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血壓
共找到
4675
筆 文章
-
-
2021-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室內烤肉絕對不能用炭火 譚敦慈傳授在家減毒烤肉妙招
明天是中秋節,今年因疫情不宜群聚,在家比較安全。在中秋節的前夕,元氣網日前直播特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傳授在家減毒烤肉妙招,讓大家中秋烤肉更健康。室內可用電烤盤 注意通風「室內烤肉絕對不能使用炭火,容易一氧化碳中毒。」譚敦慈建議,可用電烤盤烤肉,但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開始烤肉前,在電烤盤底下的滴油盤加點水,可讓油煙少一點;在烤盤上先刷一層耐高溫的植物油,避免烤盤乾燒,在食物都放上烤盤之後,再插電加熱。烤肉的順序,譚敦慈強調,「先蔬後肉」,把該吃的蔬菜吃完後再吃肉,對身體負擔小,烤盤也會比較乾淨。建議吃一盤深綠色蔬菜及一盤多色蔬菜,如杏鮑菇、茭白筍、彩椒等,符合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建議,每日食用兩份蔬菜較健康。蔬菜本身就有鮮甜味,烤完可直接吃。「生食、熟食要分開處理,烤肉一定要烤全熟再吃。」譚敦慈建議,使用不同碗盤、筷子處理生熟食,烤好的熟食不可盛裝在生食碗盤上,夾子跟筷子不應生熟肉混用,以免汙染。烤肉一定要烤熟,尤其豬肉及淡水魚烤全熟,避免吃進細菌,導致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譚敦慈建議,食材都暫時不要調味,以原味燒烤,待烤好後,撒些微胡椒粉、海鹽或沾醬食用。沾醬可以大量蔥、薑、蒜、洋蔥、水梨(磨成泥)、少量醬油,適量的水調合稀釋,低鹽低鈉。水梨泥有助於排出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讓調味更清甜。香腸水煮過再烤 配芭樂吃烤肉時,譚敦慈指出,較難烤熟的食材放烤盤中間,用中火烤熟。雞腿可先用水煮過,先放上烤盤,再開始烤其他肉品及蝦子。烤香腸很美味,先用水煮過再烤,可減少亞硝酸鹽、磷酸鹽攝取。農委會研究指出,「吃一顆芭樂可解18根香腸的毒」,建議一口香腸、一口芭樂,也可搭配木瓜、鳳梨。烤肉應搭配吃高纖水果,像柚子、芭樂、水梨、蘋果,可去油解膩、增加纖維質攝取、促進腸胃蠕動。柚子應景,但食用上有禁忌,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鎮靜安眠藥等,不可與柚子同時吃。柚子含鉀量較高,腎臟病友謹慎食用。譚敦慈公開拿手料理「甘甜鳳梨啤酒蝦」,建議烤蝦前,可於前一晚加入啤酒醃漬。洗蔬果3祕訣 髒汙、農藥清乾淨中秋節減毒烤肉,除了肉類、海鮮,更要多烤一些蔬食,並且吃水果才健康。蔬果在烤肉前務必先清洗處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教傳授「清洗蔬果3祕訣」,也適用於日常烹調蔬果的清洗。祕訣1:蔬果分離清洗洗蔬果首要原則,就是「蔬果分離」,蔬菜歸蔬菜洗,水果歸水果洗,洗過再削。祕訣2:洗臉刷洗蔬果最剛好準備一支洗臉刷,硬度剛好,可去除髒汙又不傷果皮。將所有水果放入水盆,蓄滿水,再將水果表皮刷乾淨,不吃皮的也要刷,把表皮外的灰塵髒汙刷掉。刷完用清水沖一次,擦乾水分。祕訣3:用流動清水洗菜研究證實,「洗菜用清水就洗得乾淨」。台灣常見農藥多數為水溶性,只要用流動清水即可洗乾淨。第一、二次先大致洗去蔬菜表面髒汙,第三次將裝菜的水盆蓄滿水,讓水龍頭流出清水約一根筷子般粗細,如果怕水滿溢使菜跑出來,可拿盤子壓在上面。流動清水沖洗約12分鐘,就可取出瀝乾烹調。有些蔬果有蒂頭,例如青椒、彩椒,可用刷子將蒂頭、凹槽處洗乾淨;菇類,可快速沖洗一下再瀝乾,或擦拭表面髒汙。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助排便、排毒、防癌、低熱量,營養師:好處多平常就可以吃!
柚子是每到中秋節必會出現的人氣水果,不過其實它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嫚嫚營養師建議平時就可以攝取,未必要等到中秋節才吃,不過當然,攝取上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柚子4大營養好處多,營養師:平常就可以吃! 嫚嫚營養師指出,柚子含有的營養非常豐富,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離子、柚皮素等,各個都是對健康有利的養生高手。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糞便成型、有利排便、排毒等。嫚嫚營養師實測,柚子一份165公克,裝在碗裡八分滿,就足足可提供2.1克的膳食纖維,已比一盤高麗菜(100g含1.1克膳食纖維)還多出不少,因此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吃完柚子都會有排便相當順暢的體驗。 維生素C:除此之外,柚子的維生素C含量也相當高,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抗氧化、維持身體各處健康的基本運作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嫚嫚營養師指出,一份165公克的柚子就有84毫克的維生素C,以一般成人一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來看,一份柚子就可補足八分滿。說到這,也提醒像是壓力大、抽菸者是屬於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特別大的族群,更加需要注意每充足夠的維生素C,建議可以每天攝取超過100毫克,但不超過2000 毫克。 鉀離子:另外,柚子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可視為高鉀食材,一份可提供約210毫克。鉀離子可說是現代人普遍最需要的營養之一,現今社會常見口味偏重,即便自己認為口味並不重,也常有鈉攝取過量的情況,像是加工食品、速食及零食都含有鈉,鈉離子偏高,對於血壓、水腫等相當不利,鉀離子有助於平衡,呈現鈉鉀平衡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柚皮素:至於柚皮素,其為植化素的一種,可活化肝臟的解毒酵素,解毒酵素佳,可將體內毒素轉化成無毒性、低毒性的物質排出體外,因此對於防癌非常有幫助。且柚皮素也具抗氧化特性,可對抗自由基、修復DNA,人體的癌細胞就是出自於本身體內的細胞突變所致,因此可再度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有助調節血脂、降低壞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柚子熱量高不利控制體重?營養師:其實沒有特別高。 值得一提的是,柚子常常被提醒不宜過多,因為熱量高,吃多容易變胖,這讓不少減重者望之卻步。嫚嫚營養師對此感到好奇,實測之下發現柚子的熱量一份只有僅僅約55大卡,是屬於熱量合理的水果。當然,每位專家研究、看法各不同,民眾可參考。 吃柚留意3件事,適度攝取更健康! 好處太好,不宜過多:不過雖然柚子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利、好處不少、又是熱量不高的水果,但確實也不宜多吃,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就在於它的好處太過卓越。如同前述所提到的,柚子是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水果,對於腸道的影響相當顯著,但吃多恐怕過猶不及,使得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情況。 部分疾病族群注意份量:對於糖尿病、高血糖者而言,畢竟還是水果,攝取還是要酌量。而因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心律不整等限鉀族群不宜。上述族群皆建議一日最多一份為佳。 用藥者注意時間及份量:最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點也包括了用藥,用藥者應注意吃柚子的時間,前後應間隔2~3小時。因為前述所提到的柚皮素雖然對人體健康,但也會對部分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藥物對人體的影響有部分研究認為是長時間存在於體內的,特別是慢性病藥物,只是在約1-2小時藥物效果會達到最高值,其後下降並恆定,這也是為什麼檢查時也會測量得到。因此除了注意時間之外,用藥者也應注意份量。 嫚嫚營養師建議,柚子對人體相當有利,不用等到中秋節再大嗑一番,平時就可以適度攝取,只要注意上述這些情況,便可在攝取營養、享受美味時,同時兼顧健康! 《延伸閱讀》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北Delta群聚長輩沒重症 張上淳曝救命關鍵
國內近期三起Delta群聚案,從最早的屏東枋山祖孫案、桃園機師案到近期的新北幼兒園群聚案,包括屏東及新北二案確診個案都有長者,不過屏東長者出現重症狀況,新北長者卻沒有重症,是否與醫療照顧方式有關,或是接種疫苗奏效?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北部2起事件發生時,剛好有單株抗體可以使用,在輕症時給予使用,個案狀況都維持良好。針對三起Delta群聚案件,陳時中表示,屏東枋山案例有比較多長者,桃園染疫二位機師一位小孩,年齡約59歲,至於新北幼兒園年紀也不大,但確實有幾位長輩染疫。張上淳表示,屏東確診個案確實有出現重症狀況,而在北部的2起事件中,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狀況,剛好我們手上也有單株抗體,因此即便是輕症,考量有少數長者年紀大的關係,即時給予單株抗體使用,後續情況維持很好。張上淳表示,屏東及新北個案都有用到單株抗體,並依照指引使用,包括65歲以上或有高危險疾病的年輕族群,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即便初期是輕症,只要符合資格者都會先給予使用。
-
2021-09-18 養生.抗老養生
中秋團圓不想成為月半臉 按摩「這幾個穴位」加速體內代謝
中秋時節前後,生活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一片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以下應景的飲食活動供大家參考。柚子1日食用量 2個拳頭大小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1種水果,約可食用半顆柚子的量(以女性拳頭大小評估,1日可食用量為兩個拳頭大小),熱量攝取可以控制在180大卡。柚子食用過量除了熱量超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及過多維他命C,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月餅熱量高 建議多人分食攤熱量月餅是1種高糖的精緻食品,主要成分有油脂、雞蛋、麵粉及糖。雖然現在有一些標榜低糖、健康的月餅可供選擇,但和天然的食物相比,高醣高脂的月餅還是會讓熱量攝取量比較高。在食用時可以考慮減少每次的食用量,像是多人分食,淺嚐輒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太多負擔;或是在食用月餅當天,減少正餐的澱粉攝取量都是不錯的方法。烤肉多選天然食材 避免烤太多熱量超標烤肉時有更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首先儘量使用天然的調味料,例如:鹽、胡椒、香草類香料、檸檬等,都可以為烤肉增添風味又不讓身體增加負擔。如果想要先行醃製肉品,可以多利用蔥、薑、蒜、鳳梨、蘋果等天然食材,減少糖、油膏、醬料等材料的使用。再者,燒烤時可以增加海鮮及蔬菜類食物的比例,如魚、蝦、蛤蜊、青椒、菇類、絲瓜、洋蔥等,並減少澱粉類食材及加工食品的比例,如米血、吐司、麻糬、甜不辣、香腸等。更重要的是,吃多少烤多少,避免大量食材一次性烤完,導致進食速度太快容易過飽,為了清盤又繼續強迫進食。最後,在飲料選擇上,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以考慮水、氣泡水、檸檬水或無糖茶類等解膩又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選項。看BMI和腰圍標準值 小心過胖代謝疾病上身張馨予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體重控制不只限於佳節時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有最好的效果。常見的體重標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國民健康署,BMI應維持在18.5(kg/m2)到24(kg/m2)之間,若BMI介於24(kg/m2)到27(kg/m2)屬於過重,而BMI超過27(kg/m2)則歸類於肥胖。另外,腹部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達80公分或男性腰圍達90公分,若合併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不足更是落入代謝症候群的範疇。從中醫觀點看肥胖 穴位按摩調理體質代謝張馨予說明,中醫觀點來看,肥胖主要成因可能和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溼壅滯、先天體質、生活壓力等因素相關,可以分成胃腸溼熱型、脾腎陽虛型、脾虛溼阻型、肝腎兩虛型、肝鬱氣滯型等類型。最後,張馨予提醒,生活上可以從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運動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避免宵夜或睡前進食並且攝取充足水量。另外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可以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同時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的作用,幫助體質回歸平和,讓體重控制的過程事半功倍。★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18 養生.聰明飲食
