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疼痛感
共找到
450
筆 文章
-
-
2023-08-29 醫療.骨科.復健
為什麼會腳抽筋?2種情況最常見!醫師教如何正確預防半夜腳抽筋
你會睡覺一半突然小腿抽筋,或運動過程中抽筋而疼痛難耐嗎?根據國外研究,至少4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腳抽筋經驗,醫師表示,腳抽筋多屬於良性的,民眾可多拉筋讓小腿肌肉放鬆;也有部分疾病會引起腳抽筋,若抽筋頻率過高且合併其他症狀,建議就醫檢查。為什麼會腳抽筋?腳抽筋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嗎?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表示,腳抽筋是一種異常的肌肉收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肌肉痙孿,發生時神經會突然衝動,亦可能與體內調節電位差的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常見運動時發生腳抽筋及夜間睡覺時腳抽筋,大多是小腿腓腸痙孿,發作時肌肉緊繃、僵硬,產生疼痛感。根據國外研究,約40%以上的成年人皆有過腳抽筋經驗,潛在族群可能更多。林於廷指出,腳抽筋發生時間大多短暫,且可快速恢復,約8至9成皆是良性,民眾不必過度慌張。常引起腳抽筋的原因有哪些?腳抽筋原因,常見因姿勢不良引起,像長時間久坐、久站,或睡覺時棉被重量壓在腳上,腿呈現打平姿勢,小腿腓腸肌持續收縮,當肌肉維持某一姿勢過久,就容易引發痙孿。除了沒讓肌肉活動,過度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引發腳抽筋。常見腳抽筋問題有小腿痙孿、不寧腿外,還有疾病問題所致,包括神經疾病如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如漸凍症等,周邊血管阻塞患者亦可能出現小腿抽筋,但會合併疼痛、皮發蒼白、走路跛行等症狀。此外,洗腎患者、懷孕婦女則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容易引發腳抽筋。林於廷說,長期使用藥物也可能產生腳抽筋,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利尿劑、血壓藥、化療藥、口服避孕藥等,如果抽筋情況嚴重,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腳抽筋如何治療?如何預防腳抽筋?腳抽筋發生如何治療?林於廷表示,腳抽筋如果可以自行緩解,或是拉筋後,數分鐘內可以快速消失,大多屬於良性小腿痙攣,在沒有合併慢性病或其他潛在疾病下,不必做抽血或影像學檢查。夏天民眾最怕熱傷害,包括熱中暑、熱衰竭,而熱痙孿就是小腿發生抽筋。林於廷說,在高熱環境下運動,因水分容易隨汗液排出,當體內的鹽分流失,造成體液鈉離子失衡,更容易引發腳抽筋,建議民眾從事戶外運動如馬拉松、球類運動等,要補充水分、鹽片及運動飲料,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坊間多稱避免抽筋可補鎂、鈣、鉀、維生素D等,不過,林於廷提醒,現代人飲食高油高鹽,較少出現鈉離子不足的問題,貿然補充過多鈉,恐引起高血壓,而腎功能不佳者亦不可多補充鉀,建議民眾可多補充水,有需要時可補充電解質、維生素B群,有助神經傳導,懷孕婦女可多補充鎂、鈣。預防夜間小腿抽筋 睡前重覆做拉筋動作若要預防夜間小腿抽筋,國外研究建議,可以採取拉筋10至20秒,中間休息1分鐘,重複做3至5次為一組,第一周每天做4組,後續每天做2組即可,可於傍晚與睡前做拉筋動作。林於廷表示,因小腿抽筋時腳踝會呈現往下壓,可採站姿或坐姿方式進行拉筋放鬆小腿。預防腳抽筋3動作1.站姿時,雙手可以扶牆壁,以弓箭步姿勢伸拉另一隻小腿。2.坐在床上或瑜伽墊上,用毛巾或棉被套住腳底板,往身體方向拉,讓小腿肌肉放鬆。3.不敢拉筋者,可用抖動腳的方式讓肌肉放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6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不動傷身!每日增加活動1小時,可減少關節炎疼痛、增強肌力
長時間坐著會對於各個年齡層的人而言,都可能帶來健康問題。1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能減少久坐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僅做慢走這項身體活動,也能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進而提高整體生活品質。老年人每日增加1小時活動量 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英國研究人員針對1,400多名6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追蹤研究,以評估久坐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達拉尼·耶拉卡爾瓦(Dharani Yerrakalva)表示,開始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那些在晚年減少身體活動或增加久坐時間的人,是否會在往後的生活中有較差的生活品質。研究團隊在2006年至2011年間評估了受試者的生活品質,包括行動能力、自理能力、疼痛感和情緒狀況,其中活動能力是透過受試者佩戴的計步器所測量的,研究人員在這6年間重複對受試者進行研究,並記錄了數據。研究結果發現,減少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下降、住院風險增加和提前死亡有關。此外,該研究表明,每減少15分鐘的身體活動時間,生活品質就會減少將近一半,相反地,提高身體活動時間的受試者每天只要增加1小時的活動時間,其生活品質就會出現顯著的改善。減少久坐好處多!包括可減少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感根據食品和營養顧問、前美國營養學會主席康妮·迪克曼(Connie Diekman)的說法,這些結果證實了保持身體活動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規律的身體活動可為人們帶來活力,並有持續享受生活的渴望。另外,研究人員達拉尼.耶拉卡爾瓦(Dharani Yerrakalva)也指出,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多種方式來改善生活品質,例如可減少關節炎等常見疾病帶來的疼痛感,還能增強肌力,讓老年人能夠繼續自理生活上的大小事。不只有久坐,憂鬱和焦慮的情緒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可透過增加活動量、減少久坐的時間,改善這些負面情緒。延伸閱讀:.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痛風的人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吃海鮮、豆腐?低普林的這食物反而不能碰.痛風發作時該怎麼做?營養師建議做這5件事、避免4類食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8 醫療.婦產科
分泌物有腥臭味是怎麼了?婦產科醫解析3種常見陰道炎 分泌物顏色及氣味都不同
「醫師,我分泌物有點黃黃的正常嗎?」「醫師,我最近分泌物變得有點稠,是不是感染了?」「醫師,分泌物有血絲很嚴重嗎?」通常分泌物的顏色、氣味、質地改變,都是陰道感染或是其他婦科疾病的警訊。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不同分泌物可能是什麼問題。但文章只是幫助大家在看診前可以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至於狀況嚴重與否、是否需要治療,還是要以醫師診斷為主。分辨3種常見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顏色:黃綠色氣味:霉味或腥臭味質地:泡沫狀或不黏稠的稀水狀症狀:搔癢、陰道口灼熱感,時常合併尿道炎,造成頻尿與排尿困難。性交與小便時,也可能有灼熱感。常見原因:通常是因為性行為造成傳染,所以會建議伴侶也一起檢查治療,避免反覆傳染。黴菌性陰道炎顏色:黃白色氣味:不一定有味道質地:豆腐渣或乳酪狀,通常較黏稠症狀:通常會感到陰部搔癢難耐,有些人可能會紅腫破皮,伴隨刺痛灼熱感;性交及排尿時也可能會有疼痛感。常見原因:陰道環境的酸鹼值失衡,造成好菌減少、念珠菌孳生。細菌性陰道炎顏色:灰白色氣味:魚腥味質地:稀水狀症狀:通常分泌物會明顯增加,陰部感到搔癢刺痛,性交與排尿時,也可能會感到疼痛。常見原因:也是因為陰道環境的酸鹼值失衡,造成好菌減少、厭氧菌孳生。經前分泌物較多是正常 注意不正常陰道出血此外,經前分泌物會較平常多一些是正常的,但當陰道分泌物不是因為月經而增多、呈現黃白色,且有不正常陰道出血時,就可能是披衣菌、黴漿菌、淋病感染,甚至是子宮頸癌。所以當分泌物出現不正常的血絲時,一定要儘快去婦產科報到檢查。(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1 醫療.骨科.復健
劇烈肩痛、手舉不起來?小心五十肩找上你!「新方法」可快速改善,3招居家復健助緩解
55歲陳姓髮型設計師,右肩曾因車禍受到嚴重挫傷,治療康復後回到職場,因長時間使用雙手,右邊肩頸不時出現「痠痛感」,她常吞止痛藥緩解肩頸的不適,但近期右肩的疼痛感加劇,連梳頭髮、穿脫衣服都困難,有時睡覺翻身就會引起右肩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就醫發現她罹患了「五十肩」,經由浮針治療及復健才獲得改善。什麼是「五十肩」?五十肩可以分哪幾期?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林峻頡表示,五十肩是指:肩關節囊因為發炎導致沾黏,肩關節攣縮,讓患者肩膀伸展角度受限,好發於40到50歲的人,大多是曾受過外傷、過度使用雙手勞動者,如家庭主婦、髮型師等。五十肩症狀,初期以持續性「痠痛感」表現,患者難聯想到與五十肩有關,多會先找按摩師或自行服用止痛藥改善,等到手舉不起來、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通常都已是五十肩的第二期。五十肩依病程可分「疼痛期」、「僵硬期」、「緩解期」等三期:1.第一期會持續2到9個月,疼痛感明顯,做任何角度的肩關節活動都會誘發疼痛感,但肩關節活動受限程度不明顯。2.第二期僵硬症狀會持續4到12個月,肩關節發炎導致關節沾粘,疼痛感明顯低於第一期,但上肢活動角度已受到影響。3.第三緩解期,肩胛肱骨節律受到影響,身體出現代償機制,身體漸漸習慣疼痛感,不適感逐漸消失。中醫如何治療五十肩?長庚中醫團隊「新方法」可大幅改善!林峻頡表示,五十肩第一期時就介入治療,對於復原效果最佳,等到第二、三期才介入治療,劇烈的疼痛感會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使五十肩愈來愈嚴重。桃園長庚中醫團隊引進「新式針灸療法」,運用針刀、浮針改善五十肩患者的疼痛感,同時加強患者的血液循環,搭配規律的復健,能幫助五十肩問題大幅改善。浮針與傳統針灸相比,從外型上就有明顯的不同,浮針較傳統針灸粗,類似疫苗針劑劑型,但浮針治療深度是在肌肉層上的「淺筋膜層」,不像傳統針灸治療深度在肌肉層,因此傳統針灸容易導致痠麻脹痛感,浮針則不會。浮針用於治療五十肩的方式,是找到病灶將針放置在淺筋膜層,先運用「掃散」手法,即醫師手握針,讓針在病灶的淺筋膜層左右擺動,誘發出疼痛感,再請患者重現會疼痛的動作,如高舉雙手,以「再灌注」的方式,強化浮針的效果,最終能加強患處血液灌流來達到療效,療程結束後,退出浮針的針芯,視患者狀況留置軟管於皮下,30分鐘後再取出。林峻頡說,根據二篇台灣及中國團隊於2021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式浮針治療五十肩,相較於傳統針灸,有較好的止痛效果、關節活動角度的立即增加及針刺疼痛較少等優點。五十肩居家保健三招五十肩患者無論是接受西醫或中醫治療,自主復健訓練及居家保健皆相當重要,推薦可做三招居家復健訓練動作:一、鐘擺運動站立於椅背之後,利用未患病的手扶住椅背支撐身體,踩踏一弓箭步,患病手呈自然放鬆狀態做前後的鐘形擺動,擺動幅度依疼痛狀況調整,重複15到20次,一天做3到5回。二、爬牆運動面對牆壁站立,患病手扶住牆壁,由下而上沿著牆壁緩慢上舉至最高點,再緩慢向下至正常高度,重複10次,一天做3到5回。三、拉毛巾運動準備一條毛巾,將其置於背部,未患病手在上約頭枕部的位置持握毛巾上端,患病手在下約腰部的位置持握毛巾下端,利用上端未患病手牽拉毛巾帶動下端患病手向上移動,重複10次,一天做3到5回。(資料來源/桃園長庚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林峻頡 製表/陳雨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9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男生會得!彎腰、咳嗽、提重物下面痛,小心是「這疾病」!症狀、成因、治療一文看
女性腹股溝疝氣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20歲林小姐,近幾個禮拜來發現右腹股溝有凸出物,偶爾會隱隱作痛,但躺下來時會消失,站太久或用力的時候又很明顯。由於問題反覆,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更擔心是否長了腫瘤,到泌尿外科就醫後,初步理學檢查發現右腹股溝疑似有一顆小雞蛋從體內往外凸,躺下去即消失的情形,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腹股溝疝氣」。後來林小姐接受了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由於手術傷口小又不太疼痛,當天晚上就下床活動,隔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休養。一周後回診檢視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同時腹股溝的膨出物已不見,也不會感到不舒服,總算解了心頭之患。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女性腹股溝疝氣比起男性來說的確比較少見,由於有症狀卻摸不到的腹股溝疝氣往往都很難被診斷。因此容易被忽略。終其一生,50位女性當中會有1位會有腹股溝疝氣,相反的男生則是5位當中會有1位。根據202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統計資料顯示,腹股溝疝氣就醫人數為28,481人,其中女性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什麼是腹股溝疝氣?根據博愛疝氣專科醫院衛教文章,「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腹壁肌肉的缺損若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出生前自行閉合,就會有腹股溝疝氣,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都是這樣發生的。成人疝氣有90%都是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而且男性罹患的機率比女性高出許多。 而腹股溝疝氣依照成因及結構,分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及「直接型腹股溝疝氣」。一般腹股溝疝氣摸起來像個圓形的腫塊,而且有可能會疼痛或有灼熱感。疝氣需要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或突然在舉重物、咳嗽、用力或大笑之後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行癒合,一定要用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林才揚醫師表示,女性的腹股溝有圓韌帶,其功能是固定子宮,但當有一處的弱點產生時,腹腔內的結構或器官就會透過這縫隙鑽出腹壁外而造成凸起,就是所謂的「疝氣」。比起男生的腹股溝的精索來得細,所以比較不會有東西凸出去,也因此女性的腹股溝疝氣較少見,不像男生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經常提重物或長期腹內壓過高所致。女性腹股溝疝氣的危險因子目前還不明確。有些研究指出有家族史或頑固性便祕的女性會有比較高的發生率,不過多運動可以減少疝氣的發生。1、 各人種發生比例不同,黑人約10%,黃種人約7%,白人約5%。2、 在台灣,8%的70歲以上男性罹患腹股溝疝氣。3、 在台灣,嬰幼兒、青少年的發生率是7%,且男女發生的比例相近。4、 在台灣,成年人罹患腹股溝疝氣的男女比約為9:15、 屍體解剖顯示人類的腹股溝疝氣罹患率約17%,只是有人終生都不會發作。(以上數據為博愛疝氣專科醫院30年7萬例的統計結果)腹股溝疝氣的原因?間接型(先天性)腹股溝疝氣:男生在出生前,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定位,因此留下腹股溝環,若這管道沒有閉鎖而呈開放狀態殘留下來,將造成腹腔和腹壁、乃至陰囊間有一個相連的通道(疝氣袋),因此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或網膜等可藉由這個通道進到腹壁,造成腹壁突出,甚至進到陰囊,引起陰囊腫大,這疝氣袋多與腹腔相通,腹水也會流至疝氣袋中,所以常會合併陰囊積水,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25歲前)絕大多數為「間接型疝氣」。女生腹股溝疝氣95%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成因類似男性間接型腹股溝疝氣,疝氣袋由腹腔延伸到腹壁並走在圓韌帶的旁邊,造成腹股溝處鼓起。直接型(後天性)腹股溝疝氣:腹股溝區是腹壁先天性最薄弱的區域,老化更易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腹股溝處的腹壁薄弱或缺損,加上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如心臟衰竭及肺氣腫而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須用力解小便、便秘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等),使腹腔內容器官鼓突造成,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臨床上亦有間接型和直接型同時發生者,約佔成人0.5%左右,稱pantaloon型。腹股溝疝氣有什麼症狀?1、小兒疝氣症狀: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新生兒和小孩會因出生時有先天性的疝氣袋而罹患腹股溝疝氣。有的小孩只是比較會哭鬧,但常是父母親在為小孩換尿片或洗澡時,才發現腹股溝有隆起或陰囊鼓脹造成陰囊兩邊不等大;有時是當小孩哭泣、咳嗽、劇烈運動或大便用力時,才能見到腹股溝或陰囊有明顯的鼓脹,但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又消失不見了,若發現以上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2、成人疝氣症狀:在恥骨任一邊有膨出物,在鼓起部分有灼燒、疼痛感,而且有水腫的情況。在鼠蹊部有疼痛或不適,彎腰、咳嗽或提東西時不適感會加劇,鼠蹊部有牽拉痛或沈重感。有時,當腸子下降到陰囊,男性患者會在睪丸四周的陰囊部位感到疼痛腫脹。女生的疝氣症狀較不明顯,常被忽略。大部分的疝氣鼓起都可推回去,推不回去的就可能變成嵌頓性疝氣。3、老年疝氣症狀:老年疝氣比較特殊,多由老年人體質衰弱造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而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老年疝氣發生後,老年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抵抗力減弱、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何診斷腹股溝疝氣?透過體檢可以檢查出是否有疝氣,醫生可能會詢問症狀並檢查鼠蹊部有無突起。在站立的時候,也許看得到疝氣的腫脹部位,若不明顯時則平躺於檢查台上,以食指的掌面觸摸腹股溝,因存在疝氣袋,會有如絲質手套相摩擦的感覺。腹股溝疝氣如何治療?林才揚表示,女性的腹股溝疝氣無論有沒有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因為女性皮下脂肪較男性厚,時常無感,而且股疝氣的併發症也較高,時常在手術時發現。將近一半的女性會因此而接受緊急手術。手術方法不外乎是傳統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又可以分成單孔或三孔的做法,加上人工網膜的固定可以讓弱點更加牢靠,減少疝氣的復發。疝氣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才能根治,若沒有不適合手術的狀況存在,應盡早手術治療。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麻醉方式可分為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小孩腹股溝疝氣在治療上較直接型疝氣單純,不需修補腹壁;傷口位於腹股溝處,靠近腹腔將這個管狀通道綁紮起來,並去除疝氣袋即可。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方式除了剝離疝氣袋外,尚需同時做腹股溝後壁的修補手術。手術方法有「曾氏疝氣手術法」、「組織縫合法」、「人工網膜(無張力法)」、「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術後提重物、激烈運動須注意林才揚建議,手術後可下床活動來促進復原及恢復體力。傷口周圍或鼠蹊部有瘀青是可能發生的正常現象。咳嗽或打噴嚏時也不必太擔心,只須用手摀著鼠蹊部和傷口就可以減少疼痛感。後續建議至少休養1個月後,才能提重物和進行一些較激烈的運動。女性疝氣真的比較少見,因此在診斷上往往都會比較困難。多數腹股溝疝氣不會有立即危險,不過一旦發生嵌頓性疝氣,就可能會造成腸子缺血性壞死,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安全。有鼠蹊部不適的女性,若已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問題後,就有必要到醫院安排超音波來排除疝氣的問題。延伸閱讀:.肚子餓胃痛、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8 焦點.健康知識+
愛吃肉、常加班…男性10大危險生活型態曝光 3大部位最不健康
父親節祝爸爸父親節快樂,更要注重爸爸的健康。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的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抽菸、喝酒、愛吃肉、不愛吃蔬果、重口味飲食、喝咖啡加奶精,還有常熬夜與應酬、常加班又工作壓力大,有吃宵夜習慣,加上水份攝取不足2000c.c、不愛運動,皆不利於健康。男性十大健康異常 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最不理想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進行男性十大健康異常報告顯示,男性健康問題以腸胃、心血管及肝臟健康表現最不理想,尤其男性普遍存在「體重過重」,困擾男性問題前三名分別是腸胃、痠痛及壓力。父親節將至,身為子女,除了給辛勞的爸爸一個熱情擁抱,也應該好好檢視一下爸爸的健康狀況,在亮起紅燈前及時找出問題,進而改善及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聯安健診數據中發現,男性在衝刺事業,健康狀況卻逐漸下滑。健診報告中常見的健康異常,包括脂肪肝、胃發炎、胃及 12 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血脂異常等,近八至九成,且多數受檢者都有腸道息肉,雖然多為良性,但仍顯示出腸道健康普遍不理想,因此目前台灣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 多為泌尿系統困擾針對 50 歲以上的熟齡爸爸,泌尿系統是另一個健康困擾。依據聯安男性受檢者統計發現,超過四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現象,滴滴答答的頻尿困擾,造成生活的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又因為攝護腺肥大解尿不順,尿液在膀胱長年濃縮結晶形成尿路結石, 一旦發作,疼痛感更讓許多熟齡爸爸不禁皺起眉頭。男性心血管、肝膽腸胃及泌尿系統的健康問題,其實可從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及工作壓力中找出致病根源。綜合整理出影響爸爸健康的「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及可能引發的疾病,一旦爸爸符合危險生活型態,就應多給予關注,時時提醒爸爸,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全家人的幸福,從改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開始,並定期安排完整的健康檢查,審視健康狀態。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與可能引發的疾病:抽菸:肺癌、胃炎、胃潰瘍、胃道流、大腸癌、胰臟癌喝酒:胃炎、胃漬瘍、胃食道流、脂肪肝、胰臟癌愛吃肉、不愛吃蔬果: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腸息肉、腸癌重口味飲食: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息肉、腸癌、胃炎、胃漬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喝咖啡加奶精:心血管疾病、尿路結石、脂肪肝常熬夜、應酬:胃漬瘍、肝功能異常、脂肪肝常加班、工作壓力大:胃漬瘍、痠痛問題、腎上腺皮脂分泌失衡有吃宵夜習慣:胃食道逆流、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水分攝取不足2000c.c:尿酸偏高、尿路結石、便秘、痔瘡不愛運動: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體能下降、便秘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4 醫療.婦產科
