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搜尋
白內障
共找到
277
筆 文章
-
-
2023-04-17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控制差,眼部病變恐失明!3徵兆立即就醫
●糖尿病不可怕,併發症才是失能、致命元凶●血糖控制是唯一能減緩神經病變的方法●定期眼底檢查,勿等到視力模糊才就診「醫師,我最近眼睛疲勞、視線模糊,是老花眼嚴重了嗎?有時眼前出現小黑點或小黑影晃動,會不會失明啊?」診間常有糖尿病患述說眼睛問題,主要原因都是控糖不穩,血糖數值超乎標準,造成視網膜微血管管壁損壞,嚴重傷害視力。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康祐銓說,糖尿病是影響全身的代謝性疾病,當血糖控制不佳,易併發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足部病變等,導致中風、失明、洗腎、截肢。疾病本身並不可怕,棘手的併發症才是失能、致命元凶。糖尿病初期無明顯病徵糖尿病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病徵,很多糖友直到健檢或視力模糊才發現罹病,若未能及時控制血糖,身體像泡在糖水裡,慢慢侵襲破壞各個器官。康祐銓指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常被忽略,尤其容易與白內障、老花眼、黃斑部病變混淆;年輕人用眼過度,也不易察覺看手機霧茫茫、追劇眼睛乾澀等,其實是糖尿病引發的眼疾。康祐銓表示,糖尿病眼睛病變並非罹病才開始,現代人高糖飲食早就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保住視力的重要關鍵,若視力突然變差、白內障惡化,很有可能是血糖大幅波動,加速水晶體混濁。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多沒有自覺症狀,康祐銓指出,診斷只能靠定期檢查,每3至6個月回診追蹤,等到視力不好再檢查,往往為時已晚。不少民眾透過眼底檢查,才驚覺原來有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阿姆斯勒方格表測視力康祐銓強調,「沒有異常症狀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的表現就是無症狀,併發症以慢慢侵襲的方式產生病變。除了定期回診、規律用藥,可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把量表放在眼前30公分平線位置,一手遮蓋一眼,另一眼凝視方格表的中心黑點,若有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模糊暗影、方格形狀大小不一致等,務必至眼科進行詳細檢查及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失明的重要原因,如何預防及治療?康祐銓說,出現以下3徵兆應立即就醫:1.眼前出現黑影晃動或漂浮物,可能是視網膜產生裂孔、出血,甚至剝離。2.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因為血糖過高讓水晶體變得腫大、混濁,影響清晰程度。3.影像扭曲變形,因血糖破壞微血管組織,眼睛接收的影像失去立體空間的連續性。》想知道更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與治療,請上元氣網【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線上影音課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和葉黃素對延緩眼睛老化、改善乾眼症有效嗎?教授這麼說
臉書朋友Sophia 2023-3-23傳來簡訊:「教授您好,我最近因為白內障手術換水晶體,也發現嚴重乾眼症,缺水缺油,開始點人工淚液加強型乳劑。也開始吃活沛多85%濃縮魚油和活沛多游離型葉黃素每天20毫克,藥師建議可吃維生素a,也說魚油要有SGS檢測合格,另外擔心骨鬆也吃活沛多海藻鈣+D,都在屈臣氏購買,以往我不太吃保健品。另年輕人多用3c需現在開始吃葉黃素延緩老化嗎?他們也不太吃青菜水果,要補充維他命b.c?謝謝您。醫生開給我的是優麗舒加強型眼用乳劑油性,外加水性人工淚液。因我乾眼症異物感一直眨眼,藥師還建議我維生素a可以加量1天3顆,但藥盒有註明勿超過1錠,多食無益。藥師還介紹這些,太恐怖,a到z都快一輪了。(附上各種維他命的圖片)」首先,有關葉黃素,請看我發表的:醫師賣的葉黃素會比較有效嗎?葉黃素不可與β胡蘿蔔素併用???護眼需要補充劑嗎再來,有關乾眼症,請看我發表的:乾眼症徹底治療?魚油預防乾眼症,剛出爐的臨床研究乾眼症的新藥有關魚油及維他命是否對乾眼症有效,我閱覽了下面這六家信譽卓著的醫療機構所提供的資訊:美國眼科學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梅約診所美國國家眼科研究院克里夫蘭診所哈佛大學這六家醫療機構都沒有提及維他命,但都有說魚油可以試試看。哈佛大學所提供的資訊是發表於2022-10-13,而標題是「乾眼症治療的最新思考」(The latest thinking on dry eye treatments)。它有一個區塊的標題是「魚油會對乾眼症有幫助嗎?」(Will fish oil help dry eye?)。我把它翻譯如下(紅色字):一些研究表明,服用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魚油補充劑可能對乾眼症患者有用。 然而,最近的隨機臨床試驗——包括由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大型研究——沒有發現魚油補充劑對預防或治療乾眼症有任何好處。Dohlman 醫生還沒有準備排除魚油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他說: 「我認為,就研究哪些患者群體以及他們服用哪些魚油配方而言,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以我的經驗,魚油對我的一些乾眼症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它有幫助,就值得繼續使用。」在嘗試用魚油治療乾眼症之前,請先徵得醫生的同意。 例如,如果您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您就不應當服用魚油。 在這種情況下,魚油可能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如果您被允許,Dohlman 醫生建議每天服用 2 或 3 克魚油來治療乾眼症。 他說:「嘗試一個月,看看你是否注意到乾眼症狀有所不同。如果沒有,你可以停止使用它。」總之,藥師會建議加量1天3顆,會介紹維他命a到z,其實是一點都不意外。畢竟,對大多數職場上的人來說,養家活口是首要任務。原文:乾眼症:藥師還介紹這些,太恐怖,a到z都快一輪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母離世、椎間盤突出、骨刺折磨 洪啟庭一度陷憂鬱:身心復元靠自己
大約4年多前,我幫洗腎、臥床的父親換藥時,一彎腰就覺得下背痛到不行,原以為只是勞累筋膜痛,找復健科醫師打針治療但沒用,照X光赫然發現,腰椎第3至第5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且「長骨刺」。當醫師20多年,從沒想到自己也成了病人。我的專長是治療飛蚊症、視網膜等眼疾,透過檢查儀器看診或動手術時常需前傾、彎身,有時更需半蹲,經年累月下,讓脊椎處於壓迫狀態。日日看診百人 久了身體抗議我平日看診100多人,為替他們詳細檢查,有時一個病人會花半小時以上,下診還排時間教書、做研究、發表論文,每天工作到很晚,一坐在電腦桌前就廢寢忘食,長期下來,身體開始「抗議」。醫師就愛自行診斷,我以為自己不會生病,儘管身體出現警訊,都當成勞累不以為意,其實醫師也是人,疾病有一天一樣會找上門。3、4年前開始下背痛時,我直覺是筋膜出問題,打打針就能消除,起初挨針,疼痛確實緩解,因此只要一痛我就去打針,最高紀錄一次打了20多針。回鄉照顧父親 使力姿勢不當兩年多前,父親洗腎又罹大腸癌,我回屏東照顧他,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外籍看護不在時,就自行幫父親搬移身體,也許使力姿勢不對,下背痛毛病如影隨形,以前打一次針可撐一個月,卻變成撐一周,再降成3天,替病人上刀前我怕撐不住,總是是打了針再上。前年檢查確診椎間盤突出、長骨刺、坐骨神經痛,仍忙得沒時間處理,去年3、4月左腳一路麻到腳底,接著換右腳,常痛到沒辦法坐,得由助理準備軟墊,我警覺再不開刀可能不行,儘管動手術風險不低,但因疼痛已無法忍受,只能選擇治療,卻也撐到7月底父親告別式結束,我馬上向高醫副院長林志隆求治。照X光發現,我的幾節腰椎像大樓坍塌且已沾黏,身高矮了3公分,再晚兩周開刀,可能得終身坐輪椅。林副院長原本為我施行微創手術,灌骨泥後需用達文西手臂將神經剝離,但劃刀約10公分後發現狀況複雜,中途改為傳統刀,共開了11個小時,術後我原需臥床休養,偏偏輕微失智的母親疑因丈夫過世,生活失去重心,中秋節鬧肚子痛送醫通腸,凌晨2點突然呼吸困難須插管,最終撒手人寰。我因開刀還待復元,又碰上父母親接連離世,身心劇痛,一度陷入憂鬱,晚上看著天花板睡不著,需吃安眠藥,那段期間最怕夜晚來臨,是我的人生最低潮。過去我沒日沒夜工作,發明很多治療飛蚊症的藥,也常獲邀到世界各國演講,堪稱人生勝利組,突然間健康出問題,父母在3個月內相繼離世,一下子從天堂墜落低谷。經歷這一連串重擊,我體悟到身心復元仍要靠自己。病後轉化心境 對病人同理心以前一坐下來工作,我就忘了休息,其實久坐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平日打電腦不注意姿勢,眼睛與螢幕沒保持適當距離,長時間彎腰前傾,沒起身舒展筋骨,都成了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而父母雙雙離世,確實是我莫大的傷痛,但我學著轉化心境,見到洗腎或行動不便病人,便多付出一分關心,對患者更能以同理心對待。醫學辭典/椎間盤突出指的是椎間盤破裂、垂脫、突出,椎間盤一旦因為體重過重或其他壓力造成纖維環撕裂,當中的髓核物質洩漏形成椎間盤突出,若刺激到附近的神經,就可能導致手腳疼痛、麻木或虛弱。下背部的椎間盤突出易引起坐骨神經痛,因神經受壓迫後引發疼痛、灼熱、刺痛和麻木等感覺,從臀部放射到腿部或足部,病因包括自然退化、過度勞損、外來傷害、長期姿勢不良等,有時可能因為運動導致椎間盤破裂。據醫學統計,男、女好發比例約4:1,其中40至60歲男性是高危險群。洪啟庭小檔案現職: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大仁科技大學製藥研究所藥理碩士●中山大學EMBA碩士●中山醫大生化微生物免疫研究所哲學博士●日本東京醫大視網膜研究員專長:●飛蚊症治療、白內障手術、視網膜各種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中風●眼科中草藥治療及諮詢經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國軍高雄總醫院眼科主任、教學研究部主任●國防部軍醫局醫務計畫處副處長●左營海軍總醫院副院長●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眼科學客座教授●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副教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2 醫療.眼部
哪些方式有助保養眼睛?ChatGPT v.s.醫師 揭3大族群護眼重點
【本文重點】ChatGPT建議6點眼睛保養:1.正確使用電腦2.戒菸限酒3.飲食均衡4.避免長時間注視5.注意衛生6.定期眼檢。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補充:上班族可多看遠方,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容易出現乾眼症,專心工作眨眼次數降低,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多看遠方;且避免冷氣直吹眼睛,注意眼睛保濕。老年人視力退化需避免光線不足,建議光線明亮的地方閱讀,適當運動增強身體機能。--by ChatGPTChatGPT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長黃奕修向ChatGPT提問之後,得到以下6點建議:1.正確使用電腦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其他電子產品,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和散光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並且調整電腦屏幕的亮度和對比度,保持適當的距離。2.戒菸限酒菸草和酒精對眼睛健康有害,容易導致視力下降、眼睛乾燥等問題。3.飲食均衡攝取豐富的維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保護眼睛健康。建議食用深色蔬菜、水果、堅果等食品。4.避免長時間注視長時間注視細小的物體或細節,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和近視等問題。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休息幾分鐘,或使用放大鏡等輔助工具。5.注意衛生避免接觸眼睛的手部和工具不潔,防止眼睛感染和炎症等問題。6.定期眼檢: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眼部檢查,以確保眼睛健康。如有必要,可根據眼科醫師的建議進行視力矯正或治療。【延伸閱讀:ChatGPT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醫師說/保養眼睛有什麼重點?對於上述ChatGPT的回答,黃奕修表示,「真的回答得蠻好的!」