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爬山
共找到
428
筆 文章
-
-
2024-02-1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戒甜食加運動 年過50健康瘦
過了知天命年紀,我的體重開始逐步增加,去年健康檢查報告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及腰圍都超標,也就是過重與過胖。所以,我的新年度計畫與目標之一,就是要運動與減重。具體計畫是每天早10分鐘起床,早10分鐘出門上班,利用這提早的時間,坐公車提早3站下車,走一段路到辦公室上班;下班時也是搭公車提早3站下車,再走一段路回家。周休2日至少撥出半天去爬山或健走,台北周遭很多郊山及河濱步道,而且交通便利,只要有決心出去走走,都不是難事。至於減重,我要戒掉嗜吃甜食與零嘴的習慣。三餐正常吃,但要謹記留著一點肚量,吃到七、八分飽就不要再吃了,即使偶爾在正餐前會感到肚子餓,也不可先去找甜點和零食吃。新的一年我期許,閒暇時有機會就去當志工,做各式各樣的志工,服務群眾。去年初,我有幸在下班後,晚上至國父紀念館擔任台北燈會的志工,一邊服務民眾,指引民眾觀賞方向,一邊欣賞晚上燈會的夜景,一兼二顧,讓我留下美好的回憶。以上是我的新年新祈願,也初步擬訂了執行計畫,希望我在這新的一年,秉持自律與自制的決心與毅力,拾階而上。
-
2024-02-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被警告「身材走鐘」!有空多爬山 希望找回好身材
每到假日,喜歡運動的先生總會不厭其煩地邀我到公園散步、慢跑、曬曬太陽。我千篇一律的回答:「平常工作繁忙,假日可以好好補眠,而且還要上市場買菜,哪有美國時間運動?」先生不放棄邀我一起運動的念頭,從網路上查得許多醫師針對運動與勞動的差異做詳細比較的文章,還有規律運動的好處,不斷提醒衛福部提倡每周運動「333」原則,但我依舊不為所動。無計可施的先生,不得不拋出「身材走鐘」論來警告,半開玩笑地戲稱,我已從水蛇腰的美少婦變成水桶腰的歐巴桑。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樣的刺激,確實比較有影響力,當然謹記在心。雖然沒能如先生的意,常和他去公園運動,但已養成不少好習慣,上下班搭車前後的路程盡量快走,午餐後到外面走動半小時,工作時常走來走去,「運動量」總算差強人意。運動畢竟與勞動不同,勞動有壓力,有時還要趕工,常換來腰痠背痛,運動則可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及疲憊,養足精氣神,如果到郊外爬山,接受大自然美景及清新空氣的洗滌,更能拓展視野,讓人心曠神怡。由於運動風氣盛行,各郊山步道設施相當完善,吸引不少民眾踏青賞景,新的一年,我有空應該多往郊區山上跑,希望找回往日的好身材。
-
2024-02-13 養生.運動健身
基隆塔、信二防空洞...基隆必拍新亮點地標 免爬山登頂鳥瞰山、海、城3種美景!
探索基隆新地標!基隆塔與信二防空洞,串連義二路商圈、雞籠中元文化館與中正公園,經過翻修與整理,帶人一窺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神秘避難所,高達58公尺的全新塔樓能輕鬆將遊客送上山頂,一窺基隆山海城美景。基隆塔試營運時段:10:00~22:00;信二防空洞營運時段:10:00~18:00| 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284-288號|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02-2622-1020|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塔、信二防空洞2023年底前免費參觀,2024年預計對外縣市訪客採收費制開放區域:基隆塔1樓、頂樓(不含崆書屋)、信二防空洞和扇形廣場身為北臺灣重要的海運樞紐,基隆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富含山城及港口風情,兼具濃厚的人文歷史,然而在台北興起發展後,人口大量外流,基隆從繁華逐漸走向沒落。近年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歷史文化與都市保存,重塑城市景觀,打造距離基隆港不到300公尺的全新地標「基隆塔」,高度58公尺,以橋式起重機為概念設計,搭乘電梯直達頂部平台,一覽基隆山海美景,漫步天空步道到達主普壇。基隆塔後方的防空洞與信二防空洞相通,信二防空洞入口位於中正公園牌樓旁、信二立體停車場對面,經整頓後保留歷史意義的同時,未來還能在內部舉辦展覽活動。信二防空洞有電梯可以上到扇形廣場,連接中正公園步道,抵達主普壇。基隆塔於2023年12月16日起營運,到2023年底前免費入場,2024年正式營運。交通資訊◎自行駕車導航「信二路防空洞」,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284-288號車輛可以停放在中正公園對面的信二立體停車場。◎大眾交通搭乘基隆市公車107、202、203、204號於「市政府」下車,下車後往信二路走,即可抵達。搭乘台灣好行T99濱海奇基線(112年8月30日起復駛)於「中正公園站」下車。路面狀況防空洞內部空間狹小,通風不太好,且由於是地道的關係,對身高較高的人不太友善,需要彎腰前進。地道路面有微微的坡度,行走時要留意路面,不要滑倒了。基隆塔與防空洞皆有設置電梯,方便長輩、行動不便者搭乘。廁所資訊基隆塔與信二防空洞沒有提供廁所,民眾可以步行到基隆中正公園,有公廁可以使用。座椅資訊扇形廣場有規劃少數座位,或是可以步行往中正公園休息。基隆塔導覽圖賞景特色2023年底前免費參觀!基隆塔位於中正公園主普壇內,作為基隆垂直觀光城市新亮點,於12/16全新開放。58公尺高的豎梯頂端連接86公尺長的天空步道,可以360度環顧遼闊視野,一覽基隆港內灣、虎仔山基隆地標「KEELUNG」。基隆市擁有682處防空洞,數量位居全台之冠,而位於信二立體停車場對面的信二防空洞,在二戰時期建造,擁有80年歷史,日本人在此成立指揮中心,並提供居民避難。全新整修完成的信二防空洞,增設了電梯,可以串聯中正公園、主普壇與基隆塔。信二防空洞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開放區域包括信二防空洞和扇形廣場。信二防空洞外牆由暗紅色魚鱗板構成,從入口處進入,跟著前方的動線走,主坑道高度約2.5到4公尺,深度約22公尺,寬度落在2.5到4公尺。信二防空洞設置許多照明設備,但因為路幅不寬,有些路段有凸起及坡度,不是全然平整的路面,加上許多地方低矮、只能彎腰或蹲下去才能通過,對於一些長輩來說比較需要注意。防空洞內部保留具有歷史感的岩壁,步道兩側留有空隙,可以讓岩壁滲下的水滴匯流,在有限條件下將原始洞內樣貌最大化地保存下來。搭乘防空洞的透明電梯往上抵達扇形廣場,可以在此短暫休息,再沿著指標前往基隆塔電梯。經過無障礙坡道,往基隆塔電梯處排隊,而無障礙坡道入口處掛了兩張前後圖,也就是基隆塔現址的前身,日治時代的久寶寺與二分局。抵達基隆塔前方的三角廣場,這裡有一處水藍色的裝置藝術《迴》藝術本身與地上一圈圈泛起的藍色漣漪,是基隆塔的拍照景點之一。基隆塔位地處義二路與正義路口,在日治時代稱之為「義重町」,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有「基隆銀座」的美譽。基隆塔結合基隆港在地特色,以貨櫃裝卸用的「橋式起重機」為設計發想,兼具觀光賞景功能,透過19層樓高的基隆塔與天空步道景觀橋,還原起重機意象,打造基隆港最接地氣的觀光新亮點!以橙橘色為主視覺的基隆塔,與不遠處的主普壇相映襯,主普壇是雞籠中元祭普度地點,兩個地方透過空中棧橋連。空中棧橋下方保留室內空間,未來預計規劃景觀咖啡座,不同方向的窗面可以遠眺不同風景。基隆塔目前開放參觀1樓、頂樓(不含崆書屋)。基隆文化局與遠見雜誌合作打造人文空間,未來也將進駐基隆塔,除了陳列人文選書供民眾閱讀,也可有機會邀請不同領域作家舉辦講座,與在地書店與圖書館串聯。基隆塔落成後,成為未來郵輪進港的第一站,遊客下船後可以走路搭電梯上塔,從高空眺望基隆之美,再沿著義二路步行至廟口夜市,品嘗在地美食。以基隆塔為核心,串連周邊景點及商圈,民眾不用開車,靠走路把基隆的山、海、城三種面向一覽無遺。
-
2024-02-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龍年發財特輯/生肖開運、財神參拜、出遊走春…春節實用資訊總整理
2024迎來甲辰龍年,在這7天的農曆春節假期,剛好可以讓大家休息重整再出發。過年期間最適合在家躺,大吃大喝兼追劇。但吃喝玩樂之餘,也可在線上跟著專家動一動。但若不想一直關在家,就安排幾天出去走春、爬山吧!最重要的,今年的運勢到底如何?想發財的如何求財、該拜哪間財神廟?如果因為天冷突然出現腰痛等小毛病時,該去哪裡看診?《元氣網》龍年新春特輯統統為你整理好了,不需動腦,只管耍廢過新年。甲辰龍年守財庫,龍年運勢大預測.今年會順利嗎?命理師雨揚曝2024國運流年分析,想發財做好這些事2024年過年將至,有許多人會擔心一整年會不會順利度過,那究竟進入甲辰龍年後,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在產業上又有哪些會蓬勃發展呢?一起來看看雨揚老師的龍年專業分析。.2024十二生肖流年總運,運勢第1名的是「這生肖」!命理師曝年度排行榜與化煞小提點新年運勢看生肖,在2024新的一年中,12生肖的運勢表現就近如何,命理專家雨揚老師針對12個生肖的總運勢做了個排行,一起來看看你的生肖,今年運勢如何吧?龍年求財大解密,發財就看這一拜.12生肖專屬招財法!命理師傳授2024財庫年「12生肖步步高薪小祕訣」,抓緊財富機運甲辰龍年又俗稱青龍年,也是大家殷切盼望的財庫年,該如何掌握錢財,開創新財脈,將成為今年最主要的開運課題。趕緊跟著雨揚老師的腳步,看看十二生肖專屬的招財祕法。.財神廟該怎麼拜?全台知名財神廟大公開! 正確的求財觀念讓你越求越好運祈求新的一年可以升官發財,最好可以中樂透。但其實財神不只一種,會因為行業不同,而有不同的「產業財神」。接下來,元氣網教你如何拜對財神發對財!吃喝玩樂看這邊.蒟蒻吃多恐腸胃道阻塞…年節必吃7大類零食 熱量、食用禁忌總整理常見的零食多具有高油脂、高鹽、高糖特性,重點是,有些食物看似無傷大雅,但可能對某些族群有其危險性,如蒟蒻、果凍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堅果類有嗆食、噎到的可能。《元氣網》整理春節常見零嘴熱量及禁食族群,讓大家過年放心吃喝。.圖解/過年大魚大肉又想控制體重?