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WHO
共找到
1137
筆 文章
-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播速率快!你必須知道Delta印度變異株的4件事
Q:Delta變異株是什麼?A:2020年10月發現於印度,WHO指出現在已至少在92個國家被發現,Delta變異株於全球分布狀況:大洋洲47%、亞洲33%、歐洲21%、北美洲18%、南美洲8%。Q:Delta變異株傳播速率快嗎?A:Delta變異株的棘蛋白有5處變異,其中L452R、E484Q、P681R三處變異點利於病毒產生逃避人類免疫系統能力,增加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使病毒傳播速率變快。Delta變異株比英國變異株增加60%傳播速率,增加64%家戶傳播率以及住院率。Q:感染Delta變異株會容易致死嗎?A:致死率仍待研究。不過新加坡國家資料庫顯示,各種變異株導致使用氧氣、ICU、死亡綜合判斷,Alpha數值為1.88、Beta1.69、Delta4.9,顯示染疫後導致重症機率恐相對高。Q:接種疫苗可以對抗Delta變異株嗎?A:接種完疫苗仍會感染。但面對Delta變異株,僅接種第一劑的保護力將大幅下降,僅接種一劑AZ疫苗,對抗英國變異株有51.4%保護力、對抗Delta株的保護力僅剩下32.9%,施打完二劑疫苗者,對抗英國變異株或是Delta株的保護力相當。資料來源/台大公衛科學防疫直播、指揮中心、WHO、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迎戰Delta變異株 江啟臣:加購莫德納疫苗布局未來
新冠肺炎印度Delta變種病毒讓各國再拉警報,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下午在臉書建議,民進黨政府應以現成管道加購莫德納疫苗,透過加購爭取代工確保疫苗到貨率,並拉長國產疫苗三期試驗緩衝期,也布局未來一、二年疫苗需求。江啟臣表示,疫苗採購是中央政府責任,與其糾結民進黨政治操作不斷的BNT疫苗,蔡政府應盡速利用既有管道、現有預算,加購美國莫德納疫苗,負起防疫責任。江啟臣說,傳染性更高、重症、致死率更高的變異株Delta病毒,在國際間造成一波疫情;在基因定序祕魯返台祖孫2人確診感染印度變異株Delta病毒後,病毒已進台灣,晚了一年的入境普篩,成為Delta變異株侵台破口。江啟臣表示,面對變種病毒威脅,期望指揮中心亡羊補牢,盡快將可能的防疫破口堵住;而窮盡一切努力的防堵只是一時,指揮中心更應要加速疫苗政策布局。江啟臣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內部會議分析,未來可能每兩年就要施打一次新冠肺炎疫苗,危險族群甚至需要每年施打一次,印證過去新冠肺炎流感化設想,政府也應加速未來疫苗採購、代工、研發腳步。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新冠疫苗4大技術優缺點1次分析
老年人接種AZ疫苗後猝死個案頻傳,這掀起一波緩打潮,不少銀髮族想打「郭董牌」疫苗(輝瑞BNT),但AZ疫苗副作用果真最為嚴重嗎?哪個疫苗保護力最高?哪個疫苗接種人數最多?想搞懂這些疑問,得先從疫苗的技術面談起。目前新冠疫苗可分mRNA(輝瑞BNT、莫德納疫苗)、重組蛋白(高端、聯亞)、腺病毒載體(嬌生、AZ)、滅活病毒(科興疫苗)等4大技術,各有優缺點。mRNA疫苗技術最新:莫德納、輝瑞BNT▸優點:辨識病毒效率高▸缺點:保存不易mRNA疫苗技術最新,也最複雜,將病毒的「遺傳訊號」(mRNA)片段包在奈米等級的「油脂球體」中,打到人體,這個遺傳訊被人體接收後,生產出「病毒的特徵(蛋白)」,免疫系統認識後,產生抗體。權威期刊《自然》雜誌評比9款WHO認可且市面較常見的新冠病毒疫苗療效,其中莫德納與輝瑞(BNT)疫苗的臨床有效性(保護力)達95%,血清綜和性抗體濃度4倍,成為目前市面上疫苗療效最佳的優等生。腺病毒載體疫苗:嬌生、AZ▸優點:保存容易、成本低▸缺點:因本身是病毒,副作用可能高一點腺病毒載體疫苗則包括,嬌生、AZ,技術原理是以腺病毒為載體並帶著新冠病毒DNA的片段,進入人體細胞,也是複製出病毒蛋白讓免疫系統認識,再產生抗體。正因價格低廉,目前AZ疫苗的全球接種率排名第1,根據英國《BBC》報導,目前有130個國家施打AZ疫苗;第2名為輝瑞BNT,84個國家施打;第3名莫德納,37個國家使用;第4名為中國國藥(35個國家);第5名俄羅斯「衛星五號」(28個國家);第6名為中國科興(23國施打)。滅活病毒疫苗:以中國大陸科興疫苗為代表▸優點:開發時間短、簡單、有效▸缺點:風險相對較高至於滅活(死毒)病毒以中國大陸科興疫苗為代表,在降低病毒活性後,把病毒屍體注入人體,讓免疫系統認識進而產生抗體,達成免疫效果。重組蛋白疫苗:美Novavax、法Sanofi、台灣國光、高端、聯亞生▸優點:安全▸缺點:開發時間長在重組蛋白(蛋白質次單位)新冠疫苗領域,目前尚未實際運用在臨床。先取病毒的DNA培養出「假病毒」,這類假病毒帶有新冠病毒的「特徵」,因此開發成疫苗打入人體後,免疫系統可以透過認識「病毒特徵」產生抗體,在遇到真病毒就會啟動攻擊。這4大類疫苗副作用不同、有效率不同,打第2劑的間隔時間也不同,AZ疫苗兩劑之間需間隔2個月;輝瑞BNT跟莫德納,2劑之間只需間隔1個月(約3至4週);至於嬌生,只需打1劑。★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突開放疫苗殘劑 陷一國多制亂象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為防堵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在台肆虐,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六月廿七日起加嚴入境管制,所有入境旅客必須入住防疫旅宿或集中檢疫所十四天,印度等七個重點高風險國家一律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另外,避免疫苗殘劑造成浪費,指揮中心宣布開放一般民眾施打,消息一出,各地接種疫苗醫療院所預約踴躍。增76例5死 「還有42位在社區」昨天新增七十六例確定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其中卅四例為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確診個案中新增五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扣除卅四例已掌握,還有四十二位仍在社區,需要極力疫調,讓確診數慢慢往下,及時阻斷傳播鏈,控制疫情。國內再度發現可能感染Delta變異株案例,屏東一名計程車司機日前確診,曾載運的一名確診乘客,為秘魯入境確診祖孫的親戚,雙方住在隔壁。外界原本憂心來自秘魯的Lambda變異株侵台,但陳時中表示,根據基因定序,秘魯入境祖孫感染的是Delta變異株,加上先前已有五例個案,目前國內累計七例皆為境外移入。Delta進社區?結果最快今出爐至於Delta變異株是否已進入社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與屏東計程車司機相關的本土病例共七例,其中包括兩起家庭群聚,相關基因定序結果最快今天出爐;一旦檢出Delta變異株,表示Delta變異株已有本土感染。屏東縣政府表示,枋山鄉本土群聚七人的病毒株基因序列還在比對中,尚無法證實是傳染鏈,一切以中央公布為準,以免觸法。以、英病例回升 Delta占逾七成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目前全球逾八十五個國家出現Delta變異株病例,歐洲疾控中心(ECDC)評估其傳播力較Alpha(英國變異株)高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國際間部分疫苗接種率較佳的國家,包括以色列及英國等,近期病例數回升,發現Delta變異株病例占比達七成以上。為避免Delta變異株在台造成社區流行,廿七日起全面加嚴入境管制措施。印度、英國、印尼、孟加拉、秘魯、以色列、巴西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若過去十四天有旅遊史或含轉機,入境後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十四天,且入住及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檢疫所與採檢費用皆公費支出。其他所有入境旅客,入境後應自費入住防疫旅宿或集中檢疫所十四天,並於居家檢疫期滿前配合進行PCR檢測。指揮中心昨宣布疫苗殘劑可供十八歲以上成人預約候補接種後,各地衛生單位、醫療院所都出現詢問潮,但也出現年輕人打到殘劑、長輩還沒等到疫苗的亂象;多位綠營地方首長擔心再發生疫苗特權風波,基層醫療人員預約電話接不完,研判接下來將有更多民怨與客訴。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宣布追加贈台100萬劑AZ疫苗 估7月上旬到貨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天上午宣布,追加提供100萬劑AZ疫苗給台灣。這是日本繼6月4日無償提供124萬劑AZ疫苗給台灣後,再次捐贈台灣。茂木表示,運送時間預估將在七月上半月。茂木表示,10年前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台灣發動了募款,並在人道領域、人際交流等各方面展開台日交流。日本很高興能第一個提供台灣疫苗協助,包括蔡英文總統在內很多台灣人都感謝日本協助,日方也覺得是一件好事。他說,日本政府理解台灣目前仍持續面對疫苗不足的情況,將追加援助,預計將在7月中旬前提供,具體的時間還待後續協調。茂木敏充今天上午在外務省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宣布日本新的疫苗捐助計劃。7月1日起包括印尼、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各提供約100萬劑AZ疫苗。已在進行最後的協調。同時,日前已獲第一批捐贈的台灣、越南也將各追加捐贈100萬劑疫苗。茂木也提到,日本也計畫透過COVAX捐贈疫苗,只要獲得WHO批准等條件完備後,經與相關組織協調,預計7月中旬起向東南亞、西南亞以及太平洋島國等,提供總計約1100萬劑疫苗。這是日本之前對外承諾捐贈3000萬劑疫苗的一部分。
-
2021-06-25 名人.黃軒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醫:使用抗原快篩工具有條件
