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體溫
共找到
1409
筆 文章
-
-
2022-09-09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許詩典罹急性扁桃腺膿瘍,喉嚨痛如刀割,及早發現化險為夷!平日做這幾件事常保年輕
口述/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或許醫師當過病人,更能體會同理心、視病猶親的真諦。」醫師看診時常需要和病人講話, 話說多了偶爾會出現喉嚨痛症狀,但這次的情形很不一樣,痛得感覺有刀在割我的喉嚨,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朋友檢查發現,是相當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幸好及早發現,開刀將膿引流出來才化險為夷。當醫師天天接觸病人,偶爾受點病氣也是正常的,多年前的某天,喉嚨出現痛癢狀況,想說多喝水休息就能痊癒,怎料第3天早上一起床,喉嚨如刀割般疼痛難耐,一量體溫發現已高達39.5℃,且出現頭暈、畏寒等現象,心想這絕非一般感冒這麼簡單。避免病毒擴散 立即門診手術因為病況不妙,趕緊求助耳鼻喉科朋友看診,發現是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只服用抗生素是無法抵抗細菌的,因此,立即接受門診手術,避免病毒持續往頸部周圍組織及胸腔擴散。未打麻藥 刀一割開其痛無比開刀當下,朋友詢問要不要打麻藥,我還很豪氣地說「不需要」,結果刀一割開其痛無比,我差點直接跳起來,不過說也奇怪,約莫3分鐘後,白色的膿就慢慢地流出來被紗布吸附,疼痛的不適感縮減許多。須吊點滴 每天6小時抗生素急性扁桃腺膿瘍就算開刀後,須住院治療吊點滴3天,每天打6小時抗生素,在術後才簡短的告知太太自己的病情,並沒有讓家人太過擔心,也不需要什麼照顧,就很順利的康復出院。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卻是我人生唯一一次開刀住院的經驗。許多人感冒會扁桃腺發炎,更嚴重一點會變成急性扁桃腺發炎,若扁桃腺上長膿則為化膿性扁桃腺炎,這種病症吃抗生素約5天就會痊癒,但我得的是扁桃腺膿瘍,除了扁桃腺上長膿外,膿更延伸到周圍的頸部組織產生腫脹,因此會出現吞口水像刀割的情形。若未開刀引流 恐有致命危險大多數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的人,只有約莫萬分之一的人會嚴重到扁桃腺膿瘍,若不開刀引流、住院打抗生素,膿裂開流到頸部,再往下到縱膈腔會引發縱膈腔炎,恐影響心臟及血管而有致命危險。行醫上曾看過有病患拖太久,開刀傷口復原得花更久的時間,因此,醫師會希望民眾有異樣都要盡早就醫,才能及早治療。常看到報導有社會顯達去登山或運動時,不慎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頃刻之間人就離開了,我總想若能及早檢查發現、及早治療,是否憾事就不會發生了。「我有60歲的外貌、50歲的體能及40歲的心靈。」常保年輕的方法,就是上班常走動,假日空閒時則打高爾夫球,讓自己保有運動習慣,平時多攝取不同種類食物但不過量。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治療改善。醫學辭典急性扁桃腺膿瘍很多人因感冒而扁桃腺發炎,大多數人會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嚴重惡化則會變成急性扁桃腺膿瘍。患者會出現嚴重喉嚨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通常幾個小時內頸部就會快速腫脹,造成深頸部感染,產生呼吸困難,並且有致命危機。許詩典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醫院管理●醫療資訊●電子病歷●社區醫學●胸腔醫學與呼吸治療●職業醫學●老年醫學●健康管理現職: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
-
2022-09-09 焦點.元氣新聞
清冠一號9月15日起不再全面公費 用藥對象一次看
自九月十五日起,染疫後使用清冠一號不再全面公費,衛福部中醫藥司日前發函至各醫療院所,九月十五日之後,清冠一號公費對象僅限「高風險族群」,非高風險族群民眾用藥得自掏腰包。過去清冠一號自費每天約300元,五日為1500元,但今年五月染疫人數暴增,費用一度飆高到3000到8000元。「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五月至七月有56萬4870名國人領取清冠一號,一度讓衛福部編列預算超支,七月即傳出要限縮公費對象。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表示,經多月討論,清冠一號自九月十五日起,不再全面作為確診者公費使用藥物,僅針對高風險族群使用。根據衛福部公告,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不含孕產婦、兒童及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者)應具有下列任一項條件:(一)確診新冠肺炎症狀輕微,且具下列任一「重症險因子」之病人‧大於等於65歲‧BMI大於等於30‧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吸菸(或已戒菸者)‧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癌症‧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腦中風及其後遺症)‧失智症‧具過敏史、過敏性及免疫風濕疾病‧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今早針對公費清冠一號適用範圍,衛福部稍早緊急召開會議,修正條文增加三條件,確診新冠肺炎呈現任一中醫急迫病勢:1.高熱不退(體溫39度c以上持續2日)2.咳嗽明顯,兼具喘症3.咽痛嚴重,飲食困難而實施2周後再根據情況調整,是否考慮孕產婦及兒童,還有其它適用中醫病勢範圍。(二)確診新冠肺炎呈現發燒、咳嗽症狀明顯,需使用氧氣之病人。治療療程天數與使用劑量(一)公費清冠一號1次療程至多為5天,中醫師得依個案情況評估調整服藥天數;居家照護確診個案於每一隔離期間限提供一次公費療程。(二)成人標準劑量:順天堂藥廠產品劑量為20克/日,其他藥廠產品劑量為30克/日。衛福部中醫藥司中醫科科長賴芳林表示,訂定使用清冠一號的高風險族群,是希望與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對象一致,確診者若堅持使用清冠一號,經醫師處方仍可自費使用,但新冠肺炎不一定要使用清冠一號才能緩解,其餘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也具緩解效果。如何查詢公費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建置公費清冠一號醫療資訊平台,供中醫視訊診療需求之COVID-19確診病患、家屬透過「公費清冠一號動態查詢表」,查詢提供公費清冠ㄧ號之中醫醫療院所名單及當日公費清冠ㄧ號庫存量,以利民眾獲得所需醫療資訊。
-
2022-09-07 醫療.耳鼻喉
9歲童打疫苗前發燒、流黃鼻涕 一檢查竟是急性鼻竇炎
國內持續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預防感染,不過一名9歲的阿噹(化名),最近預計接種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時,體溫量測37.8度,且一早就開始頭痛、近3天也有鼻塞、黃膿鼻涕等症狀,醫師建議暫緩接種,先至門診評估,經小兒科醫師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常發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或過敏性鼻炎患者身上。鼻腔及鼻竇黏膜因呼吸道感染、過敏,發炎而腫脹,分泌物增加,一旦鼻竇出口阻塞,分泌物無法排出,細菌就容易滋生,進而引起急性細菌性鼻竇炎。蘇軏說,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常見症狀,包括鼻塞、黃膿鼻涕、臉部腫脹疼痛、嗅覺異常,部分患者也會合併發燒、頭痛、咳嗽、口臭等。可透過病史、理學檢查及X光片檢查進行鑑別。蘇軏表示,以這名幼童患者狀況,口腔內有多顆蛀牙及補綴痕跡,喉嚨後壁有鼻涕倒流,敲擊左側顴骨周圍會疼痛,近一步安排X光片檢查,發現左側上頷竇不透明度增加,診斷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建議在症狀改善後,再安排疫苗接種。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治療多以藥物緩解症狀,常見藥物有抗組織胺、化痰、止痛藥等,同時須配合10至14天的抗生素療程,並依醫師指示回診以確認治療反應,不可症狀稍有改善便自行停藥,以免治療效果不佳,甚至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的話會有影響視力的風險。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患者日常照護建議?蘇軏說,除補充水分外,鼻涕特別濃稠時,會擤鼻涕的孩童盡量把鼻涕排出,3歲以上能配合憋氣和用嘴巴呼吸的孩童,可用洗鼻器進行鼻腔沖洗,或是透過洗澡時的熱蒸氣,加速排除鼻腔中濃稠的分泌物,同時遵照醫囑用藥,緩解身體不適。蘇軏提醒,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黃膿鼻涕、臉部腫脹疼痛等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相關症狀時,應盡早就醫鑑別診斷,降低產生併發症的機率。
-
2022-09-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2萬3931例!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
本土疫情連續六天破三萬後略降,今天國內新增2萬3931例本土個案、172例境外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31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略降研判是假日效應,但與上周一相比確診數增加18.7%。另從趨勢圖可看到疫情已經連續三周增加,明顯進入下一波流行中,提醒最方便的預防方式是打疫苗。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18例男性、1萬2807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9例),台北市(3,016例),桃園市(2,884例),台中市(2,528例),高雄市(1,862例),台南市(1,400例),彰化縣(994例),新竹縣(856例),新竹市(619例),屏東縣(611例),苗栗縣(610例),雲林縣(494例),宜蘭縣(493例),花蓮縣(460例),基隆市(433例),南投縣(327例),嘉義縣(323例),嘉義市(218例),台東縣(204例),澎湖縣(124例),金門縣(122例),連江縣(24例)。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今日新增1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6例),印尼及香港(各3例),日本及泰國(各2例),中國、土耳其、韓國、新加坡、德國、菲律賓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5日至9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6萬7059例確診,分別為2萬9076例境外移入,543萬79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0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46例、台北市1,130例、台中市1,014例、高雄市945例、台南市777例、桃園市764例、彰化縣592例、屏東縣411例、雲林縣319例、南投縣297例、苗栗縣244例、嘉義縣236例、基隆市222例、宜蘭縣20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6例、新竹縣158例、台東縣143例、新竹市100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01 40歲女快篩陽未就醫 病發二日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1例、中重症101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快篩陽性後未就醫,隔天在家被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當天送醫即不治,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4488例、死亡92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腸炎,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28日在家快篩陽性,但未視訊診療。隔天,8月29日在家被家人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急救,仍因病況惡化過世,死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中重症包括68例中症、33例重症。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為一歲男嬰,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3日確診。8月27日起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8月30日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發炎指數及血栓指數皆升高,診斷疑似MIS-C,於8月31日住院。