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風濕
共找到
524
筆 文章
-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找中醫還是西醫?多數痠痛都是因為這行為所致的傷害
熟齡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肌力流失,常喊這痠那痛;中壯年人則多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引發痠痛的困擾。痠痛問題可大可小,除了骨骼退化,也要注意肌力問題。遇到痠痛時,你都怎麼處理?建立正確的保養與處置觀念,才不會放任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腰痠背痛的處置,西醫對症下藥前要先找原因,中醫則呼籲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97%的痠痛,屬同一動作反覆進行造成的損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分享腰痠背痛常見原因,上班族使用電腦時間長,加上看螢幕時容易愈看愈近,導致腰愈彎愈曲,對頸椎、腰椎都有不良影響;拿平板追劇、滑手機、打手遊打到肌腱受傷、造成扳機指,都是因反覆使用同一動作所致。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則說,一般門診97%腰痠背痛的病人屬於機械性損傷,其中大部分是肌肉軟組織受損,長時間或瞬間大幅度動作致急性扭拉傷,不良姿勢則導致慢性損傷。另一種疼痛則為脊椎相關的病變,包含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出現從腰部傳到腿部的麻痛感或下肢無力。調整姿勢、伸展運動,搭配各種物理治療。如何舒緩疼痛?武俊傑說,人是直立的動物,上半身體重量都作用在腰部,若再加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致使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壓迫到神經,復健解方為「頸牽引」或「腰牽引」,俗稱拉脖子、拉腰,就是將骨刺或軟骨拉開,避免壓迫神經。至於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痠痛,武俊傑則要患者適當調整姿勢,從事伸展運動,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向量干擾的電療等方式,放鬆肌肉、改善緊繃程度、加速癒合,這些就是大眾所知的「做復健」(物理治療)。深層肌肉拉傷,則建議使用微波、短波、超音波或雷射等熱療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受傷組織的癒合。除了物理治療,也會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軟膏、噴劑等外用藥品,舒緩較輕微的痠痛。嚴重者得利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有的人痛到站不起來、落枕痛到無法轉頭,只能坐輪椅就醫,這些急性疼痛則需使用針劑處置,才能較快舒緩疼痛。中西醫整合門診,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廖皓涵直言,中西醫整合門診的優點是「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好。中醫雖能靠望聞問切搭配理學檢查,有時仍需影像學檢查、驗血報告和西醫專家意見來幫助診斷;藥物有互補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力佳,但擔心副作用或排斥西藥者,可改服中藥;西醫復健訓練肌力,中醫針灸或補養中藥,共同補強病人肌力。廖皓涵指出,四種腰痠背痛樣態有:腰部感覺冰冷的寒濕型、痛處伴有熱感的濕熱型、痛處劇烈或像針刺的血瘀型、腰痛以痠軟為主的腎虛型。針灸搭配電針可產生中樞性鎮痛效果,搭配艾灸則可促進循環使水腫充血改善,中醫治療重要一環的外敷藥布也能搭配使用,例如消腫解毒止痛效果明顯的如意金黃散、行瘀活血較強的萬應膏。高齡、生活型態不佳,特別適合中醫調理。如果是肌肉軟組織受損,推拿整脊和針灸都可行,取決於患者的喜好、成本考量和方便性。從中醫觀點而言,高齡、生活型態不佳、身體臟腑失去平衡如氣虛、血瘀、脾胃濕熱等,造成背部經絡系統自癒能力降低者,特別適合中醫調理,改善修復能力及預防復發。廖皓涵提醒,內臟疾病如腎結石、胰臟炎,或腫瘤、感染、發炎性關節炎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所以有時不只找復健科或中醫,不同狀況可能需至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腫瘤科、感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遵行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平時保健最為重要,武俊傑說,久坐者建議適當改變姿勢,並做些伸展運動,例如頸椎舒緩,頭部左轉9點鐘方向5至10秒鐘再換邊,來回2、3回合即可達到保健效果。保健運動多達數十種,不用每種都做,大部分民眾也沒那麼多時間做,「挑幾個做完感覺舒服的動作,常做就能達到效果。」「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廖皓涵提醒生活中應注意:1. 搬重物避免只用腰力,要蹲下並把重心靠近軀幹,以臀腿的力量去搬。2. 調整睡姿側躺最好有個長型抱枕讓手腳環抱;正躺睡覺時膝蓋下墊一個枕頭,可以放鬆緊繃的腰部。3. 避免穿高跟鞋。4. 端正坐姿不要長時間坐矮凳、坐床上看書、不要翹腳。5. 伸展運動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能鍛鍊筋骨柔軟度,使氣血循環更流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8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吃什麼?補品、中草藥可以吃嗎?地中海飲食5秘訣有助抗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靠藥物治療,日常也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地中海飲食是最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一種飲食方式,能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醫師更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自體免疫疾病,為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患者初期會有疲倦、很累、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少、晨間僵硬感等全身症狀,關節腫脹達6周以上。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倍。臨床治療多為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破壞。類風濕關節炎不可以吃什麼食物?也因為是發炎症狀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靠藥物治療,飲食方面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如苜蓿芽、油炸食物等盡量少吃,並減少紅肉、甜食、加工食物的攝取,菸酒也要戒掉。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吃什麼?日常飲食大原則就是「均衡飲食」,食物愈粗糙愈好,整體而言,以地中海飲食最有助抗發炎,此外還要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根據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轉載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楊子穎營養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季刊》的撰文,地中海飲食5秘訣可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飲食5秘訣秘訣1: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減少甜食。秘訣2:大量攝取蔬菜和水果。每天目標至少要攝取5份的蔬菜和水果。祕訣3: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的攝取,以魚、海鮮、蛋、家禽或豆製品為主。秘訣4:每日攝取低脂乳製品,以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秘訣5: 使用新鮮香料來減少調味料使用。(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補品、中草藥?診間常見許多病患問醫生,補品、中草藥能不能吃?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身體組織導致發炎,並不是免疫力不夠。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田雅之曾受訪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也認為,補品、中草藥等都不建議,而麻油雞、薑母鴨等進補食物能免則免,否則常常一吃就發作疼痛。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免疫失衡類風濕性關節炎沒辦法斷根,但並不是絕症,患者最重要的還是配合醫囑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或胡亂服用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保健食品或中草藥,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導致關節變形。應遠離抽菸、壓力、長期不當飲食和加工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取新鮮食物且飲食均衡,藉此降低體內慢性發炎風險及免疫失衡危機。【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
-
2024-02-16 養生.保健食品瘋
攝取魚油6大益處!天然魚油可從3食物補充,深海小型魚最佳
從魚提取的油脂是「魚油」,因為魚生長在寒冷低溫水域,體內必須要有大量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DHA(促進腦部神經、保護眼睛)、EPA(降低三酸甘油脂、抗凝血)等,才不會讓體內油脂因低溫而凝固。因此,魚油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珍貴的營養。攝取魚油 6大益處1.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尤其EPA對心血管系統的益處最為顯著,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減少血管內壁發炎、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血管收縮等好處,因此可降低血壓、維持血流順暢。2.抗發炎、抗過敏:現代人忙碌常常外食,容易攝取大豆油等Omega-6脂肪酸過量,引起慢性發炎反應,若適量攝取Omega-3脂肪酸,有助平衡發炎反應;魚油的抗發炎和抗氧化作用,也有助減輕過敏炎症反應。3.提升大腦功能:Omega-3是大腦重要組成成分,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減緩神經元退化,防止腦部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等;研究發現,Omega-3還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憂鬱等情緒疾病。4.幫助嬰幼兒發展:DHA是人體大腦和眼睛組織中最豐富的脂肪酸。研究發現,早期補充Omega-3,與未來孩子的語言發展、認知和行為表現之間有正面關聯。5.增加免疫力:魚油可提高T細胞活性,幫助偵測和殺死外來細菌與病毒,能調整過旺的免疫能力,對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克隆氏症等患者有益。6.護眼:DHA是視網膜重要脂質成分,攝取足夠Omega-3可預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以及減輕乾眼和發炎等症狀。天然魚油 3食物補充1.深海魚:鮭魚、鮪魚、比目魚、鯷魚、鯡魚、秋刀魚、鯖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成年人每周可吃2至3份魚類(每份約成人三根手指大小與厚度)。2.堅果種子類:Omega-3含有EPA、DHA及ALA三種脂肪酸形式,EPA、DHA為動物性食材;亞麻仁籽、核桃、胡桃等堅果種子富含ALA,經過人體酵素代謝,會形成EPA、DHA。建議素食者每天可喝一匙亞麻仁油。3.黃豆及黑豆:豆類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大豆異黃酮,也富含Omega-3,每100公克含1.46公克,建議喝豆漿不濾渣,才能完整攝取到豆類的營養素。市售魚油 當心重金屬難以利用天然食物攝取Omega-3脂肪酸的民眾,可補充魚油。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EPA及DHA食用量2公克以下,而特定疾病配方食品使用之魚油,其每日食用量為5公克以下。魚油最擔心重金屬汙染問題,建議攝取深海小型魚最佳,且廠商備有定期檢驗報告。另外,魚油容易氧化,最好選購隔氣隔光包裝的魚油,存放在陰涼、乾燥處或盡快放進冰箱。4族群慎用魚油1.對魚蝦過敏者:儘管魚油已經精製過,但對魚類過敏的人,仍應小心使用。2.注意藥物相互作用:魚油會增加流血時間以及降低血壓,服用抗凝血藥或降血壓藥的民眾要注意。3.術前兩周前停用:準備進行手術者,術前2周應停止食用魚油與凝血相關產品。4.高劑量補充諮詢醫者:每天使用超過3公克Omega-3以上可能會使凝血時間延長,因此特定族群欲高劑量補充,應在醫療監督下進行。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整理包/過年生病能去哪就醫?113年全台春節醫院急診門診資訊一覽
過年期間是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流行高峰,也有不少人因暴飲暴食引發腸胃炎,但多數醫療院所門診休診,大小症狀患者只得急診就醫。醫師提醒,過年通常天氣冷,要留意避免腸胃道出血、心臟衰竭、腦中風等疾病發生,飲食不要吃太鹹,洗澡時要保持空氣流通,慎防一氧化碳中毒,該就醫時還是要就醫,可透過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網站及App查詢醫療院所資訊。《元氣網》以下整理113年春節期間,各大醫院急診門診開診資訊。台北市》台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國泰綜合醫院:2月9日(除夕)至2月13日(初四)門診休診,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2月11日(初二)至2月13日(初四)上午加開春節特別門診(內科及小兒科各1診),2月14日(初五)門診恢復正常服務。●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馬偕兒童醫院農曆春節期間急診照常,門診休診日為2月9日至12日(除夕至初三),13日至14日(初四及初五)開設春節特別門診,2月15日(初六)起全面恢復正常門診。●台大醫院:2/9至2/12(除夕至初三)門診、檢查檢驗及領藥停止服務;2/13(初四)門診部分開診;2/14(初五)正常開診。●台北榮總:2/8-2/12(小年夜至初三)門診休診,但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開立春節門診但夜診暫停。●台北長庚紀念醫院:2/8(小年夜) 上、下午診正常看診,但夜診停診。2/9(除夕) 停診。2/10-2/14(初一至初五)加開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5(初六) 門診恢復正常。●北醫附醫:2/8(小年夜)正常看診、2/9(除夕)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起正常看診;健檢2/8正常服務、2/9-2/12(除夕至初三)暫停服務、2/13、14(初四、初五)提供諮詢服務、2/15起恢復正常;急診/住院24小時照常服務。●新光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加開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上午開設成人內科1診,下午開設小兒科1診。●振興醫院:2/9-2/11(除夕至初二)門診休診,2/12-2/13(初三、初四)開立內、外科上下午各1診綜合門診。●萬芳醫院:2/8(小年夜) 早、午診正常;夜診停診。2/9-2/12(除夕至初三)全日停診。2/13(初四)早、午診正常;夜診停診。2/14(初五)正常門診。新北市》新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亞東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暫停服務,急診照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提供類流感門診,服務時間為上午8點30分至下午4點30。2/13(初四)起恢復正常服務。●衛福部台北醫院:2/8全日門診,2/9-2/13 (除夕至初四)上午部分門診,2/14(初五)上午、下午門診正常,2/15(初六)全日正常門診,急診正常運作。防疫門診:初一到初三,內科上、下午各一診(含呼吸道專診),兒科上、下午各一診(呼吸道專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2/8小年夜全日正常,2/9(除夕)全日停診,2/10-2/12上午、下午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夜診停診。2/13上午開設特別門診;下午診、夜診停診。2/14(初五)正常。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輔大學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一般門診停診。2/9、2/12加開類流感門診;2/13(初四)起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提供服務。●雙和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急診正常運作。2/9(除夕)上午加開類流感門診、下午、晚上停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加開類流感門診、下午加開類流感門診、晚上停診。2/13(初四)起正常門診。基隆市》基隆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基隆長庚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初一至初三開設疫情門診,初三加開兒科門診。●衛福部基隆醫院:除夕、初三、初四上午都正常門診(流感特別門診);初一上午有內、外、兒、骨科、流感特別門診,只有初二全天休診,初五全天正常門診(流感特別門診)。.加開「兒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初一下午、初二下午、初三下午.加開「內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初一下午、初二上午、初三下午桃園市》桃園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部立桃園醫院:除夕至初五上午有內科、外科、婦科科、兒科;初一至初三有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聯新國際醫院:僅初一至初三有兒科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新竹縣市》新竹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新竹市24小時急診不打烊及部分門診醫療:新竹台大、國泰、馬偕、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南門醫院、國軍新竹醫院●新竹市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新竹台大、國泰、馬偕、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新竹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新竹縣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農曆春節初一至初三開設,包含新竹縣轄內的東元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仁慈醫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苗栗縣》苗栗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2/9、2/10(除夕、初一)內科、外科上午門診;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內科、外科上下午門診;2/13、2/14(初四、初五)上午、下午正常門診。●為恭紀念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門診;2/10~2/12(初一到初三)上、下午開設春節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大千綜合醫院:2/9(除夕)內、外/骨、神外、復健、兒、婦產上午門診;2/10(初一)內、 外/骨、泌尿、兒上午門診;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內、外/骨上下午門診,泌尿、兒、婦產上午門診;2/13(初四)內、外/骨上下午門診,神外、兒、婦產上午門診。台中市》台中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台中市春節呼吸道特別門診醫院名單,詳細開診時間及相關資訊以各醫院網站公告為準。●地區醫院春節門診:113年台中市「地區醫院春節門診時間表」●台中榮總:2/8(小年夜)正常門診,除夕至初三休診,初四、初五部分特別門診,初六正常看診。●中國醫大附設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上午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14(初五)上午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15(初六)正常門診。