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醫療器材
共找到
201
筆 文章
-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家用快篩奇缺 台南爆藥局魚目混珠大發國難財
國內單日確診破5000,家用快篩試劑一劑難求,台南市傳出有藥局販售快篩試劑,並告知消費者「回家滴血就可以檢測」,消費者買回後覺得不對勁,上網查資料,才發現根本就不是家用快篩,而是醫院使用、以血清檢測的試劑,受騙上當。台南市衛生局接到消息,昨天緊急前往稽查,但因為並沒有當場發現藥局賣給民眾,而且該試劑也有合格的核准字號,只能對藥局「口頭警告」。對於不肖藥局趁著疫情,把「非家用」快篩劑當成家用快篩,賣給消費者,大賺疫情財,衛生局提醒,目前食藥署的網站上都有核可的家用快篩品牌,目前共有7種,都是以鼻咽採檢的方式檢驗,而且都是驗病毒抗原,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查詢比對,以免買到不合用或不合格的試劑,白驗一場。台南有巿民最近想買家用快篩,找了很多家藥局都買不到,後來發現南區大同路上一家藥局門口寫著有快篩試劑,進去後發現試劑並不像一般家用快篩是一份一個包裝,而是從整批裡分包,覺得怪怪的,但藥局人員表示,「就是快篩試劑啦,只是這種是整批的」,並強調「有衛福部核准字號」,要消費者回家滴血在上面就可以檢測,每份賣350元,他買了一份,並沒有使用說明,還特別向藥局索取。但回家仔細查看,發現說明書上寫著需取用離心處理後的血漿或血清檢驗,同時「需由專業人員操作」,並非家用型,品名則是「XX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劑」,不是抗原試劑,因而在PTT台南版上貼文,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傻傻買到根本不是家用型的快篩劑」。據了解,該家藥局在業界「赫赫有名」,兩年前才因為涉嫌哄抬與囤積口罩遭市府送辦,當時被媒體暗中錄下的影像,業者對客人說「別人都沒有口罩,只有我有」,並被指對外販售一個口罩賣到15元的高價,挨批大發國難財。台南市藥局業者表示,目前除了部分大型連鎖通路還有家用快篩之外,一般藥局早就被搶光,價格方面,去年剛推出時一份賣350元,今年已經降到300到320元,製造商因為有政府補助,已預告下周零售價格降為200元,而大同路上這家藥局拿專業使用的快篩劑賣給一般民眾,還賣350元,「實在很敢」。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費偉鈴表示,稽查人員根據PTT上的資料前往這家藥局稽查,現場並沒有發現有網友所指的快篩試劑,也沒有發現業者有販售,由於網路上指名的試劑,也是經過衛福部核准、供醫療院所使用的試劑,同時在藥局也可以販售,業者並沒有明顯違規,只能口頭警告「不可以當成家用試劑賣給消費者」。記者進一步詢問如果業者將專業使用的試劑當成家用試劑賣給民眾,是否違法?費偉鈴表示,本案並沒有檢舉人,只有PTT上的內容,無法證實業者有販售行為,同時依照「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本法所稱不良醫療器材,指醫療器材經稽查或檢驗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使診斷發生錯誤,或含有毒、有害物質,致危害人體健康。」,必須要證明有人使用後健康受損,才有違法之虞。也就即使業者將專業用試劑當成家用販售,造成民眾在篩檢時明明是陽性,卻可能因為操作錯誤呈現陰性,延誤就醫,也要證明健康有危害,才涉及違法。成大醫院免疫專家私下則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有三種方式,分別是PCR核酸、抗原及抗體,目前核准的家用快篩都是抗原檢測,而抗體檢測主要是測新冠病毒的IgM 、IgG抗體,可測出是否曾感染新冠肺炎,並從產生抗體的類型,判斷感染新冠肺炎多久,優點是準確度高、偽陽低,但缺點是感染中後期,才能檢測出來。而利用血清或血漿來檢測的試劑,如果使用全血,其中的血球可能干擾檢驗,造成結果不準確。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藍批快篩試劑太貴 促公平會調查是否發國難財
國內疫情延燒,快篩試劑需求量大增,國民黨立院黨團昨舉行記者會,質疑國內快篩試劑市場價格偏高,試劑一支要價三百元,是南韓、新加坡與多個歐洲國家的三倍,針對是否有不肖商人乘機賺黑心錢、發國難財,要求公平會介入調查。國民黨團書記長萬美玲指出,去年七月廿八日財政部關務署公告實施進口快篩試劑有免關稅措施,但國內販售的快篩試劑一劑要價三百元,是歐洲國家的兩至三倍。英國、德國還是由政府購買快篩試劑供民眾使用。她質疑,蔡政府在發送上標準不一,如基隆市是由指揮中心撥發給民眾使用,有些縣市則是局部公費發放,但大多數民眾要自行購買,「難道發送快篩試劑也有分藍綠縣市嗎?」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團提出三主張,包含請公平會介入調查,價格不合理是否涉及聯合行為?並追究相關責任,以及廠商有無哄抬價格,請檢調依法查處;其次,一個月內公平會、衛福部如未積極處理,國民黨團將向監察院告發;快篩試劑及PCR試劑國內產量如有不足,請衛福部盡速檢討開放進口。根據本報掌握快篩試劑成本價加上通路,不到五十元,為何會貴得這麼離譜?防疫專家指出,因為快篩試劑是防疫物資,制定的價格有點像圖利廠商來幫國家防疫。一名生技界主管透露,快篩試劑和驗孕棒的差別就是抗體不同,只是多了一支可能不到幾塊錢的採檢棒,歐洲的快篩試劑才幾歐元,沒道理台灣要三百元,有人說是準確度的高低不同,那是騙外行人的。他解釋,重點是誰能獲得認可,誰就可拿到單,從拿到病人的檢體、緊急使用授權等,都是各家廠商的角力,就怕技術性卡關,保護已經拿到門票的參賽者,廠商如何順利的過關斬將,背後都需要政治力量介入。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在台灣所有藥品、醫療器材,都是由健保署核價制定,核價原則是將各國的價格取一個平均數,健保署的核價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便宜,但家用快篩試劑是食藥署核定的價格,因為是防疫物資,制定的價格有點像圖利廠商來幫國家防疫。王任賢解釋,這些防疫物資只要政府有徵用就會變得很貴,這是紓困條例濫用的問題,應該回歸到健保核價的機制。
-
2022-04-1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我去過確診者足跡該篩嗎?快篩結果陽性該怎麼處理?家用快篩試劑使用詳細流程
本土確診數連日達數百以上,面對身邊可能愈來愈多的確診者,指揮中心開放民眾居家自我篩檢,以找出疑似陽性個案。自行購買及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除了要注意產品的安全性,也要正確使用,並注意快篩試劑有偽陰性、偽陽性問題,所以仍不可取代經認可實驗室所進行的核酸檢驗診斷。適用狀況可能感染病毒比例高的地區(也就是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不適用狀況若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自行在家快篩,應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且前往就醫時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重要提醒在低盛行率的情況下使用家用快篩試劑,可能會導致大量的偽陽性結果,反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另外,病毒量低或處於發病晚期之患者進行家用快篩試劑,可能會有偽陰性問題。【延伸閱讀】>>鼻腔深淺不重要 彰醫:採檢位置對了才能正確快篩購買地點可至醫療器材販賣業者(如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等)或藥局購買家用快篩試劑。使用注意購買家用快篩試劑時,請確認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 xxxxxxxx x x 號」 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 xxxxx x xxxx 號」 字樣,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另可至以下網址查詢已核准之家用快篩試劑名單及其使用方法。●已核准之家用快篩試劑名單: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1740&r=2001764921。●各廠牌快篩操作教學影片: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r=1944229132&sid=11742檢測結果後續處理快篩結果為陽性1. 如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 ,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2. 如為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1)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鄰近社區採檢院所查詢:https://antiflu.cdc.gov.tw/(2)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3)後續處置請依防疫人員指示。●快篩結果為陰性1. 快篩結果為陰性不代表安全無虞,亦可能有偽陰性或採檢時病毒量較低無法被偵測之可能,請遵 循疾病管制署 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2. 採檢完之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快篩結果不明有時因產品不良或操作不當等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若仍有疑慮, 可洽原購買地點或試劑廠商。(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
2022-04-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宜蘭足跡爆多唸不完 觀光工廠、夜市、鮮肉小籠包全中
宜蘭今天公布確診者足跡,數量多到在記者會中唸不完,足跡名單中赫見許多熱門景點及美食店家,包括觀光工廠、羅東夜市及知名的鮮肉小籠包店都中了,籲請同一時間到過這些地點民眾,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宜蘭今天新增12例確診,有些是在居家隔離期間確診沒足跡,有確診的足跡如下,案27238—4月5日下午5時至5時30分在全聯福利中心宜蘭復興店 ;4月6日下午4時至4時30分在添花彩劵行(宜蘭市女中路三段18號);4月7日上午8時30分至9時在雙連埤;4月8日下午3時至3時10分在屈臣氏城東門市(舊城東路28-3號);4月8日下午3時20分至3時25分在宜新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員山鄉金古三路6-1號)。案27237號—4月5日上午7時至9時30分在壯圍第三公墓。案27329號—4月6日下午3時30分至4時在夏至咖啡(宜蘭市中華路48號)。案27330—4月3日晚上6時至7時30分(外帶),在麥當勞羅東興東店;4月4日上午9時至10時30分在民生市場;4月5日晚上6時30分至晚上7時30(外帶),在羅東夜市;3月31日、4月1日、4月7日、4月8日中午12時40分至晚上8時在傑元補習班(宜蘭縣羅東鎮成功街180號)。案27331—3月30日下午3時至3時30分在NET羅東三店(民權路113、115號);4月6日晚上8時至8時30分在羅東震安宮(中正路35號);3月27至4月9日早上6時至下午1時30分在正常鮮肉小籠湯包羅東店(南門路7號)。外縣市確診者足跡,案25945—4月3日上午10時在張美阿嬤農場,上午11時在蔥寶寶體驗農場,下午4時在三富休閒農場。4月4日上午11時在冬瓜山老街米食小館 (冬山路194號);11時用完餐在冬山火車站下幼兒活動設施;4日下午1時至2時在冬山河生態綠舟,3時在生態綠舟搭船遊河,搭船完後前往童言童語民宿(羅東鎮天津路59號2樓);晚上6時在羅東茶宴餐廳(倉前路30號)。4月5日上午8時在林場肉羹(羅東鎮中正北路109號)。案26651—4月3日下午2時至3時在阿滿姨小吃部(東澳里粉鳥林5號);下午3時至4時在奇麗灣珍奶文化館(蘇澳鎮頂強路23號);下午5時至4月4日中午12時,在北宜親子會館(頭城鎮北宜路一段352號)。案26578—4月3日上午9時至11時在綺麗珊瑚寶石觀光工廠(蘇澳鎮利工一路一段6號);3日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在蒸煮流野海鮮(南寧路5號);3日下午5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在木棉道美學商旅(羅東鎮中山路三段306號)。4月4日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在忍者村NINJA TOTOLO(礁溪鄉匏杓崙路95-6號 );4日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在福哥甕窯雞(礁溪鄉白雲三路11號)。案27235—4月8日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在礁溪寒沐飯店B1(礁溪鄉健康路1號);下午4時37分至4時47分在7-11湯圍門市(礁溪路五段51號)。案26921—4月4日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在九寮溪生態園區(大同鄉崙埤村林家巷);4日中午12時10分至下午1時30分在山舍餐廳(大同鄉鹿場路10號);4日下午3時至3時20分在四季青花瓷(三星鄉行健二路二段275號);4日下午3時50分至4時10分在三星青蔥文化館。案26989—4月5日、6日及7日都在東澳灣野營(蘇澳鎮東澳里)。
-
2022-03-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公費快篩試劑 發放點增為540個
