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 性愛.性福教戰
搜尋
壓力
共找到
6057
筆 文章
-
-
2024-05-31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王明媛:最懂您「藥」的安全,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
藥師小檔案姓名:王明媛年齡:45歲執業地點:予志藥局(台北市松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藥師最懂您「藥」的安全 藥師送藥到宅 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我對藥師工作充滿熱誠,就像一隻活力十足的兔子。」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兼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個性開朗,充滿活力,疫情期間,不論發放口罩、酒精或送藥到宅,無役不與,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疫情後期,送藥到宅已可自由參加,她仍全程參與,堅守到最後一刻,「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付出和努力,我不後悔。」王明媛高中時喜歡化學,但沒有打算走純科學,考量醫藥分業實施,甄試進入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就學期間曾到醫院實習,經歷住院藥局、門診藥局及癌症藥局,因從小喜歡與人接觸、互動溝通,特別喜歡在門診藥局被病人諮詢,關心病人,讓病人心滿意足地離開。因此,她走入人群,到社區藥局執業。2020年國內爆發新冠疫情,王明媛記得,當時是農曆年前,隨著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推動「口罩實名制」政策,社區藥師為發放口罩,每天沒日沒夜。那時與同樣是藥師的先生,在藥局關門後繼續分工包裝口罩,每天要多花3、4個小時處理口罩進貨、檢查、分包,忙到深夜12點。隔天一早,還不到藥局開門時間,門外已人聲鼎沸,大排長龍,等著領口罩。「看著這麼多人排隊,壓力真的不小。」王明媛身處第一線,發放口罩時穿隔離衣、戴面罩,仍擔心自己被感染,提心吊膽。同時還得承擔民眾對政府防疫不滿的負面情緒等。還記得北市南港某家藥局,藥師只因給錯健保卡,竟被逼著「下跪道歉」,讓人不忍。王明媛表示,每天發口罩前,一定清點數量,如發現瑕疵、損壞,就會告知排隊民眾,再清點人數,降低民眾無法領到口罩的怨氣。每天至少要發口罩給200人,兩周後,健保卡讀卡機就插壞兩台。但王明媛的細心貼心,贏得許多民眾稱讚,疫情時期做到「零客訴」,民眾也認為到王明媛的藥局領口罩,「很有品質」、「很安心」。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 天天開會挑燈夜戰疫情期間,王明媛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需與許多單位開會,協調基層藥局服務、注意事項及調配人力;2022年5、6月時,社區爆發嚴重疫情時,連續開了一個多月線上會議,幾乎每天視訊會議結束後已是凌晨一、二點,但她不感疲累, 「天天挑燈夜戰,真的很精彩。」為患者送藥到宅,辛苦卻很有意義。王明媛曾幫一名獨居長者送抗病毒藥物,這位長者在疫情期間幾乎無人照顧,而她除了送藥,還幫忙買晚餐、生活必需品,聽到長者一聲「謝謝」,她覺得窩心並值得了。王明媛送藥到宅最高紀錄為一天18個人,時間近5個小時,有時半夜與凌晨,人還在外面送藥,她說,「這是責任感,更是使命感。」面對挑戰,遇強則強,扛下所有應負責任,與有榮焉,「如果疫情再來,還是會義無反顧再次投入防疫的行列。」新冠肺炎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許多人足不出戶,透過網路對外通訊,王明媛在疫情時曾遇到,一天深夜十一點,一位民眾在臉書粉專留下訊息,原來他家中八十多歲長輩確診,居家隔離中,但長輩突然呼吸急促,想尋求醫療專業意見。依民眾口述症狀判斷,王明媛研判為染疫後的嚴重缺氧,要求民眾立即將長輩送醫,所幸及時搶救,該名長輩於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情好轉,最後順利出院。長輩出院後,還特地至藥局,當面謝謝她,讓她印象深刻。後疫情時代,藥局在疫情期間販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產品,或維他命等保健食品等紅利已經退去,人潮、錢潮不再,藥師回歸生活面的基本功,必須深化、強化讓民眾有感的藥事服務,王明媛表示,將持續在藥師崗位打拼,把關民眾的用藥安全及藥品衛教。王明媛感慨,若疫情再來一次,請政府重視社區藥局人力支援問題,因為許多藥局僅有一名藥師,疫情嚴峻時,幾乎分身乏術,忙不過來,這時醫院藥師應可支援社區藥局,共同為民眾健康,一起努力。
-
2024-05-30 失智.Podcast
【Podcast】EP8.該怎麼好好說再見?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
「媽媽不要害怕,我在這裡陪您,您的身後事我會處理好,您放下,不要再有病痛了。」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主持人陳韻如邀請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擔任來賓,談照顧者如何面對生命的失去與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節目一開始,她首先分享「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的真實故事,媳婦照顧婆婆十四年,從失智症發病到過世,一手包辦所有照顧事項,婆婆遺忘自己的兒女卻認得媳婦,彌留時,媳婦輕撫婆婆頭髮並在耳邊溫柔安慰,直到婆婆離世。陳韻如談到,照顧者在整個照顧歷程中,一直以失智者為生活重心,面對生命的逝去,他們會很難放下牽掛,上述真實案例中的媳婦,在婆婆離世後,至今還在身心科就診,讓人十分心疼,不禁要問:「照顧者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跟被照顧者好好說再見?」服務幫助過許多家庭完成身後事的彭大維,在解答前談到近期討論度很高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林依晨飾演的簡慶芬就是一名典型的照顧者,先是照顧婆婆,然後照顧許瑋甯飾演的Rebecca。即使照顧婆婆是被迫扛下的責任,簡慶芬卻也在婆婆過世後,望著原本擺放病床的客廳,感到茫然失落。畢業照顧者「消化悲傷」三步驟「悲傷需要經過消化才能漸漸消失。」彭大維不但是禮儀師,同時也是照顧者,照顧罹患巴金森症的父親十多年直到臨終,他特別談到喪禮後的七七、百日、對年等傳統習俗,以及古人常提到的守孝三年,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其實是給生者稀釋悲傷的時間。但他強調,消化悲傷沒有一定的時程表,照顧者不用給自己壓力。這段時間可以做以下三件事,幫助自己恢復生活常軌:1.擔任照顧者的時間愈長,愈有可能忘記照顧自己,此時應該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吃、好好睡,做自己想做的事,體會最基本的生活。2.再來是列出願望清單,制定計畫一一完成。如果沒有特別的願望,可以列出遺憾清單,想想自己哪些事情沒有做會感到遺憾。3.照顧者可以建立跟離世家人的新連結。他以自身為例,父親過世後他經常在心中與父親對話,讓自己感覺到還是與父親保持著連結。善終來自於善生、安排身後事要即時如何安排失智家人的身後事,也是照顧者的一大課題。「善終是本人和家屬共同做到的,首先要尊重失智者本人意願。」彭大維建議,在失智者的病程尚未進入中重度時,可以提前了解他們的想法,再來,照顧者應紀錄失智者表達過的身後事安排,最後最重要的是,要讓家庭成員共同知道。自己擔任禮儀師,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彭大維提醒,不需要把人生終點掛在嘴邊,更重要的是專注當下。面對自己的身後事,他分享以下想法:1.善終根植於善生,用心體會生活,每一刻都是未來善終的美好基礎。2.主動與家人溝通關於身後事的想法,不僅如此,當長輩想談的時候,不要忌諱而是以正向態度接球,有些規劃像是安寧意願、預立醫療決定、同意器捐等,記得要提前簽屬才能有效執行。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關於身後事安排,陳韻如特別請教彭大維,有些家屬可能礙於金錢或其他現實因素,無法依照失智者的意願,這時該如何面對?彭大維提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也需要機緣。有些人希望可以在家臨終,卻遭遇意想不到的變故,因此,平時可以先鍛鍊自己面對死亡的韌度。「告別式希望生死兩安,當亡者的意願很難判斷時,生者的心情安撫是很重要的,不要太有罣礙,以自己舒服安心的方式去做就好。」他就遇過子女會用擲茭的方式來溝通,最後圓滿完成儀式。節目尾聲時,彭大維感性地表示,每個人都有可能將來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因此,照顧議題每個人都要關心與思考。他想以照顧者過來人的身分,對每一位照顧者說:「你們辛苦了,照顧的日子就像幽谷前行,不知道何時才能解脫,但別忘了可以尋求外援。」更多善終真實故事 歡迎收聽看多了生死,他提醒大家應把握當下,有機會時就可以做「人生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四道不是臨終才能做,隨時都可以說出口,平時可以把道別改為道安,最後一哩路才需道別。陳韻如也提醒照顧者,好的道別需要沉澱、醞釀以及溝通,希望大家都不留遺憾。本集來賓國家禮儀師彭大維有更多關於善終的真實故事,以及照顧者如何安排失智家人身後事、消化悲傷好好說再見的細節作法,都在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中,歡迎收聽。本集重點:✎畢業照顧者如何消化悲傷,將生活重心放會自己身上?彭大維建議三步驟。✎照顧者如何為失智家人安排身後事?確認意願的時間點以及做法。✎擔任禮儀師的彭大維,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如何看待與安排?✎善終需要提前計畫,但礙於現實因素無法達成心願時,該怎麼辦?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3XkQQM🎧Spotify:https://reurl.cc/LW2ox4🎧KKBOX:https://reurl.cc/2YaOAr🎧Apple:https://reurl.cc/nNpMMd⭐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5-30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高雄藥師黃芬民 送藥到府需防被獼猴劫走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芬民年齡:57歲執業地點:弘興藥局(高雄市鼓山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照護好自己的健康,平時做好準備,遇到事情不要恐慌,要聽從指揮,避免一窩蜂造成物資供應緊縮。新冠肺炎初期,人人害怕確診,高市鼓山區弘興藥局的藥師黃芬民坦言,藥局就是第一線防疫單位,「很擔心成為確診者」,但她與同為藥師的丈夫曾雅聘沒有退卻,一起面對搶購口罩人潮,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時,遭豪宅大樓管理員刁難,還要小心不讓裝有藥品的塑膠袋被獼猴搶走。3年疫情期像在打仗 但「藥師好像是健忘的」3年疫情期間天天忙到像在打仗,黃芬民笑說,「藥師好像是健忘的」,當時的忙碌與辛苦,現在都覺得還好。黃芬民就讀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及藥學研究所,畢業後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藥局擔任藥師11年,才回到公公開的弘興藥局工作。黃芬民說,她回來藥局第一年就遇到SARS爆發,但當年因孩子還小,沒接手處理店面第一線的事情,也因為已經離開醫院,「對SARS的印象反而沒有新冠肺炎時來得深刻。」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藥局是第一線防疫單位,一開始協助政府執行口罩實名制,之後開啟確診者的居家送藥服務,當時對確診者有嚴格規範,藥師不會在第一時間接觸到確診者,但為了防止感染,「我們自己也是戴上口罩」,平時也勤洗手,藥局打烊後全面用酒精消毒,小心應對之下,黃芬民與曾雅聘在一線工作至今,尚未確診新冠肺炎。黃芬民說,藥局從門口到進來領藥的地方,會用塑膠布幕圍起來隔開,門口也有偵測體溫的溫度計,如果遇到發燒的民眾,會請他先留在門口,詢問發燒多久、家人有無症狀、有沒有共餐者,如果高度懷疑可確診,就請客人到診所就醫。黃芬民表示,口罩實名制期間,每天早上藥局一開門,門口就會排滿人,發號碼牌最多時曾發到300個,當時不允許代為排隊,「家人也是一樣」,有次有人先離開再回來,引起排在後方的民眾抱怨,轄區內惟派出所獲報後3分鐘就抵達,把人帶走,「之後沒人敢這樣」。送藥到府 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回憶,疫情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都與送藥給居家隔離者有關連。「要送到什麼地方,都不必太驚訝。」黃芬民說,曾遇過民眾指定要放在進門的那張佛桌,「可能比較有保佑吧」,也有人指定放在鐵窗邊,還遇過從樓上用繩子綁住提袋,垂降下來,要求把藥放進去,再拉上去。弘興藥局位於高雄市鼓山三路,鄰近柴山,經常有野生獼猴跑到社區。黃芬民說,送藥時為了防止被別人誤拿,會把藥裝進塑膠袋裡面,塑膠袋也可以很方便掛在居家隔離者住處的門把上,但猴子看到塑膠袋就很興奮,雖然不會直接「搶劫」,但會拿走掛在門把上的塑膠袋,讓人防不勝防,曾有猴子拿到後,發現塑膠袋裡面沒有食物,立刻丟下塑膠袋,「猴子也是很聰明」。黃芬民說,送藥時騎機車是最便捷的方式,但當時美術館區的豪宅大樓,只要有住戶隔離,管理員都會很緊張,甚至不允許送藥的藥師把機車騎上車道,有次曾雅聘雨天騎車送藥到豪宅,保全仍不許機車騎上大樓車道。當時因為趕時間送藥,曾雅聘不想起爭執,只能停好機車,走上車道後卻滑跤摔到腿流血,但仍忍痛把所有的藥都送完,回來藥局才處理傷口;送藥也常在巷子遇到狗,「本來很安靜,狗突然衝過來吠叫,很可怕」。黃芬民表示,居家送藥前會用電話與居家隔離者聯絡,確認何時送到、送到哪裡,藥物送達後,還要打電話或用line的語音通話衛教,有時送藥第二天、第三天接獲民眾來電諮詢,吃藥以後發生什麼狀況,想知道是病情變化,還是與藥物有關,「當時就是有打不完的電話」。黃芬民說,對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很特別,分發下來高雄時需要有一個核心藥局,類似指揮中心的概念,會先送到高雄的兩家倉庫,「我們家的藥局是其中之一」,抗病毒藥物很貴,1盒要兩萬多元,1箱96盒,一次下來就是全高雄的量,「一車的藥來到我們藥局,價值高達兩千多萬元,這個壓力也很大」。疫情過去 藥師回歸居家醫療與社區照護黃芬民表示,疫情期間壓力很大,「就是不得不」,每天民眾有什麼需要、確診者有什麼需要,政策有什麼變化,藥師每天都是追著跟疫情相關的事情,疫情過去了,藥局的業務不像之前那麼繁忙,她又有時間開始做居家醫療、藥事照護或到社區作用藥安全宣導,「現在就回到最初,藥師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
2024-05-30 養生.家庭婚姻
媽苦勸沒結婚老了會後悔,女兒疑惑究竟後悔什麼?過來人點出關鍵原因:完全不會
