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色素
共找到
858
筆 文章
-
-
2022-11-2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與C肝有關 未積極治療「罹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竟與C肝有關。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透過國健署B、C型肝炎擴大篩檢,才發現自己罹患C型肝炎,治療後才將數值降至6點多。醫師提醒,C肝病毒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呼籲糖友應儘早篩檢。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1.2%,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糖尿病是C肝主要共病之一,但最新資料顯示,糖尿病病友接受C肝篩檢比率僅6成,若以230萬名糖友來看,約有近百萬名糖友「不知自己有無受到C肝病毒威脅」。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30萬名糖尿病病友中,約有6.8%、15.6萬人合併慢性C肝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實際篩檢資料,C肝盛行率分別為3.31%、6.8%,意謂糖尿病病友實際篩檢的C肝盛行率高出1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腎臟疾病間的關係,但若罹患C肝,因其影響胰島素阻抗,升高時會使血糖控制不佳,若能及早根除C肝病毒,使胰島素敏感度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可以更穩定,也能避免後續產生併發症。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也擬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希望提早於2025年完成消除C肝。為協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與治療,國健署擴大補助成人預防保健之BC肝篩檢,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可有一次免費篩檢機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啟動「糖友C肝清零」計畫,包括治療指引、C肝萬人篩檢,與推出「糖友C肝愛計較」衛教短片,邀請演員王中皇、林嘉俐、馬國賢與董至成擔任宣傳大使,透過創意鄉土劇影片及系列衛教活動,鼓勵糖尿病病友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治療。
-
2022-11-23 癌症.胃癌
與胃癌抗戰挺過8次化療!唐玲「黑痣變腫大」憂是黑色素癌,醫教判別好痣壞痣
47歲女藝人唐玲,一直以來給人健康陽光的形象,於2019年發現罹患胃癌,淡出演藝圈積極抗癌,已陸續切掉子宮、卵巢和胃來保命,勇敢挺過8次化療。但造化弄人,今年5月又診斷出癌細胞轉移,被醫師宣告已是癌症第4期,目前仍積極治療中,要定時就醫追蹤,每次檢查最基本就是驗血、照胃鏡及電腦斷層,勇敢的她會在社群分享自己的抗癌點滴。罹癌後的唐玲對身體內外的變化,時時都提高警覺。她自曝從小長在右腹部的一顆小黑痣,原本很平坦,最近突然變得又腫又大,且周圍還呈現不規則型,讓她擔憂是黑色素癌的徵兆!後來找整形外科醫師化驗,化驗結果是脂漏性角化症,不是惡性腫瘤的皮膚癌,讓她鬆了一口氣;而從小長在腹部的小黑痣,近日已開刀切除。因唐玲現在的身體很敏感,醫師叮囑她千萬不能讓牙齒發炎,否則可能導致癌細胞容易轉移。對此,她也依自身經歷提醒大家,若身上有痣,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貼文曝光後,網友們都紛紛關心她的健康狀況,留言給予支持鼓勵:「加油!關關難過關關過,妳是勇敢的女戰士,祝平安相隨!」、「也太大顆了吧!」、「感謝主,是良性!辛苦妳了」、「我臉頰上也有一顆,開完刀檢驗還好是良性。」、「人生旅程就猶如過無數個隧道,經過黑暗忍耐,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是「黑痣」,還是「黑色素細胞癌」?看似無害的痣,竟是黑色素細胞癌的徵兆?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指出,黑色素細胞癌是常見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容易與良性的痣混淆。臨床上有病患接受雷射治療,反而延誤病情造成癌細胞擴散,等到可疑的痣擴大,病灶已產生傷口變嚴重時,往往已是癌症晚期。以黑色素細胞癌3C期為例,癌細胞因為已經擴散到淋巴結,病患五年存活率不到七成,術後復發率高達九成。廖怡華醫師表示,有熟齡病患到醫美診所求助雷射或冷凍治療除痣,但沒想到治療後,痣仍復發並持續擴大,經皮膚科專科醫師檢查才發現是黑色素細胞癌,治療因病情延誤而更加棘手。醫師提醒,無論雷射或電燒等除痣方式,都無法根除黑色素癌,更可能因延誤治療,造成癌細胞的轉移。該如何避免誤診,錯過黃金治療期?廖醫師建議,如果身上有痣,可以從5個部分觀察是否有黑色素癌的風險:痣的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有異色、直徑大於0.6公分、外觀突起變大。廖怡華醫師提醒,只要有其中一個特徵就應該找皮膚專科醫師就醫,透過醫師肉眼和皮膚鏡檢查,必要時配合皮膚切片病理化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惡化。判別好痣壞痣的ABCDE原則A:對稱性(Asymmetry)指痣的外觀上下左右對不對稱。B:痣的邊緣(Border)若是皮膚病變,會有邊緣呈鋸齒狀,或是缺角、突起,或是沒有明顯邊界等外觀。C:顏色均勻(Color)正常的痣通常顏色均勻,如果痣看起來有不均勻的多種顏色,或是顏色深淺不一,都要留意。D:直徑大小(Diameter)若直徑大於6公釐以上,或是持續變大要注意。E:快速隆起或起變化(Elevation或Evolvement)如果痣快速隆起或是快速擴大,可能有問題。黑色素細胞癌治療 手術切除為主當病患確診是黑色素細胞癌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在切除病灶時通常會檢測「前哨淋巴結」,以病理切片檢查判斷癌細胞是否有淋巴轉移,如果有淋巴轉移現象,癌症分期則為第三期;廖怡華醫師說,第三期以後的黑色素癌細胞全身擴散及局部復發的機率很高,因此針對第三期(淋巴轉移)及可切除的第四期(遠端轉移)病患,目前除了手術,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
-
2022-11-21 癌症.皮膚癌
黑色素瘤轉移了怎麼辦?醫詳解皮膚癌治療方式及健保給付現況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皮膚癌症佔10.1人(每十萬人),位居第八。男女發生率與排名相仿,女性新發生皮膚癌的比例為8.7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11.8人(每十萬人),皆位居第八。皮膚癌與黑色素瘤關係黑色素瘤(melanoma)是常見三種皮膚癌的其中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風險因子包含較淡的膚色、較多曝曬於太陽底下的時間、住所緯度較低或海拔較高、身上較多數量的痣、具有家族病史、免疫系統較弱等等。造成黑色素瘤的原因是製造色素的黑素細胞(melanocyte)產生突變。除了背部、四肢、臉部的皮膚之外,也可能會出現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指甲底下、眼睛、鼻子、喉嚨、消化道、陰道等位置。常見的症狀包含:新發展出原本沒有的痣,或是原本就有的痣產生惡性變化,典型如不對稱的形狀、不規則的邊緣、顏色改變、直徑變大、看起來正在發展等特性。而另外兩種皮膚癌分別為基底上皮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及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其中基底上皮癌則是三種當中最常見的皮膚癌。此外,不常見的皮膚癌有默克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等。黑色素瘤常見治療方式病人被診斷為黑色素瘤之後,醫師會根據腫瘤厚度,是否轉移至淋巴結,或轉移至其他器官來進行醫療處置的決策。若為早期黑色素瘤,標準建議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但黑色素瘤若有轉移到其他器官,導致無法局部切除, 建議以全身治療為主,方法包括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下面的段落將針對這三種藥物療法之作用機制、代表性藥物與相關健保給付規則加以整理,並提及與國際建議標準療程之差異。 化學治療化學療法是給予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進行毒殺作用的藥物,阻止其分裂,進而促使癌細胞死亡。常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化療藥物,根據機制分成烷基化合物alkylating agent(如商品名:達卡巴仁Dacarbazine、帝盟多Temozolomide等),植物萃取藥物如微小管抑制藥物antimicrotubular agent長春花鹼類(如商品名:愛得生Eldisine、長春花鹼Velban等),紫杉醇類(如商品名:太平洋紫杉醇Taxol、亞伯衫Abraxane等),以及鉑金類Platinum analogs(如商品名: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等)等類別,醫師會再根據病人狀況,考慮單用或混合不同機制之化療藥物給予治療。標靶治療標靶療法則藉由給予單株抗體,結合癌細胞上特有標記,藉此阻止其生長。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時,會注意病人第七條染色體上的BRAF基因是否帶有突變。若此基因突變,普通細胞在沒有外來活化訊號時也會持續生長,最終形成癌細胞。若病人攜帶此突變,且不打算使用免疫藥物,建議併用BRAF抑制劑與MEK(BRAF路徑當中,更下游之分子)抑制劑,協同阻止癌細胞持續活化的訊號傳遞,進而達成阻止癌細胞生長之目的。常用的藥物組合有:• 泰伏樂(商品名為TafinlarR、機制為BRAF inhibitor, 成份為Dabrafenib)+ 麥欣霓(商品名為MekinistR、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Trametinib)• 康奈非尼(商品名為BRAFTOVI、機制為BRAF inhibitor、成份為Encorafenib)+ 比米替尼(商品名為MEKTOVI、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Binimetinib)• 日沛樂(商品名為Zelboraf、機制為BRAF inhibitor、成份為Vemurafenib)+ 可泰利(商品名為Cotellic、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Cobimetinib) 免疫治療免疫療法則利用腫瘤細胞常見之逃避體內免疫系統的特性,進而設計破壞此免疫逃脫功能的藥物。舉例來說,白血球上的PD-1如果開著,可以殺死癌症細胞,但有些癌症細胞會分泌PD-L1去結合PD-1,一旦PD-1被關起來,白血球就無法執行殺死癌症細胞的功能。常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療法藥物,則包含吉舒達、保疾伏、益伏三種。吉舒達(商品名為Keytruda、成份為Pembrolizumab)及保疾伏(商品名為OPDIVO、成份為Nivolumab)的機制相同,藉由結合PD-1、使PD-L1失去目標,白血球得以保有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目前健保已開放給付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道上皮癌、頭頸部鱗狀癌、晚期腎細胞癌、默克細胞癌之治療。然而對於黑色素瘤,健保僅支付無法切除、轉移之第三期或第四期、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的黑色素瘤患者,條件是每12週須附上評估資料,內容包含病人身體狀況是否良好、心肺肝腎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影像檢查確認治療反應如何。益伏(商品名為YERVOY、成份為ipilimumab)的機制則與上述兩種藥物不同,CTLA4是一種白血球的分子,如果跟B7(一種蛋白質)結合會失去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益伏可以提前結合CTLA4,使得B7無法結合CTLA4,進而恢復白血球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然健保尚未給付此藥物於各種癌症之使用,不僅僅是黑色素瘤、其他疾病也必須自費申請來使用。當今國際建議黑色素瘤標準治療之治療準則,會先判斷病人之BRAF基因是否於V600E之點位有突變,若有,則根據病人意願決定是否先用標靶或先使用免疫治療。決定先用免疫,第一線建議使用單一種免疫療法之藥物,如吉舒達或保疾伏等;或臨床帶有較高惡性度表徵,則考慮合併治療。高惡性度的表徵包含肢端型腫瘤,是否有症狀、是否轉移至肝臟或腦部,以及乳酸脫氫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是否上升等。合併治療的使用,有保疾伏與益伏之混合療法,或成份為Nivolumab-relatlimab(商品名:Opdualag)的新藥。不過,根據前面標靶療法、免疫療法之段落所述,目前健保僅給付「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的黑色素瘤患者使用免疫療法之藥物。若BRAF基因有突變,患者可申請健保BRAF合併MEK標靶藥物於一線使用,疾病惡化後才再接續申請健保免疫治療。但若BRAF基因沒有突變、又沒有能力自費購買藥物的患者,則僅能先使用療效較差的傳統化學治療,治療失敗過後才能申請健保免疫療法的藥物。然而其中做為可能的免疫治療合併藥物的益伏,迄今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如臨床上考慮使用則需自費負擔。這些都是未來仍需努力的目標,期待有一天這些有效的治療藥物能被更早期、也更合理地納入健保,以增進黑色素瘤患者之預後。參考資料:1. 國民健康署資料2.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3. Bhatia S, Tykodi SS, Thompson JA.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an overview.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9 May;23(6):488-96. PMID: 19544689; PMCID: PMC2737459.4. Mayo clinic: melanoma5.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cutaneous melanoma6. UpToDate: Systemic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lacking a BRAF mutation【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洪家燕醫師】黑色素瘤轉移了怎麼辦?幸好現在有新藥可用了!】
-
2022-11-20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出現紅色是血尿嗎?醫師提醒出現這些顏色尿液要留意
尿液不只是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而已,健康狀態也能從尿液顏色略知一二。醫師建議民眾解尿後,可多留意幾眼,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泡泡等,可初步了解身體狀況。正常的尿液狀態屏東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謝晉文說,腎臟主要功能是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身體代謝後所產生的廢物,因此尿液是由身體多餘的液體、鹽分、尿素、尿酸和其他代謝廢物組成;顏色來自尿膽素外,還受食物中所含色素、水分不足、服用藥物或罹病等因素影響。謝晉文說,一般而言,正常尿液顏色接近淺黃色,若是飲水較多,或喝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之後,尿量增多,會使顏色較清淡甚至無色透明。另外,運動出汗後若未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顏色變深。尿尿的顏色密碼● 鮮黃色或橘色飲食因素:食物中天然色素如維生素B群,會使尿液呈亮黃綠色。攝取較多β-胡蘿蔔素(胡蘿蔔、地瓜等)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會呈深黃或橘色。疾病因素:可能代表身體正在缺水、脫水甚至中暑;過深的顏色也可能是肝、膽出現問題,會讓尿液呈深黃或橘色。● 粉紅色或暗紅色飲食因素:可回想是否有吃色素糖果、火龍果、甜菜、黑莓等色素較高食物,排除食物因素後,就要考慮血尿。疾病因素:血尿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腎絲球腎炎及癌症,例如腎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此外,藥物也可能使尿液偏紅,例如化療藥、瀉藥、治療肺結核用藥等。● 藍、綠或紫色有可能是藥物、腎臟和膀胱功能檢測所使用的染色劑或食物顏色所致。細菌感染也可能使尿液顏色出現綠、紫色或藍色,例如插尿管族群常出現的紫色尿袋症候群,就是因為尿袋中的細菌產生紫色的代謝物質。● 灰色或暗灰色通常是食物的影響及尿液中含少部分血液,或女性懷孕期間因白帶增加等,都會使尿液呈灰色。如果加上在排尿時身體有疼痛感及頻尿狀況,要小心可能是膀胱感染、尿道感染或腎結石。● 混濁或乳白色可能代表沉積物變多,可能是體內含有過多鈣和磷酸鹽(例如肉吃太多),輕微脫水,或是膿尿所致。舉凡生殖泌尿系統感染,都可能引起膿尿,例如陰道感染、膀胱炎、淋病或披衣菌感染等。反之,如果水喝不多,尿液卻一直是透明狀態,且合併尿量變多及頻尿,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尿崩症或腎功能問題。Q: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糖尿病?剛排出的尿液通常沒有味道,但若尿液存放一段時間後,細菌會將尿素分解並產生臭味。另外,某些食物及某些藥丸外層化學物質,也可能會改變尿液的味道。若尿液有臭味,表示身體可能有狀況,如尿道感染、第2型糖尿病、膀胱炎、新陳代謝或肝系統疾病等;若聞來像氨(俗稱阿摩尼亞),可能是脫水(要記得補充水分)或肝病所引起;若出現惡臭,可能和尿道感染或性傳染病有關。如果常跑廁所,且尿液聞起來有水果味,可能有第2型糖尿病;另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會改變尿液味道,且孕婦有較高風險發生尿道感染,都會導致尿味濃重。Q:尿尿有泡泡就是蛋白尿?正常情況下,尿液因含有雜質而導致些許泡泡出現,特別是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或男性尿道殘留精液,都會讓小便出現泡泡,屬常見現象,不一定代表身體出現狀況。但若泡泡過多且3分鐘不散,或馬通沖水後仍出現泡泡,可能是蛋白尿。蛋白尿原因很多,包括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原發腎絲球腎炎或細菌感染等。據統計,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約占總人口十分之一,潛在慢性腎臟病患的初期表現就是蛋白尿,目前高血壓、糖尿患者人數日益增加,若蛋白尿持續出現一段時間,需就醫檢查腎功能和是否有慢性疾病。Q:馬桶邊出現螞蟻,代表尿糖?若小便後沒多久,馬桶邊出現不少螞蟻,在血糖偏高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尿糖並引來螞蟻,但也可能是螞蟻正剛好路過尋找食物或水源,以螞蟻來看血糖並不精準,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
