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生命
共找到
4193
筆 文章
-
-
2019-11-25 科別.腦部.神經
中風不只會嘴歪眼斜 6情況也是常見後遺症
大多數腦中風都是因為血管長期退化造成阻塞,讓血液及氧氣無法供應到腦部的各個區域,但也有少數情況是因為先天腦血管構造異常所造成,當腦部的某一處血管受到阻塞或爆裂時,負責該區域相對應的功能就會隨之喪失,包括運動、感覺、語言等功能,也因此會導致身體出現肢體癱瘓、麻木、失語症等各種障礙。一般來說,如果是位於腦幹組織的中風,影響了心跳、呼吸等生命現象時,最容易導致死亡。另外,由於腦細胞不會再生,因此一旦出現實際的傷害之後,就會造成許多不可逆的後遺症,不僅後續復健辛苦,也會造成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因為每位患者腦部受損的位置都不一樣,發生的後遺症也都不同,比較常見中風後遺症如下:1. 昏迷: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嚴重中風,例如腦幹或是大範圍腦中風的患者身上,可能會昏迷不醒,但也可能隨著生理狀況逐漸穩定,意識隨之逐漸清醒。2. 半身不遂:這是腦中風最常見,也是影響範圍最大的症狀,多是因為控制運動部分的腦細胞發生障礙,經常造成半身不遂,必須靠積極復健來恢復健康。3. 感覺麻木、異常:感覺系統發生障礙,導致同一邊的手腳發生感覺麻木或是感覺異常,嚴重的話,甚至完全喪失感覺功能。4. 語言障礙:當控制語言系統的腦細胞受到損傷,就會發生語言障礙,有些患者是聽得懂,但無法表達出想法;有些患者則是聽不懂或是說不出名詞的部分,每一位患者失去的語言功能都不一樣。5. 方向感、判斷力、記憶力等異常:中風傷害到大腦皮質主導智力的部分,就會發生智力障礙,導致平時需要靠智力控制的功能喪失,甚至有可能發生失智症。6. 嘴歪眼斜:腦神經系統發生障礙而造成神經麻痺,因此,會出現嘴歪眼斜的現象。7. 大小便失禁:腦中風患者因為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系統受損,就會有大小便失禁的狀況發生。延伸閱讀: 每47分鐘腦中風就奪1人命 出現這些狀況快打119 心臟最怕溫差大! 養成5習慣防心血管遭偷襲
-
2019-11-25 科別.心臟血管
男子如廁心肌梗塞發作 鄰居CPR、救護員接手電擊救了他
家住高雄的一名52歲男性,日前趁著連假陪太太回台中的娘家,卻在清晨如廁時因心肌梗塞暈厥,所幸鄰居趕來,緊急施以心肺復甦術,直到救護車緊急醫療技術員接手,送醫後再施以連串醫療措施搶救,終於把他從鬼門關救回來。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施昇宏說,在緊急救護案件當中,急救後回復自發性心跳,進而住院治療的比例約10至20%左右,而能夠存活出院的人數則低於5%。因此,當遇到這類患者盡快進行心肺復甦術及可能適當的電擊治療,增加回復心臟停止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機會。他說,這名男性送院途中,曾受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電擊,一度恢復心跳,急診處置過程中,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內科團隊於是啟動心導管治療,並完成血管的疏通和給予主動脈內氣球幫浦的置放,以提供心臟更好的循環。心導管治療之後,因患者仍處於重度的昏迷,醫師與家屬討論病情後給予維期2天的低溫治療,生命徵象才趨於穩定,並逐漸恢復意識,且身體狀況良好。透過神經學理學及影像檢查均無明顯缺損,在一般病房觀察無明顯不適後,已出院返回高雄。施昇宏說,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是指任何原因造成心臟停止運作,接著引發身體一連串因組織器官缺氧而來的反應。造成心肺功能停止最多的原因還是與心臟疾病有關,例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或其它如肺部的問題如氣喘、呼吸道阻塞、肺栓塞等,都可能引發心肺停止運作。
-
2019-11-25 癌症.乳癌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衛福部統計,每天約3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甚至有研究指出,手術後10年都有復發可能,且三分之二復發為骨、肺、肝等遠端復發。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西化,醫師呼籲,女性應更加重視「肥胖」造成的風險,建議每周至少走路3至5小時。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日前在乳癌防治基金會舉辦的病友活動中,分享「乳癌的復發與追蹤」,他說,乳癌來勢洶洶,相較廿年前,乳癌新發人數攀升,但隨著乳癌篩檢技術、醫療方式的進步,零至二期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復發卻始終是存活下來的乳癌患者最恐懼的事,乳癌復發種類可分為局部復發及遠端復發,其中三分之二復發患者是在骨、肺、肝等發現癌細胞。在遠端復發中,葉顯堂認為,骨骼復發最常見。因骨骼是最常受癌症轉移侵襲的器官,全球超過150萬名癌症患者發生骨骼轉移,對於乳癌患者,最後威脅生命時,骨轉移幾乎無法避免。在美國,骨轉移占乳癌轉移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乳癌移轉到骨頭時,癌細胞侵蝕骨頭,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生命威脅。葉顯堂提醒,乳癌患者術後的追蹤重點,除了當心骨轉移,還必須控制體重,千萬不要變胖,因為肥胖是造成乳癌的可能機轉,脂肪細胞是性荷爾蒙來源之一,肥胖會使脂肪細胞增加,會進一步造成血清中的動情激素、雄性激素等上升,導致停經後婦女乳癌發生率大增。在乳癌存活時期的醫療照顧目標中,葉顯堂特別強調,應該改善生活樣態,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尤其注意運動對乳癌患者的好處。他說,每周只要走路3至5小時就可以增加存活率,除降低肥胖造成的復發風險,也能減少患者的疲勞、憂鬱及焦慮感,有氧運動更能避免淋巴水腫。
-
2019-11-25 新聞.科普好健康
攝護腺癌轉移 觀察多項指標
攝護腺癌常被稱為老男人癌症,隨著人口老化,從歐美公衛流行病學趨勢看來,台灣攝護腺癌患者勢必逐年增加,由於大部分攝護腺癌發展緩慢,加上患者年紀較大,通常不建議積極治療。如何區分高風險、低風險?不過,並非所有攝護腺癌風險都一樣,小範圍、低風險的局部性攝護腺癌,可定期回診追蹤。但若是多處轉移,又被歸成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情進展快、藥物效果差,致死率較高,治療棘手。如何區分攝護腺癌屬高風險、低風險?必須觀察多項指標。目前醫界判定低風險攝護腺癌的指標相對單純,包含PSA指數分數小於十,格里森分數為六分且癌症期別限於第二期。至於最凶悍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指標就複雜許多,三個要素有兩項就符合: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八分、骨轉移多於三處、及內臟轉移,通常是肝臟、肺臟。如果符合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除了標準的荷爾蒙治療外,建議及早加上其他適當治療。格里森分數愈高 有惡性傾向格里森分數根據組織切片腺體排列凌亂程度評分,排列愈亂,分數愈高,分數愈高就表示有高惡性傾向、治療效果較差、預後也較差。簡單來說,同時有好幾顆腫瘤,將比例面積最大與第二大者的切片分數相加,即為格里森分數總和。