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顳顎關節
共找到
42
筆 文章
-
-
2024-06-16 名人.黃斌洋
牙痛不處理會怎樣嗎?8種常見原因及預防與護理方法一次看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其實充滿誤導。牙痛經常屬於神經痛,醫學上疼痛指數分類,甚至將「牙痛」列為僅次於分娩的「劇痛」等級。此外牙齒發炎病灶非常靠近頭頸,周邊又有緻密血管與全身重要臟器相通,嚴重牙疾甚至會包含:蜂窩組織炎、呼吸道阻塞、腦膜炎、失明甚至致命等風險,不可不慎。牙痛常見原因、如何自我檢視?1.蛀牙細菌透過蛀牙侵入或靠近牙神經引起發炎疼痛。疼痛聚焦在單顆至數顆,落差明顯。通常對於輕敲與酸食有反應。2.牙齒敏感因牙齦萎縮或琺瑯質磨損,牙齒受刺激產生酸痛感。通常在牙根與牙齦交叉處對冰冷有反應。3.牙周病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生細菌感染,破壞齒槽骨、牙齦等組織,造成牙齒搖動或脫落。疼痛通常會伴隨牙齦紅腫與刷牙流血的發炎反應。4.磨牙牙齒長期承受過大咬力,導致磨損甚至斷裂。牙面中央特定凹點酸軟咬合平面變平。5.牙齒斷裂跌倒、車禍、咬到硬物等突發事故造成。會有像骨折一樣碰不得的刺痛,伴隨牙齒明顯搖晃。6.顳顎關節症候群(MPDS)除外傷、肌炎、風濕關節炎與腫瘤等,更常見因齒列不整、缺牙導致單側咀嚼等問題都會造成MPDS。通常在「張口」時發生疼痛。口腔活動因而受限,伴隨偏頭痛等肌肉痛。7.三叉神經痛除了有些是三叉神經與頭部血管間的排列變異外,壓力、過勞、細菌感染都可能是誘發因素。電源開關般的閃電痛,沿著單側顏面三叉神經遊走。8.齒源性鼻竇炎鼻竇炎感染牙根 ,或牙疾逆行引起鼻竇發炎。上顎後牙痛伴隨惡臭、濃黃鼻涕倒流、異物感等。牙痛預防與護理1.牙齒本體相關(蛀牙╱牙根敏感╱牙周病)選用適當大小與軟硬的牙刷、正確潔牙、善用含氟牙膏漱口水與減敏牙膏、牙齒缺損盡快治療以避免塞牙縫、定期洗牙及檢查等,以上老生常談是維持牙齒健康的重要基本功。2.牙齒磨耗相關(磨牙、顳顎關節痛)食物避免「無堅不歡」,並紓解壓力以避免磨牙傷害。嚴重磨牙患者須請牙醫師做咬合評估與咬合板治療。合併顳顎關節痛者避免張口過大,並適度熱敷按摩或使用肌肉鬆弛劑。3.牙齒劇痛相關(牙齒斷裂、牙齒脫位、三叉神經痛、齒源性鼻竇炎)請牙醫師盡快依照狀況評估與緊急處理,會診相關科別。4.緊急牙痛處理當不幸遭遇牙痛,但是刷牙、漱口水、冰敷、避免咬合等都作了還是劇痛無比,又暫時無法看牙醫師時怎麼辦?廚房就有救命藥。調味料中例如肉桂、花椒與丁香油等,具有輕微麻醉與疼痛舒緩效果。此外,也可以考慮透過刺激穴道產生內生性嗎啡(endorphine),藉此暫時緩解疼痛。.合谷穴:食指與大拇指合攏後虎口肌肉最高處。.內關穴:心包經手腕與前臂交接線中央往上推三指處。.下關穴:開口閉口時,耳前感覺關節滑動的凹陷處。.頰車穴:當嘴巴用力咬,臉頰側咀嚼肌隆起最高點附近凹陷處。(內容摘錄自YT「柏登微笑牙醫黃斌洋之笑談口腔54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4 醫療.牙科
牙齒不整齊只是不好看而已?齒列紊亂容易造成清潔死角!牙醫說明常見3種牙齒矯正怎麼選
牙齒矯正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三軍總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李威成表示,一名50多歲婦人,因齒列歪斜導致平時清潔困難,衍生嚴重牙周病、牙齦萎縮,直到經由齒列矯正後,才重拾口腔健康。齒列紊亂容易造成「清潔死角」李威成說,齒列紊亂容易造成「清潔死角」,口腔細菌因此堆積,產生發炎症狀,破壞牙周組織,牙床、牙齦開始萎縮,連帶多顆牙齒需要拔除才能進行治療。「牙齒矯正是治療中的一環。」成年後的矯正可能因為蛀牙、拔牙、缺牙等因素,進行後續植牙、假牙治療時,得先透過矯正方式挪出空間才能植入,因此矯正常是口腔治療中的一環。李威成表示,由於牙周病來自於清潔不完全,牙齒矯正後就能妥善清潔;也有民眾因為咬合不整齊,長期下來牙齒受損,部分咬合會影響到「顏面肌肉協調」,產生顳顎關節疾病,透過矯正都能夠獲得改善。常見3種牙齒矯正模式1.傳統矯正:將金屬矯正器黏牙齒的外側,日常生活時,金屬部位會刮到頰側,口腔黏膜容易受損,有疼痛適應期及美觀問題。2.隱形矯正:矯正器由透明塑料製成,配戴時幾乎看不到,較少口腔不適、不易造成口腔潰瘍、易拆卸與清潔,但隱形矯正器每天須配戴22小時以上,相當仰賴患者的配合度。3.舌側矯正:技術門檻較高,台灣較少見。舌側矯正和傳統外側矯正在療程時間相當,但傳統矯正器厚度會造成口唇部位視覺干擾,難以精確評估口唇的凸凹度,舌側矯正避免了此缺點,患者可輕易觀察到臉型在矯正過程中的變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蒟蒻吃多恐腸胃道阻塞…年節必吃7大類零食 熱量、食用禁忌總整理
農曆年節總是少不了吃吃喝喝,而常見的零食多具有高油脂、高鹽、高糖特性,重點是,有些食物看似無傷大雅,但可能對某些族群有其危險性,如蒟蒻、果凍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堅果類有嗆食、噎到的可能。《元氣網》整理春節常見零嘴熱量及禁食族群,讓大家過年放心吃喝。第一類:蒟蒻、果凍特色: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地雷:1.蒟蒻不容易消化,必須要充分咀嚼再吞下去,才能從胃部進入小腸,是整塊誤吞,可能造成腸胃道阻塞。2.千萬別以為蒟蒻熱量低就可以狂吃,蒟蒻被加工製零食時,如蒟蒻果凍,因蒟蒻本身沒味道,所以會加入大量糖份,因此仍要注意別吃多。禁食族群:老人與小孩吃的時候要特別當心,若吞嚥功能不佳則不建議吃。第二類:加工肉品類魷魚絲、肉乾、肉紙、牛肉乾、鮪魚糖特色:魷魚絲、肉乾、肉紙等加工肉品類零食,口感及風味都讓人很「涮嘴」吃個不停,不止過年,平常也很多人愛吃。地雷:1.魷魚絲需要一直嚼,如果一直不停吃不停嚼,可能出現張口困難、臉部痛、偏頭痛等症狀,造成顳顎關節炎。2.加工肉品零嘴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及鹽等調味料來提升口感,含較多蛋白質,鈉含量不低。熱量預估:.豬肉乾:81大卡(25克,一片約手掌大小).牛肉乾:64大卡(20克).魷魚絲:43大卡(15克)禁食族群:腎臟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第三類:堅果類開心果、堅果、腰果、瓜子、花生等…特色:堅果富含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地雷:堅果種子屬油脂類,也算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肥胖。熱量預估:45大卡(3顆核桃或10顆開心果)。以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一天一份堅果約45大卡來討算,一般大小的堅果/杏仁大約5顆=核桃3顆=開心果/花生10顆。市售堅果類零食,多添加鹽、糖,建議優先選擇無調味的堅果。禁食族群:1.不要讓5歲以下幼兒及老人吃花生、堅果、核桃、開心果、瓜子等核果類零食,易發生氣管異物阻塞、嗆食的危險。2.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選吃無調味堅果。第四類:海苔特色:日語稱紫菜為海苔,富含維生素A、E、B1、B2及菸鹼酸含量。當零嘴吃的海苔,就是以紫菜為原料,經烘烤、調味後製成。地雷:加工後含有較多糖、鹽和鮮味劑,鉀、磷、碘含量偏高,建議食用量一天吃4~5片。禁食族群:1.腎臟病患食用時要節制。2.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要避免。3.高血壓患者可以吃原味海苔,要避免食用過鹹的海苔。第五類:麻荖(芝麻、花生)特色:麻荖是台灣傳統年節拜天公的甜食供品,有各種不同口味,有特殊香氣及口感。地雷:屬油炸類零食,且麻荖外皮沾有糖粉、芝麻、花生、又裹上麥芽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熱量預估:2顆約100大卡。禁食族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第六類:芝麻糖、花生糖、牛軋糖、核桃糕地雷:這類風味極佳的糕點,都是高糖、高油、高熱量、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熱量預估:牛軋糖一顆的熱量就有50多大卡。芝麻糖 、花生糖等,3小塊約有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第七類:果乾(乾燥蔬果)特色:脫水蔬果乾類雖標榜由天然食材脫水製成,但製作過程通常經過油炸及加工調味,實則在製程中已流失大量營養。地雷:果乾體積小且常會額外加糖,成了隱形高熱量零嘴。熱量預估:蔬菜片 20克╱100大卡香蕉片 19克╱100大卡芭樂乾 30克╱100大卡芒果乾 30克╱100大卡禁食族群:糖尿病患、減重者。【註】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女性一天約需1450至1900大卡熱量,男性一天需攝取1800至2400大卡熱量,一天攝取零食的熱量不要超過一天應攝取總熱量的10%。成人每日鈉攝取量為2400毫克,建議控制在每日2000毫克(當於5公克鹽)較健康。【資料來源】.吃飯嘴巴張不開、臉頰兩側發出喀喀聲 顳顎關節卡住了.零嘴解饞 高尿酸者 肉乾豆干要忌口.營養師提醒:這方式吃堅果,等同喝下600毫升沙拉油.少鹽少油 專家建議四大類健康零食.紫菜/相傳可催乳 鐵營養豐富.衛福部國健署-熱量來源
-
2024-01-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銀髮族勤練「這運動」,依賴按摩來放鬆的身體,好轉到可以跑步追公車!
