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第三級
共找到
264
筆 文章
-
-
2024-08-3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生,我的藥沒有效?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北印度公立醫院田野觀察紀實
【編者按】本週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醫療溫馨的一面」。一位長照營養師分享一位病人的女兒在她的指導下成功地加入照護母親的表現。一位童年時感染腦炎,引起頑固型癲癇與重度智障病人的母親分享她如何在醫師的鼓勵下,全家人首次一起出國旅遊,成功地走出陰霾,而領悟了一位心理諮商師說的一句話:「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一位台灣醫學院醫學人文老師敘述她到北印度公立醫院所見所聞,分享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的心得,並親眼見證台灣年輕學生參加海外服務的熱忱。七月初赴北印度拉達克進行高原醫療人類學田野工作,在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城市行動,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存在,無論是爬坡兩步就氣喘如牛、抑或皮膚對抗乾燥且強烈的紫外線產生的過敏反應。此行中途兩次奔赴首府列城(Leh)SNM Hospital,一次為報導人的母親因急性眼疾自兩百多公里外的藏斯卡(Zanskar)送來市中心、另一次則是陪同前往探視被送至急診室的台灣國際志工學生。對於印度公立醫院醫療現場、及其中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兩次歷程提供了參與觀察(participate observation)與反思的機會。七月九日當天原與報導人拉莫師父約定好參觀正在籌備中的私人療養院,報導人來自拉達克比丘尼協會(Ladakh Nun Association),該協會創辦人Dr. Palmo本身即是一位藏醫,關注婦女權益、精神健康與安寧醫療,登記為NGO便是希望佛教與社區能更加融合,寺院中的各項活動皆開放民眾參與,參與者多為女性。Dr. Palmo說,拉達克仍舊是一個保守的父權社會,婦女在婚姻中所面對的挫折、困頓、尤其照護臨終老人成為重大壓力來源之一,這些原因促使她年前獲贈一片土地後,興起建造一座綜合療養中心(Dr. Palmo使用「healing」這個詞彙)的念頭,提供婦女喘息、調整身心平衡的處所。參觀途中拉莫師父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她的母親被緊急送來列城,在長途跋涉近十小時後,將在半小時後抵達。我詢問能否一同前往照護眼睛受傷的母親,獲允後一同跳上車。抵達SNM醫院前棟門診大樓,拉莫的大哥、大嫂及母親已在眼科門診外等待,遊牧民族的穿著、風塵撲撲的面色,母親戴著太陽眼鏡看不出受傷的狀況,但十小時的求醫路程是在台灣無法想像的「偏鄉」距離。我想起邱仁輝醫師在《挖蟲草的女孩》一書中曾提及,青康藏高原的醫師對他說:「我出門看個病人馬上回來」,而這一去便是兩天。時間與空間距離的差異是醫療重要的考量之一,台灣交通便利,經常使人忘了這一點。拉莫師父留下來陪伴家人,另一位安莫師父陪我四處走走。SNM Hospital全名為索南諾布紀念醫院(Sonam Nurboo Memorial Hospital),位於列城市中心,是拉達克地區最大的公立醫院,也是唯一的一間。院名紀念Sonam Nurboo(1909-1980),他生於列城,1930年代前往英國攻讀工程學位,是拉達克第一人,返國後旋即遇上巴基斯坦襲擊,他運用專業修築了一座臨時軍用機場,使拉達克繞過農業和工業時代直接進入現代化社會,爾後帶領建設邊境道路、入閣擔任工程、電力及事務部長,1961年獲頒國家級蓮花士勳章。院內人聲鼎沸,但自有一套系統、亂中有序,反倒不覺得擁擠,且相當窗明几淨。門診分布在一、二樓,共有十二科:泌尿科、兒童發展障礙科(Paediatric Handicap)、藏醫科/阿育吠陀科(Amchi / Ayush)、眼科、兒科、病理科與血庫、影像放射科、牙科、骨科、一般外科、耳鼻喉科、精神科與戒癮中心(Psychiatry & De-addiction)。門診大樓一樓右側設有會診諮詢處(consultant),大排長龍,目測約有八十多人極有秩序地分成三列隊伍;左側則是藥局。由於是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由印度政府負擔,民眾幾乎不需付費,醫師開立的處方若醫院藥局有,可免費領取,如無,則自行到院外藥房購買。在眼科、外科及兒科的候診區域中,也發現各診療室一旁設有門診手術室、注射室,與台灣不同,這裡的病人毋需走太遠便可完成整套治療流程;機械設備亦相當完善,包括最新CT掃描、MRI、陰道鏡、內視鏡、超音波心動圖、C形臂等,都可在走廊上看見這些暗示著醫療高科技服務的宣傳海報。門診大樓的另一側是住院大樓,目前共有一百五十個床位、中央供暖,實屬健全。該院目前在印度醫療體系中列為第二級分區醫院(Sub-Divisional Hospital)。根據印度2017年的〈國家衛生政策報告〉(National Policy Report)指出,全印度私立醫療體系掌握大多數醫療資源,占整體醫療支出之74%,且掌握全國約62.4%的病床、80%的醫師、26%的護士與78%的救護車服務。一般對於印度醫療系統的印象也多是貧富懸殊、公立醫院吵雜擁擠、水平不高,如需進一步治療,仍需去私立醫院,而大部份費用需自付。但若加上文化與社會條件,針對拉達克醫療的初步觀察則提供另一種思考面向。上文所提及拉達克女尼協會的療養中心屬私人機構,她們曾來台灣參訪慈濟,對於建立一所富含佛教義涵在其中的醫療機構深具信心。而SNM雖是公立醫院,整體管理卻有條不紊,雖然進一步資料仍需深究,但這或許也與拉達克社會的藏傳佛教文化基底有關,反映出極高的道德規範與決策準則(當然也得考慮拉達克於2019年升格為United Territory後獲注大量資源):對於「病苦」的人性(humanities)思維而非成本計算與管理,在政府負擔全額醫療費用一事上,不分拉達克人、流亡藏人或外國人皆同。醫院的官網這麼說:「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本地的第三級護理醫院(District Hospital),擁有最先進的設施,以最少的轉診量治療各種疾病,並擁有最先進的研究設施,無論病人的種姓、信仰或膚色,將提供最好的醫療治療與嚴格的道德原則以及關懷和同情心的文化。」(https://www.snmhospitalleh.com/about)幾天後的傍晚時分,我正在列城的頂樓咖啡館遠眺喜馬拉雅風景、訪談流亡詩人,即將結束時接獲訊息,幾位來自台灣的國際志工學生因高山症被送至SNM醫院急診室,我隨同帶隊老師一同前往探視。急診室位在醫院後側,計程車一路長驅至底,下車後找到三名台灣學生,個個面色慘白、高燒不退,他們已接受急診醫師診斷,正坐在一旁等待打針叫號,幸而有當地拉達克友人相伴,解決語言及行政程序問題。與台灣急診室不同,這裡並無檢傷分級分流的措施,病人進來後先在急診門診室排隊、醫師依序看診、開於處方簽,一旁簾子拉起來護理師就在裡頭注射藥劑,一個接一個,並不推擠叫囂。空間上也與台灣急診室常見的開放空間不同,這裡屬於「三進式」:第一進是門診,用來確認病況,如需病床(如吊點滴)或進一步處置,便往內移至下一進,這個空間容納了大約二十張病床,用布簾隔開,如需再更進一步治療,再往內移至第三進,這裡有許小房間、房間內有不同儀器,有些正嘎嘎作響。兩位學生打完針坐在一旁休息,第三位卻遲遲不見叫號。經詢問,才知治療師(therapist)認為此學生的血壓過高,打此劑針藥不適合,因此找來第二位醫師,第二位醫師同意治療師的意見,因此和第一位醫師重新討論、把學生喚去重新量了一次血壓,又是一番等待。這裡的所有醫護人員都穿白袍,一時難以辨認誰是醫師、誰是護理人員,但看久了倒也能看出結構與系統:被圍著諮詢者是醫師,白袍較長;捧著治療盤快速奔走的是護理師,白短較短;掛著聽筒但著便服是治療師。人數比例大約是1:5:3。從今晚的學生案例及二小時的初步田野觀察,治療師扮演極重的角色,包括藥劑的確認、病床巡邏看診、以及隨時被家屬攔下問東問西。治療師與拉達克友人是朋友,我加入他們的談話,拉達克友人笑著說,治療師認為急診醫師來自德里,開的劑量適合平地大城市,但不適合拉達克,沒有考量海拔、地理環境與整體情況,充其量只是一台「開藥機器」;治療師則笑說,你們從台灣帶來的頭痛藥、感冒藥,在這裡都不會有效,你們的藥留著回去吃。我問,同樣都是Panadol,也會因地理環境不同而有不同效果嗎?治療師大笑走開。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學生從台灣帶來的日常備藥的確完全起不了作用。我坐在牆邊的候診椅上,細細體會治療師那意味深長的笑。當談及醫療的跨文化理解時,我們經常討論不同族群、信仰、對身體與疾病的不同認知,卻鮮少思考用藥的跨文化差異。同樣的身體在不同的環境會對同樣的化學藥物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認為普拿疼適用於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今天的案例告訴我們這樣的想法可能過於科學傲慢。我也不禁開始思考,我們究竟有多瞭解自己的身體呢?這群青春洋溢的學生滿懷理想、克服許多困難來到此地,卻在扺達後的第一週便辦起街舞工作坊、教拉達克小朋友最流行的舞步,劇烈運動換來的下場是需要不斷吸氧、一瓶一瓶的氧氣不斷被送進住宿,甚至有人短暫失明。接著隔天又翻越海拔5359公尺的卡東拉隘口(Khardungla pass)前往Nubra Valley,於是再度被送往醫院。一位學生自行判斷是急性高山症、緊張加上壓力在傍晚時刻忽然便癱軟不適、倒在被褥上爬不起來,工作人員緊急背著她送至急診室,檢查過後醫師淡淡地說,是恐慌症發作,學生聽及如此,笑了起來。台灣的健保便利,醫療資源濫用所見多有。拉達克公立醫院以善慈為本,醫療幾近免費,而我們的學生由於對於在地知識的匱乏、與自我身體理解的薄弱,途增折磨,值得當代科學教育反思。最後一名學生在接受十分鐘的噴霧藥劑治療、病床休息後重新測量血壓,穩定後打了針便獲允離開,帳單各為10盧比(約台幣3元)。離開醫院時,一位躺在擔架床上的男人被快速推走、滿臉是血。臉龐稍微恢復氣色的學生問我,老師妳怎麼都沒事?我也只能笑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8 醫療.泌尿腎臟
為什麼會水腫?5步驟判斷水腫程度,5招減少水腫不適!
你有水腫的經驗嗎?像是久坐或站立一段時間後,腿部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情形。然而,身體部位也可能因過度使用或受傷而腫脹,甚至是潛在疾病的徵兆。因此,不可輕忽水腫的發生。什麼原因造成水腫?身體一半以上是由水組成的,其中大部分在血液中流動。另外,水也構成淋巴液,淋巴液穿過淋巴系統,淋巴系統由產生、儲存和攜帶免疫細胞的組織和器官組成。當體液積聚在一處時,就會導致腫脹,這就稱為水腫。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水腫,例如腳、腿、腳踝、手,抑或是臉。它可以出現在一個地方,也可以同時出現在身體的多個部位。水腫很常見,因為與這種情況相關的原因有很多,而輕度水腫會自行消失。水腫可能影響任何人,像是懷孕可能會因嬰兒的重量而導致腿部和腳踝腫脹。另一方面,吃太多鹽會導致水分滯留。或者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水腫,例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水腫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一種危險的血栓類型稱為深部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可導致突然水腫。另外,心臟、肝臟或腎臟問題也會導致腫脹。身體創傷也會引發水腫。例如最常由癌症手術引起淋巴水腫,即是一種由淋巴系統損傷引起的水腫。如何判斷是不是水腫?除了到醫院檢查之外,也可透過以下步驟初步判斷水腫情況:1.按壓小腿脛前、足背、內踝(腳踝內側)。2.檢視水腫的部位,例如雙腳有無水腫。3.用食指指腹下壓5秒後放開。4.觀察水腫處皮膚凹陷深度。5.評估凹陷深度,以判斷水腫嚴重度。當以指腹按壓腫脹處的局部有凹陷現象時,稱之為凹陷性水腫,可依凹陷程度區分為一到四級水腫:.第一級水腫:輕微壓陷,深度約2毫米。 .第二級水腫:壓下深度約4毫米。.第三級水腫:壓下深度約6毫米,回彈時間介於10至20秒。.第四級水腫:壓下深度約8毫米,回彈時間大於30秒。如何減少水腫引起的不適?水腫會導致身體的某些部位腫脹,這可能會妨礙你完成日常任務。如果你有水腫的話,以下方式可幫助減少腫脹引起的不適:1.穿著寬鬆的衣服和鞋子,例外情況是醫師建議穿壓力衣。2.如果腿部有水腫,坐著或躺著時將腳抬起。如果可以的話,將它們保持在心臟上方。3.輕度地鍛鍊,嘗試移動身體腫脹部位可幫助緩解症狀。4.限制飲食中的鹽分,鹽中的鈉會導致體液滯留。5.依醫囑服用藥物。【資料來源】.NIH: When Body Parts Swell.Cleveland Clinic: Edema.台中榮總:認識水腫及日常生活照護
-
2024-05-3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平衡於濫用與癌症疼痛之間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疼痛控制藥物的濫用」,由三位國內在這方面的權威分享他們的看法。非常難得的是這三位學者是在同一所大學醫學院七年的「同窗」,又是進入同一所大學附設醫院接受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同門」,而後各自走入不同的學術領域、不同性質的單位服務,但他們相約對他們所共同關切的,也是目前醫學、社會、各國政府所重視的主題,在「醫病平台」由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的看法,希望他們的用心可以使醫界與社會大眾對這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些不舒坦的事情→傾聽疼痛作為一位在癌症醫院工作的精神科醫師,經常碰到病人提出來的問題,就是我們開的藥物會不會成癮,吃久了就戒不掉,這其中包括安眠藥與類鴉片止痛劑(opioid analgesics),尤其後者近幾年來不但是病人關切的要點,成為主管機關稽核的對象,也屢屢登上國際新聞的版面。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近幾年來對於類鴉片止痛劑的管制,甚至被稱為近代的鴉片戰爭。為什麼類鴉片止痛劑的使用會成為國際焦點呢?這必須要從美國的長期觀察談起,他們發現如果以類鴉片止痛劑過量致死的數據看起來,過去幾十年不斷成長,第一波增長與類鴉片止痛劑開立增加有關,第二波增長與海洛因走私氾濫有關,第三波也是最大的增幅,則與過去十年來合成類鴉片止痛劑(例如吩坦尼(fentanyl)的推出與普及有關。合成類鴉片止痛劑使用的快速增長,美國政府全面檢討後鎖定多方元凶,例如普渡藥廠的不當宣傳,各疼痛醫學會的推波助瀾,甚至也認為過去治療指引中,將疼痛列為第五個生命徵象(前四項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是一個有所意圖的錯誤決定。此外,怪罪中國政府在防止吩坦尼原料非法進入美國沒有盡力,也是近期美中交鋒的重點項目。類鴉片止痛劑,或稱成癮性麻醉藥品,包括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鴉片(opium)、配西汀(pethidine)、阿華吩坦尼(alfentanil)、吩坦尼(fentanyl)、羥二氫可待因酮(oxycodone)、二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及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等成分之第一級至第三級管制藥品。在癌症的治療當中,特別是晚期癌症病人,經常有不受控的癌症多處蔓延,例如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可以說是難以忍受。因此臨床醫師陷入一個兩難的情境,一個是開立最後一線的止痛劑,也就是類鴉片止痛劑,協助病人度過難關;另一個是避免其濫用,儘量不開立或是減少使用這一類的藥物。這樣的困境,不能只看作病人與醫師之間的拔河,不見得病人是喊痛要求多開類鴉片止痛劑,而醫師是把關的那一方;有時候剛好反過來,病人害怕成癮,即便醫師開立了藥物並且苦口婆心勸他使用,病人還是自己打折扣不按時使用。在管理層次而言,為了類鴉片止痛劑的管制與癌症疼痛控制,每個癌症中心也都成立了管制藥品委員會,以及癌症疼痛多科整合診治團隊,我碰巧同時是這兩個小組的成員,同時要面臨管理與倡導兩個不同的立場。以精神科醫師的觀點來看,到底什麼樣的使用才能算是藥物濫用、依賴、或成癮呢?過去幾十年來國際精神醫學專家的共識,認為所有物質濫用的核心症狀是類似的,因此並非依照各種成癮性物質(包括香菸、酒精、鎮定劑、類鴉片止痛劑)個別使用的量來定義濫用或依賴,而是探討其使用上,是否出現控制使用的困難,用量逐步增加(所謂的耐受性),少用時會不舒服(所謂的戒斷症狀),同時影響到其各方面的功能。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無法控制某種物質的使用,因此有一套臨床上常用的問句,英文的字首剛好拼成CAGE(牢籠)這個單字,分別是:C代表cut down減量(您是否曾經覺得需要減少飲酒或物質使用?)、A代表annoyed惱怒(人們是否因為批評你酗酒或物質使用而惹惱你?)、G代表guilty feeling罪惡感(您是否曾因飲酒或物質使用而有罪惡感?)、以及E代表eye opener眼睛一張開就使用的人(您是否曾經覺得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喝酒或物質使用來穩定神經或擺脫宿醉?)值得大家參考。以台灣主管機關的管控來說,目前主要的監控,在於非癌症病人長期使用的個案通報,衛生福利部訂立有「醫師為非癌症慢性頑固疼痛病人長期處方成癮性麻醉藥品使用指引暨管理注意事項」,也就是說癌症已經全面控制,或是一開始就不是因癌症而使用的族群,仍然需要超過兩周以上的時間使用類鴉片止痛劑,各醫療院所需要儘量減少此類的使用、轉介適當的疼痛團隊成員評估,疼痛團隊通常由麻醉科、神經科、精神科、神經外科、以及其他相關科別的疼痛專家組成,同時需要向衛生福利部定期通報作說明。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需要減少臨床上因為過於擔心類鴉片止痛劑濫用,而對於癌症病人的疼痛使用不足、過早減量、或減量過快,反而造成病人出現醫源性的藥物戒斷症狀,原本可以在適當的劑量調整下,脫離類鴉片止痛劑的使用,卻因劑量調整太快而出現不適,反而讓病人使用時間拖長。整體來說,在癌症病人使用類鴉片止痛劑作癌症止痛,與控制避免類鴉片止痛劑成癮,將會一直成為倫理、法律、臨床、社會、以及醫病關係的重要議題,值得大家持續關注。5/27 那些不舒坦的事情5/29 傾聽疼痛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5 性愛.性福教戰
