獲取(Access):社會給予失能者的醫療照護、復健與輔助是不可或缺的。
-
2023-07-17 養生.聰明飲食
人體必需營養素維生素C,吃水果就可攝取!尤其這一類水果
維生素C又稱為「抗壞血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本身帶有酸味,在體內扮演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輔助膠原蛋白製造等功能,與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息息相關。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幾乎所有天然蔬果中都含有維生素C,尤其是柑橘類的水果,含量更是豐富。既然在食物中就能夠取得維生素C,那我們還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C嗎?陳詩婷說明,衛福部建議一般成人維生素C攝取量為100毫克,但那僅是維持健康最基本的條件,當我們遇到壓力、睡眠不夠、情緒緊張、有抽菸喝酒習慣、經常外食、居住環境不好、有感冒過敏等狀況時,體內的維生素C會被快速消耗,倘若沒有額外補充,就很容易感到疲倦,或延緩病情的痊癒時間。 適合族群1、外食族:無法正常飲食,未能攝取天然蔬果,缺乏均衡的營養的人。2、有抽菸習慣的人:一支菸可破壞25毫克的維生素C,美國醫學會建議抽菸者每天要多補充35毫克的維他命C。3、 壓力大時:人在緊張時,會分泌腎上腺素對抗壓力,而腎上腺素的分泌會消耗維生素C。感到有壓力、情緒緊張時,應額外補充維生素C。4、熬夜的人:熬夜會讓身體產生許多自由基,使細胞氧化。5、處在感冒發炎狀態的人:身體處在發炎狀況時,會大量消耗體內的維生素C,額外補充維生素C,不僅能促進白血球的作戰能力,還可以加速身體滅火,縮短病情痊癒時間。 怎麼吃?1、維生素C為水溶性營養素,空腹補充時吸收度較佳;但腸胃敏感的人,建議飯後一小時補充,可能時幫助飲食中鐵離子的吸收。2、少量多次補充。例如早中晚各吃一次,每次可以300至500毫克,這樣有助維持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保持活力、抵抗壓力。3、部分研究顯示,過多的維他命C可能會增加結石風險,雖然目前醫學研究尚無定論維生素C與結石的關連性。但建議有結石病史的人,補充維生素C時應同時大量喝水。 每日該補充多少?陳詩婷說,有一份研究發現,當體內額外補充400至500毫克的維生素C時,可以使血液維生素C達到接近飽和的濃度,若將劑量增加到1000、甚至是2000毫克時,體內維生素C濃度再增加的程度也有限。因此建議每次補充500毫克是較適合的濃度(成年人每日維生素C的上限攝取量為2000毫克)。 【延伸閱讀】。過期的維他命E或是膠囊製成的魚油等,可否拿來擦皮膚?1維生素可以保養指甲 。低卡高纖葡萄柚對減肥有幫助,但8族群不適合吃,就連吃柑橘類也要注意份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1 醫療.皮膚
中西醫解釋頭皮出油的原因有哪些?5重點保護頭皮避免禿頭!
不少人才剛洗完頭,一覺醒來頭髮卻又油滋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以中醫觀點解釋頭皮常常出油,應與肝膽不好有關,特別是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民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指出頭皮出油目前科學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與肝臟有關,比較多證據是表顯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或是女性的卵巢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引起頭皮出油。頭髮油膩在中醫角度是「肝膽濕熱」的問題,原因多與2問題相關不少人才剛洗完頭,一覺醒來頭髮卻又油滋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頭皮如果常常出油,與肝膽不好有關,特別是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民眾,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建議注意調整作息及飲食,就能獲得改善。吳柏鋒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又不正常,鮮少控制飲食,造成身體龐大的負擔,許多肝膽濕熱的患者,都有一個通病「頭髮油」、「頭髮細」。曾有一名患者每天都有洗頭的習慣,但不到半天時間,頭髮就會變得油膩,經中醫師診斷也有肝膽濕熱的問題。【中醫觀點】中醫認為「肺主皮(膚)毛(髮)」,頭髮是「血之餘」,肝血不足就會長不出頭髮,因此腎與肺相同掌管毛髮。他說,腎精足則髮量多,髮色黑且有光澤,腎精不足則髮稀疏,肝、肺、腎都與生活作息及飲食有關,若要改善狀況,建議患者求助醫師,平時少吃煎、烤、炸、辣的食物,逐漸就可以改善。頭皮出油與肝臟有關嗎?專業醫師指出可能與這兩個內臟有關趙昭明表示,頭皮出油確實與內臟有關,但科學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與肝臟有關,比較多證據是顯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或是女性的卵巢出現問題時,就會造成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另外就是愛吃甜食、油炸物也會讓出現皮脂腺分泌問題。【西醫觀點】頭皮油脂分泌過盛的問題,多發生在女性,主要是女性的情緒反應較明顯,壓力也容易出現,所以常常會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男性通常是活動量大才會造成頭皮油脂過剩。值得注意的是,頭皮油脂過盛,其實是掉髮的前兆,民眾除了改善身體內在的生活作息等問題外,也可以透過後天的清潔改善,但必須要注意不可「過度清潔」,每天最多洗頭2次,避免傷害頭皮。 頭皮容易出有用超過40℃熱水洗頭 小心變禿頭許多頭皮容易出油的民眾,多半會以勤洗頭來改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洗頭千萬不要過度,否則適得其反,她提醒洗頭時,別用熱水沖,以免燙傷皮囊,造成皮囊萎縮,去油膩不成,反而成了禿頭。趙昭明指出,當頭皮的毛囊開始受損後,就會導致頭皮出油,頭髮惠漸漸變細,頭髮愈來愈容易斷,掉髮量也會增加,如果毛囊問題沒有解決,長久下來就可能造成禿頭。保護頭皮5重點1.使用洗髮精量要適量:每次洗髮時,使用洗髮精的量只需一個瓶蓋容量即可,許多民眾在洗頭時往往用過量的洗髮精,可能會因為化學物質過多而傷了頭皮。(黃毓惠)洗髮精盡量使用「透明」的洗髮精,他解釋,乳狀或是有顏色的洗髮精,通常會含有矽靈、潤絲等物質,對頭皮都是傷害,潤絲精可直接用於頭髮上,別用到髮根。(趙昭明)2.頭皮清潔應使用涼水:頭皮較為脆弱,與一般身體的皮膚不一樣,不適合用熱水洗,建議用40℃以下溫涼的水洗較適合,每次洗頭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最多5分鐘即可。(黃毓惠、趙昭明)3.清潔頭皮使用指腹:洗頭時,千萬不要為了追求「爽感」,用指甲抓頭皮,過度用力都可能傷到毛囊,建議用指腹按摩就好。(黃毓惠)4.每天最多洗兩次頭髮就夠了,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乾燥,頭皮油脂分泌更加旺盛。(趙昭明)5.吹乾頭髮以冷風吹乾:吹頭髮時,也不要使用熱風,直接吹到頭皮,也會造成頭皮毛囊萎縮,要用冷風吹乾較適合。(趙昭明)【原始資料為2015/03/05聯合報健康版 2023/07/10更新增補】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09 名人.李偉文
科技廠老闆嘆年輕人沒志氣,只想開咖啡館……他反而認為這是件好事