每天5分鐘跟著專家動一動過年聚餐大魚大肉不斷,肚子一不小心也越變越大,如果想要把體重控制住,甚至還可以比之前要瘦該怎麼做?元氣網推出「元氣動起來系列第二彈」居家運動新模式,由運動專家葛厚函教練教大家用隨手就能取得的毛巾、水瓶搭配正確運動姿勢,教大家每天5分鐘全身燃脂,脂肪不囤積。.台版吳哥窟秘境、療癒小京都、全台最大的藏傳佛寺…盤點全台最具仙氣19座特色宮廟!除了走春步道外,台灣也有許多最具標誌性與獨特外觀的特色廟宇,本篇集結全台北中南東人氣網美廟,讓香客能感受仙氣之餘還能拍美照。新春年假實用資訊.過年期間忌恩愛?專家告訴你停止性行為後,身體健康會如何?傳統有一說是在過年期間停機,尤其是初一到初三這三天避免有親密活動,否則可能新的一年運勢會大受衝擊。暫且不論這樣的習俗是否有科學的依據,但假如你停止性行為後,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會損害你的健康嗎?.整理包/過年生病能去哪就醫?113年全台春節醫院急診門診資訊一覽過年期間是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流行高峰,也有不少人因暴飲暴食引發腸胃炎,但多數醫療院所門診休診,大小症狀患者只得急診就醫。.追劇、打麻將…久坐不動肩頸腰痛、下肢浮腫 圖解按這些穴位緩解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麻將,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可說是文明病了,中醫可以如何緩解這些久坐造成的筋骨痠痛呢?本次整理出了幾個穴位,適度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腸胃炎、噎到、魚刺卡喉怎麼辦?過年常見10類疾病緊急處理方式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每年過年醫院常見的急診傷病類別大同小異,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泌尿道感染等都是常見問題。此外,如吃東西噎到、嗆咳,大魚大肉導致痛風、胃食道逆流等,也很常發生。《元氣網》以下整理過年可能遇到的常見疾病,有些問題可透過事先備藥服用緩解,不過也有一些較嚴重情況,仍需盡速送至急診處理。
-
2024-02-0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先生改飲食壞習慣 一起運動管理健康
好幾年沒爬山了,不久前,我和先生結伴去爬基隆市郊的紅淡山。從銘傳國中旁的登山步道入山,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先生就有些落後;山路愈來愈陡,爬著爬著先生竟不見蹤影,我站在原地等,過了許久他才氣喘吁吁地出現。回想過去,每次我們爬山,先生總是健步如飛,一馬當先,殿後的永遠是體力較差的我。曾幾何時,落後的人變成是他,令我有些訝異與擔心。數年前健檢發現,我有骨質疏鬆與壞膽固醇偏高問題後,我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且規律運動。平日飲食力求營養均衡,盡量吃原形食物,避開動物性脂肪、加工和高膽固醇的食物;每天服用一粒鈣錠,早晚喝一杯低脂鮮乳,傍晚健走半小時後,再喝一杯無糖豆漿。經過多年的努力,骨質密度由-4.6漸漸接近分水嶺-2.5,不再經常腰痠背痛;壞膽固醇也由168降至152mg/dl。反觀先生,因為身體沒有明顯毛病而疏忽日常保健,飲食喜歡重鹹口味,兩餐之間經常甜點和飲料不斷,也不常運動,還屢勸不聽。展望新的一年,祈願先生能夠早日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天然食材,少鹽少糖,並且規律運動,以鍛鍊強健體魄;而我自己也要持續努力提升骨本、降低血脂。但願我們都能做好健康管理,遠離病痛,自在生活。
-
2024-01-2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坦然接受生命裡的變故
【編者按】:本週有兩篇文章是繼最近討論過的主題,由兩位醫師抒發他們在行醫中遇到的「令醫師敬佩的病人」的故事,而第三篇文章是由編者寫出在下週開始為期兩週春節休刊之前的「歲末感言與前瞻」。僅此祝大家龍年事事如意。 七、八年前剛到這家醫院時,門診病人都是前一位離職醫師留下來的。很多病人為了讓我多了解,會從頭開始講他們的病史,以及為何需要看身心科。陳太太是少數的病人,從第一次到第三次門診,請她進診間,還沒坐穩,都是笑笑的說:「我的情況很穩定,就照前面醫師的處方開藥給我就好。」到了第四次我終於忍不住了,我請陳太太可以稍微給我多一點時間了解她的狀況,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對不起我趕時間,有機會下次再跟醫師好好說明。我問她趕什麼時間,因為從病歷上看起來,她的乳癌治療都已經完成,目前只需要口服抗荷爾蒙的藥物跟定期追蹤而已,病歷上也寫她是家庭主婦,似乎沒有趕著回去上班的問題。這時她才跟我說明必須趕著回去,因為家裡有位多次中風的先生在等她,先生對她很依賴,雖然有外勞照顧,但是一定要看到太太才會放心。所以為了不要讓她那麼趕,而且下次回診也不用配合腫瘤科醫師的時間,我把回診時間改成下午,讓她有充足的時間看診。接下來的回診她終於不再匆匆忙忙,因為下午的時段先生會睡個午覺,而且有外勞陪伴,只要在先生醒來之前到家就好。有充裕的時間看診,陳太太娓娓道來。原來幾年前她的生活就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結婚前有工作,婚後為了好好照顧家庭及帶小孩,便辭去了工作。剛診斷乳癌的時候,心情的確大受打擊,但是先生與小孩們都很支持她,所以陳太太並沒有因為罹患癌症而心情低落。會被轉介來身心科,是因為癌症治療開始之後,在化療期間因為副作用,出現了熱潮紅、燥熱、盜汗、失眠等問題。可是就在化療療程期間,先生中風了,而且相當的嚴重,住院一個多月,儘管積極的復健,還是不太能講話,身體右邊也無力,上下床、如廁、穿衣、走路、吃飯等,都需要有人幫忙。「看到他那樣,比起自己化療的副作用,我心裡還更難過。」陳太太說。還好女兒留職停薪回家來照顧爸媽,「所以撐完的化療,我就讓女兒趕快回去上班,照顧先生的事情就由我自己來。」可是哪想到,才過幾個月先生又二次中風,而且這次更嚴重了,幾乎都必須臥床,幸好可以申請外勞一起幫忙照顧。所以這幾年,陳太太都是拖著化療剛恢復的身體,一手包辦買菜,準備先生能吃的食物、帶先生復健,然後自己還是得定期做癌症的追蹤治療及回診,所以我總是看到她匆匆忙忙的身影。我好奇地問她,你難道不會抱怨老天怎麼會這麼不公平?她笑笑的回答我說,這大概是老天爺給她的功課吧?問到她這麼樣的辛苦,還把先生照顧這麼好,可是人總會累,是不是想過讓小孩來分擔照顧呢?她說二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家庭,先生是老伴,「老伴」就是要作伴到老,自己還能做的,就不想麻煩小孩。她看診都是一個人到診間,唯一一次女兒陪來,是因為在買菜途中,騎摩托車被撞造成腳骨折了。女兒在診間也跟我抱怨,媽媽就是這麼倔強,照顧爸爸的事情都要自己一手包辦,連爸爸或是她自己的就醫回診,也說不要麻煩年輕人,其實兒女們是很心疼媽媽的。大約是前年,陳太太回診時告訴我,她現在肩膀上的擔子終於放下來了,因為先生前陣子家裡昏迷,送到醫院是出血性中風,住院一個多月後走了。這是少數我看過陳太太露出難過表情的時候。我跟她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安排她自己的生活,她說一下子沒有想那麼遠,只是有點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對於先生的過世,她倒是覺得,老天爺讓他先解脫了,因為幾年下來臥病在床,看著先生的狀況越來越不好,她也不忍心看著他受苦。陳太太也感謝我,先前幾次先生住院時,請教過我不急救的事情,這次先生昏迷在加護病房觀察時,醫生詢問家人的意見,她就希望順其自然就好,孩子們也支持這樣的決定。她很慶幸做了對的決定,沒有讓先生在最後一刻受苦。接下來的回診,看起來陳太太已經能夠適應一個人的生活。對,她決定還是自己住,雖然小孩不放心,希望能夠搬過去同住,但她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比較自由。現在會跟一些姐妹伴四處去走走旅遊爬山。以前因為要照顧先生,所以對一些好友的邀約,只能很抱歉的拒絕,現在自己終於可以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情。可惜這樣的時間沒有維持很久,陳太太開始覺得痠痛的問題變得嚴重,原先以為是運動量太大造成的,癌症追蹤的醫師為了慎重起見,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包括骨掃描,很不幸的發現陳太太的癌症已經轉移了。問到她的心情,她說該來的就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我說難道不會覺得怨恨老天,剛送走先生沒多久,她終於可以輕鬆了,可是癌症又找上門。她說其實很感謝老天爺,多給了她幾年輕鬆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間,她反而覺得很感恩。後來她的癌症治療反應並不好,她主動提出要接受緩和安寧照顧。去安寧病房看陳太太時,如果她還有精神會跟我聊上幾句,但主要都是在感謝我這幾年對她的照顧,讓她有機會可以說說照顧先生的辛苦,以及肯定她的付出。她說自己已經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小孩也都獨立、有自己的家了,她沒有什麼好牽掛或是遺憾的。最後一次看她是過世的二天前,陳太太已經陷入昏迷,身邊有女兒陪伴。女兒跟陳太太一樣溫和有禮貌,謝謝醫療團隊的照顧與關心。我跟女兒說,謝謝陳太太讓我有機會認識這樣令我敬佩的人,面對自己的癌症、先生中風需要長期照顧,沒有怨天怨地,反而肩負起照顧的重責,遇到自己病重也坦然接受。我向女兒表達對陳太太的敬佩,我覺得她有大智慧與承擔,教我人生很難盡如人意,但是如果發生了,就盡最大努力。身體好時就把握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浪費人生。即使生命終點來臨的時候,也選擇最好的方式讓自己與家人有一個完美的句點。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8 焦點.健康你我他
因流感發現高血糖與高尿酸,新年許願透過「這2招」打贏長期抗戰!
