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4 科別.皮膚
搜尋
薑母鴨
共找到
137
筆 文章
-
-
2020-06-18 新聞.健康知識+
用什麼鍋煮湯,決定你喝進什麼!顏宗海教你6種鍋具安心用法
食安事件一波接著一波,很多人擔心外食會有問題,於是自己回家開伙的機率變高了。不過,選用鍋具時還是要小心謹慎,否則用錯了,同樣會有食安上的疑慮。很多婆婆媽媽常問我,到底哪一種鍋具使用起來比較安全呢?其實各種鍋具都有優缺點,我的建議是不同的烹調方式要使用不同的鍋子,最好不要一鍋煮到底才安全。早期電鍋的內鍋幾乎都是鋁鍋,好處是質輕又便宜,因此廣受消費者歡迎。不過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抬頭,很多人擔心鋁鍋會釋出鋁,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及骨頭病變的風險,因此現在很多家庭都已不用鋁鍋煮東西了。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外食時,觀察到老闆用鋁鍋來烹煮食物,建議最好不要購買來吃,因為鋁鍋如果遇到高溫、接觸酸性醬料或刮傷都可能讓鋁溶入食物裡,吃多了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有些人會問我:「鋁鍋釋出的鋁只是微量,應該沒關係吧?」我通常會告訴他們,生活中到處充斥著鋁,例如胃藥、油條、麵包、麻辣鴨血裡都有鋁,由於鋁必須經由腎臟排出的,腎功能正常的人若攝取到金屬鋁,仍可順利排出體外,但腎功能差的病患吃到這些東西,可能會使鋁殘留體內。因此,鋁鍋能不用的話最好就不用。目前市面上販賣的電鍋內鍋已經較少出現鋁鍋,而以不鏽鋼鍋來取代,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也有鍋子內層是不鏽鋼材質,外層及蓋子是鋁的產品。只要接觸到食物的部分不要使用鋁,就不至於對健康產生危害。不沾鍋外型美觀,食物也不會沾黏到鍋子上,烹調起來更輕鬆方便,造福了不少家庭主婦。不過不沾鍋塗層含有全氟烷化合物,因此要避免高溫烹調、少用酸性醬料或避免刮傷,才能降低致癌物全氟辛酸釋出,進而汙染到食物。例如可以使用不沾鍋來煮義大利麵,但高溫油炸雞排或炸豬排則不建議使用。陶瓷鍋漂亮、氣派,拿來燉煮食物,例如冬天的羊肉爐、薑母鴨,可以提升用餐的氣氛。不過陶瓷鍋通常色彩會較鮮豔豐富,這些色素可能會釋出鋁、鎘,一不小心就會把金屬一起吃下肚。建議選購不沾鍋時盡量以原色、素色為主,或鍋子外層有顏色沒關係,但跟食物接觸的內緣,則不能有色層。華人喜歡用大火快炒的方式烹調食物,鐵鍋耐高溫,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鐵鍋的缺點是容易生鏽,若沒有每天使用,會產生氧化鐵或微生物汙染等問題,可能造成腸胃道刺激。此外,有些家庭會用鐵鍋來煮湯,煮完後並不會特別盛別的容器,而是將湯一直留在鐵鍋裡,要吃時才一碗一碗地舀。這種方式也會讓鐵跑出來,造成汙染。有些人認為鐵鍋釋出的鐵剛好可以幫身體補鐵,我並不贊同這樣的做法,因為這些從鍋子裡溶出來的鐵並不衛生,有可能遭受微生物汙染。要補鐵的話不妨多吃紅肉。跟鐵鍋的情況差不多,銅鍋的好處也是適合高溫烹調。我們去吃韓國烤肉時,會覺得火好像很小,但肉片一下子就烤熟,這是因為銅鍋發揮導熱快速的優點。不過銅鍋也是要避免刮傷,否則同樣會讓食物汙染到銅,過多的銅會提高罹患肝硬化的風險。跟前面幾種材質的鍋具比起來,不鏽鋼鍋相對安全,而且也很適合高溫烹調。不鏽鋼鍋依價格不同而有分等級,從貴到便宜依序是四○○、三○○及二○○系列。二○○系列多是工業用途,三○○及四○○則可使用於鍋具、餐具中。編號三○四系列的不鏽鋼鍋,含有18%鉻、8%鎳,耐高溫及強酸、強鹼,被公認是最安全的材質。二○○系列的不鏽鋼鍋,廠商因為成本的考量,可能用錳來取代鎳,若使用不慎、刮到會釋出錳,長期下來接觸會提高大腦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不管使用哪一種鍋具,都盡量不要使用金屬鏟子或用鋼刷來刷洗,才不會造成損傷,進而溶出重金屬。各種材質鍋具比一比書籍簡介書名: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作者:顏宗海出版社:平安文化出版日期:2016/03/28作者簡介/顏宗海 醫師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並於英國倫敦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林口長庚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遇到影響他最深的老師,「俠醫」林杰樑醫師。顏醫師在林杰樑醫師門下專攻腎臟醫學與毒物學,發表過一百多篇國際期刊論文。在林杰樑醫師過世後,曾與他共事長達十八年的顏醫師延續恩師未完成的研究,並接棒成為媒體公認的「食安守護者」,積極傳授民眾正確的飲食觀念,希望打造業者良心、政府用心、民眾安心的健康社會。目前擔任衛福部健康食品審議小組委員、經濟部日常用品國家標準技術委員、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衛生局食安委員,現職為長庚醫院腎臟系臨床毒物科主任。延伸閱讀: 明明沒撞到,身上卻出現「不明瘀青」?中醫師:這3種部位,小心是癌症前兆!
