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血栓
共找到
1041
筆 文章
-
-
2023-06-03 寵物.寵物疾病
愛貓族超車狗派!獸醫師提醒品種貓常見疾病與預防
毛孩經濟夯!都會空間狹小、少子化等等衍生的『陪伴』經濟,不但讓犬貓的登記數逐年提高,其中,吸貓族群版圖也越拓越大,甚至多數縣市已經以養貓為主流!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2022年底,犬貓合計登記數量已達222萬隻,其中,犬為140萬隻、貓為82萬隻。進一步觀察,寵物犬登記數,近年都在10萬隻左右,但貓的登記數量在2021年、2022年已分別增加11.5萬隻和13.2萬隻,連續兩年都超越犬數。雖然米克斯貓比起純種貓較頭好壯壯,但純種貓仍讓大批貓奴難以抗拒,也較易有好發疾病,以下為品種貓的常見疾病。一、心臟問題(Heart Problems)貓若是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低、運動過後及天氣冷時,出現咳嗽、食慾不振等症狀,可能就是心臟瓣膜退化、心肌疾病和心臟周圍組織的疾病;此時,建議飼主保持安靜並盡速帶貓咪到動物醫院檢查。由於心臟病是不可逆的,治療的目的只是減緩病程惡化。建議採低鈉飲食,視病況給予利尿劑、強心藥或使用血管擴張劑來減輕心臟負擔。居家照護Tips● 除了用藥外,家中可以租借製氧機,提升貓的血氧濃度。不過,若是嚴重的心臟疾病,還會造成動脈血栓(aterial thromboembolism ),這是因為心臟循環功能不佳,血管內產生血塊導致阻塞。一旦飼主發現毛孩後肢,突然出現痙攣現象或患肢摸起來很冷也會感到疼痛,爭取時間,盡快送醫,嚴重可能致命!居家照護Tips● 當身體出現傷口,必須消毒包紮以避免感染。● 注意保暖,以免血液循環更加惡化。二、腎衰竭(Rnal Failure)腎臟是身體重要的過濾器官,負責把循環中需要的物質留下和清除身體廢物,尤其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尿毒/BUN),當腎臟功能喪失,無法排除血中廢物時,就會出現臨床上的症狀,例如:尿毒性胃炎、體重減輕、口臭、貧血、劇渴、尿量多和黑泥便。不過,飼主也要有心理準備,因為腎衰竭是極為嚴重,且不可回復性的疾病,預後極差。處置方法及照護:出現腎衰竭的症狀時,必須立刻帶去動物醫院檢查,了解嚴重程度;需要接受一段密集治療,給予輸液、處方飲食、靜養並服用藥物,如果無效,就要進行洗腎程序。居家照護Tips● 積極的腎臟處方飼料,藉此控制血中尿素氮、血磷含量。● 保持充足的飲水來源,必要時,以管灌飲水或輸液補充。● 透過保健食品調理和監控,延緩疾病惡化。● 多準備一個貓盆,鼓勵排尿。三、品種貓常見疾病而針對品種貓常見疾病,我們也做了以下整理,如果您家的貓是以下品種,可能要特別注意喔!阿比西尼亞:肺動脈瓣膜下狹窄英國短毛貓:肥厚型心肌病(HCM)、中隔缺損,多囊腎緬因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中隔缺損,髖關節發育不良挪威森林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波斯貓:全身性高血壓、中隔缺損,草酸鈣結石,隱睪、多囊腎、糖尿病布偶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暹羅貓:全身性高血壓、中隔缺損、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主動脈下狹窄 (SAS)、主動脈瓣膜上狹窄、法洛氏四重畸形、三尖瓣狹窄摺耳貓:軟骨發育不全、關節疾病、肥厚性心肌病俄羅斯藍貓:慢性腎臟病曼赤肯:骨關節疾病(背部、髖部)、易胖體質貓的忍痛力極高,加上性格內斂,就算不舒服也很難被發現,各位飼主只要多加留意,就能避免延誤治療。
-
2023-06-01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腸衰竭治療最後一塊拼圖!亞東醫院完成台灣首例活體小腸移植:小腸移植生存率有多高?
終於等到!亞東醫院副院長、小兒外科主任陳芸及其團隊5月30日完成台灣首例「活體小腸移植」,幫助一位成年腸衰竭女性,有機會重獲新生。該案例是亞東活體小腸移植人體試驗的首位案例,也是台灣第一例,完成案例後,亞東醫院第一時間向衛福部醫事司通報,術後個案需觀察半年,人體試驗將進行到年底,未來將視人體試驗結果,申請是否列為我國常規器官移植項目。.腸衰竭小檔案:腸衰竭是指腸胃道失去蠕動功能,使腸道無法吸收營養或水分,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造成腸衰竭的原因有先天或後天短腸症、腸道神經系統異常無法蠕動(如:先天性全腸無神經節、腸神經發育不良、後天慢性小腸偽阻塞症候群)、腸道粘膜細胞病變(如:先天腸粘膜病變等)、手術或腹部放療等因素導致嚴重腸沾黏。部分腸衰竭患者可透過治療恢復,其餘得透過小腸移植才有機會恢復,否則得終生無法順利進食,仰賴施打靜脈營養維生。首例活體小腸移植的患者,為一名成年女性,去年因腸缺血出現腸衰竭症狀,腸道無法正常蠕動,進食成為她最大的奢求,僅能靠施打靜脈營養維持生命。長期打針需在皮下建置人工血管協助,她的人工血管狀況愈來愈差,腹部20公分的空腸造口(即人工肛門),每天流出3000毫升的腸液,也使點滴數量愈打愈多,每天點滴可以打到5000毫升,一天24小時,幾乎隨時都得靠點滴維生。患者的狀況急迫,加上活體小腸捐贈的親屬配對符合條件,成為活體小腸移植首選對象,該名成年女性的兩位妹妹都願意將小腸捐贈給姐姐,經配對,其中一位妹妹的人體白血球抗原(HLA)相符達80%,最後選擇她與姐姐進行活體移植,取出妹妹體內150公分小腸,移植到姐姐體內,歷時多時的手術,5月30日傍晚完成,也成為台灣第一例活體小腸移植案例。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國內僅有亞東醫院申請活體小腸移植人體試驗計畫,完成第一例移植後,第一時間即向衛福部通報,不過,活體小腸移植目前仍在人體試驗階段,後續待計畫完成後,由試驗單位申請是否要列入常規的移植項目,申請後,由專家審查委員審核決定。根據器捐登錄中心顯示,台灣目前有15人正在等待小腸大愛移植(死後屍體捐贈)。據了解,5月30日完成的活體小腸移植案例,也在器捐登錄中心的等待名單中。依照現行小腸大愛移植的條件,需在捐贈者過世後的4到6小時內完成移植,因小腸缺乏血液循環超過一定時間,將無法具有蠕動功能,而且小腸的配對需血型相同,捐贈者的年齡須在45歲以下,過世前,腹部都不曾開過刀,腸道沒有沾黏,才有機會可以移植。大愛移植與活體移植相比,前者可以捐贈的小腸長度可以達300公分,後者約150公分到200公分,兩者成功率相當,五年存活率都在六成左右。台灣每年約有100多位腸衰竭的患者,成年與兒童的占比各占一半,過去台灣等不到大愛移植的腸衰竭患者,都需要去國外試試看機會,如今亞東醫院完成首例小腸活體移植,等於是將腸衰竭治療的最後一哩路補足。大愛小腸捐贈困難,小腸移植手術難度高、如今國內完成首例活體小腸移植,代表完成腸衰竭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什麼是小腸移植?誰需要移植,以下整理相關QA一次解答:.誰需要小腸移植?病人小腸衰竭,包括嬰兒或成人有超短腸情形(嬰兒小於10 cm的空腸,或成人小於50 cm的空腸),並且沒有迴盲瓣。還有先天性腸黏膜發育不良、長期靜脈營養導致併發症,如肝功能障礙、主靜脈管道栓塞、因腫瘤治療造成造成短腸症等。.小腸的功能是什麼?食物從胃送入小腸,小腸是條彎彎曲曲的管道,約有6公尺長。在小腸中,食物會被進一步的分解,養分也在此吸收。小腸和胃在幽門括約肌處相連接,小腸末端則終結於大腸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盲腸處。小腸主要有兩大功能:完成食物之化學分解作用,也是消化產物被吸收進入血液的場所。小腸的內部構造可吸收從食物轉變而來的各種養分。小腸第一部分叫十二指腸,約有30公分長,它可接受胰臟及肝臟所分泌之消化液。小腸的第二部分叫空腸,約有1.8公尺長。空腸黏膜細胞所分泌之酵素,再加上十二指腸之分泌液後便可使養分之分解工作完成。而小腸的第三部分叫迴腸,約有4公尺長,其主要功能為養分之吸收。當小腸長度或吸收能力大量或漸進的減少,可能導致不可回復的腸衰竭。.小腸移植執行難度多高? 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複雜且艱鉅的治療,台北榮總於108年個案發布記者會指出,每年全世界執行個案約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例如短腸症患者必須能夠長期存活,並且通過移植評估,沒有任何惡性腫瘤;醫療團隊執行的能力與規模也很重要,具有照顧腸道衰竭患者的能力,包括居家全靜脈營養照護團隊,還有移植團隊,術後照顧團隊,內視鏡專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小腸移植大愛捐贈條件為何?小腸移植需在捐贈者過世後的4到6小時內完成移植,因小腸缺乏血液循環超過一定時間,將無法具有蠕動功能,而且小腸的配對需血型相同,捐贈者的年齡須在45歲以下,腹部都不曾開過刀,腸道沒有沾黏,才有機會可以移植。.為什麼推動小腸活體移植?亞東醫院官網指出,成年小腸衰竭患者若能排進器官移植等候名單,平均約2到3個月,就有希望等到捐贈;至於兒童患者,因體型差距,兒童小腸衰竭患者無法接受成人大體的小腸捐贈,但幼兒大愛器捐勸募難度高,合適的器捐來源難求,臨床上兒童小腸衰竭患者動輒得拖著病體苦撐2、3年以上,好不容易才能等到移植機會;期間撐不過而抱憾離世者,不勝枚舉。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芸過去受訪強調,等待小腸大愛捐贈緩不濟急,醫療團隊與時間賽跑的唯一利器,就是盡早推動小腸活體移植醫療技術。亞東醫院於2021年3月得到衛福部許可,可開始進行活體小腸移植的人體試驗。大愛移植與活體移植相比,前者可以捐贈的小腸長度可以達300公分,後者約150公分到200公分,兩者成功率相當,五年存活率都在六成左右。.小腸移植可能有哪些併發症?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資料,與所有類型的手術一樣,小腸移植也存在風險。以下為可能發生潛在的嚴重併發症:.心臟和呼吸問題.小腸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CMV)感染.血塊(血栓形成).移植後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 (PTLD),由EB病毒感染白血球,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全身異常生長和多重器官衰竭.捐贈器官的排斥反應.與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相關的問題——例如感染風險增加、腎臟問題和某些類型的癌症.為何小腸移植會出現排斥反應?排斥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移植新器官時,你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將其視為威脅並產生抗體,從而阻止器官正常工作。器官移植術後排斥反應分三種,分別為超急性、急性與慢性排斥反應,其中小腸移植排斥反應最強烈。亞東醫院副院長、小兒外科主任陳芸過去曾受訪表示,相較其他器官,小腸淋巴組織多,易引起強烈免疫反應,產生排斥。【延伸閱讀:器官移植後/排斥反應...小腸最劇烈、眼角膜最小】為了降低捐贈器官排斥反應的風險,醫療人員會在移植期間和移植後給予削弱免疫系統的免疫抑製藥物,並且必須終生服用。除了停止捐贈器官的正常工作外,排斥有時還意味著小腸中的細菌會進入你的血液並導致嚴重的廣泛感染。手術後移植團隊會密切監測,以降低這種風險。還有另一種罕見的排斥反應,即移植新器官的免疫細胞與宿主細胞作鬥爭。這稱為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GvHD可能在移植後的幾週內發生,或者較少見的是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發生。.目前有那些醫院執行小腸移植手術?2012年亞東醫院獲得核准,成為台灣第一家可執行小腸移植醫院,目前可執行小腸移植的醫院有亞東、台北榮總、中國醫藥附設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 .小腸移植手術健保有給付嗎?根據健保署2008至2021年統計,全國共進行14例小腸移植手術,年齡中位數為36歲,病人存活率3個月為93%,1年為71%、3年為64%、5年為54%,手術費用為健保給付。14位移植患者中,男性8例,年齡中位數53歲,病人存活率3個月為100%,1年為75%、3年為63%、5年為53%;女性6例,年齡中位數為30歲,病人存活率3個月為83%,1年為67%、3年為67%、5年為67%。目前14例小腸移植個案,執行醫院分別為亞東醫院12例、台北榮總2例,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2.5歲及58.5歲,亞東醫院移植病人存活率3個月為92%,1年為75%、3年為67%、5年為67%。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8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排除體內毒素和廢物!揭「喝水6大益處」:消脹氣、減重一定要喝足夠水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對維持生理機能有很大的作用,當體內水分充足時,就可以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能夠潤滑關節、修護肌膚、平衡體內電解質等,讓身體各處器官組織流暢運作。除此之外,喝水還有很多其他的益處,快來看看網友怎麼說吧!  減肥靠喝水加速新陳代謝 身體變輕了 觀察近3個月內針對「喝水好處」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多喝水能夠「加快新陳代謝」,促進體內循環的同時,也幫助排汗與利尿,讓體內多餘的毒素和廢物被排出,進而預防泌尿疾病。就有網友實驗「每天喝水2500毫升1個月」,發現身體變得輕盈,精神也比以前更好,笑稱「沒有喝水習慣的話,身體真的太多毒素和廢物」。 ▲網友熱議6大喝水好處。(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對於減肥族群來說,好的代謝可以讓瘦身計畫事半功倍,營養師黃乙心就指出「想減重一定要喝足夠水」,並提出「53535」的喝水口訣,表示餐前喝500毫升的水可以增加飽足感,而每餐中間再喝300毫升的水,這樣一天的喝水量就會超過2000毫升,再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減重效果也可以更加顯著。 脹氣時喝水有幫助 可保持腸道濕度 多喝水對「腸胃」也有不小的幫助,像是「脹氣」時補充水分,保持腸道的濕度,就能使得腸道裡的食物快速通過,不再堵塞消化系統造成脹氣。有網友在討論區上請益「有沒有緩解脹氣的方法」,吸引熱心網友回答「固定時間進食,細嚼慢嚥吃8分飽,最重要的就是喝足夠的水」、「蔬果要均衡攝取,水也要多喝」等。此外,有「便秘」困擾的民眾,不妨試試看增加飲水量來改善,因為水分可以幫助腸胃蠕動,讓糞便軟化順利排出,就有營養師提出「早起喝一杯溫水,喚醒消化與代謝系統」的概念,說明喝水可以促進消化、緩解便秘問題,引起網友認同回覆「每天喝2000毫升的水後,便秘改善很多」、「上班族三餐外食,只能靠多多喝水來幫助消化」。有不少網友認為「多喝水可以讓皮膚變好」,表示肌膚彈性需要靠水分支撐,所以充足飲水有助於修護皮膚,讓人顯得更加年輕;也有網友驚奇發現「自從督促自己喝水後,痘痘都消失了」,並曬出對比照片,讓其他網友紛紛表示「直接買了2公升大水壺,準備效法多喝水」、「多喝水就是痘痘肌的救星,會讓肌膚出油變少」。另外,多喝水也可以保持「血管健康」,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栓、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就有網友發文表示「明明才22歲血壓就很高」,詢問應該如何應對,留言區便徵集到不少網友的回答,如「不要熬夜,平常吃清淡、多喝水」、「可以做有氧運動搭配足量的飲水,不要太常發脾氣」等,建議從日常作息開始改善。看完以上網友熱議的喝水好處,是不是想趕快去補充水分呢?提醒大家在充足飲水的同時,也應該注意「適量」還有「分次」補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造成腎臟的負擔。延伸閱讀:.喝水怎樣喝才有效?營養師6大QA教你喝出好氣色.超商5隱藏地雷「不鹹卻高鈉」飲料!醫:睡前狂喝早上必水腫.「尿液檢查報告」有看沒有懂?教你如何看懂尿液檢查報告的結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
