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8 醫療.中醫
搜尋
薑母鴨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3-03-2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熱如夏!中醫師吳明珠教4大撇步除濕兼養肝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春分」養生著重「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說,此時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烹煮要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山藥、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春分時,除注意體內除濕外,還應開始保養肝臟。吳明珠說,隨著天氣回暖,脾氣也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並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顧好脾胃,可以讓補「肝氣」,但須注意調味時應多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但同時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吳明珠說,但若是已有便秘、少喝水等,體內濕氣較低的民眾,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而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因此,調整體質時,仍應經由中醫師診斷為佳。每天2動作活絡肝經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拇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因此,每天可以做以下二動作,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將手握成拳頭,輕輕鎚擊小腿或大腿內側.上午可以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掂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吳明珠說,春分時,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且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並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春分養生注意事項食:健脾除濕:茯苓、懷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薏仁蓮子湯、山藥排骨湯。春分養肝: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少吃生冷食物及薑母鴨、麻辣鍋等燥熱食物。衣: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住: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居家環境應利用除濕機、除濕盒、木炭等,不讓住家太過潮濕,家裡濕度應維持55%左右。行:春分時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8 養生.聰明飲食
春天是「養肝補陽」好時機!除了多吃綠色蔬菜,分三時段吃這些食材提升免疫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養生之道也在於春!養生的最好時節就是春季,而養生就要吃當季獨有的時令食物。《黃帝內經》提到:春季養肝,綠色入肝;夏季養心,紅色入心;秋季潤肺,白色入肺;冬季養腎,黑色入腎。而春天五行屬木,肝也屬木性;在《黃帝內經》裡亦有「肝主春」的記載,說明人體的肝臟與春季相應,肝的功能在春季最旺盛。因此春天是養肝的季節,可多吃養肝的食物加強排毒功能,像是不少深綠色蔬菜都是不錯選擇。飲食重點在於「養肝補陽」建議飲食要清淡、減少油膩食物、多一點甘味、酸味食物。延伸閱讀:踏青有助春養肝 醫曝肝臟保養6重點:按2穴位疏肝解鬱適合春季的5種蔬果到了春天,就該飲食清淡,同時多攝取膳食纖維,幫助身體排毒。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推薦適合春季攝取的5種蔬果:1.梅子望梅止渴的典故大家都聽過,意思是一想到酸酸的梅子,口水自然就分泌了。因為梅子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及酚類化合物,能夠促進消化液包括唾液的分泌,達到開胃等作用,當發現食欲不振、吃不下飯時,不妨吃幾顆脆梅、喝點梅子醋,有助打開食欲。梅子因為口感酸澀,不建議生吃,透過醃製、泡醋後,對腸胃較適合。2.枇杷《本草綱目》記載,枇杷具祛痰、潤肺、生津等作用,枇杷葉也有緩解肺熱乾咳的作用,川貝枇杷膏就是以枇杷葉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枇杷的維生素A含量高,有助改善眼睛疲勞、還能幫助上皮組織的正常分化;而且它的熱量相當低,6顆枇杷僅有38大卡,減重的人適量吃,既能補充膳食纖維也不怕胖。3.菠菜每回被霸凌的卜派,只要吃下一罐菠菜,肌肉馬上就能膨脹,雖然劇情誇張,但菠菜有益健康的形象深入人心。菠菜屬黃綠色蔬菜,因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可防止活性氧功能,阻止細胞癌化、抑制癌細胞生長;菠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血中膽固醇。但菠菜的草酸含量高,不建議與高鈣高鐵食物共食,否則會抑制其吸收,因此調理菠菜時可先汆燙,以減少草酸,汆燙過菠菜的熱水就不要再使用。4.豌豆豌豆分為軟莢及硬莢兩類,軟莢的豆仁及豆莢都可以食用,清脆爽口;硬莢在生長初期可以連莢一起食用,待豆莢變粗硬後,就不建議食用,取出的豌豆仁則被歸為澱粉類;豌豆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A、醣類、蛋白質及膳食纖維,能防止人體致癌物質合成,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5.韭菜韭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硫化物、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及C、膳食纖維等,對胃癌、大腸癌、皮膚癌、肺癌、肝癌等有預防作用;韭菜籽的含鈣量高,有助於骨骼、牙齒的形成,使血管彈性增強,血壓改善。臺灣的春季盛產蔬果而除了上述營養師推薦的5種蔬果,臺灣的春季還有許多當季盛產的蔬菜、水果,順著時令來飲食是最佳養生方式。春天可以吃哪些食材,提升免疫力!春天食材使用可分為三時段(初春、仲春、晚春):1.初春:這個時間點,天氣還沒有太炎熱,此時人體的陽氣,剛開始要引動起來,可以選用較為溫陽、辛散、升發,可以讓身體流汗的食材,像是薑、洋蔥、蒜、韭、豆芽、春筍、蘆筍。另外,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肉、奶,有助於增加肌力及免疫力提升。2.仲春:氣候已較穩定,此時反而要減少一些酸性食物的攝取,吃些較為甘味的食物,來補脾胃,像是山藥、蓮子、大棗、蜂蜜、綠豆、毛豆。3.晚春:接近夏天,氣溫已與夏天差不多炎熱,而夏天是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的季節,所以要提早顧養脾胃。不要吃太重口味食物、盡量飲食清淡讓腸胃休息,吃冰喝涼水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要避免生冷食物。如果有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狀況,不建議食用:烤、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延伸閱讀:為何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中醫教養肝穴道按摩延伸閱讀:預防春天過敏發作 營養師授4多2少原則提振免疫力參考資料:‧食令日曆 FOOD FOR SEASON‧國民健康署食民曆手冊‧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冬日進補如何吃?中醫授平補、涼補方法,點名3大冬天美食: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
