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新冠疫情
共找到
1111
筆 文章
-
-
2022-04-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4月18日疫情整理包/本土+1390再創新高 柯文哲再提出預估警示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疫情節節攀升 本土+1390再創新高 境外移入+90國內疫情再攀新高,今天新增本土個案1390例,最大宗仍為新北市,500例。另外,新增境外移入個案90例,其中63例為落地採檢陽性個案。more...台北市新增270例…柯文哲:戰術再不改變 北市兩周內學校都停課今天本土確診新增1390例,其中台北市新增270例。目前正在居家隔離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今天下午開線上防疫記者會。柯文哲說,他預估確診數會再增加,目前台北市今新增270例,以人口比例算,北市在22縣市排名第五,代表新冠疫情在北部縣市分布蠻平均。more...注意防疫!竹市今新增20名確診 巨城、千葉火鍋現足跡新竹市今天新增20名確診個案,其中有12例是居家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確診,8例為確診個案的家庭、職場密切接觸者,或曾有前往高風險區域旅遊史者。more...新竹縣+13 竹北爆職場群聚5人染疫新竹縣今天(18日)新增13例陽性感染者,6人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發現感染,另有7人因出現症狀就醫採檢發現,不過其中5人是因身處同處職場,因自購快篩檢測陽性,同天立即分批就醫採檢PCR確定染疫,症狀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目前均安排收治醫院或集中檢疫所治療。more...新竹縣新增13人染疫 足跡遍布竹北多間超商、早餐店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6247889more...苗栗縣新增6確診 4例是軍人足跡曾搭台鐵列車苗栗縣今天新增6例確診案,其中4例外地服役軍人,足跡苗栗市、頭份市、竹南鎮、苑裡鎮,及銅鑼等地,2例曾在台灣鐵路局苗栗、銅鑼火車站搭乘列車,縣府衛生局持續開設社區篩檢站篩檢PCR。more...台中新增41本土確診 兩大百貨有外縣市確診者足跡台中市今新增41個本土確診個案,市長盧秀燕表示,依感染源樣態,分成已知群聚案19案、外縣市足跡史9案、密切接觸者2案、疫調中11案,疫情仍在升溫,請大家落實防疫。more...南投一日7例出現幼兒園傳播鏈 創疫情以來單日最高南投縣今天一次公布7例皆為南投市確診個案,不但是疫情以來最多的一次,且7例個案皆為幼兒園的家人、師生、保母關係,傳播鏈案35918為指標個案,匡列密切接觸者PCR採檢包括家人6人、受照顧幼童家人4人、某協會12人、教會7人、醫療人員9人, PCR採檢陰性31人,外縣市3人報告未出,並匡列居家隔離。more...台南+22 大學生到餐酒館歡聚5人全確診台南市政府下午疫情記者會中,公布今天新增確診病例有22例,其中某大專院校有5名學生因為與小琉球餐廳傳播鏈確診者,在永康區餐酒館內有接觸,而一起確診,疫調人員正在追查學校內是否還有其他確診者。more...高雄今本土+27 阿妹演唱會增2名確診高雄今天新增27例本土個案,8例為居隔期間陰轉陽、外縣市旅遊史9例、密切接觸者8例。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其中南投、苗栗旅遊史兩例在朔源上相對困難,但目前從接觸者疫調狀況,已排除是在高雄染疫。more...屏東+21家庭群聚增東港家族8人確診 琉球開社區篩檢屏東縣今新增21例,其中15例是四個家庭群聚案。縣府提醒,家庭群聚導致5歲以下幼童確診累積有7例,符合資打疫苗的對象務必接種疫苗,同步保護孩童;三個家庭群聚中,以東港某家族確診8例最多。另外琉球餐飲業者確診,縣府18、19日開設琉球社區篩檢站。more...澎湖連三天出現確診者 目前匡列79人澎湖今出現第三例本土確診個案,為20多歲女性。澎湖縣發言人陳其育表示,目前3位確診者都收治於澎湖三總,生命跡象穩定。16日澎湖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確診個案,後續在昨天出現第二例,今天澎湖縣記者會又公布第3例確診者。第一例共匡列5人居家隔離、47人自主健康管理;第二例匡列22人居隔、5人自主健康管理,第三例則在疫調中。more...宜蘭+68、喜宴群聚已百人確診 移民署收容所17人染疫宜蘭今天新增68名確診個案,其中喜宴群聚確診一天內就爆增20人,連日來這條傳播鏈已累計100人染疫,其中移民署宜蘭收容所有17人;之前家族聚餐的群聚傳播鏈今天也持續增加7人,確診者大多是售屋公司的員工。more...花蓮今天確診57人 全中運輕艇選手確診花蓮今天確診57人,累計確診632人,多是第二、三波感染。今再傳全中運輕艇選手確診,縣府證實,該名選手昨晚身體不適,經PCR陽性確診,縣府緊急宣布同住210人快篩並停賽3天。more...台東新增8確診 1護理師台北染疫另7例為成功進香團國內疫情逐漸升溫,台東縣今日新增8名確診者,其中7名為成功廟宇案延伸,當中有人居隔期間陰轉陽,另1案為20多歲男性,為醫院病房護理員,有北部活動足跡,持續疫調中,目前已匡列64人進行採檢,其中50人採陰,14人報告未出爐。more...今新增一名60多歲翁中症、已接種三劑 本土中重症累計47人Omicron疫情造成染疫人數大增,但仍以輕症、無症狀者居多,今年以來輕症人數已破萬。不過國內今天仍新增一例中症本土案例,為60多歲男性,接種滿三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病史。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累計中重度47人,已有17人解除隔離。more...台北地檢署1法警驚傳確診 3主要辦公室下午清消有「天下第一檢」稱號的台北地方檢察署今天驚傳法警新冠肺炎確診案例,1名法警前天在醫院PCR採驗之後確診,目前返家且被調整職務;北檢業務量大,唯恐疫情擴散,檢方下午將對主要的3個辦公場所清消。more...北市警新增5確診 累計25警染疫台北市警察局今天最新確診人數統計又新增5人,分別為大安分局3人、大同分局1人和萬華分局1人,總計已有25警確診。more...病情罕見快又嚴重! 雙和醫院曝重症男童最新情況中和2歲孩童染疫重症,引發全國討論,部立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表示,前日已與台大兒科重症相關醫師共同會診討論,病毒在該孩童身上進展快速,這罕見及嚴重是過去都沒有的案例,懷疑可能有合併其他病毒感染,目前已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預計今天會再給第三次抗病毒藥物處理。more...亞大確診女學生有KTV唱足跡 市府急匡列同唱學生8人台中市亞洲大學兩名女大學生案33738、案33727昨被宣布確診,市府公布足跡顯示兩人14日晚上曾到廣三百貨的海底撈餐廳吃飯,案33727在15日晚上還曾與8名同學到東區旱溪街的故鄉自助KTV從晚上10時半一路歡唱至隔天清晨6時,讓衛生局擔心疫情可能進一步擴大,已匡列和採檢,以防堵疫情。more...
