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戴口罩
共找到
3119
筆 文章
-
-
2023-06-14 癌症.肺癌
30歲正妹護理師,不煮飯不菸不酒罹肺腺癌!靠一檢查,「多花8000元救了自己」
被封「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自曝健檢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才30歲的她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也沒有人肺癌,不解為什麼會罹癌。還好健檢時多花$8000多元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救了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 「最正護理師」才30歲罹肺腺癌才剛在IG票選護理師被選出「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在自己IG哭問透露,「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肺癌』?」她在自家醫院健檢自費加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看到一顆充滿敵意的結節…院內的胸外醫師判斷「這可能是惡性…」。所幸後來轉到台大癌醫團隊,陳晉興副院長看完片子告訴她:「80%是惡性,但你放心我幫你開刀處理,我保證不會轉移!」雅薇表示已在日前開完刀了,確定是肺腺癌第一期,病理分期與後續治療還要等1周才會知道,但心情上已漸調適,更慶幸能在30歲提早發現已經很幸運。雅薇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沒有人肺癌,只是因為自己在這半年偶爾有咳嗽加上長期偏頭痛沒有改善,健檢時才想自費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這顆位置與咳嗽無關,算是咳嗽給我的警訊,也算是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說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X光能看到,可能已經末期)。疾病百科/肺腺癌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百科肺癌年輕化 與空汙有關?昨天才剛公布的111年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正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肺癌已連續16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像雅薇這樣不煮飯不菸不酒卻罹癌的年輕患者也愈來愈多。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江啟輝曾受訪指出,台灣的罹癌率日趨年輕化,被懷疑與空污、食安有關,醫學界仍在探究兩者實際的關係,不過從肺腺癌來看,過去多是老菸槍或是長期吸油煙的家庭主婦會罹患的癌症,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的患者,完全沒有接觸危險因子就罹患,恐怕是一大警訊。江啟輝認為「不排除與PM2.5有關」,空氣污染影響的不僅是肺部,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只是空氣最直接接觸的器官是肺部,因此最直接的病變就是「肺癌」。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聖皓也曾受訪表示,不菸不酒的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如果排除了職業環境汙染暴露因素,空汙的確是引發肺腺癌的重要可能因素之一,政府有必要致力改善空汙。【延伸閱讀】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 室內擺放「這些植物」有助淨化空氣誰適合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方法,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最小可抓到0.3公分的肺部病灶。那是否一般人健檢都建議要做LDCT?目前健保免費篩檢對象僅針對以下2個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檢查: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二、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國健署引國際實證指出,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若不是前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一般醫師仍是建議5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菸史等高危險群,可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如發現肺部結節,須配合定期追蹤、檢查。如何預防肺腺癌?除了定期接受肺癌篩檢,醫師建議,平常外出前先觀察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如果當地空汙嚴重,建議不要騎機車或單車,盡量選大眾交通工具,並戴上口罩。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7招預防肺腺癌1.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2.戒菸並拒吸二手菸。3.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4.定期接受低劑量電斷層檢查。5.避免化學物質毒害。6.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盡量搭大眾交通工具。7.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參考資料】.雅薇IG《vivi_ocean》.國健署肺癌篩檢簡介.台大名醫也得過!肺部有這情況 可能是肺癌早期症狀.PM2.5惹禍?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不菸不酒
-
2023-06-13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
小心,別以為只有室外才有空氣污染,事實上,空污、傷肺因子常埋伏在你我身邊,連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也很難逃得過!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李岡遠舉例,如辦公室玻璃帷幕上的窗簾常附著一些有機物質,一受陽光照射,就會引發「光化反應」,進而產生臭氧等有毒氣體,或印表機當碳粉經雷射強光照射,也會產生類似反應,這些有毒氣體可能對肺部健康造成傷害,日積月累下,肺功能就會大幅衰退。除了辦公室內的上班族,機車通勤族或外送員、警消等,也容易遭受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等環境傷肺因子伏擊,不過這些威脅卻常受到忽視。而臨床研究也顯示,上述傷肺因子不僅易引發肺部急、慢性發炎,還會導致肺功能受損,當肺功能受損嚴重,連走路、運動、爬樓梯都有困難,嚴重時會造成失能,只能長期臥床。為此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發起「聯合報健康放大鏡:您了解自己的員工健檢嗎?」調查,透過網路搜集累計1027份有效調查結果,其中包含住宿餐飲業、美容美髮業、警消、營建工程業、製造業及科技業等29類職業從業人員。發現參與填答的高風險傷肺職業族群中,約4成沒聽過肺功能檢測,且有超過7成沒接受過肺功能檢測,若不清楚自己的肺部健康狀況,對後續肺部遭受侵害嚴重性也可能會輕忽!別再與x光混淆 了解肺部健康須靠肺功能檢測李岡遠指出,目前想了解自己肺功能是否受損,最方便、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肺功能檢測」,進行肺功能檢測時,不僅沒有侵入性、沒有輻射威脅,且過程簡單,檢測時間只需要10到30分鐘,結果很快就可以出來。肺功能檢測與胸部X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並不一樣。胸部X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主要用來偵測腫瘤、肺部結構是否異常;而肺功能檢測,主要透過肺活量與呼吸道空氣流暢程度,客觀了解肺部健康狀況。未來隨著新科技、新儀器日漸普遍,檢測也會越來越方便。【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肺功能檢測如此重要?李岡遠對此表示,一旦肺部長時間受空污、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懸浮粒子等傷肺因子侵害,易產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肺阻塞)或引起氣喘發作,並造成肺氣腫、肺纖維化等嚴重後果。7成高風險族群處於傷肺環境 仍未做過肺功能檢測根據調查,1027位填答者中超過半數工作環境中常出現傷肺因子,而做過肺功能檢測僅占3成。依據現行〈職業安全衛生法〉, 規範11種工作環境每年須進行肺功能檢測,調查也發現236位處於法規內工作環境的填答者,其中沒做過肺功能檢測比率超過7成。肺功能與一個人的活動力、生產力都息息相關,接受肺功能檢測,可第一時間掌握肺功能好壞,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續受損,不過,現今許多環境污染物質,如PM2.5懸浮粒子等,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中並沒有被視為危害健康作業因子。不只如此,李岡遠也直言,現在許多新興工作,如外送員等,或像警消人員工作環境,都沒有列入高危害工作範圍,也沒要求須將肺功能檢測納入體檢,導致這些族群多半對自己肺功能狀況一無所知,像警消人員,雖然長時間接觸空污、災難現場粉塵、柴油廢氣的侵襲,卻更要求體能好、活動力佳,一旦肺功能持續衰退,影響打火英雄與人民保母工作表現,對整體社會是一大打擊。出現症狀肺部可能已受傷 保留肺健康要趁早據調查發現,1027份有效問卷中,已有逾20人只在上班期間出現咳嗽,有痰或氣喘等症狀。「當出現肺阻塞、肺部纖維化,引起肺功能受損,就再也無法恢復,只能避免繼續惡化!」李岡遠看過部分肺纖維化病患因肺功能受損而臥床、失能,根據臨床經驗,他也發現,長期接觸空污、汽機車廢氣等傷肺因子,並產生肺阻塞、肺氣腫、肺纖維化的族群中,不少為經濟弱勢、藍領階級,這些人多為家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整個家庭都會受牽連。更可怕的是,肺功能受損、肺纖維化初期,多數人沒感覺,等到出現症狀,肺功能往往已經回不去了,因此肺功能檢測對這些族群更顯重要。👨⚕專家小叮嚀:每年一次肺功能檢測 搭配護肺小撇步 全方位守護肺健康李岡遠提醒,20到25歲是一個人的肺功能高峰期,建議在25歲時便接受第一次肺功能檢測,即使年過25歲,也建議盡快接受肺功能檢測,檢查結果可作為往後基準。之後,則建議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測,若將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健檢、員工健檢,更為理想,平常進出有傷肺因子的環境,或不得已需接觸空污、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懸浮粒子等傷肺因子,也建議戴口罩,且盡量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在空污嚴重時在外面走路,或進行跑步、騎腳踏車等運動,減少傷肺因子傷害,在室內,則可加裝空氣清淨機,對肺功能健康,也可多一層保護。【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聯合報健康放大鏡:您了解自己的員工健檢嗎?」調查結果【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6-13 醫聲.疫苗世代
國人十大死因新冠肺炎排第三位 疾管署曝最新防疫規劃
衛福部今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新冠肺炎名列第三位,外界關心,疾管署今年防疫措施,能否防範下一波疫情到來。疾管署表示,因應各國邊境逐步開放,國內防疫措施持續鬆綁,目前採購足量新冠肺炎疫苗,並正評估規劃秋冬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另為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已積極儲備足量抗病毒藥物,並提升藥物可近行。國人新冠疫苗接種方面,疾管署今年3月6日至4月30日,推動「112年全民COVID-19疫苗接種運動」,呼籲符合接種資格民眾接種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而截至6月6日止,國內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接種率達77.9%,另有16.9%長者已完成3劑追加劑接種。抗病毒藥物部分,疾管署依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6月10日止,1至6月國內染疫就醫民眾的口服抗病毒藥使用率推估為18.2%,約開立45萬人份,且今年各月份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率均高於去年平均使用率的11.6%,顯示符合公費抗病毒藥物民眾如經臨床醫師評估適合用藥,均依規定開立抗病毒藥物供民眾使用。而我國確診個案藥物使用率,高於日本、香港、韓國、英國等國家,僅次於美國。另目前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儲備量能皆可再使用4至6個月,並訂有開口式合約可再購買,儲備量充足無虞。疾管署表示,基於新冠肺炎疾病嚴重度下降,篩檢陽性民眾多為輕症個案,且國內治療藥物、疫苗及防疫物資充足,自今年3月20日起調整病例定義,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的併發症個案,須通報法定傳染病並住院治療,但輕症及無症狀民眾建議「自主健康管理」10天。自5月1日起也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由第五類傳染病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因應社區流行之相關防治措施亦視疫情發展逐步調整或放寬,於確保社區防疫安全及保全醫療量能前提下,逐續恢復疫前生活。疾管署持續透過併發症通報、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抗病毒藥物使用情形、住宿式機構定期公費抗原篩檢結果及醫療資源使用情形等多元管道監測國內疫情。因應近期新冠疫情上升,疾管署已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時效為72小時,並就通報個案後續處置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另也持續供應抗病毒藥物,並維持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高風險場域戴口罩規定。疾管署表示,「多元監測疫情」、「持續供應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以及「整備醫療物資」為現階段COVID-19防治重點工作項目,疾管署將持續掌握疫情變化,適時調整相關防治作為,也提醒民眾應持續配合現行戴口罩規定及建議,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請符合資格民眾儘早前往接種次世代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2023-06-12 焦點.健康知識+
