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醫療.慢病好日子
搜尋
壓力
共找到
6061
筆 文章
-
-
2024-06-19 焦點.元氣新聞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達到14年新高,「無助世代」代表三明治族群的無奈心聲!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統計概況衛福部昨公布112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3898人,創近14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65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4.9%,為近年來首見。45歲至64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1345人自殺,占近35%,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112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2500人、女性1398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0~14歲共有24人自殺,15~24歲260人,年逾65歲者1130人,25~44歲則有1139人,而45~64歲則有1345人自殺。長者自殺率下降是好事,但中壯年自殺的情況恢復到疫情前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4.9%,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5.1%,且45~64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青少年自殺多與校園霸凌有關值得一提的是,24歲以下自殺人數共284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10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8 醫療.消化系統
大腹便便可能是便祕?5自救法則改善宿便
「大腹便便」難道都是脂肪嗎?這可不一定。小腹凸出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小腹凸出是種常見的身體現象,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脂肪型的小腹凸出通常是因為腹部脂肪層增厚,這可能與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或代謝問題有關。另一方面,宿便引起的小腹凸出則與腸道健康緊密相連。長期便秘的影響便秘不僅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它還會對腸道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對身體整體的代謝功能產生不良影響。1.腸胃道方面:痔瘡腫痛、痔瘡出血;腹部疼痛、脹氣;大腸憩室;大腸癌。2.全身性:皮膚變差、青春痘;疲倦、胃口差、精神不好;憂鬱、脾氣差;阿茲海默症。3.長期用軟便藥會導致耐受性,藥越吃越多還越來越無效,而且軟便藥吃久了還會有大腸黑皮症(大腸的色素沈澱)。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1.穴位針刺 中醫有豐富的經絡學說,透過針灸刺激經絡氣血循環,加速腸道蠕動,可有效治療便秘。臨床上常取穴位如天樞穴、中脘穴、下脘穴;配穴外關穴、足三里穴、下巨虛穴、上巨虛穴、豐隆穴等。 2.中藥調理中藥對於調理脾胃功能有一定效果,常見的藥材如芒硝、大黃、番瀉葉等,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疏通腸道又不傷身的效果。中醫改善宿便困擾54歲女性,已退休,乳癌術後化療放療完畢。年輕工作時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加上刻意食少保持身材,排便變得越來越不順,便秘反覆已超過10年,陸續服用軟便藥,越吃越無效。 近兩三年自行服中藥承氣湯等藥,剛開始服用效果還不錯,近兩三個月感覺承氣湯的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每每排完仍有不淨感,且體重逐漸上升。 改服水煎藥一個月後,排便狀況有進步,改善約8成,但便較粘,脹氣感改善8成,目前不用承氣湯也可以每天排便,而且體重減輕三公斤。除了透過專業醫師診療之外,平日也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作息、飲食調整,來改善便秘困擾。便秘5自救法則1.檢討生活型態是否規律2.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飲水要超過2000毫升蔬菜至少3份(約3個拳頭大)、水果1~2份攝取好的油脂(冷壓初榨橄欖油等富含omega-9的油品)3.可以用坐浴或免治馬桶,以溫水刺激肛門放鬆。4.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減緩便秘的情況。5.實在困難時,可以找信任的中醫師調理。綜合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我們可以在飲食、針灸、中藥調理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身體整體的平衡和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建議患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根據個體差異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
-
2024-06-18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為母弟成資深長照家屬 婦癌權威王功亮感嘆不是一般人能負擔
每周三天在台北馬偕看診、二天至台東馬偕服務、二天時間留給家人,71歲的婦癌權威王功亮去年底卸任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後,仍心繫病患,目前台北、台東二地往返,不讓耕耘多年的東部醫療資源中斷。他回憶,2014年5月,時任馬偕醫院總院長的楊育正詢問他深耕外地的意願,內心反覆自問當醫師的初衷,決定接下這個重擔,一待就是3000多天。最初被派駐台東時,想起了母親日日帶著小弟上馬偕復健的辛苦背影,那一段家人生病求診的記憶,深深刻印腦海中。熬過危險 小弟開始復健路王功亮說,民國40至50年代,小兒麻痺症大流行,48年出生的小弟也感染了病毒。家中經營米店,小本生意還算過得去,但小弟出生後,父母親都把么子擔在心上,當時年僅6歲的王功亮,看到母親帶著幾個月大的稚兒到處求醫,有時候也要跟著幫忙,分擔舟車往返的行李。小弟燒了又退、退了又燒,家人的心跟著高燒起起落落。父親曾一度不捨妻兒受苦,在最危急時刻表示願意忍痛放棄,但母親非常堅持,幾經煎熬,終於度過危險期,那也是王功亮首度接觸到馬偕醫院。之後,又開始另一段復健之路,包括熱敷、物理治療、裝置輔具,需要極大的耐心及毅力。王功亮看到母親的堅毅,為了孩子,無怨無悔付出,無論如何奮戰到最後關頭。還好小弟活下來了,但手腳都留下重症痕跡,需要穿支架、拿拐杖,兄弟一起走路上學時,他會特意放慢腳步,到了學校背弟弟上下樓,真的很辛苦。但轉念一想,母親花費更多心力,只求孩子能平安長大,這分牽掛是世間最偉大的母愛。母親榜樣 體會以病人為重從小被外婆和媽媽交代:「你是大哥,一定要好好照顧弟弟。」王功亮無論是在專業還是經濟上,把照顧弟弟變成義務,除了負擔吃住,還請了一位看護協助生活起居。他從不諱言,有位罹患小兒麻痺的家人,心疼弟弟之餘,經常省思聖經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段馬太福音的敘述,意思是需要一顆願意付出的心,王功亮說,「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是醫學教育的基本,母親焦急的求醫心情、悉心照顧小弟的身影,讓他體會「醫者父母心」的涵義。自1982年進入馬偕醫院迄今,每回看診,總是用心感同身受對方的痛楚。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民眾的生活因此產生了劇烈變化,王功亮也失去了摯愛的小弟。「弟弟染疫後變重症,一個月就離開,家人心理壓力很大。」他說,弟弟活了60幾年,自己等於是資深「長照」家屬,看到許多機構的長輩無法挺過病毒襲擊,緊張氛圍深有同感。母親失能 勞心勞力又燒錢關於高齡化社會的長照議題,他提到,18年次的母親,20年前跌倒,這一摔就躺床二年,腦部受損呈現植物人狀態,幾乎住在醫院裡直到過世。王功亮感嘆,家中有長期臥床的病人,真的是一件勞心又勞力的事情,尤其是經濟負荷,光看護費一年就達百萬,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照顧弟弟、母親的經驗,王功亮很早就成為長照中的照顧者,這門重要的生命課題讓他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教導病人及其家屬懂得善用資源。對於看診、治療,他秉持「跟病人說話保守、跟家人實話溝通」原則,醫心跟醫病一樣重要,穩定患者的情緒,再確認後續可以進行的治療方式。外婆罹癌 讓他選擇婦產科投入醫學領域,王功亮認為是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忍媽媽勞累、小弟需要好的照顧,因此填了醫學系當第一志願。他是外婆帶大,在就讀高雄醫學院期間,這位生命中重要的女性得了卵巢癌,以當年的醫療水準根本束手無策,自此確立了走婦產科的人生方向,更鑽研腹腔鏡手術,協助婦癌病患重生。王功亮馬偕醫院婦產部榮譽主治醫師.照顧對象:弟弟、母親。.罹患疾病:弟弟小兒麻痺症、母親跌倒成植物人。.發病時間:弟弟出生幾個月罹病、母親75歲跌倒失能。.症狀:弟弟反覆發高燒,後來復健矯正行動能力;母親因摔倒而臥床。.治療:小兒麻痺症無特效藥,採支持性療法,進行長期復健治療。.陪病心得:生病的人,真的很可憐,看到家屬的辛苦,內心就會有一種衝擊。若沒有愛心,學醫、行醫都會覺得痛苦。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8 醫療.泌尿腎臟
為什麼會水腫?5步驟判斷水腫程度,5招減少水腫不適!
你有水腫的經驗嗎?像是久坐或站立一段時間後,腿部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情形。然而,身體部位也可能因過度使用或受傷而腫脹,甚至是潛在疾病的徵兆。因此,不可輕忽水腫的發生。什麼原因造成水腫?身體一半以上是由水組成的,其中大部分在血液中流動。另外,水也構成淋巴液,淋巴液穿過淋巴系統,淋巴系統由產生、儲存和攜帶免疫細胞的組織和器官組成。當體液積聚在一處時,就會導致腫脹,這就稱為水腫。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水腫,例如腳、腿、腳踝、手,抑或是臉。它可以出現在一個地方,也可以同時出現在身體的多個部位。水腫很常見,因為與這種情況相關的原因有很多,而輕度水腫會自行消失。水腫可能影響任何人,像是懷孕可能會因嬰兒的重量而導致腿部和腳踝腫脹。另一方面,吃太多鹽會導致水分滯留。或者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水腫,例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水腫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一種危險的血栓類型稱為深部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可導致突然水腫。另外,心臟、肝臟或腎臟問題也會導致腫脹。身體創傷也會引發水腫。例如最常由癌症手術引起淋巴水腫,即是一種由淋巴系統損傷引起的水腫。如何判斷是不是水腫?除了到醫院檢查之外,也可透過以下步驟初步判斷水腫情況:1.按壓小腿脛前、足背、內踝(腳踝內側)。2.檢視水腫的部位,例如雙腳有無水腫。3.用食指指腹下壓5秒後放開。4.觀察水腫處皮膚凹陷深度。5.評估凹陷深度,以判斷水腫嚴重度。當以指腹按壓腫脹處的局部有凹陷現象時,稱之為凹陷性水腫,可依凹陷程度區分為一到四級水腫:.第一級水腫:輕微壓陷,深度約2毫米。 .第二級水腫:壓下深度約4毫米。.第三級水腫:壓下深度約6毫米,回彈時間介於10至20秒。.第四級水腫:壓下深度約8毫米,回彈時間大於30秒。如何減少水腫引起的不適?水腫會導致身體的某些部位腫脹,這可能會妨礙你完成日常任務。如果你有水腫的話,以下方式可幫助減少腫脹引起的不適:1.穿著寬鬆的衣服和鞋子,例外情況是醫師建議穿壓力衣。2.如果腿部有水腫,坐著或躺著時將腳抬起。如果可以的話,將它們保持在心臟上方。3.輕度地鍛鍊,嘗試移動身體腫脹部位可幫助緩解症狀。4.限制飲食中的鹽分,鹽中的鈉會導致體液滯留。5.依醫囑服用藥物。【資料來源】.NIH: When Body Parts Swell.Cleveland Clinic: Edema.台中榮總:認識水腫及日常生活照護
-
2024-06-18 醫療.精神.身心
吞嚥困難,鄭弘儀懷疑自己得咽喉癌!看了兩家結果檢查出「這種病」
主持人鄭弘儀日前在「新聞挖挖哇」節目驚吐曾懷疑自己罹患咽喉癌,看了二個醫生,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得了焦慮症。他吃了9個月的藥,中間又一度復發,現在總算康復。吞嚥困難以為咽喉癌 看了兩家醫院才知是焦慮症鄭弘儀在節目中指出,之前他因為吞嚥困難,「吃葡萄或竹筍,到這邊都吞不下去…」。加上他們有咽喉癌家族病史,家裡阿公曾罹患咽喉癌,所以鄭弘儀說,當他出現吞嚥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想到自己是不是也罹癌了。後來鄭弘儀就醫檢查,醫生檢查了他的頭、鼻子、耳朵和喉嚨,甚至還有心臟,卻都沒查出任何問題。醫生說他得的應該是焦慮症,鄭弘儀卻跟醫生說「我想說你應該是看錯了」。鄭弘儀又去另一家看,也說他是焦慮症。看了兩家後,「我就確定了。」鄭弘儀坦言,身為公眾人物到精神科就醫是很大的壓力,後來吃了9個月的藥,中間曾經又一度復發,但他表示現在焦慮症已經康復。咽喉癌屬於頭頸癌 被稱「最短命的癌症」咽喉癌泛指在喉嚨(咽癌)或喉頭(喉癌)中發生的癌症,屬於頭頸癌的一種。頭頸癌依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治醫師楊政杰曾受訪指出,其他癌症好發年齡多在中年或老年後,但頭頸癌發生時間更早,近年來,口腔癌年齡更下降到中壯年。台灣男性罹患頭頸癌的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發病年齡較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近18.3歲,又稱為「最短命的癌症」。【延伸閱讀】最短命癌症!醫:頭頸癌發病時間早 死亡平均59歲現代人罹癌的比率之高,家族史更是不少人的夢魘,因此現在有些人會透過基因檢測,看有沒有遺傳家族癌症相關基因,藉此預防及調整生活。以鼻咽癌而言,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人得鼻咽癌,家人得鼻咽癌的機率會高出6-10倍,若是一等親有人得鼻咽癌,機率升高至60-100倍。焦慮症可試著靠腹式呼吸、瑜伽改善所幸鄭弘儀得的不是癌症,是焦慮症!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指出,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致使人體神經活動異常,伴隨運動性不安及軀體不適等特徵的精神疾病,臨床症狀有:無端緊張、恐慌、煩躁易怒、心悸、呼吸困難等。以心理認知治療為主,體諒並協助患者分析移除焦慮的來源,同時搭配服用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多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片,多練習腹式呼吸、瑜伽等放鬆身心的運動也可改善焦慮病症。【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焦慮症【參考資料】.《新聞挖挖哇!》YouTube .台中榮總.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6 名人.黃斌洋
