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喝水
共找到
1444
筆 文章
-
-
2023-04-14 癌症.飲食與癌症
台灣「一地區」大腸癌盛行率第1名!高敏敏曝「8種罹癌食物」台灣人幾乎全吃過!
近日作詞人李坤城與小40歲林靖恩「爺孫戀」,因66歲的李坤城大腸癌病逝而結束,讓這個「癌中之王」再度引起注意。近年來也不時聽聞名人因大腸癌症離世的消息,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名人也都因大腸癌逝世。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分享,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習慣」,告訴你台灣大腸癌盛行率在哪些城市、哪些食物是容易罹癌的食物、8種防癌食物要多吃,讓你能從飲食開始把關,預防大腸癌。台灣大腸癌盛行率地圖你知道嗎?其實大腸癌一直位於10大癌症發生人數榜首!還在吃著重鹹口味、香嫩多滋的大魚大肉?小心你已默默列入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高敏敏分享「台灣大腸癌盛行率地圖」,來看看台灣哪個地方罹大腸癌的患者最多。‧第1名 雲嘉南區 497人‧第2名:台北區 467人‧第3名:高屏區 420人‧第4名:中區 369人‧第5名:北區 365人‧第6名:花東區 354人有沒有發現「雲嘉南區」每10萬人中就有497人罹患大腸癌,換算下來每200人就1人罹癌!再加上近年來患大腸癌平均年齡也在逐漸下降,比以往年輕了5-10歲,可見太多人的飲食習慣都重油膩、重鹹口味,這些飲食習慣都容易導致大腸癌。6招生活好習慣 預防大腸癌想預防大腸癌,重點還是在於「飲食習慣」。高敏敏傳授6招「這樣吃+做就對了」,從好的生活習慣跟飲食做起,不讓大腸癌找上門。當然除了大腸癌之外,所有癌症都必須注意。1.避免加工肉類:加工肉類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2.吃食物原型態:少攝取加工食品3.避免易致癌食物:像是油炸、燒烤、酒精、紅肉、高糖份飲料等都是屬於易致癌食物,建議少吃為妙。4.多吃蔬菜水果:每天2碗蔬菜+2碗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養好腸道好菌。5.維持排便習慣:好習慣能幫助腸道整潔乾淨6.保持運動習慣:並定期檢查8種罹癌食物要少吃預防大腸癌從「飲食習慣」做起,高敏敏列出8種「罹癌食物」,來看看你常吃幾種?當心吃多了會提高罹大腸癌風險。8種罹癌食物1.燒烤物:肉類經高溫燒烤就會產生癌物質,如異環胺,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2.油炸物:易有環狀芳香烴化合物,可能導致大腸直腸癌。3.高脂肪食物:易滋養癌細胞,除了癌症之外也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風險。4.發霉、受污染食材:黃麴毒素是強烈致癌物,容易傷腎、傷肝。5.醃漬、煙燻食物:鹽漬食物易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煙燻易產生「苯並芘」都是屬於致癌物。6.加工肉類:加工肉屬於一級致癌物,大多會添加「亞硝酸鹽」,可能導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7.檳榔:檳榔子是第一類致癌物,常食用會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造成口腔癌。8.酒精:飲酒所產生的乙醛屬於一級致癌物,易引起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8種防癌食物 多吃有益腸道健康除了燒烤物、油炸物、高脂肪食物、酒精...等罹癌食物不要常吃,高敏敏也推薦「8種防癌食物」,多吃有益腸道健康。8種防癌食物1.十字花科蔬菜:富含吲哚indole2.蘋果:槲皮素、纖維等,幫助降低腫瘤風險3.櫻桃:花青素、維生素C,降低癌症機率4.蔓越莓:含有莓果多酚等抗氧化物5.葡萄:白藜蘆醇減緩癌細胞生長、抑制腫瘤6.紅蘿蔔:類胡蘿蔔素能幫助抗癌7.番茄:茄紅素能預防腫瘤、阻止癌細胞增殖8.堅果核桃:不飽和脂肪酸 可以減緩癌症延展速度最後高敏敏提醒,簡單來說,大腸癌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大家可以透過每日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搭配少油、少鹽、少精緻糖作為烹調手法,就能有效防癌、抑制癌細胞生長。她也建議漸少糖、避免高鈉:‧每日精緻糖不超過一天總熱量攝取量的10%、最好能降至5%‧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mg(=6g的鹽)大腸是身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畢竟吃下肚的營養會在小腸先被吸收再到大腸,換句話說大腸是負責水分及維生素的回收、處理排泄,當大腸有狀況時就會影響消化器官和排便。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長輩們,真的要時時注意每日飲食習慣有所警覺,畢竟健康是一輩子的!癌症總是讓人聞之色變,所以更要一起藉由正確的飲食習慣來預防,除了飲食之外,也要改變平時生活作息,像是多喝水、多運動、少熬夜、保持愉悅心情等,都很重要。除此之外,高敏敏也建議50-75歲民眾可以去做免費大腸癌的篩檢,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帶著健保卡到當地醫療機構定期篩檢。如果你的飲食生活習慣不理想,或是有家族病史的朋友,也可以提早自費檢查,保持追蹤大腸的健康狀況,多一份預防、多一點安心!延伸閱讀:.大腸癌篩檢男比女少原因曝!糞便潛血檢查8步驟在家自己做.健檢正常卻3年後罹大腸癌?醫提醒這種息肉很難發現!3生活惡習快改.一圖看懂大腸鏡需多久做一次?應從幾歲開始做?醫:3高危險族群需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2 焦點.長期照護
歲月靜好的人才能優雅!看顧父母8年,張曼娟:照顧者無法優雅但很優秀
上次出門投票,父親是由阿妮(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去的,母親則是由我牽著去的;這一回,他們倆都坐在輪椅上了。阿妮推著父親的輪椅比較高,我推著母親比較小巧輕盈的輪椅。在往投票所前進時,阿妮忍不住跟我說:「抬頭挺胸啊,妳為什麼彎腰駝背?這樣不好看啦。」我當然知道自己正以蝦型人的方式向前,但是因為輪椅矮而我的身形高,加上路面凹凸不平,輪椅的行進並不平順,如果不使出洪荒之力,如何能繼續向前?聽到阿妮這樣說,我忍不住笑出聲音來,如果讓粉絲看見此刻的我,還能說出「曼娟老師好優雅」這樣的話嗎?不管在臉書上或是實體的讀者見面會,總是有粉絲對我說:「真希望我也可以像您這樣優雅。」或是「曼娟老師都沒變,還是那麼優雅。」我從來不美麗,也不搶眼,甚至沒有強烈的個人特色,但是,「優雅」二字倒是如影隨形。什麼是優雅呢?其實就是合宜的衣著、心平氣和的言談,舉手投足皆不會令人感覺突兀吧。我的前半生,確實因為家庭教育的影響,稱得上是個優雅的人。然而,這一切在成為照顧者之後,戛然而止。父親初初被確診為思覺失調那一年,是最艱困的日子。剛開始他還願意去精神科就醫,但不耐久候,那是「八十五歲以上優先看診」還未啟動的時代。平日不管他交代我做什麼,都要立刻完成,如果讓他等待超過三十秒,便暴怒大罵,或是用拐杖敲打櫥櫃,發出震耳的聲響。於是,每一天,不管在醫院或在家中,我都是沒命的狂奔,心臟悸動,血壓飆高。「爸,我幫你辦事,十分鐘以內就回來了,你為什麼等不及呢?」「十分鐘?對我來說就是十年!」是啊,誰能等待十年還心平氣和呢?我只好繼續奔跑,愈跑愈快。有一次,父親候診超過一小時,他不斷發脾氣,宣稱再也不來醫院了。於是,下一次的回診,為了避免久候,我們特別晚了一點才出門。沒想到醫生已經看完診,連診間都關閉了,一盆雪水兜頭澆下來,全身的血液瞬間冰凍。父親的情況是不能停藥的,否則,我和母親都撐不下去了。我立刻去敲隔壁診間的門,拜託護理師幫我把醫生找回來,護理師告訴我醫生可能已經離開了,叫我下次再來。「我不能下次再來!」我急躁的嚷嚷:「我爸不吃藥真的不行,拜託妳,拜託妳幫幫我!」我的心裡在吶喊:「救我救我,求求妳救救我!」如果需要的話,我願意跪下來哀求。護理師看著我扭曲的臉、癲狂的神情,她沒再說話,幫我撥打電話。約莫十分鐘之後,穿著白袍的醫生從長廊的那一頭走過來,他的背後有光,他整個人就是光,我已淚流滿面。什麼是優雅?歲月靜好的人才能優雅,照顧者不是那種人。照顧歷程邁入第八年,已經從跌跌撞撞的「實習生」成為身經百戰的「前輩」了。剛剛成為照顧者的實習生向前輩請益時,我總是耳提面命的說:「要記得『照顧者優先』,如果照顧者倒下,一切都是虛妄。」照顧者優先,合情合理,卻是有點不切實際。成為照顧者的兩個月以內,第一位外籍看護阿玉就從印尼進駐我家。「家裡有個陌生人,不會很怪嗎?」「妳不是很重視隱私的人?」這樣的詢問都沒有意義,因為我確實非常需要幫手。我還要工作,也需要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之中,能夠分散照顧的壓力與沮喪,使我意識到自己不僅只是個照顧者,我還有喜歡的工作與貴重的價值。阿玉和第二任阿妮,確實都是得力助手,但我也發現只要是在家裡,照顧父母的瑣事,就讓我像個陀螺似的轉不停:量血壓、餵藥、喝水、上廁所、做運動、吃三餐、晒太陽、散步……周而復始。當我趕著出門,坐上車才發現,自己忘了量血壓,沒有吃藥,好像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明明知道照顧者優先,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父母身上,哪裡顧得了自己?就算偶爾出門透透氣,也還是牽腸掛肚的打電話回家問看護:「爺爺好嗎?奶奶好嗎?家裡都好嗎?」其實最該問的是:我自己好嗎?有的照顧者一、兩年就修習完畢;有的照顧者持續十年、八年,更有人一踏上照顧之路就是十幾二十年,直到自己的生命終點。這是苦多於樂、憂大於喜,隨時可能被壓垮,卻總有人前仆後繼的一條路。照顧者無法優雅,照顧者不能優先,但我必須說,照顧者,你真的很優秀。(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自成一派》)(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醫療.消化系統
口乾、口苦、口臭⋯ 是肝不好嗎?醫解析各種可能原因,只有肝衰竭才會口臭!