-
2022-04-18 該看哪科.中醫
擔心染疫睡不好?中醫師教穴道按摩3重點,身體放鬆改善失眠
新冠疫情又起,單日確診案例破千,你是否擔心染疫而憂慮?害怕自己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而煩惱到睡不好?新冠肺炎嚴重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節奏,包括睡眠障礙,因而陷入免疫力變差的惡性循環。WaCare專家、緻宸中醫診所院長高羿宸說,穴位按摩有助身體放鬆、緩和情緒,改善失眠或睡不好。注重經絡養生 預防疾病高羿宸表示,穴位按摩是傳統醫學獨特治療方法之一,刺激人體穴位達到疏通經絡、消除疲勞、促進血氣循環,適用的病症廣泛。人體主要分成五大經絡:心經、腎經、脾經、膽經、肝經,與字面意思不同,心經指大腦、腎經為全身筋骨、脾經主管消化系統、膽經為排毒、肝經則是氣血,平時注重經絡養生,可以預防各種疾病發生。每條經絡都有相對應的穴位,若要緩解頭痛、舒緩疲勞、紓壓、安神、助眠,高羿宸建議,可以在睡前,配合呼吸,常按壓太陽穴、百會穴、頭維穴、太衝穴等四大穴位,時間不宜過長,按壓3至5分鐘,有輕微痠脹感即可。太陽穴太陽穴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上方。配合深呼吸,以雙手中食指按揉太陽穴和眼周,可以緩解偏頭痛和眼睛疲勞,放鬆壓力。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處。百會穴是全身氣流交匯之處,又稱為「萬能穴位」。按摩百會穴,有助舒緩疲勞、促進新陳代謝。頭維穴頭維穴位於頭側部,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處。頭維穴是維護頭部健康的穴位,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側頭維穴,可緩解因壓力或睡眠不足所致的頭痛。太衝穴太衝穴位於雙腳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交接的凹陷處。因應新冠肺炎帶來的緊張焦慮,可按壓左右腳的太衝穴,各按壓3至5分鐘,能解除壓力、安定焦躁的情緒。TIPS.小提點高羿宸提醒,穴道按壓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勿用力過多造成手指頭關節處的疼痛,變成反效果。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南韓降新冠傳染病等級台灣是否跟進? 陳時中這樣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相對南韓宣布4月18日解除社交距離,25日更下調傳染病等級,5月開始確診者不用隔離,至於台灣是否也會跟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韓國做法正確,因南韓疫苗施打率高,染疫率約三成,若染疫高、疫苗施打率夠,且醫院量能準備夠,因此把新冠肺炎當作是流感化處理,「這方向是對的。」陳時中說,不過,南韓也經過一陣子很痛苦的時期,約有兩個多月,其中染疫率非常高,但或許如此,也可以成為世界上及早開放的國家,而這代價有一點大,因目前每萬人死亡人數有380至390人,日本是220人,澳洲250人,日本、澳洲的數字相對可以接受,而南韓經過慘痛代價後,可以及早開放也是對的。陳時中說,未來應有許多國家,不再將新冠疫情列為五類傳染病,尤其是染疫率超過三成以上的國家,其實都有可能,如丹麥、冰島的染疫率都超過一半,如此管制就沒意義了,但這都要經過一陣子痛苦。
-
2022-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躲好躲滿就沒事?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防疫關鍵,疫苗要打好打滿
「診間並不少見老人家對疫苗猶豫,認為自己能躲好躲滿。」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新冠疫情持續在各國延燒,近期以東亞最嚴重,截至二月底統計,韓國單日確診22萬人,香港每日確診破萬、死亡數三位數起跳冠全球之首,當中三成都是未完整接種疫苗的65歲以上「資深公民」。完整接種 防醫療體系崩潰邱冠明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與80歲以上的長者皆是染疫高風險族群,只要在門診遇到「一劑都沒打」的老人家,寧願花時間也要說服。在台灣逐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目標下,他也坦白告訴病患2022年恐怕躲不過病毒找上門。近月亞洲國家新冠疫情嚴峻,邱冠明指出,香港每日死亡數高達三位數,且90%都是老人家,剖析其中原因,包括65歲以上民眾完整接種率差、追加劑(第三劑)比率難提升等,都是讓香港確診數、死亡數暴增的致命點。邱冠明表示,台灣在嚴守邊境管制下,加上國民防疫意識高,積極配合戴口罩、打疫苗,很幸運地擁有「時間差」,能領略他國在防疫上的「答案卷」。以全球施打第三劑比率,截至三月新加坡超過六成、韓國已達五成,台灣也逾五成,即便如此,韓國一天仍有20幾萬確診數,代表施打疫苗無法避免感染,但可以防止醫療崩壞。他強調,若已接種疫苗卻不幸確診,目前也有新冠藥物可治療,能避免重症發生的風險。非染疫死亡 人數也增加邱冠明指出,疫情期間因醫療資源、人員調度、挪移、安置等都以防疫為優先,導致常規醫療處置無法正常運作。快篩、PCR核酸檢測也使等待就醫的時間增加,加上民眾害怕前往醫院就診等,醫療可近性降低,形成「醫療排擠」。如慢性病患者因害怕染疫而停止回診領藥、癌症的早期診斷或需定期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不願前往醫院而中斷,疫情期間非染疫死亡人數自然也增加。邱冠明強調,病患對於醫療剛性需求不應該被犧牲,眼下最希望的是完整接種疫苗率提高,建立防止國家醫療體系崩壞的防護網,使長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能安心前往醫院,恢復過去的定期回診的就醫習慣。慢性病患者 應恢復回診邱冠明說,以目前國內外資料顯示,新冠病毒針對全身性多系統攻擊,發炎反應影響面向廣泛,雖尚未有充足資料顯示病毒是否透過血管媒介,但已知會攻擊肺部、呼吸道,及造成心血管、腦部、腎臟、腸胃道等全面性影響。邱冠明提醒,心臟外科病人大多開過心臟手術,與長者皆屬染疫重症高風險群,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更是新冠肺炎易感染族群,除了個人生活作息、行為模式需改變,內部防護包括營養攝取充分、完整接種疫苗、保持原先藥物使用習慣以及定期回診等基本功,都要於生活中落實。
-
2022-04-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44飆史上最高 陳時中:破萬有可能
本土個案昨增七四四例,創下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的單日新高紀錄,境外移入增一八九例,單日累計增九三三例個案,直逼千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疫情發展趨勢,「現在還算初期發展」,國內新冠肺炎有效再生數(Rt值)為二,疫情發展會很迅速,「破萬例有可能,要看疫情發展」。柯文哲估 防疫仗四個月陳時中分析最近疫情走向,連續三天單日四百多例,接著五百多例,昨日增七百多例,「往上趨勢一定的,但高點在哪很難預測,任何都有可能性。」台北市長柯文哲則估計這場防疫仗起碼要打四個月。昨傳出台北市一名染疫國小學童病情嚴重,住進加護病房,可能是全台首例中重症兒童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校方依規定執行防疫措施,採取必要停課,該個案可能仍在審查研判階段,「是否住進加護,病童家長知道就好,其他家長不需要知道」。國小學童因沒打疫苗讓家長對最新停課標準有疑慮,部分縣市更表明不跟進,立委蔣萬安昨要求衛福部提出配套,研議五至十一歲孩童接種疫苗。陳時中表示,近日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幼兒接種疫苗,並透露幼兒劑型疫苗採購已進入最後談判階段。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食藥署正審查輝瑞疫苗(五至十一歲)、莫德納疫苗(六至十一歲)的緊急使用授權。本土破千 新北不公布足跡昨新增本土個案分布十九縣市,新北增二六四例最多,市府昨天也表示,如果全國每日本土破千例確診,新北將不公布足跡,其他較多縣市包括台北一四一例、桃園六十五例、基隆五十六例、高雄五十例。陳時中表示,九成九確診者屬於無症狀及輕症,不過,昨新增三例八十多歲的中重症患者,罹患中度肺炎,狀況穩定,國內累計十八人為中重症患者。指揮中心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第一劑接種率為八成四,第二劑為七成九,追加劑六成四。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國內七點七萬名洗腎患者免疫力低下,近三萬人未打追加劑,染疫後重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十倍。入境檢疫減天數 時機未到是否再縮短入境檢疫天數?陳時中說,時機還沒到,這要看雙方疫情對等性,「如果該國疫情跟我們一樣或更輕,可考量再放寬」。歌手張惠妹演唱會累計十一人確診,仍剩三場次,外界擔心疫情擴散,陳時中表示,還在可控範圍內,若工作人員確診,必須換掉才能繼續開演,不考慮限制觀眾觀賞;呼籲國人盡快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方便疫調,並建立防護網,自我保護。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對抗變異株有效!未能打疫苗未來有機會助治療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各國搶購抗病毒藥物,我國研發中藥「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台灣清冠一號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指揮中心今直播記者會上,也宣傳清冠一號目前已授權8間藥廠販售,藥品品質保證可靠。