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16:35:00 元氣新聞 瀏覽數:62
2025第九屆為癌而跑 「腸」長久「九」 癌友回娘家 熱烈報名中!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連續9年舉辦「為癌而跑」,今年以 「癌友回娘家」 為主題,邀請歷屆癌友與家屬再次相聚,透過路跑延續彼此的支持與陪伴。活動規劃 6K休閒組 與 10K挑戰組,無論是輕鬆健走或挑戰自我,都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10-02 16:35:00 元氣新聞 瀏覽數:62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連續9年舉辦「為癌而跑」,今年以 「癌友回娘家」 為主題,邀請歷屆癌友與家屬再次相聚,透過路跑延續彼此的支持與陪伴。活動規劃 6K休閒組 與 10K挑戰組,無論是輕鬆健走或挑戰自我,都
2025-10-01 00:56:00 指甲.足部 瀏覽數:61
55歲的李老師熱愛教學,但近年卻因腳跟劇痛,上課站不到五分鐘就想坐下,原以為是年紀大,沒想到問題竟出在「足弓塌陷」與鞋子支撐不當,導致足底壓力失衡,引發典型足底筋膜炎。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林書宇檢測動態足壓,分析足底受力狀況,並量身打造鞋墊,配合日常伸展與習慣調整治療,四週後完全改善。
2025-09-21 16:19:46 聰明飲食 瀏覽數:60
最近數支令人瞠目的影片在抖音(TikTok)瘋傳,直擊超市販售的生鮮鮭魚中爬動的蟲。在七月分享的一支影片中,可見一條髮絲般小蟲在誘人的橙色魚肉上蠕動;影片說明配上表情符號,「再也不吃鮭魚生魚片了」。
2025-10-07 10:41:58 活動最前線 瀏覽數:60
音樂響起、舞步閃耀,銀齡舞台將在今年秋天掀起最熱情的派對!「2025樂齡達人秀~藝起來Party」即將於 11月8日(星期六)下午2點30分在國家圖書館B1多功能展演廳精彩登場。 這次的舞台,
2025-09-16 11:25:18 元氣新聞 瀏覽數:60
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來自日本的鮮蜜瓜、澳洲的鮮茂谷柑被檢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依規定全數退運或銷毀。食藥署...
2025-09-17 00:46:00 元氣新聞 瀏覽數:59
台北榮總作為最有「溫度」的醫院,大德病房於民國108年1月引進導盲犬轉職為醫療輔助犬的「Oba」(歐巴),成為全台第一隻...
2025-09-23 09:45:20 健康知識+ 瀏覽數:59
高血壓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與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病等重大疾病息息相關。日本高血壓學會於7月25日公布新版治療指引,將75歲以上族群的血壓控制目標,從以往的「140/90 mmHg」下調至「130/80 mmHg」,以降低腦卒中與心血管風險。然而,除了依靠降壓藥物,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同樣能有效控制血壓。日本媒體特別訪問了8位名醫,分享他們日常實踐的「降壓習慣」,提供民眾參考。
2025-09-18 06:45:00 元氣新聞 瀏覽數:59
台北市驚傳醫美診療死亡意外,50歲簡姓男子昨天至中山區錦州街的醫美診所看診,實施「陰莖增大術」後突然沒有呼吸心跳,待11...
2025-10-02 09:47:19 生活智慧王 瀏覽數:58
不論是想製作一杯營養果昔或綜合果汁,或是為寶寶準備副食品,有一台果汁機都非常方便,但事後也會留下很多需要清理的食物殘渣。Simply Recipes報導訪問果汁機品牌Vitamix的烹飪教育資深經理威
2025-09-23 11:24:47 抗老養生 瀏覽數:57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在健康與財務上難免感到焦慮。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近日迎來65歲生日,他在著作《65 歲,現在正是樂園》中強調,邁入老年後應該以「自由」為核心,才能過上屬於自己的人生。他並提出,對於高齡族群而言,「不必過度追求早期發現癌症」,反而可能活得更安心。
2025-10-04 09:27:03 許金川 瀏覽數:57
最近美國要求台積電「55分」:一半留在台灣,一半搬去美國,理由是「必要時保護台灣」。好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5-09-24 11:10:23 聰明飲食 瀏覽數:57
不少民眾喜歡揪團點外送飲料解渴消暑,有些人認為點「去冰」能喝得更健康,但黃雅鈺營養師提醒,去冰的外送飲料沒有冰塊維持低溫,再加上炎熱天氣,飲料在運送途中變質的風險可能增加,嚴重時甚至導致食物中毒,造成上吐下瀉恐苦不堪言。
2025-10-02 11:24:23 眼部 瀏覽數:57
隨人口老化、3C產品使用普及,高達8成高齡長者罹患不同程度白內障。77歲徐女士飽受白內障困擾,必須配戴近視、老花2種眼鏡,不論做生意或生活都不方便,尤其下廚時若不戴眼鏡,火候拿捏及醬料使用都不順手,若
2025-09-22 09:10:12 健康知識+ 瀏覽數:57
你是不是有進電影院觀看片長超過三小時的電影,或者塞在高速公路上,不方便去上廁所的經驗?近來日本社群媒體掀起一則奇妙的「忍尿小撇步」,有網友稱吃了一種特定糖果,竟然一次尿意都沒有,撐完全場不跑廁所,對此泌尿科醫師提出解釋。
2025-09-22 10:46:59 元氣新聞 瀏覽數:56
20歲王姓學生,兩年前起發現左額膚色越來越淡,遍訪中西醫各大醫院求診,嘗試各類藥物與療程,卻始終無法改善,直到近日輾轉來...