當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等症狀時,民眾常聯想到是否肝不好,加上中醫有「肝火旺」一說,所以常以為要往肝臟找問題。其實,這幾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與肝臟的相關性反而是比較少的。以下分別介紹: 口乾可能是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是唾液腺阻塞,抑或是口腔問題,如牙周牙齦發炎、感染、潰瘍等,也可能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 口苦可能是某些腸胃道疾病所導致的,像是胃食道逆流或膽汁逆流等病況,因為胃酸及膽汁逆流到喉嚨,就可能感覺到口苦。口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口腔疾病,因口腔內細菌數量龐大,尤其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位於味蕾的間隙、喉嚨、扁桃腺,在無氧環境下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食物產生之代謝物就會產生氣味;若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牙菌斑大量殘留或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發炎等),則會引發口臭。而就機轉來說,細菌把含有硫的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硫化氫和甲基硫醇,就是造成口腔臭味的來源。其它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異味,例如抽菸、好吃味道較重的食物,例如:大蒜、蔥、薑、青椒、洋蔥等,也會造成口臭,但只要停止這些行為或避免味道較重的食物,就可以改善。另外,口腔內的唾液有抑止細菌繁殖的殺菌作用,唾液也能溶解散發異味的物質,幫助清潔口腔,若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則會引發口臭,故乾燥症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另外,女性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口乾並出現口臭。其它疾患如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其擴張發炎導致長期積痰積膿,引發細菌增生發酵,口腔便產生異味)也會導致口苦口臭;而糖尿病導致之酮酸中毒會出現爛水果味;腎臟病人因為尿素氮堆積,尿素經過口腔細菌作用,分解成氨,從口中排出,也會造成異味(尿騷味)。至於消化器官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異味,例如腸阻塞造成食物滯留於腸子內發酵,產生氣味;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和胃潰瘍也可能會影響口氣。另外有一種心因性口臭,患者因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而造成心理壓力,患者事實上沒有口臭,但卻一直認為嘴巴臭,這需要身心科的介入,以心理諮商等方式,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壓力來源),才有辦法改善這種狀況。肝衰竭才會出現口臭而在造成口臭的原因中,肝病占比其實不高,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問題都不會造成口臭,只有嚴重到肝衰竭狀況的病人才會出現口腔異味。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導致口苦口臭,是因肝臟正常功能是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下降時,代謝功能變差而血中氨的濃度上升,氣態氨會從呼吸道黏膜及口腔排出,而產生異味。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變差時,通常還會伴隨有其它症狀,例如:疲勞、食慾差、凝血功能異常、黃疸、蜘蛛痣、腹水等。若出現以上症狀,則暗示肝臟出了大問題,需要盡快就醫。先檢查口腔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大部分口乾、口苦、口臭的困擾,還是口腔問題引起,所以建議可以先去牙科門診,了解是否為牙周、牙齦、牙菌斑等問題造成的症狀。若排除口腔問題,則應進一步查明是否和內科疾病相關。例如,若是懷疑和肝病、腸胃消化系統或其它內科疾病相關,則應該考慮做基本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甚至上消化道內視鏡,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嚴重潰瘍、肝病、腎臟病或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若非上述嚴重疾病引起的口臭,改善方式主要還是從口腔衛生做起,平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吃完食物後立刻刷牙,使用牙線清潔口腔,避免牙菌斑殘留。舌頭表面有一些乳突狀突起的結構,容易累積細菌,刷牙時可使用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及去除口臭,定期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此外,平時應多喝水,增加口腔濕潤度,避免口腔乾燥,可以消除不佳的口氣。另外,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症狀有時也是也是一種警訊,建議不妨可以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各器官狀況,以保健康。【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7期(2022-01-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養生.聰明飲食
喝出橄欖油滋味 地中海飲食的關鍵
地中海料理被譽為「全球最佳飲食法」,大量使用全穀根莖類、深色蔬菜、水果、豆類、堅果、海鮮、乳製品等,顏色繽紛多彩豐富,主張簡單烹調、少高溫油炸,以堅果和橄欖油為主要油脂來源。油脂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元素,提供所需熱能和必需脂肪酸,補充好的油脂非常重要。高階品油師陳采岑說,高品質的橄欖油有三大要求:新鮮早摘果實、2小時內完成榨取的嚴苛製程、18℃冷藏控溫倉儲運送,從生產到餐桌,全程鎖鮮減少營養流失。近年來,品油課程興起,利用眼睛觀察、鼻子嗅聞與入喉品評等方式,辨別橄欖油的品質與好壞。聽到「喝油」,不少人會詫異能喝嗎?該怎麼喝?其實有愈來愈多人直接飲用橄欖油,每天攝取一小湯匙改善腸道問題,同時強化身體循環系統。市面上的橄欖油琳瑯滿目,陳采岑分享,要稱之為「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製油過程只經過萃取,沒經過提煉,且需通過國際認證與檢驗。好的初榨橄欖油一喝就知道!品油之前先喝水,不碰菸、酒、咖啡破壞味蕾,接著使用深色的品油杯,避免油的顏色影響主觀性,陳采岑強調,油的好壞跟顏色沒有關係,不同品種的橄欖所生產的油,黃色深淺各異,產地的氣候、土壤也是油品顏色因素之一。接著以25℃的掌溫醒油,一邊細聞是否有青草味、果香,各種氣味在鼻腔散開。慢慢啜飲油的味道,苦苦刺刺的口感代表抗氧化的橄欖多酚,也是新鮮橄欖油的細緻表現,是人工油品絕對模仿不來。陳采岑說,學習用鼻腔、口舌分辨油的差異,頂級橄欖油在生飲時才會有苦刺微嗆,入喉之後帶點甜、苦和辣味等餘韻,只要煎炒烹飪、涼拌入菜、沾佐麵包都會變成溫潤口感,轉為吃不膩的簡單原味,滋味清爽不膩口。
-
2023-04-10 焦點.元氣新聞
嚴重腎衰竭每天洗腎,「五福星」港星吳耀漢逝!腎臟病5症狀,小便有泡沫就是「泡泡尿」嗎?
【本文重點】資深香港影星吳耀漢於4月10日離世,享壽83歲。吳耀漢近年因腎臟病、心臟血管栓塞和聽力衰退等問題而陸續受到限制。腎臟病初期不易發現,需注意疲倦、貧血、高血壓、泡泡尿和水腫等症狀。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患者不一定需要立即進行洗腎治療,需控制慢性疾病,如血壓、血糖,避免高蛋白、磷離子、鉀離子和內臟等食物,以及避免長期使用消炎藥等。在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需遵循醫生的建議和定期檢查。--by ChatGPT據港媒報導,以「五福星撞鬼」系列電影走紅的香港資深影星吳耀漢今(10日)傳出逝世的消息,他的家人在通訊群組證實吳耀漢離世,享壽83歲。《香港01》報導,吳耀漢家人在昨(9日)接到醫院通知前去見吳耀漢最後一面,他們被告知吳耀漢的心臟停止了,醫生一度嘗試用儀器使它再次運作但仍無效。事實上,吳耀漢近年因年紀大身體陸續出現問題。他曾因心臟血管栓塞要做手術,聽力衰退也讓他兩邊耳朵都戴了助聽器。有嚴重腎衰竭的他腎功能只剩約一成,每日要洗腎4次,吳耀漢2年前受訪時透露自己因每天洗腎使得日常生活受限很多,但醫生不建議他換腎。腎臟病初期5大症狀腎臟病初期其實不易發現,除了靠健檢揪出紅字,平常還要注意若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五大症狀就要小心,避免腎病變。而許多人對「泡泡尿」的症狀最是感到疑惑,因為平常尿尿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些泡泡,那該如何辨別?建議先觀察5至10分鐘,蛋白尿的泡泡不易消散,若持續數天未改善,應進一步就醫。得了腎臟病就會走到洗腎?而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其實不少,去年洗腎人口即已超過9萬人,很多人也擔心,是不是得了腎臟病最後就一定會走到洗腎?慢性腎臟病分期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分類指標是綜合年齡、性別和血清肌酸酐(CR)算出的腎絲球過濾率值(GFR)來判斷。.第1期的腎臟功能都還正常,但可能出現夜尿、多尿等情形。.第2期則開始出現腎功能異常;這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需注意飲食和維持良好作息,建議每半年定期追蹤一次腎功能。.第3期開始進入中重度腎臟病階段。.3到5期腎已明顯受損,應控制好慢性病。.第5期腎臟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運作,會開始出現尿毒症狀。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曾受訪指出,3到5期的病人並不是馬上就要洗腎,此時應該控制好慢性疾病,包括血壓、血糖,減少高蛋白食物和控制磷離子、鉀離子的攝取,避免內臟、湯汁等食物,也要盡量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藥品。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潘思宇則指出,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是否需要開始透析治療,需要考慮這兩項重要臨床指標:1.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2.是否有藥物無法控制併發症。4族群特別留意腎臟狀況國健署也在上個月的「世界腎臟日」提醒,吸菸、肥胖、三高患者以及年長者,特別應注意腎臟狀況。平常可透過「驗尿」及「抽血」2種檢查方式,確認腎絲球過濾率、尿蛋白狀況,了解自己屬於腎臟病五期中的哪一期。國健署有免費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之成人健檢,幫助民眾及早覺察三高及腎臟狀況。國健署護腎黃金8守則1.多喝水2.健康飲食3.規律運動4.定期檢查腎功能5.三高控制6.體重控制7.不抽菸8.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參考資料】.「五福星」吳耀漢離世!晚年每日洗腎享壽83歲.腎臟病什麼時候該洗腎?醫曝出現3種情況就要有心理準備.我的腎功能如何,是否需要「洗腎」? 腎臟科醫師告訴你臨床判斷指標.慢性腎臟病分五期:小心腎臟病5大徵兆 3分鐘自我檢測.這些壞習慣會害腎提早罷工!「世界腎臟日」公布護腎8招,少吃止痛藥也在內
-
2023-04-10 焦點.健康知識+
一天「3個時間點」喝水防中風!中風4大高危險群預防保健法
中風意指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部缺乏氧氣及養分,進一步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現象。西醫將中風分為以下2種,缺血性中風表示當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另外一個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出血性中風則為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依腦部血管出血原因可分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型。中醫則認為中風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中醫將中風危險群分為以下4大類:中風4大危險群1.氣虛血瘀型:族群:平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疲勞、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預防保健法: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2.肝腸上亢型:族群:平時有高血壓的患者症狀: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預防保健法: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3.痰濁阻絡型:族群: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預防保健法: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4.肝腎陰虛型:族群:平時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症狀: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預防保健法: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一天「3杯水」預防中風中醫師楊素卿曾接受採訪表示,想要防止中風的發生,要先預防身體的血液過於黏稠。因此一天之中有3杯水一定要喝,包括分別要在「早上剛起床」、「睡覺前」以及「半夜喝」。剛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半分鐘,把頭搖一搖,確定沒有頭暈再起身。坐起來時花半分鐘動一動。接著再讓雙腳下垂放床邊,等半分鐘才能起身走動。中醫也能治療中風?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2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2個時期針對不同的型態,有不同的治療:1.急性期(1)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乾硬、舌質紅、脈弦。治療法:天麻鉤藤飲加減(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法: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3)痰熱壅滯,風痰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腹脹便秘、大便乾硬、痰多、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治療法:溫膽湯加減 2.恢復期(1)陰虛陽亢,脈絡瘀阻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頭暈頭痛、耳鳴、舌紅、舌苔少、脈數。治療法:知柏地黃湯加減(2)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脈弱。治療法:補陽還五湯加減除了進行內服藥調理之外,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透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節人體氣血陰陽的效果,若能及早介入,對於中風病人的恢復將有不錯的療效。參考資料高醫醫訊:中醫對於腦中風之預防與保健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的中醫治療【延伸閱讀】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7 醫療.消化系統