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冬天寒冷,民眾聚餐時常會選擇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因肉品脂肪豐富,過度攝取恐吃下太多飽和脂肪,影響膽固醇,且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體質的人,不太適合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燥熱氣虛體質者吃溫補食物 竟容易上火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現代人因工作關係,長期熬夜或多飲咖啡,常感覺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大便較不易解或較硬,這類人屬燥熱體質。又因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在辦公室吹冷氣時間太久,缺乏運動,造成身體循環功能變差,容易疲勞,甚至太累時出現手腳冰冷等現象,符合者屬於氣虛體質。賴睿昕透露,燥熱加上氣虛體質即是所謂「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型的體質,這樣的人在小寒時節並不適合純粹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屬虛實夾雜,驟然用補,容易使病況加重。冬日進補如何吃? 中醫親授平補、涼補方法民眾冬天若想進補該如何吃?賴睿昕說,大家常吃的羊肉爐、薑母鴨都是溫補的食材,而麻油雞則因為麻油加熱的關係,屬於偏熱補食物,因此通常建議以「平補、涼補」較適宜,一般藥膳中常用的米酒與麻油都很燥熱,本身是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時節做藥膳時可以減量使用或不用。▸羊肉爐:因為羊肉較為溫熱,較不適合給燥熱體質的人吃,因此能改用性較寒的排骨來燉煮,可以加入沙參、玉竹等滋陰藥材調和。▸薑母鴨:薑母鴨因為使用大量薑片,可以暖胃、促進血液循環,並讓身體有溫暖感的作用。當改成涼補時,薑、米酒與麻油的份量要減少,涼補具有甘涼補陰作用,讓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節氣吃完薑母鴨後,不會出現燥熱、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而且具有清熱、涼血助睡眠的作用。▸麻油雞:其實麻油不熱,只是人們常將麻油與薑同煮,薑本性溫,故錯認麻油也熱。以中醫來看,麻油屬性味甘、平之物,功效潤燥滑腸,滋養肝腎,可使老人通便的功能,可用於病後虛弱、眩暈乏力等狀況。曾有古籍《本草從新》說:「麻油『涼血解毒,服之令人滑腸……』」,所以,麻油不熱,不用擔心上火,涼補可以把老薑改嫩薑。習俗要吃臘八粥 建議:可添入四神湯材料滋補古諺:「小寒大寒,準備過年。」在凜冽的寒風中,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小寒往往相伴臘八節,習俗要吃臘八粥,就是在米中添加各種穀物、果子,如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以微火燉煮,透過吃熱粥來取暖禦寒,賴睿昕建議,也可將四神湯的材料帶入,來個養生四神臘八粥。【四神臘八粥的做法】▸材料:蓬萊米80克,糯米80克,小米30克,薏仁30克,茯苓20 克,芡實20 克,蓮子40 克,山藥20 克,薏仁40 克(也可請中藥行直接包一份量)紅豆、綠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葡萄乾各適量 調味料:鹽(適量)、米酒(適量)。▸作法:1.將上述穀物以清水淘洗乾淨,除小米之外的其他穀物用水泡,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將各類穀物一同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3.將各類乾果輔料倒入鍋中,改文火邊攪動邊熬煮30分鐘待粥稠糯香時即可。補充穀物與堅果 可促進血管健康賴睿昕指出,小寒節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化,體重普遍超標,且今年冬天特別寒冷,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常成為民眾晚上聚餐的首選,鍋內帶皮羊肉、豬肉及雞肉脂肪豐富,過量食用可能會吃下太多飽和脂肪,難以控制血脂中的膽固醇,易使高血脂找上門,賴睿昕提到,高血脂為健康的隱形殺手,民眾就算罹患,平常也不會有很明顯的不適症狀,但它卻是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的致病因子。而臘八粥中添加許多穀物及堅果,多補充可增進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一頓火鍋涮8片豬五花熱量爆了!醫揪「9樣陷阱食材」害膝蓋受損 愛盤腿坐也遭殃
天氣轉涼,不少人已經開始準備要大啖熱呼呼的火鍋,而吃火鍋少不了選擇豐富及花樣多變的火鍋料。不過,火鍋的隱藏熱量陷阱很多,湯底+肉片+火鍋料,隨隨便便就超過1000大卡,想不發胖都難!火鍋發胖陷阱 恐影響膝蓋健康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醫師在《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新北板橋骨科脊椎專業 骨質疏鬆 骨折骨刺 微創手術》分享,身體每變胖1KG,對膝關節的負擔就會增加4-6KG,為了膝蓋健康,吃火鍋時還是稍稍忌口吧!肉類:‧豬五花(8片,約160g):614大卡‧牛五花(8片,約160g):518大卡建議多吃瘦肉、白肉,取代肥肉、紅肉加工火鍋料:‧貢丸(8顆):392大卡‧花枝丸(8顆):360大卡‧甜不辣(100g):200大卡‧燕丸(8顆):248大卡‧蛋餃(8顆):208大卡甜品:‧巧克力冰淇淋(2球):220大卡‧可樂(100cc) :51大卡 預防關節退化 牢記6招此外,陳鈺泓也分享過6招預防關節退化:1.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磨損。這就是為什麼國外過重的人很多都要坐輪椅,因為關節已支撐不了身體重量。2.少彎腰取物:盡量避免彎腰,如果要拿低處物品,可以蹲下拿取。3.吃抗發炎食物:建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Omega3等營養素,減少關節發炎症狀。4.膝蓋保暖:膝蓋本身脂肪少,膝蓋著涼會讓膝蓋的血液循環減弱,讓關節更僵硬痠痛。5.不盤腿:盤腿坐最傷膝蓋,膝關節過度彎曲,將承受體重8倍的壓力。6.不坐矮椅子:椅子太矮時,在起身和坐下時都會加重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延伸閱讀: ·天冷狂吃薑母鴨、羊肉爐!醫示警「愛加這些食材」會痛風 木耳、金針菇都中了 ·減肥吃鍋「加7樣食材」助腸胃蠕動、消水腫! 平價又有高營養價值 
-
2023-01-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年節返鄉、旅遊身體不適 藥師曝五大類常用藥品必備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民眾南來北往身體難免有不舒服的時候,這時醫療院所又多休診,藥師建議民眾可以於年節前備好五大類藥品,及時緩解症狀。五大類藥品分別是退燒止痛、消炎止痛、綜合感冒藥、止瀉藥及胃藥,另民眾也應備好快篩試劑,當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篩檢確定是否確診,以利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惡化。藥師易麗珍說,退燒止痛藥是如普拿疼等具有乙醯氨酚成分的藥品,因有退燒、發散作用,可以讓侵入身體的風邪發散,但若是喉嚨痛、身體痠痛等疼痛症狀,就必須服用消炎止痛藥品,此類藥品多含布洛芬成份,而綜合感冒藥是一定要備的,因感冒常有鼻塞、流鼻水,造成吸氧不足,引起頭暈、頭痛,此類藥品可以止咳化痰,緩解流鼻水、改善頭暈、頭痛,至於胃藥可以抑制胃酸、胃痙攣成分,緩解消化不良。年節期間,飲食大魚大肉或吃進不潔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症狀,止瀉藥也是必備,另民眾出遊長途搭車也應準備暈車藥,其多含有抗過敏、促進血液循環等成分為主,民眾自行服用指示用藥前應諮詢藥師,不要過度囤藥、服藥。至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易麗珍表示,年節期間仍須按時服藥,特別是人體血管為平滑肌,容易受到氣溫高低熱漲冷縮,如高血壓患南來北往時,因南部氣溫較高,抵達南部時血壓會比較平緩,但回到北部後氣溫較低,血壓容易飆高,所以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說,最簡單的備藥應包括解熱止痛、止瀉藥、綜合感冒藥、胃藥等,而慢性病患者用藥如果剛好是年節期間1月29日前吃完,可以於1月10日開始到社區領藥,以防年節期間無藥可用。沈采穎指出,除常用藥品需要準備外,民眾返鄉過節,最好隨身攜帶一些快篩試劑,主因是現在冬季為流感及新冠肺炎同時流行的時候,可是兩者症狀相似,如果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快篩確定是否確診,並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以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更加惡化。沈采穎說,民眾身體不適期間,最好少吃薑母鴨、麻油雞、酒精飲料等燥熱食物,主要是此類食物容易讓病毒更為活躍,建議身體不適時,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若民眾依藥盒指示服藥,如每天服藥三至四次,但服藥二天內症狀沒有好轉,應懷疑病症已無法用指示藥物緩解,建議應盡速就醫,不要延誤治療。
-
2022-12-25 醫療.皮膚
天冷整天待室內也會凍傷 醫提醒患處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
連日氣溫寒冷,未注意保暖小心凍傷!20多歲女性上班族,大多時間待在室內,近日右手關節開始紅腫熱痛,近2天還冷到發紫,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常好發凍瘡、凍傷及乾癢,尤以女性居多,即使一整天待在家,因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還低,也可能造成凍傷現象。冬季常見凍瘡、凍傷、乾癢等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凍瘡、凍傷較常發生在手指、腳趾、耳朵等部位,包括出現癢、痛、紅疹、紅斑等現象,好發族群為女性,及本身有免疫性疾病、周邊循環較差的民眾。趙昭明指出,不見得在高山、戶外才會被凍傷,待在室內有可能因為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低,一整天待在家「也會凍傷」,因此無論待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保暖,情況嚴重時務必要就醫。趙昭明表示,凍傷、凍瘡即為皮膚發炎反應,不一定呈現對稱性,有些人5隻手指都有,有些人則只有1、2根指頭紅腫或癢,也常與過敏搞混,需要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搭配藥膏治療,否則會持續很久,特別是循環不好的民眾,可能反覆發作。趙昭明提醒,凍瘡、凍傷患者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或用暖爐取暖,恐造成身體水分、油脂流失更快,使皮膚受傷情況更厲害。