2022-11-17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穀片好健康?醫揪「隱藏地雷」,加了這東西就不推薦
早餐是不少人開啟一天生活的重要開關,想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且降低身體負擔,不少人都會選擇吃穀片。市售穀片的包裝跟廣告看起來都相當很健康,包裝上畫滿了水果,並稱加入各類營養素的廣告詞,讓很多人都毫不猶豫地當早餐吃,泡一下牛奶感覺很健康,但天哪!快住手! 穀片成分恐含糖 一不小心就超標土城長庚醫院整型外科李秉勳主治醫師在《阿勳醫師的美食美麗日記 新北板橋土城長庚 整形外科 李秉勳醫師》指出,仔細看背後營養成分表,還真是會嚇一跳! 大部分的穀片糖分都超標 (每100g糖分超過15g就可以視為高糖),就算是標榜無糖的穀片,仍有可能加入水果乾、蜂蜜、麥芽糖等糖份,購買一不注意就會踩雷。含糖穀片 4大NG原因 李秉勳分享,含糖穀片為什麼不好: 1、人工添加物多:含糖穀片大多經多次加工,含有大量砂糖或糖漿、蜂蜜、椰子油、色素、香精,這些人工添加物,吃多了對人體不好。 2、高糖高熱量:曾有媒體報導一碗含糖穀片的糖份,居然比可樂還高!如果穀片再加入大量果乾、蜂蜜、糖漿,熱量更是爆炸,高熱量高糖,長久吃下來容易肥胖和慢性病 3、吃越多皮膚越差:高糖誘使身體和皮膚不斷發炎,皮膚變差,還會讓外表加速衰老。 4、有糖尿病風險:部分穀片除了高糖還有高鈉,容易引發腎臟疾病、糖尿病、肥胖問題,和各種慢性病風險。 【延伸閱讀】 ·營養師認證!早上起床空腹「吃4種食物」最好 愈吃愈瘦、降血壓還能控膽固醇 ·燕麥降膽固醇、高纖、低熱量!「這1疾病」吃了要減少白飯的量
-
2022-11-1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名醫「133低醣瘦身餐盤」,親身實證瘦24公斤!用一張表教你如何控制醣分
編按:有在瘦身的你肯定聽過168斷食!168斷食就是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但是禁食時總是不小心偷吃東西,搞得自己壓力好大?第六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就特別推廣了「133低醣餐盤飲食」,不只不用在特別時段禁食,甚至都能三餐正常吃!那到底什麼是「133低醣餐盤飲食」呢?133的1就是,1份醣:每餐只吃「1份醣」,約40克的白飯、1/4顆饅頭的分量;3份蛋白質:每餐搭配「3份蛋白質」增加飽足感;3份蔬菜:每餐搭配「3份蔬菜」豐富食物多樣性,可提供飽足感且減少血糖升幅。 游能俊醫師過去的BMI也曾大於30,身為醫師,常常叮嚀患者要減重,但自己體重卻超標,加上親友因糖尿病相繼罹病,讓他決定「以身試醣」進行飲食調控。2017年,糖化血色素和體重都超標的他,與營養師、廚師等專家聯手,經過反覆測試,以「133低醣餐盤飲食」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6年來的體脂率維持在20%以下!小心擺在菜攤上的澱粉歸在主食類的天然食材,有許多都會讓血糖上升。像是南瓜,我曾做過測試,最高血糖增幅是74mg/dL。就膳食纖維含量比較而言,根莖類澱粉被認為比白米健康,但並不表示可以過量攝取。主食類一份醣的公克重量數:了解這些主食一份醣的生重後,就知道需酌量食用,除了可增加蔬菜量取代減下的米麵類主食外,也可以交替選擇不同食材,少量的醣類主食也能成為一道佳餚,例如蓮子紅豆湯、蓮子綠豆湯、蓮藕湯、煎蓮藕片、涼拌蓮藕、玉米蓮藕湯、玉米菱角湯、香煎馬鈴薯、涼拌馬鈴薯,涼拌山藥、山藥小米粥、栗子紅藜飯等。接下來示範的料理是以蒸南瓜為醣類的餐盤,並以醃冬瓜搭配鱈魚,蔬菜有四項,其中一道是海茸。海茸是藻類,每100公克含1.1公克蛋白質,淨醣4.6公克。魚料理調味使用醃漬冬瓜,每100公克淨醣2.2公克。(冬瓜也可使用於甜食,但糕點使用的鳳梨冬瓜,碳水高達80公克。魚料理也常用醃破布子,每100公克依配方而定,碳水較醃冬瓜高,約11 ∼ 35公克。)南瓜蒸鱈魚餐盤熱量739.1kcal│蛋白質26.9g│脂肪59.0g│豆魚蛋肉類18.2g│非豆魚蛋肉類8.7g│醣類33.0g│膳食纖維10.0g│淨醣量23.0g│非蔬菜醣量18.0g│蔬菜醣量15.0g主食 蒸南瓜配菜1 醃冬瓜蒸鱈魚配菜2 燙地瓜葉配菜3 清炒絲瓜配菜4 炒海茸配菜5 炒筍絲主食 蒸南瓜材料│ 南瓜90 公克配菜1 醃冬瓜蒸鱈魚材料│ 鱈魚150公克、醃冬瓜40公克、蒜末5公克、辣椒3公克作法│鱈魚擺入盤中,放上醃冬瓜、蒜末、辣椒,電鍋外鍋放1 杯水,電鍋開關跳起即可。配菜2 燙地瓜葉材料│ 地瓜葉100公克、橄欖油1茶匙調味料│ 鹽適量作法│1 地瓜葉洗淨,滾水川燙3 分鐘撈起瀝乾。2 加鹽、油拌均即可。配菜3 清炒絲瓜材料│ 絲瓜100公克、橄欖油1 茶匙調味料│ 鹽適量作法│1 絲瓜去皮切塊。要煮前再處理絲瓜,以避免變黑。2 熱油鍋,放入絲瓜以中火拌炒約30秒,倒入少許水,開大火悶煮約2分鐘。3 加鹽調味,快速拌勻即可盛盤。配菜4 炒海茸材料│ 海帶茸50公克、油1茶匙調味料│ 醬油1茶匙作法│1 海茸洗淨切段,滾水川燙30 秒瀝乾備用。2 起油鍋,放入海茸拌炒加入醬油調味。配菜5 炒筍絲材料│ 桂竹筍片50公克、油1茶匙調味料│ 鹽適量作法│1 筍絲洗過瀝乾備用。2 起油鍋,放入筍絲翻炒後加鹽調味。地瓜、南瓜、馬鈴薯等根莖類澱粉被認為比白米健康,但並不表示可以過量攝取。書籍介紹書名: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超過30,000人次實證,有效擺脫高血糖、高血壓,瘦身減脂,遠離慢性病作者:游能俊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2/07/07作者簡介/游能俊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卻因家族病史,為糖尿病高危險群。深知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親身試驗許多飲食法,進而大力推廣「133低醣餐盤」。除了一般門診,還成立「能Gym健身中心」,提供患者運動處方;設立「巧味食醣」餐廳,將飲食衛教融入生活中。【簡歷】游能俊診所 院長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第六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2011-2014)中西餐食譜設計──周玉琴中餐丙級證照西餐丙級證照飲料咖啡特調丙級證照營養成分分析與計算──邱奕映營養師/護理師宜蘭縣愛胰協會第五屆理事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合格衛教師前宜蘭縣營養師公會總幹事國立宜蘭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EMBA)烘焙料理設計──鄭佳惠護理師西式烘焙丙級技術士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合格衛教師樂齡運動指導員樂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員延伸閱讀: 「黑芝麻救了我!」6年從血癌中重生,前台大醫師的自癒奇蹟
-
2022-11-11 醫療.皮膚
黑眼圈都是熬夜造成的?這2因素影響更多!5招預防後天性黑眼圈
黑眼圈與何有關「黑眼圈」不是一個正式的醫學術語,業內稱之為「眶周色素沉著」,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面部美容問題。但其實「黑眼圈」真不都是熬夜熬出來的。黑眼圈主要由黑色素沉著引起,也可見於過敏性疾病。誘發黑眼圈的原因較多。過敏性疾病與黑眼圈關係密切,如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經常化眼妝、長期暴露在日光下、衰老、眼部卸妝不徹底等非疾病因素;皮膚內色素增多,如真皮色素細胞增多、表皮內色素沉著;皮膚鬆弛皺褶、眶隔脂肪膨出等形成眶下皮膚凸起,在非正面光照時形成陰影,都可造成黑眼圈。研究表明,是否有黑眼圈,遺傳的作用遠遠大於生活習慣。有個事實是,我們一生中都會有黑眼圈發生,不過是早晚和程度輕重的問題,而遺傳因素直接決定了身體對形成黑眼圈的損傷因素是否敏感,生活習慣和狀態也會加重這些損傷因素的影響。三種常見的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熬夜。長期熬夜、過度用眼會讓眼周皮膚血液迴圈不好而形成黑眼圈。.色素沉著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黑色素過度沉積。日常不注意防曬、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或曾患皮炎等炎症都會導致眼周黑色素沉澱。.結構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眼周結構的改變。此種黑眼圈是由於衰老、暫時性的眼部水腫導致的黑眼圈。另外,很多人分不清臥蠶、眼袋和淚溝的區別,錯把眼袋當作臥蠶,沾沾自喜。通俗地說,臥蠶其實是比較發達的眼輪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條「瘦肉」。眼袋則是向外膨出的眼眶脂肪,可以想成是一塊「肥肉」。淚溝就可以當作是一根「筋」。因此,黑眼圈這件事,熬夜的影響只是其中之一,遺傳、自然衰老的影響更多。擦眼霜可以改善黑眼圈?含美白成分的眼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色素沉著型黑眼圈。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也能加強眼部的細胞代謝,促進血液微循環,改善黑色素沉澱。含有甘草萃取物或維生素E的眼霜能緩解皮膚的發炎情況,也可以減少炎症導致的色素沉澱。也就是說,眼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的,但是無法解決所有類型的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不能熱敷,可以冷敷並選用含有維A醇或者是咖啡因的眼霜。色素型黑眼圈需注意防曬,同時可以用一點含有美白功效的眼霜來淡化色斑。結構型黑眼圈可以通過醫美手段,如注射透明質酸、使用鐳射等來改善。5招預防黑眼圈對於黑眼圈還是要以預防為主,雖然先天性色素沉著、面部結構陰影以及衰老帶來的面部鬆弛等無法預防,但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預防後天性黑眼圈的形成。1.科學作息,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不過度用眼。2.不化濃妝。經常畫眼妝者,學會科學卸妝。3.調整日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4.多運動,避免學習、工作壓力過大,學會自我解壓。5.積極治療眼周皮膚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特約記者衣曉峰、通訊員劉思涵整理)
-
2022-11-10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人必看!5種時機要做自我血糖監測,教你正確量測血糖時間和頻率
為了要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自我血糖監測是必要的,美國家庭醫學會建議所有糖尿病病患都需要擁有自已的血糖機,同時要知道該如何測量血糖。自我血糖監測可以提供我們飲食、身體活動和藥物如何影響血糖高低的資訊。不少糖友對於自我血糖監測有些抗拒,其理由是怕痛,怕採血針刺手指,怕麻煩,沒時間,血糖試紙很貴等…,也有些糖友很認真測血糖,但只驗固定某一餐的血糖,有糖友曾經問我「醫師,我已經每三個月抽血驗糖化血色素(HbA1C)了,是否可以不做自我血糖監測呢?以下我會說明驗糖化血色素和做自我血糖監測的差異,只要我們掌握聰明驗血糖的知識與方法就能改善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什麼是糖化血色素?它是否可以取代自我血糖監測?當血中葡萄糖附著在紅血球的血紅素成分時,會發生糖化作用,糖化作用越多,數值越高,此稱為「糖化血色素HbA1c」,是反映一段長時間的血糖平均值。若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也會愈高。紅血球的壽命為90-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反應身體最近三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所以臨床上常用來追蹤病人是否血糖控制良好的指標之一,但它無法告訴我們血糖波動及是否有高低血糖情況發生,就如圖一,同樣的HbA1C,但有不同的血糖變化,血糖波動過大是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搭配血糖自我監測就很重要。成人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飯前血糖80-130mg/dl。 ‧飯後 2 小時血糖:80-160mg/dl。 ‧糖化血色素:小於7.0%以下。※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22年的建議血糖控制目標應考慮低血糖的風險、糖尿病的病程時間、病人年齡、及共病疾病的嚴重程度等而有個別不同的控制目標。在此,我們為大家介紹「聰明就醫(Choosing Wisely)」的觀念。所謂「聰明就醫」就是正確選擇對疾病診斷及治療有幫助的檢查或處置,減少低效益或無效的醫療浪費。對自我血糖監測-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下列各項的問題來決定處置方式‧真的需要自我血糖監測嗎?它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血糖監測有什麼風險嗎?‧有沒有較簡單及更安全的方式?‧如果什麼都不做,會有什麼後果? ‧需要花多少費用呢?自我血糖監測的意義何在?自我血糖監測: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測量到的血糖值都有它的意義,我們可以依照血糖數值來調整或評估治療的效果(如飲食、運動、胰島素、抗糖尿病藥、壓力管理等)。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血糖監測很清楚地了解到吃哪些食物會造成血糖上升,哪些食物不會,吃飽散步做家事後的血糖變化和吃飽坐著看電視滑手機血糖數值截然不同等,藉由生活型態的修正再配合藥物調整,就可以讓血糖維持在儘可能接近目標值的水平上。5種時機要做自我血糖監測自我血糖監測時機,依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建議:‧使用胰島素‧禁食的狀態‧運動前‧懷疑低血糖時、治療低血糖過程直至血糖正常為止‧在執行駕駛等關鍵任務之前和期間自我血糖監測時間和頻率自我血糖監測的時間和頻率取決於糖尿病的類型、治療處方、低血糖風險以及血糖控制是否達標等,自我血糖監控因人而異。若只是單純自我血糖監測沒採取任何行動,對臨床可能沒有提供任何幫助,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要學習根據測出來的血糖值採取行動,如飯後血糖驗出來是300mg/dL,就要去檢視自己是不是吃了地雷餐,下次避免攝取同樣或同類食物,若驗到低血糖就要儘快吃東西,要去找出低血糖原因,再做出修正,測得的血糖值必須記錄下來,和您的醫療團隊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藥物,飲食及生活行態等,如此下來我們的血糖控制就會愈來愈好,使我們更健康更有活力。自我血糖監測注意事項影響血糖值準確性最常見的原因是人為操作錯誤,所以反覆練習是必要的,也要注意試紙是否有過期,試紙是否受潮或被酒精污染,採血量是否過多或不足等。預防感染部分除了洗手和用酒精消毒外,每次測試時都要使用新的採血針也很重要。糖尿病是非常複雜的慢性疾病,控糖關鍵不外乎就是正確的飲食控制,適度運動,再搭配藥物治療,做好自我血糖監測,管理好自己的血糖,定期追蹤及定期接受併發症篩檢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
-
2022-11-08 養生.聰明飲食
超市買的豬絞肉呈褐色是不是壞了?專家告訴你變色原因
前幾天去超市買了一盒豬絞肉回來,結果買回來的時候肉上面出現一部分變成褐色的,小朋友就驚叫這個肉是不是壞掉了,但是韋恩微笑趁機做了個機會教育,這褐色絞肉其實不是壞了。冷藏絞肉變色是缺氧導致其實這種褐色的變化在密封的盒裝絞肉、或是盒裝肉片比較常出現,尤其是在絞肉的底面或是中心處等難以接觸到空氣的地方。它形成的原因簡單來說是肌肉缺氧了。肉的顏色來自於肌肉裡含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本身為紫紅色;而當肌肉切開後接觸到氧氣,肌紅素與氧氣結合,會形成鮮紅色的氧合肌紅蛋白。氧合肌紅蛋白的鮮紅色,就是我們平常認為肉該具有的顏色。但是如果在低氧的密封情況下,比如說超市的保鮮膜密封包裝,氧氣太少不足以形成氧合肌紅蛋白,但是又不會完全沒有氧氣,所以部會形成肌紅蛋白。所以部分肌紅蛋白就會產生氧化反應,形成變性肌紅蛋白,此時肉的顏色就是褐色的。而且這個狀況部分是可逆的,所以如果這時候把保鮮膜打開,讓絞肉重新接觸到氧氣,褐色的部位是有機會再恢復鮮紅的。什麼是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又稱肌紅素,是肌肉組織主要的攜氧色素,主要存在於心臟和骨骼肌中,負責肌肉裡的氧氣儲存。肌紅蛋白結構上與血液裡的血紅素結構非常相似,都是一個蛋白質分子,含有一個原血紅素(heme)結構,中心還有個鐵。這個複合蛋白質結構與氧氣的親和力非常好,所以血紅素可以在血液裡運輸氧氣,肌紅素負責在肌肉裡儲存氧氣。注意有沒有腐臭味才是重點所以如果看到這種盒裝褐肉呈現褐色,雖然心理上覺得不太喜歡,但是不代表他是壞掉的,不要急著丟掉。如果它沒有發出腐臭異味、表面沒有過於黏滑等異常,這樣褐色的肉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最多只是代表它在冷藏下放了比較多天,所以不要輕易就浪費掉了,這也是減少食物浪費的一種方法。其他肉類的常見問題彩虹牛肉是正常現象,不是機油、也不是塑化劑、重金屬豬肉部位大解析!你知道吃的是什麼肉?怎麼吃才好吃呢?豬內臟的真相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11-07 癌症.頭頸癌
