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體溫
共找到
1409
筆 文章
-
-
2020-06-1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百工防疫第七課!竹科新貴也要遵守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就像吉魯巴!
「小曦局長x貓小姐的防疫課」第七集登場!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新竹市衛生局推動「百工防疫」。為打破嚴肅的防疫新生活運動宣導,邀請插畫家貓小姐Ms.Cat聯名合作,特別針對新竹市產業,客製化系列圖文懶人包,提供在各職場工作的民眾秒懂防疫小叮嚀。貓小姐Ms.Cat是知名插畫家,喜歡用詼諧的手法畫貓、開貓的玩笑。系列懶人包除了有逗趣的貓咪插圖,局長王宗曦也化身小曦局長,以可愛的插圖人物形象,為新竹百工開防疫課。系列懶人包針對的產業別包括有: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業、支援服務業、教育業、藝術娛樂業等11大重點產業別,而本次「小曦局長x貓小姐的防疫課」之開課對象為在製造業的企業主以及員工。新竹市衛生局局長王宗曦表示,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期間,建議企業主提醒員工落實日常防疫工作,並加強公司內的通風及衛生設備消毒。外部人員進出辦公室則要量體溫、採實名制。此外,員工也要落實個人健康管理,均衡飲食多運動,增加身體抵抗力,盡量避免到高風險國家出差。王宗曦說,呼應全員都要防疫樂活,無論企業主或員工都要拉開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社交距離就像跳吉魯巴就對了!(新竹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06-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入境轉機擬開放 限8小時禁過夜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研議開放不入境轉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表示,初步限轉機留停須在八小時內,且不得過夜,過去國際轉機主力為美洲轉東南亞旅客,列入開放優先名單,轉機者下機有專門動線、獨立候機空間等待,若想採購免稅品,由專人提供服務,以不接觸一般旅客為大方向。國內陸續解封,但邊境管控仍嚴。交通部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與相關單位研擬開放外籍旅客以不入境模式在台轉機。陳宗彥表示,重啟轉機不入境事宜已經過三次討論,執行細節待民航局提出計畫,指揮中心核定。陳宗彥說,確保旅客於八小時內轉機,轉機前後班機必須是同一家航空公司,以掌握專機者名單及航班。他舉例,若某位旅客搭乘華航自美國飛至台灣轉機,飛往東南亞也必須搭華航班機。發燒者不可登機,抵台下飛機會再次測量體溫,有發燒現象者由駐機場醫師評估是否後送。陳宗彥說,未來針對轉機者將會規畫專門路線,在獨立候機室等候,若轉機者希望點餐飲或購買免稅品,目前傾向由餐廳或免稅店派專人服務,不會接觸一般旅客。三月新冠肺炎席捲歐美,指揮中心為避免歐美第二波疫情攻擊掃回台灣,宣布自三月廿四日起,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視疫情滾動檢討。隨疫情趨緩,各國邊境管制逐漸解封,指揮中心日前經民航局協調桃機公司,只要提出轉機專有動線,就可考慮開放轉機。
-
2020-06-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轉機不入境 陳宗彥:美洲轉東南亞往返列優先名單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研議開放轉機不入境,限轉機時間須在8小時內,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過去國際轉機主力為自美洲轉東南亞,列入開放優先名單,轉機者下機有專門動線、獨立候機空間等待,若想採購免稅品,由專人提供服務,以不接觸一般旅客為大方向。因三月新冠肺炎席捲歐美,指揮中心為避免歐美第二波疫情攻擊掃回台灣,宣布自3月24日起我國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政策,並視疫情滾動檢討。陳宗彥表示,重啟轉機不入境事宜至今已經過三次討論,昨天是最近一次開會,執行細節待民航局提出計畫、指揮中心核定。陳宗彥說,確保旅客於8小時內轉機,轉機前後的兩班飛機必須是同家航空公司,以利掌握專機者名單及航班,他舉例,若某位旅客搭乘華航自美國飛至台灣轉機,飛往東南亞只能搭華航。發燒者不可登機,抵台下飛機會再次測量體溫,有發燒現象者由駐機場醫師評估是否需後送。陳宗彥說,未來針對轉機者將會規劃專門路線,在獨立候機室等候,若轉機者希望點餐飲或購買免稅品,目前傾向由餐廳或免稅店派專人服務,不會接觸與一般旅客。由於目前各國疫情仍嚴峻,國際間邊境管制嚴格,難斷言開放第一階段轉機後會帶來多少效,將持續觀察。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市校園集體上呼吸道群聚感染 莊人祥:無須過度緊張
高雄市今天傳出某所學校班級高達15名學生出現疑似上呼吸道群聚感染事件,經疫調發現相關個案並無旅遊史、接觸史,也無接觸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高風險對象。高雄市衛生局已經採集檢體送昆陽實驗室檢驗,預計結果明天出爐,指揮中心也呼籲民眾無須過度緊張。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檢體將於下午3時送至昆陽實驗室檢驗。流感、腺病毒及一般感冒也可能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群聚,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只要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都會採集檢體送至實驗室加驗新冠病毒檢測,籲民眾無需過度緊張。指揮中心指出,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目前雖已放寬社區防疫措施,但提醒民眾平時仍應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只要將這些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就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談疫情趨緩關鍵 並指「我OK你先領」驚艷他國
陽明大學今天舉行畢業典禮,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以「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為題發表演講,勉勵畢業生。我國抗新冠肺炎有成,陳建仁分享當年抗SARS經驗,指出健康照護工作會受到無情批評,只要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帶著智慧與慈悲,大家都能寫下醫療史新頁。陳建仁說,SARS讓台灣防疫體制做了很好的修整,促成指揮中心的成立。直到H5N1爆發,台灣評估為全球前三低的風險國家,疫情之後,死亡率也是全球前三低。直到今年的COVID-19,台灣公民遵守勤洗手、量體溫,是防疫有成的關鍵。他指出,更感人的是,口罩不足時,有國家隊促生產,民眾還發起「我OK,你先領」驚艷他國。台灣2300萬人民彼此祝福,因此成為被祝福的地方。疫情也讓台灣人從驚慌、學習邁向成長。陳建仁也從歷史角度,舉出曾對台灣醫療奉獻的馬雅各、甘為霖、馬偕、蘭大衛、連瑪玉、蘭大弼、杜聰明、陳五福等人,並說台灣的醫學研究都是努力解決本土健康問題,同時也帶給全球新知識造福世界。陳建仁分享杜聰明推薦學習的三個人,第一個是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他的名言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心靈」。第二個是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他指出高雄是熱帶醫學的搖籃,表示台灣是讓科學不斷精進的地方,而陽明大學是畢業生創造新知識的搖籃。第三個是史懷哲,他在非洲的蘭巴倫奉獻數十年,名言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蘭巴倫」,有自己可以奉獻的地方。陳建仁說,好的醫師不僅把病醫好,也把病人信心建立起來,讓台灣更好。陳建仁說,早年B型肝炎研究證實疫苗能預防肝癌,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台灣對世界都有重大貢獻。他說,「智慧」與「慈悲」是健康照護者的兩足,過去的醫療奉獻者如此,未來也是如此。陳建仁曾任命陽明大學郭旭崧擔任疾管局長,郭旭崧分享多年前陳建仁送給他的一句話:「Nothing is Impossible」,並要轉送給今年的891名畢業生,提醒大家所有的奇蹟,其實都來自於累積。奇蹟不是神蹟,更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只有日常的累積才會出現奇蹟,才能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防部公布磐石艦染疫調查結果 四大缺失造成防疫破口
