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快篩
共找到
2352
筆 文章
-
-
2022-06-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73例、168人病歿 17歲少年死亡3兒童重症
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373例、168例死亡個案。其中再增一例青少年死亡個案,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疫出現肺炎,因因嚴重休克併心肺衰竭死亡;另有三例兒童個案,分別為兩例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以及一例腦炎,所幸治療後症狀後改善,無死亡。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159人具慢性病史、113人未接種滿三劑、97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1492例,死亡3861例。其中新增一例青少年死亡,個案為17歲男性,本身有道閉鎖等多重慢性疾病史,長期臥床,未接種疫苗。6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快篩陽性確診,6月10日因呼吸喘送急診,檢查有肺炎情形,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但仍不幸因嚴重休克、心肺衰竭於6月12日過世。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共6位,包括肺炎四例、心肌炎一例、MIS-C一例;其中三例死亡,有兩例有慢性病史。另外,中重症個案包括245例中症、128例重症,其中新增三例特殊重症兒童個案,其中兩例為MIS-C。羅一鈞表示,一例為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5月23日確診,三天後症狀緩解。但5月29日又出現腹瀉,隔日出現發燒、全身紅疹送急診,當時懷疑是MIS-C住院。住院後有用免疫球蛋白症狀改善,於6月6日出院。但出院後隔天又出現高燒、腹瀉,隔日症狀復發再回急診,又診斷MIS-C二度治療住院,收治於一般病房,治療後症狀改善中。另一例為1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5月9日快篩陽性,發燒兩天結束病程。但6月8日又出現發燒、喉嚨痛、頸部局部腫痛,隔日到急診診斷為急性淋巴腺炎住院治療。住院後至6月12日出現嗜睡、頭痛、血壓降低狀況,伴隨有口腔發紅等,醫師診斷MIS-C合併休克住加護病房觀察,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所幸6月15日病況改善已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病房。另一例腦炎個案為8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14日活力下降且肌躍性抽搐至急診,急診發現意識改變及眼球震顫,檢驗新冠確診。頭部電腦斷層正常,但因有神經學變化醫師診斷為急性腦炎,住加護病房用降腦壓藥、抗癲癇藥、類固醇、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住加護病房,但未使用呼吸器或氧氣,且入院後未再發生抽搐情形,目前病況穩定好轉。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57例,其中包括腦炎20例、肺炎(含細枝氣管炎)10例、敗血症三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12例、共病二例;維持十七例死亡。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衛福部:疫情高原期緩步下降 中重症高點會再持續
衛福部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國內最近一周新增病例數45萬多,已經比前一周大約50萬下降約10%,北部地區甚至下降20%,原本推估五月底會破20萬所幸沒有發生,端午連假後,也已經連兩周持續從高原期緩步下降中,中南部縣市病例增長幅度也逐漸趨緩,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蘇貞昌表示,隨著國際陸續鬆綁管制,考量醫療量能、促進經濟等,指揮中心已經決定,在一定人數總量控管下,昨天起調整為「3+4」,請相關部會盤點相關因應。疫苗涵蓋率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5至11歲也達到73.6%,突破百萬人。兒童、成人疫苗都相當充足,第二劑疫苗間隔周數縮短為4到8周,長照機構第四劑作業外,本周也增加醫事人員施打。蘇貞昌說,防疫做得好、經濟表現亮眼,受到國際肯定,經濟部上周公布5月我國出口達420.8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次高,也是連續23個月正成長。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目前全球疫情持平,但仍不可輕忽;國內疫情處高原期,略有下降趨勢,中南部縣市病例增長幅度亦趨緩,但中重症預期還會再高點停留一段時間,年長者仍是高危險群,各部會各項防疫工作務必不能懈怠;另國際出現Omicron亞型變異株疫情,須持續嚴密監測及守護邊境,並提高疫苗接種率,保障國人健康。衛福部指出,經評估國內外疫情並兼顧國際經濟社會交流,自6月15日起,入境人數總量管制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檢疫措施放寬為3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前往檢疫處所除搭乘防疫車隊外,可由親友接送;此外,將開放轉機,並由交通部規畫來台轉機方案及落實防疫管控措施。同時國籍長程航班機組員,放寬已接種3劑COVID-19疫苗達14天以上者,採「以篩代檢」措施,僅需7天自主健康管理。另為強化住宿式機構防疫作為,6月中旬至7月31日止,指揮中心將提供住民每周2次(2-18歲每周1次)及工作人員每周1次定期公費快篩措施,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以獲得即時診療及投藥。目前國內快篩試劑相當充足,已取消購買單雙號分流限制,民眾可自行依需求選擇購買日期。5-11歲兒童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部分,將以醫療院所、學校雙軌進行規劃;而第一類醫事人員亦可視評估自身染疫風險與意願,接種第二次追加劑。
-
2022-06-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入境3+4」後四天自主防疫 若沒回防疫旅館最高罰15萬
邊境檢疫措施「三加四」昨上路,共計四千五百名旅客入境,因檢疫新制規定模糊,引起不少爭議;例如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住在防疫旅館,由誰把守門禁,若是徹夜不歸,有無罰則?指揮中心代發言人羅一鈞說,旅館業者需負起通報責任,經查屬實,外出未歸者最高罰十五萬元。指揮中心規定,三天居家檢疫及四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遭批無所適從。羅一鈞表示,如果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為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自主防疫所在地地方政府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且地點更換以一次為限;至於申請單位依地方政府分工。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新制對地方政府造成很大困擾,尤其自主防疫沒有所謂管理問題,呼籲中央能給明確規範。新北市長侯友宜要求觀旅局協調制定相關辦法,有些細微末節若不是很明確,建議中央說清楚。福泰飯店集團副總經理薛志民說,新制上路後,防疫旅館內可能同時有第四天快篩陰就能外出的人,但也有不能外出的學生、移工、漁工,在房間分配上或許要調整樓層;對於可外出者,旅館沒有管轄權,營運管理會增加麻煩,且若客人從外面感染後回到旅館,也潛藏危機。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鄭生昌表示,中央說後面的四天只要兩天快篩陰可以外出,但旅館不可能有這種能力,也不該負責確認,政策不明,造成民眾、業者、政府三輸的局面,還不如「七加零」來得乾脆。也有防疫旅館業者表示,目前想到之後的管理方式是深夜時段勸導住客不要外出,入住時也要簽切結書。對於四天自主防疫期間「門禁時間」,羅一鈞表示,入住防疫旅宿自主防疫期間,如發生外出未歸情事,將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通報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調查確認民眾有無違規,如有違反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條進行裁處,最高罰鍰十五萬元。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長者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 陳秀熙估1至5月376人死而未報
