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解渴
共找到
142
筆 文章
-
-
2022-08-24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後要防秋燥症!皮膚乾癢、呼吸道疾病易出現 醫授「秋季保養之道」
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處暑後易有呼吸疾病 飲食上可注意「潤肺滋陰」處暑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但此時盛夏的餘熱還沒有消除,是俗稱的「秋老虎」的時節,因此不少民眾仍然會覺得天氣炎熱。吳宛容指出,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擔心肺炎疫情,不如從自己做起,做好個人衛生之餘,多多養肺增強免疫力,內外兼施,未病先防!吳宛容認為,此時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而燥氣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肺臟」。飲食可多吃潤肺效果食物以「顧肺」,例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功效,蓮藕清肺熱、解渴除煩,蜂蜜可補脾胃、潤腸、潤肺,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合適肺氣不足者保養使用。緩解乾咳患者症狀! 中醫推養氣潤肺茶吳宛容透露,「陰虛燥熱」以及「體質虛弱」的民眾,容易因為本身呼吸系統內濕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時,刺激氣管誘發乾咳,症狀為「痰少膠粘難咯」,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接著說,燥咳時,治療會採用具「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功效的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川貝母、沙參、西洋參、款冬花、百合等藥材。【養氣潤肺茶】▸材料:西洋參5克、麥門冬5克、沙參5克▸作法:將中藥材用600c.c.的水煮沸後,小火煮10分鐘,放溫飲用。▸功效:西洋參補氣養陰,增強免疫力。麥門冬潤肺生津、沙參養陰清肺。有乾咳症狀者,每日白天可服用1杯。這類長者易皮膚乾、癢 除退化與生活作息有關針對血虛、陰虛型體質,容易皮膚乾燥、搔癢,吳宛容坦言,這類人多數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尤其是肝腎虧虛,體內的血不足而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氣轉涼、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之時,皮膚容易乾燥發癢。除了老化因素,平常作息及飲食失調,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都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吳宛容說明,治療上,中藥調理常以補肝血的四物湯或六味地黃丸當作基底,再加減其他藥材,譬如可以滋潤、補血的當歸,或者有助保濕的麥門冬。【補血潤燥止癢湯】▸材料:麥冬15克、黃精15克、黃耆10克、玉竹15片、枸杞10克、紅棗5顆排骨適量。▸作法:先將藥材清水洗淨後,排骨先川燙1次,藥材再與排骨放入1000c.c.水的鍋中,用小火熬煮約30分鐘,待滾後加入少許鹽巴,再熬煮約5分鐘即可關火。▸作用:麥冬、玉竹養陰潤燥,可滋潤肌膚;枸杞補肝腎,明目; 黃精可補血潤肺;黃耆可以補氣,提升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潤膚效果。有皮膚乾癢問題者,1周可服用2至3次。處暑易有不適者 中醫師提注意事項吳宛容提醒,處暑易有乾咳及皮膚乾癢問題的人,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要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而容易乾咳、皮膚癢、便秘的人,建議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改善乾燥。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秋天大便又乾又硬? 「4大體質」潤腸通便要這樣做 ·咳嗽是感冒還是秋燥? 觀察1地方就能判斷 
-
2022-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熱吃很少還是沒瘦?營養師告訴你夏日減重的3大地雷
炎熱夏季讓人沒食慾,以為能因此瘦下來,但體重卻反而上升嗎?快往下看你誤觸了三大地雷,把自己養成了易胖體質!地雷一 沒吃正餐,下一餐加倍吃有一餐每一餐,通常會發生補償性飲食的情況,鄭惠娟營養師說明,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早午餐,也就是將兩餐的份量一起吃,而大多數的早午餐又都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熱量爆表之外,還會讓血糖忽高忽低,可能連三高都會跟著報到。地雷二 天天喝手搖飲消暑解渴沒食慾卻喝得下飲料嗎?小心不只胖還會胖得營養不良,鄭惠娟營養師分享,如果做不到只喝水,真的想喝手搖飲,也要記得以「小杯、無糖、不加料」這三項為原則,解嘴饞也能稍稍降低身體負擔。地雷三 用甜點、下午茶取代正餐用甜點和下午茶療癒心靈之外,當心體重也跟著緩緩上升!鄭惠娟營養師呼籲,因為這樣的做法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飽足感,導致我們將更多垃圾食物吃下肚,反而攝取更多熱量與糖分,進而引發胰島素阻抗的情況。營養師叮嚀各位朋友,沒食慾卻反而吃下更多東西,就是夏日飲食的盲點,想要吃得健康又能減重,最重要的就是定時定量、營養均衡,不過飽但也不餓過頭。如果每天一到下午就想吃甜食,覺得飲食控制實在太困難,可以透過療程的專業團隊,全方位的個人化療程,藉由控制飲食,掌握血糖和體重數值,並由體適師協助規劃適度的運動,確實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能瘦得有感又不怕復胖。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熱昏頭,流不出汗要小心!營養師公開「4杯防中暑飲料」 降體溫有感
最近天氣真的很熱很熱,中暑等熱急症,每個人都可能發生,但只需要多加注意,認真預防,就能不增加醫療負擔。預防中暑 補充5類飲品嫚嫚營養師指出,中暑常見的症狀像是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時會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真的非常危險,建議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才是預防中暑最佳的方式。(推薦閱讀:中暑死亡率超過30%! 專家示警「2消暑飲品」恐害身體水分流失) 1、每天喝足夠量的水以體重x40 ml計算,例如: 60 kg x 40 = 2400 ml 2、從飲食中增加水分挑選水分多的瓜果類蔬菜入菜,增加水分攝取 3、下午茶吃消暑點心綠豆薏仁湯是大家熟悉清熱解毒的食物,不加糖吃是最好的,或者改加果寡糖代替 ,也能幫助消化道健康 4、番茄汁消暑解渴選擇無添加糖及鹽的番茄汁,喝起來更加的健康清爽、少負擔 5、無糖麥茶日本家庭在夏天常會準備無糖麥茶,只要喝250ml就能幫助加速體液循環,有助於降低體溫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小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 這些人危險了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
2022-07-31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深紫玉米很養眼
最近陽光強烈,白天出門不但要撐傘、戴帽,還要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視力對每天習慣細讀聯合報,又愛整天黏在螢幕前的我,是重中之重。所以,日常飲食我會特別注意每天都要有深綠色的蔬菜,也要兼顧吃到含有葉黃素、花青素的各種食材,其中深紫色的玉米,是我的顧眼新寵。去年,朋友實驗性的種了一批深紫色玉米,收成後,分了我一大麻袋。面對一麻袋的玉米,真不知該如何消化,朋友告訴我,糯玉米剛採收時吃起來香嫩有彈性,口感帶有甜味。如果存放在冰箱日後再煮,糯米澱粉會轉化,口感會比較硬。要是一時吃不完,可以冷凍保存,想吃的時候再取出直接加熱煮食,應該就可以消化眼前的玉米山。那時,我和他都沒想到紫色玉米很「養眼」,只怕沒有、不怕太多啊。朋友跟我說,這批深紫色的玉米,可能是「彩虹」也可能是「黑寶」,或是「水果」玉米。他的田是中興大學認證的有機田,以粗放的方式種植,拜託野蜂自然授粉。每一株玉米最上面的花穗是雄花,玉米苞上濃濃的細穗,是雌花,每一根花穗連接著一顆玉米粒。朋友的野放種植,也算是物競天擇自然選配,所以他也不知道最後成果會保留多少原始特色。我將玉米外苞葉洗淨,剝掉破損的葉片,保留尾部的梗和頂部的玉米花穗。然後在深鍋中放入一半清水,再把玉米交疊平放入深鍋清煮,水滾之後關火蓋緊鍋蓋,用餘溫悶煮。之前的經驗告訴我,用電鍋蒸煮的玉米口感比較硬,用大鍋水煮才會保留我喜歡的嫩Q口感。煮過玉米的水喝起來很清甜,冷卻後裝瓶放入冰箱,是夏天解渴的天然飲料,也是煮湯時的甜美湯底,千萬別當廢水倒掉。這批深色玉米煮出來的水有著漂亮的酒紅色,放涼之後,裝瓶放入冰箱保存,方便取出飲用。玉米水除了本身的淡淡清甜味之外,沒有特殊味道,擠一些檸檬汁,再放點冰塊一起喝,很容易一杯接一杯。奇妙的是,喝完酒紅色玉米水之後,眼睛像是玻璃窗剛被擦過一樣,感覺視線變得比較亮。我半信半疑的猜想,會不會是紫色玉米裡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吃後會有亮眼的效果。連續試了幾天,讓我變成了紫玉米花青素的粉絲,趕忙向朋友討取更多的紫色玉米。親身體驗過紫色玉米的效果,我更珍惜紫玉米的每一個部分,絕不當生廚餘浪費掉。煮的時候,會先把苞葉和花穗剪下墊在鍋底,上面再排放玉米,這樣在開蓋後很容易取出玉米,也方便濾掉苞葉。玉米澱粉質豐富,在高溫的環境中會發酵變質,最好盡快放入冰箱保存。喝著紫色的玉米檸檬汁,讓我想起十多年前去山東旅行,拜訪一處玉米農場時,曾經看過黑心玉米。當時很驚訝的知道,純天然的黑心玉米是專門種來提煉染髮劑的。難怪玉米被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不但是動物和人類的糧食,可以染髮,還可以護眼,而且整根玉米都有食用和使用的價值呢!