牙痛不處理會怎樣嗎?8種常見原因及預防與護理方法一次看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其實充滿誤導。牙痛經常屬於神經痛,醫學上疼痛指數分類,甚至將「牙痛」列為僅次於分娩的「劇痛」等級。此外牙齒發炎病灶非常靠近頭頸,周邊又有緻密血管與全身重要臟器相通,嚴重牙疾甚至會包含:蜂窩組織炎、呼吸道阻塞、腦膜炎、失明甚至致命等風險,不可不慎。牙痛常見原因、如何自我檢視?1.蛀牙細菌透過蛀牙侵入或靠近牙神經引起發炎疼痛。疼痛聚焦在單顆至數顆,落差明顯。通常對於輕敲與酸食有反應。2.牙齒敏感因牙齦萎縮或琺瑯質磨損,牙齒受刺激產生酸痛感。通常在牙根與牙齦交叉處對冰冷有反應。3.牙周病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生細菌感染,破壞齒槽骨、牙齦等組織,造成牙齒搖動或脫落。疼痛通常會伴隨牙齦紅腫與刷牙流血的發炎反應。4.磨牙牙齒長期承受過大咬力,導致磨損甚至斷裂。牙面中央特定凹點酸軟咬合平面變平。5.牙齒斷裂跌倒、車禍、咬到硬物等突發事故造成。會有像骨折一樣碰不得的刺痛,伴隨牙齒明顯搖晃。6.顳顎關節症候群(MPDS)除外傷、肌炎、風濕關節炎與腫瘤等,更常見因齒列不整、缺牙導致單側咀嚼等問題都會造成MPDS。通常在「張口」時發生疼痛。口腔活動因而受限,伴隨偏頭痛等肌肉痛。7.三叉神經痛除了有些是三叉神經與頭部血管間的排列變異外,壓力、過勞、細菌感染都可能是誘發因素。電源開關般的閃電痛,沿著單側顏面三叉神經遊走。8.齒源性鼻竇炎鼻竇炎感染牙根 ,或牙疾逆行引起鼻竇發炎。上顎後牙痛伴隨惡臭、濃黃鼻涕倒流、異物感等。牙痛預防與護理1.牙齒本體相關(蛀牙╱牙根敏感╱牙周病)選用適當大小與軟硬的牙刷、正確潔牙、善用含氟牙膏漱口水與減敏牙膏、牙齒缺損盡快治療以避免塞牙縫、定期洗牙及檢查等,以上老生常談是維持牙齒健康的重要基本功。2.牙齒磨耗相關(磨牙、顳顎關節痛)食物避免「無堅不歡」,並紓解壓力以避免磨牙傷害。嚴重磨牙患者須請牙醫師做咬合評估與咬合板治療。合併顳顎關節痛者避免張口過大,並適度熱敷按摩或使用肌肉鬆弛劑。3.牙齒劇痛相關(牙齒斷裂、牙齒脫位、三叉神經痛、齒源性鼻竇炎)請牙醫師盡快依照狀況評估與緊急處理,會診相關科別。4.緊急牙痛處理當不幸遭遇牙痛,但是刷牙、漱口水、冰敷、避免咬合等都作了還是劇痛無比,又暫時無法看牙醫師時怎麼辦?廚房就有救命藥。調味料中例如肉桂、花椒與丁香油等,具有輕微麻醉與疼痛舒緩效果。此外,也可以考慮透過刺激穴道產生內生性嗎啡(endorphine),藉此暫時緩解疼痛。.合谷穴:食指與大拇指合攏後虎口肌肉最高處。.內關穴:心包經手腕與前臂交接線中央往上推三指處。.下關穴:開口閉口時,耳前感覺關節滑動的凹陷處。.頰車穴:當嘴巴用力咬,臉頰側咀嚼肌隆起最高點附近凹陷處。(內容摘錄自YT「柏登微笑牙醫黃斌洋之笑談口腔54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6 名人.劉秀枝
母親失智,我也會失智嗎?名醫劉秀枝詳解阿茲海默症致病基因類型有哪些
一位朋友問我:「我母親共有9位兄弟姊妹,其中3位包括我母親都在70多歲時被診斷失智症,母親是罹患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我共有4位手足,目前都50多歲,沒有失智現象,但我很擔心自己將來是否也會失智?」她其實是在問阿茲海默症是否會遺傳?只有小於1%的阿茲海默症是自體顯性遺傳,即父母之一帶有遺傳性的突變基因,其子女有50%的機率遺傳到此致病基因,發病年齡介於40至60歲;沒有遺傳到此基因的其他子女,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與一般人相同。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有三種,分別是位於第21對、第14對及第1對染色體上的APP、presenilin1與presenilin2基因,是可以檢測的。絕大部分的阿茲海默症是散發性的「晚發型阿茲海默症」,並沒有致病的基因。但學者於1993年發現位於第19對染色體上的載脂蛋白E(ApoE)基因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有相關。載脂基因有三種類型:ε2、ε3和ε4。每個人的載脂蛋白基因來自父母各一的對偶基因(allele),大多數人都具有兩個ε3(ε3/ε3),如果帶一個ε4(ε3/ε4),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ε3/ε3者的2到3倍;如果從父母各得一個ε4(ε4/ε4),即同型結合子,機率則提高到5至8倍,反之,ε2會降低罹患機率。但這只是相關或風險基因,並非致病基因,所以具ApoE4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高,但不一定會得到;沒有ApoE4者也不見得就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只是機率較低。之後,相關的基因檢測如全基因體關聯研究(GWAS)突飛猛進,大量醫學文獻陸續發表,學者已發現染色體上約有75個風險基因位點(susceptibility loci)與阿茲海默症相關,雖並非致病基因,且其相關性遠比載脂蛋白基因低,但代表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還是有基因調控的因素存在。加上雙胞胎的研究也顯示明顯的遺傳傾向。因此,散發性的阿茲海默症目前被認為有家族性傾向(familial),即父母或手足中有阿茲海默症者,罹患的機率較高,但並不一定會得到。家族性疾病並沒有致病基因,可能受到多種基因的影響(polygenes),而且和環境因素與生活型態相關。散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齡與低教育程度,其次是中年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社交隔離、不活動、空汙、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健康的生活型態,如高教育程度、多動腦、多休閒活動、多運動、多活動、足夠的社交網絡、地中海型飲食、控制血管相關疾病、避免空汙、壓力管理與充足睡眠等,這些都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朋友是位文字工作者,訪談與社交活動多,勤於筆耕,不停動腦等,這些保護因子所增加的認知存款,足以抵銷家族性的影響,即使要得到阿茲海默症那也是很高齡了,而且說不定那時治療會有新突破呢。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5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牙醫師黃明裕全心投入特殊牙科,唐寶寶愛子是小助手
「如果不是我兒子,我現在肯定在做醫美、植牙,行醫之路大概就變成為錢而生吧!」62歲的黃明裕一提到兒子,臉上就堆滿笑容。顧兒子 獲得比付出多「兒子像是我的大玩偶。」黃明裕說,當時醫師告知兒子是唐寶寶時,內心晴天霹靂,一度難以接受,但很快地,他與也是醫師的太太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問他:「有沒有想要逃?」他回說:「沒有,這念頭一刻都沒有過。」照顧兒子到現在,從兒子身上獲得的比他付出的更多。無論是偏鄉、無電梯公寓,只要是有治療牙齒的需求,就會有黃明裕的身影。「沒想過自己會投入特殊牙科」,30年前,兒子滿月接種預防針時,協助注射的醫師隱晦地說,你家寶貝有點怪怪的,雖然那位醫師沒有明說,他和太太卻已馬上察覺,帶著兒子到醫院檢查,竟是唐氏症寶寶。「當下真的是晴天霹靂!」黃明裕說,有段時間他沒辦法接受,後續還與太太力拚第二胎,全台做不孕生殖的醫院都找遍,最後苦無結果。這一切冥冥之中皆有注定,還好沒有生第二胎,否則對老二來說,將會背負著龐大的壓力。看診特殊童 改變職涯當初黃明裕開始投入特殊牙醫,其實與兒子的國小導師有關,她是兒子的啟蒙導師,讓孩子知道自己比想像中的還能做得更多,一般班級學生到校得馬上做清潔打掃,或在早自習時考試,兒子的導師則是要他們全班先跑操場,訓練體力後再做打掃工作,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健康強壯。也因為班上許多孩子也是特殊童,導師知道他是牙醫師,就委託他幫忙看診。在投入特殊牙醫的過程中,黃明裕看到非常多獨老,明明有子女,卻沒人陪伴與照顧。但「不管我去哪邊,兒子都黏在身旁,全家人因為他,感情變得更好。」他會傾聽兒子的想法,也向兒子傾吐心聲,別人的孩子結婚另組家庭,他則是告訴兒子「爸爸會照顧你一輩子」,誓言要像聖經中的摩西一樣活到120歲,這樣就能照顧兒子到他90歲。赴日進修 學安撫技巧過去對於特殊牙科治療毫無所悉,黃明裕說,「我就用看一般人的看診方法治療他們」,但特殊兒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對於聲音、不熟的器械感到害怕,嘴巴緊閉不開,最後他用最直覺的方法強行扳開治療,但後來發現這是錯的,反而更加深孩子對治療的恐懼。隨著對特殊牙科的接觸愈來愈多,但台灣有所不足,於是黃明裕遠赴日本進修,無論是學習麻醉技巧,還是安撫特殊需求者的治療方式,從中獲得許多。回台後,積極將學到的技術分享給更多醫師,其實台灣的特殊需求患者,根本沒辦法出門,連要看診都有困難,他開始走進患者的家中治療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是醫療照顧不到的對象」。拚健身 要陪兒一輩子黃明裕自費購買居家牙科設備與醫材,滿滿兩大箱儀器,重達42公斤,如果要出動居家醫療,每次至少看3位患者,台北市最麻煩的就是「沒電梯的老公寓」,通常7樓以上都會有電梯,但6樓以下的無電梯公寓占大宗,雖然會帶著護理人員一起出動,但42公斤的器材都是他一個人搬,好幾次都要爬5到6層樓。現在兒子黃于軒則成為他到各地義診或居家看診時的最佳幫手。「好在平常有在健身,否則每次出動到府,恐怕沒辦法幫患者治療。」黃明裕指出,他致力於健身,背後最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兒子,他許下活到120歲的願望,就得好好養生。黃明裕說,兒子是相當貼心的孩子,6月6日是兒子的生日,他早在生日前,就開始在臉書上一直許願,身為老爸會依循孩子的願望,逐一替他實現。與兒子的互動與相處,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寶物,一定是上天特別為他準備的,他不僅享受其中,也樂在其中。黃明裕小檔案陽光牙醫診所院長照顧對象:兒子黃于軒罹患疾病:唐氏症發病時間:1994年出生,現在30歲治療:早療陪病心得:兒子是永遠的寶貝也是寶物,從兒子身上獲得的,遠比自己付出的更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5 養生.聰明飲食
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
減肥茶可以抑制脂肪與醣類吸收,只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就能養成不易胖好體質。喝茶就能瘦身,何樂而不為!試過不少減肥方式的媽媽,總是因為忙碌育兒而無法持之以恆好好來減重。這時,不防透過喝茶這樣簡單毫無壓力的減肥方法,來幫自己瘦一圈!「減肥茶」是什麼?減肥茶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輕鬆邊喝茶就能減掉體重,無須痛苦的節食與辛勞的運動,就能夠達到瘦身的效果。而為什麼喝減肥茶會有效果?那是因為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脂肪與醣類,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你慢慢養成不易胖的好體質。而且標榜可以瘦身的減肥茶都是天然成分,每種茶都有不同的功效,按照自己需求每日持續喝才會有效果。減肥茶有用嗎?相信只要歷經減肥的人,一定對於各種瘦身方式並不陌生!市面上各種形形色色的減肥商品琳瑯滿目,有減肥代餐包、油切膠囊、燃脂錠、酵素粉末等等,其中最便利的莫過於減肥茶!只要每天多喝茶,就能讓你不費心力的瘦下來!但是,真的喝茶就能瘦?其實減肥茶主要是利用幾個目的,主要是依據想要達成的效果,而添加不同比例的有效成分,來幫助瘦身。第一步:促進腸道順暢調整腸道功能絕對是減肥絕不可少的一環,讓腸道吸收完整的營養素,有促進排便效果的成分常見為氧化鎂、番瀉葉、決明子、阿勃勒、糖醇類等 。第二步:幫助消水腫脫水,也同樣也是讓身體減輕重量的一種方法!常見的利尿成分包含茶飲本身就含有的咖啡因,還有明日葉、蒲公英葉、魚腥草等草本成分,以及高鉀離子飲品,如玉米鬚茶、紅豆水、黑豆水等。第三步:增加脂肪代謝減肥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減掉脂肪!茶飲中具有加速脂肪分解代謝、抑制體脂肪形成的物質就是「兒茶素」。兒茶素是一種茶多酚,除了抑制脂肪堆積之外,也有抗氧化的作用,如綠茶、白茶、煎茶。「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減肥茶選擇1 : 脂肪燃燒的茶飲綠茶:含有「兒茶素」這種分解醣類的酵素,也可以抑制營養吸收。另外,綠茶中的咖啡鹼有加速脂肪燃燒的效果。記住!兒茶素需要在高溫浸泡下才會釋出,因此盡量用熱水泡茶。要達到減肥的效果最好養成喝綠茶的習慣,吃飯或喝下午茶時都可以一併飲用。薑黃茶:可以減少血液中脂肪的濃度,也能降低膽固醇。此外,薑黃色素還有恢復肝臟機能的功效,有飲酒習慣的人不妨偶爾來杯薑黃茶,幫助肝臟排出酒精!烏龍茶:含有大量的皂素,能夠防止油脂吸收,並快速地排出體外。另外,烏龍茶多酚可以活化血管內分解脂肪的解脂酵素,幫助中性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可以成為熱量的來源而燃燒掉。建議運動前30分鐘喝,能達到最佳效果。減肥茶選擇2 : 消除水腫的茶飲明日葉茶: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強化血管健康。不過,因為明日葉茶味道獨特,不適合與其他茶混在一起喝。由於不含咖啡因,孕婦與小孩都可以放心飲用。杜仲茶:杜仲茶可以幫助排出體內不需要的鹽份與水份,消除身體多餘的水腫。其中含的京尼平甘酸,可以加速肝臟的脂肪代謝機能,同時促進大腸蠕動、抑制脂肪與膽固醇的吸收。減肥茶選擇3 : 適合吃飯搭配的茶飲普洱茶:製作普洱茶所使用的黑麴菌可以活化茶葉的兒茶素,使其轉變為「聚合型兒茶素」,比一般的兒茶素多一層防止脂肪吸收,還可預防肥胖與高血壓。同時普洱茶促進消化效果優異,最適合解油膩了。藤黃果茶:藤黃果中的檸檬酸葡萄糖,可以抑制脂肪吸收,同時增加飽足感,可以預防吃進過多的食物,持續飲用的話食量會變小。建議飯後30分鐘前後飲用效果更佳。減肥茶選擇4 : 不含咖啡因茶飲洛神花茶:不含咖啡因,更適合有睡眠障礙的人飲用。以洛神花的萼片製成的洛神花茶,帶有酸甜味道與香氣,其中含有兒茶素、茶胺酸,能夠幫助抑制食慾,幫助減重;同時維生素C與花色素苷則具有抗氧化、養顏美容的效果。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糙米茶,哪些茶助降血壓?※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6-15 養生.家庭婚姻
後悔踏入婚姻?呂秋遠盤點媳婦「結婚後常見14大罪狀」,妳中了幾項?
