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陰莖長短 何時需就醫?
【元氣周報/譚興,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01-2002年調查】 1.新生兒陰莖長度未達2公分2.女童不到8歲就有第二性徵3.男孩14歲還不見第二性徵?(兒科醫學會建議)※延伸閱讀》‧早鳥本小小…別「塑」危「雞」感‧陰莖長短 測量3步驟‧陰莖長短 何時需就醫?‧0-5歲幼兒陰莖長度大公開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元氣周報/譚興,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01-2002年調查】 1.新生兒陰莖長度未達2公分2.女童不到8歲就有第二性徵3.男孩14歲還不見第二性徵?(兒科醫學會建議)※延伸閱讀》‧早鳥本小小…別「塑」危「雞」感‧陰莖長短 測量3步驟‧陰莖長短 何時需就醫?‧0-5歲幼兒陰莖長度大公開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陳秋雲/台中報導】台中市醫院開設「塑化劑汙染食品健康諮詢門診」,就診及諮詢人次達541人,部分小兒科門診量還是暴增,甚至看到深夜,家長最擔心男孩生殖器變小,不斷求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王仲興說,大部分求診的父母都是因為孩子吃的保健食品,被驗出有塑化劑,擔心孩子被毒害了,紛紛求診,仍以男童為多,門診量約為平時一倍半。署立豐原醫院則表示,家長最在意的是小男孩的「小雞雞」變小,從掛門診開始,不斷問醫護人員,「這樣算小嗎? 」看了一次還不夠,有的不同的醫師各看一次,「交互確認」才相信。台中市衛生局也商請社區家庭藥師昨天起提供諮詢,市民可攜帶懷疑的食品洽詢,可上網查詢藥師位址,可到衛局首頁(http://www.health.taichung.gov.tw/)左方「中市社區家庭藥師名冊」點閱下載。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新生兒「小雞雞」不到兩公分,可能是荷爾蒙出問題,應及早治療。醫師研究生殖器短小男性發現,體內若缺乏「五甲位還原酶」酵素,陰莖會短小。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小兒科主任蔡立平,昨天在兒科醫學會發表一篇陰莖短小的研究。為了解國內男性生殖器官異常短小原因,他收集國內四家醫院在十五年間收治的一百廿七名陰莖外觀異常、長度小於四公分的男性個案,年紀最小不到一個月大,最大十八歲進行研究。蔡立平指出,經過驗血基因篩檢,其中有十人是缺少「五甲位還原酶」酵素,導致陰莖有異常短小、性徵不明,甚至嚴重尿道下裂等問題。至於其他個案陰莖短小,原因不清楚。蔡立平表示,男性荷爾蒙有睪固酮與二氫睪固酮,睪固酮必須透過「五甲位還原酶」,轉化為二氫睪固酮,促使男性陰莖、睪丸正常發育,一旦缺乏「五甲位還原酶」,陰莖就可能短小,發生率不到百分之一。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指出,臨床自覺陰莖太小的求診者,大多因為滿肚肥油,導致長度其實正常的陰莖,被埋在脂肪肚裡「找不到」,只露出一小截。潘俊伸表示,小朋友愛吃炸雞、漢堡或冰淇淋等高熱量、含反式脂肪食物,除了會變胖,也會「埋莖」,甚至增加雌激素分泌,影響生殖器官發育。他提醒,家長應讓孩子均衡飲食,避免過胖,以防「小小鳥」噩夢成真。蔡立平表示,缺乏五甲位還原酶的男性,荷爾蒙治療都能有不錯效果,但若過青春期才求醫,效果就不明顯。小辭典/怎麼樣算小?多數的陰莖短小,一出生就可發現。足月男嬰陰莖長度,應有二至二點五公分;若未滿兩公分,可就醫檢查內分泌功能。檢查孩子陰莖,應先按壓陰莖根部脂肪,使陰莖完整露出;再輕捏龜頭,把陰莖拉到最長;以陰莖根部摸到的恥骨為起點,就可測得長度。(陳俐君)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韋麗文】 腹瀉不要再喝運動飲料了!過去,運動飲料被視為治腹瀉聖品,只要小孩腹瀉,爸媽就奉上用水稀釋的運動飲料。小兒科醫師提醒,運動飲料中的電解質,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其中的糖分又會使腹瀉惡化,應改用市售的口服電解質液。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指出,運動飲料中含有電解質,因此很多家長會讓腹瀉的孩子喝運動飲料,以避免脫水。但是運動飲料裡的糖分太多,如果直接喝運動飲料,會加劇腹瀉,因此民眾又自我演化出加水稀釋運動飲料的進化版。 潘俊伸指出,其實,稀釋過後的運動飲料,電解質的含量不足,根本得不到治療效果,因此喝也無用。而出現脫水的腹瀉病童,不能僅僅補充水分,以免體內電解質失衡更嚴重。 對於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的腹瀉病童,他建議,在醫師的指示下,家長可以到藥局購買口服電解質液,其中電解質、滲透壓、鈉、鉀的濃度有一定的規範,效果等同打點滴。所以小孩腹瀉不止,喝運動飲料不如喝電解質液。 ※延伸閱讀》‧運動飲料自己調 卡健康‧喝運動飲料 體力不增損健康‧腹瀉脫水 運動飲料補不回 【2009/01/04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一歲多的小小孩,嚴重嘔吐水瀉,嘴唇發乾活動力減弱,緊急到醫院急診,才發現是諾羅病毒在作怪。小兒科醫師表示,秋冬諾羅病毒發威,最近急診與門診上吐下瀉的病患足足多了兩成,若沒有及時就醫治療,嚴重者可能脫水休克必須住院。感染力強 1人生病 全家都可能中獎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吳秉昇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腸胃型病毒,經由糞口傳染,感染力非常強,常常家中有一個人生病,全家都可能中獎,一旦感染後一到三天會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其中三分之一會發燒。除了小朋友,若大人被感染,症狀也非常嚴重,急診多的是拉到快虛脫、腹痛如絞的成人。吳秉昇特別提醒,父母要特別留意還不會說話的小小孩,一旦一天拉肚子三次以上,糞便多又稀糊、嘴唇乾裂、哭泣時沒有眼淚,甚至頭頂囟門凹陷、活動力降低,都代表嬰兒已嚴重脫水。