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藥價調整今上路
【聯合報╱張嘉芳】藥價調整今天上路,約六百五十項藥品價格重新調整,民眾常用的降血糖藥物「佑而康」,降血壓利尿劑「來適泄錠」,及治療心悸與降血壓的「思特來錠」、「合必爽」等,皆調高給付。外界擔心,藥價調整後出現換藥潮,健保局表示,醫療院所應公告換藥訊息,藥師與醫師須主動向民眾解釋。若民眾有疑問,亦可撥打健保局○八○○○三○五九八專線申訴。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張嘉芳】藥價調整今天上路,約六百五十項藥品價格重新調整,民眾常用的降血糖藥物「佑而康」,降血壓利尿劑「來適泄錠」,及治療心悸與降血壓的「思特來錠」、「合必爽」等,皆調高給付。外界擔心,藥價調整後出現換藥潮,健保局表示,醫療院所應公告換藥訊息,藥師與醫師須主動向民眾解釋。若民眾有疑問,亦可撥打健保局○八○○○三○五九八專線申訴。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外界關切治療乳癌第二線的口服標靶藥物「泰嘉錠」藥品健保目前尚未納入給付,健保局表示,先前已針對廠商提供的申請資料,多次在臨床醫藥專家會議提出討論,但根據廠商所提供的資料,對於能延長病人多久壽命並沒有明確證據。另外,廠商對於健保財務影響的估算也不正確。健保局指出,對於各類癌症病人並沒有差別待遇,任何新藥廠商若能提供明確的療效及財務影響資料,健保局都會盡速邀請臨床醫藥專家會議進行審查,對於確有相對療效實證及成本效益的藥品,都會納入健保給付,以減少病患及家屬的財務負擔。根據健保局資料,全民健康保險癌症用藥費用支出每年已超過新台幣117億元,若以99年乳癌病患計算,人數約7萬8000多人,藥費約為37億餘元,每年人數成長約9%,按新增患者人數推算,藥費每年約增加10%。健保局表示,已請廠商提出更明確的文獻報告,證明用「泰嘉錠」可改善患者整體存活期,或有醫學研究證明藥物相對療效,再重新提出申請。健保局會再根據廠商所提資料提會討論。二代健保法規定,新藥是否納入健保給付,必要時須作醫療科技評估(HTA),健保局指出,希望能爭取經費成立獨立的醫療科技評估研究組織或中心,針對新藥與現有治療藥物評估「成本效益」,了解多延長一段時間的壽命所需費用是否為大眾所接受,評估結果將會公開,供大眾審視。【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全台灣四萬名醫師竟有至少四分之一跨足醫學美容!前衛生署長、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今天在「全民健保總體檢」新書發表會中,沈重點出健保制度的缺失,他認為健保制度定位不清,而且用健保引領醫療、醫學發展更是「畸形」的制度,同時健保「吃到飽」,更難以避免浪費。關注健保議題的監察委員黃煌雄,耗時一年半、實地訪查兩百多家醫療院所,完成健保總體檢報告,今天發表新書「全民健保總體檢」,提出對健保資源分配的檢討。上午的新書發表會中,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等醫界大老和衛生署官員均出席致意。林芳郁有感而發提出醫界的觀察;他說,最近有調查發現,台灣四萬名現職醫師,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從事醫美相關服務;這是因健保給付不足,醫師為爭取收入,影響選科意願,「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現象越來越明顯。他認為,健保壓縮醫界生存空間,因為健保必須衡量財務平衡,但醫學、醫療發展則是追求品質,兩者目的完全不同,因此用健保引導醫療、醫學發展,是「畸形」、不通的。他也認為健保定位不清,如果是「社會福利」,政府應該每年編列適當預算挹注;如果屬於「健康保險」,就不應該包山包海。正由於健保定位模糊不清,以致壓榨醫療人員的生活、時間,也因為無窮盡給付大病小病,這種「吃到飽」的制度,叫大家不要浪費是不可能。林芳郁也說,健保當年匆促上路,不盡公正、平衡,要能修正缺失,否則就算一直說台灣健保是全世界最好,健保也不可能永續經營。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健保上路17年,監委黃煌雄為健保體檢。他說,一年半來,和多個大小醫院院長吃便當,最常聽到院方感嘆被健保壓縮生存空間;他更認為健保改革應「重振四大科」、「守護社區醫院」、「無效醫療要有效調整」。對於監委、醫界的意見,健保局長戴桂英則說,外界對健保制度「肯定還是比較多」,但健保要改革這些浮現的缺失,才會進步。健保局不排除啟動「三代健保」的規劃,對於監委提出的重點改革方向,例如提高內外婦兒科診察費等,都是衛生署最近鎖定的重點,希望讓健保走的更長遠。黃煌雄從2009年夏天,與沈美真、劉興善兩位監委,一起進行健保總體檢。他說,期間開過300多場座談會,跟大小醫院院長吃便當,院長們最常感嘆的就是,醫院因為被健保財務緊掐快喘不過氣來,因此醫院要「截長補短」,以醫材、藥價差補足醫院財務給付缺口,才是生存之道。除了提出醫院內外婦兒科「四大皆空」的困境,他也看到洗腎、呼吸器造成的健保沈重負擔,兩者的使用人口約佔0.3%,使用的健保資源卻達到12%,兩者年花600億元,十年下來的花費「超過二代戰機的預算」,讓他嚇了一大跳。因此在報告中提出資源分配正義的改革,「晚做不如早做」。他也說,「重振四大科」、「守護社區醫院」、以及「無效醫療要有效調整」是未來的改革方向。由於醫學進步太快,無效醫療已成為健保的一大黑洞,2月起,他將繼續走訪醫院,關注安寧療護、呼吸照護以及葉克膜等使用現況。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急診室牆上的等床燈號不停閃著,但號碼始終維持100多號。春節期間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天天人滿為患,100多名等著住院的病患及家屬只能凝望燈號,無奈地等下去,讓他們悲歎:「等一張病床,有這麼難嗎?」