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腸躁症
共找到
126
筆 文章
-
-
2023-06-30 醫療.消化系統
胃悶悶痛、吃東西胃度度!現代人常見4種消化道疾病,你中哪一個?
單純的腸胃不舒服,像是感覺胃悶悶的痛,或是吃東西時胃度度,或是老是感覺要拉肚子,千萬不可忽略不管,因為小小症狀可能隱藏著重大疾病的警訊;唯有了解腸胃道疾病發生的位置、原因和症狀,早發現早治療並找出預防之道,才能降低不適症狀帶來的痛苦。【PART1】4種常見消化道疾病包括現代人很常發生的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還有令人困擾的腹瀉,以及一會兒便秘、一會兒又腹瀉的腸躁症等4種消化道疾病,了解這些疾病的典型症狀、原因,才不會讓疾病反覆發作影響生活。【PART2】揪出傷害腸胃壞習慣生活有哪些壞習慣,若長時間不改變,容易造成腸胃的負擔,進而引發食慾不振、胃脹痛、脹氣,又或者是長期便祕、慢性腹瀉等,更嚴重還可以導致癌細胞入侵腸胃,引爆大腸癌或胃癌等嚴重疾病。【PART3】10大健胃飲食策略當胃腸功能不佳時,應避免增加胃腸工作量,首選低刺激、高纖維、低糖、健康油脂、適量蛋白質為大原則,以原型天然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食品。【PART4】5種潤腸助排便好食材除了選擇潤腸食物來吃之外,還要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作息正常、三餐定食定量、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攝取足夠的水分,另外,也要養成固定運動的好習慣。延伸閱讀:.肚子脹氣怎麼辦?一張圖看懂少吃哪些食物及舒緩脹氣10關鍵.一直打嗝、放屁…日常6習慣都會讓你胃脹氣!.「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8 醫療.百病漫談
不明原因到處痛…舒緩「纖維肌痛症」,運動、針灸都有幫助
一位59歲蔡小姐,她雙手手臂麻已經好幾個月,過去四肢也經常有疼痛不適的狀況。她同時患有憂鬱症,經常失眠,好幾個月沒有好好睡覺。她到處尋找醫師,但是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她的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都正常,抽血和影像也都正常,最後診斷為纖維肌痛症。不明原因到處痛 纖維肌痛症病因難找「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疼痛,在台灣盛行率約為2 - 6%,主要特徵是身體各處的肌肉和筋膜感到疼痛,但是肌肉骨骼的結構並沒有明顯異常,各項抽血和影像檢查也是正常,並可能伴隨著疲勞、失眠、腸躁症和焦慮等症狀。目前成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纖維肌痛症患者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對疼痛刺激相較於一般人更加放大,導致患者對於一些輕度的肌肉緊繃就有很明顯的疼痛感。纖維肌痛症患者經常因為找不出疼痛原因,而反覆就醫和做各項檢查,隨著看診的次數增加,內心的擔憂和緊張也日益擴散,不斷尋找更多醫師希望找出疼痛的根源,因此診斷纖維肌痛症非常重要,確定診斷可以幫助這些患者消除恐懼和不安,也能進一步提供合適的治療。紓緩纖維肌痛症 運動、針灸有幫助第一步是讓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焦慮,對於減輕疼痛也有幫助。此外,運動也是一種紓緩纖維肌痛症症狀非常重要的方式,病人可以嘗試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瑜珈等。如果運動不能有效緩解症狀,病人可以考慮使用藥物、認知行為治療。若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也可以嘗試一些非藥物的替代療法輔助治療,像是針灸治療,是經過實證醫學研究證實有效;另外,如按摩、理療、冥想等輔助療法,有研究表示積極接受這些沒有健康危害的替代治療可以幫助控制和緩解疼痛。因此,對於紓緩纖維肌痛症,尋求醫師的幫助和建議,並綜合考慮多種治療方式!認識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FMA)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異常導至疼痛感放大身體有超過11個特定的痛點慢性疼痛超過三個月,合伴其它症狀如腸燥症、睡眠障礙、肌肉和軟組織疼痛、身心障礙、頭痛、顳頜關節等相關症狀通常發在20 – 50 歲80-90% 女性患者居多預估台灣有20 – 40萬患者》纖維肌痛症自我檢測(資料來源/TFA台灣纖維肌痛症關懷協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緊張就肚子痛想大便?6招改善腸躁症,4症狀早就醫防腸癌!
許多人在緊張、生氣、焦慮、焦躁等情緒上來的時候,便會想要上大號,或是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排便型態改變,這很有可能是腸躁症正在作怪。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鍾鴻鼎建議這樣的族群平時可多從生活調整進行改善,必要時醫療協助,並注意其他相關症狀以防腸癌。一緊張就肚子痛、想大便?醫指腸躁症診斷4症狀! 鍾鴻鼎醫師表示,身體機能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腸道也包含在其中,許多人情緒上來時便會有想上廁所的衝動,這是人之常情。 不過腸躁症的患者是在情緒上來、腸道受到交感神經刺激時,就會出現腹痛、腹脹等問題,腹痛是必要的診斷症狀,排便模式則可能出現型態改變,包括腹瀉或乾硬糞便呈現,也可能次數增加,並也有可能放屁不斷。這樣的情況持續達三個月即為腸躁症,若僅是如考試、面試等壓力較大時出現一兩個禮拜,這樣的情況則未達診斷標準。 腸躁症雖然常見,又以50歲以下女性偏多,不過確切原因還有待研究,目前較多醫學研究認為主要和遺傳、家族史有關,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科方面疾病、情緒、壓力則是誘發因子。而本身原本沒有腸躁症的民眾,也有可能因長時間壓力影響腸道,使得腸道的菌叢出現改變,進而引起腸躁症。 治療腸躁症腸道、心理一起治!醫教6招生活調整有助改善。 鍾鴻鼎醫師表示,腸躁症目前認為主要與遺傳有關,尚無根治方法,治療方面,腸道會以患者的表現症狀進行以改善,並建議從也心理治療雙管齊下,可尋消化內科、腸胃科、身心科等相關科別尋求醫療協助。 日常生活除了改善壓力之外,飲食也與腸道息息相關,建議腸躁症患者盡量避免油炸、高糖、加工食品、辣物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花椰菜、高麗菜、豆製品等高產氣的食材,以免增加腸道負擔。另外,若本身也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也建議避免牛奶,可以植物優格等取代乳製品攝取。飲食習慣也建議細嚼慢嚥,以利腸道吸收,也減少吞氣造成腹脹的機率。另外,日常培養運動習慣、適度的運動,也可以培養腸道良好的蠕動。 排便改變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兩者易混淆,4症狀盡早就醫! 鍾鴻鼎醫師也提醒,腸躁症雖然據目前研究不會有增加大腸癌等其他腸道疾病的風險,但是腸躁症和大腸癌一樣都會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換句話說,若有出現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族群,也得提高警覺不是腸躁症而是大腸癌的可能性,建議先盡早檢查排除腸癌可能,並注意日常是否有容易疲勞、頭暈等貧血症狀,以及不明體重減輕,這些都是腸癌的不明顯症狀,而若是出現血便更是應盡快就醫,以利防範大腸癌。 《延伸閱讀》 .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醫:合併貧血、頭暈等症狀速就醫 .全民抓腸癌2檢查超重要!醫:血紅素濃度高更要提高警覺。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8 養生.營養食譜
「酪梨」含6大營養素,每天四分之一顆就足夠!最推薦的食用方式這樣吃
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富含營養又有飽足感,不僅被奉為「超級食物」,還被許多人當作「減肥聖品」。但FiTLO營養師何埻安提醒,酪梨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吃過量的酪梨反而容易胖。有些人每天早、中、晚餐各吃一顆酪梨,一天吃三顆就過量了。事實上,減肥需要各種營養素做搭配。每種食物食物都有它的營養價值,應該均衡攝取各種顏色的蔬果、優質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和好的油脂。如果迷信單一「超級食物」,誤以為每天大量得吃就會健康,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所以酪梨雖然營養,但也不能吃太多!酪梨的營養成分與功效有哪些?何埻安指出,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高含量的油脂屬於Omega-9,這是比較好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酪梨對健康的益處主要在於抗氧化、幫助排出不好的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一、Omega-9:酪梨的脂肪含量很高。它所含有的脂肪屬於Omega-9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油脂型態,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而且它不像動物性來源的脂肪會卡在血管壁上,增加動脈硬化、高膽固醇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二、膳食纖維:酪梨同時含有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非水溶性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三、維生素A:酪梨含有的維生素A包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有助於皮膚和眼睛的健康,讓皮膚比較漂亮。尤其玉米黃素、葉黃素可以預防眼睛的黃斑部氧化。四、維生素E:酪梨的維生素E在和屬於Omega-9的油脂作用下,可防止血管氧化,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五、維生素B群:酪梨中的維生素B群以葉酸(維生素B9)最多,不但是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對孕婦來說,葉酸可預防胎兒神經血管病變。六、植化素:酪梨含有多酚類、類黃酮類等植化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可幫助抗氧化、消除人體內不好的自由基,也可以防止壞膽固醇的產生。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糖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有飽足感。酪梨怎麼吃最健康?新鮮的酪梨可以每天吃,要注意的是控制熱量,因為酪梨富含油脂,熱量非常高,100公克就有73到80大卡,大家可以從熱量來斟酌每天吃多少酪梨的份量,建議一天半顆或四分之一顆就足夠。酪梨牛奶是很推薦的食用方式,不只是因為酪梨和牛奶很搭配,在營養的角度來看,喝酪梨牛奶可以同時攝取到蛋白質、醣分和脂肪三大營養素,而且酪梨牛奶有飽足感,大概一天喝一杯,可使用四分之一顆酪梨,製作成400c.c.的酪梨牛奶。酪梨的禁忌酪梨是富含營養的食物,但不建議對乳膠過敏或有腸躁症的人吃酪梨。一、對乳膠過敏的人:酪梨含有乳膠蛋白,對乳膠過敏的人吃酪梨會產生急性過敏症狀。二、腸躁症患者:酪梨含有豐富的纖維,容易產氣。而腸躁症患者容易脹氣,建議先避開容易產氣的食物。酪梨該怎麼挑選?何埻安說,可以挑選新鮮綠皮的酪梨,這種酪梨是剛摘下來的,可以買回家後在室溫放個三、四天,等它熟了再吃。當酪梨的蒂頭可以輕輕拔起,表示酪梨已經熟成。如果挑選比較熟的酪梨,整顆紫紫軟軟的,買回家就要盡快吃完。農委會的農業主題館網站則建議,酪梨接近熟成時會有這三個徵兆:.果柄會由綠轉黃。.果實外皮會由光滑變得粗糙,比較沒有光澤。.有些品種的酪梨熟成後,果皮會出現紫色或黑色斑紋。要提醒的是,如果酪梨果皮呈現黑色,表示酪梨過熟,不適合購買食用。市售酪梨通常分後熟(軟的)和未熟(硬的)兩種,如果要馬上吃,可以買軟的,如果希望買回去能多放幾天,可以買硬的。酪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群,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多種植化素。特別的是,酪梨的油脂屬於Omega-9。推薦的酪梨料理除了酪梨牛奶之外,酪梨還可以怎麼吃?農委會《鄉間小路》雜誌介紹了幾道夏日輕爽的酪梨冷食料理:一、酪香拼盤材料:嫩豆腐1盒、皮蛋4個、酪梨1個。調味料:柴魚片2大匙、醬油1大匙、冷開水4大匙、糖2大匙、蔥末2大匙作法: 嫩豆腐置於盤中央 皮蛋去殼,對半切分,備用。 酪梨洗淨、切為兩半,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塊狀,與皮蛋置於盤中。 淋上調味料即可食用二、麻豆沙拉材料:酪梨1個、蝦仁2兩。調味料:鹽1小匙、酒1大匙、胡椒粉1/4小匙、沙拉醬3大匙。作法: 酪梨對半切,取出果核、剝去外皮,再切成半圓形片狀,備用。 蝦仁以鹽略撮、用水洗淨後瀝乾,加上鹽、酒、胡椒粉浸泡20分鐘,放入滾水燙熟撈起。 燙熟的蝦仁放置於盤中,旁邊圍上酪梨片,淋上沙拉醬即可食用。參考資料:農委會農業主題館-酪梨選購要訣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鄉村食譜:酪梨延伸閱讀: 夏天浴室潮濕發霉?「咖啡渣」就可解決!達人教你在家自製天然「浴廁殺菌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就該喝冰水!中、西醫破解喝冰水的迷思,但有4種人要少喝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進便利商店買一瓶冰水大口暢飲,覺得這樣沁涼又消暑。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心裡同時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喝冰水對身體不好,讓我們暢飲時又帶了一點罪惡感。