隨著物價房價上漲,生活壓力增大,台灣單身不婚的人愈來愈多,有網友因此覺得不結婚一直被爸媽碎念很痛苦。對此,律師呂秋遠盤點「媳婦婚後容易被安上的14大罪狀」表示,單身的罪名只有不結婚,但婚後妳可能被安上的罪名可多了!結婚後被安上的14大罪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是天堂?呂秋遠表示,若妳不結婚,那罪名只有不結婚,但妳若結婚了,那以後被安上的罪名可能多到講不完。究竟女生結婚後多了「老婆、媳婦」的新身分,會被安上哪些罪名呢?一起來看看?罪狀1、2:生/不生孩子,都有罪不生孩子,是罪名,我們家絕後怎麼辦?只有一胎,竟然不生第二胎,有了第二胎,竟沒有第三胎, 我們家的人丁稀少怎麼辦?只生下女生,沒人捧斗送終,是罪名,只生下男生,還是女兒最貼心,為什麼子宮這麼沒有用?罪狀3、4:有/沒有侍候好老公,都有罪老公好賭,喜歡往外跑,代表老公在家裡沒溫暖,是罪名。老公好色,喜歡往外跑,代表老婆對他來說沒溫度,當然還是老婆的問題。侍候好老公,所以他每天都不想出門應酬賺錢,沉溺在溫柔鄉裡,是罪名。沒侍候好老公,導致他外遇,還是老婆的問題。罪狀5、6:老公事業成功/失敗,都有罪老公事業成功,代表老公每天很辛苦,老婆只會坐享其成,花的還是老公的錢,不過就是家裡的花瓶,是罪名。老公事業失敗,代表面相、身材不旺夫,沒有給他最好的後援與支柱。罪狀7、8:外貌變醜變美,都有罪婚後變醜變胖,都不懂得照顧自己,難怪老公會外遇,這是罪名。婚後花錢保養自己,讓自己保持在良好狀況,可見過太爽,一點也不考慮老公的心情,這還是罪名。身材太瘦,沒福氣,是問題,身材太胖,老公都被妳吃垮了,還是問題。罪狀9、10:孝順/不孝順公婆,都有罪孝順公婆,一定是別有所圖,想要謀奪他們的財產,是罪名。不孝順公婆,根本就惡媳婦,敢跟他們頂嘴,直接下18層地獄,這不是罪名,這是該死。孝順自己爸媽,就是從婆家偷資源給娘家用,是不顧家的小偷,當然是罪名。不顧自己的爸媽,毫無良心可言,兄弟姐妹會罵死妳,這不是罪名,這是不該活的問題。跟婆家親戚,例如跟小姑相處不好或是太冷淡(對!不互動也不行!),不考慮老公為難的立場,是罪名。但是跟親戚太好,妳就是三姑六婆,一天到晚講家裡的八卦,三八假賢慧,也要加上罪名。罪狀11:很會花錢,有罪很會花錢,尤其是花老公的錢,是罪名。誰讓妳每天這麼有空,可以花他的錢,也不體諒他在外面打拼有多辛苦!花在小孩身上也不行!誰知道妳到底有沒有這樣做?我一個月給妳五千元,就是讓妳每天做SPA喝下午茶逛街買精品的嗎?一家四口一天飲食費為什麼不能控制在三百元以下,妳會不會買菜啊?我媽當年就是靠我爸的薪水把我們養大,妳能不能學著點?罪狀12:不會花錢,有罪不會花錢,也是罪名。為什麼妳每天這麼省,老子回家沒冷氣吹,吃飯都是三菜一湯而已。為什麼過年我媽紅包只有600元?小孩該補習就要去,不然跟妳一樣笨怎麼辦?錢呢?等等,妳好意思說,老子一個月給妳5000元,還不夠嗎?不夠是不會回去娘家要錢嗎?人家的老婆都會拿錢回來贊助老公創業,妳做了什麼?罪狀13:不做家事,有罪不做家事,當然是罪名。每天在家閒閒沒事幹,不過就是帶兩個小孩、做幾頓飯、洗幾件衣服、整理一點家裡,那是會有多累?再說,我回家也有幫忙洗碗、幫忙騙小孩,家事沒有好好做,家裡亂七八糟,玩具不收好、衣服沒折好、我要,妳還說很累不給我,這都構成離婚事由了吧?罪狀14:出去工作,有罪要當全職媽媽,就是不事生產,對家裡沒有任何貢獻。那麼,出去工作總可以了吧?那還是有罪,出去工作就是不顧家裡、不顧小孩,賺那麼一點錢要幹嘛?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為了這麼一點錢就犧牲跟孩子的相處,孩子未來要是走偏了怎麼辦?結婚得要早下班接小孩,就是不顧公司與同事,加班為公司奮鬥,讓小孩被公婆接,就是不顧家裡。看完上述的「結婚後常被安上的14大罪狀」,妳中了幾項?身為老婆、媳婦的妳,是否也心有戚戚焉呢?呂秋遠打趣表示:保持單身,妳頂多只會被碎念不結婚;但是結婚後,妳可能被説嘴的罪名,多到說到中秋節都說不完。所以那些要勸妳結婚的人,別責怪他們,或許他們只是想讓妳知道,單身有多幸福而已~結婚前應該思考6件事踏入婚姻前,確實有很多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結婚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涉及到許多現實和情感層面的問題。以下是結婚前應該考慮的六件事:1.婚姻的期望與現實:婚姻並非浪漫的永恆,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了解彼此對婚姻的期望,確保雙方對未來生活有現實的認識和一致的期待。2.經濟問題是否規劃:財務問題是婚姻中的一大挑戰。討論並制定財務計劃,包括收入、支出、儲蓄和投資。確保雙方在金錢問題上達成一致,避免未來因經濟問題產生的衝突。3.家庭角色和責任:確認彼此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分工,包括家務、育兒、對雙方父母的責任等。明確這些問題可以避免婚後的許多爭執。4.溝通和解決衝突的方式:婚姻中難免會遇到衝突和分歧。學會有效的溝通技巧,並找到解決衝突的辦法,確保雙方能夠在矛盾中找到共識並一起解決問題。5.是否要生小孩及相關問題:關於是否要孩子、何時要孩子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等問題,需要事先達成共識。這些問題涉及到家庭的長期規劃,影響深遠。6.對於婚姻和個人生活的平衡:保持個人空間和興趣愛好,並在婚姻中找到平衡。婚姻不應該完全取代個人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婚姻是一個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過程,不僅僅是浪漫和甜蜜,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和妥協。踏入婚姻前,務必仔細考慮這些問題,確保你和伴侶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迎接婚姻生活的挑戰,才不會誤踏入婚姻的墳墓,而是攜手創造婚後的天堂!延伸閱讀:.不婚不生獨居養毛小孩變多!寵物取代新生兒陪伴主人紓壓填補寂寞.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最終走上不同道路.媽苦勸沒結婚老了會後悔,女兒疑惑究竟後悔什麼?過來人點出關鍵原因
-
2024-06-15 醫療.腦部.神經
為心腦充電 易思腦『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 延長大腦保固期
『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達到身心最佳平衡易思腦獨家引進『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不限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配合鍛鍊APP進行心腦鍛鍊,有助於睡眠、專注、放鬆、紓壓、身心等面向,進行心腦平衡調節。它的操作原理為:NFB心腦神經回饋,基於腦科學研究的理論;使用者透過APP內超過40款的聲音、影像或遊戲情境,以腦波回饋機制的自我覺察與強化意念控制,讓心腦在遊戲中學習與自我調整,短而不斷的天天鍛鍊,有助於調節身心反應能力與控制力;專注與紓緩情緒。適用對象包含:• 睡眠品質不佳、欲緩解壓力的年長者或職場工作者。•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足者。• 想發揮身心潛能的專業工作者。• 欲以非藥物、非侵入性緩解神經緊張者。心腦健康從學習與鍛鍊開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 高明見董事長,一直提倡推廣心腦健康的概念,在體驗『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後表示:”放鬆及集中精神的腦波圖的變化,可作為神經回饋訓練的參考“未來只有2種人:心腦鍛鍊過的,和其他人易思腦心腦保健品牌,由大江生醫前副董事長關淑君創立,她因基因檢測時,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較正常值高了3成左右,開始關注老化、神經可塑性等議題,進而引進美國BCIA生理回饋國際聯盟,在歐美發展相當成熟的神經調節鍛鍊系統,有助於情緒穩定、調節睡眠品質、緩和壓力與焦慮,幫助注意力、記憶力等;腦波評量、NFB神經回饋鍛鍊課程,由專業的臨床、諮商心理師進行一對一從腦波訊號分析,釐清心腦狀態與運作失衡的關聯性,並透過心腦可塑性激勵學習,讓心腦神經有根本性的精進。『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限時體驗易思腦『好腦帶』行動鍛鍊裝置,特別推出限時體驗優惠,了解更多訊息,請於連結 https://reurl.cc/p3pmVa 留下聯絡方式,或洽心腦專線:(02)8797-5757※好腦帶非醫療產品,不用於疾病診斷、治療或預防。※好腦帶需搭配 Neurofeedback 應用程式APP使用。※好腦帶內含射頻模組 NCC ID:CCAF15LP0280T1易思腦心理治療所/易思腦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7號10樓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落實理想談全責護理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住院病人全責護理」。陳榮基教授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文筆,追思他的夫人,領導護理工作半世紀的周照芳女士。她多年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整合人力,實現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陳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文章,可以促成夫人的未竟之志得到醫界與社會更深入的了解,「醫院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想看本文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介紹政府過去試辦這種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可以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的各種經驗。→想看本文過去主導醫院評鑑的醫策會前董事長林啟禎教授在追念周照芳女士對醫策會的貢獻之餘,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台灣是一個重視家庭人倫的國家,重視家庭價值,因此當有人不幸生病的時候,習慣會由其他家人輪流照顧,這足以展現出親情的溫暖與偉大,然而卻有幾個值得省思的地方。首先,家人輪流照顧,經常讓一個家庭忙得人仰馬翻,甚至兄弟姊妹因為必須調整工作與生活步調,導致分工不均意見不合而產生裂痕,這在病程愈久的時候就愈嚴重,進而拖累好幾個家庭。其次,一般家人缺乏正確的醫學知識與照護觀念,有時無法提供最正確的照護,甚至因而產生意外。筆者過去曾經有一位病人,出院前一天晚上由兒子協助餵食,因姿勢不正確不小心食物嗆到氣管,最後併發致命的吸入性肺炎,而這種不幸事件並非罕見。專業醫療看護應運而生,他們提供比家人較專業的照護服務,然而其相對高昂的費用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而且專業水準與倫理制約難以保證,在特殊時期也成為另一種負擔。舉例來說,在2003年的SARS與近年來的COVID-19疫情發展過程中,看護都曾經成為防疫的破口,因而必須特案管理。痛定思痛,台灣已經在衛福部醫事司、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簡稱「照護司」) 與健保署共同努力下列為重點試辦計畫的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能否更進一步把理想具體全面落實?由醫院聘僱訓練好的護理佐理員 (Nursing assistant,NA),簡稱「護佐」,提供專業照護來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進而降低病人被感染與發生意外的可能。護佐在護理師的督導下,照顧住院病人的生活起居及簡單的護理照護,進而減輕護理師的負擔,這是否是在含台灣在內全世界缺少護理人力的另一種解方?前幾年,筆者家中長輩因故從重症加護病房(ICU)經過亞急性呼吸加護病房(RCC)再住進呼吸照護病房(RCW),在舉足無措中發現,RCW是衛福部要求的全責護理重點試辦單位,當時就被其所提供整合醫療照護深受感動與佩服。當時在台灣最早推動全責護理的護理界大老周照芳理事長還在醫策會擔任顧問,筆者曾當面對其不遺餘力的努力表示最高的敬意與感激,她也期望在醫策會的協助下能將全責護理由點的試辦連線成面,化理想為現實。周照芳理事長在護理界居功厥偉,曾經得到過1994年由衛生署張博雅署長頒發的第一屆傑出護理專業奉獻獎與2016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之外,也曾經得到醫策會2020年臨床成效指標TCPI的特別貢獻獎。而且周照芳顧問在2001年至2006年的期間,輔佐醫策會的楊漢湶與謝博生兩位董事長以及蔡素玲與翁惠瑛兩位執行長,擔任醫策會副執行長六年期間,建立研議委員遴選及考核制度,導入醫療品質學習型組織,協助通過國際品質認證,協助醫策會組織再造,帶領醫策會同仁至日本參訪及參考評鑑條文修改成現今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制醫院評鑑基準,購置並搬遷醫策會到板橋的現今會所,建置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實施新制醫院評鑑,推動醫學中心評鑑改革,協助醫策會通過ISQua國際評鑑機構認證,試辦教學醫院評鑑並實施新制精神科醫院評鑑,她的貢獻與慈愛就像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醫策會的每位同仁,而同仁也都像慈母一樣地愛戴她。周照芳顧問與其夫婿陳榮基院長,分別是護理界與醫界最值得敬佩的前輩,他們鶼鰈情深卻又攜手合作,念茲在茲地為提升台灣醫界而努力,在周照芳顧問於2022年不幸離苦得樂駕鶴歸天後,推動全責護理不但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更加成為護理界與醫界的共同理念,除了以照護司為代表的護理界,藉著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來持續努力推動試辦計畫,醫界也有若干聲音,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當然「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期許照護司以透過對試辦計畫的盤點與檢討,提出推動全責護理足以興利除弊的相關配套,成為健保改革能得到民眾共鳴的有感方案,讓全責護理的護佐人力還能成為台灣缺護的良方之一。當然,阻力不是沒有,包括有部分意見認為護佐不是護理師,全責護理應該正名為全責照護,但是「無論所稱何名?玫瑰依然芬芳」,只要提出有共識的整體解決配套方案,相信全責護理的理想可以落實,台灣醫界的醫療品質可以提升,民眾在照顧生病家人的壓力可以減輕,而台灣的整體醫療生態還會更和諧。延伸閱讀6/10 懷念照芳,再推全責護理、全責照護、全責醫護6/12 住院整合照護
-
2024-06-14 醫療.精神.身心
中年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精神科醫師提5大建議緩解
