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紀越大睡得越少?專家告訴你真正需要的睡眠時間及如何睡好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命智慧

從「擦椅腳」看荷蘭幸福長照 周傳久:有雙好腳更能活得像個人

50+

周傳久。攝影/戴蒙
周傳久。攝影/戴蒙

老後如何活得像個人,維持有品質的生活?公共電視銀髮節目製作人周傳久,探訪北歐長照經驗,再與台灣相比,單從「吃飯」這件事來觀察,一念之差,就可以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從打掃方式到食物,都和感受到的「幸福感」有關

例如,台灣的清潔大多做到擦桌子、拖地,但他參訪芬蘭的一家日間照顧中心,正好碰上晚餐時間結束,他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清掃的人把所有椅子全部翻到桌面上,再拿抹布,一一把椅腳細心擦拭乾淨。椅腳不都是在地上的嗎,有必要一一擦嗎(反正都會髒)?一問之下,發現他們每天都這麼做。

從這一個小細節,就可看出背後對「長者幸福」的看法。因為看似微不足道的清潔,就會影響感染控制和用餐體驗。

周傳久解釋,「吃飯」對年紀大、行動有限的人來說,是為了維持生活節奏,與獲得幸福感的重要時刻,而年紀大的人免疫力相對較差,若是有一個讓他們放心的用餐所在,乾乾淨淨,不會擔心滑倒或感染,心情也會相當暢快。

再者,飲食內容也是關鍵,如果可以吃到食物「原形」,誰想要眼前的一碗爛泥?

他近來也嘗試自己製作「豬腳凍」,把豬腳滷得軟嫩入味,膠質晶瑩通透,入口即化,自評「好吃得不得了」,同時把照片放上臉書,他希望看到的人不只是按讚,對於吞嚥的「增稠劑」,也能有不同的想像與做法,「要考慮到不只是補充能量,還有用餐的心情。」

周傳久自己做的豬腳凍,他配圖寫下:牙不好的可以好好享受,味覺退化也是可以試試保有幸福口感。
周傳久自己做的豬腳凍,他配圖寫下:牙不好的可以好好享受,味覺退化也是可以試試保有幸福口感。

照服員訓練時間大不同!歐洲一年半,台灣僅90小時

周傳久長年走訪荷蘭、北歐的照養機構,加上身為記者的敏銳視角,發現能活得舒適開心,核心不只在於硬體建設,而是圍繞著「人」的需求。

在台灣,如何落實人的需求?他想親自找答案,就參加國內照管專員及照服員培訓,即使非醫護社工背景,考試、實習統統全程參與。

他很快發現問題所在,在台灣新進照管專員訓練5週,丹麥是5個月;國內照服員訓練90小時,歐洲則至少一年半,如丹麥是2年半,芬蘭則是2到3年。時數的差異,無疑反映出社會對於專業照顧者的養成,還有一大段進步空間。

教學的「量」與「質」皆不到位,如何吸引更好的人才?

他曾在照服員訓練現場,發現是極為樣板的教學法,台下吸收效果有限,他直言,「已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但教材設計、實習方法都還可以更好。」不過他說明,這只是他個人參加的經驗,也許不代表全台灣的狀況。

他觀察芬蘭和挪威的訓練過程,更重視學習的縱深,不只把複雜的醫療知識,轉化為上手的能力,也培養專業照顧者「終身學習」的態度;在橫向上,除了可與人合作、獨立作業,也要有創造改進的能力。

為什麼前期訓練如此重要?他解釋,台灣過去急性醫療是主流,醫師較少接觸社區照護,在高齡人口日增的趨勢下,則應與時俱進,將能大幅減少醫療及社會成本。

培養照顧者素養,也保有被照顧者的自主性

對於非專業的家庭照顧者,統計在台灣就有18萬人因照顧親屬而離職,周傳久看過不少心力交瘁的案例,「有很多照顧者會先死,因為他付出太多心力,被限縮在一定空間,失去和外界連結。」

因此他強調,不只被照顧者,照顧者本身也是主角。他提出照顧者不只「照顧者素養」需要學習,絕對需要培養,要知道怎麼保護自己,有基本的識能,有學習健康的能力,以免照顧者缺乏資源連結,對父母產生「被控制」的依附關係,與後續沒完沒了的痛苦和壓力。

對於被照顧者,他主張別在無形中剝奪對方既有的能力,而是讓他有「做決定」的經驗,小至怎麼刷牙,選擇喝茶還是咖啡,都能感受到基本的自主和尊嚴。

從決定吃什麼,到自己進食,甚至能拔除鼻胃管,擺脫失能。

他曾請來一名語言治療師協助,證明一名長輩,即使不靠鼻胃管,也有能力吞嚥,讓家屬大為感動,不過護理之家的人員卻表示,若是每位長輩用餐,都必須花費照顧者大量的心力與時間,該單位也無力負荷。

周傳久感嘆,即使有正確的方法,也可能沒有適當的環境與人力,而這正是國內機構面臨的困境,但他更想向前推動一步,讓大家一起思考,有沒有提供選擇的餘地?能不能找志工,或連結其他資源?