總和的每一邊最低分為三分,最高是五分,兩邊如果均為三分,加起來六分,這就是格里森分數最低的數值。但如果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八分,相對於六分和七分的癌病是比較不利的。一般來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為荷爾蒙療法。平均兩年會出現類似抗藥性情形,稱為「去勢抗性轉移性攝護腺癌」,這是病情轉壞、加速惡化的轉捩點,這時建議加上紫杉醇化療或新一代荷爾蒙療法。新一代荷爾蒙療法 副作用低傳統荷爾蒙療法從內分泌腺體系統,如下視丘、腦下垂體、睪丸等下手,抑制睪丸、使其不製造男性荷爾蒙。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則在細胞直接阻斷男性荷爾蒙,使血清中男性荷爾蒙濃度低到幾乎測不到。而新一代荷爾蒙療法藥物的副作用較化療藥物低,目前健保給付兩種藥物。已轉移的攝護腺癌,仍需區分是否為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如已轉移至內臟、或骨轉移三至四處、或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八分,就必須更積極治療。國外臨床試驗顯示,這種病人提早在使用荷爾蒙療法時併用紫杉醇化療或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可減緩病情惡化、生命延長及提升生活品質。是否治療 年齡也是重要依據而局部性(無轉移跡象)的攝護腺癌,由於腫瘤大小,和惡性度並非正相關,因此一般建議,每年接受切片,利用格里森分數來研判風險。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治療攝護腺癌時,年齡也是擬定策略的重要依據,例如,80歲以上患者,考量預測存活期內是否因癌病造成生命、生活品質損失等。所以要一併考量病人是否有其他重大疾病。
-
2019-11-24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大約二十年前我就發現,街上的婦產科診所或中小型的婦產科醫院一家一家的關門,但是動物醫院愈來愈多。周邊朋友不結婚的也愈來愈多,不生孩子的單身貴族就開始養貓養狗,將父母親職的天性完全投入在家裡的狗兒子身上,並且以身為貓奴為榮。小學時,有隻貓常常自附近倉庫屋頂跳到我們家陽台,家人準備一些剩魚剩飯給牠,不久就正式在家裡住下來了。到了高中家裡從萬華火車站附近往東搬到大安區,抱著貓到新家隔天,就不見了,隔兩天舊家鄰居說看到牠獨自在搬空的舊房子裡徘徊。專程回老家帶回,特別留意安撫牠,讓牠認識新環境,總算也安頓下來,過幾年在我的懷裡壽終正寢。至於養狗是在結婚生孩子後,朋友看我住的地方有院子,適合養狗,就把她收養的流浪狗託付給我,因為這是她收養再轉送出去的第十隻狗,當時馬英九當台北市長,這位朋友建議取名叫馬英十,不過我們嫌太有政治味,似乎也不太禮貌,就改名叫小豆子。後來我們從郊區更往山上搬,小豆子也有更大的散步空間。不過養了幾年,在女兒小學五年級時,被人毒死了,那一陣子社區有很多狗被不明人士下毒,想不到小豆子也被波及,後來我們就沒再養狗了。倒是最近有些朋友家裡同時養貓也養狗,很好奇牠們是否能和平相處。雖然網路中常見貓狗一起玩耍的影片,但是我知道這應該不是很普遍,果然,詢問所得,雖然同處一屋的貓狗不至於常打架,但是大部分還是處在井水不犯河水的緊張狀態,很難玩在一起。為什麼貓狗不容易和平相處?有專家研究表示,因為牠們好惡的表達方式差異很大,往往一方的善意會被對方誤解為惡意。比如說,貓豎起尾巴是表示友好,對狗兒言是敵意的象徵;而狗搖尾巴伸出爪子是示好,展現想跟你一起玩的善意,但是對貓而言,伸爪且搖尾巴是警告你,滾開,否則我要用爪子抓你了喔!貓發出呼呼嚕嚕低沉的聲音是表示舒服且處於放鬆狀態;狗剛好相反,當牠喘氣低鳴粗聲粗氣時,是生氣攻擊的前兆。這種溝通的誤解,很快就會造成彼此的敵視,雙方要變成可以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並不容易。雖然都是當代人非常重要的動物同伴,但是貓跟狗真的很不一樣。貓動作優雅,牠似乎也能意識到自己動作的優雅,走路跳躍,像是體操選手或舞蹈演員在舞台上的展。狗常常用忠心耿耿的大眼睛看著主人,無時無刻都費盡心力討好主人,也能敏銳地察言觀色,回應主人的喜怒哀樂;貓不會這樣做,我認為是不屑這樣做,牠們是高貴的公主,等待著人類的服侍。狗的魅力,來自於牠們與主人那種生命相許的深情;而貓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牠始終是神祕而令人遐想的。俚俗說:「什麼人玩什麼鳥。」有人說,看別人養什麼寵物多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而寵物的個性也可以呈現出主人的個性,你同意嗎?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找到「好醫師」看病不容易?專家建議可從兩方面著手
年紀漸長,今天看心臟,明天看腎臟,最近眼睛愈來愈濛霧,過兩天還得找眼科醫師瞧瞧……當逛醫院成了日常,父母常憂心,上哪去找醫術好又值得信任的醫師?子女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協助呢?當健康出了問題,面對種種醫療抉擇時,不論是各科專家的不同意見、媒體報導的名醫專訪,還是親朋好友的熱心推薦,甚至網路上的說法,常讓有醫療需求的人不知如何決定。尤其老人家十之八九有多重慢性病,今天看心臟科、明天看腎臟科,療程長又複雜,子女到底該上哪去找「好」醫師,實在是一大難題。找醫師新趨勢 看網路星等評論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辜煜偉表示,許多子女為長輩選擇醫師,約有三分之一透過親友或社區鄰居口耳相傳的方式,這較符合民眾生活習慣。除非嚴重到危及生命或需要手術,才會進一步搜尋或經由專業病友團體協助介紹。醫改會也發現,民眾利用google地圖下的星號評論尋找醫師的情況,愈來愈多,許多診所也會到評論下方留言,並和病人進一步溝通。兩大就醫挫折 重複用藥、耗時費力許多人都有辛苦且充滿挫折的就醫經驗,醫改會曾經於2013年針對全台22縣市隨機抽樣電訪,訪談陪同老人就醫的家屬1004名,發現家屬陪同長輩就醫過程經歷各種辛酸,最嚴重的五項分別是:重複用藥真藥命(68.4%)、耗時費力陪病難(58%)、老人吃藥常搞錯(38.9%)、多科看診困擾多(36.1%)、自費項目霧煞煞(31.9%)。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與其說找到「好醫師」,不如說是找到「適切的醫療服務」。每趟就醫所花費的往返和等候時間不說,面對不同醫師又要重複陳述病情,且病人也不知道哪些應該交代,哪些不用講。例如因為腸胃疾病去掛了腸胃科,但很可能是心臟科的藥物引起,結果反而相互抑制,變成兩個病都看不好。門診時間有限 診斷多靠檢驗數據滕西華舉例,有些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醫師怪病人沒有遵照醫囑吃藥,事實上病人明明都乖乖吃藥,卻控制不好。這時醫師怪病人,病人也覺得病都看不好,但其實除了服藥,糖尿病控制重點在生活和飲食。她遇過某位醫師,總是花至少一小時回顧病人的生活習慣、飲食順序,進而協助病人調整。需要花時間才能知道不是處方藥物的問題,然而絕大部份的醫師並沒有這麼多看診時間,只能根據檢驗數據來加重劑量。找整合門診 或就近找「家醫群」診所因此,滕西華建議子女在為父母找醫師時,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尋找有試辦整合門診的醫院,二是尋找住家附近有試辦「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簡稱家醫群)的診所進行看診。整合門診透過科別、藥物整合,可以降低病人重複用藥和多科等候的時間;而透過家醫群,若是遇到複雜的疾病需要進一步處置時,可以進行轉介至更高層級的醫院,遠比病人和家屬自己去找到「對的醫師」和「對的醫院」來得簡單。