這6點建議非常合理且有證據力,但這些護眼方法屬於一般原則性的概念,於是他請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教授孫銘輝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護眼怎麼做。孫銘輝也說,ChatGPT提供的保養眼睛重點都正確,推測可能是眼睛保健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十分常見,ChatGPT廣泛搜尋後,可以獲得較正確的保健知識。他針對需要用眼的上班族、手機重度使用者和老年視力退化族群,提出進一步的護眼建議:雙眼緊盯電腦的上班族 多看遠方 每隔30-60分鐘離開螢幕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桌上型或平板電腦,可能有人因此覺得眼睛乾澀,甚至出現出現乾眼症。主要原因是專心工作,緊盯電腦螢幕,眨眼次數降低;也有人的座位正好在冷氣出風口下方,導致眼睛表面淚液蒸發速度過快,出現乾、澀、痛、視力模糊等不適症狀。乾眼症嚴重時,還容易出現反射性淚液分泌增加且淚流不止,甚至因眼角膜過於乾燥,引起發炎、破損,眨眼產生劇痛。眼角膜反覆發炎及破損,也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若未盡速治療會形成疤痕,如果疤痕位置在視力周邊,會引起散光,在視力中心位置會永久影響視力。要遠離眼睛乾澀或乾眼症,首先眼睛與電腦螢幕距離應保持30至40公分,其次每看電腦螢幕30至60分鐘,應讓眼睛離開螢幕,眨一眨眼,並多看遠方。如果座位在冷氣出風口下方,應適時調整座位或出風口方向,若無法調整,可在辦公桌上放一杯水,增加附近環境濕度,減輕乾眼症狀,但若眼睛還是過於乾澀,也可使用人工淚液、乳膠,緩解不適。此外,缺乏維生素A也容易引發乾眼症。孫銘輝建議,平時應均衡飲食,並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枸杞等,以及具有抗氧化成分的菠菜、花椰菜、堅果等。若乾眼症已造成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品質,應速就醫治療。手機重度使用者手機到眼睛距離 至少手腕到手肘的長度許多人睡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和起床的第一個動作,便是看手機。重度手機使用者除了注意避免眼睛乾澀外,還需注意手機螢幕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更要保持距離避免近視度數增加。醫學研究證實,手機藍光會對眼睛視網膜、黃斑部造成傷害,雖然使用多久才會造成傷害,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數據,建議每次使用手機時間不宜過長,並使用具抗藍光功能的手機螢幕保護貼、眼鏡鏡片等,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另外,手機重度使用者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易增內斜視、近視度數忽然增加的風險,建議手機螢幕與眼睛保持距離,至少維持從手腕到手肘的長度。有人擔心使用手機會傷害眼睛的感光細胞,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科學數據,但建議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老年視力退化族放大手機字體 做好慢性病管理年長者可能因為水晶體混濁引起白內障、視神經退化導致青光眼,或出現黃斑部病變,這些都會導致視力退化,建議找出病因加以治療。例如白內障須置換人工水晶體,控制青光眼需注意眼壓不宜過高,糖尿病患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避免黃斑部病變,做好慢性病管理。年輕時應避免高度近視,以降低年老時出現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的機會。年長者視力不佳,為了想看清楚手機上的字,常導致眼睛睫狀肌過度緊繃,甚至出現頭痛、眼睛痠痛等,建議可使用放大鏡或將手機螢幕字體放大,並配合適度休息,有助緩解頭痛等症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9 醫療.腦部.神經
「殯葬天王」龍巖集團李世聰神經膠質細胞瘤逝!醫:幾乎是惡性,8症狀要懷疑腦瘤可能
聯合報報導,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天(8日)驚傳病逝,享壽65歲。龍巖集團已證實此訊息,並表示相關治喪事宜籌備中。【相關新聞】·「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今辭世 享壽65歲·名嘴陳立宏也是腦腫癌逝 醫:病程兇存活期短其實早在2021年即傳出李世聰罹神經膠質細胞瘤(GBM)第4期。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腦瘤大致可分「原發性」及「轉移性/續發性」。原發性亦即腫瘤於腦中自然生成,最常見的類型為膠質細胞瘤,依照發生的位置以及細胞特性,可再細分為「髓母細胞瘤」、「腦膜瘤」、「腦下垂體腫瘤」、「神經鞘瘤」等。轉移性則是由其他部位之癌症細胞轉移而來,臨床上多由肺癌與乳癌轉移而來。【延伸資訊】·疾病百科/腦瘤另根據國泰綜合醫院醫訊謝政達醫師、張志儒醫師撰文指出,所有腦瘤中神經膠質細胞瘤占一半以上,幾乎都是惡性的,且惡性程度還特別高。當有下列的8症狀時,必需懷疑腦瘤的可能1. 視力逐漸模糊,視野逐漸狹窄:這是因為腦瘤造成腦壓增高,壓迫視神經,引致視力模糊,看東西迷濛而不真實。至於視野的缺損,則多在兩側,好像有布簾遮住般。少數視力差的老年病患,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並未獲得改善,也是因為長腦瘤之故。2. 眼睛外觀變形:包括眼皮下垂、眼球外突、眼睛無法往外看等,這是因為負責眼球運動的腦神經受損,問題在腦部而不在眼睛。3. 單側聽力變差:先是平衡及聽神經(第八腦神經)受壓,有陣發性的耳鳴、聽力逐漸變差、有可能伴隨著同側臉麻,接著腦幹處負責顏面感覺的三叉神經(第五腦神經)以及負責吞嚥的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腦幹受壓迫,造成吞嚥困難、步態不穩、甚至視力模糊,這是典型聽神經瘤引起的症狀。4. 吞嚥困難以及步態不穩:吞嚥食物(尤其是流質)時常會嗆到,聲音沙啞,無法大聲,下肢緊繃,無法大步邁開,容易摔倒。這些是後顱窩腫瘤壓迫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以及腦幹所引起的症狀。5. 單側肢體麻木或者無力:類似中風的症狀,但不及中風來得急遽,而是漸進性的。這是因腦中負責運動功能的錐體束系統,受到壓迫所造成。6. 人格的改變:大腦的額葉或者顳葉受到侵犯時,會有記憶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答非所問等異常的症狀。7. 荷爾蒙的異常:年輕婦女無故停經及乳汁過度分泌;手腳、鼻子、下巴慢慢變大,鞋子逐漸穿不下;月亮臉、水牛肩、身軀肥大、四肢瘦小,這些都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腺瘤不正常的分泌荷爾蒙所致。8. 癲癇的發作:也有部分腦瘤是以癲癇形態表現:嘴角抽搐、手腳痙攣、然後全身性發作。以上是腦瘤可能產生的特殊症狀,至於一般常見的頭痛、頭昏、失眠、記憶衰退等,為功能性障礙,不代表有腦瘤的存在。而針對腦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加強或輔助之。
-
2023-03-06 醫療.新陳代謝
霧茫茫看不清 小心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
【本文重點】糖尿病患者易發生視網膜病變,但初期患者可能無特別不適症狀,且血糖數值控制良好也不代表不會有眼睛病變。長期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受損而阻塞或滲漏,增生許多新血管破壞視網膜結構。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治療,如視網膜病變侵入到黃斑部,會出現模糊、失明等症狀。控制血糖只是將病變發生的時間延後,無法預防病變產生。民眾應提早進行早期檢查及治療,以預防併發症。--by ChatGPT● 糖尿病常見引起眼睛問題等併發症● 視網膜細微血管的變化是視力下降主因● 視力好壞不等於眼睛病變程度,務必定期檢測一名60歲男性因視力模糊就醫,原本以為是老花眼,經過檢查診斷竟是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患者主訴平常沒有特別不適症狀,血糖數值也在控制範圍內,沒想到併發黃斑部水腫,還合併輕微的白內障。微血管糖化受損 影響視力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康祐銓說,糖尿病病史愈久,一定會有視網膜病變的問題。糖尿病被喻為百病根源,因為身體血糖過高,神經、血管和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時間一久,容易造成各系統病變。民眾最擔心的眼睛病變,常見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惡化會導致失明。「我的血糖明明都有好好控制,為什麼還會併發視網膜病變?」康祐銓表示,其實在罹患糖尿病前,糖就已經開始傷害身體,許多人置身眼疾危機而不自知;確診後,服藥治療、控制血糖只是將病變發生的時間延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機轉,跟長期高血糖相關,微小血管受損而阻塞或滲漏,增生許多新血管破壞視網膜結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患者常沒有感覺,因為中央視力還未受到影響,等到損傷程度嚴重、侵入到黃斑部,看東西就會模糊不清,甚至眼前的直線扭曲變形、中央視野變黑。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應透過早期檢查及治療,才能遠離眼睛危害,減慢惡化的速度,以及預防併發視網膜剝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盲風險。血糖控制佳 不代表根絕病灶罹患糖尿病,血糖控制是首要目標,但是控制良好就不會有眼睛病變的危險嗎?康祐銓強調,血糖控制是穩定病情,但無法預防病變的產生,因為微血管已經有糖化反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終身的疾病且不可逆。務必定期追蹤檢查,隨著年齡和病史愈長,約每3至6個月檢查治療,另視病況縮短追蹤時間,同時聽從醫囑掌握最佳黃金治療期。為了協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各醫療院所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透過團隊專業照護進行個人化血糖管理、生活飲食指導。康祐銓提醒,追蹤血糖、控制病情時,也要注意高血脂和高血壓,多管齊下抑制身體發炎反應。患者一定要準時服藥、用餐規律,切勿讓血糖因為中斷用藥、延遲用餐而忽高忽低。想知道更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與治療,請上元氣網【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線上影音課程:http://bit.ly/3y65WxN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26 醫療.眼部
追劇、滑手機看到眼睛累…112歲人瑞天天做的「眼睛操」助改善乾眼症
眼睛操這套眼睛操不一定要在晨起時做,任何時間都可以做,重點是要天天做,持之以恆。尤其是頻繁使用3C產品的現代人,我更是強力推薦。功效消除眼睛疲勞、活化眼睛、回復視力、改善乾眼症。步驟3分鐘1.躺在床上,全身伸直,縮腹夾臀,腳尖往下,舌尖抵上顎。2.雙手往上伸直,摩擦雙掌直到發熱(見下頁圖6-1)。3.用溫暖的手心熱敷雙眼,默數5 秒,重複12 次(見下頁圖6-2)。4.中指和無名指輕輕放在上下眼瞼處,從眼頭拉到眼尾(見圖6-3、6-4),做36 次。手法要輕柔,千萬不要太用力,只要感覺有溫和的力量與微微的熱度即可。5.彎曲拇指,用指節處依序按摩雙眼眼頭上方的凹洞(睛明穴;見圖6-5)、眉頭(攢竹穴;見圖6-6)、眉峰(魚腰穴)、眉尾(絲竹空穴)、眼尾(瞳子髎穴),以上穴道位置見下頁圖7.每個穴道按摩36 次。如時間充裕或有需要,可增加按摩次數至108 次。 這套眼睛操,是我從今年(2022年)以112歲高齡仙逝的崔介忱老先生那裡學來的。他在1933年偶然由察哈爾省琢鹿縣清涼寺光明法師傳授一套功法,直到1977年、崔老先生67歲從警界退休後,才開始練習。整套功法的重點是,每天晨起依序按摩身上重要穴道,每個穴道按108次。他教我這整套功法時已90歲,但耳聰目明、行動俐落、肢體柔軟,尤其上身前彎能與大腿貼平,我看了瞠目結舌,心嚮往之。不過,這整套功法做完需要2小時,當時還是朝九晚七上班族的我根本不可能辦到。但其中有一小部分是針對眼睛的,做起來很簡單,花不了多少時間。加上崔老先生說他每天勤練,退休前的老花眼、青光眼不藥而癒,到90歲還可以不戴眼鏡讀報紙。剛好那時我開始有輕微老花現象,一時很難適應,尤其我兩眼視差大,右眼近視450度、左眼則不到100度,兩眼同時還有散光,原本右眼戴上隱形眼鏡矯正後,開車、看書都沒問題,但有老花後,戴上隱形眼鏡近的看不清楚,不戴變成遠的看不清楚,很是困擾。於是我下決心每天做這套眼睛操。執行一個月後,我就發現視力大有改善。由於眼睛的血液循環變好,我的雙眼自然找到分工合作的方法。右眼看近、左眼看遠,自動達到調和狀態,連隱形眼鏡都不用戴了!後來我在TVBS「健康2.0」節目中也示範過這套眼睛操,有位在跨國企業任職的觀眾照著做了一個月之後,視力從0.4恢復到 0.7 !因為覺得太有效了,她還特別邀請我去他們公司演講,分享給更多人。我有位作家朋友,因為每天面對電腦寫稿,不到50歲就出現飛蚊症,她試著每天做這套眼睛操,三個月後飛蚊都不見了。而我拜這套眼睛操所賜,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戴老花或近視眼鏡,雖然來到70歲,加上家族有青光眼病史,但白內障、青光眼這些老年易有的眼疾,至今仍未干擾我,是我受益最大的養生法之一。剛開始我每次按摩18次,只按摩到魚腰穴,效果便已相當顯著。後來隨著年紀增長,為加強效果逐漸增加次數,並延伸到絲竹空穴(眉尾)與瞳子髎穴(眼尾)。若沒有時間做到36次,也可以從6次做起。另外,我在寫稿眼睛疲勞時,還會閉上眼睛轉眼球,先順時鐘轉、再逆時鐘轉,然後再往上、往下動,各做18次或36次。這對舒緩眼睛疲勞非常有用,特別是上班族整天盯著電腦、手機,眼睛的負荷很大,有乾眼症的人也很多,只要在眼睛感覺疲累或乾澀時轉一轉眼球,就能達到潤澤眼睛、改善循環的效果。❖ 崔介忱老先生,1910 年 12 月出生,2022 年 1 月無疾而終,享年 112 歲。他的長壽健康法:「飯勿吃太飽,覺要睡得好,運動每天做,營養不可少,盡量找快樂,切莫尋煩惱,赤子心常在,百年也不老,不做虧心事,人格比天高,為人不貪墨,子孫也逍遙。」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陳月卿著《時時刻刻微養生》)
