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醫聲.癌症防治
搜尋
退休準備
共找到
312
筆 文章
-
-
2023-02-18 退休力.理財準備
你一定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專家傳授房地產高手入門15招
豬站在風口上也能飛,很多人成功並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坐出了正確的選擇。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買房最忌諱的就是「三不靠」:不靠捷運、不靠學區、不靠周邊配套(生活機能),專家教你教你房地產煉金術「高手入門15招 」。房地產高手入門15招十五年前買房不用糾結,只要敢買,無論買在哪裡你都能賺到錢,現在不一樣了,如果要買的房子能夠增值、保值,必須多考慮。此時,構建正確的買房思維就格外重要,思維正確了,才能引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1.決定房價的中、長期關鍵是「人口」 我們要遵循城市化發展規律,要到人口大量淨流入的地區去買,長期看,六都以外的人口持續淨流出,包括六都也只有部分是人口持續淨流入,而台北則因房價太高、成屋有限,造成人口外溢。 2.買房要選擇「二手房+流動性強」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房子是不是值得買,要看這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是否成熟,我們買房最好選擇二手房成交量大於新房成交量的城市,有人接盤的房子不怕房價跌,反之,沒有人住的房子,即使再豪華也是建築垃圾。 3.對房屋的「價格」要有正確的認知 一套房子的價格組成中,土地的價格才是關鍵,房子升值其實是土地在升值,豪宅和普通住宅的建造成本相差並不太大,而在土地廉價的郊區蓋的所謂豪宅,大多是溢價,是概念的炒作,很難有後續上漲的空間。同樣的預算寧可在中心城區買普通的住宅,也不要到郊區買豪宅。房子建在什麼地方,才是房子價值之所在。 延伸閱讀:等待毀一生!別覺得積蓄不多買房就拖 專家傳授房地產的防身17式4.買房不要貪圖便宜 一般情況下,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買的貴,將來賣的貴,買的便宜,將來賣的話也很便宜,甚至還會賠錢。 5.海外房產不要碰 國外人生地不熟,文化和政策差異很大,稍不留神就會掉進坑裡。所以千萬不要聽信那些仲介的胡扯亂蓋,他們為了高昂的仲介費用連哄帶騙,吃人不吐骨頭。 6.買房切忌盲目跟風 要冷靜,不可盲目追高,大多數人都是買房小白,沒有專業知識,也不長期追蹤房市動態,當你聽說房價漲的時候,其實房子已經漲過頭了,進場已經太遲。 7.一定要有房 在未來,階級分化嚴重,有房就是有產、無房就是無產,為自己也為家人著想,一定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事實上,房價走勢對於剛需真的不是那麼重要,別妄想抄底房市,多想想自己要什麼,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買房。而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房子,就是你感覺有點貴,但是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買得起的房子。尤其不要對第一套房要求太多,我們要階梯消費!理性置換。 8.「淡季」才是購屋的好時機 每間房子的特點、屬性、品質各異,而每個人對房子的品味和愛好也是獨特的,但若單純從市場走向來看,淡季會是購房者置業的一個好時機,因為淡市時意味著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價格也更趨於合理,買房會比較有機會佔到便宜。 9.選擇「利率低」的時候進場 如果購房者手中有充足的資金,或資金的流動性相對順暢,且有購房打算,那麼可以在銀行利息還高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房子出手購房。但這個決策應該是建立在自身支付能力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跟風,以免一旦超出實際經濟能力,很可能會因還貸壓力影響未來的生活品質。 10.買房應當關注「區域供應量」當市場處上升態勢時,一手房的價格會高於二手房;反之,在房市不振時,部分一手房的房價格甚至有可能低於二手房。在同一個區域中,房價往往受這兩者案量的影響。 比如,當一手房供應量較多的時候,開發商為了爭奪客戶而競爭,價格會相對合理,對於購入新房的購房者則相對合適;而當一手房供應量減少的時候,面對市場需求,就可能會出現賣家囤貨居奇,價格上漲的情況。 11.房貸不超過收入「4成」 據「標準普爾」的家庭資產配置的建議,房產作為一種兼具投資保值的大宗商品,佔據家庭資產的30%是最為健康的。但在台灣的三大都會區,房產大多占到50%~70%的比重,而且這種情況還很難改變。 再從還款來看,房子的頭期款往往是舉全家之力,而貸款則多由購房者單獨承擔。我們可以根據每月收入的情況來考慮房貸的承受力。建議房貸占比家庭收入不要超過40%,至少還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和體面的生活。 12.地段>產品 李嘉誠雖然已經不在江湖,但他關於地段的傳說一直留傳在江湖上。因為他曾經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 首先從居住體驗來看,你會適應一間不大的房子,卻永遠適應不了單趟1-2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一個距離工作地點近的地段就是好地段,住在這裡幸福感會與日俱增。再者從增值保值維度來看,好地段的房子更具增值保值的空間。 13.「易跌難漲」的房型不要碰 當買房的人聽到當初和買入價差不多的其他房子又漲了多少多少,而自己的房子卻絲紋不動或者像蝸牛一樣只爬了一點點的時候,可能心裡上會覺得不是滋味。 剛需真的可以不在乎房子的漲跌嗎? 剛需真的不怕自己房子跌價嗎? 剛需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受薪階層,賺錢不容易。收入越高的城市,消費越高,而剛需一般是事業剛起步的,所以每塊錢都是費盡千辛萬苦才賺到的,算一算要賺到每一塊錢都是淚,靠這麼點收入想存錢買房很難,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花錢的地方,水電費、交通費、租金,如果再有個車,還有保養費、油費、保險費、停車費等等,一個月下來,也剩不下來幾個錢了。要知道,以目前全省的房價,絕大多數剛需要買一間像樣的房子都得省吃儉用,再東拼西湊後,背上個二三十年的貸款,整個過程說像「剝了一層皮」也一點都不過分。 一個人要不吃不喝16年才能賺夠買一間房子的錢(以台北市為例),一個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是多少?45年左右,感受一下。16年不吃不喝才換來的東西,這種等級的操作,剛需怎麼可能不小心再小心,對價錢看的比命還重?同樣是一個兩房一廳的房子,1,500萬買下來和1,600萬買下來,好像只差了100萬,就差7%而已,但這100萬對剛需卻是要命的大事,100萬可以直接拉低一個剛需的小家庭幾年的生活水準。 如果這房子一年以後跌了100萬,你說剛需一家談起來是什麼感受?如果跌了500萬呢?那更不得了,會不會想去撞牆? 如果漲了100萬呢?這可不是什麼紙面富貴,剛需如果用1600萬賣了1,500萬買的房子,難道不開心? 剛需買房的錢是辛苦錢、是血汗錢、是省儉錢、是親情錢、是養老錢、是人情錢,一分一亳都不容易,這錢賠不得。所以剛需對房價看的可比投資客重要多了! 14.要勇於逆勢操作,特別是房市處於下行階段房市的下行階段往往也是買房的好時機,除非建商已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否則建商公開再降價的空間已經有限,倒是可以利用關係,和建商誠意私下議價,在當前新屋量餘屋量尚高的情況下,說不定有可能議到一個不錯的價格,但是不要期待會有腰斬價,畢竟建商有它的成本,沒有人會願意賠本賣房給你。 再以當今雙北為例,土地價所佔的成本比例,台北市已在6成以上,新北鄰近台北市的區域(永和、中和、新店、三重、新莊、板橋)也在5成以上,加上營建成本,其實讓價空間都已經不大,買家亂砍價,除了讓人覺得「搗蛋」之外,賣家根本不會搭理,而白白的浪費了一個原本有利的好交易。所以我的意見始終一致,有需求的剛需購房者,這個時候真的應該好好勤看屋,做好自己的購屋計劃,見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好物件,勇敢而誠實的去誠懇議價,那麼你會有機會議到這一段時期(包括未來幾年)最好的價格。 作為剛需,既然瞭解自己的辛苦,那就更應該研究一點房市,學一些基本的市場規律,至少大概知道那裡是坑,什麼時候是漲過頭了,不能頭腦一熱當了接盤俠。 15.設定目標——在未來賣出時,也能賺到錢 如果剛需對自己的判斷真是沒有把握,不妨諮詢一下有經驗的高手,但要有前提。首先:剛需要有最基礎的房市知識(看完本書就可以具備),有做基礎判斷的能力,這樣和高手在談論也會有交集,對方知道你懂也會願意和你深入溝通,自然你就能獲益更多,風險更小。 再者:就是坦坦蕩蕩的承認,剛需也一樣有未來房價上漲的需求!接盤俠這種「偉大」的工種應該是已經賺的肥滋滋的炒房客去當,而不是剛需!畢竟,剛需的第一套房基本都是要置換的,換房的時間一般是在6到8年,這段時間如果沒有回到平均漲幅,那麼一些本來該屬於他們的財富就永遠的失去了。切記:財富增長的路上,一步落後,後面步步都會落後,差距只會越拉越大。所以說,作為一個靠雙手打拼的剛需,要對自己的錢財負責,記得抽時間、花一些精力學點基本的房市知識,做好自己的主人。 本文節錄:《小資族房地產交易勝經》一書
-
2022-12-14 退休力.社會連結
2022退休力/人類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孤獨」的時代!專家建議唯一方法抗孤寂
人類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孤獨」的時代。早在二○一八年,當時的英國首相梅伊即任命首位「孤獨大臣」;遭逢世紀疫情,日本於二○二一年二月成立孤獨與孤立對策擔當室,希望在「孤獨」手中搶下更多生命。近三年來,疫情使人們與他人接觸減少,「一個人」成為一種選擇,也是不得不,面對「孤獨」,成為新的學習與挑戰。英國孤獨大臣的英文頭銜是「Minister of Loneliness」,「loneliness」在英文是傾向寂寞、孤單的意思,但中文的「孤獨」卻並非全然負面,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分析,真正帶來負面影響並造成傷害不是孤獨,而是孤寂的感受。對抗孤寂,增強人際與社會各種連結,增加腦韌性是最好的方法。社會連結 退休五力最弱一環不過,聯合報連續三年退休力大調查,「社會連結」都是退休準備五個核心能力中最弱的一環,今年平均僅五十二點九分,是退休五力分數最低,在「有被需要的關係,如需要去付出、照顧、關懷的對象」、「有相互扶持的關係」、「有無結交新朋友」等選項,填答者的分數皆偏低。社會連結讓人避免成為孤島,諮商心理師林萃芬也表示,「人什麼時候會退化得很快?就是人際互動大幅下降的時候。」胡海國建議,先認識什麼是孤寂感,並對自己的生活型態、個性有自覺和警覺,透過心腦操練,「創造緣分」,維持對社會、對自然的多元感知與連結,是避免孤寂傷害最好的方法。孤寂傷心 影響大腦也易自傷 孤寂感可從三面向檢視,首先在與人共處時感覺受忽略、不被重視,再者在人際關係上感覺被孤立或隔離,最後是喪失親密感,想要人陪的時候無人陪伴。胡海國說,孤寂感造成的負面感受,長期不只影響心情,也影響大腦,孤寂感讓掌管理性思考區域的前額葉自制力變差,使人衝動,嚴重時自傷,甚至傷人。為何陷入孤寂泥淖?胡海國分析,首先是「追求成就和工作發展」的生活,工時過長、強調績效,迫使人們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再者是「過度投入資訊世界」,手機、電腦、電視的資訊豐富、唾手可得,人們很容易把工作以外的時間全投下去,若錯失與日常事務、興趣、朋友,甚至家人的連結,恐身陷「孤島」的高風險而不自知。善用社群 交流打氣體現自我但資訊世界帶來的影響並非全然負面,端看是否善用,社群也可能帶來更多連結,例如四十歲以上熟齡族創作分享平台「Encore 安可日子」,創辦人林宜靜表示,平台上的「大哥大姐」們,有閱歷有看法,認真生活,在平台上分享生活與經驗體現自我價值,也彼此打氣,相互交流。 如何做到心腦操練,胡海國建議,創造緣分是最簡單的做法。他舉例,不只人與人,也包括人與自然、人與歷史文化,例如出門跟社區管理員微笑打個招呼、去戶外看看花草樹木,看到美景就拍照分享給朋友、參加認識文史風俗的活動等。創造緣分 豐富心靈維持健康 自認個性內向,更要有意識地創造並維繫緣分。胡海國表示,有血緣原生家族要好好經營,與沒有血緣但合得來三五好友,自然而然凝聚成「精神上的家族」,也很重要;可以主動打電話給對方,關心對方近況、聊聊輕鬆話題,漸漸地三五成群參加活動、聚餐聊天,有這樣一群朋友在身邊,就不會感到孤寂。林萃芬也說,儘管隨年紀增長,難免累積創傷和失落感,但心態保持年輕活力、能自得其樂、會對事物好奇,這些都是維持心靈自由的寶貴能力,也是預防退化、維持健康的關鍵。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3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如野菜般強韌性格,張獻文「與其靠別人,不如好好養活自己」
張獻文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專研野菜。一個人的生活準備,最重要就是「不要怕事」,一旦怕事了,就甚麼事都做不起來。最擔心自己健康出問題,畢竟獨自生活,一旦生病了,就得自己設法照顧自己。黑番茄圓圓亮亮、雪櫻子隨著風擺動葉片,這些「野菜」都是張獻文種在菜園裡的寶貝。十一年前他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發現原住民作為日常食材的野菜健康又無毒,但知道的人不多,於是收集各族野菜想種回部落文化,他一人打理全部的工作,「與其靠別人,不如好好養活自己。」 像落地生根的野菜一樣強韌。和家人聚少離多 並非單身也等同單身「自己並非單身,但也等同單身。」五十六歲的張獻文說,雖然有家庭,但過去廿年軍旅生涯,和家人聚少離多,大部分時間一個人都待在營區部隊。現在雖然退休,太太和女兒住台東市區,他在達仁鄉森永部落種野菜、 奔走各縣市推廣野菜教育,「說目前一個人也算是吧。」專研野菜 為部落找出路,為自己找人生新方向張獻文自空軍退伍後返回部落,離家多年,部落沒落的速度讓他心驚也不捨,退休的他正在自己尋找人生新方向,有一回前往自家農地,發現長輩食用野菜,想到原住民野菜是大自然給予人們最健康的食物,為何不好好利用?於是專研野菜,也為部落找出路。或許是軍人獨立自主的個性和習慣,張獻文決定後半輩子都靠自己來生活,「現今的社會不再是靠兒女或家裡面來照顧自己。」他認為未來社會獨自變老的人會愈來愈多,與其靠別人,不如給自己生存的技能來養活自己,不愁沒飯吃,看別人臉色。一個人生活 最重要就是「不要怕事」他表示,一個人的生活準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怕事」,因為一旦怕事了,就甚麼事都做不起來。張獻文決定種野菜前,確實會擔心成功與否,一開始他選擇種植的十幾種野菜,有一半無法順利栽種培育,雖然失望,但沒有灰心,跑去很多農政機關及學術單位一再請教學習,最後終於成功。 當然,得失心不要太重,樂觀正面面對,時時轉念思考。張獻文說,光是栽種就死一半,很多人會選擇放棄,更別說還要去不斷的請教別人,一直嘗試,尤其像他都快要步入老年了,人家說「人愈老愈怕事」,但他偏不信,這些事反而成為轉念後的動力,「事多了就不怕沒事做。」最擔心健康出問題 時時保持小心一個人在部落打拼,張獻文坦言最擔心自己健康出問題,畢竟獨自生活,沒有家人在身邊,一旦生病了,就得自己設法照顧自己。所以他定期健檢,隨身準備生活所需藥物,手機隨時保持暢通,以便不時之需。「一個人時時保持小心。」一般生病還好,最怕摔倒或意外,他時時走路走穩,注意周遭環境,下田也小心翼翼,避免自己受傷。每天充實過日子,從軍中就開始學會分配時間,反而讓他愈活愈年輕,愈活愈值得,真正理解退而不休。他說,剛退伍時沒有事做,人老得快,四十幾歲感覺像六十歲,現在五十六歲反而像卅幾歲一樣。人真的不能退休沒事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快樂的事,保持隨時動腦,動身體,人就活化起來。張獻文從自家的五分地開始種起野菜,十一年來栽種野菜超過上百種,成功栽植廿種常用野菜。如今不只在部落成立野菜農園,還遠赴台中、桃園及新竹等部落教導野菜種植技術及行銷推廣,還開賣野菜料理,看到大家喜歡野菜,他一個人的辛苦就值得了。●張獻文小檔案 年齡:56歲職稱:台東達仁鄉森永部落野菜推廣人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不要怕事,事多了就不怕沒事做。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3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照顧失智父體認「老一點也不浪漫」!房婧如: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