在現今各國都爆發大流行,快速又精準找出COVID-19感染者是當前重要的工作,快篩工具可以有效、快速輔助降低社區傳播的盛行率。在許多國家,SARS-CoV-2檢測已經延伸到無症狀感染者,例如在學校、機場、療養院和工作場所。這導致大量需求實驗室要進行rRT-PCR測試。但rRT-PCR在即時檢測方面仍存在缺陷,因為它通常需要專業知識、昂貴試劑和專用設備,還有需要等的時間太久。因此,已經開始有了替代檢測方法,例如「快速抗原檢測」,可以快速、便宜、方便民眾自行操作,檢測自己鼻子是否有病毒的存在。然而抗原快篩工具,仍然必須要有其條件是可以做的,但有些條件是不鼓勵做的。哪裡是抗原快篩工具可以使用的地方?1.盛行率高的區域只有在COVID-19盛行率高的地方,才能執行快篩動作。2.什麼叫盛行率高呢?一般民眾只要知道,你住的社區如果被宣布為社區感染傳播第三、第四階段,那就是盛行率高的地方,這樣簡單明瞭吧?3.為什麼快篩工具只有在盛行率高的地區才較有功效?答案只有一個,當社區大傳播時,快篩工具的敏感度才會增加。如果盛行率只有1%,敏感度只有40-50%,偽陽性可能80%。如果盛行率上升20%,那敏感度可能已上增至70-80%,而偽陽性才下降到只剩下約15%而已。這樣的比喻,懂了嗎?國際期刊American Family Physian曾經以之前全球流行過的SARS的盛行率和偽陽性率來比較,一直告訴大家:低盛行率,高偽陽性。多低的盛行率呢?他們依之前的SARS盛行率不同,發現當盛行率開始為20%時,偽陽性率(14.5%)開始以二位數字上升。一直到了盛行率只有1%時,其偽陽性率已經是80.8%了。這是令人非常警覺的。所以,我們才在社區大傳播(盛行率高)發生嚴重擴散危機,才提出使用抗原快篩工具,可以有效、快速輔助降低社區傳播的盛行率。怎樣的抗原快篩是理想的診斷工具?依據WHO的建議,一個抗原快篩工具必須具備80%的敏感度和97%的特異性。(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n Ag-RDT with the minimum recommended 80% sensitivity and 97% specificity)於是一堆的廠商都會告訴大家,產品幾乎都是>80%敏感度、特異性>97%。 不是人人如此的有症狀感染者或確診者,他們的抗原快篩工具,都是可以維持在80%敏感度,但不是人人如此的。下列二種人,可能很難快篩出來:1.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敏感度,各家廠商幾乎只有維持在「40-60%」左右。2.CT值太高者,抗原快篩工具也不易快篩出來。至於CT值多高呢?每家廠商的數據皆不同,但大部分都會告訴你,如果「CT值大於30」,是不利使用抗原快篩工具的。一些情況,WHO不建議適合做抗原快篩1.無症狀又無任何接觸史或足跡,你好好待在家休息,安全過於你跑出來社區,一堆人在排隊等待買快篩試劑。2.已經清零或只有零星個案的社區。3.你住的地方根本沒有符合生物檢測合格的檢驗室,你篩了也沒有人替你做進一步檢驗。4.出入境機場的檢驗通常都是PCR,所以不用抗原快篩工具,除非你的快篩工具是符合核酸檢測的條件。5.不建議使用抗原快篩工具於捐血前或手術前的篩檢。快篩結果後可能的三狀況1.如果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自行快篩結果為陽性,立即與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使用過的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2.如果不是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盡速至鄰近社區採檢院所做進一步檢測,使用過的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3.如果你的快篩結果為陰性,亦不代表安全無虞,有可能偽陰性或採檢時病毒量較低無法被偵測,請依疾管署防疫規範持續做好個人健康管理,採檢完之快篩試劑與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不是大家都去做居家快篩根據食藥署的居家快篩指引,也只有以下幾類人適合使用居家快篩試劑:1.居住在確診人口數較多區域之居民2.與確診者有過接觸史或是足跡重疊3.曾前往人口眾多場所的民眾再次提醒如果你已出現COVID19 相關症狀,不宜再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自行在家檢測,請你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且前往就醫時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資料來源:Episode #14 - COVID-19 - Tests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民眾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指引」,供民眾居家自我篩檢有所依循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rapid antigen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 evalu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reliminary report.Isothermal SARS-CoV-2 Diagnostics: Tools for Enabling Distributed Pandemic Testing as a Means of Supporting Safe ReopeningsPerformance of the BinaxNOW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ntigen Card test relative to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 virus 2 (SARS-CoV-2)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RT-PCR) assay among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healthcare employee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針提高抗體?高醫院長: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外界關注疫苗能否混打、更有保護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混打仍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媒體報導,德國政總理梅克爾先前接種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指有研究顯示,混針可提升保護力,抗體甚至是兩劑都打AZ疫苗的10倍。此說法引起民眾熱烈討論,直問真的嗎?鍾飲文表示,國內以英國變種病毒株為主,但現在還有祕魯及印度病毒株,印度變種病毒株已侵92國,也讓解封延遲。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複製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而形成變異株。整個RNA序列都可能變異,但以棘蛋白基因上的突變最受關注。由於棘蛋白是病毒與人類細胞接合的部位,也是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抗原。棘蛋白突變可能改變受體接合能力,影響疾病傳播力及致病力,以及疫苗和藥物效果。鍾飲文說,世界衛生組織將變種病毒依危險性及傳播能力分為三級;需留意變種株,可能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高關注變種株,證實會降低抗體的中和能力;高衝擊變種株,明顯降低疫苗保護力與增加疾病嚴重度。祕魯變種株被歸為需留意,不似印度變種株厲害,WHO的分類與美國的分類不太一樣,美國最關心的印度變種株因尚未對美國造成重大影響,所以仍放在需注意變種株。鍾欽文表示,不同病毒的變種株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及試劑的正確性,要看RO值。大家糾結哪種疫苗好,其實兩種都好,有疫苗就打好打滿。至於疫苗混打是否可行?鍾飲文說,混打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國際間有少數第一劑接種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疫苗論文,但個案數非常少,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莫德納疫苗與BNT疫苗雖然都是mRNA疫苗,但由不同廠家製造,不可直接作為參考依據,專家仍然認為缺乏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證據。陳其邁表示,病毒變異速度快,未來這病毒會社區化、流感化,衛福部研議二代疫苗中,由於變化快,輪到接種要尊重專家建議去打,如有第二劑,仍要續打,所有疫苗輝瑞及AZ都差不多,沒有打就差很多。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慈濟送件申請捐500萬劑BNT 政院:難併案