嘴破一直沒好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前兆?醫教自我檢測7重點
「嘴破究竟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新聞標題聳動的寫著嘴破一年未癒竟罹癌,您是否也擔心自己的嘴破是不是口腔癌前兆?抑或是火氣大而已?別擔心!只要學會自我檢查,您也可以自己分辨、不致過度恐慌或錯過就醫時機。口腔癌是什麼?口腔癌是所有發生在口腔內惡性腫瘤的總稱,口腔的部位包含唇、舌、齒齦、口腔底部、硬顎、頰黏膜。根據組織病理學的特徵,又分為鱗狀細胞癌、唾液腺癌、黏膜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軟組織肉瘤、與HPV病毒有關的口咽癌、其他惡性腫瘤等。其中口腔癌中 90% 以上為鱗狀細胞癌,與HPV病毒有關的口咽癌近年的比例則是持續增長,原因可能跟歐美國家口交性行為增加有關[1]。除了狹義上的口腔癌,廣義上的口腔癌也時常與口咽癌、下咽癌相提並論,差別僅在於生長部位的不同。根據《Head and Neck Surgery and Oncology》,口咽部的範圍為懸雍垂至會厭軟骨,下咽部的範圍則是會厭軟骨至氣管的環狀軟骨之間。口腔癌是一個致病因子非常明確的癌症,三大最常見的菸、酒、檳榔便是引發口腔癌的元兇。在台灣早期的研究中,發現單獨嚼檳榔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28 倍,比同時喝酒加抽菸的 22 倍還高;三個因子都有的話,得口腔癌的機率竟然高達一般人的 123 倍[2]。除此之外,口腔衛生習慣不良、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也是口腔癌的致病因子之一[3]。根據GLOBOCAN 2018年數據資料庫,全世界的口腔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 4.0[4]。然而,根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台灣的男性口腔、口咽及下咽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十萬人 41.82,比全世界高上許多倍。此外,口腔癌的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 11.43 倍,是一個十分好發於男性的癌症,好發年齡約為 60 歲左右[5]。口腔癌有什麼症狀?發現癌前病變怎麼辦?口腔癌的常見症狀,包含持續兩週以上不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口腔內出現白斑或紅斑、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感或疼痛觸痛、不明出血或腫塊、舌頭活動受阻、牙關緊閉及張口困難、牙齦腫脹導致假牙無法固定、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出現腫塊或潰瘍也不一定會痛,往往被忽略而不自知。因此,若發現有長期沒癒合的口腔潰瘍,就要十分注意潰瘍的顏色、質地是否產生變化。口腔潰瘍在癌化之前的階段,醫學上稱之為「癌前病變」。若放任癌前病變惡化,則會形成癌組織。口腔癌前病變包含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等肉眼下可觀察到的病變。顧名思義,白斑和紅斑是肉眼底下可見到的白色或紅色病變,兩者都有可能惡性轉變成癌組織,白斑較紅斑常見,而紅斑轉變成癌組織的機率較高。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是口腔內慢性發炎的疾病,也有機會癌化成口腔癌[6]。值得慶幸的是,癌前病變不一定都會轉變成癌組織,而且癌前病變是可以治療的。因此,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就可以有效遏止癌組織的生成。然而,在沒有切片及病理組織檢查之前,光靠外觀無法分辨病灶為良性組織、癌前病變或癌組織。因此,當發現有異常組織時,就要好好到醫院進行檢查,越早期發現癌前病變組織,則越可以避免其惡化為口腔癌。口腔自我檢查要點了解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變後,要怎麼進行口腔的自我檢查呢?以下列出幾點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1.持續疼痛或壓痛2.口腔黏膜局部外觀產生變化:正常黏膜顏色粉嫩,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顏色變化。若黏膜組織變色,則要小心是否為癌前病變或癌化組織。3.口腔黏膜局部質地產生變化:正常黏膜質地柔軟。若硬化或纖維化,甚至形成硬塊,都是不正常的情形,可能會導致嘴巴打不開、咀嚼困難等症狀。4.持續出現白斑、紅斑、白紅交錯的斑:誠如上述文章提及,白斑及紅斑可能會惡性轉變成癌組織,需特別注意。5.口腔黏膜上出現凸起來的斑塊6.口腔黏膜上出現疣狀增生7.局部出血幾乎所有口腔癌都可以透過完整的口腔檢查被發現。因此,若出現以上問題,就要趕緊去就醫。如果「口腔病灶已超過兩週未癒合」或「近期內曾拔牙或拔除牙科植入物」,則更要考慮去醫院進行切片檢查,因為惡性的機率更高[6]。口腔癌就診資訊學會口腔的自我檢查後,發現異常病變應該掛什麼科呢?在醫院中,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都可以處理口腔癌。醫師會透過視診和內視鏡更仔細檢查口腔內的病灶,要確定診斷的話,則需要做進一步的切片及病理組織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為癌組織。不論切片結果是良性或惡性,都仍然要注重口腔的自我照護,因為癌前病變也可能演變成癌組織。發現癌前病變,也需要好好接受治療。如何預防口腔癌?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嘴破究竟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最重要的是檢查嘴破病灶的顏色與質地是否產生異常變化、問問自己嘴破是否已超過兩週未癒合。學會自我檢查,並願意就醫進行切片,再進行治療,就可以有效遏止癌組織的生成。口腔癌是一個可以有效預防的癌症,戒掉菸酒檳榔,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配合正確刷牙習慣,基本上就可以免於口腔癌侵犯。另外,男生可施打9價HPV疫苗預防,但台灣HPV引起的口腔癌發生率遠低於歐美,更重要的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口腔健康,努力戒掉菸酒檳榔的習慣。參考資料:1.Chow LQM. Head and Neck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382(1):60-72.2.Ko YC, Huang YL, Lee CH, Chen MJ, Lin LM, Tsai CC. Betel-nut chewing,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related to oral cancer in Taiwan. J Oral Pathol Med. 1995;24:450–3.3.Montero PH, Patel SG. Cancer of the oral cavity. Surg Oncol Clin N Am. 2015;24(3):491-508.4.Sarode G, Maniyar N, Sarode SC, Jafer M, Patil S, Awan KH. Epidemiologic aspects of oral cancer. Dis Mon. 2020;66(12):100988.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報告6.Abati S, Bramati C, Bondi S, Lissoni A, Trimarchi M. Oral Cancer and Precancer: A Narrative Review on the Relevance of Early Diagno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24):916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蔡明劭醫師】嘴破一直沒好,是不是口腔癌前兆?!別擔心,醫教一要點分辨】
-
2022-11-01 名人.好食課
白頭髮掉了又長好困擾?營養師一張圖告訴你養髮必吃食物
白頭髮常讓視覺年齡大於實際年齡,掉了又長讓人好困擾!頭髮老化的原因包含氧化壓力、基因、環境、缺乏特定營養素等,除了使用外部保養品,還可以吃什麼食物來改善呢?又該避免哪些NG行為?林世航營養師用一張圖講解必吃的養髮食物,搭配NG行為讓你趨吉避凶,雙管齊下對抗白頭髮! 【養髮食物】:維生素B群(鮭魚、菠菜、雞肉):參與體內能量代謝,其中B12更與造血有關,提供頭髮充足血氧。維生素C(奇異果、芭樂、花椰菜):氧化壓力是頭髮老化變白的主要原因之一,維生素C是人體重要抗氧化劑,可降低自由基對頭髮的傷害。維生素D(乾香菇、蛋):研究指出,血中維生素D3濃度較低者更容易引發早發性白髮。銅(牡蠣、黑芝麻、黑巧克力):銅參與頭髮黑色素的產生,是生成黑色素的必要原料。鋅(牡蠣、南瓜籽):鋅協助體內多種酵素發揮作用,亦協助黑色素的生成。優良蛋白質(白肉、紅瘦肉、蛋):建構頭髮組織,提供頭髮充足營養。【NG行為】過多精製加工品:大多缺乏許多對人體好的微量營養素,攝取過多恐營養不良。吸菸:使得體內維生素C及HDL-C(高密度膽固醇)濃度下降,更易引發白頭髮。偏食、不當減肥:易造成營養不良,恐引起掉髮及白髮。【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長白頭髮好困擾?養髮食物吃起來!】
-
2022-10-31 醫療.皮膚
為什麼臉上痘痘一直長?醫授5步驟消除痘痘、避免毛孔粗大
臉部長痘痘、粉刺、毛囊炎的全臉痘痘位置,該怎麼消除才不會重複長痘痘?額頭長痘痘、下巴長痘痘、鼻子長痘痘、這些不停長青春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皮脂腺分泌會重複讓毛孔阻塞、甚至讓毛孔粗大越明顯?嘗試好多抗痘方法,透過無數抗痘成分保養,卻發現『長痘痘』、『皮膚發炎』、『毛孔粗大』的危機,全是人體皮膚上的皮脂腺增生,受到荷爾蒙及後天不良習慣、氣候、空汙環境刺激影響,導致皮脂分泌物和多重細菌種類同時組合而成,最後演變粉刺不停生長,痘痘不斷冒出。本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根據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快速『消除全面痘痘位置』,同時掌握真正有效『抗痘成分』,並合併後天養成的『抗痘方法』,與規律的『抗痘計畫』,就可以長效保持代謝循環,讓痘痘肌保養也能無負擔擁有光滑肌膚。長痘痘怎麼辦?為什麼臉上痘痘一直長?長痘痘(痤瘡)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根據西醫、中醫合併理論,導致痘痘長不停原因很多種,不同青春痘與痘痘位置表示不同的體內問題。一般而言,皮膚分泌作用,透過汗腺、皮脂線、角質異常及基因遺傳以及賀爾蒙失衡、壓力、甚至過於滋潤保養成分,都是易導致毛孔阻塞、讓臉上痘痘位置(額頭長痘痘、鼻子長痘痘、下巴痘痘)長滿的因素。為什麼痘痘長不停?痘痘一直好不了是毛孔阻塞嗎?痘痘生成原因與皮脂腺分背部痘痘、胸痘該怎麼辦泌油脂、老角質異常代謝相關。如果皮脂腺分泌過度發達、角質代謝過量,造成皮膚出現出油、毛孔堵塞、形成粉刺,演變成痘痘(青春痘、痤瘡)的發炎困擾,導致痘痘一直好不了,痘痘很久不消的真正原因。加上現代人過於忙碌、日常作息不正常、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飲食不健康,都成為新世代常態,就算勤用抗痘洗面乳,仍免不了全臉易長痘痘位置的機率。痘痘種類有哪些呢?如何分辨痘痘類型?不同痘痘位置有分別嗎?痘痘種類有很多,無論臉部的痘痘位置,痘痘都可以分別為兩大類,在細分下類別有五種小類別,一般分為「沒有發炎」與「紅腫發炎期」,在還未發炎時會稱作黑頭粉刺、白頭粉刺,若發炎期間則稱為「發炎型痘痘、閉鎖型痘痘、囊腫型痘痘」,參考分類:痘痘種類1.粉刺尚未發炎的痘痘,前身是由粉刺形成的,可以分類為「白頭粉刺、黑頭粉刺」類別。・黑頭粉刺・白頭粉刺 痘痘種類2.痘痘/青春痘(痤瘡)發炎痘痘的成因,受到角質堵塞,細菌感染連帶的發炎,毛孔產生變化,進而產生「發炎型痘痘、閉鎖型痘痘、囊腫型痘痘」。・發炎型痘痘、面皰(紅丘疹):常可見痘痘,典型的毛囊炎之一,未必會長出膿包。・閉鎖型痘痘(閉鎖性粉刺發炎):臉部出油脂質,覆蓋堆積於毛孔的毛囊端,外觀未必呈現泛紅、腫痛,不過觸摸可感受到明顯凸起腫脹現象。・囊腫型痘痘(大痘痘、膿包型痘痘):痘痘嚴重發炎,外形屬於長大顆痘痘,比小發炎型的痘痘還要大,發炎的痘痘位置較深層,易留痘疤、痘痕、痘印。痘痘怎麼消?如何抗痘?消除痘痘 5 步驟基本上,預防皮脂腺增生、長痘痘的困擾,每個抗痘保養習慣都是關鍵,市面常見抗痘洗面乳、抗痘凝膠、去角質與抗痘產品,但建議同時養成抗痘習慣,與健康飲食才可有效抗痘,可以參考下列建議方式抗痘步驟一|減少摩擦、溫和型清潔方式清潔肌膚時,建議不需選擇內含「香皂、肥皂、沐浴、水溶性清潔」產品,,大多香皂、肥皂產品含有“皂鹼“成份,易破壞皮膚酸鹼質,導致出油狀況可能會因此增加,而油脂正是造成痘痘的因素。因此建議一般清潔肌膚只需要透過「水」來產生溫和清潔,或選擇含有親脂性「酸」成分,(例:果酸、杏仁酸)上述酸類成分,即可獲得最適合溫和清潔、減少摩擦自然方式。抗痘步驟二|避免熬夜危肌作息不正常、熬夜、睡眠不足,對皮膚危害相當大,易產生油脂分泌過度旺盛,容易讓角質堆積,形成堵塞毛孔,陸續進階成為痘痘肌機率極大。不但導致毛孔粗大,臉部容易感到乾燥缺水,導致膠原蛋白流失,逐漸出現紋路痕跡的老化現象,因此熬夜作息,勢必完全避免掉才可達到完美抗痘方式。抗痘步驟三|不擠壓粉刺和痘痘習慣人最常見的常態行為,一旦發現臉上長痘痘或白頭、黑頭粉刺時,直覺反應將會立即動手擠壓這些擾人的「痤瘡與老廢角質堆積的粉刺」。一旦沒徹底消毒碰觸就將會導致傷口部位立即二度發炎(毛囊發炎),假如長期讓毛孔受到不正確的擠壓,毛孔粗大更會隨之而來。另外非常有機會留下麻煩的「永久性痘疤、痘印、」問題,要注意次行為容易讓「黑色素沈澱、膚色不均」困擾容易纏身,自行觸摸擠壓並非完全不行,建議消除要徹底全面,才可預防狀況變嚴重。抗痘步驟四|去角質成分許多人,深怕清潔不夠更重視去角質,因此不斷透過「卸妝棉、洗面潔顏片、磨砂膏」等粗糙用品,頻繁清潔肌膚,但皮膚若經常以物理去角質方式過度摩擦,易導致表皮層防護力降低。建議,清潔皮膚時,選擇溫和親膚的「果酸、杏仁酸」控痘成分,讓酸類成分完整滲透至毛孔內,代謝阻塞粉刺、暢通毛孔更新,維持穩定新陳代謝,消除痘痘機率,降低多處皮膚長痘痘位置增加。抗痘步驟五|減少高升糖飲食長期飲食調味過重太鹹、甜食、酒精、辛辣等,一旦飲食不正常,全是嚴重破壞人體內外與皮膚健康的兇手。高升糖飲食「升糖指數」,升糖指數為衡量糖份指標,對人體血糖值的直接影響,而高升糖指數食物,指的是吃下的食物立即讓血糖快速產生波動,刺激雄激素合成,最終導致皮脂腺分泌過盛,提高長痘痘(痤瘡)機率,建議以低升糖指數飲食方式為主,讓皮膚穩定維持健康狀態。抗痘成分有哪些?許多人認為,青春時期長痘痘、青春痘,達到成年時自然不再生長,這是沒有根據的,要明白易長痘痘因素是「皮脂分泌異常、導致代謝異常」。所以除了健康飲食、抗痘習慣,抗痘期合併抗痘成分,才可達到雙管齊下的「相輔相成」作用,可參考下列關鍵抗痘成分,挑選最適合本身的抗痘產品。1.杜鵑花酸(Azelaic Acid)2.茶樹精油(Tea tree oil)3.杏仁酸 (Mandelic acid) 4.維他命A酸 (Tretinoin)註:需經醫師診斷後開立口服或藥膏 5.水楊酸(salicylic acid) 6.維他命C(Vitamin C)7.菸鹼醯胺(Niacinamide) 8.益生菌(Probiotics)常見抗痘方法 Q&AQ1.透過口服A酸的「抗痘方式」真的是有效的嗎?治療囊腫類型痘痘,是可以透過口服A酸達到很好的效果。※貼心提醒!請務必提前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並依據您的專業醫師建議,訂定出最完整的治療抗痘計劃進行。Q2.皮膚如何產生痘痘?導致額頭長痘痘、鼻子長痘痘、下巴長痘痘,全面肌膚增生痘痘的原因,屬基因遺傳以及後天的荷爾蒙變化、另外日常習慣、飲食方式、細菌發炎、藥物濫用,或頻繁重複摩擦已經發炎粉刺的肌膚,都會影響痘痘肌膚產生這些痘痘位置。Q3.抗痘洗面乳、抗痘產品,沒效果怎麼辦?如果使用抗痘洗面乳、擦抗痘保養品,沒有明顯效果時,此時,若選擇濃度高一階的成分,則無法保證高濃度,對皮膚的耐受程度。建議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作諮詢,訂定適合自己膚質的抗痘計劃。Q4.痘痘貼原理是什麼?痘痘貼使用時機痘痘貼和美膚人工皮作用類似,可以維護小傷口,並吸收膿胞內組織液體,同時保護傷口不受刺激物質進入傷口。選擇痘痘貼時,手部的清潔與發炎痘痘傷口,需要洗淨才可預防細菌種類侵入,若有塗抹抗痘藥膏,必須待皮膚吸收藥膏較於乾燥時才可以貼上痘痘貼,保持黏著性。【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痘痘怎麼辦?臉上痘痘一直好不了!5招成功去除臉上「長痘痘位置」】
-
2022-10-31 醫聲.慢病防治