截至昨天,這波疫情已造成三六九三人死亡,另有多少「死亡黑數」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受到疫情衝擊,今年一到五月超額死亡三一八七人,其中八成八通報,一成二屬於「死而未報」的黑數,約有三七六人。什麼情況下會死而未報?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疫情期間,確診者一旦住院就看不到家人,如果病況惡化,想見最後一面,則需依賴醫護人員安排視訊或見面,難度較高。鄭維理說,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在生命倒數之際孤單地離開,因此,部分體弱長者就算快篩陽性,也不想找醫師,選擇不通報、不治療,自己戴好口罩,與家人保持距離,至少還能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分析各類已知死亡人數,陳秀熙表示,五月之前約三七六人感染死亡,卻未通報,死亡未通報率為一成二,通報正確率為八成八,仍屬高規格。根據此數學模式推估,預計六月底單日重症死亡人數將降低至五十人以下,恢復背景死亡值的範圍。對於死亡黑數,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從死亡到公布結果的過程中,需蒐集病歷資料和審查,「未通報的人數(三七六人)可能還在待審中。」至於可否比照去年作法,公布全死因死亡數字,指揮中心考慮定期公布「排除死亡」個案數字,但不會每天公布相關數字,以免民眾混淆。健康生活型態可降低染疫風險,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林庭瑀指出,國外大規模研究顯示,醫護人員如果過勞,則染疫風險提升二點六倍,只要晚上多睡一小時,則可降低百分之十一染疫風險。再者,偏重靜態休閒,缺乏運動,則會提高染疫機率,國外大規模調查發現,在看電視、用電腦、駕駛等靜態活動中,以看電視最不健康,如果每日看電視時間二點八小時(一六八分鐘),將提升百分之八的感染風險,以及百分之五十五住院、百分之八十八重症等風險。
-
2022-06-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確診一遭 看盡中央鬥雙北的荒謬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過來人」身分談談,他們是怎麼從疫病中活過來的……。說來確診不過是上個月初的事,回首各種制度、狀況,又已翻了百翻。有時我都不知,我該慶幸自己在上月初就確診,不用經過之後更千變萬化的改變;或我該這時才確診,也許在眾多「前人」經驗後,可省掉更多摸索的力氣?記得那天快篩劑出現兩條線,我想是否量錯,又再篩了一次。仍是兩條線後,就此開始各種摸索。做PCR吃盡苦頭當時快篩陽後還得做PCR,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大肆宣傳他們的「社區採檢院所」系統,要民眾就近前往,別搭大眾運輸系統。在各媒體反覆宣傳下,這些話我早就記住,於是在媒體新聞連結中找到「社區採檢院所」系統,找到一家走路前往要40分鐘的小型私人醫院。誰知,當我抱著病體走到現場,該院竟然當日休息,且稱做PCR要預約。我當下自然如五雷轟頂:聽中央的指示做個好國民,相信中央的查詢系統不會有錯,誰知該系統根本資訊不清,既沒註明休診,也沒說要預約?折騰一番,我來到附近北市的社區篩檢站,雖然也有動線不明、現場人員指示錯誤的問題,至少在一小時半後完成PCR。當我同時在北市才開一、兩天的「急門診」櫃台拿到基本的退燒、鎮咳等藥,心中真是充滿感謝:至少除了篩陽當天買的類普拿疼,有別的藥可吃了……中央步調亂人民受苦原本我還為自己「聽中央結果白跑」的遭遇憤憤不平,認為該系統應即時更正,媒體也不該再轉載錯誤資訊,誰知之後更荒唐悲慘的事不停冒出:指揮中心號稱「社區採檢院所」系統列入更多院所,結果其中根本至少三分之一院所並未同意加入該系統,造成更多民眾白跑。面對快篩試劑一度大缺貨,指揮中心束手無策,完全不見「超前部署」。甚至之後被抓包委託給有黑歷史的小廠商做快篩劑時,稱「政治不要干預商業」。指揮中心不聽雙北首長呼籲,堅持快篩陽後一定要PCR,結果PCR人潮連著幾周天天排長龍,不時有人現場昏倒……指揮中心堅稱雙北防疫旅館和醫院空床數都很夠,但現實是空床縱有,但沒有醫護人力……指揮中心要求民眾確診叫救護車,救護車一定得先跟衛生局聯繫,之後才能出發,造成新北男童恩恩延誤送醫死亡的慘劇……當然,還有更多嬰兒、老人,在醫院排急診時或在就診遭要求回家後斷氣,都讓人心酸不捨。會有這許多亂象與悲劇,不得不說是指揮中心政策混亂,如果指揮中心早早決定放棄清零,就應盡早宣布免PCR甚至免快篩,這樣至少減少眾多程序麻煩。我個人確診,和台灣近月來的天翻地覆相比,根本只是小事。悲哀的是,不管再怎麼呼籲,中央至今仍忙著鬥雙北,民眾生死成了他們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當數位發展部成立,唐鳳恐怕仍是部長,年底的選舉,綠營恐怕仍能靠「芒果乾」勝選,而民眾,只能繼續為其俎上魚肉……(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聯工月刊》378期,未經同意請勿自行轉載。)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376人確診死而未報?基層醫直指這一個心酸原因
截至今天,這波疫情已公布3693人死亡,外界也很關心被指揮中心排除不計或死而未報的「死亡黑數」有多少。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根據超額死亡數、已公布死亡數、遭排除死亡數,計算出大約有376人確診死亡未通報,未報率12%。什麼情況下會死而未報?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高齡衰弱長者為了「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就可能刻意不報。鄭維理說,疫情後禁止探病陪病,長輩一旦確診住院,就看不到家人。如果住院中病況惡化,想見家人最後一面,也要看醫護人員是否有餘力能安排視訊或見面。鄭維理表示,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在生命最後孤單離開,因此可以想見,有些住家裡的體弱長者,就算快篩陽性,也不想找醫師確診。他們寧願不通報、不治療,自己戴好口罩並與家人保持距離,至少還能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指揮中心則認為,未通報人數可能只是還在審查中。代理發言人羅一鈞則表示,由於死亡到公布中間有蒐集病歷資料和審查時間,未通報人數可能還在待審中。面對外界呼籲比照去年公布完整死亡數據,包括全死因死亡,並分別列出確定死因與新冠有關之死亡數、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之死亡數。羅一鈞說,不會每天公布這些數字以免「讓大家混淆」,但可考慮定期公布分析報告。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來了 台大院長吳明賢:現在已不是躺平開放
面對BA.4、BA.5變異株來勢洶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說,「現在要戒慎,但不要恐懼」,雖然BA.4、BA.5傳染力比BA.1、BA.2更高,免疫逃脫也更高,勢必會引起傳染,但致病率並沒有比較高,且目前指揮中心已開放第4劑疫苗施打,可以減少重症及死亡。全台鬧血荒,目前以台北捐血中心A型血、台中捐血中心O型血最為急缺。吳明賢和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今天一同挽起袖子捐出熱血,希望大家共襄盛舉,一起踴躍捐血。吳明賢說,目前台大醫院血液庫存量僅剩1.5天,為該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1次血荒,這比缺水、缺電還要嚴重,因他是A型血今特別捐血「帶頭示範」。吳明賢指出,國內現在檢驗量能及抗病毒藥物都足夠,因此是「有準備的開放,不是躺平的開放」而與病毒共存。至於新冠病毒確實比其他病毒感染流行更快,屬於公共衛生危機,但因生物及醫療科技發達,很短時間內已研發有效疫苗、藥物,雖然第一線醫護人員面對疫情仍戰戰兢兢,但現在不同於2019年已有藥物、疫苗等武器。吳明賢說,雖然靠疫苗、藥物無法根除新冠病毒,但可預防重症、死亡,只要新冠病毒流感化,對於醫療體系來說,就不會有毀滅性的衝擊。吳明賢說,疫情期間,台大醫院除照顧確診患者外,很多急重症的病人也必須同時照顧,如血液不只是外科急重症手術需要,內科有關血液的疾病也會需要用血,且治療不會因疫情而停擺,但疫情期間民眾多不願外出捐血,因此不只是台大醫院,現在是全國血荒,包括其他醫院、血庫血液不足,希望大家共襄盛舉,一起踴躍捐血。吳明賢說,今天是他首次捐血,捐了250cc,捐完後感覺很好,往後還會多多捐血,呼籲國人發揮同胞愛的精神「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希望大家發揮善與善的連結。目前規定確診者痊癒後須間隔14天才能捐血,但如果很多人染疫後不自知,那還適合捐血嗎?