慈濟基金會為協助台灣取得新冠疫苗,昨上午由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何日生、律師陳昱瑄等人,親赴衛福部食藥署,完成申請送件程序,預計購買五百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希望早日購得,提供台灣民眾施打。永齡基金會、台積電日前已獲總統府授權,可以代表政府洽購,慈濟基金會是否也會取得授權?陳時中說,「會給慈濟一個正式的回應」,主要審視慈濟是經由什麼管道取得疫苗、是否有現貨等。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表示,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案是因緊急需要,採專案特殊採購安排,其他民間採購案件難以併案處理。羅秉成表示,指揮官陳時中已說明,指揮中心目前優先推動台積電與鴻海專案,這兩案可行性較高,鴻海與台積電案資料完整,仍需政府協助特殊採購安排,優先透過專案處理;至於慈濟基金會或其他民間企業的疫苗採購案,將由衛福部食藥署依相關程序處理,難以併案處理。慈濟基金會表示,透過海內外慈濟人多方管道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近日並在疫苗採購來源上獲得初步的進展,昨日依政府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提出輸入申請,後續將積極配合主管機關進行文件審核,早日提供WHO認可的疫苗給台灣民眾施打。基金會表示,希望比照永齡基金會、台積電的模式,取得政府授權,才能跟德國原廠接洽採購。至於同樣選擇BNT疫苗,基金會表示,因為BNT是基金會目前所知最好的疫苗之一,且現行產能供應比較符合台灣緊急的需求,更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施打在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的疫苗。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依規定須檢視八項資料,包括執行計畫書、數量及計算依據、供貨期程、有效期限、藥品說明書、冷鏈及倉儲設備、原廠授權書、外國上市證明或替代文件。初步審視後,慈濟仍須補繳一些資料,將直接通知慈濟盡快補交。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變種病毒 專家籲打3劑疫苗
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為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之一,台灣疫苗接種率低,是最易遭Delta變種病毒攻擊的地區之一。台灣祭出嚴守邊境、解隔離前篩檢政策,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近期疫情再現高峰,新增個案百分之九十九都感染印度株,住院死亡風險倍增,若只打一劑AZ或BNT疫苗,對印度株保護力較弱。對兒童與老年人 影響較嚴重已遭變種病毒侵襲的國家,紛紛祭出打第三劑疫苗防範。馬偕醫院感染科主任紀鑫分析,Delta變異株對免疫力較差的兒童與老年人影響較嚴重,AZ施打二劑後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剩百分之六十四,莫德納疫苗保護力則從九成降至八成左右。台灣應讓老年人施打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較高的莫德納疫苗,免疫力較佳的青壯年施打AZ疫苗,才能保護高齡者。至於各藥廠也為了研發可增加對新冠變異株保護力的「次世代疫苗」,紀鑫認為台灣當然要有動作,考量增購新疫苗。當疫苗仍奇貨可居時,現在就要研究購買可打第三劑的疫苗量,或採買次世代疫苗。歐美疫苗覆蓋率高 也受衝擊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去年十月在印度被發現的Delta變異株,傳染力比Alpha變異株高六成,且至少在九十二國現蹤,更衝擊疫苗覆蓋率已高的歐美國家。英國疫苗施打率已達百分之五十五點九,但近日每日確診數破萬,百分之九十九個案都是感染Delta病毒,甚至有染疫死亡者為接種二劑疫苗者,因此英國原定六月廿一日解封延至七月十九日。美國新確診數中也有一成為Delta變異株,疫情原已趨緩的新加坡也緊縮管制;中國大陸廣州自五月起也因Delta病毒造成一五三人確診,深圳和東莞也因入境航班旅客染疫,引發新一波疫情。據新京報報導,廣州在疫調過程中發現,Delta病毒在無接觸下,十四秒就能完成傳播。廣州警方公布的監視器畫面顯示,兩名確診者是在用餐時,先後進入洗手間。雙方在無肢體接觸的情況下,十四秒就完成病毒傳播,是本輪疫情接觸時間中最短的一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示警,「若這支病毒一旦侵襲,所有症狀篩檢與檢測政策,恐怕得全面調整。」因為除了傳染力較高,Delta變異株對台灣防疫最大的考驗,是第一關的症狀篩檢。根據歐美研究,以往的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狀,是疲勞、咳嗽、喪失嗅味覺,但英國監測到的Delta變異株主要症狀為頭痛、流鼻水、咳嗽,因為確診者不舒服的情況就像重感冒,第一線醫療人員要透過TOCC(旅遊史)的風險評估研判通報,非常困難。因此應該針對特定地區或國家,多增一道「入境篩檢」。陳秀熙解釋,亞洲新確診案例中四成為Delta變異株,大洋洲的澳洲與紐西蘭為五成,應對這些地區及現在較嚴重的英國抵台航班,在機場就做入境篩檢,只要PCR陽性就做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Delta病毒株。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抗疫福音!最新研究:AZ疫苗對印度2變種病毒有效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蔓延到全球92個國家,研發AZ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22日引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家疫苗對Delta病毒及另一種源自印度的變種病毒「Kappa」皆有效,這份報告由牛津大學團隊所研究,證實只要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水準將相當於對英國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路透報導,印度變異株B.1.617分為2支,分別是屬於「高關注變異株」的B.1.617.2、稱為「Delta」,另一支是「須留意變異株」的B.1.617.1、稱為「Kappa」。針對近期在國際間不斷擴散的Delta變種病毒,阿斯特捷利康在官網中貼出聲明,引述牛津大學在國際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的研究指出,AZ疫苗可提供對「Delta」及「Kappa」2種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牛津研究團隊以康復者血清和接種疫苗者血清進行比對,調查兩者的單株抗體是否有能力中和兩種變種病毒。結果顯示,AZ疫苗對Delta及Kappa的中和反應相當於對Alpha(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Gamma(P.1,巴西變種病毒株)產生的中和反應。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結果立基於英國公共衛生部 (PHE)上周的一項分析,該分析結果顯示,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有效,達到的保護力水準和AZ疫苗對於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相似。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表示,來自於印度的變種病毒是目前印度疫情爆發的關鍵,近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株,因此上述的研究成果,代表在Delta及Kappa的染病案例逐漸增加之際,AZ疫苗可對控制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
2021-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散播謠言?為何前輝瑞科學家成「反疫苗英雄」
去年底新冠疫苗開打後,就偶爾會看到一些疫苗有害的言論,但當時並沒有特別在意,因為,第一、反疫苗人士及團體本來就是一直存在,所以他們會散播新冠疫苗有害的言論,也就不足為奇;第二、台灣同胞在那個時候根本不關注新冠疫苗,所以也就沒有人來問我。可是,最近由於台灣開始施打新冠疫苗,很多讀者就紛紛來問我關於疫苗有害的言論是否屬實。例如上禮拜四,我就為了回應一位讀者而發表了mRNA疫苗發明者怒了?後悔打了莫德納?。在這篇文章裡我指出Robert Molone醫生聲稱新冠疫苗有害,是基於他個人錯誤的認知,畢竟他和他太太都打了新冠疫苗,而他們卻都活得好好的。我也在這篇文章裡順便提起一個名叫Byram Bridle的加拿大教授,指出為何他也在散播新冠疫苗有害的言論。這三四天來我又接到好幾個讀者來問關於兩位專家學者聲稱新冠疫苗有害的言論,所以今天我就來談這兩位人士。先來談名叫Dolores Cahill的教授。有關她的英文報導是多不勝數,而中文的,我就用一篇2021-5-27發表的文章來做入門。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熱點播報】卡希爾博士呼籲停止疫苗接種,稱mRNA疫苗危害超過病毒本身,而它的第一段是:「2021年5月21日,《今日亞太》(Asia Pacific Today)採訪了都柏林大學醫學院分子遺傳學教授、愛爾蘭自由黨主席——多洛雷斯-卡希爾(Dolores Cahill)博士。採訪中卡希爾博士指出,mRNA疫苗對人類的危害極大且毫無用處,並強烈呼籲政府停止讓民眾接種疫苗。」在2021-3-12美聯社就已經發表Video spreads false 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 vaccines(視頻散播有關 新冠疫苗的虛假信息)。它的第一和第二段(合併成一段)是:「一個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正在分享有關新冠疫苗如何製作的虛假信息,並質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個名為『疫苗試驗背後的真相』的誤導性視頻是由一個聲稱與媒體『宣傳』作鬥爭的組織製作,以提供他們所說的公正敘述。這個 32 分鐘的影片講述了反疫苗人士小羅伯特·肯尼迪和都柏林大學醫學院教授多洛雷斯·卡希爾的故事,後者此前曾散佈有關疫情的錯誤信息。在視頻中,肯尼迪聲稱沒有製作安全疫苗的動機,而卡希爾則錯誤地聲稱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對這種已殺死超過 50 萬美國人的病毒免疫。」Dolores Cahill是愛爾蘭人,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大學任教,所以我們就來看Irish Times(愛爾蘭時報)發表的三篇文章。2021-3-18:UCD professor Dolores Cahill moved from lecturer role(都柏林大學教授Dolores Cahill被解除教職)。