「吃1顆芭樂可解18根香腸的毒!」烤肉怎麼烤最健康?譚敦慈教你減毒烤肉過中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往年中秋節親朋好友會相約聚在一起烤肉,但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群聚,大家中秋節在家度過比較安全。究竟防疫在家,中秋要怎麼料理才健康呢?在中秋節的前夕,元氣網的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來教大家怎麼在家減毒安全烤肉。Q:在室內烤肉,有什麼建議的烤肉方式?1.室內通風安全:因為疫情關係不能在戶外烤肉,只能改成在室內烤肉;對此,譚敦慈特別提醒,在室內烤肉絕對不能燒炭,因為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即使開冷氣,窗戶也一定要打開讓環境通風,窗戶要開至拳頭大的縫隙,讓上升的油煙PM2.5能通風出去,不要為了吃烤肉而傷害自己的肺。如果已有感覺到頭暈,那更要趕快離開該空間儘速就醫;她也提醒,不要在樓梯間烤肉,有些民眾因沒辦法在戶外烤就改在樓梯間,結果樓上的鄰居全部一氧化碳中毒。2.電烤盤使用注意事項:於室內烤肉建議可用電烤盤,但別以為室內用電烤盤烤肉就沒有油煙,還是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她建議可以準備一張鋁箔罩把電烤盤的四周圍起來,才不會噴的到處都是,烤完後也比較好收拾。在開始烤肉前,建議於電烤盤底下的滴油盤加點水,水的量為滴油盤的一半,會讓電烤盤的油煙少一點,才不會讓室內充滿油煙味,烤完肉後不易散去。為了避免烤盤壞掉,可在烤肉前在烤盤上刷一層耐高溫的植物油,如:芥花油,比動物油健康;而為了不使鍋子乾燒,建議把食物都放上去後再開始插電加熱。3.烤肉的順序:譚敦慈說,烤肉最好的方式是「先蔬後肉,較健康」,把該吃的蔬菜鮮吃完後再吃肉,對身體的負擔比較小,烤盤也會比較乾淨。她建議吃一盤深綠色蔬菜、一盤多色蔬菜(如: 杏鮑菇、筊白筍、彩椒),符合國健署的「我的餐盤」飲食建議,每日食用兩份蔬菜較健康。【延伸閱讀:健康保衛站/跟著「我的餐盤」 吃出免疫力】烤肉時建議把難熟的食材放在中間,把食材都放滿烤盤後再插電加熱,用中火烤熟即可食用。蔬菜本身就有鮮甜味,烤完可直接吃,若覺得味道不夠,可於烤完後再灑上些香料,不要再一開始烤肉時就灑,會很容易吃太重鹹不健康。4.生食、熟食要分開處理:生食熟食要分開處理、擺盤,使用不同碗筷刀板,烤好的熟食也不要裝在生食的碗盤上,夾肉的夾子跟筷子也不要再拿去夾生熟肉混用,以免汙染細菌;譚敦慈特別提醒,烤肉一定要烤全熟再吃,尤其是豬肉跟淡水魚一定要全熟,避免吃進細菌導致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發生。譚敦慈也分享她的減毒生活的5大基本原則:1、吃當季、當令食材2、少油、少鹽、少糖3、只吃原形食物4、不吃加工食品5、不吃生食【延伸閱讀:烤肉別忘了補充蔬果!譚敦慈教日常洗蔬果3秘訣】5.烤盤的清潔:在烤完蔬菜類食材後,譚敦慈會先把電烤盤的電源關掉,再用烤肉夾乾紙巾輕輕擦拭烤盤,把殘餘的油、調味料都擦掉;把烤盤擦乾淨後再開始烤肉類食材;而肉類食材烤完後烤盤會更難清理,她建議用烤肉夾濕紙巾輕輕擦拭烤盤,會比較好清理。她提醒因烤盤還是很燙,擦拭烤盤時千萬要小心別燙傷,也不要讓小孩子靠進烤盤,以免發生孩童燙傷的慘況。最後於烤肉完後需清洗烤盤,要等烤盤放涼之後才能洗,不能用刷子刷會破壞不沾塗層,用海綿搭配一般的洗碗精多刷洗幾次即可清洗乾淨。Q:烤肉若想搭配烤肉醬食用,有建議的烹調方式嗎?不管是肉類、海鮮,或蔬菜等天然食材,大家都喜歡刷上醬料烤過,讓香味四溢更美味。但譚敦慈不建議這樣的烤肉方式,她建議所有的食材都用原味方式燒烤、暫時先不要調味。若真的覺得沒有調味食不下嚥,她建議肉烤好後可用撒香料粉(胡椒粉、海鹽、辣粉)或沾醬的方式食用,這樣既不會有高溫燒烤變質的疑慮,食物也能更美味。烤肉沾醬料最好以大量抗癌及抗氧化的蔥、薑、蒜、洋蔥、水梨(磨成泥),少量醬油,適量的水調合稀釋,低鹽低鈉較健康;她提醒,鈉攝取越多,越容易有高血壓的風險。其中在醬料中加入「水梨」除了可取代糖健康提味,根據韓國學者的研究,水梨也有助於排泄有毒的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讓烤肉的調味醬更清甜、減少對身體的健康。 她提醒,千萬不要打生蛋進去,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Q:烤肉的肉及海鮮,要怎麼處理及烹調?1.雞腿:因為雞腿需要煮比較久,譚敦慈建議先用水煮,烤肉時先放上烤盤烤,再開始烤其他的肉品及蝦子。烤肉前,醃製肉類時可以加紅酒醃製。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肉類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有毒物質「異環胺」,若事先用酒醃製肉類,可以減少八九成的有毒物質。2.香腸:烤肉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但若真的想吃,在烤肉前,最好先用水煮過,可減少亞硝酸鹽、磷酸鹽的量,先水煮熟相常後再烤,也可縮短香腸的烤熟時間。譚敦慈說,根據農委會研究指出,吃1顆芭樂可解18根香腸的毒,她建議吃香腸時,可以一口香腸、一口芭樂搭配著吃;也可搭配木瓜、鳳梨,都能解香腸的亞硝酸鹽之毒;她也提醒,香腸不可與蕃茄香蕉含次級胺水果併食。處理步驟:(1)料理前可先用叉子或筷子把香腸的表面搓出許多小孔洞。(2)放進冷水裡煮至沸騰,可溶解出部分的硝酸鹽;煮熟後再把香腸拿去烤盤上烤,烤到有香味即可食用。3.肉片:在烤肉之前要先洗肉片嗎?對於這樣的疑問,譚敦慈建議,若不放心可把肉放至裝滿水的水盆中清洗,才不會噴的到處都是,洗完肉後要把流裡台清洗乾淨;若肉是買超市盒裝的的肉,則可以不用洗直接烤;豬肉一定要烤到全熟才能吃,否則容易會有寄生蟲,把寄生蟲吃下肚造成身體不適。Q:烤肉可不只吃肉就好,有建議搭配吃什麼水果嗎?中秋烤肉食材可不只有肉就好,還需要平衡一下,烤肉時建議搭配高纖水果,可以去油解膩、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促進腸胃蠕動,樂享美味之餘也能兼顧健康均衡。像是柚子、芭樂、水梨、蘋果,其中食用「水梨」有助於排泄有毒的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在室內烤肉時,可以適量吃水梨來顧肺;「芭樂」富含維他命C、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劑的水果可分解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的亞硝酸鹽,吃1顆芭樂可解18根香腸的毒。而應景中秋節的「柚子」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維他命C,還有滿滿的膳食纖維,在食用上則有禁忌,有服用降血脂藥、降血壓藥、鎮靜安眠藥、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藥、抗癲癇藥更要特別注意並詢問醫師,不可與柚子一同時用!腎臟病友則要謹慎食用,因柚子含鉀量較高,腎臟功能受損會較難代謝過多的鉀離子。【延伸閱讀:柚子助消化解便秘但熱量不低 吃下整顆熱量高達500大卡! 有三種人要注意】譚敦慈的拿手料理「甘甜鳳梨啤酒蝦」烤蝦之前,可於前一晚事先醃製蝦時加入啤酒,為什麼要加啤酒?譚敦慈說,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肉類跟海鮮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有毒物質「異環胺」,若事先用啤酒醃製可降低60%異環胺,烤肉吃起來會更安心;鳳梨中所含的鳳梨酵素能使肉質變得更嫩,並減少糖的用量;怕麻煩的民眾,可用鳳梨啤酒來取代鳳梨。食材:啤酒、鳳梨、蝦、洋蔥做法: 1.把蝦子腸泥挑掉,放進碗中。2.加入自己想要的調味加進去3.把啤酒倒進去淹過蝦子,再切幾片鳳梨進去,醃一個小時。4.隔天烤肉時煮熟或烤熟就可以食用,做法簡單又好吃。她特別提醒,電烤盤是不沾塗層,盡量不使用容易刮傷烤盤的食材,蝦子的處理建議先把蝦頭跟蝦腳等尖銳處用剪刀處理掉,也不要使用檸檬汁、番茄醬、醋等酸性調味下去醃,容易與不沾塗層發生作用。以上這些中秋節烤肉的注意事項及小撇步你學會了嗎,今年在室內烤肉之前可以先看看譚敦慈教你的影片復習,讓你在室內烤肉也能減毒又安全的度過中秋連假。
-
2021-09-18 養生.抗老養生
因時養生,從一天7個「黃金時間」做起!預防醫學名醫教你,打造不易失眠、生病的體質
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人體內每個器官,在不同時間區段的表現是有波動的。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指出,比方說早上是心臟病與中風的好發時間,到了下午,心臟跟肺都會變得比較有力。因心臟病開刀的患者,若在下午推進手術室,出現心肌受損等併發症的風險少50%。就連運動員,都很容易在下午時段,取得個人最佳成績。這,就是現在很夯、越來越多學者投入研究的時間醫學(Chronomedicine)。西方人研究時間醫學,因時間醫學而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而早在幾千年前,東方人就已經把時間醫學運用得淋漓盡致。綜覽東西方醫學,隨順時辰、完美的一天該如何度過?洛桑醫師分享順時鐘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規則,隨順不逆天從一早醒來開始說:◉【早上六點起床】喝一杯溫熱開水,幫助排便,預防便祕。六點前後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時機。久臥傷氣,人不是睡越多越飽,睡了超過自己需要的時間,有可能越睡越虛。冬天太陽出來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動,忌過早的晨練。避免寒氣傷身。◉【早上八點上班前】運動一下、吃少許早餐。於晨光中健走特別讚。人體生物鐘的一天並非精準的廿四小時,曬到太陽有助於人體小宇宙與外在大宇宙校準調對。沐浴陽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濃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還能調節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學習力、記憶力,不需要吃什麼聰明藥,早晨的健走,就能幫你達成目標。身體動起來,大腦也會開機,開始進入良好的學習、判斷狀態,人體,就是這樣設計的。◉【早上十點暫停一下】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上班族坐辦公桌記得換個姿勢動一動。做做肩頸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或者你還可以上YouTube 搜尋「洛桑瘋」跟著一起動一動。面帶微笑,效果尤佳。子午流注九點到十一點屬巳時,這是脾的時間。久坐傷肉,等於是在傷脾。經常覺得困倦濕重提不起勁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動量不足的問題。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說善語,脾氣好、命氣也會跟著變好。◉【中午十二點享受食材豐富的營養午餐】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採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法,可解決這個問題。若想減肥,不妨把午餐當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減量,甚至不吃,覺得餓時喝蜂蜜水或無糖優格。