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汗疱疹 英文名稱:Pompholyx 別名:汗皰疹 汗疱疹是什麼? 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皮膚炎,症狀為一顆顆透明帶癢的小水泡,由於出現的部位多集中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掌、腳趾側面,這些手腳汗腺發達的地方,故稱汗皰疹。水泡約兩到三週可望自行消退,最佳治療期就是在水泡剛冒發時、也是最癢的階段。 汗皰疹實際上與個人排汗功能的問題無關,而是一種體質反應。容易復發,不易根治,治療上須同時調整日常生活習慣,減少壓力、熬夜等刺激因子。
汗疱疹的成因是什麼? 汗皰疹是種好發於手、腳的的局部皮膚炎,主要與過敏體質、壓力有關,不具傳染性,較好發於季節轉換、春夏溼熱的季節。臨床表現為手部或足部起水泡。疾病成因很複雜,依原發性、次發性或慢性復發性分成三個面向說明: 原發性汗皰疹,由個人體質造成,例如本身具有異位性體質,皮膚敏感度極高,如果再受一些外來的刺激因子,像是水、洗碗精、洗衣精、致敏性高的海鮮、飲酒等,就可能造成原發性汗皰疹。飲食所引起的汗皰疹除了常見的刺激性食物外,特定金屬含量(尤指鎳、鈷、鉻)過高的,如堅果類、馬鈴薯、穀類、巧克力、肝臟、香菇、罐頭梅子等,具過敏體質的人吃進太多,也很容易引起原發性汗皰疹。而中醫認為溼熱體質者,因脾胃功能不佳,體內代謝循環差,較易得原發性汗皰疹。 次發性汗皰疹,多發生於香港腳患者,因黴菌抗原蛋白所引起的自體免疫過度反應的表現。 慢性復發型汗皰疹,多與職業和生活習慣有關,例如美容美髮師、園藝工匠或水泥師傅等,因工作需求不停接觸化學致敏物質,反覆刺激手部而出現水泡,屬接觸性皮膚炎病的一種。而長時間壓力過大、經常熬夜、作息顛倒的人,因內分泌失調,也會引發慢性復發型汗皰疹。慢性復發型汗皰疹有時也和原發性汗皰疹裡所提的個人體質、基因遺傳有關。
哪些人容易得到汗疱疹? 本身帶有過敏基因或體質溼熱,及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香港腳等皮膚病的人。 經常處於高溫悶溼的環境下,或受強烈日光照射刺激的人。 情緒不穩定、壓力過大,內分泌嚴重失調的人。 反覆接觸水及化學溶劑的人,例如清潔劑、亮光劑、髮膠、洗髮精等,甚至是含香精的肥皂。 對特定金屬過敏的人,攝食過多含鎳、鈷、鉻的食物,像是馬鈴薯、豆科食物、肝臟、堅果、扇貝、麵粉、洋蔥、香菇等。
汗疱疹該如何預防? 平日加強手足護理,敏感膚質者盡可能不用手直接觸碰刺激物質如水及化學劑,可事先戴手套加以隔絕,事後擦保溼霜加以滋養,足部也要隨時保持乾爽。 特殊體質者於飲食前應留意內容物的標註,減低金屬含量高的攝取。 適度運動,促進身體代謝順暢,強健皮膚經絡。 遠離刺激性的食物,尤其避免油炸、辛辣、冰飲。 從健康的生活習慣調整內分泌失調問題,如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正向思考,釋放壓力。 若本身尚有其他皮膚疾病,最好能同時治療這些問題,可有效降低汗皰疹的病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