吳明賢說,確診者感染初期可能會有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影響,但痊癒後14天於血液中的病毒量很少,應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是十分安全的保障,而現在有快篩檢驗可以確診,或是觀察有無症狀,待康復後14天再捐血。高淑芬說,該院為期3天捐血活動,是為社會及醫療盡一份責任,藉由台大醫院醫療人員好的凝聚力,一同捐血保護大家,不讓血液匱乏。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陸指我水產採出新冠病毒 羅一鈞:國際無報告指會致病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宣稱,自台灣輸往對岸的冰鮮、冷凍水產品的外包裝樣本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因此停止台灣相關產品申報審查一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記者會上也被問及相關問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際上沒有報告說生鮮食品包裝驗病毒會致病,請民眾不用擔憂。馬曉光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針對台灣出口的冰鮮、冷凍水產品樣品包裝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驗(PCR)驗出「陽性」,因此自6月10日起,暫停接受該相關企業的產品進口申報一周。羅一鈞對此表示,因為不會影響到國民健康,所以出口食品是否進行相關抽驗,是由出口國主管單位決定;至於很多工作場所檢驗病毒,是否針要進一步檢驗包裝等做法,農委會將透過兩岸平台去要科學證據資料,再來做進一步研判,會由主管部會做進一步斟酌處理。「國際上沒有相關報告顯示,生鮮食品包裝上驗出病毒會致病。」羅一鈞說,民眾不用因此擔憂。農委會對此則表示,目前農委會防檢局已在查證當中。此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日舉辦記者會,指控涉嫌進口中國大陸黑心快篩試劑魚目混珠的大鑫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是賣印表機墨水夾,食藥署未嚴審該公司有無醫療背景,希望政府進行嚴查。羅一鈞表示,食藥署對快篩EUA審查蠻嚴格的,針對送審資料嚴格把關,很多措施「防君子不防小人」,但這件事後來由檢調介入,若不法申報將會嚴處。羅一鈞強調,相關公司申請的快篩已下架回收,市面上很快就找不到了,若查出不法嚴處之外,也會針對當初申報資料是否造假提出做追究。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鬆綁3+4新制今天上路!入境檢疫的5大QA一次看懂
面對嚴峻疫情,我國放寬邊境檢疫期,在兼顧台灣與國際間交流以及國內醫療量能,入境居家檢疫3+4天今天(15號)上路:◎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入境人數總量管制,初期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目前邊境仍有2道防線,包含「登機提供2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以及「抵台後要進行唾液篩檢」,做好把關。蔡英文總統也提醒,自主防疫期間,請大家注意相關防疫規定:◎非必要不可外出。◎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不過,指揮中心也說明,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如果為不同地點,則需要經過「自主防疫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同意」以及「必須1人1戶」。對此,指揮中心也針對許多民眾最常有疑問的規範進行統整的Q&A說明,讓你一次看懂3+4新制:Q1:「3+4」期間是不是都要在同一地點,4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可否回來共同居住?A:不行,因為變異株造成家庭群聚,家人還是很大的風險來源,為了保護家聽健康,不允許家人回到住所同住,這部分沒有放寬。Q2:6/15零時起,民眾入境後,除了搭防疫車隊外,可由親友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的防疫規定,請問親友接送是否需要提出申請?還是一般接機程序就好?A:親友接送者應於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 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Q3:居家檢疫地點,如前3天防疫旅館,後4天返家1人1户,需要事先申請嗎?該向誰申請?有無相關條件或限制?A: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自主防疫所在地地方政府(申請單位依地方政府分工)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另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Q4:居家檢疫3+4,自主防疫期間所稱「必要外出」,是指那些情形?A:以工作及探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入境檢疫3+4(6/15零時起)Q5:如檢疫民眾於防疫旅館進行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未歸甚至失聯,旅館可探取的措施為何?檢疫民眾是否有違規及相關罰則?A:入住防疫旅宿之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進行相關調查以確認民眾有無違反自主防疫規範,經查如有違反自主防疫規範,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進行裁處。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92例 首見青少年MIS-C、曾接種2劑疫苗
新冠肺炎中重症新增392例、143例死亡個案。其中新增首例青少年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為13歲男性,目前在一般病房休養。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新增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227例、重症165例。首例的青少年MIS-C個案為13歲男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過兩劑疫苗。5月3日確診,當時發燒兩天,後續康復。但於6月6日又發燒到39.4度,且持續四天,6月10日出現全身紅疹、結膜炎、喉嚨痛、咳嗽、腹瀉、腹痛、頭痛、頭暈、胸悶及喘等症狀;6月11日到急診,抽血發現發炎指數升高,經評估為MIS-C,目前於一般病房休養。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共5位,包括肺炎三例、心肌炎一例、MIS-C一例;其中2例死亡。中重症個案另有四名兒童個案。兩例為MIS-C,羅一鈞指出,個案為5歲男童和10歲女童、無慢性病史,皆未接種疫苗。分別於5月初和5月中旬確診,確診後隔三到五周出現發燒、紅疹、紅眼的症狀,就醫診斷為MIS-C,目前都收治於一般病房,血壓穩定、無呼吸困難。新增一例兒童腦炎個案,為兩歲男童、沒有慢性病史,6月10日發燒至38.6度,快篩陽性。當天因持續發燒、出現意識改變、抽搐等症狀而送急診,插管接呼吸器住加護病房,經頭部電腦斷層顯示圍腦水腫。使用降腦壓藥、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於加護病房收治,病況穩定。另有一歲男童於5月7日確診,隔兩天5月9日出現胸凹至急診就醫,因呼吸窘迫插管住加護病房,診斷為細枝氣管炎。經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治療,所幸已於5月16日出院。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54例,其中包括腦炎十九例、肺炎(含細枝氣管炎)十例、敗血症三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十例、共病二例;其中十七例死亡。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141人具慢性病史、102人未接種滿三劑、90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1119例,死亡3693例。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長照機構禁探視 家屬爬欄杆遙望、長輩哭鬧惹心疼