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首次針對糖尿病提出五大目標:2030年糖尿病患達八成獲得診斷;八成血糖控制良好;八成血壓控制良好;六成的四十歲以上病患取得降血脂藥品;百分之百第一型糖尿病患取得可負擔的胰島素與血糖監測。副總統賴清德指出,糖尿病對全球、對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疾病,政府要整合各界的力量,防治糖尿病與照顧患者,包括降低糖尿病發生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日前舉辦「2022糖尿病防治與照護高峰論壇」,賴清德到場致詞外,與會專家還有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德瑞、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長李伯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與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副總編輯洪淑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劇增 提高政策層級助改善具有腎臟、內科醫師背景的賴清德,引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指出,目前全球五億人罹患糖尿病,到2045年會增加為七億人。國健署也統計,台灣2017至2020年的糖尿病盛行率是百分之十一點一,約為二百多萬人,若不改變趨勢,加上肥胖比例持續增加、病齡延長等因素,台灣糖尿病人數勢必還會逐漸增加。黃建寧建議,國內糖尿病照護應與國際接軌,提高政策層級、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管理政策,以終結「糖潮」危機,為台灣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降低糖尿病帶來的社會、醫療成本,以及對國人的危害。「無論從盛行率或死亡率看,糖尿病對於全球和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病。」賴清德說。並指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全球七成四死亡,前四名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第四名就是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每年造成一萬一千人左右死亡,也是國人第五大死因。黃建寧表示,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公布一份評比,表示台灣在慢性病照護上,仍有改善與精進空間。報告中針對糖尿病防治的評分,台灣僅有44分,落後國際,低於南韓的66分,而新加坡、日本都是100分。評論台灣與WHA目標差距 專家:部分項目達標率僅五成,有待努力賴清德認為,台灣要達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五大目標並不難,但面對高齡社會與病患年輕化的考驗,政府應集中更多力量投入糖尿病的防治與照顧。黃建寧建議,行政院成立糖尿病辦公室或慢性病防治中心,賴清德也認同,將請衛福部研議,如何集中資源,對糖尿病做系統性、完整性的防治、照護及後續的健康促進。他相信未來一定能做好對糖尿病的控制,朝健康目標邁進。歐德瑞表示,WHA的目標讓各國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有了目標,以美國為例,今年也成立「糖尿病辦公室(ONDP),以國家規格推動。他建議,台灣亦可成立一跨部門的組織來落實糖尿病防治,展現如同防疫般的典範成績。對於WHA各項指標,黃建寧認為台灣有望達標。他表示,目前已有七成糖尿病患獲診斷;在血糖控制方面,糖尿病學會曾提出以糖化血色素小於百分之七為目標,較WHA的百分之八更嚴謹,目前達標約百分之四十;針對血壓控制,目前約僅四成,有努力空間。至於第四、第五點,黃建寧說,台灣絕對沒問題,甚至已經達標。針對仍有差距的指標,黃建寧表示,透過系統性的整合,以跟進WHA目標。他呼籲,「全世界都在重視這件事情,希望台灣也有所改變。」借鏡美國經驗 AIT:成立跨部會辦公室再創防疫典範全球約每五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今年初,「美國美國國家臨床照護委員會(NCCC)」提出糖尿病相關改善建議,美國國會也在今年成立ONDP,串連政府不同部門,簡化行政流程,並以更宏觀的視野落實糖尿病防治。歐德瑞建議,台灣若比照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指揮中心,設立中央層級的慢性病防治辦公室,將能再成為他國楷模。歐德瑞表示,世界公衛界、醫學界一再接強調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急遽上升,對於缺乏國家級糖尿病防治計畫,或缺少健康服務的國家,面對糖尿病所帶來的重大衝擊,更是首當其衝,且情勢迫在眉睫。以美國為例,歐德瑞說,NCCC在今年,便提出39項糖尿病防治、照護相關改善建議,每項建議,都需要行政或立法單位傾力投入,制訂相關辦法、方案,才能確實推動、執行。而這些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擬定、建議,主要來自ONDP,設立國家糖尿病政策辦公室的目的,主要是在發展、施行國家級糖尿病策略,而這項工作必須連結不同政府部門、單位、機構,如此才能簡化工作流程,執行上也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具宏觀視野,對社會、環境氛圍的改變,也會帶來更正向的改變。歐德瑞表示,台灣健保制度具高度覆蓋率,且醫療專業人員優秀,因此在糖尿病防治上,擁有厚實基礎,若能擬定明確的國家級糖尿病計畫,並設立具體目標,搭配永續的資源、連貫的追蹤機制,且在公、私部門與醫療團隊、病患、病患照顧者的攜手合作下,台灣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將有希望成為世界醫界、公衛界效法的對象。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台灣也需要設立中央級辦公室,就如同設立疫情指揮中心一樣,如此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方向、執行才會更切實、更聚焦。高齡化、年輕化「雙向擴張」 發病早將縮短平均餘命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許志成指出,4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正在暴增,與肥胖、手搖飲有密切相關;王治元指出,愈早發病則併發症愈多、平均餘命縮短,應延緩糖尿病發病年齡,國人才能有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吳昭軍代表衛福部長薛瑞元與會表示,慢性病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擬定「預防保健服務擴大辦理計畫」,現已送國家發展委員會審查,期待爭取更多資源挹注,在疾病前期就加以介入。李伯璋則表示,透過確實執行分級醫療、分級照護與部分負擔制度,將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照護品質;健保署今年開始推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以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皆是希望從共病、危險因子著手,共同進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游美月表示,喜見健保署已開放基層醫師開立糖尿病藥物,讓患者即時接受藥物治療,避免惡化至洗腎,今年係第二屆論壇,面對糖尿病衍生的共病問題,期待以國家的高度找出解方。糖胖症diabesity 糖尿病患共病、併發症罹病率激增人手一杯手搖飲,肥胖正在使高中生成為糖尿病候選人,此外壽命延長也導致糖尿病粗發生持續上升,病齡延長讓併發症愈難控制。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而越早罹患糖尿病者,平均餘命縮短四到五年!糖胖症(diabesity),這個字是由 diabetes (糖尿病) 和obesity (肥胖) 所組成,指的是因肥胖而導致糖尿病的一群人。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而許志成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下民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從2000年至2019年上漲約兩倍,若將時間拉長至2045年,預估罹患比例將明顯上升,其中二十歲以下民眾更是激增九倍多。「年輕人得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越大。」許志成說,年輕糖尿病患比起同齡健康人,更容易得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預期壽命將少四、五年,但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常因沒有自覺而未就診,進一步引發併發症。國健署及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學子的血壓、血糖、BMI、腰圍均明顯上升,大幅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事實上,國民營養調查指出,2000年後,因飲食精緻化,國人平均空腹血糖值超過每分升100毫克,代表其中有許多糖尿病病患及高風險族群。許志成建議,除了協助病患控制血糖血壓,提升診斷率是重點之一。他表示,民眾參與成健時,多不積極檢查血壓血糖、腎臟病,以致通報且接受後續照護的比率低,「尤其年輕病患多缺乏自覺。」黃建寧預估,台灣年輕型糖尿病自2000年至2045年間,將以3.6的倍速成長,將導致糖尿病「罹病長期化」,連帶提高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他指出,年輕情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表現上與治療上,往往比起高齡族群更難控制,胰島素細胞更快衰老、併發症也更兇猛。此外,台灣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均持續上升,合計約五成的成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黃建寧表示,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族群隨著BMI提高,糖尿病盛行率也會上升。王治元則表示,過去台灣沒有那麼多第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的壽命比現在短。隨著人們壽命延長、社會高齡化,糖尿病的粗發生率便持續上升,加上年輕化的趨勢,20到39歲糖尿病新發生人數持續上升,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也隨之而來,65歲以上長者占所有糖尿病人口的一半,他們也有半數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王治元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診斷的年齡愈早,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的差距愈大,舉例來說,20歲男性第二型糖尿病患和一般國人的平均餘命差5.6年,20歲女性病患則差4.9年。如果糖尿病能晚一點發生、把診斷時間推移到生命的後期,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就可以被預期。因此,王治元認為「控糖」的根源在學校,如果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懂得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就能積極預防或延緩年輕族群的糖尿病發生。針對年長者,最後奪走糖尿病患生命的原因除了糖尿病本身,癌症、肺炎,還有心臟病、腦血管等「大血管併發症」也是常見死因,需要積極服藥控制,而「多重共病的個別化照顧」則是年長糖尿病患不可或缺。糖尿病共病多 妥善防治以降低醫療成本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複雜度高,患者除了需要注意其併發症,治療時也須考量共病造成的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在諸多政策推行之下,糖尿病住院率、死亡率雖有下降,但仍有待解決之挑戰: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患者年紀越來越大,共病罹病率越來越高。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是「疾病之母」,患者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甚至是癌症。他解釋,老年糖尿病群族要 考量會產生多重疾病,在共病眾多的情況下,不僅影響糖友 的生活品質,拉長失能的時間,也會增加照顧的難度,以及財務的負擔。 黃建寧認為,近一百年來,「糖尿病的變化很大。」從過去可以治療的單一疾病,轉而成為一「系統性」疾病,不僅在於個人,是醫療體系、國家政策的系統性疾病。他直言,糖尿病防治,需要跨部會整合。他舉例,以精神、心理疾病為例,在教育部有完整的計畫,針對高風險學生從小學到出社會,都訂有轉銜機制。若在糖尿病防治上,也納入完整的追蹤機制,才能更全面的防堵糖尿病。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表示,糖尿病與其共病嚴重危及民眾健康,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病、中風、腎臟疾病的風險,皆高於正常人。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補充,慢性病具有共同危險因子,不宜將其視為個別疾病,應擬定整合性的防治策略。吳建遠表示,未來希望強化疾病預防與照護之間的「連結性」,舉例而言,在國健署成人健檢中發現三高的患者,可以協助其轉銜到健保署的「全民健保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若發現有糖尿病相關病徵者,則可轉介至健保署的「糖尿病品質支付計畫(P4P)」。健保署:分級醫療助攻糖尿病防治讓台灣遠離「糖之國」,李伯璋指出,近十年來,糖尿病就醫人數持續上升,以110年來說,就有250萬人罹患糖尿病,約佔台灣總人口十分之一,為有效治療,須從四點著手,包括「整合醫療」、「新藥介入」、「分級照護」與「醫病共享」。李伯璋解釋,當糖尿病患不分輕重症,全部湧入醫學中心、大型醫院,醫師往往沒有多餘時間向病患進行詳細解說,縱使有衛教師、營養師團隊,也常因病患人數過多而壓縮諮詢時間,如果確實進行醫療分級、醫療照護,並採取部分負擔制度,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醫療人員就可以有較多時間進行衛教、諮詢,病患也可以擁有更好的照護品質。李伯璋指出,健保署設立社區醫療群,讓醫療院所轉診合作機制、跨層級醫院合作計畫等措施更為落實,全台總計有六百二十三個醫療群,合計逾七千六百位醫師加入社區醫療群行列。在這項計畫中,診所間可以水平轉診,醫療群中的合作醫院、醫學中心也可以和診所進行垂直轉診,並設立二十四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醫院、醫學中心與診所可以進行結果回饋、個案研討,民眾就醫也更加便利。繼P4P上路之後,健保署在今年三月啟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強調「糖尿病+腎病」整合照護,李伯璋說,已有六百二十一家醫療院所投入照護,估計近二十三萬人受惠。此外。健保署也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個案危險因子管理服務,今年七月開始收案,預計提供十萬名代謝症候群病患有關疾病危險因子管理服務,期待從改善代謝症候群著手,進而幫助防治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延伸閱讀1/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延伸閱讀2/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
2022-10-30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壓、讓大腦更年輕 為何波菜是營養師最推崇的蔬菜之一
菠菜即將進入產季,它是營養師最推崇的深綠色蔬菜之一,也是平價美味的蔬菜。營養師總結菠菜的六大好處,讓你在入冬的餐桌上,多點綠意多點健康。● 含維生素K等豐富營養素依美國農業部說法,三杯生菠菜能提供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300%的維生素K、超過160%的維生素A、40%的維生素C,維生素K和A支持骨骼強健,維生素C有助傷口癒合。菠菜還含有每日建議攝取量約45%的葉酸,葉酸是一種維生素B群,有助於紅血球形成。菠菜還提供鐵、鎂、鉀和鈣,以及少量其他維生素B群。● 抗氧化劑含量豐富菠菜中發現的抗氧化劑包括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楊梅素(myricetin)和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等類黃酮。食物中的類黃酮化合物,被認為可以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發炎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2016年發表在《食品與功能》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菠菜中的天然化合物,可以減少氧化反應,還會觸發飽腹感荷爾蒙的釋放,因此吃完菠菜會感到飽足。綜合這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多吃菠菜可能有助預防癌症、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症等。● 維持大腦健康菠菜的抗發炎作用,讓它成為保護大腦的好食物,特別在抗衰老方面。2015年發表在《阿茲海默與失智症(Journal 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的研究,研究人員追蹤900多名58至98歲的成年人五年,觀察其飲食模式和認知能力。他們觀察到,食用大量綠葉蔬菜的人,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顯著減緩。數據還顯示,每天吃一到兩份菠菜這類深綠蔬菜的人,認知功能比實際年齡年輕7.5歲。● 控制血壓菠菜是硝酸鹽的來源,硝酸鹽是天然存在植物裡的化學物質,它會使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並減輕心臟壓力,從而降低血壓。2016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項研究,兩組人分別飲用了四種富含硝酸鹽的飲料,其中一種是菠菜飲品,結果發現飲用後,參與者血液中的硝酸鹽含量都提升。除了菠菜汁,甜菜根汁、芝麻葉飲品,也同樣能降低血壓。受試者在飲用菠菜和芝麻葉飲品後五小時內,舒張壓都保持在較低的狀態。● 保護眼睛健康菠菜中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可以降低眼睛發生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對55歲以上的人來說,黃斑部病變是導致視力喪失的原因之一,黃斑部病變無法治癒,因此預防是關鍵。2016年發表在《日本眼科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受試者在兩個月內,每天食用75克含有10毫克葉黃素的冷凍菠菜,結果受試者血液中的葉黃素水平因此提升,也增加了黃斑色素(MPOD)光密度的測量值。黃斑色素猶如眼底的太陽眼鏡,有保護眼睛的作用,黃斑色素降低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研究得出結論,食用菠菜可能有助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10-30 醫療.兒科
驚傳有幼兒使用修護霜後出現性早熟!什麼是性早熟,誤用含雌激素產品該怎麼辦?