國防部針對敦睦艦隊染疫事件的調查結果今天出爐。報告指出,這次任務有返港檢疫規劃未周、未將檢疫列為聯檢重點、未落實執行聯檢,與健康聲明填寫不實等四大主要缺失,懲處海軍司令劉志斌在內共17人。督導此案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整個事件從規劃、監督、實行三個環節都有違失,且是涵蓋縱向指揮系統與橫向聯繫的複合性違失,盼國軍痛定思痛,未來莫在發生類似案件。國防部總督察長黃國明表示,敦睦艦隊任務可大致可分為整備、啟航、帛琉、返航、待檢、聯檢、放假7個階段,而主要出現缺失多出現在聯檢階段,包括計畫整備與實際實行都出現疏漏。對於返港檢疫規劃有未周,調查報告顯示,艦指部依循的「返港前30日計算標準」是漁業署針對漁船所定,軍艦、漁船有別,國軍未提出相對應計畫,也未與疫情指揮中心溝通,導致後續產生執行問題,顯有疏失。報告指出,艦指部頒訂的「安全聯檢實施計畫」,內容重點在於有無夾帶違禁品,未依當時國內疫情將新冠肺炎列入檢查項目,導致檢查人員輕忽疫情重要性,內容顯然不足;且發放給官兵填寫的健康聲明書未使用指揮中心最新版,亦造成檢查人員無法立即辨別官兵健康狀況。報告顯示,在軍醫檢疫人力和時間都不足的情況下,當日聯檢醫官僅對全艦官兵量測體溫,和口頭詢問有無身體不適狀況,甚至無法逐一檢視官兵健康聲明書,執行過程過於簡略;而支隊長及艦上醫官在聯檢過程中,也未主動表明返航過程中,有官兵發燒及嗅覺喪失症狀,導致未能即時回溯查證。針對健康聲明填寫不實,調查報告指出,有當事人因擔心如實註記恐無法休假,加上自認身體已經恢復,所以未據實填寫,例如岳飛艦一官兵4月13日發燒就診,但健康聲明書在發燒前就已繳回,也未取回重填,若如實填寫,或在聯檢時主動說明,聯檢人員就會更能提高警覺。人員懲處部分,海軍司令劉志斌因督導不周記過一次;艦指部指揮官高嘉濱、敦睦艦隊支隊長陳道輝,與擔任聯檢計畫督導官的海軍副參謀長喬志明各記過兩次;其餘違失人員13人則分別處以訓誡一次到記過一次之處分。而原先遭調職的陳道輝、高嘉濱,二人都將恢復原職,預計16日生效。
-
2020-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有目共睹 美專家評全球前段班
台灣防疫成果再獲國際肯定。美國政治學家布瑞莫在時代雜誌撰文,稱讚台灣超前部署,並以手機定位落實居家隔離與檢疫,防疫作為令人欽佩,表現在全球排在前段班。布瑞莫(Ian Bremmer)為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也是時代雜誌(TIME)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文章列舉多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因應表現傑出的國家,開頭就提到台灣。布瑞莫寫道,台灣鄰近疫情發源地,及早加強邊境管制、禁止醫用口罩出口,並運用接觸者追蹤與手機定位找出患者、確保居家隔離與檢疫者遵守防疫規定,有效防堵疫情,不像部分國家為控制疫情而讓經濟大規模停擺數週。他提到,台灣實行全民健康保險,公共衛生官員每天疫情簡報,商家為持續營業而積極防疫,包括提供乾洗手液、顧客入店前量體溫。外界普遍認為,台灣政府集中化疫情因應措施令人信服。布瑞莫表示,台灣防疫有成源於了解中國,並吸取2003年對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經驗。台灣有效防堵疫情之餘積極援外,向疫情嚴重國家提供口罩等醫療物資。文章寫道,台灣防疫表現令人欽佩,中國卻質疑台灣援外是爭取盟友支持台獨而大表不滿,台灣使用手機定位追蹤居家隔離與檢疫者也引發隱私疑慮。但到目前為止,台灣疫情因應表現仍在全球排在前段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超過757萬例,42.3萬人染疫身亡。台灣確診病例僅443例,7人死亡。6月以來,拉丁美洲淪為全球疫情重災區。布瑞莫表示,疫情正邁入新階段,回顧疫情初期因應表現優秀的國家,可作為其他國家遵循的範例,也能評估哪些國家已為疫情新階段做好準備。歐亞集團團隊以3大面向評估各國疫情因應表現,包括醫療管理、政治因應、財政政策因應。台灣在文章中被歸類為鄰近與前線國家,排在新加坡與韓國前面。紐西蘭與澳洲在大洋洲疫情因應表現傑出,加拿大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表現最棒,德國得到「榮譽獎」,冰島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小而美」典範,希臘與阿根廷防疫表現優於預期。
-
2020-06-13 新聞.健康知識+
「冷底」最容易有5健康問題! 醫師解析發寒真相
體溫是評斷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依據,當體溫一升高,可能代表體內已經出現發炎反應,但是如果體溫過低,一樣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屬於虛寒體質的人,本身因為陽氣不足,長期處於寒涼的狀態,進而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外科主任陳建宏及中醫師廖千慧兩位醫師的說法,屬於虛寒體質的人,很容易感冒、經常鼻子過敏、頭痛,而且容易發胖,至於女性經常有內分泌的問題、男性則會影響性功能,甚至可能因為體溫低、代謝變差而出現三高疾病、中風,或者是讓免疫力下降,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1、血循變慢,體重飆升 人體體溫每下降1℃,基礎代謝率就會減少約12%,身體的基礎代謝變差之後,就容易導致肥胖。另一方面,身體一旦感覺寒冷,體內的血管為了不讓體溫持續下降,便會呈現收縮變細的狀態,但卻會造成身體的血液循環狀態變得更差。 當血液循環持續不良後,血液將無法將體內的糖分與脂肪等能量來源,順利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身體所需的酵素、養分、白血球、抗體等物質,就無法經由血液運送到全身,自然也無法順利排出體外,當這些物質儲存囤積在體內,就會造成肥胖。 2、代謝變差,三高上身 如果新陳代謝好、生活習慣佳,吃下肚的脂肪以及糖分等物質,就容易被分解代謝掉,但是虛寒體質的人體溫偏低,這些物質無法被燃燒殆盡,只能留存在體內,時間久了,累積多了,就會導致三高狀態的發生;當三高症狀無法緩解,長時間下來,還有可能引發中風、猝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免疫力降,腫瘤細胞旺盛 有研究指出,當體溫上升1℃,身體的免疫力會增加5~6倍,相反地,當體溫下降1℃,免疫力則會降低約30%。 我們都知道免疫力是指白血球的活動力,當人體因為病毒或是細菌感染時,不僅會發燒,身體也會呈現高燒的實熱狀態。這也就是說,當發燒時,就表示白血球正在努力對抗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 但是,如果身體溫度降低了,血液循環變差,體內隨著血液運行的白血球數量就會相對減少,對抗細菌或病毒的防禦力也會跟著降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因為無力抵禦體內的壞細胞分子,而讓腫瘤細胞活動變得更旺盛。 4、內臟功能效率低,泌尿、皮膚出問題 體寒造成全身的血液循環變差,連帶的會讓身體細胞與內臟的活動力下降;不但無法將身體所需的物資完整運送到各個部位,就連體內的老舊物質、毒素也無法排出體外,就會使得細胞與內臟功能的運作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是腹部以下的體溫過低,大腸的運作就會變弱,因而造成便秘;女性則是卵巢、子宮的血流變差,運作效率不彰,進而影響體內雌激素、黃體激素的分泌狀況,最終導致月經不順、不孕症等,甚至還會有流產的情形發生。再者,從男性的角度來看,一旦影響腎臟、膀胱的功能,就會出現性功能障礙,影響泌尿以及生育功能。 另一方面,因為體內的老舊廢物無法排出體外,這些毒物就會轉而釋放在血液中,表現在皮膚上,就會以長痘痘、黑斑、雀斑、乾燥、凍瘡、裂傷等皮膚問題,或者讓原本就有的皮膚問題更加惡化。 5、情緒不穩定 如果下半身的溫度過低,則會造成血管收縮,血液就會容易蓄積在上半身,如果遇到氣的運行紊亂時,容易出現臉部潮紅、心悸、呼吸困難、情緒失控等症狀。 尤其,秋冬季節原本就是好發季節性憂鬱的時候,體寒的人容易有心慌的感覺,一些與「氣」相關的疾病,例如倦怠、食慾不振、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精神性疾病,相對的,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延伸閱讀: 天熱懶洋洋是體內濕氣太重! 3行為最好不要繼續做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
2020-06-12 新聞.健康知識+