2025-09-16 17:22:29 生活智慧王 瀏覽數:55
到飯店旅館住宿,浴室裡都會提供好幾條毛巾。而有不少人困惑,用過的毛巾應該放哪裡比較適當?日本知名連鎖舨店給答案。 外出旅行住飯店,如果是連續住好幾天,有時會希望隔日讓清潔人員進來打掃。 用過的毛巾
2025-10-03 13:32:00 生活智慧王 瀏覽數:55
人過中年身材容易走樣,如果加上不適的穿搭,更是會顯得臃腫。造成顯胖的原因,有時不一定是衣服本身的設計,更多時候問題出在穿搭方式。日本個人造型師emily分享40歲女性特別需要注意的「容易顯胖NG穿搭」,以及如何避免的技巧。
2025-10-15 12:57:34 深度報導 瀏覽數:55
偏鄉的醫療缺口,往往不是先進科技能立即彌補的,而是需要有人長期扎根。這些留在原鄉的醫護,用最務實的行動,努力讓文化差異不再成為就醫障礙,讓「健康平權」不只是口號,而是能落在每一個山谷與聚落的真實承諾。
2025-09-17 12:56:56 慢病防治 瀏覽數:55
當人們談到永續發展,往往想到能源、環境或社會責任,但其實「健康」也是永續的重要一環。台灣目前約每兩個成年人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肥胖帶來的慢性病,幾乎是百病之源。鶯歌怡兒診所院長周君怡在接受專訪時直言,肥胖管理若仍......
2025-10-01 09:30:36 泌尿腎臟 瀏覽數:53
一名50多歲公司高階主管,近期情緒低落、體力下滑,下班後只想癱在沙發,性功能也受影響,經常在性行為中「軟掉」。原以為只是...
2025-09-17 17:11:49 保健食品瘋 瀏覽數:52
聽說維他命C要早上吃,吸收效率比較好?專家指出,其實維生素C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沒有證據表明晚上吃會影響吸收。但適量吃即可,因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吸收相對較快,過量的維生素C都會透過尿液排出。
2025-09-26 10:35:10 Podcast 瀏覽數:52
曾照顧失智阿嬤11年,八月表演工作室創辦人、年輕導演安德森選擇用藝術紀錄與療癒,今年他投入國藝會「共融藝術計畫」,邀請失智症家庭及關心失智症議題的民眾一起親手創作,把日常點滴化為珍藏的作品,他說:「失
2025-09-30 12:59:02 深度報導 瀏覽數:51
在疾病與壓力之下,最容易被忽視的往往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孤單、恐懼、汙名,這些隱形的重量比藥物更難承受。而當專業人員、家屬或同儕伸出手,那份理解與陪伴,能讓患者與家人重新看見希望。這些溫柔卻堅定的身影
2025-09-18 10:19:00 骨科.復健 瀏覽數:51
有些人在走太多、久坐或久站後會感覺「屁股一路痛到腳」,但究竟是坐骨神經痛,還是椎間盤突出導致?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王凱平醫師指出,這兩件事容易被搞混,但就像不只感冒會導致發燒,坐骨神經痛背後成因也多,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之一,他也提供一些方法幫助民眾做初步判斷。
2025-09-21 11:53:10 器官捐贈移植 瀏覽數:50
器官移植是許多重症患者延續生命的最後希望,然而能等到移植機會的人卻有限。近年醫療技術進步,大幅提升了移植成功率與存活率,使得器官移植成為可行且成熟的治療方式。 然而,捐贈率偏低與社會認知不足,仍
2025-09-17 10:24:07 聰明飲食 瀏覽數:50
慢性壓力可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久而久之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形成頭痛、疲累、消化與睡眠問題,也可能加速老化,想緩解症狀可以從飲食開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來自長島的註冊營養師佩斯(
2025-10-04 09:25:43 健康你我他 瀏覽數:50
國人愈來愈喜歡喝咖啡,不少人每天都會喝一杯咖啡,加上年輕人喜愛的手搖冷熱飲料,紙杯用量相當驚人,但回收數甚少,已成為環保...
2025-09-17 12:17:33 聰明飲食 瀏覽數:50
不需放冰箱冷藏蔬果有哪些?家電廠商「廚房助理」(KitchenAid) 說,番茄、小黃瓜等蔬果,放進冰箱,容易破壞其風味、質地,甚至縮短保鮮期。 專家說,有些蔬果不宜在冰箱內冷藏,有些若處理不當
2025-09-20 10:32:35 元氣新聞 瀏覽數:50
現年卅七歲的張慧慈,七年前在職場被霸凌後開始諮商,並用社會學的眼睛審視自己的成長與家庭,才驚覺自己深受「長女病」影響。
2025-09-23 10:35:16 健康知識+ 瀏覽數:48
有人每天都要洗頭,那接觸頭的枕頭套的清洗頻率是多久一次?由於枕頭套直接接觸汗水與皮脂,如何維持清潔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日本清潔專家おかみ揭露相關專家的科學解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