健保局統計,國內急診患者在急診留置平均時間為6小時,如果每100人有超過5%急診患者,急診留置時間超過24小時,就稱為急診住院壅塞。最新資料顯示,國內共有13家醫院出現急診住院壅塞現象。急診病患留置時間超過24小時比率偏高的前幾名,幾乎都是林口長庚、台大、台北榮總、台中榮總、新光醫院、高雄長庚等醫學中心。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部長陳日昌指出,急診壅塞分為看診壅塞、住院壅塞。前者還好解決,如果只是輕症,即使急診室治療床不夠用,病人也可以坐著等看病。但住院壅塞則是急診等待住院的患者眾多,醫院一時間無法讓病患盡速入住病房,病患只能躺在急診室公共區域的留觀床、治療床,對病人及家屬都是一大折磨。小病也擠大醫院 病床好缺!據統計,每百名急診患者中,約有一成五病情嚴重需要住院。以林口長庚急診室為例,過年期間每天急診人數平均約800人、需要住院人數超過百人,院內病床當然不夠用。台灣急診醫學會前理事長陳維恭認為,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國內各大醫院急診轉住院的比率偏低,大部分病房都留給門診患者,是國內醫學中心急診住院壅塞的主因。「在急診室如待超過48小時,就不太對勁!」陳維恭點名,台大、北榮兩大醫療重鎮,急診住院比率都偏低,病患在急診公共場所待床時間比較久。陳維恭不諱言,他曾經聽過有患者在某醫學中心急診室枯等將近兩周,才順利排到床住進病房,家屬近半個月備受煎熬。急診住院壅塞究竟該如何解決?陳日昌認為,這是個無解的老問題,民眾需要更多的衛教。如果病患還是迷信「品牌」、信任大醫院,即使醫院再擴充病房,還是不敷使用。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陳惠惠】今年生病住院,民眾可能得要多負擔一些費用。健保局預告今年民眾自行負擔住院費用上限,單次住院為三萬一千元,全年則是五萬兩千元,分別比去年高出三千元及五千元,預計本月上路。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粗估,受影響人數大約為一萬七千多人,但今年二月二日以前入住院的患者,不必多付錢,單次住院部分負擔上限仍為兩萬八千元。蔡淑鈴表示,這是參考近一年國民所得浮動調整。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嘉義報導】政府全面推動各醫院實施電子病歷,嘉義基督教醫院早在民國98年起建置,是全台第1家成功建置及推動電子病歷的醫療機構,醫師突破時空限制,可以調閱相關病歷做診療決策,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各醫療院所人員昨天觀摩取經。嘉義基督教醫院也是全台首家接受政府電子病歷專案評測的醫療院所,建置電子病歷成果在98年通過資訊安全認證,並獲得政府「電子病歷金獎榜」、「電子病歷及互通績優醫院」特優,99年通過SNQ國家品質認證,昨天有健保局及69家醫療機構相關人員、5家資訊業者學習建置經驗。嘉基醫院更運用資訊科技整合運用電子病歷系統和資料庫,副院長趙正安表示,藉由觀摩會的實例和經驗分享,幫助各醫療院所更深一層認識電子病歷,有助於提升台灣醫療照護品質。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新北市高調宣傳「老人健康補助金」新制,因擔心補助縮水的長者群起抗議,對必須同步調整「老人健保補助」舊制非常低調。其實市府若認為新制更符合公平正義、更能周延照顧長者,應主動公布完整資訊,才能縮短新制陣痛期。全台22縣市目前以自有財源補助老人健保費的僅高雄、台北、基隆及新北等4市,但新北市在去年一次各縣市施政民調中,老人福利滿意度遠遠落後,如何使老人「有感」,是市府決定把匯款改為發現金的原因之一。此外,過去補助長者每月244元至659元健保費,但財會專家出身的朱立倫認為,長者若需繳659元自付額,代表經濟能力較強,「經濟力越好、補助越多」不符公平正義,不如按年齡分4級距提供齊頭式補助。尤其舊制僅能照顧19萬人、新制卻擴大照顧到33萬人,等於增加14萬名長者受惠;加上在發錢同時進行訪視、互動,更可掌握長者生活實貌,都是市府決定採行新制的原因。有市府高層在決定推出老人福利新制後,就預料到會有部分長者及家屬抗議,仍自嘲需「提著頭幹」,但市府若能公布完整資訊並訴諸公評,真理當可愈辯愈明,也不必再動不動「把頭掛在嘴上」了。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新北市政府13日宣布今年起發放長者每年最高3000元至2萬元等4種級距的「健康補助金」,並納入原「老人健保補助金」以擴大照顧33萬名長者,卻引發部分長者不滿;一名自稱台大退休教授、高中主任認為權益受損,多次向市府抗議,還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要求處分市長朱立倫。社會局長李麗圳坦承,新舊制相較確使部分長者補助減少,例如健保第六類人口在公所投保的70歲長者,今年起健康補助金平均每月250元,比不上過去每月健保補助659元。但她強調,新制使受惠長者從19萬人增至33萬人,總經費從13億元增至14億元,又跨局處全面普查長者健康及生活狀況,是更周全照顧的機制。況且第六類人口在公所投保的長者,大多是有數萬元月退俸的退休公教人員,每月減少400元補助,應不致影響就醫權益。新北市2009年推出「老人健保補助」,只要符合綜所稅率6%的65歲以上長者,按月補助244元至659元自付額,且由市府匯給健保局。「老人健康補助金」則由區公所人員、里幹事,每年兩次到府或定點發現金給長者,只要連續設籍新北市1年以上長者、滿65歲至79歲每年最高3000元(每次發1500元)、80歲至89歲每年最高4000元、90至99歲每年最高1萬元、滿百歲以上每年最高2萬元。社會局這兩天接獲不少抗議電話,有自稱退休的台大教授譏諷「每年3000元,平均一天8.2元,連一顆饅頭都買不起,這叫照顧老人?」已退休的陳先生說,市府原本每年補助7908元健保費,新制剩3000元,他有8萬多元月退俸,有能力自付健保費,但沒月退俸的長者怎麼辦?