-
2023-01-16 醫療.皮膚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研究提醒你可能更容易罹患這些疾病
如果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甚至比你同年紀的朋友年長,除了讓人不開心之外,這還可能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健康警訊。有研究發現,這可能表明你更容易患上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例如骨質疏鬆症、聽力損失和白內障。 根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一項刊載在《英國皮膚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五歲的參與者具有更好的思維能力,他們患白內障等疾病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四分之一。該研究團隊收集了2679名未化妝或佩戴珠寶的人的正面和側面照片,這些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六十六歲。隨後,一個由27人組成的獨立小組僅根據他們的外表估算每個人的年齡。如果他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七歲,評估人員則會給該位參與者七分。換言之,分數越高的人,看起來越年輕。接著,研究團隊就將實驗參與者的體重、吸菸習慣、健康狀況等數據與推算年齡的分數進行比對分析。該研究發現,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五歲的那組人在認知測試中表現更好。此外,外貌年輕的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可能性要低15%,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比外貌年長的人群要低24%,白內障的風險也降低16%,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的風險也降低了24%。然而,年齡得分最高的人是一群高BMI且不吸煙的男性,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由於臉部脂肪的填充效應影響。該團隊認為,導致臉部看起來更老的生物過程,例如脂肪減少和皺紋的形成,也是結締組織和骨密度變化的背後原因,而這與健康狀況有關。不過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發現僅基於觀察證據,該研究沒有檢查這一發現背後的原因,並且參與研究的人皆是歐洲人,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檢驗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不同的人群。
-
2023-01-12 醫療.眼部
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也會影響眼睛!6種與關節炎有關的眼部疾病
普遍都認為關節炎是關節發炎,但有研究指出,炎症不僅影響關節,還會損傷身體的其他部位,眼睛就是其中一個部位!任何會影響膠原蛋白的炎症,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RA),都會影響鞏膜和角膜。與不同形式的關節炎有關的六種眼部疾病,如何保護視力:1.角膜乾燥症(也稱為乾眼症):原因:淚膜異常,可能是因為服用某些藥物或淚腺受損。淚膜不僅可以潤滑眼睛,還可以保護眼睛免受異物侵害,是良好視力必備。症狀: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眼睛有異物感。與那些關節炎有關: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乾眼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眼部疾病,女性受影響的機率是男性的九倍。緩解方式:對於修格蘭氏症候群導致的眼睛乾燥,使用關節炎藥物控制潛在的炎症可以提供一些緩解,但需要外用藥膏、人工淚液或免疫抑制滴眼液,如環孢菌素(Restasis),維持眼睛濕潤了。2.鞏膜炎:原因:像類風溼關節炎會導致鞏膜或角膜變薄、發炎。症狀:使用非處方滴眼液(如Visine)後眼睛發紅並不會因此消失、劇烈疼痛、光敏感以及可能視力下降。與那些關節炎有關: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性多軟骨炎和肉芽腫性多血管炎(以前稱韋格納肉芽腫病)。緩解方式:某些情況下,皮質類固醇滴眼液可以控制炎症。鞏膜炎通常表示炎症控制不當,不僅是眼睛,還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炎症,所以根本是控制好關節炎才是關鍵。3.葡萄膜炎:原因: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間層,這層膜像因為像一個紫黑色、又圓又軟的葡萄而得名。症狀:疼痛、發紅、視力模糊和對光敏感。如果不加以控制,葡萄膜炎會導致視力下降。與那些關節炎有關: 患有幼年型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貝雪氏病。緩解方式: 控制疾病有助,降低患病風險。如果出現症狀,記得立即就醫。皮質類固醇滴眼液通常是一線治療。如果作用不大,可能會開口服皮質類固醇或注射皮質類固醇。如果是因為感染引起,則需要使用抗生素。4.視網膜血管阻塞:原因:視網膜或眼睛的感光層供血的小血管阻塞或堵塞,類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期間動脈阻塞。症狀:視力下降,就像眼睛上蒙上了一層窗簾。如果動脈被阻塞,可能會隨時喪失視力。與那些關節炎有關:紅斑性狼瘡、硬皮病、貝雪氏病、結節病、結節性多動脈炎和原發性中樞神經血管炎。緩解方式:如果動脈被阻塞,損傷可能是永久性的,目前還沒有已知恢復視力的治療方法。如果靜脈回流,透過激光矯視可能有助於減輕腫脹和恢復視力。5.青光眼:原因:導致視神經損傷的眼部疾病,嚴重會視力喪失。眼內高壓是常見原因。症狀:眼睛疼痛、視力模糊。早期階段,青光眼沒有任何症狀。與那些關節炎有關: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青光眼也可能是因為治療關節炎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副作用。緩解方式:定期眼科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並改善預後。青光眼的治療包括使用一種或多種滴眼液來降低眼壓。當滴眼液都沒有達到效果時,不妨考慮手術,可增降低壓力。6.白內障:原因:眼球發炎導致晶狀體變得渾濁,就會發生白內障。與炎症有關疾病.....https://bit.ly/3HA2m5h
-
2023-01-01 養生.抗老養生
「醫師市長」的養生之道 高雄市長陳其邁自曝紓壓2法寶:吃冰和撸貓
新科縣市長上任,公務馬不停蹄。許多民眾好奇,市政忙碌之餘,縣市首長如何打造鋼鐵般的體質,對抗接踵而來的壓力?今天我們邀請六都市長開出自己的養生紓壓帖,也讓市民學學他們耐操的祕訣。高雄市長陳其邁第二任走馬上任,選戰期間,他在市政、選務兩頭燒,常常忙到只吃一餐。陳其邁是公衛醫師,外界好奇「醫師市長」有沒有獨門的養生之道?他笑著說,當市長後很難做到養生,市政行程趕趕趕,也有大小會議要主持,常常利用在車上的交通時間簡單裹腹。最愛吃冰的他說,冰品下肚是繁忙生活中最療癒的時刻。早餐多在車上解決,以方便吃、不油為原則。陳其邁兩年前補選上任後,兢兢業業,每天都與時間賽跑。他說,自己幾乎每天都是一大早出門,開始一整天的市政行程,三餐大多由幕僚安排,早餐通常在車上解決,邊配市政資料邊吃。早餐選擇以方便食用為主,像是飯糰、蛋餅、吐司等,盡量避免重油重鹹、過度油膩的食物,每餐也盡可能攝取蔬果。陳其邁說,自己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就是在飲食上會盡量均衡的攝取各式營養,也會多攝取維他命C、保健食品。過去陳其邁在中央黨部工作時,曾天天騎腳踏車通勤,藉此達到運動、健身效果。有潛水執照,上次潛水已是四年前。陳其邁有潛水執照,他說,「別看我現在這樣,以前我也是很Outdoor的人!」在當市長前,他最喜歡的活動是潛水,但是當上市長,很難再找出時間特別運動。最近一次潛水已是2019年,與時任基隆市長林右昌在基隆潮境公園潛水。他表示,之前日台交流協會小野一彥來拜訪時,已和他約好要找機會一起去蘭嶼潛水,希望能盡快完成約定。去年做白內障手術,把握時間做眼周按摩。陳其邁因長期眼力消耗過度,去年9月做了白內障手術,也一併進行近視雷射。他說,做完白內障手術後,盡量避免讓太陽直射眼睛,在車上時也會利用時間做眼部周圍穴道的按摩放鬆。近視雷射後,陳其邁仍繼續戴黑框眼鏡,除了民眾已習慣陳其邁這樣的標準裝扮外,也因為鏡片有濾藍光的作用,可保護雙眼。陳其邁長年體態維持得不錯,身高173公分、長期維持體重65公斤,當上市長後較少時間運動,又常需吃地方美食宣傳在地小吃,如果發現自己肚子變大、腰圍變粗或者體重增加時,陳其邁會實施少吃、忌口,也增加蔬菜、水果比重,此時他醫師魂上身說,「降低熱量的攝取,絕對是維持體態最主要的方式。」享片刻寧靜下班吸貓 睡前伸展 讓大腦放空擔任地方首長要掌管全市大小事,陳其邁曾說,當上市長後夜裡相當淺眠,隨時要應付突發狀況。陳其邁深知壓力會影響健康,他最主要的紓壓方式就是運動和睡覺,雖然每天只睡五、六小時,但會利用行程空檔、車上移動時間休息三、五分鐘,讓大腦短暫放空充電。過去陳其邁長期保持運動習慣,這兩年無暇運動,他說,現在只能利用空檔或是睡前,稍微做做簡易伸展,讓整天緊繃的筋骨活動一下,預防身體衰老,也算是享受片刻的放空時間,藉此紓解壓力、讓大腦歸於平靜。陳其邁也說,雖暫時沒有機會潛水,但是身邊還是有很多以前的潛伴,會分享各種最新的潛水心得。台灣四面環海,有很多美麗的潛點,看看美景照片也非常療癒。除了短暫休息、伸展筋骨外,陳其邁還靠「吸貓」紓壓,他是知名貓奴,家中的貓咪「陳小米」更是貓界網紅。陳其邁家裡的貓都是流浪貓,家中陸續有過四隻貓,他說,現在的兩隻貓,姐姐叫MUJI,比較害羞怕生,弟弟就是大家都認識的陳小米,「有時候我都覺得他比我還要紅。」他說,陳小米是太太吳虹醫師在澄清湖運動時撿到的流浪貓,取名為小米是因撿到時陳小米身形非常嬌小,就像米粒,於是幫他取名陳小米。陳其邁說,因為自己工作很忙,兩隻貓大都由太太和女兒照顧,「不過每次我回到家的時候,小米都喜歡跑過來蹭我,我就會撸撸他,有時候吸一下,也是一種很棒的紓壓方法。」陳其邁小檔案● 年齡:58歲● 興趣:聽音樂、吸貓、吃冰● 最喜歡的運動:潛水● 給讀者的養生一句話:注意飲食的攝取和均衡,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之一。
-
2022-12-23 焦點.元氣新聞
別上當!稱可治白內障、恢復視力5.0 青光眼權威呂大文遭冒名賣假藥水
名醫遭詐騙集團冒名於網路販賣假眼藥水,民眾慘受騙。青光眼權威、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1個月前就發生診間湧入40至50通電話,抱怨「醫師推薦的眼藥水無效」,經查才知道有人在臉書冒用他的名字,販售一款宣稱使用後視力能回到5.0,還能治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的眼藥水,沒想到時隔1個月,昨天還有患者拿著假藥水來診間詢問,他再度呼籲民眾不要上當。昨一名白內障患者,拿著在網路上買的藥品,到診間問他「呂醫師為何賣大陸藥水?」這也是他遭冒名數月以來,第一次看到這款藥水實體。呂大文表示,該款眼藥水名稱「視力王熊膽液」,產自中國江西萬豪生技有限公司,據了解,該款眼藥水在淘寶網上的確有販售,但在台灣卻以他的名義販售。呂大文表示,該款眼藥水自稱可治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近視、遠視、老花、乾眼症等,講得天花亂墜彷彿「萬靈丹」,但事實上這藥水成分頂多是人工淚液,根本無法作為治療使用,但該網站上藥盒、藥名標示不清楚,雖有標示是中國的藥廠,但有可能是假地址、地下工廠,無法清楚無菌生產過程是否遭汙染,仍然有一定危險,但一般民眾很難辨別。呂大文表示,台灣藥品不能在網路販售,這款藥水在台灣已是違法偽藥,不過這網站IP位置在中國大陸,台灣沒有管轄權;此外詐騙集團於臉書成立粉絲專頁,不斷利用「更新影片」方式躲避檢舉,一次又一次地更換影片,彷彿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廣告銷售,不斷在網路向民眾推波,「我先前也臉書檢舉,但臉書不當一回事,不顧老百姓生命安全」。11月才剛推出眼睛保養新書,登上醫療類暢銷書排行,沒想到被詐騙集團冒名賣假藥水。呂大文指出,11月21日他已報警,警方也有備案,但目前無進一步制裁,有熱心民眾告訴他,今天會向刑事警察局檢舉假網站,盼網路警察協助處理,他呼籲,民眾若不小心被騙,千萬不要冒著試試看的心情使用,若有看到假廣告也歡迎多多檢舉,避免更多人受騙。
-
2022-12-22 醫療.眼部
延誤治療恐失明!眼科名醫呂大文教你如何準備做白內障手術及選擇人工水晶體
