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標靶藥物
共找到
494
筆 文章
-
-
2022-09-26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中研院聯手開發新藥 單株抗體殺癌力可望再升級
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新興療法多致力精準殺癌,例如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複合藥物。國衛院與中研院共組的新藥研發團隊開發出小分子isoQC抑制劑,經小鼠實驗證實,它能讓巨噬細胞辨識並吞噬癌細胞,可有效增強單株抗體藥物的療效。國衛院生藥所副研究員陳志豪希望3年內可完成臨床前試驗,若順利完成臨床試驗;生藥所所長張俊彥說,此抑制劑對現有抗體藥物都有加乘效果,也可穿過血腦障蔽,對於轉移出去的癌細胞也會有效。國衛院生藥所研究員顏婉菁補充,現有單株抗體治療的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淋巴癌,未來有機會與isoQC抑制劑結合,增強療效,但需要篩選「有CD47蛋白質過度表達」的病人。過去研究發現,CD47廣泛在各種癌細胞表面大量表現,向巨噬細胞發出「別吃我」的信號,isoQC抑制劑可有效減少CD47的表現,增強巨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癌細胞。顏婉菁指出,動物實驗已證實,在頭頸癌、B細胞淋巴癌,單株抗體合併isoQC抑制劑的療效,優於單獨使用單株抗體,能延長小鼠整體平均生存時間,而且副作用較低。顏婉菁說,約有50%小鼠的腫瘤在30天治療期間消失,其中75%在150天內沒有復發,單獨使用單株抗體藥物的小鼠則有38%在150天內復發。張俊彥表示,現有針對CD47的單株抗體藥物,有溶血性貧血、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此藥物主要作用是刺激巨噬細胞去吃癌細胞,動物實驗顯示副作用比單用單株抗體小很多,現在要循序漸近進行臨床試驗。陳志豪表示,希望2到3年內完成包括動物實驗、毒理學等臨床前試驗,與國內外藥廠金行產學合作,一起完成人體臨床實驗。顏婉菁表示,一開始先用於第二線治療,如果臨床試驗結果很好,未來也可望用於第一線治療。中研院生化所博士、台灣蛋白質計畫總經理黃開發表示,蛋白質計畫致力於優化藥物,為標靶藥物設計好的蛋白質結構。國衛院生藥所副研究員葉燈光表示,這次新型的isoQC抑制劑,具有優異的藥物動力學表現,能在血中維持高濃度較久時間,給予低劑量就有很好的效果。張俊彥說,針對此藥理機轉,德國已率先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藥物,台灣這次是全球第二個,目前已向美國、歐盟、台灣、中國提出專利申請。
-
2022-09-14 癌症.其他癌症
癌王退散!國衛院精準治療專家:防胰臟癌少碰5「胰毒」
「癌王」胰臟癌難以早期察覺,惡性度高、五年存活率不到10%,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藝人巴戈都因胰臟癌失去生命。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洪文俊強調,抽菸、喝酒、嚼檳榔、高油、高糖食物,是罹患胰臟癌五大危險因子,必須小心防範,以遠離胰臟癌的威脅。目前醫學界還不知道胰臟癌真正成因,一般認為,癌病變可能是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產物,而五大危險因子則屬於後天環境因素。洪文俊說,在先天基因方面,近年因全基因定序科技快速發展,胰臟癌常見的基因變異陸續現蹤,其中,突變比例最高是K-Ras基因,與N-Ras、H-Ras皆屬於Ras基因家族。2021年針對K-Ras基因突變所研發的標靶藥物問世,胰臟癌病友終於可透過精準治療增加一線生機。「胰臟癌常呈現多基因缺陷。」洪文俊指出,除了K-Ras基因,胰臟癌也常伴隨其他基因異常,因此必須建立胰臟癌動物模式,再進一步運用動物實驗探索基因交互作用,未來研發對應藥物時,才有動物模式可測試藥物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建立胰臟癌動物模式並非易事,洪文俊運用基因改造技術,成功建立創新胰臟癌動物模式,且發現一旦胰臟癌細胞同時具有K-Ras突變、p53缺失及Wnt訊息異常,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與Src等致癌基因就會高度活化,而帶有上述基因缺陷的癌細胞對PDGF受體與Src抑制劑的反應特別好。也意味未來面對胰臟癌病患求診,可先藉由臨床基因檢測進行多基因變異分析,找到特定病患族群,再精準組合不同標靶藥物,打造個人化治療策略,提升癌症治療效果,增加病患更多存活契機。如何預防胰臟癌?洪文俊強調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包括血糖監控、MRI(磁振造影)與電腦斷層掃描等高階影像檢查,都有助及早察覺胰臟癌病灶,尤其是發現血糖異常升高,是胰臟癌的早期警訊之一,要提高警覺,因為胰臟負責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與血糖控制息息相關,愈早確診、展開治療,愈有機會延長生命,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
2022-09-12 名人.精華區
張明志/重溫生命餘暉?還是摸黑繼續抗癌?
健康是中老年人最關鍵的幸福指標,科技進步,健康產業愈來愈蓬勃發展,也更加昂貴。自民國八十四年全民健保開辦以來,每年健保支出從三千億元增加至目前八千億元,然而已經連續四年財務赤字。在此情況下,仍然感嘆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緩慢與不足,尤其是癌症的治療。延長生命 代價是昂貴的癌症多發生於屆齡退休的長者,其中四成無法治癒,主要目的是延長生命,改善生活品質,但代價是昂貴的。如何有效率應用有限健保資源,提升國人健康,是嚴峻的課題。全球先進國家醫療支出約占GDP的8.8%,而台灣是3.7%,相當廉價的醫療支出,是醫護人員全體辛勞所換來的。最大的癥結是健保財源單一化,又不納入一般國家歲入,也沒有使用者付費的部分分擔制度。所以,廿年來國家經濟成長的紅利,無法源可支援健保預算,也未有前瞻計畫等規畫。醫療費用日益上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既無法開源也難節流。國人就醫習慣注重高科技檢查、多重或重複用藥、高就診率,在缺乏有感的部分負擔制度下,珍惜醫療資源很難落實。有對中年夫婦到我的門診尋求第二意見,她罹患肝內膽管癌,已無法切除。主治醫師告訴她,第二線治療方案中,沒有特殊有效的藥物治療可提供,化療及免疫腫瘤治療的效果有限。但是目前國外有第二期臨床試驗有一些成效,可以專案進口針對融合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自費每個月卅、四十萬元,可以延長一段生命。她求診的目的是曾經讀過我的文章,談論活得好或是活得久的臨終議題。簡單的說,嘗試新藥治療外,除了經濟負擔,仍有住院、藥物副作用,如倦怠、食欲不佳、感染、高血磷等問題需考慮,扣除後剩下有品質的存活日子,兩者相差有限。超越生死 小我走入大我最重要的是奪走病者對生命最後觀照的機會。選擇在夕陽重溫生命餘暉?或摸黑繼續辛苦抗癌?然而實際情形是多數病者選擇各種治療,給自己一個機會,即使是無效醫療,也希望奇蹟出現。腹有詩書氣自華,多閱讀生命或人生智慧相關書籍,超越有或無,生與死的迷思,從小我走入大我,善用資源來耕耘荒蕪的身心靈,才能徹底覺悟人生的真諦。目前在世界各國中,台灣心血管健康及癌症平均存活期,諸指標性評比已落入中後段班,也落後亞洲先進國,這是警訊。醫療提供者也應檢討因應,不沉迷於過去讚譽;例如健保財源是否回歸國家一般歲入,得到合理分配的設計,才能永續經營。雙贏之道是健保合理的財務規畫,有足夠預算引進創新治療,並減少無效醫療。
-
2022-09-05 焦點.元氣新聞
朱芯儀切乳後曝近況 膝蓋刺痛 站都嫌吃力
女星朱芯儀今年3月初宣布罹患乳癌,在多次化療後,於5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時隔3個多月,她在社群網站透露,如今身體意外出現新病況,表示膝蓋有刺痛感,甚至連站起來都相當吃力,令不少粉絲相當擔心。朱芯儀開刀後曾露面提到復原狀況,表示手術後不用再化療,但還剩12次的標靶藥物,不過,服用抗癌藥物則出現後遺症,她發文提到:「本來左膝蓋就一直在刺痛,醫生也跟我說之後可能找骨科醫生,打個玻尿酸之類的,(因為)每次站起來都很吃力。」發文中還附上哭臉貼圖,抗癌之路令人心疼。由於左膝蓋一直有疼痛感,朱芯儀目前暫時透過保健食品改善狀況,「那天睡前吃完,隔天膝蓋(就)沒有刺痛感」,當下也因此而體會到「好的膠原蛋白有多重要」,8月她在術後露面時也提及,在手術前做檢查時,3顆癌細胞還看得到2顆,「1顆還有1.2公分,1顆0.8公分」,手術後只剩下原位癌,「現在不用打化學治療藥物,要打標靶藥物,不過還是要回醫院,還要打12次,大概會到明年3月。」
-
2022-09-01 焦點.元氣新聞
癌童對生命永不放棄 家屬疾呼健保應給付治療新藥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舉辦「抗癌圓夢獎助學金」頒獎,與會病童家屬疾呼,衛福部應重視引進癌童治療新藥及健保給付新藥。「如果大家願意多付一點點,或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健保是大家互相分擔風險及關懷的機制。」參與頒獎的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健保給付罕病藥物或其他新藥引進問題,衛福部正嘗試解決,希望大家把這訊息帶給社會,形成社會共識,讓健保來幫助弱勢孩童。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自1997至2022年共義助2億6千多萬元,力挺1萬3368名罹癌學生戰勝死神,今年有301名抗癌鬥士獲頒助學金。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說,基金會將永遠陪伴癌症病童,不讓病童孤獨的面對癌症。10歲金有安6年前出現癲癇症狀,確診罹患腦瘤合併癲癇,近日病情惡化,醫師研判約僅剩下1個月生命,回顧有安治療期間,原先採用中醫治療,但療效不佳,有安媽媽經牧師介紹到美國使用大麻二酚(俗稱大麻油)治療,但藥費每天需1萬元,而不得不賣房治病。有安媽媽說,約兩年前回到台灣進行腦瘤手術,但因癲癇及手術造成腦部受創,雖然,術後有安的左側身體失去知覺,以及左手、左腳不能動,左邊臉部無法控制,經5個月復健後,現在僅剩左手還是不太能用。但沒想到,隨著病情逐漸惡化,近日醫師研判有安約僅剩下1個月生命,有安媽媽說,目前德國藥廠研發腦質瘤標靶新藥,衛福部應盡速讓患者使用,而食藥署已於昨日核准新藥來台搶救有安。另一名5歲癌童潘盈希,去年因常常打翻飯菜、走路不穩,並出現癲癇、痙攣症狀,確診罹患第四期蔓延型內因性橋腦神經膠細胞瘤(俗稱腦癌),且腫瘤長在腦幹已與正常細胞混合,無法手術,有如「不能拆解的定時炸彈」,目前治療歷30次化療,而台北榮總義助以重粒子治療,但效果不佳,目前就是以電療、口服及標靶藥物等方式控制病情,但醫師也宣告盈希的生命大約僅剩1年。盈希爸爸說,身為罹癌病童的家屬,無法看著孩子長大,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而疾病不能逆轉、治療,更是最令人失望的地方,孩子是弱勢中的弱勢,期盼衛福部應有擔當加速利用恩慈療法方式引進新藥,另一方面,希望政府應提供相關藥物經費,減輕家屬負擔。薛瑞元說,非常高興聽到抗癌小鬥士家長的心聲,其中牽涉到罕病用藥制度及健保負擔等問題,這些困難及問題,衛福部都需處理。至於大麻二酚藥物則牽涉到管制藥品問題,衛福部會著手收集資料,分擔及支持家長獨立奮鬥的情形,也請家長多提供相關資料,以評估藥物有效性,讓家長有支持下去的力量。薛瑞元指出,目前健保對弱勢族群仍不太夠,需要各界支持,希望大家把這訊息帶給社會,因有一群人真的有這樣需求,需要特別的方法及預算來處理,希望形成社會共識,讓健保來幫助弱勢。聯合報基金會營運長邱文通說,各位生命小鬥士真的是辛苦了,讓他十分敬佩及感動,往後會著力更多,給予病童及家長更多的發聲管道。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6:擴大失智診斷給付 李伯璋允通盤考量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6年來台灣失智症就醫人數,從24.7萬人增加至29.6萬,其中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亦從19.7萬增加至26.4萬。健保署長李伯璋認為,國人對失智症認知提升,加上台灣人口高齡化,帶動失智症患者人數增加。對於醫界期許,健保擴大失智症診斷給付,確保精準用藥治療,李伯璋認為,若今年落實使用者部分負擔,加上縮減健保不必要開支,必定能提供真正有需要的病人相關檢驗及藥物給付。健保署統計104年至110年,全台承保人數從2357萬增加至2371萬,增加14.3萬人,而65歲以上從289.5萬增加至388.6萬,增加99萬人,顯現台灣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較全國整體人口成長更快;就醫人數申報65歲以上從19.7萬增加至26.4萬,而65歲以上失智症就醫比率,則從80.1%增加至88.9%,呈現逐年增加趨勢。李伯璋表示,過去老年人口沒有那麼多,大家對失智症認知有所限制,近年大家對失智症較有認識。早年失智症用藥沒有健保給付,李伯璋的母親十多年前罹患失智症,也是自費用藥。他強調,健保署站在以病人為中心的角度,只要對病人有幫助的診斷及治療,「都是健保的責任」,但現在最要緊的事,盡快落實使用者部分負擔。「在泥沼裡打滾,永遠沒辦法解決問題。」李伯璋指出,健保很難持續開源,且過去資源分配不到位,有許多不必要浪費,像是民眾家中常有留存多的藥品,我國藥品費用已占健保支出28.9%,一年近2500多億元,若從源頭省下500億元,就能提供真正需要檢驗、使用藥品的病人身上。李伯璋表示,若無止盡地加入藥品給付,恐讓藥品成長率持續衝高,且健保署納入給付須通過共擬會議專家同意,評估並非每個失智症患者都需要使用藥品,恐會影響醫療診察費的支付合理性。他認為,現在是推行健保使用者部分負擔的「關鍵時刻」,加上重新檢視健保支出,省下不必要的浪費,不會因為過高的藥品費用,壓縮到醫療人員給付,健保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健保署統計失智症就醫人數中,涵蓋部分僅檢查但未確診失智症的患者,醫界認為,應可進一步針對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找出真正的失智症人數,銜接後續醫療服務。李伯璋認為,健保署是個資源平台,樂見在失智症領域的神經科、精神科專家,以自身專業主動提出申請計畫,善用健保數據分析。李伯璋舉例,國健署每年統計癌症登記資料,包括罹患各類癌症人數、期別等,近年搭配健保署資料,可看出癌症病人使用藥物情況,兩邊資料介接後,分析出更符合癌症患者臨床用藥的真實數據,例如近期發現一款癌症標靶用藥,相較過往先等化療藥物使用無效後、才用標靶藥物,若把標靶藥提前到第一線使用效果更好,不僅有助於患者治療,也有助於健保給付藥品的評估態度。
-