這篇文章的小標題是Academic in school of medicine has made a number of false claims around Covid-19(醫學院的學者提出許多關於新冠肺炎的虛假聲明)。2021-3-22:UCD academic Dolores Cahill resigns as chair of Irish Freedom Party(都柏林大學學者Dolores Cahill辭去愛爾蘭自由黨主席職務)。這篇文章的小標題是Anti-lockdown activist had made unsubstantiated claims at St Patrick’s Day rally(反封城的活躍分子在聖帕特里克節集會上提出了未經證實的主張)。2021-3-27:How did a UCD professor become a leading purveyor of misinformation?(一位都柏林大學教授是如何成為錯誤信息的主要傳播者?)。這篇文章的小標題是Dolores Cahill’s endeavours and comments have created a significant headache for her employer(Dolores Cahill的活動和評論讓她的雇主非常頭疼)。接下來我們來認識Mike Yeadon。有關此人的英文報導也是多不勝數,而中文的,我就用一篇在台灣社群流傳的文章來做入門。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疫苗公司pFizer的前首席科學家邁克·耶頓(Mike Yeadon)先生說,現在要挽救已經接種了covid 19疫苗的人為時已晚,他呼籲所有未接種過covid 19疫苗的人別再去接種『殺手』疫苗,為人類和兒童的生存而戰。 這位著名的免疫專家強調了他的聲明,有關於滅除世界人口的過程及看法。 首次注射疫苗後,預計將在2周內立即死亡總計0.8%。 那些能夠存活的人有望平均生活2年,但是這種能力會因後續補充疫苗注射而降低。」路透社在2021-3-18發表The ex-Pfizer scientist who became an anti-vax hero(那位成為反疫苗英雄的前輝瑞科學家)。這篇文章的小標題是:Michael Yeadon 是藥物巨頭輝瑞公司的一名科學研究人員和副總裁。他共同創立了一家成功的生物技術公司。然後他的職業生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這篇文章是很長的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它詳細敘述了Michael Yeadon是如何從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轉變成散播錯誤訊息的人士。它提到輝瑞在2011年因為研發方針改變而將Michael Yeadon和他的整個團隊解散,而Michael Yeadon就創立了一家叫做Ziarco的公司,致力於研發一款濕疹的新藥。這家公司在2017年被Novartis公司收購,可是由於那款濕疹新藥在臨床實驗所顯示的效果並不怎麼好,所以Novartis決定吞下將近5億美金的損失,終止該新藥的研發。從此,Michael Yeadon就轉入社交平台,藉由散播新冠謠言而成為反疫苗人士追捧的英雄人物。路透社在兩天後又發表Fact Check-Fact check: Ex-Pfizer scientist repeats COVID-19 vaccine misinformation in recorded speech(事實核查-事實核查:前輝瑞科學家在錄音演講中重複新冠疫苗錯誤信息)。這篇文章是逐條反駁Michael Yeadon有關新冠病毒和疫苗的言論。請注意,由於散播新冠疫苗謠言的人並沒有提供科學文獻,所以我也就只能引用美聯社和路透社這兩家較可靠的新聞媒體來駁斥這些謠言。但是,如果讀者想要深入了解這些謠言的「科學層面」,那就請看韋恩州立大學醫學院外科與腫瘤學教授David Gorski醫生發表的“Depopulation” by COVID-19 vaccines?(被新冠疫苗「滅除人口」?)。原文:散播疫苗謠言的專家學者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慈濟出手!今送件申請採購500萬劑BNT原廠疫苗
慈濟基金會積極協助台灣取得疫苗,備齊相關申請文件,上午9時由執行長顏博文、副執行長何日生、律師陳昱瑄等人,親送到衛福部食藥署,完成送件程序,預計購買500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希望早日購得,提供台灣民眾施打。對於近日傳出總統府21日上午曾致電關切慈濟申請購買疫苗送件的事宜,顏博文也再次澄清,慈濟在21日並沒有接到總統府的來電。他表示,及時且足夠的疫苗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疫苗採購是在與時間賽跑,慈濟本著搶救生命的人道精神,依循合法程序與完備文件流程,一切依照政府相關規定辦理,期待盡快獲准購入疫苗給民眾施打,協助台灣早日度過這場疫情。慈濟基金會今天表示,為協助台灣民眾能儘早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普及施打,透過海內外慈濟人多方管道及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備妥前期相關申請文件,近日並在疫苗採購來源上獲得初步的進展,預計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今日已依政府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提出輸入申請,後續將積極配合主管機關進行文件審核,早日提供WHO認可的疫苗給台灣民眾施打。基金會指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對於協助台灣取得疫苗的努力極為積極。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提及,有關慈濟對新冠疫情的疫苗取得,從台灣疫情開始嚴重,慈濟陸續與主動或被動有願意提供疫苗者洽談,今天能夠正式送件要感謝政府主管機關與防疫指揮中心的指導和支持、各界善心企業與人士的敦促和護持,以及有志一同夥伴的相互堅持與努力。基金會表示,不只採購疫苗,這次疫情爆發後,慈濟立即擴大啟動防疫物資支援及生活紓困兩項計畫,編列超過10億元提供全台醫療物資採購及疫急紓困,支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第一線防疫人員,同時資助在全台各縣市架設25座篩檢站,又主動提供全省15座靜思堂做為疫苗施打的場所,維護民眾的安全與健康。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立陶宛贈我2萬劑AZ疫苗 蔡總統誠摯感謝
立陶宛政府宣布捐贈我國2萬劑AZ疫苗,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22)日晚間表示,蔡總統誠摯感謝希莫特(Ingrida Simonyte)總理及立陶宛政府,尤其立陶宛在維持疫情穩定之際,能夠對台灣及時伸出援手。張惇涵表示,蔡總統她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深深感謝,相信台灣人民也深受感動,這份來自波羅的海的友誼彌足珍貴。張惇涵表示,這再次印證全世界熱愛民主自由的夥伴,彼此會互相照顧、會互相幫助,在去年全球疫情蔓延之初,台灣即援助10萬片醫療級口罩,協助立陶宛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抗疫情。張惇涵說,此時此刻,當台灣面臨新一波疫情挑戰之際,立陶宛這份支持真朋友、熱愛民主自由的力量,不是很小的方式,而是特別溫暖強大。他說,這也再次證明,台灣貢獻國際的良善力量,會成為「善的循環」。張惇涵表示,立陶宛與台灣雖然位置距離遙遠,卻積極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張惇涵強調,政府相關部門會在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強化雙方在經貿等各領域的合作關係,台灣也會與立陶宛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為全球團結防疫及捍衛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持續貢獻良善力量。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打完新冠疫苗後可以揉嗎?施打前後你該注意的事
政府正在推動新冠疫苗施打計畫,網路出現各種版本的「打疫苗時的注意事項」、「打疫苗前或後要做的事」,坊間也流傳各種跟打疫苗相關的傳言。到底打新冠疫苗前後該吃、該做、該注意什麼?查核中心彙整這些疑惑,採訪多位專家學者,為大家解惑。協助解答的專家,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與COVID-19門診醫師張皓翔,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俊良、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生鄭鈞文、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醫師郭志熙、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等。另外,也特別感謝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協助檢索研究文獻。飲食篇Q1.打疫苗前可以喝酒嗎?醫師並不鼓勵民眾飲酒。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齊嘉鈺指出,有部分研究指出,過度飲酒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但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只是本來健康的生活就不鼓勵過度飲酒。邱南昌和何美鄉均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喝酒。不過,醫師一般都不鼓勵民眾喝酒。Q2.打疫苗前後,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後補充維生素有助免疫。邱南昌指出,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Q3.打疫苗前後要吃保肝產品嗎?