除了不能裝熱的,塑膠容器也不能裝這2種飲品!台大農化系教授:6關鍵避免把毒吃下肚
食器塑化劑溶出問題保麗龍便當盒、塑膠餐具、泡麵碗,還有各種塑膠包裝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常常出現。但許多研究陸續發現,製造塑膠使用的塑化劑在某些塑膠材質中可能因加熱溶出,若長期接觸、攝取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因此引起民眾的重視。塑化劑是一種統稱,大約是數十種化學物質,主要添加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目前有24項塑化劑是環保署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其中17項屬於第4類毒化物。依照〈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將毒化物分成4類,分別是:・第1類「累積性」在環境中會蓄積、不易分解,致汙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者;・第2類「慢毒性」有致腫瘤、畸胎或慢性病者;・第3類「急毒性」經暴露會立即危害生命者;・第4類「疑似毒化物」有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2011年臺灣爆發重大食安事件,昱伸香料公司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裡違法加入的塑化劑DEHP,則是同時具有累積性及慢毒性的塑化劑成分。食器會溶出哪些可能具危害性成分,與溶媒(容器盛裝的液體)、容器材料及接觸容器的條件(容器盛裝的液體溫度、酸鹼及盛裝時間長短)有關。因此,容許溶出哪些成分是以溶出試驗條件去定義。塑膠材料有可能含有重金屬及塑化劑,但法規對於含量與用來盛裝食物時可能的溶出量均訂有規範。含量部分,如鉛、鎘要在100ppm以下;塑化劑溶出量則規範在正庚烷下溶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1.5 ppm以下。由於消費者對於食安問題的重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為讓食品業者與消費者能清楚了解塑膠產品的相關資訊,正確且安心地使用可能接觸到食物的塑膠類產品,於2016年4月18日公告修正〈應標示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品項〉及〈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標示相關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製造之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若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必須揭露該產品的材質、耐熱溫度,以及做為重複性或一次性使用等資訊,並明確告知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如何選擇安全食器目前正提倡減塑風潮,所以盡量不要使用塑膠器皿,當非得要使用塑膠製的食器時,必須注意選擇的重點。應注意產品標示內容,選購標示完整之產品,並依標示說明正確使用,產品上如有刮痕、霧化、缺口、破裂等情況,應立即更換。而且不僅是塑膠材質的製品或器具,所有食品容器具的「接觸面」只要含塑膠材質,都要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的規定標示。例如塑膠杯、表面有塑膠膜的紙杯,或是有一層塑膠覆膜的紙袋,都需要揭露該產品使用的材質、耐熱溫度、是否可重複使用或僅能做一次性使用等資訊。此外,也要從我們的直覺去判斷食器是否有異狀,若器具、容器或包裝有變色、臭味、異味、汙染、發霉、含有異物或纖維剝落的情形,都要避免購買或是使用。●如何安全使用塑膠食器1. 清潔塑膠類容器、器具時,要注意不可造成塑膠材質的刮傷,因此應避免過度激烈刷洗,要選擇柔軟材質的刷洗工具與溫和洗劑,並且不要直接在塑膠餐具上使用刀具切割食物。2. 塑膠類容器或餐具,若有刮傷或是磨損,應立即更換,避免溶出物質;而刮傷或磨損的地方,也可能會沾染汙物或是有微生物生長。3. 要注意塑膠材質的種類是否適合所盛裝的食物,但基本上避免盛裝高溫、過酸或是含酒精成分的食品或飲料。4. 除非產品上有說明或是明確知道這材料可加熱使用或可微波,否則塑膠製品(包括保鮮膜或是盒子)加熱時都要注意不宜與食物直接接觸。5. 消毒殺菌時,避免使用紫外線或是用熱水蒸煮,一旦發現有材質龜裂、變形或顏色異常的情況,應盡量避免使用。6. 其他不合適的使用方式,例如有些店家會用塑膠袋包住盤子,再把食物直接放上面端給客人,這種做法要盡量避免,因為盛裝高溫食物時,塑膠袋易溶出有害健康的物質。書籍介紹正視威脅,別讓毒駭到你:家庭必備!認識毒物的真相,積極避毒、減毒,降低全家人健康風險作者:顏瑞泓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8/11/15作者簡介/顏瑞泓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負責主持農藥暨環境毒物研究室,曾獲頒「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年輕學者學術研究獎」,並分別獲國立臺灣大學及生農學院評選為「教學優良教師」,學生評價授課風格生動有趣,擅長以大量的生活知識或小故事,讓看起來很難記的東西變得令人印象深刻。曾榮獲2014臺灣農業化學會第五十二屆大會學術榮譽獎。著有《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6-12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抗氧化!營養師教你這樣吃薑,遠離癌症、動脈硬化
家家戶戶炒菜不可或缺的「薑」是養生食材,富含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具有多種健康好處。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提醒民眾注意。在薑的各類營養素中,薑辣素是辣味的來源,隨著薑愈老而含量愈高,因此嫩薑不辣,老薑卻超辣。薑油酮、薑烯酚則是薑的香氣來源,且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而生薑中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後,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增強了薑的效用。 吃薑養生!暖身、抗氧化、促代謝 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具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的功效;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薑蘊含的營養素具有多種養生好處,包含有助於減少噁心嘔吐、抗發炎、抗氧化、暖身等,進而能幫助降低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風險。 另一方面,郭家伶指出,當人體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體溫為36.5℃~37.2℃,體溫每下降1℃,會使免疫力降低30%。現代人愛喝冷飲、吹冷氣,加上久坐、少運動,容易導致免疫力、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代謝功能也變慢。 薑酮醇、薑烯酚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而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薑還可以發揮袪溼散熱、幫助代謝的功能。 不過,也提醒民眾,適量吃薑之外,還需配合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正常作息,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怎麼吃薑?磨泥、磨粉、切片變化多 至於薑要怎麼吃才好?郭家伶表示,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使用磨泥器磨成薑泥(可過濾),直接加入飲品中,十分方便。 另外,也可以將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充分曬乾後,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 薑也不能吃過量!三種人不適合攝取 需要注意的是,薑也不能過量攝取。建議生薑的攝取量一天1克,勿超過10克;乾薑的攝取量則是一天1~2克,不超過2~3克。 此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薑。以下三種族群較不適合食用,提醒民眾注意,並事先諮詢醫師。 1. 體質陰虛的人,表現出來的症狀有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有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 2. 內熱較重的人。如果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祕等疾病。 3. 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且有出血的風險,應特別小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50歲看起來如30歲貴婦!每天花3分鐘做這件事,促進免疫力抗衰老.腰圍粗、肚子大,當心「脂肪肝」 白雁:做對運動,減少腹部脂肪、促進代謝.輕微咳嗽,卻已肺癌末期?50歲後注意,肺癌初期無症狀,4種人儘早檢查