指揮中心4月22日宣布台北、新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等6縣市醫院、住宿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但這波Omicron疫情尚未平息,其餘台中、台南、雲林、屏東、台東等縣市也自行宣布禁止探視。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不僅長輩時常哭鬧;更有家屬爬上欄杆,就為看媽媽一眼。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疫情期間長照機構大多被禁止探視,今年連過年住民也無法返家,住民時常沮喪哭鬧;先前疫情尚未嚴峻時,有家屬為了看媽媽,在機構一樓窗戶外和媽媽打招呼,為了採光及通風窗戶不能關,但接觸會增加染疫風險,雖不捨但必須阻擋家屬。周矢綾表示,甚至有家屬為了看長輩,還爬到機構外欄杆上,相當危險,後來折衷做法是,在不違反指揮中心禁止探視規定下,住民不外出,家屬站在建築物外遠距離、或隔著玻璃門看長輩,若要通話就用手機開視訊,形成看得到卻碰不到怪異現象。長照機構染疫情況嚴重,至6月12日已有3萬0420名住民染疫,其中616人染疫死亡。周矢綾表示,為了避免機構群聚,先前盡量「一人一室」,長輩約2周時間大多待在房間,但過往為了讓長輩增加活動,都會要求長輩每天下床、坐輪椅外出走動,如今因為疫情活動時間大減。周矢綾觀察,失智症長輩時常有情緒、行為異常,若是愛講話、不願戴口罩,往往是最快確診的一群人,即便經過工作人員安撫,終於願意戴口罩,但用餐後又不戴口罩,反覆溝通費盡心力,且一線人員還要做防疫,最後迫於無奈難以強迫長輩戴口罩,只好讓長輩盡量在房間。周矢綾表示,長照機構仍採「清零」模式,將染疫及非染疫住民分區,中央日前宣布6月中到7月底穩定提供公費快篩,讓住民每周定期快篩2次,工作人員每周定期快篩至少1次等,加速診斷、視訊診療及投藥,未來會考量機構是長輩的「家」,清零後維持團體生活,口罩措施盡量以工作人員為主。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將侵台 醫揭3件應知事情:早確診早治療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與BA.5今年4月首部於南非被發現,尤其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針對新變種病毒,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除了分享3點應知道的事情,也表示台灣境管可適度放鬆,但仍須加強變種病毒基因定序的監測,「早篩早確診早治療,降低住院及死亡率」。潘建志在臉書發文表示,針對新變種病毒應知道的3件事,第一,全球疫情平緩,位於波谷,南非第5波未爆發,英國、美國僅小幅波動,可以先鬆一口氣。第二,Omicron變異株BA.1和BA.1.1已消失,目前全球感染比率最高的是BA.2,達33%;第三,強勢崛起的新病毒株BA.2.12.1,在過去45天內感染人口增加2倍,占17%、BA.4增加4倍,占8%、BA.5則增加4.3倍,占13%,需保持關注。潘說,由於全球才經歷過Omicron變異株BA.2大流行,群體平均中和抗體較高,因此新病毒株尚未有指數型成長,也未見到住院及死亡人數大量增加。潘建志總結,全球疫情趨緩,島內病毒比島外多,境管可適度放鬆,增加防疫韌性,但台灣仍須加強對境外、境內變種病毒基因定序的密切監測,提高疫苗及抗病毒口服藥物覆蓋率、建立高風險病患及幼兒系統係造冊、進行追蹤和衛教,以及供給可靠的免費快篩試劑,「早篩早確診早治療,降低住院及死亡率」。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業者盼解除國旅3劑疫苗限制 專家曝打不打疫苗關鍵因素
為振興國內旅遊,旅行業者呼籲取消接種3劑疫苗才能參加國旅團限制,交通部已提交相關取消限制計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說,目前傾向同意,正在草擬相關規範。國內專家表示,參加國旅團多為不特定對象仍有染疫風險,但若距離接種第2劑疫苗間隔3個月內,體內疫苗保護力還在,可以免打疫苗,但若已超過3個月,體內疫苗保護力已變差,仍建議要先接種疫苗再旅遊,或待疫情趨緩再出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參加國旅團成員須長時間搭乘遊覽車,此為密閉空間恐增加染疫風險,因此,若接種2劑疫苗後兩個星期,體內抗體上升具有保護力,參加旅行團就不需太過擔心,可以視同打滿3劑疫苗方式,但若是接種第2劑疫苗已超過3個月,雖然疫苗可以降低染疫死亡風險,但面對傳染的保護力仍是不佳。因此,如果真的很想參加國旅團的民眾,建議等到這波疫情從高原期更加趨緩後,再外出旅遊,可是如果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疫情再起,可能又不太適合外出旅遊。施文儀說,民眾要不要打疫苗為個人意願,不可能強迫大家,如果不願意打疫苗的民眾,面對疫情就是要躲好,務必做好防護。施文儀也建議,國旅業者應在遊覽車上備妥快篩試劑及緩解發燒、咳嗽等症狀的家常藥物,當團員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應不要隱瞞,立即快篩,一旦確診應立即中止旅遊行程,讓確診者盡速就醫,其餘團員也應要快篩,並進行分艙分流,降低交互傳染風險。如果要更嚴密管控,應於出發前對每位團員進行快篩,確診者就不可參加,另在行程中每2天對全體團員快篩1次,讓團員旅遊更安心。施文儀說,國旅必然要開放,一方面是國人受疫情影響真的悶太久了,另一方面是國旅業者需要振興,而目前是與病毒共存階段,可以利用快篩等科學方法進行防疫,讓國人在疫情期間不用一直悶在家裡,還可以出遊欣賞風景。
-
2022-06-1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今起入境「3+4」 9大QA一次解惑
今天起入境的航班旅客,改為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每周限額2萬5000人次。雖然檢疫天數放寬,但是仍透過「登機前檢附48小時PCR檢驗證明」、「入境先做深喉唾液PCR採檢」。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QA,幫助讀者解惑。問:我可以請家人到機場接我嗎?答:入境至檢疫處所除搭乘防疫車隊外,也可由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機場公司表示,接機民眾亦可至入境大廳親友等候區等待,與入境旅客打過招呼後,因旅客尚須進行唾液篩檢,此時接機親友可移動至停車場取車。待入境旅客唾液篩檢完畢,可與親友約好時間,於第一航廈親友接送區(入境路緣11-15號)和第二航廈親友接送區(入境路緣31-33號)上車離開機場。問:我跟親人一起返台,居家檢疫可以住同一間防疫旅館房間嗎?答:同日入境的家屬、同住者,可以選擇一起住防疫旅宿、一人一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該同住者是指於國外共同生活者,也包括固定提供生活照護的看護人員。問:居家檢疫「3+4」,我可以前3天在防疫旅館,後4天自主防疫回家嗎?答:入境檢疫3+4天新制以同一地點完成為原則,後4天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可外出。後4天如要在自宅或親友住所進行自主防疫,須獲得自主防疫所在地的縣市政府同意,符合一人一戶才能移地檢疫。填寫入境檢疫系統時,如後四天要更換地點,應是向民政單位提出申請,這部分將在入境檢疫通知書上敘明。問:前三天住防疫旅館、後四天回家,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嗎?答:在機場時填寫地點只需要前三天的檢疫地址,後續不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問:為何後4天自主防疫也須一人一戶?不能比照國內「居家隔離」,與家人同住?答:國內流行病毒株相同,一人染疫,同住家人染疫可能性大;入境者可能來自不同流行株地區,為保護國內社區,需採取較嚴格的「一人一戶」措施。問:4天自主防疫,外出有什麼限制?我可以在餐廳內用嗎?答:若因工作或需外出採買生活用品,應提出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原則上要回到原本居檢場所,但非必要不外出,且全程要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因商務履約上班、參訪、演講,但全程也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若為商務履約到餐廳用餐,則需要獨立空間或與特定對象用餐,但建議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問:自主防疫期間,移工可以工作嗎?學生能否上學?答: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問: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嗎?答:只要能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自主防疫期間可搭乘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但飛機等航空器則不建議。問:完成前三天檢疫,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想回離島,可以搭飛機嗎?答:因離島的醫療資源比較稀少,建議仍留在本島不要移動;如果一定要飛往離島,還需和離島縣市再商談。資料來源/指揮中心、機場公司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已逾3萬住民染疫 機構染疫致死率2%為一般人13倍