不分晴雨,我天天奔向公園報到,只為練拉筋健身操。這套健身操有8個動作、每個動作重複3遍,30分鐘完成。去年6月在公園散步時,模仿拉弓動作伸展了緊繃的肩胛骨,開始加入銀髮族大哥大姐的健身操行列,愈練愈明白,每隔一段時間,再詳細觀察前方老師的示範動作,總會察覺必須修正的地方,愈到位就愈符合在醫院上衛教課學到的概念,享受拉筋前身體緊縮,逐步放鬆的愉快過程。由於生活時間和空間都受到限制,去年上半年常需要提著大包小包日用品,導致肌肉拉傷,到復健診所電療、吃肌肉鬆弛劑,都只是治標不治本,開始做伸展操和上衛教課後,逐漸體會自我狀況,加上每晚睡前按摩枕的幫忙,很難想像在疫情前,我曾靠每周兩次密集按摩來放鬆身體。在地狹人稠的台北,能夠每晚在廣場和一群人保持一段距離做體操,不但讓困窘心靈暫時卸下慌亂,更逐漸了解醫師告知的身體狀態,其實都只是片段。近年為顳顎關節磨損、腳緊到高足弓變化求診都無解,從拉筋健身操中,體會到真我現狀。新的一年,願日日做體操,如日日認識本我。原本追公車很吃力、幾乎跑不動,最近已經可以用較快的速度起跑,一切都是拉筋健身操的功效,我還要努力練得更精準更勤快。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16 焦點.元氣新聞
醫療AI開創診斷治療新可能 及早預防、即時救命
今年生成式AI掀起新一波AI浪潮,全球醫療AI也蓬勃發展,AI不但成為了醫師臨床上的得力助手,更能在緊要關頭保住病人性命,從巴金森氏症風險評估、癌症預測辨識、拔管時機到心肌梗塞預警系統等,透過創新AI醫療科技應用,都開創出診斷及治療的新可能!本月底舉行的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將帶來國內外最新醫療AI趨勢,不用特地飛出國,就能完整掌握國際間醫療AI最新發展動向。此次參展單位中,在個人健康管理與促進方面,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利用穿戴式裝置、行動裝置、環境智能裝置等各類設備,收集各面向的個人健康數據,接著再由醫院長期搜集的健康大數據,用於AI機器學習,建構慢性病風險預測模型,藉以判斷病患罹病風險及適合採取的相應處置。舉例來說,由病人的手部動作、步態、語調等資料,AI就可以有效評估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由此再進一步依疾病風險程度,給予病人量身定作的生活習慣調整建議。結合AI的醫療科技,也在各種診斷及治療場景中,發展出多元高效的應用。針對口腔醫療,北榮口腔醫學部團隊以核磁共振影像,結合AI輔助診斷顳顎關節疾病,得提升診斷準確度。亞東紀念醫院攜手合作夥伴遠傳、Intel、捷絡生物科技,共同建立「喉癌病徵辨識AI嗓音模型」,透過麥克風收集病患2至3秒的聲音,便能預測罹患喉癌機率,目前正在研發階段。奇美醫院開發「手術麻醉風險AI儀表板」,可即時在術前提供髖骨、腹腔、胸腔三類型手術的多種AI風險預測,其表現勝於現行國際上常用的ASA五級評估分數。而不僅用於個人健康管理、輔助診斷、手術風險評估等用途,身處急重症的臨床現場,AI更能發揮精準預測及即時預警的強大威力,與時間賽跑拯救寶貴生命!當敗血症、心肌梗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急症發作時,黃金應變時間成為能否順利搶救關鍵。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與長佳智能公司,一同開發AI智能預警系統,鎖定凶險急症,打造「智抗菌」、「智救心」、「智護肺」等三項重症智慧醫療應變系統,為醫護人員提供早期預警,迅速啟動跨領域團隊及時介入,有助提升病人存活率。其中,「智救心」已通過FDA認證可上市,「智抗菌」預計在今年底前通過FDA認證。急性呼吸衰竭病患通常會接受插管治療,然而回復自主呼吸能力後,需將人工呼吸器移除,此時機至關重要,太早或太晚都可能拔管失敗、引發併發症。彰化基督教醫院開發「AIoT智慧聯網脫離呼吸器系統」,監測呼吸器中6個重要參數,並由該院累積超過7年的大數據,對照拔管成功率進行機器學習,藉此計算病患未來48小時脫離呼吸器的成功率,協助醫護判定合適移除呼吸器時間,預測成效達88%,目前已導入彰基醫療體系。至於住院病人的病危風險,醫院過往多由臨床警示系統、早期警示系統進行偵測,聯新國際醫院和陽明交通大學,則合作開發運用AI模型的「病危風險預測系統」,得以預測住院病人未來6小時內病危的風險機率,助醫護提前介入,目前上線近半年,已成功預測136名病患病危風險情形,讓院方即時完善因應。●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前進AI醫療最前線
-
2023-11-12 名人.黃斌洋
保護口腔健康的重點是以不拔牙為優先嗎?牙科醫師這麼說
偶爾有朋友會問「我的牙齒缺了一塊,為什麼醫師建議要磨掉外層好牙齒,再包上假牙冠呢?」孟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但口腔治療中,偶爾會有「先破壞再重建」的概念。這些破壞值不值得?什麼才是口腔保護的優先排序?首先看看我們每顆牙齒。門牙切斷食物,犬牙撕裂肉塊,以及臼齒的磨碎食團等,咀嚼功能各有不同。如果缺角地方剛好就是牙齒主要受力點,好比廚師菜刀的刀鋒出現斷裂。如果修補材質不夠強壯且維持用刀峰斷點切菜,後續會有斷痕延伸,甚至菜刀整片斷裂風險。以抽過神經且邊緣薄脆的牙齒為例,由於養分傳輸的神經管已被移除,好比沒有生命的枯木般,雖然外觀維持原樣,但較脆且彈性不再。如果不慎咬到硬物,抽過神經牙齒斷裂風險比健康牙齒高。將此種牙齒用局部或全覆蓋補綴物保護起來,頗有「騎機車戴安全帽」預防保護概念在其中。這樣說來,似乎「保護脆弱牙齒的牙冠」就是口腔保健王道嗎?不然!由於固定牙套包含:有無內含金屬、金屬防鏽程度、牙套密合度、甚至剩餘牙齒結構都可能影響牙套壽命。品質不佳的牙套如果藏汙納垢,反而造成下面牙齒蛀牙,得不償失。因此如果固定牙冠邊緣出現增大黑縫,以及出現臭味等,盡快請醫師評估是否牙套出問題。既然一切都是為保存牙齒,那「牙齒不拔」就是王道囉?沒有人喜歡被拔牙。如果把牙齒比喻成一棵樹,牙齒周邊好比森林土壤。當樹木健壯時,強調「環保愛地球不濫砍濫伐」絕對正確。但若某棵樹木嚴重染病,有造成森林蟲害大感染風險時,趕緊將病株移除會是拯救森林首要步驟。對於牙齒而言,這個所謂「病蟲害」就是牙周病。早期牙周病可以透過醫療挽救或重建。但如果未積極治療,只為了不想拔牙而拖延,後續面臨的可能是整體牙周崩壞。也有人會想:「沒關係,反正牙齒搖到自己掉了後,再請醫師做骨質重建不就好了?」遺憾的是,無論醫學重建技術如何進步,上天給我們的天然完美牙周組織,永遠是人類無法創造出來的。那麼「牙周保存」總該是口腔健康的治療王道了吧?還是非也。當嚴重牙周病必須把牙齒拔掉後,如果沒有經過後續咬合重建,剩餘牙齒可能會因缺牙而導致傾斜混亂。也更容易因為排列不整牙齒間的碰撞產生咬合干擾。我們把下顎關節想像成懸吊在上顎的盪鞦韆關節。當缺牙造成齒列不整,就好比盪鞦韆的軌跡最低點,地面剛好有個不平凸點。結果每次盪下來都產生的撞擊,透過反作用力結果造成長期下來鞦韆關節受損。比對到顳顎關節,就是產生退化、開口出現喀拉聲響、張口受限甚至關節軟骨磨損等。顳顎關節嚴重受損時,除了減痛治療,有時甚至需要換人工關節,非常麻煩。所以從治療複雜型來看,似乎維持「顳顎關節健康」才是口腔保健重中之重。當你再看到生鏽不密合的「假牙冠」,覺得換掉可惜時,請想想包覆下面的「剩餘牙齒」,才是需要珍惜部分。當面臨嚴重牙周疾病捨不得拔牙時,請記得「健康牙周」才是後百年大鎮重建的精實基礎。當為了牙周病將牙齒拔掉,懶得重建時,請小心「顳顎關節」疾病,會讓您耗費更多心力面對。所以口腔保健還真不是只有牙齒說了算。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1 醫療.骨科.復健
張嘴喀喀響、頭痛肩頸痛,當心顳顎關節在作怪!自我檢查量表及改善關鍵一次看
顳顎關節有問題若未就醫、未改善,遲早會慢慢地造成關節退化或衍生其他問題。有二成多的顳顎關節退化沒有明顯的徵兆,有些年輕人咬不太動食物,連細軟的麵條都可能咬不斷。有時以為是熬夜或運動過度,導致身體太疲累出現各種不適,等到無法張嘴吃東西或下巴反覆脫臼,才驚覺顳顎問題已經拖延太久,就醫時診斷為組織嚴重沾黏,此時張口說話也會變得很辛苦。自我檢測顳顎障礙你是否常這邊痛、那邊痛,但是不清楚到底是骨頭關節出問題,還是肌肉痠痛或神經被壓到,不妨使用量表自我檢測。量表|你的顳顎關節有問題嗎?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顳顎關節的問題,可以從以下10個問題來檢查。● 嘴巴張不太開。● 下顎不能順暢的往左右兩邊移動。● 咀嚼時會疼痛或容易疲累。● 經常頭痛或是偏頭痛。● 自覺肩膀、頸部僵硬。● 顳顎關節附近或是耳朵會痛。● 嘴巴打開會有「喀喀」聲音。● 有半夜磨牙的習慣。● 牙齒上下或前後的咬合不正。● 容易緊張,嘴巴咬合難放鬆。評分方式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評分有=10分沒有=0分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5分總分與顳顎關節問題之關聯性0~15分 無風險20~40分 輕度風險45~60分 中度風險70~100分 高度風險附註:1. 此量表僅為風險預測,低風險不代表不會發生、高風險不代表一定會發生。2. 顳顎關節的問題很多,可以被診斷出來的疾病也很多,如果已經有不適徵狀,建議自我評估後,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協助改善。顳顎關節障礙是如何發生的?肌肉為何會緊繃?常常多數是因為飲食時的嘴巴開闔使用不當。其次是意外,例如吃東西時,突然在軟嫩的食物中咬到一小塊硬骨頭,嘴巴咬合突然「喀喀」一聲,下巴出現錯位。還有許多是受到外力撞擊,導致關節、肌肉受傷,嘴巴合不起來。顳顎關節的開闔有一定的角度、範圍,若遇意外、撞擊超出它的負荷,則易造成損傷。另外還有些是因為拉肚子口服「下火神器」黃連素,或是因為噁心嘔吐,口服了一種很常見的胃腸道動力藥普瑞博思(西沙比利)引起錐體外系反應,急性肌張力障礙,導致了顳顎關節脫位。以下是常見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原因:● 牙齒咬合不良、吃東西時是否都只用一側咀嚼。● 緊張、焦慮、自我要求高者。● 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者。● 作息不正常、睡眠品質差、飲食習慣不佳者。● 有白天或夜間磨牙習慣者。● 平時習慣牙齒緊咬。● 喜歡咀嚼較硬的食物、咬筆桿、咬指甲、嚼口香糖。● 長期頭頸部姿勢不良、托下巴、噘嘴、咬嘴唇。● 臉部或下顎關節曾受外力撞擊導致外傷或骨折。● 張口或持續說話時間過長、持續張口呼吸。● 一些藥物的影響。上述幾種顳顎關節障礙處理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在進行治療改善時都會掌握兩大原則:1.相對位置的結構要回到正常位置。2.過緊和受傷的部位要如何復位和修復。顳顎關節的症狀●肌肉痠痛當肌肉在長時間使用後,可能因為超過了肌肉原本的肌肉力量或是肌肉耐力的負荷,而會導致些許的痠痛。就如同比較少走路的朋友,一時心血來潮參加了馬拉松比賽,在比賽的過程,就可能因為身體負荷過大而痠痛到難以完成。臉部雙頰附近的肌肉也是這樣,有時候突然一時嘴饞,吃了一些很有嚼勁的食品,或是突然因為接了某個重要的職務而壓力山大,短時間內肩膀、脖子、後背、腰部就開始緊繃起來了。過了幾天,怎麼發現眼睛也痠了;再過二天,才察覺到怎麼吃東西的時候,臉頰部分的咀嚼肌也變得痠痛起來。●「喀喀」響嘴巴有卡住的感覺關節有響聲也分成不同的類型,有些患者張開嘴時會有「喀喀」的聲音,有些患者則是張開有、合起來沒聲音,或在開闔的過程中有聲音,像這種有聲音但不疼痛的情形,可能會持續10到20年,這是一種初步的類型。有些患者在開闔時,嘴巴會歪斜放不正,咬合好像有些卡卡的,比較緊繃的患者甚至可能會合併一些痠痛。口腔張開的幅度,通常約可張到自己手指指幅的三指半到四指,當張開嘴巴的幅度小於二指幅時,往往會伴隨疼痛,即使沒有動作也會。因每個人體型比例不同,所以測量方法是以自己的手指四指併攏、垂直置於上下排牙齒間,如果嘴巴不能張開到三指幅寬,就會使口部活動範圍逐漸變小。● 顏面歪斜或大小臉「我的左臉拍照比較好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顏面不對稱,主要是因為咀嚼習慣,常使用左邊或右邊臼齒咬磨食物,有一側的腮幫子特別大。偏好側睡某邊、習慣托一邊臉頰也會影響對稱發育,不過若嘴巴咬合、肌肉施力不均,長期下來也會引發顳顎關節炎。顳顎關節相關問題跟五十肩形成的原理類似,是屬於長期缺乏活動所造成的,肌肉、關節的逐漸緊繃、僵硬,慢慢就會產生活動困難現象。如果自覺嘴巴打不開、張口有疼痛感,心想乾脆改將食物改成以調理機榨汁成流質來飲用,久了就會越來越張不開嘴巴。顳顎關節的問題很多,可以被診斷出來的疾病也很多,如果已經有不適徵狀,建議自我評估後,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師協助改善。
-
2023-07-29 養生.聰明飲食
鹽水雞助減脂減重!營養師教你吃鹽水雞6原則,不易致癌、熱量低、營養均衡
鹽水雞雖然常見卻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孫語霙營養師指出鹽水雞的優點,並建議吃的時候注意6件事,更有助養生、減重!鹽水雞4大好處不只好吃,營養均衡有助養生和減重!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鹽水雞食材準備過程通常是經水煮後涼拌,營養較少被破壞,也不會因高溫使油脂劣變增致癌風險,熱量也較低,所選食材肉類大多是雞胸肉、雞腿肉、雞翅等,蔬菜類也非常多元,也有澱粉類,有的攤位甚至還有水果類,營養相當均衡。整體而言不論是對減重、健康都可說是非常有幫助的料理。民眾挑選食材也可以留意種類。 肉類、蛋白質類:蛋白質類除了雞肉、內臟、其他肉類以外,也包括了加工程度較小的豆干、豆皮、蛋類等。 蔬果類:如花椰菜、木耳、水蓮、苦瓜、金針菇、筍片、洋蔥、海帶、小黃瓜、胡蘿蔔、白蘿蔔、秋葵、杏包菇、西洋芹、龍鬚菜、玉米筍、四季豆等。水果類也有許多會放進蘋果。 澱粉類:澱粉類可分成原型食物及加工食物,原型食物可如馬鈴薯、地瓜、蓮藕。加工食物類則包括了米血糕、糯米腸、甜不辣、芋頭糕等。 加工食物:除了上述提到的米血糕、糯米腸、甜不辣、芋頭糕,也包括素腰花、鑫鑫腸、百頁豆腐、貢丸等,都可視為加工食物。 吃鹽水雞注意6件事助養生!營養師:比例抓好還有利減重。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鹽水雞雖大致而言是個相當健康且營養均衡的料理,但也不是怎麼吃都健康,也有需要留意的地方。 鹹度減半、辛香料佳:涮嘴可說是鹽水雞最大的賣點之一,讓人一口接一口,這也會放相當多的調味料或辛香料。不過若是鹽、胡椒粉、辣椒粉等調味料過多,除了容易影響心血管健康、引起三高等慢性病,也容易水腫,不利控制體重。因此建議吃的時候可和店家要求鹹度減半或更少,調味盡量以及蔥、蒜、洋蔥、辣椒等天然食材的辛香料為主。 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地雷食物:食材挑選建議以原型食物為主,加工類食物在製作過程當中除了營養被破壞,也通常會加入不少調味料,對於健康較不利。而雞肉雖為原型食物,但油脂或熱量較高、肉又較少,建議以雞胸、雞肉為主,避免雞皮、內臟、雞翅。不過為達身心平衡,若真想吃,建議可點一份就好。 留意種類搭配比例:以健康養生來看,建議蔬菜、水果、蛋白質、澱粉等量,更理想的狀態是蔬菜比其他種類更多,對減重也有幫助。以常見點5份為一個套餐來看,可雞肉1份或其他蛋白質、蔬菜3份、澱粉1份,水果類1份可自行斟酌。 特別留意澱粉類:特別提醒澱粉類,許多人隨個人喜好糯米腸、甜不辣、米血糕、芋頭糕一起點,當餐的澱粉量恐攝取過量,不利血糖也不利減重。 牙口不佳者可挑軟的吃:像是掉牙、缺牙、戴牙套、顳顎關節受傷等咬合不易的族群,可以點胡蘿蔔、白蘿蔔、豆干、筍片、小黃瓜等,質地較軟、較脆、較容易咀嚼的食材。 部分族群斟酌:鹽水雞畢竟大多為餐車攤位、許多食材又以生食為主,水煮冰鎮也不會再經過加熱,或多或少會有細菌,對免疫力正常的一般人而言影響不大,但對癌友等免疫力不佳族群風險就較高。而洗腎、透析的腎友,則除了考量免疫力,鉀、鈉也需嚴格控制。兩族群建議斟酌或避免。 《延伸閱讀》 .最佳減重飲食法:彈性素食!營養師:穩降體重,還助防三高、癌症! .「超加工」比加工食品更傷?!光2週影響就差很大,營養師:真的少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8 焦點.元氣新聞
吃檳榔才會口腔癌?吃太燙、太刺激食物也是危險因子!