-
2022-07-29 醫療.心臟血管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醫點名「2類人」要注意
台灣各地溫度屢創新高,天氣真的好熱,很多人都會想要喝杯冰涼飲料解渴、降溫。但是,一到夏天就會在社群平台上會看到一些文章的轉傳分享,訊息內容大致意思指出「大熱天喝冰水、沖冷水澡,會有微血管爆掉、中風等危險」,是真的嗎?適當補充水分 避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天氣熱、運動後應多喝水、排汗,以調解體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世昌院長表示,每日應飲用足夠的水量,以維持身體理想的含水狀況,而非溫度之高低。不過,極端氣候確實可能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但是在夏天喝冰水或洗冷水澡與中風的相關性研究文獻報導並不多。短時間大量喝冰水、洗冷水澡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另外,短時間大量喝冰水與洗冷水澡會使血管收縮、心跳速率改變,因此,洪世昌強調,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等需注意,因為身體可能無法負荷環境溫度之驟變,在冰水的刺激下,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天氣炎熱戶外活動 這樣做防中暑台灣夏季高溫以及高濕度的氣候,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在大太陽底下,從事戶外活動或是運動,長久暴露於悶熱的環境裡,如果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和鹽分,產生身體機能失常,導致熱衰竭。因此,洪弘昌提醒,在戶外活動時,應盡量穿著輕便、易於散熱的衣物,並適時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適度休息,預防熱衰竭甚至熱中暑的狀況發生。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小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 這些人危險了 ·高溫熱到全身濕!不動也狂流汗? 醫授「6招改善爆汗」:2飲品別再喝了
-
2022-07-28 焦點.健康知識+
中暑第一件事不是送醫!醫師教先做這幾件事快速降溫
● 嚴防熱中暑,體溫逾40度有生命危險●中暑是熱傷害最嚴重狀況,身體已失調節體溫能力● 少吃冰品,喝綠豆湯、愛玉或仙草消暑連日高溫,民眾容易出現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若體溫超過40度恐昏迷、意識不清,造成生命危險。專家提醒,身旁若有人中暑,除了打119叫救護車,應該把握時間「降溫」,於患者皮膚上灑水,並以小電扇或扇子吹拂,加速水分蒸發,才有機會脫險。發生熱傷害 盡快補充水分 夏天常發生熱傷害事件,若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應盡快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或稀釋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無法流汗、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現神智混亂、抽筋、昏迷,應盡速就醫。中醫師陳信宏說,中暑屬於「陽暑」,是熱傷害中最嚴重狀況,身體已失去調節體溫能力,可能會持續高溫、意識不清,若不盡速就醫,可能造成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中暑病人如果「高溫程度嚴重」及「高溫持續時間過久」,很容易死亡,送醫前應盡快給予降溫。救護車上可準備簡易降溫設備,像是汽車冰桶內放置冰水及多條毛巾,覆蓋全身尤其鼠蹊部、頸部等大動脈行經處,加上冷氣強風盡速降溫。朱柏齡指出,過去美國進行美式足球比賽期間,10幾年來出現10多例熱中暑死亡案例,經過檢討發現,因降溫速度太慢,加上送醫需經過半小時、1小時而救不回,因此美式足球協會規定,足球訓練場必須放冷水缸,只要有中暑者,立刻浸泡冷水降溫。隨身攜帶瓶裝水 熱了就噴朱柏齡表示,根據學者研究發現,降溫效果最好的就是讓中暑患者浸泡冷水缸,每分鐘可降溫0.2至0.3度;若現場沒有冷水缸可降溫,可改用循環式冰毛巾覆蓋,或於皮膚噴水加上電扇吹拂,每分鐘可降溫0.1度,毛巾維持冰度、覆蓋面積愈大愈好,10至20分鐘就能降1到2度。朱柏齡建議,民眾隨身可攜帶小噴瓶裝水,若於戶外體溫過高時,可將水噴在手、腳、頸部,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即可達到降溫效果。久坐冷氣房體虛 可能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若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
-
2022-07-21 焦點.元氣新聞
「水水的」正常!天熱蛋雞多喝水 雞蛋變水蛋 蛋農點出一方法解決
餐飲業和烘焙業者近日發現雞蛋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正常,有些「水水的」,敲開雞蛋才知道是不良品;彰化縣二林地區是台灣蛋雞主要產區,傳統雞舍的蛋農表示,天氣熱,蛋雞和人一樣多喝水、少吃飼料,有些雞蛋「水水的」是正常現象。林姓等餐飲和烘焙業者抱怨,最近雞蛋的蛋白比較「水」,有些含水量較多,無法用在烘焙方面,因此製作糕點時要個別敲開雞蛋,合格的放入蛋盆,含水量高的放入另一個盆子,只撈起蛋黃使用,捨棄蛋白。林姓等業者認為,雞蛋越來越貴,蛋農和蛋廠應嚴加篩選,守住品質。二林地區的吳姓、陳姓蛋農都指出,政府鼓勵農民做水簾式、密閉冷房式雞舍降溫,前者空氣不太流通,一旦發生雞瘟會整場覆沒,後者的設施成本高,中小型傳統養雞場的農民沒足夠資金改建,所以開電風扇散熱,夏天天氣熱,風也是熱的,蛋雞和人一樣會多喝水解渴,導致雞蛋的含水量較高,比天涼時多約5%至8%水分。吳姓蛋農說,蛋雞又渴又熱,農民照樣餵養飼料可是蛋雞熱到食欲下降,每天減產兩成雞蛋,蛋雞少吃飼料多喝水,視蛋雞的喝水量,含水量有的較多、有的少,含水量高的蛋黃和蛋白容易分離,導致零售端反映雞蛋品質參差不齊,農民也無奈。含水量高的雞蛋和正常雞蛋在外觀有何差異?吳姓蛋農表示,外觀上無法分辨,敲開才知道蛋白比較「水」,煎蛋時特別滋滋作響,如果擔心買到蛋白含水量高的雞蛋,可問攤商何時進蛋,通常雞蛋到一天半內送達消費端,民眾買回家後,放置陰涼處3至4天讓水分蒸發即可。蛋農苦惱地球暖化,世界各國一年比一年熱,台灣沒例外,雞蛋含水量高的狀況逐年增加,只能加碼投資做散熱設施,對蛋農又是一筆不小的飼養成本開銷。
-
2022-07-20 養生.聰明飲食
以水果取代正餐反而助長脂肪 營養師教你夏天水果如何吃得健康
夏天是水果盛產季節,水果多汁解渴的口感,讓人胃口大開!有人甚至會以水果取代一餐,但這樣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一不小心就血糖太高,反而助長脂肪。推薦夏日可食用四種常見水果,它們各自具有哪些獨特的營養素?該如何聰明吃得營養又健康?怎麼挑選好品質的水果呢?1.西瓜香甜多汁的西瓜,被稱為夏季瓜果之王。西瓜含水量很高,占總體94%以上,所以西瓜有助消暑解渴,若出現輕微中暑,有口乾舌燥、頭昏、皮膚發燙的感覺,不妨可吃點西瓜解暑。不過,西瓜屬於比較寒涼的水果,體質虛寒、容易手腳冰冷、逢經期、受寒感冒的人,應該少吃。怎麼選?挑選表面光滑、花紋整齊的西瓜。若西瓜的蒂頭粗壯彎曲,通常比較甜;拍拍果皮聲音清脆響亮,代表含水量夠。2.百香果百香果的酸甜滋味,是許多人的愛好,不管入菜拌沙拉,還是當水果吃,都別有風味。它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帶黃色果肉的小黑籽,膳食纖維非常豐富,只要吃上兩顆,就能獲得3.2克的膳食纖維。不過,百香果的籽不好消化,腸胃功能不好的民眾,不可多吃,過量食用會導致腸胃不適;百香果屬於高鉀水果,需要限鉀的腎臟病患應該節制。怎麼選?選擇外皮顏色深,拿起來有重量的百香果,代表成熟度夠,裡頭果肉多,水分充足;如果外觀有皺紋,代表放置一段時間了,最好盡快吃完。3.芒果芒果單吃,做成芒果汁、冰淇淋、芒果冰沙、果凍都相當美味。台灣芒果品種多,但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而β-胡蘿蔔素是人體製造維生素A的重要原料,可促進細胞分化正常,使癌化的細胞加速凋亡,也能促進黏膜分泌潤滑黏液,修復身體受傷的黏膜組織。不過,芒果屬於容易導致過敏的水果,若發現接觸到芒果汁液會過敏,應避免食用。怎麼選?選購時要注意芒果表皮有沒有黑斑或壓傷,有黑斑或塊狀黑斑,表示內部已開始腐爛;壓起來有彈性、果蒂為紅或澄黃色,屬於比較新鮮的芒果。4.李子酸甜的李子糖分較低,適合有血糖問題的人食用;李子的果皮跟果肉都是紫紅色,富含花青素,且顏色愈深含量愈高。花青素是很強效的抗氧化劑,不僅可以幫助自由基的消滅,對於心血管保健、免疫力提升都有好處,李子的酸澀感,有助消除飯後的油膩感,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不過,李子的果酸較高,易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宜避免空腹食用。怎麼選?選擇果粒飽滿完整、沒有壓傷、果肉富有彈性,且帶有果粉的李子為佳。太軟的有可能過熟,不耐久放。
-
2022-07-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冰消暑,冰淇淋或霜淇淋哪個熱量高?一張圖揭各類冰品陷阱
炎炎夏日,是不是想來碗刨冰或是一枝冰棒消消暑氣呢?不過,冰品的種類熱量差異也不小,究竟哪些會是比較無負擔的選擇?1、冰淇淋VS霜淇淋一球一球的冰淇淋和螺旋狀的霜淇淋都是Ice cream,顧名思義就是混合牛奶、鮮奶油再加上香料與甜味劑製作而成,差別在於冰淇淋的乳脂含量在10~18%,而霜淇淋的乳脂含量僅有 3~6 %,所以冰淇淋的單位熱量會較高。挖個兩球冰淇淋的熱量就有360-400大卡,而市售一份霜淇淋熱量約100-150大卡,所以霜淇淋會是較優的選擇,如果選擇杯裝而不用甜筒熱量會再少一點。請選:杯裝霜淇淋。2、冰棒VS雪糕打開超商的冰櫃五顏六色的冰品在眼前,可粗分為主成分是水和糖組成的冰棒,與再多添加乳脂類的雪糕。透明度越高、口味越單純的熱量較低,成分有添加脫脂奶粉、油脂、奶油,看起來不透明的熱量會較高,如果又有內餡或配料,外層又多一層脆皮,一枝雪糕的熱量會多達250大卡,建議選擇清冰或水果冰棒會較優。請選:清冰冰棒、水果冰棒。3、刨冰VS雪花冰刨冰是刨細純水冰塊,基本上無熱量,而雪花冰是由鮮奶、煉乳與鮮奶油製成的冰磚削片,一碗雪花冰熱量就200~400大卡起跳,再加上配料大概就跟一個便當的熱量一樣多。配料的熱量差異也很大,豆類、花生、粉圓熱量高,芋園、地瓜和芋頭尚可,新鮮水果、愛玉、仙草、寒天、木耳熱量低,是最佳選擇;而最後淋糖水時,請老闆手下留情,不要再額外添加煉乳、黑糖或果醬。請選:水果刨冰、仙草愛玉冰。4、泡泡冰VS冰沙泡泡冰是將冰花跟原料不斷攪拌讓配料與冰緊密混合的冰品,而冰沙是將冰塊與配料打碎組成,兩者口感不一樣,熱量的差異主要是看原料組成和糖的添加量,所以草莓泡泡冰跟摩卡可可碎片星冰樂這兩者,相信擁有瘦知識的你會知道怎麼選擇。冰品熱量差異大 聰明選擇減負擔一樣都是冰卻差異很大,蕭伶茲醫師建議,不妨仔細感受看看,甜膩膩口感綿密的高熱量選項吃完,會不會好像更口渴?反而那些較清爽、負較小擔的冰品是不是相對上更涼爽解渴呢?天氣越來越炎熱,聰明選擇消暑方式,不讓冰品成為潛在的增胖陷阱,讓自己美美的度過酷熱夏天。(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好日子診所)延伸閱讀: ·天熱吃剉冰!營養師揭「18樣配料熱量排行」 前3名都加一碗破500卡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
2022-07-15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吃鳳梨最好!鳳梨的營養價值、判斷熟成度、選購技巧、食用禁忌教學
