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名人.黃達夫
搜尋
新冠疫情
共找到
1111
筆 文章
-
-
2022-02-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三高、糖尿病「這些食物」別再往嘴裡塞!遵守8大原則防病發
每到農曆年節是全家團圓的重要時刻,當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年節食品及美味佳餚,而美食當前,總難抵擋美食的誘惑,常常一不小心就會飲食失控。國人三高盛行率高 多與飲食有關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指出,不論是高血壓、高血脂或是高血糖問題的背後形成原因多數的人都與飲食習慣不良相關;長期攝取過多的鹽份恐造成血壓過高,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造成高血脂,而攝取過多精緻食物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進而造成肥胖,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則會容易引發糖尿病。 三高飲食要注意 年節這樣吃顧健康潘富子也提出,若有三高問題者,春節期間在飲食上可把握以下健康飲食原則:1、盡量採「低油、低糖、高纖、均衡」原則,三餐份量要控制,勿因愛吃特定菜就暴飲暴食。2、年節零食、甜點淺嚐即可,避免血糖起伏過大及攝取過多熱量。3、多以食物原形入菜,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過多含鈉量高的調味料。4、高血壓族群少吃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如:鹹豬肉、醬油瓜子、鱈魚絲等。5、有糖尿病者要注意年糕、紅龜粿等各式粿類、湯圓及其他米製品甜點皆屬主食類(即醣類),勾芡料理及水果攝取,都會影響血糖的升高。6、烹煮方式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取代紅燒、糖醋與油炸等方式,以減少脂肪及糖類攝取。7、圍爐吃火鍋時,少吃各式餃類加工品,湯底建議盡量以清水代替高湯,並少喝湯(因久煮後,湯內含油、鹽份、普林等較高)。8、飲酒勿過量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 居家規律運動 避免肥胖找上門近期新冠疫情因Omicron傳染力強,本土疫情延燒不停。開心過年之餘,也要注意防疫及維持健康生活,也因防疫有不少民眾在年假期間選擇在家,潘富子提醒,居家時間變長,可別忘了規律運動,別讓自己過了一個新年,也肥了一圈。延伸閱讀: ·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
2022-02-04 新聞.杏林.診間
繼承恩師羅慧夫精神,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羅綸洲,染上國際義診的癮
持續23年有餘,從不間斷,走過8個國家、至少15家醫院,治療過1800多個病例,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羅綸洲醫師如此熱中從事國際義診?甚至到了「樂此不疲」的地步?這要從羅綸洲恩師羅慧夫醫師的「用愛填補人間殘缺」說起……。1998年,羅慧夫醫師首次帶隊到越南義診,接著應台商邀請,前往柬埔寨了解當地治療唇腭裂的情形,於是從1999年起,羅綸洲醫師就跟著羅慧夫醫師帶著一個唇腭裂的外科醫療團,總共12個人,到柬埔寨首都金邊做義診。此後每年出團,差不多三到五次,義診的國家不斷增加、治療的病例數持續上升,直到2020、2021年因新冠疫情而改採線上義診……。這23年來,羅綸洲用專業、時間和愛心寫下了一段段「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故事。「我們覺得國際義診這個方式不錯、很有意義,而且做得很順利,所以從1999年開始,總共到過越南、柬埔寨、緬甸、菲律賓、中國、印尼、泰國、外蒙古等8個國家,以及更多的城市,比如越南就有胡志明市、河內,還有其他的省分……。」羅綸洲醫師認真回想、扳指盤算:「每次出團大多待一個禮拜,短的話,3至5天不等,比如到泰國義診,常常只是去教學、做個別的手術示範。」義診不是幫忙開刀 而是教他們開刀柬埔寨和外蒙古,義診團幾乎每年都去,越南間斷過兩年,原因是胡志明市的醫院吸收了太多外來的唇腭裂醫療團隊。羅綸洲強調,他們應該培養獨立自己做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仰賴外來的團隊。義診團的目的,不是幫忙開刀,而是教他們開刀。如果自己沒有打算獨立發展的話,是無法紮根的,外界的幫助是短暫不長久的,所以就放棄那兩年,後來他們回過頭來扎根做,也變成了相當不錯的團隊。人生的第一次,印象總是最深刻的;羅綸洲醫師的義診生涯,也是如此。1999年,已經退休、回美國的羅慧夫醫師,對醫療義診還是牽腸掛肚,他督促並親自帶領子弟兵到金邊義診。當時的柬埔寨很落後,羅綸洲記得很清楚,當地沒有紅綠燈,醫生月薪約150美金,為了生活,要額外兼差。此外,政治不穩定,有時甚至會聽到游擊隊與政府軍對戰的槍聲,還好有台商幫忙,確保了人身安全。當地衛生條件不好,全團拉肚子,此後學會了怎樣避免去那些食物不乾淨的餐廳,或不吃生冷食物以免腸胃不適。總之,異國水土不服,大腸菌也不一樣,不得不鼓勵團員在出團前兩個月吃路邊攤「練一練」,免得到時拉肚子。有回,一位平常在家吃得太衛生的麻醉科女醫師跟團,結果她一直拉肚子,幾乎整個禮拜都不能工作,義診團還得幫她打點滴;回國後,女醫師的媽媽就不准她再跟團了。更麻煩的是,金邊常常停電,刀開到一半,有時全黑了,初來乍到的義診團不免會緊張驚慌,但當地醫生早已習以為常,打開手電筒,繼續未完的手術。義診的金邊國家兒童醫院,是早年由俄羅斯所建立的。醫院的手術紀錄都是很簡單的清瘡或急性闌尾炎,完全沒有治療唇腭裂的經驗,義診團第一次去,就幾乎把他們手術紀錄書都寫滿了。醫院有兩間簡易開刀房,是日本慈善團體幫忙建的,義診團也和這個慈善團體合作唇腭裂治療,並得到當地病人和醫師的讚賞與支持。要幫助人家 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有位到此義診的美國骨科醫師,慕名前來看羅慧夫醫師做唇裂手術,他看出興趣來,於是問道:「能不能教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問他:「你學唇裂手術做什麼?」那位骨科醫師說:「希望可以幫他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嚴肅地拒絕。你不能夠為了這短暫的學習,就做唇裂手術,如果做不好,傷口裂開了,就害了當地的病人。你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幫助。「要幫助人家,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這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事!」羅綸洲有感而發地強調,後來每次出團,都會挑選有經驗的醫生、護理師、麻醉科醫師。這些年到柬埔寨義診,都是透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連繫與安排,因為國際義診不只有醫療,還有跟當地跟政府之間溝通的文書工作跟行政流程,尤其是,柬埔寨老百姓沒錢開刀,除了醫護人員、手術材料、還得幫病患找資源,甚且醫院也沒錢。為了訓練當地醫生能幫唇腭裂的同胞患者開刀,還找了美國「微笑列車」幫忙,當地醫每做一個唇腭裂手術,相對補助250塊美金,當作醫院的行政費用,這涵蓋了開刀房外科、麻醉科、護理師以及手術材料等必要支出。從1999年到今天,一路走來,柬埔寨一步步進步,現在他們可以自己開刀了,除了一樣得到「微笑列車」的補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再相對補助津貼。當初柬埔寨也有英國籍的NGO組織協助尋找跟蒐集紀錄病人,長庚團隊去的時候,他們就把病人帶來,英國籍NGO的一位女士每年配合到鄉間找病人,到了合作的第五、六年,她得到英國皇后的獎賞,回英國領獎,這說明了:一個唇腭裂的治療,真的不能光靠一個醫療團隊或是基金會,還需要當地台商支援、醫院配合、政府許可及協助,甚至和不同的國際NGO組織合作,真可謂「眾志以成城」。很多對唇腭裂義診有興趣或經驗的國際NGO組織,聽到或知道要和國際有名的長庚唇腭裂治療團隊合作,都備感榮幸,不少當地醫院院長更主動接洽或歡迎長庚團隊前往。長庚顱顏義診團隊之所以能做出口碑,主要是20多年來兢兢業業的累積,既有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長期合作,更有團員的愛心付出。其中,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前執行長王金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對國際義診、國際事務很有概念,做好許多聯絡、協調和安排工作,還動員了很多人脈,從外交部、衛生福利部得到一些資源,以及從國際NGO找到合作夥伴等等。(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2-03 失智.新手照顧
外出旅遊/帶失智長者出遊 防疫也要防走失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是否該帶家中失智長者出遊走春?醫師建議,中重度失智者最好不要出遊。輕度失智者出遊時,一定要有兩位以上家人陪伴互相支援,避免走失,在疫情籠罩下,更須做好萬全的防疫準備。中重度者不宜出遊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表示,大多數失智長者平日生活簡單規律,但外出旅遊會因「環境變動」,造成失智者的情緒緊張、生活作息紊亂,若外宿更難以控管,因此建議中重度失智者的環境勿做太大變動,最好不要出遊。挑選好上廁所景點帶輕度失智者出門,廖品雯提醒,務必要顧及失智長者的「自尊心」與「安全性」,一定要有家人跟在旁,尤其長者上廁所時要特別注意跟緊,以防走失;更要考量長者的體力,出遊時安排的景點不要太多,最好定點旅遊,選擇上廁所方便的旅遊景點。林口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對失智長者而言,家人溫馨團聚,遠勝於舟車勞頓前往景點旅遊,建議選擇容易到達、旅途時間短的彈性行程,可規畫長者對風景點有特殊情感,讓家人有團聚感為主的景點;旅行時務必要維持長者的生活常規,例如起床、吃飯的作息;要讓長者體會旅程家人陪伴的喜悅,但也要尊重長者的意見及想法,可降低衝突,讓旅途更順利。衣服藥物要帶夠徐文俊提醒,帶長者出門前,務必要攜帶長輩的隨身藥物,也因為失智者較少出門,需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的保暖問題,衣服要帶足,如有失禁困擾,尿布和替代衣物也要多帶,以備不時之需。隨身攜帶身障證明今年疫情再起、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導致許多家庭旅遊行程取消,帶失智長者出遊的機會變得更少,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若真的帶失智長者外出,防疫措施必須多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攜帶防疫酒精等,但很多長者不愛戴口罩,因此提醒家屬要隨身攜帶身心障礙證明,以資證明避免被處罰。湯麗玉表示,過年期間外出拜年或走春踏青時,應讓失智長者穿上顏色鮮豔、易辨識衣服,可準備愛的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行程要單純簡化,有充分彈性,若失智者吵著要回家就帶回家;外出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
-
