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病毒性肝炎
共找到
62
筆 文章
-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性愛不戴保險套,竟成C肝再感染漏洞!
性愛不戴保險套,竟成為C型肝炎再感染漏洞!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在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共同主辦的「為台灣喝采!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中表示,根據疾管署C型肝炎通報系統,在2016年,C肝合併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病患的比率有上升趨勢,不過近年來已下降到4成以下,而C肝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為性愛過程「未全程完整使用保險套」,導致易同時感染C肝、HIV,C肝再感染率也較高,其中九成為高危險性行為族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二○一六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二○二五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HIV族群多了解C肝威脅,再感染率可降至1%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也發現,不少藥癮者因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感染已有預防性投藥策略,導致性愛沒有全程使用保險套,而這樣的做法卻可能造成C肝傳播、再感染,成為消除C肝破口,因此醫療、社區、非營利機構(NGO)必須合作,針對這些族群進行衛教宣導、推動C肝快篩,才能產生防治成效,根據過去經驗,如果做好衛教工作、追蹤,幫助這些族群有疾病防治意識,C肝再感染率可下降至1%。莊人祥分析,自2016年,HIV合併C肝感染病患人數,到2021年,比率達49%,從2022年到2023年,降到40%以下,在國外,HIV感染者的C肝再感染率為每百人年5.27,北美為每百人年3.92,在台灣,根據研究統計,2019年的HIV感染者C肝再感染率為每百人年8.2,到了2023年,已降到每百人年3.73,數據明顯下降。疾管署積極衛教,將加強追蹤病患用藥近年來,疾管署已補助各地衛生局辦理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計畫,並分眾辦理病毒性肝炎衛生教育、活動。2021至2023年,針對醫事防疫人員、高風險族群及一般民眾辦理肝炎教育訓練或衛生教育活動共計6079場次,累計235708人次參與,對於急性C肝確診病患,各地衛生局也有進行衛教,在2023年,衛教完成率達97%以上,自2025年,也將加強掌握C肝確診病例至醫療院所接受追蹤檢查,並評估病患接受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情形。此外,為了配合2025消除C肝計畫,疾管署也運用現行HIV匿篩管道,推動C肝抗體快篩檢測,及早發現潛在個案,並協助轉介、就醫治療。不僅如此,統計也顯示,接受血液透析者也是C肝再感染高危險群,針對這部分,莊人祥建議,可提升醫療機構感染管制查核,疾管署已訂立診所感染管制督導考核項目,建議各地衛生局可參考、採納。C肝病患若再三感染,治療藥物健保給付議題也引關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認為,對於多次感染病患用藥是否納健保給付,須有更多共識,若藥物進一步降價,或許更有機會。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國內肝癌多肇因B肝、C肝 定期追蹤避免肝纖維化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指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肝癌若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肝癌高風險族群不能依賴症狀,必須透過定期篩檢和追蹤檢查,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C肝即使治癒,肝臟已受損,仍須定期追蹤。許耀峻說,後期肝癌可能出現腹水、黃疸(眼白變黃、茶色尿),或疼痛(因腫瘤大到壓迫肝臟表面或刺激到腹膜上的神經);有些人也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倦怠、虛弱、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等。衛福部訂定2025年根除C型肝炎的國家目標,這是因為C肝的抗病毒治療安全有效,口服療程只需要8至12周、治療成功率幾乎100%,只要有病毒就應該清除。但許耀峻提醒,即使患者經過治療已清除病毒,但由於長期發炎容易累積傷害,肝臟若已發生纖維化或肝硬化,C型肝炎患者在感染痊癒後仍需定期追蹤。脂肪肝、過量飲酒、自體免疫肝炎或膽管炎等,也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許耀峻表示,不管任何原因,肝臟慢性發炎時間久便容易結疤,傷疤累積,就是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癌變,一旦發現慢性肝炎就要定期追蹤。病毒量高須用藥控制,有肝癌病史需密切追蹤。許耀峻說,肝硬化病人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或其他癌症標記(例如PIVKA-II),以及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其中以超音波最方便,是第一線篩檢工具。若沒有肝硬化等重度情況,一般建議是每半年追蹤,不過每個人病況不同,還是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至於B型肝炎,一直都是國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許耀峻提到,B型肝炎的治療比較複雜,目前尚無法使用藥物清除感染,但現有藥物可抑制病毒複製,緩解病毒血症,並且改善發炎與纖維化情形。因此若病毒量高、肝臟慢性發炎,或肝臟已顯著纖維化的患者,應該要用藥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此外,一親等如果有肝癌病史,肝癌風險會比沒有家族病史者多出2至4倍,他提醒這類民眾更需留意,特別是40歲過後,一定要定期追蹤。抽菸、酗酒、熬夜、脂肪肝,都是肝癌潛在威脅。飲食習慣方面,許耀峻指出,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應戒除。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不論是B、C、D型肝炎病毒都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例如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途徑,所以必須避免上述行為。熬夜可能影響身體機能,例如容易出現新陳代謝問題,後續對於脂肪肝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等,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許耀峻特別強調,病人睡眠要充足,否則新陳代謝效率不佳、免疫系統不好,對脂肪肝的患者而言,狀況可能會加劇;對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來說,則可能不利於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脂肪肝的盛行率很高,過重或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許耀峻表示,不是每一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硬化或長出肝癌,但肝臟若因此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便顯著增加。此外,有些人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和基因(例如PNPLA3)多型性有關;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影響。有無脂肪肝?自我觀察兩大指標:BMI和腰圍。脂肪肝的形成,一般來說還是與體重密切相關。許耀峻說,自己是否過重,可以透過幾個指標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其中之一,但BMI和每個人的骨架、身體組成等有關,未必完全準確;另外,還可以檢視自己的腰圍,腰圍和中心型肥胖相關,如果女生超過80公分、男生超過90公分,就要特別注意。內臟脂肪含量也是一個指標,不過需要透過特殊儀器,例如雙能X光吸收測定、磁振造影(MRI)等。對於一般民眾,還是建議觀察自己的BMI和腰圍數字,避免過重或肥胖。肝癌檢查追蹤方式.45歲-79歲民眾,終身可有一次免費B肝、C肝篩檢,一旦發現B肝、C肝、肝硬化隨即進入追蹤程序。.B肝、C肝患者應每6個月定期檢查一次。.肝硬化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每個人病況不同,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我有脂肪肝 有辦法改善嗎?許耀峻指出,脂肪肝是可逆的,研究數據顯示,減低10%的體重,就能顯著改善脂肪肝,甚至「從有到無」。建議飲食要避免手搖飲、糕點等果糖攝取,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也要留意;運動相當重要,建議至少每周3次、1次至少30分鐘,重點是要養成規律習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簡榮南:有望提前世衛達標,下5年邁入根除
台灣有望提前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達成消除C肝目標,B、C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目前再篩檢、治療8千至1萬人,確認靜脈藥癮者的感染發生率、清潔針具數即可達標,後續也應避免再感染,並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邁向根除C肝。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世界衛生組織曾宣示2030年消除包含C肝在內的病毒性肝炎,其所訂立的計畫性目標中,須抽血診斷九成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八成患者接受治療,並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100%安全,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百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是一般族群、PWID感染發生率分別降至十萬分之五、2%以下,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六以下。肝病是台灣國病,衛福部決心提前於2025年達標,目前還差診斷率86.9%、清潔針具每年每位至少200針、PWID感染發生率待評估,肝癌死亡率因列計B肝而難達成,其餘皆已達標。簡榮南表示,依近三年成人健檢近6百萬人資料推估,C肝抗體(anti-HCV)陽性率為2.86%,C肝病毒量(HCV RNA)陽性率約47-60%,若要達標,須再篩檢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建議對高危險群,如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及藥毒癮者、監所收容人,加強篩檢診斷、治療,以事半功倍。同時,也須確認PWID的再感染率及清潔針具數,並應委託大型醫療院所精算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影響性目標的替代指標。此外,簡榮南表示,今年台灣醫學中心評鑑試辦C肝篩檢防治,預計明年正式納入條文,除了關照醫院員工,鼓勵支援洗腎中心、監所等高危險群所在之處,並建議地方衛生局積極輔導管理,區域及地區醫院也納入相關條文更好。簡榮南說,達標最困難的是政府的決心與預算,已故中央研究院士陳定信欲給予政府三年籌備辦公室,但當年底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時任衛福部部長,自健保總額撥款成立跨部會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也與財政部研商,減輕基層診所醫師因治療C肝病人的稅額負擔。簡榮南表示,另外三大幕後功臣也包含前副總統陳建仁、投入研究的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所有學者,以及共同舉辦專家會議多年的聯合報;達標後,應朝根除努力,根據報告,HIV合併C肝感染者得知有免費藥可治,再感染C肝率提升至4.2%,故應思考如何防止再感染;另「治療就是預防」,若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可避免將C肝病毒傳染給他人。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時中:借錢都要治療,衛福部長任內爭取獨立預算
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在擔任衛福部長任內,向國發會爭取健保之外,再加健保總額0.2%、大約63-65億專款用於C肝治療,讓原本只限嚴重肝纖維化患者才符合的用藥條件全面開放,加速台灣消除C肝計畫壓線達標。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陳時中推動政策的決心來自於當年的心願「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後來C肝有了專款費用及專責辧公室。陳時中指出,雖然後來遇到新冠疫情,讓消除計畫緩步下來,但很多專家仍持續在偏鄉及各地努力,消除C肝政策明年即將壓線完成,他直言:「我們要為自己賀彩,明年挺胸越線。」陳時中指出,現任總統以健康台灣為施政重點,但台灣2016年開始進行消除C肝計畫時,就已經是健康台灣攜手前行的概念了,當年要決定這些政策須要決心勇氣及智慧,當年是由陳健仁副總統及已過世中研院前院士陳定信的勇氣,下定決心要進行2025消除C肝計畫,之後也是靠專家們的智慧來執行。2016年當時治療C肝炎口服藥物治療效果很好,但因所費不貲,健保給付條件過於嚴苛,病人得自費上百萬元。當年陳時中仍未在官署服務,有人跟他提及,是因為沒錢所以沒辦法放寬治療條件,因此他就在心中發願,「若我當衛福部長,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患者。」因此,2017年就任衛福部長後,C肝治療就開始放寬條件,希望可以在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且為了不擠壓到健保總額預算,隔年陳時中特地跑到國發會,參與討論健保醫療給付費用成長率推估會議,再多爭取0.2%的預算,用在治療C肝上這筆獨立的預算約為60餘億元。回憶過往,陳時中認為自己只是有「憨膽」的勇氣,陳時中也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直言「我們要為自己賀彩,明年挺胸越線。」陳時中也建議,在明年達標前,可與勞動部、公益團體、企業等團體合作,舉辦篩檢BC肝誓師大會形成一股社會運動,象徵消除病毒性肝炎C肝已告一段落,B肝起頭前行。至於2025消除C肝後,還得預防如何避免「高危險群」再感染,期待2030年有根除的可能,對此,陳時中建議,目前對於重複感染政府有給付第二次的費用,但民眾也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須進行倫理教育,或許可以針對第二次治療微增加部份負擔的費用,讓病人了解自己必須負責避免再被感染的風險。
