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生命
共找到
4192
筆 文章
-
-
2019-12-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抉擇
【編者按】這星期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救與不救」的緊急醫療抉擇。一篇麻醉科醫師的來稿,敘述自己在急奔醫院救人的路上,不幸由摩托車摔下受傷,但仍及時趕到急診處為病人插管轉院的心路歷程。這使我們想到轉載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寧照護大師陳榮基醫師所寫的有關在「八仙塵爆」時,醫療團隊所發起的「限時嘗試」以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以及另外一篇由醫學生探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文章。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瞭解這重要的生死抉擇,也更使我們深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外科與安寧緩和醫療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語重心長的這句話:「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C伯伯是一位79歲的退休農夫,患有帕金森氏症,這幾年狀況持續變差,造成行動、吃東西、記憶力等多方面的問題。這次因高燒持續五天,送來我們醫院急診,到醫院後他的意識狀況迅速變差,當天晚上便陷入昏迷,雖然他的血壓、呼吸以及心跳都還算穩定,但是考慮到C伯伯本身多項功能都已經因為帕金森氏症嚴重退化,以及他發燒、昏迷的意識狀況,隨時都可能惡化到需要轉入加護病房進行緊急處置。綜合考量下,假日值班醫師決定建議家屬考慮是否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DNR)」的同意書。但是這個討論進行地並不順利,對於假日值班醫師而言,尚未與病患家屬建立長期醫病關係,這樣的討論非常困難。同樣地,對於家屬而言,在尚未消化家人病況快速惡化的情形,就要下重大的決定,更加地困難。我是負責照顧C伯伯的實習醫學生,事後聽到這樣的狀況也覺得十分地困難,心中不禁有個疑問:「到底我們要如何告知病人家屬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呢?」許多同學也對這個議題感到疑惑,因此我們在醫院例行的醫學人文討論上提出了這個疑問,在老師的帶領下,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以下整理出幾個重點:1.認識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對於醫療專業人員可能不陌生,但是對於病人或家屬通常十分地陌生,很多的誤會或無效溝通,都是來自於不了解。尤其在緊急狀況下,悲痛的情緒,有限的時間,醫療環境的無形壓力,都會形成基本認識的阻礙。在定義上,心肺復甦術是指對於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的病人,為挽救其生命,給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一般人在聽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常會認為這就是放棄任何治療,讓病人等死,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適用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病人,必須由兩位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確定他們的狀況已經不可治癒,且近期的病程到死亡已不可避免。也就是說,對於這類的病人,急救只是增加他們受苦的時間,因為他們身體本身的狀況不好,這裡的急救,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救起一個人後,他又可以健康地回到工作崗位,而是在救起他之後,各種可能感染接踵而至,同時疾病持續惡化,沒過多久需要第二、第三次的急救,而病人在這樣的痛苦中來回地掙扎,而這才是希望推動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原因。另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後並非沒辦法修改,其實在任何時間點,都可以選擇撤除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決定,因為隨著時間的進展,病人或是家屬可能會對當下的狀況有不同的想法,而有不同的選擇。2.看待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當病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意願時,常需要親屬代為決定,例如C伯伯,在這時候該如何看待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極為重要,這邊可以使用臨床倫理四象限分析(見下圖)來幫助思考:首先「醫療的適應性」,也就是目前病人的醫療問題與狀況,是否已到達末期且無法醫治,符合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標準,再來是「病人的偏好」,這點非常的重要,家屬可以回想病人在之前是否有表達過治療偏好,若是病人之前並未表達過,家屬可以試想如果自己是病人,以這樣的情境,他會希望怎麼選擇?接著還需要考慮「生活品質」,以目前狀況,若是急救後可能的生活品質為何?是否不應期待要延續沒有品質的生命?最後是「其他脈絡情境」的特徵,例如是否有宗教的考量?家庭的經濟環境是否能夠負擔等綜合性的考量。3.告知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告知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讓病人願意簽署,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以C伯伯的狀況來說,值班醫師尚未建立長期醫病關係,所以充分的自我介紹是非常必要,說明自己的身分與立場,並非之後長期負責照顧的主治醫師,但是以目前病人狀況而言,具有時間上的急迫性,所以自己做為值班醫師前來和家屬說明,解釋病人的狀況十分地重要,同時也是家屬最想要知道的,雖然家屬在之前可能已稍了解病情,但是開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說明前,再和家屬更新最新的狀況,有其必要性,同時也不會讓家屬措手不及,產生誤會與被醫療所遺棄的感受。在說明完病人不好的預後與危險性後,可以先問問家屬病人在還清醒或有辦法表達自己意願時,是否曾經有表達過若是在類似目前的狀況下,想要怎麼做?之後再進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說明,這邊建議以病人為中心思考,提出這個提議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減輕醫療上的負擔,而是希望能夠在有限的選擇下,讓病人能夠過得更好、更舒服,同時對於常見的誤解也需要說明,必要時可以分享過去病人的例子,讓家屬知道並非只有他們才會面對當下的內心糾結與抉擇,許多人也有如此的掙扎,但是需要了解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病人能夠更好。(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5/30)
-
2019-12-19 科別.兒科
2月大男嬰唇色發黑急送醫 確診法洛氏四合症
新竹一名兩個月大男嬰近日因全身皮膚發藍、唇色發黑緊急送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男嬰症狀為法洛氏四合症,若未及時就醫,可能引發酸血症而導致器官衰竭最終死亡,所幸男嬰母親及時發現送醫,經搶救已無生命危險。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醫師賴俊維表示,法洛氏四合症是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該男嬰送院時,雖有2個月大,體重卻僅3公斤多,皮膚發藍、唇色發黑具有發紺現象,儘管努力呼吸,血氧卻仍不足,檢查後發現男嬰心臟除右心室出口狹窄外,左心室與右心室間有一個直徑0.6公分的缺口,導致缺氧血進入主動脈,為典型法洛四合症。賴俊維指出,法洛氏四合症包含4種異常,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位、右心室出口阻塞、右心室肥大,患有該病的嬰兒通常必須先進行人工血管分流手術,或肺動脈氣球導管擴張術來增加其肺部血流,待養大讓體重到達8至10公斤之後再進行完全矯正手術。根據衛福部歷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資料顯示,在去年每十萬人口就有21名0至1歲的嬰兒因心臟疾病而死亡,死亡率達11.9%。賴俊維說,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除了特定染色體或基因異常,也可能與孕期病毒感染、特定藥物、菸酒的使用有關。此外,受孕前父親的菸酒使用習慣也被證實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關。若準爸媽有吸菸的習慣,或準媽媽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會顯著增加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有研究顯示,如果準爸爸在受孕前3個月有飲酒習慣,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比沒有飲酒習慣的夫妻高出44%;若準爸爸的單次飲酒量超過5罐350cc的啤酒,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更提高至52%。賴俊維提醒,若父母發現嬰兒養不大或吃不胖,且有呼吸費力的情形,應盡速就醫,透過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幫助嬰兒及早正確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此外,嬰兒出現膚色發藍唇色發黑、呼吸時胸骨凹陷等突發性缺氧症狀時,可將嬰兒側躺擺出以膝觸胸的蝦米狀姿勢,並立即送醫,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唯有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
2019-12-19 養生.聰明飲食
到了生命尾聲 該吃營養的食物還是病患想吃的食物?
【文、圖/摘自積木《生命與味覺》,作者辰巳芳子】最後的一口要吃什麼當時,田村先生說了下列這一段話。據說有一名病患在癌症末期引發腸阻塞,點滴加入類固醇,拔掉了尿管。病患問道:「什麼都可以吃嗎?」當聽到「什麼都可以吃」的回答之後,該名病患說道:「我想吃鮒壽司(譯註:鮒魚醃漬發酵製成的壽司)。」田村先生於是真的拿出鮒壽司,該名病患早中晚吃了三次鮒壽司。結果,原本的浮腫消失,也可以排便,甚至恢復到獲得可以暫時返家休養的許可。真是不可思議,食物與生命的關係。從事緩和醫療的所有人都統一口徑如此說道。就算是吃不下東西的病患,如果是以前吃過的懷念滋味就可以吃得下。我們總是會推薦病人吃營養學上認為是好的東西,但這個例子讓我重新認識「食物的偏好、味道,是屬於個人的領域」。其他的醫生也如此說道:「食物擁有許多從營養的角度所不能測量的層面。擁有引發人們心中迴響、帶來感動的要素。」最後的一口要吃什麼?緩和醫療、安寧療護大樓裡住的是至今為止與各種抗癌藥劑和手術對抗的病患。取消飲食限制,「什麼都可以吃」。大家一開始雖然感到困惑,但漸漸變得任性起來。飲食是最簡單可以任性的領域,因為任性,照護方也能夠下功夫,據說照護和接受照護雙方因此能夠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據說大部分的病患都喜歡重口味的東西。有人說想吃拉麵、有人想喝滷肉的湯汁、也有人希望直到最後都維持正常的飲食而想喝味噌湯等。提供病患在人生的道路上覺得最「美味」的東西,讓他慢慢品嘗,我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事。即使如此,想必食欲還是會慢慢減退,身體漸漸地不想要食物。這時能夠讓生命回頭的就是湯品所扮演的角色。多次有人跟我說,幾乎什麼都吃不下的人可以喝得下糙米湯。糙米、昆布、酸梅,糙米湯的材料本身就是風土。比起病患本身,細胞更需要這些東西。細胞所追求的美味是將生命帶往更好的方向。我認為終極的美味是讓細胞開心的食物。照護和接受照護的人可以一起品嘗美味。這樣的時間不就正是生命的共享嗎?作者簡介辰巳芳子1924 年出生。聖心女子學院畢業後跟著料理研究家始祖的母親濱子學習家庭料理,同時不斷地鑽研西洋料理。透過照護父親開啟湯品之路,在鎌倉家中開設湯品教室。現任NPO〈傳遞優良食材會〉、〈大豆100 粒運動後援會〉會長。著有《為了你──支撐生命的湯》(文化出版局)、《品嘗辰巳芳子的當令美味──滋養生命的家庭料理》(NHK 出版)、《為食而活──我認為重要的事》(新潮社)、《新版 我傳給女兒的美味》(與辰巳濱子共同著作,文春新書)等。
-
2019-12-19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巨大倉鼠有如巨大塵蟎源?醫建議「蓋黑袋毆打」
好市多巨大倉鼠超萌,大人小孩都想抱抱它,但也有家長擔心,這麼大的娃娃很難清洗,放在家裡久了,豈不是像一個巨大塵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如果真的忍不住想買,就要每兩周確實除蟎。最省錢的除蟎方式就是用黑色塑膠袋包住娃娃、在大太陽下曝曬一小時以上、然後拿出來拍一拍。葉國偉表示,塵蟎是一種節肢動物,其身體、糞便、卵、分泌物,全部都是過敏源,容易誘發皮膚過敏、上呼吸道過敏、氣喘等症狀。塵蟎靠攝取人體皮屑為生,因此在與人體比較密集接觸的床、沙發、棉被、娃娃表面,都特別容易聚集塵蟎。塵蟎的生命週期帶約是三周就會有下一代發育完整,所以都會建議除蟎頻率至少要兩周一次。大型絨毛娃娃該如何除蟎?葉國偉說,大娃娃不易自行清洗,通常只能送到有清潔娃娃的洗衣店,或是利用有高效濾網的除蟎吸塵器,但這些都需要額外預算。最省錢的除蟎方法是利用高溫,根據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的資料,塵蟎暴露於攝氏45度下一個半小時,就會死亡。葉國偉說,建議每兩周可以進行一次曝曬拍打除蟎。將巨大倉鼠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起來,拿到陽光曝曬的屋頂或陽台,曝曬一小時以上,讓塵蟎死亡。直接曝曬也可以,但用黑色大塑膠袋可以加速升溫,讓塵蟎死更快。接著將巨大倉鼠取出來,全身用棍棒均勻打過一遍,讓塵蟎殘骸掉落,過程中記得要戴著口罩。葉國偉表示,減少過敏原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要定期清潔家中所有可能聚集塵蟎的物品,不只是絨毛娃娃。因為絨毛娃娃非常可愛,真的買回家以後,通常很難定期處理,也會捨不得送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購買。