白帶分秘物變多,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鄭丞傑:當心子宮可能長了「這東西」
Q:這陣子白帶變得又多又濃,有時味道不好聞。我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雖然陰道的細菌、黴菌或滴蟲感染,症狀可能有白帶等分泌物濃稠增多,且部分有異味,但也同時併有搔癢、灼熱或疼痛感。若妳僅是白帶變得多又濃,且多發生於大姨媽報到時,則要警覺不只是私密處感染的問題。長向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常見有白帶增多和陰道異常排液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肌瘤會使子宮內膜的表面積增加,進而使內膜腺體的分泌量增多,導致患者出現白帶增多的症狀。一旦黏膜下肌瘤發生感染,就可能出現大量膿性白帶分泌;若黏膜下肌瘤不幸又潰瘍、出血或壞死,就可能產生大量的血性或膿血性的惡臭味陰道排液。Q:最近排尿完後一下子又想尿了,除了頻尿還會尿急,怎麼會這樣?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才會頻尿,但骨盆腔空間有限,一旦受到壓迫也可能出現頻尿症狀。而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之一,即是頻尿,當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對骨盆腔周圍器官產生壓迫,若恰巧突向膀胱生長,就會壓迫到膀胱。子宮肌瘤造成的頻尿,其實和子宮極度前傾或懷孕時小便次數增加的道理相同,均是膀胱受到壓迫。初期患者可能只覺得恥骨上方不舒服,但接下來就可能有頻尿或尿急等症狀。一般而言,清除肌瘤後,這些症狀能減輕甚至消除。當然,也有些女性是因子宮肌腺症所致的頻尿,因嚴重的肌腺症會使子宮變大,就常合併壓迫症狀,進而造成頻尿;還有些人的頻尿是間質性膀胱炎或是心理因素所致。總之,去醫院找婦產科醫師協助,找出頻尿主因就對了。Q:最近排尿困難,連「腰子(台)」都不舒服,怎麼會這樣呢?排尿困難有許多原因,而女性排尿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子宮肌瘤壓迫,通常壓迫到膀胱是出現頻尿或急尿症狀,但巨大的子宮肌瘤卻可能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出現排尿困難或尿滯留,嚴重可能造成腎臟水腫。此外,若排尿困難使得膀胱裝滿太多尿液,也可能出現溢漏性尿失禁。倘若不趕快解決就醫子宮肌瘤問題,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出門在外也可能發生漏尿的糗事啊!我門診就曾遇到一名38歲女性罹子宮肌瘤,長年飽受大量經血和重度貧血困擾,卻因長期不理會,結果肌瘤被「養」到25公分大,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導致腎臟和輸尿管水腫,持續惡化恐要洗腎。幸好這名女性後來願意接受海扶刀治療後,半年肌瘤體積消融60%,症狀改善許多,順利解決她的長年困擾。Q:最近不是便祕,就是得分多次排便才能排乾淨,怎麼會這樣呢?由於子宮位於膀胱和直腸之間,肌瘤往前方長會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而往後長就會壓迫直腸。特別是往子宮後壁和後方骨盆腔生長的肌瘤,因壓迫直腸而會引起肛門墜脹感、便祕或排便困難。然而,少數情況下肌瘤可能同時壓迫膀胱,使得排尿和排便困難同時出現。而且不只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患者也會因子宮變大,進而壓迫到大腸直腸而造成便祕。無論如何,只要解除子宮肌瘤或肌腺症問題,症狀都能獲得改善。Q:最近覺得外陰部腫脹不舒服,症狀又一直沒有消除,該去看醫生嗎?該去就醫檢查,以確定造成外陰部腫脹的主要因素。外陰部腫脹通常是受到感染或過敏所致,但在極少數的狀況下,可能是子宮肌瘤壓迫到骨盆腔淋巴管和靜脈血管,進而影響會陰部或下肢的淋巴和靜脈回流,才造成會陰部水腫或下肢水腫與靜脈曲張。(本文摘錄自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出版、鄭丞傑著《子宮危機解密》)
-
2023-08-04 醫療.腦部.神經
頭痛只能吃止痛藥嗎?喝咖啡止頭痛不能超過幾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做好預防更重要
不少人都有頭痛的經驗,有些人的頭痛是悶悶的,但有些人則是頭痛欲裂,有些人的頭痛到後來則是變成慢性頭痛,動不動就開始隱隱作痛,十分困擾,所幸大部分的疼痛跟壓力、睡眠、工作及作息不良有關,但仍有少部分的頭痛可能是腦腫瘤或是血管異常的症狀表現,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危及生命,看似同樣的頭痛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問題,不可掉以輕心。頭痛分原發性和次發性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表示,頭痛是一個症狀,由於大腦沒有疼痛感知神經,對疼痛並沒有直接的感覺,會感覺到頭部疼痛,主要是因為大腦週邊的腦膜、骨膜、腦血管、肌肉及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而不是由腦組織本身所發出疼痛知覺。頭痛的分類,依國際頭痛協會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找不出原因的「原發性頭痛」及找得出原因的「次發性頭痛」,治療方式還是以止痛藥為主。對付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常用的阿斯匹靈及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例如普拿疼)都能有效地消除症狀。至於次發性頭痛,則一定要檢查找出原因對症治療,但次發性頭痛在急性期時,仍要先給止痛藥予以緩解。 如何預防、降低頭痛頻率頭痛會是一個循環,如果不去中斷,就不會終止。所以對一些頭痛,只是服用止痛藥,還是不夠的,還要做到預防頭痛,即降低頭痛的頻率,因此預防性的概念及藥物的使用,在慢性頭痛的治療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所以,有慢性頭痛還是要就醫,很多人對慢性頭痛不以為意,但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慢性頭痛病患腦中多有白質變化,顯然長期頭痛對腦部是會有傷害的。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保暖:充足的睡眠,對頭痛的預防也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規律的運動對改善頭痛也有用,因為運動會維持穩定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還有當天氣候變化時,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可以戴帽子或圍巾避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收縮引發頭痛。比較會被忽略的是睡姿,姿勢不良會造成頸肩或是頭部肌肉一直處於一個緊繃的狀態,引發頭部疼痛,就要注意枕頭高度及床墊舒適性。有人頭痛時習慣喝咖啡降低頭痛,咖啡中的咖啡因確實可以止頭痛,但要適量,一天以不超過3杯為限,如果是義式濃縮咖啡,就以其小杯3杯為限,一般咖啡則以容量150~200c.c.。一旦喝過量,易有戒斷性成癮的問題。延伸閱讀:.怎樣的痛算偏頭痛?常見4種食物恐引發偏頭痛.頭痛別吃這些!醫認證「4類地雷食物」,起司、橘子、蛋糕都上榜.怎麼區別頭痛和偏頭痛?快速檢測3症狀: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8 醫療.消化系統
急性胰臟炎痛起來要人命!常見5危險因子,原因不明可能是壺腹癌或胰臟癌
42歲李先生愛喝酒,他自詡年輕力壯,喝再多也不怕,經常飲酒過量。某晚他突然感到噁心嘔吐並劇烈腹痛,猛烈襲來的疼痛感讓他招架不住,忍不住在地上打滾哀嚎,緊急就醫確診急性胰臟炎。有這次痛到快沒命的經驗,嚇得李先生決定戒酒。胰臟兼具內、外分泌功能胰臟位於上腹部的深處,在胃的後面、腰椎脊柱前方,屬於後腹膜器官。胰臟右側頭部與十二指腸相鄰接、左側尾部貼近於脾臟,是人體唯一同時具備「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內分泌是指製造出來的物質分泌到血液裡面而循環到全身。其中,分泌胰島素是胰臟最重要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素是體內調控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最重要的荷爾蒙,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濃度就會升高而導致糖尿病。 外分泌是指製造出來的物質經由胰管而到小腸。胰臟的外分泌功能也與健康息息相關,其外分泌組織每天約製造1公升的胰液,內含能夠分解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的消化酵素,經由胰管送至十二指腸,幫助食物由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利於消化吸收。一旦胰臟的外分泌功能出問題,就會造成消化不良、脂肪便、體重減輕等症狀。 急性胰臟炎痛起來要人命胰臟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胰臟平時是沈默器官,但當急性胰臟炎發作時,症狀多半又急又猛,讓人難以招架,會有劇烈上腹部疼痛強烈襲擊,疼痛感可能延伸至後背,伴隨噁心嘔吐、痛到冒冷汗或發燒的情形,嚴重者甚至會引發低血壓、腎衰竭、呼吸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胰臟炎是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分解所導致的炎症反應,造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類,最常見的兩大類原因是「膽道結石」以及「飲酒過量」。 1 膽道結石:胰管的下緣會與總膽管下緣會合,當總膽管結石或是膽結石掉落至總膽管,就可能會刺激胰管或影響胰管引流,而引發急性胰臟炎。2 飲酒過量:酒精代謝物會造成胰臟毒性,進而引發急性胰臟炎。3 血脂代謝異常:高血脂可能誘發急性胰臟炎,一旦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大於500mg/dL(正常值小於150mg/dL),便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可能是由於過量的脂肪酸傷害胰臟細胞,導致細胞壞死、胰臟發炎。4 腫瘤:胰臟或胰臟附近器官長腫瘤,造成胰管阻塞,誘發急性胰臟炎。5 其它原因:先天基因變異或某些藥物、病毒感染引發。 如何確診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的診斷主要是依據以下3點,包括:1. 症狀:急性胰臟炎有典型腹痛症狀,呈現急性上腹痛,伴隨噁心嘔吐或想吐的感覺;多數病人描述躺下會更痛,坐起來身體往前彎時,疼痛感比較緩和。2. 抽血檢查:抽血檢測「胰臟酵素」,即血中的澱粉酶、脂肪酶指數。正常的血清澱粉酶(Amylase)約為23~85U/L,血清脂肪酶(Lipase)約為0~180U/L,當這兩個數據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就高度支持急性胰臟炎的可能性。3. 影像檢查:大多數的病人在就醫時呈現上面兩個條件,就已能判斷為急性胰臟炎。若是擔心有其它病症之可能性,或病人發病到就醫已有一段時間,抽血檢查胰臟酵素指數已經開始下降導致難以確診,就需要影像檢查,可借助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進一步發現胰臟發炎的證據與表現。 多數患者藉由支持性療法可痊癒少數發炎嚴重有生命危險當確診為急性胰臟炎,就要立即展開治療,減緩其發炎反應。初期會採取支持性療法,給予大量點滴輸液,有助於改善發炎症狀。病人疼痛太厲害的話也會給予止痛藥物。臨床上發現,約三分之二的急性胰臟炎病人症狀都屬輕微,經由支持性療法再休息幾天就會逐步康復。 不過約有三分之一的急性胰臟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可能誘發強烈發炎反應,血液中發炎物質大量釋放,易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低血壓休克或急性心肺衰竭等多重器官衰竭。 除全身性的併發症之外,嚴重的胰臟發炎還可能造成胰臟局部壞死,形成壞死胰臟組織或液體堆積,可能進一步造成持續發炎、疼痛加劇及感染等併發症,甚至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當有這些併發症而病情藉由支持性療法無法改善時,必須進一步採取體內引流或是體外引流,並依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措施。 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臟炎,小心癌症作祟!急性胰臟炎若能找出病因還可鬆口氣,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不知原因的急性胰臟炎。曾有急性胰臟炎患者做了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也沒有查出明確原因, 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了早期十二指腸乳頭(壺腹)癌或是胰臟癌。「事出必有因」,特別是年紀大、無菸酒病史、也沒有膽道結石的急性胰臟炎患者更要注意,有少部分急性胰臟炎最後查出病因是胰臟或胰臟周邊腫瘤壓迫所造成。如果腫瘤很小,一般的影像檢查不見得能發現,很可能失去早期治療契機。對於病因不明的急性胰臟炎患者,可考慮加做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研究發現,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近3成在電腦斷層影像上難以發現,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可以揪出較小的腫瘤,即便是1公分左右的胰臟癌,90%以上都看得到,有較高的敏感度。 內視鏡超音波的設備有兩大類、三種:1. 細徑超音波探頭2. 扁型掃描內視鏡超音波3. 環狀掃描內視鏡超音波慢性胰臟炎又是怎麼回事?曾經得過急性胰臟炎,要小心發展為慢性胰臟炎後遺症。所謂的慢性胰臟炎指的是胰臟組織有慢性發炎合併正常胰臟組織喪失或纖維化等不可逆的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酒過量、多次急性胰臟炎發作,或是嚴重的急性胰臟炎之後的後遺症。 慢性胰臟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和體重減輕,且由於胰臟功能受損,內、外分泌功能不足,也可能有糖尿病或是脂肪便、營養不良等併發症,最終更可能導致胰臟癌。研究已證實,慢性胰臟炎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高,不可不慎。 臨床上診斷慢性胰臟炎最主要的方法為影像學檢查,包括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如果看到胰臟有鈣化點,或胰管不規則擴張,或者胰管內有結石等現象,就可判斷為慢性胰臟炎。慢性胰臟炎 長期抗戰當患者確診「慢性胰臟炎」,形同宣告病程進入長期抗戰。慢性胰臟炎病人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腹部疼痛,隨著病情加劇,疼痛程度及時間都會拉長,長期慢性腹痛需要長時間使用止痛藥,甚至需要用到嗎啡才能止痛,對患者來說痛苦不堪。 另外因為消化功能不良造成的脂肪便及體重減輕,也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必須給予口服酵素補充,幫助食物消化吸收,讓病人的體重能夠穩定回升。有些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則需要長期監控血糖並且用藥控制。 慢性胰臟炎以內科治療為主,然而有些病情嚴重的病患需要外科治療。例如以內科治療方式都無法獲得良好改善的嚴重疼痛;或病人因慢性胰臟炎造成膽管或十二指腸狹窄而引發黃疸或進食困難,就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胰臟怕菸酒 早日戒除為佳要免於慢性胰臟炎的危害,首重阻斷惡源!「胰臟怕菸酒」,酒精會造成胰臟發炎、抽菸則會使慢性胰臟炎病程加快,因此戒菸戒酒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找出是否還有其它原因,例如若是因血脂過高造成胰臟炎,就須好好控制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若有膽囊或膽管的結石則應去除結石,才能避免一再刺激胰臟導致發炎,也才是控制及改善病情的根本之道。疑惑解除補給站Q:胰臟炎發作時需要禁食嗎?A:以往認為急性胰臟炎時要嚴格禁食,讓胰臟好好休息,但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發現,進食可減少發生感染性併發症的機率,因此急性胰臟炎患者如果有胃口也吃得下,可早點開始進食以加快復原。當然若是急性胰臟炎症狀尚處嚴重而有噁心嘔吐、嚴重疼痛,或是需要進行影像檢查或內視鏡檢查治療因此需空腹時,仍需要暫時禁食。 Q:曾經得過急性胰臟炎,日常保養要注意什麼?A:除了少部份急性胰臟炎患者因為厲害的發炎反應誘發器官衰竭,或是胰臟部分壞死而留下嚴重後遺症,或演變為慢性胰臟炎,大部分病人治療後都可以痊癒、如常生活,沒有什麼特別禁忌。只要針對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妥善治療或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遠離菸酒,就可以保護胰臟,不必刻意進補或補充營養。 Q:媒體報導,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為詮釋戲中角色短時間內瘦身12公斤,卻因此罹患急性胰臟炎而住院治療。真的會這樣嗎?A:這位明星的急性胰臟炎是否確實因減重引起,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短時間內快速減重會導致膽汁的膽固醇濃度上升,激烈的節食會導致膽囊收縮減少,因而增加形成膽道結石的機會,而膽道結石正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主要危險因子。因此減重最好循序漸進,避免採用激烈手法。【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6期(2021-10-13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0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怎麼辦?慢性傷口怎處理?照護8QA
常會聽到某些糖尿病的病人因為傷口,引發嚴重的傷口潰爛、皮膚潰瘍,甚至需要截肢。為什麼糖尿病病人有傷口這麼嚴重?以下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患常見的8QA,作為糖友們處理傷口時的指南。Q1:糖尿病傷口多久才會癒合?糖尿病病人因為血糖高,傷口癒合較正常人慢,導致傷口該癒合卻沒有癒合。事實上,正常人癒合傷口約4-5天,糖尿病患傷口經過合適處置,沒有發生感染,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癒合,最遲不會超過兩星期。當傷口持續不癒合達到3週以上,此時醫師會定義這種難以癒合傷口為「慢性傷口」。一般來說,慢性傷口約有7~8成來自糖尿病病人,主因是高血糖的環境容易讓周邊傷口的血液循環不佳,會導致傷口上的細胞分裂較慢、生長因子分泌較少,讓傷口隨時間變小的速度減慢,傷口難以癒合,帶給糖尿病病人很大的麻煩。目前針對糖尿病傷口也有新藥,能夠以藥膏的形式協助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Q2:糖尿病傷口的處理原則?糖尿病友發現身體上有傷口時,一定要謹慎面對。【建議糖尿病病人對於傷口處理原則如下】:1.傷口寬度小於1公分,造成傷口的器械沒有生鏽,病人可以嘗試換藥治療,如果換藥2-3 天沒改善就需要就醫,由醫師來進行更妥善的治療。目前不建議糖尿病病人使用雙氧水或優碘對傷口進行消毒治療,最好使用醫師開立的軟膏為宜,以透氣的紗布包紮傷口為宜。 2.傷口寬度大於1公分,造成的器械有生鏽或感染的疑慮時,或者傷口出現紅腫、惡臭或化膿等異常問題時,建議由新陳代謝科或糖尿病主治醫師處理傷口。如果傷口經 2-3 週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醫師會評估血液循環的情況,持續換藥治療,或改用高壓氧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3.如果是特殊的傷口類型,例如:燒燙傷、動物咬傷、電擊傷口建議需要就醫治療,尤其是傷口周圍出現非紅潤的情況,傷口出現蒼白、變黃、發黒表示傷口組織發生缺氧或壞死的問題,請立刻就醫處置。糖尿病病人如果傷口癒合時間較長,除可能是感染的問題外,必須考慮病人可能合併有其他的慢性病、年齡較長、服用特定藥物或本身營養不良等問題,此時需要整合式的治療,才能有效對症治療。Q3:糖尿病患覺得傷口癢的原因是什麼?糖尿病病人容易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導致高血糖,其中約有30%糖尿病病人覺得皮膚本身較為乾燥,就容易覺得搔癢,又因為糖尿病病人傷口癒合較慢,更容易讓病人搔癢難耐。Q4:糖尿病傷口會感到疼痛嗎? 糖尿病病人除了皮膚出現異常外,血管、神經多半也會發生異常,更容易對傷口沒有感覺,有時病人受傷部位都已經出現明顯的腫痛瘀血,病人卻沒有太多的感覺。更糟糕的是:傷口也因為糖分高,就更容易讓細菌孳生,讓傷口受到重覆感染,惡化潰瀾,讓傷口變得更加難以癒合。Q5:如何避免糖尿病足部傷口導致截肢?此種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足部,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有「截肢」的風險,為避免此種情況,建議糖尿病病人可以這樣做:1.每天檢查足部一次,觀察足部是否有部位出現紅腫脹痛、破皮、水泡、膿包、雞眼、厚繭等皮膚異常。2.糖尿病病人可以穿著為糖尿病病人開發的機能襪或壓力襪,促進血液循環,但應每天換洗,破損時不可再穿。3.糖尿病病人需穿著完整包覆足部的鞋子,鞋子不可過硬,鞋子宜寬鬆,避免過度壓迫足部。4.腳步指甲不宜剪過短,腳部的雞眼或厚繭應泡水軟化,再以磨砂板處理。Q6:糖尿病傷口可以貼人工皮嗎? 為了讓傷口維持濕潤,糖尿病患可以適當使用人工皮或人工敷料,在撕除時較不會產生較大的疼痛感。同時對傷口照護、患者的日常活動都有正向協助,提升生活品質。Q7:糖尿病傷口就醫該看哪科? 糖尿病可以根據傷口情況,一般的小傷口可由平常就醫的主治醫師或新陳代謝科醫師,傷口如果經 2到3 週的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少數醫院甚至有傷口特別門診或傷口照護中心等,這些特殊醫療單位或整形外科對傷口處理較一般外科更為專業,較為複雜的傷口治療可由更專業的醫師處理。Q8: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該補充那些營養?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營養上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攝取足夠的熱量:需要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合成1克蛋白質需要0.9卡,一般除燒燙傷和大面積的傷口外,其餘單純性的傷口對熱量的需求並不大,但不可因為嚴格控制血糖而熱量攝取不足。2.慢性傷口的患者,每公斤體重需要1.25-1.5克蛋白質。老年人因有咀嚼困難的問題,不喜吃肉類,更容易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3.傷口癒合過程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更為重要,維生素A 常在深綠色和顏色鮮豔的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的水果,尤其在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和鳳梨中。抽菸會影響維生素C的攝取,糖尿病病人最好戒菸。【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7-18 醫療.骨科.復健
哺餵母乳好溫馨,肩頸痠痛不要來!