市府雖有年發2萬元的級距,但滿百歲者很少,等於畫大餅。若有長者領到補助金,因故未拿去繳健保費,日後如何看病?社會局說,目前無法估算金額減少的人數,但約3萬名低收入、中低收入或身心障礙的弱勢長者,市府除繼續補助健保費,也照樣發給健康補助金;至於其他30萬名非弱勢長者因故未繳健保費又須看病,市府與健保局另有協助機制。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公教人員捧鐵飯碗,人人稱羨的醫師不就是拿著金飯碗?其實不然,在健保總額制度下,醫師薪水越來越低,台灣已進入「醫師低薪時代」,考上醫學系、努力10年當上主治醫師,月薪可能還不到10萬!「不會吧!醫師薪水可能這麼少嗎?」不少學生念了醫學系後,才突然意識到醫師不再是金飯碗,工作辛苦薪水卻不成比例,有誤上賊船的感嘆。記者親自走入校園與醫學系學生聊天,發現不少醫學系學生關心未來的薪水高低,哪些科賺更多又輕鬆,還能避開煩人的醫療糾紛。台大醫院內科副教授王宗道提醒想進入醫學領域的學生,不要對醫師待遇存有過高幻想。並非考上醫學系就有金飯碗可拿,因為台灣醫師低薪時代已經來臨。網路上「一位台大醫學系畢業醫生的感言」,文中提到台大菜鳥主治醫師月薪只有8萬9000元,王宗道認為,這當然有可能,猜測該名醫師應屬於外科,剛開始看診病人少、又無教職,薪水大概就是這樣。「再有熱忱,也可能被現實壓力給磨掉!」長庚外科副教授洪潤德無奈說,在健保制度下,醫師薪水只會越來越低,他奉勸想當醫師的學生一定要有相當熱忱及興趣,否則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因為收入會比想像中少很多。以門診手術為例,一個除去爛疔的手術,麻醉加上動刀約需40、50分鐘,醫師只能拿到500多元。洪潤德開玩笑地指出,有時外科醫師聚在一起,常自嘲時薪比不上美髮設計師。他指出,要當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外科醫師,起碼要到30歲以後,在這之前必須熬過住院醫師、總醫師的低薪時期。洪潤德、王宗道建議高中生,選填醫學系前,先想想自己是否對醫學有濃厚興趣,且擁有服務熱忱,如果只是想賺大錢,選醫師這一行鐵定會失望。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大學學測剛公布成績,288人滿級分創新紀錄。這些菁英中的菁英大多鎖定台大醫學系。五年前網路上一篇「一位台大醫學系畢業醫生的感言」文章,近來又被網友轉載,內容詳述學醫血淚史,忙到女友劈霹腿,好不容易當上主治醫生月薪不到9萬,大嘆當初應該是瘋了,才會選填醫學系。作者自稱是35歲的台大主治醫師,文中描述他為考上醫學系,從小吃盡苦頭。儘管永遠是班上第一名,但老師說要上醫學系沒有100分不夠,少一分打一下,國中三年大約挨一萬多下藤條。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後課業繁重,平均每天只睡四至五小時。大七實習那年,每天工作15到16個小時,一天要為30至40名病人抽血,外加導尿、插鼻胃管,還要抽空準備國家醫師考試。這一年終於領到薪水,月薪卻不到8000元。那時每到月底,他就硬著頭皮打電話跟家裡要錢。媽媽悠悠地說,隔壁小孩高中畢業就工作,每個月給家裡一萬塊。考完國考的那天,他打電話給三個月沒見面、交往七年的女友,約她一起慶祝。沒想到女友回答:「不用吧,我已經跟別人睡在一起六個月了,你都沒有感覺到嗎?」住院醫師第一年,他在台大服務,月薪5萬元,終於可以每個月給家裡1萬元。他以為,當上主治醫師,薪水應該會三級跳。但經過四年來努力,專科醫師拿到第一名,30歲那年如願升上主治醫師,認真工作一個月後興奮地打開薪水條,月薪卻只有8萬9000元。他詢問當主治醫師快20年的前輩,答案是「就是這樣啦,未來也是只能這樣啦,反正現在的健保制度下,沒有再變少就不錯了!」 文末他懊悔當初決定走這條路,還套用銀行現金卡廣告詞「你一定是瘋了!」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陳惠惠/台北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多個民間團體昨天表示,行政院擬打造「醫療雲」計畫,創造數兆商機,而「健保研究資料庫」也以販售健保資料牟利,這些都涉及侵犯國人隱私;民間團體要求健保局說明,法令授權來源為何?收入何去何從?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健保局自1998年委託國衛院建置「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販售國人健保資料,售價從每讀取1G收費200至每張光碟片2500元不等。台灣人權促進會說,健保局今年透過中國醫藥大學網站,推出「健保加值資料庫」,販售包含原住民、戶籍等統計資料,資料身分欄雖已加密處理,仍可能侵犯個資。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孫友聯質疑,國人健康資料何等重要,卻成為政府商機;民間團體近期將提案,要求健保局在無法律授權前停止以任何形式販賣、授權健保資料庫供他人使用。健保局企畫組科長王復中表示,目前健保資料僅供研究用,且須事前審核,不論現行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或尚未上路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律授權都無問題。王復中說,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為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無害於當事人之重大利益,得為特定目的外利用。至於事前徵得民眾同意,他認為執行上有困難,民眾同意某一研究,不見得同意另一項,難道要一一徵詢每項研究?為確保個別資料無法辨識,王復中說,除身分證號碼會經健保局、國衛院二次加密外,若為個案數較少的資料,不只醫師、醫療院所名稱不會出現,還會把出生月日等做模糊化處理,避免被辨識出來。