很多小病患嚴重到需住院,但並非病毒本身造成,而是脫水到休克,父母不可不謹慎。 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廖俊星表示,諾羅病毒最大特徵就是會群聚感染,除了家庭,安養中心、軍隊都必須特別注重環境衛生,若大人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症狀,眼睛嘴巴黏膜乾,都必須盡可能補充水分。白開水、電解水、稀釋過後的運動飲料都可以,治療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補充水分等待病程過去。醫師提醒,若家中有成員感染,可用一湯匙漂白水加上1500 cc清水擦拭環境,替嬰兒換尿布後必須用肥皂搓揉20秒洗手;為全家料理三餐的人,盡可能雙手消毒清洗後再觸碰食物,避免病毒傳染擴大。 【2010/02/09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悶熱的夏日,正是腸病毒的高峰期。最近小兒科發現,許多罹患腸病毒的小朋友,因為癢把四肢的水泡抓破,導致細菌感染,合併外傷性猩紅熱,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才痊癒。一位3歲的小男孩,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因為口腔潰爛無法進食,住院治療。本來已逐漸退燒,口腔潰爛也減少,但因四肢水泡發癢,有些較大的水泡被男童抓破而感染,讓原本已退燒的小男童,又發燒到40度,伴隨著全身有凸起的小紅疹,觸摸有沙紙樣的感覺,證實感染外傷性猩紅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小兒科醫師楊玉君表示,外傷性猩紅熱主因是皮膚有傷口,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後,細菌釋放出毒素,造成男童發燒、起紅疹,住院9天才痊癒。楊玉君表示,因腸病毒感染猩紅色的個案不常見,但今年腸病毒手足口病的病患較多,較明顯的症狀為發燒、四肢、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有小水泡,小朋友常因水泡搔癢抓破感染。楊玉君提醒,家長要注意小朋友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手足口症的幼童若會癢,要注意不要抓破,避免感染。楊玉君說,除使用內服或外用藥物治療外,還可利用冰敷方式降低搔癢感,不過要注意冰敷一次不要超過15分鐘,避免凍傷。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新生兒即使接受B肝疫苗注射,仍有一成可能成為帶原者,衛生署擬從今年九月起,免費為這類新生兒補打B肝疫苗第四劑。台灣從七十四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國人B肝帶原率已由百分之十到廿,降到百分之一以下。不過,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玲指出,若母親是B肝帶原e抗原陽性,即使新生兒接種疫苗,仍有百分之十的帶原率,日後有機會發生猛爆型肝炎甚至肝癌;至於e抗原陰性母親,所生孩子的帶原率則小於百分之一。陳慧玲說,不少B肝帶原媽媽以為孩子打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就沒事,但建議最好在孩子七個月大至一歲時,再回醫院抽血,以瞭解有否產生保護性抗體,或已有B肝帶原。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說,若母親有B肝帶原,孩子在滿周歲時檢驗發現B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皆為陰性,最好補打B肝疫苗第四劑。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組長劉定萍也說,衛署正研擬公費補接種B肝疫苗第四劑的政策,最快今年九月實施,但施打對象還需經專家會議討論。目前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的時程,分別是剛出生打第一劑,出生後一個月打第二劑,六個月打第三劑。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特發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為常見兒童血小板低下的原因。署立豐原醫院小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治療這種疾病,原則上以防止中樞神經出血為主,同時降低患者的黏膜出血風險。馬主任指出,臨床有八成急性特發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病童會在六個月內病情自行緩解,一至二成的血小板低下會持續超過六個月,這就屬於慢性特發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治療通常是以防止中樞神經出血為主。馬志豪主任進一步指出,藥物治療包括類固醇,因為病情較嚴重者,使用類固醇來治療有其必要性,需持續用到血小板數目恢復正常或治療持續達三星期。現在趨勢是加入臨床症狀作為治療建議,包括沒有症狀或輕微出血的患者只需要給予觀察的建議,但家長必須保護患者,避免受到創傷或跌倒。醫師提醒,顱內出血的情形在特發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很少見,臨床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頭痛、抽筋、嗜睡、半邊麻木等局部神經症狀,雖然多數是急性發生,但也可能出現在慢性患者身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呼吸胸腔