2022-0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公衛學者估疫情2月中收斂 分析確診兒童以「這族群」居冠
疫情是否可望於年後收斂?公衛學者預估,時間點在2月中。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疫情的病例再生數(Rt值)大約在1.2,即1人可傳染1.2人,但由於公衛防疫措施(NPI)及檢測落實度高達75%,而且春節期間疫苗接種不中斷,Rt值可望於2月11日小於1,疫情走向收斂。另要提醒的是,台灣確診兒童有52%為都是尚無疫苗可打的國小生及幼兒園幼童,且98%為本土個案,兒童疫苗接種將是接下來的重要議題。公衛學者林庭瑀表示,台灣疫苗接種無論施打量或速率都表現很好。去年7月開始接種第二劑,雖然比較慢開始,但是涵蓋率快速提升,每天平均接種0.32%人口,目前為止台灣兩劑施打率已高於泰國、英國、美國。至於第三劑,雖然也比較慢開始,但速度同樣很快,每天接種0.48%人口,第一線高風險人員第三劑接種率達到100%、醫護人員達82%、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達79%,65歲以上長者也達到45%。林庭瑀分析,1月12日至28日以來,每天平均施打28萬劑疫苗,失效的保護力被快速補回來,加上NPI及檢測落實度高達75%,病例再生數(Rt值)雖在1月初曾經高達5.1,現在已逐漸下降,1月底大約是1.2,如果繼續穩定下降,Rt值有望在2月11日起小於1,疫情正式走向收斂。春節結束之後就是開學,公衛學者也整理了台灣學生確診藍圖,供日後研議防疫策略參考。公衛學者范僑芯指出,台灣各級學校的學生確診案例,去年5月有219人、6月312人達高峰,之後7、8月又掉到25、30人,9月再降到19人,10月至12月只有1到2人,但到今年1月又出現單月45人高峰。范僑芯分析去年4月20日至今年1月27日共999名確診學生,以大專院校415人染疫居冠,其中本土、境外各半。若去除掉大專院校,單看584名兒童部分,則以國小學童203人居冠,其中199人為本土案例,境外僅4人,其次為高中生160人,其中125人為本土,35人為境外;第三名為國中生117人,其中116人為本土,1人境外;第四名為幼兒園104人,全數為本土病例,沒有境外。范僑芯表示,學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就是沒有接種疫苗。這584名兒童當中,國小加上幼兒園案例就有307例,占確診兒童的52%,而且其中本土案例有303例,占比高達97%。陳秀熙表示,要保護兒童,目前能做的除了提高第三劑施打率,也要盡量降低他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范僑芯表示,過去面對到Delta疫情威脅時,台灣高中以下曾經祭出的防疫策略包括全員配戴口罩、教職員接種疫苗並且定期快篩、學生健康監測及手部清消,另外學校課程也採取固定坐位、加強通風、餐飲使用隔板及梅花座等。成功讓台灣18歲以下確診率壓低在每10萬人12人,遠低於美國1400人、法國1000人、英國780人,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兒童確診率低了超過100倍。美國堪稱是對付兒童新冠疫情最積極的國家之一,其經驗值得台灣密切觀察並參考。公衛學者王威淳指出,美國兒童確診占比已達到25.5%,平均每四名確診者就有一名是兒童。因此美國去年8月開始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11月開始5到11歲兒童接種,12月開放青少年接種追加劑。面對5歲以下兒童沒能接種疫苗而容易受到家戶傳染影響的問題,美國CDC也決定於下個月開始開放2到5歲接種疫苗。同時,美國也將學校防疫分為四個風險燈號,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校園或活動,詳細訂定師生不同的採檢頻率要求。
-
2022-02-01 新聞.用藥停看聽
虎製中藥材?別被唬了
今年是虎年,在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下,許多人都互祝能「虎虎生風」,迎接嶄新的一年到來。自古以來,老虎全身是高貴的中藥材,過去常見以虎骨入藥,可強筋健骨,治療風濕關節痠痛,虎鞭則是壯陽聖品。但老虎是保育類動物,現在老虎製品已禁用。中醫師鄒瑋倫表示,虎骨是治療肌肉疼痛及骨痛的重要中藥材,相當高貴,虎骨1克高達25萬元台幣。過去虎骨會被泡製成虎骨酒,具有固腎益精、穩固精氣神、強健筋骨、祛風通絡、延年益壽、舒筋活血等功效,但此藥酒很油、腥臭味很重。虎骨辛甘性溫、入肝腎,常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痠痛、鎮定驚風。鄒瑋倫指出,虎骨有其特殊性,老虎的骨腔大,占骨頭的三分之一,骨髓很多,古代分辨虎骨的真假,發現虎骨的透明度最高,在顯微鏡下,真的虎骨有像絲瓜絡的汗毛紋、規律的回字紋。不過,老虎是保育類動物,因此虎骨入藥已禁用,鄒瑋倫說,目前市售標榜強筋健骨的保健食品,已不再使用虎骨成分,多改以鼢鼠(暱稱哈姆太郎)骨頭取代虎骨的成分進行產製。虎鞭屬於蛋白質物質,自古華人有「以形補形」、「吃鞭補鞭」觀念,鄒瑋倫表示,吃切片泡酒的虎鞭,像吃牛鞭、羊鞭一樣,具有滋陰補陽、增強性功能的功效,虎鞭被視為壯陽聖品,但其實吃牛肉、蛤蜊等食物比起吃虎鞭的效果來得更好。此外,有些「虎」稱謂的植物,如虎杖、虎耳草、虎掌南星、虎皮尖椒菜等,也具有身體保健效用。鄒瑋倫說,虎杖富含白藜蘆醇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發炎、抑制腫瘤、心血管疾病預防等作用,有助皮膚抗老化、保肝又護心;虎耳草常製成藥膏,可用於緩解皮膚癢、發燒、咳嗽等症狀;虎掌南星可用於中風治療;虎皮尖椒菜是維生素C最大的來源,可以防癌、降膽固醇、刺激體力提升。
-
2022-01-31 新聞.元氣新聞
林應然:年夜飯吃火鍋聊天重團圓味,多運動增強免疫力!
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今年農曆年備受考驗。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每年除夕「團聚」的意義重於「吃年菜」,選擇增強免疫力的菜色,是年夜飯的重點。林應然家中年菜頂多五到六道菜,因家人喜歡吃火鍋,除夕夜總是大家一起吃鍋一邊聊天。疫情再起的今年,年菜火鍋材料會多準備纖維多的菇類、青菜,多種肉類及海鮮,吃八分飽。他期許新的一年,民眾的疫苗可以打好打滿,農曆年的期間,盡可能多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
2022-01-30 該看哪科.眼部
健保大數據/白內障手術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
健保署最新統計資料,109年白內障診斷人數共57.4萬,相較107年57.2萬、108年59.5萬,診斷人數曲線向下滑;執行白內障手術人數,109年18.7萬,相較107年17.8萬、108年19.1萬,同樣也有減少趨勢。專家分析,白內障患者診斷、手術量下降,與新冠肺炎疫情自108年底爆發,影響民眾就醫意願,使非急迫性手術因而暫緩延後有關。白內障雖非急症,但拖延過久也可能發生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白內障並非急症,多半是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這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整體就診率的確降低。不過白內障若持續拖延,未及時治療,可能合併產生青光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若病患白內障狀況輕微,可由病人自行決定手術時間,但有兩種情況「醫師非開不可」,一個嚴重白內障惡化為黑內障,另一則是綠內障(青光眼)。白內障原因,是眼睛水晶體從透明變白、混濁,導致視力模糊;黑內障則是白內障加劇,水晶體硬化變黑色;白內障久未治療也會變成綠內障。陳瑩山說,白內障手術多以小傷口切面,若水晶體變硬、合併眼壓升高,在執行置換水晶體手術時,眼內的虹膜會不斷向外擠壓,增加開刀風險,醫師必須放慢速度,原本手術20分鐘可以結束,可能得40分鐘才完成。因疫情不敢就醫,糖尿病患控制不佳,影響眼睛。白內障主要為老化疾病,根據109年健保統計,61至70歲有6.9萬人進行白內障手術,71至80歲則有6.5萬人。另外,有19.3萬人的白內障患者有糖尿病,6萬人有青光眼,3.9萬人有甲狀腺疾患。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高血糖、高甲狀腺素都容易產生白內障,而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如散瞳劑,也可能促使白內障發生。臨床上常見糖尿病患未妥善控制病況,引發白內障、青光眼,在疫情之下,民眾不敢到內科追蹤糖尿病,進而引發眼部疾病,眼科間接成了「疫情受災戶」。陳瑩山舉例,40多歲林先生是糖尿病患者,受疫情影響,並未持續到院檢查追蹤,近期眼睛腫脹、疼痛才就診,檢查出白內障併發青光眼。另一名50多歲的黃小姐,不知自己有糖尿病,因近視增加、看不清遠處而到眼科門診就醫。經陳瑩山評估,協助轉至內科抽血檢查,發現血糖飆到400mg/dl,這才確診糖尿病。白內障手術次數診所最多,共有14萬件,佔比57.6%。陳瑩山表示,白內障通常不可逆,但若由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白內障則是可逆,只要將血糖控制好,水晶體水腫、混濁度都會改善。像是上述的黃小姐,將血糖控制到100mg/dl,不僅視力恢復0.8,遠處也能看得清楚,將疾病控制好再來視力矯正。109年全台白內障手術共24萬3,567次,以整年18萬7,528人手術來算,平均一個人手術1.3件。白內障手術次數以診所最多,共有14萬327件,佔比57.6%;醫學中心則有4萬7,087件,佔比19.3%。以全台白內障就醫排名,分別是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北市好視多眼科、嘉義長庚及高雄榮總,件數從1.2萬至3.3萬。手術件數排名則是林口長庚、台北榮總、台大醫院、北市聯醫、台北馬偕,件數約3千至5千件。基層診所白內障手術件數高於地區醫院。醫師分析自選人工水晶體 以單焦、非球面最多白內障人工水晶體使用比率,根據109健保統計,選用健保全額給付人工水晶體(健保片)有14萬5,374件,佔六成;選用民眾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則有9萬1,611件,佔近四成。而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種類功能、廠牌多,最多民眾選用「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共有5萬7,363件,超過六成。近年民眾選用自付差額人工水晶體比率上升,尤其以「單焦、非球面」最多。呂大文觀察,相較健保片提供「球面」,更多民眾認為「非球面」的清晰度較高,若有保醫療險的患者,幾乎都會選擇自付差額,挑選「單焦、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如果沒有保險,也會寧願多花點錢,選用「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呂大文表示,民眾大多有投保獨立醫療險、團體保險或公司保險,通常3萬元以下的手術多可完全給付。「單焦點」民眾自付差額片約3萬元,保險通常可完全給付。「雙焦點」約6萬元、「三焦點」約8萬5到9萬,如果民眾保險是實支實付,會有更多人選雙焦、三焦功能。呂大文觀察,有些中高齡的白內障患者,一直猶豫是否要開刀,但因保險公司規定70歲後不給付白內障手術,因此在68、69歲時「壓線」來開刀。另外,有些患者是Uber司機,開車時需同時看Google map以及看遠路,大多會選雙焦片,既可看遠又看近,另外越來越多長輩喜歡用大螢幕iPad等3C產品,也會選雙焦片,更貼近生活所需。
-
2022-01-28 新聞.新聞
虎年「健康、事業、桃花、偏財」 四大運勢排行,你的生肖上榜了嗎?