但是,辜煜偉也坦言,目前家庭群的涵蓋率以及民眾認知度仍然不夠,提高涵蓋率才能解決可近性的問題。多重慢性病 重點在醫病合作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認為,老人家多是以多重慢性病為主,不像急重病單方向的醫病關係,慢性病的醫病關係重點在於合作。因此找一個老人家願意聽、願意配合的醫師最重要。滕西華也認為找好的醫師,也要有好的病人,因此建議子女頭幾次就醫時可先陪同,觀察醫師看診是否有做好病情評估,長輩與醫師間是否投緣,有醫師「緣」,病人才有福。試試這樣找醫師1.尋找有試辦整合門診的醫院。2.詢問住家附近是否有試辦「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簡稱家醫群)的診所。3.長者頭幾次就醫,建議兒女陪同,觀察醫師與長輩是否投緣。4.醫病配合很重要,找一個老人家願意聽、願意配合的醫師。5大就醫心酸重複用藥真藥命(68.4%)耗時費力陪病難(58%)老人吃藥常搞錯(38.9%)多科看診困擾多(36.1%)自費項目霧煞煞(31.9%)資料來源╱醫改會2013年調查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名醫一定能很快找出病因?醫師坦言:「看病畢竟不是算命」
每個人心目中的「好醫師」定義可能不同,有人喜歡醫師俐落乾脆的診斷、有人喜歡醫師多傾聽、也有人覺得醫師親切,病就好了一半。也有些人崇尚「名醫」,認為病人多、有頭銜的醫師代表技術好,疾病也能得到更好的診療。但這些既定觀念真的正確嗎?當然要找主任級、名醫、權威?專家解析:十之八九的疾病不用找所謂「名醫」,且名醫可以分給每位病人的時間相對較短。名醫就是好醫師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好醫師的定義非常主觀,依據每個人的認知有所不同。但的確有部分患者崇尚「名醫」,認為「當主任就是好」、「是教授就厲害」,主要是醫療體系本身就製造名醫,往往會為醫師掛上「XX權威」的封號。而民眾去追求名醫,無非是想要疾病快點好。滕西華認為,想要疾病快點好,「找到對的醫院、對的醫師、得到對的醫療」才是重點。她坦言,某些特殊疾病需要在一定的醫療層級才有相應的資源和醫師,但並非每一種疾病都是特殊疾病或是急重症。十之八九的疾病不用找所謂的「名醫」,且名醫可以分給每位病人的時間相對較短。名醫一定能很快找出我的疾病原因?專家解析:診查仍須循序漸進,且須參照患者病史才能做出判斷。滕西華以咳嗽為例,剛開始有此症狀時,醫師也不會馬上判斷是感冒的咳嗽、支氣管炎的咳嗽,還是肺癌的咳嗽。仍需要經過治療一段時間後,才會進一步懷疑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看病畢竟不是算命」,就算是名醫,在某一個專科針對某一種特定疾病能夠快速判斷和治療,但仍需要參照病人過去病史並輔以其他成因,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老醫師經驗豐富,一定優於年輕醫師?專家解析:老醫師的確對疾病可能有更高敏感度,但年輕醫師較熟悉新的藥物或手術運用。可從醫師是否關心「症狀以外的事」,來判斷醫師的經驗足夠與否。該選擇老醫師還是年輕醫師?陳亮恭表示,年輕醫師因為剛從醫學院畢業不久,對於不同科別新的藥物和手術會較為熟悉,在多科診治時能提出不同的想法,但也容易因為經驗不足,只是照著醫療指引行事。老醫師的經驗則不會拘泥於指引,且對其他疾病有更多敏感度,而及早轉介。滕西華表示,醫學是透過經驗累積的實證科學,因此選擇經驗老道的醫師是重要的。但是醫師是否經驗豐富,病人很難判定,只能從醫師是否關心「症狀以外的事情」,這或許是相對有經驗的醫師。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辜煜偉認為,年輕人可能和年輕醫師溝通較無礙,因此子女較喜愛;老人家則可能認為老醫師和自己生命歷程相似,較有話聊。因此找到能做好病情評估,並可以信任的醫師最重要。看了多年的醫師退休了,後續醫療怎麼辦?專家解析:醫師多會幫忙轉介給其他可信任的醫師,無須過於擔心。長期信任、看診的醫師也會老,醫師退休後的醫療銜接該怎麼辦?滕西華表示,還在看病人的老醫師,病人相對也少。若是醫師即將退休,通常病人自己會換診所、醫師也會幫忙轉給信任的醫師,不需過於擔心。辜煜偉則認為,站在管理團隊的角度,中大型的醫院和大型的診所應該要預先找到可接手的醫師,診所的部分則必須透過社區醫療群的銜接,做一個整合的評估。待老醫師退休後,病人的照顧計畫仍能按照原來的方案執行。
-
2019-11-24 癌症.乳癌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據衛福部統計,每天約31名婦女會被診斷罹患乳癌、6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甚至有研究指出,手術切除後10年都有復發可能,更可怕的是,三分之二復發為骨、肺、肝等遠端復發。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西化,醫師籲,女性應更加重視「肥胖」造成的風險。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今於乳癌大型病友會中,分享「乳癌的復發與追蹤」,他說,乳癌來勢洶洶,相較20年前乳癌新發人數不僅攀升,隨著乳癌篩檢技術、醫療方式的進步,第0至2期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復發卻始終是存活下來的乳癌患者最恐懼的事,乳癌復發種類可分為局部復發及遠端復發,其中三分之二復發患者是在骨、肺、肝等發現癌細胞。在遠端復發中,葉顯堂認為,骨骼復發最棘手。因骨骼是最常受癌症轉移侵襲的器官,全球超過150萬名癌症患者發生骨骼轉移,對於乳癌患者而言,其最後威脅生命時,骨轉移的發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在美國這樣的情形約占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因為乳癌移轉到骨頭時,癌細胞會把骨頭吃光,造成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生命威脅。葉顯堂提醒,乳癌患者術後的追蹤重點除當心骨轉移,必須包含控制體重,千萬不要變胖,因為肥胖是造成乳癌的可能機轉,脂肪細胞是性荷爾蒙來源之一,肥胖會使脂肪細胞增加,會進一步造成血清中的動情激素、雄性激素等上升,導致停經後婦女乳癌發生率大增。葉顯堂在乳癌存活時期醫療照顧目標中,特別強調改善生活樣態,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尤其提及運動對乳癌患者的好處。他說,每周只要走路3至5小時就可以增加存活率,除降低肥胖造成的復發風險,也能減少患者的疲勞、憂鬱及焦慮感,有氧運動更能避免淋巴水腫。
-
2019-11-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就是好醫師嗎?專家這句話突破盲腸
每個人心目中的「好醫師」定義可能不同,有人喜歡醫師俐落乾脆的診斷、有人喜歡醫師多傾聽、也有人覺得醫師親切,病就好了一半;還有些人崇尚「名醫」,認為病人多、有頭銜的醫師代表技術好,能得到更好的診療。的確有部分患者崇尚「名醫」,認為「當主任就是好」、「是教授就厲害」,主要是醫療體系製造了名醫,為醫師掛上「XX權威」的封號;民眾去追求名醫,無非是想要病快點好。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找到對的醫院、對的醫師、得到對的醫療」才是重點。她說,某些特殊疾病需要在一定的醫療層級才有相應的資源和醫師,但並非每一種疾病都是特殊疾病或是急重症。十之八九的疾病不用找所謂的「名醫」,且名醫可以分給每位病人的時間相對較短。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看病畢竟不是算命」,就算是名醫在某一個專科針對某一種特定疾病能夠快速判斷和治療,仍需參照病史和輔以其他成因才能做出判斷。至於該選擇老醫師還是年輕醫師,陳亮恭表示,年輕醫師剛從醫學院畢業不久,對於不同科別新的藥物和手術會較為熟悉,在多科診治時能提出不同的想法;但也容易因為經驗不足,只照醫療指引行事。有經驗的老醫師則不會拘泥於指引,且對其他疾病敏感度更高,能及早轉介。滕西華表示,醫學是透過經驗累積的實證科學,選擇經驗老道的醫師很重要。但是醫師是否經驗豐富,病人很難判定,只能從醫師是否有關心症狀以外的事情,認為這或許是相對有經驗的醫師。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辜煜偉認為,年輕人可能和年輕醫師溝通較無礙,因此子女較為喜愛;老人家則可能認為老醫師和自己生命歷程相似,較有話聊。找到能做好病情評估,且可以信任的醫師最重要。