【聯合報╱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元元(化名)是過敏的孩兒,每天早上起床打噴嚏與鼻子癢,一上床就鼻塞、經常睡著打呼。咳嗽不頻繁,但咳的時候感覺有痰吐不出來,卡在喉嚨或吞下去肚子裡去了。最近二周,元元咳嗽次數多了幾聲,每到夜深人靜時,體溫就微微升高,雖然沒有發燒度,但就是比平常高0.5℃,且兩頰微微泛紅,夜裡也不時咳嗽。媽媽本以為是過敏發作,沒有太在意,只有簡單的做點蒸氣吸入治療及拍背護理。幾天後,咳嗽沒有改善,白天咳的次數漸漸增多起來,咳起來感覺與平常不一樣,悶悶咳不出痰,但又好像有痰。不咳就好,一咳起來可就不得了,好像要吐,而咳起來就像關公一樣的滿臉通紅,似乎想要把痰咳出來,又使不上力,幾次因為咳到反胃,把食物全部吐光光。帶來醫院檢查,元元肺部聽起來有痰聲,深度呼吸時聽出有喘鳴聲,其他呼吸道器官並沒有明顯的發炎現象,幫他照了X光片,左下肺有浸潤的情形,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數16300(正常5000至8000),因此診斷為細菌性肺炎。給予一個完整療程的抗生素與支持性治療,建議元元在家好好休息,建立規律的睡眠與生活作息,少去公共場所接觸人群,暫時減少戶外的劇烈活動。這樣休養了一個月,元元健康許多,過敏的鼻塞打噴嚏症狀也減輕,也沒有再咳嗽。過敏的孩童,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癢而做鬼臉、清喉嚨、倒吸鼻涕咳嗽,尤其是夜咳,幾乎每天都會出現,久之,爸媽們習慣了,忽略過敏本身引發的併發疾病或病菌感染的嚴重病症。像元元的病例,門診中不算少數,多半都認為是過敏發作,不需要檢查,只要做好過敏的居家護理就好了,但如此無法改善。提醒家長們,如果孩童出現不尋常的狀況時,最好前往醫療院所檢查,以免拖延病情,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2014-09-23 健康百科.呼吸胸腔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家有過敏兒,整天鼻塞、打噴嚏,甚至引發氣喘,讓家長相當苦惱。小兒科醫師提醒,絨毛玩具易孳生細菌、塵蟎等過敏原,盡量不要讓過敏孩子把玩,如果非玩不可,建議將玩具放進冰箱冷凍室,冰上幾天,以抑制塵蟎生長。天氣忽冷忽熱,小兒科門診發現,今年過敏就醫的幼童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其中首次因過敏就醫的小病童明顯增加。台灣氣喘衛教學會醫師溫大慶表示,今年因過敏症狀就醫的人數較去年同期還要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調查發現,為了預防過敏,許多過敏家庭至少使用三種以上的方式,但還是成效不張。主要原因在於家中環境清潔錯誤、除濕機使用錯誤、空氣清淨機使用錯誤等。例如,有人買了空氣清淨機,用了兩三年,卻從沒換過濾網。四成民眾只在下雨天或感覺濕冷時,才開啟除濕機。事實上,濕度必須在55%以下,才能抑制塵蟎生長。在家中環境清潔方面,研究顯示,如果想去除塵蟎,清洗寢具時,應先用550C熱水浸泡,才能有效達到防蟎抗敏的效果。但九成受訪者都直接送洗或丟在洗衣機裡。臨床發現,造成幼童鼻過敏氣喘的主因就是絨毛玩具。溫大慶指出,幾乎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絨毛玩具,但對過敏兒來說,絨毛玩具充滿致病危機。溫大慶強調,家裡如有過敏兒,家長就不要購買絨毛玩具,更不能讓小孩抱著睡覺。如果真要玩,就應該挑選純布料、實心、且外表光滑的布娃娃,以海綿填充的絨毛玩具少碰為妙。另外,將絨毛玩具冷凍在冰箱,也是個不錯的防過敏辦法。溫大慶解釋,放進冷凍室幾天,就能讓玩具上的塵蟎進入休眠期,儘管不會死亡,還是可以降低過敏機率。溫大慶也強烈建議,不要讓過敏兒睡彈簧床,因為彈簧床墊容易孳生塵蟎,囤積灰塵。換成一般木床,鋪上軟被,就能大大降低過敏機率。
2014-09-23 健康百科.呼吸胸腔
【聯合晚報╱彭宣雅】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潘俊伸表示,5歲的孩子僅16、17公斤,半年來身高僅長了2公分,「確實有點問題」。他認為,這樣的孩子恐不僅是單純「不愛吃飯」的問題,家長應該趕緊帶孩子到小兒科評估,找出身高體重發展較為緩慢的主因,以免影響孩童健康。夏季氣喘不常發作 適合停藥潘俊伸表示,5歲的孩子一年至少要長高7、8公分,但小寶半年來只長高2公分,恐與長期吸類固醇控制氣喘病有關。他說,類固醇會抑制孩子生長,因此建議可在夏季氣喘比較不常發作時暫時停藥,改採用非類固醇的預防氣喘藥劑如「欣流」,若孩子停藥後3個月內長高1至1.5公分,即可確認是因為長期吸入類固醇所造成的身高停滯。潘俊伸也說,過敏、氣喘的小朋友,鼻子長期不暢通,嗅覺也會比較遲緩,嗅覺影響著味覺,也因此食慾比較不好,且長期使用藥物也會影響食慾,判斷小寶可能因此才會體重沒什麼增長。若排除其他的疾病影響,潘俊伸建議,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蛋白質,紅肉、白肉、魚肉、豆類都要均衡攝取,且蔬菜水果也應該鼓勵孩子多吃,營養才均衡。他也說,父母誘導孩子吃東西要有方法和技巧,不要一味的強迫、責罵,以免孩子一直處在負面情緒當中,也會影響營養吸收。先吃半碗再增加 提高成就感醫師建議,調整孩子的飲食需要定時、定量,比如規定在30分鐘內孩子應該把飯吃完,否則將把碗筷收走,可培養孩子定時吃東西的習慣。潘俊伸也說,父母不要一次期待孩子吃很多,如果孩子可以吃一碗飯,不妨先給他半碗,讓孩子很輕鬆、容易的吃完後,不夠再增加,小孩輕鬆達到爸媽的要求,可以增加小朋友吃東西的成就感。否則給太多、吃不完,孩子一直處於挨罵狀態,就越來越不愛吃東西,當然也越來越瘦。潘俊伸說,蛋糕、零食、甜點等熱量高食物盡量別讓小朋友吃,這些東西容易飽,孩子吃了就不吃飯了,此外,父母也可以給孩子一些益生菌促進排便順暢,有時也有助開胃,對消化吸收也很有幫助。另提醒家長,小朋友晚上10點前一定要上床就寢,每天至少睡足8、9個小時,讓生長激素大量分泌,對長高也很有幫助。