依據衛福部發表的調查研究,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因此吃魚油保護心血管,在近年來也成了一種全民健康共識。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魚油對人體的好處,還要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產品的技巧,讓魚油的保健效益發揮到最大!魚油的4大保健功效魚油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悠久,但直至上個世紀的70年代,人們才開始對魚油有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當時的學者們發現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使他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其他人,進而研究後得知其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魚,其中的魚油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經過分析後提出一個結論:魚油中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以EPA、DHA這兩種脂肪酸為主,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魚油對我們人體究竟有什麼具體功效?就讓Sean一次說給你聽!1.促進心血管健康魚油中的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包括: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維持紅血球的完整性、降低血壓及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素的生成來對抗血栓等。2.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抗發炎魚油中的EPA同樣能維護免疫系統、避免過激反應的原理是因為它能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進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魚油也很常被用來減少或改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疾病症狀。3.保護視覺系統魚油中的DHA可以幫助形成我們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細胞膜,維持結構的完整性以降低細胞受損的風險;同時可讓發育視網膜的營養素能順利進入眼睛;其用於協助治療乾眼症方面也是具有科學實證的。4.促進腦部發展大腦的皮質、神經突觸中都含有高量的DHA,對於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非常重要,若缺乏DHA就會造成周邊性神經病變;EPA則是製造細胞膜及保護神經的原料,幫助增強記憶與集中力。魚油很重要,但這些族群要注意!雖然吃魚油好處多多,但在我們盡情享用魚油之前,仍然要先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再作決定。若您是屬於凝血功能不全(俗稱血友病)的患者、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族群,亦或是即將進行手術者,以及準備分娩的孕婦,在食用魚油之前應該先諮詢專科醫師的意見!因為魚油本身就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的保健功效,若上述的族群再食用魚油,可能會使抗凝血的效果變得太好,反而會有受傷時難以止血的危險。【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魚油挑的好,健康沒煩惱有鑑於魚油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市面上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魚油保健食品,要如何從數十種選擇之中挑出最好的產品,也是很需要了解的知識喔!下面就讓Sean來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的小知識,幫助大家選到最優質的魚油!‧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高濃度魚油:早年的魚油因為萃取技術的限制,真正能取得對人體有益的Omega-3含量相對較低,一粒魚油膠囊中大約只含30%的Omega-3,內含的EPA與DHA也就非常稀少。拜近代科技進步所賜,魚油萃取技術也比傳統方法先進許多,魚油中Omega-3的濃度獲得了大幅的提升。高濃度Omega-3的魚油的好處除了增加EPA與DHA的含量外,還能有效縮小膠囊體積,更便利於年長者或小孩吞食。‧ 選擇吸收效率好的rTG型魚油:一般來說魚油的型態分為TG、EE、rTG三種,TG型式是魚油經第一步粗萃出的型式,對人體的吸收率雖然不錯,但純度最低;EE型式是為了將魚油的omega-3濃度提升而研發出的酯化工法,這種型式雖然能提升魚油的濃度,但吸收率較差;rTG型式則是結合兩者的優點所研製的,將EE型的魚油再經一次純化,進一步提升魚油的濃度,也回歸到人體最好吸收的型式。‧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的結合優點,除了能大幅提升每一粒魚油中Omega-3的濃度外,還能有效去除雜質、有害物質或過敏原;減少溫度對油脂品質的破壞、去除魚腥味等多重優勢。作為一名新時代人類 ,吃的魚油也要很尖端!‧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若是能取得IFOS、GOED等國際驗證標章的魚油,在品質上都會受到最嚴格的把關,檢驗項目包含重金屬、環境毒素、魚油濃度等,是需要全數通過檢驗合格後,才能取得的標章。因此在挑選魚油產品上有看到這些標章,都是我們可以放心選用的。‧ 公開透明的檢驗報告:魚油公認的隱藏風險便是重金屬與環境毒素的汙染問題,除了國際標章的核可外,是否具國內的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報告,也是我們必須關心的項目。在挑選魚油產品時可以多多注意該產品是否有做農藥、塑化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健康意識也隨之提升,許多生技公司或藥廠都有推出魚油類保健食品來為國人的營養需求作補充。如何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也是健康生活必備的技能。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能從數十種產品之中馬上挑出最好的魚油,給自己與家人最高規格的心血守護!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吃「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躁症.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1 醫療.腦部.神經
又暈眩又頭痛怎麼辦?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
在暈眩門診中,約半數患者也苦於偏頭痛,其中20%,一來診,主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會一陣暈,沒多久,開始視力模糊,頭悶脹,噁心想吐」、「睡前上床,都得慢慢地躺下,不然會頭暈,接著頭痛一邊,好像撕裂一樣」、「我的偏頭痛是不是眩暈引起的?」…,都是在描述一種先眩暈再頭痛之疾病,似乎偏頭痛就是眩暈所引起的,稱之為「眩暈性偏頭痛 (vertigo with migraine)」,那麼,眩暈為何會引起偏頭痛呢? (圖解說明:說明眩暈性偏頭痛的發作機轉。前庭病變功能失調,大量前庭訊號(藍色粗線)進入腦幹。腦幹循環不良,來不及供血給前庭神經核,局部組織缺氧,刺激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CGRP。) 哪些族群容易眩暈性頭痛? ・腦幹小動脈管壁硬化 眩暈發作時,患耳發出大量前庭訊息,經由前庭神經傳進腦幹,前庭神經核加強做功,企圖抑制這種異常訊息。倘若患者年紀大,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腦幹小動脈管壁硬化,血管無法即時擴張,來不及供血給前庭神經核,缺氧性傷害刺激小動脈壁內之三叉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 (CGRP),試圖擴張腦動脈,卻也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頸部肌肉過勞 眩暈發作時,頸部肌肉反射性地收縮,長久下來,肌肉過勞,乳酸堆積產生疼痛,痛覺經由第二、三頸部脊髓神經,傳進腦幹,干擾三叉神經脊髓路徑核,啟動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交感神經興奮 眩暈發作時,交感神經興奮,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受體,使四肢或軀幹表面的動脈管壁收縮,把大多數的血液擠向體內,顱內循環大增,突然撐開腦膜上動脈管壁,刺激分布其上的三叉神經末梢,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 如何改善眩暈性偏頭痛?找出關鍵原因才能治療! 治療此病,盲目使用止痛藥或止暈藥只能治標,最好能找到眩暈病因,加以治療。由於患者大多具有偏頭痛體質,在治療期間,最好能禁止飲食動物奶類製品,以免偏頭痛保持在容易誘發的狀態。若在眩暈發作時,立即口服乙型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是可以預防偏頭痛發作。 若是半規管耳石沉積症或頂帽耳石黏著症,建議接受耳石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若是耳石漂浮症,大多是過敏性或感染性中耳炎所致,使內淋巴液比重增加,給予抗生素、抗組織胺或副腎皮質素。若是橢圓囊耳石斑陷落,大多是飲酒或高血壓,使內淋巴液比重降低,建議藉酒或口服降血壓藥物。若是外淋巴瘻管或上半規管裂,前者建議手術修補,後者則建議睡眠充足,避免飢餓或飲酒,腦幹會自動調節及適應,病症消失。若是內淋巴水腫(梅尼爾氏病),建議找出誘發病因,加以預防。 (圖解說明:醫師正以耳石復位術,治療眩暈性偏頭痛患者。) 需注意的是,腦幹/小腦中風或出血會先出現眩暈,在動脈梗塞或出血後,出現頭痛,治療必須緊急,有類似病症者,宜先就醫,千萬別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輕忽。 《延伸閱讀》 .暈眩檢查卻正常?還能做什麼?醫:電腦斷層,檢查「耳石脫落症」。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5-11 醫療.腦部.神經
中風會好嗎?有哪些前兆?「法令紋」是關鍵!把握黃金復健期3關鍵
腦中風(Stroke)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不像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徵兆明顯,腦中風總是來得讓人的措手不及,甚至被當成「只是太累」直到倒下的那一刻。為什麼會腦中風?「腦中風」是腦部的血管出現「缺血」或「出血」的狀況,當腦部血流不穩定,就會出現急性局部功能喪失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腦部沒辦法正常運作」,因此會造成肢體僵硬、說話不清楚等功能上的障礙。 缺血性中風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通常是因為頸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而造成,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除了通往腦部的血管狹窄造成堵塞之外,還有一個會造成缺血性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 出血性中風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造成中風的高危險因子1.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2. 攝取太多紅肉、高油食物。3. 缺乏運動習慣。4. 有抽菸喝酒的習慣。5. 習慣性熬夜。4大中風前兆怎麼看?加上「法令紋」變化更清晰腦中風最可怕的就是讓人無聲無息的倒下,不過在腦部完全缺氧之前,還是可以透過一些腦中風的徵兆來把握黃金救援時機。腦中風學會提出「臨微不亂」及FAST的四字口訣,如果發現自己出現這些症狀,千萬別覺得「只是太累」,一定要趕快就醫。 臨(Arm):臨時手腳軟,主要會是單側手腳無力或是舉不起來。 微(Face):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 不(Speech):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 亂(Time):別亂快送醫,記下發作時間打119。在臨床上常用的腦中風症狀判斷還有「看法令紋」,由於腦中風通常會影響臉部的下半部神經,因此法令紋可能會顯得一邊高、一邊低,或是一邊比較不明顯、一邊比較深,這時候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中風前兆。除了法令紋之外,額頭上的抬頭紋、眼角的魚尾紋因為都是臉的上半部,跟顏面神經比較相關,所以不能作為中風的判斷標準。除了法令紋之外,也可以看看自己的舌頭、嘴唇是不是變得比較難施力。懷疑自己腦中風的緊急措施 冷靜、別慌張,先找一個不會讓自己跌倒的姿勢坐下或躺下。 撥打119,跟救護車說明自己疑似腦中風,發作的時間為何。腦中風最重要的是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也就是從腦血管塞住後起算3小時,通常出現輕微症狀時,就代表腦血管已經塞住,硬撐到昏倒時,早就已經黃金治療時間,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只要出現疑似症狀,就千萬別掉以輕心,趕快撥打119送醫。而發生腦中風時,一定要撥打119送醫的原因是,並非每所醫院都有治療腦中風的藥物、藥物存量也不一定足夠,因此透過119來調配醫院,才能馬上獲得所需的治療。延伸閱讀:腦中風三大前兆,出現一種要馬上就醫!蟬聯台灣第四大死因,腦中風搶救要跟時間賽跑除此之外,在等待救護車前來時,可以先找一個讓自己不會跌倒受傷的位置坐下或躺下,避免因為跌倒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同時也記得不要自行服用藥物,由於缺血性中風跟出血性中風的治療方式完全不同,吃錯藥可能會加重病情。延伸閱讀:難道是中風?經常手麻、腳麻的人一定要看!這是4種疾病的前兆中風會好嗎?復健黃金期是多久?腦中風代表腦部因為缺氧造成腦細胞受損,必須透過復健讓腦神經重新連結、活化。不過復健之路漫長,在過程中也會感覺無力、疼痛,常常讓人萌生想放棄的念頭。不過中風的黃金復健期是中風後6個月~1年之內,如果前期越認真復健,之後恢復的機率就越大。有幾點可以成為復健的努力方向: 要多多使用患側:雖然患側可能完全不聽使喚,或是緩慢、容易跌倒,但還是要多多使用。因為這等於是讓大腦對患側下指令,神經也會慢慢活化起來。 按摩患側增加血液循環:增加血液循環可以讓患側的肌肉、皮膚保持健康,有助於活動。 相信自己一定好得起來:腦神經必須透過不斷刺激而再生,因此保持信心持續復健是最關鍵的因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好起來,根據統計,只要在1年內積極復健,還是能恢復到能自理生活的程度。除了復健之外,中風後也可以跟醫師討論使用顱外磁刺激術等新興手術方式,幫助刺激神經再生,可以縮短再生時間、增加恢復的程度。在復健之餘,也要注意避免二次中風的可能,除了改變上述的中風危險因子,也可以多吃一些幫助清理血管的食物,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延伸閱讀:原來黑木耳加兩種料,就是最強的「血管清道夫」!16種食物清血排毒防中風【參考資料】健保署:中風奇美醫院:認識腦中風【延伸閱讀】 貼藥布也沒用...「肩痛」原來要按腋下!睡前按30秒,促淋巴流動助排毒
-
2023-05-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台灣人維生素E攝取量只有標準值6成?飲食習慣錯在那?這3類食物補好補滿
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維他命E或生育醇、生育酚,因為與繁衍下一代有關,若是缺乏容易影響孕育能力。同時,維他命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但在人體內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含量。維他命E也是增強保護力、降低染病風險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不過根據衛福部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維生素E是台灣人從飲食中攝取、缺乏最嚴重的營養素之一,除了1~6歲男女性攝取量達標,其他年齡層都只僅達建議攝取量的6至7成,且女性攝取不足的程度高於男性。維他命E的功能有哪些?低頭族、增肌減脂族更該好好攝取1. 抗氧化2. 增強免疫力3. 維持生育能力,提升好孕機率4. 抗老化,維持青春能量5. 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6. 保護眼睛7. 降血壓、顧心血管,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8. 有助記憶力,降低阿茲海默症惡化的速度而精緻油脂可能會破壞體內的維生素E,造成血管發炎、血管不易放鬆,而人體若缺乏維他命E,就可能造成貧血、神經受損和不孕等症狀,這是因為維生素E本身具有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功能,一旦缺乏,精細胞或卵細胞就容易破裂導致無法順利懷孕。營養師強調,同時重視葉黃素與維生素E,才能幫助對抗眼睛的氧化發炎問題。從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維生素E,透過兩者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機制對抗光線傷害,減少用眼過度產生的疲勞痠澀感,並預防眼睛退化。另外,對於想減脂、減重、雕塑體態和增肌的人來說,不限運動形式,運動後都需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E(例如堅果),幫助加速修復受損肌肉,達到運動成效。維他命E怎麼吃?這3大類食物補好補滿維他命E維他命E主要存在於植物油、堅果類和深綠色蔬菜中,包括: 植物油:葵花籽油、苦茶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亞麻仁油、芝麻油、黑/白芝麻麵包醬等。 堅果類:花生、葵瓜子、杏仁、松子、開心果、胡桃、腰果等。 深綠色蔬菜:青花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茼蒿、韭菜等。除了油品,若以每100公克所含維生素E總量來看,以下這些食物的維生素E最豐富:1. 芡實2. 葵瓜子(去殼)3. 金針菜乾4. 榛果5. 杏仁果6. 松子仁7. 小麥胚芽8. 雞蛋9. 花生10. 核桃另外,平時多使用含有維生素E的植物油烹調之外,還可以搭配豆蔻粉、五香粉等調味香料,兩者的維生素E含量排行更是名列前茅。外食族若可以每天吃一小把綜合堅果,則能有效補充維生素E。而且堅果類中以杏仁果的維生素E含量最為豐富,成年人每天吃10公克的杏仁果,就可以獲得五分之一的維生素E建議攝取量。延伸閱讀:記憶力好差...想補腦該吃銀杏、魚油還是維生素E?藥師一次告訴你4種人該怎麼補維他命E如何有效補充?過量攝取維他命E當心有風險研究顯示,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E的吸收率和抗氧化能力,都比服用合成補充劑來得好,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實驗證明,天然維生素E比起合成的吸收率高出3.5倍。基本上日常飲食注意植物油和堅果類的攝取,大多容易攝取足夠的維他命E 。若有補充需求,則要注意每日服用的維他命E劑量上限為400 IU,且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餐後服用,並避免和抗凝血藥物、鐵劑、幫助排油的減肥食品或會吸附油脂的甲殼素等一起服用。若服用過量維生素E,除了會降低維他命A、維他命K的利用,也可能引發暈眩、頭痛、噁心及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疲勞、肌肉無力、盜汗、視力模糊等不適。高劑量的維他命E還可能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的功能,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者不可輕忽。【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成果報告高敏敏 營養師增肌減脂必吃「維生素E」!營養師告訴你:開心果、核桃、杏仁、腰果,吃哪種最有效護眼新吃法,不只葉黃素保健食品!營養師推薦吃堅果補維生素E,改善眼睛疲勞!【延伸閱讀】 戒掉7種食物終結肥胖!哈佛醫師教妳「調整賀爾蒙」,讓身體逃脫發炎地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8 養生.聰明飲食
