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1282
筆 文章
-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謝多日零確診 黃偉哲贈陳時中999朵火鶴花專人今送達
台南市長黃偉哲致贈衛福部長陳時中999朵火鶴花,六甲區農會總幹事許書豪及台灣火鶴花產銷發展協會理事林芳珠今天代表送達,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秘書室主任吳詠智代表疫情指揮中心收下火鶴花。黃偉哲市長表示,新冠肺炎連4日零確診,他代表台南市民向陳時中部長率領的疫情指揮中心團隊表達感謝之意,希望疫情中心攏「乎好」,防疫成功!所贈送的999朵火鶴花,由六甲區農會許書豪總幹事及台灣火鶴花產銷發展協會林芳珠理事,親自從台灣火鶴花最大產地「台南市六甲區」,直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藉由火鶴花語「熱情、熱心、關懷與衷心的祝福」來感謝辛苦的防疫人員們。台南市長黃偉哲昨天在宣傳母親節送火鶴花行銷時,聽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連4天零確診,肯定防疫做得好,因荷蘭感謝台灣送口罩,回贈3999朵鬱金香,黃偉哲想到也送台南火鶴花給陳時中,表達台南市民的感謝,也提到台南市母親節表揚將不取消,但會加強分流防疫。農業局表示,火鶴花為台南市重要的花卉產業,主要以外銷為主,生產面積約53公頃,位居全國之冠,又以六甲區為本市最大產區。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今年1-3月出口總值約1635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黃偉哲大力行銷,鼓勵母親節買火鶴花送媽媽,農業局也推出母親節火鶴花傳情活動,前往指定花店即可購買「台南市母親節限定花束」。花束由火鶴花、洋桔梗等台南特色花卉所組成,限量2000束,每把花束200元,預購只要100元,。此外,5月8日至10日期間,在麻豆、六甲、善化、新市、鹽水、下營、官田、永康及台南市農會等共9間農會超市,消費滿200元農特產品,即贈送火鶴花1支,請民眾台灣花卉,送火鶴「乎咱攏好」!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篩7次均陰性、隔離29天無症狀 因這點變化確認染疫
大陸吉林省公布截至29日24時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這名31歲女患者3月31日與丈夫搭乘飛機從莫斯科出發,1日經綏芬河口岸入境大陸,隨後進行集中隔離,之後的一個月內經歷了7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因肺部CT(電腦斷層掃描)有影像改變,確診患病。澎湃新聞報導,截至4月29日24時,吉林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8例,已連續66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該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是長春市九台區人,現年31歲,3月31日與丈夫乘坐SU1700B次航班從莫斯科出發,4月1日到達海參威,當日乘坐海關大巴車經綏芬河口岸入境,經海關進行首次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她於4月2日由當地專車轉運至綏芬河市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醫學觀察(與丈夫同住一房間),4月10日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4月11日她丈夫因核酸檢測結果陽性,被轉送定點醫院隔離診治,診斷為確診病例。同日女患者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4月19日進行第四次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4月25日經綏芬河市解除集中隔離,由舒蘭市120救護車單獨轉運回舒蘭市集中隔離點繼續進行集中單獨隔離醫學觀察,4月25日進行第五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4月26日進行第六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4月28日進行第七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血清抗體檢測IgM和IgG均為陽性,當日被轉運至舒蘭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隔離診治。不過,當日她肺部CT檢查突然有影像改變,4月29日經省、市專家組會診,診斷為確診病例。
-
2020-04-30 橘世代.健康橘
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
人步入中年,承上啟下生活壓力大,這些「三明治」族群是最容易上醫院精神科求助的一群,平日不乏憂鬱、焦慮症狀,嚴重還可能有失智傾向,就來學「拈花惹草」吧,醫師指出,浸淫園藝世界,可找到療癒身心的甘霖,紓緩身心,也能體悟到被需要的成就感,這種非靠藥物的生活模式,不亞於藥物的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院所因嚴格控管民眾進出,各科門診量普遍下滑,到精神科求治的中高齡入士,則不少見。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洪琪發表示,人步入中高齡,承受的社會壓力與經濟壓力不在話下,女性更有空巢期問題,這個階段最容易發生睡眠障礙,還有憂鬱、焦慮及恐慌。「園藝治療會是改善抑鬱生活的最好切入點」洪琪發說,這些人可自改善睡眠衛生作起,按時起床就寢,然後早上多曬太陽與運動,達到改善。其中種花蒔草,從事園藝活動,可起早曬到太陽,當陽光透過視神經進到腦部的松果體,就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大量分泌, 睡眠品質就會好些。而園藝工作也是種運動,多運動也能幫助入眠。最重要的是,在拈花惹草或照顧飼養的寵物,看著它們成長茁壯,能產生一種被需要感,進而感到生活的趣味與成就。與花草為伍的當下,也能呼吸些新鮮空氣,或與同好產生互動,這些就能幫忙改善心境,讓自己更為愉悅。高雄長庚醫院呼應高雄市政府「綠屋頂」計畫,利用復健大樓頂樓闢建空中花園,種了鳳梨及香草等植物,平日則訓練病友學習照顧,發現他們有長足的改善。洪琪發說,一般人在家裡的陽台,其實就能種些觀賞性植物,平日在陽台一隅親近自然,不管是鬆土,抓蟲或澆花,都能幫助自己動起來,且從事園藝本身,就能刺激眼手協調能力,甚或激發規畫力,注意何時得施肥、澆水,要怎樣才能把花草照顧好,動腦之餘可減少日後智力退化的風險。很多「三明治」族群,努力在職場打拚,忙到幾乎燃燒殆盡,其實不妨為自己種一塊「心田」,讓心靈有處療癒的空間。洪琪發說,種花草花不了太多時間,民眾可從小品植物學習種起,或種些不必花太多時間照顧的多肉植物把玩,若是種了薄荷、薰衣草等香草植物,還能摘些心葉泡壺香茶犒賞自己,一舉多得。總之,園藝可讓人從視覺味覺嗅覺都獲得一些滿足,身心獲得片刻的紓緩。【熟齡精選閱讀↘↘↘】。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長輩自嘲「老了沒用」?要注意可能患上孤獨症候群。「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者預防肺炎 苗縣加碼打疫苗
