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常覺胸悶氣喘?「肺動脈高壓」惡化可能右心衰竭致死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慢病防治

糖尿病年花健保402億!近半數同時患腎臟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今舉辦控糖升級GOAL 50+ 守護台灣「心腎」記者會。記者許政榆/攝影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今舉辦控糖升級GOAL 50+ 守護台灣「心腎」記者會。記者許政榆/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一名70多歲的張姓伯伯,50多歲時確診糖尿病、高血壓,長年透過飲食與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但退休後因獨居煮食不便,血糖控制不佳,近來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未定期就診追蹤病況,導致血糖快速失控,直到兒女探望發現腳步浮腫,走路喘息症狀加劇,才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糖尿病合併嚴重腎臟病變,未來恐洗腎度日,張伯伯後續被送進安養院,長期醫療、看護費用也加劇兒女的負擔。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根據第2型糖尿病年鑑統計資料,2000至2014年間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4倍;第2型糖尿病併心衰竭人數增加1.9倍。根據台灣腎病年報指出,45.4%新發透析患者主診斷為糖尿病、51.2%透析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平均每2位透析患者,就有1位合併糖尿病。

此外,雖糖尿病粗死亡率下降16.8%,總住院率降低21%,但75歲以上患者數增加,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達4成以罹病10年以上,尤其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延長,應及早守護糖友心腎,減少不健康的失能年數。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是國人普遍的慢性疾病,古語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已病」隨著醫學進步逐漸有藥物可使用,「欲病」在快要引發嚴重併發症時,透過藥物或生活習慣有機會改變,而要保持「未病」最困難。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透析末期腎病會讓國家、社會帶來龐大負擔,末期腎病原發原因為糖尿病,若能控制則可解決一半問題。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希望各國注意致病風險因子防範,包括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與不運動等。國健署希望強化慢性病管理,也希望透過成人預防保健計畫,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去年國健署、健保署合作代謝症候群管理,從疾病前端做預防性治療,藉由醫病共同決策、改變生活習慣,逆轉疾病發生。

健保署111年度健保支出統計,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高達587億,糖尿病緊追在後達402億。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糖尿病因為共病特別多,像是一年內新發生透析病人,有48%都有糖尿病,若超過65歲以上,則超過一半都有糖尿病,這也是造成國人腎臟衰竭的因素,此外心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共病,因此糖尿病照護需跨專科才能照顧得好。

石崇良表示,健保署過去啟動糖尿病共照計畫,透過照護團隊指導病人,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從飲食、營養控制、運動等生活習慣,建立健康行為,以及調節壓力、睡眠,共照計畫也讓病人參與,相較於沒參與共照計畫的人病人,疾病控制、住院率皆有明顯落差。

近年觀察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下降,但75歲以上高齡糖尿病人數增加21%,4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病率亦逐年提升至7.6%,顯見桃尿病已有高齡化、年輕化趨勢。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楊宜瑱表示,糖尿病發生併發症與罹病年有關,若控制不佳則會更快發生。以70歲老年人來說,罹患糖尿病,距離若活到80歲,僅和糖尿病共處10年,只要控制的不要太差,發生併發症機率就會減少。

楊宜瑱指出,但若是30歲年輕人罹患糖尿病,若能活到平均餘命75歲,會有將近50年時間跟糖尿病共處,併發症、共病發生機率增加,必須優化血糖控制,但年輕人常因工作、生活型態無法配合,較難做好血糖控制。她表示,老年人控制糖尿病以安全、維持生活品質為目標,年輕人則需要積極控制。

楊宜瑱表示,糖尿病發生的風險因子,包括家族史、體重過重與肥胖,共病則有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若民眾空腹血糖異常、葡萄糖耐受不良、少運動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則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民眾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做好體重管理,遠離糖尿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今年進一步升級糖腎共照目標,今啟動「GOAL 50+超越50計畫」,公布最新的控糖典範計畫目標,預計於未來5年間強化糖尿病患者心腎共病篩檢率、全國共病照護率,並持續推廣國際治療指引,提高以下五項目標超越50%,包括一、糖尿病與共病識能。二、ABC達標率:糖化血色素、血壓、膽固醇三大指標控制達標。三、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檢測率。四、指引用藥遵囑率。五、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涵蓋率。

糖尿病 慢性腎臟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