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台灣「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授權8間藥廠產品,產品已外銷到50多個國家地區,有的用膳食補充品,有的用中成藥,有的是處方藥,我們則是處方藥。蘇奕彰說,8種產品都是農產品製成,由三軍總醫院標準品為基準,確定十個藥材的角色,產品都比照製造,成分都重疊,代表藥廠製造的堅強實力,可保證到全球每個地區產品都很可靠。蘇奕彰指出,每家藥廠都經過生物活性測定,可抗病毒防止病毒入侵細胞,阻止病毒結合細胞,進入細胞後可阻斷病毒複製的過程,最後是病毒入侵後,形成的細胞激素反應風暴,是組織器官傷害的原因,這3個情況是清冠一號可阻斷的。先前清冠一號使用,蘇奕彰說,原本只有30幾個案例比較不足,經過P3實驗室確認後外銷國際,在國外得到很好反應。至於在國內表現,去年5月至8月記憶猶新的疫情,當時建構中西醫聯合照顧平台15個醫院和集中檢疫所參與,彙整人數超過600人,為了取得可靠學術資訊,申請IRB通過4醫學中心、5區域醫院資料,感謝105位西醫主治醫師與20位中醫主治醫師參與,是史無前例的一次中西醫好合作。後續分析發現,蘇奕彰表示,為了讓中西醫和民眾清楚清冠一號的用途,從輕症到中等症狀,只要不需氧氣的都可以用,重症或為重症可以用二號。臨床觀察重症發生比率和死亡率,蘇奕彰說,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臨床分級在4-5之間做切線,其中840例中西醫治療中,彙整清冠一號有369例,包括使用一號165例,取得一比一配對後,149例清冠一號沒有轉入ICU或插管的案例,但14例西醫有轉到ICU。重症配對結果,123組中有249例,死亡表現上清冠二號有7例死亡、常規西醫治療有27例。蘇奕彰表示,各界關切病毒一直變異,到底藥物要不要隨之調整,會不會受到影響?臨床上,清冠藥物在南非、印度、英國使用,送回來資訊都很不錯,重複於實驗室測量可看到,原始病毒株和各種變異株比較起來,清冠一號沒有受到變異影響,效果還是維持很不錯,包括比較Delta和Omicron效果都很好。蘇奕彰總結,西藥採用的時純化物的藥物,單一靶點藥效強,兩種抗病毒藥物都是這樣。中藥有多靶點可增加免疫調控和體質支持。他表示,防疫有三道防線,包括社交距離、口罩、疫苗等,下降重症死亡率很顯著,再者是有用的藥物治療。媒體詢問,清冠一號治療效果不錯,是否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可用?蘇奕彰回應,防疫和治療是整體的,如果疫苗照顧不到的個案,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在醫療上都會全力協助,實際上有需求,例如自體免疫個案等,都是清冠一號可以補足的。
-
2022-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維持生活常態+有效控疫情 陳秀熙提「避輕救重」助解封
本土案例持續攀升,昨已突破五百例大關,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提出「避輕救重」的防疫建議,以二大重點對抗這次新冠疫情,將致死率作為預警值、提升第三劑施打量搭配滾動減少隔離時間,達到降低整體感染率以及重症死亡風險,台灣未來不該走向與病毒共存,而是應該採取維持新常態及有效控制疫情的作為,幫助台灣一步步走向解封。去年七月到十二月Delta變異株致死率為千分之14,Omicron疫情在今年一到六月的致死率為千分之三點四,陳秀熙表示,Omicron的傳播效率遠高於Delta,當感染母數增加時,死亡人數也會增加,因此Delta與Omicron的致死率相比略高,但兩者在同期間造成死亡人數是相當的。陳秀熙表示,只要降低感染人數就有機會降低重症死亡人數。因此,提出的避輕救重措施,希望提升第三劑的施打量,同時監測重症數值當作預警值。他用紐西蘭極低致死率的疫情發展作為模組,台灣目前第三劑覆蓋率為五成六,未來若持續維持五成左右,台灣病床數需求大約是4515床,ICU的需求為130床,死亡警戒值為28; 若第三劑疫苗施打量提升20%,住院需求床數為2245床,ICU的需求上限為58床,死亡警戒值為13 。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第三劑疫苗施打後,病毒量下降的速度遠快於沒打第三劑的民眾。且施打第三劑疫苗的確診者,在染疫後第五天,Ct值大於25的比例高達98%,換言之,已經不具傳染力,甚至政府可以以此縮短隔離時間;若沒有施打第三劑疫苗,必須等到染疫後第10天,Ct值才會大於25。他建議,已經施打第三劑的輕症患者,隔離時間可以縮短至五天,沒打第三劑維持十天隔離期。第三劑疫苗也能大幅降低重症死亡比例,以國外資料推估,沒施打疫苗者發生重症及死亡風險約12.3%、完整施完兩劑疫苗的重症風險為3.1%,而打完第三劑疫苗之後,重症風險降至0.6%;施打兩劑疫苗比沒有施打疫苗者可下降75%重症及死亡風險,施打完第三劑比只打二劑疫苗者,可下降81%重症及死亡風險。陳秀熙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不建議台灣執行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防疫緊縮政策,或是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應該是要維持新常態生活加上有效的控制疫情,才有辦法在維持國內醫療量能、降低重症發生的狀況下,逐步開放國門。
-
2022-04-13 性愛.性病防治
維持單一性伴侶很難 打疫苗始能有效避免感染HPV病毒
男女接種HPV疫苗已是趨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9至14歲是接種該疫苗的最佳時間點,可讓孩子擁有更佳的保護力,降低子宮頸癌、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等罹癌風險,並免除菜花威脅。統計顯示,台灣口咽癌患者逐年增加,且以男性為主,醫界認為,與上消化道組織黏膜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黃立民表示,傳統認為HPV與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婦癌有關,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感染HPV,還將引發口咽癌、口腔癌、頭頸癌,以及肛門癌。美國研究發現,在1999至2015年間,因HPV導致的男性口咽癌個案人數上升超過一倍,每10萬人男性個案數,已超越子宮頸癌患者,黃立民說,「台灣也是如此,頭頸癌新增個案同樣逐年增加。」黃立民指出,在歐美國家,HPV被視為一種性傳染疾病,且感染途徑相當多元,不管男生女生都可能被感染,研究顯示,每個人一生中感染HPV機率高達八成四。如何有效預防感染HPV?黃立民說,「性行為愈單純愈好」,維持單一性伴侶,不過,這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似乎有一定難度,何況自己擁有單一性伴侶,但難以掌握另一半是否也是如此忠貞。「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即是接種HPV疫苗。」黃立民表示,在尚未發生性行為之前接種疫苗,可以獲得較佳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9至14歲青少年接種HPV疫苗,藉此降低罹患菜花、子宮頸癌、肛門癌,以及口咽癌等機率,家長應及早做準備,當作是送給孩子的成年禮。全球新冠疫情嚴峻,如只打兩劑疫苗,幾個月後保護力明顯變差,增加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黃立民表示,與新冠疫苗相比,HPV疫苗效價濃度可以維持很久,甚至可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黃立民表示,衛福部國健署已提供公費接種HPV疫苗,所有國一女生均能免費接種兩劑,站在公衛角度,建議國中男生自費接種疫苗,在青少年時期完成疫苗接種,擁有更好的保護力,免於HPV相關疾病的侵害。
-
2022-04-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不能只靠疫苗 專家12字箴言教你建構不讓病毒逗留的健康場域
● 多接近抗病毒植物,建構健康場域● 植物的芬多精有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效果● 富含單寧酸的蔬果,可抑制新冠病毒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人們都盼望正常生活,不希望永遠戴口罩、無止境地打疫苗。該如何實行「抗病毒新生活」?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表示,應建構一個不讓病毒逗留的健康場域,把「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這12字箴言落實在室內環境,可透過擺放盆栽、茶飲、綠地散步,讓自己多接近能夠抗病毒的植物。室內首重通風 手碰觸物件勤消毒蘇大成指出,澳洲研究發現,在攝氏20度的環境中,病毒可在塑膠、不鏽鋼、玻璃及紙幣表面存活最長達28天,在棉製衣服表面也可以存活7天;目前全世界已有共識,呼吸液滴當中的病毒,也可能透過氣溶膠傳播。基於上述病毒特性,蘇大成建議,室內防疫首重通風,更應勤加清潔消毒公共場所中的固體表面,以及門把、扶手等手會觸碰的物件,也盡量減少環境中的塑膠、不鏽鋼、玻璃物品,避免使用紙幣。植物是抗病毒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幫手,近年各國的研究證實,芬多精有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效果,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單純疱疹病毒。蘇大成的研究也證實,台灣最常見的榕樹、樟樹、玉蘭花樹、杉木、檜木、薄荷、蝴蝶蘭,都能釋放相當濃度的芬多精,不但能清淨空氣,還可以降體溫、抗發炎、紓解壓力。芬多精能抗發炎 多做森林浴蘇大成表示,樹木有引風的效果,可以增加對流,促進室內空氣汙染的排除、減少病毒細菌在室內逗留的時間。