周傳久(左)與瑞士時間銀行民間版總監溫克勒(右)交流,感慨台灣未來若沒有足夠志工,搭配專業照顧者,照顧環境勢必更困難。
周傳久(左)與瑞士時間銀行民間版總監溫克勒(右)交流,感慨台灣未來若沒有足夠志工,搭配專業照顧者,照顧環境勢必更困難。

「國內長照發展的弱點,就在缺乏合作能力和耐性。」如長輩進食嗆到,照顧者可以從中發現許多可改善的面向,像是以站姿或坐姿餵食較恰當,雙方是否有對話,吞嚥是否遇到阻礙等……,改進一小步,就會讓過程更順利,但若沒有足夠的耐性去理解,只會一再重複錯誤,造成更多遺憾。

許多人因而對失智者懷有恐懼與誤解,常聽到「會不會隨便打人?」「用排泄物塗牆壁?」的質疑,就像貼上異類的標籤。

他難忘在荷蘭看到一場與失智者合作的表演。這場音樂會,指揮棒是在失智者的手裡,而交響樂團就配合他的動作演出,讓「指揮」能充分感受到自主性,而非一無是處,這正是生存意志的來源。

長者有雙好的腳,更能活得像一個人

老後如何延緩失能,維持基本行動力?答案也許在身體末端。

他大力提倡:「請多重視長者的腳」,由於肌肉隨年齡增長流失,足部神經容易受到壓迫而疼痛,使得跌倒風險增加,或是行動能力受限。

他曾深入報導「足部護理學校」,以及挪威老人中心的「足部照顧區」,從被服務者的角度來設計,舉凡鞋墊、腳趾等問題,全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協助,同樣的原理,也能運用到口腔照護等領域。

他走訪歐洲許多關懷據點,發現都設有全方位的足部照顧服務。
他走訪歐洲許多關懷據點,發現都設有全方位的足部照顧服務。

即使是看似正常的一般人,也會面臨身心諸多問題,如芬蘭每個城市裡,都有設立「學習障礙中心」,意外的是,許多醫師、護理師都在其中,他們也是需要破除學習障礙的對象,並接受不帶歧視眼光的協助。

無論是對一般人或老、病者,他期許「希望健康是完整的,不然就是做半套」,依此眼光,就能發現哪裡需要補足空缺。

「要去顧念被忽略的人,如果你認為每一個人是平等的,就要去想到,怎麼縮減這種不公平?」

他提到一個駭人的「台灣腳」故事。一名荷蘭護理師曾分享,在台灣訪視一位長者,明明有接受長照服務,卻意外發現他腳上有一傷口,早已惡化到小腿完全發黑,都完全沒人處理!

他思考明明已在照顧體系中,怎還會讓漏洞繼續擴大?

原來,依照目前居家護理給付方式,如果開案時指出要換鼻胃管,那麼護理師到家中時,換管後就算完成責任,可以請領給付。因此即使身體已經有其他傷口,也不會關注到。

若照護方式一直如此「斷裂」,難保此類「台灣腳」事件不會愈來愈多。

求細不求快!不需把一輩子的事在一天做完

周傳久曾攻讀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博士,也在多所大學裡講課,對於成人教育深有體悟,「你就是要學習,可以找到好的榜樣。」

他常翻閱國外的照服員教材,邊想「怎麼會如此有趣?」希望能推及台灣,周傳久始終記得,一位芬蘭牧師告訴他的話:「上帝沒有叫你把一輩子的事,在一天之內做完。」

因此,現年57歲的他,想過65歲後的生活,期許自己能繼續工作,除了增加社會聯繫及生產力,也要讓更多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發現,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並非得追求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展現在生活的細節裡,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改變的契機。

原文:從北歐學習理想老!周傳久:有雙好的腳,更能活得像一個人

周傳久 照服員 足部 失智 長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