住院後經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給予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治療後病況好轉,於9月2日出院。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01例,29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MIS-C增至126例、1例心肌炎、3例共病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新冠本土疫情升溫,但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佔比持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上周新增50例,全國占比為37.9%。另新增一例BA.4本土病例,為重複感染個案;目前BA.4本土個案累計四例、BA.5236例。羅一鈞表示,新增的變異株本土個案,為50例BA.5及1例BA.4。其中BA.5個案占上周所有已定序之132例的37.9%,為24名男性、2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35例、中部8例、南部5例、東部2例,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5日至8月26日。另1例BA.4本土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於8月23日確診,為本土首例重複感染BA.4個案。個案於6月27日第一次確診,8月22日出現發燒、喉嚨和肌肉痛,隔天快篩陽性,經過PCR檢驗陽性、Ct值為19.3,後續定序出BA.4,為首例重複感染的BA.4個案。羅一鈞表示,疫情以來截至9月3日重複感染個案共9833例,自七月修改定義以來則有4414例,比例仍低。曾染新冠肺炎者在BA.5疫情中仍會有重複感染情況發生,但確診過的人感染BA.5的機率比未曾感染過者低八成,風險比沒確診過的人低。另外,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BA.4、32株BA.5,個案分別為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8月11日至8月27日。其中檢出BA.4個案自越南(1例);BA.5個案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6例),印尼、新加坡、英國、泰國、韓國及菲律賓(各2例),瑞典、匈牙利、愛爾蘭、馬來西亞、瑞士、印度、荷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網紅醫稱BA.5潛伏期僅兩天 羅一鈞打臉:無正式統計受新冠肺炎變異株BA.5影響,本土疫情再起。網紅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BA.5潛伏期天數大幅減少,縮短為兩天,更容易加速病毒傳播。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醫師的文章沒有引述資料來源,且潛伏期的縮短天數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是否真的縮短為兩天仍有待觀察。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相關資料是七月中旬有日本報導觀察資料認為潛伏期從2.8天縮短為2.4天,但沒有實際的正式統計。而BA.5在國際已流行一陣,觀察潛伏期仍是三天左右,並沒有比BA.1或BA.2短,因此指揮中心不會只參考小規模的地方數據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羅一鈞也表示,四到六月曾感染過新冠者產生的保護力正陸續衰退,重複感染新變異株的機會也提高,感染後仍可能再度出現症狀,也可能出現中重症,但這主要還是和個案本身是否有慢性病或高風險因子有關。而重複感染病症與初次感染類似,也是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耳鼻喉症狀為主,因此提醒民眾儘速採實體或視訊就醫確診,讓醫師可根據風險高低開立症狀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針對下周中秋節北市宣布禁戶外烤肉,羅一鈞也表示,指揮中心沒有針對特定場所要求不可以辦聚會烤肉等活動,但如果要在公共場域營業場所烤肉聚會,就要符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環境清消等相關規定。至於各縣市是否能妥善管理和執行,或允許特定場所是否開放相關聚會,則尊重地方裁量。指揮官王必勝則提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免疫不全者和幼兒還是建議不要參加這類活動,避免感染。張上淳:BA.1雙價疫苗對抗BA.5 中和效價高1.68倍先前媒體人趙少康抨擊指揮中心,Omicron BA.5疫情正流行,但食藥署只通過BA.1的次世代疫苗EU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說明,美國等多國在BA.4、BA.5疫情流行期間,即使沒有雙價疫苗,施打過3劑疫苗的18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都相當不錯。趙少康日前批指揮中心不買BA.5的雙價疫苗,王必勝該打屁股,質疑:「難道是指揮中心已經買了對抗BA.1的疫苗,硬逼我們打?」張上淳回應,對莫德納疫苗的採購合約,有任何新疫苗開發台灣隨時可以採購,開發過程、新資訊指揮中心、食藥署都保持密切溝通。張上淳表示,食藥署上周五依照廠商送交的內容進行EUA審查,內容包括製造過程、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完整齊備資料後,專家審查後認定符合國內EUA相關推定,因此通過審核;但臨床試驗資料仍在初期,受試人數三、四百人規模,主要還是看施打追加劑後,滿28天的中和抗體效價變化,對照原始株的單價疫苗比較。「雙價疫苗比原型株疫苗接種者,中和抗體效價高出1.68倍。」張上淳說明,受試者如果不曾感染過新冠,雙價抗體效價為776、原型株458,高出了1.69倍。因為是初期臨床試驗資料,受試者人數關係,也無法直接推算能夠產生多少保護力。不過,從外國整體疫情推斷,張上淳指出,美國BA.4、BA.5疫情流行期間,沒有雙價疫苗,但對於有打過3、4劑的18歲以上民眾,完成3劑原始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效果,4個月內保護效果有49%,4個月以上有34%;若打第4劑,50歲以上成年人,2個月內預防BA.4、BA.5重症住院效果有60%,2至4個月有56%,是相當不錯的。張上淳強調,對於免疫不全的病人,施打3、4劑疫苗,預防住院保護效果分別為31%、41%,換句話說,專家和各國都認為,對於目前的流行狀況即使沒有雙價疫苗,還是鼓勵施打3、4劑,以預防重症死亡。張上淳也推估,即使雙價疫苗只有BA.1和原始病毒,對於台灣BA.4、BA.5疫情流行下,在防範住院、重症、死亡上還是有很好的效果。
-
2022-09-05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中喝溫水或冰水哪個好?營養師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你在燃燒了嗎?最近氣溫飆高,戶外體感溫度更直逼45度,許多通勤族、戶外工作者即使狂補水,似乎也比不上流汗的速度。炎熱天氣下,我們人體每天約流失2.5公升以上的水份,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營養師叮噹(戴岑樺)表示,如果只是短時間流汗、或流點汗,適量飲用水份即可補足流失的水,身體也會自動調整電解質的平衡。但大量流汗時,體內的鈉離子流失過多,此時只補水反而會稀釋血液中的鈉含量,讓體內電解質失衡,導致抽筋、低血壓、脫水、噁心、意識注意力變差、虛弱等問題,嚴重者則會出現熱衰竭,造成生命的危害。狂噴汗,補充運動飲料有用嗎?從事戶外工作的族群、高強度的運動訓練者、馬拉松跑者、戶外運動者,及容易脫水的老人家小朋友,都應該特別注意流汗這件事!既然補充水分不能只靠白開水,那補充運動飲料可以嗎?叮噹營養師說「可以!」,大量流汗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更有助於體內補水。喝進去的水要能被身體吸收,保留在身體裡,需要電解質的幫忙,因此補充水份必須同時注重水與電解質。從汗水中流失的電解質,以鈉為大宗,鈉的功能為幫助吸收及留住水分,維持血漿量,協助調整體溫平衡。因此,叮噹營養師建議只要是進行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不管大人或小孩,在大量流汗的情況下,補水怕補不夠,但又想要快速解渴,可以適量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輕鬆留住水份讓身體無負擔。運動前中後補水有學問 冰水效果比溫水好若是運動族群,據研究指出,運動中每小時的流汗量高達2~4公升,相當驚人,因此需更加注意運動前中後的水份及電解質補充。叮噹營養師指出,運動前1至2個小時,就可開始補充水份,分次喝下500~600毫升的水,亦即大約1個寶特瓶的容量。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可以補充一點水分,1小時總量建議約600到800毫升,大約也是1個寶特瓶多一點的容量。另外,運動中補充水的溫度應該比平常低,不建議喝溫水,建議改喝冰水,運動效果可能會更好。若從事有氧運動超過1小時以上,建議可以適度補充運動飲料。運動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計算運動前和運動後的體重差別,每減少一公斤的體重,就表示至少需要補充1至1.5公升的水,1比1.5,或是可以用尿液的顏色來判定還需不需要繼續補充水份或是運動飲料。天氣炎熱,補水也是一門學問,叮噹營養師提醒,為了有效補水,運動飲料也是不錯的來源喔。(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愛喝冰水易胖小腹?減肥「喝冰水or溫水」好? 專家解惑...答案超意外 ·水喝太多、太少都不對!營養師解答「常見6大QA」 有效減肥、防便祕
-
2022-09-02 醫療.懷孕育兒
孕媽咪可運動、按摩?孕期性行為易流產?終結孕期常見6迷思
孕育從無到有的生命,讓人感到相當期待,同時孕媽咪也深怕一個舉動就會影響腹中的小生命。從古至今坊間流傳了許多關於孕期「不可以」做的事,像是不能喝冰水、前三個月不能說等觀念,但這些說法是否真的正確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孕期迷思」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六大孕期迷思。 醫揭大原則:飲食「適量」、活動「適度」觀察網路上對於孕期迷思的討論,發現某些活動常被當作孕期禁忌,尤其是「運動」與「性行為」。孕期究竟能不能運動?坊間流傳許多說法,例如「運動會促使胎兒活躍,導致早產」,甚至有不少網友分享自身負面經驗,讓許多孕媽咪格外擔憂,對此有醫生反駁道「適當的運動強度不但不會影響胎兒,還能讓生產更輕鬆」,認為只要適度運動,不僅可減輕孕期的壓力,也有助於媽媽們在生產過程中更加順利;另一項熱門討論則是「孕期可否有性行為?」不少孕婦擔憂懷孕期間有性行為可能會影響胎兒或導致流產,對此婦產科醫師表示「除非孕媽咪懷孕期間有特殊狀況,如有胚胎著床不穩等問題,不然一樣能和先生維持親密關係,不用特別禁欲沒關係」,但醫師也強調精子中的前列腺液可能造成孕婦宮縮,建議在恩愛的過程中使用保險套,更要注意衛生與事後清潔,才可避免泌尿道或陰道感染的問題。食物顏色可以決定嬰兒膚色?飲食方面,有許多人認為「食物顏色可以決定嬰兒膚色」,不少網友就提到「我懷孕時狂吃珍珠粉,小孩皮膚就很白」、「孕期很愛喝可樂,結果寶寶皮膚很黑」等說法,導致許多孕婦擔心影響胎兒膚色而避免吃深色食物,對此許多醫生公開闢謠,認為此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並表示「寶寶膚色是基因天生的,跟孕婦吃什麼無關!」另外,也有不少傳統觀念認為孕婦應忌口,避免吃冰食與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提到如「懷孕吃冰會難產,且對寶寶的氣管會不好」,對此不少婦產科醫師表明「適量攝取並不會影響胎兒」,也有不少孕媽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孕婦體溫很高,吃冰可以舒服些」、「懷孕後多少還是會喝咖啡,寶寶生出來還是頭好壯壯」。只要注意不過量,吃冰、喝咖啡不但沒問題,反而有利孕媽維持好心情。延伸閱讀: 。海芬懷孕,網友最好奇:「結婚沒?」結婚與否,會影響到孩子幸福嗎? 。準媽媽血糖高,胎兒易無心跳、早期流產,生出這種小孩比例也上升
-
2022-09-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夜間盜汗是BA.5新症狀? 羅一鈞:非主要表現症狀
新冠肺炎BA.5變異株疫情升溫,而有外電指出夜間盜汗是BA.5常見的症狀。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並非國際研究,只是有愛爾蘭的免疫學家接受當地廣播節目採訪提及觀察到有夜間盜汗現象,而非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的主要表現症狀。羅一鈞表示,不論是Alpha、Delta到現在的Omicron變異株,新冠肺炎的病程中夜間盜汗都不是主要症狀。若民眾對於夜間盜汗有疑慮,可就醫確認是否其他病徵的表現。另外,羅一鈞也表示,有些民眾染疫出現心因性休克,因為血壓偏低、交感神經興奮,加上體溫偏低,就容易出現冒冷汗情形,但這是警訊,而非只在夜間出現大量流汗的「夜間盜汗」,需要特別區分。而針對今天死亡兩例2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且接種三劑疫苗仍死亡的個案。羅一鈞表示,一位是住院中意外發現腦下垂體中風,和新冠肺炎屬於兩個獨立事件;另一個案可能和免疫風暴反應有關。至於是否會再有其他變異株,羅一鈞表示,Omicron也是去年11月底才突然出現,依目前趨勢來看,病毒變異仍在進行中,「希望沒有,但不能過於樂觀」,回持續加強境外移入個案的病毒序列偵測。
-
2022-09-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3875、境外+243 「較上周增25.6%」 指揮中心呼籲:中秋「這2族群」避免聚餐活動