肺炎已連續2年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中央僅免費提供75歲以上老人接種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PPV),苗栗縣政府編列800多萬元經費,昨起加碼讓年滿65歲且未曾接種過疫苗的縣民施打,盼銀髮族多一層防護,避免肺炎侵害。縣府衛生局指出,全縣65歲以上人口約9萬多人,占總人口數16.76% ,老化人口排全國前10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縣長徐耀昌為提升銀髮族免疫力,預防肺炎感染危害健康,以專案編列858萬9000元採購1萬4315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在各鄉鎮市衛生所為長者施打。衛生局長張蕊仙說,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鼻腔內,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疾病,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注射後防護效期可達5-10年。疾病管制科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四季都可施打,沒發燒、感冒及其他感染症,且對疫苗無過敏反應都可接種,能有效預防肺炎及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即日起可攜身分證及健保卡到各鄉鎮市衛生所接種,將執行至疫苗用完為止,詳情可電洽037-722620或各衛生所。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漂白水+白醋DIY次氯酸水提升消毒力?教授這麼說
新冠疫情打亂了很多常規和習慣,例如我這個網站回答讀者的提問就不得不做一些調整。由於一大群牛鬼蛇神利用疫情乘機作亂,所以我也就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迎面痛擊,而如此就難免會冷落了很多與疫情較不相關的提問。但是,這些帳都記在我頭上,我一定會傾力償還。讀者張先生2020-4-11在次氯酸水的穩定性的回應欄裡問:教授,您好拜讀您各方人士的问题解答详细有内容,有一问题请教,本人用鹽度度溶度20的精緻食鹽水电解出来的次氯酸水其pH值测出来是7.5-8.0想要调至pH值6.5以下是否可加稀鹽酸须要加多少的量可否幫我解惑,本人已经试了几次重点抓不準,不膀感激,祝福您其實,已經有好幾位讀者問過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就在這裡一併回覆。首先,我來簡短複習一下次氯酸溶液的酸鹼度與消毒力之間的關係。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製作出來的次氯酸溶液,都是在弱酸時比在弱鹼時有較強的消毒力。俗稱漂白水的次氯酸鈉溶液,在還沒稀釋的時候,它的酸鹼度大約是在11到13之間,而在用100倍的水稀釋之後,它酸鹼度就會降到9到11之間。也就是說,一般常用的漂白水(即100倍稀釋的),酸鹼度還是偏高,所以消毒力就偏低。因此,有一位張先生就在社交平台發文教人家用白醋來降低漂白水的酸鹼度。可是,MyGoPen在2020-2-26發表醋酸水太貴,漂白水、工研白醋DIY次氯酸水?專家:危險,說:「專家解釋操作不慎將可能產生大量氯氣,沒有適當工具與知識會相當危險,建議沒有專業能力的人,不要將漂白水加酸自製次氯酸水!」。然後,在2020-3-5《事實查核中心》也發表網傳「市面上賣的『次氯酸水』太貴了…自己做吧…10cc漂白水+10cc工研白醋+980cc水=1000cc次氯酸水」?,做出與MyGoPen相同的建議。有關漂白水加強酸度的研究並不多,而其中有一篇2003年發表的論文應當算是最詳盡。它的標題是Augmenting effect of acetic acid for acidification on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hypochlorite solution(醋酸酸化對次氯酸鹽溶液殺菌活性的增強作用)。這項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看哪一種酸是最適合於用來加強漂白水的殺菌力。它總共測試了7種酸:醋酸,鹽酸,檸檬酸,乳酸,甲酸,磷酸,和硫酸,而製備的步驟是:(1)10cc的6000ppm漂白水加入400cc的水,(2)用醋酸或其他一種酸來把上述漂白水溶液的酸鹼度調至5,然後(3)再加水直到最後的總體積是500cc。如此製備而成的漂白水是酸鹼度5的120 ppm 次氯酸鹽。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用鹽酸和醋酸所製備而成的漂白水具有最高的殺菌力(所有枯草芽孢桿菌孢子在10分鐘內被殺死)。 反之,用檸檬酸和乳酸製備而成的漂白水則對本研究所測試的任何細菌菌株均沒有殺菌力。 至於其他3種酸的效果,則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研究人員在找出醋酸和鹽酸是最能夠加強漂白水的殺菌力後,接下來就要看它們之間是哪一個比較會產生氯氣。結果,醋酸是比鹽酸少了六倍。所以,研究人員的結論是:醋酸是製備酸性次氯酸鹽溶液的最合適,最安全的酸。請注意,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用科學資料來回答讀者的提問,而不是要鼓勵大家自己製作酸性次氯酸鹽溶液。我也絕對沒有意思要反對MyGoPen或《事實查核中心》給大家的建議。事實上,我認為他們所提出有關氯氣的警告,是值得注意的。原文:漂白水加白醋提升消毒力的問題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型冠狀病毒從蝙蝠傳人? 學者:機率非常低