端午過後天氣日漸炎熱,身體是不是有點吃不消,只要滿身大汗就想要來個冰涼涼的飲品?不如吃個當季水果「鳳梨」來解渴,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又可吃進豐富營養素及幫助消化的鳳梨酵素喲!鳳梨整年都生產 不同季節所產的品種不一樣國內農業不斷進步,鳳梨整年都可以生產,但不同季節所產的品種可不一樣!5-7月產那些品種鳳梨:香水鳳梨、甜蜜蜜鳳梨、金桂花鳳梨、開英種。夏季鳳梨轉色1/5-3/5表示鳳梨已成熟,會從鳳梨頭開始轉色,由綠變橙黃,由此判斷果實成熟度。鳳梨營養價值鳳梨助消化、幫助腸胃機能、血壓調節、維持視力及皮膚黏膜健康、有助紅血球生成、保護心血管。鳳梨每100公克:熱量53 kcal、膳食纖維1.1公克、鉀162毫克、維生素A 29 IU、葉酸11.2微克除了上述營養素之外,鳳梨還富含「鳳梨酵素」天然成分,其作用可以幫助分解餐食中蛋白質,有助消化;值得一提的是,鳳梨酵素常應用於保健食品中,常見於助消化的產品,在關節類產品中也有所見,主要作用為降低疼痛及腫脹。鳳梨怎麼挑選?眼看、鼻聞、手彈三招挑選鳳梨外表不平整,削皮可是件大工程,鳳梨最甜的部份的鳳梨頭!1.眼看:果實結實飽滿、無裂縫、果目明顯突起2.鼻聞:香氣濃郁表示新鮮、汁多3.手彈:肉聲富有彈性,品質佳;聲音緊實品質較差些鳳梨還可以這樣吃!鳳梨除了當水果之餘,其實也常應用於中式料理了,像是鳳梨蝦球、鳳梨苦瓜雞湯、炒飯等;另外想要多點風味,也可以切丁加入生菜沙拉中、無糖優格,都是不錯的吃法唷!鳳梨雞湯這樣料理:食材:醬鳳梨1小碗、苦瓜半條、土雞半隻、新鮮鳳梨果肉1/4顆、水烹煮步驟:1.將醬鳳梨、新鮮鳳梨及苦瓜切片後,加入這些材料準備將清水煮成高湯2.雞肉切塊後以沸水川燙去血水3.將雞肉放入高湯中燉煮即可鳳梨食用上小建議鳳梨含有消化酵素,一般建議飯後食用。胃寒、寒咳、虛咳三種症狀的人,要記得吃鳳梨前要先處理過,像是煎煮,不建議直接食用或打成鳳梨汁飲用!
-
2022-07-11 醫療.感染科
山泉水解渴一周後進加護病房插管 醫示警:鉤端螺旋體病
45歲陳先生日前與友人相約至雪山湖泊健行,途中飲用山泉水解渴,回家一周後竟出現高燒、伴隨全身痠痛、頭痛以及腹部不適,經診斷為鉤端螺旋體細菌感染,急送加護病房插管治療,經緊急洗腎並給予抗生素,康復出院。據悉,陳某平日喜好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當時送醫時,醫師發現陳出現肝衰竭、黃疸及腎衰竭,後續更引發嚴重酸血症,當天緊急入住加護病房插管治療,緊急安排洗腎並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感染。所幸5天後在重症團隊照護順利移除氣管內管並成功轉出加護病房,已康復出院。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曾暐昕表示,鉤端螺旋體病,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人畜共通感染病,國內歸類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尿液或組織汙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其感染症狀因個案而異,可能沒有症狀,或感染後一到兩周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無力、腹痛、腹瀉、黃疸、腸胃道出血、尿變少甚至無尿等類似感冒症狀;有些會以腦膜炎症狀表現,嚴重則會出現腎衰竭、黃疸與出血等現象,如未即時妥善治療有致死可能。他指出,透過急診與加護病房合作診斷、完整急重症團隊照護,配合適當抗生素使用,完整重症監測以及治療系統,可為鉤端螺旋體病做最完善治療。曾暐昕提醒,戶外活動最好自備用水,避免飲用山泉水,民眾如有如不明原因發燒、肌肉痠痛、結膜充血等,應立即就醫,並詳細告知可能接觸史及暴露史,以供早期診斷、治療及相關單位疫情調查及控制。
-
2022-06-22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後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40歲宋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夏至」飆汗心臟負荷大 可致「胸悶、失眠」吳宛容指出,夏至過後,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吳宛容補充提到,上述個案宋小姐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方藥兩周後,多汗、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所以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除此之外,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支氣管炎等體質偏寒的人,可以配合此時陽氣極盛,鼓動陽氣,增強免疫力,使好發於秋冬的「冬病」,能在夏至時達到「夏治」的目的,所以夏至後的這段時間是體質虛寒的民眾「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透過「冬病夏治」三伏貼 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吳宛容強調,「三伏貼」屬於中醫「冬病夏治」的特色穴位敷貼療法,在炎夏三伏天,將辛溫的中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來治療易於冬季發作的過敏性疾病,如鼻過敏、氣喘等肺部疾病。「三伏貼」主要功效是提升陽氣、增加免疫力,主要針對呼吸道疾病;如果加上有脾胃虛弱或者頻尿、尿床等脾腎氣虛現象,會透過加強脾俞、腎俞等穴位來提升免疫力,再搭配中藥進而改善過敏虛弱體質,減少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發作,預防經常反覆性感冒。夏季多吃「酸性」、「補氣」食物 減輕心臟負擔吳宛容提醒,夏天天氣溼熱,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傷津耗氣。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檸檬、烏梅、山楂,得以收斂、防止出汗,生津解渴。【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煮法: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小叮嚀: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另外,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生脈飲】▸材料: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煮法:將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加入熱水10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小叮嚀: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17 養生.聰明飲食
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
火龍果是仙人掌科植物,外觀獨特如同一團炙熱紅色火球而得名,除了甜味其口感特殊,不僅可以解渴,還富含許多對健康有益處的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呢!炎炎夏日來個冰涼的火龍果解解渴吧!一份100公克的火龍果(紅肉)具有以下營養價值:熱量:60Kcal碳水化合物:12.3公克膳食纖維:1.3公克鈣: 9毫克 鐵:0.8毫克鉀:219毫克維生素C:6.3毫克膽固醇: 0毫克火龍果具抗氧化作用、維持腸道健康火龍果除了含有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外,還富含抗氧化劑。根據非洲生物技術雜誌的一項研究,火龍果含有抗氧化劑甜菜青素和甜菜紅素可以防止自由基對身體造成損害。世界藥學與藥物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火龍果的抗氧化活性有助於預防體內發生發炎反應,包括痛風和其他關節炎。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是食物中一種不易消化的成分,可以提供益生菌養分的物質,幫助腸道益菌的生長、協助益生菌與壞菌競爭,是維持益生菌生長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維護腸道的健康、提升人體的保護力功效。根據電子生物技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吃火龍果具對於腸道來說有益生元作用,可以增強消化並滋養腸道細菌。火龍果含有一種叫做寡糖的碳水化合物,學者認為寡糖有助於刺激胃和腸道中健康細菌的生長。火龍果有白肉、改良紅肉兩種!吃起來紅肉較白肉甜白肉口感清甜,肉質也爽脆,但較具草腥味。紅肉的糖度較高,但是果肉較軟。黃皮白肉的火龍果其成熟期較長,且產量較少,所以價格相對較高。採買時用4招,即可挑選到美味的火龍果1、用手感受其重量,越重表示火龍果汁多、果肉豐滿。2、外表選擇果皮轉色均勻、果萼端完全轉色。3、肉質鱗片軟化反捲或是轉紅達一半以上。4、外觀沒有擦壓傷、裂果,果梗切口無腐爛。吃完火龍果,上廁所會出現紅色便便,是身體出現問題嗎?只要吃紅肉火龍果超過半顆,下次跑廁所時會看到馬桶出現一片紅,這時候會以為是血便、痔瘡又犯。其實是火龍果果肉中所含的「甜菜紅素」的緣故!甜菜紅素是天然色素,人體無法吸收,所以食用火龍火後隔天就會隨著便便排出。火龍果食用禁忌火龍果屬涼性,體質虛冷、腸胃不好常腹瀉者不宜多食,另外正值生理周期的女性也不建議食用火龍果。【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咖啡與「這飲料」一起喝功效加倍!中風、癡呆症約降低3成! 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後易留後遺症?那些人為高風險族群及該如何避免!兒童疫苗打完有疲憊、食慾不佳情形?!營養師點名五款湯飲(雞湯、蛤蠣湯、魚湯、蛋花湯、番茄湯)幫孩子補補身!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6-03 養生.運動健身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民眾平常保持規律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而運動的好處除了可以緩解憂鬱、焦慮心情外,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美國研究證實 運動可激活大腦抵銷壓力、改善心血管健康據了解,該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因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者以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患者和運動量較低者進行比較,發現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有更高的壓力相關神經活動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後來研究者又將沒有憂鬱症或焦慮症診斷者也加入比較,並使用大腦影像找出運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壓力反應來改善心血管健康。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激活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每週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這些益處在患有焦慮症或憂鬱症者中更加顯著,他們的風險降低了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了10%。憂鬱、焦慮症患者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可靠運動降低風險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的異常(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坦言,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是長期被注意到的現象,而運動是調控HPA軸反應的有效方法,上述研究結果再度證明規律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合併有焦慮症與憂鬱症診斷的受試者,運動之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是沒有這兩種診斷者的兩倍,間接證明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大腦中壓力反應軸的異常活躍,研究也透過大腦影像,證明運動可以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詹佳真呼籲,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被居隔在家、覺得壓力很大的民眾趕快動起來,哪怕只是原地踏步30分鐘,也能增加自己的健康存摺。運動好處經證實! 暖身動作不可少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前述研究已指出,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這2項疾病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具有強大威脅,及早發現並予以治療是須具備的認知。運動的好處也有多項實證,對心理的幫助像是減少壓力荷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戴怡君指出,不少民眾對於「運動」仍有卻步,建議想要開始運動的民眾,出現再三猶豫的念頭時,不妨試著先想像運動過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第一步。最後,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養成「喚醒」身體的習慣,很多人會忽略暖身的步驟,而造成身體產生不適的感覺就不想動,建議民眾運動前,先用簡單的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各部位,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0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每天兩杯半糖紅茶 45歲男健檢檢出糖尿病前期