很多長輩都說,從中醫的角度認為喝冰水不好,但喝冰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中醫師陳潮宗指出,《黃帝內經》有建議,人體要去適應環境上的變化才會健康,天氣熱的時候,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所以健康的人在夏季適度喝冰水反而是有好處的。喝冰水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跟壞處?《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以及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來談喝冰水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喝冰水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跟壞處?基本上,都認為冰水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壞處,也沒有特別的好處。不過,夏天時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曾柏榮說,相對於常溫的水,冰水確實比較有刺激性,會短暫使血壓、心跳升高,但這些都是很些微的刺激,不至於我們短暫喝了冰的,血壓飆高非常多、心跳增加非常快。【延伸閱讀】婦產醫:喝冰水不會傷子宮、讓月經排不出來,更不會讓小腹變大迷思一:喝冰水可以減肥嗎?曾柏榮、陳潮宗兩位醫師都不建議用喝冰水來減肥。雖然有研究指出喝冰水可以增加代謝,這是身體遇到冷的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比較多熱能。因為天氣寒冷、體溫降低的時候,人體要維持體溫的恆定,本來就會增加代謝。短期來說冰水確實會提升代謝率,但不會光靠這樣短暫的刺激變化,就能變瘦或變胖。冰的食物確實會短暫地消除熱量、幫助降溫,但喝冰水降溫所消耗的熱量,與飲食上吃進去的熱量不成比例。所以要靠喝冰水來減重,是不切實際的作法。特別是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迷思二:運動完可以喝冰水嗎?運動完喝冰水不至於對身體產生危害,在炎熱的環境,運動完適度補充喝冰水可以幫助降溫,建議喝冰水時可以慢慢啜飲,不要喝太多,一次喝300到500c.c.即可。曾柏榮提醒,剛運動完時,人體還在調適心臟、血管的變化。這時喝冰水對身體來說是另一刺激。雖然不至於對身體有害,但如果不希望給身體額外的刺激,可以喝常溫的水。【延伸閱讀】大家說喝溫水較好,運動喝冰水真有那麼糟糕?專業醫師這樣說迷思三:發燒時可以喝冰水嗎?曾柏榮說,「喝冰水」對「發燒」本身沒有特別好處,而且發燒的時候人會怕冷,這時喝冰水可能會更不舒服。陳潮宗補充,如果發燒有伴隨喉嚨痛的症狀,喝冰水可以幫助喉嚨消腫,但如果是受了風寒而引起的發燒,喝冰水會降低抵抗力,因此不建議喝冰水。哪些人不建議喝冰水?曾柏榮、陳潮宗皆認為,健康的人喝冰水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因為冰水有刺激性,不建議有些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喝冰水。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腸胃功能不適、呼吸道疾病和有容易頭痛的人,比較不建議喝冰水。一、心血管疾病患者:這類患者心臟功能不好,應該避免血壓、心跳有太多的變化,而喝冰水會給心臟、血管額外的刺激,因此建議喝比較接近體溫的水。二、腸胃功能不佳、腸躁症患者:對於容易胃痛、胃酸過多的人來說,一次喝大量冰水可能會刺激胃壁,造成痙攣收縮,導致胃痛。而對腸躁症患者來說,可能因為冰水對腸道的刺激,比較容易腹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喝冰水。三、有過敏性疾病、呼吸道過敏、氣喘患者:這類患者呼吸道比較敏感,有可能因為冰的刺激誘發呼吸道的變化。另外,對過敏的人來說,冰水對人體就是一種刺激,可能會誘發過敏症狀。四、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人:這類患者喝冰水會刺激交感神經,誘發背部、頭部頭痛。延伸閱讀:.夏天愛洗冷水澡降溫? 專家曝:想要涼爽用「這溫度」洗才對.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超多!台大醫告訴你:15個喝冰水好處.夏天不建議洗冷水澡!醫:洗完做這事爽一時卻更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9 醫療.消化系統
上大號時痛如刀割!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
長期有便秘問題的陳先生有一天解便時,感覺肛門像是被刀割開般疼痛,擦屁股時,赫然發現衛生紙上一抹血紅。原本擔心是痔瘡或是可怕的大腸癌,他趕快就醫,檢查證實是「肛裂」。他用了一、兩星期的藥覺得疼痛緩解了,就沒再就診。陳先生本身容易緊張,又沒有遵照醫囑多吃蔬果、多喝水、紓解壓力,沒多久又發作,再度到門診報到。原本他以為一、兩星期就好的肛裂,由於便秘沒解除,症狀反反覆覆,竟拖了半年才擺脫肛裂之苦。 為什麼會發生肛裂?其實跟肛門括約肌的壓力有關。括約肌會自動收縮,正常情況下,肛門括約肌處於自然緊閉的狀態,這緊閉的壓力大小,因人而異,有人天生緊一點有人天生鬆一點,老人又比年輕人容易鬆一些。一般動物當直腸內有糞便時,會引發身體自然反射,命令「內」括約肌「放鬆」,讓糞便順利排空。人類也有類似的反射機制,但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會命令「外」括約肌「收縮」進行拮抗,不會直接排遺,而是會去尋找廁所來解放。當內括約肌與外括約肌的協調性出問題,便會導致便秘的發生。便秘使肛門括約肌 壓力過大而裂開一般來說肛門的收縮彈性是很大的,但如果經常便秘,肛門一直承受過大壓力,就可能像「破嘴角」一般裂開。 大多數的肛裂是因為長期便秘造成,因為便秘會使本來緊閉的肛門過度撐開而容易裂傷。另外,有些人因為大便太硬,為了讓大便順利排出,會用手把肛門「掰開」一些,也可能因此發生肛裂。 有少部份的人發生肛裂則是先天肛門括約肌過緊,這可以經由肛門指診或是「肛內壓檢測」來確定。另外也有少數人肛裂反而是因腹瀉造成,例如罹患腸躁症者因為腹瀉太頻繁導致肛裂。肛裂如刀割般疼痛 痔瘡多鈍痛發生肛裂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很多患者形容肛裂發生時,就像是肛門被刀割了一樣刺痛,甚至會像得了「排便恐懼症」。另外擦屁股時可能會發現有幾滴血。 那麼要如何與痔瘡分辨?其實醫師透過肛門指診即可診斷。另外就是疼痛感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內痔的話,大多以出血為主,出血量會比肛裂多,但較少疼痛;外痔所引起的疼痛偏向鈍痛、腫脹痛、拉扯痛,通常從病患的疼痛描述,醫師可以初步判斷是肛裂或是痔瘡引起的。 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肛裂可以想像成就像嘴破一樣,只是裂的位置發生在肛門處。」肛裂通常發生在肛門內壓最大的位置,大概在肛門口內側約兩公分的位置,這個地方管徑最窄、壓力最大,所以通常會從這個地方開始裂傷,慢慢往外裂。 另外,從肛裂的方向也可以判斷肛裂的嚴重性。 以一個人面朝上平躺來看,.肛裂最好發的位置是在肛門下方的6點鐘方向(也就是朝向股溝的位置),因為研究發現這個方向的肛內壓最大,用力排便時也最容易裂傷。.第二好發的是12點鐘方向,如果是因為便秘、喝水不足、纖維不足等生活習慣不好引起的肛裂,通常都是裂在這兩個方向。.如果連3點鐘方向或9點鐘方向的位置也會裂傷,必須懷疑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引發。 藥物治療為主 嚴重才考慮手術肛裂的治療主要是消炎止痛。止痛藥物除了緩解不適,也能幫助括約肌放鬆。肛裂發作時局部會腫脹發炎,所以除了止痛藥物,還需要消炎藥物,包括口服或是藥膏、肛門塞劑等。為了避免又因為便秘引起肛門裂傷,必須開立軟便劑改善硬便的問題。由於肛裂的位置較深,一般用手沾藥膏較難擦到確實的位置,可以把藥劑塗在塞劑上一起推入肛門內。患者平日可採溫水坐浴,讓肛門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之後再將藥膏和塞劑一起推入肛門內,藥效更能達到裂傷處。 不過更重要的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避免便秘,減少壓力、睡眠充足。同時也要避免吃辣,因為辣素部份會經由排便排出,辛辣會刺激肛門黏膜充血腫脹,一用力排便,又容易造成肛裂。 由於人天天都要排便上廁所,每上一次廁所,裂開的肛門又會伸縮拉扯,傷口反覆受傷,所以復原的時間也比正常傷口慢。狀況好可能兩、三週就恢復,有些人因為免疫能力較差,引發細菌感染,甚至要數月或近半年才會復原。 透過保守治療,近8成病患症狀可以獲得緩解,然而也有3成左右病患日後會復發。通常若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未改善,或是肛門括約肌天生比較緊、肛內壓過高的患者,會建議考慮外科手術改善。 手術通常採「內括約肌切開術」手術方法主要是把內括約肌畫開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深度,以緩解肛內壓過高的問題。肛裂的傷口縫合是沒有用的,因為關鍵在「減壓」,肛門的壓力釋放了,傷口自然就會癒合。此一手術成功率有90%以上,然而需注意內括約肌若切太深亦有造成失禁的可能,發生率2~10%不等,因此建議尋求有經驗的外科醫師執刀。 手術的方式還可分為開放性括約肌切開和閉鎖性括約肌切開兩種。開放性是直接把肛門黏膜切開,看到內括約肌再把括約肌劃開。閉鎖性手術則是醫師憑自己的經驗,用手指去按壓、摸到內括約肌的位置,再以刀片將括約肌劃開。兩種手術方法效果並無差異。手術後一般休養3天即可復原,患者排便不順會明顯改善。除開刀外,也有醫師嘗試以肉毒桿菌素治療,但效果短暫,療效較不明確。 預防便秘最重要要預防肛裂復發,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排便順暢。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每天喝1500~2000cc水,以確保「排空順利」。也建議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沒有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辣」。上完大號後肛門部位應以柔軟紙巾擦乾淨或用水沖洗乾淨。 Q:擦屁屁太用力也會肛裂嗎?A:肛門皮膚非常嬌弱且敏感,如果經常很粗魯地擦拭屁股,有可能引起表皮破損,但不至於引起肛裂。這種表皮破損常讓患者感覺肛門有搔癢感,愈去抓反而愈會受傷。如果擦破皮不慎感染,可能引發肛門膿瘍。有些人因長期便秘,經常浣腸浣過頭,也可能讓肛門皮膚受傷。所以如廁後擦拭肛門不要太用力,或是使用免治馬桶。屁屁痛…還可能是這些問題!肛門膿瘍、肛門廔管 肛門膿瘍和肛門廔管是一體兩面。通常會先發炎(肛門膿瘍),才會出現肛門廔管。 肛門括約肌約有5公分,在括約肌的肌肉層內有一些腺體會分泌潤滑液,透過一些通道將潤滑液分泌到肛門,幫助排便。 由於肛門皮膚外有很多腸內細菌,如果有傷口或衛生習慣不好,細菌可能會沿著通道進入腺體,造成腺體感染發炎、腫脹、化膿,便形成肛門膿瘍,有點像是皮膚上的「青春痘」,患者會感覺患部腫脹疼痛。膿瘍如果未及時處置,加上通道阻塞,膿沒有地方出去,在組織裡亂竄,或是破掉,就會在肛門內側形成直通表皮的「廔管」。廔管就是一種不正常的通路,皮膚跟直腸本來不會相通,廔管形成後兩者就連通了。從皮膚表面可以看到一個洞,三不五時會有一些分泌物流出,還會伴隨腫脹、化膿、發燒等症狀。 發生肛門膿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膿已經「熟了」(liquified),可以劃開,把膿擠出來。若拖延治療,膿包愈來愈大,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形成廔管。廔管通常是1個,也有同時會出現2、3個,稱為多發性或複雜性的廔管,通常是肥胖、糖尿病或是自體免疫疾病、進行化療中的人,因為免疫力不好比較會發生複雜性的廔管。 單純性廔管的治療是予以切開後,讓傷口保持開放,自然癒合即可。不縫合是怕裡面還有殘存的廔管組織導致復發。如果是多發性廔管,治療就比較複雜,通常建議先治療原發疾病。【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3期(2021-01-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5 養生.聰明飲食
吃蔬菜跟運動「多多益善」? 專家曝這幾點是健康誤區
許多人為了身體健康,總是努力遵循各種飲食規定,不過近期英文專家受訪時表示,其實有許多健康習慣不見得「多多益善」,民眾遵循這些建議時,也得衡量一下自身情況。運動或飲食 其實都是過猶不及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生技公司Bio-Kult 的專業顧問柏頓(Andrea Burton)近期接受訪問,提出民眾在維持健康時其實有幾大誤區,不論是運動或飲食其實都是過猶不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400克蔬果,藉此降低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不過柏頓表示,有許多患有腸躁症的人其實沒有辦法吃花椰菜和高麗菜等蔬菜,甚至吃完後還會有脹氣、腹瀉等情況。柏頓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以選擇低FODMAP(在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藉此避免類似症狀發生。另外,優格、果乾和酪梨等「健康食物」其實含有高組織胺,攝取過多組織胺可能會破壞身體的控制機制,導致腹瀉、經痛、頭痛、呼吸困難和血壓問題。在吃保健食品時,也應該要適量選擇產品,如果維他命C過度攝取,也會造成噁心、胃痙攣或消化道問題。專家建議,在服用保健食品時,務必參照包裝上的攝取數量,避免自己多吃。另外,近年流行的低脂飲食其實也是「適當就好」,雖然脂肪的熱量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更多,不過身體仍需要一定的脂肪來維持身體機能,因此民眾可以選擇健康的油脂來源,像是堅果、種子、橄欖油等。「適當就好」才是維持健康的小撇步除此之外她也提到其他幾點,像是過度刷牙會造成牙齒磨損;用過多洗手乳洗手會造成手部微生物群失衡,反而增加感染風險;過度運動會降低免疫力,甚至導致骨質疏鬆等,都是民眾在維持健康時必須小心的誤區。延伸閱讀:.「大王具足蟲拉麵」敢嘗試?近親是海蟑螂 醫提醒:這類人吃有休克風險.高麗菜也入列!「這些蔬菜」別包隔天便當 中醫:反覆加熱恐致癌.地瓜葉不是一般地瓜的葉! 醫曝4大好處「可改善便秘、月經不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