-
2019-12-19 橘世代.愛玩橘
土耳其比想像中近!告別繁華城市 深入探索百年世界遺產
告別繁華大城市伊斯坦堡,前往土耳其東部,體驗當地人樸實熱情,並深入世界文化遺產蘇美拉、阿尼古城,欣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歷經近百年完工的伊沙克帕夏宮。美景之外,美食也值得一嘗。土耳其幅員廣闊,橫跨歐洲及亞洲大陸,土地面積是台灣的20倍左右,三面環海,北為黑海、南為地中海、西為愛情海,東北部與喬治亞相連。依據地形,大致上可分為愛琴海、黑海、地中海,以及安納托利亞、馬爾馬拉等地區。不過,即使土耳其那麼大,一般台灣旅客對土耳其最熟悉的區域,多半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或是首都安卡拉,以及搭知名搭熱氣球城市卡帕多奇亞,最遠頂多到北部鄰近黑海地區的世界遺產番紅花城,又或是西南部的安塔利亞等,皆位於中西部地區,若往右邊延伸至土耳其東部,則認識甚少。倘若有在關心國際局勢,也許會稍微認識土耳其東南部是庫德族根據地,又或是知道東部鄰近國家為伊朗、敘利亞等。但所接收的資訊皆是這些區域的政局較不穩定,而有不適合前往旅遊的刻板印象。實際走訪一趟,就會發現原來土耳其東部跟我們想的不一樣。黑海里澤 紅茶最大產地前往土耳其東部,我們首站抵達黑海地區特拉布宗(Trabzon)及里澤(Rize)一帶。只要是土耳其人,對黑海地區絕對都相當熟悉,尤其是里澤,因為土耳其人每天至少喝上6杯的土耳其紅茶,絕大多數茶葉都是產自於此。土耳其籍導遊Cemal告訴我們,全土耳其只有兩個城市盛產紅茶,黑海地區因為一年365天中,有200天都在下雨,加上地形是相當適合種植茶葉的環境,而且一年可兩收,產量相當豐富。據了解,黑海地區茶葉產量,可排到世界前5名。除了茶葉外,里澤鄰近黑海,這裡的人相當喜歡魚或海鮮料理,據說,只要海裡捕到的東西都吃,甚至因此有個笑話說,就算是捕到爸爸也會吃,以此顯示黑海地區的人有多愛吃海鮮或魚。黑海地區魚種類相當多,大多數會以魚排方式呈現,但也有像是小鯷魚,會在魚身裹上玉米粉煮,吃起來口感倒有些類似沒有卵的喜相逢。土耳其嗜茶如命 想喝有人快遞對土耳其文化略有所知的人,一定聽過土耳其人「嗜茶如命」,用茶香開啟一天,用茶香結束一天。據說一天喝上6杯是土耳其人生活日常,最多一天喝上20杯都有。如此喝茶文化,甚至延伸出土耳其茶產業。由於不是每個人隨時能自己煮茶來喝,因此便有了外送茶服務,只要購買「茶幣」,想喝杯茶休息時,打通電話,就有人把茶倒入鬱金香杯裡送到辦公室或店裡給你喝,形成土耳其人最日常生活風景,也成了觀光客前往土耳其必體驗的特色。此外,土耳其人認為,喝土耳其紅茶加牛奶破壞了茶的風味,也不會加糖。導遊說,如果當地人看到有人要紅茶加入牛奶,反而會困惑地問你「為什麼」。世界遺產 蘇美拉修道院土耳其以伊斯蘭信仰為主,根據國家規定,有超過99.8%的人口宗教會被自動登記為伊斯蘭教。然而,土耳其過去在西元395年曾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的領地,當時以信仰基督教為主,因此,若在土耳其看到修道院,可別吃驚。位於特拉布宗省南邊,有座世界文化遺產蘇美拉修道院,這座修道院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在西元4世紀時建立。相傳,有兩位住在希臘的修道士,不約而同夢到聖母瑪利亞要他們到一處峭壁上建立修道院,之後便從希臘出發,一路尋覓到了特拉布宗的馬奇卡,發現有處山洞,山洞內竟有聖母雕像,因而在此建造修道院。而蘇美拉修道院名字由來也相當有趣,蘇美拉來自希臘文Stou Mela,有在山上的意思,念久了成為修道院的名字。過去這座修道院因處於要塞位置,收取過路費用,鼎盛時期甚至擁有自己的保衛隊。但也因為富裕而多次被搶匪盯上,建築多次被毀損。經歷長時間修復,如今所見建築架構,是在13世紀以後,所保存下來的樣貌。由於教堂以聖母崇拜為主,所以修道院的牆壁上留有壁畫,可見聖母瑪利亞生平事蹟、耶穌復活等故事。然而,曾經擁有重要地位的蘇美拉修道院,也荒廢過一段時間。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並在1923年與希臘政府簽訂移民條款,將土耳其境內信仰東正教信徒,與希臘信仰伊斯蘭教徒進行交換,蘇美拉修道院因此沒了信徒逐漸沒落。後來,土耳其政府將蘇美拉修道院重新整修後,改成博物館供遊客參觀,不僅吸引基督教信徒前去,即使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也會到此朝聖。由於蘇美拉修道院自2015年開始進行內部整修,目前已經對外開放,只能站在山壁上方看修道院,無法進去到裡面參觀,但仍可看到建築樣貌,遙想當年在此修行的修道士生活。開放時間:4到9月9:00~19:00,10月到3月8:00~16:00入場費:每人10里拉(約台幣60元)交通方式:特拉布宗市中心客運公司詢問,早上10點有專車接送到蘇美拉。或是從阿塔圖克廣場搭乘dolmus到馬奇卡,再搭計程車到蘇美拉。夢幻夏宮 歷經百年完工離開了里澤及特拉布宗,我們經過數小時車程,來到了烏巴亞澤特(Doğubayazit),在這裡一處山坡上,有座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建造的最後一座大型建築「伊沙克帕夏宮(Ishak Pasha Palace)」,自遠方看過去,彷彿是座屹立於荒涼山谷中的宮殿,美得相當夢幻。伊沙克帕夏宮可說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典型代表建築,使用圓屋頂構造,自1686年開始建造這座宮殿,並於1784年建造完成。之所以建立於山谷斜坡上,主要是當時塞爾柱土耳其人認為抵禦外敵,居高臨下最適合,加上這裡地理位置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東部邊界要塞,因此將宮殿建造於此處。伊沙克帕夏宮結合了鄂圖曼、亞美尼亞、波斯、塞爾柱建築風格,使用岩石建造而成,並且使用精美的浮雕方式呈現圖案及裝飾,不僅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因是少數土耳其至今存在的古代宮殿,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伊沙克帕夏宮花了近百年時間才完工,可說是當時相當豪華的宮殿。到底有多豪華呢?伊沙克帕夏宮周圍圍繞建築物,包含入口右手邊的男賓接待室,以及後面的後宮。除了清真寺外,還設有舉辦典禮或娛樂的禮堂、庭院、浴室等設施。而伊沙克帕夏宮內總共分為兩層,房間高達366間,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每個房間不是靠壁爐生火取暖,而是設有集中供暖系統,有些類似現代的中央空調概念,在石牆內設置排熱孔,利用蒸氣及管線傳達暖氣到房間內,如此作法,在當時來說,簡直是「高科技」代表。營業時間:周一到日9:00~17:30入場費:每人7里拉(約台幣42元)地址:04400 Yukarıtavla/Doğubeyazıt/Ağrı阿尼古城 遙望亞美尼亞位於歐亞大陸交界點的阿尼古城,是現在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邊境,隸屬於土耳其領地。然而,在西元961年,這裡是亞美尼亞王國的首都,11世紀全盛時期,曾有高達10萬人居住在此,富裕且軍事能力強,在當時有「1001座教堂、40座城門的城」的別名,由此可見當時阿尼古城有多麼繁榮。阿尼古城經歷過不同朝代或國家統治,加上數次大地震襲擊,許多建築已崩塌毀壞,但仍可從殘留的建築找尋到過往歷史的蛛絲馬跡,像是8世紀第一個朝拜教堂,之後改成女子修道院,又或是塞爾柱土耳其人到此後,在高原上所建立的第一個清真寺。此外,阿尼古城是絲路的第一站,還可以在這裡見到當時的絲路驛站。阿尼古城旁的阿帕查溪,是現在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分界,遙望對岸可看到亞美尼亞的軍事哨站,往下方看可看到曾做為連結兩地、10世紀所建造的橋梁,如今已經毀損,也可由這裡窺探兩國過往歷史糾葛。門票:12里拉(約台幣72元)開放時間:周一到日8:00~17:30如果你想去交通方式:可以搭乘土耳其航空從台北飛往伊斯坦堡航班,冬季時刻表每周有6班往返,從台北飛往伊斯坦堡是晚上10點5分航班,第二天早上6點到;自伊斯坦堡出發為凌晨2點航班,台灣時間下午5點45分抵達桃園機場。再從伊斯坦堡搭乘國內線轉機到特拉布宗機場或凡城,前往土耳其東部旅遊。如果想跟團:行健、金展、東南、巨大、晴天、雄獅等旅行社,目前皆有規畫前往土耳其東部的行程,以11天到13天左右的行程為多,費用平均落在7萬到10萬元左右,依照餐食、住宿、機票等有不同。簽證辦理方式:前往土耳其需辦理簽證,但自2016年起,台灣旅客前往就已經免去24美元的簽證費,只要上網辦理填寫護照資料送出後,電子簽證就會立即發放,屆時只要出示電子簽證,或將簽證印出即可。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2-19 橘世代.愛玩橘
期間限定! 華麗光雕秀、百年建築物、美食小吃 板橋一日遊大攻略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步調快速,假日適合來趟慢活一日遊,林家花園是板橋知名古蹟,矗立在快節奏的都市中,園內超過百年的建築物古色古香,仿佛穿越時光回到過往的時代,除了認識宅邸的過去,在限定期間可來看光雕秀,也讓人看見林家花園白天黑夜不同的樣貌。台灣有4大名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台南吳園。位於板橋林本源園邸,就是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建築物仿蘇州留園設計,可分成「園」和「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已有172年的歷史。園的部分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與人造山水,由於當時的女性無法隨意出入,園內的造景與建築成為屋內女性休閒、打發時間的去處,民眾來到此處,可把自己想像成當時住在宅邸的人們,享受片刻的寧靜與閒情雅致。即日起到明年2月15日,林家花園每周5、周6開放夜間遊園,並在晚上7點到8點半,每隔15分鐘就能欣賞一場「蝶舞光綴」光雕秀,華麗的光線照在來青閣上,就像是美麗的女子配上一襲華服,更加引人注目且美艷,光雕秀除了有豐富的花卉圖案,也一次閱覽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為夜晚增添不少色彩。想來趟板橋一日遊的民眾,早上可以先到板橋435藝文特區或新月橋走走,再到林家花園了解宅邸歷史由來,晚上欣賞光雕秀、參與點燈期間限定活動,也為豐富的一天畫下句點。林家花園附近就是黃石市場,周邊藏著許多好吃的美食,如市場內的高記生炒魷魚、市場外的永和葉記肉圓、津贊蔡家碗粿、老曹餛飩、慈惠宮媽祖廟邊魷魚羹等著名小吃,看完林家花園光雕秀。還想拍更多美照,可步行或轉乘捷運板南線到板橋捷運站、搭乘公車307、810,前往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參加歡樂耶誕城活動,除可看到5分鐘可愛Q版投影光雕秀,還可以到新北耶誕城拍照打卡,在板橋萬坪公園燈區內的「卡娜赫拉的小動物」是大受歡迎的景點。如果還想再吃宵夜可走到文昌街,來一份懷念泡菜臭豆腐,或走到湳雅夜市選擇甜品或是各種美食當作消夜。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2-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育齡婦女二成貧血 懷孕切記補鐵
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我國育齡婦女貧血比率占二成,攝取鐵質有助改善貧血,但女性鐵質攝取量不足。醫師指出,女性缺鐵不只造成自身健康問題,懷孕期間使造血功能不佳,一旦產後大出血便可能休克、死亡,更可能因血氧量不足,導致胎兒生長發展遲緩。國健署2015至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以血紅素濃度小於12g/dL為貧血標準,發現我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貧血比率為18.6%,而我國1歲至44歲女性鐵質攝取量都低於建議值,其中13至15歲、16至18歲及19至44歲攝取最不足。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技陳麗娟說,女性進入青春期,到更年期以前,每月皆有經血流失,是貧血高風險族群,貧血症狀包含容易疲勞、嗜睡、頭暈、體能衰退、臉色蒼白等,最常見的即為缺鐵性貧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說,若貧血婦女懷孕,為提供另一個生命營養,孕婦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鐵質總取量也會增加四成。若母體缺鐵、嚴重貧血,分娩時遇大量出血,血色素低落、代償能力不足,最嚴重可能休克、喪命。孕婦缺鐵更可能波及腹中胎兒,黃閔照說,鐵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的重要元素,若懷孕期間鐵缺乏,血氧濃度、紅血球攜帶營養素不夠,可能導致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可能造成寶寶生長發展遲緩。月經量多、月經超過七天的女性,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在醫師指導下補充鐵劑。婦女不可忽視鐵質攝取。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女性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為15mg,在符合「豆魚蛋肉一掌心」分量下,食用含鐵量高食物,如文蛤、章魚、蚵仔等海產類、紅色肉類等。但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常也含高量脂肪,深綠色蔬菜的鐵吸收率雖然較低,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如莧菜、甜碗豆、紅鳳菜等,建議用餐中或餐後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可促進鐵質吸收。
-
2019-12-18 科別.新陳代謝
血糖超標沒罹糖尿病別僥倖!「糖前期」仍危機重重
