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新聞.長期照護
期望大失落深 新竹尖石後山長照困境待解
新竹尖石位置偏僻,醫療、長照資源不易深入。在部落任職的護理師江金花說,不管是送餐、居家服務或族人想受訓當照服員,常因交通、資格等問題受阻,部落難符平地條件。尖石鄉是新竹縣面積最大的鄉鎮,面積有527.5平方公里,約是台北市2倍大,當地醫療資源不足,是族人心中難言的無奈。距離尖石鄉最近的醫院,車程需時1.5至2小時,從司馬庫斯部落下山更需耗時3至4小時車程。交通困境也是長照資源難以深入部落的主要原因,雖然政府大力推動長照2.0政策,也在原鄉投入大量資源,但鎮西堡部落牧師娘江金花說,族人從一開始的期待,變成很深的失落,因長照政策的很多規定,「山上根本做不到。」江金花舉例,依照規定,提供送餐服務的廚房要符合規定,做好消防措施等,但改建設施需要花一大筆錢,且因部落族人居處都很分散,送餐距離都很遙遠,送一戶可能動輒1、2小時,平地的規定不符部落需求。原本部落也想申請關懷老人據點,江金花說,好不容易找好場地,也送件申請,卻又因沒有無障礙設施被打了回票。江金花也說,山上也有些獨居老人、失能長者需要居家照顧,但是平地的居服員未必有意願深入山區服務;有些族人有意接受照服員訓練、考照,但下山受訓要上課、實習,必須考量山上家庭如何照顧、下山的住宿問題。另也有族人有心想受訓,但因教育不普及、不識字,想幫忙族人也無能為力。任職於馬偕醫院的物理治療師楊博凱日前隨醫療團到尖石後山服務,他發現,部落居民因忙於農務、打獵,或因山路陡坡多,常有肌肉關節慢性疼痛問題,需長期復健緩解。他在山上服務時,會教導部落族人如何以運動訓練肌力,減少身體負擔,有助減少疼痛。不過,長輩會不會「照做」,是很大的未知數。楊博凱說,現行長照政策中有許多復健相關服務,如有課程、有治療所的相關設備可以讓民眾使用,但在山地,相關資源比較缺乏。醫療團隊到山上對急性疼痛比較有效,慢性疼痛的治療還有困境。衛生福利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原鄉地區的長照服務輸送與都會區相比,「會有比較多的難度。」不管是願意提供服務者較少、需要被服務者較少,經濟規模較小,影響服務意願。加上山地土地管制相關措施,很難蓋新設施,「真的跟平地狀況很不一樣。」周道君表示,目前對原鄉有採取很多不同的做法,如照服員訓練,為了克服交通困境,提供網路教學,也可以就近實習,方便族人取得資格。如果願意在部落服務者,長照支付也加成,且有交通轉場補助。另針對部落不便外出就醫者,也有交通接送補助和服務。周道君坦言,因日照中心設置確實有無障礙空間等相關規定,對原鄉來說可能較難達到。比較適合部落的應是家庭托顧制度,照服員在自己家就能當負責人,最多可照顧4名長者。聽見部落的聲音,周道君表示,理解原民的需求,服務要輸送進去確實有一定難度,政府會持續加強服務,也會設法在規定上再做研究與設法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