想知道自己在虎年的健康、事業、桃花、偏財等運勢如何嗎?知名玄學老師譚秀珠整理前三好、前三壞的生肖,如果一身爛桃花、疾病纏身,建議做好準備,提高警覺,以期平順度過難關。 健康 虎年健康運最好的前三名生肖為雞、兔、羊 ◎健康好運第一名:雞 在月德星的庇佑下,吉星高照,即使遇到災厄,也能轉危為安、逢凶化吉。如能樂善好施,捐款助人,健康運會更強。 ◎健康好運第二名:兔 太陽星當運,順應流行,建議心存善念,內在光明,儲備正能量,即使壞事到來,仍會安然度過,甚至變成好事,讓自己更健康。 ◎健康好運第三名:羊 受到天喜星的助益,健康情況不錯,但建議多說好話、做好事,多吃素,如此一來,就能遠離病痛之苦。 在健康方面,最衰的前兩名為虎、鼠,第三名則有猴、牛、狗。 ◎健康衰運第一名:虎受到太歲星影響,虎年恐有血光之災,外傷、意外、車禍,外出時,務必注意安全。 另外,如果同車四人出遊,其中三人生肖為虎,千萬不要成行,否則「三人成虎」,恐險上加險。 除了容易受傷之外,生肖為虎者一整年常覺心浮氣躁,開心不起來,容易生悶氣,也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健康衰運第一名:鼠 受病符星影響,虎年恐見血,且病魔找上身,為新冠疫情的高風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做好個人防疫措施。 ◎健康衰運第二名:猴 偏沖太歲,且有大耗星、難干星作怪,外傷、刀傷等流血事件不斷,且免疫力變差,常有小病小痛。 ◎健康衰運第二名:牛 在劍鋒星、伏屍星的影響下,虎年恐有橫禍,務必少喝酒、避免大吃大喝,否則除了酒駕被抓,荷包大失血之外,還可能誘發食物中毒、食物過敏,應格外重視自我食安問題。 ◎健康衰運第二名:狗 因白虎星、飛廉星、大煞星等拖累,恐有血光之災,容易出現外傷,且有莫名其妙的病痛。 事業 在事業運方面,最好的生肖者為雞,第二名為豬、馬,第三名為猴與蛇 ◎事業好運第一名:雞 在虎年,事業運可說是吉星高照,龍德星、紫薇星報到,不僅貴人相助,更得長官緣,務必把握今年,積極向上,有所表現,事業上必定能更上一層樓。 ◎事業好運第二名:豬 受到天德星、福德星的庇蔭,虎年做事,可說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加上貴人運滿出來,可說是「手氣好」、「事業旺」,只要三分功力,就有十分收穫。 ◎事業好運第二名:馬 虎年為三合本命,金匱星、三台星入列,貴人相助,將可獲得老闆、長官的賞識,考試運極佳,還會因獲獎而出名。 ◎事業好運第三名:猴 盡管為偏沖,但在天解吉星的幫助下,考運不錯,工作表現傑出,容易加薪升官。但職場中恐常有小人作梗、中傷,切記忍下來,才能化險為夷。 ◎事業好運第三名:蛇 太陰星、玉堂星當道,事業運可說是順流而上,除了現實生活中,有「明貴人」相助,連看不到的無形「暗貴人」也在一旁關懷,旺到極點。 事業運極差的三個生肖,分別為鼠、兔,第三名為龍、虎 ◎事業衰運第一名:鼠 受到天狗星、吊客煞星等作祟,工作運勢極其不順,缺乏長官緣,即使積極付出,但表現仍舊平平,即使偶有佳作,但長官卻認為這是應該的,生肖屬鼠者虎年職場上恐會受盡委屈。 ◎事業衰運第二名:兔 因病符星、亡神星的牽累,屬兔者在虎年的健康運不佳,可能因此常請假,請同事代班、協助,影響到職場表現,以致事業運變差,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 ◎事業衰運第三名:龍 運逢「災星」、「喪門星」,事業將面臨瓶頸,辛苦艱辛。建議「一喜破九災」,例如,結婚、生子、搬新家、購買新車、新屋,家族親友如有喜事,應該多走動,沾沾喜氣。 ◎事業衰運第三名:虎 時值太歲,小人當道,口舌是非多,但千萬得沈住氣,不可輕言提出辭呈,以為「不幹最大」,就算受到委屈,也不能輕舉妄動,不要亂換工作。 桃花 桃花運勢最強的前三名為牛、羊、兔(女) ◎好桃花第一名:牛 典型的「紅鸞星動」,紅鸞星為紫微斗數之中的桃花星之一,司掌婚緣及喜慶之事,在虎年將遇到生命中的真愛、真命天子,適合結婚,喜事臨門,相守一生。 ◎好桃花第二名:羊 在月德星、天喜星、國印星等聯合加持下,虎年桃花盛開,很容易找到另一半,並認定對方,走入婚姻,有些人則會奉子成婚,雙喜臨門。 ◎好桃花第三名:兔 男兔虎年一身爛桃花,但兔女郎卻是喜事臨門,受到天乙星、貴人星等庇蔭,身邊眾多貴人相助,不僅桃花運勢大好,還將旺及事業。 在桃花運方面,生肖屬虎者位居「爛桃花」之王,其次為兔、蛇(男)。 ◎爛桃花第一名:虎 時值太歲星,是非多、心情鬱悶,整年度爛桃花朵朵開。如果又貪杯,沾上粉味,酒色誤人且傷身,原以為是桃花,卻可能變成仙人跳,甚至吃上官司。建議虎年,務必降低情慾需求,不要讓情慾牽著走。 ◎爛桃花第二名:兔 受到咸池星、年煞星的影響,虎年爛桃花不斷,情愛陷阱眾多,一不小心就會誤觸桃花劫,除了花錢消災,還可能身敗名裂,務必潔身自愛,自求多福。 ◎爛桃花第三名:蛇 在勾絞星、天官符星的妨礙下,生肖屬蛇的男性必須提高警覺,虎年恐有桃花大劫,因為貪圖性愛合歡之樂,除了導致肉體健康變差,還可能名聲變差,形象大壞,變成渣男代表。 至於生肖屬蛇的女性,則因貴人相助,虎年反而有著正桃花,可以放開胸懷,大膽尋找真愛。 財運 在偏財運方面,第一名為兔,其次為豬、蛇 ◎財運好運第一名:兔 太陽星高照,不僅正財運極旺,連偏財運也凌駕其他生肖,令人羨慕,虎年應該財源滾滾。如果能夠多做布施接濟貧苦清寒人家,多做好事,更能讓偏財運旺到最高點,務必把握發財的難得機緣。 ◎財運好運第二名:豬 偏財星高照,偏財、好運結伴而來,建議適度選購彩券,將可贏得料想不到的大獎。如能多做好事,多說好話,偏財運將可更上一層樓,無人可擋。 ◎財運好運第三名:蛇 因太陰星高照,蛇女在虎年的偏財運極旺,不過,蛇男則是一般般,想買投資、炒股,務必量力而為 至於偏財運最差的生肖則為馬、鼠、狗、雞 ◎財運最差生肖:馬 受到五鬼星、披頭星、飛符星等影響,生肖屬馬者在虎年幾乎沒有偏財運可言,必須腳踏實地,投資宜保守,否則小贏大輸。切記不可一時性起、意氣用事,胡亂投資,以免破財、傷心。 ◎財運最差生肖:鼠 因天狗星、月煞星、吊客星的拖累,生肖屬鼠者在虎年不宜投資,即使計畫滿分,但現實卻可能相當殘酷,一敗塗地。 ◎財運最差生肖:狗 時值白虎星、大煞星、孤虛星,可以守住正財,但偏財運無望,不可投機,在小人慫恿下,與人投資創業,否則可能受騙上當,賠了錢財,見識壞朋友的真面目。 ◎財運最差生肖:雞 在天厄星、破碎星的作祟下,生肖屬雞者在虎年不僅沒有偏財運,且容易破財,鄭重提醒,千萬不可當親友的保人,以免財去,又傷了和氣。
-
2022-0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郭台銘:捐贈BNT已算圓滿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昨(26)日在臉書發文「2022年郭台銘第一次報告」,表示永齡/鴻海、台積電、慈濟共同捐贈1,500萬劑的最後一批BNT疫苗將在過年前抵台,他「老兵暫歇」,但建議政府採購時,除了今年預計的採購外,要涵括考慮2023年與2024年,在合約上先彈性匡列數量,爭取提前一定的時間加減訂單量。Omicrom疫情肆虐,國人積極預約注射追加劑,BNT也是多數國人選擇項目。郭台銘昨天在臉書上表示,在過年前、也就是這兩天即將迎來永齡/鴻海、台積電、慈濟共同捐贈1,500萬劑的最後一批BNT疫苗,實際總到貨數量將會超過1,500萬劑,約1,520萬劑左右。他細數申購疫苗過程,從去年7月簽約,8月獲得EUA、9月到貨、到2021年底,短短四個月間BNT疫苗到貨1,333萬劑,加上今年最後兩批,如今捐贈已算圓滿。去年台灣疫苗不足,郭台銘親赴歐洲「催貨」,他在發文中表示,BNT在台灣目前有超過1,000萬劑次以上的施打,BNT以原廠與研發生產者的角色提供醫藥專業與全球相關資訊的支持,是為台灣人民的健康福祉為考量,「不牽涉其他非醫藥專業的雜音」。他指出,此次疫苗捐贈圓滿,「站在第一線的老兵暫歇」,他有幸理解與接觸mRNA的領域,不僅是在對抗新冠疫情,對癌症精準治療和其他傳染病預防,都是新的方向。郭台銘說,現在即將達成疫苗採購與捐贈的階段性任務,背後有太多的公私協力相助,他感謝所有支持與幫助者,下一階段的採購責任已經轉由政府相關單位進行。郭台銘並對後續台灣採購疫苗提出建議。他指出,今年疫苗已有預計採購規劃,但2023年與2024年也要涵括考慮,在合約上或許可以先洽談彈性的匡列數量,爭取提前一定的時間加減數量。他認為,準備與病毒共存的過程中,疫苗與藥物都是長期策略,和值得信賴、研發領先、世界市占第一的對象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相信符合政府的施政考量。
-
2022-01-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林口長庚傳承抗疫經驗 國內第一本抗疫紀實電子書上線
新冠疫情爆發後,在防疫第一線的林口長庚醫院負擔全國17%的重症,呼吸器數量占全國21%,葉克膜43%,檢驗量能更占全國24%,為保存並傳承抗疫經歷與經驗,林口長庚完成國內第一本抗疫紀實電子書「穿越疫役—台北林口長庚COVID-19防疫回顧」,今天上線,歡迎大家上網閱覽。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暨林口長庚院長程文俊表示,2020年初傳出疫情後,林口長庚立即成立防疫中心,以做好外部防疫、落實內部管理、調配人力能量、充足物資供應,站穩防疫腳步。根據上述四方針,,開展相關措施,包括全面自主健康管理、完整監測服務系統、數據解釋與治理、物資管理、病毒核心實驗室團隊、發展視訊會議及遠距醫療等,這些是成為抗疫相當重要的關鍵。程文俊說,回顧過去SARS經驗,發現醫院當時沒有留下什麼記錄,相當可惜。這次林口長庚面對新冠,全員抗疫、無人退出讓人感動,因此特別動員醫師、護理、醫技、行政等團隊,紀錄這次齊心防疫的成果和貢獻,完成這本逾兩百頁的電子書。「穿越疫役—台北林口長庚COVID-19防疫回顧」集結了2020年至2021年的防疫作為,收錄多位院長及副院長的心內話,具體詳實、圖文並茂,完整記錄了林口長庚這兩年來珍貴的抗疫歷程。希望藉由這本電子書,得以傳承與經驗分享,思考未來醫療走向、遠距醫療、視訊診療及智慧醫療等,帶動醫學發展與進步。程文俊強調,疫情從2020年迄今2年,第一線醫護都非常辛苦,但仍嚴守崗位為民眾健康把關及努力。疫情仍未結束,Omicron病毒來勢洶洶,面對一波接續一波的挑戰,林口長庚任務更加艱巨,將持續對COVID-19病毒學、免疫學及疫苗進行深入研究,以創新研發對抗多變病毒,相信能再次挺過疫情風暴,守護國人健康。●穿越疫役—台北林口長庚COVID-19防疫回顧電子書連線網址:https://www1.cgmh.org.tw/branch/lnk/flipbook/mobile/index.html
-
2022-01-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市一家三口確診公布足跡 遍布好市多、碼頭、水療館