依據衛福部發表的調查研究,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因此吃魚油保護心血管,在近年來也成了一種全民健康共識。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魚油對人體的好處,還要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產品的技巧,讓魚油的保健效益發揮到最大!魚油的4大保健功效魚油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悠久,但直至上個世紀的70年代,人們才開始對魚油有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當時的學者們發現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使他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其他人,進而研究後得知其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魚,其中的魚油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經過分析後提出一個結論:魚油中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以EPA、DHA這兩種脂肪酸為主,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魚油對我們人體究竟有什麼具體功效?就讓Sean一次說給你聽!1.促進心血管健康魚油中的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包括: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維持紅血球的完整性、降低血壓及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素的生成來對抗血栓等。2.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抗發炎魚油中的EPA同樣能維護免疫系統、避免過激反應的原理是因為它能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進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魚油也很常被用來減少或改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疾病症狀。3.保護視覺系統魚油中的DHA可以幫助形成我們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細胞膜,維持結構的完整性以降低細胞受損的風險;同時可讓發育視網膜的營養素能順利進入眼睛;其用於協助治療乾眼症方面也是具有科學實證的。4.促進腦部發展大腦的皮質、神經突觸中都含有高量的DHA,對於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非常重要,若缺乏DHA就會造成周邊性神經病變;EPA則是製造細胞膜及保護神經的原料,幫助增強記憶與集中力。魚油很重要,但這些族群要注意!雖然吃魚油好處多多,但在我們盡情享用魚油之前,仍然要先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再作決定。若您是屬於凝血功能不全(俗稱血友病)的患者、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族群,亦或是即將進行手術者,以及準備分娩的孕婦,在食用魚油之前應該先諮詢專科醫師的意見!因為魚油本身就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的保健功效,若上述的族群再食用魚油,可能會使抗凝血的效果變得太好,反而會有受傷時難以止血的危險。【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魚油挑的好,健康沒煩惱有鑑於魚油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市面上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魚油保健食品,要如何從數十種選擇之中挑出最好的產品,也是很需要了解的知識喔!下面就讓Sean來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的小知識,幫助大家選到最優質的魚油!‧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高濃度魚油:早年的魚油因為萃取技術的限制,真正能取得對人體有益的Omega-3含量相對較低,一粒魚油膠囊中大約只含30%的Omega-3,內含的EPA與DHA也就非常稀少。拜近代科技進步所賜,魚油萃取技術也比傳統方法先進許多,魚油中Omega-3的濃度獲得了大幅的提升。高濃度Omega-3的魚油的好處除了增加EPA與DHA的含量外,還能有效縮小膠囊體積,更便利於年長者或小孩吞食。‧ 選擇吸收效率好的rTG型魚油:一般來說魚油的型態分為TG、EE、rTG三種,TG型式是魚油經第一步粗萃出的型式,對人體的吸收率雖然不錯,但純度最低;EE型式是為了將魚油的omega-3濃度提升而研發出的酯化工法,這種型式雖然能提升魚油的濃度,但吸收率較差;rTG型式則是結合兩者的優點所研製的,將EE型的魚油再經一次純化,進一步提升魚油的濃度,也回歸到人體最好吸收的型式。‧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的結合優點,除了能大幅提升每一粒魚油中Omega-3的濃度外,還能有效去除雜質、有害物質或過敏原;減少溫度對油脂品質的破壞、去除魚腥味等多重優勢。作為一名新時代人類 ,吃的魚油也要很尖端!‧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若是能取得IFOS、GOED等國際驗證標章的魚油,在品質上都會受到最嚴格的把關,檢驗項目包含重金屬、環境毒素、魚油濃度等,是需要全數通過檢驗合格後,才能取得的標章。因此在挑選魚油產品上有看到這些標章,都是我們可以放心選用的。‧ 公開透明的檢驗報告:魚油公認的隱藏風險便是重金屬與環境毒素的汙染問題,除了國際標章的核可外,是否具國內的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報告,也是我們必須關心的項目。在挑選魚油產品時可以多多注意該產品是否有做農藥、塑化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健康意識也隨之提升,許多生技公司或藥廠都有推出魚油類保健食品來為國人的營養需求作補充。如何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也是健康生活必備的技能。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能從數十種產品之中馬上挑出最好的魚油,給自己與家人最高規格的心血守護!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吃「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躁症.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你怎麼吃「低腹敏飲食」來緩解腸躁症!
這個季度的業績目標還沒達成、大考在即,書卻只念了一半、工作崗位時常要輪早晚班…,這些情形是否讓你有過腹部脹痛、時而拉肚子,時而便祕,而且還持續好長一段時間的經驗?如果你對以上描述有切身的體會,那你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但是不用擔心,腸躁症並不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只要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就可以解決。接下來就由『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克服腸躁症!什麼是腸躁症?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大小事都等著自己去處理,無形之中也給自己的腸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簡稱為腸躁症,是一種歸類在大腸的疾病。目前腸躁症的成因及機轉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但大致上可以歸類出以下數種原因:神經系統所致的腸胃道蠕動異常、腸道菌叢生態的改變及心理壓力如生活作息、工作、情緒等變化,導致下腹部疼痛、脹氣、便秘或腹瀉情形交替出現時,就可稱為腸躁症。診斷腸躁症的「羅馬準則」雖然腸躁症的症狀有包含腹瀉,但可別一拉肚子就斷定自己得了腸躁症!腸躁症的診斷,其實是有一套邏輯及標準可循的,而這個標準,稱為「羅馬準則」,是由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腸胃道專家及學者所提出的診斷標準,詳細的內容如下:‧主要條件:症狀於六個月前就已開始,且在過去三個月中,每周至少一天的經常性腹痛,並有下列合併症狀達兩項以上者。‧合併症狀:1.排便之後腹痛情況可以緩和2.排便頻率發生改變,如每天解便三次,或每周排便少於三次者3.糞便外觀形狀的改變,如軟便變成顆粒狀的硬便者如果你的症狀符合主要條件,且合併症狀中出現達兩項以上者,就可診斷為腸躁症,此時建議先向肝膽腸胃專科醫師掛號來尋求醫療協助。【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健康飲食,快樂「腸」久雖然看醫生吃藥可以快速減緩腸躁症症狀,但更重要的還是從日常飲食中保養,才可以確保健康長長久久哦!以下就讓Sean來為大家介紹,對抗腸躁症最有效的飲食計畫-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FODMAP,英文全文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簡單來說就是要減少攝取會讓腸道中細菌分解利用並產生氣體的食物成分來避免腹脹腹痛的情形產生。接下來Sean會以六大類食物來做分類,幫大家逐項找出低腹敏的食物來做每日飲食的搭配,一起來看看吧!‧乳品類:在選擇乳製品來補充營養時,記得要選擇無乳糖的產品來避免乳糖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產氣。市面上已經有推出許多無乳糖牛奶及優酪乳,想要以乳品來補充營養的腸躁症患者可以將其視為一個替代的方案。‧全穀根莖類:作為一天三餐的主食,全穀根莖類的選用原則是使用糙米、米粉、南瓜、玉米等食材,避免使用大麥與小麥製品例如麵包、麵條,以免對腸胃造成太大的刺激。‧蔬菜類:在台灣的蔬菜好幾十種,如何正確選擇低腹敏的蔬菜便成了腸躁症患者飲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常見且適合腸躁症患者食用的蔬菜有:竹筍、甜椒、小白菜、芹菜、黃瓜等;同時也須避免洋蔥、大蒜、花椰菜、香菇等容易產氣的蔬菜。‧豆魚蛋肉類:豆魚蛋肉類做為一般人飲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挑選上也是要特別注意的。對於腸躁症患者來說,牛肉、雞肉、魚肉、雞蛋都是屬於低腹敏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需注意的是要減少使用黃豆、黑豆、豆漿,以減少腹脹腹痛發生的機率。‧水果類: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譽,在水果的選擇上自然是比其他國家要多元豐富許多,低腹敏的水果有葡萄、哈密瓜、橘子、木瓜等,都非常適合腸躁症患者使用,同時也要少吃如蘋果、芒果、西瓜、水梨等會明顯讓人感到脹氣的水果。‧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日常中補充好油可以對抗發炎、維護心血管健康等助益。對於腸躁症患者來說,除去腰果與開心果外,大部分的油品及堅果種子都是可以放心選用的。腸躁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10~20%,換句話說,每五到十人就有一人有腸躁症的問題,雖然腸躁症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但也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去開始改變,無疑是遠離腸躁症最有效率的方法。只要遵循低腹敏飲食菜單,再搭配健康的生活作息與運動,以及適時的調解抒發精神或工作上的壓力,相信你一定也能很快復原並「腸」保健康囉!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3 養生.聰明飲食
星巴克橄欖油咖啡「根本是瀉藥」?營養師:2種人別喝
知名連鎖咖啡星巴克,今年二月首先在義大利推出加了橄欖油的新品咖啡,這款咖啡取名為Oleato「橄欖油系列咖啡」,卻傳出不少消費者嘗鮮後跑廁所,形容這杯咖啡根本是瀉藥。營養師劉怡里認為,含有橄欖油成分的咖啡的確可以幫助排便,但腸胃差者、減重者不宜飲用。劉怡里說,適量的咖啡及橄欖油都是健康的食材,而這款橄欖油咖啡含「咖啡因」及「橄欖油」成分,具促進腸道蠕動作用,這樣的咖啡可說是「促進排便」的飲品。橄欖油咖啡 需留意橄欖油分量劉怡里指出,很多人早上喜歡喝杯黑咖啡提振精神、促進排便,如果加上橄欖油效果會更顯著,不過,必須注意一點,因不知道星巴克橄欖油咖啡配方為何,如果只加1至2cc橄欖油提升風味,還在可接受範圍,但若是添加5㏄(一茶匙)以上,就為一份油脂,如果油脂攝取太多,會增加肥胖機會,建議往後如果此咖啡來到國內,當天喝完後應減少其他油脂攝取。橄欖油咖啡 腸胃差者、減重者不宜飲用劉怡里提醒,正值腸胃道不適、腹瀉,或為腹瀉症狀的大腸激躁症患者,並不建議飲用此款咖啡,避免腹瀉更為嚴重,而減重的人可能也不適合喝,因減重時最需要控制油脂攝取,不宜吃太多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1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黃暉庭尊重病人的選擇!推行「新起點飲食」,讓病患受完善照顧