戴口罩對健康有影響?研究曝這款口罩戴太久會引起心肺壓力
美國醫學會期刊今天(2023-6-9)發表Evaluation of Mask-Induced Cardiopulmonary Stress(評估口罩引起的心肺壓力)。我把它整理和翻譯如下:研究動機:口罩已被證實可有效減少 COVID-19 的傳播。隨著空氣傳播疾病的不斷出現,在公共和工作場所仍然建議使用口罩來作為預防措施。在中國,戴口罩仍然是日常生活中廣泛採用的做法。 可是,戴口罩是否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由於過去的研究所採用的干預時間短太短,無法得出一致的結論。鑑於 N95 口罩對 COVID-19 等病毒提供最高級別的防護,我們系統地評估了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使用 N95 口罩對心肺功能的影響。研究方法:這項隨機臨床試驗於 2022 年 3 月 7 日至 8 月 1 日在中國上海納入了 30 名健康參與者。實驗是在代謝室中進行,以便於嚴格控制每日卡路里攝入量和身體活動水平。 通過分層隨機化,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戴或不戴 N95 口罩(持續 14 小時,從8:00 到 22:00)。參與者在上午和下午運動30 分鐘,分別在其最大耗氧量水平的 40%(輕強度)和 20%(很輕強度)下使用測力計。在干預前和干預後 14 小時採集靜脈血樣本進行血氣和代謝物分析。結果:30 名參與者(平均年齡26.1 歲;15 名女性)完成了這項研究。 戴 N95 口罩導致呼吸率和脈搏血氧飽和度在 1 小時內降低,2 小時後心率平均升高3.8 次/分鐘。 在 11:00 的輕強度運動期間,戴口罩引起的心肺壓力進一步增加:心率平均升高7.8 次/分鐘,血壓(收縮壓)平均升高6.1 ,血壓(舒張壓)平均升高5.0,呼吸頻率平均減少4.3 次 /分鐘,血氧飽和度平均減少0.66% ,能量消耗平均增加0.5 kJ ,脂肪氧化平均增加0.01 g/min 。戴口罩 14小時後,靜脈血pH值下降,計算出的動脈血pH值呈下降趨勢,變腎上腺素(metanephrine)和去甲變腎上腺素(normetanephrine)水平升高。參與者還報告說,使用 N95 面罩會增加整體不適感。討論:本研究表明,戴N95口罩 14 小時會顯著影響生理、生化和感知參數。這種影響主要是由呼吸阻力增加和隨後的血氧和 pH 值降低引起的,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和腎上腺素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升高。額外的激素引起心率和血壓的代償性增加。雖然身體健康的人可以代償這種心肺超負荷,但其他族群,如老年人、兒童和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代償受損的情況。慢性心肺壓力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總體死亡率。然而,本研究是局限於實驗室環境中的 30 名年輕健康參與者;需要進一步調查以探討不同口罩對臨床環境中不同人群的影響。原文:口罩引起的心肺壓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再度大爆發仍未確診!「天選之人」提供預防新冠病毒感染8關鍵要領
最近在第一線行醫的一般內科或家醫科醫師,大概都可以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了。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於臉書表示,很幸運的,他到現在仍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天選之人,並提供8項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要領,像是千萬不要用手指按了電梯,又滑手機,避免汙染手機面板,以及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最好還是能配戴口罩。「我昨天確診,可不可以晚幾天再做胃鏡?」,「我早上確診了,家醫科醫師有開藥給我,那我還可以繼續吃B肝的藥嗎?」許秉毅說,最近看診,三不五時就會遇到一些讓人「倒抽一口氣」的病人,在看診到最後,要幫他作檢查或開藥時,才突然冒出這句令人心驚膽戰的話,心想,新冠肺炎確診者,怎麼沒有在進來看診的時候,就先告知醫護人員一聲,讓我們預作防範。許秉毅指出,遇到這種事,往往是等病人離開後,趕緊跟護理師把病人摸過的門把、坐過的椅子、看診桌面和電腦鍵盤消毒一次。另近來到一家診所支援,兼看各種內科疾病,發現因為感冒症狀來看病的人暴增,數目大概有過去8倍之多。許秉毅表示,從衛福部疾管署6/6公布資料顯示,本土第四波新冠疫情來到最高峰,過去7天平均每天新增244例中重症病例,上升17%,死亡平均增加28例,創下中重症才要通報以來最高,估計目前每天約增加2.3萬至2.8萬人染疫。戴口罩卻徒手拿東西吃 你忽略了環境傳染許秉毅說,這波疫情來勢洶洶,令人擔心的是 ,隨著口罩解禁、輕症免通報、患者不必隔離,新冠肺炎防範更加困難;雖不少民眾出門仍會戴口罩,以避免新冠病毒的飛沫傳染,卻仍會徒手拿東西吃,忽略了環境傳染,又稱「鼻水—眼口鼻傳染」。許秉毅說,新冠病毒存在於患者鼻水、唾液、皮膚、糞便,患者打噴嚏時,用手掩口鼻時,手上便可能汙染到鼻水,而後若再去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水龍頭、滑鼠、紙鈔或錢幣,鼻水中的病毒就可能汙染到這些物品。日常生活用品受病毒汙染程度 手機最恐怖許秉毅指出,有些研究探討新冠肺炎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受病毒汙染的情形,發現汙染率是手機78%、電話40%、廁所81%、門把16%、電腦鍵盤40%、滑鼠33%、電梯按鈕43%,所以在新冠疫情流行時,使用公共廁所、按電梯按鈕及握門把都有受感染的風險。許秉毅說,很幸運的,他到現在仍是新冠疫情下的天選之人,因此,提供8項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要領,給好友們參考:預防新冠病毒感染8關鍵1、按電梯按鈕最好用衛生紙或指背(手指背面),出電梯後,盡快將衛生紙丟棄,或用酒精消毒手指。2、千萬不要用手指按了電梯,又滑手機,因為這會汙染你的手機面板。3、吃東西時要使用餐具或包裝紙,避免用手拿薯條或麵包吃,也禁止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或挖鼻孔。4、公用廁所是最容易傳染疾病的地方,使用廁所完,洗手後,記得用擦手紙把手擦乾,然後將擦手紙包在水龍頭上關水,最後記得用擦手紙包住廁所的門把,出了廁所,再將其丟棄,以避免手部的二次汙染。5. 吃外與朋友一起用餐時,應使用公筷母匙。吃桌菜時,最好第一輪就夾好夾滿,以減少吃到被患者飛沫汙染之菜餚的機會。6. 開車或騎車前,用含有酒精濕紙巾,把方向盤及駕駛座附近的環境擦拭消毒一次。7. 每天剛到辦公室時,用酒精或清潔液消毒辦公桌及擦拭電腦鍵盤與滑鼠,讓工作環境保持清潔。8. 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最好還是能配戴口罩,返家後,將用過的口罩拋於垃圾桶內,不要第二天再次使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9 養生.抗老養生
三花棉業創辦人施純鎰病逝/持續運動、學習不輟 施純鎰靠 「5位女友」讓他年輕
【2023/6/9編註】三花棉業證實,創辦人施純鎰因病於112年6月8日安詳辭世,兒孫都陪伴在身旁,享壽88歲。三花棉業為台灣在地經營老牌子,本業主要經營毛巾、襪子及平口褲、內衣等,施純鎰任董事長時曾親自上陣拍廣告,「我把關,你品管。」「你們需要的,三花都知道。」都是觀眾很熟悉的廣告台詞。根據維基百科介紹,三花棉業目前已轉為集團式經營,以三花集團為整合統稱,關係企業包含有:三花生活館、三花樂齡館、三花加油站、三花日式料理,另有主掌公益活動的:三花基金會、闡述襪業歷史的三花博覽館。施純鎰先生多年來的經營理念及人生觀相當豐富,過去也曾為《元氣網》撰寫專欄,讓大家一窺其企業經營堂奧。》回顧專欄三花老董施純鎰 「5位女友」讓他年輕【聯合報/記者江慧珺報導】(以下報導刊登於2016/08/07聯合報)「我這樣試穿襪子已經45年了,襪子的好壞我最知道!」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襪子大王」的廣告台詞深植人心,親自上陣推廣自家產品,充滿活力的模樣絲毫看不出他已高齡80歲,飲食控制、持續運動與學習不輟,正是他養生的獨到祕訣。曾因打拚暴瘦 又把健康贏回來年輕時努力打拚事業的施純鎰,過去成天在外奔波忽略飲食,一度瘦到只剩43公斤,罹患嚴重便祕,每周只解一次便,還有胃潰瘍。事業站穩腳步後,逐漸意識到健康的重要,靠著吃木瓜等水果及大量喝水,改善便祕。如今他維持清淡飲食,多海鮮少肉類,維持健康體態。幼時家貧,施純鎰自8歲就分擔家計,犧牲上學時間,如今的他格外珍惜進修機會,從閱讀、看電影中吸收新知,例如看了電影「鐵娘子」後就學著喝咖啡,講究的他還直接購買咖啡豆,親手研磨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味道。笑擁五位女友 向年輕人學習施純鎰也常笑說自己擁有「五位女友」,其實是與他一同打球、看電影、學英文、演講及理財的老師們,保持開闊心胸向年輕人學習,常常動腦吸收新知也能防失智,日前更與朋友揪團欣賞瑪丹娜演唱會。規律運動更是施純鎰的健康祕訣。熱愛高爾夫球的他,球齡長達45年,每天早上3點起床,戴著頭燈摸黑到球場享受揮桿樂,打到7點才換裝前往公司上班,多年來風雨無阻、始終如一。依場合穿襪 一整天舒適有禮身為襪子大王的施純鎰認為,依據場合選擇適當的襪子很重要。他以自己為例,每天早上前往球場時會穿著輕薄透氣的休閒襪;打球則換成略有厚度且吸汗的運動襪;打完球上班則換上較長的紳士襪。他深信,唯有親自試穿才能確認品質,才能推出最引以為傲的產品。施純鎰小檔案曾任:台灣三花棉業董事長出生:民國25年興趣:經營事業、打高爾夫球、釣魚、看書座右銘:「100%的投入,不斷創新」養生哲學:清淡飲食、持續運動、交朋友學習新知醫師叮嚀與年輕人為友 腦袋會更靈活維持規律運動有益健康,但清晨溫度偏低,中老年人若要出外晨運,保暖工作可要做足。建議可戴口罩保暖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造成血管收縮,而高血壓患者出門前也要量血壓。此外,激烈運動可能造成心臟負擔,即便是看似較緩和的高爾夫球,仍有人揮桿到一半就倒下,就是因為沒有留意到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有胸悶、易喘的症狀,就要特別留意,或者隨身攜帶舌下含片,以免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而多動腦是預防失智的不二法門,除了看書、看電影、玩遊戲、打麻將之外,增加社交互動也是好方式。年長者的同齡好友多半背景相似,聊天的話題較為固定,但若與年輕人做朋友,新潮的想法、談話用語與肢體語言,對大腦都是新的刺激。除了聊天增加新知外,年長者若願意敞開心胸,與年輕人學習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不僅可以促進世代交流,還能夠學習新知。飲食清淡雖好 也要顧及營養此外,高齡長者的飲食需要特別注意蛋白質補充,不少老人家口味清淡且胃口小,有時吃稀飯配醬菜就是一餐,長期飲食不均衡,很可能罹患肌少症;此外,年長者消化不好,不妨選擇魚肉、雞肉、豆類等較好消化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別怕跑廁所 水分一定要夠若有便祕困擾,多吃各類蔬果以及水分補充很重要。有些長者嫌一直跑廁所麻煩,水就喝得少,可能導致體內毒素無法排出,建議每日飲水量應以體重的30倍計算,例如50公斤的成人,每天必須喝1500cc的水才足夠。(諮詢/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整理/記者江慧珺)【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台灣三花棉製業
-
2023-06-06 醫療.泌尿腎臟
腹膜透析存活年限?解析腹膜透析的步驟、缺點和費用