拿到體檢報告時,你可能會暗自慶幸: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並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我很健康。你也許不知道的是,這時你已經處在糖尿病前期(以下簡稱“糖前期”),距離糖尿病只有一小段距離了。《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糖前期有哪些症狀,並教你科學控制血糖。中國約5億人處於糖前期作為慢性病,糖尿病會引起各臟器組織功能的損害,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或肥胖,其危害不亞於糖尿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教授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中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也就是說,中國約有5億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代謝紊亂狀態,是糖尿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但由於其還未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常常被人忽略。糖前期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空腹血糖偏高(IFG),其血糖介於6.1~7毫摩爾/升之間;二是糖耐量異常(IGT),是指空腹及餐後血糖均偏高。在中國,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屬於合併IGT食物患者,特點是以餐後血糖增高為主。臨床上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後兩小時血糖是異常的。所以,體檢時的空腹血糖測試,是不足以明確患者是否處於糖前期的。當心糖前期的5個信號只有抓住一些蛛絲馬跡,才能及早對糖尿病進行檢查以及治療。以下這些症狀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糖尿病信號。1.吃飽就睏偶爾的一次不必擔心,但如果經常這樣,則可能是身體報警,表明現在的飲食結構有缺陷,如飲食中精製麵粉和含糖食物等簡單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2.垃圾食品上癮三天不吃爆米花、洋芋片就難受,表明你已經上癮了。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內生性大麻鹼,這種物質刺激人們的進食中樞,就會讓人感到飢餓,有暴飲暴食的衝動。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體重超標超重的定義是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20%,若超過20%以上,那就是肥胖了。多餘的體重可能來自於肌肉、骨骼、脂肪或者身體內的水分。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體重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後,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提高警惕。4.大腹便便有些人腰腹部過胖,細胳膊細腿大肚子,又稱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內臟。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即為腹型肥胖。另外,內臟肥胖還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同時增加高血壓、心髒病、腦卒中等危險,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5.血壓偏高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由於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等有關係,因此,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十分關鍵。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瞭如上情況,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儘早對糖尿病進行篩查以及治療。給不同人群的防治建議糖尿病帶來的不僅是血糖升高的表象,還可能是全身的代謝異常。因此,學會預防格外重要。以下是給不同人群的控糖建議:血糖暫時正常的人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50萬中國中老年人群隨訪7年發現,只要堅持這幾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預防近80%的2型糖尿病。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指數在18.5~23.9比較健康。腰臀比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調節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週運動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 戒菸與不吸煙人群相比,主動吸煙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出37%;在不吸煙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煙的人高22%。定期體檢45歲以上是糖尿病高發人群,特別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壓高的人,更應及時排查。“糖前期”的人屬於糖前期的人應採取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管理血糖。飲食干預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烹飪時要盡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注意限鹽限酒,如果飲酒,就要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熱量。運動干預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有氧和抗阻運動的聯合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續運動20~60 分鐘或不少於10 分鐘。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和槓鈴等,每次2~3組,每組8~10次,組間休息2~3 分鐘;每周至少2次抗阻運動,之間應間隔1~2 天。糖尿病患者患了糖尿病的人,也不必過於悲觀。只要減少糖分攝入、規範治療、密切監測血糖水平,保持體內血糖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就能控制病情,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8 科別.精神.身心
企圖輕生6次都沒有成功...他在精神病院領悟這個道理
可以難過,但「難」完了要「過」待在精神病院的那六個月是我生命中很難得的經驗──是的,我曾經被關在精神病院,長達了六個月的時間。在那個被鐵門管制進出的樓層裡,我的「同學」很多,有躁鬱症、憂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患者,我們雖然各自服用不一樣的藥物,卻同樣在那個區間被集體放養著,就像一群羊,在各自的人生裡做著自己的夢,沒有前因後果,這一秒平靜也可能在下一秒就大發作,然後突然變成狼:有人發狂地撞牆搥牆、有人蹲在角落哀號地哭,也有人在那樣詭譎的氛圍裡,還可以安靜又規律地一直開開關關著水龍頭,一天好幾百次。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正常,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瀕臨瘋狂。我知道自己在精神病院,但我覺得自己更像在地獄。我每天繃緊神經,提防身邊會突如其來的攻擊或情緒爆發……但即便如此我還是經常被打,最常打我的那個人,他在白天跟我還滿要好的,但是他會在半夜躁鬱症發作的時候,跑過來揍我,好幾次我就是在睡夢中痛醒,可是第二天他竟然什麼都不記得了。我不怪他,每個來這裡的人都有一個傷心的故事,都一定有一個生命的難關。整個醫院,唯一沒把我當精神病看的人是我的心理輔導師,她是一個女生,她沒說但我知道,她從來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在那個同性戀還沒有「除罪化」的年代,她是我的明燈,我的恩人。她鼓勵我開口,把我想說的話說出來,在我的陳述之後,她對我最常使用的語法是:「那你覺得呢?」,她從來不會預設立場,也不會給我答案,她要我從自己的內心找解答──她的方式,就像拋出一條從天而降的繩索,要我靠自己的力量,爬出我的生命黑洞。而她就是那個洞口的光,她讓我相信自己是正常的,是可以像一般人那樣去爭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那六個月,每周兩次的心理治療課程裡,她不但讓我找回自己,找到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她還提供我專業的性向測驗與分析,讓我不只敢再逐夢,更知道「廣告」業可以是我接下來的人生裡,具體去追求的座標。 我永遠不會忘記,她對我影響最深的那句話:「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我企圖死了六次都沒有成功之後,這句話更讓我刻骨銘心。在我一路從軍官禁閉室到那個受盡羞辱的小單位,最後到了精神病院,我以為自己走入的是一個絕境……結果我竟然是在這裡得到了重生的勇氣跟重新面對人生的智慧,那是我在多年後回頭,更深的感觸與認同:真的!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生有時候會很難,眼前的關會不好過。不要壓抑你的情緒,不必假裝你很勇敢,「難過」是真誠的表現,是付出後的紀念,「難過」是你人生最踏實的證明。所以你當然可以「難過」,只是「難」完了要「過」。別一直執著在那個「難」,別強化對難的想像,讓「難上加難」。而所謂的「過」,就是先努力往前走。覺得很難的時候,讓我們先努力往前走,也許是後來會遇上的某個人,也許是過程中新的啟發,很多在當時很難的問題,後來都會有答案;很多在當時很辛苦的關,後來都會成為你生命裡最特別的轉折跟契機。直到現在我還是偶爾會想起當時在精神病院裡的「同學」,他們都是把自己留在那個「難」裡的人,我希望他們後來都能走過。而我又是何其幸運地可以走過那一段,於是後來才能再揮灑了那些我想要的人生。於是我告訴自己,將來我也要做一個引光的人,就像當年在洞口為我引光的那位心理輔導師一樣。那就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那就是我在走出生命的地獄之後,最想跟你分享的故事。本文摘自《禮悟:在脆弱的盡頭,看見生命出口》/時報文化出版/作者: 蔣承縉、李小光
-
2019-12-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近2成育齡婦女貧血 醫憂胎兒發遲緩、產後大出血奪母命
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發現,我國育齡婦女近二成有貧血問題,攝取鐵質能減少貧血狀況,但我國女性鐵攝取量幾乎未達標。醫師說,女性缺鐵不只造成自身健康問題,懷孕期間鐵不足,造血功能不佳,當發生產後大出血,可能休克、死亡,更可能因血氧量不足,導致胎兒生長發展遲緩。國民健康署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以血紅素濃度小於12g/dL視為貧血標準,我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比率為18.6%,鐵的攝取觀察到,我國1至44歲女性鐵質攝取量都低於建議值,其中13至15歲、16至18歲及19至44歲差距最大,也就是攝取最不夠。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技陳麗娟說,女性進入青春期後至更年期前,每月皆會有經血的流失,為出現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貧血症狀包含容易感到疲勞、嗜睡、頭暈、體能衰退、臉色蒼白等,其中最常見的類型即為缺鐵性貧血。缺鐵年齡層正好包含育齡婦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說,若進入懷孕階段,提供另一個生命使用鐵質,孕婦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鐵質總取量增加四成;若母體缺乏鐵、嚴重貧血,分娩時遇到大量出血,血色素低落、代償能力不足,最嚴重可能休克、喪命。懷婦缺鐵更可能波及腹中胎兒,黃閔照說,鐵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的重要元素,若懷孕期間鐵缺乏,血氧濃度、紅血球攜帶的營養素不夠,可能導致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可能造成寶寶生長發展遲緩。建議月經量多、月經超過七天的女性,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在醫師指導下補充鐵劑。婦女不可忽視孕前儲備鐵質等營養重要性。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年女性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為15mg,在符合「豆魚蛋肉一掌心」份量下,食用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文蛤、章魚、蚵仔等海產類、紅色肉類等。但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常含有高量脂肪,而深綠色蔬菜的鐵吸收率雖然較低,也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如莧菜、甜碗豆、紅鳳菜等,建議用餐中或餐後一起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可促進鐵吸收。
-
2019-12-18 科別.心臟血管
小五學生患心室頻脈 裝植入式心臟自動去顫器防猝死