2014-09-23 健康百科.呼吸胸腔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氣喘噴劑有兩種,保養、救急不能二合一!高雄一名罹患氣喘的6歲男童,一發作就拿診所醫師開立的支氣管擴張噴劑噴一噴、減緩症狀;某次發作,小朋友連噴40多下仍喘不過氣,最後缺氧全臉發黑,送醫不治。小兒免疫過敏醫師洪志興強調,短效型噴劑只能救急,氣喘患者仍須定期口服或外噴類固醇治療。用於氣喘的吸入式噴劑分為類固醇複方噴劑與短效型噴劑兩種,前者用於抗發炎、後者僅症狀發作時才使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洪志興表示,許多患者不知道其間差別,尤其是衛教知識較缺乏的偏遠地區,患者常靠著一般內兒科診所開立的短效噴劑「一瓶走天下」,忽略平時治療,將隱含致命危機。洪志興說,氣喘是支氣管發炎收縮造成,許多氣喘患者擔心類固醇藥物有副作用而抗拒治療,僅在症狀發作時,才使用短效型的Beta-2 (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吸入噴劑,讓支氣管擴張,但若太常使用,支氣管組織逐漸彈性疲乏,就會失去效用。知名藝人鄧麗君、林翠等人就是因對這種氣喘救急藥物反應不良而失去生命。一般而言,氣喘發作時每20分鐘噴一次短效噴劑,噴3次沒有用,就應立刻就醫。洪志興指出,最新一代類固醇噴劑成分已改良至極小分子,只會作用在肺部,不再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氣喘患者定期就醫減少發炎,自然可減少短效噴劑使用。尤其小兒氣喘高達9成都是過敏引發,根據統計,15%至20%兒童有過敏症狀,建議提早治療以免惡化成氣喘。
2014-09-23 健康百科.呼吸胸腔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整理】問:春天到了,我家4歲的女兒又開始氣喘發作,夜晚喘個不停,白天還會打噴嚏流鼻水。過去帶他和看病時,曾有醫生說可能是花粉引起過敏,所以氣喘發作時,我很少帶孩子出門,連小朋友想到住家附近公園溜滑梯都被我拒絕,就是擔心公園裡的花花草草引起小朋友過敏。請問醫生,春天花粉過敏的患者該怎麼辦?難道都不能出去玩嗎?(39歲,桃園,家庭主婦)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任溫港生答:時序進入春天,不少過敏的患者頻頻發作。但根據統計,台灣僅不到2%的氣喘患者,是因為花粉引起氣喘,超過九成的過敏原是塵蟎而不是花粉。塵蟎是家中常見的微小生物,因為有8隻鉗子狀的腳,非常容易附著於粗糙的表面,特別是地毯、床墊、枕頭及布沙發等。過去環保署曾經委託學者進行研究,發現台灣的室內環境中,每公克灰塵中,平均有2000隻至1萬隻以上的塵蟎。每公克灰塵中,只要有100至1000隻以上塵蟎,就可能誘發過敏氣喘。此外,蟑螂的排泄物,以及貓、狗等動物皮毛,也容易誘發氣喘。因此,除非患者已經由醫院專科醫師確認是經由花粉引起過敏氣喘,否則大多數的過敏氣喘,都是塵蟎引起的。建議家長與其怪罪花粉不敢讓孩子出門,不如盡快趁著春暖花開的好天氣,盡快把家中的環境打掃乾淨,對過敏的孩子會有幫助。目前最能有效控制的氣喘藥物吸入性類固醇。但台灣家長多半認為類固醇會影響兒童發育和成長,不少人拒絕使用。其實吸入性類固醇或許會延緩生長速度,但絕不會影響最後的身高。建議家長應該配合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控制幼兒氣喘。此外,若家中有氣喘兒,避免飼養寵物,棉被和毯子也要每周清洗,並且搭配使用除濕機控制室內濕度,避免接觸絨毛玩具,都有助於減少過敏發生。
2014-09-23 健康百科.一般內科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B型流感過年前奪走〺六條人命,縮短檢測時間,可把握黃金治療期。台大醫學院教授林世明及小兒科醫師張鑾英等跨科系研究團隊昨天公布「小兒病毒居家檢測三度儀」研發成果,只要十二分鐘可檢測是否罹患腸病毒及A/B型流感或腺病毒,最快六到八個月可上市。 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這項利用五年五百億計畫經費和國科會計畫的成果,很快就可以量產;副校長湯明哲說,已申請專利和進行部分技轉,台大還要以校務基金來投資。 林世明指出,利用最新的奈米結構光學技術,透過晶片可快速判斷是否感染流感或腸病毒。傳統檢測要一到五天,但三度儀只需十二分鐘,且還結合遠距傳輸,可傳資料給家庭醫生,大幅縮短治療時間。 目前快篩的靈敏度只有五、六成,但林世明說,根據實驗的結果,三度儀對B型流感靈敏度高達九成,A型流感和腸病毒七一型靈敏度也達近八成九。 林世明也指出,儀器使用非常方便,父母親只要利用棉花棒刮一點小朋友口中的黏液,直接抹在晶片上即可。目前整套機器加上檢測晶片,成本可以壓低到五千元以下,每個晶片約一到兩元美金,比過去動輒數十元美金,已經大幅降低價格。 李嗣涔表示,居家照護市場很大,也瞄準海外,如印度、大陸等,這些地區的診所也適合購買。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皮膚科成為醫學系高材生的最愛,而醫學主流的四大科─外科、內科、婦產科、小兒科反而變成冷門科。監察委員關心健保制度對醫學教育的影響,日前邀集國內各大學醫學院院長舉行座談,反映出醫事人才培育的失衡現象。 是制度問題?還是價值觀改變? 監察院進行「全民健保總體檢」調查工作,日前邀請教育部長吳清基及各大學醫學院院長或副院長到監察院進行座談,由監委黃煌雄主持座談,關切的焦點是全民健保制度對醫學教育有何影響,以及如何促進醫學倫理。 健保總額給付 不同工卻同酬 與會者指出,外、內、婦、兒四大科工作時間長、醫療糾紛多,加上健保給付存在「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使得這四個科別在醫學系學生選擇志願科別時,淪為冷門科。另一方面,皮膚科、牙科、眼科等科別,自費項目較多,醫療糾紛較少,不需要加班,可以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成為醫學系成績前幾名學生的熱門選項。由於四大科的病患人數占80%之多,且是可以「救人一命」的科別,醫學系學生的偏好趨向,令監委擔心醫事人才培育會失衡。 醫師爸不讓兒子選外科:太累了 除了健保制度影響醫學系學生選科別,與會者也指出,很多醫學系學生的父母也常是醫生,為了繼承父業而選擇科別。但也有醫生爸爸不肯讓讀醫學系的兒子選擇外科,因為「太累了」。成大醫學院副院長林秀娟說,近年來國內各大醫學院都很努力推動醫學倫理、人文及法律教育,希望從教育來潛移默化,但根本的問題在於社會整體價值觀,當媒體不斷報導豪宅、名車的價值,也會影響到醫學系學生的價值觀。另外,某醫生因未及時診斷出病患染瘧疾而被判刑,這些醫療糾紛也會讓醫學系學生傾向選擇「不會被告」的科別。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醫學系學生傾向選擇「錢多事少」的科別;少子化問題惡化,也造成婦科、小兒科「客源」銳減,醫學系學生也不愛選婦、兒科。