男人勃起不夠硬怎麼辦?勃起硬度分5級,泌尿科醫師教你靠「3種食物、2類運動」改善
面對「硬度」不足的問題,許多男性會自行想辦法解決,甚至購買各種「道具」訓練硬度,但許多人反而因不當使用而受傷。張美玉泌尿科診所醫師張美玉分享,一名男性病患曾突發奇想,以彈性繃帶纏繞陰莖助「硬」,2、3天未取下,險些造成不可逆的命根子危機。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胡如娟也分享,曾有一名35歲男子購買材質不佳的陰莖環,導致陰莖卡住緊急送醫,由消防隊使用大鐵剪切割陰莖還才脫困,險痛失寶貝。醫師們提醒,門診個案中不時有因為不當使用情趣用品導致生殖器表皮裂傷、嚴重發炎的個案,更有人差點造成生殖器官永久性的傷害。面對性事不順,民眾切勿自行上網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增強「硬度」的道具,應該主動就醫尋求正規的治療方式,並與伴侶多討論,讓男女都有機會一起解決「性福」問題。坊間硬度道具琳瑯滿目,許多皆以醫療器材為原型,但品質、價格更是懸殊,從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不少網友們會以「道具」提升硬度,但許多人反倒不小心不當使用道具而受傷。勃起硬度分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偉傑與羅詩修曾在臉書上指出,陰莖勃起是靠動脈跟靜脈血液的出入,以及一個叫做白膜(Tunica albuginea)的構造。當動脈血的血量大於靜脈血的血量,這時候陰莖就會開始充血,而白膜是陰莖中環狀堅韌的組織結構,就像是汽球的塑膠膜,當裡面充血,整個陰莖就會開始變硬變大。根據陰莖勃起的硬度,可以分成以下五個等級:第零級:陰莖完全無法勃起。第一級:硬度如蒟蒻,由於女性陰道具有一定的壓力,如果太軟,並沒有辦法穿透,因此此種硬度,基本上是沒有辦法進行性行為。第二級:硬度如被剝皮的香蕉,此種硬度需要借助一些助勃器或是藥物,例如:威而鋼、犀利士,讓陰莖充血程度更高,才能進行性行為,不然一樣會無法穿過女性的陰道。第三級:硬度如帶皮的香蕉,此硬度足夠進行性行為,但有時候會更容易在性行為的過程之中滑出或是軟掉,相較起來比較沒辦法好好享受性行為的整體過程。第四級:硬度如小黃瓜,這樣的硬度,最能讓伴侶在性愛時有足夠的愉悅感。硬度不足要如何改善?姜宜妮指出,民眾自己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多運動。再來醫學上有一些治療方式,包括服藥、使用真空吸引器、再生醫療方法、手術治療等,都可以增加勃起硬度。一、規律運動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或是重訓,一般建議運動至少持續3個月。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游泳、快走、爬坡,重訓則可以做深蹲、硬舉等,可以一星期做3次、每次持續30分鐘。二、接受治療 藥物治療 真空吸引器 低能量震波 再生療法 手術治療:裝設人工陰莖胡如娟提醒,衛福部核准治療勃起的藥物都是「處方藥」。這類藥物有很多種,醫師必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例如心血管的功能才能予以開藥。自行上網或到藥局買藥可能買到假藥,恐有成分不明、劑量不定的風險。回到診間尋求專業協助,才是取得正規治療藥物的途徑。想提升勃起硬度可以多運動。想提升性功能該吃什麼?飲食上會建議吃含有「精胺酸」的食物,增加體內的一氧化氮,讓陰莖比較容易充血。包括: 乳酪 核果類 洋蔥張美玉提醒,造成硬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生理上與心理上的影響,應該先敞開心房接受醫師專業診斷,優先找出硬度不足的根源,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藥物輔助,才能找回性福。參考資料: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脖子流汗=內分泌失調!醫師一表告訴你「6種發汗部位」疾病警訊,8種改善方法一次看
-
2024-03-19 醫療.感染科
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日前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指出,日本也傳出多地爆麻疹病例,「建議最好一歲以上再帶小朋友去日本」。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與林氏璧求證後,提醒民眾,日本疫情並未流行,搶打反而會讓自費疫苗快速用罄、影響高風險工作人員補接種人員的需求。麻疹怎麼傳染的?感染麻疹會怎樣?我需要打疫苗嗎?《元氣網》整理以下幾個關鍵QA讓大家對於麻疹更為了解。麻疹疫苗篇Q1:國人最常去的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目前國際間大流行的國家是哪裡?根據疾管署網站之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目前國際麻疹疫情第二級警示的國家有以下3個,其餘國家僅在第一級注意等級。●哈薩克●衣索比亞●印度【註】國際旅遊疫情建議分三級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第二級:警示(Alert),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Q2:麻疹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疾管署指出,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MMR疫苗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請盡速接種。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飛沫傳染,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前驅症狀會發高燒、咳嗽、結膜炎、鼻炎,且口腔的頰側黏膜會發現柯氏斑點,其後疹子最先出現在面頰及耳後,隨即散佈到四肢及全身,較嚴重者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而導致耳聾或智力遲鈍,甚至死亡。腮腺炎: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 3 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目前公費接種的對象有3類:1.幼兒:出生滿 12 個月及滿 5 歲至入國小前各公費接種一劑。2.國小學童:未能於滿 1 歲後完成 2 劑 MMR 疫苗接種者,應依「國小學童新生入學後預防接種紀錄檢查與補種指引」完成補接種。3.育齡婦女及外籍配偶。另,有較高麻疹或德國麻疹感染風險者之接種建議如下:1.計畫前往有麻疹或德國麻疹疫情地區者。2.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3.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及照護尚未接種第1 劑 MMR 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Q3:麻疹疫苗接種禁忌?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2.孕婦。3.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Q4:為何建議1981年後出生之成人在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前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國內有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與其他成年世代比較,麻疹抗體盛行率較低,可能因為他們是接種疫苗的世代,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隨時間而衰退,因此,依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建議,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考量前往該等地區可能感染風險,建議可諮詢醫師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再行前往。麻疹症狀篇Q1:麻疹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於第二類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出疹前後四天均具傳染力,傳染性相當高,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百分九十九的人都會被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前驅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以及發燒三至四天後口腔內出現斑點。Q2:麻疹的紅疹如何呈現?麻疹最顯著的症狀就是出疹。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紅疹的特點如下:前驅症狀3-4天柯氏斑點出現後,會繼續發燒,並且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和四肢第3天,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10%之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註】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簡稱為SSPE),這是兒童麻疹最危險的併發症,通常在感染痊癒後5~10年左右發病,並開始出現漸進式的個性改變、智能降低以及癲癇,隨著病程進展,最後病人陷入昏迷,植物人狀態,死亡率極高此症即使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Q3:出現疑似麻疹症狀,該怎麼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時,應儘速戴口罩就醫,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已被衛生單位通知是麻疹病例的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機關,由衛生機關會通知醫院預先規劃動線,再且全程戴口罩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免傳染給其他候診的病人及家屬。Q4:什麼人較容易感染麻疹?三類人是感染麻疹高危險族群:1.一歲以下的寶寶。2.不曾得過麻疹或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3.得過的患者大多會自行痊癒,之後就有終身免疫力。但小時候接種過疫苗、沒有得過麻疹的族群,可能因疫苗保護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成為感染的高危險族群。研究顯示,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幼時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有可能已隨時間衰退。Q5:沒有與麻疹病人直接接觸,也會感染麻疹嗎?病人散佈於空氣中的麻疹病毒,在2個小時內仍有傳染力,因此,在麻疹病例之可傳染期間,若曾與其同處在一個封閉空間,無論時間長短,都算與個案有接觸,而可能被感染。即使病人已離開,該空間在2個小時內都可能還存有麻疹病毒,如果沒有麻疹免疫力的人進入這個空間,就有可能感染。Q6:與麻疹確診患者接觸後,是否需施行自我隔離?麻疹個案之接觸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麻疹病例最後1次接觸日起往後推算18天內),應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並詳實記錄體溫、活動史及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或未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仍可正常生活,但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佩戴口罩。接觸者如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現疑似症狀,則應進行自我隔離,並電話通知衛生單位,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預先規劃好動線,避免接觸到其他等候看診的人。就醫時並請主動出示健康健側通知書及全程佩戴口罩。根據疾管署3/12發布的資料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提醒,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例,國際間傳播風險增加,國內再新增群聚個案,目前處好發季節,本土傳播風險上升。【資料來源】.《疾管署》傳染病介紹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6 焦點.食安拉警報
驚!「1油品」恐也淪陷蘇丹紅!營養師曝泡麵、餅乾、巧克力、冰淇淋都含此成分
愛吃辣的朋友一定會喜歡紅色料理,顏色越紅越刺激食慾,許多調味料也都會添加食用色素。近期,辣椒粉卻被爆出添加「第三級致癌物蘇丹紅」,造成蘇丹紅風暴越演越烈。而除了辣椒粉,棕櫚油竟然也含蘇丹紅,這樣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吃到? 除了辣椒粉含蘇丹紅,「棕櫚油」竟也淪陷?針對最近一直在延燒的蘇丹紅風暴,除了一開始的辣椒粉,沙茶醬、胡椒粉、咖哩粉等調味料製品也都陸續淪陷,讓許多人擔心自己是不是曾吃過蘇丹紅。但營養師吳映澄提醒,其實影響最大的不是沙茶醬、胡椒粉,最該擔心且被忽略的是「棕櫚油」,這食品一旦淪陷,等於全台灣都吃過蘇丹紅。吳映澄說明,經查2003-2024年歐盟RASFF食品預警通報的資料,蘇丹色素被驗出不合格警報,共計通報836件。不合格產品大多數為棕櫚油、辣椒粉、調味醬料(seasoning)、香辛料(spices)、薑黃、咖哩等食品類別;其中棕櫚油(palm oil)就佔據207件,件數高於辣椒粉製品的168件,為蘇丹色素不合格產品中佔據最大宗的食品類別。 比對食藥署邊境檢驗資料,2015-2024年蘇丹色素被驗出不合格件數,共計53件。不合格產品集中於辣椒粉(油)、玫瑰花瓣、薰衣草等食品類別;此次出事的「保欣企業有限公司」,自2015年開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辣椒粉就多次被檢出含有非法定著色劑蘇丹色素,以保欣名義進口的不合格紀錄至少6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邊境檢驗未見棕櫚油的查驗紀錄。泡麵、餅乾、巧克力、冰淇淋,都可見棕櫚油成分棕櫚油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油脂,也是台灣進口油品的最大宗,但棕櫚油並不是一般家庭常用的油品,主要以業務用油為主,也就是供給食品加工業、餐飲服務業等,長期使用於許多加工食品,若是需要高溫油炸的品項幾乎都是使用棕櫚油。仔細看各種餅乾、泡麵、巧克力、冰淇淋的標示,都可以見到棕櫚油的蹤影。吳映澄表示,有鑑於前幾年台灣發生的「銅葉綠素」事件,不肖廠商為了讓混充油看起來像特級橄欖油,竟加入非法定著色劑「銅葉綠素」。而棕櫚油顏色要橙紅才好看,許多國家都曾發生棕櫚油添加蘇丹紅事件,難保不會有不肖業者於源頭端就違法添加蘇丹色素。吳映澄建議有進口棕櫚油的食品業者,應將蘇丹色素納入必要的檢驗項目;台灣的邊境查驗,也應該納入食用油脂的抽驗項目,並加強稽查。至於台灣的棕櫚油是否添加蘇丹紅?她補充表示,台灣進口的棕櫚油多已精煉脫色,精煉脫色後的風險去除、具風險性的棕櫚油種類,留待政府部門和油品從業人員的評估判斷。延伸閱讀:.蘇丹紅食用過多傷肝、引過敏!護肝靠4招,多吃「深綠蔬菜」助排毒.蘇丹紅屬於3級致癌物意味著什麼?教授揭致癌風險要看這件事.為什麼平常很便宜的辣椒粉 掀起全台灣調味料大型食安風暴?