有吃菜還是便祕?糞便軟黏?醫解常見3問題,不是光吃菜就好!
許多人平常都有在吃蔬菜,卻還是會有排便問題,例如便祕、軟黏的糞便、一粒粒像羊糞便等不健康糞便的狀態。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表示,蔬菜雖然是排便重要的一環,但排便也不能單靠蔬菜,若有排便問題可檢視日常飲食習慣,以利排便順暢。 蔬菜吃到撐了還是大不出來?醫:吃到撐不代表吃得夠! 蔬菜吃到撐≠吃得夠:鍾雲霓醫師表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需攝取25-30克蔬菜,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吃得很多,但實際換算恐怕還不夠,特別是對於體性較瘦者、減肥者等族群。舉例來說,以體重45公斤和體重90公斤兩者比較,一般會認為45公斤者食量較小、吃得較少,所以蔬菜吃到15克左右就吃不下、就足夠,體重90公斤者食量較大就得吃到30克,但事實上驅動腸道所需要的膳食纖維兩者是一樣的。 蔬菜如何真的吃得夠?但是,食量較小的人確實也難以吃得下更多的蔬菜、膳食纖維攝取量也較難達標。因此醫師建議,此情況就可留意盡量挑選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材。一般而言,深綠色蔬菜膳食纖維會比白色蔬菜來得更多,同樣分量的菠菜就可比高麗菜高出2倍。另外,水煮過的蔬菜體積也會跟著縮水,同樣體積下能吃下的份量就比生菜來得多。 蔬菜量吃夠了,但還是便秘?醫:2種膳食纖維都要吃! 非水溶性:水溶性纖維=2:1膳食纖維也分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兩者有各自的作用。鍾雲霓醫師表示,非水溶性主要形成糞便的骨架,以助糞便於腸道蠕動推進,大多在蔬菜類吃得到;水溶性則可視為鑲在骨架中的晶體,濕滑促進腸道蠕動,可選擇水果類。兩者都不可或缺,一般會建議兩者比例2:1。 缺乏其中一種,容易...醫師表示,像是排便腸出現的兩種問題,一種就是大便很軟很黏,這種通常就是缺乏蔬菜的非水溶性纖維,因此難有骨架可支撐。一顆顆硬硬的像羊大便,通常就是缺乏水果類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奇異果有2:1的膳食纖維!有排便問題的民眾,可先試試奇異果,奇異果的膳食纖維確實很奇異,是少見非水溶性和水溶性配好2:1的蔬果,雖說便秘也有其他可能,不過若吃了奇異果真的改善便秘,那恐怕日常膳食纖維配置不佳所引起,可多留意蔬果比例配置。 2種膳食纖維都有吃還便祕?醫:糞便組成不只膳食纖維。 糞便的組成:糞便的組成關鍵也不只有膳食纖維,鍾雲霓醫師表示,糞便可包含了30%吸收不完或吸收剩下的殘渣、膳食纖維,以及30%好菌、壞菌、凋亡的腸道細胞及紅白血球,還有20%未完成吸收的礦物質,和20%油脂。從此來看,就可以了解光是吃蔬菜和水果是不夠的。 油脂也是潤滑關鍵:醫師說明,對於糞便的潤滑,油脂也很重要,許多健身、減重者常會有便秘的情況,很常見就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夠。油脂也是必須營養來源,攝取不足除了影響身體健康,也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建議此族群可如在沙拉、拌炒青菜時加入橄欖油、葵花子油等健康植物油,攝取足夠的油脂。 水分也很重要:另外,喝水對排便的影響也很大,腸道也需要有水分才能夠順利推進糞便。診間許多民眾會和醫師說都有喝水,一天喝到1500c.c.,這樣的量其實非常少,一般最低標準會建議喝到2000 c.c.,能到2500 c.c.更好,最好能超過3000c.c.。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容易透過汗、尿排出水分,會需要更多水分。建議民眾,日常應注意水分補充,並將一天所需的水量分散於一日當中,別埋著頭努力喝。另也可吃仙草、愛玉、奶酪等果凍狀的水分,可減少水分被吸收轉移至膀胱變成尿意,讓水分更多留在腸道當中。 都做了,但就是便秘?若上述都有注意,但排便情況就是不盡理想、或自覺腸道不健康,建議可觀察是否平常也攝取了過多的自由基等刺激物質、有害物質,例如過多紅肉、手搖飲等含糖飲料、高脂肪、燒烤、炸物、辣物等。這類族群就會建議適度減量,不過不用完全不吃。 疾病影響的可能:當然,排便情況也有可能是受到疾病影響,若排便問題遲遲沒有辦法改善,可尋求醫師協助,檢查了解原因為何。特別是出現不尋常的症狀,例如排便習慣改變、發現血便、沒減重下體重減輕、時常貧血等,更要盡早就醫,以利防範腸癌。 《延伸閱讀》 .黏在馬桶上?四分之一成人有排便困難 出現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06 焦點.長期照護
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就是對她的愛嗎?母親一句話讓張曼娟恍然大悟
自從母親確診為認知症,並且是由一個小中風所引起的,我便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在自責與愧疚的情緒中。因為父親的急性思覺失調,完全打亂了家中的生活與步調,疲於奔命與情緒高壓之下,忽略了母親,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這其實是很微妙的,愈是負擔最沉重的獨力照顧者,愈容易產生罪惡感,覺得一切都是我的錯;其他沒有承擔責任的關係人,總能從根本上把自己撇清,有時甚至語帶不滿的指責照顧者。父母都病了的一、兩年間,我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直到他們逐漸穩定下來,才開始安排。見到我的人常會難掩擔心的問我:「妳還好嗎?身體不舒服嗎?」我知道自己看起來很糟,像是生了一場大病。有時我會對關心的人說明父母的近況,聽到的人都感到驚訝。在表演場中的觀眾席上,有個許久不見的朋友問我:「那妳什麼時候要送機構?」頭一次聽見這樣的問話,我的腦袋像被鎚子狠狠敲了一下,痛而且暈,所幸燈光暗了,下半場演出開始,沒人看見我倏忽刷白的臉色。為什麼要送機構?我怎麼會把他們送去機構?當然是要由我親自照顧,就算再辛苦、再煎熬,就算是油盡燈枯的那一天,我也不會放手。下半場的演出,我一分鐘也無法專注,激烈的情緒在心中翻攪,怎麼也停不下來。那只是照顧歷程的剛開始,沒人知道這會是一條短暫或漫長的道路;沒人知道在這條路上,身為照顧者得付出多少代價?健康的毀損;人際關係的疏離;經濟的匱乏;情緒的低落⋯⋯每一樣都足以將照顧者壓垮。照顧者一旦垮了,被照顧者又當如何?二○一七年起身如廁時摔斷右腿的父親,在二○二二年九月,颱風擦邊而過、帶來雨水的午睡時間,起床關窗,踩到地上的雨水滑倒,摔斷了左腿。已經有過好幾次進出急診的經驗,我對一切的處理雖然嫻熟,卻有了更多需要考慮的,上一次母親還是個幫手,這一次她已經罹患認知症,需要照顧了。自從父親摔傷,進醫院手術住院,一個星期之間,母親的狀況更為混亂,她總是在半夜裡穿戴整齊,要出門去醫院探望父親,一夜起床三、四次,破碎的夜晚,不再適合睡眠。她更為執拗,很難說服,脾氣也變得暴躁不安。等到父親返家休養,我們的夢魘才要開始。父親因術後疼痛,吃了止痛藥也難以入眠,他一個晚上要大聲叫人七、八次,不叫人的時候便不斷發出呻吟聲,唉聲嘆氣。天亮之後,大家起床工作,便是他的安睡時間,如此日夜顛倒的作息,發怒躁動的父親,讓我重回六年前他思覺失調的地獄景象。這時,一位長照達人伊佳奇老師給了我建議,他認為我應該幫母親尋找日照中心,讓她有事可做,也紓解照顧者的壓力,這是一個雙贏策略。我心中知道這是可行的方式,卻仍有些顧慮,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把母親送出去,難道不是我的卸責嗎?對母親來說真的會比較好嗎?有一天,我有既定的工作,出門前特意去叮嚀母親:「媽媽,妳要跟阿妮(外籍看護工)配合喔,她叫妳喝水就喝水,她叫妳運動就運動,不要一直跑去睡覺。」免不了還要加以威脅一番:「如果妳都不合作,阿妮回去印尼,那我們只好去住安養院囉。」母親抬頭望著我,思慮清晰的對我說:「我覺得住安養院也挺好的。」不是負氣,不是自暴自棄,是發自內心的這麼說。「住安養院哪裡好?」我嚇了一跳。「人多啊,我喜歡看到人。」「都是老人耶。」「老人也很好啊,我也是老人了,大家說說笑笑,不是很好嗎?」我沒再說什麼,出門搭車的路上,想到個性隨和的母親,一生熱愛朋友,喜歡熱鬧的氣氛,她在家裡常常問:「怎麼都沒人啊?」我好氣又好笑的問她:「我不是人嗎?」她也笑起來:「這個家的人太少了。」早晨喚她起床時,她總是耍賴,並且問:「起床要幹嘛呢?」長久以來,她的生命一直都有重心,剛結婚時還是職業婦女,為照顧子女而辭職,又為了幫助家計從事育嬰工作許多年。退休之後,她保持著規律充實的生活,直到父親生病,接著自己得了認知症。我在詫異的情緒中,認真思考。堅持把母親留在家裡照顧,並讓她過著空洞無聊的生活,就是對她的愛嗎?兩個星期後,我告訴她,從明天開始,就可以去日照中心上課了。她的眼睛亮了起來,開心的說:「太好了!我再也不是無業遊民了。」自從在日照中心上課後,母親的生活再度有了重心,她每天早晨充滿期待的起床,穿著整齊去上課,看見她的人都說她的腰挺直了,氣色也變好了,一定是很喜歡去上課吧。成為照顧者,我給了自己一個既定的劇本,親力親為、隨侍在側,賣力演出好幾年,卻發現根本是吃力不討好。丟掉了我的劇本,終於看見母親展顏而笑。(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自成一派》)(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4 醫療.百病漫談
身體在乾燥時常有靜電,該怎辦?了解2原理可預防
【本文重點】靜電是電荷不平衡產生的現象,任何物體或人體都會帶有正電與負電。常被靜電纏上的民眾,並不是身體比較差,靜電僅是電力不流通的表現。避免靜電可多喝水、避免長時間處在空氣乾燥的環境,室內環境溼度可以維持在50到60之間。心臟節律器比較有可能受到「電磁力」,不過新一代的心臟節律器已克服這類的影響,靜電造成心臟節律器當機,則是從未聽聞過,民眾無需擔心。--by ChatGPT為什麼我容易遇到靜電?容易遇到靜電跟身體健康有關嗎?天冷脫毛衣、碰觸門把時,不少人都曾被突然「啪」一聲的靜電嚇到。不過,不少人屬於「靜電專業戶」,只要天冷或天氣乾燥,任何狀況都可能被靜電電到。北醫附醫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表示,常被靜電纏上的民眾,並不是身體比較差,靜電僅是電力不流通的表現,比較容易造成電力不流通的情況,與身體水分較少,相對較有關係。靜電的產生是指電荷不平衡產生的現象。任何物體或人體都會帶有正電與負電,正常狀況都會帶有相同數量,當物體或人體的帶電量不平衡時,接觸到其他物質或人體時,負電會轉移到另一方,產生靜電。靜電的原理是什麼? 一般電器如何有效預防陳宥達表示,過去物理課會做一項實驗,用絲綢摩擦玻璃棒,讓玻璃棒帶正電,另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讓橡膠棒帶負電,兩者接觸就會產生交流,兩者帶電量若出現差異就會產生靜電;讓物體或人體帶電量不平衡,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天氣乾燥比天氣潮濕更容易產生靜電,懂得靜電的原理就懂得如何預防。陳宥達表示,容易產生靜電的物質如合成纖維、尼龍、聚酯纖維、金屬門把、車門、電器類類等,如果只是短暫的靜電,通常會被嚇到,以及被電到時會感到不舒服,若電器受環境影響,時常產生靜電,也可能造成電子產品損毀,造成漏電或短路,因此許多電器都會接上一條接地線,當漏電或是電器短路時,可以將電流導入地面,避免人體接觸時觸電。通過靜電原理,整理預防靜電的小撇步報你知!借用接地線以及太乾燥容易產生靜電的原理,陳宥達表示,人體避免太過乾燥,多喝水,避免長時間處在空氣乾燥的環境,他說,他平常也容易被門把電到,看診一整天,與患者說話口乾舌燥,加上醫院溫度低,長時間處於乾燥環境、身體又缺水,比跟診護理師還容易被門把的靜電電到,之後學乖,開門前會先把手沾濕,或是先摸一下牆壁,再開門就能避免被電。他建議,室內環境溼度可以維持在50到60之間,低於50,環境就過於乾燥,每天攝取的水分則建議在2000毫升,如果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則不建議每天喝到2000毫升,而是依照前一天的尿量,再加上500到700毫升,當作當日的飲水量。靜電會影響到心臟節律器?聽聽專業心臟科醫師解惑陳宥達表示,過去曾有報告指出,靜電可能會對裝有「心臟節律器」的患者產生干擾,造成心臟節律器當機,建議這類患者穿著的衣物材質選擇,可多選擇麻或是天然材質,避免靜電的產生。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心臟節律器比較有可能受到「電磁力」,不過新一代的心臟節律器都已克服這類的影響,靜電造成心臟節律器當機,則是從未聽聞過,民眾無需擔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3 焦點.健康知識+
電線、牙刷...家裡7種看不見的毒!譚敦慈教你清除「臥室、浴室、廚房」潛在地雷
生活中處處都暗藏著毒素,不只大家可能知道的廚房抽油煙機、浴室發霉,其實連每天使用的牙膏、電線,也都暗藏毒物陷阱!究竟,廚房、浴室、臥室裡還有哪些易被我們忽略的毒物?就由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來一一替大家解惑,幫助大家遠離生活毒物!廚房的危害:抽油煙機、清潔劑油煙、化學洗劑,其實都是污染環境的問題。現在台灣罹患肺癌的女性較過去多,許多人會認為和「油煙」有關,因此廚房內盡量不要造成過多的煙霧。烹調方式最好是「冷鍋冷油」、不要有爆香的動作,因為只要一有油煙,就會產生有毒物質,然而再吸入人體後,就會造成身體很大的傷害。抽油煙機還有,抽油煙機也是一大重點。在開火前,就要打開抽油煙機,熄火後5~10分鐘後再將它關閉。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曾做過研究,若熄火後立刻關閉抽油煙機,PM2.5還可能就會蔓延至家中的客廳。也會有人認為,下廚時只要開窗通風即可,但其實接近抽油煙機的地方反而不要開窗,要開遠離抽油煙機的窗戶。因為開了靠近抽油煙機的窗戶,會影響抽油煙機的吸力,甚至也可能造成抽油煙機的排煙管沒有確實排出,進而有肺癌的風險。所以抽油煙機的乾淨程度很重要,其中油垢一定要定期清洗,若油垢卡太多也會有火災的風險。清潔劑我自己在家會放空氣偵測器,有次就發現才噴了兩下清潔劑在爐台上,空氣偵測器便嗡嗡作響。所以我平時清洗爐台不用清潔劑,都是在熱熱的狀態馬上擦,便可以擦乾淨了。另外,清潔劑的使用上,建議先將窗戶打開通風,再來就是由上往下噴,如此一來才不會吸入自己的身體。還有,因疫情的關係,許多人會使用漂白水,這時要注意的是,漂白水不和酸性物質混在一起,否則可能會中毒、造成身體的危害,所以在使用時也要將窗戶打開通風。另外,洗碗機也是自己認為很重要的產品之一。很多人覺得洗碗機很費水,其實不會,因為可將所有的鍋碗瓢盆放入,而且放入洗碗機前,會先用矽膠刮板將油刮除,再放進洗碗機洗,因此清潔劑的使用量也會相對節省。1.先用矽膠刮板將鍋碗瓢盆的油刮除2.將鍋碗瓢盆放進洗碗機,加清潔劑3.洗完後將洗碗機的門打開,讓水氣散去浴室的危害:洗沐用品、牙刷洗沐方面,建議不使用有香精的沐浴乳、洗髮精。我自己在挑選上,會以無香味的為主。除此之外,我自己最要提醒的是「別把全家的牙刷都插在同個杯子裡」,牙刷之間的接觸,可能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癌。但並非使用牙刷架就不會有風險,若牙刷架發霉,就會有黃麴毒素的風險。客廳的危害:電線、冷氣濾網電線你多久沒清了?是不是積了許多灰塵?曾有人將電線上的灰塵化驗,發現上面有許多有毒物質,因此常常的清潔非常必要。至於要怎麼清潔?像我自己會用除塵的抹布先擦過,覺得不夠乾淨再用濕布擦,最後用乾布再擦一遍。為什麼要多乾布這一步驟?因為濕布擦完後灰塵容易沾黏,所以最後用乾布擦過,就不會黏灰塵了。冷氣的濾網過去有研究發現,冷氣的濾網沒有清,冷氣開啟後室內的細菌病毒量會上升四成左右,所以很多人一開冷氣便會打噴嚏就是這個原因。臥室的危害:香氛房間最要注意的應是「濕度」,我自己會在每個房間放濕度計,只要高於60左右就會開始除濕。而我的除濕機使用方式是:1.關閉對外窗、打開房內所有的櫃子2.除濕機放在房間正中央後開啟如此一來除濕的效果才會好!但是過去曾有除濕機燒起來的案例,因此沒有人在家時不建議使用除濕機,可改用冷氣的除濕。另外,許多東方人會焚香拜佛,我認為戶外空汙已經很嚴重,因此家裡就盡量不燒香、蠟燭。像是蠟燭的燭心會有硬度,便是因為有泡過鉛,因此蠟燭燃燒時,我們可能就把鉛吸進體內。而且燃燒香氛也是許多現代人的生活儀式感之一,成大曾做過研究,研究顯示在室內點一些這些冒煙的東西,會讓室內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上升。因此還是建議,若要燒蠟燭、香氛,保持通風很必要。當然使用空氣清淨機也有一定的幫助,但許多人在使用空氣清淨機時會認為,出門前開啟,回家後就會有好空氣?錯!空氣清淨機回家時開、放越靠近自己的地方越好。搬新家、新屋,小心存在有毒物質若有搬家、住新房需要的人,也要留意是否使用無甲醛、安全認證的標章。我自己在九年前搬回台北前,裝潢雖然都有挑了無甲醛的建材,但是裝潢好後我會先用洗碗精加一點水,擦拭家中的裡裡外外,接著再用清水擦拭一遍,最後將櫃子、窗戶通通打開,整整對流了三四個月才搬入。因為這些有機化合物、甲醛等物質,對人體有傷害,過去還有人因為住進有這些裝潢的房裡,甚至罹患血癌的案例,因此不可不慎。延伸閱讀: 1年半瘦32公斤!心臟權威創「3階段長壽飲食法」,改善發炎又降膽固醇 起床後喝水、高纖飲食反而刺激腸胃!中醫師:5個你以為健康習慣,其實很傷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3 醫療.耳鼻喉