-
2019-11-23 橘世代.好學橘
林友茂98歲仍騎野狼趴趴走 養生有4不
人稱「老頑童」的林友茂是聯合報的忠實讀者,98歲的高齡,活力卻不輸18、19歲年輕小夥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以上大號開啟一天,「這樣出門就不用煩惱了!」語畢哈哈大笑。林友茂熱愛羽球,每周二、四、六早上8點半準時到羽球館報到。他表示,50歲時偶然接觸羽球,一打不可收拾,不但到現在還在打,也影響了兒子、媳婦、孫子一起打;林友茂也常常出現在大型羽球賽場上,甚至跟著全球華人羽毛球聯合會出國四處比賽,每次都是賽場上最年長的選手。活力滿滿的林友茂現居台中,至今出門的代步工具仍是野狼125,「我從35歲開始騎,換了8台野狼了,它馬力大、騎起來很舒服啊!」許多人見到林友茂都不相信他已年近百歲,好奇他如何養生?林友茂說,他從30幾歲開始就不吃冰的、辣的、烤的、生的食物。他認為除了飲食,多運動、唱歌跳舞、偶爾小酌,保持心情愉快、淡泊名利都很重要。他還分享年年參加「飢餓30」公益活動,到今年已30年從未間斷。林友茂愛穿紅色衣服,衣櫃裡有超過180件的紅衣,過去紅衣配他的活力也讓人覺得很搭。前陣子外甥幫他買了一套與他平時穿衣風格迥異的服飾:花襯衫、短褲、西裝外套、太陽眼鏡,新裝扮讓大家眼睛一亮,原來友茂爺爺不僅充滿活力,也是時尚滿點!前陣子,友茂爺爺滑手機看到臉書社團「愛玩橘」發起的「潮爺潮嬤募集活動」,便穿上時尚新裝扮,在居家附近拍了照片,分享給孫子,由孫子寄來與讀者分享。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23 橘世代.健康橘
凌煙用料理說故事 《舌尖上的人生廚房》留下家的味道
食物的用途是什麼?填飽脾胃?親友團聚?還是像作家凌煙比喻的,每道料理都是一片一片的生命拼圖?料理的滋味 就是人生滋味以長篇小說《失聲畫眉》被讀者認識的作家凌煙(本名:莊淑楨)說,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她人生重要記憶都和食物有關,每道菜色都記錄特殊的情感。凌煙從小是阿嬤帶大的,在嘉義東石鄉下度過童年。她記得,每到稻田收割時節,鄰里都會互相幫忙割稻,因為是無酬幫忙,所以會請幫忙的鄰居吃頓「青操」的割稻飯。這個時候,阿嬤總是會做米苔目當飯後點心,於是,在大灶滾起茫茫水蒸氣旁、俐落做米苔目的女性,是她心中永恆的阿嬤身影。金針鹹菜結湯 繫緊一家人凌煙也記得,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節儉的農村過年時會煮「金針鹹菜結湯」,阿嬤會把小孩們叫過來,要大家把泡過水的金針打個結,增加金針的脆口感。「金針鹹菜結」這道料理,是用金針將瘦肉條、筍條、鹹菜條綁在一起,凌煙說,這道菜就像母親的手緊抱著所有家人,在全家團圓的時候做這道菜,默默傳達一個母親的心意,希望子女能懂一家團結的重要性。「八珍」父愛 難忘甜蜜負擔而父親呢?也有關於食物的記憶。凌煙的父親愛賭,但對小孩疼愛有加。她記得,小時候父親為了讓小孩願意喝下冬令進補的藥燉湯,會祭出高額獎金鼓勵,如果那天贏錢還會特別慷慨。「爸爸對我來說,就是個甜蜜的負擔」。已經當阿嬤的凌煙說起爸爸,湧上複雜情感哽咽:「他對這個家一直是個麻煩製造者,但對我們的愛是無庸置疑的」,於是她用「八珍」來形容爸爸的父愛,「十全少兩味就是八珍,敗光家產讓我們無家可歸的父親,他的父愛就像八珍,沒有十全啊!」凌煙說自己像阿嬤,喜歡食物,也樂在料理,即便阿嬤已經離開、父親也老了,但是這些關於食物的滋味,讓情感歷久彌新。女兒開伙 證明飲食會記憶幾年前,在家從未開火煮過任何一餐的女兒去澳洲留學,凌煙驚喜發現,這女孩在異鄉竟然什麼都會煮,而且煮的都是平時在家最愛吃的、媽媽的拿手菜。原來飲食會形成記憶,味道深藏腦海,只要她想吃,就做得出來。於是凌煙開始回顧自己的飲食之路,寫下一道道料理、拼起一片片生命地圖,希望將自己的家庭食譜、飲食筆記寫成《舌尖上的人生廚房》,不僅想記錄下關於早期台灣的古早味及那個時代裡的人物小故事,她更想將這本關於家、關於媽媽的味道留給孩子,當她無法再為家人做菜那天,孩子也能循著這本書,找到屬於家、屬於生命的味道。專屬好康/《舌尖上的人生廚房》贈書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凌煙走進一道一道料理的故事,拼起一片一片的生命地圖。即日起到11月27日(三)前,加入聯合報Line@,點擊下方6格選單中的「專屬好康」,填寫抽獎資料,就有機會抽中《舌尖上的人生廚房》1本(共抽出5位)。中獎名單將於11月29日(五)公布於Line@主頁,獎項將於12月4日(三)前以郵寄掛號方式寄出。加入聯合報Line@的方式,請在Line主頁搜尋「@ugood」即可加入。飲食文學講座 寫出你的家傳味飲食加上文學,會有什麼火花?它們不僅填飽了肚子,還能留下時代的記憶、訴說家族的情感、記錄個人的生命。邀請喜歡美食、熱愛寫作的你,跟著作家凌煙與《料理.台灣》雜誌總編輯李承宇,在每道食物中,書寫屬於你的故事。時間:12月18日(三)11:00~14:30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3F/紀州庵講堂)費用:聯合報會員優惠價1人699元(非會員899元)、2人同行1300元(非會員1700元)包含當日午餐:「紀州庵作家私房菜」1客,每位學員還可獲得《料理.台灣》雜誌1本洽詢:0809-080-186轉3(星期一至五08:30~17:30)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1-23 橘世代.愛吃橘
全台7家重量級牛排館 推出耶誕跨年限定大餐
耶誕跨年吃大餐,Westholme澳洲精品和牛11月、12月推出頂級和牛排慶典,並推薦全台北中南7家重量級牛排餐廳,包含美福GMT義大利餐廳、國賓飯店A CUT牛排館、高雄漢來牛排館等,最低8折起。繼今年9至10月燒肉鐵板雙饗慶典,Westholme澳洲和牛舉行和牛三重奏活動,於11月到12月推出第二彈活動頂級和牛排慶典,7家頂級牛排老饕夢幻餐廳一同端上肋眼、菲力、紐約客等部位高檔澳洲和牛套餐。美福飯店GMT義大利餐廳義式主廚Massimo Picci推出和牛套餐;國賓飯店A CUT牛排館則是規畫肋眼牛排及嫩肩里肌韃靼等部位的澳洲和牛午晚套餐;高雄漢來飯店牛排館端出澳洲9級和牛的肋眼及紐約客套餐,活動期間可享有8折優惠。Town by Bryan Nagao推出威靈頓菲力牛排,牛肉切片搭配細緻酥皮;新竹藍佐牛排頂級烤爐烤和牛,帶有淡淡橡木熏香味;台中金典酒店Lauras牛排館、日月千禧酒店The Prime Grill & Lounge極炙牛排館則是主打限時精品和牛料理。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1-21 科別.兒科
新生兒突發呼吸窘迫 20分鐘完成轉診成功搶救