失業嚴重衝擊身心健康!中研院學者最新研究發現,上班族如非自願失業,隔年平均收入減6成以上,在10年內,難以回復失業前薪資水準,心理健康求診次數平均增逾1成,精神醫療費用增逾5成。失業後壓力倍增 導致心理健康惡化中研院經濟所副研究員楊子霆與政大經濟系副教授黃柏鈞、美國密蘇里大學博士生蔡咏諭等學者,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中心2002年2017年資料,追蹤同1人在16年間收入和健保使用狀況,研究對象包含約2萬9500位遭大量裁員民眾、9700名因工廠關閉失業民眾,以及33萬2700名穩定就業民眾。結果發現,遭遇大規模裁員或工廠關閉民眾,隔年平均收入銳減約67%,收入減少逾6成。以往研究認為,失業者短期內找到工作,就可改善收入,但該項研究發現,持續時間達10年,甚至更久。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失業後壓力倍增,導致心理健康惡化,求助心理健康門診的次數較未失業者增加15%,精神相關疾病醫療費用則平均增加57到62%。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在低收入受薪階級(薪資於平均中位數以下者)、男性、年老者則更明顯。目前非自願失業民眾可請領失業給付6成薪,視年齡給付6至9個月,學者建議,政府應該延長失業給付期間,而失業者多多利用職業訓練,找尋職場的第二春。失業心理壓力增加 專家提5大建議緩解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觀察,失業期愈長,心理壓力就會愈大,感到焦慮,特別是對於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和未來,感到擔憂。此外,持續失業也可能導致憂鬱症狀,包括,持續悲傷、無助感和興趣減退等。再者,失業者也常出現自我否定、自尊心下降等心理現象,質疑自己能力和價值,這種自我否定可能會進一步降低自尊心,導致情緒低落。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楊聰財指出,心理壓力和情緒反應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個人在尋找工作時表現出更高的焦慮和不自信,從而影響求職效果,進一步延長失業期。失業者如何盡快走出憂鬱情境?楊聰財提出5大建議:1.尋求專業幫助:心理治療或輔導可以幫助失業者處理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增強應對能力和自我價值感。2.參與支持小組:與其他失業者或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實用建議,減少孤獨感。3.學習新技能:利用失業期間學習新技能或進修,既能增強自信心,又能提高競爭力,有助於更快找到工作。4.保持積極心態:嘗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有助於改善整體情緒和心理健康。5.設立現實目標:設立可達成的小目標,以逐步恢復信心和動力,減少失敗感。楊聰財表示,長期失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長遠,應積極接受專業治療和支持,這有助於打破惡性循環,更快地重新進入職場。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4 醫療.泌尿腎臟
40歲工程師不舉2年!只敢網路買藥吃也無效 醫:治療3個月明顯改善
一名40歲工程師曾因懷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兩年內不間斷自行網購壯陽偽藥卻毫無效果,反而開始逃避親密行為,導致伴侶間產生隔閡。泌尿科醫師表示,經過正確藥物治療,3個月就明顯改善勃起功能,總算重拾對性生活的信心,夫妻感情也重回正軌。台灣有超過百萬男性深受「不舉」困擾,讓伴侶間的性愛成為負擔。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蔡維恭理事長指出,勃起功能障礙一直是「男」言之隱,除了影響性福,更與心血管疾病、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相關,常被視為男性全身健康的前哨站。「男性普遍礙於面子不敢求醫,上網求助偽藥卻造成反效果。」蔡維恭說,現已有相當多元的治療選擇,可透過藥物穩定控制找回更自然更自發的性生活,因此鼓勵若有類似情況,應積極求醫,才能正確揮別不舉。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根據台灣性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三成以上有勃起功能障礙問題,多數男性面對性行為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卻找理由搪塞,歸咎於年齡、壓力大或短期失常,以合理化自身的不舉情況,導致台灣勃起功能障礙就診率低,僅一成男性尋求專業諮詢。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男性的全身健康有很大關聯,義大利研究發現,高達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此外,隨著年紀增長,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伴隨攝護腺肥大一起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男性應將勃起功能障礙視為檢測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標,及早監控預防慢性病發生。蔡維恭指出,曾遇過自認健康、無慢性病史的患者,一開始只是疑似不舉而來求診,檢查後竟連帶發現嚴重血脂代謝異常,血糖值更高達300以上,幸好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避免健康危機。財政部關務署統計,台灣每年緝獲仿冒及未經食藥署核准藥品逾5萬件,其中近6成為偽藥,以壯陽藥、減肥藥為大宗。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屬於處方藥,法規明確禁止在網路上販售和廣告,因此任何在網路上銷售的壯陽藥品皆屬偽藥。蔡維恭提醒,勃起障礙得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正規治療才最能確保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市面上已有多款經核准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效果顯著且安全,可分為臨時服用和每日服用;臨時服用型藥物多在有性行為需求前使用,但如果性生活契機常常突然出現,難以事先安排或預測,或是年齡較大的患者藥物吸收速度較慢,可能需要數個小時才好不容易見效,伴侶卻早已失去了性致、沈沈睡去。蔡維恭建議,男性若期望「自然」掌握性生活步調,現亦有每日服用較低劑量的藥物,可維持體內一定的作用濃度,減少因藥效無法及時發揮的壓力,讓性生活更加隨心所欲,還可同時改善攝護腺肥大相關的下泌尿道症狀,可謂一舉兩得。若有疑似不舉問題,切勿求助網路上任何宣稱壯陽效果的藥品及補品,而是應積極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幫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3 醫聲.罕見疾病
不懂基因檢測報告該怎麼辦?透過專業的「遺傳諮詢師」解密遺傳秘密,衛福部應未雨綢繆「此事」!
將口水吐進唾液收集器回寄,由日本實驗室分析檢測三百多種基因,有助預測疾病風險;檢測套組僅需八千多元。近年,基因檢測夯,不少生技公司在醫療科技展大肆宣傳好處,連購物平台也公開販售檢測套組,但在缺乏遺傳諮詢師專業講解下,民眾常自己嚇自己,花錢活受罪。基因諮詢的專家:遺傳諮詢師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透過基因篩檢可降低新生命發生遺憾的風險,其中遺傳諮詢師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全國僅64名遺傳諮詢師取得人類遺傳學會、台灣遺傳諮詢學會頒發的證書,衛福部也未擬定國家專業認證機制,亂象叢生。在搜尋網站鍵入「基因諮詢」就出現許多認證課程,不分學歷背景,任何人均可報名參加;上課兩至三天、花上五六千元就可取得「基因諮詢專業認證」,沒空還可網路視訊上課。台灣遺傳諮詢學會理事長簡純青表示,遺傳諮詢師為具有高度醫療專業的醫事人員,必須具備基因檢測知識正確解讀報告內容,更需良好溝通技巧;我國一九八五年推行「優生保健法」重視遺傳諮詢,但迄今近四十年,政府仍未將遺傳諮詢師列入國家專業認證中,導致相關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民眾付出大錢卻無法理解基因檢測報告背後的意義?愈來愈多醫院、健診中心、生技公司提供基因檢測服務,但部分業者只提供檢驗報告書及書面解讀,民眾花錢僅能換來看不懂的數字圖表。簡純青表示,速成班遺傳諮詢師的專業度不夠,可能也不清楚自己講錯什麼、給病人什麼錯誤觀念,容易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北榮細胞遺傳檢驗室主持人張家銘表示,常有門診患者拿著在其他地方做的基因檢測報告希望釐清困惑,報告常提及某些基因異常,罹患某些疾病或癌症的風險較高,例如與尿酸相關的特定基因ABCG2出現變異,「可能」導致尿酸較高,這就讓患者以為將罹患高尿酸血症。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帶有乳癌遺傳基因BRCA1突變,於是預防性切除了乳房、卵巢。張家銘說,門診也收治過這類病人,在診間哽咽問著「是否必須切除?」事實上透過基因檢測也能協助癌友精準用藥,而危險族群可經由飲食、生活習慣及定期檢查,降低罹癌風險,不用過於恐慌。目前全台有14家醫院設置遺傳諮詢中心,依規定各需2位遺傳諮詢師。簡純青認為,神經內科的神經退化疾病、皮膚科的皮膚病變及癌症門診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均需遺傳諮詢師提供諮商,預估全台至少需200人才夠用,目前僅64考到證照,呼籲衛福部健全遺傳諮詢專業體系,將遺傳諮詢師納入國家專業證照體系,嚴格把關基因檢測的品質,抑制基因檢測市場亂象。砸大錢進行基因檢測 缺少專業解讀恐導致罕見疾病者心理不安罹患海洋性貧血,常年為心悸、頭暈等症狀所苦的陳小姐,已到適婚年齡,與男友交往穩定,但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原因是男友為獨子,她擔心宿疾遺傳給小孩,將來承受和自己一樣的病痛,對於另一半的求婚,遲遲不敢說「我願意」。「罕見疾病的患者都會擔心下一代是否仍會出現罕見疾病,孩子飽受疾病的折磨。」奇美醫院兒科遺傳諮詢師郭美金說,常遇到前來諮詢的女性,心情極度緊張,講著講著就哭了出來,令人不忍。郭美金表示,許多人花了好幾萬元接受基因檢測,看到報告後陷入憂鬱情緒,擔心影響保險、婚姻及下一代也遺傳了遺傳疾病,有人為此持續諮詢二、三年,仍未走出心中陰霾。遺傳諮詢師專業解讀 可望安撫受試者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果報告出由「遺傳諮詢師」以科學數據及深入淺出等方式解說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及可能風險有多大?可透過什麼方式減少發生機率?有哪些預防或治療藥物?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源?相信可安撫受試者焦慮不安情緒。郭美金強調,基因檢測報告不只影響自己、另一半,甚至牽涉到一整個家族的身心健康狀況,尤其某些致癌基因或是先天遺傳性疾病,這對諮詢人員來說壓力沉重,並非一般心理師所能承擔。台灣遺傳諮詢學會理事長簡純青表示,檢測已知基因突變位點花費約二至三千元,但部分生技業者推出近十萬元套組,其中部分檢測項目並不適用所有人,民眾也不瞭解檢查項目意涵,建議接受相關檢測前應先接受醫師評估,報告出爐後更需遺傳諮詢師解釋內容。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3 養生.人生智慧
3子女忙工作不顧失智母,父怒捐遺產不讓繼承!網友竟提:「xx」是父母留給子女最大的情勒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照護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至壓垮不少家庭。若家中有年邁的爸媽生病需要人長期照顧,子女又忙於工作無法分身乏術,怎麼辦?就有一對老夫妻盼不到子女的孝順,妻因有失智需子女照顧,但三子女卻忙工作不願協助照顧、年節不回家,導致老先生獨自伴妻到人生盡頭後,心灰意冷之下,他將賣地獲得上億的現金全數捐出。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會如何抉擇?若子女不盡孝會讓他繼承遺產嗎?延伸閱讀:盼不到子女回家幫忙!他伴失智妻到人生盡頭捐出上億家產小孩不照顧自己,會讓他繼承遺產嗎?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眾意見,引發廣大網友們留言回覆自身看法。部分網友支持把遺產全捐。「支持!兒女不孝,就別留半毛給他們,對自己好點,百年老就把財產全捐,如兒女在回求也不要暖心,在生不孝等著繼承財產,叫他們要錢自己賺」、「當然捐出!因兒子沒盡孝道。但別亂捐,有時捐出去該得的沒得到進有些人口袋」、「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選擇,也沒有孝順到父母,那父母親把他們養大已經很偉大了,錢就無需給孩子,捐出來拯救需要幫助的人還有福報,兒孫自有兒孫福」、「支持全捐!不要讓他分到一分錢,對這類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皆如此」、「誰照顧我就給誰,沒人要照顧就捐獻出去,造福人群」。多數網友建議要替自己人生做打算。「沒必要期望別人要來承擔(孝順)自己的最後一段路!子女自己活得很好也是一種孝順。錢自己的想怎麼用就怎麼去安排,個人自由!」、「不要期待小孩回家照顧你,父母有錢請人照顧才是上策,小孩回家照顧你等於害了他未來人生,有空回家看看,就已很孝順了,錢自已賺就自已花掉或捐給需要的人也是褔報」、「去住高級老人院」、「有上億家產為何不去機構?把兩老過的尊嚴一點,又有人照顧」、「這一代的老人應該要想清楚,上億去最高等最好的機構應該夠了,尤其是失智症,更需要專業人員,不然兒女被搞瘋了垮了,要你那上億資產做啥?」、「時代不同!年輕人的觀念都跟老一輩不同了,凡事靠自己,生前要做好規劃」、「養兒防老越來越少,不知感恩的兒女越來越多!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守住自己的房子,老伴和財物。不要對兒女抱太大的希望,古人說的好:久病床前無孝子。」、「既然有錢住好的安養院,自己安排好」。也有網友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財產是父母留給子女最大的情緒勒索」、「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要過,不要用孝綁住子女的未來,人都會老、死,怎樣健康快樂有尊嚴走人生最後一段時光才是重點,整天巴著兒女而不積極面對自己當下的生活,只想做個下流老人!」、「換個角度思考!孩子都大了也有自己的事業去忙錄也沒錯。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本來就來去的時候都一個人。看開一點,畢竟我們的責任已了,能不能陪伴或照顧也就無所謂,並不是孩子們無情,身為老一輩的人別誤會,而是一代有一代遇到的問題要處理,您就適懷吧!」、「都有上億家產,為何還要講得好像孤苦老人一樣?」、「那要看父母親以前從孩子小到大是怎麼對待小孩子的再說吧?否則為什麼三個小孩子都不願意照顧爸媽」。如何為老後生活做規劃?隨著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提前規劃老後生活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5點建議,助您替未來做充分準備:1. 財務規劃建議提早開始積累退休基金,確保老後生活的經濟來源穩定。考慮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例如股票、不動產等。此外,購買適當的保險,如健康險和長期照護險,以應對潛在的醫療費用和照護需求。2.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潛在疾病。學會管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這些措施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還能減少未來的醫療支出。3.社交與心理支持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社交網絡,參加社區活動或志願者工作,保持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這不僅能豐富生活,也能在需要時獲得情感支持、保持心態年輕。4.居住安排根據自身和伴侶的健康狀況和需求,提前考慮居住安排。選擇適合的居住環境,例如無障礙設計的房屋或適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區。如果有需要,考慮進入專業的養老機構,確保獲得專業的醫療照護和支持。5.法律與遺產規劃提前進行法律規劃,制定遺囑和信託,明確財產分配和照護安排。這不僅能確保自己的意願得到尊重,也能避免子女之間的糾紛。諮詢專業律師,了解相關法律條款,確保規劃合乎法律要求。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提早準備老後生活是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課題。透過財務規劃、健康管理、社交支持、居住安排和法律規劃,老後除了不會過度依賴子女的照顧,也可以讓您更從容地迎接未來,確保老後生活的品質和尊嚴。延伸閱讀:.「跟家人吃飯,哪怕一輩子一次也好」73歲癌末老人感謝照服員如女兒般照護.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 面對情勒6方法解套.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就是對她的愛嗎?母親一句話讓張曼娟恍然大悟.「80歲父堅持不讓請看護」孝子扛照顧過勞死!該不該請看護6要點一次看懂
-
2024-06-13 焦點.元氣新聞
18歲男性平均身高縮水可能是「這原因」!增高需多攝取4種營養素,3種治療方式不建議!
