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334
筆 文章
-
-
2023-01-05 醫療.皮膚
潮濕環境易引發鼻塞、濕疹、關節痠痛 醫教冬天如何防黴除濕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讓居家環境更潮濕,舉凡廁所、浴室、毛巾、磁磚接縫、木門、衣櫃、鞋櫃、置物櫃、床墊、窗枱、窗簾、廚房水槽、冰箱塑膠黏條等處或小角落,常見到黴菌蹤跡,甚至發生壁癌,是孳生黴菌、塵蟎的溫床,進而誘發氣喘、咳嗽、足癬、皮膚濕疹等問題。●潮濕易孳生黴菌、塵蟎,發生足癬、濕疹●室內濕度應維持在50至55%,避免影響健康●皮膚忽濕忽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恐加劇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如果居家環境濕氣重,走在家中地板會感覺黏黏的,此環境就容易孳生黴菌、塵蟎,恐引發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症狀,也增加皮膚罹患濕疹機率,如果是鞋襪、腳趾縫過於潮濕,還可能感染黴菌導致足癬,俗稱「香港腳」,或連帶會陰部可能感染黴菌,居家環境潮濕,可能會影響全家人及全身健康。黃柏堯指出,除了會引發上呼吸道、皮膚的不適症狀外,年長者則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等骨關節出現痠痛,因為身體正處於過敏、發炎時,若又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將使得痠痛更為明顯,此為一種身體免疫反應,同時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疲倦、精神不佳等狀況。黃柏堯提醒,天氣潮濕時,室內也較為潮濕,洗過的衣物晾在室內比較難乾,或是穿過的衣服沒有適時清洗隨意放置,都有可出現發霉情形。此時不論是吸入或接觸皮膚都會增加罹患過敏及濕疹機會,因此洗好的衣物應盡速烘乾,或是在家開除濕機,讓衣服乾燥也是一種方式,以避免衣物過於潮濕而出現霉味。黴菌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黃柏堯說,若住家出現壁癌,這是居家過於潮濕的一個指標,一旦發現壁癌,應盡速修繕,否則黴菌會持續生長,一直生活在潮濕環境裡,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如此將使得過敏機會比一般人高,症狀也會持續惡化不會好轉, 此情形容易出現在都會區或屋齡久的環境。冬季氣候潮濕,家中濕度可能高達80至90%,黃柏堯表示,對於上呼吸道、皮膚都是一種刺激,建議家中潮濕時,應開啟除濕機,室內濕度設定為50至55%;常開啟使用的衣櫃、鞋櫃、置物櫃等處,因濕氣容易侵入,可使用除濕盒加以吸取濕氣,減少鼻塞、流鼻涕、濕疹等症狀。若症狀反覆出現,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說,冬天氣候有時會較為乾燥,同時也要避免皮膚過於乾燥,因皮膚一下潮濕,一下又過於乾燥,將使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劇,出現嚴重搔癢。因此,冬天一定要注意皮膚保濕,可塗抹乳液,維持皮膚角質層健康,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除使用一般抗發炎、止癢藥物外,也可以採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等免疫製劑,以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
2023-01-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年節返鄉、旅遊身體不適 藥師曝五大類常用藥品必備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民眾南來北往身體難免有不舒服的時候,這時醫療院所又多休診,藥師建議民眾可以於年節前備好五大類藥品,及時緩解症狀。五大類藥品分別是退燒止痛、消炎止痛、綜合感冒藥、止瀉藥及胃藥,另民眾也應備好快篩試劑,當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篩檢確定是否確診,以利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惡化。藥師易麗珍說,退燒止痛藥是如普拿疼等具有乙醯氨酚成分的藥品,因有退燒、發散作用,可以讓侵入身體的風邪發散,但若是喉嚨痛、身體痠痛等疼痛症狀,就必須服用消炎止痛藥品,此類藥品多含布洛芬成份,而綜合感冒藥是一定要備的,因感冒常有鼻塞、流鼻水,造成吸氧不足,引起頭暈、頭痛,此類藥品可以止咳化痰,緩解流鼻水、改善頭暈、頭痛,至於胃藥可以抑制胃酸、胃痙攣成分,緩解消化不良。年節期間,飲食大魚大肉或吃進不潔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症狀,止瀉藥也是必備,另民眾出遊長途搭車也應準備暈車藥,其多含有抗過敏、促進血液循環等成分為主,民眾自行服用指示用藥前應諮詢藥師,不要過度囤藥、服藥。至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易麗珍表示,年節期間仍須按時服藥,特別是人體血管為平滑肌,容易受到氣溫高低熱漲冷縮,如高血壓患南來北往時,因南部氣溫較高,抵達南部時血壓會比較平緩,但回到北部後氣溫較低,血壓容易飆高,所以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說,最簡單的備藥應包括解熱止痛、止瀉藥、綜合感冒藥、胃藥等,而慢性病患者用藥如果剛好是年節期間1月29日前吃完,可以於1月10日開始到社區領藥,以防年節期間無藥可用。沈采穎指出,除常用藥品需要準備外,民眾返鄉過節,最好隨身攜帶一些快篩試劑,主因是現在冬季為流感及新冠肺炎同時流行的時候,可是兩者症狀相似,如果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快篩確定是否確診,並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以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更加惡化。沈采穎說,民眾身體不適期間,最好少吃薑母鴨、麻油雞、酒精飲料等燥熱食物,主要是此類食物容易讓病毒更為活躍,建議身體不適時,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若民眾依藥盒指示服藥,如每天服藥三至四次,但服藥二天內症狀沒有好轉,應懷疑病症已無法用指示藥物緩解,建議應盡速就醫,不要延誤治療。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肚子痛、腹瀉怎麼辦?痛到什麼程度該就醫?緩解方式一次看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腹痛或腹瀉的經歷,在大多數時候,腹痛或腹瀉並不嚴重並且會自行解決。不過如果你的腹痛或腹瀉持續或變嚴重,請務必就醫。什麼是腹痛?腹痛是腹部區域任何部位的不適,位置大概在肋骨和骨盆之間。我們經常將腹痛稱為胃痛,但腹部疼痛也可能來自其他消化系統中的器官,腹部外層像是皮膚、肌肉處也可能出現疼痛。有時你感覺到的腹部疼痛可能來自其他部位,例如胸部、骨盆或背部。腹痛有幾種類型,具體取決於疼痛開始的速度和持續的時間: ‧急性疼痛會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並可能伴有其他症狀。‧慢性疼痛持續時間更長——從幾周到幾個月或更長時間——而且可能來來去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性疼痛會變得更糟,並且通常會伴有其他症狀。什麼是腹瀉?大便都是你生活中的常規部分,然而有時這種將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會發生變化。當出現稀便或水樣大便時,稱為腹瀉。當腹瀉時,你可能需要急著跑去洗手間,這可能比平時更頻繁。你可能還會感到腹脹、下腹部絞痛,有時還會感到噁心。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對腹瀉進行分類,這些類型的腹瀉包括:‧急性腹瀉:最常見的急性腹瀉是持續一到兩天的鬆散水樣腹瀉。這種類型不需要治療,通常幾天後就會消失。‧持續性腹瀉:這種類型的腹瀉通常會持續數週,時間大約在兩到四個星期。‧慢性腹瀉:持續超過四個星期,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規律地來來去去的腹瀉稱為慢性腹瀉。發生腹痛的可能原因?腹痛大多數原因是暫時的,並不嚴重。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病毒的傳播有關。例如:消化問題,進食後腹痛可能是由於:‧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發炎,器官受到刺激或感染會導致暫時性炎症,例如:‧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GERD)。‧尿路感染 (UTI)。‧女性月經週期如果你有子宮,可能會因以下原因偶爾感到疼痛:‧月經來潮。‧排卵痛。另外,一般人出現腹痛症狀,常直覺聯想是否腹部器官出了問題,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腹部以外的器官引起,甚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下圖為腹痛位置及相關器官示意圖。發生腹瀉的可能原因?腹瀉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腹瀉的輕重程度以及腹瀉的原因。嚴重的腹瀉與需要治療的疾病之間存在聯繫。腹瀉時你可能會出現所有這些症狀,也可能只會出現其中的一些症狀。腹瀉的主要症狀是稀便或水樣便。輕度腹瀉的其他症狀包括:‧腹脹或痙攣。‧強烈而迫切地需要排便。‧噁心(胃部不適)。如果有嚴重的腹瀉,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體重下降。脫水。嚴重的疼痛。嘔吐。糞便帶血。嚴重的腹瀉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大多數自限性腹瀉的病因通常無法確定。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腸道的病毒(病毒性腸胃炎),感染通常持續幾天,有時稱為腸道流感。其他可能導致腹瀉的原因包括:‧細菌感染。‧其他微生物和預先形成的毒素感染。‧吃擾亂消化系統的食物。‧對某些食物過敏和不耐受(乳糜瀉或乳糖不耐受)。‧藥物。‧放射治療。‧食物吸收不良。如何緩解腹痛?腹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某些情況,如膽結石或闌尾炎,可能需要手術。其他的例如潰瘍或感染,可以通過藥物緩解。有時你可能正經歷一場腸胃炎或腎結石疼痛,直到它過去。如果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您的腹痛,那麼找出原因很重要,尤其是當它不會自行消失時。請記住,即使是輕微的病例也可能很嚴重。然而,如果你非常清楚你的腹痛與消化有關,可以嘗試以下方式緩解:‧腸道休息。停止進食,或只吃餅乾或香蕉等易於消化的食物。‧補水。多喝水或補水配方。‧熱療。試試用溫水瓶或泡個澡。‧家庭療法。試試甘草補氣,生薑治消化不良,或薄荷幫助放鬆腸道肌肉。如何緩解腹瀉?當你患有急性腹瀉時,你通常可以在不需要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進行緩解,包括:‧多喝水和其他電解質平衡的液體(如稀釋和無果肉果汁、肉湯、運動飲料和不含咖啡因的蘇打水)。確保全天補充水分,每次腹瀉時,你的身體都會流失水分。通過多喝額外的液體,可以確保身體免於脫水。‧改變飲食。與其選擇油膩、高脂肪或油炸食品,不如選擇 BRAT 飲食法:B:香蕉。R:米飯(白米飯)。A:蘋果。T:吐司(白麵包)。‧減少咖啡因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可能有輕微的通便作用,這會使你的腹瀉惡化。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包括咖啡、無糖汽水、濃茶/綠茶,甚至巧克力。‧避免讓你脹氣的食物和飲料。如果你因腹瀉而感到胃部痙攣,那麼減少引起脹氣的食物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可能包括豆類、捲心菜、抱子甘藍、啤酒和碳酸飲料。有時,乳糖不耐症也會讓你腹瀉。這通常是暫時的,這意味著在腹瀉消失之前,需要避免食用含有乳糖(乳製品)的食物。腹痛何時該就醫?如果你的疼痛無法解釋、持續或嚴重,或者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就醫。此外,如果你的疼痛伴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糞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並且碰觸會疼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任何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症狀隨著勞累而加重。腹瀉何時該就醫?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在家緩解輕度和無併發症的腹瀉。通過使用次水楊酸鉍等非處方產品,通常很快會好轉。然而,如果你的腹瀉是由感染或寄生蟲引起的,你需要去就醫進行治療。如果你有以下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腹瀉中帶血或黑色柏油樣大便‧高燒(38度以上)或持續超過24小時。‧腹瀉持續超過2天。‧噁心或嘔吐使你無法飲用液體來補充丟失的水份。‧腹部(尤其是右下腹)或後端劇烈疼痛。‧從國外回來後腹瀉。【參考資料】‧克里夫藍診所:Abdominal Pain‧WebMD:Abdominal Pain‧克里夫藍診所:Diarrhea‧WebMD:Diarrhea‧元氣網:肚子痛到底哪裡出問題?痛到什麼情況該就醫?‧元氣網:疾病百科腹瀉
-
2023-01-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多歲男打完莫德納返家途中死亡!獲VICP救濟30萬元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根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第193次會議紀錄,此次審議90案,獲救濟共12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7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續於返家途中死亡,個案本身有冠心症、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心房顫動等病史,依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潛在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但無法排除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0萬元。另外,嘉義縣方○○(編號:322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左腋下淋巴結腫大之症狀與接種卡介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胡○○(編號:366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局部脂肪萎縮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桃園市符○○○(編號:331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膿瘍培養結果為表皮葡萄球菌,屬感染症,惟個案皮膚紅腫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蕭○○(編號:2194-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住院治療前有扁桃腺炎及腹瀉等感染情形,個案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發炎,惟個案腸胃道症狀仍有可能為過敏性紫斑症所致,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之關聯性,適用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2款規定「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之處分者為限」,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5000元。新竹縣趙○○(編號:353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蕁麻疹之症狀與接種 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陶○○(編號:3097)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全身紅癢情形,經診斷為蕁麻疹。其症狀距離接種時間已2週,惟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 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高雄市徐○○(編號:31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23日出現視力模糊情形,經診斷為視神經炎。