重視健康天天自己煮,全家人卻都膽固醇超標!原來是「1烹調方式」惹禍
廖太太偕同家人至醫院健康檢查,當日檢查結果出爐,一家子5個人竟意外地很有默契在血液報告中的總膽固醇項目顯示全數超標,甚至是平日就相當注意自己體態BMI指數為17(體重過輕)且今年才剛滿30歲的小兒子也不例外。 血脂異常原因多 飲食佔多數 就在醫師與廖太太一家解說健檢報告時,廖太太表示全家人的總膽固醇全數超標,這樣的結果讓她十分震驚;對此,醫師解釋血脂發生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家族遺傳、老化、飲食、抽菸、其他疾病造成等,而飲食的部分,大部份的原因還是來自於現代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等。 而依照廖太太一家檢前諮詢中得知,家中並無相關遺傳病史,排除遺傳、老化、抽菸、不良生活習慣及其他疾病等因素,最可能的原因來自於飲食出了問題。後續營養師加入健康諮詢,意外得知重視健康的廖太太,都會自行到市場購買豬板油與豬背油來自製豬油當作日常烹調料理用油,她認為自製油乾淨、無其它添加物,也較新鮮健康,不管煎、煮、炒、炸、涼拌等任何烹調方式都使用自製豬油,而且使用豬油炒出來的菜又香又好吃。 自製豬油當料理用油 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聽到這樣的烹調方式直搖頭,並說明自製豬油雖乾淨新鮮,但不等於適用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可無限量的使用豬油來料理飲食。因豬油(動物油)含較多飽和脂肪,食用過多易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增加,而長期高膽固醇的狀態下,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在血管壁,導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並使血壓上升,恐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使用植物油 避免這些狀況減少癌物質 在油品的選擇上,潘富子說明,一般常見的植物油,如芥花油、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研究發現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在使用植物油時應避免高溫起鍋,可用於涼拌、低溫油水炒等料理方式,以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的生成。 動物油較適合高溫油炸 適量使用勿過量 不過,這也不表示豬油就等於是不好的油,部分飽和脂肪含量(34%以上)較高的油品,動物油如牛油、豬油、雞油等,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較適合作為高溫油炸油使用。 根據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建議健康飲食應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潘富子強調,烹調選適用油、油脂攝取勿過量,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水煮、川燙、清燉與涼拌等可減少攝取過多油脂的機會。 避免高血脂 日常飲食+定期檢查很重要 國民健康署指出,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是男性70g與女性55g,飽和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是男性23g、女性18g(男、女性分別以體重70、55公斤之靜態工作者估計)。 潘富子提醒,「高血脂」已成為現代國人流行的文明病之一,從簡單快速的血液檢查就可初步檢視是否發生異常,血液報告裡的血脂肪狀態除了注重總膽固醇之外,也要注意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數值,若前三者的濃度長期過高而後者過低且未加控制改善,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會增高。延伸閱讀: ·拌麵、炒菜加「油蔥酥提味」恐害高膽固醇、心臟病! 營養師授「2吃法」有救了 ·亞麻仁油、紫蘇油、橄欖油,保存方法別弄錯!營養師提示4方法,以免好油變壞油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4 醫療.骨科.復健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除了打石膏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一位30歲的女性騎機車不慎摔倒,足踝整個腫起來,疼痛到連行走與站起都有困難,來到門診經檢查後,原來是足部骨折,所幸經評估後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復健後完全復原,順利重返職場。意外受傷腫脹疼痛該怎麼辦?發生創傷或跌倒之後,最好先固定避免隨意活動受傷的部位,並搭配冰敷及抬高。如果是下肢,必要時可以使用輪椅或柺杖支撐減少承重。許多腫脹與疼痛其實暗藏著骨頭或肌腱韌帶的受傷,此時活動、行走或承重有可能會造成二度傷害,應該在固定之後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許多患者在骨折之後,會焦急地問骨頭什麼時候才會長好?一般而言,臨床上骨癒合大概發生在4-6週後,醫師也常常會在這時候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狀況。 通常手腕、脊椎的骨折在6-8週已經有好的穩定度可以承受外力了,大腿小腿的骨折則比較慢,甚至需要三個月以上。可利用助行器,雙邊到單邊的腋下拐杖…經醫師同意且不痛範圍內逐步增加下肢的載重,避免骨質流失,也加速骨頭癒合。骨折後需要復健嗎?何時可以開始?許多到復健科門診的病人,都是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已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開始疼痛等問題… 詢問為何這麼晚才開始來做復健? 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以為要骨頭長好了,才可以來做復健治療 。其實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應該要及時介入。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我們可以把骨折復原的時程以及復健的介入方式,分成下面三階段:1.發炎期: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約持續1-2週。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發炎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並防止肌肉衰退和血栓形成。•適當固定:除了打石膏外,穩定的骨折,像是線性及非移位骨折,在手指腳趾可使用紙膠、鋁板、壓舌板、熱塑型的副木固定或是市售的合格護具(如下圖)來促進骨質的癒合,好處是比較輕巧也可穿脫方便洗澡;而不穩定的骨折像是粉碎、斜形、螺旋骨折因為容易移位而且復位後也容易再度移位,則需要打環狀石膏甚至是手術固定。•保持適當的休息和活動:避免長時間的靜止,但也不要過度活動以免影響癒合,可以活動骨折處之外不需固定的關節,來維持正常的活動度。•冰敷:使用冰袋或冰塊,每次敷15分鐘左右,每天多次使用,做到紅腫消除為止。•積極治療疼痛:除了止痛藥外,也可以搭配使用復健儀器如:短波、經皮電刺激等。•提高受傷部位:盡量抬高受傷部位,有助於減輕腫脹。•肌肉活動:進行輕微的肌肉活動,例如肌肉原地收縮而不移動關節的方式,又稱為〔等長收縮〕以防止肌肉衰退。2.修復期:骨頭開始修復,長出骨痂,這段時間通常持續數週或數個月的時間。X光片可以發現骨折斷裂縫隙開始變的不明顯,但須注意此時的癒合骨還不成熟,無法承受扭力及壓力,活動還是要小心,以免發生斷骨處癒合不良的悲劇。這個階段復健主要目標是促進新骨組織的生長和強度,並維持肌肉和關節的靈活度。•肌肉強化運動:可以從肌肉等長收縮的運動方式,改成加一點阻力訓練,以不感到劇烈疼痛為原則。•恢復關節的活動度:可以從被動活動(譬如用另外一隻手協助)進階到主動移動受傷的關節,一樣以不產生疼痛為原則,另外也可用水療等復健儀器降低關節僵硬。•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進行平衡和協調訓練,比如大腿以下的骨折可以選用助行器、拐杖等幫助走路的穩定平衡,安全狀況下,逐漸增加下肢負重,也為日後正常步行做準備。•儀器復健促進新骨生成:如低能量雷射、低能量超音波等。3.重塑期:是從骨折癒合到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的時段,可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階段,骨折部位的新骨組織變得更加強壯,肌肉和關節也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了。這時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強度,並恢復原有生活的運動模式。•逐漸增加肌肉強化運動:可以逐漸增加阻力運動的強度和範圍。•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慢慢加入日常的運動(如走路)和生活功能操作。•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增加平衡訓練和協調能力。在年長者可以預防之後跌倒的機會,年輕者則是預備重返正常的運動模式和挑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新興治療方式—肌骨震波,目前研究它可以讓骨頭增厚,臨床上也大大提升骨折癒合不良和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成功率。而在骨折修復過程當中,要多留意日常生活營養補充: 就像良好的原料才能做出穩固的建材,充沛的營養攝取才能確保長出穩固的骨頭,營養補充不可少。建議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C(如芭樂、奇異果等)、微量元素鋅(生蠔、牡蠣、南瓜子等)、含鈣(乳製品、牛奶)的食物,以及蛋白質(如黃豆、雞蛋等)。總之,各種意外摔傷如果受傷部位明顯腫脹,要非常小心有沒有骨折。先就地固定減少移動,抬高受傷部位並冰敷,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處理,部分輕微穩定的骨折不一定需要手術或打石膏,選擇適當的固定方式搭配復健治療,一定能夠重返活力人生!(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骨折打石膏之外有其他選擇?如何積極復健重返好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4 醫療.腦部.神經
33歲男星驚傳腦中風!身體突半邊麻痺 腦中風年齡層下降,每47分鐘就有1人死亡
33歲南韓演員崔晳鎮(최석진)是音樂劇的熟面孔,原定上個月30日演出音樂劇《海賊》,演出當天突然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被診斷出「腦中風(腦梗塞)」,劇團因而發出公告表示,崔晳鎮因將全面退出演出,消息曝光引發熱議!根據噓新聞報導,音樂劇《海賊》官方製作組1日發出公告,內容提到崔晳鎮因被診斷出有腦中風症狀,所以將中途退出演出,並表示未來他所參與的場次將會更換演員,部分場次也受到影響臨時取消。此外,崔晳鎮也發文向粉絲們道歉,表示演出當天上午突發現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發現是腦中風,他便第一時間通知公司,對於佔用觀眾寶貴時間深表歉意,「真的非常抱歉,也謝謝你們,我會盡快恢復健康,再以健康樣貌與各位見面」。腦中風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腦中風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除了肥胖、三高,不良生活習慣也是誘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而腦中風不只是年長者人的專利,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藝人余天突然感覺右手、右腳麻痺,經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堵塞,判定為小中風。臺灣藝人納豆,也是因出血性腦中風導致神經受損必須展開積極復健,醫師提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抽菸習慣的人要注意。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共奪走1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為一種急症,因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若不即時接受有效的醫治,將會殘留中至重度殘障。台灣腦中風學會則指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其中三高患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中風經常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腦中風類型分為出血性及梗塞性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表示,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梗塞性(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缺血性腦中風須把握3小時「救援黃金期」,劉偉修指出,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栓造成,醫療上目前有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可儘早排除血栓。‧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若突然劇烈頭痛,小心是動脈瘤破裂!」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會有劇烈頭痛,死亡率高達五成,是除了心肌梗塞外容易猝死的疾病之一。 梗塞性(缺血性) 出血性特性血管被堵塞血管破裂: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眼歪、嘴斜、手腳無力、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治療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重點:排除血栓.一般血管破裂:程度輕微可藥物治療:若血塊很大或意識昏迷則手術治療.動脈瘤破裂治療5關卡:解除水腦症→手術止血→腦腫→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感染風險判別腦中風F.A.S.T口訣 把握黃金3小時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掌握黃金復健期,積極配合醫療專業人員的復健治療計畫,能降低身體殘障程度,重拾日常生活功能,讓中風患者拋開病後憂鬱,讓生活更美好。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1.「F」就是FACE-臉歪: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2.「A」就是ARM-手軟: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S」就是SPEECH-大舌頭:說一句話,觀察說話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預防腦中風把握6原則中醫大新竹附醫腦中風中心主任陳睿正表示,要預防年紀輕輕腦中風,控制血壓很重要,平常就要養成規律量血壓,另外也要控制血糖、控制體重、戒菸,並規律運動333,避免因過胖容易產生三高,不過運動做重訓時也別突然用力過猛,以免血管破裂。衛福部國健署也指出,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1.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