猝死不是老人專利,年輕人也要重視!一名國小五年級學生,品學兼優也是大隊接力選手,卻曾發生暈倒、喘不過氣的情形,經醫師確診罹患心室頻脈,隨時有猝死風險,接受建議裝置「植入式心臟自動去顫器」,雖之後還曾昏倒,但去顫器主動偵測,即時挽救命。該學生還特別畫了心臟和去顫器共存的一幅畫,感謝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也是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讀音唸國)宏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猝死是從出現症狀到死亡,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而猝死有90%是心臟病所造成,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時間與任何人身上,通常沒有徵兆,是「無聲殺手」。林圀宏表示,心因性猝死一旦發生,順利拯救生命的機率很低,因此「初級預防」的觀念很重要,「希望在意外發生前,就能事先預防來挽救寶貴生命,而不是意外發生時再求救錯失黃金時間。」。他建議五大症狀族群要定期接受四大檢查,包含曾經感到心悸、胸悶併有暈眩、甚或昏倒、或是家族年輕成員曾經發生猝死,建議做心臟超音波、24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 或是心律不整基因檢測,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潛在危險因子,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林圀宏指出,去顫器一旦植入完成,24小時主動偵測;發生心室纖維顫動時,導線會將所偵測到的訊號傳遞至去顫器,去顫器輸出電流並由導線傳送到心臟進行除顫,挽救生命;去顫器也可在心跳過慢、過快或休止時,調整、修正心跳節律,使心跳恢復正常,進而控制可能致命的心律不整,預防猝死。
-
2019-12-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不同意婚姻靠「經營」 劉黎兒:對自己好、不刻意遷就才會快活
旅日作家劉黎兒,剖析過無數兩性議題,近年來卻發現,周遭單身的朋友愈來愈多,開始對「一個人」的處境有更多觀察;同時體悟,即使身處「2個人」的關係裡,也須保有「一人樣」的核心價值,才是生活的「極品」所在。她分享,這次和先生返台,吃飯時就發現,如果是一個人到餐廳,可能連點菜都有些困難。不管座位或菜單設計,都至少以2人為基數,似乎期待顧客皆「團體行動」,才能達到經濟效益。不過對照日本,她看到「單人席」早已成為顯學,餐廳多半設有吧台座位,或是適合個人入座的桌椅,即使隻身享用美食,也不會感到尷尬。 日文「我儘」,勇敢極盡自我是最高境界劉黎兒舉出傳統社會重婚嫁,若長年保持單身,往往會被貼上「只顧自己」、「太挑剔」等標籤,事實上,她認為正好相反,「一個人好好活著,才是最負責任的事情,可以堂堂告訴對方,任性是很好的。」如何才能活出「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劉黎兒提出,可用日文:「わがまま」(wagamama)宣言來代表,意即「我儘」,代表極盡自我、完全不浪費生命之意。活出自我並非等於自私,正因為盡情地活,社會才能更充滿生氣。「大部分的人都有外在壓力,太考慮別人的想法,甚至不敢過得開心。」因此,隱約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犧牲奉獻,反而會覺得委屈,需要別人來彌補,造成對方更大負擔。對她來說,與其把幸福當作遠大的人生目標,按圖索驥去執行,不如成為生活的基本元素,「吃到好甜點、看到好東西,會覺得好幸福喔,這樣就夠了;多出去走走,每天都有很多新發現,就像日本人說的『朝活』,先爬山再去上班也是一種。」結婚不結婚?欲求不滿才會要求別人劉黎兒分析,單身族群往往背負來自長輩的壓力,被期待「定下來」,沒有對象就如同處在「過渡期」,即使工作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也會被揶揄,「你別看他這樣,到現在可是都還沒結婚喔。」她的一位友人到了50歲,收入仍有一半被母親存起來,說「留著結婚用」,但劉黎兒為其平反,「少了這一半的錢,他也沒辦法好好約會,那又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劉黎兒的2個孩子也已成年,她認為身為父母,也有許多不了解孩子的時候,何必強加設限?「你去管人家,一定都沒有好結果,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管了以後,就更不想照做。」生而為人,她說最可貴的精神在於「人生無悔」,只要過得充實,不要什麼都覺得遺憾,自然就不會後悔,「如果婚姻不幸福,還一天到晚叫人家結婚,就是欲求不滿,先愛自己就好了。」她分析,處於「欲求不滿」的狀態,就是由許多「委屈自己」累積而來,所以看到別人快樂,會覺得不盡認同,看事情就像戴了有色眼鏡,總是偏離事實。和這樣的朋友相處,也會讓人感到有些辛苦。「所謂的貼心,不是自認『為你好』,而是設身去想他真正的需要,一定要先愛自己,才可能說服別人。」她說。燒肉、露營、卡拉OK,也能有一人樣在日本,由作家岩下久美子提倡的「一人樣」風潮已行之有年。劉黎兒觀察,最初社會上仍有負面、反諷的意味,如「一個人還想做什麼?」或者單身訂旅館時,對方也會狐疑半天,擔心是否有輕生的念頭。不過自20年前開始,觀念卻逐漸扭轉,「一人樣」成為尊貴極品的代名詞,她看到日本的單身友人,走路抬頭挺胸,「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有很多可能性,要很珍惜,活得很神氣!」而這幾年來,「一人樣」在日本更是大行其道,她舉例,從專屬一人的旅行、露營裝配、卡拉OK、烤肉用具,都有無限商機,「基本的還是對一個人的尊重,不必遷就別人,或勉強自己,這會是很大的市場。」 1加1不一定等於2,給彼此更多彈性「在2個人裡面,保有一人樣太重要了!」劉黎兒在超過30年的婚姻中,並不隱身於某太太的角色,反而更有「個性」,持續培養孤獨的能力。丈夫王銘琬縱橫日本棋壇,她稱自己為另一半的「無料經紀人」(註:免費幫先生擔任經紀人之意),即使幫他打理大小事,也會利用先生去外地演講時,順道給自己一趟旅行,「一天可以去6家咖啡廳,自己吃高級餐點也很開心。」 2人的相處之道,若要保有樂趣,她說:「要給對方很多空間,讓他有自己的世界,才能保有魅力,不會變成家裡想丟棄的破掃帚。」「1加1不一定等於2,可能是1.2或1.5。」她在日本看到許多「通婚」的案例,如各自住不同的地方,約好見面或共同旅行的時間,2人的關係更有彈性;又有如「卒婚」,彼此經濟獨立,各自生活,反倒樂得輕鬆。劉黎兒笑說,每次請王銘琬泡茶,結果看他覺得茶很好喝,竟然自己把茶全部喝掉,最後忘了分太太,她完全不以為意。回到「我儘」的本質來看,不用辛苦地討好對方,也別計較誰愛對方多些,自己盡情而活,就是對周遭的人最友善的回應。她很感謝王銘琬給自己極大的空間,也不會用收入來衡量彼此工作的價值,寫作題材因此百無禁忌,「如果什麼都只看數字,就欠缺對彼此的想像力。」外界看兩人相處如沐春風,她直言,許多人常說婚姻要靠「經營」,她並不同意。婚姻對他們而言,並不是處處設下防線,或一天到晚擔心踩到地雷,「日本人形容外遇,就像在擁擠的電車裡被踹一腳一樣,隨時可能發生。」當下能好好在一起,自然就值得感激。與其處心積慮地綁住關係,或是琢磨容貌以迎合對方,「一定要真心對自己好,不刻意遷就其他價值,才會快活。」 老後重視「友活」,對自己再好一點2個人在一起,是建立在精神上的依偎,還是生活上的依賴?「如果只建立在日常習慣上,例如怕沒人煮飯、或不知道東西放哪裡等等,層次很低,那種依賴超不可愛,有精神上的共鳴,才能維持新鮮和魅力。」她說。劉黎兒以筆鋒犀利著稱,對於婚姻當中的衝突,她也不迴避,「吵架很珍貴,彼此互動冷淡,也不見得負面,2人可以堂皇地去發展一個人的天地,再重新發現對方和自己有趣的一面。」63歲的劉黎兒,總結人生階段之於一人樣的意義,「50歲要很充實,60歲才會過得好,自己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能對自己好一點,就不要過於忍耐。」面對老後,她認為,不一定要勸人拚命走出家門,舉凡多結交朋友的「友活」,或是去做各種嘗試的「Solo活」,只要從心所欲,活出自己專屬的一人樣,就是最高的人生。原文:活出極品一人樣!劉黎兒:50歲後「極盡自我」,60後才會更幸福
-
2019-1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以「限時嘗試」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
【編者按:】這星期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救與不救」的緊急醫療抉擇。一篇麻醉科醫師的來稿,敘述自己在急奔醫院救人的路上,不幸由摩托車摔下受傷,但仍及時趕到急診處為病人插管轉院的心路歷程。這使我們想到轉載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寧照護大師陳榮基醫師所寫的有關在「八仙塵爆」時,醫療團隊所發起的「限時嘗試」以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以及另外一篇由醫學生探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文章。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瞭解這重要的生死抉擇,也更使我們深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外科與安寧緩和醫療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語重心長的這句話:「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急救,台灣整形醫學及加護病房照顧嚴重燒傷病人,展現了國際讚譽的醫療成果。其中一小部分雖然沒有救回病患,但是減少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掙扎,以及醫療人員從科學與感性角度出發的愛心,提供了急性重症臨終照顧的典範。這些病人都是年輕人,突然發生嚴重燒傷,其中有213人燒傷面積太大,從整型醫學的科學資料告訴醫師們,難以救活的這些病人,僅能通報為病危。但是,這些年輕病人,突然被燒傷,如果不急救,家屬心理無法接受。如果全力急救,延長了病人的痛苦折磨。為了避免病人受苦,減少家屬心理困擾,衛福部建議醫病積極溝通,適時召開「家庭會議」,若已預見病程不可逆,採取「限時醫療原則」(Time-Limited Trial)(或「限時嘗試」)。 本人獲衛福部徵召,參與記者會,透過媒體,介紹安寧緩和醫療的限時嘗試治療。「針對重症病人若擬嘗試使用高科技維生醫療時,與家屬積極溝通,若已預見病程不可逆,建議採取限時嘗試,避免病人受苦太久。」 「限時嘗試醫療並不是放棄,而是希望病患不要走得太慘痛,面對這些重症患者,醫界絕對會全力進行搶救,也會使用各種該用的高科技,若使用後仍無成效,醫療團隊應和家屬持續溝通,讓病患生命終點不要走得這麼辛苦。」當時決定,在醫病溝通後,為病人進行插管急救,接呼吸器,讓加護病房的整形醫療團隊,可以全力搶救,一兩周後,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若病況仍沒有起色,醫療判斷已無成功的機會,病人短期內即將死亡時,則由家屬簽署撤除維生醫療同意書,撤除呼吸器,縮短病人及家屬受折磨的時間。這些年輕人的家長年紀大約50歲左右,若沒有人告訴他們實情,採取高科技醫療搶救小孩的此時,只是在延長「死亡過程」,時間拖得愈久,最後結果愈無法接受,對家屬來說更是二度傷害,最後的一幕,會一輩子烙印在心中,午夜夢迴,10年、20年都揮之不去。因此當時判斷「醫療團隊盡早啟動『家庭會議』,跟家屬溝通、解釋病程,明瞭病患狀況,給予正確、清楚、對等的醫療資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加護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積極參與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後,他認為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 限時醫療或限時嘗試,不是放棄,而是經過充分的醫病溝通,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包括心肺復甦術(CPR),經過嘗試,確知無效後,即時放手,縮短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折磨時間。醫師及家屬都已經盡了全力了!可以放手了。大面積燒傷病人換藥時都很痛苦,這次的限時嘗試插管急救,還讓整形醫療團隊能夠在換藥時因為有呼吸器可以短暫實施全身麻醉,讓病人免除換藥的痛苦。2000年制訂的,已經讓慢性癌症末期病人或重大器官衰竭末期病人,如何遵照病人與家屬的意願,臨終時不予無效的心肺復甦術(不予插管急救),或撤除該無效的維生醫療措施(撤除呼吸器),有了很能被接受的運作模式。但是對於急性心肺衰竭的病人,如嚴重顱內出血外傷、腦出血性中風、嚴重心肌梗塞的病人,要不要積極搶救,要不要嘗試手術,往往在醫病溝通時,有很大的困難。醫師可能覺得手術也許有少許成功救回病人的希望,但是如果不成功,病人可能持續昏迷或成為植物人,將延長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折磨時程。此時如果運用限時嘗試的醫療,醫師與家屬好好溝通,然後放手搶救,成功救回病人,大家歡喜;如果失敗,則運用的原則,或加上即將於2019年實施的的精神,也許可以合乎倫理也合乎法律規範的執行「對病人最大利益」的醫療措施,即時放手,讓病人及家屬,乃至醫療人員,都可心安無憾,提升我國的安寧緩和醫療的品質。(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11/21)
-
2019-12-17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傷害有4大主因 這項因素對夜間運動造成傷害最大
上班族白天忙碌,晚上運動維持健康已是常見的生活形態,然而最近天氣變化劇烈,白天與夜間溫差可能達到5度以上,身體恐難適應,如果運動前暖身不足,會造成肌肉傷害,專家建議,氣溫低天氣冷,必須做好暖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如果身體不適最好暫時修養。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運動傷害大致上可分為4個主因,分別為熱身不夠、肌力不足、姿勢不良、環境不佳。臨床中,氣溫忽高忽低容易讓人誤判,如果晚間運動時熱身不夠,在肌肉與神經都還沒有準備好的狀態下,運動傷害風險就會增加,輕則肌肉酸痛,重則危及生命。簡文仁解釋,當身體遇到冷空氣,皮膚與肌肉組織就會緊縮,導致血壓上升,如果心血管狀態不好,突發危險的機會就跟著增加,在肌肉僵硬狀態下,平常容易做到的動作,可能需要額外用力才能達成,容易讓肌肉撕裂或受傷,產生疼痛。運動前暖身非常重要;簡文仁說明,暖身有3大作用,首先加快血液循環,讓體溫上升,身體比較不會受到低溫影響,再者,當體溫增加,肌肉延展性就變好,能保持肌肉韌性,最後,熱身也能讓加強神經傳導,提升肌肉反應力與協調性,讓運動時更順暢。簡文仁強調,運動作用在於長期規律,偶爾休息不會影響效果,反而讓身體獲得修復機會,避免危險傷害上身,如果在運動時,出現些微肌肉酸痛、身體協調性變差、輕微不適,都算是黃旗警示,應該降低強度或暫緩運動計畫,但如果出現頭暈、想吐、心口悶或痛等,就是紅旗警示必須立即停止。★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17 醫療.呼吸胸腔
一張表了解身體缺氧12種症狀,慢性缺氧原因大小事分享