六年前陪伴九十五歲失智又罹癌的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房婧如才深刻體會,老一點也不浪漫。一個人過好單身生活,要學會獨處、珍惜朋友、改變心態,「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嘉義市政府前文化局代理局長房婧如,六年前陪伴九十五歲失智又罹癌的父親走完最後一程,深刻體會,老一點也不浪漫。63歲的她去年檢出乳癌,她重訓、練瑜珈、爬山保持健康,她說剩下的好時光不多,珍惜每個朋友,但多數時間獨自一人,做喜歡的事情,也要學會獨處。房婧如是嘉義人,哥哥和妹妹畢業後都留在台北工作,她自民國81年返鄉到市府服務,一直與父母同住。她回憶,適婚年齡時在家被父母照顧,加上工作忙碌,不太有時間考慮因而磋跎。母親民國88年車禍過世,家中就她和父親相依為命,那年已40歳,之後更未想結婚一事,一路到退休。父親晚年失智近10年,後來罹患大腸癌。房婧如說,以前對「老」還覺得有點浪漫,照顧父親,才真正看到什麼叫老。父親聽不太到,老友前來探視,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根本無法對話;後期她想和父親對話,只能用寫的,眼看父親一步步凋零,深深感到,「人生走到這裡真的很孤獨」。陪伴父親的時光,房婧如也進入更年期,感受自己輝煌歲月已過,正一步一步走向父親景況。直到在聯合報讀到樞機主教單國壐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寫出病中感言,加上單國壐做生命告別演講,毫無保留地把老、病等無尊嚴攤在眾人眼前,一層一層地剝掉頭銜、地位回歸到自己,她才體會,「大家來世走一遭,只是各自經歷不同的人生體驗」,逐漸凝聚出正能量。「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房婧如說,父親105年過世後,她真正開始面對一個人的老後。練重訓、練瑜珈,有人揪爬山就跟著去,但衰老時時刻刻襲來,有時做瑜珈、拉筋,隔天早上起來全身還是僵硬,好像回到原點,就像神話中薛佛西斯每天推巨石,到達山頂後石頭又滾下來,從這樣循環找到生命意義,盡量好好活著。她去年摸到乳房硬塊,檢查出原位癌,必須動手術。原本想留嘉義處理,不過兄妹都在台北,考量萬一化療,後續生活起居問題,避免不想讓人麻煩、反而造成更多困擾,決定上台北開刀。這也讓她體會到,一個人住,只要自己健康都沒有困難。從去年3月到今年6月開刀加一連串檢查,幸好沒有擴散,此後對身體不好,例如染髮等,就盡量避免不做。一個人生活六年多,房婧如認為,過好單身生活,要學會獨處、珍惜朋友、改變心態。人原本就是孤獨的,有人排遣孤單的方式是交很多朋友、把生活排滿,但一味外求,反而白天愈熱鬧,黑夜寂靜愈 孤寂,反撲力量更強。朋友無法24小時陪伴,應該「要能與自己獨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像她喜歡閱讀、創作,就享受這些事情帶來的心富足。不過,人仍是群居動物,父親剛過世時,舅媽常會打電話來家裡,房婧如一接起,舅媽就會說「怎麼還在家」。為了讓親友放心,不管誰找她出門,她都答應,且高興地參加聚會,畢竟若時常拒絕,以後人家就可能不會再找了。年輕時或許小有齟齬,覺得少一個朋友有什麼了不起,現在朋友愈來愈少、不會愈來愈多,對每個人都很珍惜。房婧如也說,人生一世,經歷不同的體驗,人生沒有成功或失敗,現在回首,覺得人應該是需要結婚,不是為養兒防老或找個老伴,而是結婚生子才能擁有更多體驗。如今愈老心態愈不應該封閉,她嘗試各種不曾做過的事,跟朋友走白沙屯媽祖、從郊山爬到百岳,她說,像詩人狄倫.湯瑪斯(Dylan Thomas)所說:「不要溫順地走入那良夜,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房婧如小檔案年齡:63歲職稱:嘉義市政府前文化局代理局長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能幫助自己的人不多,所以要把自己照顧好。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2退休力/想像老年怎麼過?日本經驗傳授50歲該準備的獨老清單
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正在迎接人生一百年時代。過去日本人倡議的「終活」,是六、七十歲開始生前斷捨離、交代後事遺願、醫療抉擇等 ,近年愈來愈多人認知,可能得一個人走完人生下半場,於是許多人從五十歲就開始投入終活。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腳步緊跟在日本之後,日本提前準備終活的經驗,可提供觀察與預習。 踏出第一步 想像老年怎過日本政府調查,一九八○年全國有八十八萬一千人老後一個人住,推估二○四○年將達八百九十六萬三千人,且女性人數多、增加比男性快。台灣也類似,一九六○年總生育率百分之五點七五,如今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不及百分之一。未有伴侶、沒有子女,現代人有很大的機會,獨居離世。一位日本男性上班族說,五十多歲的同輩朋友突然生病,他體悟到人不會一直健康,趁有體力、健康許可的現在,提前準備。專家說,首先,想像老年怎麼度過,「老後以後如何生活」、「找到老後興趣」等有具體目標,便容易踏出下一步。列財產清單 檢視居住空間五十幾歲的人多半仍活躍於職場,退休那天突然到來,做任何事,起頭都難。所以退休之前,確認養老金是否充裕。列出財產清單,除了現金,有多少股票、黃金、藝術收藏等,以及退休金、老年給付能領多少,幾歲開始領。估出每月消費與非消費性支出,建立得安養天年的財務計畫。其次是整理。日本整理專家提醒,斷捨離的同時務必尊重家人:對你沒有任何價值的公仔,可能是子女在兒時的寶貝。在特定市場有價值的物品,不妨上網賣掉或是在自家辦跳蚤市場。專家還說,你捨不得丟的東西,千萬不要硬送給小孩或孫子,這種「遺物」,通常造成後輩極大困擾。再來是檢視居住空間。隨年齡增長,體能、肌力流失,若是自己房子,建議改裝無障礙空間。租屋族趁還有收入時,重新找適合高齡者的房子。沒有電梯的公寓,盡量選低樓層。住家安全性要高,日本老人成為犯罪被害者,有六成四是闖空門。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表示,也可以考慮群居,住養生村或高齡宅,有助重新連結人際關係,交到新朋友。生前與後事 找可信賴的人一個人住的話,留意地點是否符合以下條件。一是,有沒有親戚或朋友等熟人住在附近,不會孤獨、孤立而死;二,距離醫院、藥局會不會太遠,沿路交通對行人是否友善;三,距離超市或超商近不近,購買食材的地方太遠,對老人負擔大,有人因此放棄出門,在家衰弱至死。專家也建議,單身者回頭檢視人際關係,有沒有可以信賴拜託的人替你處理生前與後事,包括將來住安養中心成為聯絡人、失智無行為能力時的代理人。如果沒有,可考慮簽約委託專業第三方。只留醫療險 改訂數位報紙長者生活文化研究所代表理事小谷綠的先生過世十幾年,她說,喪偶後獨居要過的心寬,重點在「別做什麼」,而非去做什麼。現在她只煮中餐,晚餐用剩菜簡單加工,整理廚房也省事。打掃交給掃地機器人就好,不必用沉重的吸塵器。家務與三餐都是為他人而做,單身女性要從為他人做事解放。小谷提議一個人的老後,可以放棄的包括:壽險,留最低的醫療險,節省保費支出;銀行戶頭,只留一個,以免有帳戶成靜止戶被收費;市內電話,不會有電話找別人,自己用手機聯絡即可;電費改簽低用量合約;改訂數位版報紙,因為整理回收紙本報紙太累。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2退休力/為了獨立變老做準備 專家建議40歲就該開始
超單身世代,一個人已是趨勢,但一個人變老卻充滿了挑戰。知名YouTuber、台日混血的「鈴木」徒步環台,在他發布的影片中,有一天回到媽媽故鄉屏東鄉下探視九十二歲獨居的阿公。阿公初時不認得他,經與媽媽視訊認證,原本一口客語的阿公秒切換日語。鈴木問候阿公,阿公說自己身體健康,但希望有一台代步三輪車,鈴木送上阿公的喜歡紅豆麵包當作伴手禮。92歲獨居阿公 心繫要工作身為砧板師傅的阿公信奉「活著就是要動」,與孫子相認後,第一句話就是「你現在有工作嗎?」。阿公再三強調,「一定要有工作,身為男人必須要有工作。」、還說因為一直工作,所以身體健朗,甚至在小本子寫著「老後仍要工作」等字句。鈴木當睌原本要睡阿公家,卻被老鼠走路的聲音嚇到,半夜去便利商店過一夜。隔天鈴木重回阿公家,阿公非常惦念孫子,但鈴木接下來要繼續徒步台灣的旅程,阿公拄著拐杖送他出門,依依不捨。鈴木一直回頭揮手,在公車站等車回屏東時,也說一定要再找時間回來看阿公。鈴木探視阿公的影片逾七十萬人點閱,也有電視台報導,獲得極大回響,也引發了一些討論。祖孫互動感人,鈴木離開阿公的畫面讓人不捨落淚,但也有人指責,認為阿公居住環境不佳,家屬未善盡照顧責任,至少該請照服員或協助打掃環境等;還有人批評,阿公想要代步三輪車,結果金孫只送了紅豆麵包。一個人的老後 需支援系統一個人變老已成趨勢,但從鈴木阿公的例子不難發現,一個人想獨居,需要家人的配合與尊重,家人可能因此被批評不孝,壓力不小。也有些事情可能力有未逮,需要他人協助,例如打掃環境,需要代步車等,一個人的老後需要支援系統。討論熱烈,連鈴木的母親也來回應,解釋孩子成長環境中沒有老鼠、蟑螂,所以不怪他去便利商店過夜。也說鈴木一直認為自己有個了不起的外公,高齡仍然堅持工作的信念非常難得,感謝兒子的影片為父親留下紀錄。但她也說,父親獨居是他自己的選擇,雖然帶給家族擔憂和不捨,「但是他自己的人生、我們就尊重他的決定。」目前已有照服員定期到家,家人常常輪流回去看他,也幫老人家改善居家環境,目前沒有老鼠出沒了。「獨居是人生的一種選項,不應標籤化、問題化。」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表示,許多人一聽獨居老人,常聯想到可憐、孤單、沒人照料等,這是一種汙名化,如果經濟無虞且身體健康,「一個人」 不該與可憐、沒人愛等負面標籤畫上等號。為了老後準備 40歲就開始靜宜大學社工系退休教授紀金山創立好好園館,讓跨世代體驗共居,他持相同看法,一個人生活的重點不在於「有沒有房子住」,而是「有沒有人關心你?」對於一個人,紀金山給了一個符合時代意義的詮釋,「獨立是可以一個人搞定生活所需,包括健康及經濟,但獨居不等於孤獨、孤老,應該好好過日子,迎接各種挑戰。」「年輕時就應妥善理財投資、培養興趣,為老後準備」。年逾四十的上班族必須定期接受勞工健檢,陳正芬建議企業主協助經濟健康檢查,讓員工瞭解現階段財富、投資及保險能否撐起老後人生;也請大家正面看待一個人的老後,尤其自己能夠不成為子孫們負擔,應該開心才是。
-
2022-12-12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離婚、喪偶=人生悲劇?周品均:「無論幾歲,人生的各方面都不要想著要靠誰」
社會普遍認為一個人、單身「很可憐」,而且預設立場離婚、喪偶後,好像就會「孤獨終老」,在卅二歲結束一段婚姻的周品均並不這麼認為。她說,人活在這世界上,不是為了活在社會形塑的框架,也不是只要活在框架中就等於能得到幸福,生活是自己在過,開心與幸福得靠自己去追求。「一個人不等於孤單,晚年就算自己是一個人,那也是我選擇要過的精彩生活」時尚品牌Wstyle執行長也是東京著衣的創辦人周品均說,許多人對一個人總充滿著恐懼與慌張,甚至認為一個人很可憐、很可悲,面對離婚、喪偶、失戀、家人離開、小孩離巢等時刻,內心因為難忍寂寞,用情緒勒索、自怨自艾限制自己的人生,她說,心靈是靠自己滿足的,不該是一昧地向他人索取而獲得。離婚、喪偶的一個人=人生悲劇? 人生始終是你/妳一個人在過卅二歲,周品均結束一段婚姻,但她並沒有因為失去婚姻而感受到「心靈上的孤單」,她曾在YouTuBe頻道說「我知道,過去那一段婚姻,是一段不適合我的關係,所以我選擇分開」,離開之後,更勇於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周品均說,社會普遍認為一個人、單身「很可憐」,而且預設立場離婚、喪偶後,好像就會「孤獨終老」,她並不這麼認為。她說,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想要怎麼過,你想單身就單身,你想要再愛一次就去找對象。結束婚姻關係後的她,重新再談戀愛,比在婚姻裡時更幸福快樂,人活在這世界上,不是為了活在社會形塑的框架,也不是只要活在框架中就等於能得到幸福,生活是自己在過,開心與幸福得靠自己去追求,只要是自己想清楚後,選擇這是自己想要的。她說,這社會充滿各種框架,時至今日,所有人都還受著框架所苦,十七、十八歲考大學、卅歲成家立業、卅五歲前生小孩、婚後當家庭主婦、六十五歲退休等,這些對她而言都只是「僅供參考」的東西。「誰說卅歲一定要結婚?六十歲不能談戀愛?」,晚年的她希望自己無論幾歲,都要用自己的方式、擺脫框架的方式生活。每個人都該準備「一個人的晚年」 別總想著要依附、靠別人「無論幾歲,人生的各方面都不要想著要靠誰」周品均說,茶水間常會聽到,有人對單身女性說「快點結婚不要工作了,以後靠老公」;親友間也常會聽到「快點生小孩,以後老了就不用愁」,但現代社會變化得極度快速,通膨、少子化、老年化,你我都知道,現代要組一個家庭,沒辦法只靠老公、父母的餘生也沒辦法單靠子女。近期,她朋友的媽媽從職場上退休,獨自在家閒得發慌,開始找各種理由,要孩子們回家,要求已經在外組成家庭的孩子跟老公都搬回家裡住,拒絕媽媽,媽媽就開始怨懟「她老了沒人要」,用各種情緒勒索逼孩子的目光轉向她,滿足她不願接受得一個人面對生活的恐懼,勒著孩子,去解決他不願面對自我的課題。這樣的做法,誰也不快樂。周品均說,從年輕到老,都該為自己而活,讓自己成為一個豐富的人,無論是另一半、親友等等,對自己的生活而言,都應該是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如果從年輕的時刻開始,都把人生各方面的重心擺在別人身上,晚年遇到的各種人生衝擊將會加倍,而且可能無力再站起來。她舉例,像是出社會後經濟全仰賴家人,或是另一半,自己完全沒有工作謀生能力;交了男友後,世界只剩男友,與朋友斷聯,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取決於男友;進入家庭後,生活只剩老公、小孩,沒有自己的興趣與事業。當自己把人生全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另一半外遇或不幸過世,家人離開、小孩離巢,你的全世界等同宣布被摧毀。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長輩或是晚輩,都該為自己的各方面做努力。周品均說,自己有個女兒,但自己晚年不會期待女兒養,晚年的食衣住行育樂,都靠自己規畫,朝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她笑說「我反而擔心她以後如果很敗家,花我很多錢怎麼辦」,她時常跟女兒說,從現在起,妳就該嘗試理解自己需要什麼?該怎麼靠自己努力而達成。看見世界的豐富 而不是用各種框架封閉自己卅八歲左右,幾位親友的家人相繼離世,她開始思考自己的晚年生活該怎麼過。周品均說,自己思考晚年生活唯一的大方向是「怎麼先讓自己過好」,再來才是思考還能有餘力照顧子女、父母嗎?如果自己都過不好,身邊的人也不會好的。讓自己過得好,她優先準備三大方面,經濟、社交心靈以及健康,她強調,別等到逼近晚年再準備,「現在」就是該往自己想要生活的前進。「我晚年沒有要去山上種田、海邊看海,如果可以我會繼續工作,我喜歡時尚,晚年一樣要逛街逛得開心」周品均說,先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打理準備方向,她自己則是想待在都市,吃美食、和朋友聚會社交、聊時尚、追劇看電影。因此,她今年買了房子,規畫住在自己親友的周邊且交通便捷;收入的規畫也設想到未來若離開現職,可以仰賴投資或是現在斜槓寫書的稿費維持,她說,自己仍留給自己廿年的時間調整晚年經濟的藍圖,現在的自己並沒有任何設限,也許五年內,會有全新的社會環境,如元宇宙,說不定自己會喜歡上新的環境,也許需要的生活開支不需要這麼多。心靈準備上,她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寂寞」,無論理解自己是需要獨處的,獨處時,能讓自己情緒穩定,清理一整天的煩憂,或是因為喜歡接近人群,而結交各領域的朋友,或是享受愛人與被愛的感覺,沒有因為年齡或是各種框架放棄戀愛等等,這些事情是她一直在做,不會因為接近晚年了,才開始做這些事。她說,各階段面對的課題也許會有不同,但讓自己過上想過的生活,就必須持續努力。周品均說,社會對於晚年總有著「灰色」的印象,她的晚年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與能力,希望有機會能成立授課學院,她看到許多人在人生路上走了好多冤枉路,無論職場、理財、戀愛或婚姻。學校沒有教的事情太多了,許多人沒有足夠的資源、智慧或是機會脫身,期待能盡微薄之力,回饋社會。周品均小檔案年齡:40歲職稱: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無論幾歲,都要擺脫框架,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健康準備