隨著物價、房價上漲,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台灣不婚單身的人數愈來愈多,「一個人生活」已成普遍社會現象。就有一名女網友表示因自己不打算結婚生子,就被媽媽苦勸沒結婚老了會後悔,讓她疑惑究竟是會後悔什麼?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會後悔沒結婚嗎?」,引起廣大網友訴說自身經驗看法。你會後悔沒結婚嗎?現代人的結婚意願普遍偏低,更偏好一個人生活。但大部分父母會勸子女走入婚姻,認為「現在沒結婚以後會後悔」。究竟是結婚有人作伴好?還是一個人生活好?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不同看法。大部分網友表示超後悔結婚。「結了婚會更早後悔,不用等以後」、「省很多煩惱,你會很快樂好嗎」、「奉勸你不聽老人言,開心一整年」、「不婚不生,快樂一生」、「一直單身一直爽」、「沒有另一伴,問題少一半」、「不會後悔!結婚才是真正後悔的第一步」、「情人節、聖誕節時會後悔,老了之後沒人探望會後悔,除此之外沒別的」、「我70歲媽媽告訴我如果可重來,不會選擇結婚」、「後悔為什麼會被已婚的兄弟姊妹把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推過來?」、「後悔包一堆紅包出去卻一個都沒收回」、「不要相信婚姻,一個人真的很好」、「結婚後老公要是出軌在外面搞真的會氣死」、「結了婚才會後悔,離婚後覺得人生重見光明」、「你去問10個女人,如果能重來還會結婚嗎?會有10個跟你說不會」。一部分網友表示不會後悔結婚。「結婚有人陪伴,老後不怕一個人孤老」、「發生意外、臨時被迫住院,至少有老公小孩可幫忙回來拿住院用品,也只有家人肯為你犧牲奉獻」、「沒結婚顧慮的不是現在!要考慮好老了走不動誰照顧、病了誰照護,錢看似夠用,但有巨大變故可能就入不敷出」、「有一個真心相愛一起成長,互相扶持疼惜彼此的人,共創幸福家庭,此生無憾」、「如果有個好伴確實是不錯,前提是這個伴要好」、「不後悔結婚,現在的我跟孩子的生活都很幸福,能互相依賴幫助」、「沒伴沒人照顧阿…但時代不同,有伴有兒也不一定會照顧你」。也有網友表示其他看法。「有沒有結婚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選擇背後必然有所承擔,沒有100分的人生,明白了解自己所需要的那就好,歡喜選甘願受」、「結不結婚都會後悔,有利有弊」、「怕沒人送終而已!但生了孩子,也不一定會幫你送終!」、「付出的方向不同罷了!結婚不結婚沒有什麼差別,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想怎麼過才重要」、「沒錢才會很後悔」、「結婚只是人生的過程,婚姻好就很幸褔,婚姻不好就造成一生的怨恨」、「無論做什麼抉擇都有好壞兩種不同結果,所以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的,珍愛自己最重要」、「其實不是後不後悔的問題,是希望你安定有個家庭吧」、「這句話是擔心你以後老了沒人陪伴!但是現在的時空背景已不適用。要改為有沒有好好賺錢投資理財呀,沒錢將來會後悔」、「退休金存得夠多就好,但最好要一間自住的房子,因爲到了一年紀就很難租到房」。年輕「做好6件事」替老後做準備對於一個人如果不結婚、不生小孩,老了之後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1.經濟規劃和儲蓄:經濟獨立非常重要!建議要盡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以確保在老年生活中有足夠的財務支持。2.保持身體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要注意飲食、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及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3.良好的社交活動: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加入俱樂部或志願者團體等方式來擴展社交圈,建立友誼和支持系統。4.寵物陪伴:有許多研究顯示,與寵物相伴可以減輕孤獨感,增加生活樂趣。養一隻寵物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5.長期照護計劃:考慮未來可能需要的長期照護安排,例如申請長照2.0或者購買長期照護保險,以應對老年期間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6.提前做好老年生活規劃:年輕時請提前做好生活規劃,包括居住地點、生活方式、健康照護等,以確保老年生活過得充實而有品質。不管你是否有結婚生子,或者是一個人生活,都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充實且幸福,關鍵在於如何規劃和經營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充實且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婚姻就像圍城一樣,不論結不結婚,最後都會有後悔的選擇,沒結婚的人可能會後悔,而結了婚的人也可能充滿懊悔,如果是你會選擇哪一個?延伸閱讀:.不婚不生獨居養毛小孩變多!寵物取代新生兒陪伴主人紓壓填補寂寞.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最終走上不同道路.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
-
2024-05-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第二大腦」的腸道不健康竟引起失眠等問題,營養師公開保健腸胃的3撇步
在繁忙生活中,腸道身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而不規律的飲食、壓力和環境,往往給腸胃帶來沉重負擔,可能造成失眠、憂鬱、注意力變差;營養師蘇韋霖表示,腸道健康能有效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多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秋葵、山藥、菇類和海藻類等。尤其日常三餐要定時、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高脂食物、甜食和酒精,平時多補充有益腸胃食材,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劃退休5力「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系列課程,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舒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帶大家自製健康料理。6月2日第三堂課將傳授「讓腸胃變健康」的秘訣,並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和山藥雞肉丸味噌湯。蘇韋霖強調,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內容都會影響腸胃功能。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下,可能導致腎上腺疲勞、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潰瘍等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如三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會加重胃部負擔,導致脹氣消化不良,甚至胃食道逆流和胃痛等嚴重問題;飲食方面,油炸和甜食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而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則容易引起便秘,進而影響腸道健康。醫學研究證實,腸道擁有數百萬的神經元,是獨立自主的神經系統,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菌透過迷走神經與大腦相互聯絡,構成「腸腦軸線」;腸道菌更是影響行為和心情的重要關鍵,健康的腸道能促進血清素分泌,讓人愉悅快樂,而不健康的腸道則可能提高憂鬱等情緒障礙風險。因此,保持腸道的健康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蘇韋霖提醒保健腸胃的3大重點:一、進食時要多注意細嚼慢嚥和飯水分離,二、少吃刺激性食物,三、多補充有益腸胃的食材,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如優酪乳、泡菜、納豆、味噌等。蘇韋霖指出,益生菌需要益生元才能在腸道中存活並發揮作用。膳食纖維和寡糖都是益生元的來源,包括全穀雜糧類(如:地瓜、南瓜)、蔬菜類(如:菇類、葉菜類)和水果類(如:香蕉、柑橘、莓果類、小番茄等),這些食物能幫助維持腸內菌叢的平衡,促進腸道健康。「讓腸胃變健康」課程,蘇韋霖將介紹護胃和顧腸道的食材及選購技巧,學習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和山藥雞肉丸味噌湯,這兩道菜能有效護胃和顧腸。護胃食材包括高麗菜、秋葵和山藥,高麗菜含有維生素U,能有效保護胃黏膜和強化腸道功能;而秋葵和高麗菜中的纖維質則提供益生元,幫助益生菌生長,改善菌叢生態,維持腸道功能。並示範調製味噌醬,可與肉類搭配,有助於補充乳酸菌。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材料:豬絞肉、綜合味噌醬、秋葵、高麗菜葉、米酒、韭菜(固定高麗菜捲)綜合味噌:洋蔥末、水果醋、白味噌、紅味噌作法:1.將高麗菜葉片取下,取高麗菜葉將梗修平,同時將韭菜一同燙軟備用。2.將餘料(高麗菜梗、韭菜梗)切碎,拌入點鹽出水,擰乾備用。3.將豬絞肉剁細,加入米酒拌出黏性,後續加入秋葵碎、高麗菜碎、韭菜碎及味噌醬、香油拌勻。4.取高麗菜葉鋪平,將豬絞肉置於高麗菜葉上,將兩側葉片向內包,又後往前捲再使用韭菜綁緊即可。5.將高麗菜捲置入味噌湯底中,以小火煮25分鐘即可。山藥雞肉丸味噌湯山藥雞肉丸材料:雞胸肉、山藥、薑泥、紅蘿蔔、蔥、鹽、米酒、白味噌、白胡椒粉作法:1.將薑磨泥、蔥切花備用。2.雞胸肉、山藥、薑泥、紅蘿蔔及白味噌醬、白胡椒粉放入,使用食物調理機絞碎。3.燒一鍋熱水,使用湯匙將雞肉丸舀起,置入滾水中,當雞肉丸浮起即可盛起備用。4.將雞肉丸置入味噌湯底中,以小火煮5分鐘即可。蘿蔔味噌湯底材料:白蘿蔔、海帶芽、味噌、洋蔥、麻油、白芝麻、蔥花作法:1. 鍋中加入香油,依序放入洋蔥炒香,放入海帶芽加水。 2. 將白蘿蔔切塊,放入白蘿蔔開始熬煮。3. 將包裹好的高麗菜豬肉捲放入,共同熬煮25分鐘。4. 最後放入雞肉丸熬煮至熟即可撒上白芝麻與蔥花。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 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 (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沿衡陽路直行約5分鐘)洽詢:02-8692-5588轉5869,請先報名。報名請點:https://reurl.cc/Wxbqp9
-
2024-05-29 醫療.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不控制,多種病跟著來!6招照顧難根治的異位性皮膚炎
近日氣溫炎熱,大量流汗刺激皮膚過敏,常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搔癢難耐、抓到流血掉皮屑狀況。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病,常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控制病情,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留意氣喘、過敏性鼻炎共病根據統計,全台有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每到換季時節,溫度變化易使皮膚乾燥或出汗,皮膚開始長紅疹。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非常複雜,主要是「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性症狀。氣喘、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過敏疾病,黃毓惠強調,三者常會伴隨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不同病症,年幼時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問題層出不窮,長大後則可能出現鼻過敏、氣喘等呼吸道不適反應。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加以控制,除了皮膚發癢、脫屑、角質化、傷口感染外,也常衍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壓力,發炎因子亦增加心血管、血糖代謝的負擔,不是單純的皮膚病。控制飲食 注意皮膚清潔保濕異位性皮膚炎病症時好時壞,患者常因搔癢及皮膚外觀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白天精神難以集中、晚上睡不好,如苔癬般黑黑皺皺的皮膚更是自信心受創。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以「病灶占體表面積」及「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為指標,患部面積逾10%即為中度,可考慮免疫抑制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等療法。目前的傳統藥物治療方式,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劑量愈高、使用時間長,則提高副作用的機率。新型療法則可進一步調控身體免疫系統,屬於個人化醫療照護,提供精準且安全有效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是基因、過敏體質所致,無法100%「根治」痊癒,需要耐心照顧。黃毓惠提醒,平時要注意環境的衛生與飲食的控制,例如杜絕灰塵、黴菌、塵蟎,避免食用蝦蟹類海鮮、芒果、荔枝等水果。清潔保濕也不能少,可以補充油脂防止皮膚乾燥,遠離過敏紅腫癢。6妙招照顧異位性皮膚炎1.有症狀請諮詢專科醫師,勿亂買藥膏擦拭。2.異位性皮膚炎早期治療很重要,小心避開過敏原。3.注意家中環境整潔,定期掃除塵蟎、灰塵、寵物毛髮。4.請醫師評估嚴重程度,採行適合療法。5.忌口少吃海鮮蝦蟹、易上火的芒果、荔枝。6.依膚況挑選適合的保濕劑,避免皮膚屏障缺損。
-
2024-05-29 醫療.腦部.神經
你知道大腦也有保固期嗎?易思腦『抗老對策』幫你存腦本
日常生活忘東忘西,許多字句總是找不到詞、東西老是想不起來放在哪,甚至開始記不起來某些朋友的名字、樣貌。當心!你的大腦已經開始退化~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從20歲起大腦的神經細胞數量將逐年減少。到了40歲,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遞減,進而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認知能力,甚至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大腦保固期只有20年,維持平衡從心腦開始易思腦心腦鍛鍊品牌,致力於情緒控制、調節睡眠品質、緩和壓力,專注及記憶力不足等議題,過程中是由專業的臨床、諮商心理師,進行一對一腦波訊號分析,以釐清心腦狀態與運作失衡的關聯性,並透過心腦可塑性激勵學習,讓心腦神經維持平衡,平均課程於進行5-10次後,心腦即可開始自我調整。延長大腦保固期,易思腦提供對策:腦波評量、NFB心腦神經回饋鍛鍊易思腦引用美國生理回饋認證國際聯盟(Biofeedback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Alliance, BCIA)之國際級專業標準,提供『腦波評量』與『NFB神經回饋鍛鍊』課程:『腦波評量』非侵入式的腦波收錄,即時比對數據資料庫,解析心腦效率、能量、資訊承載量與DMN預設網絡,為心腦平衡狀態和健康度功能的全面分析。『NFB神經回饋鍛鍊』NFB心腦神經回饋鍛鍊利用主題遊戲,鍛鍊心腦的自我調節能力,過程中腦波會被轉化成控制訊號,心腦狀態平衡穩定時,音樂、影像會出現、遊戲會得分。協助受鍛鍊者透過聲音、影像或遊戲情境強化意念控制,讓心腦在設定的程式下反覆學習與自我調整,逐步鍛鍊,有助於提升專注與紓緩情緒。心腦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即早開始心腦鍛鍊,延長大腦保固期」就交給亞洲心腦鍛鍊品牌–易思腦!「抗老對策」腦波評量預約優惠表單:https://reurl.cc/Wxr0Ve填表後,將由專人預約服務易思腦心腦專線:(02)8797-5757易思腦心理治療所/易思腦科技: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7號10樓
-
2024-05-29 醫療.泌尿腎臟
想知道腎臟老化速度?掌握抽血檢測中的「關鍵數字」,降低就靠這7招!