我不常上咖啡館,除非有朋友邀約碰面,但是我喝咖啡。每天早上起來,泡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天色慢慢轉亮,城市逐漸清醒;第二杯咖啡是在午飯過後,在上班前泡的。我不是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藉由一杯咖啡彷彿在身邊圍出一個「結界」,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可以暫時停下一切,整理自己的情緒與心靈。是的,我的咖啡時光是一種儀式,就像跨年倒數,慶生會或祭祖一樣,儀式對渴望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儀式是一種轉換,讓之前與之後畫出一個明顯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從這個時間點之後是不同的。我們是龐大社會體系的一小顆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著一樣的事,生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流逝了,午夜夢迴,難免惶恐與迷惑。因此,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儀式,可以給我們生命帶來一些新的力量。除了這種儀式性的心靈力量之外,許多人也透過咖啡來提神,或者在必須熬夜加班時的依靠。的確,咖啡裡的咖啡因是一種提神作用的藥物,沒錯,它可以算是藥物,刺激我們的大腦神經,具有消除身體的疲勞感以及提高注意力與警覺心的作用,還會破壞引起我們睡意的內分泌,剝奪我們睡眠的欲望。有科學家認為,十九世紀初,咖啡在歐洲大受歡迎,開始出現大量的咖啡館也剛好是工業革命開始,同時電燈發明,人們從根據太陽作息,轉換為依時間來安排工作,因應日夜不分的生活,人類剛好藉由咖啡來克服先天的睡眠習慣。雖然有人擔心這種作用在神經系統的藥物變成日常飲品,會不會有負面作用,幸好咖啡因跟其他成癮性的藥物不同,很少被濫用產生後遺症,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會傾向於阻止我們過度使用,因為飲用過量時會精神緊張,坐立難安,也就不會想繼續飲用了。而且若是成癮,戒斷的症狀並不嚴重,也容易戒斷,所以目前還算是被認可的安全食品。前些年有科技大廠老闆感嘆年輕人沒志氣,只想開間咖啡館,安於小確幸。我倒覺得夢想著開咖啡館沒什麼不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做偉大的事業。開家小店貼心地服務別人,讓人在生活中擁有一點美好,一點幸福的感覺,就是很有價值的貢獻了。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占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驅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如果台灣到處都有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麼也會形塑出一條有氣質的街道,有氣質的社區,串連起來就是很有氣質的社會。這些來年我一直主張,也不斷鼓吹應該珍惜台灣的土地風貌與生態環境,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讓全世界的華人在努力工作打拚之後,能夠到台灣度個長假,再結合台灣的健康美食、宗教文化及靈修體驗,創造出另一種經濟模式。讓台北,乃至於台灣成為適合生活的好地方,相信美好的咖啡館會是重要的一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9 醫療.骨科.復健
病人陳述的症狀都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位復健科醫師患頸椎病的自白
我是復健科醫師「Dr.53林頌凱」,多年來透過寫文章、上節目、拍影片、出書等各種管道,向大眾傳遞「如何利用復健醫學,讓你的生活更輕鬆」的理念。我是當了復健科醫師後,才意識到自己的頸椎有問題、知道什麼叫「頸椎病」;罹患頸椎間盤突出後,才切身明白頸椎病有多麼痛苦、是一個多麼困擾人的病。病人在診間陳述的症狀,怎麼全出現在我身上?現在回想起來,我在就讀醫學系時,頸椎就數度出現求救警訊。當時脖子緊繃痠痛是家常便飯,腦袋的沉重感令我經常上課上到一半就得用手托著。後來去參加一些會議時,脖子連掛個識別證都會出現緊繃反應,覺得不舒服。然而那時才30歲、剛當上主治醫師,怎麼也不會聯想到骨刺、椎間盤突出會出現在我的脊椎上。沒多久,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頸痛加劇,不時伴隨著頭痛、頭脹,還有右邊的肩胛骨痛得厲害,常常動都動不了;晚上時常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頸部的承重能力越來越差,手部也三不五時麻麻的。為什麼病人在診間裡敘述的症狀,一個個發生在我身上?做了物理治療以為好了,半年後竟變得更嚴重。後來陸續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這一照,片子顯示我的頸椎完全是直的,更慘的是第4、5、6節的椎間盤已經突出。心情低落之餘,我每周乖乖撥出3天、趁著看診空檔認真的做物理治療,大概在第3、4周左右看到效果。乖乖做了半年的物理治療,縱使脖子還是有些許疼痛,至少手麻狀況完全消失。和多數頸椎病患者一樣,以為有改變,應該就沒事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那些老症頭居然跑回來了,這次連白天身體不動時也會手麻。我接受了另外一次的核磁共振檢查,下了檢查台看影像結果,心涼了半截。跟之前的片子相比,我的頸椎間盤突出變得更嚴重,而且在第4、5節處的壓迫已經從神經根發展到脊髓,壓迫神經根頂多手麻無力、肌肉小萎縮,但壓迫到脊髓極有癱瘓的可能性。當下心情非常沮喪,也相當自責,一來是無法接受我把自己的身體搞砸了,二來是覺得很諷刺:我就是復健科醫師,怎麼會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學會覺察身體,發現好好睡一覺比拉脖子更有效。病況變壞得太快,那時醫師同事告訴我要動頸椎手術。其實我心裡也清楚,如果外科醫師看了我的頸椎影像檢查,八成會說:「這個狀況要開刀」。可是當我真的被宣告要動手術的那一刻,「我也怕開刀」,因為任何手術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傷害、風險。在決定不開刀後,我走向另一個治療頸椎的歷程,學習「和頸椎病和平相處」。頸椎病況會惡化得這麼快,一定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包含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睡眠作息、姿勢不良,同時也凸顯我的肌肉力量不足。當時除了對焦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姿勢做矯正,還調整了復健與運動訓練的時間占比,不僅做運動,而且是做「對的」、「有效」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同事帶著我做深層的肌肉力量強化運動,同時在打開胸椎的運動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這對我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胸椎太卡會影響到頸椎的角度。「疼痛發作的狀態」成為我當時覺察身體很重要的一件事,譬如我發現好好睡一覺比去拉脖子的效果還要好,從此就改變作息不讓自己熬夜,每晚12點以前就寢,長久下來也真的證實帶來助益。下定決心不開刀,「我可以讓我的脖子變好」。這些一點一滴的改變,讓我看到除了做復健,原來頸椎病還有很多方法和空間可以獲得改善。也因為自己經歷過,而和患者有更深刻的溝通,聽他們怎麼做,給他們建議,鼓勵每位患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和減緩疼痛的方式。接受我有頸椎病的事實後,我將焦點放在兩件事:● 不要讓我的脖子變得更不好:這對所有頸椎病患者是很明確的事實,避免會讓自己越來越不舒服的姿勢和動作。● 我可以讓我的脖子變好:意即做好「預防」和「強化」,以我的狀況來講,就是隨時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有時間就做胸椎運動,保持胸椎的靈活度,就不會讓脖子是卡住的狀態。當我徹底改變自己,確認不開刀治頸椎的決心和治療方法,十年多來我沒再吃過一顆止痛藥、沒打過止痛針。如今雖然脖子還是會不舒服,沒辦法維持同一個姿勢太長時間,但我知道自己身體負荷的極限在什麼地方,耐受不住了我可以選擇休息、睡覺、去打網球,頸椎病這件事已經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工作效率,也不再因此產生自責情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8 焦點.健康知識+