口腔癌是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影響家庭經濟和國家生產力,是一項嚴重問題。依據國健署的癌症登記資料換算,每年新發現病例超過8000人,其中男性就占了9成,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到70歲之間。秀傳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黃冠閔表示,口腔癌顧名思義是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依照口腔解剖位置又能細分成7大區,分別為:唇、頰黏膜(唇和臉頰的內襯)、舌頭(前2/3)、口底、牙齦、後臼齒區、以及口腔頂部的硬顎。根據全球統計,口腔癌發生最多的部位為舌頭(舌癌),在台灣也是舌癌最多,另外台灣有檳榔文化,頰黏膜癌患者人數排名第二。為什麼會發生口腔癌?黃冠閔說,除了菸、酒和檳榔,包括長期過度曝曬、喜歡吃過度熱燙食物、戴不合的假牙等,都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導致病變。另有口交性行為者,也可能因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導致口腔病變、出現癌化。阿伯戒了仍躲不掉!這3物來者不拒 口腔癌風險多123倍就有一位60多歲的陳阿伯對菸酒、檳榔來者不拒,後來因洗腎把壞習慣戒除,但一段日子後仍被確診口腔癌第三期,這讓他大受打擊,擔心治療「要命」,選擇逃避手術,幸好經兒女勸說下點頭開刀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也找回了久違的笑容。尤其是藍領階級,比較常吃檳榔提神,或菸不離手、喜歡小酌一番,特別容易被口腔癌找上門。國民健康署曾指出,有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若菸、酒、及檳榔來者不拒,口腔癌罹患率更是正常人的123倍。黃冠閔提醒,即便沒有菸酒和吃檳榔習慣者,若長期喜吃過度刺激性或極熱燙的食物,也可能成為口腔癌的好發危險群,千萬別輕忽罹癌的可能風險。口腔癌有哪些常見警訊?疼痛硬塊、不癒合的潰瘍、白紅斑、疣狀突起口腔癌有什麼警訊?首先應先了解正常的口腔黏膜。黃冠閔說,正常的口腔黏膜或舌頭外觀等,均應是平滑、柔軟、粉色、且帶有光澤,不應該有硬塊、嘴破、或疼痛。然而當口腔黏膜發生病變,就可能出現凸起且會自發性疼痛的硬塊,或是有連續2周以上沒有癒合的潰瘍,口腔粘膜內也可能出現白斑、紅斑、或長出不正常的疣狀物等,「這些都是不好的東西,」黃冠閔說。由於只要張嘴照鏡子,就能自我檢查一半以上的口腔黏膜是否正常。黃冠閔提醒,自我檢查口腔時,當發現上述不正常狀況發生逾2周,應盡快到牙科(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檢查,醫師會透過切片和影像檢查進行鑑別診斷。早期發現手術治療 可降低顏面變形、功能損傷機會若不幸確診罹患口腔癌,黃冠閔表示,目前主流治療仍是以開刀為主,化療和放療為輔,除非癌症已進入末期、轉移到重大結構,才可能不動刀,改以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等輔助治療方式代替。口腔癌術後半年到一年的復發轉移率最高。以五年存活率而言,第一期約有八成五以上,第二期約七成以上,第三期則約六成,第四期約四成。只不過,更多患者更關心,開刀後導致的顏面損傷是否不可避免?「的確,手術切除範圍一定會比腫瘤大2公分以上,」黃冠閔說。此外,術後也常見神經功能損傷等後遺症,容易有嘴巴活動不自然、唇部不易閉合、容易流口水、張口受限、吞嚥不便、影響發音等狀況,不少人會因此產生自卑心理。若腫瘤靠近頸部,加上放療影響,也易使頸部僵硬、臉部浮腫。想降低術後的顏面變形狀況和功能缺損問題,「這就必須靠及早發現,在腫瘤侵犯範圍較小的時候盡快治療,才有機會做到,」黃冠閔說。不過現代手術進步,腫瘤切除後,大部分能立即使用患者自身的游離皮瓣進行重建,以顯微手術接起血管神經,降低器官結構的損傷,相較以前手術後結果更美觀,功能更進步。除了部分醫材須自費,口腔癌的重建手術有健保給付。醫療團隊通常也會派出復健師和治療師,替術後患者進行吞嚥或語言發聲練習,幫病人復健及適應術後新生活。「最重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和陪伴,能讓病人更有信心接受治療,術後更有機會維持正常的社交生活,」黃冠閔說。趁每半年洗牙檢查口腔 國健署補助3族群黏膜檢查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口腔自我檢查,黃冠閔建議可藉由每半年洗牙一次,由牙醫協助確認口腔健康。另也應戒除菸、酒及檳榔,減少吃過度刺激性或極熱燙食物,不戴不合的假牙,不過度日曬,吃得營養均衡等,都可降低罹癌機會。此外,國健署補助三大族群每2年一次的口腔黏膜檢查,包括:30歲以上紅唇族(含已戒檳榔者)、30歲以上有吸菸者、以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的原住民(含已戒檳榔者),有助早期發現口腔癌,讓患者盡早治療。黃冠閔醫師小檔案● 現任: 秀傳紀念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學士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植牙醫學會專科醫師高雄義大醫院整形外科臨床研究醫師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講師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副秘書長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監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 專長:阻生牙拔除、假牙贗復前手術、人工植牙、口腔黏膜相關疾病、口腔頭頸部腫瘤、顏面感染、顏面外傷及骨折、顳顎關節障礙治療、顏面顎骨畸型整形手術、正顎手術、顯微手術、口腔癌手術及重建
-
2023-07-16 醫療.耳鼻喉
又痛又暈!偏頭痛又眩暈該怎麼辦?認識偏頭痛性眩暈症:留意眩暈方向
在眩暈門診中,大約有半數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80%,其實是罹患了前庭性偏頭痛 (vestibular migraine),也就是偏頭痛性眩暈症(migrainous vertigo)。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眩暈症,意即眩暈症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暈的困境。那麼,偏頭痛為何會引起眩暈症?・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偏頭痛準備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無法調控(抑制)同側前庭神經,大量內耳前庭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會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前庭神經麻痺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前庭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前庭神經,也就是前庭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前庭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前庭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前庭覺輸入不對稱,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會向沒有頭痛的另一側旋轉。・內耳水腫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半規管,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橢圓囊及球囊內耳石斑,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帶有平衡感知器的纖毛,或者,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也因比重相對較重而扭曲,引發大量前庭訊號,傳入腦幹,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會跟頭痛一起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讀者若同時罹患眩暈及頭痛,就醫前,請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眩暈的旋轉方向。就醫時,詳細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偏頭痛性眩暈症,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眩暈,類似偏頭痛性眩暈症,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盲目服用止暈及止痛藥。是否會引起梅尼爾氏症/病?梅尼爾症病不等於梅尼爾氏症,前者只是後者的一個病因。若偏頭痛發作時,不僅引發眩暈,若連耳蝸神經核或腦幹內聽覺神經路徑都受到影響,就會同時出現聽障或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症(migraine with Meniere's syndrome)」。若內耳水腫時,耳蝸內柯蒂氏器上的聽毛,跟蓋膜間發生位移,產生聽覺訊號,患者感到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病(migraine with Meniere's disease)」。《延伸閱讀》 .又暈眩又頭痛?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2 名人.黃斌洋
不只是打鼾而已!牙科醫師曝口腔問題也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就是打鼾嗎?大不了戴上呼吸器,怎麼跟口腔科或牙科相關呢?牙科能夠幫助所有打鼾病患嗎?簡單來說,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睡眠中突然「暫時停止呼吸」的一種睡眠障礙。雖然身體會藉由翻身或嗆咳來喚醒熟睡的人,好讓呼吸持續,不過相對也打斷了深層睡眠,造成身體傷害。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以「阻塞型(OSA)」居多。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定義,「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Apnea Hypopnea Index)每小時5次以下屬於正常範圍,5到15次為輕度,15到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為重度。包含耳鼻喉、胸腔、腺體等出現病變或造成阻塞,體脂過高或骨架過小等問題,以及口腔不良狀況等,都可能是造成OSA的誘因。進入睡眠後,咽喉肌肉會跟著放鬆。平躺後的重力導致舌頭後退與軟顎下塌,讓氣道原本狹窄的人,有可能因此導致空氣被阻擋,造成暫時無法呼吸。那麼OSA與口腔究竟有什麼關聯?與口腔周邊骨架關係:我們經常以為OSA是中年福態男士的專利,其實臉型骨架小的瓜子臉女性,由於呼吸道管徑較細,也容易有OSA的問題。此外有些人看似鼻子很挺,但若是由於上下顎骨後縮產生的假象,骨架壓迫造成OSA的機率自然較高。與口腔內部軟組織關係:包含軟顎下垂過長、懸壅垂過大、舌頭肥大,或肥胖男性頸部堆積較多脂肪等,都會導致呼吸道變窄阻塞。與環繞口腔肌肉關係:有些長輩進食吞嚥困難、睡覺鼾聲連連,可能是口腔肌肉無力造成。正確訓練口腔肌肉可協助改善。與牙科齒列關係:1.門牙外暴:會造成睡眠張口呼吸,而經常張口呼吸正是OSA的高風險族群。2.齒列不整:下顎後牙向內傾斜的人,可能會壓縮到舌頭的空間,導致舌根後掉造成OSA。3.假牙基底過厚:壓迫到舌頭活動空間,迫使舌頭後掉,堵住呼吸道。4.植牙角度內傾:如果未經計算把植牙種在內傾的萎縮骨脊上,就有可能讓假牙占據舌頭空間,舌根後退容易打鼾。5.洗牙時易嗆到:醫師為了清潔下顎臼齒內緣,會推開病患的舌根。如果病人容易嗆到,表示要注意有否舌根肥厚狀況。協助夜間呼吸順暢的醫療輔具,除了常見的連續陽壓呼吸器(CPAP),輕中度的OSA患者也可以考慮牙科的「止鼾牙套」。止鼾牙套的原理是透過睡覺時配戴口內裝置,引導下顎適度往前移動來降低舌根後退程度,讓呼吸道更暢通。但下顎前移過多又可能造成顳顎關節負荷不了,產生疼痛。所以止鼾器的齒間位置設定,並非將患者下顎前推到最大來產生零打鼾效果,而是藉由口腔診斷工具,例如側顱X光片、牙科電腦斷層等,找出降低打鼾量的下顎適當位置。止鼾器可用於輕、中症患者,對重症患者則建議視為輔助工具。輕中度OSA患者除了依賴牙科止鼾器,藉由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適當口腔肌肉訓練,有機會脫離醫療輔具。此外,在口腔肌肉訓練同時,有些牙醫止鼾門診也會輔以特殊波長的生物雷射來刺激口腔黏膜血液循環。兩者搭配,對改善口腔肌肉與黏膜鬆弛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頗有幫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3 醫療.牙科