「台安醫院是一家精緻的醫院,致力提供完善的全人照顧。」台安醫院院長黃暉庭強調,醫院積極發展「軟實力」,與國際接軌,更秉持「SHARE」精神,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尤其尊重病人的選擇,塑造一種文化,多次獲得國際醫院評鑑(JCI)認證。台安醫院積極朝向「軟、硬實力」轉型台安醫院的前身為「台灣療養醫院」,1955年由美國米勒醫師來台揭幕,早年多以婦科、牙科、慢性療養服務為主,經歷多次轉型為本土醫院,目前以三高健康促進、減重門診享譽國內,並發展國際醫療服務,一路成長蛻變成小巧精緻的區域型基督教醫院。現年71歲的黃暉庭,擔任院長至今已17個年頭。他說,台安醫院是教會醫院,過去較為封閉、少與外界溝通交流,學術專業較為不足,為了讓醫院有實力站穩國際、自立自足,近十年來積極朝向「軟實力」、「硬實力」雙管齊下轉型,讓醫療品質走在最前端。推行「新起點飲食」觀念 讓病患受完善照顧在醫院轉型過程中,黃暉庭堅持使用原廠藥、捨棄利潤,大力推行「新起點飲食」觀念,使用低鹽、高纖、低油、無精製糖的食物,提供全素、蛋奶素飲食,兼顧營養並改善飲食口味;更大幅改造病房的空間設計,規畫為療癒空間,讓病患能從心理及生理得到完善且安心的照顧。台安醫院更積極參與國際醫療品質認證,讓醫護人員從設備和人員服務煥然一新,除了多次獲得國際醫院評鑑(JCI)認證外,更成為亞洲第一個加入全球最大的健康促進醫院網絡(HPH)的首家醫院,榮獲HPH健康促進卓越獎。近年台安醫院致力發展微創手術與國際特約醫療。微創手術在骨科、胃腸科、胸腔科、心臟科、泌尿科等部分患者的治療上,均有不錯成效;國際特約醫療方面,則將醫療服務觸角延伸至醫療環境缺乏的塞班島、關島、帛琉等東太平洋群島國家,協助安排心血管外科及骨科手術,提供完善的專機規畫與安心的醫療環境。醫療服務以「SHARE」為中心概念從醫40多年的黃暉庭,是胃腸肝膽科醫師,最早在馬偕醫院服務,後來至台安醫院服務,並自2006年起擔任院長。「我遇過一位懷孕的媽媽因猛爆性肝炎昏迷,家人跪在床邊祈禱哭泣,讓人格外心酸;也遇過好不容易將病人從鬼門關救回,回醫院感謝醫師的。」種種經驗都讓他更體會病人的心。在醫院管理上,黃暉庭強調,醫療服務品質以「SHARE」精神為中心概念,促進醫病共同決策及溝通。S代表Sense,了解病人的需求;H代表Help,要互相幫忙;A代表Acknowledge,能感同身受;R代表Respect,尊重病人的決定;E代表Explain,主動向病人說明。「若病人的選擇與醫師的專業有所牴觸,也要學習慢慢接受。」養生祕訣/飲食不忌口,靠冷水澡醒腦提振精神「十幾年來,一年四季我都洗冷水澡。」台安醫院院長黃暉庭有獨特的養生法,他習慣早上出門上班前、睡前各洗一次冷水澡,如果下午打球後,也會洗一次。「即便遇到寒流,也照洗不誤,我不要讓好習慣中斷。」很怕熱的黃暉庭,在十多年前的夏天,一次打球後,皮膚出現過敏、乾癢,體溫偏高的他,於是試著洗冷水澡降溫,竟讓他感到身心舒暢,從此開始洗冷水澡至今。「早上洗冷水澡可以醒腦提振精神,睡前洗則讓我睡得很安穩舒適。」黃暉庭認為,洗冷水澡的好處多,能降低新陳代謝,原本急躁的心也會冷靜下來。冬天若去泡湯,最後必定會「讓身體浸泡在冷泉裡冷卻。」就像家裡養的紅貴賓狗「阿Doudou(阿豆豆)」一樣,夏天曬太陽後,都會跑到石頭上趴一下,讓自己涼爽一下。曾打棒球、羽球、保齡球等運動的他,由於工作忙碌,運動機會變少了,現在則是抽空到醫院附近的公園跑步,或下樓走路,每兩個月會去打高爾夫球。黃暉庭很愛吃麻辣鍋,幾乎是「無辣不歡」,舉凡買外食也會交待「幫我加辣一點」,他還愛買麻辣湯底回家烹煮,加上最愛的豆腐皮、炸豆腐、炸芋頭或牛肉、魚漿、甜不辣、玉米、蔬菜等。有人問黃暉庭:「腸胃科醫師這麼愛吃辣好嗎?」他笑說,中醫理論吃辣有健胃整脾效果,辣椒含有辣椒素、維生素,如果胃健康的人,吃點微辣有益健康,也不影響排泄。但提醒有腸躁症、腸胃炎、胃潰瘍等問題的人,不適合吃重口味餐點,平常吃飯也要細嚼慢嚥,「很多年輕人吃飯太快,缺乏咀嚼,很容易腹瀉。」黃暉庭小檔案年齡:71歲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現任:台安醫院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經歷:馬偕醫院內科、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台安醫院醫務部主任台安醫院醫務副院長專長:胃腸肝膽科一般內科消化系內視鏡檢查及治療給病人的一句話尊重患者的選擇,促進醫病溝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有效緩解腸躁症 詳解如何執行低FODMAP飲食改善脹氣、腹瀉
【本文重點】「低FODMAP飲食」作為一種緩解腸躁症的方法而受到關注,例如腹脹,腹痛,便秘和腹瀉。FODMAP 代表可發酵的低聚糖、二糖、單糖和多元醇,它們是難以消化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發酵並引起癥狀。低FODMAP飲食分為三個階段:消除階段,重新引入階段和維持階段。重要的是慢慢地重新引入每種類型的FODMAP食物,以確定哪些食物會引發IBS癥狀。然而,這種飲食不適合長期使用,因為它可以排除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by ChatGPT大腸激躁症的患者愈來愈多,為改善脹氣、腹痛、便祕、腹瀉等症狀,近年「低FODMAP飲食」在國內外備受關注。研究人員發現,當患者遵循「低FODMAP」飲食時,多數人的症狀會獲得緩解。什麼是腸躁症?腸躁症是指腸道的構造正常,但是功能異常,是常見的腸道功能性障礙疾病。腸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痛型三類,也可能會多種症狀同時反覆發生。》看更多腸躁症FODMAP是什麼?FODMAP指的是飲食中一群腸道難以消化、容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會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腹痛等。FODMAP一詞由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研究人員所創造,來自以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Fermentable、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可發酵物(Fermentable)無法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腸道菌發酵而產生大量氣體。● 寡醣(Oligosaccharides)果寡糖和乳果醣。存在於某些蔬果、豆類、穀類、堅果等。● 雙醣(Disaccharides)乳糖。存在於多數乳製品。● 單醣(Monosaccharides)果糖。存在於多數水果、部分蔬菜與甜味劑。● 多元醇(Polyols)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木糖醇。存在於某些蔬果、人工甜味劑。這群FODMAP食物,除了與腸道菌交互作用並釋放氣體,它們還具有可滲透性,會增加糞便的含水量,這類氣體和液體會導致大腸激躁症各種症狀:脹氣、疼痛、便祕、腹瀉。什麼是低FODMAP飲食?低FODMAP飲食可分成三階段進行:1.排除期(elimination)開始進行低FODMAP飲食的四到六周,需避免食用任何高FODMAP食物。2.重新加入期(reintroduction)上述排除期階段結束後,腸道症狀會慢慢減輕,再逐漸將每種FODMAP食物重新加入日常飲食中,必須一樣一樣、從少量食物開始進行,以免引起嚴重症狀。藉此可查明哪類FODMAP食物對自己影響最大,並非每種FODMAP食物都會觸發腸躁症狀。3.維持期(Maintenance)找出自己的地雷食物後,盡可能維持飲食正常,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但避免或少吃會引起自己腸道不適的高FODMAP食物。營養師提醒這種飲食不適合長期使用。許多高FODMAP食物是營養價值高、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其中很多是益生元,可以維持腸道菌叢的健康平衡。因此,飲食中的「重新加入期」對食物的重新測試非常重要,可以找出自己的地雷食物,避免症狀再次出現、又能維持食物的多樣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送禮要送什麼給長輩? 營養師推6種,黑巧克力也是健康的超級食物之一
過年送伴手禮,民眾常見準備鳳梨酥、牛軋糖、肉乾、蛋捲等,嫚嫚營養師建議,除了這些也有不少更健康的選項,若要送禮送健康也可以多參考。 4種過年過節常見伴手禮,可提醒對方注意食用分量。 嫚嫚營養師指出,民眾常送的鳳梨酥、牛軋糖、肉乾、蛋捲等,雖好吃惹人愛,不過這些點心其實都是「超加工食品」,已經過多道加工程序、看不出原本的樣貌,如同一般的洋芋片一般,特色通常會有較多的鹽、糖、調味料、人工色素、食品添加物等,最容易引起讓人在意的問題就是肥胖。 雖然過年過節吃這些,通常約僅有1-2周,影響不大,但較需要注意的在於這些超加工食物,因色香味美容易使人「糖上癮」、出現「胖子味覺」,也就是吃了著迷、養成了變胖的飲食模式,日久容易提升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憂鬱症、腸躁症、癌症、青春期哮喘等慢性疾病,因此送這些類型的伴手禮時,建議可提醒對方注意食用分量。 嫚嫚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日常吃超加工食物,也會多注意多吃蔬果原型食物,這樣的觀念雖然好,但是是一種「有比沒有好」的觀念,超加工食物對人體的影響一樣存在,只是會相較少些。以素食舉例,許多吃素的人也罹患大腸癌,常見的原因就包括常吃「炸素食」、「超加工素食」,即便平常都有吃蔬菜,也是增加了罹癌風險。 過年送禮營養師推6種,黑巧克力也是健康選項之一! 嫚嫚營養師建議,過年準備伴手禮,除了餅乾、禮盒外,也可以考慮些更健康的食物或補品。 小包裝的無調味堅果:無調味堅果也是個很好的選項,解嘴饞又富含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且是優質的油脂來源。不過也因為是油脂類食物,較需注意的是食用份量,以避免油脂攝取過多,反而容易變胖、長痘痘等,膳食纖維過量也容易便秘。建議一日約1湯匙,現在也有許多分成小包裝的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堅果也有不少調味選項,例如楓糖口味、辣味、海鹽等,是次佳的選擇,建議堅果還是以無調味的為佳。 超級食物的85%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可說是眾多受歡迎的甜點中,最健康的選項之一,被譽為超級食物、激瘦食物,不過建議選擇85%或以上,這意味著該巧克力的天然可可含量,例如85%黑巧克力帶有85%的天然可可,其他各項添加物整體僅約有15%,包含人工色素、添加糖等等,且黑巧克力也有助於抑制進食衝動,整體自然也相對健康。85%是普遍接受度較高的,90%以上可能太苦。 老少咸宜的保健食品:除了點心之外,也可以選擇全家大小都適合的保健食品、營養品,如魚油、益生菌、葉黃素,這幾個都適合應對普遍常見的文明病進行保養,例如優質油脂缺乏、飲食不佳而腸道欠佳、低頭族眼部健康欠佳等。不過營養品也須注意有些營養是適合特定族群使用,若不缺乏卻補充反而易影響健康,如鐵、鋅、有分種類的人參等,就不建議送禮。 有如濃縮雞湯的雞精:雞精可說是個在熬煮後富含小分子胺基酸的雞湯,除了營養價值高,有利恢復體力、抗疲勞、維持免疫力,也有助腸道吸收,對於年長者、胃口不佳、牙口不佳、腸道不佳者都是很好的選擇。現在也有許多網紅教學入菜的方法可參考。 富含兒茶素的茶葉:茶葉當中最知名的營養之一就是兒茶素,其為一種類黃酮素,運動前攝取有助燃脂、幫助減肥,也可穩定血糖血脂、防範慢性病,有利預防失智及癌症,也可抑制病菌,好處相當多。以發酵程度看兒茶素含量,依序為綠茶、烏龍茶、紅茶,紅茶雖兒茶素相對不高,但三者都是很好的選擇。 包裝好又健康的農特產品:農特產品也是普遍接受度高,也具有健康營養價值的選項,例如膳食纖維相當高的乾燥香菇禮盒,其也因為日曬會有更加豐富的維生素D。而新鮮的水果禮盒也是不錯的選項,大多也包裝體面。 健康就是最好的伴手禮,送禮送健康更萬事如意! 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準備伴手禮也可以多準備較健康的選項,而若是要準備超加工食物的伴手禮也可以酌量,更有助祝福對方身體健康、更能萬事如意! 《延伸閱讀》 .過年不怕胖,年後瘦回來!營養師教前、中、後這樣做控體重。 .過年守歲留意6大健康地雷,醫教簡單撇步安心過好年!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04 醫療.精神.身心
偏頭痛、肩頸背痛、皮膚病都和它有關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偏頭痛、腸躁症、背痛、炎症性皮膚病……你也有這些小毛病嗎?雖然不至於危及生命,發作時卻又很惱人。事實上,種種跡象可能顯示你正遭受壓力和焦慮引發的健康問題。據外媒《衛報》報導,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都有相似的困擾,以下為壓力會對你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以及該如何戰勝它。偏頭痛偏頭痛本身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發作可能在疼痛到來前數小時或數天開始,帶來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疲勞、光敏感或頸部不適等問題。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病學教授Peter Goadsby說,想想如果你不能專注於事情,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一切看起來都會更有壓力,不過不是因為它是這樣,而是因為偏頭痛開始發作了。然而,偏頭痛沒有任何特定的壓力管理技術,反覆試驗才可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偏頭痛可用「54321」口訣作為診斷參考,頭痛超過5次以上、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3天內會自行緩解、具有至少兩項特徵,包括中重度頭痛、單側發作、搏動性疼痛、日常工作或走路會使頭痛加劇,以及合併其中一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畏光及怕吵等。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曾表示,慢性偏頭痛的急性治療,以各式止痛藥先治標,包括乙醯氨酚、阿斯匹林等,但一周不可使用超過兩天。另需搭配口服預防性藥物,包括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長期服用,一般療程為3至4周。【延伸閱讀:與頭痛同行超過30年「頭痛醫學的行走教科書」王署君最知患者苦】腸躁症對於患有腸躁症的人來說,當壓力誘發戰鬥或逃跑模式時,它會向腸道發送信號以減緩消化,或者你可能突然需要去廁所。倫敦國王學院心理學教授Rona Moss-Morris說,「我們試圖教人們思考,當我開始感到壓力時,我如何識別這些生理信號?每當我感到壓力時,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Moss-Morris建議做一些放鬆的事情,比如散步。「與其說『我不能感到壓力』,不如說,當我感到壓力時,我需要做什麼來讓我的身體平靜下來?」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曾表示,治療腸躁症不一定要吃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腸躁症。【延伸閱讀:腸躁症好不了?!避開這五類食物有效改善】炎症性皮膚病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心理皮膚病學專家Anthony Bewley教授說,「如果你有患牛皮癬、濕疹、痤瘡或白斑等一系列不同炎症性皮膚病的遺傳可能性,那麼壓力大的生活事件就會引發皮膚問題。」