一名45歲男性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待在烈日下,喜歡以冰涼飲料來消暑解渴,多年來每天都要喝上兩杯半糖紅茶,加上飲食習慣不均衡,長期下來造成代謝異常,日前健康檢查發現竟已是糖尿病前期,才趕緊戒除手搖飲,並搭配營養師指導,希望病情能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劉彥均指出,民眾除了固定三餐之外,若再喝一杯正常冰塊、甜度的750毫升珍珠奶茶,熱量就相當於一個便當(約710大卡),相當於13顆方糖(約66公克),都超出成人每日所需攝取量,如果有人一天2杯以上,那幾乎是爆量了。她強調,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最好的情況是控制在5%以下,以成人每日飲食總熱量2000大卡為例,添加糖攝取不宜超過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即為每日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約10顆方糖)。攝取過量的糖不僅會加速老化、容易蛀牙、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促使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提升罹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劉彥均說,若短時間內無法戒掉甜飲的味覺滿足感,建議盡量選擇糖份最低的微糖,挑選配料時也應該注意。像是黑糖熬煮的珍珠、蜜漬紅豆、砂糖調製的芋泥、蜂蜜蘆薈等,都可能在無形中增加糖份攝取量,若要減少多餘熱量可盡量選擇不加料。她建議,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用無糖茶類來取代,茶中的兒茶素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以及促進代謝,若想喝奶茶,奶精當中含有反式脂肪,攝取過多容易造成心血管以及身體負擔,建議選擇無糖的鮮奶茶,或以無糖豆漿、牛奶、燕麥奶為基底的飲料,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也不失為一項好選擇。她提醒,糖產生的危害不容小覷,含糖飲料及甜食切忌過量食用,除了市售手搖飲料需要注意含糖量的攝取之外,挑選包裝飲料時,也要多加留意營養標示中的糖;日常生活還是建議以飲用開水為主,人生才能甜蜜又健康。
-
2022-05-19 養生.運動健身
最新研究:規律運動 可紓壓護心臟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人感受到極大的壓力,最新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激素分泌,抵消壓力、緩解憂鬱及焦慮,並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今年3月發表於《Science Daily》的一項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曾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以活化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若是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對於患有焦慮症、憂鬱症者來說,運動的好處更顯著,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1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是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HPA軸的異常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指出,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運動可有效調控HPA軸反應,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再度證明規律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運動也可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且威脅身心健康,運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人感覺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民眾若對於「運動」有所卻步,戴怡君建議,可先試想運動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運動的第一步。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先做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
-
2022-05-17 養生.運動健身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運動好處顯著
新冠肺炎疫情增加民眾壓力感,過去多項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以緩解憂鬱及焦慮,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運動能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憂鬱症、焦慮症患者運動後所帶來的心血管健康益處,比一般民眾高出1倍,少量運動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今年3月發表於《Science Daily》的一項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因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者以每周至少運動500代謝當謝(MET)分鐘的患者、相當於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對運動量較低者,其主要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另外,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有較高壓力相關神經活動、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者將沒有憂鬱症或焦慮症診斷者也加入比較,並使用大腦影像,找出運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壓力反應,來改善心血管健康。研究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活化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每周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患有焦慮症、憂鬱症者運動好處更顯著,風險降低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10%。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是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HPA軸的異常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指出,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運動可有效調控HPA軸反應,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再度證明規律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詹佳真說,運動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焦慮症與憂鬱症診斷的受試者比沒有這2種診斷者降低2倍,間接證明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大腦內壓力反應軸異常活躍,研究也透過大腦影像,證明運動可以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經由前述研究可見,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且威脅身心健康,運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賀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人感覺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戴怡君建議,民眾若對於「運動」有所卻步,可先試想運動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第一步。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先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
-