準備做白內障手術,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白內障是眼睛老化的現象,假使延誤治療不處理,嚴重時也會導致失明。如今置換人工水晶體的微創醫療相當進步,患者擁有更多選項,也有相當大的機會在術後恢復正常視力,維持高品質生活。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最佳時機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通常建議,當視力模糊的程度已經影響日常活動,可以考慮盡早手術,因為水晶體變得越硬,手術就越費時費工,對眼睛的傷害也越大。另外,青光眼患者如果罹患白內障,經常導致青光眼加速惡化,所以也建議積極接受手術。目前廣泛執行的白內障手術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過程含局部麻醉只需要30分鐘,健保規定年滿55歲即全額給付,且人人適用,成功率達95%。如果預算足夠且沒有青光眼、高眼壓等問題,也可以選擇「飛秒白內障雷射術」,以飛秒雷射輔助超音波乳化術,進一步縮小傷口,術後恢復更快速。在人工水晶體方面,大致上可分為球面鏡及非球面鏡兩種選項,兩者的差異類似映像管圓弧型電視與液晶平面電視,後者的像素更高、影像外圍不會變形,也比較少有殘影。非球面人工水晶體還有單焦點與多焦點的選項,單焦點可以在手術過程中順帶矯正近視,多焦點可以一併解決老花眼,看近、看遠都方便。各種人工水晶體的差異請見表5-2。事實上,最新型的手術方式不一定比較有效,重點是執刀醫生的技術。同樣地,最昂貴的人工水晶體也不一定比較好用,重點是有沒有符合病患日常用眼的習慣。舉例來說,非球面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為做了環狀設計,在夜間會有明顯的眩光現象,如果是適合需要在夜晚開車的司機,就不適合使用。如果平時沒有近距離用眼的習慣,選用一般的球面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就足以滿足日常生活視力,只是看近時需要配戴老花眼鏡。但如果是設計師、攝影師等講求視覺清晰度的患者,就可以選用非球面單焦點,或非球面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許多患者隔天看東西就變亮、變清晰,視力重獲新生,連近視眼鏡、老花眼鏡都幾乎可以不用戴了。不過,這不代表度數從此固定不變,如果過度用眼的習慣不改,未來還是有可能要重拾眼鏡!醫師小叮嚀手術後,白內障會復發嗎?有一種情況是「後囊袋混濁」,與新陳代謝旺盛、細胞活躍增生有關,越年輕的白內障患者越容易發生。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在門診透過雷射手術就能治療,不用過於擔心。白內障手術的步驟(含飛秒雷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手術過程約30分鐘,術前醫師會點散瞳劑讓眼部肌肉放鬆、瞳孔放大,以利手術進行,並且局部麻醉要開刀的那隻眼睛。手術後傷口小,通常不需縫合,而是讓傷口自然痊癒。1. 術前檢查,用儀器掃描測量水晶體規格2. 用飛秒雷射分解硬化水晶體,並製作一個微截口,讓超音波探針進入眼內3. 用超音波將晶體碎片乳糜化後,以吸除方式將碎片吸出4. 拿取人工水晶體5. 從微截口置入人工水晶體6. 固定人工水晶體,手術完成※ 本文摘自《眼科聖手解說50種 眼球生病恢復法:適用0到100歲,給全家人眼疾問題的照護指南!》。作者:呂大文出版社:大樂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14
-
2022-12-20 醫療.眼部
遠距上課釀近視潮 眼科醫籲提早保留「遠視儲備量」防眼疾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學童改為遠距上課,造成近視比例暴增。去年一項中國大陸山東肥城的調查,1萬名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學童,因長期封城改為遠距上課,近視比率從5%增至25%,增加用眼時間。國內眼科醫師提醒,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做視力檢查、用眼30分鐘應休息,並在12歲前掌握「遠視儲備量」,降低演變高度近視的風險。何謂「遠視儲備量」?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是「與生俱來」的寶物,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至200度遠視度數、4至6歲幼兒應有100至200度遠視度數、國小低年級(7至8歲)應有100度遠視度數,直到國小中、高年級(9至12歲)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近視是常被忽略的疾病,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憂心新冠疫情後,兒童近視情況會加深。她指出,寶寶出生時,其實都有200至300度先天性遠視,也就是遠視儲備,會隨孩子年齡增加而消耗,若耗盡遠視、太早近視,也增加未來高度近視的機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吳佩昌表示,2015年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孩童以30公分近距離用眼,每小時恐增加6%近視風險;若聚焦看新冠疫情期間,去年一項中國大陸山東肥城的調查,1萬名國小一年級學童,因封城改為遠距上課,近視比率從5%增加到25%。吳佩昌說,過去調查發現,台灣國小一、二年級學生患近視眼速度,較其他年齡層更快,原因是放學後多半被送至安親班,長時間又近距離用眼,造成孩子眼睛負擔,近期也輔導北市安親班業者,應讓孩子學習30分鐘後稍作休息、外出走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表示,若從小近視眼,成年後容易高度近視,中老年後引發更多後遺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因此希望在孩子年紀小時,保留遠視儲備度數,不要太快進入近視,避免後續出現高度近視、病理性近視。常見兒童視力保健4大迷思,第一為「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吳佩昌說,小朋友眼睛容易緊張、緊繃,若沒有散瞳驗光,可能呈現假性近視,建議應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才會驗出真正的原始度數。第二「不看3C就不會近視?」,吳指出,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增加30%近視風險,包括看書、玩積木、長時間畫畫,以及放學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休息都可能近視。第三「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吳佩昌指出,一般眼鏡只是矯正,無法治療,如果沒有好好護眼,眼軸隨著青春期拉長,每年可能增加75至100度近視度數,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第四「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吳表示,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做過雷射手術者仍要定期檢查,否則仍可能出現視網膜剝離等風險。國健署今年製作兒童視力保健手冊、動畫懶人包,也呼籲應做好「護眼123」,包括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吳佩昌建議家長,可在孩子3歲起定期赴眼科檢查。
-
2022-12-11 醫療.眼部
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眼科名醫呂大文曝最實際做法
Q:太陽眼鏡的顏色愈深,防曬效果愈好?一名男大生因為眼睛容易酸澀,而且看東西暗暗的,於是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他的水晶體混濁,已經罹患早發性白內障。他覺得疑惑,為什麼自己還年輕,卻會得到白內障呢?醫師細問之後,得知男大生熱愛海釣,雖然每次都有戴太陽眼鏡防曬,但是卻選用藍色的鏡片,導致陽光中能量最強的藍光大量進入眼底。時間一久,水晶體好像被加熱煮熟了一樣,才造成白內障的問題。太陽眼鏡不只能為造型加分,更是避免眼睛曬傷的重要工具。但是你知道嗎?鏡片顏色一挑錯,反而會提高白內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問題的發生率。Q: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很多人以為太陽眼鏡的鏡片愈黑,防曬效果愈好。事實上,鏡片顏色只會讓光線減弱,真正的防曬效果來自抗UV功能。若沒有抗UV功能,當鏡片顏色愈深,光線被擋住得愈多,瞳孔為了看清楚就會放得更大,於是讓過多紫外線進入眼中,更容易傷眼。市面上有許多便宜的染色太陽眼鏡,不一定有抗UV功能,假如小孩子接受假性近視治療,點散瞳劑後眼睛會畏光,家長卻在路邊隨便買了染色太陽眼鏡,結果不但無法保護眼睛,反而帶來更大的傷害。Q: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為避免類似情況,消費者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檢查是否有經濟部認證的合格標章,最好標註「UV 400」才能有效阻絕紫外線(包括UVA、UVB、UVC)。鏡片顏色方面,灰色、墨綠色可以均勻吸收各種顏色波長,最不會改變物體的原色。茶色、黃棕色因為是藍色的對比色,濾藍光效果最好。相反地,藍色會吸引有害的藍光,最不建議使用。Q:抗藍光眼鏡真的可以護眼嗎?太陽光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光線,其中,波長小於400奈米的紫外線,雖然肉眼感受不到,卻會對眼睛造成最大的傷害。其次則是可見光之中能量最高的藍光,波長約400~500奈米(光的波長愈短,能量愈高)。藍光是光線,和紫外線一樣一直存在自然界,而且是光的三原色之一,如果沒有藍光,我們所見的世界就會像舊照片一樣泛黃失真。但是,不同於紫外線照到眼睛後,有一部分會被角膜反射,藍光可以直接穿透角膜、水晶體,直射視網膜黃斑部。其實,對於處在正常環境的一般人來說,藍光通常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對於患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長輩,以及眼睛仍在發育階段的幼童來說,過度且長時間接觸藍光就會有風險,可能引發視網膜色素細胞凋亡、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Q:挑選經國家檢驗認證的抗藍光產品。除了自然光源,3C產品的液晶螢幕也大量使用藍光作為背光源,好讓畫面更加鮮豔。所以,想要降低藍光進入眼睛的量,減少藍光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眼睛的防曬工作,並在生活中使用防藍光的防護品,例如抗藍光的螢幕保護貼和抗藍光眼鏡。抗藍光的眼鏡有染色式鏡片和鍍膜式鏡片兩種,染色式是用染劑改變鏡片的顏色,依顏色深淺有不同的遮光率,最高藍光阻絕率可達60%~70%,但是鏡片顏色深,可能影響視線。鍍膜式是在鏡片塗一層反射光膜,將部分藍光過濾掉,遮光率只有10%~20%,雖然效果較差,但鏡片看起來仍是透明的,不會影響視線。多數抗藍光鏡片也能防紫外線,建議選購藍光眼鏡時,挑選經過抗藍光鏡片檢驗的商品,國內認證機構包括:工研院、SGS、Intertek及CNS標檢局等。至於市面上常見的手機、電腦螢幕保護貼,雖然也有抗藍光的效果,但是貼膜後螢幕亮度會降低,反而讓眼睛看得更吃力、更容易疲勞,建議還是減少觀看螢幕的時間,更能有效保護眼睛。事實上,想要保護眼睛遠離藍光的傷害,最實際的做法還是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或3C螢幕,尤其忌諱在黑暗中滑手機,因為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使眼睛因而承受更多光害。醫師小叮嚀LED護眼檯燈也是藍光 醫師:非直視無大礙許多家長為了保護孩童視力,會幫小朋友選購LED護眼檯燈,它強調的護眼功能在於低眩光(減少閱讀時的反光效果)、不閃爍(LED燈採直流電,沒有傳統燈泡的閃爍問題),但是藍光問題呢?一般認為,LED燈的發光光源雖屬藍光,但因使用時並非直視LED燈源,因此不用太過擔心,不過仍建議在選購時,挑選通過CNS標檢局「光生物安全性」測試的護眼檯燈,或是自行換上檢驗合格的LED燈泡。
-
2022-12-05 養生.聰明飲食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還有利抗癌、抗發炎,好處不只這樣