Bewley說,「我們從大量研究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會加劇皮膚病。」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在平時的時間上床睡覺,即使沒有睡覺,也要盡量躺在床上。經常鍛煉對皮膚也很有幫助。Bewley說,「運動有助於減少引起皮膚問題的炎症,它促進皮膚更好的修復,無論是色素沉澱還是重塑屏障功能。你正在改善血液流動,皮膚中的炎症介質會因運動而關閉。」Bewley補充,高脂、高鹽和高糖飲食以及酒精非常有利於炎症,水果和蔬菜以及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則可以抗發炎。【延伸閱讀:紓解壓力 皮膚病好得快】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英國物理治療師Matthew Harrison說,有時以前的傷病會因感冒、流感和壓力而發作,因為我們的身體處於警戒狀態。Harrison表示,了解痛苦如何影響那個人很重要。通常情況下,連續幾個小時在同一個位置工作是罪魁禍首。Harrison建議對於許多人而言,更加活躍是緩解壓力所帶來的疼痛最好方式。以下為Harrison針對頸部、肩部和背部疼痛建議的伸展運動:脊柱伸展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慢慢地將膝蓋移到一側,將肩膀放在地板上。你可以在一個位置保持更長的伸展時間,或者逐漸將膝蓋移動到另一個方向。你應該感到背部下部有拉伸感,可能還有腿外側。橋式仰臥在地板上,然後抬起膝蓋,將臀部彎曲至約45度。通過你的腳後跟推動身體,將你的臀部抬離地板,將你的肚子推往天花板,保持數秒鐘,然後恢復躺姿。下背部伸展四肢著地跪下,盡可能將你的臀部向下壓向腳後跟,同時將你的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你可以保持這個姿勢,或逐漸將臀部抬回起始姿勢,然後慢慢重複。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下背部有拉伸感。肩膀和脖子伸展向前滾動肩膀五次,然後向後滾動五次。要緩解變得僵硬和緊繃上背部肌肉,請向後移動肩胛骨並嘗試將它們接觸在一起。你應該感到上背部有拉伸感,也許還有胸部。然後非常緩慢地轉動你的頭,直到你看向一側肩膀,然後是另一側。然後向下看,將下巴盡可能靠近胸部。【延伸閱讀:最佳藥物是它!7個身體健康問題 專家教你靠運動解決】
-
2022-12-01 醫療.消化系統
什麼是腸躁症?醫詳解3種腸躁症類型、症狀及飲食改善方式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正常、受情緒不佳及飲食不規律影響,容易發生大腸激躁症。醫師表示,腸躁症屬於功能性障礙,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無需長期使用藥物,但須調整飲食、維持運動習慣、良好生活作息及舒緩壓力,以免腸躁症一再復發。●腸躁症是功能性障礙,無需長期用藥●腸胃不適先檢查,排除癌症、其他疾病所致●勿暴飲暴食,減少大腸激躁症發作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朱光恩表示,腸躁症發作時機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包括工作壓力大、經濟問題、家庭因素、感情問題、情緒不佳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復發時,都可能使腸躁症發作,好發年齡落在20至60歲的職場工作者,尤其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腸躁症常見腹瀉型、便祕型、混合型3種類型。朱光恩說,大腸蠕動、消化系統失調是腸躁症發生原因,屬於功能性障礙,常見腹脹、腹鳴、放屁次數多等症狀,最明顯症狀是「裡急後重」,明明想排便卻上不出來、不斷跑廁所,但這些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須透過抽血、糞便潛血、大腸鏡、腹部超音波等檢查,排除其他貧血、膽囊、肝臟、胰臟等問題,或大腸息肉症、大腸癌等問題。朱光恩提醒,若腹部不適,且變瘦、體重變輕、食欲變差等狀況,要小心是否為大腸癌,因部分大腸癌患者腫瘤位置長在直腸,也會出現腹瀉、解便解不乾淨的困擾,民眾應先做相關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不要自認為腸躁症而未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不過,若已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腸躁症即使久未治療,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治療大腸激躁症不一定要吃藥,朱光恩表示,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重點,包括飲食定時定量、兩餐不要隔太久、避免「亂吃」冷熱交替食物、酸辣不忌口、暴飲暴食等,更應戒酒、戒菸,適時補充優質益生菌、酵母菌,曬曬太陽、多運動,紓解壓力,遠離大腸激躁症。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20%,比全球平均值10%高很多,誘發腸躁症原因多與情緒壓力有關,像社經條件、地位較佳者,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容易緊張者等都是好發族群。此外,若腸道菌叢改變,壞菌變多,也會誘發腸躁症。針對3種類型腸躁症,飲食建議也有所不同,許為捷建議,腹瀉型可多吃水溶性纖維,協助將腸道多餘水分吸出,例如洋車前子、秋葵、木耳、柑橘類等;便祕型則多攝取水分及蔬菜,增加排便順暢;混合型飲食應避免高油、高鹽,少吃洋蔥、甘藍、氣泡水、含有山梨糖醇成分的口香糖等,以減少脹氣機率。也應避免喝過多的咖啡、茶、酒,以免刺激腸道。國外許多研究證實,運用「低FODMAP飲食法」,可改善腸躁症症狀,許為捷說,FODMAP食材攝取過多,無法在小腸被吸收而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一旦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腹痛,因此腸躁症患者在症狀出現時,應暫時避開FODMAP飲食,例如小麥、牛奶,以及蜂蜜、芒果、豆腐等,待症狀緩解後再恢復少量攝取。低FODMAP食物蔬菜:白菜、甜椒、胡蘿蔔、茄子、黃瓜、萵苣、大番茄、櫛瓜水果:藍莓、哈密瓜、葡萄、奇異果、柑橘、鳳梨、樹莓、草莓、香瓜奶類及乳製品:杏仁奶、巧達乳酪、不含乳糖牛奶、帕瑪森乳酪蛋白質:牛肉、雞肉、蛋、魚、豬肉、毛豆堅果及種子:奇亞籽、花生、胡桃、南瓜籽、芝麻、夏威夷果、葵花籽、核桃穀類:糙米、燕麥、藜麥、白米糖及甜味劑:楓糖漿、適量的食用糖、黑巧克力
-
2022-11-20 醫療.消化系統
解出綠色大便是健康出狀況嗎?2張圖看懂糞便顏色及型態密碼
人體的排出物包含排泄物與分泌物,其中暗藏許多健康密碼。例如,可以從便便顏色、形狀,判別腸道問題;從尿液顏色、氣味,揪出泌尿系統哪裡出錯;從淚液成分、汗水分泌量等,知道身體的健康狀態。透過觀察排泄物與分泌物的形、色、質、量的外觀變化,是病患及早發現疾病的方式,也是醫師重要的診斷依據。便便與是生活的每日大事,台南郭綜合醫院腸胃科主任陳進生表示,應該養成每天觀察自己便便的習慣,無論是形狀、氣味、顏色、次數,都反應出身體的狀況,因為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NK細胞、B細胞等,集中在腸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腸道製造,而且用來保護腸道,所以身體發生了狀況就會反應在糞便上,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健康的糞便型態● 長相:類似香蕉或帶有大腸裂紋的條狀,落水後微微漂浮水中。● 重量:約200至300克,每條2到3公分粗。● 顏色:因混有膽汁,呈黃褐色或土黃色。● 味道:氣味不重。不正常便便10大特徵1.太細: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或過度收縮。2.散狀:可能是體內壞菌增多或消化不良。3.顆粒狀:水分、纖維攝取不足。4.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5.灰白色:代表膽汁阻塞,需檢查肝膽胰臟。6.解黑便:胃或小腸上段出血。7.鮮紅色:下段小腸、大腸或痔瘡出血。8.墨綠色:細菌感染或消化不良。9.惡臭:可能是蛋白質、脂質攝取太多。10.酸臭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健康排便6招陳進生建議,想要排便順暢,平時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很重要,以下6招有助於維持健康腸道排便:● 多喝水:一天至少要喝自身體重(公斤)╳30毫升的水量,能幫助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水分及正常便便。● 規律運動:多運動不僅紓解壓力,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並改善硬便的困擾。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先從飯後散步開始。● 多攝取蔬果:攝取蔬果,多補充膳食纖維,特別推薦高纖食物:地瓜、香蕉、菠菜、海帶。● 腹部按摩:順時鐘腹部按摩能促進腸胃蠕動、提高新陳代謝,可以改善硬便的困擾。● 補充益生菌:補充益生菌可抑制腸道壞菌並提供維生素,像是優酪乳、優格就含有益生菌,但腸躁症患者要選擇不含乳糖的益生菌藥粉或膠囊。● 適當補充好油:過度限油也會造成大便乾硬,適當用好油(橄欖油、苦茶油)淋在蔬菜上,可幫助潤腸,維持腸道健康。
-
2022-11-06 養生.聰明飲食
腸躁症要少吃!營養師推9種最佳高纖食物緩解便祕、控制血糖
便祕的人要多攝取纖維,但纖維的好處不只緩解便祕,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減少罹患結直腸癌風險。對糖尿病患而言,高纖食物可預防血糖飆升,增加飽腹感,幫助減輕體重。吃多少纖維才夠?購買食品的人,可在包裝盒上看到纖維含量標示;當然最佳的纖維來源,仍是天然蔬果等原型食物,可以上網搜尋它們的纖維含量,試著加總每天吃的纖維量,並逐漸增加直到每天達到35克的標準。營養師Amy Lee提醒,增加纖維攝取必須採漸進式緩慢增加,讓腸道細菌習慣分解纖維,才能避免短時間大量攝取而引起腹脹不適。酪梨有人把酪梨當水果吃,但它並非高碳水化合物,反而富含大量健康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纖維含量也不可小覷,這兩種營養素已證實對代謝與腸道菌叢有益。纖維量:每100克含5.6克纖維燕麥燕麥同時含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可為腸道大掃除,同時也可降低膽固醇。另外,它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纖維量:每100克含12.9克纖維扁豆扁豆是纖維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扁豆的熱量也很低,並且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把扁豆和喜歡的穀物做成扁豆湯,對腸胃道健康是超級食物。纖維量:每100克含10.7克纖維奇亞籽奇亞籽是非常好的高纖食物來源,而且含有大量鎂和鈣,可以加進早餐燕麥片中,或加入不濾渣的蔬果汁,吃進滿滿纖維。纖維量:每100克含34.4克纖維覆盆子所有漿果都是非常好的食物,其中覆盆子和黑莓含最多纖維,在國內不容易買到新鮮覆盆子,冷凍的漿果可獲得同樣的好處。纖維量:每100克含6.5克纖維杏仁堅果成員之一的杏仁,不管取得或攝取都非常方便,除了纖維,還可獲得健康的脂肪和礦物質鎂。纖維量:每100克含11克纖維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居然含有膳食纖維?前題是你必須購買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才能攝取到較高的纖維、抗氧化劑和其他營養物質。確保你購買的是70%以上的黑巧克力。纖維量:每100克含10.5克纖維鷹嘴豆近年火紅的鷹嘴豆也是膳食纖維的最佳來源之一,還富含礦物質和蛋白質,可以煮熟後用調理機打成泥,作為吐司抹醬或加入沙拉。纖維量:每100克含12.2克纖維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還可以增加纖維攝取?以玉米為原料的爆米花,是未經加工的全穀物,但建議自製不含奶油或少油、無糖的原味爆米花,才是健康的選擇。纖維量:每100克含14.5克纖維●營養師小提醒 誰不能吃太多纖維?有腸躁症的患者,最好在增加纖維攝取前諮詢醫師,因為大量纖維可能讓症狀惡化。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2-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壓力大腸躁症發作?營養師提醒:少碰這些高「FODMAP」食材