「你符合免費健檢資格,要不要順便做個檢查?」月前罹患流感,咳嗽不止,趕緊到診所看診,在醫師建議下做了簡易健康檢查。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6.3%,瀕臨糖尿病的灰色地帶;尿酸竟高達9.5mg/dl,超過正常值甚多。如何透過飲食、運動和規律生活,擊退高血糖和高尿酸?成了我新一年的健康心願。擊退高血糖和高尿酸的作法,就是要忌口、不亂吃東西,舉凡甜食、澱粉類及高普林的食物,例如高湯、帶殼海產等,都是觸發血糖和尿酸飆高的食物,平日飲食務必忌口少吃,此乃當務之急。小心飲食外,規律運動習慣和生活型態,是降低血糖和尿酸的必要措施,每天戶外健走萬步,偶爾呼朋引伴爬山呼吸新鮮空氣,維持好心情和好笑容,也是保健不可或缺的作法。從健檢結果看來,血糖尚未超過警戒值,可以暫時不用服藥治療,但尿酸部分超標甚多,必須立即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以免出現高尿酸血症、痛風、腎功能障礙、膽結石等病症,更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了解改善措施是否發揮效用。高血糖和高尿酸屬慢性疾病,想要改善,必須拿出耐心持之以恆,新年伊始,我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對我而言,今年的健康心願是擊退「二高」,希望能順利跟高血糖和高尿酸說BYE-BYE。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7 焦點.健康你我他
退休後曾廣泛參加才藝課,今年避免「忙茫盲」改追「減法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
退休之前,忙於工作,退休之後,多出許多時間,為了把時間填滿,我參加各種才藝課,包括色鉛筆、速寫素描、水彩、編織、裁縫、烏克麗麗…,也到健身房上瑜伽、踩飛輪、跳韻律舞,還與不同社團的朋友聚餐、唱歌、出遊。在家也沒閒著,煮飯、看報、寫作投稿、蒔花弄草;假日則往山上跑,朋友說我是個過動兒,好像真的是呢。由於興趣太廣泛,退休後我把以前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全部嘗試一遍,才會一刻不得閒。最近可能玩累了,開始有「忙茫盲」的感覺,是該停下腳步,修正這種生活狀態的時候了。今年決定追求身、心、靈的平衡。運動健身方面,以最愛的羽球運動為主,爬山為輔,一星期運動3至5次;藝術陶冶身心方面,則專注於繪畫技巧的精進,準備明年的水彩畫個展。但獨善其身,似乎無法提升自身的靈性,所以在圖書館當志工、定期捐血及認養國內兒童都會持續下去,畢竟「有被需要」的那種感覺,會讓快樂持續更久。學習減法過日子,不再匆匆忙忙。吃飯的時候專心咀嚼,感受米飯的香甜;有時間泡一壺好茶,細細品味;也能什麼事都不做,只是發呆;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多陪伴家人。新的一年,我要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留點空白,學會輕鬆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3 焦點.健康知識+
寒流懶人包/最強寒流來襲,這些地方可能降雪!低溫保暖8重點,務必「藏」好4部位!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今天(22日)上午發布低溫特報,各地天氣都會非常寒冷,各地愈晚愈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元氣網》整理寒流來襲懶人包,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好保暖。而如果想趁此波最強寒流賞雪,中部高山如太平山、合歡山等降雪機率高;北部地區則以高度1079公尺的大屯山機率高一點,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寒流什麼時候來?影響時間:1月22日(一)至24日(三)。依據中央氣象署預估此波寒流最冷時間點落於1月23日(二)晚間至1月24日(三)清晨。可能降雪區域的最佳賞雪時間在22日晚上10時至23日早上10時之間。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臺中市、彰化縣、宜蘭縣、花蓮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註】黃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橙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紅色燈號: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降雪預估根據氣象署表示,由於中層水氣條件較好,今晚起至周二,北部、宜蘭1000至1500公尺以上山區,及周二中南部、花東2500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機率,並有路面結冰、霧淞發生的機率,山區活動務必留意安全。至於陽明山有無可能降雪?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由於陽明山高度600多公尺,如果水氣充足、溫度更低一點的話,陽明山可能會有冰霰機率,「雪的話可遇不可求」。大屯山的高度1079公尺左右,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可能降雪地區●中部高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雪霸公園等地,降雪機率高●北部高山:七星山、大屯山(1079米)也有降雪機率;陽明山公園(607米)海拔不夠高,可期待固態降水(雨夾雪、冰霰、霧淞)。●南橫3000公尺高山;台東段埡口海拔逾2700公尺,高雄段檜谷海拔約2400公尺。【注意】下雪區域將依中央氣象署宣布下雪時同時啟動交通管制機制,限制車輛附掛雪鏈通行,台20線南橫公路路段如結冰嚴重的話,不排除實施預警性封閉。上山前應提前確認天氣與路況,備妥保暖衣物,隨車攜帶雪鏈因應。低溫對健康危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關鍵指標氣溫驟降好發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分析,天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患者具有三大關鍵指標:1.患者本身心血管、腦血管已不好,可能有硬化、斑塊、阻塞而不自知,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可能沒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2.冬天天冷、氣溫低,此為「導火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跳變快。3.若心腦血管已有斑塊,斑塊不慎破裂、剝落,引發血栓堵注血管,將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意外。因此,避免天冷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當血管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心肌梗塞,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低」。如果第一點做好,就不須害怕第二、第三點。而如果不知道自己血管好不好的人,天冷時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一定要多注意,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三高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不幸發生腦中風時,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搶黃金治療時間寒流猝死防範●好發時間:清晨●室內2好發地點:客廳、浴室●高危險族群:三高患者、中風、心腦疾病者、心衰竭、放置心臟支架、65歲以上或獨居長者、家中沒有保暖工具的人。●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呼吸急促、心悸●引發結果:中風、心肌梗塞、猝死。●三方面著手防範1.首先應維持血管的健康2.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3.有三高問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低溫保暖重點保暖「藏」好4部位身體保暖,最重要是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保暖NG行為1.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容易引起火災。2.電暖器應使用專用插座,也別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3.電毯、暖爐、暖暖包、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燙傷。4.泡澡機、泡腳機泡太久,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5.喝酒暖身,反而會讓身體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更危險。低溫保健8要點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節制飲酒,並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突然的激烈運動等。4.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5.避免加重身體壓力:上述高危險群,需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例如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6.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戒菸、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酗酒。7.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症狀立即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1)搶時間,(2)打119正確就醫。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且,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程毅君每天5點半起床!以走樓梯代替電梯,日走8千至1萬步養生
從醫33年的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在醫院創立時開始任職,雙和醫院成立於97年7月,至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經營進入永續期,積極推動ESG,期許未來向台大、成大看齊,也要成為「百年老店」。程毅君是麻醉科專科醫師,「麻醉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跟決策,要非常精準,很喜歡這種感覺。」他認為,麻醉科醫師在手術室是扮演全科角色,需要邏輯判斷且會技術操作,手術房中外科醫師開始手術後,會專注在手術上,病人的狀況都是交給麻醉醫師控制。設備輔助 掌握病人狀態在80、90年代,如何麻醉都要靠經驗法則,程毅君說,麻醉醫師依據工作經驗,判斷選擇的藥物、劑量、麻醉深淺等;近10年講究「精準醫學」,現在麻醉領域有很多精密儀器設備輔助,可以更精準掌握病人狀態。10幾年前開始,程毅君就跟團隊開始建置模型,針對各器官、各種病史分析病人進入手術房後,會因什麼條件產生併發症或是評估死亡機率,對於風險預測很有幫助,也累計超過百篇論文發表。新創發展 產業多元鏈結目前雙和醫院定位是以神經醫學、急重症為主軸,聚焦生醫科技的醫學中心,程毅君表示,短期要發展成智慧醫院,跟產業做多元鏈結,要結合醫學大學、醫院、產業成為三合一醫學中心,醫院投入超過幾十億打造教學研究大樓跟生醫科技大樓,將近3千坪空間。程毅君坦言,現在的醫療是高風險、高人力資源投入,卻是低報酬低利潤,未來要靠新創產業,才能讓醫療機構有更多獲利及發展的機會,透過三方合作,當臨床發現問題或是病人需要產品,讓產業界知道後,有產品生成可以立即驗證,甚至可以申請專利,這是新的發展面向。談及工作哲學,程毅君說,他容許同仁失敗,但要從中成長、學習,雙和醫院很多主管很年輕,應給年輕人機會,在行政事務上用創新思維去做,不要墨守成規,要敢於嘗試。病人效益 行醫核心價值行醫的核心價值要放在病人效益上,程毅君說,即使有再好的研究成果在期刊上見刊,但沒有用在病人身上,就是沒有效益,醫院近期提出一個人工智慧的腎臟病照護系統,只要病人腎功能異常,系統就會提醒該介入處理,可把病人病程往前推進,最多可以阻擋50位病人罹患腎臟病。醫師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服務,程毅君說,他曾經歷過家人被疾病折磨,感受到無助的心情,希望推廣給醫院的年輕同仁,改善醫病關係,這是醫學教育的本質之一,近年醫療糾紛件數多,最大原因就是溝通不良、認知不一。養生秘訣/走樓梯代替電梯 每天步數累計8千至1萬步在雙和醫院16年,程毅君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每天平均睡4至5小時,也因工時長沒時間運動,上班期間都盡量走樓梯代替電梯,或是到家裡附近堤防走走,每天步數累計8千至1萬步;早上7點半上班,都提早1小時左右就到辦公室,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或環境獨處。程毅君沒有特別養生的習慣,飲食不忌口,他喜歡喝紅酒,年輕時跟著認識的老師累積酒類知識,家中也有酒櫃,是他紓壓的管道。愛攝影的他,年輕時買了很多相機,假日有空時會與家人一起去爬山,偶爾打高爾夫球。以前每年都愛出國,退休後想安排多點時間旅遊,去看瑞士雪景或紐西蘭的湖光山色。程毅君小檔案.年齡:61歲.專長:神經外科麻醉、胸腔麻醉、產科麻醉、臨床麻醉、呼吸生理學.現職:衛福部雙和醫院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麻醉學科教授.學歷:政大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雙和醫院醫務副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麻醉學科教授雙和醫院麻醉科科主任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照顧自己的健康,從年輕就開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年到40為避免中年各種「福相」,藉由跑步了解山林之美,新年祈願半百後仍是活龍!