許多慢性病都會導致慢性腎臟病,而慢性腎臟病末期,無可避免地必須選擇洗腎,少數幸運的病人可以進行腎臟移植。一般來說,「洗腎」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稱為血液透析(HD),俗稱「洗血」;另一類是腹膜透析(PD),俗稱「洗肚子」。「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引流到體外機器,透過機器快速移除血中毒素,血液透析大概2~3天進行一次,也就是說,病任平均每周需到院3次;「腹膜透析」則是透過人體的腹膜進行透析,洗腎病人可以透過腹部的導管輸進乾淨的透析液,同時將舊的透析液排出進行治療,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每月回診一次確認透析狀況即可。腹膜透析存活年限有多長?除非患者因身體問題無法選擇腹膜透析,要不然無論是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在存活率上並無顯著差異,洗腎超過10年、20年的腎友大有人在。所以病患可以因自己的自主性、意願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洗腎方式。如何進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有哪些步驟要做?1.當病患要進行腹膜透析時,醫師會在腹部開刀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經由導管注入腹部,利用血液與透析液濃度差的原理,利用腹膜上的豐富的微血管,來進行分子交換,過濾、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2.接著可以透過機器將「髒的透析液」引流出肚子,換上新一袋透析液至腹腔,不斷循環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水分。腹膜透析的時間約需多久?操作困難嗎?腹膜透析在實務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兩者都可透過腎友或腎友家屬操作,過程十分簡單,甚至視力不好、手抖、記性差的腎友都能操作,醫護人員會反覆教導腎友熟悉操作流程,並在回診時持續進行衛教。 腹膜透析兩大類型:1.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CAPD):每日手動換液4~5次,一次大約2公升左右,讓藥水在體內停留4~6小時後,再引流出來,每次約半小時左右,也可利用工作空檔或在空曠處自行操作洗腎。可在家自行操作,患者不用一直跑醫院,上班、出遊較不受影響。2.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由機器來自動執行換液的工作,就算睡眠中也可進行,一次更換10~15公升,進行時間大概8~10小時左右,白天就有機會不進行透析。有時視體內藥水濃度情況,隔天還需手動再換一袋藥水。一般等到下班回家休息後,才再裝上機器換液。機器還設有遠距病患管理系統,能夠即時回傳分析數據,讓醫護人員掌握病人居家治療的情況,主動提供進一步的照護建議。研究顯示,這樣的模式還可降低39%住院風險及54%住院天數。全自動腹膜透析的機器約等於小型印表機,出遠門上較為不便。腹膜透析缺點:增加腹膜炎感染的風險腹膜透析最大的隱憂是感染,增加腹膜炎的風險。因為人體腹膜腔本是一個無菌環境,如果在腹膜上 開口,就會增加感染風險,進而引起腹膜炎。一般來說,引發腹膜炎的原因有兩類:●腎友操作的問題:超過一半以上的感染狀況是因為腎友操作不佳,例如:操作時不戴口罩、沒有洗手就灌液、操作時開著電扇,導致微生物飄散等。●疾病的問題:少數腎友會因為自身的疾病,增加腹膜感染的風險,例如:經血路的感染、胰臟炎、大腸憩室炎等腹腔器官感染,因此導致腹膜炎。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總會擔心因一時的疏漏感染腹膜炎,但這樣的擔心是杞人憂天,還是真實發生?根據「2021年台灣腎病年報」中的數據發現,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近5年腹膜炎發生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是 全亞洲最低的國家。換言之,台灣現在腹膜透析引起腹膜炎的風險越來越小,只要病患操作得宜,並且 及時獲得治療,腹膜透析其實越來越安全,腎友不用為此太過擔心。想了解更多的腹膜炎資訊也有腎友會另外擔心的毒素清洗是否乾淨。這是因為腹膜透析是連續性地洗,效果與血液透析相去不遠,腎友能夠選擇腹膜透析做為往後長期的洗腎方式。不適合腹膜透析的族群有:●腹腔動過手術●腹膜發生過沾黏者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沒有血管可使用作為瘻管者●腎病嚴重到無法使用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會增加額外的費用嗎?洗腎費用則依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兩種不同方式有些微差異,前者每月約5萬元、後者約4萬5千元,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的機器租借費和洗腎費用,目前都可由健保給付。參考資料:元氣網:天冷腎友要小心 寒流氣溫驟降、喝熱湯防寒 當心「血壓失控」元氣網:配合作息洗腎 破除腹膜透析3迷思元氣網:避免群聚染疫 在家洗腎增加元氣周報:腎臟病有2種洗腎方式 醫師詳解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差異慢病好日子:透析選擇想了解更多慢性腎臟病、尿毒症的介紹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
-
2023-06-02 焦點.元氣新聞
解封後感冒作祟 三大崩潰情境靠伏冒小綠盒即刻救援
口罩令終於走入歷史,終於得以和朋友、同事以真面目相見歡,Party、酒局、出國旅遊輪番上陣,但卻不幸感冒而被逼取消?每天上班已經很鬱悶,加上身體不適,導致口罩解封、愉悅心情卻「解不了封」!感冒來襲要立即舒緩症狀,建議搭配伏冒小綠盒,30分鐘見效,一錠就能針對不同症狀對症下藥,讓各位有依靠,不用擔心自己變成「無局上班族」!上班族感冒三大崩潰情境解密 到處受困好難受!你是不是也這樣?每天不到八點就要梳洗出門,接著又要趕上擠滿人潮的公車、捷運,到辦公室後打開電腦看到各種待辨事項,真的好崩潰。若這時候突然感冒來襲,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樣樣來,不僅無法好好工作,連約好的局都只能取消,讓美好生活受限。以下盤點了三大疫後上班族感冒的崩潰情境,你中幾項情境呢?● 情境一:通勤上班,剛趕上捷運,喉嚨卻傳來有搔癢感,鼻水也快止不住、不斷往下流,讓你備感緊張。這種想咳不敢咳、想擤不敢擤的心情,擔心一咳、一擤就遭白眼,有苦不敢言。已經感冒了,忍耐只會更痛苦,通勤時擔心別人眼光而不能隨心所欲,感覺備受限制好難受!● 情境二:WFH結束回歸正常上下班的日子,但每天忙忙忙、會議趕場趕不停,連工作量也報復性多了起來。但這時卻遭感冒來襲,身體的各種不適讓進度被拖慢,工作效率大下降,讓工作狀況受限!● 情境三:身為Party King/Queen,疫後各種約、出遊、開趴已填滿行事曆,這時候煞風景的感冒卻來攪局,發燒、頭痛、鼻塞等症狀逼得你只能聚餐喊減一,即使解封還要關在家,社交活動受限,無法好好去玩。面對上述各種情境,讓生活被感冒影響而受到限制,看著同事、朋友們荒唐又快樂的限時動態,卻只能困在被窩中被不同症狀逐漸擊垮,這種委屈有誰懂!被感冒困在家?伏冒小綠盒讓感冒症狀通通緩解 快速回到精彩狀態!感冒一般會維持七到十天,其中中期通常是症狀最為明顯的時期,像是咳嗽、鼻塞、發燒、喉嚨痛、肌肉痛等。可是忙碌的日常卻沒有時間等你,也許明天白天就有一場重要的會議、晚上就要與曖昧對象約會,若沒有即時處置症狀,更可能讓三大崩潰情境一次發生!建議搭配下列三重點,可有效讓生活不受感冒限制,維持好狀態。第一、視情況維持戴口罩習慣,建議身體不舒服以及人多時的通勤期間還是將口罩配戴完整,如遇真的很想咳嗽、打噴嚏時,則需將口鼻遮掩。第二、上班時間忙、下班還續攤,行程總是太滿易使身體被感冒突襲,好好調整規律作息,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才不容易被感冒擊垮。第三、面對多元的感冒症狀時,對症下藥是關鍵,建議選擇能緩解綜合型症狀的伏冒小綠盒,30分鐘有效舒緩感冒不適,讓你不論會議、約會都能安全上陣,面對窘境也不再崩潰!疫後感冒新對策讓生活不受限 通勤、工作、享樂不中斷伏冒小綠盒有多種選擇,適用於不同的感冒病程與症狀。伏冒加強錠含醫師常用處方成分*,30分鐘快速有效緩解常見的各種感冒症狀,包含鼻塞、喉嚨痛、咳嗽、畏寒、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等。若有流鼻水的症狀,可選擇伏冒綜合鼻炎錠,含有抗組織胺能抑止流鼻水及打噴嚏的症狀。此外,到感冒後期,其他症狀都改善了,就只剩咳嗽咳不停,這時候就比較適合使用伏冒治咳錠,含有可抑制咳嗽的成份,舒緩不舒服的症狀。讓你通勤時不再擔心尷尬的咳嗽,工作上不會頭暈腦脹導致效率降低,也不會因為發燒無法出席早就約好的朋友局,讓通勤、工作、享樂時刻皆不中斷,精彩生活不受限!疫後感冒新對策,現在就購入伏冒小綠盒,成為家中的常備藥吧!*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為醫院/診所常用止痛藥退燒成分。(寰宇藥品資料管理(IMS)2011台灣地區醫院 /診所開立之成分)使用前請依醫師或藥師指示用藥,並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英商葛蘭素史克消費保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66號24樓/衛署藥輸字第023784號、025297號/衛署藥製字第051386號/北市衛藥廣字第112050255號 Trade marks owned or licensed by Haleon. ©2023 Haleon or licensor. PM-TW-PCF-23-00041
-
2023-05-30 醫聲.高齡社會
疫情讓不健康餘命減…衛福部稱防疫有成 專家:超額死亡才是主因
最新統計顯示,二○二一年國人「不健康餘命」為七點五六年,這是自二○一三年進入「八」字頭的八點二四年,相隔近十年後,首次恢復到「七」字頭。對此,衛福部分析與防疫有成有關,住院人數、肺炎死亡人數大幅下降,讓國人健康年歲增加。但專家並不同意,疫情引起「超額死亡」才是不健康餘命縮短的主因。不健康餘命意指失能、臥病、被慢性病纏身的年數,計算方式為「平均餘命」減「零歲健康餘命」,不健康餘命年歲愈長,代表國家社會付出的醫療及照顧成本愈高。二○二一年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點八六歲,當年健康餘命為七十三點三歲,顯示「不健康餘命」年歲為七點五六年。上一次「不健康餘命」七字頭,是二○一二年的七點九五年,二○一三年踏進八字頭後,一路往九字頭邁進,二○一九年不健康餘命來到八點四七年,但新冠疫情來襲後,不健康餘命開始縮減,二○二○年為八點○四年,前年再縮短。不過,雖然不健康餘命下降,但死亡人數也變多。內政部分析平均餘命報告指出,二○二一年死亡人數十八萬四四五七人,與二○二○年相比增加一萬二九五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死亡人數十三萬七二五四人,較前一年增加一萬四二七人。報告指出,餘命下降屬統計發生的短期波動現象。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說,二○二○年或二○二一年住院人數大幅減少、慢性病就醫人數微幅上升,過去長者主要死因之一為「感染性疾病」,但這兩年因配戴口罩等防疫作為,讓過去導致長者致死的肺炎死亡率大幅下降,使健康餘命拉長,不健康餘命縮短。「不健康餘命縮短,根本是疫情超額死亡導致的結果。」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無法認同衛福部說法,他質疑,二○二一年五月疫情大爆發,八百多人死亡,平均餘命從前一年的八一點三二年降至八十點八六年,「怎麼可能與疫情無關?」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說,若無外力影響,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死亡人數不可能一口氣增加一萬多人,疫情絕對是因素之一,除了直接染疫致死,還有疫情導致醫療資源不足、恐懼就醫等,都導致平均餘命下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不健康餘命在帳面上縮短到七點五六年,造就「好看數字」背後,不是防疫有功,而是疫情把高齡老人淘汰,表示政府沒照顧到該被照顧到老人,是台灣疫情的悲哀。
-
2023-05-03 醫聲.醫聲要聞
後疫情時代多元病毒來襲 陳秀熙:三大提前部署待加強
新冠疫情趨緩,其他呼吸道疾病卻陸續崛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進展,其正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機會,如民眾疫情期間缺乏對其他病毒的免疫防火牆,以致解封後,包括懷孕婦女、5至12歲幼童、65歲以上長者,容易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甚至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威脅,也就是說,人類須面對多元病毒的威脅及負擔增加。陳秀熙今天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節目,特別談到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從競爭到共存的模式。陳秀熙說,病毒間有同儕競爭情形,如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時,當時在未完全採取嚴格防疫措施下,其他病毒流行即開始有下降趨勢,有如2009年H1N1大流行時,鼻病毒流行下降,主因是人體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時,將啟動體內免疫反應,而抑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此外,WHO也於2019至2022年統計發現,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從2020年開始,已無觀察到B型流感病毒山形株的流行。不過,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的進展,目前觀察到新冠病毒正在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也就是說,人類現在須面對新冠病毒XBB.1.5、XBB.1.16(大角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威脅。因此,人類受疾病負擔會愈來愈重,在新冠病毒及其他感染症的保護力必須平衡。陳秀熙指出,目前國際間主要流行的的新冠病毒株為XBB.1.5,而於國內流行的BA.2.75病毒株已有下降趨勢,慢慢的隨著邊境的開放XBB.1.5的病例數則有上升趨勢。另新興大角星病毒株,正以3倍的速率快速成長,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主流病毒株。陳秀熙提醒,雖然新冠疫情趨緩,但住院率仍維持在低檔並未消失,但流感患者住院率則開始上升,顯見在雙重病毒感染下,醫療量能將會受到挑戰。有如國際專家提出警告,新冠疫情大流行時,忽略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且目前估計約有2成醫護人員因疫情而離開醫療單位,另有3成1在會未來2至3年離開。因此,在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共存時代,必須提前部署。但陳秀熙說,包括保護脆弱族群,應對於呼吸道疾病加強防疫監視,以及擬定特定場所的防疫措施,同時注意戴口罩、社交距離等精準防疫,最後是關注醫療量能配置等提早部署仍有待加強。
-
2023-04-30 癌症.抗癌新知
癌藥之需求怎麼補也補不完 健保署要做「癌篩」還得「追陽」