驚傳國內有幼兒使用修護霜後出現「性早熟」,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兼任醫師黃世綱近日於臉書PO文指出,近期門診收治不少2至3歲幼童出現乳房提早發育、初經報到等,皆因使用同款「修護霜」。此案引發衛福部食藥署正視,表示雌激素是化妝品禁用成分,產品中添加有違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可處分2萬至500萬元。業者也坦承,產品經過檢驗發現有雌激素,疑誤用錯誤原料,已通知消費者回收產品並退費。黃世綱日前在臉書表示,近日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間討論,有許多2到3歲的孩子因乳房隆起求診,根據性別不同,症狀略有差異,女孩多是乳房提早發育,男孩除了乳房發育,乳暈顏色變黑,甚至有女孩3歲多初經就來報到。經過比對追問,發現這些幼童都使用同一款修護霜產品。生產「We charming唯睛品」修護霜的業者、誼辰佳國際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名誼發出聲明,今年9月底團購主反應,女兒及同學在7至8月使用修護霜後,出現性早熟症狀,當時立即將庫存的7個批號修護霜送SGS檢驗,原本正在準備填料的新訂單也要求工廠送驗,總計送驗8個批次中,有3個竟被驗出含有雌激素。聲明指出,經過徹查,製造工廠發現因生產流程疏失,誤用錯誤原料,導致部份產品含有不當成分。「但身為品牌的負責人,我們沒有做到每批送驗,難辭其咎,對於信賴我們的消費者,深感抱歉」,並依照查證及檢驗結果,立即進行產品回收、顧客退費。高名誼聲明表示,有問題的3個批號修護霜分別是:批號0538:效期2024.12.09批號1532:效期2025.03.17批號1533:效期2025.05.03黃世綱表示,該產品定位為成年女性保養品,可緩解異位性皮膚炎,但誤用於兒童,提醒家長勿讓孩子使用。食藥署表示,雌激素是化粧品禁用成分,相關情況已經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可處分2萬至500萬元,不合格產品則要下架回收銷毀。桃園衛生局正在清查中,食藥署初步了解,產品並非惡意添加雌激素,可能是製程、原料受到汙染,導致部分批號產品出現問題,但實際狀況以及生產、回收數量,有待衛生局調查釐清。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雌激素為女性荷爾蒙,不當使用將影響生理發展,化妝品界業者早已禁止添加,若有添加就是違法,該案業者除了應盡快下架、回收產品,目前桃園市衛生局也介入調查,後續將有裁處,每年也會針對業者固定舉行教育訓練,會再度提醒業者不可添加物質等各項環節。【延伸閱讀:雌激素修護霜害童性早熟 長不高還會影響成年工作表現】● 什麼是性早熟,誤用含雌激素產品應該怎麼辦?林口長庚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表示,正常女孩約9歲開始進入青春期,若8歲前開始乳房發育、月經來等第二性徵,即判定為性早熟,男孩9歲以前開始發育也是性早熟。若因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他提醒應注意「骨齡超前」,未來小男孩、小女孩的身高受限,另外更要擔心從假性早熟,變成真正的「中樞性早熟」。羅福松指出,含雌激素的修護霜是外來物質,並非孩子本身腦下垂體分泌性腺激素,臨床上透過性釋素測驗(GnRH test)時,黃體刺激素(LH)項目並不會有所反應;然而,使用修護霜時間愈久,「中毒愈深」,大腦會誤認為「青春期已經來了」,逐漸弄巧成真,變為中樞性早熟,這時必須透過藥物來抑制中樞性早熟,避免孩童持續早熟發育。● 性早熟影響身高 專注度變差影響課業及未來工作羅福松提醒,性早熟除了影響身高,根據國外10年前一份研究報告,追蹤性早熟的孩童成長到40歲,發現這群性早熟者容易對異性感興趣,且青春期較容易叛逆、不好教、較不容易專心,甚至容易抽菸、喝酒、吸毒、翹課等,造成課業成績不佳、工作也較差,性早熟帶來的影響令人擔憂。羅福松建議,避免孩子性早熟,不要選用添加香料的產品,可選用嬰兒用的洗髮精、沐浴乳或洗衣精等,大人使用香水,建議噴在衣服上;飲食方面,兒童盡量少吃含有賀爾蒙的雞睪丸,以及減少油炸食物,雞肉、鴨肉等應去皮再食用,並以原型食物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別亂找物品擦 成分應愈單純愈好上述幼童使用修護霜,主要是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有舒緩效果。開業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絕對不建議在網路上任意購買保養品,近年有許多團購、私密社團、部落客、直播主帶貨等,消費者購買產品必注意是否檢驗合格。因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疾病,應先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遵照醫囑服藥,避免誤用來路不明的產品。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保養可遵守2大原則,包括「溫和單純」及「保濕」。清洗的產品內含物應溫和、單純,不要有香味、添加色素、添加太多植物萃取等,成分應愈簡單愈好;「保濕」也要注意濕潤度,因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容易乾燥,需要時常捕擦維持皮膚溼度。邱品齊直言,2015年衛福部早已禁止雌激素、雄性素等添加在化妝品當中,雌激素目前已歸類藥物,如避孕藥等才會使用到,此次出問題的產品很明顯已違法,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衛生單位、司法單位應正視。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表示,她的孩子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她能理解病友治療期間,若效果不那顯,可能不斷想尋覓有效產品,因而「劍走偏鋒」。她過去為了讓異膚的兒子改善症狀,曾至百貨公司專櫃購買昂貴保濕品,後來經詢問醫師,使用無香精、不易過敏的保濕品,比較適合異膚病友。
-
2022-10-29 養生.聰明飲食
不給糖就搗蛋!營養師傳授挑選3指南,避免掉入糖果的隱藏陷阱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要來了!家家戶戶還有店家們也開始布置了橘色、黑色的萬聖節裝飾。而孩子們挨家挨戶討糖吃的「Trick-or-treating不給糖就搗蛋」也是每年萬聖節晚上都會看到的活動。其實它的歷史是來自於古西歐時期的愛爾蘭異教徒,他們相信萬聖節前夜鬼魂會聚集在住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此在宴會結束後,居民就自己扮演成鬼怪,引導真正的鬼魂離開。而萬聖節期間,他們也會在家門前放一些食物、點心,希望餵飽那些鬼魂後他們就不會再來傷害其他人。後來這個習俗就被沿襲下來,成為現在的Trick-or-treating活動。而身為父母,每年面對孩子們帶回來一大袋五顏六色的糖果餅乾總是會在心中上演拉鋸戰,既希望孩子從中得到快樂、卻又擔心吃太多糖果造成身體的負擔…,到底糖果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孩子吵著要糖吃的時候又該怎麼辦?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一次為你們解說清楚!是「醣」還是「糖」?我們常見的「醣」和「糖」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喔!對於身體的優缺點也是不一樣的~「醣」是什麼?一般而言,「醣類」就是我們常說的碳水化合物,所有產糖食物的總稱。它可以提供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熱量,是三大營養素之一,也是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依照分子的結構可以分為:‧單醣:只由一個分子組成,例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醣:由兩個單醣分子組成,例如:麥芽糖、蔗糖、乳糖‧寡醣:由3~10個單醣分子組成,例如:果寡糖、木寡糖‧多醣:由10個以上的單醣分子組成,有些人體可消化有些則沒辦法,例如:澱粉、糊精、纖維素「糖」是什麼?根據台灣食藥署(TFDA)的定義,「糖」指的是前面所說的單醣、雙醣,以及額外添加的游離醣(free sugar),例如:葡萄糖、果糖、砂糖、蜂蜜、濃縮果汁、糖漿…等等都是屬於「糖」。游離糖其實又稱為「添加糖」,意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不包括人工甜味劑,以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中的乳糖不算游離糖)。這種糖通常吃起來可以直接感受到「甜味」,除了能夠提供熱量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額外的營養。而且因為分子小、吸收快速,所以攝取後會讓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容易引起代謝相關的疾病。因此國建署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糖果」的隱藏陷阱萬聖節期間孩子們Trick-or-treating所獲得的「糖果」,其實大部分的成分都是歸類在上面所說的「糖」類,並且大多都是屬於額外添加的「游離糖」。這種食物本身熱量較高,營養價值卻很低,除了能夠提供熱量之外,幾乎沒有辦法提供其他必需營養素,因此稱作「空熱量食物」。空熱量食物對我們的健康幾乎沒有益處,反而還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的風險。而除了糖果本身的「糖」,幫糖果們打造出五顏六色外表的「色素」也是父母聞風喪膽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讓這些糖果符合節慶氣息以及美觀,並增加對孩子的吸引力,業者通常會使用食用色素、著色劑等添加物讓糖果增添色彩,像是常見的:紅甜菜色素、焦糖色素、黃色5號…等等。因此每年萬聖節,孩子們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色素。雖然在符合法規的規範下適量食用並沒有足夠證據能證實這些色素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但在健康意識逐漸抬頭的時代,天然少加工的食物也是大家想追求的。如果為了節日應景還是要幫孩子選購糖果,Evelyn這邊提供幾個挑選指南,讓大家盡量避免掉入糖果的隱藏陷阱:1.選擇有信譽的廠牌糖果:通常有信譽的廠牌,製造過程比較透明公開、衛生安全較有保障,也比較不會添加一些便宜的違法原料,造成孩子健康的危害。因此要盡量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散裝糖果。2.盡量選擇成分天然的糖果:選擇用天然色素取代人工色素的糖果,或是用天然果汁調味的產品,減少添加糖的攝取。3.選擇包裝標示清楚的糖果:包裝上的標示除了可以明確看出產品到底含有多少「糖」之外,也能知道裡面含有那些添加物,透明公開的標示才能為孩子的健康優先把關,也能讓他吃的開心又安心。因此應該盡量避免選購標示不清或無標示的糖果喔!孩子吵著要糖吃怎麼辦?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很容易跟父母吵著要糖吃,在他們的世界裡並不覺得糖果是不好的食物,只覺得甜甜的很好吃。然而,我們都知道頻繁的給孩子吃糖果,除了初期可能容易有蛀牙的問題,長期下來也可能會有肥胖、提高過動風險、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等健康問題,如果孩子真的吵著要糖吃,身為父母的你,有哪些替代方案呢?1.水果: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吃到甜甜的東西,這時候不妨給他們天然好吃又有豐富營養素的水果,並藉機教育孩子不是只有糖果才是甜的,還有更健康的水果也可以是甜甜的喔!2.天然原味果乾:天然原味果乾也是一種選擇,雖然沒有像新鮮水果一樣能保留這麼多營養成分,但因為乾燥過所以甜度比較濃縮,孩子的接受度可能也比較高。這邊特別注意盡量選擇天然烘烤的果乾,避免醃漬、油炸等額外加工過的果乾,也盡量選擇天然無添加的品項比較好喔!3.羊乳片、鈣片或維他命軟糖:現在市面上已有許多針對孩子設計的保健食品,都會特別調整成孩子接受度較高的形式或口味,雖然這些羊乳片、鈣片、維他命軟糖免不了還是會有一些添加糖或色素,但至少比起直接吃「空熱量」的糖果,這些保健食品能攝取到孩子所需要的營養素。挑選時要盡量注意選擇成分天然單純的品項,也要避免來路不明的廠牌喔!最後,上面這些食物雖然可以當作糖果的替代品,但裡面仍然還有一定程度的「糖」,只是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是要提醒一下,再好的食物都過猶不及,建議大家適量攝取就好,也要教育孩子糖果對於健康的影響,讓孩子真正了解並接受,才不會因過度限制造成反效果喔!看完今天的文章,今年萬聖節是不是可以來個「機會教育」呢?「糖」的問題是現代人必須重視的議題,因為現在的飲食習慣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的糖,使得許多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變成現在的文明病,因此,均衡的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就變得特別重要!萬聖節歡慶節日時,也別忘了要維持自己的健康喔!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0-28 醫聲.Podcast
🎧|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
「糖尿病患者年紀愈來愈大,共病罹病率也隨之增加。」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糖尿病可說是「疾病之母」,除了民眾熟悉的洗腎、糖尿病足、心血管系統問題等併發症,糖尿病患亦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及癌症等共病,就連新冠肺炎也名列其中,對國人健康帶來全面性的威脅;患者罹癌機率更可能增加超過兩倍。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糖尿病共病眾多 治療應納器官保護觀念黃建寧解釋,「共病」指的是與糖尿病同時存在,並且彼此互相影響的疾病。以新冠肺炎為例,國內外文獻均指出,罹患糖尿病將導致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面臨高達3倍的中重症與死亡風險;台灣新冠肺炎個案中,則有近九成具潛在慢性病史,其中不乏有糖尿病患者。反過來說,黃建寧指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攻擊胰島細胞,導致患者胰島素分泌量下降,甚至有可能造成新生的糖尿病個案。癌症是糖尿病另一項共病症。一項2021年四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的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罹病6到8年內,罹癌的風險升高了將近四成之多。黃建寧說,第二型糖尿病與十餘種癌症相關,患者的罹癌風險最高提升達239%,各癌別風險提升比例詳列如下:一、 腎癌18%二、直腸癌21%三、乳癌26%四、子宮內膜癌26%五、肺癌27%六、膽囊癌33%七、甲狀腺癌49%八、食道癌85%九、胰臟癌107%十、 肝癌239%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發症之一,常導致患者死亡。糖尿病腎病變多發生於病齡將高的患者,隨著國人糖尿病罹病人數漸增,且平均餘命越來越長,黃建寧說,糖尿病的腎病變也越來越普遍。他解釋,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率以人數較多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例,約落在三到五成。每年全民健保花費在洗腎的費用,高達350億以上,係健保單一給付金額最高的疾病。且每年人數增加約一萬兩人。黃建寧說,目前糖尿病的健保花費僅次於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人數迅速成長,也間接導致洗腎人口日益增加。根據統計,國內洗腎患者近五成是由糖尿病引起,黃建寧直言,「如果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罹病率,不但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也可為國家省下醫療資源。」此外,黃建寧指出,糖尿病的心、腎共病容易交互影響,根據研究,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心肌梗塞、心衰竭的風險也較未罹患慢性腎病者來得高。《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區間的2000至2014年間,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人數增加達185%,足見糖尿病心臟相關共病亦不容忽視。失智症則與糖尿病存在「雙向關係」。根據健保資料庫的統計資料,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5倍之多。黃建寧指出,低血糖會導致失智症發生,而是失智症患者,則會由於認知能力或記憶力下降,導致血糖波動。黃建寧進一步解釋,大腦運作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故當患者血糖過低時,就會造成大腦神經細胞損傷,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若血糖過高或波動過大,則會導致腦部微血管病變,同樣會提高中風、失智的風險。此外,胰島素阻抗也是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黃建寧引用一項美國研究,他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和失智症高度相關,而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則有高達九成的風險會罹患失智症。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前五名分別為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與肺炎。黃建寧說,有鑑於共並帶來的複雜性,國際指引中多強調「心、腎風險評估」是重要的治療依據,故糖尿病治療觀念轉變,強調「控糖與保護器官合而為一」,目前國際及國內治療指引皆認為糖化血色素超過7.5就應考慮進階治療,加入保護器官的觀念,減少心血管、洗腎的併發症。高齡人口罹病率過半 超越國際平均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高齡化社會,在民眾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的情境下,包含糖尿病在內的慢性疾病盛行率,預估也將隨之上漲。黃建寧表示,目前台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共220萬人,罹患糖尿病者就佔了半數;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估計全球長者糖尿病罹病率約三分之一,「可見長者糖尿病問題在台灣更為嚴重。」國健署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中,2013年至2016年的統計年間,與2005年至2008年相比,65歲以上長者的糖尿病整體盛行率上升了8.5%;《2018台灣糖尿病年鑑》中則可以看到,2005年的長者糖尿病盛行率為29.6%,到了2014年,已成長至39.9%。「老人家是比較脆弱的族群,很需要我們多去關注。」黃建寧說,在糖尿病的併發症中,腎臟病、糖尿病足等,老年族群的盛行率均高於年輕族群。他表示,一項日本的研究也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症盛行率高於未罹患糖尿病的同齡者3至5倍。此外,黃建寧指出,高齡糖尿病患者常合併失智或認知功能障礙,將會影響後續的自我照護能力,在糖尿病需要終生改變生活型態的前提下,有可能導致患者預後不佳,甚至增加跌倒骨折、或因其他慢性病死亡的機率。最新數據停留3年前 黃建寧:跨部會加速資訊整合根據《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台灣糖尿病每年新增案例約16萬,已超越2021年新生兒人數12萬人。居高不下的盛行率與發生率,讓台灣的糖尿病防治面臨挑戰。黃建寧說,2019年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針對各國疾病照護進行評比,其中點出慢性病照護是台灣有待改善、精進的重點;糖尿病照護台灣只拿到44分,遠落後韓國、日本、星國。黃建寧表示,雖然國內在糖尿病防治政策上,已有糖尿病論質支付制度(P4P)以及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加上今年三月上路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等,針對糖尿病共同危險因子著手的防治政策,「但這些政策主要仍以疾病管理標準為主,缺乏整體糖尿病健康政策的宏觀、確切目標。」黃建寧直言,要制定更準確、全面性的糖尿病政策,需要仰賴全國性的糖尿病資訊調查系統,及時盤點疾病數據做為政策擬定時之參考。他舉例,當健保投資了一項新藥、新科技用於糖尿病治療、照護,應該要有即時的真實世界數據,了解其成效,才能更有效率,把資源用在刀口上。目前台灣的糖尿病健康資訊彙集,主要仰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然而其最新版本發表於2019年,統計區間只到2014年,黃建寧坦言,「資訊還是不夠新。」他舉以色列為例,該國疾病管制署早在2014年便啟動「國家糖尿病病人追蹤登錄計畫(The National Diabetes Registry) 」,在其國內進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資訊追蹤,旨在評估該國國內糖尿病發病情形,以規劃衛生服務計畫,預防糖尿病與其併發症發生。黃建寧說,及時資訊系統的建置需要大量資源的挹注,以及跨部會的整合,他建議中央應成立國家級糖尿病辦公室,並訂定追蹤目標,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防治網絡。漸受國際重視 WHA首公布五大防治目標事實上,糖尿病議題在國際上漸受重視,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更首次公布針對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明確目標。黃建寧強調,糖尿病的預防,不僅止於一般認知的血糖控制,針對共病、高齡化的風險,亟需更完善的管理政策,由上而下,藉由篩檢、介入、衛教、運動、飲食管理等面向多管齊下,才能真正看到糖尿病的防治成效。黃建寧小檔案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理事長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所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 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韋麗文、林琮恩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規劃:林琮恩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