-
2023-05-01 醫療.心臟血管
打麻將久坐害下肢水腫?當心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嚴重者恐引發靜脈高壓
「打麻將久坐,一覺醒來竟覺得下肢腫脹不適。」你也有這樣的煩惱嗎?可能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找上身喔!人體的靜脈與動脈相比,管壁彈性較差、管腔壓力較小,易受到外力壓迫而影響血液回流,造成水腫、酸脹等症狀,而當髂靜脈受到壓迫時,即為髂靜脈壓迫症後群(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LVC),嚴重起來甚至會引發肺栓塞、靜脈高壓等疾病。症狀與就醫在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初期,病患多半不會有症狀,但隨著壓迫逐漸嚴重產生靜脈高壓,症狀也將越來越明顯。常見的症狀包含下肢水腫、疼痛,及行走困難,通常在休息或抬腿之後能夠略為改善。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還包括雙腳外觀出現鐵鏽色的色素沈澱、下肢腫脹如象腳等。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多發生於左腳,絕大部分的案例為右總髂動脈與第五腰椎壓迫左髂靜脈所致[1],不過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壓迫。髂靜脈壓迫也可能發生於右腳或雙腳,若無即時治療,就可能產生上述症狀與其他併發症。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併發症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髂靜脈受到壓迫時,下肢血液回流變差,若長期久坐或置之不理,可能會加劇回流不佳的狀況,因而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更甚者,若血栓從下肢靜脈回流到肺部,易引發肺動脈栓塞,讓患者陷於生命危險中。雖然東方人發生肺栓塞的機率低於西方人[2],但切勿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仍須注意自身健康。因此,如果自己有久坐的習慣,同時出現下肢水腫、疼痛等症狀,建議儘早就醫,避免疾病繼續惡化。診斷由於下肢水腫及疼痛可能肇因有許多,因此需透過不同的檢查來確立病因。舉例來說,髂靜脈壓迫症較少影響雙側,若病患出現雙腳腫脹的症狀,可能會先懷疑是不是心、肝、腎的疾病所導致的,因此會進行抽血檢查來排除。若檢查出來數值都正常,那就會再考慮是否是髂靜脈壓迫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水腫。經過前述檢查後,若醫師懷疑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會進行非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技術如血管超音波、血管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等。超音波能幫助判斷髂靜脈受壓迫的程度,並監測髂靜脈下游有無受到影響而減少回流;而血管電腦斷層合併3D立體影像重建則可清楚定位病灶位置,並確認血管走向、有無構造上的異常等,方便後續治療。另外,亦有一些侵入性的檢查如血管內超音波,能將微小的超音波探頭深入血管內部,能夠用來確立病因,同時評估之後治療的位置。治療選項「診斷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後,要怎麼進行治療呢?」根據髂靜脈受壓迫的程度輕重,醫師會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若僅是輕微的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可先採用保守的治療方式,包括穿著減壓彈性襪、抬高患肢來幫助血液回流,並且避免久坐久站,增加下肢活動等。另外,若水腫症狀明顯,醫師也可能開立利尿劑來減緩症狀,亦可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靜脈血栓發生的機會。若壓迫程度較嚴重,醫師會考慮使用「血管成形術」,利用氣球擴張髂靜脈受壓迫處,以維持足夠的血流供應,更嚴重的病患則會加置「金屬支架」以撐開狹窄的血管。目前這些治療方式都能透過微創手術來減少術後傷口疼痛、出血及感染等問題,風險較傳統侵入性開腹手術低。術後,病患亦可能需服用抗凝血劑來控制病情,避免未來形成血栓。若使用金屬支架置放,由於其為外來物,容易凝血,因此需更加注意抗凝血劑的服用。此外,治療前須先評估病患血管內有無血栓,若有血栓則需事先進行「血栓溶解術」,將原有血栓去除後才能進行血管成形術或金屬支架置放。「治療後,就不會再發生髂靜脈壓迫了嗎?」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治療並非一勞永逸,在治療後仍須持續進行長期照顧,方法其實就是前述提及之保守治療,包括:減壓彈性襪、抬腿、避免久坐等,預防疾病再次找上身!常見族群與預防運動「那我會不會發生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好發於20至50歲的女性[3]。研究顯示,女性發生的機率約是男性的兩倍,並且女性發生的年紀較男性低[4]。其他女性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產後、多產及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女性發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骨盆腔結構的不同及生理週期變化的誘發等。另外,脊椎側彎可能造成解剖構造上髂靜脈的壓迫、身體缺水會造成血液黏滯性增加、身體因疾病而處於高凝血狀態,也都可能增加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發生的機會[1]。「上面提及的大多是不可控制的因素,那我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髂靜脈壓迫的發生呢?」如同前述有提過的內容,久坐的上班族也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好發族群,定時起身活動手腳,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少腰椎四、五節對靜脈的壓迫,要注意坐姿和站姿,並加強腰椎核心運動的鍛鍊,就能避免血液積聚於下肢造成的腫痛,也可以預防深層靜脈血栓的形成喔!另外,多喝水降低血液黏滯性、多做有氧運動促進心血管系統,也都能降低發生血栓的風險。結語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發現,出現症狀時常常已經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因此,平時就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警覺心,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保持身體活動力。若為高風險族群,且身體出現下肢不對稱腫痛或走路不順的跡象,要儘早就醫,尋求醫師的評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多活動手腳,救救自己的下半「身」!參考資料[1] Albeir Y Mousa. (2021). May-Thurner syndrome. In Kathryn A Collins (Ed.), UpToDate. Retrieved February 5, 2023[2] Law Y, Chan YC, Cheng SWK. Epidemiological updat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sian J Surg. 2018;41(2):176-182. doi:10.1016/j.asjsur.2016.11.005[3] Mayo Clinic. (n.d.). May-Thurner Syndrome.[4] Kaltenmeier CT, Erben Y, Indes J,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May-Thurner syndrome with emphasis on gender differences.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18;6(3):399-407.e4. doi:10.1016/j.jvsv.2017.11.00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紹榕醫師】重則引發肺栓塞、靜脈高壓的恐怖疾病!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怎麼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健保署公布近5年給付金額十大藥品 分別由這2類藥物奪榜首
【本文重點】據健保署公布,今年健保總額已達8,364億元,其中醫療費用仍占最大宗支出,但癌症、罕藥、新藥類的支出近年不斷攀升,造成健保負擔。近五年給付金額前20名藥品裡面有三年由癌症標靶藥奪下第一寶座,另外有兩年則被C肝藥物拿下。由於癌症病人逐年增加,每人平均藥費逐年提升,且以癌藥種類分析,標靶藥金額最高,且占比最多。此外,高齡化社會造成慢性病用藥量增加,該類藥物為單顆或單劑用量破千萬的多年累積,也是顯示台灣社會的問題。--by ChatGPT健保總額今年已來到8,364億,總額整體支出仍以醫療費用占最大宗,但近年藥費支出受新藥、癌藥、罕藥三大類藥物的費用逐年提高,特別是癌症患者逐年成長,光是癌症病人醫療費用在111年就花費1,334億元,其中標靶藥物占率最高。健保署公布近五年給付金額十大藥品,其中有三年都是由癌症標靶藥奪下第一名寶座,另二年則由C肝藥物拿下。統計近五年健保給付前20大藥品,107年給付第一名藥品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給付金額為21億多元。108年第一名為C肝用藥「夏奉寧膜衣錠」,給付金額為39億多元;109年也是C肝用藥「宜譜莎膜衣錠」,給付金額為35億多元;110年以及111年都由肺腺癌標靶藥物「泰格莎膜衣錠」拿下,給付金額分別為41億多元、31億多元。若以單一年度、單一藥品突破20億給付的品項計算,107年僅有一款藥物「賀癌平」突破20億大關;108年有二款藥物破門檻,都是C肝藥物,分別為「艾百樂膜衣錠」及「夏奉寧膜衣錠」;109年有二款,分別是C肝用藥「宜譜莎膜衣錠」及預防血栓藥物「保栓通」;110年有二款藥品「泰格莎」及「保栓通」達標;但111年則有三款藥品破20億,治療愛滋病的藥品「吉他韋」、「保栓通」,另外就是「泰格莎」。癌症患者年年增,癌藥成健保藥價最大負擔。如果以藥品給付單價分析,111年給付最高的藥品為治療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的藥物「法布瑞梅凍晶注射劑」,一劑給付金額為17萬5,190元,一年使用量不到1萬劑,因單價過高,讓該藥物於111年於給付金額排名中位居第六位。針對罕藥健保署設置專款使用。其餘單價高的藥品,不是生物製劑就是癌症標靶藥物,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欣普尼」以及「復邁注射劑」,單價分別為2萬1,934元、1萬元,連續五年,這兩款藥物都在前20大給付金額排行榜中;標靶藥物占比更多,賀癌平、泰格莎、癌思停、蕾莎瓦等,價格從863元到43,236元不等。標靶藥物占比最高,其次為化療藥、荷爾蒙藥。據健保署統計,癌症就醫人數從107年的72萬多人,增加到111年的83萬多人,每人平均藥費從107年的5.5萬元提升至111年的6.5萬元,醫療費用也從14.4萬元增加到15.9萬元。若以癌藥類型分析,標靶藥最高申報金額為241.8億元,占所有癌藥的61.7%;其次是化療藥,申報金額為85.0億元,占21.7%;再者為荷爾蒙藥物,申報金額40億元,占10.2%。健保署醫審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癌症患者年年增加,全球都有相似現象。近年藥廠的新藥多以開發癌藥為主,新藥有專利期保護,沒有競爭對手之下,價格通常是天價,當癌藥綁定新藥就成了最大挑戰。冠脂妥一年用量破1億顆,顯示高齡化慢性病問題。不過,從單顆或單劑藥品使用量來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藥物用量最多,凸顯高齡化社會的慢性病用藥,不僅會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藥價也會隨之成長。單價僅11.5元的降血脂用藥「冠脂妥」,近五年都位居給付金額排行前五名。用量從107年的8,400多萬顆,隔年就破1億顆,到了111年用量已超過1.3億顆。只要是單顆或單劑藥品破千萬用量的,不是降血脂藥,就是降血糖、降血壓藥。治療B肝藥物「貝樂克」也是千萬用量的用藥大戶。張惠萍表示,B肝患者不像C肝已有幾乎「根治」的藥物,貝樂克屬穩定控制B肝病毒量的藥物,需長期使用,但貝樂克支付價為102元,相對於三高用藥價格較高,人數多且單價高,則是入榜原因。111年健保給付金額前20大藥品
-
2023-04-24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8/她得怪病8年發作4次 皮下出血險要命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音樂教室裡悠揚琴聲響起,「這首歌的歌詞講述起風浪時,有神與你一起。」詩歌《安靜》是陳姓國中音樂老師的心靈寄託,但這平靜的生活卻得來不易。8年前陳小姐開始出現血小板數量急降、皮下出血、泡泡尿等症狀,怪病纏身甚至危及生命,當時被診斷為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SLE),但病情起伏不定,後來有醫師覺得很像另一個免疫性疾病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症狀,在採取相關治療後,已一年沒有發病。這曲折離奇的看病過程,讓她顯得無奈,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要再發病就行。【關心TTP病友,請加入「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血小皮劇減皮膚出現紅斑 怪病讓她8年進出醫院無數次陳小姐第一次發病早在2014年7月,此前半年她身體就已有異狀,不僅長期感冒、發高燒,還陸續出現左腎積水、血小板數急降、皮下出血。「當時腎臟科醫師先以腎毒為由,進行血漿置換術(換血),他們說,『我們先救妳的命,再來查原因。』但一直無法找出確切原因。」腎臟科醫師找不出病因後,她改看免疫風濕科,在不同診間來回奔波,最後被診斷罹患紅斑性狼瘡,並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但病情仍起起伏伏。「我都覺得莫名奇妙,即使是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但連醫師都說我跟一般的紅斑性狼瘡患者不同⋯⋯。」直到去年5月第四次病發,血小板數量只剩1萬多非常危急,免疫風濕科醫師緊急照會血液科醫師討論病情,「最後醫師說,我雖然罹患紅斑性狼瘡,但發病的時候,是以TTP的方式來表現,因此改用TTP的治療方式。」現在陳小姐固定兩個月回診一次,且每天吃一顆免疫抑制劑;若發病,則每天進行一次換血,並施打抗癌單株抗體藥物。紅斑性狼瘡?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陳小姐的病情目前被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為非典型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卻認為,雖然紅斑性狼瘡與後天性TTP皆為免疫失調導致而成,臨床上的確常見兩者合併出現,但陳小姐僅30多歲就一直反覆發病,也可能是罹患先天性TTP。由於紅斑性狼瘡與TTP的鑑別診斷不易,最能精準診斷的方式就是基因檢測,但因要價不菲,他建議懷疑的患者可先檢驗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確認其是否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導致全身各處微小血管形成血栓。尤其先天性TTP患者天生缺乏ADAMTS13酵素,容易反覆發病,因此懷疑的患者更須特別在非發病時,檢驗ADAMTS13酵素。如為先天性TTP,患者就不需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但得每二至三周補充一次冷凍血漿,終生皆如此,以防復發。TTP是發生率百萬分之一、可能多次復發的罕見血液疾病,患者一發病,將出現血管內溶血、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部分患者甚至發生發燒、神經學症狀、腎功能異常等,需在短時間內給予治療,如換血、免疫抑制劑,但患者常因診斷不易而陷入危險中。2步驟判斷就醫與否 建議紀錄發病前後身心狀況由於TTP的診斷困難,「有無可能提早發現異常提早治療?」常陪伴陳小姐就醫、被醫師頒發「最佳警覺獎」的李小姐(化名)分享,若尿液顏色持續不正常或出現尿泡,患者應開始警惕,身上再出現邊緣模糊的紅斑,且快速增加、擴大,就應盡快就醫,最好的方式是紀錄每次病發前後的生、心理狀態,追蹤病情發展。為了與自己的疾病和平共處,陳小姐注意到每次病發前,都會身體疲倦、情緒波動大,因此她除了盡力維持作息正常,配戴智能手錶監控自身健康數值,力求完美的她,也開始學會放寬心,「自己不放寬心,就是身體出問題,除了自己不舒服,愛你、關心你的人也會難過。」期望透過多管齊下,能繼續控制病情。