吃東西常嗆到,喝水、吞口水都沒有用!耳鼻喉醫師警告:恐是1疾病前兆
文摘自吞嚥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人體許多部位的複雜分工、細緻合作所達成的完美結果,從看到食物起,吞嚥動作就開始了,連心中喜不喜歡這食物、烹調方式等,都是吞嚥重要的一環。食物吞嚥4階段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指出,正常的食物吞嚥過程,由上到下大致吃東西常噎到嗎?吞不下食物?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連喝水、不斷吞口水都沒有用?別小看簡單的吞嚥動作,它可是一門大學問。可分為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及食道期等4個階段。●口腔準備期:當食物放入口中,因為無法直接吞嚥,我們的嘴唇、牙齒、舌頭、臉頰肌肉、顳顎關節等部位必須通力合作,動作必須協調,才能把食物咀嚼磨碎,形成食糜,這就是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食物經由咀嚼並與唾液混合之後形成的食糜,由舌頭將食糜往後推送,引起吞嚥的反射動作。當然食物的性質不同,吞嚥過程也會有部分差異,例如是液體狀的食物,就不需要有咀嚼動作,直接流過口腔往後推送。在此階段,口咽之間需緊閉,才不會影響吞嚥的流暢。●咽喉期:吞嚥反射把食糜繼續推送經咽部到食道上方,此時咽部關閉、喉部上提、聲帶關閉、咽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放鬆,食糜順著咽部肌肉的蠕動進入食道,過程大約只有1秒。這1秒的時間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可不小,因為不論是吞嚥、呼吸、說話等,用的都是同一個通道,正常人不會有何感覺或困難,也不需要特別思考,而是一種非自主性的吞嚥反射,從舌根把食物往後送之,軟顎必須往上升,後咽壁往前傾,口咽及鼻咽的通道要閉合不可有空隙(食物才不會進入鼻腔),同時喉往上抬(所以,吞口水時會看到喉結往上抬),聲帶閉緊(避免食物與水進入氣管),會厭軟骨下壓,喉部及咽部空腔分開,咽部及食道間的括約肌鬆開,食物或水進入食道,如此精緻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出錯不得。●食道期:食糜經過食道,約需8∼20秒的蠕動時間,接著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開使食物通過,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後括約肌就會立刻關閉,以免食物逆流進食道。在這4個吞嚥階段,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進食、噎到或嗆到,不但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時還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生命危險。吞嚥困難 嗆咳都可能吞嚥這麼重要的功能,也會有發生困難的時候。薛智仁表示,吞嚥困難在醫學上稱為「吞嚥障礙」,指的是在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上的因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容易咀嚼、吞不下或是容易嗆到,就可稱為吞嚥障礙,嚴重且長期吞嚥困難的患者,比較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產生營養不良。吃東西常嗆到,也可能是吞嚥障礙的症狀之一,薛智仁說,很多平常出現的症狀,都可能是吞嚥障礙引起,包括咀嚼或吞嚥時需要過多的口腔動作、進餐中或進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現象、一進食或喝完飲品就咳嗽或嗆咳、每一口食物都必須吞嚥2、3次才能吞下、進餐後舌面上仍然殘留許多食物、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患者卻不自覺、咀嚼時口中的食物往外掉、明顯流口水(尤其在用餐時特別明顯)、平時嘴邊嘴角常有多量的分泌物或口水、進食後說話時常會有咕嚕等聲音。 吞嚥困難的2大發生原因小小一個吞嚥動作,是由許多器官共同合作完成,只要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異常,都可能讓患者有吞嚥困難的感覺。形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薛智仁表示,大致上可分為運動性吞嚥困難與機械性吞嚥困難2種。◎運動性吞嚥困難指的是支配吞嚥步驟相關的肌肉或神經發生問題,使得吞嚥時肌肉蠕動不全或在食物的輸送過程無法順利進行,而吞嚥反射必須透過神經傳輸,當感覺神經或運動神經出錯,也可能影響吞嚥。會引起這類吞嚥困難的病變,包括中風後吞嚥困難、巴金森氏症、瀰漫性食道痙攣、食道弛緩不全症、食道硬化症、軟顎或硬顎缺損、失智症、顏面神經麻痺、帶狀皰疹影響控制吞嚥功能的迷走神經等。◎機械性吞嚥困難指的是常見的食道腔狹小,或較少見的吞入食物太大導致食道被哽住,而舌癌、口腔癌、或食道與胃交接處的賁門附近有胃癌等,也是機械性吞嚥困難的原因之一。食道腔狹小原因,可能是食道良性或惡性腫瘤、食道發炎潰瘍結痂而縮小了食道腔空間等,例如食道癌、逆行性食道炎或潰瘍治療後結痂性食道狹窄、誤食硫酸或鹽酸等腐蝕性物質,經過治療後纖維化的狹窄等。小症狀可能大疾病從疾病來看,只要會影響到正常食物吞嚥4個階段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口咽部的疾病如口咽炎、口咽損傷或潰瘍、口咽的腫瘤等;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炎、食道良性腫瘤、食道癌、食道有異物卡住、食道肌肉功能失調、甲狀腺過度腫大等。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吞嚥困難,像是神經或肌肉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或是全身性疾病如狂犬病、破傷風或中毒等,也會影響吞嚥功能。常見的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影響吞嚥功能,有些患者老是覺得喉嚨卡卡的,吞口水也卡卡的,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就可能與此有關。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愛吃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很多,而逆流的胃液消化酶可能引起咽喉食道黏膜的破壞,造成咽喉炎等,會影響吞嚥功能。不過,如果吞口水不受影響,吞嚥固體食物卻有困難時,則有良性或惡性腫瘤的機會就大增了。小心癌症上身引起吞嚥困難的疾病幾乎遍及全身,而出現的特徵則視疾病造成口腔、咽部或食道問題而異。薛智仁指出,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吞嚥困難症狀者,最令人擔心的是惡性腫瘤,若發生在口腔、咽部疾病,主要特徵是在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的吞嚥初期,就會有遇到障礙的感覺,且常常伴隨著嗆咳、喉嚨裡似乎有食物殘留感等症狀。若發生在食道疾病引起的吞嚥困難,以食道癌來說,主要特徵為持續性、進行性的吞嚥困難,最初可能只覺得吞嚥食物通過食道時有不適感或阻塞感,幾個月後逐漸發現食物通過時會受到阻礙,漸漸地無法吞嚥固體食物,接著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到最後甚至完全不能進食或進食後會嘔吐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遠離疾病威脅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包括容易引起腦中風的三高族群、曾有腦部外傷、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口咽食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老人失智症等的患者,這類患者要多加注意。薛智仁說,有些日常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必須改變,才能避免吞嚥困難發生,遠離疾病威脅。像是菸癮、酗酒、嚼檳榔、吃太燙、煙燻、醃漬、刺激性食物等,會增加口咽癌或食道癌風險;嗜食辛辣、油炸、太油太甜食物者,再加上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等,這些都可能引發後續的吞嚥困難。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薛智仁強調,治療時必須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例如胃食道逆流,則可先從改變飲食及生活調整做起,並可加上藥物治療;如果有惡性腫瘤或狹窄問題,則可考慮手術移除或繞道手術,對於受損的吞嚥功能,則可進行吞嚥復健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2 名人.林頌凱
常換枕頭為什麼還是會落枕?名醫揭長期落枕5特徵及病痛原因
許多人都有過一覺醒來,突然被落枕襲擊的經驗,那種痛楚常令人完全無法低頭或是轉頭。事實上,大多數慣性落枕患者的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每到夜晚帶著緊繃的情緒、沒有刻意放鬆過的身體入睡,自然睡眠品質不太好,引發落枕。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落枕,不免怪罪於睡姿不良、枕頭高低的問題。突然換了新枕頭的確會提高落枕風險,但究其背後真正的主因是:頸部肌肉使用不當導致勞損。像是白天長時間歪頭工作或開車、無意識的聳肩打電腦、滑手機姿勢不良形成烏龜頸,都會造成頸、肩、背的肌筋膜僵硬,甚至頸椎與胸椎交接處容易卡住,而在某天可能因換枕頭、睡姿不良觸發了落枕發生。有人幾乎不曾落枕,有些人則是常常落枕,常有患者問我:「我不知道換了多少枕頭了,為什麼還會常常落枕?」落枕從字面上看來和枕頭有關,實際上兩者的關連性不大。我常和這類患者說:「常常落枕不是枕頭出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要做的事情是治療頸椎,可不是更換枕頭就能解決的。」落枕其實是長時間頸椎傷害的警訊。建議常落枕的人仔細觀察平常坐姿、站姿是否歪斜,有無經常歪頭的壞習慣。從過往的臨床觀察,落枕不完全只發生在臥室,有不少人習慣在客廳沙發小憩午睡,更有甚者當作一種人生享受,殊不知不當姿勢已對頸椎形成壓迫,風險更高。落枕,在西醫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就中醫範疇則稱為「失枕症」。源於頸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發生急性痙攣、拉傷,當身體姿勢歪斜,以致左右兩側的肌肉一邊過度伸長、另一過度縮短,頸部肌肉使用不當,長時間處於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肌群疲勞損傷,引起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的急速痙攣,進而產生疼痛,以及轉頭、後仰的動作受限。因發炎反應在睡眠期間持續累積作用,枕頭、睡姿與夜半低溫問題,往往只是觸發落枕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落枕與長期精神壓力過大,造成背部、頭部、肩頸肌肉緊張也有密切關係。落枕有幾個特徵:1.突然發生2.通常在單側患部3.有一固定痛點4.側轉、前俯、後仰皆感覺困難5.即便是如抬手臂、喝水的細微動作也會引發頸部疼痛,嚴重者的痛感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除了睡覺時間以外,頸椎在支撐頭部重量的同時,還承受著動態活動時的扭力,長年勞損將可能導致角度變形,以及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提早退化現象。因此,別再把落枕當作常見的身體小毛病,頻繁落枕絕對是頸椎病正在傳遞的警訊。未妥善治療狀況將愈來愈嚴重,若有手麻、反覆落枕的情況,還是要盡速就醫諮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1 養生.聰明飲食
乳糖不耐症者福音!不強調乳製品,哈佛飲食法建議喝水、咖啡或茶
【本文重點】哈佛飲食是一種「健康飲食餐盤」,它主張以蔬果為主,再搭配全穀類、蛋白質和健康油脂等食物。相較於美國農業部推薦的MyPlate飲食,哈佛飲食更強調蔬果的攝取量,也建議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例如植物油,避免反式脂肪。哈佛飲食還將牛奶或乳製品的攝取限制在每天1-2份,並建議以水、咖啡或茶等代替牛奶或乳製品,對乳糖不耐症者尤其重要。哈佛飲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疾病風險,也具減肥效果。--by ChatGPT哈佛飲食源於「MyPlate」 更適合乳糖不耐症者許多人應該都知道地中海飲食,那你聽過「哈佛飲食」嗎?哈佛飲食是由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專家和《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編輯所共同提出的一種「健康飲食餐盤」,基本上與美國農業部於2011年6月開發的「MyPlate」內容大致內容差不多,但根據《healthline》分析指出,二者還是有些微不同,主要3個差異如下:1.哈佛飲食建議蔬菜與水果的比例高於MyPlate。2.哈佛飲食建議適量的健康脂肪,來源應為植物油,並避免反式脂肪。3.MyPlate建議每餐吃一份乳製品,但哈佛飲食將牛奶或乳製品限制在每天1-2份,建議以水、咖啡或茶等飲料代替乳製品,並避免含糖飲料。這對乳糖不耐症者是很重要的一項建議。根據《healthline》訪問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註冊營養師Antonette Hardie表示,哈佛飲食結合「MyPlate」與「地中海飲食」,加工食品和飽和脂肪含量低,因此能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疾病風險,減肥也算是額外的好處。哈佛飲食內容●以蔬菜和水果為主——佔盤子的1/2以顏色和品種為目標,特別注意馬鈴薯不能算作蔬菜,其對血糖也有不利影響。●選擇全穀物——佔盤子的1/4全粒完整穀物,包括全麥、大麥、麥仁、藜麥、燕麥、糙米,以及用其製作的食物,例如全麥麵食要比白麵包、白米和其他細糧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更輕。●蛋白質能量–佔盤子的1/4魚肉、雞肉、豆類、堅果都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可以將它們混合製成沙拉,也適合與餐盤中的蔬菜搭配食用。限制紅肉的食用,不吃加工的肉製品,例如醃漬肉和香腸。●健康的植物油——適量選擇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避免使用含有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喝水、咖啡或茶.喝咖啡或茶,加少量或不加糖。.有限飲用牛奶和乳製品(每天 1-2 份)和果汁(每天 1 小杯)。.不喝含糖飲料。●保持活動經常活動對於控制體重也很重要。(資料來源: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網站)地中海飲食內容特色:來自歐洲地中海地區的飲食習慣,已蟬聯六年最佳飲食。地中海飲食較一般飲食提供更少的熱量、氨基酸和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肥胖、失智等風險。飲食內容:多吃:1.大量新鮮蔬果;2.乳製品,如奶酪和酸奶;3.大量橄欖油;4.適量紅酒;5.多白肉:以魚類和海鮮為主,適量食用家禽、雞蛋。少吃:1.紅肉;2.加工食品其實近年來這些被稱為長壽飲食,不管是哈佛飲食、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麥得飲食等,都是相當健康的飲食方法,沒有哪一種最好,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才是真正的最佳飲食。【參考資料】.《healthline》The Harvard Diet May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Living Longer by 20%.《HARVARD T.H. CHAN》Healthy Eating Plate.研究證實地中海和麥得飲食可讓大腦較年輕 尤其二類食物最給力.2023年最佳飲食法票選出爐 第一名已是連續六年奪冠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怎麼打?清冠一號和防疫茶飲怎麼喝?