本土疫情多點爆發,有十七起群聚事件感染源待釐清,為強化社區監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協助發放公費快篩試劑的基層定點診所或衛生所據點由二七二家增至五四○家,如民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足跡重疊並自覺有感染風險且出現呼吸道症狀,應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定點診所掛號就醫,由醫師評估後發放試劑自行檢驗。陳時中表示,家用快篩試劑適合於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與確診者有接觸史、足跡重疊;民眾可透過疾管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查詢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地點或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另外,目前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或藥局家均販售快篩試劑,購買時應確認產品名稱是否有「家用」、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字樣及產品效期。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認為,Omicron的傳播力太強,想擋也擋不住,「快篩、匡列不再是必要手段」,應該盡量提升長者疫苗覆蓋率,如遲遲無法拉高,建議限制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出入公共場所,作為配套措施。林應然表示,診所願意配合相關措施,但目前並未強制要求病患回報結果,在現行匡列隔離政策下,許多民眾根本不願意回報,以免被匡列需要隔離,影響工作。再者,診所也擔心因病患確診而被停診。
-
2022-03-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多點爆發 指揮中心增公費快篩定點診所
本土疫情多點爆發,且數起不同場域的群聚事件感染源待釐清。強化社區監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協助發放公費快篩試劑的基層定點診所或衛生所由272家,增加至540家。民眾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可前往定點診所,由醫師評估發放試劑後自行居家檢驗及回報快篩結果;如快篩陽性,儘速至鄰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PCR檢驗。陳時中表示,家用快篩試劑適合於可能感染病毒比例高的地區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民眾如自覺有風險且出現呼吸道症狀,請佩戴醫用口罩,前往該等診所掛號就醫,由醫師評估發放試劑後自行檢驗。指揮中心已將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發放診所及核酸檢驗指定機構資訊公告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k765gr )或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QjM9bM ),以利民眾查詢。另外,家用快篩試劑可於醫療器材販賣業者,如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或藥局購買,民眾購買時,請確認產品名稱是否有「家用」、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XXXXXXXXXX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XXXXXXXXX號」等字樣、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並依使用說明書或操作影片進行採檢及操作。對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有任何疑問,請洽原購買該產品之醫療器材商或藥局,或逕洽試劑廠商。家用快篩試劑產品核准名單、產品說明書與操作影片及相關資料,均可至食藥署網站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專區(https://reurl.cc/3jza38)查詢。
-
2022-03-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宜蘭新增確診個案20801 「趴趴走」足跡遍及5個鄉鎮市
宜蘭今天新增2例確診個案,其中案20016是北部防疫旅館染疫,在宜蘭沒有足跡;案20801是農曆年前從美國入境,昨天要返回美國前確診,此案在宜蘭的足跡相當多,遍及五個鄉鎮市,包括宜蘭市公所、轉運站、知名餐廳及金融單位等地都要進行環境大清消。從個案確診的日期往前推算,縣衛生局今天公布案20801幾前天的足跡:2月25日10時30分在宜蘭市公所(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2號)、14時至15時在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縣服務站 (羅東鎮純精路三段160巷16號四樓)、15時在星保帆布公司(五結鄉二結路37號)。2月26日10時宜蘭轉運站(搭首都宜蘭-台北)、17時市政府搭首都(台北-宜蘭)、18時30分至20時30分在田老爺餐廳(冬山鄉永鎮路11號)。2月27日10時至13時在滿津冰品果汁(三星鄉三星路五段63號)、18時至20時30分在廣食堂美食海鮮餐廳(宜蘭市黎明二路367巷3號1樓)。2月28日10時30分宜蘭轉運站(搭首都宜蘭-台北),3月2日12時至13時在台灣沙茶(羅東鎮公園路99號)、13時至13時10分在羅東民生市場(羅東鎮民生路6號)、13時30分至16時在羅東富邦銀行/證券(羅東鎮興東路286號)、18時至20時在掌櫃食譜(羅東鎮中華路246巷5號)。此案是3月3日準備返回美國,自費出境前篩檢驗出陽性(Ct值33.3),今天再次PCR檢測為陰性,血清抗體檢驗報告結果為陽性。縣衛生局通知店家加強內部環境清消,環保局也進行店家周邊環境清潔消毒,請接獲疫調人員通知或有疑慮的民眾儘快前往社區篩檢站篩檢。民眾若有感冒症狀,可以先到藥局、藥粧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購買快篩試劑先做篩檢。如果篩檢結果為陽性的話,請撥打縣政府防疫專線(03)9357011或1922通報,戴好口罩,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依照衛生單位人員指示到鄰近的醫院接受採檢。
-
2022-01-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續燒!桃園今午公布14處確診足跡 賣場、托嬰中心入列
桃園疫情持續延燒,數條傳播鍊感染源仍不明,市府持續疫調,今天中午近11時公布確診者相關足跡,其中4處與遠雄自貿港區個案有關,另有10處與案18677、18687、18709、18710關聯。桃園市政府指出,遠雄自貿港區相關個案22日中午12時曾去過龜山戶政事務所,23日中午11時、傍晚6時55分前後去過萊爾富龜山同福店和家樂福超市萬壽二店,25日上午10時46分去過全聯龜山大同門市。另外,案18677等4例個案近日則分別去過,家樂福中原店、大潤發平鎮店、家樂福平鎮店、7-11金學門市、元氣動物醫院三民總院、愛媽咪托嬰中心、大湳市場、邦力醫療器材、好朋友百貨商場(桃園區中正路587號)和陽明運動公園。桃園市政府呼籲足跡重疊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疑似症狀,可撥打1922或0800-033355專線通報。
-
2021-12-28 新聞.元氣新聞
科技部扶植生醫產業 建構精準健康體系
台灣106年開始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今年為促進國人健康,更著手推動精準健康戰略產業,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5G、穿戴裝置等新科技,「將精準醫療擴大延伸為精準健康」。科技部表示,藉由國內生醫及資通訊產業強強聯手,將共同建構台灣成為精準健康與科技防疫的標竿國家,同時也吸引民間藥廠等企業協助,增加生醫產業競爭力。中央3部合作 4年投資95億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為科技部、衛福部及經濟部共同合作,預計四年投資台幣95億元,並制定完善精準健康生態體系、扶植精準健康產業鏈、接軌國際布局全球共三大策略,以及國家級生醫資料庫、精準健康產品及服務、精準防疫產品、前瞻生物製劑研發及製造、拓展國際生醫商機等五項具體措施,帶領台灣生醫產業創新前進。8醫學中心資料 生醫打好底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陳鴻震說,國家級生醫資料庫整合台大、北榮等八家醫學中心,蒐集患者電子病歷、影像檢查等資料,為台灣生醫打好基礎,「相關資料含金量很高,有利發展AI學習」,但制定公版參與者同意書非常困難,須兼顧維護個資、公眾利益及產業發展,最後也會考量成立第三方公正單位發揮監督角色。生醫產業條例 立院通過科技部也鼓勵老師、學生創業,如育苗計畫、科研創業計畫的萌芽及拔尖案,並引進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培訓模式及資源,推動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SPARK)鼓勵創新,目前台灣已連續獲選為全球四大超級創新國,並帶領國內新創公司到全球各地醫療展推廣創造商機。陳鴻震表示,台灣製藥、醫療器材、應用生技、健康福祉等生技產業,去年底營業額已高達6400多億元,如今透過資安技術、穿戴裝置、區塊鏈、雲端運算、感測技術等數位科技加速創新,且「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已順利於立法院通過,將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再生醫療也納入租稅優惠範圍,有助推升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的未來發展。
-
2021-12-18 新聞.健康知識+
熱敷墊、電熱毯都能拿來熱敷嗎? 物理治療師:兩者功能不一樣,使用不當會出事!
每當寒風颼颼吹,您的身體是不是就開始痠痛?適當使用熱敷墊,可緩解身體疼痛不適,但若使用錯誤,很可能導致燙傷或加重不適!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桃園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教導民眾如何正確使用熱敷墊,讓您緩解不適,又能確保安全。熱敷墊與電熱毯,功能不一樣 冬季時由於溫度急遽變冷,血液循環變差,使得五十肩、關節炎的患者容易感到疼痛,此時,適度熱敷有助於舒緩不適。但是,能發熱的熱敷墊、電熱毯,都能拿來熱敷嗎?許庭豪物理治療師表示,熱敷墊與電熱毯兩者功能完全不同,電熱毯溫度較低,僅供保暖功能;動力式熱敷墊則屬於醫療器材,溫度較高,專供人體熱敷使用,使用時須謹慎注意溫度與時間的控制,否則容易燙傷。 其實,並非所有的疼痛都適合靠熱敷緩解!許庭豪物理治療師指出:「急性拉傷、扭傷急性期、懷疑有內出血、皮膚狀況不佳像是有傷口或濕疹的患者,都不適合使用熱敷墊!」這些情況若加以熱敷,反而會使症狀惡化。此外,糖尿病患等皮膚知覺異常者、意識不清者,都可能因熱敷不當造成燙傷,應避免使用;嬰兒通常無熱敷必要,故不建議使用。最佳熱敷溫度40℃-50℃,每次15-20分鐘臨床上常聽聞老人使用熱敷墊造成燙傷的案例,許庭豪物理治療師再三叮嚀,務必正確使用熱敷墊:「建議溫度設定在40℃-50℃之間,不超過50℃,可多墊一條毛巾或隔著衣服熱敷,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以免燙傷。每次建議熱敷15-20分鐘,一天可熱敷4次以內,熱敷過久反而沒有好處,切記睡覺時不要使用。」 食藥署也提醒,動力式熱敷墊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購買時務必挑選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廠商名稱地址、製造日期等資訊皆標示完整者,避免購買品質不良的來路不明產品,而且應挑選溫度與時間都可設定的熱敷墊產品。此外,購買後必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後再使用,才能確保熱敷墊使用正確,安心又安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懸命,用愛推動特照牙醫學!黃明裕:唐氏症兒子是我的初心
周六中午,酷熱的豔陽直曬,馬路上的柏油彷彿要溶化,牙醫師黃明裕帶著護理人員,頂著烈日,拖著三大箱沈重的醫療器材,走進新北市新莊區一處老公寓,為一位臥床多年的阿嬤治療牙齒。涔涔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家屬直說不意思,黃明裕笑著說沒關係:「老人家有需要,我們不能放著不管。」忙完治療,黃明裕收拾好器材繼續趕路,這一天,他巡迴新莊、泰山、五股、八里,到不同的失能患者家看診,家屬不停致謝,他總是說沒什麼,並不忘叮嚀如何為失能家人清潔牙齒。身為台灣少見的「到宅牙醫」,推動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二十多年,這樣的場景已是日常,更是他一生的職志,從不以為苦。父親的淚拉回差點走偏的少年五十九歲的黃明裕,從小就是個豪邁不羈的孩子,被視為鄰里間的孩子王,父親是台鐵員工,媽媽是上班族,每逢寒暑假送他到福隆的阿公家,黃明裕還會跟著阿嬤在福隆車站賣便當,熱情爽朗的個性總能招來好生意。這份豪爽的性格,後來卻讓黃明裕差點走偏。他回憶說,少年時期叛逆又愛玩,高中只考上建中夜間部,白天沒事就到處「做怪」加「鬼混」,1970-1980年代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冰果室、撞球間,都常有他的身影,「還有自以為是的義氣,有空就去幫同學打打架。」他邊說邊大笑,不忘自嘲:「年輕時真的很無聊!」荒唐的青春走過,黃明裕參加大學聯考落榜,親戚家小孩考上的卻是醫學院。放榜當下,父母沒說什麼,第二天一早,爸爸卻拎著行李帶著他和弟弟,先搭飛機到高雄,再包計程車直奔屏東四重溪。黃明裕知道自己闖禍了,爸爸不想讓他面對親朋好友的不停詢問,只能帶他從台灣最北端一路「逃」到最南端,躲開一切的關切壓力。「在四重溪三天,爸爸帶我爬山、看風景,沒有一句責難,只是不停安慰我,鼓勵我重新來過。」那三天,改變了黃明裕的一生,即使事隔四十年,憶起兩年前過世的父親,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哽咽到無法言語。進醫學院路見不平俠義熱情從四重溪回台北的隔日,黃明裕跟著爸爸到補習班報名重考,從此脫胎換骨,痛改前非,苦讀一年後,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大學期間,黃明裕依然不失愛玩熱情的性格,交了很多好朋友,也交了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骨子裡行俠仗義的性格慢慢甦醒,很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會挺身而出。例如有一回排隊買電影票時有黃牛插隊,黃明裕完全不管對方可能有黑道撐腰,立馬一個箭步衝上去開罵趕人,嚇得女朋友在旁哭了出來。