-
2024-03-13 焦點.食安拉警報
蘇丹紅食用過多傷肝、引過敏!護肝靠4招,多吃「深綠蔬菜」助排毒
帶點辣度的紅色料理,視覺色彩刺激食欲,但是含「蘇丹紅」色素的辣椒粉造成另一波食安風暴,不小心吃下肚該怎麼辦呢?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說,蘇丹紅被列為「第三級致癌物」,規定不能用於食品的工業染料,雖然目前檢測出使用微量,但民眾仍擔心吃下肚有害健康。深綠色蔬菜助肝臟排毒陳煌其表示,肝臟負責代謝身體各種毒素,食用過多蘇丹紅會損傷肝功能、引起過敏反應。想要進行肝臟排毒大掃除,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其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可幫助身體排除多餘廢物。特別推薦地瓜葉、菠菜、高麗菜、花椰菜、甘藍菜、青江菜、茼蒿菜等,營養價值含量高。其中,高麗菜富含硫及維生素C,有防癌、排毒功效,是春季養肝的好食材。屬於花椰菜、羽衣甘藍、芥菜、大白菜的十字花科蔬菜也榜上有名,含有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微量鉀及硒等礦物質,對腸胃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助於肝臟代謝毒素。大蒜含有天然的大蒜素和硒,可以增強肝功能,生吃效果更佳。少吃傷肝的油炸、加工品陳煌其提到,可補充保健品保護肝臟,原生於地中海地區的朝鮮薊,已被證實可抗發炎、改善肝臟疾病,其萃取物被廣泛運用在許多保健食品中。維生素B群亦能維持代謝,是不可缺少的營養之一。除了有益肝臟的食物及保健食品,陳煌其強調,少吃油炸品、加工食品、過量酒精,並避免含黃麴毒素的食物,易發霉的花生、五穀雜糧一定要妥善保存。而精製糖、高果糖的食品會導致脂肪肝,增加肝硬化、肝癌風險。日常作息方面,首先避免熬夜、有充足睡眠,中醫觀點認為晚上11點至半夜3點為膽經循行的時間,應躺床進入睡眠,才能讓肝臟好好進行修復。陳煌其強調,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初期肝病無明顯症狀,若容易疲累、尿液顏色變深(茶色尿)、眼白變黃,很有可能是肝功能出問題,建議進行肝功能檢查(GOT、GPT)、B型肝炎和C型肝炎等檢驗。營養師分享護肝保健四招1.多吃深綠色蔬菜,幫助身體排毒2.少吃傷肝的加工品、油炸食物3.可補充保健食品,補給能量4.規律作息少熬夜,幫助修復肝功能
-
2024-03-13 焦點.食安拉警報
阿基師「川味口水雞」、沙茶醬、胡椒粉統統躲不過!使用蘇丹紅辣椒粉產品清單一覽!營養師解析蘇丹紅用途、毒性與致癌性
含致癌物蘇丹紅的中國辣椒粉流向全台,陸續查到許多知名產品,包括蝦味先、菜脯餅、沙茶醬、白胡椒、黑胡椒、椒鹽粉、紅辣椒、雞心粉等,都被查出違規使用蘇丹紅色素。另一些知名店家或品牌,如八方雲集、海底撈、維力等也受到波及,食藥署已通知各縣市衛生主管機關監督下架,被查出使用蘇丹紅,八方雲集日前曾聲明否認使用異常品項。而家用料理常用到的沙茶醬也中招,令許多民眾擔憂,不過牛頭牌(好帝一食品有限公司)聲明,進貨數量全數未使用,並全數封存於廠內,強調該公司並未使用該批高雄津棧公司進口的辣椒粉。最新傳出的則是阿基師個人品牌「基食堂」,其一產品「川味口水雞」也使用到含蘇丹紅的辣粉。阿基師已於昨(12日)晚公開發表道歉聲明,並承諾將會負責協助消費者退貨。由於陸續查出違規添加使用蘇丹紅色素的產品愈來愈多,食藥署已在官網首頁設置專區,供民眾查詢是否買到有疑慮的產品。》食藥署「辣椒粉檢出蘇丹色素不合格」查詢使用蘇丹紅辣椒粉產品清單●裕榮食品:蝦味先香辣口味●鑫豪食品:菜脯餅、白胡椒棒●瑪爾氏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9項產品:麻辣藥膳湯粉、蒙古孜然醃漬粉、韓式泡菜湯粉、紐奧良烤雞香料粉、蒙特婁雞肉香料粉、牙買加混合萬用粉PRO、新疆孜然萬用粉PRO、日式唐辛子、墨西哥醃肉專用粉、鹽水雞椒鹽、韓式燒肉醃漬粉、川味椒麻香料粉、義大利綜合香草、新加坡沙爹醃肉香料粉、沙爹萬用粉PRO、紅燒牛肉湯粉、美式燒烤醃漬粉、黃咖哩醬粉、麻辣湯粉。●濟生公司斗六廠:黑胡椒粒、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細粉紅辣椒●金安記食品廠:香辣豬肉乾、香辣豬肉絲●新北市「八方雲集-淡水」、「八方雲集-美食課」●桃園市「海底撈台灣物流配送服務中心」●台中市「味源股份有限公司」●彰化縣「好品味生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維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億品香料」。●雲林縣「永興辣椒行」●台南市「典佑」●高雄市「八方雲集-高雄」、「海順國際食品有限公司」、「懶人披薩雞排」。●宏興香料公司、金禾味食品香料公司:白胡椒、黑胡椒、椒鹽粉、紅辣椒、雞心粉等產品。●金福華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福寶牌沙茶醬(17Kg/桶、批號2025/09/10、2025/09/17、2025/09/24、2025/10/15、2025/10/17、2025/12/03)」及「福寶牌沙茶醬(2.7Kg/罐、批號2025/08/27、2025/09/10、2025/10/15、2025/11/06、2025/12/17)」(資料更新2024/03/13)辣椒粉蘇丹紅是什麼?營養師解析用途、毒性與致癌性!【文/營養師林世航】2024年2月發生大陸進口辣椒粉含違法蘇丹紅色素,除導致賣場參有蘇丹紅的辣椒粉下架外,在2/20也波及知名餅乾香辣口味。媒體也紛紛以「致癌蘇丹紅」報導此事件,到底蘇丹紅是什麼?用途有哪些?毒性與致癌又是如何?解析一⟫蘇丹紅是什麼?蘇丹紅(Sudan dye)是一群類似結構的親脂性(油溶性)紅色染劑,主要有蘇丹紅I號、蘇丹紅II號、蘇丹紅III號與蘇丹紅IV號,本次事件則是驗出蘇丹紅III號色素。解析二⟫蘇丹紅的用途?蘇丹紅是個人工合成的染料,不存在於大自然中,而蘇丹紅鮮豔飽和的紅色與優秀的油溶性,常作汽油、臘等物質的工業用染料。然而,蘇丹紅的紅色與油溶特性,也讓蘇丹紅成為常見的非法添加物之一。過去,台灣、香港都有發生以蘇丹紅四號染色鴨蛋黃的事件,國際上也時常在辣椒等辛香料中發現蘇丹紅蹤跡,因此蘇丹紅並非罕見的添加物問題。解析三⟫蘇丹紅的毒性學者已經在動物或細胞實驗上觀察蘇丹紅與其代謝產物的危害,也因為致癌、致突變等健康疑慮,讓蘇丹紅成為非法添加物。目前觀察到的結果大致如下:✓ 增加大鼠與小鼠的肝腫瘤、肝結節數量(1)✓ 破壞小鼠的胃粘膜與肝細胞DNA(2)✓ 具有致突變性與遺傳毒性(3)但目前未有確切證據證實蘇丹紅對人體的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也不具有立即毒性,因此吃到染有蘇丹紅的食品時不用過於擔心。解析四⟫蘇丹紅的致癌性由於研究數量受限,且有些結果也不太一致,因此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蘇丹紅I、II、III與IV號都列於第三級致癌物,意即「未有任何證據能分類其致癌性,證據力皆不足」。有許多研究發現蘇丹紅的代謝產物具有致腫瘤性,相較於蘇丹紅本身,致腫瘤性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像4-aminoazobenzene、ortho-toluidine與ortho-aminoazotoluole等代謝產物,都被IRAC列為2B致癌物,意即「人體研究的致癌性證據有限,於動物研究的證據不充足」。結語蘇丹紅具有健康風險,也是非法添加物,該被禁止添加在食品中。不過以目前研究證據與我們的食用量,不用過於擔心吃到一點蘇丹紅,就會造成嚴重的致癌風險。但能不吃到還是最佳,未來還是有賴食品業者的檢驗與衛生單位的稽查,來幫助消費者降低更多食安上的風險!文獻來源1. Toxicol Pathol. 1982. 10(2):71-782. Mutat Res. 2000. 465(1-2):11-263. Drug Chem Toxicol. 2013. 36(3):343-52【資料來源】.《好食課》營養師解析⟫辣椒粉蘇丹紅是什麼?用途、毒性與致癌性!.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07 焦點.食安拉警報
蘇丹紅屬於3級致癌物意味著什麼?教授揭致癌風險要看這件事
讀者Kathy昨天(2024-3-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最近台灣被蘇丹紅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真心不懂,ㄧ級致癌物菸酒加工肉類可以吃,三級致癌物蘇丹紅搞得人仰馬翻。差別只在於是否事先知情不是嗎?還是說即使是不同等級的致癌物,致癌的風險卻是與級數不同?讀者Kathy所說的「ㄧ級致癌物菸酒加工肉類,三級致癌物蘇丹紅」,是根據IARC的分類。IARC是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全名是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致癌物分成4個等級(請看致癌物分類專著):1級是「確定對人類有致癌性」,共127項,包括煙草、含酒精飲料、加工肉類(香腸、火腿、培根、熱狗)、以及中國式鹹魚。2A級是「對人類有高可能致癌性」,共95項,包括牛肉、羊肉、豬肉。2B級是「對人類有低可能致癌性」,共323項,包括手機,傳統亞洲醃漬蔬菜、銀杏萃取物,蘆薈全葉萃取物、以及阿斯巴甜。3級是「無法分類」,共500項,包括蘇丹紅。從這個分類列表就可看出,備受民眾喜愛的含酒精飲料(啤酒、紅酒)以及加工肉類(香腸、培根),都是確定的致癌物,而被媒體說成是致癌物的蘇丹紅卻從未被確定是致癌物。台灣的主流媒體都把蘇丹紅說成是致癌物,例如標題寫「致癌物蘇丹紅流竄全台」。可是,儘管標題如此聳動,文中卻有這麼一段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蘇丹紅歸類為第三級致癌物,也就是「未能分類致癌物」、「未有任何證據能分類其致癌性,證據力皆不足」。由於目前未有確切證據證實蘇丹紅對人體的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也不具有立即毒性,因此倘若民眾吃到染有蘇丹紅的食品,也不用太過擔心。』由此可見,媒體以及一些所謂的專家總是喜歡利用IARC的分類來嚇唬老百姓,例如請看我發表的:中秋烤肉致癌,健康2.0主播散播錯誤健康資訊打手機會致癌?醫生說的使用手機,腦瘤風險飆三倍?洗澡恐致癌?所以,請您務必要了解IARC分類的用意,以免一再被這些所謂的專家嚇得人仰馬翻。IARC在2019-12-10發表IARC Monograph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Questions and Answers(IARC 關於人類致癌危害鑑定的專著:問題與回答)。其中兩個問題與回答是:問題:如何使用這些分類? IARC 可以根據這些分類執行法規嗎?回答:IARC 是一個研究組織,負責評估癌症病因的證據,但不提出健康建議。衛生和監管機構將 IARC 評估納入考慮防止接觸潛在致癌物的行動中。IARC 不建議制定法規、立法或公共衛生干預措施,這些措施仍然是各國政府和其他國際組織的責任。問題:就風險而言,分類意味著什麼?回答:此分類顯示某種物質或製劑可能導致癌症的證據強度。《IARC 專著計劃》旨在識別具有癌症危害的物質,這意味著它們有可能導致癌症。然而,該分類並不表明與給定暴露水平或環境相關的風險水平。與分配相同分類的物質或藥劑相關的癌症風險可能有很大不同,具體取決於暴露的類型和程度以及給定暴露水平下藥劑的影響程度等因素。所以,IARC分類只是「顯示某種物質或製劑可能導致癌症的證據強度」,而「不表明與給定暴露水平或環境相關的風險水平」。也就是說,一個被分類為1級致癌物的東西,它的致癌風險是要看「暴露水平或環境相關的風險水平」。例如被分類為1級致癌物的啤酒,每天喝一瓶300cc,它的致癌風險是微乎其微。但是,同樣被分類為1級致癌物的香煙,每天抽一包20根,它的致癌風險則是高到破表。所以,關於讀者Kathy所提的兩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問題:ㄧ級致癌物菸酒加工肉類可以吃,三級致癌物蘇丹紅搞得人仰馬翻。差別只在於是否事先知情不是嗎?回答:民眾對於菸、酒、加工肉類已經習以為常,所以媒體無法炒作。反之,蘇丹紅是一夕爆紅,所以媒體就大肆渲染,硬把它說成是致癌物。問題:還是說即使是不同等級的致癌物,致癌的風險卻是與級數不同?回答:正確的說法是「即使是同等級的致癌物,致癌的風險卻是與級數不同」。註:牛肉、羊肉、豬肉是被分類為2A級致癌物,那,媒體會大肆渲染嗎?你會嚇得人仰馬翻嗎?原文:蘇丹紅風波,致癌物傻傻搞不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衰竭初期會有什麼症狀?如何從呼吸症狀判別?嚴重度可分幾級?
根據心臟基金會的資料,全球心臟衰竭的盛行率約1~3%,亞洲地區與全球盛行率相差不大,依最高的心臟衰竭盛行率3%推估,國內患者可能高達70萬人。根據衛福部109年(2020年)的統計,實際診斷出心臟衰竭患者僅24萬人,也就是說,可能約有46萬人未被診斷和接受治療,因此仍有必要加強民眾認知,早期篩檢出心臟衰竭的患者。心臟衰竭一開始有什麼感覺?如何區分老化與心臟衰竭?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動力馬達,可以讓全身所有細胞得到充足氧氣的關鍵。心臟科醫師所說的「心臟衰竭」,白話就是「心臟無力」。人會感受到心臟無力時,通常是進行激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增加,如果心臟無力,無法正常增加氧氣供應就容易感受到吃力,身體會出現劇烈喘氣或無力疲累的狀況。此外,人體長時間處於缺氧、血液循環不夠好的情況下,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也會導致人體的代謝廢物累積過多,人就會很容易感到疲勞和倦怠。一般說來,人過30歲後身體機能開始下滑,和同年齡人相比,身體功能如果衰退得過快,或自己原本能做或擅長的事情忽然變得吃力、難以執行,此時就無法單用「老化」來解釋。醫師建議也可以從觀察自身體能進行觀察,如果以前可以輕鬆跑步100公尺,現在連走50公尺就開始喘氣;以前可以一口氣登上5樓,現在光爬到3樓就要休息2次,這樣顯著的落差就是身體有問題。此外,如果50歲的民眾走路爬樓梯速度,與一般70歲長者一樣慢,或40歲以下的人,6分鐘卻走不到500公尺,這些是都不能輕忽的情況,建議就醫好好檢查心肺功能。心臟衰竭分幾級?可以上班嗎?嚴重度差異有多大?心臟衰竭的分級,目前主要依照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進行分類: ●第一級:患者不會在身體活動上有所限制,此時對上班影響不大。日常活動時不會引起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第二級:身體活動輕度受到限制,仍可從事日常的簡易活動,上班活動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爬樓梯一樓仍可達成,中間需要休息。如果進行劇烈運動時,就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會影響到日常活動的進行,上班交辦的事情也難以執行,但休息時都會緩解改善。從事輕微的活動,例如爬樓梯無法超過一樓,也會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第四級:執行任何身體活動都會感受到不舒服,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時也會出現疲倦、呼吸困難、胸悶(心悸或心絞痛)。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引起呼吸困難?會肺積水?醫界常呼籲民眾若如果持續感覺累、喘、腫三大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下針對這3大症狀進行說明,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容易檢測自己是否有可能是心臟衰竭?1.容易喘:嚴重時會出現端坐呼吸,主因是肺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時,血液流經肺部,水份容易水份停留在肺部,最終導致肺部出現明顯水腫情況,侵占其中空氣的容積,此時就稱為肺水腫或肺積水。想看更多→疾病百科:肺積水(肺水腫)因為肺部空氣容積減少,所以在運動或工作時,肺臟需要更賣力的工作,容易引發喘氣,嚴重時就會導致呼吸困難。雖著心臟衰竭持續嚴重,患者甚至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orthopnea):心臟衰竭已經處於嚴重階段的症狀描述,患者必須需要常常保持坐姿才能改善呼吸品質。尤其當患者進行睡眠等姿勢平躺時,大約30~60分鐘左右,下肢水份會回流經過心臟,導致心臟的負擔增加,會讓心臟出現沒力的情況。此時患者往往伴隨肺積水(肺水腫)的問題,心臟沒力會影響到患者肺部的氣體交換,容易讓人喘不過氣。當患者端坐起來後,呼吸就會逐漸改善恢復正常的呼吸頻率,因為水份逐漸回歸到下肢,心臟的負擔減輕,連到肺部負擔也減輕。部分患者為避免這種情況,也會使用越來越高的枕頭,減輕或減少端坐呼吸的發生。2.容易累: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感到累、疲倦,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後會導致心臟輸出量偏低,打出來的血液量不夠,導致全身循環的血液量也會不足,身體各處的組織相對就會缺血,病患就容易感到疲倦,無法進行激烈運動,所以走一走就容易喘。患者在放鬆、休息的狀態下,還會不自覺地打瞌睡,沙發看電視睡著,非睡覺時間躺在床上很快睡著。患者如果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會加速心臟衰竭惡化,睡眠中止症候群容易導致患者發生缺氧的問題,長期處在缺氧狀態會讓心臟功能變差。缺氧時也會容易引起刺激交感神經,患者容易在睡夢中驚醒、心跳加快,讓心臟缺血的問題更加明顯,長期下來會讓心臟衰竭更加嚴重。3.下肢水腫: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會影響到正常的血液循環,水份會更容易積累在下肢、小腿處,形成明顯的水腫。這類的水腫醫學稱為「凹陷性水腫」,患者能出現小腿內側有襪子勒痕,久久難消;按壓下肢肌肉需要很解時間的才會反彈,容易出現凹陷的現象。患者因為代謝變差,尿量的排出也可能變少、顏色變深,水份也會堆積在人體中,導致患者出現體重增加的現象。年輕人會心臟衰竭嗎?年輕族群也會得到心臟衰竭,只是風險相對比老年人少,臨床造成的現象是年輕人可能會認為他不易得到心臟衰竭,往往等到非常嚴重才就醫發現。過去年輕族群罹患的心臟衰竭,多半是感冒等感染後引發心肌炎、血管阻塞有關,因此導致心臟衰竭。現在部分的年輕人往往很早就出現代謝症候群,合併有肥胖、不運動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比較容易在老年人發生的心臟衰竭也提早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總之,心臟衰竭雖然是不可逆的疾病,透過「喘、累、腫」來長期觀察自己的身體健康強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能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4-02-21 焦點.食安拉警報
香辣蝦味先含蘇丹紅 除致癌也對兩器官有毒性!顏宗海:蘇丹紅人體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無法計算
雲林縣濟生公司斗六廠生產含有致癌物蘇丹紅色素3號的辣椒粉,有8公斤流向生產零嘴「蝦味先」的高雄市裕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衛生局追查發現,業者已製成3萬餘公斤、共36萬6841包香辣口味的蝦味先,目前僅1300多包庫存,其餘都已流向賣場通路,衛生局已責令業者通知全國各下游通路緊急下架回收。屏東縣檢驗中心指出,蘇丹紅色素於107年6月28日已被環保部公告為「毒性化學物質」,列入環保署跟衛福部工業原料聯合稽查範圍。台北市衛生局提醒,蘇丹色素具有潛在致癌性,非我國准用的著色劑,不得使用於食品中,食品業者應落實原料與製程之管理,避免觸法。蘇丹紅原用於工業溶劑 吃進人體為三級致癌物蘇丹紅是多種化合物的總稱,本身為一種脂溶性的「偶氮類芳香族化合物」,常見種類有蘇丹紅1號、蘇丹紅2號、蘇丹紅3號及蘇丹紅四號。在工業上常用來於溶劑、蠟、塑膠或汽油增色。但不肖業者為了讓食品看起來有更飽滿的橘紅色,常在某些食品例如鴨蛋黃、辣椒粉、腐乳或其他食用色素中添加蘇丹紅。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蘇丹紅歸類為第三級致癌物,也就是「未能分類致癌物」,民眾長期使用容易使肝腎具毒性,甚至有致癌風險。長期食用蘇丹紅 易使肝腎具毒性且致癌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部主任楊振昌說,蘇丹紅為工業用色素,吃進人體後,將被代謝為胺類化合物,恐有基因毒性,而增加膀胱癌等風險,雖然目前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相關醫學研究,尚不完整,但既然蘇丹紅對人體有健康疑慮,又非合格的食品添加物,因此遭到禁用;而就相關動物研究,並未發現會有長期的影響,而對於肝腎具毒性方面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顏宗海:蘇丹紅人體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無法計算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蘇丹紅是多種化合物的總稱,本身為一種脂溶性的「偶氮類芳香族化合物」,通常被當作油、蠟、塑膠等物質的工業染料,常見的蘇丹紅有1號、2號、3號及4號,依據食藥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所有種類的蘇丹紅化合物,皆禁止當作食品添加物。蘇丹紅對人體的危害已有相關討論,顏宗海表示,蘇丹紅1號至4號,皆被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第三級致癌物,也就是「未能分類致癌物」;不過蘇丹紅在人體會被分解為胺類化合物,研究證實有些胺類化合物是屬於第二級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也因為如此,人體對於蘇丹紅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標準,是無法計算的。顏宗海指出,目前多數國家皆禁止將蘇丹紅添加到食物中,且一律不得檢出;另有研究指出,蘇丹紅為一種過敏原,某些易過敏族群,可能因為接觸到蘇丹紅而引起皮膚炎,尤其以在工作環境中會接觸到蘇丹紅的工作人員風險最高。【延伸資訊】.蘇丹紅是什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31 癌症.癌友故事
「飛越比佛利」女星香儂道荷蒂乳癌復發,了解乳癌復發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面對死亡幽谷有哪些環保葬可選擇?