胸悶、氣短、心慌,經常性頭暈頭痛,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醒……有沒有一款症狀特別“適合”你?偶爾休個假、散散心,暫時逃離繁忙的工作,人一下子又變得精神起來。如果你對此感同身受,那麼請注意: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處於慢性缺氧狀態了。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若一個人完全斷氧,只要3分鐘就會腦死亡。相較於極度缺氧,人體慢性缺氧的危害不容小覷,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解讀慢性缺氧的危害及防範措施。很多慢病與缺氧相關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萊文博士曾說過:“缺氧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果人體慢性缺氧,那麼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人體是由50萬億~75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線粒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運動、思考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晶介紹說,慢性缺氧會加速細胞衰老進程,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反過來,人體細胞老化又會直接造成攝氧量、運送或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形成惡性循環。而由於大腦是人體中對氧需求量最大的器官,往往它最先受到傷害。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總重量的2%~3%,耗氧量卻佔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佔心臟輸出血液中含氧量的1/6,身體其他部位的氧氣全部利用起來也只能供應大腦使用不超過4分鐘;再加上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大腦對缺氧的反應極為敏感。而腦缺氧導致的損傷程度與缺氧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剛開始缺氧時,人體會做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如呼吸加深、加快等,此階段若能有效補充氧氣,即可避免或減少損傷;◆倘若代償性反應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腦細胞損傷便難以恢復,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病變。但對一些“壞細胞”來說,慢性缺氧會為它們的肆虐提供良好機會,例如腫瘤細胞。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適應低氧水平時會變得更具侵略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重新供氧,原發性腫瘤中暴露於低氧的細胞仍能保持侵襲性。事實上,早在1930年,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沃伯格就發現了缺氧與癌症間的關係:大多數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作用供能,不需要氧氣和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速度快的腫瘤細胞糖酵解率比正常組織高200倍。由於腫瘤細胞“霸占”大量葡萄糖,人體的正常運轉受阻礙,導致病情蔓延。自測:身體缺氧的12個症狀很多人可能認為,呼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缺氧了多喘幾口氣就可以。事實上,氧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到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再到被血液運送到各組織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造成慢性缺氧。缺氧按照誘因可分為三大類:1. 環境性缺氧即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造成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多數人的慢性缺氧由環境造成。比如,海拔高、霧霾天氣、 睡覺時緊閉門窗、屋內人多又不注意通風等情況,都會導致空氣氧含量降低。2. 生理性缺氧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供氧能力不足,這類缺氧是不可抗拒的。3. 病理性缺氧因心肺疾病導致吸入氧氣、攜氧能力不足造成缺氧。◆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對血管影響非常大,如不重視,即使吃藥控制相關指標,只要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仍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流量或血氧含量降低,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 長期緊張、壓力大、熬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也易慢性缺氧。 楊晶表示,偶爾輕微缺氧不可怕,但頻繁缺氧就要提高警惕。可根據12 項症狀判斷身體是否缺氧:判斷身體缺氧的12項症狀其中,每項包含多種症狀,若只有1~2 種症狀積0.5 分,多於2種積1 分。總分為1~4 分錶示體內含氧量有不足跡象;5~8 分為輕度缺氧;9 分以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慢性缺氧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若是器質性病變、心理問題等導致缺氧,應先解決問題根源,症狀會得到改善;若是單純慢性缺氧,早期給予常壓氧療或高壓氧療等,症狀完全可逆。但患者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市場上的製氧機、氧氣呼吸機等補氧產品。一些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交換氣體能力差,的確需要持續吸氧,用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並不能起治療效果,建議先到醫院糾正缺氧情況至一定程度後,再依靠這類產品維持。4招讓身體補足“氧”氧氣既廉價,又昂貴。人從降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肺組織首次打開,空氣進入體內開始進行交換,一直到生命結束,氧氣都時刻相伴,不用交一分錢。可一旦遇到猝死、一氧化碳中毒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吸氧,或是慢性缺氧導致組織器官受損無法挽回時,其代價就是昂貴的。因此,預防慢性缺氧十分重要。工作間歇深呼吸在緊張、忙碌、長時間工作學習等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加大,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休息10分鐘,可以活動頭頸、聳聳肩、扭扭腰、抬抬腿,或在窗邊眺望,做做深呼吸。同時,日常也可適量加強運動次數,如慢跑、游泳、快步走、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三類食物助補氧很多人節食減肥或因為患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影響機體的攝氧能力。可以適當吃些改善肺功能、提高血紅蛋白或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食物。例如:◆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有清肺潤肺功效,有助改善肺功能而加大氧的吸入;◆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富含鐵,新鮮蔬果含葉酸和維生素B12 ,有助血紅蛋白生成,可增強運氧能力;◆番茄、綠茶、蒜等含有SOD,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保證氧的代謝能力。定期檢查肺功能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衰退,肺、支氣管等常會出現病變,因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及時了解機體變化,早診早治有助減少慢性缺氧現象。 此外,去高原地區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並做預處理,避免發生智力下降、腦水腫等缺氧性腦損害。睡覺打鼾要注意睡覺時是缺氧高峰期,尤其是睡覺打鼾者,自身氣道通氣出現障礙,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夜間低氧,建議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檢查。多數打鼾情況與睡姿有關,建議這類人保持正常體重,減少脂肪在咽部軟組織間的堆積;同時改為側臥睡,可在背後放個網球,有助強制性保持側臥睡姿。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7 橘世代.好心橘
志工學問大 呂紹民:「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
每天出門背的包包,除了皮夾、證件,還會裝些什麼呢?新竹縣恩典關懷協會理事長呂紹民早年是名土地開發商,他除擅長整合土地,更有顆溫暖、樂於助人的心,八年前接觸新竹地區各式志工,從此每天出門,身上就背著一個大後背包,裡面裝滿五顏六色、各類型的志工背心,只要哪裡需要人力服務,呂紹民就會翻找包包,抓出志工背心套上趕往現場,這個後背包也被稱為「志工百寶囊」,傳為志工界佳話。五十四歲的呂紹民從事土地開發工作二十多年,與眾不同的是,以往土地開發商總給人冷酷、頭腦清晰、精算的印象,但呂紹民除有土地開發商善於整合、分析土地的工作特質,還有熱誠服務精神,他沒有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反一頭栽入志工領域,先後擔任新竹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新竹縣衛生局山茶花志工、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新竹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新埔鎮公所遊客中心等各種志工服務。呂紹民回憶,即使土地開發工作繁忙,他仍希望奉獻自己能力,1993年,全國各縣市都設立後備輔導中心,他進入後備指揮部新埔鎮後備軍人輔導中心擔任志工。呂紹民說,2012年他到新竹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報名擔任志工,接受基礎課程、特殊教育課程等訓練,本來準備當家庭教育志工,沒想到先進入新竹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擔任志工。通常志工都屬排班制,但仍會遇上人力缺乏的突發性狀況,呂紹民說,為保持機動性與方便性,他出門都會背上一個後背包,裡面裝滿所有參與的志工背心,只要電話一響,哪裡有缺人,他就打開後背包套上志工背心趕往現場支援。這個後背包也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行政人員、護理師稱為「志工百寶囊」。呂紹民說,10月,他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擔任志工,一名婦人心急如焚向他詢問「醫院那裡最危險?容易發生意外?」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他仍細心詢問對方,才得知婦人的女兒患有精神困擾,當天到醫院就診,之後婦人接獲女兒來電,女兒在電話裡哭得唏哩嘩啦,口齒不清,隨後就將電話關機,斷了音訊。呂紹民說,他聽完事發過程,得知婦人擔心女兒恐尋短,便先請婦人緩和情緒,並詢問女兒就診的科別,隨後馬上通知醫院社工一起尋人,終於在診間找到人。這起事件讓他深刻體會,醫院當志工雖然不支薪,卻要第一線面對病患、家屬焦慮、負面的情緒,需要極高的危機處理應變能力,絕對不能只有熱情或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呂紹民說,他的座右銘是「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當志工不能有私心,必須處處懷抱同理心,盡力為民服務。部分民眾擔任志工的理由,只是退休後想找事做,當了志工只考量福利,卻不知道如何與各單位配合,甚至無法放下身段。另外,志工需要擁有「洞察眼」,尤其是醫院志工時常要面對焦急如焚的病患、家屬,如何在正確的時間進行關懷,安撫對方情緒,都是學問。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如同全新的第二人生,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迎接橘世代不孤單!>>>立即加入
-
2019-12-17 橘世代.愛玩橘
溫泉也有分仙女系、輕奢系、自然系... 快看你喜歡哪一系!
氣溫直直落,濕濕冷冷的天氣讓人好想泡暖湯。台灣從北到南處處有溫泉,從大眾池到溫泉風呂一應俱全,KLOOK發布6大特殊泡湯行程,並將其趣味歸類。像是「仙女系」,指的是宜蘭太平山鳩之澤溫泉,森林幽谷中襯著霧氣的空靈氛圍。鳩之澤的露天溫泉在青翠簇擁與雲霧迷繞間,將全身浸泡在清澈的熱湯之中,彷彿置身在仙境。太平山上擁有自然林、溫泉和高山湖泊等多樣景觀風貌,泡完溫泉的旅客還可以去太平山步道散散步。「文藝系」指的是宜蘭礁溪蔥澡藝術湯屋。最近人氣爆棚的「蔥澡湯屋」,「蔥澡」的命名由來是因為宜蘭名產是「蔥」,也是「沖澡」的諧音;前身是近40年的日式溫泉旅社,經過重新翻修裝潢,明亮的白瓷磚加上充滿幽默巧思的藝術牆面,像是充滿了河馬彩繪的「河馬浴場」,或是像有許多落葉掉落的「蔥鬱白湯」,極具風格的藝術湯屋一轉眼變成網美打卡熱點,也讓泡湯這件事變得文藝了起來。名列「輕奢系」的新北市馥蘭朵烏來湯屋,曾被吳宇森導演相中、攜手木村拓哉來此拍攝台灣形象廣告「Time For Taiwan」;走進馥蘭朵,古樸的石板和木頭裝潢搭配著柔和的音樂,氣氛讓人放鬆。可以在馥蘭朵的大浴場享受露天溫泉體驗,極佳的視野讓身體和山川一同呼吸放鬆,還能以蓊鬱的山谷丶蜿蜒的溪流為背景拍出時尚美照;如果想要一個人的空間,可以選擇石頭砌成的獨立湯室,搭配超大觀景窗戶可以一邊泡湯一邊看風景。走「自然系」的台南關子嶺泥漿溫泉,是全台少見的泥漿溫泉,由地層的石縫中流出,帶有微小泥粒,所以又有「黑色溫泉」的稱號,富含天然礦物質,只要踏進溫熱滑膩的泥泉中,看著冒著白霧的泉水,緊繃的肩頸和肌肉也慢慢獲得放鬆,到關子嶺泡溫泉還能遠眺烏山頭水庫,山色交映彷彿投入在大自然的懷抱。想要「復古懷舊」,北投張學良幽禁舊居─少帥禪園屬於此列。建於1920年代,除了遠眺觀音山和關渡平原外,更像走入時光隧道般回到過去舊時代,感受濃濃的復古日式風情;來少帥禪居除了可以享美食品好茶外,還能享受泡足湯或是獨立湯屋,少帥禪園的溫泉屬於白磺溫泉,又俗稱美人湯,可以讓膚質滑嫩,獨立湯屋的窗外還能遠望觀音山,在熱氣氤氳下讓身心都沈澱下來。邊泡湯邊看海景的「海景系」,要屬舊金山總督溫泉。原為日據時期總督使用的溫泉招待所,是北部少見的海水溫泉,受到內行泡湯旅客的喜愛;四樓的觀海溫泉風呂更是少數可一邊泡湯一邊欣賞海景的地點。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2-17 養生.抗老養生