●衛福部臺中醫院:2/8(小年夜)、2/14(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停診;2/9(除夕)上午部分門診,下午、夜間停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部分門診、下午小兒呼吸道傳染病特診,夜間停診;2/13(初四)上、下午部分門診,夜間停診;春節期間急診正常服務。●衛福部豐原醫院:除夕、初一、初三,上午春節特別門診(內外婦兒)。初四、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晚上停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感染特別門診。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春節期間急診正常。2/9(除夕)門診下午休診。2/10(初一)、2/11(初二)門診休診。2/12(初三)部分門診。2/13(初四)門診全面正常。●台中亞大醫院:除夕上午前維持正常門診,初一到初三暫停門診,初四開設內、外、婦、兒科特別門診,初五起恢復正常門診;急診維持24小時正常運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慶院區-2/8(小年夜)正常門診,2/9-2/13(除夕至初四)春節特診或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4(初五)正常門診、夜間休診。中興分區-除夕至初四休診,初五上下午正常門診、夜間休診。文心院區-小年夜至初二休診,初三至初五上午輪值開診,2/15(初六)3院區均正常門診。●林新醫院(惠中路):2/9(除夕)早上正常看診,下午/晚上休診。2/10-2/11(初一至初二)早、午、晩皆休診。2/12(初三):早上/下午部分門診,晩上休診。2/13(初四):恢復正常門診。急診中心24小時由專科醫師親自看診。2/10-2/12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特別門診。2/12上午加開兒科專診。●烏日林新醫院:2/10(初一)上午8點至10點半,下午2點至4點孫若堯醫師(兒)。2/11(初二)上午8點至10點半廖立勤醫師(兒),下午2點至4點林敬業醫師(成人)。2/12(初三)上午8點至10點半許人文醫師(成人),下午2點至4點李榮基醫師(成人)。●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除夕上午正常門診,除夕下午至年初二全天休診,年初三早上部分門診,下午、晚上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大甲院區-除夕上午正常門診,除夕下午至年初二全天休診,年初三早上部分門診,下午、晚上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梧棲童綜合醫院:2/8(小年夜)夜間休診,2/9(除夕)至2/13(初四)全面休診,2/14(初五)正常看診。急診不休診,24小時全天服務。2/10(初一)至2/12(初三)梧棲院區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台中慈濟醫院:2/9(除夕)至2/12(初三)全面休診。2/13(初四)上午(內、外、兒科),下午晚上休診。2/14(初五)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正常服務。彰化縣》彰化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彰化彰基醫學中心:除夕到初四暫停門診;急診24小時照常服務,除夕及初四特別開設骨科、成人耳鼻喉科暨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及兒童暨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彰化秀傳醫院:急診不打烊、24小時提供醫療服務。2/9-2/14(除夕至初五)上午部分門診,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提供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5(初六)恢復正常門診。南投縣市》南投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台中榮總埔里分院:2/9(除夕)上午內外科;2/10(初一)及2/11(初二)上午類流感門診;2/12(初三)及2/13(初四)上午內外科;2/14(初五)正常門診。●衛福部南投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上午內兒科;2/10至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呼吸道特別門診;2/14(初五)正常門診。●南投基督教醫院:2/9(除夕)及2/10(初一)上午內外科;2/11(初二)休診;2/12(初三)及2/13(初四)上午內外科;2/14(初五)正常門診。●埔里基督教醫院:2/9(除夕)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及下午內科及類流感門診;2/13(初四)正常門診。●竹山秀傳醫院:2/9(除夕)上午神內、骨科及婦兒科;2/10(初一)至2/12(初三)上午及下午呼吸道特別門診;2/13(初四)上午胸腔內科、骨科、婦產科;2/14(初五)正常門診。雲林縣》雲林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虎尾院區):除夕至初三休診,初五恢復正常門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服務。初四部份開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除夕到初三休診,初一到初三上午、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服務,初四上午開設內、外科特別門診,初五恢復正常門診。●虎尾若瑟醫院:除夕至初三休診,初四恢復正常門診,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嘉義縣市》嘉義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嘉義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嘉義長庚醫院:2/10-2/14(初一至初五)提供春節特別門診服務,並自2/15(初六)起恢復正常看診。春節特別門診含呼吸道傳染相關疾病看診。●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2/8(小年夜)、2/9(除夕)照常提供門急診住院服務。2/10(初一)上午內外科門急診,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1(初二)上午、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2(初三)上午內、外科、呼吸道傳染病特診,下午呼吸道傳染病特診。2/13(初四)上、下午正常急門診。2/14(初五)上、下午、夜間正常急門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起恢復正常門診,醫療交通車恢復正常行駛。急診照常提供24小時醫療服務。●嘉義基督教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休診,急診照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小兒科及成人科開春節門診。2/13(初四)起恢復正常門診。台南縣市》台南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奇美醫療體系:類流感門診開設時間為2月10日至2月12日,早上下午各一診次。●台南成大醫院: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高雄榮總台南分院:2/8(小年夜)門診正常,2/9-2/12(除夕至初三)休診,2/13-2/14(初四、初五)內科、外科上午特別門診 ,初一至初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特別門診。●台南市立醫院:2/9(除夕下午)-2/12(初三全日)暫停門診、抽血、領藥;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9~12點,下午2~5點,特別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衛福部台南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看診,初一內外科急門診,初二暫停門診,初三內外科急門診,2/13(初四)上午正常看診,2/14(初五)上下午正常看診。●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仁德院區、大同院區2/8-2/10(小年夜至大年初一)門診至中午,2/11(初二)休診,2/12(初三)門診至中午,2/13(初四)起全日正常看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2/8-2/10(小年夜至初一)門診至中午,2/11(初二)門診休診,2/12-2/14(初三至初五)門診至中午。春節年假期間,急診照常。●新樓醫院台南院區、麻豆院區、新樓安南診所: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2/1(4初四、初五)下午門診正常但沒夜診。●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除夕到初三門診均休診,初四、初五門診正常;復健科從除夕至初三暫停治療服務。●台南郭綜合醫院:除夕到初三暫停門診;急診與住院照常服務。高雄市》高雄市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高雄榮民總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2/14(初五)上午內、外、婦、兒各1診;另於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於急診室旁戶外慈濟組合屋現場看診,上午9至12點(成人),下午2至5點(兒);急診全年無休。●高雄長庚醫院:2/8(小年夜)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晚上休診;2/9(除夕)全院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門診休診,另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2/14(初四至初五) 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春節期間急診照常提供24小時服務。●高雄市立聯合醫院:2/8(小年夜)上午部分門診;2/9(除夕)上午部分門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成人內科上、下午,兒科上午;2/13(初四)上午部分門診。復健治療2/8(小年夜)僅開放上午,2/9至2/13暫停服務;急診、住院24小時無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2/9(除夕)門診休診;2/10(初一)上、下午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2/11(初二)、2/12(初三)上午、晚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2/13(初四)、2/14(初五)門診正常營運●衛福部旗山醫院:2/9(除夕)上午正常門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開設部分門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1(初二)門診休診;2/13(初四)、2/14(初五)上、下午門診,晚上休診。2/10(初一)至2/12(初三)開設呼吸道特別門診。●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一般門診、檢查診、健康檢查休診,急診及血液透析正常服務;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類流感或急性呼吸道特別門診,2/10成人上午及夜診、小兒科上下午診,2/11成人下午及夜診、小兒科上午診,2/12成人下午診、小兒科上下午診。●國軍高雄總醫院:2/9(除夕)上午內科、外科各1診,下午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上、下午各1診;2/13(初四) 上午內科、外科各1診,下午休診。●高雄市立鳳山醫院:2/8(小年夜)上、下午部分門診照常,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上、下午及晚上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 上午風濕過敏免疫科、下午腎臟科、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各1診;2/14(初五) 上午家醫科及中醫、下午腎臟科及胸腔科、晚上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各1診。●高雄市立中醫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3(初四)上午開診,下午及晚上休診;2/14(初五)正常開診。●義大醫療體系醫院(義大醫院、義大癌症醫療醫院、義大大昌醫院):2/9(除夕)、2/12(初三)一般門診上午看診;2/10(初一)、2/11(初二)門診休診;2/13(初四)起恢復門診正常看診;急診24小時無休。●高雄阮綜合醫院:2/9(除夕)至2/12(初三)門診休診,急診全年無休,另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屏東縣》屏東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屏東榮民總醫院:2/9-2/11(除夕至初二)門診全日停診;2/12(初三)至2/14(初五)開設部分門診;2/15(初六)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衛福部屏東醫院:2/9(除夕)上午呼吸道疾病特別門診;2/10-2/12(初一至初三)上午、下午呼吸道疾病特別門診;2/13(初四)及2/14(初五)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屏東基督教醫院:2/9-2/12(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2/10-2/12(初一至初三)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13(初四)及2/14(初五)正常門診,急診不打烊。宜蘭縣》宜蘭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2/9-2/14(除夕至初五)門診休診,2/13-2/14(初四至初五)加開「放射腫瘤科」門診;急診室春節期間24小時照常看診;新民院區美沙冬給藥時段,2/9-2/14(除夕至初五)為上午8點至中午12點30分;新民復健治療2/9-2/14(除夕至初五)暫停服務。●羅東博愛醫院:2/8-2/14(小年夜至初五)休診7天,2/15(初六)恢復看診。●羅東聖母醫院:2/9-2/13(除夕至初四)門診休診,這段期間增設成人及小兒呼吸道特別門診,2/14(初五)門診正常看診,2/8、14日暫停健檢。花蓮縣市》花蓮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花蓮慈濟醫院2月9日至12日上午均有門診●門諾醫院2月10日至12日全天開設「春節呼吸道傳染特別門診」●花蓮洗腎機構年節期間提供原服務腎友洗腎,不過8家醫院附設洗腎中心目前預約都已額滿,另外有6間獨立型洗腎診所,臨時有需求者建議先打電話確認是否能安排。●若假期間出現呼吸道症狀需就診時,可上花蓮縣衛生局網站(http://www.hlshb.gov.tw)或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各醫院看診科別及時段。台東縣》台東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部立台東醫院:除夕、初一全天及初二下午休診;有門診的有初二上午家醫科、晚間內科、初三上午內、泌尿、下午家醫科、初四上午家醫、牙、下午家醫、內科、初五上午家醫、內、精神、家醫科、下午外。另,除夕到初五上午均有流感門診。●台北榮總台東分院:小年夜上午、胸腔科、中醫科、下午身心科。初三上午腎藏科、初四下午骨科、初五上午泌尿科、骨科,餘無門診。●台東馬偕醫院:除夕至初五休診,初六全面開診。初三上午有類流感門診。急診全年不打烊。●台東基督教醫院:除夕至初三門診休診,但除夕上午加開特別門診,包括:內科、家醫科、外科、泌尿科小兒科等五個科別。初一至初三加開成人呼吸道特別門診。急診不打烊。澎湖縣》澎湖縣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初一2月10日至初三2月12日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小年夜2月8日正常開診,除夕2月9日休診,初一2月10日至2月12日上下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2月13日恢復正常開診。》連江縣 春節醫療服務詳細查詢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使用教學春節期間如果急症病情嚴重有就醫的需要,出門前記得先上網查詢。健保署已彙集全國特約醫療院所春節期間的每日看診時段,民眾可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或「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查詢附近醫療院所看診時段及其他服務資訊,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0800-030598/02-4128-678,每日9時至17時),查詢春節假期期間醫療院所看診時段。查詢方式及步驟如下:1.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春節假期 就醫安心」專區或首頁→健保服務→健保醫療服務→院所查詢→服務時段查詢服務功能。2.「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院所查詢」專區,直接輸入院所名稱或依需求選擇欲查詢之縣市、鄉鎮市區、診療科別或服務時段等條件,即可查詢該院所開診情形。春節期間,如有牙齒健康方面的問題,國內部分醫院提供牙醫急診服務,讓春節期間,有口腔或牙痛急症的病人接受治療。春節期間牙醫急診相關資料請參考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網頁資訊。春節期間如健保卡因遺失或毀損等因素,且未及申請補換發健保卡者,可持有效的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如身分證、駕照等),於各特約醫療院所填寫「例外就醫名冊」,即可用健保身分安心就醫,不影響任何就醫權益。【資料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全國各大醫院網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0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運動竟會引起過敏反應!醫師解析3類型的「麩質過敏」,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
台灣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以帶殼蝦蟹最多,其餘過敏類型則以塵蟎過敏為主。歐美國家許多人有著「麩質不耐症」的問題,飲食上為此產生「無麩質飲食」,台灣近年標榜無麩質飲食也日益多見。到底什麼是麩質過敏?相較其他食物過敏有何特殊之處,聽聽專業醫師的案例分析與說明。什麼是「麩質過敏」?運動竟也會誘發麩質過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子閔表示,麩質過敏的症狀較不明顯,常見腸胃道不適症狀,其餘非典型症狀有頭痛、關節痛等,而麩質過敏有一特殊之處,有些患者因為「運動」而出現麩質過敏反應。一位30多歲陳姓男子,下班後準備跑步運動,運動前先吃了一塊麵包,避免待會兒運動血糖過低,沒想到運動前吃麵包的舉動,竟讓他後來跑不到10分鐘,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激似過敏性休克的反應。陳姓男子休息幾分鐘後,雖然馬上恢復正常,但他長年飽受鼻過敏困擾,直覺稍早的反應應是食物引起的過敏症狀,就醫抽血後果真被他料中,是麵包中的麩質誘發過敏。什麼是「麩質」?麩質過敏可分為哪幾類?麩質是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中的一種蛋白質,林子閔解釋在台灣的飲食中,幾乎難以避開麩質,舉凡麵粉製成的食物,如麵包、PIZZA、麵條、啤酒等都有麩質的存在,由於麩質具有黏著劑的效果,也被食品加工業者廣泛使用,如沙拉醬、糖果、午餐肉等,其餘還包括醬油、玉米燕麥、肉汁、能量棒、洋芋片、薯條等,甚至還有些業者會將麩質水解製成化妝品。麩質過敏可分為三大類型:●第一種是有遺傳性自體免疫失調症,患者接觸到麩質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小腸,導致腸黏膜發炎,小腸絨毛無法吸收養分,引起「乳糜瀉」的症狀,吃到麩質就拉肚子。第一類患者通常小時候就會被發現,同時會有嚴重骨質疏鬆,沒有及早診斷、戒斷麩質,後續也可能會出現代謝異常、神經系統病變等各類問題,不過,引起乳糜瀉的患者是少數中的少數。●第二種是「非乳糜瀉體質」,接觸到麩質不會腹瀉,但接觸後會出現頭痛、疲勞、關節痛等症狀,由於太難與其他疾病症狀辨別,患者常會先到神經內科做一系列檢查,多年後才發現是麩質過敏。●第三種是對小麥的麩質過敏,這類患者一大特色是,接觸麩質後運動,會引發蕁麻疹、嘴唇紅腫,嚴重易導致過敏性休克,相較於其他二類致命。麩質過敏飲食需如何調整?須避免「慢性發炎」的發生!麩質會導致人體過敏,主要是麩質中的兩種物質「Gliadin」及「Glutenin」,如果經檢查確認是麩質過敏的患者,可以採取無麩質飲食,症狀會明顯改善,不過無麩質飲食在台灣執行度相對高,建議可以採取只吃原型食物的方式,多可趨吉避凶。無論是麩質過敏或是國人常見的塵蟎過敏、帶殼蝦蟹過敏等都會引發身體「慢性發炎」,林子閔表示,很多過敏兒會認為過敏反應「痛不致死」,長期忍耐,但也讓原本僅是小小的發炎,演變成慢性發炎,就比較容易累、皮膚愈來愈粗、支氣管愈來愈差等。她認為,只要有過敏症狀出現,就應該好好就醫,採取長期、穩定控制的策略,避免慢性發炎影響到其他器官。如何正確解讀過敏原報告?檢測過敏原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不建議檢測免疫球蛋白G(IgG),IgG是檢測人體對抗過敏原後產生的抗體,林子閔說,身體已經打過一仗產生的抗體,不代表身體對該過敏原過敏,僅能證明身體與其對抗過,檢驗該項目「不具任何意義」。林子閔說,檢測過敏原後,民眾千萬不要自己判讀過敏原報告,報告中不是有紅字代表「不能碰」或「絕對不要吃」,過敏反應是有彈性的,特別是小孩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健全,反而不斷接觸過敏原,再次檢測可能就沒有過敏的問題,因此千萬不要自行解讀報告,仍須由醫師協助判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6 養生.聰明飲食
10大高普林食物排行榜 一表看低中高普林食物有哪些?