曾主演經典偶像劇「飛越比佛利」而大受歡迎的女星香儂道荷蒂,罹患乳癌接受化療,一度抗癌成功,後來又發現復發,且已經是第4期,她雖然依舊勇敢面對、並沒有灰心喪志,還盡情在過自己的人生。台灣乳癌患者復發的情況:患者是復發高風險者,治療需改變策略台灣早期乳癌患者中約有七成都屬於較輕症的荷爾蒙陽性,也是以「治癒」為前題,可是一旦復發後,治療的目的就成了「延長生命」。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指出,荷爾蒙陽性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仍有二到三成會遇到復發的問題,而在這群復發患者中,大約有五成的癌友在術後三年內復發,七成癌友在術後五年內復發。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及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建議,針對荷爾蒙陽性、且為高復發風險族群的患者,前兩年的術後輔助性治療,建議可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三成復發的風險。早期乳癌復發的危險因子有哪些?醫師會從「淋巴結感染與否」、「腫瘤大小」、「腫瘤細胞分化程度」、「Ki-67指數」來判斷;只要四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一到三顆淋巴結感染加上以下任一條件,如腫瘤≧五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百分二十,都是屬於高風險族群。面對生死坦然面對,葬禮只要真正愛她的人參與很多人會覺得還活著就談到死,很不吉利,香儂卻沒啥禁忌,表示希望自己的葬禮是一個關於愛的盛宴,前來出席的都是真正愛她、喜歡她、真心想來跟她道別的人。她說道:「我想一定會有很多人參加的人是我不希望他們在場的,我不想他們來的理由是他們沒什麼好的原因出席,他們又沒那麼喜歡我,可是這樣子符合政治正確,他們還是會出席,他們不想看起來像壞人。」近期卻也在podcast節目裡透露,如果是哪一天先離開了,想要火葬,然後與愛犬和父親的骨灰都混在一起,永遠相伴,儘管還沒想好要葬在哪裡,卻覺得樹葬是個不錯的方式。友善環境,5種環保葬方式據內政部定義,環保自然葬指的是對環境更友善的安葬方式,「當人死亡後,將遺骸火化成骨灰,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於政府劃定之區域內進行樹葬或骨灰拋撒,之後不做永久的設施、不入塔、不立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環保葬的種類:‧花葬和樹葬:將骨灰埋入公墓內的穴中,於上種植花苗或樹苗,差別在於生長出來的是樹或是花。‧海葬:將火化的骨灰經再研磨處理後,盛裝於可分解棉紙袋內,置於安息盒中,於追思會後出海,將安息盒拋撒入海,是最環保且節省土地資源的殯葬方式。‧植存:遺體火化後,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保容器,如種植般,於專區內挖洞埋藏覆蓋,並不作任何記號或立碑,數月後自然融入大地,土地可循環使用。‧灑葬:灑葬是在公墓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讓骨灰歸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環保自然葬不影響慎終追遠,安葬後變成花樹養分,化為春泥更護花,骨灰回歸大自然,想緬懷可在家中設立牌位,追思紀念靈魂與精神,同樣達到效果。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女星患第4期癌症 已規畫葬禮:這些人我不想看到他們來元氣網: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元氣網:2023癌症論壇/早期乳癌防復發 定期追蹤淋巴結感染情形
-
2024-01-10 醫聲.慢病防治
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提六訴求 心理師曝學生最困擾議題
近期高中生、大學生墜樓事件頻傳,學生團體EdYouth發現,高中及大學學生憂鬱盛行率、自殺率逐年攀升,以及學生在近用學校輔導資源時所遇到的困境。學生團體EdYouth今正式推出「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整理出自殺與憂鬱、學生壓力來源、校園心輔制度、學生表意與參、師資培育與課程綱要五項重要题,並提出解方及六大訴求。「沒有心理的健康,就不算是真正的健康。」參與白皮書發表會的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她十分認同「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的訴求,一個人的發展在家庭、學校、社會三種環境,缺一不可,而學校是青少年發展自我認同最重要場域,必須提供友善的環境,還需要促進身心發展。黃雅羚說,學校輔導體制目前分為三級,第一級為所有老師及行政人員,第二級是學校輔導室,第三級為縣市政府將育局處,以替學生進行輔導,若以第二、第三級輔導情形,國小學童常見求助前三大問題為情緒、家庭及人際關係,國中學童常見求助前三大問題為家庭、情緒、離家情形,高中學生求助前三大問題為情緒、家庭及人際關係,第四名是精神與自我傷害。由此可見,情緒議題是小學至高中學生主要的困擾。黃雅羚說,因此十分認同,將「情緒教育」與「自我覺察」概念,納入下一波118課綱總綱,並推動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的訴求。新北市發生學生割頸案後,外界關心,身心偏差及困難學生的議題。黃雅羚指出,該名個案其實已被辨識出來,並有體制在服務,但問題是,當個案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學校時,社安網需要有轉銜機制,且必須舉行轉銜會議,討論個案進入學校後,對學校可能的影響,或需要哪些量能來協助個案適應,其中應有跨專業人士來討論個案福利、司法、身心問題及風險,值得各界多加重視。EdYouth理事長李瑞霖表示,今發表「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並提出六大訴求:一、權責機關應公布台灣學生自傷、自殺及憂鬱的相關數據,並研究台灣學生自傷、憂鬱結構性因素。二、盡速完成「學生輔導法」修法,將中學階段專任輔導教師的員額編制調整為每12班一人,校專業輔導人員調整為1:800。三、全面推動各級學校心理假,並研學習調整制度、去汙名化等支持措施。四、教育部學生輔導詢會應納入具有心輔知能或具特別觀察的學生代表。五、 將輔導原理與實務納入師資培育必修課程,促進校內系統合作效能六、將「情緒教育」與「自我覺察」概念,納入下一波118課綱總綱,並推動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12-26 醫聲.醫聲
四十六歲三寶媽 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乳癌轉移淋巴結, 積極治療降低復發
「醫師我開完刀後,還有什麼更積極的治療呢?我有三個仍在唸書的孩子...」一名四十六歲的早期乳癌患者,開完刀後發現有七顆淋巴結轉移,急迫性詢問醫療團隊是否有更好的治療。這名患者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的乳癌,已有淋巴結轉移屬於高復發風險,術後醫療團隊給予抗荷爾蒙治療合併細胞週期抑制劑使用,至今控制良好。澄清醫院醫療長兼主治醫師葉大成指出,患者經由健康檢查發現右側乳房有腫瘤,報告證實是乳癌,手術後發現有七顆的淋巴結轉移,還好沒有轉移到重要器官,患者感到非常害怕,擔心即使接受化學治療,復發的潛在威脅仍大,因此,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術後輔助療法。乳癌是台灣女性的頭號殺手,每年新增約一萬五千名患者,這之中的早期患者佔8成;而患者最多的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乳癌,是治療預後較好的一群病人,但仍有二到三成復發的可能。早期乳癌復發的危險因子,包括「淋巴結轉移與否」、「腫瘤大小」、「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來判斷;只要四顆以上淋巴結轉移,或是一到三顆淋巴結轉移加上腫瘤大於五公分、或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都是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在乳癌手術,化學治療後,再接受抗荷爾蒙治療合併細胞週期抑制劑使用,能有效降低33.6%以上的復發風險,治療期間偶有拉肚子,但不影響生活,讓患者可以兼顧家庭。許多早期患者可能認為手術後即完成治療,忽略復發的可能性,但若發現有早期復發的危險因子,就該積極治療,以「邁向治癒」為目標,這與復發後變成晚期乳癌以「延長壽命」的治療目的有很大的不同。由於乳癌治療效果很好,目前早期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9成,不過葉大成指出:病人活得久,復發的機會仍相對提高,約每5年就會是一個復發期,患者不能掉以輕心,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很重要。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療團隊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中部地區幾家地區醫院由多名主任級乳癌專家組成的「茱麗葉乳房醫療集團」,設有乳房諮詢官方Line@帳號文字溝通,有個管師、護理師即時性回覆,讓患者可以安心的找到醫療團隊。
-
2023-11-30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瞳孔已放大3天、瀕臨腦死邊緣 高雄長庚肝移植成功救回2瀕死患者
高雄長庚再創肝移植新境界。高長肝移植團隊近來完成兩例瞳孔已放大3天、瀕臨腦死的肝移植病例。兩名因B肝合併急性肝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的患者,經團隊評估腦未有結構性破壞等情況下,經由血漿置換後進行活肝移植,硬是將兩人從鬼門關前救回。高雄長庚名譽院長、肝移植團隊召集人陳肇隆指出,這是高長2383例移植經驗中「最嚴重」病例,救回的兩人思緒清晰,也為這類瀕死肝衰竭患者開啟生機。48歲男病患 5器官衰竭陳肇隆說,兩名患者分別是48歲設計師林言和與51歲餐廳業者鍾雯華,兩人都是B肝帶原者,皆因慢性肝炎併發急性肝衰竭,林言和合併肝、腎、腦、呼吸與凝血功能5個器官衰竭,鍾雯華則是合併肝、腦、呼吸、凝血4個器官衰竭。醫學上合併3個器官衰竭就屬最嚴重的第三級,未換肝1個月死亡率達8成,兩人病況更加嚴重,歐美日韓等國多不會進行這種幾無勝算的肝移植。林言和受訪時思緒清楚,拿著他所設計的攝影補光燈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開國際記者會用的補光燈,就是他手上這款,陪在一旁的林太太則說,今年4月下旬,一家4口原要去環島,先生突不適住進北部醫院,被診斷肝衰竭需換肝,她當機立斷,一家坐高鐵直奔高雄長庚。親妹捐肝 捐出70%肝臟抵達高雄長庚後,林言和即陷入肝昏迷,配對妹妹符合捐肝。陳肇隆說,林言和當時已是最深度的肝昏迷,瞳孔放大、對痛覺、照光沒反應持續3天,瀕臨腦死,林太太堅持1%機會也要救,團隊為他進行血液透析與血漿置換,呼喚他的名字,他突然有皺眉與手腳微動,且電腦斷層顯示,腦結構未有結構性破壞,於5月10日為他進行活肝移植。陳肇隆說,林言和病情嚴重,需較大的肝,捐肝妹妹捐出70%肝臟,只留下30%最低底限,是「邊緣性」捐肝者,加上妹妹肝靜脈有4條,一般人只有1條,手術更複雜,但團隊富有經驗,克服技術問題,順利完成肝移植。51歲女病患 女兒捐肝同樣是慢性肝炎合併肝衰竭的鍾雯華,病況也很嚴重。陳肇隆說,她在3月底因倦怠就醫,隨即因肝腦病變陷入昏迷,雖被投予抗病毒藥物,瞳孔仍放大,對光無反應持續3天,女兒一再表達救母心願,團隊為她進行6次血漿置換術,助其排出體內毒素,鍾雯華終於在被測試時稍微皺眉。移植團隊成員醫師楊志權、陳之逸表示,捐肝的21歲女兒也是割下右肝、保留30%左肝,是「邊緣性」捐肝者,團隊當時判斷應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於4月1日進行活肝移植,女兒僅出血50㏄,重回大學校園,鍾雯華24天術後出院,返回忙碌的餐廳事業,生龍活虎的她,幾乎看不出曾經瀕臨死亡。鍾雯華說,她現在還能回憶昏迷時,曾做夢被推進殯儀館,先生大喊「雯華,妳沒有死」,再醒來已在病房;林言和也說,他也曾做身體要被撕裂的夢,在大喊「上帝救我」後,重返加護病房內。
-
2023-11-04 焦點.健康知識+
了解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從癌症和三高了解疾病預防的基本概念!