義大利研究證實,許多種芬多精可以阻止COVID-19病毒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建議多做森林浴、多種樹、多造林,作為對抗病毒傳播的策略。因此,若社區或住家附近有庭園、綠地,室外有樹木,室內窗台有植栽、盆栽,都是塑造抗病毒環境的加分項目。人體外在環境顧好了,也要善用食材提升體內環境的抗病力。中研院的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發現,薄荷和紫蘇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效果。蘇大成研究也發現,植栽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樟烯、檸檬烯等成分,可以改善空氣品質、降低心跳和血壓,調控自主神經,達到安定心臟及神經的功效。薄荷、紫蘇茶飲 助抑制病毒蘇大成表示,紫蘇和薄荷為容易取得的食材,適合製作茶飲,可取適量加開水泡茶喝,有助於抑制病毒。他就常隨身攜帶一個玻璃水壺,裡頭就是裝著白開水和薄荷葉。蘇大成指出,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在2020年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證實,「單寧酸」有助於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許多蔬果都富含單寧酸,例如芭樂、葡萄、香蕉、柿子等。菊花、九層塔、迷迭香、鼠尾草、花生、龍眼、荔枝等,也都是國際期刊細胞研究證實可抑制病毒的食物,可在飲食中均衡攝取。有助抑制病毒的植物和食物森林浴:平地的榕樹、樟樹、茄苳、台灣欒樹、肉桂樹、玉蘭花等常綠樹木,森林的杉木、檜木等植栽或盆栽:蘭花、菊花、薄荷、迷迭香、鼠尾草、紫蘇等蔬菜水果:紫蘇、芭樂、葡萄、香蕉、柿子、九層塔、花生、龍眼、荔枝
-
2022-04-12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
空汙已證實影響肺功能,國人大多熟知自身血壓或膽固醇,幾乎無人知道肺功能數值。聯合報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三月廿五日舉辦「空汙世代的肺疾哨兵」肺功能檢測專家會議,專家指出,廿五歲後肺功能開始下降,建議提高民眾肺部健康識能,早期檢測並建立「健康履歷」,避免變成慢性肺疾,增加醫療負擔。「肺功能檢查」 只做胸腔X光不夠你知道嗎?因疫少出門 須留意室內空品台北醫學大學研發長李岡遠表示,空汙無所不在,從工廠排放廢煙、汽機車廢氣,再到室內的燒香、家具甲醛,甚至窗戶與窗簾之間和影印機,都是空汙來源。李岡遠表示,衛福部雙和醫院進行動物實驗發現,老鼠暴露在交通幹道的空汙環境中,除了會引發嚴重的肺氣腫,半年後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就會水腫、腎絲球和腎小管萎縮,影響腎功能。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理事長、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表示,近三年,因新冠疫情人人戴上口罩,加上減少戶外活動,室內空汙反而更需要重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現,一九九四年民眾每天約有八成六的時間待在室內,到了二○○○年增加至九成。沈世宏表示,室內空汙如廚房煮食、吸菸等,都可能危害國人健康,室內空氣品質認證應逐步推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無論是空汙或吸菸對肺部造成的影響,往往到了廿年,甚至是卅年後才出現症狀,但症狀出現之後再治療,不僅對於個人,對整體醫療負擔也相當龐大。王鶴健表示,若能提前偵測肺功能受損,及時介入治療,或讓民眾有所認知與提醒,將能降低後續負擔。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吹一口氣+X光 揪早期肺病英國研究顯示,人的肺功能隨年齡變化,廿五歲時達巔峰,之後慢慢老化一路衰退,直到五十到六十歲才會出現症狀。王鶴健表示,僅需吹一口氣就能得知自身肺功能數值,屬於「非侵入」檢測,相較照胸腔X光與抽血,更能早期發現肺病變。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理事吳慧敏建議,台灣推動成人健檢多年,也許可優先針對高風險群像吸菸者或機車外送、快遞人員做肺功能檢測,篩檢出肺病者並及早治療,也提高健保支出的成本效益。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立法委員黃秀芳建議,透過肺功能檢測,可早期發現異常,未來可由衛福部、經濟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投入,將肺功能檢測納入一般勞工或常規成人健檢項目,透過檢測普及化早期治療,達到延長存活率的目標。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專家鼓勵企業納入健檢福利李岡遠建議,肺功能健檢負擔不高,民眾可自費受檢、企業照顧員工可納入勞工健檢,政府經費則可以用在某些特別職業,廿歲到廿五歲就可做一次肺功能檢查,讓自己存有健康履歷,若正常,可四十歲到五十歲再做一次即可。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指出,成人健檢項目多,每項都經過審慎選擇,針對肺功能檢查納成人健檢,國際文獻多建議有症狀再篩檢,先進國家未採取全面普篩。不過,可針對特殊勞工族群,由勞動部評估是否納入勞工健檢項目。國健署會透過各類宣傳提高國人對於肺部健康的意識與識能。延伸閱讀:【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市今增8例確診 其中2名是幼童
台中市今新增8例本土確診個案,案27095為墾丁台灣祭群聚案;案27114、27289、27373為清明連假至外縣市接觸確診者染疫;案27372為先前染疫高中生案24998的母親;案27288、27374為幼童;另案27519常住北部未回台中,因通報時地址填台中市,故列為台中案例。盧秀燕說,防疫無假期,幼童未接種疫苗,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另市府規劃16、17日全市設置47站快打站,開放30歲以上台中市民施打莫德納疫苗,歡迎符合資格者前往接種。盧秀燕說,案27095為20多歲男性,4月1日與多位友人一同至南部旅遊,參加台灣祭後,其中1名友人7日確診(案26234),該案經外縣市匡列接觸者並就地於南部居隔,7日出現症狀,快篩陰性,因同行友人陸續確診,8日再次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20.97,於南部隔離治療,可傳染期間無台中市活動史及接觸者。案27114為約10多歲女性,在東勢區老人養護中心實習生,4月2日至5日回南部探親,期間曾與4月8日確診鄰居(案27116)用餐,7日出現症狀就診,8日下午接獲通知鄰居確診後,晚間自行快篩陽性,9日經PCR陽性,CT值12.11,隔離治療中,台中市足跡包括東勢區東宮小吃、東勢宸朵美甲工作室、老先覺麻辣鍋東勢店、7-11欣東勢門市、全家便利商店東勢嶺先店、東勢區古早排骨麵店。衛生局已針對該養護中心人員89人(35名工作人員、2名實習生及52名住民)全數完成PCR採驗,皆為陰性,該中心即日起禁探視,住民原地隔離(只出不進),此外,已安排就醫診所醫護人員4名PCR採檢,結果尚未出爐。盧秀燕指出,案27288為未滿5歲男童,3月31日及4月4日發燒,8日咳嗽、流鼻水,9日凌晨急診就醫採檢確診,CT值32.98,隔離治療中,已匡列密切接觸者11人安排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幼童3日曾與家人至三井outlet park台中港及清水五權夜市。案27289為20多歲女性,已接種2劑疫苗,5日曾於北部與友人聚餐,8日出現症狀,後因接獲友人確診進行快篩陰性,9日至醫院PCR採檢確診,CT值15,隔離治療中,已匡列密切接觸者11人進行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台中市足跡包括小雅藝術台中門市、西區韓石屋、鼎峰高爾夫練習場、頂粵吉品、奧美伽24H智能健身會館台中英才店、春水堂大墩店、星巴克大英門市、日月千禧酒店。案27372為50多歲女性,已接種2劑疫苗,為台中市案24998家人,9日出現症狀,經採檢確診,CT值14,隔離治療中,為居隔轉陽,無新增接觸者或台中市公共場域足跡。案27373為6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4月2日與家人北上外縣市與友人聚餐,5日出現症狀,8日晚間接獲友人確診(案26676),9日返台中後快篩陽性,經衛生局轉介至醫院採檢PCR陽性,CT值14,隔離治療中,已匡列接觸者5人安排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台中市足跡包括裕毛屋凱福登生鮮超市公益店、李海滷肉飯、銅鑼灣文記港式餐廳。案27374為未滿10歲女童,就讀本市幼兒園,4月3日及5日均曾與家人外縣市旅遊,8日晚間出現發燒症狀並採家用快篩陰性,經家人帶至醫院快篩陽性、PCR陽性,CT值13.54,隔離治療,感染源調查中。匡列接觸者包括家人6人、女童同班同學22人及老師4人將安排PCR採檢及居家隔離,另幼兒園全園停課10天,自4月9日至4月18日停課,4月19復課。台中市足跡包括自然科學博物館石屋自然探險屋及立體劇場、史迪克先生牛排健行店。另今日接獲通報,案27519為20多歲男性,常住北部,3月初迄今未回台中,症狀採檢確診,CT值15,因通報時地址填報台中市,故採計為台中市案例,已通知外縣市協助管理,無匡列台中市接觸者或公共足跡。衛生局表示,國內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今日新增2名確診者為幼童,考量幼童無接種新冠疫苗,建議家長盡量勿帶幼兒至人潮壅擠公共場所。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