-
2020-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五月天+江宏傑 回歸疫情後這兩件事要跟小愛討論
指揮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在6月7日進入尾聲,將改為每週三舉辦一次的「週會」模式,今天下午兩時就是指揮中心記者會改為「全民週三檔」的第一集,將繼續由防疫五月天向民眾報告國內最新疫情狀況,指揮中心邀請桌球名將江宏傑推廣「防疫新生活」。國內連續9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連續59天沒有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防疫新生活從4月30日講到現在,「可能我們幾個(防疫五月天)都不夠吸睛」,相信江宏傑比防疫五月天吸睛很多。江宏傑今天以防疫大使身份出席第一集「全民三點檔」,媒體好奇迎接防疫新生活,暑假是否已經規劃好要帶妻子福原愛及孩子們帶去哪裏旅遊,及三倍券要如何使用。江宏傑靦腆地露出笑稱,「還真的沒想到這件事,會跟小愛再做討論。」江宏傑表示,今天很榮幸可以擔任防疫新生活的大使,希望夠過影片可以告訴大家將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可以平安健康,這次的疫情讓大家深刻感受到生活上的不便,更讓自己珍惜正常生活的難能可貴。指揮中心指出,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目前雖已放寬社區防疫措施,但提醒民眾平時仍應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只要將這些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就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
2020-06-0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大眾運輸解封了!9大鬆綁措施重點整理
國內近2個月沒有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於6月7日防疫措施大解封,讓民眾最有感的是,搭乘台鐵、高鐵、國道客運大眾運輸時,不再強制戴口罩,也能吃東西。6月7日起,國內防疫措施鬆綁狀況如下: Point 1:民眾進入大眾運輸工具或運輸場站入口處,仍需量體溫、戴口罩;但進入運具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施時,民眾可以選擇不戴口罩。 Point 2:旅客在維持社交距離下或相鄰旅客有戴口罩(或採用適當阻隔設施)時,解除雙鐵列車車內及國內航線空運航班飲食管制,但飲食完畢如無法維持社交距離仍須戴口罩。 Point 3:恢復雙鐵列車上商品販售。 Point 4:國內航線空運航班恢復提供飲品。 Point 5:取消國道服務區人潮車潮管制。 Point 6:台鐵新自強號連續假期開放銷售站票,採總量管制,每列車以120人為限。 Point 7:高鐵連續假期可販售自由座,除增開加班車外,也將透過月台、穿堂層與閘門前等排隊人流,控管站位人數。 Point 8:取消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園區人、車防疫安全承載量的限制。 Point 9:進入郵局,仍須量體溫、戴口罩,但進入後在可維持社交距離下,得不戴口罩。 交通部表示,6月7日後鬆綁措施以大眾運輸、觀光為主,原則為「若不能維持社交距離,則須戴口罩」為原則,希望民眾多多配合。(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4飲食習慣都會養肥肝! 老生常談的叮嚀最重要 經血過多會致命!? 每小時都要換衛生棉者當心了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
2020-06-09 橘世代.健康橘
想瘦不必挨餓!提升「基礎代謝率」才是減脂王道
許多人似懂非懂的基礎代謝率到底是甚麼?一處咖啡廳中兩個姊妹淘正在熱烈對話「夏天剩沒多少時間了,這冬天吃了不少東西,想穿比較貼身的衣服都沒辦法了!」「對啊!這個過年吃了太多像是肉乾、巧克力零食,好不容易消下去的腹部又回去了!」「唉,到底有沒有辦法在平常時候就能燃燒熱量呢?」一位身材健美的男性剛好走過: 「妳們需要的是重新認識基礎代謝。」這兩人一臉迷茫的看著,想聽到底是甚麼?這位教練拉了張椅子坐下「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佔總熱量消耗65~70%,身體活動所需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15-30%,消化食物所需熱量,約占總熱量消耗10%。」「基礎代謝率或稱靜態代謝率,人體靜臥狀態下24小時內所消耗的總熱量,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小熱量,包括維持呼吸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肝腎等器官組織的運作。對於有心減脂的人來說,提高基礎代謝率是相當重要的事,它能幫助你更有效地消耗熱量,且不易囤積脂肪。」該怎麼有效的提高基礎代謝率?以上面的例子來看,在平日增加代謝率是能看到有效改變的方式,減重是藉由運動燃燒體內的脂肪,你也許聽過類似的例子,那為什麼有些人常常運動,身體的肥肉卻絲毫不減?其實啊,運動燃燒脂肪的說法並不夠全面。沒錯!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根本原則是運動,根據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運動能夠減脂,因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被肌肉所利用,間接地掠奪脂肪細胞所能獲取的營養,這樣就會讓脂肪變小、死亡,達成消滅體脂的目的。只有了解這個過程,才能真的有效提高代謝率。都已經拼命運動,為何總是瘦不下來?有經驗的私人健身教練都會告訴妳,想要減脂的關鍵,就在於身體肌肉是否能有效利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讓脂肪細胞失去養分而無法增長。這時候你一定會問,該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標,別急,要先知道身體目前的代謝率才能有效的制定計劃對吧!BMR計算公式並不複雜,簡單帶入妳的年齡與體重就可以得知。男生 = 66 + (13.7 × 體重) + (5.0 × 身高) – (6.8 × 年齡)女生 = 65 + (9.6 × 體重) + (1.8 × 身高) – (4.7 × 年齡)這個是建立在整天靜止不動的情況,不過這不可能吧,所以要加入一個關鍵數字TDEE來計算,如果妳是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就把BMR數字X1.2就是妳的每日總消耗熱量。為什麼已經吃得很少了,體重還是沒有下降的情況?私人教練表示,見過許多想要減脂的學員,可能一天只吃一餐,甚至吃得更少,短期下來的確可能有減重效果,不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體重再也降不下來,甚至復胖得更快,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啊!人體長期處於低熱量的狀態下,基礎代謝率隨之跟著降低,讓身體所需熱量減少,即使維持低熱量的飲食,體重也無法下降了。在這裡提供給大家飲食方面提高代謝率的建議,這十種食物對於減重很有效果喔!一、水沒事多喝水這句話不是空談,除了能夠抑制食慾,更是加速身體的化學作用,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對體內環保、預防便秘、身體廢物排出、脂肪分解…等等都有幫助。二、綠茶好處已經不用多提,在這裡要說的是兒茶素,可以促進脂肪的燃燒、減少脂肪形成。三、薑有許多研究證實,的確有助於提升人體溫度,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等功用!四、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粉、咖哩粉,能有效提高甲狀腺功能,增加體內熱量的消耗。