-
2020-03-13 科別.皮膚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這部位的變化是重要徵兆
許多人聽到乾癬,直覺聯想到皮膚疾病,事實上,乾癬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病徵除了皮膚外,隨著體內持續發炎,其他器官也可能受影響。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監事暨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林揚志醫師指出,乾癬常見的共病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外,還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病症。研究發現,約三成乾癬患者可能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另也有少數會誘發虹彩炎症狀,甚至導致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一般判斷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的徵兆可從指甲上來評估,若乾癬患者指甲出現一些小坑洞的點狀凹陷,即有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指甲變化是徵兆林揚志醫師表示,乾癬是因體內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皮膚,導致皮膚出現紅色斑塊、脫屑,這些免疫細胞也可能攻擊關節、眼睛、腸道等器官,因而出現各種共病。乾癬性關節炎早期症狀如指甲凹陷、早上起床時下背痛、下床或走路腳跟有壓痛感、手指關節僵硬等,甚至指尖與指節的關節會腫痛,部分患者手指看起來像香腸一樣腫腫的;部分患者肌腱附著骨頭的地方也會開始疼痛。 有些患者是皮膚乾癬一段時間後才出現關節炎症狀;也有些人是先有關節炎才出現皮膚乾癬,兩者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若先出現皮膚乾癬才有關節炎,診斷上會較容易,因醫師可聯想到乾癬性關節炎。反之,若一開始先出現關節炎,皮膚尚無乾癬表現,醫師就需考慮各種關節炎的可能性,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且因乾癬性關節炎屬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需長期控制才能讓病情穩定,避免關節變形。及早治療,避免關節破壞變形林揚志醫師解釋,目前皮膚乾癬的治療方式多元,包括照光治療、外用藥,或口服藥、注射針劑等。乾癬性關節炎的第一線藥物為鎮痛消炎藥;第二線則是免疫調節劑,若皆無明顯成效,會建議患者選擇生物製劑。生物製劑除可改善皮膚乾癬症狀,避免關節變形,亦可同步預防關節、腸道相關共病。免疫調節劑與生物製劑最大的差別,在於免疫調節劑可控制疼痛,但無法完全控制關節破壞,患者會感到症狀逐漸緩和,但其實關節的破壞仍在持續;生物製劑則是施打後可有效能阻止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會,治療乾癬同時保護關節。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若未及早治療,恐造成關節不可逆的永久性破壞,手指甚至連握東西都沒有辦法。 林揚志醫師回憶,曾有位職業駕駛的患者,因罹患乾癬性關節炎未積極治療,最終手部關節變形,連握住方向盤都很困難。建議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切勿輕忽症狀,應及早治療,降低日後失能的機會。屆時關節出現不可逆傷害,即使選用生物製劑,也無法讓受破壞的關節回復成原來的模樣。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生物製劑因費用昂貴,健保採有條件給付,乾癬性關節炎須經醫師評估病況後申請使用,若患者使用後症狀有改善百分之五十以上,仍可以繼續使用,不會因症狀改善就被停止使用。若僅皮膚乾癬,使用兩年後改善狀況良好,則無法繼續使用健保給付。 冬季任意進補當心愈補愈糟糕林揚志醫師提醒,國人愛進補,每每時序入冬,麻油雞及薑母鴨各類補品皆上桌,但上述補品皆含酒類,恐刺激免疫力,使病徵加劇,其他包含人蔘、靈芝、冬蟲夏草等藥膳,皆不適合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食用,不過偶爾補充綜合維他命及雞湯則不在此限。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日常保養重點最後,林揚志醫師鼓勵乾癬病友,乾癬雖無法治癒,但是透過遵循醫囑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搭配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避免菸酒,仍可將病症控制得宜,維持生活品質。原文:乾癬不「只」是皮膚病,全身都發炎!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02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今天吃肉了嗎?