我們一般認為,所謂的疾病預防,就是在沒有生病前做好預防,如果一旦罹患疾病,那就不需要有預防的概念。但這樣想法對嗎? 答案是:錯的!吃藥也是預防?什麼是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概念?公共衛生學者為預防疾病的進展,將預防的概念分成「三段五級」,作為推行疾病預防的準則。希望能夠在進入疾病之前,就能做好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降低日後醫療成本,除了減輕健康保險重擔,還能達到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三段五級將疾病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疾病前的預防,第二段是疾病發生時的早期預防,第三段則是疾病進入臨床期,探討的就是如何在疾病中預防疾病惡化。詳細的工作項目則分成5級,包括: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限制失能或殘障與復健。接下來用癌症預防,來說明三段五級的概念小明是一個健康的男性,目前並沒有罹患癌症,那他要如何進行三段五級的預防呢? 第一段第一級:建議小明在身體健康時,要進行第一段疾病前的預防,做好健康促進活動,包括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營養來增強免疫力等。第一段第二級:如果小明發現自己家族有癌症病史,此時小明就需要進行加強預防,包括多攝取含抗癌成分的蔬果、注射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或鼻癌癌、積極治療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問題。 第二段第三級:這個階段預防主要是「疾病篩檢」,不讓疾病持續發展。以小明來說,他可以透過早期癌症篩檢,找出身體可能出現的腫瘤。例如:●使用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進行肺部檢查,提早找出可能惡性的肺結節。 ●使用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瘜肉的發生。 ●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濃度,早期偵測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 透過早期篩檢,提早篩出可能的腫瘤或癌細胞,這是三段五級中的第二段、第三級。因為此時癌症屬於早期,大多可以使用外科手術移除不大的惡性腫瘤。第三段第四級:此時疾病的預防主要是「疾病照護」,其中第四級主要是限制失能與殘障:癌症早期手術後需要定期追蹤,減少日後復發可能造成引起的身體失能危機。使用輔具維持日常的活動,例如善用拐杖與輪椅維持病人的活動力。第三段第五級:主要透過復健,維持病人的生活與工作,例如肺癌切除肺葉的病人,進行肺部復健後,可養成正確的呼氣和吸氣技巧,可維持病人日常工作與處理生活事務。許多中後期癌症治療的病人,在治療初期多半都還有體力維持日常的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如果小明年紀已高,可能就需要轉送到適合的照護機構進行安置,設法讓小明保有基本生活的能力,減輕家庭的負擔。三段五級預防常用於慢性病,特別是三高病患!經常聽到一些三高病患,他們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但是卻總是拒絕承認,想要用運動、飲食控制來讓三高下降。但經常發生的狀況是:三高指數沒有下降,也有可能是微幅下降,但是相關疾病的風險卻激增,最後導致中風或發生心臟病等狀況。其實,很多人沒想過:吃藥也是一種預防。在《宇平診所》網站中有一篇文章《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中提到:有許多人慢性藥吃的瀝瀝拉拉,三個月的藥,吃了五個月還沒吃完。很多患者被問起來,也是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藥還沒吃完呀,就沒有回診囉」這個時候劉醫師常常會回一句話說:「您是想是讓疾病不要發生呢,還是想等生病之後再來治療呢?」其實,這位醫師提到的情形就是:沒有做好第二段預防的狀況,這也是很多醫師呼籲的事情。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曾經撰文指出:當我們控制了LDL,就控制了動脈硬化的速度,也就減緩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說明了,如果可以使用藥物順利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有效地預防更嚴重的疾病。所以,當你無法只靠運動與飲食讓三高下降時,就需要考慮服用藥物來進行預防,千萬不要等到疾病惡化到無法拯救時才來後悔。三段五級來說明三高的預防:第一段 健康促進:希望讓民眾能夠健康的生活、並且針對三高的危險族群完成特殊保護的措施第一級促進健康:目的在於讓國人身心健全,維持健康面對三高,減少三高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良好的衛生教育和注重健康的營養觀念●良好的婚前規劃與性教育,並進行遺傳優生,減少因遺傳導致三高的可能性。●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體檢了解身體健康狀態●注意個性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第二級特殊保護:針對的三高的高危險族群進行保護,預期減低疾病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腰圍過粗的族群,應定時體檢與透過飲食與運動設法改善腰圍過粗的問題。 ●體重過重的族群,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分,不喝含糖飲料,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維持良好的作息 第二段 疾病篩檢: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能透過篩檢而得到早期診斷,而能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第三級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篩出早期的三高病人,避免三高併發更嚴重的併發症,減少失能的機會。具體的作法:●透過定時體檢進行篩檢,在三高數值異常時就提醒民眾早點進行各種治療。●早期服藥治療三高,病人避免日後因三高併發腎病變,最終導致洗腎一途,病人會發生失能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三高如果不控制好,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例如發生中風,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發生失能或殘障的問題。第三段 慢性病照護:透過臨床指導來避免現在病人的殘障或失能程度,並透過復健讓病人能夠有自立自主可能。第四級限制失能或殘障:避免三高進一步惡化或併發嚴重的疾病,所需要採取的措施與相關照護設備。具體的作法:●三高病人應該定時追蹤三高數據,同時也要檢查腎功能、心電圖等檢驗數據,早期篩檢出併發症加以治療,避免病人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三高病人可使用特定的照顧輔具,避免未來併發更嚴重的後遺症。第五級復健:提高三高病人的生活能力與獨立性具體做法:●透過良好的復健讓三高病人維持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腎病變的病人透過定期洗腎,維持部份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設置良好的照護機構或措施,來照護年齡較大、病情較為嚴重的三高病人或家庭,減輕負擔。參考資料: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洪惠風/23世紀的醫療
-
2023-09-16 醫療.消化系統
痔瘡會自然好嗎?和大腸癌「大便流血」差在哪?醫解析痔瘡成因、高危險群、預防治療
痔瘡又分為外痔、內痔以及混合痔,大多數的患者都為內外混合型的痔瘡。痔瘡(Hemorrhoids)是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台灣人罹患痔瘡機率竟高達86%,盛行率高到有「十人九痔」的說法。痔瘡是肛門部位的良性疾病、血管軟組織老化的症狀,有時問題並不大。到底痔瘡會自己好嗎?什麼狀況一定要看醫生?要看哪科?快讓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科醫師謝寶秀一次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痔瘡?痔瘡是每個人都有的肛門組織,肛門組織(也可說是痔瘡組織)是在括約肌和肛門黏膜中間的那一層,它的成分最主要就是血管叢(靜脈叢)、結締組織,以及平滑肌纖維。正常的痔瘡組織在人體當中扮演著緩衝的作用,如排便或排氣時肛門打開及閉合,這時痔瘡組織的作用就是不讓糞便或氣體溢出,就如同氣密窗的軟墊一般。但若是肛門組織的老化、血管叢發炎、擴張,或是其中的結締組織鬆脫、滑動,才會變成「有症狀的痔瘡」。痔瘡的分級痔瘡又分為外痔、內痔以及混合痔,大多數的患者都為內外混合型的痔瘡。內痔、外痔又要如何區分?內痔位於肛門內的齒狀線(離肛門口大概一兩公分的地方)之上,而從外面就能看見的辨識外痔。痔瘡的分級.第一級:痔瘡組織在肛門內.第二級:痔瘡會脫出肛門口,且會自動縮回.第三級:痔瘡會脫出肛門口,需要靠外力推回去.第四級:痔瘡完全脫出肛門口,且無法縮回痔瘡症狀有哪些?其實痔瘡的症狀並非都是很明顯,像是軟墊滑脫出來,造成痔瘡露在外面,就像有一塊肉塊。還有,我們的肛門黏膜會分泌分泌物潤滑肛門周邊組織,若血管叢發炎,造成分泌物變多,就會刺激肛門周邊組織,演變成搔癢。當發炎較嚴重時,大便時就可能引發黏膜破裂(血管叢發炎充血,因此表層的黏膜就更容易被摩擦),導致流血及肛門搔癢的狀況。那內痔、外痔的症狀又會有所差異嗎?內痔的症狀通常不太明顯,通常是出鮮紅色的血、肛門搔癢;外痔的症狀則可能有疼痛、腫脹、異物感等。有時候外痔的血管破掉、積血,造成血栓,這時會伴隨著急性產生的疼痛。和大腸癌的「大便流血」差在哪?有人會問說,大腸癌也會大便流血,那要如何分辨?痔瘡出的血為「鮮紅色」;大腸癌的出血通常比較偏「暗紅色」,但也是要看腫瘤的位置,若腫瘤靠近肛門,也有可能出現鮮紅色的血便。若是這種情況,我們會建議患者來門診評估,觀察流血的量、顏色,以及有無合併其他症狀。如肛門破皮、肛裂,大便時也可能會痛、流的血也為鮮紅色;若是腫瘤,可能還有會大便習慣改變的狀況產生。但是我們評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年齡」了,通常腫瘤比較常發生在5、60歲人身上,年輕人比較少,所以如果你大便流血是鮮紅色、同時還是年輕人時,理論上我們會先懷疑是痔瘡流血的機會比較高,但如果經治療一個月後症狀無改善,就會建議到大腸直腸肛門科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根據長庚醫訊資料顯示,會造成痔瘡的原因一般有:1、年齡2、長期便秘3、長期腹瀉4、懷孕5、久坐、久站6、飲食習慣不良:如低纖維飲食、常吃辛辣食物、酒精攝取痔瘡可以做哪些治療?痔瘡的治療,大部份用藥膏、塞劑就可以了,目前市面上的藥膏跟痔瘡的塞劑有抗發炎、止血的效果,建議在有症狀時使用,因為大部份的藥膏含有類固醇,不建議長期使用,用幾天後沒有症狀了,就可以停止使用。至於是否要開刀去除?並非到了第四期一定要開刀,主要還是要看自己的症狀是否會影響生活,倘若使用藥物、改善生活習慣後沒有改善,就建議可以手術將之去除。1、橡皮筋結紥:使痔瘡缺血萎縮乾枯脫落,用於輕微內痔。2、雷射/紅外線:燒灼痔瘡組織,使痔瘡萎縮,用於內痔血管叢。3、傳統痔瘡切除術:將內外痔組織完全切除,缺點為術後傷口較為疼痛4、超音波刀:對組織傷害比較少,疼痛也相對比較低。痔瘡可以怎麼預防?如同剛剛提到,若出現有症狀的痔瘡就需要擦藥,待症狀改善,但痔瘡不可能永遠不見,因此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提到保養,要做的便是:1、改變生活習慣,如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刺激性飲食2、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拉肚子。拉肚子時,肛門會用力,就可能使肛門組織脫出,一天拉兩、三次都沒有問題,但一天拉肚子超過十次可能就要注意。3、排便避免久坐:蹲馬桶時肛門會一直用力,就可能讓原本有痔瘡症狀的人惡化。我們建議蹲馬桶不超過5分鐘。有生產過的婦女也因為骨盆腔組織較疏鬆(包括子宮、肛門組織下墜),排便可能會比較排不乾淨,這時便不需要強求一定要排到完全乾淨。4、上廁所不要擦太多次,建議不超過三次。過度摩擦恐會破皮、濕疹,導致搔癢的狀況。若感覺擦不乾淨,建議用水沖、或免治馬桶、濕式衛生紙(不要有消毒、芳香等功能)即可。參考來源:長庚醫院:什麼!人人都有痔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痔瘡其實不是問題延伸閱讀:.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每天觀察自己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久坐族的2大危機!醫師告訴你為何便秘和痔瘡容易找上門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2 醫療.消化系統
久坐族的2大危機!醫師告訴你為何便秘和痔瘡容易找上門原因
前言40歲的王先生擔任某公司的行銷企劃,他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一早就被安排了滿滿的會議,從客戶、小組到主管會議常常開到超過午餐時間;開完會老闆交付了許多任務,由於時間緊迫,午餐選擇吃快餐、狼吞虎嚥完就回到座位繼續坐下來辦公;而為了把想法變成正式的報告只好一路加班到晚上,連坐了12小時後下班再買個鹹酥雞當宵夜,回家當沙發馬鈴薯躺著追劇。這樣長期久坐、運動量不足且飲食不均衡的狀況讓王先生出現了便祕和痔瘡的困擾,加上業績壓力加重了病情,讓他趕緊來就醫。王先生「久坐、久站、工作壓力大與三餐不正常」的久坐族日常,是否跟您很像呢?小心!便秘和痔瘡很有可能找上門喔!第一危機:便祕便秘的症狀?便祕是一種因人而異的症狀,根據每個人習慣的排便頻率、感受而有不同。但臨床醫學上會認為,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能是便秘了:.正常排便頻率為1天3次~3天1次,如果頻率更低就需要注意了.排便需要很用力、不太順暢,且會有大不乾淨、殘便的感覺.大便形狀乾硬、一粒一粒誰容易便祕?便秘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世界盛行率約為20%。在美國,便祕盛行率為16%,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越高,大於60歲的盛行率為33%。而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超過525萬人有便祕困擾,國人一年甚至要吃掉4.6億顆相關藥物,其中台灣前10大飽受便秘之苦的行業囊括行銷、活動企劃人員 (57.9%)、助理及秘書 (57.1%) 和專櫃銷售人員 (54.5%) 等久坐上班族。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患病率為3:1,女性更需注意便秘問題。為什麼會便秘?便秘可分為原發性便秘和次發性便秘。纖維攝取量不足、水分不足和腸胃蠕動緩慢歸類為原發性便秘,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能幫助腸胃道蠕動、加速排便,而水分能夠潤滑大便避免過乾或過硬,因此缺少纖維或水都有可能導致便秘;而坐姿不良和活動量不足使得腹部血流循環不順將加劇腸胃蠕動緩慢的問題。生活壓力大造成緊張焦慮等情緒因素也會讓便秘不時發生。次發性便秘較不常見,定義是由藥物或是其他疾病間接引起。老年人過度依賴瀉劑,只要短暫停藥反而會有「反彈性便秘」,或是某些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影響排便狀況。 第二危機:痔瘡痔瘡的症狀?痔瘡可依生成的位置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長在直腸內,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那裡的神經分布較少,所以通常疼痛度是不明顯的,排便時有可能出血;外痔長在肛門外,肉眼可見,除了排便出血,會較疼痛、異物感明顯、有血栓的風險,讓人坐立難安,連分手的痛都沒有痔瘡痛。一般來說會漸漸從內痔發展到外痔,也就是「脫垂」讓痔瘡從肛門內慢慢跑出來到肛門外,病程可分為四級,只有第一級可以自癒。大部分的人對痔瘡的印象基本上都知道會痛,其實痔瘡的症狀還包含:.排便時出血.直腸部位搔癢和刺痛.疼痛、不舒服.肛門四周腫脹.肛門周圍出現團塊誰容易得痔瘡?全世界痔瘡的患病率約為4.4%。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筆痔瘡相關的處方。 痔瘡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45-65歲的人發病率最高。根據台灣健保署108年的統計得痔瘡者有39萬人,以50~59歲為好發族群,男女比例相近。其中第三級痔瘡患者最多,第四級最少。近年來由於大家喜歡邊上廁所邊滑手機,在馬桶上久坐讓痔瘡有年輕化的趨勢。為什麼會得痔瘡?大家對痔瘡的成因認知可能是由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引起,但目前已推翻那項假設,目前被學界最廣泛接受的是「肛門軟墊學說」(anal cushions theory)。肛門附近有由血管組織 (如小動脈、小靜脈、微血管)、平滑肌纖維 (如Treitz肌) 和被肛管上皮細胞覆蓋的結締組織所組成的軟墊組織,主要幫助肛門肌肉更好的收縮和封閉以防液體、氣體和固體外漏。正常的生理組織因久坐、不良的排便習慣而有不當的擠壓摩擦和壓力,導致組織滑出體外 (脫垂)、腫脹出血等情況,才是我們所說的「痔瘡」。解決危機的四個妙招1.健康飲食 腸保健康預防便秘和痔瘡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增加纖維的攝取量,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其順利通過大腸排出,也可維持消化道中細菌的生態平衡。纖維分成兩種:可溶性和不溶性,兩者都能預防便秘。 可溶性纖維的來源包括豆類、水果和燕麥, 不溶性纖維則可以在全穀物食品和蔬菜中找到。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22~34克纖維。要注意的是,纖維量要逐漸添加,以避免腹脹和不適。2.多喝水沒事 沒事多喝水充分補水和多吃纖維能發揮 1+1 >2 的作用。大腸會在糞便排出體外之前連水分 (大約0.3公升) 一起從糞便中排出,才不會讓大便過於乾硬。因此若身體裡沒有足夠水分,最終可能會排出硬而乾燥的糞便。標準來說,正常成人每天應喝 1.5-2.0 公升的水。除了水之外,也可以補充果汁、蔬菜汁或是非咖啡因類液體。3.補充益生菌 腸腸有好菌益生菌是食用後對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通常被稱為「好的細菌」為你的身體和大腦提供各種強大的益處:改善腸胃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和加速腸胃道蠕動。若想解決便秘問題,可以尋找以下菌株的補充保健品 (這些菌株已被證明可以改善糞便的稠度):.Bifidobacterium lactis - 最常見的雷特氏B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植物乳酸桿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 嗜熱鏈球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洛德乳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除了保健品之外,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泡菜、康普茶、納豆、豆豉和酸菜等發酵食品都含有豐富的有益細菌,以及大量其他重要營養素。4.起來動一動有氧運動 (例如:跑步、慢跑、游泳、瑜伽) 會加快你的呼吸和心率,有助於刺激腸道肌肉的自然收縮,快速排出糞便。而運動也可以帶動腸道和骨盆的血流,使血液循環更順暢,就減少得到痔瘡和便祕的風險。在辦公室坐太久可以考慮做筋膜伸展運動、深蹲或是站起來走個10到15分鐘,幫助身體和消化系統達到最佳狀態。以上四招教大家擺脫久坐族的惡夢!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習慣需要改善已經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適當配合飲食和運動,便秘和痔瘡就不會再困擾你囉!參考資料:1.Medscape >Drugs & Diseases > Gastroenterology > Constipation (Updated: Mar 30, 2020)2.Vazquez Roque M, Bouras EP. Clin Interv Aging. 2015 Jun 2; 10: 919-30.3.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Bharucha AE,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Jan; 144(1): 211-7.4.Medscape > Drugs & Diseases > Emergency Medicine >Hemorrhoids (Updated: May 31, 2022)5.eMedicineHealth >Constipation: Foods to Eat, Foods to Avoid. Reviewed by John P. Cunha, DO, FACOEP on October 25, 2017.6.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nd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8th Edition. December 2015.7.Wojtyniak K, Szajewska H. Eur J Pediatr. 2017 Sep; 176(9): 1155-1162.8.Yoon JY, et al. Dig Dis Sci. 2018 Oct; 63(10): 2754-2764.9.Dimidi E, et al. Am J Clin Nutr. 2014 Oct; 100(4): 1075-84.【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陳致一醫師】久坐族的兩大危機!近一半的久坐族有以下困擾!】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1 醫療.骨科.復健