現在強調哺育母乳,新手媽媽也都好願意,但是如何避免餵母乳時,引起的肩肘手甚至腰背疼痛的問題。我的肩關節評估門診除了中高齡五十肩患者外,也常出現年輕的「新手媽媽」,特別是「哺餵母乳」的族群,常會因為肩頸手臂的僵硬及疼痛感,讓母乳哺餵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憑母愛硬咬牙撐過去。【許醫師貼心提醒】肩部疼痛問題好發在新手媽媽身上的加成原因有五:1.產後六個月鬆弛素持續作用,關節穩定度較一般人差2.清洗新生兒衣物,大量重覆晾收衣物等高舉過頭的動作,肩胛骨周邊肌群疲乏3.孕後及產後運動量下降,肱盂關節周邊肌力協調度差,造成肩部穩定度下降4.新手媽媽抱嬰兒容易緊張,持續聳肩而不自知以及最容易被忽略是5.「姿勢與動作不良」所造成的肌骨失衡。什麼!?坐著餵母奶,也是「低頭族」!?人人都知道低頭族不好,但在餵母奶時,也常常不知不覺中,成為低頭一族,只不過看的不是手機,而是比手機好看幾萬倍的小寶貝。新生兒平均兩個小時就要喝一次奶,吸吮能力又差,常常一吸就是四五十分鐘,計算下來,一整天五、六個小時處於「低頭」的的姿勢;當頸椎往前擺位時,頸、肩、背的壓力與正常狀況是耳垂、斜方肌稜線成一直線時(0度)相比,多了將近27公斤的承重,大幅增加頸部負擔,長此以往便會造成頸椎壓迫,嚴重時會連手臂、手指都產生麻木感。除了頸椎承受壓力增加以外,環抱嬰兒會讓胸大肌用力緊繃,若是加上斜方肌及菱狀肌無力,則會產生肩胛骨翹起、上背看起來往後突出的「圓肩」姿位。當頭前位加上圓肩,會造成頸背部不平衡,久而久之,頸屈肌及「前鋸肌」、「下斜方肌」會因不常使用而失用型萎縮,而背部的「上斜方肌」、「提肩胛肌」及前胸的「胸大肌」、「胸鎖乳突肌」則持續處於緊繃狀態,稱之為「上交叉症候群」(圖二),順帶一提,這也是許多產後媽媽,認為自己體重跟產前一樣,但肚子怎麼都瘦不下來的原因之一,因為那並不是胖,而是前後肌力不協調導致沒能站好。新手媽媽長期動作不良,久了會造成「肩夾擠症候群」此外,媽媽們在處理嬰幼兒事務時,常會反覆舉手過肩動作(如晾曬衣物),以及緊張快速動作(如抱住扭動小孩),容易因為三角肌與棘上肌發力時間配合不佳,造成肱骨大凸隆撞擊肩峰,當肌肉運動協調性變差,易造成棘上肌肌腱炎,久了會造成「肩夾擠症候群」。「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佔了肩膀疼痛的 44〜65%,是因為走在肩峰下空間(肱骨、肩峰、鎖骨及喙突圍住的空間,圖三)下的軟組織受擠壓而發炎。「夾擠症候群」很容易與「五十肩」搞混,因為同樣具有「活動疼痛」及「角度受限」的臨床表現;在鑑別診斷時,醫師會將患者的的手略為抬起,若是疼痛範圍只落在60~120度與170~180度之間,則為夾擠症候群的「肱盂關節疼痛弧」典型表徵。運動拉筋加科技,輕鬆育兒復健科有妙招對新手媽媽而言,「親餵」是最甜蜜的負荷,也最難以取代的責任,親餵只有媽媽能夠提供,除了讓寶貝「規律作息」,讓媽媽不會無時無刻掛奶,並確認其喝到高脂肪的後奶,增加飽足感以降低頻繁餵奶,以及家人間互助外,復健科也有妙招能協助媽媽們身體舒適:一、端正姿勢是王道,先止血再復活因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首重調整姿勢,除了以「躺餵」取代「坐著餵」也能降低「低頭」及「圓肩」所帶來的肌肉疲勞,提醒自己「縮下巴」更是能校正頭前位的簡易良方:二、適度放鬆不緊繃,有效放鬆不痠痛新手媽媽通常「沒有時間」以及「沒有精力」照顧自己,可以運用復健醫學中的「聲、光、熱、電、力」等非侵入式的高科技儀器做協助,如其中「電療」是復健科常用的治療儀器,常見的有:1.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止痛)2.中頻干擾波IFC(深層止痛)3.電刺激ES(防止肌肉萎縮)4.功能性電刺激FES(動作訓練、防止肌肉萎縮)另外尚可使用超音波做深層熱療,或是牽引治療放鬆肌肉群等,都是醫學證實能夠幫助媽媽改善症狀的治療方式;若是一時間抽不出時間到復健科,亦可居家利用道具放鬆緊繃的肌肉群(圖六、圖七):三、增加肌肉,治標更要治本除了端正姿勢、拉筋放鬆外,積極增加肌肉力量與質量,以提高身體的負荷強度,才是真正治本又治標的作法,忙著育兒出不了門的媽媽,可以居家肌力訓練(圖八、圖九):復健醫學協助母親,有心又有力復健醫學著重在強化及恢復身體機能,以完成日常所需;透過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以及對於肌肉、骨骼、韌帶、神經系統掌握的專科訓練,替患者規劃最合宜的生活品質提升計劃,讓疲勞的幼兒照顧者以健康的功能創造最大的效能與價值,幫助患者達到其最佳化的親職目標。點我觀看:原文 台灣復健學會成立IG囉!為了推廣至更多用戶,提升社會對復健醫學的認識與瞭解,也可以經由我們分享的正確知識資訊來安心閱讀!歡迎追蹤並且關注我們❤️🏥👉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16 醫療.消化系統
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可以吃什麼?胃痙攣症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胃痙攣是什麼?胃也會抽筋?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指的是胃部不適的症狀表現而非一種疾病。造成胃痙攣的原因眾多,有可能是胃發炎、胃潰瘍、日常飲食、心因性壓力甚至癌症等,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天。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胃是消化器官,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焦慮便可能出現胃痙攣症狀,不可不慎。胃痙攣俗稱胃抽筋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Gastrospasm)不是疾病而是形容臨床症狀或感覺的通用術語。胃痙攣是指在腹腔發生鋒利、間歇性收縮或疼痛不適的感覺,之所以胃部會有如「抽筋」般的感覺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刺激,造成腹腔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蓄。 不少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速,都有胃部疼痛的情況,由於精神情緒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總覺得胃痛忍一下或吃胃乳、胃藥就好。不過,有時候以為自己是胃痛,其實是胃痙攣引起的疼痛感。胃痙攣原因胃痙攣可能的原因眾多,任何腹腔器官問題或疾病,都可能有胃絞痛的狀況發生,甚至有些靠近腹腔但腹腔外器官的問題,也可能出現胃絞痛,如肺部下葉、腎臟、膀胱、子宮或卵巢等疾病。所以胃痙攣發作,不一定表示是胃的問題、消化道疾病。胃痙攣常見原因,可歸類於以下幾種:1.飲食不當生冷、油膩、酸辣食物都可能刺激胃部,造成胃部絞痛。不規律飲食、暴飲暴食,也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發炎,以至於胃黏膜對疼痛忍受度降低,更容易發生胃痙攣。2.菸酒刺激長期抽菸會降低胃腸血流和前列腺素生成,導致腸胃道分泌粘液能力減弱,胃部保護力變差,只要稍微酸辣食物刺激,便導致劇烈疼痛;過度飲酒也會影響腸胃道分泌。3.藥物影響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治療肺氣腫的氣管擴張藥物等,可能影響腸胃道蠕動,由於胃排空能力減弱,容易造成胃部發炎,以及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止痛藥物之患者,容易破壞胃黏膜,胃痙攣發生機率便有可能提升。4.婦科疾病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症、經痛、卵巢囊腫、骨盆腔發炎、泌尿道感染等,也可能誘發胃痙攣。5.情緒壓力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容易引起胃部收縮,嚴重者便會引起胃痙攣。6.肝膽腸胃疾病腸胃炎、胃發炎、胃潰瘍、腸躁症、便秘、闌尾炎、腸阻塞、大腸癌、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膽結石、膽囊炎、胰臟炎等,都有可能引起胃部收縮、出現疼痛。胃痙攣症狀胃痙攣痛起來是一陣陣地疼痛,可能發生局部疼痛(如下腹部、或上腹部胃的位置)或整個腹部疼痛,並時常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病因,胃痙攣可能伴隨其它症狀,主要可區分為消化道症狀、非消化道症狀兩大類: .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打嗝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放屁、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腸臑動增加等。.非消化道症狀發燒及冷顫、類似感冒症狀、不尋常陰道出血、不尋常陰道分泌物或月經過期等。 胃痙攣多久會好?怎麼緩解疼痛?根據引起胃痙攣的病因不同,疼痛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甚至數天不等,如女性生理期,胃痙攣便可能持續數天。如果連續或週期性發生胃痙攣,則可能與大腸癌相關,建議至腸胃科進行檢查。如果胃痙攣伴隨下列症狀,可能危及生命,需緊急就醫:黑便或血便、呼吸困難、頭暈、意識改變、嗜睡虛弱、發高燒、吐鮮血或咖啡色物質、皮膚及眼白變黃(黃疸)、腹部有搏動性腫塊、嚴重腹痛或腹脹等。由於胃痙攣多為急發性劇烈疼痛,多半民眾會選擇掛急診,急診醫師多會先施打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以放鬆平滑肌舒緩症狀,並讓其臥床休息或局部熱敷,再建議至腸胃科門診進一步檢查,有需要時,腸胃科醫師會建議「胃鏡檢查」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病因。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讓胃休息,不要進食並喝溫開水,若疼痛程度尚可忍耐,在家可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高晧宇也表示,胃痙攣有兩個方法可以緩解疼痛:.側臥、熱敷:整個人縮起來側臥,並在疼痛處熱敷。.按壓穴道:按壓位在膝蓋外側上緣兩寸(三橫指)的梁丘穴。胃痙攣發作時,建議先側躺並熱敷腹部,放鬆身體有助緩減疼痛感。胃痙攣可以吃什麼?情緒放鬆降低發作頻率調整飲食習慣,有助降低胃痙攣發生率。刺激性食物如過酸、辛辣、油膩、冰冷、精緻糕點等食物要避免,以及糯米類如湯圓、粽子、飯糰等,因不易消化會在胃中長時間停留,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建議酌量食用。以下提供減少胃痙攣發生的三種方法:1.調整飲食選擇簡單、好消化食物如蔬果類,料理方式採取清蒸汆燙,不油炸、避免大量醬料之料理。高晧宇醫師建議,胃痙攣患者平時可多吃秋葵、生薑、山藥養胃,以及細嚼慢嚥,每一口飯建議咀嚼15至20下,吃飽飯後先走10至15分鐘,有助減少胃痙攣發作。胃痙攣患者避免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可降低胃痙攣發生頻率。2.情緒放鬆減輕壓力來源,不加班、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緊繃。戶外踏青、健行都是抒壓的好方式,心情放鬆、戒菸、戒酒,維持生活好習慣便能降低胃痙攣發作頻率。3.藥物、補品謹慎使用藥物、補品別亂吃。如果有長期服用止痛藥需求,最好諮詢腸胃科醫師,甚至安排胃鏡檢查。胃痙攣2大QAQ、胃痙攣,可以吃止痛藥緩解嗎?A:《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解釋,胃痙攣發作時,不建議吃止痛藥。若有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服用止痛藥更傷胃。建議側躺休息、局部熱敷、就醫治療才有效。 Q、吃辣會吃到胃痙攣?A: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部黏膜,甚至造成胃黏膜受傷。當食物或胃酸刺激傷口,會造成胃部收縮引起胃痙攣。參考資料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胃也會抽筋?胃痙攣讓你劇痛 2方法緊急緩解 延伸閱讀:.便秘按肚子!中醫教你按「14個護腸胃穴道」緩解不適、改善脾胃功能.「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胃食道逆流、腸躁症...7種「常見腸胃道問題NG食物」大公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4 醫療.皮膚
夏季別拍死「隱翅蟲」,預防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可用這5招!