新型肺炎延燒全球,關於新冠病毒來源目前眾說紛紜,部分專家認為來自於蝙蝠類群。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怡寧表示,蝙蝠類群確實帶有多種不同病毒,但一種病毒到人體環境仍需重新適應,這當中涉及多方因素,新冠病毒源頭目前未有定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科技部與YahooTV近日合作「防疫科普計畫」,定期邀請國內專家學者探討防疫期間的科普小知識。陳怡寧表示,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且翼手目動物是世界上第二多的動物族群,目前全世界共有1406種蝙蝠,因此當人們說「蝙蝠身上有很多不同的病毒,事實上並不是指同一種蝙蝠」。陳怡寧說,為何蝙蝠族群身上有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主因之一,源自於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動物在飛行過程中,需要大量能量,且體溫會隨之升高,導致免疫系統非常活躍,足以對抗這些病毒。陳怡寧也說,每一個生物身上都會有病毒存在,包括人類。生物與生物接觸過程中,病毒也可能從一個個體傳到另外一個體,不論是從蝙蝠到蝙蝠、蝙蝠到人、或是人到人。但蝙蝠身上的病毒,能否直接傳染到人體,事實上涉及多方因素。陳怡寧解釋,每個病毒都有本身的特性,例如蝙蝠身上的病毒,就會喜歡待在蝙蝠裡面;若到了人身上,病毒反而要重新適應新的人體環境。因此病毒要直接從蝙蝠傳染到人體的機率非常的低。陳怡寧說,目前尚無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是蝙蝠身上的病毒跑到人身上。但新冠病毒的起源,也可能是由蝙蝠流傳到其他動物身上,再從其他動物傳染到人體,「但這都必須要經過研究再去釐清」。影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YahooTWNews/videos/2569371533302748/?v=2569371533302748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李玉玲:防疫不妨藝 強化數位展
新冠肺炎疫情為視覺藝術圈按下「暫停鍵」,畫廊展會交易金額雪崩式滑落,美術館門票收入倍數減少。高雄市立美術館長李玉玲說,展演形式與策展領域因疫情發生質變,數位展現比重上升,館方祭出「修館不休館、防疫不妨藝」策略,希望後疫情時代,持續服務現場與遠端的觀眾,開啟博物館實體與線上營運協奏共振。高美館提前修館 但不休館疫情爆發後,藝文產業大受衝擊。各國知名美術館、博物館、藝博會採取應變措施,法國羅浮宮採短暫閉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延後開幕縮短展期,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宣布閉館。台灣也面臨相同困境,以高美館為例,今年三月來館人次,僅有去年同期三成八,兒美館更慘,參觀人次僅去年同期的二成一。高美館提前於六月上旬啟動館體空間改造計畫,預計閉館整修至十一月重新開放,但「修館不休館」,期間仍持續規畫展演與推廣活動、創意市集、生態導覽,打造城市的一日藝術生活圈。策展領域 更關注環境危機李玉玲說,疫情影響反映在策展領域,除了近年超夯的氣候變遷、蓋亞等議題,許多藝術家與策展人更討論全球環境危機等議題,包括環境正義、病毒與免疫VS照護權利與建制、國家主權、疆界、移民與難民等。高美館二○二一大展「南島藝術祭」,策展團隊正觀察疫情對大眾生活,以及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規畫相關作品。原本對於「線上」活動興趣缺缺的美術館及畫廊產業,不再死守「展覽的好、作品的真」等傳統原則,開始積極經營網路世界,力推線上展覽,包括,直播、展場環景VR、專家導覽影片,希望吸引更多的遠端觀眾。以高美館年度國際特展《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為例,從原定四月延至今年底開展,已陸續推出《黑盒─幻魅於形》線上前導展;雲端典藏導賞企畫《百夜藝術默讀》,則由專家學者導賞高美館典藏中不可錯過的經典百品;另規畫結合線上與線下專題講座的《南島當代記憶工程》等藝術推廣提案。善用新科技 激起進場興趣數位載體會不會改變民眾對視覺藝術的欣賞習慣?李玉玲抱持樂觀態度,她說,不管再如何標榜身歷其境,網路虛擬仍永遠無法取代現場體驗。線上展覽如果夠精彩,更會激起觀眾到博物館現場體驗的興趣,即使VR能讓人以三百六十度欣賞蒙娜麗莎,還是不若走進羅浮宮親眼所見的感動。「後疫情時代,也是新態度的開始。」李玉玲說,民眾應該重新思考自身對應世界的、自然的、社會的、乃至於對應科技的新態度與觀念。
-
2020-04-30 科別.腦部.神經
走路單手擺動少 疑帕金森病徵
一名63歲男患者曾2次小中風,近年走路愈來愈緩慢、肌肉也緊繃,而且右手經常不自主顫抖,拿湯還燙到手,台中市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聖功診斷為罹患早期帕金森氏症。在服藥一個月後,活動僵硬及手抖、結巴情形都明顯改善,走路也更加穩定,生活恢復自理。楊聖功指出,帕金森氏症好發於60幾歲,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若發病在50歲,甚至45歲以下,就稱作年輕型帕金森氏症。此病和基因有關,外生活環境因素,飲食、睡眠也有很大影響。很多年輕族群因生活、工作,起居飲食不規律,也可解釋發病年齡提前的現象。他說,帕金森氏症可透過早期徵兆發現,像是觀察走路狀況,患者一開始都從單側手腳開始發病,所以走路的時候,假設患側在右手,會發現走路時右手擺動變少。另外,患者的表情會變得比較淡漠,眨眼次數較少,尤其在對話當中會發現他眼睛張著很專注看著你,眨眼的反射動作卻不是那麼多。甚至有些患者的早期徵兆會以頭暈來表現,暈眩、走路不順、下背不舒服、腰背痠痛緊等現象。楊聖功呼籲,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退化疾病,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減緩病程惡化速度,也可減少肺炎、泌尿道感染、容易摔倒等併發症產生。
-
2020-04-30 新聞.杏林.診間
全國最年長醫師謝春梅辭世 半個多月前還在看診