周一無肉日的口號喊了好多年,但台灣素食人口始終在百分之十的門檻徘徊,並沒有因此增加。這數字跟歐洲差不多,跟美國才百分之三點多的素食人口相較,台灣人不吃肉而對環境做出的貢獻,可以驕傲自豪了。環保覺醒 為地球而蔬食其實吃素救地球就跟廢核的議題一樣,大方向正確,實務上卻很難做到。人類畢竟是雜食性,經歷數百年的演化,咬肉的和磨榖物的牙齒都在嘴裡,證明我們是萬物通吃的生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認識幾位無肉不歡,甚至一餐沒吃到肉就宣稱全身無力的肉食族。不過,我也確實感受到為了環境和愛護動物的理由而蔬食的朋友愈來愈多,他們多半並不自稱素食者,也不排斥偶爾肉食,或是沾點鍋邊素,但只要有選擇,就會以植物性食物為優先。名人投資 植物肉掀風潮趨勢使然,歐美有幾家新創公司紛紛在這幾年投入植物肉的研發,過去一年也在市場上造成重磅話題,在股票市場掀起投資熱潮,連香港大亨李嘉誠、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影帝李奧納多等名人都是背後的投資人。也許長年吃素的朋友會覺得好笑,這有什麼稀奇,在台灣隨便到素食材料行問問,用香菇大豆原料做的素肉、素魚、素羊肉什麼的,應有盡有種類豐富到超乎想像,不要說素燒酒雞、素薑母鴨,連小吃攤的蚵仔煎、鹽酥雞都有素的,還需要創造發明嗎?研發目的 打進肉食市場歐美這波素食肉的概念,跟傳統素食確實是同中有異。以「超越肉」(或譯「未來肉」)為名的Beyond Meat,和另一家「驚奇肉」(也有人稱「人造肉」)的impossible foods引領起這波風潮。兩家新創公司的出發點主要都因為飼養肉食經濟動物,對於地球環境負擔過大,無論是土地面積、使用能源、排泄物和屠宰處理加工所造成的汙染,都是未解的難題。有科學家分析,全球飼養動物產生的環境汙染,並不亞於汽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所造成的汙染總合。於是,兩家新創公司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產品。他們並不以素食者為推廣對象,反而是想要打動傳統肉食市場的消費群,讓這些肉肉愛好者覺得,既然吃植物性的漢堡、香腸、肉排的口感滿足度跟吃真正的肉一樣,何不在飽腹同時順便拯救一下地球,也可以少讓動物受苦。美國的漢堡王漢堡店和少數餐廳已經開始跟這兩家公司合作,推出的漢堡跟真肉的漢堡價錢幾乎一樣,根據市場盲測的結果,很多人是吃不出差異的。真肉素肉 口感非常相近談談我自己的經驗吧!在超市裡,植物性漢堡肉是跟一般的牛肉、豬肉擺放在一起的。由於價錢差不多,包裝也很類似,如果不特別介紹,其實並不會太注意。兩塊巴掌心大的肉排標價6.99美元,約莫台幣兩百出頭,跟全肉的肉餅比起來不算較貴。植物肉排跟一般肉排煮法一樣,用平底鍋加油煎。以豌豆、馬鈴薯澱粉和非常多種食材組合的植物肉排裡,因為加了甜菜根湯汁,所以在煎煮的過程中依稀看到血紅色的湯汁流出,那一刻真懷疑自己是不是買成了真肉。植物肉排已經調味,煎熟後可以直接吃,不需要加油添醋,口感也確實跟真肉漢堡排非常像,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知我是否也能分辨出兩者的差異。現在這兩家肉品在台灣都買得到,下次想吃漢堡時,別忘了有另一種對環境友善的選項。
-
2020-01-22 科別.眼部
妙齡女天冷吃薑母鴨進補 針眼找上門
冬天少不了吃火鍋或進補,但要斟酌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體質,避免愈補愈糟糕。25歲廖女天冷與朋友聚餐吃薑母鴨,隔天右眼皮紅腫,無法戴隱形眼鏡,就醫檢查為針眼,擦藥膏並吃抗生素才恢復。廖女因為過年前工作多,壓力大又睡眠少,與朋友聚餐相約吃薑母鴨,希望進補讓手腳不會冰冷,但隔天發覺右眼皮怪怪的,起初以為是感冒未在意,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再過一天赫然發現右眼皮竟然紅腫,完全沒辦法戴隱形眼鏡並化妝,趕緊請假到童綜合醫院眼科看診。經檢查發現廖女右眼皮因為皮脂腺被塞住,造成針眼,即是急性的眼瞼發炎,醫師開立外擦藥膏與口服抗生素,廖女回家照醫囑使用,3天後好轉,可以再戴上隱形眼鏡。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表示,針眼發生主要是因為皮脂腺油脂分泌旺盛,分泌物過多阻塞眼瞼板腺,再加上細菌感染,造成眼瞼發炎;針眼發生時,眼瞼會出現紅、腫、熱、痛症狀,除了眼睛不舒服外,外觀上也會有所影響。陳沛仁說,過度疲勞、壓力、熬夜、油性膚質或用不乾淨的手搓揉眼睛等,都可能造成針眼,適逢春節假期,呼籲民眾應適量進補或食用油炸物,堅果類或巧克力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也切勿一次吃太多,且不可應放假而熬夜造成內分泌失調,或讓眼睛過度疲勞,防止針眼找上門。
-
2020-01-20 科別.眼部
冬季補過頭 小心眼睛長痘痘
冬天寒冷,這時候吃個麻辣鍋或十全大補湯暖身子,十分享受;但可得當心補過頭,或辛辣刺激吃太多,一覺醒來,眼睛突然腫起,出現摸起來有壓痛感的腫塊,或是眼皮上冒出一顆紅色、壓了會痛的丘疹,還伴隨白色膿頭,類似青春痘的外觀,這可能就是長針眼了。針眼可分「麥粒腫」和「霰粒腫」兩類。在上下眼瞼存在著很多負責分泌油脂的微小腺體,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是「瞼板腺」。這些腺體的功能跟皮膚上的皮脂腺類似,會分泌油脂,滋養睫毛及眼睛表面,避免淚液蒸發、眼睛乾澀。由於腺體的分泌出口位於眼瞼邊緣,即睫毛根部,一旦這些腺體堵塞,眼周便容易不適;尤其在眨眼時,明顯有異物感。加上揉眼睛等動作,表皮細菌容易在堵塞的腺體中繁殖,產生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便是「麥粒腫」。這和皮膚毛孔堵塞後感染細菌,進而產生青春痘是類似機轉。另一方面,「霰粒腫」是較慢性出現且無痛的狀況。