菠菜、地瓜葉、韭菜、甘藍菜、青花菜、綠花椰菜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深綠色蔬菜,這些蔬菜著許多共同特性,像是說到保養眼睛,不少人第一印象是胡蘿蔔,但其實深綠色蔬菜普遍也有利於護眼。 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營養師:還有利抗癌、抗發炎。 嫚嫚營養師指出,深綠色蔬菜常見的主要營養素,包括了維生素A、維生素K、葉酸、葉綠素、各類植化素等,各個都是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的營養。 維生素A:養眼、護皮膚、顧呼吸道維生素A為脂溶性營養素,可維持正常視覺能力,特別是夜間視覺,維生素A缺乏夜間會較看不到,易有夜盲症。另外也有利皮膚和黏膜修復,避免皮膚乾燥、發炎、感染,以及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等。 維生素K:凝血、助養骨、保護牙齒維生素K也是脂溶性營養素,可幫助血液凝結,避免受傷時血流不止。對於牙齒及骨骼健康也非常重要,是讓鈣質吸收並沉積於體內的關鍵營養。 膳食纖維:助排便、防腸癌、促腸健康深綠色蔬菜的膳食纖維,雖未如菇類來得高,不過普遍也都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幫助排便、防範腸癌、促進腸道健康,對於腸道保健是相當重要的營養之一。 葉酸:防貧血、助胎兒腦神經發育葉酸可幫助製造紅血球,避免因紅血球缺乏而產生的貧血。也可幫助製造正常DNA,對於胎兒腦神經發育尤其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常提醒孕婦補充葉酸。 葉綠素:抗發炎、抗癌、除臭、抑菌葉綠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利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也有利於除臭,可防範口臭。具抑制壞菌作用,可抑制口腔或腸道壞菌,維持身體健康。而飲食增加咀嚼也有利於口腔清潔。 植化素:抗發炎、抗癌、護眼深綠色的蔬菜類胡蘿蔔素相當豐富,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抗發炎、抗癌、阻止自由基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對於視力保健相當重要的營養素,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乾眼症等問題。 深綠色蔬菜營養價值高,但2種人不宜食用應酌量! 深綠色蔬菜雖然營養價值高,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部份族群應特別留意份量、酌量食用或避免,主要為腎臟不佳者以及使用抗凝血劑者。深綠色蔬菜鉀離子的含量通常較高,對於腎臟會有較大的負擔。而前述提到的維生素K會幫助凝血,使用抗凝血劑者需24小時維持藥效,維生素K恐怕就會影響藥效。 吃出深綠色蔬菜更高營養,營養師3招這樣吃更健康! 好油料理:為攝取更多營養,嫚嫚營養師也建議,深綠色蔬菜可多以好油進行料理,例如用炒的方式進行,原因在於深綠色蔬菜的營養特色大多為脂溶性,如維生素A、維生素K、類胡蘿蔔素等,用好油更有助營養吸收。 先洗後切:除了烹調方式,洗菜時也建議先洗、後切、現煮,可避免水溶性營養素流失。許多民眾習慣先切後洗,這在切菜的當下就容易讓水溶性營養素隨著水洗流失,也可能讓農藥順勢流入切口。 清水洗淨:另外水洗時也建議用流動的清水洗淨,民眾有時為了讓農藥等殘留洗得更乾淨,會用特別使用洗菜劑,但農藥和洗菜劑種類繁多,所購買的產品是否真能確實洗淨該農藥是個未知數,也可能增添其他化學變化的風險,建議洗菜還是以清水沖洗為佳。 《延伸閱讀》 .防骨鬆不能只補鈣?營養師:房子要穩不能只靠磚塊。 .吃菠菜真能強壯骨骼?營養師:還有利防癌、養眼、保護心血管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7 名人.劉秀枝
「我為什麼不吃炸香菇?」名醫劉秀枝告訴你原因
參加旅遊團,午餐桌菜中的炸香菇很受歡迎,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吃?我說因為前日做胃鏡檢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不宜吃炸物。立刻有團友問:「奇怪了,妳不胖、不菸不酒、不吃辣、不吃油膩食物,怎麼會得胃食道逆流?」為了不想他繼續分析下去,我趕緊說:「我喝茶、喝咖啡啊。」未料,他緊追不捨:「那我也喝咖啡,我怎不會呢?一定有其他原因,例如壓力。」正想問他,我有哪些壓力時,另一位團友馬上好心建議:「我以前也有胃食道逆流,吃藥都沒效,後來有人告訴我,吃東西時每一口都咬20下才吞下,就好了。」哎呀呀,我真不該引出這個話題!這也讓我聯想到一位好友最近得了癌症的反應。如果有人問他是否罹癌,他不否認,但不會主動告知親友,並不是怕別人知道他得癌症,而是怕大家問東問西,追問為何會得這個病?為什麼沒及早發現?如果都找不到原因,甚至還會幫你怪祖宗或前世,如基因作怪,祖宗不積德或前世的報應。有人會詳細問你是如何發現癌症?有何症狀?做何檢查?因為他要確定自己沒有同樣的問題,不想延誤就醫。有些朋友則會告訴你應該看哪位醫師才較高明、授以祕方或送你各種保健品等。這些善意的關心與建議,真讓人窮於解釋,既累又煩。那麼朋友生病時,該如何關懷呢?還真不太容易,但看交情、病人個性與需要而定。如果是泛泛之交,默默關心就好;常往來的朋友可以用電話簡訊、電子郵件或LINE問訊、祝福,並問是否有可幫忙之處?如果自己曾罹患同樣的疾病也可告知,並提及如果需要,可進一步提供資訊。這種方式既可表達你的關心,也讓對方有時間緩衝、考慮再回覆,或是「已讀不回」,各自安心。當然,至親與交情深的朋友另當別論,一通電話可以直接問需要什麼幫忙或是直接探視,伸出援手。反之,自己有需要時,不妨主動請求協助。例如獨居的我,曾有好幾次在LINE上發出訊息,就有好友分別陪我去開白內障後,帶著載眼罩的我回家;腰椎手術要出院時,小心開車接我回家讓我的腰椎免於顛簸,並到家裡幫忙換藥、洗頭髮等,我每次想起這些點點滴滴,心裡就湧出一股暖流。在這少子化,獨居人口漸增的年代,很多人是需要幫忙的,例如幫忙推輪椅去急診或門診,陪伴病人,以便家屬可以去掛號或拿藥等事宜。最近一位有糖尿病的好友,併發腎臟疾病,除了積極接受治療,還需低糖低蛋白質飲食,但又需要一定的熱量以維持體力,因此打電話向幾位朋友求教,終於找到一位專業又親切的營養師,以及供應此特殊便當餐食的廠商,讓他像發現新大陸般原來有這樣的市場呢。在餐桌上,我說因胃食道逆流而不吃炸香菇時,其實只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是不喜歡,而是暫時不能吃,也希望大家只要輕描淡寫說:「那妳吃其他較清淡的菜吧。」這樣就可以了。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2-11-15 醫療.腦部.神經
8旬嬤一覺起床竟「眼中風」 醫籲6類人注意,避免惡化腦中風!
視力突然模糊小心眼中風。81歲的林女士本身有高血壓,過去曾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並置放人工水晶體,平時視力維持不錯,但某天睡午覺醒來,右眼突然視力模糊,起初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右眼視力依舊沒改善,急赴眼科求診,經檢查竟是「眼中風」,透過藥物治療才回復。「眼中風」,是導致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重要病因收治患者的書田診所眼科主治醫師張夏怡表示,林女士經診斷為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併黃斑部水腫,而視網膜血管阻塞又稱「眼中風」,是導致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重要病因,僅次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張夏怡表示,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為臨床上常見問題,一旦視網膜血管阻塞,造成視網膜無法獲得主血管帶來的養分與氧氣,其中靜脈阻塞造成血管中的液體滲漏至視網膜中,導致視網膜受損與黃斑部水腫。張夏怡表示,視網膜血管阻塞常見症狀,包括單眼突發且無痛的視力減損或喪失。治療方向主要以減少液體滲漏、消除視網膜⽔腫,常見治療方式為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針對視網膜靜脈阻塞較嚴重患者,除施打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外,另需以視網膜雷射治療。張夏怡表示,視網膜血管阻塞好發族群,包括患有三高、抽菸族群、50歲以上,尤其青光眼患者因眼壓過高,阻塞機會更高,據統計,曾發生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約1/6在未來五年內再次發生,可能同眼或另一眼,建議民眾定期追蹤病情及戒菸,減少再次眼中風的可能。接受治療後,務必定期回診追蹤張夏怡提醒,民眾接受治療後,務必定期回診追蹤,因視網膜靜脈阻塞病情會隨時間有所變化,且眼中風也可能是腦中風前兆,提醒民眾若出現單眼視⼒模糊、單眼看東⻄時物品呈現扭曲變形、單眼視線範圍中有⼀塊或整片都看不到時,應儘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11-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開白內障 影響性功能?
門診來了一位女士。「醫師,為什麼我老公最近對我都不理不睬的,他說他性無能了?是肝不好嗎?是長了肝癌了嗎?是肝硬化了嗎?」我翻了她老公的病歷,有B型肝炎,但肝功能指數還正常,超音波看起來雖然肝表面有些粗糙,但沒有明顯硬化。我說:「應與肝沒有相關!最近有吃什麼藥或動什麼手術?」太太想了一想:「沒有呀!就只有最近動了白內障手術啊!」我問太太:「他開完刀以後有什麼改變嗎?」她回答:「就是嫌東嫌西的,叫我去美容。」我仔細看了太太一眼,臉蛋是滿漂亮的,但臉上黑斑、肝斑滿多的。我心裡有了譜,就像油畫一樣,遠看好看,近看就看到許多條紋,失去了美感。白內障手術前,視力不清,只看到太太漂亮的臉蛋,手術後,看得更清楚,看到老婆臉上的各種斑,及歲月的痕跡,就會嫌東嫌西的。太太問我:「開白內障會影響性功能嗎?還是真的肝不好?還是身體有其他毛病?」我再仔細看了老公一眼,雖然有一點年紀,但長得滿帥的。會影響性欲減退,如果是真的是肝不好引起的,可能是猛爆性肝炎,肝功能指數飆到一、兩千以上,或者肝硬化厲害或肝癌很大了,否則雖然有B肝或C肝,是不會影響人之大欲的。總之,要了解枕邊人的內心世界,除了保持身心健康外,對容貌的保護以維持另一半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另一半也要對枕邊人保有心中的朦朧之美,就用像遠看油畫的眼光一樣,欣賞對方,這樣才能家庭和樂,幸福美滿。●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2-10-10 醫聲.罕見疾病
夜盲症狀竟是罕病!感光細胞持續死亡將致失明
春季大曲線、夏季大三角、秋季四邊形、冬季雙子座流星雨在星空輪轉,象徵一年的更替,但在小昱眼中看來,是一片長達15年的黑暗歲月。之所以如此,是因小昱罹患罕見的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夜晚「伸手不見五指」 母子倆摸黑前行14年其實早在小昱3歲時,在醫療診間無意一句「我晚上看不見」,引起媽媽的注意,當天夜晚已是漆黑,媽媽嘗試在他眼前揮手,卻發現小昱是眨也不眨眼,因此攜著他踏上艱辛的求診之路。果然,二度求診的醫師一看,直言小昱的病況絕非單純的近視,建議到大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於是母子倆轉輾來到台大醫院,才由眼科主治醫師楊中美確定了LCA的診斷,開啟14年的定期追蹤之旅,期間視力檢查始終是紅字,眼鏡一副副接著換。直到2017年,台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達慶從美國進修返台,覺得小昱的情況恰似在國外研究的疾病,便透過醫院團隊的基因分析技術,最終確診為RPE65基因缺陷之LCA。LCA奪走夜晚安全 僅靠露營燈支撐LCA是種罕見的遺傳疾病,病患在嬰幼兒時期的視力會急劇下降,嚴重者降至0.05度以下甚至無光覺,其它可能伴隨出現的眼科表徵包括高度遠視、早發性白內障、圓錐角膜,也有可能出現發展遲緩、腎病、聽覺異常等全身性共病。因其早發的特性,約有20%的失明學齡兒童是此病所致。至今已有超過300個基因被指出與基因性的視網膜退化有關,其中與LCA最主要相關的12個基因於2021年正式被國民健康署列入罕見疾病的認列範圍。小昱是其中的RPE65基因發生缺陷,造成感光細胞的退化喪失,不但視野縮小,晚上更是陷入全然的黑暗,因此他得趕在日落前回家,夜間出門也須有人陪伴。冬天天色暗得早,傍晚的放學時刻,對小昱已是全然黑暗,只能獨自摸牆一步步走回家。「我真的很自責,讓他一個人這麼害怕。」回憶起那段意外,小昱媽媽言談中仍充滿不捨,此後,她買了防水、高亮度的露營燈給小昱隨身備用。在日光漸暗時,小昱憑著露營燈的光,照出路面的輪廓,摸索前行。基因治療點亮黑夜 病況持續進步 「我當然會擔心,會不會有天就⋯。」不同於其他孩子,小昱的夢反而隨著歲數而縮小,無法安心看電影、無法夜遊、未來可能無法開車等等,每天睜眼醒來都是種壓力,他知道,當眼裡的感光細胞全數死亡的時候,他將失去所有的視力,沈淪永夜。幸好,在陳達慶團隊持續與歐美第一線基因治療的接軌之下,於2021年帶來喜訊,將新的基因治療引進國內,可以進行人體實驗。勇敢的小昱第一時間答應,「反正都有可能失明,不如放手一博。」最終小昱被挑中,以恩慈療法的方式,幸運地成為東亞首位接受基因治療的LCA病患。陳達慶說明,基因治療是透過病毒載體,將正常基因注射到患者視網膜,但可以接受治療的病患,需要具備二個前提,一為病患缺陷的基因須符合此次治療針對的基因,二為病患須尚存健康且足夠的感光細胞與完整的視神經迴路,否則治療效果有限。去年5月新冠疫情大爆發之際,基因治療藥物送達台灣,醫師趕緊安排符合條件的小昱進行治療,術後幾乎沒有副作用。二個月後,小昱的夜盲症狀明顯進步,半年後眼底的不正常代謝沉澱物減少,目前病況持續改善,小昱的夜不再黑。一眼要價1100萬元 盼基因治療納保助恢復生產力「全世界首例個案治療至今已有11、12年」,陳達慶指出,針對RPE65的基因治療成效有目共睹,2017年更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成為第一個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的基因治療藥物。目前基因治療藥物在台灣仍處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將陸續面臨罕藥認證、許可證申請、納入健保關卡。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近年健保因財務困難,罕藥給付也日益艱困,經統計,自二代健保以來,公告罕藥至納入健保平均約需30個月。治療一眼的費用,要價約1100萬元,但與此同時,LCA患者眼裡的感光細胞正逐漸凋零。陳莉茵說,雖然一次性治療成本較高,但相對於失能造成的終身社會支出,仍是划算,「病患也希望減少失能程度,提升生活品質,以回歸社會,增加生產力,為其他人奉獻。」因此她呼籲,每年若可另多撥付健保定額基因治療專款,在患者病況無法挽回之前,及時提供可負擔的治療與用藥。今年18歲的小昱,考上產品與媒體設計相關學系,享受夜晚在鄉間小路散步觀星,也準備用雙眼打造一個個作品。他在後續定期追蹤視力的同時,也不忘當初基因治療排在他後面的小朋友,所以小昱不僅在診間以過來人的經驗幫忙安撫幼兒,也希望成功的基因治療效果也為其他相同基因缺陷的病友照出一條明路。
-
2022-10-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嚴守醫院1/確診非急症等刀等到哭 一條龍規定動刀好難