全國最年長的開業醫師、苗栗縣公館鄉福基診所老醫師謝春梅今晚在家中辭世,享耆壽99歲,約在半個月前老醫師因身體不適住院,情況一度好轉,但後來情況又惡化,由家屬接回,晚間7點多辭世;謝老醫師行醫70多年,住院前仍看診不輟,懸壺濟世的精神永垂不朽。與老醫師相交多年的公館鄉民彭鈺明晚間表示,老醫師晚間7點27分在家中辭世,先前得知老醫師住院,但防疫期間也無法前往醫院探視,他過世的消息讓人不捨。彭鈺明說,年初他去探望老人家,老醫師告訴他最近身體不太好,「每天都在與閻羅王鬥法」,老醫師過世前身體都還算硬朗,公館國小前的5棵老茄苳今年都已百歲,他原本計畫邀請老醫師與其他4位地方耆老一起為老樹辦活動慶生,但已無法實現。退休校長曾鴻文是謝春梅的鄰居,他一家五代都給謝春梅看病,他也是老醫師接生的,晚間聞訊後也趕到福基診所探視;曾鴻文說,老醫師前陣子因腸胃、吸入性肺炎等狀況,在4月12日住進大千醫院,但最近情況惡化,今天由家人接回診所。曾鴻文說,老醫師晚間辭世時,福基診所響起一陣鞭炮聲,在客家人的傳統裡,有告知左鄰右舍及歡送老人家的意涵。謝春梅行醫70多年,在99歲仍行醫不輟,人生經歷豐富,醫德更是為各界稱頌,堪稱國內醫界傳奇,多次獲獎;去年9月總統大選前,總統蔡英文由衛福部陳時中陪同,專程到福基診所探望老醫師。日治大正11年出生的謝春梅是貧困的佃農之子,未能考高中進醫學院,高職讀了一年,第二年就沒錢註冊輟學;16歲起在公館、苗栗、新竹等地醫院、診所當實習助理,日治時期允許師徒制的醫師認證,但只能在偏遠地區開業。謝春梅非科班出身,但在多位醫師鼓勵、栽培下,透過苦讀自學,7年後通過「台灣總督府乙種醫師考試」,這點讓謝春梅引以為傲。除了看診長達70多年造福鄉里,他也常為在家中病故的往生者「行政相驗」,平均一個月協助行政相驗約30至40次,絕大多數相驗的亡者都比他年輕。謝春梅年近百歲仍耳聰目明,看診時精神奕奕,他常說:「我的養生之道是出診走出來。」2017年11月,地方鄉親特別安排「春梅醫師行醫73年沐恩音樂會」,向一生守護庄頭的老醫師致敬,座無虛席,洋溢滿滿的人情味。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台灣普篩爭議不休 科學、數學找答案
普篩議題在台灣社會爭論不休,尤其在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要替4千多名一線醫護全面普篩後,討論聲量更是驚人,之後韓國瑜雖然改口表示,只是聽到醫師公會人員反映他們內心的憂慮,但此議題也引起民間熱議。有人批評,台灣目前未做普篩是「佛系防疫」,因為不檢驗就不會有確診案例。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解釋,檢驗的能量如何,不是看數字的絕對值,而是要去看「覆蓋率」,也就是說,如果篩查一群人,但陽性覆蓋率很低,那就代表檢驗的覆蓋很廣。以台灣為例,截至4月28日中午,篩檢61,684人,有429人確診,換算數字可以得知,台灣為揪出1名陽性個案共篩143人,比韓國50人還多,因此台灣目前的檢驗廣度是足夠的。國內現行為主的PCR核酸檢測,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解釋,不但耗時且成本相當高,根據疾管署資料,全台都要驗的話,要花690億元,因此以核酸檢測做普篩,醫界普遍認為太耗成本。但如果要比照歐美,選擇用「抗體」普篩,又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即台灣目前沒有食藥署核可的試劑,實際上並不可行。李建璋解釋,如果再加上準確率的問題,抗體快篩對現階段的台灣,容易帶來「偽陽性」的問題,以台灣低盛行率的現況來看,即使試劑只有百分之一的錯誤,都會被放大,導致民眾非常恐慌。黃立民解釋,如何正確判讀普篩,工具和目的缺一不可。普篩不是不可以做,可以每兩個月做一次,透過隨機取樣方式,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數據了解,有多少人有抗體,就知道有多少人暴露在病毒風險之中。但一旦執行普篩,得先回應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有抗體是否等於有保護力?」黃立民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表明,不能將抗體跟保護力畫上等號。所以政府要做抗體普篩,就變成像是內部參考用的民意調查。況且實施的前提是,台灣必須先有好的抗體普篩試劑,才有談論普篩的空間。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助馬來西亞提高篩檢率 韓國快篩試劑將送達
馬來西亞今天新增94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5945例。此外,韓國的快篩試劑後天陸續送達後,預期將可提高目前的篩檢率。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召開記者會通報上述新增病例,並表示今天有55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患康復出院,累計出院者4087人,康復率68.74%。其餘1758名病患中有40人在加護病房治療,18人需要呼吸器輔助。死亡病例則維持在100例。截至28日中午12時,馬來西亞共有12個紅區、61個黃區。依照馬來西亞衛生部分類,超過40起確診病例的地方為紅區,1至40起確診病例為黃區。諾希山解釋,今天是馬來西亞第4階段的行動管制令首日,雖然部分經濟活動已經放寬,但衛生部仍制定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規定企業的消毒與防疫措施,預料不會讓疫情捲土重來。他也透露5月1日將收到5萬個首批韓國快篩試劑,第2批10萬個也會在幾天後抵達,屆時將先運送給東馬的沙巴與砂勞越州,以控制當地的疫情散播。他表示,若疫情持續受到控制,衛生部將會逐漸開放各種社交活動,並陸續發布相關規範,包括運動與教育領域的衛生守則。由於疫情放緩,馬來西亞衛生部今天公布第4階段行動管制令規範內容,包括放寬採購者外出規定,允許一名家人陪同;至於要移動超過10公里之處,必須向警方申請書面批准文件。在行動管制令第1至3階段期間獲准營運的經濟領域,今天起將可恢復全面運作,且不受時間限制,但仍須遵守衛生部標準作業程序。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出遊保持距離 清境日月潭列重點勸導區
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未歇,南投縣政府今天表示,五一連假將派員到清境、溪頭、日月潭勸導遊客保持社交距離,縣內各風景區也會實施人流總量管制。國內連續4天新冠肺炎零確診,但疫情仍未歇,面對五一連假即將到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五一連假期間,民眾不論外出或在家,心情一定要放輕鬆,但不可「大解放」,可輕鬆、但不鬆懈,保持社交距離、仍要勤洗手、戴口罩。南投縣風景區管理所人員今天到轄內風景區了解防疫整備情形,並說明人流管控措施。所長張昭貴說,五一連假預期有不少人潮湧入各風景區,為避免成為防疫破口,縣府配合中央政策落實人流管制。張昭貴表示,交通部觀光局通知全國各收費風景區提出園區人流總量管制上限數值,並隨時通報,若達上限值即實施管制,調控進出園區遊客人數,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張昭貴說,非收費風景區如日月潭,以停車場作為人流管控指標,若停車數達全部一半,就會發布警示提醒民眾,並疏導前往其他風景區;若是收費景點如清境農場、清境高空觀景步道、溪頭自然教育園區,達總量上限即實施人流管制。