18歲男性身高平均降低,肥胖恐是引起的原因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3~2016年,國內18歲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3.3公分,2017~2020年則為172.1公分,變矮1.2公分。國健署發現,國中、小學童的肥胖盛行率,男性皆大於女性,專家認為,肥胖恐是影響男性生長表現的原因之一。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說,近年醫界討論:兒童如果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加上熬夜等生活作息改變,並常使用3C產品、不運動,造成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進而影響身體生長激素分泌。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也表示,近年兒童早熟發生率明顯上升,多受到環境荷爾蒙、營養過剩、肥胖、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其中性早熟為最明確成因。曾有名6歲胖男孩,因兒童痤瘡(青春痘)就醫,經骨齡檢驗,結果竟已是11歲,如此性早熟狀況,生長板恐已提早密合,導致生長發育受影響。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說,教育部統計,每三位兒童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今年一月公布「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將依法訂出校園營養基準、監測標準進行研究,以利後續營養推動。暑假將至,提醒家長應讓學童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原形食物,減少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減少久坐。18歲女性平均身高持續成長,醫師推測與運動與營養有關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13~2016年,台灣18歲女性的身高平均值為160.7公分,2017~2020年平均身高為161.2公分,增加0.5公分,與18歲男性情況大相逕庭。台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宏昌說,過往女孩子被教導要文靜,家長多鼓勵從事室內活動而非戶外運動,隨著性別刻板印象逐漸減少,許多家長鼓勵女兒多運動,當女性開始運動、營養均衡後,身高便愈來愈高。男、女童增高小秘訣李宏昌說,女孩8~10歲、男孩10~11歲,正是荷爾蒙分泌生長激素的預備期,家長應開始注意,除為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增加維生素D、維生素K2,以幫助生長。彭純芝說,兒童長高需有充足睡眠,並攝取足夠維生素C,減少高熱量油炸食物,透過運動促進維生素D與鈣質轉換,才能夠順利生長。增高需透過專業醫師調理,3種治療方式不推薦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說,根據國內中醫的相關研究,經過個別化中藥調理,孩童平均身高會明顯增長,前提須經中醫師調理,而非聽信廣告或親友推薦偏方的轉骨藥材達成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說,許多期望長高的孩子只要經諮詢評估、定期追蹤即可,不需要打針、吃藥,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的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三大原則。如果孩子明顯比同儕矮一個頭,一定要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謹慎評估,如果有需要再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否則在不清楚的情形下採取治療,只是「白花錢」。羅福松指出,部分家長有「女生身高可以長高到16、17歲,男生到18歲還有機會」等迷思,事實是女生8~13歲開始發育,男生約9~14歲時進入成長關鍵期,建議家長應多留意身高變化,把握骨骼生長板癒合前的治療時機。甚至有人為了長高,選擇採取治療先天性畸形、外傷造成長短腳的「骨骼延長術」斷骨增高手術。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說,這項技術雖然純熟,但因併發症多、容易引起更多醫療糾紛,國內大多數的醫師對於藉此手術讓孩童長高,持保留態度。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2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心肌肥厚「新藥」三期效果亮眼!可望降低心臟衰竭和猝死
2024年5月底,一項3期臨床試驗表明,患有阻塞性心肌肥厚(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oHCM)的病患服用最新研發藥物---阿菲卡坦(Aficamten)後,更加容易行走輕鬆、做家務事、執行日常工作和運動,因為該藥使心臟能夠順利打出血液,提高身體攝氧量,而攝氧量的增加除了可以提高患者身體活動力之外,也可以降低後續心臟衰竭、心臟移植和猝死的機率。相關成果除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外,也在葡萄牙里斯本市2024年心臟衰竭會議上發表,該會議由歐洲心臟學會主辦。《阿菲卡坦》是最新一代口服/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Cardiac Myosin Inhibitors)註1,可以減少每個心動週期內,「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兩者間連接的橫橋數量,從而抑制心肌過度收縮。這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ClinicalTrials.gov 識別碼:NCT05186818),總共納入了282名患有症狀性 HCM 和左心室出口阻塞的成年人,被隨機分配到《阿菲卡坦》口服錠劑組(142人)或安慰劑組(140人),參與者平均59.1歲,59.2%為男性,平均基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心室射血分率)為74.8%,治療時間長達24週,期間監測各項數值,包括跑步機或騎自行車的運動峰值攝氧量(pVO2)變化,以及各項心臟功能評估。與安慰劑組相比,《阿非卡坦》治療組第24週pVO2顯著增加1.7 毫升/公斤/分,不論患者是否同時接受或未接受乙型受體阻斷劑治療,而控制組則是毫無增加。此外,依照紐約心臟協會心衰竭分級(1~4級),第1級最好(完全無心衰竭症狀),第4級最差,治療組有83人進步至少1 級以上(58.5%),而控制組只有34人(24.3%)。另外,在降低左心室出口壓力差到30 mmHg以下方面,治療組有70人(49.3%),而控制組只有5人(3.6%),整體效果令人滿意。在安全性方面,嚴重不良事件情況(8位病人/5.6%)與安慰劑組(13位病人/9.3%)相比,發生率較低。同時,沒有因為「左心室射血分率」降低(<50%)而導致心臟衰竭惡化或治療中斷的報告,顯示耐受性良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這之前,就已經給予《阿菲卡坦》針對該適應症的突破性療法認定。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美國麻州伯靈頓市(Burlington)萊希醫院/醫學中心 (Lahey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馬龍醫生(Martin S. Maron),他同時也是肥厚型心肌病變中心主任,對於有症狀的阻塞性HCM患者來說,心肌肌球蛋白抑制代表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最新藥物選擇。醫學界認為像《阿菲卡坦》這樣,能夠展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方式提高患者運動能力,並且不會出現中斷治療的低LVEF事件(左心室射血分率),不論對HCM患者或是治療他們的臨床醫生來說,都是相當受歡迎的。此藥是由加州南舊金山的生物製藥公司(Cytokinetics, Inc.)所開發,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向 FDA 提交新藥申請 (NDA),並向歐洲藥品提交行銷授權申請 (MAA),距離核准上市,指日可待。HCM的發生率為1/500,是青少年猝死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屬顯性單一基因遺傳性疾病,該病會使心肌增厚,讓心臟無法有效率的把血液打出去,進而造成呼吸急促(喘)、胸痛、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和死亡,當然同時也降低人們日常工作和運動的能力。患者中有60%可以找出致病的基因變異,但仍有40%的病人尚未找到,目前已知在心臟肌肉的基本單位---肌小節(Sarcomere)上,有8個致病基因,最常見的兩種位於Beta 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和Myosin binding protein C3 (MYBPC3)的位置上,這兩種就佔據了已知60%中的75%。而另外40%未知的變異基因,科學界仍持續努力找尋中。就在近日,台灣振興醫院在心臟權威魏崢院長的領導下,通過了一項6年期臨床試驗計畫,除比對台灣人的HCM致病基因,與西方人是否有所不同外,更期望能挖掘出另外40%的基因病變所在,嘉惠全球病患。2022年以前,阻塞性HCM的藥物只能症狀控制(像是: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無法直接針對病因加以治療。當藥物控制不良,仍持續有心臟衰竭現象時,病患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去除多餘肥厚的心肌。到了202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首先批准第一個針對病因的治療藥物瑪瓦卡坦(Mavacamten;商品名Camzyos),該藥具選擇性的會和肌球蛋白結合,降低肌球蛋白ATP的釋放,減少心肌長期不當收縮,進而阻止心肌肥厚產生。然而,臨床試驗顯示,雖然在增加運動峰值攝氧量,以及,降低左心室阻力差方面,表現不錯,但《瑪瓦卡坦》會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例如: 心臟衰竭),並且它與許多常用藥物會相互影響,因此,使用此藥的患者就需要醫生嚴格監控,較不方便。綜上所述,最新藥物《阿菲卡坦》,比起次新藥物《瑪瓦卡坦》,似乎略勝一籌。正由於三期臨床結果的成功,Cytokinetics的長期合作夥伴Royalty Pharma決定擴大雙方的策略合作,估計Cytokinetics陸續將獲得總計 5.75 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持該公司盡速將《阿菲卡坦》上市和後續其他新藥的研發工作。註1: 心臟肌肉(cardiacmuscle)是由心肌細胞構成的一種肌肉組織,心肌細胞與骨骼肌的結構基本相似,也有橫紋。以肌小節(Sarcomere)為單元,每個肌小節又由肌球蛋白(myosin,又稱粗肌絲)與肌動蛋白(actin,又稱細肌絲)所構成。參考文獻:1. M.S. Maron et al., Aficamten for Symptomatic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DOI: 10.1056/NEJMoa2401424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6款維生素B群推薦! B群不只提神 功效、吃法、挑選原則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很多人都會買維生素B群來吃,可說是國人最常見的保健食品,然而,B群究竟包含哪些維生素?除了提神以外,吃B群還有哪些好處?怎麼吃才能發揮最佳功效?在補充B群前,你務必要知道幾件事:B群是什麼?包含哪些維生素?B群是幫助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維生素,包含8種維生素:B1、B2(核黃素)、B3(菸鹼素)、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這8種維生素通常經常共同存在,也會互相發揮協同作用,因此被稱為B群。B群功效有哪些?B群家族裡的每種維生素都各司其職、扮演不同角色,一般來說,B群可提供以下功效:● 產生能量維生素B群可協助蛋白質、醣類、脂質等營養素轉化為生活所需的能量,幫助維持生理機能。長期缺乏B群可能會讓能量轉換出現問題、代謝不順,導致走路不穩、眼睛酸、手腳痲。● 促進代謝維生素B群可幫助循環順暢,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進而有精力充沛的感覺。● 增進皮膚、毛髮健康,打造好氣色維生素B群可改善皮膚乾燥,促進皮膚健康,幫助維持紅潤好氣色。● 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維生素B群中的B1、B6和B12有助穩定神經系統和情緒。哪些族群需要補充B群?維生素B群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六大類食物奶、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及堅果類中都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但要注意的是,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無法大量儲存在體內,會隨體內的水分流失。建議以下族群可適度透過保健品補充B群會更有效率:● 飲食不均衡、步調快速、工作型態十分消耗腦力,或需要大量體力支持者。● 素食者、銀髮族容易缺乏B群。● 有喝酒習慣者,需要吃B群來幫助代謝。● 孕婦是B群的高需求者,B6有助改善孕吐,葉酸則對胎兒發育十分重要。● 有特殊疾病飲食受限者,建議經過醫師評估後適度補充B群,幫助代謝營養,產生能量。B群什麼時候吃較好?攝取量應該要達多少?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維生素,建議間隔6-8小時、分段食用,一天也無須攝取太多,因為B群容易從尿液代謝,功效頂多維持2-3小時,無法長時間提供生理穩定來源。不過,目前市售B群有不同劑型,可選擇緩釋劑型,讓B群在體內釋放時間更長,身體能完整吸收營養,不造成浪費,也無需間隔分段補充。雖然補充B群好處多,但B群劑量並非越高越好,攝取過量只會排出體外,建議補充每日建議劑量即可。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B群攝取量如下:B群推薦怎麼選?掌握4原則!【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1】留意成分含量B群挑選的一大重點,就是確認B群的攝取量,各種B群需要互相搭配,才能相輔相成發揮最大作用。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可留意相關B群成分 (B6、B12) 含量是否充足,否則一般來說建議選擇含有完整8種B群、足量成分的產品,補充均衡營養。【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2】留意B群型態B群是水溶性營養素,一般B群吃進去2-3後小時內就會被代謝,如果想要維持長時間精神活力並完整吸收營養,建議選擇「緩釋型」B群,長時間在體內釋放,長效作用提升續航力。【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3】複方搭配,功效加乘複方營養素與B群相互作用,可達到更好的功效發揮與效率轉換,像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等,都非常適合與B群搭配,達到1+1>2的效果。【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4】有第三方檢驗認證,食用安心保健食品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原料等級與製程有很大的差別,建議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的產品,不含重金屬、塑化劑等,品質無虞,安心食用。市售6大B群品牌推薦!【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B群緩釋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新型專利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重金屬、塑化劑及農藥殘留指標等SGS檢驗榮獲台灣新型專利Time-Release製程技術打造的緩釋雙層錠劑,8小時長時間釋放,讓身體完整吸收8種維生素B,快速補充活力並提升續航力。高單位B群+「溫補珍品」五味子+「元氣之王」牛磺酸+「健康元素」酵母硒+「成長關鍵」鋅,補足人體所需關鍵營養素,幫助新陳代謝,給你好體力、好氣色,連續兩年榮獲Monde Selection國際金獎認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2】DHC 維他命B群劑型:錠劑型態:一般型第三方檢驗:微生物衛生指標SGS檢驗日本食用率第一的B群品牌,添加9種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增進肌膚、神經系統、黏膜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每日攝取可常保充沛活力,天天神采奕奕。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3】台塑生醫醫之方 緩釋B群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乳清蛋白●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塑化劑Intertek檢驗高單位維生素B,雙層設計,透過緩釋技術持續補充,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精神旺盛,並添加乳清蛋白增強體力,一天一錠,備足全日競爭力。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4】杏輝醫藥優倍多YouBest A+ 五味子B群● 複方成分:Lipucan ®茯苓萃取物、肝精、薑黃、五味子萃取物● 劑型:軟膠囊●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指標成分、農藥殘留、微生物、塑化劑及重金屬等指標完整B群添加五味子萃取物、肝精萃取物(來自豬)、薑黃萃取物、多國專利Lipucan®茯苓萃取物等,20種營養成分幫助營養補給,促進新陳代謝,精神滿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5】白蘭氏 鐵+維他命B群雞精錠● 複方成分:鐵●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塑化劑、黃麴毒素及重金屬等指標白蘭氏獨家雞精精華B群,一次補足鐵和B群,顆粒小好吞服,無異味,輕巧包裝方便攜帶,每天積極補充,提振精神,體力充沛,找回活力和正能量。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6】克補 B群+鋅加強錠● 複方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鋅●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橘黴素檢驗完整8種B群,B2增量2倍,添加葉黃素,搞定3C族,並添加鋅維持生殖機能,搭配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一錠3效,薄荷迷你錠,清新好吞。產品連結
-
2024-06-12 養生.家庭婚姻
婆家只為孕吐全家刁難媳!沒胃口被嗆「想餓死孫子」,媽寶老公不肯搬家:聽我爸媽的就好,該為小孩忍耐嗎?