-
2024-07-05 醫療.消化系統
今年「超」了沒!肝癌早期無症狀 明顯不適已晚期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推廣肝病防治有成,近年肝病死亡率下降,去年肝癌死亡7700多人,3800多人死於慢性肝炎。今年肝基會與7-ELEVEn合作進一步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炎,每年都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B、C肝帶原者,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病是台灣最大的本土病,B肝帶原者有160餘萬人,慢性C型肝炎患者有40至60萬人,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沒有B肝的成年人,大都感染過B肝,也可能有肝硬化及肝癌而不自知。腹部超音波則是早期發現肝癌最好的檢查工具。肝病病友郭忠順去年底參加肝基會舉辦的「免費保肝篩檢」活動,接受抽血檢查,未料檢查報告顯示,甲型胎兒蛋白(AFP)高達45點多,肝指數(AST、ALT)是正常的,他立即就醫,隔兩天做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竟揪出9公分的惡性腫瘤。郭先生說,他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C肝,進一步檢驗才發現曾感染B肝,還好及時獲得醫治。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若出現明顯不適,大都已是晚期,呼籲民眾多善用政府提供40歲以上民眾的免費成人健檢服務。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過去國人B肝帶原者約15至20%,遠高出全球平均的5%,台灣B肝感染率之高,也增加了肝癌風險。肝基會今年除了推動偏鄉肝病篩檢,也規畫一條龍全方位醫療到點服務,檢查出異狀時,由專業護理師提供服務,並帶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詳細評估。楊培銘說,「今年超了沒」活動,7-ELEVEn指定門市成為保肝衛教諮詢站,提供免費保肝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等健康檢查服務,增加民眾接受篩檢的可近性。國人對肝病無感,甚至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才是大宗。楊培銘呼籲,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症狀時已經來不及了,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關鍵。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肝基會自2021年推動「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腹部超音波除了揪出肝臟異常,也同時檢查腹部的膽、胰、脾、腎,民眾要有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B、C型肝炎患者只要定期追蹤及治療,都可以獲得良好控制,避免黑白人生。
-
2024-05-02 癌症.肝癌
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 醫示警:恐成台灣肝癌新主因
曾被稱為「國病」的肝癌,近年因C肝新藥的問世,肝癌發生率逐漸降低,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肝癌已降至第四位。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部主任朱光恩表示,導致肝癌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性肝炎為主,但隨著C肝逐漸被消滅,未來導致肝癌最大的原因恐是「酒精」及「脂肪肝」,特別台灣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導致肝癌的案例,恐會愈來愈多。肝臟油滋滋的一片,肝臟怎麼能好好運作?朱光恩表示,脂肪肝真的太過普遍,來診照肝臟超音波的患者,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脂肪肝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只要有輕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標GOT與GPT都會呈現異常,長期置之不理,會增加癌變的機率。朱光恩表示,因肝癌病逝的藝人菜頭,並沒有B、C肝帶原也從不喝酒,當時醫界就對該案頻頻討論,認為他罹患肝癌的原因恐與脂肪肝有關。中研院先前也有大規模的研究,證實脂肪肝與肝癌有密切關係,且未來肝癌的致病主因就會是「脂肪肝」。【延伸閱讀:改善脂肪肝從飲食做起!哪些食物有助於預防和逆轉?應避免吃什麼?】對抗脂肪肝並沒有藥物可以使用,唯一的藥帖就是「減重」、「運動」,透過非藥物處方達到治療效果。朱光恩表示,很多人以為輕度脂肪肝放著不管,脂肪就會自行消除,他強調「絕對沒有這回事」,脂肪沒有被消耗就只會待在原地不動,絕對沒有不做任何事,就自行消除的可能。朱光恩表示,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中度的脂肪肝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症狀,但脂肪肝演變成重度時,會出現黃疸、眼白變黃、全身無力、惡心、吃不下、上腹脹痛等感受,等到重度再就醫時,往往脂肪肝已經非常難逆轉,嚴重者得透過肝移植才能續命。朱光恩表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很難不是脂肪肝的候選人,如每天一杯含糖飲、油膩外食、高熱量甜點等,都會增加肥胖以及脂肪肝的機率,特別是輕中度脂肪肝「不痛不癢」,很多患者被檢出脂肪肝後,都跟醫師說會減肥、會運動,再次回診追蹤時,脂肪肝變更嚴重,完全沒有落實非藥物處方,等到已經出現黃疸等症狀,大多已經來不及。他呼籲,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方式,不只能降低脂肪肝的發生,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而運動也是幫助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式,多花一些時間關照自身的身體,才不會因病讓生活受到影響。
-
2024-02-23 焦點.元氣新聞
沒B、C肝也從不喝酒 她因過胖不減重竟罹肝癌
施打B肝疫苗、積極投以C肝新藥,國內病毒性肝癌的患者,逐漸減少,酒精性肝癌的患者也因投注大量經費宣導,控制患者人數,不再快速上升。但醫界近期發現「脂肪肝」引起的非病毒性肝癌,竟然悄悄上升。脂肪肝也成為國人罹患肝癌的一大隱憂。胖到肝指數過高不願減重 肝長期發炎惡化成肝癌60多歲的家庭主婦阿慧(化名),20多歲與先生結婚後,體重就不斷上升,生完小孩體重更是直接飆破100公斤,身高僅150多公分的她,原以為產後,體重會逐漸下降,但因育兒等生活壓力龐大,吃成為她的依靠,長年來,她體重都維持在100公斤上下。幾年前,健康檢查報告顯示她BMI大於30以上,且已有中度以上脂肪肝,肝指數(GOT、GPT)都高達70到80U/L,正常值應低於31U/L,醫師建議她應盡速減重改善,她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她感到愈來愈容易疲憊,皮膚、眼白都陸續出現黃疸症狀,回到醫院檢查,超音波一照,肝臟明顯已經硬化,肝臟還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即時發現,採取電燒治療,才避免惡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顏聖烈說,國人的飲食習慣西化,高油、高糖,特別是含糖飲料幾乎成為國人的日常,根據研究顯示,國內約有20%以上成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若持續未改善脂肪肝,最終也將走入「肝病三部曲」從肝炎到肝硬化,再演變成肝癌。病毒性肝炎有防治手段 非病毒性肝炎成新課題導致肝癌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如B肝、C肝)、非病毒性肝炎等。顏聖烈表示,目前臨床上收治的肝癌的患者,仍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癌為最大宗,但是隨著B肝疫苗的施打以及C肝新藥的大規模投藥防治等,未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癌,可以預期會愈來愈少。顏聖烈表示,非病毒性肝炎近年最受關注的就是「脂肪性肝炎」,導致脂肪性肝炎的原因非常多,肥胖、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三高患者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性肝炎,因此脂肪肝也是現在最常見的肝病。據研究,一般成年人約有20%機率有脂肪肝;如果是BMI超過24以上,屬於肥胖者,約有70%的機率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則約有50%到70%機率有脂肪肝。「別以為輕度脂肪肝可逆就沒事」顏聖烈表示,過去對於脂肪肝的認識,大多是脂肪肝可逆,反正不要到重度脂肪肝前,脂肪肝放著對身體不會有太多的影響,這個觀念一定要調整。脂肪肝患者約有25%的機率會導致肝臟發炎,而肝臟只要發炎過,就會造成肝臟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脂肪肝絕對不能再有「放著不管」的觀念。肝臟出狀況 8大症狀可嗅出端倪肝臟是無聲的器官,當肝臟已經出現症狀或是疼痛時,往往狀況已非常嚴重。不過初期還是有症狀可以依循,常見的八大症狀為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悶痛、急性腹痛、體重減輕、下肢水腫、黃疸等。顏聖烈表示,當肝臟發炎會使消化功能變差,患者時常會以體重減輕作為表現,同時患者比較容易感到疲倦,肝臟長期發炎使肝臟功能不佳,肝臟難以合成白蛋白,體內水分代謝異常,會出現下肢水腫、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現象,甚至會有腹水。肝臟功能嚴重受損,血液中膽紅素會增加,導致皮膚、眼白出現黃疸症狀。此時肝臟細胞癌變,已經出現腫瘤,開始會有嚴重腹痛的感受,有時會發生急性腹痛,腫瘤如果過大,患者也可能吐血。顏聖烈表示,平時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體重維持在正常體位、不飲酒、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避免高熱量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每周定期運動等幫助體內代謝,遠離脂肪肝,即可避免肝臟病變,引發肝癌的風險。顏聖烈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內科部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研究員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視鏡室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內視鏡中心研修日本順天堂大學肝癌消融術研修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系中心研修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肝癌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專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治療膽胰道疾病、膽胰道治療性內視鏡 (ERCP)消化性潰瘍、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治療
-
2024-02-01 醫療.消化系統
54歲婦人愛酗酒吃熱炒,突口吐鮮血!醫師:恐導致「1疾病」,罹癌風險高
桃園市54歲陳女日前與朋友到熱炒店大快朵頤,一邊喝酒一邊大啖美食,突然口吐鮮血,朋友趕緊送她到部立桃園醫院急診,做好胃鏡,醫生解釋她罹患食道靜脈曲張,問她生活狀況,得知原來陳女平時愛吃熱炒店,還養成酗酒的習慣,於是為她做了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食道靜脈曲張」罹癌風險高部立桃園醫院李時偉醫師表示,食道靜脈曲張常見於食道的下段,是肝硬化症狀之一,可使用藥物及食道靜脈結紮術治療。造成食道靜脈曲張的原因與長時間的飲酒過量,或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有關,患者食道會出現靜脈曲張、鼓脹的外觀,有些人都是出現貧血的症狀就醫,才知道原來是食道靜脈曲張在做怪,曲張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但若發生像是陳女口吐鮮血,就是食道靜脈曲張正在出血,需緊急就醫,長期不當酗酒是不好的習慣,除了會食道靜脈曲張外,還會增加肝臟疾病、咽癌、食道癌、和胰臟炎的風險。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後 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部桃護理師趙雅婕說,臨床上食道靜脈曲張的患者做好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後,病人常反應胸口會緊緊的,通常是正常現象,術後醫護人員會衛教病人,請病人務必遵守以下指示,包括術後第一天需禁食4至8小時,口渴時可依醫師指示喝一些水。術後前3天開始吃流質飲食,例如豆漿、牛奶;術後5至7天開始吃流質飲食,細嚼慢嚥,不要吃太硬、粗糙、纖維多、刺激性的食物像菸、酒、咖啡、辛辣,以免再度出血。食道靜脈曲張在急性期過後,日常生活要戒酒,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情緒穩定,避免過勞;飲食上過硬、粗糙、過熱的食物都應盡量避免,原因是避免食物經過食道時刺激到已鼓脹的靜脈造成刺激,再次引發出血。自我照顧上要注意有沒有不舒服的症狀例如: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解黑便或嘔血,如果有出現症狀都需要立即掛急診,不可大意,還有注意避免做劇烈運動、勿撞到胸口、搬重物,依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原文引用自:聯合新聞網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福源花生醬」香港驗出含黃麴毒素?除了花生,愛吃「這1類」食物的人也容易中鏢