建議民眾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維持血管平衡流通狀態,不要讓血管急速收縮,平時可透過戴棉質手套,即可達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冬季乾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趙昭明指出,因皮膚表層皮脂水分大量流失,皮膚的保護膜已經受損,若沒有將皮膚發炎情況作改善,即使民眾擦乳液,效果也有限,建議應就醫吃抗組織胺、擦輕微類固醇藥膏,將皮膚保護層修復後,在擦乳液保護才有效果。趙昭明指出,近日天氣寒冷,頭皮血液循環較差,能供給毛髮的養分較少,使得民眾掉髮問題也特別多,增加約1成比例。此外秋冬也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季節,另外就是脂漏性皮膚炎,例如酒糟、紅斑患者也增加。趙昭明也觀察,近來不少民眾打新冠疫苗、確診後體質跟著改變,不敏感的皮膚變得敏感,敏感病人的皮膚敏感更加厲害,今年門診乾癢症患者相較去年增加2成,包括四肢、身體搔癢,甚至頭皮搔癢,尤以慢性病、免疫功能差、腎功能不佳、糖尿病患者反應更厲害。針對冬季皮膚保養,趙昭明建議三方法,包括增強身體免疫力、做好保暖以及充足睡眠。天冷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等,建議不要過量,湯也不要喝太多;建議穿棉質衣服保暖,避免麻質、毛料、尼龍等質地較容易刺激皮膚;民眾建議在12點前入睡。而民眾若想冬天泡溫泉,建議頻率不要過多、時間不要太長,加強油性保濕乳液。
-
2022-12-23 醫療.中醫
冬至溫補別燥補小心上火!中醫院長教進補重點,4穴位可祛寒
冬至是24節氣中最寒之時,民眾除了吃湯圓外,也多更注重進補養生。吳明珠診所院長吳明珠中醫師指出冬至進補的重點,告訴大家如何更有效的進補,日常也可透過穴位按摩祛寒,讓身體更加暖和。冬至是陰氣、寒氣最強之時,中醫院長提醒留意3大疾病! 吳明珠院長表示,冬至是個陰轉陽的時期,此時陰氣、寒氣最強,過冬至後陽氣才會漸漸提升。寒氣易攻擊關節、呼吸道、心腦血管系統,民眾就常容易有肩頸痠痛、腰酸背痛、膝蓋疼痛、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咳嗽。也因為寒氣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也就容易提升,常會聽到血壓飆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 吳明珠院長也特別提醒,民眾常見認為冬天、天冷之際需防範的就是低溫,但須注意的也包括溫差,以免血管急速收縮而引起中風、心肌梗塞,除了像是出門、運動、溫泉這類民眾較常注意到的,其他也包括進出開暖氣的房間、進出浴廁、離開被窩、吃完鍋物等,凡有溫差變化較明顯的都得留意。 冬至溫補別燥補,小心上火 吳明珠教進補重點更養生! 適度溫補助提升體內陽氣:吳明珠院長表示,冬至既然是寒氣最強之時,養生和進補的重點,自然就會著重在提升體內陽氣、蓄積能量。衣物穿著方面建議合身,不宜太緊,以利血循暢通。飲食方面適合溫補暖身,如羊肉、蔥、薑、蒜、人參、栗子、黑木耳、芝麻、南瓜等,而像是以上述調味的雞肉、鴨肉也很適合,適度添酒的麻油雞、薑母鴨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燥補反而容易上火惹病上身:但即便是進補,也需注意不宜燥熱。吳明珠院長強調,冬季、冬至進補重點在「溫補」而非「燥補」,因此鍋類飲食留意避免添酒過度、太多調味、麻辣、重口味等,以天然辛香料為主較佳。太多刺激的食物只是短暫的取暖,反而提升不必要的火氣、讓身體上火,增添各項疾病的風險,這尤其是有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的族群更要留意,盡量避免喝這類重口味的湯。 燥補後可吃些稍寒的食物調和:若真天冷想吃些麻辣等重口味鍋物或食物,吳明珠院長也建議吃完後做些調和,既然麻辣鍋易上火,餐後便吃些稍有寒氣的食物降降火,例如白蘿蔔、白菜、蓮藕、水梨等蔬果,也增添膳食纖維、顧及腸道。 進補前先了解自身體質會更好:當然,每個人的體質都會有所不同,適合的進補方式也會不盡相同,吳明珠院長也呼籲,若需真的達到適合自己的進補方式,還是先讓中醫師看看,如此補得更到位。 提升體內陽氣、蓄積能量!中醫教4穴位有助祛寒暖身。 吳明珠院長也建議,冬至、天冷之時可多按按幾個穴道,例如腳底板前約1/3中央凹陷處的湧泉穴、內踝頂點後方凹陷處的太溪穴、內腳頂點向上4指幅寬凹陷處的三陰交穴、踝肚臍下方約4指幅寬的關元穴等,有助增添體內陽氣,避免發寒。冬至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度合理的進補、養生,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中醫推6食材,吹風機吹2穴位可怯寒。 .中醫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22 養生.聰明飲食
冬至吃湯圓 營養師建議加麥芽、羅漢果替代糖
今天「冬至」,吃湯圓、薑母鴨是民眾喜愛的進補方式。湯圓由糯米製成,食用過多恐造成腸胃負擔,藥師建議,可將「中藥材」加入湯圓中,若購買市售湯圓可以麥芽等具甜味的中藥替代紅糖,減少糖分攝取,過節同時也能兼顧健康。冬至氣溫寒冷,台灣民眾會吃一碗湯圓應景,更有冬至吃湯圓長一歲的習俗。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指出,民眾多半購買市售湯圓回家煮,根據營養師計算,1顆包餡芝麻湯圓相當於10顆小湯圓的熱量,吃了4顆芝麻湯圓等於吃進一碗白飯的熱量,因此若吃了一碗湯圓,當天吃的飯量應降低一些,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飲用甜湯時,糖分的攝取不可避免,但高血糖的民眾要特別注意。王儀絜說,羅漢果、麥芽都是相當好的代糖,不僅對於長新冠後遺症「咳、喘」有舒緩效果,天冷支氣管敏感的人也適合服用。王儀絜指出,煮湯圓時可以羅漢果、麥芽替代紅糖的添加,利用麥芽「消積食」的特性,減低糯米對於腸胃道的影響,同時健脾胃;羅漢果中的羅漢果醣苷屬於甜味劑,能提供甜味又不影響血糖波動,更有清熱潤肺、止咳功能。建議煮湯圓方法,可以2公升的水,加入10公克麥芽、20公克羅漢果,打碎後裝入過濾袋與湯圓一併熬煮。冬至進補不可或缺的薑母鴨,濃濃的酒香搭上麻油爆香過的湯頭,喝上一口讓人暖到脾胃。不過,王儀絜提醒,市售薑母鴨多配有「黃耆、桂枝、花椒、丁香」等燥熱藥材,風熱型感冒民眾應避免食用,以免喉嚨痛、黃鼻涕、黃痰等發炎症狀加劇。當歸、川芎、老薑及酒有活血溫經作用,麻油有刺激子宮收縮作用,恐造成女性經期出血量大增,應避免過量攝取,孕期的女子也要注意不可多食,尤其酒類應盡量不碰。
-
2022-12-22 養生.抗老養生
冬至不一定吃湯圓,這些食物也能顧腎氣!養生4原則,保暖首重「頭、腳」
一到冬至除了吃湯圓之外,也是進補祭五臟廟的好時機,然而在冬至過後就會有不少腸胃不適、嘴破、口乾、便祕、痘痘暴增、皮膚癢甚至是失眠的患者來報到。沒錯,這些都是沒有忌口或亂補補錯造成的,那麼在冬至到底該如何吃得開心又吃得養生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冬至後 陰氣漸衰、陽氣漸盛冬至,是一年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全年裡日照最短的一天,這天太陽繞行到南迴歸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日照向北迴轉,白晝漸長,黑夜漸短,氣溫也隨之漸漸回溫,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史記.律出》云:「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始旺盛,大地醞釀著無限生機,意謂春回大地。冬至進補 營養過剩別再隨意補進補的習俗則是由於以往農業社會,歷經春、夏、秋三季的農耕後勞力支出過多,但糧食取得不易、營養補給往往不足,因此趁冬藏時休養進補來修復五臟六腑。冬至為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天地萬物陽氣初生,人體內也是陽氣初動,古人相信如果能把握這個時間點精心調養,使先天陽氣豐滿充足,便有助於新的一年祛病延年。一說到進補,大家一定馬上想到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等,不過,現代人營養攝取狀況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現代人大多是營養過剩,若再隨意進補很容易「補過頭」而上火, 所以進補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不適合進補的體質•「脾胃濕熱」型:平時大魚大肉,大多是中廣型身材,體脂肪偏高,大便黏膩、口氣重。•「肝火旺盛」型:壓力大、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嘴破舌頭破、易怒,進補反而是火上加油。•「氣血過虛」型:像是剛生產完或是經歷大手術後,中醫有句話是「虛不受補」,吃豐盛油膩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而脹氣、便秘。適合進補的體質•「陽氣虛弱」者: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畏寒怕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 ,女性則可能有月經量偏少、容易經痛•「患有季節性疾病」者:易在冬天好發氣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炎等,冬至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使得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作。•「年老體弱」者:老人、經常感冒者、貧血等虛損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但三高或心臟病的患者應避免,否則容易導致血壓飆升,進補不成反倒加重身體負擔。一般而言進補還是以「平補」、「清補」為主,可以用蘿蔔、山藥、冬瓜或是少量參鬚來燉煮雞湯,不用熱性的藥材,而用平和的藥材薑片、大棗、枸杞、杜仲、荸薺等燉湯,食材方面使用烏骨雞可健脾補肝腎,同時有蛋白質豐富、脂肪負擔較低的特性,而素食者可以各種菇類替代,因其含豐富多醣體、胺基酸,可增加身體免疫力。除了食補,冬至養生也可以這樣做1.去寒就溫 ,保衛陽氣《內經》說冬天養生重「去寒就溫」,也就是保暖,身體暖了,氣血就會暢通。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風從頸後入」,所以保暖首重「頭和腳」,襪子和圍巾絕對不可少!2.早臥晚起,切忌熬夜《內經》主張冬天應「早臥晚起」,和天地陽氣同步。冬天要早睡,起床則要等到陽氣回溫、日光照臨大地時。俗話說「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睡眠是人體養精蓄銳、儲存能量的一種方式,太晚入睡容易使陽氣下降,影響身體後續調理。3.養腎防寒,固本養陽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補養腎精腎氣至關重要。泡腳是很好的補腎方法,尤其適合怕冷、四肢冰冷、易感冒的人。黑色食物對應腎臟,比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烏骨雞、黑海參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燥不膩是入腎補腎好食材。 4.避開生冷食物飲料生冷食材多屬陰,冬至食用易損傷脾腎陽氣,換句話說吃了生冷食物會需要消耗更多體內的氣血能量來消化。看了這麼多冬至進補原則與禁忌,還有推薦食材,是不是想來一碗暖暖補湯好好犒賞五臟廟了呢?雖然冬天進補對養生很重要,還是別忘了注意食用量,適量吃才能真的清爽養生,過一個健康不發胖的冬至哦!