新冠疫情朝向感冒化,國內各項管制措施逐漸鬆綁,但對於確診者非緊急手術仍嚴格管制,須解除隔離後才能進行手術。但確診者需要進行非緊急手術,可是醫院一直以沒有病房延後手術時間,等待的煎熬和身體的痛苦,讓他幾近崩潰。主因是確診者手術需要在負壓手術室,再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從急診等床和手術、術後照顧,必須打造全隔離和負壓環境。年約六十的男子九月中旬確診後,疑免疫力低下,使幾個月前腳部開刀的傷口化膿腫大,就醫發炎指數達170,標準應在5以下,當下即建議應開刀清創,礙於醫院規定,確診者開刀須使用「負壓手術室」,術後得在「負壓隔離觀察室」,並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只要任一空間不足,手術只能延宕。該名男子的太太說,從入院到正式開刀,足足等了7天,中間三度被告知空腹準備隔天開刀,但最後一刻都落空,不是沒有隔離病房,就是沒有負壓手術室。等待過程中,先生幾乎從「非急症」到「急症」,傷口嚴重化膿,痛到快得到憂鬱症。她說,進入急診等候時,陪病者很多都不是確診者,管控混亂,既然如此,開刀為什麼要堅持一條龍,等同變相刁難。另一名男子,雖然非確診者,但他在疫情期間,睪丸不明原因神經發炎,痛到沒辦法起身,被建議開刀,只是礙於非急症,只能在家裡等,但等待過程「根本度日如年」。● 確診者非急症手術至少延一周 身體轉好才建議動刀新冠疫情影響改變了手術優先順序,這是後疫情時代,醫院、民眾都要面對的問題。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說,疫情期間緊急手術不受影響,而該院負壓手術室有一間,進行如Ct值低的確診者緊急手術,包括生產、腦中風、嚴重車禍等,確診者白內障、膝關節置換等非緊急手術,就是等完成隔離,時程約延後一至二周,這不影響病情,主因是確診者七天隔離期間,仍具有傳染力。李偉強說,國內確診患者每日約有四萬至五萬人,甚至還有許多確診黑數,若開放確診者進行非緊急手術,病毒仍有機會傳染給醫護人員。況且確診者常有發燒、發冷、咳嗽等不舒服症狀,此時手術恐影響手術品質、術後復元,身體狀況應是處於良好的情形下再進行手術。三總負壓手術室現有二間,疫情間為安排確診者生產、嚴重骨折、心臟穿刺傷等緊急手術。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就眼科來說,疫情嚴峻時,視網膜剝離為緊急手術,但白內障、黃斑部皺摺等手術為非緊急手術,確診者等待時間約為兩至三個月,目前疫情趨緩,但確診照者必須完成隔離治療後,才能手術,延後手術時間約一周。林口長庚醫院負壓手術室僅有一間,副院長邱政洵說,依院內規定若確診者執行緊急手術,仍希望在負壓手術室執行,只是如果有其他確診者也有緊急手術需求而負壓手術室有人正在使用,改採取醫護人員用最高規格防護的方式協助進行手術,若非緊急的手術會等患者採檢陰性後再進行。他說,各家醫院的設備條件不盡相同,指揮中心應訂出大原則,讓各家醫院能夠執行。● 替確診者動刀全副武裝 醫師熱到連內褲都濕了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院方曾設置單獨負壓手術室,但該處並非正規手術室,使用上沒有常備人員、器械,病人運送也都要用救護車載送等諸多限制,後來疫情趨緩,病人開刀需求增加,又改回醫院原本手術室進行,但若是替確診者開刀,仍有諸多限制。黃建賢直言,醫師著防護裝備執行手術很辛苦,原因是防護衣不通風很悶熱,且手套會影響醫師手術技巧、操作精細度,增加手術困難、危險度,甚至有些臨時手術室為了達到負壓等級,必須關掉空調、加裝抽風機將空氣往外抽,內外都熱讓不少外科醫師開完刀「連內褲都濕掉」。對於民眾抱怨,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這不是「無的放矢」,但雖疫情已走向感冒化,但是即將結束,而尚未結束,目前也仍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放寬確診者非緊急手術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只能依靠民眾的公民素質,應等病毒量低一點再進行手術,以保護醫護人員,避免院內群聚感染,影響醫療量能。● 確診者能不能開刀 醫院掌握主要生殺大權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有些手術雖不緊急不會立刻危及生命,但民眾會不舒服、甚至疼痛,有些傷沒有及時處理,很難確保會不會造成長久不便,醫療界線上難以界定「到底急不急」,但愈早開刀處理越好,包括癌症、泌尿道結石等手術。現在隨著疫情趨緩,許多醫護也確診過,較不擔心處在密閉手術室中會被感染,現在若碰到陽性個案,醫師也有可能戴N95口罩開刀。陳亮甫說,只要過去沒通報的「新確診個案」,即使Ct值很高明顯是舊案,仍得隔離七天,但有些患者即使隔離完,但本身抵抗力弱,病毒量仍然高,醫院憂院內感染、也不一定同意開刀。因此,確診者可否動手術,每家醫院各自為政,政府應明定,如確診者只要隔離完幾天後、Ct值達到多少,就能回到常規處理,也不必強制住專責病房,否則醫院不斷拉高規格,某種程度也會流失病患,且疫情流感化,是否仍須堅守嚴格措施,有必要檢討。● 疫情平穩後 專家:確診者手術可放寬執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疫情平穩後,負壓手術房的規範其實已經不須這麼嚴謹,嚴防已非必要,應趁現在讓病患趕緊進行手術,不應採取零容忍政策,但完全開放後。恐增加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壓力及染疫機會,「開不開放這問題十分困難。」黃立民說,疫情嚴峻時,為防止院內感染,確診者緊急手術須在具負壓環境的手術室進行,但現在院內感染來源為近期放寬的快篩陰入院陪病,手術室嚴防已非必要,因若又迎來下一波嚴重疫情恐持續三個月,而患者手術又得拖上三個月。
-
2022-10-0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人工水晶體、玻尿酸、假牙黏著劑 專科醫師詳解查詢度最高的常用醫材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醫療器材的機會不少,元氣網在國內所有健康網站中,最先成立「醫材百科」,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名稱與使用,對於健保差額給付項目更列出各醫院收費。元氣網醫材百科自八月上線以來,超過15000人次查詢,此次挑選查詢度最高的六種常用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人工髖關節、假牙黏著劑、傷口敷料、尿液試紙,專訪專科醫師教導大家聰明使用。人工水晶體選擇前 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此時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混濁的水晶體,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經醫師評估後,若症狀嚴重將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取代原有混濁的水晶體,讓視力恢復清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現在醫材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可以附加矯正近視、老花、散光等多焦點功能。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陳瑩山說,目前為健保給付傳統球面型水晶體,但容易有眩光、影像不清楚,眼睛疲倦等問題。而特殊功能水晶體,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於不同功能、品牌的費用不一,如非球面、單焦點價格為1至3萬不等;非球面、二焦點價格為6000至6萬不等;非球面、三焦點價格為4至8.5萬不等;而最貴的為有矯正老花、散光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要價11萬元。「民眾要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黃柔蓁說,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術後通常仍搭配眼鏡,才能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此選擇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材。若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黃柔蓁提醒,通常醫材廠商會提供保證卡,植入後也會拍照做現場記錄,保證書內會載明度數、廠牌、型號,外殼也貼有核准字號,因此要為自己健康把關的民眾可依照保證書上的資訊,自行上網查詢。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保守治療半年無效 健保才給付施打膝蓋長期使用,發生軟骨磨損、退化而出現發炎情形,此為退化性關節炎,一般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關節炎,如果以前膝蓋受過傷,甚至更早就會發生軟骨磨損及關節炎的情形。因發炎會導致關節液的黏彈性改變,使得關節疼痛及活動不順。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玻尿酸的關節腔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玻尿酸就像膝關節的潤滑劑,可以改善發炎膝關節液的黏彈性,讓患者運動更滑順,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一般關節炎的病人皆可施打玻尿酸,但病人的膝關節如有紅腫、積水等情形,則應該進一步抽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等情況,再施打玻尿酸,避免施打後更腫脹疼痛。陳政光說,目前健保有給付玻尿酸的治療,但關節炎患者須經藥物、物理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健保給付,以緩解症狀。也有民眾不願等待而選擇自費施打,目前玻尿酸根據分子量的高低及在體內留存的時間,分為半年三針、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是2020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可減少病人到醫院的次數,因應疫情的關係,也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據訪查,目前玻尿酸半年三針,一針費用約1000多元,而半年一針的費用約3000多元,另有一年施打一針劑型,費用約6000多元。假牙黏著劑假牙應定期修整 不能只靠黏著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有缺牙問題,必須製作、戴上活動假牙。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若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不完全密合,摩擦後可能會造成粘膜破損、疼痛,為增加密合度及穩定度,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但假牙黏著劑僅為輔助性質,最重要的必須靠牙醫師精準的製作假牙,避免咬合干擾及確保穩定度。如果民眾只依靠假牙黏著劑固定假牙,那真的是本末倒置。黃茂栓說,為維持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的密合及穩定度,建議民眾應定期回診,約每3至6個月由牙醫師修整一次活動假牙,同時進行咬合調整,避免假牙、粘膜出現損傷,降低戴上假牙的不適感。而晚上使用假牙後,一定要取下,將附著在假牙內側面的黏著劑清洗乾淨,而口腔內上的假牙黏著劑及食物殘渣,也要清洗乾淨。假牙黏著劑為醫療器材,必須至藥局、藥妝店等具有醫材販售資格的地點購買。假牙黏著劑依不同品牌,價格有所不同,一條70克價格大約落在200多元至400元之間。傷口敷料適用不同類型傷口 購買前應諮詢醫師皮膚傷口分為外傷、撕裂傷、擦挫傷、手術切割縫合等急性傷口,以及褥瘡、糖尿病足等超過四周以上,或該癒合卻未癒合的慢性傷口,而慢性傷口可能從急性傷口演變而來。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說,不論傷口為急性或慢性,應給予保護力佳的傷口敷料,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發炎及疼痛。林育賢說,傷口敷料種類多元,包括紗布、薄膜敷料、泡綿敷料、含銀泡綿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水膠敷料、人工皮等,使用時機都不同。如擦挫傷等開放性傷口,因已失去表皮,此時可以採用人工皮、泡綿敷料保護;如果是更嚴重的傷口,就應給予膠原蛋白敷料,促進傷口癒合及皮膚生長;若傷口已出現感染問題,可使用抑制細菌、控制感染醫材,如含銀的紗布、泡綿敷料、人工皮等,待感染問題解決後,再使用其他敷料促進皮膚生長。林育賢說,使用傷口敷料應諮詢醫師意見,選擇合適的敷料,讓傷口盡速復元,避免感染。而更換傷口敷料時,應注意要用食鹽水、溫開水沖洗乾淨後,再行更換。至於使用傷口敷料能不能降低產生疤痕的機會?林育賢說,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取決於傷口深度,但若使用合適傷口敷料,加速傷口癒合,確實有機會降低疤痕形成。傷口敷料費用方面,依不同傷口類型,健保給付不同的敷料。林育賢說,如褥瘡合併感染傷口,健保給付含銀敷料,若是肌腱、骨頭、關節外露等傷口,健保給付非含銀敷料。但是,約有80%至90%的傷口敷料仍需要自費,如自費含銀敷料一片約700至3000元、人工皮一片約100元、泡綿敷料一片約300至500元,可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因有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敷料。