他進一步指出,連假期間將會同衛生局、警察局派員到清境、溪頭、日月潭等風景區,勸導遊客保持社交距離,也請業者在入口處張貼宣導海報,並請民眾盡量戴口罩,縣轄收費管理風景區也會定時廣播提醒民眾,及不定時入園宣導。南投市猴探井遊憩區配合防疫政策,限制入園人數同時最多150人,南投市長宋懷琳說,猴探井遊憩區「天空之橋」屬於戶外景點,歡迎民眾來踏青、到八卦山賞桐花,市公所也提供酒精,園內公共設施並每天消毒,也請民眾購票依地面標示距離排隊。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為防疫禁止母嬰同室?婦產科醫學會澄清:絕無此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生活的面相,醫療院所各科別的人員管制措施明顯變得更嚴格,產科也不例外。最近有些產婦發現,部分醫院或診所的產科近期取消了母嬰同室和母嬰肌膚接觸的規定,卻並未說明清楚措施的目的,讓許多準媽媽倍感焦慮。婦產科醫學會澄清,指揮中心頒布的防疫隔離措施僅針對確診或疑似的產婦,絕對沒有建議要母嬰分離。最近有些產婦發現原訂生產的院所取消母嬰同室,臨時急急忙忙到處打聽,想知道還有哪些院所的維持原有規定。因為產後肌膚接觸和母嬰同室是母乳哺育成功的關鍵之一,如果被完全禁止,媽媽餵母奶的壓力會變得很大,成功哺乳的機率也會降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六版」,只有針對「疑似或確診產婦」的產婦,建議經與產婦溝通討論後,與新生兒暫時隔離至產婦達到解除隔離條件為止,是基於新冠病毒飛沫傳染的特性,考量新生兒感染風險的措施。黃閔照強調,至於一般產婦,不論是指揮中心的臨床指引或婦產科醫學會,都沒有建議要母嬰分離,「該餵母奶就餵母奶、該母嬰同室就母嬰同室」,僅針對訪客或陪病者,會比照一般病房去額外要求遵守人數限制、量體溫、戴口罩、消毒雙手等規定。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鳳過台灣」客委會分享梗圖 網友迴響熱烈
客委會今天在臉書分享以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曲「唐山過台灣」,立刻獲得網友熱烈迴響。客委會表示,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客家委員會今天在臉書分享藉由唐鳳形象照二次創作的系列圖,搭配客家傳統歌謠「唐山過台灣」,改為「唐鳳過台灣」,並修改歌詞為「煞猛打拚、腦波耕田」。文中也提及「已被寬廣的心胸增福」等時下網友討論內容,令人會心一笑。客委會告訴中央社記者,日前攝影師江凱維在網路發文許願希望能夠拍攝唐鳳,唐鳳也答應合作,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該攝影作品能夠被二創、三創,甚至做成哏圖。為增加客家文化在網路社群的能見度,並宣告「桐花已開」的訊息,也讓緊繃防疫的社會大眾得以紓壓,客委會以江凱維拍攝唐鳳的攝影作品,製作客家迷因(meme)梗圖,加強網路社群傳播,希望更多人喜歡客家文化,甚至激發創造更多客家哏。圖文在臉書發表後,約3小時已累積430則留言、1787次分享。網友紛紛留言,「腦中不斷響起旋律」、「很自然地唱了起來」、「客家人要被腦波控制了嗎」。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運用Google地圖實用小秘訣 防疫期間安心度過五一連假
雖然已經連續4天零確診,但五一勞動節假期防疫不休假,依舊要做好防疫措施、不群聚,安心度過假期。透過Google地圖上的幾個小秘訣,讓你不論在哪都能兼顧便利與安全。宅在家防疫也想吃好料,現在透過Google地圖也能一鍵查詢外送、外帶店家,透過篩選欄位推出的新選項,分別可以選擇「外送」或者「外帶」,一鍵尋找附近店家資訊,打電話訂餐、外送超輕鬆,還可以同步查詢菜單資訊,甚至其他網友的評論,落實防疫也不怕踩雷。除了外送外帶之外,篩選欄位也新增了大家在疫情期間會比較需要的選項,例如藥局、超市等,各種生活功能一鍵快速查詢。防疫期間許多人外出也減少搭乘大眾交通,改騎車、開車出門,也讓停車位變得不好找,若一個不小心停車停太遠,記得在停好車之後,先打開Google地圖,點選自身所在位置的藍色定位點,選擇「儲存你的停車位置」,再也不怕金魚腦忘記停在哪。如果放假真的非出門不可,除了記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防疫措施,最重要的是要記錄自己去過的地方與接觸過的人。這時候別忘了在手機上登入你的Google帳號並開啟定位,就能使用「時間軸」功能,透過Google地圖協助自動記錄過去足跡,幫你掌握每天行蹤。時間軸資料不會對外公開,只有自己才看得到,也能隨時將功能關閉,或者編輯特定項目、刪除指定時間範圍內的資訊。做好萬全準備,外出更安心。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最新發現:新冠病毒已演化6大病毒株 致死率恐越高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後,新冠病毒(SARS-CoV-2)持續演化,中國大陸、英國、德國陸續指出病毒演化型態,中研院團隊近來則領先全球,初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已演化出6大類型,且病毒變異程度越大,致死率可能越高。中研院補充,目前資料量正快速累積,且病毒突變持續產生中,顯示新冠病毒演化仍在進行,中研院研究團隊將持續監測。中研院指出,各國團隊陸續著手研究新冠病毒株的型別,有些團隊僅針對1個突變判斷病毒株分型,缺點是低估了後續病毒株演化的複雜性與異質性,有些團隊則利用演化樹來推測病毒株分型與發生先後,但這些病毒株的分型目前都已不足以描述病毒不同的變異。中研院說,包括中研院長廖俊智、中研院統計所長陳君厚、統計所研究員兼中研院國際研究生生物資訊學程召集人楊欣洲在內的統計科學與生物資訊研究團隊,自「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取得資料,並突破研究方法窠臼,以病毒突變與演化樹分析雙管齊下,清楚呈現病毒株分型與突變印記的關聯。中研院表示,該研究發現,目前世界上主要的6大病毒株分型,竟可由13個主要的突變印記區分,此項發現的生物意義仍須研究,但這13個突變印記的興衰,有助預測各病毒株消長及其生物學上的意義。此外,該觀察性研究也呈現出病毒突變量與致死率正相關與隨著時間有增強的趨勢。但中研院強調,由於樣本數仍偏低及樣本代表性的差異,未來仍須持續追蹤與分析,並考量可能干擾因子及突變對臨床治療的影響。中研院說,目前資料量正快速累積發現有全新的病毒突變持續產生中,顯示新冠病毒的演化仍在進行,中研院研究團隊持續進行監測。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心跳快時別忘了量體溫 有可能是發燒引起!