今年已進入Q4,不少上班族、業務員面臨極大壓力,如果有腸躁症體質,可能深受其擾,一旦吃錯食物,情況更慘。國外研究顯示,腸躁症病友若常吃蘋果、豆類食物、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或常攝取咖啡因等高「FODMAP」食材,容易誘發腸躁症發作,導致身體更不舒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從許多研究結果來看,腸躁症患者採取低「FODMAP」飲食,症狀發作機率可大幅降低,舉例來說,就有研究數據顯示,採取低「FODMAP」飲食的腸躁病患者中,有76%症狀出現改善。高FODMAP食物 對腸躁病患大不利「FODMAP」的英文全名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低FODMAP飲食也就是少吃「可發酵」(Fermentable)的寡糖(Oligosaccharides)、雙醣(Disaccharide)、單醣(Monosaccharides)與多元醇(Polyols)類食物。為什麼FODMAP食物會讓腸躁症加劇?許多研究發現,許多腸躁症患者的腸道系統無法順利吸收FODMAP食物,在腸道菌發酵作用的催化下,這些食物會讓腸液增加,也會製造許多氣體,一旦腸道充滿液體、氣體,就會脹氣,食物消化速度也會改變,結果便引發腹脹、放屁、腹痛、腹瀉等症狀,當少吃這些食物,理論上症狀就會緩解。舉例來說,像乳製品、豆類食物、小麥、大麥類食物、蘋果、櫻桃、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洋蔥、蘑菇與含糖飲料、甜點、含高果糖玉米糖漿食物、甜味劑等,都屬於高FODMAP食物、食材,這些食物都不太適合腸躁症族群。腸躁症病患 適合吃哪些食物?對此,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分析,腸躁症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容易腹瀉、腹痛類型,另一類則容易便秘,而國外研究多以容易腹瀉、腹痛者為主,如果病患擔心攝取小麥、大麥類食物會不舒服,可考慮以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取代,至於豆製品方面,很多人以為黃豆製品也包含其中,事實上,單純黃豆較容易引發脹氣,若經加工,製成豆腐、豆干,易引發脹氣的成分就會減少,所以豆腐等黃豆製品也是可以食用。陳韻婷也提醒,咖啡因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對腸躁症患者並不利,所以腸躁症病患要避免食用含咖啡因飲品。至於便祕型腸躁症患者,則建議攝取充足水分,攝取水分標準為一公斤體重一天攝取30cc水分,以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就會建議最少補充1800cc的水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腸躁症病患可選擇以下食物做取代:1. 無乳糖奶類製品、無乳糖優格、米漿、杏仁茶與椰奶等食物。2. 香蕉、葡萄柚、草莓、柑橘、檸檬、萊姆、奇異果等水果。3. 白菜、竹筍、胡蘿蔔、豆芽菜、小黃瓜、茄子、薑、萵苣、蘿蔔等蔬菜。4. 豆腐、雞蛋、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等蛋白質食物。5. 杏仁等堅果類食物,但一天需控制在10到15顆。6. 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藜麥、玉米粉製品等食物。採取低FODMAP飲食 記得諮詢專業營養師如果腸躁症病患想採用低FODMAP飲食,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建議,這樣才能確保飲食計畫安全、健康,如果要恢復正常飲食,也要循序漸進,每次增加一種食物,再觀察症狀變化,在這過程中,撰寫飲食、症狀日誌或許會有不少幫助。
-
2022-10-11 醫療.消化系統
「胃痛」別急著吃止痛藥!醫提醒:6大原因造成胃痙攣,先做這件事最重要
你聽過胃痙攣嗎?所謂的胃痙攣就是俗稱的「胃抽筋」,它雖稱不上是疾病,只是臨床症狀,但當出現此症狀就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千萬不要再虐待你的胃了!英文補教名師徐薇,就因「急性胃痙攣」痛到暈倒失去意識,撞到眼鏡斷裂、右臉腫脹,手肘也受傷,因此千萬別輕忽。胃痙攣是什麼?胃痙攣是由於腹腔的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搐,是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所發生在腹腔鋒利的、間歇性的收縮或是疼痛、不適的感覺。常以劇烈收縮表現,通常以上腹痛為主,疼痛感有起伏,是一陣陣地疼痛,不同於胃潰瘍持續而穩定的疼痛,胃是腹內的臟器,醫師比喻,一個袋子劇烈收縮時,袋內的內容物會往袋口衝,因此在胃痙攣時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的現象。6大原因造成胃痙攣造成胃痙攣的原因很多,從飲食、藥品、疾病到心理因素都有,大致可以區分為以下6 種。 1.飲食不當:食用過量刺激性、辛辣、油膩、生冷、酸甜等食材都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部絞痛不適。而暴飲暴食、用餐時間不規律也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容易引起胃痙攣的症狀。2.菸酒過量:菸、酒都屬於刺激性物質,過量飲用都會降低胃腸血流及前列腺素之生成,容易影響腸胃道黏液的正常分泌,降低胃部的自我保護能力,也連帶使得胃部容 出現不適症狀,甚至於胃痙攣。3.情緒激動、壓力過大:胃是腹內的臟器,一般來說由自律神經所掌管的,自律神經的中樞在腦幹,且腦幹與精神同一個中樞,因此情緒不穩定容易引發胃痙攣,所以情緒爆起爆落、急躁時容易胃痙攣。4.有肝膽腸胃疾病:舉凡胃潰瘍、腸胃炎、腸躁症、腸阻塞、肝硬化、膽結石、便秘等都可能引起胃部異常收縮而出現疼痛,若是出現胃腸嚴重發炎,或是惡性腫瘤(如大腸癌)也可能引發胃痙攣的問題。5.婦科疾病:例如經痛、卵巢囊腫、生殖泌尿道感染、急性或慢性神經性胃痛、子宮內膜異位,也都可能是誘發胃痙攣的主要原因。6.服用特定藥物:部分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胃痙攣,例如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氣管擴張藥物等都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的正常功能,使胃在排空能力減弱的情況下,容易發炎,進而增加胃痙攣的發生率。此外,長期服用止痛藥也可能造成胃部損傷,因而加重胃痙攣問題。如何緩解?胃痙攣必須要先辦別胃痙攣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許多人胃痛會直接吃止痛藥緩解,但醫師建議發生胃痙攣時,首先應先靜下來讓胃休息,且先不要吃任何東西,喝點溫開水有效以後,仍須對病況找出原因。如果直接吃止痛藥,反而會將身體想傳達給你的胃痛警訊掩蓋,因此發生胃痛時,首要要做的應該是找原因,而不是只吃止痛藥! 最後,如果你經常胃痙攣發作,應先觀察自己的生活作息是否規律、情緒起伏狀況如何?必要時請到醫院找醫師討論,是否需做進一步胃鏡檢查。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9-18 養生.聰明飲食
優格千萬別當早餐吃 營養師授最佳食用時機保住好菌
優格富含益生菌及優質蛋白質,成為近年民眾喜愛的健康食物之一,市面上更出現各類優格產品。營養師表示,優格的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好菌增生,進而調節體質,且富含鈣質、蛋白質,及多重優點於一身,建議民眾挑選優格時注意成分標示,並建議飯後食用效果較佳。營養成分/鈣質豐富 還有維生素B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優格又稱酸奶酪,含有豐富的鈣質,每100g優格就含有110mg鈣質,為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十分之一,且富含10%蛋白質。優格也含有維生素B6、B12等,有助於神經傳導運作;另含有磷、鎂、鉀,有助於代謝及調節血壓,也能保護骨骼健康。對健康的好處/活菌有利腸道 別買即期品許為捷表示,優格中需有10億個益生菌存活量,食用後才有助於腸道保健,市售優格有時因運送過程、保存時間過久,導致活菌數量下降,建議不要買快過期的優格。也有民眾選擇自製優格,透過優酪乳加上菌種、牛奶發酵,製作出的優格即擁有豐富活菌。許為捷說,自製優格建議用程序較少的「定溫發酵法」,以優酪乳、全脂牛奶1:3比例,用玻璃碗當製作容器,將全脂牛奶用75度C加熱15秒殺菌,並冷卻到42度,再將優酪乳、欲使用菌種加入「攪拌均勻」,接著放入電鍋保溫10到12小時,即可做出凝狀優格,時間越久、酸度越高。希臘「式」優格 小心更多添加物相較僅以優酪乳、牛奶及菌種做出的一般優格,市售還有「希臘優格」、「希臘式優格」不同種類。許為捷表示,希臘優格是一般優格再增加「過濾」程序,透過離心技術排除乳清,更加濃縮、蛋白質含量更高,但製作希臘優格的過程較複雜,成本也高。而「希臘式優格」與「希臘優格」不同,許為捷指出,「希臘式優格」透過加工程序,達到與希臘優格一樣的口感,當中添加洋菜膠、刺槐豆膠、果膠等增稠劑的成分,讓優格呈現固狀型態,雖然口感好吃,但如果還加了鮮奶油,糖分和熱量也高得嚇人。許為捷說,民眾挑選優格時,不能只是「看熱量」,有時熱量低的優格產品,可能是因為全脂牛奶添加較少,但添加其他香料、糖,熱量低並不代表營養價值高。她建議,挑選優格時,先排除有加糖、添加香料的品項,再挑選乳含量較高的優格。如何聰明吃/早晨空腹吃 好菌會被胃酸殺掉許為捷表示,有些民眾喜歡把優格當早餐,但剛起床時空腹胃酸濃度高,這時吃進優格,優格的好菌一下就被胃酸破壞,無法進入到腸道讓菌相變好,只感覺吃下冰涼的優格後會想拉肚子,實質上卻沒有創造營養價值。許為捷建議,優格建議在「飯後2小時食用」,在胃酸濃度不會太高時,吃優格後才能讓好菌不被消化,順利植在腸道內;若時常拉肚子、便祕者,代表腸道壞菌太多,這類民眾就很適合吃優格;作息不正常、骨質疏鬆、有心血管疾病者,也可以吃優格補充磷、鎂、鉀、鈣。誰吃優格要小心/胃食道逆流嚴重時 建議別吃許為捷表示,優格富含蛋白質且有許多好菌,對於有八、九成缺乏乳製品攝取的國人是很好的食材,但不建議一歲以下的孩子食用,因為幼童腸道發育尚未成熟,腸道菌相不穩定。優格含糖量較高,高血糖患者不適合吃希臘式優格,建議選用全脂奶或一般發酵的希臘優格。優酪乳內蛋白質含量高,約占10%,許為捷提醒,若腎功能不佳者,攝取過多蛋白質會造成腎功能負擔;腸躁症患者時常拉肚子,不太適合激進地補充優格;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也建議等症狀緩解後再食用,避免加劇症狀。營養師推薦優格食譜優格燕麥優格本身帶有酸甜口感,可以加入泡軟的燕麥,再添加一小匙堅果、切塊水果或果醬,攪拌均勻後,提升風味及口感層次,適合當作下午茶或小點心。優格馬鈴薯蛋沙拉優格除了當點心,也可以搭配主食類食用。像是將馬鈴薯蒸過後搗成泥,並將水煮蛋切塊成丁狀,再加點蔬菜,倒入優格攪拌。馬鈴薯優格蛋沙拉除了有蛋白質外,也含有全穀類及蔬菜,健康又營養。
-
2022-08-25 醫療.消化系統
經常腹瀉、便秘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專家詳解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原因與治療方式
林小姐今年30歲是朝九晚五上班族,近來常有肚子痛、腹脹、便秘或腹瀉的情形,原以為只是吃壞肚子腸胃炎,經醫師診斷後為「腸易激綜合症(IBS)」。雖然目前還不知道腸易激綜合症成因,但有可能因為壓力、焦慮有關,且曾患急性腸胃炎、性格容易緊張的人,較容易出現。什麼情況容易患腸易激綜合症?目前成因尚未明朗,學界一致認為是由於腸道運作的方式出現問題。1.腸胃感染,即便在腸道感染復原後,症狀還是持續發生,可能是因為正常的好菌過度生長或腸道中生長了壞菌。2.食物不耐或過敏,如果患有嚴重的腸易激綜合症,經治療後情況沒有好轉,醫師可能會進一步檢查是否患有乳糜瀉,主要是對小麥中麵筋蛋白產生嚴重過敏。腸易激綜合徵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肚瀉、便秘、排不乾淨、糞便過硬或呈水狀、時有黏液排出等。腸易激綜合症有3種類型1.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大部份時間的糞便都呈糊狀,甚至水狀,少有糞便過硬的情況。2.便秘型腸易激綜合症:大部份時間的糞便過硬或太乾,少有糞便很稀的情況。3.混合型腸易激綜合症:有時糞便很稀,亦有時會糞便過硬。兩者可能交替出現。可以做些什麼來控制腸易激綜合症症狀?大部分腸易激綜合症治療都集中在改變生活方式、攝取食物類型和降低壓力上。1.盡量少吃吃豆類、洋蔥、綠花椰菜、孢子甘藍或高麗菜等易脹氣的食物。2.飲食中攝取更多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減輕症狀,尤其是便秘的時候。在飲食中攝取膳食纖維之前,應該確保水分補充是充足的。如果液體不足、又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反而會使便秘情形更加嚴重。另外,膳食纖維建議從少量開始攝取,再慢慢增加。3.避免會導致腸易激綜合症症狀的任何其他食物。4.適時紓壓,透過放鬆和規律運動可以緩解症狀。5.容易出現腹脹的人,進食時盡量放慢速度,且不要暴飲暴食。6.避免咀嚼口香糖,這會導致吞嚥過多的空氣,容易造成不適。7.避免攝取大量代糖(食品添加劑),因為有時會導致產生更多的氣體,引起腹脹、痙攣和腹瀉。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胃腸病學院(ACG)
-
2022-07-17 醫療.消化系統
國內300萬人 飽受腸躁症所苦
台灣約有二到三百萬人受腸躁症所苦,但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即使就醫也常反覆發作。國外研究發現,要提升藥物治療效果達七到八成,須先改善飲食方式。台北榮總創全國之先推出「腸躁症整合治療」,針對難治型腸躁症患者,提出個人化飲食控制再搭配藥物治療,目前參與治療者,高達九成獲得改善。台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腸躁症好發於廿至五十歲,男女各半,主訴有腹痛、腹瀉、腹脹、便秘,好發原因恐是腸道蠕動不正常、輕微發炎,或腸道敏感,受食物、氣體、水分等影響引發不適。約有五成患者表示腸躁症影響到生活,且常焦慮腸躁症會導致腸胃炎、胃潰瘍、大腸癌等。門診臨床曾收治一名五十多歲腸躁症男子,無時無刻處於腹脹、腹痛,隨時想腹瀉,外出擔心找不到廁所,幾乎選擇不出門,必須得出門時,只能先吞藥預防,因腸躁症焦慮的生活長達五年以上。盧俊良說,據國外研究,腸躁症患者請假時數高於一般民眾,且腸躁症患者極度焦慮,就醫頻率高,因患者時常就醫,也增加錯誤診斷機率。北榮整合門診結合胃腸科、內視鏡門診以及精神科等醫師協助治療腸躁症患者,搭配「低腹敏飲食」,降低患者腸胃道不適的機率。全台首位取得蒙納許大學低腹敏飲食認證的北榮營養師吳柏姍表示,當患者飲食改為低腹敏食物,可減少食物在腸道產氣、發酵機會,避免誘發腸躁症,經四至八周飲食控制,參與治療的患者症狀改善率超過九成。腸躁症患者設計飲食需分階段調整,從食物種類、份量,包括蔬菜類、水果、奶類、蛋白質等,依個別化調整攝取低腹敏食物,如蔬菜類的高麗菜、小黃瓜、竹筍等,或是奇異果、鳳梨等水果類;同時減少高腹敏食物,如蔬菜類的蘆筍、花椰菜等,以及蘋果、芒果、桃子等水果。
-
2022-07-01 醫療.消化系統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引起便秘的原因?1.年紀:60歲以上的人,每3人就有1人長期苦於便秘。這是由於腸胃平滑肌衰退,蠕動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2.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偏食、食用過多肉類又缺乏攝取纖維性食物,或是攝取的水量不足等。3.情緒影響: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4.器質性便祕(身體因素為主):包括了腸阻塞、腸躁症、大腸直腸癌、糖尿病、子宮肌瘤、自主神經機能障礙、肛裂或是痔瘡等各種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便秘。便秘於中醫的四種證型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改善習慣性便秘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適度的運動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因便秘中醫證型有四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中醫養生茶飲•「熱秘」: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氣秘」: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冷秘」: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虛秘」: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5穴道按摩改善便祕除了調整飲食以及改變生活習慣外,老祖宗的穴道按摩也有助於改善便秘,只要按壓以下5個穴位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魚際穴:魚際穴在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的中點,掌心與掌背的交界處。支溝穴:支溝穴在手腕背面橫紋上方約4指寬度的位置,位於前臂兩骨間的凹陷處。曲池穴:先將手肘彎曲,曲池穴就在手肘外側肘橫紋的末端。氣海穴:氣海穴位於腹部中線,肚臍下方兩指寬的位置。天樞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各兩拇指寬處。