由於瞼板腺出口堵塞,皮脂長期堆積,因而出現肉芽腫的慢性發炎。觸摸眼瞼可感覺到皮下有像青春痘的無痛顆粒,有些人可能兩眼上下眼瞼先後長出各種大小病灶。針眼需及早就醫;對於急性感染,症狀初始時宜用含抗生素的藥水藥膏,配合熱敷,有助堵塞的皮脂軟化,較易排出。若疼痛感明顯,必要時需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縮短病情。若有白色膿頭,經醫師判斷,可能需使用無菌針頭刺破排膿;民眾切勿自行刺破,以免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危及視力。針眼一旦過了急性期,可能自行消除,但也有些會轉變為慢性無痛的結節;若為後者,勤勞熱敷,搭配點藥,仍有機會自行痊癒。若久久不消,則要考慮動小手術,在門診局部麻醉,將肉芽腫的結節切開、刮除。針眼患者宜攝取椰子水、仙草、綠豆湯、絲瓜等較「退火」的食物,避免辛辣及油炸烹調方式。一些油脂較豐富的食物,如堅果類、燒烤等,或較燥熱的麻辣鍋、薑母鴨、麻油雞等補湯,都應暫時避免。較易長針眼的小朋友,雖然接觸辛辣刺激食物的機率不高,仍要避免巧克力、餅乾、洋芋片、薯條等食物,多攝取蔬菜水果,同時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反覆細菌感染。至於熬夜、壓力大的族群,也較容易長針眼,這是因為作息不規律時,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所以容易感染發炎,導致針眼產生。常見在考試及長途旅行前後,壓力、時差等因素,加上缺乏充足休息,這都是針眼的誘因。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嗑鍋不怕胖 營養師傳授6招聰明吃
歲末年終,天氣逐漸轉冷,與親朋好友邀約聚餐,首選總是熱呼呼的「火鍋」,舉凡麻辣鍋、養生鍋、牛奶鍋、羊肉爐、薑母鴨、酸菜白肉鍋等各有支持者,若加上各種美味食材,更添爽度!許多人誤以為鍋類是較為健康的聚餐選擇,殊不知,一頓溫暖火鍋下肚,就同時把大量卡路里吃進去。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一份涮涮鍋熱量約825~1018大卡,火鍋吃到飽甚至高達3000~4000大卡,非常驚人。在冬季瘋狂吃鍋的下場是:攝取驚人熱量,造成肥胖問題!雖如此,並非只能遠離鍋物才能維持良好體態,而是稍微調整飲食方式,從湯底、主食、主菜、火鍋配料、醬料、飲食順序下手,就能享受美食又吃的健康。潘富子分享,聰明吃火鍋的6招式,只要掌握這些技巧,就能開心吃鍋不怕胖。聰明吃1 湯底別貪濃郁 忠於原味最好潘富子指出,從一開始選擇湯底,卡路里的數字高低就是天壤之別。挑選原味,或蔬果風味較佳,如柴魚昆布、番茄、大骨高湯等湯底。以一般湯底份量為1200ml來說,柴魚昆布鍋湯底僅30大卡,國人最喜愛的麻辣火鍋光是湯底就有1600大卡,差距驚人。聰明吃2 主食聰明選擇 高纖維是優選潘富子提醒,店家大部分都會提供白飯、冬粉、烏龍麵、科學麵等澱粉類食材為主食選項,以冬粉為例,1把熱量雖然只有70大卡,但入鍋後吸收湯汁,卡路里也隨之增加了不少。建議以南瓜、地瓜、芋頭、玉米、五穀飯等膳食纖維較高的全穀雜糧類做為主食,除了可降低熱量攝取,又能藉由高纖維增加飽足感,減少過量攝食的機率。聰明吃3 主菜挑選小心 油滋滋的肥肉建議以海鮮、雞肉做為優先選擇,如蛤蠣、鯛魚片、雞肉片、花枝、蝦子等,潘富子進一步解釋,選擇優先順序為魚>雞>豬>牛,怕胖的人切記避免選擇五花肉。雖然五花肉幼嫩滑口超級美味,但五花肉來自豬或牛的腹部區塊,脂肪含量偏高,1盤五花肉油脂含量動輒600大卡以上,可說是減重計畫的隱形殺手。聰明吃 4 從火鍋配料下手 天然蔬果尚好火鍋的高熱量來源,各種加工火鍋料也是元兇,如魚餃、蛋餃、貢丸、爆漿小丸子、水晶餃、麻吉燒等。潘富子說,丸類火鍋料的鈉含量及油脂大多偏高,以1顆貢丸來說,熱量就有49大卡,鈉含量含116毫克,若長期鈉(鹽分)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疾病等風險。可利用多攝取天然蔬果及菇類,如高麗菜、白菜、木耳、杏鮑菇、香菇、金針菇、玉米筍、山茼蒿等,來取代加工火鍋料。潘富子提醒,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幫助膽固醇代謝,增加飽足感,降低大吃大喝機率。聰明吃 5 酌量蔥花蘿蔔泥沾醬 小心高油脂醬料醬料當然是能不吃就不吃,若覺得沒沾醬少一味,潘富子建議,可用青蔥、洋蔥、白蘿蔔泥、蒜末、辣椒、薄鹽醬油、白醋搭配成醬料酌量沾取,可添加食物風味,又可增加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攝取。而常見的沙茶醬屬高油脂沾醬,只要一大匙熱量就有167大卡,除此之外,芝麻醬、豆乳醬等高油脂醬料也盡量減少沾取。。聰明吃 6 注意飲食順序 增加飽腹感攝食順序為:蔬菜→主菜→主食類→其他火鍋配料。潘富子表示,先放入蔬菜烹煮,建議別煮太久,才能保留蔬菜鮮脆口感,還可避免營養流失;再放入海鮮、肉類等主菜入鍋,煮完後記得要將浮在湯面上的油脂撈除,可避免其他食材吸附到湯汁中的油脂,將這些油脂吃下肚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最後,再吃澱粉類的主食,若胃還有空間,才酌量攝取火鍋配料。潘富子提醒,平日飲食除了注意熱量外,也要同時注意鈉含量攝取是否過多,因為兩者不只會造成肥胖,還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
-
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冬天減肥最有效?營養師教你減掉肥肉又不減掉健康