我還是總醫師的時候,有一次接到電話,說長輩的心跳快到140-150,吃了兩次平常有效的臨時用藥都不見效,心跳還是持續那麼快。她是個陣發性上心室頻脈(PSVT)的病人,在心房心室之間多了條傳導神經,這條神經呢,偶爾就會漏電,產生迴路,讓心跳加倍,讓原來每分鐘80下的心跳突然跳到160,這種迴路只要一被打斷,就能立刻回復正常,這種疾病通常只要電燒就能根治,但她始終不想處理。發作時除了藥物以外,還可以使用按摩頸動脈竇、喉嚨憋氣肚子用力的伐氏操作(Valsalva Maneuver)、喝冰水……這些方法,這些動作都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也叫迷走神經、煞車神經),有時也能打斷迴路,讓心跳恢復正常。到了長輩的家中,沒想到以往有效的方法這次卻完全沒用,心跳還是維持在140-150下。就在我非常沮喪,打算把她轉急診時,突然想到一件事,剛剛在做治療時,她的皮膚好像很燙,那時並沒有想太多,但說不定這就是個線索?請她量了一下體溫,才恍然大悟,發現剛剛被之前的成功誤導,走錯了方向。人的體溫每升高一度,心跳就會增加20下,也就是說37度時心跳大約80下,到了38度心跳就會變100,39度120,40度140,有時當心跳上升幅度不如預期,該快而不快時,就要懷疑像沙門桿菌、黴漿菌、膿瘍、革藍氏陰性敗血症……這些疾病了。她燒到了40度,這時心跳預期應該會跳到140,也就是說這次也許不是以往的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發作,而是發燒引起的竇性頻脈。這兩者在醫院中非常好區分,做個心電圖馬上就有答案,但那時不像現在有特別的器材可以在家中做心電圖,在沒有器材輔助下,我該如何鑑別診斷呢?我想了一下,請病人吃顆普拿疼,利用這種藥止痛外的退燒效果來區分,果然病人藥吃下去沒多久體溫就下降,心跳也慢了下來,我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樣就證明了的確是發燒引起的竇性頻脈。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後來也遇過不少竇性頻脈的病人,有的是合併手熱流汗突眼的甲亢,也有許多是貧血、焦慮、藥物……這些疾病所引起的竇性頻脈,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些。有次有個新病人的心跳跳到了每分鐘130-150下,做了心電圖,是竇性頻脈,我試著找出心跳快的原因「有怕冷怕熱嗎?手會抖嗎?有發燒嗎?體重有變化嗎?大便會黑嗎?月經量大嗎?有服用什麼藥物嗎?……」沒想到病人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每次看醫生時,心跳都會這樣。」「那妳看恐怖片時會這樣嗎?」「不會啊,再怎麼恐怖的片子都沒問題。」「所以對妳來說,醫生比恐怖片可怕囉?」「欸……嘿嘿嘿,也是啦。」竇性頻脈是一種相對良性的心律,運動時每個人都會,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除此之外,也常在甲亢、貧血、發燒、脫水、焦慮、某些藥物、自律神經失調……等狀況下發生,但在教科書上我從沒看到誘發因子還包括了醫師(當然白袍高血壓時心跳也會快,但還沒見過這麼誇張的。)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提醒大家,在這個新冠肺炎流行的季節,當發現自己的心跳變快時,別忘了量一下體溫,有時心跳變快,是不自覺的發燒所引起的呢!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研發溫心手環 即時監測防疫醫護健康狀況
成大團隊研發溫心智慧手環,提供給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可以即時監測生理狀況,在最快的時間發現異狀,降低醫護被感染的風險。成大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主持人、護理系主任柯乃熒教授表示,自疫情之初,成大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即進入第一線場域,透過科研結果提供前線醫護防疫實務參考。目前成大醫院已有超過190名防疫前線及醫療後線的醫護同仁配戴溫心智慧手環。在過程中,曾有配戴溫心智慧手環醫護因手環溫度持續升高,之後確認有發燒的狀況,隨即就醫及回家自主健康管理。根據實際使用溫心智慧手環的護理師表示,「因為照顧病人而會擔心自己的狀況,有這個可以隨時知道自己體溫的手環,有一種安心的感覺」感染科醫師也覺得,「帶著監測自己體溫及心跳的手環,可以隨時提醒自己要注意身體狀況,特別在這個疫情時更顯重要。」成大表示,溫心智慧手環在成大醫院實際應用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告,已被學術期刊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接受發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也透過線上訪問實際運用情形,了解為何會想到連續測量體溫運用在臨床、目前手環偵測發燒病人的成效如何,以及未來在社區大量運用手環的計畫。成大指出,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除既有「溫心智慧手環」上傳生理資訊至雲端及人工智慧數據分析之外,再攜手聯齊科技開展手環通訊技術合作,增加取得手環配戴者的位置資訊,並透過自行研發的物聯網閘道器經由藍芽串接智慧手環,即時自動將配戴者的位置資訊及體溫、心跳生理數據上傳雲端預警系統,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及預測,精準掌握手環配戴者的人員接觸紀錄。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大劑量維生素C治重症 臨床證明有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一場展會上稱,今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兩家醫院嘗試用大劑量維生素(維他命)C對重症患者進行治療,臨床證明是有效的。中新網報導,「刺梨防治呼吸疾病產學研聯合攻關組」28日在廣州成立,該攻關組由貴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與廣藥集團共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當天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上述會議。香港大公報報導,鍾南山在會上表示:「維生素C的補充對人體十分重要,我以前年輕當運動員時,幾乎每天都要補充維生素C。」今次疫情也有臨床證明,大劑量維生素C對重症患者治療是有效的。而作為貴州高原的野生特產,被稱為「維生素C之王」的刺梨是所有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另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300萬,全球疫情拐點大概什麼時候出現?鍾南山表示,這要看國外疫情發展的形勢,關鍵是要看美國的情況。他預測,今年五月底或許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鍾南山還表示,氣溫上升對病毒傳播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死亡率超流感! 新冠病毒 百年最強傳染病