2022-10-28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豆、澱粉豆、蛋白質豆,3大豆類一次分清楚!小心這「偽豆類真澱粉陷阱」熱量超高
對於健身的人來說,想要練出完美線條,就得多攝取蛋白質來作為重要的肌肉合成來源。不過,市面上的豆類千百種,有時名稱裡有含「豆」字,卻又不是真正的豆類,如果沒有搞清楚成份,通通都吃下肚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最怕的還會愈吃愈胖!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說明,雖然豆類都叫做某某「豆」,不過個別豆類在口感上還是有差,而依其主要的營養素,大致可以將它們分成三大類:◎澱粉豆:紅豆、綠豆、皇帝豆、花豆顧名思義就是澱粉質含量較高的豆類,20g的乾澱粉豆約含有15g的碳水化合物,雖然熱量和白米飯差不多,比較起其他營養素卻是澱粉豆大獲全勝,不僅比白米飯多出3倍蛋白質、30倍膳食纖維,鉀、鈣、鎂、鐵等營養素也是白米飯的8~15倍不等。◎蔬菜豆:豌豆莢、豇豆、四季豆、翼豆蔬菜豆的爽脆纖維感,吃起來就很像一般所吃的蔬菜。只要是在蔬菜裡能想到的營養素,如鉀、鈣、膳食纖維等,在這些豆裡通通都能找到,屬於低熱量且高纖維的豆類;想要減肥的人如果想換個菜單,不妨從蔬菜豆下手,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減少熱量攝取。◎蛋白質豆:黃豆、黑豆、毛豆、鷹嘴豆蛋白質豆的口感較紮實,還會有淡淡的豆香味,且豆如其名,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仁)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因此若是想大量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不過,程涵宇提醒,需要控制熱量的人就要注意了,因為蛋白質豆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以常見的黃豆為例,攝取乾黃豆20g就有71卡的熱量,但去皮雞胸肉30g卻只有它的一半。 優質蛋白質來源 大豆異黃酮好處多程涵宇提到,豆類含有富含的異黃酮素(isoflavones),為一種植物性的類雌激素,又因為在大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因此又被稱為「大豆異黃酮」。由於結構與雌激素類似,不僅能減緩停經婦女的骨質流失,也能調節女性荷爾蒙不足所產生的相關症狀。除此之外,根據臨床研究,大豆異黃酮本身還具有啟動體內抗氧化系統的功能,因此也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乳癌死亡率與復發的危險性,對於廣大女性來說,既能養顏又能保健身體。而大豆異黃酮的功效還不只這些,程涵宇解釋,大豆異黃酮能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以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至於豆類煮久了蛋白質會不見嗎?程涵宇強調,並不會,在一般烹煮的情況下,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是不會被破壞的。常見豆類加工食品 留意購買地雷我們生活周遭充斥著許多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乾、豆花、豆皮等,大部分都是由黃豆加工而來,而許多人一聽見「加工」二字,不免會在購買上持有疑慮。為此程涵宇表示,其實只要秉持原料非基因改造、製程安全衛生,無額外的添加物等基本三大原則,就能先掃掉一堆地雷。有趣的是,豆腐跟人不一樣,留越多渣的豆類加工食品,就代表它的膳食纖維越多,對人體也越好。建議在挑選豆類加工品時,也盡量以天然的米白或米黃色的食品為佳,像是市售的褐色豆乾大多摻有焦糖色素,就須特別留心。這些豆腐沒含大豆成分 天然豆類吃進營養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些冠名「豆腐」的產品,其實不是真正的豆腐,不僅蛋白質含量較低,還會帶來超高的熱量!程涵宇指出,沒有大豆成分的「豆腐」其實意外的不少,包括芙蓉豆腐、杏仁豆腐、魚豆腐等,都是使用其他東西加工而成。好比百頁豆腐,其實是大豆分離蛋白再加上植物油以及加工過後修飾澱粉所製成,其油脂含量是傳統豆腐的5倍,熱量更是傳統豆腐的2.4倍。程涵宇提醒,想要吃進豆類的營養及好處,還是優先選擇天然的豆類,例如黃豆、黑豆、毛豆、鷹嘴豆,或是微加工的豆類例如豆腐、豆漿等為佳。延伸閱讀: ·看起來無害卻超肥!營養師揭「豆腐熱量陷阱」排行 百頁豆腐竟比油豆腐還油 ·「三色豆」沒營養? 其中2樣就是澱粉!營養師揪3常見隱形肥胖蔬菜 
-
2022-10-27 醫療.皮膚
天天細心護膚,為何膚況仍越來越差?7個常見原因致皮膚受損
天天細心護膚,為什麼我的皮膚越來越差?為什麼我最近明明沒出門、沒曬太陽、沒化妝,皮膚仍然不好?為什麼我明明很注意保養了,痘痘還總是煩我……為什麼我的臉容易過敏,總是發紅、火辣辣的刺痛……為什麼別人用了去角質產品皮膚又白又亮,我用了總是泛紅……啊啊啊,我明明很認真補水,為什麼皮膚還這麼乾?相信很多愛美的朋友在護膚保養過程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往往告訴你這是皮膚屏障受損,要修復皮膚屏障功能。那麼究竟什麼是皮膚屏障呢?想要【科學護膚】,首先要從了解皮膚屏障結構與功能說起……什麼是皮膚屏障?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覆蓋整個身體表面,作為人體天然的外衣,也擔負了重要的屏障作用。一方面,皮膚可以保護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皮膚可以防止身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流失,從而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為什麼要了解皮膚屏障?皮膚屏障對於皮膚的健康,甚至全身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引起屏障破壞的因素,都會導致皮膚出現生理或病理狀態的改變,導致經皮流失水量增加,甚至跟很多皮膚疾病的發生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特應性皮膚炎、乾癬、過敏性疾病、酒糟性皮膚炎、臉部濕疹等等。皮膚屏障的結構與功能皮膚屏障主要由皮膚表面的一層皮脂膜、各種表皮內細胞以及細胞間各種脂質成分所組成。@ 皮脂膜是覆蓋在皮膚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又稱為水脂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脂質、角質層細胞崩解產生的脂質、以及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呈弱酸性,包括神經醯胺、角鯊烯、亞麻油酸及其他脂類成分。皮脂膜對角質層細胞具有營養作用及高效的保水作用。因此乾性皮膚表皮脂類較少,更容易缺水。@ 組成皮膚屏障的細胞包含表皮內的細胞,主要是角質形成細胞,這是角質層的結構細胞。另外還有朗格漢斯細胞、邁克爾細胞、黑素細胞等。每種細胞數量多少不一,但是都擔任了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可或缺,共同維持皮膚屏障的正常功能。@ 角質細胞間脂質(結構性脂質)主要包括神經醯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及小分子脂質,是連接並穩定表皮的重要組成成分。神經醯胺是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角質層內含有12種神經醯胺。隨年齡的增長神經醯胺含量不斷減少,引起皮膚乾燥、瘙癢、脫屑、開裂等,這會造成皮膚屏障功能明顯降低。補充神經醯胺可以迅速恢復皮膚保濕和屏障功能,所以它成了國內外化妝品公司研發的熱點。什麼是【磚牆結構】模型(Brick and mortar model)?著名的【磚牆結構】模型很好的解釋了我們的皮膚屏障結構,能否抵禦外界的風吹雨打,取決於磚牆結構是否穩定牢固,皮脂膜相當於【牆皮】,主要作用是潤滑皮膚、減少水分流失的作用。層層的角質細胞相當於【磚頭】,細胞間脂質相當於【灰泥】,皮膚屏障的品質直接取決於【磚頭】和【灰泥】的好壞。造成皮膚屏障受損的常見因素有哪些?1.皮膚屏障功能異常導致經表皮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膚抵抗功能下降,容易導致皮膚的炎症反應。而炎症反應又會加重皮膚屏障功能的異常,於是,炎症反應和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2.護膚保養品使用不當。有些朋友為了追求速效,而使用含有過量鉛汞或添加類固醇的產品,看到效果後更加樂此不疲地長期使用,久而久之皮膚屏障就被破壞了。3.接受不適當的美容治療,例如侵入性雷射、果酸或水楊酸換膚不當,會使皮膚屏障受損,導致皮膚的防禦功能大大減弱,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侵害。常出現的皮膚問題有:皮膚潮紅、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4.類固醇藥劑使用不當。妥善應用類固醇藥劑對於很多皮膚問題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對於類固醇藥劑的使用量及持續使用時間一定要詢問專業醫師,不能因為好用而持續的濫用。5.遺傳因素、藥物使用不當、某些皮膚疾病也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損傷。6.環境因素,如寒冷、乾燥、紫外線照射也可以使皮膚屏障損傷。尤其是長期紫外線曝曬後容易造成角質偏薄,皮膚屏障功能會嚴重受損。7.反覆摩擦、過度去角質、過度清潔等不良肌膚保養習慣也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有助於修復皮膚屏障的日常生活小技巧技巧一:每天多喝水對於皮膚屏障的修護很重要。多喝水不但可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把多餘的廢物統統趕出體外,還能讓肌膚表層的水分膜,隨時保持潤澤感及彈性。而且補水要在渴感不明顯的時候就要做到做好,因為當身體感覺到口渴時再補水就太晚了。技巧二:適當的保濕修復急救。當感到臉部肌膚乾燥緊繃時,可以多塗一些保濕修復產品,使用的產品必須包含【補水】、【鎖水】及【修復】成分。千萬別像澆花一樣,反覆把水直接灑在臉上,這樣做肌膚不僅沒法吸收水分,還會因為水分蒸發而讓臉上覺得更乾燥,結果適得其反。技巧三:蔬果補水,天然健康。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多吃水果和蔬菜對肌膚非常有助益。例如番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茄紅素等,除了可以補充水分外,更是能亮白、潤肌喔。【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敏感、爛臉?是不是皮膚屏障出問題?】
-
2022-10-25 焦點.元氣新聞
金馬影帝楊群膀胱癌逝 專科醫曝膀胱癌唯一症狀及預防方法
縱橫影壇和電視數十年的老牌明星楊群,已於10月24日凌晨2時10分因不敵膀胱癌,在妻子俞鳳至和子女的陪伴下逝世,享壽88歲。據悉,楊群已與病魔纏鬥一年半,癌細胞並擴散至肺部,雖經醫師治療及家人細心照料,仍然藥石罔效,終於不治。亞東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鄭百諭受訪曾指出,「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有些癌友合併頻尿、急尿等攝護腺肥大症狀,但因無疼痛感,且症狀容易被忽略,以致不少人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根據107年癌症年報,膀胱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11位、女性則在第16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2.4倍,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就是抽菸,另外,如果長期接觸化學藥劑、染劑等含有芳香胺物質,則可能誘發膀胱癌。鄭百諭表示,傳統染髮劑含有芳香胺,經常使用確實可能提高膀胱癌風險,近年大部分染髮劑均已捨棄芳香胺,因染髮而罹患膀胱癌的個案並不多見,抽菸則是大部分膀胱癌友的共同交集。膀胱癌初期多半無法直接觸診,最典型的膀胱癌症狀就是血尿,特別是無痛性的血尿,多半的膀胱癌病人都是因為出現血尿症狀才求診,血尿會持續或反覆發生。有哪些方法有助篩檢出早期膀胱癌?1.尿液檢查:最普遍且廣泛的方式為尿液檢查,檢視是否有血尿存在,如果肉眼就可以清楚看到有血尿,相對癌症腫瘤的大小也會增加。尿液檢查為非侵入性,檢查的途徑又易取得,一般健康檢查或檢驗所的尿液檢查,患者接受度都很高,所以也是篩檢膀胱癌重要的診斷。2.注射顯影劑:由靜脈將顯影劑注入體內後,再以X光檢查整個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有無異常的影像。3.膀胱鏡檢查:目前軟式膀胱鏡可以降低患者對膀胱鏡的不適感,進一步了解腫瘤的位置、大小、膀胱壁侵犯程度。門諾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鍾慧明醫師受訪曾指出,各種篩檢試驗的敏感度不同,都可能存在一些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所以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與健康飲食,才是遠離癌症的不二法門。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膀胱癌?1.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一些化學物質,如染髮劑。2.不吸菸與戒菸,並杜絕二手菸,遠離菸害。3.對於經常接觸染色、印刷、皮革之化學物品的人,較容易得到膀胱癌,更應每半年接受一次尿液檢查及尿液細胞學檢查。4.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cc以上的水,排尿量維持在2000c.c.~2500c.c.以上,不要養成憋尿習慣。5.不要長期使用止痛劑。6.如需長期導尿或有尿道結石者及有膀胱癌家族病史者,需定期追蹤檢查。7.盡量少食用含有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和化學物質的食物。看詳細》疾病百科/膀胱癌
-
2022-10-23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醃燻好灶頭
在冰箱裡備著隨時可以吃的熟食不僅方便,也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仔細想想,這根本就是地球上所有民族從古至今的生存之道。醃漬、發酵、乾燥、烘焙,全都是烹煮之外的熟食方式,更是人類保存新鮮食物,以備缺乏時的求生之道。傳統的做法,久而久之成為各地的飲食文化,風味被保留下來,原始的目的卻漸漸模糊。長長的一段開場,我是在為自己最近的貪圖便利找理由嗎?近來我家冰箱裡總是放著「臘妹子」做的素雞,冷藏室放著下一餐要吃的,冷凍庫裡也備著幾條,隨時可以解凍來吃。從冰箱取出後,只要切片再淋些檸檬汁或水果醋,撒點蔥花就是一盤優質蛋白質。製作素雞的原料是豆皮,用手揉碎拌入調味料,包紮塑形的過程,同時賦予彈齒的韌性,改變豆皮的原始口感。用棉布和棉繩緊紮的素雞,先在蒸鍋裡蒸煮一輪,這時,身材玲瓏有致的素雞已經定型。解開棉布後,擺回到大鍋上,再用甘蔗皮當煙燻料,燻出咖啡焦糖般的外層膚色,也在原本的調味上添加天然的煙燻香味。經過一道道繁複工序,這時的素雞跟一般常見的染色素雞,已是不能類比的食物。先調味再燻製是湖南菜的特色之一,自稱臘妹子的劉賽紅稱她做的醃燻食物是承續灶頭文化的成果。她在湖南農村長大,只要到冬季,家裡廚房燒的大灶上總是掛著醃漬過的五花肉,利用大灶燒材的熱和煙,燻上個把月,原本柔軟的鮮肉自然風乾熟成,成為硬邦邦的燻臘肉。「臘」字,本來就是指大塊的肉,古時候祭祀以大塊的肉表示誠意,每年年終用臘肉祭拜祖先神明,所以農曆12月被稱為臘月,年前製作臘肉,過年吃臘肉也成為理所當然的約定俗成。十多年前,臘妹子因為思念家鄉味,試著少量製作湖南臘肉。每年臘肉熟成,她就辦一場臘肉宴,邀請朋友到家裡享用。朋友吃上癮,便要求她多做一些。沒想到,做的份量,一年一年的增加,後來還蓋了一座煙燻小木屋,一次可以掛上幾百斤的五花肉,才夠應付接到手軟的訂單。我以非常有限的西方燻鮭知識,問臘妹子是用什麼木材燻臘肉,她一臉驚嚇地說,「木材,那不起火燒掉了,還燻什麼燻!」原來,燻臘肉是一件溫柔且環保的料理,沒有明火,且燻物離火源很遠。她用乾稻殼,加上太陽曬乾的柚子、橘子皮等可以悶燒卻不易起火的天然果皮稻殼,讓它們緩緩出煙,保持煙燻室內的乾燥,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慢慢風乾臘肉。慢工出細活的成果是一條一條又香又硬的臘肉。我在市集買了半條,拿回家裡,整個廚房都是它的香氣。除了香味奪人之外,湖南臘肉的另一個特色是堅硬無比,利刀難斷,也因此可以長期保存。要吃的時候,先用電鍋蒸軟,下刀就容易多了。蒸過的臘肉,顏色透紅油潤,可以單獨成為一盤主角,更可以和大白菜一起熬湯,或是搭配青椒、蒜苗炒出各種變化。
-
2022-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對抗老化、預防三高 專家詳解抹茶有哪些功效:3類人可能不適合
抹茶是非常健康的一種飲品,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植化素,而且外觀鮮綠、味道甘美,現在廣受全世界的喜愛。而且現在不只拿來單純的飲用,還加在各式各樣的甜點或花式飲料裡,如抹茶拿鐵、抹茶冰沙、抹茶蛋糕、抹茶湯圓等等,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抹茶以及茶道現在是以日本為主流,但是喝綠茶這件事是起源於中國,而且實物證據至少可以倒推到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景帝,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而且抹茶的點茶法,其實源流於宋朝團茶的點茶或鬥茶法,點茶表面會形成一層如同奶霜般的細末,宋朝茶人還會拿來拉花使用,如尋找世界第一個拉花的人-千年歷史的點茶是拉花鼻祖,甚至400次咖啡的奧秘,居然與宋朝點茶有關?!所以喝茶知道真是博大精深又饒富趣味。之前有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韋恩告訴大家這當然是謠言。抹茶有其嚴格定義抹茶的原產國日本對抹茶有嚴格定義(緑茶の表示基準,公益社団法人日本茶業中央会,2019),抹茶指的是以覆蓋栽培生產、不經揉捻、再以碾茶爐乾燥得到的碾茶,再以茶臼等器具製成的微粉狀茶「碾茶(覆下栽培した茶葉を碾茶炉等で揉まずに乾燥したもの)を茶臼等で微粉末状に製造したもの」。所以抹茶從種植到製茶生產有以下一連串的關鍵,就是這樣精細的功夫,才讓抹茶美味、精緻而高價,高級抹茶的價格可以高達一公斤數十萬日幣。覆下茶園種植碾茶抹茶用的茶葉叫做碾茶,碾茶與玉露綠茶一樣,要採取覆下茶園的方式栽種。所謂覆下茶園,就是茶樹栽種時要很費心的以遮光網或是稻草架在茶園的上方,好遮去大量陽光,這樣一來可以讓茶葉的葉綠素提高,因此茶葉會呈現柔潤的鮮綠色,而且茶葉的甘味與旨味會提高,澀味會降低,同時也形成一種抹茶特有的青海苔香。碾茶荒茶ー蒸菁不揉捻抹茶完全不經過發酵,所以採收後就要與時間賽跑。茶葉採收進廠後要以最快的速度,以大約只有20秒的短時間通入高溫熱蒸氣,也就是「蒸菁」的方式將茶葉蒸熟,以求立即停止所有細胞裡的酵素活動。蒸熟的茶葉不經過揉捻,以散茶的樣態即刻進行吹風冷卻,同時吹散附著在茶葉上的多餘水氣。乾燥蒸熟的潮濕茶葉會送入多段熱風乾燥機,以大約180-200度的乾燥熱風進行乾燥,乾燥機內部分為3到5層,最下層也是最熱的地方,投入的是剛送入最濕的茶葉,可以進行急速加熱,再較乾燥後就會吹送到上層持續進行乾燥。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荒茶。碾茶仕上茶ー仔細分級碾茶荒茶算是半成品的話,碾茶仕上茶就是很接近抹茶成品了。碾茶荒茶需要切碎,然後靠著風力、電棒等方式挑出不需要的茶枝、茶莖、葉脈等部分,有必要的話會進行很多次的循環挑選,以求得到的是茶葉味道最好的葉肉部分。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仕上茶。石臼磨茶磨取抹茶算是抹茶最精細的功夫,一般為了保存抹茶的品質,貯藏時會以碾茶仕上茶的形式進行,直到要出貨前才會磨成抹茶,這一點與咖啡的道理很像,因為磨成細粉後表面積大增,尤其是抹茶研磨之後,粒徑小到5-10微米而以,所以吸水、吸氧、吐出香味的速度都會快上幾十倍,因此品質的劣變會非常快。也因此,抹茶的研磨非常怕熱,所以高級的抹茶一定使用石磨或是石球進行慢速研磨,這樣比較不容易發熱,而且研磨的場所也要保持20度左右的低溫與相對溼度40%的乾燥環境,好讓葉綠素保持鮮綠色,茶粉的顆粒也保持維繫且均一。抹茶要怎麼泡?抹茶有一種特殊定義的香氣叫做「覆香(Ooika)」,是一種綠色蔬菜、草香、而且有高湯般的旨味,所以要把這樣的纖細的香氣重現,又能保留最多的青綠色,抹茶的泡茶法要特別下一些功夫。抹茶的泡法特別叫做點茶法,其實與宋朝的鬥茶法是一脈相承。量茶一杯(碗)抹茶所需要的茶粉量約為2茶杓、或是1茶匙,重量大概等於1.5-2克。備水一杯(碗)抹茶需要大約70毫升的水,水溫不要過高,70-80度最佳。過篩抹茶因為粉末很細,很容易因為靜電作用而形成假性結塊,所以使用之前可以先過篩一次,好將茶粉打散,這樣泡起來才會均勻。沖少量的水茶粉倒入杯(碗)中,先加入少量約10-20毫升的水,以茶筅慢慢的將底部的抹茶與熱水攪拌均勻。加入剩餘的水把剩下的水倒入,使用手腕將茶筅前後擺動,最後將慢慢的講茶面調整,緩慢的將茶筅離開茶面,如果有大顆泡沫,用茶筅將其打散。抹茶表面如浮有像奶霜般的細小泡沫的話,即已完成。抹茶要怎麼保存?抹茶因為粉末細小,以食品化學的角度看是很容易與周遭產生化學變化的狀態,而且其味道非常精緻,所以稍有變化就會造成價值大為降低,所以抹茶的保存非常重要。前面已經提過,最好的保存方法是以碾茶仕上茶方式保存,接近使用時再加以磨粉。不過現在技術進步,粉狀抹茶也可以好好保存,保存期限試各家包裝而定,大致上都可以超過6個月以上。抹茶保存基本原則為:避光光照會造成葉綠素氧化,抹茶顏色會變紅,味道也會走味。防潮濕氣會造成抹茶變質或腐敗。冷凍或冷藏低溫會大大降低化學反應的速度,所以對保存有利。只是冰的抹茶在室內反倒會很快吸潮,所以一定要回溫後再打開,並且開封後盡快用完。避開氣味重的其他東西抹茶粉的相對表面積大,所以很容易吸味道,如果存放空間裡有其他較重味道的東西存在的話,抹茶那纖細的香氣就會被汙染了。脫氧許多抹茶包裝內會附脫氧劑,對降低氧化作用很有幫助。抹茶有哪些成分抹茶與一般茶葉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茶葉喝的是茶湯,所以我們只能攝取到茶葉裡的水溶性成分。但是抹茶則不同,抹茶是整個茶葉的成分都一起喝了下去,所以可以說是充分攝取了茶葉的完整營養。抹茶的營養成分包括:兒茶素(茶多酚)兒茶素是綠茶裡最具代表性的優良抗氧化成分,也是茶的澀味來源,因為抹茶完全未經過發酵,所以兒茶素完整的保留下來,不像全發酵的紅茶,其兒茶素都轉化成了茶黃素或茶紅素,當然茶黃素還有其他的健康效果,參考台灣茶的茶黃素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小心分辨新聞的渲染成分。