2014-09-23 焦點.元氣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儘管衛生署長邱文達日前曾表示,二代健保上路時機可能延宕,不過健保局今天強調,二代健保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仍以7月上路為首要目標。未來有兼差收入、高獎金等收入的民眾,要按2%的比率,多繳補充性保費,衛生署預計3月底之前核定實際的扣繳辦法。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目前健保局連二代健保的施行細則都沒有公布,很難相信衛生署、健保局「準備好了」。督保盟更擔心7月是「敷衍上路」。未來二代健保上路後,包括全年累計超過投保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兼差的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等六項,都要以2%的費率,加計個人的補充保險費。2%補充保費 以2000元為門檻健保局長戴桂英表示,衛生署正加速審議二代健保相關的子法規,預計衛生署最快3月底之前,就會核定補充保費的扣繳辦法。至於計算補充保險費的下限,健保局送出的試算版本以2000元為門檻,也就是超過2000元的部分,就得收40元起的保費。戴桂英也說,補充保費採取就源扣繳,對於原先僅要按月扣繳員工保費的公司行號等單位,以後「要扣繳的名目多一些」。但目前仍「全力衝刺」,希望以7月開辦為目標。但滕西華批評,二代健保的施行細則至今都沒有公布,從去年以來遲遲無法提出健保新制的財務推估報告,以及試算的保費金額。她嚴重質疑健保局未來將收不到預估的補充保費,滕西華表示,收繳補充保費的困難不在公式,而是所得項目認定困難,過去僅有單純的薪資,但未來卻有高額獎金等六種,光是利息一個人可能有好幾個戶頭,因此義務扣繳單位「暴增」,對公司行號衍生繁雜的行政成本,同時健保局要個別稽核的成本、代收的手續費可能也大增。※延伸閱讀》‧醫療保健支出 將增1,300億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行政院將推動「醫療雲端運算系統」,預計創造數兆商機,不過今天在健保監理委員會,有委員表示,沒有任何雲端技術可以確保民眾隱私不曝光,健保局提供個人資料前,也沒有事前取得同意;委員提案要求健保局應暫停販售健保資料庫中的民眾資料。健保開辦17年,是全球最大的華人就醫療資料庫。監理會委員滕西華表示,健保局87年起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公開販售健保資料庫的內容給外界,每年約有近400筆申請,以一片光碟500元等方式計費。最近行政院委託台大、成大研擬營運模式,欲開發「醫療雲端運算系統」,但滕西華說,健保法並沒有授權健保局可以自行運用民眾的就醫資料,也沒有任何雲端技術可以確保隱私不會外洩,她質疑健保局販賣民眾個人資料,沒有事先獲得個別民眾同意。滕西華也說,雖然健保局表示,提供資料已去除身分證字號,但有身高、體重、醫療費用等資訊,又沒有審核提出研究者背後的贊助廠商背景,很難避免應用上的倫理爭議。她也質疑,販賣資料庫的獲利、以及當產業、藥廠或研究獲得利潤時,是否與全民共享、或是民眾可以「減免保費」?因此滕西華與另一位委員、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今天於監理會共同提案,要求健保局應暫停販售健保資料庫的資料,並應成立人體研究審查委員會。健保局則表示,提供加密資料作為學術研究用途,沒有違反個資法,國衛院也嚴格審核,很少用於商業模式,目前已有400多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增加學術研究的國際能見度。同時委託國衛院,收取工本費仍不敷行政管理費等成本,並無獲利。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楊應雄昨天表示,過去兩周,國軍C130軍機執行金門縣醫療後送勤務,先後創下單日十三人次及九人次的新高與次高紀錄,後送數字急速攀升,顯示居民對離島醫療信心瀕臨崩盤。 楊應雄表示,上周他與馬總統餐敘,就提到金門人對離島醫療信心指數跌入谷底,「醫療資源缺乏,一直是金門人心中的痛」。他感嘆,金門人跟台灣本島居民繳一樣的健保費,享受到的醫療權利卻是天壤之別,「一樣健保,兩種待遇。」 楊應雄說,過去直升機後送,都是金門縣政府發包給民間航空業者經營,但業者不堪虧損,最近有意調漲價格,從目前的一趟廿八萬元漲到五十二萬;縣府與業者對價格認知差距太大,處於流標狀態,醫療後送任務只好暫由空勤總隊接手。 但他指出,空勤總隊的飛機到一定時數就得進廠保養,過度頻繁使用恐排擠未來緊急救援任務的出勤,後果不堪設想。如二○○八年與二○○九年間,當時執行醫療後送的中興航空兩架直升機在金門墜毀,造成死傷。 楊應雄說,為了不讓金門醫療後送出現空窗期,他二月十日邀集內政部、民航局、國防部及衛生署協調,希望向國防部爭取,由目前每周二、五航班,再增加一個航班,解決醫療後送與安寧返鄉的問題。 署立金門醫院的醫療大樓,預計明年三月完工,四月啟用,病床增至五百一十八床,但楊應雄認為,金醫與台灣本島教學醫院的水準還是有差距,金門人選擇醫療後送的情況恐怕不會改善。 ※延伸閱讀》‧生病要挑時間…「認命,是離島人的宿命」‧後送勤務飆新高 離島醫療信心崩盤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陳姓醫師曾在一知名醫學中心擔任外科主任多年,資歷豐富,「許多醫院都搶著要」,不知他會涉及詐領保險金案,院方覺得因此受罰非常冤枉。曾志仁表示,陳姓醫師事發後已經離職,但後來發現,陳姓醫師五年內在六家中小型醫院服務過,在其中幾家醫院,被查出涉案。曾志仁形容,陳姓醫師違法行事,「像蜜蜂叮一下就跑」,醫院也是受害者,讓醫院風聲鶴唳,他無奈地說,現在醫院對來任職的醫師背景、「生辰八字都要調查清楚」。因為每個團體都可能有良莠不齊的人,讓醫院防不勝防。