本文摘要:夏季是隱翅蟲出沒的季節,但日常打死隱翅蟲可能引起皮膚發炎。隱翅蟲喜歡濕地和陰暗潮濕的地方,且具有趨光性,尤其在午後的雨後郊區和夜晚容易出現在住家附近。隱翅蟲被打死後,體內的毒體液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接觸皮膚後可能引起水泡、紅腫、潰爛和劇烈的灼燒感。然而,在農業上,隱翅蟲被用作防治害蟲的益蟲。如果發生隱翅蟲皮膚炎,應立即以肥皂和大量清水洗淨,並冰敷止痛。嚴重情況醫師會使用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並遵循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預防隱翅蟲可採取關好紗門紗窗、使用捕蚊燈、檢查床鋪和使用蚊帳等措施。隱翅蟲式農業上的益蟲,但日常打死隱翅蟲恐引起嚴重的皮膚發炎夏季為隱翅蟲出沒的季節,隱翅蟲喜好棲息於濕地、水溝、雜草叢、水田與樹林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趨光性,尤其是午後的雨後郊區,夜晚時會出現於住家附近。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當拍死或彈死隱翅蟲,隱翅蟲體內毒體液噴濺而出,身上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Pederin),1至15秒鐘就會出現小水泡、紅腫、潰爛,並產生劇烈灼燒感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者皮膚潰爛起水泡,有時還會讓皮膚焦痂、傷口潰爛,引發「隱翅蟲皮膚炎」。但在農業上,農業局指出國內有多篇報告指出隱翅蟲用於防治害蟲的案例,其中「黃角小黑隱翅蟲」之成蟲及幼蟲皆可捕食農業害蟲「神澤氏葉蟎」,且捕食效率佳;另「紅胸隱翅蟲」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蝨、薊馬、捲葉蟲和螟蛾及雙翅類等20多種作物害蟲,可抑制農業害蟲的族群數量,為有益昆蟲。隱翅蟲皮膚炎要如何緊急處理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醫邱健群說,隱翅蟲皮膚炎主因是隱翅蟲被壓死後,蟲液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接觸到皮膚,產生劇烈灼燒疼痛感,且出現大片不規則或帶狀紅疹,嚴重者可能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等,此時必須依靠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來緩和不適,一般7到10天即可康復。民眾不小心接觸到蟲液,要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洗淨,皮膚紅腫可以冰敷止痛。若皮膚已開始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切勿自行上藥或搔抓,以免將水泡抓破,發生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需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以免讓皮膚上的「災情」持續擴大。【貼心提醒】5招可預防隱翅蟲:1.若在居家或社區環境發現隱翅蟲,請勿用手拍打或捕捉,可用紙或扇子將它驅趕。2.關好紗門紗窗,防止成蟲飛入室內3.隱翅蟲活動高峰期使用捕蚊燈,加以誘捕並撲滅。4.因隱翅蟲具有趨光性,民眾夜晚就寢前,先檢查床鋪是否有隱翅蟲。5.居家附近有隱翅蟲出沒時,建議就寢時也盡量不要開燈,並使用蚊帳。【原始資料為2011/07/24元氣周報 2023/07/13重新增補】
-
2023-07-14 醫療.眼部
40歲注意!白內障年輕化嚴重恐失明 營養師授「6類食物+4撇步」可預防
現代人天天都在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紫外線,眼睛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摧殘,老年白內障失明的風險越來越嚴重。在以前白內障患者的平均年齡約65歲,但近年來白內障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大概40歲左右就會有視力模糊、畏光等症狀出現。所以,不要以為白內障年紀大才會得到,就不認真預防。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提醒,預防白內障要從飲食跟生活做起,多吃含有6種營養素的食物,及出門戴墨鏡...4生活習慣,能有效預防白內障。白內障對生活有什麼影響?老年性白內障是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眼球內部的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以致於逐漸混濁不透明,導致視力慢慢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銀髮族最常見的疾病。高敏敏提醒,在老年人族群,白內障最容易引發失明。早期白內障發生是不會有任何感覺,也因為不會有疼痛感,很容易被忽略。白內障初期的時候看任何東西,會感覺上面都有一層白白霧霧的感覺,建議不要等到這時候才到眼科檢查。延緩白內障的6種營養素食物 想預防白內障,必須從飲食跟生活做起。想要預防或是延緩白內障飲食要注意抗氧化,以下6種營養素有助保護眼睛,延緩白內障發生。.Omega-3:Omega-3是對眼睛很好的脂肪酸來源,研究發現,攝取適量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白內障的發生。→可以吃:魚油、深海魚.花青素:花青素能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緩白內障。→可以吃:可以吃:藍莓、桑椹、草莓.維生素E:維生素E能幫助抗氧化、消炎。→可以吃:堅果、植物油.硒:硒在水晶體中能對抗氧化壓力。→可以吃:牡蠣、蛤蠣、蝦.維生素C:維生素C能降低未來老化所導致的白內障風險。→可以吃:芭樂、奇異果.葉黃素+玉米黃素:葉黃素跟玉米黃素可吸收藍光,減少眼睛氧化壓力、抗發炎反應。→可以吃:玉米、菠菜、南瓜延緩白內障的4種護眼好習慣除了從飲食下手保護眼睛,平常生活也可以多一些保養、保護,讓眼睛不受傷害。1.出門佩戴墨鏡、遮陽帽:多一個墨鏡、遮陽帽的配件,能有效減少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2.禁菸:「不抽菸」能降低水晶體核硬化和白內障風險。3.定期眼科檢查:年紀6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年檢查,若有白內障問題也能提早發現及治療。4.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會使白內障提早發生,也會使白內障加深其嚴重度,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好血糖、血壓。平時除了食物均衡攝取外,高敏敏提醒,記得「用眼50分鐘最好休息10分鐘」,也要避免在暗處使用手機,螢幕亮度也可以適度調整暗一些,眼睛才不會有視覺疲勞。看完以上延緩白內障的6種營養素食物及4種護眼好習慣,你知道要怎麼好好愛護眼睛了吧。眼睛是靈魂之窗,請好好善待及保護它,才能陪你一起健康的變老。延伸閱讀:.白內障、老花眼年輕化! 吃「葉黃素護眼」都補對了嗎?多吃14種蔬果補充.血糖控制差,眼部病變恐失明!3徵兆立即就醫.深綠色蔬菜護眼又養骨!還有利抗癌、抗發炎,好處不只這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
你喜歡吃辣嗎?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習慣、無辣不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尤其是在酷熱的夏天,許多人會因為太熱而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這時「吃辣」可以促進食欲、開胃下飯,還可以預防中暑。到底吃辣對身體健康是有益還是有害?一起來看看辣椒的好處與壞處。辣椒的營養價值辣椒是一種營養極為豐富的蔬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及食用價值,紅辣椒富含辣椒紅素、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A、胡蘿蔔素、硒元素、維生素B群,檸檬酸、菸酸、鉀、纖維鐵、鎂等。且紅辣椒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蔬菜當中最高的,100公克辣椒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144毫克,是番茄的10倍,且辣椒中的胡蘿蔔素含量也是一般蔬菜的2~4倍,僅比胡蘿蔔低一些,是一種非常好的防癌食品。辣椒的辣度怎麼判斷?辣椒含有豐富營養素,辛辣來源是「辣椒素」,全世界有不同的辣椒品種,包含台灣栽種的青、紅辣椒辣度不盡相同。而「史高維爾指標」是目前世界上用以衡量辛辣程的方法,測量出的辣度則以「史高維爾辛辣單位」(Scoville Heat Unit,簡稱SHU),數值愈高表示愈辣。測量辣椒內的辣椒素含量指標,測量方法是將一單位的被測物溶解到糖水中,再交給品評員品評,逐步地增加糖水量,直到辣味再也沒有辦法被嚐出,而這時糖水量的總和就是被測物的史高維爾辣度單位。但在台灣則有不同的方式計算辣度。辣椒對身體的7種好處根據世界日報報導,適量吃辣有益身體健康。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及植化素,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改善血管疾病、和抗癌的效用。吃辣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有4種人應避免吃辣,容易上火的體質、胃潰瘍、咽喉發炎、皮膚炎,恐對身體造成負擔及不好的後果。以下是辣椒的7大益處:1.促進血液循環:吃辣時辣椒的辣椒素會刺激你的神經增加血液流動。1993年「美國生理學期刊」發表一項老鼠研究曾獲證明,顯示辣椒促進血液循環,可能有助高血壓患者。2.有助防癌:研究顯示辣椒素也具防癌作用。研究員證明辣椒素阻止攝護腺腫瘤生長,可能有助預防攝護腺癌。「抗癌研究」期刊1997年報導,科學家讓倉鼠吃菸草以助長肺癌,然後一群倉鼠也吃辣椒素,另一群倉鼠則吃安慰劑。結果吃辣椒素的倉鼠,肺部腫瘤長較少,顯示辣椒可能也有助預防肺癌。3.降低膽固醇:辣椒能改善心臟和循環系統健康的另一方式,是調節膽固醇水平。「歐洲營養學期刊」2013年刊登的研究顯示,在吃高膽固醇飲食的倉鼠身上,辣椒素能降低膽固醇,改善脂蛋白。辣椒素具有減少膽固醇吸收的作用,讓過多膽固醇從體內排除。這顯示對於保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辣椒可能有其功用。4.改善消化:在傳統醫學,辛辣香料被當作消化刺激物使用,以治療消化疾病。2010年「應用生理學、營養學與代謝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審視辣椒素對腸胃抗氧化酵素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辣椒素改善這些抗氧化酵素的功能,證明辣椒素可促進消化,保護腸胃。5.排毒:辣椒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的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能幫助排掉身體的自由基,達到排毒功效。6.使人心情愉快:根據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辣椒素能激發人體口腔內的「疼痛感受器」,繼而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使大腦分泌出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緩和辣味帶給人的刺激,而且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使心情愉悅。7.長壽:辛辣食物可能與長壽有關,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每隔一、兩天就吃辣的人,提早死於癌症、心臟病或呼吸問題的風險,低於很少吃辣的人。辣椒對身體的3種壞處1.肚子痛、腹瀉:讓辣椒具有刺激性和灼熱感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會對胃壁或腸道造成刺激,此時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潛在傷害,便會加速蠕動把辣椒素排出,因此會導致肚子痛腹瀉。2.心血管疾病:通常辣的食物都偏比較重口味,吃得太鹹時會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連帶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動脈硬化、中風等。3.影響認知:一項刊登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發現,辛辣飲食可能影響認知功能,辣椒對年長者的認知有不良的影響。不過該研究是第一項針對辣椒攝取量與認知功能之間關聯的長期性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3方法教你怎麽樣吃辣不傷身體1.不要空腹吃辣最好不要空腹或第一口就吃辣,讓空腹的腸道黏膜直接接觸辛辣,不僅會產生灼熱感,也會增加胃液分泌造成不適。如果已經胃潰瘍或胃發炎就該少吃辣,其它像是生大蒜、生洋蔥等辛辣食物,都已證實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2.吃完腸胃不適,表示過量請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有選擇性地吃辣,若吃完發現自己腸胃不適、便秘等,就代表吃過量。吃太多辣會造成神經末梢感覺麻痺,以後會愈吃愈辣、無辣不歡,長期吃辣的人,較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且吃辣過量會產生「熱」,導致便秘、皮膚搔癢。3.多喝水吃辣時建議搭配水、牛奶、酸梅湯等,除了可以緩解舌頭麻辣的感覺,還可以清除辣椒殘留在口中的異味。適量吃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可抗癌、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改善血管疾病,不過吃之前還是要評估自身體質是否適合吃辣,否則對身體造成負擔。延伸閱讀:.吃拉麵「辣到腹痛送醫」! 醫:吃辣好處多,但這4種人應避免吃辣.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3 醫療.皮膚
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6招改善方式有助消除毛囊炎、去痘痘及減少出油
頭皮癢、頭皮長痘痘、易出油,你知道這是輕型毛囊炎嗎?如果頭皮長痘痘時,擠壓頭皮痘痘會嚴重導致頭皮毛囊發炎嗎?明明沖洗的超乾淨為什麼頭皮皮脂總會過度出油分泌?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頭皮長痘痘與毛囊發炎發生機率?你知道生成頭皮痘痘主因,全是因為頭皮皮脂腺受到遺傳雄性賀爾蒙以及生活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皮脂腺增大,造成頭皮變油、頭皮皮脂腺分泌物過多,同時造成『頭皮癢』、『頭皮出油』、『毛囊阻塞』、『頭皮長痘痘』、『頭皮毛囊炎反覆發作』並增加『痘痘增長』機率的危機嗎?事後發現頭皮長痘痘掉髮機率陸續發生嗎?我們頭皮上皮膚有超出100,000的皮脂腺條,假如平時沒有做到完整清潔步驟,非常大有機會將頭皮痘痘,導致為更加嚴重的頭皮毛囊炎困擾。先別沮喪,想一想,你是否做好了頭皮去角質和頭皮護理的完整清潔步驟呢?這篇文章,告訴你快速『消除頭皮痘痘』同時『減少頭皮皮脂出油』和『預防毛囊發炎』的有效辦法,快速恢復清爽頭髮不黏膩的蓬鬆舒涼感,讓你頭皮輕鬆擁有清新、柔軟、滑順不油膩、不留痘。為什麼頭部皮膚會長痘痘?一般來說,頭皮涵蓋許多「皮脂腺」,是人體頭皮毛孔最高密度區域,而皮脂腺的分泌作用,是皮脂腺及汗腺混和同時分泌出的皮脂(Sebum),這些皮脂功效主要是來保護角質層,維持皮膚油脂平衡作用。當頭皮無法正常代謝,毛孔過量分泌皮脂,加上陳年老廢角質累積、外部環境殘留的刺激因子與髒污灰塵,都是造成不健康的殘留,導致頭皮孳生汙垢、細菌的適應環境,產生痘痘孳生的情況,因此發生頭皮痘痘生成,然而這些頭部痘痘正屬於輕型頭皮毛囊炎狀態。頭皮長痘痘原因是為什麼?基本上,清洗頭皮皮脂油脂以及做好頭皮護理後,仍然有機會長出頭皮痘痘,這些導致頭皮長痘痘的起因其實非常多,例如工作、家庭、生活間壓力和焦慮,以及過度清洗頭皮上的油脂髒污,另外過度食用含有高糖/葡萄糖(Glycemic Index)的食物也會激發頭皮痘痘增生的機會,下方可檢視自身,是否容易養出頭皮痘痘的習慣,可參考頭皮痘痘原因 1. 「頭皮清潔不當」我們頭皮上的毛孔,有10萬多個毛囊,每一刻都持續將形成的皮脂,轉送到頭皮表面,而讓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因此,很多人會使用含有「皂鹼類」,這類強力去除油的方式清洗頭皮髒污與油脂,每當過於清潔、去除油脂時,將會直接影響皮脂分泌異常,導致頭皮清潔不當受到刺激感,間接造成頭皮微生物菌群、菌叢生態失衡不穩定,同時沖洗不當清潔不夠完善時,都是容易讓頭皮癢、長出頭皮痘痘和頭皮屑的機會。頭皮痘痘原因 2.「賀爾蒙失衡」「壓力痘」是促成主因,年紀增長扛的責任、外加環境刺激、日夜不規律、日常工作、家庭壓力的生活,更是反覆堆疊,不斷刺激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這些壓力都會造成身體處在破壞賀爾蒙的模式,這是讓生理內分泌失衡、免疫力降低,心理更加難以復原的狀態,不但導致頭皮有掉髮可能,同時也正侵蝕內外免疫力,壓力、焦慮感不穩定飲食若過於辛辣刺激性也容易讓毛囊產生過於負擔,毛囊口一但遭破壞、更是提升毛囊炎增長的發炎機會。如果經常壓抑忍耐多種情緒,心理壓力負擔過重,容易讓身體內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增多,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滑、身體容易痠痛。焦慮反射頭皮癢、紅腫、以及頭皮痘痘的訊號,表達免疫力已開始有損壞的情況。除了頭皮容易長痘痘、免疫力失衡、自律神經失衡、同時造成新陳代謝不穩定、心血管問題,臉部皮膚更容易出油、粗糙、暗沉。頭皮痘痘原因 3. 「皮脂分泌過量油脂」當皮脂大量從皮脂腺分泌時,可以和汗水混合形成皮脂保護膜,防止皮膚表面水分過度蒸發,滋潤皮膚,倘若分泌過量無法疏通時,容易讓毛囊口堵塞,間接引起毛囊發炎的機會。屬於油性皮膚或混和偏油性皮膚,可以明顯感受到頭皮及臉上T字部位經常易出油,若沒有使用頭皮去角質產品或頭皮控油品項,以及時常不清洗頭皮,都會促使頭皮分泌太多油脂,間接導致堵塞頭皮毛囊口,同時混和頭皮端的老廢角質累積,此刻就是導致頭皮長出痘痘(痤瘡)的困擾。頭皮痘痘原因 4.「長期堆積體內毒素」GI 值(Glycemic Index),指的是升糖指數,GI 值較高的食材,是作容易促使人體快速吸收的糖份生成指數,它容易導致體內血糖迅速上升,此時胰島素會開始快速分泌,將人體血液裡的葡萄糖分(Glucose)滲透到細胞,讓血液降低血糖值濃度。許多外食者,因許多外食材選擇多樣化,對於菜單選項與調味的掌握容易匱乏,許多日常可見的食物,都是造成體內堆積毒素,假如經常攝取過度過量偏高 GI 的食材、飲品,都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引發一連串的角化異常,造成堵塞毛囊,刺激雄激素增生、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一旦油脂分泌過於充足,就會導致容易讓臉部長痘痘、頭皮長痘痘、背部長痘痘的長期負擔。下方提供減少攝取才食,可預防高 GI 值食物種類。1.