指揮中心昨首度公布住宿式機構住民染疫死亡通報狀況,共三萬四二○名住民染疫,造成六一六人死亡,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約百分之二,遠高於整體致死率百分之○點一五;專家提醒,長照機構染疫可能不止一波,政府應重視機構防疫,加速確診、加速給藥,避免死亡數再增。截至今年六月十二日為止,包含長照、護理之家、精神照護、社福、兒少身障老人住宿機構等確診工作人員為七九七二人,確診住民三萬四二○人。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表示,從四月起,機構中重症送醫人數為二六六五人,確診個案送醫後死亡人數,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二日共六一六人,其中六月一日至昨就新增二六四人死亡。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解析數據,若自疫情以來,全台逾二九八萬例本土個案,其中四三八八例死亡,染疫死亡率為百分之○點一五;住宿機構住民三萬四二○人確診,死亡六一六人,染疫死亡率為百分之二,約為一般民眾的十三倍。相較韓國機構住民死亡數占總體染疫死亡數三成五,台灣總死亡四三八八例,機構住民死亡六一六人,機構住民死亡占比為一成四。余志松表示,比起韓國,我國長照機構守得不錯,但仍有檢討空間。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長照機構等住民多患有中風等慢性病,言語表達有困難,現在問題已不是給藥延遲而是診斷延遲。為避免長照機構等住民染疫,最好是每隔二至三天就進行全體PCR採檢,找出無症狀確診者立即投藥,降低長照機構住民的死亡率。余志松直言,四月底到五月中,全台機構處於「混亂期」,嚴重缺乏快篩、N95口罩、防護衣,一爆發感染,無法快速篩檢、分艙分流,也影響到抗病毒藥物的用藥時間點。簡慧娟指出,住宿長照機構、一般護理及老人福利機構住民年紀偏長,六月六日至十二日確診住民在機構安置人數為五三六四人,其中開立抗病毒藥物有四六二九人,占所有確診百分之八十六,比起四月十四日機構住民投藥率為百分之五十六,明顯提高許多。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機構長輩有慢性病或插鼻胃管,大多無法使用倍拉維(Paxlovid),只能用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希望指揮中心能穩定供藥,降低染疫長輩重症的機率。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染疫後一人一室,全家仍相繼確診,Omicron傳染力不容小覷!後遺症仍持續咳嗽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過來人」身分談談,他們是怎麼從疫病中活過來的……。自2020年1月在台灣發現第一個COVID-19確診案例開始,電視上確診個案,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數字變化,心裡想著自己每天戴口罩、用酒精消毒雙手,生活單純,常去的地方也就是那幾個,應該不會那麼倒楣吧?但事情就是發生了:我,確診了。5月20日晚上身體有種很難用言語形容的不舒服感,隔天周六起床,還是感覺不對勁,趕快拿了耳溫槍量了溫度37.4度,嘴巴嘀咕著「完了,體溫比平高些,應該不會是染疫了吧」,拿了快篩劑驗一下,還好只看到一條線,但中午再量體溫已達38.4度,下午至診所看診,醫生開了退燒藥提醒:隔天再驗一次。但當天晚上已經發燒到39.1度,週日早上再快篩已是陽性,「啊~原來我也只是一個凡人,不是天選之人」。同事加油打氣 很溫韾我立即預約汐止防疫門診篩檢站,想不到來篩檢的人真的很多,當天早上的診已經排到212號,因為我只單純檢驗PCR,所以整個過程大約半小時就結束,回家後馬上依報系防疫通報規定通報安衛室、人資及主管,做完PCR的隔天也收到簡訊ct值為18,正是傳染力極高的期間。期間安衛室主任也打電話來關心,並分享了其他同仁的抗疫經驗,告知很多人對清冠一號讚譽有加,介紹我透過有視訊診療服務的中醫診所看診,打了好幾家中醫診所都說清冠一號缺貨,好不容易才預約到有清冠一號的診所,視訊看診後步驟不麻煩,同事與主管持續關心,還幫忙拿藥、加油打氣,很是感動。血壓飆高到差點住院雖然現在已經解隔離了,但想想隔離期間的各種症狀,著實不像別人形容的只是小感冒,所以大家千萬不能輕忽,因為每個人體質及抵抗力不同、打疫苗的劑數也不同,甚至還有人可能還患有慢性疾病。我自身經驗:反覆發燒、持續咳嗽、喉嚨痛、身體痠痛、頭痛、腹瀉、心悸等,甚至在染疫後的第四、五天,血壓一度飆高至148(收縮壓)/ 115(舒張壓),那時都把行李打包好,隨時準備住院了。確診後,雖然一直單獨關在房間內隔離,也有做好消毒,但14歲的大兒子、12歲的小兒子、我太太,也在一周內接連確診,小兒子甚至發燒超過40度,說這些,只是想告訴大家,Omicron的傳染力真的不容小覷,連我所在的社區,雖然僅有55戶,也已有超過10戶染疫。痊癒後仍持續咳嗽臺灣是一個非常仰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不能總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改採「以篩代隔」,這些都可以理解,但一開始配套措施都還沒準備好,例如快篩試劑、兒童疫苗、新冠病毒藥品都缺貨,就急著「與病毒共存」,可憐百姓相信了政府,卻像個笨蛋,染疫者不停地摸索、求助無門。染疫後,常常焦慮、無助、心累、心煩,情緒上要不斷地自我調適,尤其初期拿不到清冠一號藥品、擔心家人、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度過生死關頭?即使撰寫這篇文章時,才剛過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但持續咳嗽後遺症仍未改善,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健康才是無價啊!(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聯工月刊》378期,未經同意請勿自行轉載。)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富樂快篩測不出 指揮中心:徵用18家廠商沒大鑫
美國快篩試劑品牌「Flowflex富樂」傳出有瑕疵,檢驗卡匣品管線(C)、測試線(T)顯示不出來,進口商大鑫資訊公司涉嫌以中國黑心快篩試劑魚目混珠。晚間指揮中心發布新聞稿澄清,徵用及採購的快篩試劑中,並沒有大鑫資訊公司,且撥至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務機關的快篩試劑數量充足。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富樂快篩(FlowflexCOVID-19AntigenHomeTest)無法判讀事件,經新竹地檢署昨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新竹縣調查站前往位在新北市的進口商大鑫資訊公司及相關人員住所進行搜索,並送往新竹地檢署複訊。目前徵用及採購快篩試劑之廠商共計有18家,並無該廠商的產品。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徵用廠商包括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凌越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安特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興材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普生股份有限公司、亞培快速診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及羅氏醫療診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另外緊急採購案廠商則包括新富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城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瑞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弘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思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崧閎有限公司、森昌有限公司、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嘉碩生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而針對大鑫資訊公司申請的產品,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林欣慧下午也表示,大鑫資訊公司進口的富樂快篩試劑總量為237萬劑,已全數流入市場,目前限期一個月內盡數回收;但已銷售、使用量都還無法預估,要等廠商完成回收作業匯報後才知道;違規產品將依法由衛生局沒入銷燬。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官確診後 知情人士爆:衛福部公務員染疫達10至15%