一個人的準備/陳亮恭:從生活中的小事找樂趣 長保腦健康
財務和健康是退休準備的基礎,但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提醒,心靈層面準備充足,才能讓老後生活豐盈滋潤。現在社會原則上是獨居社會,一個人變老無可避免,大家都期望老後生活自主獨立,這需要及早準備;不想要老後失能失智,控制慢性病是永遠的功課。 「一個人」不等於孤獨與寂寞,陳亮恭說,寂寞是主觀感受,即使有伴侶,即使周圍有人陪伴,有人還是覺得寂寞,而寂寞或孤寂感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回頭過來說,要消弭孤單與寂寞感,陪伴可能還是最好的方法,只是許多人對陪伴自己的對象有著難以達成的期許,例如想要已經逝世的另一半,或是遠在海外的子女等。解鈴還須繫鈴人,陳亮恭說,改變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這其實並不容易,尤其年紀愈大,改變的難度愈高,所以一定要早一點準備,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因應。應該如何開始呢?試著「小題大作」,關注生活中的小事情,也就是像清朝沈復所著「浮生六記」裡的「兒時記趣」,認真看待生活中的瑣事,衍生獨特的視角與樂趣。陳亮恭建議,試著在生活中找到讓自己開心的小事情,即使只是吃一頓好好準備的食物,享受這個過程並從中得到樂趣。現在沒有人不忙碌,但要自己偷時間靜下來,每天給一個小時也好,這段時間只為自己。生活中不會一直有親人和朋友陪伴,一定要充實不同的生活面向,找到心靈樂趣與滿足。美國退休協會(AARP)與國家地理雜誌進行「人生下半場調查」,不同年齡族群有不同的關注重點,但不約而同都在乎人際關係與腦健康,老後失智是普遍的憂慮。陳亮恭分析,大家都怕失智,主要怕失智和失能影響獨立生活的能力。近年歐美發現失智發生率有機會往下,主要是教育水準提升,網路又促成終身學習,加上慢性病控制,例如中風發生率下降使血管型失智減少。雖然失智不會完全消失,但可延後和減少發生率。慢性病控制至關重要,不只預防失智,也有助預防失能。●如何長保腦健康,陳亮恭即將在元氣網開設「健腦課程」。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準備/楊淑惠:財務3區塊,打造退休保護傘!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加上少子化,獨老,造就新的單身世代。對於一個人的退休財務準備,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表示,除了創造老後穩定的被動收入及透過保險轉嫁醫療風險,更要留意資產保全及長期照顧與醫療安排。根據長期為各戶規畫退休財務的經驗,楊淑惠提醒三個重點必須留意,分別是老後照顧、提防高齡詐騙和財產分配。獨老將成趨勢,一個人生活,需注意老後生活品質及照顧需求。如何達成?楊淑惠表示,主要還是靠穩定的終身收入,維持老後生活基本開銷,可利用固定收益型商品、年金險或還本險,設立專屬退休帳戶,或將退休金存入退休安養信託,專款專用,避免晚年退休金不足影響生活品質。至於照顧需求,醫療花費與年齡成正比,退休後若遇到生病無人照顧或大額開銷,對單身退休族將是不小的負擔。楊淑惠建議,以日額及實支實付醫療險打好基底,再加上重大疾病險或一次性給付;在不幸罹癌或中風等重大疾病時強化醫療保障,再來就是透過失能險或長期照顧險,轉嫁持續性醫療開銷與照顧需求。高齡詐騙案件日益增加,警政署二○二○年統計,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詐欺受害案件在五年內增將近一倍,中信各分行櫃員防止詐騙案例也逐年增加,如何避免老年老本不保,也是退休規畫重點。另一方面,必須面對財產分配,子女爭奪財產或互相推諉照顧責任的事件屢見不鮮,建議預做傳承規畫,或將財產委託給專業機構。避免高齡詐騙和財產分配紛爭,楊淑惠建議,可透過退休安養信託,把資金交由金融機構,設定專款專用,預先約定老後生活照顧細節,如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等,並選擇值得信賴的親人或社福機構作為信託監察人,避免老後法自理或管理財產,建立人生下半場的保護傘。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自在獨立
2022退休力/不婚、不生、離婚、喪偶… 「一個人」超單身世代漸成形
不婚、不生、離婚、喪偶,日本掀起「一人樣(hitorisama)」時代。hitorisama是一個人的意思,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十五年前寫下「一個人的老後」時,「一個人」被認為有悖倫常,如今日本社會覺醒,一個人的生活充滿無限可能。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超單身世代也漸漸成形,「一個人」不僅是趨勢,更是快速地現在進行式。65歲以上獨居常態 達7成6內政部統計,國內單人戶占比過去廿年從百分之八點五增至十四,增幅達六成四,二○二一年單獨生活戶突破三百萬戶,占總人口一成三。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老年人口住宅數於一○九年第一季為五十七萬多戶,今年第二季已有六十八萬多戶,獨居戶更從四十三萬多戶增為五十一點七萬多戶,六十五歲以上獨居成常態,達七成六。高齡離婚喪偶 步入一人老後不只獨居可看出台灣的「一人樣」,台灣離婚率不低,六十五歲以上離婚率高於其他年齡層,十年間從百分之三點六上升至百分之八,百歲以上離婚率也有百分之二點五。六十五歲以上約六成有配偶,但喪偶比率隨年齡增加,一一○年六十五歲到六十九歲有喪偶者有一成三,八十歲到八十四歲已達四成六。事實上,未婚單身、獨居、離婚、喪偶,愈來愈多人或早或晚都可能成為「超單身世代 」,步入一個人的老後。「壽命延長增加獨老的機會。」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薛承泰說,不只台灣,全球都有獨自變老的趨勢。台灣高齡化速度快,還得面臨少子化問題,約十年後,七十五歲以上高齡者,子女人數幾乎低於兩人,國人必須要提早準備,否則屆時恐面臨經濟安全、健康醫療照顧等議題。「一人樣」趨勢 十年內發生「台灣一個人老後的速度,可預期比日本還要快。」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講師羅惠群表示,日本社會文化比台灣保守,大男人主義使女性更難做自己,勇於離婚或尋找自己人生,日本大約走了十五年,台灣社會的男女框架相對友善,台灣「一人樣」的趨勢可能縮短到十年內普遍發生。已經因應「一人樣」,國內也出現各種單身經濟,一人燒肉、膠囊旅館、迷你家電、長輩社團旅行等,羅惠群表示,人從出生到老都是一個人,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很重要,社會應正視每個人的內在需求。人生一直有更多的可能,帶孫已非熟齡族唯一的選項,不少爸媽的生活比兒女還精彩。但羅惠群也表示,尚有一些固著的刻板印象待打破,那就是結婚被視為女人的理所當然、離婚等於失敗、丟臉,沒有五子登科等同人生失敗組等,社會變化快速,別讓這些觀念成為追求更好的自己的絆腳石。一人家庭 應有社會支持安度無毒教母譚敦慈是全台最知名的媽媽,大家都知道她在先生、俠醫林杰樑過世後,獨力陪伴孩子長大。雖然兩個兒子都念醫學院,但譚敦慈最不希望的事就是老後帶給孩子負擔,所以她規定自己每天要走十公里、爬七十層樓,以健康獨立為第一要務,年過六旬,健檢報告無紅字,最重要的是,「即使一個人也要好好過生活」。面對「一個人」,薛承泰認為,最重要的是支持系統,亞洲國家最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是家庭,不管原生或婚姻家庭,近來受到西方影響,家庭結構從大家庭走向小家庭,小家庭的支持力道不同於大家庭,獨居代表一人家庭,面對更多挑戰。薛承泰表示,大家庭已回不去了,但居住單位變小,不代表沒有家人,雖然不住在一起,也要設法有凝聚力,彼此關心。政府更應思考,如何透過社會支持,幫助大家度過一個人的老後。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黃雪嬌為老後打算!30歲歐洲旅行,退休後到養生村生活 認為「要退休,錢一定要準備好」
單身的黃雪嬌很早就開始「一個人」,卅歲送自己「歐洲自助四十天」當生日禮, 四十歲規畫退休生活,開始到各地參觀養生村,積極為老後打算。他認為「要退休,錢一定要準備好!」,不然只能只能順從子女安排。住進長庚養生村後,每天參與各類活動和課程,以「度假」的心情珍惜、享受每一天。六十五歲的黃雪嬌是退休生物老師,擁有一六七公分的高聎身材,愛好運動,聲音洪亮,手臂肌肉線條清晰。她一直未婚,在父母相繼離世後,四年前住進位於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村,每天參與各類活動和課程,練鋼琴、舞蹈,打桌球等,忙得不可開交,如今她以「度假」的心情珍惜、享受每一天。因為單身,黃雪嬌很早就開始「一個人」,卅歲送自己「歐洲自助四十天」當生日禮, 四十歲規畫退休生活,開始到各地參觀養生村,積極為老後打算。沒有結婚會不會遺憾?黃雪嬌說,若重來一次,她也不一定會結婚,因為宗教信仰,她認為一個人也很好,且即使結婚、有小孩,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很多事情還是得靠自己安排好。相較其他六十、七十歲的「長輩」,黃雪嬌在養生村算是年輕人,也很懂得安排自己每日課表。從四十歲學佛,現在一周有二至三天到福智文教基金會上課,當志工,她認為不只有這一生,現在要為下一生「準備好糧草」。並非大家都跟她一樣積極,有些長者成天窩在房間、不參加活動,更讓她警惕自己不要當「三等公民」,等睡覺、等吃飯、等死。「要退休,錢一定要準備好!」黃雪嬌想到之前有位同住養生村的八十多歲奶奶,原先子女每人出一萬元,後來子女因照顧孩子無法支應住宿費,還要求她回去顧孫,奶奶手邊沒有留任何錢給自己,只能順從子女安排。黃雪嬌認為,軍公教有退休俸,老後生活不太需要擔憂,但對於低收入戶、長年家管沒有工作的人,政府應多給予協助。黃雪嬌為師廿八年,桃李滿天下。雖然教生物,她有幾次「鎮」住學生的經驗,曾有調皮男生故意亂踢球,不聽她勸阻,果真打到另一位同學的頭,她直接將小男生「拎」到訓導處;她唯二打過的兩個學生,一個是拿刀要殺同學、一個是拿刀殺老師,「可能我個子高,才鎮壓得住」。其實她和學生感情好,至今還會有學生邀她參加婚禮。自從卅歲周遊歐洲四十天,黃雪嬌自嘲「自此走上不歸路」,疫情之前,每年出國旅行二到三個月。不過,有時一個人旅行的確很危險,記得有次在巴黎龐畢度美術館外拍照,突然後背包「輕了一下」,她轉頭發現一個陌生人就站在身後,雖練就了高度警覺性,但出國仍會找朋友組團,盡量不落單。黃雪嬌認為,可能自己很早就開始面對一個人生活,來到養生村後,依舊忙碌地結交同好,切磋球技、一起學習舞蹈。一開始她因為長庚養生村有專為長者設計的游泳池而來,因為游泳是她的最愛。雖然她搬來沒多久,游泳池便關閉,還好她喜歡的運動有很多,過去還代表參與桌球、羽球教師盃,疫情前長庚養生村每年舉行運動比賽,「我永遠是冠軍」。黃雪嬌說,住養生村,好處是有事情請管理員處理即可,龜山環境優美,養生村外的路上種滿櫻花樹,每年開花季就是熱門打卡景點,許多運動、活動課程,符合她需要。身為生物老師她認為,退休後不必太計較地位、財富等「身外之物」,每天穿得舒適,過得開心,注重衛生健康、營養攝取,老後生活寧靜、健康,身心靈都愉快。●黃雪嬌小檔案年齡:65歲職稱:退休生物老師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期待寧靜、健康、身心都愉快的生活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2退休力/一個人海嘯來襲!退休準備連三年不及格,獨居漸成常態
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邁入第三年,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至今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答。結果發現,這群主動關心自己退休力的人,退休準備平均分數59.3分,優於去年57分,也比2020年全民平均54分更高,但皆未及60分。如今疫情衝擊未歇又遭逢通膨壓力,更增退休準備的難度與挑戰。新冠疫情讓許多人體驗「一個人」,全球興起崇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居家上班、自己吃飯、避免出入人多的場所,盡可能減少與他人接觸。在國內,今年經歷大規模染疫,國人感染人數破八百萬,許多人從快篩試劑出現第二條線起,開始「一個人」的旅程,一個人排隊PCR或視訊、一個人居家隔離,一個人試著搞定所有事。高齡少子化 一人老成常態退休力大調查公布最新結果的同時,也提醒大家,疫情只是讓所有人提早預習「一個人」,高齡台灣加上少子化,一個人的老後是現在進行式,超單身世代已來臨;更何況人生走到最後,多數人終究會成為「一個人」。「一個人」可能帶來如海嘯般的衝擊,但也是社會及個人覺醒的契機,無論如何,都應納入退休準備的藍圖,及早因應。「獨居將漸漸成為常態,這和氣候變遷一樣,雖不樂見,但一定會發生。」台大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分析,大家庭不再,獨居是人類必須面對且不可改變的趨勢。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說,並非失去伴侶或無子女才是一個人,地球村時代,子女可能在海外生活,就算在身邊,現在的人也盡量不麻煩子女,一個人是趨勢也是必然。和社會連結 退休五力墊底一個人面對老後,財務和健康是支柱,也要強化心靈韌性。但分析「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調查結果,從去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今年十月卅一日,有效填寫資料五四六一筆,退休五力以活躍好學分數最高,七十點九分,其次是財務六八點六分、自在獨立六七點四分,健康和社會連結分數最低,僅五四點九分和五二點九分。「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對應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王者獅子」準備最充分,占二成七,其次是「翩翩蝴蝶」一成九、「好奇海豚」一成五、「暖男水豚」緊跟在後,達一成四,「做自己熊貓」和「慢慢樹獺」人數較少,分占一成二和一成一。總體而言,近七成五受訪者的退休準備都有成長空間,即使已是「王者獅子」,一旦鬆懈也可能退步。二測退休力 有進步有退步聯合報自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退休力」,提供精準評量與建議,也希望大家定期檢視自己。調查發現,約五百人填答二次以上,其中間隔逾百天有一○一筆,分數進步與退步的人數相當,各占一半。「二○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今起推出四天,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退休力」,作為重視老後生活的開始,更歡迎定期檢視,評量自己的退休攻略是否進步;系列報導同步推出「台灣版一個人圖鑑」,探討一個人如何面對各種挑戰, 專訪星座專家唐綺陽、大學教授朱全斌等,分享如何活出一個人的典範。‧「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2-12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談戀愛CP值太低,改投資粉絲! 唐綺陽「我很難退休,因為有一份熱愛的工作」