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副組長黃經祥表示,醫院有管理責任,不能僅說是醫師個人行為,弊案爆發已經兩年多,應徹底檢討醫院文化,畢竟人頭患者的病理切片不是只有涉案醫師一個人看得到。黃經祥也說,在病理科、檢驗室、手術室等醫療環節中,任何一名經手人員,只要發現不對勁,為了維護病人安全,都不應噤聲不言。居心不良的醫師就不會有得手的機會。※延伸閱讀》‧中山附醫外科 停止健保3個月 ‧中山附醫副院長:醫院也是受害者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即使違法申報金額只有8萬元,但醫師為了詐騙保費為沒有乳癌病人切除乳房,行徑太惡劣。因此健保局最近公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的門診、住院業務,將於4月1日起,停止健保特約三個月,若停約,受影響患者恐超過萬人次,院方已提出申覆。 健保局定期公布的違規醫事機構名單,以診所、藥局居多,少見醫學中心,不過最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因「虛報醫療費用」遭到健保局查處,將於4月1日起停止外科的門診、住院的健保業務3個月。 健保局稽核室主任吳文偉表示,這是因為兩年前爆發的「假病人、真開刀」弊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名陳姓外科醫師,涉及替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切除乳房,並將檢體掉包,除了向保險公司詐領理賠金,並向健保局虛報約8萬元醫療費用。 吳文偉表示,因檢察官去年底已起訴陳姓醫師,因此健保局也對負有管理責任的院方開罰。當初這起詐騙集團勾結7位醫師的醜聞曝光,引起外界震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重砲抨擊,健保局也分別對多名涉案醫師任職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署立基隆醫院、雲林若瑟醫院等祭出重罰。 吳文偉說,之前受牽連的多家醫院都已經一一執行。包括高醫附設醫院婦產科被停約一年,為擔心影響患者就醫,最後改為扣抵一年門住診費用,罰款1.5億元,署立基隆醫院外科被停約一年,最後也「認賠」罰錢等。 雖然中山醫陳姓醫師申報8萬元的健保費用看似不高,但吳文偉也說,替沒有生病的民眾開刀,行徑惡劣,處罰原則與其他醫院是「一致」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對這項行政處罰,日前提出申覆,若遭停約處分,因醫院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民眾就醫時就得自費。依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一年門診、住院患者人次計算,恐有超過萬人次受影響。 ※延伸閱讀》‧中山附醫外科 停止健保3個月 ‧中山附醫副院長:醫院也是受害者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中央社╱台北27日電】健保局對於涉及「假癌症真開刀詐保費」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祭出處分;院方表示,依衛生署規定,若案子發生逾3年符合行政裁量減免,基於「公平性原則」中山附醫要求申復。中央健康保險局日前在網站上公告,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虛報醫療費用新台幣8萬元,將依法停止特約外科(含門診、住院)醫療業務3個月處分,處分執行日自4月1日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澄清,事件發生在3年前,非健保局所指的2年前;這次行政處分指的「外科」非全部外科部,而是「一般外科」,因此停止健保特約3個月處分是針對一般外科。曾志仁表示,停止健保特約3個月處分,將影響民眾就醫權益,然而,中山附醫一般外科每個月向健保局申請的健保費(服務量)1個月為1500萬元,3個月處分為4500萬元。曾志仁指出,院方認為健保局的裁罰仍有許多爭議處,已提出申復。曾志仁說,涉及弊案的陳姓醫師曾短暫服務於中山附醫外科部;陳姓醫師曾於3、4年間在5家不同醫療院所任職,在每家醫院都曾犯下1至3件案件,醫院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去年底這名陳姓醫師遭到起訴,但目前仍在中部醫療院所任職。曾志仁表示,在所有受波及的醫院中,中山附醫只涉及1個案件,是最少的,虛報的健保費為8萬元;另外,此事件發生在3年前,當時陳醫師手術時,切除的乳房檢體並沒有癌細胞,其他醫院是切除後掉包為有癌細胞的檢體。曾志仁指出,案子到底發生在2年前還是3年前?健保局是以收到醫院每季健保申報時間計算,但他認為,事件起迄時間點應以犯罪發生時間2008年10月計算。曾志仁說,依衛生署規定,案子發生若超過3年符合行政裁量減免,這起虛報醫療費用案除了中山附醫外,其他與陳姓醫師涉案有關的醫院都已經減免;基於「公平性原則」,中山附醫要求申復。刑事局在2008年查獲傅建森集團,勾結多名醫師將沒有罹患癌症病人的檢體掉包,以詐領保險金,有數家醫院受到波及,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趙容萱/綜合報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外科醫師陳漢明與詐騙集團勾結,幫未罹患乳癌婦女切除乳房,去年十月遭起訴。健保局日前公告,四月一日起,停止該院外科門、住診健保特約三個月。中山附醫副總院長曾志仁說,陳漢明案,中山也是受害者,目前院方已向健保局申覆,爭取行政減免;如果不行,會選擇罰繳三個月門診、住診醫療費用,維護病患權益。