◉【下午兩點三十分~太陽下山前】把一天該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這是一天中第二個排毒的好時機。傍晚前就喝夠一天的八、九成水量,還能避免夜尿擾眠。在這段心與肺的高峰時間,你要專注學習、認真工作,或加強鍛煉身體,都是極好的。◉ 【晚上六點三十分理想狀況下,這時間工作應該結束了】最好能陪伴愛人或寵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後暴飲暴食的習慣,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紅字的人,請避免晚餐吃過晚、吃過多。◉【晚上八點三十分~入睡】從事令你愉悅的靜態活動。忌情緒大波動、生氣吵架、激烈運動。宜閱讀紙本書籍、練習呼吸、靜坐靜心、泡澡足浴、按摩放鬆。改善睡眠障礙、肥胖、代謝症候群,宜縮短「螢幕時間」。在睡前一段時間關閉所有會亮的螢幕,暫別手機、電腦、平板和電視,不追劇、不傳Line、不收發E-mail 。眼睛避免3C藍光與強光刺激,心腦避免思慮過度,並盡量在十點半前上床躺平。以上是我建議的理想作息時間。但養生沒有絕對,掌握順時鐘原則,怎樣最順、最舒服,請自由彈性調整。老罈裝新酒,新名詞舊事情在西藏,統合天文曆法與醫學的重量級經典《時輪攝略經》,不只修行人拜讀,學醫的更是要精通。時輪意指時間之輪,有內外之分,外是自然界大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天體運行、春夏秋冬季節更迭,內是人體小宇宙中的經脈、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以及色受想行識五蘊之間互相影響的關聯性。什麼季節採藥、哪些天可以製藥,又在哪個時辰用藥,藏醫都有講究。印度阿育吠陀則把白天劃分為水火風三個時間區段,入夜後,水火風又再輪一遍。依時間推移隨順養生、不違逆日夜節律是瑜伽士的基本守則。而中醫最精闢的要屬「子午流注」,每一個時辰真氣運行到哪裡,清清楚楚。避災遠禍不分中西醫,會保養最重要西方醫學從臨床經驗上注意到了時間與病理變化間的關係。某些病在某個時間點,特別容易發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點到中午這段時間,還有季節交替時的眩暈、夏天的濕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Blue Monday)。包含荷爾蒙的分泌、血管血壓的變化,你不用擁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對時間醫學理解越多,預防的時機就能抓得越準。比如要預防氣喘,除了日常排除過敏因子,凌晨時分的冷空氣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醫子午流注理論中,凌晨三點至五點寅時,恰好是真氣運行於肺經的時間,若肺氣失調、在屬於它的時段氣血運輸不暢,有人會咳嗽,而有人會在這時間轉醒。了解時間醫學,除了提前避災遠禍,另一方面,也讓人更準確地察覺自己的弱項,以作為保養時的參考。書籍介紹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作者:洛桑加參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1/24作者簡介洛桑加參,現任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學經歷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臺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臺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臺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京妍生技董事長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中華國際扶倪協會創辦人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睡眠調理」與「退化性疾病預防」。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 (洛桑加參)延伸閱讀: 她靠「走路」7個月重度脂肪肝痊癒還瘦8公斤!達人教你這個時間走路,治病效果最佳
-
2021-09-17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多肥胖,恐致心血管疾病!控糖飲食10建議
藝人龍劭華猝逝,他長期患有糖尿病引發關注。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營養師強調,第2型糖尿病人多有肥胖問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必須好好控制血糖,更要進行「減重」,以降低死亡機率。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糖尿病的控制,必須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來調控血糖穩定。在飲食上,對於食物分類及份數的了解相當重要。劉怡里特別提醒,腰圍過粗的人,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未來得到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是大小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像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屬於大血管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等,則是小血管病變。為預防糖尿病人發生血管病變,劉怡里指出,糖尿病人的飲食,除了要控制好糖分外,也要控制油脂與鹽分的攝取。建議針對患者的生活作息、生化數據等進行「個人化」設計,調整出適合糖尿病人最佳的飲食建議。糖尿病患最佳飲食建議1. 維持理想體重,尤其男生腰圍應控制在90公分(35吋),女生控制在80公分(31吋)。飲食豐富且多元性變化,病友飲食習慣和份數要搭配藥物,遵守「定時定量」原則。2. 乳品類、全穀雜糧類、水果類會影響血糖波動,宜適量食用。但要留意鮮奶、奶粉、起司、優酪乳、優格等乳品含有乳糖,若過量攝取,會影響血糖。3. 可選擇高纖類全榖雜糧,像糙米飯、地瓜、南瓜、燕麥、蕎麥麵等,有助餐後血糖控制。4. 可吃水梨、木瓜等低GI水果,較不易引起血糖波動,每天攝取2份(2碗=200克)。5. 水溶性纖維豐富的食物,可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對降膽固醇也有幫助,尤其蔬菜類不限制份量,可多吃秋葵、木耳、海藻類等。6. 油脂的攝取,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堅果等,烹煮宜採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方式,降低飽和脂肪酸,並減少紅肉、加工肉品、內臟類食材。7. 善用辛香料,例如蔥、薑、蒜、九層塔、肉桂、薑黃、香草等,增加餐點風味,減少用鹽量,維持血糖穩定,也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8. 外食盡量避免吃糖漬、蜜汁、醋溜、茄汁、糖醋、勾芡等加多量蔗糖或蜂蜜的菜餚,最好勿飲酒,空腹飲酒易低血糖。9. 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可以採分散性累積運動,達到有效的運動量,像快走走到會喘、早中晚爬樓梯。10. 定期監測血糖、血脂、血壓,記錄飲食日記與營養師討論個人化建議,每年定期健檢,是病友要注意追蹤的重要事項。
-
2021-09-17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柚子維生素C高,抗癌抗氧化的超級食物!但這幾種人慎食
Q:柚子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但謠傳柚子的熱量高,吃多了會發胖,是真的嗎?A:柚子營養又抗氧化,在疫情當下,是提升免疫力的好水果。只要適量吃,不僅營養又健康,更是搭配中秋節烤肉抗癌抗氧化的超級食物。其實,柚子的熱量並不高。以平常最常吃的文旦來看,一顆連皮重量約500至600克,去皮後,果肉約重360克,熱量120大卡左右,控制在成人一天攝取2份水果建議量,膳食纖維平均在4.7克左右,達到一天膳食纖維建議量的19%。因柚子富含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及高鉀的特性,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提高代謝率,具利水利尿、預防水腫效用。值得一提的是,一顆文旦果肉,其中維生素C高達186毫克,將近達到一天需要量的2倍,豐富的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養顏美容;柚子中的柚皮甙,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滯度,防止血栓及中風;含有豐富的枸櫞酸,則有消除疲勞作用。但提醒,柚子含有與葡萄柚類似的「呋喃香豆素」類的成分,會抑制小腸及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3A4,尤其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藥的人,不止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嚴重則可能會有生命安全的問題,要盡量避免食用,如果真的要食用,與藥物間隔2小時以上,淺嘗幾瓣即可。柚子含鉀量也較高,限鉀的病人、腎臟病人也要謹慎食用。
-
2021-09-17 養生.聰明飲食
不止降血壓,這項好處更吸引人!得舒飲食法3大優點,教你如何執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想預防高血壓相關疾病產生,除了要定期測量血壓之外,養成健康的飲食型態也非常重要。專門設計來預防高血壓的「得舒飲食法」(DASH Diet),不僅曾連續8年被外媒《U.S.NEWS and World Report》評選為年度整體最佳飲食法前三名,同時也被《Forbes Health》評選為最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法,適合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實行。什麼是「得舒飲食法」?「得舒飲食法」的原文「DASH Diet」為「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iet」的簡寫,也就是「利用飲食方式來防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根據美國醫學期刊《StatPearls》報導,「得舒飲食法」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研究,旨在透過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治療或預防高血壓相關疾病。「得舒飲食法」的好處有哪些?1.降低血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預防醫學期刊》曾報導,採用「得舒飲食法」的人,比起進行一般飲食的人來說,罹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較低,而另一篇《哈佛健康醫學雜誌》的報導則提到,由於「得舒飲食法」中大幅度地減少鈉含量與飽和脂肪,並提倡實行者多多攝取富含大量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因此可以達到穩定血壓、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效果。2.減輕體重伊朗德黑蘭大學所提出的研究指出,進行「得舒飲食法」的人,在2~6個月之間平均降低了1.4公斤,若再搭配調整每日的總攝取熱量以及有氧運動,減重的效果將會變得更好。由於「得舒飲食法」限制攝取高脂肪含量、高糖含量的食物,因此人們在飲食中會自動減少攝取不必要的熱量,進而達到瘦身的效果。此外,由於此飲食法強調均衡飲食及適量的重要性,而非限制食物種類的攝取,因此也相對容易遵守,是一個更容易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方式。3.幫助睡眠《美國營養學期刊》曾報導,「得舒飲食法」能夠幫助提升睡眠品質,這是因為「得舒飲食法」中富含優良蛋白質、能幫助抗氧化的蔬果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幫助色胺酸的生成,並進一步刺激血清素合成,當血清素的濃度提升,睡眠的品質也會有所提升。該如何執行「得舒飲食法」?1.每天進食6份全穀雜糧類、4~5份蔬菜、3~6份肉類外媒《健康線上》報導指出,實行「得舒飲食法」的人,一天可以攝取6~8份全穀雜糧類(1份約為一片麵包或是半碗飯)、4~5份蔬果(1份約為30公克左右)、至多6份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像是雞肉、魚肉等)、2~3份的乳製品,並用健康的橄欖油、堅果作為油脂主要來源。2.減少飲食中鈉含量、飽和脂肪的攝取英國媒體《BBC》指出,實行「得舒飲食法」的人,需要將每日攝取的鈉含量控制在1,500毫克~2,300毫克以內(約為3.75~5.75公克的食鹽),並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食物的攝取,多加攝取富含天然鉀、鈣和鎂等元素的天然食物如蔬果、優質蛋⽩質、不飽和脂肪和碳⽔化合物等多元食材,同時掌握低鹽、低糖與低脂的原則,以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美國富比士評選為最有益心臟健康的「得舒飲食法」:降低血壓同時幫助減輕體重