隨著年紀增長,腎臟功能會逐漸老化,大概在40歲左右,平均每年以1%速度下降。如果沒有染上重大疾病、吃太鹹增加排鈉負擔、抽菸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到70歲時,過濾血液、排除毒素的腎絲球大約剩下2/3或1/2。腎功能最相關的數據是「低密度膽固醇」,發生血脂異常後易讓腎臟逐漸老化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腎絲球是一顆顆微血管構成的過濾小球,每顆腎臟約有一百萬顆的腎絲球,數量是固定的,一旦腎功能下降速度過快,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分就嚴重拉警報,一定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走上洗腎這條路。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顯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概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估計約500萬人;高血脂又有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酐油脂症與兩者混合型。不論哪一型的高血脂症都會影響腎臟健康,洪永祥提到,與腎功能最直接相關的數據就是「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當低密度膽固醇沉積在血管造成發炎堵塞、破壞血管,易導致一連串器官病變,尤其是充滿血管的腎臟。許多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都併有糖尿病或是代謝症候群,容易出現血脂異常,隨著腎功能不全的病程愈往後,血脂異常的比例愈高,導致腎衰竭又LDL高,讓腎臟老化衰退速度雪上加霜。低密度膽固醇(LDL)是什麼?過去都認為膽固醇太高不好,但膽固醇還是有分好壞,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加速血管老化,大幅升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的風險,又名「超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會對人體造成長期破壞,過去抽血檢驗報告LDL的標準值為130mg/dL,屬於非常寬鬆的標準。洪永祥表示,三軍總醫院醫學中心的標準值已經降到100mg/dL;國內六大心臟血管協會對LDL的標準,建議曾經中風、糖尿病患者應在100mg/dL以下。慢性腎衰竭、心肌梗塞、慢性冠狀動脈等患者,低密度膽固醇則應控制在70mg/dL;曾發生心肌梗塞且同時有糖尿病者,應降至55mg/dL以下。洪永祥分享降低壞膽固醇七大招1.飲食: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要減少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並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與植物油,同時建議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全穀雜糧類與深色蔬果。2.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建議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5%的體重後,壞膽固醇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上升。4.管理壓力:慢性壓力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可進行瑜伽、靜坐、冥想、唱歌、泡澡、按摩、接近大自然等各種抒壓方式。5.戒菸:抽煙不僅讓脂肪代謝惡化,更會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與粥狀動脈硬化。6.降血脂藥物:很多人都會抗拒服用降血脂藥物,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LDL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這類藥物還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能減少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腎功能。7.雙重過濾血漿離析術(血液淨化):屬於侵入性的降膽固醇治療,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以大掃除般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張文靜:疫情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
藥師小檔案姓名:張文靜職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7歲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感謝國人在疫情期間對於藥師的信任及肯定,藥師將持續守護社區健康1000多個日子 藥局藥師接棒口罩實名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全台人心惶惶,搶購防疫物資,頓時口罩洛陽紙貴,一開始超商店員戴起手套,分裝並販售口罩,引發不少爭議,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由6336家社區健保特約藥局藥師接棒,直到2023年疫情趨緩,5月1日降級,口罩實名制系統隨之退場,期間長達1000多個日子,當時擔任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文靜回想起辛苦過往,對於身為藥師,有幸參與防疫,感到榮幸。2020年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席捲全球,台灣處於風雨前的寧靜,張文靜表示,當時就嗅到了不尋常,因為不少藥師會員回報,第一波春節返家的台商狂掃口罩,幾乎是有多少、買多少,全都帶回大陸。1月28日大年初四,張文靜接到通知,緊急至經濟部開會,希望短時間回報社區健保藥局的民眾口罩需求,初步統計後,藥師公會全聯會代表社區健保藥局被分配每日30萬片口罩,但當時所有銷售通路積極搶口罩,30日被告知每天只能分配到18萬片,根本供不應求,當時台北市的藥局一天只能分到2盒(100片)。指揮中心宣布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張文靜表示,販售口罩,看似簡單,但對社區藥局藥師來說可是一大挑戰,還沒開門營業,外面即有排隊人潮,但一開始7天只能買2片,引發不少抱怨,第一線藥師成為民怨宣洩的出口,經常無端被罵。再者,指揮中心於網站公布參與口罩實名制販售的藥局電話號碼,每天從早到晚接不完的電話,這讓藥師疲於奔命。除了無辜挨罵,台中市甚至出現暴力事件,一名買不到口罩的婦人氣憤不已,手持安全帽重擊藥師,消息傳出後,藥師人人自危,在網路社群平台裡相互打氣,而張文靜則代表全聯會,至台中慰問該名藥師。為了加速口罩販售速度,當時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呼籲「至藥局買口罩、至醫院領藥」,這讓藥局幾乎炸鍋,群情激奮,已忙到不行,有些人竟連「處方箋」賺錢權益也遭到剝奪。口罩實名制實施後,張文靜每天忙著開會、調度口罩、回報第一線發放資訊,天天都像是在打戰,早上7、8點就得趕到辦公室、每天中午到食藥署開口罩會議,凌晨一兩點才下班回家。她表示,回想起來,不知自己是如何撐過來。2022年2022年5月,台灣疫情進入高峰,指揮中心實施視訊看診,而部分藥師送藥到府,張文靜表示,曾在花蓮陪著當地藥師送藥,記得當天只送了2份藥物,分別在山線、海線,路程居然長達100多公里,且下著大雨,到了部落,還被狗追,相當狼狽。另有台北某藥師送藥到府,意外來到一棟著名的鬼屋大樓,搭電梯時,還發生靈異事件,膽顫心驚,但為了讓患者及時用藥,還是硬著頭皮,使命必達。實際上,送一份藥物,指揮中心僅提供200元補貼,吃力不討好,但全國仍有上千名藥師自告奮勇,參與國內首次大規模送藥任務。張文靜表示,剛開始送藥到府,大都為退燒、止痛等緩解症狀的藥物,等到指揮中心放寬抗病毒藥物時,因為該藥昂貴,一盒就要一兩萬元,當時全國各地的核心藥局負責收貨、配發,以台北市4家核心藥局為例,疾管署每次配送5000盒,價格超過千萬元,壓力沉重,就怕發生意外,根本賠不起。張文靜第一次確診是在2022年7月,因參加活動多人確診雖然無症狀仍然做了快篩,結果兩條紅線,在家隔離, 透過視訊看診,此時,從第一線提供醫療服務的藥師,變成在家休養的病人,此時更能感受到送藥到府對於患者的重要性。2020年疫情之初,張文靜時任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當年9月,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責任更為重大,多次參與台北市政府防疫會議,她表示,經過從上到下個單位的溝通協調,因所擔任職務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學到很多東西,視野更為寬廣,自己身為藥師的一份子,可以跟所有醫事人員共同參與防疫工作,相當驕傲,覺得非常光榮。第一線的防疫英雄: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張文靜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上萬名藥師協同防疫作戰,身處高傳染風險場域,藥師確診機率高於一般民眾,但無人退縮,許多同業於快篩陰性、症狀解除後,旋即回到第一線繼續貢獻所學。「疫情期間藥師盡管辛苦,但也讓社會大眾看到藥師的專業,給予肯定。」張文靜說,許多同業表示,平常都是個人被稱讚,生平第一次被民眾讚許「藥師很好值得信任」,除了是社區好鄰居、健康小幫手,藥師在防疫作戰時,貢獻與付出,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黃金舜: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金舜年齡:65歲執業地點:九福藥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在新冠肺炎這場百年大疫期間,從一開始面對未知的挑戰,到後期與病毒共處的日常,全台8000多家藥局、1萬多名藥師成為這場新興傳染病戰役中的幕後防疫英雄,在初期連口罩數量都還不夠時,藥師得自行分裝、發送,甚至做夢都夢到在包口罩。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工作中難免碰到民眾不耐煩的情緒,但台灣的民眾是可愛的,在互相體諒下,成功讓藥師在疫後深刻地走進民眾的每一天。疫情剛開始時,大家都不知道什麼狀況,對整個疫情都惶恐不安,有些人認為,可能會像SARS那樣傳染,所以都盡可能避免與其他人接觸,擔憂飛沫傳播的風險,除請口罩國家隊趕工外,也請藥師公會全聯會協助,黃金舜說,「我的立場很清楚,當時少量的口罩要分配給所有民眾,需要透過一個機制讓每個民眾都可以拿到。」藥師擁有專業知識,也給予正確衛教資訊。面對未知且高風險的新病毒,人們選擇關上門來保護自己,藥師也是人,當然也會恐懼,一開始藥師公會全聯會採取強制手段,「沒有重大疾病等問題的會員,沒有理由不參加口罩實名制」,引發反彈也是意料之內,但黃金舜形容,防疫階段視同作戰,他帶領藥師投入戰爭,「不問意願,只問準備好了沒?」黃金舜解釋,藥師擁有專業的公衛知識,參與口罩實名制,發放防疫物資的同時,也給予民眾正確的衛教資訊,「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更應該在在關鍵時刻扮演重要角色,要是退縮了,是會被看不起的,雖然當時根本沒想到,會是長達3年的抗疫馬拉松。「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這句話是抗疫3年多的關鍵句子之一,因為不知道疫情持續多久,社區藥局每天一開門就大排長龍,民眾常因心情焦慮、天氣炎熱,而情緒不安,心浮氣躁,有時將內心焦慮發洩到藥師身上,有人竟因拿不到口罩就逼藥師下跪,黃金舜坦言,總有一些情緒管理不好的民眾,那時還得請託警政署增派巡邏人力,降低衝突。黃金舜說,自己本身也經營社區藥局,可以理解民眾壓力,但也感受到社區大眾的良善,很多人口頭感謝,還會送上便當、咖啡、卡片等,感謝藥師們的辛勞,「台灣民眾是很可愛的。」「當時很多藥師連作夢都在包口罩,顯見壓力很大。」黃金舜說,社區藥局本來就有固定營運任務,口罩實名制是額外增加的工作,往往都得在打烊後,加班將一大包的口罩用鑷子分裝,才來得及發給民眾,以自家藥局為例,就是在晚上10點打烊後加班到凌晨1點才做得完;再者,初期產品良莠不齊,民眾排隊1個多小時,卻拿到掛繩斷掉的口罩,難免抱怨,這也只能由藥師概括承受。黃金舜說,疫情最初期,確診者需隔離14天,人力直接少一半,不少藥師硬撐作戰,他自己運氣好一些,等到不需要隔離時才確診,但仍需自主健康管理,當時身體不舒服,還是必須處理及聯繫各項事宜;回想起最忙碌的日子,連續3個月天天開會,每天至少吃1個便當,前後吃了100多個。黃金舜:藥師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好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率領的防疫團隊曾獲頒政府勳章,黃金舜認為,社會也應該看到藥師們的付出,參與防疫作戰,協助發放實名制口罩、快篩等重要防疫物資,協助送藥到府,完成多項不可能的任務。除原有預算,行政院簽准約新台幣8300萬元,追補藥師協助送藥到府,認真完成居家照護這項不可能的任務。疫情下半場,以送藥到府最為辛苦,黃金舜表示,當時快篩陽性,經醫師視訊看診,即可判定為確診,接著由社區藥局藥師協助送藥,包括,緩解症狀藥物、抗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等,但後者用藥禁忌及交互作用眾多,有時光跟病人解釋,就花上快半小時,但調劑1張處方,才給付50元。經過藥師公會全聯會積極爭取、協商,藥師協助送藥到府等相關款項,於近期追補完畢,黃金舜表示,希望社會大眾更重視藥師的付出,更相信藥師的專業,而他也很榮幸有機會參與這場百年大疫的防疫戰,雖然過程辛苦,卻也無比光彩。「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黃金舜表示,藥師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好友,從用藥諮詢,生病就醫及掛號,均可提供專業意見。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照顧需求提升,藥師應走出藥局,參與長照工作,例如,協助處理中老年人重複用藥問題,整理藥物;即使平常沒事,也可走進社區藥局,和藥師寒暄聊天。
-
2024-05-28 退休力.健康準備
什麼是「幸福荷爾蒙」?逆齡料理課營養師三妙招促進分泌
「我以為這只是單純料理課,沒想到還可以學到用營養改善情緒、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住台北市的80歲張女士,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的「逆齡料理系列─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課堂上分享說,透過營養師教導,她才了解如何藉由營養攝取、調整生活來改善焦慮情緒。營養師蘇韋霖指出,想改善焦慮情緒,可以藉由「攝取含色胺酸等營養素食物」、「白天曬5到30分鐘太陽」、「節律運動」3妙招,幫助「幸福荷爾蒙」血清素分泌,當血清素分泌足夠的話,心情就會比較開朗、正向,免疫力自然就會提升。在逆齡料理課中,蘇韋霖首先分享影響情緒、免疫力背後的重要因素,說明哪些營養素、作法可以促進情緒健康,再教導學員如何用香蕉、高純度巧克力、燕麥片等製作口感滑潤的「低糖穀物麥片」等小點心,學員在課堂上實際動手製作,在說說笑笑間,也交到好朋友。心情開朗、正向 免疫力向上提升蘇韋霖分析,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慢性壓力之下,又因兒女、經濟等煩心事而情緒緊張、憂鬱,若加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糾纏,很容易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進而干擾身體免疫力,身體會加速老化,因此如果情緒能維持開朗、正向,經常紓壓,對免疫提升、平衡,就會很有好處。飲食運動3妙招 分泌「幸福荷爾蒙」「腎上腺素、多巴胺與血清素,是影響情緒、刺激交感神經作用的荷爾蒙。」蘇韋霖解釋,當一個人處於緊張狀態,便容易分泌腎上腺素,而多巴胺是「快樂荷爾蒙」,可讓心情保持愉悅,血清素則是「幸福荷爾蒙」,可幫助調節腎上腺素、多巴胺平衡,這些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協同作用,情緒就會比較健康、平穩。以血清素為例,若要促進血清素分泌,蘇韋霖建議,飲食可食用含色胺酸等食物,像麥片含有豐富色胺酸、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對整體身心健康有好處。血清素的分泌也與曬太陽、進行節律運動有關,節律運動是指健走等有規律節奏的運動,或腹式呼吸也是節律動作,當蘇韋霖引導學員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所有人的情緒都逐漸穩定下來。課程結束後,有的學員因收穫很多,且在課堂上交到朋友,便決定繼續報名後續課程。在接下來課程中,蘇韋霖也會傳授「讓腸胃變年輕、吃出保護力」、「讓肝腎變年輕,吃出代謝力」與「讓血管變年輕,吃出抗老力」等飲食技巧,協助學員學習運用天然食材,朝逆齡、提升保護力、代謝力、抗老力等目標邁進。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 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 (由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沿衡陽路直行約5分鐘)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網頁
-
2024-05-2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下背痛都跟它有關 強化核心肌群是最好的護腰保養
日前立法院進行「國會改革法案」攻防戰,藍綠爆發數波激烈衝突,立法院長韓國瑜受到波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證實韓國瑜腰部貼了膏藥,而前立委郭正亮也驚爆「韓國瑜負傷嚴重」。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表示,想避免腰傷,姿勢要保持正確,強化核心是最好的護腰保養。林瀛洲說,如果身體核心肌群力量不夠,久站或久坐者,會讓脊椎承受過多的壓力,不僅容易腰痛,也可能因為外力碰撞,造成軟組織受傷,建議可藉由運動來強化全身核心肌群。韓國瑜需要長時間站著主持會議、坐著研讀法案,超級傷腰。林瀛洲表示,85%的腰背痛患者是屬於機械性下背痛,原因是身體結構不夠強壯,失去穩定性。以運動員為例,上場比賽經常有肢體接觸、推擠和碰撞,日常訓練會加強核心肌群,提高整體平衡力、更有力地支撐全身。避免久坐 預防腰部傷害現代人經常久坐,加上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不自覺前傾,讓人肌肉緊繃、慣性駝背;長期姿勢不良或太少活動四肢,容易感到腰部與背部不適。對於立委指出韓國瑜腰部受傷,貼了膏藥消炎止痛,林瀛洲說,這只能暫時減緩疼痛,應就醫診斷找出是肌肉、韌帶還是肌腱受損,或是坐骨神經痛,應解決根本原因。有關腰痛,輕則感到不舒服,重則影響走路、站立,若是軟組織反覆損傷,可能變成慢性腰痛,當天氣陰雨濕冷變化,疼痛症狀更明顯。日常該如何保養腰部?林瀛洲建議,養成規律運動,強化核心肌群、維持肌肉質量,重新找回結構平衡,達到保護腰背、脊椎的效果。棒式動作 有助強化核心核心肌群強壯能夠穩定軀幹,幫助矯正體態,就能減少姿勢不良狀況,不易產生腰痛、背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鍛鍊核心可選擇棒式基礎動作,或搭配呼吸的深蹲,林瀛洲強調,如果腰部受過傷,更應該適量運動使肌肉放鬆,改善緊繃和痠痛情況。急性腰痛該怎麼緩解1. 肌肉拉傷:可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適用長時間姿勢不良的疲勞性損傷。2.關節扭到:冰敷止痛,緩解患部發炎反應,減少腫脹。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8 醫療.精神.身心
每天只想躺平、出現行屍走肉或黯然銷魂感覺,小心都是「這疾病」引起!治療達到「這目標」才不會慢性化!