醫學院院長提出警告,健保給付若不適度保障這兩個科別,更沒有人要讀,未來恐怕得引進外勞醫生。監察院周一下午邀請各大學醫學院長了解健保制度對醫學教育的影響,有醫學院院長提出上述警訊。據與會的成大醫學院副院長林秀娟轉述,有大學擔憂,少子化之後,兒科及婦產科的客源非常少,醫生收入也變少,但這兩科對全民健康很重要,雖然供需面改變了,但仍要制度面來保障,才能吸引年輕醫生投入;如果健保給付不正視這個問題,未來台灣可能像其他國家一樣需引進外勞醫生。林秀娟則擔憂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會使醫學系學生不太敢選醫療風險高、工作辛苦的科別。DRGs制度改變過去住院實用實銷的論量計酬的模式,改以同一類疾病只給付一種價格。她認為,健保給付應該要考量醫療風險、手術工作時數及後續對病患的照顧是否吃重,否則長遠而言,對醫事人才的培育會有負面影響。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不少醫學生「嫌棄」內外婦兒科,醫學院認為和健保給付制度衝擊醫師生態有關。健保局表示,健保總額預算協商時,各科可以依實際狀況,提出支付標準調整的需求,像是小兒科的診察費、處置費都較其他科別高。健保局醫管組專門委員林阿明表示,總額預算為了控管整體醫療費用,每年成長的幅度有限,不過醫界代表還是可以在共識下,調整各科的支付標準。例如,因為國人生育率下降,小兒科經濟規模變小,因此醫師處置費較高,對0到6個月的嬰幼兒可加成60%、6個月到2 歲可加成30%,診察費在3歲以下幼兒也可以加成20%。而婦產科也曾經把自然產的給付,調整到與剖腹產給付相當等。另外,DRGs被認為「同酬不同工」;林阿明也說,DRGs是為了提升效率,鼓勵醫院「做好給多」,而非過去「做多給多」,才把類似疾病、狀況分組定額給付,健保局在實施後,也會逐步檢討是否要調整給付項目,但不可能無限制細分疾病組合。他也認為,選擇內外婦兒科的醫學生減少,因素很多,不見得都是健保給付的問題。現代人少子化,孩子當醫師,家長也不想讓孩子那麼辛苦,也會想挑醫療糾紛少、少值夜班的科別,這也要從醫學教育提升學生對醫學服務的熱忱著手。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周宗禎、陳秋雲、徐如宜/連線報導】高雄縣義大醫院中醫部長蔡金川樂見中西醫分流,他表示這可讓中醫系栽培出來的人才,「真正為中醫所用」,也可以提升民眾對中醫師的信心,「中醫市場自然有機會把餅做大」。「中醫市場變大,醫院中醫部自然需要擴增編制,義守大學計畫二、三年後,再開設中醫研究所招生,想學中醫的人不必遠赴大陸」。蔡金川說,以前中醫系學生因可跨考中、西醫執照,約百分之85都往西醫領域發展,剩下百分十幾的學生才到中醫。國內中醫師的來源,都來自早期的中醫師特考,後來才開設學士後中醫學系。他表示,現行中醫師特考明年即將畫下句點,中醫系跨考西醫的規定若再取消,中醫師訓練將更精專;加上民國103年後,執業中醫師必須到獲得合格評鑑的中醫院受訓兩年,這樣的人力素質,可以讓民眾對中醫更具信心,市場也變大。高醫中醫部設置了內兒科、婦兒科、傷科、針灸科及中藥臨床試驗中心,有些科還設了二診。高雄醫學大學主任祕書莊弘毅說,院方與高醫大藥學院的天然藥物研究所合作,致力中醫漢方科學化的研究,希望搶進中醫市場。台中縣光田及童綜合醫院也看好市場,紛紛擴大中醫門診,把門診環境營造得舒適人性化,並希望走入社區化,更能拓展市場。台南奇美中醫部主任許堯欽說,奇美中醫部已超過五年被衛生署指定為南區中醫核心教學醫院,教學是中醫部三大發展重點之一,常有外國醫學、護理系學生來見習針灸、拔罐;另配合中醫全聯會推展政策,推動腦中風、癌症中西醫會診,並未著重在搶攻市場。 ※延伸閱讀》‧中醫跨考西醫 將取消‧西醫自嘲「四大」皆空 中醫師翻生‧漢方科學化 高醫大搶進研究‧楊志良 大刀再砍歷史共業‧病人的心聲:1天藥400元 再貴也不嫌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劉星君/屏東報導】屏東基督教醫院兒科候診區大變身,候診猶如置身兒童樂園。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捐贈並邀請建築設計師一同改造屏基兒科候診區成「兒童天地色彩部落」終於啟用。去年5月,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徵詢南部各醫院參與空間改造意願,經實地走訪、評估,決定將企業資源帶到屏東縣,這是繼捐助1300萬塑造台大兒童醫院後,屏基成為第2家獲瑞信基金會挹注資源改善兒童醫療空間的醫院。經過一年設計規劃改造,屏基的小兒科候診區從原本平板、單調的制式空間,變成以小朋友為主體的「色彩部落」候診區。小朋友只要一來到候診區,就會看到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吉祥物「比比米米」公仔在候診區門口迎接,可愛的造型,也成小朋友留影拍照的「景點」。小朋友一到兒科候診區,就可以探索各角落,充滿童趣的設計與圖案,讓人宛若置身兒童遊戲場,萬花筒、旋轉拼圖、童書吸引孩子目光,不時傳出笑聲、讚嘆聲,也降低候診的緊張與恐懼,小朋友不再像以前,只能乖乖坐椅子上盯電視螢幕,隨著看診接近而擔心害怕。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春節連續假期將到,花蓮各大醫院為了守護鄉親健康,急診不打烊,也提供兒科等正常門診服務,各院祝福大家過個平安好年。慈濟醫院團隊希望成為守護東部民眾健康的好厝邊,將自2月2日除夕起到5日(大年初三)提供兒科、內科及外科門診服務,各科直到7日(大年初五)恢復正常門診。署立花蓮醫院除夕至初五(2月2日至7日)除大年初三、初四停診外,門、急診照常辦理;看診科別有內、外、骨、泌尿及牙等,掛號、諮詢請撥(03)8358141轉2105。花蓮醫院豐濱分院為照顧當地民眾及外來遊客,同期間仍維持門、急診業務,諮詢電話(03)8791385;門諾醫院急診照常,2月3日、4日休診,壽豐分院2月2日至5日各科門診休診,2月7日各科門診恢復正常服務。另配合春節假期,為避免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健保局也來函,自1月29日至2月11日需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可自24日起(春節前9天)預領下個月用藥。