愛吃冰塊原因不單純?醫曝有磨牙、咬冰塊習慣恐會有這些症狀
許多人睡覺都會有磨牙的習慣,背後的原因和影響恐怕並不單純,長期下來恐怕使得牙齒、顳顎關節受傷,更進一步影響到生活品質。八德牙醫診所洪牧仁院長指出原因,以及相關影響,並呼籲有磨牙習慣者盡早檢查。磨牙、咬冰塊多出於心理壓力,腦神經直接反應:想咬東西。洪牧仁院長表示,絕大部分的磨牙習慣都是從心理壓力所引起,腦神經第五對掌管上下顎動作的三叉神經,在出現緊張、焦慮、不安、躁鬱等心理壓力的時候,就會直覺地、直接反應地有所反應或有所動作,也就是咬,就會期待咬住什麼緩解情緒,其他也例如咬冰塊、想咬些有嚼勁的東西,像是珍珠奶茶、口香糖等,甚至據研究抽菸習慣也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出自於想咬東西,也就是「口腔期不滿足」,也正如所謂的「咬牙切齒」。正因為磨牙習慣大多出自於心理壓力,洪牧仁院長也指出,這類族群往往在生活節奏快速的都市會比郊外族群來得更多。長期習慣磨牙、咬冰塊,牙齒、顳顎關節恐受損!牙齒耗損:洪牧仁院長表示,不論是磨牙、咬冰塊,這種出自於壓力而養成咬硬物的習慣往往都會持續的發生,日久都容易造成牙齒耗損,許多人牙齒照顧得很好,但就因為磨牙使得磨平,甚至影響到神經而出現蛀牙、牙痛,特別是臼齒更是常見。顳顎關節相關疾病:另外,也容易出現臉頰兩邊的顳顎關節相關疾病,此處可說是人體關節中最複雜的關節,出現問題時可能出現喀喀聲、感覺卡卡的、張口閉口時感覺到疼痛、甚至是卡住、下巴脫臼等,而這也會進一步影響到飲食。耳鳴、頭痛: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人因磨牙太過嚴重,進而產生耳鳴、頭痛等情況,但卻遲遲找不出原因,很有可能就出自於此,可以合理的觀察。而若進展到上述這些情況就得留意,意味著心理狀態已經實際影響到身體健康了。防磨牙、咬冰塊傷牙、顳顎關節,醫籲盡早檢查可看這幾科!洪牧仁院長指出,磨牙、咬冰塊等情況因牽涉範圍較廣,問題不單單在於牙齒,因此就醫檢查及治療也會建議從多方面下手。牙科方面建議可找有顳顎專長的牙醫師,除了檢查牙齒耗損之外,也會檢查是否有出現顳顎關節相關疾病,並視情況透過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等方式進行改善,較嚴重的也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另也建議以「咬合板」進行改善,在睡覺時戴上可避免牙齒之間直接碰撞磨耗。而顳顎關節相關問題,也可尋求牙科專業分科的「口腔面顎外科」、或是復健科協助。另外,既然絕大多數的磨牙、咬冰塊等是出自於心理壓力,心理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患者已經意識到磨牙對生活甚至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往往意味著已經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建議可尋求身心科、心理諮商等相關科別進行心理治療。若民眾日常習慣看中醫,中醫在治療上會透過中藥改善心理壓力,或是透過針灸等方式使得肌肉放鬆。了解磨牙的原因,並盡早尋求牙醫、身心科等專業科別協助,有助避免對牙齒、顳顎關節等處造成更進一步的影響,也更有助確保身體健康。《延伸閱讀》 .臉部關節痛?嘴巴張開更痛?醫教4招改善顳顎關節炎! .愛咬冰塊是健康出問題?醫:身體可能正尋求釋放管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6-10 醫療.耳鼻喉
偏頭痛又耳鳴?8種人常見!醫籲早檢查,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在耳鳴門診中,大約有1/3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半數,其實是罹患了偏頭痛性耳鳴 (migrainous tinnitus),又稱之為耳蝸性偏頭痛 (cochlear migraine)。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耳鳴,意即耳鳴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嘰」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圖解說明:偏頭痛性近端聽神經麻痺(左圖)與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右圖)引起耳鳴的機轉。) 認識偏頭痛性耳鳴可能的原因 ・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 偏頭痛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或是向上通過橋腦時,使聽覺神經路徑功能失調,包括上橄欖核、外側蹄系、下丘核…等。無法調控(抑制)兩側聽神經所上傳之聽覺訊息,大量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雖可聽見目標聲響,卻還會聽到吵雜的「旁音」,出現聽覺過敏,通常早於頭痛發作,患者會聽見無特定方向且無特定音量的嗡嗡嗡,儼然「腦鳴」。 ・週邊性聽覺功能失調 近端聽神經麻痺 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耳蝸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聽神經,也就是聽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腹側耳蝸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聽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聽覺輸入不對稱,腦幹聽覺神經路徑啟動代償機制,開放背側耳蝸神經核把體內的聲響傳入,患者聽見虛幻的聲響。聽障及耳鳴通常會早於頭痛發作,很像「耳中風」。 內耳水腫 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迷路,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柯蒂氏器上的蓋膜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聽毛,與聽毛間出現剪力位移,聽毛細胞啟動聽覺訊息,經由聽神經傳入腦幹,患者聽見聲響,一旦有正常聲波傳入,聽毛擺動延遲,患者還會聽見陣陣迴音。 (圖解說明:偏頭痛性內耳水腫引起耳鳴的機轉。膜性耳蝸充血腫脹,血管紋分泌出含有大量水分的內淋巴液,使內淋巴液比重變低,扭曲柯蒂氏器,產生聽覺訊號,產生耳鳴。) 8種人應當心偏頭痛性耳鳴!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偏頭痛性耳鳴,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若是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或是近端聽神經麻痺,會建議使用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腦鳴」;若是內耳水腫所致,會建議使用副腎皮質素、血管壁調節劑或乙型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耳蝸動脈擴張及搏動,降低內耳血流量,減輕水腫。 讀者若同時罹患耳鳴及頭痛,就醫前,最好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耳鳴型態方位,於就醫時,詳實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耳鳴,類似偏頭痛性耳鳴,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妄想與之「和平共存」。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又暈眩又頭痛怎麼辦?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醫指常見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07 名人.黃斌洋
法令紋太深可能是牙齒惹的禍 牙醫告訴你原因及立即改善方式
進入到五月感恩季,許多人開始會感受滿滿「母親節」氛圍。許多子女或許正考慮邀請媽咪到醫美診所進行「微整形」,作為母親節的禮物。但是您知道嗎?其實「臉型年輕」與「牙齒健康」存在直接的關聯。而「臉型不對稱」與「法令紋變深」問題也可能是出在口腔嗎?臉型對稱與口腔關係首先讓我們來細看五官。您的臉左右對稱嗎?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問題有點奇怪,人臉本來就是對稱的啊!有一對眉毛、一雙眼睛、左右臉頰,鼻子和嘴巴也可細分為兩半。左右臉確實呈現結構對稱,但是否呈現外形對稱,就很難說了。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大頭照做個有趣的實驗,將照片沿著中線對折後,留下左半邊,然後將照片放在鏡子前面,以鏡像作為臉的右半邊,再拍下這張由原始照片與鏡像各出一半所合成的臉。接著,再將照片右半邊比照辦理,拼湊出另一張臉。您會發現,這兩張臉竟然一張比較瘦,一張比較胖,有時甚至看不出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的左右兩邊臉都完全對稱,一般來說會一邊較寬,一邊較窄。但人的視覺偏好對稱,比較欣賞對稱帶來的美感。也許猛一看,我們說不出為什麼有些人的臉好看、討喜,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臉怎麼看就是不順眼。其實很多時候,原因就在臉部的對稱度。臉型是否呈現完美對稱,除了先天條件外,最大的關鍵在咀嚼。就像我們雖然有一雙手,但大部分的時候會比較依賴慣用手。同樣的,咀嚼時很多人也會有慣用側,尤其是當某側牙齒排列較差或缺牙,比較沒那麼好用時,我們自然習慣多用另一側咀嚼。慣用單側牙齒會使那一側的咀嚼肌肉受到較多刺激,肌纖維變得較豐厚結實,臉型就會慢慢變得不太一樣。如果再嚴重一點,還會影響到顳顎關節。而為了讓臉型可以對稱,必須讓兩邊的牙齒都能有效率的平均使用。顳顎關節等同幫助嘴巴這扇大門開閉的兩個門片鉸鏈,若過度使用單側咀嚼,當其中一個磨損時,這扇門就會歪一邊。也就是說,這時臉型不只會不對稱,中線還會偏移,看起來更不美觀。所以,想讓自己的臉有漂亮的對稱性,必須有意識地調整咀嚼方法。如果牙齒有問題或缺牙,也必須趕快處理,不要因此養成不良的咀嚼習慣,讓臉型更不對稱。嘴角法令紋與口腔關係「淡化法令紋」一向是很受歡迎的醫美項目,畢竟兩條深深的法令紋不但讓人看起來嚴肅,也顯老氣。只是,大部分人都會把原因歸咎於年歲漸長、膠原蛋白流失,總認為想解決問題,就應該去醫美診所做療程。殊不知口腔垂直高度下降,也很可能是法令紋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人臉的垂直高度,主要由三個區段構成:髮際到眉心的額頭區是「上庭」,眉心到人中的鼻樑區是「中庭」,人中到下巴的嘴唇區是「下庭」。命理面相學有種說法,下庭與身體健康有關。又有一說是,下庭部分愈飽滿,老年運愈好。面相學觀點見仁見智,但下庭的人中到下巴部分剛好是屬於口腔區域,與進食相關。唯有常保口腔健康,才能好好攝取營養,提供身體所需。再者,人中到下巴飽滿,表示口腔垂直高度正常,牙齒沒什麼磨損。可以不為牙齒煩惱,正常進食,老年生活當然比較愉快。如果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從人中到下巴這個部位的皮膚,猶如一頂帳篷,牙齒就是這頂帳篷裡的支柱。如果這個支柱崩壞,帳篷可能不但會往下垮,還可能垮得不對稱。本來繃緊的口唇表面,也會出現許多皺褶,法令紋因此變得明顯,或甚至一高一低。例如牙周病所造成的掉牙、缺牙不補,以及磨牙等,就會直接影響口腔的垂直高度。有時候,光是重建口腔垂直高度,並且把缺牙補起來,就能有效淡化法令紋,看起來也會年輕個十幾二十歲。因此在母親節前夕,如果發覺自己心愛媽咪出現「臉型不對稱」與「法令紋變深」的情況時,考慮去醫美診所「進廠維修」前,或許邀請媽媽先到牙醫診所做仔細的口腔檢查,也是一個送給媽咪「美麗」與「健康」兼顧的治本好禮喔!以上內容部分摘錄自黃斌洋醫師《醫口咬定你的健康》新書。也歡迎參閱「暖男牙醫說故事阿斌哥」影片相關內容延伸
-
2023-04-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枕頭、床墊百百種,怎麼挑可以睡最好?復健科醫師群公開「6大挑選建議」