新冠疫情本土病例延燒至南部,今天全台本土案例增14人,其中高雄一家三口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就讀鳳山某幼兒園的孩子(案18155)因住院採檢為陽性,父(案18156)母(案18157)也為陽性確診。根據疫調父親工作與高雄港相關,三人足跡遍布好市多中華店、高港43碼頭、32碼頭、允利養生水療館、松青幼兒園等。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幼兒園目前採檢到77人,初步快篩為陰性,PCR檢驗需晚一點才有結果。目前幼兒園都由一名家長陪同小孩有專車送至專職旅館隔離。幼童在1月8日下午4點至5點間至允利養生水療館、3日至19日至保進松青幼兒園。父親則在1月10日在高雄港43碼頭、1月10日至19日到過高港32碼頭。而母親在15日至好市多中華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教授林孟志指出,幼童今早到長庚急診求診,有神經學症狀,因以前有舊病史,對長庚來說不是新病人,孩童因抽搐需住院檢查,依常規PCR,得知CT值近20,重複確認後,展開隔離措施。因母帶童來,針對父母採檢,都確診,第一時間將幼童入院接觸的檢查室等空間,人員都予匡列,對診室病患亦匡列,需治療的轉到負壓病房,長耕員工則依接觸者匡列處置。因孩童呼吸道症狀不明顯,未進到病房,感染源還在清查中,長庚醫療運轉如常。林孟東指出,幼童父母輕微呼吸道症狀,也查到父母亦染疫,但三人無明顯確旅遊史。呼籲民眾有輕微症狀即需就醫檢查,重要的是要打好疫苗,父母已打過兩劑,但仍突破性感染,民眾時間一到就要施打疫苗,追加劑一定也要盡快施打。只要有症狀,無明確接觸史旅遊史但有懷疑,就去診所採檢。
-
2022-01-19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香港出現「倉鼠傳人」新冠疫情 專家稱恐是全球首例
香港一家寵物店員工與消費者近日相繼確診新冠肺炎,這家寵物店內的倉鼠經檢測初步呈陽性反應,港府為此宣布將撲殺逾2,000隻倉鼠及其他寵物。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確實有必要人道毀滅該批倉鼠。他並稱,這次很高機會是由「倉鼠傳人」。據香港電台報導,許樹昌19日在該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這宗疫情可能是由一批來自荷蘭已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所引起,確診的寵物店員可能是接觸到帶病毒倉鼠的分泌物如飛沫等後遭感染,這可能是全球首次出現「倉鼠傳人」。對於其他寵物店的倉鼠,是否也需要撲殺。許樹昌說,這是港府漁護署的決定,最危險的應該是去年12月22日或之後進口的倉鼠。他相信經過這次事件後,香港對進口倉鼠會要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許樹昌表示,香港漁護署這項撲殺決定應該也是擔心,有市民聽到倉鼠可能帶有新冠病毒的消息後會隨意棄養,如此恐更容易引發疫情,漁護署因此呼籲香港市民交出相關批次的倉鼠進行「人道毀滅」。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銅鑼灣Little Boss寵物店一名23歲女店員早前確診感染Delta變種病毒,但源頭不明。一名曾到訪該寵物店的67歲女性消費者昨日確診,其73歲丈夫也初步確診。確診的女性消費者本月8日曾與四天前曾到該店購買倉鼠的女兒,一起回到該店換倉鼠籠,在店內停留約10至15分鐘,與寵物店確診女店員有過接觸及交談,但同行女兒暫時沒有症狀。香港漁護署署長梁肇輝19日上午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從7隻倉鼠中驗出11個樣本對新冠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寵物店及倉庫多個環境樣本也是陽性。根據漁護署記錄,香港近期有2批次倉鼠進口,分別為去年12月22日及今年1月7日。梁肇輝說,將調查確診員工及顧客的感染源頭是否為動物傳人,人道毀滅決定是要盡快移除風險及截斷可能的傳播鏈。梁肇輝強調,倉鼠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機會傳染給人,而且比起貓、狗等動物有更強的傳染風險,署方並非「一刀切」撲殺所有倉鼠,已盡可能劃清界線,人道毀滅兩個高風險批次的倉鼠。漁護署也會盡快對其他寵物進行檢測,並檢討小型寵物進口政策。
-
2022-01-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傳播力強 專家:病毒流感化 別走回頭路
疫情延燒,社會擔憂餐廳內用風險提高,桃園市應該先禁內用,甚至先升三級警戒,但專家建議別再走回頭路,落實餐廳清消、要求員工完整接種,甚至三天篩檢一次,也可落實「疫苗護照」試著與病毒共存,才能避免經濟再次遭疫情重擊。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冠疫情初期原始病毒株,民眾吸到病毒不一定被感染,甚至得密切接觸十五分鐘才有感染風險,但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強,環境有病毒就較易傳播,只要匡列與採檢範圍擴大,有機會防堵疫情往外擴散。洪子仁說,禁止內用當然可以防止擴散,但應該思考防疫與經濟間比例原則,也得懂得與病毒相處,餐廳清消標準作業流程要落實,員工也要打疫苗,更可每三天篩檢一次,當然也可再討論是否只收打完兩劑疫苗的顧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要完全避免感染,當然是禁止內用、關閉餐廳,但這並非現在防疫目的;禁內用會嚴重影響民生,別再執著升三級警戒以面對病毒「流感化」,政府也應「盡快落實疫苗護照」的防疫措施,「確診者進入餐廳用餐才造成染疫,不是因為內用;有隔板也沒用」。他說,環境傳播的難度比較高,即便餐桌、把手有病毒,但必須觸摸後摸口鼻才容易被感染,只要吃飯前洗手、噴酒精,感染機率較低。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抗病毒藥物獲緊急授權 台灣輝瑞積極爭取盡快抵台
輝瑞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上周已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可作為發病五天內的成人與12歲以上、體重至少40公斤的兒童且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之輕度至中度的新冠確診者使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採購的兩萬人份療程藥品,期待及早到貨。台灣輝瑞表示,已持續向總公司積極爭取最佳的抵台時間。輝瑞大藥廠總裁葉素秋表示,「輝瑞很榮幸能夠與台灣政府一起努力,為解決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盡一份心力。」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影響深遠,如今Omicron變異株讓感染人數暴增,讓大家一刻都無法鬆懈,輝瑞表示,將以專業研發能力及執行力,持續為對抗疫情尋找解方。Omicron若使新冠疫情走向流感化,大規模疫苗接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普及是關鍵,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相關法規、行政流程,讓輝瑞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取得緊急授權使用資 格,同意專案輸入,爭取三月之前抵台。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降低COVID-19感染的嚴重程度,並減少達近九成的住院率,將有助於維持醫療量能。
-
2022-01-17 該看哪科.中醫
天冷容易皮膚癢、紅腫斑塊、脫屑?當心乾癬發作
●乾癬常見症狀:皮疹、紅腫斑塊、脫屑●若未及時改善 可能併發共病●飲食作息調整、中藥及針灸調理,可有效改善乾癬是冬天氣候變化時常見的皮膚病,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中醫也稱為「銀屑病」,尤其氣溫低、壓力大時,容易誘使乾癬大爆發,皮膚出現紅腫斑塊、脫屑、癢等症狀。除了皮疹 常見手關節變形一位50歲男性患者經常往返美國及台灣經商,兩年多前從國外回來,驚見其後背與四肢都是乾癬的斑塊,彷彿地圖上的各國板塊。由於皮膚出現皮疹鮮紅斑塊,醫師診斷為「血熱證型」,看遍中西醫及治療都無法有效改善。後經由調整飲食生活作息,以及使用中藥與針灸穴位調理,乾癬才不再反覆發作。乾癬是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皮膚不正常分裂形成厚厚角質的現象,免疫系統失調容易導致全身慢性發炎,若未及時改善,可能會合併虹膜炎、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共病。通常成年的乾癬患者,發病前很大部分與晚睡、壓力有關,但引起免疫失調發病的型態多元,不只是皮膚皮疹,最常見是手關節變形、疼痛、指甲點狀凹陷、變厚脫落等。皮膚如鏡子 反映臟腑氣血皮膚是一面鏡子,會反映臟腑氣血的狀態。這名病友皮膚發炎泛紅,體質是典型的「寒濕虛寒」,腸胃不好,一吃冰就會腹瀉,舌診布滿白滑苔。過去他是使用消炎藥物、外用藥膏治療,易造成腸胃虛弱,讓代謝水濕能力更差,加上他有熬夜習慣、作息不正常、生理時鐘混亂等誘發因素干擾免疫,因此乾癬一直好不了。中醫治乾癬,是從皮膚和臟腑氣血呈現的外顯體質來診斷治療,例如皮膚呈硬皮乾屑狀,中醫歸類為「血燥」或「血瘀」證型。如果乾癬皮疹是鮮紅色斑塊,患者急性發炎伴隨口乾舌燥、燥熱無法暢快出汗,屬於「血熱」證型,多以涼血藥物去血熱進行治療。長期失眠、怕冷 中醫調理這名病友的皮疹讓他搔癢難耐,且有長期失眠、怕冷和精神不佳的困擾,屬於「腎陽虛」證型,因此開立「溫腎健脾」處方,包括附子、乾薑、何首烏、當歸、菟絲子、肉桂等中藥,並且針灸太谿、太衝、神門、血海、足三里、曲池等安神及補腎的穴位。經八、九個月治療後,其四肢冰冷和睡眠品質改善許多,背上的皮疹逐漸變淡、變薄。後來患者回美國後,透過開立的處方箋,在當地抓藥調整體質,持續一年中藥調理後,他較能適應當地乾冷的氣候,且因為新冠疫情影響而無法台美兩地奔波,飲食生活作息正常,因此乾癬不再反覆發作。事實上,中醫治療乾癬,不只是外觀皮疹的改善,而是調整身體機能和免疫系統,才能逐漸回到正常的生活。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N95售價飆到「荒謬」高!CDC傳出可能更改口罩等級建議