衛福部長期推動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以及B、C型肝炎等四癌癌症篩檢。新冠疫情爆發前,平均每年超過500萬人次接受篩檢,但疫情爆發後,人數明顯減少,109年、110年接受成人篩檢人次減少兩成多,衛福部位國健署長吳昭軍憂心表示,「等到疫情結束後,可能成為癌症高峰期。」吳昭軍出席「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以「從預防篩檢到早期發現癌症」發表專題演說,他表示,癌症連續39年位居國人死因排行之首,近幾年來,每年癌症死亡人數超過5萬,每年約12萬2000多人罹癌,108年平均每4分20秒1人罹癌。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如何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吳昭軍表示,應從預防端做起,戒菸酒檳榔,養成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飲食,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吳昭軍表示,雖然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但癌症死亡率卻是連續九年下降,這與公費成人四癌篩檢有關,「透過癌症篩檢,可提早確診、治療,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吳昭軍表示,以乳癌為例,調查顯示,每兩年一次乳癌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一次抹片檢查,可以降低70%子宮頸癌死亡率。在大腸癌方面,50-75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則可以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至於口腔癌,高風險男性族群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則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率。吳昭軍說,成人四癌篩檢實施多年,預防癌症成效顯著,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平均每年超過500萬人次接受篩檢,但這兩年來,許多人擔心染疫,而不敢到院檢查。此外,部分醫院降低醫療能量,也減少民眾篩檢的可近性。吳昭軍表示,與108年相較,109年、110年接受四癌篩檢人次減少兩成多,大約減少近100萬人,令人擔憂,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可能爆發癌症高峰期,新增癌症人數恐明顯增加。國健署統計,在110年,透過四癌成人篩檢,仍發現4.6萬名癌前病變個案,8100多名癌症患者。但因癌篩總人數減少,應有許多癌前病變及癌症病友並未被發現。吳昭軍提醒,原本女性乳癌發生率攀升速度最快,每10萬人口標準化發生率達81,遠高於第2名大腸直腸癌的42.9 ,平均每年新增近1萬5000名乳癌個案。他提醒女性,務必提高警覺,接受篩檢,如有異狀,接受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有鑑於癌症對於人類健康威脅,世界衛生組織擬定「25 by 25」,希望到了2025年,全球癌症過早死亡機率可以降低 25%,以台灣來說,2010國人癌症過早死亡機率7.97%,期盼 2025時,降至5.98%。吳昭軍列出八大致癌因子預防重點:1.戒除菸、檳、酒2.肥胖防治3.促進健康飲食4.提升運動5.疫苗注射:B型肝炎、HPV疫苗6.避免接觸空汙及其他化學致癌物7.避免接觸輻射線8.感染性疾病防治:B、C 肝炎、胃幽門螺旋菌為此,國健署積極推動「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國中女生HPV疫苗接種」、「提供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多元篩檢服務」、「多元戒菸服務及可近性戒檳衛教服務」、「推動國人身體活動策略」、「推廣四癌症篩檢」等。在運動方面,鼓勵民眾落實生活化運動,隨時隨地找時間運動,調查發現,愈來愈多民眾養成運動習慣,教育部2021年「運動現況調查」發現,13歲以上規律運動人口,由2009年 24.4%上升至2021年33.9%。
-
2022-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停課標準再鬆綁? 教育部:下周對疫情停課標準滾動修正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民進黨政府擬改採新台灣模式防疫。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午表示,因應當前國家防疫政策,教育部清明連假後已密切蒐集地方第一線工作意見,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商後,盼下周能對疫情停課標準做滾動修正。潘文忠說,全國性停課標準確實因現在的防疫政策,是有一個必要來做滾動修正;滾動修正後的疫情停課標準將供各縣市政府、學校做為防疫指引,盼保障師生健康,也希望兼顧學生學習的各項權益,也會包含家長照顧孩子這方面管理。潘文忠也提到,原停課標準相關指引3月3日有約略彈性放寬,供地方政府、學校參考,但若因區域性疫情有較需進一步防治,教育部也會尊重地方政府決定。潘文忠說,到昨天下午為止,全國有139所學校因為疫情,採取預防性或全面性停課。
-
2022-04-07 該看哪科.兒科
疫情居家工作「別常抱著孩子」 醫點3迷思影響幼兒發展
國內新冠疫情延燒,每日確診數百例以上,也讓許多企業、學校改為居家上班、上課。兒科醫師呼籲,孩子在7歲前發育很重要,建議父母在疫情期間,在家不要一直抱著孩子追劇,可多陪小孩玩玩具、念故事書,按照兒童健康手冊訓練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不僅刺激孩子發育,也能促進親子關係。國民健康署提供7歲以下兒童7次健康檢查,並搭配兒童健康手冊紀錄,讓新手爸媽確認孩童每階段發育完全。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指出,除了疾病外,照顧方法也會影響孩子發展,像放在嬰兒車內難以爬行、家長抱在身上太久、身上衣服包太多無法翻身、或讓孩子坐在螃蟹車內無法訓練大腿等,不僅可能出意外,也影響動作發展,家長應按時帶孩子健檢、請兒科醫師評估,避免孩子遲緩發育但不自知。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兒童健康手冊中「家長紀錄事項」,提供兒童發展警訊題項,提醒家長若孩子無法做到警訊發展項目,應儘早轉介專科醫師評估或確診,包括孩子4個月大時,會不會持續注視人臉而表現出興趣、6個月時,會不會翻身、9個月時,叫孩子的名字會不會朝聲音方向轉頭、1歲半時,會不會說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子、3歲時會不會自己解釦子、脫衣服等,檢視孩子發展是否落後、並記錄孩子成長狀況。彭純芝表示,兒童在4個月時頸部張力已要穩定,頭必須能平穩支撐著,如果張力低下的孩童,抱著時頭一直會垂下來,醫師會透過肌肉張力測試,確認是否肌肉張力低下。由於每個動作發育時間不同,像是6個月到1歲半前要把關軀幹張力、肢體動作發展,1歲半到2歲則是語言,後續是社會行為等,4個面向皆有發育里程碑,若發現發育遲緩,應及早透過早期療育介入。彭純芝提醒,有些家長照顧模式,恐難以辨別孩子是否發育遲緩,例如孩子放在嬰兒車內,沒有經歷「爬」的過程,直接變成「站」,若正常發展孩子無妨,但若等到孩子不會站、不會走,才驚覺發展遲緩,恐時間較落後。另外,孩子若想拿杯子,發出「嗯嗯」聲音時,爸媽別急著拿,而是等到孩子明確講出「杯杯」再拿給他。彭純芝表示,家長如果覺得孩子某些動作慢,也無需緊張,可經過專業醫師把關確認,若有疾病提早確診,另外可做更多評估、介入性引導,讓孩子跟上不同階段發育。且孩子發展也包括後天刺激,越刺激能讓腦部發育更為發達。國民健康署提供兒童健檢3撇步:1.勤作筆記:確定已完成兒童健康手冊上「家長紀錄事項」及「衛教紀錄表」。2.攜帶證件:出門前確認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3.聆聽結果:聽取健檢結果,主動詢問醫師,充分掌握孩子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製作「寶貝成長路 檢前先紀錄」分齡影片,相關內容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 https://reurl.cc/pWj2ve )。另目前全國約3469家醫療院所提供兒童健檢服務,家長可上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 http://ez2o.com/85wPL ),就近就醫。
-
2022-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染疫也憂鬱 青少年焦慮倍增
新冠疫情延燒,全台許多學校因學生染疫被迫停課。最新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青少年出現憂鬱及焦慮增加一倍。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也發現,壓力、精神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根據「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沒有確診新冠病毒的人,仍可能因疫情期間社交、生活型態中斷,出現大腦發炎,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和憂鬱等狀況,嚴重影響心理健康。2021年「JAMA Pediatrics」研究指出,比較疫情期間與未流行前的水平,發現青少年憂鬱、焦慮增加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青少青焦慮症狀升高,顯示新冠肺炎不只威脅身體健康,心理層面問題更是全球的重大議題。董氏基金會觀察發現,兒童、青少年在面對疫情兩年多來,出現許多不安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反映在情緒與身體上,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當一一列出,會訝異自己已承受了這麼多。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蔡總統宣布「減災」新目標 指揮中心防指數型暴增