-
2022-06-30 醫療.精神.身心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
▌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佳媛長期受大腸激躁症所苦,看了幾個醫生都說是自律神經失調,加上去年工作有些調動,壓力大增,讓腸躁症更形惡化,最近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很焦慮,覺得自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也不知道怎麼跟主管、同事互動,佳媛說自己好像愈來愈笨,才會什麼事都做不好。佳媛整個人看起來極度緊張,能量緊繃又堵塞,從能量場上看起來更是能量完全平行的異常狀態,我跟佳媛說:「人一緊張,能量就容易從交叉的正常樣態變成平行,這會讓人變得很難專注、容易健忘,溝通表達也會詞不達意,這時不管閱讀什麼文件或資料,基本上都會覺得讀不進去,做事情也容易不斷出錯、忘東忘西、缺乏效率,如果不去改善,就會因為無法把事情做好而覺得自己很差勁,又因為覺得自己差勁,而更沒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結果導致惡性循環,愈來愈糟。但根源只是因為太大的壓力導致能量場出了問題,其實你並沒有變笨,這個不難調整。」 聽了我的話,佳媛都快哭了,她說:「我覺得壓力好大,工作、家庭、婚姻,還有爸媽的事,都快把我壓垮了,我根本應付不來,只好逃避不管,但又覺得自己很自私,怎麼可以不幫忙他們解決問題。」 「當家人很傷心或者生病時,你能替代他們傷心或生病嗎?」我問佳媛。 「不能。」佳媛回應。「那你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自己。」佳媛小聲的說。 「那他們的傷心是誰的情緒呢?」我再問。 「他們自己的……,但是我會跟著難過啊。」佳媛露出不忍的表情。 「你跟著難過,會對他們或對你自己比較好嗎?」「不會。」佳媛其實很明白。 「是的。別人的情緒,本來就是別人的責任,這跟自私有什麼關係,即使是家人父母,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我請佳媛跟我一起,把父母的責任還給父母,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不需要擔心,只要祝福他們就好,因為每個人都只能負責自己的生命。所有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只是在體驗和學習,橫豎我們的身體一定都會毀壞死去,遲早都要離開這個身體,繼續前往下一段生命旅程。 「不過,先生說我很自私,他說我現在的問題都是自己招惹來的,因為我愛鑽牛角尖,所以才會一直心情很不好,這都是我自己的問題。就連辦公室的同事,也覺得我都沒有長進,老是在工作上出狀況,我真的是很沒有用……」佳媛說著說著眼眶又紅了。 「別人貼在你身上的標籤,你不必照單全收啊!那是他們的看法和想法,跟你無關。」我跟佳媛說完後,測試她的情緒類型,發現她是聽覺型人,難怪會有鑽牛角尖的困擾。我讓佳媛跟著我一起對周遭的人說:「沒錯,我就是愛鑽牛角尖,但是我愛鑽牛角尖是我的問題,你們期待我要有所不同,那是你們的問題,跟我沒有關係,我把你們的期待還給你們,你們的期待是你們自己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可是我會影響到別人,我的情緒會影響到周遭的人啊。」佳媛有些不解。 「你覺得你的情緒有影響到我嗎?」我問佳媛。「沒有。」佳媛小小聲的回答。 「是啊,如果對方沒有跟你一樣的功課,就不會被你所影響。別人之所以會覺得被你影響,表示他們也有跟你一樣的功課,才會和你產生共振,情緒才會被你帶動。所以他們其實要謝謝你,讓他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功課,如果沒有你,他們可能一直都還看不到自己的這個問題。」我們之所以會和別人的問題產生情緒上的共振,就表示我們也有同樣的課題,也走不出來,情緒才會被對方帶動,所以我們不但不能去怪罪別人,反而應該感謝對方,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功課。 「但是我跟先生常常吵架,已經影響到小孩,所以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佳媛深怕傷害到孩子。 「每一個人都有被家人影響的經驗,生命就是有難題,人才會有成長和學習。如果孩子在一個完美的家庭中長大,日後結了婚,萬一遇到不完美的伴侶,他們一定會無法適應,認為對方和對方的家庭怎麼那麼差勁,又因為從未面臨家庭問題,所以不懂得如何處理,很可能只是一直認為:『不對!家不應該是這樣的,家人怎麼可以吵架呢!我們家人都不會吵架的。』甚至也會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應該有爭執。問題是,真實的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常常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和衝突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家庭』,與其讓孩子活在溫室中,不如讓孩子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衝突,但是當衝突發生時,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面對,又如何解決。」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讓孩子在過度美化的環境中成長,但是無菌的環境對孩子而言並不健康,也未必安全,反而可能充滿危險。一旦孩子日後看到真實世界的樣貌,當他們面對與他人的衝突摩擦時,很可能毫無招架之力,只會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別人怎麼會那麼糟糕、那麼差勁,變成一個想法偏頗的人。事實上,我們認為對孩子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而認為對孩子不好的,也未必就是不好。夫妻之間有衝突或意見相左,並不是問題,如何一起面對和處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識,才是衝突發生時,可以帶給我們的意義。 「但是當我情緒不好,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內疚。」佳媛還是很不安。 「你可以誠實的跟孩子說:『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這樣孩子以後也才能接受自己 可以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孩子,媽媽現在心情不好,我需要抱抱,你可以抱抱媽媽嗎?』也可以跟孩子說:『請給媽媽幾分鐘,媽媽心很亂,想要自己安靜一下。』這樣孩子就有機會學習如何跟心情不好、狀態不佳的自己相處。畢竟心情不好就不好,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對錯,因為人本來就不可能永遠心情都一樣啊,情緒和感受總是來來去去的,我們只要接受情緒的發生和消失,讓它可以自由的來去就好了。」 「什麼事到了醫師這裡,好像都不是問題。」佳媛還是有點不放心的看著我。 「因為我沒有卡住啊。」 後續佳媛回覆,在那次門診之後,她覺得自己改變很多,不但睡眠品質大幅提升,和先生的關係也好很多,甚至幾乎忘記自己曾有腸躁症的問題,讓她很難相信幾個星期前自己還為了腸躁症而苦惱不已。 ※ 本文摘自《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21世紀最新心念醫學》作者:許瑞云, 鄭先安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6/07
-
2022-05-23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Omicron疫情恐怕不只有「呼吸道症狀」表現,臨床發現有非常多染疫者出現「腸胃道症狀」,特別是「嘔吐」,甚至有人的唯一症狀就是反胃。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許多確診者熱絡交流,不少人提及一個大家比較少提到的症狀,也就是嘔吐,這個症狀造成許多人困擾,「現在吃東西都怕怕的。」有人服用止吐藥之後,症狀改善。《元氣網》請教醫師,為大家說明為何會出現嘔吐症狀,應該如何處理,通常嘔吐之後,建議飲食清淡,多補水分,避免脫水。「有人確診第6天才開始噁心想吐嗎?感覺都快好了的說。」馬上有人「+1」,表示也是第六天開始反胃比較嚴重,「今天第七天,吃了,胃藥都沒用,過了一兩個小時照吐。」嘔吐也是幼兒染疫常見症狀,一位媽媽說:「女兒三歲半,有症狀第一天吐三次。」還好去打了止吐針加定時吃藥,後來就沒吐了。還有人的嘔吐症狀一直持續,「我老公今天解隔後第一天,早上還說自己好的差不多了,但下午抱著馬桶吐。」.有人感染早期就出現嘔吐症狀,「我太太是直到發燒隔天退燒都仍是陰性,又咳又吐又拉了三天驗出來才變陽性。」嘔吐讓許多人困擾,「現在吃東西都怕怕 但是不吃沒辦法吃藥。」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林氏璧)多次在公視有話好說節目提及,臨床愈來愈多無呼吸道症狀卻有腸胃道症狀的染疫者,特別是感染Omicron BA.2變異株。5月21日國中會考,台中考區一位女學生下午考試時突然嘔吐,考場協助快篩結果為陽性。而指揮中心先前曾公布一例24歲女性的死亡案例,無慢性病史,打滿三劑疫苗,染疫後僅有腹瀉、嘔吐症狀,確診六天後重症死亡。根據美國CDC最新於今年5月8日到14日的NOWCAST數據顯示,Omicron BA.2以及BA2.12.1為主要流行的變異株,占整體的98.4%,其餘1.5%為BA.1相關變異株。BA.2患者主要表現的症狀為發燒或發冷、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疼痛、頭痛、新型態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痛、鼻塞或流鼻水、噁心或嘔吐、腹瀉。英國ZOE新冠症狀研究曾指出,Omicron患者有很多案例僅有腸胃道症狀,且有些腸胃道患者根本不曉得染疫,赴醫院就醫治療腸胃道症狀或是死後才發現染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每天收治超過100多例確診兒童或是青少年,確實有非常高的比率患者出現噁心嘔吐,僅次於發燒或喉嚨痛,整體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有腸胃道症狀。他分析,Omicron引發的症狀極度類似腸胃型感冒,此次有非常多患者在家嘔吐到幾乎脫水,導致增加病情的嚴重度。吳昌騰表示,近期若不明原因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症狀,也可以嘗試快篩確認,若已確診,居家照護期間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可告知醫師,請醫師協助開立止吐藥緩解症狀。至於飲食,建議採取「沒有過多調味」的料理,如吐司、稀飯等,嘔吐後也建議補充水分或是稀釋過的運動飲料,讓正處於發炎狀態的腸胃道可以休息,逐步恢復。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後以腸胃道表現,過去就曾有研究。主要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是採取與ACE 2受體結合而威脅人體健康,ACE 2受體分布最多的位置雖然是呼吸道,但同時也存在腸胃道或是其他的臟器如肝腎、心臟或血液中。錢政弘認為,人類感染新冠病毒,不只會從飛沫或空氣,也可能是透過「吃」,如果病毒是直接吃進肚子裡,腸胃道症狀也許就會是染疫後的前驅症狀。史丹佛大學近期發表一項最新研究,他們長期透過監測糞便追蹤新冠患者染疫情形。研究發現,患者染疫出現症狀的一周內有50%的機率會在糞便中檢測到病毒,4個月剩下12.7%,7個月還有3.8%。錢政弘表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並即時投藥,通常呼吸道症狀一周左右會有改善。該研究突顯,新冠病毒存在腸胃道的時間遠高於呼吸道,且從多個國家的研究調查發現,長新冠的症狀中,有很大一部分會有「腸躁症」的問題,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改變了腸胃道的菌象,造成腹瀉或嘔吐,但這些都只是推測,尚未被完全證實。值得注意的是,若幼兒染疫後持續嘔吐,可能是重症前驅症狀,一旦出現,要立即就醫。指揮中心五月廿一日召集專家制定「兒童急性腦炎的臨床處置指引」,專家指出,兒童染疫仍以輕症、無症狀為主,若不幸發展為重症,病程發展相當快速,避免重症合併腦炎或導致死亡,家長必須認識「重症前驅症狀」,協助孩子能盡速就醫。衛福部前部長、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表示,Omicron引起的兒童重症合併腦炎的患者有三大特點,多數是「學齡前」孩童、被診斷合併腦炎後約2到3天內過世、無其他疾病。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科主治醫師林建志表示,兒童重症合併腦炎的前驅症狀有「八大指標」,分別是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GCS≤12) 、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林建志說明,合併腦炎的孩子會持續頭痛,通常大小孩會說話反應,小小孩沒辦法說,但腦炎會讓小小孩的囟門關起來,相對應的反應是「持續嘔吐」,如果小小孩染疫後,持續「莫名其妙地嘔吐」也可能是引發腦炎的反應,家長應特別留心注意。
-
2022-05-13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腹瀉QA/大便稀軟就是腹瀉?急性與慢性症狀又有什麼差別?