「沒辦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不公不義,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他說。醫學院畢業後,黃明裕和多數牙醫系畢業生一樣,退伍不久便走上開業的路,在台北天母開設牙醫診所,還曾出國進修植牙。「坦白說,精進技術是為了以後可以多賺一點,」黃明裕說,那時他就是「普通牙醫」,目標是開業、賺錢,再簡單不過。正當一切順利發展,人生起飛之際,老天爺卻送來一份特別的禮物。兒子誕生 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1994年,黃明裕的兒子黃于軒誕生,滿月後接受預防接種時,醫生認為「BABY怪怪的」,進一步檢查發現,活潑可愛的于軒竟是唐氏症寶寶。醫師的宣告如晴天霹靂,黃明裕夫妻傷心欲絕,不能接受,常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們?」尤其是每當同學同儕談論自己小孩升學或其他才藝時,更會觸動夫妻倆的遺憾,「我們會覺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走開…」黃明裕說。然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樂觀堅強的父母看見兒子最珍貴的一面。黃明裕慢慢發現,于軒遠比一般孩子天真,個性格外的溫柔貼心,「更重要的是,兒子帶領我,進入一個從來沒想過的世界」。黃明裕夫婦積極尋求早療和特教資源,他說,當時台灣有家長和教練推動唐寶寶游泳訓練,于軒加入後學得非常開心,愈游愈好,十二歲時甚至和其他隊員遠征愛爾蘭參加「唐氏症國際游泳錦標賽」。身為父母,黃明裕和妻子彷彿走出幽谷看到了光,逐漸領悟出于軒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特殊需求者兒童看牙那幾年,于軒就讀小學的資源班,班上有智障、腦麻、自閉症等類似狀況的孩子,家長常分享特教資源,彼此關心,也讓黃明裕發現,「原來這些孩子都無法順利看牙醫,那就我來吧!」一個個特殊的孩子走進了黃明裕的診間。一般正常兒童原本就害怕看牙,這群孩子更因為認知與溝通問題,無法配合,常常會在診療椅上哭喊到聲嘶力竭,還有些孩子死不肯張開嘴巴或一開口便吐,一般牙醫不肯收治,以致於他們的牙齒問題愈拖愈嚴重。但黃明裕不放棄,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學著幫孩子看牙,先連哄帶騙讓孩子坐上診療椅,再靠著家長和護理人員幫忙,每次給他們看牙總要花上比一般小孩多兩三倍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很累,但我不是用牙醫的身分,而是用做爸爸的心情去面對。」黃明裕說,同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深知對待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要去理解他們。他舉例說,牙醫師任何一個小小動作或治療中產生的燈光、聲響刺激,在自閉症兒童眼中都可能是洪水猛獸,會令他們無法承擔。因此絕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壓制,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心裡感受,溫柔的安撫,取得孩子信任,建立安全感,放鬆孩子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權利享有好的醫療品質,特殊需求者兒童也不例外。」這是黃明裕的堅持。黃明裕的牙醫生涯從此轉向,他愈來愈關心特殊需求者兒童的口腔健康,還前往特教機構,幫特殊需求者兒童治療和清潔牙齒,同時訓練特殊需求者口腔衛教指導員,一起改善孩子的口腔問題。(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1-15 新聞.元氣新聞
李明依怒多花23萬換人工椎間盤 律師酸「國家沒給藝人特殊待遇」
李明依因頸椎軟骨問題,在11月5日進行手術換上4個人工椎間盤,自費110萬,不過之後她才知道在手術前一天,健保署才公告從12月1日起開始給付人工頸椎椎間盤,每次限給付申請一顆,一顆給付23萬,對此,她感到不滿,因為這公告連醫師都不知道,律師林智群則發文酸「國家沒給知名藝人特殊待遇」。李明依14日晚上在臉書發文提到「我不理解的重點就是11/4日,醫院和醫生竟然都還不知道12/1日健保就有給付一顆。更離譜的是11/4傍晚健保署突然由新聞公告」,有網友覺得「不知道是正常的,資訊傳遞有時間差,更別說是公文還沒生效」,李明依仍舊認為「那也不該是傍晚新聞突然公告」。(>>看新聞)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寫道「做完手術才知道可以省23萬元,心情不美麗是一定的!」,接著就批李明依「不過要說健保署是故意針對你,決定在你手術後才補助,你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了」,並指出「其實以衛福部的立場,現在在審理哪些醫療器材要補助?進度為何?並不會告訴民眾,怕民眾有預期心理,本來應該馬上開刀的,為了等幾年後會通過的健保補助,而延誤病情,這樣反而對病患不好」,最後忍不住酸「我想,國家在這個事情上,唯一做錯的事情,就是沒有給知名藝人特殊待遇」。
-
2021-11-12 新聞.元氣新聞
獨/飲酒嗨歌惹議 陳時中:如有去陪侍場所早就死了
衛福部長陳時中去年6月15日飲酒嗨歌的影片流出後,引發許多爭議。陳時中強調聚會地點是私廚,他是政務官,去那種陪侍的場所,「他早就死了」。影片流出後,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指出,在陳時中的餐會上,有參與者疑在對岸政務機關任職,這是否涉及政治統戰,陳須嚴正說明。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則在臉書指出,影片中站在陳時中旁大讚「部長好酒量」的是陳識中,他擔任新北市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時,收賄1268萬餘元,是否有職務利害關係。陳時中親上火線回應。首先對於大家關心當天聚會地點是不是特殊場所?陳時中回應,「他是政務官怎麼可能去那種場所,這是不可能的」,他知道不可以去那種場合,如果有去那種陪侍的場所,「他早就死了」,當天就是去一家在台北市常見的私廚(私人廚房),大家就是幫他打氣加油。至於,餐會上,有人在對岸政務機關任職,可能涉及政治統戰。陳時中說,大家都知道,他不是會在意識形態上作很多文章的人,大家也都知道,他基本的想法就是「我是台灣人」,這不須解釋太多,從小到大的想法就是「我是台灣人」,因此一直努力想為台灣做一些事情,也不想在政治型態上和大家做太多的爭論,這對他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事情。面對中國的立場,陳時中說,他不會一定要對中國怎麼樣,但他必須維持台灣人的尊嚴,這是不變的本質,這些都是不用多說的,大家可以從他的表現看到,如這次開放接種中國疫苗的國人入境,因為中國疫苗已被WHO(世界衛生組織)認了,我方也就認了,但這不是特別去認中國的疫苗,而是服膺在台灣一定要國際化的立場,當然也會針對入境者再搭配管制方式。總歸一句話,「我是台灣人」,為了台灣人的福利及國際參與盡最大的力量做這些事情,就是這樣子而已。陳時中說。至於,餐會影片中站在陳時中旁大讚「部長好酒量」的是醫師陳識中,在擔任新北市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時,收賄1268萬餘元,在自行開業後又浮報健保費,而餐會當時,正值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的醫療器材訂定自費上限,這樣與出席者是否有職務的利害關係。陳時中是否知情?陳時中說,他有特別詢問身邊的人,這名心臟科醫師是誰?再把醫師的名字拿起來看,才想起來這個人有出現在餐會上,知道有這個人,也聊了幾句,原因是「陳識中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很近,只差一個字」。而身旁的人就會起鬨說,「他(陳識中)是不是你(陳時中)弟弟」之類的,這也是人之常情。此外,在餐會上,因郭台強是主賓的其中一位,滿有名的所以認識,但也是第一次見面。陳時中說,聚餐時他不知道這名醫師的背景,而司法歸司法、健保查核歸健保查核,只要是朋友都清楚,他在私人場合是不談公務的事,因此聚會這件事與健保沒有關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11-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全民健保」讓人人可享受就醫及治療 該如何維持醫術與算術的平衡?
【編者按】這星期收集了一位年逾八十,回國已經二十幾年,仍舊認真照顧病人、教導醫學後進、關心醫療大環境的醫界前輩,最近三個月來在疫情下,在台灣、短期回美探親、剛回國所陸續寫出的三篇文章。希望以他年輕時長期在美國教學醫院行醫以及回國服務多年的經驗,冷眼旁觀台灣的醫療,以及回顧過去在美國、台灣照顧病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引起國人省思,我們更歡迎醫界更多的回應。戰後日本開辧了醫療保險制度,家父去日本也訪視一些舊日由台北醫學校回日本執業、開業的一些朋友,後來日本醫師參與設計了「健康保險」來給付就醫費用的制度,就需要學習如何申請醫療服務費用,以得到付款來「維持」醫務費用及服務。此制度用醫療相關的服務及內容的規定,來判斷醫師的服務「價值」,另外安排的檢查、醫藥價、住院的費用等等另外訂定價格來給付給醫師及醫院。他們在日本執業的朋友為了要申報的工作的服務內容,必須先了解成本,以便可收到照顧病人的費用來維持醫務,因而創了新的必修「功課」,就是如何做好連結「醫術」與「算術」。醫師及醫院的醫療作業及器材的使用都得「精算」來減少虧損,或是找些方法來調整報價以求得好的給付。今台灣的健保制度建立後,大部分的醫療照顧都由健保的規定付費給醫院或醫療診所,是依據醫師及醫療單位代表與健保局共同訂立的收費標準。分析了不同階級醫院的門診、住院成本,再設計給付及限制,不同等級的藥品、醫療作業的費用,甚至連檢查及處置都以不同點數來設定,然後以醫療保險的總額計算各點數的價格來給予。幾年前在天下雜誌也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主題是「醫術變算術」,當時各醫院因論量計酬的給付下,各醫院提出醫生無底薪制,更引發了衝量的執業。各醫療機構也為了讓病人信服而創立很多「次專科」及「科主任」來吸引病人「消費」及相互轉介。同時也增加貴重儀器或特殊技術的檢驗,並增加使用貴重藥物。最近有一篇登在「健康名人堂」的文章指出台灣有些企業投資設立的醫院在目前的健保制度下經營很難有「利潤」。當醫院行政的人須面對投資、設備、人力及日新月異的醫療器材籌備經費來維持作業,有些企業投資的醫院,甚至於用「租賃」公司的模式經營,因而醫療服務就得為支付「租賃」的費用而調整作業。因爲有這些的外在因素及不同的營運需求而不得已調整作業的模式來計算以維持收支平衡。因此所牽涉的經營「算術」就更加複雜,無形中就把算術加入醫療行為中。其實這種醫院的「投資」,會間接或直接影響醫院的運作模式及醫療品質,也會影響醫療工作人員的心態,連帶也會影響醫療行為及態度。年終經過健保預算的計算後,各醫療機構有時候會回收到「點數」,這些作業就牽涉到算「數」。如果在「全民健康保險」的模式下讓大家都可以享受的就醫及治療,如何維持支付與受益者之間平衡,或許要把醫療及算「數」雙方帶入討論,來找出醫師及病人都可接受共識。近來社會都同意應提供民眾好的醫療服務,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社會的醫療福利是正面或是負面的經濟值得大家討論。一般民眾要求方便、高品質、又便宜的醫療照顧,問題是醫療服務要好,其成本是很昂貴的。硬體的設施、提供服務的人力、物資都花費很多成本。如果大家要求愈多愈好的醫療,成本就愈高,這些都需要在「醫術」及「算術」之間精算。病人及家屬在求醫時也有許多心態是以「經濟」的角度去考量。例如住院的病房等級、使用貴重的自費藥物、貴重儀器的檢查或治療等等,都需要在上述兩個「術」之間思考。當然有些醫療人員也有人在經濟利益上推銷。這些現象在醫療科學進步的過程中,希望可以有客觀的判斷、評估來平衡,同時在醫學教育上,我們也要深思,如何加強習醫者的人文關懷與道德倫理,而不要讓「算術」凌駕於「醫術」之上,而使得新一代的醫療服務者看不到為病人治病解憂、起死回生的這種專業才能享受到的「意義」。
-
2021-11-06 養生.人生智慧
裝13支支架的深刻體悟!施振榮談「退休力」:努力縮短不健康生存天數
「我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退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但依然忙碌,常在臉書上看到他活躍的身影,除了和妻子葉紫華到處走走,也經常受邀演講、參加論壇,熱中工作的他說,還是要找一個事情做,讓自己有價值。但施振榮也說,人生真正的工作應是「活得快樂」,必須要在身心健康、家庭、工作間取得平衡,愈早開始準備愈好,即使一時做不到,也要內建正確觀念,隨時啟動,當然,最好及早準備退休力。●中風裝13支支架 深刻體悟曾經中風、心肌梗塞,體內有13支血管支架,施振榮坦承,年輕時工作為重,家庭為輔,健康放一邊。他在50歲之後領悟健康的重要,發現壓力是可怕的殺手,開始運動並調整心情。現在每天走路運動,並時時動腦,目標是要縮短自己的「不健康生存天數」,以「天」取代「年」,提升健康。為了讓自己健康,施振榮一開始試過各種方法,他跟多數人一樣,直覺地馬上想到「運動」,於是每周開始打網球,但好幾次為了救球,加速急衝,累得喘不過氣,一開始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後來才發現是血管阻塞,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前後就醫裝了13支血管支架,他笑稱:「我也是另類的台灣紀錄。」●每天睡滿8小時 從不熬夜 同時他慢慢體悟,工作帶來的長期壓力,猶如殺手,他開始嘗試排除工作壓力,盡可能將工作外包,但「工作可以外包,責任不能外包。」他印象很深刻,聽到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中風過世的消息時,他正在開車,聽到廣播,他久久才回神,心裡好悶,此時是感受到死亡威脅逼近,超過工作帶來的壓力。施振榮說,有太多的人跟他年輕時一樣,專注事業,夜以繼日打拚,即使身心都已亮紅燈,都先擺在一邊不管。 等到狀況嚴重,甚至發展成疾病時,再來調整,格外辛苦,甚至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健康的習慣要成為「基本分數」,他說自己每天工作24小時,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睡眠,需要8小時完成,且從不熬夜。●日走至少6千步 看戲減壓 健康、家庭、工作必須維持平衡,要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把這鐵三角維持得穩穩當當。