剛邁入40歲時,小腹漸漸微凸,看到年齡相當的同事和朋友的身材像灌風一樣,鮪魚肚、雙下巴、三層肉逐一出現,滿臉的「福相」,自認翩翩美壯年的我,實在無法忍受身材這麼早就走樣,只好半強迫自己開始運動,加上弟弟送我一輛變速登山車,讓我更沒有鬆懈的藉口。我從平地騎到山區,攻占北部近郊各山頭,烘爐地、烏來、貓空、坪林、十分、陽明山、觀音山,甚至騎到桃園復興。搭車的人常誇讚騎單車爬山好厲害,騎車爬山者又誇讚雙腳跑山的很勇猛,真的如此,後來我也愛上跑步及參加馬拉松,進化為勇腳馬。一樣從平地練跑,自10公里逐步挑戰長距離及山路,同樣跑遍近郊各山區。日前,一個人從瑞芳車站起跑,一路爬坡,途經九份老街、金瓜石地質公園、不厭亭,直下到雙溪車站;上月底,又從新北投捷運站跑上陽明山,途經花鐘、竹子湖、小油坑、馬槽,下到金山老街,盡情享受在山林慢跑的樂趣。跑步旅遊及參加馬拉松賽事,既能欣賞美麗景色,又可鍛鍊健康體魄,好處說不盡,也讓我維持30年的好身材。新的一年,我計畫找更多景色優美的路線,繼續跑山、跑海練腳力,祈願年逾半百的我,仍然是一尾活龍。
-
2024-01-14 退休力.社會連結
認識陌生人臉皮要厚 維繫人際關係有5方法助中高齡結交新朋友
財經作家施昇輝:新朋友源源不絕 人生處處有驚喜我這幾年最愛講的題目,叫做「新朋友新人生」。這幾年來最大的財富不是錢,而是身邊有非常多朋友,老朋友、新朋友。我最近幫女兒辦婚禮,自己要請十一桌親朋好友,赫然發覺其中六桌,是我這十幾年來交到的新朋友。新朋友才可能帶給你新的人生,老朋友總有一天凋零,所以要有新朋友,加進新的活水。怎麼結交新朋友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舒適圈,分享幾個結交新朋友的機會:1.跟團旅行我們這種年紀,跟團旅行是好事。所有的事情人家都安排好了,或許景點不是很滿意,但有個重點,跟團旅行,就有機會在團體裡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我有一群朋友,是2010年我跟太太到北海道時認識的六對夫婦,開始一路到現在的友誼,回國後繼續碰面,大家輪流辦活動,越辦規格越高,就開始規定,以後每頓飯就是一個人500塊,不可以找太貴的餐廳;住民宿一個晚上3000塊,不可以更貴。後來我們也沒有住民宿,因為3000塊住不到,我們都去露營了。交新朋友,年齡可以有差距,經濟狀況最好是差不多的。2.參加陌生聚會一位朋友是荒野保護協會資深志工,在他家每月會有一天放電影,再請老師導讀。某天高中同學帶我參加,這個就叫陌生聚會。去之前完全不認識其他的人,如果朋友要帶你去,你要勇敢說YES,因為你在那個聚會可能交到新朋友。3.去念研究所2018年,我58歲,去念了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我跟周丹薇成了好朋友。如果沒有機會念研究所,參加社區大學,因為興趣相投,也可以交到新朋友。4.臉皮要厚這是我獨特的人格特質。2019年華文朗讀節的策展人胡川安,邀請我發表一場演講,我跟他也不熟,後來加了臉書。有次他在苗栗山區小木屋邀請幾個朋友去住,我就留言,我也可以去嗎?臉皮夠厚吧!我覺得「主動」,或許是臉皮要厚的正面說法,要主動去結交你想認識的人。5.善用社群媒體例如臉書,有的時候有好結果,有時候也可能熱臉貼冷屁股,我也一樣被拒絕過,但是沒有關係,你不試著去跟他結交,就永遠沒機會。善用臉書不只維護老朋友,也是建立新朋友。想要認識誰,找機會去請教他,例如師奶殺手謝哲青,我要寫篇小論文談網紅現象,我就正大光明找他吃早餐請教他。大家都說退休之後要有夢想、興趣,我覺得夢想不一定要有,但興趣很重要。我最近幾個興趣都是新朋友帶來的,第一個是露營Camping,就是北海道那些朋友,其中有人喜歡露營,所以我這幾年開始迷上露營,我太太比我更瘋。再來,Hiking,健行。我大學爬過南湖跟大壩尖山,此後再也沒爬山。但認識荒野保護協會的朋友後,今年走日本熊野古道、台灣錐鹿古道,最近一次去馬崗漁港,去看潮間帶生物。如果沒有認識這些人,我不可能去。最後送給大家十二個字,如果朋友源源不絕,人生真的會是處處驚喜。統一超商人力招募經理林宸碩 :中高齡回職場 防老化、防詐騙、不無聊統一超商從2018年12月開始投入中高齡友善職場,有個樂齡專案,我被指派為其中一員。老闆跟我說,你45歲,你知道你是中高齡了嗎?我覺得我活蹦亂跳,還很好動、好學,為什麼把我貼上中高齡標籤?老闆馬上點頭說:「對!現在很多門市習慣性把45歲以上的人貼上標籤」。他希望我去專案裡,把這個觀念調整過來。老闆很有遠見,他那時候就意會到台灣未來少子缺工又老年化,門市大概也找不到年輕的肝了。也因為這樣,開啟我們另外一個人力資源市場。我們發現45歲以上進入職場,可以產生「三心高人」正面效應,三心是指「耐心」、「同理心」,也常對客人「主動關心」,且「穩定性高」,不少更是「銷售高人」。中高齡回到職場有什麼好處?我覺得有「五個防止」,防止老化與失智、防退休金不夠、防止詐騙,還能夠防止缺工、防止無聊。持續工作可以有收入,不用怕通膨,健保費還是雇主幫你付;退休後沒事做很無聊,在7-11上班或回到職場,絕對不無聊,尤其超商工作很多。至於防詐騙,7-11門市職員很會阻止詐騙。我們經常碰到很多人,買東西買到自己不記得,這時突然來了一個包裹,店員就會阻止說,「如果你不記得買了什麼東西,那不要理。」所以,來這裡你已經知道怎麼防詐騙了,還會阻止別人被詐騙。第五個是防缺工,台灣現在很缺工,大家如果願意重回職場,可以解決台灣零售業、製造業跟餐飲旅宿業的缺工,可以解決台灣根本的大問題。中高齡就業有個關鍵特性,就是比較有同理心,但是也有玻璃心,奉勸大家放下玻璃,拉高同理。如果你第一時間玻璃心起來,覺得人家對你不友善,有異樣眼光,這件事情是必須克服的第一個點,否則後面很難走下去。不要玻璃心,我們可以運用一下劉秀枝醫師的技巧,就是轉念。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
-
2024-01-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10位女子花6小時走11公里!熟齡旅遊「純女子登山隊」找回大學時代的純真美好
旅遊,有人意在輕鬆,愈方便愈放鬆,有人則反其道而行,自立自強,不怕麻煩,人生所有的樂趣、探索、新的情感連結,都落在麻煩的細節裡。「純女子登山隊」就是一個這樣的團隊。「純女子登山隊」探索人生樂趣二○二一年的春天,從小就是大路痴的莫昭平第一次當登山嚮導,退休又創業,現為「OPENBOOK閱讀誌」理事長的她帶隊踏上新店越嶺木柵山路。行程不困難,但菜鳥領隊以勤補拙,無數次探勘,規畫路線、選好休息/午餐/廁所地點、計算腳程、提供離線地圖、詳查氣象預報、預做雨天備案、告知交通資訊,連沿途的點心都去試吃過,才敢帶大家上路。「純女子登山隊」目前成員三十五人,緣起於二○一九年底疫情期間,原本素不相識但都熱愛登山的邱淑華和郭綺雯在淡蘭古道邂逅,相偕爬了許多台灣高山。有天兩人談起,何不組個女子登山隊,讓體力較差、走得較慢的女子,也能享受山林之樂。「純女子登山隊」於是成立,訂每月第二個周三爬台北郊山,她們決定,每次不論人多人少都成行。兩人廣發英雌帖,二○二○年九月開始爬山,一開始果然只有一人,直到第九次,還是只有三、四人加入,但每月一山之約從未食言。隨著登山次數愈來愈多,愈來愈多人加入,難度也從郊山升級到台北大縱走,也有過夜行程。截至去年底,登山隊已經爬了六十幾次山。限定純女性 找回大學時代的純真美好為何要限定純女性?創辦人覺得,同為女性,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話題相近,沒有男性的場合,更自在。獨自帶完隊後的莫昭平深刻體認到,沒有男性更能脫離依賴,學習自立自強。莫昭平回想帶隊那天,十位女子花六小時走了十一公里,「那種純真美好歡樂,彷彿回到大學時代」。數位版看這裡 獨旅 怎麼開始? 在日本,偏好「一人旅遊」的民眾僅次於「夫婦旅行」,獨旅是日本熟齡新的旅行趨勢,一個人旅行,彈性又自由,也不用顧慮旅伴喜好心情。從未獨自旅行、日語五十音都唸不全的王玉華,兩年前退休後開始到日本「獨旅」,一玩就是廿幾天。熟齡獨旅,如何開始?進數位版看看王玉華的經驗。熟齡旅遊夯/用App「聊天」交朋友?退休族獨旅不孤單 10撇步教你如何開始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2 養生.健康瘦身
重量訓練可以減脂嗎?醫:增肌和減脂是兩回事,忽略1事體重降不下來
藝人董至成體重顛峰時曾達到90公斤,他在看到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時,驚覺再不減肥可能就要死了!後來靠著重訓、打羽球、飲食控制,讓自己瘦到70幾公斤。重訓這幾年很夯,很多人都想透過重訓減重,但醫師提醒,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無法讓體重下降。胖到連走路都會喘 董至成靠重訓、羽球甩肉10幾公斤董至成最近出現在瑩光幕前,明顯瘦了許多,不像以往圓滾滾的。他在去年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之前因為在大陸發展,餐餐重油重鹹加宵夜,那兩年體重顛峰達到90公斤。他看到自己的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血壓超過180,三酸甘油酯是平常人的3倍,驚覺「再這樣下去,我會死的,尤其高血壓,我若沒死卻中風,天天躺著,拖累別人怎麼辦」。胖到連走路都會喘,董至成在88公斤時下定決心減肥。靠每周2次重訓、3天高強度羽球,另根據媒體報導最近他也開始嘗試喝喝花草茶幫助燃脂。就在飲食控制、多運動、少吃多方面努力下,董至成順利甩了一大圈肉,終於讓自己瘦到75公斤以下。羽球跟重訓,適合所有想減肥的人嗎?以羽球而言,確實是一項很全方位訓練全身肌肉,很適合燃脂的運動。前幾年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發布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顯示,最佳運動為「揮拍類球類運動」。因為揮拍運動可以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頭與肱三頭肌,有效增強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協調,特別是腿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促進大腦快速緊張思考,有健腦功能;也能讓眼睛進行調節運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重訓能夠減脂?先「少吃」才對而重訓也是近幾年很多減脂者的運動選擇。不過,肥胖研究協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曾受訪表示,「重訓能夠減脂其實是迷思。」透過重量訓練確實能促進肌肉量增加,但增肌和減脂其實是兩回事,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並無法讓體重下降。董至成除了運動,還有做飲食控制,就是正確的減重方式。蕭敦仁強調,想要減脂,首先應該先少吃,並搭配有氧運動。需要大口呼吸、大量流汗的有氧運動,能透過氧氣燃燒掉脂肪,例如踩飛輪、健身車、滑步機、快走、跑步等。減肥末期再增加重量訓練讓肌肉增加,讓自己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更好。除了上述幾項運動,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6種運動遠離肥胖的效果很顯著,包括: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想減肥的人不如列入選擇清單。早起運動最能減肥運動項目選好了,考慮何時鍛煉也很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對於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的體重很重要。根據發表在醫學雜誌《肥胖》的研究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運動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者。因此,明天開始早起運動吧!【資料來源】.《噓新聞》.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04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攝護腺炎吃止痛藥,吃到腎功能變差!追究攝護腺炎原因竟是常「車震」?