新竹縣一名新生兒,日前突發性呼吸急促、唇色發黑,診所醫師判定須立即轉送醫院救治,東元綜合醫院獲報後,立即啟動黃金救援新生兒外接服務,急重症新生兒專業照護團隊20分鐘內搭救護車趕赴診所,所幸經醫師緊急插管、呼吸器治療、給予氧氣合併使用急救藥物,順利送回東元新生兒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目前追蹤復原良好,救回寶貴的小生命。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顯示,有474個新生兒在出生後28天內死亡,死亡率2.6%,其中,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源自周產期而出現的呼吸性疾病、妊娠長短而引發的疾病、周產期的感染等,約占新生兒死因近7成。東元綜合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王昱程表示,胎兒肺部發展到37周還有5%未成熟,35周以下早產兒更脆弱,多項器官未成熟可能引發肺炎、肺高壓、敗血症等,所以往往一出生就需要兒科醫師急救。在地區診所出生的新生兒,一旦發生危急情況,若無馬上予以急救並立即送往大醫院,可能發生死亡或嚴重後遺症的不幸事件。新生兒在送醫程中,很可能出現失溫或缺氧等併發症,若無法即時治療,恐造成無反挽回的遺憾,特別是早產兒,若父母是搭車自行送醫,孩子在路程中突然惡化,很難做進一步的醫療行為及急救。王昱程也強調,運送新生兒的救護車必須備有「輸送型保溫箱」、「插管式、鼻管式呼吸器及氧氣」、「血氧飽和度監視器」、「急救箱、甦醒球、藥物」等急救配備。為搶救命在旦夕的小生命,東元綜合醫院提供24小時「新生兒轉診外接服務」,與多家在地醫療院所合作,接生診所若申請外接救援,醫師抵達後會先初步判斷新生兒的狀況,並依急救準則處理,在確定新生兒處於穩定狀況後才會上車。
-
2019-11-21 橘世代.好學橘
翁金珠放下政治 拿起畫筆「一筆下去,就無法回頭」
很多政治人物淡出政壇以後,總無法忘情昔日風光,但今年72歲的彰化縣前縣長翁金珠則是找回畫趣,蝸居家中小畫室,縱情於鋼筆畫,迄今已舉辦9次個展,也因鋼筆畫展之緣,去年被延攬到宜蘭安永心食館觀光工廠擔任董事長,經營得有聲有色;翁金珠從教師、政治人再到企業人,儘管人生道路有高低、起伏,她以聖經「修直彎曲的路」這句話自許,過得從容自在。翁金珠從一名音樂老師,走向政治,從國大代表、立委、縣長,連任縣長失利後,雖再捲土重來依舊敗北,後來擔任文建會主委、現為國策顧問,儘管人生道路有起有落,但在走下舞台,恬淡自適,反而更有揮灑空間,生命更加精彩;很多人都稱讚「翁老師」神采奕奕,「變得更年輕了」,令她樂不可支,還樂於分享她變年輕的元素。翁金珠是學音樂出身,卻熱愛作畫,重拾畫筆是在當縣長時,有一天坐在縣長公館內沈思,突然見到花園裡花草隨風飄動,一時興起作畫,發覺原本起伏不定的心情因此沈澱下來,用批公文的鋼筆畫起窗前花草,繪畫並成為日常習慣。卸下縣長職務後,過著簡單生活,她說,生活如同作畫一樣,都要留白,利用零散的時間,尋找單純的快樂從2012年起,她的「浪漫隨筆」至今已舉辦9次個展,是以花草與建築為主題,尤其花草創作部分,她說,她看重的是小花小草的生命力,牽牛花、鳶尾花、彰化縣花「菊花」都是信手取材,有自信做自己,「小花小草也可以很偉大」。翁金珠也從畫畫中,領悟到人生哲理,她說,鋼筆作畫其實很困難,一筆一筆畫,要有耐心與定力,因為「一筆下去,就無法回頭」,就算畫錯了,毋須塗抹重來,會再運用巧思疊上層次,「路不轉,筆來轉」,而這需要自信,可以訓練危機處理能力。翁金珠在台北大學EMBA的同學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在宜蘭打造安永心食館觀光工廠,特別邀請翁金珠舉辦第九次個展,而在這觀光工廠經由她的設計,不僅圓滿完成畫展,郭智輝除收藏她的畫作,還邀請她擔任觀光工廠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而由她打造的展覽平台,則延續舉辦多場展覽,讓觀光工廠也成為親近藝術的場域。翁金珠也恰如其分,發揮經營才能,安永心生產的鱸魚精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品質金獎,均由她代表出國領獎,也獲擢升為觀光工廠董事長。但她不以此自滿,除積極規劃在地青年創生政策,還四處拜訪青農、小農及文創青年,相互結合下,注入發展的動能。面對人生道路高低起伏及角色轉換,翁金珠說,除要學會放開之外,也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及開闊的心胸,才會過得自信,活得精彩。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21 科別.泌尿腎臟
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
門診中常有成年男女驚呼:「疝氣不是只發生在小男孩身上嗎?」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子翔說明,其實男女老少都可能發生腹股溝疝氣,但許多成年人即使發現鼠蹊鼓了一包,也可能因為不痛,選擇觀察一陣子再決定是否就醫。吳子翔特別提醒女性,女性好發的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在早期就有壞死的風險,發現疑似疝氣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腹股溝疝氣是疝氣中最常見的一種,吳子翔說,成人疝氣有九成都是腹股溝疝氣,男性占大多數。一般而言,高風險群多是年長者,還有長期腹壓較大者,如經常搬運重物者、慢性肺病造成長期咳嗽、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因便秘、攝護腺肥大需用力排便及排尿者,懷孕也會增加腹股溝疝氣風險。民眾發現自己有腹股溝疝氣,通常都是洗澡時摸到,在鼠蹊部摸到有個圓形凸起物,隨著逐漸成形,漸漸開始感受到疼痛,尤其搬重物、咳嗽或大笑時,疼痛感特別明顯。女生或肥胖者的症狀相對不明顯,常被忽略。腹股溝疝氣可以不就醫嗎?吳子翔說,回答這個問題前,需先了解腹股溝疝氣成因,當腹壁肌肉組織鬆弛、腹腔內壓力增加,腹內器官就會經由疝氣囊跑到腹腔外,一開始腹部肌肉的洞還很小時,掉出去的腸子能推回腹內,但隨著病程進展,腹部肌肉的洞會愈變愈大,一旦掉入的器官卡住,就會壞死,嚴重時造成腹膜炎及敗血性休克,有生命危險。臨床上遇到腹股溝疝氣患者,通常都建議盡快手術治療,依病灶位置和執刀醫師經驗,手術後腹股溝疝氣復發率約3至8%,因此術後,建議避免搬重物、解決攝護腺肥大用力解小便、便秘等問題,也建議立即戒菸,降低慢性咳嗽風險,避免增加腹壓,降低復發機率。
-
2019-11-21 養生.聰明飲食
吃糙米比較健康?專家的說法不一樣
日本米為何好吃?關鍵在粗蛋白與食味值,專家表示,台灣有些稻米因為肥料太多,造成生長過速,粗蛋白超量,不僅影響口感,也會對人體腎臟造成負擔,而日本米相當重視粗蛋白含量,要求在標準值以下,同時粗蛋白低、相對食味值就高,吃起來就會又香又Q。中華食品雙盲檢驗暨認證學會與成大生命科學系等單位一起舉辦自然農法優質稻米競賽,生科系特聘教授蔣鎮宇表示,國內稻米競賽比較少檢驗粗蛋白,但日本卻相當重視,主要是如果氮肥太多,粗蛋白就會高,日本一般要求在6.4以下,但國內不少稻米超標,而食味值則是根據粗蛋白換算。除了口感之外,要如何挑選安全又好吃的米,消費者到賣場上選購,散裝米欠缺標示,但即使是包裝米,也都很少有檢驗農藥與重金屬殘留,能吃得放心嗎?學會指出,國內流行吃糙米,認為能夠保存更多營養,但相對農藥與重金屬也會保留更多,所以除非確定來源沒問題,否則吃白米相對於是糙米,是比較安全的。長期推動友善農法的稻農李榮宗表示,如果在風災過後,稻米就會大量噴灑農藥,造成殘留的問題,不過市售的稻米通常是放在倉庫裡慢慢釋出,消費者很難知道買的米到底是什麼時候生產,除非有產銷履歷;建議消費者可以向信任的小農採購,買的米不至於與其他稻農生產的米混在一起,是比較安全的。
-
2019-11-20 橘世代.好學橘
橘世代記憶力學習法 掌握3關鍵10秘訣