本土+3萬3875、境外+243 「較上周增25.6%」國內新冠肺炎持續維持3萬多例,今天新增3萬3875例本土個案、243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有3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較上周四增加6908人,總共上升25.6%。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5491例男性、1萬837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415例),台北市(4,317例),台中市(3,990例),桃園市(3,536例),高雄市(2,710例),台南市(2,074例),彰化縣(1,495例),新竹縣(1,086例),新竹市(965例),苗栗縣(915例),屏東縣(783例),雲林縣(684例),宜蘭縣(626例),花蓮縣(616例),基隆市(616例),南投縣(577例),嘉義縣(507例),嘉義市(377例),台東縣(249例),澎湖縣(160例),金門縣(158例),連江縣(19例)。今日新增3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3例具慢性病史、20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5日至8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29日。今日新增24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3例男性、13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7例),菲律賓(7例),南韓、印尼及美國(各5例),泰國(3例),馬來西亞、香港及法國(各2例),奈及利亞、瑞士、土耳其、英國、柬埔寨、捷克、緬甸、中國、澳大利亞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17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2日至8月3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4萬2106例確診,分別為2萬8061例境外移入、531萬399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950例死亡病例,其中9,9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22例、台北市1,119例、台中市995例、高雄市927例、台南市769例、桃園市752例、彰化縣581例、屏東縣408例、雲林縣314例、南投縣295例、苗栗縣236例、嘉義縣232例、基隆市218例、宜蘭縣200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3例、新竹縣155例、台東縣140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疑新冠引發猛爆性心肌炎 20歲女接種過三劑疫苗染疫7天亡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54例、死亡36例。其中較年輕的死亡個案有兩名20多歲女性,其中一例個案發病後七天死亡,死因為心肌炎併休克以及新冠肺炎,懷疑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猛爆性心肌炎。另新增一例兒童MIS-C個案,所幸已於8月25日出院。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4048例,死亡9096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新增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33例具慢性病史、20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5日至8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29日。其中較年輕的死亡個案為兩名20多歲女性,皆無慢性病史、接種過三劑疫苗。其中一例個案8月21日出現噁心、嘔吐、冒冷汗、全身無力、咳嗽症狀,至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心肌酵素升高,於當天住院。入院後出現心因性休克、心臟收縮力弱,疑似心肌炎,檢驗PCR陽性確診,Ct值18。給予個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經過積極治療仍病況惡化,不幸於8月27日過世,死因為心肌炎併休克及新冠肺炎,懷疑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猛爆性心肌炎。另一例個案於8月22日出現頭暈、畏寒、噁心、頭痛等症狀,8月23日發燒,使用快篩陽性,服用一般藥物症狀曾一度好轉。8月27日再度發燒,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情形,當天到急診收治住院,體溫40.1度,抽血檢查發現血小板低下,頭部電腦斷層有腦下垂體中風合併腦內出血,經積極治療仍不幸於8月28日過世。羅一鈞表示,個案死因為新冠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及血小板低下,另有腦下垂體中風合併出血。而新冠和中風兩者可能是分開兩件事,其中嗜睡、意識改變症狀可能是因為腦下垂體中風所致。幼兒疫苗接種率2成6 指揮中心呼籲:中秋「這2族群」避免聚餐活動高中以下學童已於周二開學,其中幼兒接種率備受關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六個月至四歲幼兒接種率第一劑為26.8%、第二劑2%。另因應中秋節民眾有許多聚會活動,指揮中心也再度呼籲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不建議參加。莊人祥表示,6個月至四歲幼兒昨天莫德納疫苗接種共2881人,包括第一劑1195人、第二劑1686人;BNT疫苗則接種6664人。至於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8%、第二劑86.7%、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2.3%、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9.4%。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下周就是中秋節,民眾有烤肉聚餐等活動。因此再次提醒民眾應勤洗手、戴口罩,與不特定人士保持社交距離。另應遵守現行戴口罩規定,除例外情形如飲食需求、拍照等,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如有症狀請勿參加。未接種疫苗之長者、幼兒則不建議參加,以降低重症風險。營業場所也應該做好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和加強環境清消,餐廳則應提供洗手設備和消毒用品,且不得敬酒。
-
2022-09-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些人寧願當黑數!醫:BA.5疫情上升速度太快 4方法自我警覺
國內昨新增3萬4389例本土個案,新北市確診個案數達7607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連續多日破3萬,病例數明顯上升,「正式進入下一波流行」。急診醫師指出,近期1周病例增加速度相當快,到年底有可能再增600萬人確診,政府應開始教育民眾認知疫情流感化。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日前表示,若每日平均增加2.5萬例本土病例,至年底有可能再增加300萬人確診,依照往例確診比例約占總體2成,黑數約為報告病例數1.5倍,估算後增加確診數可能500至600萬人。雖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表示,從高、中、低推估數字來看,應該不會那麼多。但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亞東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表示,保守估計每日增加2至3萬人,加上黑數,到年底應該會有500至600萬人確診。「BA.5疫情上升速度太快了!」洪芳明指出,亞東醫院是新北唯一的醫學中心,今日正在住院就有53名病人,且還在急診等待一般病床就有60名病人,急診量整個大幅提升,專責病房需求量提升,門診量調降,都有明顯感受。指揮中心8月30日宣布全台醫院調整專責病床開設比例,雙北應變醫院需開設至25至30%,其他縣市應變醫院開設15至20%;而500床以上非應變醫院,專責病房比例需分別提升到10至15%,東區則維持5%。洪子仁說,長者、嬰幼兒疫苗保護力尚未建立,可能引發重症,增加醫療量能負擔,以新光醫院為例,先前病床數降載到5%、33床專責病床,隨著疫情升溫,幾乎7、8成滿床率,近期隨指揮中心規定,醫院快速應變,升載專責病床到15%。不過洪子仁說,希望指揮中心能更貼近臨床需求,像是疫情升溫短時間升載專責病床,疫情趨緩時也能有效率、快速降載專責病床,如此才能讓新冠及非新冠病人床位使用最佳化。洪芳明表示,近期也有不少醫療人員確診,因新冠肺炎仍被歸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因此無論有無症狀,確診者得進行7天居家隔離及7天自主管理,自主性大大被侷限,或許政府應思考,是否應教育民眾「疫情流感化」認知,病情嚴重者醫院專責照顧、無症狀輕症者自我管理。「有些無法請假的人,寧願選擇當黑數。」洪芳明表示,周邊確診的人數增加,但很多人礙於工作無法請假、沒有保防疫險等,即便快篩陽性、或有症狀,寧願當黑數也不通報確診,雖可以理解民眾行為,但仍呼籲黑數們「要保護周邊的人,不要隨意在外脫口罩」。洪子仁說,我國經歷BA.1、BA.2疫情後,從4月至9月,已經經歷5個月輕症適應期,政府防疫作為、醫院防疫任性、民眾防疫認知已調整最適化程度,但疫情再起,民眾需自我健康檢測、也要提高警覺自我評估風險,「每個人風險程度不一樣」。洪子仁表示,相較20到50歲打滿3劑民眾,感染風險程度較低,但65歲以上長者第4劑施打率僅33.8%,仍然偏低,感染後仍然有可能重症、住院,若沒有完整接種,應該避免頻繁社交活動,「明知道颱風要來,就應該做好防颱準備」,防範疫情侵襲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洪芳明也提醒4方法自我警覺,包括:一、若感覺到呼吸困難,二、感覺到持續性胸痛或胸悶不適,三、感覺到自己無法保持清醒,或家人注意到你有時有意識不清的狀況,四、看起來臉色蒼白或發青,與平時不同,且感覺不舒服,需要盡速就醫。去年亞東醫院協助新北市政府運營板橋集中檢疫所,共照顧679個新冠病人,其中47個病人直接被轉送醫院,有74個病人住檢疫所後被轉送醫院,洪芳明與陽明交大醫管所學者陳翎、丁俊恩及亞東醫院醫師許志豪等人合作,以深度學習為基礎,設計一套轉住院風險評分系統,該研究已於「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登。洪芳明表示,上述系統以真實病例數據學習,連續2天輸入血氧、體溫、心跳、血壓(收縮壓、舒張壓)5數據,即可快速分辨新冠病人屬於低、中、高風險。
-
2022-08-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直播/本土+3萬4389例 新北個案衝破7千 境外+234例
本土+3萬4389例 新北個案衝破7千 境外+234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今天新增3萬4389例本土個案、234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新北市個案數暴增至7607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和預期的疫情走向,病例數上升,正進入下一波流行,提醒民眾還沒有接種疫苗者盡快接種。今日新增例本土病例,為1萬5820例男性、1萬8556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607例),台北市(4,332例),台中市(4,100例),桃園市(3,780例),高雄市(2,592例),台南市(2,173例),彰化縣(1,416例),新竹市(1,047例),新竹縣(1,044例),苗栗縣(899例),屏東縣(801例),雲林縣(708例),基隆市(702例),花蓮縣(652例),宜蘭縣(614例),南投縣(474例),嘉義縣(446例),台東縣(331例),嘉義市(327例),澎湖縣(184例),金門縣(133例),連江縣(27例)。今日新增2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3日至8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2日至8月28日。今日新增23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11例男性、12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22例),日本(8例),泰國及美國(各4例),香港(3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2例),奧地利、瑞典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18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31日至8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0萬8029例確診,分別為2萬7833例境外移入、528萬1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914例死亡病例,其中989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10例、台北市1,112例、台中市992例、高雄市925例、台南市768例、桃園市752例、彰化縣577例、屏東縣407例、雲林縣314例、南投縣294例、苗栗縣235例、嘉義縣232例、基隆市217例、宜蘭縣198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3例、新竹縣155例、台東縣140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7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新冠新增4例兒童重症 1腦炎、3MIS-C 皆未接種疫苗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132例、死亡21例。