疫苗跟肝臟代謝無關,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中,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和陳俊良。張皓翔指出,打新冠疫苗是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與肝臟的代謝沒有關係,所以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陳俊良說明,沒有證據顯示施打疫苗會損傷肝功能,而中醫觀點的「肝」包含自律神經系統,這跟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亦不建議民眾自行服用中藥。Q4.打疫苗前必須禁吃澱粉,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沒有這個禁忌。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指出,無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是其它疫苗,都沒有「不能吃澱粉」的禁忌。Q5.聽說喝醋,可以預防打疫苗之後可能產生的血栓?這個說法沒有科學證據。施打疫苗後的凝血反應,其原理與一般血栓不同,是「特殊免疫反應」而造成的血栓,目前尚未有預防方法,若不幸發生,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傳言說的「喝醋」能預防打疫苗後的血栓,並不正確。作息篇Q1.打疫苗前該吃飽還是空腹?按照日常的生活習慣就好。邱南昌指出,沒有證據證明空腹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Q2.打疫苗前可以劇烈運動嗎?接受醫療行為前,不建議劇烈運動。邱南昌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劇烈運動,但是醫師並不鼓勵這樣做。因為打疫苗屬於醫療行為,在醫療行為之前都不建議民眾做太劇烈的運動,以免到時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舒服,會無法分辨是因為劇烈運動還是疫苗導致。Q3.打疫苗後,是否需要多喝水、充足睡眠?打完疫苗,要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在第1019號查核報告中,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鄭鈞文指出,「多喝水」、「充足睡眠」的建議,是希望民眾能維持最佳的身體狀態,有助維持最佳的免疫反應。常見施打疫苗的副作用中,如體溫高、發燒,而多喝水有助緩解高燒症狀。從這個角度來說,會建議民眾打完疫苗可以多喝水。何美鄉則指出,吃飯、喝溫水、正常睡眠都是維持健康狀態的方式,在健康身體狀態下,應能減緩疼痛、疲倦這類不良反應的風險。Q4.打疫苗後可以揉打針處嗎?不要揉打針處。邱南昌指出,不建議民眾揉預防接種的打針處,因為去揉打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用藥篇Q1.我擔心打完疫苗會發燒,我要「提早」吃消炎藥、退燒藥嗎?不建議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或消炎藥。齊嘉鈺指出,關於消炎、退燒藥這類「鎮熱解痛」的藥物是否影響免疫反應,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不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接種後出現的不適症狀,以免藥物干擾免疫反應,導致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下降。Q2.我擔心打疫苗後會出現過敏症狀,打疫苗前,需要預防性服用過敏藥嗎?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齊嘉鈺指出,目前只有很少數的研究提到,舒緩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和免疫系統的調節有關,所以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是否會影響抗體產生,臨床的證據一樣很少。齊嘉鈺指出,美國CDC針對「抗組織胺藥物」,不建議在接種疫苗之前使用來預防過敏反應。主要原因是,如果有些人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但預防性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掩蓋過敏反應的症狀,造成延誤診斷與治療的風險。何美鄉也補充,過敏、發燒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不建議先服用藥物預防。Q3.打完疫苗後發燒,如果吃消炎藥、退燒藥,是否會降低疫苗的保護力?打完疫苗若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齊嘉鈺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打完新冠疫苗,民眾若有局部或全身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疼痛、輕微發燒,都可以使用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症狀。齊嘉鈺補充,在莫德納、輝瑞、AZ疫苗的臨床試驗中,都是容許受試者在接種後有不舒服的症狀,諮詢醫師後可以使用NSAID的藥物。最後的保護力分析上,沒有特別提到這些藥物會干擾保護力。Q4:過去有「心血管疾病」、服用「高血壓藥」、「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可以打AZ疫苗嗎?可以打AZ疫苗。鄭鈞文表示,疫苗引起的血栓和「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機轉並不相同,平常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都可以施打AZ疫苗。另外,過去曾經中風過、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也能放心施打。有三高的民眾若感染新冠病毒,變成重症的風險高,更應儘速施打。郭志熙表示,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並沒有被列為施打禁忌對象。且這類民眾因為屬於高危險感染者,建議還是要盡量接種疫苗,以防新冠病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Q5:臨床上,服用哪些藥物的民眾,須暫緩停用藥物,才能施打AZ疫苗?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要請醫師評估。鄭鈞文說,指揮中心建議,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鄭鈞文說,各國研究中並未發現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與疫苗接種後的血栓風險有關,陸續都取消這項接種禁忌。如果民眾不確定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對疫苗造成影響,應請醫生評估。Q6:哪類人打AZ疫苗後,可能會產生「凝血、血小板低下造成的血栓」?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需注意。蘇彥伯和鄭鈞文皆指出,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應盡量免接種「滅活減毒」、「腺病毒」的疫苗,例如AZ、嬌生疫苗,改接種mRNA、次單位蛋白疫苗。其他常見問題篇Q1.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齊嘉鈺指出,在疫苗實驗中,基於安全性和倫理的考量,受試者都沒有涵蓋小孩和孕婦,因此疫苗對孕婦和孩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法從臨床試驗得到結果。不過,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Q2.打完疫苗,哪些狀況要特別留意?打完疫苗,要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後續要持續留意是否有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都要儘速就醫。齊嘉鈺指出,一般會希望民眾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接種疫苗,不要在有急性疾病的時候接種疫苗,例如正在發高燒、急性感染期間,就不建議打疫苗,因為打疫苗後可能會加重發燒的症狀,讓身體更不舒服。齊嘉鈺也建議,由於新冠疫苗是新的疫苗,各國都還在追蹤它可能的副作用,目前知道某些人會對疫苗成份過敏,因此接種疫苗後30分鐘要注意有沒有急性過敏反應,或是後續追蹤是否有血栓的症狀。參考資料【錯誤】網傳「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前,要吃飽再去,並建議先喝250CC溫水,可避免不良反應」?【錯誤】網傳「打新冠疫苗前兩三天,禁止攝取所有的澱粉,讓身體發炎指數下降,每3個小時吃一顆維他命C,所有保肝的產品都要吃」?【事實釐清】網傳「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建議:不要預防性的服用普拿疼或是NSAID之類的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CDC〈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施打新冠疫苗心慌慌 查小喵幫你問專家,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801)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嚴防Delta病毒 入境改採普篩