-
2023-04-23 醫療.腦部.神經
搶救腦中風!跟時間賽跑 桃竹苗形成區域聯防
專家小叮嚀Q:一名50歲中年男性加班回到家已將近半夜,洗去一身疲憊後待在客廳休息,家人特別叮嚀回房睡小心著涼感冒,隔天一早發現竟還躺臥在沙發上,走近叫喊名字都沒回應,才發現他已經失去意識,這時趕緊撥打119之外,還可以做什麼?A:桃園在地最常見的急性腦中風案件,大多是清晨報案,家人表示患者不對勁,呈現肢體無力、眼神呆滯或無法言語、明顯單側偏癱。通報119之後,緊急救護員在現場評估做G-FAST(凝視測試加上辛辛那提中風指標),關鍵是詢問最後一次看到患者正常活動的時間點,通常都是前一晚睡覺前都還正常,這類患者往往已超過3小時黃金救治時間。民眾應該做的是,清楚回報「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時間點」,也就是最後一次看見患者正常的時間點,若是在睡覺時發現中風徵兆,時間應該要往前推至睡前,記錄所有時間點交由醫師判斷。另一項要點是詳述病史,避免其他慢性病藥物影響治療效果。2022年,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救護出勤近12萬件,當中近2成(約1.6萬件)有執行辛辛那提測試評估,其中陽性辨識率約10%,以疾病別來說占比相對高,顯示疑似中風的患者非少數。目前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與每個責任醫院都有建立聯絡群組,電子化作業亦能提升流程效率;另,全市救護車也配有12導程心電圖機,以利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季節更迭、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日夜溫差超過10度以上,患有三高及慢性病民眾更要小心因氣溫變化而誘發腦中風。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暨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右緯表示,「時間」是救治急性腦中風的關鍵,第一時間的正確辨識、通報119與醫院,在最快時間送達醫院,並做最迅速適切的處置,愈能降低中風造成的失能後遺症和死亡風險。無縫接軌送醫流程,讓治療快一步、失能少一些。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四位,如果患者失能無法自理生活,付出的醫療及社會成本龐大,家人更身負照顧重擔。為了搶快救治急性腦中風病患,衛福部健保署北區業務組推動雁行計畫,成立急重症聯防合作團隊急性腦中風聯防專案小組,由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擔任主責醫院,透過單一窗口、資源整合與跨院溝通,建立緊急轉診的快速通道,盼能大幅縮短患者就醫流程與時間,降低腦中風造成的功能障礙。陳右緯強調,民眾若發現疑似中風徵兆,應第一時間撥打119,協請緊急救護員進行到院前評估,送到具處理腦中風的急救責任醫院。醫院方面在接獲消防同仁的通知後,即召集相關醫療團隊於急診室待命,提前了解患者狀況,同時完成檢查與治療器械的整備,為做出快又準的診斷與治療,讓治療快一步,失能少一些!加強醫院間合作關係,減少轉院聯繫。陳右緯分享聯新國際醫院推動「急性腦中風區域聯防」現況,目前已與25家醫院建立合作關係、成立綠色通道,守護桃竹苗地區急性腦中風的患者。今年初過年期間,醫院共收治了10位轉送的患者,兩院的救護與醫護同仁透過專屬社群平臺與綠色通道,即時更新患者狀況,醫療團隊則在患者到院前做好準備,加快到院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的治療時間,以提升治療的效率與效果。他提到,有一位從苗栗緊急轉送來的急性腦中風患者,家人備妥平常服用的藥袋,幫助醫院了解患者的用藥病史,提供資訊愈完整,愈有助於加速到院後的治療評估,後續恢復狀況也更好。陳右緯提醒,降低腦中風的發生機率,要從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做起,除了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很重要。民眾亦可用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是否有臉歪嘴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等症狀,有機會更快警覺並求援。
-
2023-04-21 焦點.健康知識+
吃銀杏補腦抗失智?多看綠色植物能護眼?醫揭關鍵重點
「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就出現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以下醫師親自解答2大「常見醫療迷思」,以及提醒真正該注意的重點。 民眾常見誤信醫療迷思,事小倒是對自己身體無害頂多沒什麼功效,但萬一事大當心連自己健康都賠進去!若想做好身體保健,護腦護眼預防退化,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做起,比起吃進許多健康食品更重要。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 曾幾何時,只要開始忘東忘西、記性不好時,難免會聽到旁人說「該吃銀杏了!」不過吃銀杏真的能預防記憶力衰退嗎?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怡臻表示,據國內外研究皆指出,銀杏果實或是銀杏葉萃取物,尚未被證實有減緩癡呆及強化記憶力等效用。 她說明,銀杏葉萃取物雖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增生以及抗血栓、氧化的作用,但是用於認知功能改善和預防退化並沒實質幫助,因此銀杏葉萃取物只能說是保健食品,若病人需要延緩失智症,仍要借助相關藥物緩解。而銀杏葉萃取物在台灣被列為處方用藥,只有銀杏果可添加在食品裡,但無法單獨使用,不過民眾仍可在國外旅遊時購入含有銀杏葉營養補充品,黃怡臻提醒,民眾如果想購買銀杏葉萃取物保健食品時,應先和醫師討論避免和其他藥物重複或交互作用。 最後她也建議,預防失智症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飲食上盡少攝取太油膩和糖分的食物,維持規律作息,定期安排休閒活動如,閱讀、繪畫、散步、跳舞,與人社交等習慣,從事可增進腦力的運動,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 現代人生活習慣幾乎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久而久之對眼睛的傷害甚劇,因此流傳許多護眼小秘訣,其中多看綠色植物能舒緩眼睛疲勞最為常見,不過真有其事嗎?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眼睛和綠色的關聯性,其實可以從「可見光」說起。 她指出,在所有電磁波中,波長介於380~750奈米(nm)之間稱為可見光,人類所看到的七彩光譜就在這個區間。人眼睛最敏感的波長是555奈米,對應到正好是綠色的波段,因此人在看綠色物體時,綠色的光波波長較短,容易對焦,所以睫狀肌和水晶體會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 不過江明璇強調,若要達到舒緩眼睛的效果,「距離」才是更重要的方式。她舉例,近處的綠色植物和遠方的天際線,後者可以調解眼睛肌肉到遠端,幫助睫狀肌恢復彈性,因此綠色不全然能舒緩疲勞和預防近視,仍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搭配遠眺才是護眼的小撇步。江明璇分享「護眼方法6招」,提醒民眾不妨適度調整原先用眼習慣,愛護眼睛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做起: 護眼6招小叮嚀 .用眼30分鐘休息5~10分鐘 .適時望向遠方,有助於睫狀肌放鬆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之餘,別忘記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戴帽子、太陽眼鏡皆可) .不在暗滑手機;手機及電腦螢幕亮度設定不要過度刺眼或太暗 .每年定期至眼科作視力檢查 .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多吃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深綠色及黃色蔬果(綠花椰菜、菠菜、南瓜、玉米、奇異果等)【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29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20 養生.聰明飲食
搭飛機6症狀嚴重恐猝死!「經濟艙症候群」不只搭飛機,打牌也會發生 8招+6運動自保
疫情已逐漸趨緩,越來越多人規劃搭飛機出國旅遊,但也要多留意坐飛機時會發生的不適感,尤其常發生的「經濟艙症候群」,輕則腳脹、腳腫、頭昏腦脹、咳嗽、胸痛⋯嚴重可能血管塞住,易有猝死風險;尤其是超過5小時的飛行,就有發生的危險,老年人、有靜脈曲張病史、血栓病史、肥胖、孕媽媽都是高危險群。對此,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傳授避免經濟艙症候群的方法,上飛機該「這樣吃+這樣做」。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有什麼症狀?經濟艙症候群又稱「深度靜脈血栓」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而引起血液回流不順暢,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由大腿部位,然後漸漸擴至心肺部位。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虛脫,甚至猝死。長時間在狹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當血栓到肺部易導致呼吸困難、胸痛 (嚴重甚至會虛脫、易猝死)。經濟艙症候群「8招」自保高敏敏提醒,出國旅行搭乘長途飛機的旅客,不妨參考以下8種預防方法,改善經濟艙症候群。1.多喝水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組成,而身體會不斷排出水分,呼吸、流汗各種排,所以建議多喝水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避免栓塞。2.吃魚油適量攝取可以保持血液暢通,EPA助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3.維持充足睡眠建議前一天要睡飽,減緩搭乘飛機的不適感。4.按時用餐依照當地時間用餐,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5.下飛機後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能減緩焦慮症狀,再加上維生素D能活化體內免疫系統。6.限制酒精女性每天約1個酒精當量,男性每天2個酒精當量。以紅酒為例:男生血栓嚴重恐致命,最年輕才25歲!原因竟是「喝水喝錯」參考資料:‧高敏敏粉絲團 / 吃+做避免經濟艙症候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何謂經濟艙症候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20 醫療.心臟血管
即便你沒有高血壓 研究指每天必吃一物過量仍有心血管風險
【本文重點】飲食中過多鹽與心臟病和中風有關,以往認為是由高血壓所引起,但最新研究指出,即便你沒有高血壓,鹽攝取量高仍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結果強化了WHO和其他醫學協會建議,建議每天鹽攝取量不超過一茶匙。要減少鹽攝取,建議限制食鹽的使用或用鹽替代品代替鹽。--by ChatGPT很多人都知道吃太多鹽不好,因為攝取過量的鈉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而高血壓又會引發心臟病和中風,不過根據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Open)的新研究表明,飲食中過多的鹽和頸部及心臟動脈阻塞有關,即便你沒有高血壓,也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過量的鹽不只跟高血壓有關該研究共同作者Jonas Wuopio博士指出,此一發現提出了鹽甚至在某人患高血壓之前就可能造成損害。鹽對心臟健康有害,因為它與高血壓有關,但鹽在動脈斑塊發展中的作用在過往研究中未被討論。Wuopio表示,該研究是第一項研究鹽攝取量高與頭部和頸部動脈硬化之間關聯的研究,而這種關聯是線性的,這意味著每次增加鹽攝取量都與更多的動脈粥狀硬化有關。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特定型態的動脈硬化,指的是由於脂肪、膽固醇及其他物質在動脈壁上和內部的積聚所形成的斑塊。這些斑塊可造成動脈狹窄、血流受阻,甚至造成斑塊破裂,引發血栓。該項研究中包括一萬多名年齡在50至64歲間的成年人,研究人員透過測量受試者尿液中的鈉排泄量以估計其鹽攝取量。然後,研究人員藉由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拍下心臟動脈的圖像,以檢查動脈鈣化程度和心臟血管阻塞或狹窄的狀況,並且就受試者的頸動脈是否有斑塊進行超音波檢測。研究結果發現,當人們吃的鹽越多,心臟和頸部動脈鈣化的風險就越高。即便研究人員排除高血壓患者後,仍看到這些發現。Wuopio表示,這意味著不僅僅是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需要注意他們的鹽攝取量。該研究結果強化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醫學協會的建議,將鹽攝取量減少到每天約一茶匙(約5克)。然而,很難估計一個人一天之中到底吃了多少鹽,Wuopio建議患者應限制食鹽的使用,或者用鹽替代品代替鹽。如何減少飲食中的鹽?根據世衛組織的建議,成人每天鹽攝取量應低於5克。然而,大部分人都吃了太多的鹽(平均每天9-12克),或者說是建議最高攝取量的兩倍。WHO表示,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低於5克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患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降低鹽攝取量的主要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高血壓。WHO建議,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減少家庭中的鹽消費量:.準備食物階段不加鹽.餐桌上不放鹽罐.限制鹹零食的消費.選擇鈉含量較低的產品【資料來源】.High-Salt Diet a Danger Even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High-salt diet associated with hardened arteries even in people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
-
2023-04-17 焦點.健康知識+
為何熊冬眠不會血栓,但久坐不動的人類會?科學家找出原因了
【本文重點】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可以幫助熊在冬眠期間避免危險的血栓形成。研究人員發現,在冬眠和活動的熊的血液中某些蛋白質的數量有明顯差異。特別是熱休克蛋白47(HSP47)的數量顯著下降,這種蛋白質有助於血小板粘在一起形成血栓。由於HSP47也存在於人類中,因此這些發現對於研究開發預防致命血栓(VTE)的藥物具有潛在的重要意義。--by ChatGPT長時間不動會使人們面臨致命的血栓風險,但在一年中有幾個月都躺著冬眠的棕熊(Ursus arctos)卻非常健康,為何有如此大的分別?科學家認為他們已找到原因。冬眠熊的血液蛋白質可避免血栓形成根據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指出一種蛋白質可以説明冬眠的熊是怎麼避免危險的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這種凝血會阻礙血液流動。為了確定棕熊在幾個月的休眠期間如何保持血液暢通,心臟病學專家和生物學家一同研究了瑞典的棕熊,並收集他們在冬眠及夏天活躍期間血液樣本,分析兩者之間有何差異。研究人員發現,冬眠和活躍的熊的血液中超過150種蛋白質的數量差異很大,並且集中在血小板中的蛋白質,也就是導致凝血的血液成分。其中,活躍熊和冬眠熊之間差異最大的血小板蛋白是熱休克蛋白47(HSP47)。HSP47的功用在於募集一種叫做凝血酶的酶,幫助血小板粘在一起形成凝塊。在活躍的熊中,HSP47有助於修補傷口和止血,但是這種凝血蛋白對於安全待在巢穴中冬眠的熊幾乎沒有用處。平均而言,冬眠熊的血小板產生的HSP47蛋白比活躍的熊少55倍。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保護機制也發生在其他物種中,包括人類。具體而言,與冬眠熊一樣,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人其HSP47較少,從而降低血栓風險。冬眠研究有助研發防血栓治療方式研究人員希望此一研究結果最終能夠導致預防血栓的新治療方式,這種危及生命的血栓始於腿部,但可以隨著血流抵達大腦並導致中風,或流至肺部並導致肺栓塞,比起患有脊髓損傷而長期無法行動的人,更容易發生在因疾病、受傷或長途飛行而經歷短期不動的人身上。事實上,一些長期使用的藥物像是阿斯匹林,已用於預防高危險群的血栓,但該研究作者之一Tobias Petzold博士表示,它們有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因此,仍然需要繼續尋找有效但更安全的藥物,像是HSP47這種身體能夠自發動員的「天然」血液稀釋劑。Petzold指出,冬眠熊在醒著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快朵頤和增加重量上,然後花了半年的時間躺著無所事事。對於人類來說,這可能是肥胖、肌肉流失、骨骼變薄、2型糖尿病和許多其他健康問題(包括血栓)的「處方」。然而,熊從冬眠中毫髮無損地醒來。Petzold表示,瞭解究竟是什麼保護了他們,理論上可以為與現代生活方式相關的各種人類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法。【資料來源】.Some Bear Facts That Could Help Prevent Human Strokes.How Bears Hibernate without Getting Blood Clots