專研占星廿年,唐綺陽卻在戀愛市場中認賠殺出,「我不是卅歲就看透」,也曾結婚、離婚,四十多歲也都還在談戀愛,只是嘗試過之後,認為不是自己的強項。既然如此,就少投資感情,加上四十八歲那年事業大爆發,更年期也到了,「就更不用想了嘛」。疫情造成人際隔絕、獨居、少子化成趨勢,這也反應在星相上,有國師之稱的星座專家唐綺陽說,明年起土星進入雙魚座,雙魚也代表退休、隱居,一個人面對自己,預估這個話題將一路被討論到二○二五年。同時,冥王星明年進入水瓶座,代表告別並打破過去,加上天王星的能量,將出現強大的力量顛覆既有一切,重新開創。專研占星廿年,唐綺陽從星座專家,直播、Podcast、主持節目得金鐘獎,到躍上金鐘舞台當主持人,正面迎向人生一波波挑戰。現在單身的她自認「談戀愛對我CP值很低」,但雖然一個人,卻完全不寂寞,人生重心在事業上,「我直播的時候,有多少粉絲,有多少人喜歡我,大家都會來按讚,要投資哪一個地方?當然是粉絲啊」。戀愛市場認賠殺出 「我不是卅歲就看透」在戀愛市場中認賠殺出,唐綺陽說「我不是卅歲就看透」,也曾結婚、離婚,四十多歲也都還在談戀愛,只是嘗試過之後,認為不是自己的強項。她仔細研究自己星盤及認識自己後,認為談感情「代價太大」,她的問題是「自我感覺不良好」,於是過度付出,希望得到對方肯定,「這時候如果沒遇到有良心的人,會容易搞出心病。」既然如此,就少投資感情,加上四十八歲那年經營網路頻道有成,人氣高漲轉向手機螢幕,事業大爆發,更年期也到了,「就更不用想了嘛」。現在雖然沒有伴,但「從來都不算是一個人」,很多人在唐綺陽身邊,回家後的一個人是休息和清靜。她很清楚,自己需要動物或是人的陪伴,「但這個人不一定是伴侶」,現在最掛心的是她的貓,很難想像貓有一天會離開,「也許那時候就會覺得孤單。」不爽「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 買房規畫退休唐綺陽很早開始規畫老後生活,因為不爽「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於是買房和規畫退休。卅歲那年,她從接案配音員轉學占星,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買下人生第一張儲蓄險,年繳卅六萬元,六十歲後每月領回三萬元。她笑說這是最笨的投資,卻奠定她對未來的安全感,當時想,即使未來遇上通膨,「六十歲以後還有每個月三萬元可以買饅頭吃。」SARS那年,租客紛紛退租,房東把腦筋動到沒有走的她身上,要漲房租。她當時花了一百萬元裝潢,修繕水電從不曾麻煩房東,自認是好房客。她告訴房東,「疫情大家都在領消費券,漲價不公平」、「我把房子弄得好好的還花錢裝潢」。房東回嗆,「我就喜歡我以前的破爛房子」、「妳走時我還要叫妳把它弄回原本破爛的樣子呢」。房東讓她徹底感受,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的滋味,於是馬上打給助理說要買房子。「被人踹了一腳」,卻讓她買到人生第一間房。買房讓她更覺得要更努力賺錢,十年後又買下第二間房,這兩間房成為她退休準備最根基的資本。最近,她買下人生第三間房子,這房子意義獨特,是她從小成長的地方,在有能力後偷偷把老家所在地改建的房子買下來送給爸媽,家人又驚又喜。接下來春節全家人就會在新的老家圍爐,預計有十七個人團聚吃年夜飯,溫馨熱鬧可以想見,對一家人來說是全新的開始。下個目標是買下第四間房,將以年老生活做規畫。我很難退休 因為有一份熱愛的工作「我很難退休,因為有一份熱愛的工作」,很多人很期待退休,是對於可以擺脫工作充滿各種幻想與開心,逃避不喜歡的事情。但她反問:每天發呆過生活真的開心嗎?馬上變笨、變呆、變老。退休不該是發呆,不做任何事,應該要找一件對自己重要的事,而且樂在其中,那才是人生。唐綺陽打算做到「沒辦法做的那一天為止」,身體健康是按下暫停鍵的關鍵。面對顛覆的一年,她也萌發人生後半場的新期待,「想往電商發展」,但絕對會卸下「唐老師」這個身分,也不會是開運商品,期待自己以全新及獨特存在的方式,用新角色與世人見面。 ●唐綺陽小檔案年齡:57歲職稱:被稱為國師的星座專家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我很難退休,因為有一份熱愛的工作 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同場加映:失去摯愛韓良露,朱全斌學習獨自好好活:我想活出男性也能一個人過好生活的典範!
-
2022-12-12 退休力.一個人圖鑑
失去摯愛韓良露,朱全斌學習獨自好好活:我想活出男性也能一個人過好生活的典範!
關於「一個人的老後」,朱全斌並非天生如此,他從八年前妻子韓良露去世那一刻開始學習。朱全斌覺得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我的生命喜悅是值得努力的,悟道永遠不嫌遲。對現階段來說,幸福不是找到人生伴侶,是達到心靈的自由,一個人也能活得好。有次聚會朱全斌不經意說了句:「我晚年不知道會怎麼樣?」在場有許多已經成年成家的學生說:「斌斌怎麼會擔心這個?我們會排班來你家啊。」的確沒什麼好擔心的,朱全斌想。無子、喪偶、退休、獨居、男性,朱全斌擁有許多成為「悲苦獨居老人」的條件,但他的現況卻是把「生日」過成「生月」,生日那個月每天都有朋友來聚會,朋友年齡跨距從廿五歲到八十歲。他打理自己生活起居,做料理、共享美食、寫作、出書、做podcast、結交新朋友、學習新東西、旅行。豐富精彩讓人嚮往。朱全斌並非天生如此,關於「一個人的老後」,他從八年前妻子韓良露去世那一刻開始學習。他和韓良露感情好,膝下無子卻無話不談,是彼此生命裡最好的朋友。他們並不避諱死亡,會談論怎麼老如何死;卻沒想過人生的劇本竟是自己獨自生活。夫妻倆總是一起分擔家務,所以韓良露離世後,朱全斌的生活自理沒問題,反而是情感上的依賴太深,許多親朋好友擔心他會因此想不開。思念亡妻讓他半年內瘦七公斤、椎間盤突出、不良於行;也讓他閱讀、與自我獨處,尋覓到了一個人也能好好過的生活。「我何不活出一個典範,男性也能一個人過好生活的典範。」朱全斌看過很多年長女性豐富、精彩、自主的生活,但他這一輩男性,從小被教導君子遠庖廚、一輩子被媽媽太太照顧,他身旁平輩同學中,許多人聚會時盡說喪氣話,覺得人生到盡頭已無其他可能;臉書貼文只能貼年輕時照片,因為現在生活乏善可陳;聽到太太想去旅行會緊張的問:「那我怎麼辦?」這幾年,他的確活出一個男性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的典範。有些是因為天性使然,他天生好奇,使得生活裡隨時有事可學,例如他好奇最新科技,各種線上支付推出就嘗試,載具、街口支付、linepay,用得比某些學生還自如。有些是刻意安排,例如每周兩次的教練課練肌力,一開始咬著牙練習,後來身體狀況佳、體態變好到旁人都讚美,運動變成很有動機的事。也有更多是生命焠鍊後的智慧,他愈來愈懂順應天命隨遇而安,對人遇事都保持正向心念,更重要的是,他願意花時了解自己,至今仍常常因為對自己有更深的理解而感到喜悅,「我們的社會都專注於年輕人要自我探索,但我們一生到老還不認識自己。」朱全斌覺得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我的生命喜悅是值得努力的,悟道永遠不嫌遲。對現階段的朱全斌來說,幸福不是找到人生伴侶,是達到心靈的自由,一個人也能活得好。 ●朱全斌小檔案年齡:68歲職稱:2020年自臺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一職退休面對一個人,給大家的一句話:男性也能一個人過好生活的典範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11-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不怕老本留失 預簽型安養信託讓自己和家人都用得到
王教授子女都在國外,不想影響下一代生活,他和妻子退休後住進養生村,最近更成立了預簽型安養信託。王教授說,雖然目前健康狀況不錯,但考量年紀大了需他人協助,先將財產交付信託,約定80歲後啟動撥款照顧機制,由銀行幫忙處理各式費用,以防未來失能或失智可能無力處理,更不想退休金遭人覬覦及詐騙。統計顯示,全台獨居人數已破3百萬人,少子化成趨勢,獨老成為新日常。聯合報自2020年啟動國民退休準備工程,去年推出「六種動物測退休力」,今年因疫情造成人際隔離與孤獨,將進一步關注一個人如何面對老後,財務是退休準備的起手式,累積財務退休力更是所有人預備老後生活不可或缺。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表示,獨老或老人照顧老人的情形愈來愈多,關於退休財務準備,建議從退休金及老後醫療保障兩方向規畫,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也是重點,可透過信託建構財務安全網。信託的特性是專款專用、財產保全,可協助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楊淑惠表示,信託2.0推動後,民眾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使退休金流失,影響生活品質。例如王教授利用的預簽型安養信託,事先約定資產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養生村、醫療、交通、生活各式費用等,受託機構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帳戶,王教授將子女設為監察人,避免他和妻子無法自理財產時,資產管理不當或遭詐騙侵占,甚至不當挪用。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詐騙層出不窮,高齡防護網若不及早建置將成為嚴重社會問題。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民眾提早規畫安養信託,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專款專用;預簽型態安養信託可提供先行體驗,大家可慢慢將資金存入。楊淑惠也提醒,有關退休金準備,許多人仰賴社會保險及職業退休金,但國人壽命增加,加上通膨,退休金缺口往往超乎預期。建議民眾可以先試想嚮往的退休生活,及早規畫以金融工具,累積複利;退休後則建議,將資產配置在較穩定且能創造被動收入的理財工具。另外,一定要規畫醫療保障,醫療支出隨年齡增長,國人平均不健康存活期達8.5年。建議身體健康時加強持續性給付的長期照顧險,或透過失能扶助險轉嫁長壽風險;高齡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採取風險自留方式,設立專款專用醫療帳戶,確保醫療花費有所支應。 解讀信託2.0●什麼是信託2.0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除了安養信託,金管會近年開始推動信託2.0,讓信託不只協助資產管理,從個人、家庭延伸到家族及企業,都可採用適當的信託規畫服務。信託2.0是全方位信託,不只聚焦在高齡及退休族群,也涵蓋普惠金融的願景,並無特別門檻限制,不同人生階段都可能有不同的信託需求,可以透過信託規畫。名詞解釋:普惠金融聯合國於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又稱為包容性金融,是指普羅大眾均有平等機會獲得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為何信託2.0是預備高齡生活的第一步?退休規畫除了檢視退休金及醫療保障是否足夠,老後金流安排及照顧安排也是規畫重點。可藉由信託的特性,即專款專用、財產保全,預先安排老後生活細節,建構保護傘。信託2.0後,民眾更可以透過預簽型安養信託,先將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存入信託帳戶,避免因為突發事件導致無法妥善運用退休金,生活品質降低。此外,可透過信託契約約定信託資產的用途及支付細節,如定期給付安養機構費用、醫療費用、交通費用、生活費用等,受託機構即依照約定運用信託資金。建議民眾可設立信託監察人,協助信託運作及監督信託帳戶資金運用狀況,避免因身邊無人照顧或無法自理財產,導致資產管理不當或遭受詐騙侵占或不當挪用。●哪些民眾需要信託2.0?信託2.0除了聚焦高齡及退休族群,不同人生階段面對不同目標,都可能有不同信託需求,例如成家立業階段,父母以家庭為核心進行理財規畫,「子女保障信託」可使父母放心將子女教育費、生活費等各項資金,透過信託逐步交付給子女。準備退休或屆齡退休階段,可開始考慮規劃「安養信託」或「預簽型安養信託」,想運用信託財產來照顧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甚至身後財產的處理,「遺囑信託」或「保險金信託」提供解決方案。信託2.0鼓勵滿55歲以上的民眾提早辦理安養信託規畫,將財產交付信託專戶進行專款專用,讓安全有保障;預簽型態安養信託,更可以提供先行體驗信託的功能,建議民眾利用這個機制慢慢將資金存入,提早達到退休安養、樂齡生活的理想。● 一般信託與信託2.0差別在哪?信託其實是協助民眾資產管理的好工具,為了讓信託普及化,金管會除了推動安養信託外,近年也開始推動信託2.0計畫,鼓勵信託業者從組織架構、人才培育、異業結盟等面向進行發展,積極推廣信託業務,讓信託除了可以提供客戶財產保障與安全,更能串聯起多元的異業服務,民眾透過信託規劃即可滿足資產管理需求與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式所需。信託是普惠金融服務,並無特別門檻限制,民眾可以尋求信託業者進行妥適的信託規劃建議,為自己、家庭、家族或企業建構一個資產保護暨傳承的機制。●信託很貴?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嗎?早年信託規畫主要依據個案情況量身打造,客製化費用動輒數萬元或數十萬元,近年為響應政府安養信託及信託2.0政策,各信託業者紛紛推出制式化安養信託、預簽型安養信託等信託產品,一般民眾無須擔心會負荷不起。信託收費標準每家銀行各異,以中國信託銀行而言,信託相關費用分為簽約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簽約手續費約新台幣數千元,信託管理費則於信託資產交付至信託專戶後才開始計收,一般而言年費率約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間。預簽型安養信託,屬於先行體驗信託的模式,尚未開始啟動撥款機制,民眾可多加利用,一舉數得。 (諮詢專家: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資深副總經理楊淑惠)
-
2022-09-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離開待20年公司,一年內歷經罹癌與母親離世!鄒開蓮退休4點建議:擁抱生活,超前部署40歲就開始
