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持續性的皮膚過敏疾病,與家族遺傳有關。最常在嬰兒期或兒童期就開始發病。主要特徵為病灶奇癢無比,尤其晚上睡覺時特別癢,睡眠品質不好進而影響白天的課業、工作。
嬰兒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症較集中在前額與頭皮,冬季雙頰或頸部會出現乾燥脫皮的現象,患部伴隨搔癢導致嬰孩哭鬧不安,不易入睡。之後,會慢慢轉移到四肢的屈側,如手肘窩、膝窩。而兒童型及成人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灶會轉到四肢的伸側。急性發作起來的搔抓可能使皮膚損傷帶有滲出液,長期下來造成該部位皮膚增厚、膚質變粗,顏色也變深,就像又粗又黑的象皮一般,儼然變成慢性溼疹的外觀。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同時還會帶有多個個人或家族性的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或過敏性結膜炎等病史,也就是所謂的異位性體質。多數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況可望緩解,但也有些是在青春期過後或到成年期才發病,然而大抵皮膚狀況均屬敏感,易於發炎,為避免刺激與惡化,應積極把握住五大原則:避免皮膚乾燥、天氣熱、流汗、曬太陽、壓力大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