人工髖關節年輕族群 可選較耐磨的陶瓷材質髖關節長期使用,將造成軟骨磨損、退化;長期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股骨頭、股骨頸骨折等,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的股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產生提早萎縮等情形。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彭孟炤說,當出現走路時髖部疼痛、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等症狀,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應考慮置換人工髖關節。彭孟炤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分為「半人工髖關節」,僅更換股骨頭,而不更換髖臼,「全人工髖關節」則為兩者一併置換。而人工髖關節材質分為耐磨與一般型,耐磨多採用陶瓷材質,一般型為健保給付,材質為鈷鉻合金。建議年輕族群可採用耐磨的陶瓷材質。彭孟炤說,進行手術前,應經醫師詳細評估手術方式,選擇適合患者病情的人工髖關節。目前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股骨頭約為9000多元,但如全人工髖關節整組,包括複合物強化陶瓷股骨頭、添加抗氧化劑髖臼內襯、健保給付的髖臼杯及股骨柄,價格達18萬6000多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骨科教授韓偉表示,人工髖關節的選擇上大同小異,每家廠商使用的金屬大多類似,頂多是選擇台灣製或外國製的差異。若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韓偉建議病患可以詢問三個問題,第一是醫師在替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經驗;第二是使用哪款人工髖關節,價格、需求等等有無符合;最後則是做完手術後有無合作的物理治療師,才能夠更快速地習慣人工髖關節,也讓肌肉順利復健康復,重拾日常生活。尿液試紙潛血反應、蛋白尿……可檢驗多種疾病尿液試紙可檢測尿液有無出現潛血反應、蛋白尿、糖分、膽紅素及尿液酸鹼值等。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說,檢測尿液是藉此研判腎臟、膀胱、尿道、膽道等有無出現感染、發炎、結石,或是肝臟、腎臟有無代謝異常,或患有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如驗出糖分時,應懷疑可能患有初期糖尿病,若檢出膽紅素則與膽道發炎有關,甚至女性懷孕過程,定期產檢時也會進行尿液檢查,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必須立即治療,避免誘發早產等狀況。此外,尿液中不應有蛋白質,如果經檢驗為蛋白尿,應是與腎功能代謝有關。酸鹼值檢測方面,如果檢測後,pH值為6.5以下,此為偏酸情形,應懷疑可能是罹患高尿酸血症,而可能有結石問題。但蔡樹衛說,不論是經由尿液進行何種檢查,均為初步檢測,如果發現異常時,必須進行更詳細的影像等檢查找出病因,給予適合的治療。部分尿液試紙還可以檢測亞硝酸鹽、酮體等,蔡樹衛說,這也是檢測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指標。酮體是糖類的代謝物,尿液不應該有酮體,若有應懷疑可能患有糖尿病、腎臟發炎,或是正在服用相關容易產生酮體的藥物。但糖尿病常不會以尿液檢測作為確診的依據,最後還是會利用空腹抽血加以確診。蔡樹衛說,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進行尿液檢測,尿液試紙多有健保給付,但也有基層診所或機構提供自費的尿液篩檢,若是經由網路搜尋,尿液試紙價格多為數百元左右。
-
2022-09-17 焦點.科普好健康
為何老人容易暈眩? 醫:老年暈眩有4原因,詳解不同症狀如何治療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三成老年人有「暈眩」困擾,往往因為長期多重用藥、多科看診,他們總是很無奈地說:「老了,沒救了」、「身體整組壞光光,天天暈」、「一直暈,得一直吃藥」等等。老年性暈眩症儼然成為高齡社會的流行病,伴隨著意外跌倒、生活恐懼、自卑及憂鬱,成為日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暈眩原因一、動脈硬化動脈內皮反覆受傷結痂,經年累月的鈣質沉積,攔截血液中膽固醇,形成斑塊,壓縮動脈容量,管壁失去彈性。若發生在內耳動脈,前庭半規管缺血,功能受損,出現持續性暈眩;橢圓囊缺血,耳石斑受損,耳石鬆脫,掉進半規管內,出現姿態性暈眩。若發生在椎基底動脈,就會在患者快速改變身體姿勢,如久坐突然站起,或勞動和運動時過度換氣,搬重物或解便時用力憋氣,使腦幹或小腦缺血,出現暈眩。二、半規管變形顳骨經歷長期反覆地發炎脫鈣及骨質再生,會使半規管不再呈現圓弧形,慢慢地變成方形、菱形或多角形,甚至扭曲狹窄。一旦有耳石顆粒從橢圓囊鬆脫,落進該半規管內,卡在狹窄或彎角處,很難順著內淋巴液的迴流歸回原位,變成頑固性姿態性暈眩症。三、多重器官退化人體在站立和行走時,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會迅速地做工,整合所有感覺輸入訊號,透過肌肉骨骼關節系統維持身體姿勢,利用視覺來維持眼球直視。只要老化造成脊椎椎間盤狹窄、膝關節退化、老花眼、白內障、肌少症等問題,超過神經系統所能代償的範圍,或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或巴金森氏症,神經反射變慢,就會感到暈眩。四、既有病變作祟有些人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發育不良,直接暴露於大腦中,就會在咳嗽、聽到大聲聲響或改變姿勢時,震動膜性上半規管,年輕時,因腦幹及小腦功能良好,可抑制掉平衡失調訊號,尚無症狀。60歲後,腦幹及小腦萎縮,遂開始感到暈眩。不同症狀治療•動脈硬化引起暈眩者:要好好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建議每日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並規律運動,清除血管沉積物。•半規管變形引起暈眩者:根據半規管型態,針對特定角度進行客製化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即可治癒。•多重器官退化或既有病變引起暈眩者:建議平衡訓練,加強腦部對平衡的調控,統合剩餘的肌力及感覺功能,並藉由醫病互動,改善情緒,避免社會退縮。任何暈眩發作,均有可能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使病況雪上加霜。目前並無任何方法可以遏止老化,頂多α-硫辛酸或輔酶Q10等線粒體抗氧化劑,在動物實驗時,提供了一點希望。
-
2022-09-06 醫療.眼部
眼傷十餘年變白內障 手術救回視力
一名40多歲的男性,10多年前在工地被東西砸到右眼受傷,當年醫師認為手術風險大而沒有動刀治療。不過,最近他的視力變得模糊,於是再至眼科就醫檢查,診斷為外傷性白內障,且虹膜分離,在醫療設備、醫療技術較以往精進下,他接受手術治療,術後視力從0.1救回至0.8,生活品質和工作安全都獲改善。長安醫院眼科主任郭鐘元表示,患者因外力撞擊,造成外傷性白內障,除了白內障比較熟外,水晶體的韌帶也鬆弛,外傷還造成虹膜分離,出現類似雙瞳狀況,若不處理的話,外來的光線可能就會從兩個地方同時進入眼球,引起複視。但如果只單純處理白內障,沒有同時修補虹膜分離,就沒有辦法達到最佳的視覺品質。郭鐘元說,外傷性白內障手術較一般白內障複雜,因為這類病人大多會出現水晶體韌帶鬆弛或移位的情況,甚至虹膜分離,因此,手術方式是在植入人工水晶體的同時,配合囊袋張力環來固定結構,最後再以手工縫合,把虹膜縫回原有的位置。患者手術順利完成約30分鐘,視力恢復良好。郭鐘元提醒,不管是在工作或交通上,大家要注意眼睛的防護,例如配戴全罩式的護目鏡 ; 若不慎遭受撞擊,產生比較複雜性的白內障,早期技術沒有這麼成熟,會比較不敢貿然地去動手術,但是現在技術設備的進步之下,在仔細評估檢查後,適合的狀況下接受手術,視力有機會恢復。
-
2022-09-05 醫療.眼部
10多年眼損傷不敢動刀 醫現在30分鐘救回他視力
1名40多歲的男性,10多年前在工地被東西砸到右眼,當年的醫師認為手術風險大、不建議動刀。但最近因視力變模糊,他另找醫師重新評估後,在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都已較以往精進下,30分鐘即手術完成,並把他視力從0.1救回至0.8,生活品質和工作安全都獲改善。長安醫院眼科主任郭鐘元說,患者因外力撞擊,造成外傷性白內障,且除了白內障比較熟以外,水晶體的韌帶也鬆弛 。另外,外傷使得虹膜分離,出現類似雙瞳狀況,若不處理的話,外來的光線可能就會從兩個地方同時進入眼球,引起複視。如果只單純處理白內障,沒有同時修補虹膜分離,就沒有辦法達到最佳的視覺品質。他說,外傷性白內障手術較一般白內障複雜,因為這類病人大多會出現水晶體韌帶鬆弛或移位的情況、甚至虹膜分離,非常依靠醫師的經驗和設備。手術方式是在植入人工水晶體的同時,配合囊袋張力環來固定結構,最後再以手工縫合,把虹膜縫回原有的位置。手術順利完成,時間約30分鐘,患者視力恢復良好。郭鐘元說,不管是在工作或交通上,大家要注意眼睛的防範,例如配戴全罩式的護目鏡 ; 若不慎遭受撞擊,產生比較複雜性的白內障,早期技術沒有這麼成熟,會比較不敢貿然地去動手術,但是現在技術設備的進步之下,在仔細評估檢查,適合的狀況下接受手術,視力有機會恢復。
-
2022-08-28 失智.大腦健康
81~90歲就醫率最高 每100人有23人因失智症就醫
從健保數據分析近三年國內失智症就醫情況,發現就醫人數呈成長趨勢,但新診斷失智者卻減少。專家分析,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新診斷數照理應上升,可能因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未積極就醫診斷,且確診失智症過程繁瑣,也可能讓民眾卻步。新診斷失智症人數減少,恐因疫情影響就醫。健保署統計,失智症就醫人數,從108年28萬4,172人、109年的29萬1,402人,到110年29萬6,997人;但新診斷失智症就醫人數,108年5萬6,186人、109年5萬3,783人,到110年5萬2,267人,逐年減少1至2千人。國內失智症權威、雙和醫院副院長胡朝榮表示,隨人口老化,老年人口數愈來愈多,新診斷失智症人數卻減少的原因,可能因為疫情影響,一部分患者憂心染疫而未就醫、診斷。近期疫情趨緩,他鼓勵疑似失智症患者應盡快回診就醫,透過篩檢確認是否為失智症。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表示,臨床上觀察因失智症就醫的老年人有增加,與民眾對於失智症認知提高、且人口老化兩因素有關。然而,新診斷人數卻走下坡,與臨床觀察並不相同,劉子洋認為,確診失智的個案,病況可能從輕度轉往中度、重度,甚至死亡,得加上逐年新診斷失智症人數後,整體失智人數才會持續增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每增5歲失智症盛行率有倍增趨勢。劉子洋說,新冠疫情流行期間的月份,失智症就醫人數可能有些波動,包括家屬希望疫情暫緩時再就醫,或者長輩尚未打疫苗,就算有失智症狀也不敢到醫院,等病情嚴重時才就醫;甚至長輩原本有失智症,後續又因心臟、呼吸喘或外科等更嚴重疾病,治療重點轉移到其他科別,而不是因為失智症從神經科、精神科進入醫療體系。他認為,這兩年的資料相較往年,統計上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以110年失智症就醫率統計,全年齡失智症就醫率為每10萬人1,270.56,等於每100人有1.27人就醫。以年齡層看,71到80歲每10萬人有6,438.91人,等於每100人有6.43人就醫;81到90歲每10萬人有16,762.09人,等於每100人有16.76人就醫;91歲以上每10萬人有23,494.34,也就是每100人有23.49人就醫。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協會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每增5歲失智症盛行率皆有倍增趨勢,像是75到79歲盛行率7.19%,80到84歲為13.03%,85到89歲則是21.92%,90歲以上36.88%,年紀越大失智盛行率越高。擔心汙名化、流程繁瑣、失智評估量能不足,影響就醫意願。「不過,有就醫並不代表確診失智症。」徐文俊提醒,在健保資料庫中,可能涵蓋尚未確診失智症的患者,像是僅因記憶障礙先安排檢查、開藥,患者也會被標記失智診斷碼,建議健保數據統計後,要透過研究計畫進行驗證,進一步了解裡面真正被確診失智症的人數,會更為精準。近年民眾對於失智症認知有所提升,但徐文俊認為,仍然有許多失智症患者尚未被診斷,原因包括四項:全民認知仍有待提升;患者及家屬憂心確診失智症會被汙名化、貼標籤、甚至直接送往機構而不願就醫;失智症診斷流程繁瑣,診斷需要家屬陪同,容易讓患者及家屬卻步;失智評估心理師量能不足,部分醫院需排隊三至六個月才能安排評估。他說,評估量能提升,才能加速診斷流程,讓「確診」更順利。失智共病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 有高度相關老年失智患者中,常見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心律不整、憂鬱症、白內障、青光眼、聽力障礙等共病。徐文俊表示,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有極高度相關,若以70到80歲中,阿茲海默症長者糖尿病盛行較未失智長者高出許多。以健保數據來看,失智症患者同時有糖尿病的人數,從104年的33,557人,逐年上升到110年45,984人。徐文俊說,糖尿病會引起腦部血管硬化,不僅提高腦中風危機,也容易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
2022-08-20 養生.抗老養生
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怎麼辦?中醫:少吃辛辣燥熱物,按摩5大護眼穴位助改善