幾年前的跨國會議上,與會者因意見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主持會議的CEO拍桌:「嘿,各位不用這麼激動,這裡沒有人喪命好嗎?我們只不過是要買廣告。」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鄒開蓮笑著憶起當年還在雅虎奇摩時的一場會議。她這兩年帶著展望會做數位轉型,朋友不解:「又沒有業績壓力,妳幹嘛那麼認真?」她總是想起那場會議,因為現在做的就真的「攸關人命」—「我們每增加一個資助人就多幫助一個生命,改變一個孩子一生。」她相信孩子應該被保護、被賦能,每個孩子值得擁有更豐盛的生命,她用過去的專業,協助展望會更有效率、有效能從事服務。距離那場跨國會議也才幾年光景,物換星移,曾經戰功彪炳、一年國外出差20趟的鄒開蓮,這兩年過著完全不同生活。罹癌母逝 親子關係緊繃2020年,55歲的鄒開蓮離開待了20年的雅虎公司,那年,是鄒開蓮生命的關鍵轉折—她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母親離世、和青少年兒子關係緊繃;同時,疫情使她哪裡都去不了,日夜和家人待在家,終於有時間與空間好好和孩子過生活。更早之前,轉速快、日夜顛倒的跨國、跨時區工作,讓她隨時處於工作狀態、沒有下班、無法安靜、不會放鬆,她白天疲憊、晚上失眠,與青少年兒女相處時,也沒耐心聽孩子說話,只想解決問題,忘了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有人傾聽。工作給她成就感與人生舞台,也致使她生命其他面向的匱乏與缺席。那幾年,她常常懷念天性裡快樂、愛笑、開朗的自己,「我感覺自己緊繃太久,生活其他的東西都褪色了。」那時候的她有許多人生角色:人母、人妻、人子、跨國企業主管,每個角色都是壓力,都無法享受其中。2019年的她已萌生退休念頭,加上2020年一連串事情,她視為上天給她的訊息:「鄒開蓮,妳該改變了!」斜槓思維 做出專業效率離開職場之後的鄒開蓮忙碌依然,她從只做一件事,變成做許多不一樣的事—她出任許多公司董事,也作為某些新創公司的顧問,還演講分享數位轉型,錄製給經理人的線上課程,目前正在寫書。其中著力很深的展望會數位轉型,這兩年因科技更新,提升效能效力,也善用數據展開更多的機會。例如捐款人從刷卡、入帳到確認,過去需要一周,而數位化後只要一天的時間,成本也下降了。又例如透過數位通路,今年「飢餓三十」共有1.7萬人參與,參與人數和募款金額是過去的好幾倍,而且帶來很多新面孔、年輕資助人。擁抱生活 修補家庭關係事情雖然不少,但鄒開蓮開始有餘裕放慢腳步過生活,可以和青少年兒子聊天、與已在上班的女兒分享職場經驗、和家人在每個周末夜晚共享家庭時光一起禱告,她也常常早晨起床發現天氣正好,便將原訂行程取消,跟先生一起去打高爾夫球;這些都是過去的她未曾享受過的生活。這兩年,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點,鄒開蓮都準時到線上禱告報到,線上禱告群組來自還在雅虎工作時的辦公室團契,疫情起、鄒開蓮離職,禱告改為線上,這兩年成員幾乎全勤參與,讓每一天有力量的、嶄新的開始,變成開啟每日的重要儀式。「我們在上班的人很容易不小心就把工作當神來拜、把金錢當神來拜,」鄒開蓮回想這兩年離開工作之後,她真正擁有了生活:「但是身心靈是分不開的,靈好了,我們會用不同的態度愛自己。」過去叱吒台灣網路產業的鄒開蓮,現在每日的滿足來自於和家人的親密感、能夠有耐性面對生活裡的小事,可以感官全開看見綠樹、聽見鳥鳴、感受到白雲微風好天氣,這些許多人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她曾經失落而今拾回的珍寶,「我覺得我很幸福,自從離開全職的工作,上帝給我超乎我所求所想。」而她相信,還能更好。鄒開蓮4點建議:退休超前部署,40歲就要開始中年必須及早為退休準備,要意識到「退休不是停止」,但需要「不停」預備,退休前才預備是來不及的,鄒開蓮建議,趁著40幾歲精力旺盛時先部署以下4件事。1.理財:鄒開蓮和先生仍在工作時,每3個月會盤點家中財務總表,離開公司前也計算出全家未來數年所需的費用。尤其退休後不再有固定薪水入帳,更需要評估資產現況。2.人脈:目前鄒開蓮除了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還任中磊電子、基富通、香港PCCW、台達電等董事,也在教會服事,貢獻所長,這些機會都是她在工作之外的人脈累積。她建議平時就要建立不同領域的朋友關係,無論是做顧問、志工、參加社團,或是兼職工作,擴張生活圈交朋友,幫自己預備好。3.健康:從40歲開始,鄒開蓮每年做完整健康檢查。退休之後,開始跑步、打高爾夫球,找到喜歡的運動身心滿足。4.夫妻關係:鄒開蓮和先生有共同信仰、相仿的價值觀,即便如此,她仍坦承要學的還很多,夫妻倆不久前還一起去教會「夫妻營」上課。
-
2022-09-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擔心存不到退休金?勞退教母王儷玲傳授4大心法,有效累積退休金
自COVID-19疫情,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衝擊,今年以來,股市接連重挫,有人報酬歸零,甚至被套牢,金融市場波動是常態,此時正確投資觀念更為重要。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提醒常見的錯誤退休投資行為及迷思,並提供正確的投資心法。 常見的錯誤退休投資行為1. 以短期投資為主,對同一個投資標的持有時間往往低於一年。2. 喜歡買理專推薦的商品,或是追逐當下市場熱賣的投資商品。3. 買賣與轉換投資的次數太多,一年內轉換投資標的很多次。4. 喜歡短進短出,常因過度自信造成買賣時點錯誤。5. 錯誤的資產配置,例如股票或定存投資的比例太高,或是投資配置沒有隨著年齡做適當的調整。錯誤的退休規畫迷思大家在退休理財的規畫上也常會有以下幾點錯誤迷思:太晚開始退休理財、嚴重低估退休費用、投資太保守、每月儲蓄金額太少、太早退休、退休準備時間太短、太晚考慮長照與年金保險需求。過去的許多退休調查發現,許多民眾都期待自己60歲前就可退休、預估退休後每月只需要2至3萬元,45歲前不會開始規畫退休儲蓄、平均只用11至15年時間來做退休理財、很晚才想到應該要買老年醫療、年金保險與長照保險,且無論男女都有約五到六成的人選擇以存款方式來進行退休理財,以上這些都反映了大多數台灣人嚴重低估了自己的退休需求,也都太晚作退休規畫。8大退休規畫財務迷思:1.自己還年輕,離退休生活還很遠,以後再說。退休儲蓄越早越好,從25~35歲開始,如果投資報酬率6%,每月不到5000元,65歲就可以存1000萬元。2.退休金只要定期定額儲蓄就好了除了長期的定期定額,也要注意是否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並隨著距離退休年限調整資產配置。3.退休只要領到政府與雇主的退休金就夠了。應了解自己的退休需求,估算退休所需的退休金,扣除政府與雇主給付之後,依照缺口自行準備退休金。4.退休投資以保守為好,風險少就好。退休投資應該依照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選擇不同風險性的資產配置,如果一味減少投資風險,可能造成投資報酬率偏低而有退休金不足的風險。5.退休金準備500萬就夠了。絕對不可以忽視長壽及通貨膨脹風險,因為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以及物價膨脹率有多快。6.人生苦短,越早退休越好。應該定期檢視自己的退休需求與缺口的改變,如果退休準備不足,只有延後退休才能準備足夠的養老金。7.我的身體很健康.應該不用考慮長照。千萬不要忽略長期醫療照的問題,如果真的罹患需要長照的疾病,可能3至5年就會把退休金用光。8.年金保險現在買太早,退休後再買。每個人退休後應該都要有年金保險轉嫁長壽的風險,愈早買年金保險可以強迫自己提早做退休儲蓄,而且也可以利用複利增值效果,用較少的成本準備退休金。正確投資理財方式台灣年金制度財務缺口仍嚴重,所有人都必須瞭解退休理財的重要性,才能及早理財補足退休財務缺口。但市場定存利率又太低,用定存累積的報酬率無法對抗長壽風險與通膨風險,可是許多民眾卻又不放心將錢投入在充滿投資風險的金融市場。因此,退休理財最好是用定期定額,讓資金分批進場降低平均成本,若能再掌握投資趨勢,逢低進場布局,即可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累積退休資產,使退休理財更事半功倍。想要落實退休計畫,就必須學會聰明退休理財,也就是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效益。要如何才能有效率的累積退休金,可以分為兩個面向:盡早準備、提升投資報酬率。首先,退休理財要先改變投資思維,一定要改掉短期投資的布局,最好的方式是用定期定額投資方式長期投入,而且一定要有正確的資產配置觀念。建議可以人生周期資產配置方式進行投資,早期是累積報酬讓資產可以快速增值,譬如年輕人的股票投資比重可以高一點,晚期則是要逐漸保守以確保資產價值,所以等到退休前就可以逐漸轉向以債券或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組合。此外,退休理財追求的是長期投資,投資人必須懂得做好逢低布局,不要錯失低點進場的投資好時機。另外,提早開始準備的好處在於可以透過時間複利的力量,以較少的成本來籌措退休金,而提升長期報酬率更能讓退休金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快速增值。舉例來說,如果想在65歲退休時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以投資報酬率5% 計算,在25歲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只需存入6526元;但如果從35歲才開始,每月必須投入11966元,幾乎是25歲的兩倍。但是如果報酬率不夠高,例如報酬率下降到3%時,25歲時每月需存入的金額也要增加到10772元。可見,越晚開始投入每月必須投入的錢就更多,而報酬率越高善用時間複利也可以讓民眾更輕鬆準備退休金。落實退休投資四大心法 迎接幸福退休生活退休理財必須選擇具有長期投資趨勢的商品,例如成長型的績優企業股、目標日期基金、目標風險基金、多元資產基金、指數型基金(ETF)等,並須掌握投資趨勢適時轉換標的,應注意全球產業趨勢發展,加碼前汰弱留強。近期因科技數位、高齡化與疫情之發展,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仍具發展潛力都適合長期投資。此外,退休理財若能掌握以下四大心法定能可使你退休理財更事半功倍。1. 長期扣款越早開始越好:根據過去投資經驗,維持3年以上能擁有較佳的投資績效,平均正報酬機會就可達6成以上。而儘早開始準備的好處在於可增加時間複利效果,也能使資產配置空間較大,有利投資績效之提升。2. 逢低加碼下跌不停扣:定期定額的優勢在於有紀律地攤平投資成本,但投資人常常無法精準判斷市場行情,容易產生買高賣低情況,因此退休理財在下跌時最好不要停扣,甚至最好能夠把握時機進行加碼投資,才能更有效降低整體投資部位之平均成本,提早創造轉虧為盈的機會提升投資率。3. 漲多停利但不停扣出場:針對停利控管,可以根據投資標的之波動特性以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來訂定停利機制,一般退休理財長期投資之報酬率會設6-8%以上,在漲幅已超過停利目標時可先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但不要停扣。4. 掌握投資趨勢轉換標的:退休理財應選擇具有長期投資趨勢的商品,也要注意加碼前汰弱留強。例如,近期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仍具發展潛力,而全球多元資產基金、社會永續(ESG)基金、指數型基金(ETF)、優質高股息與債券基金等都很適合長期投資。疫情後全球退休金投資市場將進入新的市場週期,目前應該重新評估退休理財投資策略並調整資產配置。而退休長期投資主要調整策略包括:重新平衡市場動蕩下「逢低買入」價值型股票,核心資產可適時逐漸增加績優企業成長股、投資等級債、優質公司債、新興市場債、避險基金和不動產證劵化基金等另類投資資產。疫情後全球另類投資資產將持續成長,過去15年來全球退休基金都明顯增加另類投資的部位,特別是ESG 投資更將成為重要新趨勢,包括綠色債券、ESG投資級債、ESG基金與ETF等,這些標的長期而言都能提供較穩定的收益。尤其是臨近退休年齡的族群,更有必要及早重新審視退休目標,提早調整投資決策。儘管長期投資對於人性而言是一大挑戰,若能落實以上定期定額投資心法策略,相信可以協助有效累積退休金,早日達成退休財富自由的夢想。退休金試算●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好命退休計算機:https://rfa.pension.org.tw/RetireComputer-Person/startpage.php●「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原文連結:https://www.pension.org.tw/index.php/classroom/2019-01-30-16-16-08)
-
2022-09-18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疫情+通膨讓退休準備難度加高 專家籲及早準備:就是「現在」
今年是全球迎來疫情第三年,大家還未完全從封鎖中甦醒,俄烏戰爭開打,影響所及,物價升高,萬物齊漲,連上班族都覺得薪水變薄了,準備退休的族群更是心驚,辛苦存的退休金如何不被通膨吞噬?抗疫、抗通膨之下,專家提醒,及早準備及心靈強韌力是目前重要的退休力。聯合報於二○二○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退休準備五大核心能力。去年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邀請大家填寫,看看自己的退休代表動物,評估對老後生活的準備有哪些優勢與不足,年底將公布最新一年調查與填答結果。面對疫情和通膨,退休準備增添不少難度,「退休準備指標」設計專家、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提醒,準備退休金最重要的兩個原則,就是「對抗長壽和通膨」;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則表示,健康準備是退休準備的基礎,但心靈方面的能力儲備,是決定老後生活品質的關鍵。雖然通膨嚴重,但王儷玲認為正是調整布局好時機,「退休理財是長期投資,需定期動態健診」。她表示,遇上通膨應調整投資標的,絕對不是放棄退休準備。王儷玲表示,民眾在退休理財上常犯兩個錯誤,一是低估退休金的金額,再來就是準備時間不足,政大「國人退休與空巢調查」顯示,國人平均六十點五五歲退休,但平均五十八點一七歲才準備退休,也就是真正準備退休的時間僅有兩年多。王儷玲建議,退休準備應至少要有十五年,事實上,不論年紀,準備退休金最好的年齡就是「現在」。陳亮恭表示,許多退休長者的生活充滿抱怨,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對退休的想像直接復刻他人模式,從未思考當自己開始有大把時間時,會因什麼而開心與滿足。心靈方面的準備應從現在此刻就開始思考並行動,人的一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永遠都要為自己一個人的時刻做準備。近年致力推動老後安居的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退休前想要儲備的退休力,就是退休後的幸福力!」國人平均餘命延長,退休後至少還有十五至廿年可以享受第三人生,想要無憂退休,不單單只要有錢,還包含了生活重心改變、心情調適、人際關係重整等,必須全方位考量如何讓身心靈富足。「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歡迎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
-
2022-09-18 退休力.健康準備
打造高齡宅 獨老、雙老人際不斷鏈