其中新增四例兒童重症個案,分別為一例腦炎、三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皆未接種疫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894例,死亡9060例。今天新增2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20例具慢性病史、13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3日至8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2日至8月28日。其中較年輕的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史,僅接種兩劑疫苗。6月6日因發燒、呼吸困難、意識改變送急診,採檢PCR陽性確診,X光顯示肺炎。住院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生素治療,6月12日仍因病況惡化死亡,死因為糖尿病酮酸血症及新冠肺炎。現在才通報是因新冠肺炎從其他死因轉為主要死因而補提列。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例兒童腦炎重症。個案為兩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8月27日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使用家用快篩陽性,8月28日因活力食慾下降、疲倦至急診,體溫檢查40.6度,持續性全身抽搐30分鐘,頭部電腦斷層有腦水腫,診斷疑似腦炎。於急診給予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球蛋白、降腦壓藥,8月29日轉入加護病房治療,病況改善,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因應開學+中秋連假 9月1日第5輪實名制快篩開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鑑於國內疫情上升,加上學校已開學及中秋連假將至,民眾交流及聚會機會增加,社區傳播風險上升,為因應民眾購買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之需求,宣布9月1日起,第五輪實名制快篩開賣。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實名制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貨源充足,為滿足民眾購買之需求,維持至多可購買2份(10劑),並可分成1次或2次購買(可代購),售價仍維持每份(5劑)500元,籲請有需求的民眾,可持健保卡至販售實名制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的健保特約藥局與衛生所購買。指揮中心說,為因應民眾購買平價之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需求,指揮中心於今年4月28日推出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依循口罩實名制1.0於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通路販售,凡是持有健保卡或居留證之民眾,均可至藥局及衛生所購買,每輪每位民眾可購買1份5劑,每份售價500元(醫材原則售出,概不退換)。第二輪於6月6日開始實施,每個販售據點每天配送份數由78份增為117份,並自6月13日起,取消單雙號的購買限制,民眾可自行依需求選擇購買日期,提升購買之方便性。第三輪於7月1日開始實施,每輪每位民眾維持購買1份5劑;第四輪於8月15日開始實施,每輪每位民眾購買數量由原先1份(5劑),增加至多可購買2份(10劑),並可分成1次或2次購買(可代購)。指揮中心表示,除快篩試劑實名制外,8月15日起已開始實施第三輪 0-6歲學齡前幼兒免費領取快篩試劑,領取資格仍為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孩童;另9月1日起亦開放65歲以上(1957年(含)以前出生)長者免費領取快篩試劑,民眾可持尚未領取孩童或9月1日起持65歲以上長者的健保卡,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入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的購買資格。猴痘疫苗周五到500多劑 第3例個案已出院自6月24日國內出現首例自猴痘確診病例,目前已累計三例個案。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猴痘疫苗預計9月2日到貨,將到貨500多劑。針對猴痘疫苗,疾管署日前表示,希望於8月底能到貨,今天周志浩則說明確切到貨時間為9月2日,預計到貨500多劑。目前搶貨不易,因此先爭取500多劑,後續再爭取供應。周志浩表示,猴痘並非全民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實驗室操作病毒人員、接觸高風險及免疫低下人員。另針對8月6日公布的第三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該名個案已經出院。第三例個案為一名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自美國返台後,於居家檢疫期間發現染疫。而針對猴痘,國內已於今年6月23日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且已購買抗病毒藥物504人份,並於8月14日到貨。
-
2022-08-30 養生.聰明飲食
一口氣大量喝水反而讓水分流失 營養師教正確喝水6訣竅
人體70%都是水分,各細胞的生化反應,包含消化、吸收、排除廢棄物、維持血液循環、調節體溫、脂肪的代謝等,都需要足夠的水分才得以進行。但不少人是口渴了才喝水,也有些人每天喝了2000㏄的液體,身體還是缺水?該如何正確喝水?不可不知以下喝水6訣竅。1.起床先喝200-300㏄溫水睡眠過程中,呼吸、流汗、細胞的生化反應等,會不斷流失水分,所以起床那一刻,身體處在極度缺水的狀況,建議應該先喝杯溫開水,約200-300㏄,有助解渴,還能穩定血壓、刺激腸胃蠕動等好處。2.別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是身體缺水的最後表徵,代表身體已經缺了快2%水分,例如60公斤的人口渴,實際身體已少了1.2公斤的水分,此時身體的各項生化反應已經趨向停擺了。很多人以為沒有感到口渴,是不是代表身體不缺水?答案並不是。其實喝的水愈充足,對乾渴感就會愈敏銳;相反的,喝的水愈少,對口渴的感覺就愈遲鈍,因此,建議應經常小口小口喝水,一段時間習慣後,身體自然可以發出正常的口渴訊號。3.一日飲水量為體重乘以30㏄一日的飲水量為自身的體重乘以30計算。舉例來說,一位5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飲水量要達到1500㏄,若是大量運動,或是夏天容易流汗、常待在冷氣房等原因,可以提升到乘以40才足夠。4.少量多次補充研究發現,人體20分鐘可以吸收的水大約是200㏄。有些人因為不常喝水,為了達到飲水目標,可能一次灌500㏄的水,此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而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身體根本沒有辦法吸收。建議水應該分次慢慢喝,每次喝100-200㏄,且一小時內飲水不超過1000㏄,以免增加腎臟負擔。5.茶、咖啡、飲料不算水許多人認為平時有喝飲料、湯、茶、咖啡等,這些都是液體,也可以補充水分。不過,這些液體都是屬於利尿的飲品,看似可補充水分,但實際上身體的細胞卻是處在缺水狀況。建議民眾最好還是養成喝開水的習慣,而不是仰賴這些飲品取代水。6.喝溫開水冰水入胃雖然會被人體加溫,但冰水的低溫,卻會讓腸胃道黏膜的微血管收縮,降低消化吸收的能力,而且冰水會凝結食物中的脂肪,使腸胃更難分解消化多餘的脂肪,長久下來胃可能會經常感到不舒服。所以,喝與體溫相當的溫開水,身體比較沒負擔。
-
2022-08-29 癌症.其他癌症
膀胱癌患者開刀前享用大餐卻倒下失去心跳 低溫療法讓他轉危為安
一名78歲膀胱癌的患者,在開刀前正想先享用一頓大餐,不料卻突然倒下,喪失意識,到院急救恢復心跳後,轉入加護病房,昏迷指數只有3分。醫師評估他腦部無出血情形且在1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內,立即進行了低溫療法,所幸患者在幾天後甦醒,並慢慢脫離了呼吸器,轉到普通病房。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明峯說,這樣的病患,常常在心跳停止的期間,腦部就已經因為缺乏氧氣的供應而有受損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缺氧性腦病變。目前在醫學上,比較有證據能夠改善缺氧性腦病變的治療就是低溫療法。他說,傳統治療到院前心跳停止病患的方法是以支持治療為主,但這些病患幸運地活下來而沒有殘留神經學上的損傷卻相當罕見。一般而言,在心跳停止超過5 分鐘後體內的自由基就會開始對大腦造成傷害,而低溫可減少大腦的活性和氧氣代謝率。因而改善缺氧後的腦損傷,也可以使人體代謝速率及氧氣消耗量下降,並抑制自由基反應、減緩分解酵素的活性。李明峯說,在低體溫情況下,被認為可以抑制很多因為組織再灌流時所造成的傷害,包括自由基的製造、有活性的氨基酸被釋放及鈣離子在細胞內的轉移,而這些變化會導致粒線體的傷害,甚至於引發有計畫的細胞凋亡。他說,過去執行低溫療法,一般分為體外和體內兩種。傳統的體外式,多半採用冰敷袋、冷卻墊等,降溫效果較緩慢且不穩定。而體內式的則是採用植入式導管的方式,讓導管中的液體和病患的血液產生熱交換,藉以降低病患的體溫,不僅降溫較快,而且降溫的效果較穩定,能夠維持病患的體溫在一定的範圍。李明峯說,像這樣突然心跳停止的病人,除了仰賴緊急救護體系的快速施救,恢復心跳後的救治也極為重要的。目前體內導管式低溫療法的治療術式有健保給付,讓這些病情危急的病人能夠接受最先進的治療,恢復意識和腦部功能,避免了家屬的遺憾。
-
2022-08-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個案2萬160例 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9千
今新增本土個案2萬160例 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9千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國內今天新增2萬160例本土個案、288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2例,這波疫情累計死亡人數破九千,達9012人。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如指揮中心預期,病例數已有在增加的趨勢。今日新增2萬160例本土病例,為9,313例男性、10,836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23例),桃園市(2,471例),台北市(2,470例),台中市(2,249例),高雄市(1,504例),台南市(1,220例),彰化縣(845例),新竹縣(798例),新竹市(604例),苗栗縣(512例),屏東縣(488例),花蓮縣(429例),宜蘭縣(414例),雲林縣(394例),基隆市(385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05例),嘉義市(205例),台東縣(162例),澎湖縣(143例),金門縣(90例),連江縣(32例)。今日新增2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7月3日至8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8月11日至8月26日。一月至今累計中重症2萬3706人、死亡9012例。今日新增28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7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0例),美國(6例),加拿大、泰國及馬來西亞(各3例),菲律賓、法國及新加坡(各2例),印尼、韓國、英國、中國及日本(各1例),另25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31日至8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4萬2009例確診,分別為2萬7298例境外移入、521萬465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866例死亡病例,其中9,8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05例、台北市1,108例、台中市989例、高雄市923例、台南市765例、桃園市742例、彰化縣567例、屏東縣407例、雲林縣311例、南投縣293例、苗栗縣234例、嘉義縣231例、基隆市217例、宜蘭縣197例、花蓮縣162例、嘉義市161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40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7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BA.5本土個案占比已四成 30多歲外國女為首例死亡個案國內今天新增94例BA.5本土個案,全國占比已從上周18%升至40.2%。其中更出現首例BA.5死亡個案,為8月24日公布的病逝者,完成定序後確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BA.5正逐漸取代原本的BA.2病毒株,成為主流株。