根據《聯合報》報導,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報告指新竹知名品牌「福源花生醬」驗出含有黃曲霉毒素(黃麴毒素)超標,不少民眾憂心食安問題。業者喊冤指受檢花生醬為過期品,已委請律師處理,新竹市衛生局今(17日)也指出,9月就曾抽驗過「新竹福源花生醬」,結果均符合規定,請民眾放心。香港驗出含黃麴毒素 業者喊冤、新竹衛生局抽驗也合格新竹市衛生局今(17日)指出,今年9月14日抽驗「新竹福源花生醬」3項產品,檢驗總黃麴毒素、黃麴毒素B1、赭麴毒素A,結果均符合規定。.「新竹福源花生醬(有效日期:2023/12/12)」.「新福源椒麻花生醬(有效日期:2024/02/26)」.「微量日曬鹽花生醬(有效日期:2023/12/08)」創立至今70年的「福源花生醬」,負責人曾俊強受訪強調,福源販售的花生醬都是當天新鮮現做,也沒有放防腐劑,每罐花生醬保存效期只有三個月,他認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驗的福源花生醬已過期多月,檢驗結果是嚴重損及福源商譽。黃麴毒素是如何產生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受訪指出,黃麴菌的最佳生長條件在攝氏28度C以上以及相對濕度達85%的環境。黃麴菌產生的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攝取過量會抑制免疫力,引起急慢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為癌細胞,若同時還有病毒性肝炎或攝取酒精習慣,則可能會演變成肝癌。赭麴菌產生的赭麴毒素A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二級致癌物,它具有腎毒性,攝取過量會引起急慢性腎臟病、尿毒症,懷孕女性容易因此流產或生出畸型兒,動物實驗看見會增加癌症風險,不過尚無證據顯示對人體致癌。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都相當不容易破壞,它們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不同於一般黴菌經蒸、煮、炒、炸可被消滅,它需在260~280℃ 以上之高溫才可能被消滅。攝食過量被污染的食物主要的病徵:慢性病變:導致細胞受損、畸胎及突變甚至致癌反應。急性病變:嘔吐、腹痛、肺水腫、痙攣、昏迷、胰臟充血或肝、腎、心衰竭或腦水腫甚至死亡。哪些食物容易有黃麴毒素?而除了大家熟知的花生製品,還有哪些食物容易有黃麴毒素?根據衛福部南投醫院衛教資料指出,包括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南北乾貨類、辛香料、醃漬類食品、古法釀造製品、地瓜粉及麵粉等食材、咖啡豆等,都可能因沒有真空包裝或開封後沒放入冰箱,難逃黃麴毒素生長的污染。此外,拿受污染的玉米、五穀雜糧作為飼料餵食雞、鴨、魚、牛、豬,其內臟尤其是肝臟及牛乳、蛋也含有較高的黃麴毒素存在。因此如果你怕吃花生製品易有黃麴毒素,那麼愛吃動物內臟的人也要盡量少吃,以免不知不覺中吃下許多毒素。遠離黃麴毒素6要1.要買帶殼花生:花生最好購買帶殼的,不買看不到原形的花生仁。除了花生,也要留意咖啡豆如果外觀不對、來路不明、出現異味,就不要使用。2.要選認證廠牌:選購花生醬、花生糖要選有認證的大廠牌,保障安全。3.要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4.要少量購買:每次買食物的量不要多,最好一、兩天內吃完;吃不完的以密封罐、夾鏈帶分裝,以低溫保存,如存放冰箱,最多四、五天。5.壞掉的食物要全丟:一顆壞掉,就整袋別吃了。如果有發霉現象,代表整袋食物都可能長滿菌絲,必須丟棄;如果出現油耗味,就是花生壞掉,不要再食用;更不要吃過期罐頭、過期花生醬,看不出來不代表沒有問題。6.要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資料來源】.衛福部南投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30 焦點.健康知識+
雞蛋買回家該不該先洗?吃下洗過的變質蛋致肝癌?專家詳解雞蛋正確保存法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影片標題與內容不符,內容並未提及標題所說的「早上千萬別和它一起吃」到底是什麼東西。 (2)影片並未說明雞蛋是洗選蛋、還是散裝蛋,以及「每次都沖洗雞蛋」的時點,若是散裝蛋應該在買回家後先用乾布擦淨、下鍋烹調前沖洗才是正確做法。網傳「39 歲就肝癌去世!早上千萬別和它一起吃,比煙酒還傷肝 50 倍」影片,4 個月內觀看次數 30 萬,但全片內容並未真正提及是哪樣東西,下方留言多人反映「也沒有說雞蛋不能和啥同吃」、「根本不是標題所說的」。專家表示,片中所說的清洗雞蛋的問題,散裝蛋的正確清潔做法應該是買回家後用乾布擦淨,放進冰箱儲存後於下鍋烹調前沖洗,但提早沖洗而變質的雞蛋與肝癌的關聯缺乏科學證據,提醒民眾喜歡吃不熟蛋的人,最好選用符合 CAS 標準的洗選蛋較有保障。 吃下洗過的變質雞蛋致肝癌? 原始謠傳版本: 才39歲就肝癌去世!早上雞蛋千萬別和它一起吃,比煙酒還傷肝50倍!僅一口就能讓肝臟爬滿癌細胞,醫生一口都不敢碰,很多人卻天天吃|三味書屋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影片內容描述:35歲老師每天吃一個雞蛋當早餐,沒想到竟肝癌過世,為他治療醫生痛心表示這樣吃雞蛋就是在吃砒霜,難怪肝病癌找上門。(00:44)中學老師前段時間覺得自己沒有休息好、沒有力氣,站起來就頭暈,沒過多久他就在講台上暈倒了,後來被學校同事送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讓他無法接受,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沒有不良嗜好,怎麼會患上肝癌,原來是因為他很喜歡吃雞蛋,但是有潔癖,每次都要沖洗雞蛋,沖洗過的雞蛋保護膜受到的破壞,容易發生變異,他長期食用這種雞蛋,增加了肝臟解毒的負擔,有些毒素就發肝臟病變。 查證解釋: 傳言提到「醫師說這樣吃雞蛋就是在吃砒霜,難怪肝病癌找上門」,指病例每次都會沖洗雞蛋所致,MyGoPen 查詢網路資料,臺灣蛋品市場中洗選蛋市佔率約 3 到 4成,MyGoPen 查核記者致電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根據食藥署公布的「生鮮蛋品洗選作業指引」,洗選蛋是指「禽蛋收集後,經洗淨、風乾、檢查、包裝後貯運」,該官網新聞資料指出,「生鮮蛋品經過洗選後,有助於降低沙門氏菌污染,蛋品經過洗選的過程,會將蛋品表層的細菌、附著物去除,但也會將蛋殼外的保護層洗除,處理不當,有可能使蛋品再遭受洗潔劑或微生物污染,所以洗選過程應有良好管控」。 洗選蛋管控很重要 買了最好馬上放冰箱 陳俞均強調,由此可見,清洗雞蛋有其專業及標準,且根據過去的研究報告,台灣約 5 顆散裝蛋就有 1 顆遭沙門氏菌污染,因此她建議還是儘量購買洗選蛋,衛生安全比較有保障,只要根據官方建議的方式保存就能安心,因為根據 CAS 台灣優良蛋品標準,蛋雞場的軟硬體設備及飼料,都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且符合動物用藥標準,CAS 生鮮蛋品在 25℃ 以下可保存 14 天,但還是建議民眾購買後立即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期限可達 4 周以上。 陳俞均表示,根據影片的畫面及旁白口音推測應是來自中國,由於無法確知當地雞蛋衛生管理的相關規定,且傳言只提到「每次都要沖洗雞蛋」,無法得知洗蛋的時機是買蛋回家後、還是下鍋烹調前,但根據臺灣農業部的建議,散裝蛋買回家以後,應該以乾淨的乾布、或是廚房紙巾將雞蛋表面的髒污擦乾淨,因為這時候如果就直接清洗的話,確實有可能將蛋殼的保護層洗掉、反而容易造成雞蛋變質,所以只能以乾擦的方式清潔、放入冰箱,直到下鍋烹調前才用清水沖洗表面,避免打蛋、烹調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 散裝蛋用乾布擦 下鍋前才沖洗 至於傳言還提到該病例吃了洗淨後反而變質的雞蛋而罹患肝癌,陳俞均強調,變質的雞蛋容易引發腸胃炎或上吐下瀉,很難想像這樣的雞蛋在導致慢性肝癌之前,卻沒有引發過急性食物中毒、而使病患有所警覺,而且根據臺灣的資料,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肝硬化、抽煙、喝酒、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黃麴毒素等等,並沒有不新鮮的雞蛋這一項,傳言的說法並沒有提出科學實證、證明該病例的肝癌與變質雞蛋之間的因果關係。 此外,陳俞均也提醒民眾,如果喜歡吃不熟蛋,例如蛋蜜汁、生蛋黃沙茶醬、提拉米蘇等,就一定要選擇 CAS 的蛋品較有保障,才能健康安心吃雞蛋。 結論 傳言影片提到「每次都要沖洗雞蛋」,無法得知洗蛋的時機是買蛋回家後、還是下鍋烹調前,雖然買蛋回家後就沖洗是錯誤作法、恐導致雞蛋變質,但變質的雞蛋容易引起上吐下瀉等急性食物中毒症狀,難以長期導致慢性病肝癌而未被警覺,此為傳言說法錯誤的部分,且肝癌危險因子並沒有不新鮮雞蛋這一項。 資料來源: .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 《中部地區產蛋雞與帶殼蛋之沙門氏菌監測調查》 .中央社 - 雞蛋買回家勿急著洗 專家:下鍋前洗才正確 .自由時報 - 雞蛋買回家「先擦」就好! 「洗過再冰」恐滋生細菌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營養師 - 陳俞均 延伸閱讀: 【易誤解】雞蛋浮水中判斷雞蛋是否新鮮?專家詳解檢視方式與保鮮要點(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eggs.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2 醫療.消化系統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因猛爆性肝炎過世!爆肝會引起猛爆性肝炎?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
編按: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於7月2日過世,外傳林謙浩因身體健康因素凌晨病故,疑似猛爆性肝炎發作,上周前往榮總住院治療,今天凌晨不治,享年64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堯俐說,猛爆性肝炎好發原因為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中的B型肝炎最為常見,再加上感染、壓力等外在因素,造成肝炎急性發作,這時往往只能「聽天由命」,或依病情需要立即啟動換肝程序。陳堯俐指出,猛爆性肝炎患者常已有慢性肝病,此時肝功能不佳,再加上感染、壓力、勞累或未定期服藥等外在因素,造成急性發作,症狀有黃疸、肝指數飆高。若猛爆性肝炎患者年齡較輕,肝功能還能支撐,病情是來得快、去的快,但年逾60歲患者,肝功能長期不佳,一旦出現大風暴,可能就無法承受,一次就倒了。● B肝患者為猛爆性肝炎的高危險族群● 應注意倦怠、疲累等症狀 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常有人說累到「爆肝」,但肝臟真的會爆裂嗎?醫師表示,所謂爆肝應該是不容易,而是B肝、C肝等患者受到工作過勞、壓力大等誘發因素,造成肝臟細胞大量壞死,出現肝功能異常、急性肝衰竭症狀,而引發的猛爆性肝炎,平時應著重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和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預防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肝炎是什麼?引起猛爆性的原因有哪些國泰醫院消化內科超音波檢查室主任胡瑞庭說,正規猛爆性肝炎的定義,應該是沒有肝炎病史,但受到某些因素突然罹患肝炎,而出現黃疸等症狀,並於8周內出現肝昏迷,即是肝性腦病變情形,這在國內並不常見,主因是國內B肝、C肝患者多,因此多是亞急性的猛爆性肝炎,其中又以B肝造成的猛爆性肝炎為大宗。「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服用含有乙醯氨酚等成分的藥物,或中藥偏方,或有酒癮等,都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建維也說,國內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仍是受到A、B、C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其中確實以B型肝炎最為常見。蘇建維說,B肝引起猛爆性肝炎分為兩類:1.一是民眾帶有B肝卻常不自知,當身體疲累造成體內病毒活化,病情急性發作,此類患者年齡為20至50多歲。2.另一族群是肝炎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停藥後卻忘記追蹤,病情再次發作。胡瑞庭則在臨床上曾收治服用抗黴菌藥物引發猛爆性肝炎的案例,為一名女性服用抗黴菌藥物治療黴菌,第一次治療沒有出現異常,隨後再次服藥,就出現猛爆性肝炎,還差一點死亡,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抗黴菌藥物,毒性愈來愈低,此類案例已不常見。此外,來路不明的草藥也一定要多注意,尤其是已有肝炎、肝硬化患者,務必不要服用,避免引發猛爆性肝炎。至於一般人常說「工作過勞、壓力過大容易引發猛爆性肝炎」,蘇建維說,這些都是誘發因素,還是要患者帶有肝炎、未定期追蹤、服用來路不明藥物等情況,才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肝功能失調導致全身出現問題 最嚴重肝昏迷蘇建維說,肝臟功能分為合成營養、代謝及排毒,如吃東西後,食物營養經腸胃道吸收,再由肝臟轉化成對身體有用的物質,而肝臟也負責代謝,將身體不需要的毒素排出體外,一旦肝臟幹細胞大量壞死後,肝臟即失去功能,猛爆性肝炎常見症狀有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皮膚出血、肝昏迷等,甚至使免疫力變差,增加感染機會,進而引發敗血症。蘇建維說,如肝功能失調時,體內膽汁排謝、代謝困難,而出現皮膚、眼睛等變黃的黃疸症狀,另肝功能失調無法製造白蛋白等蛋白質,當血液中蛋白質不足滲透壓改變,就會引起下肢水腫、腹水,而肝功能失調也會讓肝臟無法製造凝血因子,容易引發體內出血,甚至無法排除體內阿摩尼亞毒素。此時將陷入肝昏迷,肝昏迷又稱肝性腦病變,症狀為記憶力變差,並對人、事、時、地、物的判別能力減弱,隨著病程進展而出現意識型態改變,陷入昏迷。猛爆性肝炎治療方面,蘇建維說,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同時針對症狀治療,如補充白蛋白等,若病情嚴重還需進行肝臟移植評估,因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預防猛爆性肝炎 從這些事做起如何預防猛爆性肝炎?胡瑞庭表示,應先進行檢查了解自己有無罹患B肝或C肝,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目前政府針對45至79歲民眾,終生提供一次免費檢查B、C肝服務,可以多加利用。蘇建維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同時戒菸、戒酒,平時則要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及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雖然「熬夜傷肝」說法,目前於醫學尚無實證,但生活作息正常應可保持免疫系統完整性,對於避免肝功能失調應有幫忙。一旦出現倦怠、疲累、胃口不佳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針對有B、C肝炎病史或酒癮等,應定期抽血、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肝功能指數是否有異常,便免日後出現肝癌或肝硬化。一般慢性肝炎病史患者應每6個月檢查一次,已有肝硬化者應每3至4個月檢查一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02 醫療.消化系統