【本文重點】台灣繼續推廣新冠疫苗接種,尤其針對未完成基礎劑或未接種過疫苗的民眾。目前,全國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未打疫苗的長者,疾管署推出「疫苗加一」活動,希望至少讓這些民眾接種一劑。疫苗接種可減少中重症和死亡風險,但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民眾仍須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未來可能每年需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疫苗一樣。--by ChatGPT新冠疫苗還要打嗎?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生活更自由,但每個人都可能無意間接觸到有傳染力的確診者,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做好防護,其中最重要就是接種疫苗。還有多少人沒打過新冠疫苗?打過疫苗或確診過的人,下一劑該怎麼打?打疫苗的效果在哪?除了新冠疫苗之外,還有哪些疫苗該考慮?本篇提供公衛專家、感染症專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第一手建議。「疫苗加一」哪些人符合標準?疾管署疫苗接種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中旬,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長者一劑疫苗都沒打,其中最鐵齒的是50到64歲,52.4萬人沒打過疫苗,其次是65到74歲(27.5萬人)、75歲以上(25.9萬人)。疾管署為了催打新冠疫苗,3月6日起推動「疫苗加一」活動,全國各縣市政府都祭出好康給下列三種人,希望這些人今年至少要挽袖打個一劑,才能跟上全國的解封腳步。「疫苗加一」重點對象的基本條件:●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6歲以上,且今年1月1日起還沒接種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截至三月中旬,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還有174萬劑,BNT疫苗各劑型加總約237萬劑,Novavax也還有15萬劑。決定接種間隔的基本原則:●如果曾經確診,下一劑疫苗的接種時間,必須要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如果已打過至少2劑疫苗,今年要打追加劑,接種疫苗時間也要和前一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今年才要打基礎劑的疫苗選項:●莫德納╱滿6個月至未滿6歲、滿6歲至未滿12歲。●BNT╱滿6個月至未滿5歲、滿5歲至未滿12歲、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NOVAVAX╱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基礎劑的接種間隔:●青少年2劑接種間隔是12周以上。●幼兒、兒童、成年人2劑間隔4周以上。●BNT幼兒劑型比較複雜,基礎劑要打3劑,前2劑間隔4周以上,最後一劑間隔8周以上。新冠疫苗打不停,有什麼效果?新冠疫苗一劑接著一劑打,到底有什麼效果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本土資料分析,發現不論流行哪一個Omicron變異株,發生中重症或致死的機率都差不多,接種疫苗都能降低六到七成的中重症和死亡風險;有其他共病的人接種疫苗,也可以降低共病伴隨新冠造成的死亡。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容易發生重症或死亡的年長者、多重慢性病等族群,必須加強宣導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種疫苗也能減少感染,只是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還是要靠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陳秀熙提醒,在不同風險族群,也要強調不同的解封策略。針對未施打疫苗的高風險群、免疫脆弱的中風險群,例如年長者、免疫低下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患者,應盡速施打雙價疫苗;其餘民眾是低風險群,則應做好自主防疫。未來新冠疫苗 一年要打幾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目前初步規畫未來每年要打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那樣,但是否能如規畫進行,還要視病毒變異情況而定。未來若成功研發出新冠、流感的二合一疫苗,每年就能少打一針。疾管署建議,流感疫苗每年要打一次,是因為流感病毒極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株都稍有不同,即使病毒沒變,接種4到6個月後保護效果也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所以每年10月流感季之初,就是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機,公費對象與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非常類似,不在公費範圍內的人也可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中醫防疫怎麼喝?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政策上路,但仍有許多民眾染疫後症狀不適或擔心出現後遺症,求助於中醫看診,甚至透過管道自行購買中藥,如「清冠一號」或是其替代藥方服用。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不論是清冠一號或是其他替代藥方,都必須由中醫師看診評估後再服用,出現後遺症也不可自行找中藥來吃,否則可能反吃出病來。清冠一號非人人適用,用錯小心「輕症掛急診」。陳麒方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疫病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流行與轉變不同,就算是新冠肺炎,在每個人的身上也會不同的表現,因此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服用清冠一號。他以自己臨床診療為例,一對分別為40多歲和30多歲的兄弟染疫,透過管道拿到清冠一號服用;沒想到弟弟吃完症狀減輕,哥哥不但吃了沒好,症狀拖了一個多禮拜,還容易喘。還有些病患吃了清冠一號不停腹瀉,輕症到最後變成掛急診。防疫茶飲藥效不如清冠一號強、寒,症狀輕微可試試。而除了「清冠一號」外,許多研究單位、醫院也都推出防疫茶,例如花蓮慈濟醫院的「淨斯本草飲」、北市聯醫和陽交大合作的「淨冠方」和長庚醫院的「長庚益氣飲」,民眾以為未染疫者想增強免疫,或是出現新冠後遺症就可以拿這些藥方當茶飲。陳麒方表示,未染疫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先以非藥物性介入的公衛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來預防。如果覺得稍有點症狀,確實可以服用淨冠方或是靜斯本草飲等藥物,試著舒緩上呼吸道症狀。這些藥物和清冠一號的差別在於部分藥方的變化,「藥性沒有那麼強、也沒那麼寒」,因此可以治療輕微的病況。但他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前提,都是出現熱性發炎者才可服用,且這些藥方和清冠一號可以想像成是「處方藥」和「成藥」;成藥可以備著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救急,不代表沒病就可以當作茶飲或是一般保健品食用。未染疫者想補氣,可飲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勿超過三錢。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主任、長庚醫院主任級主治醫師楊賢鴻表示,長庚推出的「長庚益氣飲」,不建議民眾隨意購買,最好經醫師處方。沒有染疫但自覺免疫力差的人,如果真的想要服用茶飲,可以喝補氣、溫補脾胃的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不超過三錢,以開水煮開當茶喝。但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的情形,不要天天喝且應降低劑量;若已有感冒或慢性炎症就不可再喝。新冠肺炎後遺症最常見的是持續咳嗽和出現白色黏稠的痰液。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感染新冠肺炎後啟動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支氣管分泌增多;二是新冠肺炎不論中西醫治療時的藥物都屬苦寒藥,容易傷到脾胃,因此後續出現輕微胃食道逆流,容易卡痰、喉嚨有異物感。這時候比較適合給予健脾益氣的溫藥,如小青龍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出現新冠後遺症,先看醫師處理病灶,別急著「吃補」。楊賢鴻說,如果出現後遺症最好先看醫師,如果病灶未處理妥善就「吃補」,反而會更不舒服。因此不一定要吃藥膳,只要三餐補充均衡營養,就是最好的處置。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吳建東也表示,不論是染疫當下或是出現後遺症,中醫講求「適症、適方」,一定要透過把脈,脈證相符才可開立藥方,沒症狀不要隨便用藥。他表示,染疫後要切記四點,「冰的別吃、甜的別吃、多喝水、多運動」。另外,「八段錦」被稱為「無藥之藥」也可多練習,例如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可強健肺部;無症狀患者可練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強健體力作為日常保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5 養生.聰明飲食
搭機飲食6原則!別喝汽水,越喝越脹氣可能腹痛
疫情趨緩後,出境人數與日俱增,東京、大阪、首爾及曼谷等地,是民眾在解封後最喜愛出國旅遊的目的地。搭機途中滿足五臟廟是享受舒適旅途的重點。預先購買小零食外媒《HERALD WEEKLY》表示,機場商店的餐飲價格令人咋舌,所以如果不想花大錢買一小袋點心,可在踏上機場之前到一般超市,儲備一些食物並帶上1、2個空水瓶以便喝水。若你是大胃王,飛機上的食物份量可能無法滿足你的胃袋。在漫長且乏味的長途飛行中,有時只想大快朵頤,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健康零食,以小包裝為佳,這樣它們就不會佔用你的包包太多空間。放下手中的冰飲吧被困在長途飛行的狹窄座位時,來杯冰飲暢快又提神!須留意的是,冰塊其實是由水箱製成的,而水箱可能無法永遠保持乾淨整潔,因此考量衛生下,建議點用去冰飲品。遠離汽水以免腹痛在飛機上容易感到頭昏腦脹,想喝杯冰鎮可樂或蘇打汽水提神嗎?建議若要趕長途航班的乘客最好避開,因為喝碳酸飲料會讓你吞下大量的空氣,這對消化道不利,最後會以打嗝或脹氣的形式排出空氣。此外,當飛機移動到不同高度時,體內氣體可能會膨脹,導致腹部疼痛。飛機比沙漠更乾燥!飛機機艙內濕度小於20%,比撒哈拉沙漠25%還要乾燥,在飛機上脫水情形更加嚴重。如果不注意飲水量,人會變得非常脫水。為了抵擋乾燥的空調,建議盡可能多補充水分。通過機場安檢後即可裝水上飛機,機上也會免費提供水,所以即使非供餐時段,也可以向空服員索取水。另外,避免攝取咖啡、酒精和任何含有大量糖分的飲品或食物,這些比起空調更容易讓人脫水。自帶水杯隨時飲水搭乘飛機旅行時,推薦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壺或保溫杯,空服員也會樂意為你裝滿飲品。讓人不用等待餐飲服務就可隨時品嘗,而且保溫杯更有助於在搭機過程中享受熱飲。保持口腔衛生隨身攜帶牙線是一個好習慣。當在機上用餐完畢後,有些食物可能會卡在牙齒中,讓人與機組人員或其他乘客的互動都變得好尷尬。推薦可於吃完飯後仔細刷牙,當然這也適用於在地面上的生活。【延伸閱讀】老翁退休「1因素」卻步不敢出國! 全台男性2個就有1個有出國要帶什麼藥?5大類常備用藥一次看【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073,原文出處:Smart Hacks To Survive Long-Haul Flights】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3-25 養生.聰明飲食
私密處有異味怎麼辦?高敏敏傳授「讓妹妹天然香」秘訣:10種必吃食物+7大生活習慣
【本文重點】營養師高敏敏和沈怡岒醫師傳授讓私密處飄香的飲食小秘方,多食用鳳梨、芭樂、奇異果、蔓越莓、藍莓、優酪乳、優格、毛豆、黃豆、多喝水等。提醒不要吸煙和喝酒,這些會改變私密部位的pH值,並使粘膜防護力降低,導致細菌滋生和異味。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by ChatGPT該如何揮別「妹妹異味」讓妹妹天然香?你有私密處異味的困擾嗎?是否會擔心私密處有味道而與伴侶相處尷尬?營養師高敏敏與沈怡岒醫師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分享,傳授讓私密處飄香的飲食小秘方,及怎麼做才可以改善私密處異味,讓你找回香香的私密環境,降低私密處感染機率。其實女生的「妹妹」是很嬌嫩脆弱的,加上現代女性壓力不小,很容易把把妹妹給悶壞了,高敏敏與沈怡岒建議,想讓私密處天然香,可以多吃以下幾種食物,讓妹妹天然香。1.鳳梨、芭樂、奇異果:維生素C幫助促進粘膜防護力,維持陰道弱酸性環境。2.蔓越莓、藍莓:前花青素對細菌有抗沾黏能力,使細菌不容易附著。3.優酪乳、優格:好菌幫助私密處維持弱酸性環境,抑制壞菌滋生。4.毛豆、黃豆、黑豆:豆豆三兄弟含有天然的賀爾蒙,幫助滋潤私密處5.多喝水:多喝水、多上廁所,就會使病菌排出,降低感染機率,每日最少喝1500-2000cc的水(喝水真的很重要)。高敏敏與沈怡岒提醒,除了多吃上述5種食物,更重要的是要「少菸酒及重口味食物」,因為菸酒、重口味等容易改變私密處PH值,會使粘膜防護力降低,導致細菌增多、飄異味,是讓私密處有異味的大地雷。而一些常聽到的傳言,吃蘑菇會臭、吃鳳梨會香之類的,現階段國內外都尚未有直接的研究證實,反而是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對私密處環境健康影響比較大。 私密處異味搔癢6大殺手如果你容易私密處有異味或搔癢困擾,6大私妹妹殺手行為千萬少做。❌抽菸:氧化壓力讓防護力降低、細菌增多。❌喝酒:酒精代謝、改變身體PH值,造成異味❌熬夜: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復發機率❌吃太多肉:體味加重之外,私密處細菌會大增❌少喝水:容易讓細菌堆積滋生❌含糖飲料:讓細菌生長、就容易搔癢私密處保養7方法除了飲食要特別注意之外,以下私密處保養的7種日常生活小習慣,也要特別注意,保養私密處從生活做起!1.多喝水不憋尿:排尿可以帶走細菌、減少私密處感染。2.不要穿太緊的褲子:褲子太緊會導致私密處潮濕、悶熱,容易感染、發炎、有異味。3.女孩上完廁所「由前往後擦」:照著「由前往後」的方向擦致私密處,可避免細菌亂竄。4.定期更換小褲褲或護墊:若太久不更換恐導致細菌孳生,定期更換可避免細菌累積。5.愛愛完要小便:跟伴侶愛愛完記得去尿尿一下,這麼做可把細菌帶走。6.睡眠充足不熬夜:睡飽可以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復發的機率。7.多吃蔬果、飲食清淡:做好體內環保,才能讓私密處散發淡淡清香。以上幾點都有乖乖做到嗎?女孩們中招幾項呢?高敏敏與沈怡岒也提醒大家,平常的內外保養就很重要,若發現私密處有異狀,像是發癢、異味、分泌物不正常等症狀,請一定要去看醫師,不要因為害羞而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希望女孩們找回香香私密環境,一起保護私密部位的健康力!延伸閱讀:.被男友嫌是「臭鮑魚」 年輕女生狂洗下體反而更臭.私密處容易飄出異味?醫師教你從分泌物顏色辨別是哪種感染.女性私密處過度清潔反容易感染 婦產科醫師教你這樣洗
-