清明連假收假首日,國內本土案例增281例,直逼300例大關,地方質疑中央防疫目標總在「清零」及「與病共存」懸宕未說白。總統蔡英文對此邀請召集政院、衛福部長陳時中、桃園及高雄首長舉行防疫會議,宣布以「減災」為目標進行防疫。指揮中心表示,「減災」並非首創名詞,過去流感大流行就有執行經驗。蔡英文於臉書指出,台灣的防疫策略,應持續「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正常生活。然而繼指揮中心從「類普篩」、「類共存」,如今又多了「減災」的防疫新目標,再創新詞。與會的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針對「何謂減災目標」提出解釋,最重要是要減少國內因疫情攀升,導致醫療資源的衝擊,進而避免使中重症和死亡人數增加。他說,未來設定目標就是希望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範圍下,降低中重症及死亡人數,避免患者在短期內快速增加,衝擊醫療量能,讓確診與其他患者都能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不會因為疫情升溫而使醫院停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針對災害防治,最重要兩大策略就是「圍堵」跟「減災」,並非是首創名詞,過去以「清零」為手段達到圍堵,而如今台灣疫苗施打覆蓋率、Omicron輕症趨勢,開始轉而以「減災」為主。目的是為了減緩病患暴增,壓垮醫療量能,有限度容忍一定程度確診個案存在。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國內面對流感大流行時,同樣秋冬是採取第一階段「圍堵」,直到五月才改為「減災」方式避免醫療,並非為首次執行。疫情延燒兩年,當台灣確診者沒有那麼多時,可以在集中檢疫所隔離,若個案數增加,就會轉移到家中照顧。過程採用「輕中重症分流」、「快篩取代PCR」、「簡化疫調」、「科技防疫」和「在宅照顧」,都是減災手段之一。莊人祥強調,過程中也會進行社區監測,是把病例數盡可能壓低,避免產生指數型上升,進而威脅到醫療量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當社區感染擴大無法控制時,確實已經不可能清零,而必須「減災」與經濟之間取得一定的妥協。他表禦,現在指揮中心所說「正常生活、積極防疫」其實就是「減災」的意思,也就是將災害降到最低;一是經濟上的災害,另一個是疾災害,意即降低中重症和死亡率。不過蘇益仁指出,以匡列來說,減災時不該再用過去接觸者匡列的方式匡列,讓太多人被隔離,而應以快篩盡快篩檢出陽性者再隔離,像中國大陸大規模隔離,還有國內學校一有學生染疫就停課,都是清零而非減災的作法。另外,要做到疾病減災則一定要搭配疫苗和藥物,尤其長者疫苗接種率一定要拉高,才能降低中重症比率。蘇益仁表示,現在看到的中重症比率約千分之二,但還需觀察一陣子疫情狀況才能看出端倪,但若能維持千分之二,甚至在千分之八以下,都算是達到減災的目標。
-
2022-04-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高雄長庚研究發現 SARS康復者注射新冠疫苗抗體高
COVID-19疫苗已打到第3劑,高雄長庚研究團隊發現,曾感染SARS的康復者接受COVID-19疫苗後,可誘發出高濃度抗體,顯示具免疫記憶,或許可作為未來開發長效型疫苗的研究方向。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發表上述發現。感染醫學科主任李允吉說,從香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病例可看出,沒打疫苗者占近7成,且年齡逾60歲以上占約9成,顯示施打疫苗仍是相當重要的防疫措施。不過現在疫苗已打到第3劑,甚至還可能打第4劑,代表疫苗抗體效價不高,會隨時間消減,盼研究發現有助未來開發更長效型的疫苗。李允吉說,研究發現,18年前曾感染SARS的康復者,即使只施打1劑AZ疫苗,就能比施打2劑AZ疫苗者誘發更強的抗體效價。這些康復者的血清也送林口長庚研究分析,尚未發表進一步結果,但初步看,面對COVID-19病毒成效不錯。李允吉指出,SARS康復者免疫細胞對冠狀病毒有記憶,對新冠病毒也有免疫記憶性反應,即使康復者已感染18年之久。感染醫學科副主任陳怡君說,冠狀病毒有許多「棘蛋白」結構,會進一步侵入宿主細胞造成感染。疫苗接種者的血清可偵測到「棘蛋白」抗體,但不會有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抗體反應。但若感染過SARS,這2種抗體反應均可被檢出。陳怡君說,去年疫苗陸續輸台,醫護是優先施打對象,無意間發現有只打1劑AZ的員工,抗體濃度竟比接受2劑AZ疫苗但未曾感染SARS者高出許多。因此聯繫多名過去感染SARS者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SARS康復者的「棘蛋白」抗體增加幅度,比較接種1劑和2劑疫苗且未曾感染SARS的健康受試者分別提升68倍及8.5倍。SARS康復者也呈現核衣殼蛋白抗體反應。新冠疫情進入第3年,長庚研究團隊指出,新一代疫苗否能誘導出持久性免疫反應,將成終結疫情的關鍵。而未來疫苗研發方向,可朝結合SARS-CoV-1和SARS-CoV-2「棘蛋白」的新型疫苗方向開發,以誘導具持久性免疫力。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與疫共存」是為選舉鋪路? 陳時中:別跟選舉連一起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參選動向仍是外界矚目焦點,藍營也將其視為假想敵。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稱,已和黨中央提出「雙重門檻」建議,一是五月國民黨初選民調非第一名就會讓賢,二是民調若無法超越陳時中也會退出。不過,陳時中對此回應表示,「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羅智強)有這樣的比較是他個人的目標」。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日前定調在「正常生活下積極防疫」,雖未明講病毒共存但正朝此方向前行,連民進黨內部也不斷有「共存」的聲音。但外界認為此時喊出「與病毒共存」是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參選鋪路。陳時中今天則表示,「疫情不要跟選舉連在一起,防疫是專業,也是我們現在認真做的事」。而他也表示,未來疫調會朝向簡化方向進行,使用科技防疫取代實聯制和擴大疫調,至於記者會沒有定調「多少例以下不開」,將視疫情情況適時報告。
-
2022-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確診也憂鬱!最新研究:新冠疫情兒少憂鬱、焦慮增加
國內疫情延燒,各級學校已有1667名學生確診,全台13縣市更有99所學校、因學生染疫被迫停課。最新研究指出,青少年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憂鬱及焦慮增加一倍;另項研究發現,即便沒有確診的人,可能因為社交、生活型態被中斷,而出現大腦發炎,影響心理健康。根據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發現,壓力、精神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使沒有確診新冠病毒的人,仍可能因疫情期間社交、生活型態中斷,出現大腦發炎,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和憂鬱等狀況,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根據2021年《JAMA Pediatrics》另一項研究指出,比較疫情期間與尚未流行前的水平,發現青少年憂鬱、焦慮增加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在臨床上焦慮症狀升高,顯示新冠肺炎不只造成身體健康威脅,心理層面問題更是全球的重大議題,特別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董氏基金會近日也觀察,兒童、青少年在面對疫情2年多以來,出現許多不安感,包括「沒辦法和同學出門玩,覺得越來越疏遠」、「在家看新聞覺得恐慌」、「戴口罩一直長痘痘,有容貌焦慮」、「生活日夜顛倒,爸媽一直唸我,我覺得好煩」等心境。衛生福利部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製拍「防疫不防心-說出來,鬆口氣」影片,邀請全能藝人黃子佼參與拍攝。片中青少年們分享疫情下的種種限制、改變,與朋友不能見面覺得疏遠;在家學習、課業壓力仍是很重;居家上網時間增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容易與家人、父母有衝突;每天看一樣的新聞,混亂的訊息讓自己很焦慮、很煩等等。黃子佼分享,用說出口或是寫下來的方式,覺察內心想法,有助於釐清自己焦慮的感受,並可上董氏基金會心情頻道聊天室,線上有專業的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提供建議,也有其他網友可在線上討論交流想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透過網路提供的治療方案,能有效預防年輕人的焦慮和憂鬱;董氏基金會早於2004年設立的「心情頻道聊天室」,每週五晚間8:00-9:30開放,提供青少年在此平台紓發情緒、提出疑問,與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互動及討論,此平台具私密性、專業性同時有同伴交流支持的力量。葉雅馨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反映在情緒與身體上,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當一一列出,會訝異自己已承受了這麼多。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