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為因應印度變種病毒Delta,現行入境旅客「有症狀才採檢」政策將改變;未來不管是來自哪一個國家,所有入境者均需在「居家檢疫期滿」前一到兩天接受PCR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了防堵印度變種病毒,解隔離前篩檢為既定方向,將與地方討論後,近日公布執行細節。這項檢疫措施形同「普篩」,檢驗量能是否充足?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每日入境者僅數百人,篩檢量能分散至各縣市,就算國內仍有疫調採檢需求,不會增加太多檢驗負擔。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表示,之前國內許多專家均建議指揮中心應實施入境普篩,入境者檢疫期滿時進行篩檢,現在「有做總比沒做好」,印度變種病毒已經擴散到許多國家,所有入境者均需篩檢是正確的方向。黃立民表示,針對國內社區感染疫情,應採用較方便的快篩試劑,在短時間內找出感染者。至於入境者,因Delta等境外變種病毒威脅甚大,建議採用敏感度較高的PCR篩檢較保險。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指出,印度Delta將成主要流行病毒株。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完成二七八件病毒基因定序,驗出五件印度變異株,皆境外移入個案。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疫苗接種速度 全球後段班
紐約時報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速度在全世界處於後段班,平均每100人只有六人接種過疫苗,在亞洲僅高於緬甸和越南,也分別遠落後於南韓的35人、及新加坡的82人。紐約時報網站引用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指出,截至19日止,全球已施打25.9億劑新冠疫苗,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施打疫苗的速度最快,平均每100人就施打了146劑疫苗,馬爾他以123劑居次,以色列位居第三,為118劑。在主要亞洲國家(不計西亞)中,以新加坡施打新冠疫苗的速度最快,每100人就施打了82劑疫苗,其次為中國大陸的71劑,第三為不丹的63劑。在紐時網站追蹤的173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施打新冠疫苗的速度排名第121,每100人只有六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遠低於南韓、香港等地區。彭博資訊的數據指出,台灣截至19日每天施打90,055劑疫苗,若以此速度,要花費12個月的時間,才能讓75%的人口接種到疫苗。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最早在印度發現、傳染力更強的新冠變種病毒「Delta」,正成為全世界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也指出,目前「Delta」病例占美國整體病例的比率為10%,高於之前的6%,促使各界開始討論是否有必要追加疫苗劑量,以抵禦「Delta」病毒株。英格蘭公共衛生部14日的研究報告顯示,若完整接種兩劑輝瑞/BioNTech疫苗,預防Delta病毒株患者住院的有效性為96%,防重症的有效性為88%,接種兩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避免住院的有效性為92%,防重症的有效性為60%。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3+11翻版?決定最新接種序是非正式會議、查無紀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8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調整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後來近期疫苗接種順序頻傳灌水爭議,不僅特權事件頻傳,各產業也相繼爭搶納入第七類。不過根據疾管署官網公開的ACIP會議紀錄,今年3月以後就沒有新增任何會議紀錄。據了解,3月以後ACIP就沒有開過「正式會議」討論接種順序,都是「非正式的小組會議」,沒有公開會議紀錄供外界檢視。指揮中心新聞稿指出,8日召開的ACIP專家會議決定調整優先接種順序」,將「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及「75歲以上長者」分別列於第五類及第六類對象,並將「經各主管機關認定之關鍵設施工作人員」、「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列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對象,需報指揮中心同意。上述決議將眾多軍公教等人員列為第七類,順序比60到74歲長者、19到64歲有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高風險群還要前面,卻查無會議紀錄。外部人士批評,指揮中心再次以「沒有會議紀錄的會議」做出重大決策,迴避外界檢視,簡直是「3+11翻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也特別投書媒體,直指台灣目前的政策不同於歐美作法及WHO指引,具有「優先順位與政府關連性高」以及「政策制定時所保留的龐大模糊空間」,死亡比例高64到70歲竟不在較優先順位,呼籲指揮中心慎重說明關於第七類的訂定原則,以昭公信。對此,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沒有公佈在ACIP的會議紀錄的部分,是由「新冠肺炎疫苗小組」去討論的,也都有做成會議紀錄,沒什麼不可以公布的,這部分由指揮中心決定。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23日開放打第2劑AZ疫苗 陳時中:量夠我也會打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無論是公費或自費,都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2劑AZ疫苗,若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接種第2劑AZ疫苗,「量夠就會施打,避免浪費第一劑。」指揮中心指出,6月18日已施打完AZ疫苗人數已達2.7萬劑,將於六月廿三日開放4月12日至5月9日打過一劑的民眾,約有6.7萬人接種第二劑,自費和公費皆適用。陳時中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等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完整接種2劑AZ疫苗可預防6成以上有症狀感染風險,接種間隔12周以上且完成二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陳時中說,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兩劑AZ疫苗接種間隔至少8周,而間隔10至12周再接種第2劑疫苗,效益更佳,呼籲民眾可於第一劑接種後十到十二周再打第2劑。陳時中曾於3月22日率先接種第1劑AZ疫苗,是否將於近期接種第2劑也引發關注。陳時中說,如果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打第2劑,才不會讓第1劑疫苗浪費掉。陳時中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於接種後請在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23日開放打第2劑AZ疫苗 陳時中:量夠我也會打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無論是公費或自費,都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2劑AZ疫苗,若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接種第2劑AZ疫苗。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接種速度加快,截至6月18日,已有2.7萬人完整接種2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宣布,6月23日起將陸續配發AZ疫苗到地方政府衛生局,提供5月9日前曾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接種第2劑,無論先前是自費或公費接種均適用,預估約6.7萬人可接種。陳時中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等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完整接種2劑AZ疫苗可預防6成以上有症狀感染的風險,當接種間隔12週以上且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陳時中說,正因如此,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2劑AZ疫苗接種間隔至少8週,而間隔10至12週再接種第2劑疫苗的效益更佳,因此呼籲民眾可於第1劑接種後10到12週再打第2劑。陳時中曾於3月22日率先接種第1劑AZ疫苗,是否將於近期接種第2劑也引發關注。陳時中說,如果疫苗數量夠,他也會去打第2劑,才不會讓第1劑疫苗浪費掉。陳時中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於接種後請在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做三期試驗 專家:很危險