痛風患者限制高普林食物攝取量,以低普林食物同時配合藥物治療、適當運動、定期追蹤尿酸數值、均衡飲食,可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或減輕「痛風」發作的疼痛。普林是什麼?高普林食物有哪些?一文看懂高普林食物。普林是什麼?根據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衛教指出,普林(purine)是體內遺傳物質上的一種含氮物質,可來自於身體自行合成、身體組織的分解及富含核蛋白的食物,經由肝臟代謝後會形成尿酸,透過腎臟將尿酸排出體外,若體內產生過多尿酸或腎臟排泄受阻,就會造成尿酸過高,引起高尿酸血症。以血尿酸濃度的正常值,成年男性血尿酸值 >7.0mg/dL ,成年女性血尿酸值 >6.0mg/dL,即定義為高尿酸血症。所謂的痛風就是因為普林代謝異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引起之關節腫痛或變形。高普林食物是引發痛風元兇?許多人認為豆類、穀類等等高普林食物是引起痛風的元兇,不過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暨臺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科主任蔡長祐受訪時指出,根據近年研究發現,攝取豆類、穀類並不會特別提高痛風發生率。(推薦閱讀:引發痛風最危險的 竟不是高普林食物!醫師揪出生活4大隱藏痛風兇手)蔡長祐表示,引起痛風的主要原因為攝取過多肉類,而且高糖、高脂肪食物及酒精也是誘發痛風的原因之一。另外,水果雖然含有大量果糖,但是水果內有一種天然酶類,可抑制尿酸提高;不過,若將水果榨成果汁則容易使酶類失去活性,會造成抑制尿酸升高的效果變差。高普林食物有哪些?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或尿酸鹽沉積過多而引起泌尿道結石者應限制高普林食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理說明以下高普林、中普林及低普林食物表,高普林食物應少食或盡量避免,中普林食物可酌量食用,低普林食物則可自由搭配攝取。 (表格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0大高普林食物排行榜由上表可知,中、高普林食物包含紅肉、內臟和海鮮等等。根據啟新診所資料,以下整理10大高普林食物排行榜。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宏恩醫療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啟新診所延伸閱讀: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
2023-12-29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喘到無法說話竟是自體免疫疾病 醫:需終身用藥
一位病友出現喘咳症狀,嚴重至無法從事社交活動,先至醫院胸腔內科就醫,經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後,發現患者肺纖維化面積達2成,轉介至風濕免疫科就診後,發現是硬皮症導致。病患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蔡昀蓁表示,由免疫疾病導致的肺纖維化患者常延誤就醫,且患者必須終身用藥,健保本月給付新藥後,有助病人穩定用藥。健保原先給付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及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ILD)使用,然而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會影響肺功能,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品,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同意於今年12月1日起,擴增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至該類病人使用,能顯著降低肺功能惡化,人年藥費約64萬元,預估約1300名病人受惠。蔡昀蓁表示,該名患者於門診檢查時,血氧不及90,在門診時一度喘到連一句話都說不完,肺部功能嚴重喪失,必須配戴氧氣罩維生。使用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至今,病情控制良好,已能跳舞、做瑜伽,僅需每半年電腦斷層檢查、每半年進行肺功能測試觀察即可。「大部分自體免疫患者,罹患肺纖維化時沒有明顯症狀。」蔡昀蓁表示,自體免疫患者發現肺纖維化時多已晚期,因肺纖維化面積須至2、3成才會有症狀,若病人有運動習慣、肺活量較佳,則發病時間會再延後。門診不少患者是40至60歲才發病,惟狀況因人而異,也有患者20多歲就發病。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臨床上常安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定期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蔡昀蓁解釋,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病人,若為「全身性」類型,除關節、皮膚症狀外,因疾病慢性發炎的特性,肺部、腸胃道都會出現症狀,出現肺纖維化的比率達5成,除呼吸道症狀以外,因疾病影響病人生活,心理也會出現狀況。另,過去病人長期使用免疫調解藥物,萬一合併感染恐一發不可收拾。「過去常有病人說,免疫疾病是『死不了的癌症』。」蔡昀蓁表示,抗肺纖維化新藥每顆要價千元以上,病人每天需吃一顆,且必須終身使用,對無法獲得健保給付的病人而言是很大的經濟負擔。蔡昀蓁指出,健保12月起放寬給付條件,從過去特定疾病患者才能使用,改為若符合健保用藥條件,不分疾病別均可用藥,包住病人提升治療信心。因病人必須終身用藥,新藥降低副作用亦能幫助病人穩定、長期用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也說,肺纖維化由於疾病進展因人而異且變化多端,若未及早發現並適當治療,5年存活時間比許多癌症還低。過去抗肺纖維化藥物健保給付對象僅包含特發性肺纖維化及全身性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健保署擴大給付對象至所有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病友,期盼能降低肺纖維化的高死亡率。什麼是肺纖維化? 點擊知道更多健保署修訂後給付規定(自112年12月1日生效)Nintedanib用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112/12/1)需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需檢附肺部HR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及檢查報告,證實具有肺部纖維化且侵犯至少10%肺野(lung field),並符合間質性肺病之診斷。(2)經胸腔或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確認符合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Chronic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with a progressive phenotype,PF-ILD)之疾病進展定義(請檢附過去一年內可證明疾病進展之病歷及相關檢查報告)。須符合肺功能惡化,且伴隨呼吸症狀惡化或HRCT肺部影響檢查有纖維化增加的證據。肺功能惡化可以為以下任一條件(a)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5%或 (b) DLCO(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10%。(3)起始治療條件:病人的FVC為預測值之45~80%且DLCO為預估值之30~80%,病歷須清楚記載病人之相關臨床症狀(如呼吸困難、喘或咳嗽等)。(4)停止治療條件:在持續使用nintedanib 52週後,若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預測值持續年下降10%絕對值或以上,則進入12週的緩衝期 (grace period),這段期間可先給予續用,緩衝期後,再測之 FVC預測值(%)與緩衝期前相比仍降低時,則認定為未改善,應停止用藥。(5)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26 週需檢送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2-28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醫師懷疑患者肺栓塞時需要做D-dimer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還可偵測那些重大疾病?
什麼是D-dimer(D-二聚體)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D-Dimer檢測是檢查血液中 D-Dimer的濃度,D-Dimer是纖維蛋白在人體分解時所產生的蛋白質片段。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共同參與血栓的形成,所以當D-Dimer檢測出現陽性,甚至是顯著偏高時,代表檢測者體內有大量的血栓形成,此時檢測者可能凝血功能發生問題。而引起凝血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通常無法憑此檢測確切得知疾病為何。同時此檢測也無法得知血栓可能的位置在哪。 血栓在人體的功能為何?與凝血機制有關嗎?血栓是血液凝固時一個重要的機制,產生血栓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體內止血,當體內的血管或組織受傷時,需要藉由凝血因子、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在特定的位置產生血栓和更堅固的纖維血栓,凝結成巨大血塊,來阻止傷口中的持續失血,傷口上的結痂與血管中的瘀青就是血栓的一種表現。當覆蓋好傷口或傷口痊癒時,身體需要控制覆蓋傷口的巨大血塊大小,或將凝結在傷口上的巨大血塊移除,這時候身體需要對其中的成分,包括:血栓、纖維蛋白進行分解,就會分解產生D-Dimer進入血液中。所以當檢測結果出現陽性或較正常情況明顯更多的D-dimer,就代表人體有大量的血栓正在形成與分解,也就表示體內的凝血功能沒有正常運作。D-dimer(D-二聚體)可用來檢測那些嚴重疾病?醫師經常透過 檢測D-dimer(D-二聚體),來判斷病人是否發生凝血問題,常見的凝血疾病有:1.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英文簡稱DVT):深層靜脈栓塞是在身體深處靜脈血栓所引起的堵塞,這些血栓能夠部分或完全阻塞靜脈的血流。大多數深部靜脈血栓發生在下肢中,尤其容易發生在小腿、大腿或骨盆,少見於手臂中。深層靜脈血栓可能還會伴隨有以下症狀:●腿部或手臂突然腫脹。●腿部疼痛或壓痛,尤其發生在站立和行走時。●腿部或手臂出現腫脹或疼痛的部位發熱。●皮膚發紅或變色。●皮膚表面附近的靜脈異常變大。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英文簡稱PE):肺栓塞是肺部出現血栓,阻塞肺部動脈的血流,並影響到肺部的氣體交換,通常是腿部的深層靜脈血栓轉移到肺處所引起。此種情況是急症,需進行急救,不然病人有生命危險。 肺栓塞可能的症狀有:●突然發生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咳血或咳嗽,並且咳嗽或移動身體時,會產生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出汗顯著增加。●心跳顯著加快。●容易感覺頭暈或昏厥。3.中風:因為腦血管的阻塞或腦血管得破裂而導致腦部的功能突然發生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尤其是血栓阻塞引起的可透過D-dimer快速偵測。中風可能的症狀有:●身體一側的上肢或下肢突然麻木或無力●臉部一側突然覺得麻木或無力●突然發生辭不達意、說話困難或難以溝通。●突然單眼或雙眼發生視力障礙。●突然頭暈、身體失去平衡或缺少協調性,不易行走。●不明原因的突然劇烈頭痛。4.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會讓體內形成過量的血栓,導致許多器官的損傷和其他嚴重併發症。D-dimer的檢測數據可在治療DIC時作為治療成效的參考依據。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可能症狀有:●牙齦出血。●噁心、嘔吐。●劇烈的肌肉疼痛和腹痛。●癲癇。●排尿次數較平常少。因D-dimer的檢測難以確定引起的疾病為何,所以醫師通常會使用心血管的影像檢查,協助進行確認疾病為何?常見的心血管影像檢測有:杜卜勒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和肺部通氣和血流灌注攝影(V/Q scan)等。那些因素會影響D-dimer檢測?D-dimer雖然可以很快偵測人體中血栓的多寡,但因為這項檢測的靈敏性極高,所以容易產生許多偽陽性的結果,常見的因素有:●懷孕。●心臟病。●最近手術。●身上有多處外傷傷口。●感染性疾病,例如:新冠肺炎。●老人。●肥胖。●抽菸。●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D-dimer檢測安全嗎?如何解讀數據?D-dimer檢測只需要少量的血液就可以完成,且不需要禁食,不受使用的藥物影響,抽血檢查相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同廠牌的D-dimer檢驗正常值並不同,通常只要注意數據是否為陽性,且明顯高於正常的參考值,或醫師有特別講解數據的差異性。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D-Dimer TestWebMD:What Is the D-Dimer Test?