暗黑食物毀壞身心靈!名醫推薦12種靜心好食材清體內廢物
宗教家、氣功大師、修道之人往往不顯老,他們心神穩定,也不常生病。除了有練有差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都很懂吃!」不是相揪去吃新餐廳的那種懂吃,而是知道吃什麼對心靈修持有益。有些食物,吃了拖累身體,也讓心靈淨化變得困難。覺得昏鈍抑鬱、喜怒無常、不安煩躁、老是很累?可能是不小心吃到了腐敗的、受汙染的、調味繁重的食物。我會避免的還有反覆加熱的剩菜、罐頭食物、碳酸飲料、不新鮮的肉、超量的咖啡因。 有時人不是真的生病,也不是自我控管情緒的能力特別差,而是受到這些暗黑食物的干擾。吃錯東西,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消化、代謝、排毒功能往往較差,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觀察印度教、佛教瑜伽士的習慣,修行期間他們常以純淨、充滿能量的食物,或者所謂的悅性飲食(Sattvic Diet)來補充營養,力求對身體造成消化代謝的負擔最輕,如此,身心靈的整合能更容易一些。 靜心好食清單這一周,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能帶給你滿滿元氣的好食物。◎酪梨:含有能保護你的優質油脂,益腦顧心,營養價值媲美母乳。不過酪梨熱量高,有減重需求的人,建議和朋友一同分享。接受酪梨滋養,願你重拾真誠無憂的赤子之心。◎香蕉:攝取微量礦物質的絕佳來源,這對你的心緒安定尤其重要。憂鬱的、睡不著的、背負創傷與壓力的,幾根黃蕉下肚,將為你迎來金燦燦的快意人生。◎莓果:提供生命力的能量寶石。小小一粒,掌握著抗氧化的祕密。我不會說「吃草莓、藍莓的女人不會老」,但肯定老得比隔壁那個愛生氣的慢。◎不加糖的新鮮柳橙汁:有人美稱它是「上帝做出來的蒸餾水」,意思是勸人與其生病時才來喝藥,不如在健康時就把它當成預防疾病的飲料。更棒的是,它還很好喝!請盡量選擇現壓現榨的,並在半個小時內喝完。◎無花果:除了搭配起司很美味,它還能幫腸道除舊布新,趕走壞的,留下好的。身心靈大掃除就靠它吧!向無花果學習怎樣去蕪存菁,斷捨離為自己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奇異果:低GI,助你告別血糖失衡所引起的情緒暴衝。世事已無常,若再加上雲霄飛車式的喜怒無常,那做人還真難。圖個細水長流的快樂,請試試奇異果!另提供一個舒暢祕方:果皮刷洗乾淨,連皮帶肉吃,便祕有解。◎木瓜:萬一吃了暗黑食物別太擔心,木瓜會救你。肚子鬧脾氣、情緒有點糟,何以解憂?唯有木瓜。木瓜富含酵素,堪稱顧腸胃神器。人體中負責傳遞幸福訊息的血清素,有八九成來自你的消化器官。要能感受幸福,記得補充天然酵素,別讓腸胃不開心。◎十字花科家族:地表最強的防癌家族。空污來襲,它們還能顧好你的肺。家族成員包含:綠的白的花椰菜、紫的白的高麗菜,白菜、蘿蔔、甘藍……,有機會不妨到菜園裡看看,花開四瓣成十字型的就是。◎香草家族: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在家種幾盆,可造景、可入菜、可聞香,一舉三得。我特別看重它們的抗菌力,希望由它們來幫你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與抗壓力。此外,烹飪善用香草,調味料還能少用一點,減少鹽分攝取保護血管,多好。◎地瓜:老少咸宜好入口,還能預防多種因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想減肥,該放棄的是精緻澱粉,手握剛烤好熱騰騰的地瓜,那種好療癒、好滿足的感覺,就不該放棄。現在要買現成能吃的地瓜也挺方便,烤的、蒸的,超商都有。◎薑黃:最天然的鎮定劑,緩解慢性發炎,提供開創新循環的契機,助你脫離痛苦的慣性迴圈。你不一定非靠薑黃素補充劑不可,好吃的咖哩裡面就有很多薑黃。◎蜂蜜:可提升對流感的抵抗力,並帶來甜美、愉悅的感受,是你身心靈強而有力的後盾。我最愛的是紐西蘭的麥盧卡Manuka 蜂蜜。然而臺灣好蜜也不少,想吃甜又怕精製糖傷身,就吃天然蜂蜜吧! 除了上述十二種靜心好食,全穀物、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多樣化的當令蔬果、當地的藥草、綠茶或普洱茶、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也都很不錯。當我的飲食清單以這些食物為主時,即便沒有太多時間靜坐、持咒念經,我也能一整天心平氣和、輕安自在。優化日常飲食後,相信你也能獲得更上一層樓的靜心體驗。(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
-
2019-12-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憎恨
【編者按】這星期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救與不救」的緊急醫療抉擇。一篇麻醉科醫師的來稿,敘述自己在急奔醫院救人的路上,不幸由摩托車摔下受傷,但仍及時趕到急診處為病人插管轉院的心路歷程。這使我們想到轉載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寧照護大師陳榮基醫師所寫的有關在「八仙塵爆」時,醫療團隊所發起的「限時嘗試」以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以及另外一篇由醫學生探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文章。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瞭解這重要的生死抉擇,也更使我們深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外科與安寧緩和醫療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語重心長的這句話:「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那天我支援另外一家小醫院on call(待命、隨傳隨到),傍晚我正準備打開電視,看選舉開票的結果,結果電話就響了起來,醫院的急診室打電話給我,說有一個病人需要我幫忙緊急插管,一般這種小醫院急診室並不會叫我幫他們插管,所以當他們需要我幫忙的時候,表示真的出事了,病人一定傷的非常嚴重,情急之下我拿了摩托車鑰匙就要出門,那時候天色昏暗,感覺就要下雨,我閃過要開車出門的念頭,但是我的車剛好停在我媽媽家那邊,我也沒有時間再過去拿鑰匙。結果我騎車騎到半途的時候,果然就下起雨來,在一個十字路口,前方的摩托車因為紅燈緊急煞車,我臨時煞車不及,整個車輛打滑,我整個人就這樣摔在地上,我在摔車前腦海裡閃過好幾個念頭,我想我絕對不能用腳去撐住摩托車,前一陣子我的同事才因為摔車的時候,用腳去撐著摩托車,結果整個膝蓋的十字韌帶因為扭力太大而斷裂,我又提醒自己,倒地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撐地,因為用手去稱地,瞬間的力道太大的話,腕骨就會骨折,於是那幾秒鐘,我在腦海裡上演了好幾種落地的方式,最後我整個人跟車就像電影上演的摔車情節一樣飛出去,人車分離,我在地板上滾了好幾圈。我倒地之後,馬上又躍身跳起,扶正摩托車就要走,路人問我要不要叫救護車送我去急診室,我心裡嘀咕了幾下,想說我現在就是要去急診室,雖然搭救護車去急診室可能比我騎車還要快一點,但是我假如真的搭救護車去,就會變成我躺在需要插管的病人旁邊,然後要幫病人插管的麻醉科醫師因為受傷躺在另一張病床上,兩個人躺在一起,光想到那種畫面就覺得好笑!我忍著摔車的疼痛繼續飛車去醫院,到醫院門口的時候,看到一輛救護車已經停在醫院門口等待,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將病人轉診到另外一家大醫院去,就等著我幫病人插管,我那時候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幫病人插完管後,再把病人轉院,另外一個是直接把病人轉院,反正我自己也已經身負重傷,我看了一下病人,頸椎斷裂、顏面創傷、身體多處骨折、一邊瞳孔已經放大,瞳孔放大表示腦部有潛在性的出血,呼吸的時候胸部凹陷、腹部隆起,這種樣子我們稱之paradoxic movement,表示病人因為頸椎受傷或是腦部的呼吸中樞受傷,負責呼吸的橫膈肌已經無法正常收縮,現在都是用輔助肌肉勉強維持呼吸,反正就是一個垂死的病人,我看了之後,覺得這種病人果然不是急診科醫師有辦法插管的,難怪他們要叫我去,就算將病人轉診到大醫院也是需要麻醉科醫師插管,這中間又要浪費一大堆時間,所以我還是覺得插完管再過去也是比較安全。病人的口鼻裡面都是鮮血,完全看不到氣管開口在哪裡,我掙扎了幾次管子都放不進去,我開始想像管子假如放不進去,該怎麼樣讓病人活到另外一家醫院去,瞬間我腦海又閃過好幾個念頭,我乾脆就直接跟病人跳上救護車,幫病人扣著面罩,一路扣到另一家醫院,或者我就直接在這裡,幫病人做氣切,建立呼吸道,免得鮮血一直流入氣管,最後導致吸入性肺炎。我覺得這一切都好不真實,這就好像只有在電影急診室的春天裡才會上演的情節,不過就在我內心上演無數劇場的同時,管子最後還是給我插上了,我把病人送上救護車,想說這個病人應該有救了,另外一家大醫院的值班醫師可就有得忙了。把病人送走之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卸下全身的防備之後,我才意識到我全身多處關節,都因為剛剛摔車而隱隱作痛,衣服包裹下的身子應該有多處擦傷,我覺得我自己都應該掛急診處理一下傷口才是,但是前來支援插管的麻醉科醫師最後自己要掛急診,這想起來也覺得可笑,所以我穿上外套就往急診室大門外走去。大門外聚集了滿滿的家屬,其中一個年輕人正用手機打電話,從他講電話的口氣可以知道,病人投完了票就開始喝酒,喝醉之後又騎著摩托車出門,然後外面正下著大雨,最後就變成這樣……。在這個鄉下地方酒駕是很平常的事。當一個醫生情感是很複雜的,我們既捨不得病人死去,也不忍心把他救活,我幫病人保留了一口氣,讓他有機會可以活著轉送到下一個醫院去,但是我內心一點喜悅也沒有,我跟他都一樣,才剛剛因為騎車摔傷,只是我運氣比他好一點,我有自己爬起來但是他沒有,假如我倒地的時候,後面有一輛車追撞,從我身上碾過,躺在這裡需要插管的就是我了,而他也永遠等不到我幫他插管了,有時候人生離死亡比想像中還要近很多。當我看著救護車離去的時候,我開始想像著假如這個病人知道以後所要面臨的狀況,那他會想要我們救他嗎?頸椎斷裂可能一生都沒辦法脫離呼吸器,腦部出血,就算開刀移除血塊,可能還是會癱瘓、臥床甚至變成植物人,假如是我自己,我是寧可這樣死去也不願意活著,但是我還是盡全力救他了,假若他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動彈不得,靠著機器維生,那他會因為這樣恨我們嗎?
-
2019-12-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做大腸鏡檢查防癌 事前2準備一定要做到才有用
近年知名藝人罹患大腸癌的新聞頻傳,大腸癌已成了不得不重視的病症。事實上,早在九年前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即超越肝癌,成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因此腸胃的保健觀念與檢查習慣,顯得日益重要。 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可透過兩個途徑:一為大腸鏡檢查,二為糞便潛血的初步篩檢。假設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代表糞便有沾到血,雖這不意味罹癌,但還是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的檢查,透過病理切片化驗確認。 然而,大腸鏡檢查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準備工作,國泰功醫診所胃腸肝膽科許舒淳醫師表示,清腸是最重要的環節,若糞便沒清乾淨、糞石遮住了息肉等病徵,那麼整個檢查就失去了意義。為了達到良好的清腸效果,在做大腸鏡檢查的前三天一定要進行低渣飲食,諸如蔬菜、水果、乳製品、高纖豆漿食物須停止食用,而乳製品雖然沒有纖維質,但容易在腸壁上產生黏著物,會影響對大腸的觀察,所以也不建議飲用。 建議在檢查前三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此外,無渣飲料,如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一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分。 除了低渣飲食外,許舒淳強調,清腸藥的服用與飲水也相當重要,這就如同家裡的馬桶,需要足夠的沖水量才能將污漬清乾淨,清腸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服用完清腸藥後一定要多喝水;值得注意的是,若擅自使用清腸藥有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問題,尤其患有心臟疾病、洗腎的患者,在不宜過度進水的情況下,更需依照醫師指定使用清腸藥,並搭配適量飲水來清腸。 大腸鏡檢查過程中,不少人可能會焦慮或與不安,因腸鏡進入到大腸壁時,為方便觀察,醫護人員會在腸內打氣,進而感受到腸脹不適感,且大腸鏡深入大腸的轉彎處時,也易讓人有腸子被捏住的感覺,當大腸鏡進入到腸子最深處時,也有些人則會感受到壓迫感。 不過,如果擔心疼痛,也可選擇做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在麻醉科醫師專業評估下,嚴謹監控生命徵象,患者於睡眠中完成檢查;此外,近年來內視鏡技術日益發展,例如被喻為腫瘤照妖鏡的NBI無痛腸胃鏡,透過NBI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大腸息肉在細微不明顯的情況下,檢查時可過濾雜訊及反光,讓息肉呈現更清晰的型態。 近幾年,每年仍有破萬人得到大腸癌,儘管醫學上並沒明確定論什麼時候該做大腸鏡檢查,許舒淳建議,一般民眾可在四十歲前後接受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罹病的機會會比他人高,所以更需特別注意。延伸閱讀: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 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19-12-16 橘世代.愛吃橘
火鍋控必看!5星級飯店推出10大品味鍋物!