2022-08-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消化道癌症有症狀時大多已中晚期 藥師詳解有哪些化療和標靶治療選項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大腸癌症佔42.9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一。男女發生率與排名具有差異,女性新發生大腸癌的比例為34.6人(每十萬人),排在第三,男性的比例則為52.3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一。又依據110年衛福部的死因統計,每十萬人當中有220.1人因為惡性腫瘤死亡,連續40年佔據十大死因之首位,其中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佔了28.4人(每十萬人),為惡性腫瘤之第三名。男女之死亡率與排名相仿,女性因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而死亡的比例為24.0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32.8人(每十萬人),皆居惡性腫瘤之第三名。消化道癌症的分期與各期治療目標首先介紹癌症分期。消化道癌症的顯著特徵是,往往在病患出現明顯症狀而求診時,病程已經發展到中晚期,而使治療成效有限、預後普遍不佳。因此下文簡單以圖示與文字表現各分期的癌症表現特徵與治療目標與手段。如同本圖所示,按照癌組織穿透黏膜、肌肉層的深度,可以區分為Stage I~IV以及T、N或M。Stage I分為T1(未侵犯至下層黏膜)與T2(未穿越肌肉層)Stage II內有T3:穿越肌肉層Stage III表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淋巴結,按照轉移多寡可分為N1(1-3個淋巴結轉移)及N2(≧4個淋巴結轉移)Stage IV表示已經出現遠端轉移,稱為M,也就是俗稱的「癌末」依照癌症的不同階段,醫師的治療目標也會有所不同。Stage I~III都有機會被治癒;但已經達到遠端轉移的Stage IV大多無法。因此治療目標轉以緩和治療(Palliative care)和延長壽命為主。少數幸運的病人仍有機會被治癒,因其轉移的癌細胞可以被切除。治療手段Stage I:手術即可Stage II:手術、可能需搭配輔助療法(adjuvant therapy)Stage III:有以下3種情況1.若腫瘤過大會先使用前導性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讓腫瘤縮小之後再進行手術2.可直接手術切除者,手術完之後再進行輔助療法(adjuvant therapy)3.不可切除者:使用系統性藥物治療(Systemic therapy)Stage IV:依照是否可切除轉移部位癌細胞,進而選擇不同方法治療可切除:手術+局部治療・若癌細胞體積較大,會先使用前導性治療(Neoadjuvant therapy),讓腫瘤縮小之後再進行手術・手術後會再進行輔助療法(adjuvant therapy)若無法切除:・先使用化學治療(Chemotherapy)・若在化學治療期間發現腫瘤體積縮小至可切除大小,則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並進行輔助療法(adjuvant therapy)・若仍無法切除則繼續進行系統性藥物治療(Systemic therapy)使用輔助療法(adjuvant therapy)的意義清除手術後殘餘的微小癌細胞(residual micrometastatic),此舉可降低癌症復發率,增加存活率。可分為放療與化療,其中放射治療只能用在直腸癌(rectal cancer)。常見化療藥物與藥物組合消化道癌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選擇,包含化療藥物、標靶藥物等,此篇文章會針對其原理、健保給付標準、療程一一討論。不過礙於藥物的中文名稱往往與各藥廠命名有關,我們會盡量寫出中英對照,方便讀者參照自身使用的藥物組合;而藥品英文則指的是藥物成份名稱。5-FU類藥物及機轉介紹在化療藥物當中也有許多選擇,包含5-FU及衍伸物類、鉑金類、喜樹鹼類等。不同種類的化療藥物會形成不同的「治療組合」,常見的FOLFIRI、FOLFOX是其中兩種。FOLFIRI指的是FOLinic acid(活性葉酸) - Fluorouracil(5-FU類藥物) - IRInotecan(商品名:抗癌妥、癌可癒等) 三種藥物的組合;FOLFOX指的則是FOLinic acid(活性葉酸) - Fluorouracil(5-FU類藥物) - OXaliplatin(商品名:益樂鉑、歐立普等) 三種藥物的組合,不過就算相同的藥,也會根據劑量、給藥方式再衍伸出FOLFOX 4、mFOLFOX 6、FOLFOX 7等不同名字的療程。常見組合整理如下:實際使用狀況仍會因病人狀況來做調整FOLFOX(每兩週一次)・Leucovorin 靜脈注射・5-FU靜脈注射・Oxaliplatin靜脈注射FOLFIRI(每兩週一次)・Leucovorin 靜脈注射・5-FU靜脈注射・Irinotecan 靜脈注射CAPEOX(每三週一次)・Capecitabine 口服・Oxaliplatin靜脈注射FOLFIRINOX(每兩週一次)・Leucovorin 靜脈注射・5-FU靜脈注射・Irinotecan 靜脈注射・Oxaliplatin靜脈注射5-FU類藥物可以在癌細胞的細胞核內,模仿製作DNA的原料,藉以干擾癌細胞內DNA的複製。Uracil-Tegafur(商品名:友復膠囊Ufur Capsule)是其中一種,包含Tegafur與Uracil兩種藥物,Tegafur口服後會被肝臟代謝成5-FU,Uracil則會抑制5-FU被進一步代謝,藉此提高5-FU在細胞內的濃度與停留時間。這個藥物的健保給付標準包含轉移性胃癌、轉移性直腸癌、轉移性結腸癌、轉移性乳癌之病患使用,以及直腸癌、結腸癌第二、三期患者之術後輔助性治療,惟須注意,使用期間不得超過2年。TS-1(商品名:愛斯萬膠囊)則是另一種與5-FU相關的藥物組合,包含Tegafur、Gimeracil、Oteracil三種藥物,功能詳述如下:Tegafur口服後會被肝臟代謝成5-FU;Gimeracil的功能是抑制「代謝掉5-FU」的酵素,使5-FU被代謝慢一些;Oteracil的功能則是抑制「腸胃道裡面使5-FU具毒性」的酵素,減少藥物整體的腸胃毒性,健保給付此藥治療的項目包含胰臟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等,此處擷取在胃癌治療中的使用方式。這個藥物的健保給付標準包含胃癌術後輔助性化療、罹患中晚期胃癌且接受過胃癌根除性手術的成年患者。健保給付規定須事前審查,核准後才能使用,限用1年。鉑金類藥物介紹鉑金類藥物是一群以「鉑」金屬延伸出的化合物,藉由干擾癌細胞內DNA的複製與修復,以殺死癌細胞。Oxaliplatin(商品名:益樂鉑Eloxatin)、Capecitabine(商品名:截瘤達Xeloda)是其中兩種,前者健保給付標準包含與5-FU、folinic acid(活性葉酸) 併用來治療轉移性結腸與直腸癌;但如果加用Irinotecan類藥物則不予給付。Oxaliplatin也會使用於第三期結腸癌患者,在完全切除原發腫瘤手術後的輔助療法。而後者(Capecitabine)則包括轉移性結腸直腸癌、第三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後之輔助性療法。同樣是消化道癌症,健保也給付Oxaliplatin與 fluoropyrimidine 類藥物(如 capecitabine、5-FU、UFUR,但不包含 TS-1)併用,用於局部晚期及復發、轉移性胃癌之治療。最後,Oxaliplatin也可以與5-fluorouracil、leucovorin、irinotecan 併用(如療程「FOLFIRINOX」),作為轉移性胰臟癌之第一線治療。關於此種療法,健保規定限用 Oxalip、Opatin、Eloxatin、Folep、Oxaliplatine-Mylan、Orectalip等5種藥物。喜樹鹼類藥物介紹喜樹鹼類藥物可以抑制癌細胞細胞核內的拓撲酶,藉以干擾癌細胞內DNA的複製。Irinotecan是其中一種,其健保給付標準包含兩種施打方式,靜脈注射以及微脂體注射。靜脈注射(如抗癌妥靜脈輸注濃縮液Campto Inj)有兩種組合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之第一線治療藥物:第一種是跟5-FU 及 folinic acid 合併,用於未曾接受過化學治療之患者,也就是上面提過的FOLFIRI療程;第二種是單獨使用,適用於曾接受5-FU 療程,但不幸治療無效的患者。靜脈注射形式的Irinotecan也可以跟5-fluorouracil、leucovorin 及 oxaliplatin 併用(FOLFIRINOX),做為轉移性胰臟癌之第一線治療,但健保規定限用 Irino、Irinotel、Campto、Irinotecan Injection Concentrate、Irican、Innocan等。另外,微脂體注射(如安能得Onivyde)則可以與5-FU 及 leucovorin 合併使用,適用於曾接受過 gemcitabine(商品名:健擇、健仕等)治療後復發或惡化之轉移性胰臟癌,但健保也規定要事前審查,核准後才能使用。化療藥物常見副作用Oxaliplatin:・神經病變(Neuropathy):麻木感、刺痛,吞冷食物時會感到嘴巴、喉嚨疼痛。・骨髓抑制: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噁心嘔吐、腹瀉5-FU:・骨髓抑制: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口腔黏膜炎・手足症候群(hand foot syndrome):皮膚泛紅、腫脹及發麻、刺痛等感覺異常,常見於手掌與腳掌等部位・噁心嘔吐、腹瀉Capecitabine:同5-FUIrinotecan:・急性膽鹼症候群(cholinergic symptoms):腹瀉、低血壓、頭暈盜汗・骨髓抑制: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噁心嘔吐Leucovorin:・類過敏性反應:紅疹、皮膚炎・噁心嘔吐因此出現在療程期間出現以上症狀時,建議可以先跟主治醫師討論是否由化療觸發,真的無法忍受時,可以與醫師討論藥量的增減;副作用過強、而藥物並未發揮預期療效時,醫師也會跟您討論更換藥物、療程的可能性。標靶藥物介紹上篇我們介紹完化療藥物,這次接著介紹包含EGFR單株抗體、HER2單株抗體、VEGF單株抗體、BRAF抑制劑等標靶藥物。標靶藥物不同於傳統化療藥物之處,在於經過基因檢測後,可以針對具有特殊基因變異或受體的病患,做精準的癌細胞毒殺治療,降低副作用帶來的不適、療效也比廣泛性毒殺的藥物還要好很多。EGFR單株抗體EGFR單株抗體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利用單株抗體與腫瘤細胞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結合,避免此受體被過度刺激,腫瘤細胞因藥物而被抑制生長。此類藥物包含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Erbitux)、Panitumumab(商品名:維必施Vectibix),健保給付的治療項目包含直腸結腸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頭頸癌等部位,此處因本篇主題,擷取直腸結腸癌的使用來介紹。這兩種藥物的健保給付標準,包含可以與前述提到之FOLFIRI、FOLFOX合併使用,但不得與 bevacizumab(藥物名:Avastin癌思停)合併使用,在EGFR表現型、但RAS 基因沒有突變的轉移性直腸結腸癌病患身上,作為第一線治療。然而,醫師必須為病人進行All-RAS 基因突變分析後,附上檢測報告來事前審查,經過核准後才能使用健保給付;每次療程以18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檢查)證實無惡化,才能繼續使用。另外,Cetuximab 與 panitumumab 二者只能擇一使用,但如果無法忍受其副作用時可以互換。二者使用總療程合併計算,以全部36週為上限。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與副作用・Panitumumab由靜脈注射、每兩週一次;Cetuximab也是由靜脈注射、每週一次・輸注反應:皮膚紅癢、噁心嘔吐、發燒冷顫・皮膚毒性:紅疹、脫屑、潰爛(但同時也是治療有效的指標)[5]・若病患同時擁有BRAF 600E基因變異,則不建議單獨使用EGFR inhibitor藥物,因療效不佳,須加上BRAF inhibitor藥物(如下文的Encorafenib)此外,與 irinotecan (喜樹鹼類藥物)合併使用,可用於治療已接受過含5-fluorouracil、irinotecan 及 oxaliplatin 二線以上之化療失敗,且具有EGFR受體表現型、K-RAS 基因沒有突變的轉移性直腸結腸癌的病患。相同的,醫師必須為病人進行All-RAS 基因突變分析後,附上檢測報告來事前審查,經過核准後才能使用健保給付,每次療程以9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檢查)證實無惡化,才能繼續用,全部療程以給付18週為上限。BRAF抑制劑類藥物BRAF抑制劑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利用抑制劑與腫瘤細胞內的「BRAF蛋白質」結合,使其無法活化下游路徑,造成腫瘤細胞快速生長,藉此減緩腫瘤細胞之生長。此類藥物包含encorafenib(商品名:康奈非尼Braftovi)等,美國FDA於2020年4月通過此藥可與Cetuximab併用於BRAF基因V600E位點有突變、且其他療法成效不彰之轉移性大腸癌患者。然台灣健保尚未開放此藥物之給付。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與副作用・Encorafenib則是口服、每天一次,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皮膚炎。HER2單株抗體類藥物HER2單株抗體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利用單株抗體與腫瘤細胞上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結合,避免此受體被過度刺激,腫瘤細胞因而受藥物抑制生長。此類藥物包含trastuzumab(商品名:賀癌平Herceptin)等,健保給付治療乳癌、胃癌,常見於HER2陽性的乳癌患者,此處一樣擷取在胃癌治療方面的資訊來介紹。Trastuzumab的健保給付標準,包含與上篇提到之 capecitabine(商品名:截瘤達Xeloda)、5-fluorouracil、cisplatin(鉑金類藥物)合併使用,適用於未曾接受過化學治療,但腫瘤細胞內偵測到HER2過度表現、轉移性胃(或胃食道接合處)腺癌病人的治療。同樣必須事前審查核准後才能使用,每次療程以24週為限,若病人情況惡化則不應再次申請。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與副作用・Trastuzumab(商品名:賀癌平)靜脈注射、每兩週一次・輸注反應包含:皮膚紅癢、噁心嘔吐、發燒冷顫・也有可能出現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皮膚紅癢、心悸VEGF單株抗體類藥物VEGF單株抗體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利用單株抗體與腫瘤細胞上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結合,避免此受體被過度刺激,腫瘤細胞之血管將受藥物抑制生長。此類藥物包含bevacizumab(商品名:癌思停Avastin),健保給付治療項目含大腸直腸癌、惡性神經膠質瘤、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子宮頸癌等,此處擷取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資訊來介紹。Bevacizumab的健保給付標準,包含與上篇文章提到之 FOLFIRI、 FOLFOX、5-fluorouracil/leucovorin 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作為轉移性大腸或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病人必須事前審查核准後才能使用,每次療程以18週為限,由靜脈注射、每兩週一次;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檢查)證實無惡化,才能繼續用,全部以36週為上限。必須注意的副作用包含高血壓、蛋白尿、胃腸穿孔等。藥物使用注意事項與副作用・Bevacizumab(商品名:癌思停)為靜脈注射、每兩週一次・副作用:高血壓、蛋白尿、胃腸穿孔那麼以上是關於消化道癌症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各種藥物及混合療法、藥物發揮機能的原理,還有療程與健保給付標準的基礎介紹。希望透過這些統整,可以幫助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們更清楚的用藥知識,得以安心地接受治療。如果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有任何不適或疑問還想多了解,建議諮詢您的主治醫師或專業藥師來為您解答!參考資料:1.國民健康署資料2.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3.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4.NCCN Guidelines Version 1.2022(https://www.nccn.org/)5.U.S. FOOD&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encorafenib-combination-cetuximab-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braf-v600e-mutation6.Petrelli F, Borgonovo K, Barni S. The predictive role of skin rash with cetuximab and panitumumab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trials. Target Oncol 2013;8:173- 181【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承翰藥師】消化道癌症的化療選擇有哪些?標靶治療是什麼?(上)、【李承翰藥師】消化道癌症的化療選擇有哪些?標靶治療是什麼?(下)】