個案之抗磷脂抗體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新北市林○○(編號:302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持續發燒、不適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肺炎合併敗血症。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不會造成感染症。個案之相關檢驗及檢查結果並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萬5000 元。桃園市王○○(編號:297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因發燒、肌痛及噁心感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腦皮層微小靜脈血栓。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目前醫學實證顯示此年齡層於接種AZ疫苗後27日內靜脈血栓之發生率有上升 情形,且個案無血栓相關危險因子疾病史。研判個案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台中市廖○○(編號:36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5分鐘即出現嘔吐、胸悶喘等情形,依病歷記載及處置方式無法確認是否為急性過敏反應,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另個案到院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疑似有近期梗塞,又個案本身具多重心血管疾病史,故其疑似中風情形與接種高端疫苗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7 條第1款規定,不予救濟。台北市王○○(編號:373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19日起陸續出現肩痛、呼吸喘及嘴唇、手部出血點等情形,於接種後45日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貧血,檢查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個案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及胃潰瘍等疾病史,其下肢水腫及貧血情形與其潛在疾病有關,惟其血小板低下情形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
-
2022-12-31 醫療.中醫
掉髮、脹氣、孕吐、身體痛都可按!一圖看懂人體10大穴位,跟著按壓抗老養生
穴道是人體經絡氣血輸注的特殊點位,每個穴位都有各自的功效。通過按摩刺激穴道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養身體、預防及緩解疾病的效果。究竟網友熱議的穴道有哪些?按摩這些穴道又有什麼功效呢?快來看看網友怎麼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網友熱議的「穴道」相關話題,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穴道與按摩功效。合谷穴鎮靜止痛安神助眠 湧泉穴養腎生髮消水腫觀察網路上對於「穴道」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討論度最高的穴道是「合谷穴」,位在手背虎口處,具有緩解經痛、頭痛、腹痛、牙痛的功效,也能預防感冒、過敏、眩暈等症狀。有民眾就在討論區上請益「每次生理期吃止痛藥都沒用,想問有什麼方式改善」,吸引熱心網友回答「合谷穴對於舒緩疼痛還蠻有效的」、「做瑜伽的膜拜動作,搭配按摩合谷穴很有用」,推薦同樣經痛的女性可以嘗試穴道按摩紓解經痛問題。也有不少人在留言區提到合谷穴能夠治療失眠,並舉例「女兒夜晚哭鬧不睡,按壓合谷穴後就順利入眠」,讓許多飽受失眠困擾的網友躍躍欲試。此外,同樣受到高度討論的還有「湧泉穴」,位在腳底人字狀紋路的交叉點,能夠消除疲勞水腫、改善肌肉酸痛,並提升腎機能。日前有網友就發文表示「運動後鐵腿,反覆按壓湧泉穴後真的舒緩很多」,認為按摩湧泉穴益處良多,讓許多有同樣見解的網友紛紛回應「湧泉穴可以強化腎功能,掉髮、白髮都可以解決」、「去腳底按摩的時候聽說湧泉穴會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跟消水腫都蠻有感的」,以親身經驗分享給網友,並提醒平時可以多按摩穴道來養生。內關穴舒緩胸悶、噁心 還能保健心臟成「救心丸」而位於手腕的「內關穴」則是胸腹不適時的必按穴位,按摩該穴位不但可以改善胸悶心悸,也能緩解脹氣、打嗝、噁心嘔吐等腸胃症狀。有新手媽媽就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懷孕時害喜到連喝水都想吐,在網友的建議下嘗試「按摩內關穴,成功緩解孕吐」,減低了孕期的不適與困擾,但也提醒各位準媽媽們,懷孕時有許多禁忌穴道會影響胎氣,叮囑大家在按摩穴道前多做功課再嘗試。更有網友將內關穴稱為「救心丸」,說明揉捏內關穴能增加心臟的氧氣與代謝,並緩解心肌筋攣和擴張心臟動脈血管,表示「平常會按內關穴預防心血管疾病」,透過簡單動作也能強身健體。經絡穴道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系統,身體不舒服時,不妨看看網友熱議的穴道排行,了解各穴位的按摩功效,緩解不適症狀的同時,也能達到日常的養生保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30 醫聲.癌症防治
救命癌藥竟需自費百萬 唐玲:比我辛苦的病友怎麼辦?
「我們真的是很無助的一群,如果藥物真的有幫助,卻因為經濟能力而無法使用,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很多癌友生活比我辛苦,他們該怎麼辦?」女星唐玲憶起抗癌過程的艱辛,泣不成聲。罹患胃癌至今已三年,她除了開刀切除3分之2的胃,經歷8次化療,去年因癌細胞轉移而切除雙側卵巢及子宮附件,今年更自費百萬購買治療用藥。目前病情獲得控制,唐玲說,自己還能走、能吃、能喊救命,就出來替病友發聲,希望弱勢病友不要因為經濟困窘而失去活下去的機會。「癌症真的很可怕、又要人命,癌友妻離子散、傾家盪產的情況時有所聞,生活、經濟、身體全都崩潰,面臨前所未有的震盪。」唐玲說,在罹癌之前,癌友就像普羅大眾一樣,認真生活、工作,生病絕非願意,但也不能怪罪任何人。她在演藝圈打拼22年,好不容易想要退休卻赫然發現癌症,「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想到這裡,唐玲再度落淚。熬過8次化療 卻發現卵巢轉移曾自詡有鐵胃的唐玲說,「別人緊張就胃痛、火燒心,我都沒有。」2019年一次練舞時拉傷,服用止痛藥後胃部不適,她在醫師建議下照了胃鏡,才發現罹癌。化療期間,唐玲受盡折磨,過敏讓她全身多處發癢、長水泡,手腳麻、關節痛的情形也時常發生,甚至整隻手都舉不起來。嚴重的頭暈也讓唐玲每次下床都感到天旋地轉,被迫暫停工作。2021年底,因單側卵巢腫大,醫師懷疑是癌症轉移,安排開刀切除。經檢驗確認是胃癌轉移的庫肯勃瘤,醫師正式宣告病程已是四期。許多研究都顯示四期胃癌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療效較佳,是近期癌症治療趨勢。唐玲表示,因為費用動輒2、3百萬,且健保不予給付,她曾嘗試申請臨床試驗,希望取得用藥機會,但因額滿未能參與。最後她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先追蹤觀察,同時整理財務,當癌症復發時再把積蓄拿來自費免疫治療。名列十大殺手癌症 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台灣全癌別的五年存活率約53.9%,肝、胃、食道等消化道癌,卻遠低於平均值;胃癌與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更是分別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8名、第9名。劉桓睿說,由於胃癌早期症狀包括胃痛、噁心,或類似胃食道逆流之症狀等較不具特異性,患者病識感較低,不容易發現罹患胃癌。多數患者在診斷確立時已是晚期,癌細胞或已發生轉移,無法藉由腹腔鏡或外科手術切除。免疫治療名列國際指引 台灣健保卻不給付劉桓睿指出,目前胃癌的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僅有一款,但患者需具有HER2陽性之致癌基因變異才能獲得給付,比例僅約5%至8%,意即超過九成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也沒有辧法透過健保給付使用到更新的免疫藥物來治療胃癌。劉桓睿表示,歐美治療指引皆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晚期胃癌亦觀察到在一線治療時使用免疫治療合併療法的療效優於現有化療。由於免疫藥物的治療機轉,係藉由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消滅癌症細胞,目前免疫治療被列為第三線用藥,患者必須先使用過化療藥物、標靶藥物等,才得以使用,等於是患者免疫系統在經過一、二線治療後已孱弱不堪,才會使用免疫治療,這也有可能導致療效不佳。病團:盼新藥納保,助患者及早用藥「創新藥物應接軌國際,給予一線醫師選擇的機會。」劉桓睿說,在臨床上常聽醫師提及,若患者使用既有治療療效不佳時,會建議患者藉由自身商業保險,直接使用免疫治療,副作用減少,這讓患者可在治療期間兼顧工作、維持收入,對於年輕或身負家庭經濟重擔的病友而言,是很大的幫助。病友團體會希望政府能給予現今治療選擇有限,存活率偏低的癌別更多資源,讓癌友擁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劉桓睿直言,以胃癌來說,依國健署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109年個案人數為4,257人(含胃腸道基質瘤),屬於人數較少的癌別,對於健保財務造成的衝擊較低,其中有不少病友是藍領階層,「這群病友以勞力換取收入,相當辛苦,希望政府給予支持。」
-
2022-12-30 焦點.杏林.診間
生活4大錯亂 食道癌前病變上身!中西醫師以自身案例告誡患者,每天喝它護胃
天氣變冷,胃病患者增加,想起過去在醫學中心沒日沒夜不正常作息,撐到出現食道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症」,我現在常以自己當案例告訴患者,他們就能聽得進去,而願意配合治療。當時我是忙碌的「上班族」、常熬夜寫報告計畫,早上一定要喝咖啡提神,一路忙到下午三點多,才匆匆吃完「午晚餐」就累到趴在桌上睡著,晚上六點又要繼續忙到十一點,下班後吃了消夜才休息。日子一久,開始打嗝、容易餓、常泛胃酸、頭暈,晚上更睡不著,做胃鏡檢查發現,胃和十二指腸都發炎、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交界處賁門括約肌鬆弛,下端食道出現「巴瑞特食道症」。這是我在醫學中心的生活,雖是中西醫師,知曉西醫病理與中醫保養,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這也是很多現代人的生活寫照。那我的飲食生活作息錯在哪裡呢?犯四大錯 受困胃酸逆流1.咖啡因:其實咖啡應該是讓人放鬆、不是用來提神的,緊張環境下喝咖啡,交感神經會更活躍,胃酸更多、黏膜更易受傷。2.誤餐又吃太快:硬撐著不吃,胃酸刺激黏膜易發炎,糜爛成胃潰瘍甚至穿孔;而吃飯太快,食物沒唾液澱粉酶初步消化,會增加胃酸停留、胃排空時間與負擔。3.趴睡桌上:剛吃完就趴桌上,賁門壓力增加,胃排空遲滯,胃酸易逆流浸潤括約肌和下端食道破壞腺體。飯後至少半小時才睡,趴睡要留意不可悶壓胃部。4.緊張作息和晚睡:易交感神經容易興奮,促進胃酸分泌,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惡性循環,正是中醫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胃酸逆流者常覺得睡眠淺,起床時口乾舌燥。這「四大錯」影響賁門括約肌,難以正常收縮阻擋胃酸倒流,長期因胃酸浸潤鬆弛,胃酸會侵蝕食道下端腺體,腺體變性成巴瑞特食道症,若放任不管,可能癌變,需按時做胃鏡追蹤。改善胃病 三種緩解方法應對胃病,建議採三種緩解改善方法:1.藥物:西醫常開質子幫浦阻斷劑,盡量阻斷胃酸,中醫講辨證論治,症狀體質多有不同,處置前須仔細診察。2.食物:少吃酸甜辣刺激胃酸,搭配養胃食物如高麗菜、秋葵、紫菜、百合,讓胃黏膜較健康。我也一直服用苦茶油,冷壓為宜,固定睡前服6-8㏄,胃酸發作時加喝一次,可保護胃黏膜,且不像制酸劑那樣產生空氣易噯氣打嗝。3.生活習慣:要調節自律神經,避免暴怒,練習靜坐冥想,聽舒服音樂,忙碌也要休息,保持固定用餐習慣,吃飯不要過快,餐後不可立刻躺平趴睡,胃保持良好排空,自然不怕胃酸停留逆流。醫學辭典/巴瑞特食道症食道癌與胃食道逆流有關,三至四成胃食道逆流病人會出現食道炎,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為適應強酸產生惡性變化,進而出現食道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症」,無法透過X光發現異樣,需以特殊內視鏡才能確診。若被確診巴瑞特食道症,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30至40倍。郭世芳小檔案現職:●郭世芳中醫診所院長●大台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5歲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西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教育部部定講師專長:●過敏風濕免疫疾病●癌症中醫調理●內科疾病經歷:●西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合專科醫師●奇美醫學中心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醫師、中醫部中西整合醫學科主任
-
2022-12-30 養生.聰明飲食
2022超級食物第一名竟是「它」!蛋白質比黃豆高,富含60種營養素,可入菜還能當中藥
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飲食健康,讓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都有著高支持度,2022年被票選的超級食物TOP10中,第一名竟然是「浮萍」!除了可觀賞,還能食用跟當作中藥,來看看浮萍的營養價值及如何食用跟入藥。2022超級食物 第一名竟是「浮萍」全球女性時尚美容雜誌《柯夢波丹》公布的「2022超級食物」排名,第一名的超級食物竟是「浮萍」。沒有想到吧!平常在池塘邊看到的水生植物浮萍,不僅能觀賞,還能吃,更能當作中藥使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浮萍蛋白質比黃豆高 且富含纖維浮萍的營養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其他超級食物,根據德國及印度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一種特定的浮萍—Wolffia globosa,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45%成分是蛋白質,比率高於黃豆的36%。浮萍除了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富含鐵、葉酸、膽鹼、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和所有9種必需氨基酸等60多種營養素。有助於降血壓、降膽固醇,有益人類心血管健康,並能改善胰島素和糖水平的調節。 專家表示,將浮萍乾燥後磨粉,可成為高蛋白(含量68%)食品,而且富含纖維。浮萍可食用 也能當作「中藥」根據採訪中醫師賴睿昕報導,浮萍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食材,經常被用來當作蔬菜食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嘗起來類似菠菜,可以生吃跟煮湯都非常適合。浮萍也具有藥性價值,能製成藥散、藥丸、藥膏,可以內服、外用。賴睿昕表示,浮萍性寒、藥性屬辛,為辛涼解表藥,歸經於肝經、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發散的作用,可透疹、祛風、止癢、利水及消腫;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浮萍主風濕麻痺、跌打損傷、口舌生瘡、目赤翳膜。浮萍可為素食者的健康飲食選項 是過敏者佳音浮萍的一大優點是它具有相當中性的味道,加進各種食譜內不會影響食物的美味,可嘗試將它添加到沙拉、冰淇淋、醬料、麵包、三明治、蛋糕、湯類、麵食中。雖然營養價值高,大量生產卻須克服一個問題。由於浮萍生長在水中,具有吸水中的化學物質的特性,生長過程會直接接觸水源中的雜質和污染物,因此必須確保浮萍來自安全無虞的水源地才可安心食用。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浮萍粉或可取代牛奶或黃豆製成的乳清粉,當作素食者的健康飲食選項;浮萍粉的好處是原料無基因改造疑慮,且不含麩質和乳糖,是過敏者佳音。據估計,隨著全球人口增加,未來30年的糧食需求將增加70%,生長快速、到處可養的浮萍可能成為解決糧食危機的妙方。
-
2022-12-29 醫療.新陳代謝
2成5青壯年罹代謝症候群 靠飲食、運動可以逆轉嗎?