近來不想做任何事的「躺平族」日增,許多抱怨萬物齊漲,收入無法像工時一樣增長,挫折壓力超載、出現情緒障礙甚至身心耗竭。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謝光煬今提供他多年觀察癥候心得,提醒大家留意身邊親友隱藏的情緒危機,及早發現因應,才能防止意外。「重度憂鬱」會讓人躺平如同爛泥:情緒受苦的早期特徵有那些?謝光煬指出,處在困境、情緒受苦的人可能出現特徵: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社交退縮、不與他人互動,無心工作或不專心,曠職或工作表現退步,過量吸菸、飲酒等。最嚴重的憂鬱發作時,人會恍惚遊蕩猶如「行屍走肉」、或是整天躺平像「一灘爛泥」,出現這些狀況要小心是重鬱發作。「重度憂鬱」發作會使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會整天躺床,什麼也不想做,哪兒也不想去,如同一灘爛泥,恍神、反應變慢、魂不守舍,有如行屍走肉。邋遢、凌亂、不梳頭洗臉、不整理房間,有沒有吃喝、有沒有睡覺什麼都不在意、都不重要了。謝光煬指出,這樣的狀況持續兩周以上,就要趕快就醫,有些人持續長達數月,經常出現輕生絕望言詞。重鬱症的終身盛行率超過10%,即每10人就有一兩人在一生當中經歷重鬱發作,遺傳影響高達四成,絕對不是罕見疾病,親友發病也不應該有異樣眼光看待。重鬱症是重大的情緒疾病,治療目的以症狀完全緩解為目標謝光煬說,重鬱症不只是一時心情低落,而是重大情緒疾病,造成嚴重社會、職業功能障礙,不易自己痊癒,可能一再復發。發病期間病人內心極其苦悶煎熬,就像經歷心靈的重感冒或暴風雨,卻往往不被理解,被認為無病呻吟。時遭汙名化貼上「懶惰、軟弱、抗壓性差、消極頹廢」等負面標籤。謝光煬表示,重鬱發作是人類情緒最低落的谷底,所謂「黯然銷魂」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狀態。經歷重鬱發作的就是重鬱症的病人,需要專業的協助。很多患者不承認有病、不願就醫。大家要改變觀念、現在「看精神科」已很普遍。重鬱治療以症狀完全緩解為目標,研究顯示,若僅部分緩解,可能慢性化,未來復發機率提高3倍。積極藥物治療一般三個月內2/3可完全緩解;難治的還有較新的心理治療、電痙攣、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等有效方式,可達成完全緩解。謝光煬提醒,發現疑似重鬱發作,務必就醫,尋求專業治療協助,不要獨自承受,不要諱疾忌醫。病人需要理解和支持,包容和鼓勵。而關懷、陪伴、傾聽、同理、不妄加評斷,就是最好的支持。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7 活動.活動
元氣網照護百科AI討論區 24小時即時解惑照護大小事
「家人患有失智症,每到傍晚我就開始擔心日落症候群,不知如何是好?」、「失智家人晚上睡不著、躁動不安,怕引來鄰居側目怎麼辦?」、「巴金森病會遺傳嗎?」、「家人患有巴金森病可以做什麼樣的運動?」對於上述的提問,你是否也心有所感?這些都是照顧者最真實的心聲。 你是正在尋求照護解方的照顧者嗎?現在,你的提問除了可以得到專家和其他有經驗的照顧者的建議和方向,還可以即時獲得元氣網AI討論區的指引。元氣網照護百科AI討論區與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合作,透過AI技術串連健康與疾病相關資訊,讓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詳細解答。相關疾病與照護問題,就讓元氣網AI討論區回答你: 「請問應該如何預防失智?」要預防失智症,有一些方法和建議可以幫助減少風險。1. 保持身體健康: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維持正常體重是重要的。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會增加失智風險,所以要避免高血壓、高膽固醇等。2. 保持活腦:保持社交互動、學習新技能、挑戰思考是有助於保持大腦活躍的。3. 睡眠:充足的睡眠對大腦健康非常重要,要注意規律作息、遠離失眠。4. 心理健康:要保持心態積極、減少壓力,學習適當的應對方式。 「請問巴金森病可以做什麼運動?」對於患有巴金森病的家人,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並提高生活質量。一些適合的運動包括:1. 步行或慢跑:這項運動可以幫助提升心臟健康、增加肌肉力量以及改善身體協調能力。2. 游泳:水中的運動能夠減輕關節和肌肉的負擔,同時有助於增強全身肌肉。3. 瑜珈:能夠幫助提高身體靈活性、平衡感、以及減輕焦慮和壓力。4. 壁球或桌球:這些運動可以幫助提高眼部協調能力,從而提高視覺表現。 除了以上運動外,定期接受物理治療以及運動治療也是幫助管理巴金森病症狀的有效方法。 回覆人 GPT-3.5 人工智慧機器人[請留意,AI回覆內容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 「登入」、「提問」、「看解答」簡單3步驟,跟著元氣網一起尋求疾病照護解方,詳細操作手冊請點我
-
2024-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早餐常喝冰飲料易罹癌、更年期提早到?醫師指出真正問題
你可以先知道: (1)不受影響:專家表示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歸因於冰水、「沒有這回事」,傳傳聞為錯誤說法。 (2)特定期間加強注意:冰水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有此現象的人在經期避免吃冰、喝冰水即可,沒有這種問題的其他人不受影響。傳言冰水害月經不來、18歲就更年期為錯誤說法。 (3)避免吃冰:氣喘、產婦避免吃冰,以免誘發氣喘,或不利產後發奶、排出血塊。 網傳「癌症真的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圖卡及貼文,內容提到癌症是因為飲食改變,例如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一早就喝冰的會導致 18 歲就更年期、小女生骨癌、老翁癱瘓、女性不孕等說法。但專家表示,骨癌、癱瘓為無稽之談;而 18 歲更年期應是 18 歲的病患月經「像」更年期那樣不規律、而不是真的更年期。 至於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一概歸因於喝冰水,冰水在胃裡的時候溫度已經上升,且未懷孕、位於骨盆腔的子宮其實離胃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地,喝冰水導致血液跑到胃部幫忙升溫、消化,使得正在月經期間的子宮血液循環變差、月經量減少,有這種狀況的人應該在經期避免喝冰水。 產婦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往上頂而靠近胃部,中醫認為產婦剛生產完、坐月子的子宮復原期間,都應避免喝冰水,以免影響發奶,或是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排出血塊。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癌症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 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眾人聞之色變的肺癌、肝癌外,值得注意的是結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的排名居高不下,而且往前沖。 個中原因在飲食內容之外,應該也和國人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習慣最顯而易見的如暴飲暴食、重宵夜、三餐不定時、忽冷忽熱、倉促進食、早餐不吃,或者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等,如果仔細探究,都稱得上是標準的致癌兇手。 早餐不吃絕對會影響一天的精力來源,最直接的受害當然是胃部機能。可是都不及一早就喝冰飲料的傷害來得大,在整個胃部特別是胃壁在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後,正需要有個溫暖的安慰時,卻給予冰冷冷的飲料,其所造成的胃黏膜、胃壁組織之僵化、硬化結果,縱使是不懂得基本醫學常識的人,經此一說,應該也可瞭解到十之八九,因為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大早就將他往冷凍庫裡一推(更不要說關個幾分鐘),打哆嗦,恐怕很難,嚴重的還可能因此受寒感冒。如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統、腸胃道的傷害,就更加不言可喻了。 眾所皆知,喝了太燙的飲料會傷到食道,相對的喝了太冰的飲料也會對食道有害,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至於統計數字中,去年得胃癌的男性足足比女性多了一倍多,也不足為奇。因為綜觀各個應酬場合、夜市攤上,酒酣耳熱、大吃大喝(吃宵夜)的,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男人為此付出比女性多一倍以上的代價,也一點都怪不了別人!倒是得胃癌的女性中,有多少人是日常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上喝冰咖啡的,就相當值得探討了。 無論如何,早上請不要再喝冰咖啡,要喝咖啡,請喝熱的! 早餐別再喝冰的飲料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麽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麽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麽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麽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廙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在這裡我不建議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以後不敢吃冰了 提醒你一件可怕之事: 據老中醫的臨床所見:現在很多小女生從小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終日冰不離手,結果很多導致月經不來、子宮急速老化、18歲更年期就到了,這不是嚇人而是事實! 另外還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我的老師手下就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虛寒,經中醫治療且嚴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癒,西醫都不敢相信;還有因吃冰而癱瘓在床20幾年的老翁,西醫完全查不出病因,後來經我們老師診治,老翁才回憶起當年:那天天氣很熱,他在田裡工作,有一賣冰的經過,他吃了隔日之後,從此沒下過床了。總之,我要告訴你冰實在害人無數,現今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覺得很過癮,卻不知吃冰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以說冰就是一種毒品,所以現今的怪病、癌症才會這麽多。 我相信未來受害者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臨床真實桉例,老師親口所訴,殷切盼望周遭之人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不為冰品所害,我願足矣。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因為女生的子宮等皆須要保持溫度,所以才會和男生的不同(男生的在體外,因為精蟲生存溫度要比體溫降低2度),因為我們女生的子宮須保溫,所以當我們在吃冰的同時,子宮溫度會降低,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命令脂肪去保護子宮,所以常吃冰,脂肪會一直集中在小腹哦! 另外因為常吃冰,使子宮受寒,如此會不容易受孕,甚至是不孕唷!各位親愛的朋友,根據醫師的建議:不要因為口渴才去喝水,要為了喝水而喝水,而且每次喝水的量至少要300~500cc才能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小酌一兩口根本無法解身體的渴,各位,把您的水杯換大一點的吧!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冰飲 ≠ 冰水 冰飲另有含糖、咖啡因等問題 傳言提到「一早就喝冰飲料」、「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统、腸胃道的傷害」、「現在很多小女生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咖啡有咖啡的壞處,可樂、紅茶也有含糖以及同樣也含有咖啡因等問題,本來就不建議一早空腹喝這些刺激性的飲料,傳言將「冰飲」與「冰水」混雜敘述、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中醫將西瓜稱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張仲景《傷寒論》裡用來退燒降溫的配方,而西瓜能解熱、所以被稱為天生的白虎湯,可見中醫並不是一昧的排斥冰涼之物,有是「證」就用是藥,與見「症」而用藥是不同的,只要病情有需要、辯證論治就沒問題,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病好了就停用,如果治病的期間因為用藥導致身體比較寒,事後也能夠再補回來即可。中醫:健康的人可以喝冰水 與骨癌、癱瘓無關 張家蓓表示,若以正常健康的狀態來說,如果天氣非常熱、喝一些冰涼的水也不是壞事,只要有補充水分都是好事;傳言提到一大早就吃冰冷食物會傷「胃氣」,廣義的胃氣包括消化能力,張家蓓指出,胃氣弱的人不要吃即可,不必因為這樣就限制不受影響的人也不能喝冰水。傳言提到「骨癌小女生」、「癱瘓老翁」都是因為吃了冰品,骨癌小女生甚至停吃冰的食物之後就痊癒。張家蓓直言「骨癌不可能、癱瘓也不可能」,不吃冰骨癌就好了更不可能。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泰醫院官網上的骨癌衛教資料就提到:原發性骨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骨癌的病理種類眾多,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而根據中醫附醫官網的脊髓損傷衛教資料,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半身癱瘓,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造成脊柱移位或骨折,傷及脊髓與神經。由此可知,骨癌、造成癱瘓的脊髓損傷都與冰水無關,傳言並未提供確切的病歷資料及學理依據,傳言冰水害骨癌、冰水害癱瘓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傳言提到吃冰會「月經不來、18歲更年期」。張家蓓強調,年輕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月經剛開始沒幾年,還處於較不規律的階段,再加上現代人課業、生活壓力大,經期混亂導致月經變成「季經」、「半年經」,傳言說的 18 歲更年期,應是病人的月經時有時無、很像更年期而已,也就是上述的經期混亂現象,真正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月經周期變長、月經天數變少以外,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數值也明顯降低,搭配西醫的抽血一驗便知,更年期有臨床上的標準定義,不是像傳言這樣、單看月經的情況就隨便說出這麼驚人的一句話。冰水不會造成不孕 但氣喘病患不宜 傳言還提到「常吃冰會使子宮受寒、容易不孕」。長期投入女性不孕症中醫治療的張家蓓表示,而有關不孕的部分,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不會因為吃冰、喝冰水就不孕,「沒有這回事」。張家蓓強調,如果喝冰水導致局部溫度下降,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食道、胃本身,食物到了胃的階段、溫度就差不多了,子宮距離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中間至少還隔著一大坨小腸、大腸,傳言不講附近的器官,卻一定要指向子宮,缺乏人體構造的基本學理,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張家蓓也提醒,冰水會影響食道、胃之外,食道附近的氣管也可能受到刺激而收縮,導致氣喘病患發作,但前提是本身已患有氣喘,沒有病史的一般人就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此外,大量吃冰、喝冰水可能會因為血液跑到消化道,而使經期中的子宮血循環減少,而導致月經量變少,如果發現有這樣情況的人,在經期期間不要喝冰水就好了。中醫:產婦不宜 西醫:沒有禁忌 除了冰水害不孕以外,坊間有關女性喝冰水的傳言,最常見的還包括坐月子不能吃冰、喝冰水,東方的坐月子文化要吃比較溫補的東西,但是西方人一生完小孩立刻來一杯冰水,幫助膨大往上方頂的子宮縮小、傷口凝血,張家蓓指出,以乳汁為例比較容易理解,分泌乳汁的乳葉腺體是大汗腺的一種,產後發奶就像發汗一樣的道理,要吃比較熱性的東西才能流汗,就像運動完直接喝冰水可能就不流汗了,不流汗就沒有奶水,所以雖然西醫的觀點認為不受影響,想喝的人就喝、不想喝的就不要喝,但以中醫得觀點還是建議最好避免,而且喝冰水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拉升溫度、也不利虛弱的產婦復原。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文中提到:對西醫來說,月子吃冰品、喝冷飲是沒關係的,但就中醫看法,冰品屬於「寒邪」、「濕邪」,若吃多則會使體質變太寒、濕氣太重,也影響循環代謝的能力並抑制子宮收縮,所以產後水腫、惡露、血塊、悶痛等狀況更不易排除。國健署將中西醫兩種論點並陳、並未結論,只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結論 總的來說,冰水與不孕、更年期,甚至骨癌、癱瘓無關,傳言說法缺乏學理根據、為錯誤訊息。 但冰水可能使本身胃氣就不好的人消化更差,或是讓月經經血量變少,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應該注意、或是在經期時不吃即可。 而氣喘、產婦則是要避免冰水的族群,冰水經過食道時恐造成氣管收縮而誘發氣喘;以中醫觀點,喝冰水不利產婦發奶、排惡露血塊。衛教資料國健署 - 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 諮詢專家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5/ice-coffee.html)
-
2024-05-27 退休力.社會連結
年邁父母生病承擔照顧責任,只能捨棄工作?透過友善職場的處理,可望讓員工的家庭照顧不斷鏈!