2023-03-2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熱如夏!中醫師吳明珠教4大撇步除濕兼養肝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春分」養生著重「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說,此時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烹煮要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山藥、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春分時,除注意體內除濕外,還應開始保養肝臟。吳明珠說,隨著天氣回暖,脾氣也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並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顧好脾胃,可以讓補「肝氣」,但須注意調味時應多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但同時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吳明珠說,但若是已有便秘、少喝水等,體內濕氣較低的民眾,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而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因此,調整體質時,仍應經由中醫師診斷為佳。每天2動作活絡肝經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拇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因此,每天可以做以下二動作,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將手握成拳頭,輕輕鎚擊小腿或大腿內側.上午可以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掂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吳明珠說,春分時,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且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並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春分養生注意事項食:健脾除濕:茯苓、懷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薏仁蓮子湯、山藥排骨湯。春分養肝: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少吃生冷食物及薑母鴨、麻辣鍋等燥熱食物。衣: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住: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居家環境應利用除濕機、除濕盒、木炭等,不讓住家太過潮濕,家裡濕度應維持55%左右。行:春分時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0 養生.聰明飲食
珍珠輸了!快速看懂手搖飲加料熱量排行:冠軍1杯等於1碗白飯
你也天天一杯手搖飲嗎?沒喝總覺得渾身不對勁?而你喝手搖飲都加什麼料呢?手搖飲配料 熱量排名營養師程涵宇分享,這次整理的手搖飲配料熱量排名,把最近夯夯的超級新人草仔粿也加進來一起比一比,結果一比草仔粿,實力堅強、熱量炸裂,直接衝到冠軍:1、草仔粿/1份280大卡人氣王兼熱量冠軍!草仔粿成分為糯米粉、蓬萊米粉、糖,帶有小湯圓的Q彈口感,又比波霸小一點,喝起來相當順口,不過草仔粿的成分多是扎實的碳水化合物,所以一份吸起來份量普通,但熱量和一碗飯完完全全一樣,務必要適量攝取!2、珍珠 /1份261大卡珍珠可以說是加料必點的基本款,熱量眾說紛紜摸不透!主成份為地瓜粉、樹薯粉、玉米粉、糖等, 一份熱量逼近一碗飯。要注意珍珠是由澱粉製成,在過程中會用糖蜜漬瞬間熱量增加,一樣要注意適量攝取!3、芋圓 /1份255大卡4、冰淇淋 /1份234大卡5、奶蓋 /1份230大卡綿密的奶油香鹹鹹甜甜,搭配飲料雙層口感的享受,也是近期很夯的手搖配料之一成分有奶油、糖、鹽等,所以熱量也是不容小覷!6、杏仁凍 178大卡7、粉粿 161大卡8、多多 144大卡9、椰果 141大卡10、布丁 110大卡11、蜂蜜 99大卡(推薦閱讀:蜂蜜熱量不低!醫曝「2吃法」都錯了 易腹瀉、1歲以下寶寶也別碰)12、仙草 77大卡13、寒天 56大卡14、綠茶凍 54大卡15、桂花凍 50大卡(熱量為飲料店販售之一份的份量,數值來源為實測及各大飲料店公告熱量)聰明選配料 熱量立刻減80%程涵宇指出,優先選擇較透明的配料熱量相對較低,像是寒天、茶凍、桂花凍,同樣是一份,選這些熱量直接比帶有嚼勁口感的草仔粿、珍珠等熱量直接少80%!還是好想喝手搖飲 把握這些撇步更健康程涵宇建議,以無糖飲料為主,像是純茶最無負擔,而適量喝茶對於不愛喝水的人來說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含有兒茶素,幫助增強保護力很。此外,以鮮奶取代奶精。加入鮮奶的拿鐵系列也能符合每天都要攝取到乳品的建議,還能補充到蛋白質!真的嘴饞偶爾想加配料也沒問題,程涵宇表示,當選擇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草仔粿、芋圓時,當餐要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血糖更穩定。延伸閱讀:·含糖量堪比全糖手搖飲!1圖看「瓶裝飲料排行」 果菜汁還超越巧克力奶茶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明起防疫大鬆綁:確診輕症免隔離 8大QA一次解惑
國內外疫情趨緩,疫情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符合新冠肺炎併發症(中重症)條件才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聯合新聞網整理民眾可能會有的疑惑,一次解答。問:確診怎樣的情形才要通報?答: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問:我確診了,真的可以外出嗎?答:輕症者建議「0+n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問:我確診了,需要就醫嗎?答: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民眾,快篩陽性後請盡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若出現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100次/分鐘,盡速撥打119、或由同住親友接送、自行就醫。住院需防護措施,經醫師評估維持,符合病例定義的住院者亦維持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問:我確診了,有發燒等症狀很不舒服,可以請假嗎?答: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學生與勞工等族群,皆可請「病假」,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勞工請假雇主不可扣發全勤獎金。若第6天後學生或教職員工仍快篩陽性並有症狀者,建議可就醫看診並取得醫師證明,學生仍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亦可申請防疫照顧假,教職員工仍可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勞動部指出,快篩陽性勞工如有症狀,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之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日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另外,快篩陽性的勞工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問:防治相關配套措施有哪些變動?答:取消「輕症強制隔離」、「開立隔離通知書」、「同住家人、入境民眾0+7」、「輕症通報、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並同步調整遺體處置感染管制建議。問:我的親人確診過世,我想為他送終。答:指揮中心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盡速火化」規定,並刪除「使用雙層屍袋」規定,改為有滲漏風險才使用屍袋;以及刪除「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規定,無需24小時內火化,家屬可自行安排後事。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惟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問:防疫鬆綁以後,確診就醫的新冠藥物必須自費了嗎?答:「口服抗病毒藥物」、「淸冠一號」由公費支出。問:我確診還可以請領勞保傷病給付嗎?答:勞動部說,輕症確診者不再具請領勞保傷病給付資格,僅收治醫院診療的重症者可請領。資料來源/指揮中心、教育部、勞動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6 焦點.健康知識+
這幾種食物最常超標!身體6跡象暗示你吃了太多鹽,腹脹、常跑廁所要注意
我們幾乎所有未加工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肉類、全穀物和乳製品食品等,都含有低鈉鹽的。我們所吃的鹽,有助於放鬆和收縮肌肉,為神經系統傳導提供了幫助,並平衡我們攝入的礦物質和水。但我們一天內,要攝入多少鹽呢?攝取少量鈉鹽 即能維持身體功能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我們身體只需要少量的鈉鹽,就可以維持上述的功能了。 我們每個人每天,只要攝取大約1500毫克即足夠,建議的每人每日攝取量2,400毫克的鈉(相當於6克的鹽),但一般人的平均攝取鈉鹽過量,也不自覺,許多我們日常生活的微波飯類食品或泡麵,還有零食例如洋芋片、肉乾、魷魚絲,這使我們每日鈉總攝取量平均常在4,000毫克鈉以上,也就等於說:我們一天就吃下超過10克的鹽,這些攝入了過量的鹽,我們不自知的。6個吃太多鹽引發的身體跡象醫療研究,早已告誡過:過多的鹽會導致中風、心臟病和高血壓。那我們身體,怎麼知道已攝入了太多的鹽呢?對此,黃軒直言,「這真是,好問題!」並整理一些攝入了太多鹽,身體變化的跡象:1、腹脹感覺當太多的鹽攝入,你的胃會感到腫脹或緊縮,那是吃太多鹽,最常馬上見到的身體跡象之一。因為過量的鈉,會幫助你的身體保留水分,所以額外的液體會積聚在身體藏器內。 也提醒,食物不一定要吃得很鹹,才算是含鈉量過多,像是有些三明治、比薩餅、百吉餅和罐頭湯,也有可能不是很鹹,但是鈉含量仍然超標的! 2、血壓升高身體吸收太多的鈉含量,鈉會使腎臟重新吸收更多水分,液體大量滯留在血管內,使血管內容量增加,血壓也自然會增加的。 3、水腫現象當體內鈉含量過多,體液大量滯留,不只是在血管內,身體組織的間質,也會有水份過多滯留,使你的臉、手、腳和腳踝等部位,容易產生水腫現象。 4、渴的感覺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感覺吧!吃飯後,很口渴,那是因為吸收太多鈉量,你的身體,也會從你的細胞中抽取出更多水分到細胞之外,這樣情況,你可能開始感到非常口渴,你自然就會想多喝水,因為喝水可以幫助你中和鹽分,引發的口喝感覺的。5、體重迅速增減當鈉太多,你保留的水分在體內會過多,這時你的體重,可能會增加。但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在一周、甚至幾天內,體重迅速增加,那可能只是因為你吃了太多的鹽。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的體重,快速的幾天忽增加或忽減少的情形呢?如果在一天內,體重超過1公斤,或在一周內,體重超過2公斤,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過去幾天內吃的食物,是不是可能有太多鹽了,只要減少鹽分幾天後,你的體重,也可能會迅速下降了。 6、常跑廁所吃太多鹽,可能會導致你上廁所的次數變多。這可能是因為太多鈉含量,會讓你非常口渴,這可能會鼓勵,你多喝水;然後,你可能不得不,比平時更多,想多跑廁所去尿尿。【延伸閱讀】·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 「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換個作法鈉翻倍!營養師「鈉含量黑名單」曝光 雞絲麵竟奪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免隔離新制/成人7症狀、兒童6症狀應警覺 這些對象適用口服抗病毒藥
下周一(3/20)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就可正式免隔離,但民眾可能仍有輕症轉重症的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不論大人小孩,如出現重症的警示症狀,包括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應儘速就醫。羅一鈞表示,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但部分有較高重症風險的病人,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輕症確診常見十大症狀:1.喉嚨痛、乾癢2.咳嗽、有痰、聲音沙啞3.頭痛、肌肉痠痛4.鼻塞、流鼻水5.腹瀉、腹痛6.發燒7.心悸、胸悶8.皮膚紅疹、蕁麻疹9.會喘、呼吸困難10.心情鬱悶(統計資料來源:「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兒童6警示症狀若兒童出現以下6種症狀,包括抽搐、嗜睡或意識改變、呼吸困難或胸凹、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或冒冷汗,家長或親友應儘速送醫。成人7警示症狀若成人出現以下7種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紫、在沒有發燒情況下心跳大於每分鐘100次、無法進食或喝水以及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都可能是轉為重症的前兆,也務必儘速就醫。4類高風險對象適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領用也從自3月20日起同步調整。如為檢驗陽性併發症高風險民眾,就醫後經醫師診察評估為發病5日內且符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的重症風險因子藥物適用條件者,可由診療醫師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處方,至全國約2700餘家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機構領用藥物治療。醫事機構於開立或調劑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自主上傳IC卡藥物作業,以掌握藥品使用流向。尤其65歲以上、孕婦、產後六周內的產婦、具氣喘、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的民眾,是感染新冠肺炎可能導致併發症的高風險對象,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4類高風險族群.65歲以上.孕婦、產後六周內的產婦.具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大於等於30等慢性病.具影響免疫功能疾病下周起台灣社會將向常態生活邁進一大步,但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則提醒應持續觀察兩指標,包括超額死亡是否趨近於零,以及新冠重症率和住院率都降低到與疫情前的流感相同;但兩個指標都還沒達到。對此,羅一鈞也表示,將持續「疫苗加一」的活動,希望能進一步提升疫苗覆蓋率,另外輕症免通報、隔離新制上路後,也會持續提供公費抗病毒藥物給重症高風險的民眾,以減少重症和住院率。【解封必知】.3/20起確診隔離改「0+N」,7個QA掌握解封新制重點.整理包/「疫苗加一」 上路,十大QA 一次看!這幾個縣市施打可拿500元禮券【確診必知】.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輕中重症適用藥品詳細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5 醫療.消化系統