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春節將至,健保局對婦科、兒科及外科醫師送出「紅包」,在合理門診量範圍內,每看一名病患,醫師診察費可多38元;照顧4歲以下幼兒的兒科醫師,另外有兩成加成給付。近年皮膚科、眼科等「五官」科竄紅,工時較長、醫療糾紛較多的婦、兒及外科,成為年輕醫師的次要選擇。監察委員黃煌雄進行健保總體檢時,也認為健保給付制度偏差,造成國內醫療生態失衡,甚至有所謂「四大皆空」的憂慮。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指出,去年底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討論,醫院總額將優先調高部分科別醫師診察費。健保局同意新年度起,調高醫院婦、兒及外科(包含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整形外科、直腸外科、心血管外科、胸腔外科、消化外科、小兒外科及脊椎骨科等)醫師診察費,調幅達17%。目前合理門診量範圍內,醫師每看診一名病患的診察費是222元,新制實施後,診察費調高為260元。另外,兒科醫師的診察費加成,以往3歲以下可額外加兩成給付,放寬到四歲以下。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閔照表示,健保局調高婦、兒及外科醫師門診診察費,並不適用於基層診所,對開業醫師不公平。他也認為,即使診察費調高,醫院是否願意反映在醫師薪水上,完全要看醫院制度。
2014-09-23 名人在線.楊志良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選在衛生署署醫體檢小組委員昨天首次共識會議,前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他不只揭開署立醫院黑幕,更赤裸點出白色巨塔裡,醫師、廠商的利益糾葛。署立醫院前身為省立醫院,直到民國八十八年廢省,更名改納衛生署體系。楊志良說,當年,省立醫院院長及醫師都是公務人員,領固定薪水,收入低,因個人修養及制度設計,逼他們賺外快,自行在外開業,「好賺自己賺」,或在院內上下其手。去過兩次飯局 嚇得不敢再去楊志良過去參加聚會,在席間,就聽聞出任省立醫院院長、副院長「都有價碼」。他去了兩次飯局當陪客,「就嚇得不敢再去了」。醫院採購涉及龐大利益,廠商為「打點」醫師及承辦人員,楊志良說,醫師娘出國會派專人接送,協助辦理戶籍謄本,小兒科醫師出國,嬰兒奶粉廠商還會招待、出機票錢,「就連醫院忘年會也叫廠商埋單,業者一手包辦所有大小事」。薪水四、五十萬 貪汙不可原諒「醫院獲得公務預算補助,但預算分配根本與當地醫療資源、居民需求完全無關。」楊志良指出,省立醫院院長以公務預算蓋病房,採購醫療器材、藥品,「以拿回扣、收賄等方式,把錢洗到自己口袋」。楊志良認為,過去好醫師少,加上制度與少數人問題,當年雖有不合法情事,情理上可以理解。後來,醫院實施一連串績薪制度,及醫師獎勵金回饋等改革措施,署醫院長每月薪水高達四、五十萬元,相當於許多家庭年收入,甚至署長每月待遇也只有署醫院長的三分之一,他說,署醫院長為公務員,有退休金保障,「如果還貪汙,就不可原諒。」核心醫療外包 不當醫療一定過度談到署醫核心醫療外包,「就像百貨公司專櫃,廠商只為個人利益,不會為醫院著想。」楊志良強調,署醫將化療、洗腎、震波碎石等核心醫療外包,醫師及設備都由廠商提供,「用膝蓋想就知道,不當醫療一定會OVER(過度)。」 除了不當醫療,楊志良直言,有署醫院長下台前,與廠商簽八至十年合約,甚至有署醫把公家土地交給民間器材公司,蓋癌症中心。他覺得當中有問題,但「我們又不能竊聽、跟蹤」,只好蒐集相關資料,交由檢調處理。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張嘉芳/台北報導】監委黃煌雄日前完成全民健保總體檢報告,他昨天指出,要解決內、外、婦、兒科及社區醫院萎縮的問題,應由政院仿照醫療重建基金,提撥5年500億提供額外補助。洗腎及呼吸器依賴僅占人口0.3%,卻耗用健保支出11.7%,應仿英國針對無效醫療進行評估並考慮縮減給付。監委黃煌雄半年走訪全國200多家醫療院所,訪談3千多位醫護人員及專家學者,發現台灣當前健保面臨醫療資源錯置的問題。本周六他將與台大公衛學院院長江東亮舉辦「健保第三波改革研討會」,呼籲繼二代健保改革後,應以醫療資源分配正義作為未來改革核心,健保才能永續經營。黃煌雄表示,健保必須徹底改革,近年國內醫療體系嚴重失衡,地區醫院和傳統內、外、婦、兒科逐漸萎縮,而且民眾醫療浪費,形成「看病多、拿藥多、檢查多」問題,以藥品為例,估計每年民眾拿藥卻不吃的浪費高達300億元。江東亮則說,國內健保醫療有集中化趨勢,重大傷病患者僅占全台人口3%,卻使用健保經費達26%,洗腎病患與呼吸器依賴病人不到7萬人,每年使用健保費用近12%。他說,國內存在許多無效醫療,政府應進行實證研究,針對疾病、用藥給付訂出順序,否則拖垮健保。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國內醫學教育史上第一次「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23日起登場,連續兩個周休假日,將有1440 名實習醫師參加考試。儘管屬於試辦性質,但大部分醫學院相當謹慎,台大醫學院就決定,沒考過就得補考,以提升未來醫師品質,保障民眾就診權益 。負責撰寫「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從基礎建立至執行與品質監測」一書的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石增強調,明年起,就將正式考試,成為實習醫師否能拿到醫師執照的關鍵門檻。所謂「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考的是實習醫師與標準化病人(假病人)的互動,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假病人,精確演出各種疾病及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考驗實習醫師如何應對。李石增指出,每個考生必須在三小時內連續面對12名假病人,每名病人10分鐘。考試採一對一評比考核方式,監考教授在一旁評分,觀察準醫師與病人互動,判斷實習醫師是否具備獨當一面,直接面對病人的溝通能力。考試過程中,校方必須全程錄影錄音。台大醫學院也決定實習醫師沒考過,就必須補考。