施振榮現在每天走路,一天至少6千步,風雨無阻、疫情無阻。也常和太太一起看戲,他說,坐在現場,把自己眼睛、耳朵張開,完全專注在另外一個世界裡。施振榮說,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70歲行動才開始變得緩慢,很多人退休後才發現自己還有很長的人生要往前走,但離開工作後頓失重心。他強調,世界已經與以往不同,不能再用過往的方式經營人生。如果退休後就失去健康、失去自我,等於要拖累家人。現代人都該知道「人沒有退休的那一天」,直到踏進棺材那一刻,都該維持著快樂的人生,維持健康、工作以及家庭的平衡。●好奇又好學 斜槓防老愛動腦 人人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但很多人將這句話供奉在心裡,難以力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不僅徹底落實,還深度學習到可以發展成「斜槓」。每天努力動腦,讓他在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中,測出他是擁有60歲大腦年齡的76歲老人。最近「宏碁智醫」登錄興櫃戰略新板,一登場股價就大漲6成。宏碁智醫聚焦研發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智慧醫療平台,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智視康」,已獲國內第一張人工智慧眼科醫療器材許可證。施振榮認為,醫療和資通訊是台灣的優勢,整合兩者就能找到新價值,宏碁智醫是最好的實踐場域。大膽嘗試,集合大數據、生醫人才並結合醫療臨床、AI輔助醫療後,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正在發生。施振榮說,自己也沒想過怎麼會從電腦走到醫療,但他一直以來都有個好奇的心,有興趣的事就會積極接觸,他對於自我學習的期許更高,希望每個領域都能更深入一點,他笑說「我學到都已經可以斜槓了」,發展宏碁智醫就是最好的例子。施振榮說,大腦長期運轉才不會失智、平時也讓自己有活力。他參加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其中一項測驗是走迷宮,在平板電腦上探索不同的道路,找到寶物。他說:「我不是亂走的,我有攻略的」,走迷宮,絕對不要重複走同一條路,才能擴展版圖與視野。研究團隊在試驗結束後告訴施振榮,很多年輕人參與迷宮測驗時,一直陷入死胡同,同一條路徑一直跑來跑去,不像他走出更大的領域,探索更多的道路。施振榮說,走迷宮也像是人生,如果有一張台灣的藏寶圖,一直在雙北尋找,足跡和眼光未到中部、南部、東部,就失去找到更多寶物的機會,腦袋要動,人生要探索,人生才有趣,既豐富又不會失智。●「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直播走過疫情,回到日常,如何為退休力提早部署?由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旅居波蘭作家葉士愷一起討論,重新布局,面對疫變新日常。時間:11月22日(一)上午8時至9時直播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退休力大調查」即將推出,疫情對您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歡迎填寫問卷告訴我們。完成問卷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1萬元!載入中…
-
2021-11-0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病發其實有跡可循 醫師曝最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疾病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4期文/郭岳潭冠心病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多年名列臺灣10大死因之一,有吸菸、喝酒等不良習慣、患有三高的人、生活心理壓力極大的人或是有相關家族史者,都是冠心病的高危險族群。撲通、撲通,心臟每分每秒不停地跳動,可是正常人通常不容易感覺到心跳,心臟只有約拳頭般大,不可言喻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沒有了心跳,生命也就宣告結束。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每年奪走2萬多條性命,僅次於惡性腫瘤。一般人對於心臟病的認知,常是來得突然、去得也快。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醫療品質暨政策委員會委員、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長黃啟宏指出,心臟病的種類很多,心臟疾病的病發也是早有跡可循,可以做為自我警覺。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包括: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及周邊血管動脈疾病。最容易被忽略:高血壓性心臟病根據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高血壓性疾病位居第7位,相當於每4.5個死亡人數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疾病。黃啟宏指出,高血壓性心臟病就是民眾耳熟能詳的高血壓,所造成的心臟結構及功能發生異常。臨床觀察發現,高血壓性心臟病雖然是最常見,但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病。原因:黃啟宏說明,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而引起的壓力,若是病人的血壓值超過標準,且血壓長期升高,又沒有積極控制接受治療,恐造成左心室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恐導致心臟衰竭。可怕的是,高血壓的病程經過5至10年,甚至20年,可能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等併發症。根據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推估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但18~39歲有高達36.6萬人罹患高血壓,其中知道有高血壓者只有13萬人,有近24萬人並不自知。症狀:高血壓又被稱作是「隱形殺手」,大部分的高血壓病患幾乎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黃啟宏表示,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水腫等症狀。但臨床上,僅有3成病患會出現頭痛、疲累、頸部僵硬等症狀,當等到出現身體不適時,已經產生併發症了;有的人則是身體早已習慣高血壓的狀態,也可能會自覺沒有不適症狀。高危險群:黃啟宏表示,高血壓沒有絕對的高危險族群,其實高血壓就是心臟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男性年齡超過50歲、女性超過55歲,高血壓的風險隨之上升。國內75歲以上老年人,幾乎半數有高血壓,若是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家族史,更會增加高血壓性心臟病的風險。事實上,高血壓性心臟病是一種規定出來的疾病。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定義,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如何正確診斷高血壓?臨床上,許多病人因為身體不舒服,結果到醫院一量血壓,卻發現血壓很高,其實不能當作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黃啟宏強調,診斷高血壓最重要的是測量血壓的方式,標準測量方法為休息5分鐘,以坐姿方式、手掌向上,將血壓計、手臂與心臟齊高,記得洗澡後、吃飯後半小時不要量測;若是持續量測經過一段時間,血壓值仍超過標準,建議就醫進一步診斷。造成猝死的兇手:冠狀動脈心臟病新聞報導上,心臟病發作猝死的個案,絕大多數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造成的心肌梗塞。黃啟宏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就是民眾最害怕的心臟病之一,嚴重恐造成心肌梗塞而猝死。原因:黃啟宏說明,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因是脂肪沉積血管、內壁增厚,進而形成粥狀斑塊,導致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狹窄;一般而言,左冠狀動脈供應65%的心臟血流,右冠狀動脈則供應35%,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血液及營養不容易通過,就會造成心臟缺氧而引發心絞痛,進而導致心臟肌肉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甚至是猝死。症狀:隨著冠狀動脈慢慢狹窄,病人在身體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因為心臟急速跳動,心血管負擔增加、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心臟收縮困難,而出現心絞痛的情形,產生走路會喘、爬樓梯喘不過氣、胸痛等症狀,胸痛會擴散到肩頸、下巴、上臂或上腹部,有的人甚至會噁心、嘔吐、暈倒、盜汗或呼吸困難,症狀持續約2至5分鐘左右,最長不會超過20分鐘,經過休息症狀可以迅速緩解。若是整個冠狀動脈阻塞,就是心肌梗塞急性發作,胸痛程度會比心絞痛更加嚴重,症狀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常會伴隨著冒汗、呼吸困難、無力等症狀,即使在休息狀態,也有可能會發生,嚴重者會併發心律不整發生猝死、休克,或是心臟衰竭而死亡。高危險群:黃啟宏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以男性為主,發生機率是女性的7至9倍之多,新聞上心臟病猝死個案也通常多是年輕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逐漸老化、彈性減少,老年人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比年輕人的風險要高;而女性停經之後,因心血管缺少女性荷爾蒙保護,冠心病發生機率大幅升高,男女比例約是4:3。根據國健署分析顯示,40歲以上民眾有2成5血脂異常、2成血壓高,更有近5成腰圍過粗,而這些都是罹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黃啟宏強調,冠心病的高危險族群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家族史,以及壓力、沒有運動,男性年齡大於45歲、女性停經後,都要特別注意。瓣膜發生病變:瓣膜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感染性心臟病,以及後天退化所造成。黃啟宏表示,心臟共有4個瓣膜,當瓣膜發生病變就可稱為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的疾病種類,主要有二尖瓣狹窄或閉鎖不全,三尖瓣狹窄或閉鎖不全,以及主動脈瓣狹窄或閉鎖不全、肺動脈瓣疾病,還有非常危險的主動脈剝離。原因:黃啟宏進一步說明,各年齡層好發的瓣膜性心臟病有所不同,先天性心臟病為心臟先天結構異常,多半在嬰幼兒時期就可以發現;風濕性心臟病大多是幼年時患有風濕性感染所引起。隨著年齡老化,瓣膜也漸漸退化,主動脈或二尖瓣、三尖瓣的發展時間及退化時間各有不同,而產生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也就是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或關閉的情況,甚至可能同時發生,因此喪失了避免血液回流的正常功能,通常好發於60至80歲的中老年人。症狀:黃啟宏表示,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的病人,初期可以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出現類似狹心症及心臟衰竭的症狀,病人因瓣膜喪失正常功能,會產生缺氧及水分無法正常代謝,造成呼吸急促、越活動越喘、胸痛、心絞痛、四肢水腫、頭暈、腹脹、疲勞、食慾減退等。不過,很難從症狀分辨是主動脈或是二尖瓣、三尖瓣的問題所引起,當情況到達一定程度時,就必須處理。舉例來說,二尖瓣脫垂通常不需要開刀,當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才需要手術。高危險群:中老年人因合併三高等慢性疾病,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其中高血壓是造成心臟主動脈剝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黃啟宏說明,主動脈剝離是因血管內層破裂受損,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並將主動脈撕裂剝離而形成假腔,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或是血液從假腔破裂,造成大量出血,病人會突然感到劇烈疼痛,且延伸到頸背部,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心悸是最明顯症狀:心律不整黃啟宏指出,各種心臟疾病中,以心律不整的範圍最廣,且從良善到凶狠都有,包括:心房顫動、心房頻脈、上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室頻脈、心房早期收縮、心室早期收縮、病竇症候群及心臟傳導障礙,主要因是心臟電力傳導功能異常,或是心臟肌肉過度敏感,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原因: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鐘60至100次之間,一般來說,病人經常感到心跳撲通、撲通,應盡快就醫檢查。黃啟宏表示,根據醫學定義,每個人都會有心律不整;但不一定會產生不適症狀,也不一定會造成身體傷害。