-
2022-08-11 焦點.元氣新聞
朱芯儀罹癌熬過17小時手術 開心曝病況「命救回來了」
朱芯儀今年3月曝光自己罹患乳癌一事,5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長達17小時,手術後至今已過3個月,她也罕見曝光術後的心境,感慨地說:「我命救回來了,我現在真真實實的活著。」朱芯儀今天在臉書發文,罕見透露手術至今的身心變化。她坦言,五月底開完刀後,一整個月都無法好好睡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身體傷口隱隱作痛提醒我,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如今很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朱芯儀提到,原先醫生告訴她超音波還看到兩顆腫瘤,聽完一度灰心,醫生也向他建議要再度開刀,「不誇張!真的是生命的抉擇路口,我不想再受煎熬,所以思索許久選擇直接開刀!」幸好開完刀後檢體部分只剩原位癌,算是「病理完全緩解」,聽到這個消息後開心得像中樂透。朱芯儀透露,如今身體已漸漸恢復,體力許可她都會試著外出。她也向關心她的網友們喊話,若在外面看到她歡迎能跟她打招呼。最後,她也曬出一張病友塞給她的紙條,紙條中寫著:「謝謝妳,因為妳讓我不再鴕鳥心態,我也會勇敢治療的」,讓她相當感動。朱芯儀臉書全文如下:很多人都在問我最近好嗎?經歷了5月底開刀的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身體傷口隱隱作痛提醒我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但我命救回來了我現在真真實實的活著很感恩 也很珍惜本來手術前的超音波看起來好像腫瘤還有兩顆都還有看得到當時覺得有點灰心原來我的腫瘤比我的意志力還堅強?😩主治醫生給了我選擇1.再打3次小紅莓再開刀(我本來打紫杉醇)2.直接開刀不誇張!真的是生命的抉擇路口我不想再受煎熬所以思索許久選擇直接開刀真的也還好選了直接開刀所幸後來回診看病理報告時醫師恭喜我說檢體部分只剩原位癌算是「病理完全緩解」本來我都有心理準備後續可能還有化療別說副作用了一次的費用可能10萬到25萬不等準備擠出僅有的勇氣接受挑戰時得知了這個好消息心中的喜悅像中了樂透一樣「感謝我的醫師與醫療團隊們🙏🏻」意謂著我只要再把12次雙標靶藥物療程打完是不是可穩定追蹤就好呢?!這個消息令我開心了很久直到7月我的外婆過世我的外婆之前也是乳癌但她當時勇敢的選擇全切沒有重建化驗後發現沒有擴散就一直健康的活到85歲死因是心臟衰竭就是最有福氣的自然死亡身為外婆帶大的孫女真的很遺憾在我化療開刀體力最弱的這半年沒有辦法好好陪她或許我們也因為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後很難好好的陪伴長輩了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不留遺憾總之最近體力許可會開始走走逛逛也會在暑假結束後開始工作也會拍新的YouTube 如果遇到我無論是醫院還是路上都歡迎來跟我打招呼😊鼓勵是最有力量的語言我很好 希望大家也要很好❤️往好的路上前進P.S.圖為回診遇到的病友,深怕打擾我,偷偷塞給我的紙條;還好發現的早,現在穩定治療中❤️#有好的場地可拍Youtube請私訊#我手術完要束腹三個月真的很像坐月子沒有錯#謝謝你們不間斷的關心
-
2022-08-01 焦點.元氣新聞
慟!朱俐靜乳癌是末期 家屬送別忍痛曝抗癌之路
朱俐靜(Miu)因乳癌病逝近1個月,親友和粉絲依舊滿滿不捨,稍早家屬更新臉書表示在上月底完成所有身後儀式,將朱俐靜送離這個世界。過往朱俐靜對於病情多半三緘其口,家屬透露她2019年底檢查發現已是末期,堅強的抗癌之路令人格外心疼。關於朱俐靜的病況與是否得到妥善治療眾說紛紜,家屬忍痛表示朱俐靜發現乳癌已是末期,進行標靶藥物治療後有效控制病情,未料抗藥性出現之後病情在2021年底惡化,「Miu雖勇敢撐過化療與放療帶來的種種不適,再次控制住腫瘤生長,卻終不敵伴隨而來的虛弱與併發症。」家屬特別感謝三軍總醫院團隊,讓朱俐靜奇蹟般多爭取到2年半的時光,並且傾力完成「來日方長」這張專輯,從詞曲、歌聲到包裝顏色等細節,都是最貼近她想呈現的自己,「Miu很滿意留下這樣的紀錄與所有喜愛她的人分享,若真要說工作上的遺憾,從與她的對話中回想,應該就是『能夠肆意揮灑的時光實在太短暫了』。」至於歌迷悼念心聲,家屬表示有將每張追思會的留言、卡片、e-mail等一字不漏跟朱俐靜分享,對於歌迷以花禮形式表達的祝福,家屬將心意以朱俐靜名義捐贈給「台灣年輕病友協會」,金額為12萬1681元,家屬表示:「紀念1981年12月16日這一天,我們家迎來一位可愛的天使,來去匆匆的時光中,為這個世界留下充滿力量的聲音。即使未來戶政系統再也查無此人,但在需要歌聲療癒與推動公益的時刻,『俐靜的力量』將永遠存在著!」此外,朱俐靜家屬也替唐綺陽抱屈,表示朱家、唐家是2個成員眾多的大家庭,相信跟許多人一樣有彼此知道卻不常聯繫的親人,表姊妹唐綺陽、朱俐靜亦是如此,「在Miu離開的頭幾日,表姊已避開媒體低調前來探望,最後也在家祭中給予祝福送走俐靜。家人一直是Miu背後最強的後盾,更是她心中最柔軟且保護的一塊,若有家人因她而受到網路言論的波及,相信絕對是Miu最不想看到的。」疾病百科/乳癌乳房是由乳腺小管、乳腺小葉及腺泡上皮構造所組成的,主要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癌是由於惡性腫瘤侵略並破壞乳房正常組織而形成的癌病腫瘤,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看更多
-
2022-08-01 醫聲.癌症防治
國衛院癌症精準治療計畫 提供兩千位晚期癌友免費新希望
「參與計畫的癌友,接受全方位癌症基金檢測、用藥,都不用自費。」去年起,衛福部、國衛院、羅氏大藥廠與醫療機構攜手開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近日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舉辦的「癌症治療新紀元-精準醫療工作坊」中指出,符合資格的癌友若參與這項計畫,除了可獲得由醫師及醫療團隊量身打造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依基因檢測結果精準用藥,還有獲得羅氏大藥廠、默克、台灣中外製藥與台灣禮來公司所提供的癌症標靶藥物機會,期待癌友多珍惜、把握。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國衛院近年積極與衛福部共同打造「精準醫療生態系」,這項精準醫療計畫為結合基因檢測與後續治療藥物的國家級計畫,不僅樹立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與跨國藥廠合作的典範,也期待未來更多藥廠共襄盛舉,並給予晚期癌友更強助攻。在這項計畫中,預計提供2000位6大晚期癌症初確診病友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的機會,而六大癌症分別為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與胰臟癌,參與計畫的醫療院所遍及全台北中南各大癌症治療醫院,包括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臺北慈濟醫院、中山醫學大學設附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義大醫院等,目前已全面啟動收案。此外,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醫大附設醫院、臺北醫大附設醫院等,也已加入示範計畫,近期也可能啟動收案。羅氏大藥廠總經理Girish Mulye表示,作為示範計畫發起者之一,十分榮幸可以參與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也期待未來能與衛福部、國衛院有更多合作機會,壯大精準醫療聯盟,並成為全球典範。今年剛加入示範計畫的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則鼓勵更多醫藥界夥伴加入計畫,共同為癌友找出更多治療策略,並幫助國家級基因資料庫更完備,資料庫應用效益也可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可促進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臺灣、香港暨澳門總經理余文慧指出,期待透過默克在個人化治療領域的優勢,結合各方心力,藉由這項計畫,可嘉惠更多癌友,並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翻轉病人生命。臺灣中外製藥董事長陳榮華表示,精準醫療已然成為全球醫界矚目趨勢,發展前景可期,期待在大家的努力下,可以為病友共福福利,創造更多生機。
-
2022-07-30 焦點.元氣新聞
蕭淑慎昔切1/3十二指腸抗癌 術後2年認癌細胞轉移肝臟
蕭淑慎前年因罹患罕見十二指腸癌、發現體內有8.5公分的惡性腫瘤,動了一場大手術,切除了1/3的十二指腸、胃、胰臟頭、膽和膽管也全都切除,今她接受Hit Fm聯播網「嗆新聞」節目主持人黃揚明專訪,透露今年5月追蹤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目前正服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蕭淑慎原本以為前年手術後就可以擺脫標靶藥物,這2年情況也維持很好,但今年5月回診追蹤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轉移到肝,她正面看待病情:「沒有辦法!遇到了就是這樣!」蕭淑慎表示醫師要她繼續服用標靶藥物,強調這款藥物對治療腫瘤很有幫助,但她回醫生:「我知道它很有效,但我就不想吃!因為我會變很醜!」醫師說服她說:「妳還這麼年輕不要開玩笑,吃藥就對了!」蕭淑慎卻坦承因為吃藥會變很醜,如果要上鏡頭時她還是會偷偷停藥幾天。沉寂演藝圈許久,蕭淑慎之前陸續客串「斯卡羅」與明金成導演的遺作「外送英雄」,成為驚喜彩蛋!她透露答應演出「斯卡羅」後發現罹癌,還是硬著頭皮去演出,並沒向劇組透露病況。近期客串演出的明金城導演遺作「快送英雄」則是動完手術才去演出,蕭淑慎說,「我其實什麼都可以演,但是我就是怕醜!」她也解釋刻意扮醜都沒關係,但就害怕自己的身體影響演出的狀況,因為吃藥就無法讓自己在鏡頭前維持最好的模樣。
-
2022-07-25 退休力.健康準備
怕自己太長壽,中高齡該加買醫療險嗎?專家教你保險這樣挑,買對比買多重要
編按:中高齡、銀髮族買醫療險,該怎麼挑?希望保障項目愈多愈好,保費可能所費不貲;但若保障不足,老年的醫療費用恐讓人難以承擔。保險專家李雪雯建議,買保險不用求多,而要視個人的需求、經濟能力,挑選真正適合的商品。購買醫療險,有哪些原則需注意?年紀愈長,醫療需求愈多。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提高承保年齡限制,針對6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推出新的醫療險保單。這些保單各有特色,有些是保戶罹患特定重大疾病時理賠,如嚴重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有些理賠特定手術項目,如乳房根治性切除術、癌症達文西手術等;也有些保單以特定醫材為理賠項目,如白內障手術會用到的人工水晶體、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需置換的人工膝關節等。然而,年紀愈長,投保醫療險的保費也愈高。五花八門的保單中,如何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讓保費真的帶來應有的保障?熟齡買醫療險要注意哪些事?衡量自己需要的給付項目、保額和可負擔保費財經作家李雪雯建議,民眾要添購新的醫療險前,有幾個原則可優先考量:1. 保單的給付前提是什麼?有哪些例外狀況?醫療險的內容非常多樣,但給付型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定額給付」,例如住院醫療險規定保戶住院期間,不論實際花費多少,一天都給付1000元。另一種則是「實支實付」,例如實支實付險的門診手術依實際費用理賠,單次理賠上限為1萬元。購買保單前,除了確認給付前提外,還要釐清以下幾種條件:等待期:購買保單後,從哪一日開始生效?免責期:保戶維持特定狀態超過一定天數才理賠。例如不少失能險會規定保戶失能狀態超過90天後才符合理賠要件。除外不保:特定狀況不在理賠範圍內,例如保戶的故意行為、健康檢查等。2. 保單的給付範圍為何?範圍愈廣、限制愈少,對保戶愈有利醫療險的給付範圍愈廣,未來愈可能派上用場。例如,不限定疾病的住院醫療險,給付範圍一定比限定重大傷病、特定處置的醫療險更廣。此外,以常見的手術費理賠為例,目前醫療險保單對手術的認定方式大致可分為3種:(1) 依照保險公司列出的「手術項目給付表」認定。(2) 依照健保署公布的「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中所列出的手術(簡稱「健保2-2-7條款」),認定理賠項目。(3)只要療程有切開、麻醉、縫合等程序,即可認定為手術。保單的定義愈寬鬆,民眾在申請理賠時會愈有彈性。3. 保單額度不宜太低,但也不能太高李雪雯提醒,民眾或許會認為,醫療險的保額愈高,愈有安全感。然而,保費與保額之間的權衡,就如同所有人生重大決策,有得必有捨。項目包山包海、保額又高的保單,保費勢必極高。特別是定期醫療險的保費採自然費率,保戶的年齡愈長,每年要繳的保費愈多。她建議,保戶可以評估,多少以上的醫療費用是自己難以承擔的?例如,目前要住醫學中心的雙人病房,一日約需自費2,000~4,000元不等。若現有的醫療保單住院日額足夠,就無需再加買新的保單。「繳太多保費,也是一種浪費。你不可能一直住院!」4. 當高CP值醫療險是附約,主約為何很重要目前市面上不少針對熟齡者的醫療險,特別是一年期的定期醫療險,多是需搭配主約購買的附約保單。附約保單無法獨立存在,若主約解約,附約也會失效。李雪雯建議,保戶購買前可先請業務試算,同一張附約保單搭哪一張主約,總保費最低。理論上,定期醫療險的附約保單,主約搭壽險保費會較低,終生醫療險保費則較高。再加上終身醫療險通常是定額理賠,如住院一日理賠1,000元等,實際保障很可能隨通貨膨脹而縮水,未必是最好的選擇。醫療險常見理賠爭議 哪些醫療處置會有「不必要」的疑慮?繳了多年保費,為什麼實際要申請理賠時卻被阻擋?李雪雯引用金融評議中心的統計,近年醫療險理賠最大的爭議,多和「必要性醫療」有關。當保險公司認定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與常規不符、無實際必要時,即可能拒絕理賠。