2022-04-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症+1、60歲婦打3劑 陳時中:1天1500例啟動居家隔離
國內Omicron新冠疫情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又新增一例中症病人,為60多歲女性,屬於中度感染,有糖尿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Ct值14.7,血氧濃度下降至90%至92%,但沒有明顯肺炎也無呼吸道症狀,使用瑞德西韋生命跡象穩定,未住加護病房,正住院隔離中。陳時中表示,從1月1日至4月4日本土病例共1846例,共有五例為中重症患者,占0.27%;輕症為1841人,占99.73%。針對醫療量能整備,目前全國專責和負壓病床共3854床 ,空床數2586床,空床率67.1%;中央集檢所共47家、6372床,目前空床數2665床,空床率41.8%;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共兩家、402床,空床數29床,空床率7.2%。陳時中表示,醫療量能最重要是做好輕重症分流,應變醫院的病床可持續增開,大於500床的急救責任醫院病床也尚未開滿,可繼續增開。他說,另外也會繼續徵用集中檢疫所,並以兩人一室方式收治,床位也會增加。待現正居住在集檢所的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者期滿,也不會再收,未來僅收輕症患者。他說,加強版防疫旅館盼地方政府以50家規模進行規劃,地區人數多的要增加間數,地方要準備,超過中央會幫忙。未來若一天有1500例確診,就會啟動在家隔離,現在努力方向還是輕重症分流,相關SOP會訂定,將一步步往下走。藥物整備部分,陳時中表示,瑞德西韋主要用於稍微重症的病人,尚餘1.6萬份,抗病毒藥物主要用於輕症患者,目前尚餘4千多份,這半年還有1.6萬份會進貨,且正準備購買計畫。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只長者染疫危險 20多歲年輕人中症、診斷肺炎
國內Omicron新冠疫情延燒,雖然確診者多為輕症,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新增一例中症病人,從1月1日至4月3日本土病例共1713例,共有四例為中重症患者,占0.23%。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目前為中度肺炎。個案本身有慢性病史,已接種兩劑疫苗超過五個月,尚未接種追加劑。3月29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就醫診斷為肺炎,PCR檢驗陽性,Ct值為29.3,使用氧氣鼻管,有投予瑞德西韋,但沒有住ICU。另三名中重症患者,一例死亡,另外兩位中症病人,陳時中表示,一位60多歲住院穩定治療中,一位70多歲已經解除隔離。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疫情延燒再增逾百例 陳時中稱疫情看來穩定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133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整體個案數較前幾天略低,但不能放鬆警覺,台北、新北、桃園、基隆都要維持高度警戒;沒有新增縣市,看來疫情是有比較穩定。以傳播鏈來看,新增基隆小吃店39例、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18例、中和社區4例、桃園工作室2例、大潭電廠1例、台中婚宴7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4例、桃園舞蹈老師6例。至於新通報疫調中的有52例,包含新北23例、台北20例、桃園4例、宜蘭縣2例、花蓮縣1例、新竹市1例、高雄市1例。陳時中表示,雖然放假日採檢會少一些,但匡列的高度警戒縣市採檢腳步沒有放緩,雖然通報變少,但高度警戒或匡列者的採檢量仍然很大。新北中和社區,積極設立社區採檢站,散發的情形有在收斂,仍要持續觀察。不過陳時中表示,昨天新增一例中症病人。從1月1日至4月3日本土病例共1713例,其中輕症有1709人、占99.77%;中重症原本僅三人,現增加一人,為20多歲年輕人,中重症占0.23%。至於另外兩位中症病人,一位60多歲住院穩定治療中,一位70多歲已經解除隔離。醫療量能,專責和負壓病床在沒有增開情況下,目前總床數為3646,空床數2490,空床率68.3%。中央集中檢疫所九成以上都要用於收治輕症確診者,也希望地方有加強型防疫旅客可收治當地確診的輕症病人,避免跨縣市移動或增加當地醫療負擔。各地都在積極準備,要求一地至少50間,每增加萬人就要增加2間,中央有一定的補助方式,都在整備中。
-
2022-04-02 癌症.大腸直腸癌
哪些人易得大腸直腸癌?醫:約8成與後天有關,3症狀速就醫早期存活率達九成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哪些人易得大腸直腸癌? 醫:約8成與後天有關!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則與年齡、肥胖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呼籲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 便祕、腹瀉、血便是大腸癌?出現3大症狀立即檢查!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然而,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故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三大「自覺症狀」,呼籲民眾若出現腹脹腹痛、血便中帶有黏液便,以及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除了上述自覺症狀外,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亦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腸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9成,四期已非末期別放棄! 一旦確診,早期治療腸癌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即使為晚期腸癌亦不要灰心。標靶藥物問世後,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已非末期,透過不同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的組合,第一線總緩解率可達7成、疾病控制率更高達9成 。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研究調查統計,第四期存活率接近2成,大幅優於歐美日韓之醫學中心,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不要放棄任何希望。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表示,依照目前健保規範,大腸直腸癌患者於第一線到第四線治療,若能持續使用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達近兩年半。換句話說,「接力治療」就是患者能夠打到越多標靶藥物、接受完整治療,其整體存活期與疾病穩定期也最長。 防疫也要防癌,腸癌篩檢、治療不能拖! 受新冠疫情影響,除了民眾篩檢意願降低,臨床上也發現約2成患者的治療時程亦有延誤。張世慶教授表示,近兩年門診觀察,腸道阻塞與破裂就醫的患者,以及院內緊急手術的比例皆有增加。推測主要原因為民眾懼怕感染新冠肺炎而不敢就醫,即便出現症狀也選擇隱忍,直到病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願意就診。 因疫情不敢前往醫院,婦腸癌拖延治療結果… 黃聖捷醫師分享,診間一名57歲女性患者,原先為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經過多次電療、化療後再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後續僅需透過輔助性化學治療與定期追蹤即可。然而不幸的是,追蹤期間正逢本土疫情最嚴峻時期,患者心生恐懼而無定期回診,直到有一天發現肛門與會陰部外流出黏稠分泌物與組織液,才意識到情況不對!緊急就醫診斷後,腫瘤復發且從肛門口突出,如此一來不僅前面的治療功虧一簣,復發後的腫瘤發展也更加快速、兇猛與廣泛,以致暫時無法透過手術切除。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防疫也要防癌,疫情期間醫院都有良好的防疫措施,鼓勵民眾積極接受癌症篩檢,以保護自己的健康。糞便潛血篩檢結果如有異常,為避免錯過黃金治療,請務必遵循醫囑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防腸癌定期篩檢、追蹤是關鍵,頻道《iCare愛幫忙》助防癌! 在腸癌的預防與治療上,最重要的是定期篩檢與追蹤,楊純豪理事長表示,現今大腸直腸癌治療選擇多樣、網路資訊龐大,患者較難全面性吸收或於回診時詳細詢問。有鑑於此,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推廣,為腸癌患者服務的Line頻道《iCare愛幫忙》,預計於下半年上線,化身病友貼身小秘書,其功能包含:就醫提問單、保單試算、腸癌照護攻略,以及在治療旅程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期望藉由此醫病共享決策的輔助工具,提供癌友更多照護秘訣,讓醫病雙方於看診時可更充分溝通。 臺中市腸腸久久協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微創中心主任陳宏彰醫師也呼籲,不幸罹患也不要氣餒沮喪,現今已有許多治療武器,配合醫囑、治療不中斷是首要之道!除了醫師專業治療,患者間抗病經驗交流與心路歷程分享,也是抗癌重要動力之一,鼓勵癌友可多參加病友團體活動,一起攜手勇敢面對! 《延伸閱讀》 .防便祕、大腸癌、護血管!膳食纖維營養師4招簡單吃滿。 .30歲男腸阻塞竟大腸癌末期!標靶藥縮小腫瘤救回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情嚴峻打第四劑疫苗? 陳時中鬆口曝規劃