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正在考慮改變指導方針,建議民眾佩戴高等級的口罩;亞馬遜網站上N95和KN95口罩的售價已直線飆高。根據價格追蹤機構camelcamelcamel,亞馬遜上Hotodeal品牌一盒40個KN95口罩,現在以79.99美元(換算後大約台幣2,235元,也就是一個要價超過台幣55元)的價格出售,遠高於11月底的16.99美元。金伯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品牌一盒50個N95口罩,要價57.15美元,也高於去年10月初的23.19美元。自從具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開始迅速傳播以來,擔心染疫的消費者放棄簡單的布口罩或外科口罩,轉而尋求更具防護力的裝備。兒童口罩尤其搶手,因為儘管病例激增,許多公立學校仍繼續讓學生返校上課。22歲的Jordan Larsen是住在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的零售業從業人員,她最近改用較高等級的口罩,花了72美元買到20個KN95口罩。她說:「我認為這有些荒謬,因為這是現在需要的保護裝備,特別是對像我這種有很多人仰賴的零售業人員來說。」部分專家已表示,N95 口罩優於布口罩,但CDC尚未給出官方建議。但其官網上確實表示,「口罩和防毒面具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防護,密合良好且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核准的口罩(例如N95)提供最大防護」。美國總統拜登的新冠疫情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在周三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試圖緩解民眾對口罩的擔憂。他說,政府儲備超過7.5億個口罩,可供醫護人員和急救人員使用。住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Phil Woerner還記得,疫情爆發前,他住加州,可以用5美元買到大約100個N95口罩,不過,與生病和上醫院相比,還是寧可付高價買口罩。Larsen認為,「至少現在需要政府干預,因為有其必要,特別是有各式各樣的變種病毒攪局」。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至11歲兒童 下半年可望打疫苗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持續擴大,已有五名幼童染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今年度下半年可望讓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目前美國及歐盟等國已授權BNT及莫德納疫苗開放十二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李秉穎表示,若國內要比照施打,食藥署需先授權,核准五至十一歲兒童接種這兩款疫苗,再由ACIP專家委員開會討論,做出決議,預估下半年可開放施打。研究顯示,兒童染疫後重症個案非常少見,死亡率是全年齡最低。但李秉穎認為,爆發社區感染時,孩子仍可能確診,成為傳染鏈之一,且隨病毒出現「感冒化」趨勢,未來防疫更加困難,因此,應考慮讓幼童接種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持不同意見,他表示,台灣十二歲以下確診個案數並不多,且幼兒重症比率較低,「如果都是輕症,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去打疫苗?」應該先蒐集更多資料,衡量利弊後,再決定是否核准幼兒打新冠疫苗。昨天桃園防疫會議上,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因有國小學童確診,國小階段七至十二歲目前沒有疫苗接種的計畫,國外文獻有疫苗可以接種到國小的學童,希望中央趕快決定,看疫苗接種年齡是否可以下降。為保護無法打疫苗的幼童,新北市長侯友宜指示讓幼兒園及國小教職員近四萬人優先打第三劑。李秉穎也說,該年齡層並非緊急施打族群,但面對社區感染,孩子也會成為傳染鏈之一,終究要打疫苗。至於何時可以出國?李秉穎說,二○二三年或許有希望,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醫學史上沒有遇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待疫情趨緩,邊境才有開放可能。擔心春節期間出現防疫漏洞,過年前後都不能放鬆,應採取較嚴的防疫措施。
-
2022-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輕症、無症狀激增「防疫越艱困」 出國恐要等2023年後
國內本土疫情爆發,已累計38例桃園機場相關個案,另有3例為北市聯醫群聚案件。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目前已知沒有任何不明感染源出現,但隨著Omicron有「感冒化」趨勢,多屬「無症狀」、「輕症」居多,未來防疫會更加困難。李秉穎表示,在匡列本土個案過程確實會遇到「無症狀」、「輕症」或沒有明顯接觸史,會是防疫最困難的地方,但目前沒看到無症狀有到處亂傳的,大部分也都在匡列確診後都有找到個案。外界指稱桃園市的風險較高,大家都很緊張。李秉穎表示,像是照服員事件經基因定序,跟桃園機場清潔員初步判定也有相關,都還在可控範圍之類,沒有像本土去年5月大爆發的跡象。李秉穎表示,無論境外和本土案例有多位確診病例進來,雖有進行落地篩檢等,但有部分若呈現PCR偽陰性、病毒潛伏期比較久,到了社區才開始發病等,就怕春節期間出現防疫漏洞,因此到過年前後都不能放鬆,要採取比較嚴的防疫措,避免到人多的室內場所群聚,但可以在家中團聚或到戶外走走。「大家都說新冠疫情會『流感化』,其實不是,是會『感冒化。」李秉穎解釋,相較於流感每年還有一定比例會重症,但新冠病毒的特性使然,轉向感冒化,多是輕症,例如感染者開始會有鼻子、頭痛等症狀出現,咳嗽反而變少。李秉穎說,「一天到晚被問何時可以出國,我想可能2023年或許有希望。」但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他也坦言「醫學史上沒有遇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待疫情趨緩邊境才有開放可能。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0風險國改為「加嚴三級地區」 入境自費採檢住檢疫所
境外移入案例持續增加,今新增26例境外移入,半數以上都是自美國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原本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的10個國家,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埃及及奈及利亞等,將改列為「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應高風險國沿用的疑慮,調整為加嚴,整個春節方案都是全面加嚴第三級流行地區入境檢疫措施,提供前兩日陰性報告都一致,一律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及檢索完成十四天,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配合六次PCR或公費快篩。陳時中表示,回歸這個第三級流行地區的檢疫措施。包括之前說的非洲國家。差異是過去原本要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移除後她可以自費入住及檢索或防疫旅社。原來進來的人以為可公費集中檢疫,我們會盡量予以協助,原先集中檢疫所只提7+7方案,現在對這些國家有自費14天方案。我國去年11月底及12月初為因應Omicron變異株,實施「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管制措施,迄今已逾一個月,截至1月7日已執行162位旅客專案集中檢疫,累計篩檢出2例Omicron變異株病例。指揮中心將持續監視國際疫情,如經監測發現新興(emerging)變異株可能對我國防疫造成重大威脅時,將再重啟「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專案管制措施。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際新冠疫情持續,我國已加嚴邊境檢疫措施,自第三級流行地區所有入境旅客搭機來臺前應取得「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且事前安排檢疫居所(僅限防疫旅宿或自費集中檢疫所),旅客抵臺後皆須配合採深喉唾液,進行PCR檢測,並搭乘防疫車隊前往檢疫居所,接續完成14天檢疫,旅客應於入境後的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配合進行6次PCR檢驗或公費快篩。此外,長程航班抵臺的旅客應於機場落地採檢及進行快速核酸檢驗,陽性者由空側搭乘救護車後送專責醫院。指揮中心表示,如旅客於本措施宣布實施前已完成航班機票預訂,且有改訂防疫旅宿的困難,仍可自費至集中檢疫所檢疫14天,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並提供航班訂票證明,由本中心協助安排至集中檢疫所自費檢疫。
-
2022-0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Omicron來襲防疫升三級?盡速打第三劑才是重點
全球對抗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我們和過去兩年最大的不同,是許多人已接種兩劑疫苗,防疫思維應該因此有所調整。新冠病毒無法消失,清零已不可能,此時不宜再升級防疫措施,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與病毒共存 將是新常態近日桃園機場群聚事件讓許多人繃緊神經,擔心再度經歷三級警戒。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所言,非常值得參考,他說如今與去年五月的情況不同,北市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將近七成,已有一定的群體免疫效果,不贊成因一點風吹草動就拉高防疫等級,呼籲大家不要緊張,新常態就是與病毒共存。英國首相強森曾在2020年3月提出佛系防疫,受到嘲笑與反對,但佛系防疫有其理論基礎。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輕症,英國認為可視同流感看待,且一旦感染也就有了抗體,想用自然免疫對抗疫情。但不到一個月,英國就發現行不通,因為重症和死亡人數太高,遠超過流感,立即喊停。防疫 不該只有鎖國和封城現今的狀況和當時已完全不同,主要是疫苗出現,現今大多數國家的作法是拉高疫苗接種率,歐美已接種第三劑,甚至第四劑,讓疫苗保護九成的人不被感染,雖仍有突破性感染,但大多是輕症;65歲以上及高危險族群可能重症或死亡,則及早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等。在全民接種疫苗後,防疫不該只有鎖國和封城。在國內,雖然許多人打了兩劑疫苗,卻無法看出防疫策略因此有所差別。疫情防控從清零到視同新冠流感化,這之間有很大的鴻溝需要跨越,但應該設想如何踏出第一步。觀察病毒演化 是否變更強未來觀察重點應是Omicron是否再演化為毒性更強的變異株,如果不會,表示流感化的可能性就愈高。一旦新冠病毒流感化,抗病毒藥物的角色更形重要。西元2000年之前,每年流感季節的「超出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達三、四千人;針對65歲以上長者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後,降至800人;2004年提供公費克流感使用下,再降到600人。抗病毒藥物從用於治療,再到大量儲備用於防疫,思維改變使流感死亡人數降低,WHO流感專家小組因此邀請我參加會議並分享經驗。Omicron毒性已大幅降低,如疫苗兩劑接種達八成,加上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加打第三劑,配合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即可開放邊境,大家群聚時則戴上口罩。至於感染者,大部分應是輕症,居家復原即可,除非老年人口及高危險族群,可就醫使用抗病毒藥物。有疫苗 不宜再加重防疫措施新冠病毒的流行已邁向第三年,與疫情和平共存是全球一定要走的路,台灣自不例外。在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之後,不宜再加重防疫措施,指揮中心雖已縮短高危險群接種第三劑的間隔時間,但應加快腳步,全部盡快打第三劑,並準備抗病毒藥的儲備與配置,甚至思考未來病人如何治療與分流,真正超前部署。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Delta+Omicron變Deltacron 指揮中心:未發現,持續監測