寢具不只是影響睡眠舒適度,挑得不好更可能引發身體痠痛等問題,也因此大眾對於寢具的挑選越來越講究,從枕頭的高度及種類、床墊的軟硬度,甚至到睡姿,都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到底該如何「正確睡覺」,才能確保隔天起床不會腰痠背痛呢?我們邀請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前復健科系主任周適偉醫師替大家解惑:枕頭、床墊百百種 該怎麼挑?周適偉醫師曾遇到一個病人告訴他,換了七、八顆枕頭,都還是睡不好,是不是可以推薦枕頭給他?或許大家也有一樣的經驗,尋尋覓覓想找到一顆「命定枕頭」,卻總是遇不到。周適偉醫師表示,如果你也跟上述這位病人一樣,嘗試過這麼多種枕頭,還是睡不好,那你可能要了解問題可能不是出在枕頭,而是你的脖子。一般講究寢具挑選的民眾,應該不會挑品質太差、太便宜的,在這個條件之下,周適偉醫師建議枕頭只要是記憶枕,而床墊挑選獨立筒種類,其實這樣就夠了。如果這樣還是睡不好,就要回過頭看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出問題了。高一點?低一點?枕頭高度怎麼挑?除了種類之外,枕頭的高度也是挑選的關鍵之一。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就曾撰文解釋枕頭對頸椎的重要性,枕頭填補及支撐了人類在平躺時,頸椎與床之間的空隙,同時維持頸椎應有的弧度,如此一來平躺時,地心引力才不會讓頸椎弧度改變,或讓周圍肌肉在睡眠時無法放鬆。復健科醫師王偉全曾在節目上分享,挑選枕頭有四大原則如下:1.正躺時呼吸順暢在正躺測試枕頭時,要注意肩頸和脖子都要感到舒適,同時可以放鬆你的下巴和顳顎關節。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呼吸順暢,要可以感到呼吸可以一路直通胸腔,甚至到腹部。2.側睡時額頭到頸椎成一直線側睡如果姿勢不正確,可能對頸椎造成壓力,王偉全醫師提醒,可以請家人或朋友檢視自己在側睡的時候,額頭、鼻子、下巴、頸椎是否呈一直線。3.枕頭硬度要看枕頭的硬度是否適合,可以透過一個小動作測試:平躺後抱胸翻身,如果頭、肩、骨盆可以不費力同步翻身,整個人可以自然地滾動,這樣的枕頭硬度是比較理想的。4.枕頭高度枕頭的高度是否適合,則可以透過肌力測試來判斷,因為如果枕頭的高度不對,就會壓迫到頸椎,進而影響到手臂的力氣。測試方法如下:先平躺,將手舉起並稍微超過90度,請家人或朋友站在床邊,用手推受試者舉起的手,如果受試者的手維持很堅挺有力、無法被推動的狀態,則代表枕頭高度合適;如果受試者的手被推動了,則表示這顆枕頭可能並不適合。除了測試手臂力氣外,也可以透過測試胸椎力氣加以判斷。受試者先平躺在床上,雙手高舉並合掌,測試者從旁邊往另一側推動,如果無法推動,代表受試者的胸椎有力,也表示枕頭的高度合適;若被推動,則表示枕頭高度不適合。側睡、仰睡...怎麼睡最好?至於睡覺的姿勢最建議用哪種?周適偉醫師表示,其實最建議的是「側睡」,這和人體不對稱性有關,人體的骨骼具有不對稱性,在仰睡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感受到身體左右的不對稱性而影響睡眠。那麼為什麼建議側睡?因為一般人使用側睡的姿勢,是屬於最舒服的狀態,且不容易感受到身體的不對稱性,「順勢而睡」會出現問題的機會就比較少。參考資料:枕頭高度怎麼挑才不痠痛?2項肌力測試做決定失眠的癥結竟在頸椎!你以為枕頭只是躺下去很簡單?脊骨神經名醫:大多數人躺錯了【延伸閱讀】 戶外活動要小心!只是被「蜱蟲」咬,竟會要命...5月是好發期間,專家:做4件事預防
-
2023-04-03 醫療.耳鼻喉
吃東西常嗆到,喝水、吞口水都沒有用!耳鼻喉醫師警告:恐是1疾病前兆
文摘自吞嚥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人體許多部位的複雜分工、細緻合作所達成的完美結果,從看到食物起,吞嚥動作就開始了,連心中喜不喜歡這食物、烹調方式等,都是吞嚥重要的一環。食物吞嚥4階段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指出,正常的食物吞嚥過程,由上到下大致吃東西常噎到嗎?吞不下食物?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連喝水、不斷吞口水都沒有用?別小看簡單的吞嚥動作,它可是一門大學問。可分為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及食道期等4個階段。●口腔準備期:當食物放入口中,因為無法直接吞嚥,我們的嘴唇、牙齒、舌頭、臉頰肌肉、顳顎關節等部位必須通力合作,動作必須協調,才能把食物咀嚼磨碎,形成食糜,這就是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食物經由咀嚼並與唾液混合之後形成的食糜,由舌頭將食糜往後推送,引起吞嚥的反射動作。當然食物的性質不同,吞嚥過程也會有部分差異,例如是液體狀的食物,就不需要有咀嚼動作,直接流過口腔往後推送。在此階段,口咽之間需緊閉,才不會影響吞嚥的流暢。●咽喉期:吞嚥反射把食糜繼續推送經咽部到食道上方,此時咽部關閉、喉部上提、聲帶關閉、咽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放鬆,食糜順著咽部肌肉的蠕動進入食道,過程大約只有1秒。這1秒的時間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可不小,因為不論是吞嚥、呼吸、說話等,用的都是同一個通道,正常人不會有何感覺或困難,也不需要特別思考,而是一種非自主性的吞嚥反射,從舌根把食物往後送之,軟顎必須往上升,後咽壁往前傾,口咽及鼻咽的通道要閉合不可有空隙(食物才不會進入鼻腔),同時喉往上抬(所以,吞口水時會看到喉結往上抬),聲帶閉緊(避免食物與水進入氣管),會厭軟骨下壓,喉部及咽部空腔分開,咽部及食道間的括約肌鬆開,食物或水進入食道,如此精緻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出錯不得。●食道期:食糜經過食道,約需8∼20秒的蠕動時間,接著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開使食物通過,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後括約肌就會立刻關閉,以免食物逆流進食道。在這4個吞嚥階段,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進食、噎到或嗆到,不但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時還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生命危險。吞嚥困難 嗆咳都可能吞嚥這麼重要的功能,也會有發生困難的時候。薛智仁表示,吞嚥困難在醫學上稱為「吞嚥障礙」,指的是在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上的因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容易咀嚼、吞不下或是容易嗆到,就可稱為吞嚥障礙,嚴重且長期吞嚥困難的患者,比較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產生營養不良。吃東西常嗆到,也可能是吞嚥障礙的症狀之一,薛智仁說,很多平常出現的症狀,都可能是吞嚥障礙引起,包括咀嚼或吞嚥時需要過多的口腔動作、進餐中或進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現象、一進食或喝完飲品就咳嗽或嗆咳、每一口食物都必須吞嚥2、3次才能吞下、進餐後舌面上仍然殘留許多食物、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患者卻不自覺、咀嚼時口中的食物往外掉、明顯流口水(尤其在用餐時特別明顯)、平時嘴邊嘴角常有多量的分泌物或口水、進食後說話時常會有咕嚕等聲音。 吞嚥困難的2大發生原因小小一個吞嚥動作,是由許多器官共同合作完成,只要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異常,都可能讓患者有吞嚥困難的感覺。形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薛智仁表示,大致上可分為運動性吞嚥困難與機械性吞嚥困難2種。◎運動性吞嚥困難指的是支配吞嚥步驟相關的肌肉或神經發生問題,使得吞嚥時肌肉蠕動不全或在食物的輸送過程無法順利進行,而吞嚥反射必須透過神經傳輸,當感覺神經或運動神經出錯,也可能影響吞嚥。會引起這類吞嚥困難的病變,包括中風後吞嚥困難、巴金森氏症、瀰漫性食道痙攣、食道弛緩不全症、食道硬化症、軟顎或硬顎缺損、失智症、顏面神經麻痺、帶狀皰疹影響控制吞嚥功能的迷走神經等。◎機械性吞嚥困難指的是常見的食道腔狹小,或較少見的吞入食物太大導致食道被哽住,而舌癌、口腔癌、或食道與胃交接處的賁門附近有胃癌等,也是機械性吞嚥困難的原因之一。食道腔狹小原因,可能是食道良性或惡性腫瘤、食道發炎潰瘍結痂而縮小了食道腔空間等,例如食道癌、逆行性食道炎或潰瘍治療後結痂性食道狹窄、誤食硫酸或鹽酸等腐蝕性物質,經過治療後纖維化的狹窄等。小症狀可能大疾病從疾病來看,只要會影響到正常食物吞嚥4個階段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口咽部的疾病如口咽炎、口咽損傷或潰瘍、口咽的腫瘤等;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炎、食道良性腫瘤、食道癌、食道有異物卡住、食道肌肉功能失調、甲狀腺過度腫大等。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吞嚥困難,像是神經或肌肉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或是全身性疾病如狂犬病、破傷風或中毒等,也會影響吞嚥功能。常見的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影響吞嚥功能,有些患者老是覺得喉嚨卡卡的,吞口水也卡卡的,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就可能與此有關。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愛吃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很多,而逆流的胃液消化酶可能引起咽喉食道黏膜的破壞,造成咽喉炎等,會影響吞嚥功能。不過,如果吞口水不受影響,吞嚥固體食物卻有困難時,則有良性或惡性腫瘤的機會就大增了。小心癌症上身引起吞嚥困難的疾病幾乎遍及全身,而出現的特徵則視疾病造成口腔、咽部或食道問題而異。薛智仁指出,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吞嚥困難症狀者,最令人擔心的是惡性腫瘤,若發生在口腔、咽部疾病,主要特徵是在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的吞嚥初期,就會有遇到障礙的感覺,且常常伴隨著嗆咳、喉嚨裡似乎有食物殘留感等症狀。若發生在食道疾病引起的吞嚥困難,以食道癌來說,主要特徵為持續性、進行性的吞嚥困難,最初可能只覺得吞嚥食物通過食道時有不適感或阻塞感,幾個月後逐漸發現食物通過時會受到阻礙,漸漸地無法吞嚥固體食物,接著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到最後甚至完全不能進食或進食後會嘔吐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遠離疾病威脅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包括容易引起腦中風的三高族群、曾有腦部外傷、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口咽食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老人失智症等的患者,這類患者要多加注意。薛智仁說,有些日常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必須改變,才能避免吞嚥困難發生,遠離疾病威脅。像是菸癮、酗酒、嚼檳榔、吃太燙、煙燻、醃漬、刺激性食物等,會增加口咽癌或食道癌風險;嗜食辛辣、油炸、太油太甜食物者,再加上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等,這些都可能引發後續的吞嚥困難。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薛智仁強調,治療時必須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例如胃食道逆流,則可先從改變飲食及生活調整做起,並可加上藥物治療;如果有惡性腫瘤或狹窄問題,則可考慮手術移除或繞道手術,對於受損的吞嚥功能,則可進行吞嚥復健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1 癌症.頭頸癌
頭頸癌術後轉頭困難、肩頸緊繃?3方法緩解肌肉與關節硬化
頭頸部腫瘤的病人在治療後,常會抱怨整個頭部不能動,肩頸很緊繃,甚至騎摩托車時,連稍微轉頭看後照鏡都覺得很吃力;開口講話與吞嚥咀嚼出現困難,造成有口難開的情況。當病友進行手術、放療或化療後,很容易出現患部周遭纖維化、關節攣縮、張口或吞嚥等問題。因為頸椎是上臂神經根的出口,當肩頸軟組織變得很緊繃時,容易影響到肌肉、血管與神經組織的活動度,不僅患者頭部轉動受限,還會出現手麻與肩頸疼痛症狀,甚至會發生偏頭痛和暈眩。咀嚼困難需尋求牙科外,顳顎關節僵硬則可透過復健運動緩解。該如何緩解頭頸癌治療造成肌肉與關節硬化問題,讓脖子和肩膀恢復正常活動,建議可以嘗試以下的方式改善。1.改善患側肩膀內、外轉動①準備一根棒子,用患部的手從背後握住下半部,再舉起另一手往後握住棒子上端,往前拉來帶動患部的手,可增內轉的角度,至少維持10到15秒,重複五次。②把身體靠在牆邊,雙手在身前握住棒子,健側邊的手開始往患側邊推動,這時患側手會覺得緊繃。在過程中,患側邊的手要加夾住腋下來完成推動,持續15秒到30秒,來回五次。2.放鬆顳顎關節①針對張口困難,可利用手指和中指,一起在耳後的下顎骨處往前帶,嘴部同時張開,顳顎關節會因此往前帶動。②做下巴周邊阻力訓練,嘴巴微微張開,用大拇指撐住下巴左側,但嘴部在受力下仍維持在前方,然後再換手做右側的訓練。接著可用食指施力下巴的前方、後方,下巴的四個方向輪流按壓,每次3到5秒,重複五次。3.改善頸部緊繃透過上斜方肌運動來改善頭頸部的緊繃。先用左手碰觸頭部右側,輕輕把頭部往下壓,約15到30秒,然後換邊進行。若是無法透過上述方式緩解,症狀嚴重的個案建議到復健科、耳鼻喉科、牙科或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尋求進一步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7 醫療.耳鼻喉