五十幾歲的男病人定期回診,這次腎功能明顯退步了,我皺起了眉頭。「小便有血或泡泡嗎?」「沒有。」「體重有增加或是腳有水腫嗎?」「不會。」「夏天會忘了補充水分嗎?」「不會,我都喝很多水。」「有吃來路不明的補品或是地下電台的藥物嗎?」「沒有。」「有吃止痛藥嗎?」病人猶豫了一下,「有的,這段時間一直在吃止痛藥。」「NSAID(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這類的止痛藥物,長期服用會讓腎功能變差,能夠少吃就少吃。」病人沒說話,頭卻低了下去。 「為什麼吃止痛藥呢?」「因為攝護腺的問題,下腹會痛。」病人指了指會陰,「醫師說是攝護腺發炎,換了兩個泌尿科醫師,吃了好久的抗生素、消炎止痛藥,一直好不了。」這有些奇怪,攝護腺炎應該不會很難處理,怎麼兩個專科醫師都搞不定,還吃止痛藥吃到腎臟功能變差?想了想,我決定從生活著手。「你騎腳踏車嗎?」「沒有。」有些人騎自行車時會刺激到攝護腺,引起攝護腺炎。「有什麼運動會刺激到下腹嗎?」我含含糊糊地問了夫妻間的床笫之事,也許是特殊的姿勢癖好相關?「沒有。」我決定撒下更大的網,從生活習慣中找線索。「平常有運動嗎?」「假日走走路,爬爬山。」「做什麼工作呢?」「業務。」我抓抓頭,看我不得要領,病人補充了一句,「每天至少要開四到五個小時的車。」咦,好像有一點點線索了,「也許坐太久,刺激到那邊?」小心翼翼地提出我的想法,病人太太突然加入討論:「他避震器壞了好多年,都沒有去修理。」我高興了起來,這也許說得通,理論上,只要刺激到攝護腺,都會讓攝護腺炎不容易改善。「有可能是這個問題喔。」我整理了一下:「因為避震器壞掉,車輛震動;因為車輛震動,刺激那邊;因為長期刺激那邊,攝護腺發炎;因為攝護腺發炎,吃止痛藥;因為長期吃止痛藥,腎功能變差;因為腎功能變差,就被我念……」我得意洋洋,意猶未盡,想要說下去,可是已經到底,只好回頭做出結論,「所以追根究柢,都是車子避震器的錯。」病人點點頭。「有藉口換賓士了。」我開起玩笑。「哈哈,我們做業務,不能開太好的車。」我了解,也許車愈爛,愈不會刺激到顧客。(只會刺激到攝護腺?)回家後,想找些資料佐證我的想法,但怎麼也找不到避震器故障引發攝護腺炎的文獻(也許沒有人避震器故障會拖著長期不管吧?),但找到了騎自行車引起攝護腺炎的文章,也找到了大卡車司機因為長期開車,長期震動,引發攝護腺炎的病例。這些資料,都佐證了我對病人說的結論是滿有道理的。「這次抽血結果在提醒你,該修車或換新車囉!」「是喔,哈哈哈。」疾病百科/攝護腺炎攝護腺炎是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成年男性,盛行率約5~8%,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攝護腺炎病情發展迅速,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會反覆發生,不易治癒。攝護腺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為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看詳細
-
2024-01-03 養生.運動健身
冬天吃太撐 小腹快要藏不起來嗎? 簡單七招幫你快速找回平坦小腹
冬天吃太撐,小腹快要藏不起來嗎? 今天健身Youtuber「Eugene & Jayn」就要和大家分享,只要12分鐘的居家徒手腹肌訓練,享受美食之餘,也能擺脫擾人的腰間游泳圈,擁有完美小蠻腰!編輯推薦新版《辣妹過招》即將上映!跟著百萬追蹤KOL「jessica vu」穿出5套美劇 Mean Girls 校園青春感跑咖控請進!「五間台北不限時咖啡廳」推薦 環境寧靜、咖啡香醇 舒服到想當自己家反向捲腹仰臥姿勢,雙腳翹起,然後利用腹部力量將骨盆抬離地面,將雙腿向上捲。抬腿捲腹仰臥姿勢,雙腿伸直,慢慢抬高,再緩慢降低,重複動作。單車捲腹仰臥姿勢,手指輕輕托住頭部,右膝向左肘靠近,交替換側。仰臥兩頭起仰臥姿勢,雙腿一同抬高,緩慢降低,注意避免腳觸及地面。平板支撐俯臥撐姿勢,雙臂支撐身體,保持身體成一直線,鍛鍊核心穩定性。原地爬俯臥撐姿勢,雙腿輪流向前拉近胸部,類似爬山的動作。俯身內側轉體側臥支撐,身體成一直線,強調側腹肌的訓練,然後換側進行。以上這些動作能夠全面訓練腹肌和核心。每個動作進行30秒,每組動作間休息60秒,總計完成2組。Eugene也提醒大家,訓練中的動作需要充分運用核心力量來維持穩定性和平衡,一旦掌握了核心力量,就能大大減少在健身過程中動作的失誤率。趕快點開影片,一起動起來吧! 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跑咖控請進!「五間台北不限時咖啡廳」推薦 環境寧靜、咖啡香醇 舒服到想當自己家趙露思《偷偷藏不住》輸「它」!回顧2023現偶陸劇收視排行榜Top6,吳磊《愛情而已》墊底!「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2-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被病人需要是一種幸福!吳榮州 「屏基需要我」打造急重症醫療重鎮
屏東基督教醫院在地深耕70年,從當年16床小診所蛻變為有600多床的區域醫院,守護屏東縣民健康。今年初上任屏基院長的吳榮州,高醫醫學系學業後,秉持「到一個需要我的地方發揮專長」信念而落腳屏東,希望打造屏基成為屏東人日夜信賴的醫院。吳榮州出身台南將軍漁村家庭,父親是漁夫,媽媽曬鹽,家有六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么,當初學醫單純是聽從家人建議。台南二中畢業後,考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學貸款完成學業。選擇走心臟內科的吳榮州說,當時是受到高醫心臟科主任是台南二中大學長影響,「心臟內科比較像外科的內科,很多數據可以推理,跟理科較相近」,但在高醫當4年主治醫師後,他決定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高醫不差我一個主治醫師,找一個需要我的地方,讓我的專長可以發揮」。創立屏東首個心導管室吳榮州在屏基創立屏東第一個心導管室,它扮演了救命角色,展開各種心血管疾病經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每一種治療都是屏東第一例,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病友提供風雨無阻全年無休、24小時心導管介入治療,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血管。屏基急診是屏北緊急醫療救護基地,急診量占屏縣的三分之一。吳榮州說,急重症醫療是屏基發展重點,醫院承擔屏東地區逾半數心肌梗塞病人處置,每月執行超過100例心導管手術,疫情期間,他完成屏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屏基擴區籌畫10年,瑞光院區今年動土,預計2026年完工營運,設置一般病床499床及特殊病床362床,打造國際級智慧醫療醫院,強化重大創傷、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照護體系,發展急性後期及腫瘤治療照護,提高在地醫療照護。雖受少子化影響,婦產科與小兒科的經營受挑戰,醫院仍高度重視,提供全天候高危險妊娠病患及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養生秘訣/喜好爬山、吹薩克斯風吳榮州喜歡爬山、打高爾夫球,近年還學會薩克斯風,他也常追劇、看影集,戲劇中的對白有時會發人深省。屏基每年舉辦員工體適能檢測,可自由參加,他從沒做過檢測,因擔任院長有帶頭示範責任,今年被秘書ON上行程,拿下「13分優」成績,肌力、心肺耐力都是5分滿分。幾年前吳榮州完成爬玉山,為說服太太讓他爬山,自我訓練負重、爬樓梯等,讓太太看到他的訓練決心。但他說,和朋友爬山,他的腳程是最差的,先前走訪浸水營古道,走了8.5小時,今年6月則完成阿朗壹古道健走。吳榮州熱愛音樂,以前學過小提琴「音準還不錯」,一次聚會時有賣薩克斯風樂器,當下覺得很美,買了一個放在家裡,之後醫師公會揪團學薩克斯風,他就加入學習行列,利用下班時間練習,有時會在醫院心導管室旁的機房練習吹奏,「站在高崗上」就是他的招牌歌曲。醫師工作忙碌,吳榮州經常3、5分鐘就解決一餐,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所以他的血壓、膽固醇偏高,吃了15年的降血脂、血壓的藥物控制,他很注意體重管理,但他笑說,「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吳榮州行醫30多年,從臨床醫師到醫院管理職,不忘行醫價值。「病人有需要我就來協助」,他說,被需要是一種幸福,當醫師可以被病人需要,盡力幫助,不會覺得辛苦。屏基建院70周年見證屏東醫療發展,吳榮州說,期盼協助同仁在救死扶傷日常工作,感受到工作價值與成就感。吳榮州小檔案年齡:63歲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兼醫事副院長、心臟血管科心導管室主任學歷: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內科主任、醫務部主任、醫務副院長專長:冠狀動脈疾病、心導管、動靜脈廔管阻塞通血路治療、心律不整、昏厥 (人工心臟節律器、去顫器)、頸動脈阻塞支架植入處置、下肢動脈阻塞通血路治療、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早期介入治療可以發揮更持久的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7 退休力.自在獨立
養生村要多少錢才住得起?住民年輕化 52歲就入住!想住得排隊3年
台灣後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養生村需求量早已大增,想住進高端養生村的銀髮族,得先支付等同一棟房子、一五○○萬元押金,平均每個月支出超過十五萬元,該養生村的三百間房仍「全數滿住」,更有不少人排隊候補。養生村住戶平均年齡逐年降低,五十二歲就提前卡位,反映愈來愈多民眾不再堅持「養兒防老」,提前規畫晚年生活。人力銀行今年公布的調查顯示,全台人口平均規畫退休年齡為五十九歲,傳統退休規畫以「家庭」為單位,隨著高齡單身人口日漸增加,退休規畫型態逐漸轉變為「一人好、人人好」。靜宜大學社工系退休教授紀金山指出,台灣住宅自有率超過七成,半數長者都有房,但原生家庭的照顧功能愈來愈薄弱,子女無法負擔照顧重擔,不少新興退休族群才積極尋找老人住宅,也帶動台灣養生村搶手的現象。開放營運十八年的長庚養生村規定,年滿六十歲、可自理生活的亞健康長者才能申請入住。過去十年,住戶平均年齡為八十歲,今年平均年齡降至七十八點七歲。長庚養生文化村專員張宗憲指出,此數據代表愈來愈多銀髮族提早規畫晚年生活,不再堅持養兒防老,許多人選擇住進老人住宅。潤福養生村董事長楊子敬表示,有一位喜歡爬山的住戶,五十二歲就入住,更有五十歲就入住的房客。他分析這類輕銀族的共同特徵為「勇於嘗試」,未必將潤福當作終老處,而是休息的中繼站,也不乏退休擔任顧問職或持續工作的住客。然而,銀髮族想住進養生村,得具相當財力。以潤福為例,住民至少需簽約十年,入住押租金從七○○萬元至一五○○萬元,加上每月管理費、水電費、伙食費等每月雜費兩萬六至四萬七,仍是筆不小的開銷;不過,入住時的押租金住滿二年如有其他規劃要退租,押租金全額無息退還。 除養生村,「全齡宅」也受銀髮族歡迎。如板橋的新光傑仕堡,不限年齡,月租費為六萬元至八萬八千元,但住戶需繳納五十萬保證金;紀金山創立的青銀共居住宅、台中好好園館,短住月費為五萬三千八百元,年租月費為四萬五千元,兩個月押租金。終生長住月費則為三萬以上,保證金得繳二百萬元到五百萬元,月租金自保證金內扣繳。 高端養生村 疫後更搶手 得排隊3年【記者鄒尚謙/台北報導】面對超高齡化的社會,愈來愈多中年人提早安排老後生活,老人住宅、養生村因而成為新興選項。只要生活能夠自理,且經費充足,高端養生村提供廿四小時專人服務、每周到居家環境清掃服務一次,並由營養師及專業廚師料理三餐,若有緊急醫療需求,即提供送醫服務。長庚養生文化村專員楊宗憲說,該養生村共有一○四○戶,住戶一二四一人,另有二二六九戶排隊等候,平均等候一年以上才會接到通知;新冠疫情前,平均每月五、六十人申請入住,今年疫情解封後「大爆發」,每月二百多人申請。長庚養生文化村住民可自由外出,不少人早上買菜、下午爬山,更有住戶仍在職場尚未退休,依舊上下班通勤,「養生村其實就是一個社區,只是住戶年齡較長」,楊宗憲說。潤福養生村董事長楊子敬指出,該養生村共三○○戶,部分房型較熱門,因與住戶一次簽十年約,想申請者可能得排隊三年。該養生村提供每周一次居家環境清掃,聘營養師及專業廚師料理三餐。若有緊急醫療需求,提供送醫服務,平日有接駁巴士至淡水馬偕、榮總等醫院。台中好好園館強調「人際連結」,提供長者住民無障礙生活空間、交流平台,不論年齡、健康程度,園館設置眾多輔具,由照服員協助長者規畫生活,達到全齡共居,希望能「解決孤獨」。
-
2023-12-27 失智.名人專家
檢場照顧失智母 過程有笑有淚 「這點」最自責