台灣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社會,僅僅七年,老化速度超過日、韓,再過三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百分之廿,街上老人將比小孩還多,凸顯高齡健康與社會照顧的重要性。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根據內政部公告,目前獨居戶達一百萬戶,未來一個人生活或「雙老」的獨老生活樣態愈趨普遍,提早做好退休準備更顯重要。隨著社會型態改變,家中青壯年結婚另組家庭,或是搬遷到外地工作,亦或是長者未婚、離婚、喪偶,獨居老人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彭培業表示,獨居不一定都代表負面,但如果斷了社會連結,容易變得封閉而憂鬱、焦慮、衰弱速度加快,或是罹患失智症。職涯退休是人際斷鏈的主要原因,彭培業指出,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包括健康、經濟和人際互動。以全球性思潮為例,愈來愈多國家開始採用反映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的「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評估自身競爭力,用不同觀點檢視各地經濟和社會進步。彭培業觀察,各國皆邁向高齡化時代,除了政府的友善高齡政策,個人也必須思考,如何讓自己幸福?他認為,從安心變老到快樂養老,應該要有「三本」,即本人、本事及本錢。本人是身體要好,必須儲存健康;本事指培養興趣、本錢是老本,即經濟能力,過去的生活累積能不能創造出未來的幸福,以此做為個人退休力的基點。少子化加上高齡時代來臨,「養兒防老」應改為「以房養老」,除了利用安養信託準備無虞的生活,「老了住哪」更是民眾關心的議題,目前有養生村、共居宅、老人公寓、安養中心等型態,可根據預算、需求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住所。但未來的獨居或雙老模式可能加速失能、失智、失群,彭培業認為,高齡宅可解決跨世代問題,不論是長輩本身不想跟子女住,或兒女結婚搬離出去,宛如度假宅的住所方便親友子女探訪,重新連結家庭關係;住戶間互動也串起社區、人際關係,在這裡交到新朋友。台灣房屋趨勢中心進行高齡住宅專案研究,以科學化大數據分析結果,建構「亞洲健康智慧園區」,重視休閒養生、健康照護及社會照顧等,期待能滿足退休後的生活樣貌想望,針對高齡社會,力推完善的生活環境,讓在地安老不再是夢想。
-
2022-09-18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字典沒退休!34歲林宜靜因母提離婚 她重新定義退休
「對熟齡族而言,退休不再只是遊山玩水,更多的是找尋自己的價值。」Encore安可日子的創辦人、前抖音台灣運營負責人林宜靜,在疫情爆發前,因為媽媽一句「我真的要跟你爸離婚」,離開中國大陸返台調停家務事,卻看見熟齡族對人生下半場有不同的想像和規畫,她也重新認識「退休」這兩個字。在Encore安可日子APP平台上,有熟齡廚師每天做一道菜拍成影音上架抖音、臉書各大平台,還有主婦分享旅外生活;珍惜這塊園地,這群大朋友常對林宜靜說,「妳可千萬不能倒。」熟齡族也許不擅長3C,但他們人生閱歷豐富且樂於分享,於是林宜靜打造Encore安可日子成為熟齡族互動平台。林宜靜三年前返台與媽媽長談時,媽媽說「我還年輕,我不要和你爸爸過、也不要和你過,我要自己過。」原來快要退休的媽媽,發現孩子離巢,家已不需要她,等退休後,連工作也不需要她了,於是想要離婚,「找尋自己的價值。」林宜靜發現與媽媽同輩的熟齡族群,人生有更多覺醒還有綻放的可能,意外開啟她的創業之路。林宜靜說,「我在他們身上真的看不到什麼是退休。」現在的「40+」或「50+」與銀髮族不同,戰後嬰兒潮搭上台灣經濟起飛,雖然年輕時吃過苦,但因努力就有收穫而人生豐收,退休後不想當閒雲野鶴,而是想要實踐自我價值,得到更多認同,為子女帶孫,普遍不在人生規畫裡。林宜靜也說,她的人生字典裡不會有退休。現在的她全力投入創業,但那天階段性任務完成,馬上就能展開下一階段的人生,她相信未來「退休」這個字彙可能只是一種形式,例如符合領取勞退資格,退休不僅不再只有含飴弄孫、出國旅遊,創業也是選項之一,還有其他各種可能。「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歡迎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安可日子/熟齡族群社群平台https://encoredays.onelink.me/7mxD/PRNudnhealth
-
2022-09-18 退休力.自在獨立
財務專家郝旭烈:開始主導生活的日子 就是我的退休日
「什麼是退休,就是不要用想像中的明天而犧牲今天。」這是郝旭烈在講述財務管理時的分享,語出「納瓦爾寶典」,是矽谷投資人納瓦爾的幸福語錄之一。十年前放棄千萬年薪當奶爸的郝旭烈對此有更進一步的詮釋,別為了想像中的明天犧牲今天,「那怕只是一天之中的一點點時間也可以」,最重要的是「找回生活的主導權」。曾任職台積電、力晶半導體、新加坡淡馬錫集團的郝旭烈,評估過逾千家創業投資案,出了多本暢銷書、經常奔波講解財務課程,對象從企業員工到小學生,他的課程裡沒有生硬數字和艱澀專業用語,他說談財務思維,談的不是怎麼賺大錢,而是如何藉由管理人生獲得幸福。但郝旭烈最得意的頭銜,應是陪伴兩個女兒成長的奶爸。他回台後加入大亞創投,雖然得跑來跑去看很多案子,但時間可以自己安排,自己主導生活。除了工作和陪伴家人,郝旭烈在各領域多方嘗試與探險,例如最近開了PODCAST「郝聲音」,與不同領域的人腦洞大開什麼都聊、愛上三鐵,更常騎上鐵馬與風賽跑。因為經常分享騎單車的照片,穿著又輕便休閒,許多朋友認為郝旭烈退休了。其實他利用每天早上四到六時騎車,回家後再送女兒上學,接著繼續一天的行程。但朋友的刻版印象讓郝旭烈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退休?他發現,退休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是領到退休金?還是財富自由?到底怎麼樣才算退休,每個人想法不同。郝旭烈豪氣地說出自己的定義,只要自己開始主導生活,活在當下,這就是「退休」。身為財務規畫顧問與講師,郝旭烈如此分析,「財富自由」的重點並非「財富」,而是「自由」,而「自由=能力-欲望」,能力和欲望皆操之在己,學習用有限資源創造更多價值,「今天是你餘生之中最年輕的一天」,把握當下最重要。「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歡迎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
-
2022-09-08 退休力.自在獨立
30多歲就該做好人生下半場規劃!彼得杜拉克給的3個忠告
怎樣為人生下半場做好規劃?甚至預作「虛擬管理」?實有其必要性。亞伯拉罕、杜拉克就不用說了,他們終其一生根本就沒有退休、更沒有人生下半場。為此,要貫穿一生,以知識人和管理人直到終了,並不斷地自我更新、追求卓越的貢獻,為其使命,直到終點。由於預防醫學、保健養生、醫術進步神速以及公共衛生的重視,使得人類的壽命比所處的組織存活時間往往更長,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事,當然也衍生出一項無法逃避的新挑戰—我們人生的下半場究竟該怎麼提前規劃呢?又有哪些安排呢?甚至要如何成就更上一層樓的下半場非凡人生?怎麼為人生下半場做好規劃?永不退休的杜拉克就在他八十二歲時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從二十歲起,寫作就已成了我所有的工作基礎。」單單在《哈佛商業評論》(HBR)就發表過卅多篇的論文,可說是史上論文被登載最多篇的作家之一,其中榮獲麥肯錫「最佳論文獎」的就有六篇之多,一生共有四十一巨著問市,真的是為寫作而生、為著作而活。杜拉克是知識工作者的先驅、也是知識工作者奠基者、更是職涯中自己的CEO。他擅於洞見未來與駕馭文字能力,他精準地掌握趨勢變化、社會脈動以及質變的本質,最終在不同階段中轉化為文字著作。為此,他的作品豐富多元、立論獨到;可分為傳記、管理、社會、政治、未來學、小說、論文集等七大類,他的歷程可說是一整部的創作發展史。杜拉克是「終身學習」(on going learning)的實踐家。有一回杜拉克跟好友查理斯.韓第(英國管理大師)說:「我靠著傾聽來學習。」隨後他補上一句道:「傾聽我自己。」韓第卻以為這是杜拉克式的幽默口吻,然而杜拉克又再引用一句名言:「在我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前,我怎麼曉得自己的想法呢?(How to I know what Ithink until I hear what I say?)」最終韓第做出推論:「杜拉克是藉由寫作與講演而發展出他的『管理學』理論的。」高齡九十五歲的杜拉克依然為帝傑證券集團提供顧問諮詢服務,真是不可思議極了,難怪會有「史上最年輕的老人」美譽。他將自己的一生呈現出對人的貢獻、對組織的影響以及對社會的潛移默化,做出無比的價值直到最後一刻,值得世人銘記和仿效。所謂「中年危機」是懶惰的藉口,是不長進的托詞。「中年危機」指的是在職場或個人工作坊一旦過了四十五歲後,不是客戶不要他們,就是自我淘汰了。但真正的問題本質乃是一個人在同樣的工作上待上二十年之後,基本職業性格大致上已經定型了。若沒有意識再學新事物、新技能、新工具的話,恐怕無法很快地去適應急速變遷、迭代換新、典範創新的節奏感了。危機不是外在現象,而是自己不願意面對罷了。為此,「變乃不變之永恆」。往往在三十歲前自認為極有挑戰性的工作、富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到了四十五歲已覺得索然無味了。為什麼?其原因不是「熟練的無能」,便是「專業的無知」,通常兩者都是。《延伸閱讀:如何發現自己的長處? 專家:用「反饋分析比較法」幫助自我認識》三十四歲就應該為人生下半場做好規劃三十四歲是否就應該為人生下半場做好規劃?也許有人會說:「這未免太早了吧。」可是早點規劃又有什麼不對呢?當然這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就像正在大陸首鋼隊打球的林書豪為例,三十四歲的他恐怕老早就已有規劃A、B、C方案了,只是我們不得而知而已。若沒有意外的話,他極可能再打上一~二季的CBA籃球賽,只要他體能允許加上競技狀態能持續接受挑戰,不能先發,打打替補應該也行。而且,以他的粉絲群數量,只要他持續耕耘、用心運營、專注品牌,接下來的人生下半場恐怕還是會風生水起、名利雙收。例如可以延續籃球事業以及發揮長才,包括擔任籃球教練(精通中、英文),經營一支球隊,開發籃球周邊商品如球鞋、球衣、球帽、眼鏡、手機、皮包……等。當然他可能依據個人的使命和願景規劃成為青年人的導師或其他,也有可能自己經營籃球相關產業或根本不相關的事業。不管他不做什麼或做什麼,不經營什麼或經營什麼,其實越早規劃人生下半場就越能發揮自己的長才、越能幫助他人、影響社會。就像亞伯拉罕那般的人生,那樣豐富、那樣精彩。(我在二十八歲就已規劃人生下半場迄今。)《延伸閱讀:為什麼有能力員工卻沒有好的績效表現?專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做事方式」才能發揮高效》自我管理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杜拉克給的三個忠告要做對做好,自我管理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彼得.杜拉克給我們三個忠告:一、開創第二種不同的事業從一種組織轉換到另一種不同的組織工作,如果讓自己的長才依然能夠有效的發揮,便極有可能再創高峰,就像亞伯拉罕在三種不同的組織中都保有高效能的貢獻和助人,而且都是從零開始、重新創業、見好就離、全新再造。二、為下半場做好準備是平行發展第二種事業為了不想在原機構不長進、原職位沒貢獻、原工作沒發揮,唯有從忙碌中抽離出來轉變為兼職、顧問、志工,為自己創造另一項平行的工作:另一種事業。三、為下半場人生做好準備便是當一位「社會創業家」,活得更精彩、更具意義亞伯拉罕徹徹底底是「社會創業家」的典範之一。能好好地管理人生下半場的人士也許永遠都是少數,但能管理好一輩子人生的人士則是鳳毛麟角了。就像彼得.杜拉克、查理斯、韓第……等人,他們老早就心中決定專注一件事直到終了。雖然杜拉克自省自己興趣多、精力散、不成事,但若他不這樣跨領域、跨文化、跨種族以及博覽群書的話,根本無法一人獨自完成一門學科,更別說有著作等身了,這就是上天對他的厚愛—既讓他活得夠久、又讓他能記得夠多。更不可思議的是讓他具有另類的洞見與創新的能耐。知識工作者要管理好個人下半場或一輩子人生,在時間還沒到之前宜儘早做好準備。處在一個重視人生「勝利組」的現實裡,這項因素越來越重要。在現代競爭掛帥的社會中,我們當然期望每個人都能成為「勝利組」。但是,這顯然是極不可能的事,因為有勝利組就會有失敗組。對絕大多數知識員工而言,充其量只能做到不失敗罷了。因此,對個人和家庭來說,個人能找到一個領域,在其中發揮貢獻,有一定的分量,也就變得很重要。不論是第二種事業、平行發展的事業,以及社會創業家,或在閒暇之餘投入其他興趣、嗜好,第二領域都能提供機會,使我們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受人尊敬並且獲致勝利、回饋社會。一九六九年杜拉克在其《斷層年代》(The Age of Discontiunity)一書裡,率先創出「知識工作者」一詞。他主張身為知識員工必須先成為「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亦即要先學會「有效的自我管理」。為此,自我管理是一種人類事物的「革命行動」,個人必須做以前從沒做過的事,知識工作者更需要如此。事實上,自我管理要求的是,每位知識工作者都要能像執行長(CEO)一樣的思考方式、視野、格局與全局觀以及經營表現。同時知識工作者也必須把以往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和行動,做兩百七十度的轉型。畢竟,知識工作者的大量爆增,也就是近六十年來的事。兩百七十度代表了什麼?用二戰期間一位杜拉克恩師告訴他的話或許可以說明一切:「小伙子,假如有天你終於開竅,你會認知一個人同時需要具有聖保羅、又要聖詹姆士兩位聖人。」意指一個人同時需要擁有聖保羅的信心和聖詹姆士的工作績效的表現。杜拉克又告訴我們一個關於大作曲家馬勒和交響樂團之間的故事。十九世紀末,馬勒在維也納一手創辦的交響樂團,他對團員的要求十分嚴厲,搞得連樂團贊助人國王陛下都忍不住召見他。國王問:「你不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嗎?」馬勒回道:「陛下,比起樂手現在加諸在我的身上的要求來說,我的要求實在算不了什麼,因為他們現在可要比以前表演得好太多了。」希望績效優異者多為自己強加壓力,希望他們可以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得更多點、做得更棒?」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成為自己的執行長:跟彼得杜拉克學職涯規劃與自我管理》
-
2022-08-31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能退休嗎?專家推五大指標,檢測你的退休力