-
2023-04-12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不治療真的會猝死?必知4種惡性心律不整及預防5方法
【本文重點】心律不整是心跳過快或過慢的情況,分為良性及惡性,惡性心律不整尤其容易引發猝死風險。每年台灣心律不整猝死人數近萬,因此專家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三高慢性病患、心肌梗塞放置血管支架患者,需提高警覺。此外,適時紓壓、遠離三高、規律運動、睡眠充足、長期出現心臟不適應就醫等也能預防心律不整。--by ChatGPT國內心律不整人數超過600萬人,其中約50萬人為惡性心律不整,一旦未及時治療,恐將引發猝死。據統計,台灣每年心律不整猝死人數近萬人。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過快或過慢,分為良性及惡性,而惡性心律不整又分為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搏過緩等四種,若不治療,引發猝死風險高。台北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許百豐指出,心律不整患者以良性居多,勿過度擔心,但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史者應提高警覺,當心臟不適時,建議由心律不整專科醫師鑑別診斷,若確定罹患心律不整,應積極治療、追蹤。郭志東說,心絞痛患者,或有心肌梗塞、心衰竭病史者,或服用心律不整、促進腸胃蠕動、抗癲癇、抗生素等藥物引發心肌缺氧患者,容易導致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心室頻脈》每分鐘心跳超過150下心室頻脈發作時,每分鐘心跳可能超過150下,且出現頭暈、胸痛、喘、呼吸困難等症狀。若患者發作後仍有生命徵象,可採藥物治療;若症狀反覆發生,或心電圖檢查時,心室頻脈出現6次以上,或每次出現時間超過30秒,屬於惡性心室頻脈,將改用電燒異常心肌進行治療,若患者突然昏倒、休克,就要電擊急救。心室顫動》必失去心跳如果是心室顫動患者發病時,一定會失去心跳,必須電擊救命,但也有患者來不及急救而猝死,此類患者猝死機率高於一般人5倍以上。心房顫動》每分鐘心跳超過130下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可能超過130下,合併頭暈症狀,發作時往往眼前突然黑一片,屬於慢性的心律不整。郭志東指出,心房顫動發生原因,多因老化或三高造成心房纖維化,好發族群為75歲以上長者,或心肌梗塞、心衰竭病史者,或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會高於一般人2倍以上,郭志東說,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心房顫動,此類的心律不整可說是「隱形殺手」,當心臟不適時,應就醫以24小時心電圖進行檢查。針對心房顫動的治療,可用藥物或電擊調整心跳節律,同時須服用抗凝血劑,降低血栓生成,遠離腦中風。郭志東強調,若心房顫動不治療,除增加中風機會,還可能形成永久性心房顫動,「那就救不回來了」。心搏過緩》每分鐘心跳30至40下心搏過緩的心律不整,每分鐘心跳僅30至40下,出現頭暈、手腳無力症狀,常因為老化、心肌梗塞、心衰竭等,也可能是服用心律不整等藥物,造成心跳過慢,甚至是心律不整電燒治療時,不慎讓房室結失去功能所致。治療時需植入心臟節律器,讓心跳加速至60下。許百豐表示,心律不整大多是良性,有時是自然老化的現象,有時咖啡喝多了,引起心悸、頭暈,平時多注意生活飲食習慣即可,不用過度擔心。「嚴重心律不整沒有及時救治,有可能猝死。」許百豐說,年長者、三高慢性病患、心肌梗塞放置血管支架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隨著科技進步,民眾可利用穿戴式裝置記錄心跳,部分裝置還有簡易心電圖,可供醫師診斷時很好的參考依據。預防心律不整5方法1.遠離三高,從飲食、運動調整改善,維持血管品質,避免心肌血流量降低,失去氧氣及養分。2.適時紓壓,保持心情平靜。3.不要常感冒、胃痛,以免增加心臟負擔。4.每天睡眠7至8小時,充分休息。5.一天2至3次、持續一周3天出現頭昏、胸痛、喘等症狀,應速就醫。資料來源/郭志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2 醫療.骨科.復健
愛翹腳恐精子變質量變少!重症醫揭「長期翹腳」3大危害,2招降低傷害
【本文重點】常翹腳會造成身體傷害,包括心血管、骨骼及生殖系統傷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長期翹腳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受損風險,也會對下肢血管造成壓力,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翹腳時,睾丸溫度會上升,長期翹腳會影響精子的產生。黃軒提供2方法教你避免長時間翹腳的壞習慣。--by ChatGPT你有常常翹腳的習慣嗎?是否坐下來不翹腳,就渾身不舒服?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團「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提醒,有這樣的壞習慣就糟糕了,長時間翹腳會使你身體造成傷害,除了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還會造成生殖系統傷害。黃軒傳授2方法教你避免常時間翹腳的壞習慣。長時間翹腳對身體的3大傷害黃軒表示,常常會在餐廳看到有人吃東西一邊翹腳、一邊吃到結束。他提醒,翹腳會讓身體愈彎曲,導致脊椎系統會自然轉化成愈來愈駝背狀態,只是翹腳的人不會自知而已!而根據研究發現,62%的人大都是右腳翹在上面的、有26%才是以左腳為主。1.心血管系統傷害研究指出,翹腳時(膝蓋交疊的翹腳方式),血液的收縮壓(Systolic)和舒張壓(Diastolic)會分別上升8和10毫米汞柱(mmHg)。那是因為你的血液會在靜脈中聚集容量增加,你的心臟負擔也會增加。這樣長期之下血壓升高,可能會增加心血管受損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當醫師叫你測量血壓時,都會叫你把腳平放在地板上再測。另外,一直翹腳不動會對下肢血管造成壓力,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2.骨骼系統傷害翹腳坐會增加骨盆腔脊椎錯位、無法對齊,長期下來會造成脊椎側彎。那些長時間翹腳坐著,會壓迫下肢的腓神經,可能導致足下垂症狀,有「垂足症」的風險。有些人,會有髖關節外側一邊莫名的疼痛,那是最常引起成人髖關節外側疼痛的原因之一,是「大轉子疼痛症候群」(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e, GTPS);這些都是長期翹腳造成的骨骼傷害。3.生殖系統傷害長期翹腳除了造成心血管系統跟骨骼系統的傷害,研究人員發現,長期翹腳會影響精子的產生。睾丸溫度應該比正常體溫低2到6度,當你呈坐姿時,你睾丸的溫度會升高了2度,而當你翹腳時,溫度更升高到了3.5度。長期研究發現,當陰囊和睾丸的溫度升高時,人類的精子數量和質量都會下降,影響精子的產生。2招降低長期翹腳對身體的傷害最後,黃軒提醒,如果真的忍不住想翹腳,2方法降低對身體的危害:1.輪流換腳提醒自己,如果忍不住想翹腳,請你兩腳輪流翹,並且「同一姿勢不要維持超過 20 分鐘」,這樣比較不會造成骨盆歪斜、下背肌肉與腰椎受力不均等健康問題。2.避免的椅子不要「坐太軟、椅面過深、缺背支撐的椅子」,這些在你長時間翹腳時,會更容易使得腰椎弧度越差,而造成下背痛或其他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延伸閱讀:.盤腿坐比翹腳糟糕兩倍?物理治療師傳授自救祕訣.姿勢不良不是只有站、坐姿而已!最容易出現壞姿勢的動作一次看.上班族久坐肩頸僵硬、痠痛 物理治療師:改善姿勢解決病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0 焦點.健康知識+
一天「3個時間點」喝水防中風!中風4大高危險群預防保健法
中風意指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部缺乏氧氣及養分,進一步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現象。西醫將中風分為以下2種,缺血性中風表示當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另外一個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出血性中風則為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依腦部血管出血原因可分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型。中醫則認為中風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中醫將中風危險群分為以下4大類:中風4大危險群1.氣虛血瘀型:族群:平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疲勞、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預防保健法: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2.肝腸上亢型:族群:平時有高血壓的患者症狀: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預防保健法: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3.痰濁阻絡型:族群: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預防保健法: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4.肝腎陰虛型:族群:平時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症狀: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預防保健法: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一天「3杯水」預防中風中醫師楊素卿曾接受採訪表示,想要防止中風的發生,要先預防身體的血液過於黏稠。因此一天之中有3杯水一定要喝,包括分別要在「早上剛起床」、「睡覺前」以及「半夜喝」。剛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半分鐘,把頭搖一搖,確定沒有頭暈再起身。坐起來時花半分鐘動一動。接著再讓雙腳下垂放床邊,等半分鐘才能起身走動。中醫也能治療中風?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2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2個時期針對不同的型態,有不同的治療:1.急性期(1)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乾硬、舌質紅、脈弦。治療法:天麻鉤藤飲加減(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法: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3)痰熱壅滯,風痰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腹脹便秘、大便乾硬、痰多、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治療法:溫膽湯加減 2.恢復期(1)陰虛陽亢,脈絡瘀阻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頭暈頭痛、耳鳴、舌紅、舌苔少、脈數。治療法:知柏地黃湯加減(2)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脈弱。治療法:補陽還五湯加減除了進行內服藥調理之外,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透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節人體氣血陰陽的效果,若能及早介入,對於中風病人的恢復將有不錯的療效。參考資料高醫醫訊:中醫對於腦中風之預防與保健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的中醫治療【延伸閱讀】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9 醫療.心臟血管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血管疾病徵兆?醫:關注皺褶不如注意3症狀
【本文重點】心血管疾病年輕化,但耳垂出現皺褶(法蘭克徵兆)與心臟病關聯性證據稀少,不可斷定絕對相關。黃信凱醫師建議回歸心血管疾病症狀本質,疑似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避免惡化。除健保提供基礎檢查外,也可自費做更精密的檢查,平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正常作息,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若患有心血管疾病或三高,按時服藥、調整生活習慣及不隨意停藥可避免風險。--by ChatGPT近年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常有心肌梗塞的年輕案例發生。心血管疾病發生前,到底有沒有徵兆預示?「耳垂出現皺褶」(法蘭克徵兆,Frank sign)一直被認為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桃園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醫師黃信凱表示,耳垂出現皺褶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在網路上流傳討論,但在臨床上並沒有很多直接的證據顯示,耳垂出現皺褶跟心臟病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法蘭克徵兆」目前證據太少,呈現的意義有限。黃信凱說,目前統計資料及數據顯示相關性並沒有那麼多,天晟醫院的心臟科醫師也曾作過討論,認為「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警訊」所呈現的意義有限,可信度也待討論。以他的臨床經驗而言,大約10位病人中,有1至2個耳垂出現皺褶、同時有心血管相關疾病,但不能就此斷定絕對相關。他舉例,有些症狀在臨床經驗、統計學等資料上,確實有大量佐證,例如眼睛周圍突然出現很多一粒一粒白白的脂肪瘤,就要懷疑可能有高血脂的狀況。但耳垂出現皺褶的「法蘭克徵兆」,目前證據太少,民眾可當參考就好,發現自己有此現象,不必過度緊張。若有疑慮可就醫詢問,更要注意胸悶、易喘、心悸等警訊。耳垂出現皺褶的可能原因很多,黃信凱說,是天生或是後天習慣養成,因人而異。但若民眾發現自己的耳垂出現症狀,擔心心臟出問題,因此向醫師求診詢問,反而是件好事,可因此提早檢查預防。與其注意耳朵皺褶,黃信凱建議回歸到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本質,若發現自己突然容易胸悶痛,走路、運動、爬樓梯比平常更容易覺得喘,或是有心悸等症狀出現,應立刻到醫院檢查。他說,曾經有民眾求診時表示,最近在進行性行為時變得容易體力不支,關注這類生活改變,會比耳垂出現皺褶有更直接的證據。除了健保提供基礎檢查,也可自費做電腦斷層等精密檢查。黃信凱指出,心臟疾病只是一種統稱,常見的有心律不整、心悸及心臟衰竭等;而血管疾病,有的是冠狀動脈硬化,血管中的皮層出現慢性發炎形成斑塊,若受到情緒劇烈起伏或是天氣變化影響,斑塊就可能突然掉落,產生血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針對心臟疾病相關的檢查,除了一般健保有給付的心電圖等簡單的掃描,黃信凱說,民眾若有疑慮,也可以到醫院的心臟科門診,自費做「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及「心血管電腦斷層」等更進階級精密的檢查,更能了解自身心臟狀況。黃信凱表示,要預防心血管疾病,主要就是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及正常作息,太油膩的食物務必適量攝取,抽菸盡量避免,飲酒也不能過量,讓自己保持身體健康。黃信凱說,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也是一種慢性疾病,不過這些都仍算是可控制的風險,病患只要按時服用醫師所開藥物,並搭配飲食忌口、調整作息,基本上都能好好控制,避免惡化。他也提醒,隨意停藥仍會有一定風險,要跟自己的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變換狂打噴嚏、流鼻水?營養師授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助你脫離衛生紙人生