黃啟宏進一步說明,一般人不大容易察覺到自己的心跳,心律不整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心悸,可能跳得快、跳得慢、亂跳或心跳不規則,有的人會感到胸悶、呼吸急促,伴隨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然而,最危險的症狀是平時無症狀,一旦發作就心跳暫停,造成昏倒、猝死,由於心臟打出去的血液量減少,使腦部、心臟等重要器官缺乏血液供應。症狀:各種心律不整的症狀都是大同小異,大部分的心律不整都會有心悸的症狀,只是引起的原因不同;不過,卻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只要定期追蹤或是調整生活習慣,減少飲用茶、咖啡等咖啡因飲品及酒精,就可以適度緩解,或是藥物幫助緩解症狀。另外,也可以透過植入醫療器材,例如:心室頻脈病人植入節律器、心室顫動病人使用去顫器,以幫助恢復心臟的正常節律。高危險群:黃啟宏提醒,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是心房顫動,好發於老年人,隨年紀增長,心房顫動的發生機率就越高。根據統計,國內超過80歲以上的老年人,心房顫動的比例有10%,建議有症狀就要治療,避免增加中風的風險。以下肢血管為主: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血管的主要功能為運輸血液,根據運輸方向不同,可分為動脈、靜脈及微血管,其中動脈負責從心臟將血液帶至身體組織,而靜脈窄將血液自組織間帶回心臟。原因:黃啟宏指出,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是指血管內膜因脂肪斑塊逐漸堆積,進而失去彈性、內膜增生,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狹窄阻塞,使遠端血流量減少,導致身體某些部位功能受到影響,尤其下肢血管為大宗,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其他還有「眼中風」、「腸中風」等。黃啟宏表示,周邊血管動脈屬於全身血管的一部分,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的危險因子,也與冠狀動脈心臟病類似。症狀:臨床上,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以下肢血管為主,病人占了5成以上。黃啟宏說明,下肢血管較長,發生阻塞的機率較高,也比較容易被發現;常見的臨床症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不同,初期容易感到下肌肉痠痛或無力,漸漸出現運動時間歇性跛行的現象,休息可緩解。隨著血管阻塞越來越厲害,出現下肢紅腫、麻木或劇痛,即使休息也會感到劇烈疼痛,嚴重時會發生皮膚變黑、潰瘍及壞死,且傷口會久久無法癒合;黃啟宏提醒,若是沒有積極治療,甚至會演變成肌肉組織缺血性壞死,恐面臨截肢的命運,也可能會危及性命。高危險群:周邊血管動脈阻塞疾病好發於4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胱胺酸血症,以及抽菸的群族。延伸閱讀: 。照護 心 。心臟病發作「4大非典型症狀」常被忽視! 專家告訴你何時該叫119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 健保署長李伯璋: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尤其秋冬之際溫差變化大,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包含知名作家林清玄、半導體業大老胡定華、高雄捷運副總賀新、藝人高以翔等,都因心肌梗塞離世。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台心肌梗塞治療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秋冬交替,早晚溫差極大,中老年男性必須做好防寒措施,遠離心肌梗塞厄運。健保資料顯示,心肌梗塞患者逐年上升,107至109年就醫人數分別為10萬9,313人、11萬5,572人、12萬387人,男女比例為三比一,近九成男性患者年逾50歲,年紀愈大,風險愈高,60歲至69歲心肌梗塞男性平均就診人數達2萬6千多人。 三高年輕化,年輕患者也可能是心肌梗塞候選人。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心肌梗塞年齡層以50歲以上為高峰,但年輕族群就診者也不在少數,不可輕忽。尤其近年來,三高年輕化,血糖、血脂、血壓控管不佳的年輕患者,即為心肌梗塞等重症候選人。為何男性心梗比率高於女性數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女性受到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相較男性低。再者,男性抽菸比率較高、工作壓力大、常應酬飲酒,長期易埋下心肌梗塞病發的不定時炸彈。李伯璋分享家族罹病經驗,父親有抽菸習慣,63歲死於心肌梗塞,當時正值冬天,剛洗完澡後不久發作,即便老家就在雲林最大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隔壁,但因缺乏心導管室等醫療器材,無法緊急手術、急救,只能將硝化甘油含在舌下,最後回天乏術。正因此慘痛經歷,李伯璋隨身攜帶硝化甘油,口袋裡總有一小個避光瓶,他說,「看心臟病醫師都會開一罐給你,用來搶急救黃金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67歲的李伯璋強調,並非經常運動、身材結實、沒有肥胖問題,就代表心血管健康。他以哥哥為例,雖然身材一般、無肥胖體態,卻裝設心臟支架。李伯璋表示,許多正值青壯年的外科醫師,平時愛騎單車,熱愛運動,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一照心電圖,心臟血管卻已經狹窄,必須裝置血管支架。「工作忙又累,健康常被忽略,一旦身體病了,才知道事情大了。」李伯璋自知家族有心血管病史,特別注意血糖控制、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不熬夜,如有應酬僅是小酌淺嘗,不願意與人拚酒,也盡量減少飯局。 在疫情期間,無法去球場運動,現在李伯璋只要回台南,就打打高爾夫球。他提醒,很多民眾宅在家會狂吃東西,要注意定時量血壓、血糖,做健康檢查,等到感覺身體不舒服,常為時已晚。心梗與三高有共病關係,務必服藥控制,防患未然。李伯璋表示,心肌梗塞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著共病關係,三高患者務必服藥控制,外出用餐應酬,也要記得攜帶藥物,才不會漏吃。 「在早期預防控制好慢性病,就能避免心肌梗塞病發送醫,從手術到出院花上更多費用。」一旦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須送往大型醫院急診,較能及時搶救、得到妥善照顧。到了疾病預後或事前慢性病照護階段,則可選在一般基層院所,方便就醫,追蹤效果較好。李伯璋說,健保署實施「多重慢性病整合門診照顧計畫」,以分級就醫進行全人照顧,透過整合門診、居家醫療照護、改善糖尿病、初級腎臟慢性病等醫療給付,在前端做好預防工作,「把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
2021-10-11 名人.精華區
閻雲/實證數據 改變未來醫療行為及生態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在虛擬的武林中,快是不敗的唯一道路;在現實醫療領域也是如此,唯有快速推出更有效的藥物或醫療器材,才能挽救更多生命,而可加速審查流程的「實證數據」(Real World Data,WD),就是當前最被寄予厚望的選項之一。未來醫療決策 重要依據 隨機對照試驗(RCTs)是當前醫療科技評估中,確認是否具有療效的重要準則之一,雖可得到高度的內部效度,但無法驗證在真實臨床下,藥物是否百分之百具有如隨機對照試驗宣稱的結果,加上長期療效及安全性無法從有限的隨機對照試驗追蹤得知,「實證證據(Real World Evidence,RWE)就成了未來醫療決策過程的重要依據。多年臨床觀察發現,即使透過嚴謹如隨機對照試驗所審核通過的藥物或醫療器材,一旦實際運用到醫療領域,其效果未必盡如人意。美國在2016年12月通過「21世紀治療法案」,FDA隨即草擬相關準則,期能透過這個準則的施行,提供快速安全且可真實反映治療狀況的藥物或醫療器材,更快邁向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新世界。實證數據是指其數據由隨機對照試驗之外所蒐集而來,包括醫療院所或健保署等行政資料或電子健康紀錄,或病人自行提供居家監控設備、穿戴式裝具、健康追蹤器等所偵測數據,經分析整理成更貼近真實治療情形和病人現實生活的資料,做為醫療決策過程重要依據。FDA通過的藥物 降低死亡率有別於傳統臨床試驗核可藥物,透過FDA制訂相關準則所通過的藥物,藥廠雖可能會多花一些人力和成本去追蹤藥品上市後使用情況,但只要有完善的整合策略,可以比傳統藥物開發省下更多費用,也可降低病人死亡率,短短四年多,已在全球帶來一股風潮,未來的醫療生態也可能因此改變。實證數據日漸普及,首先改變我們對醫療認知,還會協助醫師在臨床治療時下決定,甚至將一些生物醫學相關的基因數據,轉譯成臨床上的實際運用,加速通過新的治療方式,進而改變醫療行為及生態。舉例來說,心臟衰竭的早期臨床症狀非常輕微,不太容易發現和診斷,Dr.Jimeng Sun和IBM Watson研究團隊就運用實證數據,在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原有近300個危險因子外,又增加了200多個非傳統臨床指標的預測因子,讓醫師有更全面性的視野,及早偵測病患可能出現心臟衰竭,提高診斷率,挽救生命。另一個例子是RIMIDI公司所研發的軟體,將病人血糖數值視覺化,醫師根據血糖變化情形,決定最合適的醫療方式,協助控制糖尿病及衍生的各種病變。新冠疫苗上市 最佳案例新冠肺炎疫苗能在極短時間內研發上市,就是運用實證數據最佳的案例,如能進一步深化並擴大生醫產業與IT的異業結合,未來在面對愈來愈多疾的威脅時,能更快找到最適合的藥物或醫療器材,讓實證醫學成為協助或改變醫療行為的新動力,為未來的醫療形式開創更多可能性。
-
2021-10-07 該看哪科.耳鼻喉
聽損未就醫失智風險大 醫建議及早配戴助聽器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長者失聰攀升,聽力退化是緩慢過程,會漸漸聽不到很多細微的聲音,如果沒有及早介入,會忘記聲音的表現,選配助聽器便顯得相當重要。台北榮總耳科科主任黃啟原表示,選配助聽器需要經醫師、聽力師和選配師的評估後使用,才能真正彌補受損的聽力。隨著年齡老化,聽力會逐漸退化受損。黃啟原指出,許多長者以為自己是「一夕之間」就忽然聽不見,事實上可能很早期就聽不清楚,通常會先從高音頻、小分貝聲音開始聽不清楚,但仍可聽到中音頻和超過40分貝的談話聲。因此一旦聽不清楚交談聲音,代表聽損已經非常嚴重。早期聽損若未能及早介入,神經刺激愈少,罹患失智症風險愈大,若能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黃啟原說,若發現家中長輩聽不到燒水、門鈴等高音頻聲,或是電視聲音愈開愈大聲,就要注意可能已有聽損的疑慮,應到醫院進行詳細評估,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黃啟原指出,聽力損失不是「大聲」就可以了,還牽涉到聽覺感受或是大腦反應快慢,因此需要評估究竟是「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才能確認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並依據需求和耳朵結構選擇適當的器材,例如耳內式或耳廓式助聽器。黃啟原提醒,剛配戴助聽器時,因與預期的聲音略有不同,因此通常會有二至三個月的適應期,因此需要由專業的醫師、聽力師和選配師來協助調整。許多聽損者常反應,「戴上助聽器後覺得環境嘈雜,只有與人交談時才會戴上,或只戴單耳。」黃啟原表示,研究顯示「雙耳配戴可提升訊噪比,字詞辨識可提升5至10分貝」,因此建議最好是長時間、雙耳配戴助聽器,但要採漸進式配戴策略,先從安靜環境開始配戴再到戶外。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助聽器時,應謹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及其標示,「正確使用」醫療器材,以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
-
2021-10-06 該看哪科.耳鼻喉
聽不見燒水聲? 醫:恐有聽損疑慮 快就醫評估
台灣已面臨高齡社會,長者失聰攀升,而聽力退化是緩慢過程,但過程中已漸漸聽不到很多細微的聲音,如果沒有及早介入,就會忘記聲音的表現,因此選配助聽器便顯得重要。台北榮總耳科科主任黃啟原表示,選配助聽器和選配眼鏡一樣,需要經醫師、聽力師和選配師的評估後使用,才真能彌補受損的聽力。黃啟原表示,隨著年齡老化,聽力也逐漸受損。但許多長者以為自己是「一夕之間」就忽然聽不見,但事實上可能很早期就開始聽不清楚,通常會先從高音頻、小分貝聲音開始聽不清楚,但仍可聽到中音頻和超過40分貝的談話聲。因此一但聽不清楚交談聲音,代表聽損已經非常嚴重。但早期聽損若未能及早介入,神經刺激越少,罹患失智症風險也就愈大,而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聽不到燒水、門鈴等高音頻聲,或是電視聲音越開越大,就要注意可能已有聽損的疑慮,需要到醫院進行詳細評估,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黃啟原指出,由於聽力損失不是「大聲」就可以了,還牽涉聽覺感受細胞間少或是大腦反應快慢,因此需要評估究竟是「聽不到」、「聽不清楚」還是「聽不懂」,才能確認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並依據需求和耳朵結構選擇適當的器材,例如耳內式或耳廓式助聽器。他也提醒,剛配戴助聽器時,因與預期的聲音略有不同,因此通常會有二至三個月的適應期,因此需要由專業的醫師、聽力師和選配師來協助調整。尤其許多聽損者常常表示,戴上助聽器後覺得環境嘈雜,因此只有與人交談時才會戴上,或只戴單耳。黃啟原表示, 為了能有完整的聲音接收環境,對周圍環境能有更好的感知,且根據研究雙耳配戴可提升訊噪比,字詞辨識可提升5至10分貝,因此最好是長時間、雙耳配戴。另外,也要採漸進式配戴策略,先從安靜環境開始配戴再到戶外。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助聽器時,應謹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及其標示,「正確使用」醫療器材,以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
-
2021-09-08 該看哪科.眼部
濾藍光眼鏡真能護眼? 減少3C使用時間才是根本方法