李雪雯舉例,有住院醫療險的保戶罹癌,因為標靶藥物所費不貲,便主動要求醫師安排他住院一日,並在住院期間領取標靶藥物,出院後服用。通常而言,服用標靶藥物不需要住院,保險公司有很高的機率拒絕理賠。而目前實務上,保戶若針對「帶藥出院」的爭議提起訴訟,結果也以敗訴居多。此外,金融評議中心也曾就理賠爭議做出解釋,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是否有必要,除了尊重實際治療的醫師見解外,金融評議中心、法院也會參酌「具相同專業醫師於相同情形下,是否仍會做相同之判斷」。例如,曾有保戶因非傳染性腸胃炎、大腸炎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後住院治療。但保險公司認為,保戶在住院期間並未接受積極治療,只是服用藥物、打點滴、觀察生命跡象,沒有住院的必要。保戶向金融評議中心申請評議,評議中心的醫療顧問也認為,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皆可於門診完成,保險公司以無住院必要性為由拒絕理賠,並無不當。因此,投保醫療險時,應注意保單的各項給付定義。為了理賠,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要求醫師使用自費項目,很可能會引發後續與保險公司的理賠糾紛。包山包海的保險,代價是高額保費!聰明買保單,轉移個人無法負擔的風險「人的錢只有一份,保險絕對沒有買夠的一天。」李雪雯強調,買保險是為了補貼個人所無法承擔的風險,而不是期待所有醫療支出,全都由保險買單。保單理賠金額愈高、保障項目愈廣,保戶需繳交的保費也愈高。她建議,民眾若想買醫療險,又不希望保費負擔過重,可考慮「自負額」型的保單。這種商品的概念是由民眾先自行負擔一定金額,超過自負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理賠。例如,一張住院醫療險的保單,自負額為5萬,給付上限為10萬。若民眾一次住院費用為10萬,自行負擔5萬後,剩餘的5萬則可申請理賠。相較於無自負額的保單,這類商品保費較低,民眾可評估自己能負擔的醫療費用,選擇適合的保單。一張保單值不值得買,必須回歸整體財務規劃的觀點思考。李雪雯認為,保險雖重要,但民眾不應將錢全部花在保費上。除了醫療,人生還有許多財務目標,需要透過積極的投資理財才能達成。保險不必買得多,但要買得對,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原文:怕自己太長壽,中高齡該加買醫療險嗎?專家:保險這樣挑,買對比買多重要
-
2022-07-21 醫療.自體免疫
皮膚紅癢流膿 健保給付異位性皮膚炎新藥讓她重獲新生
今年30歲的陳小姐,從小就有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同學因怕被傳染,碰到她就跑去洗手,甚至體育老師不諒解,游泳課無法下水就被當。求學過程跑遍20、30間醫療院所皆無效果,近年接受健保全身性標靶藥物治療,皮膚狀況才好轉,連帶睡眠品質也改善。陳小姐透露,國三時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當時剛從桃園搬到宜蘭,在環境變遷及升學壓力下,爆發全身紅癢搔抓,皮膚總是掉屑、流湯流膿,身體充滿深淺不一的傷口疤痕,飽受同儕的歧視與排擠;起初使用類固醇藥品,不僅效果不彰,還帶來體態臃腫的副作用,讓她更沒自信。陳小姐一度嘗試「偏方」,包括喝符水、洗硫磺澡,最終仍沒見效。最後透過全身性標靶治療,因病況嚴重,迅速申請到健保給付,進行生物製劑療程後,膚況大獲改善,也恢復健康體態,過去一天僅睡2小時,現在能一覺到天亮,外宿也不用擔心傷口會弄髒旅館的寢具。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往往因無法忍受劇烈的癢感,不斷搔抓,結果造成全身傷痕累累、傷口流湯流血、皮屑滿天飛,嚴重影響外觀和社交關係。朱家瑜表示,青春期正是生理發育及心理發展急遽變化階段,青少年學生此時爆發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因為極度搔癢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且病症惡化及時間變長,研究發現,恐增加4大共病風險,包括過敏、感染、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等,造成嚴重影響。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說,傳統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效果有限,且有不同副作用,例如青少年注意影響肝腎功能,或導致肥胖、影響發育,但近年新藥改變治療樣貌,以前困難治療的異膚個案,現在經生物製劑,約8成皆無副作用,獲得不錯的改善。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分享,一名高二資優生過去發病時,全身發炎紅腫、奇癢無比,晚上無法睡,白天沒辦法專心上課,就連社團活動與交朋友都無力顧及,不得不休學在家,直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皮膚症狀獲得改善,歷經5年重拾課業,去年考上大學開啟新人生。姚宗杰說,該生物製劑2018年食藥署給付適用成人,2020年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適用,但需自費,因此國內學會提案爭取,好消息是自8月起,健保新增給付生物製劑用於12至18歲的青少年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並同時調整成年病友申請資格,疾病嚴重度從重度放寬至中重度。黃毓惠表示,很高興健保給付在照顧病友的需求以及參考醫學會的意見下,有了新的規範,希望所有還在茫然、猶豫的異位性皮膚炎病友,都可以鼓起勇氣,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無論病況輕重,都要好好配合醫師看診用藥,終究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健保藥物。姚宗杰感慨,最近門診有一名17歲女高中生,過去長期服用傳統藥物,出現肥胖、長不高的副作用,身高僅145公分、體重80公斤、BMI高達38,導致她再也不信任藥物及醫護,但其實生物製劑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佳,若這名病友及家長願意嘗試,或許可看到不同人生。朱家瑜提醒,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要記得日常保養,勤抹乳液、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維持異膚穩定。
-
2022-07-17 癌症.癌友故事
我是癌友10/等待化療副作用:初嘗癌友的心痛體驗
當化療副作用如海嘯般襲來,難受超乎想像。我真的錯估了化療副作用!「X主任,我有個問題想問,不是說癌症治療已經很進步了嗎?有標靶藥物、免疫藥物,副作用少很多,不是嗎?怎麼我開始打化療後,會這麼不舒服?我完全被嚇到,怎麼會這樣……」隔著話筒,某主任這樣回,「化療藥一直都是這樣啊,我們說的醫療技術進步,是指妳剛說的這兩個療法,不是指化療,而這些療法都還要搭配化療。」我突然被五雷轟頂「炸」醒了!幾天後再遇到某院長級醫師,我又再度抱怨了一番,院長安慰我,「有~有~有~現在有比較新的標靶式化療正在試驗中,未來應該會好一點。」在治療前,醫療團隊已提醒會有相關的副作用,例如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皮膚出疹、疲憊等,這也是以前寫稿時常寫的內容;個管師也提供了一些實用的解決方法,在進入治療前,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八成的情形。但實際上,當化療副作用如海嘯般襲來時,真的差點招架不住,即使做好了萬全準備,還是措手不及。寫文章不是要「嚇跑」癌友,而是讓大家對化療有點心理準備。胃口差到「一粒米」都不想吃;進食完不到兩秒,急衝廁所腹瀉。我的副作用大概在第一次化療後就出現,最開始是沒胃口,是那種連「一粒米」都不想吃的情形,自己也嚇到;但沒吃沒體力就無法對抗疾病,就強迫自己多少吃一點,即使噁心嘔吐開始出現時,吐完了還是繼續找東西吃。若真的食不下嚥,就喝一罐癌症營養品,至少能補充營養。吃都好解決,想辦法把東西吞下去就行,但延遲性腹瀉是徹底讓我崩潰的副作用,大概在化療後第三天開始狂拉肚子,一吃完東西,不到兩秒就想上廁所,有時連跑廁所都來不及,從早到晚拉到虛脫無力,一次兩顆止瀉藥,一天吃三到四次,有時候還止不住,這種狀況通常持續一周左右。我曾又吐又拉,體重一天少一公斤,看著自己的病容,就像「槁木死灰」兩頰凹陷,吐到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連喝水都吐,最後只好掛急診打點滴,才結束這可怕的副作用。度過食不下嚥期,得趕快把體重補回來。化療後的七到十天是食不下嚥期,之後就會慢慢好轉,這段期間會瘋狂進食,不只得把化療期間下降的體重吃回來,還得存糧提供下一次化療消耗。每次治療前都得量體重,曾經一度害怕站上體重機,一直以來都希望能減肥成功,但治療的此時,卻不希望體重再往下降。皮膚變黑敏感、手指腳趾脫皮、破皮也非常令人困擾,治療初期曾和家人出門散心,即使擦了防曬乳液,回來後發現曬傷,花了一周的時間才讓皮膚恢復正常,自此就知道自己得離大太陽遠一點。為了保養皮膚,買了最滋潤的乳霜,建議癌友可以把自己的皮膚當成異位性皮膚炎來看待。為了讓雙腳舒適,也在個管師的建議下買了一雙寬頭鞋子及厚襪子,減少腳底的磨擦。在跟醫師溝通完出現的副作用後,醫師先停掉口服化療藥,手指及腳趾破皮的情形立刻獲得改善;再來調整針劑化療的劑量,再開止吐藥,最嚴重的延遲性腹瀉也減緩,噁心嘔吐也因有藥物輔助而很少發生。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原來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另外,疲憊也是癌友最常出現的情形,這種累,就是怎麼睡都睡不飽。頭幾次的化療,一天二十四小時,大概有二十小時是躺在床上的,至少得躺一周左右,這可能是治療及腫瘤本身造成的癌因性疲憊症,我通常就是讓自己睡吧,這也是身體叫我們休息的方式之一。在不想起床的階段,貼心的老公還在床頭準備了一個鈴鐺,只要我不舒服或想吃東西就搖一下,孩子們就會衝進房間服務,這算是化療期間的樂趣之一。但疲累的狀況也在多次化療後,慢慢得到改善,不過,每個人的化療副作用不太相同,都能與醫療團隊找出解決方式。花了一年時間,才漸漸接受自己是個癌友,這個病並不像之前開完盲腸或拿完腎結石疾病就沒了,反而手術後才是抗癌的起手式,要接受它很難,但病情總有被消化完的一天,也是重生的開始。(系列完)
-
2022-07-08 癌症.癌友故事
肺腺癌四期抗癌10年 65歲嬤能跑能種菜、開心含飴弄孫
台中榮總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今天揭牌。中心主任曾政森說,65歲詹姓女病患十年前因胸悶、氣喘,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經接受個人化標靶治療,病況獲重大改善,如今抗癌十年,可以種菜、跑步運動、日走萬步,享受含飴弄孫的生活。曾政森說,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中榮總肺癌病人,包括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都優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在院長陳適安支持及指導下成立台中榮總成立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以整合及精準為主軸提供中部肺癌病人更好更全面的照護。胸腔內科主任楊宗穎說,肺癌治療朝個人化醫療,特別是肺腺癌,若能在患者腫瘤細胞上偵測到特定的趨動基因突變,可適用於標靶治療,且有愈來愈多的治療方式,臨床醫師依病人不同的特性提供患者個人化治療選擇,即為癌症精準醫療的精神。曾政森說,台中榮總肺癌團隊積極的參與臨床試驗,接軌國際最新肺癌治療趨勢,提供患者更多治療機會,台中榮總肺癌團隊陪伴患者抗癌,很高興患者疾病獲控制,且能保有生活品質。曾政森舉例,詹姓女病患十年前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一年內接受三線化療,但沒多久復發,後來肺積水,後參與臨床試驗,接受新標靶藥物治療,腫瘤、積水幾乎消散,另一名接受個人化標靶台療的黃姓女病患抗癌五年,開心暢遊紐西蘭,也返回職場工作。
-
2022-06-17 癌症.抗癌新知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新冠肺炎疫情侵擾,各大醫院醫療量能緊縮,許多民眾自覺身體異常,也難以及時就醫,60多歲陳先生就是典型個案,腹部腫脹,容易疲累,食欲變差,但遲遲未就醫,等到疫情和緩,到院檢查才發現,肝腫瘤竟17公分,比壘球大,且癌細胞「吃到」肝臟主要血管,確診為晚期肝癌,肝功能異常,無法開刀。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依據國健署最新統計,肝癌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的第四名,每年新增人數近萬人,但在癌症死亡人數排行卻高居第二位,主要原因在於超過六成患者於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黃怡翔說,受到疫情衝擊,最近新增肝癌患者晚期比率明顯增多,不少人跟陳先生一樣,到了診間時,病程已到晚期,加上肝功能指數不佳,無法動刀切除病灶。在晚期肝癌治療上,以「多重激酶抑制劑」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為主。因為化療成效不佳,患者過去大都只能使用多重激酶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但反應率不高,僅約一至兩成,平均存活期大約只有一年。不過,臨床顯示,晚期肝癌病友接受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組合治療,反應率可提高到三成以上,存活期大幅提升至接近兩年。為此,BCLC巴塞隆納臨床治療指引將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藥物組合,納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選擇。黃怡翔說:「臨床經驗確實如此。」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以阻斷肝腫瘤新生血管,而免疫治療則能喚醒自身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相互搭配,有助提升治療反應率。不少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療效顯著,以陳先生為例,使用合併療法後,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就有機會透過栓塞或外科手術來清除病灶。不過,黃怡翔指出,儘管已有病友持續接受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合併療法,成效顯著,但能夠長期自付如此昂貴的藥價者畢竟是少數。因此,他在提供治療意見時,更為謹慎,大都只針對肝功能尚未異常且經濟能力許可的患者提出這項治療建議。國外指引建議,免疫與抗血管新生抗體標靶的合併療法如果有效,應持續治療兩年,不過,目前國內健保並未給付這兩類藥物,昂貴的藥費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事實上,健保署於2019年4月實施「免疫療法給付試辦計畫」,當時曾將晚期肝癌納入試辦範圍,但一年之後卻暫停給付晚期肝癌。黃怡翔表示,國內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療成效與國外研究相近,去年10月健保署曾邀請國內專家開會討論肝癌免疫治療給付,但目前尚未確定。肝癌免疫治療已是國際認可的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若是能盡快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將可延長癌友存活期,並提高生活品質。