兒茶素因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所以對於預防癌症、調整血脂、調整血糖、降低體脂肪、預防肥胖都有很多的相關研究。一杯抹茶含有150毫克以上的兒茶素。維生素C抹茶因為未經發酵,所以保留了大量維生素C下來,維生素C含量是所有茶類最高的。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212毫克的維生素C(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維生素C有助於抗氧化作用,也有抗發炎以及調整免疫的功能。維生素A抹茶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裡面包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黃素這些家族成員,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18166 IU的維生素A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類胡蘿蔔素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葉黃素、維生素A對眼睛的保護力更是重要。膳食纖維抹茶是膳食纖維的寶庫,每100克的抹茶含有34.7毫克的膳食纖維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也可以做為益生質幫助益生菌生長、調整腸道,更有利於排毒如排除膽固醇、重金屬等效果。茶胺酸綠茶最特別的是含有茶胺酸這個特殊的胺基酸,抹茶也含有很高的胺基酸,茶胺酸特別的地方是可以幫助紓壓、幫助失眠的人入睡。因此日本有一些飲料如百事可樂對抗疫情的睡眠問題,推出含茶胺酸的助眠機能水 Driftwell,刻意添加茶胺酸來幫助心情舒緩、提升睡眠品質。葉綠素葉綠素對於口氣清新,去除口臭一向很有幫助,更有研究顯示,葉綠素也有助於降低體臭,連便便的臭味都可以降低。維生素K根據分析,抹茶的維生素K1含量很高,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9歲以上的成人每日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男生為120微克、女性為90微克,所以一杯抹茶就可以提供20%-30%的每日所需。維生素K可以促進骨質的鈣化,對維持年長者行動力有很好的幫助,與維生素D有協同作用。維生素K也有助血液正常的凝固功能,所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的人要注意,避免維生素K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抹茶有哪些功效?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功效成分,所以對人體有很多健康效果,主要的有:對抗老化因為抹茶有兒茶素、維生素A、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所以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因而有助於預防癌症、以及老人失智、記憶力衰退等氧化性傷害。預防三高日本大規模研究顯示,綠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一天一杯綠茶的族群中,曾經有中風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5%死亡率,曾經有心肌梗塞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4%死亡率。預防肥胖許多研究顯示,飲用綠茶可以調節血糖與血脂,預防體脂肪堆積,降低內臟脂肪量。預防便祕因為綠茶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所以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因此許多日本青汁產品,現在也會添加抹茶成為配方之一。而抹茶裡的咖啡因也有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美白作用兒茶素與維生素C都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對於抑制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效果。去除口臭與體味抹茶含豐富葉綠素,葉綠素在許多研究裡證實可以幫助口氣清新、去除體味、甚至便便的臭味也可以降低。飲用抹茶有那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人?抹茶的飲用歷史已經上千年了,從漢朝皇陵找到的大批茶葉就可以推斷人類飲用茶的歷史有多悠久(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所以適量的飲用抹茶是安全的,除非飲用過量才要考慮是否有副作用的問題。只是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還是要注意抹茶的一些特性:咖啡因抹茶100克約含有3克咖啡因,所以孕婦、小孩等對咖啡因敏感的人需要注意,而且避免睡前喝。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而維生素K具有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所以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的人要注意。肝、腎功能較弱的人抹茶含有鉀,所以腎臟較弱的人要注意,這也同時會影響到肝功能。抹茶的謠言:抹茶的綠色不是來自蠶大便的銅葉綠素日前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這當然是個以訛傳訛的網路偽消息,只是被掛著專家頭銜的人背書後,讓大家信以為真。至少在台灣,抹茶也不可能添加蠶沙,更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銅葉綠素現今的作法也不太可能是來自蠶沙。所以這一系列全都是錯誤的資訊,卻可能造成台灣消費者不喝抹茶或綠茶的心理影響,甚至這消息如果傳去日本,也可能大大影響台灣出口綠茶粉到日本的產業,因為台灣因為生產優質的綠茶,每年都會出口優質的綠茶粉到日本去,是日本綠茶粉的大供應來源,這又是台灣另一項隱形冠軍。如今這些產業,可能就被未經查證的專家以及這些渲染過的文章所毀,所以身為茶葉界與食品界一份子的韋恩,不得不出來澄清,也希望媒體與該營養師看到此一正確訊息之後能夠出來更正。什麼是銅葉綠素首先,銅葉綠素是什麼?依照食安法的定義,它是食品添加物中的著色劑,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色素。它帶有鮮明的綠色,是合法可以使用的。葉綠素本來是食物裡最天然的綠色,也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只是葉綠素怕熱、怕酸,一下子就會失去綠色變成褐色,所以不耐存放加工,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從植物中提取葉綠素,經化學方法部分修飾(或穩定),以銅取代該分子的核心,而得到穩定的著色劑,這就是銅葉綠素。同樣類似的作法,也可做成他的兄弟,銅葉綠素鈉。銅葉綠素可依據我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作為著色劑添加於所規範適用的食品中。依規定銅葉綠素得添加於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銅葉綠素鈉則可用於乾海帶、蔬菜及水果之貯藏品、烘焙食品、果醬及果凍、調味乳、湯類及不含酒精之調味飲料、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合法使用銅葉綠素或銅葉綠素鈉之食品,其成分標示應詳實揭露該添加物之名稱,不可以標示、宣稱為「天然色素」、「天然葉綠素」。另外,說銅葉綠素來自收集的蠶大便,因為蠶大便裡有很多葉綠素。我翻遍目前食品業銅葉綠素製造商,沒找到有人使用蠶大便作為葉綠素來源的。葉綠素在世界上並不稀奇,蔬菜植物裡面就很多了,何必自找麻煩去收集衛生很有問題、收集成本也很高的蠶大便呢?我看到葉綠素來源不是綠藻、菠菜、就是羊茅、苜蓿,這些來源都是天然食品,根本合理多了。而如果有哪家銅葉綠素是來自於蠶大便,也請提論者舉證。抹茶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所以法規寫得很清楚,銅葉綠素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食品都不准用,用了就是違法,因此抹茶是不可能使用銅葉綠素的。如果大家還記得2013年時造成大眾驚慌的黑心橄欖油事件的話,惹禍的主角正是銅葉綠素。當時,位於彰化的大統長基食品廠,就是被查獲在大統特級橄欖油產品標示宣稱「100%特級橄欖油」卻在裡面混加了低成本葵花油,而為了遮掩顏色不對的情形,所以它又違法添加銅葉綠素。因此大統長基的負責人高振利被起訴後認罪,並與部分盤商和解,二審判高振利12年徒刑,大統長基罰金3800萬元確定,高振利並於2020年獲得假釋。如果高振利早知此一說法,在法庭上堅稱添加的是蠶寶寶大便,難道就可以脫罪嗎?經過了這十年,他會不會覺得扼腕呢?(笑)。我相信台灣抹茶業者一定也是不齒高振利的行徑,不會做同樣添加銅葉綠素的違法手段的。茶的顏色是判定品質的重要依據所以很明顯,不在准許之列的食品,是不得添加銅葉綠素的,這樣的立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以添加色素來魚目混珠,讓低品質的產品混充為高品質的產品,因為很多產品的顏色是品質判斷的重要依據。因此,以綠色為品質分級重要關鍵的抹茶當然也是同樣道理。其實不單是抹茶,應該是在台灣所有的茶葉都沒允許添加色素,我想理由都很類似,欣賞顏色是喝茶食很重要的一項享受,顏色也是判斷茶葉品質一項重要的依據,所以不該以人工著色來干擾。就像韋恩前文食安謠言的手法-人造的美麗誤會,從泰式奶茶的橘色談起說明過,為何在泰國喝到的泰式奶茶是特別的橘紅色,而為何在台灣買到的泰國茶包泡不出這個顏色,因為泰國紅茶添加了色素,而不是廠商宣傳的泰國土質呈酸性,所以茶葉含氧化鐵(鐵鏽)泡出就是這個顏色。這種宣傳的渾話,與這次的抹茶事件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銅葉綠素同樣不能添加於烘焙、甜點等食品然後我猜有人會想狡辯(因為我看到某些新聞有點警覺不太對勁,把標題由抹茶偷偷改為抹茶粉),說這裡的抹茶指的是抹茶風味粉,是添加在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的裡面的調和粉,就像泰式奶茶粉包就可以添加色素了不是嗎? 這邊我還是會說「你還是在亂說」。因為銅葉綠素就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烘焙食品、甜點都是不能加的,請不要再亂牽拖了。我想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請說出抹茶有添加銅葉綠素的人提出證明,請提出市面上有這種產品、或成分裡有銅葉綠素的標示,沒有證據就亂攻擊,只會讓整個茶葉界落入如大統長基一般黑心製造商的臭名。假消息不宜一傳再傳其實我追溯這條消息來源,遠從2000年左右的日本網路論壇就看得見,而且近年來很多日本網路上的討論也是對這條嗤之以鼻,也有人認為是受到了紅色色素胭脂紅來自仙人掌上的胭脂蟲的影響而改編的胡說故事。所以台灣消息很可能就是從日本網路上不求甚解的抄了過來,翻譯的語句還不太通順,而因為沒有專業知識,所以就信以為真,文中也一直將銅葉綠素與天然葉綠素混淆。媒體見到這麼獵奇的題目,也就大肆轉載,落的消費者、產業都被這種假消息風評被害,這是社會的不幸。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10-19 醫療.皮膚
天冷擦護手霜越用越乾?2秘訣教你如何正確使用護手霜
天氣變冷,很多人都會出現肌膚乾燥的狀況,加上現在防疫期間,許多人一直用熱水洗手,造成手部乾裂脫皮。當手部乾燥、粗糙,或過度清洗時,肌膚很容易起皺或失去彈性,此時,許多人都會使用護手霜!然而,使用護手霜有什麼小秘訣?食藥署帶您來瞭解,手部皮膚乾燥的原因、保養的方式、護手霜的成分以及使用上的小訣竅。注意這些細節 呵護與保養雙手造成手部肌膚乾燥、起皺原因很多,像是自然老化、過度清潔、接觸過多清潔劑、過度暴露在陽光下、抽煙等。因此,想要維持手部肌膚柔嫩,可留意洗手時的水溫、塗抹護手霜、適度去角質、防曬、讓手部休息及補充水分等方式來保護雙手。首先,洗手時建議用微涼水洗手,因為水溫過高容易將皮脂洗掉、破壞肌膚屏障,洗完手後可使用護手霜讓手部獲得滋潤,並減少水分流失。必要時,手指關節處可以適度使用磨砂膏等產品去除老廢角質,開車或騎車時建議戴袖套、塗抹防曬劑,避免紫外線造成的傷害。此外,別讓雙手過度操勞,記得要適度休息,每日喝足2,000c.c.白開水,補充一日所需。 如何正確塗護手霜?牢記2個小秘訣市售護手霜產品的成分與乳液、乳霜相似,常見添加油脂、臘、脂肪酸等油性成分,以及水、多元醇、水溶性高分子等水性成分,再輔以乳化劑、防腐劑、色素、香料及功能成分等,主要用途為保濕與滋潤手部肌膚。在塗抹護手霜時,食藥署分享二個小秘訣:一是「弄濕雙手再用護手霜」,像是洗完手後,可趁著手部微濕的情況下擦護手霜;如果雙手感到乾燥時,可先稍微沾濕再擦上護手霜,較易推開塗抹。二是「睡前擦護手霜並戴手套」,睡前擦上護手霜,並戴上棉質手套睡覺,可避免護手霜沾到床單或棉被,起床後雙手也會變得又嫩又漂亮。擦臉的乳液和擦手的能不能混用?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保濕產品可以混用,但臉的肌膚較薄、手的角質層較厚,還是要依據膚況、龜裂程度選擇。若是乾性肌膚可選用較油的產品、油性肌膚則最好選用親水性強的保濕產品,避免毛囊阻塞,進而造成毛囊炎。而當手部龜裂或是出現有傷口時,可先使用消炎藥膏厚再塗上護手霜,並且隨時補充,避免乾燥龜裂的情況更基嚴重。
-
2022-10-16 養生.聰明飲食
防失智、腦霧怎麼吃?營養師揭飲食中易傷腦筋的隱藏地雷
早在多年前不少人就為防失智症而留意飲食,近年因長新冠其中之一的腦霧,更引起密切關注,常會聽到民眾詢問「要吃什麼?」。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養腦更應著重在「怎麼吃?」,也就是養成飲食習慣,如此才更有利防失智症及腦霧風險,而飲食模式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麥得飲食。 防失智、防腦霧怎麼吃?麥得飲食10要5不輕鬆吃!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麥得飲食是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強化版,這兩種飲食本就都對腦部等各器官、血管有相當的助益,麥得飲食則更以防範失智症為主軸作設計,是被公認可改善認知功能、延緩最常見的失智症型態-阿茲海默症的飲食方式。 營養師表示,麥得飲食設計上雖建議10種食材,看似有些難以入門,但其實仔細看都相當輕鬆就能達標,若能以這樣的飲食模式成為日常習慣,對腦部相當有幫助。 在主食方面,建議以全穀類為主,可為燕麥、黎麥、糙米等。蔬菜類則鼓勵多吃深綠色蔬菜,可為地瓜葉、青江菜、花椰菜。不過也得營養均衡,其他蔬菜也得吃,可多吃顏色較深的彩椒、胡蘿蔔、番茄等。蛋白質可從豆漿、豆腐等豆類攝取,肉類則建議以白肉為主,可吃鮭魚、沙丁魚、鯖魚等魚肉,或是雞、鴨、鵝等家禽類。 至於油脂方面,平時可多以核桃、杏仁等堅果攝取,料理用油則建議用冷壓橄欖油,另也可選擇苦茶油、酪梨、酪梨油等,橄欖油發煙點低適合低溫料理,苦茶油發煙點高適和適度高溫的料理。 水果方面自然多元為佳,不過在防失智、防腦霧的麥得飲食上,建議可多吃草莓、藍莓、桑葚等莓果類。他們都具有相當優越的花青素、類黃酮素,有助促進血循、對抗自由基、抗老化、抗發炎等。 而地中海飲食常被民眾關注的紅酒,也被納入麥得飲食當中,其主要因含有許多白藜蘆醇,一樣有助保護血管,進而促進腦部健康。但要注意的是適量,建議一天一份、少於120c.c.。不過若原本沒有喝酒習慣也無須特別養成。 飲食中易傷腦筋的隱藏地雷,營養師:紅肉真的別吃太多!劉怡里營養師也指出,麥得飲食在設計上也有呼籲盡量別碰的食物,例如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雖然紅肉也有其營養價值,不過也是飽和脂肪酸的常見來源,不利健康,因此多建議以白肉為主。 奶油、人工奶油、甜點類、油炸類等,也因多使用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等,當中含有飽合脂肪酸、反式脂肪,都是建議別碰的食物。人工奶油也得留意添加色素。而起司雖是乳製品有利健康,但人工起司因為通常鹽、鈉含量較高,不利於血管健康、易引高血壓,也不利於腦,建議避免。 劉怡里營養師也特別提醒,許多民眾習慣吃素養生,但往往越吃毛病越多、甚至吃素吃出三高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在「油炸素食」,這類的素食其實有違吃素健康的本意,在高溫破壞營養、油脂容易裂變等因素下,其實和一般同為「炸植物」的炸薯條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素食的點心糕點中如果使用棕櫚油或是椰子油,也容易造成血脂過高,血管阻塞。 劉怡里營養師叮嚀,疾病人們最怕的大多是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引發的後續嚴重疾病,如三高引起的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等,這些主要風險多是長年累月的習慣所致,不論是養生或是養腦,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養出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我有腦霧嗎?放任恐憂鬱、失智!1分鐘自我檢測,醫:超過3項就符合! .15種養腦、補腦食材!營養師:充分咀嚼更助增強記憶力!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15 焦點.元氣新聞
曾肝腫瘤罹患憂鬱症!67歲苦苓突宣布「身心狀況不佳」無法創作
知名作家苦苓(王裕仁)日前才過67歲生日,在臉書感性致謝向他祝賀的網友們,今(14)日突宣布將停止更新臉書與Podcast《苦苓巴拉巴拉》,並透露停更原因為「身心狀況不佳,暫時無法繼續創作」,希望能早日恢復和大家空中再相會。網友們得知消息後相當不捨,紛紛留言要他好好保重身體,會等他回來:「沒關係,我們可以等」、「老師加油,期待您下次回來」、「等待您康復,期待更新!」。而好友周玉蔻留言「保重」,曾出演麻辣鮮師「萬老師」的郭昱晴也留言祝福「保重身體!平安健康!」。事實上,苦苓在今(2022)年3月時就自曝,某天出現耳鳴跟嘴鹹的狀況,看了好幾個醫生都沒改善,之後才知道是長了14.5公分的肝臟腫瘤,但並非肝癌。接著又因患有超過400萬個B肝病毒和憂鬱症接連發作,讓他鬼門關前走一遭,坦言一度想輕生還寫遺書交代後事,連遺書都備好、財產也分配完了。2月苦苓也曾分享最新健檢結果,表示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尿酸、血清總膽固醇、中性脂肪等,全都落在標準範圍,讓他鬆口氣說:「看來這400多天來和病魔的奮戰並沒有落敗!」肝是沈默的器官 醫師籲超音波檢查護肝【2020-05-05 聯合報 /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台灣是B、C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區域,而且肝是人體沉默的器官,呼籲40歲以上民眾除抽血檢查外,記得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於發現腫瘤,及早治療。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說,肝腫瘤包含惡性及良性,若證實是良性腫瘤,就不用太過擔心。肝臟的良性瘤中,以血管瘤最常見,再來是良性結節性增生,腺瘤則較少見。惡性腫瘤就是肝臟惡性腫瘤,如肝癌、膽管癌、轉移癌,往往是身體出狀況才發現。多數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由慢性B、C型肝炎而來,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肝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約有7000名患者死於肝癌,這個數字比起新冠肺炎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戎伯岩醫師表示,酒精、黃麴毒素,部分化學物質,也是誘發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肝臟是沈默的器官,沒有痛覺神經,等到身體功能開始異常而準備就醫時,可能已罹患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戎醫師指出,目前現有的診斷工具包含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新的診斷檢查工具,包含對比劑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等能更快發現腫瘤。超音波沒有輻射線也非侵入性檢查,不傷身體也不會感到不舒服,民眾若能保持警覺,注意身體變化,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並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及早發現治療。
-
2022-10-14 養生.聰明飲食
七旬婦天天食「月子餐」卻失眠 醫師解惑:補過頭啦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到苗栗往診,發現七旬林姓婦人因獨居,家人擔心母親三餐營養不均,餐餐送月子餐,林婦卻失眠多時。醫師問診後解惑,婦人已補過頭、太上火,改食用多色蔬食餐盒,減輕身體負擔,營養又助眠。台中慈濟醫院表示,目前慈濟三義中醫醫院硬體尚未落成,醫療團隊的關懷行動已經展開。台中慈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與年輕醫師往診,首站是一對七旬的林氏姊妹。其中,姊姊長期服用降血壓藥,年前動過膝蓋手術後,怕痛不太想動,造成體力虛弱到必須常臥床。黃仲諄建議,即使躺床也應讓膝蓋彎曲活動,加上「腳背上提下壓」做類似踩油門的動作,可以幫助改善。去年,妹妹跌倒後身體虛弱,最近更出現失眠問題。黃仲諄仔細把脈並詢問相關身體狀況與飲食,這才發現,子女擔心獨居的母親營養不足,訂了月子餐給母親補元氣,蛋黃判斷脈象認為,食補做法適得其反,讓林婦愈吃愈上火,以致難以入眠。黃仲諄建議長輩,放寬心不要太過焦慮,改請素食店搭配多色素食送餐,不但能改善睡眠,也能得到足夠營養。看診完成,姊姊主動拿出紅包「感恩醫師到家裡來看診」,黃仲諄堅持「不能壞了修行」,婉拒了盛情厚意。
-
2022-10-11 癌症.抗癌新知
哪些免疫治療有健保給付?醫師詳列常見免疫治療藥物使用條件