【本文重點】衛福部表示,健保財源年年虧損,即使已調高保費仍無法抵擋赤字,因此最快今年七月將調整健保部分負擔,落實分級醫療和降低醫療浪費,同時強化癌症篩檢和追蹤陽性者治療,並找出早期癌症患者,精準使用標靶藥物,減少重複用藥比率。此外,推動家庭醫師制度協助解決慢性病患者重複就醫問題,並規畫補位健保,讓商業保險能彌補健保所無法涵蓋的部分。健保署強調,未來健保的收支預算都會加入「預防」以及「精準」的兩大概念。--by ChatGPT高齡化社會到來,加上癌症患者年年增加,健保藥費支出不斷提高,面臨極大挑戰。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從近五年健保給付20大藥品金額的排名變化,探討癌症用藥現況與重複用藥的問題。健保財源年年虧損,110年已調高健保保費,仍無法抵擋赤字,衛福部最快今年七月調整健保部分負擔,期待落實分級醫療,也期待降低醫療浪費。健保署近年盤點健保總額支出,藥費支出不斷提高,其中癌症新藥之藥費成長有相當大貢獻度。新癌藥之需求,不能長期用砍價彌平缺口。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的藥品支出不可能長期著眼於「砍價」,高齡化將增加慢性病患人數,同時也會增加癌症罹患率,癌藥又綁定高價新藥問題,預防疾病的發生以及把藥物給付花費在刀口上,將是健保署未來的重點方向。「健保設立的目的是幫助國人獲得健康、延長壽命。」石崇良表示,全球藥價高漲,現代的醫療環境已和過去不一樣,醫療及藥費隨著新藥科技的發展,只會愈來愈貴。長期以來,健保以砍藥價、節省支出求最大利益當做目標,未來健保的收入與支出都會加入「預防」以及「精準」的兩大概念。全球癌症人口眾多,癌症用藥是各國新藥研發的重頭戲,具有療效的藥品,都是價格最為昂貴的產品。石崇良說,癌藥的價格不是只有今年高,未來可預期每一年都會上漲,每年政府編列千億預算,就算提高到上兆都可能沒辦法收載所有藥物,「癌藥之需求怎麼補也補不完。」篩出早期癌,用藥少、效果好,基因檢測助精準用藥。既然現在最昂貴的藥品為癌藥,在提供給付之下,有沒有可能達到最少成本的給付金額?石崇良認為「有」,愈早期發現的癌症,用藥量少、效果最好,等到第三期、第四期才治療,不但藥費負擔大,也可能需要長時間使用。因此目前當務之急,是找出早期癌症的患者,或是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健保署也與國健署合作,不僅要做「癌篩」,還得「追陽(癌症確診者)」,用政府的力量幫助患者治療。石崇良說,新冠疫情證實NPI措施(即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染疫,才是守下台灣疫情的關鍵,同理,「強化健康生活」得加強火力去做。如何精準使用標靶藥物,也是未來重點。標靶藥物占所有癌藥花費的最大宗,用藥涉及基因檢測,如果已明確知道標靶藥物針對某一種基因突變,有最好的治療效果,次世代基因定序以及標靶的費用,就能納入健保給付,其餘則不在此限。加速推動家庭醫師制,避免增加重複用藥比率。少子化加上高齡化,未來的健保會呈現:支付健保費的人口愈來愈少,使用健保的人愈來愈多。石崇良說,台灣健保為單一保險人制,保險的範疇已明顯愈來愈受限,未來也將由政府主導,以「商保」(即商業保險)補位「健保」,將健保沒辦法顧及的部分,列出補位健保的商保保單,特別是要打破商保對高齡者、疾病的投保限制,讓60歲以上使用醫療最大宗的族群,能真正用到補位健保的商保。高齡化帶動慢性病患者人數,石崇良說,每年慢性病就醫次數高得嚇人,一個人不只有一種慢性病,高血壓看A醫師拿一次藥、高血脂看B醫師也拿一次藥,不只健保醫療費用增加,重複用藥機率也增加。針對該問題最好的解方,就是所有慢性病都只看一位醫師就好,即推動慢性病家庭醫師制度,但目前僅有400萬名多重慢性病的患者有家庭醫師,未來目標希望能讓600萬名患者擁有自己的家庭醫師。強化民眾觀念/同成分、同劑型、同價格 原廠藥和學名藥一樣好健保署盤點近五年健保給付金額前20大藥品,全數都是原廠藥。石崇良表示,近年台灣缺藥其實不是真的沒藥,而是缺原廠藥,從藥品排名可窺見一二。醫師以及患者對原廠藥相對信任,也讓使用率高於學名藥。已經過專利期的原廠藥,現在都已採三同原則:同成分、同劑型、同價格,加上學名藥廠都符合最高規格的PIC/S GMP,品質與原廠藥一樣好,也希望可以改變民眾觀念。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我想活下去!」面對解封染疫黑數 罹癌媽盼到單株抗體保護
「我的免疫功能很不好,疫情解封,確診染疫會有黑數,我沒辦法打賭,我能做的,就是要盡力、想辦法活下來!」面對疫情解封,身為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兩年前罹患第三期乳癌的穎雅憂心忡忡,經過6次化療、20次標靶治療和30次放射線治療的她,免疫功能還是低弱,由於牽掛著年幼的孩子,她很努力保護自身健康,總擔心一受感染,身體承受不住病毒攻擊。為了孩子 她只能堅強向前、奮力求生想起兩年前確診乳癌的時刻,正值新冠疫情席捲而來,穎雅說,化療會讓免疫功能下降,加上常需要住院,當時她承受很大的壓力,只要住院,便近乎神經質地用酒精擦拭著燈具、把手、呼叫鈴、床欄等,舉凡手會碰觸的地方,都不放過,手部消毒更是一次又一次。「那時有點像強迫症,因為我實在太害怕了,我禁不起一次染疫,只要染疫,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情!」穎雅娓娓分析那時的心境、想法。生病期間,穎雅最擔心的是當時還在念小四的孩子,即使病情好壞難料、掉髮等治療副作用不時干擾生活,在孩子面前,她還是得強作鎮定,為了怕孩子受驚嚇,她連「癌症」兩字都不敢說出口,穎雅坦承「那時候還蠻無能為力的,對自己的身體無能為力,對疫情無能為力,在孩子的照顧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解封 免疫低下族群需要更多保護除了承受龐大身心壓力,因為治療過程需使用標靶自費藥物,幫助提升治療效果,穎雅的經濟負擔也非常沉重,為了減輕醫藥費負擔,也為了賺取生活費、養育孩子費用,她重新回到職場,繼續擔任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工作,只不過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在防疫工作上,她總是上緊發條,一刻都不敢鬆懈,無論是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都打好、打滿,做好萬全準備。隨著疫情解封,包括戴口罩與確診輕症免隔離的放寬,看著疫情中心發布的新冠確診人數,民眾逐漸無感,穎雅曾接受化療,免疫功能還是處於相對低點,所以對於解封趨勢,她格外不安。像穎雅這類免疫低下族群,施打疫苗後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激發的抗體其實比一般人低,更需要多一層保護。公費單株抗體適用條件放寬 免疫低下族群要把握單株抗體+1多數研究指出,免疫低下族群即使施打疫苗,能獲得的抗體保護也是不足,因此國際醫界、公衛界陸續建議引進「長效型單株抗體」,才能進一步守護免疫低下族群。目前疫情指揮中心已將單株抗體的適應症範圍放寬,穎雅也很幸運的在這一波最新適用對象之中。本身是透析治療病患的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曾聽聞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分享道,他們因免疫功能低下,注射新冠疫苗後較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力。面對疫情解封、身邊隨時都有隱性確診者出沒,若疫苗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又沒有施打單株抗體,免疫低下族群也只能自求多福。穎雅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她在施打疫苗前,總會追蹤白血球數量,須等白血球數量到達相對高點,才施打疫苗,主要擔心打疫苗後,身體無法產生足夠抗體,便不會有很好的保護功效。「單株抗體是直接給予抗體」,對免疫低下族群是一項福音,她也很希望擁有足夠的抗體,增加保護力。免疫低下病友也應有常態預防對策 安心迎接解封生活吳鴻來認為,符合公費單株抗體施打條件的病友都應盡速施打單株抗體。從長期的常態防疫來看,如同指揮中心目前推動的「疫苗+1」運動,免疫低下病友除了施打疫苗之外,還需要「單株抗體+1」給自己多一點保護,也應被列入常態性的防疫政策,讓病友們在解封後,也能像一般人一樣,長期擁有保護,安心面對解封生活。延伸閱讀/浪費!7000多劑單株抗體快過期 「這些人」缺保護卻不能打!
-
2023-04-24 醫聲.醫聲要聞
兒科住院醫師招聘 比往年更冷
近十年來, 醫界飽受「五大皆空」困境, 受健保給付偏低及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兒科、急診科住院醫師招募更加不易,令醫界憂心。兒科醫學會統計,今年全國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達七成,招募熱度明顯比往年差,「真的很難招」,連一向搶手的馬偕兒童醫院迄今也尚有名額。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指出,去年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為百分之八十三,低於內科招聘率百分之八十九,僅高於急診。今年兒科住院醫師訓練容額約一三○人,現僅招募九十多人,距離七月底截止日,僅剩三個月,「冷到不行」,可能無法招滿。彭純芝說,以她服務的馬偕兒童醫院為例,往年一定提前招滿,從未有過補不足困擾,但今年住院醫師訓練容額十四人,距離滿額還差二、三人。相較於急診、兒科、內科等招不滿住院醫師的冷清局面,皮膚科可是炙手可熱,今年部定訓練員額才二十五名,早已擠破頭,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長庚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林口台北長庚兩院皮膚科也才四名容額,但申請者超過三十人,可見搶手程度。為何兒科住院醫師招募不易? 彭純芝指出,這三年對抗疫情,大家都戴口罩防疫,兒科病人減少,再加上少子女化效應,影響年輕醫師投入兒科意願。再者,少子化趨勢已定,兒科診所開設困難,彭純芝指出,許多年輕世代醫師考量日後開業,而選擇成人科別,例如耳鼻喉科等,大人小孩皆為客源;為了讓兒科醫師有立足機會,政府應該擬定保護兒童醫療的政策,否則兒科醫師恐愈來愈少。台大兒童醫院長李旺祚表示,台灣出生人口逐年降低,早在廿多年前就有人將兒科視為「夕陽產業」,但情況並非如此,兒科小病童還是很多,不過,兒童醫療給付偏低,這也是讓年輕醫師卻步的原因之一。健保署統計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前三年,一○六至一○八年兒科申報健保點值占率,分別為百分之六點五、六點四、六點二,逐年降低,雖然兒科醫師人數每年微幅增加,但兒科給付占率偏低。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兒科住院醫師招募情況時好時壞,兒科醫師常自嘲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未來堪慮,而薪資又非前段班,其他科別積極搶人,造成願意選擇兒科的醫師人數減少。如果現在氛圍是向「錢」看齊,如何把醫師拉回來,十分重要,衛福部將設法提供更多誘因。
-
2023-04-24 醫聲.醫聲要聞
五大皆空困境/兒科住院醫師招募僅達7成 冷到不行
「五大皆空」是近年醫界困境, 受健保給付偏低及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兒科、急診科住院醫師招募更令人憂心。兒科醫學會統計,目前全國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70%,今年招募熱度明顯比往年差,「真的很難招」。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指出,兒科住院醫師去年招聘率83%,低於內科招聘率89%,僅高於急診。今年兒科住院醫師訓練容額約130人,現僅招募90多人,「冷到不行」,可能無法招滿,如她服務的馬偕兒童醫院往年一定招滿,今年住院醫師訓練容額14人,距離滿額還差2、3人。健保署統計,新冠疫情前三年,106至108年兒科申報健保點值占率,分別為6.5%、6.4%、6.2%逐年降低,雖然兒科醫師人數每年微幅增加,但兒科給付占率仍低。彭純芝指出,這3年對抗疫情,大家都戴口罩防疫,兒科病人減少,再加上少子女化效應,更影響年輕醫師投入兒科意願。另外,約6、7成兒科醫師為基層診所醫師,但為了生存,單純看兒科的醫師已不多。彭純芝指出,許多年輕醫師認為,考量開業所需,應選擇投入成人科別,例如耳鼻喉科等,同樣也可以看兒童病人。她表示,年輕醫師看不到政府具體保護兒童醫療的政策,所以不願投入,政府應重視兒科醫師的重要性及價值,讓兒科醫師有立足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長李旺祚表示,受少子女化議題影響,許多年輕醫師認為兒科沒有前景,其實廿多年前就有老師提到兒科是「夕陽產業」,但廿年過去後,發現並非如此,需要看診的兒童還是很多,但兒童醫療給付偏低是事實,也是年輕醫師卻步的理由,兒童醫療給付偏低不能被忽視。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兒科住院醫師招募一直時好時壞,主要受少子化影響,兒科醫師自認是「瀕臨絕種的動物」,而薪資又非前段班,年輕醫師認為兒科未來堪慮,加上其他科別積極搶人,造成願意選擇兒科的醫師人數減少。如果現在氛圍是向「錢」看齊,如何把醫師拉回來,十分重要,衛福部將設法提供更多誘因。
-
2023-04-19 醫療.皮膚
臉部3大問題讓人不想脫口罩 皮膚科醫師提解方
口罩令解封,民眾生活幾乎回到過往常態,大家開始用真面目示人,美麗商機發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志宏表示,許多人因長期配戴口罩出現痘痘、膚色不均、雙下巴等問題,甚至容貌焦慮症上身,紛紛就醫改善。針對長時間配戴口罩常見3大臉部問題,黃志宏提出改善方法。1.痘痘肌因為長時間配戴口罩,長期摩擦下容易刺激肌膚,引發肌膚不適,加上口罩會悶住臉部肌膚,呼吸時會讓口罩內環境變濕熱,使皮膚油脂阻塞毛孔,「口罩痘」因此生成。改善方法:●許多民眾為了改善痘痘與毛孔問題,會在日常保養品加入酸類來幫助肌膚代謝,建議使用酸類產品務必注意劑量濃度與酸鹼值肌膚是否能夠承受。●痘痘生成代謝後的肌膚會留下傷口黑色素沉澱疤痕,可利用皮秒雷射保養改善,同時縮小毛孔並抑制油性肌的分泌,改善痘痘問題。2.肌膚局部色差大長期配戴口罩雖然有減少紫外線的接觸,但由於口罩遮蔽為臉部局部範圍,可能會造成膚色不均。改善方法:不妨考慮採用皮秒雷射保養,輔助快速處理膚色不均問題。3.臉部輪廓曲線問題過去為了防疫,有不少人認真防疫卻造成另類災害「雙下巴」。疫情期間因居家時間拉長,使用手機時間也拉長,低頭次數變多頻繁擠壓下巴,於是雙下巴生成。改善方法:●若屬肥胖型的雙下巴,可透過皮下減脂針(消脂針),改善嘴邊肉、雙下巴這些局部脂肪與淺層脂肪的部位。●若是因老化或熬夜等肌膚鬆弛,造成雙下巴或下顎線輪廓不明顯,可利用電波或音波幫助肌膚組織收縮拉提、促進膠原蛋白的增生,同時改善兩頰鬆弛下垂的老化型大臉問題。●若無雙下巴問題,但脫了口罩後不滿意下顎輪廓者,不妨利用微整注射玻尿酸改善短下巴、 打造V字下顎線條,可使整體臉型看起來較精緻、纖瘦;也可利用微創埋線拉提,幫助臉型線條更加俐落、立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8 失智.大腦健康
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榜上有名!居家做這幾件事改善空品