自從年邁的爸媽生病,好好工作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每天夾在家庭與職場之間疲於奔命,無法拋下照顧責任,難道只剩下捨棄工作一途?根據家總統計,大約45歲開始面臨家庭照顧問題,而這正好也是員工成為職場中流砥柱的年紀,愈來愈多員工發生照顧問題,不敢向雇主開口尋求幫助,照顧的壓力持續累積,最後演變成離職。但也有企業運用政府資源支持員工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今日報導就要來開箱「照顧不離職」的企業案例。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5月,25~64歲未就業者為286.5萬人,其中因照顧65歲以上家人而無法工作者占5.25%,顯示照顧離職人數每年已逾15萬人。聯合報長期關心員工健康福祉,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落實ESG目標,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聯合倡議「友善長照職場計畫」,推動照顧不離職,合庫人壽作為先期導入服務的合作夥伴,交出第一張成績單,兩名受惠案例的情形有如社會縮影,雇主的支持尤為重要,可作為高齡長照社會的借鏡。親人失智 彈性工時幫她一把楊淑婷在合庫人壽工作八年,單身與高齡父母同住便於照顧,五年前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生活步調整個打亂。母親生病後情緒起伏較大,抗拒居服員進到家裡,改安排到附近的日照中心,卻經常不願意坐上交通車,狀況層出不窮,好不容易安撫母親上車後,她必須立刻騎車趕到公司打九點鐘的卡。「那段時間心情很浮躁」。每天早上還沒開始上班,就累得像是打了一場仗。後來楊淑婷的主管察覺到異樣,由於主管也是照顧者,能體會她的辛苦,替楊淑婷向公司申請彈性工時,上下班延後一小時。比其他同事晚一小時打卡,剛開始讓她心理壓力很大,因為整個辦公室都能看到打卡位置,總覺得大家都盯著她,「我會主動解釋家裡狀況,幸好同事知道後都很關心我,也認同公司提供的照顧支持」。楊淑婷的母親今年九十二高齡,她目前仍持續使用彈性工時,因感激公司的體諒使她家庭安頓無憂,在工作上更加投入,年初還獲得升遷機會,證明請假照顧父母以及彈性工時不會影響公司觀感。安置父母 安心請假調配工作另一個例子是在合庫人壽年資十三年的歐姿吟。一年多前,歐姿吟住在台南的母親車禍自摔,導致粉碎性骨折及顱內出血,當下主動向主管說明家裡情況,開始頻繁請假南北奔波,配合醫院門診時間,搭早班高鐵回台南帶母親就醫,之後為了方便照顧,將父母一起接到台北同住。由於合庫人壽長期與家總配合,歐姿吟早已上過照顧前的預備課,更曾擔任志工,與家總一起進行訪視服務,因此很清楚政府的長照資源。家裡發生狀況後,她撥打長照專線一九六六,個管師擬定照顧計畫,「我申請沐浴及復健服務,地區機構派居服員及物理治療師到家裡,真的幫助很大」。尤其是沐浴,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身體很沉,解決了她無法獨自攙扶母親到浴室洗澡的困難。但南部老人家不習慣台北都市生活,母親發生瞻妄情況,父親情緒受影響,她只好又將父母送回台南,個管師為他們轉介至台南的機構,長照服務串聯很順利。「當時請假調配工作的時間,大約一至兩個月」。現在父母情況穩定,歐姿吟也恢復原本生活。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家總推動照顧不離職多年,發現許多人尤其是白領階級,經常誤以為政府的長照資源只提供給特定弱勢族群,以至於有照顧需要時不知如何尋求幫助。她強調,長照是全民皆享的福利措施,但企業必須一起參與,才能有效幫助員工。友善長照職場諮詢 關懷專線提供解方員工離職返家照顧的風險極大,不僅讓家庭照顧者損失一份薪資,也可能因照顧時間長達數年,損失退休保障;在大缺工時代,任何人為了長期照顧提早退休或離職,勢必讓雇主損失熟練員工、花費重新招聘成本、徒增經營風險,國家也會損失勞動力,甚至必須提撥社會救助給予淪入貧窮的家庭照顧者,造成個人、家庭、企業、國家「四輸」。聯合報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倡議「友善長照職場」,可撥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設置的0800-507272關懷專線聯絡,也可直接填寫需求單。員工遇上照顧問題 不再害怕開口求助當我們談到照顧,照顧小孩顯得很幸福,雖然疲倦卻可以看見孩子的一路成果,照顧對象變成老人,卻顯得沉重起來,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遇上照顧問題怎麼辦?家總問卷調查,六成以上員工覺得會對同事造成影響,五成七員工覺得考績會下降,如何幫助員工照顧不離職,主管和雇主該看,員工更該看,開箱合庫人壽作法。聯合報數位版看這裡照顧不離職/每年逾15萬人因照顧離職 看合庫人壽如何用「DNA」給員工方便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7 退休力.社會連結
友善長照職場最重要是「這件事」!看合庫人壽如何落實「照顧不離職」,推動永續發展的可能
「金錢或許不是最重要,因為當你家裡有人需要照顧的時候,我想更需要是時間,以及公司能夠理解你的情況。」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談到照顧不離職觀念時說,員工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更是永續發展的關鍵,他鼓勵員工做到合庫人壽的核心精神DNA(daring勇敢、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agility敏捷),首要的daring就是鼓勵員工勇敢說出需求,他強調:「你不說,公司也不會知道。」企業鼓勵員工 勇敢說出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問卷調查顯示,與藍年紳談到的時間需求相符。合庫人壽的員工平均年齡是43.6歲,正是開始面對家庭照顧壓力的族群,在「是否有照顧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之家人」一題中,填答的160名員工當中,有23名是家庭照顧者,在照顧的初期階段,近六成的照顧者需要花費約三個月處理照顧安排,而近30%的照顧者每天平均花費5小時以上照顧家人,平均照顧年數則為8.4年。至於最希望公司提供的支持,約65%的員工需要彈性工時。藍年紳表示,合庫人壽的友善長照職場包含兩部分,一是硬體,提供員工舒適辦公環境,再來是軟體,也是長久推動的友善長照職場計畫。公司與時俱進,以前員工申請彈性工時需要總經理特批,現已成一個機制。合庫人壽總管理部協理陳憶溪表示,公司長期與家總合作,每年舉辦兩次照顧課程。目前提供的友善長照職場服務項目,最多員工使用的是舒壓按摩服務。此外職福會提供家庭照顧慰問金,當員工的配偶、父母或子女發生意外或罹患重大疾病,初次可申請5000元,之後每季可申請2000元。合庫人壽拋磚引玉,盼更多企業運用政府資源。藍年紳說,「我們還有很多學習的空間,希望接下來更多企業一起互相學習」。雇主留才6招 成本低又製造雙贏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家總自106年開始推動友善長照職場,觀察到許多「在職照顧者」擔心影響主管對他的觀感或升遷,不敢主動開口尋求幫助。對雇主來說,並非不願意支持員工,主要受限於兩種情況,一是對於長照資源感到陌生,二是不知道員工照顧情況要持續多久,無法預估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在職員工若於3~6個月內穩定照顧安排,將可大幅減少離職決定。」陳景寧表示,政府極力推動許多照顧資源,企業主未能運用非常可惜。為協助企業開始佈建友善長照職場,家總提出雇主低成本留才六招:一、政策制定:指定負責人員與員工求助窗口,處理員工有關「照顧不離職」相關支持、連結資源、意見收集或反饋等。二、雇主關懷信:以最高主管名義發布給員工的一封關懷信,發布上述政策及支持理念。三、公告:公告週知上述政策內容。四、教育課程:辦理至少一場次長照主題課程,鼓勵員工善用資源,兼顧工作與照顧。五、意見調查:調查員工家庭長期照顧需求與困境。六、轉介個案:負責窗口發現有無法解決的特殊個案,可轉介0800-507272 家庭照顧者關懷服務合作,提供個別化服務。此外,陳景寧建議有照顧需求的員工,可自行備妥「家庭照顧計畫」與雇主協商,讓雇主瞭解須提供哪些幫助以及初期照顧安排所需時間,就有更高機會獲得支持。以合庫人壽為例,按部就班執行上述六項友善長照職場計畫,幫助在職員工提升因應長期照顧問題的解決對策與韌力,員工照顧不離職,企業留住人才,製造雙贏。友善長照職場諮詢 關懷專線提供解方員工離職返家照顧的風險極大,不僅讓家庭照顧者損失一份薪資,也可能因照顧時間長達數年,損失退休保障;在大缺工時代,任何人為了長期照顧提早退休或離職,勢必讓雇主損失熟練員工、花費重新招聘成本、徒增經營風險,國家也會損失勞動力,甚至必須提撥社會救助給予淪入貧窮的家庭照顧者,造成個人、家庭、企業、國家「四輸」。聯合報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倡議「友善長照職場」,可撥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設置的0800-507272關懷專線聯絡,也可直接填寫需求單。員工遇上照顧問題 不再害怕開口求助當我們談到照顧,照顧小孩顯得很幸福,雖然疲倦卻可以看見孩子的一路成果,照顧對象變成老人,卻顯得沉重起來,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遇上照顧問題怎麼辦?家總問卷調查,六成以上員工覺得會對同事造成影響,五成七員工覺得考績會下降,如何幫助員工照顧不離職,主管和雇主該看,員工更該看,開箱合庫人壽作法。聯合報數位版看這裡照顧不離職/每年逾15萬人因照顧離職 看合庫人壽如何用「DNA」給員工方便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做好防漏 安心出門
常聽很多老人家說自己膀胱無力,晚上必須常常起來小便,而且覺得尿不乾淨、尿得很慢,尿到最後可能還有殘尿而滴到褲子;有些人則是打個噴嚏或坐車時經過坑洞就會不自主漏尿,雖不至於到「尿失禁」,但是對生活影響甚鉅。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真的很不方便。因此,若帶長者去旅行,一定要先把如廁的地方找好,大家才能放心旅遊,很多人就笑稱老人家的旅行團常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根據統計,約有30%的65歲以上長者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漏尿問題。漏尿不僅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帶來心理壓力。很多長輩因為擔心異味或臨時找不到如廁的地方,而不喜歡出門,因此也造成了社會隔離的問題。為什麼會漏尿?有些可能因為生理因素,如隨著年齡增長,膀胱及尿道周圍的肌肉逐漸衰弱,無法有效控制排尿;女性則可能因生產後骨盆底肌鬆弛而有漏尿情形;男性常因攝護腺肥大影響排尿。另外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和中風)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導致漏尿。還有因肥胖而增加腹壓,對膀胱造成額外壓力,亦容易引起漏尿。漏尿若嚴重至「尿失禁」的程度,可能要透過醫療或藥物改善,甚至有必要穿上尿布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對於輕微漏尿的長輩,通常會排斥穿尿布。但若經常弄濕衣物及床褥,對照顧者而言也會增加壓力。日本有廠商針對輕微漏尿的長輩開發出所謂的「安心褲」,外表如同一般內褲,而且可重複清洗,重點是褲子的內層增加一吸水構造,不僅能吸水速乾而且可消除臭味,表布不會滲漏且靠近皮膚側之布料亦能維持乾爽,加上特殊的防側漏設計,讓長者日常活動更安心。此類商品推出後大獲好評,我記得每次去日本看展,排隊人潮最長的往往是販售「安心褲」的攤位。由於漏尿問題常使長輩感到尷尬,不易啟齒跟子女討論,樂齡網引進此類商品初期也是乏人問津,直到最近幾年的推廣才漸為人知。有客戶留言「爸爸很開心有屬於自己的夜安和外出褲,不但睡得安穩,外出也很安心」,也有阿嬤試用了之後開心極了,因為可以放心出國旅遊。除了安心褲,也有尿布廠商開發出所謂「復健褲」讓長輩「穿尿褲」,而非「包尿布」。日本知名的熟齡精神權威和田秀樹醫師便說「紙尿褲是行動好夥伴,一點都不丟臉」。他認為人活著還有很多開心的事可做,不需因為排斥穿尿褲而限制活動範圍。國內也有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先生在推廣包紙尿布,勸大家放下面子,他自己就身體力行,他認為「十分方便,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包了尿布。因無尿急找廁所的心理壓力,人反顯得輕鬆,精神煥發,萬一演講到一半,要尿尿就尿吧!輕鬆自在,這對我每年演講總在100場以上的人來說,真是太美好了。」我在日本還看過「自動排泄處理器」,一根管子直接接到臥床長者的排泄部位,一有排泄物出來就會自動被吸走,雖然對照顧者而言很方便,但是對被照顧者而言情何以堪。建議大家若現在還無此困擾,可以多做一些運動預防,特別是凱格爾運動,有助強化骨盆底肌肉,改善控尿能力,未來才可以度過健康、有尊嚴的晚年。
-
2024-05-26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護理師揪感心