傅建森詐騙集團勾結數名醫師掉包檢體,幫沒罹癌患者開刀,詐領保險理賠金及健保費。健保局表示,他們是依檢察官起訴進度做行政處分,陳漢明除詐領理賠金,還向健保局虛報八萬元醫療費用。曾志仁表示,陳漢明在二○○八年十月在該院任職,期間曾涉及一件詐領保險金案,檢體送驗後未檢出癌細胞,但院方基於相信醫師專業,仍讓醫師申報健保。陳在該院涉及的詐領保險金案,是受害五家醫院中,案件量最少、金額最低,且發生時間迄今超過三年,符合行政減免的要件。健保局稽核室主任吳文偉指出,八萬元醫療費用看似不高,但處罰原則與過去一致,相關涉案醫師曾任職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署立基隆醫院、虎尾若瑟醫院、中心診所,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等,都已陸續執行,依停約時間長短,採回溯性扣款。換句話說,就是罰錢了事。吳文偉說,此案已進入行政救濟程序,停約處分將暫緩執行,就算醫院最後向衛生署提起訴願遭駁回,仍可選擇扣抵三個月門、住診醫療費用,避免影響病患就醫。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中央社╱台北28日電】衛生署認為推拿人員不具醫事人員資格,規定今年5月起,禁止推拿人員在中醫診所內工作,引起推拿人員及中醫界反彈,醞釀串聯發動抗爭,也要求修法。陳小姐日前不慎扭傷手,前往中醫診所針灸治療,打算請人推拿筋骨;不料,中醫師告知推拿要自費,於是陳小組被櫃檯人員領著到幾步路之外的推拿工作室,憑中醫轉介單,推拿10分鐘打9折,費用新台幣180元。陳小姐覺得伊甸基金會的視障按摩師按摩10分鐘,收費100元,推拿價碼比較貴,可是她一心想著手傷趕快好,還能接受;只是,她不解,以前可以用健保卡做中醫傷科推拿,為何現在不能,而且不能在中醫診所內做。答案是,健保局認定推拿應由中醫師親自執行才有給付,不具醫事人員資格的推拿人員屬於民俗調理人員,健保不付,也不能和中醫師在同一場所工作。中醫界爭取緩衝期兩年,衛生署同意今年5月1日起,中醫院所不得容留民俗調理人員。近來許多中醫診所趁著搬遷、整修時,把推拿人員請出診所,病人抱怨連連。推拿人員為捍衛工作權,醞釀3月中旬向衛生署抗議,要求收回成命,中醫師群起聲援,向衛生署訴願,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向立委陳情。中醫師全聯會日前提案通過,決議將「推拿師法草案」送至衛生署及立法院,正式向政府提出人力規劃的需求,儘速立法,除了由醫事學校正規教育養成的推拿師外,也規劃讓診所內的民俗調理人員有機會參與特考,成為正式醫事人員。衛生署指出,中醫師可以聘請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等,協助從事傷科推拿;民俗調理人員可以辦理商業登記,自行開業,提供非醫療行為的推拿調理,未來可以參加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相關技能檢定,取得證照。至於推拿員能否列入醫事人員,衛生署認為,醫療人員的養成應依循教、考、訓、用模式,只要法令立法通過,推拿人員要上醫事課程,通過國家考試,才能成為具醫事人員資格的推拿「師」或推拿「士」。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板橋報導】新北市政府「老人健康補助金」新制上路,詢問、抱怨的電話連日來灌爆市府服務熱線,社會局昨天再度澄清「對中低收入戶的保障絕未縮水」,全市總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1萬名長者收到補助。社會局將原先針對所得稅率6%以下的全額老人健保費補助,改為依年齡分級的「老人健康補助金」,且不再協助匯款給健保局,改採現金發放;連日來造成不少長者質疑福利縮水,市議會藍、綠黨團也分別表示意見,市府多次對外說明,仍無法消弭民眾疑慮。不少擔心補助縮水的民眾,紛紛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到市府「1999」為民服務專線和社會局陳情,社會局和服務中心員工為讓民眾清楚新制內容,不管是接電話或回覆電子郵件,都有力不從心之感。社會局長李麗圳表示,民眾質疑最多的是弱勢民眾的保費問題,但市府對低收入戶、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或身心障礙手冊重度以上弱勢民眾,仍會持續提供健保費自付額補助。另外,身心障礙列冊中度的老人,市府續補助健保費自付額的2分之1;輕度身心障礙老人則持續補助健保費自付額的4分之1。新制對弱勢民眾來說,反而多了一筆額外補助。李麗圳強調,如果長輩在領取健康補助金後,仍因生活陷困無法繳納健保費,市府也有完整健保費紓困方案,加上健保局另有「菸品健康福利捐」、「弱勢民眾安心就醫方案」等專案補助,可有效解決健保卡鎖卡問題,讓民眾安心就醫。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醫師團體提案爭取基層診所周休二日,去年選前獲副總統蕭萬長、衛生署長邱文達允諾,曾連袂在高雄市醫師節慶祝大會上,宣布今年四月可望試辦。如今已三月,健保局開會多次卻無決議,醫師代表質疑健保局「反醫情結太重」,刻意擱置提案,正醞釀北上抗議。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正泰說,他去年提案「全國西醫基層診所試辦廿二天下限合理門診」,就是希望醫師也能有周休二日的彈性空間,但這並不代表醫師每逢周末就要休診,而是每月有八天彈性調配,讓醫師可不定期安排進修計畫或陪伴家人,「開業醫多看一個病人就多一筆收入,哪敢真的周休兩天?」林正泰表示,這項提案曾引發民眾質疑假日急診就醫不便,當時公會就提出配套措施,包括周六日協調診所維持一定比例門診量,試辦後持續進行民眾就診滿意度及方便性調查,一旦調查結果不符期待,立即中止,但消基會不願接受,健保局也一再延宕試辦時程,讓人覺得「有理說不通」。林正泰說,執政者不能選前開支票,選後就不當一回事,若近期內未獲得正面回應,醫師公會不排除連結醫療院所、醫檢師、藥師團體北上陳情。