50歲起,記憶力真的變差了嗎?藉由「輸出」所知,磨練回想力記憶力分為銘記力、保持力及回想力三個階段。銘記是將所接收的資訊輸入大腦的能力,保持是長期貯存記憶的能力,回想則是找出記憶並輸出的能力。以準備考試為例,平常讀書使用的是銘記力和保持力,真正上場應考時,則是使用回想力。會隨著年齡而下滑的,其實是回想力。因此,才會出現腦中明明有某個人物的概念,卻說不出姓名的情況。複習固然重要,但我更建議中、老年人藉由實際輸出資訊及知識,來加深記憶。我去住稍微高檔一點的飯店時,從掏出信用卡辦理住房手續的那個瞬間開始,櫃台人員就會直接以我的姓氏稱呼我。「歡迎和田先生入住,如果和田先生有任何需求,請跟我們說。明天的早報,我們準備的是《日經新聞》,和田先生您覺得好嗎?」就這樣,等我下次再住同一家飯店時,櫃台人員便能直接說出我的姓氏:「和田先生,我們恭候您多時。」這就是藉著不斷重複說出來牢記。寫電子郵件感謝他人時,建議不要光是寫出對方的姓氏,而是要寫出全名,再加上對方的公司名稱和職銜,這也是一種藉由實際使用來加深記憶的技巧。此外,剛認識一個人時,最好可以透過在社群媒體貼文、與熟人聊天或演講,盡量使用剛剛記下的與對方有關的事情和數字。透過使用資訊的過程,可以再次強化記憶。使用記憶本身就是一種複習。五十歲以後的記憶法有以下三個重點:1.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就不會想要記住。要是沒有任何目的,就不會有持續學習的意願。2.透過使用來複習成年人對於習得的事物,通常很少花時間去複習。為彌補這一點,要在日常對話中盡量使用需要記住的內容,也就是輸出資訊及知識。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讓記憶扎根。3.理解意義比死記更重要我們很難記住隨意排列的英文字母,卻可以記住一個有意義的單字。這是因為我們了解單字的意義。所以,要牢記事物,必須確實理解其意,也可視情況查詢相關的軼事或知識,然後,再告訴別人,或整理成文字貼到網路上。如此一來,你一定會發現,很容易就可以記住那些內容。若將這三個重點加以衍伸,可歸納出以下十個記憶祕訣1. 對需要記住的事感興趣2. 減少需要記住的事物3. 了解想記住的事物,直到充分理解為止4. 就算已經刻意減少必須記住的事,還是要增加相關的附帶資訊,準備一些能幫助回想的線索5. 將要記住的事與自己原有的知識加以連結,或是將新的知識做點整理,藉以幫助記憶6. 將要記住的事化為情節記憶7. 將要記住的事與感官或身體活動做連結,再一起記住8. 先想想怎麼輸出資訊比較有效,再以那個方式輸入資訊9. 有充足的睡眠,讓自己維持在最佳狀態10. 反覆使用已經記住的知識及資訊透過書寫或言語來輸出資訊,就是最佳使用方法。記憶,本來就是為了應用。找機會輸出所知,也可以有效幫助五十歲以上的人記憶事物,變成一個博學健談的人。擁有目標,不僅能加強求知欲,也可以更了解自己想記住的事物。本文摘自《50歲的學習法》,天下文化出版 2019/6/28 出版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編者按】雖然人生都會面臨終點,但除非夫妻兩人同時死於意外,不然總會有一人將面臨心愛的人病痛纏身,甚至面臨死亡的煎熬,也因此醫療團隊非常珍惜幸運的家屬願意與大眾分享照顧愛人、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最近收到「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名作家黃春明先生寄來他夫人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們也找到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類似的成功故事,一篇由太太回憶照顧經歷多次病危而後完全康復的先生,以及一篇先生撰寫太太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後的百感交集。相信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可以帶給苦難中的家人希望。筆者陪伴太太對抗血癌奮鬥了五年多,在她第一次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成功後,得到太太的允許,寫下這篇記錄文,分享親友,提供個人經驗,希望能對病患有鼓勵作用。那年新年剛過,她高燒不退,退燒藥的藥效無法持久,醫生在排除咽喉炎後,認為是病毒感染,幾天後就會好。我出差五天後回來,她的燒仍然未退,經一位急診醫師抽血檢驗, 發現血小板數量過低,有內出血流血不止的危險 加上貧血,立即送入家附近的醫院急診入院檢驗診療。前面幾天,醫師做了各種檢查,查不出到底是為何高燒不退, 直到血液腫瘤科醫師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球,發現白血球形狀不正常。才推測可能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抽骨髓檢驗後才確診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晴天霹靂,這種病五年存活率只有40-50%。面對她,我流下眼淚,不知後果如何。堅強的她反過來安慰我,我小心地透漏她的病情給女兒。地區性的醫院無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自己的努力下連絡到癌症專門醫院接受她轉院治療。同時醫院的社工個案經理也找到同一位血癌專門醫師,辦理轉院。轉院後,為避免誤診,該癌症專門醫院重新抽骨髓檢驗,以確定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原來被轉送到該院的患者有約15%的案例是被誤診為癌症。檢驗結果確認是該型血癌, 且基因突變的情形嚴重,必須立即化療,且單靠化療將無法長久控制癌細胞,唯一的療法是靠幹細胞移植。血癌科醫師立即啟動化療,面對無知的未來,我們非常害怕,此時兩位曾患血癌的朋友提供了化療可能碰到的副作用訊息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我們安下心來接受化療。醫院裡的幹細胞移植協調師也在化療同時立即尋找骨髓匹配者。首先是抽親屬的血來檢驗, 她的兩位兄弟各有25%可以完全匹配,我們的三位女兒各有1%可以完全匹配,但她們都沒匹配成功。只好向骨髓庫尋找能匹配成功的非親屬捐贈者。成功匹配的機率是二萬到十萬分之一,在美國亞裔的骨髓捐贈者又比較少,更難找。最後很幸運找到一位100%匹配的捐贈者,經再次確認她也願意捐贈她的幹細胞。兩次化療成功暫時控制了癌細胞。如果化療無法有效控制血癌細胞,幹細胞移植將無法進行。移植的時間是由捐贈者何時可捐贈來決定。所有的手續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治療的工作也由血癌科醫師轉到幹細胞移植科醫師, 在一次的門診對話中,醫師說,即使只有50%程度的匹配,她也可以進行移植,這一句看似無關重要的話,為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加強了我們的信心。由於血癌患者化療後免疫力幾乎暫時全無,所以我們謝絕所有訪客,告訴親友們不要來訪,由我全程陪伴照顧她,傳遞她的病情給親友。所以只有在尚未確診為血癌前有幾位朋友來探病,還有幾位未收到我的謝絕訪客的通知,另外得知她生病就冒失前來的朋友。 幹細胞移植時間決定後,九天前入院再做一次高劑量化療將她身上的幹細胞徹底摧毀, 以便讓新移植的幹細胞能夠順利進駐它的骨髓,開始製造身上所有的血球及免疫細胞。 我們熱切的盼望捐贈的幹細胞到來及移植能成功,因為她的幹細胞已經被摧毀,沒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捐贈者的幹細胞如期到來,那是一袋黃色的有點像血小板的血袋, 血袋上的資料讓我們只能猜捐贈者可能住在哪一時區。我們每天盯著血液檢驗報告,期望因化療降到零指標的白血球數量能慢慢上升,這時候她的防疫力全靠注射抗生素、抗黴菌素和抗病毒的藥維持。差不多兩星期後,白血球的數量開始增加,從零到100、200左右,這時便出院,住在醫院附近租來的公寓。 我們家雖然是離醫院六十四公里的小城,但醫生認為太遠,每位幹細胞移植的病患都必須在移植後的一百天內住在離醫院三十分鐘內能抵達的地方。因為患者若有任何緊急狀況, 必須在三十分鐘內趕到該院急診,否則有生命危險,平常醫院的急診處是沒辦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化療和移植住院期間,每天有輪值的主治醫師來巡房,高級護理師、藥劑師和輪值護士跟隨在側, 每位移植病房的護士平均照顧二至三位病患,每位進入病房的人都必須套上一次使用即丟的防護衣和口罩,醫生或護士一定要戴上手套才能碰觸病人。