-
2023-12-21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新冠病毒比流感具威脅性/新冠高峰來襲2
不少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全身性影響比想像中嚴重,再度引發關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感染性疾病〉(The Lancet-Infectious Diseases)有篇評論、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死亡率、再住院風險皆高於流感,日後出現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也增加,多位專家也指出,新冠病毒仍比流感病毒具威脅性,不僅容易演變成重症、致死,也可能留下長新冠後遺症,加重既有疾病症狀,甚至誘發其他疾病,不可不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不同於一般細菌感染會出現發燒、有痰,病毒感染常見的症狀為乾咳,其他呼吸道病毒多數只感染上呼吸道,新冠病毒卻能侵犯到氣管、支氣管等下呼吸道,甚至侵害肺部,出現重症的比率較高。一旦年長者、有氣喘或肺阻塞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免疫低下者等重症高風險族群確診,除了胸悶、胸痛、喘,也有可能出現凝血異常、心血管疾病、肺栓塞、病毒性肺炎,甚至是次發性細菌感染;即使痊癒,也會因住院時間長、器官受損,留下氣管容易過度反應等長新冠後遺症,加重既有氣喘、過敏症狀,恢復時間也更久。台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呼籲,民眾勿陷於「新冠疲勞」,對於接種疫苗與及早用藥鬆懈心防,尤其高風險族群切莫掉以輕心。上述研究也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後,容易出現疲倦、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和神經系統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超過半數的死亡和致殘個案都出現在康復幾個月後,而非剛康復的頭一個月,顯示新冠肺炎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廣泛、複雜。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指出,多篇研究認為,新冠肺炎對全身傷害比想像中嚴重,像是會對中風、心臟病等有影響;風濕免疫疾病患者感染可能誘發原有疾病發作,有糖尿病史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死亡風險是沒有糖尿病者的二到三倍,且新冠病毒也導致新發糖尿病比例增加。新冠病毒傳播與突變速度很快,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當病毒傳播到醫院照顧人員身上,隨著照顧人員在醫院走動、活動、照顧病人,可能就增加院內群聚感染風險;一旦新冠重症病患大量增加,將排擠到一般病人的治療,導致社會、國家承受重大經濟、醫療負擔。想知道自己是否為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嗎?感染之後該怎麼辦?又該去哪裡才能拿到藥物治療呢?歡迎點擊「COVID‑19 了解 計畫 行動」連結!(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2-18 醫療.指甲.足部
穿高跟鞋拇趾外翻近40度痛到像火在燒 未治療可能引發全身骨骼、關節問題
張小姐因工作關係每天需要穿著高跟鞋,大拇指內側長期與鞋面摩擦,半年前開始無法久站,走路不到半小時,腳底就痛到像火在燒,拇指呈現ㄑ字型根部又凸又腫,就醫檢查時拇趾已外翻將近40度。 萬芳醫院骨科醫師陳建樺表示,拇趾外翻雖然不是急症,但是病發時卻會讓人痛到難以忽略,若不積極治療還有可能會引發全身骨骼和關節歪斜、自律神經失調等併發症。 什麼是拇趾外翻? 該如何治療變形腳趾? 「拇趾外翻」的患者腳背第一掌骨與大拇趾間的關節會呈現外凸彎曲。陳建樺醫師提到,拇指外翻常會伴隨其餘腳趾的擠壓變形、足部疼痛外翻,外觀上大拇趾會往第二拇趾偏移15度以上,使大拇趾、第二拇趾交疊,使第二拇趾異位,導致穿鞋時摩擦不適,大拇趾根部的骨頭突出且紅腫發痛。 陳建樺醫師表示,拇趾外翻初期可以先透過消炎止痛藥、改善穿鞋習慣,減輕病情惡化,不過無法根治外翻,當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後疼痛感仍未緩解,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大腳趾外翻手術,矯正腳趾變形並重整腳趾平衡。 拇趾外翻70%與遺傳有關 但高跟、窄頭鞋是加速劑 不過,術後仍需配合良好的穿鞋習慣,挑選寬楦頭鞋子,減少穿著高度超過一吋的寬楦頭鞋子,偶爾也可以使用足部輔具,如五指襪、大拇指分隔墊等避免復發。 陳建樺醫師提醒,雖然拇趾外翻約有70%和遺傳有關,扁平足、韌帶鬆弛、少數神經系統疾病及類風濕關節炎等也是好發族群,不過,高跟、窄楦頭的鞋子仍是加速拇趾外翻惡化的催化劑。 因為穿著高跟鞋時,墊高的鞋跟會造成身體重量往前足的方向壓迫,此時較窄的楦頭就會把大拇指以及小指往足部的中線擠壓。陳建樺醫師表示,當大拇趾內側的關節囊因為長時間反覆的擠壓而鬆弛後,就會產生畸形。因此,建議民眾應避免窄楦頭、高跟的鞋子,減少大腳趾外翻產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大拇趾外翻不一定是高跟鞋的錯 5常見原因曝!如何治療、選擇鞋子?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737】(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手指痠麻、打字卡卡要當心!罹「這疾病」未治療,關節半年內恐遭蝕
因工作需求,60多歲陳小姐需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清晨起床後更覺僵硬疼痛,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四處就醫,最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料,陳家女兒今年也出現類似症狀,透過精準抗體檢測以及搭配骨骼關節超音波檢查,證實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偉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系統性發炎疾病,受到先天基因遺傳影響,加上後天免疫失調,引起發炎反應,進而攻擊侵犯相關組織與器官,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以及關節晨間僵硬。以陳小姐為例,起初被認為職業病,因為常用電腦、滑鼠,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合併復健,但情況時好時壞。當時因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她只能單隻手指敲打鍵盤,工作幾乎停擺,患者也陷入長時間憂鬱情緒,就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骨頭已遭侵蝕。早期診斷及積極藥物治療 非常重要類風濕性關節炎被列在重大傷病範疇,早期診斷以及積極藥物治療效非常重要,越晚診斷越延遲治療則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變形,失能風險大幅提高。隨著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問世,雖仍無法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病友只要積極治療,規律用藥,就能達到緩解目標,延緩病程進展,減少關節腫痛不適,擁有與一般民眾相同的生活品質。洪偉哲醫師以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為例,優點在於使用方便,能妥善控制疾病,讓病友長期維持「疾病緩解」治療目標。飽受關節疼痛之苦的陳小姐,以前總是眉頭深鎖,但現在則能健走、慢步、爬山,充滿熱情,活力四射。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全台約有近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女多於男。洪偉哲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未積極接受治療,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病友務必把握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國外相關研究亦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骨質疏鬆,肌少症以及失智憂鬱的風險也會增加。針對骨質疏鬆部分,洪偉哲醫師建議,臨床可以搭配使用「10年骨折評估風險工具」 ( FRAX )來做進一步評估;患者應攝取足量的鈣片以及維他命D,但需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用劑量。另外,評估肌少症也很重要,統計上顯示,超過52%老年族群有肌少症,一般人從20歲到80歲,預估肌肉質量減少40%,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更因發炎以及營養不良而更加惡化,這些都是全人整合醫療以及精準醫療所需重視的課題。「123守則」控制病情洪偉哲醫師表示,目前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醫療處置,只要患者及早就醫,定期回診以及規則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且有效降低罹患共病的機率,甚至達到完治的目標,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提出「123守則」:1個月回診一次、2個治療目標(令疾病達到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使生活品質最佳化)及3個月後未達目標時則進一步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洪偉哲醫師叮嚀患者切勿自行停藥造成病情惡化,建議可從事復健、散步及伸展活動,同時避免高強度運動,調整動作及作息、避免熬夜及壓力,讓疾病控制得更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你聽過「紅斑性狼瘡」這個疾病嗎?這是個容易發生在15到40歲之間的疾病,且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不是沒有,但目前女性與男性患者的比率是9:1。紅斑性狼瘡的特點是,會影響許多器官,包括關節、皮膚、腎臟、血球、腦部、心臟、肺臟都會受到影響,也因此會與其他疾病有類似、重複的症狀,並不是那麼好診斷,甚至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 專看紅斑性狼瘡的醫師可能會搖搖頭,說:「我剛看了二十個病人,每個人的症狀、表現、病程進展都不一樣。有人的症狀來的急,有人是慢慢浮現;有的人一發病就很嚴重,有人發病幾年來總是很輕微。有的患者只有暫時出現症狀,有些卻持續發病。幾乎很難找到病情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啊。」紅斑性狼瘡症狀過去台灣最早受到關注的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內,女主角就患有紅斑性狼瘡,患者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 非常疲憊,很難恢復活力,疲憊的程度會讓人覺得連平常過日子都很累,自覺無法勝任生活● 發燒超過38.3度但找不到原因● 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或是肌肉痛● 橫跨鼻樑至兩側顴骨的蝴蝶紅斑● 對光敏感,曬到太陽後皮膚變得更差● 寒冷或有壓力時指尖腳趾會轉藍紫或轉蒼白● 喘不過氣● 深呼吸時感到胸痛● 嘴巴或鼻子的潰瘍● 頭痛● 不明原因掉髮,可能是頭皮某區域的頭髮流失,或頭髮整體變薄、量變少紅斑性狼瘡真正的致病機轉還不甚明確,但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個綜合基因、環境、與荷爾蒙變化而造成的「自體免疫疾病」。簡單來說,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用來防衛身體的,遇上外來物時會做出適當的抗體與之對抗。然而自體免疫疾病就是說,身體內產生了抗體,但這個抗體不是用來對抗外界的細菌、病毒、或外界物質,而這抗體反而會攻打自己的身體器官。就像是原本應該保家衛國的軍團,卻突然叛變化身為反抗軍似的。這些反抗軍抗體會侵犯各個器官,引起各個器官的嚴重發炎與組織損害,帶來不少危害。 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病前,可能是受到了壓力大、陽光、藥物、或某些感染的刺激,也可能是家族遺傳,被感染、藥物等刺激物誘發而發病。紅斑性狼瘡病情可能會起起伏伏,時好時壞,也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最具特徵的臉部蝴蝶般的紅疹,因此不一定能在首次發病時就找到病因,也無法從單一檢查就能確診紅斑性狼瘡。11項診斷標準目前風濕免疫科醫師可能會依據準則。在十一個診斷標準中,至少要符合四樣,這四樣症狀不用同時出現,可能是在不同病程時依序出現:● 臉部蝴蝶斑● 盤狀紅斑● 對光敏感● 口腔潰瘍● 關節炎● 肋膜發炎或心包膜發炎● 腎臟疾病(蛋白尿、血尿)● 神經疾病(癲癇、精神錯亂)● 血液疾病(血球數目降低)● 免疫疾病(抽血看到存在某些抗體)● 抗核抗體(抽血看到存在抗核抗體)我們剛剛提過紅斑性狼瘡是個自體免疫疾病,其中身體產生最著名的一個抗體是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抗核抗體,但要提醒大家,抽血看到抗核抗體雖是個重大線索,但不能直接就診斷為紅斑性狼瘡,還有可能是其他病的。美國流行音樂小天后賽琳娜(Selena Gomez)在23歲(2015年)時,因為關節疼痛、皮膚紅疹、焦慮恐慌、及腎臟問題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2017年,賽琳娜25歲,就因為紅斑性狼瘡引發嚴重腎臟病變而接受活體腎臟移植。可見,紅斑性狼瘡影響身體健康的程度可以很廣泛與嚴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紅斑性狼瘡會如何侵害各個器官:● 關節關節與肌肉疼痛、紅腫可能是紅斑性狼瘡侵犯身體的第一個表現,紅斑性狼瘡造成的關節僵硬與疼痛在早晨較明顯,雖然紅斑性狼瘡患者常有關節痛,但通常這樣的侵襲不會造成永久性破壞,不至於到讓患者癱瘓的程度。● 腎臟大約五成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其腎臟會受到自體抗體攻擊,而且這與關節受到的侵犯不同,其中的一成到三成患者會進展到腎衰竭,因此,腎臟問題是常見的紅斑性狼瘡的致死原因。但剛開始腎臟受到侵犯時,引起的症狀不明顯,有人會表現腳腫、噁心嘔吐、胸痛、與到處癢這些症狀,但有患者是到了驗尿時發現蛋白尿、血尿等問題才發現。● 腦部抗體攻擊腦部後,患者最常抱怨頭痛,另外也可能表現頭暈、行為改變、出現幻覺、中風、癲癇、記憶困難等問題。● 血管抗體攻擊血管,會讓血管發炎、血球數目下降、增加血栓生成或出血的可能,因此會引發不少症狀。當紅血球數目下降會引發疲憊,白血球數目下降則感染機會大增,血小板數目下降時出血與瘀青的機會都會增加。有些自體抗體的出現則增加了血栓生成的機會,患者因此會有深部靜脈血栓、肺栓塞、及腦部中風的可能性。這些症狀可能來得又快又急,因此紅斑性狼瘡患者最好定期抽血檢查。● 肺與心臟抗體會導致肋膜發炎,心包膜也會發炎,患者在呼吸時會感到胸痛。另外心臟的肌肉、血管都更容易發炎,影響血液循環,大幅提高心肌梗塞的機會。討論到如何治療時,要先看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及發作部位。若症狀輕微可用減少發炎的藥物,症狀嚴重則要抑制免疫系統運作,降低抗體數目。類固醇、奎寧、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都是選項之一。● 類固醇對付紅斑性狼瘡造成的身上紅疹時,醫師常建議先擦類固醇藥膏。當身體其他器官遭受自體免疫抗體攻擊時,較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能減少器官發炎反應。● 奎寧奎寧是用來治療瘧疾的老藥,同時也是風濕免疫科的用藥,能使紅斑性狼瘡的皮膚與關節問題獲得控制,有時也能預防紅斑性狼瘡復發。● 化療藥物化療藥物原本是用來殺死癌細胞的,接受化學治療後會有效地抑制免疫系統的作用,但也會帶來不少副作用。因此化療藥物多是用在嚴重到侵犯腎臟、腦部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身上● 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本來是運用在降低器官移植後排斥作用的藥物,現在亦能運用在治療嚴重的紅斑性狼瘡上,降低身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然而,現代醫學仍然無法治癒紅斑性狼瘡,患者們除了配合藥物治療之外,還要參考以下辦法,盡量增進生活品質。雖然無法治癒,但許多紅斑性狼瘡還是能過著活躍的生活的。● 定期回診,並對自己的疾病取得更多認識,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 盡量獲取足夠的休息,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一天睡8-12小時● 防曬與保護皮膚,中午時分盡量別出門在外,並用太陽眼鏡與防曬乳保護眼睛皮膚,減少陽光刺激● 規律運動,運動好處多多,並改善心情與增進骨質,預防肌肉流失● 戒菸,香菸會影響循環系統,加重紅斑性狼瘡的症狀,而且菸草對任何一個器官都不好● 吃得健康,不是暴飲暴食,但要吃得營養與均衡● 如果覺得自己「燒燒的」,要注意量體溫,並找到發燒原因,看看究竟是感染了,還是紅斑性狼瘡復發了。或許大家會想問,賽琳娜(Selena Gomez)這麼年輕就做了腎臟移植,那她的紅斑性狼瘡會不會繼續侵襲新的移植腎臟呢?嗯,這不是不可能的事,但超過九成的紅斑性狼瘡案例並不會。甚至紅斑性狼瘡患者接受腎臟移植與免疫抑制劑治療之後,還有助於改善關節腫脹等其他症狀。但現在賽琳娜除了紅斑性狼瘡外,還要注意很多其他事情,例如接受腎臟移植之後,前六個月是排斥反應發作的高峰期,而且患者開始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後變得很容易感染,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實在還有許多的難關要度過呢!原文:
-
2023-12-12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周海媚病逝!血小板低下2原因 若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器官毀壞」
聯合報報導,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在微博上突然被傳離世消息未獲證實。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終於發出聲明:「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噩耗。周海媚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經常滿身瘀青周海媚多年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周海媚過去上節目的訪談,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昏倒被送醫,也因此自己很常滿身都是瘀青。血球低下2原因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表示,人體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3個相當重要的血球,會造成低下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骨髓製造不足,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導致血小板過低;第二種則是血小板破壞過多,免疫系統不明原因自我抗體攻擊血小板,即使血小板生成很多,但還是會被抗體破壞掉。紅斑性狼瘡就屬於這種。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黃璟隆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治療相當辛苦 與疾病共處很重要對紅斑性狼瘡的病友來說,與疾病共處相當重要。黃璟隆說,因為抗體過多導致的血小板低下,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年來標靶藥物、生物製劑也愈來愈多,但對病人來說治療之路仍相當辛苦,最重要的仍是接受疾病,並尋求正確治療。黃璟隆表示,臨床上希望能夠減少病患類固醇的使用,使用過多患者容易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白內障、骨質疏鬆等狀況,以前許多患者疾病控制不佳,許多腎衰竭的個案,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10年存活率已達到9成,治療上也愈加導向生物製劑,但價格較高,通常健保傳統治療無效才能夠給付,目前僅2成患者可使用。紅斑性狼瘡病症多 常見「全身器官毀壞」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主任【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SLE).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
2023-11-27 養生.聰明飲食
肥胖、慢性發炎的原因?植物性食物中的凝集素對身體有害嗎?