5月12日是國際護理師節,5月6-12日是美國「國家護理師周」。 醫院也舉辦徵文及短影音競賽, 值得好好慶祝一番。沒生過病的人,不知道護理師的存在多麼重要。年輕時我生過重病,彼時印象深刻:醫師嚴肅,比較像神;護理師親切,才是真的人。護理師是生病時為數不多的祝福。醫師把診斷弄清楚,做出專業決定,開完醫囑,便忙别的病人去了。輪到護理師上場,直視我的眼睛說話,細心為我釋疑,介紹住院要進行的檢查,一步步領我進入狀況。醫師開刀給藥,做的是醫療中的「大事」;護理師全天輪班守候,成為我在黑暗異域的眼睛和耳朵,用偉大的愛,做一點一滴改變我命運的「小事」。術前護理師輕柔的為我蓋上被子,把病歷放在我的身上,緩緩推動我的擔架床,往電梯移動:「別擔心,你會睡一覺,然後醒過來,一切都會沒事的。」護理師是我術後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人,第一道希望的光芒 。麻藥褪去神智錯亂渾身疼痛的無助時分,他們天使般的聲音幫我定位,使我心思鎮定。住院期間,護理師與我朝夕相處,照顧傷口,打針給藥,再累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藥物不足以使我的住院夜睡得安穩,護理師簡單的善意卻能做到,我舒適進入夢鄉 。後來病癒,當了30多年兒科醫師,有幸與護理師一起服務病患。儘管孩子血管細微,護理師總能妥貼迅速的打上點滴,採到檢體。他們輕聲的安撫,耐心的陪伴,使孩子重拾歡顏,使我無後顧之憂 。疫情來襲,護理師默默守在醫療最前線,把病人擺在第一位,把自己的體力推向極限。疲憊和恐懼在他們的面罩邊緣刻下了烙印。護理師何嘗不會害怕?但他們優先考慮患者、家人和朋友,而不是自己。他們的心裝滿了把病人治癒的熱情。在壓力下,他們展現超人的專注和優雅。在層層過濾的無菌病房裡,密不透風的防護衣下,護理師安靜的移動,高效率的工作。偶爾淚水順著臉頰流下來,但隨即取而代之的是堅定的微笑。護理師知道透過病患的眼睛看世界。病人的每個問題都值得重視,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他們是親力親為的實踐者,也是偉大的協調家,把醫院的每一份子緊緊的凝聚在一起,為病人的利益而戰。醫院是一個家庭,所有的病人都是孩子,醫師像不苟言笑的父親,護理師就是如和煦春風的母親,可以堅強到容忍任何事,也可以柔軟到理解任何人。可是當你詢問患者,他們是誰的病人時,他們總是說出醫師的名字。其實真正的無名英雄是護理師,他們「做代誌頂真」,收拾不少爛攤子,拯救醫師於水火之中。聰明的醫師會聽護理師的話。醫療環境惡化,過勞的工時,不合宜的護病比,無理患者的言語辱罵和身體暴力……使護理師正在滅絕中,這是何等悲劇。不吝給身邊的護理師適時的讚美和肯定吧。我們要盡一切努力,吸引年輕下一代重新燃起熱情,回歸這地球上最崇高的職業。
-
2024-05-25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彰基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拯救無數早產兒生命,71歲恬淡養生遵守「2重點」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2014年9月成立,主要照顧彰化、南投、雲林孩童,尤其是急、重症的兒童病患,院長陳家玉擔任小兒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40多年,拯救無數早產兒及新生兒生命,6年前從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退休到彰基兒童醫院出任院長。目前彰基兒醫救起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只有339公克,懷孕周期22周又2天。透過病友會組織 支持罕病童家庭陳家玉說,許多高危險性妊娠都集中到彰基生產,40年前醫院要是看到體重小於1千公克的新生兒,大都覺得沒希望,但現在95%以上都可存活。彰基照顧許多早產兒,若地區醫院或診所遇到生產高危險個案,也有醫師、護理師跟隨救護車將重症小孩接回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陳家玉說,罕病病童占兒童病童3到6%,罕病病童要特殊照護以及藥品、營養配方,現階段透過代謝性篩檢和基因檢查,很多可查出原因,彰基也有病友會組織能夠支持家庭。面對兒科困境 盼公費生添新血新冠疫情期間,彰基兒童醫院提供專責病房與專責加護病房,照顧中部地區病童,疫情過程累積共有1200多人住院。陳家玉表示,新冠肺炎起初主要侵犯大人、老人,直到Omicron變異株出現,造成小孩傳染快速,帶來大流行,幸好疫苗注射提供適當保護力。國內小兒科正面臨困境,陳家玉指出,他剛當主治醫師一年有40萬名新生兒,去年全台只有13萬名,少子化嚴重,讓小兒科住院醫師招聘困難,近年新冠病毒對小兒科的衝擊大,許多小兒科診所門口羅雀,加上小兒科醫師的健保給付也相對弱勢,影響年輕醫師選擇的意願。「孩子是希望,能挽救脆弱生命等於救起一個家庭。」陳家玉說,當兒科醫師讓他心靈有很大的慰勞,有時看到照顧的早產兒已結婚生子,他持續守護下一代的生命與健康,覺得很有意義。陳家玉認為,政府提供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每月1萬元補助以及健保給付提升,有助減緩兒科醫師荒。目前台灣公費醫師受訓後須下鄉服務,建議若醫學生願意選擇醫院兒科可抵免下鄉服務年限,每年招收公費醫學生若承諾切結選擇當小兒科醫師就有保障名額等方式,會對兒科留才有正面幫助。院長日常養生之道:游泳30年 早睡早起愛喝茶陳家玉的生活非常規律、簡單平淡,30多年來維持每周一次的游泳運動,是他保持體力的祕訣。每天晚上9點半睡覺,5點半起床出門,6點半就到醫院,平時喜看醫學書、傳記文學,每天會泡一壺茶怡情養性;飲食上很少大魚大肉,每天中午則在員工餐廳用餐,吃煎蛋、豆腐等簡單家常菜就很足夠。陳家玉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內兒科醫師,恬淡的生活模式是父親給他的啟發。陳家玉說,父親從日本長崎醫學大學畢業,是小鎮開業醫師,活到103歲,生活簡單,很少吃大餐,從小家裡給的也都是基本營養;祖父寫得詩詞都得獎,父親喜歡做詩詞、寫對聯,台灣寺廟對聯多出自他手。執業40多年的陳家玉,很早拿到醫學博士學位,42歲時就是小兒科學的教授,培養出許多優秀醫療人才,教學工作讓他樂在其中。陳家玉對於工作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事情多時就是一件一件解決,即便工作繁忙,他每周仍會抽空游泳,一次游2小時,約游1千公尺,再沖水柱放鬆。他說,游泳是很好的全身運動,不用呼朋引伴,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因此讓他能夠保持體力。陳家玉小檔案年齡:71歲專長:新生學、小兒感染學、小兒內分泌學、兒童胸腔醫學現職: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院長學歷:日本大學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主任、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規律簡單平靜過生活。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5 醫療.骨科.復健
快坐好!骨科醫點名「4種坐姿」超傷膝蓋和脊椎 盤腿坐還恐害椎間盤突出
一回到家就想窩在沙發裡,配上一條暖呼呼的毛毯,追個劇放鬆一下實在太幸福!久坐易對關節產生負影響 當心愈坐愈累不過,先等等!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提醒,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久坐會對關節產生負面影響,而有些坐姿看似很舒適,不僅越坐越累,更可能不小心就讓頸部和脊椎受傷的。 這4種坐姿 最容易傷膝蓋和脊椎陳鈺泓指出4種常見的NG姿勢:1、翹二郎腿:翹腳的動作會讓一隻腳長時間承受壓力,使身體處於不平衡狀態,近而導致神經壓迫。不僅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長期下來更會導致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甚至影響血液循環等問題。2、斜躺坐:有些人喜歡側身半躺並把腳放到沙發上,這樣的姿勢會使腰椎與頸椎懸空,或是不正常的彎曲凹陷,將全身力量都放在脖子和臀部上,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過度壓力,導致肌肉韌帶受傷或椎間盤突出的情況。3、趴躺姿勢:誰也是喜歡趴在床上滑手機呢?趴躺的姿勢主要是使用頸椎及背部肌肉出力,並且將全身力量都壓在脊椎上,長期下來手麻手痛、脖子僵硬及肩頸僵硬的問題也就會一一浮現。4、盤腿坐:最後就是大家一定都有做過的「盤腿坐」!由於盤腿坐時往往會讓上身處於前傾、駝背的姿勢,對髖關節與膝蓋軟骨產生壓迫,同時將全身壓力集中在下背及腰椎,長時間下來就會出現雙腳麻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延伸閱讀:.不良姿勢易造成顯老體態 中醫教按摩6穴位告別圓肩、烏龜頸.Energy「16蹲」對男女泌尿道有2大好處!但沒練好深蹲先別試.椎間盤突出怎麼辦?會不會自然好?13項有助舒緩的復健運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老人旅遊
【編者按】:本週的文章來自三位醫師以截然不同主題寫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一位深具睿智的精神科醫師,以其一流的文筆寫出最近醫病雙方常感到困擾的「意外偶見瘤」。他的一句「『多』並不等於『好』」道出深具哲理的回應。→想看更多一位醫師因為看到兩位病人不理想的治療結果,而深感當初病人、家屬與他們的醫師之間因為沒有建立好關係,導致病人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而錯失治療的良機,並以此強調醫病溝通的重要。→想看更多一位老醫師敘述老同學畢業五十多年,在近乎完美的安排下暢遊山水,結果有好友體力不堪而發生遺憾,寫出這年紀應當量力而行,並建議其他更安全且能勝任的活動。五年前,我們班為了慶祝從醫學院畢業50周年,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重聚晚宴、環島旅行、出紀念刊等。當時大家都充滿活力與熱誠,圓滿完成籌畫的各項活動。大家都意猶未盡,興致勃勃的相約五年後再辦重聚活動。歲月不饒人,經過這五年,我們同學走了好幾位。想起這些變化,我腦海中不知不覺浮現莫文蔚唱的當你老了那首歌:「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燈火昏黃不定。」。雖然大部分人頭髮白了,但我們仍很有精神,沒有睡意昏沉,也沒有眼眉低垂。都還能走動而不必只坐在爐火旁打盹。可是走了那麼多位同學,真的不能否認我們是處於燈火昏黃不定的一群。今年,為了慶祝畢業55周年,我們這一群年過80的老醫師於四月第二週攜伴去日本旅遊。旅行社非常有誠意,特別安排由老闆親自帶隊,老闆娘隨隊服務。我們這個旅遊團成員雖然年齡較大,但可說是有各種不同科別的隨團醫師。相信帶隊老闆會很放心。領隊老闆對旅遊地區的人文、歷史、地理熟稔,加上其幽默口才,所以一開始就產生好氛圍。七天的行程是繞著富士山走。感謝老天特別眷顧,一路都是好天氣,讓大家有機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時段欣賞富士山的美景。不論是在住宿的旅館,行進中的巴士,上山的纜車上,大家都拍到以富士山為背景的美美照片。住的旅館和午餐的地點也都精心安排,有美食,又有賞心悅目的景觀。領隊的旅行社老闆多次在介紹午餐餐廳時,笑著說餐廳的景觀要算在午餐費的一部分。每天行程安排也都很寬鬆,不趕時間。領隊老闆為了讓我們觀賞櫻花,會在前一晚做功課,尋找第二天怎麼走才能看到盛開的櫻花,甚至不惜為此調整行車路線。這一趟旅遊真的把富士山和櫻花看個飽,大家都很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的體力。雖然還能走動,但腳步確實不如5年前環島旅行時那麼輕鬆,有些人還須拿著拐杖。因為是一群醫師家庭的旅遊團,可能大家都身邊備有一些藥品,有小毛病就自行解決了。所以除了有人因免疫系統的舊疾,對陽光和熱度敏感而於全程都皮膚起疹外,也沒聽說有甚麼健康上的困擾。旅遊結束後,陸續聽到有人COVID-19確診,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其實我自己也在旅遊第四天出現感冒症狀,好在服了二天感冒藥就好了。雖然是相當悠閒的旅遊行程,或許對老年人來說,連續一星期的旅行就是一種壓力。加上每天換旅館,所以每天早上9點前要將行李送到遊覽車,傍晚再將行李拖進住宿的飯店。每天早上出發前收拾好東西離開飯店,晚上入住時再打開行李箱,這些動作其實可把它看作超迷你型搬家。搬過家的人應該都經驗過搬家的身心壓力。不論你是從小房子搬住漂亮大房子,或從好房子搬到較差房子,其過程都是很累人的。難怪精神醫學所使用的「生活事件壓力評估量表」會將搬家列為有壓力的事件。對年輕人來說,我們這一趟旅遊行程未免太過舒適,既不用趕時間,也沒有安排任何瞎拚。而且大部分的人都已退休,旅遊結束後也沒有甚麼補工作的壓力。可是對老年族群仍然是具有壓力。或許有人認為旅遊結束後陸續有人生病只是偶然巧合,但我個人寧可相信生病與旅行壓力有關。我在想,對我們這群老醫師來說,以後的同學歡聚旅遊,最好縮短行程天數,減少換住旅館次數。畢竟搬家的壓力對老人是不利健康的。另一個可考慮的方式是遊輪旅遊。2023年初我參加地中海遊輪之旅,包括台北、米蘭坐飛機來回及地中海沿岸幾個國家遊覽,前後共11天。因不需提行李上下車、進出旅館,所以比較輕鬆。還有另一種我想下一次有機會想嘗試,適合老人旅遊的方式是河輪旅遊。延伸閱讀:5/20 意外偶見瘤(Incidentalomas)何其多5/22 由兩例病友的經歷——反思醫病關係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4 焦點.長期照護
我先生失智,我女兒在美國…手術同意書無人簽字的情況無解?