冬天節慶聚會很多,從聖誕節、尾牙、年終、進補、團圓飯,一路吃到元宵節,親友相聚、美食當前,體重問題遠遠拋在腦後,加上氣溫低,「吃多動少」,不知不覺就會發胖。尤其冬天衣物厚重,會把贅肉遮住,一個不留心忽略體重增加的事實,等到春天來臨,換上短袖衣褲後,才會驚覺怎麼變得這麼胖,「望肉興嘆」!不過,雖然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但能量的消耗卻相對比夏天高,因此冬天是去除脂肪的好季節。「冬天減肥最有效!」大概顛覆很多人的印象,但這是事實。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林育如解釋,這與「基礎代謝率」有關,天氣越冷,基礎代謝率會較高,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高5%。因此建議想減重者「反其道而行」,在越不想動、越想吃的冬天,克制食慾、多多運動,等到春暖花開就可以「驗收成果」,開心甩掉厚重衣裳。肥胖與熱量堆積有關,相反的,消耗熱量就可以減重。熱量消耗分為三個部分: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身體活動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30%;食物的熱效應占比最少,約10%。林育如表示,提高及運用基礎代謝率是體重控制的重點,這也是冬天減重比夏天容易見效的緣故。此外,掌握12減肥秘訣,就可以輕鬆瘦,在減掉肥肉的同時,也不會減掉健康:1、增加纖維質攝取增加飽足感:每餐至少1份的蔬菜類(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葉菜類),且把蔬菜類當作每一餐的開端。早餐無法吃到蔬菜的人,可考慮改吃麥片、南瓜、地瓜等含纖維的全穀根莖類。2、喝湯前先撈浮油:天氣冷愛喝湯,記得喝燉品或補湯(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前先撈浮油,可大大減少熱量熱取。3、減少油炸食物:如果非吃不可,不妨去炸皮減少油脂攝取。但需注意控制油脂攝取,或是每餐食物都用燙的,不能完全不吃油脂類,適當添加油脂是必要的,能夠延緩飢餓感。4、控制堅果類:三五好友聊天,堅果容易一把又一把下肚,尤其過年最愛吃的花生、開心果,建議每天以吃一份(一湯匙)原味堅果為佳。5、避免過多精緻澱粉類:麵包、餅乾、零食及糕餅類等,應選擇未精緻過的全穀根莖類(例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糙米、全麥)。體重控制時,一定要攝取適當全穀根莖類,才能避免過度飢餓造成減重失敗,且全穀根莖類含色胺酸,可維持心情愉悅。6、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以攝取優質蛋白質為佳,來源包括低脂瘦肉、海鮮、黃豆及其加工品、毛豆等。一般體重控制應搭配中高強度運動,但為避免肌肉流失,就必須攝取充足蛋白質(每公斤0.8~ 1克),可協助肌肉訓練與修復,且充足蛋白質有助維持好氣色。7、餐間可吃點水果或優質蛋白質:兩餐間感到饑餓時,可吃一份新鮮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一碗的份量)、蔬菜、一份堅果類或一杯豆漿(260ml)、一杯低脂奶(240ml),降低饑餓感。8、少吃加工品、少沾醬料:加工品和醬料鈉含量高,增加水腫機率,因此需減少攝取,盡量吃食物的原味,例如:豬絞肉比香腸好、烤地瓜比炸地瓜沾醬好。另外,醬料中尤其是沙茶醬,混雜許多油脂,相對熱量也會提高。9、減少含糖飲料及含酒精飲料:這些飲料只是增加熱量攝取。10、水分要充足: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11、不宜快速減重:建議每週減少0.5kg為目標,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即可達到每週減輕0.5kg的效果。12、不建議用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這種減肥方式不健康且易復胖,靠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只會讓身上的脂肪越多,肌肉越少,相對基礎代謝率會降更低,更不容易控制體重。飲食控制外,搭配運動控制,減重更有效。林育如分享,減重最佳運動是「全身性運動」,藉由大肌肉的運動消耗能量,初期可以從走路開始,進階到快走、慢跑、游泳、水中走路、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要注意的是,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能量來源以醣類為主,20分鐘以後能量來源以脂肪為主,因此若能持續運動,對於消耗脂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19-12-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慢性病進補 防中西藥交互作用
冬令進補,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中西藥同時下肚可能有交互作用。藥師提醒,慢性病患者使用中藥膳與服用西藥之間,應至少間隔二小時,正在服用西藥者,同時有服用保健食品或是中藥,應在就醫時與醫師或藥師討論,避免出現交互作用發生不適。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許多中藥材會被用於食物料理,不過中藥材具有療效,與部分西藥併用時會發生交互作用。舉例來說,以當歸與生薑等藥材製成的當歸鴨、薑母鴨等補品有助活血,但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不宜食用,恐因此增加出血風險;人參能增強神經活性,麻黃與甘草則有類似腎上腺素功能、能收縮血管與升高血壓,因此服用降血壓藥的人併用這些藥材可能影響療效。又例如,人參、山藥、黃耆、茯苓、白朮等藥材能使血糖下降,因此服用降糖藥的患者再併用,可能導致血糖過低;人參與強心劑併用可能使毛地黃藥效增強,造成毛地黃中毒;甘草與高血壓藥併用可能導致低血鉀,釀成血壓升高、水腫等症狀。沈采穎表示,慢性病患者宜諮詢主治醫師或鄰近藥局藥師,討論正在吃的西藥與哪些中藥或保健食品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如何避免。原則上,一般慢性病患服用西藥與中藥應間隔二小時,但使用抗凝血劑的人不宜吃有活血療效的藥膳,服用強心劑的人不宜食用人參。另提醒,喉痛感冒、帶狀皰疹、肝炎發作等正值發炎階段的患者也不宜進行溫補,以免使發炎情形更甚。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購買中藥材會在7天內吃完嗎?專家:未妥善保存易出問題