德國生技大廠CureVac近日公布旗下mRNA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四萬人的試驗,解盲結果是保護力只有四七%,成為臨床試驗中保護力最低的墊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表示,「光看抗體反應是不夠的」,台灣政府如果要蠻幹是很危險的。上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衛福部公布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亦即食藥署將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中和抗體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並以標準較低的AZ疫苗為對比,中和抗體效價「不劣於」AZ疫苗就可能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陳培哲表示,CureVac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保護效果未達WHO訂下疫苗有效至少要五○%保護力的標準,但CureVac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疫苗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效價也很高,「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陳建煒表示,CureVac是繼BNT及莫德納後,世界上第三個mRNA的疫苗。CureVac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抗體數據很漂亮,才會去做第三期大規模試驗,因為第三期是很大的投資,但結果沒有很成功,這就代表著,如果你不做第三期,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就好像在沒有燈的情況之下開車,不知道開到哪裡去」。CureVac公司按規定發布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後,該公司股價即暴跌。對此,陳建煒表示,「這個在生技界是很常見的事」,「這本來就是要由專業人士和市場去判斷,而不是靠放話或關愛的眼神」。
-
2021-06-18 新聞.元氣新聞
近11年首次!國人死亡數呈負成長 肺炎奪命下降1成
近日全台各地進行長輩大規模疫苗接種,傳出猝死案件,專家籲盡快公布國人死亡數背景值。今日衛福部統計處突襲式發布「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11年來首次出現死亡人數及死亡率負成長,稱為109年國人齊心防疫所致,其中65歲以上者占七成三。而國人最新十大死因,死因前三名依次為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肺炎奪命較前年下降一成。疫苗施打受影響,衛福部統計處今日突襲式發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報告,109年死亡人數計17萬3067人,較108年減少2357人;死亡率每10萬人口733.9人,下降1.3%;以WHO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390.8人,下降4.3%。其中死亡人數與死亡率隨人口數增加及老化程度遞增,一向呈增加趨勢,惟109年受國人同心防疫,為近11年除105年霸王寒流災害外,首次反轉為負成長。另外109年65歲以上死亡人數12萬6881人,較108年減580人,占總死亡人數73.3%,提高0.7個百分點,45-64歲占21.2%,合計45歲以上死亡人數占94.6%。統計處資料指出,受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影響,65歲以上死亡者占總死亡人數比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109年65歲以上死亡人數12萬6881人,較上年降 0.5%(或減580人);占總死亡人數比重達73.3%,較上年增0.7個百分點,較99年增4.9個百分點。109年65歲以上死亡人口中,65-74歲者占全部死亡人數18.2%,較99年增0.6個百分點,75-84歲者占25.1%,較99年減5.0個百分點,85歲以上者占30.0%,則較99年上升9.2個百分點,顯示65歲以上死亡人數占比提高,主要係因85歲以上死亡人數快速增加所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依死亡率排序,109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108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8名升至第7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降為第8名。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4676人,占總死亡人數77.8%,與108年相較,109年以高血壓性疾病(+7.2%)、糖尿病(+3.2%)、心臟疾病(+3.0%)死亡人數增加較多;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2%)、肺炎(-9.5%)減幅較大。就年齡別觀察,1-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2名。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缺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EUA遭質疑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將和AZ疫苗的血清中和抗體效價「PK」,只要保護力不劣於AZ,有望獲緊急授權(EUA)。但跳過三期試驗就要闖關引發議論。有專家認為,若夠緊急,為及時控制疫情,應獲緊急授權,但少了三期試驗,藥廠恐怕賣不到國外;且目前國際已有過多個通過世衛組織(WHO)認證的疫苗,為國產疫苗大開EUA綠燈的正當性恐受質疑。高端疫苗日前公布二期解盲結果,血清陽轉率(產生抗體)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為六百六十二,代表安全性沒問題,但保護力仍待研究。食藥署在高端解盲當天公布EUA的授權辦法,將以「免疫橋接」衡量高端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是否不劣於AZ疫苗的確效性數據,才符合EUA標準。台灣無三期試驗,符合WHO標準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WHO並未明定EUA標準,而由各國自行設定,但WHO去年設定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評估時,建議在研究對象三千人以上、至少追蹤時間中位數兩個月以上的安全性資料,與確效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效力保證,可給予通過。食藥署去年十月就以此標準,設定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得從原本只需數百人,增至三千五百人。黃玉成說,二期做安全性,三期試驗是證明有效性,但三期試驗耗時也耗財力,至少得支付每名受試者一萬美元,且需上萬人參與,在此緊急狀況下,食藥署才考慮用二期試驗資料。真正的問題,是WHO未明定全球公認的保護力標準,疫苗的中和抗體標準為何,才算「有效」,若不做三期試驗恐難有效看出結果。這項爭議,正是國產疫苗有無進行三期試驗的癥結點。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的輝瑞,是以三萬七千人施打第二劑後,觀察兩個月的效果與安全數據,以三期期中報告申請授權;莫德納也是如此。兩家都仍在進行三期試驗,替未來取得藥證做準備。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坦言,目前尚無國家採取以免疫橋接作為EUA審查標準。換言之,台灣將是首例。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研究指出,中和抗體效價和疫苗的保護力呈現高度正比相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聘副研究員胡哲銘說,依目前國際上緊急授權通過的疫苗分析,二期試驗呈現好的中和抗體,三期呈現的保護力,幾乎差不多,若以此為標準,考量的可能就是「多緊急」。不過,各界質疑,目前已有多個取得WHO認證EUA的國際現貨疫苗,以「緊急性」豁免國產疫苗免做三期試驗即可取得EUA的理由,恐需進一步說服國人。▍延伸閱讀:台灣經濟復原要等多久? 專家:國產疫苗何時取得國際認證也是關鍵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多國曾停打AZ疫苗 年齡設限
AZ疫苗因傳出血栓事件,歐洲許多國家一度暫停施打,之後調整接種者年齡限制,且不建議卅歲以下接種;挪威專家不建議政府採用腺病毒載體疫苗,即AZ和嬌生;日本也不將AZ列為接種疫苗選單,僅施打輝瑞和莫德納疫苗。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研發的AZ疫苗,因不需要特殊冷鏈保存及運輸,推出時備受各國歡迎,今年三月因血栓等事件,冰島、挪威、丹麥、荷蘭等國一度暫停施打。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四月初指出,血栓應列入AZ「極罕見副作用」,但仍強調疫苗效果仍是利大於弊。EMA疫苗事務主管卡瓦列里本月十四日表示:「對所有年齡層,包括六十歲以上民眾,AZ疫苗的險益評估都是正面的。」由於不良事件多發生於卅歲以下,各國訂出接種年齡限制。澳洲、義大利六十歲以上才能接種,英國政府建議四十歲以下民眾應接種其他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臨時建議,除了有嚴重過敏史和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多數民眾可接種AZ。指揮中心昨表示,國內尚無死亡個案被判定跟疫苗有關,施打AZ疫苗血栓通報五例,三例已確認、兩例審查中,年齡皆在六十歲以下;我國每百萬人血栓機率四點四二人,低於英國的十四點二人、澳洲十一點四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DE澄清:從未主動寫信給美國食藥局 恐是食藥署聯繫的
