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體表的毛囊感染細菌所引發的一種化膿性炎症。根據病灶的部位又可分為:髮際瘡(發於頸部髮際)、鬍鬚瘡(發於下頷)、眉間瘡(發於眉間)、坐板瘡(發於臀部)等。小兒最常見於頭部,成人則只要有毛髮的部位都可能引發毛囊炎。一般輕微的毛囊炎,在用消毒水清洗或者塗敷抗生素藥膏於患部,約一至二週就可治癒,不至留下疤痕。
- 疾病名稱: 毛囊炎
- 英文名稱:Folliculitis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更新時間:2023-10-10
毛囊炎是體表的毛囊感染細菌所引發的一種化膿性炎症。根據病灶的部位又可分為:髮際瘡(發於頸部髮際)、鬍鬚瘡(發於下頷)、眉間瘡(發於眉間)、坐板瘡(發於臀部)等。小兒最常見於頭部,成人則只要有毛髮的部位都可能引發毛囊炎。一般輕微的毛囊炎,在用消毒水清洗或者塗敷抗生素藥膏於患部,約一至二週就可治癒,不至留下疤痕。
(本文作者同時為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
引起毛囊炎的病因在於毛囊口的周圍遭受化膿性球菌(細菌)的侵犯,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他還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和類大腸桿菌等。這些病原菌會阻礙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形成局部化膿症狀。
不同部位引發毛囊感染這些病原菌的因素不盡相同。大多數與個人體質、衛生習慣、環境有關。如果容易流汗又經常穿著過緊和不吸汗的衣褲,就容易使胸背、腋下或臀部的皮膚毛囊長期浸漬在汗液中,滋生細菌。同樣的,擦過油的髮膠、髮蠟又戴著安全帽,就容易使頭皮患毛囊炎。而外力的刺激、拉扯或搔抓,像是洗頭時過於用力,也會使頭皮毛囊損傷,變得脆弱而容易感染細菌。使用蜜蠟除毛,過度刺激腋下皮膚,容易使腋下引發毛囊炎;刮鬍行為不當、或刮刀不乾淨、不慎刮傷皮膚,可能引發下頷毛囊炎。另外,長期使用特殊藥物例如類固醇,或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正常致使人體抵抗力下降,都可能連帶降低皮膚的免疫功能,提高毛囊炎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