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4 名人在線.陳建仁
陳建仁/LDCT篩檢 揪出微小肺腺癌
癌症是人類健康最大威脅之一,也是國人第一大死因。2012年台灣癌症人數,多達43,665人,占所有死亡人數28.4%。當年肺癌是男女第三位好發癌症,發生人數分別為7,072人和4,620人;值得重視的是,肺癌是男女頭號癌症死因,死亡人數分別為5,628人和2,959人。換言之,肺癌的致死率遠超過其他癌症,包括男性第一、二位好發的大腸癌與肝癌,以及女性第一、二位好發的乳癌與大腸癌。肺腺癌率 逐年增加按照病理型態,肺癌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與抽菸密切相關,而腺癌則與抽癌較無關聯。台灣男女抽菸盛行率有很大差異,肺鱗狀細胞癌發生率也是男遠高於女,隨著台灣男性抽菸盛行率下降,從1976至1984年的60%,降至2010年的35%,男性肺鱗狀細胞癌發生率也自2000年起相對應的下降。但台灣的肺腺癌發生率,卻自1990年起就穩定增加,男女相同。台灣非抽菸者罹患肺腺癌的風險因子,包括二手菸曝露、室內空氣汙染(特別是細懸浮微粒PM2.5)曝露、職業與環境中的氡氣、石棉或砷曝露、廚房油煙曝露、肺癌家族史、易感受性基因型、肺結核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以及內生性與外源性之性荷爾蒙曝露。非抽菸者避免環境風險因子曝露,可降低罹患肺腺癌機率;但仍有一半以上的不抽菸肺腺癌患者,找不出罹癌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探索。大多數肺癌患者無症狀,有症狀的肺癌約75%已近端或遠端轉移。台灣肺癌5年存活率約15%,由於多數肺癌在晚期才被診斷,所以存活率偏低。早期發現、適切治療,是防治肺癌的不二法門。早期肺癌 LDCT篩檢利用胸部X光篩檢肺癌,死角多而敏感度較差,不易偵測早期肺癌。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迅速、輻射劑量低而敏感度高,最適合用來篩檢早期肺癌。一般而言,病灶影像3公分以上者稱之為「腫塊」,可能是惡性或良性腫瘤。3公分以下病灶稱為「結節」,可能是原發癌或轉移的惡性腫瘤(癌)、血管瘤或缺陷瘤等良性腫瘤、結核病、細菌或黴菌感染的發炎反應,或發炎留下的疤痕等其他變化。換言之,有結節不一定就是肺癌,年齡55歲以上接受LDCT檢查者,約20%有肺部結節。Ia期肺癌 預後良好小於0.5公分的結節,只需追蹤觀察、暫不處理;0.5到1公分的結節,需進一步處理或追蹤觀察;1公分以上結節,就應進一步檢查治療。經病理檢查確定診斷的肺癌,可按照腫瘤大小、淋巴結侵犯及近端或遠端轉移等,分成不同的臨床期別。腫瘤體積小、位置較邊緣、未侵犯主支氣管、而且沒有淋巴結侵犯,即屬於第一期。舉例而言,第Ia期的肺癌,可用手術切除,且預後良好,不須追加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已有遠處器官轉移的第四期,即所謂末期肺癌,無法手術切除,只能靠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追蹤檢查 切除病灶2009年,我在一家私立健康管理中心接受LDCT檢查,發現右肺尖有非常輕度纖維變化(發炎殘跡),縱膈腔及兩側肺門都沒有明確腫大的淋巴結。2012年遵照當時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建議,在台大健康管理中心接受LDCT檢查,發現右肺尖有一個非特異微小結節(0.4公分),楊院長要我兩年後再追蹤檢查。去年,我繼續在台大接受LDCT檢查,除了右肺尖的微小結節(0.4公分),還在左下肺發現一個毛玻璃狀病灶(0.9公分)。因此,我被轉介給台大外科教授陳晉興進一步診治,經全身骨骼與頭部斷層掃描,並未發現任何轉移徵兆。今年2月我住進台大醫院,第二天上午經斷層腫瘤定位後,進行內視鏡(微創)切除手術。手術後第二天拔除引流管,第四天就出院到台北聖家堂望主日彌撒。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屬於Ia期肺癌,不須追加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目前我已經痊癒,往後只需每半年進行LDCT追蹤檢查。推動篩檢 視為使命感謝天主!讓我能夠早期發現微小肺腺癌,謝謝楊校長和陳教授仁心仁術,更感謝內人鳳蘋陪我在病房睡了四天沙發椅,以及手術後無微不至的照料。教會的神父、修女、教友們都為我祈禱,長官、同事及學生們也對我關懷有加。感恩之餘,我給自己一個推動肺癌篩檢的使命,在衛福部補助下,由台大、台北榮總、三總、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山醫大附醫、嘉義長庚、高雄榮總和中研院,一起展開「以LDCT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計畫」。希望透過實證研究,提出適合台灣的肺癌篩檢對策,有效降低台灣第一大癌症死因(肺癌)的死亡人數!▍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