每天孕吐十幾次根本快住廁所!人夫竟聽家人言怒指太太不做家務、久久出房間一次還臭臉「後悔結婚」氣到搥牆....懷孕的辛苦,只有自己點滴在心頭,孕吐、伴隨著各式身心不適,舉凡暈眩、水腫、賀爾蒙波動、身材走樣,等肚子大起來更是整晚翻來覆去難眠、頻尿......沒經歷過真的很難體會。因孕吐鬧到離婚始料未及一般孕吐在4個月後會逐漸緩解,但視每人體質不同,有的媽媽甚至一路吐到生;無論是每日不斷乾嘔,或者貨真價實的嘔吐,都非常的難受!(編按:對小編來說簡直是痛苦)但沒想到,這位準媽媽卻因為孕吐嚴重,鬧到要離婚。一位懷孕26週的網友在《Dcard》感情版發文,表示目前自己和公公婆婆、大伯大嫂(未生)住一起,老公則是工作關係假日才會在家。她表示現住的這棟透天沒有任何房貸,公公婆婆已退休,有退休金跟股息股利,家裡唯一會共同花銷到的只有晚餐那頓、水電瓦斯、民生用品。而她在懷孕第四週開始妊娠反應就超明顯,一天會吐個幾十次,老公那時候就主動開口要她別上班了,在家好好休息就好,她表示自己也確實沒辦法拖著這樣的身體上班,便辭掉工作在家好好養胎。老公不分青紅皂白責備重點來了,孕吐這個東西並不會因為辭掉工作就不吐了,基本上根本就是在廁所裡生活。但是呢,婆家人開始有聲音出來,加上婆婆在今年過年宣布,兩兄弟都成家了,那以後要開始拿孝親費。每個兄弟都要拿2萬5回來,說是補貼家裡開銷,若要說不該啃老原PO同意,可是開口要的金額覺得有點多了,但她也沒多嘴什麼,給老公自己處理。然而,在她懷孕第18週時的某天,老公突然很用力開房間的門進來並把門甩上,本以為是跟家人吵架了,結果不是,他來質問原PO來自他家人的控訴是否屬實。意思是,原PO沒在上班整天還躲在房間裡,不出來跟家裡人聊天相處,也不知道要出來幫忙做點家務煮個飯什麼的,就算家裡人煮好了也不出來吃飯,想餓死他們孫子,就算久久一次看到她,她也都擺個臭臉,好像欠她幾百萬一樣⋯⋯之類的話。對方後悔結婚怒搥牆原PO描述,因爲老公是假日才會回來,平常都是自己在家,他也都知道她會孕吐,一開始也是他叫原PO在家休息,怎麼現在反過來也認同他們家人說的?「我當然就跟他解釋為什麼我都會待在房間的原因,而且我到現在18週了還是會孕吐,到底想要我怎樣?」然而,老公說他很後悔結婚,他不知道結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每天聽他媽跟他吵吵吵(打電話抱怨我),跟原PO講電話都是在那邊嘔嘔嘔(他覺得很煩),賺的錢還不能全部是自己的(要給孝親費)。指責原PO又沒在上班幫忙負擔,小孩出來又都是錢,到底結婚是要幹嘛啦!說完他就捶了一下牆壁罵髒話!(編按:聽到這些真的會心涼欸)回娘家也不聞不問原PO聽到這些也很不滿,跟他反應當初說要結婚的是他、說要生小孩的是他、叫她不要工作的也是他,現在小孩都要生了才說後悔結婚生小孩:「有本事叫爸媽把我交給你,現在就要有本事就打電話給我爸媽說你要退婚把我還回去!」他當然不肯也不敢打,原PO氣到幫他撥電話給自己媽媽,撥通後直接把電話拿給他叫他自己講。他也真的有講,說他壓力很大很後悔結婚,他覺得他做不到。(編按:傻眼貓咪)後來原PO媽媽叫他把電話拿給原PO,問發生什麼事;大概說了一下,後來原PO媽媽說會跟爸爸講這件事,問她要不要先回家住,她說好。沒想到回家後整整兩個禮拜,他跟他們家裡人都沒半通電話過來,讓原PO很生氣、爸媽更生氣!「我跟我爸媽說,我想離婚了,我爸媽勸我再想想,別因為一時賭氣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叫我打電話問看看老公現在是什麼意思。」原PO說自己不可能打,今天她做錯什麼?結婚前他都沒想過結婚生小孩本來就是會花錢,他家要錢他覺得負擔大、他自己要去協調,不是拿這個來找理由指三道四,爸媽也無奈告訴原PO有想清楚就好。老公不願意放手後來原PO傳訊息告訴老公她決定離婚,請他負責小孩生出來前這段時間、跟生產時的費用和開銷,小孩滿月後請他帶走不跟他爭,讓自己保有探視權就好。他的回答是,原PO一點都不體諒他的難處,為什麼要在他壓力這麼大的時候還要丟這個難題給他,而且預產期有準確的話滿月就是他的生日,為什麼要送這個生日禮物給他?還說他不會簽字離婚,說原PO就算訴請離婚這個理由法院也不會同意,他寧願把原PO綁死也不可能放她自由......吐到懷疑人生還被公婆嫌有網友說原PO為何不在婆家人前做做樣子?她解釋剛結婚時有,除了午休跟晚上9點後,她幾乎是早上7點多就起床陪他媽媽去菜市場。但她就是會一直嘔吐,臨出門時或在樓下時,就是必須得衝廁所,出來後虛脫臉臭不是她願意,加上在一次嘔吐中親耳聽到公公婆婆說:「有那麼誇張嗎?不想做事就不想做事,要演給誰看?」原PO表示:「很抱歉我就是玻璃心,我只能儘量避免狀態差時出現,不想再被人說我在演嬌貴。」狀態好一點時她會下樓問婆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很常是叫她去洗碗跟拖餐廳的地,也是很常做到一半又忍不住跑廁所吐,吐完出來坐在椅子上休息。婆婆如果有進來看到她坐在那,就會傳訊息給原PO老公說:「叫她做個事就在那偷懶休息,還擺一副臭臉是要給誰看?」而這部分,她真的努力也盡力了。老公無力解決要她妥協此外,關於離婚她不是沒跟老公溝通過。原PO表示可以搬出去,如果她全職顧小孩,給他父母5千~一萬,若是有出去工作請他父母顧小孩到原PO下班接回,就給他們3萬。但原PO老公不同意,覺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出去?而且他是長年被派駐外縣市,讓老婆小孩自己搬出去能看嗎?搬去他派駐的城市住,小孩誰顧?找保母托嬰他也不放心。在原PO試著提出解決方案時,老公全部否決,依舊要她忍耐,聽他爸媽的就好,做好他們就不會再講話。「這一切都是告訴我他在逃避所有問題,他沒能力解決,只能犧牲我的感受。」原PO覺得結婚不代表她需要生活在一個唯唯諾諾、看別人臉色的家,如果有能力獨立的狀況下為什麼要她買單?只因為她嫁進來了,身份是媳婦?「不好意思我的名字叫XXX,不是冠夫姓也沒簽賣身契,我也是別人的女兒。」到底該不該離婚?沒有人會想要讓婚姻、生小孩是一個兒戲,想結就結,想生就生,想離就離。面對腹背受敵、老公不挺、身體狀態不好、懷孕無業、小孩未來的照顧⋯⋯都讓人無力無助。若要回婆家繼續生活,是可以生活啊,繼續那樣模式而已,但為何她要承受?「結婚前沒考慮清楚?有人知道婚後妳會因為懷孕的妊祳反應搞到全家吵成這樣?」世界上沒有早知道,也沒有後悔的解藥,她已經盡可能的去做、去跟老公溝通,小孩生下來要面臨這個局面她都不會難過嗎?還是應該遵循老一輩說法為了小孩要忍耐?網友氣憤:遇到媽寶男了,快逃!網友除了有上述問題,原PO逐一解釋外,其餘一致都是看不下去,就連小編看完都氣到飆髒話。「最該後悔的是妳,跟一個沒能力只會發脾氣的巨嬰結婚」、「這種戲碼看多了,之後他家一定會有其他話出來,造成第二次你想離婚,早離早好」、「問題這麼嚴重還在擔心他的生日,是要笑死人喔?」「這就是結婚前沒瞭解對方的關係,現在又帶威脅所以我贊成妳離婚,不體諒妳就算了還威脅」、「公婆問題丟一邊,懷孕老公應該體恤妳,怎麼會對妳大小聲?遇到問題是夫妻要一起解決。」「他當然覺得自己爸媽好相處!」、「你老公的壓力自於他的原生家庭,跟妳沒關係,妳最大的失誤就是不該跟公婆住,第二失誤,就是識人不清,嫁給抗壓性低的老公」、「他到最後還是只想到自己。」大家覺得呢?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6-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住院整合照護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住院病人全責護理」。陳榮基教授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文筆,追思他的夫人,領導護理工作半世紀的周照芳女士。她多年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整合人力,實現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陳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文章,可以促成夫人的未竟之志得到醫界與社會更深入的了解,「醫院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想看本文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介紹政府過去試辦這種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可以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的各種經驗。過去主導醫院評鑑的醫策會前董事長林啟禎教授在追念周照芳女士對醫策會的貢獻之餘,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臺灣95年始試辦全責照護計畫;106年推動住院友善「一對多」共同照顧模式;109年推動「多對多共照」即照顧共聘,並導入智慧平臺。111年起透過健保給付支付制度改革試辦住院整合(Skill-Mixed)計畫,而原「全責護理」或「全責照護」的用詞,因沒有共識故未被使用,但為能符合該照護模式,同步以括號英文Skill-Mixed為標的用詞。住院整合照護(Skill-Mixed)是指醫院以病房爲單位原則,採用照護人力組合模式(Skill-Mixed)由護理人員與照護輔佐人員(以下簡稱護佐)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其可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醫院可依病床運用或病人需求提供不同形式之住院照護人力安排,並將護佐人力納入病房團隊,以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方式,滿足住院病人照護需求。此制度可提供家屬選擇權,例如家屬自行照顧、已聘請外籍看護之連續性照顧、可獨立自我照顧者(ADL滿分者)或病人特殊狀況需要1對1照顧服務等,亦可以選擇不參加。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疾病嚴重程度之照護需求,安排適當人力組合,照護人力由病房統合運用,人力來源不限於醫院自聘或採委外或特約方式,惟醫院應訂定相關管理規則。護佐人員工作內容是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協助病人住院期間的身體清潔與舒適照護、排泄、膳食、活動安全、維持病房環境等。計畫用詞名稱雖不同,惟政策實質的規劃設計與護理界前輩周照芳老師畢生的倡議理念一致。歷程與周老師及其團隊多次諮詢研議,有感周老師的「全責照護(護理)倡議」,衛福部以國家級專業獎章向周老師的奉獻致意。隨著人口、社會、疾病型態等改變,現行家屬或其聘用個人看護在醫院情境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訓練不足、品質不定、工時過長等;醫院出入繁雜及醫院安全等缺口問題,例如COVID-19期間,陪病者院內感染占整體32%以上,另外調查指出:一、在所有家庭照顧者中,65歲以上人口數約占16%,呈現老老照顧的問題;二、75%的上班族曾因家人住院而請假照顧,家庭照顧者中62.6%有工作,每年約13萬人「因照顧而離職」;三、94%家庭照顧者表示「不知如何照顧」,若自聘看護,每天需花費2,200-2,600元,經濟負擔沉重;四、87%民眾表示願意選擇這個照顧制度,71%同意共同分攤照顧費用。為精進全民健保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衛福部以「提升效率、維持公平、改善效益」三大全民健保核心價值為基礎,經過約二至三年協商共識,111年醫院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核定「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專款項目,住院整合照護的新生態:照護人力組合模式 (Skill-Mixed Model)終於啟程,很不容易的向前一步,為重要的里程碑,值得喝采!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由健保支付「住院整合照護管理費」每人日750點,醫院依其成本得向民眾收取「住院整合照護輔佐服務費」每人日0-1,050元;111年透過徵求計畫擇優辦理,40家醫院獲選(約60%通過率)試辦,112年起擴大至84家辦理,民眾每日住院照顧費用可降低原負擔的6成,約有7.5萬住院人次受惠,過程以相關品質指標定期監測,關於病人、家屬、護理人員、護佐及醫院管理者等人員滿意度普遍性高,都在8成以上。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倡議至少歷經十年以上,回顧過程的起起落落,包括納入評鑑與否、全責護理用詞、照顧人力競合、永續財務來源等的辯證、對話與研議的挑戰路上,111年起峰迴路轉,於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及前部長薛瑞元的承諾下有了財源及行動,透過近幾年的試辦機制設計、健保會的支持、醫院及社會等共同協力,臺灣因地制宜因院創新的住院整合照護最佳模式已百花齊放中,我們也同步納入行政院前院長陳建仁在院會核定的「2030護理人力中長程整備12項策略計劃」。另住院全責照護也已納入在賴總統的「健康臺灣論壇」議題,也會是邱部長領導的衛福團隊的努力重點之一。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集結大家的共識與協力,一起共創未來高齡社會下負擔得起及有品質的住院照護新生態,讓我們可以持續有尊嚴與品質的生活。延伸閱讀2024/6/10 懷念照芳,再推全責護理、全責照護、全責醫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12項食物及容器不能放進微波爐!微波加熱前注意這些事
很多人家裡都有微波爐,晚上回去肚子餓,冰箱的飯菜食物拿出來放進微波爐,很快就可以熱騰騰上桌馬上吃,很方便。但你知道嗎,不是任何食物都能微波加熱,如果放了不該放的東西進去,小則食物毀了,大則把微波爐炸壞!《元氣網》以下整理不能放進微波爐的十樣食物,記得避免。不能放進微波爐的食物1.帶殼的食物《台電電力粉絲團》首先提醒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帶殼/膜/皮的食物不能微波。由於微波爐的原理是透過微波的電波,讓食物中水分子震動摩擦生熱,加熱後食物內的水變水蒸氣,內部壓力及體積逐漸增加,殼膜的存在,會讓水蒸氣無法散出,可能會使食材承受不住爆裂開來,所以,像是螃蟹.蝦子.雞蛋.栗子…等都不能微波。不能微波帶殼蛋及一整顆完整的全熟蛋2.帶膜的食物例如香腸。3.帶皮的食物帶皮的水果,如番茄、葡萄、整顆的蘋果…等也不行。4.水/液體網路上許多人說水不能放進微波爐加熱?嚴格說來,是要避免將水微波加熱過久,也不要裝太滿,因水微波後在杯碗中看似平靜,但取出時可能會突然沸騰,稱為「突沸」或「超熱」現象,容易使人燙傷。建議加熱前可先稍微攪拌,或者在杯中放入木製攪拌棒等。《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曾教過一些方法用微波爐煮水,可自行斟酌參考:》千萬別用微波爐加熱水?如何安全地用微波爐煮水?5.未打開的罐頭食物罐頭食物本身是可以微波,但如將整個未打開的罐頭直接放進去微波,因罐頭內的空氣和壓力可能導致罐頭爆炸,因此需先將罐頭倒入容器中再微波。6.密封包裝食物未拆封的密封食物、包裝完整的塑膠包材微波食品等,微波前應先剪開包裝袋,不可直接完整微波。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軟袋更要注意不可微波,否則會產生火花及危險。不可放進微波爐的物品及容器雖然現在許多盒裝或袋裝的微波產品都可直接微波,並非所有材質都適合微波,有些食品就會要求拆除包裝後再加熱。而就算是可以直接微波的,微波前仍要仔細注意包裝上標示的加熱溫度與時間,如加熱過久仍可能出問題。以下整理不適合放進微波爐的物品及容器,微波食物前記得移除。1.金屬罐頭或金屬容器如鐵便當盒,或是金屬容器、餐具等。微波容器可以是玻璃、陶瓷或可耐熱塑膠,但不能使用帶有金屬的容器,否則在微波時會產生火花;其次是微波時建議加蓋,因微波加熱時食物容易噴濺在爐壁,累積髒污形成衛生問題,加蓋使用的蓋子也必須是可微波的材質。2.保鮮膜會溶出塑化劑,微波前務必將保鮮膜拿掉。3.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軟袋微波會產生火花及危險。加熱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可微波」字樣。4.紙餐盒、紙碗需看材質,若採用食用蠟高溫加熱容易溶解。編號2、4和7號的塑膠淋膜也不適合進行微波加熱。5.乾布、報紙、或其他紙類製品有些人可能在食物上蓋上一層紙或布,但這些東西可能引起著火。6.內含鋁箔金屬的積層包裝袋可能會產生火花及危險,加熱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可微波」字樣。【參考資料】.《台電電力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 .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1 失智.大腦健康