「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
老化雖是自然現象,但日積月累的「生活模式」與「飲食態度」都可以直接影響老化速度的急緩。大約30%的老化速度是由基因所決定,這代表還有70%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正確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助於減緩老化的過程,並可能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例如癌症、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和心臟病。維護健康之路,必須要將時間和精力投資在正確的飲食態度上,絕對沒有一個捷徑可以延緩老化,更不要誤以為藥物和營養保健品是必須的,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可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所有宣稱具有神奇效果的營養保健品和飲食法反而會加速老化,使健康狀況惡化。生活態度上,好好愛自己,持之以恆的運動,樂觀看待事情,不再期待和等待,往前創造更多的回憶,細嚼慢嚥品嘗每口食物,今日事今日畢,放空一切好好睡覺,必能延緩衰老,讓人生最後階段更有尊嚴。延緩老化的飲食要點1.天然食材事先計劃飲食內容,採買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包括各種新鮮水果和蔬菜、全穀類、魚和瘦肉。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A、C和E、β-胡蘿蔔素等,可以延緩老化。是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攝取健康油脂不少人因為怕發胖或是患有慢性疾病,有著油脂就是有害健康的迷思。事實不然,好的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的一部分,需適量攝取,不能完全不吃。油脂和其他營養素一樣,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細胞膜需要油脂作為原料,神經傳遞信號也需要油脂。嚴格限制油脂的攝取,反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而缺乏維生素A、D、E、K。滴油不沾絕不是正確的飲食觀念。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來自動物,例如豬油、牛油、奶油,少部分植物油如椰子油和棕櫚油,它被視為一種壞的脂肪,過量攝取會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並導致壞血清膽固醇上升。「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植物,例如橄欖油、菜籽油、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黃豆油等,它被視為一種好的油脂,可降低壞血清膽固醇,有益於心臟血管健康。橄欖油中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MUSFs)對健康至關重要,是人體健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並能改善胰島素功能。橄欖油還含有多酚,可幫助中和體內的自由基。3.善用香草和香料減少鈉鹽或調味料,改使用香草,例如九層塔、蔥、薑、蒜來增添食物風味,提高年長者品嘗食物的樂趣。4.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牛奶、優酪乳、強化鈣的橘子汁、豆漿、小魚干、沙丁魚等,是含鈣豐富的食物。5.飲用足夠的水分人體體重大約60%是水,從大腦到肺部等所有生理功能都需要適量的水來協助進行。6.確保膳食纖維、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這三種營養素,是年長者飲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兩餐之間的健康加餐正餐之間的點心,請用天然的健康食物,取代不健康的甜點或糕餅。以下介紹5種推薦的加餐食物,在餓的時候可以暫時充飢。1.雞蛋一個雞蛋包含9種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所含的6~8公克蛋白質可用於修復身體組織,是優質蛋白質。此外還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眼睛所需),天然存在的維生素D和膽鹼(大腦、神經系統和心臟血管系統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坊間有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多吃會使血脂上升的迷思,但一天一顆雞蛋所含的膽固醇,並不會影響血清膽固醇,同時飲食膽固醇並不會直接影響血清膽固醇的濃度。2.低脂或無脂優酪乳優酪乳富含蛋白質和鈣,鈣可以幫助骨骼健康,適量蛋白質的攝取可以防止肌肉衰減。此外優酪乳還提供了數百萬種對腸道有益的益生菌,可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毒素,降低腸道相關的炎症。但要留意,調味優酪乳(例如草莓或藍莓口味)大部分都含有許多添加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建議選擇原味低脂或是無脂優酪乳2食用。3.黑巧克力製成巧克力的可可粉富含各種礦物質,例如鐵、銅、硒、錳、鉀、磷和鋅以及抗氧化劑。黑巧克力3的可可粉含量較高,所含有的抗氧化劑有助於緩解自由基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並減少紫外線造成的皮膚炎症。千萬不要誤認白巧克力也是巧克力,白巧克力完全不含任何可可粉成分,甚至含高量的糖以及來自棕櫚油和椰子油的飽和油脂,不應該和黑巧克力視為同一類食物。4.堅果堅果含豐富ω-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血清膽固醇(LDL)。每天食用各種堅果可降低罹患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並有助於血糖濃度控制,是降低飢餓感的最佳零食之一。5.綠茶、烏龍茶和紅茶茶含豐富的抗氧化劑及多酚,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壞。有睡眠障礙的人在午後需減少飲用的量,或是不喝。氧化作用的傷害和抗氧化劑的益處氧化作用是老化的一大原因。氧化作用是身體運作與新陳代謝產生的必然反應,當氧氣在與某些分子互相作用的過程中丟失電子,會形成自由基(又稱氧化劑),例如超氧化物(O2−)、過氧化氫(H2O2)、羥基自由基(‧OH)和單線態氧(1O2)。自由基是一種具有奇數(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分子,這些不成對的電子結構非常不穩定,無法單獨存在,會在環境中尋找另一個電子來配對,因為偶數電子較穩定。因此,自由基會在體內細胞組織周圍遊走,從其他分子中奪取電子,以穩定自身。自由基在哪裡奪取電子,就可能對那個組織造成破壞。例如在血管發生這種現象時,會損壞血管內壁,埋下心臟病的病灶。如果損傷身體細胞中的 DNA 時,則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積累後導致癌細胞的形成。自由基除了是身體新陳代謝的產物,它也可能來自於外部因素,環境異常或作息不規律,例如空氣汙染、壓力、熬夜等,都會讓體內產生自由基。抗氧化劑是能給予或吸收電子的分子,可以中和自由基,因此被認為可以預防或延緩某些與自由基有關的細胞損傷。