我在2023-7-5發表植物的逆襲 – 偽科學經典,指出《植物的逆襲》這本書是偽科學的經典。讀者Samson Shu Lun Tang在2023-11-1在回應欄留言:「我也對植物不宜飲食的說法很懷疑,但也想認識『凝集素』多一點,以堅定對這本書的不可信的理念。所以,希望閣下說多點『凝集素』相關資訊。謝謝你」《植物的逆襲》這本書是基於「凝集素有害論」,而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都陷入此一迷思。我發表過兩篇有關凝集素的文章:2017-7-17:生吃,熟食,抗營養素:「事實上,在美國,幾乎沒有什麼蔬菜是不能生吃的。只有一樣例外。那就是豆類。大多數的豆類含有高量的紅血球凝集素,而此毒素是有致命性的。有些豆類,如豌豆,含有較低量的紅血球凝集素,所以可以小量地生吃(但為了安全,沙拉吧不會有)。不管如何,只要用蒸或水煮十分鐘,就可以將豆類中的紅血球凝集素減少200倍。但是,用慢鍋煮是沒有用的。這是因為攝氏80度以下的溫度是無法破壞紅血球凝集素。」2020-7-10:草菇、香菇柄,會引發中風?。這篇文章是在評論王輝明醫師所聲稱的「香菇柄會導致中風」。他說因為香菇柄含有「蛋白質凝集毒素」,所以會導致中風。但是,醫學文獻裡並沒有「蛋白質凝集毒素」這個詞,所以它顯然是「紅血球凝集素」的誤稱。我也指出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香菇柄含有「紅血球凝集素」,更不用說什麼它會導致中風。有關凝集素的科普資訊,最詳盡和最中肯的是哈佛大學的一篇文章(2022年一月最後審查)。我把全篇翻譯如下:凝集素或血凝素是一種「抗營養素」。它們存在於所有植物中,但生豆類(黃豆、扁豆、豌豆、大豆、花生)和小麥等全穀物中的凝集素含量最高。由於流行媒體和時尚飲食書籍將凝集素列為肥胖、慢性發炎和自體免疫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它們受到了廣泛關注。但這些說法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凝集素被定義為與碳水化合物結合的蛋白質。凝集素在自然界中用來保護植物的相同功能可能會在人類消化過程中造成問題。它們能夠抵抗腸道中的分解,並且在酸性環境中保持穩定,這些特性可以保護自然界中含有凝集素的植物。被攝入後,凝集素可以導致紅血球聚集在一起,還會引起噁心、嘔吐、胃部不適和腹瀉。較輕微的副作用包括腹脹和脹氣。動物和細胞研究發現,活性凝集素會幹擾礦物質的吸收,尤其是鈣、鐵、磷和鋅。 豆類和穀物通常含有這些礦物質,因此凝集素的同時存在可能會阻止這些礦物質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凝集素也可以與消化道內壁的細胞結合。這可能會破壞營養物質的分解和吸收,並影響腸道菌叢的生長和作用。由於凝集素能長時間與細胞結合,因此它們可能會引起自體免疫反應,並且理論上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和 1 型糖尿病等發炎性疾病中發揮作用。這些理論觸動了有利可圖的反凝集素運動,催生了防止體內凝集素活動的暢銷書和酵素補充劑。然而,關於人類飲食中活性凝集素的攝取量及其長期健康影響的研究非常有限。包括凝集素在內的抗營養素最常在發展中國家的飲食中進行研究,這些國家普遍存在營養不良,或者食物種類非常有限,全穀物和豆類是重要的日常主食。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很少吃含有大量活性凝集素的食物。原因之一是凝集素在生的狀態下最有效,而含有它們的食物通常不生吃。烹飪,尤其是使用煮沸或燉等濕高溫方法,或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可以使大多數凝集素失去活性。凝集素是水溶性的,通常存在於食物的外表面,因此與水接觸後會被去除。一個例子是乾燥的豆子。為了準備食用,將它們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再煮幾個小時以使豆子軟化,從而使凝集素失去作用。罐裝豆子是在液體中煮熟和包裝的,因此它們的凝集素含量也很低。然而,在低熱下煮生豆(例如在慢燉鍋中)或未煮熟的豆子不會去除所有凝集素。我們的身體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酶,降解一些凝集素。其他使這些化合物失去活性的過程包括使穀物和豆類發芽,以及機械性地去除含有最多凝集素的豆類和小麥粒的外殼。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種類的凝集素,人們對它們的反應也有很大差異。 具有潛在消化敏感性(例如腸躁症)的人可能更有可能因食用凝集素和其他抗營養物質而出現負面症狀。由於報告的凝集素敏感性症狀可透過身體不適來識別,因此合理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少吃或少吃引起消化問題的食物。凝集素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造成的傷害。它們還會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這可能會防止血糖急劇上升和胰島素水平升高。早期研究也著眼於使用無毒的少量某些凝集素來幫助刺激無法長時間進食的患者的腸道細胞生長,以及由於凝集素能夠導致癌細胞死亡而用於抗癌治療。在許多大規模人口研究中,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等含凝集素的食物與心血管疾病、體重減輕和 2 型糖尿病的發生率較低有關。這些食物富含 B 群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礦物質以及健康脂肪。因此,食用這些食物的健康益處遠遠超過這些食物中凝集素的潛在危害。原文:植物的逆襲—凝集素有害論的真相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6 醫療.骨科.復健
手術僅能緩解疼痛 骨科醫提醒用骨鬆藥物治療需留意2大副作用
骨骼流失速度大於生成速度會讓骨骼出現縫隙,也會讓骨質疏鬆;而民眾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含鈣量下降,也會提高骨質疏鬆機會,增加骨折風險,連帶會影響生活行動,甚至需要輔具。馬偕醫院骨科醫師張定國表示,骨質疏鬆治療雖然有手術,但手術僅為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要解決問題仍要靠藥物治療。促進造骨細胞藥物價錢較高,屬於第二線用藥。張定國表示,目前骨質疏鬆治療藥物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為抑制蝕骨細胞作用,如雙磷酸鹽、RANKL受體刺激素、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另一類為促進造骨細胞,如合成副甲狀腺素、硬化蛋白抑制劑。他進一步解釋,抑制蝕骨細胞的藥物為第一線藥物,促進造骨細胞的藥物價錢較高,屬於第二線藥物,會在患者出現新的骨折,或是第一線藥物無效時才使用。骨折後是否手術,需視部位與對生活影響而定。有骨質疏鬆的長者更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但如何判斷是否要執行手術?張定國說,取決於骨折發生部位以及對生活的影響。如果是脊椎壓迫性骨折讓病人出現駝背、疼痛、身高變矮等狀況,或是髖關節骨折讓病人活動困難等,就必須考慮動手術,減緩疼痛。例如脊椎的單純壓迫性骨折,會採用骨水泥灌入受傷處;而髖關節受傷常見手術為置換人工關節、打骨釘。張定國表示,若是骨折發生在近端肱骨、手腕等處,未移位之骨折對生活影響較有限,可以石膏固定,就不一定需要手術,但若骨折錯位則仍需手術治療。一般骨折的復原時間大約三個月,也就是俗話「傷筋動骨100天」,但若是跌倒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讓神經受損,可能出現永久癱瘓。而髖關節骨折的一年內死亡率在男性中更是高達近兩成,女性也有約一成,不可輕忽其風險。兩副作用:下顎骨壞死、非典型股骨骨折,需評估是否暫時停藥。另外,手術本身有一定風險,加上不少骨鬆病人年紀都不輕。張定國提醒,若是患者慢性病多,手術更容易出現麻醉風險,例如心臟問題、中風等,年紀越大手術風險越高,病患及家屬可先與醫師討論。再者,因為患者的骨質疏鬆沒有辦法透過手術改善本質問題,僅是處理疼痛,仍得靠藥物治療。然而藥物治療有部分副作用,張定國說,抑制蝕骨細胞的藥物最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容易造成下顎骨壞死。如果是牙齒不好的病人,需要拔牙、植牙等,會先請病人去牙科評估,若是要拔牙,必須暫停骨鬆的藥物約3個月。第二個副作用,張定國說,是非典型的股骨骨折,雖然不常發生,但在服用藥物達到3至5年有機會出現,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股溝、大腿骨疼痛,屆時可以透過X光檢查是否有早期徵兆。這時醫師會評估是否要暫停使用藥物(drug holiday)。部分藥物加劇骨鬆,需更留意運動與營養補充。除了隨著年齡老化會使骨質疏鬆惡化外,有些藥物也會讓骨鬆問題加劇,必須加強鈣及維他命D的補充。張定國說,最常見的是類固醇藥物帶來的威脅,例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免疫或是特殊皮膚病患者,在用藥時應該要與醫師討論。另外,部分胃藥、精神科藥物、乳癌製劑以及抑制荷爾蒙藥物,或是器官移植的抗排斥藥物,也會影響鈣在腸胃道的吸收,容易讓骨質疏鬆突然加劇,由於部分藥物可能無法取代,在生活上要特別留心。除了依靠藥物治療外,張定國說,骨質疏鬆者規律運動、曬太陽、飲食均衡以及維他命D補充,也是對抗骨鬆的重要因素。他表示,骨鬆常常合併肌少症發生,民眾應增加運動肌耐力、增加反射能力,一旦被踢到或是受撞擊時,也比較不容易跌倒、受傷。骨質疏鬆症自我檢測頸與牆縫隙超過3公分 小心骨鬆已上身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許皓為建議民眾平時就應關注自己是否已陷入骨鬆危機。1.首先應觀察自己有無駝背,可以將背靠著牆,如果頸部與牆面有3公分以上的縫隙,或身高變矮,相較年輕時差距達4公分以上,都應懷疑有骨鬆問題,盡速就醫檢查。2.若長者出現超過一周以上的背痛、腰痛,應懷疑可能是骨鬆造成骨折,盡速就醫檢查釐清病情。
-
2023-11-26 焦點.杏林.診間
歷經8次手術逢凶化吉!陳清文醫師蹲跪扎針薰蒸,解我纏身頑疾
雖說人生無常不離病苦,但是面臨疑難或重大手術,每每會懷疑蒼天為何是我?歷經大小手術8次,幸得上天垂憐,總能在醫師精湛手術下,逢凶化吉。年過不惑時,經常因多種病痛頻繁往返醫院檢查,終由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診斷,我具侵犯性自體免疫的類風濕關節炎。或許正因該病,導致三叉神經痛及脊椎缺損,膝關節磨損及眼疾。我在北榮做了三叉神經的加馬刀手術及脊椎缺損鋼釘補強大手術,2年後由北榮骨科主任陳正豐進行雙膝金屬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後又做了眼疾雷射手術。至此因體內的高金屬含量,被戲稱活體機器人。在此特別感恩天母中醫診所陳清文醫師,因加馬刀手術後一年痼疾復發,經友人推薦嘗試中醫耳針,遂與他結緣。在他精心調治下,終於除去心頭頑疾。陳醫師不論刮風下雨,騎乘機車準時往返診所。他的慈眉善目,親切把脈問診,投以深深關懷,病患莫不感到暖暖慰藉。他本著「藥有君臣佐使千變化,病無貧富貴賤一般心」的信念,行醫數十載,特別在扎針上,以其奔8之年,仍以半蹲半跪方式為之,並佐以22種中藥蒸薰患部,每天求診無數,常有自外縣市遠道慕名而來的患者。在我求醫過程中給予幫助的,均是我的貴人,至今歷歷在目。深感「醫師有你們真好」。
-
2023-11-23 焦點.杏林.診間
如果不是她,此刻的我不知是否還活著!張詩欣醫師一聲「加油喔」 我走過死亡幽谷
如果不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張詩欣醫師,此刻的我不知是否還活著。107年底,人生第一次到歐洲旅行,返台時不見喜悅,卻是舉步維艱,疲倦、怕冷、口腔潰瘍,眼睛也漸漸布滿血絲。到眼科就醫發現是鞏膜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需至大醫院檢查。經友人推薦看中國附醫張詩欣醫師門診。當時我走幾步便喘,小腿長紅疹,腹部冒疱疹,張醫師建議須立即住院治療。但我不知疾病的嚴重性,還想著完成社團事務交接再入院,幸經張醫師多次來電,不停催促盡快入院治療,否則有生命危險。住院後,診斷為罕見的多血管炎,腎功能已損傷一半,再慢一步可能需洗腎,嚴重貧血已瀕臨輸血邊緣。經大劑量類固醇及免疫制劑治療後,才感覺輕鬆,能重新好好呼吸。但我又恐懼需終身服藥,焦慮地問醫師藥要吃多久,以後可不可以不用吃?她沒有直接地否定,只是有信心地說,「有機會喔!」給了我很大的希望。經過張醫師細心謹慎、積極地逐步減藥,兩年後我和類固醇說再見,至今年第五年只剩每周三顆的生物制劑,氣色體力也漸恢復以往。現在的我,已能開心的遊山玩水,這都要感謝張醫師一路走來的支持和鼓勵,她一聲親切的「加油喔!」讓我充滿希望,走過荊棘,勇敢地迎接疾病的挑戰。
-
2023-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喝2碗就破千卡!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6種鍋熱量及鈉含量一次看,5招教你健康進補
入冬後天氣越來冷,而天冷了就是要來鍋熱呼進補的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麻辣鍋...,來暖胃跟滿足口腹之慾。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吃鍋之前先看一下每種鍋的地雷(熱量&鈉含量),以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才不會在大快朵頤一番後,增加身體負擔。6種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天冷吃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超過癮,但在吃之前請先了解一下各式鍋物的熱量及鈉含量,才不會吃完鍋後熱量及鈉含量超標。以下數值約為喝完兩大碗湯(650ml)之估值,每份食材烹調方式不同,就有機會逆轉唷!.麻油雞熱量:1000kcal / 鈉含量:1320mg.薑母鴨熱量:900kcal / 鈉含量:2700mg.麻辣鍋熱量:850kcal / 鈉含量:3200mg.羊肉爐熱量:700kcal / 鈉含量:2400mg.藥膳鍋熱量:680kcal / 鈉含量:2291mg.酸菜白肉熱量:500kcal / 鈉含量:3600mg5招教你健康進補看完上面6種火鍋的熱量及鈉含量,有沒有發現熱量最低的酸菜白肉鍋,鈉含量竟最高,這是因為酸白菜是經過鹽巴下去醃製的而成的。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6g的鹽),基本上你喝兩碗熱湯就會超標了,既然湯鍋的熱量&鈉含量都爆表,要如何健康補呢?高敏敏教你怎麼攝取比較ok。1.少油烹調 半水酒麻油雞和薑母鴨絕對是冬天不可缺少,但因為皆加了酒做烹調,如果是有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建議這樣吃:.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 使用半水酒烹調.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 減少油脂攝取2.必加蔬菜 才均衡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都是以肉為主,蔬菜攝取較少。→建議這樣吃:.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 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輕醬料 避開稠醬料火鍋的湯底已經高納高熱量,不建議再使用重口味醬料。→建議這樣吃: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再加入少許醬油,當然享用最原味的口感也是最好的選擇喔😉4.少吃加工製品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建議這樣吃:可以以蔬菜、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為主5.量身打造 聰明補吃飯皇帝大,但了解食材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建議這樣吃: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為主,以肉為輔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 維持營養均衡。簡單來說,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吃鍋進補也可以吃得很健康: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吃鍋進補 這些族群要小心1.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2.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3.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4.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5.痛風患者減少喝湯 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6.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種火鍋熱量+鈉含量圖鑑」後.麻油雞、薑母鴨、麻辣鍋、羊肉爐、藥膳鍋、酸菜白肉,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鍋?別忘了把握「多蔬食、少加工、湯不喝光、醬不多加」原則,讓你也能健康進補,吃完身體不負擔。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鹹酥雞點蔬菜減肥?營養師警示油炸後熱量飆5倍,這類食物恐致癌