2022-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天氣潮濕又悶熱,已能感受到夏天的腳步。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時序進入「立夏」後,也象徵進入夏季,但是今年梅雨比較慢來,所以今年是個潮濕悶熱的立夏,這時立夏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立夏時節飲食上如果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容易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立夏時期如遇梅雨季節遲來 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問題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熱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這時因為低下的免疫力就很容易被新冠肺炎所侵襲。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而綠豆薏芢湯有消暑祛濕的效果,可以多多食用,有助於去除身體的濕熱。賴睿昕解釋,立夏時期如果碰上梅雨季節遲來很容易導致身體水分代謝出現問題,通常人會變得口渴,喝水也常常不容易解渴,身體容易水腫,常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但是到了下午或傍晚就覺得小腿變脹,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常常容易覺得疲倦,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濕毛巾,大便稀軟,有時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 改善食慾不振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甚至很容易得腸胃炎拉肚子,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時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以上都是立夏節氣常常出現的症狀,這時太甜的熱性水果如菠蘿蜜、榴槤、芒果都屬於助濕之物不宜多吃,特別是當明顯感到環境濕氣帶來的不適時。而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也不宜無限量食用。建議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天氣濕熱就會常常覺得沒胃口,若想改善食慾不振的狀態,賴睿昕建議吃飯前適量喝點湯,如菜湯、魚湯、肉湯等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促進食慾,吃飯時可以搭配一些涼的粥類如綠豆薏仁湯、絲瓜湯等一起吃,既可以補充鈉、鉀等電解質和水分,又能增加食慾。立夏養生推薦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立夏養生食療可以推薦蓮藕杏鮑菇湯安神潤肺養胃,可以有效的促進食慾,蓮藕就是食療養生聖品。賴睿昕進一步說明,以中醫觀點來看,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的功效。生藕性味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散瘀,適用於口乾舌燥及火氣大的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適合胃腸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也可自製蓮藕汁,做法很簡單,就是把蓮藕煮熟(或蒸熟),再加水、冰糖,用打果汁機打成汁即可馬上喝了。【養生食補】自製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快鍋做法(用電鍋蒸熟亦可):(1)蓮藕連皮洗淨、切段(連皮一起吃)。(2)置入鍋內,加水蓋過蓮藕。(3)蓋上快鍋蓋,中大火加熱到快鍋指示器上升到第2條紅線,轉小火煮30分後關火。(4)快鍋洩壓完成,取出蓮藕,就有煮的軟綿不爛的蓮藕了。(5)煮好的蓮藕塊冰在冰箱,想喝熱的蓮藕汁,就可以用熱水和冰糖一起下去打果汁機打,馬上就有1杯溫熱的蓮藕汁了。
-
2022-05-04 養生.聰明飲食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很多人都喜歡來上一杯冰冰的手搖飲,但大家都知道手搖飲的熱量不只會導致肥胖,對糖尿病患而言更是殺手級的破壞者。其實,任何飲料都比不上「水」的解渴,但要怎麼喝水也是有大學問。地球70%是由水組成,而人體也有70%是水做的。身體的每個代謝都需要水分的共同參與,然而「喝水」這件事,卻是生活在都市的我們,時常忽略的事情。「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琅琅上口的一句廣告台詞,感覺喝水的好處很多,但到底喝水有哪些好處?一、喝水是為了避免身體脫水,當身體發生脫水狀況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在炎炎夏日,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就容易中暑,當身體產生脫水現象,會導致血液的黏滯度增加,一旦血液變得濃稠,血壓就容有升高。二、喝水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維持正常代謝及生理機能,比較不容易生病,也能減少對食物的渴望,避免肥胖。三、喝水是緩和緊張情緒的好方法,當精神不濟時,喝一口水也能稍微讓自己提起精神。什麼時候喝水比較好呢?一般建議起床時,先喝半杯溫水,可喚醒休息了一整晚的消化系統,雖然早晨起床,腦袋已開始慢慢甦醒了,但腸胃道還是處在睡眠狀態中,喝了溫水後,不僅能幫助早餐消化,同時能溫暖剛從被窩爬出來的身體,在冬天或寒冷的早晨可以避免感冒的發生。若是比較容易頻尿的人,建議在睡前3至4小時避免喝水,或是減少睡前喝水的量;當激烈運動後,也不宜馬上大量灌水,建議改以小口的方式,將水先含在嘴巴裡,再慢慢喝下去,防止喘氣時喝水造成嗆咳的危險。一般建議成人每天的喝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30ml,當然喝愈多對身體愈好,但不建議短時間大量飲水,當水分一下子攝取太多,會導致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引發水中毒,因此建議每次飲水量不要超過800ml。要特別提醒的是,對於已經在血液透析的洗腎病友,則需要限制每天的水分攝取量,建議和醫師討論每天的建議飲水量,避免因為水分攝取過多,累積在身體裡排不出去,反而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得不償失。
-
2022-04-10 新聞.健康知識+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乘著水散播的傳染病 霍亂是一種經口傳染的疾病,若是將遭到感染者糞便汙染的水和食物吃下肚,就會染病。病原體霍亂弧菌是德國微生物學家柯霍(Robert Koch)在一八八三年發現的。霍亂弧菌所含的毒素會引發嚴重腹瀉和嘔吐,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死亡率可以下降至一一%,但未治療者的死亡率高達五○%,重症者甚至會在症狀出現數小時後死亡。在霍亂弧菌等病菌發現以前,不只是霍亂,大家普遍認為所有傳染病都是因為吸入骯髒的空氣—瘴氣(miasma,在希臘語中有「不純」「不潔」「汙染」之意)所致。歷史上曾出現過七次全球性霍亂大流行,無不造成大量死亡:‧第一次:一八一七年~一八二三年,於印度和孟加拉等地 ‧第二次:一八二九年~一八三七年,於歐洲、倫敦、北美等地 ‧第三次:一八四六年~一八六○年,於俄羅斯、亞洲等地 ‧第四次:一八六三年~一八七九年,於歐洲與非洲大部分區域 ‧第五次:一八八一年~一八九六年,於德國漢堡等地 ‧第六次:一八九九年~一九二三年,於歐洲部分地區和印度等地 ‧第七次:一九六一~,於印尼、東南亞、太平洋群島等地 一八五五年,麻醉學家約翰.斯諾(John Snow)明確證實了「霍亂並非由瘴氣引起,而是起因於水中所含的某種物質」。一八五○年左右,倫敦掀起了霍亂大流行。斯諾發現,霍亂致死率會因供應自來水的公司而異。喝到遭汙染自來水(取水口位於下游)的家庭,霍亂死亡率特別高,而瘴氣理論無法說明這種現象。斯諾在一八五四年、倫敦寬街爆發霍亂流行期間,一一造訪死者的住家、調查屋內的飲用水來源,並記錄在地圖上。分析相關分布狀況後,發現絕大多數的死者,都住在寬街中央那口手壓式幫浦水井附近。而離水井較遠的住家之所以染上霍亂,是因為家裡的孩子在水井附近的學校上學,或是曾到那一帶的餐廳和咖啡店消費,他們全都喝過那口井裡的水。奇妙的是,水井附近有一座擁有約七十名員工的啤酒廠,裡面竟然沒有人得到霍亂重症。斯諾仔細一查,才發現工廠的員工並不喝那口井的水,而是喝啤酒解渴。因此,在禁止大家從遭到汙染的井中取水後,霍亂疫情便順利獲控制。發生在十九世紀倫敦的一連串疫調,展現出「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所謂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就是觀察群體、探討感染者與非感染者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的差異,並釐清傳染的主要原因。幾年後,證明了倫敦寬街水井的堆肥汙水坑中混入了霍亂患者的糞便,而汙水坑距離水井只有短短九十公分。▍傳染病促進上下水道的發展 直到中世紀晚期,家庭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到路上或道路中央的水溝,多次引發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流行,每一次都造成大量民眾喪生。到了十六世紀,各國終於開始重視維護市民生活環境的衛生,並逐漸推動小規模的上水道工程。一五八二年,在倫敦橋上建造了水車驅動的幫浦,引入河水,並配送到家戶做為民生用水;但橋下的泰晤士河因為船運頻繁,河水總是汙濁不堪。 到了十九世紀,蒸氣幫浦、輸水用的鑄鐵管及淨水裝置(以砂石等進行人工過濾的裝置)問世,能淨化水質,並透過幫浦輸送至各地的大規模近代水道才終於整頓完成。歐洲最早的公共給水,出現在一八三○年的英國倫敦,而發生在一八三一年的霍亂流行,也促成了倫敦下水道的發展。但好不容易整頓了下水道,卻只是將汙水直接排放到河裡,不但使得河川越來越髒,甚至到了無法做為工業用水的程度。從一八六一到一八七五年,泰晤士河兩岸建造了與河川平行的水路以排放汙水,卻依然無法遏止下游汙染。 一八四八年,德國漢堡成為第二個發展下水道的城市;進入十九世紀後半,德國和法國各大都市都建造了下水道。此外,還發明以類似噴泉的方式,在下水道管線噴上一層「過濾材料」,利用形成於表面的菌膜來分解穢物,以及現代汙水處理場採用的「活性汙泥法」(利用含有好氧生物的汙泥來分解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汙水處理法)。 時至今日,雖然傳染病已逐步改善,但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不得不喝含有霍亂、斑疹傷寒、痢疾等病原菌的水,或是普遍存在於環境中、砷含量超標的水。 即使進入二十一世紀,每年仍約有五二.五萬名未滿五歲的幼兒因腹瀉而死亡,原因在於不衛生的環境和遭到汙染的水,但只要改善用水相關的衛生條件,便可有效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此外,因為飲用遭到砷汙染的地下水而導致慢性砷中毒的案例,在印度、孟加拉等地仍時有所聞。▍自來水裡的特殊氣味水是傳染病的一大媒介,飽嘗傳染病之苦的人們終於認知到「水經過消毒後再供給」的重要性。十九世紀末,英國、德國、美國開始試著在自來水裡添加含氯藥劑。到了二十世紀,關於以氯消毒的研究越來越多。這種含氯的藥劑原本是傳染病出現時,供緊急使用的消毒劑,不過後來比利時和英國開始持續使用;到了一九一二年,德國發明了加氯殺菌機,各國才開始普遍採用氯消毒法。目前的自來水在經過一定處理後,會在出廠前加入氯或次氯酸鈉,並規定水管末端的餘氯濃度必須合乎一定「安全且有效」的標準,才能配送至各用戶。為什麼必須要求餘氯的濃度呢?因為它也有消毒的效果,可以確保水質。餘氯的成分是氯和水反應所形成的次氯酸(HClO),以及離子化後的次氯酸離子(ClO-),擁有很強的氧化力。遇到由碳和氫等元素組成的有機物(如細菌和病毒),餘氯可以和它們產生反應,並將其中所含的部分碳和氫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藉此達到殺菌作用。而且,只需要非常低的濃度(最多只有足以影響人體健康濃度的千分之一),餘氯就可發揮殺菌效果,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也很低。※ 本文摘自《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作者:左卷健男 譯者:陳聖怡出版社:究竟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02/01
-
2022-04-02 養生.聰明飲食
想戒咖啡因有哪些無咖啡因飲料可選擇?網友熱議10大「無咖啡因茶飲」好喝又養生