猛爆性肝炎常「聽天由命」 換肝名醫曝引爆2大關鍵因素
合作金庫金控董事長林謙浩今上午過世,疑似是身體健康因素,外傳為猛爆性肝炎病故,林謙浩於6月16日才接任合庫金董事長至今二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堯俐說,猛爆性肝炎好發原因為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中的B型肝炎最為常見,再加上感染、壓力等外在因素,造成肝炎急性發作,這時往往只能「聽天由命」,或依病情需要立即啟動換肝程序。陳堯俐指出,猛爆性肝炎患者常已有慢性肝病,此時肝功能不佳,再加上感染、壓力、勞累或未定期服藥等外在因素,造成急性發作,症狀有黃疸、肝指數飆高。若猛爆性肝炎患者年齡較輕,肝功能還能支撐,病情是來得快、去的快,但年逾60歲患者,肝功能長期不佳,一旦出現大風暴,可能就無法承受,一次就倒了。陳堯俐說,現在醫療進步,B型肝炎患者可以透過追蹤,監控病情,C肝患者也有治療藥物,因此,目前猛爆性肝炎患者已經算是少見,一年案例僅約個位數。若要避免猛爆性肝炎,B肝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切忌自行停藥,C肝則要服藥治療,酒精性肝炎則要戒酒,才能遠離肝炎。
-
2023-06-25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器官移植數第1名是肝臟 醫師曝2類肝病者恐成未來換肝族群
【本文重點】台灣的肝臟移植醫學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成功率及5年存活率不亞於歐美先進國家。健保統計顯示,高雄長庚、中國附醫、林口長庚、彰基及台北榮總是台灣前五名的肝臟移植中心,其中高雄長庚與中國附醫數量達1,584件和1,253件。近年來,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引發的肝硬化、肝衰竭的占比不斷增加,預計將成為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換肝族群。--by ChatGPT台灣在肝臟移植醫學領域揚名國際,成功率及5年存活率不遜於歐美先進國家。健保統計97-110年肝臟移植案例,前五名分別為高雄長庚、中國附醫、林口長庚、彰基及台北榮總,其中高雄長庚手術案例高達1,584件,名列第二的中國附醫則有1,253件。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引發之肝硬化、肝衰竭,近年占比增加。中國附醫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表示,肝臟移植原因,以往近五成為B肝帶原所引發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兩成多為C肝患者,其他因素則占了四分之一。但近兩、三年來,隨著B肝疫苗全面施打、口服抗C肝藥物給付等肝炎防治政策順利推展,換肝的肝炎患者逐年降低,反而是酒精性肝炎所引發的肝硬化個案占比明顯增加,現已追過C肝,占比超過兩成,而肥胖所造成代謝性脂肪肝,也逐漸變多。鄭隆賓指出,再過幾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所引起肝硬化、肝衰竭個案會愈來愈多,勢必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主要換肝族群。提醒習慣酗酒、腰部肥胖等民眾,務必戒酒、減重,以免肝功能急速惡化。高雄長庚肝臟移植數量第一,挑戰困難個案。國際肝臟移植權威教授、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表示,近一、二十年來,高雄長庚每年肝臟移植手術數量始終位居全國各大醫院之冠。因移植經驗豐富,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已成為一般例行手術,而非重大手術,平均每周至少兩、三例,其中不少個案因為病情複雜,而從其他醫院轉介至高雄長庚。陳肇隆說,高雄長庚挑戰其他醫院無法執行的手術個案,例如,腫瘤組織侵入大血管、淋巴組織,或惡性度超高。儘管收治患者手術難度高,但術後存活率仍名列全國第一,3年存活率91%、5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78%。致力讓肝癌患者「降期治療」,以符合接受移植標準。臨床發現,肝癌患者即使順利完成肝臟移植,術後仍常陷入復發困境,為此,許多國家設置各種移植標準,但眾多肝癌病人確診時就已超出移植標準,被排除在肝臟移植之外。陳肇隆認為,不符合移植標準的病人也應該擁有活下去的機會。在過去20多年來,高雄長庚積極開發「降期治療」,以經動脈血管栓塞或射頻燒灼等治療方法,希望讓肝癌患者降期到符合標準,再行移植。陳肇隆表示,移植團隊在三年新冠防疫期間利用質子治療(Proton)、釔-90血管內放射治療,輔以標靶和免疫治療,開發出更強力有效的肝癌移植前「降期治療」,改變了腫瘤生物學特性,為局部合併門靜脈癌栓、膽管侵犯或高惡性度的肝癌等,傳統被視為肝臟移植禁忌症的病人爭取長期無癌存活的機會,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肝膽外科期刊。肝臟移植為複雜手術,兩台刀無縫接軌考驗團隊。肝臟移植為大手術,過程複雜,捐贈者、受贈者兩台刀必須無縫接軌,完美接續。因此,為了提高患者術後存活率,必須動員眾多專業人員。以高雄長庚為例,參與手術的醫師科別橫跨一般外科、顯微及麻醉,接近30人,加上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總數達60人。在醫療費用上,雖然健保提供手術給付,讓病友少付了一百多萬元藥物費用,但有些患者選擇自付術前排斥藥物、相關醫療耗材,鄭隆賓估計,平均還得自費40、50萬元,這也考驗著不少家庭的經濟能力。捐肝會讓身體變差?後遺症小於10%最近播出的韓劇「車貞淑醫生」,劇情也加入肝臟移植,女主角因服用來路不明的養肝草藥,而導致嚴重肝衰竭,必須換肝,才能挽救一命。不料,婆婆堅持反對兒子捐肝救妻,讓女主角瀕臨死亡邊緣,進而產生女性自覺,必須為自己而活。捐肝真的會讓跟身體變差,危及健康嗎?鄭隆賓指出,捐肝確實是大手術,捐贈者通常必須切除整個右肝,剩下體積較小的左肝,藉此延續另一個人的生命,這確實令不少人心生畏懼。但臨床顯示,捐肝後出現傷口感染、黃疸、膽管狹窄等後遺症比率並不高,小於10%,大部分捐肝者在術後半個月就可以處理簡單文書工作,三個月後身體狀況恢復正常。鄭隆賓表示,捐肝者術後不可一直躺著休息,應多活動,有個案在捐肝後三個月,就能至果嶺揮桿。至於活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以病患的子女為主,且以兒子居多,至於父母捐給孩子或是夫妻之間捐肝案例則並不多見。
-
2023-05-12 醫療.消化系統
皮膚偏黃、尿尿變黃就是黃疸嗎,如何區別?醫師分析黃疸背後可能的疾病及合併症狀
陳先生最近感覺食慾較差,平常可以吃完一客牛排,卻變得只能吃幾口,而且還會噁心想吐,愈來愈疲倦。他擔心再這樣下去影響工作,於是去診所就醫,醫師一看他臉色黃黃的,懷疑有黃疸,果然抽血結果顯示膽紅素和肝發炎指數都很高,趕緊幫他轉到醫院急診,醫師告知差一點就是猛爆性肝炎了!黃疸是一種症狀,代表身體可能出了某些問題而引發。之所以會有黃疸,是因為血液裡面積存的膽紅素過多,導致眼睛鞏膜(眼白)或皮膚會呈現黃色,尿液也可能會呈現茶褐色。皮膚變黃就是黃疸?不過,光是皮膚看起來黃黃的,不一定就是黃疸,例如有些人喜歡吃胡蘿蔔,如果某段時間攝取的量較多,胡蘿蔔色素沈積在皮膚上,可能出現暫時性的皮膚變黃,尤其是手掌或腳底的皮膚更明顯。如果是食物引起的皮膚變黃,眼白不會跟著變黃,可作為區別黃疸的重要指標。皮膚偏黃除了可能與食物有關,因為東方人皮膚原本就偏黃,再加上日曬或熬夜,更容易呈現深褐色,因此,皮膚偏黃並非黃疸的較佳辨別方法。黃疸通常一開始會先出現尿液呈現茶褐色,接著是眼白(鞏膜)呈現黃色、黃褐色,而當皮膚明顯變黃時,代表黃疸指數已相當高。所以當發現尿液或眼白變黃時,千萬不能忽略此警訊,應趕緊就醫檢查。 各項檢查揪出黃疸病因提到黃疸,一般人會先想到是不是罹患了肝病,確實有可能,不過,引發黃疸的原因還有很多,臨床上除了抽血檢測總膽紅素外,也會輔以其他指標、各項影像學檢查、身體理學檢查以及詳細詢問症狀及病史,一一排除病因。膽紅素是血液中紅血球代謝後的產物,在還沒有進入肝臟前為「間接型膽紅素」,或稱為「未結合型膽紅素」,這些膽紅素會隨血流進入肝臟,經過肝臟代謝作用後,變成了「直接型膽紅素」或稱「結合型膽紅素」,接著排入膽道,最後經由總膽管排入腸道,隨糞便排泄出去。如果這段過程中出問題,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體外,便會在體內引發黃疸。因此,如果要探究引起黃疸的原因,就必須了解是直接型膽紅素高或間接型膽紅素過高所引起。先驗總膽紅素數值臨床上,醫師通常會先安排抽血,檢驗病人血液中的總膽紅素是否偏高,再進一步分析黃疸是屬於直接型或間接型膽紅素偏高。一般來說,總膽紅素的正常值應小於1.2mg/dl,如果加驗直接型膽紅素,正常值應小於0.4mg/dl,間接型膽紅素則應介於0.2mg/dl到0.8mg/dl。如果數值異常,可能原因如下:一、間接型膽紅素較高:主因是膽紅素製造太多了,為何會製造太多?大多因為感染或某些藥物引起溶血,或溶血性疾病等,最常見的是溶血性貧血,因患者的紅血球遭破壞,間接型膽紅素大量排入血液中,雖然患者的肝功能正常,但因為量太大,無法迅速將膽紅素排除,因而引發黃疸。此外,間接型膽紅素在形成直接型膽紅素的過程中,需要靠一些酵素的幫忙,若身體缺乏某些酵素,也有可能導致間接型膽紅素過高,而酵素的缺乏多半與先天性疾病有關,這些情況通常在病人年輕時就已發生。二、直接型膽紅素較高:直接型膽紅素過高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因為嚴重肝炎使得肝細胞受損,當肝細胞受損時,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會逆流進入血液中,膽紅素便會升高。此外,若膽道因結石或腫瘤引起膽道阻塞,膽紅素排泄也會受影響,均會造成黃疸。可能引起黃疸症狀的疾病在病史詢問方面,則是先了解病人是否有服用哪些藥物,是否有B、C型肝炎或飲酒過量、發燒、體重減輕、食慾不佳等問題。尤其黃疸與肝臟疾病息息相關,如果本身為B、C型肝炎患者,要確認是否為肝炎引發的黃疸,可抽血檢驗肝發炎指數AST(GOT)、ALT(GPT)是否偏高,必要時也檢驗血小板等數值,以釐清是否為嚴重肝炎或肝硬化所引起的黃疸。此外,總膽管結石卡住膽汁流往腸胃道的路徑時,也會合併有黃疸、發燒或腹痛等症狀。若合併有體重減輕或發燒,也有可能是胰臟癌、膽管癌及肝癌等腫瘤引起的阻塞性黃疸,可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了解膽道系統是否擴張,若已有擴張現象,便需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此外,抽血檢驗鹼性磷酸?(ALP)及丙麩氨轉??(γ-GT)等膽道指數,也可做為診斷評估工具。此外,因為黃疸發生的原因不同,也會合併不同的症狀出現,例如病毒性肝炎會合併全身倦怠、噁心、食慾不振,然後才出現黃疸;膽道結石則可能合併感染、發燒、右上腹疼痛;膽管癌或胰臟癌等癌症,則會出現黃疸且合併明顯的體重減輕,不過,通常病人不會有急性劇烈的腹痛。不論引發黃疸的原因為何,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都不能輕忽,應立即就醫。多數的黃疸均能找出原因,若常見引發黃疸的原因均已一一排除,則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罕見的代謝性疾病所引發。此外,若還是找不到原因,必要時需以肝臟切片釐清,例如有病患可能是長期使用某些中草藥或使用抗生素引發黃疸,若是藥物引起,在肝細胞病理型態上有其特殊表現,可根據肝切片的病理報告來釐清。針對疾病治療才能消除黃疸由於黃疸的背後是某些疾病所引發的症狀,因此,要治療黃疸,最重要的是找出疾病,並加以治療。以病毒性肝炎引發的黃疸來說,需由醫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物來加以控制,針對疾病問題,對症下藥,黃疸現象才能跟著改善。以膽道阻塞為例,若有總膽管結石,可透過膽胰內視鏡取出結石。而針對癌症所引起的膽道阻塞,若臨床上合併膽道感染,手術前要先讓病人的黃疸數值降至正常值,可經由內視鏡或經皮穿肝以細管引流,之後再評估是否能接受化學治療或腫瘤切除手術。 疑惑解除補給站Q:黃疸時小便的顏色比較黃,與吃維他命B群引起的尿液顏色變黃,如何區別?A:如果是黃疸,只要上廁所時都能觀察到尿液持續性偏黃,且呈茶褐色,不會一下正常,一下又變得很黃。而服用維他命B群所產生的尿液變黃,通常是在服用B群後的幾小時發生,且尿液黃而透亮,並非茶褐色。【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100期(2022-10-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拚2030消除肝炎 醫界提2優先
為了提升政府對肝炎防治的重視,厚生會及醫界五月二日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除了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並列出兩大優先推動項目,一是將肝炎辦公室提升為國家層級,成立國家肝炎辦公室,跨部會合作,滅除肝炎;一是擴大篩檢、加強追蹤回診追蹤與連結治療機制,找到潛在肝炎病患後,提供治療,預防肝癌發生。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等人出席,獲聘為首任委員。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期於二○三○年完成WHO消滅病毒性肝炎目標。建言書四大重點訴求,分別為「從國家政策高度出發,逐年編列計畫、訂定計畫目標」、「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二○三○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一九八六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為有效消除B、C肝,厚生基金會提出「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等四大短期政策執行建議。台灣 超過一八○萬人染B肝「台灣是肝病大國」厚生會會長、立委吳玉琴說,目前仍有六點五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而B肝感染者超過一百八十萬人,而接受治療的比率偏低,呼籲衛福部恢復C肝辦公室位階,且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針對C肝辦遭降級,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在肝炎防治中,常觸及藥物成癮、長照系統,均需跨部會協調,有必要拉高至國家辦公室層級,投入更多資源,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二月C肝辦公室移至國健署,改名為「肝炎防治辦公室」,並未被消滅,他已向衛福部長薛瑞元申請經費與人力,「不管辦公室在哪個位置、在哪個位階,能夠有效率做事,才是最重要的。」為讓二○三○年B肝防治計畫能順利達標,國健署一定全力以赴。公費肝炎篩檢 應降年齡限制立委溫玉霞表示,全台每年五千多人死於肝病、七千多人死於肝癌,主要與B、C肝炎有關,卅七歲以下民眾均施打過B肝疫苗,但國健署一生一次公費肝炎篩檢卻限年滿四十五歲,政府應彌補卅七歲至四十五歲這段防治缺口。吳俊穎也建議,國健署應該下修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流行病學大數據顯示,如果從現行公費篩檢年齡四十五歲,下降至四十歲,甚至卅五歲,約可降低十三倍肝癌罹患人數。高嘉宏教授則以「B肝四點○」形容「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希望即日起,政府擴大B、C肝炎篩檢對象,達到疾病控制,治療給付條件能夠與時俱進。