大谷翔平尺側副韌帶撕裂!運動的人都可能發生 圖表看最常受傷的運動項目
近日的美國職棒聯盟MVP獎大熱門,天使隊的大谷翔平。在比賽中受傷退出首發,右手肘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診斷為尺側副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UCL)再度撕裂。這已是大谷翔平第二次撕裂。他在 2018 年也受過同樣的傷,並接受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目前正評估是否接受二次重建手術。本季球季因此報銷。大谷翔平為何再次受傷?讓復健科醫師陪你,用一張圖搞懂大谷翔平為何再次受傷?尺側副韌帶撕裂為投手最常見的受傷部位之一,投手手臂的高速投球動作,特別在揮臂加速期的過程,會造成關節與韌帶極大的扭轉壓力,這也是投擲類運動員為何常受傷的原因。而大谷翔平目前雖因手肘的韌帶撕裂無法投球,但他也開啟了他擅長的「右投左打」的打者模式。為何在在尺側副韌帶撕裂的狀態下,他仍然能有強勢的打擊?甚至仍能在高強度的大聯盟內有亮眼的表現呢?因為投手投球與打者打擊時,所運用到的肌肉為不同肌群,各部位承受的壓力與張力也不一樣,加上大谷翔平為「右投左打」的模式,因此右手肘韌帶的負荷較小。雖然切換到打者模式,但棒球打者的運動傷害,也仍應謹慎看待。免得一不小心又有了新的運動傷害。因棒球選手常見的受傷部位,在投手與打者有著蠻大的差異。以下讓復健科醫師陪你,用一張圖搞懂大谷翔平右投左打的潛在受傷風險?投手常見的受傷部位●旋轉肌群 / 肩關節唇撕裂:投球揮臂時因壓力導致輕度至中度撕裂●尺側副韌帶(UCL)撕裂:UCL負責肘部穩定性,甩臂時受傷撕裂導致疼痛●手掌/手指:手腕損傷與球、球棒、地面或其他球員碰撞而受傷●足部腳踝扭傷:過度使用導至疲乏衝刺、滑壘或不合的鞋子導致受傷 打者常見的受傷部位●胸廓損傷:揮棒過程因肌群過度收縮與伸展,導致受傷,感覺像肋骨骨折●大腿後肌拉傷:常因缺乏熱身、過度疲勞或突然加速導致●膝蓋受損:常因反覆衝刺、急停、扭轉而導致尺側副韌帶撕裂 運動的人都可能發生大谷翔平的受傷,雖然感覺在遙遠的美國大聯盟。但尺側副韌帶的撕裂其實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熱愛運動的你,所喜愛的運動,是否也是容易尺側副韌帶受傷的運動呢?國外研究統計了16年間136位尺側副韌帶受傷的選手,去統計他們從事的專項運動。經過統計後發現,我們可以從得知最常見受傷的運動第一名為棒球、第二名為壘球、第三名為美式足球、第四名為標槍。其他的項目還有排球、籃球、體操、啦啦隊、綜合格鬥。我們可以發現前四名的容易受傷的運動,很大的共通點都是投擲運動。且棒球投手的受傷率,是遠遠大於其他運動的。你所熱愛的運動,是否也榜上有名呢?如果有,在運動時請做好賽前暖身與賽後伸展。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是否需手術?視韌帶斷裂程度而定但若我們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我們的韌帶仍然受傷了。到底該怎麼辦呢?難道每個人都需跟大谷翔平一樣,去做韌帶重建手術嗎?先別擔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上面那136位運動選手的受傷狀況,與他們後續治療方式。這136位受傷的專業選手中,大部份都是扭傷發炎(60位),接下來是部分撕裂(39位),而完全斷裂(36位),二次斷裂(1位)。一般來說,開刀與否與韌帶受傷的嚴重程度成正比。臨床上,若是韌帶完全斷裂(第三級)且關節活動不穩定,可考慮接受韌帶重建手術。而如果韌帶受傷的嚴重度,未達完全斷裂的程度。僅為扭傷發炎(第一級)或部份撕裂(第二級)。則可選擇復健治療、增生療法注射、PRP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等非手術治療。以這136位受傷的專業選手為例,絕大多數的扭傷發炎的選手,接受非手術治療即可(93%),部分撕裂的一半會開刀(51%),而完全斷裂的則是八成會開刀(78%)。因此萬一我們真的受傷了,建議盡快找專業的醫師精確診斷與詳細檢查外。可透過高解析的超音波,來確認韌帶的受傷程度,判斷決定治療的方式。除了手術外,現今醫學發展進步,也有許多非手術的治療法能幫助受傷的你。像是從血液中萃取高濃度的血小板生長因子(platelet-rich plasma, PRP)來修復韌帶再生,注射高濃度的葡萄糖也可以協助組織增生。同時醫師也能依據不同的韌帶受傷狀況,選擇各式不同的復健儀器來幫助修復。復健治療師們,也能透過各種復健治療訓練,來恢復動作的功能讓你重返熱愛的運動賽場。復健科醫師與治療師,是受傷的你最好的陪伴者與守護者!受傷的你除了上述治療方法外,有沒有什麼復健運動是在家可以做的呢?以下再讓醫師陪你用一張圖來搞懂:尺側副韌帶受傷的自我復健運動。尺側副韌帶受傷 – 自我復健運動●垂直負重曲腕運動手部可握水瓶或輕啞鈴,以垂直之角度彎曲手腕,一組 10 次,重複 3 組●側向負重曲腕運動手部可握水瓶或輕啞鈴,向內側將手腕彎動,一組 10 次,重複 3 組●反向伸展手腕運動以健側手,反握患側手指,將手掌與手腕反向伸展,一組 10 秒,重複 3 組現代之醫學治療發達,雖可透過各種醫學治療來延續投手的職業生涯。但如何「預防受傷」才是關鍵。應透過賽前的科學化訓練、賽中不過勞地嚴謹配球與分配局數、賽後的疲勞恢復與修復計劃。同時讓醫師、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教練們。大家一起多管齊下地守護運動員與選手。才是延續運動選手生涯的最重要關鍵。(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大谷翔平再次受傷!尺側副韌帶撕裂~從受傷到恢復全解析)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9 焦點.科普好健康
38歲男3年前做腦瘤手術後又復發!醫師透過「這方式」精準切除惡性腦瘤
38歲的小誠頭戴棒球帽,刻意壓低帽子遮住半張臉走進診間,手中拿著院外的檢查資料,他主訴三年前曾經接受過腦瘤手術,原以為把瘤拿掉之後就會好,但最近又被檢查出腫瘤復發,已經沒有信心留在原醫院做治療,於是抱著一絲希望改到我的門診就醫。透過電腦螢幕清晰可見,一顆3公分大的腦瘤再度攻占了他的右額葉,同時從過去病歷中發現,他的額葉惡性腫瘤屬於分化不良星狀細胞瘤,也就是「第三級惡性腦瘤」,因此告訴他應盡快安排時間手術,再放下去恐怕會有生命危險。小誠面對再次的手術挑戰,難免擔心害怕,但是讓他及家屬充分了解整個治療過程,經過討論之後,他馬上同意再次接受手術。因為考量他之前已有開過刀,因此這次開顱手術以原來的傷口進行,同時依據病情決定開顱範圍。手術後經過病理檢查結果,證實小誠的腦瘤為「膠質母細胞瘤」,也就是「第四級惡性腦瘤」,屬於最惡性的腦瘤。膠質母細胞瘤 早期難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初期症狀缺乏特異性,可能只有非特異性的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症狀,往往直到特異性症狀出現,如語言障礙、認知缺損、感覺異常、肢體無力、癲癇發作以及嚴重意識昏迷等,才會確診。因此,膠質母細胞瘤很難於早期發現,多數人都因症狀惡化,甚至昏迷嗜睡,緊急送醫急救,才發現罹患膠質母細胞瘤。通常腦瘤手術為了不傷及重要的神經構造,都會採用最大安全的切除方式,畢竟是人腦,很難像身體其他部位腫瘤一樣,能藉由犧牲周邊正常組織而做到更完全切除,因此,就算術中認為已經全部切除乾淨,但術後仍必須搭配放療、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使疾病預後效果更好。術後放射治療 殺光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黃螢光輔助搭配手術中顯微鏡神經功能監測,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清楚分辨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位置,避免切除到正常的組織,更精準及做最大有效安全範圍切除,減少殘餘腫瘤存在,術後再做放射治療,將術中無法切乾淨或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一網打盡,預後也比較好。手術當天,透過黃螢光輔助,讓小誠腦袋中的惡性腫瘤無所遁形,二個小時之後,成功清除所有腫瘤。膠質母細胞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腦瘤,根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每年約有1萬3000名病人死亡。這類腫瘤好發於45至65歲男性,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腫瘤已經有一定大小,因此,若有出現非特異性的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症狀,建議最好找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4 養生.運動健身
中信兄弟野手岳東華跑壘翻船 足踝扭傷是最常見運動傷害之一
中職中信兄弟隊昨天與富邦悍將隊比賽,兄弟隊野手岳東華4局下跑壘腳踝「翻船」送醫,兄弟今天回報岳東華狀況,初步診斷為踝關節韌帶撕裂,待消腫後安排確認骨頭狀態。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足踝扭傷」是門診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佔所有運動傷害的25%,80%的足踝扭傷是足內翻造成足踝外側韌帶之拉傷所致。BOX:足踝扭傷分級第一級:走路感覺微痛,關節附近輕微腫脹及壓痛,伴隨些許的功能損失,但關節沒有不穩定,仍可受力,一般在一、兩周內痊癒。第二級:足踝已明顯腫脹且因出血而變色,但部分韌帶撕裂,踝關節腫大,劇烈疼痛。第三級:韌帶完全斷裂,無法站立,足踝部分紅腫瘀血,且踝關節不穩定,以後容易受傷,且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嚴重時可能合併骨折。「很多人腳扭傷,以為要先熱敷,其實大錯特錯!」物理治療師黃富明日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表示,扭傷時第一個動作應先冰敷,不是熱敷,否則會使血管擴張,讓腳更腫。扭傷時,也可把腳抬高,減少體液滯留,減少患處負荷,也別逞強走動。足踝扭傷時該如何處理?一般而言,第二級與第三級之足踝扭傷應儘速就醫檢查治療。足踝扭傷急性期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PRICE」原則:.Protect(保護):避免踝關節再受傷,可用繃帶加以保護。.Rest(休息):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傷害。.Ice(冰敷):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降低發炎反應和肌肉痙攣,每1到2小時冰敷1次,每次約5至10分鐘,不定時翻開、檢視,避免凍傷。.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緊包住腳踝,減輕腫脹。.Elevation(抬高):將腳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回流,增加復元速度。針對足踝「翻船」,經過「PRICE」原則後,需要做以下處置:.急性扭傷後,若無法使用受傷腳單獨腳站立,可能合併骨折,此時應盡速求醫。.可使用腋下枴杖協助行走,以減少行走時疼痛。.等到腳踝疼痛及腫脹情況改善後,可以自行在家做一些關節運動,泡熱水20 分鐘後,練習用腳寫字,或者放一顆網球在地上,用腳多方向地去滾動網球,對於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及本體感覺會有助益。.如果腳踝已經變成反覆性扭傷,則會建議到醫院求診,接受計畫性的復健治療,改善受影響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及本體感覺,如此有助預防下一次扭傷。後續會如何治療?恢復期間該注意哪些事情?關節扭傷的恢復,一般可分成四期,四期都確認沒有大礙才算是所謂的「痊癒」:.第一期是疼痛及發炎的緩解。.第二期是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第三期為恢復正常的關節周邊肌力。.第四期則為恢復正常的關節本體感覺。BOX:本體感覺本體感覺是指大腦對足踝關節位置的感知能力。大多數腳踝扭傷的病患在腳踝不痛、關節活動角度恢復後,以為已經痊癒,又去從事原本的運動,但如果腳踝本體感覺沒有完全恢復,便很容易再扭傷,再扭傷後關節就變得更不穩定,如此惡性循環,造成足踝部位反覆性扭傷。足踝扭傷有哪些居家復健的作法?物理治療師黃富明提供三個居家可以進行的復健方法:.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讓患肢墊高於心臟,在不痛的情形下重複讓腳底板下壓再往上翹,每回做20至30 下,1天3回,幫靜脈回流到心臟。.第2招:彈力帶輔助法採坐姿,膝蓋伸直,再找條彈力帶綁在腳板往身體內側拉,讓腳板外翻,每天3回,增強外側肌群。.第3招:金雞獨立法:在扭傷後期練「金雞獨立」,讓患肢單腳站立,先扶牆練習到慢慢放手,每次10至15秒,每回做10至15次,1天做3回,訓練腳踝穩定度。【資料來源】腳踝扭傷別輕忽 3招復健自救足踝扭傷 5字訣急救輕鬆做門診常見運動傷害---足踝扭傷腳踝扭傷的治療及復健
-
2023-06-12 焦點.元氣新聞
止咳藥、腸胃藥可能含有「巴比妥」?醫界:兒童藥水內從來沒有,市面感冒藥也不可能有
新北私幼餵藥案檢調持續偵辦中,不過目前幼童體內的「巴比妥」來源依舊不明。藥師表示,巴比妥類藥物不管是第三級或第四級管制,進出貨紀錄都要上傳到「管制藥品申報系統」。毒物醫師則說,苯巴比妥屬於巴比妥中的一種分類,大致有四種「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複方藥物中也可能有苯巴比妥,但感冒藥中幾乎不可能。巴比妥鹽類分4大類 苯巴比妥屬「長效型」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巴比妥鹽類是所有巴比妥藥物的大分類名稱,為「中樞神經抑制劑」,當中有許多不同的類別,大致上分成四種「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的藥物,而苯巴比妥屬於「長效型」,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藥物,是傳統老藥,新藥問世後就已相當少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不論是任何種類的巴比妥藥物,都屬於「管制藥物」,同時也一定是處方藥品,必須持有醫師處方箋才能領藥;藥局端在進出貨時也必定載明流向。取得巴比妥藥物需處方箋王明媛說,要拿到巴比妥,民眾需要先就醫,取得醫師處方,才能到藥局領藥;而藥局進貨時,也得取得巴比妥的進貨憑證,收到貨品也得驗收,並上傳食藥署的「管制藥品申報系統」,出貨時也得登記領用人姓名。兒童藥水內從來沒有巴比妥鹽類 市面感冒藥也不可能有「兒童藥水內從來都沒有巴比妥鹽類。」王明媛指出,感冒藥水內幾乎找不到巴比妥,兒童藥水內若含有巴比妥,一定是另外加進去的,若有人是透過醫師處方箋取得,則必定是非法管道;就醫紀錄中也會載明相關紀錄,都可以追蹤。顏宗海指出,超短效性的巴比妥由於脂溶性很高,很快的分佈到大腦及其他組織內,通常用在麻醉上,長效類如「苯巴比妥」則因為結構分佈穩定,常用於治療癲癇,只要6到10公克(血液濃度60ug/ml)就足以致死,併用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致死劑量更低。顏宗海也說,複方藥物中確實部分含有苯巴比妥,例如「"阿德比"腸可朗錠」、「"華興"惠諾助寧錠」、「"黃氏"腸衛錠」等腸胃藥中,確實都有苯巴比妥成分,以及一些呼吸道用藥中也會有。「不論是否為管制藥品,都得要有醫師處方。」顏宗海表示,市面上的感冒藥已不可能有巴比妥成分,即使複方的腸胃藥品不是管制藥品,但要使用到仍需要醫師處方箋,不可能隨意讓民眾購得。認識巴比妥「中樞神經抑制劑」巴比妥鹽類是所有巴比妥藥物的大分類名稱,分4大類:「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苯巴比妥屬於「長效型」,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藥物。.短期副作用:感覺頭暈、昏昏欲睡和不穩定、言語不清、低血壓.長期副作用:噁心、嘔吐或便秘,感覺勞累了,煩躁易怒,心情抑鬱,注意力不集中,肝功能的暫時性變化,身體軟組織發生變化 (症狀包括關節疼痛或手掌或底部等區域增厚的腳)。 .戒斷症狀:苯巴比妥屬於可以上癮的藥品。 隨著身體依賴,如果藥品突然停止或服用量急劇減少,會出現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可能包括:焦慮,心率加快,出汗,困惑,譫妄、抽搐,甚至可能導致死亡。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旅美藥學人龔麗蘋和曾滄濱藥師、疾管署專家:「巴比妥」檢驗數值低 可能有偽陽性【記者沈能元、李成蔭/連線報導】苯巴比妥臨床上用於治療癲癇,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癲癇病友血液中「巴比妥」濃度在十到四十微克間為正常治療劑量濃度,濃度過高就須立即啟動治療或洗腎;為盡快釐清事件真相讓幼童家長安心,北榮著手研發毛髮檢驗方法,預估最快三個月,最慢不超過六個月就可得到精準數據。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闕宗熙也指出,就目前驗出的微量殘留來看,不會對孩童造成傷害;血液物質太多,數值低時的判讀要很小心,不是測到就代表有藥物反應,需臨床醫師詢問,讓家長小孩都描述,較能積極判定,再來追蹤。他說,藥物停留在血液的時間比尿液久,檢測也較全面,但驗血、驗尿數據只能判讀檢測當下及後續會不會有傷害,不能判定有沒有被下藥,推測整個用藥情況還是要檢測毛髮才能判定,但毛髮檢測因長度有極限,洗髮、剪髮都可能影響,沒那麼普遍,難度也更高。(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0 醫療.骨科.復健
長者走幾步就膝蓋痛!光換人工膝關節沒用,靠一招助改善
膝蓋疼痛、不舒服,不一定只是關節炎問題,也可能與脊椎神經病變有關。80歲劉阿嬤,以務農為樂,去年接受膝關節退化手術後,卻感到大腿腫脹,必須彎著腰走路,走幾十步就得休息一下才能再走,以為手術沒成功,但透過影像檢查發現,阿嬤可能是脊柱狹窄造成的後遺症。脊柱狹窄釀長者跛行脊柱狹窄是老人家常見的症狀,主要特色是間歇性跛行,走不遠。因為脊椎長期退化後使神經所處的空腔縮小,神經被約束住,血液循環也變差,約有十分之一患者因脊椎神經病變造成膝蓋痛,所以,阿嬤走幾十步就必須休息,但當神經比較通暢時,她又可以繼續走。阿嬤在兩年前開始覺得右腳膝蓋疼痛,經檢查發現右腳膝蓋內側第四級退化、外側第三級退化,先以注射玻尿酸、消炎藥緩解。但奇怪的是,阿嬤總是彎著腰走路,反而蹲坐在田裡耕作時比較輕鬆,所以懷疑她彎腰走路與腰椎有關,於是安排X光檢查。結果發現,阿嬤的腰椎第2至5節有很多明顯退化,又以第3、4節最嚴重。一般脊椎退化好發在第4、5節及薦椎第1節,會產生神經病變,也就是「坐骨神經痛」,會從大腿到小腿、足背到腳底都產生疼痛。但阿嬤是較少見的2、3及3、4節退化,因此症狀會表現在膝蓋上,包括膝蓋上方大腿附近疼痛、走不遠,坐下來或蹲著務農時,因為神經較為通暢反而能緩解。光換人工膝關節沒用一年後,阿嬤決定換人工膝關節,讓疼痛緩解,也能繼續務農,但彎腰走路、無法走遠的問題日益嚴重。影像檢查與神經阻斷的結果顯示,應該是脊椎問題造成膝蓋殘餘的問題,但阿嬤仍不太相信,怎麼可能膝蓋不舒服是因為腰椎的問題。經慢慢地解釋,總算讓阿嬤相信脊椎與膝蓋的關聯,原本她覺得年紀太大而不想開刀,還好後來接受「經皮全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開一個小傷口把壓到神經的骨刺、環韌帶清除,讓神經有空間後,阿嬤隔天就能抬頭挺胸的出院。術後的保養,則是前六周不做負重工作,可以穿著護腰正常活動。很多長輩以為脊椎退化讓腰彎了,就是要打釘子,其實,在症狀不嚴重下,可以透過快速安全的內視鏡減壓術,神經通暢了,腰部自然能夠挺直。膝蓋疼痛不一定是關節炎,有可能加上脊椎的病變,要一併處理才能同時恢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6 養生.聰明飲食
