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貝多芬活在有電子耳的時代,他的故事會被改寫嗎?君萍用她的生命故事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的答案。君萍兩年前因為突發性耳聾,喪失雙耳聽力,無奈放棄她鍾愛的鋼琴教學工作、蓋上琴蓋。還好,她聽從醫師建議,配戴電子耳,改變命運,成為不向命運妥協的現代貝多芬。
君萍十年前因突發性耳聾,左耳完全喪失聽力,本來以為還可以靠單側聽力,繼續從事她鍾愛的幼教和鋼琴教學工作,未料兩年前過完38歲生日的那天,早上右耳聽力也突然消失,讓她無法再聽見任何聲音。萬念俱灰之下,她辭去工作,封閉自己、也封鎖了臉書和LINE、拒絕所有與人溝通的管道。
慶幸因為人工電子耳,讓她重燃希望,也在林口長庚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哲民的手術下成功完成植入電子耳,透過逐步地聽能復健,讓她重撫琴鍵,繼續她的音樂人生。
聽能創健與復健,在聽損者配戴合適的聽力輔具之後,占最後關鍵角色。吳哲民指出,而且不僅止於早期發現和早期療育,隨著聽損兒成長,已從過去學齡或學齡前兒童的身上展現,延伸到成人階段甚至長輩族群。
尤其是雙耳電子耳植入者效益更加顯著。吳哲民指出,噪音背景下雙側耳植入電子耳會比單側植入擁有更佳的言語辨識力及「聲源定位能力」,不過兩耳植入的時間間隔也會是影響因素,仍建議盡速至醫院進行評估。
不僅是「聽」,「說」的能力也是讓聽損者建立自信心及恢復生活適應能力關鍵,資深語言治療師王文惠老師表示,聽損者背後的復健之路確實相當艱辛。除應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戴適合的輔具並不放棄聽能復建訓練,復健效果是可樂觀預期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