-
2022-12-22 養生.聰明飲食
冬至進補要注意 3類人最好別碰薑母鴨
明日就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吃湯圓、薑母鴨都是民眾喜愛的進補方式。湯圓由糯米製成,食用過多恐造成腸胃負擔,藥師建議,可將「中藥材」加入湯圓中,若購買市售湯圓也可以麥芽等具甜味的中藥替代紅糖,減少糖份的攝取,過節同時也能兼顧健康。今年冬至氣溫將非常寒冷,台灣民眾都會吃上一碗湯圓應景,更有許多湯圓商家一年只限定在冬至檔期販售,冬至吃湯圓長一歲的習俗,讓親友們的過節日氣氛增添許多。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指出,民眾多半購買市售湯圓回家煮,根據營養師的計算,1顆包餡的芝麻湯圓相當於10顆小湯圓的熱量,吃了4粒芝麻湯圓約等於吃進一碗白飯的熱量,因此,若吃了一碗湯圓,當天吃的飯量可以相對降低一些,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飲用甜湯時,糖分的攝取更是不可避免,不過高血糖的民眾要特別注意。王儀絜建議,「羅漢果、麥芽」都是相當好的代糖,不僅對於常見的長新冠後遺症「咳、喘」有舒緩的效果,天氣冷支氣管敏感的人也相當適合服用;因此,煮湯圓的時候就可以替代紅糖的添加,利用麥芽「消積食」的特性,減低糯米對於腸胃道的影響,同時又能夠健脾胃。王儀絜說明,羅漢果中的羅漢果醣苷屬於甜味劑,能提供甜味又不影響血糖波動,天然代糖可減少吃醣類攝取的負擔,更有清熱潤肺、止咳功能;比例上以2公升的水為例,可加入10公克麥芽、20公克羅漢果,打碎後裝入過濾紙袋與湯圓一併熬煮。若是親子在家過冬至,一同手作湯圓。王儀絜則提供一劑「妙方」,可在糯米糰中加入「茯苓、芡實、蓮子和山藥」磨製而成的四神粉,不僅可以稍微降低黏牙問題,還能助消化。冬至進補中不可或缺的薑母鴨,濃濃的酒香搭上麻油爆香過的湯頭,喝上一口讓人暖到脾胃。不過,王儀絜提醒,市售的薑母鴨中多配有「黃耆、桂枝、花椒、丁香」等燥熱的藥材,風熱型感冒民眾應避免食用,避免喉嚨痛、黃鼻涕、黃痰等不適的發炎症狀加劇。黃儀絜指出,當歸、川芎或是老薑及酒,皆有活血溫經作用,麻油則有刺激子宮收縮作用,恐造成女性經期出血量大增,應避免過量攝取;同時,孕期的女子也要注意不可多食,尤其酒類應該盡量不碰。
-
2022-12-21 醫療.中醫
冬至吃溫性蔬菜 也能驅寒暖身
這幾天低溫寒流壟罩全台,氣象局持續發出低溫特報,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明天冬至,嘉義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蔡盈盈指出,食用偏溫性蔬菜,也可以達到驅寒暖身的效果。蔡盈盈表示,習俗上,民眾會在冬至吃補養生,常吃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進補。但是現代人飲食並不如古代匱乏,反而常過度攝取,因此,為了養生而食用高油高鹽料理,對健康並沒有幫助。門診時,常有病患詢問蔬菜是否偏寒性,其實不是所有的蔬果都是寒性,適當攝取溫性的蔬菜,更可以讓您在冬日裡身體溫暖又沒有負擔。蔡盈盈說,最常為人熟知的溫性蔬菜,非薑莫屬,湯品中加入薑片,或用嫩薑切片切絲炒菜,就不用擔心蔬菜的寒性,可以放心食用。有一些蔬菜辛香料是偏溫性的,例如九層塔、茴香、南瓜、韭菜、洋蔥、蔥、香菜、蒜頭等,食用這些蔬菜也可以達到驅寒暖身的效果。其中茴香有暖胃理氣、助消化效果,很適合這個時節食用的蔬菜。蔡盈盈推薦一道「麻油茴香炒蛋」,大家可以動手烹調吃吃看。麻油茴香炒蛋食材:茴香適量、薑適量、雞蛋、枸杞少許、苦茶油少許、麻油少許作法:茴香洗淨切段、薑切絲備用,鍋中用苦茶油炒香薑絲,再放入茴香,加入少數水拌炒至熟後,倒入打散的蛋液,煎至金黃後起鍋,撒上枸杞和淋上麻油少許。
-
2022-12-19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進補怎麼吃才正確?中醫告訴你需要注意2重點
一年四季都可以補,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根據中醫觀點,建議依據體質和醫囑來進補。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四季會有分別適合的中藥種類,比如春天以辛散為主,夏天以清涼為主,秋天應用溫潤,冬季寒氣重、陽氣少,進補多半是指溫補而言。體質虛寒者適合進補溫補有祛寒溫裡的作用,對於改善體寒、手腳冰冷等症狀,就非常適合,尤其在冬季容易生病的患者,就更需考慮進補,用以加強體質;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補的方式,僅適合體質虛寒的民眾。在營養充分的現代社會中,其實真正需要進補的人不多,某些天生羸弱易疲倦的族群、年紀大身體虛弱的朋友,或者是長期間體力透支、大病久不癒的患者,才有可能需要用到進補的方式;否則,一般民眾建議依照節氣或民俗,在冬至或春節時,稍稍進補一下就可以。應避免過量攝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建議,進補湯品為保養身體之用,應避免過量攝取,建議每週星期多1~2碗,尤其滋補食材多屬熱性,吃多容易上火、燥熱,記得適時補充水分。如果進補當正餐,建議搭配全穀類、葉菜類,以及蔬菜、水果,增加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進補的湯品含有油脂、鹽分較多,每次進食量宜適量、分次或是多人分食,自行烹煮時建議選用低脂、去皮、去肥肉的肉品,並將肉類川燙,清除浮油後,再加藥材燉煮。延伸閱讀: 。氣溫狂降!營養師公開「進補防胖4大須知」 2種人湯少喝。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
2022-12-18 醫療.中醫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中醫推6種溫養食材及吹風機吹2穴位怯寒
冬季人們開始進補,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都是常見食補。不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提醒,冬季若要進補建議經專業中醫師根據體質開立藥材為佳,也有許多生活撇步有助怯寒,像是用吹風機吹吹穴位就是很好的方法!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別亂補!中醫推6種補腎、溫養食材。許芳綺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往往營養過剩,冬季進補未必需要當歸羊肉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來大補氣血。而像是平常就因工作、生活、熬夜使身體呈現陰虛陽亢的狀態,或是感冒、皮膚發炎、生理期時,也都更不建議吃這些容易上火的補湯。 許芳綺中醫師建議,中醫認為冬季與腎相對應,冬季養生首重在養腎,飲食可攝取一些補腎、溫養的食材,例如黑芝麻、黑木耳、海帶、堅果、南瓜、桂圓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因工作、生活等陰虛陽亢者可選性質較平和的四神湯。體質人人有所不同,冬季進補還是應先由專業中醫師檢查,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藥材。 冬季易引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中醫教簡單6撇步有助防範!在日常生活方面,許芳綺中醫師也表示,由於冬季寒冷、早晚溫差較大,較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發作,因此平時就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面、脖子、四肢末梢等處。建議早睡晚起以待陽光,晚上11點以前入睡佳,早上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也提醒年長者剛睡醒別直接離開溫暖的被窩,先在被子裡動一動暖身後再起身,再穿上睡前放在床頭邊的外套、毛線帽,如使有助於避免溫差太大而引起中風或氣喘等問題。 平時也可以在有溫暖陽光的時候進行緩和的運動,例如散步、瑜珈、太極拳、八段錦等,讓陽光照在後上背以及後頸部的大椎穴,可養護自身的陽氣。寒流來時也可以用吹風機吹湧泉穴和大椎穴保暖,有助怯寒。 冬季癢別只擦藥治標不治本,中醫依體質治療達內外同治!冬季癢也是冬季常見問題,不論是乾冷之時、泡溫泉或洗熱水澡過度搓洗、疫情期間不得以使用較多酒精等,都容易使得皮脂腺分泌油脂降低甚至消失、皮膚水分散失,搔癢難耐若抓破形成傷口,還得留意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可能惡化。 許芳綺中醫師提醒,冬季更應重視保濕,保護皮膚、減少刺激,皮膚乾燥時可擦無香精的潤膚乳液保養,但藥膏或消炎止痛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是應從身體內在調理進行改善,依個人體質開立適合的中藥、搭配潤膚、止癢的紫雲膏修復皮膚,以達內外同時治療的效果。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先養好,春天才不易生病!許芳綺中醫師呼籲,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若不收藏精氣,等到春天到來便容易因自身正氣不足而容易生病。提醒冬季應注重養生,好等待春天到來有健康的身體迎接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中醫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防範天冷、溫差釀猝死!醫教6招保養心血管降低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17 焦點.元氣新聞