泡麵、冰淇淋相繼驗出「環氧乙烷」!專家告訴你品管制度一次看
最近的環氧乙烷事件佔據了新聞各大版面,讓大家聽到「環氧乙烷」都人心惶惶。它是一種化工原料,也可以用作醫療用具的消毒,在某些國家會拿來幫農作物滅菌消毒。但我國對環氧乙烷的規範是「不得作為農藥使用,也不得在食品中檢出」,所以當進口食品檢測到環氧乙烷殘留時,就必須退回或銷毀,作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接觸的情況下就會破壞腎臟功能與增加致癌風險。透過這次事件,可以知道食安對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建立一套完善的品管制度也就顯得無比重要。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來和大家一起認識我國的「食安三級品管制度」!食品三級品管的由來有鑑於以往食安事件頻傳,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簡稱食安法)在2014年進行修法,確立食品安全三級品管制度,並依據食安法第七條、第八條及第四十一條,強制食品業者實施三級品管,分別是業者自主管理、第三方機構驗證、政府稽查評鑑三個等級來加強食安的把關。下面一段的內容會帶大家來了解三級品管的內容及細節,看看食品業者與政府是如何為大家每日的飲食安全做把關!食品三級品管的內容如上一段所述,食品三級品管由業者自主管理、第三方機構驗證、政府稽查評鑑三個環節組成的金字塔,具體細節如下:‧ 一級品管:業者自主管理大家如果常去餐廳或是手搖杯店購物的話,可以多注意牆上或是櫃台是否有張貼如冰塊生菌數、炸油品質檢驗等檢測報告。常聽到的其他檢驗項目如食品重金屬、農藥、微生物檢驗等,都是屬於一級品管的範疇。一級品管中的內容包含執行產品強制檢驗,如原料、半成品與成品的定期檢驗;並規定業者自行制定食安監測計畫,依照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來做產品品質的自主管理;同時也會要求食品業者設立實驗室來時刻檢查自家產品的品質。‧ 二級品管:第三方機構驗證「本食品工廠通過HACCP、GHP驗證合格!」,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描述。依據政府公告規定,當特定類別食品業者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後,政府會強制要求業者取得二級品管驗證,也就是受到由衛福部認證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到廠實地查核,查驗工廠對於人員、廠區、食品製程、品保制度的管理是否符合規定,以維護國人飲食衛生安全。‧ 三級品管:政府稽查抽驗最近備受關注的環氧乙烷殘留事件,以及莓果中驗出A型肝炎病毒事件,就是由衛生機關抽驗產品時所發現的。根據食安法第41條規定,政府有權對食品業者的原料、產品、廠區、用具、添加物等進行查核與抽驗,且業者不得規避或拒絕。所以像這樣由政府單位對業者來稽查抽驗的制度,便屬於第三級品管。【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共同監督,「食」在「安」心想要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的環境與品質,可不能只靠政府與業者!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同樣有責任一起維護我們的飲食安全,具體的方式可以透過以下三點來完成:1.仔細檢查食品標示與標章守護食安的第一步就從了解食品標示開始做起!包裝食品標示上都應依食安法載明品名、內容物、有效日期、原產地、廠商名稱及通過驗證的標章等重要資訊,養成購買前先檢查的好習慣除了可以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外,也可以透過標示的資料來追溯自己所買的食品是從何而來。2.主動查看商家出示的檢驗報告與品管表單在餐廳、飲料店用餐或購買商品時,可以查看業者是否有出示檢驗報告或品質管理表單,由此檢查業者是否有執行一級品管,落實自主管理的原則,也可以由報告中知道業主對產品做了哪些檢驗與管理,保障自己在飲食衛生安全上知的權利。3.善加利用食安專線近年來政府因應食安議題討論度水漲船高,開辦了「1919食安專線」,象徵政府機關與民眾攜手同心守護食安的決心,只要民眾有食品相關的問題,如黑心食品檢舉、食品諮詢、消費問題、生鮮農產諮詢等,都可以透過撥打1919食安專線來由政府專員為你服務。拜現代科技進步所賜,食品工業的發展也越趨發達,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食品供我們選擇,透過食品營養知識文章提升消費者的食安意識,正確選擇安全有保障的商品,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安小達人,一起來為我們的「食」事貢獻一份心力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4 醫療.心臟血管
地中海飲食光環不再?最新研究揭對心臟健康最佳和最差飲食法
【本文重點】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飲食指南評分,得舒飲食是最有益於心臟健康的飲食。其他在第一級的包括魚素飲食、地中海飲食和素食飲食。純素和低脂飲食被置於第二級,極低脂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排在第三級,生酮和原始人飲食在第四級。長期被認為是最佳飲食方式之一的地中海飲食在此更新指南中減少了幾分。不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極低脂飲食都可能導致營養缺乏,因此需要注意。生酮和原始人飲食限制某些重要食物,因此在心臟健康方面排名最低。--by ChatGPT近年來不同流行的飲食模式數量激增,不過哪些飲食法對心臟健康有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根據飲食模式與該協會關於心臟健康的飲食指南的一致性,對10種流行的飲食進行評分,研究成果刊登在《循環》(Circulation)期刊上。【延伸閱讀:2023年最佳飲食法票選出爐 第一名已是連續六年奪冠】為什麼心臟代謝健康很重要?該研究報告編寫委員會主席、史丹佛大學醫學教授Christopher D. Gardner博士在AHA新聞稿中表示,希望此一評分結果能夠成為臨床醫師生和公眾瞭解哪些飲食促進良好心臟代謝健康的工具。心臟代謝健康是指一組影響新陳代謝以及心臟和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血糖、膽固醇和其他脂質、血壓和體重。雖然一個因素的異常水準可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但多個因素的異常會增加風險,並且是更嚴重的疾病。心血管疾病通常也是造成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臟健康的最佳和最差飲食名單第1級(得分高於 85).得舒飲食 控制血壓 得舒飲食不一定人人適用.地中海式飲食 「地中海飲食」到底怎麼吃?.魚素飲食 「魚素者」活得最久.素食飲食第2級(得分75至85).純素飲食.低脂飲食第3級(得分55至74).極低脂肪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第4級(得分低於55分).原始人飲食 原始人飲食法有什麼問題?.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怎麼吃?根據AHA的評分,10種流行的飲食模式按分數高低被區分為四個等級。其中,得舒飲食DASH(阻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並被評為心臟健康的最佳飲食。同為第一級的還包括魚素飲食,地中海飲食和包括雞蛋在內的素食飲食。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AHA視為支持心臟健康的最佳飲食方式之一,地中海飲食此次得分卻略低於得舒飲食,原因是它沒有解決添加鹽的問題,並允許適度飲酒。【延伸閱讀: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研究揭每天一杯紅酒到底對你有無好處】純素和低脂飲食被置於AHA評分的第二級,因為它們可能缺乏多樣性,這可能使它們難以堅持並可能導致營養缺乏。極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則排在第三級,排名在生酮和原始人飲食之前,因為兩者都限制了AHA推薦的重要食物。AHA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告訴人們避免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這無意中導致纖維攝取量低,並可能導致營養缺乏。另外,極低脂飲食避免了對心臟健康有害的飽和動物脂肪,但它們會導致維生素B-12,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質的缺乏,容易導致貧血和肌肉無力。第四級的生酮和原始人飲食模式限制水果、全穀物和豆類可能會導致纖維攝取量減少,加上這些飲食脂肪含量高且不限制飽和脂肪,這兩項因素都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有關,因此在心臟健康方面排名最低。AHA的心臟健康飲食指南有哪些重點?.選擇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從食物而不是補充劑中獲取全方位的營養。.選擇全穀物和其他主要由全穀物組成的食物。.包括瘦肉和/或高纖維蛋白質的健康來源,如植物性蛋白(堅果和豆類)、魚或海鮮、低脂或脫脂乳製品、瘦肉以及限制紅肉和加工肉類。.使用液態非熱帶植物油,如橄欖油或葵花籽油。.儘可能選擇最低限度加工食品而不是超加工食品。.盡量減少攝入添加糖的飲料和食物。.選擇或準備少鹽或不含鹽的食物。.限制飲酒。【資料來源】.10 popular diets scored for heart-healthy elements; some need improvement.The Best and Worst Diets for Heart Health
-
2023-04-1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 曾令民:早期高危復發率降
乳癌佔據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過,八成患者多屬於○到二期的早期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進一步以生物標記檢測分析,七成癌患為荷爾蒙陽性(HR+/HER2-),雖然預後良好,但萬一是高風險患者,會有高達七成在手術後的前5年復發,建議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傳統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30%以上的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癌友除了擔心復發,也害怕遠端轉移。曾令民表示,通常第一個轉移的部位有33%是在骨頭、近19%在肺部,且發生遠端轉移就是進入乳癌晚期,治療目標必須從治癒變成延長壽命。他指出,特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像是4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1到3顆淋巴結感染加上,如腫瘤≧5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20%,通常會有三成以上會在術後的前2年復發,高達七成會在術後的前5年發生,且三成的患者會有多部位遠端轉移狀況。不過,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目前高復發風險族群使用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針對早期乳癌患者最怕的「遠端復發」,新藥也能顯著降低。他提醒,患者要定期追蹤,若出現淋巴結陽性等,就要回診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更多精彩內容】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
2023-04-15 焦點.健康知識+
掛急診要等多久?急診不是馬上能看!「5級檢傷分類」最久等超過2小時
很多人看急診的經驗不是很愉快,總覺得明明掛的是「急診」,怎麼等那麼久?但偏偏有時候,我們在假日鄰近診所沒有開業的時候,自己或家人突然出現嚴重的症狀,例如高燒、嚴重腹痛,或是長輩擔心心臟病發,不得不去大醫院掛急診。但到了急診室才發現,這裡不舒服的人很多,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時候還會發現,那個人明明比我晚來,怎麼醫師先幫他看診呢?事實上,急診不是門診,本來就不是「先到先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廖哲偉指出,病人抵達急診後,急診的資深護理人員會先做「檢傷分類」,而是由急診資深護理人員依每個患者的病情,使用標準方式快速評估並將病人分級,建立患者的優先就診順序,以即時搶救重症患者的生命。急診檢傷分類廖哲偉指出,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是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參考國外減傷分類架構並配合國內醫療環境而制定,共分為五級,說明如下:第一級:復甦急救患者症狀包括:‧心跳、呼吸停止,肢體及嘴唇發青、發紫‧體溫>41℃或<32℃‧無意識、意識混亂,如:對疼痛刺激無反應、只能呻吟或說單一字句、只有疼痛刺激才會睜眼‧持續抽搐且無意識第二級:危級患者症狀包括:‧急性意識狀態改變(語言與動作遲滯,但尚可溝通)‧持續胸悶、胸痛且冒冷汗‧低血糖(<40mg/dl)‧大量血便、黑便、嘔血‧外傷造成之大量出血,頭頸軀幹骨盆部位血流不止‧槍傷,頭、頸、軀幹鈍傷、穿刺傷,開放性傷口疑似骨折‧高處墜落、車禍(乘客被拋出車外)、頭部撞擊後曾失去意識‧突發性視覺改變‧免疫功能不全且發燒‧會陰部穿刺傷與大量出血,生殖器腫脹變形‧外傷或接觸化學物質後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化學物質濺入眼睛‧疑似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螫傷,咬傷導致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第三級:緊急患者症狀包括:‧走動時明顯有呼吸急促‧經期逾期且腹痛‧無法控制的腹瀉或嘔吐‧外傷後肢體腫脹變形疑似骨折/脫臼‧咖啡色嘔吐物或黑便‧高血壓(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且沒有任何症狀‧抽搐後意識已恢復‧廣泛性紅疹/水泡‧毒氣或其他氣體吸入,無呼吸窘迫徵象‧急產(宮縮>2分鐘)第四級:次緊急患者症狀包括:‧局部蜂窩性組織炎‧解尿疼痛但沒有發燒‧陰道點狀出血‧急性咳嗽但沒有發燒‧發燒但無其他不適‧反覆性疼痛或暈眩‧持續性打嗝‧厭食/缺乏食慾,生命徵象正常第五級:非緊急患者症狀包括:‧習慣性便祕‧慢性腹水,欲抽腹水‧肢體水腫,生命徵象正常,無其他不適‧慢性噁心、嘔吐或打嗝‧直腸內有異物但生命徵象正常‧關節腫‧輕微擦傷,瘀青,軟組織受傷‧螫傷或咬傷,但無發燒或疼痛不適‧陰道分泌物,生命徵象正常且無其他不適‧過敏、鼻塞‧慢性失眠‧輕微腹瀉,無脫水現象急診要等多久?經過醫護人員的檢傷分類後,患者會被分為5個等級,並優先為情況最危急的人治療。因此不同等級的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都不一樣。說明如下:第一級「復甦急救」:須立即急救第二級「危急」:可能等10分鐘第三級「緊急」:可能等30分鐘第四級「次緊急」:可能等60分鐘第五級「非緊急」:可能等120分鐘所以說,如果你在急診等很久,可能是在檢傷分類中屬於第四、五級,較不緊急的患者。畢竟醫療資源有限,醫護人員必須盡力搶救每個生命。下次遇到急診等很久的狀況,建議耐心一點,多體諒醫護人員吧!延伸閱讀: 不吃肉=清淡?吃素=健康?營養師揭吃素5地雷:你以為的蛋白質其實是「澱粉」 鳳梨竟是絕佳的「養肝水果」!營養師傳授護肝8法:促進解毒,修復受傷的肝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4 醫聲.癌症防治
抗癌神隊友 權威專家獻策四大資源
血液癌多發性骨髓瘤 滕傑林:單株抗體增生活品質「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如骨頭出現痠痛常聯想到可能是太累了,或是想去按摩,讓患者常常跑了多家醫院。多發性骨髓瘤併發症多包括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其中貧血症狀約占七成,頭痛約占六至七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三成。滕傑林說,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最好方式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自體幹細胞移植後,若搭配抗CD38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未使用標靶治療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八成,且九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會惡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淋巴瘤 余垣斌:化療沒想像中可怕「許多淋巴瘤病友一聽到化療就垮掉,事實上化療沒想像中可怕!」在亞東紀念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的門診經驗中,不少淋巴瘤病患,特別是年長者在經化療等正規治療後,成功治癒,重新享有精采生活,因此他鼓勵病友勇敢踏出治療第一步。余垣斌表示,對於淋巴瘤治療,化療是重要選項。化療領域含括多種藥物,治療淋巴瘤所用的化療藥物相對使用容易,每3周用藥一次,每次2到3小時,且治療反應率達八成,即使年長者需減量,仍可發揮效果,若有嘔吐、噁心副作用,目前有很好的止吐藥可供使用,不過病患要留意感染危機,若出現發燒,千萬不要自行吃退燒藥,務必盡快就醫。研究也發現,化療合併部分標靶藥物,效果更提升。此外,像新一代標靶藥物口服BTK抑制劑等也是重要治療選項,對某些淋巴瘤病患,可在化療失敗後做救援治療,甚至可取代化療成為第一線治療,對年紀大的病人來說,比化療更安全。不過,無論採取哪種治療,病患、病患家人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並尊重醫師建議,不要亂服偏方、不輕易放棄,治療才會順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侯信安:標靶藥物減副作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從2011年到2015年統計8,000名病友,平均存活時間8個月,60歲以上年長者僅3至5個月,在17種癌症分析中,白血病友平均損失17年半的壽命,遠高於胰臟癌。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侯信安說,目前國外所使用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約有10種之多,能減輕治療副作用,但國內現在引進、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只有兩種,分別為BCL-2口服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期待國內引進藥物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希望台灣加入更多國際臨床試驗,病友若能加入臨床試驗,也可得到新藥醫治的機會。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李啟誠:細胞治療精準滅癌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標準治療都要先經過1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合新世代抗體注射藥(BiTE),可達到完全免化療。」