-
2022-06-03 癌症.抗癌新知
消除腫瘤只靠清除癌症幹細胞足夠嗎?張金堅詳解癌症幹細胞真面目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1期 文/張金堅(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幹細胞(stem cell)定義為具有自我複製或更新(self-renewal)與分化為其他細胞能力(differentiation abilities)的細胞。例如胚胎幹細胞具有分化為各式細胞的能力(pluripotent);而成人身上的幹細胞,大多是各個組織或是器官的前驅細胞(progenitors),可以複製、分化為該譜系(lineage)的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可以分化為各種血球。本文要探討的主題,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又叫腫瘤幹細胞),其理論基礎就是從體細胞的幹細胞理論發展而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惡性腫瘤的癌症幹細胞理論已逐漸被大家接受,雖然惡性腫瘤起源與依賴一小群癌症幹細胞的細胞增殖的想法已經存在已久,但是在近年來,才因為生物科技的技術發展與進步,而有足夠的實驗數據加以證實癌症幹細胞存在的理論。癌症幹細胞最早是由迪克(Dick)和他的同事在1994年,證明CD34+CD38-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癌症幹細胞,他們在依序的植入實驗中(serial transplantation),發現並且證明這一群細胞可以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並啟動白血病生成;而該群細胞只占數百萬AML細胞中的一小部分,這一部分也是生成腫瘤最原始的部分;除了血液腫瘤外,固態腫瘤在2003年,由克拉克(Clarke)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帶有標記CD44+CD24-/low的乳癌細胞,可以表現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CD34+CD38-的癌症幹細胞相似的表現,也就是在連續數代小鼠移植實驗中,可以啟動乳癌腫瘤的生成,因此確立了CD44+CD24-/low為乳癌幹細胞。而後,各種癌症幹細胞的細胞表面標記逐一被找出來,確定了癌症幹細胞的理論。 癌症幹細胞的特性傳統的癌症治療,是利用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進而引發其凋亡。但腫瘤具有異質性,會含有不同性質的癌細胞,大部分會因治療而被消滅。然而只有極少數惡性度高的癌細胞,經過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後仍可存活下來,並且躲過免疫系統的偵測,導致癌症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復發或轉移情形(如圖一),而且其復發或轉移部位的腫瘤,其癌細胞特性是由癌症幹細胞,藉由其對稱或不對稱的分裂而形成,其癌細胞的病理組織特性可能與原發病灶不盡相同,一般惡性度會增強(如圖二),此等癌細胞特叫癌症幹細胞,其具有下列特性:說明:(A)其腫瘤內之細胞含癌症幹細胞、癌症前驅細胞與分化型的癌細胞,其所佔比例是動態的平衡,各類癌細胞隨時間變化,所佔比率不盡相同。(B)癌症幹細胞會發生對稱及不對稱的分裂,造成異質性腫瘤。❶癌症幹細胞具有較強DNA修復能力癌症幹細胞可以依賴休眠狀態及生產更多具有活性的蛋白(如ATH-Chk2等)提升DNA修復能力抵抗治療,在DNA雙鏈斷裂時,細胞主要利用同源性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或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兩種修復方法。其原因乃是癌症幹細胞長期處於休眠、不分裂的狀態,有更多時間進行DNA修復。由於化療大多針對快速分裂的活躍細胞,這些癌症幹細胞便可逃過一劫;另外,休眠中的癌症幹細胞新陳代謝慢,本來積累的代謝物就較少,因此更能抵抗放射線治療的攻擊。❷癌症幹細胞具有特殊的訊號傳遞路徑 癌症幹細胞的訊號傳遞,主要有Notch、Hedgehog和Wnt等三個癌症幹細胞常見的訊號傳遞路徑,例如肺癌幹細胞表現較高活性的Notch和Wnt的訊號,而大腸直腸癌則有Notch和Hedgehog等二個路徑,乳癌幹細胞則三個路徑均有,每一種癌症的傳遞路徑不盡相同,而且其活性度亦有強弱之分。激活這些途徑被認為是誘發腫瘤選殖(cloning)能力和促進腫瘤向外侵襲的原因之一。因此,這些幹細胞相關的路徑往往成為抗癌藥物發展的新標的,這類路徑的抑制劑,目前也相繼在各個臨床試驗研究進行中(如圖三之上半部)。說明:(A)本圖上半部是呈現乳癌幹細胞之訊號傳遞包括(1)Wnt、(2)Hedgehog及(3)Notch三大途徑,另外,圖中T表示目前正進行臨床試驗對抗此傳遞路徑的抑制藥物。(B)本圖下半部是呈現乳癌幹細胞之表面生物標記,另外,圖中T表示目前在進行對抗表面生物標記之抑制劑之臨床試驗或已上市之藥物。❸癌症幹細胞之表面有特殊之生物標記(Biomarker) 目前為止,由於檢測技術的進步,國內外專家學者已利用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ery)分析各類癌症幹細胞之表面生物標記(如表一)。利用癌症幹細胞表面之特殊生物標記,研發對應之單株抗體或相關抑制藥物,可以抑制此等幹細胞的存活,也是目前臨床試驗之研發重點,如乳癌針對Her-2抑制之單株抗體已在乳癌病人身上使用(如圖三之下半部)。❹癌症幹細胞與microRNA(miRNA)有關最近研究顯示,某些微小核醣核酸microRNA(miR)例如miR-302 cluster,miR-372/373,let-7,與miR-200 family,可以調控其他基因的表現,影響細胞週期、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進而與癌症幹細胞相關。Lin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miR-302會促進皮膚癌細胞的去分化,獲得幹細胞的特性。miR-200可以促使胰臟癌與大腸癌細胞,重新獲得癌症幹細胞的特性。由此可見,這些癌症幹細胞miRNA,經過標的基因與調控細胞週期,是參與癌症幹細胞形成的重要因素。❺癌症幹細胞的微環境與去分化作用  一般癌症細胞也可以經由微環境的調控,重新獲取癌症幹細胞的特徵,若是腫瘤的微環境處於低氧狀態(hypoxia)之下,周遭的間質細胞、發炎細胞或是巨噬細胞可以分泌介白素6(Interleukin-6)等物質,經由前述的Hedgehog等相關訊號傳遞路徑,使細胞趨向於癌症幹細胞的特徵。另外,癌細胞也可以經過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作用,來正向調控這些Notch、Hedgehog和Wnt等幹細胞的訊號路徑,使本來已經高度分化的癌細胞,反而會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逆轉回原來癌症幹細胞的特性與作用(如圖四)。說明:癌細胞(包括癌前驅細胞)可以因為微環境變化如:(1)缺氧、(2)癌細胞周圍血管變化、(3)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或(4)癌細胞本身自分泌或旁分泌等之調控,使癌細胞發生去分化作用,而變成具有癌症幹細胞的特性。❻癌症幹細胞具有抗藥性癌症幹細胞有較多的抗凋亡分子(anti-apoptotic factors)、較高表現的藥物外排機能(drug efflux pumps),此現象在乳癌、大腸直腸癌或其他不同癌症都有發現,顯示這是各種癌症幹細胞的共同特點。當抗藥性產生時,腫瘤中之癌症幹細胞所佔的比例增加。如:惡性腦瘤中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在接受腦部放射線治療之後,CD133陽性的細胞比率反而上升,顯示腦瘤的幹細胞比率增加,雖腫瘤縮小了,但日後可能再發。另外,癌症幹細胞在癌的形成過程或造成復發轉移時,其所佔的比率是動態的,佔比可能起伏不定。 只針對癌症幹細胞的特異性標靶治療真的有效嗎?如果只清除癌症幹細胞,這樣的治療足夠嗎?從目前動態的癌症幹細胞模型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分化的癌細胞也同時需要治療,很明顯的,癌症幹細胞與其分化癌細胞,都需要進行有效的治療,才能將腫瘤一併消除。針對外部環境訊號與細胞內的幹細胞訊號傳遞,直接給予標靶藥物抑制,是目前標靶藥物發展的一個想法,然而這在臨床病人應用上,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正常的人體細胞也非常依賴於這些訊號傳遞路徑的;但是這些路徑在腫瘤可能被異常的活化,若給予適當的藥物或是合適劑量,來干擾這些異常活化訊號的傳遞,就可能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治療。例如,目前Notch抑制劑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評估用於治療結腸直腸癌的可行性。臨床設計上,應該合併這一類藥物與其他傳統藥物針對非癌症幹細胞的部分(分化較佳的癌細胞),如此一來,才可以避免當癌症幹細胞比率下降之後,其他細胞經由去分化作用,獲得幹細胞的特徵與能力,造成腫瘤的復發。研究顯示肺癌的幹細胞可以藉由自分泌或是旁分泌作用活化與依賴c-KIT,若我們使用c-KIT的抑制劑加上肺癌的標準治療-白金類化學治療,則可以提高肺癌治療的成績。未來,這些類型的藥物陸續研發,必可提供治療癌症成功的契機,以改善病人的預後。當然,這些藥物必須通過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夠應用在病人身上(如圖三)。癌症幹細胞面臨的問題尚待解決癌症幹細胞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故仍有很多細節尚未明瞭;今後癌症幹細胞研究仍需著重解決下列幾個關鍵問題︰(1)癌症幹細胞特異性分子標記物不僅不同,而且表現強度亦各有不同,有待更精確的認定;(2)癌症幹細胞和其他癌細胞的相互作用與分子機轉仍有很多灰色地帶,有待釐清;(3)癌症幹細胞造成轉移之分子機制及惡性較低高度分化的癌細胞如何去分化,變成癌症幹細胞的機轉;(4)癌症幹細胞產生抗藥性機制這些都需要進一步驗證及闡述;此外針對癌症幹細胞的治療策略與其他療法合併使用亦有發展與改進的空間。結語 綜合上述討論,我們知道癌症幹細胞會受到許多因素有所改變,例如內在及外在環境的影響,而且呈現一個動態平衡。動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專門只針對癌症幹細胞的藥物,有可能不足以作為理想的抗癌策略,經常需要合併其他原有的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標靶、荷爾蒙及免疫治療等),方可以提升治療成效(如圖五)。我們相信隨著基礎及臨床的積極研究,國內外學者對癌症幹細胞特異性標記物及相關訊號傳遞路徑的深入了解,將對於腫瘤預防、早期診斷、標靶藥物治療(targeted therapy)、復發及轉移的預防及預後評估等將有重大突破與進展。延伸閱讀: 。張金堅:癌症新希望:談細胞治療扮演的角色 。張金堅:從朱芯儀罹癌,談魔術子彈(Magic bullet)淬鍊有成: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在乳癌治療的角色
-
2022-06-03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被醫師宣告只剩一周的生命!面對肺癌末期 這樣做我撐過來了
去年過完年,一直咳不停,咳到無法入睡,即使入睡也會喘不過氣,在附近診所看診,吃了很多藥,卻沒改善。轉至醫院就醫,接受X光、電腦斷層掃描、支氣管鏡、核磁共振及骨骼掃描等檢查,醫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左肺較嚴重,有淋巴轉移,頸椎和髖關節有些癌細胞,沒有基因突變,但我的心涼了一半,因沒基因突變,不就是少了標靶藥物治療嗎?醫師說用化療,開了化療藥讓我回家吃,藥吃下去,完全沒有反應,照樣咳和喘。第一次化療 花了八小時回診後,醫師幫我換藥,並登記住院化療,卻遇到北部疫情爆發,大醫院病床管控,遲等不到病床,可是我已喘到無法走路,請兒子帶我去急診,兒子用輪椅推我進急診室,待了兩天,才等到病床,照X光、抽血後,做第一次化療,有轉移部分一併用化療處理,花了八個小時做完。一周後再照X光,醫師看了整個肺部都是白茫茫的X片後跟老公說,我還剩一周的生命,幫我安排住進加護病房要插管,但醫師說:「插管並沒有要繼續治療,只是維持生命。」因此,既然插管不治療,我決定就不要插管,於是我帶著氧氣罩住安寧病房,等生命終了時。但沒迎來死亡,三周後我做了第二次化療,一周後出院,接著都是一個月做一次化療,每做完一次,我又多活了一個月,做完六次化療,醫師改用另一種化療藥,清明連假後,做第十次化療。能吃盡量吃 保持好體力其實從確診以來,我的心情都很平靜,事情碰到了就要勇敢面對,積極接受治療,配合醫師節奏,心情和體力都很重要,趁還吃得下時就吃,盡量吃原型食物,不增加身體負擔。化療沒什麼副作用,只有做完那周,人非常疲倦,所以我都休息一周再出院,尤其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化療時,做完非常累,好像把所有力氣都用完,不知道能否撐過去,當時真的很灰心,還好撐過來了,感謝醫學進步和健保、醫師的治療。不過,我覺得在身體健康時,買防癌險和醫療險很重要,治癌雖有健保給付,但有些須自費且不便宜,尤其愈到後面,要自費部分多,要有充足經濟做後盾,才能撐得久。專業觀點/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揪出早期肺癌【諮詢/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 整理/記者黃妙雲】肺癌沒有痛覺神經,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出現咳嗽、痰多、咳血、胸痛、氣喘、聲音沙啞、體重減輕等病徵時,才被診斷發現多已是晚期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當前最有效篩檢早期肺癌的診斷利器,可以篩檢出1公分以下的腫瘤,有助於早期發現1A期別肺癌的診斷,經適當的治療,有治癒的機會,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建議40歲以上的抽菸者、有肺病家族史的人,可以固定每二、三年自費做此項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治療。胸部X光檢查是常見最方便的篩檢方法,但只能看到2公分以上的腫瘤,診斷率八成,往往腫瘤發生轉移現象,多屬於第3、4期的晚期肺癌,預後不佳。第4期患者治療後,五年存活率不到二成。第4期肺癌治療,已無法開刀,則會採取化療、放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若是基因突變,就不能進行標靶治療。一般化療需做四至六次以上,存活期至少一年以上,化療療程結束後,應每三個月再進行全身的追蹤檢查。
-