不過這些東西會刺激食慾,所以還是要酌量使用。五、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身體消化時會比消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需要燃燒更多的熱量,建議食物像是雞胸肉、白肉魚或是牛奶、優格、優酪乳等。六、雞蛋無論蒸還是煮等方式都能幫助燃燒卡路里。特別是早餐時,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更能提升高達10%的基本代謝率!七、含碘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素及維持甲狀腺機能正常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其中含有的甲狀腺素,有助於提高基礎代謝率,有那些呢? 昆布、海苔、牡蠣、蛤蠣、蝦子…都在其中。八、全穀根莖類這類食物會讓,胰島素分泌降低減少產生同化作用,不容易合成脂肪。像是糙米、蕎麥、薏仁、蘿蔔、紅蘿蔔、牛蒡等食物。九、燕麥「好的穀類」這句話真的不假,可以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十、香蕉富含的鉀有助於身體調節礦物質與液體進出,更是提高基礎代謝,幫助熱量消耗。但是請注意,香蕉熱量並不低,要酌量進食。要命,體重又超標了,這該怎麼辦?私人教練在這裡提供三個原則或是說是方式給大家參考。。減重時,每日仍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攝取之總熱量不可低於基礎代謝。。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維持一樣的活動量,就可以每週減脂約0.5公斤。。每天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並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也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還可以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 總之牢記,每減7700大卡就能減少1KG,日常飲食仍須以低GI食物為主,減少攝取精緻糖類的機會,如含糖飲料、甜食、蛋糕、巧克力等,主食用五穀根莖類如糙米飯、五穀飯、燕麥等取代白米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想要減脂的大家,務必牢記提高基礎代謝率 + 增加肌肉含量 + 補充對的營養,才是聰明又健康的瘦身方法!本文摘自《SuperFIT極度塑身》【健康瘦系列↘↘↘】。金馬新人瑞瑪席丹 火辣身材不敗秘訣:隨身必備「彈力帶」!。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佛系減肥法」不挨餓也能瘦!營養師:吃對食物比少吃更重要。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6-09 科別.消化系統
體溫飆高會引發猛爆性肝炎? 醫師:少見,但有可能
媒體報導,名模林又立上節目時曾透露,之前參加三鐵接力賽時昏倒在跑道上,被緊急送醫,當時體溫飆到攝氏41度,還引發猛爆性肝炎。當她醒來後醫師詢問「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林又立當下不僅說不出話,也只能聽懂5個字,也認不得一旁的朋友,只說「你好面熟!」體溫過高真的會引起猛爆性肝炎嗎?所謂猛爆性肝炎指的是因為某些原因突然發生肝細胞大量壞死,致使肝功能大量喪失。肝組織損傷太多,以致肝臟合成和代謝解毒的功能失靈,由於體內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氨(俗稱阿摩尼亞)無法被代謝排出,含氨物質會隨血液到達腦部,傷害中樞神經,所以患者會開始出現俗稱肝昏迷的肝腦病變。 當出現肝性腦病變時,患者會出現情緒及性格改變、睡眠形態改變、及意識混亂等現象。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林姿伶醫師表示,在台灣,引起猛爆性肝炎的主因是B型肝炎病毒,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較少。此外,也有一些病例是因為過量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類的止痛藥,以及食用不明草藥、偏方或是補藥引起。由於某些偏方具有肝毒性,或者是個人體質問題而發生肝毒性,進而引發猛爆性肝炎。 至於因為中暑或體溫過高引發肝臟急性發炎甚至猛爆性肝炎的案例也偶爾可見,嚴重時常伴隨多重器官衰竭。因為腦細胞以及肝細胞對於體溫的變化非常敏感,體溫飆高會影響全身多處器官,包括腎臟、心肌、橫紋肌、腸胃道等,都會產生熱傷害。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會誘發進一步的呼吸衰竭、休克以及凝血障礙等。而因為休克及血液大量供給皮膚以散熱的關係,肝臟進一步會受到缺血性的傷害,此時需要趕緊降溫、給予支持性療法。所幸經此治療後,大多數的病人都能痊癒,但偶爾還是可以見到因為嚴重肝衰竭、肝腦病變,需要緊急進行肝臟移植的案例。 【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89期(2020-01-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6-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甲媽遶境防疫 盒餐取代共食多喝水避免中暑
大甲鎮瀾宮媽祖訂於11日起駕遶境,每年沿途點心站提供信徒解渴止飢,今年因應防疫,醫師建議盒餐取代共食,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天氣炎熱,應多喝水避免中暑。國內武漢肺炎疫情趨緩,7日起大規模解封,因疫情延後舉辦的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廟方在昨天晚間擲筊詢問媽祖起駕日期,今天上午11時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11日晚間11時起駕,20日回鑾安座。大甲媽遶境行程長達340公里,沿途許多信徒準備美食、點心,提供隨行的香客食用,今年因應疫情,飲食的防疫作為備受關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表示,遶境的空間在戶外,空氣是流通的,遶境隊伍宜保持距離,參加者全程戴口罩;吃飯睡覺不可能戴口罩,建議可用盒餐代替共食,香客進入香客大樓時,也應保持安全距離。黃高彬指出,參加遶境的民眾應多洗手,可以濕洗手就盡量濕洗手,不方便的話可使用乾洗手。另外,時序進入夏天,氣候炎熱,黃高彬提醒隨行民眾,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擔任大甲媽遶境醫護團隊數十年的光田綜合醫院表示,遶境期間沿途的飲食幾乎都是素食,不少素食在調理上會比較油,有些人吃不習慣就會鬧肚子,因此飲食應避免過度油膩並注意衛生。醫師也發現,遶境結束後有些民眾突然由素轉葷,也容易引發腸胃不適,最好慢慢調整,避免突然大魚大肉。光田綜合醫院指出,有些信徒為避免跑廁所而減少水分補充,這很容易中暑,除多補充水分外,最好也撐洋傘或戴遮陽帽,上午10時到下午2時是最炎熱的時候,儘量休息不要行走過久,多利用氣溫較涼快的時候行進。醫師建議,萬一在路途中發生心跳加速、冒冷汗、體溫升高不退等疑似中暑症狀時,應立即找個陰涼的地方躺下來休息幾分鐘,或至醫療站求助。
-
2020-06-08 橘世代.健康橘
大甲媽祖重新出發! 醫:行前準備「好鞋、手杖」缺一不可
大甲媽祖預計本周四晚上起駕,展開9天8夜的媽祖遶境活動,光田綜合醫院擔任大甲媽遶境醫護團隊數十年,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指出,民眾在防疫期間減少許多出門活動的機會,如果將跟隨媽祖遶境,尤其是長時間的久走,建議民眾要比往年多做更多準備,同時更要隨時留意身體狀況,避免途中受傷不適,有感冒症狀或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最好在家收看鎮瀾宮直播即可。嚴可倫表示,一雙好走的鞋子是遶境必備的,能完整支撐雙腳的鞋子有利分擔減輕脊椎和雙腳的負荷,可添加舒適的鞋墊或是氣墊鞋增添緩衝、避震效果是不錯的選擇。出門時,如果已經很久沒運動,可在走路時使用手杖(雨傘、拐杖),分散腰椎、髖骨和膝蓋負擔,另外多數民眾都會背背包放盥洗衣物等等,嚴可倫建議,往年已有信眾使用拖拉的行李箱或菜籃車,可學習採用,減少身上的荷重都有助於走路不受傷。嚴可倫說,信徒如果已經覺得疲累、雙腳痠痛、身體不適,切記不要硬撐,善用遶境接駁車休息,另外當腳、腰及身體痠痛或不便時,也要減少跪拜次數,雙手合十祈福即可,不僅有助個人健康,向媽祖祈求的誠心也不打折。如果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友,一定要視個人體力跟隨遶境,並遵守醫囑預防性在出發前先吃藥,避免關節炎發作疼痛難耐。