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調查,全職居家照顧服務員平均月薪達三點八萬元,不少民眾開始打聽居服工作。但與其他行業要求的外語能力相比,居服工作的語言能力反而要「接地氣」,國、台、客語或原住民族語說得輪轉,求職才吃香。
衛福部日前公布居家照服員薪資調查結果,385家服務單位的全職居服員平均月薪3萬8498元,採時薪制者每小時平均時薪至少223元。此外,年資未滿二年者占逾全體居服員五成,顯見居服工作開始注入新活水,成為職場新選擇。
但相較其他行業所要求的外語能力,居服員的語言能力需接地氣。創辦「到咖手885」照顧服務媒合平台的營運長洪莉茜解釋,居服員使用阿公阿嬤熟悉的語言互動,照顧效果更佳。所以和案家接觸第一件事是了解長輩的慣用語言。
洪莉茜認為,若長輩只說台語,而居服員無法用台語和長輩對答,就跟請移工看護照顧一樣有溝通障礙。所以,她面試居服員時會特別標註對方是否會說台語或客語,特別是台語說得不溜,就會提醒對方其派案恐會少一些。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也說,以雲林地區為例,居服員會說台語相當重要,苗栗地區則是會說客語比較重要。但他認為,居服員不懂台語,則應該有努力學習語言的態度,讓長輩感受你的用心,「這比會說台語更重要。」
林金立舉例,曾有不懂台語的年輕居服員只約略聽懂長輩說的話,但無法以台語回答,於是就將長輩講的話錄音下來,帶回公司請同事協助解惑;也有人遇到只會說上海話的奶奶,就拿出小本子和奶奶手寫中文溝通,態度非常用心。
此外,他們也曾接手過一名鄉音非常重的外省伯伯,這伯伯說的國語沒人懂,只有照顧伯伯的一位居服員才聽得明白。林金立笑說,可能是這名居服員照顧久了才如此,連伯伯回診也要求居服員陪伴,不然醫師也聽不懂伯伯說的話。
但也曾有居服員被案家投訴服務態度不好,居服員辯解是語言溝通問題,聽不懂長輩說什麼。林金立說,經深入了解發現,是居服員沒有耐心理解長輩想表達的事,不是語言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態度不對就真的不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曾受過日本教育的長輩在失智後,其日文詞彙使用率大增。此時居服員該怎麼應對?林金立說,透過平日和長輩相處的過程,居服員多一點用心,通常就能理解長輩想表達什麼,這比會說什麼語言更重要。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長照服務法要求長照人員每六年要接受120小時的繼續教育,其中就有提供居服員當地的語言、飲食或文化素養等基礎訓練,盡量讓在地人照顧在地人,降低居服員與案家溝通不順的困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