幹細胞移植的病人僅能吃熟的食物 所以病人食物是有限制的,不能吃任何生的東西,包括水果也不行, 不過醫生鼓勵病人吃家裡煮的食物,只要熟煮即可,因為院內食物實在不好吃,所以她媽媽前來幫忙,煮好吃可口的食物,幫她恢復體力。由於病人非常虛弱,所以移植病房鼓勵病患每天至少下床走動三次,一次至少二十分鐘, 每走一次就給一張貼紙貼在門上,累積到一定數目,就給獎品。所以病房的走廊隨時可看到病患由家人陪伴走路,大家互相加油。另外要進入這層病房的每一個人都要套上可丟棄的鞋套,避免鞋子帶病菌入病房。她的移植算非常成功,一年半後沒有發生移植幹細胞演化而成的免疫細胞攻擊宿主細胞的疾病(GVHD, Graft vs Host Disease)。這時她身上有兩套不同的DNA,一套是她血球細胞內來自捐贈者的DNA 和在她身上其他組織器官內屬於她自己的DNA。在她生這一場大病住院中,我們完全把治療的責任託付給醫生,照顧病人的責任交給護士,我則扮演精神上的支持者。我岳母前來幫忙照顧孫子,烹煮好吃的東西,讓我們無後顧之憂,支持她的快速恢復,朋友的關心也扮演了相當的角色。她本人則非常堅強樂觀,從不喊痛,從不悲傷,讓我們只須注意她的病情,不須擔心她的心情。我們感謝幹細胞捐贈者,一年後我們才從骨隨庫那邊得知捐贈者的資料,她也同意和我們見面,她是一位年輕的小姐,我們去參加了她的婚禮,看著她的小孩出生,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她是為了一個小孩需要骨髓移植而加入骨髓庫,雖然沒能和那小孩的骨髓匹配成功,不過五年後卻意外收到通知,她的骨髓和我太太匹配成功,成為一個成功的捐贈者。 她的無私捐贈造就了我太太的新生命。幹細胞移植患者在成功移植後,原來她身上的免疫力已隨被摧毀的幹細胞完全消失,必須像小嬰兒一樣接受所有疫苗的接種,移植那一天是她新生命的第一天,所以那天變成她的第二個生日。我像得到了一個新太太和一個新嬰兒,所以我說,新太太和新生兒兩位一體。(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6/16)
-
2019-11-19 新聞.健康知識+
防低溫寒氣乘虛而入!身體6脆弱部位你保護好了嗎?
入冬後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下降,《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怕冷的人護好人體6大寒氣入口。 冬天捂好身體6個地方人體有6個部位最不扛冷,如果不“捂”好,寒氣容易乘虛而入。1 頭部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風大可以選擇防風的皮帽。晚上洗頭後濕著頭髮睡覺,寒氣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乾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後再入睡。2 肩頸背部頸背受寒久了,會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最簡便的緩解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後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在洗澡時微微調高水溫,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天冷外出最好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3 腿腳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外出時加強手腳保暖,裸露在外的頭部、脖子、雙手可以用帽子、圍巾和手套來遮蓋,也要注意腿部及腰部保暖,不要穿過緊的鞋襪、打底褲。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薑、花椒,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襪子。4 腰腹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肚臍受涼後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5 口鼻冷食冷飲會把寒氣從口帶入胃部,胃寒則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導致寒痰咳嗽等症。6 膝關節膝關節外只有一層皮膚包裹,沒有豐厚的脂肪和肌肉保護,血液供應較少,所以對溫度和濕度都非常敏感。膝關節受寒易發生退行性變化,出現疼痛、屈伸不利等問題。天氣寒冷一定要穿秋褲,必要時可加個保暖護膝。除了捂緊身體這6個部位,在冬衣的材質和款式方面還應注意:材質: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如果內衣穿得過厚,不僅不舒適,還會增加內衣裡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濕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絨衫、棉線針織衫,下身可以穿羊絨褲。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款式:內貼身、中寬鬆、外收口冬季乾燥,皮膚敏感,因此內衣要貼身、柔軟、沒有刺激性。中層衣服不要過緊,適度寬鬆,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禦寒能力。過度寬鬆肥大容易鑽風,冷空氣乘虛而入,因此外衣的領口、袖口、腰部、腳踝等處最好有收口設計。冬季穿衣的7個誤區寒冷的冬季裡,有時即使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到了室外還是凍得直哆嗦。這可能是你穿衣方法不對。以下幾種錯誤穿衣服的方法,可能讓你越來越冷。01 羽絨服太短羽絨服雖然保暖,但如果長度只到腰部,下半身得不到保暖,造成上下半身之間的溫差,引起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越來越冷。尤其下擺是敞口的羽絨服,容易讓腰部受涼,甚至“漏”進冷空氣,使上半身也變冷。建議如果穿半身羽絨服,長度最好過腰,同時增加下半身衣服厚度。 02 層層裹緊衣服的保暖性不僅與厚度有關,還取決於含氣量和透氣性。每層衣服之間的空氣層具有良好的隔絕冷空氣的作用,如果衣服層層裹緊,就會使衣服夾層之間的空氣變少,保溫作用反倒不明顯,讓人覺得更冷。 03 在室內穿高領衣秋冬很多人愛穿高領衣服,保護頭頸不致受寒,不過也應分場合。在寒冷的室外這麼穿,可以防止脖子受寒,但進了暖和的室內,應讓脖子放鬆透透氣,使頸部的汗能夠快速揮發,否則汗液蒸發會帶走身體熱量,讓人感覺更冷。比起高領服裝,可穿可脫的外套顯然更好。04 緊身褲襪+長筒靴緊身褲襪外搭長筒靴是秋冬季的流行打扮,不過長筒靴不利於透氣,鞋內的水分不易揮發,並且穿久了容易鬆懈,讓冷空氣漏進去,進而令腿腳發冷。 05 襪筒太短如果襪子過短,讓腳踝裸露在外,就易受寒,建議穿長筒襪,可以有效保護腿腳。此外,襪子的襪口不能太緊。 06 內衣過緊塑身內衣或緊身內褲容易束縛身體,時間久了會影響淋巴液和血液流動,讓人更冷。建議貼身衣物最好薄而軟,尤其應注意不得緊勒腹股溝和腰部。 07 出汗後不及時換衣服冬天在溫度較高的室內或運動後,可能會出汗。如果衣服被汗濕,要及時更換,否則被冷風一吹,容易著涼感冒。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1-19 橘世代.好學橘
退休生活更精采 林榮祿化身導遊、攝影師