「妳的家屬呢?過來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名。」「可是我沒有家屬可以來簽名。我先生失智了,我女兒在美國。」我瑟瑟發抖著躺在病床上,在開刀房門口等候,準備接受手術。瑟瑟發抖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三月初的台北仍是春寒料峭,但手術房的冷氣恐怕連十五度也沒有,以致我不免冷得發抖。旁邊還有其他等候開刀的病人,看起來人人自危。終於,有一位護理師手持資料夾,過來開始唱名:「鄭秋豫!」「我就是。」「妳的家屬呢?過來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名。」「我沒有家屬陪同,我自己可以簽名。」「不行,除了妳本人簽字同意,還要妳的直系家屬來簽名,手術中若出現狀況可以做決定。」「可是我沒有家屬可以來簽名。我先生失智了,我女兒在美國。」一陣沉默。「我一定不是第一個,以後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可以留幾個電話號碼給妳,必要時聯絡。」「可是他們如果不是直系家屬,不能做決定。」我不免失笑了!很輕鬆地說:「那就請醫師到時候看著辦吧!」手術不能耽誤,此事至此無解,只能不了了之,我終於還是被推進了手術室。這次動刀的原因正是先前所提過的,因為我飽受來自遺傳的拇趾外翻、足弓塌陷和足底筋膜炎的折磨已多年,也就醫多年,無奈行走、站立皆越來越疼。醫師建議以外科手術矯正拇趾外翻,至少解決一個造成雙足疼痛的問題。這場手術要鋸骨、打釘,再休養復原,聽來頗為嚇人,但其實只是小手術一樁,受點皮肉之苦,無須緊張。我已年過七十,很多器官皆已老舊;現今醫藥發達,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皆可修補,修修補補在所難免。根據我自己的定義,七十到八十歲是人體修補期,需要修補就趁早處理,以利復原。因此和女兒嵐嵐商量後,就排定時間,獨自開刀來也。清早八點時,空腹至醫院報到住院,午後手術,住院一夜,次日上午待醫師查房後,宣布一切順利,即可辦理出院手術返家。出院時,雖然蹣跚慢步有些狼狽,卻連助行器和柺杖也不需要,自己走到醫院門口,叫輛計程車就回家了。三個多月後,我再度住院給另一隻腳做同樣的手術時,同樣的簽名戲碼又再度上演,也同樣地再度不了了之。可見只要進手術房接受外科手術,就需要有合法人士在術前簽署同意書,但是若現場實在無人簽字,又如何能勉強?二度術後,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兩次,護理師在術前表示只有我的直系家屬才能簽署手術同意書一事,其實有些過分謹慎。首先我發現,直系親屬簽署手術同意書並非必要條件。手術同意書本來只需病人本人簽署。根據衛生署公告、二○一八年五月開始適用的新版手術同意書,若立同意書者非病人本人,「與病人之關係欄」應填入與病人的關係,包括:(一)病人為未成年人或因故無法為同意之表示時,得由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簽名。(二)病人之關係人,係指與病人有特別密切關係之人,如伴侶(不分性別)、同居人、摯友等;或依法令或契約關係,對病人負有保護義務之人,如監護人、少年保護官、學校教職員、肇事駕駛人、軍警消防人員等。還有一項:手術進行時,如發現建議手術項目或範圍有所變更,當病人之意識於清醒狀態下,仍應予告知,並獲得同意,如病人意識不清醒或無法表達其意思者,則應由病人之法定或指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代為同意。無前揭人員在場時,手術負責醫師為謀求病人之最大利益,得依其專業判斷為病人決定之,惟不得違反病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換言之,可以在術前簽同意書的人並不少;手術進行中,如遇特殊情況,而病人無法表達、又無親人在場時,的確是由手術室裡的執刀醫師決定的,所以我術前的失笑之語並無不妥。但我兩次手術前,都遇到現場醫護人員「執法偏嚴」,堅持需要我的配偶或直系親屬來簽字,我推測恐怕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之故。其實如果換個位置來思考,完全可以理解醫護人員為何選擇從嚴解讀,因為他們職業的最大風險,莫過於一旦涉入醫療糾紛所可能面臨的精神壓力、工作保障,甚至財力損失。不過,無人簽字反映的社會現象卻不容忽視。隨著全民健保的普及與醫療進步的結合,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是事實,無論是老人獨立生活,或是子女無法就近處理,配偶已逝或無行為能力、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國內──沒有關係人、也沒有法定代理人的老人一定會越來越多。舉我個人為例,以我目前的健康狀況,就連指定法定代理人的資格也不具備。因為所謂的法定代理人是為了「協助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法律行為」所設計的制度,換言之,只有「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才具備指定法定代理人的資格。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遇到無人簽字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我們也迎來了人類有史以來壽命最長的時代,高齡化是已開發國家的共同社會現象與趨勢,台灣自不例外。根據內政部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八月十一日公布的「111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七十九.八四歲,其中男性七十六.六三歲、女性八十三.二八歲。而與聯合國公布的二○二○年全球平均壽命比較,我國的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較全球平均值高了六.七歲及八.六歲。二○二三年六月的戶口統計資料也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約為四百一十九萬,佔全台灣人口比例的18%。預計到二○二五年時,老年人口將超過20%,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其中,首當其衝會遇到無人簽字問題的是獨居老人──台灣的獨居老人至二○二三年已有六十餘萬人,佔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16%。高齡照顧的問題越來越多,無人簽字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此外,隨著社會變遷及價值觀的改變,短時間內,頂客族與不婚族只會增加,少子化也只會日益嚴重。在可預期的未來,無法指定法定代理人、也無人簽署手術同意書的機率,預計只會有增無減。外科手術前無人簽署同意書一事,代表的不僅是我個人的經歷,也是一個日益普遍,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我相信除了醫療單位及醫護人員,其他有關單位及工作人員,如社會局、社工、長照機構的工作人員,早已經常面臨並處理同意書的問題,只可能這件事的優先順序,排不到待解決的問題前面,尚未喚起社會的關注而已。(本文摘錄自寶瓶文化出版《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
-
2024-05-24 醫療.皮膚
用髮蠟、髮膠會禿頭?該幾天洗一次頭?皮膚科醫師授4招護髮
為了固定好看的髮型,不少人會選擇使用髮蠟或髮膠,卻又怕變成禿頭,皮膚科醫師指出,除非本身頭皮就有些問題,如雄性禿、圓禿、慢性休止期落髮、嚴重毛囊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否則一般狀態下,使用髮蠟或髮膠,不太會發生禿頭,但要落實清潔、頭皮有狀況時避免染燙,或選擇不適合的造型產品。除非頭皮本身有問題 使用髮膠、髮蠟不會禿頭衛福部食藥署「食藥闢謠專區」指出,髮膠、髮蠟、定型液等頭髮造型用化粧品,主要用途為固定毛髮、定型雕塑,部分產品兼具改善毛髮光澤、觸感及易梳性等功能,造成禿頭的原因很多,與頭髮造型用化妝品並無正相關。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說,除非頭皮本身就有些問題,否則一般狀態下使用這些產品,不太會造成落髮,而常見問題包含男女都會碰到的雄性禿、圓禿、慢性休止期落髮等,都屬於原本頭髮就比較脆弱的族群,如又有嚴重的毛囊炎或脂漏性皮膚炎等症狀,也可能導致落髮。周宛儀說,當皮脂腺因體質、飲食、環境悶熱、換季、荷爾蒙改變、作息改變壓力大、部分藥物等原因,分泌太過旺盛,或時常塗抹髮油等造型產品、清潔不乾淨、很久才洗一次頭、選用不適合的洗髮精或潤髮乳等,就會造成油膩膩的頭皮,此時頭髮也會變得扁塌,直髮或短髮的人尤其明顯。頭皮清潔視出油程度而定 偏乾澀者可2天洗一次針對頭皮的清潔,周宛儀說,這還是要根據每個人頭皮出油程度而定,例如油性頭皮很久才洗一次就不行,沒有洗可能會癢、毛囊發炎;偏乾澀者可2天左右洗一次,提醒這類族群,避免使用清潔力過強的洗髮精;脂漏性皮膚炎,可選擇抗敏舒緩的功能性洗髮精,部分含抗黴菌成分的洗髮精建議不要過度使用,否則會產生抗藥性,越喜越沒效;毛囊發炎者,建議選擇沒有護、潤髮成分的產品,避免阻塞毛孔反而惡化毛囊炎。有些民眾習慣「洗頭洗2次」,周宛儀表示,的確有很多廠商這樣宣稱,但其實認真洗一次、洗完好好沖乾淨就可以,也提醒民眾,當頭皮有狀況時,不要染燙或使用造型產品,頭皮有紅癢或落髮狀況時,建議趕快到皮膚科報到。育髮4心法「有健康的頭皮,才會有健康的頭髮」,周宛儀表示,在治療落髮前,必須先掌握「育髮4心法」: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晚睡或壓力大飲食均衡:避免偏食或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早期治療:毛囊一旦萎縮、死掉就沒救了盡速就醫:掉髮成因很多,要經由正確診斷、對症下藥,萬一方向錯誤,砸再多錢都沒效周宛儀說,有時候民眾自己覺得很嚴重的掉髮,其實,一般而言正常的落髮,每天掉50至100根都還在正常範圍,有落髮問題,可以做1周的「掉髮日記」,計算每天掉落的頭髮根數,帶到門診給皮膚科醫師參考,醫師會評估頭皮與頭髮狀況,並搭配拉髮測試與皮膚鏡檢查,有時甚至需要做進一步的抽血檢測找出落髮原因。食藥署提醒,使用噴霧劑型髮粧品時應保持距離、避免吸入或噴灑於臉部及口腔等部位,使用後若尚未乾燥,不可靠近火源,以免引發燃燒,造成危險,選購及使用相關產品時,也要看清楚標示,避免與頭皮直接接觸,使用後當日用洗髮劑仔細清洗乾淨,就無須過度擔心。
-
2024-05-24 養生.家庭婚姻
最不能忍受老公的媽寶行為有哪些?網友公認「這句口頭禪」最雷,婚前必做「1事」避雷
有媽媽的孩子像個寶,但被父母照顧太過頭、過度保護,可能會讓孩子長大成了「媽寶」大男孩。而許多大男孩在結婚後,依舊改不了依賴媽媽的行為而不自知,這就苦了跟她相守一輩子的老婆。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調查老婆們最不能忍受老公的媽寶行為有哪些?你最不能忍受的媽寶行為有哪些?「你最不能忍受的媽寶行為有哪些?」元氣網的臉書貼文引起大批網友留言,列舉自己老公的媽寶行為。「常常說我問我媽一下,我媽說不行」、「很愛說『我媽說』,什麼都要問媽媽,結婚後還會把薪水全部交給媽媽,出個門也要跟媽媽報備」、「只要是媽寶就沒救了!因爲還沒斷奶要喝母奶呀」、「婆媳之間的矛盾 永遠都是『忍耐一下』,這種的真的沒辦法接受」、「婆婆長期不洗澡,身上都已經臭到不行,連自己的房間也是臭的,也不打掃,媽寶只說有換衣服就好了」、「什麼都順從家人,連離婚也是」、「重點,你媽一直找麻煩….如何不計較」、「一日媽寶終身媽寶~64歲的老媽寶,我說:你媽怎麼又拿過期(有的已經發霉了)的食物給我們吃,你為什麼都不敢拒絕還是照吃再來拉肚子(有次送急診),這是我媽的愛心卻被妳講得那麼難聽,被我媽知道了她會很傷心難過的,這不是身為媳婦及老婆,該說的話要跟我媽道歉」。會想把自家鑰匙也給婆婆一把嗎?而有的老公會想把自家鑰匙給自己的媽媽,對老婆說「別跟我媽計較、媽媽不是外人可以給家裡鑰匙」,是否把鑰匙給婆婆,網友們有不同的見解。媳婦表示:「不給鑰匙更好,落得輕鬆」、「距離產生美,偶而聚在一起吃飯對彼此都好,這樣兒子也不會為難」、「最恐怖的是,有的婆婆會自行打一副鑰匙,高興就把自家冰箱裡放一年以上的粽子、月餅、臘肉拿到兒子媳婦家借冰箱冰起來,還要媳婦把食物熱一熱做給兒子吃...原來不止媳婦是外人,連兒子也是外人喔」。婆婆表示:「兒子家就是我家,媳婦是可以換的...」、「要是長輩跟晚輩都會互相尊重的話,怎不可以給家裡鑰匙呢!我兩個媳婦都很大器,有房子後就給我們一副鑰匙了,她們說,歡迎爸爸媽媽隨時來玩,只是事先說一聲更好,怕屋子沒整理嚇到我們老人家。婚姻要經營~從對待家人互重做起哦」、「我們只要在他們上班時間剛好有事到附近又想去媳婦家裡小憩一下,雖然自己有把鑰匙,但還是要打個電話以示尊重對方,連孩子邀請到家裡聚聚,我們還是會按電鈴一下,怕開門恰巧見到小倆口正親密不好意思啦」。對於上述的媽寶行為與婆媳關係,網友紛紛勸一定要在結婚前多觀察。「天真幼稚才昏了頭,很多年輕女性朋友們,婚前一定多觀察一下,不要只看男人外表,有時候會看走眼,因為外表可以偽裝,只要相處時間會看清楚一切,選男人重點是人品,還有家庭關係,都可以了解很多,才不會遇到錯的人」、「問題不在媽寶男,問題是自己婚前沒搞清楚就急著嫁。」媽寶老公導致婆媳問題,5方法助改善自古以來,媳婦與婆婆的相處是許多女性婚後的最大課題。而有一部分的婆媳問題,是來自於豬隊友老公沒當好中間的橋樑!而媽寶老公可能會導致婆媳問題,建議通過幾個關鍵方法來改善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1.開誠布公地溝通:坦誠地與老公溝通,表達你的感受和困擾。讓他理解你在婆媳關係中的壓力和不安,並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強調你並不是要他與母親斷絕關係,而是希望他能夠在你們的婚姻中承擔更多責任和主動性。2.制定清晰的界限:與老公一起設定與婆婆相處的界限,確保婆婆不會過度干涉你們的生活。例如,不把家裡的鑰匙交給婆婆,避免她隨意進出你們的住所。這些界限應該是雙方都同意的,並且需要老公的支持和執行。3.培養夫妻獨立性:鼓勵老公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並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這樣可以減少他對母親的依賴。同時也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並與老公共同培養一些屬於你們兩人的興趣和活動,以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4.建立和婆婆的良好關係:表現出你的善意和關心,讓婆婆感受到你對這個家庭的重視。嘗試理解和尊重婆婆,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這樣可以減少摩擦,讓婆婆更願意尊重你們的界限。5.尋求第三方幫助:如果問題嚴重且無法自行解決,可以考慮尋求婚姻諮詢師或家庭治療師的幫助。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中立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幫助你們更好地應對問題。這可以讓老公更清晰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可能更加願意改變。通過這些建設性建議,你可以逐步改善與媽寶老公及婆婆之間的關係,建立更加平衡和諧的家庭氛圍。關鍵在於耐心、理解和有效的溝通。總結來說,媽寶老公可能會導致婆媳問題,但可通過有效溝通、制定清晰界限、培養夫妻獨立性及共同興趣來改善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同時,建立和婆婆的良好關係,表現出尊重和關心,也能減少摩擦。如果問題嚴重,尋求專業諮詢幫助也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法有助於更加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婚姻更加穩固幸福。延伸閱讀:.媽寶四大特質你中幾項? 網一致:不要再「我媽說...」.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的10點相處攻略