-
2021-09-16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聯新國際醫師:糖尿病升高罹患退化、血管型失智症風險
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表示,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公布的全球健康評估報告,糖尿病與失智症是過去20年(2000~2019年)新進榜的全球10大死因;糖尿病與失智症看似不相干,其實兩者關聯密切卻又容易被忽略。聯新國際醫院指出,台灣失智人口估計超過29萬人,全球有5000多萬名失智者,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如何降低失智症已成為重要課題。神經內科醫師李振華表示,預防失智症除了注意腦部病變,糖尿病與失智症看似不相干,卻是是重要的風險因子,不論高血糖或低血糖,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都可能增加。李振華說,糖尿病是「侵犯血管」的全身性疾病,造成大血管與小血管的病變,引發血管性的失智症,就連退化性失智症的風險如阿茲海默症也會增加。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1.82至2.77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有1.8至2.18倍。不只糖尿病人應提高警覺,李振華醫師提醒,血糖異常不論高血糖或低血糖,都應留意失智症的風險。研究顯示,血糖值已經升高的病人,不管是否有糖尿病,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也提高。在低血糖方面,曾經低血糖的患者發生失智症的比例增加2.76倍,而且低血糖發作次數與失智症發生率顯著相關。李振華醫師強調,糖多糖少都會「傷腦經」(傷害腦神經),血糖控制相當重要,控制好血糖,將有助於預防失智症。臨床診斷失智症病友大多數腦部已出現病理變化,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因此建議在失智症早期,也就是腦部尚未出現變化前就做好預防;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三高慢性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遺傳等。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健康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控制三高等慢性病,不抽菸,多運動、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互動,均衡飲食,注意體重控制,以及避免頭部外傷做好預防保健。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集體暈針」如傳染般!專業醫授校方「這兩招」有效預防
校園接種BNT疫苗倒數,就以往施打經驗而言,青少年團體接種疫苗,最怕「集體暈針」。診所醫施奕仲比喻,「暈針就像是會傳染一樣。」避免集體暈針,校方有兩項事前準備可以有效預防,包含轉移學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動線安排,避免學生直接目睹抽針、接種,甚至是暈針的過程。以往校園接種經驗,不管施打流感疫苗,或是子宮頸癌疫苗都曾出現過「集體暈針」事件,意即不只一位學生打完疫苗後癱軟無力,暈針的主要症狀包含頭暈、噁心、嘔吐、臉色蒼白、手腳發冷、血壓下降、昏迷、暈眩等。有些人很怕打針,陰影揮之不去。施奕仲受訪說,暈針主要為心理因素,常好發於年輕族群,因為心理恐懼、緊張,交感神經張力高張,卻又在接種完畢瞬間放鬆,以致自律神經失調、副交感張力突然反彈,瞬間心跳或血壓驟降,而癱軟無力。據統計,女生發生的機率略高於男性,通常在接種疫苗後3至5分鐘內發生。至於為何會產生暈針的情形?施奕仲指出,有些人是天生害怕打針,也可能因為過去打針經驗不好而有所畏懼,有暈針經驗的人再次發生的比例更高。事實上,暈針後通常只要多躺平、休息,同時監測脈搏,清醒之後多喝水,幾乎都會沒事。施奕仲說,暈針的學生意識多半清醒,因施打疫苗後本來就有留觀時間,護理師在此時需多加注意血壓量測,學生則多補充水分,若數字慢慢回復正常值,即可回班休息。但如果血壓、心跳一直處於偏低的情況,且超過30分鐘,儘管學生意識是清楚的,還是會建議送醫院持續觀察。避免集體暈針,校園接種動線安排需再三留意。學生在等待過程,若目睹護理師抽針,或是前面一位學生突然倒下,都是加劇緊張感的原因。這時,空間上阻隔,適時放鬆心情或轉移注意力就很重要。施奕仲建議,校方可以規劃三區,包含等待、接種與暈針休息區。學生在等待接種前,可以先在教室觀看輕鬆影片,舒緩緊張情緒、轉移注意;接種區盡量以屏風阻擋,避免學生看到抽針、暈針的景象而不安;對於少數已經暈針的同學,送往其他休息場所的動線,需與排隊接種疫苗者隔開,並由專業護理人員陪同。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何時易發生? 專家曝「關鍵天數」
美國食藥署與歐盟藥品主管機關發現,施打BNT 與莫德納Covid-19 mRNA疫苗和心肌炎、心包膜炎之間,可能有關聯性。歐洲藥管局分析,截至7月10日, BNT的1.77億劑接種疫苗中,出現145例心肌炎,以及138例心包炎;而莫德納2000萬劑疫苗接種當中,則是出現19例心肌炎和19例心包炎,其中5人死亡。那麼疫苗還能夠安心施打嗎?對此,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根據指揮中心表示,雖然數據顯示,確實有發現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發生心肌炎的年輕男性數字高於預期,但計算其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2.6,屬於極罕見的案例,因此從整體公衛角度而言,施打疫苗仍是利遠大於弊。「而且這些年輕人心肌炎發生後,經過適當治療大部分恢復得不錯。」施奕仲指出,不是只有新冠疫苗有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疾病,若民眾對於這類型疾病不熟悉,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以下是這兩種疾病的發病原因、症狀、預防及治療方式。心肌炎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組織發炎,主因是病毒感染。舉例來說,許多腸病毒類的病毒,例如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或某些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病毒類,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等,若跑到心臟造成心肌感染發炎,就是所謂的病毒性心肌炎。此外,還有許多不明原因的心肌炎,一般認為可能包含某些免疫失調或異常所引起,例如因自體免疫引發的心肌炎;因mRNA疫苗引發的極罕見心肌炎,可能就是透過免疫異常所導致。文獻上,也有報導極罕見的細菌性或寄生蟲引起的心肌炎。有鑒於心肌炎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要預防心肌炎,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個人衛生、提升免疫力,勤洗手、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也可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由於心肌炎常因上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炎的症狀非常多變、難以發現,假若感冒症狀異常延長病程,身體越來越虛弱,就應該提高警覺。施奕仲指出,心臟發炎時,會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而影響血液輸出,除了胸痛外,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喘、很累、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等症狀;而猛爆性的心肌炎,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心肌炎的型態十分多變,醫師可透過理學檢查、血液檢查或X光、心臟超音波協助診斷,心電圖會呈現各式各樣的變化,各種心律不整都有可能發生,傳導障礙、STT段異常也很常見,最終再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或心肌切片作確切診斷。」而心肌炎的治療方式則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透過藥物改善症狀,給予發炎部位充分的時間恢復,類固醇的角色有正有負,若是確診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球蛋白的治療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至於猛爆性心肌炎患會出現急性心臟衰竭的各種癥候,常需要透過葉克膜延續生命,等待換心。心包膜炎心包膜是包圍心臟的一層纖維層,會包覆在進入心臟的幾條大血管的根部中,平常可能約有30毫升的液體,做為緩衝撞擊之用。但如果心包膜發炎,心包膜可能會蓄積發炎液體,過多的液體有時會壓迫心臟,造成所謂的心包膜填塞,若未及時執行心包膜穿刺引流,有死亡的風險。施奕仲解釋,心包膜炎的發病原因部分與心肌炎相似,主要是病毒感染,在台灣,也會遇到因結核菌感染造成的心包膜炎。此外,尿毒症、癌症轉移、化療電療引起的反應性心包膜炎,也是可能的發生原因。因為造成心包膜炎的成因眾多,預防之道應該以提升免疫力並且從預防或控制慢性病著手,日常生活應均衡飲食以攝取多樣營養素,規律運動來強健身體,並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狀通常是中央或左側的胸痛,尤其呼吸時會更加嚴重、不舒服,可能會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身體虛弱、發燒、心悸、腹瀉以及嘔吐等症狀。臨床上,醫師會用聽診檢查是否有特殊的心包摩擦音,或是使用心電圖、超音波檢查等檢測來了解。若是發炎情況嚴重,除了使用消炎藥物緩解,若引發大量心包膜積液,會使用手術或引流將積液排除,避免心包填塞死亡。疫苗引發的心肌炎、心包膜炎 容易發生在施打一周後施奕仲表示,無論是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只要提高警覺,出現症狀後及時治療,以這次mRNA疫苗施打後產生的心肌炎與心包膜炎的案例,一般來說都不會威脅生命。即使是疫苗引起的副作用,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統計除極少數案例以外,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根據歐盟藥品管理局的說法,mRNA疫苗造成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副作用,主要發生在年輕男性、第二劑接種的時候,且發病時間約在一周後到28天內發生。近期台灣出現第一例打完莫德納疫苗診斷心肌炎的疑似案例,是60多歲的女性患者,可見除了年輕男性,任何年齡、性別也都應該提高警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心臟病接種mRNA疫苗易引心肌炎、心包膜炎? 6種人最好先評估
-
2021-09-15 新聞.元氣新聞
68歲龍劭華糖尿病纏身12年,在沙發上猝逝 ! 網不捨《含笑食堂》3實力演員「都已成天使」
