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故事:62歲的周昭琪原是麗寶樂園的園藝工,遊樂區花圃維護都由他負責,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與中風等慢性疾病,所幸藥物控制得宜,在體力尚可的狀態下,日子算得上平平安安。
但去年10月一場車禍,卻翻覆了周昭琪與家人的人生。他因意外導致腦出血,癱瘓無法起身,住院期間使用鼻胃管進食,也無法開口說話,在出院準備時經照管專員評估失能等級第8級,已是失能最嚴重的等級。
該怎麼妥善照顧周先生,甚至逆轉他的健康狀態,成了周家的難題。周太太雖有心照顧,但腿因受傷負荷不來主要的照顧工作,所幸在出院準備時,周先生申請到長照居家照顧服務,照服員林怡君每天會到家提供洗澡、餵食等協助,也為周太太爭取到喘息的時間。
在居家服務2~3週後,林怡君還主動建議周家申請專業服務,也就是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團隊到家,進行復能照護服務,營養照護、進食與吞嚥照護等服務。
周太太表示,她們全家人都由衷希望能夠把握黃金期,幫助周先生盡快脫離長期臥床、管灌餵食的狀況,因此很積極配合復能照護服務。如今,周昭琪不需要依賴管路,除了在旁人的扶持下可以行走,更可以不持四腳助行器,短時間站立走好幾步路。
攝影╱陳郁菁
攝影╱陳郁菁
攝影╱陳郁菁
攝影╱陳郁菁
周昭琪的復能照護歷程
【照服員現身】每天早上7點到10點到家服務
照服員林怡君,57歲,原與先生在大陸開公司,因先生在臥室跌倒後,她一夕間從老闆娘變成了照顧者,在先生失能的7年之間,她學習翻身拍背、抽痰等照顧技巧之外,還支出了數百萬元的照顧費用,經濟負擔沉重。現在她也投身長照服務,同為過來人,把個案當家人照顧。
照服員一句話:
個案一定要把握復能黃金期,藉由仍可使用的功能來協助、延緩退化,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每天做哪些事?
量血壓、測血糖→擦澡→換尿布→餵飯前藥→餵食(過去以鼻胃管灌食)→餵飯後藥→伸展(被動肢體關節運動)→走路訓練(包含以四腳助行器行走、照服員雙手扶個案行走、照服員單手扶個案行走、個案自行行走,全程約40分鐘至1小時)→洗澡→協助穿衣、包好尿布後,使其臥躺於床上午睡。
專業服務人員現身
物理治療師
一週一次,對家屬和照服員教學並且提供居家復能照護,如圖為物理治療師指導如何正確活動手、膝關節,以幫助周先生取物或行走。
攝影╱陳郁菁
護理師
每一到二週居家訪視並做衛教指導。當天先檢視周先生的身體狀況,建議申請語言治療師服務,增進語言溝通的能力。
攝影╱陳郁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