陳秀熙也認為,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應從四十五歲降至卅七歲,如此一來,便能涵蓋所有未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等於全面普篩。此外,最近幾年,C肝抗口服藥物經費均未能全數使用,建議將部分款項轉做B肝治療之用。【延伸閱讀】.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台灣肝炎防治成效卓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如果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以國家為單位,在肝炎防治上,台灣一定能獲獎。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則認為,在臨床治療上,若可給予更好藥物照護,才能達到已故中研院士陳定信「消除肝炎、超越世衛」的目標。陳秀熙指出,四十年前他剛學成歸國,當時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將肝炎防治列入國家政策,之後逐步實施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擴大肝炎篩檢、成人預防保健,提供公費C肝抗病毒藥物,讓台灣成為全球肝炎防治模範生。陳秀熙讚許健保逐步放寬用藥限制,提高用藥可近性,目前大部分基層診所醫師均能開立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清除C肝一役,扮演關鍵角色。高嘉宏表示,我國在肝炎防治上已有兩大具體成果,一為幼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一為全面使用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說是領先全球,很有機會在二○二五年達到「八成以上肝炎患者接受治療」目標。不管在台灣及全球,病毒性肝炎均為重要疾病,卅年前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 廿年前健保啟動B、C肝治療試辦計畫,這是台灣兩大前瞻性肝炎防治政策。高嘉宏感謝衛福部長期以來對國人健康的努力,透過公費疫苗及篩檢,從源頭做起,減少帶原率,並提供肝炎患者多種藥物治療。「預防、篩檢、治療為肝炎防治的三大支柱」,高嘉宏提到台灣B肝防治的四大階段,台灣正邁向世衛組織二○三○年「肝炎感染率小於百分之一、死亡率降低百分之六十」目標,相信在政府、醫界及全民努力下,有機會提前達標。
-
2023-05-02 醫聲.肝病清除
衛福部降級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 立法院厚生會呼籲恢復
國家喊出「2025年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清除C肝」,但原屬衛福部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卻於今年2月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令外界不解。立法院厚生會今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並發表肝炎政策建言書。厚生會長、立委吳玉琴表示,「台灣是肝病大國」,目前仍有6.5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B肝帶原者更高達180萬人,呼籲衛福部應「恢復C肝辦公室,並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以達到2030年WHO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國家訂定2025年消除C肝目標、2030年為WHO消除肝炎目標,為此,厚生會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說,對於消除B、C肝,短期政策執行建議,「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另建言書提出4項重點訴求,包括「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2030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1986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陳柏同表示,希望透過建言書,讓政府更加擴大篩檢,尋找更多未接受治療的帶原者,達到2030年WHO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包括減少90%疾病新增、90%帶原者被檢出、80%需治療的B、C型肝炎帶原者接受治療、減少65%死亡及5歲以下兒童的B肝帶原率降至0.1%。吳玉琴說,為消除C肝,106年健保署通過健保給付C肝口服藥物,從原先一個療程藥價需數百萬元,現在已降至10多萬元,讓患者可以獲得治療;除C肝外,國內仍約有150萬至200萬人的B肝帶原者,未來希望可以透過再生醫療等治療,讓患者可以痊癒。吳玉琴指出,「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目標為加速清除肝炎進度,減少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患者,降低肝癌發生率,厚生會作為政策推動平台,將持續追蹤、推動肝炎相關政策,希望「台灣是肝病大國」這名稱往後可以消失。「肝好,人生是彩色的;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立委溫玉霞說,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國內已有一流的醫學專家及學者,透過好的建言,一定可洗掉「肝病大國」不好的標籤,但目前沒有放鬆的本錢,一定要加強篩劑、追蹤。厚生會今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邀請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及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共同參與。並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期望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達到2030年WHO消诚病毒性肝炎目標。
-
2023-03-2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辦降級、簡榮南憂心 C肝清除大業仍有兩關卡難突破
「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二月起降階為衛福部三級單位,長年投注努力於其中的專家學者們感到憂心,拿掉「國家」二字,是否顯示政府對於消除C肝已不再有決心。前C肝辦臨床醫療組組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系教授級醫師簡榮南呼籲,C肝消除已進入最後一哩路,估計再治療6萬5000名潛在病患即可達到世衛組織(WHO)根除C肝目標,其中約6萬名患者仍未被篩檢出來,但這群病患正是最難找到的人,C肝清除仍有兩道難以跨越的關卡亟需政府協助突破。世衛組織宣示於2023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我國訂於2025年完成C肝清除,以提前達到WHO的C肝消除目標。國內原有約40萬名C肝病患,陸續接受治療後,推估目前仍有6萬5000人未接受治療,而這些未治療者,未來有很高的機會走上肝硬化、肝癌的命運。近幾年,已故中研院士陳定信、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行政院長陳建仁主導,由政府、醫界、學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政府投入上百億預算、學者找出高盛行地區、醫界一步一腳印地進入C肝高盛行區進行治療、地方政府也地毯式進行篩檢服務,原有眾多「C肝村」的彰化縣已經率先完成C肝清除,台南市也是六都第一。國內的C肝清除工程已進入最後一哩路,須找到僅剩的6萬5000名潛在患者,正是C肝清除達標的關鍵時刻。此時的C肝辦降階,讓長年投入C肝清除的專家學者大感錯愕,指出仍有兩大關卡亟需突破,包括毒癮者與不自知感染的民眾。以C肝清除為職志的簡榮南指出,毒癮者因重覆使用不潔針頭,是C肝感染的高危險群,主動就醫篩檢治療的意願又低,而毒癮者可能身在矯正機關、或是正使用美沙冬或丁基原啡因替代療法,因此若能有法務部的共同推動,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預計可以再治療5000名C肝病患。法務部原本已應允協助,因covid-19疫情擾局而延宕,如今才正要全力展開,他憂心,會否因C肝辦降階導致缺乏統合指揮單位而冷卻。此外,仍有6萬名C肝病患,可能自覺「自己絕不會是C肝感染者」,因此未接受篩檢與治療。簡榮南指出,為了更積極找出這6萬名病患,國健署正準備持續積極爭取擴大篩檢經費,爭取經費提供給地方縣市,加強篩檢資源與輔導醫療院所提供服務。並針對給付過低,提高給付誘因。對於C肝辦降階一事,衛福部與國健署已經分別聯繫C肝辦專家學者們,將於近期召開諮詢會議,確認C肝清除的發條仍是緊繫。簡榮南指出,肝癌原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隨著全民接種B肝疫苗,以及給付C肝篩檢與治療,肝癌罹患人數已經逐年減少,在C肝清除的最後一哩路,更需各界的傾力合作。民眾也應踴躍接受篩檢,及早治療。
-
2023-03-0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最後的愛是手放開?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者面對困境的感觸」 一位年輕醫師列舉多種醫者感到無能為力的醫療情境,而最後慨嘆「長存信、望、愛」,並自我勉勵:「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一位中年醫師深深體會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也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一位在美行醫多年、年近退休之齡的癌症專科醫師更提出老年病人有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強調行醫需要了解並尊重病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家人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與看法,而後量身定做。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自從下鄉以來,所服務的族群老年人佔的比例在八成以上,衍生出許多在醫療上及與病人、家屬溝通上的難題。在醫療上所常遇到的難題大多是因為年紀大造成身體器官機能逐漸衰退,常常有種類似老舊車輛這個零件壞了,好不容易修好了,沒多久就換另一個零件壞了,如果能修得好算是幸運的,如果修不好對家屬及醫護雙方都是種遺憾。大約兩年前,接到復健科同仁的會診,病患為九十多歲的男性病患,因為脊椎手術術後在復健科接受復健的治療,因為突發性的發燒、畏寒及右上腹疼痛,超音波看起來膽囊腫脹及有膽結石,很明顯地病患罹患急性膽囊炎併發敗血症,因為考慮到年紀大,擺放經皮穿肝膽囊引流管將感染的膽汁引流為首要考量。於是幫忙放了引流管後,復健科同仁希望能將病人轉給我做後續的照顧,他們仍舊會輔助幫忙做後續的復健治療。一開始的照顧還蠻順利,直到過了幾天後,看護在早上查房時反應病人昨天開始尿量逐漸減少,在驗了腎功能指數之後,發現有腎前性急性腎衰竭,於是將點滴調整並會診腎臟科同仁,高度懷疑是顯影劑造成的腎臟損傷,又將點滴增量。但點滴增量後最常發生的現象就是病人身體會開始水腫,家屬通常很在意這現象,經過溝通之後,治療加入白蛋白讓水腫有稍微地改善,只是腎功能經過治療仍未有起色,而且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尿毒的症狀。在與腎臟科同仁討論後與家屬溝通,建議先血液透析讓症狀減緩,度過急性腎衰竭之後再觀察腎臟功能是否能恢復,再決定之後是否需要長期洗腎。病患家屬們討論後希望轉到醫學中心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治療方式。轉院後,約過了一週的時間,家屬中有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告訴我病人在幾天前就過世了。轉院去的醫院也建議他們洗腎,後來決定讓病人安詳地離開。聽完之後,內心真的覺得有種遺憾的感覺。約三年多前,剛下鄉到目前醫院服務沒幾個月所遇到的病人,病人因為肺炎住院,因為胸部X光片發現右側橫膈明顯升高,以及肝臟酵素上升而來做腹部超音波。當探頭一放到肚子上,右肝就看到一個十幾公分的腫瘤。做完超音波後,建議做電腦斷層及驗胎兒蛋白、肝臟一些凝血功能及膽紅素,還要查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硬化及肝癌。沒ㄧ會兒,胸腔科同仁就發會診單來希望能夠接手後續肝癌的治療,肺炎部分都已改善,剩下肝癌的部分希望轉過來治療。病人為99歲男性,入院前與兒子媳婦同居可以輔助日常生活功能,尚可以稍微行走,所以向兒子解釋電腦斷層及抽血結果,很明顯是B型肝炎造成的肝細胞癌。依年紀及目前狀況,可以做肝癌血管栓塞但是不建議,怕栓塞後影響生活機能,恐怕造成衰退的更快速,保守緩和治療似乎比較適合目前的狀況。可是兒子一聽到是肝癌後,腦中似乎呈現一片空白,直呼怎麼可能、他是我爸爸不能只有這種無法根治的治療、可不可以開刀切掉的重複話語。我知道當下,說什麼他可能也聽不進去,就讓他冷靜一下思考,再來好好地討論及面對問題。隔天他還是依然想知道開刀有沒有機會,開刀後復原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開完刀一定馬上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急性肝衰竭,因為整個右肝都是腫瘤要整個拿掉,開完刀無疑是讓病人更早離世且造成莫大的痛苦。但是他就想要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而肝癌血管栓塞就成了他想要的治療方式。雖然我不是很同意他的想法,但他對年老父親的孝心令我感動,就幫他找了專長血管栓塞的放射科醫師來評估栓塞的可能性。放射科醫師認為年紀大但精神及肝功能都算還不錯,而且他覺得這個病例不難處理。所以就替病人安排了肝癌栓塞治療。術後情況還不錯,有些噁心的情況,給予點滴止吐後有減緩的情形,但我還是會提心吊膽,深怕哪天會有什麼無法預期的情況發生。還好一切都順利,等兒子把家中一些輔助設施完備後就先讓病人出院回家。只是好景不常,回家後生活機能衰退,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又送來住院。住院期間,鼻胃管置放讓這位老人家痛苦萬分,兒子媳婦不忍讓他痛苦,於是要求醫護將鼻胃管移除,他們會小心地餵食避免嗆到。我去探視他的時候,也有跟他們提醒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嚴重性,絕對不能躺著餵食、餵食後不能讓病人躺下等衛教內容。然而,遺憾還是無法避免,後來還是發生嗆咳吸入性肺炎而被插管送到加護病房。後來才了解整個過程,是因為病人突然嘔吐而嗆到,造成血氧一直無法維持而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經過治療,雖然有拔管轉出加護病房,但整體狀況仍是不佳,最後家屬也不忍病人再經歷諸多痛苦,再次呼吸衰竭就不再插管積極治療,讓病人安詳地離世。最後檢視整個醫療過程,從肝癌栓塞到病人往生的時間為期一個半月,如果當時讓病人接受緩和保守療法,這一個半月應該可是有更好的生命品質?有時候想起來,是不是我的不忍心害了這位享有嵩壽的長者?醫療常常要站在十字路口做決定,即使現在醫療發達,各個專科都有許多治療指引,但仍有許多問題在治療指引內找不到解決方法,如同以前常聽過前輩們說:醫療是一門藝術。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很感謝遇到從前教導過我的師長,以及接受過我治療過的病人,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