資深藝人龍劭華今傳出過世消息,出道42年的他,多次入圍金鐘,已經是影帝級藝人。龍劭華於14日傳出於高雄85大樓昏倒,在救護人員抵達前就已失去生命跡象,於8點09分過世,享壽68歲,突如其來的離開影迷錯諤不巳。噩耗曝光後,大批網友瞬間湧入他的臉書悼念,也對他的離開相當惋惜。龍劭華經紀人提到,「稍稍寬心的是,你坐在沙發,走得面容是如此安詳,知道你最後一刻沒有痛苦,老天爺帶走了充滿福報的你,永遠歇息」。龍劭華經紀人今天稍早向媒體發布聲明表示,「事情來得很突然,一如他說風就是雨的個性,只是他這次太瀟灑,太率性,毫無預警就離開,讓家屬與所有夥伴朋友都悲痛無法置信」。她說,龍劭華一家人悲痛至極,妻子撕心裂肺的喊著:「爸爸,我們回家!」女兒陳璇淚謝著爸爸養育之恩,兒子陳威佐攙扶著媽媽,非常堅強。今家屬與檢察官李明蓉相驗,過程僅短短20分鐘,確認為罹病致死,家屬也沒有意見,已發死亡證明書讓家屬領回大體。【延伸閱讀:糖尿病有什麼症狀?預防方式是什麼?我為什麽會得糖尿病】龍劭華曾在記者會上爆料,他在2009年確診糖尿病,雖12年來定期服藥,卻都沒有回診,後來覺得身體有異狀,檢查結果血糖值竟是正常人2倍。神經科醫師認為,龍劭華長期有慢性病,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可能因血壓飆升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2013年上映的《含笑食堂》是由知名導演葉天倫執導的電視劇,演失智患者與家屬的故事,且劇情有考究過,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參與製作;劇情加入失智症議題,將食物與記憶做連結,用美味的料理喚回流失的記憶,串起一家三代女性不同的感情觀,笑中帶淚的內容感動了大批觀眾。其中有不少資深台劇粉就發現,《含笑食堂》劇中飾演龍劭華孫女的楊可涵、飾演苗可麗初戀男友的吳朋奉、以及龍劭華,台灣演藝圈中3個實力派演員都相繼到天堂當天使,留給外界無限惋惜。劇中飾演龍劭華孫女的楊可涵(小白兔)有著清新甜美的外貌,是節目《我愛黑澀會》美眉出身,後轉戰戲劇圈闖出亮眼成績,卻於2015年飽受憂鬱症所苦,曾吞藥被救回,之後又在家輕生得年27歲;當時龍劭華現身告別式,感嘆表示「希望她一路好走,在天堂比在世時更快樂。」【延伸閱讀:當身邊的人透露自殺想法時... 該如何協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飾演苗可麗初戀男友的「三金影帝」吳朋奉,也在2020年5月因腦中風昏迷導致死亡驟逝,享年55歲,消息傳來震驚各界。經紀人說,吳生前沒有相關病史,也沒有類似跡象,只有三月的時候說有胸悶的現象,有去看醫生,但不知檢查結果如何,未聽吳提起;在24日下午與家人約好外出,但家人到吳朋奉家後,意外發現他倒地已無心跳,外表看起來安詳。【延伸閱讀:腦中風可預防?醫籲「三少一多」護血管】與龍劭華合作無數次的苗可麗,昨晚深夜在臉書公開她與龍劭華最後的訊息。聽聞好友驟逝苗可麗難以置信,因為昨天下午兩人才以語音訊息聯絡,「這是你今天留給我最後的圖騰,你就是這麼的幽默瀟灑,讓愛你的我們都措手不及。」
-
2021-09-15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營養又美味 營養師提醒4類人不宜多吃
中秋節即將到來,應景的柚子好吃又營養,不僅有豐富的維生素C,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同時具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但營養師也提醒,有4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包含腎臟病患者、長期服用藥物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經常腹瀉的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黎姵吟表示,柚子富有豐富維生素C,與蘋果相比可高達18倍,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柚子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攝取量為20至35公克的膳食纖維,柚子一顆含有約5g,相當2盤地瓜葉,可促進腸胃蠕動。營養師黃琳惠也指出,柚子雖然營養高,但有有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柚子鉀離子含量高,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避免血壓升高、預防中風,但提醒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而柚子內含的「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藥物作用,容易使代謝藥物速度變慢,而增加副作用產生的機率,建議應間隔2小時以上食用,因此,有長期服用血壓藥、血脂藥、免疫抑制劑、抗心律不整等藥物的民眾應多注意。根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水果為2到4份,熱量120到240大卡,糖尿病患者一天2份就好不要超量;另外,柚子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但因柚子的纖維不易消化,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黎姵吟也說,柚子除了可直接當水果吃外,也可以做成簡單的料理。黎姵吟與主廚何文正推出簡單柚子料理做法,柚子汁及果肉可融合鹽、糖、檸檬汁等調味成醬汁,淋在蔬菜上就是一道清爽的料理,也可將醬汁淋在烤魚排上,酸酸甜甜相當開胃。另外,還可將柚子果肉、蘋果、紅火龍果等水果切丁,加入柚子汁、果醋、蜂蜜果醋、蜂蜜及冰塊等,製作成甜柚水果醋。
-
2021-09-1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瞬間奪命 心臟內科醫:9成與高血壓有關
藝人黃鴻升(小鬼)因主動脈剝離過世將屆滿一年,青壯年驟逝令人不勝唏噓。主動脈剝離九成與高血壓脫不了關係,大多數青壯年人不知自己有高血壓,或知道有高血壓而未積極控制,又主動脈剝離症狀不典型,以至於一發生主動脈剝離,常錯失救命時機,造成憾事。35歲的A女是一家醫材公司行政人員,有幾次因為胸痛、喘不過氣就醫,才知是高血壓患者,開始吃藥控制血壓,但身體狀況好時就不吃藥或少吃,某日在辦公室突然劇烈胸痛休克,緊急送醫急救,仍因主動脈剝離而回天乏術。43歲的B先生有高血壓病史,雖有藥物控制,但因工作關係常熬夜,愛吃炸物當消夜,沒時間運動,某天如廁時用力,下背部突然一陣撕裂痛,緊急送醫後也因主動脈剝離搶救無效。主動脈就是血液從心臟打出去時,運往身體各處的主要血管。生活習慣、高血壓、飲食習慣都會影響動脈血管的健康。當主動脈血管內膜上有撕裂傷時,血液可能就會滲透到其中一層,出現了所謂的「假腔」。原本只有真腔輸送血液,現在多了一條假腔,等於是一條叉路,當血液一直衝往假腔輸送,如果患者血壓又控制不好,隨著血管壓力愈來愈大,假腔也會像吹氣球一樣,腔壁愈變愈薄,假腔最外層的腔壁就破裂了。由於主動脈剝離隨著假腔位置不同,疼痛的症狀也不同,其症狀跟很多疾病類似,胸痛可能被誤心血管問題、心肌梗塞,下背痛被當結石、坐骨神經痛,甚至被懷疑是中風。年紀大、心血管疾病、三高控制不好、有動脈粥狀硬化、長期抽菸的人等,是主動脈剝離的高風族群。尤其高血壓病人更須慎防,近來青壯年病人時而發生主動脈剝離,一家支柱倒下,家庭破碎,不能不多注意。
-
2021-09-15 新聞.元氣新聞
龍劭華糖尿病纏12年曾暴瘦8公斤 醫研判4情況釀死因
金鐘視帝龍劭華今晚在高雄85大樓突然暈倒,送醫急救不治,享壽68歲。龍劭華曾在記者會上爆料,他在2009年確診糖尿病,雖12年來定期服藥,卻都沒有回診,後來覺得身體有異狀,檢查結果血糖值竟是正常人2倍。神經科醫師認為,龍劭華長期有慢性病,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可能因血壓飆升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延伸閱讀:糖尿病有什麼症狀?預防方式是什麼?我為什麽會得糖尿病】龍劭華曾在201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記者會擔任健康大使,他透露,罹患糖尿病期間未回診,拍戲也沒忌口,一天可吃2次蚵仔麵線,一周吃5天,甚至一天吃10餐體重還減輕8公斤,突然覺得「身體怪怪的」,一檢查才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血糖值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飯後2小時血糖值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的2倍左右。為了身體著想,龍劭華後續積極吃藥治療、並定期回診。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龍劭華年紀大,也有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會導致他腦部基底循環不好,若突然倒下且沒有呼吸心跳,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或基底動脈阻塞(類似腦幹中風)。他進一步解釋,心肌梗塞可能會有胸悶、胸痛、猝死,主動脈剝離會突然胸痛合併肢體無力、或意識不清,肺栓塞會突然喘不過氣、胸悶、昏厥、猝死,腦幹中風是因腦內最大的後循環突然塞住,呼吸中樞抑制而猝死。龍劭華於7月底接種第一劑AZ疫苗,當時經紀人曾透露,原訂更早時間要施打疫苗,但出現暈眩症狀,經過醫師評估、回診糖尿病門診後才去施打。林高章認為,施打疫苗主要有B細胞及T細胞2種反應,B細胞引發抗體反應,是施打疫苗30分鐘後發生「過過敏性休克」,若返家後1、2天或1周仍有頭痛等不適,就是T細胞晚發性反應。打疫苗超過2周以上沒有太多副作用,理論上與疫苗無關。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表示,68歲已算高齡長者,罹患糖尿病時間久,也可能會出現心血管問題,屬於腦中風、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至於施打疫苗超過一個月,與疫苗關聯性並不大,但疫苗會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也就是「讓身體加班」,若工作勞累,還有慢性病纏身,也等於讓身體承受好幾波壓力。林高章指出,當身體不舒服時,又接種疫苗,如同身體同時面對2個外敵,勢必分散體內的應付能量。也建議民眾不要聞疫苗而色變,即便有三高,平時將血壓維持在110至140以內範圍可較放心,若近期有頭痛、暈眩的狀況,也會建議他症狀改善後在注射疫苗,不用急著要施打。
-
2021-09-1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全台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與這件事情沒做好關係很大
隨台灣人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根據果國健署最新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有超過86%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69%老人罹患二項慢性病,47%老人同時罹患三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常見慢性病主要類型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類型。而根據研究顯示,睡眠與慢性病息息相關,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提升高血壓罹病機率達 2.9倍。慢性病患者對於睡眠問題更應該提高警覺,建立正確的認知、檢測及治療睡眠問題的觀念。睡眠問題,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日前有一項「台灣民眾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慢性病認知調查」訪問發現,民眾對於睡眠與慢性病關連雖有一定認知,但採取行動檢測與就醫的行動意願偏低,明顯病識感不足。已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中,超過8成無意願檢測睡眠狀況;問及改善睡眠有助慢性病疾病控制時,仍有超過76%的慢性病受訪者表示不願意治療。探究其中原因,有過半自評睡眠問題不嚴重,僅有自覺睡覺打呼很大聲的受訪者,有較高的疾病治療意願。 睡眠影響共病治療,不可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邱國樑醫師表示,在台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超過數十萬人,根據學會調查推估僅有1成的病患確診,還有9成患者身受疾病影響不自知,與調查發現的低檢測意願、病識感不足結果相符,惟有高民眾的疾病意識、提升檢測行動率,才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邱國樑提醒,如發現睡覺時可以聽到自己的打鼾、每晚都會起床如廁兩次以上、睡眠時間足夠還是感覺疲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等,都有可能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纏身所導致,最好能安排睡眠檢測。 藥物若無法控制慢性病,要注意是疾病發出的警訊慢性病患者若是長期服藥都無法穩定的控制病情,或是起床後量測數值甚至高於入睡前,可能是身體在睡眠時的修復不足,或有新陳代謝受影響的狀況,建議要正視疾病發出的警訊,長期慢性病控制不佳可能延伸更多共病,耽誤疾病治療進程。邱國樑建議,慢性病患者較一般人更需要注重自己的睡眠狀況。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控制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高度相關,臨床上更有多位病患的慢性病控制在搭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後疾病獲得改善。延伸閱讀: 。睡眠不佳對人體有何影響? 美研究發現:癡呆症和早逝機率增 。你睡對了嗎? 研究:每天睡不足「這時數」恐害心血管疾病風險飆