全球新冠疫情因應Omicron大幅上升,根據外電報導,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Cyprus)近期被發現一種結合Delta和Omicron的變異株,被取名為「Deltacron」,賽普勒斯大學生物科學教授科斯特里基斯(Leondios Kostrikis)指出,Omicron的傳播力恐勝過Deltacron。彭博社在8日報導,賽普勒斯大學生物科學教授科斯特里基斯(Leondios Kostrikis)近日發現一種結合Delta和Omicron的變異株,表示在Delta的基因序列裡發現類似Omicron的基因特徵,將其命名為「Deltacron」,並稱已發現25起相關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小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發現任何這類帶有Delta主要特徵,同時具有Omicron的病毒株,但對於國際上的變異株,指揮中心都會持續監測。
-
2022-01-08 養生.人生智慧
桃園機場的「文學之牆」出自書法家朱振南之手 面對熟齡,不斷歸零再學習跟冒險!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的出境南、北區廊道,一整面「文學之牆」結合當代書法與詩歌概念,寫出遠行的祝福。此作由方文山作詞、朱振南揮毫,精湛技法躍然牆上,揮灑出美好生活情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藝術薰陶,與遠赴他鄉逐夢成真的慰藉。「在旅行的路上,有些事我們慢慢講,有個熱情的地方,名字叫台灣。」這段話對曾行經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出境處的人來說並不陌生,飛揚的行草出自書法家朱振南,筆墨大氣渾厚、字體蒼勁有力。除了國門重地—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台北車站、台大醫院、台北市政府大廳、花東車站等公共場域,也都能看到國寶級大師的題字。讓藝術走入生活位於北市大安區的靜謐小巷,「南院藝術」低調沉穩的門面,散發濃濃藝文氣息。自2019年開幕以來,舉辦過多場設計展覽、座談會、藝術賞析等活動,朱振南希望透過各種策展,推廣「讓藝術走入生活」理念。靜心觀看大師之作,最新一系列特展呼應新冠疫情,加入留白增添從容恬靜氛圍,提醒觀看者慢下腳步重新整理人生。「師法自然」是朱振南學習與創作的態度,自成一格的筆觸建立在多年經驗的淬鍊上,人生邁入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作畫寫書。回首創作路程,朱振南的作品讓人強烈感受季節更迭變化,這一切源自於出身北海岸的記憶。「荒遠偏僻的石門鄉下,資源少得可憐,漸漸練就一身『看天吃飯』的本領,因此特別會觀察天氣。」朱振南述說艱苦的過去,生活所需多取於天地,來自農村的孩子並沒有被艱困生活打倒,兒時看到漁村有了《勝利之光》雜誌後,對中華文化的書畫產生莫大興趣。初中三年特別喜愛書法課,憑自己單純的一念,考取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國畫組。踏進藝專,認識到學院藝術教育,不斷精進於傳統、現代以及東方、西方的薈萃人文。藉創作回到初心朱振南先習書法、後學繪畫,糅合中西技法獨善現代抽象的水墨手法,在書法字意中展現獨創格局;「抽象水墨畫」尤其精采,書寫出大自然瞬間流動的美感,觀看當下看出節奏律動,心境卻又出奇地寧靜,藉由創作回到初心。這一切成就,源自童年生活環境的養成、每到一處總是先請教師長、前輩的學習態度,以及留學歐美的創新思想,將傳統水墨書法引入西方的賦彩。藝專畢業後,朱振南專注創作,另拜皖南名書法大家謝宗安為師,磨練各家書體。1996年3月,邁入44歲時,母親因病辭世,7月獲得「巴黎藝術村獎」公費留學巴黎,展開浪跡天涯的孤寂之旅,而後赴美取得藝術碩士學位。身處異鄉,思鄉的苦澀全化成創作靈感與動力,作品處處可見對故土風情的想念;所以朱振南說:抽象其實是一種鄉愁!客居海外多年,朱振南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致力推廣中華書畫藝術。2019年,邀請多位藏家與好友贊助,創辦「南院藝術」,做為創意展現及創作交流空間。要用心才能成長2020年初,莫內的外曾孫Chirstian PIGUET來台演講,於南院藝術暢談當年外曾祖父在故居吉維尼花園的創作生活,這場活動激起朱振南心中的漣漪,回想起旅居異鄉求學的苦澀,各種酸甜苦辣的回憶再次湧上心頭。看到各國頂尖藝術大師不停創作的精神,認為藝術就像修行,必須不斷歸零再學習!朱振南用「紅塵浪裡」來形容自己,惟有用心才能成長,立於不敗之地,藝術亦然。即使邁入70歲,面對生活種種挑戰仍孜孜不倦。面對熟齡 不管幾歲都想冒險浸淫書畫數十年,朱振南把藝術家當成志業,希望能為社會留下貢獻,也讓自己的生命留下有意義的紀錄。他表示自己取之社會太多,44歲獲得公費赴法國留學,出國流浪了這麼久,作品總是能看到「故鄉」的元素,以抽象創作的方式尋求共鳴與連結。迎來人生七十,朱振南以「七十少翁」勉勵常保赤子之心,延伸跨領域的創作觸角激盪火花,例如:與王俠軍聯手推出的「山語行雲」茶具、舉辦書畫建築跨界特展,轉化並賦予作品附加價值。朱振南笑說自己生性多情,困苦童年和孤單的異鄉求學生涯也不減浪漫個性,而今作品反映心境歷程,信手拈來就是佳作。朱振南用畫作闡述心靈經歷的不同時期,在「我自畫我」作品中,繪出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我的樣態,此景也描寫著人生下半場的另一種心境,取捨生命智慧,順著時間填畫成圓。要把自我探索的過程,當成是生命的陪伴與對話,不管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一定要勇於嘗新冒險,啟發學習契機,讓生活迎來新的改變。「得之於人者太多」 捐作品做公益一路走來,朱振南認為「得之於人者太多」,除了感激,就是以投身公益的方式回饋社會。朱振南謙虛表示自己沒有太多公眾資源,2019年創辦南院藝術時,暗中許下心願:一定要關懷弱勢,用自己的學習價值,產生幫助人的力量。朱振南觀察到現今高齡社會,失智症對家庭的衝擊非常大,很需要社會的協助及關愛,早年失智老人基金會開辦時,為響應熱心助人的志工,捐助了十多件作品義賣。他說,能為弱勢族群發聲,只是盡本分,每個人都會走到老年,有幸與藝術相伴、用藝術記錄生命,已經比其他人幸運許多。「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朱振南積極迎向七十後的新生活,多了不同的創作意境,延伸出一個個不同的內心風景,眼裡真切的光芒,依然閃耀純粹。關於朱振南全台首位以書法水墨畫項目獲得教育部「巴黎藝術獎」,公費赴巴黎研習的水墨藝術家,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多次個展。2019年創辦南院藝術。他這樣說:•抽象是比寫實更寫實的畫作。•藝術創作與時空是極其親密的互動關係。•抽象是一種鄉愁。•美感與智悟交融方能表現藝術創作的符號。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指標見疫情曙光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2022解封有望
新冠肺炎延燒第三年,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疫苗施打、抗病毒藥物再加上新冠病毒弱化,三項指標皆代表朝好的方向發展,樂觀看待2022年底前,全世界將先後解封,逐步恢復各國商務往來,團體旅遊或開放自由行。Omicron出現二、三個月後,若無新變異株,代表疫情好轉。西元1918年發生的西班牙流感事件,延燒約三年疫情才平復,從世界大流行演變為地方性流感疾病。洪子仁指出,新冠疫情同樣邁入第三年,隨著民眾陸續施打疫苗,建構對抗病毒的基本保護力,就算最新變異株Omicron的傳播力較Delta更快,但症狀多屬輕症化,大多為流鼻水、喉嚨癢、疲倦等,即使確診,也有抗病毒藥物可使用,皆可避免重症或死亡機率。洪子仁以疫情大流行曲線觀察,我國去年5月11日出現Alpha指標個案,最高峰每日500多名確診者,約莫一個月又10天後,控制到每天100名確診,而Delta於印度流行也是2個月左右控制住。他指出,許多國家在疫情出現時,會加嚴防疫措施,減少疫情傳播機會,以此推估Omicron經過二、三個月後,若無新變異株出現,且確診數下降、死亡率較Delta低,則代表疫情往好方向走。還有200萬人連一劑疫苗都沒打,承受感染高風險。相較國際疫情嚴峻,台灣疫情平穩,洪子仁表示,邊境防疫嚴格或鬆綁,皆與社區風險高低有關,若邊境管制過強,可能造成民眾往來不便,但太鬆又怕疫情進入社區。近期每天境外確診病例皆為二位數以上,邊境嚴管仍無法鬆懈。要成功防堵疫情,他認為「防疫金三角」缺一不可,包括中央防疫體系、醫院以及公民素質。「全台2300萬人,扣掉不能打疫苗者,還有200萬人連一劑都沒打!」洪子仁語重心長說,沒打疫苗,任何病毒株都有極大威脅,若未來少了管制作為,病毒竄進社區,短時間必定大量增加確診病患,雖大多為輕症,但仍有一定比例會演變為重症,甚至死亡,屆時醫療量能又面臨考驗。春節返台人潮眾多,洪子仁提醒,入出國求學或商務往來無可避免,呼籲民眾「做好該做的事」,除了施打疫苗,平時個人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即便在國外也能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他身為第一類醫療人員,已在去年3月22日、5月20日接種二劑AZ,12月2日施打第三劑莫德納。他鼓勵民眾,平時維持充足睡眠及營養,維持正向及樂觀心情,就能保持最佳免疫狀態。新年防疫走向提高篩檢強度 主動發現病毒並阻斷台灣去年5月發生新冠本土疫情,中央與地方因「篩檢」互槓,成為各界爭論焦點。