-
2023-02-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常吃速食易有脂肪肝 這2種疾病的風險更高
速食消費(Fast-food Consumption;免下車或沒有服務員的餐點,包括披薩),或稱快餐消費,在美國非常普遍,而且無論你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在過去50年裡總消費金額都大幅度的持續上升中,相當令人震驚。在台灣,由於飲食快速西化,速食的消費人口,比起美國,當然也不遑多讓,特別是在年輕的族群裡。科學家們於是擔心民眾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因為速食消費增加,而影響身體內更多的不同層面,早期的研究已經證明,多吃速食(含高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會有更高的機率導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然而,科學界對速食消費是否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風險,卻知之甚少。因此,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中心的腸胃肝膽科卡戴珊醫生(Ani Kardashian)決定進一步探討這項課題,並於2023年1月10日將結果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的國際期刊上,結果顯示,吃速食確實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關聯,這一結論,期望為人們降低速食消費,提供另一項額外的理由和動力。台灣24.3%肝癌有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影響了30%以上的美國人口,這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容小觑。當脂肪在肝臟中過度堆積(正常必須低於5%),容易造成肝臟發炎,而長期慢性發炎的結果,可以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的登記資料顯示,24.3%的肝癌患者和脂肪性肝炎相關,人數僅僅低於病毒性肝炎,相當驚人。而日常飲食的注意,絕對可以降低脂肪肝的機率,由於這篇論文是第一次科學證明,速食對脂肪肝產生的負面影響之研究,因此筆者特別為文,提醒讀者可以適度降低對速食的依賴才是。常吃速食易堆積脂肪肝 肥胖者和糖尿病患更明顯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卡戴珊醫生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國國家年度營養調查數據(2017-2018年),在3,954名成年人中,有2,037人(52%) 食用任何速食,其中有1,147人(29%)從速食中吃進超過20%的每日熱量(速食高比例組),其餘是低於20%(速食低比例組)。在這兩組中,速食高比例組較年輕(42歲 vs 50歲)、男性居多(53% vs 47%)、較為肥胖(50% vs 40%)、飲用含糖飲料較高(43% vs 27%)和比較不喝咖啡(17 % 對 24%),但更重要的是,只有速食高比例組這 29% 的調查對象,會有肝臟脂肪水平的上升,且顯著相關。接著,作者更進一步想要了解,速食高比例組對脂肪肝的影響是否會因不同人群而有所差異,例如:已經是肥胖者或糖尿病患。結果顯示,速食高比例組在肥胖人群中,其脂肪變性的分數和非肥胖組比較,差距高達13個評分單位。另外,速食高比例組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起非糖尿病患組,其評分差距亦達 13個單位。也就是說,與那些吃速食較少或不吃速食的人相比,那些每天從速食中攝入 20% 或更多卡路里的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肝臟中的脂肪含量會嚴重升高。但對於一般人群而言,雖然是速食高比例組,其肝臟脂肪雖然也會增加,但不會像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那樣快速且嚴重。可能合理的解釋是這些病況會導致脂肪更容易在肝臟中堆積。脫離脂肪肝 改善飲食是首要之務在這篇文章沒有刊出以前,人們大多以為,每天在速食店吃一頓飯,不太可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但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如果一頓飯的熱量至少等於他們每日卡路里的1/5時(通常都會),它們就會讓我們的肝臟處於危險之中。作者也針對年齡、性別、種族、飲酒和體育鍛煉等多項因素調整數據後,肝脂肪變性和速食高比例組之間的關聯性,不論在普通人群和肥胖或糖尿病患者中均呈現一致的結果,並未改變。最後,希望今天這篇研究論文,能夠促使健康教育者加強對民眾的營養教育,尤其是那些患有肥胖症或糖尿病的人,千萬不要以為一頓速食不會造成脂肪肝。而目前,治療脂肪肝並沒有良好的藥物,逆轉的方法中,改善飲食是首要之務,其他像是運動和生活作息,也應該要互相搭配,以便能夠及早脫離脂肪肝,恢復健康,且遠離癌症。【參考文獻】1.A. Kardashian et al. Quantify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st-Food Consumption on Liver Steatosis Among U.S. Adults with Diabetes and Obesit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 Jan 10, DOI:10.1016/j.cgh.2022.11.040 。
-
2023-01-09 焦點.元氣新聞
回首2022/向他們說聲再見 追悼英女王、倪匡、顧寶明等名人
2023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回首2022年世界殞落了許多曾經引領風騷的一代人物,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巴西球王比利、作家倪匡等人。國內也有不少知名人士離世,像因癌症病逝的蔡頭、巴戈、朱俐靜、余苑綺等人,或是疾病過世或猝逝的顧寶明、明金成、張念慈等人,《元氣網》回顧有哪些名人在2022年離開世人。引領世代的代表人物伊麗莎白二世 96歲/英女王 史上在位最久女君主英國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9月8日駕崩,享耆壽96歲。她1953年加冕至今在位70年,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全球史上視事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國家元首,畢生服務公眾,鞠躬盡瘁。》看更多戈巴契夫 91歲/改革蘇聯終結冷戰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久病纏身,8月30日辭世,享耆壽91歲。他執政期間推動開放與改革力圖復興,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與冷戰終結,西方世界奉他為「可以打交道的改革者」,蘇聯共產國家則視他為「民族罪人」。》看更多江澤民 96歲/勇於探索兩岸關係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六四事件之後趙紫陽遭罷黜,江澤民匆匆登上中共總書記大位,是中國新經濟崛起、兩岸關係翻轉的關鍵時期。》看更多球王比利 82歲/巴西足球傳奇 世足賽3度奪冠唯一一位三度贏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被封為「球王」(O Rei)的巴西足球傳奇人物比利(Pelé,又譯貝利),12月29日在巴西醫院因大腸癌去世,享年82歲。比利逝世讓整個足球世界,尤其是培養和崇拜他的巴西陷入哀傷,因為它們永遠失去了「國寶」。》看更多安倍晉三 67歲╱最長政權日相 推動安倍經濟學安倍晉三是二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也被視為二戰後最重要的日本國家領導人。安倍曾任首相長達三一八八天,是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在7月8日奈良市街頭輔選演說時,遭槍手持改造槍枝伏擊身亡,終年67歲,留下戰後日本政治史上最無言的結局。》看更多2022年因癌症離世的華語圈名人倪匡 87歲/皮膚癌名作家倪匡以衛斯理為筆名寫的小說「鑽石花」,開啟了華文世界科幻小說的時代。據倪匡生前朋友透露,倪匡生前患有皮膚癌,已在港島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住院一段時間,身形也明顯消瘦。他離世前對朋友表明,「唔怕死」(不怕死),又形容離開人世「早日解脫」。倪匡於7月3日逝世,享年8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皮膚癌大部分的皮膚癌都發生在臉部、頸部、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人工紫外線如太陽燈及日光浴中心,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也可能導致皮膚癌。最常見的三種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巴戈 67歲/胰臟癌巴戈8歲就以童星身分出道,參與過不少台語電影,國立藝專畢業後,他成為華視基本演員,80年代他和鄒美儀主持的華視「雙星報喜」紅極一時,兩人還以該節目拿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獎,這也成了他的主持代表作。曾自曝一年只休假5天,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胰臟癌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好發60歲以上男性、家族病史者、吸菸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者。蔡頭 71歲/肝癌資深藝人蔡頭在2021年11月傳出肝癌末期,不料2022年1月26日傳出病逝消息,據報導蔡頭早在消息傳出1個月前就病逝雙和醫院,享壽71歲。蔡頭個性率直,生前曾表示若有天走了也不會告訴大家,此外,他生前也拒絕上節目聊過世友人,表示不願賺死人財。》看更多肝癌小辭典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朱俐靜 40歲/乳癌從選秀節目《超級偶像》出道,纖瘦的身軀卻能唱出極具爆發力的歌聲,這巨大的反差,是朱俐靜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超偶出道12年、出過多張專輯的她,在2021年發片記者會上宣布罹患乳癌,於7月3日逝世,享年40歲。》看更多【疾病百科】乳癌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腫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乳癌真正的病因尚待研究,下列幾項可能有關:輻射線、病毒、女性荷爾蒙、飲食(高脂肪食物)、酗酒及遺傳基因。余苑綺 39歲/大腸癌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自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後,積極接受治療,抗癌長達8年,但在2019年再度復發持續化療,接著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及淋巴,2022年病情每下愈況,癌細胞擴散到全身,於8月21日病逝,享年39歲。》看更多【疾病百科】大腸癌一般所說的大腸直腸癌是屬於腺癌,也就是從腸黏膜上的細胞所演變出來的癌症,其確切的病因仍然不明。90%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是由息肉轉移而來,會演變成癌症的息肉一般稱為腺瘤性息肉。而到底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腺瘤性息肉的惡性變化呢?除了家族病史等遺傳因素外,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主要仍與生活習慣有關。2022年因心血管疾病逝世的名人顧寶明 72歲/心肺衰竭從綜藝節目演短劇走紅,再以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袁老闆」奠定喜劇一哥地位,人稱「寶哥」的顧寶明舞台上搞笑逗趣,讓丑角散發人生不同層次、笑聲中帶著喜怒哀樂。3月19日因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肺衰竭,不敵病魔病逝,享壽72歲。》看更多明金成 51歲/心因性休克中年得子、喜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兼演員明金成,擅長拍攝偶像劇,以執導《我的秘密花園2》嶄露頭角,於1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未料寶寶還沒滿月,他卻於2月8日猝死,原因為心因性休克,年僅51歲。》看更多張念慈 72歲/心臟病台灣浩鼎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博士,12月29日傳出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據了解當天上午九點,張念慈還和台灣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事情,沒想到半小時後台灣端就接獲美國傳來的噩耗,令浩鼎員工都感到震驚。》看更多楊碧雲 84歲/腦中風淡水老街阿婆鐵蛋創立於1980年,是淡水最早賣鐵蛋的老店,當初阿婆鐵蛋創辦人楊碧雲經營小吃店,滷蛋經過多次滷製,滷蛋越滷越小,味道越來越好,意外成為現在的「鐵蛋」。楊碧雲不僅事業有成,對於回饋地方公益更是不遺餘力。7月12日因腦中風突然倒下,送醫後搶救不治,享壽84歲。》看更多柯賜海 66歲/心因性休克因經常在媒體採訪新聞現場站在受訪人背後高舉抗議牌,因而被封「抗議天王」的柯賜海,近年因罹患帕金森氏症已顯少露面,11月21日被發現陳屍於北投區建國街前山公園籃球場旁的車內,法醫相驗後證實死因為心因性休克自然死亡。》看更多
-
2022-12-27 癌症.肝癌
金馬獎得主許志遠48歲肝癌逝 肝病權威揭肝癌成因及預防關鍵