台大醫院副院長張上淳指出,學生沒通過測驗,便表示還不是個好醫師,當然要重考。好醫師除了具備專業學能與技能,與病人的應對更重要。台大醫學系多年前已執行標準化病人訓練,但張上淳也擔心,未來可能會有專門傳授與假病人互動的補習班出現。例如,在婦產科實習醫師面對可能流產或是懷著畸胎的孕婦時,應該如何開口、應對;小兒科實習醫師面對心急如焚的家長,要如何耐著性子解釋病情及可能發展。評分標準包括確認病患身分、詢問家族史、平常用藥狀況等,且不能隨便打斷病人談話、與病患溝通時避免使用對方聽不懂的專有名詞等,項目多達20、30項。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施壽全/馬偕醫院副院長(台北市)】日前醫改會公布了一項評鑑,稱沒有聘足人力的醫院為「血汗醫院」。稍早前,監察院也因麻醉醫師不足糾正衛生署。事實上,醫事人力不足問題早喧騰多時;只是,分析原因或追究責任論點未盡公平。以產、兒科醫師人力缺乏為例,直接原因是新生兒人數銳減:市場萎縮,導致人才投入意願降低,道理很明顯。然而,若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要去思考「直接原因」背後的「根本原因」:為何年輕人不生小孩?在「根本原因」沒有妥善因應前,光只在醫療範疇內打轉,是不可能徹底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樣道理,社會能否提供給他們安居樂業的條件,及職場上權責關係穩妥的保障,是人才供需充不充足的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與社會許多層面都有關連,譬如說,醫療爭議,有些人不循正常管道申訴,卻採用非理性方式抗爭,甚至造成傷人情事。又如,絕大多數國家對醫療疏失都不以刑法究責,我國法律卻未能比照等等,直間接造成了如今醫師選擇執業專科極不平均的現象。若沒有觸及真正的癥結所在,問題顯然就很難獲得有效改善了。再說沒有聘足人力,亦需要先弄清楚,是醫院不想聘人,還是聘不到人?如果社會氛圍與整體工作環境不好,招不到人,或招到又很快離職(譬如護理人員),就不該全怪醫院「苛薄」員工。當然,提高薪資是吸引人才的方法之一,然而,如今幾乎所有醫院主要收入都來自健保局,健保給付偏低是不爭的事實,有些大醫院竟是靠業外收入(如停車場、餐廳等)才能勉強彌補虧損,所以,提高薪資增加成本,需要仔細精算,醫院承受得起嗎?如果真心關懷民眾就醫權益,那就應該切入問題核心,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或辦法,不該只把責任推給醫院,製造醫病間的緊張關係,把醫院逼到運作更加困難,最後吃虧受害的,還是民眾與病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醫院不只護理人員過勞,住院醫師的「受苦儀式」,更是醫師生涯的必經過程;連續〺六小時沒闔眼已司空見慣,白天仍得強打起精神上班、開會,跟隨主治醫師巡房,病患出入院還要「送往迎來」,邊吃飯邊寫醫囑,壓力大到精神瀕臨崩潰。「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的日子,根本數不清了。」醫學中心小兒科黃醫師,不敢想像當年如何熬過住院醫師一千多個日子。他說,醫學生畢業後,須歷經住院醫師「戰鬥營」,每天早上七時廿分開晨會,接下來跟著主治醫師巡房,所有病患狀況、新住院個案病史,都要一清二楚,以便主治醫師馬上掌握病情,「溫馴如鴿,靈巧如蛇」,更是最高指導原則,就像剛出道小弟幫黑道大哥點菸,知道何時該敏捷出手。別以為巡完房就沒事,住院醫師還要寫診斷書、病歷摘要、醫囑等,協助病患辦出院手續。病房清空後,下午緊接著有新患者入院,詢問病史、了解病情,就連吃飯也不得閒,每天重複「送往迎來」工作。好不容易撐到下午五時,別以為能解脫下班,第一年住院醫師每月得輪十次值班,這才是考驗的開始。因為護理人員不夠,黃醫師說,住院醫師動作太慢,被資深護理師認為「不上道」,這時候可就慘了,「動作這麼慢,才這麼幾個人就搞不定」、「什麼都要問,我們薪水乾脆倒過來算了」,手忙腳亂的菜鳥被這麼一罵,緊張到直冒冷汗。「我很幸運,住院醫師五年來,只有兩、三次整夜沒睡。」黃醫師說,夜晚值班狀況多,以小兒科為例,急產接生、半夜坐救護車把危急的新生兒接回醫院治療,放置靜脈導管、尿管等,整夜幾乎無法睡,「已經不青春了,臉上還狂冒痘子」。還有女醫師生理期失調,肝指數飆升;撐不下去的,只好轉皮膚科,內、外、婦、兒科更加速萎縮。「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工作。」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柯威旭以過來人經驗,值班睡覺也得隨時待命,與在家休息完全是兩回事;不必值班,就算天塌下來也不用管。他說,住院醫師非常辛苦,不少人在晨會前,就要先到醫院掌握全盤狀況,幾乎整天都在工作。不過,柯威旭強調,醫療行為是一門藝術,藝術表現、養成全靠「心」,醫師若能融入興趣,血汗工作也能發現樂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保健食品相繼「淪陷」,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小雞雞」太小,紛紛求醫,台中市小兒科門診暴量,醫師王仲興發現他的門診暴增3成,經檢測發現都是正常的,只能說這些父母太「小」看孩子了。最近保健食品相繼檢測出塑化劑,不少父母因為長期給孩子吃益生菌、酵素等保健食品,擔心孩子塑化劑上身,來求診的男童大部分都是吃半年以上的保健食品,父母擔心他們的「小雞雞」太小,帶來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王仲興說,有的小朋友因為營養好,有小肚肚,父母目測覺得孩子「小雞雞」太小,求診時才發現,是被肥肚遮住,其實不短,向他求診的小朋友,「小雞雞」都正常。他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曾在10年前,調查求診的2126名0到5歲小男童陰莖長度,並且在6年前發表在具國際級論文水準的台灣兒科醫學會雜誌,建議父母可先為孩子測量,未達下限,再到一般兒科求診。他建議,量陰莖長度時,要先把陰莖根部的脂肪壓下去,以恥骨為起點量測,父母也可以輕彈一下,讓「小雞雞」勃起,9歲到14歲男孩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包括睪丸變大(睪丸最長直徑大於2.5公分)、陰莖變長、出現陰毛,若發現還沒出現第二性徵,甚至有乳房發育,就要就醫。