衛福部食藥署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標準(EUA),首次提及將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參與審查EUA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曾去信到美國食藥局(FDA),並獲得回函指出,免疫橋接尚在討論中,科學地位未定。對此,CDE執行長劉明勳表示,CDE從未主動寫信給美國FDA,不過該訊息應該是台灣法規單位與美國法規單位之間的信件。對此,指揮中心預計在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說明。劉明勳表示,免疫橋接的議題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議上有討論,但是並沒有共識,美方表達對於免疫橋接議題的立場,CDE能夠理解也表示尊重,不過緊急使用授權是各國法規單位根據各國的狀況給予的,至於台灣是否要給予,依照食藥署頒布的規定為主。CDE與食藥署時常有會議討論,在疫苗的訊息上也有相關的疫苗訊息。所有訊息食藥署都有掌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2天通報11死 多有慢性病史
增167例 施打致死多有病史國內昨天新增一六七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十八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整體趨勢發展稍微往下,但這波疫情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復燃,「面對疫情的緊張時刻,現階段希望疫苗要能順利施打」。日本贈台的AZ疫苗前天開打,但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施打疫苗後死亡的事件。截至昨晚九點,有十一例死亡通報,新北、台中各三例,北市、彰化、嘉市、新竹縣市各一例,初步了解這些長者多有慢性病史,各縣市衛生單位已協助釐清死因。降二級 專家提四篩檢政策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連續十四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如果未來一周完成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疫苗接種,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家庭快篩等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穩定,每天個案數篩檢量四至五萬,陽性率往下降,將廣納雅言,謹慎以對,請專家討論不同情況和可能性。未來逐步解封,不會解到剛剛好,因擔心連鎖效應,防線出問題。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國接種超過十四萬人次,陳時中說,一天要打這麼多量,實在不簡單,未來疫苗來量更大時,一周打上百萬劑應該是沒有問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於六月十八日配送七萬三千二百劑,除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另供國航機組員、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陳還透露,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也將抵台。雙北趨穩定 苗栗確診較多昨新增一六七例本土確診個案中,新北市六十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五十例,苗栗縣二十一例。陳時中表示,雙北比較穩定,近日苗栗確診較多,原因在於隔離中的高風險人員陸續第二次採檢,陽性率較高,在確診二十一例中,二十例為隔離者。指揮中心統計,四月二十日迄今確診個案一萬二一六一例,依WHO嚴重度分類,共有二一四六人重症,占比為百分之十七點六。年逾六十確診者共四二五九人,重症率為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達一四六五人。
-
2021-06-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高風險醫護壓力難解 心理師:院內諮詢一天可接8通
本土確診在5月大爆發,台灣面臨醫療醫療院所大緊繃,一線醫護面對巨大的壓力。新北市新莊區日前有一名護理師疑不堪防疫壓力,長期下來身心俱疲,遭家人發現在臥室內自縊輕生。對此,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說,醫院內的電話諮詢,疫情期間可以接到護理人員7、8通的電話,一線醫護壓力大不只是怕病毒會傳給家人,心中的苦悶也要有管道抒發。早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之際,WHO針對高風險醫護做出相關研究。羅惠群說,好比隔離病房醫護,最擔心是否把工作場域的病毒帶回給家人。護理師疑壓力過大自縊身亡,羅惠群指出,個案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身為護理人員恐帶病毒回家的焦慮,必需關在家臥房自主隔離,又因機構負責人壓力很大,相關的評鑑跟需要做報表;再加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跟先生的衝突導致後來輕生。羅惠群說,去年疫情開始大爆發,經調查,全世界在隔離或封城,在家裡相處變長,漸漸出現情緒的張力,可能是爭吵、衝突演變成家暴,國內外的家暴通報量也在上升中。高風險醫護近期出現外宿潮,羅惠群表示,國內護理師大部分以女性為主,在擔任媽媽的角色上,會有一種內在的罪惡、自責感,「沒辦法在孩子身邊,會擔心他的生活、功課,這塊其實需要說出來。」除了家人能夠支援照顧小孩,醫院能否提供相關支持,像是醫院宿舍、提供經費住防疫旅館。針對醫護心理的求助管道,羅惠群說,心理壓力還是需要靠護理人員說出來才能作調節,護理有個文化很不喜歡麻煩別人,心裡頭壓力無法直接跟伴侶或家人說,因此需要有個心理師,聽醫護傾吐心事,這是最基本需求,但政府沒有提供這樣的管道。羅惠群指出,醫院現提供員工相關電話諮詢,例如與隔離病房護理師通電話,發現近期使用的人數越來越多,有些人是放假中想辦法打電話來,一天有七八通的量,這僅僅只是針對院內員工。今年五月爆發情緒壓力瞬間增強,全聯會盼衛福部能夠開放通訊心理諮商的法規,現在個案數下降但醫院還是滿載,且加強型防疫旅館人力吃緊,如果能夠使用相關視訊、通訊心理諮商服務,對於醫護很有幫助。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接種AZ疫苗逾12週 打第2劑可能再等等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疫苗接種踴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疫苗供需確實有「僧多粥少」現象,雖他已接種AZ疫苗逾12週,「打第2劑可能再等等」。第一批11.7萬劑的牛津AZ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在3月3日抵台,衛福部食藥署2週完成7項檢驗,3月22日按時開打,第一批施打對象為醫護人員,但當時因為國內無本土疫情,歐洲又陸續傳出疫苗接種後出現血栓等不良事件,民眾對疫苗卻步。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指揮官陳時中為鼓勵醫護接種,3月22日開打當天上午7時40分帶頭全台接種AZ疫苗。AZ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劑次為2劑,目前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接種間隔為8至12週;依台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為至少接種間隔8週以上。在5月中旬,接近接種滿8週,媒體詢問陳時中何時接種第2劑疫苗,陳時中回應,有新一批疫苗來台就會接種。但是陳時中直到今天已到了接種後第13週,都還沒施打第2劑,今天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又有媒體問陳時中相同問題,陳僅說,「第2劑可能再等等」。另外,日本贈與的124萬劑AZ疫苗擴大接種高齡長者,但各縣市陸續出現預約混亂問題,外界質疑指揮中心明明有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設計的預防接種預約平台,為何不在這次擴大施打使用。陳時中解釋,長輩對於使用預約系統恐怕有資訊落差,所以選擇採用造冊通知模式,且部分地方政府也有自行推出預約系統,相信對長輩而言,多管齊下的預約方式是方便的。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恐關EUA大門 國產疫苗將透過兩管道取國際認證
國產高端疫苗剛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但外媒卻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月25日表示,未來他們可能將拒絕審查和處理任何有關新冠疫苗針對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請求,恐將影響我國國產疫苗與國際接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WHO正在推動疫苗免疫橋接計畫和大規模三期人體試驗,國產疫苗透過這些管道取得國際認同。陳時中表示,EUA是因應重大公衛事件緊急授權製造、使用,是特別開放的簡便之路;因為有大的疫情,先讓尚未完備達成藥政標準的疫苗可以上市救命。美國可能覺得本身疫苗量夠了又沒有必要EUA,「這可以想像」。但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將透過免疫橋接計畫或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來取得國際認同。而我國大規模施打的AZ疫苗,因不在美國FDA的授權疫苗名單中,因此有留學生就擔心,就算在台灣打過到美國要再重新接種。陳時中表示,國外坐飛機去都不會禁止,打疫苗也是他的權益。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目前AZ在英國、歐盟、巴西、台灣、韓國等國都有獲得EUA。至於郭董有意透過永齡基金會捐贈500萬劑BNT疫苗,目前相關進度為何?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核發有條件許可,永齡基金會也來討論過法律相關問題,鴻海說希望保留一些疫苗給員工使用,這都可以討論。「但重要還是要有原廠證明,才能有實質後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