-
2021-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監測疫苗副作用 「格林巴利症候群」未高於背景值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今天表示,目前監測國內接種COVID-19疫苗後不良事件發生率,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發生率,未高於健保背景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9月11至12日全台有14萬7418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截至目前疫苗人口涵蓋率達48.68%,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口53.14劑。疫苗接種作業持續,但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與副作用也受關注。日前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將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列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可能產生的極罕見副作用。指揮中心日前統計,國內有10例疫苗接種後出現GBS的個案,分別是9例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與1例莫德納(Moderna)疫苗。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歐盟是要提醒加強監測GBS,目前尚無數據明顯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會增加GBS的發生率。李秉穎說,台灣也持續追蹤各種COVID-19疫苗接種後可能嚴重或受關注的不良事件發生率,GBS也是監測項目之一。李秉穎標示,根據監測結果,並以全民健保資料庫做為背景值比較,目前為止並未發現疫苗接種後出現GBS的發生率比背景值更高的警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到,11至12日共接獲71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其中包含2例疫苗接種後死亡,分別接種AZ與莫德納疫苗。媒體提問,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案件,莊人祥表示,截至目前有12例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但僅是時序性關係,是否有因果關係仍待研判。針對1名台中40多歲男子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莊人祥說明,此個案為上週就通報個案,有高血壓、糖尿病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莊人祥說,這名男子8月24日接種高端疫苗,接種後出現心臟不適症狀,之後4度掛急診,胸部X光顯示有肺浸潤,心電圖則顯示竇性心搏過速,點滴注射後返家,期間照常上班,9月5日並無異狀,隔天被發現叫不醒已死亡,已採司法相驗解剖釐清死因。
-
2021-09-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增兩例 AZ、莫德納各一
指揮中心公布9月11日至12日新增71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兩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兩例接種吼死亡的事件,接種的疫苗分別為莫德納和AZ疫苗。莊人祥表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為55歲女性,接種後48天發生;接種莫德納後死亡個案則為79歲女性,接種後32天發生。而台中市傳出一名42歲男性8月24日接種高端疫苗,本月2日出現不適到診所就醫,經打點滴治療後返家休息,未料6日清晨被家人發現已無生命徵象。莊人祥表示,目前通報的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有12位,是否有因果關係仍待研判中。台中個案部分,於上周六便已在統計術中,個案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接種後有心跳忽快忽慢、心悸以及心臟不適等症狀。個案於8月26日、28日、30日,以及9月2日皆前往急診就診診斷後X光發現有肺浸潤、竇性心搏過速等狀況,注射點滴後回家休息並照常上班。9月5日無異狀,6日發現死亡,已經進行解剖相驗,結果不便公布。另針對接種AZ疫苗發生多發性神經炎(GBS)的問題,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都有很多多發性神經炎相關的報告,但通報率並未高於背景值,也未被列為需要注意的事件;但有些地方如歐盟認為需要特別監測,但僅止於加強監測,沒有數據顯示打了疫苗以後會增加發生率。至於國內則一直在追蹤施打各種疫苗後可能受到關注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並與健保背景值比較,多發性神經炎也是監測項目之一,並沒有高於背景值。
-
2021-09-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衰竭=喪失腎臟功能要洗腎?專科醫曝「1情況」不需要
急性腎衰竭引發原因又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其中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則是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而腎後性則多由泌尿道阻塞引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並非所有急性腎衰竭都需緊急透析治療,若未危及生命或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則可先了解病因,除非已經影響生命,就需考慮短期透析,避免其他器官惡化。腹膜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 患者術後脫離洗腎命運一名76歲老翁,因脊椎感染造成膿瘍導致食慾不振,後續因敗血性休克被送往急診,到院時發現血液中尿素氮、肌酐酸飆高,確診為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且恐出現危及生命的代謝性酸中毒,因此緊急接受腹膜透析矯正治療,所幸治療後四天已脫離洗腎,一週後也成功拔除腹膜透析導管。急性腎衰竭及早確診 有機會恢復腎功能當時老翁的家屬聽聞是腎衰竭,一度擔憂父親是否會喪失腎臟功能,需終身透析。林軒任主任說明,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不同,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診斷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就有機會能回復或脫離透析,尤其在過去緊急透析治療上,都以血液透析為主,主要因短期血液透析的導管為雙腔靜脈導管,置放快速且能立即使用,但若患者進入長期透析,需要放希克氏管及動靜脈廔管,必須再進行透析導管置放手術。出現急性腎衰竭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造成遺憾但目前已能藉由床邊腹膜透析植管方式,不僅僅需局部麻醉且能快速置放腹膜透析導管,即使患者日後需長期透析,也不須另外置放導管,原有導管即可終身使用,若患者腎臟功能恢復也能直接拔除。林軒任醫師提醒,一旦出現急性腎衰竭時,務必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千萬別拒絕洗腎,改採以偏方治療,以免造成終身得洗腎遺憾。
-
2021-09-10 養生.聰明飲食
圖表/中秋怎樣吃不變胖?營養師教你「烤肉輕盈飲食法」
期待很久的中秋節連假即將來臨 ,雖然今年無法在戶外烤肉,但宅在家照樣可以好好慰勞自己的五臟廟。這次特別請我們的李宜蓉營養師教大家吃燒烤時的注意要點,以及開心吃又不怕胖的料理食譜喔。1.以新鮮食材取代加工食品: 以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取代甜不辣、熱狗、貢丸等熱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2.多蔬果: 杏鮑菇、甜椒、金針菇、絲瓜等都是比較適合燒烤的蔬菜,為了避免烤焦,可以使用鋁箔紙包裹住。 3.選擇低脂肉類: 建議選擇雞胸肉、去皮雞腿、雞軟骨、松阪豬、豬頰肉等, 或選擇草蝦、巴掌大魚片、花枝、蛤蠣等海鮮。4.使用鋁箔紙,應避免「酸類」食材或醬汁: 鋁箔紙在高溫的情況下,遇到「酸」會導致鋁溶出,應先將烤熟後的食材放到盤子上,再淋上檸檬汁、醋、番茄醬等含有酸的醬料。5. 先醃過再烤: 可使用蔥、薑、蒜頭、孜然粉、少許醬油等將食材先醃過再烤,不需要再額外添加烤肉醬。營養師不藏私 中秋烤肉食譜梅香果漿烤肉醬料食譜梅子醬 一大匙蘋果 小顆 (半顆)奇異果 (一顆)蜂蜜 一大匙減鹽醬油 一大匙溫水 一大匙放入果汁機攪打,就可以成為促進食慾與食物香氛的醬料。利用水果與蜂蜜的天然甜味,減少砂糖的運用,自然甘甜,美味健康。並且使用減鹽醬油,減少鈉攝取,適合銀髮族或高血壓患者選擇。肉串類烤肉一定要大魚大肉才過癮嗎?其實也許半蔬半肉你會更上癮。今年試試看『50%50%』的書肉串食譜:甜椒雞肉串食材紅黃甜椒 各一顆雞腿肉 200公克作法將紅黃甜椒去籽橫切成接近正方形小片,與小塊雞腿肉交互穿插。注意雞腿肉不要太大塊,最好2公分大小,避免烤的過程透熱不均勻,有生食風險。洋蔥小玉米雞肉串(步驟如上切片後穿插成串)牛肉金針菇捲食材:牛肉片 200公克金針菇 200公克芝麻粒 10公克作法:將肉片平鋪,包入金針菇(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菇類),包好後,用牙籤稍稍固定放在火上烘烤,可以沾少許烤肉醬,最後撒上白芝麻,提升風味,也能補充鈣質。海鮮類北海道干貝與鮮蝦綠蔬總匯食材:干貝 100公克鮮蝦 200公克洋蔥半顆奶油 20公克花椰菜 60公克羅勒葉 10公克蒜粒 10公克作法:鮮蝦先水煮過,與切片的蔬菜、干貝、洋蔥放入錫箔紙中,再放上奶油,與香料,烘烤10-20分鐘。烤時蔬常常會有人問營養師烤肉要怎麼增加蔬菜量?台式料理多半是炒青菜,或水煮青菜。烤蔬菜的菜餚種類有哪些?以下有幾種蔬菜,對於高溫不容易變形或變性,可以選擇唷!讓整場烤肉膳食纖維量更加提升。奶油烘皎白筍、切絲青椒、小玉米食材:奶油 20公克皎白筍 70公克青椒 50公克小玉米30公克白胡椒 些許鹽岩 些許用鋁箔紙漿以上食材包裹,記得留下一個小口,讓水蒸氣散出,不會悶在其中烤時蔬薰香,並且最後灑一點點鹽岩,風味更好。櫻桃小番茄佐櫛瓜食材:櫻桃小番茄 30公克櫛瓜 50公克乾燥奧勒岡葉 1公克乾燥迷迭香葉 1公克檸檬 1/4顆作法:可選擇一個鑄鐵烤盤,蔣小番茄去蒂切半,櫛瓜橫切片,大約0.3公分,鋪平在烤盤上,左上乾燥乾燥奧勒岡葉與迷迭香葉,放在火烘烤10分鐘,上桌前再淋上一點點檸檬汁,佐以香甜誘導出蔬果自然香甜風味。來源出處 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1-09-08 養生.聰明飲食