國內新冠疫情爆發,今天新增確診個案高達104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大體上未來開放的腳步是向前,並希望盡快控制住這波疫情。有醫師表示,新冠藥物與疫苗若足夠,就可以解封。陳時中說,台灣疫苗去年有一段時間不夠,但現在疫苗很夠,今年合約莫德納有2000萬劑,目前還有1500多萬劑還沒到貨,依現在打半劑可以打3000萬人,而第四劑要找適當時機打。陳時中說,台灣疫苗施打率在國際上不算低,但希望愈來愈好。學校停課部分,預防性停課或全班停課、全校停課是不太會變,但未來可以觀察染疫率,是不是隔離天數可以往下減,這是有可能往下減的。
-
2022-04-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類普篩追不上疫情 醫師揭Omicron病例間隔僅2.2天
國內新冠疫情多點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類普篩」控制,但醫師沈政男認為,普篩用來對付Delta以前的變種可以,但Omicron三天就傳一輪,而普篩,三天有辦法做一輪嗎?當做完普篩,Omicron已經跑出去了。沈政男說,精準疫調,在Omicron尤其是BA.2時代,更加重要。因為匡列與採檢比較快速,可以追上BA.2。Omicron的serial interval(世代間隔),從此例發病到下例發病間隔時間,是多少?根據南韓的研究,答案是2.2天,因此,政府必須在2.2天內完成接觸者匡列,才可能圍堵病毒。他說,先前三個月,台灣已經證明可以,現在,因為多點爆發,而且基隆遇上小吃店複雜群聚,使得疫調有些吃緊,但越匡會越小圈,速度也會越快,就能追上BA.2。只要跑得比病毒快,就能將它們圍堵。有一些病毒難免從疫調中漏出去,其實不用太擔心,因為這些病毒傳了幾輪,疫情還是會曝光,這時再施以疫調,還是來得及。沈政男說,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前方一直疫調與匡列,但大家在後方一直群聚與內用,一直衍生新案例,然後境外移入滲漏也增加了,當然會疲於奔命。面對BA.2,不妨時鬆時嚴;以Rt值當指標,如果光靠疫調與社區篩檢無法壓到1左右,可以考慮暫時微升級,讓大家喘口氣,再持續解封。這幾天是關鍵期,必須把新增曲線折彎下來。
-
2022-04-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疫情多點擴散繃緊神經 指揮中心要求實聯制須落實
新冠疫情多點擴散,指揮中心繃緊神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方便民眾與商家落實實聯制,有紙本紀錄等,讓疫調人員可以及時匡列,但近來有發現,民眾進出商店時,常輕忽未落實實聯制,但現在社區有散發疫情,呼籲民眾嚴格落實實聯制,且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70條落實,以減少疫情擴散,希望民眾減少紙本接觸,多利用QR code,電信業者只會保留28天,請民眾放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疫情多點,自我防護很重要,如果實聯制有聯上,足跡有重疊就會通知,把自己保護好,請大家配合。
-
2022-03-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市限制警察聚餐 大部分員警願配合
新冠疫情多縣市爆發,鑑於基隆警界疫情擴大,隨著清明連假將屆,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表示,即日起警察到餐廳聚餐將受到限制。對於黃市長這項規定,有基層員警都表示配合,李姓警員說,減少多人餐敘,或是沒有必要應酬,可減少被感染的機會,「警察也怕染病!」 ;但也有員警認為,台南市公務人員只有警察被限制到餐廳用餐,警察被當成「三級百姓」真是太扯了!陳姓警官表示,人民有行動自由,限制警察到用餐,「警察不用吃飯嗎?」,這樣限制警察到餐廳用餐,這種規定太不合理,難道休假時不能和家人到餐廳用餐。台南市公務人員只有警察被限制到餐廳用餐,其他公務人員就不用限制。警察被當成「三級百姓」真是太扯了。真搞不清楚,憑哪一點「限制」,用「限制」這樣的字眼,「是在歧視警察嗎?」,「難道不能用善意的提醒或宣導嗎?」。劉姓警員說,警政署擔心疫情擴大,通報要求各縣市減少餐會,禁止逐卓敬酒,萬一警員參加聚餐後出現疫破口,一個分局或派出所可能就淪陷,對治安衝擊很大,他願意配合。台南市警察局共4472名警力,警政署要求,警察相關餐敘多延後或暫停、縮小規模辦理。台南市警四分局原訂4月6日舉辦警友授證餐會聚餐,也將順延至疫情稍緩再舉辦。
-
2022-03-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多點爆發不升級 陳時中:升降級標準已不適用
國內今天新增33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但有許多為零星個案彼此沒有職場、地域關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是個警訊」。不過陳時中也表示,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高傳播力,過去的升降級標準已不適用,仍維持戴口罩的措施,且不可逐桌敬茶敬酒。陳時中表示,篩檢站依照現行規定,會在特定社區緊急設置,至於平常在醫院有快篩站可以採檢。雖然社區風險升高,很多零星事件需要密切觀察、提高警覺,但不用升級。國內的疫情規模和世界相比,還是非常小。陳時中也強調,因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力較高,無法用原來的升降級標準來執行,已不適用。但控制仍是需要的,因此口罩的政策仍然維持,另外已規定不可逐桌敬茶敬酒。台灣一直維持二級警戒至二月底時,指揮中心便公布,分級是根據先前 SARS 的經驗,以及新冠疫情一開始可能的情況來分類警戒措施。但Omicron 的特性跟之前情況完全不同,警戒分級已不適用,改成每個月滾動式檢討要放鬆或加緊措施取代警戒分級。至於年底選舉即將開跑,是否會要求政治人物不可跑攤?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表示,這方面沒有特別規範。
-
2022-03-24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產業,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1年失業率為3.95%,近7年新高。根據研究指出,若待業超過10至12周仍未找到工作,就會有明顯沮喪等負面情緒。專家建議,找工作應維持積極動機、正向心態,除了較容易找到工作,也能免去負面情緒影響。《管理學會學報》於2012年發表一項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平均年齡37歲,40%為女性,共177位,平均已失業28天,每週以網路調查邀請受試者填寫問卷,像詢問是否感到氣餒或憂鬱等,持續共20周。結果發現,積極求職者比求職態度較放鬆者,有較健康的心理狀態;受訪者一開始時每周只花17個小時找工作,在15周時花費的時間下降為14小時,之後才略有上升,研究者建議求職者應紀錄自己花在求職的時間,如發現停滯了就繼續加油;最後有128名受訪者在研究期間找到工作,也提醒心理健康與求職的能力有直接的相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這篇研究結果顯示,失業者再度找工作時的動機如果是積極的,就會花較多的時間找工作;且失業者的心理健康狀態也很重要,保持一個比較正向的、積極的心態,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林家興提出4點建議給求職者:首先,將找工作當作全職工作來執行,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及健康的習慣,像是三餐定時及保持規律運動;其次,避免整天上網,宅在家避不出門,與親友間保持聯繫;再者,也可找一些有助於提升求職機會和工作能力的事情,例如選修提高工作能力的課程或考取些專業執照,從事與自己專長有關的志工服務,增加工作的履歷經驗。可善用地方政府設置的就業服務中心,或原畢業學校的生涯就業輔導中心,尋求生涯諮商或就業輔導,幫助自己增加找到工作的機會。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求職是一個孤獨、不可預測的過程,它沒有規則、沒有保證、沒有督導,具風險,需要高度自我規劃性,甚至找工作的頻率和方式。而且通常求職者也很少收到來自求職單位的回饋。從上述研究發現,當求職時間拉長,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建議尚未找到工作前,可用3種正念方法減少求職憂鬱:一、優化睡眠模式,盡量養成早睡早起,避免睡眠的不規律性,讓自己每天起床時賦予一個任務,像是和家人一起吃早餐、整理植物或遛狗。二、注意飲食習慣及做調整,晚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會給第二天早上的情緒和身體帶來壓力,容易升高負面思考模式,可以注意自己吃什麼、吃多少以及什麼時候吃;提高求職中的表現,助於更好的自我對話。三、飲酒量監測,若飲酒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確保自己不會依賴酒精。大量飲酒或許會讓人在飲酒後的時刻感覺良好,但它會破壞早起、做出健康選擇及專注於找工作的能力。葉雅馨提醒,求職者應限制上網的時間努力走出去,與人面對面交流,建立人脈,有很大比例的工作者,是透過認識的人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