大家的成長經驗裡,應該都曾經有過一杯溫熱的枸杞茶,用來明目養肝度過求學時期,比較講究的還有黃耆加紅棗熬製成的補氣湯。民眾大多習慣買一大包中藥材及乾貨,長時間存放在家中慢慢食用,但是若不當貯存,是否容易會有變質的疑慮呢?四神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等美味且藥性溫和的藥膳,不少人會買回家自己煮。但,買回來的中藥材及乾貨,你會在七天內吃完嗎?或是認為它們不易腐壞而久放於家中?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表示,中藥材、乾貨若未妥善保存,很容易出問題。乾燥、低溫、通風是貯存要件中藥材及乾貨容易因存放環境不良而變質,尤其臺灣氣候潮濕且高溫,不利貯藏。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發霉,不僅會導致中藥材及乾貨失去藥效及風味,更會產生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等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易發霉的藥材包括黨參、當歸、黃耆、桔梗、陳皮及冬蟲夏草等。因此在貯存上最主要必須防止黴菌污染,務必要保持乾貨及藥材本身的乾燥,環境則要陰涼通風,相對濕度不能超過 70%,藥材水分含量則要保持在 15%以下。太陽曝曬或低溫冷凍可防蟲害中藥材及乾貨保存不良還會出現蟲蛀、泛油、變色、散氣或失潤等問題。蟲蛀會造成藥材損傷,如人參、黃耆、當歸等,一般害蟲在48℃以上或 -4℃以下可致死,可利用太陽曝曬、烘焙及低溫冷凍來殺蟲。泛油是指糖質、黏液質在表面呈油狀泛出,如杏仁、枸杞、麥門冬等,多半是因高溫多濕、不當擠壓或存放過久而造成。變色是指受到酵素作用、光線照射、氧化作用及濕度影響,造成中藥材及乾貨顏色改變,如紅花、菊花、枸杞等。散氣是指揮發性成分揮散走氣,如麝香、丁香、小茴香等。失潤則是指過度乾燥,導致失去質地潤澤變得乾硬,如五味子、桂皮、橘皮等。以上問題的根源幾乎都在溫度與濕度,江文章認為,一定要注意防潮,避免高溫多濕,因此務必要密封,最好還可以冷凍(除了有些藥材受凍後,蛋白質或其他膠體會發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解凍後無法復原,購買前可先詢問),或至少要冷藏保存。而且記住千萬不要買多,並盡快趁新鮮食用才是良策。(本篇審稿專家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
-
2019-12-23 科別.眼部
吃太補了!20歲女生視力模糊出血 眼角找到鐵結晶
24歲的上班族李小姐從小就嗜吃藥膳,天氣一轉涼,幾乎天天都喝當歸羊肉湯、吃麻油雞和麻油腰子,不只買藥材在家燉補,連外食也必點,有時從中餐、晚餐吃到消夜,一天三餐也不厭倦;最近她覺得左眼視力模糊,就醫赫然發現竟是眼內緩慢出血肇禍,且血塊還形成結晶體,懷疑是「吃太補」造成。收治病患的大仁科技大學藥學暨健康學院副教授、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表示,患者有100度輕度近視,眼球各部位檢查均正常,但左眼矯正視力後仍只有0.4,且眼壓偏高,達28mmHg(毫米汞柱)後以裂隙燈觀察,發現左眼眼角有多處明顯血塊、角膜下的前房出血,雖口服止血藥並使用降眼壓藥水,2周後仍持續有血塊及結晶體產生。洪啟庭說,為避免傷及患者視力,他趕緊進行手術將血塊取出,該血塊及發亮結晶體經生物染色檢驗,確定是鐵質沉積造成,所幸患者術後隔天除角膜些許水腫,前房已沒有出血,眼壓也降到20mmHg以下;術後一星期,矯正視力已回到1.0。「藥膳味道真的很香!」李小姐受訪時表示,因為藥膳美味無法擋,自己連夏天都常吃當歸排骨、羊肉和豬腳,冬天到了更嗜吃麻油雞、麻油麵線和麻油腰子,從醫師得知眼睛視力模糊及不適感是出血引發,還可能是吃補造成,「當下真的有嚇到」,眼睛術後她視力恢復,已不敢再多吃補。洪啟庭說,經常被用作藥膳食材的當歸,可去除腥味,增加肉的香氣,並有活血止痛作用,但過量食用,會有嗜睡、口乾、煩躁流鼻血、月經量多,甚至血壓下降等;至於冬天進補最常用的「麻油」,加上薑、酒等熱性食材烹調,雖可促進血液循環,但吃多了反容易上火。洪啟庭表示,病患疑因吃補過量引發眼出血的情況,尤其還在眼球上造成鐵質結晶沉積,查遍全世界文獻都沒有類似案例,可說相當罕見。不過冬天冷氣團一報到,各家羊肉爐、薑母鴨或燒酒雞就生意強強滾,建議平常人一天喝藥膳湯的總量,最好不要喝過4碗,有三高病史、痛風及腎臟病患,更須謹慎食用。
-
2019-12-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子宮內膜異位 生理期不宜進補