指揮中心染疫情況擴大,繼兼任指揮官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確診之後,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次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及發言人莊人祥也都確診。知情人士爆料,今年本土疫情爆發之後,衛福部內部公務員感染人數眾多,淪陷情況外界卻不得而知,整體公務員染疫比率至少達10至15%,但因應防疫工作,仍得不眠不休,必須「遠距上班」,讓第一線基層人員不堪負荷。知情人士指出,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後,不僅民間企業大受影響,對於防疫第一線的衛福部公務員也是一大衝擊。由於染疫情況瞬間擴散,許多人遭家人感染,也有許多人感染後又與家中小孩交叉感染,讓衛福部彷彿疫情悶燒鍋。據了解,許多公務員即便自己確診也無法請假休養,只能勉強在家吃成藥壓制病情,還有人是全家輪流中鏢,「兩個生病的大人照顧兩個生病的小孩,還要繼續工作,真的讓很多公務人員萌生辭意。」知情人士也指出,衛福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兩年多,轄下各署公務員業務繁重,已造成高流動率,很多防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缺額只能不斷招聘。尤其今年本土疫情大爆發,快篩、病床、抗病毒藥物不足,再加上各縣市衛生局及醫院互相調度等問題,更讓第一線人員壓力大,工作更吃緊。知情人士透露,近日狀況雪上加霜,許多公務員確診隔離後,仍被要求繼續上班,但衛福部相關業務不一定找得到人力代理,公務員確診後遠距上班已經逐漸成為「日常」。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公務員也是人,既然確診,該休息就要休息,先把身體療養好,若常態性居家辦公,反而事倍功半,適得其反。李德維說,現在防疫政策已和過去大不同,陸續走向開放,在政策調整下,哪些該做或不該做,衛福部及其他部會也應適度簡化,「業務一直往上加,會把人累垮。」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度公布!機構住民染疫死亡率 高出一般民眾13倍
長照機構染疫為疫情控制一大關鍵,我國首度公布住宿式機構通報狀況,目前共3萬0420名住民染疫,其中616人染疫死亡,機構致死率約2%,相較全台平均染疫死亡率0.15%,更差了13倍。專家認為,政府應重視機構防疫,包括加速確診、加速給藥,避免死亡數再增。國內至今住宿式服務機構通報狀況,截至今年6月12日為止,包含長照、護理之家、精神照護、社福、兒少身障老人住宿機構等確診工作人員為7972人,確診住民3萬0420人。自4月1日至6月12日,機構中重症送醫人數為2665人,確診送醫後死亡共616人,其中6月1日至今新增死亡數為264人。全台住宿機構總數目前共2202家,已有1485家出現染疫,約67%,包括長照共77家,染疫33家;護理共534家,染疫306家;精神照護/復健215家,染疫171家;社福1376家,染疫975家。全台機構住民總數目前共12萬3263人,已有3萬420人染疫,約24.6%,包括長照共3405人,染疫780人;護理3萬9342人,染疫8522人;精神照護/復健1萬1967人,染疫2863人;社福6萬8549人,染疫1萬8255人。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解析數據,若自疫情以來,全台灣逾298萬例本土個案,其中4388例死亡,染疫死亡率為0.15%;住宿機構住民3萬420人確診,死亡616人,染疫死亡率為2%,住宿機構住民染疫死亡,與一般民眾差距13倍。相較韓國機構住民死亡數佔總體染疫死亡數為35%,台灣國內至今確診死亡總數4388例,住宿機構616例死亡,機構死亡佔總體死亡約14%。余志松表示,比起韓國,我國長照機構似乎守的不錯,但的確有很多檢討空間。余志松直言,4月底到5月中,全台機構處於「混亂期」,機構嚴重缺乏快篩、N95口罩、防護衣,導致機構感染時,無法快速篩檢快速分艙分流,防護裝備若足夠工作人員也能避免染疫,防疫津貼能快速申請、及時發放,也能減少離職意願。抗病毒藥物使用部分,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指出,由於住宿長照機構、一般護理及老人福利機構,都屬年齡較大長輩,6月6日至12日確診住民在機構安置人數為5364人,其中開立抗病毒藥物有4629人,占所有確診86%。簡慧娟表示,4月14日起投藥率從56%,到6月12日已達86%,代表目前醫師開藥部分已及時且及早投藥,讓住民能即時恢復健康,較不會轉成中重症。余志松憂心,長照機構染疫「不是只有這一波」,還會有第二波、第三波,尤其後續若解封、開放探視等,尚未染疫的住民及工作人員仍有可能染疫,政府應正視且協助機構防疫作為,避免機構染疫無法收新案,家屬得請假、離職自行照顧長輩的長照問題,都是嚴重的社會損失。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長照機構疫情一波接一波,還在努力「清零」,不過使用抗病毒藥物後,染疫長輩症狀很快就能壓下來,但機構長輩有慢性病或插鼻胃管,大多無法使用輝瑞Paxlovid,只能用默沙東Molnupiravir,希望能穩定供藥。余志松表示,相較Paxlovid目前領用速度快,反而Molnupiravir因數量較少,仍得2至4天才能領到要,在都會區的長照機構因臨近醫學中心,領藥速度較快,不過若在偏鄉或離島的機構可沒這麼幸運,甚至很多人即便視訊看診拿到處方簽,仍不知該從何處領藥。簡慧娟表示,為加快住宿式機構住民給藥時間,5月起已請各縣市衛生局協助,每間機構要有對應醫療院所,只要住民快篩陽性,即透過視訊診療看診,醫師快速開立處方簽後即給藥,藉此增加投藥率。本周也宣布將穩定提供機構公費快篩試劑至7月底,住民確診更能快速篩出。
-
2022-06-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富樂快篩3月遭美示警 指揮中心:食藥署送審後才發EUA
台中及高雄市政府採購的「富樂」快篩(Flowflex)遭質疑是黑心快篩,涉嫌使用中國瑕疵品冒充美國貨,而美國食藥署今年3月就曾公開示警富樂快篩有問題,對此,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皆經由食藥署審查後才會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陳宗彥說,所有快篩式劑皆由廠商檢附資料後送食藥署審查,且食藥署是依據廠商提供的數據、各方面資料是否符合來做核發。至於富樂快篩販售狀況為何?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由於會有些機關獨立採購,因此目前並沒有詳細數字,但他也同時提醒各機關,事件既然已發生,若還沒履約,對契約要謹慎處理。
-
2022-06-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淪陷全被陳時中傳染? 指揮中心:已不做疫調
指揮中心繼指揮官陳時中於周日染疫後,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副長王必勝副組長及發言人莊人祥也在今天證實陽性確診。而外界關心莊人祥、王必勝等人是否都是被陳時中傳染,且近日是否有醫院等相關行程。周志浩表示,現在已經不疫調,鼓勵使用社交距離APP,「不鼓勵一定要找出是誰傳染給誰」,趕快把防治工作做好比較重要。其中王必勝出現鼻塞、喉嚨痛等症狀;莊人祥出現喉嚨癢、咳嗽、發冷等症狀,薛瑞元則無症狀。另副指揮官陳宗彥、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副組長羅一鈞也都完成快篩,結果都是陰性且無症狀。而莊人祥居家照護期間,發言人職務由羅一鈞代理至6月21日。對於指揮中心團隊人員的身體狀況,陳宗彥表示,指揮官身體還不錯,另外三位團隊人員今早快篩結果出爐,也已做視訊診療,依照醫囑做後續自我身體照顧。目前莊人祥等三位就算有症狀還是很輕微,一切還算是不錯,也謝謝社會大眾關心。至於相關疫苗接種組合,則屬個人隱私,陳宗彥表示,不方便透露。
-