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代謝症候群患者增加。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眾罹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醫師提醒,遠離代謝症候群應提前預防,可採取「健康促進」模式,包括飲食、運動調整,就有機會逆轉慢性病危害。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只要這五項危險因子含有三項以上,即罹患代謝症候群。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30.4%,高於女性19.7%。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發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2至6倍。國健署、健保署今年7月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執行5個月,有1200家診所、近2000位醫師參與計畫,照護超過2萬名代謝症候群民眾。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表示,此防治計畫目標協助20萬名民眾,盼疾病初期時,可以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檳等健康促進方式,將體重、腰圍控制在正常值,有機會逆轉疾病。黃啟嘉說,過去制度、誘因不夠積極,整體醫療環境容易忽略「監測價值」,病人會認為「看醫師就是要拿藥」,醫師苦口婆心建議病人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等,病人還不一定想聽,有種「好心被雷親」的感覺。黃啟嘉分享,曾碰到一位病人,誤以為自己的過敏是鼻息肉,他仔細檢查後,確認沒有鼻息肉因此沒開藥,病人反而不接受,反問「能不能退掛號費」。「我最大興趣,就是幫病人減藥。」黃啟嘉表示,專業醫師給予病人健康觀念、督促改變生活習慣,價值遠高於給予病人藥物或檢查。
-
2022-12-28 寵物.照顧指南
為什麼毛孩換季會過敏?
哈嘍各位讀者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樂膚莉動物醫院主攻犬貓皮膚科的蔡曼琳獸醫師。今天要來和大家討論台灣飼主最常問的皮膚科相關問題,那就是「換季過敏」。台灣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濕度常年高於75%,甚至很多時候一遇到梅雨季或是颱風,北部動不動就來到90%以上也是常有的事。那為什麼每次一遇到下雨或是濕度高甚至是換季的時候,毛寶貝就會像天氣感應器一樣,瞬間出現過敏的表現呢?犬貓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原因及建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瞭解正確的疾病名稱。所謂的換季過敏就是人類也非常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眾所週知,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過敏原就是「塵蟎」和「花粉」。而塵蟎的最佳生存溫度是室內攝氏20-30度,濕度則是60-80%。這樣的條件剛好就是台灣大部分時候的氣候條件,所以當濕度一高的時候,塵蟎的數量就會大幅增加,過敏原的出現以及量的增加,就勢必會加劇過敏性皮膚炎的好發。在這裡想和飼主們分享一個冷知識,塵蟎主要引起過敏的過敏原其實是它們的排泄物,除此之外就是它們的屍體。大家知道嗎?一隻塵蟎一輩子60天可以產生體積兩百倍重的排泄物,相當於2000個過敏原!因此,我們除了控制濕度預防塵蟎的繁殖之外,我們也要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的量,而不是只開除溼機就夠了喔!除此之外,很多飼主可能考慮省電或是安全的問題,所以除濕機一般只會在晚上睡覺前或是人在的時候才會開機運轉。但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時間室內濕度只要高於50%的時候,塵蟎又會開始積極繁殖,而當回家時再次開啟除濕機後,濕度低於50%的情況下又會導致大量塵蟎死亡而出現多量的屍體過敏原。因此,在這裡我還是呼籲飼主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建議室內濕度還是要常年保持50%左右,才可以做到大幅的減少塵蟎過敏原。 避免毛孩過敏,下雨後帶毛孩散步的時機點也很重要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花粉出現,也因此部分毛孩的異位性皮膚炎是季節性的,畢竟過敏原要存在才有辦法誘發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生。那針對下雨天的時候,除了濕度的增加引起塵蟎的繁殖之外,空氣中的花粉數量也會變高。根據研究顯示,在雨量較小的時候,其實小雨反而可以幫助把空氣中的花粉擊落而減少空氣中的過敏原,但是當雨量較大並且持續時間長的時候,大雨會幫助植物的生長,因此花粉的數量就會在大雨後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暴雨的大雨滴也會打散空氣中的花粉,使原本的過敏原數量增加,雖然原先的花粉變小了卻可以飄散的更遠。另外研究發現,暴雨停止後的2到3小時內依舊可以在不同的表面上偵測到大量的過敏原,因此我們也建議飼主在雨停後的三小時再帶毛孩出門散步,下雨期間也一律不建議開窗,以防止室外過敏原的進入。 犬貓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完全根治,但是卻能靠修復皮膚屏障且減少環境過敏原,並且配合獸醫師的治療得到很好的控制。有興趣更深入瞭解關於寵物皮膚疾病的讀者朋友們,記得要關注元氣網喔!🐶專屬毛孩爸媽免費課程🐱毛孩冬季衣服怎麼選?3撇步獸醫師告訴你👉 進入觀看 貓狗一直打噴嚏流眼淚 釐清2大主因效率改善👉 進入觀看貓狗瘋狂抓耳朵 飼主要小心耳疥蟲寄生👉 進入觀看羊肉讓貓狗皮膚變好?獸醫師告訴你真理👉 進入觀看毛孩吃益生菌有沒有用?獸醫帶你從論文解析👉 進入觀看
-
2022-12-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近9成有呼吸道症狀 醫推估台灣長新冠患者超過40萬人
45歲岳小姐從事行政工作,今年5月確診新冠肺炎,染疫後喉嚨痛到食不下嚥、沒有睡好,十分焦慮,居家隔離7天下來暴瘦3公斤。隔離結束後返回職場,卻因為久咳影響工作,求助三總後新冠肺炎整合門診,不僅咳嗽改善,睡眠、焦慮問題也一併獲得治療。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一篇研究,分析全球百萬人新冠肺炎感染者資料,發現長新冠患者約6%,當中有37%屬於呼吸道問題,3.2%是疲倦、疼痛、精神相關問題,2.2%為認知與神精相關問題。台灣本土個案至今超過869.8萬例,推估長新冠患者超過40萬人。近9成有呼吸道症狀三總自110年10月開設整合門診昨發表成果,院長王智弘表示,常見長新冠後遺症,包括呼吸喘、胸痛、關節痛等,還有精神焦慮創傷、潛藏合併症等,至今協助1300多位患者進行心肺復健,經過3個月追蹤治療,9成患者獲得改善。胸腔內科分析整合門診517位康復者,男女約1比2,常見症狀中呼吸道症狀占89.3%、疲倦69%、情緒或睡眠障礙60.1%、認知功能障礙51.3%。呼吸道症狀中以「咳嗽」最常見占6成,持續性咳嗽大於8周的康復者,近半有過敏體質,經過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合併吸入型類固醇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15%運動低血氧胸腔內科以「6分鐘行走」測試,評估康復者運動耐受性,15%康復者有「運動低血氧」狀況,檢查發現有肺部纖維化、心血管疾病、肺栓塞等潛在疾病。三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佳鑫表示,低血氧定義包括血氧低於94%、運動時或運動後血氧降低4%,但民眾很難自行察覺隱性低血氧,建議應在醫院測試,由醫師判讀血氧監測數據,找出低血氧的背後原因。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科主任蔣尚霖表示,收案117位患者,平均約50歲,84%患者氧功能缺損,後續進行心肺復健計畫,有24人定期返回醫院訓練,93人採居家訓練,醫院訓練組最大攝氧量人數進步百分比及進步幅度,均較居家組進步大。
-
2022-12-28 癌症.乳癌
魔術子彈登場,精準殲滅乳癌細胞靠「這招」!