經歷過父親癌末,當醫師宣判母親失智確診的那一刻,我心中五味雜陳,對於失智症並不太了解,但心裡有底:「媽媽已經不會好起來了,活著的每一天開心就好,其他就聽天由命吧。」辛苦大半輩子,母親把孩子拉拔長大,看我們在各自領域發展,下半生好不容易可以享點清福,父親卻罹患癌症走了,發現病兆的時候已經太晚,即使開刀、化療,存活時間也有限,家人決定放棄治療。老伴離開對母親打擊很大,但她卻不輕易透露悲傷的情緒,我鼓勵她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重起了牌桌興趣。對麻將失去興趣 尿褲子也不自覺我母親非常喜歡打麻將,牌品、牌技都很好,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咖」,一周有三至五天都在牌桌上,她笑說國粹已經成為日常的一部分。白天打牌、晚上回家休息,其他時間跟朋友約下午茶、爬山運動,生活非常規律。有一天,我白天回家拿東西,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媽,今天怎麼沒出去打牌?」「我不想打!」難道是跟朋友吵架了嗎?連續好幾天,母親都待在家沒出門,當時對於失智症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對事情缺乏興趣」竟是失智徵兆之一。隔了一陣子,再次回家,卻被眼前畫面震驚,母親尿褲子了,整個客廳都是尿騷味,她卻沒有發現。我心想:事情大條了!當下立刻帶去醫院就診,醫師做了評估後,才知道母親得到失智症,當下腦中一片空白。請教醫師後才知失智症「可延緩、無法逆轉」,決定請幫傭阿姨來打點日常生活,希望母親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多個人聊天陪伴,盡量做到醫師建議的失智延緩,慢一點惡化。我在演藝圈打滾多年,有些朋友離開得特別早,看盡生離死別,再加上接演各種角色,已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母親罹患無法根治的疾病,是我們為人子女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聽過太多友人述說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包括妄想、幻覺、錯認、易怒、遊走等,很害怕也會一一出現在母親身上。受到老天爺眷顧,家中老母除了失禁,平常不吵不鬧,會搖頭、點頭示意,大部分時間都很配合指令,偶爾笑著回應我們的叮囑。吞嚥困難插鼻胃管 皺眉模樣心不捨當初聽醫師說明,失智症發病後約存活八至十年,母親的病程到了第八年,身體機能下降很快,出現進食吞嚥問題。「媽,你咬一咬要吞下去啊,含在嘴巴沒辦法攝取營養!」看到母親把食物含在嘴裡卻無法吞嚥,我整個慌了,跟醫護團隊討論後,放置鼻胃管補充營養與水分。沒想到,對她卻是無盡折磨!好幾次,看母親把管子扯下來,只好再回醫院插上,後來用網狀約束手套預防鼻胃管被拉出,母親皺眉頭的模樣讓人不捨。最後兩年,母親身體反覆發炎、眼睛感染失明,也因為吸入性肺炎,送了好幾次急診,現在回想,我很自責沒有讓她一路好走,所謂好走,指的是不要做過度醫療。失智症的病程總會走向生命終點,家屬應該及早做好準備,學習適時放手,不為了自己的捨不得,延長了失智者的痛苦。回想家人生病過程,很感恩她是個「好病人」,沒讓我們過度操心,也沒有太多令人煩惱的精神症狀,但我想呼籲大家,應增進對失智症的認知、正確看待失智者。非正常大腦退化的疾病,剛開始會有很多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對喜愛的事物不感興趣……千萬不要用「老番癲」來看待年紀大的長輩。媽媽七十三歲發病、八十三歲離世,回想這十年的點點滴滴,照顧過程有笑有淚,很慶幸留下美好回憶。好好活在當下,就不留下遺憾。暖心失智照護指南 解鎖失智密碼上市聯合報關注失智議題許久,自2015年開始陸續與基金會合作出版多項書籍,包含「失智怎麼伴」、「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科學研究告訴你:這樣動,不失智!」、「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等,同心協力促進更失智友善的社會。適逢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成立25周年,基金會與聯合報共同出版《解鎖失智密碼》一書。聯合報提供新書優惠,詳情請洽詢:02-8692-5588轉5616、2698。
-
2023-12-24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流失無感?骨折為時已晚!骨本是否存夠關係熟齡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是高齡者「無形又致命」的殺手,在醫界積極的宣導下,民眾大多已知道「骨鬆容易引起骨折」,但多數人會認為,骨折只要手術就會好,嘉義基督教醫院骨鬆中心主任吳政誼說,如果手術後不會好呢?根據統計,骨鬆骨折治療後半年內再次骨折的機率高,避免骨鬆骨折,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在骨折發生前「不要骨鬆」,術前預防更勝於術後補鈣。「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重要的議題,人類的骨質密度在30歲達到高峰,35歲以後將逐步流失。在台灣,50歲以上成人,76%有骨質疏鬆,骨鬆本身不可怕,骨質流失人體不會感受到疼痛,要擔心的是骨鬆引起的骨鬆骨折,若以骨鬆引起的髖關節骨折為例,死亡率達15%到22%。一位70多歲的林姓太太,去年因為「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全身疼痛緊急手術,術後雖順利恢復,但接下來二個月內,又發生第二次、第三次骨鬆骨折,從腕部骨折,一路到髖部、椎肱骨骨折,每天晚上因為骨折疼痛「半夜唉唉叫」,全家都沒辦法休息,生活也得依賴家人,家人工作嚴重受到影響。吳政誼說,這位患者過去一直都有嚴重骨鬆,卻遲遲未就醫,骨鬆骨折後第一次完成骨水泥灌漿,但其餘骨質依舊鬆軟,即使每一次都給予最好的治療,骨質若無法從「本質」改善,骨折將如同骨牌般,一次又一次接連發生。已開始治療骨鬆的患者,仍有45%機率發生骨折。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看似容易,但人都有「惰性」,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因骨鬆就醫者有11萬8010人,雖然與罹病人數相比,就醫比例極少,但這群已經有病識感,或是因骨鬆骨折開始使用骨鬆藥的患者來說,已開始治療者,後續仍有45%的機率發生骨折。吳政誼說,主因是患者「漏藥」機率高,骨鬆不會痛讓服藥者少了定期服藥的意識。骨鬆不僅得做好「提早察覺」,如果被診斷有骨鬆,也一定要定時服藥,避免骨折。目前要察覺自己是否骨鬆,可透過骨密度檢查確認,骨密度的數值以「T分數」的標準差方式呈現,數值如果在+1.0到-1.0之間屬於正常,介於-1.0到-2.5表示骨密度過低,屬骨質缺乏症;數值在-2.5以下表示有骨質疏鬆,如果-2.5以下又發生過一次骨折,表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骨鬆盛行率高,50歲以上民眾建議自費檢查骨質密度。吳政誼說,如果尚未發生骨鬆骨折,健保不給付骨密度檢查,但為了自身的健康,呼籲50歲以上民眾,盡可能自費檢查骨密度,好制定自己的預防骨鬆計畫。他說,骨鬆盛行率極高,以嘉義基督教醫院連續二年替700位民眾篩檢骨質密度的結果來看,多數骨密度都偏低,且女性骨鬆比率高於男性。骨質如果要優化,必須遵從三大要素,攝取足夠的鈣質提高骨本、規律的負重運動刺激造骨細胞、適當日曬獲取維生素D。吳政誼說,八成的女性都知道自己是骨鬆的高風險群,不少女性都會補充鈣質,但最終仍是骨鬆候選人,主要是沒有選到適合自己的鈣質補充品。每天攝取1000-1200毫克鈣,並補充維生素D。每人每天建議攝取1000到1200毫克的鈣質,傳統的鈣片主要是「碳酸鈣」,吃了容易脹氣、便祕;有些人會改用「乳酸鈣」或是多喝牛奶攝取「牛奶鈣」,只是也會有過敏的問題,特別是亞洲人多數有乳糖不耐症,也容易脹氣。目前市場上有新的選擇為非晶鈣,於大鼠實驗中,骨骼流失預防效果顯著優於碳酸鈣及檸檬酸鈣;臨床研究針對停經後婦女,使用非晶鈣也有較佳的吸收率,且非晶鈣是唯一能促進成骨細胞增生的口服鈣,因此取得用於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認證及與美國NASA合作改善太空人骨質研究計畫。除了補鈣,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鈣質吸收,建議每天攝取800到1000IU,同步做好負重運動,健走、爬山、慢跑、跳繩、韻律舞、太極拳等,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骨密度流失速度。
-
2023-12-19 失智.非藥物治療
熱蘭遮協會19周年音樂會 用「藝術」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關心失智症照護,也關懷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為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所成立的台灣第一個地方性失智症支持團體,多年來持續為失智長輩及其家屬提供許多服務,希望搭起失智友善平權的溝通橋梁,並建構友善社會環境。12月17日,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於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辦「音之羽―前往熱蘭遮的路上」19周年慈善音樂會,邀請失智症家庭及社會大眾一起沉浸音樂饗宴。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白明奇表示,協會初創時,即提出「三動兩高」的口號預防失智,包括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以及高度學習、高抗氧化,幫助民眾遠離失智症的風險。非藥物治療是失智症照護不可或缺的一環,白明奇致力透過藝術誘發想像力、刺激認知、喚起回憶、緩和情緒等,可療癒失智症患者的身心。一年一度的慈善音樂會,首先由鋼琴家嚴俊傑帶來4首獨奏曲目;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嚴俊傑被日本報評譽為「台灣人的驕傲」,他演繹真摯動人的古典曲目,用動人的旋律給予溫暖。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所屬的山嵐合唱團,獻上令人難忘的美聲演唱,其中,包括白明奇作詞、盧易之譜曲的《綻放》,在這場音樂會中首演。白明奇分享,在一次山嵐年度發表會上,坐在台下聆聽演出時,突然想要寫一首詩獻給認真、堅持理想的另一半,亦為山嵐合唱團音樂總監林淑錦。他說,《綻放》描述過去三年,兩人開始爬山,感受四季更迭的風景,表達萬物滋長茁壯、成為綻放花朵的寓意。南台灣室內樂協會的陳鈺雯小提琴家、林子平小提琴家、姜宜君中提琴家、高炳坤大提琴家演奏優美的西方樂曲,徜徉在海頓、柴可夫斯基、拉威爾的輕快音符中,精湛的琴藝讓人如癡如醉。 以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為團名的「質平合唱團」,由原住民青少年組成,多元演出形式帶來動人美聲合唱,包含原住民古謠吟唱、現代阿卡貝拉、經典流行曲等,用歌聲穿透聽眾的心。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成立19周年的慈善音樂會,重量級音樂家齊聚一堂,近七百位聽眾享受歲末午後時光。白明奇期許,藉由這場音樂會,讓民眾、年長者、失智者、失智家屬以及身心障礙者獲得心靈上的撫慰,並翻轉大眾對失智的刻板印象、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2024年為台南建城400年、協會成立20周年,將舉辦更多失智相關活動,推動失智友善、健康永續。
-
2023-12-1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手指痠麻、打字卡卡要當心!罹「這疾病」未治療,關節半年內恐遭蝕
因工作需求,60多歲陳小姐需長時間打字、緊盯電腦螢幕,去年年初發現手指、腕與肘等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伴隨手指痠麻,清晨起床後更覺僵硬疼痛,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四處就醫,最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料,陳家女兒今年也出現類似症狀,透過精準抗體檢測以及搭配骨骼關節超音波檢查,證實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偉哲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系統性發炎疾病,受到先天基因遺傳影響,加上後天免疫失調,引起發炎反應,進而攻擊侵犯相關組織與器官,主要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以及關節晨間僵硬。以陳小姐為例,起初被認為職業病,因為常用電腦、滑鼠,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合併復健,但情況時好時壞。當時因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她只能單隻手指敲打鍵盤,工作幾乎停擺,患者也陷入長時間憂鬱情緒,就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骨頭已遭侵蝕。早期診斷及積極藥物治療 非常重要類風濕性關節炎被列在重大傷病範疇,早期診斷以及積極藥物治療效非常重要,越晚診斷越延遲治療則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變形,失能風險大幅提高。隨著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問世,雖仍無法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病友只要積極治療,規律用藥,就能達到緩解目標,延緩病程進展,減少關節腫痛不適,擁有與一般民眾相同的生活品質。洪偉哲醫師以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為例,優點在於使用方便,能妥善控制疾病,讓病友長期維持「疾病緩解」治療目標。飽受關節疼痛之苦的陳小姐,以前總是眉頭深鎖,但現在則能健走、慢步、爬山,充滿熱情,活力四射。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全台約有近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女多於男。洪偉哲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未積極接受治療,發病半年內關節即遭侵蝕、受損,病友務必把握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國外相關研究亦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骨質疏鬆,肌少症以及失智憂鬱的風險也會增加。針對骨質疏鬆部分,洪偉哲醫師建議,臨床可以搭配使用「10年骨折評估風險工具」 ( FRAX )來做進一步評估;患者應攝取足量的鈣片以及維他命D,但需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用劑量。另外,評估肌少症也很重要,統計上顯示,超過52%老年族群有肌少症,一般人從20歲到80歲,預估肌肉質量減少40%,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更因發炎以及營養不良而更加惡化,這些都是全人整合醫療以及精準醫療所需重視的課題。「123守則」控制病情洪偉哲醫師表示,目前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醫療處置,只要患者及早就醫,定期回診以及規則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且有效降低罹患共病的機率,甚至達到完治的目標,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提出「123守則」:1個月回診一次、2個治療目標(令疾病達到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使生活品質最佳化)及3個月後未達目標時則進一步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洪偉哲醫師叮嚀患者切勿自行停藥造成病情惡化,建議可從事復健、散步及伸展活動,同時避免高強度運動,調整動作及作息、避免熬夜及壓力,讓疾病控制得更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9 癌症.癌友故事