-
2024-05-23 養生.家庭婚姻
新垣結衣、星野源一結婚就分居!日本刮起「分居婚」風,婚後仍可保有個人空間受推崇
被台灣人譽為國民老婆的新垣結衣,2021年假戲真愛,和一起演出《月薪嬌妻》的男星星野源閃婚,一度讓鄉民們不敢置信,更引發一波「國民失戀」。但今年(2024年)日本八卦部落客瀧澤GARESO在社群媒體上大爆料,稱「跟知名女演員合作劇後閃婚的歌手,最近出軌了一起主持節目的NHK主播」,網友立刻聯想到符合條件的星野源和新垣結衣。對此,星野源所屬經紀公司大動作發聲明澄清,表示絕無此事;而新垣結衣也在睽違約1年半左右更新自己的社群平台X帳號,否認傳言。結婚後夫妻同住,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分居婚」竟然悄悄的在日本開始流行。2021年5月,與一起合作《月薪嬌妻》的男星星野源宣布結婚的消息,但看著女神跟所愛之人結為連理,大家也紛紛獻上祝福。而女神不愧是女神,連對婚姻的觀念當相當前衛,日本媒體爆料,婚後的兩人並沒有選擇住在一個屋簷下,反而仍居住在各自的家中,有空才會到對方家相處,這樣的相處在日本被稱為「分居婚(別居婚)」,也因為有別於我們傳統認知,結婚就是要同住的觀念,讓人大呼「結衣好新潮」。結婚聲明特別強調「沒有懷孕,不會同居」!其實他們沒有同居,大家也不用感到意外,因為當時他們發布的結婚聲明就有強調,「沒有懷孕、不會同居」,會奉行近期在日本行之有年的「分居婚(別居婚)」。也就是各自住在同一個社區、不同的房子裡,有空的時候才會到對方的家裡和另一半相處。「分居婚」讓人保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對於我們來說,「分居婚」是一個全新的名詞,但在國外早已有不少名人都效法這樣的婚姻生活,簡單來說,就是夫妻在婚姻關係中,卻沒有住在一起,仍保有各自的生活空間。日本女星壇蜜、電影鋼鐵人中的「小辣椒」葛妮絲派特羅也都和老公選擇,一周只會同住4個晚上,在個人空間與情感承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彼此扶持又不會過度干預。而對這些選擇分居婚的伴侶們來說,最吸引人的不外乎下列3個優點,「婚後仍可保有自我」,可以不用因為結婚,而放棄自己原本的生活步調,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婚姻之中。再來就是「維持愛情新鮮感」,相愛容易相處難,就怕兩個人住在一起後,會因為看到彼此最真實的一面,而讓戀愛泡泡跟著幻滅,所以不如保持一點距離和神秘感,自然能為愛情保鮮。最後是「婚後適應壓力較低」:從一個人到回家得面對另一個人,你要說全然的接授與習慣,那得要用多少的妥協與尊重來換,生活習慣、金錢觀、日常作息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調適,而這無形之中也有可能讓你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很多人認為婚前一定要先同居看看,而「分居婚」則是,我們不需要討好順從,也不需要同居試婚,因相愛而結婚,婚後仍保有一點距離,是最舒服的關係。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3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痛讓人寸步難行怎麼辦?「6NG姿勢」加速關節退化,你中了幾種?
膝關節承載了全身重量,最高同時可承受人體10倍的體重,在站、走、跑、跳、蹲、坐等日常動作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也是人體最大且構造最為複雜的關節。當心錯誤姿勢,加重膝蓋負擔,加速膝關節退化。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博愛醫院院長、長庚大學骨科教授葉文凌指出,膝關節為屬於骨骼肌肉系統,由股骨下端的股骨髁、脛骨平台及前方髕骨,共3大主要骨骼所構成。 股骨髁又分為內股骨髁及外股骨髁,兩者大小、直徑皆不同,而大小不一的脛骨平台,也可分為內外側,因膝關節非筆直的直線構造,而是呈現微內彎,即俗稱「X型腿」,要直線前進,就得以互補方式旋轉外。因此,股骨髁會在脛骨平台上滑動,膝關節活動自由度為6度,即在X、Y、Z軸上,都能旋轉及移動,以最有效率且兼具穩定性與可控的活動性維持,日常活動功能。膝關節,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髕骨更為複雜,髕骨上接股四頭肌,下接髕骨韌帶及脛骨,後方與股骨形成臏骨股,主要功能是承受膝關節伸直,股四頭肌力量強大且人是無時無刻都在活動,臏骨股關節自然承受巨大壓力,雖然髕骨軟骨為全身最厚的軟骨,可以厚至7毫米,但膝關節常需彎曲且用力,軟骨骨折與病變機會也是最常見。葉文凌表示,膝關節構造聽起來似乎完美,但是對軟組織而言,卻是複雜到不行的「災難性結果」,膝關節軟組織可以分為動態穩定者與靜態穩定者,動態穩定者即為肌肉,主要提供短時瞬間,且強大的穩定力量;靜態穩定者則是韌帶,提供長時恆定,但較弱的穩定力量。兩者角色大相逕庭,幾乎難以互補,肌肉幾乎不會直接受傷,韌帶卻是非常容易受傷。葉文凌強調,膝關節由是由硬體結構性與軟體協調性的組合,而肌肉、韌帶的協調則有賴於神經系統,尤其是本體感受器,主要位於韌帶及肌腱,以上所有構造一同作用,才能承受膝蓋日常活動的壓力。 6種NG姿勢,加速膝蓋退化人體只有平躺時,對膝蓋的負擔幾乎是零;而站立及走路,膝蓋得承受體重的1.5至2倍壓力,上下樓梯增加約2至3倍,跑步則達5倍,跳躍大約是6倍,蹲及跪時更高達8倍,尤其體重越重,膝蓋壓力就越大。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物理治療師蔡世瑩指出,一般來說,膝蓋動作的分力、扭力及剪力越大,對膝關節及軟骨的壓力就越大,容易導致韌帶軟組織過度張力及拉扯,造成膝關節受力不平均,長期下來有可能會加速膝蓋退化。1.從坐到站從坐姿到站姿時,膝蓋從彎曲到伸直的動作,壓力由膝蓋內側往外側增加,導致膝關節的內外壓力不平均,造成股四頭肌及膝關節不穩定,很容易增加膝關節損傷的風險。2.下樓梯下樓梯時,膝蓋是從伸直到彎曲的動作,且膝蓋會位於雙腳的內側,膝關節過度向內旋轉,導致內側壓力變大,股骨受力面積增加,股四頭肌也變得緊繃,造成膝關節的負擔增加,關節軟骨更容易磨損。3.久走久站長時間走路及站立時,膝蓋容易過度伸直、向後推擠,股四頭肌過度疲勞,無法提供適當的支撐力,導致股骨、軟骨、韌帶及後側軟組織不穩定,以及臏骨股過度負荷,造成膝關節傷害風險增加。 4.久坐不動坐姿時,股四頭肌內外側的張力增加,肌腱及韌帶較為緊繃,對膝關節股骨、脛骨及髕骨壓力過大。坐久不動更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降低膝關節腔內的滑液分泌減少,新陳代謝減慢,阻礙營養物質輸送,且股四頭肌變得僵硬,增加膝關節損傷的風險。5.久蹲久跪蹲姿及跪姿時,膝關節彎曲角度過大,股四頭肌及韌帶無法提供足夠支撐力量,且身體的重量會壓在膝蓋上,導致膝關節不穩定、軟骨過度摩擦,加速膝關節磨損;尤其跪姿時,髕骨直接與地面摩擦,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增加。6.單腳不同時跳躍單腳跳躍時,如跑步、打球,膝關節彎曲超過90度,在不穩定的動態過程中,同時承受不同面向壓力,如扭力、剪力,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以及由單腳承受體重撞擊地面的反作用力不平均,更會增加關節軟骨負擔。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3 醫聲.領袖開講
太陽花曾入立院探學生 前陽明校長梁賡義出書回憶:學生有事就是學校有事
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法案,場外聚集眾多民間團體抗議,在滂沱雨勢中,聚集人數超過萬人,入夜仍有學生湧現現場,並預計將於本周五將再度原地集結,以抗議立院違反程序。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時任陽明大學校長的梁賡義,在太陽花運動期間,是三所大學校長進入立院看學生的校長之一,對於學生參加政治運動,梁賡義說,「學生有事就是學校有事,學生的問題就是學校的問題。」學生間已開始分享參與活動安全守則,包括:「現場以和平陳抗為主,如果有人煽動你衝立法院,不要衝。」「臨時任務-濟南教會需要志工協助物資傳送,請盡速前往。」「看到保警趕快跑。」「現在狀況與太陽花不同,⋯⋯現在的國會擴權法案還在法條審查階段,現在衝進去的話會有正當性不足的爭議。」梁賡義近日發表新書「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也分享他在陽明大學推動全人教育與心理諮商,鍥而不捨,當仁不讓,也是擔任中研院院士的梁賡義為年輕學子們立下的精神典範。心繫高等教育 梁賡義曾舉辦座談與學生面對面書中紀錄,梁賡義在擔任陽明校長任內期間,爆發太陽花運動,許多大學生因反服貿而佔據立法院,其中也包含陽明的學生。當時馬英九總統與大學校長座談後,不願學生們可能誤會校長被「摸頭」的情勢下,東華校長吳茂昆、陽明校長梁賡義與交大校長吳妍華直接進入立院議場,與學生溝通,並表達對學生的關懷。梁賡義可能是第一位在學校與同學們舉行座談的校長,「我願意聆聽學生對服貿的看法,彼此交換意見。」在當時對立嚴重的氛圍中想要化解衝突,必須放下成見,「我聽著學生的表達,並在互動中,也了解他們跟家長的矛盾與對立,精神上承受的壓力與痛苦;也勸慰家長們,好好跟孩子們溝通,這不是跟孩子示弱或低頭,而是聆聽他們的心聲。」他說,「達到目的的方式不止一種,唯有藉著不斷交流與溝通,讓對方明白我們之間或許不同,但沒有對立,理性、尊重的處理方式,一樣可以解決問題。」始終關心國內的高等教育,關心學生的梁賡義說,教育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建立,一點一滴的關心,不能總想著要立竿見影。
-
2024-05-23 醫療.消化系統
空腹脹氣隱藏危機,當心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醫師分享7招保腸道健康
你有胃脹氣的毛病嗎?吃飽飯後明顯感覺到腹脹,可能是吞入太多空氣或食物難消化,還有腸胃疾病產生氣體。不過,有時候明明沒吃什麼東西,空腹卻有脹氣情形,小心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簡稱SIBO)。你有胃脹氣的毛病嗎?小心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說,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經過腸胃蠕動,小腸負責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人的胃腸道一天大約產生0.5到2公升的空氣,透過打嗝、放屁的方式,將氣體排出體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有腸胃功能障礙症狀,在「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情況下,會因為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囤積在小腸而產生氣體,容易有脹氣、腹脹不舒服,甚至一直處於飽足感,導致食欲低落。顏佐樺表示,腸道蠕動不良、消化酵素過低,是造成「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原因,主要症狀為經常性腹脹,直接影響食欲,面對美味也吃不下,有礙營養吸收。其主要成因有四項:1.胃酸酵素不足:當胃酸、膽汁、酵素分泌不足,食物無法充分被消化,容易讓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2.蠕動不良:腸胃蠕動功能不佳,食物及液體停留在腸道中,致使細菌生長,或小腸內的細菌無法清除,加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3.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會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均可能導致產氣過多。4.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例如高油脂、高糖類及碳酸性飲料,提供細菌生長的環境。顏佐樺提到,可以透過「乳果糖呼氣測試」檢測是否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情況,另藉由腸道菌相功能檢測找出腸道環境失衡的原因。除了健康檢查,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維持腸道環境平衡。改善排便和脹氣的保健之道1.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消化效率,讓食物在胃裡充分消化。2.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搭配一點酸性食物,例如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3.補充消化酵素: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食物,或適量攝取消化酵素保健品。4.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蘆筍、豌豆、洋蔥、韭菜含有較高的纖維和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脹氣不適。5.養成排便習慣:檢視每日水分攝取、油脂、膳食纖維或運動量是否足夠;補充膳食纖維時,要注意是可溶性纖維。6.釋放壓力:壓力會影響自律神經,導致腸胃蠕動不良,紓解壓力可維持腸胃蠕動功能正常運作。7.避免久坐:站立半小時或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消化;行動不便者可以透過腹部按摩達到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