台灣人愛喝茶,但其成分當中的咖啡因含量總是令人在意,不少人擔心喝茶後會影響睡眠品質,而對孕婦而言也需注意咖啡因攝取量超標影響胎兒發育,因此不少民眾更偏好市面上的「無咖啡因茶飲」。喜歡喝茶但又想避免攝取咖啡因的話,還有哪些選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推薦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無咖啡因茶飲」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無咖啡因茶飲有哪些。「冬瓜茶」與「麥茶」夏天必喝 女性都推這些好喝又養生觀察網友熱議的無咖啡因茶飲,可發現以「冬瓜茶」討論度高居聲量第1名,其中不少網友點名「冬瓜茶」和「麥茶」是夏天的必備飲料,能消暑解渴之餘也沒有咖啡因負擔,留言如「甜的就喝冬瓜茶」、「夏天放1罐冰霸杯裝麥茶在冰箱喝好爽」等,也有網友推薦可以在家自製來控制飲料甜度,兼顧健康同時還可以省錢。而「青草茶」和「苦茶」等有助清熱退火的茶飲也同樣受到民眾關注,在討論區上可發現網友最關注兩款茶飲的「降火功效」與「口味」,並且不時互相分享在地的推薦店家與品項評價;此外「玫瑰花茶」、「薑茶」與「紅棗茶」等熱泡茶則在討論區上廣受女性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喝完後養生效果顯著,也能改善體質,如玫瑰花茶就被網友譽為「最強消脂茶」,其玫瑰花果的獨特香氣與美顏功效深受女性喜愛。另一方面,網友推薦「國寶茶」與紅茶或普洱茶味道相似,喝起來有茶的回甘卻又不含咖啡因,網友紛紛留言「國寶茶我喝過,蠻好喝的!」、「之前朋友也有喝過也覺得不錯!味道不會到太苦澀」、「睡不著又想喝茶的時候好像可以買來喝喝看」等;而在果茶類中則以「蜜桃果茶」與「草莓果茶」兩款口味上榜,網友給予高評價「蜜桃味道直接療癒」、「草莓果茶很推,果肉很多口感不錯」等,推薦果茶的愛好者不容錯過。市面上販售的茶飲種類繁多,往往令人在購買時目不暇給,若身為茶飲愛好者的您近期有控制咖啡因攝取量需求,不妨參考以上網友的推薦來選購,另外購買時也別忘了細心檢查成分標示,才能喝的更安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和茶能不能當水喝?喝太多會水腫、水中毒?營養師教怎麼喝水更健康
喝水不只解渴,也是幫助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重要關鍵,許多人疾病纏身,或許就可以檢視是否有飲水不足的問題,但喝水也不是一次喝飽喝滿就好。嫚嫚營養師指出喝水與水分缺乏對身體的差異,並也提醒喝水的正確觀念,以免水有喝像沒喝一樣。 水分充足有利身體運作,健康問題自然少! 嫚嫚營養師表示,水對身體運作相當重要,各細胞、生化反應都仰賴水協助運作,在飲水充足的狀態下,人體才有利正常的代謝廢物、維持正常血循、運送營養物質、調節體溫、維持血量及濃度等,身體正常運作下自然有利健康,也常額外附帶著減重的好處。 喝水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防範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女性在一生當中約有40~50%的機率會出現泌尿、生殖道感染,復發率約20~50%,而男性在進入更年期後,也常見因攝護腺肥大而出現泌尿道感染,喝水有助減少感染機會。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發現飲水有助防範心腦血管疾病,飲水充足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機率,遠比不常喝水、飲水不足者來得低。不過也提醒,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繁多,發生與否無法單看飲水,但飲水確實是被觀察到有利防範的重要因素。而反過來看,若長期身體缺水,身體便容易出現上述各種問題,甚至可能出現中暑,日常飲水不足者也容易發生便秘,不論從何者來看都不利健康。營養師解飲水3大迷思:飲料當水喝、水腫、水中毒。 飲料、咖啡、茶當水喝?對於水分充足,許多民眾會認為平時有喝飲料、咖啡、茶,都是液體,也可以補充水分。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這些飲品確實都可以補充水分,不過也會額外攝取到其他物質,例如糖、咖啡因等,若仰賴這些飲料取代水,不是水分不足,就是喝足到每日人體必須攝取量對身體造成負擔。以糖來說,糖被各界專家視為食物中的毒品,容易上癮且有害健康,影響的不只有被稱作「疾病之母」的肥胖,也包括影響血糖波動、也和各種發炎、疾病息息相關。據統計國人肥胖人口已將近半數,正與近年興起的手搖飲、飲食型態改變有關。而咖啡因攝取量建議每日小於300毫克,約每日2~3杯咖啡或5~8杯茶,若攝取過量,可能出現心悸、失眠、亢奮、焦慮等不適。提醒這些飲品日常可喝,但建議適量為佳,且盡量以無糖為主,更避免以各類飲品取代水。 水喝太多會水腫?也有人認為水喝太多會水腫或出現水中毒的情況,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水腫的原因很多,以一般生活型態來看,常見原因如懷孕、經前症候群、久站久坐或缺乏運動等血循不佳、重口味納含量過高、蛋白質攝取過少等,以疾病來看,如腎病症候群、肝硬化、心衰竭、癌症等,部分藥物也可能影響,原因相當多,但不包括喝水,且若是因飲食、血循不良等生活方式不佳所引起,喝水反倒有助改善。若有出現水腫可能代表身體正有某些問題或狀況,當中最常見也最平凡的就是口味偏重,應盡改善為佳。 水喝太多會水中毒?至於水中毒,確實有可能發生,但較為少見,這是在極為不當的飲水方式下會出現的情況,例如運動後直接一次飲用3000-5000c.c的水,一次大量的攝取水分易影響水的電解質平衡、引起低血鈉、水中毒,患者將出現噁心、倦怠、頭痛、頭暈等,嚴重甚至喪命。國外確實曾有馬拉松選手因此喪命的案例傳出過,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不必過度擔憂,留意飲水方式即可。水不是有喝就好,營養師教4觀念更有助健康。 良好的飲水習慣,嫚嫚營養師建議,一日飲水量可以自身體重乘以30計算,如體重為50公斤者一日攝取至少約1500c.c,夏季等身體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時提升至乘以40,並且分開時段飲水,一次制在200-300 c.c,ㄧ小時不超過1000ml,避免過量。 許多不習慣喝水的人,一開始會像是為了作功課,將一次飲水量喝光,這除了可能有前述所提到的較少見的低血鈉、水中毒疑慮外,較常出現的問題在於,若一次將一日所需的水分一次補足,身體也會在短時間之內排出,其他時間又沒再喝水,水會幾乎沒參與到身體當中的各機能運作,可說是有喝和沒喝差不多。 另外也注意,避免渴了才喝水,雖然少喝水的人未必會出現口渴,但發現口渴時,身體一般已是處於缺水的狀態,身體機能自然也受影響。提醒飲水除了以水為主,每日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也要適度的進水,如此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水喝太少小心血栓!醫:易中風、心肌梗塞,別渴了才喝水! .別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8 養生.聰明飲食
柑橘/今人討吉利 古人多隱喻
柑橘是冬季水果的主角,秋末10月,南部的青皮椪柑開始上市,中部椪柑從隔年1月接手,茂谷柑、桶柑、海梨柑也在農曆年前繽紛跳出,讓水果攤紅紅火火迎新年,一直到3、4月止,幾乎大半年都可以品嘗到甜美多汁的橘子。就算不愛吃,客廳桌子擺上一堆也很喜氣。農曆年前,我的北投老家總要準備一箱柑橘,以便除夕夜在神桌上擺「柑塔」(柑墩),先取3顆平放成三角形,再取2顆一一疊上,形如塔狀,過去多用有「年柑」 之稱的陽明山桶柑,後來也會用扁圓的茂谷柑,太太員林娘家則習慣擺上碩大的虎頭柑,都是期許來年「甘」美、大「吉」大利。據新北市八里區農會說法,觀音山是台灣桶柑發源地,日據時代種了滿山滿谷的桶柑,當時種1公頃桶柑的收入,大約可買1公頃農地。哇!果然,「滿山盡帶黃金甲」。桶柑為何叫「桶」柑?作家王禮陽考證大陸嶺南地區各類柑橘早年銷往外地時,常以閩南生產的紅漆木桶盛裝,甚至整桶交易,久而久之就叫桶柑。汁多味美的椪柑,則因靠近蒂頭的一邊,肩部之處膨起,異於其他柑橘,於是以閩音稱為椪柑。柑、橘有何不同,作家曹銘宗引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橘實小……其皮薄而紅;柑大於橘,其皮稍厚而黃」,都屬於「柑橘屬」。古人還吃出橘子的不同滋味。兩千多年前,楚大夫屈原就著「橘頌」來紓發懷抱和對國家的堅貞,「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困難徙,更一志兮」,橘樹生在南國楚地,難以遷徙,意志專一,「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讚嘆橘樹在汙濁塵世不流俗,德行堪比為志節餓死的伯夷和叔齊,已經把橘樹當偶像了。「晏子春秋」記載,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楚靈王想羞辱他,故意讓人帶來一個竊賊,問說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盜?晏嬰回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為何「橘逾淮而枳」,水土異也,譏諷此人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是楚國風氣壞,讓良民變盜賊。除了自況心志、外交攻防,到了明朝,劉伯溫著「賣柑者言」,以杭州有人善於貯存橘子,橘子放了一年都不壞,拿出來賣,賣相極佳,市價10倍出售仍很搶手,一剝卻「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譏諷官僚體系尸位素餐。香港經濟學者張五常則寫了「賣桔者言」,記錄他在除夕上街頭擺攤賣桔的真實過程,用隨著時間不同,桔子成交價格的漲跌,來驗證經濟學理論。的確,現實必須經過殘酷的驗證,但夢想更不可棄,除夕夜擺柑塔,在精神層面,祈求來年大吉大利,行動上則要步步為營,才能讓柑塔保持動態平衡。「初刻拍案驚奇」曾記載倒運漢文若虛到海外闖天下的故事,他用一兩銀子買了百來斤橘子放上船,原本想在船上供大家解渴,沒想到卻在沒見過橘子的吉零國發了大財,見證「憨人有憨福」。橘子性寒,可把橘子用烤箱或電鍋等微烤,祛除寒氣,講究的人還會用炭火來烤,「紅泥小火爐」更添情趣,此時,冷洌空氣中散發出柑橘精油的芳香,一瓣瓣暖口的橘子入口,幸福感十足。清朝劉鶚「老殘遊記」裡形容人一臉疙瘩,相當醜陋,彷彿「風乾福橘皮」,其實橘子辭水後,橘肉反而更甜,「人不可貌相」。書聖王羲之的「奉橘帖」,只有12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卻是流傳千古的書法國寶,美的境界,或許就在奉橘等日常生活之中。「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一生顛沛的宋朝才子蘇軾53歲任杭州太守時,以冬景比喻人生邁入熟年,青春雖逝,卻是人生成熟的黃金階段,不要妄自菲薄,只看我們能否把握,樂觀以對,再開新局。
-
2021-10-09 養生.聰明飲食
蓮霧熱量低助減肥、降血壓,糖尿病也能吃!除了直接吃,DIY「蓮霧果醬」更美味
口感清脆多汁、味道香甜的蓮霧,是夏季前後台灣常見的水果,近日因農產技術發達,一年四季都有機會吃到不同品種的蓮霧。蓮霧熱量低,超適合想減重的人食用,蓮霧還可幫助排水消腫,對於血糖和血壓的控制也有不錯效果,是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水果。蓮霧的營養小知識1. 果肉汁多的蓮霧,是控制體重的最佳水果,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每100公克的蓮霧只有 34卡,還富含維生素 C、膳食纖維、醣類、蛋白質、鉀等營養素,是熱量低、營養又豐富的水果。但仍不宜過量食用,飯前食用以2顆為限,以免造成腹脹。2. 每100克的蓮霧的鉀含量約為70毫克,能幫身體排鈉,具有消水腫、降血壓的好處。蓮霧具有利尿功效,頻尿者宜少吃;蓮霧也不適合腸胃虛寒、生理期容易經痛者多食,以免造成身體不適。3. 蓮霧含糖量不高,根據《自然科學、生物學與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蓮霧能夠藉由提高碳水化合物代謝酵素的活性,幫助降低血糖值,是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水果。挑選蓮霧的小祕訣外皮深紅色、果臍黑的蓮霧較成熟,甜度也高;倒放時可平穩不倒者,表示果實、果肉組織很綿密、脆度佳。【延伸閱讀:改善便祕、控制血糖 營養師曝吃蓮霧有5種好處】「蓮霧果醬」 三步驟DIY市面上經常看到草莓果醬不稀奇,你有聽過「蓮霧果醬」嗎?蓮霧除了當水果直接吃蓮霧,還可以做成果醬,「臺北農產」在臉書分享蓮霧果醬的DIY方法,只要準備糖、蓮霧、檸檬、玻璃罐,三步驟教你自製「蓮霧果醬」。材料:糖400g、蓮霧15顆、檸檬2顆、玻璃罐1~2個步驟一:切將蓮霧切丁、檸檬汁及糖攪拌均勻。步驟二:拌小火攪拌讓糖均勻化開;避免焦鍋,煮約2小時;待水分收乾呈果凍狀態。步驟三:裝先將玻璃罐容器消毒殺菌,將煮好的蓮霧果醬趁熱裝瓶9.5分滿,蓋上蓋子後倒扣放置冷卻。蓮霧果醬的3種吃法大功開⭐️果醬搭配奶酪、優格歐式吃法多層次,奶酪、優格搭配適量果醬,撒上堅果及果乾,不只營養加分還更美味。⭐️蔬果沙拉配果醬優格沙拉吃膩了嗎?快來試試果醬沙拉吧!加入適量的果醬、橄欖油與醋,酸甜的口感絕對讓你一口接一口⭐️果醬搭配氣泡飲午後來杯清涼解渴的氣泡飲,果醬與氣泡水以 1 : 4 左右的比例調配,再加上水果點綴,一杯超健康的汽水就完成囉!