受到大陸沙塵暴影響,中國十餘個省市的天空呈現橘紅色,也波及鄰近國家,空氣汙染物順著季風移入,台灣中部沿海縣市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沙塵暴由微小的懸浮顆粒組成,其中夾雜著細懸浮微粒(PM2.5),這些極微小粒子可深入人體、滲入血液,導致血管內側細胞的功能衰竭,慢慢讓血液循環變差。根據研究,空氣汙染不只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長期處在不良空氣品質中,還會加劇過敏、引發身體發炎反應,甚至損害腦神經,增加罹患失智症、巴金森病的風險。失智症大腦功能漸失 大部分後天環境造成人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而是大腦功能漸漸喪失的腦部疾病,部分是天生因素,但大部分是後天環境造成。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就列入其中,值得關注與預防。許多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受PM2.5影響的汙染大城,民眾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增加,「β類澱粉蛋白」是失智症發病、惡化的主因,遠離空汙傷害是自我防護要點。失智12大危險因子1.早年教育水準不足2.聽力退化3.腦外傷4.高血壓5.缺乏運動6.糖尿病7.心血管風險8.過度飲酒9.肥胖10.抽菸11.憂鬱症12.空氣汙染改善空品也能改善認知功能 居家保持通風研究證實,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改善認知功能!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台大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教授蘇大成表示,「有毒空氣」易導致呼吸道、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神經病變、眼睛疾病等問題,應改善居家通風問題。首先是裝設對外的抽風扇,讓空氣保持流通;外出時可以關窗,回到家中開窗再搭配電風扇或空氣清淨機。種植盆栽也是不錯的方式,綠化居家環境,同時過濾室內不良的空氣分子。在外出方面,雖然口罩禁令規定已經鬆綁,室內、戶外、大眾交通都免戴口罩,但是戶外戴口罩可以防空汙,減少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自我防護要點還包括強個人衛生觀念,進入室內多個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的步驟,清除附著在身上的PM2.5。長輩外出運動或到據點參加健康促進活動時,叮囑後疫情時代仍要做好防疫保護自己,在人潮稀少或空曠處才脫下口罩通風。空汙傷害身心健康1.呼吸道:容易誘發咳嗽、氣喘、呼吸道感染等,影響肺部功能,甚至造成肺癌。2.心血管:PM2.5使血液循環變差,氧氣無法順利輸送全身,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3.糖尿病:髒空氣會傷害細胞、器官,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性增加。4.腦部病變:空氣汙染物會引發神經發炎、神經損害,增加罹患巴金森病、失智症風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眾運輸口罩解禁首日直擊,「一景象」讓人驚!醫籲4大族群先不要脫
今起實施1111天的口罩令大鬆綁,搭乘捷運、公車不再需要戴口罩,僅剩醫療院所、長照機構等場所仍須強制佩戴。但是記者直擊捷運和公車搭乘狀況,大部分民眾仍然將口罩戴好戴滿,只有一、兩人把口罩拉下。民眾說,口罩戴習慣了,「感覺還沒到拿下來的時候」。口罩解禁首日直擊國內2020年4月1日起實施大眾運輸口罩禁令,今天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用再戴口罩。一名正在等公車年約50歲的張小姐,口罩戴得嚴實。她表示,雖然知道今天口罩禁令解除,但是口罩已經戴習慣了,因此還是戴著口罩出門、上車。被問及何時會想要把口罩拿下來,張小姐則表示,「看感覺、看自我認知」,但並非看疫情的嚴重程度而定,而是「現在『感覺』還不是拿下來的時候」。除了公車族,搭乘捷運的民眾也照樣把口罩戴得牢牢的。一對年約20歲的情侶,周先生和楊小姐,剛好一人戴著口罩、一人沒戴口罩。周先生說,知道今天解禁,但看到路上大家還是戴著口罩,以防萬一就跟著戴上;楊小姐則是雖然原本也戴著口罩,但因為臉部容易過敏,因此在捷運上還是忍不住把口罩拉下透氣,「看起來不戴沒事就繼續拉下來了」。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特定載具雖不再強制戴口罩,改為「建議佩戴口罩」,但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等8場所強制配戴口罩。兒科醫師曝4大族群不要脫【記者沈能元 /台北即時報導】新冠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宣布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特定載具,不再強制戴口罩,改為「建議佩戴口罩」,但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等8場所強制配戴口罩。但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仍建議戴口罩,另在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暨校園接駁車裡面「建議佩戴口罩」,但在校園內健康中心仍要佩戴口罩,改新制後僅剩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等8場所強制配戴口罩。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與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解封是一件好事情,尤其目前新冠Omicron病毒走向,確診患者多為輕症,但對於兒童來說,可能還無法完全放鬆,如果家中孩子是年齡很小、早產兒,或有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時,建議出入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最好還是戴口罩,以防孩子不慎感染新冠病毒。吳昌騰說,如果家中孩子曾經確診過,或有接種新冠疫苗,應有受到一定的保護,這時可以不用戴口罩,但仍必須勤洗手,且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鼻子、嘴巴,因目前仍有腸病毒、腺病毒及流感病毒在社區流行,一旦不注意,仍有感染機會。吳昌騰目前在急診仍不時收治感染腺病毒,造成高燒不退的病童,家長需特別注意。4族群仍建議戴口罩.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年長者.免疫低下者.早產兒,或有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的幼兒8場所仍要戴口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7 癌症.皮膚癌
「金剛狼」休傑克曼疑癌復發動刀!醫:基底細胞癌像黑痣易輕忽,一方法預防
主演電影「金剛狼」男星休傑克曼,近日在社群放上自拍影片,鼻頭貼著醫療膠布,疑似是多年皮膚基底細胞癌復發,目前正等待檢驗結果。休傑克曼在影片中提醒,出門請做好防曬,不要輕忽太陽的威力,「自己就是從25年前埋下的病因至今。」醫師表示,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同時也是最好治療的癌症,建議民眾平時務必做好防曬,以防癌症上身。基底細胞癌像黑痣,易被輕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皮膚表皮分為三層,從上而下為角質層、鱗狀細胞層與基底細胞層,一旦基底細胞發生突變即會引起癌症,基底細胞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約數百人,高於同樣為皮膚癌的鱗狀細胞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約數十人至一百多人,惡性黑色素瘤則為十萬人約個位數,因此,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潘企岳表示,基底細胞癌其實很像一顆黑痣,往往會被輕忽,但若此黑痣出現範圍漸漸擴大,邊緣開始隆起,且黑痣中間常常破皮、潰瘍、不容易癒合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並進行切片檢查,一旦確診後,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只要手術切除乾淨幾乎不會復發,僅需治療後定期追蹤即可。長期日曬好發 預防務必做好防曬潘企岳指出,基底細胞癌好發原因多與日曬有關,因此,西方人較東方人容易罹患此病,可是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因此,國人患病情形也不少見。基底細胞癌好發部位在臉頰、鼻頭或耳朵,但也可能是接觸化學物質等非日曬因素,造成基地細胞變異,此類發生部位可能在生殖器或腋下等處。潘企岳提醒,基底細胞癌發生原因是長期日曬,為預防癌症,防曬十分重要,在陽光強烈下,應撐傘、戴口罩、戴寬邊帽及擦防曬乳,以降低罹癌風險。疾病百科/皮膚癌皮膚癌是指皮膚表面發生的惡性腫瘤,好發生臉、頸、手臂常被陽光照射的部位,最常見的三種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金剛狼」罹患的基底細胞癌,通常看起來表皮周圍光亮凸出;呈現膚色伴隨有微血管擴張的小腫塊,中間偶爾有潰瘍傷口,70%到90%發生在臉部等陽光照射到的地方。》看詳細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1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腸病毒除了勤洗手!營養師授10種增強免疫力食物+5種生活技巧
一年半前銷聲匿跡的腸病毒71型在近期又出現通報確診案例!「腸病毒」幾乎已經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了,但你真的了解腸病毒嗎?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勤洗手、戴口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能預防腸病毒?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與你一同深入剖析腸病毒及預防方法,讓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腸病毒是什麼?腸病毒(Enterovirus)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它們會在人體的腸道之中繁殖增長,目前發現會使人體致病的腸病毒共計超過六十種。而它們又可以細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小兒麻痺型、伊科型和腸病毒型。腸病毒傳染途徑腸病毒是一種人傳人的疾病,大約在每年的4~9月會是感染腸病毒的流行季節。腸病毒的傳播媒介主要藉由食物、飲水類的腸胃道傳染及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傳染。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二到十天,傳染力則在感染後的一周內達最高峰。腸病毒的感染症狀感染腸病毒時多半是無症狀或者是很輕微的臨床反應,典型的判斷方式是觀察手腳及口腔是否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並伴隨著發燒的情形,通常幾天後就會痊癒。但如果有出現嗜睡、不停嘔吐、四肢無故抽搐抖動、心跳加快的情形則可能是引發重症的前兆,須儘速至大醫院就醫治療。因為感染腸病毒的高風險族群以幼童居多,所以請各位家長們要時刻關心家中寶貝的健康狀況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對抗腸病毒的飲食指南一個健康強健的身體需要在平時就打下基礎,所以均衡飲食來補足身體所需要的熱量與各項營養素是必要的,Sean提供幾點飲食生活指南,讓我們面對腸病毒不慌張!攝取足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修復的原料,所以免疫系統的器官、細胞自然也不例外,要能讓它們維持良好機能就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例如雞蛋、豆腐、鮪魚等,它們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均衡攝取各色蔬果:各種顏色的蔬果不只是提供我們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幫助腸道排出廢物,此外蔬果富含的維他命及各類植化素,可以幫助活化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體內免疫細胞抵抗外來病菌攻擊的能力。.適量補充礦物質:許多元素如鋅、硒、銅、鐵等礦物質可以輔助免疫細胞來有效的打擊病菌,而沙丁魚、豬肝、牡蠣等都是補充礦物質的好選擇。若你是屬於工作忙碌且常外食的族群,以正確的保健食品作為營養補充也是一種便利的選擇。幫助身體維持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此外,Sean同時也幫大家列出5種能夠幫助身體維持免疫力的食物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有個任誰都打不倒的強壯身體!.大蒜:大蒜內含的蒜素(Allicin)及硫化物能輔助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的病菌,給予身體較好的免疫表現。.薑:生薑中所含的薑辣素(Gingerol)可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改善免疫表現。.優格或優酪乳等發酵食品:腸道細菌的好壞與人體的免疫能力有非常大的關聯,因此給予腸道好菌充足的營養是必須的,而優格與優酪乳可以為腸道提供益生菌,提高腸道中好菌的比例,且其中添加的寡糖還可以作為益生菌的養分,讓它們能夠順利地在我們體內生長。.香菇:不少研究都表明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人體的好處非常的多。.綠茶: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Catechin)被許多研究證實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擴散是非常有益的。 預防腸病毒的生活技巧為了能夠保護好自己與家人,Sean在這裡幫大家總結了幾點生活指南,讓我們一起對腸病毒Say NO!.時刻勤洗手:依照濕、搓、沖、捧、擦的洗手步驟正確洗手。.環境常消毒:使用100毫升的漂白水加入清水至10公升所調配而成的消毒水(500 ppm)清潔日常環境表面,但若是家中存在病童的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所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則建議用200毫升的漂白水加入清水至10公升調配成較濃的消毒水(1000 ppm)來清潔。.增強免疫力: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時常運動。.食物要加熱:食物在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以殺死食物中可能潛在的有害病菌。 雖然目前正邁入腸病毒的流行期,但只要抱持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保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的原則,相信腸病毒與你也只會是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囉!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怎麼打?清冠一號和防疫茶飲怎麼喝?