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張嘉芳/台北報導】 二代健保計畫七月上路,與現制最大差異,就是在一般保費外,不論民眾、企業都要另繳「補充保費」。健保局長戴桂英表示,最快本月就會公告補充保費扣繳辦法、健保法施行細則等相關子法規。健保局昨天舉辦健保十七周年慶,二代健保能否七月上路,備受關注。戴桂英強調,以七月為首要目標,但依法要由行政院公告。屆時,民眾累計逾四個月以上的獎金,以及股利、利息、租金、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每筆逾兩千元以上,都要課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不過,雇主方面的補充保費徵收金額就沒有下限規定;亦即,只要企業主每月支付薪資所得總額,超過受僱員工當月總投保金額部分,就要繳補充保費。「薪資所得總額」的計算方式,是依照所得稅徵收格式代號為五○,全包括在內,包括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費、獎金、紅利,以及車馬費等各種補助費,扣除員工每月總投保金額後,全都要課百分之二補充保費。有些企業喜歡高薪聘用研發人員,價碼之高,遠超過最高投保金額十八萬兩千元,超過部分,也要計算補充保險費。至於兼職員工,健保局承保組專門委員洪清榮說,企業若未幫他投保,不管勞雇雙方,都要另外負擔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大量聘僱這兩種員工的企業,未來保費負擔將加重。以所得格式代號五○為薪資所得總額來計算補充保費,專家認為爭議不小。像外籍人士受邀短期來台演講,因未參加健保,當事人完全不必課補充保費,付錢的企業則不然,還是要繳。不只如此,通過國家考試的專技人員,如醫師、律師、會計師等高收入者,若是自行開業,無論賺再多錢,都不必繳補充保費。參加職業公會的人,兼職所得完全不必繳補充保費。戴桂英粗估,二代健保上路第一年,約可收到兩百億元保費,不過,若今年七月實施,下半年財務進帳應不滿一百億元,主要是因為企業今年初已發放年終、考績等獎金,課不到補充保費。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陳惠惠/台北報導】二代健保上路後,雇主、民眾都要繳補充保費。熟悉財稅的專家表示,如果參加職業工會、成立個人工作室、企業善用員工福利委員會等,或增加其他非現金福利,兩方都可以少繳一些錢。專家透露節省保費的小技巧,如有工作卻沒固定雇主的水泥工、糕餅師傅,只要參加職業工會,兼差的錢就不必繳補充保費。此外,企業給員工的獎金、車馬費等,依規定雇主、員工都需付補充保費,企業若先撥款給員工職福會,再轉手給員工,兩方都可省下補充保費。因報帳扣繳憑單可以「其他所得(九B)」申報,就不在「薪資所得」範圍內。企業不直接給現金,改提供員工制服、住宿、交通車等福利性所得,或要求提供交際費等發票報帳,這樣就不算現金補助,員工也能實質獲益,大家一起省補充保費。但如果金額太高,可能會被稅務單位盯上。值得注意的是,像林志玲這類名模,可以三種身分投保,包括經紀公司旗下員工、演藝工會,及成立個人工作室。參加演藝工會後,因所有演出、代言所得都算執行業務收入,補充保費繳最多;若成立個人工作室,完全不必繳補充保費。以年收入一億元為例,保費差距至多逾百萬元。「如果我是林志玲,就會成立獨資個人工作室。」專家這麼建議。至於利息部分,因採就源扣繳補充保費,以一筆一百萬元定存年利率為百分之一點三五五為例,一年利息一萬三千五百五十五元,補充保費費率百分之二計,銀行會先扣下兩百七十一元。要「化整為零」,除了縮短定存時間,以現今定存年利率計算,每筆定存只要控制在十四萬七千六百元以下,一年下來,利息就不會達到兩千元補充保費下限門檻。專家表示,改為每月定存是另一種方法,但利率較低,要衡量利息或保費損失哪個較高,改買保險也是另一種選擇。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新北市政府上月推出的老人健康補助金政策,由於部分老人領到的補助金縮水,引發民眾反彈,市府昨緊急宣布「老人健康補助金套案」,決定對所得稅率6%以下設籍滿一年的長者,只要沒一定雇主,屬健保投保第二、三、六類的長者,將全額補助基本保額,且年底前會補足差額。據指出,「套案」對象包括第二類(職業工會會員)、第三類(農會、漁會、水利會會員),約5萬多人;第六類(榮眷、在區公所投保者)約5萬多人。新北市上月中旬宣布今年起發放長者每年最高3000、4000、1萬、2萬元等4種級距的「健康補助金」,宣稱總經費只增加1億元,照顧人數可從19萬人增加到33.5萬人。而由於補助金包含原由市府直接匯給健保局的健保補助,老人拿到補助金後得自己繳健保費。但部分長輩原本一年可補助7908元健保費,換成福利金後卻「縮水」成3000元,紛紛抗議。明天開議的新北市議會臨時會還要市長朱立倫專案報告,市議員金中玉明天更要率上百名長者到市府抗議。市府高層連日研議,昨晚宣布推出套案,針對領取健康補助金導致健保補助總金額減少的長者,一律「補足差額」。為避免算零頭麻煩,第二類年領8千元、第三類年領3600元、第六類年領8千元(榮眷領4000元)。至於第一類(公務員等)長者健保依附在子女且有一定雇主,除了原有的老人健康補助金,若仍無力負擔健保費,會視個案補助。社會局說,健康補助金政策推動後發現不少「籍在人不在」個案,甚至設籍處已成廢墟。此外,部分區公所出現名冊有20多位106歲至133歲長者,疑為「幽靈人瑞」,社會局、民政局正在了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福其】「老人健康補助金」政策上路還沒滿月,新北市府昨晚又宣布「套案」,要補足因新制導致全年健保補助總額減少的長者。此舉或可平息自認被虧待的長者怒火、緩和磨刀霍霍的藍綠議員,卻暴露市府決策急就章的盲點。新北市老人健康補助金政策的「立論」包括:部分長者收入豐厚,每年仍享受7908元健保補助,比弱勢長者每年補助2928元還多,不符公平正義;擴大照顧層面,從19萬人增加到33.5萬元;透過定點或到府發現金,可同時訪視老人起居。