-
2021-10-09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其實超多!台大醫師告訴你:15個喝冰水的好處
考一考,你對「溫度」的迷思!Q1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A:沖澡、泡澡用冷水或熱水,應該要以身體狀況與環境冷熱來考慮。年輕力壯的人如果為了鍛鍊身體,以冷熱交替沖或泡澡所施加的生理壓力訓練最強,次強的是只用冷水或是熱水。一般人熱水沖澡就好,如果想要稍微挑戰自己,可從冷水沖腳開始,慢慢訓練到腿部就可以了。大範圍的冷水澡,身體需要具備相當強的生熱能力(亦即運動能力)與冷適應訓練。對於一般有健康疑慮的人,沖澡的方式比泡澡安全,因為泡澡產生的生理影響比較大,需要考慮身體狀況與接觸時間長短的影響。Q2空腹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A:往往會這麼問,多半是媽媽看不慣兒子還沒吃飯就從冰箱拿冰的飲料咕嚕灌下肚。氣候炎熱時身體變得燥熱,空腹喝冷開水吃冰可以舒緩身體過熱的現象,之後才吃得下飯,所以只要不是甜的飲料,反而可以提振精神、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緩解便秘習慣,以及胃食道逆流。另外,在寒冷的季節裡喝冰開水,需要經過運動訓練與處在溫暖的室內環境,才不會產生失溫的壓力;因此,在國外的餐廳裡因為有開暖氣,即使天寒地凍,他們飯前常常也是供應冰開水,自有其道理。當然,如果身體無法適應,那麼要如何做,還是需要再三考量利弊。Q3喝冰開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和體質變寒嗎?A:吃冰有助於增加新陳代謝、活化脂肪細胞、幫助解渴與散熱。尤其,過熱的時候吃冰,可以提振精神與情緒,多數人因此容易保持活力與運動力;而運動與活力的增加,可以改善怕冷無力的外冷情形,因為經過運動訓練之後,體質就會變得傾向外熱內冷的狀態。不過,吃冰會刺激副交感神經與促進平滑肌收縮,對於氣管敏感與腹瀉的人,可能需要適量或額外的訓練。人體為了維持恆溫,生理會有適應現象,體質越接觸溫熱反而怕冷而變寒,越接觸冰冷就怕熱;所以,北方人怕熱而南方人怕冷,常喝溫熱水身體比較怕冷,而常喝冰開水反而比較不怕冷。Q4生理期,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A:喝冰水吃冰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得子宮平滑肌收縮變強,不過可能覺得經痛明顯。但是,好處之一是可以幫助子宮復原、減少經血的總失血量;好處之二是減少缺鐵性貧血與虛寒的體質;好處之三是副交感神經受刺激可以改善情緒,特別是在心情不好、環境溫熱時,可以考慮這麼做。相對於喝溫熱水或熱敷,的確可以緩解子宮收縮與經痛,但是會增加出血量,容易造成慢性貧血。月經期超過五天就可能有輕度貧血,鐵的利用與造血則約需四十天才能補足,因此月經稍微量大或時間長,就會產生缺鐵性貧血,而且即使補充鐵劑與葉酸也來不及。此外,過度接觸溫熱會讓交感神經興奮,因此容易感覺煩躁,再加上貧血後的疲倦、怕冷、體力不支等等都會影響婦女的健康。也有人認為吃冰會造成各種婦女病,事實上正好相反,理由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詳細解釋。其實,偏離體溫的冰冷或溫熱都會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各有其利弊,如果不確定該怎麼做,就保持中性(室溫)就好了。Q5痠痛時,該冰敷還是熱敷?A:發炎或受傷的急性腫痛不宜熱敷只能局部冰敷,冰敷時間約五到十分鐘左右,可以每一兩個小時重複冰敷一次;而慢性痠痛雖然可以藉由冰敷或熱敷來緩解,但是我不建議熱敷。慢性痠痛的局部冰敷是為了神經效應,一方面有鎮痛效果,另一方面因為冷刺激之後神經反射使放鬆血管反而可以改善循環,因此需要的時間短只要一到五分鐘以內就可以,如果使用冷卻噴霧效果會更好。冬天寒冷時可以冰敷或冷擦拭後保暖以增加循環。慢性痛的熱敷是為了緩解疼痛以便開始自主活動,因此只有熱敷而不自主活動會產生熱適應,而且熱敷會加重局部發炎反應並使神經痛加劇,建議盡量避免。在我的治療對象裡,有許多運動或意外傷害後產生慢性疼痛的病人,我認為盡早活動比熱敷重要,而不活動的熱敷,在我的建議事項中是一律禁止的,如果因為活動前緊繃需要舒緩,是可以稍微熱敷,幫助運動前熱身。值得注意的是,痛風性疼痛是不宜熱敷加熱,也不宜冰敷冷卻,除了選擇服用藥物之外,最佳的策略是飲食控制與局部保暖。Q6天氣冷,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A:天冷時在溫暖的室內運動發熱後,可以喝冷水、吃冰幫助復原,而且喝冷水的解渴效果比較好,也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並且調節自律神經,幫助脂肪新陳代謝,不過前提是要可以維持體溫。所以,想要在天冷時喝冰開水、吃冰,就要懂得先保暖與保持運動習慣,否則失溫引起身體的壓力反應,那就不好了。在歐美日韓地區,寒冬季節也常喝冰飲料或吃冰,一方面室內溫度適宜沒有失溫的問題,二來喝一點冰水可以解渴提神(喝溫熱水反而不易解渴,容易口乾舌燥)。台灣的天氣溫熱時候居多,因此多數家庭裡的室內加熱設備不夠,使得冬天寒冷時室溫低於攝氏二十至二十五度,屬於容易失溫的環境,如果少活動,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僵硬,在這種情形下自然常喝溫熱水或熱湯來保暖,但是過度倚賴體外熱源反而製造了各種健康問題。Q7究竟喝冰開水好,還是喝溫開水好呢?A:整體而言,吃冰、喝冰開水,或者喝溫熱水、熱湯,都會產生生理反應,各有其利弊,不可因噎廢食。要怎麼樣得到最大的好處而減少副作用,需要有足夠的生理學常識。在寒冷環境下身體體溫不足時,喝溫熱開水可以補充熱量、維持體溫、減少交感神經作用,因此令人舒服;但是,在溫暖的氣候時就常喝溫熱開水,身體會產生熱適應、降低新陳代謝,並且增加發炎的機會,也容易產生自律神經失調與慢性疼痛。氣候溫暖時喝冰開水,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作用、減少自律神經失調提振精神,也可以減少天冷時發生對冷敏感的問題,除了幫助降溫散熱、減少發炎,同時也會提高脂肪的新陳代謝。如果不確定自己或家人該怎麼樣才好,則喝室溫的涼開水就好。不過,當腹瀉、咳嗽或生病時,建議可以喝溫開水,以幫助提高免疫力,緩和副交感神經的腹瀉與咳嗽的作用。Q8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可以喝冰開水或吃冰嗎?A:在溫暖的環境中,心臟不好或糖尿病的人因為散熱能力差,所以容易發生過熱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現象,進而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因此可以喝冷開水或吃冰降溫,以緩解交感神經興奮對心臟與血糖的刺激;其他慢性病患者多數也是會有類似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該散熱解熱時,若反而加溫,會增加生理負擔不利健康。在冬天寒冷時,身體不好的人應該保持室溫溫暖,而以喝室溫涼開水為主,如果手腳冰冷常需要喝溫熱水取暖,那麼應該注意是否室溫太低造成失溫的壓力,維持室溫在攝二十三至二十五度左右可以減少失溫,這樣的溫度環境還有利於活動,因為冷而不活動終究會對心血管產生不利的影響。高血壓患者對冷熱變化很敏感,過冷會刺激血壓,過熱也會刺激血壓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並不一定喝冷或喝熱。因為血壓受到藥物、心收縮、血管張力與交感神經狀況等等因素影響,需要視環境與個別情形而論。燥熱或失溫都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得血壓忽高忽低不好控制。總之,高血壓只要藥物控制得當,身體過熱的時候給予適當降溫,反而穩定血壓減少心臟負擔;相反的,天氣寒冷使得血管收縮會升高血壓,這時候補充熱量可以放鬆血管使血壓降下來。Q9氣喘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A:吃冰刺激副交感神經會使平滑肌收縮,因此對咳嗽或氣喘不利。但是,平常都習慣喝溫熱開水會使氣管對冷更敏感,一吸到冷空氣就咳嗽或氣喘,因此平時就習慣喝涼開水或做減少冷敏感的訓練,一旦咳嗽或氣喘發作時,喝溫開水的緩解效果較好。Q10 胃食道逆流,應該喝溫熱的還是冰冷的?A:胃食道逆流多數屬於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也就是交感神經過強而副交感作用不足。除了對冰冷不適應的人之外,我治療的案例一旦從喝溫熱水改成冰冷開水之後病症幾乎都會好轉,其實對有些胃病患者也有相同的效果,至於原理為何接下來書中內容會有詳細說明。對於不想喝冰冷或不適應的人,可以改喝室溫的涼開水就好了。Q11喉嚨痛、鼻塞可以喝冰開水吃冰嗎?A:感染性的上呼道症狀多數不適合冷刺激,同時也為了提升免疫力而需要喝溫開水;相反的,敏感性的鼻塞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之一,屬於鼻咽冷敏感的現象,常喝冰開水可以使鼻咽逐漸對冷產生適應,減少鼻塞的現象。因此,感冒發燒時喝溫開水可以緩解症狀,但是感冒好之後如果常喝溫開水,會使鼻咽產生冷敏感,而造成慢性鼻塞、或鼻咽喉嚨乾澀,甚至容易有聲音沙啞的問題。Q12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熱開水或冰開水?A: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源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產生症狀,因此常喝溫熱開水反而使交感神經興奮而加重症狀;相反的,在溫暖的環境下喝冰開水常能緩解症狀。在後面的章節內容裡,會有詳細說明。Q13心情不好時可以喝冰水吃冰嗎?A:心情不好時,通常是交感神經興奮、或副交感神經低下。在天氣熱或身體過熱時給予冷刺激,例如吃冰品,可以提振副交感神經放鬆心情;除非身體健康有疑慮,否則多數情緒失調與失眠的患者可以因此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天氣冷時因活動減少所產生的情緒失調,則需要保暖並且要足夠的活動以提振精神。書籍介紹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作者:梁恆彰、楊翠蟬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1/07/23作者簡介:◎梁恆彰學歷:台大醫學士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楊翠蟬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延伸閱讀: 「謝謝你們,沒讓我爸爸在走廊上等死...」台大醫師:我們救不了病人,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
-
2021-10-0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換季皮膚癢、口乾舌燥? 中醫授「秋季護理守則」