【本文重點】台灣繼續推廣新冠疫苗接種,尤其針對未完成基礎劑或未接種過疫苗的民眾。目前,全國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未打疫苗的長者,疾管署推出「疫苗加一」活動,希望至少讓這些民眾接種一劑。疫苗接種可減少中重症和死亡風險,但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民眾仍須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未來可能每年需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疫苗一樣。--by ChatGPT新冠疫苗還要打嗎?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生活更自由,但每個人都可能無意間接觸到有傳染力的確診者,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做好防護,其中最重要就是接種疫苗。還有多少人沒打過新冠疫苗?打過疫苗或確診過的人,下一劑該怎麼打?打疫苗的效果在哪?除了新冠疫苗之外,還有哪些疫苗該考慮?本篇提供公衛專家、感染症專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第一手建議。「疫苗加一」哪些人符合標準?疾管署疫苗接種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中旬,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長者一劑疫苗都沒打,其中最鐵齒的是50到64歲,52.4萬人沒打過疫苗,其次是65到74歲(27.5萬人)、75歲以上(25.9萬人)。疾管署為了催打新冠疫苗,3月6日起推動「疫苗加一」活動,全國各縣市政府都祭出好康給下列三種人,希望這些人今年至少要挽袖打個一劑,才能跟上全國的解封腳步。「疫苗加一」重點對象的基本條件:●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6歲以上,且今年1月1日起還沒接種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截至三月中旬,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還有174萬劑,BNT疫苗各劑型加總約237萬劑,Novavax也還有15萬劑。決定接種間隔的基本原則:●如果曾經確診,下一劑疫苗的接種時間,必須要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如果已打過至少2劑疫苗,今年要打追加劑,接種疫苗時間也要和前一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今年才要打基礎劑的疫苗選項:●莫德納╱滿6個月至未滿6歲、滿6歲至未滿12歲。●BNT╱滿6個月至未滿5歲、滿5歲至未滿12歲、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NOVAVAX╱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基礎劑的接種間隔:●青少年2劑接種間隔是12周以上。●幼兒、兒童、成年人2劑間隔4周以上。●BNT幼兒劑型比較複雜,基礎劑要打3劑,前2劑間隔4周以上,最後一劑間隔8周以上。新冠疫苗打不停,有什麼效果?新冠疫苗一劑接著一劑打,到底有什麼效果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本土資料分析,發現不論流行哪一個Omicron變異株,發生中重症或致死的機率都差不多,接種疫苗都能降低六到七成的中重症和死亡風險;有其他共病的人接種疫苗,也可以降低共病伴隨新冠造成的死亡。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容易發生重症或死亡的年長者、多重慢性病等族群,必須加強宣導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種疫苗也能減少感染,只是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還是要靠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陳秀熙提醒,在不同風險族群,也要強調不同的解封策略。針對未施打疫苗的高風險群、免疫脆弱的中風險群,例如年長者、免疫低下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患者,應盡速施打雙價疫苗;其餘民眾是低風險群,則應做好自主防疫。未來新冠疫苗 一年要打幾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目前初步規畫未來每年要打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那樣,但是否能如規畫進行,還要視病毒變異情況而定。未來若成功研發出新冠、流感的二合一疫苗,每年就能少打一針。疾管署建議,流感疫苗每年要打一次,是因為流感病毒極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株都稍有不同,即使病毒沒變,接種4到6個月後保護效果也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所以每年10月流感季之初,就是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機,公費對象與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非常類似,不在公費範圍內的人也可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中醫防疫怎麼喝?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政策上路,但仍有許多民眾染疫後症狀不適或擔心出現後遺症,求助於中醫看診,甚至透過管道自行購買中藥,如「清冠一號」或是其替代藥方服用。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不論是清冠一號或是其他替代藥方,都必須由中醫師看診評估後再服用,出現後遺症也不可自行找中藥來吃,否則可能反吃出病來。清冠一號非人人適用,用錯小心「輕症掛急診」。陳麒方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疫病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流行與轉變不同,就算是新冠肺炎,在每個人的身上也會不同的表現,因此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服用清冠一號。他以自己臨床診療為例,一對分別為40多歲和30多歲的兄弟染疫,透過管道拿到清冠一號服用;沒想到弟弟吃完症狀減輕,哥哥不但吃了沒好,症狀拖了一個多禮拜,還容易喘。還有些病患吃了清冠一號不停腹瀉,輕症到最後變成掛急診。防疫茶飲藥效不如清冠一號強、寒,症狀輕微可試試。而除了「清冠一號」外,許多研究單位、醫院也都推出防疫茶,例如花蓮慈濟醫院的「淨斯本草飲」、北市聯醫和陽交大合作的「淨冠方」和長庚醫院的「長庚益氣飲」,民眾以為未染疫者想增強免疫,或是出現新冠後遺症就可以拿這些藥方當茶飲。陳麒方表示,未染疫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先以非藥物性介入的公衛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來預防。如果覺得稍有點症狀,確實可以服用淨冠方或是靜斯本草飲等藥物,試著舒緩上呼吸道症狀。這些藥物和清冠一號的差別在於部分藥方的變化,「藥性沒有那麼強、也沒那麼寒」,因此可以治療輕微的病況。但他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前提,都是出現熱性發炎者才可服用,且這些藥方和清冠一號可以想像成是「處方藥」和「成藥」;成藥可以備著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救急,不代表沒病就可以當作茶飲或是一般保健品食用。未染疫者想補氣,可飲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勿超過三錢。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主任、長庚醫院主任級主治醫師楊賢鴻表示,長庚推出的「長庚益氣飲」,不建議民眾隨意購買,最好經醫師處方。沒有染疫但自覺免疫力差的人,如果真的想要服用茶飲,可以喝補氣、溫補脾胃的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不超過三錢,以開水煮開當茶喝。但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的情形,不要天天喝且應降低劑量;若已有感冒或慢性炎症就不可再喝。新冠肺炎後遺症最常見的是持續咳嗽和出現白色黏稠的痰液。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感染新冠肺炎後啟動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支氣管分泌增多;二是新冠肺炎不論中西醫治療時的藥物都屬苦寒藥,容易傷到脾胃,因此後續出現輕微胃食道逆流,容易卡痰、喉嚨有異物感。這時候比較適合給予健脾益氣的溫藥,如小青龍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出現新冠後遺症,先看醫師處理病灶,別急著「吃補」。楊賢鴻說,如果出現後遺症最好先看醫師,如果病灶未處理妥善就「吃補」,反而會更不舒服。因此不一定要吃藥膳,只要三餐補充均衡營養,就是最好的處置。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吳建東也表示,不論是染疫當下或是出現後遺症,中醫講求「適症、適方」,一定要透過把脈,脈證相符才可開立藥方,沒症狀不要隨便用藥。他表示,染疫後要切記四點,「冰的別吃、甜的別吃、多喝水、多運動」。另外,「八段錦」被稱為「無藥之藥」也可多練習,例如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可強健肺部;無症狀患者可練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強健體力作為日常保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確診不強制隔離後.....要不要請假休息?快篩陰卻咳不停怎麼辦?快篩、清冠一號怎麼處理?
【本文重點】隨著新冠肺炎規範逐漸解除,民眾如何因應?雖然不再需要隔離,但低免疫力人群仍有潛在威脅,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而疫苗施打也讓許多人感到頭痛。專家建議,建立類似感冒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並留意重症和後遺症的警示症狀,如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需及時就醫。確診者可請病假,並在快篩陰性後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少接觸人群。至於後遺症患者,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by ChatGPT新冠規範解除如何因應?民眾慢慢脫掉口罩,人與人恢復正常的交流。經歷整整三年的新冠疫情洗禮後,病毒並未完全消失,對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仍有潛在威脅;曾經炙手可熱的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沒完沒了的疫苗施打,也令許多人頭痛。在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此刻,民眾如何開啟新生活?我們請專家提供最實用的建議。從上周一開始,新冠肺炎輕症的患者就不再需要隔離、通報,但現在才確診的民眾,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在家休息還是去上班?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雖然新制為「0+n」,但新冠肺炎仍是高傳染性的疾病,站在公衛保護的角度,還是建議先在家休息,待快篩陰性再到公共場合、人多密集的地方。確診了,假怎麼請?→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內,學生不列出缺席紀錄,勞工雇主不可扣全勤獎金。針對新制上路,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學生與勞工等族群,皆可請「病假」,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的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快篩陽性的勞工如有症狀,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的普通傷病假。另外,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要請假休息嗎?→盡量改成線上工作,出門戴好口罩,避免與人接觸。柳朋馳表示,雖然還是看確診者自身的狀況決定是否出勤,但建議盡量改成線上工作,降低傳染機會;如果有外出工作的需求,還是要將口罩戴好、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英國一年前就已實施輕症不用隔離,當作流感看待,身體不舒服就在家休息、還可上班就去上班。但以台灣民情來看,不太能接受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外面亂竄」,因此建議還是快篩陰性再出門。不過林應然也表示,環境中到處是病毒、細菌,不可能不接觸。台灣民眾多數接種過疫苗以及感染過新冠肺炎,多少都有抗體,即使被感染,多為輕症。民眾對一般感冒不會恐懼,主要也是因為多是輕症,因此應該建立類似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留意哪些重症警訊?→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迅速就醫。即使輕症不用隔離,許多確診者還是有轉為重症的風險,或是持續有後遺症。指揮中心日前提醒民眾,如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是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重症警示症狀,就要趕快就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有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更要注意。快篩陰,咳不停怎麼辦?→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過敏或黴漿菌感染,需就醫對症下藥。至於後遺症,林應然表示,臨床上最常見許多已快篩陰性的確診者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幾個月,如果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林應然說,持續咳嗽有些是因為感染新冠後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或是導致黴漿菌感染;有些人是因為感染後的過敏反應引起久咳,因此必須就醫、對症下藥,例如開立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或是紅黴素抗生素治療黴漿菌等。另外,民眾也可多喝熱開水並「小口小口喝」,以保持喉嚨濕潤,紓緩症狀。長新冠掛什麼科?→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柳朋馳表示,「長新冠」是後遺症出現超過三個月以上才算,否則只能算是「新冠後遺症」。新冠肺炎急性期的症狀大部分會在7至14天內緩解,如果和前14天相比,症狀有較為減輕,或許可以等待症狀自行好轉;但如果症狀持續甚至加劇,就建議回診讓醫師判斷。他表示,後遺症如出現呼吸道症狀,可選擇看耳鼻喉科;容易胸悶、喘,則可考慮至胸腔科看診;若有各種症狀,則可選擇家醫科先做評估,或至整合門診看診。針對出現「長新冠」的確診者,健保署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除連江縣目前暫無醫院參與外,其餘各縣市都有醫院參與,合計130家。健保署表示,這項計畫會持續到指揮中心解散後6個月。截至3月13日,計畫共收案8388人,以31至40歲和41至50歲最多,分別佔21.03%及20.3%。柳朋馳提醒,出現新冠後遺症,不管中醫或西醫,都有治療基礎和方向,特別提醒孕婦、有慢性病史等特殊族群,就醫時一定要把藥備齊,給醫師做為用藥評估,並且向兩方的醫師說明正在看哪些門診,留意藥物服用間隔。新冠防疫物資何去何從?新冠疫情趨緩,只剩大眾運輸和醫療院所還強制戴口罩,確診輕症也不用隔離。家裡還有大量醫用口罩、快篩、酒精、退燒藥、維他命,甚至是處方藥、清冠一號,有些都快過期了,該如何是好?專家提醒,凡是分裝過的藥,沒吃完就要丟掉,抗生素、抗病毒藥得交到藥局,不可任意丟棄。另外,清冠一號不能當保健食品吃,過期快篩可能失準,避免口罩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常戴口罩,也是幫助自己減少感染。口罩→繼續自主戴口罩,期限內用完沒問題。保持乾淨勿蒙塵,存放在乾燥陰涼處。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過濾空氣,因此要保持乾淨,不能讓口罩蒙塵弄髒,也要避免高溫或潮濕讓材質變質。如果口罩沒拆封,存放在乾燥陰涼處,保存期限內使用都沒問題。一般醫用口罩的保存期限大約是2、3年,疫情3年來,民眾已了解到口罩在防感冒、減少過敏的卓越成效,如果能繼續保持自主防疫戴口罩的好習慣,一般家庭庫存的口罩應該都能在2、3年內用完。防疫酒精→未開封不會變質,稀釋過或分裝要盡快用掉。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使用。大罐裝的防疫酒精也很令人傷腦筋。張文靜說,濃度高的防疫酒精如果沒開封,基本上不會變質,所以沒有過期問題,所以罐子上也不會寫保存期限。稀釋或分裝到小容器使用,就要注意時效,因為蓋子開開關關,酒精一定會揮發流失,影響消毒效果。建議要在容器註明分裝日期,盡量分裝小罐並在一周內用完。真的用不完、沒開封過的防疫酒精,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例如商家、幼兒園、醫療機構等。