台灣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 10種人是好發族群,醫籲這麼做助改善
【本文重點】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江梓維指出,痔瘡其實是人體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因肛門承受壓力,可能增生或脫垂,且久站、久坐、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便祕、超重、老年等族群容易罹患,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有機會罹患。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不同級別有不同治療方法,建議上班族定期運動、攝取高纖食物並搭配足夠水分,減輕排便用力,避免引發痔瘡。--by ChatGPT40歲的上班族阿堯(化名)發現自己血便、肛門腫痛,立刻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看診,主治醫師江梓維進行肛門鏡檢查,發現肛門齒狀線上下組織增生,評估為第三級混合痔(內痔合併外痔)患者,並排除不是大腸直腸病灶後,進行痔瘡切除手術,隔天即出院,回診追蹤傷口恢復良好。醫師江梓維呼籲,有痔瘡困擾應尋求醫師檢查、評估,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痔瘡」是人體在肛門口的血管結締組織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梓維表示,讓許多人羞於啟齒的「痔瘡」,其實是人體在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正常情況下組織富有彈性,具有幫助預防肛門失禁的功能,但因肛門承受日積月累的壓力,造成血管結締組織增生,或因年齡老化組織變得鬆弛,就可能在肛門增生或脫垂。痔瘡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相關痔瘡在肛門口齒狀線內就是內痔,在齒狀線外為外痔,也有可能內外痣皆有形成混和痔。痔瘡原因主要與「肛門直腸靜脈回流」有關,因此久站、久坐的上班族、手遊族、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長期便祕、體重超標者或老年人,都是痔瘡好發族群,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罹患,且男女比例相當,因為痔瘡發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息息相關。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 不同分級不同治療江梓維表示,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痔瘡不會跑出肛門口,第二級是解便時感覺內痔跑出肛門口,但會自行縮回;第三級是解便時內痔跑出肛門口,需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是痔瘡無法推回。依據不同分級,臨床會給予不同治療,通常第一、二級輕微痔瘡的民眾,可採溫水坐浴舒緩不適,或以淋浴方式沖洗肛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也可促進排便,同時搭配清淡飲食及藥膏治療避免痔瘡惡化,但仍要持續回診追蹤;三、四級的內痔及較大顆的外痔易使病患感到腫痛或產生併發症,醫師較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為求謹慎,開刀前會為病人安排大腸鏡,仔細檢查排除因大腸直腸病灶造成的出血,再進行痔瘡切除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引發痔瘡江梓維提醒,上班族需久坐久站,容易影響直腸靜脈回流,建議上班時可以起身更換姿勢,並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幫助大腸直腸蠕動,有便意時不要忍耐,安排固定時間上廁所,此外,除了攝取高纖食物外也要搭配足夠水分,才能減輕排便用力的機會,避免引發痔瘡。民眾若發現自己長期解便不順暢、馬桶內有血,感覺肛門有腫塊、異物感、疼痛感或搔癢感,就有可能是痔瘡,呼籲民眾不要諱疾忌醫,盡速前往醫院看診,尋求醫師檢查及專業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延伸閱讀:.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肛門莫名癢?恐是「隱性痔瘡」作祟!醫揭瘙癢7原因,別只當小問題.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第一線降血脂藥「立普妥」缺貨 臨床醫:擬改用另2款原廠藥
【本文重點】食藥署表示,由於全球包材短缺和惡劣天氣影響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降脂膽固醇藥物立普妥出現了短缺,食藥署表示有多項學名藥物可供替代,但即便如此,專家表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原廠藥,效果較佳,將會使用冠脂妥和力清之。--by ChatGPT藥品供應市場不穩,許多藥品都出現缺貨情形。目前降血脂的用藥「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衛署藥輸字第022886號)出現短缺,恐影響三高病患,食藥署表示,國內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不過專家則表示,臨床上立普妥是「第一線」用藥,雖有學名藥可替代,但臨床上病患仍習慣使用原廠藥。立普妥屬他汀類藥物,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看更多立普妥資訊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民國112年3月9日收到暉致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通報,「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因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等因素,全球供應皆出現不足情形,台灣預計民國112年5月底恢復正常供應,目前採「控貨供應」。楊博文表示,目前推估立普妥市占率約2至3成,同劑型的藥品健保年用量超過1億顆;但台灣本土仍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預計最快周一公布學名替代藥品,將訂購資訊公告在「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立普妥在心臟科中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藥品,屬「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但凡心血管有問題的病患,尤其是裝有「心臟支架」的患者,膽固醇通常都過高,血脂控制上需更加嚴格,為防止再度狹窄就會開立立普妥。雖然目前有替代用藥,不過,黃晨祐指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使用原廠藥,效果較佳,若有缺貨情形,也會優先以其他原廠藥「冠脂妥」、「力清之」;副作用都相當接近,都是腸胃道脹氣、便秘、部分肌肉痠痛,以及剛開始服用時肝功能些微異常,但後續就會自己降下來;若患者已長期服用,換藥後大多不太有異常反應。常見降膽固醇藥物根據食藥署資料,常見的五種降血脂藥如下:1.Statin類是目前臨床上常開立的降血脂藥,例如Rosuvastatin(品牌名Crestor®冠脂)、Atorvastatin(品牌名立普妥®)、Fluvastatin(品牌名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品牌名Vytorin維妥力)以及Pravastatin(品牌名Mevalotin®美百樂鎮)。這些藥物主要透過抑制肝細胞中膽固醇合成相關的酵素來降低血脂,但副作用可能包括頭痛、噁心、疲倦,以及偶發的肌肉痠痛或肝功能異常。在開藥前,醫師通常會先確認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疾病狀況。2.Fibrates纖維酸鹽類主要治療三酸甘油酯過高之病症,常見藥物包括Gemfibrozil(Lopid®洛脂膠囊)和Fenofibrate(Lipanthyl®弗尼利脂寧膜衣錠),這些藥物可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通常與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但使用後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痠痛等問題,如果尿液呈現深褐色,建議盡快就醫。3.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使血液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常見的藥品為Ezetimibe(Ezetrol®怡妥錠),此藥品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跟Statin藥品合併,副作用為頭痛、肌肉痛、腹瀉。4.膽酸結合樹脂藉由增加腸胃道中膽酸排除,使肝臟必須耗用額外膽固醇來製造膽酸,進而減少膽固醇含量,常見有Cholestyramine Resin(Choles Powder®可利舒散)。此藥品會干擾其他藥品在腸道的吸收,因此用藥前一小時、或之後的四至六小時,才能再服用其他藥品。常見副作用為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若服用此藥品,記得多喝水,多攝取高纖食物幫助排便。特別要注意的是,此藥為粉劑,必須和水一同服用,不可乾吞粉末。5.菸鹼酸類主要是治療脂肪代謝失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最常見的為Acipimox(Olbetam®脂倍坦),結構上與維生素B3相似,但不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3來取代。常見副作用為潮紅現象,即全身發熱、發紅,還可能伴隨頭痛,通常數天後會緩解。【延伸閱讀: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另外,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份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會議上發表的臨床試驗報告,顯示bempedoic acid(商品名為Nexletol)可能可做為降低膽固醇,但不耐受他汀類藥物的病人的替代品。》看更多bempedoic acid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2 醫療.腦部.神經
快樂由自己創造!科學家授6方法刺激多巴胺分泌、增加幸福感
【本文重點】多巴胺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通過啟動“獎勵機制”來讓人感到愉悅,促使人重複某些行為。多數人知道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但其實還有其他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如進食、喝水、受到表揚和玩電子遊戲。瞭解多巴胺對情緒的提升和帶來幸福感也對自己有説明,這對於多巴胺水準較低而罹患某些病症的人尤其重要。--by ChatGPT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當我們從事身體所需的特定活動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到愉悅,這是為了鼓勵你多進行這項活動,被稱為「獎勵機制」。雖然這種獎勵機制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但隨著人類進化,一些不良行為也會導致大腦釋放多巴胺。「當神經學家談論多巴胺時,我們會想到成癮,因為它是一種成癮的驅動因素。」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副教授Hitoshi Morikawa博士說,這種荷爾蒙會讓你想重複某些行為,讓它們變成習慣,無論這些行為是否健康,例如濫用藥物和成癮。雖然刺激多巴胺分泌並無法治癒疾病,但了解多巴胺會在什麼情況釋放、對情緒有所提升,帶來幸福感,也會對自己有幫助。多數人知道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但其實還有其他非常生活化的方式。1.進食我們的祖先知道食物是生存必須,部分原因是多巴胺刺激了獎勵感應器,時至今日依然如此。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神經疼痛科主任Kiran F. Rajneesh博士說,「任何具有進化保護作用,且有利福祉與生存的活動都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飲食就屬於這一類。一些研究甚至指出,進食過程會讓多巴胺釋放兩次,第一次是在食物進入口中時,第二次是在食物進入胃中時。2.喝水回想一下,當你感到口乾舌燥時,一杯水無疑是一種對身體的獎勵,難怪會觸發多巴胺分泌。但Hitoshi Morikawa博士說,並非任何時候喝水,大腦都會釋放多巴胺,而是在身體對水的渴求非常強烈時,例如辛苦的運動鍛鍊後,或炎熱的夏天感到極度口渴時。3.受到讚美表揚讚美、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會觸發孩子腦中多巴胺釋放,讚美寵物也有同樣的效果。Rajneesh博士說,多巴胺釋放的良好感覺,會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當成年人受到讚美時也是如此,因此,適時給予身邊的人讚美、道賀,效果比你想像的更好。這對於多巴胺水平較低而罹患某些病症的人尤其重要,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延伸閱讀:缺乏易致憂鬱症和成癮症 名醫教你透過天然方式提高體內多巴胺】4.玩電玩遊戲(Video Games)Hitoshi Morikawa博士指出,許多研究已證實,玩電玩遊戲會導致某些人的大腦釋放多巴胺。「當多巴胺水平提高時,你真的會沉迷於某些活動。」雖然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過度沉迷於遊戲而荒廢課業、影響正常生活,人生反而會變得消極。5.性愛在進化過程中,多巴胺系統的發展是為了促進物種的生存和維持。換句話說,「性愛」帶來的感覺如此誘人,其實與本能相關。我們的大腦天生就知道,性對生存很重要,當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感覺到與該行為相關的獎勵時,就會釋放多巴胺。6.增強幸福感的活動Rajneesh博士說,不管是瑜伽、運動、冥想或其他活動,只要是從事你感興趣的嗜好,都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幫助大腦釋放多巴胺,進一步增強幸福感和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1 焦點.健康知識+
卡魚刺別吞飯、喝水、喝醋,小心更糟糕!醫夾半小時,他狂嘔飆淚