秋分剛過,你是否感受到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變大,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呢?秋天主「肺」,也因此許多和肺部相關的疾病都容易因為天氣乾燥而產生,像是皮膚乾燥龜裂、口乾舌燥、過敏、咳嗽等呼吸道問題,都是此季節好發疾病。中醫師辛重毅表示,「肺主皮毛」,通常肺氣不足的人因為皮膚腠理比較鬆散、抵抗力差,對外在環境的溫濕度等氣候的改變調節能力較差,因此當溫濕度環境變化大時,就容易引發皮膚搔癢、起疹、痘瘡、皮脂腺阻塞發炎等皮膚問題。再者,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大腸排遺功能不好,腸內宿便毒素累積,也可能影響皮膚健康狀況,唯有肺和大腸的功能正常,皮膚、汗腺和皮脂腺才能正常運作。辛重毅表示,要改善這些秋季好發的皮膚問題,可從內在潤肺補氣整腸除宿便、外在保溼抗敏一起做起。飲食調養 多吃白色和酸性食物潤肺生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肺對應於五色中的「白色」,因此適量食用滋肺潤燥的白色食物可以強化肺臟對於秋燥的適應力,像是百合、白果、杏仁、蓮藕、香蕉等食物都不錯;而肺與「腸」又為表裡,所以也可多吃山藥、銀耳、蘿蔔、白菜、蜂蜜等食物幫助潤腸。除了白色食物,也可吃點酸的食物生津,像是蘋果、山楂、水梨等,都很適合。至於哪些食物該在秋天時忌口呢?辣的食物容易傷肺氣,讓體內津液流失;蔥、薑、蒜等辛香料在秋天過度食用容易燥熱上火,也避免多食。山藥:含豐富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可健脾養肺,促進消化。水梨:當季食材,能生津解渴、潤肺止咳,適合燥咳者,燉煮後效果更佳。蜂蜜:滋養潤肺,早上喝一杯溫蜂蜜水幫助排便。蓮子:秋燥時補脾降虛火,能安神養心。外在護理 乳液擦澡穴位按摩改善過敏乾癢辛重毅進一步指出,除了飲食調理,對於季節氣候引起的過敏或乾癢問題,建議由改善居家環境做起。室內溼度維持55度左右最不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太過乾燥可藉由加溼機或精油噴霧來調整室內溼度;同時也要加強環境清潔避免過敏原誘發皮膚癢,像是沙發、絨毛玩偶、地毯等容易藏匿塵蟎或蟑螂排泄物等過敏原的地方,建議以強力吸塵器配合拍打式吸頭加強清潔,床單、衣物等則應增加清洗頻率或以加熱方式清除塵蟎。至於皮膚容易乾癢脫屑的人,可採乳液擦澡的方式,在洗澡後身體用毛巾略為擦拭,立刻抹上過敏體質專用的乳液,注意洗澡溫度不宜過高,也避免過度使用肥皂清潔皮膚。辛重毅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等角質受損嚴重、太過乾燥的人,建議用油質乳膏取代乳液,例如中醫的紫雲膏,可潤膚、收斂、抑菌、促進傷口癒合,對皮膚乾癢或抓傷的傷口,具有良好的保護和修復效果。另外在食物中適量添加一些胡麻油,也可有效改善皮膚乾癢狀況。除了皮膚問題,秋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便祕、鼻塞等問題,則可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獲得舒緩。辛重毅示範,鼻病保養一般常用穴位為位於鼻翼外緣、眼球中心直下法令紋處的迎香穴,每天早上起床後雙手搓熱用手指上下搓揉鼻翼旁迎香穴,能舒緩鼻塞、流鼻水的不適;拇指和食指相交虎口處接近食指掌骨邊緣的合谷穴,則能舒緩喉嚨痛、頭痛及改善便秘等不適。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就能有效改善呼吸道問題,不妨試試。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換季過敏「3要3不要」! 常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癢一定要學會 ·換季過敏性鼻炎發作,一直打噴嚏? 鼻噴劑減緩症狀,6動作別做錯...第一點是關鍵
-
2021-09-24 養生.健康瘦身
健身教練曝3種「健康地雷飲料」,連牛奶都上榜!關鍵原來是糖
除了運動之外,飲食也是減重的一大關鍵!日本一名減重教練便提醒大家,有3種看似健康的飲料,其實是減肥的大地雷,應盡量避免,否則恐怕愈喝愈胖。 藪内計太是一名日本私人教練,同時擁有高人氣Youtube頻道「減重教練計太(ダイエットコーチ計太)」,他提醒大家有3種「減重飲品地雷」最好不要喝。根據日本《朝日新聞デジタル》報導,「減重教練計太」指出,一般人在飢餓或疲倦時,容易隨手就拿飲品喝,尤其日本是自動販賣機最多的國家,飲料隨手可得,但在減重期間,他不建議「節食者或減肥者『喝卡路里』大於『吃卡路里』」。 想要瘦身的人應避免「喝」卡路里,「減重教練計太」解釋,假設固體食物和液體食物的熱量相同,但固體食物從咀嚼開始,會在胃中停留較長一段時間,讓人有飽足感。液體食物則是會迅速通過胃流入小腸,比需要時間消化到吸收的固體食物快上許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反而容易讓身體疲勞和嗜睡,加上飽足感低,無法抑制食欲。 「減重教練計太」點名3款看似健康的飲品,分別是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牛奶(或乳製品)。 運動飲料許多人會在運動完,大汗淋漓時大口喝下運動飲料,表面上看似清爽、解渴、補充電解質,但事實上是,運動飲料的含糖量通常很高,「減重教練計太」建議,若非從事高強度運動或是運動量很大的人,應盡量避免。 能量飲料營養機能飲品看起來健康,但其實它除了含糖量高之外,更有咖啡因在內,倘若先喝了咖啡又引用機能飲料,容易造成咖啡因過量,尤其孕婦要更加留意。 牛奶(或乳製品)牛奶與乳製品則是「同時攝取了糖與脂肪」,更加容易導致肥胖! 如果上述常見的飲品都不能喝,可以改喝何種飲品作為取代?「減重教練計太」提出的替代方案是,運動飲料可以用100%果汁代替,以天然糖取代精製糖;能量飲料則用黑咖啡代替,但要注意的是,以不過量為主;最後可用豆漿或杏仁乳替換掉牛奶與乳製飲料。●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抱怨、與世界為敵有什麼用?中年後明智選擇,是用所有力氣變美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
2021-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烤肉配飲料怎麼點? 營養師曝「熱門飲料熱量」排行:愛喝冰小心胖
常見飲品熱量排行 你以為健康的可能最不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選茶類的人應該平常就習慣喝茶飲,覺得外食吃多了,不想給身體太多負擔,但要小心很多含糖茶的精緻糖量也不低;選奶茶類或冰沙的人,平常可能是嗜甜的小螞蟻,要注意體脂肪問題,可能會有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高的情況;至於選果汁類的人,喜歡喝一點看起來或感覺比較健康的飲品,但卻常常忽略營養標示,建議水果還是能吃就不要喝果汁,可以吃到更多纖維跟營養,咀嚼也能增強飽足感。1、珍珠奶茶(去冰全糖) 94kcal2、芒果冰沙 84kcal3、加鹽沙士 62kcal4、可樂 51kcal5、蘋果原汁 51kcal6、啤酒 49kcal7、柳橙原汁 47kcal(推薦閱讀:最肥的竟不是珍珠! 營養師曝手搖飲配料「熱量冠軍」:你也愛嗎?)8、芭樂汁(非原汁) 45kcal9、奶茶 42kcal10、水果茶(蘋果) 37kcal11、有糖紅茶 34kcal12、冬瓜茶 33kcal13、運動飲料 28kcal14、鮮奶茶(無糖) 27kcal(推薦閱讀:常喝鮮奶茶會導致腎結石?有這些飲食習慣要小心)15、有糖綠茶 22kcal16、有糖麥茶 18kcal17、美式咖啡(無糖) 2kcal18、低卡可樂 1kcal19、烏龍茶 0kcal20、白開水 0kcal(以上飲料為每100ml之數值)(推薦閱讀: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研究警告:小心甜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精緻糖勿攝取過多 一杯全糖手搖飲就超標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精製糖攝取量不超過整天總熱量的10% ,可以的話最好控制在5%以下,假設每日攝取2000kcal 那麼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更可以控制在大約是25到50g的量。而若是點手搖飲料,其實隨便一杯全糖手搖飲料都會讓糖分爆表,所以微糖或是無糖是比較好的選擇。避免肥胖上身 6點建議要記牢此外,高敏敏也建議:1、能多喝水是最棒的。2、加料飲品點無糖就好(很多料裡面就會蜜糖進去了)。3、點越少糖越好。4、冰沙的飲品要比較注意糖量攝取,因為「冰」會降低對甜的感覺。5、不要被酸酸的飲品騙了,以為很清淡、偏酸,糖就會少,其實正相反。6、奶精可以換成鮮奶,油脂跟熱量少,負擔也相對比較少。若想要阻止日益橫向發展,高敏敏強調,還是點無糖茶、黑咖啡比較合適,而水是最優秀的選擇;提醒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在解渴的同時,身材跟健康也要把持住。延伸閱讀: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
2021-08-19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中壯年5成「粗腰」 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
疫情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小心「粗腰」引發代謝症候群。55歲陳先生工作繁忙,除了三餐不固定外,還常常暴飲暴食,不僅BMI≧27,且腰圍高達100公分,直到例行健檢才發現,血壓、血糖及血脂均超標,確診代謝症候群,甚至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然而,陳先生並不孤單,國健署10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近5成中壯年腰圍過粗,40歲以上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什麼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天列舉五項,包含腰圍過粗、血壓或飯前血糖偏高、血脂異常,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上述只要「五中三」,有三項以上超標,就是確診代謝症候群,任何一項失控,即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其中,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大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只要>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腰圍就已經過粗。魏璽倫說,「粗腰」代表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而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健檢報告上的「紅字」常常讓人無病識感,改善粗腰與代謝症候群,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陳宏麟說,養成早晚量一次體重和血壓、一周一次量腰圍的習慣,可督促自己遠離肥胖;規律運動部分,可從好上手的健走開始,每天設立5000步以上的目標;均衡飲食不可少,盡量吃原型食物,多喝水最好,若夏日想來杯飲料解渴,可選擇無糖茶飲,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此外,疫情期間他也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定期回診追蹤者少了一大半,更有人三個月後回院,已成為心血管疾病,呼籲追蹤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