至於女童家長,則要留意性早熟問題,女童第二性徵8歲以後才會出現,如乳房發育、長陰毛及腋毛、有月經等,沒滿8歲就出現,需就醫檢查。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屏東縣恆春半島小兒科醫療資源不足,家長常帶生病幼兒遠赴一個半小時車程外的東港鎮、屏東市看診;恆春基督教醫院為提供在地幼兒良好的醫療服務品質,在營造溫馨的小兒科診間後,下周一起,2名愛心小兒科醫師將加入恆基的醫療團隊。恆春基督教醫院重新佈置過的小兒科看診間和兒童病房,壁櫃和牆上彩繪孩子熟悉的卡通和動物圖案,讓人心情不由自主地放鬆開來;「診間不再冷冰冰,而是滿滿暖意」,院長黃健榮說,下周一起,有2 名經驗豐富的小兒科醫師呂怡璋和莊亞燕,將南下為鄉親服務,更讓他感動的是,2人不支薪。促成2名愛心小兒科醫師到偏遠的恆春半島服務,源於台北醫學院日前舉辦的651屆同學會,在首次舉辦的同學會上,在台南市開小兒科診所的呂怡璋和莊亞燕,得知黃健榮拋下都會醫院的高薪,遠赴醫療資源貧乏的恆春服務,深受感動,2人更訝異恆春半島的醫護人員極度缺乏,連帶家長信心不夠,常要帶幼兒遠赴外地就醫。「可以抽些時間南下幫忙嗎?」在黃健榮熱情邀約下,呂怡璋決定放下診所繁忙的業務,同意不支薪、每週2天南下恆春看診,莊亞燕醫師也跟進;黃健榮說,2人願意南下支援,奉獻時間與專業,還要忍受漫長的車程,愛心讓人感佩,已安排周一至周三看診。黃健榮說,北醫的同班同學還決定協助連結社會愛心資源,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台灣尾」的弱勢團體,未來將陸續提供更多的實質協助,關心恆春半島的弱勢族群。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健保局今年1月起增加小兒科、婦產科等艱困科醫師診療費,但消基會調查發現,健保局雖編列預算加成醫生的診療費,卻有45.2%兒科醫師表示沒領到,更有8%竟完全不知有此制度。到底加成診療費加到哪裡去?消基會痛批,主管機關不該只管花錢,卻不管有無落實到醫生薪資。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簡稱費協會)協商結果,健保局自今年一月起調整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三大人力艱困科的醫師診療費,各加成17%,以及各醫院不分科,凡4歲兒童門診均加成20%,總計預算14.78億元。不過,這筆經費有無真正落到醫師口袋?消基會今年7、8月間針對台大、馬偕、三總、新光等醫院小兒科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的62份問卷中,有28位醫師表示沒領到(佔45.2%),5位醫師甚至加註「完全不知道有此加成給付」。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有領到加成診療費的醫師,給付方式也不同,除了算在績效內,竟也有醫院抽成,顯然不合理。消基會董事謝天仁更指出,編列的14.78億元是針對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三大人力艱困科,其中卻有3.2億元是「雨露均霑」,將醫院不分科別、部門的診療費給付點數先由222點調整到228點,明顯不符合這筆預算的原意。他痛批,費協會不能只當散財童子,該善盡把關責任,而健保局也要監督是否落實,要求監察院應好好調查。「台灣健保給付是倉促上路,未經算。」台灣小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指出,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是牽涉生死的重要科別,卻淪為人力艱困科,很大的因素在於受限健保規範,醫療給付不自由。在健保總額有限、只好給付打折的情況下,醫生實質上被要求超時上班,但收入卻未增加,若衛生署繼續放任醫療給付不公平,將導致重症科別開始萎縮,這是醫療環境令人憂心的現象。健保局:無法強制醫院【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批評今年健保局多支付14億元,做為小兒科、婦產科、外科醫師的門診診療費,消基會批評指醫師看得到,拿不到。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鈴無奈地說,國內醫療院所屬於封閉式醫療體系,醫師為醫院的受雇者,健保局無法強迫醫院如何分配這筆錢。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曹馥年/連線報導】將來可能沒有醫師治療國家主人翁?兒科醫學會提出警訊,近十年,願意當兒科醫師的醫學生年年遞減,比新生兒減少速度更快。衛生署和中央健保局祭出辦法,希望能留住兒科醫師。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吳美環說,往年一年會有一百到兩百人取得兒科專科醫師執照,但民國九十七年只剩一百一十七人,九十九年更減為九十六人,銳減速度「很可怕」。「五百公克到八十公斤的人,都是兒科醫師照顧對象!」吳美環說,兒科醫師訓練過程,從早產兒到十八歲青少年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得學,這也可能使醫學院畢業生不敢選兒科,且兒科醫師付出心力較成人科別高,所得卻不成比例,已成醫院賠錢科別。健保局指出,健保今年已提高婦、兒、內及外科四大艱困科別診察費,加成一成七,總計預算十四點七八億元。不過,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國內兒科醫師不患寡,患不均,台灣每一萬名人口有兩名兒科醫師,比英國稍高,「兒科醫師不願到偏遠地區服務,才是問題」。嘉義縣衛生局表示,雖然全縣廿七名小兒科醫師每人平均服務四千零一十九名兒童,但醫院遇到醫師不足會向外縣市求援,加上健保局獎勵醫師前往無醫師村莊看診,「在嘉義縣服務的兒科醫師,絕不只廿七人。」「醫師少,不代表單打獨鬥。」衛生局醫政科長趙紋華解釋,小兒科醫師不足,醫療院所會請台南、嘉義市等鄰近醫院小兒科醫師支援看診,嘉義縣布袋、義竹、六腳、東石、番路等鄉鎮都有鄰近縣市兒科醫師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