2022-05-24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視力受損、肢體癱瘓,每次復發,就再度重創神經組織,讓「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面臨失明、失能及死亡的陰影中。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日前舉辦病友座談會,邀請神經內科醫師張國軒、病友小浮誇、癌友謝采倪、網紅律師娘大家齊聚一堂,分享交流抗病經驗。林口長庚神經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國軒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因自體免疫機制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一旦反覆發作,將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嚴重恐致失明、癱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泛視神經脊髓炎」早期病友常被誤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因為臨床表徵相似,但致病機轉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前者容易反覆發作,症狀嚴重,且更容易留下永久殘疾。健保大數據顯示,全國約有500多名「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症狀表現多元,主要症狀為視力變差、腸胃問題、肌肉痠痛,不少病人先後看過眼科、腸胃科、復健科,找不出病因,才被轉至神經內科,以致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臨床顯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好發於30至40歲的女性,張國軒指出,這個年齡層女性肩負工作及家庭重擔,可能擔任公司主管,又為人母,一旦發病、確診,將造成衝擊,身心承受重大壓力。病友小浮誇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自己從來沒聽過這種疾病,但醫師告知罹病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由於反覆發作,讓家人相當擔心,但也由於他們支持,她才能逐步與疾病和平共處,但治療費用昂貴,希望健保能夠盡快給付專用生物製劑。張國軒指出,在急性發作時,需要使用大量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但常有心跳快、血壓高等副作用,還可能誘發癲癇;此外,為了預防復發,必須依賴生物製劑來抑制免疫系統、減輕發炎。「生物製劑可說是免疫疾病的標靶藥物。」張國軒說,「泛視神經脊髓炎」於2021年列入罕見疾病,病友可申請重大傷病,但生物製劑價格昂貴,如能納入健保,就可減輕病友經濟壓力。「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急性發作避免癱瘓。新型專用生物製劑效果顯著,經臨床實驗及上市後追蹤證實,有效減少七到九成的復發風險,不少病患施打後,已有五年未再復發。新型專用生物製劑適用於反覆發作的病友,但該藥物價格昂貴,目前仍需自費,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病友期待健保能夠先給付病情嚴重患者,作為後線治療,提高生活品質,重返職場。健保署長李伯璋:期盼健保財務健全 降低病人沉重負擔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讓每個病友都能順利用藥,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這是健保最高原則,但健保資源有限,實在很難讓每個病友都滿意,但他一定盡可能地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李伯璋說,之前共擬會議曾討論過此案,但「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而生物製劑藥費昂貴,專家委員並未同意納入健保給付。「健保財務狀況不佳,錢就這麼多」,結果如此,令人感到抱歉。李伯璋強調,期待健保部分負擔順利上路,健保財務改善,讓急需新藥的罕見疾病患者如泛視神經脊髓炎能使用最有效的藥物,並提供給付,降低病人經濟負擔。
-
2022-05-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生命故事/謝謝您,我很好 抗癌之路因您而勇敢
抗癌路上,總有人在您身邊默默支持、鼓勵,陪您走過最艱辛、低潮的時光。無論是家人、好友、醫療團隊、寵物或是信仰,有沒有一個人事物,讓您在抗癌路上變得更勇敢與堅強?全台最大癌症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與「財團法人滄洲文教基金會」聯手舉辦抗癌故事徵文活動,透過社群力量,凝聚正能量的迴響,傳散至各個角落,降低癌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無畏癌症,樂觀面對人生逆境。抗癌鬥士生命故事陳惠玉我也曾經不勇敢!在14年前的一場大病(乳癌),當下的心情是非常的低落、徬徨無助的,心裡想「是否我就這樣,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無數的為什麼。反覆思索,終於我鼓起了勇氣,堅強的去面對。立刻返回宜蘭家鄉,開始了一連串的治療。化療時出現了掉髮、嘔吐服、牙齦出血、骨頭刺痛。關關難過、關關過,經歷過六次的化療,28天的電療…。雖然這是條艱辛難走的抗癌之路,但慶幸我勇敢的走出來了。因為自己走過、痛過,所以我以同理心,感同身受,我加入了癌資中心志工服務。在面對病友的當下,適時的給與關懷與勉勵支持!曾經有病友說「好痛喔!」,我便拍拍他的肩膀,握住他的手,說道「我能體會你的苦楚,我心疼你的痛,但我無法替你痛,只能給你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是不是?」幾次的陪伴與關懷鼓勵之下,見你有了起色,有好轉了,好為他感到高興!抗癌14年多,最讓我感動、感謝的是家人,我的先生、兒子、媳婦及宜蘭的爸媽及兄弟姐妹們的一路相伴、細心照顧、關懷陪伴。感恩在我志工服務時麗光主任的疼惜與信任;感恩帶我入志工行列的壁蓮師姐;感恩歷任的院長及腫瘤科的黃部長醫師、胡子仁醫師對我的支持與勉勵。我也感謝許禮安醫師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與照顧(我也曾多次上了許醫師的安寧課程、在邊做邊學習、收獲良多)要感謝的人,非常非常多。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所有貴人;感恩一切所擁有的;感恩有您!謝謝您們!願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何星瑩抗癌的路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最感謝的是我的老公,在檢查出來得知是惡行腫瘤的時候,他哭的比我還要傷心,每天都無法入眠。我開始治療時,不論工作多忙他都一定撥出時間陪我去醫院檢查、回診、拿藥。化療不舒服時,也幾乎包辦了家裡全部的家事,連不拿手的下廚料理,都因為希望我能吃的有營養趕快康復,只要我說想吃他就上網學試著做!治療完成時,我說等康復後很想要去學潛水,從前溺過水很怕水的他,也鼓起勇氣答應陪我一起挑戰!距離罹癌到現在已經快過了3年了,雖然偶爾還是會害怕沮喪,但是知道有人能陪伴著自己,就會覺得多了一份力量變得勇敢!希望癌友們都能找到讓自己繼續健康的力量,一起加油!王思唯抗癌的道路上,人生步伐已停止,我願陪著您原地踏步,永遠望向遠方帶著希望,期許再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快樂的生活!曾經這句話是我在照顧膽管癌家父時,我心中一直存在的信念,讓家父可以在我們的陪伴下樂觀抗癌!雖然後來天不從人願,在努力跟膽管癌奮鬥五年後,於2018年上天堂享福了!這五年過程中家父的感受跟痛苦,我都很希望能了解,但痛不在己身無法明白。直到2019年11月我發病,膽管癌三期,跟家父一樣的癌。但我比較幸運可以動刀,經過13小時手術,切掉2/3肝臟,膽囊,淋巴,血管,在拉小腸接膽管,血管瘤裝支架。住院39天,後來化療12次追縱三個月後復發,轉移腹膜變四期,到現在剛好兩年,化療32次了,繼續跟膽管癌奮鬥中!我終於知道家父當時的感受跟痛苦了,也相信家父有家人陪伴是快樂的!各位癌友,後援家屬,人生無常,不能長壽也要享壽哦!要樂觀快樂的面對,好吃好睡不痛我就每天都很快樂,每天感謝陪伴在您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我們不會覺得孤軍奮鬥。偶爾會難過,會流淚,會怨天尤人,但有時換個角度想,也許是因為我比較勇敢吧。大家都要加油,再有限的生命裡,活出無限的精彩!謝董“要記得回來給我們看”,這一句話,支持著我度過20天加護病房,熬過兩次敗血症、肺坍塌、肺積水及打到上限的升壓劑,最終在元宵節前平安出院。這是我術前最後一次到175診注射室報到,護理師們給的鼓勵,打完術前最後一針抗過敏針劑,啟程前往改變我人生的道路,成為抗癌一族。罹患大腸直腸癌前,為了圓夢,考上學士後護理學系,期待自己成為一名護理師,想像著自己在執業時情景,思考著未來要踏入哪個科別?無奈期中考後開始嚴重腸阻塞,許多不舒服不得不先放下課業,開始抽絲剝繭尋找病因,一年內肚子已經開了六次刀,遇上手術失誤造成神經受損,失去行走的能力,努力復健跟吃止痛藥,又對藥物過敏需要打針,種種的治療還是無法根治,怎樣也沒想到會是”癌症”。從醫院出院後,不知道該怎麼對注射室的護理師們說住院原因,只因為怕自己不夠勇敢,更怕自己會淚崩,終究要面對,勇敢說出「我確診是大腸直腸癌,腫瘤有兩處,需要趕快開刀處理」。語畢後,淚水不聽使喚地滑落,在注射室看到許多抗癌的鬥士們,還有自己二姑也是腸癌過世,這一路有多艱辛,這一路有多少關卡,歷歷在目,我真的有辦法面對嗎?過了數日,組長拿了加油牌子,邀請幾位護理師學姊一同入鏡,參加活動鼓勵我面對未來的治療,謝謝有這群溫暖的學姐們,給予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如今我如願回到了學校,重啟邁向護理師的道路,從開學至今,護理師們仍舊擔心忙於課業會忘記照顧身體,常常叮嚀著要多休息,不要太認真,字字句句都是充滿的關心及擔心。抗癌路上快一年了,卻在例行的檢查中出現異狀,擔心不已思緒佈滿腦中,一句「最辛苦的階段都熬過去了,接下來沒問題的」,即使報告尚未出來,這句話有如定心丸般的鎮住慌亂的心。感謝這175診護理師們的鼓勵,教會我將來要如何擔任一名有溫度的護理師,感謝一路上陪伴我的家人及朋友們,沒有足夠的支持力量,也沒有如今勇敢的自己,努力抗癌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即使現在遇到小瓶頸,在大家的鼓勵中會更勇敢面對及度過,相信我一定可以成為一名護理師。李誌文回想當初受病痛折磨時,那可惡的癌細胞吞噬我的驅體,我痛得無法在講台上課。想輕易放棄自己,但因為愛的結晶,使我沒有逃避藉口。既然了解過度消耗青春的因,當然身體會提出抗議的果,所以我一定要和癌症取得平衡點,尋找和平相處之道。我重新思考生活重心,辭去工作,充實有趣的課程和休閒;養成規律的作息,清晨早起做養生氣功,晚上絕不超過九點睡覺;覺得不舒服時,一定好好休息;爬山吸收芬多精,聽泉沐浴負離子,享受青春陽光般的活力;欣賞紓壓音樂,喝杯鮮泡的花草茶,讓身心保持最佳狀態。電影「天使約定」裡面的一句拉丁諺語:「醫師診斷,大自然治療。」罹患血癌的孫女搬至森林與外公居住,沒有電視,只有羊奶和自然發酵的麵包,用的是柴火,整天伴隨的是新鮮的空氣和大自然,還有一群可愛的動物。在外公悉心照料下,孫女癌細胞消失無蹤,但再回到文明世界時,壓力和競爭讓她疾病復發。因為感受愛,使我有面對死亡的勇氣;因為付出愛,使我從孩子的眼眸看見希望之光。於是那張牙舞爪的惡魔,懼怕光明的天使,成天躲在角落。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李文怡醫生:你預計二月份要排檢查喔,現在三個月再來一次複診就好。我:蛤,不是一個月看一次喔?醫:沒事幹嘛一個月看一次?我:阿就習慣每個月來看你一下,太久沒看到,我會太想念你啊。醫生翻了一個白眼我:謝謝你幫助我,這一路下來,我真心覺得你是一個很細心 而且為 病人考量的醫師。醫:沒有阿,大家應該都說我是嘴賤又機車的醫生。診間護理師噗哧笑了出來。我:覺得病友團體很重要,所以我想當你乳癌病人的病友支持團體,我可以從病友及護理師角度給予衛教跟心理支持,另外,等我的學生在外科病房實習時,說不定也可以安排他們協助或設計病人術後恢復運動,你覺得怎樣?醫:好啊,那我病人要手術就call你。我:好啊,我認真的耶。醫:我也認真的阿,這個星期五就有一個要開刀了。我就真的去當病友團體了說,她看到我手術後三個月恢復的樣子後,真的比較不擔心,我也給了一些運動的建議跟術後恢復注意的事情,順便討論壓力衣到底要買幾件,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覺得很開心。在復健時候,大概是我要脫光上身坦誠相見,也或許是老師很好聊天,所以我在復健的時候,就會把發生的事情機哩瓜啦講個不停。復健老師:可是這樣去看病人會多花時間耶。我:在罹癌治療的這段時間,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有很多朋友願意陪伴我,給我實質和心裡的支持及幫助,也有很棒的醫療團隊,包含很多科的醫師、診間裡和病房的護理師們、還有復健師。又有一個可以依照治療時間彈性調整工時的工作,以及能夠體諒我生病的工作團隊及長官,我真的很感恩。所以,我現在現在比較好了,就覺得可以幫忙病友一下,反正時間可以控制,不差那一下子。復健老師:這樣會有福報,你就繼續做,就有更多的福報回到你的身上。我:因為我很感恩,感謝上帝幫我安排這麼多貴人幫我,你也是我的貴人!前陣子和病友見面,他跟我說,我會陷在憂鬱的漩渦中出不來,為什麼妳看起來這麼樂觀?我們常為了未來而憂慮,但是其實未來又還沒發生。如果現在的我們一直擔心未來,而讓現在的自己一直陷在憂慮中無法出來,那未來的我怎麼會變好?不如我們專注當下,只要今天有比昨天好就好,這樣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比現在更好。馬太福音 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曾嘉隨身上住著兩個癌,淋巴、乳癌,因此固定時間須回去醫院回診。這個月剛好回診時間都碰在同一個月份,所以跑醫院的次數就變多了。淋巴癌住的時間較長,約莫7年,每三個月只需抽完血就等著看報告,由於保養得宜,每次看報告時就像會老朋友一樣和主治醫生話家常,也感謝他長期守護我的健康。乳癌則每半年需做一長串的檢查,這次又輪到大檢查了,首先要禁食八小時再抽血、X光檢查.....。一大早到抽血站時,遞上抽血單,護理師叫:「○○○」又問道:「妳叫什麼名子?」我回答:「妳不是剛剛在叫我?」護理師笑笑的說:「我們的例行公事都要這樣問。」接著又問:「抽血單要不要還你?因上面有寫一些筆記。」瞄著抽血單上紅筆紀錄今天的檢查流程:8:30-9:00抽血、X光,地點婦幼大樓一樓。9:00-10:00報到 乳房攝影,地點…。榮總很大,不同的檢查分佈在不同的地點。原來老公事先已經規劃好檢查的路線並記錄在這張抽血單上。老公不是會甜言蜜語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他的細心面,如:每次回診單都記錄在他的行事曆裡,時間到了再提醒我,安排抽血的時間陪我到榮總,到不同地點去檢查,因我總記不起來榮總的前棟、後棟、第幾診療室。下午看診回來,如常的跟我要下次的回診單以便紀錄,才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繳費、取藥。真是懊惱不已,而他默默的拿著車鑰匙,再往榮總出發,這一來一回又得花費1-2小時。感謝老公,細心陪伴,在每個大病的來襲都堅定的陪我度過,總是告訴我,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我一定會陪你走過。於是在生病期間陪著我,在每天的破曉時刻,跑完十公里的慢跑,汗水濕透了衣服、叫醒了太陽,也趕走了病毒。親愛的老公,謝謝你總是默默承擔,將我從死亡邊緣救起的壓力,往後希望我們能健健康康,邁向精彩的第三人生。張秀芳這輩子從沒想過會跟醫師有密切聯繫,從第一次踏進乳房外科診間,想說也許只是良性纖維瘤,所以單槍匹馬應戰,當乳癌確診報告出來後,開啟醫病合作關係。我的治療過程不輕鬆,局切後以標靶藥物治療,再以放療趕盡殺絕,想不到還在治療中又復發,只好再以全切來斬草除根。在面對詭譎多變的病情,謝謝主治醫師的照顧,只要有任何異常狀況,就會跟我討論治療方向。治療過程的焦慮感是無可避免的壓力,幸好主治醫師允許我四處遊玩,讓我的抗癌之路精采萬分。即將邁入第四年,我依然生龍活虎趴趴走,這輩子最難的功課,幸好有林醫師的照顧,謝謝你,我很好,未來繼續並肩作戰。💡看更多抗癌故事請關注「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
-