如果雙腳起水泡,務必尋求遶境隨行光田綜合醫院救護團隊協助處理治療包紮,不要輕易擠破導致感染。信眾參與遶境活動要帶健保卡、備用藥品、防曬的帽子、太陽眼鏡等防曬用品,隨時補充水分且多攝取蔬果,避開中午大太陽時段行走,預防中暑。同時準備夜間保暖衣物、反光安全背心、手電筒等物品,有慢性疾病的病友務必準備好自己個人用藥,並遵循醫囑服藥。還有千萬別忘了防疫期間的口罩(記得要替換)、隨身消毒用品、自主健康管理每日量體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和勤洗手。【延伸閱讀↘↘↘】。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可以靠保健食品改善嗎?。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一位「社區醫師」對台灣開始解封的憂心及建議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第四度以「新冠肺炎」為主題。長年耕耘於社區醫療的陳錦煌醫師認為台灣疫情控制的成功主要在於境外管制與全民加強衛生習慣,但相對的我們絕大多數人對這種病毒都沒有免疫力,而提出他對解封的憂心與建議;成大公共衛生陳美霞教授針對解封之後的「後防疫時代」台灣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建議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及人力於教育民眾,建立全台社區防疫網;由台赴美短期進修的急診醫師分享他所觀察到的不同文化背景對疫情加劇的各種反應,以及回國後親身體驗十四天居家檢疫,身為「救人的醫師」同時又是「令人懼怕的潛在感染者」,寫出發人深省的「疫情中的你和我」。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連續多日「加零」,指揮官陳時中部長決定逐步解封,開始「防疫新生活」,我心中有不少憂慮。憂慮的是,對於這新興傳染病全世界未找到疫苗及真正有效療法,歐美疫情仍然沸騰,流行病學模型顯示另波感染虎視眈眈時,我們可以一下子放鬆自己,肆無忌彈地擠滿餐廳及風景遊樂區嗎?特別從大陸禁止觀光客來台,台灣因禍得福;到武漢封城証實人傳人,台灣立即入境管制,到擋住一波又一波境外移入,以及人民恪守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命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台灣可以說是全球新冠肺炎防疫的淨土,二千三百萬人口只有區區不到五百人確診,然而,其真正意涵卻是,絕大部份人沒有免疫力。到目前為止,社區僅有零星感染個案,指揮中心集合全國疫調及照護能力,阻止進一步社區感染的發生,因此,台灣基層醫療體系真正的考驗尚未開始。檢討這體系,從1995年開辦全民健保後,俗擱大碗,雖是世界各國稱羡的對象,但論量計酬的給付制度、薄弱的醫病關係、允許患者看病如逛夜市、醫療體系發展頭重腳輕、賺錢及業績導向而忽視公衞預防……而且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既已經繳了健保費,大可享受醫療照護的權益,忽視自己健康維護的責任,在這種醫療大環境下,如果防疫出現破口,很可能讓基層社區成為這隻漂浮不定、難以捉摸的病毒的溫床;2003年靠量體溫讓SARS病毒現身,順利阻擋不再在社區漫延,這次可能不那麼容易。中央開始解封,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各縣市政府也紛紛跟進,基層社區如何解封?何時?何處?何人?由於各地情況不同,難有中央由上而下一致的規範。我想提出一些概念,那是在2003年SARS之後,台大醫學院謝博生院長提出醫學教育改革,重視醫師養成過程「全人、全家、全社區」的學習;新港社區到現在一直是畢業後第一年住院醫師(PGY)的實習場所;多年來,我帶著PGY 醫師到廟口測量鞭炮燃放的噪音,追查PM2.5的濃度等對健康的可能傷害;也帶他們家訪,觀察鄕親生病時的就醫行為;調查學童上學前有否吃早餐、騎車有否戴安全帽等等各種生活習慣和疾病發生的關係,以及及早介入的方法,希望陪養醫師具備社區預防醫學的基本觀念,而不僅僅在診所等候病患上門。我們也共同討論「健康社區」的定義及其評估方法,藉以找到社區面臨的健康議題及介入方式,這概念或許可供基層社區在考慮新冠肺炎如何解封時的參考。所謂「健康社區」,我的定義是社區民眾共同參與「營造健康生活共同體」的意願、能力及具體作法,健康程度的多少,在於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健康社區生活共同體,我設定了四項目標:1)可以透過各類自主性終身學習組織,持續發現危害社區健康的因素,提出解決方法,並且落實執行。2)對外結合公私及專家資源,對內溝通協調整合,增強社區整體能力,以促進健康。3)營造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間,減少環境危害,形塑健康及永續的生活習慣。4)經由弱勢照顧,滿足居民的健康基本需求,建立自尊與社區認同。至於如何應用「健康社區」的理念評估何人?何處?何時及如何解封,有如下建議:1)何人?評估人的社區生活滿意度、民主素養(權利義務、法治觀念、及溝通協調能力)、終身學習態度、參與公共事務意願、健康意識、健康生活習慣、有否社區發展願景等等;另外,更進一步評估所參加的社區團體,如社區發展協會、長照2.0的據點、基金會、愛心團體、宗教團體等等的種類、數量,及其活動力、組織力、學習力、願景、整合及共識力等。2)何處?評估社區環境的生態、污染程度,以及社區監測、再生利用及永續發展的能力;社區有沒有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熱點?公共空間中使用者導向的健康以及安全度如何?3)何時及如何開放?評估社區人口、職業分佈、家庭組成及經濟狀況,尋找並了解弱勢族群是否具備自我及家庭防疫的資源及能力。社區是否已經建構新冠肺炎醫療照護有關的基層醫療網,其分流、分工、診斷、通報、照護、遠距醫療及後送體系等,及有否確實演練過。面對意外事故或新興傳染病發生時,社區整體風險因素分析,以及相對應措施。
-
2020-06-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解封 台鐵旅客「卯起來吃」
全台昨起大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境內疫情平順,宣布昨境內解封,但邊境仍繼續嚴管;另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昨起遶境活動開放一千人規模。雙鐵也開放飲食,不少旅客昨提著大袋食物進站,月台候車時也會脫口罩,至於近期引發關注的台北車站大廳,昨也重現「席地而坐」景象。昨起旅客進入雙鐵等大眾運輸場站仍須量體溫、戴口罩,進站之後,若能維持社交距離可脫口罩,恢復雙鐵車上飲食銷售。交通部長林佳龍說,昨迎來有條件解封,搭雙鐵不用再「腰巴豆」。不少台鐵旅客卯起來吃,不管臨座是否有人,餓了先吃再說。旅客鍾小姐說,昨晚搭乘普悠瑪號返回花蓮,很開心可在車上買便當吃。還有列車長說,巡車時發現「大嗑排骨便當」風景重現,感到熟悉。台鐵局說,因應全面恢復銷售,昨準備一萬八千個便當供民眾購買,比六月一日有限度開放飲食,多準備了三千個。不過,有車站人員說,有民眾誤以為「直接不用戴口罩」,大剌剌走進售票閘口,希望中央要加強宣導,以免增加第一線人員和旅客衝突。台鐵局、台灣高鐵都表示,昨解封首日無特殊狀況;台北捷運也說,大多數旅客都配合,僅極少部分進站未戴口罩及一件列車旅客未戴口罩,經提醒後均配合。北車大廳昨也可見民眾席地而坐。交通部說,目前就是按指揮中心防疫新生活指引,後續北車大廳新方案台鐵還在研議。台鐵局說,若民眾未保持社交距離且未戴口罩,將柔性勸導,未來大廳將以公共空間、公眾使用模式,透過公民討論研議最妥適方案。陳時中昨則登上台北一○一大樓觀景台,還登上全台最高景點Skyline460天空步道,他說,各項管制措施解禁後,逐步回歸正常,但還是希望民眾維持防疫新生活,看得更高更遠。陳時中還說,開放邊境「做旅遊」,排序「會在比較後面」,因為一旦開放,「不是我們出去被感染,就是外面的人感染進來,進來感染的人多了,醫療一下就崩解掉,不能輕忽。」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張圖看大眾運輸解封 林佳龍:搭雙鐵不再腰巴豆
連56天無本土病例,國內防疫今天起解封。交通部長林佳龍在臉書表示,感謝所有國民共同努力,今天才能迎來有條件解封。「搭雙鐵不用再腰巴豆」。他並公布防疫新生活的大眾運輸規定,包括雙鐵、國內航班的規定,旅客進站乘車仍須量體溫、戴口罩,上車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時,可不戴口罩。台鐵、台灣高鐵今天起恢復列車上販售便當等;在車上若能維持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配戴口罩,可在列車上飲食。台鐵太魯閣號、普悠瑪號等新自強號恢復連假發售站票,每列次最多120張,端午節連假適用。國內航班部分,可飲食、恢復機上飲料供應。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市明起酒店解封 侯友宜:防疫做不好再停業