你也是每次一到換季時刻,總是在流鼻水與打噴嚏中度過,一整天的好精神都被過敏消磨去了大半的人嗎?究竟除了吃藥來緩解過敏症狀外,我們還能在生活上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過敏情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認識過敏,也與你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技巧來對抗過敏!過敏的成因像是吃了海鮮後覺得喉嚨癢或是換季一直打噴嚏…等,這些情形,都是很常發生的過敏現象。所謂的過敏,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棉絮、花粉、海鮮…等,當成了細菌與病毒來對付,因此而產生的過度免疫反應。目前科學家們依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不同,分出四種過敏類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便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以下Sean會用圖片來簡述第一型過敏的反應機制。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抗原呈現細胞會將其吞噬,之後把過敏原身上的情報交給輔助者T細胞來分析,分析完畢之後,輔助者T細胞會呼叫B細胞開始分泌大量抗體進入血液,同時抗體也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當肥大細胞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肥大細胞就會開始釋出組織胺、細胞激素的發炎物質,導致人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所以過敏所出現的症狀就是這麼產生的。過敏與感冒的辨別根據統計,台灣具過敏性鼻炎的人口佔總數的20%,換句話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在過敏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但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來進一步做出相應的對策。‧體溫:過敏時的體溫通常是正常的;而感冒時可能會發燒,所以體溫普遍偏高。‧鼻涕:過敏時鼻水是透明的;感冒時則會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喉嚨:過敏時的喉嚨較不會有明顯疼痛情形;但感冒時的喉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身體狀況:過敏時較不會出現身體痠痛情形;感冒時則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病程:過敏的症狀普遍會持續數日甚至數月;感冒病程約一周即可痊癒。※小提醒:若是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噁心嘔吐等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治療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現在我們了解了過敏的成因,也懂得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發生的機率及減輕過敏所引發的不適感。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減少過敏出現的可能:正常作息、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良好、遠離過敏原及少吃含過多添加物的食品。其中最簡單且最天然的方法就是從我們的餐盤開始做起!以下Sean在這個章節會列舉出幾個特別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現象的功效成分與食材,一起來看看吧!‧維他命A:飲食中如豬肝、南瓜、菠菜內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A除了能維護夜間視覺外,還可以促使上皮細胞分裂增殖,保持眼、鼻、口腔黏膜的健康,有效阻絕過敏原。‧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合成膠原蛋白外,科學家們也發現維他命C在免疫調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活躍外,還能控制這些細胞的生命週期,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活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因此選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C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D: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有黑木耳、鮭魚、乾香菇…等。研究發現身體內許多免疫細胞上都有可以與維他命D結合的位置,稱為"維他命D受器",這表示要能夠讓免疫細胞正常的運作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鮭魚、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降血脂、抗血栓外,還能有效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改善免疫表現,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許多含Omega-3的魚油產品,若你屬於外食族或較難攝取到Omega-3的人,選一款安全、放心的魚油保健品做為日常的補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益生菌:發酵的乳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保健食品內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腸道的功能不僅是維持消化道機能,更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在這裡要提醒的是,許多益生菌產品為了好吃會加入許多人工香料等不必要添加物,因此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記得特別注意產品成分。世界過敏組織 (W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藉此提升人們對於過敏疾病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過敏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由此可見過敏已經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充實自己的知識,保護身邊的人成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透過文章將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大家,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所追求的理想,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一定對過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以知識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美好生活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3 養生.運動健身
選錯時間跑=慢性自殺!要避空汙危害,一文看懂慢跑建議時間、地點、空汙指數查詢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近年,擁有良好運動習慣的人口比例逐年提高,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也是人人皆知,但是「空汙(如PM2.5)」卻是讓越運動越不健康的地雷!我們人體最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達每分鐘100公升,約比安靜狀態下多20倍,如此一來,我們可能在運動時不知不覺將廢氣、髒空氣吸入體內,造成危害。到底外出運動時我們該注意什麼?空汙多少要注意?有哪些分類?空汙造成的危害蘇一峰醫師指出,「空汙的微粒從肺部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之後,會進一步破壞血管內壁造成發炎,時間一久,造成動脈硬化和產生血栓,血栓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造成心肌梗塞,塞到腦血管就造成中風。」我們可以發現,空汙不僅會造成肺癌,或是心血管疾病和腦部問題外,長久吸入汙染的空氣,還會造成全身性的發炎。肺癌權威陳晉興醫師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空汙訂為一級致癌物,在歐洲許多城市可以發現,空汙指數越高(如紅、紫爆),民眾罹患肺癌的比例就越高,因此在空汙中慢跑也是慢性自殺的行為。空汙中如何運動?因此外出慢跑,或是進行騎單車、跑馬拉松等較激烈的運動,出門前最好先查看空氣品質預報,陳晉興醫師說,若PM2.5在50,甚至是在35以下就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在《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一書中,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教授提到自身的運動方法,「我的方法是早點出門,通常早上6點多就到醫院,避開高空汙時段;下班時我會選擇走比較少空汙的『路線』,盡量避開大馬路,改走小巷弄」早上六點不只避開交通尖峰時段,走小巷也能盡量避免汽機車排放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對於場地,陳保中教授也有一番見解,「河濱公園是蠻好的運動場地,車少、空曠,河道旁風大,有風流動能加速改善空汙;另外,台灣山林豐富,不必特別去挑戰大山岳,鄰近的小山丘也不錯,像台北近郊就有很多條親山步道,也是假日運動的好選擇。」綜上所述,選擇淸晨時段慢跑,避免上、下班時段(早上空汙濃度高但持續時間短/下班時間分散,空汙濃度低、但持續時間長);選擇靠近公園、水邊等樹木較多的地區,避免在大馬路邊跑步、運動;且留意PM2.5大於50微克/立方公尺時,就應避免戶外運動,才可以較有效的避免空汙危害。空氣品質指標(AQI)與健康影響及活動建議空汙的分類空氣汙染實際上到底存在哪些物質?以下分為6大類:一、氣狀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及SO3合稱為SOx)、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及NO2合稱為NOx)、碳氫化合物(CxHy)、氯化氫(HCl)、二硫化碳(CS2)、鹵化烴類(CmHnXx)、全鹵化烷類(CFCs)、揮發性有機物(VOCs)。二、粒狀污染物總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所有粒徑之微粒)、懸浮微粒(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10微米以下之粒子)、細懸浮微粒(PM2.5,指懸浮於空氣中,粒徑在2.5微米以下之粒子)、落塵(指粒徑超過10微米,能因重力落下之微粒)、金屬燻煙及其化合物(指含金屬或其化合物之微粒)、黑煙(指以碳為主要成分之暗灰色至黑色微粒)、酸霧(指含硫酸、硝酸、磷酸、鹽酸等微滴之煙霧)、油煙(指含碳氫化合物之煙霧)。三、衍生性污染物光化學煙霧: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微粒狀物質而懸浮於空氣中,能造成視程障礙者;光化學性高氧化物: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之強氧化性物質,如臭氧、過氧硝酸乙醯酯(PAN)等(能將中性碘化鉀溶液游離出碘者為限,但不包括二氧化氮)。四、有害空氣污染物氟化物、氯氣(Cl2)、氨氣(NH3)、硫化氫(H2S)、甲醛(HCHO)、含重金屬之氣體、硫酸、硝酸、磷酸、鹽酸氣、氯乙烯單體(VCM)、多氯聯苯(PCBs)、氰化氫(HCN)、戴奧辛、致癌性多環芳香烴、致癌揮發性有機物、石綿及含石綿之物質。五、異味污染物:指具有氣味,足以引起厭惡或其他不良情緒反應之污染物。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物質。【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30 醫療.心臟血管
80歲老翁患靜脈曲張40年!醫提醒不處理恐併發「這疾病」
【本文重點】80歲老翁患有靜脈曲張,右腿比左腿更加腫脹、疼痛,夜晚也常有抽筋現象。靜脈曲張若未得到適當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林哲安醫師為廖翁手術,術後病情有明顯改善。患有靜脈曲張的病友們應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並採取預防措施,如多補充水分、規律活動和穿著醫療級彈性襪等。--by ChatGPT80歲老翁患靜脈曲張40年 微創治療緩解1名80歲廖姓老翁患有靜脈曲張宿疾已40年,近年蚯蚓般蜿蜒的靜脈曲張血管不僅持續增長、更往大腿及小腿蔓延盤踞,夜晚頻繁抽筋,後來接受靜脈曲張微創治療,不僅腫脹疼痛獲得緩解、曲張血管也幾乎完全廓清。廖翁靜脈曲張整個右腿遠較左腿腫脹、疼痛、沉重而舉步維艱,伴隨夜晚休眠時右小腿頻繁抽筋,才恍然驚覺是靜脈曲張宿疾在隱隱作弄。中壢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醫師林哲安評估為「典型大隱靜脈擴張逆流」在大腿及小腿增生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導致腿部血液淤積而腫脹。林哲安表示,下肢靜脈曲張起因於靜脈血管退化而不正常增生,讓原本該向上回流心臟的靜脈血液淤積小腿,容易導致患者腿部靜脈循環不良、為不可逆且持續惡化之宿疾。隨著患者身體狀況、生活作息、氣候變遷而潛移默化出不同併發症;輕則如腿部腫脹抽痛、患部濕疹搔癢,嚴重則可能下肢反覆感染、血栓靜脈炎、傷口潰爛而難以癒合。典型靜脈曲張多起因於主軸大隱靜脈退化逆流,進而開枝散葉、衍生分支病變血管、引發病症。林哲安替廖翁採門診手術、局部麻醉方式,在一次手術同時將主軸大隱靜脈電燒消融術及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微創摘除術,手術完成後可下床活動無需住院。術後追蹤,不僅腫脹疼痛獲得緩解、曲張血管也幾乎完全廓清,糾纏40年嚴重靜脈曲張宿疾,在一次門診微創手術獲得完善治療。靜脈曲張經常併發這疾病有統計分析發現,靜脈曲張經常合併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及周邊動脈疾病;建議患者優先接受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專業完整評估與治療,預防靜脈曲張惡化為併發症。即使尚未治療前,病友們也要多補充水分與蔬果、規律活動,已有靜脈曲張則須避免重量訓練、長時間耐力訓練,並穿著醫療級彈性襪預防保養。延伸閱讀:.久坐久站或少運動都恐是靜脈曲張潛在患者 醫曝預防重點.久站下肢靜脈曲張,醒來床上都是血!醫:預防勝於治療.靜脈曲張別輕忽!一圖看5型血管病變,嚴重恐造成皮膚潰瘍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1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7/罕見血液病TTP治療不即時恐要人命 醫師呼籲應增加治療武器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種發生率百萬分之一、可能多次復發的罕見血液疾病,一旦患者病發,需在短時間內給予治療,但常因診斷不易而陷入危險中,加上目前國內能用的藥物有限,國外有些新開發的藥物也尚未被引進核准,增加臨床治療的困難。因此醫師建議,須加強民眾、醫療人員對TTP的認識,國內也應盡快納入新治療武器。【關心TTP病友,請加入「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藉由TTP衛教資訊平台 盼縮短患者診斷時間 爭取搶救時機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發生率極其微小,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一年平均只有1、2人,過去累積至今30餘例個案;而目前推估全台一年新診斷患者僅10餘位,十分罕見。有鑒於TTP在內的罕見血液病發生率不高,國人普遍對其缺乏認識及了解,以致常發生延遲診斷,臺中榮民總醫院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邀請同儕一起成立台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並出任理事長,加強民眾及專業人員的醫療知識。他表示,過去醫師即使懷疑患者罹患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但也沒有診斷的方法或管道,患者可能在診斷、治療過程中飽受煎熬,甚至死亡。王建得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提供懷疑的患者、醫療人員TTP相關的資訊,因此協會除了持續建置TTP衛教內容,也將邀請患者、醫師分享實際經驗,提高社會認知度之餘,同樣期盼引起大家一同關切,注入更多診斷、治療的資源。TTP是什麼?中文名稱是什麼?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5%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患者是先天基因突變所致,其餘為後天免疫型。