寒流襲台!醫師籲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落實保暖
入冬首波寒流將報到,氣溫驟降對長輩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一大考驗,花蓮縣消防局近日接獲3件OHCA案件,醫師提醒,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要做好血壓監測,落實保暖。花蓮縣消防局統計14日至15日上午10時,共接獲3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年齡落在50歲至92歲,3人皆未送醫,確切病因仍有待釐清。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落實保暖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氣溫驟降,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做好血壓監測、飲食控制,務必要按時服藥及落實保暖。陳翰興表示,睡醒後別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關節、暖和身體後再下床,若有開暖氣、暖爐設備,建議室內及戶外溫度溫差維持5至7度,避免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陳翰興指出,若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況,很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平舉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中風徵兆,要及早就醫。吃鍋進補 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忌口另外,民眾喜歡趁天冷吃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進補。陳翰興提醒,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過量攝取會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風險;建議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與忌口。欲追雪者 注意2件事對有計劃上山追雪的民眾,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楊凱迪提醒,海拔超過2500公尺以上,容易因低壓、低氧的環境,出現疲累、喘、頭暈、頭痛、想吐等症狀,建議除了備足保暖衣物,剛到高海拔地區時,應先休息,待身體適應氣溫環境後再開始活動。
-
2022-12-15 醫療.婦產科
中年女經痛吃補不見好 中醫籲生理期飲食宜清淡
台南一名48歲女子因想改善經痛、手腳冰冷等情況,冬季頻繁食用麻油雞、薑母鴨進補,吃完症狀卻更明顯,經中醫調理逐漸緩解,醫師建議,女性生理期飲食應以清淡為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名病患平常容易手腳冰冷,每次生理期來潮時常感腰痠、腹痛與頭暈,嚴重時甚至需請假休息,加上年紀已近更年期,生理期來潮時間逐漸不固定,且症狀在天氣冷時更嚴重。許晉嘉表示,病患為了想改善這些症狀,天氣較冷時就頻繁食用麻油雞、薑母鴨等食補,但每次吃完症狀卻更明顯,後來決定尋求中醫調理,經診斷後給予藥物配合飲食衛教及運動調理,最近幾次生理期症狀逐漸緩解,手腳也不再常冷冰冰。許晉嘉指出,入冬後氣溫下降,許多人喜歡吃補養生,有些女性會像這名病患一補就出事,如有生理期來潮時經量突然大增、經期提前或延後、排便不順甚至嚴重腹痛等情況,可能就不適合吃屬性偏熱的食補。許晉嘉指出,冬日常見的食補整體而言多偏熱,這些熱性食物若給燥熱體質的人食用,容易出現嚴重口乾舌燥、頭暈、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從中醫觀點來看,生理期前及行經期間較不適合進補,尤其體質燥熱或有子宮病變的病人更不適合大補,經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許晉嘉指出,體質的判斷不能依賴單一症狀,切勿單純因怕冷或常手腳冷,就直斷自己是虛寒體質,可尋求中醫師協助診斷。
-
2022-12-07 養生.抗老養生
「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約在每年12/6-12/8之間。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1-2成,所以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特別是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冬季飲食偏好重鹹重辣,如麻辣鍋、薑母鴨等,加上身體活動度下降,會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三高的患者應每日監控血壓、血糖,並按時服藥,出外運動、泡溫泉時應避免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冬季養身秘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我們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又在《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一方面養足精神,更可以避開夜晚及清晨最寒冷的時段。冬季保暖首重頭腳,以中醫觀點來看:「頭為諸陽會,寒從腳下生。」除了多添加衣物之外,出門多戴頂毛帽、穿雙厚襪子,更能防止風寒入侵體內,晚上以溫熱水泡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中醫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中醫稱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在這邊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子宮)的功用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冬令進補停看聽,你的體質適合嗎?冬天的街道總是充滿著撲鼻的中藥香,也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常見的藥膳如薑母鴨、當歸羊肉湯、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等,民眾常會有以下疑慮:「哪種藥膳適合我? 我的體質適合吃補嗎?」以下幫大家簡單的分成兩類:1.不適宜進補的體質: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口瘡、便祕、臉頰冒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發炎性疾病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若屬於此類的民眾抗拒不了美食的誘惑,建議可在藥膳裡多加點蔬菜及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2.適宜進補的體質: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此類患者進補時也不宜過度食用,適性適量即可,中醫有所謂「虛不受補」之說,意即不是身體虛就可以不忌口的亂吃補,小心導致上火及體內痰熱、濕熱堆積,造成脾胃運化的問題。現代人普遍營養均衡、甚至過剩,建議進補時機可以選在寒流報到時,以一星期不超過3天為度,適當的進補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的原則。提醒您,若對於藥膳飲食或體質上有疑慮,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來替您辯證論治,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食補藥膳。
-
2022-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薑母鴨用什麼鴨才對?教你「這樣煮」最好吃!加碼禁忌、功效一次看