近年來,3C產品充斥生活中,不少民眾為保護眼睛改配戴濾藍光眼鏡!到底「藍光」是什麼?它會對眼睛造成什麼影響?真的有必要選購濾藍光產品嗎?藍光其實無所不在! 過量藍光會引起眼部病變眼科醫師王孟祺指出,眼睛能感受到光線稱為可見光,介於400到700奈米的波長,而其中會影響到眼睛的是介於400到500奈米之間的藍光。而藍光其實無所不在,無論是艷陽下,或是長期接觸3C產品,都會接觸到藍光。有些民眾擔心藍光會造成視網膜與黃斑部的老化及病變,王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醫學實證會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而接觸過多藍光導致眼睛病變,但是據以往實驗室研究顯示,暴露在藍光時間越長與強度越強,有可能對眼睛造成較大的傷害。減少3C使用時間 比戴濾藍光眼鏡更護眼王孟祺說明,濾藍光眼鏡可阻隔部分藍光,於使用3C產品時,讓視覺的對比敏感度較好。但並非戴上濾藍光眼鏡就能長時間看電腦或滑手機。目前市售的濾藍光眼鏡並無一定國際標準,也沒有載明能隔絕多少藍光及波長範圍。因此,食藥署提醒民眾,減少使用3C時間,或是將螢幕亮度調降到舒適且不困難觀看的亮度,更能保護眼睛。購買濾藍光眼鏡 不影響清晰度才選購至於民眾需不需要配戴濾藍光眼鏡?王孟祺表示,可先檢視自己是否經常身處戶外,因藍光最大威脅來源是陽光,因此,想有效抵抗紫外線與藍光,食藥署建議選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格標章的太陽眼鏡。其次,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考慮配戴濾藍光眼鏡,但要注意濾藍光眼鏡鏡片過濾藍光的程度不同,雖然鏡片越深黃過濾越多藍光,但有可能影響色覺判斷及令人昏昏欲睡。購買前,民眾可先試戴看看是否會影響到自身工作的視覺需求,觀看螢幕有沒有比配戴前的感覺舒服,若不影響才建議選購。食藥署也提醒具有矯正視力度數效能之眼鏡,無論有沒有濾藍光功能,都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民眾選購前,須先諮詢眼科相關專業人員意見,並應向領有販賣業醫療器材商許可執照之業者購買,購買時確認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等相關標示,才能維護您的消費權益,保障使用上之安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眼中台灣病人求醫的心理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就醫、行醫與醫療政策的檢討」。一位資深醫師冷眼旁觀,點出他所看到的大眾就醫的問題;一位關心醫學倫理的律師誠懇道出他認為醫師行醫應有的修養。非常難得的是健保署李署長在百忙之中回應這兩篇文章,他以台灣濫用健保的真實數據、民眾就醫所需之部分負擔額度非常少,且檢查(驗)並無部分負擔的設計,而提出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制度規劃,搭配弱勢經濟協助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就醫行為,讓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民眾。讓我們傾聽李署長誠懇的呼籲:「民眾、醫療提供者、健保署各司其職,共同守護台灣健保!」最近我在醫院的接駁車上聽到一位年長女病人的報怨,她說最近因疫情的關係,原來就醫的醫學中心的大醫院可能要負責照顧有「染疫」的病人,而減少門診的次數,使得已習慣固定去門診領藥的她感到不方便,因此轉來一個有「專科」名號的醫院就醫。因為此次來到過去沒有就醫紀錄的醫院門診是初診,因而需多付初診掛號費,也被要求回診看檢查報告。因此向車上的乘客抱怨這醫院,對年長病人的不便及官僚。這個對話讓我聯想及分析台灣的「便民」就醫問題。一般民眾掛號求醫,都是因為身心不適而去求「醫者」幫忙改善。過去幾十年來。在台灣一般民眾是找住家附近的「開業醫師」或經家人、朋友或依其他媒介來找出名的「有名醫師」幫忙,以求緩解或治療不舒適。近年因為醫師舆人口的相對比增加,各分級的醫院、診所也增設許多,加上醫療保險的普及,使台灣的民衆有很多求醫的方式。除了分布在各地的診所,還可以「自我診斷」到不同分級的醫院甚至醫學中心的特別門診掛號求診。目前在台灣的民眾因身心不適可求助的管道很多,從傳統的求神拜佛、秘方傳授的漢草秘方等等之外,還有中西結合的「順氣」、推拿等民俗療法。最近民意開放,有科學根據的「西方醫療」漸漸受到重視,求診於經「認證」的醫療機構的民眾也很多,認同科學診斷及治療的民眾也更普及。因此,病人求診的管道及方便度都在近年內改變了許多。全民健康保險的推動,台灣民眾就醫更方便,因而追求進階的「專科」或「次專科」。求診及治病更方便,一般民眾求醫的量及質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加上經濟條件改善、生活品質進步,也顯現出一般民眾很注重健康狀況及醫療品質。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尋求醫療資源的幫助時,有些人仍有如求神拜廟的心理,以為「廟大、神會更靈」,因而追求去出名的「醫學中心」看診。除了治療管道多樣化之外,民眾也會尋求更「精準」及提供最先進的醫療科技來診治病情。要求受到最 好的、更新的技術來「看病」。各種檢驗的方式也比以前多樣化。醫學界也推出更「精準」的影像及生化、基因的技術。中西醫門診及特殊次專科的服務業者也推薦更多的診斷及治療技術,增加了許多化驗及技術的分析,來維護「更好」的醫病關係。醫療給付,包括轉診去專科或次專科就醫。就醫的經濟負擔也因健保給付,而有醫師變「醫匠」的現象。媒體的報導在新進醫療方面的資訊也增加很多,多少影響到民眾追求名醫或要求特殊醫療器材檢查的要求。就醫很方便在追求更次專科的「專家」以獲得最好的服務及治療。一般的民眾對醫療機構也多少有些迷思,同拜廟求神類似,很多都以為「廟大、學問就大」而趨向醫學中心,甚至向醫學院的附屬機構求助。因為一般民眾認為有專科醫生的頭銜,對病情的了解、判斷、檢查也應有高人一等的能力。一般民眾總期待又新又貴的檢查及診治會有更好的療效。這類的醫療資訊廣泛的在媒體上報導,多少影響一些「久病亂投醫」的現象。上述的社會現象或許會讓醫學生產生一些迷思,也會影響醫學生畢業後選擇進階臨床受訓的方向及執業的場所,甚至未來服務的方向。不同社經背景的民眾對疾病的認知不一樣,對現代科學及突飛猛進的醫療新科技的認知也很不同,對生命的看法也不一致,所以追求新醫術及科技療法很難有共識,對醫療「成果」及疾病「治癒」 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或許更好的社會教育,會影響一般民眾的就醫形態。
-
2021-09-02 該看哪科.婦科
寶寶急在救護車上出生 醫護穿「兔寶寶裝」成功救援
等不及的新生命,寶寶提前在救護車出生。振興醫院急診室日前接獲緊急醫療應變中心電話,告知有位懷孕38周的產婦,在119救護過程中,胎頭已經滑出產道,且寶寶在抵院前3分鐘已經「迫不期待」出生。好在醫院早已備好3組人馬,急診室、開刀房與新生兒中心,每位醫護身著「兔寶寶裝」待命,全力協助母子。疫情下急產更為謹慎,參與接生的振興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田知學說,這名產婦入院前,醫院以PCR陽性的應對作為,高規格看待接生任務,接獲通知當下,急診室立即聯絡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過程中,大家各司其職,小兒科推來保溫箱,急診手術區則備齊接生所需的醫療器材。由於來不及為產婦做PCR,準備協助接生的醫護,穿著全套隔離衣,等待救護車將產婦送達。豈料,抵達醫院前3分鐘孩子就出生了。很快地,嬰兒宏亮的哭聲響徹急診室,田知學說,醫護當下分為兩組人馬,一批人負責媽媽的安危,觀察是否有血崩的狀態,經過折騰的產婦,明顯呈現冰冷狀態,也立即施予加溫。另一組人照顧寶寶,急診室醫師直在推床上剪斷臍帶,迅速將孩子包裹後放入保溫箱,立刻送至新生兒中心做後續的清潔處理及檢查;為降低染疫風險,在爸媽PCR結果陰性之前,必須暫時母嬰分離,錯過孩子降生的第一瞬間。所幸寶寶健康也有2800公克,雖說是急產但處置得宜、母子均安。田知學說,有貼心的護理人員徵求父母同意後,便幫嬰兒照了許多張照片,替他們留作紀念。她並感性地說:「疫情下幾乎都在經歷死別,這個紅通通的小生命振奮我們醫護的心,緊繃許久終於得到滿滿的正能量。」急產的定義是,從有產痛到生產完成分娩,整個過程少於3個小時。振興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孫大威說,急產的發生率並不高,約只有2%,且大部分都發生在經產婦,意思是生過兩胎以上的媽媽,因為她們的子宮頸曾被撐開過,彈性變得較為鬆弛,容易再次撐開。因此,當胎頭往下降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很快。產速快大大增加母嬰風險,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說,胎兒快速衝出產道,胎頭容易擠壓變形,甚至造成皮下血腫的狀況,媽媽也可能因為急產,導致產道遭暴力式衝破,增高血崩或骨盆肌的傷害。由於急產發生原因多半不明,但高風險對象可以提早注意。李偉浩舉例,像是生過多個寶寶的媽媽、第一胎生產只花5、6小時的產婦,以及子宮頸閉鎖不全者;另子宮頸閉鎖不全在孕期10周即可發現,可以透過環紮手術縫合改善。至於急產的前兆?李偉浩說,產前陣痛突然變得很不規則是指標,並提醒產婦,如有肚子緊縮感,甚至是破水、落紅的情形,應立即就醫,切勿拖延。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優人物/抗疫不當女神 賈永婕做自己的「人生努力組」
採訪約在近午時刻,賈永婕前一天就告知,早上還要跑一趟三總送醫療器材,結束後趕回經營的婚紗公司化妝、換衣,訪談超過2個小時,因為解封,中間還有兩組客人進來,她是最近大家尊崇的國民女神,也是能幹的老闆娘,精力在她身上,似不曾枯竭。年輕時是成功的藝人,嫁入豪門後家庭幸福美滿,一方面又擁有讓人稱羨的事業,在二分法的社會,她被歸類在人生勝利組,外人只愛在表象錦上添花,而她背後的拚博努力從不被深究。她認為,自己從不屬於勝利、失敗兩組,而是人生努力組,在每一個過關斬將中,從不輕言放棄。什麼樣的環境 教育出鋼鐵娘子8年來,她一直做著同一個夢,夢裡是父親從世界各國不同地方神神秘秘打電話來,開頭熟悉又親切的「丫頭」兩個字總讓她一震,然後告訴她自己並沒離開,而是去出一個機密任務,夢裡她回答,「可是我知道你死了,親眼看到你躺在那裡」,父親問她,妳有來摸過嗎?確認過是真的嗎?妳看到的只是模型,「我是假死」。每年總會反覆這個夢,父親告訴她,「妳放心,我很好,只是不能告訴別人我還活著」,醒來後她深深思索,以為爸爸的話是真的,一次又一次同樣的夢境,電話中父親的聲音清晰宏亮,而且不停換國家出任務,他不知道的是,女兒很想說,「爸,我想念你,年紀大了,可以回台灣別再出任務了嗎?」賈永婕長成在一般的軍人家庭,父親是海軍上校,給她的教育小到吃飯要有坐相,講話時要正眼直視對方,鞋子脫了要怎擺,筷子該怎麼夾,大到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絕不能占別人便宜。規矩內化了,成了她為人處事的方圓,他身教給她的,還有莫名的正義感。有一回,賈父帶著賈永婕的女兒去看兒童舞台劇,台上演到種檳榔樹,他竟氣到不顧正在演出起身大罵,「在小孩面前為什麼要演這個」,然後拎著孫女走人。賈永婕事後聽到他教訓不認識的人,覺得尷尬也不好意思,但這種莫名的正義感其實也在她血裡流淌。賈永婕國中時追星張雨生,在夏日炎熱的二二八公園裡大排長龍等著投販賣機買飲料,一個大媽帶著小孩直接插隊,沒人敢站出來說話,賈永婕走過去面對大媽,「妳好像插隊了」,大媽見笑轉生氣,開始狂飆大罵,她不理大媽,只對小孩幽幽說,「你以後長大,不要像她那樣哦。」然後離開。這樣的例子多到不勝枚舉。有一年她和老公王兆杰去雲南看表演,台上80歲老者表演的段子無聊,身邊一堆外國大學生看不下去竊笑、大聲聊天,她受不了這群人不尊重演出,不斷轉頭用英文示意他們安靜,後來更喊他們丟自己國家的臉,散場後,那群人走出來,算一算超過20個,老公見苗頭不對,以尿尿要她陪為由直接尿遁。去西班牙旅行,錢包被扒走了,她眼尖發現扒手就在路邊,要老公衝上去追,老公看著她一陣猶豫不決,她氣到要自己上去,但低頭一看自己挺著7個月身孕,跑不贏對方才作罷,錢包、信用卡都是損失。幾次下來,老公王兆杰常跟她說,「走在妳身邊,真的會有生命危險」。而這些從爸爸傳來下的家庭教育或是身教,她也不時拿來教育自己的小孩。父親過世時她趕不回來,一切已成定局,也有了夢中他問她「妳摸過我嗎?那是我的模型,我是假死」的對話,8年了,她慢慢看淡,認為人生其實沒什麼不能面對的,只是心中仍留有遺憾。她說,「父親走後,我在他書房的角落發現了一分醫院診斷書,他每年都健康檢查,報告上有說明心血管阻塞狀況,該做手術處理,但他怕家人知道,選擇避談,沒想到一切來得太突然。」女強人的人生沒有放棄賈永婕的個性不能沒有事做,她有事業心,要有生產力,王兆杰深知老婆個性,全力支持她創業開婚紗店,這波疫情重擊各行各業,但天公疼好人,兩年前一個轉念,讓她意外避開了危機。她和設計師搭檔黃淑琦合夥創業,開了C.H Wedding婚紗,那年,黃淑琦猝逝,加上父親離開,她人生受到嚴重打擊,無心工作,暫將事業全交給同事,把心思轉移到運動,不停跑步、游泳,化解心中的情緒,沒想到一回神,公司已從婚紗業領導品牌逐漸褪色。賈永婕說,「人生就是這麼現實,你不花心思、不想用心,它就會讓你知道。今天不是我退步了,而是在我原地踏步時,別人都在進步,婚紗業已悄悄進入網路世代,而我一下被打醒了」。她想過放棄,公司前幾年都賺錢,放棄是最容易的事,止血就好,還能保有之前賺到的利潤,但她也有猶豫。那段時間,她經常愁眉不展,天人交戰,有一天兒子發現媽媽不對,竟走過來跟她說,「放棄?妳在說什麼,妳是好棒棒賈永婕耶,Fighting就好啦」。她精神一振,這也成了她繼續下去的主要動力,「我不想讓小孩覺得媽媽碰到挫折就不幹了。」於是她著手改造公司,過去公司租下大坪數有挑高攝影棚、華麗氣派店面,但東區房租16年來漲太多,她認為網路世代後,門面已不重要,著手搬家,換到二樓現址,把省下來的錢投入網路行銷。以前公司養一批設計師,後來改用接案的方式和設計師合作,雙方再談分潤,而設計師接案的作品不比當員工差,甚至更好,幾個改變大大縮減固定成本。過程中她歷經許多掙扎,不知道抉擇是否正確,事實證明,一年多疫情下來,公司受到衝擊的損失,都在她可控的範圍之內,「永遠不要怕的事,就是改變,有人會說我以前的場地、攝影棚多大、多華麗,但面子的事是最不重要的。至少我生存下來了,如果不能在這個行業裡當老大,做老二、老三也行,重點是努力跟上潮流,如果可以,就引領潮流,如果不能,就跟著潮流走,最怕沉溺在過去的光環中。」人生巔峰在哪裡從一個柔弱的女明星,婚後跟著老公去運動,一開始跑三鐵,記者莫不驚呼;接著,賈永婕在東京馬拉松跑完全馬42公里,媒體認為她已到人生極限了,沒想到那年她跟老公組團赴英國比賽,甚至泳度英吉利海峽,這時沒人再敢猜測她的界限了,但人生有限,要如何兼顧家庭、事業,還去做這麼多刺激冒險的事,記者開玩笑,「不會有一天,妳要去爬喜馬拉雅山吧」。2018年,她真的跟老公花了7天時間,登上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那晚她又哭又笑摟著老公拍接吻恩愛照。3年後的今天,她說,以非登山專業人士來說,要爬上8848公尺的聖母峰是不可能的,當時確實熱中討論要再上攀6千多公尺高的另一個基地營,雖然只相差1千多公尺,但要過一段冰橋,下面是萬丈懸崖,極有難度,後來疫情大爆發,登山計劃於是被打斷。