2022-05-20 新聞.元氣新聞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暫緩,健保署將目標轉向醫療花費最多的洗腎與癌症用藥給付。依統計,健保洗腎支出約六百億元,而去年癌症治療有八十萬人,支出達一千三百多億元,健保署擬透過醫病決策和實證數據提出給付新模式。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健保須讓資源用在刀口上。健保統計,換腎患者一年免疫抑制劑等費用約卅五萬元,但患者不需每周固定去醫療院所,生活品質佳;洗腎一年花費卻達約六十多萬元,接近換腎兩倍。李伯璋表示,未來將要求洗腎患者取得「永久」重大傷病卡時,須針對腎臟移植相關資訊可能性,接受移植醫療團隊之外科等醫師衛教諮詢至少一次。去年新增洗腎患者一萬九三三人,以每次一千元推估,需編列一千多萬元,此案已獲衛福部長陳時中同意,本月將送交健保總額協商議事會議。李伯璋強調,避免國人腎衰竭是健保首要任務,腎衰竭最重要致病因素是糖尿病,已專款給付SGLT2抑制劑或GLP-1促進劑,協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避免走向腎臟衰竭。癌症藥費負擔沉重,李伯璋表示,健保署將據實證基礎給予給付,目前已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評估,比較使用標靶及化療藥物的存活率,發現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的患者,第一年存活率達七成四,高於化療的四成九,第五年為一成五,高於化療的百分之六。透過數據分析,健保署已給付標靶藥物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線用藥,後續將針對大腸癌、乳癌、肝癌患者進行實證基礎分析。
-
2022-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白血病來得又快又急 專家指4大症狀別忽略
還記得這齣強檔韓劇「與神的約定」嗎?當唯一的孩子被診斷出罹患血癌,為了救治父母生下第二個孩子好讓孩子透過骨髓移植救命。血癌來得又快又急,且許多人以為是難以治癒的絕症。事實上現在已有創新標靶藥物,可延長存活期,提升治癒機會。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根據衛福部的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人罹患白血病,然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且常惡化快速。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表示,白血病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取代正常血球。若是導致紅血球不夠,會出現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的症狀;若導致白血球不足,則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則導致凝血功能變差,出現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異常血球若大量增生在骨髓,則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也因為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因此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或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不過許多人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當成「絕症」,也常常出現在連續劇與電影的劇情讓主角「領便當」。但隨著多款標靶藥物出現,已能大幅改善病患存活期,甚至有機會治癒。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只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體弱病患,因難以承受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不過近幾年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可以延長存活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提升治癒機會。血液病學會也成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 https://knowamltaiwan.org/ ),提供病患和照護者包括治療、日常照護等全方位資訊,並統整全台專門照顧白血病的醫師名單,民眾可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為讓民眾更了解白血病,血液病學會也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遠傳friDay影音跨界合作,邀請大眾觀賞「女孩別哭」、「與神的約定」等提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知名影劇,只要到癌症希望基金會官方臉書留言互動,就能獲得影音序號,免費觀看。
-
2022-04-13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開刀5年沒再復發:「不是每個人像我一樣幸運」
5年前,我64歲,確診肺癌第一期,因為有家族遺傳史,診斷不到一個月,就安排開刀。民國79年冬天,母親出現呼吸道症狀,晚上坐著才能睡覺,但一開始只被當成感冒,還去打「肝精」, 希望把症狀壓下去。隔年春天,因為一直沒有好,母親去醫院照X光,才發現整個肺都是黑的,送大醫院確診肺癌3A期,醫師說即使治療也只剩不到1年的時間,最後選擇安寧治療,3個月後她就離開了。 長年在職場工作,雖然我知道健檢重要,但仍等到民國106年2月才自費做了全身健檢。當時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有3.3公分「肺磨玻璃影(GGO)」,也叫做密度輕度增高的雲霧狀淡薄影,樣子像磨砂玻璃一樣。後續在胸腔內科接受左上肺穿刺,確定為惡性腫瘤。確診後轉到胸腔外科,預備開刀並進行術前檢查,確認腫瘤有無轉移到骨頭或腦部。我從106年3月23日到27日住院,5天做了一系列檢查。因為在職場上多年的習慣,術前讀了很多文獻,了解肺癌治療方法及術後如何保養、飲食等。當時我有兩種手術選擇,包括微創手術跟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根據我讀過大量資料,理解到台灣在達文西手術評價不錯,且復原期短、疼痛較輕,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和先生商量後決定自費做達文西手術。 此次住院手術共花了45萬元,其中達文西就占了30萬元,術前醫師告訴我和先生,會先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的部分,同時化驗,確認左上肺其他部位有無腫瘤。我在29日上午7點進手術房,原本預計下午3點多結束,結果到晚上7點多還沒開完,直到晚上11點才出手術房,出來後我的左胸被畫了18公分的刀口,因為最後還是做了傳統開胸手術。 這個結果讓我有點失望,先生事後轉述,原來手術時,醫師發現左上肺所有淋巴結都要切除,但淋巴結很硬、又多,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力量不夠,無法取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徵求先生同意後進行開胸手術,取出淋巴結。我先生說,當時無法不簽,最後只好簽了。 最低潮莫屬術後清醒的第二、三天,身上插了引流管、尿管、鼻胃管等,想跟醫師溝通卻無法說話,用紙筆寫下「請拔掉鼻胃管」,醫師看我意識清楚,才同意卸除。離開加護病房後,我住進特等病房,自費使用止痛藥花了1.9萬元,但晚上卻做一直做惡夢,恐怖畫面歷歷在目。後來,雖然傷口仍感疼痛,但我寧可痛也不敢再吃止痛藥了。 身上10多公分的傷口非常疼痛,轉到普通病房後,我慢慢下床走動,帶著管子走來走去,但這疼痛一直持續許久。有一天去街上買東西,突然痛得要死,疼痛感從整個肋骨左下方蔓延到上方,讓我完全無法動彈,疼痛持續了2、3個月,之後慢慢好轉。雖然手術經過5年了,至今偶爾會隱隱作痛。 開刀後我一直和醫師確認,是否還要進行其他治療,醫師說我是第一期早期(1A),術後不用化療,如果1B就要化療。手術後我沒有再吃其他藥物,每半年回診、照一次電腦斷層追蹤。今年2月我回診,剛好開刀滿5年,癌症沒有復發,醫師說未來維持一年追蹤一次就好。 因媽媽肺癌過世,我又長年負責煮飯,穿刺檢查前,就跟姊姊說,「感覺這是惡性腫瘤」。確診肺癌後,我去看台大醫院網站,尋找術後飲食注意事項的資料,也到肺癌協會網站上,買了他們推薦的台大陳晉興醫師的書,書中清楚地介紹肺癌開刀、化療、標靶藥物、追蹤等,但有幾篇故事我看了很難過,因為癌友的情況嚴重,有幾篇經驗則與我很像,結論是要吃好、睡好、不要有壓力,還要適度運動,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我一直都有游泳、走路,沒有慢性病,左上肺全切除後,肺部只剩81%,醫師安慰我說,一般人用不了這麼大的肺活量。我在開刀前的住院期間,醫師讓我用呼吸器、氣球增加肺活量,我非常賣力地呼氣,開刀後我也維持運動,也更注重深呼吸,保持肺活量,目前喘不過氣的感覺。 因為信仰,我知道人的時間有限,罹癌雖然會擔心,但沒有驚慌。術前的肺部穿刺檢查,那麼長的一根針在我眼前,加上電腦斷層躺在筒狀空間會有壓迫感,每當恐懼時我就閉眼禱告,祈求神與我同在。 我現在隨時提醒大家,尤其女性都要定期檢查,還有家族有肺癌史的人。一位小學同學去年7月發現肺癌四期,已轉移腦部,其實早在前年,他就出現骨頭痛,但警覺性不夠。我能開刀已經算不錯的,我現在快七十歲,繼續更加珍惜、活好每一天。▌癌友小檔案69ys、女性.診斷:106年診斷肺癌1A.治療:1.達文西機器手臂切除左上肺毛玻璃霧狀部分2.傳統開胸手術進行左上肺全切除.帳單:住院手術共45萬元,其中達文西手術30萬元.健保不給付原因:健保尚不給付達文西手臂手術費用▌鼓勵癌友一段話開刀切除左上肺,無疑是人生中第一次的苦難。追蹤五年後,醫生說:肺部沒有什麼變化,我等於重生了。我的忠言逆耳是「早發現、早治療」。你的健康,要自己來把關,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幸運的。曉曉 111年3月31日
-
2022-04-13 癌症.肝癌
免疫合併標靶 陳培哲籲健保給付晚期肝癌
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就在60多歲謝先生體內活生生地上演。從小B肝帶原,他並未接受治療,步入中年後,逐漸肝硬化,四、五年前確診為肝癌,腫瘤雖不大,但手術切除後,沒多久又復發,接受栓塞治療。前年至日本旅遊,謝先生突然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吐血,嚇壞了另一半,在當地急救,回國後就醫,確定腫瘤復發,已有10公分大小,且癌細胞轉移至血管,無法栓塞及手術切除。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免疫藥物合併標靶,在接受四次合併療程後,腫瘤消失,胎兒蛋白數值恢復正常,從原本2000下降至5、6。目前仍持續接受合併療法,藉此達到鞏固效果。與大部分國家相較,台灣肝癌盛行率偏高,每年新增近9000名肝癌患者中,近三成確診時已到晚期,常因合併肝功能缺損,無法開刀、栓塞。歐美日等國已將免疫藥物合併標靶作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用藥,中研院院士、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陳培哲呼籲,衛福部應活用健保預算,讓合併肝硬化的晚期肝癌病友也能擁有一線生機。陳培哲表示,晚期肝癌患者單用標靶藥物,平均存活期僅約一年,主要原因在於腫瘤無法縮小,一段時間後就快速惡化。為此,先進國家已將「免疫藥物、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療法,作為晚期肝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研究證實,近六成患者病情穩定,三成病友腫瘤明顯縮小,甚至5%腫瘤幾乎不見,平均存活期加倍到兩年,療效顯著。「目前健保給付晚期肝癌患者,只做了一半好事。」陳培哲說,免疫藥物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的副作用低,且治療效果佳。為此,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齊聲呼籲健保將晚期肝癌納入給付,延續癌友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另建議活用部分慢性肝炎治療經費科目,作為治療肝癌之用,藉此涵括國家肝病防治計畫範圍,從前端的肝炎治療,到後端的肝癌,均能獲得妥善治療。
-
2022-04-11 癌症.肝癌
慢性肝炎變肝癌 醫籲這一招可有效防發生
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率高於一般人,南投一名陳姓B肝帶原者今年接受追蹤檢查,發現肝臟有2公分大腫瘤,確診為肝癌,及時施以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才未惡化,恢復良好已出院。醫師籲肝炎患者定期篩檢診斷,將有效防堵肝癌發生。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肝癌早期未必會有疼痛、摸到腫塊等明顯症狀,有症狀才做檢查時,通常已是中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治療,傳統化療也不會有顯著療效,昂貴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效果也相當有限,就是盡量延長患者生命的時間。其中,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隨著發炎及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罹患機率更比一般人高達5至100倍,而從B肝發展至肝硬化患者5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則達20%,C肝患者罹患肝癌機率則是一般人的15至20倍,C肝發展至肝硬化的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約3%,因此應定期篩檢追蹤。該院77歲陳姓病患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透過肝膽腸胃科進行追蹤,今年篩檢發現其肝臟有顆2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該科醫師黃耀光醫師盡快排定施予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病況恢復良好,目前也已出院。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耀光表示,肝癌的治療方式多,手術治療、酒精注射、栓塞療法、無線射頻燒灼術等,會依據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腫瘤數量等狀況,溝通討論後,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針對陳姓患者使用的「肝臟無線射頻燒灼術(RFA)」,也就是俗稱的「電燒」,是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定位,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與手術相比,電燒傷口較小、恢復較快,適合治療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對此,黃醫師表示,定期超音波篩檢、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早期患者透過手術、電燒等方式可根除癌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治癒,因此強烈建議B肝、C肝患者、酒精性肝炎及任何種類肝硬化患者都應定期接受篩檢。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定期檢視癌症險 適時納入新療法並提高保額