睡8小時還覺得累?睡眠呼吸中止症3大症狀 符合2條件先做睡眠檢測
【本文重點】台灣成年族群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未診斷者可能超過9成以上。專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人群常見的症狀包括打鼾、肥胖、睡不飽,應盡早接受檢測及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及增加共病危機。--by ChatGPT白天總覺得疲累、沒睡飽,加上體型肥胖的民眾,小心罹患小心呼吸中止症。一項電話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進行訪問,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近2成更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若未治療恐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增加共病危機,醫師提醒,如果民眾有「打鼾、肥胖、睡不飽」三種情況,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測及治療。突然中風、被自己打呼聲嚇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案例一】一名31歲的男性於北部醫院擔任警衛,身高170公分、體重90幾公斤的他,從高中時就開始打鼾,工作後長期血壓不穩定,但並未在意,某日突然發生中風,右半身全麻緊急送醫,經住院治療後病況穩定,後續於門診追蹤,檢查出重度呼吸中止症,經睡眠檢測發現,一小時曾暫停70次,遠高於正常人5次以下,後續經配戴呼吸器後,除血壓獲控制以外,肢體功能也逐步改善。【案例二】影音自媒體創作者麥先生,本身體重破百公斤,從20多歲以來就有嚴重打鼾,每次出遊都得自費睡單人房,有時還會「被自己打呼聲嚇醒」,半夜也多次夜尿,因常常睡不飽,長途開車體力不佳。經過睡眠檢測、接受呼吸器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麥太太身為枕邊人,表示自己其實很淺眠,先生打呼時「塞耳塞也沒用」,被先生的打鼾聲困擾多年,經過治療改善許多,她也重獲安穩睡眠。嚴重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群收治該名個案的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坤達表示,「睡不好」為百病之源,若是睡眠中伴隨著嚴重打鼾,更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睡眠呼吸中止所引發的間歇性缺氧,會誘發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導致慢性發炎體質,甚至形成血栓、粥狀動脈硬化,久而久之「就像水溝一樣,年紀越大越堵越厲害」,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更多共病發生。周坤達指出,呼吸中止症是許多民眾「避而不談」的問題,國外統計數據,美國成年族群全人口呼吸中止症佔比12%,推算台灣成年族群約1900萬人,約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代表未診斷者恐超過9成以上。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為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或因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打鼾」就是最常見的警訊。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身體與癌症、大腦退化等疾病相關的發炎指數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而間歇性缺氧造成的血氧飽和度降低,更可能導致大腦、心臟功能受損。一項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電話訪問結果顯示,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又有近2成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遠超過國外數據,而男性又為女性的9倍。莊立邦建議,若有「打鼾、肥胖、睡不飽」的民眾,應盡快檢測就醫,否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只會逐年增加。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 先做睡眠檢測莊立邦提醒,AHI檢測指標,觀察成年人一個晚上發生超過5次的呼吸事件,包括每次事件暫停呼吸10秒且氧氣濃度下降3%。除了打鼾、肥胖、睡不著以外,許多民眾獨自居住,無法得知自己有無打鼾,但是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也可能是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建議可做睡眠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AHI檢測AHI為睡眠中每小時無呼吸和呼吸減弱的次數:.輕度:呼吸中止指數 ≥ 5 and < 15 .中度:呼吸中止指數 ≥ 15 and ≤ 30 .重度:呼吸中止指數 > 30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莊立邦指出,部分民眾下巴後縮,舌頭容易往後倒,包括懸雍垂較長、扁桃腺較大等,若確診呼吸中止症,經過檢查後會評估其嚴重程度,與病人討論後續治療,以輕症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經評估顳顎關節、牙齒咬合功能等,可建議配戴牙套或是小手術,若中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女性更年期後賀爾蒙改變,呼吸道保護效果受影響,發生呼吸中止症情況會略微增加,不可不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睡眠問題與精神疾病也有雙向影像,白天憂鬱、焦慮比例較高的患者,晚上若呼吸中止症釀缺氧,連帶影響大腦功能不佳,加劇焦慮現象,而憂鬱症患者活動量減低,使用部分藥物又導致體重增加。過去有研究發現,使用安眠藥患者出現呼吸中止症情況增加,目前各大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針對這類患者皆會進行雙向治療,幫助病人提升睡眠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咬牙切齒、開不了口?物理治療師教你一招嘴巴筋膜放鬆術!
經常不自覺咬緊牙關?半夜磨牙?牙齒不明疼痛?許多人因為生活緊張壓力或是口腔咬合不正,容易造成顳顎關節卡卡,使得臉部、頭部感到緊繃不適。沒關係,物理治療師張勝傑教大家來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嘴巴筋膜放鬆」練習,幫助放鬆臉部下巴的緊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由於練習時手指必須放到嘴巴裡面,因此,切記練習的前後務必要先洗乾淨雙手,或者使用一次性手套也可以。拉伸的力道以3-4分的痛度為佳,在很緊的角度可以多停留約10-20秒,讓筋膜更進一步鬆掉。物理治療師張勝傑指出透過嘴巴筋膜的放鬆,可以減輕顳顎關節的壓力,同時放鬆臉部和頭部的筋膜,讓緊繃得到改善。在順、逆時針各做完十圈後,可以打開嘴巴或動動下巴,看看放鬆之後是否已有改善了。想了解更多關於身體健康的資訊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嘴巴筋膜放鬆運動做起來!原始影片物理治療師張勝傑 YT延伸閱讀脊椎骨折手術後如何自我復健?物理治療師教你三種核心運動訓練時常偏頭痛、腳痙攣抽筋有可能缺鎂?醫師教你補鎂飲食四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0-20 醫療.牙科
缺牙一定要補嗎?醫:當心造成7大後遺症,固定牙橋、活動假牙、植牙...教你如何選擇
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可以自在的吃東西,自在的大笑,是再自然不過了。但隨著年齡增長,牙齒的問題可能越來越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演變成缺牙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12歲以上的國人平均缺4.1顆牙,其中 65 歲以上平均缺了 13.4 顆牙, 而 80 歲以上有 80.4%口內剩不到 20 顆牙齒; 63.2%的長者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缺牙不是年長者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造成缺牙,對生活造成或多或少的困擾。為什麼會缺牙?‧外傷:造成牙齒脫落、斷裂至無法重建、嚴重移位至無法保留。‧蛀牙範圍過大無法重建。‧先天缺牙。‧牙周病:牙齒周圍的齒槽骨因為牙周病而破壞,如同地基流失,太嚴重的時候就可能因為搖動度太大自行脫落或是必須拔除。‧因為疾病必須拔除:例如:口腔癌侵犯到牙周。「遇缺不補」有關係嗎?很多人缺牙後,因為還可以用剩下的牙齒進食,或是因為費用的考量、害怕看牙,或是老人家就醫不便,能拖就拖。如果缺牙不補會有下列問題:1.缺牙區鄰近的牙齒會往缺牙區傾倒,對面的牙齒因為失去對咬牙而過度生長,造成牙齒移位,咀嚼時出現咬合干擾卡卡的。也因為齒列凌亂,使得某些牙縫變大更容易塞食物,導致後續的蛀牙和牙周病的問題。等到將來真的想做假牙的時候,往往因為空間不夠或是鄰牙角度歪斜,讓假牙的製作變得非常麻煩。2.缺牙區的齒槽骨萎縮塌陷,等將來想做假牙時牙床條件更差。3.吃東西時因為能咀嚼的牙齒變少,咬力集中在少數牙齒上,以至於這些牙齒受力太大,反而更容易造成搖動度增加或嚴重磨耗等損害。4.勉強用剩餘的單側或前牙咀嚼,長期下來可能因為下顎不正常的咬合造成顳顎關節的不適,咀嚼肌或是關節疼痛,臉型歪斜。5.長期沒有辦法仔細咀嚼食物,囫圇吞的結果造成胃部不適;或是吃的食物選擇變少,營養缺乏,失去享受美食的樂趣。6.缺牙造成發音的困難和改變,說話漏風。7.缺牙範圍太大造成咬合高度縮短,嘴巴閉合時口水容易積在嘴角造成口角炎。缺牙了,我該選擇哪種假牙呢?1.固定牙橋:利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當作「橋墩」,修磨後做成相連的牙橋。缺點是必須將鄰牙修磨套起來,可能增加蛀牙的機率,牙縫和橋體下也必須用牙間刷或牙橋穿透線等特殊的工具仔細清潔,否則殘留的食物殘渣會造成蛀牙和牙周病的問題。固定假牙的材質分為金屬、金屬燒瓷和全瓷。隨著材料的進步,合併數位製程的全瓷冠已經可以兼顧美觀和強度了。但是當缺牙的範圍太多顆,或是支柱牙角度傾斜、牙周狀況不良時,考量支撐力可能就不適合採用固定牙橋。2.活動假牙:顧名思義就是活動式可以自己取下裝上的假牙。當缺牙範圍較廣,不適合以牙橋重建、不想修磨自然牙、不想植牙,或是需要撐起軟組織(唇、頰)時,就可以考慮做活動假牙。可以將所有缺牙部分一次補齊,費用相對較經濟。缺點是體積較大會有異物感,咬力也會較弱,需要較多的時間適應。鉤子勾住的牙齒負擔較重,附近也比較容易卡食物,清潔比較花時間;另外時間久了可能會有鬆動的問題,或是本身的牙齒又出狀況,需要再就醫調整假牙。 3.植牙:在缺牙區植入人工牙根,製作固定式假牙或覆蓋式活動假牙。如此就不需要犧牲好的牙齒,咬合比較接近自然牙;或是提供活動假牙更好的固著力。植牙前需要仔細的檢查,包括排牙空間大小、電腦斷層影像檢查齒槽骨的條件、評估植入角度、其他牙齒的牙周狀況、咬合、身體是否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等等;有需要時會合併補骨手術。要考量的項目很多,絕對不是看到缺牙就植入那麼簡單。完成後的口腔清潔、飲食習慣和長期追蹤也非常重要。維持口腔衛生,定期檢查牙齒牙齒有狀況必須及時處理,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方法。一旦真的發生問題,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請儘快諮詢您的牙科醫師,詳細評估各項條件,討論出最適合您的重建方式。各種方式都有它的優缺點,每天使用的東西也絕對沒有所謂的一勞永逸,成功與否取決於口腔的條件、假牙型式和材料的選擇、日常保養的工夫,以及定期追蹤,缺一不可。天然ㄟ尚好!預防勝於治療,找個時間做個全口檢查吧!防範於未然。
-
2022-07-15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牙醫師手術久站傷腰椎!靠著每天做這運動,疼痛幾乎不再發作