寒冷冬季若逢生理期不適,有人可能會用麻油雞、當歸鴨進補,但是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女性在生理期間進補,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情形而使經痛加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因子宮或骨盆腔瘀血,影響氣血循環,中醫常說「不通則痛」。此時如果服用溫熱補氣血的食材,像是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等,並因經血量增加、部分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更甚。周宗翰表示,針對骨盆腔充血、下焦濕熱情形引起經痛的女性,中醫師可能選用清利濕熱的寒藥協助緩解經痛,而非溫熱的補藥。不過不同體質、病因的人治療方式仍可能有差異。若體質虛寒者想進補,像是容易手腳冰冷、經量較少、經血顏色較暗且較淡的人,可選在經血排乾淨之後再進補。包含當歸、熟地黃、川芎、芍藥的四物湯就適合氣血虛的女性,但由於四物湯較滋膩,脾胃功能不佳的人需搭配顧養脾胃的中藥較適合。周宗翰表示,要緩解生理期間的經痛,平時應盡量有良好的氣血循環,減少長時間久坐與久臥,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像是西瓜、生菜沙拉、冰冷飲品等。同時應藉由規律運動促進氣血循環、緩解壓力、放鬆肌肉,才能在生理期間讓月經排出順暢。
-
2019-12-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天冷吃薑母鴨、麻油雞好暖?服用這些藥的人要避免
冬天天氣冷,很多人愛吃熱熱的薑母鴨或麻油雞暖身,但若是有在服用特定藥物,可能會和食物裡的酒產生交互作用,引發噁心、嘔吐、腸胃潰瘍、頭痛等症狀。食藥署臉書列出五種會和酒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治療常見慢性病的降血壓藥、降血糖藥,還有抗生素等。
-
2019-12-20 養生.抗老養生
生理期冬日進補 子宮內膜異位者不宜
寒冷冬季若逢生理期不適,有人可能會用麻油雞、當歸鴨進補,但是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女性在生理期間進補,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情形而使經痛加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因著子宮或骨盆腔瘀血,影響氣血循環,中醫常說「不通則痛」。此時如果服用溫熱補氣血的食材,像是薑母鴨、羊肉爐等,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等,並因經血量增加、部分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更甚。周宗翰表示,針對骨盆腔充血、下焦濕熱情形才引起經痛的女性,中醫師可能選用清利溼熱的寒藥協助緩解經痛,而非溫熱的補藥。不過不同體質、病因的人治療方式仍可能有差異。若體質虛寒者想進補,像是容易手腳冰冷、經量較少、經血顏色較暗且較淡的人,可選在經血排乾淨之後再進補。包含當歸、熟地黃、川芎、芍藥的四物湯就適合氣血虛的女性,但由於四物湯較滋膩,脾胃功能不佳的人需搭配顧養脾胃的中藥較適合。周宗翰表示,要緩解生理期間的經痛,平時應盡量讓自己有良好的氣血循環,減少長時間久坐與久臥,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像是西瓜、生菜沙拉、冰冷飲品等。同時應藉由規律運動促進氣血循環、緩解壓力、放鬆肌肉,才能在生理期間讓月經排出順暢,感覺較舒適。
-
2019-12-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如何去除衣服上火鍋「鍋味」? 網授2招免洗去味
許多人在冬天喜歡吃火鍋,藉此暖暖身子驅寒,但是吃完後衣服上總是會殘留「鍋味」,讓人覺得很困擾。一名女網友在網路上貼文表示常常吃完火鍋後,會發現有些衣服材質會讓味道黏很緊,若穿了厚衣服又怕洗了很難乾,讓她大傷腦筋,只好上網求救「吃火鍋有辦法都不留味道嗎?」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貢獻許多妙招。原PO在PTT論壇「WomenTalk」寫道最近天氣變冷了,朋友們陸續邀約吃麻辣鍋、薑母鴨、羊肉爐等,雖然冬天吃鍋很過癮,但她也煩惱吃完後殘留在衣服上的「鍋味」該怎麼處理?原PO說有時候衣服才穿一次回去就要洗,有些針織材質的衣物,味道都會黏超緊的,如果當天是穿厚衣服的話,洗了又很難乾,甚至還會怕脫線起毛球,讓她很困擾。原PO曾嘗試用香味來掩蓋,沒想到越弄越糟,「噴香水都變大雜燴,有過『小蒼蘭石頭鍋』,或是『鼠尾草薑母鴨』,整個崩壞」。網友看完後歪樓搞笑的說「穿輕便雨衣吃啊」、「脫到只剩普通內搭進去吃」、「吃不加熱火鍋」、「衣服火鍋味道保留著不洗,隔天邊聞邊配飯,很下飯」。也網友認真的給予建議,「掛起來放在戶外一晚,味道就沒了」、「洗熱水澡,把衣服掛在還有蒸氣的浴室,隔天就沒什麼味道了」、「隨身帶一罐除臭噴霧啊」、「由於平日下班都會去健身,包包都會放另一套衣服,導致假日有時忘記裡面還有放衣服,這時候吃飽就可以換,給你參考」。
-
2019-12-18 橘世代.健康橘
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
最近氣溫陡降,路上行人圍巾、厚外套紛紛出籠,深怕一不小心就感冒,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覺得不舒服。中醫師表示,這個時節的養生要訣在於「藏」,最好把自己「從頭到腳」包暖,適時以中藥食材「進補」,暖暖身子。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時近過年,寒意日漸明顯,一不小心寒邪之氣就會侵入身體,此時的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從頭到腳幾個重點部位務必包緊保暖。一、頭部:頭是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但是頭部卻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因此天愈冷愈要做好頭部保暖。a. 