新增的94例本土BA.5個案分布為北部68例、中部11例、南部13例、東部2例,占上周所有已定序234例的40.2%,為39名男性、55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確診日介於7月3日至8月24日。羅一鈞表示,BA.5雖多以輕症、無症狀為主,但仍出現死亡個案,為上周公布過的個案。個案為30多歲非本國籍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3日快篩陽性,8月15日高燒至41度、昏迷送醫,有休克現象。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8月16日急救無效,死因為缺氧性腦病變、癲癇重積及新冠肺炎。另外,羅一鈞表示,邊境持續攔截變異株,以BA.5為最大宗,占七成以上。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2株BA.4、57株BA.5、2株BA.2.75,個案分別為36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8月11日至8月22日。其中檢出BA.4個案分別自韓國及美國(各1例);BA.5個案分別自越南(8例),美國(7例),泰國(5例),菲律賓(4例),日本、印尼、新加坡、英國及加拿大(各3例),柬埔寨(2例),馬來西亞、法國、南非、紐西蘭、韓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挪威、香港、西班牙、緬甸、丹麥及印度(各1例);BA.2.75個案均自印度移入。截至目前累計186例BA.5、3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境外移入個案BA.4為80例、BA.5為662例、BA.2.75為10例。BA.5疫情已經開始! 幼兒還有四成未感染也未接種本土BA.5個案占比暴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回升。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疫情是連續11周下降後首度上升,而這周上升幅度增加,增幅達15.5%,可確定BA.5疫情已經開始。王必勝表示,疫情上升,接下來除開學之外也會遇到中秋和重陽節等民俗節慶,民眾有相關聚會活動。提醒民眾參加活動應做好勤洗手、戴口罩、與不特定人士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且應遵守現行戴口罩規定,除例外情形,如飲食需求、拍照等得免戴口罩。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如有症狀請勿參加。另外應隨身攜帶洗手用品,並建議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營業場所、公共場域和餐飲場所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和加強環境消毒,餐飲場所另應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且不得敬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不建議參加聚會活動。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六個月至四歲幼兒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22.8%、第二劑為1.5%。全國疫苗接種率為第一劑92.6%、第二劑86.6%、追加劑第一劑72.2%、追加劑第二劑9.2%。王必勝表示,幼兒第一劑接種率約22%,加上自然感染率30%,保護力約50%,因此還有40%未曾感染過也未接種疫苗。另外,第二劑接種率較少主要是因為莫德納需等四周才能打第二劑,因此可接種人數較有限,但提醒家長完整施打才有完整保護力。疫情升溫?BA.5全國占比已達四成 單日確診恐升至三萬五指揮中心七月時曾表示,當Omicron變異株占本土病例達到三成以上,才會看到疫情明顯上升。而今天指揮中心公布BA.5全國占比已達四成,外界關心本周單日確診數是否會突破三萬五千例。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每周二、三通常確診數最高,屆時達到3萬5千例也是有可能的。王必勝表示,推估模型目前對於疫情開始時間掌握準確,估計八月二十幾日開始上升,修正模型預計高點落在九月中下旬。至於確診人數推估,目前高推估高峰約為單日6萬多例、低推估為單日三萬多例,將密切觀察相關發展。而目前重複感染人數為6734人。王必勝表示,隨疫情升溫,專責病房北部的使用率會開始上升,醫療應變組會即時調升,藥物部分目前評估絕對充足。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專責總床數為8072床,空床數4952床,空床率達61.5%;其中台北區總床數2273床,空床數1033床,空床率為45.4%,其餘區域空床率皆達50%以上。
-
2022-08-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機師染疫心聲:外界別打氣 已一肚子氣
有30年資歷的華航機師大雄(化名)去年執勤後返台居家檢疫時確診,醫院一度發出病危通知,他說,住院期間當外界對他喊加油、打氣時,他不想聽,因為染疫已一肚子怒氣。在此之前,大雄從未生過大病,從沒想到一場疫病讓他病床足足躺了2週無法下床,吃足苦頭。回想起確診及治療過程,宛如惡夢一場,大雄說,自己明明是在防疫上十分小心又謹慎的人,出勤時戴手套、戴口罩,用餐前一定先用酒精消毒餐具,當得知染疫時,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大雄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4月下旬,他和多數人一樣,都還沒有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有一次執行飛美國的貨機任務,在安克拉治時就有發冷現象,以為是感冒,就先吃了隨身帶的感冒藥,又因為發燒,服用普拿疼退燒。過2天仍未改善,大雄繼續吃藥,情況有改善,4月底回台,隔離3天後採檢是陰性,但返家後身體又開始發冷,體溫約攝氏37、38度,仍是先自行服藥,但當1天要吃3到4顆普拿疼時,自覺不對勁,立即撥打1922,通知衛生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很快派救護車將大雄送醫,經過採檢、照X光後,發現他有一側的肺已出現浸潤,而且病毒核酸檢測(PCR)的CT值只有21,血氧濃度降至百分之80幾,醫院不但立即安排他住院,還告知可能要插管。他當時全身感覺很悶,又毫無食慾,但還是不斷地思考,所有防疫步驟都小心翼翼,「怎麼還是被病毒盯上了?」他滿腹疑問。那段大約1個月的時間,接連有華航機師及其家人、諾富特飯店工作人員確診,緊接著又有萬華茶室、宜蘭電子遊藝場群聚感染連環爆,社區疫情風聲鶴唳,重災之下,許多確診者在病床上迎戰病毒,還被扣上防疫不力的大帽子,環顧四方,其實自己也不明白為何染疫。大雄在中興院區住了1天後,醫院隔天告訴他要轉到三軍總醫院,還發出病危通知,到了三總隔天,醫院通知要換病房。大雄不解追問,醫院的答覆是原有病房太小,塞不下他需要的各種治療儀器。接下來14天,大雄就完全躺在病床上,因一手插動脈管測血氧,一手插靜脈管打抗生素,身上還布滿了監測心電圖的貼片,整個人只能躺著,連大小便都要護理師幫忙,睜開眼睛看到插管機器就擺在一旁,心情跌落谷底。大雄說,在無法動彈那2週,最擔心的是肺功能受影響,不知何時能恢復,擔心未來無法飛行,慶幸的是在三總第2天他開始退燒,血氧濃度也漸回升,醫院還要他每天趴1到2小時,恢復肺功能,住院16天後終於出院。又休息2週後,回診確定完全康復,大雄將體檢報告由公司轉交民航局,並在完成模擬機訓練後,6月中旬重返藍天。大雄繼續他熱愛的飛行工作,只是一切更加小心,即使待在防疫旅館的房間內,他還是戴著口罩,甚至回家後為保護家人,不進房間,而是睡在客廳。去年的這一波疫情,對航空機組員影響重大。他說,有同事無法接受對機師的嚴格隔離管制,乾脆提前退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國籍航空的檢疫措施,在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前,機組員甫從「5+9」(居家檢疫5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9天),調整為「3+11」(居家檢疫3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事件發生後,又根據境內外疫情發展、疫苗接種情況,數度調整。大雄談到,為了防堵疫情,對國籍航空機師實施的隔離管制的確對造成很大影響,不但要用電子圍籬監控,一度還強制集中檢疫後,當生活多半時間只有在機艙和房間時,心理上真是很難熬。「我是靠著熱愛飛行來撐下去,」他解釋,以長程班來看,每週至少檢疫2到3次,且時常檢疫隔離期中又再派飛,「每次出勤再見家人至少是17天後,且不斷循環。」隔離對年輕機師造成的壓力尤其大,當大雄看到年輕機師隔著防疫旅館窗戶,望著旅館外的太太帶著年幼孩子在旅館外對著窗戶招手時,讓他覺得很心酸,這些年輕機師為了生活壓力,一切都只能忍下去。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案例圖,去年4到5月華航機師群聚,超過30名機師及其家人確診。華航表示,機師染疫後,公司都依照勞工職災法規,幫員工請領職災給付。不過,實際請領金額,華航則未說明。
-
2022-08-29 焦點.健康知識+
喝水怎樣喝才有效?營養師6大QA教你喝出好氣色
人人都知道,喝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可曾想過,要怎麼樣喝水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呢?喝太多、喝太少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什麼時候補充水分才是最佳時機呢?茶可以取代開水嗎?夏天喝冰水是禁忌嗎?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鄭穎倢整理6大QA,教你正確喝水,喝出苗條、健康以及好氣色。Q1:一天該喝多少水?鄭穎倢表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或是用體重計算*30=每日應飲用之總水量,可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Q2:喝太多水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喝太多水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尤其是鈉)濃度被稀釋。鄭穎倢表示,血清鈉濃度太低稱為低鈉血症,為了平衡細胞內外液的電解質濃度,血液中的水就會滲透進入細胞,造成細胞膨脹以及電解質稀釋。症狀有頭痛、視力模糊、肌肉痙攣、抽蓄,罕見的情形下會死亡。水中毒很罕見,馬拉松選手為了怕脫水喝太多水的時候可能發生,這時候預防方式可以改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同時補充電解質。Q3:喝太少可能造成身體脫水?脫水的原因有腹瀉、嘔吐、發燒、劇烈運動、炎熱天氣、乾燥環境、甚至高海拔都會造成脫水。鄭穎倢表示,口渴是身體需要更多水的訊號,但是口渴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特別是在激烈運動、嬰兒期、生病或是老年期。輕微到中度脫水的症狀是口腔與皮膚乾燥,疲乏與肌肉衰弱,尿量減少、尿液深黃、頭痛、暈眩。鄭穎倢指出,如果持續脫水,會造成血液溶質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心率上升。身體感覺到血液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就會啟動一系列保存水分的步驟,例如強迫腎臟保留水分,減少尿量,但同時仍會有其他途徑流失(糞便、皮膚、肺等),如果持續喪失,就會造成腎衰竭、痙攣、精神混亂、昏迷等,嚴重脫水若置之不顧會導致死亡。Q4:每日最佳飲水時機?鄭穎倢說明,國民健康署特提出「喝開水5要訣」的技巧,並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有需要限水的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一、起床一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小口分次慢慢喝一杯300-500ml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二、用餐前後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300-500ml的水,餐前或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慢慢喝,取代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三、外出要帶水準備500ml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四、製作提味水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五、1,500ml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ml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Q5:現代人忙碌,時常忘記喝水,或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寧可喝飲料,對於喝足量的水也有壓力,怎麼辦?白開水是零熱量的最佳飲品,若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亦可適度飲用無加糖的氣泡水。鄭穎倢建議,生活中可將一天所需要飲用之水量用水壺裝好,放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得到的位置,經過看到就飲用,就可督促自己將一天飲水的目標達成。除了白開水外,食物當中的水,包含飲料跟湯品可供應最多的水,若以營養來說,牛奶、豆漿相比汽水或含糖飲料富含優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Q6:茶可以取代白開水嗎?夏天到底能不能喝冰水呢?鄭穎倢解釋,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屬於溫和的利尿劑,每日建議500ml內較不會造成水分不平衡。吃冰可能會讓血管收縮造成頭痛、腸胃消化不良。另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吃冰會讓氣管收縮、氣喘症狀加劇。【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4770】