溫度直直降,此刻火鍋最夯!今年各家搶攻天冷商機,有海陸齊上的「美滋鍋」,也有強調味美養生的「美顏鍋」,各家還備有「秘密武器」,吃鍋不僅暖身,還是門學問。六福萬怡酒店及六福客棧推出暖身鍋物,加入皇帝的養生秘方、皇后嬪妃的美顏食材,並將傳統大份量轉換為6人以下皆能享用的料理,以「改變」迎接冬日。台北六福萬怡酒店粵亮廣式料理推出「藥膳老火煲羊腩」,主廚考究乾隆皇帝養生秘方及最愛的松齡太平春酒,佐以性溫的羊腩燉煮達8個小時,料理手法也有別於常見羊肉爐的做法,先用麻油炒羊肉,再將羊肉浸入冷水中,去除羊騷味。洗淨羊肉後加入辣豆腐乳、柱侯醬、蒜蓉、乾蔥將羊肉炒香,並放入主廚秘製香料,增添羊肉香氣,肉質軟嫩順口無騷味,煲湯帶有淡淡藥膳香氣,溫潤順口。六福客棧金鳳廳則以「橫衝直撞豆花蟹」應戰,主廚以溫補養身、自然美顏概念出發,先以藥膳及牛奶熬煮,加入金華火腿熬製而成的湯頭,香醇好入喉,再加入重達1斤的新鮮紅蟳、嫩滑爽口的豆花,讓湯品層次更上一階。台北凱撒大飯店Checkers自助餐廳也新推「酸菜白肉鍋酒食搭」搶市,主廚透露秘密武器是用乳酸飲料取代一般醋酸,以自然發酵醃製出酸白菜,湯頭還得與豬大骨高湯加入當季螃蟹與海鮮提味,經過6小時的慢火熬製而成;晚餐期間加上法國進口帶著清新果香的微酸白酒佐餐,以酸搭酸,渾然天成,創新酒食體驗。台北美福大飯店即日起到2020年2月15日主打「飄香火鍋季」,潮粵坊將台灣少見的「白湯麻辣鍋」端上桌,有以魚骨及多款辣椒、辛香料熬製的「清湯麻辣鍋」,以及酸鹹開胃的「老壇酸菜鍋」;另外,米香台菜餐廳也獻上冬日溫補首選的「羊肉爐」、湯蘊厚實的「飄香砂鍋鰱」、酒韻香醇的「波士頓龍蝦老酒鍋」;晴山日本料理祭出最具東瀛本色的「美國極黑和牛沙朗雙人壽喜燒」,三間餐廳鍋物各不同,滋味任選。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寒舍食譜」採限量推出粵式經典鍋物,有清爽溫補的「冬蟲夏草花膠雞湯」、馥郁醇厚的「香菜皮蛋豚骨靚湯」,並重現撈鍋經典,可搭配多種粵式手工點心,如燕窩雲吞、松葉蟹鉗燒賣、游水錦鯉等,也有美國頂級牛小排、南非活鮑魚、印尼海虎蝦等高檔食材可選配。台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2樓彩豐樓的「廣式一品羊肉爐」,融合廣式口味與台式吃法,研發出絕妙比例的羊肉爐,12月消費滿額加價購「清蒸石斑魚」每尾100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2-16 科別.耳鼻喉
現代貝多芬 電子耳重啟她的音樂人生
如果貝多芬活在有電子耳的時代,他的故事會被改寫嗎?君萍用她的生命故事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的答案。君萍兩年前因為突發性耳聾,喪失雙耳聽力,無奈放棄她鍾愛的鋼琴教學工作、蓋上琴蓋。還好,她聽從醫師建議,配戴電子耳,改變命運,成為不向命運妥協的現代貝多芬。君萍十年前因突發性耳聾,左耳完全喪失聽力,本來以為還可以靠單側聽力,繼續從事她鍾愛的幼教和鋼琴教學工作,未料兩年前過完38歲生日的那天,早上右耳聽力也突然消失,讓她無法再聽見任何聲音。萬念俱灰之下,她辭去工作,封閉自己、也封鎖了臉書和LINE、拒絕所有與人溝通的管道。慶幸因為人工電子耳,讓她重燃希望,也在林口長庚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哲民的手術下成功完成植入電子耳,透過逐步地聽能復健,讓她重撫琴鍵,繼續她的音樂人生。聽能創健與復健,在聽損者配戴合適的聽力輔具之後,占最後關鍵角色。吳哲民指出,而且不僅止於早期發現和早期療育,隨著聽損兒成長,已從過去學齡或學齡前兒童的身上展現,延伸到成人階段甚至長輩族群。尤其是雙耳電子耳植入者效益更加顯著。吳哲民指出,噪音背景下雙側耳植入電子耳會比單側植入擁有更佳的言語辨識力及「聲源定位能力」,不過兩耳植入的時間間隔也會是影響因素,仍建議盡速至醫院進行評估。不僅是「聽」,「說」的能力也是讓聽損者建立自信心及恢復生活適應能力關鍵,資深語言治療師王文惠老師表示,聽損者背後的復健之路確實相當艱辛。除應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戴適合的輔具並不放棄聽能復建訓練,復健效果是可樂觀預期的。
-
2019-12-16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給付罕病奇蹟之藥 健保署長:和病友一樣焦慮
生命無價,大部分人都同意。如果非得喊價,花多少錢挽救一條生命,才符合成本效益?這看似冷酷的問題,卻是各國健保決定給付藥品的主要考量,罕病藥物因此經常失去給付機會。健保共擬會將於本周舉行,討論是否給付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新藥。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這是目前數十位孩子重拾生命尊嚴的唯一有效藥品,盼望共擬會考量孩子福祉,因為健保精神就是在保障「萬一」,而罕病就是這萬分之一的機率。健保署長李伯璋、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台灣的市場規模小,對藥商協廠的難度也較高,正努力說服藥廠與健保署達成風險分攤協議,「健保署和病友一樣焦慮」。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楊銘欽表示,罕病藥費不影響到其他總額分配,但因健保財務壓力仍影響罕病新藥納入給付,愈來愈難也愈來愈慢。
-
2019-12-16 醫聲.罕見疾病
爭取罕藥/肌萎病友盼 給付罕病奇蹟之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最近走上街頭,因為藥物 「Spinraza」能挽救逐漸死亡的神經元細胞,讓他們即使只有一根手指還能動,也能表達自己,「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但藥費昂貴,健保給付尚待討論。病友請命,罕病家庭為大家承擔遺傳風險,如今有藥可用,需要社會支持。罕病基金會才過廿歲生日,這也是廿年來再度有病友為用藥走上街頭。Spinraza能讓神經細胞死亡按下停止鍵,被稱為奇蹟之藥,美國從二○一六年通過。台大醫院基因學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全台至少約四十名患者符合用藥、平均一年需近四億元,但能讓患者和與一般孩子般成長,脫離被禁錮的人生。快三歲的「妞妞」熱情揮手,很難想像她是出生就被宣判活不過六個月的SMA寶寶。妞妞三個月大時成為全台第一位藥廠贊助「恩慈療法」個案,小小一支針反轉一家命運,一年注射三劑,配合居家復健,讓原本只能躺著、連吞口水都臉色發黑的妞妞能夠坐起來、小口進食、喊爸爸媽媽,努力學走路,一切就像奇蹟。藥有多「神奇」,來不及用藥的遺憾就有多深。劉爸爸的兩個兒子都患有SMA,廿年前確診後,他跑遍全台,試過各種方法都徒勞無功,眼睜睜看著兒子漸漸無法行走,尤其今年讀大一的小兒子連用手按鈕的力氣都失去了。最近看到及時用藥找回行動力的小病友,劉爸哽咽:「我真的好想把兒子塞回去重生一次。」台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胡務亮表示,Spinraza是治療SMA首選,美國之後,歐盟、加拿大等陸細馬過審查與保險給付,台灣從最初共同參與研發計畫至今,卻因藥價等因素遲遲未納入健保。胡務亮和簡穎秀一同為SMA病童請命,建議健保能同意急迫性最高的第一、二型嚴重型患者,立即給藥治療,至於其他型別使用藥物,也希望社會保留開放討論的空間。
-
2019-12-16 科別.罕見疾病
SMA女孩: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正等待一款藥物通過健保,讓神經細胞死亡按下停止鍵,不再繼續退化。25歲的李怡潔是SMA女孩,只剩下手指能操作電動車行動的她,曾獲兩次總統教育獎,並勇敢地成為罕病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總召。她皺眉回憶,媽媽為了找出「治好」她的方法,求神問卜、整脊、針灸、各種偏方樣樣來,但她仍清楚屬於自己的能力一項一項消失,也曾因異樣眼光,讓她築起心牆。今年六月喜歡影像創作的怡潔離開大學,她發現有許多剛出生的寶寶正在經歷和她一樣的事情。瘦弱的怡潔,雙眼有光地質問,他們有機會可以健康,為什麼要讓他們經歷這樣的痛苦。「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有機會可以改變一生,為什麼我們不去做。真的是不能再拖了。」透過視訊,快三歲的妞妞和妞妞媽熱情揮手,很難想像前一晚,妞妞突然出現感冒症狀,全家擔心隨時需要衝急診。後來發現是菜梗噎在喉嚨裡,咳了出異物,妞妞就恢復活力。媽媽緊張是有原因的,坐在沙發上、玩得很開心的妞妞,原本是出生就全癱、被宣判活不過六個月的SMA寶寶。妞媽說,女兒出生第七天就確診SMA,人生的第一個聖誕節與死神拔河,因感冒引發重症,緊急送入加護病房,一住就是四個月。妞妞肺部嚴重塌陷,媽媽含淚三次簽下放棄急救書。不想女兒受苦,妞媽不只一次在妞妞耳邊說,「媽媽愛妳,不要再加油了。」小小一支針反轉這一家的命運。妞妞三個月大時,成為全台第一位由藥廠贊助使用「恩慈療法」個案,一年注射三劑藥物,讓退化停止,配合居家復健治療,原本柔軟無力、只能躺著、連吞口水都會噎到臉色發黑的妞妞能坐著了,小口進食、喊爸爸媽媽,正努力學走路,一切就像奇蹟。這支針有多神奇,來不及用藥的遺憾就有多深。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劉俊麟有兩個SMA的兒子,廿年前確診後,劉爸跑遍全台,舉凡號稱能治SMA的藥,就想辦法弄到手、送進兒子嘴裡,卻都徒勞無功。對劉爸而言,最痛莫過於眼睜睜看著兒子漸漸無法行走,尤其今年就讀大一的小兒子連用手按紐的力氣都失去了。大約三年前,可讓SMA停止惡化的藥物問世,但藥品是天價,賣房子才買得起。劉爸一直知道這個藥就是在世界上,卻不敢告訴兒子。劉爸紅著眼眶說,最近看到原本出生不能動、今年兩歲的小病友,因即時用藥,可以跑跑跳跳,哽咽地說,「我好想把兒子塞回去重生一次。」Fiona家中一樣有著十六歲SMA女兒,去年幸運加入SMA臨床試驗,退化停了,但藥還是來遲了。女兒只剩下足以滑動平板電腦的力量,Fiona難過地說,女兒喜歡用手寫字、也愛翻閱書籍,聞著新書味道,這些都被老天沒收,更別說女兒愛做蛋糕,想進入餐飲科系的夢也就此破滅。
-
2019-12-16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SMA病友期待健保保障「萬一」 罕病就是這萬分之一
生命無價,大部分人都同意。如果非得喊個價,花多少錢去挽救一條生命,才符合成本效益?這看似冷酷的問題,是世界各國健保決定是否給付藥品的主要考量,但藥價高昂的罕病藥物卻經常因此失去得到給付的機會。健保署審查新藥給付,主要是根據「ICER(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由醫藥品查驗中心參考藥廠提供資料、實證研究報告、各國給付情形提出,而健保專家會議和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參考這報告作出給付與否的決議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楊銘欽表示,ICER是新療法和現有療法成本和效益差異的比值,分子是「新藥價格貴多少」,分母是「新藥讓一個人多了幾年有品質的生命」,若小於三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就代表新療法符合成本效益,納入給付較無爭議。但楊銘欽表示,這種計算方式不適合評估罕病用藥,因為新藥比既有療法貴太多,ICER值很難小於三個GDP,因此2013年至2018年中,共擬會拒絕給付罕病用藥最大宗的理由就是「不符合成本效益」。楊銘欽指出,健保的罕病藥品支出總金額逐年成長,但近幾年罕病藥品支出的增幅卻逐年下降,從民國103年20%降到107年的10%,102年以後納入給付的罕病藥品只有個位數。楊銘欽表示,雖然罕病藥品是獨立預算,藥費並不影響到其他總額的點數,但健保財務壓力仍影響到罕病新藥納入給付,是愈來愈難、愈來愈慢。本周共擬會將討論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新藥,根據醫藥品查驗中心提出的「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台灣第一年用藥人數約30人,費用3.7億元,第五年是51人,費用約是4.3億元。針對早發型個案,新藥可顯著改善運動功能達41%,顯著增加30%無惡化存活率,降低47%死亡或永久性使用呼吸器的風險。報告中並未計算出台灣的ICER值,但引用蘇格蘭計算結果和結論:「即便新藥不具有高成本效益比,但對於改善第一型SMA的預期壽命結果是滿意的,且目前沒有其他有效治療,因此可接受在經濟分析中更高的不確定性。」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署知道這個藥有效,為了讓更多病人能用藥,正努力與藥廠協商價格,「健保署和病友一樣焦慮。」根據醫藥品查驗中心提出的醫療科技評估報告,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雖然世界各國都看起來比台灣還要大方,其實各國實際支付藥價比檯面低,因為各國都與藥廠談妥了機密的風險分攤方案,達成財務或療效結果的某些協議。楊銘欽表示,風險分攤協議有許多做法,例如要求藥廠登錄每位用藥的病友,並且對於用藥療效做持續追蹤評估,在一定時間內若未達成預期的療效,就要按比率退回所申報的藥費。蔡淑鈴表示,相較於其他達成協議的國家,台灣因為市場規模小,協商難度高。現正努力說服藥廠與健保署達成風險分攤協議,希望盡快跟上其他先進國家腳步,回應SMA病友迫切需求。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這是目前數十位孩子重拾生命尊嚴的唯一能用的有效藥品,誠摯盼望這次共擬會能夠考量這些孩子的福祉,健保和藥廠能夠取得最好的共識,因為健保的精神就是在於保障「萬一」,而罕病就是這萬分之一的機率。