過去大家對保險的觀念就是理賠、身故金、醫療補償或長照給付等,以為這就是保險的真諦,隨著時代演進,保險可以做更多事。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今出席國衛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辦的「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 癌症教會我的事」,以「新時代新保險」為題,顛覆大家對保險的既定印象。陳維新表示,南山人壽去年訪問癌友,32歲女性癌友米娜,在新婚時發現罹癌,歷經局部乳房切除、全乳切除和乳房重建,治療8個月就花費81萬元,這還不包括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損失。南山人壽六到七成保戶都有癌症險,平均保額約50萬到60萬元,但癌友經驗分享,癌症保額至少需要100萬元,隨著新式療法與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自費需求增加,定期保單健檢,才能讓保險與時俱進。陳維新建議,要讓癌症險更全面,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保額補充包,一個是新型療程補充包;在過去高利率時代,保額100萬元的癌症險保險費一年只要1萬元,但以現在的利率,相同保額一年保費就要4萬元,在有限預算下無法拉高足夠的保額,因此可透過10年或20年定期險提高保障,以35歲男性10年期定期險,保額100萬元為例,一年保費大約5500元,相對容易接受。至於新型療程補充包部分,則可依照自身需求,在癌症險主附約之外,再挑選附加條款如基因檢測、標靶藥物、自體免疫細胞等,以35歲男性來說,全選的保費大約一萬元,可解決健保不足需自費的問題。陳維新強調,會採用附加條款的設計,主要是讓既有客戶可以彈性加保,全新客戶可以自由選配,保留選擇的彈性。而南山人壽也發現癌友普遍痛點,包括剛得知罹癌時的抗拒,需要第二諮詢、感覺恐慌需要心理支持、乳房切除後需要機能性內衣、生活起居需要照護員等等,癌友可說是身心百廢待舉、無所適從。南山人壽也開始思考將服務擴展到癌前管理與癌後服務,讓保險有更積極的意義。協助保戶在理賠前做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理賠後的疾病治療、生活照護,「新時代新保險的定義,就是健康促進+財務補償+完善的健康加值服務,走向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陳維新舉例,南山保戶只要健檢達標、接受疫苗接種、參與癌症篩檢,就可以拿到相對應的現金回饋,最高可達保費的12%,這種外溢保單設計,就是提供誘因鼓勵保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南山也針對健康期、治療期與休養期,所需要不同的服務,透過異業結盟方式把關品質,並談好配套方案,事先將所有服務準備好,讓保戶免於恐懼。「讓客戶在防癌抗癌旅程上,都有商品加服務的雙線照顧」,陳維新列舉在健康期部分,提供的服務包括運動紀錄APP、線上營養師平台和NGO防癌資訊提供;治療期部分則包括第二意見諮詢、基因檢測、NGO病友支持以及提供衛教的理賠關懷包;而即使已經完成理賠,也對保戶不離不棄,在休養期提供線上心理諮詢、生活照護、乳癌術後內衣等服務。陳維新最後強調,能夠結合理賠的硬實力與服務的軟實力,為人生風險做好把關,才是最好的新保險。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肺癌化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組合多 與醫師討論策略
肺癌是困難的戰鬥道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夏德椿今在聯合報2022癌症高峰論壇上,帶領民眾穿梭時空,辨識文史、藝術創作中的微細癌變,揪出癌症,而現今新藥治療多元,合併療法的趨勢讓肺癌病患有機會活得更久、更好。夏德椿說,由中國古代典籍不容易看到對肺癌的記載,但從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的「年輕女子肖像」畫作中,可看到畫中女子左側乳房增大,且靠近腋下有不規則突起,因而推論她可能有乳癌。由此可證,愈容易從外觀發現的腫瘤愈可早期治療;近代流行病學也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第一,而肺癌常發現已屬晚期。夏德椿在論壇中發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前景與趨勢」,肺癌發生原因,在國外和高齡、吸菸與職業較有關;但在台灣,常發生在中年不吸菸、有家族史的女性身上,另外,近年空氣汙染也被懷疑是肺癌影響因子。近年有人倡議可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去篩檢肺癌,但他不建議非危險族群一窩蜂盲目檢查,因為常暴露在放射線檢查中,反而容易誘發更多癌變。夏德椿指出,癌症治療可說始於戰爭,美國過去進行化學戰就發現芥子氣可破壞人體大部分的白細胞,不過近年第三代化學治療進入瓶頸期,因而醫學界進入精準醫療,去瞭解病患基因後接受標靶治療,對治療肺癌有不錯效果;健保署因為有健保負擔的問題,也許無法開放第三代標靶藥物給所有病患,但病患可先試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再接受第三代藥物,五年存活率或許來得更好。標靶治療也可能出現抗藥性,夏德椿強調:「病患不要氣餒!」他看過有些病患出現抗藥後去求神拜佛,事實上病患不用擔心沒藥物可用,因為肺癌有一個接一個的藥物可以用,治療不見得會變得更差;如果是在醫學中心治療的病患,還有機會接受新藥臨床試驗,可以與醫師詳細溝通後,再好好使用健保接受治療。夏德椿也舉例,肺癌治療為了對付抗藥性,現在還有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目前已有許多臨床認驗「它有點像木馬屠城記,進入體內只會去找癌細胞,找到後再把藥物釋放出來,達到很有效的治療。」癌症治療與時俱進,夏德椿說,二○○三年國外期刊宣布「免疫治療的時代來了!」二○一五年我國健保也開放使用這些藥物,例如PD-L1表現好的病患可使用單一免疫治療;到了二○二二年,因免疫治療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國外報告認為,混合式治療如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加化學治療再加抗血管新生抑制劑等,在不同的狀況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療效。夏德椿指出,衛福部也訂定特管辦法,讓台灣病患有機會進行細胞療法;而更進階的細胞治療就是CAR-T治療,將T細胞打進體內,全球都有許多臨床試驗顯示成果,但價格很高,希望台灣未來能在生技產業上發展,讓更多病患可以接受更進階的細胞治療,但如果病患有肝轉移、腦轉移或肋膜轉移,免疫治療不夠時,是否要加上其他治療,應與醫師討論。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魔術子彈研發有成 翻轉晚期乳癌存活期
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八千名以上的乳癌患者,年增率近4.5%,在女性癌症當中遠高於其他癌症,光是108年健保乳癌藥物支出就高達新台幣143.55億元,僅次於肺癌。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文宏表示,抗癌藥物有多種不同機轉的新治療方式,包括阻斷細胞活化的訊息傳遞、阻止細胞分裂、阻斷癌細胞的新生血管以減少營養供應、提高自己免疫T細胞抗癌能力等,其中單株抗體不但可以阻斷細胞活化的訊息,還能在癌細胞表面做記號,讓自身免疫細胞辨識並攻打癌細胞,這種阻斷訊號又激發免疫的藥物,在西元1998年問世後,開啟HER2治療曙光,成為劃時代的發現。郭文宏表示,諾貝爾獎得主Paul Ehrlich博士在1913年首次提出「Magic Bullet魔法子彈」概念,運用靶向觀念,將細胞毒性藥物作用到腫瘤細胞上,但因為一開始採用小鼠製作單株抗體,抗原性太高、易被人體排除,因此直到1990年後,才開發出可以使用的單株抗體藥物和真正的魔法子彈「抗體藥物複合體」,這一系列藥物發展,用HER2陽性乳癌可以有最完整說明。郭文宏說,HER2陽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1/4,但其實每個人的乳房細胞表面都有一定數量的HER2受體,只不過正常細胞上約有2萬個,HER2陽性乳癌細胞上面可能會有200萬個。單株抗體的作用機轉,除了讓癌細胞生長訊號無法傳遞之外,還可以引發自體免疫反應,因此針對HER2陽性乳癌,效果顯著,第一代HER2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問世後,可降低早期乳癌4-5成的復發,之後又研發出第二代,兩者並用加上化療,對於轉移性乳癌而言,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提高到18.7個月,存活中位數達56.7個月。魔法子彈--抗體藥物複合體,就是在單株抗體上,再鏈結化療藥物,帶進癌細胞裡面引爆毒殺癌細胞,這種治療必須受體的單一性非常強,才能真正把藥帶進癌細胞。而在HER2乳癌的治療上,如果前述的治療、第一代和第二代標靶並用加上化療再失效,則可使用第一代魔法子彈,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9.6個月,比之前只能撐5、6個月還好,而即使再復發,只要換成第二代魔術子彈,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以達19.4個月。目前第一代魔法子彈,健保有條件給付,第二代則還未納入健保。至於標靶藥物複合體,能不能一次鏈結很多種化療藥,郭文宏認為,不同藥物的鏈結難度很高、技術上需要克服,萬一在血液中鏈結就斷了,可能造成全身毒性,因此與其寄望一次鏈結多種化療藥,不如使用兩種標靶藥物複合體。郭文宏強調,魔法子彈只是多種治療方式的其中一種,因為其專一性高、副作用低、治療效果好,全球抗體藥物複合體市場在2020年後逐步成熟,每年超過50%的成長率,預估到2025年可達210億美元的成長規模。
-
2022-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胃癌、消化道癌健保給付一窮二白 癌種治療應不分貴賤
癌症即將連續40年蟬聯十大死因首位,每四人就有一人罹癌。關心民眾癌症治療,「聯合報」今舉辦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參與論壇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演講「晚期上消化道癌治療新知與現況」。梁逸歆說,對比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台灣健保給付胃癌、食道癌藥物少之又少,真的是一窮二白,呼籲「罹癌並非自願,癌種不分貴賤。」「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話題十分沉重,是個悲慘的故事。」梁逸歆說,惡性腫瘤(cancer)的英文字源,其實是來自巨蟹座(Cancer),在古代惡性腫瘤就是一種恐怖的螃蟹,把身體吃出一個大洞,而今天聚焦在上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胃癌,因這兩種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二。依衛福部2019年男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男性食道癌排名第六,發生人數2639人,胃癌排名第七,發生人數2389人;女性胃癌排名第十,發生人數1549人,由此可見,食道癌為純粹男性的癌症。另202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胃癌、食道癌分別排名第八名、第九名,死亡人數為2339人及1954人。由此可見,食道癌純粹是男性的惡行腫瘤且死亡率非常高。其次,依各癌症患者死亡年齡比例,其中45歲以上人口,因胃癌致命的比率隨著年齡增長,因此與年齡有絕對關係,幫民眾為85歲以上時,十大癌症死因已升至為第五位。而食道癌則僅與三個年齡層有關,且絕大多數患者年齡為45歲至64歲,正值青壯年時期,且一旦發現病情多為晚期,死亡率高達八成。梁逸歆說,若就台灣食道癌現況,當發現罹癌時,第三期患者約占兩成九,第四期患者達四成,這比例非常高,且胃癌、食道癌的發展是現在進行式。梁逸歆說,胃癌、食道癌危險因子多與外在環境有關,包括幽門螺琁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吸菸、喝酒、攝取醃漬食物、家族性與遺傳性、EB病毒等,而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危險因子有喝酒、吸菸、檳榔,以及醃漬、刺激性、太燙、胃食道逆流有關,患者常見症狀為吞嚥困難。至於,轉移性胃癌治療現況,包括第一線用藥為化療藥物歐立普、截瘤達,或依醫師評估再加上歐洲紫杉醇,但這樣的患者是「天選之人」,臨床上很少見,或是使用標靶治療賀癌平,但約20名癌症患者只有一人可以使用,或是使用免疫治療等。第二線用藥則有標靶藥物欣鋭澤,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太平洋紫衫醇。第三線用藥為單一使用治療標靶藥物欣銳澤、免疫治療,或是化療藥物抗癌妥、朗斯孚。此外,轉移性食道癌治療現況,第一線用藥有化療藥物白金、截瘤達,或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單一用藥有化療藥物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衫醇、抗癌妥、免疫治療,但目前沒有第三線用藥。梁逸歆說,台灣晚期胃癌存活率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如日本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為15.2%,約是6至7名患者有1人可以活到5年,韓國為9.2至23.9%,但台灣僅為6.5%。另台灣晚期食道癌存活率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如南韓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為16.6%,但台灣僅為3.4%。梁逸歆指出,胃癌、食道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何偏低,原因是此兩種癌症的關注度非常低,依健保署2020年「全民健保癌症醫療費用支出」,胃癌及食道癌醫療費用為33.8億點、33.9億點,占總費用各為2.8%,也就是說,胃癌每死一個病人,健保支出藥費為51.7萬元,食道癌則為26.2萬元。因此,轉移性胃癌治療健保給付現況,包括第一線無法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用藥則完全沒有給付,第三線用藥僅給付化療藥物朗斯孚,但因胃癌患者幾乎都無法進食,又要如何服用口服藥物朗斯孚。而轉移性食道癌治療健保給付現況,包括第一線無法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用藥則完全沒有給付。梁逸歆說,若比較亞洲國家的上消化道癌治療指引,可以發現對比日、韓、新加坡等國,台灣健保給付藥物是少之又少,真的是一窮二白,呼籲「罹癌並非自願,癌種不分貴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