高糖食材(果汁、甜品、餅乾、澱粉鬆餅、麵包、芒果、哈密瓜、西瓜、葡萄乾)2.高鹽分食材(加工香腸、培根、麻辛辣類)3.高油炸食材(炸物、花生果醬、加工奶油)4.乳製品食材(生乳牛乳、起司片、冰品)另外,常見攝取奶類容易生長頭皮屑、頭皮癢的困擾,長期累積會讓頭部痘痘增生機會大增,另,常滑 3C 產品導致熬夜或喜愛吃消夜炸物,都是會提高造成頭皮長痘痘原因。如何改善不正確方法|消除頭皮痘痘關鍵頭皮的皮脂腺分泌非常充沛,這正是頭皮上毛囊炎最喜歡聚集的部位,然而,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毛囊炎(Folliculitis),顧名思義,就是因微生物、菌種、細菌滲入至毛囊內,所造成的毛囊發炎或長出痘痘的關連。當中細菌就是特別常見可直接引發的起因,多種皮脂分泌較多,更容易引發毛囊發炎的部位,例如:頭皮、臉雙頰、上臂肩膀、前胸口、後背部。不過,許多感染的毛囊發炎是可以自癒調節,若不斷重複嚴重的發炎,就必須直接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另外,許多導致毛囊發炎的日常習慣,立即調整可以預防避免頭皮痘痘、頭皮毛囊炎的生長,可立即調整預防細菌滋生的常見習慣類別:・改善頭皮毛囊炎1.「清潔/更換」:枕頭套、床單、日常衣物、洗臉巾、安全帽內襯,一旦未定期清洗或更換,都是有助塵蟎、細菌在頭皮滋生。・改善頭皮毛囊炎2.-「消毒器具」:除毛工具、擠粉刺工具、無清潔指甲直接擠壓腫脹顆粒的毛囊,都是容易感染頭皮毛囊炎、頭皮痘痘的機會。・改善頭皮毛囊炎3.-「頭皮去角質」:改用溫和親膚成分(杏仁酸、果酸),透過更適合頭皮去角質的產品,幫助頭皮肌膚調理,溫和代謝髒污油脂,記得不要過度用力摩擦刺激頭皮肌膚,這會導致痘痘復原期。頭皮長痘痘該怎麼消?6個頭皮毛囊炎消除關鍵首先,抗痘需要先了解,頭皮長痘痘的原因與種類,當頭皮代謝力下滑時,容易讓毛孔阻塞,如果沒有適時幫忙頭皮去角質,將造成累積油脂髒污,而導致發炎變成頭皮長痘痘(輕型毛囊炎)的困擾,假如沒有即早改善,讓更多細菌孳生,更容易變成嚴重型頭皮毛囊炎,使用藥物治療頭皮之前,可以先從下列5種消除頭皮痘痘(毛囊炎)方法提前預防1.暫停潤髮護髮-零負擔潔淨市面潤髮居多,多數內含成分有容易刺激頭皮堵塞增加負擔的成分,如薄荷醇、人工香料(芳香)、矽靈(Dimethicone),如果頭皮有痘痘增生、頭皮癢、頭皮毛囊炎,非常建議暫停使用容易造成頭皮負擔的成分,因為導致反覆阻塞毛孔、嚴重的頭皮痘痘甚至轉為重度毛囊炎的機率也會大增。點我看控油去痘:杏仁酸控油調理洗髮精介紹。2.換帽子內襯-保持乾淨無論是哪一種類帽子(遮陽帽、安全帽、漁夫帽、老帽),都會暗藏超多黴菌、細菌、油脂與髒汙,假如沒有固定清洗習慣,建議要讓帽子們放置於可保持乾燥的位置,這樣可提前預防細菌殘留於頭皮孳生,減少頭部長出痘痘與毛囊炎的機會。3.避免刺激成分-穩定頭皮健康基本上,會建議查看目前正使用的洗髮精成分,以及接下來預計購入的洗髮精成分,請盡量避開易刺激性成分來保護頭皮健康:・定香劑、香精(DINP、DEHP、Phthalates):多數人希望自身頭皮,可含更吸引且親近香氛氣味於頭部,廠商也因成本考量添加人工香精、定香劑來調香,不過,無法親膚、不夠溫和的成分都會刺激頭皮肌膚變得更加脆弱不適,甚至讓頭皮變得更加敏感。・石化介面活性劑(SLS): 經常用於地板清潔除菌劑,為過度清潔成分,容易使得皮脂腺分泌出更多皮脂油脂保護皮膚,促使頭皮油脂無法穩定平衡。・防腐劑(MI/ MCI, Parabens):這類成分會刺激頭皮健康,已陸續遭到歐盟關注,目前有許多國家已經禁用,想要避免致癌風險的頭皮建議避免。4.頭部流汗-溫柔洗頭高溫盛夏,秋冬包覆穿著,無論四季都會悶熱、流出汗水,汗是透過(鹽份、水份、電解質)合併組合而成,假如混和頭部分泌的油脂將會形成油脂的汙垢,堆積後容易阻塞毛孔,一律流汗後,必須以清水清洗頭皮,就算沒有使用任何洗髮精也可以幫忙帶走髒汙,減少頭皮油膩不適,成功降低頭皮長痘痘的機率很大。5.慎選食材-控管飲食長時間焦慮壓力大、缺少睡眠,經常飲食炸物、醣類、辛辣這些更為刺激的食物,都是引發皮脂線過度分泌皮脂的現況,進而導致阻塞毛孔端阻塞毛孔端、增加長痘痘的機會。研究顯示,挑選Omega 3 、維生素 A、維生素C 、鮭魚、鯖魚的食物,可以有效緩解發炎,另外幫助身體抗氧化也能選擇甜椒、馬鈴薯、南瓜、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健康食材,記得要避免辛辣、油膩、甜食、飲料的物品,才有幫助頭皮與身體不易產生發炎與長痘痘的風險。6.不擠頭皮痘-避免落髮頭皮毛囊炎,等於臉部的青春痘痘發炎,泛紅、癢、膿泡、最後痘痘破裂,每一次痘痘發炎過程,都需要五至七天恢復,也因為頭皮相對脆弱,更容易感染擴散了發炎位置,如果沒有正確且乾淨的處理頭皮痘痘,仍然容易重複發炎,嚴重時的頭皮毛囊炎會有強烈巨大的疼痛感,有可能造成禿頭掉髮的機會,對於頭皮的損害確實不容忽視的,倘若已經變成嚴重頭皮毛囊炎,請記得直接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才可對症下藥,切記勿自行塗抹抗痘藥品,預防多次感染。預防頭皮痘痘,藥用洗髮精成分發生腫痛、囊瘡、溢出血液、掉髮、重度頭皮屑、嚴重頭皮毛囊炎(痘痘),時,請立即諮詢醫師看診。皮膚科醫師經常開立藥品或藥用洗髮精,記得待膚況好轉後就停用含藥的洗髮精,下方列出相關成分名稱與建議,請在選購產品時多加留意成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頭皮長痘痘該怎麼辦?六招皮膚攻略,消除頭皮毛囊炎、去痘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1 養生.聰明飲食
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
前幾天晚上還在與朋友享用海鮮大餐、吃著火鍋唱著歌,沒想到今天的腳卻痛得無法走路!這樣的劇本時常在許多中年人的生活裡不斷上演著。除了靠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還能做些什麼來讓惱人的痛風不來打攪生活呢?【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告訴你如何透過飲食控制,來讓痛風的發生機率大大減低! 痛風是什麼?痛風,主要是由於體內普林(Purine)代謝異常所引起。如果你或是身邊的人,曾經有過在半夜時被膝蓋或大拇指等關節部位痛醒的經驗,那就很有可能就是因痛風而起的症狀。普林是人體合成新細胞的重要原料,會在肝臟分解後產生尿酸。當尿酸的生成過量使身體來不及排出時,會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節節上升,形成高尿酸血症。隨著尿酸濃度進一步達到飽和時,便會逐漸形成尿酸鹽的結晶體,沉積在關節處的滑液中,導致發炎及劇烈的疼痛感。預防痛風的3個生活好習慣痛風發作起來可謂是苦不堪言,為了不讓這樣的情況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平時的保養是不可或缺的。Sean幫大家整理出來的這些健康原則,都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痛風預防方法,非常適合每一個人去實踐喔!‧維持理想體重根據研究指出,體重過重與肥胖者比正常人罹患痛風的風險高出許多,原因是肥胖會使體內產出尿酸的量增多,且肥胖者出汗量大,尿量相對減少,尿酸便更不易從尿液中排出,使得尿酸結晶更易積聚於體內而患上痛風。因此維持理想體重是遠離痛風的第一步。‧足夠的飲水只要沒有被醫師告知需要限制水分攝取,Sean建議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除了幫助身體進行新陳代謝及預防腎結石外,也可以增加尿液量,把更多尿酸排出體外。‧正確的飲食習慣雖然人體中的尿酸來源僅有約20%是從飲食中而來,但對於血液中尿酸濃度較高或是正處於急性發作期的痛風患者而言,飲食保養的重要性也是不可輕忽的!其中也包括避免飲酒與暴飲暴食,這兩個壞習慣往往都會引起痛風急性發作,造成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貼心提醒:若處於痛風急性發作期,請務必先行就醫看診並依專業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合法合規的處方藥進行治療,避免自行使用成藥或偏方,否則可能會使痛風的症狀加劇且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低普林飲食讓你不會「痛」到發「風」如同上一段所述,正確的飲食也是預防痛風的重要環節,原則就是要以減少尿酸生成的「低普林飲食」來選擇食物。但食物的種類各式各樣,普林的含量高低也都各有不同,究竟有哪些是屬於低普林食物呢?Sean已經幫大家整理好下面這三類普林值差異較大的食物,在食用上要小心選擇喔! ‧蔬菜類:在台灣常見的蔬菜有十幾種,常見且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的蔬菜有:白菜、菠菜、空心菜、花椰菜等;同時也須避免豆芽、蘆筍、紫菜、乾香菇等含有較高普林的蔬菜。‧豆魚蛋肉類:大魚大肉容易造成痛風的原因就在這裡!豆魚蛋肉類做為一般人飲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這類食物所含的普林皆較高,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時都應避免攝取。至於平時保養的飲食則建議選擇雞蛋、豆腐、豬肉等食物,減少如牛肚、草蝦、文蛤等內臟及海鮮的食用。‧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日常中補充好油可以帶來抗發炎、維護心血管健康等助益。對於痛風症患者而言,除去花生、腰果與杏仁果是屬於中含量普林食物外,大部分的植物油及堅果種子都是可以放心選用的。 隨著國人經濟水準提升,痛風已成為一種現代常見的慢性病,而原因多半是因為飲食毫無節制的情況,導致罹病率節節上升。除了藥物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與飲食也同樣重要!【PrimePlus健康設計家】不斷地與大家分享正確的飲食觀念,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有「健康的每一天」,有了健康的基礎,才有能力朝向自己的目標及理想前進!延伸閱讀:.「這顆粽子」跑2小時都不夠!一圖曝11款粽所需運動時間,5招吃粽不胖.吃粽子難消化又容易脹氣?一張圖看懂粽子搭配那些食物助改善.高齡長輩可以吃粽子嗎?營養師授「6原則」健康安心過端午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30 焦點.元氣新聞
免再舟車勞頓 竹山秀傳引進高階微創手術設備
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高齡海嘯衝擊全台,南投竹山鎮65歲以上人口約18%,當地多以務農採茶為生,工作機會有限,年輕人口外流,實際生活仍以長輩為多。竹山秀傳醫院多年來不斷引進因應高齡化社區的醫療器材,近期引進南投縣唯一一台「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手術」微創手術設備,規模比照醫學中心,成為治療高齡者最棘手的急性膽囊和膽道疾病的利器。飯後上腹部疼痛 恐是膽結石徵兆膽囊、膽道結石好發於50歲以上長輩,加上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等,患者愈來愈多。竹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蘇啟成主任說,膽囊的功能是儲存濃縮由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可以幫助乳化脂肪,當吃過多油膩的食物、暴飲暴食、進食時間不定,膽囊收縮時間不固定,讓膽汁留在膽囊的時間過長,增加膽結石的機率。膽結石在形成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症狀,當結石開始引起發炎反應時,也常常會被患者忽略,蘇啟成主任表示,常見的症狀,如飯後會有消化不良、胃脹氣的感受,這屬於初期症狀,較為嚴重者則會出現上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有些患者可能痛到無法入眠,這類情形都可能已經是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一位60多歲的女性,曾有膽結石病史,去年她總感受到飯後會出現輕微上腹疼痛,但並不以為意,不適感斷斷續續持續半年,日前上腹疼痛感擴大,反覆痛了兩天,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甚至發高燒,她終於決定就醫求助,檢查後發現膽囊腫大且合併急性膽囊炎,需切除膽囊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竹山秀傳比照醫學中心 引進微創手術新利器蘇啟成主任表示,過去竹山秀傳的設備並沒有配置「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執行膽囊切除術時,可能會看不清發炎腫脹的膽囊是否已經沾黏到其他器官,有時候發炎的情形嚴重導致鄰近的總膽管位置不清楚,導致手術的難度提高,也可能影響手術預後程度。ICG中文為「靛氰綠」是一種非放射性的螢光染劑,注射進人體後,ICG能與血液中的血清蛋白結合,再透過可以呈現ICG的影像照射,讓某些器官例如膽囊或膽管在影像上可以呈現綠色,幫助手術醫師分辨器官的相對解剖位置。蘇啟成主任表示,以切除膽囊的手術為例,切除過程中,最擔心會傷害到總膽管。急性發炎的時候,膽囊管,膽囊與膽囊管位置極為靠近,若沒有ICG協助,很難在手術中避開重要的器官,過去一般的微創手術就會搭配ICG顯影,但此次引進的儀器還加上高畫質影像,增加醫師在手術中視野的清晰度,手術中的器官解剖位置,細微的血管位置會更加清晰立體,這項手術規格完全比照醫學中心。「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微創手術設備,不只能運用在膽囊手術,也能運用在肝臟、胃癌淋巴廓清手術、胰臟、大腸直腸手術。蘇啟成主任表示,ICG的另外特性就是呈現血流的灌注狀態,在腸道吻合手術中,最擔心的是吻合處的血液循環不好,因為如果血流的灌注不足會導致吻合處的滲漏,ICG顯影能即時得知手術吻合處是否有血流供應充足,如果有任何異常,手術當下即可改善與補救。微創手術減少復原期 住院1天半即可返家休息醫學界現在所提及的微創手術,就是利用細小的手術器械和影像系統,透過小傷口來完成手術。一般上常見的有腹腔鏡、內視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三個主軸,而腹腔鏡微創手術則為目前較多的手術技術。竹山秀傳則是以腹腔鏡搭配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增加手術的成功率。蘇啟成主任表示,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有恢復期較短的優勢,傳統的開腹手術,住院恢復期間,動輒一周起跳,微創手術都能在一周內恢復出院。內視鏡手術再搭配4K高畫質+ICG影像輔助螢光導引,也能減少手術時間,讓傷口恢復的更快,以膽囊手術為例,通常患者術後會感受到不適的時間,大約僅有半天,住院一天到一天半通常就可以出院,出院後都能恢復正常飲食,不太會影響日常生活。蘇啟成主任表示,竹山秀傳醫院為照顧高齡長者,不斷引進最新的儀器,讓當地居民可以就近照顧,減少舟車勞頓。蘇啟成主任小檔案現任:竹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仁愛醫療財團法人乳房中心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指導導師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消化外科專科醫師外傷科專科醫師外科重症專科醫師專長:微創腹腔鏡手術(消化道胃腸,肝膽胰,疝氣)、急症外傷手術、膽道鏡、甲狀腺、乳房手術、微創甲狀腺和肝臟消融手術、急慢性傷口照護
-
2023-06-28 醫療.百病漫談
不明原因到處痛…舒緩「纖維肌痛症」,運動、針灸都有幫助
一位59歲蔡小姐,她雙手手臂麻已經好幾個月,過去四肢也經常有疼痛不適的狀況。她同時患有憂鬱症,經常失眠,好幾個月沒有好好睡覺。她到處尋找醫師,但是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她的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都正常,抽血和影像也都正常,最後診斷為纖維肌痛症。不明原因到處痛 纖維肌痛症病因難找「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疼痛,在台灣盛行率約為2 - 6%,主要特徵是身體各處的肌肉和筋膜感到疼痛,但是肌肉骨骼的結構並沒有明顯異常,各項抽血和影像檢查也是正常,並可能伴隨著疲勞、失眠、腸躁症和焦慮等症狀。目前成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纖維肌痛症患者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對疼痛刺激相較於一般人更加放大,導致患者對於一些輕度的肌肉緊繃就有很明顯的疼痛感。纖維肌痛症患者經常因為找不出疼痛原因,而反覆就醫和做各項檢查,隨著看診的次數增加,內心的擔憂和緊張也日益擴散,不斷尋找更多醫師希望找出疼痛的根源,因此診斷纖維肌痛症非常重要,確定診斷可以幫助這些患者消除恐懼和不安,也能進一步提供合適的治療。紓緩纖維肌痛症 運動、針灸有幫助第一步是讓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的原因,消除患者的焦慮,對於減輕疼痛也有幫助。此外,運動也是一種紓緩纖維肌痛症症狀非常重要的方式,病人可以嘗試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瑜珈等。如果運動不能有效緩解症狀,病人可以考慮使用藥物、認知行為治療。若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也可以嘗試一些非藥物的替代療法輔助治療,像是針灸治療,是經過實證醫學研究證實有效;另外,如按摩、理療、冥想等輔助療法,有研究表示積極接受這些沒有健康危害的替代治療可以幫助控制和緩解疼痛。因此,對於紓緩纖維肌痛症,尋求醫師的幫助和建議,並綜合考慮多種治療方式!認識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FMA)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異常導至疼痛感放大身體有超過11個特定的痛點慢性疼痛超過三個月,合伴其它症狀如腸燥症、睡眠障礙、肌肉和軟組織疼痛、身心障礙、頭痛、顳頜關節等相關症狀通常發在20 – 50 歲80-90% 女性患者居多預估台灣有20 – 40萬患者》纖維肌痛症自我檢測(資料來源/TFA台灣纖維肌痛症關懷協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4 焦點.元氣新聞
史上最貴一劑4900萬,天價罕藥SMA基因治療藥8月納保!避免排擠其他罕藥,首次採分期付款