兩年前一次搬重物之後,臀部開始疼痛,檢查發現是腰椎問題,因為我長期幫病人動手術,且站姿不良所致。後來透過復健、針灸及做柔軟操,才改善疼痛,現在幾乎都不再痠痛了,建議長者每天一定要做柔軟操,讓脊椎及關節變柔軟,整個人會更有活力。治療病患常站立 提重物發病許多牙醫師長期低頭工作,因姿勢不良而導致頸部、脊椎及手肘疾病問題,我則是脊椎側彎、椎間盤狹窄。因為我是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治療病患時常要站立,像顏面手術等必須採特定角度治療,會以特別的姿勢站立7至10小時。過去自覺身體健康還不錯,沒想到,兩年前一次朋友送2、3公斤重的水果,可能是拿取時姿勢不良,整個腰竟非常痠痛,才想到自口腔外科開始受訓以來,我已從事相關工作39年,長時間下來導致腰椎損傷。右邊腿臀開始痛 靠束腰減緩那次發作時,先從右邊大腿及臀部開始痛,走路走不快,而且很痛苦,痛得「坐立難安」,於是開始在手術時戴上束腰帶,希望能減輕痛苦。未料,今年4月左邊大腿及腰椎神經也出現疼痛,且愈來愈糟糕,檢查發現有脊椎側彎、椎間盤狹窄等問題,西醫開藥及中醫針灸治療沒有太大改善,還發現連腰都彎不下去,「骨頭真的僵硬了」。想起小時候學校都會做晨間早操運動,我開始每天做5分鐘早操,5月起在軟墊上做柔軟操,疼痛狀況慢慢緩和,骨頭僵硬減輕了,也可以走路了,現在疼痛幾乎都不會發作。其實柔軟操都是簡單動作,包含左右轉腰、踮腳及彎腰後仰、左右甩手、交叉抬腳等動作,做20下即可,就能感覺到關節開始可以動,筋骨鬆了,身體舒暢後,心靈也放鬆,非常舒服。不過,若是手術姿勢不良時仍會發作,所以現在手術間又會穿上束腰帶,並在休息後做柔軟操及按摩穴道舒緩,「這也沒辦法,每一行一定都會有辛苦的地方。」天天做柔軟運動 關節變柔軟想當初連走路都很痛,更擔心人生就此完蛋,現在想想,「好好走路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在自救治好後,人生有做下去的動力」,不然本來我還想退休。建議年紀大的人要每天做柔軟操,隨著年紀增長,不管身體多健康,骨頭跟關節都會開始僵硬,產生一些傷害,可以透過柔軟運動讓脊椎及關節變柔軟,人會更有活力,生活比較幸福。很多癌症患者是因為飲食而生病,因此,我幾乎只吃素食、吃原型食物,人造素食或醃製類的食物都不吃。醫學辭典●脊椎側彎脊椎側彎是指人體的脊椎有側向的彎曲,形狀可能是S形或C形,先天性的脊椎側彎,與基因、後天姿勢不良都有關;後天的脊椎側彎,除了因為脊椎退化合併出現的側彎外,許多神經及肌肉的疾病也可能導致年輕人脊椎側彎,嚴重時會有駝背及呼吸問題。●椎間盤突出30歲以後,椎間盤可能會開始退化,水分流失時,椎間盤便變得扁平及更脆弱,包著椎間盤的堅硬纖維外殼易出現細小的裂紋,導致椎間盤裡面的啫喱狀物質滲出,使椎間盤突出,此情況將壓迫到脊椎神經,產生痛、麻症狀。夏毅然小檔案現職:●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任●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年齡:64歲學歷:●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哈佛大學牙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口腔顎顏面區域腫瘤●顳顎關節治療●口腔顏面骨折外傷●口腔顎顏面外科矯正●唾液腺疾病●植牙手術興趣:烹飪、健走經歷:三軍總醫院口腔外科主任及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理事長
-
2022-06-16 癌症.頭頸癌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
台灣每年約有8千人罹患口腔癌,死亡人數約有3千多人,其中檳榔是導致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不過,有些人認為「吃檳榔把汁吐掉,就不會罹癌」、「吃特幼、菁仔不會有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黃明裕則表示,這都是錯誤觀念,除了檳榔子本身的生物鹼有致癌性外,檳榔的粗硬纖維不停在口腔摩擦,也會導致口腔黏膜癌化,甚至磨耗牙齒,造成牙周問題。黃明裕表示,嚼食檳榔就像「把菜瓜布放到嘴巴裡」,透過機械性的嚼食摩擦和嚼食過程產生的化學性致癌物刺激,使口腔產生癌變。因此就算把檳榔汁吐掉,仍然有致癌風險。除此之外,如同剪刀用久了會磨到鈍,牙齒不斷嚼食檳榔粗硬的纖維,也會造成牙齒耗損、味蕾異常,甚至有些人因為咀嚼肌不停用力,出現顳顎關節障礙,嘴巴根本張不開。不過戒了檳榔就不用再定期檢查、 追蹤了嗎?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則表示,嚼食檳榔最大的問題在於可能發生多部位的癌變,除了口腔還包括咽喉,甚至可能癌化後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如果有嚼食檳榔,尤其還有飲酒、抽菸的習慣,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檢查,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以提高治癒率達九成。他分享臨床曾診治一名60多歲男性個案,抽菸、喝酒、嚼食檳榔長達十年,後來發生口腔潰瘍診斷為舌癌第一期。由於還算早期,手術治療後一個月即可正常上班且可正常主持會議。但個案術後第三年,下咽部黏膜也發生紅斑病變,因屬早期原位癌,以手術治療後即痊癒。朱本元表示,個案並無明顯症狀,僅偶而出現喉嚨痛、吞嚥疼痛等症狀,所幸舌癌後仍定期追蹤治療,才能在早期發現並且治療,而有很好的成效。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則提醒,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有嚼食或已戒除檳榔民眾、吸菸民眾,以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食或已戒除檳榔的原住民,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
-
2022-05-01 該看哪科.牙科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
母親從孩子初換第一顆新牙時,緊張又謹慎幫忙刷牙,一邊擔心著會不會蛀牙。如今母親日漸年邁,子女是否關心過她的牙齒?長輩牙口不好,容易引起一連串問題,罹患失智症機率比正常人高1.9倍。而維持良好咀嚼功能,更能減少嗆咳、吸入性肺炎發生。媽媽是否有缺牙未補?假如有缺牙遲遲未補,會讓咀嚼功能低落,不只阻礙營養攝取,更可能造成咬合崩壞,剩餘牙齒會咬合創傷,整口牙齒動搖形成牙周問題。也可能發生咀嚼肌肉痠痛僵硬、甚至顳顎關節問題,造成認知障礙的風險更高。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提出「8020」計畫,希望80歲的長者,至少要保存20顆牙齒,並且需要3到5個「咬合單位(有對咬功能的牙齒)」,小齒為1個單位,大臼齒為2個單位,才可以滿足低限度咀嚼需求。如果有缺牙,該做植牙還是假牙?媽媽如果有缺牙,補牙費用並不低,一般可做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若僅單顆缺牙,可作固定假牙,不過若缺的是口腔內側最後一顆牙, 只靠緊鄰的一顆牙齒做懸臂牙橋,長期容易出問題,一般來說,缺牙的左右都有牙齒,才能做牙橋。若牙橋過長、假牙容易脫落,此時會建議搭配植牙治療。如果是大範圍的缺牙,則考慮用活動假牙,但活動假牙需要靠牙齦分擔咬合力量,咬力只剩下約20%,為避免咀嚼差,間接使牙齦潰傷、假牙難戴,形成惡性循環,會建議搭配部分植牙,以支撐及穩定活動假牙。可找牙科專科診所或醫院,評估如何補牙。若要植牙,醫師會根據顎骨剩餘骨頭高度、寬度,及一些解剖型態的限制,例如上顎竇、下齒槽神經、頦孔等進行考量。此外,年長女性還要注意通盤身體狀況,是否有骨質疏鬆、吃抑制骨頭代謝的藥物、免疫低下,都是影響傷口恢復及植體的因素。做了多年的假牙是否損壞?需要重新調整嗎?假牙戴了多年總會消磨,以活動假牙為例,用了多年後一定會有一些使用上的磨損,或因年紀造成齒槽骨脊變化,出現配戴不適等狀況。此類狀況下,假牙都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和製作,也建議製作假牙後,定期回診、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延長假牙的壽命,即使出現問題,還能及早進行牙齒的治療。是否有水平智齒未拔、時常發炎?年邁的媽媽適合拔智齒嗎?智齒因為在牙弓的最後緣,刷牙清潔不易,容易造成蛀牙、牙髓神經痛、牙髓壞死或牙周破壞。水平阻生智齒如果深埋在顎骨中,通常不需處理,但若在口腔造成食物殘渣堆積,或害前面牙齒蛀牙,通常會建議拔除。要提醒的是,年長者如果有系統性的疾病,拔牙更要審慎評估,需要找專業的口腔外科醫師治療會更加妥當。是否定期洗牙、檢查牙齒?牙齒的健康是維持假牙、牙周穩定的最重要基礎。目前健保給付每半年洗牙一次,有糖尿病或是特殊情況,可以每3個月定期洗牙。長輩可視口腔衛生習慣、牙周的嚴重程度,每3到6個月定期回診、洗牙,檢查有沒有蛀牙、假牙情況、有無進行中的牙周破壞。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贋復假牙科主任周庭暵
-
2022-03-2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下巴卡住、張嘴困難、常發出喀喀聲?物理治療師教你5個顳顎關節復健動作
嘴巴張開,卻突然合不起來嗎?說話、吃飯時,會伴隨骨頭發出喀喀的聲響?小心!可能是你的顳顎關節在發出警告了!物理治療師「張勝傑」教你5個顳顎關節復健動作,讓你下巴不卡卡!我們講話、唱歌、喝水、吃東西等會需要張口閉口的動作,都是在使用顳顎關節,一但這個關節出了問題、甚至產生疼痛,就容易影響到日常生活。由於疼痛沿著神經分布,沒有妥善處理顳顎關節疼痛,也會併發出頭痛、牙痛等困擾。張勝傑教大家的5個復健運動,來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分別是舌頂上顎加開口、舌滑上顎向後加點頭、舌沿著牙齒前緣繞圈、按摩咀嚼肌加開口,每個動作執行6次,以及最後的按摩枕骨下肌加點頭,執行1~2分鐘,一天做6個回合,復健效果會更好。治療師也提醒,運動全程要保持脊椎直立,所有動作都是輕輕的、慢慢地,不要太勉強,如果做完沒有改善,請停止運動,詢問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才不會受傷!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原始影片張勝傑 YT預防腰痠背痛?復健科醫師教你五個姿勢改善足踝總是扭傷?10分鐘改善腳踝扭傷「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臉部關節痛,嘴巴張開更痛?醫教4招改善顳顎關節炎
莫名的突然感到臉部關節疼痛、喀喀作響,甚至嘴巴無法好好張開、張開嘴巴更痛,總讓人不適也影響情緒,原力復健科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表示,這往往是顳顎關節炎在作祟,發生時可先試著自己緩解,若遲未改善,還是應盡早就醫,以免關節退化或衍生其它問題。 臉部關節痛?嘴巴張開更痛?關節不當使用易成顳顎關節炎 侯鐘堡院長表示,日常常聽到的關節炎,不單只會出現在手部、腳部等處,臉頰旁、耳朵前方的活動關節:顳顎關節,也像其它一般關節一般,在不當使用、過度使用、頻繁磨損下,可能出現耗損或發炎的現象,形成顳顎關節炎。例如有磨牙習慣者,磨牙這動作就會影響到顳顎關節;常常以單側咀嚼食物,也會有單邊顳顎使用較為頻繁的情況;咬合不正也會影響到咀嚼肌肉分配不當。其它像是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手托腮、以臉和肩膀夾電話的動作、撞擊、外傷等也都會有所影響。建議患者可以檢視一下,是否有這些風險因素在生活當中。 顳顎關節炎不僅臉部關節痛,也可能出現其它影響! 侯鐘堡醫師指出,顳顎關節炎發作時,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了會出現疼痛、發出喀喀聲響、關節活動受限、嘴巴無法正常開合、超過受限範圍會感到疼痛、咀嚼疼痛,同時也可能對周邊造成影響,例如顏面神經痠痛、頭痛等延伸性疼痛,讓人無法好好吃東西、說話、不舒服到影響情緒和生活,甚至影響睡眠、失眠等。若出現這些不適可嘗試自行緩解,但若遲未改善便建議盡早尋求醫師協助。 臉部關節痛怎麼辦?醫教4招改善顳顎關節炎 顳顎關節炎發生的當下,侯鐘堡醫師建議,正如其它關節疼痛一樣,可先以消炎止痛藥、冰敷等方式進行消炎,並待約一日後以熱敷的方式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用指腹適度的為周邊肌肉按摩,幫助患部復原。在保養期間除了盡量避免前述風險因素外,也應避免張大口打呵欠、大口吃東西、用力咬合、咀嚼韌性過高、需要費時費力咀嚼的食物,如魷魚、口香糖等。通常在良好的保養下,約三天左右會開始緩解,約一周左右可逐漸改善,但若是遲遲未見改善,就需要盡早檢查,並視情況予以治療。 在治療方面,情節較輕者常見如電療、雷射治療、超音波治療等,較嚴重者則會考慮使用徒手治療,或是玻尿酸治療、增生治療、血小板治療等注射治療,對於較嚴重的顳顎關節炎有顯著的改善效果。病患可以和醫師多作討論,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顳顎關節炎遲未改善早就醫,避免關節退化! 侯鐘堡醫師提醒,顳顎關節炎雖一般而言情況並不會太過嚴重,但若遲遲未見改善,就有可能是慢性關節炎,需合理的懷疑是否存在著遲遲無法改善的風險因素,也就可能使得此情況經常發生、出現顳顎關節退化、下巴脫臼機率提升等問題。因此若超過一周情況依舊,應盡早就醫檢查,以避免後患。 《延伸閱讀》 .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辦?營養師4招:地中海飲食助改善!