上周市政會議,市長朱立倫還要求社會局、新聞局加強對外論述,說明錢減少大多數是經濟無虞的長者;繳不起保費長者可專案協助。但事隔一周,昨晚就宣布「套案」,把錢少的全部補足差額。當初立論「公平正義」,一夕蒸發。任何政策推出,除須事先周延思考,更須事後充分說明。但「老人健康補助金」的部分數據,市府始終遮遮掩掩,如今推「套案」應急,仍有數據不清不楚。從事政治改革,該畏懼壓力?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健保局高雄聯合門診中心傳出將在今年9月關門大吉,健保局雖一再保證會為病患做好轉診措施,但高齡病患憂心新診所服務不如原來便宜又大碗,已發動2千多人連署陳情,門診中心內18名年資超過15年的暫雇人員更面臨失業,打算向勞工局申請調解爭取工作權。中央健保局經營的高雄聯合門診中心,因不堪虧損,加上健保局高屏分局有意將辦公處所移往該處,規劃9月底將門診業務畫下句點。不少幾十年來定期看診的70、80歲老病患得知後擔心得不得了,甚至發起連署,向健保局陳情保留門診業務,目前已有2千多人連署。退休後15年在聯合門診中心看病的龔德顯已80歲,身體一堆毛病的他得固定至胃腸科、眼科、皮膚科、復健科看診,他說,門診中心由醫學中心或公立醫院名醫支援,掛號費1百元就可領慢性病處方籤,門診中心歇業後不僅看診習慣改變大,看診費用動輒花上3百至5百多元,小診所又有藥價限制,得分多次看診,對年邁長者是折騰也是負擔。健保局編制內的員工,歇業後轉調至健保局其他業務單位,但中心內18名暫雇人員,將隨著歇業一併資遣。聯合門診中心張姓護理人員指出,暫雇人員屆中高齡不好找工作,還有人是單身、單親,他們將提出申請調解爭取工作權。中央健保局企劃組科長陳美杏回應表示,高雄聯合門診中心歇業是既定政策,配合改制時程,高雄門診中心須在今年12月底前歇業;為顧及病患權益,除製作轉診機構單張發放給民眾,也會協助將完整病歷轉給診所。至於聘雇人員工作權部分,將由人事部門依實際狀況作出最適當的安排。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去年一名孕婦疑似因積欠健保費,流產了也不敢就醫,最後因出血死於家中的憾事。健保局今天宣布,為了讓懷孕婦女可以安心產檢、生產、看病,即使有欠費,一律不鎖卡,可以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就醫,之前積欠的保費,健保局也會協助分期繳納、或是轉介給愛心團體等協助。據統計,目前約有19萬多名非經濟弱勢民眾,因健保欠費被鎖卡。健保局除了陸續對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近貧戶、以及遭受家暴、失業等特殊境遇家庭,解除健保欠費的鎖卡禁令。今天宣布,懷孕婦女也一律不鎖卡。健保局承保組科長程穆表示,為了讓孕婦可以安心接受產檢、生產,已通知各特約醫療院所,協助孕婦就醫。程穆表示,因欠費遭到鎖卡的婦女,從懷孕初期,經過醫師確診懷孕後,接下來的一年內,都可以以健保身份繼續就醫。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也會通報健保局辦理解卡。就算是過去完全沒有加保紀錄的婦女,也可以先就醫再協助加保。至於遭鎖卡孕婦之前積欠的保費,程穆表示,也會協助辦理分期繳納、紓困貸款等,或是轉介給愛心團體等單位,協助繳清保費。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為了讓孕婦安心就醫,健保局昨天表示,即日起,因積欠健保費遭鎖卡的孕婦都可解卡一年,準媽媽從產前檢查到分娩後兩個月,不必擔心鎖卡無法就醫。去年底,一名孕婦疑似積欠大筆健保費,流產也不敢就醫,導致出血死亡。健保局統計,目前約有十九萬人,因積欠保費超過三個月遭鎖卡,絕大多數都是有能力負擔卻不繳保費的人。健保局承保組科長程穆說,為保障母親與胎兒健康,只要準媽媽到醫療院所就醫,醫師確診懷孕起一年內,不論十次產前檢查、懷孕期間生病、分娩或產後檢查,都可放心就醫。先前積欠的保費,健保局也會協助分期繳納,或轉介愛心團體協助。健保局表示,他們已通知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一旦發現孕婦遭鎖卡,不只當次就可以健保身分看診,醫院也會立即通知健保局解卡。就算過去完全沒有加保紀錄的婦女,也可先就醫,再協助加保。至於寶寶出生後,因十八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一律不鎖卡,孕婦不只懷孕期間可安心就醫,新生寶寶直到十八歲,就醫都不受影響。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特稿】二代健保宣布要加收補充保險費後,扣繳辦法的遊戲規則遲遲未公布,但草案可能讓咬牙一天兼兩、三份差的近貧戶,必須多交保費,甚至高收入的演藝人員,也因為無一定雇主薪資所得不必繳補充保費。這樣的設計,似乎違背了當初希望有錢人多負擔一些保費的初衷。正因為外界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一頭霧水,早在去年開始,就有不少學者主動對企業開班授課或受邀演講,先自力救濟。看似跟著所得稅法走的補充保險費,卻有許多「但書」,例如超過四個月投保金額的獎金者,草案規定「具獎勵性質」的年終獎金等項目才算,但何謂具獎勵性質?除非一一列舉,未來在收取時很容易衍生爭議,也會造成民眾抱怨及扣繳單位的行政成本,甚至只要改列其他「非具獎勵性質」的名目,就能規避加計保費。此外,因為沿襲一代健保的依照職業分類收保費,因此不同職業間有不同計算基準。無一定雇主者可加入職業工會,薪資所得可以不用加收補充保費,高所得的藝人就可能藉此規避。更別提所得項目繁雜,採「就源扣繳」的扣繳單位,未來如果多扣 、扣錯,引起申訴、退費的繁複行政手續,更是難以計算成本。健保財務壓力沈重,但若因補充保費造成更多不公平造成民怨,這個算盤將很難得到民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