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防止社區傳染病一定要有篩檢機制,當病毒量高時,抗原快篩也能篩檢出來,「快篩是找出傳播力最強的人,當下的狀態」,但他反對漫無目的廣篩,增加偽陰、偽陽困擾,篩檢過與不及都不好,但要從經驗得出結論,給後人借鏡。「去年發生本土疫情,就是輕忽社區監測。」洪子仁比喻,傳染病就像火勢,若火苗出現不撲滅,等開始燒旺,想滅也難。回顧5月萬華群聚,導致一萬多人確診,回推或許4月初病毒早已進入社區,至少在社區內悶燒40天、經過8波傳染,他也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槓中央」設置快篩站是對的,早投入社區篩檢才能抓出確診者,及早防堵疫情擴散。經過5月Alpha疫情後,台灣每日篩檢量從1千增加到3萬。洪子仁指出,9月又出現新北幼兒園群聚,還是傳播力更高的Delta,卻只有33人確診,原因就是「發現得早」,因病毒進入社區時,不到2周即被篩檢出,阻絕了隱形傳播鏈,若超過半個月未篩檢,持續讓疫情悶燒,恐釀百人以上確診。洪子仁表示,台灣防疫成績好,有科學根據,以每10萬人口死亡數來看,台灣為3.5人、全球為60人,相差20多倍。如何避免再出現本土疫情,他認為需提高篩檢強度,除了出入醫院需篩檢、疾管署下水道監測等,亦可針對社區熱點抽查篩檢,如菜市場等人群聚集處,「要主動發現病毒並阻斷,不是等有症狀才篩。」此外,篩檢方式除了鼻咽採樣,應引進更多簡易篩檢方式、降低檢驗試劑費用等,增加篩檢可近性。洪子仁小檔案年齡:55歲現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醫療品質策進會醫院評鑑委員教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 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2大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每周三固定直播,向國人傳遞科學防疫新知,已持續將近100個星期不曾中斷。身為國內最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的學者,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有兩大趨勢,首先是新冠疫情會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再者是次世代疫苗的發展成敗,將帶來決定性的影響。要達到與病毒共存,抗病毒口服藥不可或缺,最快要今年中以後。陳秀熙表示,現在Omicron變異株在歐美掀起新一波大流行,目前觀察到傳播力增強、輕症化等趨勢,這項挑戰將延續到新的一年,而且全世界都必須面對。如果走上流感化之路,勢必也需要類似於克流感的抗病毒口服藥,才能避免重症死亡,但在藥物普及之前,大量輕症個案仍可能讓醫療體系崩潰,因此發展次世代疫苗來減少確診,仍然非常重要。「次世代疫苗發展速度、病毒變異速度,兩者間的消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陳秀熙指出,目前多劑混打的基本原則也已確定,以輝瑞和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的開發腳步最快。如果能夠成功開發有效回應病毒變異的次世代疫苗,各國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嚴格度、疫情可忍受度、人民心理負擔,才能比較放鬆,「希望Omicron帶來的疫情,可以在2022年畫下句點。」然而,今年開始走向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陳秀熙分析,今年底忽然殺出一個Omicron,要達到與病毒共存的狀態,最快要到今年中以後。現在以色列已開始接種第四劑,以一劑效力是半年來估算,世界各國在今年中都可能已經打到第四劑,這時口服藥應該都出來了,不可能每半年無止境的打下去,但未來確實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一次。面對變異株襲來,要落實「疫苗、檢測、公衛防疫」金三角。變異株一直來,民眾自我防護的方式會有任何不同嗎?陳秀熙說,面對變異株不用慌,重點就是「疫苗、檢測、公衛防疫措施」這個金三角,應該要落實成為社會新常態。只是疫苗要打到第三劑、第四劑,很容易忘記,他建議疫苗預約平台可轉型為客製化的自動預約系統,有主動提醒、自動預約的功能,有助於覆蓋率穩定提升。再者,他建議具有合格檢測能力的醫療院所,可提供民眾檢驗中和抗體的自費服務,幫助民眾檢查自身保護力。陳秀熙提醒,如果接觸過有風險的境外旅客、出入過高風險的場所,之後就要每三到五天自行定期快篩,繼續保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好習慣,維持好的防疫文明。如果有需要出國,則強烈建議,一定打過第三劑再出國,如果前兩劑打載體疫苗,第三劑應該要混打mRNA疫苗,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力。春節防疫重點機場是重要感染源 嚴守居家檢疫是關鍵有新冠疫情相伴的第二次農曆春節,對於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來說,與平常的日子並沒有太大不同。陳秀熙說,自己平常都有維持慢跑習慣,去年十月接種第二劑疫苗之前,頻繁定期自行快篩,完整接種之後也沒有改變運動和戴口罩的習慣。預計這次春節,只會在自家簡單聚會,還有很多研究資料要整理,幾篇文章想要寫,都是為了對防疫的部署提出有用的建言。「歐美疫情已經告訴我們,機場是很重要的感染源。」陳秀熙提醒回國的旅客,就算持有陰性證明,到了人多的機場,如果心情鬆懈,沒有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以酒精洗手、避免觸碰公共物品這些個人防疫作為,很可能就會在機場感染。陳秀熙分析,如果出境前於機場感染,到台灣入境是驗不出來的,等到病毒量漸漸上升,很可能剛好就是選擇春節方案的旅客回家檢疫的時候。回家以後,要是沒有做好定期檢測、沒有嚴格遵守居家檢疫規定,就很可能會造成家戶傳染,同住家人若外出去到人多場所,就可能衍生社區傳播鏈。「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戒,才能將病毒阻絕於境外、保護境內社區。」陳秀熙呼籲,以台灣過去兩年養成的防疫文明習慣,加上疫苗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社區已具備一定的保護力,不需太過恐慌,但仍要嚴格遵守檢疫相關規定,不可以有僥倖和鬆懈心理,如果家有居家檢疫者,拜託同住家人與他一起共體時艱,千萬不要去人多場所也不要參加聚會,按照規定時間做快篩,外出時也要全程戴口罩。陳秀熙小檔案年齡:60歲現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經歷: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節不是最危險時期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曝Omicron可能的疫情高峰
新冠疫情肆虐,今年邁入第三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回憶2021年經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種種,他認為未來疫情的走向將是「審慎樂觀」。Omicron取代Delta成為主流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是它的重症率比Delta低,憂的是傳播力強,染疫母數增加,一樣會拖垮醫療量能。所以他非常支持台灣採取「以根除為手段、共存為目標」,他也指出,面對Omicron的威脅,春節並不是最危險的期間,而是一月中到一月底之間,國人一定要堅持現有的防疫習慣。以根除為手段、共存為目標,台灣因「謹慎」而防疫成功。吳明賢表示,自疫苗研發成功後,全球對於疫情都走向「樂觀」,後續卻發現疫苗保護力難以長時間維持,突破性感染不斷發生,病毒持續變異都讓疫情走向變調。從美國現在的確診案例都是Omicron來看就能窺知一二,快篩站都來不及重設,患者人數就持續暴增。他認為,台灣的防疫之所以成功,取決於「謹慎」,無論是歐美國家或是新加坡,疫苗接種率都非常高,從疫情趨勢來看,病毒逐漸走向流感化,但各國都太早樂觀,提早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讓病毒有機可乘。他回憶今年疫情大爆發,台大醫院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5月15日,指揮中心公布萬華社區感染,爆發感染源的地點是阿公店,台大醫院緊鄰萬華,5月18日有兩名工務人員染疫,立即啟動全院採檢,總計有十人染疫,院內感染必須要立即控制。外患則是,和平醫院不久後宣布只出不進,導致一周內台大醫院湧入超過135名確診患者,其中有30多人需要住加護病房。不過,長期的演練,以及專責病房快速設置,不只解決院內的危機,也幫其他醫院爭取到一周的整備時間。吳明賢表示,承平時期就得憂患,事件可能會爆發,隨時做好準備,才能即時因應。因應春節返鄉疫情高峰,醫院初三就恢復人力備戰。吳明賢表示,緊接下來,台灣也可能面臨內憂外患,春節返鄉潮加上境外Omicron的威脅,各家醫院其實都已經做好準備。他笑說,這次的春節大概只能吃個團圓飯就趕緊回到醫院,醫院初三就開始恢復人力,以因應這次春節返鄉潮可能帶來的疫情。而他預估,除夕到初六不會是疫情的高峰,推估最高峰會落在一月中旬到一月底之間。吳明賢強調,疫情再怎麼變化,疫苗仍是可以提升保護力的最佳方式,再搭配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需要靠全民一起努力,再搭配醫療體系的配合,台灣才能屢屢戰勝病毒。院長抗壓密技上班前抄心經 穩定自己 才能穩定軍心2021年5月,疫情來得又快又猛。身為國內龍頭醫院,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坦言,當時壓力非常大,為了紓解壓力以及穩定自己的心性,五、六月期間,一到辦公室就先抄一遍心經,有時候下班前再抄一遍。他說,防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穩軍心」,如果身為最高指揮官心都定不下來,就不要談防疫了。疫情大規模爆發時,台大醫院立即將醫療量能降載,停止手術、醫療業務等,但確診患者卻不斷湧入,急診主任一度提出要關急診。吳明賢說,若當時停急診,恐怕又走向18年前SARS的路,畢竟當時轉來台大醫院的許多確診患者,都已經轉了好幾家醫院,頻頻被拒收,如果台大醫院再不撐著,民眾的恐慌可能會更深。從五月起醫療降載,影響到醫院的基本運作,包含連續虧損、部分患者就醫遭到延宕,吳明賢說,那時沒日沒夜都在協調,以及思考如何提升院內士氣。他說,醫療同仁遇到疫情,並沒有人卻步,即使他曾經寫過一封給住院醫師的信,絕大多數的醫師都是為了國人健康挺身而出,甚至主動做了更多,像是休假時也出勤協助篩檢等,「真的很感動」。吳明賢說,整家醫院的運作是靠全體同仁的努力建立起來,套一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任何的危機都是轉機。疫情戰場上訊息萬變,若不是全體同仁一起面對與解決,台大醫院也沒辦法頂住壓力,守住防疫戰場。吳明賢小檔案年齡:57歲現職:台大醫院院長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今年能出國玩嗎?前台大醫林氏璧曝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