知名音樂人、金馬獎得主許志遠(DJ Point)驚傳病逝消息,享年48歲。他曾在2018年以《地球最後的夜晚》拿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而今(2022)年不僅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也為《神人之家》貢獻配樂,據悉他是因為肝癌離世。肝癌的成因和症狀有哪些,預防肝癌又該怎麼做?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無聲殺手肝癌3大成因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曾表示,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台灣近年來積極找尋B、C肝帶原者,但推估仍有一半的B、C肝帶原不知道自身有病毒性肝炎,若能在早期發現,腫瘤小於3公分以下,透過手術治療幾乎可以完全根除肝癌。簡榮南表示,自知是B、C肝帶原的患者,約有六成會定期於門診追蹤,能幫助肝癌及早發現,但仍有四成的患者,雖然自知帶原卻未定時追蹤,成了肝癌未爆彈。‧肝癌成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除了肝炎、肝硬化,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亦顯示,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國人罹患肝癌的三大風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主任葉昭廷曾表示,B、C肝在疫苗和藥物治療下,預期造成肝癌的風險會愈來愈低,下個世代的肝癌防治重點在肥胖、慢性病和脂肪肝。肝癌有症狀通常已晚期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肝癌可能症狀: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曾指出,罹患B肝、C肝及脂肪肝等患者,為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隨時掌握肝臟健康狀況。平時若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或是長達一至兩個月容易累,「這是一個警訊,應速就醫檢查。」預防肝癌關鍵是找到它楊培銘說,「預防肝癌的關鍵就在於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想知道肝臟是否健康,必須靠抽血檢查,並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胰、脾、腎臟等五大器官。楊培銘提醒,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年滿40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及早發現腫瘤、根除治療。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最快29天肝癌體積倍增,但大多數需要經過112天,也就是說,肝腫瘤長大一倍,約需4個月。楊培銘建議,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到6個月就要追蹤1次,無肝硬化者則是每6到12個月追蹤,如此就算發現肝癌,通常腫瘤不會超過3公分,來得及做根除性治療。‧預防肝癌方法: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測、飲食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黃怡翔說,不論是早期、中期、晚期肝癌患者,若能好好接受治療,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0%至90%,中期、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存活中位數時間分別為30個月及20個月,呼籲患者務必遵守醫囑進行治療。提醒飲食應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避免罹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遠離肝癌。
-
2022-11-25 醫療.新陳代謝
糖友染C肝未治療 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與C肝有關。糖尿病患者若患有C型肝炎,病毒會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台灣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僅6成患者接受C肝篩檢,等於近百萬名糖友「不知是否遭C肝病毒感染」。醫師提醒,糖友C肝病毒未根除,恐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國健署擴大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一次免費B、C肝篩檢,B、C肝患者也有健保給付口服藥,3個月C肝治癒率可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希望2025年完成消除C肝。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說,糖尿病是C肝共病之一,健保資料統計,230萬糖友約6.8%合併C肝病毒感染。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篩檢才發現罹患C肝,經治療降至6%點多。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及早根除C肝,血糖控制穩定,也能避免產生併發症。
-
2022-11-2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與C肝有關 未積極治療「罹肝癌風險飆6倍」
糖尿病控制不佳竟與C肝有關。55歲的貿易商老闆,平時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近期透過國健署B、C型肝炎擴大篩檢,才發現自己罹患C型肝炎,治療後才將數值降至6點多。醫師提醒,C肝病毒影響體內胰島素阻抗性,使血糖控制不佳,呼籲糖友應儘早篩檢。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1.2%,約有230萬名糖尿病患者。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糖尿病是C肝主要共病之一,但最新資料顯示,糖尿病病友接受C肝篩檢比率僅6成,若以230萬名糖友來看,約有近百萬名糖友「不知自己有無受到C肝病毒威脅」。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30萬名糖尿病病友中,約有6.8%、15.6萬人合併慢性C肝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實際篩檢資料,C肝盛行率分別為3.31%、6.8%,意謂糖尿病病友實際篩檢的C肝盛行率高出1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腎臟疾病間的關係,但若罹患C肝,因其影響胰島素阻抗,升高時會使血糖控制不佳,若能及早根除C肝病毒,使胰島素敏感度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可以更穩定,也能避免後續產生併發症。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會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指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若積極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個月C肝治癒率高達99%。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福部也擬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希望提早於2025年完成消除C肝。為協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與治療,國健署擴大補助成人預防保健之BC肝篩檢,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40至79歲)一生可有一次免費篩檢機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啟動「糖友C肝清零」計畫,包括治療指引、C肝萬人篩檢,與推出「糖友C肝愛計較」衛教短片,邀請演員王中皇、林嘉俐、馬國賢與董至成擔任宣傳大使,透過創意鄉土劇影片及系列衛教活動,鼓勵糖尿病病友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治療。
-
2022-10-15 焦點.元氣新聞
曾肝腫瘤罹患憂鬱症!67歲苦苓突宣布「身心狀況不佳」無法創作
知名作家苦苓(王裕仁)日前才過67歲生日,在臉書感性致謝向他祝賀的網友們,今(14)日突宣布將停止更新臉書與Podcast《苦苓巴拉巴拉》,並透露停更原因為「身心狀況不佳,暫時無法繼續創作」,希望能早日恢復和大家空中再相會。網友們得知消息後相當不捨,紛紛留言要他好好保重身體,會等他回來:「沒關係,我們可以等」、「老師加油,期待您下次回來」、「等待您康復,期待更新!」。而好友周玉蔻留言「保重」,曾出演麻辣鮮師「萬老師」的郭昱晴也留言祝福「保重身體!平安健康!」。事實上,苦苓在今(2022)年3月時就自曝,某天出現耳鳴跟嘴鹹的狀況,看了好幾個醫生都沒改善,之後才知道是長了14.5公分的肝臟腫瘤,但並非肝癌。接著又因患有超過400萬個B肝病毒和憂鬱症接連發作,讓他鬼門關前走一遭,坦言一度想輕生還寫遺書交代後事,連遺書都備好、財產也分配完了。2月苦苓也曾分享最新健檢結果,表示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尿酸、血清總膽固醇、中性脂肪等,全都落在標準範圍,讓他鬆口氣說:「看來這400多天來和病魔的奮戰並沒有落敗!」肝是沈默的器官 醫師籲超音波檢查護肝【2020-05-05 聯合報 /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台灣是B、C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區域,而且肝是人體沉默的器官,呼籲40歲以上民眾除抽血檢查外,記得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於發現腫瘤,及早治療。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說,肝腫瘤包含惡性及良性,若證實是良性腫瘤,就不用太過擔心。肝臟的良性瘤中,以血管瘤最常見,再來是良性結節性增生,腺瘤則較少見。惡性腫瘤就是肝臟惡性腫瘤,如肝癌、膽管癌、轉移癌,往往是身體出狀況才發現。多數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由慢性B、C型肝炎而來,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肝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約有7000名患者死於肝癌,這個數字比起新冠肺炎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戎伯岩醫師表示,酒精、黃麴毒素,部分化學物質,也是誘發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肝臟是沈默的器官,沒有痛覺神經,等到身體功能開始異常而準備就醫時,可能已罹患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戎醫師指出,目前現有的診斷工具包含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新的診斷檢查工具,包含對比劑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等能更快發現腫瘤。超音波沒有輻射線也非侵入性檢查,不傷身體也不會感到不舒服,民眾若能保持警覺,注意身體變化,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並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及早發現治療。
-
2022-10-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證實 公費清冠一號新增3風險因子+產婦產後適用
清冠一號公費使用對象於9月15日限縮後,外界關注是否再擴大使用對象。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於10月7日透露,經四度修正,決議增加3項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此外產婦產後也可使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則說,會議討論事項正彙整資料中,待指揮中心核定後正式對外公布。今日疫情記者會上,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中醫藥司提供資料,10月7日所召開公費補助對象適用範圍研商會議,有做成關於適用對象的初步共識決議,包括:第一,產婦確診者經中醫師評估產後狀況,可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第二,輕症確診者重症風險因子增列三項:控制不良高血壓,出血性消化性潰瘍,有精神疾病患者。羅一鈞表示,上述操作型定義與詳細內容,正在研議簽辦中,程序完備後會透過函文方式,提供醫療院所依循,目前不確定哪一天完成程序公布,實施日期會儘速。柯富揚日前表示,先前與衛福部討論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新範圍,重症風險因子增3項,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從寬認定重症風險因子的解釋,包含有過敏史的民眾,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如高血脂、高尿酸;失能,如癲癇。柯富楊表示,先前不斷爭取孕產婦及12歲以下兒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上周會議僅通過開放「產婦」使用公費清冠一號,即婦女產後可用,但對於懷孕中的孕以及12歲以下兒童,需待衛福部中醫藥司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議後,再決定是否開放。他說,12歲以下染疫兒童目前沒有相對應藥物可使用,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7萬多名兒童使用清冠一號,也未有明顯副作用,盼衛福部未來能持續開放。
-
2022-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擴大納產婦 孕婦、兒童再研議
清冠一號公費使用對象於九月十五日限縮後,是否再擴大使用對象引發關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楊表示,今討論經過四度修正,決議增加三項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但12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仍不開放公費清冠一號使用,但婦女產後可使用。清冠一號九月十五日僅針對高風險族群使用,引發爭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訂上周五針對試行二周後討論是否擴大適用對象,因故改至今天討論。柯富楊表示,今與衛福部討論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範圍,重症風險因子再增加三項,分別為「控制不良高血壓者」、「出血性/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從寬認定重症風險因子的解釋,包含有過敏史的民眾,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如高血脂、高尿酸;失能,如癲癇。柯富楊表示,先前不斷爭取孕產婦及12歲以下兒童使用公費清冠一號,今會議僅通過開放「產婦」使用公費清冠一號,即婦女產後可用,但對於懷孕中的孕以及12歲以下兒童,需待衛福部中醫藥司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議後,再決定是否開放。他表示,12歲以下染疫兒童目前沒有相對應藥物可使用,截至今年七月底,已有七萬多名兒童使用清冠一號,也未有明顯副作用,盼衛福部未來能持續開放。對此,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有關今天會議討論事項,正彙整資料中,待指揮中心核定後正式對外公布。
