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悶熱的夏日,正是腸病毒的高峰期。最近小兒科發現,許多罹患腸病毒的小朋友,因為癢把四肢的水泡抓破,導致細菌感染,合併外傷性猩紅熱,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才痊癒。
一位3歲的小男孩,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因為口腔潰爛無法進食,住院治療。本來已逐漸退燒,口腔潰爛也減少,但因四肢水泡發癢,有些較大的水泡被男童抓破而感染,讓原本已退燒的小男童,又發燒到40度,伴隨著全身有凸起的小紅疹,觸摸有沙紙樣的感覺,證實感染外傷性猩紅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小兒科醫師楊玉君表示,外傷性猩紅熱主因是皮膚有傷口,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後,細菌釋放出毒素,造成男童發燒、起紅疹,住院9天才痊癒。
楊玉君表示,因腸病毒感染猩紅色的個案不常見,但今年腸病毒手足口病的病患較多,較明顯的症狀為發燒、四肢、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有小水泡,小朋友常因水泡搔癢抓破感染。
楊玉君提醒,家長要注意小朋友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手足口症的幼童若會癢,要注意不要抓破,避免感染。
楊玉君說,除使用內服或外用藥物治療外,還可利用冰敷方式降低搔癢感,不過要注意冰敷一次不要超過15分鐘,避免凍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