-
2022-08-23 養生.聰明飲食
去冰飲料、熱飲放涼比較甜?營養師曝真相:不是因為多加糖
你有沒有覺得,每次冷飲退冰、熱飲放涼,都會覺得變甜膩了?聽說去冰飲料比較甜,是因為店家多加糖?真的是這樣嗎?味覺分為四種 多受體溫影響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冰品融化、冷飲退冰、熱飲放涼都會有比較甜的錯覺,這其實是「溫度」會影響我們的「味蕾」,當「甜味」越接近人體溫度感覺就越甜。把味覺分為四種「甜、鹹、酸、苦」,高敏敏分享溫度&味覺曲線圖,會發現每個味道感受都不相同:‧甜:越接近人體溫度越甜所以將冷飲退冰、熱飲放涼或冰品融化,吃喝起來都會感覺變甜。‧鹹:鹹味越燙越不明顯炒菜煮湯放涼會感覺變鹹。‧酸:基本上酸度在味蕾的感受,不會受溫度影響但若溫度過高,可能就會破壞酸度,導致味道變質。‧苦:跟鹹味一樣,越燙越不明顯這就是為什麼苦茶或中藥放涼會變特別苦的原因。辣是痛絕非味覺 辣椒素具刺激性此外,不少人好奇辣在哪裡?高敏敏強調,辣是痛覺並非味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含有刺激性,會讓人產生一種灼熱的痛覺。掌握味覺變化 減輕身體負擔其實如果能掌握味覺變化,是可以讓自己的飲食更健康的!高敏敏說,以手搖飲來說,建議可以「點去冰」微糖就好,當然無糖更好,因為當甜味越接近人體溫度會感覺越甜,所以不止達到少糖的目的,也能享受甜蜜蜜的滋味。至於料理時,也因為高溫的關係對鹹味不敏感,建議可以少放一些鹽,來減少鈉的攝取量;而在吃「苦」時,也可以趁熱享用完畢 減少苦味帶來的負擔。延伸閱讀: ·「15款手搖飲」熱量公開!愛喝正常冰、酸小心胖 第一名要快走85分鐘才能消耗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
2022-08-20 養生.抗老養生
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怎麼辦?中醫:少吃辛辣燥熱物,按摩5大護眼穴位助改善
一般人只想到眼睛屬於五官,有了問題自然是找西醫眼科治療,其實,從中醫的觀點看,眼睛不好也能反映出身體內臟部位可能出了問題,必須多方調理,才能夠養出靈活雙眼。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天心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麒方副教授指出,眼睛是我們吸收外界資訊來源的重要媒介,但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長時間近距離盯著3C產品,或者缺乏日照,甚至是飲食、作息不好時,也會影響體內流質如氣、血、水的循環運作失調,這會加重眼睛器官的負擔。今本《黃帝內經》也指出,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兩目者營衛魂魄之所常」,等於是與肝、腎、脾等內臟都有關。陳麒方表示,「從中醫的學理來看,眼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臟腑的疲勞與損傷;反之,體內器官若出了問題,也會間接影響眼睛的健康」。注重飲食 少吃辛辣燥熱物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如老花眼、白內障、乾眼症、多淚症時,中醫的治療方式會先辨別疾病的症候,再依據個人狀況開立各種湯方或科學中藥,甚至可搭配針刺、線灸等來舒緩眼睛不適並消除疼痛。陳麒方說,中醫對眼疾治療已有現代科學雙盲試驗證據支持,無論是幼兒近視初期、老年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前期、白內障前期、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眼睛疲勞、乾眼症、多淚症、眼痠、眼睛癢、過敏以及其他眼疾等,都能配合西醫眼科共同處置。對於現代人過度使用眼睛而出現的眼睛退化現象,陳麒方建議除了尋求中醫或西醫外,也要搭配飲食禁忌,才能讓效果加乘。包括要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大蒜等,以及少碰任何燥熱食物如燻、炸、燒烤物、肉桂、韭菜、羊肉等;還要避免刺激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酒或導致發炎過敏的芒果、榴槤、筍類、鴨肉、鵝肉、帶殼海鮮等。至於平日建議多喝水,可吃雞蛋、白米飯、平性蔬菜水果如蓮子、豌豆、四季豆、地瓜葉、黑木耳、銀耳、山藥、紅豆、菠菜、高麗菜、花椰菜、苜蓿芽及蘋果、香蕉、木瓜等,陳麒方提醒,這些好的食材要盡量在白天食用較佳。按摩眼周穴位 可用毛巾熱敷穴位按摩是中醫精髓之一,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將通未通也痛」,若適當進行,可舒緩不適。中醫師陳麒方表示,眼區的穴位相當多,平日可以透過熱毛巾熱敷,可比體溫高5度左右(約42至43℃左右)直接蓋在眼睛區域上,能幫助舒緩眼睛。另外,也建議可每天依序按壓眼睛周圍穴道數十次,五大護眼穴位供參考;按摩方式可以大拇指指關節慢慢用力順時針壓迫,但須留意不要壓迫到眼球。魚腰穴/有鎮驚安神、疏風通絡之用;可改善眼睛紅、腫、痛及眼瞼下垂、近視與急性結膜炎等。瞳子髎穴/清腦明目、疏通經氣、消腫止痛;可舒緩一切眼疾、偏頭痛、角膜炎、夜盲症、青光眼、近視、視力減退、白內障、眼睛癢等。承泣穴/明目止淚;可舒緩眩暈、口眼歪斜等,也對多淚、近視、遠視、青光眼、眼睛癢、散光等有效。攢竹穴/清腦明目、通經活絡;可舒緩頭痛、頭昏腦脹、緊張性疼痛、目眩等,也能改善淚液過多、視力減退、近視、急慢性結膜炎、眼睛癢等症狀。睛明穴/明目消翳;可舒緩頭痛、目眩、鼻塞等疾病,也對眼球充血、角膜炎、結膜炎、早期輕度白內障、青光眼、夜盲症、近視、遠視、散光等緩解有幫助。
-
2022-08-20 寵物.寵物疾病
毛小孩也怕熱傷害!如何避免寵物中暑? 獸醫師提解方
高溫濕熱,毛小孩也可能受到熱傷害,獸醫師呂信彰提醒,巴哥犬、法國鬥牛犬、北京狗、扁臉貓等口鼻短小寵物容易中暑,如有異常喘氣、精神萎靡、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黃嘉文表示,最近豔陽高照、高溫頻破紀錄,許多人受不了,當然動物也難以承受高溫,就接獲不少毛小孩中暑案例,飼主務必提高警覺。黃嘉文指出,犬隻體溫高於人體1至2度,且無法以皮膚來調控體溫,僅能靠腳掌及吐舌頭來降溫,如果沒有喝水,又處於高溫環境下,中暑風險偏高。毛小孩中暑怎麼辦?不少飼主在大熱天牽著狗狗外出散步,發現毛小孩突然大口喘氣、口吐唾沫、走路搖擺、失去平衡及異常虛弱,奄奄一息,此時該怎麼辦呢?呂信彰指出,與人中暑的急救相似,毛小孩中暑後,第一時間移至蔭涼通風處,讓毛寶貝補充水分,並採取降溫措施,可以用水將全身澆濕,迅速降溫。如果寵物已經昏厥,不可以強灌喝水,以免嗆傷,並儘快送到動物醫院搶救。至於貓咪,則多半在屋內中暑,如果室溫過高、空調太弱或換氣不充分,貓咪無處可躲,也無法控制體溫,以致出現熱傷害,等到主人回到家,發現不對勁,此時就醫,可能已經來不及。如何避免毛小孩中暑、熱傷害?呂信彰提出3大建議:▸給予充足、乾淨的飲用水。▸室內開啟空調冷氣,或使用風扇來降低溫度。▸避免在中午帶寵物外出散步,在戶外活動時,應攜帶飲水器具,讓狗狗適時補充水分。呂信彰表示,毛小孩中暑症狀為心跳加快、體溫升高、異常喘氣、萎靡虛弱、活動力變差、走路搖擺、牙齦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嚴重時可能腹瀉、嘔吐、休克或昏迷。若毛寶貝出現嚴重症狀,務必趕緊送到動物醫院急救。★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8-16 養生.健康瘦身
連喝水都會胖?問題可能出在基礎代謝率!營養師:學會計算3種數值,實踐消耗熱量3招
疫情讓許多人變得更「宅」,結果好像換來了一身易胖體質,好像連喝水都會胖,怎麼會這樣?問題可能出在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基礎代謝率下降會讓身體變得「節能」,不需要那麼多熱量也能活,要是又加上關在家裡、沒有額外做運動,即便吃的東西內容、份量都沒變,攝取的熱量還是很容易「供過於求」,當然會變胖。既然基礎代謝是關鍵,就要先認識它,才知道該怎麼維持和提升。營養師王為國表示,可以把人體想成一台手機,開機後就算整天只是放著,還是有最基本的功能要耗電,這個耗電量就是「基礎代謝率」,用於維持心跳、呼吸、體溫、腸胃傳導、神經傳導、把大分子的營養分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等。王為國表示,必須要有實驗室設備和環境,才能算出一個人真正的基礎代謝率,但也可以利用體重估算,提供複雜版和簡單版,怕麻煩的人可採簡單版,每公斤體重乘以1大卡(男性)或0.9大卡(女性),再乘以24小時,算出來的數字就是僅僅維持活著,一天大約需要多少熱量。.基礎代謝率BMR計算複雜版:男性=(13.7×體重)+(5.0×身高)-(6.8×年齡)+66女性=(9.6×體重)+(1.8×身高)-(4.7×年齡)+655簡單版:男性:1.0大卡x體重x24小時女性:0.9大卡x體重x24小時不過,即使宅在家裡,一般來說也不會躺24小時不動,還是會有坐起、走動、弄東西吃、上廁所等基本活動,這些都不用算嗎?王為國說,把基礎代謝率乘以1.06,就會得到「休息時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會比基礎代謝率更符合一般健康人實際的基礎熱量需求。BMR乘上不同活動量係數,則會得到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每日所需總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讓總熱量低於TDEE,就能得到減肥所需要的「熱量赤字」。.RMR(休息時代謝率):基礎代謝率x1.06.TDEE(每日所需總熱量計算):基礎代謝率x活動量係數輕度活動者=1.1×基礎代謝率中度活動者=1.3×基礎代謝率重度活動者=1.5×基礎代謝率既然熱量赤字就能減肥,那只要想辦法吃超少就好了?答案是不行。王為國表示,身體傾向「生存」,如果長期攝取低熱量,熱量不夠的身體就會想辦法「節能」,先減少與生存無關的熱量消耗,以達成下修BMR的目的。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女生會停經、男生性欲下降,因為對身體來說,生育功能並非生存之必須。「為了避免身體一直趨向節能,必須要做一些事情去告訴身體『我需要能量』。」王為國表示,BMR大約占每天所需熱量七成,身體活動和運動約佔二成,最後一成是食物產熱效應,就是把食物變成養分所需要消耗的熱量,可以從這三個方向去思考,怎麼告訴身體「我需要能量」。消耗熱量3招第一招、運動並且增加肌肉量:運動是最直接告訴身體需要能量的做法,但運動不能一直維持相同強度,必須要追求「向上適應」,循序漸進提高運動的強度、頻率、時間,身體才會去增加能量消耗。王為國指出,透過有系統的訓練增加肌肉量,可提高從事同樣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同樣掃地十分鐘,肌肉量高的人消耗的熱量,就是會比肌肉量低的人更多。肌肉量較高或勞動量較大、有適度曬太陽維持體內維生素D濃度的人,體內的「鳶尾素」濃度也會比較高。鳶尾素可提高「白色脂肪」轉為「棕色脂肪」的比例,提高棕色脂肪也是促進熱量消耗、提升BMR的好方法。第二招、喝足夠的水:研究發現,餐前半小時喝500毫升的水,那一小時的代謝率就增加30%,研究人員推測,可能原因是此舉可適度刺激交感神經,進而提升身體的熱量消耗。要注意的是,如果生活緊張或攝取很多咖啡因,讓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可能會在該進食的時候不餓,過了一段時間忽然超餓,導致暴飲暴食。第三招、注意攝取有益於維繫代謝率的營養素:王為國表示,蛋白質食物產熱效應高,攝取100大卡蛋白質,需要花20大卡去消化,但同樣熱量的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可能只需要花10大卡不到,因此建議每天飲食總熱量,大約要有15到20%來自蛋白質。「研究已經證實,年齡並不是導致代謝率顯著下降的主要因素,生活型態才是。」王為國表示,一般人說年過卅就變成超易胖體質,其實是因為這個年紀成家立業正忙碌,活動量大減導致,不是年紀的錯。不如趕快動起來,享受食物、感知食物,擁抱飽和餓的感覺,好好給予身體它所需要的。想要知道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嗎?趕快來元氣網測一下吧!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lorie
-
2022-08-13 醫療.中醫
睡覺別吹電風扇!專家曝「傷身原因」揭最佳睡眠時間點
天氣炎熱,許多人不開冷氣就無法入睡,多半人會選擇調整冷氣溫度加上搭配電風扇的方式省電,不過中醫內科博士李淳廉指出,電風扇最好不要對人吹,否則風邪入侵容易傷身,另外她也點出「最佳睡覺時間」,此時進入睡眠模式,能使人一生身無大病。中醫內科博士李淳廉在個人網站《李淳廉的淳萃主義》指出,睡覺的房間不宜過大,主要是為了聚集陽氣,夏天再熱也不要開著電風扇睡覺,睡覺要關窗,人生病很多都與此有關,因為人在睡眠之中,氣血流通緩慢,體溫下降,人會在表面形成一種陽氣層,使「鬼魅不侵」,陽氣足者不做惡夢,能占上風。李淳廉表示,開風扇、窗戶,走的是風,風入的是筋,風入筋寒入骨,早上起來身上和臉發黃,脖子後面的筋發硬,骨節痠痛,甚至有人開始發燒,這就是風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頭,也就是氣受傷了。李淳廉建議,如果夏天太熱,可以關臥室門開空調把房間吹涼,並且調整到睡覺的舒眠模式,維持基本的溫度與乾爽,或是在沖完澡時迅速睡覺,周邊體溫較低可以加速入睡的速度。李淳廉也說,黃帝內經中指出,最佳睡覺時間為亥時(21~23點)至辰時(5~7點),也就是在晚上21點睡,早上5點起床,此時進入睡眠狀態,百脈可修養生息,可使人遠離大病,如果晚上超過12點沒有入睡,這時即使睡了也很容易出現淺眠、多夢、早醒的情況,因為晚上11點後經脈走到膽經,少陽升起,這時陽起已經起來,就很難安心的入夢,影響睡覺品質。
-
2022-08-13 養生.家庭婚姻
冷氣只開27度害孕妻熱中暑 夫「1句話」她徹底心死:離婚吧!