沒有抽菸史、以為只是痔瘡出血…常發生的十大癌症類型讓人掉以輕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人十大死因中第一位為「癌症」,蟬聯多年國人死亡原因冠軍,讓人聞之喪膽,因此我們就針對「癌症」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癌症」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排行。「肺癌」成新一代「癌王」奪命於無形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癌症」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肺癌」成為最多網友熱議的焦點,且從2021年開始,肺癌就擠下「大腸癌」成為癌症死因中的第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近期就表示「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史」、「呼籲政府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能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認為肺癌在台發生率極高,且多數患者並無抽菸等不良習慣,希望能夠透過機構的成立,幫助降低肺癌發生機率。就有網友提到家人罹患肺癌的經驗,說道「我爸爸也是上個月檢查出肺腺癌四期,他不菸不酒,甚至每個禮拜都去爬山騎腳踏車」,表示「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可見肺癌並非只會發生在長年有不良習慣的民眾身上,即使生活規律、健康,也需要時時留意身體狀況,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女性需定期檢查乳房避免「乳癌」而「乳癌」也是許多人議論的癌症類型。乳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指出,若出現「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變化」、「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形狀改變」等異常症狀,就需要即時就醫檢查,了解發生的原因,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討論區則有人分享道「(我)32歲做了全身健康檢查,檢查到乳房有鈣化點,化驗後發現是惡性細胞」、「醫生建議就開刀切除+放療、定期追蹤」,提到自己年紀尚輕就罹患了乳癌,同時也建議「身為女性不管有沒有摸到什麼,都建議定期做乳房檢查」,認為定期接受專業檢查能夠較安心地排除罹癌的可能性,若檢查出異常也能即時介入治療。大腸直腸癌常被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此外,「大腸直腸癌」也是國人常見的癌症類型,曾經連續15年為台灣的「癌王」。醫師點出,出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型態改變、貧血、裹急後重(有便意卻無法順利排便)、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應儘速安排檢查。同時也提到,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等輕症導致以上症狀而延遲就醫,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提醒民眾對身體發出警訊謹慎看待,別掉以輕心。雖然癌症一詞讓人聞風喪膽,甚至不敢面對,但現代醫療已相當進步,相信只要即時就醫,並且配合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安心過生活!(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3-11-29 醫療.骨科.復健
爬山傷膝?錯,膝蓋磨損的關鍵在肌力!「登山控」醫師授延長膝關節使用壽命不二法則
正確爬山6常識(1) 爬山並不會較容易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2) 爬山後的膝痛,以軟組織原因,如韌帶、肌腱等發炎,比軟骨磨損更為常見。(3) 增強膝關節周圍肌力至關重要,也就是爬山要循序漸進慢慢鍛鍊升級。(4) 退化性膝關節炎急性發作時要休息並治療,這才是要暫時停止爬山的時刻。急性發作時常會膝蓋腫痛、積水,並微微發熱。(5) 使用登山杖相當重要,雙杖較好,護膝也可考慮。(6) 下坡衝擊力大,膝關節負荷多,肌力不足者請減速。登山是我最大的興趣,登山的時候,友人最常問我的問題不外是:登山究竟會不會傷膝蓋?自從某醫界大老宣稱,爬樓梯或登山是「最笨的運動」,說這兩項運動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嚴重損害,甚至不可逆。自此,登山界每個人都人心惶惶,爬傷膝蓋,但不爬傷心,不知如何是好?我也是這樣,對我這登山控來說,假日不去山上走一走真是難過,封山還得了!其實這句話有對也有錯,膝蓋保護其實肌力訓練最重要,如何避免爬山傷膝蓋才是重點?我覺得有義務要好好和大家說明登山與膝關節的關係,讓大家了解真相到底是什麼呢?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走路膝蓋的負重最大可達體重的3倍,但登山時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時,特別是下坡,膝蓋的負重會大大增加,據研究,在25度下坡角度下,膝關節負擔最多可能會到達走平路的1.6倍,也就是體重的4到5倍間,若考慮到登山常遇到的地形,可能有很多奮力上攀或向下深踏的動作的狀況(圖一),膝蓋負擔會更為增加,因此登山對膝關節來說,的確會造成額外負擔。強度大的高山活動 有助於預防初期肌力衰退再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在正常老化的狀況下,肌肉力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50至60歲平均會減少15%,往後每10年遞減30%。平衡度與靈活性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因此,肌力的不足的確會讓膝關節處於風險中,使得登山時膝關節容易受傷。雖然如此,2011年陽明大學發表的碩士論文,探討〈登山活動對運動傷害、身體組成與大腿肌肉形態功能之探討〉,研究者將有五年以上登山習慣的中、高年人分為兩組 (1) 高山組、(2) 郊山組(高度在1500公尺以下)。另外對照兩組:(3) 無規律運動中、高年者與(4) 年輕受試者。以問卷及理學檢查做為研究方式,探討登山對於人體可能之影響。此研究發現:高山組肌力最佳,而無規律運動組最差。長期規律進行費力的登山活動,可改善中高齡男性肌力下降的情形,也證實了強度較大的高山活動,有助於預防老化造成的初期肌力衰退,讓人有年輕的狀態。膝蓋磨損問題與年紀關聯性較高 非運動造成在膝關節磨損方面,以股骨末端軟骨厚度而言(圖二),兩登山組與年輕受試者結果幾無差異,皆明顯優於無規律運動組,膝蓋的磨損問題與年紀關聯性較高,而非運動造成,反而是登山過程中能夠強化膝關節附近肌肉的肌力,如股四頭肌與膝關節屈肌,減緩軟骨磨損。這與筆者多年的臨床觀察相同:復健門診來看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多缺乏運動,常見體重過重但腳很細。真正登山者的膝關節退化反而不太顯著,登山者較常因膝蓋周邊軟組織,如韌帶或肌腱的受傷而產生疼痛。肌力越差 越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磨損膝關節的磨損與肌力呈一互補,肌力越差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就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登山者若膝關節周圍肌力足夠,反而能保護膝蓋防止磨損。平常有登山習慣者,肌力慢慢鍛鍊,自然經得起使用;平常不運動的人,加上中廣身材,膝關節負擔重,一般走路就會造成磨損,反而退化明顯。突然作超過能力的運動,更傷。無怪乎研究顯示,最有證據力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法,竟然是肌力訓練。但若膝關節已有軟骨磨損發炎,或是有韌帶受傷者,也就是正在急性疼痛的時期,發炎容易造成受傷軟骨被發炎細胞清除,年紀大又長不回來,易造成局部磨損,這樣的情形應先減少活動包括登山,接受治療,努力控制發炎狀況。有研究顯示,半月軟骨受損或十字韌帶斷裂,皆會增加膝關節面局部的壓力,造成磨損加劇,因此許多年輕時膝關節受傷病患,若未好好治療,容易發生早發型的膝關節退化現象。已有膝關節退化者但非急性發炎期的登山者,不用害怕,預防重於治療,除平日要鍛鍊肌力,由健身房、騎車、走平路、進而爬小山的循序漸進法,可能是最好的預防進一步退化方法,也就是一種漸進式肌力訓練,常使用的訓練方式是反覆半蹲與站立,靠牆半蹲與站起是一種簡便安全的訓練方式(圖三),踩腳踏車、飛輪與阻力訓練,也是常見的訓練方式。另外採用如使用登山杖、穿護膝、下坡慢行等方法,都有效果。奧地利學者針對登山嚮導的研究顯示,使用雙側登山杖走25%下坡,比未使用登山杖者,可減少 15-25% 膝關節的受力,有效減少膝部負擔(圖四)。而下坡倒退走到底會不會較不傷膝蓋?目前沒有看到科學性的研究。但因為倒退走用的肌肉,和關節磨損的地方,和正走不太一樣,因此原本不舒服的地方可能會不痛, 但還是會加重其他肌肉關節的受力。主要是因為膝蓋需打直,膝蓋骨-股骨關節(patellar-femoral joint)壓力更大, 後大腿肌群過度延展及臀肌得要更使力,如果前側屈髖肌又太緊,這樣的姿勢可能就更危險, 甚至容易跌倒。登山後膝痛 休息兩三天後多可好轉膝痛是登山時或登山後常見的問題,登山者常表示下山過程中就會出現膝蓋周圍疼痛,但在休息兩三天後即見好轉,這種最可能為運動造成的肌肉酸痛,應可随著鍛練逐步改善。若這疼痛持續數周,韌帶受傷也要考慮,穩定膝蓋的外側與內側側韌帶常受傷,特別是深踏很多的步道,也就是要陡降的步道,有名的如北插天山、志佳陽大山的下坡路段。為了穩定膝蓋,內外側側韌帶都會負擔很多的力量,容易在突然的扭力下受傷。這樣的受傷也反映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足,在疲累時穩定的任務過度的交給韌帶來負擔。韌帶的受傷較肌肉難恢復,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韌帶受傷就是傷到了「筋」,需要較長的休息時間與適當的治療。另外,膝關節外側的髂脛束與內側的鵝足肌腱也是登山常見的膝痛來源,這些都是「傷筋」。膝關節疼痛不論是關節軟骨、韌帶或肌肉的受傷,在急性期皆要是當減少活動,需要時要加上藥物或復健治療,以便控制發炎、減少疼痛、讓受傷組織有足夠修復期。慢性期則可加上進階的復健治療,目標在學習加強肌力與靈活度的方法,運動方面則要循序漸進,逐步鍛鍊,才能有超乎年紀健康的膝關節,重享彩色人生。某些較嚴重的退化,最終要走向置換人關膝關節的地步,也不用害怕。現今置換人工膝關節已是極為成熟的手術,成功率相當高,要記得,術後復健相當重要,好好復健人工膝關節,之後爬山不是問題。好好訓練下肢及核心肌力,絕對是延長膝關節使用壽命的不二法則。(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登山傷膝蓋?聽登山控教授醫師怎麼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6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骨質疏鬆症堪稱年長者殺手?醫教如何兼顧肌肉與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患者平常難以察覺,一旦有警訊往往都是已經骨折,再加上死亡率高,形同老人殺手。馬偕醫院骨科醫師張定國表示,我國骨鬆盛行率高居亞洲第一,男性超過兩成,女性則有近四成;加上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超過一成,不可不正視其威脅。運動量少?較長壽?台灣骨鬆患者高居亞洲第一。張定國指出,我國骨質疏鬆率高居亞洲第一,約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骨質疏鬆,若以性別來看盛行率,男性約24%、女性較高38%;其中若是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致死率男性為近兩成,女性則約一成。至於我國為何會高居亞洲第一?他表示,推測可能是國民運動量較少或是年齡較為長壽,也有可能是健保較為齊全,跟其他國家樣本數有落差,但原因很多,尚未有確切定論。