大力水手卜派吃菠菜就能長出肌肉?菠菜營養到底有哪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在193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長大的孩子,一定都看過一部經典卡通動畫「大力水手卜派」,卜派吃了波菜罐頭就有立竿見影的力大無窮效果可以對抗壞人,也因此很可能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認為吃菠菜是一種卓越的肌肉鍛煉方法,但菠菜跟力量之間卻沒有足夠的科學佐證,但即使是如此菠菜仍舊富含許多營養素。1930~1970年代間長大的孩子,肯定忘不了這個經典英雄角色「大力水手卜派」,這部在1929年連載的美國漫畫卡通裡,主角卜派在體力不支的時候吃下菠菜罐頭,瞬間精力充沛、肌肉膨脹,戰鬥力全滿,成功反轉贏過反派布魯托,讓女友奧莉薇心動不已。這部卡通的成功,讓不少孩童心中深深相信過吃菠菜罐頭就會得到這樣力大無窮的效果。但到底為什麼作者會用菠菜來傳遞這樣的形象,而不是其他種類的蔬菜呢?菠菜代表力量的卡通神話,來自硝酸鹽這部大家廣為人知的美式卡通出自於一位名為Elzie Crisler Segar的漫畫家,卜派這個角色在他的筆下成功成為大力水手傳奇,但透過菠菜罐頭瞬間力量倍增,有科學證據嗎?根據營養學家的分析推測,由於運動或是體力大量消耗的過程中,人體會迅速消耗體內的硝酸鹽,而是菠菜恰巧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所以大量攝取菠菜,被認為可能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受力,但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兩者有絕對的關係。但其實比起吃菠菜可以長肌肉這個卡通神話以外,菠菜其實大有其他已有科學證據的好處。真正有科學證據的菠菜營養即使攝取菠菜能夠健壯肌肉這個說法,並沒有十足的科學證據,但除了這個功效以外,菠菜其實仍有其他營養物質能夠為人體帶來好處。首先,菠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抗氧化劑如葉酸、鎂、維生素A、K與纖維素等,能夠提供人體不同的調節功能。舉例來說,菠菜還有非常多維生素K,對於血壓的調節與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相當大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菠菜中大量的葉黃素,根據2019年3月發表於《Food Chemistry》期刊的研究中提及,葉黃素在臨床醫學上被認為可以有效維持眼睛健康,並降低黃斑部變性的發生機率,但在加熱的過程中這類物質會被分解,因此以果菜汁或是生食沙拉的方式攝取能夠達到最高的效果。除此之外人們已熟知多種綠葉蔬菜與十字花科的蔬菜都有預防心臟病與中風以及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菠菜也在這個行列之中。根據專門研究人類神經學的期刊《Neurology》中,於2018年6月發表的研究中表示,包含菠菜在內的多種綠色蔬菜飲食,似乎具有延緩認知能力下降的效果,研究中更表示每天攝取1.3份以上葉菜類的人相較於不攝取或是少攝取的人,身體各項綜合指標整整年輕了11歲。並不是十全十美,菠菜也有缺點即使菠菜擁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但它也有缺點。菠菜由於本身的鈉含量就相當高,倘若大量的攝取可能會有鈉攝取過高的問題,因此在烹調時的調味也要相當注意。再者,菠菜內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如:鈣質,使得這類營養物質反而無法被人體吸收。此外,過多的草酸也是造成腎結石的原因之一,這對於本身有這類疾病困擾的人並不適合大量攝取,大量的維生素K也可能會干擾正在攝取血液稀釋劑(抗凝血劑)的功能。罐頭加工其實會破壞菠菜營養,為了安全也須避免生食從當年大力水手卜派而捲起的菠菜罐頭風潮來看,從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營養素的罐頭包裝就可以知道,罐頭絕對不會是攝取菠菜營養最好的辦法。若是要完整攝取菠菜的營養素,許多人會選擇以生食沙拉的形式來料理,但生食卻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會攝取到病原菌,如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也因為如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至少要將菠菜在160度下煮15秒,這樣可以殺死潛在的病原菌。當年的卜派風潮引發大眾對於菠菜營養價值的高度信賴,但其實綜合以上菠菜的好處與壞處就可以了解,單一攝取某類食物並不健康,特定族群還有可能會因此讓身體的狀態更不好。所以了解食物營養的同時,也要知道正確的攝取方式以及攝取量,才能有辦法將食物的營養攝取最大化。參考資料▶Does spinach make you strong? Ask Popeye -- and science延伸閱讀▶受傷時能當你的重要防禦!日常飲食別忘了攝取維生素K▶認識植物性鈣質:豆漿、綠色蔬菜補鈣效果比牛奶好?▶日本料理講師用4大步驟傳授挑選蔬菜的秘訣(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08 該看哪科.感染科
國內首例 台南男染兔熱病已痊癒出院
國內出現首例本土兔熱病病例,患者為台南市60多歲男性,因發燒、寒顫、腹瀉等症狀就醫,血液培養出菌株的基因定序與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相似,經疾管署判定為兔熱病,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通常是被兔子、田鼠或硬蜱等叮咬或吃到被汙染的食物,但患者並無特別的接觸史,還找不到感染源,同住家人也無症狀,正持續監測。衛生局表示,兔熱病不會人傳人,患者可能因高血壓、心臟病及腎臟病等病史,免疫力較弱而染病,現已癒痊出院,住家周遭都完成清消,民眾不必太擔心。疾管署昨天公布這起病例,於8月24日通報,經血清2採抗體檢驗陽性確診;國內自2007年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另1例為2011年自美國境外移入。疾管署指出,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宿主包含野生動物、家畜及多種的硬蜱,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病原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及魚類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至5天,亦可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傳染途徑多元,人類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叮咬而感染,也可經由接觸受感染動物組織、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水或吸入受汙染的空氣而感染。症狀包括高燒、寒顫、淋巴腺腫,病原侵入部位出現癒合緩慢潰瘍疼痛、咽頭炎、腹痛、嘔吐、腹瀉等。
-
2021-09-0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中醫師:能做到這3點,再也不怕中秋團圓後身材變形!
再過一陣子,中秋節就要來了,中秋佳節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一片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以下應景的飲食活動供大家參考。 1.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一種水果,約可食用半顆柚子的量(以女性拳頭大小評估,一日可食用量為兩個拳頭大小),熱量攝取可以控制在180大卡。柚子食用過量除了熱量超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及過多維他命C,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 2.月餅是一種高糖的精緻食品,主要成分有油脂、雞蛋、麵粉及糖雖然現在有一些標榜低糖、健康的月餅可供選擇,但和天然的食物相比,高醣高脂的月餅還是會讓熱量攝取量比較高。在食用時可以考慮減少每次的食用量,像是多人分食,淺嚐輒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太多負擔;或是在食用月餅當天,減少正餐的澱粉攝取量都是不錯的方法。 3.烤肉時有更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首先儘量使用天然的調味料,例如:鹽、胡椒、香草類香料、檸檬等,都可以為烤肉增添風味又不讓身體增加負擔如果想要先行醃製肉品,可以多利用蔥、薑、蒜、鳳梨、蘋果等天然食材,減少糖、油膏、醬料等材料的使用。再者,燒烤時可以增加海鮮及蔬菜類食物的比例,如魚、蝦、蛤蜊、青椒、菇類、絲瓜、洋蔥等,並減少澱粉類食材及加工食品的比例,如米血、吐司、麻糬、甜不辣、香腸等。更重要的是,吃多少烤多少,避免大量食材一次性烤完,導致進食速度太快容易過飽,為了清盤又繼續強迫進食。最後,在飲料選擇上,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以考慮水、氣泡水、檸檬水或無糖茶類等解膩又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選項。 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張馨予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體重控制不只限於佳節時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有最好的效果。常見的體重標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國民健康署,BMI應維持在18.5(kg/m2)到24(kg/m2)之間,若BMI介於24(kg/m2)到27(kg/m2)屬於過重,而BMI超過27(kg/m2)則歸類於肥胖。 另外,腹部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達80公分或男性腰圍達90公分,若合併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不足更是落入代謝症候群的範疇。張馨予說明,中醫觀點來看,肥胖主要成因可能和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濕壅滯、先天體質、生活壓力等因素相關,可以分成胃腸濕熱型、脾腎陽虛型、脾虛濕阻型、肝腎兩虛型、肝鬱氣滯型等類型。 腹部的穴位按摩,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最後,張馨予提醒,生活上可以從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運動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避免宵夜或睡前進食並且攝取充足水量。另外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可以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同時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的作用,幫助體質回歸平和,讓體重控制的過程事半功倍。延伸閱讀: 。烤肉醬刷2下就50大卡! 營養師公開中秋NG食物懶人包 。吃1顆月餅要運動多久才能消耗? 一張圖剖析9款常見月餅需要時間
-
2021-09-07 養生.人生智慧
燒出「觀音骨」代表有福報?大師兄:那些火葬場上不專業的溫柔
有時,話說到此就好。●裝罐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把燒完的骨頭裝到骨灰罐內。但是,罐子「裡面」的學問卻不小。在裝罐前,我們會請家屬到撿骨室裡「撿骨」,由業者主導,請一位家屬用筷子夾起一塊骨頭,放入骨灰罐。在放進去的時候,要一邊喊著:「某某某入新居喲!」每當聽到這句話,都覺得很欣慰,原來在陰間入新居比陽間容易呀。這時,葬儀社的人也會稍微向家屬介紹亡者的骨頭。「這副骨頭燒出來好漂亮呀。你看,這個觀音骨那麼完整,是極有福氣的人才有。不信?不信你問一下火化大哥,是不是很少見呀?」所謂「觀音骨」是人的第二頸椎,形狀像是觀世音的頭,並呈現坐姿,所以我們稱作觀音骨。每個人都會有,可是骨質疏鬆的人,這個骨頭容易碎掉。說少見嘛,也不算少見,但是為了配合葬儀社,我們都會掛著一絲神祕的微笑,點點頭。家屬看到我們高深莫測的微笑,就覺得自己的親人很有福氣而開心。「啊,你家人的骨頭裡面黑黑的,應該是化療變成這樣的。」「啊,這骨頭是粉紅色,應該是常吃高血壓藥。」「啊,這骨頭黃黃的,應該是……」每當聽禮儀師介紹骨頭的樣貌,以此判定往生者生前的身體狀況,都覺得他們很專業,厲害地說中了往生者曾患的疾病。而家屬回想著往生者生前的狀況,往往也看著骨頭流淚。●那次在裝罐時,禮儀師不在場,家屬看到骨頭黑黑的,便問我的學長:「請問這個骨頭為什麼會黑黑的呢?」學長回答:「因為是柴油燒的,積碳。」家屬又問:「為什麼那個骨頭黃黃的呢?」學長回答:「可能是陪葬的衣服染色,染到了骨頭上。」我在一旁聽得瞪大雙眼,心想天呀,這樣講也太不專業了吧!裝罐完之後,我忍不住問學長:「為什麼別的禮儀師都能那麼專業地解釋往生者得過什麼病、吃過什麼藥之類的,我們的回答卻那麼遜?」學長笑了笑,說:「我們每天裝那麼多罐子,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在裝罐的時候,我們不談那些疾病、吃藥啊等等,家屬的感覺是不是好一些?人都往生了,到現在也是最後一步了,能不能就不要再透過骨頭去研究他得過什麼病、吃了哪些藥?只要知道他現在沒病沒痛,好好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了,這樣就好。「有時候我們的一句話,會讓家屬難過很久,內疚很久。比起這樣,我寧願當一個話少、不專業的人。」我聽了,沉思很久。這天,我在火葬場,學到了溫柔。※ 本文摘自《火來了,快跑》。《火來了,快跑》作者:大師兄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7/27