一般人只想到眼睛屬於五官,有了問題自然是找西醫眼科治療,其實,從中醫的觀點看,眼睛不好也能反映出身體內臟部位可能出了問題,必須多方調理,才能夠養出靈活雙眼。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天心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麒方副教授指出,眼睛是我們吸收外界資訊來源的重要媒介,但如果因為過度使用、長時間近距離盯著3C產品,或者缺乏日照,甚至是飲食、作息不好時,也會影響體內流質如氣、血、水的循環運作失調,這會加重眼睛器官的負擔。今本《黃帝內經》也指出,人體「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兩目者營衛魂魄之所常」,等於是與肝、腎、脾等內臟都有關。陳麒方表示,「從中醫的學理來看,眼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臟腑的疲勞與損傷;反之,體內器官若出了問題,也會間接影響眼睛的健康」。注重飲食 少吃辛辣燥熱物當眼睛出現不適症狀如老花眼、白內障、乾眼症、多淚症時,中醫的治療方式會先辨別疾病的症候,再依據個人狀況開立各種湯方或科學中藥,甚至可搭配針刺、線灸等來舒緩眼睛不適並消除疼痛。陳麒方說,中醫對眼疾治療已有現代科學雙盲試驗證據支持,無論是幼兒近視初期、老年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前期、白內障前期、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眼睛疲勞、乾眼症、多淚症、眼痠、眼睛癢、過敏以及其他眼疾等,都能配合西醫眼科共同處置。對於現代人過度使用眼睛而出現的眼睛退化現象,陳麒方建議除了尋求中醫或西醫外,也要搭配飲食禁忌,才能讓效果加乘。包括要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大蒜等,以及少碰任何燥熱食物如燻、炸、燒烤物、肉桂、韭菜、羊肉等;還要避免刺激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酒或導致發炎過敏的芒果、榴槤、筍類、鴨肉、鵝肉、帶殼海鮮等。至於平日建議多喝水,可吃雞蛋、白米飯、平性蔬菜水果如蓮子、豌豆、四季豆、地瓜葉、黑木耳、銀耳、山藥、紅豆、菠菜、高麗菜、花椰菜、苜蓿芽及蘋果、香蕉、木瓜等,陳麒方提醒,這些好的食材要盡量在白天食用較佳。按摩眼周穴位 可用毛巾熱敷穴位按摩是中醫精髓之一,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將通未通也痛」,若適當進行,可舒緩不適。中醫師陳麒方表示,眼區的穴位相當多,平日可以透過熱毛巾熱敷,可比體溫高5度左右(約42至43℃左右)直接蓋在眼睛區域上,能幫助舒緩眼睛。另外,也建議可每天依序按壓眼睛周圍穴道數十次,五大護眼穴位供參考;按摩方式可以大拇指指關節慢慢用力順時針壓迫,但須留意不要壓迫到眼球。魚腰穴/有鎮驚安神、疏風通絡之用;可改善眼睛紅、腫、痛及眼瞼下垂、近視與急性結膜炎等。瞳子髎穴/清腦明目、疏通經氣、消腫止痛;可舒緩一切眼疾、偏頭痛、角膜炎、夜盲症、青光眼、近視、視力減退、白內障、眼睛癢等。承泣穴/明目止淚;可舒緩眩暈、口眼歪斜等,也對多淚、近視、遠視、青光眼、眼睛癢、散光等有效。攢竹穴/清腦明目、通經活絡;可舒緩頭痛、頭昏腦脹、緊張性疼痛、目眩等,也能改善淚液過多、視力減退、近視、急慢性結膜炎、眼睛癢等症狀。睛明穴/明目消翳;可舒緩頭痛、目眩、鼻塞等疾病,也對眼球充血、角膜炎、結膜炎、早期輕度白內障、青光眼、夜盲症、近視、遠視、散光等緩解有幫助。
-
2022-08-08 醫療.眼部
夏日出遊視力突然模糊嚇一跳 原來3C看太多造成白內障
一名40多歲男子最近開車出遊,卻突然視力模糊,讓他嚇得馬上停車,還好沒有發生意外,經過醫師檢查,懷疑他可能是長期使用3C,造成白內障,外出時突然有陽光照射,才會造成視線突然變模糊。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中心醫師洪純玲表示,夏季視力變模糊除了因淚膜不夠潤濕眼睛、加上一直吹冷氣,加重乾眼症症狀外,另一個情況就是光線變化強烈使得瞳孔收縮,常見原因是白內障, 尤其是後囊混濁性的白內障 。安南醫院副院長洪純玲表示,眼睛的水晶體成分多由蛋白質組成,當有害紫外線及藍光經過水晶體時,水晶體會吸收高能量紫外線及藍光波長來保護視網膜,避免有害光線直射眼底而傷害視覺中心的黃斑部。高能量波長光線經過水晶體時,容易讓水晶體蛋白質變混濁而形成白內障,所以除了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盯手機或電腦螢幕外,也要避免外出時太陽光的紫外線及藍光傷害,建議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及太陽眼鏡,更要避免陽光直射眼睛,長時間3C藍光也是一樣要避免。洪純玲指出,白內障症狀情況很多,病人會覺得像隔著毛玻璃看東西,看東西時光線會折射,還有炫光、怕光、複視疊影、度數改變、看東西會感覺變較黃,以及容易疲勞。特別是當白內障的混濁發生在水晶體後囊中心時,遇到較強的光線使瞳孔收縮,白內障的後囊混濁又剛好擋在光線進入到視網膜的路徑之中心點,會造成視力突然模糊, 若是正在開車、騎車時就要有可能發生意外。洪純玲也提到,水晶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慢混濁,或是一些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而形成白內障 ,一般30歲之後就已開始有水晶體核的硬化產生,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注意有害藍光線及紫外線的傷害,避免長時間曝曬陽光下,出門戴帽子及太陽眼鏡,減少長時間盯3C螢幕及適度間隔休息,補充抗氧化物質如葉黃素和魚油,亦建議定期眼科檢查才能了解自身眼睛最新狀況。洪純玲提醒,白內障視力模糊如有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手術一勞永逸,目前白內障主流手術為小切口超音波乳化術,取出白內障後再置換新的人工水晶體,而人工水晶體的置換有許多選擇諸如長焦段、延焦段及多焦段,都有基本紫外線防護功能,而度數的調整可依個人需求諮詢眼科醫師。
-
2022-07-26 焦點.元氣新聞
日本88歲明仁上皇驚傳心臟衰竭 最新病況曝光
共同社報導,日本宮內廳26日表示,現年88歲的日本明仁上皇日前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被診斷出右心臟衰竭,目前持續接受治療中。據了解,明仁上皇自6月底以來一直在服藥接受治療,現在情況正在好轉。明仁上皇2012年2月曾接受心臟搭橋手術。而明仁上皇的妻子、87歲的美智子上皇后則在24日接受白內障雷射手術,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她2019年6月便曾接受白內障手術,但術後病情並不順利,隔年右眼診斷出二次白內障,24日在東大醫院進行雷射手術。疾病百科/心臟衰竭心臟衰竭的致病原因以心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為主,包含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瓣膜問題等等。當心臟病變導致輸出血量不足時,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刺激神經系統或激素分泌,維持器官正常運作。然而長久以往,會使心臟過度做工,甚至導致心肌細胞死亡。>>看更多
-
2022-07-25 退休力.健康準備
怕自己太長壽,中高齡該加買醫療險嗎?專家教你保險這樣挑,買對比買多重要
編按:中高齡、銀髮族買醫療險,該怎麼挑?希望保障項目愈多愈好,保費可能所費不貲;但若保障不足,老年的醫療費用恐讓人難以承擔。保險專家李雪雯建議,買保險不用求多,而要視個人的需求、經濟能力,挑選真正適合的商品。購買醫療險,有哪些原則需注意?年紀愈長,醫療需求愈多。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提高承保年齡限制,針對6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推出新的醫療險保單。這些保單各有特色,有些是保戶罹患特定重大疾病時理賠,如嚴重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有些理賠特定手術項目,如乳房根治性切除術、癌症達文西手術等;也有些保單以特定醫材為理賠項目,如白內障手術會用到的人工水晶體、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需置換的人工膝關節等。然而,年紀愈長,投保醫療險的保費也愈高。五花八門的保單中,如何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讓保費真的帶來應有的保障?熟齡買醫療險要注意哪些事?衡量自己需要的給付項目、保額和可負擔保費財經作家李雪雯建議,民眾要添購新的醫療險前,有幾個原則可優先考量:1. 保單的給付前提是什麼?有哪些例外狀況?醫療險的內容非常多樣,但給付型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定額給付」,例如住院醫療險規定保戶住院期間,不論實際花費多少,一天都給付1000元。另一種則是「實支實付」,例如實支實付險的門診手術依實際費用理賠,單次理賠上限為1萬元。購買保單前,除了確認給付前提外,還要釐清以下幾種條件:等待期:購買保單後,從哪一日開始生效?免責期:保戶維持特定狀態超過一定天數才理賠。例如不少失能險會規定保戶失能狀態超過90天後才符合理賠要件。除外不保:特定狀況不在理賠範圍內,例如保戶的故意行為、健康檢查等。2. 保單的給付範圍為何?範圍愈廣、限制愈少,對保戶愈有利醫療險的給付範圍愈廣,未來愈可能派上用場。例如,不限定疾病的住院醫療險,給付範圍一定比限定重大傷病、特定處置的醫療險更廣。此外,以常見的手術費理賠為例,目前醫療險保單對手術的認定方式大致可分為3種:(1) 依照保險公司列出的「手術項目給付表」認定。(2) 依照健保署公布的「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二部第二章第七節中所列出的手術(簡稱「健保2-2-7條款」),認定理賠項目。(3)只要療程有切開、麻醉、縫合等程序,即可認定為手術。保單的定義愈寬鬆,民眾在申請理賠時會愈有彈性。3. 保單額度不宜太低,但也不能太高李雪雯提醒,民眾或許會認為,醫療險的保額愈高,愈有安全感。然而,保費與保額之間的權衡,就如同所有人生重大決策,有得必有捨。項目包山包海、保額又高的保單,保費勢必極高。特別是定期醫療險的保費採自然費率,保戶的年齡愈長,每年要繳的保費愈多。她建議,保戶可以評估,多少以上的醫療費用是自己難以承擔的?例如,目前要住醫學中心的雙人病房,一日約需自費2,000~4,000元不等。若現有的醫療保單住院日額足夠,就無需再加買新的保單。「繳太多保費,也是一種浪費。你不可能一直住院!」4. 當高CP值醫療險是附約,主約為何很重要目前市面上不少針對熟齡者的醫療險,特別是一年期的定期醫療險,多是需搭配主約購買的附約保單。附約保單無法獨立存在,若主約解約,附約也會失效。李雪雯建議,保戶購買前可先請業務試算,同一張附約保單搭哪一張主約,總保費最低。理論上,定期醫療險的附約保單,主約搭壽險保費會較低,終生醫療險保費則較高。再加上終身醫療險通常是定額理賠,如住院一日理賠1,000元等,實際保障很可能隨通貨膨脹而縮水,未必是最好的選擇。醫療險常見理賠爭議 哪些醫療處置會有「不必要」的疑慮?繳了多年保費,為什麼實際要申請理賠時卻被阻擋?李雪雯引用金融評議中心的統計,近年醫療險理賠最大的爭議,多和「必要性醫療」有關。當保險公司認定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與常規不符、無實際必要時,即可能拒絕理賠。李雪雯舉例,有住院醫療險的保戶罹癌,因為標靶藥物所費不貲,便主動要求醫師安排他住院一日,並在住院期間領取標靶藥物,出院後服用。通常而言,服用標靶藥物不需要住院,保險公司有很高的機率拒絕理賠。而目前實務上,保戶若針對「帶藥出院」的爭議提起訴訟,結果也以敗訴居多。此外,金融評議中心也曾就理賠爭議做出解釋,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是否有必要,除了尊重實際治療的醫師見解外,金融評議中心、法院也會參酌「具相同專業醫師於相同情形下,是否仍會做相同之判斷」。例如,曾有保戶因非傳染性腸胃炎、大腸炎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後住院治療。但保險公司認為,保戶在住院期間並未接受積極治療,只是服用藥物、打點滴、觀察生命跡象,沒有住院的必要。保戶向金融評議中心申請評議,評議中心的醫療顧問也認為,保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皆可於門診完成,保險公司以無住院必要性為由拒絕理賠,並無不當。因此,投保醫療險時,應注意保單的各項給付定義。為了理賠,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要求醫師使用自費項目,很可能會引發後續與保險公司的理賠糾紛。包山包海的保險,代價是高額保費!聰明買保單,轉移個人無法負擔的風險「人的錢只有一份,保險絕對沒有買夠的一天。」李雪雯強調,買保險是為了補貼個人所無法承擔的風險,而不是期待所有醫療支出,全都由保險買單。保單理賠金額愈高、保障項目愈廣,保戶需繳交的保費也愈高。她建議,民眾若想買醫療險,又不希望保費負擔過重,可考慮「自負額」型的保單。這種商品的概念是由民眾先自行負擔一定金額,超過自負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理賠。例如,一張住院醫療險的保單,自負額為5萬,給付上限為10萬。若民眾一次住院費用為10萬,自行負擔5萬後,剩餘的5萬則可申請理賠。相較於無自負額的保單,這類商品保費較低,民眾可評估自己能負擔的醫療費用,選擇適合的保單。一張保單值不值得買,必須回歸整體財務規劃的觀點思考。李雪雯認為,保險雖重要,但民眾不應將錢全部花在保費上。除了醫療,人生還有許多財務目標,需要透過積極的投資理財才能達成。保險不必買得多,但要買得對,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原文:怕自己太長壽,中高齡該加買醫療險嗎?專家:保險這樣挑,買對比買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