-
2023-11-14 醫療.心臟血管
「能躺就別坐」是真的!研究揭站立或睡覺比坐著有利心臟健康
有句話說,「能躺著就不要坐著,能坐著就不要站著」,不過對心臟健康而言,這可能只說對一半,一項新研究發現,站立和睡覺都比久坐的行為更好。根據雪梨大學和倫敦大學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新研究表明,每天進行幾分鐘的適度運動來代替久坐,可以明顯改善心臟健康。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六項研究的數據,涉及來自五個國家共計一萬五千多名參與者。每位參與者都接受了心臟健康評估,並使用大腿上的穿戴式裝置追蹤他們一天24小時的活動量。研究人員發現,與久坐行為的負面影響相比,只要進行中度至高強度活動五分鐘,即可對心臟健康產生顯著好處,其次分別是輕度活動、站立及睡眠。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的Jo Blodgett博士表示,「我們研究的重要結論是,儘管運動方式的微小改變對心臟健康有積極的影響,但運動的強度也很重要。我們觀察到最有益的改變是以中度到高強度的活動取代久坐,這可能是跑步、快步走或爬樓梯等任何能讓你的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的活動,即使只有一兩分鐘的時間。」研究人員指出,雖然花時間進行高強度活動是改善心臟健康的最快方法,不過任何人都可以從各種活動強度中受益,只是活動強度越低,看到實際好處所需的時間就越長。例如每天使用站立式辦公桌幾個小時而不是坐式辦公桌,就是一種相對較長的改變,但也相當容易地能融入日常工作中。至於睡眠比久坐更有益的原因,Blodgett告訴《歐洲新聞台》(Euronews),「我們認為,睡眠比坐著對心臟健康的好處主要是由於坐著對肥胖產生的負面影響,而其他間接因素會導致體重增加,例如看電視時吃零食。」研究還發現,那些最不活躍的人從久坐行為轉變為更活躍的行為中獲得的好處最大。雖然該項研究並未證明活動與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它為越來越多的將身體活動與改善心血管健康聯繫起來的研究提供了補充。為什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估計每年奪走約1790萬人的生命。心血管疾病是一組心臟和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和其他疾病。超過五分之四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由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造成的,其中三分之一的死亡發生在70歲以下的人群中。心臟病和中風最重要的行為危險因子是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吸菸和有害使用酒精。前述風險因素對個體的影響可能表現為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這些數值都可以在一般醫療機構中進行測量,並表明未來心臟病發作、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是否增加。戒菸、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多吃水果和蔬菜、定期體能活動和避免有害飲酒已被證明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資料來源】.Any activity is better for your heart than sitting.Any activity is better for your heart than sitting - even sleeping.WH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tand Up, Don't Sit, for a Healthy Heart.Just standing or sleeping are better for your heart health than sitting down, new study finds
-
2023-10-10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物不當使用可能導致眼疾!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7種藥物與症狀
眼睛是靈魂之窗,是人類感知周圍,極為重要的感官之一,10月12日是「世界視覺日」,今年主題「Love Your Eyes At Work」,聚焦於職場工作環境,提醒上班族多重視自身的眼睛健康。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加重眼睛的負面影響,民眾可透過「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方式,減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讓眼睛能夠適當休息,搭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除菸酒等,都可保護眼睛視力。如有眼睛不適,可經由眼科檢查找出問題,在臨床上遇到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的民眾,除了可能是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眼睛問題外,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是導致眼睛疾患的因素,民眾求診時如有開始使用新藥物或改變用藥時,應告知醫療人員,才能協助找出真正病原因,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相關藥物的使用方式。此外,醫師針對各類眼睛疾病也可能處方眼用藥水,如散瞳劑、縮瞳劑、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等,治療應遵照醫師、藥師指示用藥與保存藥物。開封後的眼藥水,如於一個月內尚未用完建議丟棄;如為未加防腐成分的一次性包裝眼藥水,則建議每次開封後盡速用完並丟棄,以避免孳生病菌。可能影響眼睛功能的藥物與症狀:1.Ethambutol:常用於結核病治療,可能造成視力模糊、中央盲點、辨色力異常、球後視神經炎等。2.Amiodarone:常用於心律不整治療,可能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角膜病變等。3.Quinine:常用於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瘧疾治療,可能造成視網膜病變等。4.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可能造成視力模糊、複視、眼睛乾澀、白內障等。5.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鼻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睛乾澀等。6.雙磷酸鹽類藥物:常用於骨質疏鬆治療,可能造成葡萄膜炎、鞏膜炎等。7.類固醇:常用於各類發炎、過敏治療,可能造成眼壓升高、白內障等。》更多藥物詳細適應症用法,請看藥物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8 焦點.元氣新聞
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公布 台灣最強醫師名單一次看
連續四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2023年最新排名已於10月4日發布。今年全球約有21萬名科學家入選,我國入選1419人,臨床醫學領域336人入榜,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蟬聯國內第一,第2名是台大癌醫中心榮譽院長鄭安理,第3名為現任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陳亮恭連續第三年蟬聯全國臨床醫學第一,且全球排名上升,今年一口氣躍升至第4513名,較去年的6529年,前進了2千多名,穩居全國領先。鄭安理與楊志新分別為台大癌醫前後任院長,位居全國第2與第3,顯見台大癌症研究表現倍受國際肯定。台灣今年共有1419名科學家上榜,高於去年的1372人,與前年的1479人相仿。但臨床醫學領域上榜人數持續增加,從前年241人、去年324人,今年增加到336人。臨床醫師排行前20名中,人數以台大最多,有8人,雖較前一年減少1名,仍穩居國內龍頭地位;長庚體系4名、北榮3名、高醫2名、中醫大2名,花蓮慈濟1名,各大醫療體系人數略有消長,但顯示國內頂尖醫學領域研究者近3年均保持穩定的研究產出。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前20名臨床醫師.陳亮恭(北榮/高齡醫學).鄭安理(台大/腫瘤醫學).楊志新(台大/腫瘤醫學).曾慶孝(台大/新陳代謝).高嘉宏(台大/肝膽腸胃).蔡世仁(北榮/精神醫學).楊泮池(台大/腫瘤醫學).柯志鴻(高醫/精神醫學).廖運範(長庚 /肝膽腸胃).王署君(北榮/神經醫學).王清貞(長庚 /骨科).郭漢崇(慈濟/泌尿).張美惠(台大/兒童醫學).高淑芬(台大/精神醫學).顏正芳(高醫/精神醫學).高嘉鴻(中醫大/核子醫學).蘇冠賓(中醫大/精神醫學).楊智偉(長庚 /腎臟醫學).郭昶甫(長庚/免疫風濕).劉俊人(台大/肝膽腸胃)註:1.上述排名針對原始資料中主要學門為「臨床醫學」的名單。2.未實際開設門診或其他醫療服務未納入,2020年辭世的陳定信教授未列入。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臨床醫師前20人.陳亮恭(北榮/高齡醫學).鄭安理(台大/腫瘤醫學).楊志新(台大/腫瘤醫學).曾慶孝(台大/新陳代謝).高嘉宏(台大/肝膽腸胃).蔡世仁(北榮/精神醫學).楊泮池(台大/腫瘤醫學).柯志鴻(高醫/精神醫學).廖運範(長庚 /肝膽腸胃).王署君(北榮/神經醫學).王清貞(長庚 /骨科).郭漢崇(慈濟/泌尿).張美惠(台大/兒童醫學).高淑芬(台大/精神醫學).顏正芳(高醫/精神醫學).高嘉鴻(中醫大/核子醫學).蘇冠賓(中醫大/精神醫學).楊智偉(長庚 /腎臟醫學).郭昶甫(長庚/免疫風濕).劉俊人(台大/肝膽腸胃)註:1.在臨床執業醫師以外,也加入研究者。2.標註星號者為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藥學或其他領域研究者,未實際開設門診或其他醫療服務(陳定信教授已於2020年辭世)3.學門領域依原始資料註記,為評估該年度所發表論文領域而歸類。雖然連續3年在國內臨床醫學第一,全球排名還上升2千多名,但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在國際間如此競爭的學術環境中,要能每年維持高檔的研究產出真的很辛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評估每年論文數、作者序、引用數等,都是硬指標,論文必須兼顧質與量,還必須是主要作者。對於蟬聯第一,陳亮恭表示,完成上述硬指標實屬不易,是團隊同仁支持與一同努力,讓台灣的高齡醫學被國際看見且獲得肯定。不過,陳亮恭去年在全球高齡醫學領域排名也高居世界第一,今年卻是全球第8。對於排名下降,陳亮恭說,「這個排名比較正常」,大數據分析常因資料歸類的不同而有差異,「今年看起來大老的名字該出現都有出現,感覺今年的學門分類比較符合認知。」陳亮恭將排名解釋為大數據分析的邏輯,更換演算法就出現不同的排名,但陳亮恭今年「正式」成為全國醫界第一,因為今年全球排名4513名,是全國不分學門領域排名的醫界第一人。對此,陳亮恭表示,驚訝且惶恐、不敢置信,因為近3年遭逢肺炎疫情,感染科研究受到全球關注與重視,感染領域相關研究或許會有顯著提升。對於高齡醫學的發展,陳亮恭表示,最近美國醫學雜誌出版一篇專文,引起全球高齡醫學界震盪,美國在面對人口高齡化過程中,國家對於高齡研究投入極高,但過去35年來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數量卻逐年減少,因為照顧複雜的高齡病患不僅辛苦,收入也低於一般專科,若依市場需求取捨,高齡醫學顯然不是多數醫師的選項,因此需要政府的重視。他表示,台灣人口高齡化程度與速度都較美國嚴峻,目前實際真正專責從事高齡醫學的專科醫師屈指可數,政府雖透過醫院評鑑及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希望強化高齡照護,但許多醫院實際上的投入仍相當有限。高齡議題無可迴避,政府必須有更直接且明確有力道的作法,及早因應。陳亮恭說,人口高齡化的相關挑戰,正是現在醫療體系變革的核心,需要更具人口結構變化思維來研議策略,不能再以疾病思維尋求醫療體系的解方。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由史丹佛大學專家透過 Scopus 的論文影響力數據計算得出,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今年是連續第四年發表,使用以下六種關鍵指標進行評分:1.總引用次數2.Hirsch h-index3.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4.單獨作者、5.單獨或第一作者6.單獨/第一或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數【資料來源】「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香料之后」豆蔻可促進食慾!適量食用還有助於減重、抗發炎
豆蔻不僅是1種具有獨特香氣和特殊風味的調味料,研究人員更將其稱作超級食物,可以提供增強食慾、減少發炎等一系列的好處,而1項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期刊》(Molecular Sciences)上的研究,便評估了豆蔻對健康和飲食的益處。豆蔻竟可提高食慾? 最新研究為你解答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Luis Cisneros-Zevallos表示,豆蔻在美國是鮮為人知的調味料,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卻很常見。他們發現這種小小的香料不僅有助於燃燒熱量與維持體重,還能促進食慾和食物攝取量。研究人員使用活體動物樣本,評估了在正常飲食中不同劑量的豆蔻種子對身體的影響,結果研究發現,豆蔻可以控制脂肪組織分解的神經途徑,並能促進肝臟和骨骼肌肉氧化磷酸化。研究小組建議,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至少應食用8到10粒豆蔻莢(相當於77毫克的豆蔻生物活性成分),才能從其中獲得益處。此外,豆蔻具有「香料之后」的稱號,適量食用便可有助於提高食慾和減重,不僅如此,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香料可以應用於不斷增長的運動營養食品的市場中,以及幫助在接受醫學治療的人提高食慾。豆蔻應用廣泛 可添加至多項保健食品當中Cisneros-Zevallos解釋,研究團隊發現,豆蔻與其內含的天然化合物可作為許多促進整體健康的保健產品,而豆蔻的種子也可應用於不同行業,包括體育業、功能性食品業和膳食補充劑業等,以促進更健康的食品生產。另外,豆蔻對於瓜地馬拉在經濟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更擴大了豆蔻在美國的使用範圍,以提供該國農民穩定的收入,減緩在移民危機下對該國國民所帶來的衝擊。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此項研究結果對於關心健康的人與從事環境永續的豆蔻種植農民是雙贏的。資料來源:From Increased Appetite To Reduced Inflammation, Study Reveals Health Benefits Of Cardamom延伸閱讀:.國外研究:「肉桂」有助降血糖、改善風濕疾病!但2種人宜避免.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吃對早餐更長壽!營養師授「優格燕麥杯」食譜,補足纖維、鈣質、蛋白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治療特色院所