-
2019-12-15 新聞.健康知識+
「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抗癌名醫教你降低患病風險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李維麟】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每個人都希望不要被診斷出癌症、心臟病和其他致命的疾病。規律運動、減少紅肉和糖分攝取,還有不要抽煙都是預防疾病的具體辦法,但是它們只是解答的一部分。利用飲食去支持和強化你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可以降低你得到所有可怕疾病的風險。大豆(黃豆) 是第一個被發現可以影響血管新生的食物。一九九三年, 西奧多. 福特西斯(Theodore Fotsis),是一位希臘科學家,在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工作,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發現攝取大豆食物的健康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尿液中含有一種天然物質,稱為金雀異黃素(genistein),這種物質具有效的抗癌效果。在實驗室中,福特西斯發現金雀異黃素會抑制被腫瘤引發的血管。之後,金雀異黃素更顯示可以直接停止四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生長(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伊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與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我們的身體無法製造金雀異黃素,所以它只能來自於飲食。尿液是從鄉村居民蒐集得來,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種植茶葉和稻米的農民。他們都是素食者,而且吃的是以大豆為基礎的飲食,這在亞洲很常見。這些農民尿液中的金雀異黃素相較於攝取西方飲食的人們多了三十倍。福特西斯的研究是關於食物中包含的膳食因子清楚被身體吸收且經由尿液排出,而且可以抑制血管新生的第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暗示這種大豆特性可能可以解釋人們攝取亞洲植物性的飲食,相較於以西方飲食為主的人在罹患致命癌症的比率上較低的原因。另一位卓越的研究者,亞卓安娜.阿爾比尼(Adriana Albini),在二○○二年時於義大利熱那亞(Genova) 的國家癌症研究機構(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工作, 提出血管預防(angioprevention)一詞。阿爾比尼推想血管預防可以達到疾病預防的功效,特別是癌症,透過使用對健康人體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複合物去妨礙異常的血管新生。雖然有些藥物的確符合要求,但是食物是最安全的方法。今天,血管預防意味廣泛的健康途徑,包括利用食物、藥物和膳食補充品。阿爾比尼和我與其他科學界的同事合著了一篇關於血管預防的現代文獻回顧,其中包括刊登於著名期刊《自然綜述:臨床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內的飲食。血管新生和疾病預防的架構仍由血管新生基金會和國際間的科學家及臨床醫生組織持續發展之中。血管預防飲食的目標是希望維持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處在一個平衡的健康狀態。有時候這一點會讓西醫出生的醫生們感到困惑,因為平衡通常不是他們用於疾病治療的語彙。平衡是阿育吠陀(Ayurvedic)和傳統中醫裡面較熟悉的概念,這兩者的重點皆擺在預防性健康的平衡。在這些醫學系統中,健康被視為身心平衡系統的存在。平衡是一種你希望隨時保持的狀態。適居帶(Goldilocks zone)是太空生物學家使用的術語,他們使用強大的望遠鏡去搜索與太陽之間存在完美距離以維護生命的星球:不能太近否則會燒焦;不能太遠否則會結凍。血管新生的適居帶是有足夠的血管以確保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獲得充分的營養,但又不會滋養疾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只能剛剛好。當涉及健康的人體預防疾病時,沒有什麼比起飲食更安全。雖然有些藥物可以預防特殊疾病,像是結腸息肉(colon polyps),但是藥物總是會伴隨著潛在的副作用,因為藥物從來就不是關於平衡。藥物被製造用來執行黑白分明的工作,通常是打敗或加強某件事情。例如:癌症藥物癌思停對治療很有效,但不能用來預防,因為注射後的幾天內,它就會使身體血管新生的訊號減少到幾乎消失。消除這個訊號雖然有利於癌症治療,但是癌思停可以干擾血管新生的正常平衡,因為維持健康器官的功能也需要少量的相同訊號。這種平衡的干擾也會導致副作用,傷口癒合變慢,這是一個需要正常血管新生的過程。相反地,飲食因素並非如此全能且缺乏破壞力,飲食中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只能將過多的血管修剪回基線的水準,這就表示一個使癌症挨餓的食物不會餓到心臟,不會令心臟無法獲得需要的血液供應,因為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基線水準。方程式的另一端,促進血管新生的食物也不會造成血管過度生長,超越其在循環系統中的正常界線。促血管新生的食物(Proangiogenic foods)和飲料不會過度驅使整個系統導致癌症。與體內恆定的原則一致,血管新生飲食可以幫助維持身體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
-
2019-12-15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創造美麗回憶 陪伴父母老去
58歲的蔡先生是彰化人,初中畢業北上念書,學成之後留在台北工作,過年過節才會返鄉省親,蔡爸爸最近以87歲的高齡往生。蔡先生返鄉奔喪,回憶這些年來,自己與父親講話,只有「吃飽了嗎?」「你好嗎?」這兩句,一年直接對話不超過十句。父親一生打拚,老年孤獨寂寞,蔡先生省思才發現,自己與兒子正在複製同樣的人生,瞬間不懂該如何面對這樣無言的晚年。58歲的麗珊也是彰化人,北上求學後也留在台北。麗珊的童年並不愉快,家裡重男輕女,母親親自哺育哥哥與弟弟,麗珊卻被託給養母,六歲才回家團聚。大她二歲的哥哥常欺負她,父母把住家的房產掛在哥哥名下,有回兄妹吵架,哥哥趕她出去,麗珊向父親哭訴,父親聞言大罵:「我人還在,你們就要爭財產了」。麗珊常想離家出走,對於親生父母,她有滿肚子的怨懟。麗珊30歲時,由於業績特優,公司給了一筆獎金。麗珊知道父母不缺錢,同事也勸她把獎金留起來犒賞自己,不必「乞丐救廟公」,拿去孝敬父母。幾經思量,麗珊仍決定要與家人分享喜悅,回彰化老家報告好消息,並把獎金獻給父母,父母眼中閃現的淚水讓麗珊的喜樂加倍。又有一回麗珊明明作足準備,規劃各式方案,客戶卻指責麗珊能力不夠,經驗不足,要求公司另派業務。麗珊失意之餘,回到彰化老家,父親安慰她:「努力會有好結果,指的是平均值,不保證你每個案件都會好。你今天得到壞成績,下次拿好成績就行了,沒什麼好沮喪的。」得到老父的勸慰,麗珊恍然大悟,回到台北繼續努力。有好成績時回家報告,拿壞成績時回家討疼,麗珊與父母逐漸親近。高鐡開通之後,麗珊每星期四下午休假與父母約會。有時父母北上,有時麗珊南下,一起玩遍台灣。三人都能喝一點酒,麗珊最喜歡小酌之後,與父母隨意閒聊。原來父母心中也有許多委屈,期待被理解。學生時代的麗珊羡慕獨生女的同學,一人獨享父母的關愛,與父母同遊時,麗珊常有獨生女的錯覺,享受遲來的幸福。父母年紀愈大,愈珍惜麗珊。父親天天期盼星期四,還問母親為什麼不多生一個麗珊。長期與父母相處,麗珊領悟自己的怨懟,來自放大檢視幼時的不愉快。麗珊原諒父母,也把自己從受虐者身分拯救出來。她發現自己氣度變大,不再自憐,還能夠關懷別人。子女長大之後,麗珊接彰化的父母來台北同住,直到父母因為癌症、失智往生。麗珊一路陪伴,過程中還經歷父母同時住院時,麗珊忙不過來,親友眼見麗珊兄弟袖手旁觀,竟嘲笑麗珊「沒能撿雞蛋,卻要收拾雞屎。」麗珊不以為意,反因陪伴父母讓她對於「老」有深入認識,能夠正面應對自己的老後。最近麗珊與朋友聊天,朋友透露,因驚覺生命終會無聲無息消失,非常害怕死亡,偶而想到就會覺得極度恐慌、鬱悶,不知道該如何開解。這讓麗珊想起之前與父母在溪頭,夜晚看見滿天的星星。父親說:「我們的祖先在天上,我以後也會到天上作星星,守護你們。」所以對於將來,麗珊沒有恐懼,陪伴父母的美麗回憶,讓她能夠走穩腳步,勇敢往前,期盼與父母在天上重聚。
-
2019-12-15 橘世代.好心橘
年差16歲合組「忘年知音」樂團 為疾病患者帶來正能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中校長張嘉亨熱愛唱歌,因緣際會結識年紀小他16歲的衛浴維修人員孫懋文,兩人合組「忘年知音」樂團,音樂走新民歌風,除了四處走唱表演,也為罕見疾病的病友創作主題曲,希望透過音樂能帶給聽眾正面能量。現年52歲的張嘉亨,在教育界已服務30年,7年前考上校長。他平時喜歡彈吉他哼唱,尤其對民歌情有獨鍾。直到昔日高中同窗蔡淇華邀他搭檔,一人作詞、一人作曲,共同創作「長風」這首歌,開啟他的創作生涯。張嘉亨6年前結識「圓圓」孫懋文,兩人因愛音樂一拍即合,合組二重唱團體「忘年知音」,不僅取得街頭藝人證照,也常受邀參加各項大小活動,每周五固定在臉書直播分享音樂。張嘉亨每年也為學校畢業生寫歌,今年結集7年來創作的畢業歌作成專輯,送給全校師生。張嘉亨、孫懋文都愛民歌,創作的音樂融入民歌元素,定位為「新民歌風」。張嘉亨覺得時下少數流行歌曲,歌詞太直白或是有負面情緒。民歌旋律清新美好,給聽眾很舒服的感覺;他們作詞也以正面、勵志為主,透過音樂給聽眾正面能量,是他們創作音樂的堅持與理想。「我嚐過的滋味這世界少有,命運雖然讓我們與眾不同,但是只要昂首,都是同一片蔚藍的天空」。「忘年知音」也投入公益歌曲創作,今年為罕見疾病紀錄片創作主題曲「其實我們都一樣」,曲風感性,歌詞充滿正面能量,詞曲激勵人心。張嘉亨說,罕病的病友雖然在外表與一般人略有不同,但他們期盼大家能把他們當正常人,也嚮往過正常的生活,儘管同一件事情,他們需要比一般人多付出好幾倍的能力,但仍奮力向大家證明,「別人做得到的,他們也做的到,其實我們都一樣!」張嘉亨表示,「橘世代」是很幸福也很辛苦的一個世代,幸福的是,經濟穩定了,孩子也長大了;辛苦的是要面臨中年危機,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又無法立即割捨工作,必須兼顧照顧家庭與父母的責任。「熱情是生命最大動力!」張嘉亨說,不論在職或是已經退休,永遠不要放棄學習、熱情及夢想,保持對人事物的熱情,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並不斷去學習,因為學習可以減緩老化的速度,並重新找到生命的價值。張嘉亨也鼓勵大家利用空閒時間多做公益。他說,「施比受更有福,或許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因為我們的付出,讓有些人得到幫助與力量,透過做公益的過程中,發揮出的生命價值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正在經歷橘世代的我們其實比任何世代都還有著一顆更好奇的心。想知道關於橘世代大小事>>>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