抗氧化劑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由身體製造(例如:麩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另一種則來自日常飲食中的營養素,尤其是新鮮蔬果,例如維生素A、E、C及礦物質硒。▶富含抗氧化劑的蔬果1.綠葉蔬菜芥蘭菜、菠菜、羽衣甘藍和長葉萵苣等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以及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硒),這些成分可以減緩DNA的損傷,具有延緩衰老特性。綠葉蔬菜除了能幫助體內抵抗自由基,同時還富含膳食纖維。2.藍莓或黑莓等漿果富含強力的抗氧化劑及維生素C,可防止細胞受損。研究顯示食用藍莓可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除藍莓之外,草莓、蔓越莓和櫻桃也是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來源。但草莓是被農藥汙染最嚴重的水果,食用時務必清洗乾淨或選用有機種植的草莓。3.石榴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破壞細胞的DNA,減緩老化,並促進體內損傷細胞的修復。4.番茄富含番茄紅素,這是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和消炎劑,可中和體內自由基。還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能降低罹患神經系統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的風險。5.大蒜主要成分是大蒜素(allicin),是已知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特性的強效抗氧化劑。可以減少動脈硬化,並預防或減少與老化有關的心臟疾病。且可以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6.薑黃活性成分是薑黃素,可以與大腦斑塊4結合,減緩其引起的炎症反應,從而預防認知障礙,延緩腦功能退化。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授4應對技巧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小暑熱浪才要開始!2種疾病患者容易出問題 養生首重養心、健脾胃
小暑就字義來說,就是微熱的意思。國曆七月七或八日,太陽過黃經105度、氣候漸熱是為『小暑』。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通常,夏天最為炎熱是下一個節氣「大暑」過後開始。暑是炎熱之意、節氣中有大小暑之分、象徵氣候之炎熱應有程序之分。此外,小暑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季節,因為此時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因此也是農事繁忙的時候:「稻子一日熟三分、青稻沒青米」。相反地,小暑若突然進入酷熱的氣候,作物則無法成長收穫。不過,雖然還不沒到最炎熱得時候,這天開始最好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待太久,並且要注意飲食養身,避免中暑!下文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適合小暑的養身方式唷。小暑為熱浪之始 養生需心平氣和小暑雖然不是夏天最熱的時節,但此時對應心氣與脾胃,因此心血管、心臟不好的人,很容易在這個節氣出問題。因為天氣炎熱之下,血液必須把暑熱散掉,但心臟無法負荷、心血管不夠力就無法散掉暑熱,因此你會常常覺得有氣無力、虛弱的感覺。1.首重養心三伏天氣溫升高、濕度增加、天氣悶熱且氣壓低,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容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症狀,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血虛弱的人要適當喝點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除熱。2.健脾和胃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好發的時節,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弱的人少喝冷飲、少吃生冷食物及注意腹部的保暖。改掉飲食不節及偏食等不良習慣,一切應以適量為宜;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如淮山藥、薏苡仁、紫蘇、南瓜、冬瓜等。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淡鹽水以防止礦物質和水分的流失。小暑時節 可按2穴道進行經絡保養1.小腸經 - 肩貞穴• 位置:位於肩關節後側,從腋下橫向皮膚皺褶的上端,往上移動一拇指寬位置,也就是在肩關節下方。• 功效:通經活絡,清頭聰耳。2.小腸經 - 養老穴• 位置:雙手手腕背面,尺骨小頭近橈側凹陷處。• 功效:養生抗老保健穴位,能清利頭目、充養陽氣、舒筋活絡。小暑養陽迎「三伏」 掌握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小暑時節也將迎接「三伏」中的「初伏」,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中醫養生原則認為「春夏要養陽」,冬天常引發的慢性病,例如氣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疾病,必須利用旺盛的陽氣調養,因此三伏天就是調整體質、增強陽氣的關鍵時刻,而許多中醫診所會搭配中藥敷貼、針灸,來強化養陽的療效。以上民眾有任何問題都可尋求專業的中醫師協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3 醫療.皮膚
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6招改善方式有助消除毛囊炎、去痘痘及減少出油
頭皮癢、頭皮長痘痘、易出油,你知道這是輕型毛囊炎嗎?如果頭皮長痘痘時,擠壓頭皮痘痘會嚴重導致頭皮毛囊發炎嗎?明明沖洗的超乾淨為什麼頭皮皮脂總會過度出油分泌?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頭皮長痘痘與毛囊發炎發生機率?你知道生成頭皮痘痘主因,全是因為頭皮皮脂腺受到遺傳雄性賀爾蒙以及生活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皮脂腺增大,造成頭皮變油、頭皮皮脂腺分泌物過多,同時造成『頭皮癢』、『頭皮出油』、『毛囊阻塞』、『頭皮長痘痘』、『頭皮毛囊炎反覆發作』並增加『痘痘增長』機率的危機嗎?事後發現頭皮長痘痘掉髮機率陸續發生嗎?我們頭皮上皮膚有超出100,000的皮脂腺條,假如平時沒有做到完整清潔步驟,非常大有機會將頭皮痘痘,導致為更加嚴重的頭皮毛囊炎困擾。先別沮喪,想一想,你是否做好了頭皮去角質和頭皮護理的完整清潔步驟呢?這篇文章,告訴你快速『消除頭皮痘痘』同時『減少頭皮皮脂出油』和『預防毛囊發炎』的有效辦法,快速恢復清爽頭髮不黏膩的蓬鬆舒涼感,讓你頭皮輕鬆擁有清新、柔軟、滑順不油膩、不留痘。為什麼頭部皮膚會長痘痘?一般來說,頭皮涵蓋許多「皮脂腺」,是人體頭皮毛孔最高密度區域,而皮脂腺的分泌作用,是皮脂腺及汗腺混和同時分泌出的皮脂(Sebum),這些皮脂功效主要是來保護角質層,維持皮膚油脂平衡作用。當頭皮無法正常代謝,毛孔過量分泌皮脂,加上陳年老廢角質累積、外部環境殘留的刺激因子與髒污灰塵,都是造成不健康的殘留,導致頭皮孳生汙垢、細菌的適應環境,產生痘痘孳生的情況,因此發生頭皮痘痘生成,然而這些頭部痘痘正屬於輕型頭皮毛囊炎狀態。頭皮長痘痘原因是為什麼?基本上,清洗頭皮皮脂油脂以及做好頭皮護理後,仍然有機會長出頭皮痘痘,這些導致頭皮長痘痘的起因其實非常多,例如工作、家庭、生活間壓力和焦慮,以及過度清洗頭皮上的油脂髒污,另外過度食用含有高糖/葡萄糖(Glycemic Index)的食物也會激發頭皮痘痘增生的機會,下方可檢視自身,是否容易養出頭皮痘痘的習慣,可參考頭皮痘痘原因 1. 