治療人數No.1中國附醫/參與制定SLE診療建議 病友優先使用新藥健保統計,紅斑狼瘡門診治療人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3,602人居全國第一名。中國附醫風濕免疫中心副院長陳得源說,風濕免疫中心團隊提供優質跨領域照護,就醫病友眾多,且為跨國新藥試驗的首選醫學中心,讓病友優先使用新藥,收案數與品質居冠。中心也代表我國參與制定亞太SLE診療建議(Lancet Rheumatology 2022),期望病友達標治療。SLE真正病因仍不清楚,目前已知免疫調節異常、遺傳、感染、荷爾蒙、食物、紫外線及空汙等因素,都可造成病症。陳得源說,SLE症狀因人而異,包括臉上蝴蝶狀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盤狀丘疹、關節痛、腎臟病變、神經精神異常、血液異常、抗核抗體(ANA)陽性及免疫檢測異常,當出現上述症狀中四項(含)以上,應高度懷疑SLE,未達四項也應注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另須注意嚴重合併症「肺動脈高壓」。SLE嚴重度也因人而異,治療藥物選擇常因「時」因「症」而異,即為「個人化」治療。因對致病機轉的了解與生醫科技進展,新型藥物日益增多,包括新穎免疫抑制藥、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可快速緩解SLE病情及改善預後。治療人數No.2台中榮總/創新診斷工具 即將成立整合照護中心健保數據顯示,因紅斑性狼瘡就醫的患者人數,台中榮總以3,370人居全國第二。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該院過敏免疫風濕專科設立於1982年,是全國最早。共有18名風濕專科醫師與護理師、醫檢師及個管師組成照護團隊,2009年商業週刊評選百大良醫,共有13名風濕科醫師入選,其中台中榮總就占了4人。更於2017年榮獲亞太風濕病醫學會認證,是全國第一間風濕病卓越中心。今年將成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整合照護中心。過敏免疫風濕科每年臨床照護病患數超過12萬人次,建立全國最大的紅斑性狼瘡世代研究,也與國外接軌合作,致力於建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低疾病活動度的達標治療。照護有三大特色:1.創新診斷工具:獨特的抗核抗體(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篩檢檢查)人工智慧判讀系統,提供快速正確的診斷。2.達標治療個案管理:從收案到每三個月評估達標與否,每年評估器官損傷及生活品質。3.數位化品質管理:全國首創照護指標儀表板及病患生活品質手機自評系統,照護團隊討論決定紅斑性狼瘡照護指標達成策略,每季評估並持續執行、改善策略。治療人數No.4台北榮總/擁有龐大病患資料庫 分析工具助精確診斷健保署最新統計,台北榮總111年紅斑性狼瘡患者門診就醫人數2,678人,名列全國第四。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表示,北榮為醫學中心,許多患有風濕免疫相關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人都會前來求醫。院內治療過敏風濕免疫相關疾病領域有三項特色。1.北榮在過敏風濕免疫相關疾病治療領域發展悠久,醫師訓練、疾病診斷及治療均有很好的傳承,可說是目前全國各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的發源地。2.風濕免疫科醫師訓練有素,看診經驗豐富有耐心。許多紅斑性狼瘡病人年紀較輕,一旦病情嚴重,侵犯到腦、肺等器官,甚至可能造成肺出血,病情十分複雜,醫師會努力將重症病人救回來、不放棄。北榮同時擁有龐大的紅斑性狼瘡病患資料庫,近年來過敏風濕免疫方面基礎研究也做得很好,針對不同的病情,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3.擁有特別的免疫細胞偵測及分析工具與方法,藉此工具可以偵測病人的疾病活性及嚴重度,做更準確的診斷。北榮也不斷參與國際臨床試驗,讓有需要的病人嘗試更先進的治療方法,獲得控制疾病的機會。治療人數No.5台大醫院/治療選擇增加 十年存活率已破九成健保署統計,台大醫院111年紅斑性狼瘡患者門診就醫人數2,508人,在全台醫療院所中排名第五。台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鄭喬峯說,患者聽到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多會相當緊張,不少人到醫學中心詢問第二意見。症狀嚴重的患者,常有併發症、影響重要器官,不少病人因此被轉至醫學中心緊急處理,或希望留在大醫接受完整治療。紅斑性狼瘡過去預後不佳,十年存活率僅二至三成,現已突破九成。預後變佳的同時,病人持續定期回診追蹤,人數累積,也是門診人數較多的原因。至於患者樣態,因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年輕女性,台大醫院門診病人亦呈現女多於男,比例約8:2。他表示,目前治療選項,依國際指引多建議使用奎寧作為基本藥物,能讓病人免疫狀況穩定、減少疾病復發。另一常見藥物是類固醇,對急性控制有效;若疾病演變為慢性,則會使用類固醇維持疾病穩定。鄭喬峯指出,臨床上也會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紅斑性狼瘡患者;針對重症病人,也會提供化療藥物,但減低劑量。此外,國際上越來越常使用生物製劑,近期一項生物製劑也獲得健保給付。免疫抑制劑也能用於治療紅斑性狼瘡引發的腎炎。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是否發病 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
一名70多歲女性,不斷發燒、許多器官出現異常卻找不出原因,直到做過檢查,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造成。紅斑性狼瘡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身體健康的組織、器官都會成為目標,屬於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一輩子都不會發病,但即使發病,只要妥善控制,都能達到一般人的平均餘命。二成患者遺傳導致,其他為後天化學物質、壓力、病毒等誘發。紅斑性狼瘡中所謂的「紅斑性」,指的是皮膚症狀上的常見症狀「紅斑狀皮疹」,其影響範圍包括多項系統、器官,從皮膚、關節、心臟、肺、腎臟,甚至到全身的神經系統都可能被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臺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表示,紅斑性狼瘡常見的誘發因素為化學物質、壓力、病毒感染等等。雖有二成患者被認為是遺傳導致,但免疫疾病大多為後天疾病,即使身上帶有因子,若未接觸到誘發源,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病。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主要患者以女性為主,男女比約為1比10。疾病發病受荷爾蒙影響,女性從十幾歲到停經前為好發期,每十萬人口的盛行率為30至60位;種族也有影響,黑人較白人發病率更多一些;若為雙胞胎,一位發病,另一位則有三至五成的機率發病;基因方面,若父母任一方有紅斑性狼瘡,子女就有一成的機會罹患。症狀展現多元,確診方式複雜,也有停經才發病的罕見案例。杜昀真分享,曾在臨床上遇到停經後才發病的罕見病例。個案為70多歲女性,停經已久,但持續發燒不退,找不到原因,許多器官皆已受影響,腹部、胸部大量積水,醫師都以為是病毒感染,懷疑為「結核菌」感染,但經過檢查、診斷後,卻無法找到支持證據。一一排除相關疾病後,才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確診相當複雜,杜昀真表示,早前依照美國醫學會制定的11個紅斑性狼瘡標準,符合4項就確診。不過,由於近年來發現紅斑性狼瘡更多元的症狀展現,為了讓病患及早確診、及早得到治療控制,分出單純皮膚症狀,有圓盤狀紅斑、嘴破、掉髮等皮膚症狀一項2分;抽血檢驗、蛋白尿等一項4分;腎臟切片若有病變則一項8至10分,達10分就算確診。關節、身體各器官都可能受影響,最怕惡化到洗腎。「全身免疫系統失調部分與基因有關。」不過,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患者會不會發病,主要受「外在環境」影響。例如,大量曝曬陽光,導致紫外線過量;食用過多「感光性植物」,如苜蓿芽、芹菜、香菜、九層塔等等,讓身體對陽光更加敏感;病毒誘發的種類則相當多元,臨床亦有個案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發病,甚至打疫苗也可能會誘發出狼瘡抗體。杜昀真說,紅斑性狼瘡最明顯的,就是如狼抓傷的皮膚症狀。由於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關節、器官都會受到影響,發炎反應會造成心包膜炎、脊髓發炎等等,同時「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會以癲癇方式呈現。「紅斑性狼瘡最怕惡化到需要洗腎。」杜昀真指出,由於免疫反應主要都是以發炎方式呈現,最典型的內臟器官受損即為「腎臟發炎」,當蛋白尿無法透過腎臟回收,導致水分蓄積在體內,連帶影響多個器官,在心臟周圍積水造成心包膜炎,或到其他部位成為胸積水、腹積水等等。杜昀真說,患者腎臟問題、蛋白尿是最難處理的部分,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導致洗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藥物選擇/用藥複雜且個人化,效果因人而異。紅斑性狼瘡的治療相當多元,且用藥複雜,涉及高度的個人化醫療。杜昀真指出,紅斑性狼瘡治療不像傳統類風濕疾病,並沒有一用見效的治療藥物,有時急性發作,後線藥物得提早投入,且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效果也因人而異。唯一能確定的是,患者都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幫助紅斑控制,其他藥物則是矯正免疫系統的治療。不過,近來政府開放生物製劑後,愈來愈多新藥問世,讓患者除了類固醇外,有更多的藥物選擇,避免走向洗腎之路。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紅斑性狼瘡共病類型:腎炎最多 其次為骨質疏鬆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紅斑性狼瘡患者逐年增加,從107年的3萬7,702人,到了111年增至4萬1,602人。最大宗的患者族群集中在45歲到64歲間,111年總就診人數約4.1萬人,45歲到64歲就占1萬6,280人。若依照就醫人數分析男女比,111年男性就醫的人數為5,976人,女性為3萬5,626人,女性幾乎是男性的六倍。每年約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18歲到44歲最多。過去有多項資料顯示,紅斑性狼瘡的男女比約為1:8到1:10,多發生在18歲到45歲的育齡女性;從健保就醫數據分析,臨床現場與過去的研究資料相符。不過,依照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未滿18歲的患者男女比約為1:2,18歲以上男女比才開始呈現1:6。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表示,未滿18歲的男女比並沒有這麼懸殊,應與「荷爾蒙」有關,成年後荷爾蒙分泌穩定,也讓疾病發生率呈現差異。紅斑性狼瘡每年約有8,000名左右的新診斷患者,根據健保署近五年的統計,107年為9,067人,到了109年降至7,929人,再至111年則微幅上揚到8,023人。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呂姿曄分析,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患者就醫意願,109年的新確診人數才會來到低點,若分析近五年的新診斷人數,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易有多重共病,最常見腎臟疾病合併骨鬆。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會侵犯關節、肌肉或是免疫系統,皮膚、臟器、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分析,近五年因紅斑性狼瘡門診、住院的患者,檢視其共病類型,以腎炎最多,約有3,200人,其次為骨鬆約有2,000到2,300多人,再者為中風,但人數在10人以下。不少紅斑性狼瘡的患者會有「多重共病」的情形,最常見的合併症為腎臟疾病合併骨鬆。住院人數、天數減少,與用藥精準與照顧良好有關。嚴重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很可能會造成器官損傷。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近五年主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住院的人數,逐年下降,107年為1,744人,到了111年降至1,497人,呂姿曄表示,這與紅斑性狼瘡用藥精準度提升以及照顧品質增加有關。不只住院人數減少,住院天數也從107年的平均5.35天,降至111年的4.7天,不過65歲以上的高齡者住院天數仍平均在9.5天左右,而109年65歲以上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11.09天。呂姿曄分析,109年全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從111年因紅斑性狼瘡住院的人數分析其他診斷碼可以發現,新冠肺炎位居第9以及第10位,感染性疾病確實會增加紅斑性狼瘡患者住院的機率。數據也分析,所有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中,以「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住院人數最多,其次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腎絲球疾病」、第三位則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侵犯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因素住院。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但無法因此判定與紅斑性狼瘡相關。紅斑性狼瘡如果未妥善控制,除了自體免疫細胞會侵犯重要器官,也可能因此引發死亡。健保資料庫統計近五年曾被診斷紅斑性狼瘡的死亡人數,107年有887人、108年有988人、109年有1,005人、110年有1,228人、111年有1,409人逐年增加。呂姿曄表示,由於死亡人數為落後指標,加上未能完全取得病歷資料,僅能從健保退保的人數中查詢,因此單從死亡人數無法絕對判定與紅斑性狼瘡有關。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若能穩定控制,即可降低併發症或是死亡率的風險,現行的存活率也已經愈來愈高,他呼籲患者若發現症狀,應盡速就醫,定期回診。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症狀百變、診斷不易 紅斑性狼瘡最愛找女性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部分與「家族性」有關,但並非家族有人罹患紅斑性狼瘡,下一代或是親友就會罹患。紅斑性狼瘡就像是「百變女郎」,臨床表現症狀多元,有時候可以表現得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又或是用發燒、畏寒、類似感染的症狀表現,也讓臨床診斷不易。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紅斑性狼瘡患者人數以及治療現況。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屬於「重大傷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可能會胡亂攻擊健康的組織。臨床診斷的依據是患者身上是否有出現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包膜炎、溶血性貧血、光敏感等,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史密斯抗體、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抗磷脂抗體是否異常。目前無法治癒,醫學界努力尋找致病機轉。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的命名,與它的臨床表現有關,醫師認為「如被狼咬到」而稱之,紅斑性狼瘡的英文簡寫是SLE,而L即為Lupus,它的意思就是狼。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女性,目前難以確定罹病原因,現在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方式,僅能控制、沒辦法治癒,需長期透過服用類固醇或是其他藥物,控制身體的免疫系統。雖然紅斑性狼瘡僅能長期服藥控制,但醫學界仍積極找尋紅斑性狼瘡的致病機轉,期待能治癒紅斑性狼瘡。像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先前發表研究顯示,紅斑性狼瘡可能與NLRP12基因表現有關。研究發現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體內NLRP12基因的表現量普遍低下。NLRP12基因表現低下時,人體內第一型干擾素就會升高,干擾素是人體通知免疫細胞作用的細胞素,長久下來會使免疫韌性降低,處於發炎體質。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奎寧為主,目前已有新成分藥物。石崇良表示,紅斑性狼瘡使用的藥物,最大宗的以類固醇、奎寧為主,只要有看診的患者,健保都能提供照顧。現在使用的雖然都是老藥,但最近已有紅斑性狼瘡的新成分藥物,即一種免疫製劑,申請健保收載中,未來有機會成為患者健保用藥的新選擇。紅斑性狼瘡患者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也可能爆發全身性多重器官衰竭。依照健保署統計,107年到111年曾診斷有紅斑性狼瘡而死亡的人數,介於800到1,400人。脆弱族群慎防發病,列入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石崇良說,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屬於醫療上定義的「脆弱族群」,無論是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都會納入其中。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紅斑性狼瘡的脆弱體質,染疫後也增加住院的機率,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感染。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也比較容易合併腎臟疾病、泌尿道感染以及有一定的機率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等。石崇良表示,有些患者是因為合併症,才發現自己罹患紅斑性狼瘡,現在紅斑性狼瘡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如果家族中有任何人有紅斑性狼瘡的家族史,自身又是女性,就得提高警覺,隨時檢視身體的狀況,不管是泌尿道感染或是腎臟疾病等,都得多一層思考是否有有免疫疾病的可能性。治療過程/想吃保健食品或中藥,務必與醫師討論。如果不幸罹患紅斑性狼瘡,一定要按時服藥,不要輕易減藥或是停藥。平時要保持情緒平穩,減少緊張刺激的環境,適當地舒緩生活壓力,同時也能參與紅斑性狼瘡的病友團體,相互交流用藥或是保健方式。患者如果有需要服用保健食品,或希望採取中醫治療,一定要與醫師討論,避免增加腎臟負擔,或是引起其他藥物交互作用等。石崇良說,強化免疫力除了均衡飲食以外,也建議要多運動,可以採取比較緩和的運動,如瑜伽、伸展運動等,強化免疫力,降低任何感染性的疾病上身,防止紅斑性狼瘡的病情惡化。