曾任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的孔祥琪,以「林氏璧」為筆名,成為知名日本旅遊部落客,過去三天兩頭往日本跑的他,疫情來襲兩年,只得收起玩心當「宅男」。但他不負感染科醫師專業,遍閱國內外疫情趨勢、疫苗進展及醫學期刊,提供大家第一手資訊。2022年到來,他盼如世衛組織預想,這是終結疫情的一年。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新冠肺炎流感化,再不需逐例通報。台灣去年度悲喜交加,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多起群聚感染,引起民眾恐慌,但隨著疫苗催打發威,年底有長達一個多月的零確診,但與此同時,新變異株Omicron又虎視眈眈。相較SARS不到一年就宣布終結,新冠疫情卻遙遙無期。「今年度能否終結疫情,仍傾向樂觀。」孔祥琪表示,Omicron傳染力雖強,短時間就躍升為全球主流株,但其重症人數仍較過去低,有逐漸「流感化」趨勢。「以南非來看,隨群體免疫或自然感染數增加,患者卻多屬輕症,對避免醫療量能崩潰,仍屬於好現象。」歐美疫情再起,若與南非趨勢相似,可以斷言「疫情差不多走向終點,大流行將過去。」孔祥琪說,2022年最樂觀的劇本,將是新冠肺炎案例再也不需要逐例診斷、通報,高風險患者及長者比照流感逐年施打疫苗。但是能否走到這一步,端看台灣民眾暴露的風險有多高,是否能完成「邊境開放」的期末考。歐美催打第三、第四劑仍難敵疫情,恐應回歸防重症目標。台灣疫情都在控制之中,加上疫苗施打率不錯,當各國疫情再起之際,台灣仍然不敢放鬆邊境,只能一延再延。他認為,對比現今疫苗覆蓋率數字,從Alpha病毒出現後,指揮中心喊出「六成覆蓋率」,至今已無法應對Delta或是Omicron病毒,除前線防疫人員及邊境打滿第三劑外,未必執著於民眾得盲目追求第三劑、第四劑。以國外為例,德國及以色列催打第四劑、歐美催打第三劑,卻仍擋不住疫情攻勢,傳染力強的Omicron,遲早會突破邊境重圍,因此,得回歸「防止重症」等公衛目標,台灣現今仍可爭取施打時機。首要應確認,施打二劑是否對現今及未來防重症皆有效,且盡快補足二劑缺口;接下來是國內篩檢等措施多管齊下,加上口服藥物上市,甚至在今年度三或四月次世代疫苗出爐,可加惠準備施打第三劑的民眾。個人疫苗計畫衝高抗體濃度 出國前28天再打第三劑春節即將到來,孔祥琪說過去兩年疫情期間,除非必要,他都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舉凡逛街、逛夜市等一概拒絕,且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自助加油前後都會消毒,若需要按電梯、手扶梯也同樣嚴格清消一遍。平時除了解最新疫情趨勢,接送小孩、開PODCAST節目或撰文分享觀點外,上電視台節目時,也留意隔板架設,且遵守快篩陰性等規定。他表示,去年已施打二劑疫苗,第三劑準備選擇莫德納。「我採策略性接種疫苗,打算在出國前28天接種第三劑,再次將抗體濃度衝高。」他說,不能出國的兩年,花最多時間在追日劇,若未來有機會到日本,希望能到東京旅遊,即便只是到現場發呆、無所事事也沒關係。至於春節是否有旅遊計畫?他說,目前國旅出遊人數眾多,他偶爾會到宜蘭旅遊,春節也會與太太一起回娘家拜年。近年國內博物館推出一年份家庭卡等優惠,也因疫情延長使用期限,會帶孩子一起去參觀。原預計今年度春節可望開放邊境,卻又遇到Omicron疫情。他呼籲,台灣無法一輩子靠鎖國防疫,為了健康著想,無論是春節拜年、抱孫,為了家人及自己,務必打滿兩劑疫苗,別等疫情爆發才匆匆施打,恐已來不及。林氏璧小檔案本名:孔祥琪現職:全職旅遊部落客經歷:台大醫院內科感染科主治醫師
-
2021-12-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示警:Omicron+Delta將致疫情海嘯
世界衛生組織示警,高傳播力的變異株Omicron與Delta同時傳播,將導致如「海嘯般」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湧現,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也已創下紀錄。國內昨天境外移入確診案例也創史上新高,單日達廿四例,半數以上自美國入境,境外案例本月呈指數成長,累計至今日估將突破四百例,未來單日破五十例也不足為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沉重呼籲,「跨年是最大考驗,這一關一定守好」。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陳時中表示,歐美疫情確診人數破數十萬例,邊境絕對要嚴守。國內雖無本土個案,但跨年將是很大的考驗,一旦有破口發生蔓延至社區,疫情將會直線上升到最高點才有機會逐步趨緩,而台灣目前面臨相當大的威脅。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九月至十一月仍維持二百例以下境外移入個案,但到了十二月,直接飆升至三八七例,呈現倍數成長,預計今天將突破四百例個案;且明年元旦起,春節返鄉潮將使入境旅客達到最高峰,單日恐超過五十例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近一周基因定序結果,已累計五十九例Omicron變異株,五十五例為突破性感染,且本周新增卅二例個案中,壓倒性勝過同期新增的六例感染Delta的境外確診案例。面對Omicron威脅,國內也不平靜,昨天疑似爆出國內第三起旅館群聚。北市一防疫旅館出現三例散發個案,初步調查皆來自不同國家入境,且採不同檢疫方案,分別為十四天檢疫方案與十加四方案,三名個案分屬五樓與六樓,共二樓層,待基因定序出爐釐清是否為群聚事件。這三人中雖無人採七加七方案,但其中有一人採十加四方案,外界憂心病毒已經進入社區。陳時中表示,「沒人能把握不會,將盡全力嚴陣以待。」據觀察,變異株的潛伏期較短,前七天守好非常重要,因此已訂定幾道防線,如縮短PCR陰性證明、避免旅社群聚等,避免造成社區感染。陳時中呼籲,這段期間民眾一定要做好個人防疫,放假沒事快去打疫苗,新年度也與輝瑞洽購抗病毒藥物,元旦起也將有廿六場域完整接種疫苗等新制規定上路。世界衞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也呼籲人們採取全面防護措施,並再次呼籲各國更公平的分享新冠疫苗。他警告,富裕國家強調要接種加強劑,會使窮國缺乏疫苗;但如果二○二二年中可以達到所有國家疫苗接種率達到七成的世衞目標,則有助全球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嚴重期。
-
2021-1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情一月再爆發? 陳時中:境外移入越多風險越高
國內今天新增1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而近日境外個案大增,每天都以「二位數」增加。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於廣播節目中表示,一月下旬是最危險的時期,返鄉人數在逐漸增加,大家要戒慎恐懼。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累計境外移入病例越多,對於社會風險越高,不能掉以輕心。李秉穎表示,今年疫情最危險的時刻應是一月下旬,加上台灣仍有二成國人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疫情仍有爆發的可能。陳時中表示,看到國外的染疫的人數正在大爆發中,這段時間境外移入個案也每天維持在雙位數,不能掉以輕心。不過防疫旅館在我國邊境檢疫上承擔重要任務,日前卻發生旅館群聚事件,因此指揮中心於12月27日啟動防疫旅館訪視輔導作業,並要求地方政府須於明年1月3日完成防疫旅館總體檢。針對目前檢視進度,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各地政府將於1月3日前完成查核,事後告知指揮中心相關結果,並請旅館修正、改善。目前也與感染管制和通風專家合作,12月27日起陸續訪視各防疫旅館,預計於春節前完成全國460家旅館訪視。而新北也傳出有兩位居家檢疫者申報不實,莊人祥表示,相關裁罰權責都在地方政府。
-
2021-12-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情燒 跨國調查:僅六成五認為打疫苗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間已延燒兩年,各國都在加緊接種疫苗,期盼生活早日回到正軌。但最新一份跨國「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卻顯示,僅有65%的人認為打疫苗重要。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觀察國人疫苗接種還存有迷思,認為只有小孩才需要打疫苗,且認為只要靠養生、運動就能保健康。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於2021年7月,針對8個國家、超過1.6萬名的50歲以上民眾進行「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顯示各國研究對象對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則相對較低,由44%增至65%。林應然則指出,在台灣國人也常見疫苗迷思,包括以為疫苗是孩童才要打,成人不用打,對自己的身體機能很有自信。但事實上,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已隨時間降低,若忽略接種常規疫苗,無形之間一樣會暴露於感染與重症的風險中。這樣的情形可由我國新冠肺炎隨年齡越大施打率越低見到端倪。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第一劑涵蓋率為79.83%、第二劑67.26%。其中,75歲以上第一劑覆蓋率為73.8%、第二劑66.9%;反觀較晚接種的30至49歲族群,第一劑涵蓋率高達92.6%、第二劑80.9%;18至29歲族群,第一劑覆蓋率則為96.3%、第二劑79.6%。另外,調查也顯示,多數民眾認為若能「提醒疫苗施打時間」、「說明為何要施打疫苗」、「說明疫苗副作用」等,就能增加50歲以上民眾的施打意願,因此若能由信賴的醫護人員專業說明、消除對副作用的錯誤恐懼,並及時提醒,就能增加接種意願。林應然也直言,台灣民眾往往很「現實」,新聞沒報、親友沒有發病,疫苗施打積極度就很低。他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常常可以發現,醫護人員說得再多,都不如親眼見到身邊親友發病後的慘狀,更來得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