晚期乳癌病友想延長生命,有了新的希望!由於「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結合標靶藥物、化療藥物,能精準鎖定、擊殺癌細胞、特定蛋白質,不會傷及無辜正常細胞,因此比傳統化療毒性小,且副作用較少,被醫界喻為「魔術子彈」,這也讓乳癌病友在抗癌戰爭中勝算大增。在台灣,每天有大約7.3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根據衛福部資料,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以女性癌症死亡率來說,則是第三名,當乳癌進入晚期,五年存活率不到三成,近16年來,乳癌死亡率上升20%,這些數據顯示,乳癌正嚴重威脅台灣女性的健康與生命。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表示,與其他癌症相較,乳癌分類複雜,用藥選項、情況多樣化,如何精準用藥、降低副作用,有一定難度。這篇文章會告訴你:●乳癌治療選擇多, ADCs對於晚期乳癌病友的幫助是什麼?●ADCs與其他藥物治療方式(化療、標靶、免疫治療)有什麼不同? ●哪些乳癌病友可以參考ADCs治療選擇? 目前,乳癌的治療策略取決於雌激素(ER)、黃體素(PR)與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三種受體,其中HER2陽性的病患占了25%-30%,一旦癌細胞帶有大量HER2基因,就會變得很兇惡,不僅癌細胞的繁殖能力增強,腫瘤生長較快、較容易轉移、復發,對藥物,也常產生抗藥性,病患即使接受傳統化療等療程,辛苦從化療地獄重生,未來仍面臨高復發、高轉移風險。此外,在乳癌類型中,三種受體都呈現陰性反應的三陰性乳癌則占了10%-15%,治療上也面臨許多挑戰。當HER2陽性病患進入晚期階段,過去治療選項很稀少,隨著「抗體藥物複合體」問世,這些病患的選擇變多,讓生命更有機會延續下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台灣革瑞蔻癌醫智療藝術學會理事長劉良智表示,經過臨床追蹤20年的經驗來看,HER2陽性病患若手術搭配標靶藥物,存活率可達8成,而創新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結合HER2單株抗體、化療藥物,可將帶細胞毒性藥物精準投放至腫瘤細胞,發揮最強殺傷作用,因毒性精準投放,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少,病患的生活品質較不會受到影響。延伸閱讀:右乳有硬塊 拖到癌末嚴重肺積水 她抗癌逆轉人生傳統化療 VS.精準治療 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意願到底新式精準治療和傳統療法有何不同?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傳統化療的缺點是「通殺」,敵我不分,會傷害患者的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大,很多患者因此治療意願低落,常因受不了副作用而放棄化療。相較傳統化學治療,「抗體藥物複合體」精準得多,它好比是一顆「魔術子彈」,將藥物精準投放到腫瘤組織,當透過抗體找到癌細胞,精準擊殺癌細胞同時,也可降低副作用,療效更佳,患者治療過程中也會感到比較輕鬆。魔術子彈兼具標靶和化療優點 治療成效更佳 新光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解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是將可殺死癌細胞的化療藥物,搭載在具有專一性的抗體上,當ADCs抵達癌細胞所在位置時,才會釋放化療藥物,尤其現在ADCs技術可結合多種抗體,結合型式更為穩定,可精準地將藥物送達指定地點。另一方面,傳統治療通常無法抑制晚期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但透過ADCs結合標靶與化療,有助於清除轉移到其他器官的癌細胞。這種治療方式主要適用於HER2陽性、三陰性等乳癌型別,因癌細胞基因型別不同,使用不同的導彈彈頭(抗體),可搭載不同藥物。對於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精準擊殺效果,茱麗葉乳房醫療集團醫療長葉大成醫師形容,ADCs精準命中腫瘤時,不會傷及無辜,相較之下,傳統化療藥物精準度較差有如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型轟炸機,丟擲炸彈後即玉石俱焚,周邊細胞也跟著遭殃。談到治療副作用,鄭翠芬表示,新一代ADCs技術用藥精準,且能一併清除殺死癌細胞周邊範圍的癌前病變細胞,雖難免傷及少數正常細胞,但噁心、嘔吐、落髮等副作用,都遠較傳統治療方式輕微。鄭翠芬說,ADCs兼具標靶治療和化療等優點,治療效益大於兩者,副作用則介於兩者之間,因此治療過程須嚴密監控病人是否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或發燒等症狀,也會安排胸部X光、斷層掃描以及SpO2等常規檢查。延伸閱讀:皮膚紅腫以為過敏 竟是晚期乳癌轉移「魔術子彈」降低晚期乳癌治療不適精準命中+誘導「旁觀者毒殺」 提高治療邊際效益此外,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ADCs療法還具備了「旁觀者毒殺效應」。饒坤銘解釋,在治療過程中,透過精密導引,藥物成分不但能直接命中腫瘤目標,「連在一旁看好戲、事不關己的癌細胞也一併被殺死。」研究顯示,即使癌細胞只帶有少量特定蛋白質,理應不在標靶、化療藥物攻擊範圍,但藉由ADCs療法,可誘發一連串反應,並殲滅更多不同型態的癌細胞,治療效果也提升許多。事實上,乳癌愈早發現診治,存活率也愈高,葉大成也提醒,女生應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大幅延長存活期,並有機會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剋癌魔術子彈 晚期乳癌治療精準化治療策略三大指標:療效、副作用、醫療費用在抗癌的過程中,家人扶持鼓勵、發揮愛的力量,是晚期乳癌病友可以勇敢對抗病魔的重要因素,而許多病友在沒有健保或商業保險的情況下,常面對昂貴藥費所來的沉重經濟壓力,導致沒有機會選擇適合治療方式,甚或萌生放棄念頭。「療效、副作用、醫療費用為決定治療策略的三大指標」葉大成強調,前兩者指標明確,但對於醫療費用,不同的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力不一樣,這也左右著治療方向,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每位醫師都希望給病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作病人的後盾,期盼健保適度放寬給付,造福更多晚期乳癌病患延伸閱讀:家人守護積極治療 新選擇「魔術子彈」助晚期乳癌病人走更遠活更好想瞭解更多乳癌治療及術後照護資訊?歡迎加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因為胸口都有同樣的印記,願意陪伴所有乳癌病友走過生病歷程,妳不孤單!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官網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臉書延伸閱讀: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在乳癌治療的角色
-
2022-12-27 醫療.皮膚
乾毛巾擦身體可防感冒又降血糖?醫直白建議再冷都要用水洗澡
冬天氣溫陡降,許多人怕冷不願意「沖澡」改用毛巾擦澡。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就算毛巾弄濕擦澡,只是局部清潔,建議在擦澡之餘,兩、三天還是要用水洗澡,才能將身體的代謝角質等沖洗乾淨。●天氣再冷,兩、三天一定要用水洗一次澡●盡量別用「all-in-one」潔膚用品「從頭洗到腳」●擦乾身體時,盡量以按壓方式吸乾水分趙昭明指出,皮膚表層有一層油脂會鎖住肌膚水分,以避免過於乾燥,但是隨身體代謝,老廢角質溶解、脂化就會形成「2-壬烯醛」,再和細菌結合,便會產生類似魚腥味或是油垢味這類不好聞的味道,因此通常在皮脂旺盛的地方如腋下和胸背,容易產生異味。對於有些人冬天不愛洗澡,只是將毛巾弄濕擦澡,趙昭明認為,「並無不可」,但這只是局部清潔,如果要將代謝的角質清除,還是要搭配肥皂等界面活性劑用水沖洗才行。尤其老人家、罹患慢性疾病以及生活習慣不好者,因為皮膚老化等因素,更容易產生臭味,因此「不管天氣再冷都要洗澡」,且兩、三天一定要用水洗澡。趙昭明強調,因為冬天較少流汗,許多人疏於補充水分,導致「2-壬烯醛」濃度會更高,因此「水一定要喝夠」,每天約攝取2000毫升的水,飲食上也要避免食用油炸、重口味的食物,可以減少身體產生臭味。有些人喜歡洗澡時,基於「不需要冷太多次」會一併洗臉、洗頭,趙昭明說,不論洗澡、洗臉、洗頭沒有一定的順序,但由於不同部位的膚質不同,因此洗臉、洗澡使用的潔膚用品成分愈單純愈好,愈不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因此洗面乳、洗髮精、沐浴乳最好分開使用,不要貪圖方便,使用「all-in-one」的沐浴乳等潔膚用品「從頭洗到腳」。不過,趙昭明指出,雖然清潔身體重要但也不能過度,水溫不能因為冬天氣溫低就調得太高,否則皮脂層受到破壞,反而會讓皮膚分泌更多油脂。建議可用沐浴乳代替肥皂,水溫不要超過攝氏40度,洗澡時不用刻意搓洗皮膚,洗完澡後塗上薄薄一層乳液,以達到保濕的效果。趙昭明提醒,洗完澡後用乾毛巾擦乾身體時,盡量以按壓方式吸乾水分,用「擼」的反而會造成肌膚敏感。而毛巾的材質不一,建議可選擇較為柔軟的棉質毛巾,且每周都要清洗、晾乾一次,三個月到半年就需更換毛巾,若不換洗恐成為黴菌的溫床,身體反而愈洗愈髒。坊間流傳乾毛巾擦身體可防感冒又降血糖,趙昭明駁斥「根本沒有關係」。他表示,降血糖還是和飲食、藥物控制有關,若以乾毛巾直接擦身體,反而可能因為毛巾使用太久、棉屑太多,或是本身品質不佳,造成皮膚受傷、過敏。
-
2022-12-26 醫療.耳鼻喉
習慣用嘴呼吸更容易感冒!牙醫證實「恐得4病」,常吃5類食物殺菌
你習慣用嘴巴呼吸嗎?除非是鼻塞吸不到空氣,不然用嘴巴呼吸問題真的很大!用嘴巴呼吸 恐引起4大問題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劉馥萱牙醫師在《愛跟長輩聊天的 劉馥萱牙醫師 台中南區中山醫牙科 假牙補牙口腔照護》提醒,已經習慣用嘴巴呼吸的人,一定要練習用鼻子呼吸,小小的習慣,可以解決很多生活問題:1、容易蛀牙:用嘴巴呼吸會導致口水減少,當口水不足,口腔殺菌能力就會降低,進而引起口腔細菌增加,引起蛀牙。2、口臭問題:用嘴巴呼吸會帶走口水,口乾舌燥會讓口腔細菌增生,一些引發口腔異味的細菌也會變多,嘴巴味道當然不好聞。3、影響睡眠:用嘴巴呼吸容易引起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等問題,影響睡眠品質。4、感冒變多:用鼻子呼吸,可以幫助過濾病原體和過敏原,相反的,用嘴巴呼吸則是把這些有害物質通通吸進身體。當鼻子防禦病毒的功能無法順利啟動,抵抗力又弱時,就容易增加感冒機會。 減少口腔細菌 常吃5種食物 此外,劉馥萱提到,蛀牙、口臭 、牙周病等非常多的牙齒問題,都是因為口腔的細菌造成,尤其大家生活忙碌,真的很難做到每次吃完東西後,都刷牙或用牙線清潔牙齒,不過,這些食物還是不能取代刷牙,早晚至少還是都要刷一次牙,如果能刷牙、牙線,甚至漱口水,都比這些食物效果更好! 1、綠茶:綠茶萃取物能幫助殺菌,防止頑強的牙菌斑黏在牙齒上,所以也有一些漱口水會添加綠茶成分。2、芹菜:芹菜能夠刺激口水分泌,幫助維持口中酸鹼值。此外咀嚼芹菜時,因為芹菜纖維比較粗,可以順便刮除牙齒上的牙菌斑。3、芥末:生魚片常搭配的芥末 (也叫哇沙米) 有殺菌作用,對於口腔殺菌,特別是引起蛀牙的菌種都有幫助。4、無糖口香糖:現在的無糖口香糖都會加入木醣醇,是有甜味的代糖,但不會被細菌拿來當養分,可以抑制細菌在口中增長,並且增加口水,維持口中酸鹼值。5、水:飯後喝水可以帶走口中食物殘渣,也讓細菌不容易黏在牙齒上。 延伸閱讀: ·嘴巴燙傷「4自救法」全錯!恐害傷口變更糟 直接含冰塊上榜 ·嘴唇乾多喝水反而慘!皮膚科醫破解「保養陷阱」 喝飲料最好用吸管
-
2022-12-25 醫療.百病漫談
天冷養生的秘訣就是不生病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2個常見冬季疾病
冬季溫度驟降,如又遇到寒流,習慣亞熱帶溫暖的民眾,往往會忽略及時保暖,因此,一旦受寒,健康就容易亮起紅燈!由於長者與嬰幼兒的身體不若青壯年來得強壯,一遇低溫,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及免疫力會無法跟上外在環境的改變,除了常見的風寒感冒外,銀髮族還需特別留意心臟病、腦中風等足以威脅生命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季節轉換前,一定要先做好預防保健與健康促進,以免提高罹病風險!上醫治未病,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就須特別重視「預防醫學」的概念,不要等到疾病發生,才去想方設法去救治,而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該為身體建構良好的免疫安全網,並且留意可能發生的健康問題,才是真正的保健長壽之道!以下提出兩個常見的冬季疾病與預防方式:一、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聽到的冬季健康殺手,正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一般好發於中老年人,但近年因為飲食、體重管理、生活作息、工作壓力等因素,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這類疾病。冬季氣溫降低會讓血管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血壓升高,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血管彈性本較差,而青壯年族群平時飲食如果偏鹹與油膩又不忌口,體內血液時常會變得濃稠,缺乏適應氣溫變化與寒流侵襲的能力,也可能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人體血液因高血脂、脫水、本身痼疾等因素而變得黏稠,當氣溫驟降,不僅血管收縮,血液也可能會像豬油一樣,血管壁容易粥狀硬化,血管斑塊也可能脫落到血管成為「血栓」,造成血管狹窄、甚至血管堵塞,引發腦中風、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靜脈栓塞等。要遠離心腦血管疾病,平時要控制飲食與體重,努力讓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3.9之間,定期做健康檢查,並配合醫師的建議從事合適的運動,若有任何保健需求,應至家庭醫學科向醫師諮詢,千萬不可輕信坊間誇大不實的產品廣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一定要有合格的醫師進行把關;也要經常留意氣象預報,在氣溫驟降時,特別注意保暖,並注意血壓變化,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該定期回診,讓醫師透過個別化醫療、精準醫療,降低可能的冬季疾病風險。二、呼吸系統疾病秋冬因為東北季風與中南部地形等數種複合因素,是臺灣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諸如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濃度經常達到全年高峰,民眾吸入有污染的氣體後,免疫系統又不給力,很易就會誘發過敏、氣喘、重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嚴重可能威脅生,不可輕忽!遠離呼吸系統疾病,要注意咽喉部的保養與身體保暖,每日飲用足量的溫水,出門配戴口罩,若經濟許可,可購買空氣清淨機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請民眾要注意,當感覺呼吸道不太暢通時,請儘速尋找醫療協助,確認病因與疾病類型,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千萬不能至坊間恣意直接採買成藥服用,否則不僅延誤黃金治療期,更可能藥物使用不當肇致更大的傷害。遠離冬季疾病,除了擁有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定期找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並按照醫師的指示規律用藥與追蹤,這是冬季養生的基本秘訣!(本文原文網址:天冷,如何遠離冬季疾病?)