台師大體育系畢業後,林榮祿投身教職,培育出不少田徑好手,也身兼裁判、中華田徑協會監事等多重身分,一晃眼38年過去,在61歲時卸下教師身分,不過他退休生活依舊精采,報名攝影課程精進拍照技巧,用照片寫紀錄。「攝影是能讓瞬間變成永恆的」,平時看到美的事物都會讓林榮祿感到為之一亮,雖然也能將此記在腦海中,但他更希望透過攝影留住這精采的瞬間,退休後他報名攝影課,學習更多攝影技巧,也曾參與攝影團至土耳其旅遊兼拍照。林榮祿極具攝影天分,只學了一年就受到肯定,拍出的照片獲得展出的機會,「有種從小學員變成大師級的感覺,那種成就感跟帶隊當老師時完全不一樣。只有攝影才能讓瞬間變永恆,保留住美好的時刻」。林榮祿台師大畢業後來到板橋擔任教師,曾服務過板橋、重慶、新埔國中,最後在海山高中退休,而他也用自己的田徑專長幫助學校成立田徑隊,也培養出不少好手,1985年他所執教的4位選手拿下區中運5金,1997年首度入選國家隊教練。而這樣帶隊到各地去比賽的經驗,也讓林榮祿興起了擔任導遊的念頭,原本預計要在55歲申請退休的他,在50歲時為了退休生活做規畫,花了3個多月、60堂課的時間考上華語導遊執照,從老師、教練化身為導遊,帶團到過不少東南亞國家,其中最難忘的就是緬甸仰光河的日出美景。現年68歲的林榮祿,退休後仍繼續為台灣田徑界服務,擔任中華田協監事長的他過去也曾擔任田協訓練組組長,每年透過選拔委員會找出全國各地優秀選手,也帶領國家隊好手出征各大賽。秀出一張張富有歷史的田徑賽事工作證、裁判證、教練證,林榮祿臉上滿是驕傲,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2017年台北世大運,當時擔任場地裁判長的林榮祿,在「台灣最速男」楊俊瀚男子100公尺奪金時,陪著他做繞場安全維護。展開退休生活的林榮祿,在退休2年後接受邀約,擔任新北市樹林體育園區執行長,利用自己的體育專長,協助老場館活化,為了讓身障者也能運動圓夢,在園區設立全國最大的手搖車營運中心,讓身障者可以更方便、舒適的走出戶外運動。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19 橘世代.好學橘
60歲和20歲記憶力其實差不多?德專家提出「遺忘曲線」
50歲起,記憶力真的變差了嗎?記憶力本身並不會衰退我們通常是在很難叫出別人的名字,或是使用「這個」、「那個」等代名詞的頻率變高時,發現自己變老了。尤其是最近的藝人名字或科技用語,聽過之後很快就忘了,所以我們會認為,自己這個年紀已經很難再去考執照或學外語。不過,我曾聽日本的記憶研究專家池谷裕二先生說,從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豪斯提出的遺忘曲線來看,六十多歲和二十多歲人的記憶力,其實相差不大。所謂遺忘曲線,是艾賓豪斯經由一項實驗所歸納出的結果。他讓受試者背誦無意義的詞彙,最後得到「記住之後馬上就會忘記」的結論。根據他的實驗,人在記住詞彙後,二十分鐘後會忘記42%,一個小時後忘記56%,一天後忘記74%,一週後忘記77%,一個月後忘記79%。因此他認為,要在記住的十分鐘後、一小時後、一天後,趁著忘記之前不斷地反覆複習,才能有效率地記住。記性變差是因為學習意願不高與複習不夠就算有實驗證明,遺忘曲線並不會因為年齡而有所不同,但現實生活中,應該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記性不像以前那麼好,記憶力確實有衰退的現象。那麼,你要不要嘗試一下,根據遺忘曲線的理論歸納出的記憶法?學生時期也是要經過多次複習,才能記得住課業內容。但現在,我們會為了想學習一項新事物,複習那麼多遍嗎?換言之,成年人記性變差,或許就是因為沒有像學生時代一樣反覆複習。再者,進入中、老年後,前面提到的學習意願也有些許改變。中、老年人對於不需要記住的事或自己不在意的事,本來就不會想去複習、牢記。以我自己來說,我就覺得反正手機裡都有通訊錄,不用特別去記電話號碼,以至於不管打過幾次,還是背不起來。開始使用手機的前五年,我故意不使用手機通訊錄,所以可以跟年輕時一樣,記住一百組以上的電話號碼,但現在根本不會想去記這些電話號碼。不過,如果是葡萄酒的相關知識,那又另當別論。說到葡萄酒,包括酒名、產地、哪個年份好喝,派克採點(Parker Point)給哪一年的哪支酒打了幾分,我可以記住大約一百筆資料。因為我對葡萄酒的知識很感興趣。相較於單純記住事物,成年人比較擅長記住有意義的事不過, 即使如此, 比起「這支酒的卡本內蘇維翁葡萄占68%,梅洛葡萄占25%」、「這是產自波爾多右岸的酒」這類知識,我還是比較記得住以下這種內容—「說到羅曼尼康帝和佩楚堡這兩個酒莊,羅曼尼康帝是勃根地產區的最佳酒莊,佩楚堡則是波爾多最頂尖的酒莊。不過,我去餐廳用餐時,絕對都是點佩楚堡的酒。因為羅曼尼康帝在開瓶後,需要比較長的醒酒時間才會變得好喝。」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資訊對聽者而言比較有趣,再者,相較於瑣碎的數字,清楚知道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比較重要,記住後很容易就可以回想起來,也能把要記住的數字減到最少。「葡萄酒評論家派克(Robert M. Parker, Jr.)比較喜歡佩楚堡,好幾次給它的酒滿分,而羅曼尼康帝只有八五年份的酒拿過一次滿分。但我認為,佩楚堡的酒中,九十九分的七五年份比拿到滿分的年份更美味。」乍看之下,這段陳述好像得背好幾個數字,但其實只要記住八五年和七五年這兩個年份即可。至於九十九分這個數字,只要記住有一年是滿分,另一年少一分即可。也就是說,透過意義來理解的事,不須經過多次複習也能記住,而且還能一併記住相關知識,這就是情節記憶。就算記不住單純的名稱或字句的人,也能記住情節及相關知識。然後,再去了解意義,直到充分理解為止。如果說死背是年輕人擅長的領域,中、老年人則是在理解力上勝出。已經充分理解的事,與其說是記憶,不如說是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想用的時候隨時都可取出。本文摘自《50歲的學習法》,天下文化出版 2019/6/28 出版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19 橘世代.好學橘
跟「撞帽」說再見 廖麗娜設計出獨一無二的帽子
退休後就是把「喜歡的東西找回來」,今年62歲的廖麗娜已了退休14年,從一開始時的迷茫,直到接觸到手作藝術,重新撿回了生活的重心。 喜歡美學的廖麗娜,年輕時因工作跟家庭因素,中斷自己的興趣,48歲時退休,起初跟著友人去聽演講、上課,但後來發現,還是對手作、要發揮創意的領域有興趣,所以在家玩手工創意,不管是修改衣服、設計帽子、都讓她陶醉不已。廖麗娜表示,她不喜歡退休後盯著電視,做手作藝術品,除打發時間,也玩出了興趣,廖麗娜家中有4、50頂帽子,有朋友送的、自己出遊玩時買的等等,但買到的款式不是太素,就是類型雷同、容易「撞帽」,廖麗娜發揮創意,將帽子改造成獨一無二、市面上買不到的絕版品。除設計改造帽子外,廖麗娜也會用壓克力顏料彩繪衣服、包包,甚至自己編織包包、帽子。「家裡的帽子什麼材質都有,麻、拉菲草、毛線……,我會用自己的創意,來幫這些帽子增添元素,變的獨樹一格」,廖麗娜說,一般人都會去專櫃花大錢買首飾或其他東西來別在帽子上。廖麗娜建議,其實運用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如蕾絲、緞帶、亮片、甚至是用不到的項鍊、胸針,都可以當成點綴的裝飾品,不必花大錢或是特地買,就可以創造特色。在眾多帽子中,廖麗娜拿起一頂有蕾絲壓花的粉紅色帽子,她說這是十多年前好朋友送她的帽子,對她來說意義非凡,自己則是用白色蕾絲裝飾,多了些花樣,讓帽子不那麼單調,戴著它出國都會吸引其他人目光;另外一頂黑色帽子原本沒有任何裝飾,就是男生日常會戴的,廖麗娜則用多層壓花打造立體感,再加上亮片點綴,讓黑色的帽子「不那麼黑」,也增添亮眼。廖麗娜說,朋友看到她的帽子改造很成功,就會想要特地買一頂來試著設計,但她覺得每個人臉型不同,適合的帽子也會不一樣,像她自己就比較適合漁夫帽,廖麗娜則鼓勵想嘗試的人,可以拿現有的帽子,加上家中平凡卻隨手可得的材料作為裝飾品,不用特地去買,就可以設計出獨特、只屬於自己風格的成品。有次跟朋友聚餐,她帶了十多頂自己做得或修飾過的帽子,每頂都不一樣,朋友們都覺得很漂亮,說她很有創意,大夥還爭相戴上帽子一起合影留念,這個精典畫面,至今仍讓她笑得開懷 。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