「頭皮清潔不當」我們頭皮上的毛孔,有10萬多個毛囊,每一刻都持續將形成的皮脂,轉送到頭皮表面,而讓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因此,很多人會使用含有「皂鹼類」,這類強力去除油的方式清洗頭皮髒污與油脂,每當過於清潔、去除油脂時,將會直接影響皮脂分泌異常,導致頭皮清潔不當受到刺激感,間接造成頭皮微生物菌群、菌叢生態失衡不穩定,同時沖洗不當清潔不夠完善時,都是容易讓頭皮癢、長出頭皮痘痘和頭皮屑的機會。頭皮痘痘原因 2.「賀爾蒙失衡」「壓力痘」是促成主因,年紀增長扛的責任、外加環境刺激、日夜不規律、日常工作、家庭壓力的生活,更是反覆堆疊,不斷刺激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這些壓力都會造成身體處在破壞賀爾蒙的模式,這是讓生理內分泌失衡、免疫力降低,心理更加難以復原的狀態,不但導致頭皮有掉髮可能,同時也正侵蝕內外免疫力,壓力、焦慮感不穩定飲食若過於辛辣刺激性也容易讓毛囊產生過於負擔,毛囊口一但遭破壞、更是提升毛囊炎增長的發炎機會。如果經常壓抑忍耐多種情緒,心理壓力負擔過重,容易讓身體內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增多,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滑、身體容易痠痛。焦慮反射頭皮癢、紅腫、以及頭皮痘痘的訊號,表達免疫力已開始有損壞的情況。除了頭皮容易長痘痘、免疫力失衡、自律神經失衡、同時造成新陳代謝不穩定、心血管問題,臉部皮膚更容易出油、粗糙、暗沉。頭皮痘痘原因 3. 「皮脂分泌過量油脂」當皮脂大量從皮脂腺分泌時,可以和汗水混合形成皮脂保護膜,防止皮膚表面水分過度蒸發,滋潤皮膚,倘若分泌過量無法疏通時,容易讓毛囊口堵塞,間接引起毛囊發炎的機會。屬於油性皮膚或混和偏油性皮膚,可以明顯感受到頭皮及臉上T字部位經常易出油,若沒有使用頭皮去角質產品或頭皮控油品項,以及時常不清洗頭皮,都會促使頭皮分泌太多油脂,間接導致堵塞頭皮毛囊口,同時混和頭皮端的老廢角質累積,此刻就是導致頭皮長出痘痘(痤瘡)的困擾。頭皮痘痘原因 4.「長期堆積體內毒素」GI 值(Glycemic Index),指的是升糖指數,GI 值較高的食材,是作容易促使人體快速吸收的糖份生成指數,它容易導致體內血糖迅速上升,此時胰島素會開始快速分泌,將人體血液裡的葡萄糖分(Glucose)滲透到細胞,讓血液降低血糖值濃度。許多外食者,因許多外食材選擇多樣化,對於菜單選項與調味的掌握容易匱乏,許多日常可見的食物,都是造成體內堆積毒素,假如經常攝取過度過量偏高 GI 的食材、飲品,都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引發一連串的角化異常,造成堵塞毛囊,刺激雄激素增生、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一旦油脂分泌過於充足,就會導致容易讓臉部長痘痘、頭皮長痘痘、背部長痘痘的長期負擔。下方提供減少攝取才食,可預防高 GI 值食物種類。1.高糖食材(果汁、甜品、餅乾、澱粉鬆餅、麵包、芒果、哈密瓜、西瓜、葡萄乾)2.高鹽分食材(加工香腸、培根、麻辛辣類)3.高油炸食材(炸物、花生果醬、加工奶油)4.乳製品食材(生乳牛乳、起司片、冰品)另外,常見攝取奶類容易生長頭皮屑、頭皮癢的困擾,長期累積會讓頭部痘痘增生機會大增,另,常滑 3C 產品導致熬夜或喜愛吃消夜炸物,都是會提高造成頭皮長痘痘原因。如何改善不正確方法|消除頭皮痘痘關鍵頭皮的皮脂腺分泌非常充沛,這正是頭皮上毛囊炎最喜歡聚集的部位,然而,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毛囊炎(Folliculitis),顧名思義,就是因微生物、菌種、細菌滲入至毛囊內,所造成的毛囊發炎或長出痘痘的關連。當中細菌就是特別常見可直接引發的起因,多種皮脂分泌較多,更容易引發毛囊發炎的部位,例如:頭皮、臉雙頰、上臂肩膀、前胸口、後背部。不過,許多感染的毛囊發炎是可以自癒調節,若不斷重複嚴重的發炎,就必須直接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另外,許多導致毛囊發炎的日常習慣,立即調整可以預防避免頭皮痘痘、頭皮毛囊炎的生長,可立即調整預防細菌滋生的常見習慣類別:・改善頭皮毛囊炎1.「清潔/更換」:枕頭套、床單、日常衣物、洗臉巾、安全帽內襯,一旦未定期清洗或更換,都是有助塵蟎、細菌在頭皮滋生。・改善頭皮毛囊炎2.-「消毒器具」:除毛工具、擠粉刺工具、無清潔指甲直接擠壓腫脹顆粒的毛囊,都是容易感染頭皮毛囊炎、頭皮痘痘的機會。・改善頭皮毛囊炎3.-「頭皮去角質」:改用溫和親膚成分(杏仁酸、果酸),透過更適合頭皮去角質的產品,幫助頭皮肌膚調理,溫和代謝髒污油脂,記得不要過度用力摩擦刺激頭皮肌膚,這會導致痘痘復原期。頭皮長痘痘該怎麼消?6個頭皮毛囊炎消除關鍵首先,抗痘需要先了解,頭皮長痘痘的原因與種類,當頭皮代謝力下滑時,容易讓毛孔阻塞,如果沒有適時幫忙頭皮去角質,將造成累積油脂髒污,而導致發炎變成頭皮長痘痘(輕型毛囊炎)的困擾,假如沒有即早改善,讓更多細菌孳生,更容易變成嚴重型頭皮毛囊炎,使用藥物治療頭皮之前,可以先從下列5種消除頭皮痘痘(毛囊炎)方法提前預防1.暫停潤髮護髮-零負擔潔淨市面潤髮居多,多數內含成分有容易刺激頭皮堵塞增加負擔的成分,如薄荷醇、人工香料(芳香)、矽靈(Dimethicone),如果頭皮有痘痘增生、頭皮癢、頭皮毛囊炎,非常建議暫停使用容易造成頭皮負擔的成分,因為導致反覆阻塞毛孔、嚴重的頭皮痘痘甚至轉為重度毛囊炎的機率也會大增。點我看控油去痘:杏仁酸控油調理洗髮精介紹。2.換帽子內襯-保持乾淨無論是哪一種類帽子(遮陽帽、安全帽、漁夫帽、老帽),都會暗藏超多黴菌、細菌、油脂與髒汙,假如沒有固定清洗習慣,建議要讓帽子們放置於可保持乾燥的位置,這樣可提前預防細菌殘留於頭皮孳生,減少頭部長出痘痘與毛囊炎的機會。3.避免刺激成分-穩定頭皮健康基本上,會建議查看目前正使用的洗髮精成分,以及接下來預計購入的洗髮精成分,請盡量避開易刺激性成分來保護頭皮健康:・定香劑、香精(DINP、DEHP、Phthalates):多數人希望自身頭皮,可含更吸引且親近香氛氣味於頭部,廠商也因成本考量添加人工香精、定香劑來調香,不過,無法親膚、不夠溫和的成分都會刺激頭皮肌膚變得更加脆弱不適,甚至讓頭皮變得更加敏感。・石化介面活性劑(SLS): 經常用於地板清潔除菌劑,為過度清潔成分,容易使得皮脂腺分泌出更多皮脂油脂保護皮膚,促使頭皮油脂無法穩定平衡。・防腐劑(MI/ MCI, Parabens):這類成分會刺激頭皮健康,已陸續遭到歐盟關注,目前有許多國家已經禁用,想要避免致癌風險的頭皮建議避免。4.頭部流汗-溫柔洗頭高溫盛夏,秋冬包覆穿著,無論四季都會悶熱、流出汗水,汗是透過(鹽份、水份、電解質)合併組合而成,假如混和頭部分泌的油脂將會形成油脂的汙垢,堆積後容易阻塞毛孔,一律流汗後,必須以清水清洗頭皮,就算沒有使用任何洗髮精也可以幫忙帶走髒汙,減少頭皮油膩不適,成功降低頭皮長痘痘的機率很大。5.慎選食材-控管飲食長時間焦慮壓力大、缺少睡眠,經常飲食炸物、醣類、辛辣這些更為刺激的食物,都是引發皮脂線過度分泌皮脂的現況,進而導致阻塞毛孔端阻塞毛孔端、增加長痘痘的機會。研究顯示,挑選Omega 3 、維生素 A、維生素C 、鮭魚、鯖魚的食物,可以有效緩解發炎,另外幫助身體抗氧化也能選擇甜椒、馬鈴薯、南瓜、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健康食材,記得要避免辛辣、油膩、甜食、飲料的物品,才有幫助頭皮與身體不易產生發炎與長痘痘的風險。6.不擠頭皮痘-避免落髮頭皮毛囊炎,等於臉部的青春痘痘發炎,泛紅、癢、膿泡、最後痘痘破裂,每一次痘痘發炎過程,都需要五至七天恢復,也因為頭皮相對脆弱,更容易感染擴散了發炎位置,如果沒有正確且乾淨的處理頭皮痘痘,仍然容易重複發炎,嚴重時的頭皮毛囊炎會有強烈巨大的疼痛感,有可能造成禿頭掉髮的機會,對於頭皮的損害確實不容忽視的,倘若已經變成嚴重頭皮毛囊炎,請記得直接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才可對症下藥,切記勿自行塗抹抗痘藥品,預防多次感染。預防頭皮痘痘,藥用洗髮精成分發生腫痛、囊瘡、溢出血液、掉髮、重度頭皮屑、嚴重頭皮毛囊炎(痘痘),時,請立即諮詢醫師看診。皮膚科醫師經常開立藥品或藥用洗髮精,記得待膚況好轉後就停用含藥的洗髮精,下方列出相關成分名稱與建議,請在選購產品時多加留意成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六招皮膚攻略,消除頭皮毛囊炎、去痘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2 醫療.腦部.神經
中風進程快 速辨識快送醫 新竹工程師多,年輕人熬夜、壓力大要注意!