快篩→變質會讓檢驗失真,過期就丟棄別再用。過期的快篩還能用嗎?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每一組快篩裡面都有卡匣、採檢棒、緩衝液,緩衝液必須有效地把採檢棒上的細胞溶掉、將抗原分離出來,讓卡匣中的試紙吸附抗原的緩衝液,就會顯示檢驗結果。如果緩衝液或卡匣變質,都有可能讓檢驗結果失真,建議過期就丟掉,不能再用。退燒止痛藥與處方藥→排裝藥保存期限內仍可用,分裝、磨粉藥,沒吃完就要丟掉。疫情期間在藥局搶購的退燒止痛藥,平時大小病就醫沒吃完的處方藥,該怎麼處理?張文靜說,如果是排裝的藥,只要還在保存期限內,都還可以用,但已經被分裝成小袋、磨成粉的藥,只要該吃完的期間沒吃完,就要丟掉。張文靜表示,分裝或磨粉會讓藥品大面積接觸空氣,很容易受潮變質,沒人能確保它的品質,要是暗藏有害物質,肝臟首當其衝,肝臟又是沉默的器官,就算被錯誤用藥習慣傷害也沒有感覺,等到發現肝臟受損時,通常都已經事態嚴重。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藥水冰進冰箱,就能放久一點,其實恰恰相反。張文靜提醒,除非藥師有交代要冰,否則都應該放常溫。如果把不該冰的藥水放冰箱,導致水分揮發或異常結晶,藥水的劑量就不對了。要丟棄過期藥物和藥水,也不能直接倒進水槽或馬桶,可以用把藥水加入不要的茶葉、咖啡渣、廚房紙巾,再與一般垃圾一起丟棄;如果是抗生素、抗病毒藥、抗腫瘤藥,因為會汙染環境,應拿到藥局檢收,民眾可上各地方藥師公會網站查詢「居家廢棄藥物檢收藥局名單」。清冠一號→有感冒症狀可服用,但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花大錢買「清冠一號」卻沒吃完,可以當成保健食品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陳博淵表示,清冠一號是治療性的用藥,不應該用「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看待,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但如果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燒等類似感冒的身體發炎徵兆、不確定是否再次感染,這時候要服用手邊的清冠一號,就比較沒有問題。目前也有研究在探討清冠一號對於其他病毒感染,是否也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保健食品→注意與其他服用藥品的交互作用,可請藥師協助。疫情期間買了許多維他命或保健食品,但若同時服用其他藥物,記得先請藥師幫忙看一看。張文靜說,有些藥品會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用藥愈多,情況愈複雜,建議可將家裡維生素或保健食品的「成分標籤」拍照,然後帶著健保卡到社區藥局,簽署同意書授權藥師查詢健保雲端藥歷,比較不會掛一漏萬。民眾也要給藥師一點時間釐清,如果是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的年長者,可能至少得花上一兩個小時,才有辦法精準給予個別化的建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明起防疫大鬆綁:確診輕症免隔離 8大QA一次解惑
國內外疫情趨緩,疫情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符合新冠肺炎併發症(中重症)條件才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聯合新聞網整理民眾可能會有的疑惑,一次解答。問:確診怎樣的情形才要通報?答: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問:我確診了,真的可以外出嗎?答:輕症者建議「0+n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問:我確診了,需要就醫嗎?答: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民眾,快篩陽性後請盡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若出現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100次/分鐘,盡速撥打119、或由同住親友接送、自行就醫。住院需防護措施,經醫師評估維持,符合病例定義的住院者亦維持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問:我確診了,有發燒等症狀很不舒服,可以請假嗎?答: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學生與勞工等族群,皆可請「病假」,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勞工請假雇主不可扣發全勤獎金。若第6天後學生或教職員工仍快篩陽性並有症狀者,建議可就醫看診並取得醫師證明,學生仍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亦可申請防疫照顧假,教職員工仍可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勞動部指出,快篩陽性勞工如有症狀,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之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日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另外,快篩陽性的勞工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問:防治相關配套措施有哪些變動?答:取消「輕症強制隔離」、「開立隔離通知書」、「同住家人、入境民眾0+7」、「輕症通報、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並同步調整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問:我的親人確診過世,我想為他送終。答:指揮中心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盡速火化」規定,並刪除「使用雙層屍袋」規定,改為有滲漏風險才使用屍袋;以及刪除「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規定,無需24小時內火化,家屬可自行安排後事。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惟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問:防疫鬆綁以後,確診就醫的新冠藥物必須自費了嗎?答:「口服抗病毒藥物」、「淸冠一號」由公費支出。問:我確診還可以請領勞保傷病給付嗎?答:勞動部說,輕症確診者不再具請領勞保傷病給付資格,僅收治醫院診療的重症者可請領。資料來源/指揮中心、教育部、勞動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罹血癌免疫功能低下 「單株抗體」成為37歲業務新冠疫情中的浮木
新冠肺炎流感化時代來臨,正當多數民眾計畫來一場「報復性」旅遊,37歲的血癌病友丁先生眼神中卻充滿憂慮。造血系統異常的疾病特性,讓他體內的白血球嚴重不足,治療過程中多次感染,甚至差點喪命。為避免血癌復發,丁先生接受骨髓移植,導致免疫系統歸零重建,疫情期間,社區頂樓的空中花園,是他唯一能放鬆行走的地方。【延伸閱讀:防疫病友群像/罹癌免疫低下又遇疫情 抗癌鬥士被迫擱置留學夢】5次化療2次感染 明顯感受免疫功能低下罹癌前,丁先生是一家工業級標籤機廠商的「超級業務」,幾家南部知名科技大廠,都是他一人的客戶。事業取得成就,與妻子過著恩愛生活,寶貝兒子也剛出生。丁先生本以為理想的人生藍圖,會這樣持續下去。然而,2年前,年僅35歲的他卻在國內新冠疫情高峰期,被宣告確診血癌。「跟其他癌別不同,我們的血球數量會降得很低,低到完全沒有保護力。」丁先生說,罹病後,他明顯感受到免疫功能低下對生活、健康帶來的威脅。5次化療中,他就兩度發生感染。首次化療時,丁先生十二指腸發生感染,一度痛到休克,所幸經抗生素治療後迅速恢復。丁先生說,第五次化療時,他差點感染敗血症,「那是治療過程中離生死關頭最近的一次。」化療療程結束後,為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丁先生準備接受骨髓移植。經過配對,由符合移植條件的妹妹捐贈骨髓。「移植期間,還是要非常小心感染問題。」丁先生說,一次從移植病房前往接受放射治療的路上,為了避免接觸到空氣中的病菌引發感染,醫護人員把坐在輪椅上的他,用床單團團包裹。丁先生治療期間,正值國內新冠疫情高峰。在醫師的建議下,他在化療完成後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骨髓移植完,相當於免疫系統歸零、重建,兩劑疫苗可說幾乎失去效用。」丁先生說,移植後為避免排斥反應,他持續服用免疫抑制劑,直到最近才停藥。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形,讓他時時暴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之中。家中擺滿消毒設備 關在房中足不出戶丁先生家中,消毒設備一應俱全,從常見的酒精噴霧槍,到日本進口的紫外線殺菌燈,他如數家珍。「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消毒家裡。」丁先生回憶,去年9月離開移植病房回到家中,一直到年底,他和妻子幾乎每天都要拿漂白水消毒家中所有會碰觸到的東西,他本人也足不出戶,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只在下午到社區大樓的頂樓花園走路運動;如果有家人來探望,也是全副武裝,進門後拿噴槍全身消毒,洗手更是不可避免。為了減少可能的感染源,原先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妻子,也在丁先生治療期間辭去工作。施打單株抗體 病友:較安心出門接小孩在醫師的建議下,丁先生在去年11月,施打指揮中心專案採購的長效單株抗體,希望彌補移植後免疫功能低下的空缺,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目前施打單株抗體將滿6個月,加上極其謹慎的防疫生活習慣,至今並未染疫。只是單株抗體施打6個月後保護力需要再補強,是否能再施打第二劑目前政府未有明確公告,丁先生說,現在他至少可以到幼稚園去接兒子,也能到公園走走,生活逐漸回歸正軌,在未知能否續打單株抗體前,已先規劃近期在醫師評估後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癌團:3成5病友擔心接種疫苗保護力不足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過去三年台灣面臨新冠疫情威脅,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友,確實會比一般民眾擔心,許多癌友不敢外出,由於新冠疫苗機制是藉自體免疫產生抗體,進而形成保護力,對於治療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癌友來說,是否施打疫苗是困難的抉擇。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曾針對病友進行一份「疫情困境調查」,其結果顯示,雖然近8成病友已完成3劑新冠疫苗接種,但仍有3成5病友擔心完成接種後,仍會有保護力不足的問題;此外,更有超過7成病友認為,疫苗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然而,並非每位病友都像丁先生一樣,知道自己符合指揮中心公告的單株抗體公費接種資格,補強免疫保護力。建立「被動免疫」保護力 助癌友回歸生活蔡麗娟表示,去年政府採購抗新冠病毒的長效型單株抗體,目前公費適用條件共有六項:1.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2.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3.曾在一年內接受 CAR-T 治療或 B 細胞清除治療4.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5.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血液腫瘤病患(淋巴肉瘤、何杰金氏、淋巴及組織其他惡性瘤、白血病)6.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且最近一次 CD4 < 200 cells/mm3 者。蔡麗娟說,長效單株抗體對免疫低下病人來說,是很好的支持,不必藉由自身免疫系統生成抗體,透過被動免疫直接給身體抗體的方式,提升疫苗之外多一層保護力,也化解病友心中的擔心和焦慮。在大環境朝向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她建議符合資格的病友與醫師討論後施打單株抗體,配合適當的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儘早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未符合公費條件的病友,蔡麗娟建議可就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單株抗體,治療中的患者則應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施打時機。
-
2023-03-14 醫聲.醫聲要聞
3月20日起防疫大鬆綁!專家直言「疫情將大爆發」 感控人員Hold不住
全台3月20日進行大規模防疫鬆綁,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可免通報、隔離。專家表示,新冠疫情的穩定,是靠三年大規模、高強度的防疫措施換來的,如今防疫人力驟減,對醫院、養護機構來說都是大挑戰,但口服抗病毒藥又相當有限,希望全民還是要對疫情保持警覺,否則感控人員已快「Hold不住」。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今出席「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時表示,3月20日大鬆綁,政府的態度就是以最低要求,但各家機構感控人員其實都嚴陣以待,必要時將祭出嚴格管制措施;目前雖未鬆綁,但民眾在已開始多人擠在病室、脫下口罩交談等,不遵守醫院探病管制的規範,相當令人頭疼。陳宜君表示,病患到醫院就醫,卻在院內確診造成病情改變,家屬都難以接受,容易產生情緒,但大家要如何避免對他人的影響,民眾不懂感染管制就會在機構內散播給其他病患。「輕症免隔離後疫情將大爆發。」陳宜君說,2009年新流感,第二年的死亡人數就超過第一年,原本高規格防疫措施鬆懈後,絕對會引起前所未有更大的疫情,這是必要的代價;但克流感的費用與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無法比擬,預算相當有限,目前防疫公務預算支應,後續健保是否給付仍待討論,但健保署恐怕「剉咧等」,要走自費則要等待藥廠取得藥證。陳宜君說明,新冠疫情走過三年,第一波防疫中,台灣取得相當多的時間因應,靠的就是「大量專業人力」高規格介入,但鬆綁後疫情常態化,民眾都要自我照護責任,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大政府努力照顧,這是災難的開始。」陳宜君說,誰都不希望一個疾病拖垮國家金融、醫療,但確診不通報後,防疫人力大幅縮編,對回歸正常生活來說確實是利多,但對於機構住民來說醫療量能降載,更容易出現破網,感控人員都相當憂心,已經快要HOLD不住了。莊人祥則說,過去曾討論「未接種疫苗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但專家認為是間接鼓勵民眾不接種疫苗,因此不予採納,目前相關藥物仍處緊急授權階段,倍拉維已在申請正式藥證,待通過後,醫療院所可以自行採購,民眾也能依情況詢問醫師是否可以使用。莊人祥表示,未來60歲至64歲民眾是否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仍待專家會議討論,將綜合考量後納入討論。
-
2023-03-1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再鬆綁!3/20起確診隔離改「0+N」,7個QA掌握解封新制重點