百歲世代,大家平均壽命延長,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久的人生,退休或不退休都是未來生活的選項。為了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元氣網成立「退休力頻道」,推出一站式服務,從許多專家及過來人經驗中,幫你畫重點,列出必做事項清單,提供預約未來美好生活的解方。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去年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邀請大家填寫,看看自己的退休代表動物,評估對老後生活的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獲得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首度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透過AI協助,在三萬筆填答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的準備樣貌,再經多次動腦會議找出代表動物擬人化。六種動物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各自有值得讚許的優點,卻也有不足之處,期待透過代表動物,請大家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那些面向需要加油。 元氣網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首先可在元氣網快捷鍵找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登入會員即可直接填寫,得知自己的退休準備代表動物,同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退休力」頻道,根據退休的五個核心能力,提供專家與過來人的準備心得及建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理財準備各種退休調查都顯示,勞保與勞退是勞工主要倚靠的重要來源。但是很多人卻搞不清楚勞保與勞退差別,甚至因此錯過放大勞保與勞退最佳方式,極為可惜。事實上,勞保才是活到老領到老,領多少與勞保投保薪資、勞保投保年資有關;勞退則有新制與舊制,能領多少錢,就看累積退休金總額是多少,而且與每月實際薪資有關。勞保與勞退同樣都是勞工的退休金,但勞保是「確定給付制」,勞退則是「確定提撥制」,因為制度設計不同,請領條件與方式也各異,不完全都是高年資最有利。勞工想要加大自己的退休金,有幾大關鍵要掌握。一、想要月領,工作就要投勞保:勞保部分,因為有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上限,如果想要月領年金,就要謹守有工作就要投勞保原則,有助累積較多勞保投保年資,對墊高退休後月領勞保老年年金金額極有幫助。但如果是要一次請領,由於60歲以前投保年資只有30年可計入給付,年資愈多,未必有助退休金。二、勞退新制,則有三大撇步:1.勞退新制是靠著工作時,雇主每個月提繳到勞工個人退休帳戶,雇主是提撥至少勞工薪資的6%,如果勞工薪資高,雇主提繳標準就高;至於薪資6%是最低標準,如果遇到佛心的老闆願意提繳高於6%,對勞工累積更多退休金,很有幫助。2.勞退新制另有自提規定,勞工若從年輕就開始相對提繳薪資一定比率到帳戶,也是非常有效,等於是為自己準備兩倍退休金。3.政府每年會將勞退基金投資收益全數分給勞工個人退休帳戶,如果雇主提撥再加上自提,帳戶金額愈大,就可分到更多投資收益。【延伸閱讀】>>如何放大退休金?勞保活愈久領愈多 勞退新制3大撇步健康準備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聯合報退休指標與坊間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若健康準備完善,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到高分。因此,可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陳亮恭打比方,就像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於生活,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等支持,例如關渡醫院打造宜居社區,提供居民健康促進等。社會連結疫情造成當代世界前所未有的社會孤立,但數位科技帶來新的連結與可能。專家指出,疫情讓原本需要數年才會發生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而且也回不去了,如數位轉型。數位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疫情下對數位科技的掌握學習、人際連結,更可視為退休準備的及早檢測與預習。社會觀察者李明璁在疫情時有個瘋狂的點子,他從歐美去年經驗發現,疫情讓每一個自我在身體和心靈及「人我關係」都有些變化,公視身為公共媒體,應該為台灣在此時「留下些什麼」,著手製作、主持帶狀節目「保持聯絡」,以切片的方式記錄常民百姓在疫情下生活的氣味。「疫情有點像是給我們一個練習的機會,重新衡測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李明璁說,因為疫情,人們重新不斷練習:「既獨處,但試著保持聯繫」。這次疫情對人際關係及相處仍讓他看到希望,雖然被隔離,幸好網路科技讓大家連結起來。「如果在廿、卅年前,大家就被鎖在家裡,頂多只能打電話,可能就更疏離了」。學習和使用社群工具,其實是許多人在疫情下的新嘗試。【延伸閱讀】>>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活躍好學74歲的導演兼演員梁修身,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4個孫子,螢幕上是硬漢的他,升格爺爺後卻化為繞指柔,對孫子有求必應。他念政大EMBA時跟學長學摺氣球,受惠的當然是孫子,他說體會到打氣球跟教育孩子一樣,必須預留一點空間,太嚴格會有反效果,因為空間不夠沒有緩衝,容易爆掉。但也不能太大空間自由發展會變調。梁修身說很多人以為他退休,其實他從沒說過「退休」二個字,對他而言現在只是轉換心情生活,因為人一旦說出退休會連走路都變慢,現在的生活就是夠吃夠用,不會為了名利往前衝,但是也不能不做事。他打趣說,自己以前都不覺得老,是第一次有孫子叫他「爺爺」才覺得真的升級了,從壯年變成老年。50多歲時,有感於入行以來受到許多貴人、恩師的幫助提攜,因此梁修身用三個兒子的名字成立三群公司,開始攝製一系列關懷少數族群、弱勢朋友及值得關注的故事。包括「再見忠貞二村」、導盲犬、盲胞的故事「米可GO!」、講述外配的「別再叫我外籍新娘」、東部少棒萌芽史「比賽開始」等,公司沒拍戲之後他規畫自己的生活,去政大念EMBA,連續兩年參加柬埔寨義診團,也接手學校的傻瓜劇團,到各地偏鄉小學演出,之後更學習薩克斯風到各地表演和做公益活動,還學會摺氣球,他半年前甚至取得街頭藝人證照。今年他的願望則是學英文,他說以前拍電影時,卻爾敦希斯頓來台灣,中影派出他和胡因夢接待,胡因夢英文很好,他只能看著胡因夢笑就跟著笑,英文一直是他的遺憾,直到洋女婿來台灣,他說剛好女婿想學中文、他想學英文,但可能礙於他是岳父,女婿根本不敢糾正他的發音,笑說:「最後是他的中文進步比我快,我還沒學好。」【延伸閱讀】>>74歲梁修身不輕言退休!念EMBA、當街頭藝人、還想學英文 生活態度轉變,有空就陪家人自在獨立電影「一家之主」說的是台灣傳統女性的縮影,電影中的女主角葉蘭心與退休的老公羅大偉,夫妻倆獨自住在台北市的老公寓,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卻藏著女性的深刻壓抑。導演王希捷訪時表示,這部片拍給中年女性、退休族的禮物,因為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很常被忽略,許多女性辛苦一輩子,都在為全家人付出,卻往往忘記疼愛自己,甚至忘記屬於自己的名字。透過電影,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找回屬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電影中,演員陸弈靜扮演女主角的閨密,一樣是中年女性的代表,卻演繹出當代女性不同的風景。同為中年女性,從陸弈靜視角看「一家之主」電影,她認為,在這個年紀對於「閨密」橋段特別有感。「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是陸弈靜對一家之主下的註解,她坦言,走入人生下半場,學習接受一切自然的改變,是最大的學習。她笑著承認,剛開始有白頭髮的那幾年,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總把頭髮染成紫色掩蓋,但當頭皮有白髮竄出時,就像喉嚨卡了魚刺,怎麼都看不順眼。這些年,她終於接受滿頭白髮的自己,結果「大家都來找我演阿嬤」,但現在也覺得無妨,因為當人學會接受自己,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輕鬆。相較於電影中女主角,以及許多傳統女性對於扮演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的執著,陸弈靜淡淡地說「現在豁達就是我的執著,有經歷過的人就會懂」。【延伸閱讀】>>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中年覺醒! 豁達自在看人生,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準備退休是持續的過程,不論40+、50+,還是60+,準備退休或面對退休的過程勢必面臨許多來自大環境和自身處境的變化,提早準備,就從追蹤元氣網開始。
-
2022-07-25 焦點.元氣新聞
元氣課頂尖系列/退休後怎麼過?跟著李富城樂齡抗老
電影「退而不休」精闢詮釋上班族面臨退休的徬徨與焦慮,有些人享受其中,有些人不知所措,如果沒有提早準備,可能會因為終日無所事事而提早退化。退休生活該怎麼過?適當的財務規畫可以幫助自己從容以對,身心健康也要維持住,才能讓老後的日子充實而精彩。元氣網全新改版上線「頂尖系列」大師Talk,首場邀請氣象專家李富城於8月5日開課,告訴大家「老後生活,其實可以這樣過」。大家可以跟著李富城一同進入四四南村時光迴廊,身歷其境聽故事、學哲理,樂齡抗老。從退休準備、人生哲理到自我健康的堅持,86歲的他,依然堅持每天運動、自己做菜,退休也代表著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從前沒有做到的事。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再過3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這些人大部分已屆退休。相較於人生前半段忙碌奔波,人生下半場期待該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美好樣態。李富城分享,「退休,並非退了就休息、整天安逸度日,應該保持學習的熱忱,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李富城工作至82歲,才真正從職場退下來,退休後打造個人工作室,持續關注氣象、經營臉書,轉換成YouTuber用數位科技串起社會連結。實施運動計畫找回肌力李富城說,本來以為退休後可以繼續投入氣象專業,但妻子罹癌去世,對他的打擊甚大,好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來,直到失憶恍神,驚覺可能有失智傾向,才努力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軍職出身的李富城,健康狀況一向良好,沉浸在悲傷情緒中的日子,流失體力與肌力,發現小腿肚變細後,他積極實行運動計畫,每天從北投騎單車到關渡,沿途捕捉光影雲隙。更制訂生活計畫、保持固定作息,李富城嚴守「定時定量」及「過午不食」原則,日常飲食大多是自己烹煮,包括手工揉製麵團等。他自豪「家中的麵食僅用鹽、醬油、麻油調味,用最天然的食材自己做菜」,並分享在臉書上獲得好評。除了運動和飲食,李富城強調,定期健康檢查也很重要,多年來,他的三高數值控制得宜,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談退休「好」生活。名人的老後生活怎麼過?影音課程免費線上收看,下一場邀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分享慢老逆齡的生活學,許自己一個期待的老後。氣象專家李富城「老後生活,其實可以這樣過」三堂課準時上課! 📍 8月5日(五)上午10:00 大師之路 那些造就大師的故事:李富城的人生哲理📍 8月12日(五)上午10:00 大師視野 退休不等於停止:李富城的老後生活📍 8月19日(五)上午10:00 大師智慧 健康心靈:李富城的健康堅持「頂尖系列」大師Talk影音課程免費線上收看:https://pse.is/4c7e2e
-
2022-07-1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大調查 歡迎來填「6種動物測驗退休力」
「退休」是許多人認真工作的終極目標,但進入「百歲世代」,大家平均壽命延長,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久的退休生活,必須及早準備。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現在全新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邀請大家填寫,看看自己的退休代表動物,評估對老後生活的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首度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由陽明交大教授、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宏碁智醫團隊,透過AI協助,在三萬筆填答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的準備樣貌,再經過多次動腦會議找出代表動物擬人化。六種動物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各自有值得讚許的優點,卻也有不足之處,期待透過代表動物,請大家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那些面向需要加油。 「退休準備指標1.0」2020年推出時,同步進行千人民調,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4分。2021年再進行退休力大調查,分析近一年來退休準備指標近三萬人的填答結果,平均57分。這群主動填答退休準備指標者,已經較一般人更關心老後生活,但平均分數只比前一年調查略高3分。進一步分析近三萬人的五面向成績,各以一百分計算,僅財務、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及格,社會連結50分,健康54分,顯示距離準備完善,還需要更多努力。調查也發現,退化準備有M型化趨勢,透過人工智慧演算,將近三萬人依填答結果分為六群,有兩個族群特別突出,一個各方面分數皆居冠,顯示退休準備充分、另一個所有分數都偏低,表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交叉分析也發現,總分四十分和六十分呈現兩個高峰,顯見填答者若不是準備充分,就是全無準備。 由於科學與醫學持續進步,每隔十年,人類平均餘命增加二到三歲,如今活到百歲已非夢想,而是必須面對和準備的現實,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準備指標」幫助大家想像退休準備的攻略和地圖,邀請大家每一年至少要做一次,逐年自我檢視。從「退休力大調查」,我們想要提醒大家三件事:首先,不要聽到「退休」就覺得「和我沒有關係」或「避之唯恐不及」。可能因為退休和老邁、退出職場、失去社會地位、沒有生產力等連結使然,許多人對退休的想像非常負面。其實,退休是大家認真工作的目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過程,如同人人都會老,我們開啟退休準備這項社會工程,就是希望大家看待退休這件事,就如同看待臉上的皺紋般平常。再者,經過兩年多來的深度研究和調查後,我們很誠摯地提醒大家,務必開始思考,為自己的長壽作預備。2020年國人平均退休準備分數54分,2021年三萬人填答結果呈現57分,都不及格。沒有人喜歡變老,但「年老」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事項,需要超前部署。接下來,準備退休是持續的過程,不論40+、50+,還是60+,準備退休或面對退休的過程勢必面臨許多來自大環境和自身處境的變化。例如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這兩年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社會安全機制的穩定性一直受到挑戰,例如勞退、健保等制度可能變革;回到個人層面,學習面對生命中各種不完美,也是我們要學習的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
-
2022-06-07 醫聲.高齡社會
樂齡幸福學5/孤獨與孤立襲來 銀髮族準備好了?