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宣布,校園、酒家、舞廳8日起有條件逐步解封,但須做好實名制、防疫措施、公安檢核,並建議進舞廳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侯今出席市政行程時表示,如果酒家、舞廳沒有辦法把防疫做得好,會不斷地採取更嚴格的督導方式,不行的話,甚至希望業者可以再度配合停業。侯友宜說,新北市8日以後酒家、舞場開始解封,解封之前會不斷地做好實名制,以及防疫的清潔衛生、量體溫,全盤了解公共安全到底有沒有做到位,有沒有辦法保持社交距離。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今起大解封 各大森林園區、林鐵解除人數限制
國內連續56天無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今起確定全台大解封,林務局表示,轄管各國家森林遊樂區、平地森林園區、林業文化園區、自然教育中心、生態教育館、烏來台車、阿里山林業鐵路與太平山蹦蹦車,今起解除承載人數限制,但是入園仍須量測體溫,搭乘鐵路設施與室內等無法維持安全社交距離場所,仍須戴上口罩。林務局表示,森林中的負離子濃度比都市地區高出三倍以上,芬多精的生物活性又能提升人體免疫力、平衡身心,國內外亦有諸多研究指出,走入自然進行戶外活動更能夠培養孩童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邏輯思考力與專注力,可強健體魄,也是對日常壓力的「身心紓困」。更多國家森林遊樂區與自然步道相關旅遊資訊,可至「林務局—森活情報站」臉書專頁、台灣山林悠遊網以及林務局局網查詢。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今起解封 台鐵人員抱怨:乘客誤以為進站不用戴口罩
今天就是大規模解封的日子,以雙鐵來說,民眾進站後若能維持社交距離,可脫下口罩。不過就有車站員工向本報投訴,許多民眾誤以為「直接不用戴口罩」,大剌剌走進售票閘口,希望中央要再加強宣導,以免增加第一線人員和旅客的衝突。台鐵局說,對於新規都有設置公告,會加強宣導。按交通部日前公布相關鬆綁管制措施,包含雙鐵的大眾運輸場站內,旅客進站乘車仍須量體溫、戴口罩,不過進站、上車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時,可不戴口罩,否則需戴上。台鐵、台灣高鐵今天也起恢復列車上販售便當等;在車上若能維持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配戴口罩,可在列車上飲食。另外台鐵太魯閣號、普悠瑪號等新自強號恢復連假發售站票,每列次最多120張,端午節連假適用。不過就有車站人員抱怨,很多民眾今天不知道還是要戴口罩,誤以為是全面解封,當向民眾解釋時,還會有人自以為據理力爭,讓現場同仁相當手足無措。至於在車上飲食部分,有台鐵列車長說,由於6月1日雙鐵已經開放飲食,車上陸續出現飲食潮,大口吃便當的場景也重現,但一切都還在可以控制範圍內。對於雙鐵今日解禁狀況,台鐵局、台灣高鐵公司都表示一切正常。台北站說,的確會有零星民眾沒戴口罩,但大部分的人已經習慣戴口罩。提醒旅客進站前還是要量測體溫,也要戴上口罩,進站後有適當距離才可以脫下。至於車上的飲食需求,也陸續出現。針對便當買氣是否有回溫,台鐵則抱持樂觀態度,也都有準備比以往更多的便當數量,銷售狀況則在統計中。除了雙鐵,交通部鬆綁措施還包含解除國道服務區人、車潮管制;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園區人、車防疫安全承載量限制也取消;進入郵局後只要保持社交距離也可以脫下口罩,另取消投遞人員到達投遞點按電鈴或呼叫後,向收件人聲明「如有受傳染病防治法規範必須嚴守否則會觸法被罰」措施等。對此,中華郵政公司說,因為今天郵局沒有營業,所以無法得知執行狀況,不過因為維持社交距離就可以脫下口罩觀念,與先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倡導的觀念一樣,預計屆時1300個郵局執行上都能很順利。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首日 雙鐵開放車上飲食!
台灣新冠肺炎今天解封,民眾可以過正常生活。指揮中心雖仍持續現行社區監測模式,台鐵、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雖不強制戴口罩,仍呼籲民眾要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希望個人可以養成防疫行為,落實「個人防線」。高鐵、台鐵今天開始恢復在列車上販售食品,許多搭乘台鐵的民眾開心帶著食物飲料上車,尤其是搭乘長程的普悠瑪號等列車,不過在進出站時仍須配合量體溫與戴口罩。
-
2020-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故宮搶先解封 南北院取消進場人數控管
6月7日防疫規範將鬆綁,故宮表示,從今天起故宮北、南院取消進場人數控管,但會視展場擁擠程度適度疏導遊客,以維持社交距離;觀眾進館仍會維持量體溫及酒精消毒措施。隨著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7日後擴大鬆綁生活防疫規範,讓許多藝文場館看到一線曙光。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天表示,即日起將取消進場人數控管,但會視展場擁擠程度適度疏導遊客,以維持社交距離。不過觀眾進館時,故宮仍會維持量體溫及酒精消毒措施,觀眾在場內如無法保持適當距離,將勸導戴口罩,而展場服務人員仍會配戴口罩服務。
-
2020-06-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防疫解禁 這些解封項目一次查清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低,為了讓民眾順利恢復正常生活,今天達到四個潛伏期滿,仍維持本土病例零確診且無社區感染,正式擴大鬆綁民眾生活防疫規範。不過仍有但書,民眾仍須配合實名(聯)制,並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勤洗手、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或搭乘大眾運輸時戴口罩),從事各項日常及休閒活動,包括藝文、餐飲、休閒活動場所,不再受限人數規範。1、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若無法保持距離就要戴口罩。2、落實個人衛生防護,如戴口罩、量測體溫,店家建議於入口及場所內提供洗手用品或設備。3、建立實名制,並確實執行人流管制及環境清消。至於哪些項目解禁、以及有條件解禁,本報一次條列式整理,方便讀者查詢。●大眾運輸:台鐵、高鐵、捷運、公車等旅客進站乘車仍須量體溫、戴口罩,不過進站、上車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時,可不戴口罩,否則需戴上。台鐵、高鐵今天起恢復列車上販售便當等;在車上若能維持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配戴口罩,可在列車上飲食。台鐵太魯閣號、普悠瑪號等新自強號恢復連假發售站票,每列次最多120張,端午節連假適用。北北基宜桃今天起實施進車站閘門、上公車時仍要先戴口罩、量體溫,進站或上車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設施,可不戴口罩。台東縣返往綠島及蘭嶼的客輪業者,包括凱旋、天王星、恆星、綠鳥之星等,今天依舊針對搭船遊客實施量體溫、戴口罩防疫管制措施,不戴口罩及發燒遊客一律拒載。●餐飲餐廳仍加設隔板,桌椅區仍要維持距離,但不會再限制餐廳內顧客人數,包含婚宴原先最多250人、每桌八人也放寬,做好社交距離、實聯制,不再限制人數。●藝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北院取消進場人數控管,入內觀展無須戴口罩,但院方會視人流情況勸導戴上口罩,並視展場擁擠程度適度疏導遊客,以保持社交距離,仍維持量體溫及酒精消毒措施。電影院保持社交距離即可脫下口罩。●體育賽事中職:不再限制入場人數,座位採梅花座。●廟宇遶境白沙屯拱天宮、鎮瀾宮尚未決定恢復遶境日期。各地廟宇陸續規畫時程。
-
2020-06-07 科別.泌尿腎臟