華盛頓郵報28日報導,美國已有愈來愈多的抗體檢驗結果出爐,這些結果支持傳染病專家的共識,亦即儘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不高,仍比流感的死亡率高出許多,是百年來破壞力最強的傳染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Fogarty國際中心傳染病學家維布(Cecile Viboud)表示,「我認為,這是1918年以來最嚴重的疫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估計造成美國67.5萬人死亡。新公布的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已感染人數大幅超過確診人數,可能是確診數10倍以上。許多人只有輕症或沒有症狀,從未做過病毒篩檢。較高的感染率意味比實際數字更低的死亡率。全球和美國確診病例的死亡率約為6%,若把抗體檢驗結果加入分析,死亡率可能不到1%。但傳染病專家指出,即便致死率低,但病毒若傳給大部分的人,仍會造成驚人的大量死亡。紐約州長郭謨27日表示,根據抗體檢測結果,人口880萬的紐約市有四分之一人已感染病毒,確診的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另有5000人可能死於新冠肺炎,死亡率在0.5%至0.8%之間。但維布指出,0.5%死亡率仍比一般流感季的死亡率高,比1957年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的死亡率都高。一般認為,季節性流感的個案死亡率為0.1%。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3項緊急症狀 日厚勞省:居家輕症病患若有須立即就醫
日本厚勞省29日公布「新冠肺炎高緊急性症狀」,提醒居家療養病患及在指定設施隔離民眾,若出現表列症狀,須立即就醫。13項高度緊急症狀包括:外觀部分:●臉色明顯很差●嘴色發紫●和平常模樣不同,看起來很怪呼吸方面:●呼吸急促、氣喘●呼吸困難、胸悶●生活起居較少活動,覺得胸悶●胸痛●無法躺下,不坐著就無法呼吸●呼吸時肩膀大幅抖動●突然(大約2小時內)有哮喘聲意識問題:●反應遲鈍●無法回話●脈搏變快或雜亂
-
2020-04-30 科別.耳鼻喉
食物卡食道會併發肺炎? 醫師告訴你真相
一名70歲陳伯伯,有腦中風病史,兩年前因吞嚥困難就診,當時研判傷及吞嚥神經,但後續伯伯未持續接受吞嚥復健,導致兩年來因此爆瘦20幾公斤,日前因症狀加劇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一塊杏鮑菇卡在食道,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併吸入性肺炎,經緊急夾出後,並透過抗生素治療肺炎,目前暫時以鼻胃管進食。 患者就醫時,經檢查發現X光影像比起前兩年變得更加模糊,且臨床表現與典型中風患者不同,因此安排電腦斷層,並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食道和胃交界處呈現鳥嘴狀,導致食道充滿食物殘渣;黃建文主任解釋,其實吞嚥復健最主要不僅能幫助病患提升吞嚥進食能力,透過直接和間接的訓練方式,也能降低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或其他併發症,找到適合的代償進食方式。當發生食道弛緩不能症時,患者會有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收縮、無法放鬆等現象,且會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並伴隨胸痛、嘔吐、胃酸逆流、營養不良等症狀,發生原因不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指出,在國內每年20萬人約僅有1至2人罹患,但診斷上通常有症狀到確診,平均需要2年時間,使患者常得飽受病痛之苦。 因此,若有吞嚥困難的年長者,除了應儘早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也因配合醫師囑咐積極治療與復健;黃建文提醒,尤其較年長的患者容易因吞嚥功能障礙,將口咽部的分泌物反覆吸入肺裡,這時恐會造成吸入性肺炎,一旦拖延治療,就會出現肋膜積水或膿胸等情況,不得輕忽嚴重性。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7飲食習慣都是在折磨你的胃! 防胃食道逆流要改掉 吃完藥馬上躺平? 2習慣恐造成食道潰瘍、損傷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產量暴增卻沒人排隊? 網點出關鍵:有效分流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前陣子許多民眾會在藥局前排口罩,不過近期有網友卻發現要買口罩時,藥局前竟沒有排隊人潮,一看口罩app一間藥局就有兩三千個口罩,於是好奇「沒人排口罩了嗎?」。一名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發文,前幾天去藥局買口罩,門外沒人排隊本以為已售完,沒想到老闆看到他要走了趕緊大喊「還有口罩」,隨後他看了口罩app每間還有兩三千的口罩庫存,於是相當好奇「現在不用排口罩了嗎?」網友紛紛表示,「各藥局都有庫存」、「你現在才發現啊,早就沒排了」、「有政府,超心安」、「目前是超商最多,排藥局變少很合理」,不過有網友表示,「每一輪的前幾天還是要排」。有網友則認為,這是有效分流的成果「超商搭咖啡買一送一,有效分流」、「這才是有效率的成果,藥局的庫存可以實名制散賣,馬上有需要的人可以進藥局用健保卡直接買一兩個,不用被其他沒有立即性需求只是先全部買起來的人拖著買不到」、「還不是靠阿北的口罩販賣機分流」。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100天!防疫宅在家 做什麼可以消滅無趣生活?
台灣在1月21日出現第一例確診個案,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已累計至4百29名確診個案,居家檢疫、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人數,更是不計其數。疫情讓許多民眾被下禁足令,宅在家最能解悶、打發時間的方式,大多離不開電視、電腦、電動與手機等電子產品。就讀法國巴黎大學華語教學系的林姓女研究生,3月20日飛抵台灣。檢疫期間,林女透過玩連線遊戲、追影集、看紀錄片、看新聞等方式來排遣時間。目前已解除居家檢疫,仍持續待在家中繼續享受防疫悠閒時光。林女說,現在除購買三餐需要出門,多數時候仍待在家中,購買Switch遊戲機與健身環,作為室內運動的替代品,也降低出門運動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此外,因為疫情的緣故,巴黎大學正在停課狀態,也把握防疫閉關期間撰寫論文。從美國返台的陳姓男子,返家後進行居家檢疫,從屏東縣政府提供的「安心休閒包」申請Hami Video影劇館,在檢疫14天中每天挑選兩部電影,也觀賞28部近期的熱門電影。陳男說,若電影看膩了,手機遊戲也是解悶的好選擇。熱愛運動陳男表示,如果14天檢疫都依靠電影或遊戲,還是會感到煩悶,他會在家中做簡單的徒手健身,網路上都有教學資源可善用。如果不想14天都沉浸在螢幕上,仍可玩桌遊、閱讀閒書、做模型,甚至打掃居家環境。住台北的蘇姓牙醫平常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能從事休閒活動,受到疫情衝擊,掛號病人減少,許多定期回診的病患也將時間後延,因此空出許多時間。熱愛模型與動畫的蘇牙醫,防疫期間增加不少重溫興趣的時間,對他來說,在家防疫期間,是組裝模型的好時機,一邊手作模型,還能邊看動畫,不僅享受興趣,也有成就感。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戴口罩、量溫、洗手 身心與親子關係出問題怎麼辦