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能蓋住前額。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到室內慢慢消汗後再脫帽。b. 耳朵容易散發熱量,最好戴上耳包,或用圍巾遮住耳朵。每天早、中、晚也可搓揉耳廓5至10分鐘,讓耳朵快速回暖。二、背部:背是「陽中之陽」,若是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入侵,損耗陽氣使免疫功能下降。陳潮宗建議,冬天時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或是用熱水、熱敷墊、加熱燈等使背部有熱流通過,讓全身更舒服。三、腰部:腰是「腎之腑,喜溫惡寒」,一旦覺得冷,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受寒。平時也可雙手搓腰,搓一陣子後緊按腰眼處,溫敷一下,以收暢達氣血之效。四、腳部: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a. 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b. 每天用熱水泡腳,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暖和起來。c. 按摩「湧泉穴」和「足三里穴」,可以讓下肢溫暖並且調理脾胃,尤其湧泉穴適合怕冷、精神不振的老年人。湧泉穴位於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足三里穴則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食用薑母鴨、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等來暖身子,其中十全大補湯因有祛寒補血的中藥材,冬季時更適合用來進補。陳潮宗表示,大部份的民眾都可以食用十全大補湯,但若是有喉嚨痛、長青春痘,以及痔瘡、便秘者則避免食用,以免引起發炎反應。●十全大補湯藥材: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桂枝、黃耆。功效:補氣血: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祛寒:桂枝,怕冷的人可以多加桂枝用量。補氣:黃耆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6 科別.皮膚
中西醫治乾癬 同喊:別信偏方
在季節交替或免疫力下降時,皮膚出現斑塊脫屑又癢又難受,到底是過敏性體質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更難纏的乾癬?讓人困擾不已。實際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治療也不同,尤其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疾病,不能等閒視之。乾癬目前僅能用藥控制與改善症狀,無法「斷根」,因此不少病友除了看西醫,也會尋求中醫調理。醫師提醒,無論是西醫或中醫,最重要是先確定診斷,對症下藥,千萬別買來路不明的偏方,恐花錢傷身、得不償失。台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阮昭奎表示,乾癬治療原則為先評估病灶所占體表面積,體表面積未超過10%者,屬於輕度乾癬,可以用外用藥膏,再搭配照光治療,大部分都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中重度 病灶體表面積超過10%倘若乾癬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或是病灶體表面積超過10%,皆屬於中重度乾癬,此時除了照光治療,也需要加上免疫調節劑等口服藥物幫忙。若治療一段時間,未達療效,健保則有條件給付新型生物製劑。不過,除了西醫治療,也有不少乾癬病友尋求中醫調理。台北長庚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說,正規中醫治療會先了解病程發展,看是否壓力或其他因素造成,再依臨床症狀和徵象表現進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內外兼顧「中醫治療採內外兼顧。」楊賢鴻說,若是皮膚紅、脫屑症狀四處出現,就屬於風邪,可用防風、蟬蛻等中藥材;而皮膚有滲出物就是濕氣症,就得用利濕藥材;皮膚乾裂使用清熱涼血藥。當病程拖很久,身虛體弱則需補氣。至於外用藥部分,楊賢鴻說,除了青黛藥膏已被證實安全且對皮膚症狀緩解療效佳之外,大黃、黃岑、黃柏製成的三黃外用藥也適用。雖然臨床有個案報告顯示,中重度乾癬患者住院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有助縮短病程,但阮昭奎澄清,尚缺大型實證研究。阮昭奎認為,只要症狀緩解效果不錯,無論中西醫皆可試,但前提還是要先確診。另外,當中醫治療沒有起色,或是反應愈來愈不好,建議回頭尋求西醫治療。煎藥洗澡? 乾癬沒那麼簡單需提醒的是,有病友不是找合格中醫師,而是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楊賢鴻說,有民眾用偏方煎藥洗澡,但治療乾癬沒那麼簡單,不是洗一洗就不見。阮昭奎說,壓力、受傷、感染及情緒都是乾癬復發的關鍵,對付乾癬要有恆心毅力,配合處方藥物治療,同時維持正常作息、減少壓力和負面情緒,也別亂吃可能打亂或活化免疫系統的薑母鴨、麻油雞、牛樟芝等食補。「不要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乾癬多能有不錯的改善與控制。」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