若血液中的ADAMTS13酵素缺乏或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將無法切斷凝血蛋白溫韋伯氏因子(vWF, 亦稱類血友病因子),導致其變得太長,功能也會過強,造成血小板過度活化,並於全身各處微小血管中形成血栓,使紅血球通過血栓處破裂,發生血管內溶血現象及貧血;同時血小板也因為過度活化而大量消耗、數量嚴重低下,出現出血,皮膚紫斑等症狀。因此當出現以下5大症狀就要懷疑:1.血管內溶血 2. 血小板低下 3. 發燒4.神經學症狀如意識模糊、昏迷、癲癇等 5.腎功能異常其後三者不一定要出現,但都是全身多處微小血管阻塞所引發的症狀。在鬼門關前搶救TTP患者 台灣目前治療武器卻有限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患者通常在發病時被送往急診,但症狀多元,又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ITP)、伊凡斯症候群(Evans syndrome)、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HUS)相似,若醫師經驗不足,恐錯失救治機會。周聖傑也指出,雖然TTP臨床診斷上是以抽血有無ADAMTS13酵素為確診標準,不過檢驗耗時,且TTP治療常常分秒必爭。醫師若有懷疑,就會先處以血漿置換術,合併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待血小板恢復才停止。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血漿置換後,血小板恢復正常,但ADAMTS13依然偏低,代表抗體仍在,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等來抑制抗體。即使利妥昔單抗已被國際列入TTP治療指引,不過對於TTP為適應症外使用,患者須自行負擔數萬元費用。而現在國外有一種新型以拮抗vWF來治療TTP的抗體藥物,可阻擋vWF與血小板結合,大幅減緩TTP的症狀,但尚未被引進國內,「TTP最好能同時進行血漿置換、免疫抑制藥物及這個新藥共三種治療,可有效增加救治的機會。」周聖傑補充。TTP患者治療一次定生死 或終生抗戰對於誘發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的因素,周聖傑表示,目前尚未有定論,因此難以預防,ㄧ旦發病,恐會要人命,如有位患者病程惡化極快,即使施予血漿置換、免疫抑制劑,患者仍陷入昏迷、出現癲癇,最終離世。所幸大約6、7成TTP患者第一次發病且治癒後,未再復發,如曾有一名病患發作當下昏倒送醫,經過緊急救治後已無大礙;少數患者則會反覆復發,徘徊在生死關頭。周聖傑建議,發病後幾個月須密切抽血追蹤,若是確診為更少見的先天型TTP患者,因為天生缺乏ADAMTS13,不需要免疫抑制藥物,但必須每二至三周補充一次冷凍血漿,終生皆須如此,以防復發。
-
2023-03-17 醫療.耳鼻喉
睡8小時還覺得累?睡眠呼吸中止症3大症狀 符合2條件先做睡眠檢測
【本文重點】台灣成年族群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未診斷者可能超過9成以上。專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人群常見的症狀包括打鼾、肥胖、睡不飽,應盡早接受檢測及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及增加共病危機。--by ChatGPT白天總覺得疲累、沒睡飽,加上體型肥胖的民眾,小心罹患小心呼吸中止症。一項電話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進行訪問,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近2成更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若未治療恐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增加共病危機,醫師提醒,如果民眾有「打鼾、肥胖、睡不飽」三種情況,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測及治療。突然中風、被自己打呼聲嚇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案例一】一名31歲的男性於北部醫院擔任警衛,身高170公分、體重90幾公斤的他,從高中時就開始打鼾,工作後長期血壓不穩定,但並未在意,某日突然發生中風,右半身全麻緊急送醫,經住院治療後病況穩定,後續於門診追蹤,檢查出重度呼吸中止症,經睡眠檢測發現,一小時曾暫停70次,遠高於正常人5次以下,後續經配戴呼吸器後,除血壓獲控制以外,肢體功能也逐步改善。【案例二】影音自媒體創作者麥先生,本身體重破百公斤,從20多歲以來就有嚴重打鼾,每次出遊都得自費睡單人房,有時還會「被自己打呼聲嚇醒」,半夜也多次夜尿,因常常睡不飽,長途開車體力不佳。經過睡眠檢測、接受呼吸器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麥太太身為枕邊人,表示自己其實很淺眠,先生打呼時「塞耳塞也沒用」,被先生的打鼾聲困擾多年,經過治療改善許多,她也重獲安穩睡眠。嚴重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群收治該名個案的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坤達表示,「睡不好」為百病之源,若是睡眠中伴隨著嚴重打鼾,更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睡眠呼吸中止所引發的間歇性缺氧,會誘發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導致慢性發炎體質,甚至形成血栓、粥狀動脈硬化,久而久之「就像水溝一樣,年紀越大越堵越厲害」,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更多共病發生。周坤達指出,呼吸中止症是許多民眾「避而不談」的問題,國外統計數據,美國成年族群全人口呼吸中止症佔比12%,推算台灣成年族群約1900萬人,約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代表未診斷者恐超過9成以上。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為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或因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打鼾」就是最常見的警訊。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身體與癌症、大腦退化等疾病相關的發炎指數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而間歇性缺氧造成的血氧飽和度降低,更可能導致大腦、心臟功能受損。一項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電話訪問結果顯示,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又有近2成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遠超過國外數據,而男性又為女性的9倍。莊立邦建議,若有「打鼾、肥胖、睡不飽」的民眾,應盡快檢測就醫,否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只會逐年增加。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 先做睡眠檢測莊立邦提醒,AHI檢測指標,觀察成年人一個晚上發生超過5次的呼吸事件,包括每次事件暫停呼吸10秒且氧氣濃度下降3%。除了打鼾、肥胖、睡不著以外,許多民眾獨自居住,無法得知自己有無打鼾,但是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也可能是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建議可做睡眠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AHI檢測AHI為睡眠中每小時無呼吸和呼吸減弱的次數:.輕度:呼吸中止指數 ≥ 5 and < 15 .中度:呼吸中止指數 ≥ 15 and ≤ 30 .重度:呼吸中止指數 > 30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莊立邦指出,部分民眾下巴後縮,舌頭容易往後倒,包括懸雍垂較長、扁桃腺較大等,若確診呼吸中止症,經過檢查後會評估其嚴重程度,與病人討論後續治療,以輕症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經評估顳顎關節、牙齒咬合功能等,可建議配戴牙套或是小手術,若中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女性更年期後賀爾蒙改變,呼吸道保護效果受影響,發生呼吸中止症情況會略微增加,不可不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睡眠問題與精神疾病也有雙向影像,白天憂鬱、焦慮比例較高的患者,晚上若呼吸中止症釀缺氧,連帶影響大腦功能不佳,加劇焦慮現象,而憂鬱症患者活動量減低,使用部分藥物又導致體重增加。過去有研究發現,使用安眠藥患者出現呼吸中止症情況增加,目前各大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針對這類患者皆會進行雙向治療,幫助病人提升睡眠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7 醫療.腦部.神經
急性腦中風中西醫能合療嗎?中醫建議送醫前考慮放血「2部位」
腦中風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健保署統計,110年逾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初次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失能比率達61.2%。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表示,急性中風病患送醫前,若先放血,預後較好,最好的位置是「耳垂」、「十指指尖或兩側井穴」,若家人急性中風,務必趕緊撥打119,送醫期間可慮進行放血的動作。缺血性中風若先放血 病況恐惡化不過,「放血」在西醫觀點中並非標準療法。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總醫師劉一宏提醒,對於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急救,會優先判斷是「缺血性(阻塞性)」或「出血性」中風,要經過電腦斷層判斷才能夠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若缺血性中風,放血恐讓血壓快速下降,腦部血流供應不足,病況更加惡化,不建議自行施作放血。何宗融表示,出血性腦中風的出血範圍大小及位置,對預後影響甚鉅。放血會讓大腦對血管下答「收縮」指令,因此可減少失血範圍。為進一步了解老祖宗的智慧,花蓮慈濟已收集各種放血位置資料,將分析不同位置放血的成效,計畫未來完成研究報告,提供民眾參考。前台北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放血並非中風的標準治療方法,中醫對腦中風患者放血後的觀察,有待更多研究證實。僅特殊狀況可為緊急處置僅有非常特殊狀況的栓塞型中風,放血可能成為緊急處置的方式之一。賴基銘說明,「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導致紅血球數量超出正常值600萬個,飆到800萬以上,紅血球過多的情形下也會導致血栓,這時緊急處理就會採取「放血」的方式;這類急性腦中風患者發作時通常「臉部通紅」不難判斷。根據健保署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中,追蹤百萬名腦中風病患,西醫治療後,中醫介入治療,如中藥、針灸、推拿後,腦中風情形、整體功能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功能等項目,皆有明顯的改善,再發生率、死亡率等也都有下降趨勢。劉一宏也說,中醫後續介入,對病患預後確實有正向幫助。【延伸資訊】.疾病百科/ 出血性腦中風.疾病百科/ 缺血性腦中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6 醫療.心臟血管
壞膽固醇LDL正常未必心臟健康 哪些人建議做載脂蛋白B測試?
【本文重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載脂蛋白B檢測可能比標準膽固醇檢測更好地預測心臟健康。該研究發現當載脂蛋白B數值高且LDL膽固醇數值正常時,患者仍然面臨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這意味著一些患者可能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尤其是那些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患者。--by ChatGPT心臟和血管的健康對身體至關重要,早期篩查有助人們瞭解他們的風險,並有機會預防不良後果,例如檢測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針對這部分的健檢項目之一,但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標準測試可能不是預測心臟病風險的最準確方法。【延伸閱讀:生酮飲食讓你更健康?研究稱低碳水、高脂肪恐倍增心血管風險】根據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的一項分析指出,檢測載脂蛋白B-100(ApoB)可以更好地預測你的心臟是否健康,這種蛋白質附著在促成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或LDL膽固醇上,並且將膽固醇輸送到全身。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心臟病專家Jeffrey L. Anderson表示,載脂蛋白B測試不會告訴你患者有多少膽固醇,反而是測量攜帶它的顆粒數量。換句話說,根據研究結果,該測試可用於辨識更多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膽固醇數值看起來正常的人。為何載脂蛋白B能預測心臟病風險?該研究人員使用Intermountain Healthcare的電子病歷資料,檢視了從2010年至2022年間收集的705名患者載脂蛋白B和LDL膽固醇的數據,發現這段期間有46%的患者載脂蛋白B數值升高了,即使他們的LDL膽固醇低於70毫克/分升(mg/dL),而這數值本應該在健康範圍內。換句話說,當某人的載脂蛋白B數值升高且LDL膽固醇數值正常時,他們仍然可能面臨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應接受相應的治療。Anderson表示,這意味著一些LDL低於70毫克/分升的人.特別是那些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然而,有鑑於載脂蛋白B檢測比較昂貴,Anderson不認為載脂蛋白B測試會取代標準的LDL測試,但它應該被視為改善心血管風險的寶貴工具,尤其對這些特定的患者群體而言。【延伸閱讀:擔心他汀類藥物副作用?這款降膽固醇藥可將心臟病風險降23%】哪些人該做載脂蛋白B測試?心臟病專家Rigved Tadwalkar表示,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或已經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人,以及高膽固醇患者都應該接受測試。此外,正在接受高脂血症治療的人可以從這項測試中受益,因為它可以讓他們更有效地管理病情。心臟病專家Salim Virani指出,當檢測到有較高的載脂蛋白B數值時,治療的最初第一步與檢測較高的LDL膽固醇數值的步驟相同:改變飲食,例如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並通過飲食和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另外,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例如他汀類藥物治療。什麼是動脈粥狀硬化?根據梅約診所的資料,當將氧氣和營養物質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動脈)變厚變硬時,就會發生動脈硬化,有時這會限制血液流向器官和組織。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動脈硬化,是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動脈壁內和動脈壁上的積聚。這類積聚被稱為斑塊,會導致動脈狹窄,阻塞血流,斑塊也可能破裂並引發血栓。動脈粥狀硬化通常被視為心臟問題,但它可能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動脈。【資料來源】.Testing for ApoB protein may be a more accurate marker for heart disease risk than testing for cholesterol alone.Heart Disease: Is This Protein Test a Better Predictor of Risk Than Cholesterol Levels?.A protein test may be more accurate in predicting heart disease than cholesterol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