接續上篇的免疫治療介紹。在臨床醫療現場,由於免疫治療的新藥價格高昂,許多病患最關心的就是健保給付的問題。要使用免疫治療必須符合某些條件限制[1]:1.身體狀況良好。2.心肺與肝腎功能良好。3.部分腫瘤的PD-L1表現量須高於健保條文上的個別標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許多研究均顯示腫瘤細胞的PD-L1表現量高,免疫治療藥物對腫瘤的反應強,療效才會好。4.每位病人每個適應症僅給付一種藥物且不得互換,治療期間也不可申報同一適應症中的其他標靶藥物。5.給付期限上限為2年。目前健保給付的免疫治療藥物有四種,包含兩種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Nivolizumab)及兩種PD-L1抑制劑(Atezolizumab、Avelumab)。CTLA-4抑制劑(Ipilimumab)則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根據食藥署的藥品適應症[2]及健保署的藥品給付規定[1],以不同免疫治療藥物為索引,整理出以下不同藥品的健保給付規定,供病患參照。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吉舒達):PD-1抑制劑1.晚期黑色素瘤:健保僅給付「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三期或第四期黑色素瘤」,而且「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者。若為「腫瘤完全切除」或「第一期或第二期黑色素瘤」,雖然符合藥品適應症,但健保不予給付。2.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健保僅給付「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或「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之晚期或轉移性患者,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 腫瘤基因原生型」。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PS≥50%」。3.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健保僅給付「先前已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與移植後brentuximab vedotin (BV)治療,但又復發或惡化」的「成人」病患。若為「兒童」病患,則健保不予給付。4.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的「復發或轉移性」患者,給付範圍不包含「鼻咽癌」,而且「與 cetuximab 僅能擇一使用,治療失敗時不可互換」。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PS≥50%」。若為「第一線治療」,則健保不予給付。5.晚期泌尿道上皮癌:健保僅給付「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或「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又有疾病惡化」的「局部晚期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患者。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CPS≥10」。6.轉移性胃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二線(含)以上化學治療均失敗後疾病惡化」的「轉移性胃腺癌」成人患者,但於109年4月1日後即不再給付新申請個案。吉舒達列在其他藥品適應症上,但未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癌症,包含:腎細胞癌、肝細胞癌、原發性縱膈腔B細胞淋巴瘤、高微衛星不穩定性或錯誤配對修復功能不足性癌症、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三陰性乳癌、高腫瘤突變負荷量癌症等。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保疾伏):PD-1抑制劑大致上與pembrolizumab的規定相同,但細部規定仍然有些許差異,因此需要仔細確認。1.晚期黑色素瘤:健保僅給付「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三期或第四期黑色素瘤」,而且「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者。若為「腫瘤完全切除」或「侵犯至淋巴結」者,雖然符合藥品適應症,但健保不予給付。2.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健保僅給付「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或「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之晚期或轉移性患者,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 腫瘤基因原生型」。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C≥50%」。3.晚期腎細胞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至少二線標靶藥物治療均失敗後疾病惡化」之「晚期且病理上為亮細胞癌」之成人患者。若為「先前未曾接受治療」者,雖然符合藥品適應症,但健保不予給付。若不是「亮細胞癌」,健保也不給付。4.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的「復發或轉移性」患者,給付範圍不包含「鼻咽癌」,而且「與 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僅能擇一使用,治療失敗時不可互換」。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C≥10%」。5.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健保僅給付「先前已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與移植後brentuximab vedotin (BV)治療,但又復發或惡化」的「成人」病患。若「接受3種或3種以上全身性療法,包括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後復發或惡化者,雖然符合藥品適應症,但健保不予給付。6.晚期泌尿道上皮癌:健保僅給付「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或「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又有疾病惡化」的「局部晚期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患者。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C≥5%」。7.轉移性胃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二線(含)以上化學治療均失敗後疾病惡化」的「轉移性胃腺癌」成人患者,但於109年4月1日後即不再給付新申請個案。8.晚期肝細胞癌:適應症為治療「先前經sorafenib(商品名:蕾莎瓦)治療」患者,但健保給付規定須同時符合五項條件,包含「Child-Pugh class A」、「先前經 T.A.C.E.於12個月內≥3次局部治療失敗」、「已使用過至少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未曾進行肝臟移植」、「於109年4月1日前經審核同意用藥,後續評估符合續用申請條件者」,而且「與 regorafenib(商品名:癌瑞格)、ramucirumab(商品名:欣銳擇) 僅能擇一使用,治療失敗時不可互換」。但於109年4月1日後即不再給付新申請個案保疾伏列在其他藥品適應症上,但未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癌症,包含:惡性肋膜間皮瘤、胃食道癌或食道腺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食道鱗狀細胞癌。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癌自禦):PD-L1抑制劑1.晚期泌尿道上皮癌:適應症為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不論是「接受鉑金類化學治療後疾病惡化」或「不適合鉑金類化學治療之一線患者」,皆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IC≥5%」。2.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健保僅給付「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之一線」或「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學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之晚期或轉移性患者,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 腫瘤基因原生型」。病人PD-L1表現量需符合「TPS≥50%或IC≥10%」。癌自禦列在其他藥品適應症上,但未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癌症,包含:肝細胞癌、三陰性乳癌、小細胞肺癌。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百穩益):PD-L1抑制劑轉移性默克細胞癌:健保僅給付「先前已使用過鉑金類化療藥物治療失敗後疾病惡化」之「轉移性第四期默克細胞癌」之成人患者。百穩益列在其他藥品適應症上,但未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癌症,包含:晚期腎細胞癌、泌尿道上皮癌。參考文獻:1.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藥品給付規定—第九節 抗癌瘤藥物(111.7.28更新)2.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西藥、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查詢3.FDA approves pembrolizumab for BCG-unresponsive, high-risk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洪家燕醫師】新的免疫治療好厲害!健保老司機帶你搭上治療新希望列車】
-
2022-10-11 癌症.皮膚癌
黑色素瘤發病率增加是因為紫外線?權威期刊最新研究這麼說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一周前(2022-10-3)發表Association of UV Radiation Exposure, Diagnostic Scrutiny, and Melanoma Incidence in US Counties(美國各縣紫外線輻射暴露、仔細診斷和黑色素瘤發病率的關聯)。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請特別留意Introduction(緒論)的部分。緒論:越來越清楚的是,癌症發病率——新癌症病例的記錄頻率——可能會受到診斷審查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醫生尋找癌症的努力程度。這種現象是在引入新的篩查測試的背景下最容易理解。例如,乳房 X光篩查的出現伴隨著乳癌發病率的持續上升。同樣,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篩查在美國的興衰伴隨著攝護腺癌發病率的上升和下降。最引人注目的是韓國在甲狀腺癌方面的經歷:在引入超聲波篩查後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了 15 倍。然而,新的篩查測試並不是加強診斷審查的唯一機制。簡單地通過既定的測試檢查更多的患者,或者更頻繁地檢查,都會提升癌症發病率。皮膚黑色素瘤曾經是一種罕見的腫瘤,但現在卻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症。這種發病率的上升是傳統地被解讀為真正的增加,也就是暴露於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另一種解釋是過度診斷:隨著越來越多的醫生進行活檢,黑色素瘤的發現也就越來越多。在之前的研究報告裡,我們有提供數據,顯示現在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是 40 年前的六倍,但黑色素瘤的死亡率卻沒有隨之上升——這就是過度診斷的一種組合特徵。我們還發現了過度診斷的證據,包括皮膚檢查的增加、更頻繁的痣活檢,以及降低癌症病理標記的門檻。在本研究中,我們檢查了紫外線輻射暴露和診斷審查的代理指標(proxies)與美國各縣記錄的黑色素瘤發病率模式的相對關聯。研究方法:這是一個橫斷面生態分析,而對象是向SEER計劃報告的 727 個美國的縣。將與紫外線輻射暴露相關的環境數據(來自各種來源)、與診斷審查相關的衛生資源和服務管理局數據以及關於 2012 年至 2016 年診斷為黑色素瘤的非西班牙裔白人人群中黑色素瘤發病率的 SEER 數據相結合。數據分析於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之間進行。研究結果:總共有235333 黑色素瘤案例被診斷出。紫外線輻射暴露的代理指標在各個地區是逐漸變化,但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和診斷審查的代理指標卻在相鄰縣之間突然變化。紫外線日劑量與發病率無關(r = 0.03;P = .42)。吸煙率與同一縣的肺癌發病率高度相關(r = 0.81;P
-
2022-10-10 癌症.抗癌新知
運用人體機制精準殺死癌細胞 專科醫詳解免疫治療原理及適用哪些癌症
免疫治療是什麼?癌症的傳統治療包含開刀、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隨著醫療發展,現在多了許多新興療法,包含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相較於開刀、放射線、化學物質用外力破壞癌細胞,免疫治療的理念就是希望藉由提升或恢復人體原有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癌細胞。免疫治療在近十年來蓬勃發展,致力於研究癌症免疫治療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博士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也因此獲頒了201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與2014年的唐獎。大家一定會好奇,如果人體身上原本就有免疫系統的話,癌細胞又怎麼會持續生長而不受消滅或控制呢?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非常聰明,他們會創造一個適合腫瘤生長的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讓免疫細胞難以在腫瘤附近作用,進而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我們可以把免疫想像成一套有煞車和油門的平衡系統:當油門變強,免疫細胞就會開始攻擊;當煞車變強,免疫細胞就會被迫停工。癌症便是利用加強免疫的煞車系統,以躲避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繼而持續增長。免疫治療所用的概念,就是去恢復免疫系統原有的油門功能。利用各種方法活化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能成功辨識並殺死癌細胞。廣泛而言,免疫治療是一個大概念,其中涵蓋了許多正在發展的療法,包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免疫細胞治療(Adoptive cell therapy)、癌症疫苗(Cancer vaccinology)等等[1]。目前大家講的免疫治療,通常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主。關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證據比較多效果也比較明確,許多癌症均被列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適應症。因此,本篇文章會著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介紹,下文的免疫治療將泛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TLA-4、PD-1、PD-L1是什麼?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免疫系統在攻擊外來細胞的時候,會有自我調節的機制。煞車踩過度,可能會造成癌細胞肆意侵略;油門踩太多,也可能讓免疫細胞攻擊自己體內的器官,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因此,在免疫反應活化的過程中,會有好幾個免疫系統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去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和PD-1(Programmed cell death)便是兩個最著名的例子。癌細胞就是利用這些免疫檢查點,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CTLA-4免疫細胞活化時,會需要T細胞的CD28受器(刺激型受體)和抗原呈現細胞上的B7配體結合。但是當T細胞上的受器變成CTLA-4(抑制型受體),免疫反應就會被抑制。當科學家們發現這個現象,便猜測:如果我們抑制CTLA-4,是否就可以減少免疫反應被抑制,達到負負得正的效果,將抑制性的免疫反應重新活化,進而殺死腫瘤細胞。因此,研發出CTLA-4抑制劑—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益伏),應用在黑色素瘤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長期追蹤的數據顯示,用了益伏的晚期黑色素瘤病患增加了3年的存活期。然而,後續的研究想把同樣的經驗複製到其他癌症上,卻未能如預期般理想。原因可能是因為腫瘤的微環境及CTLA-4的機制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未來還有待更多研究去證實CTLA-4抑制劑的有效性。PD-1/PD-L1相較於CTLA-4,PD-1的藥物研發就比較多,也應用在比較多癌症的治療上。跟CTLA-4一樣的是,PD-1也是一個抑制型的受體,當有配體與之結合時,就會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化反應。腫瘤細胞會表現出可以跟PD-1結合的配體PD-L1,就會導致免疫系統被抑制。當腫瘤的PD-L1表現越高時,就能結合越多抑制型的PD-1受體。因此,科學家們針對這樣的機制,研究出了抑制PD-1和PD-L1的藥物,希望可以透過抑制免疫檢查點,去重新活化免疫細胞清除腫瘤。台灣常用的PD-1及PD-L1藥物有三種: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吉舒達):PD-1抑制劑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保疾伏):PD-1抑制劑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癌自禦):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適用的癌症類別根據組織學特性,癌症可分為固態瘤(Solid tumor)及血液腫瘤(Hemalogical cancer)。固態瘤指的是有一明顯之團塊,非液體或囊腫,在血液裡的癌細胞就不算是固態瘤。上皮細胞癌(carcinoma)及肉瘤(sarcoma)等都屬於固態瘤的一種。免疫治療適用的癌症主要都是固態瘤。台灣健保有給付的免疫治療癌症適應症有:1.晚期黑色素瘤(Melanoma)2.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3.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4.晚期泌尿道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5.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6.轉移性胃癌(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7.晚期腎細胞癌(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8.晚期肝細胞癌(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9.轉移性默克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以上的癌別還是分別需要符合不同的臨床條件,健保才會給予給付,詳細條文請見衛福部健保署藥品給付規定[2],其中需注意從109年4月1日起,轉移性胃癌及晚期肝細胞癌已從健保給付之癌別中被移除了。健保規定整理請見另一篇文章「常見免疫治療藥物的健保規定幫你整理在這裡」免疫治療的使用時機一般選擇癌症治療的原則是以臨床實證療效為主,加上其他各面向的考量,包含療效、副作用、價格、健保給付、保險規定等等。通常新興治療如標靶或免疫治療的價格通常比較高昂,在無健保或保險給付的情況下往往有許多可能有效的患者無法接受到這些有效治療。通常當醫師決定換藥時,可能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前一種藥物療效不佳、病人難以忍受藥物的副作用、病人負擔得起新藥物的價格(健保或病人自己的保險可給付)等等。雖然免疫治療提供了癌症治療的另一個選項,但不是每個病人都對免疫治療有良好的反應。癌症的治療,仍然要依據醫療團隊的專業判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藥物的健保規定只是主治醫師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最後仍要尊重主治醫師的判斷。若病人有自己的考量,也可以跟主治醫師討論,在決策共享下,共同決定一個最合適患者的治療方向。參考文獻:1.Waldman AD, Fritz JM, Lenardo MJ. A guid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m T cell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Nat Rev Immunol. 2020;20(11):651-668.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藥品給付規定【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洪家燕醫師】幫體內免疫系統催油門!運用人體機制精準殺死癌細胞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