-
2023-09-18 焦點.健康知識+
禮來藥廠何以成為全球胰島素霸主?藥物獵人揭和這一技術有關
一九二三年,胰島素首度在北美洲上市,出售給糖尿病患者。雖然康諾特藥廠在加拿大擁有胰島素銷售權,但在美國,禮來則擁有獨家銷售權。這不光是製藥界的革新,更是醫學實踐上的革命──針劑革命。皮下注射在一八五三年就發明了,過去向來是由受過訓練的醫師執行。但現在胰島素治療則需要病人自行注射,因為第一型糖尿病必須每天注射三、四次,不可能如此頻繁就醫。一般孩童(及孩童的父母)會得到醫師指導,知道如何自行施打這種蛋白質藥物。禮來的藥物固然有效,不過,牛與豬生產的胰島素畢竟和人類胰島素不完全一樣,有時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有些病人會長疹子,而動物胰島素引起的反應中最常見的是脂肪萎縮(lipoatrophy),也就是失去皮下脂肪。解決方式當然是使用真正的人類胰島素,但如何取得呢?當時唯一取得胰島素的方式就是取出胰臟──沒什麼人自願提供器官吧!在胰島素販售超過五十年後,糖尿病患者還是只能使用動物性胰島素,不舒服的過敏反應時有所聞。班廷從狗的胰臟萃取出胰島素,又過了半個世紀,一九七○年代出現了新契機。一九七二年,史丹佛大學專門研究病毒的教授保羅.伯格(Paul Berg, 1926出生)做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之一。他從細菌細胞中移除一段DNA,把這DNA插入猴子細胞。他是把細菌的DNA接到無害的病毒上,伯格就是用這種病毒當成特洛伊木馬,侵入猴子細胞的防禦系統,將細菌基因直接植入猴子的基因組。這過程稱為「重組DNA」(recombinant DNA),因為它結合了兩個不同生物的DNA──細菌與病毒。為什麼這個實驗很重要?因為一旦猴子細胞接受了外來的DNA,細菌的基因就能在猴子細胞中生產和在細菌細胞中一樣的蛋白質。換言之,細菌的基因可一同操作猴子細胞,製造新的分子產物。藥物獵人對於逆向操作則是躍躍欲試──現在能從哺乳類細胞取出基因,植入細菌中看有什麼結果了。一九七五年,研究人員將兔子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插入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這是第一個將哺乳類基因移轉到另一個生物上。科學家操縱細菌細胞,使之產生兔子血紅素,可說是基因學的分水嶺,也代表基因藥物即將誕生。冷泉港計量生物學會議(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um on Quantitative Biology)在同一年召開,這是最早以重組DNA為主題的重要學術會議。我記得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從會議回來之後,非常興奮分享他所得到的新知。「人類任何基因都可在試管中做出人類蛋白質,」他淘淘不絕地說,「要從哪裡開始著手,根本不用多說。當然應該先複製胰島素基因,製造人類胰島素。」在發展基因藥物的初期,胰島素基因是很好的選擇,原因不僅是胰島素的需求很大。胰島素的基因很短,愈小的基因愈容易操作。一九七六年,赫伯特.博耶(Herb Boyer,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的生化學教授)與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A. Swanson,一名風險資本家)在舊金山創立新公司,運用重組DNA的新技術,開發新藥。這間公司叫做基因泰克(Genentech),第一項計畫就是生產人類胰島素。這是全新的藥物搜尋法,有別於植物時代,藥物獵人四處搜尋新的植物新分子;或合成化學時代,是從既有分子中尋找新的合成法;更不像在泥土時代,是從泥土中尋找新的抗菌化合物。基因泰克遍尋人類基因組,尋找DNA片段,製造出有用的蛋白質藥物。即使充滿潛力的基因藥物圖書館是新的,但藥物搜尋的故事仍與過去一樣。尋找有用的新藥非常辛苦,找得愈久,路途愈是艱辛。基因泰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分離出人類胰島素基因。他們錢燒得很快,得找新的金援才能持續開發藥物。這夥伴要能提供足夠現金,讓胰島素計畫在商業上開花結果。基因泰克最顯而易見的合作目標是:禮來與施貴寶。到一九七○年代晚期,禮來仍穩坐胰島素生產的龍頭地位,在美國胰島素市場的占有率為百分之九十五。相對地,施貴寶公司是比較小的利基業者,占有剩下百分之五的市場。基因泰克的高層主管推測,施貴寶應是較好的選擇,畢竟施貴寶應該會想提升小小的市占率,而重組人類胰島素恰好是前所未見的契機。基因泰克找施貴寶談合作。雖然施貴寶是大藥廠,研究人員為數眾多,但毫無重組DNA技術的經驗。因此施貴寶和所有大藥廠一樣,在面臨不了解的新科學領域時,就去找顧問。他們找來亨利.哈里斯爵士(Sir Henry Harris),他是牛津大學醫學欽定教授(regius professor),擁有非常顯赫的藥學顧問資歷。哈里斯原本是醫師,後來改研究腫瘤細胞,成就非凡。可惜的是,哈里斯在生物實驗室的經歷,尚不足以評估基因泰克的提議,畢竟那和他未曾接觸過、最先進的基因科技有關。哈里斯雖沒有適當的專業,卻不乏自信。哈里斯看過了基因泰克的報告,對於如何在細菌細胞中製造胰島素的方法細節,做出以下分析:蛋白質是三維分子。任何一種蛋白質的三維形狀,會深深影響利用這種蛋白質的生理過程運作。構成任何蛋白質分子的特定胺基酸,可透過許多不同的幾何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形狀,但某個蛋白質要能在人體內良好運作,其形狀必須讓人體生理機制辨識得出來,才能加以利用。到目前為止,哈里斯的說法都正確無誤,但接下來就出現不合理之處了。他堅持,人類胰島素基因若放進細菌裡,細菌製造的蛋白質三維形狀就會和原先人體製造的不同。由於不適當的胰島素分子形狀,無法重組成正確的型態,因此基因泰克絕不可能生產人類胰島素。哈里斯建議施貴寶不予合作。施貴寶公司非常認真看待哈里斯的意見,因而回絕基因泰克的合作提案。施貴寶的反應令基因泰克十分訝異,即使基因泰克積極說明為什麼哈里斯的想法錯誤,但施貴寶的高層就是聽不進去。畢竟基因泰克只能承諾他們可解決幾何難題,卻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證據。因此基因泰克改找上禮來。禮來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評估這情況。他們體認到,基因泰克做出人類胰島素的機會雖然小,卻意義重大。要是基因泰克成功了,禮來又未能參與其中,將對禮來造成嚴重的財務衝擊。胰島素算是禮來在市場上最具有控制權的產品,幾乎可說禮來擁有唯一已知的胰島素療法。他們無法承擔失去這整個市場的風險,無論潛在損失的機率多小。因此在一九七八年,禮來同意和基因泰克合作。結果顯示,哈里斯爵士誤判了重組DNA、再製造適當蛋白質形狀的難度。他推測,把人類基因產生的胰島素置入大腸桿菌,只會製造出形狀錯誤的蛋白質。這一點是沒錯。但基因泰克旋即解決了這看似棘手的難題。它開發出一種生化科技,能收集到形狀不適當的胰島素,再成功折成適當的形狀。在禮來的金援下,基因泰克在試管中製造出這種珍貴的蛋白質,交出第一批人類胰島素。一九八二年,人類胰島素首次上市。如今市面上的胰島素幾乎全靠重組DNA的技術,而禮來至今仍是全球胰島素的霸主。哈里斯爵士的錯誤意見,也對我的職業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一九七○年代末期,我對重組DNA的新發展非常有興趣,渴望能及時運用這項新技術。但我在一九八一年受雇於施貴寶時,哈里斯剛發表完對於基因藥物的悲觀看法,於是我的主管告訴我,公司完全沒興趣使用重組科技,進而製造蛋白質藥物。施貴寶錯過了藥物搜尋史上最重大的革命──我也是。相對地,我奉命運用分子生物法,開發傳統藥物,而我後來都在做這件事。當我在泥土圖書館與合成化學圖書館尋找傳統藥物時,其他人正如火如荼,在新開幕的基因圖書館中翻找書架。藥廠競相在細菌內培養新的蛋白質,希望能有效治療疾病。由於許多激素都是蛋白質,因此眾人最初都把重點放在製造激素上。在重組胰島素大獲成功之後,接下來上市的重組蛋白質包括人類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這是在一九八五年推出的侏儒症用藥。基因泰克生產人類生長激素,是因為用重組技術來生產這種激素相對簡單,即使人類生長激素的市場遠遠小於胰島素。之後在一九八六年,百健公司(Biogen)又推出治療癌症的干擾素(interferon);一九八九年,安進(Amgen)推出治療腎衰竭的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一九九二年,基因研究院推出的第八凝血因子(factor VIII)可治療A型血友病。大藥廠原本非常興奮,以為掌握重組科技,就等於是掌握了無限的能力,可治療任何缺乏某蛋白質而導致的疾病。可惜最初的熱潮很快消退。事實上,缺乏某種蛋白質而導致的疾病沒有那麼多。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製藥業推出了十幾種新的重組藥物之後,就不知道該治療什麼病了。藥物搜尋向來依循相同的軌跡:發現有潛力的新分子圖書館,找到幾項重大發現,整個產業的人瘋狂湧入這間圖書館,不久之後這圖書館的資源就耗竭了。當然,似乎永遠有新的圖書館可供搜尋。新興生技產業就很快發現了另一座新的圖書館:重組單株抗體(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y)。單株抗體是這樣運作的。病原體出現後,人體內的白血球就會產生抗體,這種化學物質會攻擊入侵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與其他外來物。不過,每種病原體都不一樣,有時差異非常極端(比方說引起香港腳的黴菌與絛蟲),怕的抗體也不同。因此,如果想殺死某種入侵者,身體就必須製造正確的抗體,最好能製造各式各樣專門對付不同病原體的抗體,而且每一種都能命中目標,摧毀病原體。人體的白血球會透過相當複雜的過程,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白血球(尤其是B細胞)偵測到病菌後就會開始快速複製,但每個白血球子細胞都和母細胞有些差異。人體可在極短的時間,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白血球細胞變體,每一種變體都會產生不同抗體。因此,我們或許可說身體是即時「隨選武器」系統:如果偵測到敵方的噴射戰鬥機,就會產生不同的地對空飛彈;如果偵測到敵方的坦克車,就會產生不同的反坦克火箭;若偵測到敵方軍人,就會產生不同的槍。藥物獵人認為,若某種抗體能做成有用的藥物,則可把人類的白血球細胞放進培養皿並操縱它,使之產生特化的白血球細胞,產生理想的抗體(通常是讓白血球接觸某種物質,使不可或缺的特化細胞形成)。接下來,藥物獵人可以分離出產生理想抗體的特化細胞,之後再用重組DNA的方式,從細胞中取出能製造抗體的特定基因,再利用這些基因,要多少抗體就做出多少抗體。最後,藥物獵人即可把這抗體轉變成有用的藥物。以這種方式生產的抗體稱為單株抗體,因為這種化合物是取自單一一種高度特化的白血球細胞種類(單株意思就是「單一的種類」)。單株抗體圖書館現在是重組DNA藥物開發的中流砥柱,已研發出許多種藥物,例如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風濕性關節炎等諸多疾病。※ 本文摘自《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藥物獵人:不是毒的毒×不是藥的藥,從巫師、植物學家、化學家到藥廠,一段不可思議的新藥發現史》作者:唐諾.克希, 奧吉.歐格斯譯者:呂奕欣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8/1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3 養生.聰明飲食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但「今天吃明天見」,白吃了?營養師解謎
金針菇營養價值豐富,對人體有不少好處,不過因為吃了之後隔天排便往往能再見到金針菇,因此被戲稱為「明天見」、英文學名「See You Tomorrow」,這也不免讓人納悶吃了之後整個完整拉出來,是不是白吃了?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的營養及好處,會再見到金針菇其實也是出自於它的營養,營養一樣有被妥善利用。 金針菇助減重、控血糖、好處多!吃了「明天見」?營養師指關鍵。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金針菇為蔬菜類,和其他天然蔬菜一樣都有不少營養,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菸鹼酸、葉酸、高鉀、高纖等,各自對人體都有不少的正面影響。 脂肪代謝、穩定心情:菸鹼酸俗稱維生素B3,幫助脂肪代謝,因此金針菇常見和肉類、高油脂食物搭配在一起,有利將脂肪代謝出來。另外也穩定神經,有利排解憂鬱、暴躁情緒等,有身心疾病或情緒不穩的族群也相當適合。 神經發育、保養血管:葉酸最廣為人知的益處在於神經發育,多數研究認為新生兒神經缺損是因懷孕時未足夠補充所致,因此對於孕婦而言是尤其重要的營養。另外葉酸也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消除水腫、血管健康:鉀對人體而言具有利水、利尿、消水腫的效果,可幫助人體鈉鉀平衡、維持血管健康。對於口味偏鹹、重口味、高鈉的人而言也是建議可多加攝取的。 腸道健康、減重控糖:膳食纖維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除了可增加飽足感,也有助促進腸道健康、幫助排便、減重、控制血糖等,菇類普遍都具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金針菇就是屬於高纖的食材。 吃了「明天見」白吃了?金針菇之所以吃下之後,隔天排便還有高機率再看到,是出自於名為「幾丁質多醣體」的營養,是膳食纖維的一種,人體難以消化吸收,但還是可以成為大腸益菌的食物,幫助腸胃蠕動,益菌多了也助預防便秘、腸道疾病。而前述提到的部分營養還是會被人體吸收,民眾看到的僅是金針菇的「空殼」。 金針菇營養豐富有助養生,留意細節、食材變化更加分! 吃肉時配金針菇: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除了前述提到吃肉類時可搭配金針菇幫助油脂代謝,也可留意一些小細節、運用食材加以變化,吃了更安心也更有助營養補充、增添風味。 烹煮前切除根部:金針菇相較其他蔬菜較有嚼勁、難咬斷、一株又是一大把,在烹煮前建議切除根部讓其分散,如此可避免一次入口、避免噎到,也提醒特別是年長者和小朋友更需特別注意細嚼慢嚥。 簡單做成營養湯塊:另外也可以將金針菇煮熟後切成碎塊,並加進其他煮熟的蔬菜等食材碎塊,加些水,放進冰塊盒內冷凍成為湯塊,煮湯、煮火鍋時除了更增添鮮甜風味也提升營養價值。此方式須注意先煮熟食材再冷凍。 和蛋打在一起超營養:除此之外金針菇也可以簡單切成碎塊,和蛋打在一起做成煎蛋,不論是作為早餐或其他各餐,都是營養價值相當豐富的料理。 金針菇具高纖、高鉀特性,部分族群建議酌量或避免。 建議避免族群:雖然金針菇營養價值高,但也還是有部分較不適合食用的族群。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金針菇屬於高鉀、高纖的食材,因此限鉀的腎臟病患及腸胃狀況不佳或剛開刀的患者不建議食用,以免鉀超標或加重腸胃負擔。 免疫系統疾病不宜?網路上也有許多資訊提到,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族群不宜吃金針菇,對此劉怡里營養師則表示,此觀點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些中醫師認為不適合;但從營養學來看這些疾病和免疫系統有關,和食材、食物無關,且並無刺激,應無影響。 《延伸閱讀》 .地瓜葉超護眼3C族必吃!常見護眼營養幾乎都有,好處不只這樣。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