Q:竹科一名40歲男性工程師,值完凌晨大夜班交接時,被同事發現不太對勁,左手左腳沒力氣,擔心出狀況緊急撥打119報案。救護員到場後,發現男子半側肢體偏癱的症狀愈發嚴重,緊急送往醫院途中,開始講話不清,甚至臉部表情歪斜,這名中年男子怎麼了?A:汪弘哲表示,急性腦中風的症狀與低血糖、神經病變相似,民眾出現頭暈、手腳無力常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忽略早期警訊。這位患者在久坐的當下,可能有發生過一些微小的警訊徵狀,但卻忽略了。腦中風通常發展迅速,可能數秒到數分鐘即出現其他明顯病徵,從一項變多項,表示大腦功能受損。據統計,久坐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引發下肢靜脈栓塞增加心血管風險。當時救護員到場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中風,便先用「辛辛那提(FAST)」評估,請患者微笑觀察臉部兩側是否對稱(Face)、雙手平舉觀察是否有單側無力狀況(Arms)、觀察患者是否說話不清楚(Speech),只要發現有一項異狀或單側無力,就應該記下發病時間(Time),不要遲疑趕緊送醫。新竹市腹地小,三個行政區皆能快速抵達可處理急性腦中風的責任醫院,民眾只要及早發現症狀、快打119送醫,有機會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民眾應加強對腦中風的辨識與因應,在救護人員抵達之前,千萬不要施以穴道按摩、扎針放血,錯誤迷思只會加重病情。過去,腦中風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年齡確實是危險因子之一,但現代人缺乏運動、壓力過大、飲食重鹹、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讓發病年齡愈來愈年輕。新竹市消防局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邀,舉辦「緊急救護員教育訓練」,觀察新竹市的個案分析,轄內個案雖仍以老年人口的比率偏高,但也有部分竹科工程師發生腦中風。中風不是長者的專利,年輕人長期過勞也是高風險群。根據新竹市的送醫紀錄統計,每年約有6、7例年輕型中風,新竹科學園區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工程師多長期處於疲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中風或其他心臟疾病很可能找上門。新竹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葉日凱表示,新竹市包含科學園區的人口年齡層偏輕,園區內的公司定期與消防局合作進行宣導,除了發生緊急狀況的公安訓練外,針對急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等疾病衛教亦相當重要。衛福部公布的統計資料,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亦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平均需照顧9.9年的數字來看,估算每年長期照護支出約百萬,是拖垮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坤璋說,急性腦中風患者到院前的辨識非常重要,首先民眾要有病識感,察覺徵兆立即撥打119,由救護人員辨識送醫,同步院前通報,並啟動緊急救護SOP,縮短等待流程。加強中風辨識識能,縮短到院時間、及早治療。除了將病人迅速送至能診治腦中風的急救責任醫院,蔡坤璋強調,民眾要從預防端下手,藉由飲食、運動來預防,不要輕忽任何前兆。新竹市在2022年的救護案件中,腦中風案例大約2100多件,僅占消防系統總通報案件的一成左右,交叉比對一年約9000例腦中風確診患者,顯示民眾對急性腦中風的識能不足。民眾可透過台灣腦中風學會推出的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辨識是否中風並快打119報案,「縮短到院時間、及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失能程度。急性腦中風的「2不1要」「不要」自行處置:送醫前勿自行放血或再服用任何藥物,包括降血壓藥,易使病情增加變化。「不要」自行就醫: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撥打119由救護員送往可處置急性中風的醫院是最佳選擇。「要」主動攜帶藥袋和說出病史:將平時的藥袋攜帶到醫院,平日若有使用抗凝血劑或清血的中藥等,主動告知救護員或醫護人員,有助縮短後續治療時間。
-
2023-07-02 醫療.消化系統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因猛爆性肝炎過世!爆肝會引起猛爆性肝炎?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
編按: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於7月2日過世,外傳林謙浩因身體健康因素凌晨病故,疑似猛爆性肝炎發作,上周前往榮總住院治療,今天凌晨不治,享年64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堯俐說,猛爆性肝炎好發原因為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中的B型肝炎最為常見,再加上感染、壓力等外在因素,造成肝炎急性發作,這時往往只能「聽天由命」,或依病情需要立即啟動換肝程序。陳堯俐指出,猛爆性肝炎患者常已有慢性肝病,此時肝功能不佳,再加上感染、壓力、勞累或未定期服藥等外在因素,造成急性發作,症狀有黃疸、肝指數飆高。若猛爆性肝炎患者年齡較輕,肝功能還能支撐,病情是來得快、去的快,但年逾60歲患者,肝功能長期不佳,一旦出現大風暴,可能就無法承受,一次就倒了。● B肝患者為猛爆性肝炎的高危險族群● 應注意倦怠、疲累等症狀 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常有人說累到「爆肝」,但肝臟真的會爆裂嗎?醫師表示,所謂爆肝應該是不容易,而是B肝、C肝等患者受到工作過勞、壓力大等誘發因素,造成肝臟細胞大量壞死,出現肝功能異常、急性肝衰竭症狀,而引發的猛爆性肝炎,平時應著重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和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預防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肝炎是什麼?