促血液循環助防失智症 5穴位保養術改善不利大腦健康危險因子
經常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小心是「大腦老化」。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老化徵兆,包括輕微健忘、容易分心、動作變慢等,但如果持續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不正常的腦部退化,恐造成失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不良習慣會加速大腦衰退,腦部退化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用眼過度、長期壓力、血壓不穩、無法安睡、腦部發炎等。想護腦健腦,林舜穀表示,應避免讓大腦長期處於不利健康的環境,可先從5項關鍵因素著手,針對危險因子找到相對應的穴位刺激按摩,增加血液循環,有助於預防失智症。1.用眼過度長期用眼過度,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林舜穀提到,視覺疲勞和眼睛疲勞會干擾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效率,進而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視覺疲勞常伴隨頭痛、眼部疼痛,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此外,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特別是夜間)會降低睡眠質量,因為藍光干擾人體生物時鐘,易損害記憶力、注意力和決策能力。按摩穴位:腦戶穴位於頭枕部正中線後,約髮際上2.5寸處。刺激腦戶穴可緩解用眼疲勞、減輕視覺壓力,改善整體的精神狀態。2.長期壓力長期壓力對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林舜穀強調,持續的壓力會讓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升高,這種壓力激素在高濃度下會損害海馬體,導致記憶力減退及學習能力下降,降低專注力和工作效率,引發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長期壓力也會影響前額葉皮層功能,造成計畫、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按摩穴位:腦空穴位於後頭部枕骨外側隆凸處旁開2.25寸處,具清熱止痛作用。刺激腦空穴可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皮質醇分泌,進而減輕壓力對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損害。3.血壓不穩血壓劇烈波動會對大腦血管造成傷害,增加腦血管病變風險,例如中風和小血管病變,進一步影響大腦的血流供應,導致腦細胞缺氧。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硬化、降低血管彈性,影響大腦各區域的正常血流;低血壓則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血壓不穩還會對心臟和腎臟造成負擔。按摩穴位:通天穴位於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有穩定血壓的作用。刺激通天穴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壓,穩定的血壓有助於保持大腦供血充足,也提高情緒穩定性。4.無法安睡持續睡眠不足會讓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和修復,直接影響到記憶力、學習能力。長期失眠還會引發焦慮、抑鬱及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慢性病風險,損害整體健康狀況。按摩穴位:神門穴位於手腕處,腕掌橫紋上、小指一側的按壓凹陷處。神門穴可以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焦慮和壓力,從而改善失眠問題。有了足夠睡眠,可讓大腦進行修復和記憶鞏固,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和認知功能。5.腦部發炎當大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時,免疫系統會不斷釋放炎性細胞因子,損傷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導致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炎症不僅會損害海馬體,慢性炎症會影響前額葉皮層功能、促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包括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病,這些疾病會加劇認知功能的下降。按摩穴位:腦清穴位在解溪穴上二橫指,脛骨外緣。按摩腦清穴有助於改善腦部慢性發炎症狀,並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死亡,從而保護大腦結構和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1 醫療.心臟血管
瘦子也會有高血壓!高血壓分2種,「8個問題」評估你是不是高風險族群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在中老年人很普遍、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目前台灣約有300多萬人患有高血壓,但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而且大部分高血壓患者也沒有將血壓值 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然而,高血壓及與其相關的併發疾病,如腦中風、 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及腎衰竭等,都是造成死亡或殘疾的重要原因。要預防高血壓,除了要對高血壓有充足認識,也要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先了解到自己是不是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的《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列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以及危險因子評估自我表,讓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10個問題知道自己是不是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進而在生活上做調整,預防高血壓帶來的嚴重併發症。血壓是血液流動衝擊血管壁引起的壓力,它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血壓只是一種使血液能夠灌流到組織中的力量。因為組織每一分鐘所需的血液量都在改變,所以 它需要的血壓也就不同。血壓可分收縮壓和舒張壓。血壓分兩種一、收縮壓:心臟收縮時,血液作用在動脈壁的力量。二、舒張壓:心臟鬆弛時,血液作用在動脈壁的力量。高血壓的標準 收縮壓持續高於140mmHg 舒張壓持續高於90mmHg收縮壓高可能表示,主動脈和其他大血管內可能發生動脈硬化改變、老化,或是失去彈性,也可能受到情緒壓力的影響。舒張壓高可能是因為,小動脈的口徑減少以及粘稠度增加,使血管阻力增加,導致小動脈內的壓力增加。高血壓的分類高血壓分成「原發性高血壓」和「續發性高血壓」兩種。一、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的95-99%,血壓升高的原因不明,可能是遺傳或生活型態因素導致,這類患者有許多共同特徵,例如家族性的高血壓,或是高鹽分的飲食。原發性高血壓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服藥來控制,患者必須長期服藥。二、續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的1-5%,通常是因為生理變化或疾病引發的高血壓,例如主動脈狹窄、懷孕、內分泌異常或腎臟疾病等。續發性高血壓經過治療病因後,可以治癒或緩解症狀。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不良的生活型態也容易使血壓升高,常見的危險因子有: 體重過重 鈉鹽量攝食過多 運動量不足 過度飲酒 吸菸習慣 心理壓力另外,95%的高血壓患者找不出明顯病因,與家族病史、遺傳體質有關,雖然肥胖的人比較容易有高血壓,但不代表瘦子就不會有高血壓,只是罹患機率比較低。高血壓危險度的自我評估表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但可以透過評估自己的生活狀況,來了解自己是否為高血壓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危險因子評估表」如下:1、你的家族中有55歲以下男性、或65歲以下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嗎?2、你有抽菸的習慣嗎?3、你的膽固醇是否過高(超過200mg/dl)呢?4、你有飲酒的習慣嗎?5、你經常食用高鹽高鈉的食品嗎?6、你的體重是否過重(BMI值超過27)呢?7、你是屬於久坐型生活型態嗎?8、你每週運動次數少於三次嗎?以上8個問題,如果回答「是」項目越多,就越容易得到高血壓。如何正確量血壓?要判斷自己是否有高血壓,除了回頭檢視生活習慣外,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就是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但量血壓也是有眉角的,做好正確的準備動作,才能量出準確的血壓。一、量血壓的最佳時間林口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家棟在〈長庚醫訊〉指出,一般建議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前測量,因為這兩個時段血壓較低,視同基礎血壓。此外,每天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二、量血壓前的準備動作測量前要先將手臂上的衣物脫下,休息5分鐘。 血壓計、手臂與心臟齊高,手掌向上。第一次測量需左、右手皆測,以較高值為準。 在沐浴、飲酒、飯後半小時內不要測量。三、多久測血壓一次?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至少量一次血壓,以下7種人則建議每月至每週測量血壓: 有高血壓家族史 40歲以上且肥胖或工作壓力較大 女性更年期過後 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風患者 慢性腎臟病患者 已經接受降壓藥治療的患者參考資料:聖保祿醫院:認識高血壓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認識高血壓長庚醫訊:血壓高不是病?高起來要人命!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台東基督教醫院:隱形殺手連環扣──高血壓的防治延伸閱讀: 為什麼男人無法抗拒會撒嬌的女人?諮商心理師告訴你什麼是「狐狸精心理學」
-
2024-06-10 醫療.皮膚
成年後皮膚長出硬硬突起物伴隨分泌物?小心是粉瘤,醫師建議「2狀況」才要手術治療
背部長了一顆硬硬的凸起物,不僅紅腫,還可以擠出膏狀分泌物,不斷反覆發作,患部偶爾疼痛難耐,小心「粉瘤」上身。皮膚科醫師黃千耀提醒,粉瘤不可亂擠,避免增加感染風險,一旦粉瘤大小超過2公分或發炎,建議應手術根除病灶。粉瘤是什麼?好發部位在哪裡?一位長輩因睡眠困擾,心情鬱悶不佳,家人發現他的背上長了一顆粉瘤,讓他疼痛到難以入眠,就醫確診後,動刀切除粉瘤。黃千耀表示,粉瘤與體質有很大關係,成年之後每個人都有可能誘發,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最常見發生於臉部、耳垂、耳後、背上或陰部等部位。粉瘤的醫學正式名稱為「表皮囊腫」,屬於良性腫瘤,大小、外觀跟青春痘差不多,好發於30、40歲的人,男性的比例較高,大部分都是因為毛囊堵塞刺激生長引起。粉瘤如果超過2公分或引起發炎,建議手術治療黃千耀指出,粉瘤幾乎無疼痛感,可能過了好幾年也沒什麼變化,不過當肌膚因衣物緊身過度摩擦,或是當抵抗力變差時,就容易發生紅腫發炎症狀。如果沒有感到不適、影響生活,可以和平共存,但若是反覆發炎、持續變大,建議切除預防感染。有些人會自行將分泌物擠出,不僅清理不乾淨,還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黃千耀說,若是粉瘤的「囊袋」沒有被清除,可能會逐漸腫成一大包,一旦某日突然爆開,流出膿血,就有感染風險,建議粉瘤大小超過2公分或是發炎,可採用微創手術根除病灶,傷口較小,不會留下明顯疤痕。粉瘤別擔心不易癌化,卻也不會自行消失粉瘤容易與青春痘、粉刺、脂肪瘤、皮脂腺囊腫搞混,黃千耀表示,患者就診時,除了肉眼觀察外,會進一步對囊腫患處進行病理切片化驗。有些人擔憂粉瘤會不會癌化?他說,癌化的機率非常低,不需要擔心,除非有異常變硬、變色、潰爛、滲液等問題,再進一步檢查是否為其他皮膚疾病或皮膚癌。粉瘤不會自行消失,黃千耀說,如果長在臉部影響外觀,或痛到影響日常生活,可掛皮膚科、整形外科門診諮詢治療方式。如果不想開刀,可先藥物控制,並由專業醫護人員將膿清創出來,避免重度發炎。亂擠粉瘤易增加感染風險1.手部或器具不乾淨,引入更多細菌。2.無法拿捏擠壓力道,可能會造成血管受損,或是造成內部發炎。3.肌膚受傷或增加痘疤的生成。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懷念照芳,再推全責護理、全責照護、全責醫護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住院病人全責護理」。陳榮基教授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文筆,追思他的夫人,領導護理工作半世紀的周照芳女士。她多年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整合人力,實現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陳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文章,可以促成夫人的未竟之志得到醫界與社會更深入的了解,「醫院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介紹政府過去試辦這種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可以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的各種經驗。過去主導醫院評鑑的醫策會前董事長林啟禎教授在追念周照芳女士對醫策會的貢獻之餘,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日本人將現代的西方醫學引進台灣,為了降低醫療費用,病人住院就要求家屬陪同照顧,家屬常需要放下工作,陪伴病患,或者花錢聘請看護來照顧病人,現在每天費用2400元上下,很多病人及家屬已經無力負擔了。