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冬季必吃的藥膳進補鍋物,先考考你對薑母鴨的瞭解夠多嗎?薑母鴨該怎麼煮?要用什麼鴨煮才對?到底薑跟鴨怎麼挑最好吃?配料要準備哪些?又有哪些人不適合吃呢?為您整理秋冬食補「薑母鴨7大QA」美味一次看。鴨肉的營養價值? 鴨肉不僅熱量較低、脂肪少,蛋白質含量更是完全不輸給豬、雞、牛等肉品,亦富含維生素A、B群;與等重的雞、豬肉相比,鴨肉的維生素A含量幾乎多了1倍。 且鴨肉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高達5%。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涼,除了平常就容易腹瀉的人,要少吃外,非常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食用。薑母鴨怎麼煮? 薑母鴨中的薑母,其實指的就是老薑。老薑性溫熱,剛好可以搭配性偏涼的鴨肉,達到中和溫補的功效。只要跟著以下食譜6步驟,就能自己在家煮出一鍋美味的薑母鴨! 材料:鴨1隻、米酒、麻油、薑母(老薑)、冰糖、黨參、當歸、川芎、黃耆、桂枝、枸杞作法步驟:先將鴨川燙至半熟,再剁成塊狀 用麻油將薑母爆香 放入剁好的鴨,大火炒至鴨肉表面些許焦,放入電鍋 再將中藥材、冰糖、米酒、水放入電鍋中,燉熟 食用時依個人喜好放入新鮮食材,如高麗菜、金針菇、豆皮、米血等 沾醬可用辣豆瓣或是辣豆腐乳薑母鴨的熱量有多少? 其實薑母鴨所搭配的藥膳,幾乎沒有熱量,但薑母鴨每吃一次,要當心的是火鍋料如豆皮、丸類等加工食品,也會一起吃下肚,熱量通常都會超過1,000大卡,建議一個月吃1次為佳。此外也要特別注意鈉含量恐超標,以國民健康署建議1天可攝取的鈉含量為2,400毫克,但薑母鴨有可能吃一次鈉含量就高達10公克,因此吃完薑母鴨後幾天一定要多喝水,幫助代謝排除鈉含量。薑母鴨該使用什麼鴨? 煮薑母鴨時所使用的鴨,其實就是一般最常聽到的紅面番鴨。而薑母鴨的命名,指的是「薑母」跟「鴨」的綜稱,而非是指「薑」跟「母鴨」;也因為公鴨肉質較硬、纖維粗,肉較耐煮不爛,所以薑母鴨其實較常使用公鴨烹煮,母鴨則當成一般肉鴨食用。薑母鴨功效和好處? 薑母鴨最適合寒流來時,食用以滋補身體,不僅可以祛寒,常見所搭配的中藥也可達成相得益彰的功效,對身體的好處如下:薑母爆炒,可以達到驅寒暖身的作用,因為薑母可發表散寒、宣肺氣 黨參性味甘平,主要作用為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微溫,能助胃氣、固脾表、補中氣、升清氣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活血、為血中的氣藥 當歸性溫味甘辛、微苦,與川芎合用具有補血行氣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溫,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38.html】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今天是「立冬」,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立冬之後,陽氣收、陰氣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節氣與陰陽相關,人的生活作息調養受到節氣影響,中醫講求順應自然,立冬後適合早睡晚起、維持平穩情緒,作息的調整非常重要,可透過飲食、按摩,逐步適應。● 身體隨節氣變化 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蘇柏璇表示,節氣演變,人體代謝也會跟著變化,立冬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會拉到八小時,冬季熬夜對於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相對會受到影響,冬季精神也比較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蘇柏璇表示,年紀大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因此不建議劇烈運動,但白天可曬太陽或熱敷,晚上建議可以泡腳,但不要加重上半身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晚上應讓氣血循環往下走,不僅睡得好,也能加強末梢循環。● 立冬別亂補 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蘇柏璇表示,進補分為平補、溫補、涼補,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但不建議天天補,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過度進補反而燥熱,導致便秘等。蘇柏璇表示,除了虛寒體質,還有一種「陽虛體質」,四肢掌心溫度低,如果一路涼到手肘、膝蓋,同時也相對於一般人怕冷,不只可以溫補,還建議平時可以多吃補氣、補血的飲品或食材,如黑芝麻、紅棗、桂圓等。平補適合所有人,只要均衡飲食即可;涼補則適合燥熱體質者,如頻長痘痘、口乾舌燥、便秘、女性白帶稠且有味道,可多吃白木耳蓮子湯、麥門冬等。蘇柏璇表示,冬天調理身體不是只有溫補一條路,應該要針對不同體質作調整。● 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相較於年輕人,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蘇柏璇表示,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他也提醒,按摩最好的時刻也是在精神好的時候,疲憊時按摩,身體反而無法承受外力,按完會更累。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補冬做不好反惡化 中醫師:疫後千萬別亂補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天的開始。在台灣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許多人迫不急待今晚就要去大啖麻油雞、薑母鴨。但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提醒,出現嘴乾、嘴破、喉嚨痛的「虛火」者不適合補之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疫後者也千萬別亂吃,小心補過頭。陳麒方表示,以中醫學理來說,雖然最冷的時間點落在冬至前後,但一年當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是季節交替的日子。而在四立前一兩天是「四絕日」,天氣的乾濕冷熱和溫差變化大,尤其次立夏、立冬更是寒熱轉換時間點。過去民間習俗會在立冬進補,作為一年辛勞給身體的犒賞,以恢復元氣。陳麒方說,因為過去農業社會,立冬是需要儲備能量的時候,因此有此補養的習慣。但現代人生活型態不大一樣,不需要特別儲備能量,也不需要特別進補。他說,除非是精神體力不佳、胃口不好、怎麼睡都睡不飽,或是腸胃不佳,如容易便秘或拉肚子對天氣變化較敏感、「體虛」的人,才需要適度滋補。可在食材中加入薑、當歸、茴香等溫熱的藥材,並用米酒烹煮,讓藥力更容易發揮。但是陳麒方提醒,有些民眾雖然身體疲憊,但有嘴乾、嘴破、喉嚨痛等症狀,表示體內正在發炎,屬於「虛火」的狀況,反而不可吃溫熱的藥膳進補。另外,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流行,還有許多人染疫。他也提醒,疫後也千萬不要因為立冬而跟著去「補冬」。陳麒方說,不論是《傷寒論》的「差後勞復」或是孫思邈《千金方》談食禁的篇章中都提到類似的論述,外感要治療、清餘邪,就需要「引邪外出」。像是新冠肺炎一類的外感,染疫後還使用溫熱的藥材補身,反而封住外出的路,讓餘邪留體內,造成病情惡化。他說,這些人可食用添加茯苓、芡實等平性藥材、較平緩的四神湯,或是不加藥材的雞湯、滴雞精等,補充營養,又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不是每個人都可補!中醫師:3種體質的人當心反效果
立冬補冬的由來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而民間也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就是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養精蓄銳為年後做準備。可是現今已非傳統農業社會,需要依靠大量勞力,滿街的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讓人隨時食指大動,卻又時常聽到民眾吃補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青少年吃補結果冒痘痘,青壯年吃補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銀髮族吃補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皆是提醒民眾補錯了更傷身,失去了進補養生的初衷。到底該怎麼進補才是正確的呢?如何正確進補1.了解自身體質與藥膳種類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依素體體質區分:「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我們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 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 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但提醒民眾,體質偏寒或偏熱性,主要是由身體表現而論,但實際狀況還是需要由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定。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例如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或米酒,食物屬性也有可能改變。2.哪些情況要小心進補提醒民眾如果處於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例如①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③燥熱體質(陰虛內熱)等,則需要避免進補或詢問醫師調整食材種類,以免造成身體不適。進補吃過頭,腸胃不適怎麼辦面對美食佳餚,一不小心吃多引發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這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和搭配茶飲來改善症狀。1.按摩腹部穴位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可以找肚臍上下左右附近穴位為按壓點,局部點按輕柔,或是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按摩腹部也行。