史上最貴一劑4900萬 SMA基因治療藥8月納保被外媒形容為「全球最貴」藥物之一,用於治療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諾健生(Zolgensma)」將納入健保給付,是罕見疾病基因治療首次納保;據了解,該藥在健保議價後,一劑要價台幣4,900萬元。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基因醫學權威蔡輔仁表示,該藥雖然要價不菲,但罕見遺傳疾病與其他疾病不同,是人類生命傳承中的必然現象,治療價值不能單以財務衡量;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則說,這是罕見疾病首次獲得治癒機會,且若患者即時用藥能減少後續長照、社福等社會成本。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日前證實,SMA基因治療已通過藥物共擬會,確定納入健保給付,預計1年將有8位病童受惠;該藥通過之給付條件為「6個月內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的病童;目前針對SMA治療健保已給付背針、口服及基因治療,若患者同時符合2種以上藥物用藥資格,依目前規定只能擇一使用;共擬會中有專家認為,應將SMA產前篩檢或新生兒篩檢納入公費補助,以利及早篩出患者、進行治療。蔡輔仁指出,SMA基因治療藥物機轉是將正常基因透過腺病毒結構修改,放入患者體內,理論上能「一勞永逸」,治療後患者能獲痊癒,但由於藥物問世至今僅8年時間,患者實際存活時間能延長多少還須要時間證明;不過,目前健保給付的另外2項SMA治療均須終生用藥,若患者活到6、70歲,基因治療的經濟效益應會較高。陳莉茵則說,SMA基因治療納保是罕見疾病患者首次獲得治癒機會,不必終生用藥,既期待又感動,代表患者感謝健保及大眾,在罕病黑暗歷史中點燃生命光彩;及時用藥除提升罕病家庭生活品質,也同時增加病人、病家生產力,且能大幅減少後續社會福利、長期照顧等社會成本,治療罕見疾病是一種「正確且必要的健康投資」。英國衛報報導,諾健生是革命性的基因治療、致命疾病SMA的救命藥,同時卻也是「全球最貴的藥物之一。」經濟學人則提到,諾健生是新世代「超昂貴藥物」之一,一劑要價超過200萬美金,並預言美國醫保制度將被迫轉型。有人質疑,癌症新藥也很貴,許多病人卻須自費,為何遺傳疾病就要國家買單?對此,蔡輔仁表示,基因突變是人類演化中的必然現象,在往好方向演化的同時,卻有一定機率會發生遺憾,造成罕見疾病發生,「人類進化是踩著背負基因演化原罪的罕病病友血跡向前,社會有責任照顧罕病病友。」他也說,第一型SMA患者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多在2歲前就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若在獲得治療後活到6、70歲,由於患者大腦不受疾病影響,為人類帶來的貢獻難以衡量,「說不定是下個愛因斯坦。」陳莉茵則引述「遺傳密碼」1書表示,「每位罕見遺傳疾病患者身體深處,都藏著1個秘密,有天將成為治癒及造福每個人的利器。」蔡輔仁表示,SMA一種神經肌肉引起的罕見疾病,以運動功能退化為主要症狀;其病因是運動神經元生存蛋白(SMN)病變,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疾病,在台灣帶因率約為2%,意即每40至60人就有1人帶因;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則後代有1/4機率會發病,若依此推估,台灣每年應會新增10餘例SMA個案,然因不少家長透過自費在產前篩檢SMA基因變異,實際上每年增加的個案數應更低。他也說,SMA依照基因變異情況、症狀嚴重程度,共可分為4型:第一型患者出生後無法坐起;第二型患者永遠無法站立;第3型患者初期能站、能走,但會隨時間喪失運動功能;第4型患者則發病較晚,超過30歲運動功能退化現象才逐漸出現。避免排擠其他罕藥 健保署首次採分期付款SMA用藥「諾健生」納入健保給付,湊齊SMA治療藥物最後一塊拼圖,但諾健生一劑給付金額高達4900萬元,堪比台北市豪宅房價,一躍成為健保史上最貴給付藥物,不只是給付的罕藥價格最高,也是健保史上最高。超大筆金額也讓健保署首次採「分期付款」支付款項,避免超昂貴藥物排擠到其他罕藥納入給付的機會。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諾健生納給付前,今年四月,健保署放寬已經納入給付的SMA兩款用藥。背部注射劑「脊瑞拉」的給付條件,從原本限定1歲前發病、治療時患者未滿7歲,擴增條件至3歲內發病者,且如果開始治療年齡,患者已經滿7歲,但臨床運動功能指標(RULM)小於等於15,也能獲得健保給付用藥。「服脊立」則調整為2個月以上、未滿18歲的患者可以使用。諾健生納入健保給付後,粗估將支出4.4億元的費用,健保署罕病專款今年編列93億,光是諾健生就占罕病專款總額的4.7%。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健保署罕病專款去年執行率未達100%,僅93.4%,高價的諾健生納入給付,憂心可能因為健保管理模式,出現排擠其他罕藥納入給付的時間,基因治療的價格昂貴,且不少罕病藥物研發都朝向基因治療發展,基金會倡議健保署應在罕病專款之外,設置「基因治療專款」,降低排擠效應。蔡淑鈴表示,諾健生納入給付範疇,當初也思考可能會影響到罕病患者用藥權益,預估每年支付的4.4億的金額,特別與藥廠協商採取「分期付款」,這也是健保署第一次採取的付款模式。可降低對已經出現財務吃緊的健保負擔,也能控制不排擠其他罕病患者的用藥權益。諾健生給付條件嚴苛 患者僅能3擇1無換藥權SMA的基因治療「諾健生」將納入健保,但設有「六個月內發病、具有基因變異」的門檻,且與健保給付的另外二項SMA治療針劑及口服藥只能「三擇一」。SMA病友、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李怡潔指出,目前基因治療給付門檻仍太窄,正積極與健保署溝通,希望未來放寬條件;有病友在使用針劑之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呼籲取消三擇一的限制,讓病友能有換藥機會。據了解,SMA基因治療給付將於八月一日上路。健保給付的另外二項治療藥物也在今年四月一日擴增給付條件:「百健」藥廠含nusinersen成分之SMA注射藥品,經藥物共擬會議同意通過擴增給付範圍至「三歲內發病確診者」,且若「起始治療年齡滿七歲者且臨床評估運動功能指標RULM≧15者」;「羅氏」藥廠含risdiplam成分之SMA口服液劑,則因考量給付效益,在有限資源下,同意先用於「二個月以上未滿十八歲病患」。根據美國食藥署公布的Zolgensma藥物仿單,該藥可用於治療二歲以下的SMA患者。李怡潔表示,很開心健保署終於看到基因治療對生命的價值,但目前給付之門仍然太窄,依照實際狀況,病友確診的時間不太一樣,誤判、誤診的情況也時常發生,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在六個月內發現,協會已積極與健保署持續溝通、請命,希望未來能復放寬給付門檻,並盡快展開行政流程,以免病友面臨漫長等待。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健保雖已給付三項SMA用藥,但仍有將近七成五的患者無法透過健保取得治療用藥,除了基因治療之外,協會將持續倡議,希望未來三項藥物的給付範圍都能放寬,讓更多病友獲得用藥機會。針對健保署設定的「三擇一」規範,李怡潔表示,藥物使用牽涉副作用問題,在用藥之前無法預知,且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規定不可換藥,在台灣卻形同「用賭的」,萬一出現副作用,也沒有機會選擇使用另一種藥,實不合理,希望未來放寬。SMA病友、插畫家鄭鈴日前受訪時也表示,自己雖在五月獲得背針用藥機會,但使用後痛苦難耐,每次施打後都要臥床一周以上,疼痛感受才逐漸緩解,期盼未來能夠換藥。衛福部擬推SMA產前篩檢 病團憂有墮胎疑慮SMA基因治療「諾健生」將納健保,為找出患者及早治療,衛福部研擬公費給付SMA產前篩檢。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基因醫學專家蔡輔仁表示,在台灣,SMA在自體隱性的遺傳疾病中發生率排名第二,僅次於海洋性貧血,贊成採海洋性貧血的產前篩檢模式進行把關。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則說,產前篩檢可能有倫理疑慮,應透過孕前帶因篩檢強化防治作為。蔡輔仁表示,SMA治療的關鍵是早期篩出、早期治療,台灣推動新生兒篩檢計畫多年,已在全球SMA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剛出生時,若不透過篩檢,難以判斷力氣低弱是否與SMA有關,且SMA早期診斷在出生前一、二個月內進行最有效,能夠幫助患者早期治療,保留神經細胞、維持運動功能。衛福部研擬產前篩檢,則可讓SMA防治更近一步。蔡輔仁說,醫界針對SMA產前篩檢補助各有看法,他自己則贊同透過產前診斷防治SMA在內的罕見疾病;國健署已提供與SMA同為單基因隱性遺傳的罕見疾病「海洋性貧血」產前篩檢補助,執行方式是全台孕婦的常規血液檢查項目中,納入「平均紅血球體積(MCV)」檢查,若檢查數值低於八十,則再安排父親受檢;若確認兩人均為帶因者,將啟動胎兒的海洋性貧血產前遺傳診斷程序。他表示,在上述防治策略下,台灣從過去一年十多個新發海洋性貧血個案,到現在每年只有零星幾位,希望SMA產前篩檢比照海洋性貧血的成功模式,在產前就篩檢出來,讓父母決定是否要產下孩子。SMA病友、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李怡潔則說,SMA產前篩檢目前屬於自費項目,雖樂見衛福部考慮納入公費補助,但因涉及倫理問題,「協會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陳莉茵說,執行SMA產前篩檢恐有墮胎的倫理疑慮,故罕見疾病基金會補助高風險家族及中低收入戶婦女「孕前帶因篩檢」,此做法是較無倫理爭議的防治策略,台灣SMA帶因人口高達百分之二點五,國健署的防治作為應再強化。29款罕病藥尚未納健保 6800多名罕病友苦等SMA基因治療藥物「諾健生」6月通過健保共擬會審查,8月納入健保給付。讓第一型SMA患者有機會終生擺脫疾病的束縛。相較於SMA患者,國內仍有29款罕病用藥未納入健保,其中包含三款罕病的基因治療藥物,若能通過健保給付,將能造福6800多名罕病患者。罕病藥物使用族群少,藥廠將研發成本轉換成藥價,罕藥價格通常遠高於一般藥品,罕病患者想要取得藥物,若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只能等待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罕病基金會過去曾分析,自二代健保開辦以來,平均一顆罕藥送到健保審核到納入給付,至少得花30個月以上,許多病友等不到藥物而辭世。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截至今年5月,等待健保給付的罕見疾病用藥共有29款,其中包含3種治療罕病的基因治療藥物。這29款罕藥可照顧31種罕見疾病,共6846人,但仍有11種罕病尚無任何有效治療方式,約3166人還在等待唯一治療機會。仍待納入健保的三種罕見疾病基因治療藥物,分別為「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已在去年9月取得藥物許可證,目前正等待健保審查;「芳香族 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預計今年通過罕藥認定,尚須取得藥物許可證,才能進入健保審核程序;「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在台灣則仍在臨床試驗第三期。台大醫院小兒部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胡務亮的團隊在2010年成功研發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並以恩慈療法完成全球首例個案,去年7月,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獲歐盟核准取得上市許可,胡務亮當時在記者會中表示,已透過恩慈療法及臨床試驗完成30個案治療。LCA基因治療則在2017年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是第一個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的基因治療藥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3 醫療.泌尿腎臟
該如何處理洗腎後遇到的不適感、抽筋、皮膚癢和失智?
洗腎經常伴隨很多副作用與不舒服,到底該如何處理?元氣網幫洗腎病人整理一些大小問題,包含:●洗腎有哪些不舒服症狀? ●如何避免抽筋?●長期洗腎後,造成的皮膚癢。●洗腎後是否會造成失智? 元氣網整理這些問題與解方,協助病患勇敢面對洗腎不害怕 。哪些情況造成洗腎過程不舒服? 洗腎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各自常見的不舒服感如下:●血液透析:每次進行血液透析前,護理人員會替腎友打上二支針,其中一支針是將血液引流出來,經過「人工腎臟器」,將人體廢物與多餘水分透過機器進行交換,另一支針是將洗乾淨的血液流回體內。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會明顯感受到針頭穿刺皮肉的痛楚。並且在透析的過程中,插針的手或腳不可隨意活動,避免針尖滑動引起「漏針」的併發症。●腹膜透析:利用外科手術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腔壁插入腹腔中,這根導管是提供透析液進出腹腔的通路,透析液置留在腹腔的過程中,血液中的廢物會通過腹膜上進入透析液中,含有廢物的透析液之後再從腹腔引流出來,最後再換上入另一袋新鮮的透析液,完成新的循環。腎友從開刀植入腹膜透析導管後的前幾天,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之後透析的過程比較不會像血液透析需要承受扎針的痛苦,腎友在腹膜透析時甚至能稍微移動,有較高的自主性。剛開始洗腎的病患會遇到哪些常見的不適症狀? 有時會出現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常常發生在一開始洗腎的病人,常常會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提醒腎友,只有平日按時透析,不要間隔太多天才洗腎,減少尿毒素的累積,就會慢慢的適應與改善不適感。遇到抽筋時該怎麼處理?抽筋:常發生在洗腎進行中的 2~3 小時發生,最常見是下肢抽筋,有時會發生在手指和腹肌,抽筋時肌肉會會突然緊繃,並且伴隨強烈的疼痛感。預防重點仍在限制水分攝取,避免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大於5%。發作時熱敷可以按摩肌肉,改善抽筋的不適感。洗腎病人為什麼會皮膚癢?如何避免?研究指出,約有50~80%會出現搔癢症,尤其常見於背部和四肢皮膚。根據目前的研究歸納,洗腎病人容易出現皮膚搔癢跟下列原因有關:1.皮膚乾燥:洗腎病人大多已進入尿毒症,皮膚常有皮脂腺萎縮的問題,皮膚分泌的脂肪量的顯著減少,因而影響到皮膚的保濕,過度乾燥的皮膚表層容易受到刺激產生癢感,讓洗腎病人不自覺的抓癢來減輕症狀。2.致癢素、組織胺濃度高:洗腎病人血液中的致癢素與組織胺較正常人為多,因為腎病的排泄效果變慢,就會過度積累在血液中,容易讓洗腎病人容易感覺到癢感。3.維生素與礦物質不平衡:據研究指出,洗腎病人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容易積累在體內,導致不平衡,其中高血磷、高血鈣、高血鎂和高維生素A,都會導致洗腎病人出現皮膚搔癢的問題。4.其他因素:洗腎病人所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副作用和交互複雜;同時洗腎病人也因免疫力較低,導致皮膚容易感染細菌與黴菌,都會導致皮膚容易發生搔癢的問題。腎贓科醫師建議透過這些方式可改善皮膚搔癢:●可用冰敷,減少皮膚的敏感度●盡量穿棉質衣服,保持皮膚通風●使用中性肥皂,沐浴後使用乳液塗抹全身2-3次,充分滋潤皮膚。●如果皮膚搔癢遲遲未能改善,建議可至門診請醫師診視。醫師可根據病情開立口服藥物或外用藥膏,嚴重的病人也可使用照光治療來改善病況。 洗腎後會發生水腫嗎?如何有效避免?洗腎病人沒有出現四肢水腫和肺水腫,且血壓正常時的體重,通常稱為「乾體重」。腎友洗腎完如果未達「乾體重」,表示體內仍有多餘的水分沒有排出,可能會出現水腫、肺水腫 等情況。嚴重時,腎病人會出現呼吸 容易喘的情況。洗腎病人如果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控制水分和鹽分的攝取量,維持兩次透析體重控制增加在5%以內,就能有效避免洗腎後水腫的發生。洗腎會更容易發生失智嗎?有辦法預防或改善嗎?根據研究指出,發生嚴重腎衰竭來到末期腎臟病,尤其需長期接受洗腎治療的病人,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的盛行率最高;失智的風險明顯高於一般人。洗腎病人有可能增加失智的風險有:1.毒素的累積:由於腎功能逐漸惡化,本該由腎臟排出的代謝廢物逐漸累積於體內,長期累積有可能造成「尿毒性腦病變」。洗腎雖可以降低毒素的累積,但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中大分子毒素在傳統的人工腎臟未必能夠順利過濾,所以仍然會對腎友的腦部造成累積傷害。2.血液透析時較高的脫水率:洗腎病人的體重如果增加太多,機器設定的脫水量與脫水速率就要隨之提高,導致在血液透析的過程時容易發生低血壓,血壓過低會讓大腦缺血而傷害到腦細胞。腹膜透析相對不會發生此問題,但腹膜透析病人的失智率仍遠較正常人為高,可知洗腎病人容易失智是一個多原因所造成的結果。3.貧血:洗腎病人很容易產生的併發症,貧血會增加腦部血液循環變差的可能,容易使大腦細胞缺氧,增加失智的風險。4.鋁中毒:過去在治療時,醫師有時會開立鋁片作為磷的結合劑,卻容易讓過多的鋁積累在腦部,久而久之會增加失智風險。目前腎臟科醫師多數已不會選擇此種治療方式,鋁中毒的機會已顯著減少。5.其他因素:合併有憂鬱症或憂鬱情緒的洗腎病人,較易合併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服用藥物太多,交互作用影響不佳;洗腎病如果人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目前研究也都會增加失智的風險。已經規律接受洗腎的病人來說,如果將平時血壓控制得太標準,反而會增加洗腎時低血壓的機率,更容易導致腦細胞缺血,反倒增加失智的風險。目前建議洗腎病人可採取以下方式,來減低未來失智的風險:1.增加每次洗腎之清除率:血液透析過濾術(hemodiafiltration)和使用中分子量阻截透析膜的新型人工腎臟,較傳統洗腎方式能夠移除更多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中、大分子毒素,目前值得期待的新治療方式來減低日後失智的可能。2.低溫透析:可減低七成洗腎時低血壓發生率,預防因為低血壓導致的腦部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受損。3.腎臟移植: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腎臟移植後,在移植後的6~12個月內,就可顯著觀察到病人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目前洗腎與失智的關係,仍有待醫學進一步研究,找到相互影響的機制,並替腎友帶來新的解方。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
-
2023-06-07 醫療.骨科.復健
忽視頸椎不適「這疾病」恐找上門,嚴重還會影響性功能!醫師教你如何自我檢測