因為護理照顧是件專業的事情,你住到醫院去,醫院要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或稱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或稱全責醫護),這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日本已於二十多年前全國實施全面全責護理,台灣有待努力效法趕上。從事護理工作50多年的周照芳,曾任台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十年、主任八年。在任職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時,就在1991年短期試辦過一個病房的全責護理,深受媒體的讚嘆。1997年出任恩主公醫院創院副院長,全院實施全責護理,備受三峽、鶯歌、土城、樹林居民的讚賞與感激。希望透過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聘僱訓練好的護理佐理員,簡稱「護佐」(Nurse’s aid, Nursing assistant, NA),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護佐在護理師的督導下,照顧住院病人的生活起居及簡單的護理照護,減輕護理師的負擔!在周大觀基金會的協助下,周照芳全台走透透,到很多醫院或機構,宣講推動全責護理(見首圖)。並且不斷發表文章推動全責護理。衛生福利部照護司也推動試辦計畫,並獲得34家醫院的響應,每家招聘護佐,開放20床左右的全責護理病房,每天收費800元左右(一般家屬負擔得起),獲得很多病人的支持與感謝,不少病人排隊等候全責護理的病床,因為當時還不是全院實施全責護理。在周大觀基金會的協助下,於2018年6月1日向行政院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推動全責護理大家一起來」,在Yahoo網路的宣導下,獲得熱烈回響,在 7月1日凌晨一個月內獲得超過5000票的附議而成案 (行政院公共政策平台要求在兩個月內要超過五千票)。感謝照護司在7月12日迅速回應,邀請周大觀基金會、僧伽醫護基金會及蓮花基金會推出代表到衛福部開會討論如何繼續推動。由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主持,會議摘要敘明:業務單位訴求釐清:一、名詞:「全責護理照護(Total Nursing Care)」,改以「全責照護」推動;二、訴求:希望醫院聘僱護理輔助人力,有護理佐理員(護佐)正式職稱,並在護理人員法修訂納入,由護理人員管理;三、人力組合:全責照護組合由護理人員搭配輔助人力(護理佐理員);四、以健保補助(每日800元)為推動之目標,輔以醫院評鑑,以使醫院全面推動。納入醫院評鑑的規範,效果遠比衛福部的指示有效!希望衛福部能善用網路平台附議民意的力量,要求各級醫院踴躍開辦全責護理病床,並逐漸擴大。聽說醫事司與照護司合作,已經要求醫策會將全責護理的推動加入醫院評鑑(只可惜到現在還未正式實施醫院評鑑),也希望立法院支持修法,以制度面推動全責護理,讓弱勢病人都可獲得妥善照顧,雖然久病,還是會有孝子!以充足的護佐人力的協助,解救血汗護理師!也解救病人家屬。使社會更公正更和諧。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09 癌症.抗癌新知
我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為什麼還會得癌症?研究曝與3件事有關
42歲的英國凱特王妃公開自己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過去,癌症的發生率與年齡增長相關,近年來年輕人罹癌卻大幅增加,儘管早發性癌症(定義為18-49歲)僅占總病例一小部分,但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全球顯著增加。專家正在找出原因,初步認為與飲食生活習慣、環境改變、還有仍不明確的風險因子,如抗生素使用造成腸道菌變化等相關。近20年來,早發性癌症患者增加79%。去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旗下腫瘤學刊物《BMJ Oncology》的一項大規模分析,1990年至2019年間,早發性癌症增加了79%,同期死於早發性癌症的人數則增加28%,比率最高的是北美、大洋洲(包括澳洲、紐西蘭和夏威夷)和西歐。早發性癌症患者的預後往往較差,五年存活率偏低,可能歸因於早發腫瘤的分子差異,使癌細胞更可能快速轉移。「研究指出,早發癌症特別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大腸癌)、胰臟癌、甲狀腺癌和生殖器官癌症,發病率在近幾年持續上升。」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早發性癌症研究計畫主任Veda Giri博士說,年輕癌友面臨長期的身體影響,加上還有生育、照顧孩子的責任,治療期間會很艱難。在英國,常見的早發性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和結直腸癌等。生活習慣因子紅肉多、纖維少、鈉攝取過量,還有菸酒與肥胖。為什麼早發性癌症呈上升趨勢?一項頗具公信力的研究,來自2019年英國愛丁堡大學,他們與國際流行病學家一起研究了204個地區、29種早發性癌症的發生率。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紅肉多和鈉含量高,水果和纖維含量低的飲食,以及飲酒和吸菸,是最主要風險因子。另外,肥胖也確定是罹癌主要風險之一,因肥胖與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相關,會導致DNA損傷,進而導致癌症。環境變化因子1. 室外空氣汙染,是早發肺癌重要因子。但光是這些原因,不足以解釋罹癌年齡下降。著名腫瘤學家、白金漢大學醫學院創始院長Karol Sikora教授認為,「雖然生活方式與癌症息息相關,但有些生活習慣良好的年輕人也罹患癌症,在他們身上找不到上述危險因子。」關於這一點,《BMJ Oncology》2023年一項研究指出,室外空氣汙染是早發性氣管癌、支氣管癌和肺癌 (TBL)的重要危險因子。2. 人類飲食變化,改變腸道菌叢的平衡。Sikora教授指出,所謂「群體效應(cohort effect),意味1960年後出生的世代,比此年分之前出生的人,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可能肇因於某些共同行為與共同接觸的環境因素。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今年1月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項最新研究,從1,687名患者的結直腸腫瘤中取出特定的有害菌種,其微生物特徵與對照組的晚發型不同。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墨爾本大學結直腸腫瘤基因組學實驗室負責人Daniel Buchanan副教授說,「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的潛在原因之一,與我們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有關。」過去幾十年,人類的飲食、生活方式和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改變細菌類型,以及腸道中的好壞菌平衡。3. 抗生素過度使用,引起腸道微生物變化。該研究也將病例的增加與抗生素使用增加做了連結。2022年《英國癌症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英國7,500多個結直腸癌病例的數據,發現所有年齡層的患者,都與使用抗生素存在關聯,尤其是在早發患者身上。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抗生素引起的腸道微生物變化可能是永久性,且會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細胞癌變的能力。4. 晚生育的男女,孩子罹患兒科癌症的風險增加。社會變遷也可能是早發癌症的原因之一。越來越多女性延遲生育年齡,根據《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7年的報導,與20-24歲女性生育的孩子相比,年齡較大的女性所生育的孩子,罹患兒科癌症的風險高出13-36%;年紀較大才生育的男性,也同樣有上述風險。但此風險是否持續到孩子成年,仍是未知。遺傳是禍首嗎?基因缺陷引起的癌症,多維持固定比率。關於早發性癌症,「基因」是罪魁禍首嗎?事實上,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癌症,比其他因素引起的少很多,例如結直腸癌。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消化疾病教授Xavier Llor表示,只有約10%的早發性結直腸癌病例與基因相關。雖然與基因相關的癌症,例如與胃癌和卵巢癌相關的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確實是年輕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常見的原因,但這類型腸癌的數量,多年來維持固定比率,無法解釋早發性癌症突然大幅增加。「我們得出結論,早發性癌症增加的潛在因素,與環境和生活方式最相關。」Xavier Llor教授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8 性愛.性福教戰
常弄丟鑰匙竟與「太久不做愛」有關!外國研究曝還有10種恐怖後果
適當的性生活有助提升伴侶間的情感,許多交往/結婚已久的伴侶,都期待能有美滿的性生活。但有些伴侶相處久了會對彼此「性」趣缺缺,或是單身者沒有性行為。太久沒做愛,進入聖人模式好嗎?一起來看看國外研究WebMD盤點11個停止性行為時身體可能會發生的影響。太久沒做愛對身體的11個影響1.心臟可能無法正常運作研究表明,每月1次或更少性行為的人,比每週2次左右性行為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愛讓你得到了更多的鍛煉,並且不太可能感到焦慮或抑鬱。但也可能是,如果你有更多的性生活,你的身心就會更健康。2.可能會更頻繁地丟失鑰匙與其說丟失了鑰匙,不如說忘記了鑰匙放在哪裡。這是因為規律的性生活似乎與改善記憶力有關,尤其是年齡在50歲到89歲之間的人。3.免疫系統可能會變弱與那些較少進行性行為的人相比,每週進行性行為似乎可以增強免疫系統。部分原因可能是它提高了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縮寫:IgA)的抗菌物質的水平;但這次數並不是越多越好,每週性行為超過2次的人的IgA水平低於沒有性行為的人。4.前列腺可能不太健康原因尚不清楚,但至少在一項研究中,每月射精次數少於7次的男性,比每月射精至少21次的男性,更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但無特定性伴侶或多個伴侶也會增加罹患這種疾病的機會,所以當你發生性行為時要小心。5.睡眠品質不好睡得更少如果沒有性生活,就會錯過促進安寧睡眠的激素,例如催乳素和催產素。女性體內雌激素的增加更有幫助。反之亦然:如果你決定再次開始做愛,睡個好覺就能讓你保持活力。6.減少身體的鍛煉性愛通常每分鐘燃燒約5卡路里,這大約相當於快走的有氧運動,大約與在花園裡挖掘或走下樓梯運動量相同。這可能看起來不多,但從長遠來看它會開始增加身體鍛鍊;由於性愛可以改善您的心理健康,因此您可能更有可能進行其他類型的鍛煉,例如參加社區踢球隊、徒步旅行或做家務。7.未來可能會出現性問題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使用它或失去它」可能適用於此。對於更年期女性來說,如果沒有定期性交,陰道組織會變薄、萎縮和乾燥,這會讓性生活變得痛苦並削弱你的性慾。一些研究表明,每週性行為少於1次的男性,患勃起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是每週性行為的男性的2倍。8.伴侶間關係發生變化性愛會讓你的大腦沐浴在「美好的回憶」中,這種反應會持續大約兩天,並有助於長期將你與伴侶聯繫在一起。沒有它,你可能會失去一些對你們關係的滿足感。想維持健康幸福的性關係,每周至少進行1次的夫妻似乎是最幸福的,可以幫助您和伴侶之間建立信任和理解。9.身體疼痛無處不在性可以是讓你忘記任何疼痛的好方法,但它的作用不止於此。高潮會讓你的身體釋放內啡肽和其他激素,有助於緩解頭部、背部和腿部疼痛,它們也可能有助於緩解關節炎疼痛和經痛。 10.讓你感到更加焦慮也許當你感到壓力時,性是你最不想做的事,但性愛可能有助於降低你的焦慮,因為性行為似乎會減少身體因壓力而釋放的荷爾蒙量。積極的性生活可以讓你更快樂、更健康,這也可能有助於緩解焦慮。11.血壓可能會升高性愛似乎有助於降低血壓。當你考慮它的作用時,這是有道理的:它增加了一些有氧運動和肌肉鍛煉,它可以緩解焦慮,讓你感覺更好,這兩者都可以幫助您將血壓維持穩定。延伸閱讀:.如何更持久?許藍方授「1分鐘速解法」延長做愛時間,1類人不建議嘗試.如何挑逗伴侶?專家傳授「陰道敏感帶愛撫密技」, 圖解實用手指技巧.一周性愛幾次才正常?專家曝「做愛黃金公式」測你是否達標,5因素影響頻率
-
2024-06-07 焦點.生死議題
一輩子心懷怨恨會阻礙你自己!腫瘤科醫師:多數人臨終前最常說這4句話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同,但根據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s)作家兼腫瘤學家慕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多數人臨終前都會說出相似的四句話。慕克吉日前在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畢業典禮演講中說,這四句話都為活出一個充實且成功的一生,提供了重要的教訓;他說:「我所遇到的每個臨終者,都有四個要求。」這四句話分別是:-我想告訴你,我愛你-我想告訴你,我原諒你-你願意告訴我,你愛我嗎?-你願意原諒我嗎?這位在2011年獲得普立茲非小說獎「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以及我們與它搏鬥的故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的作者慕克吉表示,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的人,常常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以上個四句子,這顯示他們等到為時已晚了,才對其他人表達出感激,或糾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錯誤。慕克吉解釋,這些人一輩子心懷怨恨,生活在許多未解的罪惡感中,或多年來都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神經行為科學家彭伯西(J. Kim Penberthy)在一篇2022年部落客文章中說到,因此而來的悔恨、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的不佳,甚至是荷爾蒙和免疫失調,都會阻礙你的個人和職業發展。慕克吉說,「我們一生需要愛與寬恕,定會經歷死亡與轉變,遲遲不表達該說出口的話,只是拖延無法避免的事。」他並表示年輕人應該「認真看待這一點。你們生活在一個愛和寬恕變得毫無意義且是陳腔濫調的世界裡…人們已學會去嘲笑這些話語了。」要承認自己曾經冤枉或傷害了某人的事實,並不容易。但你可以試著根據哈佛大學定量社會科學社會人格心理學家考登(Richard Cowden)所建議的以下四個步驟:-為自身行為負責-允許自己表現出像是悔恨和內疚等負面情緒-真誠地道歉並盡力彌補-吸取經驗並繼續前進(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