-
2022-09-11 醫療.消化系統
嘴乾口臭、容易疲勞跟肝不好有關?破解保肝產品3大迷思
在台灣被稱為「國病」的肝病,一直是民眾在意的疾病。許多民眾只要一聽到能「保肝」,不管是什麼保健產品都願意嘗試,我的門診就有不少病患承認吃過。大家都這麼重視肝臟,但從國健署公布的數據看來,肝癌卻是男女性死因第二,僅次於肺癌,怎麼會這樣? 保肝產品真的保肝嗎? 保肝產品常宣稱能治療口臭、嘴乾口苦、皮膚癢、消除疲勞精神好等功效,以下我們就來分析看看,真的是如此嗎? 1. 消除疲勞:在急性肝炎發作,肝臟細胞大量受損時,確實會引起身體疲倦感,這是因為肝臟負責的合成、轉化、解毒、排泄及儲存的功能出了問題,這時候多半還會合併食慾不振、噁心等情況,嚴重一點時臉色還會蠟黃。然而,一般人的疲勞大都不是肝病引起的,大部分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睡眠不足、運動量不足、體耐力差所造成,應從調整工作腳步、改變日常生活作息與習慣來改善。 2. 嘴乾口臭:臨床上,幾乎90%的口臭都是口鼻腔的問題,其餘10%與腸胃毛病有關。肝硬化患者嚴重肝昏迷時,可能會出現阿摩尼亞的味道,這是因為肝臟已經沒辦法執行解毒功能,無法代謝氨,使氨經由體循環進入腦部,造成肝昏迷。至於嘴乾口苦或肝火旺,跟肝關係也不大,反而跟口腔疾病、失眠及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3. 皮膚癢:肝病會引起的皮膚癢最常見的原因是黃疸,這常見於嚴重肝硬化或是膽道阻塞的患者。但這種皮膚癢並不會出現疹子,這是因血中含有大量膽汁酸,刺激了皮膚的神經,引起搔癢感。另一種肝病引起的皮膚癢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通常是手掌及腳掌較癢。許多人都有過敏皮膚癢的症狀,這通常會伴隨起疹,千萬不要直接跟肝病做聯想。 結論是,若出現疲倦、嘴乾口臭、皮膚癢等情況,這時候的肝已經在生病了,該去看醫師找出病因並治療,而不是去藥房買保肝產品吃啊! 既然如此,如何從簡單的觀察,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呢?由於肝是沉默的器官,初期肝病真的不容易察覺,但若出現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皮膚變黃、茶色尿、肚子變大等情況,就要警覺肝可能出問題了! 通常在急性肝炎及嚴重肝硬化時,會因產生腹水看起來有顆大肚子。這種大肚子跟一般脂肪累積的肥胖肚也有差別,可以從觸摸來比較,脂肪累積的大肚子摸起來軟軟的,嚴重肝病引起的大肚子是硬梆梆的,有時腹水還可能造成肚臍鼓起來,這是因肝臟白蛋白製造不夠及門脈高壓所造成,有時還會合併腳腫。 既然初期肝炎沒有明顯症狀,那到底要如何保肝呢?在台灣,急性肝炎有三大原因,病毒性肝炎、藥物與酒精,其中病毒引發的肝炎佔大宗。 因此,愛肝第一步,先去抽血確定自己有沒有B、C型肝炎吧!若是慢性B、C型肝炎,就需要定期抽血及超音波檢查,並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其次就是不要亂服藥物,有些人吃太多藥物及保肝保健食品,花錢事小,若傷了身反而得不償失,最後當然是不要過度飲酒。我們的肝臟,日以繼夜任勞任怨地為我們工作,一定要好好寶貝它喔! 作者簡介_梁程超 醫師專長:肝膽胃腸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超音波現職: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總醫師亞東紀念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主任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部定助理教授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延伸閱讀:擺脫身體慢性發炎!美國糖尿病協會:多吃10種食物「抗糖化」,預防糖尿病
-
2022-08-23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盛行率地圖首公布 再治6.8萬人拚3年完治邀WHO見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於二〇三〇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國內宣示提前於二〇二五年完成C肝消除,歷經數年的努力,目前全台已有一九六萬人進行篩檢,顯示國人C肝抗體陽性率約百分之二點二,已有二十二萬人完成C肝治療,再治療六萬八千人即可達到C肝消除目標,預計於二〇二五年邀請世衛專家來台見證。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C手前行,全民協力,完篩也完治—二〇二二 C型肝炎專家會議」,與會專家包括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林漢傑、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盧勝男、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許以霖、白金扶輪社前社長暨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教授胡琮輝及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依照WHO建議,消除C肝需篩檢出九成患者,並治療其中的八成病患。為協助國人消除C肝,蒲若芳表示,近年來,主要透過擴大篩檢量能、降低治療門檻障礙、提高醫療服務可近性、強化管理及照護支持系統、提供有利環境、推動高風險族群C肝防治與加強民眾C肝篩檢識能等方向。成人健檢已篩196萬人 抗體陽性率2.2%蒲若芳說,自國健署成人健檢服務擴大納入B、C肝篩檢以來,截至二〇二二年,近兩百萬人透過成人健檢服務接受B、C肝篩檢。其中,C肝抗體結果上傳率近九成四,口服抗C肝病毒藥治療率也有近九成。目前全台已有一九六萬人進行C肝篩檢,同時擔任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流行病學研究組組長的盧勝男也在會中公布最新的「C型肝炎抗體盛行鄉鎮市區地圖」,顯示國人C肝抗體陽性率約百分之二點二,已有十四萬人接受口服C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八萬人在此之前就接受過干擾素治療。也就是說,再治療六萬八千人即可達到C肝消除目標。剩肝外共病、潛在感染者 陳培哲:每月治2000人才有望達標依據最新的C肝精準盛行地圖,簡榮南說,找出沒有病識感的感染者仍是主要重點。他指出,各縣市已經開始有自己的策略,包含從常見的C肝共病著手擴大篩檢,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外,從篩檢的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協助篩檢的比例最高,占七成,但國健署與健保署給付不一,此部分也值得爭取與討論。簡榮南強調,C肝消除有政府的公權力之外,還需民間團體力量,加強宣導,提高民眾的認知,才有機會篩檢更多,並及時進入醫療體系。不過,陳培哲也憂心地指出,距離二〇二五年底僅剩下四十個月,以治療目標六萬八千人推算,每月至少要治療一千五百人才能達標,以健保署數據來看,治療人數最高的月份僅達到一千五百人。陳培哲直言,在治療速度方面,需要加緊腳步。陳建仁:擴大C肝篩檢經費、舉辦縣市觀摩會,2025邀WHO認證陳培哲說,治療人數是C肝消除的關鍵,每月最好要治療達兩千人。他建議,篩檢對象納入糖尿病、慢性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並將C肝篩檢及治療成效加入縣市首長評鑑指標,以提升篩檢與治療之成效。他也建議C肝辦召集各縣市衛生局首長,觀摩防治成效良好縣市,進行模式移轉。陳建仁建議,持續擴大篩檢經費,舉辦各縣市C肝消除觀摩會,分享成功消除經驗,有信心完成C肝消除工作,預計於二〇二五年,邀請WHO專家來台認證台灣消滅C肝的情況,就如同過去小兒麻痺消除計畫,也獲得國外專家協助認證。他相信,台灣在政府、專家以及全民的努力下,一定可以達到完篩、完治的目標。精準C肝盛行率地圖 取代推估而得的潛勢地圖過去,因無大規模篩檢資料,公衛學界先以七大指標推估的方式製作出「C型肝炎風險潛勢分佈地圖」,一地區若符合七項指標,為第七級之高風險區;若一項都不符合,則為第〇級之地風險區域。依據潛勢地圖,盧勝男及不同的地方團隊,如大林慈濟、雲林台大等單位,介入雲林、嘉義及台南等縣市之高風險區域進行篩檢。然而,在篩檢過程中,他發現,有近四成的C肝患者,其實居住於第〇級的低風險區域。可見,僅透過風險指標推估還不夠,應該進行大規模篩檢。衛福部國健署二〇二〇年起推動成人健檢擴大篩檢,盧勝男指出,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依據成健資料,推估二〇二五年時年齡介在四十五至七十九歲的目標族群,製成C肝抗體盛行地圖,以準確的抗體陽性率,真正掌握台灣的C肝盛行地區,以取代推測而得的風險潛勢地圖,並且根據全新且精準的C肝盛行地圖發現,隨時代變遷,C肝高盛行地區已有所改變。盧勝男說,原因包括過去超高齡的C肝患者已去世,以及移民造成的人口組成改變等。在大規模、地毯式的篩檢後,在C肝抗體盛行地圖中,以盛行率達百分之六界定為高盛行區。盛行地圖與C肝風險潛勢地圖對照,共有十一個除名,四十個重複,十八個新增。盧勝男說,新增的C肝高盛行區為:尖石、五峰、後龍、泰安、大湖、國姓、土庫、褒忠、阿蓮、彌陀、枋寮、車城、滿州、枋山、玉里、豐濱、長濱、白沙。此外,經過分析篩檢資料,發現C肝抗體陽性率呈現「線性下降」。盧勝男建議,在全國篩檢政策下,以流行病學方法進行C肝防治的策略,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他強調,要找出更多C肝患者,不在高風險區、非高危險族群的一般民眾也應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會的縣市衛生局首長認為,抗體盛行地圖無法反映篩檢之後,病患接受治療的成效,導致國內的C肝地圖看起來「越來越紅」,中研院士陳培哲建議,未來應朝向C清除地圖繪製,完整呈現出完篩之後的完治情況。盧勝男則回應,因C肝治療人數每天不斷滾動式新增,各界期待可反映治療情形的HCV RNA地圖較難繪製,但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已有掌握治療成效數據。彰化領先全台消除C肝 台南篩檢率列六都第一 扶輪社長年贊助台灣C型肝炎患者具地區集中特色,故地方衛生單位及民間團體在C肝防治扮演重要角色。彰化縣領先全台,提早達成WHO之C肝消除目標;台南市篩檢涵蓋率達六都之冠。白金扶輪社則長期捐贈C肝篩檢資金及器材予基層醫療單位,也發起愛肝企業鼓勵社友讓員工篩檢C肝。二〇一九年起彰化縣變響應中央政策,推動C肝「三年減半、六年根除」,葉彥伯說,在行之有年的萬人健檢及利用既有業務「加C」加驗C肝策略下,已提前於今年達標。後續已著手規劃第二階段C肝防治計畫,重點是針對新感染、再感染的高風險族群、落實C肝防治,以及透過流行病學學理見證並評估C肝治療成效等。彰化縣衛生局推算彰化縣境內C肝感染盛行率約百分之三點二,要符合WHO的C肝消除標準,需治療一萬兩千八百餘人,現已治療一萬三千五百餘人,達標率為百分之一〇五。葉彥伯說,加C策略強調以個案為中心,利用原班人馬投入C肝篩檢及治療,減少溝通成本、加強資料整合。例如,洗腎室利用原有感控機制整合C肝篩檢;監獄方面商請原先有業務往來的同仁協調;毒癮者透過負責辦理中央減害計畫的單位;社區篩檢及治療則整合到施行已久的萬人健檢。許以霖表示,台南市四十五至七十九歲世代區間C肝篩檢涵蓋率近五成五,為六都之冠;口服抗C肝病毒藥物治療率近七成,透析病人口服C肝藥物治療率也超過八成五,亦居六都之冠。臺南市C型肝炎篩檢亮點為「C型肝炎防治結合科技」與「C型肝炎篩檢無國界」,以建置C型肝炎篩檢預約平台、運用台南市科技防疫健康共照雲與多元媒體途徑等策略提升C肝篩檢率;同時,亦鼓勵新住民參加C肝篩檢。康照洲表示,台灣扶輪社至今金援逾七千五百萬元予基層醫療人員及民眾等,近十三萬人受惠,顯示非政府組織在C肝消除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扶輪社也呼籲社友提供員工免費C肝篩檢,以企業為單位共同消除C肝。三大肝外共病 應全面篩檢C肝以控制疾病C肝病毒感染會引起全身發炎,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三大肝外共病。相反地,這三大慢性病患者感染C肝時,因為產生胰島素抗性,也會容易讓疾病不好控制或惡化。簡榮南說,此族群應全面篩檢、治療C肝,以控制疾病。胡琮輝表示,過去討論C肝共病,多會關注愛滋病等共病高盛行族群,但中低風險的共病末期腎臟病前期、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是須受重視的C肝相關肝外病變族群。胡琮輝認為,為了C肝根除計畫,相較於對所有民眾普篩,不如針對相對有風險族群優先篩檢。因此,在他擔任C肝防治計畫召集人的彰化,嘗試先從全面篩檢「透析患者」著手,無論患者是否曾被檢驗過有C肝抗體陽性,都建議檢驗C肝病毒量。初期碰到多數洗腎中心並未配置胃腸肝膽科醫師,導致沒辦法開立檢測單,後續直接要求外載醫療人員直接進入洗腎中心協助篩檢,短短九個月內,完成縣內卅一家的洗腎中心的患者篩檢,幾乎百分之一百達到HCV RNA的檢測,其中有百分之八十八接受治療,接受治療者中有多達百分之九十四。同樣的做法,延伸在糖尿病以及末期腎臟前期或慢性腎病的病患者身上,不過,這兩種疾病不像是透析患者集中出現,因此尋求衛生所協助,胡琮輝表示,衛生所擁有最完善的糖尿病及腎臟病照護網,只要患者回診拿藥時,就能協助篩檢轉介治療。林漢傑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共二百三十萬人,其中八成於基層診所就醫,因此台灣肝臟學會與C肝共病如糖尿病學會、台灣腎臟醫學會等討論,制定基層醫師治療指引,教導治療C肝的方式,必要時轉診至肝膽腸胃科處理,以提高治療廣度,保障高風險病人安全。地方C肝篩檢動力不足 國健署:爭取提高補助至450元為達二〇二五年消除C肝目標,找出非特殊族群C肝患者至關重要,目前主要透過成人健檢篩檢。然而,與會專家直言,國健署B、C肝篩檢,僅補助兩百元,導致基層醫師篩檢動力不足。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當場承諾,將爭取二〇二四年前提升補助金額至四百五十元。從篩檢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協助篩檢的比例最高,占七成八,醫學中心反而最低。簡榮南說,並不是醫學中心不篩檢,而是醫院篩檢一位健康的人,是由國健署給予的補助金太低;若是幫已經是罹患疾病的患者篩檢BC肝,健保署能給付四百一十元。導致基層診所雖是主要戰力,但戰力不強,此部分也值得爭取與討論。陳建仁表示,各單位給付至少要一致,國健署已喊出希望爭取從二百元調升至四百五十元,他認為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魏璽倫則說,國健署的理念是以篩檢支持治療,除了將持續爭取在二〇二四年前提高B、C肝篩檢補助至四百五十元之外,並研議加碼補助,提高基層診所加入防治行列的意願。戴雪詠則是回應,除了給予健保給付,醫療人員查詢健保雲端病歷時,由於健保署與國健署資料介接,醫療人員也可了解病患接受C肝篩檢情況,以及後續追蹤、治療進度,並適時鼓勵病患接受詳細的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