引起猛爆性的原因有哪些國泰醫院消化內科超音波檢查室主任胡瑞庭說,正規猛爆性肝炎的定義,應該是沒有肝炎病史,但受到某些因素突然罹患肝炎,而出現黃疸等症狀,並於8周內出現肝昏迷,即是肝性腦病變情形,這在國內並不常見,主因是國內B肝、C肝患者多,因此多是亞急性的猛爆性肝炎,其中又以B肝造成的猛爆性肝炎為大宗。「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服用含有乙醯氨酚等成分的藥物,或中藥偏方,或有酒癮等,都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建維也說,國內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仍是受到A、B、C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其中確實以B型肝炎最為常見。蘇建維說,B肝引起猛爆性肝炎分為兩類:1.一是民眾帶有B肝卻常不自知,當身體疲累造成體內病毒活化,病情急性發作,此類患者年齡為20至50多歲。2.另一族群是肝炎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停藥後卻忘記追蹤,病情再次發作。胡瑞庭則在臨床上曾收治服用抗黴菌藥物引發猛爆性肝炎的案例,為一名女性服用抗黴菌藥物治療黴菌,第一次治療沒有出現異常,隨後再次服藥,就出現猛爆性肝炎,還差一點死亡,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抗黴菌藥物,毒性愈來愈低,此類案例已不常見。此外,來路不明的草藥也一定要多注意,尤其是已有肝炎、肝硬化患者,務必不要服用,避免引發猛爆性肝炎。至於一般人常說「工作過勞、壓力過大容易引發猛爆性肝炎」,蘇建維說,這些都是誘發因素,還是要患者帶有肝炎、未定期追蹤、服用來路不明藥物等情況,才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肝功能失調導致全身出現問題 最嚴重肝昏迷蘇建維說,肝臟功能分為合成營養、代謝及排毒,如吃東西後,食物營養經腸胃道吸收,再由肝臟轉化成對身體有用的物質,而肝臟也負責代謝,將身體不需要的毒素排出體外,一旦肝臟幹細胞大量壞死後,肝臟即失去功能,猛爆性肝炎常見症狀有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皮膚出血、肝昏迷等,甚至使免疫力變差,增加感染機會,進而引發敗血症。蘇建維說,如肝功能失調時,體內膽汁排謝、代謝困難,而出現皮膚、眼睛等變黃的黃疸症狀,另肝功能失調無法製造白蛋白等蛋白質,當血液中蛋白質不足滲透壓改變,就會引起下肢水腫、腹水,而肝功能失調也會讓肝臟無法製造凝血因子,容易引發體內出血,甚至無法排除體內阿摩尼亞毒素。此時將陷入肝昏迷,肝昏迷又稱肝性腦病變,症狀為記憶力變差,並對人、事、時、地、物的判別能力減弱,隨著病程進展而出現意識型態改變,陷入昏迷。猛爆性肝炎治療方面,蘇建維說,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同時針對症狀治療,如補充白蛋白等,若病情嚴重還需進行肝臟移植評估,因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預防猛爆性肝炎 從這些事做起如何預防猛爆性肝炎?胡瑞庭表示,應先進行檢查了解自己有無罹患B肝或C肝,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目前政府針對45至79歲民眾,終生提供一次免費檢查B、C肝服務,可以多加利用。蘇建維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同時戒菸、戒酒,平時則要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及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雖然「熬夜傷肝」說法,目前於醫學尚無實證,但生活作息正常應可保持免疫系統完整性,對於避免肝功能失調應有幫忙。一旦出現倦怠、疲累、胃口不佳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針對有B、C肝炎病史或酒癮等,應定期抽血、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肝功能指數是否有異常,便免日後出現肝癌或肝硬化。一般慢性肝炎病史患者應每6個月檢查一次,已有肝硬化者應每3至4個月檢查一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8 失智.長期照護
爸爸失智走路常跌倒,乖乖在家比較好!「我是為你好」的背後,往往是錯把限制當保護
張伯伯第一回來到診間時,我明顯感覺到他的抗拒,什麼話都不想說,表情很疏離,一看就知道是在家屬的勉強下被帶來看醫師的。既然患者本身採取不合作態度,我直接轉頭問張先生的兒子小張先生:「為什麼送爸爸來看診?」他用天要塌下來了的語氣說:「我爸這幾個月脾氣超差,每天都氣噗噗的。」因為生氣而來看診?我疑惑地請他說清楚一點。小張先生馬上來一句:「我都是為他好!」這句話透露出他也有點不安,果然他的描述是這樣的:「我爸走路常跌倒,所以我叫他不要出門亂走,在家中椅子上坐或床上躺,這樣不是很安全嗎?我是在保護他啊。」我嘆口氣問:「所以,他整天光是坐著生氣嗎?」小張想想後承認:「也不完全是這樣,好像是他要做的事情被我拒絕後,他才會生氣。」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我不多加指責,先說起我與小孩們的互動過程來讓他多想想。急著獨立的孩子們,與被說服的媽媽我故事是這樣的,那時我的孩子們還小,國小下課後就轉往安親班寫功課,忙碌的我常在下午四點左右接到安親班老師打來的電話,一接起來就聽見孩子們在電話那頭大喊:「媽媽,我要回家!我把事情做完了,我可以自己走路回家。」而我總是說:「不行。」於是,孩子們就繼續被留在安親班內,直到我下班去接他們。他們是安全的,但絕對不開心。孩子們漸漸長大,知道怎麼與大人談判,有天他們認真對我說:「媽媽,我們想要在安親班讀完書後就自己走路回家。你想想,我們常在週末就從家裡出發去籃球場打球,也會自己去書店買書或去圖書館看書,都是自己走路去、沒有大人陪。既然都是獨自出門、自己在外走路,那麼從安親班走回家不也是這樣?何況相比之下,從安親班走回家並沒有比較遠,你卻不讓我們自己完成?你說是為了我們的安全著想,可是我們也會做其他跑跑跳跳的事啊,難道其他事情就不危險?」我這個做媽的,被說服了。真切體會到了孩子們長大想獨立的心情,於是我和孩子們約定好,只要安親班老師確認作業已經完成,他們就可以留在原地等我下班去接,抑或自己走路或搭公車回家。我考慮到搭公車是一個選項,所以一開始還認真訓練他們自己搭公車,確保搭車過程沒有問題。孩子們倒是成長得很快,一發現藉由搭公車可以自己主動安排何時想移動,而不是被動地聽大人們的指令,他們很快地更進一步要求早晨上學也要自己搭公車去。我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感嘆孩子們獨立速度超快,一嘗試過自由的滋味,他們就迫不及待想掌握自己生活的節奏,脫離了凡事都要和媽媽一起做、大小事都要同進同出的階段。