-
2021-09-06 該看哪科.兒科
醫病天地/女童愛吃消夜 9歲就凸肚
一名讀小二的9歲女童,睡前愛喝牛奶配麵包,家長不以為意,半年後,腰圍明顯增加,肚子圓鼓鼓的,BMI超出同齡標準,經常過敏、感冒,醫師建議戒吃消夜,減少澱粉、糖分攝取,1年後,長高變瘦,精神體力都變好。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說,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在發育,多吃點沒關係,甚至在睡前吃消夜,但兒童吃消夜易肥胖,隔天早餐胃口不佳,影響白天學習與課業表現,應戒吃消夜,睡前2、3小時就別再進食。醫師表示,兒童吃消夜後睡覺,體內過多的卡路里會轉換成脂肪,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易產生糖尿病、高血壓,誘發氣喘、過敏等;吃完消夜馬上躺平睡覺,食道與胃交接處賁門壓力大,易鬆弛導致胃酸逆流。陳敏恭說,醫師建議這名女童戒除消夜,減少澱粉、糖分攝取,搭配飲食衛教與專業協助,努力1年後,長高3公分、減重1公斤,圓滾滾的肚子變平坦,精神、體力也變好了。醫師說,孩子不是不能吃零食,但零食普遍高糖、高熱量,糖與熱量都是兒童肥胖的主因,爸媽要慎選食物,可從食品的營養標示下手,每100公克熱量超過400大卡,就屬高熱量零食,建議避免,含糖量每100公克不超過25公克較適宜。
-
2021-09-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疫苗9月23日當周開打 先高中生再國中生
BNT疫苗上周到貨93.3萬,日前指揮中心表示將優先給12至17歲的校園族群接種,其餘則優先開放給18至22歲年輕族群接種。但外界擔心國中生適逢接種HPV疫苗,若間隔太近是否會有影響。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疫苗預定自9月23日當周開始接種,將先從高中開始施打,應可錯開。莊人祥表示,之前ACIP委員曾開會討論,認為兩種疫苗接種至少應間隔七天以上。而BNT疫苗先從高中生開打,再來才是國中生,應該會和國中生接種HPV疫苗差兩周以上。另外,外界關心高血壓肥胖者或被醫師告訴不適合打AZ疫苗,何時可打BNT疫苗?陳時中則表示,要看進貨量再做安排。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肺炎治療特色醫院
全國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養成衛生習慣 病毒性肺炎大幅減少109年主診斷為肺炎的就醫人口分布,不分層級不分門急住診,林口長庚的8,411人位居全台第一。健保統計,罹患肺炎人數,107年為79.3萬人、108年90.4萬人、109年54.2萬人、110前半年26萬人。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系系主任林恕民分析,新冠肺炎促使國人養成非藥物介入措施(NPI)的好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及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導致一般肺炎患者減少,特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大幅減少。林恕民表示,多數患者是自行就醫,少部分透過雁行計畫轉診,不過也因為疫情,被診斷為肺炎的患者有三分之二是直接到急診就診,其餘三分之一是在門診就醫,患者年紀普遍較大。林恕民表示,不同原因引起的肺炎治療方式不同,因此林口長庚是採取「團隊合作」,才能給予最好的治療照顧品質。他表示,無論是感染科或胸腔科醫師,每年都會針對台灣胸腔科醫學會以及感染醫學會推出的肺炎治療指引,教育所有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必須依照指引治療患者,由於細菌感染類型的肺炎較多,第一步會先培養細菌,不過約有半數患者無法成功培養,後續就得依照指引治療。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慢性呼吸道疾患 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肺炎治療人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總計有7,041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胸腔內科醫師鄒志翔指出,社區常見肺炎通常因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好所導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應及早就醫,免得小病拖成大病。鄒志翔指出,以仁愛院區胸腔科來說,門診遇到肺炎病患比例不高,已有肺炎症狀的病患都直接送急診,但以住院人數來說,肺炎病患是第一名。鄒志翔說明,最常引起肺炎的細菌為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具有致病性的細菌,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等症狀;慢性呼吸道疾病引發的肺炎如氣喘;免疫功能不好而引發的肺炎,如糖尿病、愛滋病、癌症等。治療方面,鄒志翔表示,細菌性肺炎會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而病毒性肺炎會使用抗病毒藥物,此藥物主要針對流感,少部分人病情會惡化、呼吸道衰竭,就需要插管治療。鄒志翔說,抽菸者較易得到肺炎,建議民眾應戒菸。另外,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等,每年都要記得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地區醫院No.1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COPD肺炎高風險群 戒菸衛教很重要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109年治療肺炎病人達3,271人,是地區醫院第一名。胸腔內科主任陳皇吉說,彰化縣是人口老化縣市,年長者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表示,員基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共照計畫、氣喘共照計畫及肺復原中心進行病患個管治療是其特色。在肺部有狀況初期就進行治療,可減緩慢性阻塞肺病的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致病的原因包括長期抽菸、空氣汙染、工作職場有粉塵等及肺臟老化,因而造成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人會有咳嗽、痰多、和嚴重時呼吸困難等現象。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會透過個管師的追蹤和指導,強化規則治療及用藥的動機。不只老年人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說,老菸槍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幾乎每個月都有十幾位合併肺炎重症送醫,有的甚至年僅五、六十歲就插管搶救,所以戒菸衛教也非常重要。這類病人需做肺阻塞症狀的評估量表,配合藥物治療。陳皇吉說,使用氣管擴張劑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不僅能讓呼吸困難程度下降,也可提升生活品質。在肺復原中心也有拍痰機、呼吸機、上下肢運動和配合姿位引流法的物理治療等,可有效改善肺炎後的復原。全國急診、住院No.2新北市亞東醫院/把握治療黃金期 4小時內精準給藥肺炎長期占國內10大死因前3名,去年超過1萬3千人死於肺炎。位於新北市的亞東醫院,109年因肺炎急診、住院的人數雙雙破3千人,居全國人數第二。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指出,抗生素是治療肺炎的關鍵,醫院在確保供給充足下,最長4小時內一定會給予第一劑治療。肺炎症狀可大可小,鄭世隆指出,約八成肺炎患者在治療後都能痊癒,棘手是在剩餘一到二成,可能本身患有心臟、肺部等慢性病,或是洗腎、癌症患者,肺炎症狀相對嚴重。重症肺炎會有肺部阻塞,且有多重肺葉感染現象,出現喘、血壓低等症狀,需要先插管讓血糖、血氧穩定,當中有不少人都是老菸槍。鄭世隆表示,以前做PCR跟痰液培養結果要花4到5天,但肺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現在設備升級,檢驗結果一天就能出爐,也可透過支氣管鏡檢查、抽痰切片看氣管腫脹成形數評估嚴重度。亞東是新北治療肺炎最具規模醫院,疫情前多次參與國內醫學組織肺炎治療指引撰寫,也定期與國外交流。鄭世隆認為,治療肺炎關鍵在即時給予抗生素,在病人到院4小時內根據症狀精準下藥,重症插管患者約一周能拔管轉到普通病房,二周穩定改善。
-
2021-09-05 新聞.健康知識+
打疫苗頭暈癱軟是暈針還是休克?醫曝5項辨別指標
國內持續趕拚新冠疫苗的覆蓋率,副作用、不良反應等也備受關注,也有人會在施打後出現暈針的反應,讓人緊張是單純的暈針又或是休克。對此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黃軒醫師在社群上分享初步辨識的方法,提醒民眾打完疫苗多加留意,但不必過度緊張。 打疫苗頭暈是暈針?休克?醫指5點多留意! 黃軒醫師表示,施打疫苗出現暈針或休克的情況,不單是只有新冠疫苗才會出現,是各個疫苗都有可能發生不適症狀。暈針主要是因迷走神經反應而起,不會有生命危險;休克則主要是因過敏反應所致,可能會有致命的危機。兩者看似相似,但對生命的影響有著極大的差異,可從時間點、感受、呼吸、心跳、皮膚等作觀察。 暈針: 黃軒醫師指出,暈針通常會在施打疫苗後的5分鐘之內發生,多的是施打當下就出現,當事人可能出現頭重腳輕、身體漂浮、忽冷忽熱、身體癱軟的情形,甚至是出現短暫的暈厥、意識昏迷或倒下,且可能因情緒緊張有過度換氣的情況,不過血氧濃度多半正常。在心跳方面,可能出現變慢的情形,及暫時性低血壓,皮膚則常見濕黏、冰冷,臉色迅速慘白、冒冷汗,就像被嚇到一樣。不過這些情況一般而言較為短暫,經短時間休息後清醒便恢復正常。至於民眾關心的第二劑疫苗,暈針者是可以施打的。 至於休克,黃軒醫師則表示症狀多半比暈針明顯還要更糟。休克因過敏反應往往會經過一段時間才出現,相較暈針沒那麼快,通常約在5~30分鐘左右出現,患者往往會有昏迷、意識不清的情況出現,整體狀態會遠比施打前、比前述的暈針情況還要更差,此情況會是一種警訊。在呼吸方面,由於上呼吸道痙攣,可能因支氣管嚴重收縮而呼吸困難,且有呼吸喘鳴的聲音,此時血氧濃度往往低下。至於心跳,因為休克屬於急速變化的重症,即便意識恢復正常心跳也還是可能處於持續加快的狀態,且血壓依舊低下。在皮膚上的表現,有別於暈針的臉色慘白,病患會出現的是搔癢的蕁麻疹、潮紅、眼瞼水腫等過敏反應。至於第二濟疫苗,因已發現過敏反應,自然不能夠再進行施打。 除此之外,黃軒醫師也透漏,曾遇過出現休克的患者,對方表述當下感受到將死的感覺,因此患者的危機意識和醫護人員將其當真這兩點相當重要,若處理不當,患者可能過沒多久就會當場死亡。暈針、休克處理大不同,接種後自我觀察很重要! 暈針和休克除了症狀不盡相同,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黃軒醫師表示,暈針因身體癱軟需有個位置休息,避免身體造成外傷,並安撫情緒至意識恢復即可。但過敏反應引起的休克關乎人命,在發現情況不對就應實施基本的救命術,如意識呼吸評估、維持呼吸暢通等,並緊急呼叫急救小組,給予氧氣、打針輸液、監測生命徵象、給予急救藥物腎上腺素,若未改善則每5-15分鐘重複注射一次。 黃軒醫師提醒,上述的這些症狀不見得每個患者都會出現,也有可能出現上述以外的症狀,不過醫護人員有受過相關訓練及經驗,處變不驚,也期待民眾不必緊張。最重要的是,接種後除了仰賴醫護人員,接種者也應留意身體狀況,以利發生的當下即刻處理,保障生命安全。《延伸閱讀》 .打疫苗前後這樣吃增強保護力!營養師:接種前要睡飽、避免空腹! .高端、AZ、莫德納、BNT打哪支?疫苗比一比,洪暐傑醫師破除迷思!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