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3大關節炎症狀、休養、治療一次解析!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0 該看哪科.牙科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 缺牙影響咀嚼功能及營養吸收● 嚴重缺牙,各項器官機能也會變差● 缺牙提高牙周病發病率,發炎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一名70歲長輩就醫時抱怨,食物常常咬不斷、牙齒鬆動沒力氣、無法啃喜愛的雞腳…,還沒張開嘴看診,已經可以料到長輩有缺牙情形,用儀器檢查後,口腔內的死角留有食物殘渣,且患有牙周病。保持「80/20」養牙防老老化是人體自然反應,但缺牙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之一嗎?WaCare專家、牙醫師陳紀帆說,從小養成正確的護牙觀念,老了想要擁有一口好牙並非難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以上的長者至少應該要有20顆保護生理需要的功能牙,達到「80/20」標準,其中不包含假牙,才能維持咀嚼功能以及營養吸收。缺牙會造成哪些問題?陳紀帆表示,最直接的影響是無法好好吃東西,久了容易引發營養失調,身體就會愈來愈虛弱,各項器官的機能也會變差。其次是發音及顏面上的變化,講話「漏風」、發音不標準,降低人際社交的自信;缺牙過久會導致雙頰逐漸萎縮凹陷,有礙面子美感。缺牙、牙周病是相互關係造成缺牙的原因,除了意外碰撞和嚴重齲齒需拔除之外,主要凶手就是牙周病,平時若忽略牙齒清潔,牙齒周圍組織容易因細菌感染讓牙齦與支撐牙齒的齒槽骨萎縮,漸漸地鬆動脫落。缺牙和牙周病是相互關係,當咬合面不平整時,兩側牙齒會往缺牙處傾倒,食物殘渣容易堆積,牙周病加劇。積極治療 找回咀嚼能力扣除智齒,成年人應有28顆牙,缺牙後會打破全口的平衡,提高牙周病的發病率。陳紀帆提醒,牙齒的健康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口腔衛生不只是牙齒問題,長期咬合不正會造成顳顎關節障礙、肩頸痠痛等。口中的細菌從牙周組織進入血管後,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咀嚼功能會牽動大腦,缺牙易導致失智症或加速惡化。陳紀帆呼籲,千萬別抱持「缺幾顆牙沒關係」的心態,應積極治療找回原有的口腔咀嚼能力。重建缺牙區,可選擇固定式的牙橋及植牙、活動式假牙、植牙加上活動假牙的混和式,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可依個人需求、預算、體質多討論重建治療。即使戴上假牙,仍要注重最基本的清潔,牙刷搭配牙線有加乘效果,更要定期回診檢查密合度、舒適度,延長使用效益。.歡迎加入>>全銀運動
-
2021-12-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顏面骨折常見5部位 醫師揭如何整形重建
年輕人喜歡騎摩托車出遊,但由於國內法令規定騎車須戴安全帽,所以降低了腦傷風險,但是,顏面外傷事故仍層出不窮。發生顏面外傷,除了交通事故外,職業傷害、運動傷害、打架等均可能為成因。顏面骨折診斷工具,除了使用傳統X光片外,在嚴重創傷時,以電腦斷層攝影為第一線診斷工具,不僅掃描速度快,影像可經由重組成為3D立體圖像,也有助於診斷及說明病情。另外,如果牽涉牙齒咬合問題時,全口牙齒X光片或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對診斷也有莫大幫助。常見顏面骨折,分別為前額骨、鼻骨、上顎骨、眼眶骨、下顎骨等部位骨折。一、前額骨骨折:嚴重時可能發生氣腦或腦脊髓液外漏。二、鼻骨折:可能伴隨流鼻血、呼吸不順暢,造成鼻形扭曲變形。三、上顎骨骨折:可能會伴隨牙齒受傷,鼻竇空腔容易出血,斷裂亦可延伸至鄰近的顴骨,甚至眼眶等結構問題。四、眼眶骨骨折:眼眶為椎體結構,內有眼球,內壁和底部骨頭薄如蛋殼一樣,當眼眶骨發生骨折,可能造成眼眶容積變大,眼球位置往後縮或往下墜,造成兩眼沒在同一高度上而形成複視,或眼球活動受限。眼眶骨手術重建,可藉由3D列印模型塑造,內視鏡及術中導航系統協助更為精準的眼眶重建。五、下顎骨骨折:需使用齒列夾板及顎間固定術來協助咬合及固定,顳顎關節若是受傷,可能需要內視鏡輔助或開放性復位固定手術,協助恢復下顎及關節的完整性。發生顏面外傷,首重病人生命徵象的穩定,任何可能危及生命的傷害要先處理,之後再進行各項檢查評估,包含顱內狀況、視力及眼睛活動度、牙齒咬合、顏面神經功能、內外耳結構等。一般若無嚴重顱內創傷或危及生命安全,可考慮在受傷同一天進行骨折復位固定術,否則2至3天後軟組織會腫脹,需等一周腫脹消退後,才是較佳手術時機。預防勝於治療,但有時意外防不勝防,發生時切莫驚慌,讓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評估並進行後續的處理,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
2021-09-22 該看哪科.牙科
缺牙不處理會怎樣?牙醫師解析植牙與做牙橋分別
「醫師,我下巴的關節會痛,咬東西很吃力。」王小姐蹙起眉頭抱怨,「這幾天連頭都跟著痛。」「請張開嘴讓我看看。」醫師仔細檢查過後問,「你的小臼齒掉多久了?」「好像兩…三年了吧。」王小姐努力回想,「那時候蛀牙比較厲害,只好整顆拔掉,本來有打算要後續處理,但是工作一忙就耽擱了。」一般成年人有32顆恆齒,可能因為蛀牙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缺牙,很多人會認為少顆牙也能吃東西,所以就放任不處理,但是缺牙不處理其實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麻煩。缺牙的影響主要會區分成兩個部分,「口內」及「口外」,泉玥牙醫診所院長郭光哲解釋,「口內」指的是口腔內環境的變化,「口外」則是口腔外,如臉形、外觀的變化。假設缺牙的數目較少,僅缺少一、二顆牙齒,「口外」的部分,也就是外觀上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在「口內」的部分就可以觀察到,前後牙齒會產生部份位移,甚至有傾倒的狀況。郭光哲牙醫師指出,「患者經常覺得,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以咀嚼,所以便沒有積極處理缺牙,但是鄰近牙齒傾倒或位移的狀況,常常導致齒縫大小的變化,或是更容易塞東西,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牙周病、或蛀牙的問題。」前後牙齒傾倒後,也會對原本咬合的平面造成干擾,郭光哲牙醫師表示,我們的嘴巴在咀嚼的時候,並非單純的上下移動,而是有著更複雜的前後、左右咬合模式。當咬合受到干擾,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一些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包括顳顎關節痛、咀嚼疼痛、耳朵周遭疼痛等,這些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問題。如果缺失的牙齒較多,「口外」的部分就會產生變化,例如很多老年人的臉頰凹陷。另外,由於多數患者缺少的牙齒會從後側開始,郭光哲牙醫師分析,為了咬東西,他們常常會把下顎骨往前移動,試圖用更多的前牙來咬東西,所以會看到漸漸呈現出類似「戽斗」的外觀。「口內」的部分,因為缺失的牙齒越來越多,會喪失一些咀嚼的功能,吃東西越來越不方便,因為嚼不爛、嚼不碎,可能連腸胃都不舒服,甚至無法攝取足夠營養。郭光哲牙醫師說,隨著口內環境越來越複雜,容易產生牙周病、滋生更多細菌,倘若這些細菌進到腸胃道或血液循環,會造成更多更多的併發症。植牙、做牙橋,缺牙治療比一比所謂的牙橋,就像是在缺牙的位置架一座橋,需要前後牙齒來擔任橋墩,提供固定與支撐,郭光哲牙醫師分析,想製作牙橋得符合一些條件,首先必須具備穩固的前後牙,假設缺少的牙齒是整個象限的最後一顆牙齒,後面只剩下牙齦的時候,便無法做牙橋。接下來,要評估當做橋墩的兩個支柱牙的健康狀態,它的牙周必須非常健康,沒有任何動搖,才不會使原本的問題惡化。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已經缺牙很久了,才想要處理缺牙的問題,所以鄰近牙齒可能會有移位、傾倒的狀況。倘若牙齒因為長時間的磨耗,長度變短、牙冠高度不足,也沒辦法做牙橋。一般而言,製作牙橋需要的時間比較短,郭光哲牙醫師解釋,通常拔完牙大約8週後,牙齦會達成基礎的成熟,可以開始介入治療。從拔牙開始計算,大概12周以內就可以完成牙橋。牙橋的缺點是需要修磨前後牙齒,目前牙科的觀念會認為牙齒能不修就不修,修得越少越好,希望盡量保存原來的齒質。另一個缺點是牙橋比較不容易清潔,因為是連成一組的裝置,橋墩下方的清潔便比較困難,再蛀牙的風險較高,必須靠牙間刷或沖牙機來清潔。第三個缺點是當牙橋出問題時,必須要整組拆掉再重新治療,因為之前已經磨掉一些齒質,如果又出現蛀牙的話,這些支柱牙的齒質狀況就會變得非常不好,甚至面臨拔掉的命運。植牙的好處是不需要修磨前後牙,比較容易清潔,且咬合力量趨近真實牙齒,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植牙。郭光哲牙醫師提醒,骨質疏鬆患者若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短時間之內不能接受任何牙科手術。罹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若是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增加手術風險、感染風險、影響手術傷口癒合、甚至骨頭不會生長,也不適合植牙。另外,存在嚴重牙周疾病的患者,傷口感染的風險較高,亦不建議植牙。假牙材質要知道假牙的材質主要有全金屬、金屬燒瓷、全瓷等幾類,郭光哲牙醫師說,現在因為大家都很注重牙齒的美觀,能夠接受全金屬牙冠的人相對比較少,所以大多會選擇全瓷材料,或是裡面是金屬,外面燒上一層牙齒顏色的瓷。金屬燒瓷是兩種材料的結合,製作時需要先修出金屬的厚度,再修出陶瓷的厚度,所以牙齒的修磨量相對比較大。長期使用後,如果患者的牙齦有些萎縮、退縮的現象,邊緣可能露出黑色細線。另外,金屬燒瓷可能會遇到瓷崩的狀況,表面的瓷崩落了,裡面的金屬就會露出來,除了影響美觀之外,咬合高度也會受到影響,無法緊密地咬在一起,郭光哲牙醫師說,崩落的表面通常會比較粗糙,比較難清潔、容易讓牙菌斑附著,而導致後續的問題。全瓷材料可製作出擬真度高的牙齒,已廣泛應用於牙科領域,郭光哲牙醫師說,目前經常用來製作全瓷牙冠的材料是二氧化鋯,二氧化鋯的生物相容性佳,具有較高硬度。藉由立方體晶像結構,可以減少光線散射,增加二氧化鋯的透明度。全瓷牙是在電腦上設計,並由電腦進行切削,能夠提升製作效率及精準度。牙齒的顏色相當複雜,每個人皆不相同,需要仔細比對鄰牙,才能做出逼真的假牙,郭光哲牙醫師說,過去的瓷牙需由人工上色,再進行燒結,現在有預染二氧化鋯,可先挑選顏色後再進行切削,不必再經由人工上色,亦具有螢光效果。若在安裝假牙時稍作修磨調整,也能維持假牙的顏色。貼心小提醒放任缺牙不處理,會在口內及口外衍生一系列的問題,諸如鄰牙位移、傾倒、顳顎關節障礙、影響咀嚼功能、導致外觀改變等。郭光哲牙醫師提醒,究竟該植牙或做牙橋,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應該與牙醫師詳細討論,及早處理!原文:
-
2021-08-29 養生.運動天地
安全潛水首重耳壓平衡 醫師:前中後注意事項一次看
潛水時未正確進行耳壓平衡,恐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夏天民眾喜歡進行水上活動,本月24日起,指揮中心開放水肺潛水、自由潛水及浮潛,今早卻有女子在基隆潮境海域進行自由潛水,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幸同行友人及時發現,緊急送醫治療後,如今已脫險。「能否適應水中壓力變化」是潛水初學者能否潛到更深之處的關鍵,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醫師趙偉傑表示,下潛深度愈深,水壓會改變體內壓力,有賴人體調適壓力變化,避免體內組織變形或損傷。其中,「耳壓平衡」尤為重要。趙偉傑說,一般民眾下潛時,不會有身體變化的明顯感受,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突然著急想要浮出水面時,就容易導致耳壓失衡,當耳外的壓力大過耳內的,耳膜會感覺到劇烈拉扯,初期倍感疼痛,引起恐懼與不適,待壓力變化更大時,會出現暈眩等更嚴重的副作用。趙偉傑進一步指出,耳壓失衡還可能導致耳膜破裂,這時將出現耳朵疼痛、上浮後耳朵感覺被水塞住或是聽力受損等症狀。若想預防潛水意外,建議潛水客事前務必先學好平衡壓力的技能,水中壓力較陸地大,在陸地上應頻繁練習,避免下潛時無法吹動平壓;咀嚼口香糖、按摩顳顎關節,可舒緩口部肌肉、預防抽筋,避免影響平壓技巧的發揮。潛水時,應把握時間,下潛上浮都勿過度匆忙,速度應放慢,平衡壓力後,才能再下潛至不同深度,可使用閥式平壓法或法蘭茲平壓法。●平衡壓力兩方式1.閥式平壓法在水中捏住鼻子,用力吹氣,約有6、7成的人會成功,而另外2、3成人可用時間換取平衡,在一定深度待久一點,讓身體慢慢平衡壓力。2.法蘭茲平壓法考慮到自由潛水是一口氣憋到底,與時間賽跑下,較不適合用時間換取平衡,這時可使用法蘭茲平壓法,以舌根肌群為主的推送口腔內空氣。上岸離開水面後,可滴生理食鹽水2至3滴,流進去耳內再流出來,有清除海水鹽分與髒污之用,再用蒸餾水沖洗耳朵外部,並擦乾或吹頭時順便將耳朵吹乾,盡快保持耳朵乾燥,避免細菌入侵。當耳朵擦乾後,若仍聽不清楚,並持續2天以上,建議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