李啟誠指出,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的研究,針對40位新診斷最困難治療的「成人費城染色體陽性血癌」患者,經過1年治療後,在免化療的情況下,無病存活率高達九成五,1年總存活率同樣九成五,不僅免除化療,也避免骨髓移植的毒性產生。李啟誠說明,過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即使完成療程後,一旦復發,5年存活率僅剩7%至8%,根治機率低;BiTE就像是體內線民,一端抓住血癌細胞、另一端抓住T細胞,誘發T細胞精準消滅癌細胞。李啟誠說,花蓮慈濟醫院5年前也協助標準療法後復發的病友,透過BiTE結合CAR-T控制住血癌細胞,並恢復體內T細胞將其改造成為更強的CAR-T細胞,對抗血癌同時也預防復發,如今患者恢復良好。真心話自殺率居高不下 方俊凱:心理照護政策不足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進行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調查,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一般而言,癌患自殺死亡比約一般人的2倍,但台灣癌患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高於他國,支持癌友需要政策推動,增加癌症心理師人力及健保給付,讓心理照護制度化,減少癌友自殺的比例。方俊凱指出,對於癌友心理的照護,國健署從癌症診療品質提升計畫開始,並推動「癌症病情告知溝通技巧培訓計畫」,讓跨領域的團隊能了解心理腫瘤學,規定每家醫院要有一位心理師負責癌友的心理照護,但經過多年,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癌症防治法」都立法,但癌患的自殺率並沒有下降。10年來,每家醫院一名心理師負責所有癌友心理照護,嚴重不足,方俊凱指出,醫學會已提出每家醫院新診斷癌患只要500人就需要一名專職心理師,每2,000人就需要增聘一名心理師,這些心理師人力缺口已提供給國健署,也希望健保署給予經費上的補助,支持癌友不能單靠NGO團體,而是需要政策來推動,才能讓癌症患者不會是一個人。照護者身心負荷大 史莊敬:資源、支援一樣重要癌症照護中,照顧者除了照料癌友生活起居,也承接癌友的情緒、外界的期待,然而,他們的感受與需求卻鮮為人知,導致生理、心理出現狀況,進一步惡化與癌友的互動。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史莊敬表示,照顧者因生活繞著癌友打轉,出現睡眠不足、工作受影響等問題,也會時常深陷自責、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耐心,說話口氣差,動作粗魯,「癌友是會察覺出來的,如此容易引起猜疑、疏離或衝突。」他分析,一旦照顧者的感受與需求不被滿足,如沒有得到尊重與關心,休閒時間或個人空間消失等,便會感到失落,甚至對別人給予的關心產生疑惑。因此史莊敬認為,需要多項資源投入,降低照顧者的身心負荷,並在協助癌友就醫、診療、休養與復原的過程中,一同考量照顧者的想法、感受與需求;照顧者也不需過度要求自己,而是把握當下可以休息的機會,「自己的重要性需自己給,而且照顧者站穩了,才有辦法照顧癌友。」生病經驗非常寶貴 潘怡伶:癌友是職場新助力罹癌從來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人生規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在32歲那年確診乳癌,當時新婚燕爾才3個月,人生陡然劇變;當下腦袋雖然一片茫然,但對醫師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我還能返回職場嗎?」所有影響人生的重大選擇,全都要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曾有病友在手術前被要求簽下『自願離職書』。」潘怡伶表示,病友遭受到許多職場歧視,一名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病友,在病床前被迫簽下自願離職書,本就緊張的心情,又因遭逢職場歧視更加自我懷疑。潘怡伶希望,罹病經驗是所有病友的寶藏,應替之「賦能」,讓罹患癌症的經驗成為職場上的助力,不論是癌症相關的學術研究、病友陪伴工作,都能替醫藥廠,甚至更多病友提供珍貴的協助,除了友善企業外,也需要更多大眾的加入,替病友創造友善的職場環境。營養超量干擾治療 黃孟娟:保健食品用錯傷身保健食品非越多越好!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保健食品不當使用不僅傷身,「高劑量、多重服用」更可能與癌症治療產生衝突疑慮。黃孟娟指出,據美國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2022年JAMA發表的大型研究,健康人額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對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與減少死亡風險無顯著益處。歐洲腸道靜脈營養醫學會癌症營養治療建議,癌友治療期胃口不佳,可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維生素、礦物質,不建議高劑量及多重補充。另外,癌友普遍聽聞麩醯胺酸可修復口腔黏膜,但例行補充麩醯胺酸與血液腫瘤再發疑慮有關。建議使用劑量以0.5克/公斤/天為限,可多次漱口後食用緩解症狀,但僅有症狀短期使用,不宜例行補充。黃孟娟建議,預防癌症及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的有力做法,是實踐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全穀及豆類,每天攝取奶類、每週有海魚及適量優質蛋白質,減少高油食物及精緻糖攝取也是重點。乳癌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 曾令民:早期高危復發率降乳癌佔據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過,八成患者多屬於○到二期的早期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進一步以生物標記檢測分析,七成癌患為荷爾蒙陽性(HR+/HER2-),雖然預後良好,但萬一是高風險患者,會有高達七成在手術後的前5年復發,建議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傳統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30%以上的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癌友除了擔心復發,也害怕遠端轉移。曾令民表示,通常第一個轉移的部位有33%是在骨頭、近19%在肺部,且發生遠端轉移就是進入乳癌晚期,治療目標必須從治癒變成延長壽命。他指出,特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像是4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1到3顆淋巴結感染加上,如腫瘤≧5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20%,通常會有三成以上會在術後的前2年復發,高達七成會在術後的前5年發生,且三成的患者會有多部位遠端轉移狀況。不過,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目前高復發風險族群使用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針對早期乳癌患者最怕的「遠端復發」,新藥也能顯著降低。他提醒,患者要定期追蹤,若出現淋巴結陽性等,就要回診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癌細胞 郭文宏:晚期治療有新武器乳癌病友進入晚期,仍有治療希望!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指出,據統計,晚期乳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為36.2%,比過去進步,隨藥物推陳出新,特別是像「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俗稱魔術子彈)的研發,更讓晚期乳癌治療有新武器,病患更有希望延續生命。郭文宏說,每4名乳癌病患中,有1人為HER2陽性乳癌,過去,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病患因疾病易惡化,復發、死亡機率較高,讓醫界很棘手,自從針對HER2陽性的標靶藥物問世,情況漸有改善,而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更受關注,這類藥物運用連接子(Linker)連結標靶單株抗體與化療藥物(Payload),好似戰鬥機配置飛彈,到腫瘤處再以化療毒性精準攻擊,只針對HER2陽性癌細胞,較不會傷及無辜。近來也發現,HER2弱陽性病患佔整體乳癌約55%,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對HER2弱陽性病患也可產生療效。加上旁觀者效應,致使周遭癌細胞即使沒有HER2表現,也遭受「池魚之殃」,病患存活生機大為增加。郭文宏也鼓勵病患,「積極治療,永不放棄,有一天癌症將成為慢性病!」經濟一次性支付險種佳 林志潔:商保成抗癌金融力「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林志潔說,當初動微創手術,沒化療,但體內有傷,需休養,所以工作須減量,收入減少,加上有房貸要繳,經濟有缺口,此時,癌症險一次性支付就很重要,買保險要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需自己做功課、進行評估。林志潔提醒,長輩除了要注意健康外,近來,高齡金融詐騙日趨嚴重,已成國安議題,像往生互助會這類非法商品,很沒保障。另像一位66歲長輩原沒線上銀行帳戶,後來被騙去辦線上銀行帳戶、變更手機號碼,很快遭騙走新台幣900萬。由此可知,不只保險規劃,財產信託也值得考慮,對不懂的金融理財商品,千萬別輕易嘗試,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助釐清疑慮。整合全台保險公司 陳乙棋:縮醫療險理賠時間商業保險是癌友的重要經濟支柱,然而民眾罹癌後要申請理賠,須提供保險公司詳細病歷紀錄與診斷報告,奔波醫療院所申請文件,繁瑣費時。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資訊應用組主任陳乙棋說,壽險公會作為保險產業平台,已整合全台19家保險公司,設立「理賠醫起通」服務。陳乙棋說,該服務具一站式、無紙化的特點,民眾一機在手,只要上傳授權同意書和授權範圍,若就醫醫院是理賠醫起通合作的19家醫療院所,就能直接把治療期間的診斷報告、病歷紀錄和收據等所需資料上傳,同步授權給患者其他保險公司,民眾不必再擔心資料缺漏。他強調,此服務透過區塊鏈等技術保障個資,民眾不必擔心個資外洩。陳乙棋指出,理賠醫起通服務是建構在壽險公會整合21家保險公司的「理賠/保全聯盟鏈」之上,截至去年已為逾24萬民眾節省二次以上的重複申請過程及費用,理賠金核發的時間也從7天降至3天。壽險公會提供的「保險存摺」,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一站式瀏覽自身所有保單重要資訊。陳乙棋表示,民眾不必擔心紙本保單遺失,能夠定期檢視保單情況,未來將納入更多給付詳情,並以免費使用為目標。新療法 舊保單理賠受限 陳碧玉:癌症保單需定期審視只有罹癌後申請理賠才會找保險公司?現在的保險公司要翻轉觀念,攜手保戶一起促進身體健康。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副總經理陳碧玉表示,作為保戶人生道路的神隊友,在健康促進期透過APP指導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給予回饋獎勵,如果罹癌也有「健康守護圈」從治療照護到復原期都提供足夠的支持。陳碧玉指出,根據2022年理賠數據顯示,光是癌症險理賠達135億元,平均每個月有3,000位保戶申請理賠,年紀落在40到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但近年也有好幾位40歲以下罹癌,而攤開保戶的癌症險平均保額約56萬元,隨著新的療法問世,不見得以往的保單會理賠,因此需要定期審視保單。針對年輕小資族,她建議,可以買定期癌症保障及外溢保單,待預算足夠或成家立業,首要先檢查過去買的癌症險,對於新式療法可以利用補充包險種來補齊。她舉例,一位35歲男性購買保額100萬元的10年定期險,年繳5,500元,新型補充包則有包含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微創機械手臂等,年繳約莫1萬元預算就能做到。
-
2023-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贏在起跑點 血癌乳癌精準治療新希望
2023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8日下午進行「抗癌新藥曙光」的議題發表,與會專家們帶來血癌最新治療趨勢,以往血癌治療只能使用化療及幹細胞移植,但現今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另外,女性頭號殺的乳癌,早期患者如何避免復發、晚期乳癌的三陰性患者,都能隨醫療科技進步帶來治療希望,甚至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找到突變基因,進行跨癌別治療。隨著醫療科技進展,在血癌方面,尤其急性血癌及多發性骨膸瘤都有新治療,提升患者存活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從100年到104年統計有8千名病友,平均存活時間8個月,年長者僅3至5個月。「精準治療的時代已來臨。」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而「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帶來新希望,可依據基因變異點、年紀、共病、預後預測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及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擬定最佳個人化醫療。「不要因為年紀,限制繼續享受人生的希望…」亞東紀念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說,隨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愈來愈多年長淋巴瘤患者治療後痊癒,繼續享受生活。治療淋巴瘤,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化療沒有想像中可怕,每三周一次,每次2到3小時,反應率高達八成,效果不錯,減量也有效,但要小心感染風險,研究也發現,化療併用標靶藥物,效果更理想。另外,像新一代標靶藥物口服BTK抑制劑,對於某些淋巴瘤的治療,這類藥物可做為化療失敗後的救援治療,甚至取代化療成為第一線治療,對年紀大的病人來說,比化療更安全。不過,無論是哪種治療,病患、病患家人都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並尊重醫師專業建議,不亂服用偏方,治療才會順利。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血癌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患者治療過程相當漫長,不論成人、孩童都要先經過一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合新世代抗體注射藥(BiTE),有機會達到完全免化療」,李啟誠說,花蓮慈濟五年前協助標準療法後復發的病友,透過BiTE結合CAR-T控制血癌細胞並恢復體內T細胞,並將細胞改造成為更強的CAR-T細胞,對抗血癌同時也預防復發,如今已5年,狀況良好,患者每天都能正常上班。「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滕傑林說,過去罹患多發性骨髓瘤被認為是悲傷的,「因為治不好,對病人衝擊很大」,患者與家人、照顧者非常辛苦,尤其患者可能因為頭痛、骨折、骨裂等,連站都站不住。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民眾應多注意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當中貧血為最大宗,約占7成,其次是頭痛約占6至7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3成。滕傑林指說,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若自體幹細胞移植後,再搭配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沒有未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8成,且9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惡化、生活品質佳。在乳癌治療上,台灣早期乳癌患者多,患者治療對於復發相當憂心。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在台灣,乳癌發生率是全癌別第一名,而乳癌亞期分類眾多,以荷爾蒙陽性(HR+/HER2-)占7成最高,雖然確診時多為早期,預後良好,但高風險患者有3成以上在術後前2年復發,高達7成在術後前5年發生,且3成患者有多部位遠端轉移。曾令民提醒,高風險族群指有四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一到三顆淋巴結感染,加上腫瘤大於等於五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等於百分之廿,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展,該族群可以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周期抑制劑」,相較傳統治療,能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對晚期乳癌也不再束手無策,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說,晚期乳癌病患的五年存活率為36.2%。事實上每4名乳癌病患,有1人為HER2陽性,惡化速度快,死亡風險更高。近來發現,HER2弱陽性病患占55%,由於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俗稱魔術子彈)」出現,除了為HER2陽性病患帶來希望,也可針對2弱陽性癌細胞精準攻擊,加上旁觀者效應,讓周遭癌細胞也承受「池魚之殃」,晚期病患因此更有機會繼續存活。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柏翔表示,「基因檢測、精準診斷與治療如同算命與改運。」先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各癌症特殊的基因表現,算出後續治療成效,藉此量身定制出每一位癌友的治療,對症下藥,精準打擊癌細胞,同時減少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目前最新的檢測工具是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已找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特殊基因表現,經過標靶治療後,均能提升存活率。黃柏翔以乳癌為例,若BRCA基因突變,將減損DNA修復能力,累積更多DNA損害與癌化風險,此基因也與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有關,但若接受對應的標靶藥PARP抑制劑,就有機會得到好的預後成果。論壇中,民眾關心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是否可以用在健康人,黃柏翔強調,基因檢測不便宜,不同癌症檢測的項目不同,需與醫師討論,至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若已罹患癌症或高風險者,可以與醫師討論,但一般健康人不建議篩檢。另外,醫師們也提醒,癌症治療需要很強大的神隊友,需要醫療團隊、照顧者及病人一起配合面對,吃好、睡好、心情好,就是最好的抗癌利器。2023癌症論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福部健保署、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聯合報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共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