低頭滑手機讓頸椎歪斜的患者愈來愈多,頸椎歪斜不僅會造成頸部疼痛,連帶還會影響學習、工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失智,嚴重者還會造成性功能障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榮裕表示,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頸椎功能障礙,但長期不重視極可能造成不可逆後遺症,民眾可透過「頸椎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自我評估,若分數超過15分,建議立即就醫。低頭滑手機等3C 產品,頸椎疾病恐找上門陳榮裕表示,現代人使用頸部的機率,遠大於過去,只要頻繁使用,關節退化的機率就愈高,也會讓退化年齡提早,現代人久坐、久站、低頭用3C產品,頸椎與腰椎最容易受到損害。因頻繁使用,導致的頸椎疾病,如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韌帶增生、頸椎歪斜等。頸椎不適何時該就醫?近年頸椎歪斜的案例愈來愈多,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他曾治療過一位年僅20多歲頸椎歪斜的患者,頸椎過度使用出現骨刺後,出現麻痛感,幾乎沒辦法正常工作、睡眠,經過手術治療後才改善。頸椎病變並不會馬上影響到生活,而是一步步蠶食頸椎健康,患者常常是等到麻痛感出現時,才有意識,但此時才就醫,往往都已經非常嚴重。陳榮裕建議,如果已經感到頸椎不適建議及早就醫,搭配改善姿勢等方式,避免未來頸椎病變影響神經傳導。民眾可透過「頸椎功能障礙指數問券」自我評估,若分數超過15分,建議立即就醫。已有多項病例報告指出,頸椎病變嚴重者,恐會影響性功能,且就算開刀治療,也沒辦法完全恢復如初。頸椎歪斜的常見症狀:.急性或慢性頭痛.雙手難以抬高低頭時伴隨著「卡卡」的不適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睡不好預防頸椎病變,醫師建議從兩方面著手陳榮裕表示,避免頸椎病變,可以從這兩方面著手.避免過度使用頸椎,減少低頭頻率.也可以拉筋舒緩頸部肌肉,但不建議過度推拿,或用力按摩。頸椎因較其他部位更脆弱,推拿師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過度按壓到受傷處,恐會增加頸部壓力,嚴重者恐因此癱瘓。●頸椎功能障礙指數問卷Q1.您現在頸椎的疼痛指數?0分:完全不會痛1分:輕微疼痛2分:中等疼痛3分:疼痛相當嚴重4分:疼痛非常嚴重5分:劇烈疼痛Q2.您現在個人自理狀況(如:洗漱、穿衣等)0分:完全沒有問題,可以自己來1分:有時候會有一點點痛感,但基本還是沒有問題2分:會有點痛感,所以我再做那些事情的時候需要小心3分:疼痛感受度較強,所以有時候需要別人協助4分:我已經痛到經常需要別人協助5分:我已經無法自理,需要臥床Q3.您現在是否可以提起重物?0分:我可以提起重物,且不會痛1分:我可以提起重物,但會有一點點痛(但可忍受不太影響)2分:疼痛會妨礙我從地板上提起重物,但如果重物放在桌子上合適的位置,我可以設法提起它3分:疼痛會妨礙我提起重物,但可以提起「中等重量」的物體4分:我只可以提起「輕的」物體5分:我完全無法拿或搬物品Q4.您現在是否可以閱讀?0分:我可以隨意閱讀,且完全不會痛1分:可以讀,但會引起輕微的頸痛2分:可以讀,但疼痛感受比較強烈一點3分:我已經不能隨意閱讀(閱讀時間約30分鐘)4分:我已經閱讀困難(閱讀時間小於10分鐘)5分:我已經完全無法閱讀Q5.您現在是否會頭痛?0分:完全不會1分:有一點,但不常2分:中度頭痛,但不常3分:中度頭痛,且經常發生4分:嚴重頭痛,且經常發生5分:一直都有嚴重頭痛問題,且持續發生Q6.您現在注意力是否有集中?0分:完全集中,沒有任何困難1分:有時候不太能集中,但不是太大的問題2分:想要集中時,有一點點小問題3分:需要花一些精力才可以集中4分:需要花我極大的精力才可以集中5分:我已經完全無法集中Q7.是否會因為頸椎痛而影響工作?0分:完全沒有影響1分:影響程度不大,還是可以自己完成2分:有些工作項目受到限制3分:受限制的項目變多,且自己無法完成4分:已經幾乎不太能工作5分:我已經完全無法工作Q8.您現在是否因為頸椎問題影響到您的睡眠?0分:完全沒有影響1分:失眠小於一小時2分:失眠約1-2小時3分:失眠約2-3小時4分:失眠約3-5小時5分:接近整夜失眠,失眠約5-7小時Q9.您現在是否因為頸椎問題影響您的娛樂活動?0分:完全不影響1分:我能參與所有娛樂活動,但有一點頸痛2分:因頸痛,我只能參加大部分活動3分:因為頸痛,我只能參加少部分活動4分:因為頸痛,我幾乎不能參加活動5分:我完全無法參加活動Q10.您是否開車?是否Q10-1.您現在是否會因為頸椎疼痛而影響駕駛?0分:完全不影響1分:可以駕駛,頸椎輕微痛2分:可以駕駛,但因為疼痛所以無法長時間3分:已經不太能駕駛4分:幾乎不能駕駛5分:完全無法駕駛頸椎功能障礙評估結果計算方式:(總分/50)X1000-20%:輕度21-40%:中度41-60%:重度61-80%:嚴重81-100%:失能臥床
-
2023-06-05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
偶而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有民眾原本只是單純肚子痛,拖了幾天就醫,卻被診斷為腹膜炎,還危及生命!腹膜炎是什麼樣的情況呢?70歲的王先生因右下腹部持續疼痛數天而就醫,他感覺有點熱熱的,也有噁心感,他告知醫師平時即有便秘的問題,醫師觸診時發現腹部有明顯的壓痛與反彈痛,推論王先生不單純是便秘,還可能已經產生腹膜炎!於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他的升結腸憩室發炎,合併有局部膿瘍產生。長期便秘、腸腔壓力大的人,大腸容易產生憩室,當糞石卡在其中就可能產生憩室發炎,一旦拖太久,憩室破裂併發廣泛性腹膜炎,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治療!腹膜(peritoneum)是覆蓋在腹腔跟大部分內臟表面的一層薄膜,有豐富的微血管分佈;覆蓋於臟器表面的腹膜則稱為「臟層腹膜」;內襯於腹壁和橫膈下表面的腹膜稱為「壁層腹膜」;臟層與壁層之間的空腔就叫「腹膜腔」。腹膜有固定、防禦、吸收的功能腹膜對臟器具有支持固定的作用,比如腸繫膜就是將腸管連至後腹壁的雙層腹膜反摺結構,讓小腸可以懸吊在腹腔中,不會因為人類直立行走而掉入骨盆腔,也不易因為蠕動導致扭結。腸繫膜中還含有供給腸道的血管、神經等。腹膜也有防禦的功能,比如由從胃大彎和十二指腸近端,向下覆蓋到小腸前方,再反摺至橫結腸的四層腹膜稱為大網膜,內含豐富的血管和淋巴,其間有許多巨噬細胞,若細菌跑到腹腔臟器,大網膜的巨噬細胞會移動過去,把感染源包裹、吞噬及吸收,侷限住感染使無法蔓延;當腸道穿孔時,大網膜也會包裹住破孔,避免惡化。腹膜還有吸收的功能,臨床上利用這個特性做醫療用途,比如替水腦症病患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把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膜腔,這些液體會被腹膜吸收掉。然而當腹腔內的器官出現病變,如罹患肝硬化、腎病、癌症等,體液不正常的滲出腹膜腔,無法吸收,就形成腹水。對於需要洗腎的患者來說,腹膜還可以做為透析的半透膜,經由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進行體內的毒素及水分交換,這種腹膜透析法讓洗腎可以居家執行。腹膜炎之成因腹膜藏在腹腔內,平時可說沒什麼「存在感」,一旦發炎,疼痛指數可能會「破表」。腹膜為什麼會發炎呢?可從原發性(自發性)和續發性(次發性)兩類來談,各有不同成因。(一)原發性腹膜炎常發生於肝硬化合併腹水患者找不到初始感染源或刺激來源的稱為「原發性腹膜炎」,其中最常見的叫做「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常見於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少數腎病症候群合併蛋白尿、腹水者,也可能發生。這類患者腸子浸泡於腹水中,使腸內菌轉移至血液循環和腹水的風險增加,醫學上稱為細菌轉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又因嚴重肝病,先天免疫所需的補體製造減少,吞噬球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細菌轉位帶來的細菌無法被清除,進而產生腹膜炎。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復發率很高,7成病患在一年內會復發,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國內研究報導,肝硬化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第一個月死亡率有24.2%、3年內死亡率高達66.5%。反覆產生腹膜炎也反映肝病在惡化,有時需要及早考慮肝臟移植。肝硬化病人也易併發胃食道靜脈瘤,破裂時細菌可能藉由破口進入體循環。所以在腸胃道出血時,醫生也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細菌轉位造成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二)續發性腹膜炎為其他疾病引起續發性腹膜炎多半是某一疾病的併發症,也就是某初始病灶未即時處理,進展到後期引發腹膜炎。例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大腸憩室炎引發腹膜炎的案例。又如膽囊發炎患者,原本只是右上腹局部悶痛,當進展到膽囊腫脹化膿破裂,刺激到壁層腹膜時,痛感會變得明顯而劇烈;甚至發炎擴及腹部4個象限,變成廣泛性腹膜炎。續發性腹膜炎原因可歸納為以下3種:1-感染引起腹膜炎。腹膜腔理論上是無菌的狀態,但是當腹內臟器有急性穿孔與破裂,比如闌尾炎併發穿孔或大腸腫瘤破裂等,導致大量腸內細菌突破腸壁的防禦跑到腹膜腔,就會釀成發炎。細菌侵入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比如車禍時飛濺的玻璃意外刺進腹部,細菌可能藉此突破壁層腹膜的防禦而進入腹腔。又如接受腹膜透析的病患,因為需要先植入一個永久性導管,進行灌入透析液再引流出來的動作,如果消毒不完全,也可能成為細菌侵入的管道,造成腹膜炎。2-化學性刺激腹膜引起發炎。如不應出現在腹膜腔的胃酸、膽汁、胰液、尿液、血液等體液,意外進入腹膜腔,造成的化學性刺激。例如胃潰瘍穿孔導致胃酸流出;或是女性卵巢的巧克力囊腫破裂,裡面的經血跑到腹膜腔,造成急性炎症反應。3-物理性刺激造成腹膜發炎。例如手術後紗布意外留置體內,無菌的紗布雖然不會造成細菌感染,但是個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異物,會持續性刺激腹膜。大網膜會移行過去將其包裹,逐漸纖維化。腹痛為主要症狀 觸診會有反彈痛 腹膜炎引起的症狀主要是急性腹痛和發燒,其餘腹脹、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疲憊都有可能。因不具特異性,醫師對這類患者必定會做觸診,若有兩個特點就會高度懷疑是腹膜炎:(一)觸診時,腹壁僵硬得像塊木板,不像平常軟軟的。(二)觸壓痛點後放開,會出現反彈痛,也就是手放開的一瞬間會覺得特別痛。但並非每個病患都有反彈痛等明顯的表現,比如老年人或免疫力低落的人,甚至不會出現腹膜刺激的現象,這時就有賴臨床醫師的高度懷疑和細心檢查。若懷疑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抽取腹水送生化檢查、細胞成份分析及細菌培養是必要的。若懷疑續發性腹膜炎,有顯影的腹部電腦斷層對於找出腹部感染源很有幫助,影響的範圍多廣、是否形成膿瘍或體內是否有積液等清清楚楚,對於治療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病況危急,判斷為廣泛性腹膜炎者,也可能直接開刀進去探查。優先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腹膜炎跟感染症一樣,首先要根據細菌最可能的來源,快速且及時地給予經驗性抗生素。例如腸道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多半是有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等混合菌株的感染;若是腹膜透析引起,從導管外帶進來最可能是表皮菌;一開始通常先用廣效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菌種。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細菌轉位後單一菌種在腹腔內複製後導致的感染,待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要儘早調整成專對此一菌種的抗生素,因肝硬化患者免疫力已經很低,若還用廣效性抗生素,會連好菌也一併除掉,對健康更不利。多數續發性腹膜炎的病人還需要外科介入來進行感染源控制,如移除腫脹的闌尾、破裂的膽囊、壞死的腸子。如果病人疼痛侷限在一、兩個象限內,為局部腹膜炎,有時腹腔鏡或經皮引流膿瘍即可。但病人若呈現廣泛性腹膜刺激反應,可能就要考慮進行剖腹探查切除初始病灶,並移除腹腔內的血液、消化液、糞便、化膿物質等。腹膜炎是否致命因人而異,一般健康沒有特殊疾病的人,若是因其他病灶併發急性腹膜炎,及時就醫治療,致死率小於10%;但年紀很大或有很多共病者,或腹膜炎發生超過48小時都沒有處理,可能進展成嚴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 別輕忽腹痛要如何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首先,有腹痛不適還是要就醫檢查,不要輕忽疼痛感,或自己當醫師買止痛藥來吃,以免消化性潰瘍進展到腸胃穿孔;或急性膽囊炎進展到膽囊破裂;或普通腹壁疝氣進展到箝閉性疝氣,造成腸阻塞、腸壞死等。若是屬於腹膜炎高危險群的腹膜透析病患,決定建立管路前要和醫師好好討論,確認有辦法實施正確的換液動作和環境準備,以免這樣的洗腎選擇變成併發腹膜炎的危險因子。本身有慢性B、C型肝炎患者則要定期追蹤,每6個月進行肝指數檢驗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在適合的時間點儘早用藥,避免肝纖維化走向肝硬化,也就能避免肝硬化併發腹水產生,成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高危險群。【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4期(2021-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2 醫療.婦產科
產後性愛疼痛高達35%!陰道乾澀越忍越痛苦,做「1件事」重返和諧性生活
女性的性生活疼痛相當常見,不過多的是女性因感覺害羞、尷尬而未尋求改善,長久下來影響床事,甚至更進一步影響夫妻關係。星幸福美學診所洪若霓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並建議盡早檢查治療,有助恢復美滿性生活、也助維持夫妻感情。女性產後性愛疼痛高達35%,醫指常見原因,籲應更加重視! 女性常見性交疼痛原因:根據2020年12月發表在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的數據顯示,高達35%的產後婦女曾經歷性交疼痛,而且在產後一年仍有22%的女性會有這樣的困擾。而台灣有研究報告顯示國人性交疼痛的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為陰道感染19.95%,第二原因為更年期佔了16.8%。 產後常見性交疼痛原因:洪若霓醫師說明,產後媽咪發生性生活疼痛有幾個原因,產後哺乳會讓媽咪處在低雌激素狀態,導致私密處的狀態可能會類似更年期婦女。陰道水分不足潤滑度不夠,會乾澀不適。而賀爾蒙影響,外陰部前庭組織萎縮,也會讓外陰部過度敏感,夫妻房事摩擦時容易疼痛。陰道內酸鹼值的改變,抵禦細菌能力下降,陰道感染發炎也可能引起疼痛。此外,若自然產時會陰縫補太緊或疤痕組織增生,導致續發性陰道口狹窄,及會陰疤痕新生伴隨的慢性疼痛問題也容易讓女性在性行為時感到疼痛。 治療改善性愛痛先找出原因,醫:身體、心理都需要注意! 洪若霓醫師表示,造成性行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必須要確實找出問題點才能對症治療改善疼痛。若是陰道口太小可以進行手術調整。而陰道內部常見的陰道乾澀、萎縮鬆弛、反覆感染發炎症狀,除了可以擦荷爾蒙藥膏外,也可以施打私密雷射、電波治療、PRP或PLT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等方式治療。 而若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建議夫妻們也可以進行諮商或參加夫妻關係課程,學習更多關於性生活和情感連結的知識和技巧。 她陰道乾澀越忍越痛苦,經治療重返和諧性生活! 一名新北市35歲女子經歷產後陰道乾澀及反覆感染之苦,與老公進行房事時會有撕裂疼痛感而被迫中斷,她本想著忍耐一下就可以回到以前美滿的性生活。 但經過多次嘗試,疼痛的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和老公的性愛變成痛苦,雙方心理壓力變大導致生活中的爭執跟著變多,嚴重影響雙方感情,後來求助於專門治療性生活疼痛的門診。 經洪若霓醫師檢查,判斷案例是因產後雌激素低下導致的陰道乾澀,再加上生產時會陰修補太緊引起的續發性陰道口狹窄。在接受陰道口擴張手術及陰道雷射治療後,性交疼痛的問題獲得大幅改善,恢復到產前的和諧性生活。 性愛痛尷尬不就醫影響性事?醫籲別害羞早治療維護感情! 性生活疼痛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問題,但仍有許多女性因為害羞或尷尬而不願意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只自行購買潤滑劑或陰道擴張棒使用。根據國外調查統計,28%女性遇到陰道不適時會認為這是自然老化的現象且感到尷尬,所以沒有告訴另一半,進而導致性生活頻率降低、性生活滿意度下降,長久下來對夫妻關係和個人心理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洪若霓醫師提醒,當出現性生活不協調,乾澀、鬆弛、疼痛等私密處困擾時,不需因為害羞尷尬而羞於告知對方真實的感受,或是互相責備影響夫妻感情,更呼籲大家要正確對待性生活疼痛的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羞恥的事情,而是應該勇敢面對並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才能讓性生活更加美滿。 《延伸閱讀》 .陰道痛、有異味、分泌物異常?陰道炎常見3型態一次瞭解! .毛巾沒洗如同用馬桶擦身體!專家指3地雷,常過敏、私密處感染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30 醫療.泌尿腎臟
頻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症狀超困擾,為何寧放尿管不動手術?醫透露常見2原因
男性步入中老年,常飽受攝護腺肥大所苦,據統計,50歲後約5成男性因攝護腺肥大出現下泌尿道症狀,到80歲盛行率高達8成,常見症狀包括排尿斷續、尿不乾淨、尿流緩慢、尿後滴滴答答、頻尿、尿急感甚至尿失禁、夜尿等,且會隨著肥大的程度日益嚴重。臨床上除了藥物外,也有諸多新手術可選擇,醫師提醒患者,若有排尿異常、明顯餘尿感、尿流很慢等,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疏通下水道」找回生活品質。一名74歲的李先生因攝護腺肥大,數年來透過藥物治療,仍苦於日漸嚴重的排尿無力、餘尿感,因李先生平時喜愛收集健康文章,獲取新知,了解到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後,仍可能發生併發症,又擔心高齡手術風險,於是一直告訴自己「要忍耐」,但毎日能否順利排尿,仍然是生活中的考驗。攝護腺肥大盛行 隨年紀增長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器官,位於膀胱出口下方,會因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刺激、慢性發炎等因素,漸漸增生肥大,擠壓到尿道,影響下泌尿道功能,包括排尿斷續、尿不乾淨、尿流緩慢、尿後滴滴答答、頻尿、尿急感甚至尿失禁、夜尿等,且會隨著肥大程度,日益嚴重,據統計,50歲以後,約5成男性開始因攝護腺肥大出現下泌尿道症狀,80歲的盛行率高達8成。攝護腺肥大治療方式,會依患者身體狀態、臨床症狀以及攝護腺大小而定。張雲筑指出,通常先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並觀察,但當藥物治療有限、因攝護腺阻塞造成反覆泌尿道感染或結石、尿滯留、腎功能惡化等時,會建議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期約1至2周,1個月後多可恢復正常生活。2原因不敢動手術,寧願長期置放尿管張雲筑表示,許多人礙於2個原因不敢做手術,第一是「怕痛」,因多數術式採取創造新尿道,亦等於新傷口,每次排尿都會痛;第二,父執輩鮮少人接受過雷射手術,對於傳統手術經驗不佳而望之卻步。因此,患者50多歲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但到60至80歲間才會接受手術,「等於平均忍10年」,有些人寧願長期置放尿管,反而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發燒,得送急診打抗生素甚至住院,十分冒險。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併發症低 但4種人先緩緩近20年醫療科技進步,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選擇多元,張雲筑說,醫師會評估患者本身的健康條件,年齡,有無慢性病或其他病史,以及攝護腺肥大程度,麻醉風險等等,與病患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像是使用內視鏡雷射微創手術,出血少、組織熱傷害較淺,適合高齡或有多重內科共病患者。常見攝護腺雷射手術治療又分為汽化術、切除術與剜除術,自費價格落在17、18萬元左右。張雲筑以雷射剜除術為例,像是「從橘子果皮上把果肉完整剝除」,醫師會沿著攝護腺肥大的區域與周邊區域的交界處,將所有增生組織剝離後,再絞碎經由膀胱吸出,再手術率、術後出現尿失禁、尿路狹窄等併發症機率極低。不過她提醒,若正在服用大量抗凝血劑、剛中風過、裝設心臟支架、癌症治療中等患者,會建議先以藥物治療,待心肺功能穩定後,再評估是否執行雷射手術。根據美國研究,過去曾有攝護腺急性發炎患者,以及未達63歲的年輕攝護腺肥大患者,做完雷射手術後較有疼痛感。張雲筑說,若50多歲發病的攝護腺肥大患者,會評估他的攝護腺是否特別肥大,若有合併結石、排尿不順等問題,才會建議患者手術。根據韓國統計,臨床上約10至15%的患者接受攝護腺雷射手術。老化社會,攝護腺肥大治療是各國關注焦點,今年4月書田診所院長黃榮堯、主治醫師張雲筑發表的銩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研究,分別以「攝護腺肥大患者下泌尿道儲尿功能改善」、「極低的膀胱頸狹窄發生率」、以及「極低的術後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率」三大主題手術成果,獲錄取於今年的110屆日本泌尿外科協會年會JUA發表。疾病百科/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男性年紀漸長之後可能由體內荷爾蒙變化而造成攝護腺肥大,為男性常見的泌尿道疾病,不適症狀嚴重時,可考慮以手術治療。》看完整疾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9 醫療.消化系統