-
2022-12-25 醫療.耳鼻喉
引起喉嚨痛的問題五花八門,對症下藥才能真正緩解!7種情況需就醫
我們常說的喉嚨痛其實是喉嚨不適,包括了喉嚨疼痛、喉嚨癢、喉嚨乾澀,而且依照部位、原因不同,可以區分為:咽部發炎、喉嚨發炎與扁桃腺炎。大部分的喉嚨不適是因為感染所引起,有部分是聲帶使用過度、胃食道逆流、過敏、吸菸所引起,有極少部分是因為癌症治療時的化療、放射線治療(電療)所導致。為什麼會造成喉嚨不適?會伴隨哪些症狀?一般來說,喉嚨痛是一種症狀,所以通常會伴隨其他的症狀產生。如果是感染所引起的喉嚨痛,通常是由病毒或A型鏈球菌所以引起,如果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喉嚨痛,通常會辦隨著以下症狀:‧咳嗽‧流鼻水‧聲音沙啞‧少數會出現結膜炎如果是A型鏈球菌,則常會出現以下症狀:‧很快就出現喉嚨痛‧發燒‧吞嚥時會疼痛‧扁桃腺發炎紅腫,可能還會有白色斑點‧出現淋巴結腫大‧咽喉發炎但要提醒的是,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狀跟一般病毒不同,其症狀跟A型鏈球菌感染類似,會出現發燒、吞嚥時困難等症狀。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吸菸所引起的喉嚨痛,會比較是喉嚨搔癢,有異物感;如果是因為化療、放射線治療所引起的喉嚨痛,是因為黏膜受損所致,會比較常出現乾澀的不適感。喉嚨痛該怎麼緩解?大部分的喉嚨痛可以自行緩解,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緩解或縮短喉嚨痛的時間:‧使用溫鹽水漱口(不建議兒童嘗試)‧多喝水‧吃冰涼的食物,像是冰淇淋、冰塊等(感冒等相關感染患者如果出現發燒、暈眩、流鼻水等症狀時不適用。)‧避免吸菸或離開煙霧過多的地方‧如果是感染時,應該要多休息‧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等疾病,就要先治療相關疾病‧如果是因為大聲嘶吼所造成的喉嚨痛,就要讓喉嚨多休息,避免過度使用。‧飲用蜂蜜水(2歲以下兒童不宜)‧喉糖或相關藥物如何預防喉嚨痛?如果是感染相關的問題,就跟預防感染一樣,包括:常洗手、避免跟感染患者相處、到人多的地方配戴口罩等。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過敏,就要定期服用藥物:如果是吸菸所引起,就要減少吸菸;如果是因為大聲嘶吼所引起的喉嚨痛,就要避免大聲說話,或是使用丹田發聲。什麼時候應該要就醫?大部分的喉嚨痛可以自行逐步緩解,但發生以下狀況時,最好可以就醫治療:‧一週後沒有改善‧經常喉嚨痛‧喉嚨發熱、有灼燒感‧免疫系統低下‧如果產生以下狀況,建議到急診治療:‧吞嚥或呼吸困難時‧呼吸時有「咻咻」聲‧伴隨嚴重症狀(咳嗽有痰或唾液中有血、脫水等),並且沒有改善參考資料‧美國CDC:sore throat‧英國NHS:sore throat‧梅約診所:sore throat‧克里夫蘭診所:sore throat‧元氣網: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元氣網: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一圖看感冒三階段飲食 舒緩不適症狀‧元氣網:喉嚨痛可吃冰淇淋減緩嗎?耳鼻喉科醫:在一前提下確實有幫助
-
2022-12-25 醫療.皮膚
天冷整天待室內也會凍傷 醫提醒患處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
連日氣溫寒冷,未注意保暖小心凍傷!20多歲女性上班族,大多時間待在室內,近日右手關節開始紅腫熱痛,近2天還冷到發紫,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常好發凍瘡、凍傷及乾癢,尤以女性居多,即使一整天待在家,因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還低,也可能造成凍傷現象。冬季常見凍瘡、凍傷、乾癢等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凍瘡、凍傷較常發生在手指、腳趾、耳朵等部位,包括出現癢、痛、紅疹、紅斑等現象,好發族群為女性,及本身有免疫性疾病、周邊循環較差的民眾。趙昭明指出,不見得在高山、戶外才會被凍傷,待在室內有可能因為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低,一整天待在家「也會凍傷」,因此無論待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保暖,情況嚴重時務必要就醫。趙昭明表示,凍傷、凍瘡即為皮膚發炎反應,不一定呈現對稱性,有些人5隻手指都有,有些人則只有1、2根指頭紅腫或癢,也常與過敏搞混,需要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搭配藥膏治療,否則會持續很久,特別是循環不好的民眾,可能反覆發作。趙昭明提醒,凍瘡、凍傷患者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或用暖爐取暖,恐造成身體水分、油脂流失更快,使皮膚受傷情況更厲害。建議民眾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維持血管平衡流通狀態,不要讓血管急速收縮,平時可透過戴棉質手套,即可達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冬季乾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趙昭明指出,因皮膚表層皮脂水分大量流失,皮膚的保護膜已經受損,若沒有將皮膚發炎情況作改善,即使民眾擦乳液,效果也有限,建議應就醫吃抗組織胺、擦輕微類固醇藥膏,將皮膚保護層修復後,在擦乳液保護才有效果。趙昭明指出,近日天氣寒冷,頭皮血液循環較差,能供給毛髮的養分較少,使得民眾掉髮問題也特別多,增加約1成比例。此外秋冬也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季節,另外就是脂漏性皮膚炎,例如酒糟、紅斑患者也增加。趙昭明也觀察,近來不少民眾打新冠疫苗、確診後體質跟著改變,不敏感的皮膚變得敏感,敏感病人的皮膚敏感更加厲害,今年門診乾癢症患者相較去年增加2成,包括四肢、身體搔癢,甚至頭皮搔癢,尤以慢性病、免疫功能差、腎功能不佳、糖尿病患者反應更厲害。針對冬季皮膚保養,趙昭明建議三方法,包括增強身體免疫力、做好保暖以及充足睡眠。天冷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等,建議不要過量,湯也不要喝太多;建議穿棉質衣服保暖,避免麻質、毛料、尼龍等質地較容易刺激皮膚;民眾建議在12點前入睡。而民眾若想冬天泡溫泉,建議頻率不要過多、時間不要太長,加強油性保濕乳液。
-
2022-12-22 養生.抗老養生
冬至不一定吃湯圓,這些食物也能顧腎氣!養生4原則,保暖首重「頭、腳」
一到冬至除了吃湯圓之外,也是進補祭五臟廟的好時機,然而在冬至過後就會有不少腸胃不適、嘴破、口乾、便祕、痘痘暴增、皮膚癢甚至是失眠的患者來報到。沒錯,這些都是沒有忌口或亂補補錯造成的,那麼在冬至到底該如何吃得開心又吃得養生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冬至後 陰氣漸衰、陽氣漸盛冬至,是一年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全年裡日照最短的一天,這天太陽繞行到南迴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日照向北迴轉,白晝漸長,黑夜漸短,氣溫也隨之漸漸回溫,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史記.律出》云:「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始旺盛,大地醞釀著無限生機,意謂春回大地。冬至進補 營養過剩別再隨意補進補的習俗則是由於以往農業社會,歷經春、夏、秋三季的農耕後勞力支出過多,但糧食取得不易、營養補給往往不足,因此趁冬藏時休養進補來修復五臟六腑。冬至為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天地萬物陽氣初生,人體內也是陽氣初動,古人相信如果能把握這個時間點精心調養,使先天陽氣豐滿充足,便有助於新的一年祛病延年。一說到進補,大家一定馬上想到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等,不過,現代人營養攝取狀況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現代人大多是營養過剩,若再隨意進補很容易「補過頭」而上火, 所以進補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不適合進補的體質•「脾胃濕熱」型:平時大魚大肉,大多是中廣型身材,體脂肪偏高,大便黏膩、口氣重。•「肝火旺盛」型:壓力大、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嘴破舌頭破、易怒,進補反而是火上加油。•「氣血過虛」型:像是剛生產完或是經歷大手術後,中醫有句話是「虛不受補」,吃豐盛油膩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脹氣、便秘。適合進補的體質•「陽氣虛弱」者: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畏寒怕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 ,女性則可能有月經量偏少、容易經痛•「患有季節性疾病」者:易在冬天好發氣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冬至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使得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作。•「年老體弱」者:老人、經常感冒者、貧血等虛損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但三高或心臟病的患者應避免,否則容易導致血壓飆升,進補不成反倒加重身體負擔。一般而言進補還是以「平補」、「清補」為主,可以用蘿蔔、山藥、冬瓜或是少量參鬚來燉煮雞湯,不用熱性的藥材,而用平和的藥材薑片、大棗、枸杞、杜仲、荸薺等燉湯,食材方面使用烏骨雞可健脾補肝腎,同時有蛋白質豐富、脂肪負擔較低的特性,而素食者可以各種菇類替代,因其含豐富多醣體、胺基酸,可增加身體免疫力。除了食補,冬至養生也可以這樣做1.去寒就溫 ,保衛陽氣《內經》說冬天養生重「去寒就溫」,也就是保暖,身體暖了,氣血就會暢通。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風從頸後入」,所以保暖首重「頭和腳」,襪子和圍巾絕對不可少!2.早臥晚起,切忌熬夜《內經》主張冬天應「早臥晚起」,和天地陽氣同步。冬天要早睡,起床則要等到陽氣回溫、日光照臨大地時。俗話說「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睡眠是人體養精蓄銳、儲存能量的一種方式,太晚入睡容易使陽氣下降,影響身體後續調理。3.養腎防寒,固本養陽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補養腎精腎氣至關重要。泡腳是很好的補腎方法,尤其適合怕冷、四肢冰冷、易感冒的人。黑色食物對應腎臟,比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烏骨雞、黑海參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燥不膩是入腎補腎好食材。 4.避開生冷食物飲料生冷食材多屬陰,冬至食用易損傷脾腎陽氣,換句話說吃了生冷食物會需要消耗更多體內的氣血能量來消化。看了這麼多冬至進補原則與禁忌,還有推薦食材,是不是想來一碗暖暖補湯好好犒賞五臟廟了呢?雖然冬天進補對養生很重要,還是別忘了注意食用量,適量吃才能真的清爽養生,過一個健康不發胖的冬至哦!