① 天樞:肚臍左右2寸(三指幅)② 大橫:肚臍左右左右4寸③ 水份:肚臍上方1寸(拇指寬)④ 下脘:肚臍上方上方2寸⑤ 中脘:肚臍上方上方4寸⑥ 氣海:肚臍下方1.5寸⑦ 關元:肚臍下方下方3寸2.按摩肢體穴位能助消化解不適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① 合谷穴: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當拇指、食指兩指併合時,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② 內關穴:位於腕關節內側,腕橫紋上量三指寬(2寸),兩筋之間。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噁心嘔吐。③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向下3大約四指寬處。3.茶飲將所有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進茶壺中。第1泡,先用少量的水沖洗藥材倒出;第2泡,用600毫升的溫熱水,悶泡10~15分鐘,藥材可重覆加水回沖,直到沒有味道為止。① 山楂陳皮茶山楂健脾開胃、陳皮理氣燥濕化痰化痰、甘草調和藥性。② 玫瑰花茶玫瑰花芳香疏泄,有疏肝解鬱、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之功。當有胸脅脘腹脹痛或嘔噁食少症狀,可以使用泡茶消除不適。民眾雖可嘗試以上茶飲來緩解腸胃不適症狀,不過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建議還是由您的中醫師為您把關最安心。
-
2022-09-25 養生.聰明飲食
顛覆你的想像!一直以為只是配角能增加香氣,3種天然香料竟然這麼營養
魯肉時一定會用到的八角,很多人都會忽視它的存在;吃鹽酥雞一定會加的九層塔,居然可以緩解頭痛;用來去除腥味的薑,原來也具有保健功能。【八角】溫腎暖肝、消炎止痛八角是滷包裡都會出現的調味料,包含的茴香醚、茴香酮是揮發性成分,由於味道濃厚,可減少鹽巴與醬油的使用。在中醫觀點來看,八角具消炎、止痛作用,可溫腎暖肝、散寒止痛,對於受風寒、腎虛腰痛的患者,可適量使用。【九層塔】活血、舒緩頭痛九層塔含有一些揮發性成分,中醫觀點來看,對活血、頭痛、脹氣、月經不調都有幫助,在料理上則扮演去油解膩的角色。提醒大家,網路上流傳九層塔含有致癌物質「黃樟素」,其實是翻譯的錯誤,衛福部已經澄清,事實上,九層塔的成分Eugenol是「丁香酚」而非黃樟素,而丁香酚非致癌物質,民眾不用恐慌。【薑】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薑是中式料理中常用的辛香料,扮演著「食物香水」的角色,成分中的薑油桐、薑油酚是產生香氣的來源,這兩個成分可促進食慾,也可去除食物的腥味。根據研究,生薑的抗氧化成分非常高,薑醇類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結,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有抗發炎的作用。薑又分為嫩薑和老薑,生長8到12月的就是老薑,辣度比較重,刺激血液循環效果比較好,常會在薑母鴨料理中看到老薑的蹤跡,不過,吃太多會有腸胃道問題。延伸閱讀:。吃蔥白緩解感冒症狀?生薑提升代謝力? 專家揭「食用禁宜」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2-04-3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好時節早睡少吃酸!春天常見疾病與如何緩解治療?
前陣子還經歷了不到10度的寒流,最近已經熱到快要穿不住外套了。沒錯,這就是一個天氣多變的狀況,也就是春天來囉!中醫角度認為,春天人體的代謝會慢慢增加,這都是屬於「肝臟」疏泄的功能。肝臟的疏泄如果不夠呢或是太過的話,都會造成一些問題喔!像是外在的皮毛和腠理,防禦力可能會不夠,內在的火氣可能被引動起來,像是風邪、感冒或是過敏性的問題,就會在這個時候找上你。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有哪些春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有要怎麼吃,才可以提高免疫力,一起來看看吧!在中醫來講,春是一個風邪多發的季節,風邪可以想像是,一個多變的狀況,例如外在刺激變多、病邪開始侵襲身體的狀況變多,這都是屬於風邪!在春天來講,對應到五行是屬於肝跟木,那肝本身就一是個疏泄調節的臟器,那木可以想像,從土裡長出來,一路生長並開枝散葉的形象,那對應到人體這個肝木跟風邪的狀況,就容易侵犯到我們的頭面、五官、四肢等。所以在內經來說,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跟衄就是對應到鼻子,鼻子的過敏、鼻塞、流鼻血的症狀。春天常見疾病有哪些,大致可分4項疾病:1、過敏性症狀:像是氣喘、鼻炎、頭面的眼睛結膜炎,與溫度調節變化有關係,春天開始與春暖花開的情形以及生物繁衍越來越多,這些刺激的來源,都容易造成過敏。2、感冒、腸胃炎:隨著天氣回暖,人與人接觸變多傳染的機率增加。3、外在刺激:容易影響到自律神經,也可能影響到情緒起伏,對中醫來說這屬於肝病的範圍,要注意中醫的肝跟西醫的肝是不一樣的。4、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從寒冷的冬天到溫暖的春天,要注意早晚溫差,做好心肺的保養。如何緩解春天疾病及治療?1、預防重於治療:遠離過敏原就可以讓過敏比較不容易發生。2、穿衣技巧:氣溫變動大,可以選擇上半身比較輕薄一點的衣服,下半身尤其是足部,還是要記得保暖。足部暖的話,維持住全身上下的陽氣,就可以抵禦外來的病菌。3、粉塵、塵蟎:先將夏季衣物做清洗再穿,可以減少過敏發生。養生保健部分,建議可多做戶外的活動,像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活動、或是可以選則中醫的養生功法,像是八段錦、太極拳。在上述的建議下,過敏還是沒有緩解的話,建議可找醫師做專業診斷及治療。春天可以吃哪些食材,提升免疫力!春天屬於肝臟的季節,而青色入肝,可以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有助於養肝。肝也可用酸來做調節的臟器,微酸食物,像是櫻桃、草莓、柑橘類的食物。春天食材使用可分為三時段(初春、仲春、晚春):1、初春:這個時間點,天氣還沒有太炎熱,此時人體的陽氣,剛開始要引動起來,可以選用較為溫陽、辛散、升發,可以讓身體流汗的食材,像是薑、洋蔥、蒜、韭、豆芽、春筍、蘆筍。另外,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肉、奶,有助於增加肌力及免疫力提升。2、仲春:氣候已較穩定,此時反而要減少一些酸性食物的攝取,吃些較為甘味的食物,來補脾胃,像是山藥、蓮子、大棗、蜂蜜、綠豆、毛豆。3、晚春:接近夏天,氣溫已與夏天差不多炎熱,而夏天是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的季節,所以要提早顧養脾胃。不要吃太重口味食物、盡量飲食清淡讓腸胃休息,吃冰喝涼水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要避免生冷食物。如果有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狀況,不建議食用:烤、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
-
2022-04-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今本土+29 兩例感染源疫調中
高雄今天新增29例本土個案,其中27例感染源清楚,有11例是居隔中陰轉陽,另外兩例因是早上才確診,感染源仍在疫調中。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娛樂場所群聚狀況持續收斂中,金芭黎、大帝國、帝堡等場所無新增個案。今天新增5例皆為雅閣傳播鏈。陳其邁表示,南北交流頻繁,風險仍會增加。高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今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2例高雄個案,早上疫調確認有3例是其他縣市,一例轉為雲林、兩例轉至新北,今天高雄新增29例本土個案。5例雅閣個案是工作人員、客人傳出去到囍門酒吧的病例。陳其邁表示,可從最近群聚觀察,有一例在3月31日晚上10點半到隔天4點都在雅閣,隔天晚上6點多與親人聚會用餐,不到24小時傳染給同住家人和親友。可見病毒的複製能力很強,另外在雅閣6小時密閉空間的病毒量相當高,這是高雄市這波娛樂場所群聚快的原因。潘炤穎表示,屏東天上人間小吃部昨天新增8例,全為高雄市籍民眾和同住家人,另外在雅閣會館在5日、6日匡列的部分,在每兩天一次居家快篩的狀況,有6人是陽性,轉銜就醫後PCR為陽性確診,沒有社區傳播風險。在花蓮旅遊史、台中婚宴、台北市足跡重疊等都有確診個案。高市今天29例個案社區足跡包括,髮廊、KTV、酒吧、餐廳、熱炒店、餐酒館、薑母鴨店、購物中心、早餐店等。潘炤穎指出,根據案28181說法,他到自助洗車店有戴上口罩,但可能是弄濕或者不經意沒戴好口罩,因而染疫。這些都是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場所,民眾需特別留意,尤其是脫下口罩的用餐、談話等狀況最具風險。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嗑鍋、吃薑母鴨 胃潰瘍解黑便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40多歲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會助長潰瘍。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解黑便。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表示,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愛嗑鍋吃薑母鴨 解黑便胃潰瘍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一名40多歲的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天冷狂吃鍋進補 解大便如黑芝麻糊,竟是胃潰瘍!