台灣夏季潮濕悶熱,對體溫偏高的孕婦來說更加不適,近日就有一名懷胎5月的孕婦出面抱怨,丈夫為省錢堅持冷氣只開27度,她甚至因此熱到中暑送醫,事後丈夫卻仍不肯調降溫度,還說若孩子出生後也怕熱,把孩子放到冷氣口下直吹就好,該名孕妻聽聞後徹底心死,並向丈夫提出離婚。一名懷胎5月的女網友在臉書社團「匿名2公社」發文訴苦,她透露最近與新婚不久的丈夫因冷氣問題爭吵不休。據她講述,丈夫一直以來冷氣只開27度,日前她甚至因此中暑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他們將冷氣調到24度,但回家後丈夫卻繼續堅持27度不肯妥協。她接著表示,雖然丈夫事後裝了一台電風扇補償,但她吹久了出現頭痛、身體發抖等症狀,若不直吹又難以降溫,於是她跟先生商量能否將冷氣調成25度就好,而丈夫這次依然以「很耗電」為由果斷拒絕,她提出想回有冷氣的娘家過夜,丈夫也不同意,「妳一直回娘家,我這裡對妳那麼不好嗎?」、「妳要在這裏睡,這樣分開很奇怪」。孕妻不死心繼續追問丈夫,若小孩出生後難道也要一起忍受炎熱嗎?對方卻回,「我會把嬰兒床移到冷氣下面直吹,如果還熱我再買一台電風扇吹小孩」,聽見這句話後孕妻徹底心寒,崩潰喊道「我們離婚吧」。該文一出意外引發熱烈討論,一天內就引來6,650人關注、4,445人留言,網友們紛紛對這名孕妻的遭遇表示同情,「27度根本要跟外面一樣熱了,懷孕的人怕熱,還有角度問題,開涼涼的不行嗎?是有省多少?」、「現在為了幾度爭吵,之後我看也是事事計較,可以放生了」、「孕婦小孩電扇直吹頭很容易頭痛欸,有事嗎⋯這樣的男人不要了啦」、「就是錢的問題,保護好妻子與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有網友建議其他省電方式,讓雙方需求都能滿足,「有一種東西叫循環扇,那個不需要直吹也能很涼快,可以用科技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弄成人際問題」、「可能是冷氣機種問題,我家客廳可以26度,房間那台又是較新的,很熱要開22度才夠冷」、「噸數大小也會影響,如果房間是3~4坪那麼一定要買4~5坪用的冷氣,否則為了降溫壓縮機一直運轉又不涼,耗電又損機器喔,如果孕婦真那麼熱,建議在家中最小坪數的房間裝上一級變頻冷氣,開一整天也不會電費嚇人」。
-
2022-08-12 焦點.健康知識+
4大關鍵因素吸引蚊子叮咬 中醫師教你製作無毒防蚊包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汗液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腳臭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芳香劑、香水,以及顏色深色的物體。因此「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飲食宜清淡,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則可食用具清熱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土茯苓及冬瓜等。 • 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 出現陰虛內熱症狀者,飲食亦宜清淡,尤其切忌晚睡熬夜,平時則可補充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雪梨及蜂蜜等,有助清熱滋陰,讓體質變得平和,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O型血的人,最容易被蚊蟲叮咬對此,日本與歐美都有相關實驗與統計,其中《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 動手自製天然無毒的驅蚊中藥香包為了避免成為蚊子的盤中飧,採取防蚊措施,除了把汗擦乾,保持身體乾爽、無異味,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避免噴香味太濃的香水之外,也可動手製做天然驅蚊的中藥香包。 • 材料:丁香、艾葉、白芷、紫蘇葉、石菖蒲、藿香、金銀花、薄荷、薄荷腦、檸檬草,各5公克。• 製作方式:將藥材打碎、混合,放進紗袋或布包中,可以掛在包包、室內、門窗等通風處,讓草本植物的天然味道散發出來,也可以利用自然風或電風扇,將自然系的味道傳遞得更遠,驅蚊的效果會更好唷! ※使用中藥包的注意事項:1.藥材新鮮:藥材若放置太久,導致精油揮發,便失去驅蚊效果,選購時應避免購買受潮、發黴,或腐爛的藥材。2. 打碎藥材:製作時才把藥材打碎,讓精油釋放出來,達到驅蚊蟲效果。3. 製做防蚊液:一旦藥材沒味道,就要更換。建議把汰換下來的藥材,製成防蚊液,利用75%酒精與水1:1浸泡藥材後,就可拿來噴灑,天然無毒又好用。不過,不建議當成藥浴浸泡身體使用,因為性辛的藥材,對孕婦、小孩都會造成刺激。4. 內容物含薄荷腦,孕婦及嬰幼兒慎用,過敏體質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Kripena, K. (2020, May 13). How Do Mosquitoes Bite? INSECT COP. van Breugel et al., Mosquitoes Use Vision to Associate Odor Plumes with Thermal Targets, Current Biology (2015)郭世文,〈關於蚊子的一些事〉,《科學發展》,2011 年 5 月。
-
2022-08-10 醫療.中醫
室內外溫差超過10度就可能中招 如何遠離冷氣病造成的熱傷害?
●冷氣房內外溫差大,易有冷氣病●常見症狀:頭痛、頭暈、鼻過敏●冷氣溫度26℃最適宜,適時補水今夏全台異常炙熱,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人次已達774人次,大幅超越去年同期423人次。除了在大太陽底下會發生中暑熱傷害,室內也會出現「冷氣病」的熱傷害!中醫師建議,經常出入冷氣房或長時間在冷氣房工作的人,進入室內前,可先至通風處或吹電風扇,讓身體適度降溫再進入冷氣房,且應適時補充水分。現今的辦公大樓或住家使用冷氣非常普遍,但由於室內室外溫差大,許多人從炎熱的戶外一走進冷氣辦公室,就易引起血管神經不自主的收縮,出現頭痛、頭暈、鼻過敏、打噴嚏等身體不適症狀。開業中醫師陳勇利表示,若室內室外溫差超過10℃,會讓體內熱能無法排出,容易發生中暑現象,俗稱為「冷氣病」。老幼懷孕肥胖 高危險族群許多人從戶外進入冷氣房就開始頭痛,陳勇利說,主要是因為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血管收縮太快,而「排汗」是人體散熱主要的方式,進到冷氣房後人體散熱效率會變差,如果熱氣蓄積在體內無法排出,就容易發生冷氣病的中暑熱傷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指出,造成室內熱傷害的主因,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特別是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更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陳勇利建議,民眾在大熱天進入室內前,先吹電風扇或至陰涼處,讓身體適度降溫,把汗吹乾、體內熱氣散去後,再進入冷氣房,避免體內暑氣難消。大熱天進入車內時,最好先把窗戶打開通風,再打開冷氣,冷氣溫度以26℃最適宜。喝水少量多次 吃消暑食物如何遠離冷氣病造成的熱傷害?陳勇利建議,長期待在冷氣房工作的人,首要適時補充水分,喝水時「少量多次」為宜,每次飲用50至100㏄,每小時補充一次,不可一次喝大量的水,也不宜飲用過度冰涼的水,冰箱拿出來的溫度即可,切勿再添加冰塊,否則將使支氣管、血管受到損傷。飲食上,陳勇利推薦,可以多食用梨子、蓮藕、蓮子、西瓜、苦瓜等清涼消暑食物,例如喝碗白木耳蓮子薏仁湯,能夠退熱兼美白;吃梨子時,果皮盡量不要削除,一併食用效果最佳。此外,陳勇利也提供一道「薰衣草香茶飲」,可以「退內火」,相當適合時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由於中藥材都是葉類,只要冷泡即可,不必烹煮,對於忙碌的人來說非常適宜。
-
2022-08-09 醫療.感染科
酒精噴灑消毒對腸病毒沒用 醫師提醒它怕漂白水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家長天天噴酒精消毒環境,小孩還是發燒住院,查出是腸病毒,有家長自責以為是酒精消毒沒做好,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禹銘說,酒精消毒可預防新冠肺炎,但夏天流行的腸病毒對酒精感受性較差,腸病毒是怕漂白水。2歲女童反覆高燒,體溫最高將近40度,門診醫師依抽血報告、胸部X光以及PCR陰性結果判定不是感染新冠肺炎,從身體評估發現女童上顎出現多顆潰瘍,且精神與食欲明顯下降,肌抽躍次數變多,診斷是泡疹性咽峽炎及脫水,也就是腸病毒,安排住院。小兒感染專科黃禹銘醫師指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要注意和腸病毒的鑑別診斷,像是腸病毒會有的肌抽躍、紅疹,新冠病毒也可能會出現,鑑別仍要靠快篩。經過治療,女童症狀改善平安出院前,媽媽擔心著家裡的環境消毒,她告訴醫療人員,疫情期間格外小心,平日在家也嚴加防範,天天都用酒精消毒居家環境,很謹慎小心,不知女兒為何還是會染上病毒。黃禹銘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病毒、腸病毒是兩種構造不同的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有外套膜,用酒精就可以殺死,所以勤於酒精乾洗手就有用;腸病毒沒有套膜必須用消毒能力更強的肥皂、洗手液濕洗手才行,他建議同時有新冠疫情與腸病毒的流行期,環境許可時,使用效用更廣的濕洗手。環境消毒方面,黃禹銘強調,酒精可以對付新冠肺炎病毒,但對腸病毒效果較差,不能發揮保護作用,環境中如果有腸病毒,噴再多酒精也不能完全消滅掉;漂白水則能適用新冠肺炎與腸病毒的環境清消,他建議家長考慮用漂白水,發揮更全面的防護作用。
-
2022-08-08 醫療.中醫
肩頸痠痛當心可能跟吃冰有關 6個吃冰NG時機一次看:飯後、吃火鍋皆是
走在炎炎日頭下,汗就像是泉水一般湧出,相信任誰都會想來上一杯冰涼飲料暢飲一番,雖然心裡也知道有「吃冰有害健康」這一說,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冰解熱的欲望,不過大口暢飲的快感之後,恐怕頭痛就會隨之而來,且連肩頸痠痛、經痛,都逃不過。什麼都要冰的 當心變成凍凍腦中醫科醫師田莒昌表示,很多人常會以為中醫觀念古老且不科學,或是舉出反證 「外國人吃冰當家常便飯,還有冷湯料理,也沒吃出毛病」,其實這是個人體質的問題,每個人對冰的耐受力不同,事實上據他臨床所見,因為痛經而就診的患者之中,血瘀型痛經患者,十之八九都和吃冰有關。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請自願者喝冰水,喝完馬上做胃鏡,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這就是缺血的現象。貪吃冷飲容易生濕,有些人會經常腹瀉,有些人則是胸悶、胃口變差,而內濕盛而形成外濕,就可能出現像是風濕痠痛的症狀; 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除了白帶會變多外,還會形成子宮血瘀,而且會引發痛經。其實,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剉冰不好,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brainfreeze)」,或稱為「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其實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肩頸痠痛 當心是吃冰害釀禍冰品會影響痠痛症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冰水順著食道而下,經過附近的肌肉及週邊組織,都會從正常體溫變冷,進而影響局部的血流,減少的血液循環無法帶走累積的組織廢物,因此造成附近軟組織的疼痛。和吃冰最有關係的痠痛,包括頸部、肩膀,喜歡吃冰的女性不妨自我評估一下,痠痛是不是常常從肩頸痛到肩胛骨附近的「膏肓」點?另外,還有胸前鎖骨內側的前鋸肌、中鋸肌等,因此做SPA被按壓到前胸時,常會有痠脹感,還有現在愈來愈常見的筋肌膜疼痛症候群,這些症狀都和吃冰脫不了關係。