「老」,不是一瞬間發生的我的孩子是這樣的,相信這也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歷經的成長過程。聽我說故事的小張先生臉上就露出了回想起童年的表情。我提醒他:即使父親年紀大了、不靈活了,但他是一個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想望,他依照自己的節奏過了那麼多年的日子,現在卻因為家人說他老了、走動有危險,就開始限制他的行動和時間支配,難怪他要生氣了。我不否認小張對父親的關心,來到我診間的許多兒女都是帶著怕老父母出狀況的關懷之心來的,只是他們多半忙碌於工作和各自的家庭、私人生活,往往是猛一回頭才驚覺,父母親怎麼突然衰老成這樣。驚恐下的直覺反應,就是希望爸媽待在家裡、什麼大動作都不要做。老,從來不是一瞬間發生的。老是一個過程,在兒女們忙碌時,父母親的身心慢慢衰退,聽力、視力、肌力、肢體平衡等等能力都會每天退化。但退化是很隱微的,若非有家屬同住並每天有大量互動時間,甚至可能是察覺不出來的,直到許久不見、前來拜訪的親友一說才驚覺:父母果真老了。「我是為你好」背後,往往是錯把「限制」當「保護」正因為老是一個經年累月、漸進式的過程,因此對於被歲月推著往晚年走的當事者來說,他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了調整自己的餘裕,例如腿力沒那麼好了,那麼很自然地就會減少站立的時間,一進房間就自動找椅子坐下,或者精神差了點,即使是從不午睡的人也會想要午餐後躺一下。我們可以說老人家也是在衰退的過程中,慢慢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和做事方法,只是這個過程常是兒女們看不見、未曾參與的,直到某個機緣出現,兒女們才猛然發現眼前的父母親,與自己長年來保存在心中的那個身處壯年又有活力的狀態大不相同,受到驚嚇的子女這才手忙腳亂地開始為父母親的老年擔憂起來,只是很多時候會把「限制」錯認為「保護」,往往以「我是為你好」為由,剝奪了他們的自由。當兒女們自認「我的決定是最好、最正確的」,卻又忽略了長輩的想法和身心狀態的最正確評估,親子間的衝突就爆發了。眼前的張伯伯和兒子正是如此:小張先生希望我開藥來平撫老父親的怒氣,加上他讀過失智症十大警訊,裡面提到人格改變和情緒變化,於是馬上懷疑老父親有失智前兆,趕忙押著父親來看診,殊不知父親脾氣的起因可能和他自己怎麼對待父親更有關係。小張先生的思考很直線:爸爸你乖乖照我的話做,不要出門、不要生氣,這樣我就不會帶你來醫院,你就不用吃藥。對他來說,只要乖乖照兒女的安排過日子就是好父母了。我請小張先生換位思考:「有一天你也老了,假如那時你兒子突然覺得你老了,所以只要出門就需要他陪,不然不能出門;身上有點錢,卻連自己走去便利商店買點想吃的東西都被懷疑亂花錢;就算在家裡,只要端個湯或搬個椅子都會被大呼小叫說危險。人生也不過七十幾,卻像金絲雀被關在籠子裡,你願意嗎?」小張先生很坦白地說:「我自己賺來的錢,老了卻不能隨心所欲地花、只能被管制在家?這樣還算活著嗎?」我說:「那麼你知道要如何對待父親了嗎?」擔心爸爸跌倒,卻也忽視了爸爸的不開心小張先生還是有點不情願:「那我只要爸乖乖的、保持安全就好。這樣總行了吧!」我一聽就知道他還沒搞懂重點,於是我問他「乖」是什麼意思。小張先生說:「乖就是讓我安心啊。醫師你不懂?」我說:「我是真的不懂。讓我舉幾個例來確認你口中的『乖』是什麼意思。是說你爸待在家裡就是乖,出門就不乖?還是說他走路拿枴杖就是乖,不拿枴杖就是不乖?」小張先生回答:「我爸拿枴杖走、聽我的話待在家不要出門到處亂跑,就是乖。」我說:「所以結論就是凡事聽你的、讓你開心,就是乖。」我口氣一轉:「那麼你從小到大都一直聽爸媽的話、凡事照做讓他們開心嗎?」小張有點不好意思:「怎麼可能?我也會熬夜、不認真讀書,最後還娶了爸媽都覺得不該娶的太太呢!」我說:「他們都忍耐過你的不聽話,今天你也不過是擔心爸爸跌倒,就要把他關在家,甚至焦慮到帶來醫院看病,那麼爸爸的不開心,你理解了嗎?」小張先生安靜想了一下,最後點頭:「我有點懂了。那麼即使我叫他要乖,他也是無法理解的。」我說:「『乖』和『你要聽話』都是我們常掛在口中,卻又很抽象難懂的話啊。所以我常常都會換個方式說,例如『你要慢慢吃,因為你吃東西時常會嗆到咳嗽』、『你在哪裡跌倒要記得跟我說,我來看看是不是在那裡要放一些軟墊或做無障礙設施』。說真的,你要幫張伯伯做肌力訓練,而不是一直阻止他行動啊。」一同摸索理想的生活步調我轉頭看看張伯伯,發現他的臉色好多了,於是笑著開導他:「伯伯,您的孩子很愛您,希望您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啊。」張伯伯語氣鬱悶:「我知道,他就怕我摔死,不然就把我關到死。」我安慰他:「那麼我們找方法來訓練您的身體,讓您不跌倒,或者找設備避免您跌倒,甚至一跌倒就能快速求救,好嗎?這樣就能讓您出門做您喜歡的事情了。」張伯伯眼神一亮:「那麼我就可以出門了?」一旁的小張先生此時終於鬆口:「我們一起想辦法讓你有更多重的保障吧,至少知道你一跌倒還可以馬上求救,我也能安心一點。」看著眼前兩張相似的臉龐,我知道這是對很有愛的父子啊,只是晚輩由於對衰老的錯誤理解,導致用了錯誤的方式來照顧長輩,只要懂得調整心態和方法,就可以重拾父子間的親密感情了。其實,長輩隨著年紀增長,一定會漸漸走到需要人陪在身旁,甚至無法出門的那天,所以兒女們希望長輩多待在家中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個過程能不能慢慢來呢?一步一步地調整範圍和程度,而不是突然一聲令下就剝奪了自由,任誰都受不了這樣的對待,而這當然也就達不到我們想要好好照顧父母,讓他們安享晚年的目的了。乃菁醫師與你一起探索限制裡,有愛,還是礙?記得有一次去荷蘭參觀失智症的安養中心,我看到一個走路歪歪倒倒的奶奶,忍不住詢問大家為何不幫助她。工作人員笑咪咪地說:「她沒有請求協助啊。我們尊重她的決定,不主動干涉她。」我們也看到一群失智症長輩在二樓陽台欄杆旁,跟我們這些路人揮手。又再一次忍不住問:「這欄杆安全嗎?長輩會掉下來嗎?」工作人員依舊笑咪咪地說:「這麼多年來都沒事喔。」從小到大,我們很容易被我們的擔心所綑綁,於是為了安全,擁有決定權的人,有時候是父母,有時候是成年的孩子,就會替相對弱勢的孩子或是老父母決定他們要如何吃、如何過生活。但是,我們喜歡被決定跟被管理嗎?在退化的過程中,被決定跟被管理又要如何與尊重並行,真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如果是在以愛和尊重為前提的情況下,一起討論、決定被照顧的模式,也許親子之間的衝突能夠少許多。人一定有萬一跌倒或是發生危險時,雙方都要能理智地理解,而不是陷入情緒化、無意義的責罵狀態。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延伸閱讀:.失智後的金錢焦慮:「我這麼老了,身上還沒錢,不是很悲哀嗎?」.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授4應對技巧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