●每五位老人家有一人會感到孤獨與孤立●把握黃金反應期,社會關係別丟掉●疫情中,善用網路、電話、電視等到退休那一天,快樂似神仙的日子即將開展了嗎?疫情中,老人家只要在家中躲好躲滿就可以安然度過嗎?國內高齡醫學權威、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現今高齡者中,約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感到孤獨與社會孤立感,新冠疫情延燒已邁入第三年,眾多高齡者驟然與原有人際關係分離,對於心理健康衝擊仍無法得知,如何強化心理韌度成為一大課題。社會連結力 普遍都不足聯合報自2020年起展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與陳亮恭等專家合作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去年基於三萬人填答基礎,首度以人工智慧解讀,推出「六種動物來測你的退休力」。同時發現,「健康」是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健康力使整體退休能力也升,但社會連結能力普遍不足。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隔離在家成為新日常,因疫情而驟然與原本的人際關係斷裂,也埋下孤獨與孤立的隱憂。過去,很多研究著重於高齡者的憂鬱問題,陳亮恭指出,近來的高齡研究出現熱門的新名詞,包括「孤獨感(Loneliness)」和「社會孤立感(Social isolation)」,看來相似的兩個詞彙,孤獨描繪的是一種主觀上孤單寂寞的感覺,孤立則是因為社會連結減少所造成,是不太一樣的層面。疫情斷聯繫 網絡需重建這樣孤獨或孤立的感覺,絕不只僅僅是「覺得孤單、覺得冷」,根據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分析,孤寂、孤立在高齡族群的盛行率高達二成,也就是每五位長者有一人會感到孤獨與孤立,進而會造成他們認知功能衰退、衰弱、失能,罹患心血管疾病、影響自律神經、引起發炎反應,嚴重會發生血栓。而孤獨與孤立者因為還不是憂鬱症患者,因此多數不會就醫。此外,陳亮恭說,疫情導致的隔離措施,傳統的人際往來被切斷,社區據點、共餐服務等暫停,高齡者的孤獨感與孤立感進入急性期,因此協助重建社會網絡是首要課題,以強化高齡者在疫情下的心靈韌度。科技助互動 方式更多元過去,曾有研究發現,當人或動物被突然切斷社會連結,會有一個正向反應的時間,人會更積極的去尋求關係,在此黃金時期,親友應該支持老人家,給予正面的回饋,而社會服務則要提供正面回饋的管道,若長久不給予回應,高齡者就會愈來愈退縮孤立。科技成為突破疫情的服務方式,陳亮恭說,為了減緩孤獨與孤立,目前多採用3C遠距視訊,老人家上網看健身操、與親友視訊,或是傳統的電話聯絡,以及透過電視機的即時互動體感線上課程。他強調,雖然不能與真實的人際互動相比,「疫情下,只要感覺開心的互動方式,都值得採納。」或許未來的高齡者獲取社會支持的方式將更為多元。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幸福學訣竅!從睡眠、飲食到身心保養,每個環節都面面俱到,期待所有人都能在幸福中攜手前進,並擁有更多健康能量、活力。直播時間:6月18日(六)上午9時元氣網LIVE直播📹 ❗️點擊參加,直播不錯過,請點👉 https://fb.me/e/k37g9uY2r❗️
-
2022-03-19 養生.人生智慧
低利年代存過多現金風險大!打敗長壽風險,女性更要提早理財
內政部統計,109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男性78.1歲、女性84.7歲,雙創歷年新高,專家表示,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其中女性又比男性面臨更高的長壽風險,但無論是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都面臨老後生活照顧的問題。當女性思考布局退休準備,在通膨升溫的年代,如何投資抗通膨,或該持有多少現金部位,都會影響經濟自主能力。低利年代 存過多現金風險大施羅德投信先前公布對國人的退休調查發現,81.4%退休準備者首選「銀行儲蓄或定存」作為退休理財工具,第二則是「保險保單」,占67.9%;儘管認為「現金為王」,但對未來5年的預期年均報酬率,有6成預期超過8%。聯博投信的調查也發現,儲蓄險、活存與定存是民眾仰賴的退休理財工具,但被問到「退休準備期望投資報酬率」,占比最高的投報率是4%~6%,高達34.1%。在低利率、高通膨的年代,施羅德投信總經理謝誠晃表示,利率低、放過多現金在銀行是個風險。根據試算,民眾每增加10%現金、減少10%風險性資產投資,年化收益率就會減少0.42%~0.51%。聯博則認為,過於保守的持有現金,或高風險投資都未必是最適投資策略,重點還是要依照個人風險屬性與人生階段,採取不同的理財規畫。流動現金 勿超過12個月水位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團隊主管葉家榮則說,現金不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現金屬於流動性資產,比率不能太高,建議保持6至12個月的水位即可,假設每個月要花2萬元,就是不要超過24萬元,因為現金使用方便卻容易花掉,更不用說容易被通膨吃掉。此外,很多民眾會把保險當成投資,但因為保險的合約和架構,造成流動性很低,不適合作為投資理財的工具,而是功能性需求,例如投保醫療或防癌險;而且如果把投資和保險綁在同一張保單平台,投資多一點、保障就少一點,犧牲了保障的功能。資產配置:家庭主婦不要短進短出,8成基金為主對於女性要如何超前部署老後的生活,葉家榮指出,如果是以主要照顧家事的家庭主婦,因為負責家計,在不考慮贈與或遺產的情況下,必須比男性多準備一點資產支應老後所需。他說,首先要和另一半討論,先透過檢視家庭收支狀況,不論是貸款、子女教育支出等,做好支出管理,接著再設定目標,最後才要考慮投資策略。一般而言,家庭主婦偏保守穩定,投資理財要更小心。葉家榮說,家庭主婦平時以家庭照顧為主,聽到市場雜訊機會多,也更容易被詐騙,建議資產配置中8成以基金為主、2成由自己操作;此外,切記不要短進短出,以長期投資為主。集保中心統計,前年台股上漲逾20%,但多數投資人周轉率高達91%,顯示當年年初投資,年底高達9成不在市場,代表真正賺到的人不多,大多是中途下車,而追高殺低累計的交易成本驚人,經常進出反而不好,尤其長期投資更應減少交易頻率。此外,葉家榮建議一定要有獨立帳戶管理退休資產,透過穩健的方式投資,如果是基金投資,建議以台股平衡式基金、多重資產基金和醫療產業基金各三分之一,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20年下來,報酬率有182%。資產配置:職業婦女至少存1/3薪水,首選股票基金如果是職業婦女,葉家榮說,建議婚前要準備6~12個月的緊急預備金,此外,每個月的薪水要能存一半或三分之一;當進入家庭後,因為還有收入,因此相對於家庭主婦可以積極一點,建議可以股票基金為主,追求長期成長爆發力,再搭配醫療基金、全球股票型基金,同樣是20年,報酬率為226%。至於為何要選擇台股或全球股為核心資產,彭博資訊統計,從2000年1月1日到今年1月中旬,全球股市漲幅278%,年化報酬率6.2%;同時間台股漲幅352%、年化報酬率7.1%。假設60歲退休累積到1000萬元,以台股和全球股的報酬率換算為6.2萬、7.1萬元,加上勞退勞保約2萬元,應該可滿足退休生活和開銷。
-
2022-03-19 養生.人生智慧
辛苦工作大半輩子,退休理財該如何規畫?專家:掌握「三不原則」養大退休金
近年市場上流行「超前部署」的口號,談到退休理財規畫,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退休準備也是同樣的道理,甚至不僅要「超前」,還要「抄錢」。所謂「超前」,指的是「有想法、有計畫」;而「抄錢」,便是「付諸行動」,透過投資理財,達成完美人生的目標。王浩宇表示,很多人辛苦工作大半輩子,努力拉拔小孩長大成人,等到老了、快要無法工作的時候,才想到「退休」這件事,這時候多半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在現代社會與醫療水準進步下,大家普遍面臨「退太早、活太久、花太快」3個問題。根據勞動部統計,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約63歲,較法定退休年齡65歲還要早,而且與先進國家相比,英國64歲、美國67歲、韓國72歲、日本70歲,台灣勞工的退休年齡確實偏早。早點退休、安享人生,固然是好事,但隨著國人壽命逐年增長,現在平均已來到81.3歲,代表退休後還有20年左右的日子要過。如果沒有收入,每天都是只出不進,一不小心活得太久了,手上的錢將會花光。所以王浩宇認為,規畫理財退休要有想法和計畫,先設想好未來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需要多少花費,再付諸執行。過程中,應掌握「三不」原則。第一不不能老了才開始準備。時間上,10年不嫌晚、20年不嫌早,愈早準備,愈可以善用時間的複利效果,滾大退休帳戶。第二不不只是存錢。現在利率水準偏低,依照72法則,以1%利率計算,資產翻倍的時間要72年,因此單靠存錢,資產增長的速度太慢,會被通膨猛獸侵蝕,降低購買力,必須要適度承擔風險,投資股票、債券等風險性資產。第三不不能殺進殺出,犯了追高殺低禁忌。雖然市場變化劇烈,例如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造成金融資產迅速修正,只要是對的投資策略,可透過定期定額、資產配置,分散進場時間、標的,降低波動風險,逐步養大退休金。
-
2022-01-27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熱中閱讀寫作 健康分數最低
已申請明年退休的我,在「2021年退休力大調查」測驗中得到82分,代表動物是王者獅子,與我是獅子座的個性不謀而合,平時傾向追求完美的我,在面臨退休之際,也同時慎思著妥適規畫未來生涯。細究五大核心能力,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都得到滿分,社會連結也有90高分,這是因為我一直都保持著持續閱讀與寫作的習慣,去年就發表41篇報刊文章,還參加了一項文學獎比賽,雖然是否得獎尚未可知,但即使名落孫山,也絲毫不減努力創作的熱情。去年我還參加學校退休同仁組成的歌唱社,在社長的鞭策下,我學會了97首新歌,還愈唱愈開心,技巧也愈臻成熟,相信未來也如是。分數稍低是75分的財務,雖然教職退休後仍有月退休金,平時也有理財投資,兩個兒子即將步入社會,但終究會有錢不夠用的擔心。不過擁有博士學位的我,將維持大學兼課工作,多少有些補貼,但相對得到更多時間可以好好運用,趁著還走得動,要陪著另一半遊山玩水,享受美好的夕陽時光。分數最低是70分的健康,有運動的我,從測驗中可知一定是沒有定期健檢扣分造成的。雖然每半年會洗牙,但眼睛與全身健診卻經常偷懶沒按時完成,真的很感謝聯合報的提醒,日後我得隨時督促自己為健康把關,更為未來的退休歲月加分。●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