今年台灣發生重大疫情,她忙著送呼吸神器,接到蔡英文總統加油打氣電話,對她來說,這又是人生另一個高潮巔峰,她永遠在做你料想不到的事,而重點是,她沒有一項是刻意而為,完全順著自己的感覺,順著自己的心在走,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她不是嬌滴滴的貴婦,不想成為撐著洋傘看小孩在游泳池畔玩的柔弱女子,小孩下水時她都在,甚至是她努力讓小孩參與運動,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並從中培養獨立不放棄的個性。有一晚,狗仔跟拍她跑了一整天的醫院,夜裡還換上運動服出門跑步,她笑說,「運動和勞動不同,跑醫院送東西是勞動,回到家,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出去跑一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流汗、開心。」雖嫁入豪門 卻勇敢活出自己演藝圈總愛形容女星嫁給富二代是晉升豪門擠入上流社會,王兆杰是德杰建設小開,她婚後不解,為何自己明明是賈永婕,在新聞報導中卻變成附屬別人名字的老婆。而這兩個月下來,她老公跟著她跑醫院,送器材,走到哪,都被叫「賈永婕的老公」、「賈先生」,她大笑終於反轉,不過她仍十足感謝這人生夥伴一路走來的包容與給她的自主空間。她個性天生叛逆,如果嫁進一個家庭成天守著舊習俗,早上請安、下午奉茶,肯定受不了繁瑣規矩離婚,「生活是演不來的,妳要演1年、2年,還是演10年?然後呢」。她的幸福,來自於王兆杰對她全然尊重,知道老婆要什麼才會快樂,所以無論家庭、事業,都在背後默默支持,她說,「因為他知道我萬一沒事做,會有多焦慮,而他會有多慘」。夫妻倆的個性極度互補,她直率想衝敢衝,而他則溫和思慮細密。這波疫情剛開始爆發,她意外得知醫院急需呼吸器,想做就立刻做,因為平時好交朋友,王兆杰建設公司那邊也人脈充沛,兩人登高一呼,原本目標是20台,最後竟募到387台,解決了許多醫院急需,也間接救了不少可能陷入重症的病人。她說,「那些醫療器材我一輩子也沒聽過,在偶然間得知醫院缺器材的訊息,我沒辦法將訊息跳過,然後淡淡說一句不關我的事,說真的,從一開始,就有超過8百個朋友、長輩告訴我,這些都不關我的事,我可以不必那樣,但那我很想問,疫情這麼嚴重,這到底關誰的事?」過去,發生921地震、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演藝圈在張小燕、張菲、胡瓜、吳宗憲集結各方力量辦大型募款活動,群星聚集、電視直播、數百部電話接受捐款,一個晚上下來,募到的善款差不多就是1至2億元,而賈永婕第一批募到的金額就已近億,拋磚引玉之後,兩個月來金額粗估已超過2億台幣。她一個人奔波、忙穿針引線,精神讓許多人肅然起敬,還為她贏得「國民女神」的封號。網路上開始流行兩句話「政府在做藝人的事(作秀),而藝人在做政府的事(募醫療器材救人)」,賈永婕認為,她只是盡力在做能幫得上忙的事,「疫情嚴重,我身為經營者,婚紗店這麼多同事,每一個都要生活,各行各業都在受苦,如果有方法疫情能盡早結束,一切盡快回到常軌,大家都有飯吃,我最初的想法單純只是這樣。」一切透明公開,為子女留下最好典範兩個多月來,她從送愛心便當,到醫療儀器,跑遍台北各大醫院,曾有媒體去計算她跑了多少里路、送出多少盒便當,數字令人咋舌,而這些,她每一項都仔細記錄,堅持一切公開透明,等疫情結束,明細將全部公布,原因是她要對得起相信自己,一通電話就把錢拿出來的人,而且家庭教育給她最高指導原則,是人品,「我跟朋友出去,寧願多出,也不能占別人便宜,我不會也不能花一毛不屬於自己的錢。」純真率直的賈永婕,在疫情期間成了許多人的典範,其中也有雜音批評她作秀,但她沒想過選舉,當藝人也非她的主業,做這麼多事都出自本心,內在強大的素質不曾讓她有過挫折、打擊,甚至有玻璃心,她其實很清楚所謂的女神光環,短暫如火花,絢爛過後,她仍會堅定地繼續走自己的路。
-
2021-08-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勤洗手卻洗出肌膚問題?皮膚科醫授緩解方法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人民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戴口罩常見的皮膚問題 酒糟、痤瘡、溼疹首先來談配戴口罩相關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遇到的有酒糟(或稱酒渣、玫瑰斑)、痤瘡(即俗稱痘痘)、毛囊炎、溼疹及接觸性皮膚炎等。酒糟:是1個常見且成因複雜的皮膚疾病,症狀包含泛紅、刺癢、丘疹及膿皰等,且有多種可能的惡化因素(急遽溫溼度變化、悶熱、高溫、陽光曝曬、辛辣食物、作息、壓力、焦慮等),長時間配戴口罩可能造成酒糟因悶熱潮溼而發作或惡化。痤瘡:病患於溫溼度較高時出油量增加,容易造成痤瘡惡化,長時間口罩配戴亦可能造成此情況加劇,位置常見於下巴及下頷。悶溼的皮膚環境本為「毛囊炎」的常見原因,長時間配戴口罩同樣會因悶熱潮溼造成毛囊阻塞發炎,除常見的細菌性毛囊炎,亦可能形成較難治療的黴菌性毛囊炎,發生在臉部之外,亦可能延伸到脖子。溼疹:是皮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除了可能因口罩悶住生成或惡化,摩擦也是1個常見的因素,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好發於口罩面容易摩擦的臉頰、下頷側緣以及束帶容易摩擦的耳後及側臉頰,患者可能出現刺癢、龜裂、組織滲液等症狀。以上情形民眾會發生,醫護人員發生的機會更高(如需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長時間使用,可能更容易或更嚴重)。曾奕騰說明,「戴口罩」雖可能伴隨皮膚疾病,但是為了防疫及生命安全,仍然是「必須」的措施,在此提供以下方法減少發生的機率或減輕症狀:1.環境許可時(如單獨1人1室或是家中,需符合防疫法律規範)將口罩取下讓皮膚透氣休息。 2.配戴口罩時避免化妝及使用非必要的保養品,減輕皮膚負擔。 3.選用適當的口罩(一般民眾日常使用有醫療器材核准認證的外科口罩即可,非必要不需配戴如N95等高密合高阻隔的口罩)。 4.盡量待在通風涼爽的環境(可搭配冷氣空調使用)。 5.於口罩供應量足夠時,1天至少更換1次口罩。 6.於耳後因口罩束帶摩擦造成發炎不適,可搭配市售將雙耳掛帶固定於枕部的扣帶或固定器,或改用綁帶式口罩。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皮膚症狀,則需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治。勤洗手常見的皮膚問題 手部溼疹、汗皰疹、刺激性皮膚炎、慢性甲溝炎其次談到「勤洗手」可能衍伸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見包含手部溼疹或汗皰疹惡化、刺激性皮膚炎以及慢性甲溝炎等。手部溼疹、汗皰疹:兩者為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部分患者常在季節轉換、作息不規則、工作或課業壓力大時復發或惡化,而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亦常造成此類病患情況惡化或更容易復發。刺激性皮膚炎:症狀可發生在所有人(無論本身是否有手部溼疹或汗皰疹病史),只要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頻率或濃度夠高,即可於接觸部位產生發紅、刺癢、脫屑或乾裂等症狀,民眾常說的富貴手即為1種慢性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好發在常做家事且未配戴手套的患者,醫療從業人員也很常見,而防疫期間因需勤洗手,使得平時不常做家事的病患亦發生類似的症狀。慢性甲溝炎:較常見於時常「溼」洗手的病患,因清潔劑未沖洗乾淨、沖洗後未確實擦乾,造成清潔劑和水分堆積於指甲周圍甲溝,刺激甲溝發炎腫脹,且潮溼皮膚環境可能使皮膚表面念珠菌增生,讓慢性甲溝炎更惡化、更難治療,和急性甲溝炎不同,慢性甲溝炎常為多發(多指,急性通常一指)、疼痛感較急性輕微(急性常伴隨強烈疼痛)、較少化膿(急性常見有膿液堆積),也因此患者較晚就醫,使治療期變長,非疫情期間多見於經常碰水且不戴手套的病人(家管、餐飲從業人員、從事園藝者),疫情期間有人數增加的趨勢,且不限於平時常見的病人族群。曾奕騰再次說明,和戴口罩相同,「勤洗手」可能造成皮膚的問題,但仍是防疫以維護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驟,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幫助減少發生的機會及嚴重度:1.選用正確的人體皮膚清潔劑(洗手乳、75%酒精等),避免使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或其他環境清潔消毒藥劑於皮膚。 2.溼洗手時應將清潔劑確實沖洗乾淨,結束後確實將雙手擦乾或烘乾。 3.於每次乾、溼洗手完成後補擦護手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 4.減少不必要的皮膚接觸,克制或改掉喜歡用手到處摸的習慣,間接減少必須洗手的時機。 5.若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或緩解皮膚症狀,則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曾奕騰最後提醒大眾,全球COVID-19新冠肺炎尚未平息,防疫生活仍需執行,因此提供以上資訊與民眾參考,落實防疫措施同時也照顧皮膚健康,若民眾還是有任何疑問或難解的皮膚問題時,可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疫用含酒精乾洗手液有用嗎? 美國FDA警告「4大注意事項」小心副作用 ·乾洗手、含抗菌成份肥皂預防病毒有用嗎? 美國FDA解答
-
2021-07-25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WFH to MFH 自我監測的潮流
大學同學送我一支電動牙刷,看起來高貴實用,我沒看說明書就用起了這支電動牙刷,但用著用著,卻發現這支牙刷跟以前的電動牙刷不太一樣,它沒多久就會震動一下,嘴巴裡還滿是牙膏時,我研究了起來,發現它每30秒就會激動一次,到兩分鐘時會用力震動,還傳個笑臉……突然間我明白了,這是支智慧牙刷,它要我刷牙時上下左右四個象限各刷30秒,到兩分鐘時就會給我拍拍手,給個笑臉鼓勵。用了沒幾次,我就發現自己刷牙總是虎頭蛇尾,最先的30秒還沒刷完時間就到了,可是到最後30秒總覺怎麼刷了那麼久牙刷還沒給我鼓掌。要是沒這個牙刷,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刷牙的壞習慣是前認真、後敷衍,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非常聽從牙醫的指示。人實在很奇怪,總是渴望別人的掌聲,在改正之後,就連被牙刷的罐頭式笑臉稱讚,也覺得很高興。在Netflix「教宗的承繼」電影中,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本篤十六世,為了滿足計步器步數的要求,常常邊走邊談正事;許多類型智慧型手機手錶或手環,也總是提醒我們每天走路步數是否達到要求,活動、站立、運動的時間是否足夠,深層睡眠是否充足;讀書軟體也會提醒今天讀書時間是否達到……當達到要求時,機器就會給個鼓勵的話語,要我們再接再厲;沒達到要求時就好言相勸,從不會疾言厲色酸言酸語,給我們難堪;當連續目標達成,還會發個也不知道有什麼作用的徽章勳章,說些好話,讓我們得意一下。也許這些指標就像是管理學上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吧,當儀器幫助我們控制好指標,就能讓我們管理好生活,讓自己更健康。疫情嚴重時怕交互感染,醫院大廳的血壓計收了起來,其實在醫療器材普及的今日台灣,家中血壓遠比醫院門診的血壓重要。因為有人清晨血壓高,有人下午高;有人睡前高,有人平日高、假日低;有人冬天高、夏天低;也有人一頭痛就血壓高,有人血壓一高就頭痛;有人頭暈不舒服引起血壓高,有人血壓高引起頭暈不舒服;有人吃了豆腐乳、羊肉爐、喝了湯就血壓高,有人吃了止痛藥就血壓高……這些都靠自我量測才能理出頭緒。也有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壓突然降低,立即就醫才發現是胃出血引起的,或是敗血症讓血壓下降,甚至是無痛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血壓降低。血壓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要是光依據醫院三個月測量一次的血壓就調整藥物,未免決定得太過草率武斷,台灣高血壓學會跟心臟學會在2020年提出了一個家中測量血壓的共識,建議722法則,一周連續7天,早晚各兩次平均,一般人家中血壓應小於135/85,還有許多疾病的病人建議要小於130/80。血糖的監測也是一樣,除了家中血糖監測外,還有皮下植入的持續監測。家中血氧監測,更能告訴我們許多隱藏的狀態,避免無症狀缺氧發生的憾事。還有些家用的心律監測,告訴我們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發生。疫情來襲後,在家工作WFH成了世界的趨勢;但從身體照顧的角度,許多家中的醫療器材可以幫助我們,甚至於督促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做更好的監控。我認為只需要把WFH的W翻轉過來變成M,monitor from home,MFH,就能代表這個未來健康方面的自我監測潮流。
-
2021-07-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募救命神器、送愛心便當!賈永婕不吹冷氣當公主、烈日下數便當:有家人挺才能「瘋」