【本文重點】指揮中心宣布新冠肺炎確診者自3月20日起實行「0+N」措施,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需自主健康管理並全程配戴口罩,中重症確診者則須通報並儘速就醫。解封新制重點詳情可參考「元氣網」整理的7大QA。--by ChatGPT指揮中心今宣布,3月20日起新冠肺炎確診者改為「0+N」措施,未來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改為自主健康管理,確診期間若需外出,則要全程配戴口罩,勿與他人聚餐、聚會。而中重症確診者需須通報、儘速就醫。「元氣網」為讀者整理7大QA,一次掌握解封新制重點。Q1:若快篩陽性,但無症狀或只有輕症,「0+N」期間我該做什麼?A:指揮中心表示,若是輕症者,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若要外出全程配戴口罩。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一天)後,可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採檢陽性滿10天。不過「0+N」屬於指引性質,並沒有相關罰則。Q2:輕症確診期間可以到醫院就醫嗎?A:如需前往醫療院所陪病、探病、就醫或檢查,請遵守公布之醫療應變措施。Q3:快篩陽性後身體不舒服,有哪些狀況或族群需要就醫或撥打119?A:指揮中心提醒,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快篩陽後應儘速就醫,醫師可以及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表示,若出現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100次/分鐘,儘速撥打119、或由同住親友接送、自行就醫。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維持提供「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清冠一號」,經醫師評估後符合病例定義者,住院後仍採適當防護措施,也會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Q4:我的同住家人確診,有什麼要注意的?A:同住同戶者日常生活請採取適當防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在篩檢陽性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同住家人應避免共食。Q5:輕症確診者後,可以請假在家休息嗎?A:指揮中心表示,各部會針對5大職業列出不同假別,請假依據建議採認「快篩陽性證明」照片即可,不須要求出具醫師開具的診斷證明。不過請假作業細節,另依目的主管機關規定辦理。1.軍職人員:「病假」(無不利處分)。2.公務人員:「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考績等次考量);或採取「居家辦公」。3.教師:如無法居家辦公或線上教學,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之考量,所遺留課務由學校協助排代並支付鐘點費)。4.學生:「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5.勞工:「普通傷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若第6天仍然快篩陽性,學生是否可以回學校上課、或是續請病假?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教育部原則給予5天病假,不過距離3月20日實施前仍有11天時間,希望各部會、地方政府或民間多提供意見,讓新舊制轉換更順利。若公司行號內部自行規定,第6天得快篩陰性才能上班,是否會產生勞資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勞動部於請假規定是提出通案性建議,大原則是支持性給假,若公司作法較嚴苛,個別狀況由勞動部討論、研析。Q6:3月20日後輕症確診者不再隔離通知書,我想申請防疫保險理賠,可以到醫院申請PCR證明嗎?A:指揮中心自3月20日起,除了取消輕症強制隔離,也同步取消「居家照護對象隔離通知書開立」,也不再提供輕症通報、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同住家人及民眾自主防疫「0+7」也同步取消。王必勝表示,政策一直以來都沒有考慮防疫保險到問題,這須由金管會研議是否有相關辦法。Q7:確診親友不幸過世,還需要24小時內火化嗎?A:指揮中心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儘速火化」規定,並刪除「使用雙層屍袋」規定,改為有滲漏風險才使用屍袋;以及刪除「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規定,無需24小時內火化,家屬可自行安排後事。確診者遺體可以採取火化、埋葬等方式處置,在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以瞻仰遺容,建議應配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碰觸遺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8 焦點.健康知識+
保護長者、小朋友必看!成人預防疫苗你打了幾種?專家詳解接種建議
接種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然而,成人疫苗卻常因不清楚施打目的和時機而被忽略。事實上,不只在疾病流行高峰期,隨著年紀漸長,生理器官與免疫功能逐漸衰退,也需要在適當時機與醫師討論,主動預防接種。 成人疫苗預防常被忽略?保護家中長者小朋友超重要! 許多民眾不免會有疑惑,明明小時候接種過的疫苗,為什麼長大還要再施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說,隨著科技進步,已將許多重要傳染病,透過預防接種大幅減少。不過,以前認為是次要的傳染病就開始顯得重要。以水痘來說,因為開始有了疫苗接種後,兒童感染病例下降,反而是成人容易因水痘病毒引起的帶狀疱疹影響生活品質。 成人考慮需要接種疫苗主要有三大原因: ・幼兒時未接種、或是有接種但沒有產生抗體、抑或是有接種但抗體隨年紀減弱消失。 ・非例行預防針,但對成人階段或高危險群有接種必要。 ・出國旅遊特別考量。 接種疫苗不只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並預防疾病,也可保護無法或尚未接種疫苗的家人,免於暴露感染風險。特別是家中有長者或小朋友,更應及早與醫師討論! 成人疫苗你完成了嗎?醫詳解9種疫苗 目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結合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成人接種建議,統整成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共有九種)。讓民眾能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接種合適疫苗。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季節性流感疫苗 ・B型肝炎疫苗 ・A型肝炎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帶狀疱疹疫苗 2/27−3/5認識帶狀疱疹週 避免「疹後神經痛」影響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傳染病可以透過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但卻有一種病毒罩不住,就是帶狀疱疹病毒。李秉穎醫師說明,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再復發,如果小時候得過水痘,將終身潛伏在體內神經節伺機而動。特別是50歲以上的民眾、慢性疾病族群或者是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可能免疫力較差的族群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族群。一旦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疹後神經痛,可能延續數天、數禮拜,甚至數年,讓人痛不欲生。 即使曾罹患過帶狀疱疹也不能掉以輕心、疏於預防。帶狀疱疹的預防,就是好好地提升免疫力,除了正常生活作息、規律運動外,施打疫苗也是提升抵抗力的良好方式。目前帶狀疱疹疫苗有活性減毒疫苗及非活性疫苗,50歲(含)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或18歲以上具風險因子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都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若想了解更多成人疫苗接種資訊,請至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官網查詢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 《延伸閱讀》 .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皮蛇?疹後神經痛和長新冠一樣難纏! .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都打助防重症死亡!6種人建議早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7 醫療.精神.身心
頻照鏡子檢查外表…口罩令鬆綁,「容貌焦慮」上身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為了讓民眾順利恢復正常生活,室內口罩於2月20日鬆綁,校園也在3月6日全面解除配戴規定。除了大眾公共運輸工具外,學生可自行決定在教室是否佩戴,不過,口罩令強制實施八百多天,民眾進出都還是習慣性戴著,一方面是自我防疫,一方面則是「容貌焦慮」。「容貌焦慮」 最常見於青少年不少人擔憂脫下口罩後,露出全臉真面貌沒有自信,害怕被品頭論足,極度沒有安全感。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說,「容貌焦慮」的現象最常見於青少年,因為在校內外都是戴著口罩初接觸其他同學、認識新朋友,現在要以真面目示人反而覺得彆扭。這樣的焦慮心態也會出現在任何年齡及性別的人身上,若發現身邊親友、同事過度整理儀容或是頻繁照鏡子檢查外表,要小心是否因為抑鬱心理而影響到社交、人際關係。口罩令鬆綁後,民眾應做好心理準備與調適,一起面對口罩解禁的過渡期,若覺得戴口罩比較自在,應予以尊重。不少人長期戴口罩,表情和情緒隱藏在背後,出現了社交退縮的狀況,張自強提醒,一個習慣的調整需要循序漸進及尊重自主的方式,降低不戴口罩的壓力。若有情緒低落或反抗心理,可適時諮商心理師尋求協助,學習自我肯定、用更平衡的方式看待自己,在工作能力和專長表現上建立自信。口罩戴與不戴 尊重失智長者意願另外,失智症患者也是因防疫政策而大幅改變生活的族群,防疫期間,許多家屬備受「失智者不願戴口罩」所苦,因為失智長者不太容易管控自己的衛生,也可能很難配合和理解戴口罩的意義。只能不斷用失智者聽得懂、簡單的方式重複說明,多多提醒正確配戴口罩,再加上家中環境清潔消毒,減少感染的機會。防疫時期,努力維持親友互動,藉此減少失智長輩的焦慮,也避免因無法外出或到據點所導致的退化。隨著疫情解封、口罩令鬆綁,又要再一次跟失智長輩解說新的政策,建議溝通問題可交由請患者信賴的醫師、護理師,或是最疼愛的兒孫輩來提醒。口罩戴與不戴,一樣尊重失智長者的意願,最重要的是持續做好洗手、環境清潔等防疫工作,同時增加提升自我免疫力,陪伴失智者一起走下去。(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美醫師臉朝地犁田摔車「破相」! 第一時間縫合神復原
我專精於美容醫學領域,去年發生嚴重外傷事故,騎公路車摔車後臉部直接朝地「犁田」,造成顏面撕裂傷,且頸部骨折,幸好第一時間找專業醫師縫合傷口,加上醫美雷射協助,現在已完全看不出疤痕,更重要的是頸椎沒有傷及要害,才免去癱瘓危機。備戰鐵人三項 童竄出釀車禍多年來我都會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時常在周末練車,去年9月9日周五下午,剛好是中秋連假首日,天氣不錯,我帶著即將參加鐵人三項青少年組比賽的二女兒,一起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自主練習,因為我車速較快,與女兒分開練習,我們會在賽道上見面。當時我騎公路車,到大直橋路段時視野很好,平均速度在25至30公里,但一個6歲左右小朋友騎車突然逆向在我面前,距離非常近,因公路車重心高,我緊急煞車後,整個人往前翻滾,臉正面朝地撞擊,安全帽裂開、風鏡碎裂插進我的臉,清楚意識到我正在滴血。雖然感覺暈暈的,但當時意識清醒,除了臉部受傷外,最怕頸椎骨折,嚴重可能造成四肢癱瘓,當下我的手腳可以動,救護人員專業地為我戴上頸圈固定頸椎,我告知救護人員我在長庚醫院服務,救護車迅速地將我送到長庚急診。第一時間縫合 決定疤痕走向因為我是皮膚專科醫師、副教授,非常清楚顏面撕裂傷第一時間縫合很重要,會決定日後疤痕的走向,即使處理不好,後續也得做疤痕調整,因此緊急請資深學長回來幫忙,當天下午四點出意外,花四小時、用八條線才完成縫合。經過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檢查,確認頸椎有骨折,沒有壓迫神經,顏面骨也沒斷,不過怕神經撕裂傷或有慢性出血,為了讓骨頭癒合度較好,三個月觀察期我須戴著頸圈,睡覺必須維持正躺,無法趴睡、側睡,我幾乎沒睡好。摔車造成嘴唇、臉頰等多處平均1至3公分的傷口,任何人看到都會嚇到,我身為美容醫學醫師,內心更是受到衝擊,幸好疫情期間看診時戴口罩,把傷都給遮住,有老病人關心我戴頸圈,我低調地說是扭到脖子,也不敢告訴母親,等到完全復原後才說。撕裂傷在一周後拆線,後續3至6個月傷口照護期非常重要,我擦了抗疤痕、退瘀青藥膏,並將傷口貼合,勤擦防曬,再透過飛梭雷射、染料雷射來退疤痕、撫平凹凸不平的疤痕,讓疤痕幾乎沒有增生、相當穩定,至今已看不出曾有嚴重撕裂傷。按功能用場地 避免橫生意外每逢連假或暑假期間,急診總會收到許多騎腳踏車摔傷個案,前陣子我有一個女病人,騎uBike時為了閃一隻狗,自摔骨折,因為疤痕嚴重,希望透過雷射修補;另一個女病人,下雨天為了閃闖紅燈路人,摔車整個人飛出去撞樹,大腿嚴重骨折,後續求診處理疤痕問題。休養半年後,我重新回到大佳河濱公園事發地練車,旁邊的觀山自行車道也啟用,告示牌上載明提供「自行車」使用,有許多高手在練車,我在這練車、克服摔車心魔,但近日發現車道上再度出現老人、小孩及寵物,若碰上速度飛快的自行車,事故發生率恐提高。台北市公園規畫做的很好,民眾若想散步,小朋友要玩滑板車、腳踏車,可到河濱公園自行車道;若要遛狗的民眾,則可到迎風狗公園,還能解開繩子讓毛小孩盡情奔跑;公有地雖然都是開放,仍建議民眾依照功能來使用,尤其像是自行車等有速度的撞擊,都可能造成傷害。醫學辭典:●皮膚撕裂傷:發生跌倒、車禍撞擊,或遭到尖銳物品刺傷、玻璃割傷、刀片劃傷等,使皮膚表面出現不連續、不整齊傷口,即為撕裂傷,若裂傷超過真皮層、深度太深或血流不止、不規則傷口等,或其他部位裂傷超過1公分,應盡快進行傷口縫合。若傷口完成縫合,後續仍出現頭痛、意識變差、惡心嘔吐、呼吸急促等,應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頸椎骨折:頸椎由七節骨頭所組成,頸椎內有脊髓、神經,是負責傳遞大腦指定的重要管道,頸椎受傷主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運動傷害、用力扭轉脖子、受到外力撞擊及高處落下等,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四肢痠麻無力、大小便失禁,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休克甚至致命。頸椎受傷者,第一時間應戴頸圈固定,盡快就醫確認傷勢。黃耀立小檔案現職:●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副部長●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皮膚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年齡:50歲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台北長庚美容醫學中心中主任●長庚診所美容醫學科主任●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雷射光電、美容外科學會會員●國際植髮外科學會會員(ISHRS)●台灣皮膚科、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AD)會員專長:●微創眼整形手術、眼袋手術、減脂手術、面部補脂手術●玻尿酸注射填充、PRP注射治療、電波拉皮、皮膚雷射光電美容治療●一般皮膚病症、落髮與雄性禿治療、植髮手術治療
-
2023-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口罩用量大減如何保存? 醫師曝務必做好這件事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下周一(20日)室內口罩令解封,除醫療、長照等機構及大眾運輸系統外,室內不需要戴口罩,但許多民眾家中仍有許多口罩成為困擾,不知如何處理?家中仍有許多口罩 如何處理與保存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說,室內口罩令雖解封,但指揮中心建議,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及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外出須戴口罩,提醒口罩保存最重要的是「防潮,避免口罩受潮失去阻擋病毒功能。黃璟隆說,台灣氣候潮濕,當室內濕度高時,物品容易發霉,甚至出現壁癌等情形,民眾最好把家中沒拆封、未用過的口罩放入防潮箱,如果是放在儲物櫃,而儲物櫃最好放置防潮盒,降低口罩受潮機會,平時家中濕度過高也應開啟除濕機,將濕度維持在55%左右,當家中出現壁癌時,代表家中濕度高,應重新粉刷,避免影響健康年長者、免疫低下者 還是要戴口罩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垣樟說,雖然口罩使用機會慢慢降低,但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以及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外出,或是常需與年長者、免疫低下者接觸,或到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的場合,還是要戴口罩,特別是家中有年長者、免疫低下者,務必格外注意,最好接觸時仍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要把病毒傳染給脆弱族群指揮中心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呼籲尚未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盡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4大時機仍建議戴口罩室內口罩令20日解除,四大時機仍建議戴口罩:一、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1.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2.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二、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1.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2.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3.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4.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四、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延伸閱讀:‧快檢查保存期限!口罩過期還能用嗎? 醫示警「口罩放1處」恐害防護力直降‧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