熱到非常不舒服?醫師:12個症狀都是身體受不了表現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天氣又熱起來!加上迎接梅雨鋒面,全台又濕又熱。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防止皮膚曬傷,更要留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預防熱傷害。當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無法調解體溫來散熱,進而產生不適之症狀,統稱熱傷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葉哲廷醫師表示,高溫濕熱人體難以有效散熱,若在高溫下短時間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暴露悶熱環境中,容易造成體液大量流失,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便容易導致熱傷害,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葉哲廷醫師說明,發燒、噁心、嘔吐、腹瀉、大量流汗、倦怠、無力、頭暈、頭痛、喘、血壓降低、肌肉痙攣等,是熱傷害可能出現的不適症狀。如果出現熱傷害的症狀時,應盡速讓患者到陰涼、通風處休息,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若症狀沒有改善,應趕緊送醫檢查治療。最後,葉哲廷醫師強調,在從事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時,應做好防曬措施,盡量穿著輕便、易散熱的衣物,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多留意身邊的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幼童的狀況,適當安排休息,預防熱傷害的情形發生。(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3種熱傷害都會要人命! 炎炎烈日補水、通風最重要 
-
2020-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因應第二波疫情,陳建仁:重點是快篩、抗病毒藥及疫苗
已連辦24年的靜宜與東海大學聯合祈禱會,今在靜宜大學「主顧聖母堂」舉行,前副總統陳建仁伉儷、靜宜校長唐傳義、東海校長王茂駿與兩校教職員生,共同為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社會和諧及兩校發展祈禱;陳建仁強調,因應第二波疫情來襲,「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整備」是當務之急。「靜宜與東海聯合祈禱會」由靜宜校牧楊安仁神父主禮、陳建仁證道,共同為兩校防疫工作、為防疫的醫療人員、政府官員及在疫情中過世的靈魂祈禱。唐傳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恐慌與悲傷蔓延全世界,造成的傷害不亞於戰爭,面對疫情也看到愛無所不在,愛和互助才是解方。陳建仁在證道中指出,生、老、病、死是生命必然歷程,瘟疫、戰爭、饑饉、死亡,也一直在人類歷史重演。他以英國「伊姆村」為例,1665年夏天裁縫師助手因「黑死病」離世,家人也相繼染病身亡,村民擔心疫情蔓延選擇「實行隔離」。牧師同時採取其他防疫措施伊姆村民的故事被後人記述,成為拯救更多人性命的義舉。陳建仁也分享印度修女德蕾莎以健康照護及愛與和平為志業;荷蘭神父達米盎效法耶穌基督的無限大愛,為照顧痲瘋病人捨棄生命的故事。因應第二波COVID-19侵襲的整備,陳建仁指出,「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是當務之急;要密切監控國際及國內疫情、加強邊境檢疫、強化TOCC填報正確性,並落實病例隔離治療、醫院感染管控。民眾要誠實接受疫調,並落實居家隔離、檢疫、自主健康管理。養成量體溫、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的良好習慣。機關公司需規劃分地分時上班,及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活動等。「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與超前部署,是台灣面對疫情贏得各國掌聲的重要原因!」陳建仁說,台灣有完善的防疫措施與調度,加上政府與相關產業齊心合力,並發揮資訊科技軟實力、口罩製造硬實力,及疫調、口罩實名制配發等政策,成功在防疫扮演關鍵角色。
-
2020-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捷6月7日口罩鬆綁 離峰維持安全距離可不戴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今天表示,從6月7日起,離峰時間搭乘機場捷運,若可維持社交安全距離,旅客可以不戴口罩。受到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影響,桃捷公司宣布,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交通部鬆綁管制措施,從6月7日起,調整旅客搭乘機場捷運防疫作為,離峰時間搭乘機場捷運,若可維持社交安全距離,旅客可以不戴口罩;但上下班尖峰時間考量人潮眾多,社交距離維持不易,旅客仍應全程戴口罩。桃捷公司表示,配合中央防疫政策,維持全線21個車站設置紅外線熱像測溫儀,篩測進站旅客體溫機制,若測得超過攝氏37.5度旅客,經額溫複測超過38度,不得搭乘捷運。桃捷也提醒旅客務必遵守進站戴口罩、進站後維持社交安全距離、上下班尖峰時間搭乘捷運全程戴口罩規定,共同展開防疫新生活。
-
2020-06-06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對於大部分想要減重的人來說,「吃」這件事情並不簡單,尤其要達到均衡營養、又有減脂功效的飲食方式更不容易。所以,如果能有食物可以越吃越瘦,越吃脂肪掉越多,又兼具營養美味,肯定大受歡迎。營養師趙函穎綜合提出10種可以幫助燃脂與鏟脂的食物,只要搭配三餐吃,同時配合多喝水、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自然可以達到降低內臟脂肪的效果。1、生辣椒在日本稱為「唐辛子」的辣椒,含有辣椒素、維生素C、抗氧化物質及胡蘿蔔素等,可以透過發汗來降低體溫、促進新陳代謝,且有鎭熱解痛的效果。此外,辣椒對於口腔與腸胃具有刺激的作用,可增進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但若是胃不好的人,不建議多吃辣椒,要吃的話,要選擇生辣椒;另外,不建議吃辣椒醬或是豆瓣醬等,不但效果差,又含有其他添加物,對減重無益。 2、咖哩咖哩的主成分是薑黃素,更是抗氧化、對抗自由基的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最新的研究指出,咖哩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 3、生薑薑具有薑辣素,有抗氧化的效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還能達到促進身體發汗排熱,消除水腫、提升基礎代謝率的作用,可說是日常飲食中最好用的保健食材。值得注意的是,已經腐爛的薑會有產生黃樟素的疑慮,容易提高致癌的機率,千萬不可以食用。 4、胡椒胡椒在料理調味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能幫料理提味,也因為味道辛辣,可以發熱、祛寒、加速循環與代謝。胡椒中的胡椒鹼、維生素A及維生素E等成分,同時也有抗氧化的功效,能舒緩身體內的發炎反應,營養價值高。 5、洋蔥洋蔥含有維生素C、B、硒及硫化物,營養豐富,有人稱之為食物中的「萬能俠」,能殺菌、助消化、降血壓血糖,也可幫助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此外,紫洋蔥還有鈣質、花青素的營養,可以改善運動後的肌肉緊繃,也對脂肪燃燒很有幫助。 6、大蒜研究發現,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 最好的食用方式是在烹煮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最好在煮粥或煮湯時,起鍋前再放入較佳。 7、黑木耳黑木耳是最近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且因熱量低,可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 8、綠花椰菜屬於十字花科的綠花椰菜是最被看重的抗癌好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黃素、吲哚類、槲皮素等植化素,可以幫助抗氧化、助消化排便,且有咀嚼飽足感,可降低肥胖的機率。建議食用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微生素C大量流失,可以用汆燙方式烹煮綠花椰菜,再淋上橄欖油即可。 9、大番茄在蔬果中數一數二的減肥聖品就屬大番茄了,番茄高纖又具飽足感,果糖含量又少,且茄紅素豐富,可防止自由基對身體細胞的破壞,降低發炎反應。食用時最好能連皮一起吃,可保留最多的營養素;此外,番茄的茄紅素屬於脂溶性,必須靠加熱才會被大量釋出,所以像是番茄炒蛋、茄汁牛肉都很適合。 10、亞麻仁油別以為體內的脂肪多,就不碰油脂類,其實只要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例如亞麻仁油就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有降體脂的功效。然而,亞麻仁油為冷壓油,使用時不可加熱,建議可直接淋在生菜沙拉、豆漿上食用,依個人體質適量食用效果較佳。延伸閱讀: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連減重名醫都在做! 最高CP值的運動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