2022-06-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像普通感冒?一咳嗽肺部劇痛、清冠一號無處拿…「與病毒共存」是騙局?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過來人」身分談談,他們是怎麼從疫病中活過來的……。在與「病毒共存」的大旗下,新冠肺炎被政府形容成「就像感冒一樣」,民眾只要做好自我防護,就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但真實染疫後才知道,感染新冠病毒症狀,和普通感冒絕不一樣,眼見政策朝令夕改、行政效率低落有多可怕!宅在家也確診原以為,我居家上班,平時又很少趴趴走,應該不容易染疫。沒想到,5月底和老婆兩個人出去吃頓飯,隔天晚上就開始鼻塞。做了快篩,T線就好像鉛筆寫字用橡皮擦擦掉後一樣,痕跡非常的淡,一度懷疑這真的是陽性嗎?但我還是預約了PCR,隔天到汐止區公所前的PCR站檢驗。篩檢站沒有太多人潮,花500元簡單看診、拿三天份的藥,一個半小時左右順利解決。生病前兩天,症狀的確很像感冒,發燒、頭痛、鼻塞、輕微咳嗽,吃了藥症狀稍微緩解,所以就撐著繼續居家上班。到了第三天,有點不太對勁了:首先,感覺喘不過氣來,講話上氣不接下氣;其次,一咳嗽肺部就好像被人狠狠揪住一樣劇烈疼痛;此外,血氧僅96,數值偏低。同一天,我老婆也出現症狀,一篩就是深深的兩條線。守法的人像笨蛋由於老婆屬於密切接觸者,正在居家隔離,但已經兩天了還沒收到居隔單,如何診斷確診成為一大問題。她先打電話問1922,對方表示,可以去現場做PCR、也可以視訊看診,但去現場做PCR要叫防疫計程車,還要請新北市衛生局解除電子圍籬,所以建議視訊看診。於是,老婆就預約附近的診所視訊看診,還找好外送員幫忙付錢、拿藥。沒想到,我和老婆看完診後,醫師說一定要有居隔單才能開確診證明,但她一上午打了好幾通電話,卻沒有任何人跟我們說一定要有居隔單才可以通報確診,到頭來都白忙一場。她只能趕緊預約防疫計程車,隔天一早去做PCR。確診晚一天,隔離多一天,所有的工作行程都大亂。由於政府政策模糊不清,很多狀況很難從網路資訊中判斷,一定要打電話問人才清楚。但是,指揮中心的1922專線只是個「轉接中心」,不但提供模糊的資訊,很多問題也答不上來,不然就是「我們也不清楚,要等中央指示」,要不就叫我們去問地方衛生局;去電地方衛生局,不是打不通,打通了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染疫原本就身體不適、心情緊張,再碰到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更讓人一肚子火。確診第5天症狀加遽病情走到第五天,我的狀態依然不是很好,咳嗽、胸悶、胸痛還很嚴重,老婆的第三天,症狀也開始加劇,朋友建議我們,應該要找「清冠一號」來吃。但由於「清冠一號」缺貨,不是每家診所都有,從北到南找了好幾家,才問到能開公費藥的診所,當天晚上預約,要到隔天下午才能看診。看診當天,老婆大人已出現昏睡、呼吸急促等症狀,所幸醫師即時問診給藥,據稱藥效「非常好」,服藥兩、三個小時後,就覺得有力氣了許多,之後的恢復狀況也很好。而我當時確診已經超過五天,醫師根據規定,已無法開清冠一號,另外也考量體質問題,最後只能拿到調養身體的科學中藥,但用藥幾天後,病情造成的疲累、胸悶、咳嗽等後遺症仍困擾著我。這讓人不禁思考,如果在確診的當下,就能夠拿到抗病毒藥物的話,是否在生病的過程中可省去許多的痛苦呢?Omicron死亡數從來不低現在台灣每天七、八萬人確診,一百多人死亡。如果重回兩個月前,知道代價如此高昂,民眾還會願意「與病毒共存」嗎?至今政府還在告訴我們,Omicron致死率低、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但美國的情況則是,Omicron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Delta,而且染疫後仍有機會二度染疫,沒有所謂「群體免疫」。所以染疫不是拿到「無敵星星」,「與病毒共存」也不輕鬆愉快,戴口罩的日子將持續很久,政府並不可靠,只有人民做好自主防疫、互相幫助,才可能撐過漫長的疫情。(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聯工月刊》378期,未經同意請勿自行轉載。)
-
2022-06-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入境「3+4」灰煞煞? QA一次看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所有入境旅客居檢方式從「7+7」改為「3+4」,也就是入境日為第0天,前三天居家檢疫仍有電子圍籬管制,再接續四天自主防疫;而全部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兩日內的核酸檢驗報告。※檢疫處所:檢疫處所維持一人一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三天居家檢疫及四天自主防疫為原則。入境至檢疫處所除搭乘防疫車隊外,也可由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Q:可否前三天住旅館、後四天回家?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嗎?A: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果一開始選擇防疫旅館,後四天的居住場所可滿足一人一戶,可回家完成後續的自主防疫。在機場時填寫地點只需要前三天的檢疫地址,後續不需要申請更改檢疫地點。Q:自主防疫也要一人一戶,不能比照國內「居家隔離」要求與家人同住?A:莊人祥表示,因國內目前流行的流行株相同,且一人染疫通常同住家人染疫可能性大;但入境者可能來自不同流行株的地區,為了保護國內社區因此採取較嚴格的「一人一戶」措施。Q:若後四天回家自主防疫,會有單位先稽查環境為一人一戶才能入住嗎?A:莊人祥表示,這部分相信民眾的自治能力,但民政單位會去抽查,鄰居也可檢舉。Q:同日入境之家人、同住者以一起住嗎?A:同日入境之家屬、同住者可選擇於防疫旅宿、一人一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同住,該同住者係指於國外具共同生活者,也包括固定提供生活照護之看謢人員。※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的防疫規範,包括非必要不可外出、每兩日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另外,非急迫性需求的醫療或檢查應延後。Q:自主防疫期間可以上班嗎?A: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但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是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商務履約得於餐廳的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Q:自主防疫期間如何外出?A: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每兩日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住在旅館可將「快篩陰性提供給旅館業者」,確認後就可以外出。Q: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嗎?A:莊人祥表示,只要能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自主防疫期間可搭乘捷運、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但飛機等航空器則不建議。Q:完成前三天檢疫,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想回離島,可以搭飛機嗎?A:莊人祥表示,因離島的醫療資源比較稀少,建議仍留在本島不要移動;如果一定要飛往離島,還需和離島縣市再商談。※檢測措施:1.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前二日內核酸檢驗報告,並於入境時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2.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兩歲以上旅客發放兩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3+4」後天上路 陳宗彥:「0+7」還沒有時間表
指揮中心先前宣布將放寬邊境檢疫措施,政策將朝「3+4」天的隔離天數。有媒體詢問,每周人數邊境入境總量設在2萬5千人,是否會有民眾無法返鄉?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綜合考量採檢量能後,為確保醫療量能運作,最後才訂出2萬5千人的數字;至於未來是否有可能邊境檢疫「0+7」則「沒有時間表」。陳宗彥說明,邊境檢疫「3+4」要到後天才開始,指揮中心會持續觀察情況,也會掌握國際疫情變化,隨時針對邊境管理做調整。但要先讓國內社區穩定、國際疫情演變等因素綜合評估,隨時進行機動調整。是否邊境新規上路,防疫旅館管理將出現困難?陳宗彥表示,防疫旅宿無論7天或3天,進入防疫旅宿這3天本來就要管理不可外出,所以後4天部分,如果需要出去工作,要把「快篩陰性提供給旅館業者」,確認後就可以外出,管理上跟原來的差別沒有太大。有媒體提問,「3+4」政策設有每周入境上限2萬5千人,若返鄉人數增加,是否會有人無法入境?對此,陳宗彥則說,台灣不是第一個有入境總量管制的國家,澳洲已實施兩年,日本最近放寬是有總量管制;主要考量是機場深喉唾液採檢量,加上目前一周入境台灣人數約1萬8千人,兼顧醫療體系可運作,所以訂此上限。至於未來是否邊境會朝向「0+7」方向修訂?陳宗彥說,「3+4」才要開始,指揮中心會就邊境社區管理和國際疫情綜合評估,但「沒有所謂的時間表」,會去掌握各項資訊來調整。此外,今日上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說,「打滿三劑疫苗才能參加旅行團」的規定,在交通部長王國材指示下,已將公文送到交通部,只要指揮中心點頭,就會公布取消時間點。