用對方法吃冰 5招不怕傷健康1、冰先含口中再吞下:吃冰的時候,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別急著吞下去,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2、含冰位置靠近嘴唇:吃冰會引起頭痛,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因此可能引起鼻內神經節刺激,引起局部血管水腫而造成肌肉的緊繃,或是因為刺激到顎咽部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起像是偏頭痛般的抽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眩暈。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唇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口腔中間及後面的上顎,也就是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發疼痛了。3、吃冰不如吃冰紅豆湯: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是將加在剉冰上的紅豆、綠豆、蜜豆等材料冰在冰箱,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綠豆湯,而不要直接吃冰,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也不會太冰。4、先吃料再吃冰:若真的很喜歡吃剉冰,最好也是先吃料,冰等化掉一些再吃,也可以降低傷害。5、中午時間吃冰:在高溫下不吃冰確實很難,建議吃冰的時間可選擇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因陽氣盛時吃冰的傷害最小。這些時候吃冰 恐影響身體機能即使已經有5個招式,讓大家可以比較安心的吃冰,但是有些情況下,還是不要吃冰來得好:1、月經前後1週:女性不管有沒有痛經,建議月經前後1週,最好不要吃冰。2、空腹的時候:很多人早上一起來就喝冰涼的精力湯,以為可以清腸很健康,但因為精力湯材料多是生冷的蔬果,有加冰或是沒加冰,空腹喝都不好。3、用完餐的時候:飯後胃部正需要大量的血流來消化食物,因此飯後不宜馬上吃冰,最好飯後半小時再吃。4、吃火鍋的時候:多數人都認為冰飲是火鍋最佳「涼伴」,其實腸胃忽冷忽熱傷害很大,所以,吃火鍋的時候,還是不要吃冰比較好,要吃就等吃完火鍋後半小時再吃。5、身體很熱的時候:身體很熱時吃冰,會讓身體組織急凍,不只引起痠痛、腸胃不適,也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因此發病。6、呼吸道不適的時候:有氣喘、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時候,吃冰會更加刺激,讓症狀更嚴重。延伸閱讀: ·「15款手搖飲」熱量公開!愛喝正常冰、酸小心胖 第一名要快走85分鐘才能消耗 ·吃冰消暑不想變胖!選「冰淇淋or霜淇淋」? 1圖揭「各類冰品陷阱」
-
2022-08-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戰疫堡壘/戰疫的背後 他們的故事
隔離者故事2021年1月中旬,部屬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大規模匡列五千人,9A安寧病房護理長黃美惠和10B病房的護理師黃雪芳,分別被送往林口和豐原集中檢疫所,展開14天隔離生活;從工作人員變成被隔離者,心情之五味雜陳可想而知。帶領群組狂聊 撐過難捱14天黃美惠/部屬桃園醫院護理師黃美惠說,一開始心情很糟,還擔心著哪些工作沒交接,整理行李才猛然意識到:原來死亡離我這麼近嗎?看著工作群組裡跳出的訊息,她感受到大家的不安與沮喪,身為護理長的她,決定要撐住大家,遂開啟「播報員」遊戲,讓每個人輪流播報自己窗外的景色,感受到大家一直都在一起;之後更開始「瘋聊」、「Topic站長」等活動,讓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輪流發想主題的聊,以此轉換心情。黃美惠也在14天內畫了14張畫,還跟同仁一起改編歌曲笑罵病毒,做了許多自認奇怪的事。隔離期間,黃美惠收到芳療老師寄來的鼓勵錄音,忍不住躲到浴室痛哭,哭完後告訴自己:「很難忍吧?妳也是人啊!」這14天裡,也曾想過自己會不會染疫,她坦言:「我怕,真的很怕!」透過精油舒壓,才逐漸緩解不安的情緒。溫暖太陽餅 寓意黑暗即將過去黃惠芳/部屬桃園醫院護理師從事護理工作25年的黃惠芳,經歷過SARS,也曾在隔離病房工作,個性樂觀正向,「我喜歡護理工作,要做到退休,遇到了就面對它,做好保護就不怕。」黃惠芳被送到臺中豐原集檢所,她說房間外群山環繞、鳥語花香,房間內乾淨整潔,感覺就像度假。她也感受到檢疫所的用心,甚至知道她們愛吃水果,準備各種水果,並附上打氣的小紙條,還送上臺中名產太陽餅,寓意黑暗即將過去。在回報體溫的檢疫所群組內,還有外國人幫她們加油打氣,讓她們覺得好感動。在檢疫所內,黃惠芳最擔心的就是同樣身為護理人員的女兒安危,而在聽聞同事一家六口全染疫的消息,她忍不住崩潰大哭,「我好擔心自己過不了這一關。」在解除隔離後,她也不忘初衷,笑稱只要檢疫所需要支援,她隨時都在。守門人語錄「如果你懂病毒,就不會害怕!」吳秀女、唐文娟/臺南官田檢疫所後勤組員檢疫所清潔工作不但要全副武裝,處理垃圾更要小心防範,辛苦不在話下。但官田這兩位後勤組員並沒有打退堂鼓,即使一天內穿脫防護衣至少四次,頂著烈陽把床墊扛上頂樓,隔兩小時再翻面,最後還得扛下來,每天累得滿身大汗,兩人也從無怨言。不擔心病毒嗎?唐文娟說:「如果你懂病毒如何感染,認識它就不用怕。而且房間都是消毒完才進去打掃,怎麼會怕?」吳秀女則是一副俠女口吻:「沒什麼啦!做一冬(年)了,無啥困難,簡單啦!」她們從最微小的地方做起,扎扎實實建構最堅實的防疫網。「我媽媽在做不能告訴別人的好事」陳佳美/臺中西屯檢疫所後勤組長陳佳美在支援檢疫所期間,主動挑大樑成為翻譯中心,為各地檢疫所提供多語言服務,包括把入住須知、物品領用表、紓壓小撇步、遙控器使用等,翻譯成多國語言,更商請機場人員協助,把房號、加LINE等重要資訊當場告知移工,加速收住程序。她更進一步想到製作多國語言的防火生活須知,在短短兩小時內就整合成四國語言,讓衛福部官員相當驚艷,也因此成為其他檢疫所的火災警報參考。陳佳美說,她幾乎把每天當48小時用,剛開始每天做到午夜才回家,最長40小時沒闔眼,也常忘記吃飯,四個月瘦了六公斤。為了工作,她無法照顧孩子,更不敢讓老師知道,孩子還天真地告訴老師:「我媽媽在做一件不能告訴別人的好事。」雖然服務住民壓力很大,但陳佳美義無反顧:「至少我們在前線擋掉病毒進入社區的風險,讓人民生活安穩,這就是檢疫所的功能。」
-
2022-08-05 醫療.新陳代謝
不是新冠 疲倦容易喘「人變腫」 小心甲狀腺機能減退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民眾容易喘、疲倦、體力變差等,常誤以為是新冠肺炎,但可能是其他慢性病作祟。一名6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脂,長期使用藥物治控制,近月持續疲倦、且體力變差,走路變快就容易喘,且高血脂控制較不好,經過檢查發現是甲狀腺機能減退及輕度貧血。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甲狀腺機能減退導致新陳代謝降低,會常感到疲倦、身形變腫、心跳變慢、體溫變低、反應遲鈍,也可能使胃蠕動減緩,造成便秘,或者頭髮變少、皮膚乾燥、血脂數值上升或是貧血。何一成說,甲狀腺素會影響造血機能,當甲狀腺素機能減退時,甲狀腺素分泌減少,可能形成貧血,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降低,身體組織獲得的氧氣減少,加重疲倦感及運動時易喘的症狀。後天引起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原因很多,高危險族群要多注意,如曾接受甲狀腺手術或接受放射碘治療者、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者、60歲以上的年長者、女性(特別是在懷孕期或是產後)、有甲狀腺相關疾病家族史者。何一成說,甲狀腺機能減退除了先判斷發生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治療外,一般就是口服藥物直接補充甲狀腺素,調節相關的新陳代謝功能。上述案例在補充甲狀腺素後,疲倦易喘等症狀逐漸改善,併發的貧血問題,在甲狀腺檢驗數值正常後,也逐漸恢復正常。何一成表示,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出現會喘、體力變差、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都會以為是確診或是疫苗引起,其實可能與原本就有的慢性病有關,須透過快篩及醫師診斷鑑別。他說,甲狀腺機能減退者平日應注意飲食均衡,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並遵照醫囑治療,由於甲狀腺的分泌是會變動的,因此即使數值正常,也應定期回診追蹤,以免甲狀腺功能出現變化影響代謝而不知。
-
2022-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熱昏頭,流不出汗要小心!營養師公開「4杯防中暑飲料」 降體溫有感
最近天氣真的很熱很熱,中暑等熱急症,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但只需要多加注意,認真預防,就能不增加醫療負擔。預防中暑 補充5類飲品嫚嫚營養師指出,中暑常見的症狀像是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時會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真的非常危險,建議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才是預防中暑最佳的方式。(推薦閱讀:中暑死亡率超過30%! 專家示警「2消暑飲品」恐害身體水分流失) 1、每天喝足夠量的水以體重x40 ml計算,例如: 60 kg x 40 = 2400 ml 2、從飲食中增加水分挑選水分多的瓜果類蔬菜入菜,增加水分攝取 3、下午茶吃消暑點心綠豆薏仁湯是大家熟悉清熱解毒的食物,不加糖吃是最好的,或者改加果寡糖代替 ,也能幫助消化道健康 4、番茄汁消暑解渴選擇無添加糖及鹽的番茄汁,喝起來更加的健康清爽、少負擔 5、無糖麥茶日本家庭在夏天常會準備無糖麥茶,只要喝250ml就能幫助加速體液循環,有助於降低體溫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小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 這些人危險了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
2022-08-05 焦點.元氣新聞
準爸爸當神隊友 首本育兒手冊出
孕產育兒路上需要伴侶彼此關懷扶持,國健署推出以男性角度的首本「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幫助準爸爸在太太孕產及育兒照護成為神隊友。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指出,若懷孕期間能彼此支持,除了減緩孕期不舒服,身心較愉悅的孕婦,早產發生率相對較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懷孕期間準爸爸給予支持,會讓伴侶及新生兒有被愛的感覺,親子家庭關係更和樂。爸爸手冊內含九大主題,包括「伴侶懷孕了,最想知道的事」、「伴侶要生了,該如何做準備」、「伴侶生產了,要怎麼照顧她」、「寶寶加入了,學習當爸爸」,以及許多新手爸常遇到「爸爸兼顧工作與家庭訣竅」、「育兒資源」、「奶爸進擊檢視表」、「下一胎備孕攻略」等。許多新手爸媽會擔心孕期性行為影響胎兒,黃建霈說,懷孕期間性生活可以持續,除非特殊狀況需要注意,這個問題是許多人相當在意,卻不敢開口問。他提醒,孕期中斷親密關係對身心不好,且可能發生孕期中出軌等事件,建議伴侶孕期要保持良好親密關係。藝人黃子佼分享老婆孟耿如孕期體溫高,女兒黃玉米出生後體溫也偏高,家裡室溫必須不斷下修,「我每天回家都要穿發熱衣,即便夏天近40度也是」。建議新手爸媽把握時間補眠,別以為孩子睡了,可以稍微忙工作,「等你忙完,他又醒了」,雖育兒過程辛苦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