她如何用短短一個周末,募得近億資金,買下三百多台救命神器? 賈永婕是德杰集團少東王兆杰的太太、是明星御用婚紗店C.H WEDDING的老闆娘,也是近期因捐出三百多台「救命呼吸神器」,而接到蔡英文致謝電話的媒體焦點。但現在站在醫院前,穿著樸素,一次次向醫護人員鞠躬道謝、反覆大喊「加油!」的她,更像是想盡辦法為社會出一份力、誠心盼疫情早日結束的鄰家姐姐。 賈永婕因募資買救命神器的表現,網路聲量暴漲,網友對她的義行與超高行動力讚譽有加。但外來的掌聲固然開心,事實上,來自老公、一對女兒的全力支持,連公公王明德、婆婆王邱美華都十分高興媳婦做了好事,二老更不辭辛勞地,熱血地跑了一趟慈濟醫院的行程,一起送愛心便當、呼吸器。 賈永婕說,自己能這麼「瘋」,是因為背後有家人作為後盾。像這次募資捐HFNC,跟王兆杰分享計畫時,雖馬上遭白眼回敬,「他叫我不要跟愚婦一樣,這又不是在菜市場買蔥薑蒜。」嘴上這樣說,王兆杰卻在聽到老婆的瘋主意後,馬上向認識的醫師友人確認機器的用途和需求,後來更是毫不保留地動用自己的建商圈人脈,全力支持賈永婕。 王兆杰形容賈永婕是俠女,「她想做貢獻,就會義務反顧地去衝,我反倒比較謹慎,所以我們常扮演互補的角色。包括這次捐贈,我稱她莽夫、愚婦,其實只是希望她想清楚,不能有誤差,因為這是一個醫療級的東西。」 他們已經結婚十八年了,王兆杰談起賈永婕,仍滿是寵愛,很難想像,他們當初只認識兩個月就閃婚。他回想,跟她交往時,是建築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但賈永婕「沒把身家背景當一回事,是個願意同舟共濟的人。」王兆杰因此認定了她。 這一天,夕陽西下,餘暉映上北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口排排放著的透明塑膠袋,裡頭近百個餐盒和飲料被照得發亮,袋子上「醫護辛苦了」的字條,也被夕陽曬得顯眼。這是由藝人徐若瑄出資、賈永婕訂購,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的晚餐。 站在一旁的賈永婕正忙著,一下彎身盤點餐盒數量、一下打電話聯絡餐點還沒到齊的宵夜店。送餐給醫護已經變成她每天的固定行程,自疫情爆發以來,她跑遍雙北各大醫院,從午餐到晚餐,一家一家地送,沒有一天缺席。 「疫情升溫,事業停擺,生活步調全亂了。」連續兩周馬不停蹄的送餐、送機器行程,讓賈永婕嗓子有點啞了,卻依然精神,笑了笑說,「一直抱怨沒幫助,不如想實質上可以做什麼,所以我來幫前線人員送餐打氣。」賈永婕閒不下來,疫情後,她開的婚紗店沒了生意、演藝工作被迫暫停,她只好找其他事做,「送餐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每天都有一個重點的事情做,這樣很好。」 但原本單純的送餐活兒,因為編劇好友謝小蜜的一則臉書訊息,全面升級成捐贈三百餘台「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下稱其英文縮寫HFNC)的任務。 謝小蜜的姊姊是醫護人員,說「前線醫院最需要的醫療資源其實是HFNC。」消息傳到賈永婕耳裡,她笑說自己「很有俠義心腸,聽到機器這麼缺,就想幫忙。」她很快找到這家獨家進口、賣醫療器材的紐西蘭供應商費雪派克。 供應商有著落了,接著是錢的問題。HFNC價值不斐,全配一套要二十七萬台幣,賈永婕一開始的目標是二十台,達到拋磚引玉效果即可。她和王兆杰共捐十五台,在朋友群組裡問誰願意贊助剩下的五台。沒想到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大手筆響應,「蔡董很阿沙力,一捐就是一百一十台,我嚇死了。」賈永婕回想。 不少商界、藝能界的熟悉名字都在這次的捐贈名單上,看得出她和王兆杰的好人緣。而賈永婕見誰都能聊上幾句、開朗又熱心的大嬸性格,或許正是這次能快速動員,一個周末就募到九千多萬、買下約三百五十台救命神器的主因。 她想起老公打給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時,雖她從沒和張國煒說過話,但電話一拿起來,心裡想著HFNC對患者有多重要,她便打開話閘子向他介紹機器,一下就成功說服他捐出二十台。「我不講官話,但我們就是有這麼多愛台灣的企業,現在每個產業都重創,沒有一家企業不停擺,大家卻還願意站出來。」賈永婕把功推給她口中的神隊友,強調這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賈永婕閒不下來,不是一、兩天的事而已。雖然嫁得好,但她不想只當王兆杰的太太,生完第一胎,她就去開婚紗店,連念高中的小女兒王昀羽都讚嘆,「有一個這麼有錢的老公,明明可以過舒適生活,但她還願意去做這些事,很厲害。」 她創業,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以為藝人開店只是玩票性質,不會太認真。賈永婕卻在知名設計師好友黃淑琦的幫助下,兩年內就由虧轉盈,「黃淑琦很信任我,願意跟我一起做。有了她的專業背景加入,在業界很快獲得回響。」婚紗店能快速起飛,賈永婕再次把功勞推給夥伴。不過,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時,一個墜樓意外,帶走了她的合夥人黃淑琦。 「黃淑琦走了,我爸爸也在那陣子過世。」雙重打擊讓賈永婕陷入低潮,講話很有朝氣的她,放慢語速,「他們的離開,對我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接觸運動、試著療傷。」 她形容運動是一件「很變態的事。不過,當你的身體很累,心好像就沒有這麼累了,你會把痛苦轉移到肉體上,就不憂鬱了。」賈永婕說得很淡,但看著她臉書上去各國參加三鐵、馬拉松的照片,不難感受出來,她有多熱衷這項曾帶她走出陰霾的運動。 賈永婕跑馬拉松,不追求破紀錄,唯一的堅持是不能放棄。她最近一場馬拉松,是在紐約跑的,不幸在出賽前一天扭傷腳踝,原以為跑到一半才會開始痛,卻在踏出第一步時,就痛得她誇張地說「每跑一步都覺得要死了。」不過,她依然撐完全程。原本四個多小時能跑完的路程,她花了六小時才完成,連在一旁的王兆杰都勸她休息,她卻任性地說,「我就是不想放棄,我沒辦法接受在賽道中間,就直接離開。」 這樣的堅持在經營婚紗店上同樣看得到,黃淑琦走了,她也沒放棄,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以前不用管這麼多事,現在要全方面都做。」她證明婚紗店對她來說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副業,C.H WEDDING經營到現在已經十七年,郭台銘太太曾馨瑩、福原愛都曾穿上她們家的婚紗。 她說,這三年婚紗業面臨轉型,因為「對年輕人而言,隨時都在拍照,婚紗照沒這麼重要了,公司型態上要靈活改變。」於是,她把原本開在安和路一樓的店鋪,搬到敦化南路的二樓店面,降低房租成本,把預算挪到網路經營上,打算讓品牌年輕化發展。聊起婚紗,她還留有少女的夢幻,「婚紗是我做得很開心的事業,從頭到尾都漂漂亮亮,要什麼風格,永遠都找得到。」 賈永婕很怕人家叫她大嬸,連蔡英文打給她致謝時,她都要總統對外稱她是「美少女」。四十六歲的賈永婕,外表仍亮麗得很,和兩個念高中的女兒出去時,還會被誤會成是她們的姐姐,但一顆雞婆、看到有難就搶著去幫忙的心,和那股明明能在家吹冷氣當公主、卻甘願跑到烈日下數便當的氣魄,確實讓人折服。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疫情下醫學生的臨床學習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新冠疫情為醫學教育帶來的省思」,精選三位關心醫學教育的師生分別說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在國外行醫教學多年後回國的資深內科教授,發表他個人對疫情當前之醫學教育與醫學生的期待;一位醫學生時代以雙主修畢業,之後在國內、外獲得雙重非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目前正在國內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的中生代醫師,以身兼「教」醫學生的老師與「學」臨床醫學的住院醫師身分,說出他精闢的看法;一位已擁有博士學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直言目前台灣的教學醫院環境還需要更多的改善,才有可能化疫情的「危機」為醫學教育的「轉機」。衷心希望這三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可以引起更多的醫學院與教學醫院的反思,更歡迎在「醫病平台」會有更多探討這重要議題的後續文章。全世界疫情肆虐之時,台灣渡過了相對安穩的一年,因為靈活及有效率的防疫措施,各行各業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在醫院見實習的醫護學生除了被叮囑要加強感控之外,生活亦沒有顯著改變。然而自五月中起短短數周內社區感染個案大量增加,擔綱教學重任的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瞬間需要騰出醫療量以照顧不斷增加的病人,同時還要小心伺機而動的院內破口。在醫院高層一陣忙亂調配人力資源、制定對策戰略時,許多見實習醫師突然無所適從。不是疫苗的優先順位,不是醫院的常規人力,又不是一般的學生,在全國各級學校停課之時,許多實習醫師連明天要不要繼續去上班都無從知曉。負責醫學教育的高層呼籲著疫情之時是學習的最好時機,學生不應輕易退卻,但真正負擔教學重任的年輕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卻因人力的壓縮無暇從事教學,又要擔心手無寸鐵的學生可能因此受到波及,反而會私底下請學生不要出現在醫院。在還沒公布明確的實習指引之前,許多實習醫師跟一般民眾一樣,每日下午焦心地看著記者會,一邊忖度要不要繼續去醫院。台灣於2013年將醫學系由七年制改為六年制,過去醫學制第七年實習醫師(intern)改為類似美國醫學教育制的「畢業後」(postgraduate year,PGY),這樣的新制下,PGY都是已經考上執照的醫師,也因此有些教學醫院將醫學系五、六年級定位成「見習」(clerk),因為這階段學生還沒有執照,政策明訂在醫學院尚未畢業之前,學生是不得在沒有老師指導之下,實際參與醫療行為的。就算有許多老師強調大六的醫學生應該負起像舊制的實習醫師類似的照護責任(亦即某些醫院所稱之sub-intern),筆者實習過的數間醫院實務上仍將大五、大六的學生都定義為以觀摩為主的見習生。這樣實務上模糊的定位在平時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學生的義務與可以做的事務有很大的彈性,取決於教學的臨床醫師,但這樣的模糊在疫情時間就會造成教學者與學生都不知道如何面對彼此。如果定位是純然觀摩的學生,疫情期間可能真的沒有餘裕騰出空間與人力去教學,沒有人照料的學生在醫院四處「自主學習」可能也只會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那如果真的將疫情視為戰爭,需要徵召學生上前線一同作戰的話,也應該明確定義好醫學生的角色,並且予以相對應的保護措施。也許醫學生實際上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臨床上的瑣碎事務,例如寫病歷、處理輕症病人事務或執行簡單的醫療操作,都是可以交由醫學生來協助的。筆者並不認為醫學系的同儕們都只仗著學生的身分逃避風險,問題的癥結是我們沒有明確地被定位,被清楚的指引說我們在這段非常時間就是真正的實習醫師,請一起協助維持醫療量能,並且醫院會給予安全的配套措施,就像給予正式員工一樣。這波疫情就像是對醫療系統的壓力測試,從各個角度檢驗了醫療的量能,醫學教育也不例外。但是令人遺憾的,身為一位醫學生,我第一手地感受到了醫學教育的量能不足,大多數的課程沒有線上版本,科部內沒有完備的線上會議硬體,負責教學的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因人力短缺騰不出時間,許多科別甚至根本沒有病人。看著辛苦的學長姐及老師們,我們想幫忙卻不知從何著手,又擔心會弄巧成拙。所謂的「量能」其實就是「冗餘(redundancy)」的概念,亦即為了提升一個系統的可靠度,刻意配置重複或是高於平時需求的零件或機能,以應對危急時刻或系統失靈。在醫院不斷進行醫療器材的軍備競賽,力求降低成本時,任何redundancy都只會被認為是效率不足,更何況是不會產生立即回饋的醫學教育了。有了這次經驗,也許待此次疫情緩解之後,醫學教育中的學生與老師可以一齊思考與檢討,在下一次的危機來臨之前,我們應該如何組織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將不同層級的醫學生安排好不同強度的工作,並將教學資源做好清楚的盤點,和訂定各類疫情嚴重情況明確的見實習指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臨床教育是培養未來醫學人才最重要的基石,我們更應該超前部署!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試劑怎麼選?該選抗原快篩還是核酸快篩
我國六月底開放新冠病毒居家快篩試劑,衛福部食藥署目前已通過八款進口、兩款國產商品。但食藥署提醒,居家快篩試劑購買時需認明「防疫字號」,且不可在網路上販賣。民眾若在網路上看到販售居家快篩試劑恐非正品,可能有被詐騙之虞。找有販售醫材許可證的商家,確認外包裝有否防疫核准字號。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林欣慧說,由於是居家篩檢工具,只要是有販售醫療器材許可證的商家,包括醫療器材行、藥局、藥妝店,甚至便利商店都可購買。但居家快篩試劑屬於第三級醫療器材,不得於網路上販售。且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前應先確認產品外包裝是否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號」字樣,才是經過食藥署核准的試劑,較有保障。而民眾若發現有販賣未經許可的醫療器材,可向食藥署或地方衛生局檢舉,食藥署也會定期稽查;若有具體事證則會交由地方衛生局以醫療器材法開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暴露高風險區域後五到七天,篩檢最準確。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則提醒,居家快篩分為抗原和核酸快篩,適合暴露在高風險區或曾接觸確診個案的民眾,最佳時間是暴露後的五到七天,最好以每周一次的頻率篩檢,避免偽陰性。但抗原快篩和核酸快篩價差大,目前市面上的抗原快篩一劑約300元、核酸則約為2000元,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在選擇上除了價格外,也和篩檢策略有關。若篩檢的偽陰性太高,可能會錯放感染者,造成後續更多的病毒傳播問題。三天內有接觸史,選用PCR快篩較能準確驗出。由於核酸快篩的敏感度較高,若三天內曾接觸確診者或有相關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接觸史的無症狀者,就可使用PCR快篩,較能快速、準確揪出是否感染,及早進行隔離。若一周後居家篩檢皆陰性,進入自主健康管理就不用再自我篩檢,除非又又有TOCC的暴露感染風險,才需要再次使用居家快篩。感染風險不高者,可選用抗原快篩。因應微解封,有些公司行號或是特定職業類別,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快篩作為管理,但這些人員感染風險不高,沒有立即隔離的必要,則可使用抗原快篩。至於現行入境者需篩檢三次,包括入境在機場以及居家隔離期滿前的PCR檢測外,居家隔離第10至12天還需使用居家快篩採檢一次。高智雄表示,居家隔離期間考量成本,且前後都已採用較高靈敏度的PCR採檢,不易有漏放的問題,因此中間的居家篩檢可選擇價格較低的抗原快篩。沈采穎則認為,雖然食藥署核可的條件是,快篩試劑和實驗室PCR檢測的檢測結果,陽性一致率須達90%、陰性一致率須達99%,但對照的Ct值也會影響可檢測的病毒範圍及準確性。政府應該公布相關數據,供民眾選擇。不過指揮中心的「居家快篩指引」中也提醒,居家快篩只是作為輔助,若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不宜使用居家快篩自行在家篩檢,應到社區篩檢站篩檢。若在家快篩驗出陽性,也應配戴醫用口罩,盡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做進一步的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