-
2022-12-2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族必看!營養師分享飲食自救6原則,改掉這些習慣也有效
前陣子遇到一個皮膚科醫生,他說「最近天氣變化大,因為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的民眾特別多,生意好到要吐…」就連小兒科醫師也有一樣的困擾,「有不少小朋友是因為過敏性鼻炎,鼻過敏哈啾、咳嗽不停來看診。」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雖說我們不能改變基因跟大環境,但飲食是輔助控制過敏的大根本,趕快一起看看日常飲食可以怎麼吃,幫助改善、減緩過敏發作頻率吧!過敏兒必知,營養師推薦6大飲食自救原則1.均衡攝取多樣食物不要老是只吃某幾種食物,以蛋白質來說:今天早上吃蛋、中午吃雞肉、晚上吃魚,隔天早上吃豆腐......至於蔬菜、澱粉等其他類別,也可以依照這樣輪替的原則。不要每天都是萬年不變,很容易造成營養素過度單一。2.多攝取抗發炎食材:例如ω-3脂肪酸減少油煎、油炸等高油脂食物,多攝取有抑制發炎效果的ω-3的脂肪酸。例如深海魚、核桃、亞麻仁籽、酪梨、植物油等。3.不熟的食物加熱後再吃某些會引起過敏的成分如蛋白質,加熱後會變性而減少致敏的危險,尤其第一次吃的食物,不妨先煮熟再食用。4.看清營養成分成分中是否含有會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對花生過敏的朋友,吃巧克力的時候就可以多注意其中有沒有花生。5.少吃人工添加物人工色素、人工添加物、反式脂肪......等,都容易引起發炎體質、誘發過敏。6.多吃各色新鮮蔬果攝取足夠維生素、植化素,減少發炎反應、減輕過敏症狀。總結來說,要確實做到抗過敏,最大的重點還是以天然食物為主,並持續吃1~3個月調整體質。疲勞、壓力讓免疫力變差易使過敏惡化,養成6習慣助改善而除了飲食之外,還能靠許多方式改善過敏。建議過敏人想控制過敏,更要學會調解壓力。畢竟疲勞跟壓力都會讓免疫力變差,讓過敏情形惡化。1.不熬夜、睡眠足好好的休息可以回復身體平衡、緩解過敏。2.多用空檔學習放鬆做好時間管理,提升效率,維持好生理時鐘。3.避免過度疲勞疲勞易使自律神經系統失調,會降低免疫力。4.運動減少壓力荷爾蒙每天運動,散步走路都好,減少壓力荷爾蒙分泌、有助分泌腎上腺素,緩解敏感症狀。5.練習靜心每次20分鐘靜心冥想能降低壓力、平靜情緒、減少發炎。6.正向積極態度面對過敏別因過敏而沮喪,多鼓勵好好生活飲食作息,尤其年幼孩子及年輕族群。7.注意環境整潔避免濕氣重、注意通風、勤換床單枕套,還有其常接觸的毯子、衣服更要洗乾淨,減少過敏原殘留量。飲食、生活、環境、心理,都很重要!尤其現在天氣不穩,過敏的狀況可能更嚴重、若是過敏者又更加難熬。所以趕緊試試從食物營養素攝取做改變 別再讓過敏情形困擾生活囉!【延伸閱讀】》肥胖、過敏,原來都是體內壞菌在作怪!8招恢復腸道好菌快學起來(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由高敏敏營養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2-12-21 醫聲.醫聲要聞
想喝熱紅酒卻不想喝醉?這食譜去酒精卻可保留健康益處
聖誕節將至,喝一杯溫熱又充滿香氣的熱紅酒,被不少人視為寒冬中的小確幸。近期各地的聖誕市集、北歐家居連鎖店,都能見其身影;也有不少民眾會購買香料及紅酒,在家自製熱紅酒。雖然熱紅酒中的肉桂等藥材,具有降膽固醇、抗氧化等功效,但攝取過量酒精恐造成心血管危害。國外風行的「無酒精熱紅酒」做法簡單,不宜飲酒的民眾也能飲用,還能保有香料的健康益處,值得一試。小酌有益健康的傳言,實則有待商榷。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曾受訪表示,心律不整、心跳偏快、心腦血管疾病者皆不宜喝酒;高血壓者一天約只能喝50毫升。他指出,許多研究指出飲酒對健康有負面影響,即使只是小酌也一樣。王宗道在報導中指出,亞洲人容易有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酵素基因缺損,典型的表現是「喝酒容易臉紅」,飲酒對於這群民眾有害而無益,建議民眾喝酒應有節制、不可過量。不適合飲酒的民眾,藉由英國食譜網站《BBC goodfood》的無酒精熱紅酒食譜,也能享受和一般熱紅酒相差不遠的味覺享受,以及健康助益。步驟如下:1.先將石榴汁、黑莓汁、蘋果汁和砂糖放入平底鍋。2.加入肉桂棒一根、一顆八角、四粒丁香、少許黑胡椒粒和切成四份的橘子3.以溫火煮至沸騰4.試飲決定是否調整甜度即可起鍋除了使用果汁調製,去酒精紅酒也是一般紅酒的替代品之一。國外醫藥網站《Healthline》一篇文章指出,「去酒精紅酒(dealcoholized wine)」是一種將紅酒經由逆滲透(RO)處理的工業方法,降低酒精成分的飲料,可當作紅酒的替代品,用於料理或純飲等情境。不過需要注意,去酒精紅酒並非完全沒有酒精成分,而是將其含量減至極低。熱紅酒的香料配方雖各有不同,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是肉桂。《Healthline》專家指出,肉桂富含抗氧化物,且有研究指出其有助血糖控制,降低心臟病發生機率,還能對抗發炎。健康網站《WebMD》則寫道,肉桂的主要成分是桂皮醛(Cinnamaldehyde),也是其健康益處的來源。專家指出,肉桂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時代,在當時被視為相當罕見且具有價值的食材,常被用來進貢給國王。此外,有專家認為,肉桂具有預防阿茲海默症、癌症、蛀牙、過敏及人類乳突病毒(HIV)感染等功效,然而目前並無人體試驗證明。在副作用方面,專家指出,部分民眾可能對肉桂過敏,食用太多肉桂亦可能產生肝臟毒性。值得一提的是,肉桂的降血糖效果,也可能讓本身血糖過低或正在服用糖尿病藥物的患者陷入危機,應酌量食用。除了肉桂之外,熱紅酒中的其他成分也對健康有益。健康管理師王啟儒也在一篇專欄中指出,熱紅酒中的柑橘類水果具含有維生素,有助增強免疫系統;肉豆蔻、丁香、蜂蜜,則和肉桂一樣,有助減少發炎。國際紅酒網站《VIVINO》一篇文章中說明了熱紅酒的起源。該文指出,熱紅酒(Mulled Wine)最早可追溯至西元2世紀,羅馬人為了禦寒而開始飲用熱紅酒。後來,羅馬人逐漸征服歐洲,熱紅酒也逐漸傳遍帝國境內各地。到了中世紀,因為認為香料有益健康,可以避免疾病,歐洲民眾開始在熱紅酒中加入各式香料,或是運用香草和花朵當作天然的甜味來源,讓紅酒變得更好入口。
-
2022-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削山藥手癢怎麼辦?防接觸過敏、切口變黑,料理方法大公開
編按:吃起來口感黏滑的山藥,產期集中於9至12月,是秋冬當季食材。不僅富含膳食纖維、鉀離子等營養素,尤其特別含有「麩胺酸」及「薯皂苷」成分,具有顧胃、助消化等益處。可山藥雖然營養美味,但削山藥皮過程中,可能引起的皮膚紅癢、過敏症狀卻常令人困擾不已,農糧署日前就在臉書粉絲團「鮮享農YA - 農糧署」中分享預防、改善方法,不妨跟著試看看。想吃山藥,可是怕手癢該怎麼辦呢?有沒有削山藥皮而過敏的經驗?山藥去皮時,黏液中含草酸鈣針狀結晶體,刺激了人類的皮膚毛細孔,因此造成雙手發癢。試試看圖卡中的2個方法吧!方法一:戴手套/塑膠套,完全防止碰觸山藥黏液。方法二:邊沖水邊削皮。沖淡黏液,防止碰觸更多黏液。為什麼山藥削皮會變黑呢?山藥削皮後會產生褐化現象,主要是多酚氧化酵素的作用。當天料理時:削完的山藥立即放入鹽水中能避免氧化。太多吃不完還未料理,怎麼保存及防止切口變黑呢?步驟一:切口處浸泡米酒、醋或檸檬汁(擇一)。 步驟二:密封保存。長條狀未切塊:浸泡後切口吹乾,用白報紙包裹密封,放置於通風陰涼處。已切塊:浸泡後用保鮮膜/袋,隔絕空氣密封包裝,放置於冰箱冷藏保存。怎麼保存及防止山藥切口變黑呢?取自鮮享農YA 農糧署臉書圖/怎麼保存及防止山藥切口變黑呢?取自鮮享農YA 農糧署臉書如果不小心沾到黏液發癢了怎麼緩解呢?❶ 多沖水。❷ 冰袋冰敷。❸ 鹽水洗手。如過敏嚴重需就醫,依醫生指示塗抹藥物!如果不小心沾到黏液發癢了怎麼緩解呢?取自鮮享農YA 農糧署臉書圖/如果不小心沾到黏液發癢了怎麼緩解呢?取自鮮享農YA 農糧署臉書小編再教大家幾招料理小訣竅:❶ 泡醋水能去土味(1醋:10水)。❷ 生食縱切(條狀)-浸泡醋水,口感爽脆水潤。❸ 熱食橫切(圓片)-截斷纖維、增加甜度、口感更鬆綿。❹ 清洗乾淨後,鬚根可用爐火燒乾淨,能直接帶皮磨泥、煎或油炸。【延伸閱讀】》山藥顧胃、穩血糖、降三高!營養師:一類人可多吃一類人不行(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取自農糧署臉書粉絲團「鮮享農YA - 農糧署)
-
2022-12-15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品異常不要吃!常見藥品不良品5狀況應退換,通報確保用藥安全
小美到醫院藥局拿藥,打開藥品盒一看,發現PTP片(鋁箔片)中少了兩顆藥錠,趕緊跑回藥局找藥師詢問該怎麼辦。藥師看到小美手中的藥錠PTP片後,立刻先換了一份完整的藥品給小美,並告訴小美,這個藥品有瑕疵,可以上網通報或轉由藥師處理,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用藥品質更安全、更有保障。 為保障在市面流通藥品品質與安全,針對上市後之藥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設置了完善的通報管道與通報機制,來阻絕藥品不良品與民眾接觸機會,並減少誤用藥品不良品之風險,進一步確保全國民眾之用藥安全。 認識常見藥品不良品5類型 常見的藥品不良品類型包括: ・產品包裝異常 產品密封性不良,藥品的容量、數量及外包裝標示數值不一樣;盛裝藥品的容器毀損(瓶子破裂、瓶子無法打開);瓶子內溶液滲漏出來;或像包裝錠劑或膠囊的PTP裡面是空的沒有藥錠等。 ・外觀異常 像是錠劑的顏色變色、上面有黑點;或是錠劑破碎;軟膏擠壓出來的油跟水分層等等都是。 ・雜質/異物 例如錠劑或是注射劑裡,有毛髮、小碎片等。 ・標示異常 藥品的名稱、成分或是含量等標示有誤;或是瓶子上缺少批號及有效期限;亦或是標示不清楚及標示有被塗改等皆是不對的。 ・療效不等 與目前使用藥品(相同成分、相同劑型與相同劑量)的藥品,更換廠牌後,感覺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是服用後發生過敏、發燒、頭暈等的不良反應。 立即通報確保用藥安全!條碼掃藥、照片上傳一手搞定 當發現有上述任何一個情形時,可以將發生時間、藥品資訊及照片透過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進行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將進行後續處理作業。除了藥品之外,舉凡藥品、醫療器材等都可以利用這個系統通報。不良品的即時通報,可以協助衛生主管機關掌握不良品相關資訊,正確評估危害民眾之風險性,必要時發布新聞稿,並進行產品回收,並協助廠商釐清不良品發生之可能原因,要求廠商落實執行矯正及預防措施,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拒絕藥品不良品!保障你我用藥安全 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藥品品質把關機制,從源頭的原料藥來源、上市前的療效、安全與品質審查、生產製造管理、藥品運銷管理到上市後的藥品安全監控制度,完整建構藥品品質管理制度。此外,也主動監視國內、外藥品安全或品質警訊、進行市售品抽驗及製造廠機動性稽查等措施,一旦發現有品質問題,透過風險管控機制,必要時會進行市售品回收、甚至註銷該藥品許可證等措施,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因此,當發現服用的藥品有問題時,請即時通報,以保障你我的用藥安全。 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s://qms.fda.gov.tw 《延伸閱讀》 .外用止痛藥正確使用4關鍵,緩解痠痛不卡關!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當心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1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生魚片「胃鏡照出一條蟲」!沾哇沙米可殺死寄生蟲嗎?醫師告訴你真相
別以為新鮮的生魚片就沒有寄生蟲!喜愛吃日式料理的饕客,當心在大口吃下美味生魚片的同時,也將寄生蟲吃下肚。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吳文傑分享一段胃鏡畫面,讓不少網友嚇壞直呼「這輩子不敢再吃生魚片了」。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吳文傑醫師在臉書「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發文貼出3張照片,談到自己之前吃日式半生食海鮮都拉肚子,昨天也一樣吃完就拉。沒想到今天替一名患者照胃鏡,看到一隻又白又胖活跳跳的的寄生蟲,「頭埋在胃裡,等著鑽進去血管裡」。這驚悚的景象,讓吳醫師坦言自己本就不太會吃生食,如今這樣一看更是這輩子對生魚片都有陰影。經詢問,這位病患喜歡吃生魚片,上週才剛光顧一家高級餐廳,本來是因「胃食道逆流」來求診,不料竟照胃鏡抓出寄生蟲。該寄生蟲經患者吃下肚後,在患者的胃酸裡已經泡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頑強的生命力讓他驚訝不已。他也坦言自己並非處理寄生蟲的專業,因此將患者轉診到其他醫院感染科做後續治療。他也好奇的請大家來猜一猜,患者肚子裡這隻可以抵擋胃酸那麼多天的寄生蟲,到底是海獸胃線蟲?還是日本血吸蟲?吳醫師提醒,吃生食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存在,不管是肉類或是海鮮,都有可能將常見的獸胃線蟲、日本血吸蟲吃下肚。不過也不是熟食就最安全,熟食雖能有效殺菌,但放久一樣會孳生細菌,民眾要多加留意再食用。另外有網友疑惑「吃生魚片要沾哇沙米(芥末)殺菌!」的吃法,吳醫師闢謠表示,生魚片沾哇沙米一起吃,應該是壯膽的功能而已,能不能殺菌並沒有根據。吃生魚片會易受海獸胃線蟲感染?美國華盛頓大學水產與漁業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從1978年到2015年間,海洋中的寄生蟲「海獸胃線蟲」的數量竟暴增了283倍!推估可能是因為海洋哺乳動物數量的增加、氣候的變化所導致。我國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海獸胃線蟲等寄生蟲,經-20℃冷凍或80℃以上高溫烹煮後通常可以殺死,但若生食或烹煮不完全,則幼蟲可能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發炎、紅腫、化膿,並引發噁心、嘔吐、胃食道逆流等症狀,而在臨床診斷又與胃潰瘍,急性胃炎症狀相似,因此常被誤診為慢性疾病或一般胃炎。也有部分人吃到煮熟的線蟲後產生過敏反應,以上統稱為海獸胃線蟲症。農委會提醒,大多數海水魚寄生蟲並不會感染人類,寄生蟲也不會人類的胃壁上爬來爬去,若不慎吃下有寄生蟲的魚,只是會腹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民眾生食,仍需多留意水產品的生食品質與保存條件。而鱈魚或鮭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野生魚類,本就易受寄生蟲感染,一般遠洋魚貨在捕撈上船後即會進行內臟去除、分切及檢疫,如發現寄生蟲蟲體,會直接檢除,數量過多則魚隻予以淘汰,因此消費者不容易在此類魚貨發現寄生蟲蟲體。因此建議民眾,對於未確認其為檢驗安全無虞的漁產品,應烹煮至全熟再食用,有助殺滅寄生蟲,並可減少因生食引致的細菌類食品安全事件。參考資料‧吃生魚片胃壁會吸附海獸胃線蟲?‧即將爭霸海洋?近40年「海獸胃線蟲」已暴增283倍