寒流發威,民眾最喜歡大啖火鍋暖胃,40多歲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偏冷,狂吃鍋進補,不料某天上廁所,解出黑芝麻糊般大便,嚇得他趕緊就醫,經檢查竟是胃潰瘍上身。根據書田診所今天發布新聞稿,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的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此外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進一步指出,天氣變冷食慾大開,容易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胃潰瘍的症狀可分為典型及不典型,典型症狀為上腹疼痛,不典型症狀有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如果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平時菸酒不忌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日早上起來上廁所,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過胃鏡檢查發現,胃有好幾個1.5公分左右的潰瘍,還好出血不嚴重,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說,天冷吃鍋進補,胃潰瘍容易發作,胃潰瘍出血未必會伴隨著胃痛,容易使人忽略而延誤病情,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胃潰瘍的診斷工具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除了可以發現病灶,還能一併觀察周圍的黏膜,同時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治療方面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康本初不忘提醒,除了應避免天冷胃口大開就暴飲暴食,民眾也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
-
2022-02-22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血壓狂飆!營養師提醒留意5大類食物防傷心:清粥配菜也在內
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的機率,使血管變細,也使得血壓容易增高,導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足夠的衣服保暖相當重要!攝取過多鈉 易釀高血壓除此之外,營養師潘富子表示,飲食上也需多加留意「鈉」含量的攝取。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若控制不佳易導致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想預防高血壓或已有高血壓問題者,避免吃重鹹是第一步。(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國人鈉攝取過多 每日不得超過食鹽6克依據2005-2008年、2010-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而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中、高中以及青壯年(19-30歲) 男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899毫克、4962毫克及4494毫克,已達每日建議值的2倍以上;依照衛生署建議國人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每1克鹽含400毫克的鈉。(推薦閱讀:味精吃多會口渴? 錯怪了!真正主因其實是「它」)日常5大高鈉食物 留意攝取份量現代人生活因忙碌,飲食方式講求快速、方便,也隨著冬季氣溫明顯驟降,飲食也會因為了取暖也有些改變,潘富子特別整理了5大高鈉食物,在攝取上必須留意食用份量:1、調理包:調理包的食用方式最適合上班忙碌的族群,只需經過簡單加熱就可開封食用。以一包市售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一包約200公克,其中鈉含量就高達約1371毫克;若一天三餐中,吃兩次用調理包當主食,其鈉攝取就已超過當日攝取量。2、泡麵:泡麵的食用方式也是方便且快速,再加上熱呼呼的湯頭最適合在冬天裡取暖食用,尤其以麻油雞、花雕雞或有其它料理酒入味等風味泡麵,更是在冬季裡受多數人的喜愛,但泡麵的鈉含量也是不能小覷,以市售的袋裝花雕雞麵來看,一小袋的花雕雞麵鈉含量也高達1200毫克,整份吃下去相當於已吃下當日鈉攝取量的一半。(推薦閱讀:換個作法鈉翻倍!營養師「鈉含量黑名單」曝光 雞絲麵竟奪冠)3、火鍋湯底:以國人熱愛的麻辣火鍋湯底來看,一碗(200c.c.)鈉含量約1255毫克,超過當日鈉攝取量的二分之一。不過,在冬季裡還是可以開心吃火鍋,但湯底盡量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不僅減鹽也可降低熱量的攝取。(推薦閱讀:他吃鍋「喝光精華湯底」半夜進急診! 醫警告「10種人」要注意:有你嗎?)4、醬菜:冬天裡喜愛的食物還有來碗熱呼呼的粥,白粥的鈉含量雖然不高,但重點是吃粥用的配菜,常以醃漬、罐頭做為保存方式,而製作過程中就會加入大量的鹽,相對食物的鈉含量也提高。以市售的醬瓜來看,一罐醬瓜的鈉含量也有1765毫克,鈉含量也是相當高,千萬別因爽脆涮嘴的口感就一口接一口,而忘了控制份量。5、豆乳醬:國人在冬季裡喜愛用食補的方式做為取暖,在吃薑母鴨、羊肉爐時通常都會搭配豆乳醬一起食用。100克的豆乳醬料,其中鈉含量更是驚人,高達2945毫克。在享受美食時,醬料的份量千萬要斟酌食用。(推薦閱讀: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潘富子提醒,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尤其是發生心肌梗塞時甚至是猝死總是來的又快又急,真的會讓人措手不及,因此,維持健康的飲食方式,並安排健康檢查對於預防高血壓及控制都是最好的方法。(推薦閱讀: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延伸閱讀: ·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 「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不吃鹽就不會攝取過多鈉含量? 跟鹹不鹹無關!破解7常見鈉含量迷思
-
2022-02-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春節連假玩9天 痔瘡患者遠離3大NG行為保遊興
今年的農曆春節有9天連假,民眾作息會跟平常大不相同,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叮嚀痔瘡病人,避免三大NG行為,包括不狂吃油炸食物、避免熬夜久坐、不猛喝酒精,並遵守節制飲食等四大原則,就能健康開始新的一年。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說,今年元旦跨年後,曾有位中年男性病人,坐立難安的來就醫,仔細詢問原來是跟朋友暢飲慶跨年,喝到不省人事,隔天如廁發現屁股腫起來異常疼痛。檢查確認是痔瘡發作,衛教病人溫水坐浴、塗抹痔瘡藥膏及止痛藥,慢慢減緩症狀。但接下來的假期全部泡湯,打壞休假好心情。林北江說,避免春節期間,再有人重演痔瘡發作慘劇,千萬避免三大NG行為,首先,不要狂吃炸物、辛辣食物,刺激腸胃道;其次是避免熬夜久坐打牌、追劇及上網;最後是不要猛灌酒精及吃薑母鴨、燒酒雞等容易上火的飲品食物。林北江提醒,痔瘡病人放長假,作息混亂時,往往是痔瘡最容易發作的時間,曾有國中學生放假連續幾天熬夜上網追劇、玩網路遊戲,同一個姿勢時間太長,身體不正常壓擠,血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引發肛門出血或疼痛。他提供痔瘡病人平安過春節的4項健康原則,第一、節制飲食不忘補充水分、纖維;二、含酒精飲品適可而止;三、規律作息並適時活動筋骨;四、注意日夜溫差須做好保暖措施。他說,痔瘡患者萬一已出現肛門不適症狀,可以溫水泡盆緩解部份症狀,但最好還是求助醫師確認病症,做最有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