桃園市愛美的洪小姐去年12月趁週年慶打折,狂購一堆名牌彩妝,哪知道不到1個月疫情來了,出門、上班天天戴口罩,化妝品幾乎「無限期隔離」,尤其十幾支口紅,現在只能無奈當擺飾「簡直是心靈創傷」。14歲愛跳街舞的少女小美說,很慶幸台灣防疫做得好,可以繼續來舞蹈班上課,不過教室規定很嚴格,量體溫、噴酒精和戴口罩才能進去練習。跳舞是她最大的快樂,但是爸爸規定她跳舞一定要戴口罩,這讓她喘不過氣來「整個節奏都不對了」,好幾次都想拿掉口罩,但爸爸說,不戴口罩就不準上街舞課,親子關係緊繃,小妤希望討厭的肺炎疫情趕快走開。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科醫師蔡孟釗指出,其實不是只有口罩,這樣的情緒也會反映在全面性的防疫作為如量額溫、噴酒精、洗手等方面,一旦成為負擔就會出現一些壓力反應,如強迫症患者過度洗手造成濕疹、或像是心悸、喘不過氣,恐懼人群等自律神經症狀,社會群體防疫的氛圍會加重上述身心症。醫師表示每天面對大量的新冠肺炎疫情訊息,家長要求自身做好防疫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多陪伴傾聽孩童的擔憂,了解疫情對孩童生活的影響,利用居家自我健康管理期間增進親子關係。醫師指出,防疫期間小朋友到公園玩溜滑梯、蹺蹺板次數減少,青少年參加的才藝班活動取消,都會影響情緒,他推薦國際青少年兒童精神醫學會的建議,用寫信或製作卡片等方式,為第一線醫護人員和所有防疫工作者打氣,表達感謝,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在防疫期間給予他人力量。
-
2020-04-30 科別.腦部.神經
手抖、走路單側擺動少 小心是帕金森氏症先兆
一名63歲男患者曾2次小中風,近年走路愈來愈緩慢、肌肉也緊繃,而且右手經常不自主顫抖,拿湯還燙到手,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聖功診斷為罹患早期帕金森氏症。在服藥一個月後,活動僵硬及手抖、結巴情形都明顯改善,走路也更加穩定,生活恢復自理。楊聖功指出,帕金森氏症好發於60幾歲,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若發病在50歲,甚至45歲以下,就稱作年輕型帕金森氏症。此病和基因有關,外生活環境因素,飲食、睡眠也有很大影響。很多年輕族群因生活、工作,起居飲食不規律,也可解釋發病年齡提前的現象。他說,帕金森氏症可透過早期徵兆發現,像是觀察走路狀況,患者一開始都從單側手腳開始發病,所以走路的時候,假設患側在右手,會發現走路時右手擺動變少。另外,患者的表情會變得比較淡漠,眨眼次數較少,尤其在對話當中會發現他眼睛張著很專注看著你,眨眼的反射動作卻不是那麼多。甚至有些患者的早期徵兆會以頭暈來表現,暈眩、走路不順、下背不舒服、腰背酸痛緊等現象,都有可能是早期帕金森氏症現象。楊聖功呼籲,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退化疾病,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減緩病程惡化速度,也可減少肺炎、泌尿道感染、容易摔倒等併發症產生。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稚園孩童寫卡片向醫護致謝 「你們辛苦了,我愛你」
疫情發生到現在已屆滿100天,豐原醫院日前收到一群幼兒園小朋友送來的卡片,卡片上用注音符號寫下對醫師、護理師的祝福,還畫上可愛的圖案,讓醫護人員暖在心頭。豐原醫院社工師陳佳妤表示,疫情發生至今,覺得院內醫護同事很辛苦,便詢問自己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老師,能否讓班上小朋友畫幾張卡片送給醫護,沒想到學校響應熱烈。豐原醫院余姓護理師說,自己的小孩曾送卡片給他,在職場上卻從未收過別的孩子送的卡片,這次收到70多張幼兒園小朋友做的祝福卡片蠻感動的,也非常謝謝小朋友。幼兒園老師陳婉玉表示,告訴學生這次的疫情,醫生、護理師站在第一線辛苦防疫,因此要對醫護人員道謝,讓他們透過畫圖、寫注音符號,將心中的感謝之意送到醫護手中。有小朋友在卡片上畫上口罩、鬱金香、彩虹等圖案,並用注音符號寫下「謝謝醫生叔叔阿姨,你們辛苦了,我愛你」等字樣表達感謝,謝謝他們的守護,讓他們可以在這段防疫期間,不用害怕病毒。醫護人員看著一張張小卡片,心中滿滿感動,認為小朋友的卡片太可愛,並將70多張小卡片貼於醫院門診大門舞台設立留言加油站上,讓大家可以看見小朋友給的祝福,一起為防疫加油。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見負壓隔離病房患者焦慮不安 護理師寫暖心卡片喊話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醫護員人接到命令後,儘管害怕但仍勇往直前地支援前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徐錦珊,談起第一次照顧新冠肺炎患者,在負壓隔離病房內的所見所聞,她為安撫病患不安的情緒,特別寫下關懷卡片,以暖心話語陪伴病患。徐錦珊為骨科護理師,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她某天臨時接到長官指令、支援前線。她表示,狀況緊急,只能加緊複習防護衣穿脫流程,心情也格外緊張。在負壓病房中,徐說,看見不少個案都很焦慮及恐慌,甚至有人問「我得了這個病會不會死掉?」更能顯示他們內心有多不安。在夜裡透過院方監視器,徐看到病患在房間內不停地來回走動,經詢問後,病患們表示想藉走動消除內心的不安。而查房時,她說,能感覺到病患很想留住醫護人員,以傾訴內心焦慮。徐說,醫護人員能經由智慧手錶,即時掌握病患的生理狀況,並運用手機Line及電話關懷,解除病患的恐慌及不安。徐表示,病患說每次留取痰液,查看檢驗報告結果時,常影響他們的心情,會請身心科協助病患,讓他們逐漸放開心胸,二次陰性後轉到微負壓病房,病患才能漸漸放下內心的石頭,侃侃而談自己的心事,並分享病癒出院後最想做什麼。為安撫病患,徐更製作「安心台灣運動,我願意」關懷卡,告訴他們「我願意做你的防疫天使,即使穿PPE裝很熱,戴N95很悶、臉部壓傷、手洗到乾裂都是如此,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人」,她說,此時一句暖心的話,都能讓醫護人員勇敢的為病患站出來,做守護台灣的防疫天使。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1連假防群聚 高雄中央公園、衛武營、凹仔底加強人流管控
五一連假即將到來,高雄市府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說明,工務局針對有可能成為民眾人潮聚集的大型公園,包括中央公園、衛武營都會公園、凹仔底森林公園等,祭出三大措施:加強宣導、加強公廁消毒及強化人流管控與設施消毒,提醒民眾做好防疫措施,保持社交距離。高雄市工務局長吳明昌表示,時值春暖花開的季節,公園內百花爭妍,更成為疫情期間的解悶首選。隨著五一連假的腳步接近,民眾戶外出遊的心情更是蠢蠢欲動。高雄市有許多公園非常適合親朋好友相聚,尤其是大型公園如中央公園、衛武營都會公園、凹仔底森林公園等位於都會區內的公園,極有可能成為群聚熱點。工務局備妥防疫三大措施並進行演練,為即將到來的連假人潮做好因應。養工處進一步說明,五一連假期間會在公園園區內人潮聚集處,加派人員輪值排班,走動式播放錄音加強宣導,請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及勤洗手等。同時加強公廁消毒,針對門、門把、洗手台等民眾接觸頻繁位置加強消毒頻率,並提供洗手乳、肥皂供民眾使用。另外在人潮容易聚集處的共融遊戲場、湖面棧橋、吊橋等,加強人流管控及宣導民眾保持社交距離。並特別針對沙坑、共融遊戲場等小朋友密集接觸的地方,每日至少消毒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