-
2022-12-14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牛奶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破解你的鮮乳10大迷思!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關於鮮乳的添加物與營養成分總是流傳著許多謠言與迷思,大眾對台灣的鮮乳有什麼誤解呢?一起來看《食力》整理關於鮮乳的十大傳言,破除對於鮮乳的錯誤印象!「鮮乳、保久乳中有添加物嗎?」、「喝鮮乳會比喝保久乳營養嗎?」、「多喝鮮乳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這些也是你的疑惑嗎?《食力》整理網路上各種對於鮮乳的十大傳言,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真是假!迷思1:台灣鮮乳是因為加了添加物,所以喝起來比國外鮮乳更濃醇香?首先,這並不是因為台灣的鮮乳有添加物,在台灣法規中除了強化營養鮮乳外,是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物。而會造成國內外兩者口感差異的原因是來自於「加溫殺菌法」的不同。鮮乳在加熱過程中,乳糖和蛋白質會產生梅納反應、加上蛋白質變性等反應,會造成鮮乳風味更香甜、濃郁。而台灣市售鮮乳多使用加熱溫度125~138度、加熱時間2~5秒的「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是鮮乳殺菌法中溫度最高的一種,也造就了鮮乳的「濃醇香」風味。而國外鮮乳則多採用相對溫度較低,72~75度、加熱時間15秒以上的的「高溫短時間殺菌法(HTST),溫度較低,也較能將鮮乳原有的風味保存下來。迷思2:鮮乳、保久乳中會有添加物嗎?濃、醇、香,可說是現在消費者對於鮮乳的想像,不過會有業者在鮮乳中加入添加物來符合消費者期待的口感嗎?依造現行法令「乳品類衛生標準」的規定,在鮮乳、保久乳中是不能添加任何食品添加物的。僅有「強化營養鮮乳」被允許添加「生乳中所含之營養素」,只要是生乳中原本含有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乳清蛋白等)等都可以添加。而添加量的多寡,如果所添加營養素屬於食品添加物,用量應符合衛福部標準(例如:乳清蛋白添加量需少於1%);若不屬於食品添加物,則不得超過生乳中原有含量。至於一般市售保久乳的保存期限能長達6個月,也並非含有防腐劑等食品添加物,而是因為製程中已經過殺菌、無菌充填等步驟,所以得以常溫、長時間保存。迷思3:明明都是鮮乳,台灣鮮乳保存期14天、進口鮮乳卻可放70天,是有防腐劑嗎?台灣人最常購買的進口鮮乳,符合CNS3056鮮乳定義的好市多販售的「Kirkland Signature 科克蘭全脂鮮乳」上的保存期限長達70天,同樣是鮮乳,台灣市售鮮乳保存期限多為12~14天,為什麼差這麼多?其實這款進口鮮乳和台灣大部分市售鮮乳都使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pasteurization)」,國內鮮乳常見加工溫度為125~135度、2~3秒,在未開封下可以保存15~60天,不過為了確保品質,台灣市售鮮乳保存期限多為12~14天。而殺菌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越能延長鮮乳的保存期限,科克蘭鮮乳加工的溫度為138度,略高出台灣常見的125~135度的殺菌溫度,也是能存放較久的原因。不過不管是國內外的鮮乳,開封後還是盡量早日飲用完畢。迷思4:喝鮮乳會比喝保久乳營養嗎?有一派選擇喝鮮乳的人會認為,鮮乳會比保久乳更營養,不過這是真的嗎?根據《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產品若標示鮮乳或保久乳,原料均為100%生乳。台灣市售大部分的鮮乳與保久乳均使用「超高溫瞬間殺菌法(UHT)」,兩者不同之處在於,鮮乳加熱溫度較低,且需使用冷藏保存;而保久乳以高溫、高壓滅菌後得以常溫保存。也就是說,其實兩者的差別只是殺菌方式與保存方法、期限的不同,在營養素含量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迷思5:加熱殺菌鮮乳的營養也會被破壞嗎?鮮乳中主要提供的營養素為脂質、蛋白質、和鈣。而「鈣」並不會因為受加熱而遭到破壞,所以不論是哪種殺菌方法都不會有影響。而鮮乳中含有約3~4%的蛋白質,其中有8成為酪蛋白,另外2成則為乳清蛋白。不過乳清蛋白在約80°C時會產生變性、遭到破壞,降低部分鮮乳中乳清蛋白所提供免疫調節、抑制細菌的機能性。而水溶性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1、B2)在熱環境下也會受到影響而流失。像乳清蛋白、維生素等鮮乳中的機能性成分,雖然會因為高溫而受到破壞,不過也並非鮮乳中主要提供的營養素,就整體營養價值來看,影響並不大。迷思6:多喝鮮乳真的能補充更多鈣嗎?鮮乳雖然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食物來源,但並不代表你喝越多就能吸收越多。喝下一杯鮮乳,其中「鈣」的吸收率只有30%~32%,且喝進去的鈣是存在於血液中,並不會馬上進入骨頭中,也就是說,血鈣濃度高不代表骨骼中的鈣濃度高,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才能增加人體骨骼鈣質的吸收,而維生素D可以從雞蛋、豬肝、鮭魚等食物中攝取。迷思7:鮮乳中會有藥物殘留的食安風險嗎?2013年商業週刊《牛奶駭人》的烏龍報導,指出台灣有進7成鮮乳含有抗生素、抗憂鬱、避孕藥物的動物用藥,並指出可能造成肝腎負擔、過敏等身體危害,造成消費者對喝鮮乳的恐慌。不過農委會及澄清並抽驗台灣13家CAS乳廠的原料生乳,檢驗86項「動物用藥殘留抗生素」、塑化劑、抗憂鬱劑、止痛劑等項目,均符合規定。而台灣是禁止對牛隻注射生長激素,抗生素也僅能用於治療,所以台灣鮮乳中並沒有藥物殘留的疑慮。迷思8:鮮乳中有高量雌激素?乳牛之所以一整年都可以產奶,是因為乳牛的「品種」所造成,並非使用藥物或施打雌激素。而雌激素在血液中主要由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來結合運送,也就是說,雌激素並不會輕易進到牛乳中,所以不用擔心牛乳中會有雌激素的存在。迷思9:有「鮮乳標章」才是真的鮮乳嗎?要取得鮮乳標章,需使用「國產生乳」為原料,且需領有乳品工廠登記證的乳品廠並訂有契作生乳才可申請,其標章的設計用意是用來控管乳品廠的生乳量與銷售量是否對等,因此市面上有些沒有乳品廠的小農品牌鮮乳無法申請標章。而要能稱作「鮮乳」,依照《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只要以生乳(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3055)為原料,經過加溫殺菌、包裝後以「冷藏」形式供飲用之乳汁,皆可標示為「鮮/牛乳」、「鮮/牛奶」。也就是說,並不一定要取得鮮乳標章才是真鮮乳,可以從成分表來看是否以「100%生乳(符合CNS3055生乳之規定)」為原料,且產品規格是否符合CNS3056鮮乳之標準。迷思10:「業務用奶」是什麼?是化工奶嗎?「業務用奶」為在連鎖咖啡廳、手搖飲店使用的乳品來源,其中包括鮮乳、保久乳、冰磚奶、乳粉等原料,其實都可被稱之為業務用奶,並非所謂的化工奶。因商業使用需考量成本、貨源穩定等因素,會有以其他乳飲品來替代鮮乳使用的情況,其中進口冰磚奶為台灣連鎖咖啡業中最常使用的乳源。【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殺菌加工不只擔任牛乳安全重責!保存溫度、風味、營養物質也全靠它決定▶植物奶想將動物奶踢下飲品寶座?營養價值大不同 兩相難以取代▶想獲得牛奶好處,小孩怎麼喝才健康?解決3大常見營養疑問(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2-13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課程】貓狗換季抓不停 毛小孩照顧指南
哈啾!好癢!跟人類一樣,季節交替寵物也有過敏反應,如出現重複打噴嚏、瘋狂撓癢、流眼淚等異常症狀,飼主就要有所警惕並多加留意,若疏忽大意,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疾病,錯失就醫良機。⚠ 該如何判斷毛小孩有無可能的過敏反應?1. 頻繁打噴嚏2. 頻繁搔癢舔毛3. 頻繁眨眼、流眼淚4. 耳屎多、有分泌物5. 皮膚健康狀況異常上述情形,皆為毛小孩的過敏反應,且經常發生於季節交替期間,需從寵物起居環境、日常飲食等因素開始改善,除此之外,提醒飼主多加留意是否為疾病、傳染病或寄生蟲導致,必要時還需求助獸醫師。想預防毛孩過敏不適嗎?你可以先觀察毛孩過敏反應再找尋過敏源,並盡量避免接觸,以緩解毛孩過敏症狀。若你對於毛孩換季過敏照顧仍充滿疑問,快來觀看「貓狗飼主的5大換季疑問」由樂膚莉動物醫院(皮膚/過敏科)蔡曼琳院長為大家一次解惑。❓貓狗飼主5大換季疑問1. 毛孩適合穿衣嗎?穿什麼才保暖2. 毛孩瘋狂打噴嚏流眼淚怎麼辦?3. 怎麼停止毛孩一直抓癢、撓耳朵?4. 餵毛孩吃羊肉皮膚真的可以變好嗎?5. 毛孩需不需要吃益生菌改善皮膚狀況?⭐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等同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後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熱門搶先看🔥毛孩吃益生菌有沒有用?獸醫帶你從論文解析📍課程重點📍◆看3篇益生菌研究論文報告怎麼說◆飼主必學的皮膚搔癢的專業術語👉前往觀看毛孩冬季衣服怎麼選?3撇步獸醫師告訴你📍課程重點📍◆正確幫毛孩挑選適合的衣服◆視情況調整毛孩穿衣服的需求◆不同品種需要的衣服👉前往觀看貓狗一直打噴嚏流眼淚 釐清2大主因效率改善📍課程重點📍◆認識貓狗換季打噴嚏2大原因◆從行為症狀觀察貓狗身體狀況◆其他會非過敏引起的打噴嚏原因👉前往觀看貓狗瘋狂抓耳朵 飼主要小心耳疥蟲寄生📍課程重點📍◆各式耳朵過敏、搔癢的原發因子及繼發因子◆從貓狗耳屎外觀判斷是否為耳疥蟲寄生◆省下醫藥費的正確方法及NG行為◆必須就醫的情況及應準備事項👉前往觀看羊肉讓貓狗皮膚變好?獸醫師告訴你真理📍課程重點📍◆認識羊肉對貓狗幫助的關鍵◆哪些食物可能是過敏原◆其他也能幫助貓狗皮膚變好的食物◆羊肉讓貓狗皮膚變差的可能性👉前往觀看
-
2022-12-08 醫療.自體免疫
保濕品不能一罐到底 異膚兒才能好過冬
冬天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季節,許多異膚兒家庭苦不堪言,醫師提醒異膚兒的家長,做好皮膚保濕、避免過敏原刺激,是對抗異膚的兩大關鍵,平時應正確使用適合的保濕產品,衣物選擇純棉材質,避免毛衣與合成纖維等成分,而且要寬鬆舒適,別因天冷就把孩子「包緊緊」。保濕產品三大原則:成分、廠牌、試用日前部分異膚兒家長揪團購買異膚保養品,不料其中含有禁藥雌激素,造成異膚兒性早熟,讓家長為選購保濕產品頭痛不已。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表示,常見的性早熟特徵包括小女孩胸部提早發育、假性月經,男孩則是出現女乳症,家長一定要慎選保濕產品。他表示,選用保濕產品有三大原則:成分、廠牌、試用。首先是成分盡量單純,不要含有香料、色素、精油、防腐劑等成分,並避免含有動物性油脂(例如綿羊油、馬油、蜂王乳等),以免動物性蛋白質引發過敏反應。其次是選購知名大廠牌的保濕產品。姚宗杰說,大廠牌受到國家級的管理監督,品質有保障,出了問題更能快速找到源頭。他也建議家長可向醫師諮詢部分知名大廠生產的專業級保濕產品,這類產品含有天然保濕因子或抗發炎成分,比一般保濕產品的效果來得更好。此外,使用保濕產品前應先試用,他建議異膚患者先在手臂內側或耳後試塗一點,觀察幾天確定沒有不良反應後,再開始塗抹患部。保濕產品別一罐到底姚宗杰指出,異膚的主要原因是皮膚屏障有缺陷,因此第一步的基礎治療是做好保濕,強化皮膚屏障。他建議異膚患者每天應塗抹保濕乳液兩到三次,同時每天以攝氏33至38度的溫水淋浴或泡澡10至15分鐘,並在沐浴後5分鐘之內立刻塗抹保濕產品以鎖住皮膚水份,平時一旦皮膚感到乾癢不適時,也要立刻補擦保濕品。此外,保濕產品要視季節和膚質調整,不能「一罐到底」。 姚宗杰解釋,保濕產品依含水量多寡分為乳液、乳霜和油膏三類,乳液水份多、質地清爽,適合易流汗的夏天,相對地,油膏油份高、質地滋潤,適合乾冷的冬季。他也說,塗抹保濕產品只要薄薄一層,若為求效果而塗得太厚,會造成毛孔無法呼吸,最後阻塞形成痘痘。異膚的另一個關鍵成因來自免疫功能失調,患者要避免過敏原刺激。姚宗杰表示,冬季穿著的衣物較多,皮膚容易受刺激誘發過敏反應,最好選穿質地柔軟的全棉服飾,不要穿著毛衣或化學合成材質,並保持衣物的寬鬆,如果怕冷而把全身包緊緊,小心可能會因悶熱流汗反而刺激皮膚。治療藥物推陳出新 姚宗杰強調,保濕雖重要,但絕非萬靈丹,症狀嚴重時一定要接受專業治療,以前部分家長會擔心異膚治療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引發副作用,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但近十年來異膚治療有很大突破,許多藥物只要定期監測使用後的反應,即可避免副作用,甚至幾乎完全不必擔心風險,例如生物製劑就是中重度患者很好的選擇。生物製劑是一種精準醫療,2021版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診療指引已將生物製劑列為局部藥膏治療控制不佳之嚴重病童的第一線附加治療選項。姚宗杰說,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生物製劑用於6個月大以上的嬰幼兒安全無虞而且有效,美國已開放幼兒使用,我國也開放6歲以上兒童使用,因此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