吃魚卡到魚刺、吃炸雞卡到小碎骨、吃蝦蟹卡到小碎殼,這些稀鬆平常的小問題卻可能帶來大麻煩。賴耳鼻喉科診所賴盈達醫師提醒,民眾口耳相傳的解決方式其實並不建議使用,因為將可能越來越難排除。 卡魚刺4NG處理方式不要做,醫:小心越卡越深、越難處理 賴盈達醫師以魚刺舉例,民眾吞魚刺時常見以大口吞水、大口吞飯、喝醋、催吐等方式試圖改善,但其實這些都可能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 吞飯、吞水:大口吞飯、吞水目的在將魚刺往下推,運氣好一點可以順利推下進入胃部然後溶解,但更常見的情況是推到食道更深處,且不上不下的,疼痛等不適感依舊,也更難取出。 喝醋:喝醋有人說目的在溶解魚刺、有人說目的在軟化魚刺,但其實並不會有此效果,有些人喝了有用,可能是出自於前述運氣較好吞下了魚刺,而這樣的做法也可能更加刺激魚刺已帶來的傷口。 催吐:至於催吐,除了未必能真的吐出已卡住的魚刺,反而可能將胃酸吐出,容易傷及消化道、食道、口腔。且若有不適就習慣以催吐的方式進行改善,日久恐將引起其他病變。 唯一最好的解決方法:賴盈達醫師表示,民眾吞下魚刺當下唯一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停止進食盡快就醫檢查,請醫師取出,避免以前述方式進行,也不宜久拖。 卡魚刺應盡早就醫妥善處理,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發炎、感染! 常見引起3種問題:賴盈達醫師表示,面對魚刺卡喉嚨許多民眾也會覺得事小、等幾天後、吞下去後就沒事了,但其實過久了反而可能越卡越深,甚至連檢查都難以找到,交給醫生處理也就會越來越棘手。也有可能刺穿或劃破黏膜形成更嚴重的發炎、感染。即便是較小、較軟的魚刺也可能刺進黏膜,使得不痛、但時常喉嚨癢、形成慢性咳嗽。 越簡單的問題越容易被輕忽,案例卡魚刺常常越弄越糟糕! 賴盈達醫師再三提醒,越簡單的問題往往越容易被輕忽,引起更大的問題。民眾若卡到魚刺強烈建議停止飲食、盡快就醫,情況允許當下便就醫為佳,最久也別超過一天。 他取出魚刺竟還痛,原來...賴盈達醫師指出,日前就有民眾覺得吞下魚刺沒什麼,幾天後越來越不舒服,經檢查才取出魚刺。但過幾日後疼痛卻依舊持續,於是再檢查一次,發現魚刺原來是斷成兩截,還有半根魚刺卡在更深的部位。 越吞越深,醫夾半小時,他狂嘔飆淚:另也有一名案例吞下魚刺,原本位置較淺,嘗試吞飯、吞水後依舊無法改善,原本打算隨時間讓魚刺漸漸吞下就沒事,發現越來越不舒服後就醫檢查,此時魚刺已卡在較深的位置,取刺過程非常不舒服,內視鏡從鼻腔探入、同時以30公分左右的夾子從口腔進入,讓案例不斷乾嘔、流淚,也干擾了取刺作業,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才排除。 卡魚刺常見檢查及治療,醫籲早檢查別越弄越糟! 視情況,常見3種檢查:賴盈達醫表示,檢查過程一般會先以頭燈、壓舌、觸診等方式看是否在較淺的位置。若位置較深則會先進行鼻腔噴霧麻醉,麻醉鼻腔,再使用纖維內視鏡從鼻腔進入檢查。若魚刺位置已深到食道、消化道則以X光或胃鏡檢查。過程中民眾也可以形容位置引導醫師,更有利盡早發現魚刺位置。 取刺越淺越快結束:治療方面多以前述提到約30公分左右的夾子進行取刺,在此之前也會進行口腔、舌部麻醉,但多少也還是會感受到刺激,使得患者乾嘔不適。也有卡進消化道,快到胃部,是經全身麻醉後取刺。較極端的例子也有喉癌患者,進行過切除手術及化療,最後是劃開皮膚約1公分左右進行取刺,後續因傷口難照料及復原住院了一個月。 再次提醒民眾,卡魚刺看似事小,因此事而就醫聽似荒謬,但實則是唯一安全有效的解決方式。卡越深越不易取出,取刺過程就會越久,務必盡快尋求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喉嚨卡卡檢查出腫瘤?哪些疾病是元兇?醫師指兩大常見原因 .燒聲、沙啞可以吃什麼改善?醫教保養重點:真的別亂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再鬆綁!3/20起確診隔離改「0+N」,7個QA掌握解封新制重點
【本文重點】指揮中心宣布新冠肺炎確診者自3月20日起實行「0+N」措施,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需自主健康管理並全程配戴口罩,中重症確診者則須通報並儘速就醫。解封新制重點詳情可參考「元氣網」整理的7大QA。--by ChatGPT指揮中心今宣布,3月20日起新冠肺炎確診者改為「0+N」措施,未來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改為自主健康管理,確診期間若需外出,則要全程配戴口罩,勿與他人聚餐、聚會。而中重症確診者需須通報、儘速就醫。「元氣網」為讀者整理7大QA,一次掌握解封新制重點。Q1:若快篩陽性,但無症狀或只有輕症,「0+N」期間我該做什麼?A:指揮中心表示,若是輕症者,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若要外出全程配戴口罩。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一天)後,可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採檢陽性滿10天。不過「0+N」屬於指引性質,並沒有相關罰則。Q2:輕症確診期間可以到醫院就醫嗎?A:如需前往醫療院所陪病、探病、就醫或檢查,請遵守公布之醫療應變措施。Q3:快篩陽性後身體不舒服,有哪些狀況或族群需要就醫或撥打119?A:指揮中心提醒,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快篩陽後應儘速就醫,醫師可以及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表示,若出現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100次/分鐘,儘速撥打119、或由同住親友接送、自行就醫。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維持提供「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清冠一號」,經醫師評估後符合病例定義者,住院後仍採適當防護措施,也會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Q4:我的同住家人確診,有什麼要注意的?A:同住同戶者日常生活請採取適當防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在篩檢陽性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同住家人應避免共食。Q5:輕症確診者後,可以請假在家休息嗎?A:指揮中心表示,各部會針對5大職業列出不同假別,請假依據建議採認「快篩陽性證明」照片即可,不須要求出具醫師開具的診斷證明。不過請假作業細節,另依目的主管機關規定辦理。1.軍職人員:「病假」(無不利處分)。2.公務人員:「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考績等次考量);或採取「居家辦公」。3.教師:如無法居家辦公或線上教學,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之考量,所遺留課務由學校協助排代並支付鐘點費)。4.學生:「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5.勞工:「普通傷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若第6天仍然快篩陽性,學生是否可以回學校上課、或是續請病假?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教育部原則給予5天病假,不過距離3月20日實施前仍有11天時間,希望各部會、地方政府或民間多提供意見,讓新舊制轉換更順利。若公司行號內部自行規定,第6天得快篩陰性才能上班,是否會產生勞資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勞動部於請假規定是提出通案性建議,大原則是支持性給假,若公司作法較嚴苛,個別狀況由勞動部討論、研析。Q6:3月20日後輕症確診者不再隔離通知書,我想申請防疫保險理賠,可以到醫院申請PCR證明嗎?A:指揮中心自3月20日起,除了取消輕症強制隔離,也同步取消「居家照護對象隔離通知書開立」,也不再提供輕症通報、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同住家人及民眾自主防疫「0+7」也同步取消。王必勝表示,政策一直以來都沒有考慮防疫保險到問題,這須由金管會研議是否有相關辦法。Q7:確診親友不幸過世,還需要24小時內火化嗎?A:指揮中心取消「確診死亡個案遺體儘速火化」規定,並刪除「使用雙層屍袋」規定,改為有滲漏風險才使用屍袋;以及刪除「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逕送火化場火化」規定,無需24小時內火化,家屬可自行安排後事。確診者遺體可以採取火化、埋葬等方式處置,在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以瞻仰遺容,建議應配戴醫用/外科口罩,避免碰觸遺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0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有「富貴病」嗎?高敏敏教你吃清腸好物遠離4毛病,2圖看懂TOP20蔬果高纖排行
【本文重點】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假期常吃大餐、坐躺不動易導致「富貴病」,包括胃食道逆流、便祕、體脂肪增加和腸胃消化不良。建議飲食以高纖蔬果為主,每餐至少選擇2種不同顏色蔬菜,一天至少吃4個拳頭大小蔬菜量。另外,攝取富含纖維的澱粉類也有助排便順暢。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建議在20-38g之間,但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多數人攝取不足。--by ChatGPT放假期間總是吃飽撐著、坐躺不動,在椅子上當「沙發馬鈴薯」,當心「富貴病」上身!高敏敏營養師提醒,不管是哪種富貴病,建議可吃高纖蔬果+多運動,讓消化道清理一下,做好體內環保。 在假期過後你是否也不敢站上體脂機,面對最真實的自己?許多人放假期間就喜歡去吃大餐,回家後又直接坐躺不動,這樣的壞習慣很容易導致「貴病」上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 」發文提醒,不管是哪種富貴病,都建議可吃高纖食物+多運動,才能讓消化道清理一下,不過不同的蔬菜水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會不同,所以選擇就很重要。來看看你是哪一種富貴病?.富貴病1:胃食道逆流吃太飽、胃過脹 若飯後躺下 易讓胃酸逆流.富貴病2:便祕常呆坐不動 會減弱消化道蠕動 易便秘.富貴病3:體脂肪增加吃太多、動太少 體脂率增加、有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富貴病4:腸胃消化不好消化道過勞 易肚脹、腹痛、腸胃炎、消化不良 常覺得堵堵漲漲高纖水果、高纖蔬菜 膳食纖維TOP20排行榜(以下為每100g之水果可食部分膳食纖維含量)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依照每個人需求不同,大約在20-38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一半都不到。高敏敏建議,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以高纖蔬菜、水果為主,每餐蔬菜至少選擇2種顏色,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而一天最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除了蔬菜,平時也可以從水果、或是富含纖維的澱粉類攝取(可以用非精緻澱粉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等),有足夠的纖維就能幫助排便順暢。導致便秘問題的4大原因高敏敏提醒,如果吃了很多高纖維的菜或水果,卻還是有便秘問題,可能就是其他原因:1.水分不足:建議多喝水 每天至少2000cc 幫助順暢2.粗雜糧攝取不足:粗雜糧除了纖維還有有礦物質鎂 讓放鬆腸道更easy3.沒攝取好油:不要聞油色變!好油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平滑4.沒補充好菌:好腸道絕對少不了好菌的幫助 可以每天吃優酪乳、優格 補好菌同時也能補充鈣質總結來說,高敏敏推薦大家透過不同食物來幫助腸道順暢,只要吃足清腸好物就可以做好體內環保,遠離便秘困擾。假期過後,更要好好面對飲食不均的問題,把吃不夠的加強補回來,飯後起來動一動,別再吃飽撐著!延伸閱讀:.白飯、糙米熱量一樣?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各色「防癌蔬果」大公開!營養師授防癌3大重點觀念,多色多樣最健康養生!.每天鍛鍊11分鐘,可降低23%早逝風險!也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罹患率!
-
2023-03-09 醫療.泌尿腎臟
這些壞習慣會害腎提早罷工!「世界腎臟日」公布護腎8招,少吃止痛藥也在內
腎臟病伴隨人口老化、飲食西化及三高慢性病增加等因素,已成為國人重大健康議題,每年近5000人因腎臟相關疾病喪命,除了三高以外,吸菸、肥胖也會影響腎功能異常。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戒菸及控制體重,並維持正常血糖、血壓及血脂,以維持腎臟健康,避免腎臟病進一步惡化至洗腎。肥胖且腰圍過粗 腎功能易出問題國健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肥胖且腰圍過粗者,有2成有腎功能問題;而三高病人中有肥胖又吸菸者,近4成有腎臟功能異常的問題;且年齡增長,腎臟異常狀況也呈現上升趨勢,分析40歲以上尿液檢查腎功能異常比率,在40至64歲約8%,65至74歲17.2%,但75歲以上卻大幅增加至35.9%。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吸菸、肥胖、三高患者以及年長者,更應注意腎臟狀況。民眾可以透過「驗尿」及「抽血」2種檢查方式,確認腎絲球過濾率、尿蛋白狀況,了解自己屬於腎臟病五期中的哪一期。國健署免費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之成人健檢,幫助民眾及早覺察三高及腎臟狀況,也結合成人健檢醫療團隊,提供民眾衛教指導,改善個人相關風險因子。護腎黃金8守則1.多喝水2.健康飲食3.規律運動4.定期檢查腎功能5.三高控制6.體重控制7.不抽菸8.避免服用不當藥物腎臟沈默 遠離危險因子、不過度用藥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形容,腎臟宛如沈默員工,若平時沒有好好善待他,「等他生氣離職時就沒辦法了」,提醒民眾除了遠離危險因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台灣健保雖然便民,但不應過度用藥如止痛藥等,對腎臟都是很大傷害。我國從事腎臟病防治逾10年,2020年首見末期腎病進入透析單位人口「下降」趨勢,若能繼續提早預防,預期未來人數有機會持續減少。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腎臟病屬於末期疾病,民眾應做好三高控制,並遠離抽菸、肥胖等,而腎臟病患者將近一半都有糖尿病,國健署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以及推動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希望民眾在三高數值偏高前期,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及早避免共病發生,像是避免代謝症候群進展到糖尿病、甚至腎臟病。全國243家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推廣護腎全國現有243家腎病識能友善醫療院所,加入計畫的瑞東診所院長杜柏村,在診所規劃「瑞東小學堂」衛教課程,針對腎臟病風險族群個案提供衛教指導,包括三高控制、戒菸、營養及運動等相關知識。參與衛教課的腎臟病友賴先生分享,起初是因為血糖過高,好不容易在4年時間將糖化血色素從11.1控制到現在5.9,杜醫師規劃的衛教課,自己和太太都能參與,了解飲食、運動都有助於防範慢性疾病產生。為響應2023世界腎臟日,台灣腎臟醫學會於全國北、中、南擴大辦理「愛腎護腎,腎利人生」園遊會,宣傳顧腎健康、強化預防保健重於治療的概念,並結合醫療院所,透過衛教宣導講座、有獎徵答以及趣味闖關,推廣腎臟病防治相關症狀、保健及預防知識。完成趣味闖關活動任務者還可以參加摸彩活動,鼓勵民眾踴躍參與,詳細資訊可上「腎利人生」官網(http://www.ckd-tsn.org.tw/)查詢。(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