因應 COVID 疫情時代,民眾戴口罩的意願提高,讓因呼吸道症狀就診的兒童比例大幅下降;但也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外食需求增加),腹瀉,可以算是近期兒科門急診中前三名常見的主述了。許多家長認為,只要大便稀軟或是次數多即為腹瀉,但實際上不盡然,小朋友排便性狀、次數和年紀大多跟飲食相關,並非所有稀軟便都代表有胃腸道疾病存在。一般而言,新生兒的排便次數較成人多,母乳寶寶常以稀水便為主,每天解便次數更可多達五六次以上,若不了解狀況,容易讓家中的爺爺奶奶擔心,誤認為小寶寶腹瀉而帶至附近診所或門診就診。事實上,隨著年紀增加和添加固體食物(所謂的副食品),排便次數和性狀才會漸漸地接近成人。那什麼是腹瀉?腹瀉時需要注意什麼事情?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兒童腹瀉以及家長們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Q1:如何定義腹瀉?根據臺灣小兒消化醫學會治療建議中提到若發生糞便質地軟化(軟便或液便)及排便頻率增加(24 小時內≧ 3 次)則可以視為腹瀉。不過糞便質地的改變比排便次數更能反映出腹瀉。以客觀角度評估,嬰幼兒每天大便總量大於 10 g/Kg/Day,較大兒童或成人大於 200 g/Day,就能認為是腹瀉。而依照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兩種(如表):小於 14 天(兩週)的稱為急性腹瀉(acute diarrhea),而超過 14天(兩週)的則稱為慢性腹瀉(chronic diarrhea)。Q2:造成腹瀉的可能機轉?基本上可分成以下四種,但事實上大多數腹瀉都合併多重機轉一起發生的。⑴ 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主因是腸道消化吸收不良(尤其是醣類),在遠端的小腸及大腸造成很高的滲透壓,使水分由腸道黏膜往腸腔滲漏而引起。這種腹瀉通常在短暫禁食之後,腹瀉情況會改善。例如續發性乳醣不耐症。⑵ 分泌性腹瀉(secretory diarrhea)細菌的毒素刺激腸黏膜,導致腸黏膜分泌大量水分及電解質,這種型態即使禁食,腹瀉仍舊持續存在。例如霍亂。⑶ 腸道運動失調(motility abnormalities)腸胃道蠕動太快時,水分停留腸內的時間太短來不及吸收,腹瀉相應而生,如腸躁症。相反地,蠕動太慢會造成細菌過度增生,也會引起腹瀉,例如先天性巨結腸症、假性阻塞。⑷ 發炎反應(inflammation)很多感染性腸炎會引起腸道發炎反應,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本身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等也會經由此機轉造成腹瀉。Q3:急性腹瀉常見的病因?腹瀉可以有多種病因引起(如表),而急性腹瀉大多都是由感染所造成。急性腹瀉的病原主要區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其中病毒性感染佔了大多數。病毒性胃腸炎在臺灣一年四季可見,根據臺灣疾病管制署數據資料顯示,最常見的病原體為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與腸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其他病毒如星狀病毒(Astrovirus)、微小病毒(Parvovirus)、冠狀病毐(Coronavirus)等也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症狀為嚴重的水瀉、高燒、嘔吐及伴有脫水現象。自從 2006 年輪狀病毒疫苗的廣泛使用,輪狀病毒相關疾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諾羅病毒則是社區型胃腸炎的首要原因,廣泛分布全球。在國內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區,也常發生於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細菌性胃腸炎在臺灣盛行於炎熱的夏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的感染,其它的病菌如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等。另外病童若使用較長時間的抗生素後有機會有困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腸炎,較嚴重的會造成偽膜性腸炎。此外,食物因保存方式不當被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污染進而產生毒素也會造成兒童腹瀉,大部分病童在吃了不潔的食物以後,可能在數小時之內出現腹瀉等症狀。Q4:急性腹瀉的治療方式有哪些?目前兒童急性腹瀉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項:⑴ 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ORS)⑵ 儘早餵食與飲食調整。⑶ 使用止瀉劑、添加益生菌 (Probiotics)或補充鋅 (Zinc)。維持體液平衡最方便的方法是適時補充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補充電解質液首要考量葡萄糖、鈉、鉀等含量的比例。葡萄糖含量過高的電解質補充液無法縮短病程或排便量,建議選擇葡萄糖含量介於 2~2.5% 之間,鈉含量介於45~79 mmol/L 範圍。許多市售運動飲料因含糖量高、滲透壓高及鈉含量低,除非經過特別調整,一般不建議當作為嬰幼兒腹瀉時的電解質補充液。保持腸道餵食有助於腸道細胞修復,改善病程。餵食母乳的嬰兒應該要繼續哺餵母乳而不需要暫停,若寶寶出現乳醣不耐症的情況時,可以考慮使用無乳醣配方奶粉,但不建議常規和長期使用。臨床上將配方奶粉沖泡稀釋,目的就是在稀釋乳醣,但需考慮病童的營養攝取是否足夠。至於是否稀釋奶水,則依據臨床需求判斷,一般建議盡早恢復正常濃度沖泡。較大的孩童則可以考慮以米飯、小麥、馬鈴薯、麵包、穀物、瘦肉、優格、蘋果、香蕉等給予餵食(例如 BRAT 飲食);脂肪含量過多與高單糖類食物(如油炸物、果汁、汽水等)則應該盡量避免在急性期食用。簡單來說,因為大部分的腹瀉是非細菌性所引起,故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即使是細菌性腸炎,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維持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避免脫水。最好的支持性療法是短暫腸道的休息、飲食療法、和治療續發性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除非是特殊病菌、免疫力低下、或是出現併發症的病童,才需要正確地使用抗生素治療。Q5:那些情況需要就醫尋求協助?當小朋友出現下列情形 (紅旗警訊)時,就可能需要就醫評估是否需要靜脈輸液,甚至是住院治療:⑴ 反覆嘔吐或腹痛。⑵ 腹痛嚴重或持續集中在某部位。⑶ 長時間無法進食。⑷ 大便有明顯血絲、黏液,高燒不退。⑸ 腹部腫脹。⑹ 精神活動力變差、嗜睡、行為改變或嬰兒哭鬧不休。⑺ 小便變少、口腔黏膜乾燥、心跳加快、體重下降等中重度脫水現象。⑻ 嚴重脫水導致休克、昏迷或太虛弱不能口服液體。兒童腹瀉經由支持性療法及治療潛在疾病,大部分都能逐漸好轉,當孩子有出現腹瀉症狀時,家中主要照顧者要加強洗手、妥善處理病童的排泄物、監測小便量及精神狀態,若有出現紅旗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讓專業的醫師評估處理。記得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工作才是安全之道。
-
2022-02-2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寒流發威,新竹縣繼前2日傳出6人猝逝,消防局今日(22日)再通報2人非創傷性死亡,分別為45歲男子以及75歲老婦,2名死者皆患有慢性疾病,但是否因天冷溫差過大而死亡,還需要進一步判定。除了猝死案例增加,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醫師也發現近期身心疾病患者增加2成。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冷空氣雖有減弱趨勢,但還是有大陸冷氣團等級,一直到24日各地都是寒冷的溫度,降雨則受到華南雲雨區東移的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持續性的降雨最明顯,預計明後天將有一股弱冷空氣南下,再稍降溫,要到周五後冷空氣減弱,水氣明顯減少,才會逐漸回暖。新竹縣消防局指出,繼前2天有6人非創傷性死亡,最年輕為45歲男性、最長則為94歲女性,昨日上午10時至今日上午10時,再通報2人猝死,分別是45歲男性及75歲女性。累計這波寒流期間,竹縣非創傷性死亡案件已達8件,3女5男死者是否因氣溫落差大導致猝死有待釐清。溼溼冷冷的天氣不僅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身心疾病也容易發作。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近來因身心疾病來診的病人增加2成,分別是原本憂鬱症狀況穩定,但天氣不好症狀惡化,或是因體質敏感,如罹患自律神經失調,天氣一變感覺全身不舒服,胸悶、心悸、喘不過氣、腸胃不適等。周伯翰醫師建議,有部分民眾罹患憂鬱症是因太少曬太陽,因此還是建議他們天氣一旦放晴就要出去多曬太陽,或是多補充維生素D3,有助身體吸收少許陽光、製作褪黑激素等,其實國外常有民眾會使用日照燈,讓大腦感覺身體有光照。醫師提醒,身心疾病症患者更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及四肢是散熱的地方,身體為了要保暖就會活化交感神經,容易使本身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更容易感到恐慌,胸悶、心悸、腸躁症的問題也會更惡化。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1-12-26 醫療.消化系統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速懂腹瀉常見原因及休養緩解方式
腹瀉是常見的腸道問題之一,不過有些人一腹瀉往往就是好幾天,甚至好一陣子,或出現其他症狀。對此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呼籲,腹瀉看似平凡,但未必只是單純的腸胃不佳或吃壞肚子,應多留意相關症狀,如有疑慮盡早檢查,例如腸癌的少數不明顯症狀也包括腹瀉。 為什麼常腹瀉、拉肚子?醫:未必是腸胃問題! 王威傑醫師指出,腹瀉主要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可依14天作為分界點區分。急性的成因包括了病毒、細菌、原蟲感染等,也就是常聽到的腸胃炎、食物中毒,主要症狀為腹部不適,也可能出現噁心、想吐、發燒。另外,受到等藥物影響的醫源性因素也可能造成,例如化療、使用抗生素等,像是安養院的病人,常會有泌尿道感染而需服用抗生素,長期可能改變腸道菌叢生態,便容易腹瀉,可視為副作用的一種。 慢性的種類及成因就更為廣泛,如腸躁症,主要受到壓力、睡眠、情緒影響,患者除了腹瀉以外,也常合併便祕絞痛、脹氣、腹鳴等。發炎性腸道疾病則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常伴隨血便、微燒、體重減經、想大卻大不出來等。而吸收不良則常見受胃切除術、胰功能不全、小腸疾病、雙醣體缺乏等影響,此族群的根源主要來自腸胃上端,常會有體重減輕、糞便呈現油狀、惡臭等情況。滴蟲或阿米巴原蟲感染等,若超過14天則可視為慢性感染,也容易出現有血便、發燒等症狀。而內分泌問題則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另外肛門括約肌鬆弛等肌肉問題,也可能出現腹瀉,常見於脊髓損傷者身上。而民眾常關心的癌症也在其中,如大腸癌、直腸癌等,在腫瘤壓迫、腫瘤分泌物質的情況下,都有可能因此造成腹瀉,也常出現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是可觀察的少數症狀。 常常腹瀉、拉肚子?醫:6情況盡早檢查! 從上述可見,腹瀉有時不單只是吃壞肚子,王威傑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合併嚴重腹痛、排便疼痛應盡早就醫,其他情況也及早檢查,包括腹瀉連續超過三天,或高燒超過38.5度、脫水、血便、體重減輕等。特別是體重減輕、血便這兩種情況通常都較為不妙,如民眾所擔心的腸癌。而即便沒有出現上述的情況,有些民眾會持續腹瀉好一段時間,雖然大多情況為與功能相關的腸躁症有關,但還是應從各項症狀檢查評估,以避免自己誤判,腸癌在初期也未必會有血便。 腹瀉、拉肚子該如何休養?醫:飲食清淡但不要多吃! 若經檢查無礙,王威傑醫師建議後續保養可使用口服電解液、清淡飲食或禁食、補充鋅或益生菌等做休養。許多民眾會以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不過運動飲料通常電解質較少、含糖量較高,容易造成脹氣、腹脹等,但若真的身邊沒有口服電解液還是可以使用。飲食方面,可吃白吐司、饅頭、粥等,不過也有民眾會擔心營養不良不利康復,醫師提醒,此時因腸道狀態不佳,吃多僅是徒增腸道負擔,應避免飢餓即可,若能禁食讓腸道休息是最好的。在良好的休養下,急性腹瀉通常三天內就會逐漸康復。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黏在馬桶上?四分之一成人有排便困難 出現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