2022-12-07 養生.抗老養生
「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約在每年12/6-12/8之間。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1-2成,所以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特別是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冬季飲食偏好重鹹重辣,如麻辣鍋、薑母鴨等,加上身體活動度下降,會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三高的患者應每日監控血壓、血糖,並按時服藥,出外運動、泡溫泉時應避免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冬季養身秘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我們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又在《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一方面養足精神,更可以避開夜晚及清晨最寒冷的時段。冬季保暖首重頭腳,以中醫觀點來看:「頭為諸陽會,寒從腳下生。」除了多添加衣物之外,出門多戴頂毛帽、穿雙厚襪子,更能防止風寒入侵體內,晚上以溫熱水泡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中醫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中醫稱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在這邊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子宮)的功用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冬令進補停看聽,你的體質適合嗎?冬天的街道總是充滿著撲鼻的中藥香,也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常見的藥膳如薑母鴨、當歸羊肉湯、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等,民眾常會有以下疑慮:「哪種藥膳適合我? 我的體質適合吃補嗎?」以下幫大家簡單的分成兩類:1.不適宜進補的體質: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口瘡、便祕、臉頰冒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發炎性疾病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若屬於此類的民眾抗拒不了美食的誘惑,建議可在藥膳裡多加點蔬菜及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2.適宜進補的體質: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此類患者進補時也不宜過度食用,適性適量即可,中醫有所謂「虛不受補」之說,意即不是身體虛就可以不忌口的亂吃補,小心導致上火及體內痰熱、濕熱堆積,造成脾胃運化的問題。現代人普遍營養均衡、甚至過剩,建議進補時機可以選在寒流報到時,以一星期不超過3天為度,適當的進補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的原則。提醒您,若對於藥膳飲食或體質上有疑慮,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來替您辯證論治,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食補藥膳。
-
2022-12-04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和豆漿哪個比較營養?營養師詳解2者強項及誰不適合喝
冬天早晨,來杯溫熱的牛奶或豆漿,帶來幸福感,而豐富的營養也喚醒身體的元氣。在超市的冷藏櫃,鮮奶和豆漿是鄰居,你是否曾在此猶豫買鮮奶好,還是豆漿好?牛奶含鈣多、維生素A豐富;豆漿不含膽固醇、膳食纖維豐富,這兩種飲品有各自的營養專長,我們請營養師分析,看看你適合哪一種,或者,兩種輪流喝,是更營養均衡的選擇。早晨喝一杯牛奶或豆漿醒腦,豐富營養也補充身體元氣。營養師提醒,許多人誤以為「豆漿可以取代牛奶」,其實牛奶和豆漿所含有的營養不同,雖然都有蛋白質,但動物性、植物性各有不同特色,而兩者的鈣質含量差別大,建議輪流喝或挑選適合補充品,才能均衡營養。牛奶強項→鈣、維生素A、B營養師張家榕表示,牛奶屬於乳製品,是常見補充鈣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尤其每100ml的牛奶中,即有100mg的鈣質,更是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營養師夏子雯表示,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B6、B12、D、K,而維生素D及乳糖、蛋白質、胺基酸則有助於增加鈣質吸收。以補充鈣質來看,夏子雯指出,成年人一天需攝取1000mg,青少年需1000至1200mg,而更年期婦女一天也要1200mg,飲食中如小魚干、小方豆干、黑芝麻等鈣含量高,但較難大量攝取,因此牛奶是快速補充鈣質的來源,或透過鈣片來補充。牛奶富含維生素B2,也可解決口角發炎問題。豆漿優點→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張家榕表示,豆漿為豆魚蛋肉類,富含膳食纖維,含有大豆異黃酮、卵磷脂等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可緩解女性更年期所產生的不適;卵磷脂可乳化油脂,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脂肪乳化成微小粒子,使其溶於血液中,運回肝臟被代謝掉,有助維護心血管健康。夏子雯表示,豆漿是良好蛋白質來源,一般市售盒裝豆漿400毫升,約有2份蛋白質,若濃豆漿約3份蛋白質,若一天需攝取6至8份蛋白質,每天喝一瓶豆漿即可補充2至3份,且豆漿內含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含量。用豆漿補鈣,CP值太低;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注意血糖。比較牛奶、豆漿的熱量,張家榕指出,以100ml來看,全脂牛奶平均為63大卡,無糖豆漿則是35大卡,兩者所含有的蛋白質約3克,但熱量卻相差近一半,想要減脂的民眾多半選擇補充無糖豆漿;但若想增肌,則可選擇低糖豆漿或是低脂牛奶;牛奶有助於生長發育,衛福部也建議小朋友每天攝取1至2杯,補充每日所需的鈣。。張家榕表示,鈣質有助肌肉、神經放鬆,因此許多人睡前習慣喝杯牛奶較好入睡。但若有乳糖不耐症、乳製品過敏者,喝牛奶容易脹氣;而牛奶中的乳糖會影響血糖波動,有血糖問題、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時應注意份量。常有人誤認「牛奶可用豆漿替代」,張家榕表示,若要補充蛋白質,豆漿的確可以作為替代選擇,但若要補充鈣質,每100ml的豆漿僅有14mg的鈣質,要補充鈣「CP值太低」,建議鈣質補充可透過其他食物,像是豆腐、豆乾、小魚乾、芝麻來攝取。動物性蛋白含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含纖維、特殊植化素。牛奶、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分別是動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張家榕指出,動物性蛋白中含有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此外也含有維生素B12,有助於鐵質吸收;而植物性蛋白除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等,其餘需搭配全穀類,蛋白質吸收才較佳。不過植物性蛋白含有膳食纖維、特殊植化素,且飽和脂肪較低,較不會造成膽固醇過高問題。營養師分析乳糖不耐症 改喝優酪乳夏子雯指出,乳糖不耐症者因缺乏乳糖酶,無法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產生脹氣、腹瀉等不適症狀,若仍想喝牛奶,可嘗試連續喝1至2周,誘發體內乳糖酶生成,若無法適應身體不適,可改選擇優酪乳、優格、低乳糖牛奶等乳糖含量較少的,或選擇無乳糖牛奶。全脂或低脂 看個人需求市售牛奶分為全脂、低脂等,夏子雯表示,以國健署建議來看,一般人無論喝哪一種乳品皆可,像小朋友成長過程很也需要脂肪,喝全脂牛奶也很好。至於有高血脂、三酸甘油脂較高者建議選擇低脂;有糖尿病者應控制份量;腎臟疾病者不建議攝取高磷食物,牛奶就是其一,建議要觀察抽血報告再飲用。痛風患者 也能喝豆漿黃豆雖然屬於高普林食物,但豆漿是中普林食物,張家榕表示,當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不要喝太多豆漿,若沒發作,每天一杯豆漿不是問題。夏子雯表示,許多文獻指出,攝取黃豆製品後血中尿酸會微幅增加,但跟痛風發作並無相關;反而是酒精、含糖飲料才會抑制代謝、使尿酸值過高,更應避免。
-
2022-12-02 醫療.感染科
細胞流感疫苗抗冬季殺手 過敏體質者的新選擇 高危險族群快打流感疫苗
天氣漸冷,流感也將進入冬季高峰期,這三年因為新冠肺炎肆虐,民眾對施打疫苗增強保護力已經有健康意識。隨著邊境解封、口罩政策鬆綁,病毒可能頻繁入侵,為避免雙重病毒威脅,應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因流感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12月至隔年2、3月,隨著氣溫降低,流感病毒更為活躍,陳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陳信宏呼籲民眾,應儘速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嬰幼童以及免疫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冬季拉警報 小心併發重症風險流感與一般感冒病原不同,不少人誤以為流感只是病情較為嚴重,多喝水、多休息就會痊癒,輕忽大意延誤治療,就醫時已衍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陳信宏說,流感的症狀為急性發燒、頭痛、咳嗽、疲倦、全身肌肉痠痛,容易跟新冠肺炎搞混。兩者雖然都是以侵襲呼吸道為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新冠肺炎則是冠狀病毒,致病原不同,疫苗應該打好打滿,減少重症和病毒間的交互作用。「我已經打過新冠疫苗了,還要打流感疫苗嗎?打太多會不會對身體不好?」陳信宏表示,民眾最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台灣施打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安全性相當高,接種「流感+新冠」可加強雙重保護。如果擔心疫苗副作用不適,可以間隔一周再進行施打,其他則應避開確診染疫的急性期、密集的化療或放療期,而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病情穩定或免疫力恢復後再接種。流感疫苗新選擇 降低副作用流感的傳染力強、發病率高,施打疫苗確實可降低感染的風險。陳信宏強調,完成接種後,還需要二周時間產生保護力,自我健康管理應該超前部署,在進入冬天的高峰期前先做好準備。目前市面上的流感疫苗除了傳統的雞蛋培養方式,2020年引進新款「細胞培養疫苗」。有別於傳統利用雞胚胎蛋生產疫苗的方式,細胞培養是藉由哺乳類動物的細胞製造,疫苗抗原反應比較穩定、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低。細胞培養疫苗與傳統流感疫苗同樣都是不活化疫苗,因為製程穩定、比較不會產生抗原突變,在體內引發「精準的免疫反應」,能產生更多保護效果。陳信宏說,對雞蛋物質過敏者,細胞培養疫苗是另一選擇;而對特定物質或藥物過敏的人,接種前可諮詢醫師,提早施打會讓免疫系統提早產生抗體。高齡長輩、幼兒、患有慢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更有迫切施打流感疫苗的必要,多一層保護。延伸閱讀:新冠、流感雙面夾擊 美研究:細胞流感疫苗保護力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