上大號時痛如刀割!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
長期有便秘問題的陳先生有一天解便時,感覺肛門像是被刀割開般疼痛,擦屁股時,赫然發現衛生紙上一抹血紅。原本擔心是痔瘡或是可怕的大腸癌,他趕快就醫,檢查證實是「肛裂」。他用了一、兩星期的藥覺得疼痛緩解了,就沒再就診。陳先生本身容易緊張,又沒有遵照醫囑多吃蔬果、多喝水、紓解壓力,沒多久又發作,再度到門診報到。原本他以為一、兩星期就好的肛裂,由於便秘沒解除,症狀反反覆覆,竟拖了半年才擺脫肛裂之苦。 為什麼會發生肛裂?其實跟肛門括約肌的壓力有關。括約肌會自動收縮,正常情況下,肛門括約肌處於自然緊閉的狀態,這緊閉的壓力大小,因人而異,有人天生緊一點有人天生鬆一點,老人又比年輕人容易鬆一些。一般動物當直腸內有糞便時,會引發身體自然反射,命令「內」括約肌「放鬆」,讓糞便順利排空。人類也有類似的反射機制,但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會命令「外」括約肌「收縮」進行拮抗,不會直接排遺,而是會去尋找廁所來解放。當內括約肌與外括約肌的協調性出問題,便會導致便秘的發生。便秘使肛門括約肌 壓力過大而裂開一般來說肛門的收縮彈性是很大的,但如果經常便秘,肛門一直承受過大壓力,就可能像「破嘴角」一般裂開。 大多數的肛裂是因為長期便秘造成,因為便秘會使本來緊閉的肛門過度撐開而容易裂傷。另外,有些人因為大便太硬,為了讓大便順利排出,會用手把肛門「掰開」一些,也可能因此發生肛裂。 有少部份的人發生肛裂則是先天肛門括約肌過緊,這可以經由肛門指診或是「肛內壓檢測」來確定。另外也有少數人肛裂反而是因腹瀉造成,例如罹患腸躁症者因為腹瀉太頻繁導致肛裂。肛裂如刀割般疼痛 痔瘡多鈍痛發生肛裂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很多患者形容肛裂發生時,就像是肛門被刀割了一樣刺痛,甚至會像得了「排便恐懼症」。另外擦屁股時可能會發現有幾滴血。 那麼要如何與痔瘡分辨?其實醫師透過肛門指診即可診斷。另外就是疼痛感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內痔的話,大多以出血為主,出血量會比肛裂多,但較少疼痛;外痔所引起的疼痛偏向鈍痛、腫脹痛、拉扯痛,通常從病患的疼痛描述,醫師可以初步判斷是肛裂或是痔瘡引起的。 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肛裂可以想像成就像嘴破一樣,只是裂的位置發生在肛門處。」肛裂通常發生在肛門內壓最大的位置,大概在肛門口內側約兩公分的位置,這個地方管徑最窄、壓力最大,所以通常會從這個地方開始裂傷,慢慢往外裂。 另外,從肛裂的方向也可以判斷肛裂的嚴重性。 以一個人面朝上平躺來看,.肛裂最好發的位置是在肛門下方的6點鐘方向(也就是朝向股溝的位置),因為研究發現這個方向的肛內壓最大,用力排便時也最容易裂傷。.第二好發的是12點鐘方向,如果是因為便秘、喝水不足、纖維不足等生活習慣不好引起的肛裂,通常都是裂在這兩個方向。.如果連3點鐘方向或9點鐘方向的位置也會裂傷,必須懷疑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引發。 藥物治療為主 嚴重才考慮手術肛裂的治療主要是消炎止痛。止痛藥物除了緩解不適,也能幫助括約肌放鬆。肛裂發作時局部會腫脹發炎,所以除了止痛藥物,還需要消炎藥物,包括口服或是藥膏、肛門塞劑等。為了避免又因為便秘引起肛門裂傷,必須開立軟便劑改善硬便的問題。由於肛裂的位置較深,一般用手沾藥膏較難擦到確實的位置,可以把藥劑塗在塞劑上一起推入肛門內。患者平日可採溫水坐浴,讓肛門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之後再將藥膏和塞劑一起推入肛門內,藥效更能達到裂傷處。 不過更重要的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避免便秘,減少壓力、睡眠充足。同時也要避免吃辣,因為辣素部份會經由排便排出,辛辣會刺激肛門黏膜充血腫脹,一用力排便,又容易造成肛裂。 由於人天天都要排便上廁所,每上一次廁所,裂開的肛門又會伸縮拉扯,傷口反覆受傷,所以復原的時間也比正常傷口慢。狀況好可能兩、三週就恢復,有些人因為免疫能力較差,引發細菌感染,甚至要數月或近半年才會復原。 透過保守治療,近8成病患症狀可以獲得緩解,然而也有3成左右病患日後會復發。通常若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未改善,或是肛門括約肌天生比較緊、肛內壓過高的患者,會建議考慮外科手術改善。 手術通常採「內括約肌切開術」手術方法主要是把內括約肌畫開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深度,以緩解肛內壓過高的問題。肛裂的傷口縫合是沒有用的,因為關鍵在「減壓」,肛門的壓力釋放了,傷口自然就會癒合。此一手術成功率有90%以上,然而需注意內括約肌若切太深亦有造成失禁的可能,發生率2~10%不等,因此建議尋求有經驗的外科醫師執刀。 手術的方式還可分為開放性括約肌切開和閉鎖性括約肌切開兩種。開放性是直接把肛門黏膜切開,看到內括約肌再把括約肌劃開。閉鎖性手術則是醫師憑自己的經驗,用手指去按壓、摸到內括約肌的位置,再以刀片將括約肌劃開。兩種手術方法效果並無差異。手術後一般休養3天即可復原,患者排便不順會明顯改善。除開刀外,也有醫師嘗試以肉毒桿菌素治療,但效果短暫,療效較不明確。 預防便秘最重要要預防肛裂復發,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排便順暢。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每天喝1500~2000cc水,以確保「排空順利」。也建議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沒有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辣」。上完大號後肛門部位應以柔軟紙巾擦乾淨或用水沖洗乾淨。 Q:擦屁屁太用力也會肛裂嗎?A:肛門皮膚非常嬌弱且敏感,如果經常很粗魯地擦拭屁股,有可能引起表皮破損,但不至於引起肛裂。這種表皮破損常讓患者感覺肛門有搔癢感,愈去抓反而愈會受傷。如果擦破皮不慎感染,可能引發肛門膿瘍。有些人因長期便秘,經常浣腸浣過頭,也可能讓肛門皮膚受傷。所以如廁後擦拭肛門不要太用力,或是使用免治馬桶。屁屁痛…還可能是這些問題!肛門膿瘍、肛門廔管 肛門膿瘍和肛門廔管是一體兩面。通常會先發炎(肛門膿瘍),才會出現肛門廔管。 肛門括約肌約有5公分,在括約肌的肌肉層內有一些腺體會分泌潤滑液,透過一些通道將潤滑液分泌到肛門,幫助排便。 由於肛門皮膚外有很多腸內細菌,如果有傷口或衛生習慣不好,細菌可能會沿著通道進入腺體,造成腺體感染發炎、腫脹、化膿,便形成肛門膿瘍,有點像是皮膚上的「青春痘」,患者會感覺患部腫脹疼痛。膿瘍如果未及時處置,加上通道阻塞,膿沒有地方出去,在組織裡亂竄,或是破掉,就會在肛門內側形成直通表皮的「廔管」。廔管就是一種不正常的通路,皮膚跟直腸本來不會相通,廔管形成後兩者就連通了。從皮膚表面可以看到一個洞,三不五時會有一些分泌物流出,還會伴隨腫脹、化膿、發燒等症狀。 發生肛門膿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膿已經「熟了」(liquified),可以劃開,把膿擠出來。若拖延治療,膿包愈來愈大,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形成廔管。廔管通常是1個,也有同時會出現2、3個,稱為多發性或複雜性的廔管,通常是肥胖、糖尿病或是自體免疫疾病、進行化療中的人,因為免疫力不好比較會發生複雜性的廔管。 單純性廔管的治療是予以切開後,讓傷口保持開放,自然癒合即可。不縫合是怕裡面還有殘存的廔管組織導致復發。如果是多發性廔管,治療就比較複雜,通常建議先治療原發疾病。【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3期(2021-01-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7 醫療.泌尿腎臟
包皮、包莖有什麼差別?醫點「1關鍵」:出現6情況最好割了
包皮是什麼?包皮顧名思義就是包覆陰莖頂龜頭的皮膚。在了解包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陰莖的構造,才能知道包皮為什麼重要,以及什麼是包皮過長?陰莖由3部分組成 相對位置一次看泌尿科高銘鴻醫師指出,陰莖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兩個負責勃起的陰莖海綿體,與一個負責排尿的尿道海綿體。三者的相對位置為陰莖海綿體位於陰莖的背側,尿道海綿體位於腹側。包皮跟龜頭 常見3種情況陰莖海綿體從恥骨下方向外延伸至最頂端成為龜頭,龜頭外有一層皮膚,從陰莖的皮膚頂端延伸,出生時會包覆住龜頭,這就是包皮,包皮就像連帽T-shirt一樣套住了龜頭。天然的狀況下,包皮跟龜頭會有三種情況:.正常包皮:包皮在龜頭一半到三分之一,勃起後龜頭可完全露出。.包皮過長:包皮比陰莖長,龜頭被包在裡面,只能露出部分,勃起時包皮會往後拉,使龜頭可以完全露出。.包莖:包皮長度比陰莖長,勃起時包皮退不下來,龜頭完全無法露出。至於哪些情況需要開刀解決?1.龜出不來:成年人陰莖勃起時仍無法露出龜頭2.洗不到:包皮過長導致清潔不易3.發炎感染:包皮過長引起發炎感染,不處理也不行4.尿尿困難:包皮開口太小,排尿出現困難,包皮會鼓起如汽球5.愛愛會痛:性行為時產生疼痛感,甚至出現外傷6.卡住:嵌頓性包莖高銘鴻補充,所謂「嵌頓性包莖」是指硬推下包皮露出龜頭後,因為包皮的開口過小或是過緊而卡在陰莖冠狀溝。這種情況下龜頭的血流會受阻(就像用橡皮筋綁住龜頭),出現紅、腫、痛的狀況,嚴重時可能引起龜頭潰爛,甚至是缺血性壞死,所以萬一這樣卡住,應趕快尋求醫師支援!延伸閱讀:.顏射、口爆、內射...「射精最愛7部位排行」女性接受度最低是這部位.做愛狂換姿勢較持久?許藍方解答「性愛最佳時間」,持續一動作10分鐘易高潮.愛愛前吃菠菜、西瓜更易性高潮!高敏敏推薦必吃「10大催情食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5 醫療.眼部
出現「紅眼睛」該不該就醫?3大警訊需留意,常見3大原因報你知!
【本文重點】眼睛出現紅眼產生的原因有很多,若出現視力受影響、有黏稠分泌物或疼痛感等情況,應及時就醫。若不構成急症,可使用眼藥水和熱敷眼睛,但應注意避免使用含類固醇或防腐劑的藥水,且熱敷應控制在42°C以下,每次敷10至15分鐘。三大常見的紅眼問題分別為乾眼症、結膜下出血和過敏性結膜炎,使用眼藥水時應注意點眼法和選擇正確的眼藥水。--by ChatGPT眼睛忽然發紅,需要就醫嗎?眼科醫師說,眼睛紅的原因很多,若紅眼出現「影響視力、持續產生黏稠分泌物、有疼痛感」任一情形,都是急症警訊,應儘速就醫。若非急症,可自行買眼藥點,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含類固醇或防腐劑的藥水,熱敷眼睛則應溫控在42°C以下,敷10到15分鐘即可。●3大紅眼急症警訊1.視力受影響:注意要兩眼分開檢查,一眼受影響就算有2.黏稠分泌物:持續產生、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擦掉3.疼痛:眼球表面疼痛、眼球脹痛、眼窩疼痛,也可能蔓延為頭痛紅眼睛有可能會出現哪些嚴重的眼睛疾病?北榮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表示,如果紅眼加上視力模糊,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或急性虹彩炎等眼科急症,要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失明。急性青光眼發作時,眼壓會急速上升,除了導致紅眼、視力模糊,還可能合併眼球脹痛、頭痛、惡心想吐等症狀;急性虹彩炎是眼球前方發炎,有紅眼、視力模糊、畏光流淚等症狀,還可能眼睛疼痛。持續出現黏稠分泌物,則是眼睛受到感染。三總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指出,俗稱「紅眼症」的傳染性急性結膜炎,病人數量常隨夏季水上活動而增多,細菌或病毒感染結膜,眼睛會很紅,分泌物很多,要趕快接受治療,控制感染。劉瑞玲提醒,眼睛感染所產生分泌物與「眼屎」不同,眼屎是早上或傍晚、工作很疲倦時,才會出現一點點,但感染衍生的分泌物是黏稠而且不斷產生,可能每隔15分鐘就要擦一次,不要誤以為是眼屎,而延誤治療。看更多疾病知識:元氣百科:青光眼 元氣百科:虹彩炎 元氣百科:急性結膜炎 常見3大紅眼問題1.乾眼症用眼過度、睡眠不足、運動量不足,都會影響到淚腺分泌,造成乾眼症。劉瑞玲表示,眼睛會感到刺痛或灼熱,眨眼有異物感,反射性流淚、溢淚,甚至視力模糊,眼球乾燥導致摩擦力變大,也會讓眼睛發紅。呂大文表示,乾眼症造成的紅眼,點人工淚液有助改善,但乾眼症分為缺水、缺油、缺黏液層這三種不同類型,人工淚液也有相對應的不同配方,如果沒有選對配方,點再多也沒有用。建議先找眼科醫師檢查,確認缺什麼,才能買到正確的人工淚液。熱敷眼罩可以幫助淚水分泌,但溫度要控制在42°C以下,睡前敷10到15分鐘即可。2.結膜下出血如果眼白忽然出現一片鮮紅,不痛不癢、無分泌物,不影響視力,通常是結膜下出血。呂大文說,這不用治療也會在一、兩周以內慢慢消失,可能是外力碰撞或揉眼睛太大力導致。不過,若頻繁發生,一、兩個月就出現一次,小心可能是凝血功能出問題。3.過敏性結膜炎季節交替、沙塵暴來襲、在空氣不好或有刺激氣體的地方,很多人眼睛會又紅又癢,這就是過敏性結膜炎。呂大文表示,眼睛接觸過敏原會出現免疫反應,血管擴張會讓眼睛發紅,應遠離過敏原、服用抗過敏藥物,或以冷敷來減緩發炎反應的不舒服。如果一直揉眼睛或熱敷,眼睛只會更癢、更紅。看更多的疾病知識:元氣百科:乾眼症 元氣百科:結膜下出血 元氣百科:過敏性結膜炎 眼藥水該如何選擇才會不傷身?不建議使用標榜快速退紅的市售眼藥水,呂大文說,這些藥水只能暫時讓血管收縮,僅能維持半小時,之後血管會反彈,眼睛更紅。劉瑞玲提醒,不要隨便買含類固醇的眼藥水來點,類固醇眼藥水必須經過醫師處方,只能短期使用,如果長期點會造成慢性青光眼,也會導致眼表傷口不易癒合、易併發感染。●點眼藥該怎麼點?1.頭往上仰,輕輕撥開下眼瞼,眼睛往上看,將藥水往下眼瞼撥開處,閉眼一至兩分鐘。2.如果是治療型眼藥水,點完應閉眼至少五分鐘。3.點完眼藥閉眼時,流出來一些,不代表沒點到。4.點完眼藥不可一直眨眼。5. 含防腐劑的眼藥,一天最多點三、四次。6.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應按照醫師處方和醫囑使用;不建議使用退紅眼藥水,會愈點愈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4 醫療.骨科.復健
肩膀痛就是五十肩嗎?3典型症狀助判斷,居家簡易4招自我伸展運動
「許醫師,我該怎麼辦?」一位抱著小女娃的新手媽媽,因為五十肩的關係,她已經好幾個月無法好好吃、好好睡。2022年內政部統計「首次生產婦女之平均年齡」從民國64年的22.9歲已延至110年31.23歲,也就是說,現代女性晚生了近十歲才生第一胎,讓過往不會有交集的「生產」及「五十肩」這兩種身體狀況,於這個時空開始重疊,因為五十肩正是好發為年齡範圍在40至60歲之間,尤以女性為多。年齡加上孕期本身會因應生產而分泌鬆弛素(Relaxin)讓軟組織鬆馳、變軟,造成關節支持度下降,造成肩部損傷機率增加,更容易引起五十肩。肩膀痛就是五十肩嗎?五十肩到底是什麼?又有那些症狀?五十肩在西醫正式的醫學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 ),「沾黏性肩關節囊炎」顧名思義是肩膀的「關節囊」「沾黏」的「炎症」。「關節囊」(圖一)民眾可能相當陌生,醫學上「囊」(capsule)是指「包起某個構造的袋狀組織」。肩關節是「肱骨頭」及「肩胛骨的凹窩」所構成,固定組織是以「肌肉」、「韌帶」(連接骨與骨)、「肌腱」(連結肌肉與骨頭)及「關節囊」組成(關節全部包在一起),因而可以做伸展、彎曲、內外旋、內收、外展動作不需擔心脫臼。 五十肩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續發性」五十肩有因果關係,如車禍;而「原發性」的五十肩則是病因不明,可能跟年歲漸長的身體代謝率降低有關,當關節內的代謝速度低於修補,便產生關節囊發炎、沾黏及攣縮,進而產生典型「角度受限」、「睡眠壓痛」以及「活動疼痛」三大症狀。五十肩的「角度受限」容易跟其它肩部疾病混淆,因疼痛時會避開引起疼痛的動作,如「夾擠症候群」一樣都會有「手舉不起來」的「角度受限」的狀況,但透過復健專科醫師在診間理學檢查,就能夠輕易分辨是「痛到舉不高」還是「卡到舉不高」,而能對症下藥。孕產婦五十肩不需忍痛 專科醫師開藥不怕傷害寶寶當肩痛發生,孕產婦請記得「保護寶寶」並不等於「犧牲媽媽」,可以至復健科,由專科醫師評估後,提供不影響胎兒或母乳的藥物以降低疼痛感、或是熱敷緩解肩部周邊肌肉緊繃,不需忍痛。如復健科「經皮神經電刺激器」(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TENS)的電療儀為80~120Hz頻率,文獻指出對孕產婦的影響不大;此外,「熱敷」能讓周邊血循增加,亦有良好的心理回饋,都可以請醫師評估後使用。居家簡易四招自我伸展運動除了儀器,「全關節角度伸展」能有效降低五十肩帶來的不適感,以下為居家簡易四招居家自我伸展運動:*運動請量力而為,若有嚴重疼痛不適,請即刻停止。保守治療五十肩還沒好,侵入性治療直接處理關節囊當「保守治療已一個月無明顯改善」、「疼痛影響睡眠,每週三次以上」時,民眾也不用過於氣餒,可考慮以「侵入性治療」做為進階治療的方式。●五十肩的治療核心為「去除沾黏」,方式有三「肩關節囊擴張術」、「關節鬆動術」以及「肩關節內視鏡」:「肩關節囊擴張術」是將液體直接注進關節囊中,為五十肩的專一特殊治療方式,利用的是「關節囊」的包裹特性,等於是24小時持續性將關節囊利用液體壓力和緩撐開,門診處置,為自費項目。●「關節鬆動術」由醫師直接拉動肩關節,將關節囊沾黏的部份以特殊手法拉開,通常過程會麻醉後一次徹底執行拉開沾黏,搭配術後麻醉藥物降低不適。需要住院、進開刀房,有健保給付。●「肩關節內視鏡」是在肩膀上開2到3個不到1公分的微型傷口,將內視鏡放肩關節內,以前端鉤狀的微創關節鏡器械將看到的沾黏去除。須住院、麻醉,恢復期長,適合五十肩第三期纖維化嚴重的患者。需要住院、進開刀房,有健保給付。所有治療都需要搭配一至三個月的復健運動,增加肌力、提高關節活動度及校正本體覺。(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孩子跟五十肩一起來報到!孕產婦五十肩原因、運動、治療一次看!」)(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