張定國表示,停經後的婦女、超過70歲男性、曾經骨折者、身材偏瘦/BMI低、有家族史,或是有糖尿病、腎功能不佳(洗腎)等慢性病患者,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他也說,如果只是輕微受傷就造成骨折的人更要特別留心,都應該要定期檢查。骨質疏鬆危險因子.高齡者:年紀愈大,骨質疏鬆機率愈高。.停經後女性: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流失快。.有骨鬆家族史:或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久坐、缺乏運動: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太瘦或過度減肥:骨質承重較少、營養攝取不足。.藥物使用:長期使用類固醇、甲狀腺素等。篩檢性骨質密度檢測並未給付,建議自費進行。張定國說,目前健保在骨質密度檢測的給付條件較為嚴格,篩檢性檢查都不會給付,並且一個人一生只給付三次骨質密度檢測,超過三次都得自費。而高風險民眾或是停經後女性應該至少3至5年做一次檢測,或是在健康檢查中額外勾選檢測。目前骨質密度檢測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最常見的方式,測量腰椎、髖骨兩處。張定國說,幾乎各大醫院都有,自費價格約落在600至1000元間。另一種為測量腳底的定量超音波,但是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骨質密度檢測1.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腰椎、髖骨兩處。自費價格約600至1000元。2.定量超音波:測量腳底,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維生素D和鈣都需補足,同時照顧肌肉與骨骼。由於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胃對鈣的吸收,並有助於肌肉功能,甚至減少跌倒可能;而鈣質是骨頭主要組成成分,因此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都不可輕忽。張定國強調,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均衡等不只是預防也是治療骨鬆的重點。曬太陽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建議民眾一天曬太陽約15至20分鐘,若是怕臉曬黑曬傷,可以在臉上擦防曬乳液,讓身體其他部位曝曬在陽光下,或是避開正中午時段,改在清晨、傍晚。在飲食上,張定國表示,高脂肪魚類的維生素D3含量較多,如鮭魚、鮪魚、鯖魚,或是牛肉、雞蛋、牡蠣等亦有豐富含量;而含鈣量高的食物包含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木耳、黑豆、黃豆等、九層塔、牛乳製品等。除了日常飲食攝取外,亦可透過營養保健品來加強補充維生素D。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許皓為建議,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片、8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並多曬太陽、運動、喝牛奶,保持良好作息,降低骨鬆風險。另外,也應避免吸菸、飲酒過量。進行身體負重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跳繩等。張定國說,骨鬆常常合併肌少症一起發生,肌耐力不夠者應該多做運動,降低跌倒骨折風險,如快走並搭配登山杖增加安全。而平衡感不好的人就應該避免慢跑,以免增加跌倒風險。他強調,要做「腳在地上、身體負重」的運動,對於改善骨質疏鬆較有幫助,例如,跳舞、爬山、慢跑、爬樓梯、跳繩;而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對骨質幫助較有限。張定國提醒骨質疏鬆的長者,若要避免摔倒,視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很多長者是因為看不清楚而跌倒,白內障、青光眼等應該積極治療,否則骨折恐造成永久傷害。
-
2023-11-24 醫療.心臟血管
壯男健檢無紅字...爬山後竟心肌梗塞險死 醫曝救命關鍵
台中56歲陳姓男子因有心肌梗塞家族史,每年定期健檢,十分自豪沒有紅字,但3個月前爬山後,差點喘不過氣,近期甚至胸悶、快吸不到氣,連忙到烏日林新醫院就醫,還好被醫師李榮基及時發現,扶到急診,經檢查確定是心肌梗塞,心導管手術置放支架後救回一命。胸痛、冒冷汗、背痛…心肌梗塞警訊 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李榮基說,心肌梗塞高危險族群包含有心肌梗塞家族史、三高患者、抽菸、酗酒、肥胖者,以及A型人格等,建議調整生活型態,並定期檢查追蹤。如果有出現頭昏腦脹意識不清、呼吸變得短促、胸口正中心疼痛或不舒服、一直冒冷汗或是左邊肩膀及手肘、下巴、背部疼痛,必須提高警覺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建議盡快至急診。【延伸閱讀】心肌梗塞前兆,男女可能不同!心肌梗塞是什麼感覺?8風險因子提早預防心跳每分鐘僅50下 醫師判斷馬上做心導管救命陳姓男子表示,他過去偶有突發性胸痛,但因久久一次不以為意,直到近期快吸不到氣才驚覺大事不妙,就醫時已頭暈眼花,印象最深刻的醫師李榮基一看到心電圖報告,發現他的心跳每分鐘僅有50下,立即對他說「我們要馬上做心導管,如果現在放你走,明天就看不到你了!」並扶他到急診,他感謝李榮基救命之恩。李榮基說,陳男由於心跳過慢,先置放暫時性心律調節器,解決血流動力不穩定,再進行心導管手術,發現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在心臟血管中心團隊的努力之下,在56分鐘內將右冠狀動脈打通,並置放一支塗藥物支架。術後陳男恢復良好,住院期間移除暫時性心律調節器,出院後只需要規律性服用藥物以及門診追蹤,現在呼吸順暢、不再胸悶,順利恢復原本的生活。急性心肌梗塞未及時治療 死亡率極高李榮基指出,急性心肌梗塞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極高,平均每拖30分鐘,死亡率增加7.5%,心肌細胞若缺乏養分會逐漸壞死。越早執行心導管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減少心臟損傷,避免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的併發症。
-
2023-11-15 養生.聰明飲食
炒菜要一開始加鹽,還是起鍋前再加?譚敦慈授聰明減鹽法,讓血壓、心血管更健康
「炒菜時,加鹽順序很重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不少人炒菜時,會先加鹽,鹽分可能藏在食材當中,或包覆在油脂裡,吃食物的人可能因此吃進了許多鹽;但如果起鍋前才加鹽、稍微拌炒,鹽分會沾附在食材表面,吃下肚就會有感了,若採用這種作法,可減少用鹽量,且兼顧美味,對身體的負擔也比較輕。鹽如果吃太多,對血壓、心臟、心血管都不好「鹽,真的不要吃太多!」譚敦慈提醒,攝取過多鹽分,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特別是小孩子,如果從小習慣吃過鹹、高鈉的食物,日積月累下來對健康可能會產生長遠的危害。根據美國心臟協會資訊,小孩攝取過多鹽分,血壓升高風險比一般同齡孩子增加約40%,不僅容易提早出現心臟病、心血管疾病,成年後也特別容易產生高血壓等問題。衛生福利部建議,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換算成人每日食鹽的總攝取量為6公克(相當於1茶匙)。美國飲食指南建議,51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最好將一天鈉攝取量降到1500毫克,大約是2/3茶匙的鹽巴。腎友挑「鹽」需要留意鹽當中其他成分目前市售很多風味鹽產品,從礦鹽、岩鹽、玫瑰鹽到精鹽、海鹽、沙漠湖鹽等,選擇眾多,譚敦慈說,她平常使用的是價格最親民的鹽巴產品,沒有特別使用風味鹽。根據國人營養調查資訊,許多人有缺碘的問題,而一般鹽就有加碘,所以使用一般的鹽,就可以攝取到碘。有些人為減少鈉的攝取量,選擇以「低鈉鹽」來替代。不過,譚敦慈指出,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的病患要留意,不少低鈉鹽是用「氯化鉀」取代常見的「氯化鈉」,也稱為「鉀鹽」,而許多接受透析治療的病患不能攝取太多鉀,因此挑選鹽品時,要格外留意成分標示,避免攝取過多氯化鉀。人不能完全不吃鹽,身體也會出問題「雖然鹽吃太多,對健康不好,但要維持生理機能,攝取鹽也是必須的。」譚敦慈提醒,攝取食鹽量過猶不及都會影響健康。許多人為了養生,吃清蒸、水煮的菜餚,不加油,也不加鹽,長期下來,身體就可能產生「低血鈉」的問題,她曾在爬山時遇到低血鈉發作,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的感覺,身體一時間非常難受,所以攝取適量的鹽,對身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鹽的代換方程式部分調味品含鈉量較高,包括醬油、味精、番茄醬、豆瓣醬、辣椒醬、烏醋等,在外覓食時,應儘量少用這些調味料。■1公克鹽=400毫克鈉=6毫升醬油=3公克味精=5毫升烏醋=12毫升番茄醬■1茶匙鹽=6公克食鹽(2400毫克)=2.4湯匙醬油=6茶匙味精=6茶匙烏醋=15茶匙番茄醬(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13 養生.運動健身
拒當小「腹」人 教你5招練出馬甲線 和腰間肉說再見
秋冬時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不知不覺小腹開始崛起了嗎?免擔心,今天就來分享,如何在家中只需10分鐘的徒手訓練,就能燃燒脂肪、收緊腹部,找回健康與自信體態!編輯推薦30歲才起步、讓孩子看到媽媽有多努力 人氣插畫家33:有熱情的工作,會讓你閃閃發光!本季不能少的時髦單品!以西裝外套穿出4種日系高級印象小紅書超夯新手3種腮紅攻略!搞懂膨脹、收縮、氛圍色上臉技巧, 妝容更精緻腹部肌肉主要由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構成。在馬甲線訓練中,包括登山者、側棒式旋轉(右側和左側)、V型上舉和蜘蛛棒式等5個動作,每個動作持續30秒,並進行4個循環。登山者此運動為心臟和核心肌肉訓練方式。開始於高板位,手掌平放在肩膀下,迅速將一條腿向前拉近胸部,然後交替雙腿,模仿爬山的動作。此運動可增強核心穩定性,同時燃燒卡路里。側棒式旋轉首先,側躺於地板上,用一只手臂支撐身體,使身體保持直立。舉起另一隻手臂,讓手指指向天花板,慢慢轉動上半身,使手指指向地板,再回到起始位置。此運動可增強側腹肌肉並改善平衡。V型上舉在仰臥姿勢下,同時抬起上半身和腳部,以形成一個V形,然後慢慢返回起始位置。此運動是一個針對腹部肌肉的挑戰性運動,有助於加強腹部,特別是下腹部肌肉、增加核心穩定性。蜘蛛棒式從高板位開始,緩慢地將一腳的膝蓋朝向相反的手肘位置,返回高板位,再切換至另一側。此動作不僅可強化核心肌肉,還有助於改善柔軟度和協調性。上述介紹的運動中,在塑造馬甲線和強化核心肌肉方面非常有效。也建議大家在執行任何新的運動前,應詢問專業人士或教練以確保姿勢正確,並根據自己的體能進行調整。還想了解更多運動健康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12 名人.劉秀枝
「如果有人問我幾歲,答案看當時的心境!」名醫劉秀枝活躍的老年生活是怎麼做到的?
年齡是個資,除非自己願意透露,或公務、就醫等所需,不能隨意問。例如我很滿足,活到75歲還能獨立自主,享受活躍的老年生活,但如果有人問我幾歲,那麼我的答案就是看當時的心境囉。前天我才跟團從日本旅遊回來,逛景點時有位陌生的中年女士走過來問我:「妳今年幾歲了?」我脫口而出:「90歲。」她看來有點訝異,身邊的好友們都忍住笑而不言。知道這位女士其實是在稱讚:年紀這麼大了,還能出國,走得動呢。就如同我們看到可愛的小孩,會問幾歲了,稱讚小朋友好乖好棒一樣。但是,老人不是老小孩,就好像當年我在醫學院上小兒學科時,老師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小版,藥的劑量也不是酌量減一減就可以了。」所以老人也不是個年齡較大的小孩。約30年前,大姊陪著同是80歲的雙親到中部小鎮的銀行辦事,坐著等號時,一位老婦人(也許沒想像中的老)問父親幾歲,父親毫不猶豫地說:「100歲。」老婦人又問坐在旁邊,看來年輕許多的母親:「妳是不是貪他家有錢,才嫁給大妳許多歲的人呢?」母親樂不可支,大姊不敢笑出聲,後來也常笑說父親會掰。30年後,我才恍然領悟,父親當時的幽默、自嘲,其實也帶點了慍意。日前在停車場的電梯裡看到一位不相識的中年男士,帶著高爾夫球具,忍不住問:「請問要去哪個球場打球?」他回答後,客氣地反問滿頭白髮的我:「妳以前也打高爾夫球嗎?」我腦海裡閃過好幾個念頭,至少可推出3個答案,最後決定平實回答:「這個球場好打,高低起伏不大,我最近也去打過。」不過,我是否有點反應過度?一般人對老年有刻板觀念,例如年老體衰、動作遲緩、記憶減退、頑固執著,不會用也不肯學習使用3C產品等等。其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一樣,有些老年人即使身上有不少病痛或動過手術,但都治療成功或控制得宜,生活功能很好且很活躍。例如不久之前我們6位醫學院同學去探望一位因罹患癌症而在接受免疫療法的同學,其中3位都曾罹癌但治療成功,生活也多采多姿,並且有兩位仍繼續在看診。一位67歲好友的8歲孫子,在暑期作業的「祖孫情」文章裡寫著:「我的阿嬤雖然年紀很大,但是她很健康,會去上課、爬山、還會上網,會策畫兩天一夜的太平山旅遊。希望阿嬤經常活動,永遠健康,帶我們活到一百歲。」讓我們互相期許,做個活躍、自強、自信、自珍的現代老人吧!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