對此陳宗彥說明,公文都還在交通部內部,他們會先做討論,再送出來到指揮中心,但目前公文都還在交通部。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染疫第2天 陳宗彥:症狀跟大多確診者相似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人在居家隔離,每日的疫情記者會由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今日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陳時中目前身體情況,陳宗彥表示,指揮官已依照醫囑服藥,症狀跟大部分確診者差不多,感謝大家關心。陳時中因確診關係,無法主持每日疫情記者會,不過68歲的他,被列為高風險族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因為陳時中有吸菸史,雖然有戒菸,但時間太短,風險因子不會下降太多,要密切關注身體是否有出現重症前驅症狀,特別是在確診的第五天。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今日由陳宗彥主持,他表示,社會大眾都關心指揮官健康狀況,陳時中部長已透過視訊診療目前依照醫囑服藥,身體有些症狀但狀況但都還很好,謝謝大家關心。有媒體追問,陳時中的確診症狀各是哪些?陳宗彥則重申,部長已經依照醫囑服藥,症狀跟大部分確診者差不多,再次謝謝大家的關心。至於陳時中確診前一日仍有在指揮中心開會,是否與會人員都有確診風險?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當天有開會的同仁都會快篩,會自己注意身體狀況,若有必要就每天快篩。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提供住宿型機構公費快篩 指揮中心:住民每周需篩2次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今日上午已與地方政府開會討論過,6月中起將提供住宿機構公費快篩,凡住民每周都要快篩2次,若2到18歲每周1次,2歲以下則免篩。機構工作人員也將提供每周一次的快篩試劑,讓員工隨時監測自身健康狀況。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防疫政策,凡機構住民只要「有症狀就要進行快篩」,並且透過視訊看診方式盡速投藥。有症狀也要快篩,若工作人員以及住民確診,可3個月內免篩檢。陳宗彥說,如果是2歲以下的幼童雖然免快篩,但仍要用PCR採檢;不論是快篩或是PCR,篩出陽性,就會請專責醫院,以視訊診療方式立即投藥。實施時間將從6月中旬到7月底為止。至於全台有幾家住宿型機構有傳出疫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詳細的家數要晚些才能提供。至於中重症、死亡比例及人數部分,羅一鈞則說,先前有答應一周公布一次整體統計資料,也希望在這兩天就有完整報告出爐。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78 增二歲童哮吼重症
國內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378例、109例死亡個案。其中再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哮吼併呼吸窘迫,所幸恢復順利,預計於今日可出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262例中症、116例重症。其中兒童重症為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2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到診所快篩陽性確診。返家居家照護,但6月3日開始出現喘鳴聲、咳嗽、呼吸有雜音、聲音沙啞等症狀。6月4日因呼吸喘到急診就醫,因呼吸窘迫,插管住加護病房並使用呼吸器。住院期間使用類固醇、腎上腺素、瑞德西韋的藥物治療,6月1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預計今日可出院。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50例,其中包括腦炎十八例、肺炎九例、敗血症三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八例、共病二例;其中十七例死亡。另外,死亡個案最年輕為40多歲男性個案,曾接種三劑疫苗,本身有酒精性疾患。5月20日陽性確診、5月26日因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病變過世。今天新增死亡個案中,105人有慢性病史、66人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60人超過80歲。103位有掌握比較明確發病日到死亡間距,30%為發病內3天死亡,比例降低,中位數7天也比之前6天有延長趨勢。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剛出生男嬰確診、感染源仍不明!全院相關者PCR陰
高雄聖功醫院針對6日出生男嬰確診一事,今天做出說明。感染科主任賴炳彰表示,當日相關工作人員已在第一時間快篩並做了PCR檢測,昨晚檢查結果全數陰性,並已通報衛生局,目前感染源還是不明。高雄有名產婦6日在聖功醫院產下男嬰,前天母子要轉住產後護理之家時,卻發現男嬰確診,家人反映可是父母沒有確診,懷疑是院內感染。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在防疫記者會表示,男嬰已轉入醫院中心的小兒加護病房,全院相關人員快篩是陰性,正在做PCR,另外也在了解男嬰的接觸者,以釐清感染源。賴炳彰說,醫院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住院前2日即進行篩檢,這名產婦於6月4日篩檢陰性,6月6日剖腹產後嬰兒送至嬰兒室,至6月11日出院前皆未離開。11日家屬辦理出院轉至其他產後護理機構,回報新生兒快篩陽性,醫院即刻名回相關人員進行快篩皆為陰性,並回報衛生局。昨晚也召回相關人員加做PCR採檢,晚上10點多報告結果出爐全為陰性,目前感染源不明。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6歲童確診後急性猛爆肝炎指數飆125倍 靠洗肝撿回一命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最近報告一個6歲男童病例,在發病後不僅出現肺炎、腦水腫,同時還發生死亡率高達8成的猛爆性肝炎,肝炎指數超過正常值的125倍,經過緊急的「洗肝」,在加護病房搶救一周後,終於在第8天睜開眼睛,過程讓同樣確診的媽媽倍受煎熬。隨著國內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增加,腦炎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重症病例數也跟著上升,讓家長相當擔心。台大雲林分院婦幼中心副主任蔡政憲最近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舉辦的兒童感染心冠肺炎重症研討會中,分享了這名個案,6歲男童是在5月21日開始發燒,而前一天媽媽、8歲的姐姐及3歲的妹妹都快篩陽性,但症狀並不嚴重。男童從晚間6點開始發燒,約39度,之後出現畏寒、嘔吐、眼睛上吊、用力咬舌及兩手、身體僵硬的情況,家長在晚間11時送醫,孩子已休克,相當危急,再轉送台大雲林分院,當時收縮壓為65、舒張壓30,血壓非常低,心跳則達180下,高燒到42.7度。蔡政憲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發生重症的前驅症狀包括高燒超過41度,意識不清、昏睡、持續頭痛、嘔吐、抽搐、步態不穩等,在這名患者身上都可以看到,由於確診新冠肺炎,Ct值14相當低,住院後馬上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及介白素等藥物,而這名患者過去健康良好,只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並沒有長期使用藥物,當時也沒有注射疫苗。經過各項檢查,發現男童除了左下肺發炎外,還有急性腦水腫,顱內壓持續升高,同時必須仰賴呼吸器,住院第一天肝發炎指數ALT、AST就分別上升到1200、2000(正常為40以下),發生急性猛爆性肝炎,第二天兩項指數更是上升到各5000,情況非常不好,醫師緊急為他進行「洗肝」,包括血液透析及血漿置換。當時家人除了爸爸之外,都在居家照護中,媽媽雖然對孩子的狀況很著急,但卻無法到醫院探視,住院第三天父親在加護病房外以視訊方式看孩子,孩子卻突然出現癱軟、眼睛偏斜,讓爸爸被嚇到。由於肝發炎指數太高,產生高血氨的情況,醫師擔心會出現肝性腦病變,又緊急開腦置放顱內壓監測器,還好經過相關的治療,一周之後狀況逐漸穩定,第八天終於睜開眼睛,到第十天爸爸媽媽在病房外視訊探視,孩子雖然仍然插管,但已會哭著想找家人。蔡振憲表示,患者前後經過五次的血漿置換,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周後,順利轉到一般病房,後續仍需要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